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唐朝好地主TXT下载唐朝好地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唐朝好地主全文阅读

作者:木子蓝色     唐朝好地主txt下载     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378章 废君的提议

    张超躺在海边沙滩的草亭子下的躺椅中,中原已经下了第一场雪了。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从钦州送来的时报,比发行晚三天,有时快的话只晚两天。只晚两三天的时间而已,对于远在南洋吕宋岛上的张超来说,报纸的内容还是很有时效性的。

    比如今天收的报道,上面就有汉京昨天刚下了第一场雪的报告,雪很大,是鹅毛大雪。半夜开始下,到早上已经没过膝了。

    算来,这雪其实是大前天晚上下的。

    抬头看了看天,天蓝海蓝,云也特别的白。

    太阳很辣,张超穿着沙滩裤,上身白背心,鼻子上架了水晶墨镜。

    他都已经晒黑了。

    十一月了,时间过的真的挺快的。

    算算时间,李世民从吕宋出发也快三个月了。李治应当已经快到达澳州了,李世民估计还在南太平洋飘着。

    不容易啊。

    其实要去美洲,尤其是去北美金山,李世民的舰队应当走北太平洋航线,经日本向东航行。

    南北两条航线都行,只不过北太平洋航线上基本上没什么岛,也就难以补给淡水休整。这条航线要近些,但却更危险些,尤其是李世民的带着几万人。

    走南线,则是得先到南美,这条航线上太平洋的岛屿众多,能够补给。等到达南美沿岸,再沿海岸北上,利用海陆风到达金山,沿岸航线虽然使得航程更远,但沿岸航线比较安全。

    其实这两条航线,都是利用洋流,环太平洋洋流。

    只要当心无风带和海上风暴,还是比较安全的。

    等年后,张超想派人把崔十三娘他们都接到这里来,只是不知道她们是否愿意呢。比起中原汉京的繁华,这里现在还只是一个大工地。就算到了明年,吕宋城修起来了,那也连汉京边上的一个商镇都不如。

    不过说实在在的,张超确实想把一家人接过来。

    汉京虽繁华,可这繁华下也不太安全。

    当年李渊复辟,可就想着要劫持张家家眷。护法战争,李世民也派人围了张家。

    第一次逃过了,第二次他死了一个儿子。

    这样的事情,他不想再来第三次。

    远在吕宋,张超还一直在密切盯着承乾。

    承乾变了,或者说皇帝本就会如此。

    这位年轻的皇帝,迫切的想拿回属于他的权力,不甘心由元老们执政。

    元老们也不放心把权力就这样交给皇帝,于是乎现在汉京的平静水面下,是汹涌的潜流。

    到这个地步,其实张超也很迷茫了。

    把权力交出,后果不可控。虽然承乾是他一手教出来的,可皇帝在分封法上已经表现出一些不好的苗头了。

    谁能保证皇帝到时大权在握后,究竟会干什么。要是他要削藩,怎么办?

    不交。

    也不好办。

    承乾毕竟是天子,他要亲政要掌权,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闹大了,那么君臣关系彻底破裂,大家便只能废除承乾了。

    张超并不想这么做。

    大家已经发起过两次玄武门宫变,逼两位皇帝下台了。再来一次,那李家就没有一个皇帝坐的稳皇位了。

    这样子可就会形成极不好的传统,以后大家看皇帝不满,就要逼皇帝下台。那皇帝还能有半点权威吗?

    从长远来讲,如果中央朝廷失去权威,那也是容易出事的。

    本来张超认为,现今这种元老辅政的格局,非常好。他甚至愿意离开中枢,免的他这个权臣妨碍到皇帝和元老们的权威。

    可就算如此,承乾还是不满意。

    这弄的有点跟后世中美关系一样复杂。中国崛起了,美国人不安了,认为中国是威胁,于是要想尽办法要打压要削弱,今天这里下个绊子,明天那里弄点麻烦,甚至挑唆一群中国的邻居,要来挑衅中国。

    中国烦不胜烦,又没办法,打又打不得。

    毕竟中国实力没美国人强,打也打不过,二来中国跟美国人贸易往来大,一打两家都倒霉。

    本来说两国共存,多好。可美国人就是不干,你威胁到我了,你想要取我美国而代之了,你人心大大坏了的,我们不跟你玩了。

    但美国为啥不直接跟中国打呢?

    实力确实比中国强点,但也没强到说揍就能揍的,他敢来揍中国,中国也能揍的他满头包,完全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摆明两败俱伤的结果。更别说,两家的贸易关系,一打起来,两家都过回到解放前,白让别人捡了好处。

    于是乎,两国就形成了这么一种复杂的博弈关系,生意是照做,可另一边又整天**,却没谁敢先来动个手。甚至不是以前美苏的关系那样,那时美苏冷战,美苏之间的贸易额可是很少的,打不起来是因为两边实力都强。

    而与中国,则还有经济因素在里面。

    现在张超觉得跟承乾关系也差不多。

    承乾老有被害妄想症,总觉得张超威胁到他了,总担心有一天张超要取而代之什么的。

    可他又没实力拿张超怎么样,于是心里越发的不爽。

    张超倒是有实力,但他也不能对承乾动手。

    在承乾没有成为昏君暴君,在他被天下唾弃之前,张超没有理由向皇帝下手。他要向皇帝下手,那么如今的平衡也会打破。甚至他自己的那个政治同盟都会分裂。

    大家能跟着张超干李世民,但不一定会跟他干承乾。

    张超没有理由去废除承乾,支持他的人绝不会多。承乾当皇帝,现在局面挺好的,而对底层的广大百姓来说,大唐的统治下,大家生活很好,为什么要改朝换代呢。

    大家都喜欢安稳,谁破坏安稳,谁得不到支持。

    时机不成熟而强行摩擦,这是要出乱子的。出了乱子,对谁都没好处,大唐内乱,到时大家为了各自的理念,互相开战,还如何开拓呢。

    而且如果开了这样的先例,诸侯看皇帝不爽,就要废掉皇帝。那以后,大家都这样,这天下岂不永无宁日了。

    承乾在弄出收回铸币权这一方案,被驳回后,现在又折腾着要把发钞权收为官有,还要把丝绸、瓷器、糖、酒几样也纳为专卖,课以重税。

    不得不说,承乾倒还挺有魄力的。

    军队那边插不进手,人事那边也插不进,现在就往经济这里来下手了。

    不出例外,这次又被驳回了,连翰林院都不肯草诏,内阁也不用印,六科更是直接驳回。

    说白了,这几项商品,都是现在最赚钱的,而且也都是由大贵族大商人们垄断的,谁愿意这些商品被朝廷垄断专卖呢。

    御前会议已经开了几次,君臣协商都没能达成一致。皇帝的态度坚决,而元老们意见也很统一,这个事情不能行。

    现在僵硬着,谁都不肯退让。

    马周他们都给他写信,希望他入京。

    承乾甚至都给他写信,说希望他能支持他。

    更有甚者,许敬宗甚至在信里提到是不是应当废掉承乾。

    不省心啊。

    远处海鸥鸣叫,大海浪潮声声。

    躺在椅子上,张超想着对策。

    朝堂上君臣僵持着肯定不行,总有一方得退让。

    但现在没人肯退让。

    承乾的态度值得玩味,他似乎故意这样。

    这后面肯定有长孙无忌的影子,有人跟他说把长孙无忌拿下,这样皇帝肯定得退让。

    这是要杀鸡儆猴。

    但张超依然认为这种**毁灭对手的朝堂争斗方式不行,这种手段一出,那就是没有底限了,以后是不是暗杀下毒行刺无所不为,是不是要连家眷妻妾孩子都要下手?

    朝堂争斗,可以政见不合,但一定得有底限。

    没了底限,就是要乱。

    “看来这一次,只能自己让步了。”张超长叹一声,其实不论承乾的动机,只说这次方案的本意来说,倒也是值得支持的。

    把纸钞的发行权收归中央银行,这也是对这方面的增加管控,而且做为统一的中央王朝,朝廷掌握发钞权也是理所当然的。私人发钞,本来也是可行的,但这里面容易存在监管漏洞,也不是所有的商人都跟张超一样有底线。

    北宋交子最初就是商人们私发的,可后来各种超发,各种挪用本金,甚至无准备金发行,导致信用破产,无法兑付等情况,伤害的还是百姓利益,所以后来朝廷直接就禁止商人私发,把交子发行权收归了朝廷。

    朝廷也会有超发等问题,但毕竟说来这也是朝廷的权力之一。

    至于税,盐铁茶酒糖专卖历史上也是有的,蚕茧瓷器,承乾也想要插一手,有些过。

    张超觉得可以改一改,双方各让一步。

    汉京。

    御书房里,御前会议第五次举行。

    前四次,都没有谈出任何结果来。皇帝一意孤行,重臣们坚决反对。

    现在皇帝准备第二次下诏,而翰林院、内阁、科院也毫不打算妥协退让。

    “陛下,太师从吕宋呈上的奏章刚到。”

    就在承乾准备开口时,内阁次相房玄龄将一份奏章呈上。

    内阁首相、太师、吕宋国王、镇海军节度使张超的奏章。

    承乾眉头一皱,听到这个名字,他下意识的坐正了身子。

第1379章 摘桃子

    张超这个时候上的奏章,到底会说什么呢?

    承乾坐在那里,思绪纷飞。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王承恩将奏章从房玄龄手里接过,递到皇帝面前。“陛下!”皇帝还有愣神,王承恩递过去的奏章也不接,他不得不小声唤道。

    连唤了好几声,承乾才终于回过神来。

    “哦。”皇帝哦了一声,拿过奏章打开。

    奏章很长,足有万言。

    许久,承乾终于看完,他长叹了一声。

    “将太师的奏章读给诸位大臣们听吧。”

    王承恩接过奏章,开始诵读。

    这封奏章只有房玄龄和皇帝看过,连马周、褚遂良等都是头一次听到内容。

    出乎意料,这不是反对皇帝提案的奏章,居然是封支持皇帝的奏章,但也不是完全的支持。

    对于铸币发钞,张超提出,发钞权可收归朝廷的中央银行,但铸币权,理应允许私铸,朝廷需要做的是订阅货币铸造的成色、大小、重量、面额标准,然后监督检查。

    铸币厂需要向朝廷缴纳十税二的特别铸币税。

    十税二,这原本就有。

    允许私人建设铸币厂,但要申请特别牌照,无照者不得铸币。铸币厂必须接受朝廷的监督管理,只能铸币朝廷统一的货币式样。禁止私铸其它类型的钱币,违反者,轻者处以罚款,重者查封。

    原本承乾一开始想收回铸币权,后来又想加征五成的特别税,使铸币厂的税达到十税七。现在张超提出了一个妥协方案,特别税是两成,而原来的所得税还是两成。不过这个特别税和所得税一样,征收方式是铸币收入所得扣除成本、费用、损失后的金额。

    这样铸币厂的税达到十税四,但铸币的利润还是较高的。

    发钞权,收归朝廷,由中央银行负责。其余的所有银行、钱庄等,不得私自发行钞票。但是,张超建议朝廷允许各银行、钱庄发行庄票、银票、支票。

    按张超说的,这种不算钱钞,只算票据。

    票据必须是记名的,有限流通。

    这算是张超的退步妥协,私人银行交出了直接发钞权,但保留了票据业务,相对来说,朝廷这边,当然也是一次胜利了。

    马周等则在惊叹张超居然能让步这么多。

    不说别的,这发钞权对现在的银行来说,要是一项最重要的权益保障了。交出发钞权,只保留票据业务,银行损失不小啊。

    尤其张超的工商银行,那是全国银行业的龙头了,张家发行的宝钞,甚至比朝廷的还要受欢迎。

    一年起码几千万上亿的发行,现在交出去,这可不止是割肉这么简单。

    这就是张超的诚意了。

    连承乾都有些动容。

    对于专卖,张超则认为盐专卖制度不变,盐民制盐,朝廷收盐,然后卖给盐商,实行的是民制官收商运商卖制度,在官府卖盐的时候,直接把盐税加在盐价里了,盐商买盐的时候,交税填盐票,凭这票引,就是交税证明,可以合法贩运盐,没有票引,就是私盐,一经查处重罚。

    原来茶专卖也差不多是如此,茶民制茶,商人贩茶,茶民不需要把茶卖给官府。而是茶商买茶时,申报衙门,纳税开单,开的单子就是茶引。每批茶都有相应的官府引文,有引文才可以销售贩卖,这相当于商品的售卖许可证和完税证明,没有茶引,就要重处。

    茶税为十税二,直接在茶售价上加价两成为税。

    糖、酒、瓷器都是如此,需要糖引、酒引、瓷引,官府并不需要如盐一样,把这些商品先收购到官仓再卖,而是直接在交易的过程里发盐引收税,控制的环节减少,生产者和贩卖间之间更加自由,对市场影响不大。

    至于蚕茧专卖,张超则反对。

    认为天下百姓都种桑养蚕缫丝纺织,家庭手工占据了很多市场份额,如果朝廷对此征税,对普通百姓影响很大。

    而那些规模大的缫丝厂、纺织厂,则也在经营过程中,向朝廷交纳了所得税等,因此没必要再特别征税。若是皇帝坚持,那他认为可以对那些规模较大的缫丝厂、纺织厂提高些税收,对这些行业的作坊,把所得税从两成,提高到两成半或者三成。

    王承恩宣读完。

    御书房很安静。

    四次御前会议,君臣谁也不肯让步。

    但张超却拿出了一个新的方案,一个两边都互相退让一步的方案。

    但这不算是和稀泥。

    “房相觉得如何?”承乾问。

    房玄龄看皇帝的态度有所松动,当下心中高兴。“陛下,臣以为首相的提议很不错,以此方案,朝廷收回发钞权,将糖酒瓷器等列为特别商品,多征税收,增加了收入,而茶农茶商等虽利润减少,但不至于受到太大影响。”

    影响肯定是很大的,但既然如张超这样最大的茶商、糖商、瓷器商都愿意退让,那么朝廷有何理由还要步步紧逼不肯退让呢。

    翰林院长马周也赞成张超的这个计划,互退一步。

    大家都不愿意就此僵着,更不想看到皇帝的诏令再一次被驳回。驳回一次,那么还没什么。

    可皇帝诏令连续两次三次的被驳回,这就是要出大事了。

    现在张超主动提出一个台阶,当然是好事。

    房玄龄和马周两人都带头静态,褚遂良、岑文本、许敬宗等也都同意。

    承乾望向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脸上没什么表情,其实心里还挺郁闷的。

    好不容易才下定决心,要硬刚一波,结果张超一道奏章,就把这事给平息了。

    现在张超已经给出了这么好的条件,承乾也没有理由再坚持。

    再坚持,那承乾虽是皇帝,可也不占理。

    之前承乾想硬刚,那是他占着理。

    一拳挥出,用尽了全力,本以为能伤到对方。

    结果倒好,一拳打在了棉花里。

    房玄龄趁热打铁,要求在御前会议上,就根据张超的提议,写成两道新的提案,一道就是铸币和发钞,一道是将糖酒瓷器等几样商品列为特别商品加征两成特别税,并按茶叶一样推出票引制度。

    承乾无法反对。

    再反对,那就是无理取闹,而且那是张超的退让,他必须得慎重考虑。

    心里还是有些不甘,可最后想想,这次的斗争似乎是他的胜利。

    张超都退让妥协了,也是时候见好就收。

    当下承乾点头同意。

    于是经过一番仔细商议后,达成了新的提案,基本上就是以张超的这个提议为基础。

    翰林院长马周这次亲自草诏,房玄龄更是当堂用内阁印。

    科院的六科给事中,也都在场,他们也都表示回头就通过。

    原本僵硬不下,现在却迎刃而解,十分顺利。

    大家都松了口气,总算没有弄到无法收场。

    会议结束,承乾留下了长孙无忌和高士廉、宇文士及、杨仁恭几位宰相。本来那几位都已经年迈,可为了避免朝中尽是张党,承乾也是煞费苦心的挽留他们。

    “恭喜陛下,这次张党终于是退让妥协了,陛下赢了一仗。”杨仁恭笑着向皇帝祝贺。

    承乾却摇头。

    他并不觉得这次是赢,更你是张超在让,还是那种小孩子哭闹,然后大人随意给点糖果的那种安抚。

    张超还把他当成孩子。

    他以为自己是胡闹,却不是把自己当成君主。

    看看今天御前会议上的那些人,内阁和翰林院还有上院,之前自己摆出那样强硬的态度,他们都不肯退让一步。

    可现在张超一封信,他们却立马退让了。

    这些人的眼里,张超比他这个皇帝说话还更管用。

    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也是一个让人恼怒的发现。

    “这个事情,就这样办吧。”承乾丝毫没有打赢胜仗的喜悦,只是觉得索然无味。

    赢了又如何,那不过是张超让的。

    “陛下,苏烈张北大捷,上书请求继续北伐。”宇文士及提起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

    听到这事,承乾又是觉得头痛。

    大破薛延陀,擒夷男可汗,歼敌十万,又得回纥和契归附。这本来是一件天大的喜讯,可偏偏打赢这仗的是苏烈,张超门下大弟子。擒拿夷男的,也是张超弟子薛礼,连夺得夷男大纛的都是张超弟子高侃。

    那边王玄策刚刚授封为郡王,这边绛郡王苏烈又立下这么大一个功劳。

    早知道就不该答应让苏烈前统兵。

    “苏烈立此大功,朝廷当加赏,臣以为,可加封苏烈为枢密副使,让他回京。”

    承乾眼前一亮,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那调谁接任呢?”

