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暗黑大宋TXT下载暗黑大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暗黑大宋全文阅读

作者:午后方晴     暗黑大宋txt下载     暗黑大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40章 春雷

    这时候战场上看上去很混乱,确实也是很混乱,不过在混乱中各有秩序。

    那就是战旗。

    象这样超级战役,识别敌我十分重要,有人说系毛巾,或者从铠甲来甄别,那在中小型战役中会管用,但放在这样的特大型战场不大管用了。

    不要说西夏,就是宋朝的铠甲同样很乱,铁甲、皮甲、纸甲、布甲,大家都有,甚至有人穿的就是缴获来的敌人铠甲。而且两部军队来源同样十分混乱,西夏的军队来自西夏各地蕃汉各部族。宋朝的军队同样如此,有蕃兵、蕃民兵、汉人缘边弓箭手、保捷军、各地马步禁军,因此从口音上、从相貌上、从铠甲上,甚至从兵器上,都不大好甄别敌我。

    这时阵型与战旗尤其重要,因此在古代战场上旗帜五花八门,实际不是五花八门,而是各军有各军的战旗,甚至为了区分,上面还标准了主将的姓氏。

    它就是为了这种情况下,各自三军部下始终靠扰在一起,然后向敌人攻击。

    所以一旦阵型打乱了,无论兵力占据多少优势,马上三军就会迅速溃败。

    可能梁乙埋看不出来,但王巨却能看出来,并且王巨还看到很多问题,比如宋朝官兵大半没有实战经验,因此在战场上表现很笨拙,还有许多是弓弩兵,但现在不是两军对垒互射,而是直接的各种兵器混战,尽管提前王巨准备了大量提刀,因为许多弓弩兵以前未练过用刀。刀拿在他们手中。感到很别扭。这多少也抵消了士气所带来的正面作用。因此在大顺城宋军未冲过来的时候,西夏人渐渐从一只只乱转的苍蝇,慢慢变得有序,向各自的战旗靠拢,所以那一刻,让王巨很担心。

    不过随着大顺城宋军冲杀过来,战场再次逆转。

    前面就是梁乙埋的主力军队,也就是呆在柔远寨城下还未来得及撤退的夏军。他们在最前面,战得最激烈的便是这一部分的夏军。

    后面则是原先撤出柔远寨,却让梁乙埋调回的夏军。并且在会战爆发开始,后方还有许多夏军源源不断地从后方涌过来,这些夏军的到来,一度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

    但随着战争的持继,后面涌来的夏军渐渐少了,应当还有不少夏军在后方赶回来,只是他们离得远,传令又耽搁了。便产生一来一去的时间误差。所以后面夏军涌来的数量在渐渐下降。

    实际王巨不清楚,一开始梁乙埋以为宋军只有两万来兵马袭击了梁永能部。所以下令是前方十里处的军队撤回来。直到梁永能逃回来。禀报是三万多四万多宋军,再加上大顺城宋军也杀了过来,梁乙埋这才下令前面三军一起撤回,甚至让安疆堡的部分夏军也撤回来支援。但这样便产生了更大的时间误差。

    后面还有许多夏军,但都在半路上。虽然相隔得不是那么远,只是隔着无数重山,王巨看不到罢了。

    现在这一部夏军也陷入了混战当中,姚雄带着手下,已经冲杀到了这里。大顺城的官兵因为道路之故,直接就冲入了这股夏军当中。这样一来,梁乙埋身后都成了血腥的战场。

    并且要命的是姚雄看到王巨旗号,于是他带着手下数营骑兵,又向夏军后方冲去。

    夏军后方便是梁永能的逃兵。

    他的手下整被打散掉了,不要说旗帜,就连号角都丢失了。

    开始他们从梁乙埋让出的三条通道逃向后方,接着宋军杀过来,通道也没有了。因此梁乙埋不停的喝令着,让这些败兵想办法逃到后方集结整编。

    如果不是大顺城的宋军杀过来,说不定就让梁永能集结成功。那时西夏就有六成机率可能反败为胜。

    梁永能正在集结整编他的部下。

    然后就看到姚雄带着手下向后军冲来,接着刘绍能与林广一左一右也接到了王巨命令,向后方杀来。

    这股正在集结的后军一阵慌乱,然后致命的杀着就到了。

    那就是李三狗的军队出动了,这么多天的惨战,多少胞泽死于西夏人之手。至于多少西夏人被他们杀掉那是不管的,因此个个义愤填膺,鼓噪着,冲了过来。

    要命的这部宋军兵力虽不多,可多是凶悍的蕃人,而且经过这么多天血战,个个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更不会有人怯战。

    姚刘林三支宋军就象三把尖刀,生生撕开三道口子,冲向了这些正在集结的夏军,李三狗这支宋军更是直接杀到了他们后方,这一击成了致命一击。

    本来这些夏兵被杀得惊魂未定,又看到四把尖刀从四面八方,甚至从背后撕过来,在这四把巨大的尖刀绞杀下,一个又一个战友倒在血泊中,个个吓得面如土色。更要命的是后面有大范围的空旷地带,在这个空旷地带后面便是被西夏重新占领的安疆堡。

    所以这些夏军自发地就做出了选择,一个个不要命地向安疆堡逃去。

    “敌人大败,敌人逃跑了。”姚雄立即吼道。

    至此,姚雄已经展露了名将风范,这时候一吼,可以说当抵两万雄兵。

    并且姚雄未等王巨旗令下,便带着手下调转马头,重新杀回。林广、刘绍能与李三狗也不差,立即会意,从左右向西夏中军冲去,而将中间地带让出来。逃吧,让你们逃。

    这时敌人的中军在大顺城的宋军冲击下,也渐渐不支,有部分夏兵看到后方大规模地逃跑,接着又听到宋军的喝喊,那就逃吧。

    梁乙埋也看到这种很不好的势头,他立即下令道:“传令后方三军,那支军队逃跑。就将那个主将斩首。”

    命令迅速传到后面。

    但是很不管用。后方梁永能的部下看到中军也在逃跑了。逃得更快,李三狗、姚雄、林广与刘绍能又有意地杀两边杀回来,中间留下一个若大的空档,而且经过数次配合,窦舜卿与高永能自发地将两人各自的兵士往两边带,然后再向中间挤压。

    在宋军不停地绞杀下,越来越多的西夏中军也开始大范围地逃跑。

    王巨在山坡上看着,直到这时。他一颗悬着的心才全部定下去。

    西夏人败定了!

    于是他抚了一下胸口,立即传令,让林广、姚雄、李三狗各自率领他的部下继续杀向西夏的前军,然后与刘昌祚的大军会合。

    等会敌人完全溃败时,刘昌祚、林广、姚雄、曲珍、姚兕、李三狗、顾永平、杨培这几支军队全部留下来休息,顺便配合后方七营官兵抓捕战俘,所有战俘战马送到柔远寨与荔原堡关押起来。然后开锅做饭,吃过饭后由刘昌祚为主将,率领三军准备向西谷砦出发,但今天晚上这几支军队必须赶到西谷砦。

    余下兵马。包括王君万、杨文广、窦舜卿、高永能、归妹浪埋、刘绍能、赵余庆这几部继续追击。

    这是王巨有意载培刘昌祚。

    实际这次大会战,名将如云。但在王巨心中,最想载培的还是刘昌祚,次之苗授,因为这两人不仅是有名将风范,实际放一放权,已经有了名帅风范。

    不过因为姚兕的善心,中途发生了一系列的变故,王巨不得不将刘昌祚先行调到凤川砦。随后计划一变再变,最终还是让王巨成功地会合了王君万与刘昌祚这两支劲旅。然而虽是如此,却因为上次的调动,让王君万风头劲出,刘昌祚几乎象消失一般。包括刚刚一战,因为各军所在的位置关系,刘昌祚不得不殿后了。

    刘昌祚本人也没有怨言,他的性格太好了,所以史上被高遵裕坑爹了。换作王君万,他能听高遵裕调动,不立即趁胜攻灵州城,反而率领三军眼睁睁地看着灵州防御增强,自己三军却在灵州城外眼巴巴地等着高遵裕来到?

    所以这次王巨刻意给刘昌祚一次脱囊而出的机会。

    他还有意地将杨文广所部也调到追击大军中,原因也简单,在这些诸将当中,窦舜卿位置最高,次之便是杨文广,他乃是鄜州的知州!再次之便是西边的周永清与种古,以及延州过来支援的高永能,正在半路上潜伏下来的燕达。

    其他人差不多,要么就是姚兕名气比刘昌祚大,不过谁让姚兕这次犯下了一个错误。

    军令用旗号传给了诸将,不过战斗依然在继续。

    接到军令后,林广、李三狗与姚雄三人率领着三军往回杀,但因为窦高二人率领着大军在两边挤压,他们只好率领部下从中间生生强行杀开了一条血路。

    可没想到这次强行回杀,却成了一次误打误撞之举,本来中军士气涣散,再加上三支宋军不讲理的杀入中路,立即让中路夏军失去了所有安全感。

    仅是一会功夫,整个中路夏军就炸营了,特别是那些骑兵,一个个率先向西逃去,余下的步卒同样不要命地向西狂奔。

    大败!

    惨败!

