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暗黑大宋TXT下载暗黑大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暗黑大宋全文阅读

作者:午后方晴     暗黑大宋txt下载     暗黑大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三六章 不安

    “终于来了,”蔡挺有些担忧有些喜。

    迫于对方的实力,蔡挺也急了,主要是胜利成为一种常态,大家心态也就能坦然,但失败成为一种常态,大敌再次来到,换谁都会急。

    蔡挺疯狂地向朝廷要钱要帛要武器要物资,韩琦都让蔡挺要得不耐烦。

    并且在蔡挺软硬兼逼下,三路长官王素、王举元、李参也弄得不胜其烦。但这一逼多少也起到了效果,三人只好支持,他们支持那是很给力的,于是烧酒交易量激增,每天都有无数烧酒通过舟船车马,在向吐蕃那边倾销,然后换回皮毛药材,还有南丝绸之路那边运来的西域商品,倾销到京兆府,再由京兆府的商人倾销到中原各地。

    这些赚来的钱帛变成了战马,让环庆路十几营骑兵人人有马。

    变成了武器铠甲,有的开始让将士换装,有的进入了州库。

    变成了肉食,再加上苦练,使士兵身体变得更强壮。

    变成了钱帛,不断地变法赏赐下去。

    只不过蔡挺做得很小心,环庆路的兵力不是在环州与庆州,前线的兵力除了蕃落与强人,再抛去华池县的兵力外,也不过十余营官兵,这十余营官兵为了迷惑敌人,继续在装弱。

    赏赐没有发放到士兵手中,蔡挺同样学习王巨,于后方发放给了士兵的家人。所以西夏斥候是无法打听到的。

    真正练兵的场所除了华池县,那已经公开了,不需要隐瞒。也不必隐瞒。再练兵强军。也不过几千兵马,不会放在西夏人眼中。余下的尽数在在张玉与种诊带领下,带到后方偏僻河谷或者砦堡集训,并且蔡挺下令封锁了所有道路,不得让外人进入。因此西夏人也没有打听到。甚至为了迷惑敌人,就连蕃落军都暂时没有发放马匹,而是放在后方山谷里饲养着。

    两大作坊兴师动众,几百名工匠。外加三四百名学徒,这些学徒是从百姓家中征来的青年子弟。

    古代学艺规矩很严格,甚至还要交钱才能拜师,拜师后师父往往还会隐瞒手艺不教,直到学了n年后,让师父榨取了许多价值后,才看徒弟的表现传授真正的手艺。

    打铁也是一门手艺,并且官府还给了一些钱帛,因此在这个学徒上,百姓没有怨言。只不过为了隐撇,没有公开。否则还会有百姓踊跃报名。

    另外还抽了许多官兵做下杂。

    但两大作坊保护得水泄不通,所以西夏还没有打听到真正有用的情报。

    酒更是兴师动众,不过惊动的是一些宋朝高层的官员,又是在大后方,西夏人能打听到,但没有人会有那眼光去注意了。

    可这是瞒西夏的,朝廷不能隐瞒。

    所以蔡挺也下海了,一旦秋后西夏不侵犯,连他也犯一个天大的笑话。

    闻听西夏人开始点集,准备出军,胜负难料,蔡挺多少有些担心,不过他悬着的心也掉了一半下去。

    不管怎么说,西夏人确实即将出军了,也不会有人敢笑话他了。

    王巨一颗心也落了地。蔡挺官职虽高,他只是跟随者,自己才是首开先河的人,不入侵,环庆路动静却那么大,真相揭开后,朝中的言臣们会能用唾沫将自己活活淹死的。

    他说道:“蔡公,现在西夏人才开始点集,大约他们也想等秋粮收下来后,才会出军,这样能携带更多粮草过来。但对我们倒是一件好消息,至少时间又能拖上一个来月。”

    大战每晚来一天,环庆路的实力便能提高一分。拖得越晚,环庆路各营官兵战斗力便会越强。

    “王巨,从我们这个角度来看是如此,但你有没有想过,西夏现在才开始点集兵马,如你所说,是为了等粮草,但他们等粮草,那么必然会派出更多的军队。否则若是西夏出兵的兵力少,他们去年与春天都是丰收,大约粮草也够了。况且他们出兵还会抄掠,抄掠又能补充一些粮食。那也不用等他们的秋粮了。”

    “蔡公说得对,若是站在对方角度来看,这时候点集,意味着出兵数量很多,说不定他们还想打一次持久战。”

    “野心不小。”章楶在边上说道。

    如果仅是攻打大顺城,何必打持久战。

    打持久战,那就不是大顺城了,而是……庆州城!

    “质夫兄,不用奇怪,这岂不是我们早料到的?”

    蔡挺捋了捋胡子,在思考着对策。不过西夏现在才开始点集,这边得到的消息有限,更无法打听到会派来多少兵马。不知道具体数量,也就无法想出很好的对策。

    王巨又说道:“蔡公,再说,西夏喜欢以多胜少,庆历数战,那一次出动的兵力是少的?”

    “是啊,其实我朝做法有欠妥当,如这次西夏倾无数大军而来入侵庆州,其他地区兵力必然空虚,那么环庆路防御,其他几路主动攻击呢?”章楶又说道。

    看似这个策略很不错,比如这次西夏入侵,庆州用特脚递将消息迅速送到府麟路与秦凤路,大军想抵达这两路,那会用很多天的,快马递送消息时间则不会太长,两三天便到了。

    西夏骑兵多,行军速度快,可点集慢。宋朝点集也慢,但看如何点集,若不是出现十几万兵马,仅是几万兵马来次浅攻则是很容易了,那一路没有几万兵马,就在各路各堡砦里。那么就可以做到五天之内,迅速从其他两路发起反击,到时候西夏人就会头痛万分。

    “质夫兄,不行哪。那是五路配合,必须要朝廷支持,但朝堂上支持花钱买安。以和为贵的大臣太多了。其次要五路长官必须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得象蔡公这样。否则就是手中有兵。也会因为用兵失误,而被敌人以少胜多。然而满朝大臣中有几个大臣真正会用兵的?所以五路长官都懂军事,更不可能。再说,那样就等于是大战了,国家现在那有那么多财力?”

    王巨顿了顿又说道:“这正如我与京城的那个贵人,与你所说的浅攻战术一样,因为浅攻,就是败也不会出现惨败。那么就逼得西夏进入消耗战,由役兵制度为主的军制改成以常驻兵与募兵制为主的军制,仅是财政就将西夏拖垮了。若置之不问,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我军倚据堡砦一步步地推进,甚至拿下整个横山。横山一失,西夏还能守得住吗?但现在不行,将士不强,各营不重视斥候与情报,也没有多少合格的统帅与重将指挥,还有这个……财政。”

    “钱哪……”虽然君子以言利为耻。章楶却长长叹息一声。谈钱不好,可不谈钱行吗?

    “你们哪。也想得太远了,”蔡挺哭笑不得地说。

    说着他摘了一根高梁穗,返回庆州城。得要钱哪。

    不管这个高梁是不是王巨之手弄出来的,但它是出自庆州,并且不是单株用肥料堆出来的祥瑞之穗,而是能量产的硕穗。这也是大政绩,也是要钱的理由。

    况且西夏人开始点集兵马了,是真的要开打了,皇上,韩相公,你们难道还不多给一些钱帛物资吗?

    现在讨要还来得及,再晚,就来不及了。

    …………

    战争的阴云渐渐逼近。

    叶悖麻也在关注着庆州的动静,几个斥候带上来,叶悖麻问道:“宋朝那边可有动静?”

    其中一人答道:“没有,若有动静,只有华池县那边有动静,而且换了一些铠甲。”

    “这个王巨!”叶悖麻恨恨地说,为什么他能换铠甲武器,能奖励士兵,这些钱正是用烧酒从西夏这边换去的财富。敢情他对这个问题也没有想明白,是沾了一部分西夏的光,但这是交易,主要还是宋朝那边庞大的财富做底子,利润也是从西夏这边换回去的货物,到宋朝那边再次交易产生的。

    反正叶悖麻现在恨不能吃王巨的肉,扒王巨的皮。

    叶悖麻开始将斥候打听来的情报记录下来,向李谅祚汇报。

    华池县那几千官兵成了叶悖麻的刺,不过环庆总的形势,还是让叶悖麻很乐观。并且环庆路这一年也能算是风调雨顺,粮食长势很好,这些粮食就是未来西夏大军的供给,长得越好,对西夏大军进攻越有利。

    他将这些情况零零碎碎地写下来,让手下送向兴庆府。

    宋吉却退下去回家了。

    香玉奇怪地问:“官人,怎么啦,有些不高兴似的。”

    “我心中总有些不安。”

    “哪里不安?难道官人担心西夏进攻?官人,你有一身才华,可是宋朝不用你,是宋朝负你……”

    “我现在还想着什么宋朝的好,不是这个。”

    “那是为什么?”

    “你说那个小知县是不是一个厉害的人物?”

    香玉回想了一下,当初王巨还陪着朱家那个呆小二见过她,然后因为毛毛,那小子气愤之下,丢下一首绝妙的小令离开了。当初自己也不过以为他有才气,有一些傲骨,没想到成长起来这么快。想了想,香玉说道:“是很厉害。”

    “他是不是一个能隐忍的人物?”

    “似乎是吧。”

    “现在庆州新知州比前面两个知州更懦弱,那小子却当没有看到似的,继续大肆招摇的练兵……”

    “当初孙沔岂不是同样懦弱,可那小子有没有将孙沔放在眼中。”

    “不是啊,我总感觉有些不对。”宋吉苦恼地说,但让他说,又说不上来。

    大战来临,宋朝那边不安的人很多,但西夏这边却洋溢着一种乐观的情绪,若说不安,就是这个宋吉有点不安。(未完待续。。)

第二三七章 三百斤

    “王知县,这一回能通知他们准备吧?”李三狗问。

    “现在还不行,必须等到西夏军队兵临金汤城与白豹城时,才能说出真相。”

    “那来不及了,再说大军压境,到时候也无法送达情报。”

    “情报能解决,大不了绕一些道,北从长城岭进入保安军,再绕到华池,或者从南边淮安道绕道过来。并且大军压境也有一个好处,平时大家也许不会害怕,更会承诺协助这一战,然而无数大军滚滚而来,有的部族就会退却,退却不要紧,万一泄露了,大事去矣。大军压境时通知,那些部族懦弱害怕,就可以看出来了,也能避开他们,不会泄露。”

    这个部族害怕,不是指整个部族的百姓,而是指野利各部的酋长与有声望的人。

    主要就是他们,就是那时候也不会对说各村寨百姓的,而是到了真正发力的时候,才会让这些酋长将真相传达给百姓,再由他们带着各百姓举事。可能会有一些百姓反对,有一些百姓害怕,不过大家开始行动了,反对的想举报来不及了,害怕的也只好跟随。那么计策就可以接近成功了。

    王巨又递给他一张纸头,道:“上面写着我开出的条件。”

    李三狗打开一看,大喜道:“有这些条件,我也不用担心了。”

    “三狗叔,这只是其一。这两年国家财政紧张,你也知道了。此战过后,你们野利族有功,朝廷会有奖励。但那个奖励不多。可有一条你们野利族未来的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你时常说朝廷对蕃人不大信任,是有这么一回事,可你有没有想过,这些年,有没有一些蕃族在宋朝与西夏之间首鼠两端?有没有一些蕃族仗着族中百姓多,对官府桀骜不驯?有没有一些蕃族投靠西夏,甚至公开叛乱?不但现在有。将来也有。而且李谅祚从去年起,开始转变了一些手段,软硬兼逼。但还没有软下来,如果山那边承诺一些条件,或者送一些重金收买,会不会有更多的蕃族投奔过去?你让朝廷如何相信?”

    这也是事实。李三狗无语了。

    “我再说朝廷如何对待蕃族的。你在王家寨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同样是边民,汉人的负担有多重?但蕃人有多少负担?即便强人集训,只能就近于各村寨以队为编置集训,我那三战打出一些威望,这才让他们于西华池砦集训,就那样,时间都不敢太长。是不错。朝廷征策软,没有很好地保护蕃人不受侵犯。但两者是相辅相承的关系。蕃人不付出足够的忠心,时而叛乱,时而嚣张,朝廷会不会同意花更大的代价保护?”

    “这个问题就头痛了,各族不一样啊,有的忠心,有的不忠心。”

    “三狗叔,这就对了。今年西夏升西使城为保泰军,让禹藏花麻为统军守之。为什么西夏对禹藏花麻相信?他背叛了吐蕃,又带着手下与西夏官兵到秦州烧杀抢掠,两国都不能容他了,只能随西夏一起荣辱。所以西夏才会相信他。一样的道理,山那边的一千多帐野利族弃暗投明,并且又在关健时候参战,以后再也没有办法重新投奔西夏了。那么朝廷官员以后甄别那一蕃部可信任时,会选择那一蕃部?一旦产生信任,各方面资源倾斜过来,你们野利族以后想不茁壮发展都不可能了。当然,请切记,莫要象环州的慕容族那样。”

    “是啊,王知县,你放心吧,一旦他们投奔过来,我让他们勒碑盟誓,只要宋朝不负他们,他们永世忠于大宋。”

    “那就好,说不定若干年后,我又能回到庆州。”

    “哈哈,那时我肯定开心死了,”李三狗朗声大笑道,那时王巨就不会是一个知县了,可能就是庆州的知州!

    说完了这件事,王巨又看着姚兕说道:“秋天到来,似乎又是西夏抄掠之时,我在华池县十分嚣张,但在前线一点动静都没有,这也不大好吧。”

    姚兕一笑,会意:“好,我回去后立即吩咐各都踏白军行动,清扫柔远寨、大顺城与荔原堡前所有西夏斥候。”

    其实就是对前线巡逻森严起来,还会有西夏斥候在宋境活动。

    西夏那边也是,因为过去侦查,陆续有一些斥候出事或者牺牲了,但王巨就不派斥候过去了?还会派。不过随着巡逻森严,斥候活动范围减少,能打探的消息也就有限了。实际山那边已经开始紧起来,若非有野利族帮助,王巨手中得到的消息也有限,甚至这个消息渠道也成了蔡挺重要的消息来源。

    并且也必须紧了,现在还不会动,再过十几天,随着西夏军队陆续准备开拨,这边也要开始行动了,主要布置就在荔原堡,大顺城,柔远寨!

    姚兕又说道:“若晚一年就好了。”

    若象现在这样训练,再过一年,军队战斗力会更强大。并且再有一年时间,甚至能将华池数营官兵一起换装,特别是那铠甲。

    真的很轻啊,姚兕穿了一身新式马甲,都感到身上压力整少了一大半。骑在马上,有一种想飞的感觉。

    但王巨在心中说,若再晚一年,那我就悲催了,说不定朝廷因为迁怒,还不知道将我贬到岭南那个旮旯里。

    他笑了笑说:“知足吧,论铠甲武器,现在环庆路所有军队,那一个及华池诸营?别忘了,他们中间有的将会赶赴大顺城,那才是主战场。还有,那场战役,能给对方准备一年多时间?”

    “哈哈哈,知足了,知足了。至少我还没有率领过这么强大的军队。”姚兕开心地说。

    不仅是铠甲,还有士气,以及一年练下来的武艺。并且有许多战士去年经过血战的考验,有了一定实战经验。

    这也是王巨在做最后一次准备。

    不过表面上庆州还与往年一样,除了华池县诸官员继续“嚣张”着,其他诸营官兵仍然龟宿,比乌龟缩得还要紧。

    蔡挺也象茫然无知一般,八月到来,先去华池县看了高梁。随后主持了秋闱。似乎今年科闱有一些举子考得不错吧,蔡挺还亲自设宴招待,并且又将王巨与蔡挺二人喊过来做陪。

    实际仅庆州一州大大小小的官员。就有近十名是正牌进士出身的,不过章王二人意义不同,一是两人就是去年的进士,二两人名次高得很高。二甲的前列。都在前十名之内。因此他们来相陪,有着一些象征意义。

    文臣嘛,最喜欢可不是这些?

    还有文臣喜欢的,那就是内治。

    蔡挺又发布了一道露布,秋天到来了,今年风调雨顺,但望各位官吏不得苛征于民,又指派了各地百姓就近于各堡砦镇交纳税粮。以宽于民。

    随后又来到华池县,仍与军政无关。而是高梁的产量。

    他让人选了一处长势最好的高梁,然后开始收割,再派差役称重量,丈量田亩。

    一会儿,产量出来。

    亩产两百九十斤。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是包括蔡挺在内,一个个也惊呆了。

    一个胥吏说道:“三百斤哪。”

    还差十斤呢,不过虚报十斤还是可以的。

    蔡挺也喃喃地说道:“五石哪。”

    五石包括一季冬小麦,加在一起,两季产量达到的五石。

    这个产量放在九百五十年后,可能会笑掉大牙的,但在宋朝那是一个惊人的产量。后来万春圩开发出来,最高产两季能达到七石,那是肥沃的圩田,加上高产水稻,才有的产量。然而也震动了朝廷,因此江东圩才开始正式走上议程。

    可能秦朝为后人留下长城灵渠,隋朝留下了大运河,但两个国家因两大工程一起迅速灭亡了。

    然而那一个朝代留下的东西最多?非是大运河,也非是长城,而是宋朝。江东圩,太湖围,各种梯田,占城稻,一直到九百多年后,后人仍在受益。

    眼下的高梁与那些工程无关。

    现在江东圩暂时没有出来,有,但不大,朝廷也没有开始重视。就是出来了,与北方产量也无关。整个北方的产量也不过在两石左右,这一下子提到了五石,使得大家一起恍若在梦中一般。

    王巨笑着摇了摇头,宋朝这个产量让他真的无话可说了,看着大家在发呆,王巨说道:“也没有那么多,一晒过后,重量还会减少。再说它也是特例。大约这种移载技术能使高梁达到亩产两石吧,若是缺水,少肥,或者土壤贫瘠所在,产量还会更少。”

    “你啊,老夫怎么说你,怎么不知足。”蔡挺逗乐了,拍着王巨脑袋说。

    是啊,不能用这块地做证明,平均起来可能只有两石,但它是高梁,不是高产的水稻,若不用这种方法种植,一亩地不过一石多点。之所以种的人多,主要是它耐旱,北方缺水啊,只好种它了,另外它需要的种籽很少,不象小麦水稻那样,一亩得要几十斤种籽,往往一亩只要一斤种籽,若是用这种方法,种籽可能只要几两就够了。

    所以大家一起惊呆了,包括那块地的主人,可怜的老汉带着一家人,听着眼前这些官员胥吏的议论,也恍若梦中一般。那老汉喃喃道:“小的居然种出三百斤一亩的高梁?”