    “枢密副使屈突通老元帅忠心耿耿,可担此重任。”

    承乾对屈突通的印象很好,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此次北伐兵马,是新组建的天子近卫六军,此六军十二万人马,按此前定下的制度,是护卫五京要地。现在仗打赢了,臣以为可以调回近卫六军,让他们进驻五京。至于北边,可以调新组建完成的南衙兵。”

    南衙十六卫,拥有三十二万兵马。

    完全可以抽调个十万八万的北上轮换,接替近卫六军继续北伐。

    轮换不是目的,只是个手段。目上的自然是把苏烈薛礼高侃这些人一股脑的全都换下来,然后换上比较可靠的人,比如长孙家高家杨家等这边的保皇党将领们去统兵,顺便摘桃子。

第1380章 偷鸡不着蚀把米

    新的诏令,很顺利的通过了议会贵族院的六科审议。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顺利的好像本就该如此,似一阵清风拂过,杳然无踪。

    又是一个清晨,百官上朝。

    朝会上,杨恭仁突然提出一个奏议,请封苏定方枢密副使,调其回京任职。另外,他认为近卫六军在北方打的很好,现在可以让南衙抽调兵马去接替,让六军回到五京戍卫。

    毕竟戍卫五京才是近卫六军的职责,现在除汉京外其余四京空虚,不能长久如此。而且调新完成组建的南衙军北上,也正好是借此锻炼这支新军。

    他甚至提议,一次调南衙四个军过去,分批轮训,用实战来演练。

    内阁分管兵部的宰相岑文本出列反对。

    傻子都看的出来,这是故意要调苏烈回来,什么轮训,这明摆着是要摘桃子,是不想让苏烈再立新功。

    这最难打的仗都让苏烈打完了,薛延陀等损兵十万,回纥和契两部归附,剩下的那就是些软柿子随便捏啊。

    不管派谁去,这也都是捡功劳的机会。

    兵部尚书李秀宁也反对。

    “现在北方战事还没有结束,眼下正是趁胜追击,扩大战果的时候。此时临阵换帅,还要把打了大胜仗的近卫六军撤回来,这不但是伤害将士们的忠心,也是贻误战机。”

    李秀宁不客气的直接喷杨恭仁是不知兵事。

    枢密使李靖、北衙元帅秦琼,都先后出列,认为杨恭仁老迈昏庸,出昏招。

    苏烈有功,皇帝要封他枢密副使,大家当然支持。但升官可以,换帅却不行,怎么也得先打完这仗再说。

    至于天子六军戍卫五京的职责,暂时可以调南衙诸军替守。

    “要换轮锻炼兵马,也不是这么一个锻炼之法。莫非杨公是收了胡人的好处,才替他们说话。”

    “休得胡言,老夫怎么会收胡人之钱财替他们说话。”

    “那你怎么出这样的昏招呢?此时换帅换兵,那岂不是给了胡虏一个喘息之机?眼下已经是冬天,若现在换兵,今年都不用打仗了。等到明年开春之后,这些胡虏经过一冬的休整,都已经能恢复不少实力了。到时再打,可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

    论起军事,杨恭仁当然不是对手。

    本来只是由他来提议,后面自然会有长孙无忌、宇文士及等人支援。

    可现在他被喷的体无完肤,却没有人肯站出来了。现在站出来也没用了,张党的反应太激烈了。

    承乾仿佛又回到了之前,心里想骂娘。

    现在倒好,加封还是不加封?可加封了,也不能换帅。白白就给苏定方晋升枢密副使了。

    吕宋。

    吕宋城外新建了一处工坊,不是普通的作坊而是油坊。这里榨的也不是一般的豆油菜油,却是椰子油。

    椰子不但可以鲜榨椰汁,也可以深加工。椰肉既可以榨油,也可以生食还能做菜,又可以制成椰奶、椰蓉、椰丝、椰子糖、饼干、椰子罐头等。

    椰纤维还能做毛刷、地毯、缆绳等。椰壳可以做各种工艺品,椰树干可以做建筑材料,连叶子都能拿来盖屋顶或纺织。

    可以说,这东西全身是宝。

    如今的唐人已经习惯了铁锅炒菜,炒这种烹饪方式算是成了比煮还要更通用的方式。

    随着炒菜流传的首先是炒锅,如今在联合钢铁的产量和技术革新下,钢铁产量那是不断翻翻。

    有了大量钢铁,不但各种武器铠甲数量和质量大增,连带着各种铁制农具和炊具也都普及更广。

    设在广州佛山的佛山铁厂,成了张超名下又一大钢铁大厂,每年产的铁数量极大。

    而紧挨在佛山铁厂边上,就有一家大型锅厂。这家厂全名广州铁锅厂,专门生产各式各样的铁锅铁壶等,其铁锅质量极佳,产量也高,因为靠近佛山铁厂,成本较便宜,而技术又过硬,使得如今销售遍及天下。

    每天都有大量的铁锅运上珠江里的船上,然后销往各地。

    佛铁和广锅,现在是名扬海内外,甚至连欧洲商人都特意采购广锅。

    物美价廉的广锅,也算是为炒菜贡献了很大力量。

    铁锅价格便宜了,质量更好了,如今的大唐百姓,几乎家家都有铁锅。条件好的,那是大铁锅小铁锅,甚至还有炒锅煎锅炖锅等分类。

    铁锅有了,炒菜也就更流行了。

    不过炒菜不光得要有好铁锅,还得要有油。

    尤其是需要植物油,动物油脂炒菜也行,但易凝固,炒菜也烟大,是绝不如植物油的。

    早年油可是很贵的。

    甚至照明用和食用的油是不分的。

    点灯和吃的都是一个油。

    还价格很贵,一般都起码百文钱一斤油。

    这个价格,也正是限制炒菜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大唐那些大城市里的百姓,一个成年人做普通的工一天也才赚百文。而在过去,一天能赚二十文都算不错了。

    炒菜偏偏又是最费油的。

    好在这十来年,油产业也发展的很迅速。

    没有战乱,粮食储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得益于疆土的开拓,耕地大增。于是有更多的田可以用来种植各种经济作物,比如种甘蔗种棉花种麻种桑,又有种大豆种油菜的。

    还有在山上种油茶树的。

    榨油的技术也提升了许多,种的多了,油产量提升了,油价自然也就慢慢下降了。

    十五年前,一斤豆油百文。

    而现在,大豆油才十文钱一斤,十五年跌了十倍。

    豆油菜油茶油麻油,这是现在最主要的几种植物油,豆油最便宜些,菜油贵的不多。但茶油和芝麻油就要偏贵些。

    普通百姓吃豆油菜油,加上些动物油脂,富贵人家吃山茶油和麻油。

    而现在,有了美洲引进的花生、玉米也可以榨油。

    当然,椰子也一样可以榨油,甚至在后世时,椰子油可是和橄榄油一样,属于比较高价的植物油。

    吕宋遍地都是椰子树,椰子也多,把椰子加工,当然很有必要的创收手段。而且本地产油,也就不必专门从中原运来。

    张超的目标,还是将来吕宋都能自给自足最好,不用受中原的限制。

    一颗椰子,经过层层加工,分拣出来,做罐头的做椰子糖的榨椰油的,甚至椰子上的纤维都要扒下来,用以纺绳。

    壳都还能留下来有用。

    榨油厂的房子就是用椰树建的,顶是椰叶盖的,门是椰壳做的。

    油坊里转了一圈,张超表示很满意。

    出了椰油厂,又去视察了下其它的作坊。

    现在吕宋的作坊还不少,有专门加工大米的碾米场,加工甘蔗的榨糖厂,还有提炼蔗糖的制糖厂,又有生产椰子糖等更进一步加工的糖厂。

    此外还有加工木材的木材厂,也有专门做家具的家具厂。

    有渔厂,加工各种鱼产品。

    甚至还有饲料厂,把贝壳、臭鱼烂虾、谷糠等加工成饲料,卖给那些养猪厂、养鸡场等。

    海边还有修船厂,山下有砖厂、瓦厂。

    麻雀虽小,但确实五脏俱全。

    从中原运来各种货物,虽然也还算方便,但运输的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吕宋这边各种物产十分丰富,直接就地取材,倒也方便便宜。

    这些工厂作坊,既有吕宋国有的,也有不少是由私人开设。

    有着十几万人的吕宋城大工地,各种需求还是比较多的。尤其是那些筑城的人,哪怕不少是奴隶,可依然也有工钱,这就使得这里的购买力还是不错的。

    甚至有人在这里建起陶器厂,挖土烧窑制作各种陶器出售。

    城里的商铺也越开越多,杂货铺,裁缝铺、木匠店、铁匠店、饭店、客栈、茶楼,甚至青楼和赌坊也终于落户这里。

    张超是来者不拒,只要老实的登记注册,然后守法经营,按时纳税,他对他们都是相当客气的。

    各种各样的行会也建立起来,甚至以籍贯建立的各种同乡会馆,吕宋一天比一天的热闹。

    不少人甚至挺喜欢这里的。

    十一月的汉京,大雪纷飞,而在十一月的吕宋,却跟中原五六月一样的天气。每天穿着又拖鞋,甚至一件单薄的袍子就够了。

    也有些人水土不服。

    好在张超对于卫生防疫是十分重视的,基本上就是实行的军中的那一套卫生管理制度。

    不喝生水,不得随意大小便,清洁卫生,修了许多厕所和浴室,定期喷洒消毒水。

    并且修建了好几所医院,在各街区,也都有诊所。

    那些管理治安的警察,还有那些巡逻的民兵们,甚至都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随时监督疾病情况。一旦有人得了病,会立即上报。

    若是得了那种会传染的痢疾等,更是要第一时间上报并隔离。

    靠着这些办法,吕宋大量的土著、移民等在一起生活,又是炎热的岛上,可却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疫病。

    几个月里,出现了不少例水土不服,以及痢疾等传染疾病,但都好在最快的速度控制住了,没有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征服一块新疆土,最怕的就是水土不服,怕的是疫病。古代中原王朝对岭南等地方的难以征服,就是因为那边炎热以及多瘴疬。究竟什么是瘴疬,古来说法不一。

    但张超认为,对食物、卫生等多加控制,保证食物和饮水干净,保证居住环境清洁卫生,勤洗澡换衣服,甚至有一套防疫系统,备足药,那么是能应对的。

    这正如就算是中原地区,过去也常发生瘟疫。瘟疫又常发生在饥荒和战乱之后,为什么这种时候多发?

    这跟食物干净和身体卫生有很大关系,也与人死后没及时掩埋而导致。

    过完这个冬天,吕宋城就能建的差不多了,到时这些奴隶就能安置到各个种植园里去,让他们去垦荒种地。

    种水稻种甘蔗种椰子,只要能保证粮食产量,张超就能去征服更多的土著部落,抓来更多的土著奴隶。

第1381章 强势插入

    早朝结束。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承乾难得的召房玄龄、马周、长孙无忌、魏征一起谈话。

    宫中的一处偏殿,一张桌子,一个紫铜火锅,备下了各式各样的火锅料,以羊肉片为主。

    开元二年即将结束,眼下已经是岁末年尾,各地的朝集使也陆续抵京。

    想想一年来,朝堂中枢始终不太顺,承乾也想跟几位好好的聊聊。四位大臣,倒是代表了现在朝中的三股势力。

    房玄龄和魏征是中间派,马周自然是张党的主要人物,尤其张超不在京,马周为首,而长孙无忌是保皇派。

    张党势力是最强的,房玄龄和魏征多数情况下,都支持着他们,长孙无忌这边实力较弱。

    他这个皇帝,有的时候也挺无趣。

    不过怒过了,火过了,甚至是强硬过了,现在他也慢慢的多了些思考。就如这一次,他原本想要来个硬拼,结果张超一道奏章,就完全不一样了。

    张超的退让,承乾事后想来,还是比较意外。

    “西海舰队海军攻占了戒日国西出海口古吉拉特港,南海舰队也攻占了阿拉干国的吉大港,控制了恒河的入海口。”

    不管朝堂上君臣怎么斗,可是大唐将士们开疆拓土,还是让他这个皇帝激动高兴的。

    王玄策如钉子一样的扎在了坦尼沙,他成功的在坦尼沙一线,牢牢的占据着许多城池堡垒,建立了一个堡垒防御集群,使得戒日王虽然与遮娄其、阿拉干、迦摩缕波等几国建立联军,但也一样无法西进。

    而唐军依仗着海军的优势,西海与南海两军舰队同时向戒日国的东西海口发动进攻。

    西海舰队成功的攻下了戒日国在西部的出海口古吉拉特港,这里算是戒日国的一个西南突出部,西面是大沙漠,东面是德干高原上的遮娄其国,这个突出部,现在被唐军攻占了最重要的港城,他们失去了西出海口。

    东面,南海舰队绕过了李家坡,穿过海峡,进攻了戒日国的盟友阿拉干国。将恒河入海口附近的吉大港给攻占了。

    这座海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阿拉干人手里也有百余年,可是在南海舰队的进攻下,他们并没能守住。

    如今南海舰队占据吉大港,封锁恒河入海口。

    戒日的东西海口,便都被唐军控制并封锁。

    大唐在印度洋上又获得了两座重要的港口,同时还极大的削弱了戒日国的实力。没了这两大海口,戒日的经济可要损许多。更别提,唐军占据这两海口,戒日国必须要派兵回防,坦尼沙那边压力也就要减轻许多。

    房玄龄感叹着道,“这还是当初文远定下的战略,目光长远啊。如今我们夺下这两港城,戒日国就算是不足为虑了。”

    “朕准备向古吉拉特和吉大增派兵马。”

    长孙无忌笑道,“两港非常重要,是我们在印度地区的重要支撑点,臣请陛下为两港城命名。”

    古吉拉特和吉大这两名字,在唐人看来,太番了一点。对于这新征服之地,自然应当赐个汉名。

    承乾想了想,笑着道,“吉大港赐名永吉,古吉拉特赐名新吉,如何?”

    “非常好。”

    长孙无忌赞扬。

    古来对新征服之地的赐名很多,怀远怀化怀柔怀安也有武安武定或者宁远宁夏等,怀、宁、武、安、镇、归、绥、德、兴、新等等。

    两座新征服的港口,本身都带着吉着,皇帝赐名一个永吉一个新吉都不错。

    承乾的意思,这两座港城都比较重要,不但位置重要,而且周边的土地也好。比如吉大港,扼守着恒河出海口,这附近可是最肥沃的河口平原。

    这两地都是由朝廷的海军舰队打下来的,因此承乾并不打算赐封诸侯做封地,而是有意将这两要地做为朝廷直辖的领地,甚至将来也不打算赐给宗室皇族。

    永吉、新吉两港,设为两个州,依托两港,向周边开拓。

    朝廷调南衙兵马过去驻扎,派刺史县令等过去管理。

    朝廷的分封法,承乾并不是完全的支持。他认为,分封是对的,但不能一刀切。比如阴山、燕山、天山以北,分封诸侯没有问题。但在林邑、扶南甚至是黄金半岛这些地方,不能分封。

    他甚至都反对信度分封。

    这些地方看似远离中原,但极为肥沃,相当有利于发展。这样的地方,应当是握在朝廷手里的。

    现在打下了吉大和古吉拉特,他就反对分封,甚至原来的信度港,承乾也计划着要换封,把这块港口,从诸侯手里换回来,做为朝廷直辖。

    “之前王玄策的犍陀罗领地换到了坦尼沙,现在犍陀罗在朝廷手里,朕打算用犍陀罗的领地加上部份新下来的戒日国领地,从诸侯手里换回信度港和周边的领地,几位以为如何?”

    “朕是这样想的,如信度这样的港口非常重要,若是交给诸侯,只怕也没有能力迅速的发展经营起来。而信度对于大唐,对于整个信度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交给朝廷来经营,那么以朝廷的力量,能够迅速的将港口发展起来,到时对朝廷,对整个信度的诸侯们也是非常有利的。并且,朝廷可以驻军信度港,既能保护海上航线,一旦信度有警,朝廷也能迅速的派兵增援。”

    长孙无忌自然是立即赞成的。

    如信度、吉大、古吉这样的港口很多,比如李家坡也是一个重要的港口。但李家坡张超肯定不会吐出来的。

    黄金半岛整个都封给了镇国公主,李家坡名义上其实也不是张超的,那里是张超与镇国公主的儿子张十一郎张琮的。

    不过能收回一块就一块。

    琉求、李家坡都收不回,但信度、新吉、永吉以后肯定得握在朝廷手里。

    马周一直没说话。

    他往火锅里下菜。

    “马院长,你的意思呢?”