    梁乙埋痛苦地差一点想拨剑自杀。

    没用了,注定了惨败,他只能下令,三军撤退。

    至少从现在起就组织撤退,比整个三军溃败逃跑,效果要好一点。

    他想法是没有错,可现在战场上那么多如狼似虎的宋军,其中不乏多名勇将,哪里轻松地让他得逞。王君万与刘昌祚诸将继续带领着手下不停地将夏军绞杀分割。

    看到中军逃得快空荡荡了,终于兵力最多的西夏前军也失去了最后一份勇气,尽管梁乙埋下令是撤退,但实际是演变成了崩溃逃亡。

    王巨又立即下令追击,同时让三军齐呼投降不杀。

    这时才是逼降的时候。

    梁永能这次可能幸运一点,他逃在最前面。中军可能也幸运一点儿,他们逃得也比较快。但前军现在变成了后军,他们名义是在逃跑,实际一直与宋军绞战在一起。

    无数的夏兵眼看着自己被丢在后面,同伴不停地被宋军击毙,只好举起手抱着脑袋投降,甚至许多骑兵因为夹在拥挤的人群中逃不出去,也不得不下马投降。特别是那些负装沉重的铁鹞子,开始时他们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因为顶在了最前面,现在成了最后面,战马装备沉重,无法逃脱,不得不下马投降,要么就被击毙。仅是在柔远寨前,梁乙埋所带来的铁鹞子就折了七成!

    柔远寨之寨成了庆州战役最大的亮点。

    在这次战役中双方投入了惊人的兵力,梁乙埋几乎投入了十二万多兵力,王巨投入了近八万兵力。如果将白豹城的夏军、姚麟燕达的宋军克除不算,双方投入的兵力也超过了十七万人。

    自宋朝立国以来对外战争中,虽然兵力数量还不及高梁河与岐沟关这两战的总兵力之和,但整个战役兵力却能几乎与之相当,而且是完全颠倒过来的,那两战中是宋军兵力占据着绝对优势,辽国的兵力要少一点。但现在是宋朝兵力少了很多,西夏兵力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结果同样颠倒过来,那是宋军惨败,现在成了敌人惨败。

    而且这一战不管什么阴谋阳谋,它是正大光明的野外大型战役,没有夜袭,没有堡砦,完全是两支军队的正面野外对撞。

    这场战役也改写了宋军对外作战的历史,自从岐沟关会战大败后,宋军在正面单个战场上罕见投入大军,定川砦投入的兵力已经是颠峰了,但那次投入的兵力越多,败得越惨重。

    严格来说,这次投入的兵力比定川砦还要多,并且是在真正单个战场上的投放。

    这一点不象西夏,李元昊多次率领十万以上的军队作战,并且多将这十万军队放在单独战场上对宋军对辽国剿杀。

    因此柔远寨之战,破掉了宋朝开国以来对外战争史一个个记录。而且它还让一大批宋朝士兵得到实战的锤炼,也增强了他们的士气与信心。同时锤炼的还有大批将领的指挥能力、协调能力、想像能力、配合能力。同时也改变了宋朝百姓对宋朝官兵的鄙视,好铁不做钉,好汉不当兵,就是从宋朝传出来的。

    甚至可以说,只要以后指挥者不象高遵裕葛怀敏那样乱来,将这些原班将士调集起来,就能发动一次象样的战役,并且胜利的机率仍达到七成以上。

    况且胜得如此地光彩,这无疑象一道春雷,在宋朝的上空炸响,带来了春天的气息……(未完待续。。)

第541章 放过梁乙埋

    王巨带着三军追击下去,刘昌祚先是林广姚雄尾随大军身后,配合追军抓捕战俘,又让曲珍带着骑兵配合后面的七营官兵继续抓捕身后的西夏逃兵。余下人等打扫战场。

    这个战场范围太大了,几乎长达六七里路,不仅是这条山沟,附近的各条小山沟与一些低矮的峁岭,都成了战场。

    但这个大家都喜欢,战利品就是财富啊,有一半是属于他们的!

    当然战俘也是财富,而且这次西夏逃兵会很惨,不象以前,附近都有夏军,只要找对了方向,即可逃出生天,但现在西夏人败退下去了,上哪儿找夏军去?那么接下来问题就来了,他们马上得吃什么?还有呢,虽然天气渐渐回温,可是到了夜晚依然是零下摄氏几度的寒冷气温,又饿又冷,就是铁打的人,能坚持几天?

    结果等到百姓从后方陆续返回时,他们在许多荒山野岭处,都时不时发现饿死冻死的西夏兵士。

    甚至有的西夏将士又冷又饿之下,主动跑出来,找到宋军,俺们投降,给俺们一点吃的吧。

    但这是未来几天的事。

    眼下各军任务依然很重,王巨带着庞大的宋军追击下去,刘昌祚派出部分骑兵抓捕战俘,余下打扫战场,接着做饭,然后就要出发了。明天环州,他们还要面临着一场血战。

    姚兕走了过来问:“刘将军,我上次没有给明公带来麻烦吧?”

    “姚将军,你说呢?”刘昌祚差一点无语了。若非这老小子。那容得王君万在自己面前得意嚣张。

    但刘昌祚还不算郁闷的。最郁闷的乃是燕达。

    他顶在淮安镇,死死地将仁多零丁几万主力军队拖住,这才有了庆州城业乐镇城下大捷,萌门三岔之捷与马岭川大捷。可朝堂上有几个大臣能懂,军功啊,你杀了多少敌人,抓捕了多少战俘?

    能说王巨不重用自己吗?将自己顶在淮安镇,就是一种重用。可这个重用……此时伏在一个山窝里的燕达想一想其他将领的情况,不由地想流口水啊。

    “唉,当时真的两难哪。”

    “过去的就过去了,并且你在荔原堡表现也不错。”

    “惭愧惭愧,”姚兕说道,就是表现好,还能如李三狗吗?

    “明公也说过这件事,如果换成是他,当时同样也很为难,不知如何选择。而且明公对你很欣赏。特别明公对你长子的重用,你应当欣慰才对。”

    “这也是。”姚兕转忧为喜,心中想到,真不行,等战后再象王巨道一个歉吧。

    不过姚兕那件事,以后会引起很多争议。

    从感性他做得没错,人命关天。

    但从理性上来说,他确实做错了,就象宋军用西夏战俘做肉盾,无论梁乙埋或是仁多零丁,一点也不手软。

    而且这个例子也不能开,否则以后西夏人突然抓捕了大量宋朝百姓押到城墙下面做肉盾,城头上的宋军该如何选择?

    然而王巨现在也没有心思想着姚兕。

    大军滚滚向北。

    有人讥笑宋军会打顺风仗,其实最会打顺风仗的是西夏军队。

    一旦败了,他们逃起来比谁还要快。

    不要说梁乙埋了,就是李元昊亲自率军,都多次出现过这样的情况。

    马上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梁永能被部下卷带着向前逃,没有多久,就撞上了从前方重新撤退回来的夏军。

    看到这支援兵到来,梁永能头脑清醒过来,前面还在打着呢,我怎么逃跑了?整杀蒙了,都不知道为什么逃出来了。

    因此他立即勒令三军停下,不得逃跑。柔远寨附近这几条山沟都比较阔大,但再往前去,山沟便变得狭小了,实际也不算是小山沟,但对于这么多将士来说,是一条狭窄的山沟。再加上梁永能的命令,逃兵不得不停下。

    梁永能下令,让大家集结。

    不过他还没有想清楚,该不该重新杀回去,因此想了想,正打算派几名斥候回去打探情况,中军又败退下来。同样也卡在这里了。

    实际上这时梁永能继续逃下去,伤亡还会小一点。

    前面道路被自己人堵住,后面没有追兵,这些夏兵一个个停下,茫然不知所措。

    梁永能继续让他们集结整编,然后让斥候回去打探。可斥候只离开一会,不用斥候回来禀报了,西夏的庞大前军败退下来,并且宋军一直缠住绞杀过来。

    既然前军也败退,后面宋军一直在绞杀,那就逃吧。可是因为梁永能的耽搁,几万名将士一起停在这里,前面的道路又越来越狭窄,这意味着通行的速度必然放慢。

    于是前面在逃,后面的前军迅速也就逃过来。再后面是宋军在疯狂地狡杀,要么投降,要么就击毙。向王巨投降,能有什么好下场。但逃又没办法逃,然后最残忍的一幕便出现了。

    大家一起想逃,道路又变得狭小,于是越想逃便越堵。要命的是西夏军中此时有大量骑兵,因此那些骑兵直接扬马往身边的步兵身上踩过去。

    甚至有一些骑兵因为战马的相互碰撞,撞翻在地,后面又被其他的骑兵踩上,活活踩死。

    “作孽哦,这得糟蹋多少钱哪,”王君万说道。

    他身边的亲兵哄笑,然后大声喊着:“盐州,盐州!”

    梁乙埋在前面听到后面的喊声,面色苍白,这不是一句口号,如今白豹城后面的整个后方兵力空虚,不要说盐州,可能灵州都保不住了。

    无数夏军继续向北逃跑。

    眼看就要到了安疆堡。

    这个堡砦梁乙埋也刻意派人重新修葺了一番,本来是打算将宋朝原来的堡砦拆掉的,但因为成了重要的中转站。梁乙埋改变了主意。顺着这个堡砦向东又重新修了一个简陋的城堡。这也是迫于地形。防止宋军突然攻击安疆堡的举措,因此现在安疆堡占据了整个山头,一直延伸到山头的东侧。

    却没有想到今天会派上用场,如果冲入安疆堡中,三军也就能安全。

    就在梁乙埋以为能逃出生天之时,姚麟与秦渤突然带着五千兵马从侧面的小山沟杀出。

    这一下子等于将整个西夏败军拦腰切为两段了。

    梁乙埋吓得魂飞天外。

    不过姚麟与秦渤才不会这么蛮干呢,他们虽然将夏军切成两段,但始终顺着这条山道的西侧杀敌。继续将东侧的空档保留出来。

    有了空档,就有逃命的希望,西夏将士便不会顽抗。

    然而这样一来,整个狭窄的山道更加拥挤,西夏人相互践踏得更厉害了。

    “一路向北,缠着敌人,夺回安疆堡。”姚麟大声喝道。

    他们昨天晚上潜行,来到西边一个秘密山谷里,等的就是这一刻。

    有的夏军已经逃入安疆堡,然而看到宋军裹着西夏败军。就要临近安疆堡了,安疆堡的守将不知所措。现在不能关城门。大部队还在下面呢,况且梁乙埋也没有进堡,他只好看着梁永能问:“梁将军,怎么办?”