    “是你种出的,不过你得要感谢你们的知县。”蔡挺好笑地说。

    “知县是好人,就一年,大家日子就变好了。”那老汉激动地说。

    “日子变好了,是你们勤劳,多劳多得,与我没有多大关系,不过老翁翁,快将它们晒好,将一些瘪粒扬去,相信消息传开,会有很多人愿意用高价购买它们回去做种籽。”

    “是,是。”

    大家这才回过神,一个胥吏道:“蔡公,禀报官家吧。什么叫大事,大政绩,这才叫大事大政绩。得养活多少人哪。”

    “那是一定要禀报的。”蔡挺道,是好消息,不过还有不好的消息也即将到来了,但就是现在,蔡挺仍然没有将西夏即将入侵的消息公开。努了努嘴,王巨会意,随蔡挺走到一边。

    “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从现在起,两边都紧了,那边是公开地紧,盘查森严,这边是看似胡闹地紧,王巨在胡折腾呢,实际在这个看似胡闹的紧中,是真正的紧。华池县的骑军与踏白军都活动了淮安镇,因此西夏在庆州北线得不到了多少消息,宋朝在山那边也得不到多少消息。所以野利族的消息来源,几乎成了庆州唯一可靠的消息来源。

    “山那边只是点集,但还没有集结,至于西夏大后方有没有集结,那是无法得知了。不过西夏开始陆续押运粮草抵达横山。”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看来离入侵的时间不会太远。”

    “但横山那边还没有集结,估计我们还有二十几天缓冲时间,大约他们会在九月下旬与十月上旬入侵。”

    “你说得有道理,老夫马上回去禀报朝廷。”

    得继续要钱哪,现在钱帛来了,肯定来不及化为武器铠甲,化为体力,化为战马,然而战争到来时,将真金白银往外一掏,难道不能激励士气吗?(未完待续。。)

第二三八章 不能比

    京城继续在折腾,言官们或被外放,或主动要求外放,韩琦正好换上自己人,这时连赵曙的“老师”老实人吕公著也看不下去了,上书说濮安懿王不当称亲,应颁讳于天下,又请追还吕诲。

    也不要什么皇考了,连濮王都不行,继续做那个濮安懿王吧。

    赵曙不听,吕公著说那你不听,就将臣也外放出去。

    他好歹是赵曙老师,外放出去就有点难听了,赵曙也不答应。吕公著气得呆在家中不上班,俺不教你了,没你这个学生。赵曙无奈,让太监杨安道亲自去他家劝,你一向劲直,不过应当徐徐开晓,不要逼官家太近。吕公著继续不上班,赵曙又找来他的哥哥吕公弼劝,二哥来劝,吕公著无奈去上班,但还是天天请求外放。

    赵曙逼得没办法,也不管什么老师不老师了,将他外放到蔡州。

    这下清静了吧?

    错,没完。

    继续争,包括韩韩提拨上来的新的言臣,马默。

    韩琦将马默提拨为监察御史里行,但马默不领情,俺是大宋的言官,就要站在大宋的角度说话,站在言臣的角度说话,继续上书濮王不宜称亲。

    这事休想结束了,弄得韩琦整天感觉到自己屁股直接坐在了火炭上。

    就在这时,蔡挺两封奏呈到了。

    第一封奏量就是高梁的事。

    还怕朝堂大伙不相信,蔡挺选了一百多个高梁穗子,也一道送到了京城。

    想让中书大佬亲自去庆州观看那是不可能了。不过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证明。一亩能载多少株。再乘以单株穗子的产量,便可以得出亩产。

    韩琦忽信忽疑,从古到今,那有三百斤的高梁亩产,怕出错,还刻意出了城,城外就有庄稼,就有高梁地。有的高梁还没来得及收割。韩琦拿出庆州送来的穗子,与开封城外的高梁做比较,这好比较么?然后他又让小吏丈量了一亩地,便站在哪里数,这一亩地倒底有多少株高梁。这一数更不对,一个是单株移载,一个是撒种,株数整减少了好几倍。

    书面说的不算,但这个观察到的却能做很好的证明。

    民以食为天,尽管韩琦对蔡挺很不感冒。不得不上书赵曙。

    况且第二封书奏更要上书赵曙。

    第二封书奏就是西夏确实出兵了,虽然大军还没有到边境。但大量粮草已在押送横山,还能不出兵吗?

    蔡挺不仅写西夏确实会出兵,主要还是要钱帛。

    咱手中兵力少啊,就那么四十几营官兵,并且抛除留守的兵力,只能调动一半,以一万人马对抗十万兵马,俺不是战神哪。就是好水川之战败得那么惨,任福手中的兵力也比俺手中能用的兵力多吧。因此只能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后方得立即支援军队,最少支援六七十指挥兵力。

    韩琦脸都气白了,你这老小子干嘛要提好水川之战,这不是那壶不开揭那壶吗?

    至于这个选择更是当放屁,六七十营官兵抵达庆州,后续所带来的费用会有多少?

    但也没关系,蔡挺还给了第二个选择。

    张亢在府州兵力少,为了振作士气,打开府州州库,拿出库银做赏赐,因此击败了李元昊。但那是府州,水草丰美之地,在那战之前,府州许久未开战,因此州库里充盈。我就是不怕言臣弹劾,打开庆州的州库,也放不出银子。

    因此朝廷得给我五六百万贯钱帛银两个,让我振作士气。

    其实史上两次大顺城之战,都有些让人窝火。如果不是王巨来到华池镇,蔡挺这一战也是一次匆匆忙忙的反击战。不过蔡挺指挥有度,及时地将百姓撤到后方,使百姓受害不重,然后清壁清野,随后重创了西夏军队,加上林广射伤了李谅祚,西夏人狼狈地撤军回去。因此战争来得太突然了,等到京城接到消息,战争已经结束。

    但韩琦与蔡挺不感冒啊,于是大伙联手淡化了这次战功。

    倒是一些不相干的人过来争功,如王举元在长安,听到西夏入侵庆州,大将窦舜卿请派兵支援,王举元不听,说:“不过三日,虏必去。”

    果然没有几天,西夏人不得不退军了。俺神吧,俺有功劳吧,赵顼真让他忽悠住了,还刻意问他攻守策略。怕死还能怕出功劳……

    但这一战不是史上的那一战了,王举元会很悲催。

    还有,大顺城败了,李谅祚不甘心哪,仍在蹦达,陆诜也有底气了,留下了请时服使者与岁赐,赵曙高兴地说,我就知道陆诜能办事。然而种谔开始收绥州,陆诜真面目出来了。

    他们有功,韩琦更有功了。

    至于有功的蔡挺,你乖乖呆一边去吧。

    第二个是李复圭,他更惨,但他那次还真有点不大好说。

    因此某种意义上王巨上书还是一件好事,这么漫长的时间,让这几个大佬一直提心吊胆着,别说无所谓,这么久了,你们有没有想出化解的办法?

    大家看着两份奏呈,赵曙便问:“韩卿,怎么办?”

    “陛下,调兵那是不行了,再拨出一百万钱帛紧急送到庆州,诏书蔡挺,只要他守住各砦堡不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即可。”

    这句话说得不公平,西夏兴冲冲而来,来了就要打,要么就是攻破各堡砦甚至庆州城,那蔡挺肯定有过了。要么守住不失,那也等于是打败了西夏人,怎能说不求有功呢?

    “那就这样吧,”赵曙说道,在这之前,朝廷在蔡挺再三软硬兼逼下,又讨去了四五十万钱帛。现在又拨出一百万。前前后后几乎达到了两百万。虽说少了一点。可国家不是财政紧张吗,也能对得起蔡挺。

    赵曙让韩琦写草诏,又问了一句:“朕对西夏不薄,为何西夏如此?”

    道理简单,软哪,不欺负你欺负谁?就象辽国河曲之战大败,但不久又派偏军直攻到兴庆府下,西夏人敢不敢动?再如后来的太祖。那一战打后,美帝只能弄一些小动作,敢不敢用兵?当然,人品若是让后人败光了,那就不大好说了。

    但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没有人回答。

    赵曙又问了一句:“若是朕禁岁赐互市,西夏会有何反应?”

    文彦博立即说道:“陛下,不妥,若禁之,西夏必然恼羞成怒。举国来犯,那时候会更麻烦。不如等庆州之战结束后。再来想办法。”

    赵曙想了想,似乎也有道理,庆州一战,打胜了是一个局面,打败了又是另外一个局面,现在商议这事儿,过早了。

    于是离开政事堂,回到皇宫,然而却派人将赵顼喊来。

    “顼儿,你写一封信去庆州,询问王巨,如禁岁赐互市会有何后果?”他也不是傻子,完全听信文彦博忽悠。不过在政事堂不好深说,就是问王巨,放在政事堂就成诏书了,两府几个重臣如何想?

    当然,这也不是替儿子培养班底,王巨现在还小,也没有那进入班底的资格。

    赵顼奇怪地问:“父皇,为何想起来让儿臣询问这件事?”

    “西夏果然不久后即将入侵庆州。”

    “咦,王巨真有眼光哪。”

    赵曙心中也是五味杂陈,儿子说得对啊,不要看人家小,去年就看出来了,但王巨将所有分析,所有西夏出兵的理由一一写了出来,朝堂几个重臣,还不能做出判断。一大群宰相,竟然不如一个十**岁的青年。

    不能比,一比连赵曙自己也会惭愧。

    实际赵顼还真没有想那么多,只是在心中庆幸,果然入侵,王巨这一关过去了,否则王巨会很惨的。

    “另外再问他一件事,他上次说的那个盐,朕有点想不明白,就算朕不顾国家盐政收入,以本价调出大量解盐到前线,然而这个差价,必然导致九成本价盐流失出去,前线百姓不但没有得到本价盐,相反的,国家盐政也受到了损失。”上次王巨在说,他在帘后听,说得对能称赞,说得错,只要不失大体,他也不会责怪,毕竟岁数小了。

    现在他没有再将王巨当成毛头小青年看了,既然说了,肯定有必行的理由,但他真想不明白啊。

    “好,儿臣写信问一问。”

    “再让他勿必申张。”赵曙又说道。这事儿不能传,一传两府宰相丢脸,自己也丢脸。

    “不会的,王巨嘴巴很严,姑姑那件事,至今无人知晓。”

    “你姑姑也在胡闹,”赵曙不悦地说,一个堂堂公主,居然能跑到了边境,成何体统?这是运气好啊,不然成了西夏人的俘虏,那才笑掉了所有人的大牙。

    赵顼挠脑袋,也在好笑。

    他又放下手,问:“父皇,西夏出动了多少军队?”

    “眼下庆州还没有得到具体消息,不过自七月底,西夏人就在点集军队,估计兵力不会少。”

    “环庆路有多少兵马?”

    “四十几营吧,外加一些强人壮马。”

    “这样啊,庆州会有危险的。”赵顼又说。

    这也是王巨的第三关,他手下的将士变得更强大,但终不能与李靖部下相比,他与姚兕皆不错,但合在一起,也必然不及李靖。因此非是敌人多多益善的,若是西夏仅派一万人围攻荔原堡与华池,说不定能让王巨一口全部吞下。若是两万兵马,那就看双方的谋划与指挥能力了。若是三四万兵马,王巨还是很凶险。

    当然,这一战挺过去,即便韩琦,也不敢否认王巨能力了,加上他与赵顼的私交,一战过后,数月过后,青云直上之时!(未完待续。。)

第二三九章 都有手段

    赵顼写好了信,他也开府了,手下自有门人太监一干人等,只是不与大臣联系罢了。但这是他父亲的旨意,联系王巨也无妨。便让太监将信送向庆州。

    随后他看着西方的天际,隐隐有些担心。

    这种心态是很不对的,有人说自古帝王无情,这话说错了,应当是这句话,有情便是无情,无情便是有情。

    作为一个合格的君王,喜怒哀乐不能放在脸上,甚至不能放在心上。赵祯便做得很好,看似麻木无仁,实际却做成了最受百姓欢迎的皇帝。

    国家那么大,那一天都会发生好的事,不好的事,好的大事,不好的大事,沉不住气还行吗?这种急躁的性格,才是赵顼在两次大败后活活气死的原因。

    不过他没有遇到一个好老师教导,这些道理暂时还不懂。

    然后赵顼便在想,这个国家怎么了,内治那么多问题,大臣不干净,财政困难,军事更不行,让一个小小的西夏一次次打脸。

    并且让他想不通啊,国家养那么兵干嘛的,养兵千日,用在一时,马上开打了,朝廷居然不派兵相助。

    苦闷之下,便与他的老师韩维交谈。

    韩维也一一做了回答。

    “韩卿,你今天这番言论倒有新意。”

    “臣不敢当啊,非是臣之意,而是介甫在信中与我提到的。”

    “介甫?”

    “王安石,这才是大宋的奇人。”

    这时候王安石与欧阳修还有些交情,王安石母亲死了。回江南守孝。孝期过了。中书召他回京城继续担任知制诰。不过王安石很精明,这时候不能去京城,为什么,何谓知制诰,那是两制官,也就是审核官,相当于唐朝的门下省,只是比门下省权利略小一点罢了。然而朝堂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草诏到了自己手中,是写还是不写,还是封还词头?因此王安石拒绝了,继续留在江宁守长孝。

    这个守长孝是做样子的,他很耐心地等待着时机,并且时常与吕公著,韩维,韩绛书信来往。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人,一个是寿州吕家,一个是开封韩家。这两个家族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做官,并且有许多人在做高官。

    自己在江宁呆着。但得有人替自己鼓吹,还有吕韩两家的人鼓吹厉害吗?

    并且他也看清楚了,上面没有人拉,自己始终得不到重用,当然他这个重用相对于其他人略高尚一点,别人是为了升官发财,他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都有心思。

    然而韩维想不到啊,因此十分赞扬:“此人视功名如粪土,即便华池县那个小家伙成长起来,也远远不及之。”

    “居然有这样的奇人。”

    “殿下,人不可貌相,有的人名声很大,却是虚有其表。”

    这话说得就有意思了,事实韩维也看不下去了,争得有一个时间,看看濮仪之争,从去年夏天开始,争到今年秋天,还继续在争,那个大臣还有心思做事哪?你韩琦与欧阳修可是君子唉,难道就不能劝一劝皇上?

    …………

    秋高气爽。

    王巨骑马奔向庆州。

    就是到现在,蔡挺还在装文官。庄稼收割了,蔡挺带着官员劝说百姓种冬小麦。

    蔡挺还是很感谢王巨的,万事开头难,开头是最难的,有人开头了,那就好办了。华池县做了示范,大账百姓不会算,可小账大家都会算。相对于中原,庆州总体是地广人稀。

    一户人家往往能有四五十亩五六十亩耕地,当然,不可能所有耕地都能做到精耕细作。困难很多,缺少耕牛,缺少水源,土地贫瘠不值得精耕细作。

    但就打算一户人家抽出二十亩地精耕细作,用这种移载法,仅是高梁就会多出十几石收成,还有一季冬小麦呢,抛去种籽,又能获得二十余石收成。

    多了四十石收成,这意味着什么,一家温饱无忧了,甚至还能卖多余的粮食,换来一些生活用品。

    这是文官喜欢做的事。

    但当真如此?

    大战到来了,后方诸营官员一起向前线集结,粮食消耗将会是惊人的,只要百姓手中有粮,明年官府用钱在当地手中购买,也不会用多少钱。

    否则就要从后方调粮食过来,但打也打了,那时候朝廷能拨多少钱帛过来?况且到那时候蔡挺也必然还在庆州,那就头痛了。

    因此乘敌人还没有入侵,先在后方鼓励百姓多种粮食。

    将粮食种下去再说。

    然而西夏人就不知道了,看着蔡挺在捣鼓农业生产,反而很高兴。所以王巨来到庆州,蔡挺不在庆州,而是带着官员去了金柜镇。

    这里临近马岭水,当地还有一个涝池,旱不枯,涝不溢,因此灌溉条件比较好,仅这一处,就有好几百顷耕地。又有大道直达庆州,若是耕种得当,可以成为庆州的一个小粮仓。

    蔡挺正与几个老农在说话,看到王巨与全二长子骑马飞奔而来,立即中止了谈话,那才是正事。

    王巨下了马,来到蔡挺面前道:“蔡公,山那边开始正式集结。”

    这个山那边是横山地区,这里位于最前线了,他们都开始了集结,西夏大军离前线不会太远了。

    “蔡公,能否写一封信,若是战至酣时,让延州陆公派出一支兵马,那时准得克敌制胜。”

    “你修那条道正是为了今天吧。”

    “是啊,不过就看陆公了,那只是一种保守的做法,派出几营官兵增援华池,如果陆公有胆略,还有一个更好的计策,等到西夏大军兵临大顺城下,陆公派出军队,一举歼克金汤城与白豹城,后路一断,敌军必乱,然后我们两路大军夹击,则能取得辉煌的胜利。”

    “恐怕陆公不同意啊。”蔡挺说道。

    王巨默然。

    这便是宋朝古怪的官制,是真正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算打胜了西夏人,陆诜与蔡挺也未必捞到多少功劳。如史上的蔡挺。甚至会悲催,如张亢,后面的李复圭。但要看什么人去打,韩琦与范仲淹那怕略有那么一点小功,徒子徒孙多啊,功劳便有了。甚至无功与打败了,也吹出一个“军中有一韩,西贼闻 之心胆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连后人都被忽悠进去。当然也包括孙沔,孙沔打出来,韩琦与欧阳修操作一下,功劳就有了。

    所以孙沔临走前问王巨那一句,有许多将士以为孙沔贪了他们的功劳,实际不是,他们功劳只有那么多,孙沔仅是借这个皮,欧阳修与韩琦用这个皮操作,这才捞了一个节度使。

    无论陆诜还是蔡挺,那有徒子徒孙替他们吹捧?

    陆诜不会多这个事,况且还有陆诜本人呢。不但陆诜,就是程勘在,王巨都未指望两路能配合,顶多指望程勘支援几营官兵罢了,这才修了华敷道。

    不切实际的虽美好,但最好不要去想,再美好实现不了。

    蔡挺道:“老夫试一试,不过那个两路出军配合,就不要写了,自讨无趣。看看能否让陆公派出几营官兵。”

    他比王巨看得还要清楚。

    “那就谢过蔡公。”

    王巨说道骑马回去,实际如何打,很早就在秘密商议,两个战区,一是庆州战区,二就是华池战区。所以王巨得回去安排。

    蔡挺也返回庆州安排。

    第一步就是换防。

    让张玉等将训练好几个月的官兵从后方调出来,前线官兵往后撤,但不是撤到后方,而是撤到子午山下,开始整休待命。

    换防的也包括环州诸堡砦。

    未来的战役,可不是东涧桥之战,两国兵力合在一起也不过五千兵马,一个平谷就放下了。这是十几万人的大会战,万一西夏分兵,环州兵力空虚,后果那就严重了。

    总之,这好比喻踢足球,有进攻型战术,就象唐军所做的那样,有防守反击型战术,如章楶的浅攻。

    但总的要攻,不攻只能一味防守,就算摆了大巴在球门前,早晚球门也会失守,况且如此漫长的边界线,宋朝有能力摆大巴吗?因此一旦打起来,宋朝被动的多,主动的少。

    西夏那边确实也在商议要不要分兵。

    有的将领也想到了分兵环州,不过也有人担心分兵环州,恐惊动泾原路的官兵,那个细腰城修起来了,环州与镇戎军、原州联系在一起。宋朝古怪的制度大家都知道,不过万一泾原路官员派兵来救怎么办?