    马周放下筷子,笑了笑。

    “陛下的想法是对的,信度、永吉、新吉这些重要的港口,确实应当由朝廷掌握并经营,海外的领地,虽分封诸侯开拓,但也需要有朝廷的领导主持。陛下的思路,完全正确。”

    大是大非的观念上,马周并不糊涂。

    大家虽然平时跟皇帝争,但也不过是为了限制下皇权,却从来没有人想过要把大唐搞衰弱。

    马周相信包括张超在内,所有的大臣们,都希望大唐强大。

    大唐中央朝廷是干,诸侯是枝,强干弱枝,才是对的,如果弱干强枝,那整个体系就要崩塌。

    “调南衙一个军过去,先把阿拉干给灭了再说。”长孙无忌狠狠道。

    阿拉干国其实立国的历史相当悠久,起码有七八百年历史。这个小国,不算印度体系里,而应当是缅甸体系的。

    一直以来,他们在缅甸的那加山脉西南一带,也就是后世缅甸的西部沿海地区,地盘其实挺小,不过在这个时候,算是孟加拉湾一带比较强大的势力了。

    东面是大山,西面是大海,地形限制了阿拉干人的发展,一直被局限在这片狭长的沿海地带上。

    长孙无忌说先干阿拉干国,也是比较有道理的。

    毕竟,西面的恒河河口平原,过去是高达王国控制,后来戒日灭掉高达等国,把势力拓展到了东面的恒河海口。

    戒日国的实力还是比较强的,而且恒河入河口的平原上,也无险可守。唐军远来,倒不好立足。不如先以吉大港为依托,先灭了实力较弱的阿拉干,这样背靠着那加山脉,无后顾之忧,就能攻略恒河河口平原了。

    长孙无忌往火锅里下了半盘鹅肠。

    “陛下,先攻下阿拉干,然后夺取恒河海口平原。然后,我们向东北方向,可以将小婆罗门和大秦婆罗门吞并,则可以通过那加山口,与云南道接境。到时,永吉也不再是一块飞地,而云南道也将获得一个出海口。并且,大唐还可以自南包夹吐蕃,待以后征服吐蕃,则青藏也可直通永吉港入海。”

    虽然说从这边翻越那加山脉到云南,或者翻越大雪山到青藏,都比较困难,但修出一条道路来,通骡马还是可以的。

    哪怕路比较难,甚至每年会有大雪封山期,会有雨季泥石流,可有一个通道直接出海,都一样是非常的重要。

    这不仅是说把云南把青藏的商货运出来,而更在于大唐能够通过海上,迅速的把商品或者是军队快速的运进云南或藏区。

    南北两边同时能够联通云南和青藏,这无疑会让这两块现在大唐还在开拓征服的地区,能够更加迅速的融入大唐之中。

    “永吉、吉大还有信度,各驻一军。”承乾拍着大腿说道。每地驻军两万,若加上海军在三个港,各驻一个分舰队,基本上差不多了。

    “关于云南道,臣以为也应当派驻兵马进驻了。”长孙无忌道。

    云南的南诏本来在六诏中实力只属于中等,但因为比较接受汉文化,并且一直与朝廷关系较好,在护法战争中,又出兵相助,为护法军打通东西,算是立功不小。

    如今南诏王和苏毗女王一样,是大唐的自治领,权力不小。不过长孙无忌始终相信那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此一时,彼一时。

    现在朝廷腾出手来,当然得加强云南的控制。

    至于理由,就以扫荡那些劫掠云南商路上的不服王化的蛮夷为理由。以此理由,唐军进驻云南,到时大军过去了,再撤出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南诏王可以继续当他的王,但云南可就不再是一块朝廷无法直接干涉的化外之地了。

第1382章 改土归流

    气氛很好。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君臣几个头一次能聊的这么顺畅,承乾高兴的都不由的多喝了几杯。

    “朕听说,云南多银矿、金矿啊。”

    经历了几次货币的变动,如今承乾也算是对货币比较敏感。深知货币天然不是黄金,但黄金却是天然货币。

    朝廷虽然现在说是把纸钞的发行权拿到了手,但马周、褚遂良等人却盯着朝廷,最后弄出了不少的附加条件。

    朝廷计划明年发行一亿贯宝钞,以三千万价值的金银铜做为准备金。但这一亿宝钞发行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按马周说的,一亿宝钞数量很多,哪怕是以三千金做准备金,依然是超发了七千万贯。

    这相当于所有人手里的钱要贬值,贬值七千万。

    为了避免这些宝钞对现有货币体系的冲击,马周要求朝廷发新宝钞后,对原有的旧钞全部回收销毁。

    并且,这一亿宝钞以三年为期。

    也就是说,三年内朝廷不得再发新钞,三年后朝廷回收这一亿旧宝钞,投放新钞。

    一亿新钞换一亿旧钞。

    在去年,朝廷其实就是发行的新钞,并把旧钞回收了,因此市面上的宝钞其实不算太多。

    相对于天下庞大的货币量来说,去年发行的钞倒是影响不算太大。

    明年发一亿,数量有些多,但回收旧钞销毁后,则相对经济总量来说,还算在控制之内。

    三年不得发新钞,这让承乾想着靠不断发钞,通过超发赚钱的念头算是不行了。

    而且马周还提出了一个发钞条件,就是这些钞不能直接发。

    而是由朝廷的户部发行债券,然后由央行购买。朝廷卖出债券,拿到钱,用的是朝廷的税收做抵押,拿到的钱也不是直接用来发薪水发赏赐,而必须且在水利设施、道路交通、运河疏通等基建上面。

    这样限制的目的,也是为了让这些钱能够迅速的流通,进入市场和百姓的手里,另外也能让这些钱用的比较有价值。

    承乾对此不算很理解,但最后还是勉强同意了。

    三年一个亿,以后都是新钞换旧钞,三年一届,也许以后每届发行量能增加个千把万一年,但确实有了很多限制。

    发钞限制多,而且他也意识到,如果没有本金的发钞,确实会造成很多麻烦。毕竟,纸可不是钱。

    钱印多了,货物少了,必然意味着百姓手里的钱不值钱,会跟去年太上皇搞出来的麻烦一样大。

    但金银不同了。

    金银都是天然的货币,甚至本身也算是一种商品。

    长孙无忌家在伊丽发现大金矿,张超家在吕宋发现大金矿,承乾是很羡慕的。这些金矿都是他们的私人领地上,跟他李承乾没有半文钱的关系。

    大唐的金银产量极低,一年原来不过一两万两金银产量。后来朝廷倒是堪探出了不少金银矿,产量也提升不少,但一年那么一二十万两的产量,对于大唐如此庞大的帝国来说,金银依然是太稀少了。

    缺金缺银缺铜,远远无法满足货币交易需要,所有才会有如今的纸钞。

    大唐现在最大的金产地,是在岭南。

    也是这几年才开发的,在广西的邕州和交州,都发现有不少金矿。朝廷对这些金矿,都是与其它矿产一样的政策,允许私人开采,先取得开采证,然后交承包开采费,最后开采出来的黄金,朝廷要征课,直接课金。课完金后,矿上还要交经营所得税这些。

    反正矿随便你开,只要有证,税还是挺重的。

    不过大唐自产的金银量还是太少,主要还是通过外贸流入黄金和白银。朝廷一方面对金银铜采取比较严厉的管制措施,比如禁止金银铜器下葬,对金银铜制造器具有严格的限制,对此类产品征收重税。

    以使得朝廷能够得到更多的金银铜来铸造钱币。

    现在朝廷不禁私人铸币了,只管理不禁止。

    不论是朝廷还是私人,谁有本事弄到金银铜,谁就能铸更多的币,自然也能赚更多利润。

    承乾早听说,云南、黔中、剑南等地也有不少金银,尤其是云南,据说发现了不少银矿,储量还很大。

    “云南金沙江流域发现不少金矿,而在南诏发现许多银矿,另外,辽北也发现有金矿!”

    不过这些金矿,都比不过在伊丽和吕宋发现的金矿。两地的金矿储量既高,而且开采也更容易。

    “臣预计伊丽、吕宋两大矿一年可采二十万两黄金以上,若加上朝廷自海外输入之黄金,以及其它地方所产,大唐今年能新增黄金百万两。”房玄龄说道。

    吕宋发现了不止一个金矿,而是许多个金矿,据估计一年能产三十万两黄金,而伊丽的金矿一年能产十万两。

    朝廷其它各地的金矿加起来,一年能产个几万两。

    而通过贸易,能换回五六十万两黄金。

    百万两黄金,听的就让人心跳加速。

    一枚金币现在含金八钱八,值二十贯铜钱,一百万两黄金,如果都铸成金币,那可是价值两千多万贯。

    这不是纸钞,而是真正值钱的金币。这种金币投入市场,可是能极大的稳定货币市场的,纸钞多了,就会贬值,物价上涨。但一年就算新增两千万贯价值的金币,对整个市场也不会有半点坏影响。

    以现在大唐的商品经济总量,两千万不算什么。价值两千万的金币,只会有更积极的影响。

    剑南、黔中、广西、云南,这些现在大唐比较落后,甚至是控制力比较低的地方,却偏偏是金银矿最多的地方。

    承乾觉得哪怕是为了金银,也得对这些地方进一步的增强控制了。

    “之前褚相提到过,说是对西南地区,要实行改土归流。朕觉得这倒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只是此前朝廷腾不出手来,现在局势平稳,朕认为时机到了。几位觉得如何?”

    所谓改土归流,也是张超最先提出来的。

    剑南道南部、黔中道还有云南道,不少地方其实还是土人羁糜,朝廷设置了不少的羁糜州,任命夷人首领为刺史等官,让他们自治。

    羁糜制的核心,自然是朝廷对这些边疆地区鞭长莫及。无法武力征服,便通过这种羁糜制来控制,只要边疆的这些蛮夷表示臣服中原朝廷,那朝廷就给他们授官,在他们地盘上设州置县,但实际上还是土人自治。

    只不过有了这么一个名义上的臣属关系后,中原人进入要容易的多,双方也会有更多的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流。当汉人势力渗透的差不多的时候,可能朝廷就会直接设个县什么的,一点点的吞食,将之纳入直辖之中。

    当年的岭南本来也是这样,后来张超来了个猛龙过江,强硬的在岭南改土归流,虽然叛乱不少,打了好几仗,但最终还是把岭南给直接扳直了。

    不过岭南因为开发较早,算是有一定的基础,哪怕是那些豪强,其实也多是汉人。

    但在西南,这边情形却大不一样。

    就比如云南,朝廷设立了云南道,可实际上这边却是以南诏国为首的势力范围。

    在这边,最大的问题,就是汉人数量极少,基本上遍地蛮夷,而且交通极其不便,崇山峻岭。

    朝廷要改土归流,那就是要建立真正的统治,而不再是土人自治。

    房玄龄倒觉得不急于一时。

    “臣以为,可以分步来。先修路,修几条交通大道,通了路不论是行军驻兵还是通商贸易,都是方便的多。修几条交通要道,贯穿黔中云南和剑南、广西,然后沿路筑些城镇,驻兵屯田。”

    “修路、驻兵,然后是屯田,再是建学校、建议会,推广汉文化,然后编户齐民。”

    “会不会太慢了一点?”承乾问。

    大唐连信度都打下来了,总不能连个紧邻中原的云南黔中还搞不定吧。

    大唐朝廷上下,现在基本上都有一个共识。

    那就是蛮夷得征服,大唐有责任推广汉文明,帮助他们走出那种野蛮落后的生活方式。

    许多云南的蛮夷,还在进行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过的跟个野人一样。

    大唐有责任帮助他们啊。

    想想,云南黔中有多少的金银矿,又有多少的土地。哪怕山多水多,可也一样能够开辟梯田种植水稻土豆啊。

    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有一个共识,有这么一群穷邻居,总免不了这些人隔三差五的会来打劫富邻居的。

    蛮夷邻居日子苦,总免不了要来劫掠,哪怕名义上臣服,也是叛服不常。为了保证边境的安宁,朝廷也有必要去征服并统治那里。

    大唐不远万里的去开拓西海领、大夏领、河中领、辽北领、信度领、扶南领等,没理由却要把家门口的这片地区给遗忘了。

    这么大一块地方,却如狗皮膏药一样贴在那,不除掉都不舒服啊。

    魏征向来是反战派。

    一向认为穷兵黩武,好战必亡。认为开疆拓土,不过是帝王的好大喜功,将士流血,百姓承役,实在是劳民伤财。

    尤其是如今云南、黔中等西南蛮夷都臣服老实,何必又要起干戈呢?

    “改土归流,只怕必然引起西南夷反叛,到时战事又起,永无宁日也。”

    房玄龄对这位老同学的话不以为然,“若按魏公所言,朝廷当初也不该削平岭南,不该攻灭高句丽,扫灭突厥,平定吐谷浑了?”

    “一味的武力征服,臣以为并不可取。”

    “有能力不取,难道要等将来蛮夷反攻?”

    承乾看着几位重臣争论起来,笑了笑道,“魏公所言有些道理,但朕以为该出手时就出手,太师曾有一句话,朕至今记忆深刻。国与国之间,其实就是弱肉强食,通行的是丛林法则。”

    丛林法则,正是弱肉强食。

第1383章 石见银山

    “倭人如此无礼,简直放肆!”

    早朝上,从倭国返回的高表仁把出使倭国的情况禀报皇帝。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当年倭国太子致书隋炀帝时,就曾写道日出天子致日落天子,让炀帝十分震怒,不过当初有高句丽在,便没有发兵征讨。想不到,如今这倭人还是如此狂妄,身为我大唐藩属,做为大唐臣子的倭王,不但自称天皇,还敢拒不面朝北拜跪接旨。”高士廉一番数落,坚决支持自己儿子直接回国的举动,赞扬儿子保住了帝国尊严。

    承乾也对倭人的无礼感到不满。

    大唐建立的宗藩体系,只有大唐才是帝国,也只有大唐的皇帝可以称为皇帝,其它的最大的也只能是国王。

    倭国是大唐的藩属国,接受大唐的册封,国王居然敢称天皇,那置大唐于何地?

    “既然倭人如此狂妄,那大唐理应出兵教训之。”承乾坐在龙椅上,很平淡的说出这句话。

    身为大唐皇帝,拥有亿万子民,数十万的军队,承乾确实有这个资格说这样的话。

    小小的岛国而已,也敢夜郎自大,真是不知死活。

    魏征出来反对。

    如今大唐四处用兵,虽说朝廷有财力支撑,但依然是比较危险的。

    房玄龄这次却没反对魏征,而是认为眼下朝廷确实不适合立即出兵倭国。

    北伐还没结束,对真腊的南征也一直还在打,信度战场也还在用兵,甚至朝廷已经在准备朝鲜战争。

    这个时候,对倭国用兵,确实不是时机。

    房玄龄主张下旨斥责倭王,勒令其去除天皇称号,向大唐陪罪。

    “新罗与百济如今打的很凶,朝廷也已经准备多时,今年可以出兵朝鲜半岛南部,灭新罗与百济。”

    “待灭掉新罗百济,到时再南征倭国不迟。”

    房玄龄的态度很明显,不着急,慢慢来,一个个的打过去。倭国也得意猖狂不了多久。

    吕宋。

    又是一支船队抵达吕宋港。

    张超亲自过来迎接,从船上下来的却是琉求国公张。

    本来按朝廷制度,诸侯是不得随意离开封地,更不能这样跟其它诸侯互相串门的。

    要离开封地,甚至得向朝廷报备。

    朝廷甚至计划在各个诸侯的封地,派驻监察御史,以监督诸侯们的一言一行,据说还要派出史官负责记载诸侯的一言一行。

    不过张这次南下,却没有报备朝廷,他直接带着船队就来了。

    船队载来了三千多员琉求来的移民,有山夷也有汉民,其中还有不少的工匠。

    “父王,你要的铸币机械也都运来了。”

    张超在琉求早就有一个铸币厂,现在准备在吕宋也建一个铸币厂。

    吕宋现在有八个金矿在同时开挖,现在来吕宋淘金的淘金客超过万人,他们多数在八个金矿里淘金,淘到金子上交金矿,他们拿提成,收入还是挺高的。

    而张超有八个金矿同时开采,收获更多。

    这里的金矿比较好采,尤其是那溪里的金砂,每月收获极高。

    初步估计,如果人手充足,一年能开采五十万两黄金。这么多的黄金,当然不能囤在仓库里。

    最大利益化,就是铸成金币或者加工成金饰,然后流入市场。

    以张家的技术水平,如果铸成金币,直接就有八个点的利润。虽不如过去,但也还是很大的利润了。

    五十万黄金,能铸成五十多万金币,仅铸币的利润就有四万两。金矿是张超自己的,开挖难度低,成本也小,仅这几个金矿,一年就能为张超带来超过千万的利润。

    而有了这些金币,张家的工商银行能以此获得更多利润,甚至对张家工商银行的信用也是大大的稳固。

    就算没有了发钞权,张家还能发银票。朝廷征税等只收钞票,朝廷采购也只用钞票,但银票一样能流通。

    张超这次叫儿子来,当然不仅仅是为了送点铸币机器、工匠和一些人来。

    爷俩留下工人们卸船,往城里走。

    经过半年的建筑,吕宋城现在除了还没有城墙,其实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

    八条大街,对应着八座城门。

    城墙还没有,但城门却是有了。

    货物进出,其实都要走城门,毕竟车马要靠街道而行。

    街道还没铺砖石,但地面的土硬化过,还铺了一层沙子,倒也干净清爽。街道两边,留有人行道,还栽了行道树。

    棕榈树和椰子树一排排的,很有吕宋的独特魅力。

    街道两边全是店面,不过现在只有部分店面装了牌匾开张,许多还是空着的。

    “先留着,等以后人多起来,这店自然也就能租出去了。”

    “不卖吗?”