    “太狠了,太狠了。”梁永能喃喃道,他看着下面,不得不下令说:“立即撤退,迅速撤退,以便让后面的兵马得以逃脱的空间。”

    这一回他终于算是反应过来,宋军只是有意利用这段地形,想一口将十几万夏军全部吞下啊。但他们兵力有限,还设下这支伏兵,难道那个小子胆子这么大?

    其实王巨是迫不得己,手中就这么一点兵力,如果全部投入到柔远寨一战,大捷的把握会更大一点,但战果就有限了。就象现在,如果不让姚麟与秦渤率领兵马埋伏于此,而安疆堡中又有不少西夏驻军,大多数夏军逃入安疆堡,城门一关。马上王巨就头痛了,那么就要提前准备攻城器械,但就是那样,也未必能拿下安疆堡。至少不能很快拿下安疆堡。

    随后夏军徐徐撤向白豹城,再借助白豹城构成第二道防线,那么西夏三军就可以将后方诸堡砦城防稳定下去,不要说盐州了,能夺回白豹城就是幸事了。

    梁永能率领着三军逃向白豹城,姚麟与秦渤裹着败军也杀入安疆堡,但他们没有分兵驻守安疆堡,继续裹着敌人厮杀下去。

    梁乙埋也带着三军逃入安疆堡,继续逃亡下去。

    身后的王巨也带着三军杀入安疆堡,王巨只吩咐了一句:“赵余庆,你立即驻守安疆堡,看守好堡中的粮草辎重,然后打扫战场,围剿逃散的敌兵。”

    这也不算王巨有意打压赵余庆。

    赵余庆本人能力有限,可他手下都是来自庆州的蕃兵,战斗力强,但到了安疆堡这里,已经属于横山的山麓地区,地形复杂,几部兵马,也只有赵余庆才熟悉这里的地形。

    并且因为刚才姚麟拦腰一切,整个夏军的后面军队全部炸营,包括许多骑兵都纷纷逃向各个小山沟,步兵则爬上各个山峁,至于他们逃出主力军队,以后怎么办,天知道,先逃出去再说吧。

    这些崩溃的逃兵数量还不少,也必须要有好几营凶狠的官兵去抓捕。

    而且杀到这里,马上粮草就是一个问题,因此安疆堡内储存的粮草,十分重要。

    但王巨也勿需解释,这一战大捷,至少在庆州他的威望达到了巅峰,就是现在李克忠,恐怕都不敢质疑王巨的安排。

    “喏,”赵余庆答了一声,安排他手下各营去了。

    “追。”王巨带着后军继续追了下去。

    从安疆堡到白豹城这条道更加崎岖,加上姚麟与秦渤在中间梗阻着,高永能与归妹浪埋的延州前锋军队,已经与高秦二部会合在一起了。尽管他们杀到这里,一直有意让出右侧的道路,但夏军仍产生了大量践踏,甚至这种践踏都波及到了宋军。实际前面的宋军不是杀敌,而是如何迅速往前冲,然后努力使自己阵型不被冲散,不被敌人践踏波及。

    “我恨哪,”梁乙埋看到这种情景,心中悲愤地大叫着。

    太惨了,比上次大顺城惨败还要惨。

    不过梁乙埋自己也努地往前面冲,眼看就要逼近前面的夏军,就在这时,他听到一句:“那是梁乙埋,让他逃回西夏。”

    不知道是那一个宋朝将领吼的。

    这一吼侧面的西夏败军莫明其妙,那将又吼道:“放回这个宵小,让他折腾西夏,对宋朝有百利而无一害。”

    “啊,啊。”梁乙埋气得哇哇大叫。

    可想而知,这句话若是传回西夏,加上这次惨败,他自己,以及梁家,会产生多大的危险。

    并且宋军还真的听从了这个命令,无论梁乙埋怎么往前跑,宋军就是不抓他,也不杀他。并且他一路往前跑,一路有将领认出来,马上就传令,放过梁乙埋!

    在这一刻梁乙埋还有何威信?即便他下令,许多夏兵眼中怒视,也不大听他的命令。

    夏军一路北逃,宋军一路北追,眼看就到了白豹城,忽然又有一支宋军杀出,那就是燕达的六千兵马。

    而且这次他切得狠,整整切去了五分之四的夏军,仅有梁永能等少数军队在他的前面。但不是意味着这五分之一的夏军就安全了,燕达将夏军切断后,立即尾随追袭着前面的逃兵。

    这一切来得太狠了,而且那是燕达,五百打三万的主,能让仁多零丁忌惮的都不敢强攻淮安镇的主。

    况且逃到这里,天色已暮,因此西夏败军再次疯狂地炸营,无数将士向两侧逃去。很快白豹城的守将又遇到刚才安疆堡守将的难题,这个城门不能关哪,再梁乙埋还在后面未跟上来呢。

    逃吧。

    梁永能与白豹城的兵马又再度逃了下去。

    但在这里宋军开始了凶猛的狙击,随着高永能杀入白豹城,立即封锁城门口,然后让归娘浪埋手下的蕃兵大吼:“除了梁乙埋外,余下人等立即下马投降,反抗者死。”

    梁乙埋还没有进城呢,但你老人家可以放心大胆进城吧,进了城,我们还继续放你走……(未完待续。。)

第452章 一路向北(上)

    “曾公,庆州战况如何?”杨绘问。

    接到诏令,他仅用了三天时间便从开封骑马赶到了长安。

    一千里路,三天时间,够拼命的了。

    或者有人质疑,这个速度若是骑马不算拼命,只能略算是比较快。但比较一下大苏,从黄州到汝州的路况岂不比白豹城到安疆堡的路况更好?而且也不过几百里路。但为了舒服,非要乘船顺长江而下,再转到大运河,结果半途很是凄惨……再如比文彦博接到赵曙诏令去长安,走了大半个月还没有到潼关。俺老了,得坐车,并且不得颠簸,那岂不是慢了?

    所以作为一个生活比较享受的士大夫,以这个速度到达长安,算是一个奇迹。

    曾公亮通过这一点,马上就甄别出杨绘的立场。

    尽管曾公亮老了,也不能小看曾公亮的智慧,就象赵顼与韩琦斗智斗法,他隐在暗处,不公开得罪韩琦,却暗暗下了一些套子,最后与赵顼联手逼走了韩琦,终于真正走上一号首相之路。

    但聪明反被聪明误,在保守派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对声中,曾公亮为了保住地位,选择了妥协,这才退出权利中枢。

    可不管怎么样,他比杨绘要强得多。

    自己不能装傻卖疯,说我不知道,那你还不致仕干嘛?

    也不能说知道。

    不要看王巨打得极其光彩,可能憎恨他的大臣反而会更多。

    无他,苟安才是士大夫主流的认识。

    可能后人看到这段历史。觉得想不通。实际它自有原因。一是宋朝从开始就是守内虚外的政策。于是造就了士大夫本身的自我洗脑。

    在这个宗旨下,重文轻武、将从中御等等政策一起出来了,因此军队战斗力越来越差,结果每战每败,败得越多,士大夫越是反对战争。

    所以自澶渊之盟开始,再到宋真宗五路伐夏失败,苟安派渐渐占据上风。庆历三大惨败发生后。苟安派终于成为主流。

    不要问原因,原因很多,失败了怎么办?就是大胜,西夏穷凶极恶,不顾百姓生死反复地发起报复性战争怎么办,就算一胜再胜,因为战争带来的开支,财政压力怎么解决,百姓能不能承受得起?或者说辽国在边上又来参和一脚,又当如何?这样想得越多。越不敢打。

    反正将两个时空对叠,形式几乎一模一样。连外部压力都差不多,比倭国更流氓不守信用的西夏,不亚于美帝的辽国。只不过宋朝疆域更小一点,挤地皮与财政、科技、文明,是站在了世界巅峰,也稍稍强硬一点。

    当然,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财政,可是富裕了,也不意味着国家就能强大,那怕象宋朝这样,经济占据着世界的百分之六十!

    这小子为了王巨那个莫明其妙的和平协议,这么拼命地跑到了陕西,可想他的立场。

    曾公亮岂能说知道?

    说知道了,那么这小子会暴跳如雷,自己又如何表态?支持杨绘,不要搞错了,那必然会得罪皇帝。不支持杨绘,说不定文彦博等人,又要给自己喝上一壶。

    并且这小子为了博出位,胆子贼大。

    因此摸清楚杨绘的来意,曾公亮又理清楚了自己的思路,他慢条斯理地说:“听说前方又打了起来。”

    “不是议和了吗?”

    “难哪,那个梁乙埋几乎举西夏一国之力,发动三十万大军而来,可是数次惨败,损失惨重,他如何甘心议和回去?”

    “曾公,能否详细说一说。”

    “元素,老夫乃是判永兴军。”曾公亮道。

    其实细节曾公亮不清楚,消息也延迟,比如今天柔远寨之战,他在长安城中还没有听到。不过有的还是知道的,比如蔡挺奇袭天都山,昨天的马岭川之战。

    而且蔡挺与王巨派出报信的驿卒,已经离开长安,前往开封了。

    然而曾公亮不愿意说出来。

    杨绘无奈,不能说曾公亮说话粗暴,他判永兴军,管的就是永兴军的事,如果将手伸到庆州,最后结果就可能会扯皮。

    看到天色已暮,只好先行休息。

    但曾公亮也有些糊涂,为什么皇上会派出这个人去庆州主持议和?