    有的将领便又说分兵淮安镇,不过梁乙埋坚决反对,分兵得少,容易被宋人包抄歼灭,分得多,淮安镇离主战场不远,又没有多大意义。

    这个分兵与合兵是兵法上一个难以说清的东西,合兵一处,兵力能集中优势,可战术会很呆板。分兵两三路,用兵灵活,可对战略配合要求却很高。潘美取岭南,便是分了兵,一取桂州,一取广州,宋平巴蜀同样分了兵,一从剑门入蜀,一从三峡入蜀。唐灭高句丽,同样分了兵,一从陆路,一从海路。唐灭吐谷浑,分兵三路。

    但宋朝第二次北伐,同样分了兵,结果败得很惨。

    不过总的而言,西夏不喜分兵战术,包括李元昊在内,因此梁乙埋的话立即得到大家支持。

    商议好了,大军从盐州呼啸而下。(未完待续。。)

第二四〇章 保卫家园

    “王储,你也不知道?”杨都奇怪地问。

    新的一轮竹纸宣传开始,那些古怪的标点符号与数学题也接着开始轰炸。

    这引起更多的人关注,特别一些落后地区,教育不发达,断句成了严重的问题。当然,真正有学问的人,未必会完全同意王巨这种“强行”给天下人断句,不过对于大多数学子来说,那无疑是半个老师的,至少人家是新科二甲进士。自己的老师呢,有的是举子,举子也不错了,关健有的连举子都不是。

    还好,整个宋朝都让濮仪之争弄下水了,也没心情管它,更没有人争辨。

    然而还有一个问题,标点符号太多了,为什么会不同呢?

    有了标点符号,读到这里停一下,这个懂,然而具体到每一个标点符号的涵义,多数人就有些云里雾里。偏偏王巨就是不解释。

    作为王巨的家乡,又是竹纸契股所在的地方,延州同样被轰炸了,并且有更多的人好奇,因此尤滔与杨都问王储。

    这是王巨临时回王家寨想将自己身份永久定为文臣弄出来的玩意,王储不在王巨身边,王储哪里知道?

    不但这个标点符号也不知道,那些数学题也因为太深,王储同样不知道。

    “这真真古怪。”杨都又说道。

    就在这时,他家的一个仆役匆匆忙忙过来说道:“大郎,西夏大规模入侵了。”

    “啊,在哪儿?”

    “在金汤城。来了好多的西夏军队,一眼都望不到边际。你父亲托我找你回去。不能出城乱跑了。”

    西夏铁骑滚滚东来。

    陆诜在延州州衙听到消息,也惊得面如土色。不停地吩咐斥候再探再报。

    不久消息传过来,西夏是有很多军队进驻金汤城,不过他们陆续南下,向大顺城方向进军了。

    “大顺城,庆州?”陆诜长松了一口气。

    打吧,只要不打延州就行。

    …………

    这时候不需要隐瞒了,正好朝廷一部分钱帛运到庆州。

    “来得正是时候。”蔡挺欣慰地说,然后将老蕃将赵明喊来,这是一个很有威望的蕃将。也许李三狗在部分野利族百姓当中有着极高声望,但在庆州,李三狗远不及赵明。

    “你立即带着手下召集各寨强人壮马,对他们说一声,只要参战,每人赏十匹绢,若是杀敌有功,另外有赏。但不要强求,参战者鼓励欢迎。不参战者留于各寨,将各寨蕃壮集结,有防不测。”

    “喏。”

    蔡挺又立即吩咐前线所有百姓立即带着物资,尽可能地转移到后方。坚壁清野。若是离诸堡砦近的,进入诸堡砦。若是离诸堡砦远的,进入各大村寨。听从各大村寨的族长指挥。但务必切记,除了贵重财货外。尽量地将粮食牲畜带上。不要留下一粒粮食给西夏侵略者。

    庆州在下令,华池也在下令。

    就连那个作坊的所有物资也转移到了华池镇。几个简易的水力冲压机同样拆卸下来,带到华池镇中。但不是停下来,而是继续打造兵器。

    一时间整个庆州前线鸡飞狗跳,象世界末日来临一般。

    “仇县尉,我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仇恨侵略者。”王巨看着华池镇中的惨象说道。

    “子安,这还算是好的了,虽然现在看上去很惨,损失也重,不过命能保住了。你还不知道前年呢,前年西夏人一路烧杀掳掠,都逼近了华池镇城下。因为没备,无数百姓被杀害,女子被掳走。”仇县尉不由地摇头,那才叫惨呢。

    “李谅祚真友好!”王巨愠色地说。

    以前他在王家寨也听说了没藏讹庞侵耕土门,虽也有烧杀掳掠现象,不过没藏讹讹也担心惹乱子,所以还以驱逐为主,将百姓赶跑了,然后让西夏人来种植。

    “报,报!”一个士兵匆匆骑马来禀报:“许多百姓逃向凤川镇,又从凤川镇想要逃向直罗县。何都头让小的问明公,要不要将他们拦阻?”

    “有多少百姓?”

    “上千百姓,而且人数越来越多。”

    “放,不过嘱咐他们,离开华池县可以,但切记了,天渐渐冷了,要带上足够的行装,与粮食。这个时间不会太长,我们一定会打败西夏人的。”

    “好。”

    士兵又匆匆骑马返回凤川镇。

    王巨也没有好办法,不过还好,西夏人这次入侵的军队很多,准备的时间长,正好冬小麦也播种下去。那么战争停下,这些百姓必然还会回来。

    然而不是长久之计,西夏只要不停地入侵大顺城,百姓担心害怕,早晚会有大量百姓再次离开华池境内,百姓也很重要,军中多少指望他们的粮食,有了百姓当地也有了一些收入可供调用,有了百姓也可以抽调出一些差役,维护当地的治安……

    “浅攻啊,倒底谁在浅攻?”王巨喃喃一声。

    凤川寨前,范仲淹重修凤川寨确实产生了很大的作用,正好扼守了凤罗道,而且十分坚固。不过这里不是主力交战地点,也不可能打到凤川镇,那么整个华池县都会危在旦夕了。因此现在只留下一都士兵。

    何都头看着百姓,大声说道:“王知县说了,你们想要离开华池县,他不会阻拦,但有两条要对你们说一下,这一战我大宋必胜,所以你们不要走得太远,你们身后才是你们的家园。第二条要对你们说,天气渐渐冷了,想走可以,请带给足够御寒的衣被行装与粮食,不要饿着,不要冻着。”

    “明公哪,”许多百姓放声大哭。

    王巨敢杀人,杀了不少人。然而确实是用了心,华池县又小。那一村那一寨,王巨没有踏过。甚至就在这些人家里吃过便饭。

    因此闻听这些感怀的话,许多百姓又愧又感谢。

    “不要哭了,想走的就走吧。”何都头说道。

    百姓开始涌向凤川镇,又从凤川镇向东逃亡,不过有一部分百姓在感动与信任下,重新返回家园。

    “三狗叔,还不能得知有多少敌军前来?”

    “人太多了,而且那边的几支野利族地位低下,不可能得知了。但可能比你我想像的要得多得多。”

    “召集强人吧。”

    但不是全部召集,有的寨子可能会被西夏人袭击,那些寨子就没有召集,相对安全的寨子,王巨让李三狗逐一召集。并且这次朝廷钱帛来得及时,赏赐比较丰厚,所以很快召集了一千六百余名强人与壮马。不足简编后的一半之数,那也不要紧,打到关健的时候。同样还可以酌情召集。

    一千多人沉默地站在华池镇前。

    这就是王巨与蔡挺的重要倚仗,也不能说他们人少,几乎相当于四营官兵,并且打得好。比普通四营禁兵战斗力更强。

    当然,庆州那边的蕃人义勇会更多。

    但王巨从大伙身上扫了一眼,有的人也担忧。有的人气愤,还有的人茫然。

    蕃子同样也会怕死的。这些都是正常的表情。

    现在也可以命令他们上战场,至少用来守城是没有问题的。并且有的蕃人箭术十分出众。

    可还是不够,王巨来回走了几步,看着大家问道:“你们听听,城中是什么声音?”

    一个蕃人大着胆子说:“是哭声。”

    “不错,是哭声,百姓的哭声,也许巧合,她们的夫君前一段时间还与你们说过话,喝过酒。”

    那蕃人耷拉下脑袋。

    王巨又说道:“唐朝花了接近一百五十年时间,才将户数发展到九百万户,但我朝用了仅一百年时光,面积比唐朝少了数倍,却将户数发展到了一千多万户。”

    杜主薄有些莫明其妙。

    王巨继续说道:“我知道我朝还有很多方面没有做好,还有许多贫困的百姓,包括你们蕃人,有的处理不公,有的没有加以引导,使你们同样贫穷。但是相比于其他朝代,我朝做得很好了。当然,这中间主要是你们付出的汗水与勤劳,才一步步将这片水土变成美丽的家园。”

    “就在大半年前,你们各村寨青年子弟来此行歌,笑容几乎响彻了整个华池川。就在一个月前,丰收来临,我又看到你们脸上绽放的笑容。然而随着山那边的一次杀人魔鬼,一群无恶不作的强盗到来,笑容不见了,本官听到的只有哭声。喜悦不见了,本官看到的只有忧伤。为什么,我们有没有欠他们?没有,相反的,我们一点一滴地贡献着赋税,然后变成银子,变成精美的布帛,变成茶叶,无偿地一车车送给他们。但为什么他们不满足?”

    “难道他们高贵吗?错,高贵的是你们,我看到的是你们的勤劳,淳朴,坦诚,守诺,这才是最高贵的品德!并且这些高贵的品德让本官很感动。我爱大宋,我爱这方水土,我爱你们。”

    “我们也爱你,王知县。”这些蕃子大声说道。

    “不,是你们让我感动,我才努力地做好这个知县。但我只想问大家一句,难道我们欠他们吗?”

    “没有。”

    “难道我们比他们更贪生怕死吗?”

    “不。”

    “难道我们比他们更下贱吗?”

    “他们才是下贱的人。”

    “那好,拿起你们的刀,举起你们的弓箭,与本官一道战斗,华池在,本官在,华池亡,本官亡!我们一道保卫大宋,保卫华池,保卫这一片养我们育我们的土地,保卫我们的家园。”

    “保卫大宋,保卫家园,”终于一千多名蕃子血性一起激励起来,齐声吼道。一千多声音越吼越大,就象滚雷一样,在城外炸开……(未完待续。。)

第二四一章 大顺大顺(上)

    从地图上看,环庆路与鄜延路的宋夏疆界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l”形,拐弯点就在平戎镇。但有一处格外引人注意,那就是大顺城。它背托着柔远寨与荔原堡,就象一把锋利的三角刺刀,突兀地屹立在边境上。

    但它的地理位置又无比的重要,北据着两川之口,东边顺着乌川古路,直达庆州城与凤川镇,西边自后桥堡川路一直到达北椵木岭。宋朝就在这里的古道与西夏分界。

    可这个西夏人未承认,几年后梁氏跨过了椵木岭,筑十二盘堡城,李复圭派李信出兵,导致第二次大顺城之战。略有过,李信全军覆没了,也有功,在几十万夏军围攻下,庆州一堡砦不失。但李复圭悲催了,居然有大臣说那是西夏人的地方。就不算不是宋朝的领土吧,那也算是闲田地区,两国的缓冲地带。

    向东就是华池县境内,向西便是柔远寨,皆有大道通往。所以一城在手,几乎成了华池县与柔远寨最重要屏障。

    而且地理条件也好,两川交汇,有一个不小的河谷平川地带,因此后来宋朝官员陆续又做了扩建。

    现在的大顺城分为南北两城,占地几乎达到了七八百亩,南城一分为二,分为官兵与蕃兵驻所,城西便乌川古道,可达凤川镇,柔远寨与庆州城。

    两城皆倚西山而建,城墙自平川开始,一直延伸到西山山顶,北东南三面由两川做壕沟,实际就是三道比较宽阔的护城河。

    去年华池县迁徙的仅是荔原堡、疆砟堡、柔远寨的前线地区百姓。但大顺城的后方诸寨蕃人未动,他们夹在荔原堡与大顺城之间。后有荔原堡掩护,前有大顺城抵挡。也没有必人迁徙。除非一种例外,如眼下……

    节义峰上,李谅祚看着大顺城。

    “如此肥沃险要之地,父皇为何不要?”李谅祚问。

    “陛下,当年范仲淹抢走我们马铺寨,于此筑城。先帝正于定川砦与宋人交战,后来大败宋人,辽国又与我国交恶。迫于两国压力,先帝这才与宋朝签成和议。至于庆州地界,宋人乘我朝与辽国作战时,侵占了后桥、十二盘、蕉蒿堡等地,先帝便派人来筑旧堡,宋人于前线挖壕沟为界。然后又为丰州与屈野河西界发生争执,庆州的边界便搁置下来。所以它们严格来说,还属于我大夏的领土。”他身后的一名太监答道。

    李谅祚不语,却抬头看了更东方。

    那太监十分机灵,立即改口道:“大好江山。有德者居之。三位先帝斩棘披荆,开创了我大夏大好山河,如今吐蕃角厮啰已死,宋朝那个病鬼皇帝不分轻重。没视宋朝仁宗皇帝的传位之功,掀起了濮仪之争,导致朝堂崩裂。财政困窘,正是陛下拓土开疆。扩大我们西夏疆土之时。”

    这个太监说的话某种意义确实存在。

    先是李继迁,强行让西夏独立。拿下灵州与银川平原。

    后是李德明,与宋朝修好。其实那时候还是一个机会,而且宋真宗才继位时是何等的惊艳,说句夸张的话,即便宋孝宗都远不及早期的宋真宗。不过一个城下之盟,宋真宗雄心壮志一起完了,李德明与吐蕃回鹘人打,就让他们打吧。由是李德明得到了河西走廊。

    李元昊开的疆土不大,但也开了,攻破丰州之后,连带着北河套诸族一起归顺,从此南北河套尽归西夏人控制。当然,他最大的功劳,还是屡败宋军,大败辽国,使得西夏正式成为一个国家。

    李谅祚看了许久,下了节义峰。然后又来到大顺城的壕沟前。

    这时候大顺城还没有修水寨,加上秋水始平,明为壕沟,实为两条小河,河水比较浅。

    直到大顺城之战过后,宋朝将士这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修水堰堵水,将两河水位抬高,但那样又必须要修一个水寨看守水堰。总之不攻仅守,很很地被动……

    李谅祚看着这两条小河,庆州水土还不错吧,加上秋雨住了,没有山洪暴发,河水立即变得清澈起来,水位又低,因此几乎能看到河底的鹅卵石,以及飘扬的水草,甚至游动的鱼儿。

    “淤泥不多,多是沙土与鹅卵石……”李谅祚高兴地说。

    于是回到中营大帐,说道:“准备进攻。”

    此时城头上种诊与章楶以及诸将士也看着敌人。

    蔡挺是不能来大顺城亲自督战的,后方还需要他指挥。但现在蔡挺也渐渐对章楶十分看重,大顺城能否守住,乃是关健中的关健,因此他也将章楶派来。

    黄指使说道:“西夏来了多少兵马?”

    “不会少于十万。”种诊低低说道。

    这里不是河北平原,十万兵马而来,到处在安营扎寨,从低矮的山丘到平坦的河谷,一眼都望不到边际。

    “也不用怕,我方才仔细地看了许久,敌人虽然数量庞大,可是仅从扎营来观看,便能看到他们军纪混乱。为什么诸葛亮退兵,司马懿看到诸葛亮留下的营垒,称天下奇才。也是此缘故。”章楶道。

    营都扎不好,就不要谈军纪了,没有军纪,一支军队如何能强大?

    他又继续说道:“实际如今宋夏之争,与当年的魏蜀之争十分相似,诸葛亮主攻,司马懿主守。虽然看似司马懿无功,但因为蜀国狭小,最终将蜀国活活磨死。我与王子安所说的浅攻战术,便是当年的司马懿战术的翻版。”

    司马懿与诸葛亮谁厉害?

    还真不大好说,表面上诸葛亮应当更厉害,蜀国力量更小,却将司马懿打得不敢还手。岂不是更强吗?

    实际未必,诸葛亮对手只有一个。曹魏,小阿斗能给他带来什么忌惮?即便他主动请求贬官。蜀国那一个大臣将士敢不听从他的号令?

    然而司马懿却困难多了,不能真打,功高了必然震主,又不能不打,让朝野上下要看到他的战果。想要掌握这种分寸,何其困难。因此当时在三国当中,他与诸葛亮、陆逊两名主帅相比,他的处境最难。

    所以诸葛亮说过一句话:“平生所患者,独司马懿一人而已。”

    那是一种赞扬。一种忌惮,还是一种隐隐的害怕……

    司马懿什么心思,章楶与王巨不会想的,章楶心思也许更简单一点,那就是建功立业。王巨心思要复杂得多,他想做一名超级权臣,不这样不能办事啊。

    他不办事,那么随之而来的,北宋必然灭亡。北宋灭亡。那不是宋朝一代的末落,而是整个民族的末落。至少在宋朝之前,还没有那一个游牧民族取代了整个中国。只要稍稍恢复,便立即成为世界中心。

    然后再看看清王朝。不能说清王朝一无是处,清朝的疆域也许不及唐朝巅峰,但是最稳定的广大疆域。这是功。但在这个功的背后呢,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有一个故事。说有一浙江人好与西洋人争胜,曾发明了连发二十八发的鸟统。想献给军营,夜里做梦有人斥责他,说上帝好生,汝如献此器使流布人间,汝子孙无噍类。他吓得不敢往上呈报了。

    这个上帝不是西方人的上帝,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上帝的名词,昊天上帝,天上的人君!

    这是故事,但实际真有此事,发明者也真是浙江杭州人,名叫戴梓。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谋反,戴梓带着他的二十八发连珠火统献给朝廷,实际就是机关枪,远胜于同类西方的火器。不仅有机关枪,后来他还发明了子母炮,为平定噶尔丹起了巨大作用。康熙大为赞赏,亲自命名为威远将军炮。然后戴梓最终的命运是“常冬夜拥败絮卧冷炕,凌晨踏冰入山拾榛子以疗饥”。

    战事停下后,康熙也将它们深藏于兵器库了,其他人更不敢过问。戴梓同样郁郁寡欢中去世,但他没有想明白一个关健,康熙为什么这样待他?

    康熙昏庸吗?

    恐怕最坚定的民族主义者都不敢说康熙昏庸,实际真相是满人数量很少,想控制汉人十分不易。一旦这些武器流传开来,它们便能迅速取代满人的骑兵优势,导致清朝灭亡。

    这只是一个背影,再往深层分析,少数民族控制中国,要么象元蒙那样胡来,迅速灭亡,要么象满清那样学习防范,是落后文明取代先进文明。那怕象明朝那样黑暗,科技仍在迅速进步着,但到了清朝呢?