    张有些意外。

    吕宋城是由张超自己出钱修筑的,所以吕宋城的房屋商铺等也全都是属国王的资产。而且这还不是王国的资产,是国王资产。

    城里房屋、店铺、仓库等很多,但张超基本上都是租而不是卖。

    出租虽然一时收不回资金,可张超又不缺钱,房屋出租才是细水长流。以后吕宋人口越多,商业越繁荣,这里的房屋店铺自然也就越贵。

    做地产还是做出租,张超估计自己是大唐头一个了。

    “吕宋城人不少。”张看着街道上人来人往。

    “现在人是不少,但等吕宋城修好了,这里也安置不了这么多人。现在这边工坊之类的还较少,多数人还是要安置到外面去垦荒屯田。”

    吕宋的人口现在构成比较简单,人数最多的是吕宋土著,吕宋城以奴隶为主,而在周边,则是归附的吕宋土著为主。第二大人口则是琉求移民来的山夷为主,汉人反而是最少的。

    张超现在分了不少田地出去,那些归附土著都给他们授了田,其实就是把他们原来世代拥有的地,再划给他们,但要登记入册,然后将他们的户籍也登记,这样他们就成了吕宋王国的编户齐民,要纳税,要服役。

    张超在吕宋,实行的是朝廷一体的两税制。

    不抑兼并,摊丁入亩,可以以钱代役。

    但做为新开拓的土地,要吸引人过来,自然得有优惠条件,比如来了就分田授地,头几年免税等等。

    张超免起税来是一点不心疼的,那些汉移民过来,田地免十年税赋。土著的田地,也给他们免五年。

    张超不缺钱,而且通过工商这方面的税收,比靠收田赋高的多。另一方面,张超自己也经营农庄,经营各种作坊,甚至建房子出租。

    更何况,张超仅是开采黄金和铸币,一年就能有千万贯的收入呢。

    不过钱还是没人嫌多的。

    今天张超把儿子叫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准备带上儿子去抢钱。

    “出兵倭国?”

    张听了父亲的话,惊讶出声。

    “要打倭国也应当是朝廷出兵吧,虽然那倭王无礼,可也轮不到我们去教训啊。”张也听说了上次高表仁出使倭国的事情。

    “当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可以做为我们出兵的理由。我真正要出兵倭国,是因为我的人在倭国发现了两个大矿山。”

    “什么矿山?不会是金矿吧?”

    张超摇头。

    “一座是银矿一座是铜矿。”

    “银矿和铜山?”

    张还以为是金矿,毕竟黄金贵重。而如果仅是银矿和铜矿,就跑去倭国,不太划算吧。

    “这可不是小矿山,那银矿叫石见银山,而铜矿叫别子铜山,其储量非常惊人。你知道以我们掌握的新式开采炼银法,一年能从那里开采到多少银子吗?”

    “多少?”

    张超笑着道,“你可以猜猜。”

    “十万两?”

    “不止,如果只是十万两,哪值得我如此兴师动众。”

    “二十万,不,五十万两?”

    “再往高了猜。”

    “难道是一百万两?”

    “哈哈哈,你也太低估了石见银山的储量和我们家的技术了。以我们的技术,加上银山的储量,我们一年能轻松从石见银山得银五百万两之巨。”

    “当然,要用我们的新技术,就必须得用煤。用木炭是不行的,如果煤跟不上,会大大制约我们的采银量。但就算前期开采的少些,一年百万两还是不成问题的。”

    一枚银币,含银八钱八,价值四贯铜钱。

    一百万两银,铸成币,那就是近五百万贯钱了。如果一年开采五百万两,那得是两千多万贯价值。

    “父亲,那石见银山能开采多久?”

    “开个两三百年不成问题。而且石见银山不止有银,还有黄铜、铁、铅等矿产。”

    张听的都大为心动。

    “爹,这个石见银山在哪,我回头就组织人马去抢。”

    石见银山在倭国本州岛的东北端,与九州岛隔海相望,在本州岛的地理上,属于中国地区。

    倭国这些年不断向中原派出使者,还派出留学生留学大唐,这些人回到倭国后,把大唐的先进制度、思想、律法等带回。

    现如今倭国也开始改革,他们将倭国设为五畿七道,京畿区域里的五国为五畿,而京畿之外的其它领地则仿大唐,共分七道。

    另外,将诸道下的令制国,都授以州名。每个令制国,也是一个州。

    石见银山,就是在山**的石州石见国。

第1384章 趁虚而入

    不得不说,倭人模仿能力还是非常强的。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本来倭国在二百余年前,还是诸岛割据时代,后来和国统一诸岛,建立大和国。但大和国的政权,其实一直都是在公卿的手里,天皇基本上都只是个摆设。

    而他们的社会制度,则是一个奴隶主贵族私有部民的制度,这种制度其实非常落后。

    奴隶主贵族阶层直接霸占着大片的优质土地,把平民变成自己的私有部民。

    大和国分为贵族、平民、部民三个阶层,部民其实就是奴隶,是被大和国征服诸国的过程里,俘虏的人口。

    这些部民被贵族阶层奴役,又按分工编成不同的部。比如负弓矢以充警卫的是韧负部。

    提供陶制品的土师部、陶部。

    充任宫延杂务的膳部、豚养部、马饲部、锻冶部、弓削部。

    在屯仓、田庄中耕作的田部、部曲。

    地方上提供水产的海部、看守山林的山部。

    由外来侨民中的有知识者编成的史部、藏部等。

    其中以在皇室直辖领地中劳作的田部和在贵族的田庄中从事生产的部曲数量最大,田部民又包括三种类型:将移民和被征服者直接编成田部;保留原有的农村公社的形式,采取向公社成员征收年贡形式进行剥削的田部;由地方贵族所献的私有奴隶部曲──徭丁编成的田部。

    部曲则往往以其所属贵族的氏姓作为部名,如大仲部、苏我部等。

    部民组织一般由下级氏族贵族统帅,称为伴造,职位可以世袭。有的贵族与部民并无血缘关系,但也自称氏上,将部民作为氏人。对于外来的部民,往往保留其原有的内部结构,由其原首领任伴造,部民中有的为天皇或皇族私有,分别名之为名代和子代。

    在早期,这种制度倒也有积极的一面,促进了社会发展。

    但到了如今,这种制度也变了样。

    奴隶主贵族们直接霸占了最优良的田地,把平民也变成了自己的私民部民,土地兼并,甚至豪族之间的征战,也让社会十分动乱。

    朝中掌权的苏我氏也意识到邻居大唐的先进制度,在不少曾经出使和留学大唐的倭人劝说下,他决定仿大唐制度,改革倭国,想要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苏我氏的革新,其实力度相当大,堪比大唐的贞观新政。

    苏我氏的改革包括改年号、迁新都,向全国宣布改新诏书。

    将都城迁到最繁华的贸易港难波,宣布土地和人民都归国家所有,所有部民成为公民。

    并且仿大唐的均田制,推行班田制。每六年按照人口数班给分田,具体为男子三亩,女子为二亩,奴隶一亩,这些地死后要归还国家。

    在中央,他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仿大唐设立中央和地方机构以及各种官职。

    具体的就是中央设神官、太政官两大机构,太政官下辖八部省。太政长官为太政大臣。

    地方上行政机构则设五畿七道,各地设国,国下为郡,郡下为里。

    废除官位的世袭制,并实行征兵制。

    改革力度之大,让得到消息的张超都为之惊叹。

    这是直接废除奴隶制,并全面实行中央集权了。

    中央二官八道一台五府制,地方则是五畿七道郡国里制,土地制度则推行班田制,又实行全国征兵制。

    不过张超始终觉得,这些倭人步子迈太大了,这样会扯到蛋的。

    说句最简单的,眼下的倭国内,朝中自然是苏我氏当政,这也是倭国的传统,公卿掌权,而地方上则是贵族和豪强们掌权。

    不说别的,仅仅是部民,就占有整个倭国一半以上的人口。这些人都是皇室和贵族豪强们的奴隶,他们会轻易的把这些奴隶放出来,让他们成为平民?

    再一个,土地也基本上都是皇族和贵族们的,他们愿意把土地交给朝廷班田?

    原来地方,都是贵族豪强们控制的,贵族和豪强们占据着土地,表面上这些土地是国家所有,他们只是代理经营,在委任书上署名,成为名田。名田的主人是名主,于是又有小名主和大名主之分。

    小名主就是那些富裕农民小地主,大名主则是贵族和地方豪强。

    在以前,物部氏控制着倭国朝廷,后来苏我氏打败物部氏取得朝堂控制权,一直到如今,几十年的时间里,他们一直掌握着朝堂大权。

    天皇,不过是他们的傀儡罢了。

    现在苏我氏愿意主动改革,一方面是大唐给的压力很大,二来是地方贵族豪强越来越不太听朝廷中央的命令,这才是他真正改革的动机,说白了,就是想要揽权而已。

    苏我氏虽然是公卿专权,还没到后来的幕府时代,武士阶层控制天下的地步,但他确实也想通过这种改革,把权力抓的更紧。

    只是,这改革也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了。

    真正的历史上,倭人是更晚一些时候才进行的改革,那个时候是维新派把苏我氏干掉后,扶立新的天皇,然后全面推行改革,号称大化革新。

    而现在,苏我氏居然带头改革了,不得不说,历史有时让人啼笑皆非。

    可就算最大的地主皇室和苏我氏带头改革,下面的贵族豪强们也未必愿意啊。

    几十年前,物部氏当政,实行保守政策。而苏我氏眼界较开阔,一意改革,结果被物部氏阻拦,两大贵族开战,最终苏我氏赢了。苏我氏的族长苏我马子扶立自己的外甥女为推古天皇,积极实行改革。

    后来,仁德太子进一步提出改革计划,结果苏我氏却担心损害苏我家族利益而杀了圣德太子和他的儿子山背大兄皇子,另立天皇。

    可不到二十年,现在大唐的压力下,在地方的不稳下,苏我虾夷却又被迫开始带头改革。

    地方上的贵族和豪强们,可不是一个大名主一封委任状就能满足的。

    改革意味着旧有利益集团的损失,必然会有反对。

    不过张超挺乐于看于倭国的这种变化,他们乱起来才好。

    其实倭人的改革处处模仿大唐,比如班田制,就是过去大唐的均田制,甚至他们的班田农民,也是一样要负担租庸调的,但负责却比大唐的重。受田每段,交纳租稻两束两把。而调则还分为田调、户调、付调,庸为力役和代役纳物,部之,负担很重。

    就算部民过去为奴隶,可转为班田后的公民,日子并不会更好过,相反,负担还更重了。

    这有点类似于南北朝时期贵族地主庄园里的佃户部曲,他们不用向朝廷纳税服役,只给贵族地主们种地纳租就好了。如果变成了编户良民,虽然分田授地,可租调和庸却不少。

    就如隋朝时均田,一个男丁授的田比一夫一妇授的田要多,可相比起来,租庸调却要比平均的少。于是乎,许多隋朝男子宁肯打光棍都不娶妻,因为娶了妻负担就要重许多。妻子授的田没有男丁多,可一夫一妇纳的租调和承担的庸却要高的多。

    石见银山。

    现在那块地方被划为五畿七道的山**,隶属于石州石见国。山**有八国,石见国则有安浓、迩摩、那贺、邑知、鹿足、美浓六郡。

    石见银山现在还只是很零星的开采,并没有大规模开采,可以说这是当地的倭人没有发现这里的储量。

    但张超知道啊,在明朝的时候,石见银山可是达到当时全球三分之一的银产量,相当惊人的。

    倭人不知道没关系,他知道就行了。

    还有别子铜山,在四国岛,属于南海道,归属于伊予国。

    这座铜山要到一千年后才会被发现,而他的铜储量却是相当的惊人,六十五万吨铜储量。

    这座铜矿开采了近三百年,占据江户幕府当时全国三分之一的铜开采量。

    十三亿斤铜储量。

    在中国明清时期,每年向日本进口的铜就高居百万斤之巨,这还没算日本向荷兰等国出售的铜,他们的铜最高时一年能达到几百万斤之巨。

    别子铜山储量高,但在伊予大铜山还不少,甚至许多铜山都是夹金夹银的。

    “趁着倭国内乱将起,我们正好混水摸鱼,以讨伐倭王无礼为由出兵,然后攻占石见银山和别子铜山,反正这两地都离海边不远,对于我们来说出兵不是什么问题,尤其是伊予的别子铜山,它处于四国岛,倭人力量不强。”

    张超打的是如意算盘。

    进攻倭国,一面是挖金子挖银,另一方面还能抓奴隶。

    倭国别看着好像地方很小,但倭国的土地还是很肥沃的,而且倭人也比较能生,处在岛上也算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安稳日子,人口不少。

    中原对于铜、银、金的需求是巨大的,张超也不用担心挖了太多黄金白银和铜,会造成中原货币过多,通货膨胀什么的。

    黄金白银可是天然货币啊。

    这可比烧瓷器、烧玻璃、造香水、酿酒、制糖来钱快的多。

    “咱们什么时候出发?”张听了已经是热血沸腾,饥渴难耐了。

    “不急,咱们先准备,凑两支舰队,准备好军械物资等。还得等朝廷和议院批准我们去征讨倭国才行。”

    这么大的银山铜山摆在面前,张恨不得现在就去攻占石见国和伊予国。

    “爹,干脆咱们偷偷组织人马,就以海贼之名行动。”

    张超呵呵一笑。

    “别心急,那银山铜山又不会跑。再说了,除了你爹我,别人现在也不知道那两座银山铜山啊。先正常的报告朝廷吧,相信能通过的。”

    “万一通不过呢?”张很着急,这么大的两块肥肉都到嘴边了。

    “真要通不过,再按你说的办。”

第1385章 张学

    京师大学堂。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寒冬腊月,学校也要放假。

    这所学生数量比国子监还多的京师大学堂,拥有众多学科,设有许多个分院。与国子监里教的都是经史为主兼学行政管理不同,京师大学堂其实是一所专科技术学校。

    这里主要的是理工、农医、管理等,理工下还有工学院,工学院下又还有地矿、水利、测绘、机械、土建等诸多分类,哪怕是一个土建类里,还下分有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务工程、道路桥梁、城市规划等等。

    这所拥有一万余人的巨大学校,有庞大的校区,更有着无数的院系。

    而这些院系分类,都是由校长张超最初定下的。当初,许多人甚至都搞不清楚这些院系分类,到底是干嘛的。

    但现在,这么些年过去。

    这所学校里的学生,却成了最受欢迎的。

    每一个都跟宝贝一样,还没毕业,就已经被人来争抢了。

    一开始,还有人说这里是一所工匠学校,有点瞧不起的意思。但很快就没人这样说了,如今的大唐,日新月异,到处都是建设,工商大兴。

    也没有人再说什么工匠制造是什么奇技淫巧,因为工匠的发明创造可是非常值钱的。

    大唐甚至都有了专利法案,工匠的发明注册登记后就是受保护的,长达二十年的专利保护,别人家要用,只能付专利钱。如果仿照,是要吃官司被罚款的。

    更不要说,京师大学出来的并不仅仅是工匠。

    生活的方方面面似乎都离不开他们的影子。

    修路铺桥建设码头铺设轨道,甚至是建筑城池盖房子,连修下水道也是充满着学问的。制造各种机械,什么织机纺车什么马车船舶什么水车水力锻锤水力纺车

    这里还有最优秀的会计,专业的老师。

    这里还有精通律法的法学院学生,能帮你打官司。

    这里也有最多的医学生,各科医生都有,甚至有专门学习医护专业的护士。

    也有专门学习农牧的学生,专门研究土地啊种子啊庄稼的种植培育防虫防病土壤问题等等。

    虽然许多进来学习的学生,刚考进来的时候,只是基础成绩不错。可在这里学习四年之后,往往就能成为某一专业很不错的人才了。

    而那些又读了四年的研究生,更高是人才中的人才。

    甚至还有读完研究生后,继续留校,一边当老师一边继续读博士生的,这种,已经是某一领域里的权威。

    大唐这么大,但这样独特的大学,现在却仅此一家。

    虽然学校有一万多学生,但对于整个庞大的帝国来说,他们都是非常稀少的。毕竟那么多个分科里,细分下去,每个院系也没多少人,而且在校的还是好几届的学生。

    今天。

    京师大学堂里热闹非凡。

    许多学生来自天南地北,在京学习的几年里,并不怎么回家,节省时间节省路费。

    不过今天的热闹,还是有些不一样。

    临近年底的时候,学校正举行一次特别的面试。

    每年的年底,各地的封国诸侯,还有各道州的封疆大吏们,都入京朝集。这些诸侯、官员们在接受完吏部、议会等的考核后,在元旦前都还会有一段时间。

    这段空闲时间里,每年都会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面试会。

    其实就是招聘会。

    诸侯和地方官员,甚至是许多商会、公司,都会在这个时候来参加京大举行的这场面试会。

    大家想要招聘什么样的人才,这个时候就可以去挑选面试了。

    不过一般情况下,往往都是学生们选东家,不是东家选学生。因为这样专业的人才较少,而需求却多。于是乎,学生们可以从容的挑东家。

    各个院系的学生,他们自己组成一个面试团,他们可以从容的面试那些有意向需要聘请该专业人才的东家。

    “谢谢王刺史,我们会认真考虑你的条件的,如果有同学愿意接受你的条件,我们会通知你的。”

    一名年轻的水利系学生笑着对一位来自淮南道的刺史说道。

    水利系的这些学生,只给了他一刻钟的时间述说自己的条件,然后也不给答复。

    这个身着绯袍的四品刺史无奈的笑笑起身,在他的后面,还站在一排的官员呢,哪个不是身着绯袍,甚至还有紫袍金鱼袋的大州刺史甚至是布政使在那排队。

    “好的,那我就敬侯你们的消息了,我们寿州的诚意很足,条件也不错。若是肯来我们寿州,我们一定给予最好的待遇。过去之后就能成为公务员,提升速度是很快的,三年之后,肯定就能进入流外品,五年内,保证起码是个九品。”

    他还在那里说着,后面一位儒雅的官员却道,“五年才是个九品,你也好意思说啊,老王。同学们,来我们颍州,三年,三年我就能保证能升入九品。”

    寿州在淮河南,属淮南道。而颍州却是在淮河北,属于河南道,偏偏寿州和颍州,还是隔淮河相望,那算是老邻居了。

    王刺史和张刺史都是刺史,自然就得拼政绩。而偏偏淮河是一条比较桀骜难驯的河,虽然朝廷每年拔不少钱治理,可水患不断,算是他们最难缠的一个问题了。

    相比于寿州,颍州境内还有颍河、汝河、小汝河、淝水等,情况比寿州复杂多了。张刺史是真的很需要水利系这种专业的学生,虽然他在任几年,每年都要从京大挖一些学生过去,可谁嫌多啊。

    老王被老对头给怼了,老脸通红。

    “同学们,来我们寿州,我老王承诺,三年就帮你们实授八品。而且来我们寿州,若是安家落户,我老王送你们一套房子,还给你们分田!”