    很没有道理的,是战是和,他是站在中立立场,之所以配合王巨,并不是因为他支持战争,或者说支持王巨。至少现在的王巨,不会让曾公亮放下身架去折交。

    这个原因主要是赵顼,赵顼是主战派,并且是西夏主动入侵,如果曾公亮不支持,而掣肘王巨,反馈到皇上哪里,曾公亮也会喝上一壶的。

    所以赵顼让杨绘来到西北,让曾公亮想不明白了。

    而另一边则正在喊话。

    归娘浪埋带来的全部是蕃兵,所以用党项语喊的。

    当然梁乙埋不会进城,但这却将他恶心了。

    这便是王巨有意的安排,将梁乙埋放回去,会让西夏增添许多变数。人死了,不管对错,都是烈士。就是抓住了又如何,为了“国际友好”,宋朝还不是乖乖将梁乙埋释放回去。于其这样,不如现在就释放,那么不管未来产生怎样的变数,对宋朝都会有利。

    羞侮又如何,梁氏为了当政,同样还不是用宋朝立威,一再羞侮宋朝。

    现在王巨所做的,也不过是用彼之道,还彼之身。

    梁乙埋带着手下亲信,向侧面的小道逃去。

    不但他,现在许多夏兵全部炸营,往这些山道小道逃去。

    燕达进了城,姚麟、秦渤进了城,高永能、归娘浪埋也进了城,但现在城中只有高永能与归娘浪埋这两股宋军。余下的全部继续追赶下去。

    然而并不是为了想将西夏前面逃跑的军队全部吃掉。那是不可能的。最终这十几万西夏兵马,击毙与抓俘的能达到一半,王巨就很开心了。就象现在西夏炸了营,一起四散而逃,宋军能抓捕多少?这个绝对不能心贪,得让他们炸营,得让他们逃跑,否则全部堵死。一是没有这个兵力,二是让西夏人鱼死网破,就会给宋军带来沉重的伤亡。

    因此燕达他们所做的,主要还是通过缠追在一起,一路追击下去,借助这个势,将沿途的横山一个个小寨子顺利拿下。

    与宋朝不同,宋朝的各堡砦相对来说,比较大,就象大顺城。达到了八百亩,比宋朝许多县城面积都要大。一般稍稍重要的堡砦。也与二百五十亩面积的荔原堡相仿佛,即便东谷砦这样的小堡砦,也达到了六七十亩大小。

    但西夏的堡砦很小,就象横山地区,各堡砦多达八百多个,实际各个寨子与宋朝的军寨皆不相同,九成半的寨子非是军寨,而是村寨。各村寨将寨子筑在险要之处,闲时为民居之所,战时就成了军寨。

    从白豹城穿过横山,近百里的山道上,各个寨子多达到四五十个,寨子小,只有简单的寨墙,而且许多村寨丁壮一起抽调到了军队中。想要攻破难度不大,不过它终是寨子,终是防御工事,况且沿途还有五六个正式的小军寨。因此顺势拨掉,能节约时间,能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只要将这条道路打通,那么大军就能逼近盐州了!

    高永能让归娘浪埋带着保安军的蕃兵留下来看守白豹城,不让夏军逃进城中,余下的任务与赵余庆一样,看管城中的粮草辎重,等会打开城门,看押宋军抓捕的战俘与战马,另外还有一个任务,那便是做饭,做好干粮后,立即派蕃骑出城,送到各支追击的宋军手中。

    命令下达,高永能也带着手下追了下去。

    不过他殿在后面,任务不是追击,而是收押前面抓捕的战俘战马,接管沿途各个山寨。

    白豹城前依然在战斗,夏军当中还有一些不要命的人。但他们的反抗根本不起作用,虽然赵余庆部留在了安疆堡,高永能等各军进入了白豹城,但王巨现在手中仍有战斗力强大的王君万第六旅,还有窦舜卿、杨文广、刘阒、刘绍能四将的部下,这几军当中,也只有杨文广的鄜州官兵之前未参加过什么战斗,余下的都经过了数场战役的考验。就是鄜州这一支,杨文广个人指挥能力也将这个短板弥补了。甚至不用王巨吩咐,各自便将这些负隅顽抗的西夏将士扑灭。

    这只是少数人,大多数夏军拼命地向四面八方逃去。不过这里非是大顺城,那一年败成那样,最终还让许多夏军成功逃回西夏。现在这里是白豹城,它真正位于横山山麓下面,

    这意味着他们想回家,那么面临的是真正的大山,再也不是他们身背后的那些土峁,但主干道上的白豹城又被宋军控制。

    那么这一条回家之路会有之难,可想而知。

    并且不仅是他们要回家,身后还有数万宋军在不停地追杀。所以许多西夏人明智地向金汤城那边逃去,那也是梁乙埋逃跑的方向。

    不过刘阒已经提前去了那条道路堵击。

    他能放过梁乙埋,但不会放过其他夏兵。这一逼,又将西夏三军将士逼得向两边山野逃去,又成了一条艰难的回家之路。

    天色渐渐黑下来,王巨下令让所有骑兵押着战俘进入白豹城休息。

    在这片地带,已经不需要骑兵去抓战俘了,但明天还有一场惨烈的战事继续打响。

    …………

    “韩公,子安拿下了白豹城。”章楶说。

    主要就是白豹城,它倚山而建,易守难攻,其险恶不亚于安疆堡。虽然宋朝曾两度得手,但无论是王珪还是刘绍能,都是出其不意派人摸到城中得手的。并且因为它位于敌境,虽然摸掉了一些夏军,随后都撤了出来。

    这个军寨,如果防备森严,一味强攻。那怕夏军士气低落。不付出几千官兵的生命。都休想拿下来的。

    现在白豹城得手,后方的一些小寨子不用担心了。

    韩绛松了一口气道:“这个子安好大的胃口,居然还成功了。”

    虽然他早就接到了柔远寨大捷的情报,可现在的表情依然是一副兀自不相信的样子。

    “难道韩公不高兴吗?”章楶说道。

    不过他心中很是鄙视,开始时看上去庆州局势很糟糕,你为什么不来庆州,连蕃大捷了,立即赶到庆州。不能怪章楶产生这样的想法。韩绛去宁州,那时王巨已经取得庆州城大捷与业乐镇大捷,但韩绛不知道啊,他只知道大顺城那边打了一个光彩的胜仗,至少庆州只要不出现重大失误,能保住不失了。

    保住不失,就是最大的胜利。

    所以他来宁州找王巨,可王巨不在宁州,于是第二天又来到庆州。

    这个时间未免太巧了。

    但怎么办呢,他是当朝宰相。陕西路宣抚使,整个陕西真正的头号大佬。虽然制订作战方案与他无关。不过名义上还得要请示一下的。

    “那就好,那就好。”

    “我们要做正事了。”

    “嗯。”

    这个正事有很多,包括马上韩绛要让郭逵发兵金汤城,白豹城拿下了,几天后宋军就要兵临盐州,那么金汤城这个钉子还不拨掉吗?

    拨掉了金汤城这根钉子,还要兵出保安军长城岭。

    其实就是以秦朝长城为基础的古长城,不过秦州只修到凉州地区,到了西汉又陆续延伸到了玉门关,西北到达居延海,后来匈奴打败了,大汉天下无敌,再无修的必要。唐朝李世民是天可汗,万族之王,更不会修建长城了。因此长城到了宋朝时多处损毁。东谷砦下面有一段古长城,那是一段碎片。保安军这段长城才是古长城的主体之一,从灵州延伸过来的,大多数还保存着,虽然损毁了许多,主体却在。

    范仲淹在知延州时,于长城岭路置了平戎寨,分东西二城,二城面积都不大,只有几十亩。后来随着西夏慢慢蚕食,加上边臣软弱,平戎寨又易手给了西夏人。

    因此王巨建议趁着这次大好时机,拿下金汤城之后,顺手将平戎寨再次夺回来,派人重新修葺扩建,那么宋朝就能控制住长城岭路,不但归娘族以后无忧,西夏人更不会象王巨少年那样,入侵原王家寨了。

    当然,如果能顺势将土门夺回来更好,那么整个延州与保安军就会稳如金汤,以后可以放心大胆地在绥州与西夏对峙。

    “不过……”韩绛迟疑,王巨想法是好的,郭逵却未必会买他的面子。

    这时候他还不知道朝廷下了诏书,以赵卨代替了韩绛,然而就是知道了,韩绛命令也未必管用,因为赵卨一直与郭逵走得很近。只能说赵卨资历浅,多少会对韩绛忌惮。

    “真不行,韩公,你再次吃点辛苦,回延州主持大局吧。”章楶蛊惑道。

    你老人家呆在庆州能干嘛,要功劳,俺们以后分功劳给你,大不了在奏折上美言几句,说你老人家也参与指挥了。但别在庆州碍手碍脚!

    不管怎么说,韩绛急吼吼地过来争功,让章楶心中很是不齿。

    王巨只考虑到战事了,也未深想。

    实际韩绛有苦难言,他来到西北,不是因为犯错误贬放下来的,而是与西夏连续发生了多场战事,宋朝担心发生意外,因此才让他下来总掌大局。

    结果呢,让王文谅出兵金汤城,王文谅未敢进攻,反过来招惹了夏军入侵保安军城。

    让种谔经营罗兀城,虽然不能说是惨败,可在去年那个大冷天里,动援了无论陕西路与河东路的民夫,以及数万大军,最后罗兀城还是不得不放弃了。

    然后又招来三十万夏军兵犯庆州。

    象这样发展下去,如果不争一点功劳,弄不好就象史上那样,真成了某个缘边路知州,回不到京城了。想一想,陕西路五个首州知州,不论那一个知州,能及首相威风吗?(未完待续。。)

第453章 一路向北(中)

    韩绛有些犹豫不决,当然章楶也不敢逼,换了说法:“如果不妥,韩公请下令。”

    这是大好时机,最少金汤城得收回来。

    如果郭逵不收,说不定王巨会强行代郭逵收金汤城。不然不好占据那一片横山,厚度太薄了,能占还是不易守!所以王巨才蛊惑韩绛占领金汤城与长城岭路。然后那边稍稍控制归德川,再将通寨川拿下,这样才能在未来守住这个横山凸角,只要守住了它,北就可以随时威胁盐州,南又可控灵武大道。

    甚至往大里说,只要能守住,未来整个扭转了宋朝在西北地形不利的局面,再加上绥州,整个西北军事形势会立即不会落入下风。

    当然,如果郭逵出兵那是最好不过。

    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就是让整个撤到后方的环庆二州军的百姓回家!