    因此北宋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这是王巨远大的目标,而且他未来的对手个个不亚于西夏的难缠度。不过王巨也无所谓,尽力而己,真不行,只好那句话了,人一死那管它洪水滔天。

    章楶说完了、,大家一颗心也稍稍安定。

    但这也是他在说,实际他心中在想,西夏如同蜀国,还不如蜀国,不过宋朝更不及曹魏。

    种诊继续盯着敌人,也看着李谅祚,然后低声问:“章推官,要不要放?”

    “不行,准头差,再拖一拖吧,拖到西夏人兵临城下时再放。”

    这是指新式投石机加上火蒺藜,射程能达到了,若是来一个斩首行动,那个功劳大了海去。不过校正仍是这时代最头的问题,这一放,天知道那些大火蒺藜抛到哪里?炸不死,反而惊动了西夏人。

    种诊想了想也同意了,它不是唯一的机会,马上鏖战来临,机会有的是。

    于是继续关注着李谅祚的举动,李谅祚回去了,种诊扭过头对赵明说道:“赵将军,你可以上战场了。”

    “好。”

    老蕃将赵明带着近千名蕃兵来到小河前,张弓列阵。

    李谅祚正准备与大家一起商议如何调兵遣将攻打大顺城呢,看到赵明的举动,他哑然失笑:“这群忘祖背宗的族人,真不知死啊。”

    又说道:“漫咩,你带五千骑兵立即冲过小河,将他们截杀。”

    大顺城临山而建,因此从城墙到河边还有一段距离。河水又浅,不要说战马了,就是人也能轻松地趟过去。虽有壕沟,并不会影响骑兵的冲刺。

    赵明带着一群蕃兵于壕沟前列阵,他们是下了马的,只要骑兵冲过来,他们想逃都来不及,那么西夏便会取得第一个开门红。

    “喏。”漫咩大声答道。

    当年就是他配合李谅祚将没藏讹庞干掉的,如今在西夏正当红。

    领完命,漫咩立即点集五千骑兵,然后迅速翻身上马,举起手中的夏国剑说道:“儿郎们,陛下亲征,陛下也要亲自督战,不要替我们大夏丢脸,拿出你们的勇气,拿出你们的宝马,拿出你们手中的大剑,给我杀。”

    说着,带领着五千骑兵迅速向壕沟冲了过去。(未完待续。。)

第二四二章 大顺大顺(下)

    李谅祚看着漫咩冲出大营,喝道:“给朕擂金鼓助威。”

    赵明同样看着敌人,秋风猎猎,满山遍野的西夏旌旗飘扬,几千敌骑呈扇状凶狠地扑来,马蹄踏在地面上,似乎都能感到地面在颤抖着,但他面色冷静地说道:“听我号令,准备放箭。”

    敌骑越来越近,不过近千蕃人一动不动,冷冷地看他们迅速扑来,最后连一张张得意嚣张的脸孔,也能清晰可见,在这几千骑兵背后,又扬起了一道道尘埃。

    到了眼前!

    只隔着一道壕沟,赵明还没有下令放箭。

    “冲。”漫咩大吼一声,身先士卒拍马冲入小河中,因为战马的高速奔跑,立即踏起道道浪花。

    在他的带领下,几千骑兵先后踏入了河中,呈扇状向赵明他们近千蕃兵包抄扑来。

    近了,有的蕃兵艰难地咽了一下口水。

    就在此时,陡变忽生。

    漫咩继续拍打着战马,试图让战马跑得更快一点。

    可他跨下的座骑忽然一声惨叫,前脚扬起,差一点将他掀于马下。接着其他骑兵跨下的战马同样如此,顿时小河中几千西夏骑兵乱成一团。

    因为高速奔跑,天气又干躁,他们后方有些灰尘,李谅祚还没有看清楚。只是影影绰绰地看到了一些,于是瞪大眼睛,仔细地盯着河中,试图想辨认发生了什么情况。这时赵明终于下令了:“放箭。”

    一千蕃兵立即松开手中的弓弦,一阵阵箭雨向河中的西夏骑兵飞去。

    这河里有着奥秘,相比于史上突如其来的攻防战。现在的大顺城保卫战,可是精心准备了很长时间。

    所以王巨说了一句:“那有战争到来时。能给敌人准备一年多时间?”

    华池县是准备了一年多时间,庆州准备的有七个月。

    但就是这个七个月。那也是要命的七个月。

    朝廷拨了款项不多,至于那个烧酒,相比于这场战役的花费,更是少得可怜。不错,非是多,而是少,很少。但它起到了一些关健作用,一是换来了许多战马,蔡挺可以买马。官府也让前线官员买马,然而还有一道诏令呢,必须是三等马以上,只能拨三十五贯钱。这还是韩绛争辨后的结果,不然原来更糟糕,只给三十贯钱,还必须是二等马以上。但就是争一争后,这个钱能买到三等以上的战马吗?

    争与不争一个样,还是买不到。

    如果不是烧酒。蔡挺想买马,必须出五十贯钱,那会有什么后果?看看张亢的后果吧。

    现在有了烧酒,是“爱国商人”资助的。那怕一百贯钱买来的马,与朝廷没有关系,大家便不好弹劾了。

    再者。便是训练时的奖励,这一招管用哪。想要强大的军队,战士的身体素质与武艺必须跟上去。那么第一个要伙食好,第二个要高强度的训练。

    现在王巨办到了,每月都会购买大量生猪肥羊,送到军营宰杀。甚至导致周边的猪羊价格一步步地被先后抬高。

    然而它起到了效果,这些肉食吃下去,再经过高强度的训练,一起化成了肌肉,化成了脂肪,在士兵身体里沉淀下来,因此几个月下来,士兵身体更加强壮,力气更大,箭术也更准了,配合也比以前好多了。

    效果是有了,但朝廷会不会同意蔡挺用官府的钱帛这么干?

    所以私商与烧酒再度发挥作用。

    这也是“爱国商人”资助的。

    变化了不仅是许多营将士,还有武器铠甲,这个没有事,尽管用朝廷的钱帛来打造。

    因此这段时间两个作坊无数匠人学徒,甚至打下杂的官兵与厢兵,打造了许多武器铠甲。当然,因为时间短,钱帛又紧张,不能做到人人换装,不过许多官兵一起换装了。包括眼前赵明的这一千蕃兵。

    手上的铠甲一半是新式铠甲,它们轻了二十余斤,这个重量也意味着他们累赘整少了一半。

    他们手中的弓全部是真正的复合弓黑漆弓,即便不合格的劣制弓也一起淘汰下去。

    箭支也比以前的箭支更精良。

    特别是箭头,那全是高碳钢打造的箭头,更锋利。

    为了追求速度,李谅祚带了铁鹞子,不过没有派铁鹞子参战,因此派出的全是轻骑兵。速度有了,可是铠甲质量很差,并且一半人连铠甲也没有,只穿着兽皮当皮甲在用。

    要命的离得如此之近,只有几十步,完全在弓箭射程之内。

    一支又一支箭飞向了河中,飞到了西夏骑兵的身上,拼命地钻进了西夏士兵的身体里。

    “发生了什么?”漫咩一边拨打着不停习来的箭,一边看着河中。

    河中有古怪。

    是不错,小河现在很浅很清澈,就象一个美丽动人的少女,卧在大顺城脚底下缓缓流淌。然而在西夏大军抵达之前,种诊让士兵于夜里潜出城外,来到小河里,将许多铁蒺藜布在河下面的淤泥里,淤泥不深,但隐饰这些铁蒺藜足矣。况且是从河中心开始布的,一直到河这边,河那边则一个也没有。

    这才使西夏骑兵中了招。

    当然,还有与精心的准备有关,因为时间比较充足,甚至连如何防御反击的计划都商议得差不多了,因此这些铁蒺藜更大,更锋利。西夏人的战马也有蹄铁,然而它只能包裹着马脚下面,不能包裹马腿,况且因为缺铁少钱,有的战马连蹄铁都没有准备呢。这么一下子扑到战壕中,那一匹马没有中招?

    也与精心准备有关,如果是遭遇性的攻防战,蔡挺只好命官兵将铁蒺藜撒在河中阻一阻。不会派出赵明于河边反击的。现在因为精心准备谋划,种诊事先派赵明于河边迎敌。诱惑李谅祚派出大量骑兵反扑。

    因此这道小河成了第一场血战,死伤的不是战马了。也有许多人,西夏的人。

    漫咩继续在想,河水趟浑了,看不清下面,但知道有了埋伏,于是他大叫道:“撤,撤。”

    能冲过去,可那样死伤会很惨重的,甚至能勉强重创眼前这支宋朝蕃军。他们则会全军覆没。

    尘埃也撒开,李谅祚同样看到河中的惨象,同样下了命令:“撤,撤,吹号角,让前线撤兵。”

    赵明喊道:“继续放箭。”

    许多西夏士兵也及时将战马拨回头,开始逃命,然而他们身后一支支箭继续向他们射去,虽在逃命。仍有许多士兵不停地倒下战马,至于河中挣扎的西夏士兵更惨。

    李谅祚急切地吼道:“大军扑上,放箭掩护。”

    两股西夏军队左右扑过去,前面士兵提着盾牌。后面士兵放箭,赵明看到西夏军队快到了射程之内,这才说道:“撤。”

    近千人撤回大顺城。

    种诊道:“擂得胜鼓。”

    战争才刚刚开始。但这一战打得扬眉吐气,轻松地干掉了近一千名西夏精锐骑兵。受伤的骑兵与战马数量更多。这对激励士气大有帮助的。

    只是他略略有些可惜,西夏军队太多了。所以不能打扫战场与战利品。

    漫咩挂着彩返回大营,李谅祚将叶悖麻喊来,愤怒地责问:“为何你没有打听到?”

    “末将失职,末将失职。”

    宋吉隐在诸人的身后,心里想,这如何能怪叶悖麻呢?西夏人来了,宋军总会做一些防备吧。不过他心中的不安继续在扩大,总感到很多方面不对似的。

    李谅祚又说道:“立即派人,将那壕沟填起来。”

    宋吉终于走出来说:“陛下,不妥,这虽是壕沟,也是两条小河,它们是活水,上游水位比下游水位高,如果派人壅填,上游水必须得泄,将水位抬高,虽然两河不深,但比较宽阔,那么河水漫溢出来,壕沟两边多成泥泽,不利于我军攻击。如果派人于上游堵塞,必须要建水堰,虽然我军人多力量大,但面积拘束着人力,即便人多也不能发挥作用,又最少需十几天才能建成……”

    十几天放在平时不算长的,但放在这时候要命了,得要消耗多少粮食?

    宋吉又说道:“所以唯独之计,让将士下马,盾牌弓箭掩护,派人往河里堵泥袋,河水能得泄,也不会漫溢,而且河水能稍稍变浅,虽说天气还没有冷下来,也稍稍冷了,想攻城骑兵作用不大的,只有马下用攻城梯攻城,河水浅,士兵淌过去,不会下半身全部湿透,更不会因为寒冷影响作战。”

    “你是谁?”

    “臣就是投奔陛下的宋人宋蔑。”

    “你就是那个宋蔑,好名字。”

    “臣不敢当,不过宋朝暗弱,当主大夏兴国。”

    “这条计策不错,朕采纳了。”

    章楶与种诊等将领继续看着西夏人的动静。

    这就是大顺城的好处,它从山脚下始建,一直连绵到西山顶上,能够将前方敌人一目了然。当然了,现在宋军全部退到城中防御,城外全部交给西夏人,包括节义峰等置高点,西夏同样也能做到一目了然。

    一名将领狐疑地问:“他们想堵河?”

    章楶道:“他们还没有笨到那种地步,大约会利用人多的优势,准备大量泥包,将河底略略填上,使人马得过。”

    “好多马,伤了好多的马。”一将说道。

    西夏军队多啊,所以赵明杀伤了一部分西夏士兵后,不得不退回来,眼睁睁地看着西夏人拉回受伤的战马,打扫战场,清理尸体,扶着伤兵退回。

    有的士兵也从马腿上拨下铁蒺藜,那些战马痛苦地嘶鸣着。他看得心痛了,想当初为了搜集庆州所有骑兵营的战马,费了多大的心血啊?

    种诊笑骂:“无论伤不伤,反正我军也得不到。”

    这也是现实,这一战大家要的效果仍是击退,而非是击败。击退,敌人就能从容退军,什么战马物资的,也休想得到了。

    章楶说道:“但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种诊点头。

    同样与史上不同,史上蔡挺接到情报,西夏军队很近了,只好匆匆布置,包括坚壁清野,但已没有多少时间合理安排兵力,更不敢断定西夏人不从环州侧面攻击,因此大顺城的兵力并不多。

    然而现在大顺城兵多将广,武器充足,那么在西夏人堵河的过程里,又再次有了战机。

    气怒了一夜,第二天西夏三军开始填河。

    不过战斗力更强的骑兵派不上用场了,即便是骑兵,也下了战马,在盾牌兵弓箭兵保护下,与后方的士兵一起扛着泥袋,向壕沟走来。

    “出击。”种诊命令道。

    这次与赵明和蕃兵无关,出城迎战的是真正的官兵以及部分强人,不过同样在前方配置了更强大的盾牌军。

    两军开始对射。

    暂时对宋军很有利,那就射吧,反正大顺城中准备了许多箭支。但这样拖下去对西夏人无利的,拖一天,这么多人得吃多少粮食?人不要紧,关健西夏马多,人加马,一天下来得要多少消耗?并且弓驽质量射程对西夏人也不利,虽然西夏有一些良弓利弩,甚至到宋朝能卖近百贯钱。但那终是少数。无论弓弩铠甲,普遍的质量却远不及宋军。因此宋军的弓弩射程更远,僵持下去,西夏人伤亡只会继续放大着。

    因此宋军不急不慢地放着箭,并且种诊在城头上吼着:“命令三军瞄准后再放箭。”

    李谅祚急了,他在后面大声命令:“擂金鼓,勒令三军前进。”

    西夏人开始缓慢前进,终于大家都分别站在了射程之内,双方伤亡立即增加。

    种诊在城头上下令道:“退后二十步。”

    这一退,宋朝弓箭射程的优势再次发挥作用了。

    主要这种地形对宋朝有利,而非是对西夏人利。虽然两条小河前地势也算是开阔,但就那么大的面积,现在双方几乎投放了一万余人,几乎到达了河谷面积的极限,西夏人数再多,也不能从天上飞来作战。

    虽然西夏三军继续逼近壕沟,伤亡却在一点一滴地扩大着。

    开始有西夏士兵冒着箭雨,将泥袋投入小河里。种诊回过头来对赵明说道:“准备集结骑兵。”(未完待续。。)

第二四三章 虎踞炮

    赵明下去,种诊继续盯着前方,又下令道:“再退二十步。”

    这一退,西夏人压力大松,更多的人背着泥袋趟入河中,将泥袋扔下,转身回去,不过在宋军强大火力压制下,扔泥袋时很快,回去时却很慢,没有结束啊,回营后还得继续背泥袋过来。

    种诊看着这些人,心里想到,何苦呢。

    在宋军弓箭压制下,杀死了许多西夏人,但通过相貌种诊还是能辨认出来,多是西夏的撞令郎。

    但这个问题很复杂,相比于宋朝笨拙的民族政策,无论西夏还是辽国,做得比宋朝似乎还要更好。当然,这也是被逼的,与宋朝僵持,需要汉人种植,只有种植粮食,才能养活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供给,进一步压制宋军。这就需要汉人。

    因为重视耕种,汉人在山那边不感到排斥,同时也是他们的家园,只好如此了。这个问题现在连王巨都没有想通,就不要指望种诊能想明白了。

    就是想明白了,也不能说,西夏在用汉人做撞令郎,宋朝同样在用蕃人做炮灰,大家彼此彼此。

    李谅祚看着大批大批的士兵倒下,又被气得大怒,然后将叶悖麻喊来责问:“这就是你所说的宋军无备,知州软弱?”

    叶悖麻道:“陛下,这也许是大顺城将士所为,与那个知州无关。”

    它似乎是一个解释。

    但在这时,宋吉又皱了皱眉头。

    宋军退后四十步,有许多箭法准的西夏人继续顶着盾牌。趟入河中,与宋军互射。

    于是种诊再次下了一个命令:“再退二十步。”

    当然。这让西夏人垫河底变得更顺利,不过宋军伤亡却大幅度下降了。

    西夏人将一袋又一袋泥包抛入河中。不过从河里到河对岸,一个又一个西夏人被宋军射毙。

    有的尸体随着河水,重新飘向下游。

    “林崇班箭法真出众啊,”章楶没有王巨武艺,只好呆在城头上观战,但迅速注意到了小将林广,这是持续性的放箭,不是两军短兵交接,放三四箭。敌人就杀到眼前,转入了白刃战,因此这时便能看出来大家的体力与箭术。

    有的官兵体力跟不上,箭虽放出去,却软绵绵的没有杀伤力,有的体力好,每一箭继续象开始那样飞速地射个不停。

    其中林广表现最为出众,不但从未停息过,并且箭法准。几乎每两三箭出去,便能射毙一名西夏兵士。

    到现在,仅是林广一个人,就击毙了最少十几名兵士。

    “有大胜的希望。”种诊道。

    今天一战又再度击毙了许多西夏将士,但不是崩溃战,实际真正杀伤与抓俘乃是在崩溃战中产生的。包括王巨那三战,伤亡虽不小。可对于李谅祚来犯的大军来说,也不过九牛一毛。然而对双方士气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说完后他又下令道:“换营。”

    大顺城中又涌出数营将士,将前线正在作战的兵士轮换下来休息。

    有的西夏将士以为此机可趁,向河对岸扑去,但只冲了十几步,立即弯下腰,在河中大叫起来,先后被射毙。

    马都能扎伤了,况且是人。

    种诊大声叫道:“稳住阵脚,再退十步。”

    四次退后,退了七十步,主要战场已进入了河中,这导致更多的尸体随河水飘向下游。

    不过西夏人又付出近一千人牺牲后,终于将河底铺上大大小小的泥袋。

    种诊扭头看了看城后,冲着赵明,一挥手中的旌旗。

    赵明带着三营骑兵,包括刚才他的蕃兵,骑在马上,迅速冲出大顺城。

    正好河底铺上,这些人正准备返回军营时,赵明一千余骑杀了过去。

    这些西夏人多是撞令郎,也有擒生军,但数量少,看到一千余宋骑杀出来,一个比一个跑得快。

    赵明迅速追上,在后面就象切瓜砍菜一般,不停地向西夏士兵挥舞着屠刀。

    “出击,出击。”李谅祚大叫声着。

    漫咩带着骑兵杀出大营,不过前面不是宋军,而是自己逃散下来的军马,漫咩顾不上了,开始自相践踏,特别是笨重的铁鹞子,对他们自己人伤害更大,等他们好不容易从自己人身上杀出一条血路,眼看与赵明的骑兵两兵相接,大顺城上却吹响了撤军的号角。

    赵明不急不慢地带着手下撤回大顺城。

    这下子西夏人死伤更惨重,两军浪费了无数箭支,西夏人牺牲的也不足一千人,但就在这一会,又折了一千多人。

    李谅祚更加恼羞成怒,不顾天色临近黄昏,下令攻城。

    章楶默默地看着战场,心想攻防战终于正式开始了。以前他与王巨就谈过这个问题,王巨说,朝堂有人说西夏人因为缺少木材,所以无力修建攻城器械,这才使得西夏人不长于攻城。有人又说西夏是游牧民族,善于马上作战,所以不善于攻城。这两种说法都是错的,或者说只对了一部分。

    西夏虽多是骑兵,又得到了河西走廊,南北河套,这都是唐朝的重要养马场所。

    但南河套开始恶劣沙漠化,真正能养马的地区很少了,而且与唐朝不一样,唐朝的养马地区不仅有有南北河套,河西走廊,还有关中河东,甚至顶盛时在西域与青海也有牧监。就是这样,常年准备的战马不过六七十万匹。

    西夏是有不少马,可马不仅是军事上的用途,用途很多,况且又是役兵制为主,他们能做到每一个役兵能人人手中有马?庆州做到了每一个蕃兵人人有马吗?连蕃骑都做不到!因此只能说是半是骑兵,半是步兵为主的混合军种。

    并且又有许多汉人做撞令郎,与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是两样的。木材更是如此,当真横山天都山连取一个攻城器械的木材都没有?