    老张不乐意了,你瞎抬什么价。本来人就不好请,你还三年八品,给房分地。这不破坏行情吗?

    好歹自己也是四品刺史,一州之长。老张一怒,直接开出三年八品,给田给地,还带介绍媳妇的条件。

    一群布政使啊刺史、长司、司马的都围着看热闹。

    这京大的才子们,真是抢手啊。

    当年还瞧不起人家是工匠,现在好了,工匠你还请不到呢。

    一个个紫绯高官在这里登门面试,说干口舌,别人还只给一刻钟。

    可大家确实挺需要这些人才的,而这些人才不愁嫁啊。

    管他是水利还是建筑又是城市规划、或者什么下水道之类乱七八糟的,大家都抢着要。

    现在不但抢毕业生,而且连大三实习生也抢,甚至连那些什么大一大二的都有人争着要了。

    暑假那么两个月时间,甚至都要抢去指导指导一番,专车接送回。

    都是为了政绩啊。

    而人才难得,有这些专业人才指点指点,往往就能帮他们解决地方上的许多重要问题,帮他们大大提升政绩。

    那些商队也一样来请人,他们请的较多的还是什么学法的学会计的,还有学工商管理的。

    另外请那些专业的机械啊测绘的也多。

    反正别看这学校林林总总几百个学科,可还真的不愁没人要。

    特别是那些地方的诸侯们,那叫一个财大气粗。

    朝廷的官员们,封官许愿好歹还有点克制。可他们却好,有时为了一个人才,开出的条件能让官员们气的跺脚。

    动不动什么来我封地,给你田地千亩,什么给你一个国官。

    国官虽然不如朝廷的官,可在封地里也是一样的高高在上啊,更何况他们开出的薪水什么的待遇实在太好。

    每次抢人,往往都是诸侯抢到的最多,然后是那些商号,他们财大气粗。抢到最少的,却偏偏是朝廷和地方的官员们,他们开不出那么好的条件。尤其是这些技术类的学生,到了衙门里,担任的也往往是技术类的吏职,想升官,比起国子监毕业的那些,却是要难的多。

    当官,还是进士举人最好当官,然后是国子监的学生。

    几个宣抚使们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他们在京大到处游逛。

    那种争的面红耳赤的事情,堂堂一道宣抚使是不会拉下脸面去做的,让手下的刺史们去争就好了。

    “这京一年一度的面试,现在是越发的热闹了啊。”一位宣抚使扶着白须感叹。

    “可不是,当初张超建起这所京大,谁又能想到,会有今天这么火热的局面呢。”

    “可惜这京大是张家牵头建立的私人学校,要是朝廷所设,哪有这么麻烦。直接把学生分配给各地好了。”

    一人道,“分配哪那么容易,一年毕业的学生也就三千左右,天下二百余州啊,还没算上各诸侯领呢。一州也就分个十来人,完全不够啊。”

    白胡子宣抚使道,“要我说,干脆朝廷再建一所啊。张超能建京师大学堂,我们就建个汉京大学啊。到时多招点学生,然后直接分配给朝廷中央和地方,省的那些诸侯和商号来抢人。”

    “这个想法不错,回头可以奏报朝廷。”

    另一个则想到,地方上也可以建啊。他们都是一道长官,哪道下面不得有个**州十来州啊,在道城建所大学也没什么不能的。哪怕建不了京师大这么完整的院系,也可以建小点,比如建个理工大学,建个农业大学之类的嘛。

    甚至没有能力建个理工大,那我建个建筑学院,建个水利学院总行吧。

    几个宣抚使一下子来了精神。

    “不过,我们没老师啊。”这些可都是专业院校,老师当然也得专业,可不是随便请几个老儒就能行的。

    一拍大腿,“说到底,还是得求着京师大。”

    可不,除了京师大,哪里还有这么多老师呢。学生都难请,想请老师,只怕是更难啊。

    “还是张文远聪明啊,他张家每年从京师大挑走大批学生,想要什么专业的就有什么专业的,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可不,谁让这整个学校都是他张家建的呢,那些学生里,可好多都是张家免学费还发奖学金供着读完书的,那些学生岂有不感恩图报之理。再说了,张家开出的条件,也向来是极好的,学生们哪有不愿意去张家的。”

    几位宣抚使都不由的感叹,跟张家确实没法比啊。

第1386章 李世民

    大唐贞观十六年二月。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自吕宋湾出发,乘西南季风启航,顺太平洋上的黑潮东行,最后抵达中美洲,行程万余海里,历时六个月,终于看到了海岸线。

    有张家的领航船,这一路虽然艰难,但好在没有迷航。几次遇到风暴,也顺利的躲过,也没有陷进无风带。

    据船员说,无风带是非常可怕的,船只进了无风带,可能要等上一两个月才会有风,没有几条船能等这么长时间。

    一路东行,走走停停,乘着风顺着洋流,一路还算顺利。因为南线比北线上多岛屿,所以李世民的舰队虽航行了六个月,但补给还算顺利。

    船员说回来只需要三个月,可以顺洋流直航能省很多时间。

    一路过来,李世民的舰队踏上了不知道多少的大洋岛屿。

    一开始,从吕宋南下,经历了无数的岛屿,他还以为那就是扶桑大洋呢。结果后来才知道,那不过是吕宋群岛、渤泥群岛还有望加锡群岛、爪哇群岛以及香料群岛等。

    那都没出南洋。

    而这些岛加起来得有几万个,却都已经被划进了张超家族的封地。李世民头一次知道,原来张超的封地居然这么大,他不由的骂了好几次娘,说张超是个骗子。

    他没有去澳州,在香料群岛就和儿子李治的舰队分道扬了。

    一路向东,有时十天半月甚至更久都看不到一座岛。他们尽可能的登陆那些小岛,有时为了躲避风暴,而更多的时候还是为了补给淡水。

    也为了上岛能够脚踏下实地,让人舒缓一下情绪。

    海上远航,是非常的艰难的,尤其是当他带了太多的人畜的时候,船舱里密集紧凑,根本没有活动空间,人员得轮流上甲板透气。虽然上甲板,得负责擦洗甲板,可好多人甚至愿意一直承担这份活,只为了能在甲板上透透新鲜空气,不过就连这份念头都是奢侈的。

    每登陆一岛,李世民都会在自己的海图上添上该岛,他还会为岛命名,还要让工匠在岛上立下石碑。

    离开了南洋后,李世民就要求船上所有人都重新以贞观纪年。开元元年,恢复为贞观十四年,而开元二年,便是贞观十五年。

    大洋上的那些岛都太小了。

    甚至比吕宋更加的野蛮原始,李世民都无法跟那些土著交流。

    每次上岸补充淡水后,他会带着人去狩猎,猎一些岛上的新奇猎物,也会采挖一些岛上的水果和植物茎块等。多数动物植物,那些领航员都知道,这些人不少是往返过这条航线四五次的。

    他们登陆的岛,其实这些人以前都来过。

    以前他们也试图和土著们交流,但根本没用。于是后来他们便与土著井水不犯河水,不过李世民还是希望这些人都成为他的子民。

    他每到一地,都勒石刻碑,宣布这些岛为大唐的疆土。

    然后要派人去请土著来拜见,土著们畏惧不敢,就先礼后兵。但苦无交流困难,不少领航员能讲一些玛雅人的话,殷人的话,可却不会讲那些小岛土著的话,只能靠着手势比划。

    李世民用他带来的布匹、瓷器等一些东西,赏赐给那些土著,然后还给他们封了不少官。大的岛设一个羁糜州,小的设个羁糜县,更小的设个乡。然后任命那些土著首领为州刺史、县令、乡长之类的。

    不过土著们倒也不白要皇帝的赏赐,他们很有交易精神,将自己种植的许多木薯一类的东西来交换。

    也有一些土著不知好歹,拒不臣服,也不接受赏赐。李世民一怒之下,发兵攻打,也武力征服了许多土著。他将其中的青壮男女带上船,一路向东。

    走走停停。

    整整六个月。

    连新年都是在海上渡过的。

    终于看到那海岸线时,李世民都差点流泪了,还以为这辈子就一直在海上飘荡了。

    “陛下,对面就是中美洲的西海岸,那里有一个马蹄形的深山海湾,是个天然良港。那是玛雅城邦的地盘,不过我们以前来过几次,跟他们关系还不错,每次都用丝绸、瓷器等与他们交易,关系挺好。”领航船有三艘,防止万一船出事,还有其它的领航船,不至于这支舰队就迷失在大海里,毕竟就算有海图,可也很难就走的对。

    玛雅人是中美洲的地主。

    他们有悠久的历史,属于丛林文明。到如今,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虽然玛雅人的文明进程比较奇特,发展到现在,整个中美洲拥有几百万人的人口,也拥有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城邦,他们从来没有出现过如中国希腊埃及一样出现强大统一的帝国。

    他们喜欢在城市的广场建立巨大的石碑,石碑上雕刻历代统治者的雕像,还会在丛林里建造金字塔。

    他们是农耕为主,以渔猎为辅,城邦之间也有战争。

    此前的冒险船队,已经与玛雅人结成了贸易关系,中原的各种商品,非常受玛雅城邦的欢迎。

    “在内陆,有一个强大的玛雅城邦蒂卡尔,是由一位叫做美洲虎之爪的王在三百多年前开创的,到如今,成为玛雅城邦中最强大的一个,他们的王城面积超过十万亩,王城拥有五万多居民,祭祀的金字塔就有三千多座,控制着上千里的疆域,有着两百多万的人口。”

    这个城邦的都城,拥有两丈宽的沟渠和高高的城墙。

    “这里比较强大的城邦还有北部的米拉多,中部的提奥提华坎等,实力都不弱。”

    李世民对于这些拗口的城邦名皱眉。

    “这个蒂卡尔是什么意思?”

    “如果翻译成大唐的意思,应当是声音之地。”

    “声音之地?然后是个回音山谷?”

    “陛下,他们是在丛林中。”

    知道的这些消息,还是让李世民比较惊讶的。原来张超跟他说中美洲不适合立足,他还不太相信。现在确实相信了,能拥有两百万人口,甚至国都有五万人口的城邦,这确实很强大了。

    看来这个地方,确实没他立足的份。

    大小二百多个城邦,在他的理解中,城邦应当就算是一个割据的王了,类似于春秋战国时代。大小二百多个城邦,这种地方狗脑子都能打出来,不能呆。

    卡拉穆克尔、卡拉阔尔、帕伦克,全是中部、西部强邦。

    卡拉穆克尔甚至曾经联盟卡拉阔尔大败蒂卡尔,夺走玛雅城邦霸主地位近百年时间,直到如今蒂卡尔重新夺回霸主地位。

    这个卡拉穆卡尔也有着广阔的地盘和庞大的都城,这个城邦名在玛雅里意为蛇的意思,因此也被称为蛇之王朝。

    “这些大邦都在内陆吗?”

    “中部内陆的邦最强大,西部和北部也有强邦。西部强邦帕伦克在西海岸,但在我们南面一千多里,这附近的邦不算大。”

    这些玛雅人更喜欢居住在丛林里面,他们在丛林里建造城市,开挖运河,耕种田地。

    当一支百多艘大船组成的庞大风帆舰队,满载着近三万余人进入阿卡普尔科港时,连个迎接的人都没有。

    这港虽然是个天然深水良港,可港口边并没有城池,也没有商港。玛雅人喜欢居住在丛林里,并没有人在这海边筑城。

    甚至都没有人在这里捕鱼。

    船队没有半点阻碍的就登陆了。

    “记录下来,贞观十六年二月初二,龙抬头。朕率远征舰队登陆中美洲,在阿卡普尔科城邦的海港登陆,未遇抵抗。”

    “这座港口,就命名为远东港吧。”

    唐帝国遥远的东方港口。

    跟随李世民身边的几名史官,立即手持笔将这些都记录了下来。李世民的身边有一支史官队伍,他认为自己在开创历史,这些都足以记录下来。

    舰队靠岸,就如此前登陆那些海中小岛一样。

    一批士兵去侦察周边二十里的情况,一批士兵则在十里内进行狩猎。还有一批人则安排去取淡水和捡木头,另有人去采集野果等。

    李世民叫来一位领航员。

    “你带一队人,带上一批丝绸和瓷器,还有茶叶和玻璃镜等,去这个阿卡邦。告诉他们朕来了,跟他们谈谈,朕愿意跟他们进行一次贸易。”

    那名船长带着一队人马往内陆去了。

    一批批的船员下船,李世民甚至让人把他心爱的战马也给牵了下来饮水吃草。从中原出发的时候,带了几千匹马,这一路上也是遭了罪,时间太长,马死了上千匹,让他心疼无比,这可是他的骑兵啊。

    武媚娘抱着孩子下了船,她有些新奇的打量着这个地方。

    “二月的中原还是春寒料峭,可这里却如五月天。”

    李世民看着还在熟睡中的儿子李弘,笑道,“听说这个地方一年四季都是如此。”

    “终于是到了美洲了。”武氏感叹。

    “可还没到美国,从这里沿岸北上,起码还有不下七八千里路程。”

    武氏笑笑,“我们从中原来到这里,海上茫茫万里都过来了呢。现在只要沿着海岸航行,七八千里算什么,起码再不用担心迷失方向,或遇大风暴无处躲避,也不怕淡水和食物不足了。”

    “哈哈哈,说的好,万里大洋都跨越过来了,这最后一段路有什么好担心的。”

第1387章 瘟疫

    澳洲。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澳州东南海岸,定南港。

    这里拥有优良的深水海港,有怡人的气候,港湾附近还有平坦开阔的平原。

    比起李治最选见到的澳洲北部地区不知道好了多少,那边根本就是一片赤色而炎热的荒漠,连水都少见的可怕地方。

    好在领航员告诉他那并不是他要呆的地方,他们沿着海岸一直航行,偶尔靠岸补给,经过漫长时间的航行后,到了东海岸。

    比起北部,东海岸地区气候变的更凉爽些,而且海岸边土地条件也越来越好,但他们一直航行到东南海岸,在一片叫雪梨湾的地方登陆。

    据领航员说,第一次发现这里的时候,那位在桅杆上的眺望哨手正在吃一个雪梨。他激动的指着那港湾大叫,快看。

    下面的人笑道,看什么,看雪梨吗?

    后来大家发现这里非常的美丽,于是笑着就把这里称为雪梨湾。他们还在这里种下了雪梨种子,此后他们又陆续来过几次。

    李治登陆后,果然在港湾岸上发现了一片雪梨树。据说那些冒险船队每次来都会在这里种一些雪梨,他们还为这些雪梨建了篱笆保护,如今最早种的那片雪梨树已经结了果。

    相比他父亲李世民从吕宋出发时带了近三万人,李治的队伍人口相对少的多,只有五千余人。

    登陆之后,李治把这里赐名定南湾和定南城,他还把雪梨当成了他澳国的国树。

    登陆定南,然后开始建立营地。

    只不过这片肥沃的港湾平原上,却有着大小三十余个部落,有着近一万土著。这些土著并不欢迎他们的到来,在他们刚到达这里的头一天,就有好几个出去打猎采摘的人被土著掳走了。

    一开始,李治还以为是迷路了。

    可第二天,那几个人的人头被扔到了营地门口,这不可能是野兽的行为。

    李治坚决反击,他组织了一支千人的兵马,装备铠甲武器,然后反击。

    土著人很凶,但远不是他们的对手,承乾一连攻破了好几个部落,杀死了百余土著,俘虏了数百人。

    可事情并不顺利,土著开始跟他打起了游击战。

    这些土著人并非统一的,他们本身很分散,但一直以来,有了固定的领地和界线,互不越界。

    李治的到来,却是侵占了他们的领地,他们纷纷来攻击。

    土著正面打不过李治,可如野兽一样,经常前来偷袭。

    特别是李治派出去打猎和伐木、采集野果的人经常会被偷袭,弄的人心慌慌。

    李治不得规定,每次去打猎,都得至少有百人出动。而且去伐木等,也起码得要有上百人结伴同行。

    在寨子没有修起来前,他不得不白天修建营地,晚上留下一批人把守,然后其余人回到船上睡觉。

    如此无止尽的折腾,让李治很恼怒,却又找不到什么好的办法。

    一大早,李治骑马巡视自己正建设中的营地。

    文庙、武庙、龙王庙、城隍庙等庙最先建起,然后是国公府、议政厅,仓库、兵营等,城墙采用的是双层原木然后填土,城不大,但有了城墙可以更安全,有了房屋可以住的舒适,甚至有了衙门,能有秩序,有了商铺,可以交换所需要。

    他们已经在城外开辟了一片耕地,简单的耕种了一下,种下了从中原带来的各种作物的种子。

    五千余人,李治给他们都分了田地,不过今年暂时还是采用集体耕种,然后按需分配的制度。

    要等到安稳度过今年,然后明年才能让大家自己耕种。不过因为运来的牛马等有限,李治的国务卿还是建议他先实行公社的模式。

    让几十户结为一个社,他们集体劳作,共同垦荒耕种,这样能充分利用牛马耕具以及劳力,在前期垦荒的过程中,有更好的效果。

    等那些地开垦好了,或者从中原运来更多的牛马耕具后,到时大家再分田到户不迟。

    于是现在澳国下面分有几十个社,一般百来口人二三十户为一社,共同垦荒种地,青壮还要抽空训练和轮值防守巡逻等。

    抓来的那些土著俘虏,则成为了李治的私人财产,他们为李治耕种他的国公府田地。

    李治也把一些奴隶,用来赏赐给作战有功,以及献策有功的人。

    “澳公,今早出去巡逻的人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

    简陋的原木建成澳国议政厅里,军务大臣向李治报告。

    “什么奇怪的事情?”