    有的百姓离开的时间长,身在异地他乡,虽然安派了棚屋、取暖的木炭石炭以及粮食,可总是呆得不舒服,而且也给各地地方官吏带来了许多麻烦。

    现在可以回来了!

    至于永和寨那边,章楶不知道仁多零丁只打算进攻一天。但就是不进攻一天,当他得知梁乙埋大军大败的消息,也保证逃得比谁都要快。况且他与王巨也安排了对付仁多零丁的策略。

    等到百姓回来,环州早就安定下来了。

    “这是正事。”韩绛立即说道,然后写下露布。这道露布不仅命令环庆百姓回来,同时也是向后方报捷。

    之前几十万敌人压境。后方谣传四起。百姓不知真假。往往都能一日三惊。

    也不能怪老百姓,当初李元昊才十万兵马呢,就成功地跃马长安城外,况且这是三十万兵马。

    有了这份韩绛亲草的露布文告,就能安定民心。

    而且对那些义勇与其他民夫,也有了一个交待,虽然你们在后方辛苦了,但前面的将士更辛苦。并且连续大捷,以少敌多,生生将三十万大军杀败,那么这份血与汗的付出,也就有了值得。而非是象以前,后方百姓付出了辛苦,前面将士却是屡屡打败仗。

    最后一件事,还要通告整个环庆二州境内诸堡砦内所有的百姓,也包括庆州城,甚至包括敌人。

    庆州城中立即响起鞭炮声。整个城中百姓欢鼓雀跃,就象过年一般。

    胥吏在抄露布。韩绛还要写文书,但这一回写的却是献给赵顼的奏报。

    以前王巨是每天一份奏报,可干巴巴地没有多少字,只有那天让宋吉送议和信的那份奏报写得很详细,随后又干巴巴的了。直到韩绛到来,奏报才“丰富”起来,整个儿地长篇大奏。

    伶儿也匆匆地跑回家,对琼娘说道:“娘子,娘子,大郎在柔远寨大捷了,并且大败夏军主力军队,连白豹城也拿下了。”

    “胜了就好。”琼娘抚胸道。

    “娘子,官人这一回又要杀好多人啊。”

    “你在胡说什么?”

    伶儿吐了吐舌头,但西夏人遇到了王巨,确实也倒了八辈子霉,几次都是惨败回去。以前还好一点,可这一次才叫真正的凄惨。

    但战争并没有结束。

    在永和寨那边还有一股强大的夏军,并且率领者是仁多零丁,而非是梁乙埋。

    其实不用宋军喊话,仁多零丁就得知了消息。

    这就是宋军兵力少的缺陷。

    因为兵力少,王巨必须将手中的兵力集结起来,以便发起一次次强力的痛击。

    不过这样一来,抓俘就不能给力了。其实只要西夏逃兵逃离战场二十里远,便可躲过宋军的抓捕。而且在两条主战场之外,其他堡砦留守的只有少量强人,也不可能分出兵力出城抓捕。

    有的西夏士兵在这个不熟悉的山区里转来转去,迷失了回家的路。但还有一部分机灵的士兵能辨认出大约的方向。

    因此有少量骑兵侥幸逃了出来,并且逃向了西谷砦方向,到了西谷砦,便有了仁多零丁的一部在驻扎,他们主要监注西谷砦的宋军,防止他们从背后来上一刀。

    这些逃兵带来的只是柔远寨的消息,不过仁多零丁已经猜到大约的结局。

    因此傍晚时分,他命令三军发起了一次强力进攻,最终没有得逞,不过借助这次进攻,向围困在宋军里面的罔藏逋手下传令,让他们明天投降,但他们手中还有许多兵力可用,还有大量宋朝渴望的战马,因此让他们与宋军谈条件,不过无论如何,必须坚持到明天中午,才谈判投降。

    其实这是仁多零丁为以后西夏在做准备了。

    这一战必然产生严重伤亡,但危机并不是这一战,而是在这一战结束之后。

    为了发起这一战,几乎举全国财力,但随着这一战失败,整个儿打了水漂。

    并且这一战过后,说不定西夏政局都为之改变。一个大败后,政局又不稳定的西夏,那会很危险。

    还有丁壮,整个西夏丁壮不过一百余万,然而仅是这一战,就葬送了多少丁壮?而且这些丁壮乃是真正的丁壮。难不成以后用麻魁军做主力军队?以后西夏会什么都缺,经济,战马,特别是丁壮!

    所以注定的结局,仁多零丁才让罔藏逋他们投降,也许谈不好,就被迫投降了。但只要活下来,以后说不定就会有希望营救回来。反正宋朝那一群求和的士大夫,什么傻事儿都能做出来。

    接着仁多零丁让三军休息,准备明天早上起营。这事儿瞒不住了,不如早点说撤退,三军士气还能稍稍稳定一点。

    然后又派出斥候去前方探路。

    天不知不觉黑下来,仁多零丁又接到一条很不好的消息。说是一支庞大的宋军从东边赶向了淮安镇。进入淮安镇休息。

    这让仁多零丁感到毛骨悚然。并且这让他看到了一点李元昊用兵的影子。

    是有点儿相似,两者都是大规模的运动战术,到了晚年,李元昊将这个战术运用得炉火纯青,所以才取得了河曲之战的辉煌。

    但不同之处仍是很多,毕竟宋军速度慢,因此它只能放在特定的环境下,比如现在的庆州。山多,地形复杂,宋朝熟悉西夏陌生。

    所以两者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不过好在淮安镇离永和寨足足有五十余里路,宋军骑兵少,步兵多,如果明天一早撤退,还能摆脱掉敌人。但仁多零丁心中冰冰凉,既然宋军都分兵来了淮安镇,梁乙埋那边肯定败得无比的凄惨。

    因此他又下了一道命令。明天天一亮,三军立即撤离。

    就在此刻。几名官兵将和斌带到了肃远寨。

    种古远远迎了出来,说道:“见过和将军。”

    蔡挺也在注意着庆州战局,昨天晚上仁多零丁撤退到了西谷砦,蔡挺早上得知消息后,知道王巨马上就要动手了,因此让和斌率领着袭击天都山的近万军队匆匆赶到环州,看能不能派上用场。

    这支军队刚刚抵达环州城,但种古不在环州城,而是带着手下来到肃远寨。

    和斌的近万宋军到来,这是一个意外之喜。因为袭击天都山,得到一笔不小的财富,这批宋军士气正是旺盛时刻。

    种古立即将和斌迎进寨中,但这近万宋军如何安顿,他也不敢做主,于是立即派快马向淮安镇通报。

    一个时辰后,快马气喘吁吁地来到淮安镇城下,刘昌祚得知消息,同样感到是意外之喜,因为自始至终,王巨并没有想到蔡挺还会增兵来援。不过现在通知王巨显然来不及了,气球还没有落下,但这一回不是为了通信,而是为了抓俘。

    然而安疆堡那边可没有气球,消息还会往王巨手中送的,但这时自己就必须做出判断。于是想了想,写了一道密令,又让快马自惠丁堡返回肃远寨。

    种古看到消息后说道:“和将军,那就麻烦你手下将士吃点辛苦。”

    现在种氏兄弟已经在开始布置了,和斌当然看出他们的用意,也明白刘昌祚的用意。笑了笑说:“权当是袭击了一回天都山。”

    各自在布置,各自在安排。

    天色渐渐明亮起来,仁多零丁开始撤军。

    被围在里面的夏军看到他撤军走了,一个个悲痛失望。

    “这一战败得太惨了,”仁多零丁站在远处的一个山顶上看着下面,心中想到。可能他会想出什么,那么会加快他的成长。可能他什么也想不出,那么以后看到宋军,心神胆寒,再无斗志。

    默立良久后,仁多零丁说道:“走。”

    走得也不快,宋军将这里堵上了,只能绕路,而且他帐下有六万多将士,那么意味着对道路格外的挑剔,普通的小道都要一一舍弃。

    于是转了一个大圈子,终于转出这片山峁,来到平阔的马岭川地带。

    刚出来,前面探路的斥候就回来禀报:“仁多将军,宋军在肃远寨置下营栅。”

    “继续前进,”仁多零丁喝道,早上他在绕路,淮安镇的宋军也起程,在后面追过来。

    虽然两相离得很远,但到了下午时分,说不定宋军就能追赶上来。

    他下完令后,立即骑马冲向了前方,昨天斥候也来此打探过的。可能这道栅墙大约是黎明宋军紧急筑立起来的。

    非是冰墙,天气也暖和了,冰墙战术失去了作用。而是一道真正的栅墙,整个儿将马岭川堵死了。栅墙后面站立着许多戒备森严的宋军。

    “那小子手中怎么有这么多兵力?”仁多零丁想到。

    宋吉回来说是九万多宋军,那些释放的战俘回来还是说,宋朝有九万多兵马,从以前各个情报分析,王巨手中确实有这么多兵马。

    但现在不对,若是有九万多兵马,战到现在,宋军同样也出现了沉重伤亡,昨天王巨又在柔远寨出动了那么多宋军,按理说现在环州兵力不多。

    可现在这里又出现了七八千兵马。

    难道是萌门三岔那边的宋军?