    有。可是西夏有那么财力支持吗?

    这是其一,其二就是换宋军来。宋军就善长攻城了吗?

    但王巨说这番话时,其用意很深远,这是替未来留下的坑。未来赵顼仍轻敌,王巨必须警告,特别是那座灵州城,但不能他一个人说,得找更多懂军事的人共同说,那才有说服力。

    若是没有灵州之殇,那该多好啊。但这个也让王巨头痛了,那不仅要说服赵顼,还要说服很多人,其中的一些人猛得一塌糊涂……

    可能会成功吧,可能不会成功,这是必然,未来自己能办成很多事,也有很多事办不成,只能说现在东一枪西一炮。铺一些底子下去,再给自己一步步夯下厚实的底子。

    章楶不会知道王巨打算的,他开始注意,看看西夏人究竟用什么来攻城?

    有攻城的器械。一个个简易的攻城梯,就是那些民间用的梯子吧,至于类似宋朝云梯的梯子一个也没有看到。

    章楶又扭头看了看身后高大的城墙。以及这种倚山而建的地势,笑了笑说:“种将军。大顺城无妨了。”

    人是多啊,但这个城墙就那么长。能发挥人多的优势吗?

    或者一个个学习猴子,从西山的背后,那个被宋朝官兵刻意挖得陡峭无比的崖壁上爬上来吧。

    就是猴子,也不行哪。在上面派一支驻兵,就一个个轻松击毙了。

    当然也不止是梯子,还有撞木,不过这些撞木能撞倒大顺城的城墙吗?

    惨烈的攻防战开始,虽然看上去形势比较乐观,特别大顺城的城墙就筑在陡坡上,这更增加了攻城的难度,但西夏人太多了,就象蚂蚁一般涌了过来。

    “放,放。”种诊不停地命令着。

    一支又一支箭飞射而去,一块又一块石头砸了下去,砸下去的还有镶满铁钉的擂木,并且宋军又将猛火油浇下去,再用火箭射击。导致许多西夏人伤亡,然而西夏人继续踩着同伴的尸体向城上猛攻。

    也有部分将士成功的登上城头,在城头上与宋军惨战。

    一名将领说道:“种将军,放吧。”

    是干掉了不少敌人,但宋军也出现了严重的伤亡,这样比拼下去,西夏人吃不消,可最后大顺城能打成光杆司令。

    种诊压了压手说:“再等等。”

    李谅祚同样暴跳如雷,然后说道:“推出投石机。”

    西夏也有投石机,并且成功改造了一批小型投石机,装在骆驼上,组成了一支强大的“炮军”,不过因为技术与财力原因,在大型投石机上,不及宋朝了。

    种诊这才说道:“时候差不多了。”

    他向城内打了一个手势,城中立即有将士推出二十门虎踞炮。原来的石炮准确是叫石砲,石字旁,不是火字旁。种类也很多,如砲车、单梢砲、双梢砲、卧车砲、虎蹲砲、合砲、火砲。

    石炮生产出来后,蔡挺问王巨有没有名字,王巨说没有,蔡挺道:“老夫替它取一个名字吧,叫虎踞炮。”

    这个名字威风,比虎蹲炮还要威风。

    于是新式投石机名字便成了虎踞炮。

    数量并不多,造价太昂贵了,而且西北地形复杂,多是小面积的攻防战,山谷战,山道战,拘束着投石机的威力,因此没有虎踞炮出现之前,两国投石机数量一直也不高。

    若是发射石弹,确实也没有装备多少虎踞炮的必要。但是配置了那种新式的火蒺藜,威力立即上了一个台阶。

    不仅有虎踞炮,原来城中还有十几门投石机,一起推了出来。

    几十枚巨大的火蒺藜抛投出去,最让西夏人恶心的是因为以防为主,现在这种虎踞炮多是中大型投石机,加上城中还有两门大型石炮,缺点就是操作的人很多,必须要七八十人才能操作。所以威力虽大,备配却很少。但这种新式石炮却不需要那么多人手,即便是几门大型虎踞炮,也不过十几人即可操作。

    因此在章楶建议下,王巨又于作坊里刻意制作了一些特大的火蒺藜,重量几乎达到五十斤重。

    接着爆炸声音响起,只是一次投射,便炸死了近百名士兵,受伤者数不胜数,其他人也炸傻掉了。

    “再放。”

    几十枚大火蒺藜球又冉冉升起,实际它们的杀伤力还不及刚才那番血战,弓箭虽然一次顶多干掉一个人,可架不住宋军人多啊。但这玩意儿太邪乎,许多士兵不顾后方的喝斥,开始狼狈鼠窜。

    “撤,”李谅祚终于悲愤地下了这道命令。

    种诊愕然道:“这就撤了?”

    还没有打过瘾呢,章楶翻白眼,心想,这两天打得开心,但你得知道,多少钱就这样砸完了,射完了,炸完了。

    叶悖麻看着军队一批批撤下,脸色变得很不好看。

    无疑,宋军肯定不是自己所打听的情报那样,这两天军队的死伤,自己得负一半责任。

    这时宋吉走了过来说:“叶悖将军,有一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叶悖麻气得要揍宋吉。

    “真的很消息,”宋吉拍了拍手,两个士兵带来了一个人……(未完待续。。)

第二四四章 蕃奸

    “陛下,他就是宋朝原来环庆路新州刺史思顺。”叶悖麻说道。

    “思顺,你为什么要投靠我们大夏?”李谅祚问。

    “陛下,小的原本就是党项人,所以投奔陛下。”

    这是费话,难道党项人就一定要效忠西夏,汉人就一定要效忠宋朝,那么幽云十六州宋朝早就收回来了。真实情况是赵思顺乃是大顺城与荔原堡之间的一个大部族族长,以前协助宋朝立下了一些战功,并且他族中子民很多,仅丁壮就有七八百人,所以朝廷赐了一个新州刺史的蕃官。但不是真刺史,是阶官,而非是职官,连薪酬也未必能拿到。不过就是阶官,这个官职也不小了,奉年过节,官府会一些脑白金娃哈哈的什么。

    就包括政策也会略略倾斜。

    那就努力做大宋的蕃臣吧,但此人却因此越来越嚣张,官府拿他也无辄。就包括王巨,第一他的部族不在华池县境内,而属于大顺城管辖,第二王巨就是有威望,敢动则磨雄,也不敢动赵思顺。

    部族太大了,动了这个后果有点不大好收场。

    于是宋朝官员分别对此人进行了冷处理,这就让赵思顺从嚣张变成了不满。本来去年赵思顺准备带着他的部族投奔西夏,然而王巨雷霆一般地将几股抄掠的西夏军队打败,赵思顺不敢动弹了。

    今年上半年,蔡挺示弱,一度前线成了西夏人的跑马场。赵思顺委婉地派人秘密表达了他的想法。不过后来叶悖麻派人真与他联系时,赵思顺却缄默不语了。一是王巨已派人卡在了鸡儿寨。想投奔西夏,必须得从疆砟堡走。不大好过去了。二是赵思顺想待价而沽,叶悖麻没有会意。好你来投奔我,我接收你。官职呢,封赏呢,景询一个死刑犯逃过去还弄了一个学士做了呢。

    这事儿便揭了过去。

    直到昨天,宋吉感到不妙,叶悖麻有错,他也有错。灵机一动,想到此人。正好此人带着全族守在后方。

    非是所有部族都逃到各堡砦的,也顿不下。因此临近各堡砦的进入各堡砦安顿。离得远的,坚壁清野后,进入各大村寨,联手防御。

    赵思顺的部族一卡在中间,离两堡砦都远,二大家都有点不大放心,弄不好这个家伙带着他的子民在城中反叛,里外夹攻,那就不大好玩了。并且他手下人多啊。七八百丁壮,足以引起一场严重的内乱。

    也不能说宋朝对不起他吧,略有些边缘化,不过那也是他自找的。于是宋军对他与他的部族继续冷处理。全部留在他们自己寨中。

    这让赵思顺心中更是不快,正好宋吉派人联系,一拍即合。来到军营,宋吉介绍给了叶悖麻。叶悖麻又介绍给了李谅祚。

    赵思顺又说道:“陛下,臣愿意替陛下做向导。”

    “向导?”

    “陛下。大顺城易守难攻,强攻不值。”

    “你有什么好主意?”

    “陛下,大顺城地势易守难攻,可同样难以突围,我们大夏只要隔着两川继续派兵布下防御,将大顺城围住,两川便成了最好的营栅,我们就可以抽兵前去荔原堡与柔远寨。荔原堡与柔远寨一失,后路掐断,大顺城会不战自乱。”

    “现在他们还有什么后路?”

    “陛下,那不同的,荔原堡与柔远寨不失,他们还指望着后方会有援兵来支援,况且又是大道。两堡寨一失,后方支援没指望了,他们士气沮丧,一番强攻,大顺城必然拿下。”

    “说得有理。”李谅祚道。实际没有赵思顺,李谅祚也分了兵的,不过那一路是从疆砟堡出发,扑向了柔远寨,暂时与荔原堡无关。至于荔原堡与华池县,李谅祚更是恨之入骨,但在这之前,是打算先将大顺城拿下来,得让后路畅通。首先就说这个供给吧,大顺城一卡,后勤供给便不大好运到东方,难不成让士兵背着扛着,攀山越岭,送到东边去?

    李谅祚准备报复,并且打算进行残忍的报复,但是打算在攻破大顺城之后再会分兵兵向荔原堡与华池县。

    但现在想迅速拿下大顺城没有指望了,赵思顺的策略似乎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李谅祚将诸将喊来商议。

    大家都觉得可行。

    荔原堡也险恶,但无论地形或规模,远不及大顺城,甚至都不及疆砟堡。

    同时若是派出的兵力足够多,又可以分兵华池县,让王巨顾头顾不了尾,顾尾顾不了头。至于柔远寨那边,已经派去了兵马,暂时不用过问。

    还有一个有利的因素,赵思顺投降,他是宋朝的重要蕃官,熟悉周边地区,就不说他手下还能抽出几百名丁壮协助。这也能算是一种知彼……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好处还有很多,马上另一路军马将会抵达柔远寨下,大军在大顺城阻住,会不会让宋人趁机将另一路兵马吃掉?

    王巨那三战也将西夏人打清醒了,不是所有宋人都是软弱可欺的,因此这次派出的兵力要比史上的多。

    那么这股军队派出去,就能与柔远寨的兵力互相申援。

    好处多多,可有一样让诸人感到头痛,人可以从小道绕一些路过去,后勤怎么办?

    赵思顺说道:“陛下,不用担心,我们寨子今年收成好,还有许多粮食,可资助大军东下。”

    “有多少粮食?”李谅祚惊喜道。

    “能调出五六千石粮食,不过臣到了大夏后,陛下一定要调一些粮食给寨民,否则献给大军,百姓就无法得活了。”

    “这个不用担心,你立即回去通知你们寨子,让妇女老幼向大顺城出发,到朕的大军中来安置,朕马上将他们转移到山后去安置。余下的丁壮随大军出征,战后朕自会有丰厚的赏赐。”

    “谢过陛下。”赵思顺要的就是这句话。

    说完后,赵思顺匆匆返回他的寨子。

    李谅祚看着大伙:“何人愿意东征?”

    叶悖麻拱手说道:“末将愿意。”

    李谅祚看了看他,这次情报上,叶悖麻犯下不小的错误,不过叶悖麻武艺出众,又是来自忠心他的叶悖族的少酋长,用起来也放心,还有他以前被华池县那个小知县再三羞侮,这是哀兵,哀兵可用。于是说道:“那朕就让你带两万兵马,立即从南边那条小道出发,限你七日时间,务必将荔原堡拿下。”

    “末将领命。”

    宋吉站在最末尾,听着他们杂七杂八的议论,越听他越担心,这时候忍不住站出来说道:“陛下,叶悖将军,不可轻敌。”

    “为何?”

    “华池县那小子智谋万万不可轻视,以微臣之见,可以出兵,更可以分兵,但必须以雷霆之军,方可将荔原堡拿下。因此兵力太少了,最少要派出两万五千名大军,分别攻打华池镇与荔原堡,而且那条道微臣也熟悉。若是金汤城驻有留守的兵力,再派五千兵马自小道插到平戎镇之后。那么华池县四面皆兵,不但荔原堡,华池镇平戎镇也可以破矣。到时候不仅是使大顺城宋军将士沮气那么简单了,拿下了华池,我军可守可攻,并且随时能威胁庆州城。同时华池县今年大丰收,特别是在华池镇有许多储粮,连眼下十万大军的供给也有了。”

    “停,停,我问你,华池县有多少兵力?”

    “六营禁兵,大约两千人左右,不会太多,”宋吉答道,若是满编制那会是三千人,不过宋军都有吃空饷的情况,去年三战也牺牲了许多人,因此宋吉做出这个兵力评估:“另外还有四营骑兵,大约两千人不到,后来又调来三营保捷,大约有一千四百人左右。”

    “就这点兵马,值得用三万大军?”

    “陛下,那小子智勇双全,不亚于当年的种世衡。”

    “种世衡,这个人朕听说过,似乎诡计多端,但有没有主持过大型战役,击败过我大夏军队?”

    这个还真没有。

    “诡计终是诡计,在铁骑下,它是见不得光的。对了,这次来有没有横山地区野利族的部下?”李谅祚扭头问漫咩。

    “有,不多,并且现在他们也不敢称野利族了,不过士气低靡,末将将他们安置在后军负责押运粮食。”

    李谅祚本来想说一句,将他们放到前线上送死去吧,但考虑影响恶劣,于是隐忍没有作声,又说道:“那么就从金汤城拨出三千兵力,自小道进入平戎镇,能破就破,不能破立即与主力军队会合,叶悖麻,记住,你首要任务是荔原堡……那个华池镇能拿下来就拿下来。”

    华池镇离主战线略有些远,不过城中有大量粮食,李谅祚也有些心动。

    商议完毕,宋吉走出帐外,心中想,两万三千人,兵力应当不少吧。虽然他有些智计,不过随着官兵呆在围林寨,哪里有多少军事见识。因此也不知道这个兵力是多还是少。

    宋吉抬头看着夜空,夜空繁星点点,明天又是一个好天气。忽然宋吉想出一个好办法。(未完待续。。)

第二四五章 王巨心很野

    宋吉大步追上叶悖麻。

    他影响不到李谅祚,实际李谅祚从金汤城调出三千兵,已经给了他面子。道理一个样,就象现在王巨很难影响到赵曙,这是沾到攻打宋朝的,否则他的话语权会更少。

    不过他能影响到叶悖麻。

    追了过去,宋吉问:“叶悖将军,试问你有何打算?或者说宋朝将会如何对抗我们的进攻?”

    “恩,你要说什么?”

    “不要以为荔原堡小,同样难以攻打。陛下限你七日,实际就是不限七日,那五千石粮食能维持多少天大军的供给?思顺那一族我是知道的,四百余帐的大族,有了五千石粮食,加上部分夏收,一些牲畜,可以温饱地活到明年秋天。但放在两万大军身上呢?兵马加上战马的供给,思川寨中的粮食也不过供大军吃上十几天。若是我是华池那个王巨,想对付我们方法很简单,坚城不出,不用守太久时间,只要守上十几天,粮草全部消耗,自然我们只得退兵了。”

    “那能用上十几天,十几天没有进展,三军粮食也会出现危机了。”

    “你还不明白我意思,我是说,只要将这个消息通报给三军上下,宋军的士气就会大振,再者,各堡砦分别涌进去许多百姓,他们一度引起华池县将士混乱,不过那些百姓集结起来,发放弓箭,站在城头上就是战士。到野外华池县没有多少兵力,然而一攻城,华池县将凭空多出来数千精兵。”

    “那你说怎么办?”

    “依我之见。也有计策。总体华池县官兵不是很多,五千余人。华池县要分出兵力留守,凤川镇与平戎镇同样要分兵看守。放在荔原堡的兵力大约不会超过三千人。”

    “差不多如此吧。可能连三千人都不足。”

    “不管有没有三千人,若是加上一两千百姓呢?四五千人守这个堡,守十几天能不能守下来?再说攻难守易,我们只有两万兵马,就是没有时间限制,想攻克荔原堡难度也不会小。”

    “未必。”

    “这样吧,相比于攻城守城,宋军应当比我大夏军队善长。”

    “能这么说。”

    “换你带领四五千名手下来守疆砟堡,两万宋军来攻打。你能不能守上十几天?”