    “巡逻队发现一个土著的临时营地,这些人好像原本是想要准备袭击我们的,可我们的巡逻队却发现他们都死了。”

    “死了?谁杀死的?”

    “是瘟疫!”

    一听瘟疫之名,李治的脸色都有些惨白,这种鬼地方,若是爆发瘟疫,防都没法防。

    “确定是瘟疫?那些巡逻队现在哪,隔离了没有?”

    “确实是瘟疫,不过万幸的是,现在以确定那些人得的是天花。”

    天花,最可怕的一种瘟疫,传染性强,而且致死率高。过去中原,也是闻天花而色变。不过后来张超发明了接牛痘之法,大部分的唐人,都接过牛痘。而接过了牛痘,是不会再传染天花的。

    “我们估计,这些天花是我们的人传染过去的。”军务大臣告诉李治他的推断。

    大部分的唐人都接种过牛痘,不惧天花。但李治带来的这五千多人里,有不少各地的奴隶,其中有些接种过牛痘,也有些没接种过。

    现在无疑,这些没接种过的人里,不知道谁得了天花,然后被土著接触传染了。

    “马上检查登记一下,看看我们的人里,有哪些人没有接种过牛痘的。把没接种过的,分批隔离,让我们的大夫想办法,看能不能现在从牛身上弄到痘浆,给他们接种了。”

    李治等大多数唐人是接过痘的,所以听说是天花后,心里倒是松口气。不过他有不少奴隶没接过,他也担心自己的这些新臣民会被传染。

    排查很快开始,对这些来到澳洲的新自由民们做了询问登记以及隔离。

    接下来,巡逻队在附近发现了更多土著的尸体,他们无一不是感染天花而死。连李治的营地里也终于有人染上了天花。

    幸亏隔离的及时,最终有一百多人感染了天花,只有不到二十人活了下来,成了麻子脸,其余的都很快就死了。

    大夫成功的弄到了牛痘,开始给剩下的人接种。

    通过种了牛痘人发的痘传痘,定南城那三千多没接过痘的人,也都种上了痘,不再担忧天花传染。

    “澳公,臣有一个对付土著人的计策。”军务大臣提出一个阴狠的招数,用那些染天花而死的土著尸体,扔到土著人活动的区域,向他们传播天花。

    利用瘟疫,手段确实狠辣,但历史上并非没有,甚至很多战争时候,都有过这种作法。

    比如西汉和匈奴的大战,也曾用过瘟疫之法。

    土著人的袭扰让李治也是不胜其烦,他犹豫再三之后,还是同意军务大臣的提议。

    “把那些得了天花而死的土著尸体,扔到我们周边去,要让土著无法在我们百里之内立足。”

    天花的威力是强大的,不懂的接痘防疫的土著人。

    虽然他们凶猛彪悍,更习惯这里的地理气候,可他们防不住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天花。

    在澳军的有意散播之下,附近百里的大小部落,开始迅速的被天花感染。

    每天都有人死亡。

    甚至整个部落整个部落的死亡。

    能在感染天花后活下来的人,十不足一。

    那些土著也终于意思到,这瘟疫是由那些外来者传来的,他们不再捍卫自己的领地,开始慌乱的往内陆逃去。

    一个月的时间,三百里之内已经都没有一个土著。

    土著们留下了起码一万具尸体。

    听到这个数字总结后,年轻的李治也不由的惊叹。

    “派人去把这些尸体掩埋吧!”

    附近的土著远循了,也没人来骚扰了,定南城的建设迎来了一个**。

    领航的几条船,载着一些澳州土产即将离开。

    李治千般不舍的送到码头。

    “这是我给皇兄的奏章,望代为转呈。”

    “请澳国公放心,我等一定转呈陛下。”

    “希望你们明年还能来,替我们送些牛马和耕具过来,最好是帮我们送些猪羊过来,种猪母猪种羊母羊种牛母牛这些,这里气候不错,很适合放牧养殖。”

    这里种地固然也不错,但有这么大的地方,地是种不过来的。如果放牧,能更轻松一些,而且还能提供奶肉,并且羊毛牛皮猪皮这些是可以纺织和制皮革,是能做衣服鞋子的。

    毕竟到了这里,以后主要靠自给自足了。

    总不能十年之后,大家就只能围着草裙过日子吧。

    领航员只带走了三条领航船,剩下的几十条船都留给了他们。

    收起锚,扬帆。

    船只离港,看着港湾里的那些船,还有岸边那座小城越来越远,船上的人也都很是感叹。

    也不知道这几千人,能不能在这里扎根立足。

    希望下次来的时候,他们还在!

第1388章 张家又在搞什么阴谋

    开元三年。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汉京,紫禁宫甘露殿。

    苏烈在这里向皇帝亲自禀报着北伐之战的战果。

    战果是非常辉煌的,生擒薛延陀可汗夷男,生擒契丹可汗大贺摩会、大贺窟哥父子,奚汗可度。

    历时一年有余,前后数场大战,歼薛延陀部三万余,奚、契丹两万余,室韦、、诸部两万余。

    铁勒回纥和契臣服。

    擒三汗,歼敌七万余。阵斩加起来就超过三万,还有近五万的俘虏。

    现在不但漠南收复,连奚契之地也尽皆攻占。

    沿土河一直打到潢水,也就是后世土哈河到西辽河一带,这大片大片的土地,如今已经直接掌握在唐军的手里。

    室韦、、、铁勒等残兵纷纷北遁。

    “苏元帅功高勋著,此战定我大唐北疆二十年之太平,为大唐开疆拓地千里,朕要重重加赏。”

    宣旨官上前,宣读诏令。

    晋枢密副使、木鹿郡王苏定方为木鹿国王,加赐辽北封地百里,赐其一子为开国子。加苏定方太子太保衔、晋骠骑大将军散官,授太子宾客,原枢密副使职不变。

    一战功成,荣升国王之爵,散阶也升到了从一品的武将之顶。

    殿中的一众大臣们都注视着这位才刚过五十的将军,帝国最耀眼的一颗将星了。

    皇帝这次如此大方的晋升苏烈亲王之爵,也算是让朝野惊讶。如今的爵位可不比过去,尊贵无比啊,而且封了之后想撤很难,一个亲王国授封,那可就是世代承袭的。

    可皇帝还是封了,甚至还特别加封苏烈一子开国子实封爵。

    “臣苏烈,谢陛下!”

    回京后,岑文本、秦琼他们就透露过,他这次要晋爵升官,但真接下晋封诏令时,还是无比的亢奋的。

    大唐第二位实封异姓国王。

    不过他的功绩也确实不小,这一次,直接灭三国,擒三汗。

    薛延陀就此国灭,漠北现在由朝廷一分为二,分为西面的契汗国和东面的回纥汗国。

    而草原东部的奚、契丹,过去一直是草原统一时期的附庸,也一度为中原王朝附庸。

    这两部,还曾得到大唐的赐姓和封王。

    可惜这次站错了队,被苏烈直接灭国。

    李承乾也不打算再留着这两国,连自治领的机会都不给他们,直接将奚地划为饶乐道,将契丹地划为松漠道。

    两道与辽西、辽东、朝鲜一样,为朝廷直辖之地。

    本来有不少朝臣认为应当把这两地设为诸侯分封之地,毕竟这里远离中原。此外,燕山以此,原来与奚人之间,朝廷也是将那地划为诸侯分封地的。

    现在朝廷把更北的奚契之地设为直辖,那燕北的诸侯领反倒被包在中间了。也有朝臣提出,不如把漠南和燕北的诸侯,移封到奚契之地。

    但皇帝否决了。

    他没有说是否以后要给漠南燕北的诸侯换封,但现在,他并不打算把刚打下的奚契之地分封。

    他直接将两地设为直辖道。

    至于朝廷要如何控制这块遥远的疆土,这是以后的事情,反正虽然中间隔了燕北诸侯领,但在更东边,却与辽西、辽东是相接的,所以这两地也不算完全的飞地。

    何况就算是飞地,承乾会在意吗?

    信度的信度、永吉、新吉三港,可不都是确确实实的飞地,但那又如何。现在承乾的脑子也比较活了。

    他不再认为距离就是一切问题。

    从汉京出发,陆路到达高昌,跟从汉京出发,走汉江长江水路,然后出海航行到信度港,以大唐的航海技术和运力,海路还更便捷,不论是运输能力还是调军能力,都远比陆上强的多。

    一条船能载上几千石物资补给,而要把几千石物资陆路运到高昌,那耗损是相当惊人的,还得需要大量人力畜力。

    这就好比朝鲜道看似远离中原,可实际上却很近,往来方便,交通运输方便。

    诸侯们的势力已经够强了,不能再轻易的分封了。

    要分封,也有地可封,比如漠北,比如辽北。甚至是更远的白山黑水的人占据的那广阔的东北丛林原野,都可以分封。

    苏烈这次回朝,也已经正式交还了兵符印信。

    晋位枢密院枢密副使,他也就不再担任南衙元帅。

    承乾提名由张公瑾出任南衙元帅一职,在内阁争了几天,最后还是通过了,承乾又提名由屈突通担任北伐元帅,率领轮换的南衙四军北伐。

    目标是紧邻潢水,而且实力相对较弱的部。

    既然实力弱,又还敢反叛大唐,当然得扫灭。就算再远,大唐也不放过他,苏烈扫灭奚契之后,承乾就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坚决要调回苏烈和近卫六军。

    对此,最后在长孙无忌等的支持下,房玄龄等也做了退让,岑文本、褚遂良虽反对,但最终还是通过了皇帝的决定。

    近卫六军班师回朝,回到五京驻地戍卫。

    而从南衙中选调四军,开始调往北方,先是要在奚契修路、建兵站,待粮食军械等运过去之后,一切准备充足,那么到了秋高马肥之际,屈突通就将正式率领南衙的四个军和北地诸侯们进攻部。

    到时回纥和契都将受诏出兵协助。

    眼下,两部都各回漠北,他们要奉诏对薛延陀残部进行扫荡。

    攻灭部后,大唐接下来的目标会是室韦和,这两部都是在那寒冷无比的极北之地,可就算如此,承乾也是不会放过他们的。

    自上次张超上奏章,将发钞权交还朝廷,又同意朝廷对糖酒瓷器等征收特别税后,朝堂上,君臣的关系得到缓和。

    正旦大朝会,整个汉京的百姓都看到了大唐朝廷展现出来的富裕和强大。

    新年之后,朝廷做了几件大事。

    一是苏烈在北方灭了奚、契,然后班师回朝,大唐多了两个道。新年过后,朝廷的西海舰队在张亮的率领下进入红海,与罗马、阿克苏姆三家联军,在苏伊士运河北面的西奈半岛,与阿拉伯人展开交战。

    目前战事还算进展顺利,据说已经夺下北岸大片地区。

    李靖的孙子李伯瑶也在年后出任了南海舰队靖远大将军,他率领南海舰队以永吉港为大本营,展开对阿拉干人的进攻。

    在朝鲜。

    北海舰队安澜大将军刘仁轨也率军南下,对百济人率先发动进攻。

    在扶南。

    扶南提督崔琰依然还在和真腊人交战之中,已经尽复原扶南之地,把湄公河的河口平原尽皆夺下,已经开始沿河攻入真腊境内。

    大唐军队四处出击,连诸侯们也不甘寂寞。

    信度,王玄策等信度诸侯,不但顶住了戒日王的围攻,甚至还开始频频反击。在西海和河中、大夏,大唐的诸侯,也开始与阿拉伯人频频交战,虽然还不是全面战争,但大唐与阿拉伯人,已经边界不稳。

    连远在东海、南海的张超、张父子都闲不住。

    张上奏折,称倭王对大唐不敬,自称天皇侮辱大唐皇帝。主辱臣死,琉求公国临近倭国,他身为大唐的诸侯,有义务维护大唐帝国和大唐皇帝的威严。

    他请求发兵倭国。

    这个请求令承乾有些一头雾水。

    不过考虑良久之后,他还是想否决。

    他觉得这是张家想趁机扩张,哪怕不是想占倭国土地,那也肯定是看上了倭国的人口财富。

    不过张的提议却得到许多大臣的支持,尤其是岑文本等人。

    最后,这个出兵请求在议院通过。

    紧接着吕宋国王张超,安南国王李秀宁、爪哇国王张铁枪都请求出兵倭国,提案也都顺利通过。

    百姓们都觉得太师一家子就是这么了得,有人侮辱大唐他们第一个出来维护。而承乾却感觉到事情不对劲,琉求靠近倭国,张要去劫掠下倭人,抢点钱财人口说的过去。

    可张超的吕宋、镇国公主的黄金半岛,张铁枪的爪哇可都离倭国很远呢。

    他们都争着要打倭国,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思来想去,承乾认定张超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抢在朝廷攻下新罗、百济之前,把倭国吞并。

    朝廷的计划是先攻占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和新罗,然后顺势南征倭国,把东海的这三国灭掉。

    张超迫不急待的这是想要虎口夺食。

    承乾想要阻止,但长孙无忌劝阻了他。

    在长孙无忌看来,不管张超是要劫掠倭人,还是干脆想抢先吞并倭国,都没关系。倭国虽然看似不大,但人多兵也不少,尤其是岛国环境,张超想一下子吞并倭国没那么容易。

    让张超去打头阵,还能缓解朝廷在朝鲜战场的压力。

    总不可能张超把倭国攻灭了,朝廷却还连百济新罗都没攻下吧?长孙无忌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朝廷的实力怎么都给张家强,哪怕张家爷孙父子还叫上情人齐上阵都远不如朝廷。

    让张超却占点便宜吧。

    不过这便宜也不能全让张超一家占了。

    长孙无忌出谋,仿当年朝廷对高句丽之计,允许贵族或者百姓,申请对倭私掠证,允许他们在倭境劫掠倭人。

第1389章 张氏盟友

    镇国公主府。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张琮今年十五岁了,天子和太子十二而冠,皇子十五而冠。现在诸侯子弟也普遍开始十五加冠,早加冠早成人。

    对大唐的百姓来说,加冠就意味着成人,就可以娶妻生子了。而对于诸侯们来说,十五而冠,这就意味着如果有爵位在身的子弟,就算是自动成为了议会的上院议员,有资格推选和被推选为参议员。

    哪怕当不上参议员,就当个地方上议员,这也是一种权力。更何况,十五加冠后,就能正式就封领地了。

    张琮是张超第十一子,嫡母崔氏。但大唐哪个不知道张琮其实是张超跟镇国公主生的,张超三十一个儿子,却只有五个封国公,为何,因为这五个儿子身份不简单。

    四个是崔氏所生,皆嫡子,而张十一虽然实际上是外室生由嫡妻养的,但他的生母是镇国公主啊。

    所以张超五个儿子封国公,明面上好像是五个人都是嫡子,但实际上是因为张琮是镇国公主之子。

    张琮的领地在李家坡,黄金半岛最南端,他的正式爵位叫新汉公,取自李家坡最高的山名为新汉山,这山与对岸半岛南端最高山大汉山相衬。

    身为国公,李家坡倒不算大,但李家坡海峡东面的那几个群岛,却都是划在他名下的。后世的宾坦、巴淡、昆杜尔,甚至是南面靠近苏门答腊沿岸的这些大岛,也都在他名下。

    算起来,实际领地有好几个李家坡那么大,也相当于拥有数县之地,这在实封国公中,也算是领地较大的。

    特别是这里虽然说远离中原,都是些岛。可因为这里在马六甲海峡的东口,在如今东方贸易繁荣的情况下,大唐的商船经过,都会到李家坡补给。甚至这里还成为了重要的香料市场,短短十来年时间,李家坡现在可是拥有不下二十万人口。

    这是一个相当富裕的港城。

    张琮的加冠礼选在镇国公主府,也是崔莺莺有意的。虽然张琮和平阳的关系一直不亲,但崔氏还是愿意在这个重要的日子,让平阳多参与。

    加冠的人则选了秦琼和马周。

    平阳请了许多人,几乎京城的勋戚贵族高官都到了。

    连皇帝承乾,都特意前来,为这位表弟祝贺了几句,送了不少御用礼物才离开。今天客人多,皇帝在大家也都拘束着,承乾与大家打完招呼,便回宫了。

    仪式十分隆重,观礼者众多。

    一直热闹了大半天,客人才陆陆续续散去。

    后花园里,平阳今天很满足。

    儿子终于长大了。

    李靖秦琼马周等一群人都还没走,这些都是关系极亲切的世交。

    茶摆上来,苏烈笑着问,“公主这次也派兵去倭国,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啊?”