    他猜对了一半,萌门三岔那边的宋军,以及惠丁堡、木瓜堡少量宋军,也正在向这边靠扰,但还没有到达。这里仅是种谊与种古的部下。

    仁多零丁又继续看去,可能因为时间紧,正面马岭川栅墙坚固,侧面通向骆驼坪的那条宽阔山沟的栅墙稍稍弱一点。

    此时有一些宋军继续在加固着这道栅墙。

    仁多零丁要的就是撤回去,不管是归德川路,还是白马川路,只要能离开宋境就好了,那怕是稍小一点的大落乾川路。

    看了一会,他立即骑马回去,下令三军强行攻打肃远寨下的这道山沟沟墙。

    此时苗授也在分兵,让周永清继续将罔藏逋的兵马困住,他带着手下尾随过来,但他手中的兵马本来就不多,加上昨天惨烈的攻防战,现在手中兵力更少了,于是苗授只是尾随在后面,并没有杀过去。

    血腥的攻防战再度开始。

    进行了一个时辰,高敏率领着几千宋军赶过来驰援。

    仁多零丁看到天色临近正午,更加焦急了,不惜成本地几乎将全军投放过去,进行强攻。

    这只是栅墙,而且那边栅墙还没有完全立好,苦攻了一个时辰,种古看到伤亡惨重,只好下令撤退,你们想逃,让你们逃吧。(未完待续。。)

第554章 一路向北(下)

    “王君万,延州已经派兵去了金汤城,你也带领部下,前往金汤城,不要太快,但声势要大。这样才能将金汤城的夏军逼走。”王巨说道。

    这一战战果已经足够了,锦上添花可以,但不必要付出惨重的牺牲去锦上添花,攻城战西夏人不善长,宋军同样头痛。金汤城虽然不能称为固若金汤,但在西夏前线诸堡砦,它几乎接近了固若金汤,最少能算得上一座高大雄伟的保砦。

    所以王巨试图不战而屈人之兵将金汤城拿下。

    另外这个堡城中还有大量的粮草,只要敌人撤离,这些粮草就能为宋军所得。

    马上这个粮草问题也轮到王巨头痛了。

    “明公,这个,”王君万支支吾吾。

    “君万,这一战,你的功劳足够多了,难不成你想封狼居胥?

    封狼居胥指霍去病从代郡出兵两千多里,越过离候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接战,歼敌七万多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近到了瀚海(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使漠南无王庭。有一部分人就向欧洲逃去,然后欧洲的第一次上帝之鞭便来了。

    自此以后,封狼居胥成了汉人军功的最高成就之一。

    但在宋朝几乎不大可能,除非灭掉西夏,得到大量战马,否则没有骑兵,到了大漠上。那可能是送死去的。

    不要问霍去病同样以步兵为主。那时候有马蹬吗?

    当然。王巨是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王君万虽然此时信心满满,也不敢说自己能封狼居胥啊。

    王巨又说道:“战争实地进入尾声,功劳并不多了,也要给其他人磨砺的机会,就象我这次,没有章质夫协助谋划,能否制订出大胜的计策?你一路随我前来。最是清楚不过,这个谋划有多难?”

    有多难,王巨在外表上看不出来的,必须保持一种从容的样子,以便给大家信心。不过刘昌祚、王君万两人也侥幸参与到谋划,知道真实的内幕。

    总之,这一战并不能反映出两**队真实的水平,主要还是阴谋诡道取胜,那怕是最后的会战。之所以大胜,是因为一再压迫敌人的士气。动援自己的士气,士气落差大。地形,合理的调兵遣将。如果凭借这一战,就认为宋军天下无敌了,那等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未来会战还是如此,诸将配合,才是关健,朝廷不能指望就是你一员能用的大将,要有许多君万,最好有二十个,三十个。那么再有一个合格的主帅,后方的支持,下次大会战还会胜利。只要来上两三次这样的会战,西夏不攻自破。”

    这一将过后,许多将领将会陆续退出舞台。

    比如窦舜卿,就渐渐感到体力不支,王巨不得不让他负责押运粮草。

    这项任务不用那么日夜兼程,但实际也很重要,如果不是一个有经验的老将,万一让西夏人将粮草劫了,大事休矣。而且往后去就是敌境了,当然,在敌境不会用战俘押粮草,战俘押运的地点也仅是大顺城、白豹城,后面则是宋朝官兵与民夫的任务。不过在敌境,什么事情都能发生。这得需要一个有经验与稳重的老将,老窦无疑也是不二人选。

    除了窦舜卿外,还有杨文广、刘阒以及环州的和斌,这几个人都老了。

    就包括李三狗,也要渐渐退出舞台。

    不过中生代却有很多名将,姚氏兄弟、燕达、高永能、苗授、刘昌祚、周永清等人,这些人不但会打会指挥,性格也好,不过想让他们走上舞台,就要给他们成长的空间。

    相对于前面这数将,王君万的性格确实有点儿糟糕,只是王巨未说出来。

    “明公,不用再说,我去了。”王君万不好意思地说。

    王君万带着手下前往金汤城。

    刘阒与刘绍能则带着骑兵一大早奔向马岭川,支援西线会战。

    窦舜卿押着战俘战马,一大早返回柔远寨,这些战俘大部分人继续押向庆州,让他们来承担押运粮草之职,任务还有很多,不仅庆州这块,往后去,还要从后方押运大量的粮草。

    王巨战前“透支”,让诸村寨百姓将粮草与牲畜家禽一起交给诸堡砦官兵,因此一下子诸堡砦得到了大量的粮草。但百姓回来了,必须要返回粮食给他们,这就要从后方慢慢调运。这些战俘来得正是时候。至少在劳力上,不用劳烦百姓了。除了粮草,还有很多事务,王巨挟借大胜之势,生生从西夏的横山啃掉一大块。但啃下来得守住,必须修建十余个中型以上的堡砦。甚至可能象北宋末年那样,于此置军。

    这又需要很多劳力,还有呢,西夏来了,虽然清壁清野,然而西夏人拆了很多房宅,既然官府提前就做过承诺,现在就必须要出人工与钱帛替他们重建家园。

    如果不是手中有这些庞大的战俘,仅是劳力,马上就让王巨头痛了。

    不过窦舜卿主要的任务还是粮草,此外,柔远寨自城东七八里一直到白豹城,这一路不知道有多少尸体。尸体还需要甄别,宋军的遗体要带回家,西夏人要寻地埋藏,否则准得将回来的百姓吓着。

    杨文广继续在周边地区搜寻夏军。

    此刻白豹城只留下归娘浪埋一部兵马,十分地安静。

    “明公,为什么不挟此大胜,挺进灵州?”归娘浪埋问。

    多好的时机哪,至少蔡挺会配合王巨的,延州郭逵虽然未必会配合王巨,但那个韩相公争功都争到了庆州。那么韩绛回到延州。延州同样会拨出一部兵马。

    经此大败。西夏还能抽出多少兵马反抗?

    王巨摇头说道:“没钱了。”

    不但没钱,一旦面临灭国,西夏鱼死网破的反抗,宋军仍面临着一些不可预料的风险。

    因此王巨自去年起就做了一些安排,一个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安排,贺兰砚!

    至少现在还不是灭掉西夏的时候。

    “没钱了?”归娘浪埋一脸的不可思议。不要多,就是将陕西路富人的一半财产抽出来,也足以支持灭夏战争了。怎么没钱了?

    这个问题王巨还真不能回答啊。

    就象明末。李自成起义,难道明朝穷吗?明朝也不穷,穷的是国家财政收入,只要明朝那些地主们拿出二十分之一的财产捐献,陕西的灾荒问题便可以解决,李自成何来的起义土壤?清人又如何得以入关?

    “西边的那边战事不知道怎样了?”

    “浪埋,勿用担心,你小视了刘昌祚将军。”

    那才是大宋第一良将。

    仁多零丁在继续撤兵,不过这时候苗授带着兵马果断跟上。

    夏军撤退,他带领着手下。就在后面杀敌。夏军反击,他立即命令手下严阵以待。就地防御。当然他这点兵马不会放在仁多零丁眼中,不过这里是山沟,兵马再多发挥不了用场,相反的因为反击,而会耽搁时间。

    苗授的兵马不怕,可后面哪。

    仁多零丁只好抽出最强大的步兵殿后,一边与苗授的部下作战,一边继续前行。

    实际这时,他的部下士气也变得低落。

    前面不远就是西夏领土,可到了西夏地盘上,又能如何?后方的兵力一起抽光了,宋军就是追到没烟峡,也没有救兵过来。

    但他们连西夏疆土都休想到达了。

    两军不停地纠缠着,看到西夏人一起逼到了这条几十里长的山沟里,种古让种谊率军也尾随跟上了,他懂的,王巨提拨自己这个小弟弟,那么就给他立功机会吧。

    高敏也请求出战,种古同样同意。

    高敏走了,刘昌祚的大军浩浩荡荡来了。

    随着刘阒带着几千骑兵也杀过来。

    并没有结束。

    看到正午过去,罔藏逋派出人,请求投降,但提出条件,我们投降可以,必须让我们回家。

    如果在上午,他谈条件还可以,现在谈条件,周永清根本就不理睬他。战马是好,可是这么多战俘岂不是更好?但他让几座大营前面悬挂了一个牌子,上面一行大字:“投降请进。”

    主动投降地请过来。

    但没有效果,于是高敏又挂上一个牌子,上书一行大字:“申时不降者死!”

    申时就是下午三到五点钟,不过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不是指五点钟,而是指三点钟!

    这时早就一点多钟了,给他们留下的时间只有一个来小时。

    这个牌子一挂,罔藏逋下令都不管用了,无数夏军纷纷放下武器,向宋营奔去。不管未来下场如何,总比死强吧。

    而且从昨天下午,他们军营中就缺少做饭的柴禾了,以至将夜里取暖的褥草都拿来做饭。难不成真的从现在起,开始吃生马肉?