    “这确实倒是一个问题。”

    “也不是问题,我们兵力占优势啊,何必非得先攻荔原堡,只要留下五千人看住荔原堡,宋军出城来战,那些百姓便派不上用场了,不过三千官兵,我们五千将士,又是在野外。会不会畏惧,会不会失败?余下一万五千名士兵尽数前去华池镇。而且属下以前贩过私货,对那条道路也熟悉,都用不着思顺做向导。华池镇也会有留守的兵力。但能有多少?一千人,还是五百人?对了,我还有一个好办法。先将两万大军列阵荔原堡,恫吓一天。看到华池镇会不会分兵来救,若是分兵。正好围点打援。若是不分兵,金汤城的将士大约也潜行到了平戎镇下,华池镇必分去救平戎镇。那时华池四面皆敌,人心惶恐不安,我们再派一万五千名大军东下,便能一举攻克华池镇了。”

    “不错,粮草也解决了。”

    “不仅粮草解决了,我们夏军到来,王巨将那个作坊迁于华池城中,你可看到那种火蒺藜,那种石炮,那种箭支,几乎就是在那作坊里生产的。得到这些武器,再将华池镇官员与将士押到荔原堡城下,甚至不用开战,派人劝降,荔原堡三军就会打开城门主动请降。”

    实际最最重要的一样东西,宋吉与西夏人还没有看到,那就是铠甲。

    然而赵明部下装备新式铠甲并不多,而且西夏骑兵还没有与他碰撞时,便撤回城中了,因此西夏人并没有察觉。

    叶悖麻大喜道:“不错,真是好主意。”

    实际这个主意是很恶毒。去年王巨思考着这一战时,怕也就怕西夏人分兵去华池镇。

    有了明确方向,接下来就好办了。两人又商议了许久,各自回帐蓬休息。

    …………

    “那个虎踞炮真厉害啊。”秦三德子迎出朝阳,还在回味着。

    其实比他想的还要厉害,当场炸死的人不多,但有更恶毒的在后面。

    当初设计时为了密封性,外面包了铁皮子,而不是原来的纸壳,并且它足够大,足够大威力就大,因此这个铁皮子还略有些厚。一炸也变成了铁片飞射出去。

    不但铁皮,里面还有许多铁蒺藜,当然不是人工打的,那太费工,而是用生铁铸造的,然而也恶毒,不仅有齿状尖端,还有回钩,更恶毒的是有王巨这个先知,有意将它们放在外面风吹雨淋一段时间,让它们略起一些铁锈,这才装到铁壳里。

    炸死的人不是很多,可炸伤的人不少,抬回去,这些铁片铁蒺藜一起扎到骨肉里了,只好挖肉断骨,然而麻醉药在哪儿?那个才叫痛啊。但还不是痛的时候,未来这些伤兵十之**伤口会发炎,就是回去后,也不会有一半人能活下来。

    但另一人则有点担忧地说:“敌人太多。”

    大顺城几战十分出色,最少击毙了四五千名西夏将士,然而看着西夏漫山遍野的大营,似乎根本象没有受到影响一般。

    “放心吧,有王知县呢。”秦三德子说。

    他现在对王巨充满了信心,想当初自己与胡谦犯的案子,虽未招供,实际已让章楶断得七七八八了,但居然让王巨翻了过来,胡谦还做了朝廷的正式武将,蕃营指使。

    这太神奇了。

    那么还有什么事王巨做不到的?

    这是他的想法,其他几个人未必很认同,敌人确实太多了。远远地看着,都有些心惊胆战。

    就在这时。秦海说道:“嘘,大家小声一点。敌人来了。”

    叶悖麻带着两万兵马,开始从大顺城南边的一条崎岖的山道,绕向后方。

    其中一段山道就在秦海他们几名斥候脚底下。

    他们来到这里,也有好几天了。西夏人也重视斥候的,因此几人选择了这个地点,一处峭壁的上方,长着一些古藤与松树,只有一处稍稍平坦,但也陡峭得要命。几人还是缀着绳子爬到这里。

    随着又用古藤与杂草披在自己身上做了伪装,然而太峭了,几个人只好用绳子将自己的身体,水囊,干粮栓住,然后就在这里吃喝拉撒,包括睡觉,不过盖在身上的羊皮也用绳子栓住,不然就会滑落到崖壁下。

    不过这里视野很好。正好能看到大顺城正面的战场。

    象这样的,还有好几处。

    总之,这次对斥候的重视,王巨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当然,也有二十几名干炼的斥候先后牺牲。那是没办法的事,有得必有失。

    秦海几个一起闭上嘴巴。静静地看着山道上无数敌人蜿蜒而来。

    秦三德子低低说了几个字:“铁鹞子。”

    两万大军中就有一些铁鹞子,全身重甲。包括跨下高大的战马也装备着铠甲。

    秋天的阳光照在他们身上,让人感到一种种冷冰冰的寒气。

    这是西夏最强大军种。也是宋人的梦魇。

    山道崎岖,他们行军速度很慢,秦海他们几乎都能清楚地数出西夏军队的人数。

    过了许久,这行人这才通过这段山路,秦海说道:“你们留在这里观察,我回去禀报。”

    实际前线这些堡砦离得并不远,但看怎么走,如果不走大道,专走这些崎岖的山道,那可要了命,特别是大军,会比蜗牛爬得还要慢。不过对于单个的斥候来说,则是很快的。

    秦海迅速返回荔原堡,此时叶悖麻的前锋才勉强到了赵思顺的那个寨子。

    秦海将情况禀报,大约两万兵马分兵华池县了,并且赵思顺举寨叛变,为敌人提供了充足的粮草。甚至还有这两万敌军的兵力构成,以及大顺城战事的情况。

    姚兕说道:“速去华池禀报王知县。”

    秦海又骑马来到华池镇。

    王巨听后心中想到,这次林广没射中李谅祚嘛,那可能会相同,兵力不同,并且战事也不同,因为他的扇动,西夏人整花了两天时间才拿下那道壕沟,并且死伤无数。所以李谅祚没有亲临城下了,除非林广有能力挽起特制的十石大弓,来一个超长距离的射击。

    他让秦海下去休息,然后看着地图。

    忽然城中传出欢呼声,他走了出来。大顺城干掉了许多西夏人,有的士兵则随着河水又漂了下来。不过现在水位低,水流量平缓,才流淌到华池镇。

    看着一具具尸体在河中漂着,大家一起欢呼雀跃。但王巨心里面清楚,就是这几千兵马,放在李谅祚大军中也不算什么。于是王巨写了一封信给陆洗。

    先前蔡挺已经写了一封信给陆诜,陆诜也答应了,如果真到了那一步,他会派出数营官兵过来。现在就可以派官兵过来援助了。

    而且王巨说了庆州的形势,李谅祚不可能为大顺城兴师动众而来,除非他没脑子,或者未来那两个小小梁才能做出那样的事。因此西夏此次入侵,是为了庆州,庆州也有利于西夏的地形,东北两面是子午山,南面是马岭山,两山于庆州东南交汇,西夏只要得到庆州,就可以将两山重新经营成横山。但到时候延州夹在绥州与庆州之间就危险了。

    不过王巨心很野。

    疆砟堡让庆州难受了,但延州也有好几处让延州将士难受的地方,一是土门,东逼青涧城,南逼原金明各寨,二是长城岭,三就是金汤城。

    金汤城在西夏人手中,南控大顺城,东控保安军。其实华池便有一条小道直通保安军,从子午山狗道岭,到达磨洛川宁小胡族,再从宁小胡族到达保安军。不过因为金汤城遥控,王巨哪里敢修,相反地修了更崎岖的华敷道。那个合力拿下白豹城就不要想了,但陆诜可以派出斥候打探金汤城的情况,酌情将金汤城乘机拿下。

    王巨放下笔,就不知道陆诜敢不敢做,若是敢做,这次李谅祚那会败得很惨很惨……

    ps:今天再次爆发,求一下订阅与月票,是真心求一下订阅,虽然均订在缓慢上升,可二十四小时订阅开始下降了,望有条件的兄弟姐妹,能否自动订阅一下?

    这是第四更,后面还有,几更看情况了,正在努力码着。(未完待续。。)

第二四六章 五万十万

    王巨派人将信送到延州,随着骑马迅速赶到荔原堡,与姚兕进行最后一次商议。

    他返回华池镇,赵顼派来带信的太监也到了。

    “见过罗内侍。”王巨唱了一喏。

    “王知县,不必多礼,”罗太监道。北宋前期就这一门好,虽然武将没权了,但无论外戚、宗室,或者是太监,几乎没什么话语权了。当然,小官还是不敢放肆的,然而那也要看人的。至少罗太监不敢慢怠王巨。

    相互略略寒喧,罗姓太监将信递给了王巨。

    王巨哑然失笑,这真是临时抱佛脚啊,打起来了,大家才着急,才会想办法,恐怕打完了,大家又忘记了。

    不过他头脑很冷静,看着罗姓太监说道:“罗内侍,请你替我带一句话给殿下,虽然是陛下之意,让他写信给臣,但他现在是颍王,最好不得过问政务,也不得与外面大臣交往。”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不久了,只有几个月时间,虽说韩琦欧阳修那个逼迫赵曙早立赵顼为皇太子,后来又逼得赵曙亲口承认传位于赵顼乃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但也不可小视他们两人的力量,如果他们反赵顼,赵顼这个皇位还真有点危险。

    王巨又道:“这样,不如我写一封奏章,分别献给陛下与殿下,说清楚此事的轻重。”

    说完,他开始拿笔书写。

    其实第一个问题都明白,西夏穷啊,就象一个贫困的百姓人家。少十贯钱收入马上就得饿死人,卖儿卖女。为了得活,那么只好做强盗了。因此资助十贯钱。这户人家也许就会安静了,乖乖地做良民。

    然而问题是那也要看人头。

    如果是宋江,给一个官职也就招安了,但如果是侬智高呢?

    就是辽国,倒也罢了,尽管他们也出尔反尔,如宋夏战争时,从三十万变成了五十万,宋朝征熙河时。又勒索了一小部分河东的闲田地界,并且边境也略略继续有打草谷现象,不过总的来说,做得不算过份。况且辽国那边也会物价上涨的,现在的五十万还不如当初的三十万呢。

    但西夏有没有买到安?

    先说价值,辽国的那边更多,并且是二十万银,三十万绢,宋朝银价越来越高。因此看似五十万,实际是八十万贯钱。不过有一条,那边运费更少,甚至可以用大船运到边境。西夏这边运费更高。

    其次辽国有多少人口?西夏有多少人口?

    辽国得到这个五十万。帮助作用还不算太大,西夏得到这二十五万,那却是能救命的。

    还是用百姓做比较。屡教不改怎么办?只好用律法了。

    本来西夏没有力量入侵,因为得到这二十五万。艰难的日子马上熬过去,并且有钱治器甲。整军治。因此李谅祚得到岁赐仅是两三年时间,西夏国内情况便立即得到好转,这才是他能入侵的底牌。

    所以最睿智的办法,便是让西夏这口气始终不能喘过来。

    然后再说第二个问题,那个平价盐。

    不错,若是推行这个盐,很有可能百姓未得盐,反而落进官商口袋里,未起到效果,国家又减少了许多收入。但实际不是,这中间大家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路费。

    王巨用庆州做例,解盐成本一斤打算五文钱,实际可能五文钱还不足,运到庆州成本不是五文,而是二十文。余下十五文就是路费浪费了。然后于庆州销售。

    但有人想将这个盐再运到宁州销售,那个成本就变成了二十五文,因为又产生了五文运费。但盐商买钞盐是二十文,到宁州成本是三十文,为什么,因为路费少了五文。因此会有部分盐流回宁州,可不会严重。

    可只到宁州,不会再向内陆流通,因为路费又增加了。就是在宁州产生影响,那也是青盐的重灾区。

    然后再用青盐对比,一般盐商会给西夏人一斤二十余文的交易价,但还有,运费,以及贿赂官吏将士的贿赂费用,因此到达庆州各地的成本价会接近三十文。再看原来的解盐,二十文出钞价,十五文运费,到达庆州成本是三十五文钱。本来味道就不及青盐了,成本又高,试问解盐如何在边境销售?

    王巨做了一个估计,庆州等边境,百姓食用的盐,九成会是青盐,解盐几乎根本就看不到。包括在华池县他自己买的盐,也是青盐,就是他想买解盐,上哪儿买去?

    再说百姓的选择,达官贵人会讲究一个口味,所以京城都有青盐,也有所谓的玉盐。然而百姓饭都吃不饱了,哪里顾得上什么口味不口味?可能青盐味道是不错的,然而它还有一条,终是私盐,见不得光。那么私商为了销售,只能将青盐压到与解盐差不多的价格,成本压到二十文。给山那边的青盐价格只有十余文。

    试问十余文,西夏青盐还能赚到什么?当真不要开采的成本,不要运费?就算西夏私盐量不减,那也生生地将他们一石青盐所赚的钱减少了一贯多。

    西夏一年有多少青盐流通到宋朝,大家不得而知了,但王巨估计最少是二十万石,多者会有四五十万石。国家提供二三十万石解盐对冲,不过减少了不足四十万贯收入,但也足以让对方减少这么多收入,并且百姓受益。

    三十几万贯,对于宋朝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对于对方来说,那可是要命的收入。

    返回头再说宋朝的二十五万岁赐,明为二十五万,再加上运费实际是近五十万贯,但这只是到达边境的成本,对方的布价与茶价更高,实际运到西夏能折合出七十万贯。再来一个解盐对冲。一百多万贯没有了。西夏经济将会整个崩溃,国将不国。民将不民。

    并且朝廷也不用担心解盐中途流失,这件事由陕西转运使来亲自负责。然后由前线四路知州来接收,只要保证解盐运到了前线各州,然后向百姓商人发放,那就不用担心流失了。流吧,如庆州,顶多流失到宁州,那也是青盐重灾区。可不会再继续向后方流失。除非陕西转运使与前线四个知州联手参与贪墨,那可能吗?

    “妙策啊,但西夏万一恼羞成怒呢?”黄太监看到这里问。这也是赵曙担心的地方。

    “无妨。”王巨继续往下写。

    一旦朝廷实施这一政策后。西夏会有什么反应。一是疯狂的报复,试图用武力来压迫宋朝。二是象嘉佑末年那样,做乖孙子,派使向仁宗皇帝乞开放互市,乞求岁赐。

    第二条不用担心了,也是大家巴不得的。

    担心的是第一条。

    还是原来的问题,花钱买安,如果能买到安就买吧,但现在是买不到安。反而让对方力量壮大,为什么要买这个安?

    再者这一战的影响,若胜,西夏也会损失惨重。

    黄姓太监额首。他来的时候已看到华池水飘着的尸体了,王巨这一回没有派人打捞,让他们继续往下游淌。就是让大家看看,我朝将士杀死这么多西夏人了。

    不过胜了。西夏能喘过一口气,但没有一年是恢复不了的。就象李元昊与宋朝三场战役。是打胜了,但结果呢,西夏因为他的穷兵黜武,百姓到处吃树皮,挖老鼠充饥,比汉武帝时都要更惨。

    如果败了,西夏没有三年,都回不过来这口元气,若是朝廷敢中断互市,岁赐,再用解盐对冲青盐,西夏五年之内,都喘不过来这口气,甚至永远都喘不过来。若是他们再穷兵黜武,只朝廷咬紧牙关,再来一战,也挺过去了,但西夏就下海了。

    不要忘记了西夏内部比宋朝更不安稳,各族联盟,还有汉人,吐蕃人,回鹘人,到时候说不定就会瓦解了。那时候,朝廷就可以派出大军一举兵临贺兰山,将这个祸患一劳永逸地解决。

    “不错,不错。”黄姓太监说道。

    实际这后面就是忽悠了。

    前面说的是事实,反正买不到安,一直会打下去,那么何必要买安,给对方壮大实力的本钱。

    然而真到了快要瓦解之时,辽国就要伸手了,就象史上后来的小小梁,辽国看到西夏情况不妙,立即派使将梁氏毒死,让李秉常派人乞和,他们在中间劝说,宋朝无奈,只好同意西夏乞和。不然那一次西夏就有了灭国的危险。

    整让章楶这个狠人干掉了三十万兵马,西夏能有多少丁壮哦?

    但这个没必要说的,那么正好给了朝堂上大多数绥靖派最好的借口。

    王巨又抄摘了一份,放下笔。

    黄姓太监问道:“王知县,这一战可否有打败他们的把握。”

    “作战三大要素,天时,地利,人和。为什么我与章质夫都再三说浅攻,反对深攻。正是因为这个三大要素。它很重要。”

    “这个咱家不懂啊。”

    “不懂可以看嘛,既然黄内侍来到华池了,正好可以看一看。”

    “看一看?”

    “西夏已派了两万军马,临近荔原堡了。”

    “两万军马?华池有多少军马?”

    “五千余人。”

    黄姓太监脸色忧郁,这兵力整悬差了四倍。还不止呢,敌人可以集结起来攻打某一处,华池县必须分兵各地,能抽出来的兵力则更少。

    王巨拍了拍他肩膀说道:“黄内侍,不用担心,这是华池明面上的兵力,实际华池兵力很多很多,会是一万,会是两万,会是十万。”

    “咱家不明白,余下的兵力哪里来的?”

    “会是一万,那就是各村寨的强人壮马,会是两万,那就是无数悲愤的百姓,会是五万十万,那就是这里的大山大河,山林草木。”(未完待续。。)

第二四七章 九尸迎客(一)

    “那咱家就留下来吧。”黄姓太监好奇地说。

    这是王巨灵机一动产生的想法,留下这个太监,让他亲眼目睹,那么战后,他回到京城后一五一十禀报,战后大家就不能抹掉庆州战功。

    让他回去告诉赵顼,那么赵顼以后轻敌,自己就有了说服的理由。华池有“五万十万”大军,西夏则会有十万五十万大军,大河,大漠,太多太多恶劣地形可以利用了。

    在华池县自己熟悉自己的地形,在西夏,西夏熟悉他们的地形。

    轻敌必败哪。

    并且熙宁伐夏,那是北宋几大重要的转折点,不亚于北宋末年突然调转枪头,与金人联手的失误。

    王巨一道道命令下达下去。

    但又来了客人,不是客人,是家人。

    李妃儿带着二妞与王储带了。

    王巨惊诧地问:“为什么你们来了?”

    自己为什么没有将二弟三妹带到华池,可不是为了今天?但今天来了,何必要将他们丢在李家?

    李妃儿说:“我听王郎在华池有危险,要过来看,父母也同意了。”

    李妃儿心思单纯,想要与未婚夫一道渡过这次难关,不过李家未必有那么单纯的心思,王巨威望越来越高,但一直未成亲,未成亲这门亲事始终有些悬。女儿要过来,那就过来吧,这也能算是患难相倚。不过这个心思虽不单纯,但不是恶念。

    李妃儿又说道:“二弟三妹也要过来,我未让他们过来。可我离开延州时,他们偷偷地过来了。”

    “大哥。你不要怪嫂子,是我自己过来的。”王储说。

    “大哥。你有危险了,我们也要陪你。”二妞说。

    王巨有些感动,那还能说什么呢?再说,他们既然来了,再将他们送回去,老百姓怎么看?

    “来了就来吧,以后索性就呆在华池吧,这场战役结束后,我来谋划一下。看能不能办一个县学。”王巨说道。

    以前华池县管的面积比现在大,朝廷置县,又置巡检兵官,管辖的范围不仅现在的华池凤川平戎与荔原堡,同时还有柔远寨与淮安镇。不过随着李元昊入侵,华池县废,改成镇。后来又置县,不过前方有一个要寨大顺城,于是连同大顺城、柔远寨与淮安镇一起由庆州接手。

    史上随着这几次入侵。汉人再次逃离华池县,只剩下一群蕃子与军营了,因此熙宁裁县并州后,将华池县又改成华池镇。甚至因为汉人少,镇的资格都没有了,索性改成了华池砦。

    后来这段历史王巨不知道。但隐约知道,若是自己不带来一些好的举措。华池县早晚必废。一废自己这一年来的心血也就白废了。

    不过他一直犹豫不决。

    这个比较麻烦的,首先就是疆砟堡。想要百姓不再流失,必须将疆砟堡拿下来,那么西夏就是抄掠,影响也不会太大。有一个稳定的后方,有大量汉人耕种,才能继续保留这个县的编置。

    但就是这个疆砟堡也有点头痛。

    依章楶的意见最后将此堡夺下,当然王巨也想夺下,不然那么多野利族人如何安置?