    “其实你就是不问,今天我也是要跟大家说的。文远给我来信,说明了详细情况,让我找机会跟大家说下,也免得他一一通知。”

    后花园里留下的客人不少,全是与张家关系极好的,李靖秦琼苏烈马周褚遂良岑文本许敬宗孙伏伽崔干郑善果魏征等,还有许多家不在家,如程咬金等人今天都在外上任,各家派了子弟来送礼,此时却没在。

    张超在倭国发现了大银山和大铜山,银山能年产百万两白银,铜山更是拥有起码十亿斤的储量。

    这个消息一出,连魏征都有些不淡定了。

    他们也知道张超在吕宋发现不少金矿,据说一年能开采起码二三十万两黄金。

    但倭国一座银山,就能年产百万两银,一座铜山,更是有十几亿的储量,这消息也太劲爆了一些。

    难怪,张超父子要出兵琉求了。

    还拉上了老铁枪和平阳。

    让人羡慕啊。

    如果攻下倭国这两地,那以后真是能享用百年了。

    “其实文远的意思呢,还是有财大家发,也没想着要吃独食。”

    这话一出,大家都眼前一亮。

    张超的为人,大家还是比较了解的,向来是有财大家发,这些年带着大家做这个投那个,各家族哪个不发财,就算是长孙无忌、杨恭仁这些如今跟张超反目的,过去不也发了财,甚至就算到了现在,他们也一样还在张家的那些产业里有份子。

    “文远是这样想的,因为我们几家封地在海上,到倭国也还算方便,而你们各家封地有的在辽北有的在燕北漠南,还有在西域和信度的,发兵也不方便。所以文远计划,我们各家呢组建一家新商号,我们出船出兵,你们则出些人力管事等,咱们一起攻下矿山,然后采矿炼银炼铜,甚至是直接铸币。”

    李靖笑着道,“这样一来我们就太赚便宜了,有我们没我们其实也都一样,你们就足够了。”

    他年纪大了,对钱财之物算是看淡,可他儿孙多,家族大,都五代同堂了,也得为家族后人考虑考虑。

    经营家族封地也是比较费钱的,只不过他不太愿意这样白占便宜。

    “当然不是白占便宜,要攻占地方,还要建矿开采,需要的人实在不少。其实攻夺地方,还只算是前期的小投入,后期的开采管理才是大问题。我们张家,其实也缺人,如果有各家一起合作,那每家出一些人,就能解决人手不足和管理不足的问题了。”

    各家合伙,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能护住这份利益。

    如果张家吃独食,这么大的两个矿,到时消息传出,谁不会眼红?甚至连皇帝都会眼红的,这位年轻皇帝可是对钱盯的很紧的,连个铸币他都想榨两油花出来,更别说发现这么大的金山银山了。

    一年产银百万两,还能产铜起码三四百万斤,这些钱能铸出价值数百万贯的钱来。

    几百万贯看着好像不多,可这是一个能源源不断,每年都不断的固定进项,甚至能越产越多,这样的固定收益,就是张家,也不可能小瞧啊。

    张超让平阳跟大家提议,咱们还跟以前一样,合伙干买卖,股份制经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有船出船。

    至于股份嘛,这个可以后面细说。

    反正张超不是那种吃独食的人,只要是一条船上的,都能在这里分一份好处。

    枢密使李靖也不是那种矫情的人,平阳把话说到这,他笑着拍膝盖,“好,那我李靖就不客气的占份便宜了。”

    贵族院长魏征是个文人,平时逮谁喷谁,甚至经常自己人也喷。但在这个钱上,他也不清高了。

    谁说正直人就不要钱了?

    他魏家好几个儿子呢,不得多赚点钱。反正又不是贪污来的,有什么烫手的。

    秦琼更不客气了,张超可是自己的义子,另一边来说,张超还是自己的亲家公呢。张秦两家的关系能一般吗,张家要去倭国开矿,他秦琼当然二话不说要支持的。

    至于股份,张超随便看着给,多少都无所谓。

    苏定方呵呵笑着认领一份。

    其它的马周、褚遂良、岑文本、许敬宗、孔颍达、陆德明、李守素、于志宁、虞士南、杨师道,还有李君羡、吴黑闼、常何、郭孝恪等等,自然都愿意入一股。

    这船不上才傻呢。

    有钱大家一起赚。

    还有很多没来的,但肯定也得给他们留一份的,比如程咬金牛进达罗士信单雄信还有王玄策崔琰等人。

    不过是个股份多少的问题而已。

    其实说白了,就是张超带大家发财。

    这玩意如李靖说的,张超要不带他们,自己也有能力攻占和开发,完全没压力。

    不过人家张三郎向来就是这么仗义大方,有财一起发,从不吃独食。

    不过长孙无忌、高士廉、杨仁恭、宇文士及等等这些人家,这次肯定就不会带了。

    反正这些人端起碗就吃,放下碗就骂娘,带他们干嘛。

    皇帝那里,以后也许给份进贡,但现在先不带他玩。

    “文远这在吕宋倒是住上瘾了?真不打算回来了啊这是?”秦琼笑道。

    “他还真是喜欢上那了,说那里蓝天白云大海沙滩,一年到头没有冬天,住的舒适呢。住海边上,还天天有海鲜吃。没事,泛舟下海捕鱼,或者骑马上山打猎,日子过的不知道多潇洒。我听的都是羡慕妒忌了,这不,他打算把十三娘她们全接过去呢,我也打算过两月和琮儿去趟吕宋。”

    张琮已经加冠,那就要就封。

    平阳打算先和张琮去趟吕宋,然后送儿子去李家坡。

    苏烈在一边哈哈笑道,“当初我就也应当在南海要个岛做封地,这说的我都心动啊。汉京哪哪都好,就是这到了冬天啊,湿冷,冷的骨头疼。”

    “那也容易,到文远那去买个小岛,然后你就可以在上面盖上渡假别墅,有空的时候就乘船过去,住上几个月。钓钓鱼晒晒太阳,美不死你。”

    “那个岛我也不是领主啊。”

    一群人哈哈大笑。

    大家拼搏努力到如今,这日子确实挺不错的,有滋有味,尤其是如今大家都成了诸侯,有自己的封地。等年纪大了,就辞职回封地,当个逍遥领主,将来这份家业还能传给儿子,子传孙,孙传子,代代相传。

    “最近朝廷开始回收旧钞和旧元宝,新钞和新钱正式开始发行,据说这次要发行一个亿的宝钞啊。”

    “嗯,才两千万的铜钱做准备金,胃口够大的。”

    “朝廷收回旧钞,那张家工行的钞回收,工行又不能发新钞,难道你们要跟朝廷拿黄金白银换宝钞?”苏烈问了一个问题。

    失去发钞权后,张家原来发行的旧钞是要回收的。张家总不能直接拿金属钱币兑换吧,张家的钱也是超发过的,真要这样兑换,张家的工行估计得被挤兑破产。

第1390章 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

    “我们和陛下有协定。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平阳微笑着说道。

    上次张超让了一大步,不但交出发钞权,还把自家最赚钱的好几样商品,都允许皇帝纳入特别税目录。

    相对应的,朝廷这次收回发钞权,并开始发新钞新币,收回旧钞的时候,也是不能乱来的。

    如果朝廷要求张家的工行回收兑换所有百姓手里的钞,但不给张家新钞,那张家拿金属币来回收,这会让张家工行破产。皆因为过去发行的宝钞里,张家发行的最多,哪怕去年发行新钞兑换旧钞,可现在市面上也有超过七成是张家工行发的宝钞。

    而这些钞,张家也是按照一比五准备金发行的。要张家一时拿出这么多金银铜货币来,那可是很难的,尤其是限期内兑换,就可能产生挤兑。

    可张家又不能发新钞,现在只有朝廷手里才有新钞。

    张家也不能拿金属钱币去向朝廷换钞,张家同样没这么多钱。

    好在张超早有准备,他当初答应退让的那个奏章,还有一个副本,里面还有几个附加条件。

    其中就涉及到这次兑换的问题。

    朝廷这次发行一亿新钞,同时回收兑换所有的旧钞,按一比一兑换。但新钞的总量会超过旧钞总量,多余的钞,并不是直接投放。

    事实上,按约定。

    朝廷的钞由央行发行,印刷一亿新钞。这些钞不是直接流通,而是交换。

    户部发行一亿债券,由央行买入,这债券是三年百分之十利息。三年后,户部要拿一亿一千万还给央行,户部是拿朝廷的税收做为担保。

    户部有了这么多钱,转入民生银行。

    然后民生银行向其它几大行贷款,张家的工商向朝廷的民行贷款,民行拔下的款就是以新钞。

    张家用这新钞兑换回收旧钞。

    旧钞不能流通要销毁,可这旧钞本身也是钱,张家当然不能白销毁。

    张家拿旧钞买入央行购买户部的债券。

    央行把用债券换回来的旧钞,集中销毁。

    最后,央行手里既没有了新钞也没有了债券,朝廷发行的债券转移到了各大行手里。

    户部三年后兑付债券,还要付给张家利息。

    而张家向民生贷了款,也要向民行付贷款利息。

    另外央行要退还原来张家存放在那的发钞准备金。

    一切都理清了。

    张家既回收了旧钞,同时手里又有了新钞。

    一手是债券,一手是贷款,相当于两个户口。不过实际上来算,债券的利息要比贷款低,张家要亏点利息。

    但张家不发钞以后,不再需要向央行存放发钞准备金,这笔钱原来存在央行里,是没有利息的。现在张家可以拿这笔钱做放贷本钱,虽然依照新规,也要有准备金,但毕竟变少了。

    而且新约定,准备金放在央行也是得有利息的,只不过利息比普通存款利息还要低的多。

    总的来说,现在这方面,算是有了一个完整的协议,不会乱。

    “挺复杂。”苏烈捋着胡子笑道。

    “银行这块确实是挺复杂的,但不这么转一圈,那我们手里就没有钞。”好在民行给他们的贷款,利息是要低些的,要不然,张家工银就成了给朝廷的民行打工的了。

    “为什么要发债券,直接印钞然后贷给工行不行吗?”

    “直接贷给我们的话,那我们回收来的旧钞呢?”

    “央行回收啊。”

    “那我们多亏。”

    债券也是有利息的,可以抵消部分贷款利息。

    “那干嘛央行不直接兑换工行的旧钞?”

    “那他们亏,钞是我们发的,他们凭什么帮我们兑换呢。”

    说到底,其实还是个利益问题。以前各自都有发钞权,谁发的钞,当然谁收益。现在要让朝廷帮忙新钞兑换,他们可不乐意。

    朝廷不免费换,朝廷贷给你新钞,要赚你一笔利息。至于旧钞,拿去买债券,虽然说债券要给利息,但朝廷得了现钱。

    转一圈,朝廷小赚,私行小亏。

    以后要得到钞,除了吸纳百姓手里的钞,便只能向朝廷的银行贷了。

    不过好在不能印钞,可还能铸币,也能够发行自己的银票。

    现在发行了两家这么大的矿,加上张家在吕宋的金矿,张家以后能源源不断的增加大量金属币,为张家的工银提供补给。

    苏烈打仗一把好手,但对于什么银行钱庄,什么债券什么贷款这些并不熟,事实上平阳也不太熟,她也只是大致的说了下。具体是如何运转,这个得张家的工银里的管理层那些专业人士才知道。

    反正她只知道,张家让了步,但也还没太亏就行。

    张家的工银,依然实力雄厚。

    皇帝虽然有发钞权,可也不是能随便发的,三年只能发一亿,还把兑换所有旧钞。以后发新钞,都要把旧钞兑换回来,哪怕每年增发一点,那么总量不会有太大变化。

    甚至这钞还得用债券抵押,最后债券到了各银行手里,朝廷还得付利息。

    “把旧币回收改铸新币,这也是瞎折腾。”

    旧币回收铸新币,把回收来的钱融了,再铸新钱,翻新一遍,其实没什么利润可言。

    只有把那些金银铜块拿来融了铸成钱,才是真正的利润。

    说来还是承乾精明。

    管你们怎么做生意,做什么生意,他只盯着一样,收税。

    如果是很赚钱的生意,那他就要把它列入特别税名单里。跑外贸的,朝廷征关税、船税。

    那些出口利大的商品,什么丝绸茶叶瓷器糖酒等,统一还要加税,一加就是两成。

    “估计今年朝廷仅是盐茶糖酒瓷器和海关的税收,就能破亿。这还不算工商税收和两税正税呢。那些加起来,一年折算起码也得六千万。若是再算上朝廷搞和买经营的那些,一年收入还能增加个两千万。”

    年收入折钱一亿八千万贯,这个收入确实吓人。

    过去武德年间,还征收实物税的时候,折钱的话一年估计也就一千多万,而到现在,不到二十年,翻了近十倍。

    “其实朝廷开支也挺大的。”李靖倒是说了句公道话。

    这一亿八千万,有三分之二是留给地方的,留县留州留道,留这么多税给地方干嘛?

    地方官吏的薪水,学校教师的薪水,还有各级机构的办公费用,以及一些道路桥梁建设,水利维修等的项目钱款。

    以前朝廷收的税少,但税全上缴朝廷,地方没节余,甚至官吏薪水、办公费用、官学开支,全都是靠朝廷给的田租,还有朝廷给钱放贷收息。而且有薪水的官和吏很少,绝大多数吏都没工资。

    而地方上要做什么项目用钱,多数还是再额外征收。

    所以一面是朝廷没钱,一边是地方没钱,另一方面百姓负担还重。

    现在虽然有人说朝廷冗官冗吏冗兵,官吏数量确实多,官员的数量也大大增加了,吏员的数量更是庞大。

    可是帝国对于地方上的统治却是大大增强了,效率也强了。

    各地富裕起来,百姓生活也好多了。

    甚至因为工商兴盛,税收多了,但百姓的负担还轻了。

    每年朝廷做预算案,最大的开支还是军费。六十万大军,养军费用不少,尤其还有许多新设的军校等,另一方面则是打仗开支大,朝廷不断的对外用兵,甚至多个地方开战。

    幸好还是无往不利,处处攻城破地,缴获战利品也多,朝廷赏赐、抚恤给的多,粮草军械耗费的多,但靠着缴获等,平衡了许多开支。

    要不然,以大唐如今这种四处开战,还总是打的这么大,早就破产了。

    随便打一仗,耗费都是千万贯以上。

    官吏薪水也确实占了朝廷开支的大部分,剩余的则是文教医疗,还有基础建设。到处挖河修路,就没有停过。

    每年收入除了留下一成左右,其余都会分到各块,然后往往到了年底,还要超支不少。

    好在宰相们都很老成,每每开支高,但起码不会有赤字,多多少少每年都要勒紧裤腰带节余下来一点。

    其实这个节余多是来自于诸侯领地的税收,这笔钱是不直接纳入财入列表里的,被内阁列在一个专门的账目上存着,类似于宋朝的封桩钱。

    此外,皇帝还有个内库,每年也能存下不少钱。

    按李靖所知道的,现在朝廷到开元二年底的国库加内库积存,总共是两个亿。

    这笔钱也才相当于一年的财收而已。

    打一场三十万人的大仗,要是打上一两年,也就差不多了。

    现在朝廷打仗每年都还有进项,能填补打仗的军费,万一哪天唐军打不动了,情况就不同了。

    “当今世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击败大唐。”苏烈豪迈的说道。别说过去经常能够骑到中原王朝头上拉屎拉尿的北方草原胡人。

    就算是那些南方山里的蛮夷们,也没有能力造成什么太大的麻烦了。

    李靖叹了口气。

    “当今大唐,确实无人可敌。但是,最坚固的堡垒却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

    外部敌人已经没有谁能击败大唐,可没有外敌却还有内患。

    秦琼道,“所以文远说的很对,天下那么大,我们何不一致枪口对外呢?真有一天,如果内部有了叛臣,我们诸侯也可以起兵勤王,一起守护大唐。”

    李靖笑笑不说话。

    诸侯屏藩朝廷,这算是最理想的状态。可就算是宗室诸王分封,最终都往往会起兵叛乱。

    谁能保证,最先乱的不是诸侯呢。

    况且,就算这代诸侯忠心耿耿,可第二代第三代呢。

    再者,他其实最担心的还不是诸侯而是朝廷。

    如承乾这样年轻而又比较有魄力的皇帝,万一哪天他想要削藩呢。

    只要有朝一日皇帝能真正掌握大权,那么拥兵六十万,国库里有着几亿积存的皇帝,会不会率先打破这种平衡?

    也许张超的想法是对的,确实需要限制皇权。皇帝是那个实力最强的诸侯之主,他才是最有能力也最有可能去打破这个平衡体系的人。

第1391章 以毒攻毒

    “陛下,听说太师在倭国发现了特大银山和铜山,一年能开采几百万两白银和几百万斤铜。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王承恩一路小碎步跑到甘露殿。

    飞骑成立以来,终于取得了第一个有用的情报。

    正在练字的皇帝抬头,UU小说那个永字最后一笔撇太长了,一篇极好的欧体楷书就这样废了。

    “详细道来。”

    拥有数亿两白银储量的倭国石见银山,还有十几亿斤铜储量的别子铜山,简直堪称千百年来最大的银铜矿发现。

    而现在,张超正准备拉着张党的一众人合伙去倭国挖银山铜山。

    “怪不得张铁枪张超张和平阳都要出兵倭国,还说什么君辱臣死,原来不过是为了去抢钱。”

    不说过几亿十几亿的银和铜储量,就说一年能开产百万两银几百万斤铜,这都能让承乾眼红无比。

    “绝不能让这银山铜山落入张党手里。”承乾马上做出了决定。要是让他们占有这两大矿山,以后他们的实力更加无法控制了。

    丢下笔,承乾在殿中踱步。

    “王承恩,你认为朝廷如何才能拦住太师他们占矿?”