    也不用打了,只要到夜晚,自己儿就自动炸营了。

    罔藏逋长叹一声,拨剑自杀。

    不管怎么说,最后他死得还是很壮烈的,以至周永清刻意命人替他打造了一副棺柩下葬。

    西夏三军投降,周永清安排人手,将他们先行关押在永和寨,随后带着大军也追了下去。

    现在仁多零丁后面吊着的不仅有苗授的部下,还有种谊、高敏、刘昌祚、姚兕父子、曲珍、林广、李三狗、顾永平、杨培、刘阒以及周永清各自的部下。

    前面还有呢。

    其实这时的宋军兵力已经超过了仁多零丁的兵力。

    当然仁多零丁手上的骑兵数量更多,但在这个山沟地区,甚至还不及柔远寨那道山沟宽阔,骑兵能发挥多大作用?

    仁多零丁知道不妙,不停地看着日头,不停地催促着军队加快速度。

    就在这时。前面斥候禀报。说前面又有宋军在大落乾川口筑下栅墙。

    仁多零丁一听脑袋都要炸开了。

    他继续让三军前行。然后骑马到前面看。

    前面就是宋军的栅墙,可能也是从早上开始紧急筑的,因为时间的关系,东侧栅墙略薄弱一点,没有完全筑好。但当真如此?

    现在仁多零丁有些意会了,其实若不是有和斌与郭成的一万援兵到来,即便肃远寨下的那道栅墙,他们也要攻很长时间。才能攻破。不过有了和斌这支援兵到来,刘昌祚“擅自”改变了王巨的计划,让种古提前放行,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但必须要将仁多零丁的大军逼入到这道山沟。然后和斌率领一万泾原路来的宋军,昨夜夜行军到达这里,天明时抢修了这道栅墙。

    但不是完全堵死,否则西夏人就要拼命了,况且这里的山峁矮小,仁多零丁手下的兵马庞大。

    所以刻意让东栅墙不完善。

    仁多零丁想不到就是阴谋。想到了也是阳谋。

    无论想到想不到,宋军留下这个缺。他只能选择强攻。

    攻防战再次开始。

    酣战了大半个时辰,天色临近傍晚,和斌才说道:“放。”

    放开东栅墙。

    但这时刘昌祚已经率领兵马赶了上来。

    主要是士气太低落了,仁多零丁想了想说:“丢下辎重,迅速撤退。”

    不要问晚上怎么办了,得闯过这道死亡线。

    苗授与刘昌祚先后下令:“清扫路障,任何人捡战利品,斩首以问。”

    “追杀。”

    三军在后面涌了上去。

    如果是正面碰撞,胜负都不大好说,可关健这时候有多少西夏人还有勇气继续作战,况且前面的道路已经让开。

    甚至仁多零丁自己都明智的没有下令,让三军调头反抗,而是催促大家快撤。

    那就逃吧,但也不那么好逃的,他们从东栅墙撤退,和斌与郭成带着部下在西栅墙后面不停地放箭,这一压迫,逼得夏军不得不顺着更东面狭隘的通道逃向大落乾川。

    然而这一挤,又开始出现了自相践踏。

    仁多零丁提前派出了执法队执行军法都不管用。

    在后面宋军疯狂的狡杀下,越来越多的夏军涌入这条通道。眨眼间这条通道便成了死亡峡谷。

    不仅如此,刘阒又率领着骑兵到达了。

    数千骑兵涌入到前线,立即使得宋军战斗力得到加强,而且不久,周永清又带着大军接近这里。虽然还有一段距离,不过能看到周永清的部下,能看到了他的军中大旗。

    这一拨拨的宋军到来,终于殿后的夏军丧失了战斗的勇气,也调头开始了逃跑。

    “杀。”和斌说道。

    他们是在前面的,因此立即杀出来,随着西夏中军纠缠下去,以求最大限度地杀伤敌人。

    前面是宋军,身边还是宋军,身后是更多的宋军,终于在宋军的呼喊下,夏军又开始纷纷投降。

    这一路夏军的遭遇可能比梁乙埋那路夏军稍好一点,可还是很惨,宋军连连追了一夜,差一点追到了萧川的葫芦河畔。

    其实能追杀到这里,也是各个主将之功。特别是刘昌祚部与和斌部,和斌昨天起程,只休息了三个时辰,又赶到大落乾川口,接着大战。刘昌祚部同样如此,先是参与了柔远寨之战,接着又赶到淮安镇。昨天白天又急行军八十里,插到大落乾川口。两军能疯狂地追击一夜,这已经算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所以三军困乏,大半士兵都跑不动了,因此刘昌祚才停下追击,小息了一会,押着战俘战马,向肃远寨返回。

    太阳冉冉升起,王巨深深呼吸着清晨新鲜的空气。

    春天脚步终于来临了,如果站在萌门三岔哪里,能看到冰墙到了正午时迅速地在融化着,大滴大滴的水珠顺着光滑的墙体流向地表。但春天来的正是时候。

    王君万、杨文广与归娘浪埋正在清点兵马。

    王君万不愿意去金汤城,然而他刚刚出兵不久,金汤城的夏军看到两部宋军滚滚而来,吓得魂飞魄散,立即拨马就逃向西夏。

    西夏人既然逃了,郭逵也得到了金汤城,王君万任务完成了,立即调头回来。

    王巨也无奈地苦笑,那么就向北方进军吧。

    三军一路向北。

    自从李元昊侵夺白豹城后,白豹城的北面,宋军根本就没有进入过。从现在起,他们每向北行军一步,都在创造着历史。(未完待续。。)

第555章 和平派

    杨绘匆匆向宁州跑,跑到宁州,他又看到第二道露布。

    露布是韩绛亲自手书,上面写了东西两路大军先后大捷,至少杀敌二十万。

    这个杀敌数量包括战俘在内,实际战俘的比例达到了一半多,不过战俘大多数不打散遣返的了。但会遣返一部分,一些即将准备占领的横山地区丁壮,以前对宋朝亲近对西夏排斥的各村寨丁壮马上就会遣返,至于中立的,则要看他们的态度如何。至于那些死忠于西夏的各村寨,如果能改过自新,马上向朝廷效忠,同样将属于他们的丁壮送回去。依然死心不改的各村寨,那就不客气了,甚至连同他们的村寨都要强行抹掉,以便朝廷未来好统治这片山区。

    那些贵族与将领,继续甄别出来审问,老实交待的,录下口供,签名画押,留下“案底”,也释放回去,并且多少给朝廷一些和平派大佬一个交待。

    不过这个数据不是很准确,主要是刘昌祚那边还没有仔细统计,回来路上还要继续抓捕战俘,甚至顺便扫荡一些屡屡入侵过环州的村寨。当他们回到肃远寨,休息好后,又要出兵萌门三岔,向盐州进发,在盐州与王巨的军队汇合。后面还会发生一系列的战争,包括扫荡横山一些桀骜不驯的各部族。只是规模不那么大罢了。

    因此这是一个大约数据。

    还有一条更好的消息,数次战役下来,宋军共缴纳了近七万匹战马。

    马一直是宋朝最头痛的问题。看一看各个群牧使。几乎都是大佬。小宋,欧阳修,包拯,王安石……

    所以在史上熙宁三年群牧判官王诲上书,嘉佑六年以前,秦州持券买马,每年不下一万四五千匹。嘉佑七年朝廷置买马司于原渭德顺三州军(指薛向的那次置买马司),皆选良马售以高价。可以券马法坏,类多死损,枉费钱帛。请令原渭每年增买马一万匹,使臣优加酬奖,及出钱帛以偿马价。

    这份奏折包含了好几个信息,一是薛向那次马政改革,确实买来许多良马,而不象以前那样用次马充之。

    二这个马还没有养好,虽然买来了,许多马因为没有养好。却死掉了。

    三薛向用解盐充当马价,但因为西夏青盐的冲击。效果不大,因此王诲请求朝廷另出钱帛购马。

    四就是尽管薛向马政改革后,买来不少良马,可骑兵仍然严重缺马。

    当然,这也与赵曙的几次诏书有关,一匹良马只给三十贯钱,上哪儿买去?甚至买马数量越来越少,三年只用解盐换来一万七千一百匹,一年还不足八千匹。

    因此赵顼下了一道诏书:原渭州、德顺军自今三年买马三万匹,买马官以十分为率,买及六分七厘转一官,余三分三厘均为三等,每增一等更减磨勘一年。岁给三司及成都府、梓利州三路纳绢共十万,与陕西卖盐钱相兼偿马价。

    这就成了张居正的考成法,将买马数量与政绩挂钩,买得越多,功劳越大,甚至完成数量的百分之六十七,能加一官。

    宋朝的马缺口太庞大了。

    即便王巨与蔡挺得到大量战马,还不能满足宋朝战马的需要,只能说将稍稍缓解了战马的稀缺。

    但是王巨也不打算将这些战马交给朝廷,环庆路缺少养马基地了,不过河东路与府麟路、鄜延路、泾原路、环庆路、秦凤路却能抽出来大大小小的草场。

    因此两战结束后,章楶已经派出一些人手,暗中去这五个地区考察,特别是秦凤路,广大的渭塬地区,王韶只开发了三分之一。并且下一场战争就在哪里爆发,所以秦州是考察的重心。

    考察好了,王巨立即将这些战马分交给各路官兵,直接交到军方手中,而非是各个马监。这还是他少年时的想法。

    放在军中还养不好,王巨也没办法了。

    但它也是收获之一,若是包括蔡挺从天都山行宫里抢来的财富,仅是这两笔收入,就相当于这次战争费用的四分之一了。

    不过非要看不到,那也没有办法。

    杨绘一口气跑到庆州,此刻庆州城中百姓正在欢歌载舞。但杨绘却是越看越来气,他又怒气冲冲来到州衙,劈开脸就责问章楶:“王巨不是说好议和的吗,怎么又打起来了?”