    但蔡挺不同意,包括此战,蔡挺主要宗旨还是击退,而不是击败。蔡挺也想击败,可击败与击退不同,那会冒很大风险的,甚至弄不好就会弄巧成拙。击退却容易,准备了那么长时间,只想保住各砦堡不失,并不会太困难。

    一个击败,一个击退,就会形成两种结果。

    击败了不仅是大功,也会让西夏元气大伤,那么两年之内都未必能恢复,拿下疆砟堡也就没有问题了。至于两年后,不要说王巨,就是蔡挺本人,也不知道调到何方了。

    击退,西夏人元气就不会大伤,若是再拿下疆砟堡,西夏人明年秋后必然报复。但那时西夏人就不会轻敌了,胜负两料当中,并且庆州败的一面大于胜的一面。毕竟人家是一个国家的力量。

    然而击败风险性太大,因此蔡挺选择了稳的一面,所以反对拿下疆砟堡。

    王巨同样有些犹豫不决,蔡挺不是没有道理的,击退就是大功了,没有必要冒那风险。若不是因为野利族,王巨也会果断选择击退这一条。

    直到弟弟妹妹与未婚妻来了后,王巨这才下了决心。

    这是一条艰难的选择,不仅这一战要击败西夏人,要拿下疆砟堡,战后的教育、民生以及其他方面都要做好,那么以后华池县才不会裁废。

    …………

    战役开始再度打响。

    两万西夏军队兵临荔原堡城下。

    宋吉说道:“叶悖将军,先发起试探性的攻击,切莫真攻啊。”

    “好,我就听你一次。”叶悖麻兴奋地说。

    终于能用兵华池县了,这大半年来发生了太多让他气得跳脚的事,现在终于能展开报复。

    军号吹响,一个个梯子、撞木抬出来,同时又有盾牌手保护着,侧面又有弓箭兵配合,向城墙上反击。

    因为是一次试探性的佯攻,反而士兵们都变得冷静,秩序井然。

    闻听到西夏吹响进攻的号角,荔原堡中立即变得鸦雀无声,只有一些妇人与孩子的哭声隐隐传出来。又有战马的嘶鸣从城中传出,这也正常,华池县组织了近两千名骑兵,荔原堡城中怎能没有马?但一个个将士穿戴整齐,开始上城头准备迎战了。

    叶悖麻立即喝道:“数一数人数。”

    十几个士兵分别站在各处,清点城头上的宋军兵力。

    箭雨开始交织,城头上的城下的,就象一只只可怕的蝗虫群一样。在天空中飞舞着。交战开始。

    到这时候,西夏攻城无力又显现出来。无论开始如何秩序井然,但真到攻城时。对荔原堡却不能造成一点威胁。就在这时,姚兕下了命令,说道:“准备发射。”

    荔原堡也有虎踞炮,十几声轰鸣过后,叶悖麻立即下了撤退命令。

    即便这次佯攻,也死伤了一百余人。

    “叶悖将军,我所言非虚吧?”宋吉表功道。不要说小小的荔原堡,真不要命地强攻,不要说七天。就是十几天也未必能攻下来。

    叶悖麻脸色阴沉,问:“若那样,象庆州延州那样的大城,更是没办法攻下来了?”

    “那倒未必,前线百姓剽悍,但到了庆州延州,几乎也等于是后方,能攻到庆州,大顺城与荔原堡等堡砦早拿了下来。宋朝将士十之会折七八,没有了将士守城,没有剽悍的百姓,宋人如何守之。我就不说别的。当年先帝攻打延州,若非宋朝运气好,正月后居然落下大雪。延州岂不早攻破了?”

    “恩,你们数好了没有?”

    十几名士兵一一回答。只能说是一个大约的数字,大约有两千名左右将士穿着铠甲。还有一千五百人没有穿铠甲。穿铠甲的一定是宋朝的官员,没有穿铠甲的也未必不是宋朝官兵,宋朝许多官员同样缺少铠甲,穿着皮甲与纸甲,布甲。

    这也验证了宋吉的看法,荔原堡大约驻扎着三千,可能三千不足的宋朝官兵,另外又组织部分入堡的蕃人加入防御大军中。

    “宋蔑,你说得没错,”叶悖麻欣慰地说道。

    荔原堡派出三千兵力,余下的还能有多少兵力,想来华池镇不过一千驻兵,那么华池城必破矣。

    “叶悖将军,莫急,再等一天时间。正好让将士休息一天,恢复体力。金汤城那边的兵力也快接近平戎镇,一旦华池镇再分兵过去,此城必定会拿下,叶悖将军就可以立下奇功。”

    “好,就听你的。”

    叶悖麻下令扎营。

    正在此时,探马来报:“大将军,疆砟堡也出兵了,兵临柔远寨下。”

    “好,好,”叶悖麻大喜道,那一路兵马出来了,即便庆州有兵力,也要先救柔远寨,没有了庆州援兵,更有把握拿下华池镇。

    宋朝在西北不是没有兵,正如去年诏书里所说的,河北战卒三十万一千,陕西四十五万九百并义勇,委总管司训练,毋得冗占。就这样,几个月后又下诏,增派二十营禁兵,分戍邠州、永兴军与河中府。其他两处与庆州无关,邠州增派的这几营官兵,让蔡挺与王巨得了大计。

    也就是现在陕西各路的兵力达到了四十六万多人,当然,其中大半是杂牌兵,然而也不能小视了这些杂牌军,除了义勇那是闹着玩的,余下的保捷与蕃落,战斗力皆比禁兵强,就是强人与壮马组织得当,也不逊色于禁兵。

    若是将这些兵力集合起来,仅陕西一路兵马都胜过了西夏举国之兵了。

    实际也不用多,就是按照章楶的那种说法,敌攻于我甲,我攻于敌乙,这些兵力就发挥作用了。

    事实宋朝这种古怪的制度,根本就不可能将这个兵力优势发挥出来。

    若不是大顺城挡在乌川古道上,西夏十万大军东下,整个庆州会被打成筛子。

    但现在看上去同样很凶险。

    七八千名西夏大军兵出疆砟堡,这一条道虽不及乌川古道,不过能调运一些粮草过来了,某种意义上,将拦在大顺城后方的西夏军队,荔原堡前的军队,正好患连起来。

    并且这一路兵马做得巧妙,来到柔远寨前,他们看了看,没有攻打柔远寨,而是分兵攻打柔远寨后方的烧屈乞这些蕃人村落。

    蔡挺坚壁清野,在堡砦附近的进入堡砦,不在堡砦附近的进入了各大村寨,联手协保。

    这条策略比较英明,除非象赵思顺那样,两个小村寨到了他们这一寨后,赵思顺投降,被逼无奈了,只好跟着投降。妇女小孩子先送到大顺城前,进入西夏军队中做了人质,余下丁壮随着叶悖麻进攻华池镇。

    但这是个例。

    余下各大村寨都在协保,攻肯定能攻下来,但西夏人也要考虑值不值。可偏偏这一支西夏军队改变策略,主动进攻屈乞寨,他们有他们的用意,这三寨部分丁壮抽成了强人,也进入了柔远寨。

    现在家乡有险,这些强人心里不安静,这也逼得柔远寨官员不得不出城与他们作战。

    那么机会就来了。

    当然,叶悖麻与宋吉不会这样做,相比于柔远寨前的兵力对比,华池县兵力更少,即便他们将所有村寨一起杀完了,华池县官兵也不会得出。

    立即起了效果,张玉被迫无奈,准备主动交战。

    就在这时,王巨送来一封信,信上只说了一句话,吾料张总管必派兵夜袭敌营,可否等吾两日?

    张玉拿着信,讶然地问:“王知县如何料到我会夜袭敌营?”

    这未免太神奇了。(未完待续。。)

第二四八章 九尸迎客(二)

    张玉这边王巨并没有担心,柔远寨兵力虽不多,但莫要忘了还有业乐镇与五交镇等各砦堡的兵力。然而现在张玉真的不能动手,一是打草惊蛇了,二是一旦有变,叶悖麻这两万兵马赶去汇合,那么反过来西夏人兵力又占据优势。

    那边不头痛,甚至叶悖麻这两万兵马也不头痛,头痛的是金汤城方向的三千兵马。

    “子深兄,兵力多就是好啊。”

    “子安,这个很难,”葛少华道。就算王巨以后能担任一路长官,能调动的不过是一路兵马,就象现在蔡挺这样,那又能调动多少兵马?将强人加到一起,也不过几万兵马,那能象西夏这么奢侈的用兵?

    王巨笑了笑,未必那样了,以后还真不大好说。

    他又盯着地图上平戎镇方向,然后说道:“子深兄,你将叶指使喊来吧。”

    葛少华一会将叶指使请来。

    王巨说道:“现在西夏人从金汤城调来三千兵马,快要接近平戎镇,但因为是山路,他们所带粮草不多,平戎镇各族百姓主要集结于平戎镇以及周边六个大村寨里。你各派数队,带着一些武器过去分别支援,同时对各寨百姓颁发一道命令,凡是能击杀一名西夏士兵者,奖励三十匹绢。”

    “好。”

    “此外你必须力保所有村寨不失。”

    “这个有点难。”

    “我那边派了几十名踏白兵士替你送达情报,能让你能提前有备,此外。我只要你坚守三天。”

    “若是这样,三天我能守下来。但华池镇留下多少官兵?”

    “一个不留!”

    “这太危险了,如果敌人分兵华池。那怎么办?”黄姓太监在边上说道。据他所知,整个华池就是这一营兵力了,其他兵力一起调走了,甚至提前组织的一千多名强人,也调到荔原堡去。

    “那个不碍事,另外你再带一些铁蒺藜过去,若是百姓家中有一些捕兽夹之类的工具,也将它们搜集过去,然后如此这般……”王巨做一些吩咐。

    “如果敌人不上当呢?”

    “他们必然上当。荔原堡那么好攻打的?除非大顺城突然失守,那么所有的布置全部不起作用了。”

    “那我就去了,”叶指使乐道。这世间没有不能破的城池,可想在这几天就攻破大顺城,那除非太阳得从西边出来。王巨比他更放心,大顺城不仅有种诊,还有章楶,章楶还没成长起来,否则十个种诊也不及一个章楶。但就是此时的章楶,也不弱于种诊了,有章楶相助,一种一章。一万大军,即便西夏攻一个月,也休想攻下大顺城。除非李谅祚真不顾士兵死活。硬用人去推,那么最少得堆四五万兵马。才能将大顺城堆下去。李谅祚会这么做么?

    叶指使带着兵马下去。

    王巨再次给陆诜写了一封信,一是催促他快点派出援兵。二是提醒他金汤城派出三千兵力来到平戎镇,想来金汤城兵力不会太多了,但因为大顺城下堆集了无数西夏将士,西夏必然从后方运输大量物资到前线,就是现在还在陆续运送着,金汤城作为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城中一定会有许多物资。

    所以请陆诜务必要出兵。

    机会错过了,以后就没有了。

    “是啊,这确实是一个好机会。”

    “黄内侍,不仅是一个好机会,只要陆公敢这么做,不仅夺下保安军一座重要的铁门,并且也扼住了西夏重要的一条退路。如果我军击不败西夏那也罢了,如果能击败,西夏人只好从白豹城方向撤军了,或者从十二盘撤军,那么我军从后方追击,敌人就会死伤无数。”

    “击败他们?”

    “为什么不能击败?”王巨说道,现在他就有一个主意,但有些冒险,也要说服蔡挺同意,不然仅是他手中兵力,是办不到的。所以这时候他眼巴巴地盼望延州方向的援兵到来。

    …………

    西夏入侵大顺城,消息迅速送到京城。

    这时候没有隐瞒必要了,赵曙立召大臣商议。

    大臣聚集,赵曙发问:“朕对西夏不薄,西夏为何寇大顺城?”

    大伙都不敢回答,当然各自心思不同,例如司马光很想说一句,这一切乃是庆州官员将士多事引起的,比如王巨那几战,若无那几战,西夏人如何愤怒地入侵?但他前面刚刚弹劾程勘孙长卿孙沔等人又老又无能又昏庸又懦弱,现在又说王巨多事,那等于是打自己耳光,因此不能作声了。

    有的激进官员想说一句,宋朝太软弱了,所以才能欺负,但怕说出来,这个滚肉刀官家会不高兴,因此也不说。

    赵曙便看向一人,刘几,问:“刘卿,你久在边陲,可知原因?”

    以前是抄掠,那也罢了,现在是十万大军入侵。

    并且蔡挺奏章上写得很清楚,这是满员十万。

    何为满十万?就象曹操下江南,赤壁之战,有人说八十万,有人说二三十万,有人说三四十万,但肯定没有八十万,打着那个旗号的。

    再比如三川口一战,有人说李元昊是十万打八千,有人说李元昊没有十万,只有八万,有人却说李元昊不止十万,为何,他是只带来了八万兵马,可三川口一战前,已将李士彬手下的叛变各寨的战士整编起来了。但这个又何必较真?无论八万还是十万,相比刘平可怜的几千兵马,又有何区别?

    现在庆州一样,无论西夏有没有满员十万兵马,环庆州五十营官兵都不足,十万好,八万好,又有何区别?

    刘几怎么回答呢,难道说皇上,是你太软弱了?所以开始胡说八道了:“陛下,大顺天险,非夏人可得近,恐怕是夏人与赵明有仇。”

    老蕃将赵明乃是宋朝的死忠,不亚于当初的李士彬,因此每次打西夏人,赵明最积极。所以刘几有此回答。

    当然,这也不算坏话,并且刘几本人也算是一个激进分子,从狄青平南有功,后来在西北,西夏抄掠周家堡,刘几请求陈述古派援兵,陈述古不听,两人结仇,于是朝廷替两人调解,先是将刘几调知鄜州,后来又调回京城判三班院。

    若无王巨,这一战乃是匆匆忙忙地发起反击的,赵明的儿子率先应战,不敌,退回大顺城,因此赵曙真相信了,立即授刘几为秦凤路总管。

    这也无所谓,相比于孙沔来说,刘几那不知强了几倍。

    主要这一说传出去,当真不带来消积的影响?至少赵明会心想,难道我死忠大宋还做错了吗?忠于大宋不对,那么就首鼠两端吧。甚至后来梁氏银弹政策得逞,正是朝廷对这些死忠蕃子奖励不足造成的。

    不过有了王巨,就有了一面照妖镜。

    再说,也没有赵明之子匆匆忙忙应战的故事了。

    赵曙便有些失望,不仅对刘几失望,对大家一起失望,于是说道:“将王巨的奏章找来。”

    各地官员重要的奏章,劄子,札子,公文,都会存档。

    这个存档有三个作用,第一个辨别人才,一件事即将发生前,各个官员看法不同,有人上书,将上书存档,当事情发生后,再拿出来辨别,就能看出那个官员有眼光。这条作用用得少,不过偶尔也会派上用场,当然,不会载于史册了。

    第二个是防止官员胡说八道,上书可以,不得乱说,否则存档起来,一旦乱说后造成一些不好的后果,以后就是处罚最好的凭证。但某些时候也成了攻讦对手最好的凭证。

    第三个作用就是利于编史书,比如宋朝的各个实录,一是参照起居官记录的皇帝言行,二就是参照这些存档,所以无论史官如何摘抄,认真看史册,还是能看到王钦若对宋朝的某些贡献,若是再认真分析,那么王钦若也不能算是一个奸臣,至少不是李林甫那样的奸臣。但再往后去就不行了,大家伙看着存档上的记录,依然胡乱纂改,使是整个宋史面目皆非,不能参考。

    不过现在存档就起了作用。

    太监从存档里找到王巨的奏章,赵曙让太监朗读。

    王巨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不要说什么赵明,也不要说什么生事,与赵明无关,与王巨也无关,李谅祚必然入侵庆州。所以王巨去年才在华池县强军备战。

    刘几尴尬了,只好改口道:“陛下,若此,请下诏让永兴军立派大军援救。毕竟环庆州可用的兵力太少了。”

    整个陕西兵力最多的地方,不是前线四路,而是永兴军,包括河中府,解州,同州,华州,总驻兵达到了八十多营。

    这样的安置,一是就食方便,至少后勤花费不大,二就是策应前线四路,那一路有警,可以立即从永兴军调派兵将。

    所以刘几这个说法立即得到赵曙认可,反正问也问不出所以然,于其看着大家哑口无言生闷气,不如想办法将这次危机迅速化解。

    因此立即用快马下诏知永兴军王举元派兵,增援庆州。应当时间还来得及,就在赵曙与大臣商议时,西夏人才兵临大顺城下,诏书下到长安时间也很快,不足一天。那么只要王举元立即派兵,正好赶上大会战。

    但第二面照妖镜出来了。(未完待续。。)

第二四九章 九尸迎客(三)

    诏书到了永兴军,大将窦舜卿说道:“王公,老将请往。”

    想当年高滔滔的叔祖高继宣就是这么做的,府麟路吃紧,他带着官兵以每日一百五十里的神速,赶到麟州,于三松岭一战立下奇功。那走了多少路,近千里的道路,并且多是河东的山道。

    从长安赶到庆州不过六七百里路,并且也不用非得从长安调兵,耀州就有兵,那么更近。如果行军速度快,五六天就能赶到庆州。

    王举元答道:“窦将军,你勿要多虑,不过三日,夏寇必去。”

    “为什么?”

    “大顺城天险,易守难攻,敌人十万,攻之久,粮草必然紧缺,所以不出三日,他们攻之不得,必撤军回去。”

    “然诏书已下。”

    “朝廷远离边陲,是非不明,匆忙调兵,恐永兴军百姓惊恐也,故不得发兵。这样吧,”王举元想了想,又派了两员将领率数千兵控扼要道。

    这下子窦舜卿糊涂了,又问:“王公,既然敌寇必去,公为何又发兵扼守要道?”

    “使民心安也。”

    如果他运气足够好,林广射伤了李谅祚,西夏人不得不撤兵,窦舜卿或以为他是神人,于是王举元便能洋洋自得地宣传自己的先见之明了。

    然而他运气这一回很不好,因为大顺城这回囤积了重兵,果断地做出了数次反击,李谅祚不会傻乎乎地坐着黄盖车亲督最前线,林广也射不伤他了。因此漫长的鏖战才刚刚开始。

    三天,七天也不行。

    因此数天后窦舜卿终于会意了。敢这个主所谓的先见之明,完全是贪生怕死啊。原因很简单,将永兴军的兵力调到庆州,万一庆州战败,西夏人又象李元昊那样兵临长安城下,王举元如何抵挡?因此这个兵力不能发,不能让长安兵力空虚……

    但你不能糊弄我啊,因此赵曙最后听闻长安一兵未发,下诏责问,窦舜卿一五一十将情况禀报。王举元悲催了,管你是不是王化基的儿子,王举正的弟弟,立即贬到后方做了一个小知州。

    第三面照妖镜来了。

    陆平带着王巨的信,迅速骑兵来到延州。

    别说,这条道修了后,真起到作用,若不是通过上万的大军,仅是几千人的军队。基本能迅速从这条道相互来往了。陆平仅是用了半天时间,便从华池来到延州城。

    见了陆诜,陆诜也没办法,便将诸将召集商议。

    种谔问道:“陆平。如今庆州是什么情况?”