    “宣布收归国有。”王承恩脑子转的很快,“现在太师并没有对外宣布这两座矿山的发现,他们此前申请用兵倭国,也只是打着讨伐倭国无礼之名。既然如此,陛下不如现在就宣布朝廷发现了这两大矿山,然后直接宣布这两大矿山为国有,由朝廷组织兵马去攻占这两矿山,派人开采。”

    承乾有些心动,但没马上下决心。

    这个办法听起来不错,可这不亦于虎口夺食。如此大的两个矿,可不是一年千万的收益这么简单,这是持续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收益啊。仅这两个矿,就能保证朝廷以后铜银需求的九成九了。

    这么大的利益,若是直接抢,那张超估计再好脾气也会翻脸。

    可他也不可能就这样放弃,全给张超他们,那他们以后实力更强。

    “王承恩,去请长孙国舅来议事。”

    长孙无忌被请来,承乾直接道,“朕打算召开两会!”

    “这个时候开两会?”

    议会两院大会,每年年底会召开一次,平时是不开大会的。

    议会中最重要的是上院,上院里最重要的是六科。平时两会议员们也就是监督朝廷、弹劾官员的权力,但在这方面,他们又不如御史台专业。

    就算是两会大会,更多也就是个形式。

    “陛下有何计划?”

    “国舅可听说过倭国发现了特大银矿铜矿的事情?”

    长孙无忌还真不知道这事,这件事情现在还很保密,知道的只有秦琼等这些张超准备拉入伙的人,但王承恩的飞骑确实还挺厉害,这件事情被他们侦知立即报告了皇帝。

    听完,长孙无忌震惊。

    “这是真的?”

    伊丽发现大金矿,一年全力也顶多开采十万两黄金。张家在吕宋发现的诸多金矿,一年也就产二十余万两黄金。

    现在倭国一个银矿,居然能够年产几百万两白银?

    “张超已经准备拉着李靖苏烈秦琼他们去倭国占矿开采了。”

    “太可恶了!”长孙无忌听了很愤怒,张超碰到这么好的事情居然不带他。

    “陛下想通过两会干涉此事?”

    “朕是这样想的,既然张超他们想独吞,那朕就不能让他们如意。朕召开两会,宣布朝廷发现了这两处大矿,然后朕要组建两家矿产公司,公开向两会代表们出让四成的股份,然后与股东们共同开发两矿。”

    朝廷独占,承乾觉得也不可取,那就拉上其它贵族和商人们。

    先宣布发现两矿,然后国有,再卖掉四成股份,让贵族商人们参与进来。

    如此一来,朝廷卖掉两座矿能够一下子赚上一大笔钱,再由各家一起投资成立这么两家矿业公司,一起合作开发。

    这个思路让长孙无忌都不由的惊讶,皇帝这个想法真的是非常棒的。

    当天,承乾就发布消息,正式宣布朝廷在倭国发现了两个大矿产,公布了两矿的位置、储量,然后宣布这两座矿产归发现者大唐皇家所有。

    这个时候,承乾又耍了点手段,这两矿不是国有,而是皇帝所有。如此一来,这矿成了他的私产。

    紧接着,他又发布消息,宣布皇帝将出让两矿四成股份,然后皇帝与购入股份的股东共同开发两矿。

    一石惊起万重浪。

    镇国公主府。

    平阳非常的不高兴,昨天才刚与一众人达成合伙开发倭国矿产的协议,结果今天就出事了。

    这个消息谁透露出去的?

    秦琼端着茶杯,也是面色凝重。

    “想不到居然让陛下先得了消息,现在反被他们抢先一步了。我们怎么办?”

    跟皇帝打官司,证明这矿是他们先发现的?

    “我马上给三郎去信,问下他的意见。”

    “只怕是来不及,再快的飞信,到琉求再到吕宋,这来回也得十多天。可皇帝马上就要召开两会!”

    皇帝这个时候召开两会,其实就是一场变相的招标会。把四成矿产股权拍卖,价高者得。

    但皇帝明显防着张超他们财大势粗抢夺,据说皇帝有意这次的四成股,上院三成下院一成,每一成股总发行十万股,每一百股为一手。

    总发行四十万股,共四千手,两院的议员,每一位议员只能限买一手。

    这样一来,想多买股,光有财力不够。

    哪怕是张家富甲天下,可张家总共四十个封爵,加上平阳和两个长公主女儿,他家也才四十三,另算上下院里张家这边的民议员,也就百来人。如果除去还没有正式就藩获得议员席,以及在朝任职因此没入议会的,张家最多能买到一百手左右,不过万股。

    折算只有零点一成的股份。

    就这点,还得竞拍。

    拍下来,出了钱,这个钱还是买股的,入了股,还得另按股份出资开发矿产,前后要出两次钱,最关键的还是只能拿到极少的股。

    哪怕事后张家可以从别家收购股份,可这本钱就大了。

    再说了,谁愿意放弃这么优势的资产呢?

    “我们坚决反对皇帝的这个计划。”苏烈道。

    秦琼叹了一声,“可现在情况对我们不利,很被动。皇帝这次抢占了先机,他宣布要出售四成股给两会议员,大家都有机会买到这么优势的资产,你认为谁会反对呢?”

    张党自称新党,改革党,以朝野在议会影响力大是没错。

    可现在涉及到这些议员们本身的切身权益了,谁还跟着他们反皇帝啊?

    同意皇帝的计划,那大家都能分一杯羹,而反对,则好处都让张超他们得去了,谁傻啊。

    “早知道我们也应当先公开的。”苏烈懊恼。

    “可过早公开,皇帝也一样会找借口来夺的,只要皇帝带上贵族商人们,大家不也一样更愿意也分一杯羹吗?”

    一直没说话的许敬宗道,“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皇帝这次抢占了时机,但他也犯了个错,就是太贪心。他把两矿宣布为皇帝所有,而不是朝廷所有。”

    “所以呢?”郭孝恪问。

    许敬宗嘿嘿一笑。

    “所以嘛,破解的办法就在这里。陛下既然想在议会上搞事,那我们也就跟他在议会上解决。到时我们可以在议会上提出,这两矿应当归国有,归朝廷而不归皇帝私人,然后提出由朝廷招标,让私人承包开采。”

    “这样,我们可以拉上所有的贵族或民议员一起来组建合伙的开采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由贵族和民议员们自己认购。这样一来,大家人人有机会入股。有钱的就多投,没钱的就少投。而且入股的钱,就直接是开发本钱,不需要再按股出资了。”

    这样一来,虽然比之前的开发计划是很划不来,但比起皇帝那个,他们起码也止了些损。

    最主要的是,不便宜皇帝。

    按许敬宗的计划,矿归国有,朝廷出让承包。贵族们合伙承包开发,发行股票贵族商人们认购,按认购出资比例占股。

    朝廷得承包费和课税,而贵族们出钱更少,占股更多。

    反正,就是没皇帝什么事。

    “这计划真要拿出来,估计皇帝会很生气。”

    “那又如何?”许敬宗不以为意的道,皇帝跟臣下抢食,吃相太难看,那就别怪臣下掀桌子。

    如果以财力认购,肯定是他们财力更足,只要把股票价格提高一点,那么就会有很多人会考虑划不划算。

    就算依然想买,可也会受限于财力。

    “咱们的损失依然很大啊,本来这两个矿产就是我们的,现在却要分给所有人。”

    “可总比直接被皇帝夺走六成的强?”

    平阳点头,认可许敬宗的这个以毒攻毒的计策。

    “时间上来不及先问文远了,我们先按这个计划来。既然皇帝要在议院两会上向我们出手,那也别怪我们反击了。”

    “想这么简单的拉拢两会代表,皇帝还是太年轻了些。他会的,我们更会。”许敬宗捋着胡须道。

    话虽如此,不过在座的众人还都是心里很痛。这么大的利益,不得不拱手让出来许多了。

第1392章 左派、右派

    汉京,议院。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议会大厅,两会七百多名代表齐至。

    内阁、翰林院以及御史台等不少京衙官员也早早到来列席会议。

    枢密使李靖、副使苏定方、兵部尚书李秀宁、北衙元帅秦琼、中军大都督郭孝恪、左千牛卫大将军李君羡、左金吾卫大将军吴黑闼

    一位位大帅上将身着由绢制成的绢甲礼服进入。

    紧接着,翰林院的学士马周、许敬宗、孔颍达、陆德明、李守素、虞士南等也来了。

    一众学士进来,直接走到了左边。

    李靖秦琼等一众将帅笑着起身迎接,“你们这是要跟我们坐一块啊。”

    “是啊。”马周笑道。

    以往一年一度的议院两会大会上,朝廷文武来列席会议都是文左武右,但今天,李靖他们却早就占了左边,马周也没去右边,也来到左边坐到了一起。

    御史台大理寺的孙伏珈崔干郑善果他们也来了,马周笑着向他们招手,他们了径直过来。

    等人来的差不多,内阁的一众人也过来。

    褚褚良、岑文本、于志宁、杨师度等笑着过来。

    当长孙无忌和杜淹、戴胄等人过来,看到这情形,不由的愣了一下。

    长孙无忌哼了一声,没有往左边去,而是直接转身去了右边。杜淹、戴胄也跟着过去。

    后来的杨仁恭、宇文士及、高士廉等人倒也往右边去。

    等到人都差不多到齐,议会大厅里,左右两边泾渭分明。左边是以马周、褚遂良、秦琼、平阳等为主的张党,连坐在左边的议员,几乎都是他们的人。

    而右边的,则是长孙无忌、张公瑾等为首的文武官员和议员,相对来说,数量少的多,还没有三分之一。

    “今天这情形不太对劲,估计他们又要搞事情。”

    杜淹对长孙无忌说道。

    长孙无忌一边在盯着坐到左边的这些人,一面点头,“估计他们想要反对。”

    “他们怎么反对,跟我们争谁先发现的两矿?”

    高士廉须发皆白,年纪大了,本来早退休安享晚年了,可外甥无忌却非要拉着他们这些老骨头留在中枢。

    他虽老,可经验却越发的丰富,只一眼就看出,今天这阵势,怕不是要出大事。

    “皇帝陛下驾到!”

    一名内侍进来,高声喊道。

    皇帝承乾身着明黄龙袍进来,明黄龙袍黑色幞头,其实这不算是最庄重的礼服,只算是寻常便服。

    皇帝这个时候召开两会大会,算是比较让人意外了。

    毕竟一般朝廷大事,有内阁。如果有重大事情,皇帝可召开御前会议,而现在直接召开两会大会,不免让人疑惑。

    皇帝可是一直对议会不算特别好感的,态度也只比太上皇当初好点而已。

    主动召开议会大会,这是要给议会更多权力和话语权?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和两会议员起立,向皇帝山呼。

    李承乾走到台上,面向朝,双手虚扶:“诸爱卿平身!”

    “赐坐!”

    承乾坐下,一眼扫过大厅。

    七百多议员,几百官员,一千多人坐在大厅,济济一堂。

    不对。

    有些不太对劲。

    仔细看,承乾也发现了今天议员的坐席还有百官的坐席不对。

    左右分开,泾渭分明。

    左边是新党,右边是保皇党。

    这是什么意思?

    内侍太监王承恩上前,高声宣读关于朝廷在倭国发现特大银铜矿一事。并宣布皇帝的开发打算,倭国正式纳为大唐的一个直辖道,名扶桑道。扶桑道做为朝廷直辖道,则所有矿产皆归朝廷所有。

    现在这两矿由皇家发现,因此皇家拥有。

    皇帝现准备出售四成矿产份额,由议员们认购,然后共同开发。

    许多官员和议员还是头一次听说这件事情,纷纷为如此巨大的矿储而惊叹。

    匹夫无罪,怀壁其罪。

    拥有这么大的银铜矿,朝廷不打倭人还见鬼了。

    更何况,他们此次有冒犯大唐无礼之举,更是给了大唐发兵的理由。

    众人对于皇帝愿意拿出四成股份来给大家认购,也都很热情,这么大的矿产,起码能保证两三百年的持续开发,认购股份也就能成为家族几百年的稳定进项。

    “现在,此议案交由两会代表决议!”

    承乾头一次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两会议员们决议,而不再是只给科院审议。承乾认为,科院的六科参议员,早就被张党拉拢了,他们就是张党的人。

    如果由科院来审议,结果肯定是更利于张党。

    他让两会所有代表来审议,甚至不只是让科院来审议,七百多名代表,每人一票。

    大厅里,一时众人交头接耳,都很兴奋。

    马周秦琼等交换眼神。

    许敬宗起身。

    “臣翰林学士许敬宗有本启奏!”

    承乾皱眉。

    可今天这场合,也不能不让他说话。

    “许爱卿请讲。”

    “启奏陛下,臣对之前所宣读之事有几个疑惑不解之处。首先,请问陛下,这倭国发现特大银铜矿产之事,可有真凭实据,由谁发现,在哪发现,具体的储量都如此清楚,又是如何测知的?”

    王承恩上前,替皇帝代答。

    “许学士,关到如何发现倭国矿产一事,其实也是说来凑巧。殿中省和太府寺、少府监有一支联合堪探队,四处堪探矿产。上次高表仁出使倭国,他们也随着东渡倭国,然后听闻了关于一些倭国矿产的消息,然后前往实地堪探,终于证实发现了这两大矿产!”

    大唐原有六省,除中书门下尚书三大外省,还有三个内省。秘书省管理图书典籍,内侍省为内传宦官机构,管理宫廷事务,殿中省则是负责皇家宫廷的衣食住行等生活诸事。

    少府监是皇家掌管手工业制造的机构,太府寺掌钱谷金帛等库藏。

    王承恩说这几家机构联合在日本堪探到了大矿,听起来似模似样。

    “王太监,此事不实吧。据某所知,此次发现的两大矿乃是由东海联合矿产所堪探的,我这里还有详细的发现证据,可以充分的证明,这两矿是由他们发现的,并且关于储量等等,都是由他们做出的结论。我能拿出这些证据来,请问,王公公能拿出同样的证据来吗?”

    王承恩开始扯皮。

    反正他只要咬定,这官司也是打不出结果的。

    “许学士,也许这只是个巧合,皇家的堪探队和这家联合矿产同时发现了。”

    许敬宗呵呵。

    “好,既然说是巧合,那暂时先不争论此事。就算是少府监、殿中省、太府寺一起发现的,那这矿也应当归属于朝廷,而非宫廷。”

    许敬宗毫不客气的出面跟皇帝抢矿,殿中、少府、太府,只有殿中省是皇家宫廷机构,而且这也是个朝廷机构,更别提少府和太府都是隶属于内阁的衙门。

    他们发现的矿产,不应当归属朝廷所有吗,怎么能归皇帝所有呢?

    许敬宗乘机提出了他的新方案,矿产归朝廷所有,由朝廷将矿产出让承包,组建一家矿产商号,招募股东,认购股份,联合开采经营。

    朝廷得到承包费和矿产课税,不需要亲自经营管理,矿产交由专业的矿产公司来经营开采。

    所有议员和官员,都有资格认购股份,入伙矿产公司。

    许敬宗有备而来,早就拿出了比朝廷更详实的方案。

    甚至有对两矿开发的详细数据,前期招募多少股份,需要投入多少启动资金,要招募多少工匠,然后每年能开采多少,预期利润多少,回报率多少等等,算的非常清楚。

    许敬宗的方案里,其实很直接的就告诉在座的官员和议员们,大家都拥有认购资格,都能当股东。

    比起皇帝的那个方案,没有谁先独占六成,也不用先买下四成股再来分摊经营成本。

    两个方案高下立判!

    当然是许敬宗提出的这个方案,大家能得到更多股份,拿到更多收益。

    “我提请议会代表,对此方案进行审议!”

    上院院长魏征,下院院长高士廉。

    两人都敲起木槌让议员们肃静。

    房玄龄坐在那里,看着这戏剧性的一幕,心里暗叹。

    不用决议,他心里都知道会是什么结果。

    皇帝的提案,好处大头由皇帝占了,议员们也能分占一些好处,朝廷也能收些课税。

    而现在许敬宗的提议,朝廷既能收课税也能收一笔承包费,皇帝是占不到什么好处了,但百官和议员们能分到所有的矿产股份。

    魏征又敲打了几下木槌。

    “现在,先对第一份议案,上院代表进行表决。”

    魏征开始念参议员们的名字,每念到一个,由他们回答赞成或否定。

    “否!”

    “否!”

    “否!”

    坐在左边的参议员们无一例外的投下了否定票,甚至连坐在右边的那不到三分之一的参议员,本来是支持皇帝的,可今天也有半数投了否定票。

    高士廉紧接着让下院的众议员代表投票。

    由工商资本家、地主、士人代表组成的众议员代表们,也几乎是八成的人投了反对票。

    “现在,开始对第二份议案,进行表决!”魏征面无表情的道。

    台上,承乾的脸色铁青,他以为抢到了先机,可却不料,在这议院,张党的反击更加猛烈,直接来个釜底抽薪。

    第二份议案,在参众两院,得到了九成的赞成率。

    张党后发置人,让他连个修改方案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让两份方案在议院两会表决,结果也不言而喻。

    惨败。

    更多的议员加入了左派阵营,支持皇帝的右派更少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0806/ 第一时间欣赏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 作者:木子蓝色所写的《唐朝好地主》为转载作品,唐朝好地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唐朝好地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唐朝好地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唐朝好地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唐朝好地主介绍:
张超穿越武德四年,来到长安郊外灞上,成为了老府兵之子,但他却只想做个悠闲的大唐好地主! 交流:二零七八一五七九六(破军营)唐朝好地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唐朝好地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唐朝好地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