    “大约来了十万兵马,但在大顺城下被我军先后击毙了约五千兵马,现在荔原堡前有两万敌军。另外敌人从金汤城发出三千兵马,意欲染指平戎镇。还有柔远寨前有七八千西夏兵马,余下的都在大顺城下。”

    “再详细说说。”

    “平戎镇那边兵力比较少。不过敌人来的也不多,前些天就开始坚壁清野了,各村寨百姓要么进入平戎镇,要么进入几个大的村寨进行联防,王知县又派了一个营官兵分兵协助防御,会有死伤,但在这几天内,各村寨大约会能保住不失。要么就是荔原堡前,似乎敌人进攻了一次,被迅速击退,然后在扎营休息。”

    “既然能保住,为何王知县不坚壁不出?敌人十万大军而来,粮草必不能持久,只要守住各砦堡,敌人也就能退了,但为何王知县要搬兵求援?”陆诜立即问。

    陆平肯定知道所有计划的,至少九成计划他清楚,但他也受了王巨影响,对宋朝官员将士的保密能力十分怀疑,因此有的不能说,只能答道:“敌人攻打荔原堡不果后,必然分兵华池镇。因此王知县想将这支分兵吃下,那么华池县之危也就自解了。”

    “出战作战?”种谔问。

    “可能会吧。”

    种谔琢磨了一下,这事儿可行,首先华池县就有不少骑兵,而且练了这么长时间,虽然兵力少了一点,但战斗力不俗,既然王巨敢这么干,心中肯定有些底气,这是一个不错的立功机会,因此说道:“陆公,让我带几营官兵去吧。”

    “种将军,莫急,”陆诜沉吟道。

    他想了一下,觉得还是不妥,防御战宋军不怕,怕的就是野战,因此又说道:“陆平,以某之见,你回去最好对王知县说,莫要野战,此乃好川水三川口败的主要原因。还是坚守华池镇为上策。”

    “陆公,非也,三川口与好水川乃是十万打一万,现在敌人没有十万,只有两万,再一分兵,兵力更少。况且野战我军也不是没有胜过,如兔毛川之战。再说,敌人活动于荔原堡、平戎镇与柔远寨,百姓不惧,他们都是蕃人,又是各村寨结集联防,当敌人到了华池镇时,多是汉人村寨,不习战斗,并且地势也平坦,即便华池镇能保住不失,各村寨也会生灵涂炭。”

    “那你先回去吧,让我思考一下。”

    陆平没办法,一样姓陆,可自己与人家地位相差太远了,就是王巨来,官职差的也不是一个级别。于是只好回去。

    种谔说道:“陆公,要么让我去攻打金汤城吧。”

    这也是一个功劳。

    “这个更不妥,金汤城地势险要,即便他们留守兵力少,也不能马上攻克,只要不能攻克,大顺城西夏大军就能回防,到时候兵祸又波及到保安军。”

    种谔就有些想不明白了,波及到保安军与波及到庆州有何区别?难道不都是大宋的领土?不过陆诜对他十分器重,又推荐他担任了青涧城主,这可不是一个寨主与一个堡主,它相当于知县加巡检之职。因此种谔也不便提出疑问。

    陆平回去,王巨摇了摇头道:“不指望了。又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主。”

    他也不告御状,不过黄太监会自动将这个情况对赵顼反馈的。这比告御状还要厉害。

    华池县真正的战斗也就到来了。

    前方斥候迅速骑马回来禀报:“西夏分兵两处,荔原堡前留守了五千兵力,余下尽数向华池镇出发,包括一千多名铁鹞子。”

    …………

    叶悖麻这边遇到了一些小麻烦,他派出了许多斥候打探,毕竟王巨那三战胜得十分光彩,让叶悖麻心中多少有点忌惮。

    但斥候派出去了,却象石沉大海一般。

    第二天一个斥候没有回来,叶悖麻便有些担忧地问:“会不会前方有埋伏?”

    宋吉愣了一下。他比叶悖麻更害怕,因此没有敢回答。

    直到傍晚才有斥候传来消息,一条消息与华池镇无关,那便是柔远寨前的西夏军队攻破了屈乞寨,另两村同样在西夏军队攻击下,摇摇欲坠,柔远寨内宋朝官员只知坚守,畏惧不敢出。

    这条消息对他作用不大,柔远寨与他无关。另一条消息管用了。金汤城中三千兵马已接近了平戎镇,华池镇派出一营官兵营救,似乎华池镇余下的兵力不多,甚至几乎成了一座空城。

    叶悖麻走来走去。喃喃道:“那么为什么我派出的手下全部消失了?”

    赵思顺在边上答道:“这个我倒是知道的,那小子在华池训练一支踏白军,全部由军中最强悍的兵士组成。陛下率大军亲来,这支踏白军十分活跃。大约遇到了他们。”

    “这么说,我们一旦发兵华池镇。他马上就能得知了。”

    “得知又何妨?他手中没有兵可用,如何守城?这才是阳谋。”赵思顺道。投靠了新主子,他立功心切了。

    但赵思顺说得也有道理,叶悖麻带的可是两万兵马,将华池县所有丁壮一起集中,也未必有两万人。

    “那就发兵吧。”叶悖麻说道。

    时间也不能再拖了,到达荔原堡耽搁了一天多时间,在荔原堡下又耽搁了一天多时间,整整三天时间过去了,因此第四天叶悖麻发兵华池镇。

    大军浩浩荡荡向东出发。

    路过青溪川时,宋吉说道:“叶悖将军,就在此做饭吧,傍晚抵达华池镇扎营,明天攻克。”

    这也是一个较为平坦的地方,若大的一个河谷,河谷上游还有一个汉人的寨子,不过叶悖麻也没有时间来攻打它了。但用来扎营很好,地势平坦,一目了然,并且又有一条小河潺潺流过,河水清澈,可用饮水。士兵开始做饭,一部分士兵牵着马到下游让马儿喝水。

    宋吉说道:“前面是一片山林,等会派出一支骑兵过去,防止有埋伏,过了那片山林,就是大浏川,上有一桥,我估计那个小知县十之**会拆此桥,阻我行军,因此务必过了那片山林后,伐木建桥,不过好在秋水始平,不会耽搁时间,再走十来里地,便到了华池镇。”

    “宋蔑,你对这条路十分熟悉嘛。”

    “叶悖将军,这事儿不提了,当初我就想投奔大夏,本想用那个宝藏引得保安军诸族产生血拼,再引大夏军队进入,替大夏建功立业,但就坏在那小子手中。随后我迫不得己,逃到府州。又从府州逃到庆州,才来庆州就是经营私盐的,开始时我没有能力雇佣手下,不得不亲自经营,仅是这条路,我就走了六七遍。”

    “宋蔑,若是此行建功立业,我一定会在陛下面前保举你。”

    “叶悖将军,那小子真不能轻视啊,我总感觉兵力少了一些。”宋吉道。就说平戎镇那三千兵马吧,若是改成五千兵马,平戎镇将会防不胜防,然而三千,威慑力立即下降了。还有这一行两万兵马,若是两万五千兵马,那么又可以做出更妥善的安排。

    反正从秋天起,潜意识地就让他感到很不安。

    “你胆子太弱了,用你们汉人一个词,叫什么来着,杯弓蛇影。”

    “我们汉人还有一句话,小心掌得万年舵。”但宋吉也没有想争执,反正到了这份上,不得不发了。

    吃过了饭,三军再次开拨,不过叶悖麻也听从了宋吉之见,派出一支骑兵到前方做先锋。我派出几名斥候,你将我的斥候干掉了,我派出几百名骑兵,看看能不能将他们干掉?

    但只一会,前方便传来消息。

    叶悖麻听说后立即骑马冲了过去。

    不远处摆放着一具尸体,正是他派出的一名斥候。但形状很恶心。尸体削了脑袋,脑袋挂于路边的一棵小树上,但舌头却用铁钳强行拉了出来,拉得很长,象是吊死鬼一般。下半身尸体摆在另一边,然而剪断了十根手指头。(未完待续。。)

第二五〇章 九尸迎客(四)

    “四下里可有敌人?”叶悖麻愤怒地问。

    但他也忘记了西夏岂不是同样的惨忍,捉住战俘后,割耳朵,割鼻子,怎么吓唬怎么做。

    “叶悖将军,我们四下打探过了,并无敌人。”

    “继续往前打探,将这人掩埋了。”

    “喏。”

    然而只一会儿,前方又传来消息,叶悖麻气愤了,立即清点两千名骑兵,包括铁鹞子,迅速赶向前方。

    出现了第二具尸体,还是他派出去的斥候。

    与第一具一样,一切两半,脑袋对着一面铜镜,好象他临死前遇到极恐怖的事,眼睛瞪得大大的,死不瞑目。另一边树上用许多铁钩将此人的皮肤钩住,悬挂在树干上。

    “立即掩埋,四下打探。”

    但不久又看到了第三具尸体,更惨,一个土灶,土灶上摆着一个蒸笼,人头就放在蒸笼里正在蒸,另一边树下一个炭炉,炭炉里放着一根小铁柱子,铁柱子烧得红彤彤的,尸体就抱着那个铁柱子烤,使得空气里传出一股尸臭味。

    “立即掩埋,再探,尽量探得远一点,这附近肯定有敌人。”

    并没有结束,第四具尸体又来了,人头躺在一片冰块里,不知道这时季宋人哪里弄来的冰块,有冰窖,但那多是宋朝有钱人备作夏天用的,到了秋天,冰窖同样清空了。况且这时深秋。

    下半身则趴在几十片刀片上,似乎在上刀山。

    然而还不及下面的惨,第五具尸体很快来了。人头在油锅里炸,下半身更缺德。宋人刻意挑了一头快要死的黄牛,在它身上砍了几十个小口子。老黄牛吃痛,又被绳子栓住不能跑,于是拼命地在那尸体上践踏,叶悖麻发现时,尸体早让牛践踏成肉泥。

    第六个尸体要稍稍好一点,但也好不到哪里去,下半身上面压着大石头,人头则是放在舂臼里生生杵成肉酱。

    叶悖麻狂吼道:“传我令,攻克华池镇。屠城。”

    话音未了,第七具尸体接着出现,被宋人生生割脉放干了鲜血,然后将鲜血放在盆里,人头就摆在鲜血中。

    一具比一具恶心,有的掩埋尸体的西夏兵士都忍不住呕吐起来。

    第八具尸体也惨,但有点古怪,下半身被凌迟,人头放在一个铁锅里烧。然而人头却没有烧焦。士兵倾倒这锅热油才发现。仅是上面飘着一层油,下面全是醋。这有科学原理的,但叶悖麻没有却想了,继续让手下掩埋。

    最狠的是第九具尸体。下半身由一个大锯子生生锯成两半,人头更惨,一头小毛驴不知所以然地在拉着石磨。可下面石磨没有孔,因此人头磨成肉酱后。继续在磨子里磨。

    这下子大半士兵都想呕吐了。

    接着叶悖麻又看到一个大木牌,上面写着十六个大字。九尸迎客,有进无回。放下屠刀,回头是岸。

    继续前进,那不是华池县,而是十八层地狱,停止入侵,回头才是生路。

    “啊!”叶悖麻仰天大叫:“王巨,你点小把戏就想吓倒我吗。”

    说着带着手下就冲了下去,看宋吉所说的那道桥在不在。

    然而他跨下的战马一阵嘶鸣,差一点将他掀翻。不但他,其他好几十名冲在前面的骑兵都是如此。叶悖麻立即跳下战马,看怎么一回事。

    看到了,原来宋人在地下埋放了许多铁蒺藜,上面又盖了一层浮土,不注意根本看不出来。

    无处不在的铁蒺藜!

    但这没办法骑马奔跑了,于是他派人去后方喊来宋吉问:“还有多远路才能离开这片山林?”

    “四五里路吧。”

    “现在怎么办?”

    “有点不大好办,只能派步兵慢慢地将这些陷阱找出来。”

    “林中还发生了一件事,”叶悖麻将刚才的九尸迎客说了出来。

    “十八层地狱,九尸迎客?”宋吉不解:“难道他们想削我们的士气?”

    “是激我们的士气。”

    “不管是削还是激,没那么简单,”宋吉看着山林,他鼻子嗅了嗅:“什么味道?”

    “是有一种怪怪的味道。”

    宋吉钻入林中找,一会儿捧出一把事物:“是硫磺。”

    “不好,下令速退。”叶悖麻立即说道。

    因为在处理这个九尸迎客,又要派人仔细入林打探,后面大部队也进入山林道路上。

    宋吉也担心王巨用火攻,因此没有作声。

    三军人马立即撤出山林,回到了青溪川,这里安全。

    宋吉与叶悖麻又看着山林,宋吉道:“似乎不象哪,叶悖将军,你看这山林。”

    是深秋了,许多草木枯黄,但这片山林不是以落叶乔木为主,而是以松杉这些常青木为主,而且因为百姓时常入林放牧,地上的枯草并不多。得堆多少硫磺才能将这个山林引燃?

    “宋人想要做什么?”

    “我来想一想,叶悖将军,你会不会觉得会是另外一种可能,他们刻意这么做是故作疑兵,让我们不敢攻打华池镇,或者将我们拖一拖,等待后方或者延州方向的援兵?”

    如果王巨能听到,他一定会眼泪汪汪,哪里有延州的援兵哦?

    不过在叶悖麻心中,似乎还真有这个可能。并且王巨修了华敷道,如果赶得急,今天派人求救,下午就能清点好,后天晚上延州的兵力就到达华池镇。

    否则何必搞这么恶毒的九尸迎客?

    于是叶悖麻立即下令,派出三千步兵,去林中清扫路障,得将那些铁蒺藜从地下找出来,大军才能得过。但这样一折腾。今天晚上走不成了。即便走得成,天色也晚了。这个山林便是最佳的埋伏地点。因此叶悖麻立即下令扎营,然后派人四处打探。

    一会儿斥候来报:“那个村寨是空的。周围数里未见一个人影。”

    有人影他们也未必能察觉,但肯定没有大部队埋伏。

    这进一步证明了宋吉的猜测。

    可是宋吉越来越不安,他看着大伙在扎营,找到了赵思顺:“思顺将军,你以前有没有与王巨打过交道?”

    “没有,我的寨子属于大顺城管辖。”

    “有没有听说过什么?”

    “百姓的说法不能当真。”

    “说了什么?”

    “宋蔑,说了什么,你以前在庆州难道没有听过吗?”

    无外乎就是赞扬王巨的一些话,什么文曲星哪。什么小王老子哪,什么文武双全哪。

    “你怎么看这个九尸迎客?”

    “我也不大清楚,不过它确实吓唬了一些兵士。”

    后面的大部队没有看到,但两千骑兵多是看到了,一边在扎营,一边就在谈论。不是每一个士兵都胆大的,有的士兵听了,心里面发毛,特别是撞令郎。

    “那这样似乎就对了。”宋吉道。

    这一战必须得战胜。否则战败后,这件事若传将开来,会无形中削弱许多将士的士气,就算不怕死。但怕不怕会被象九尸迎客那样折磨而死?

    于是他找到叶悖麻,对叶悖麻说道:“叶悖将军,禁止士兵谈论此事。如谈论,攻破华池镇。屠城后再谈论。”

    不屠城,士气是振作不起来了。

    叶悖麻立即下令。

    然而宋吉仍觉得哪里不对。他继续看着山林,现在九月末了,日头渐短,这一来回折腾,夕阳渐渐西下,到了这时,白天还好一点,晚上便开始冷起来,虽没有结冰,也不过几摄氏度的气温。有的士兵趟过小溪,到对山砍下树木,生起篝火。然后他盯着这条小河,准确来说它只是一条小溪,那怕是夏天时,它也很浅。到了这时,它更浅了,一块块光滑的鹅卵石便露了出来。

    宋吉便将自己放在对方来考虑。

    水攻,那是不可能的。

    火攻,似乎也不可能。况且现在再想一想,连退都没必要退,若是真火攻,何必用九尸迎客来惊动自己这支大军?

    伏击战,那也不行,山林虽密集,不过广派斥候,上哪儿伏击?

    难道真是吓一吓,拖延时间等候援兵?

    赵思顺盯着他,对叶悖麻说道:“叶悖将军,这个宋蔑不行,胆小如鼠……”

    “那倒不是,他以前就是黑蜂盗。”

    “黑蜂盗?”赵思顺没有听说过。

    “他以前投奔围林寨寨主余峰,与余峰蒙着绣黑蜂的面纱,劫了许多宋朝私商的货物,也杀了不少宋人,所以百姓称他们为黑蜂盗,但被那个王巨两次破坏了,因此有些忌惮王巨。”叶悖麻将宋吉大约经过说了一遍。

    “原来如此,那小子藏在暗处。”

    “是啊,我也是这么想的,就象去年三战,主要大家掉以轻心,才为那小子得逞。现在他行不行?伏击,往哪里藏啊。”

    这就是斥候的作用,也是叶悖麻的底气。

    他又说道:“不过除了他忌惮王巨外,其他的却也不错,替我出了许多主意。”

    赵思顺冷哼一声。

    同样投靠了新主子,得争宠啦。

    天渐渐昏暗下来,就在这时,前方传报,一支宋朝蕃骑突然从林外杀了进来,十分凶悍,前方请求支援。

    叶悖麻立即派了一支骑兵进林援救,又看了看天色,说道:“顺便让他们回来休息。明天天一亮,再次进入清扫。”

    许久后,前方的军队撤了回来,死伤不重,看到西夏骑兵到来,那支宋朝蕃骑也撤回去。宋吉听着大家的禀报,说道:“叶悖将军,看来是如我所猜想的那样,敌人想要拖延时间。”

    “有这个可能。”

    “明天不用单独派人清扫了,大军直接进林,斥候散开打探,前锋清扫,一边清扫一边行军……不行,再派两千兵马进入林道扎营,防止晚上到来,宋人又再次布下铁蒺藜。另外派人不停巡逻,防止宋人袭击。”

    很稳妥的一个安排,叶悖麻立即接收。

    于是两千夏兵再次进入林道。

    天就黑了。

    到了二更时分,前方有了动静,几名士兵匆匆跑回来,他们在林中巡逻时,有人射了一道箭书,上写一行大字:回头是岸,尔等不回,三更地狱,尔等去处!(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0919/ 第一时间欣赏暗黑大宋最新章节! 作者:午后方晴所写的《暗黑大宋》为转载作品,暗黑大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暗黑大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暗黑大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暗黑大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暗黑大宋介绍:
简介一:一个超级权臣成长之路。 简介二:遵守规则,利用规则,践踏规则。 简介三:王巨降临在一个充满战乱的贫困地区,他亲眼看到一幕幕百姓的苦难,国家的软弱,于是决定用黑暗之剑去持光明之心。暗黑大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暗黑大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暗黑大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