    章楶听了很不高兴,一是杨绘这种责问的语气让他很不高兴,二是他的称喟也让章楶不高兴。

    不就是你资历深一点吗,官职高一点么,但以王巨如今的声威,凭什么你直呼姓名哪!

    他正要说话,韩绛使了一个眼色。

    章楶一直未担任过京官,不知道杨绘的难缠,但韩绛知道此人很不好惹的。

    他主动替章楶回答:“元素,原先子安是诚心想与西夏议和,不但释放了宋吉,带去了议和信,后来又释放了大多数战俘中的重将与西夏各贵族,以表达议和的诚意。”

    高,章楶在心中说道,实际那批贵族释放回去,已经开始图穷匕现了。并且也不是为了表达议和诚意的,一是继续故意迷惑敌人,二是坑宋吉,三是借这些人的嘴将马岭川之战与天都山之战几个真相传递给西夏三路人马,让他们士气继续低靡,四是让他们夹杂在军中,到了劣势出现后,好让他们带头投降。

    但韩绛将时间颠倒一下,效果就成了两样的。

    不要讲道理,没有道理可讲,西夏人诱杀了保安知军杨定,这是何等的羞侮,做为枢密副使邵亢却上书说,天上财力殚尽,未宜用兵,唯当降意抚纳,俟不顺命。则师出有名。

    什么时候才是俟不顺命呢。杀了杨定不算。出兵庆州恐怕都不能算,大约到了陈兵长安,危及宋朝安全,才算是俟不顺命吧。

    所以不能打,只能抚纳……

    关健是宋仁宗时就开始抚纳,不仅默视了没藏讹庞侵耕,每年还送金子送银子,管用了么?

    因此问题就来了。你说忍无可忍,他说民生,你说西夏变弱了,他说还有契丹相助呢,这个理儿没法说了。

    韩绛也不想与这个杨大才子论理,他继续说道:“然而西夏就是不听,一心想图谋我环庆二州,元素,难道为了议和,将环庆二州割裂给西夏?”

    “这个。这个,这个可以慢慢说嘛。”杨绘支吾道。

    “是啊。是可以慢慢说,因此子安给了他们两天时间撤退,西夏人仍不撤退,王子安依然没有出军反击。可到了第三天西夏人不担不撤退,却从天都山调集了七千兵马,先是拿下肃远寨,然后又试图攻克永和寨。永和寨在哪里,你知道吗?”

    杨绘初来乍到,这个小寨子他还真不知道,因此摇了摇头。

    “它就在环州的前方,永和寨一失,环州则十分危险了。我军要不要反击?”

    杨绘又无语。

    这便是王巨一封议和信的好处,不管怎么说,就是你们想要和平,俺都占了理。

    “看到事态危急,老夫立即又命令杨文广带着鄜州兵马前来支援,蔡挺也出兵天都山,实际非是为了天都山,否则蔡挺都不会一击而退了。其实这就是逼迫西夏人撤兵回去。”

    章楶在边上听得差一点想吐,杨文广出兵,乃是王巨请求的好不好?

    “即便如此,西夏人依然不撤,相反兵力集中,西路军集于西谷砦、永和寨试图拿下这两寨,再图谋环州。东路军则集结于柔远寨与荔原堡,试图将这两寨拿下,让大顺城成为孤城。看到西夏无可救药,王子安这才发起反击。”

    真是这样……杨绘整听傻了。

    章楶正在喝茶,差一点将茶水喷出去。

    韩绛忽悠杨绘,那也是无奈,杨绘是言臣,可以风闻言事,可以弹劾所有大臣。

    此战过后,可能反对王巨的人很多,多数恐怕是因为嫉妒王巨的大功,也只是眼红这个功劳罢了,但大战的原因无可挑剔,是西夏人入侵庆州,而非是宋朝攻打西夏,大战的结果同样无可挑剔,都这样大胜了,还能说什么?难道大败才是对头的。

    不过有一些极少数是严重“和平派”,他们是不可理喻了,其中就包括这个杨绘。因此得说得杨绘无法挑剔,反正这个家伙也不懂军事,又不在前方,不了解又不懂,能忽悠……

    “这样吧,具体的安排乃是王子安,你去找王子安。”

    “王巨呢?”

    “他在前线,白豹城吧,你可以亲自去问他。”

    得将这个人立即送走,现在庆州有很多秘密,特别是庞大的战俘。

    对于战俘,反对王巨做法的更多了,认为这很不仁爱。余下的人还多是中立派。只有极少数人支持,比如韩绛。

    这些战俘送回去,拿起兵器,又是士兵。

    就象上次送回去的一些战俘,这次又让西夏人集结起来,放在军中了。并且还有一些人又被重新捉住。

    不能释放,除非西夏真心想与宋朝和平了,但看西夏这架势,可能吗?

    西夏皇宫里的那个疯狂女人可是一个不怕事的主。

    这些战俘不能让杨绘发现,否则回到朝中,一定会因此而发难。

    杨绘匆匆骑马去了白豹城。

    看着他离去,章楶问:“韩公,此人会给子安带来一些麻烦。”

    “勿用怕,恶人须有恶人磨哪。”韩绛说道。

    这小子如果到了前方军中,若不识相,都能被王巨干掉。干掉了又如何,马上王巨就要兵发盐州,整个大军都在敌境,天知道是谁干掉杨绘的。

    “唉,国事如此……”

    “质夫,你也不用叹气,主要还是仁宗时,屡屡失败,国家颓唐,所以反战的士大夫占据多数。不过从现在起,屡屡大捷,国家财政也在转好,那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士大夫支持边事了。”

    这也有王安石的功劳。

    如果不是王安石变法,就不会产生宽裕的财政,没有钱,怎么打?

    至于王巨的提前裁减禁军,坊场河渡与棉花,韩绛没有再提了,况且王巨要这么多功劳干嘛?难不成做一个二十来岁的首相?

    另外韩绛也疏忽了最重要的一条,不是有钱就能代表着胜利,得有人有这个能力,才能将金钱化为胜利的果实。

    不过他说得也有几分道理,如果不是仁宗时那三场惨败,苟和派不会有那么多。

    杨绘风尘朴朴地去了柔远寨,柔远寨的尸体一起掩埋起来,不过自柔远寨起一直到白豹城,整个道路的地面,都沾着斑斑血迹。

    “这个杀神,杀了多少人哪。”杨绘心中痛骂道。

    当他来到白豹城,只看到一些战俘,以及少量的宋军,他问:“王巨呢?”

    他下来是以中使的身份下来的,宋朝的中使便是后人嘴中的钦差。一名士兵老实地回答:“明公带兵前往盐州了。”

    “啊,”杨绘吓了一跳,不行,不能让这小子继续下去了,连忙上马,继续追赶下去。

    追着追着,天就暗了。

    突然从前方山林里窜出一些当地百姓打扮的山民。

    杨绘也带着好几名侍卫。

    但这伙山民人数达到了一百多人,并且个个手中拿着武器,一下子就将杨绘几人团团围住。

    这架势儿,杨绘敢下令让几名手下反抗吗?况且他本来就是一个和平派,因此壮着胆子问:“你们是什么人,敢围住本官!”

    可他弄错了,这个本官吓唬一下宋朝百姓还可以,眼下这一带山民还不属于宋朝的百姓呢。

    甚至那伙山民连宋朝话都听不懂,只是用党项语叽里哇啦地说个不休,其中一人指着杨绘的大红官服。

    坏了,杨绘心想。

    宋朝的官服很有讲究的,分为朝服、公服与时服。杨绘穿的乃是公服,元丰未改制之前,九品到八品是青色公服,六七品是绿色,也就是王巨着的颜色,四五品是朱色,三品以上是紫色。韩绛着的便是紫色。

    但一个四到五品的官员,已经算是一个高官了。

    这伙人眼睛立即放出光亮,扑上来,七手八脚,将几人摁住,五花大绑,可能因为王巨带着大军北上了,这群人害怕王巨报复,又用发出锼味的汗巾将杨绘几人眼睛蒙住,然后往前推搡着。(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未完待续。。)

第556章 生疑

    尽管气温回升,可是夜晚的山风吹在人身上,依然带着寒气。

    听着呼啸的山风,杨绘心中冰冰凉。

    不知走了多远,有人解开了他的蒙眼布。他带的几个侍卫不在,也许在这群蕃子眼中,自己才是一条大鱼,那几个侍卫完全是可有可无的。

    杨绘睁开眼睛看,是一间石头屋子,里面围着二十几名五十来岁的老汉,左衽,这也是蕃汉的区别,汉人乃是右衽,蕃人多是左衽。

    另外就是这些人多戴着孝。

    这同样可以理解,韩绛的露布上说干掉了二十万夏军,这中间有多少战俘,有多少是被击毙的,杨绘现在还不大清楚。但看到这一路来的路面上的血迹,想来被击毙的夏兵数量不会少。

    那么可能这些人家中有子弟被击毙了,所以才戴着孝。

    事儿大了,因此他壮着胆子解释:“诸位,我是宋朝的中使。”

    “中使,打的就是你这个中使。”领头的一个老汉气愤地说。还不错,他能听懂宋朝话,然而不妙的是他带头动手了。

    其余的人也一踊而上,上来拳打脚踢。

    “不要打啊,我是代表朝廷来议和的,是好人哪。”

    这一喊还真管用了,领头的老汉让大家停下,用不太流利的宋朝话问:“你叫什么名字?”

    “某是杨绘。”

    “什么某,”老汉又是一拳。

    “我,我。”杨绘被打蒙了。

    “那你来做什么的?”

    “我是让三军停止进攻。然后与贵国议和。”

    “议和。我们那么多男儿一起被你们宋军杀害了,就这样算了。”老汉显然脾气不大好,话音刚说完,又是两拳,将杨绘的脸立即打得青肿。

    “别打,别打,有话好好说。”

    “那你说。”

    “诸位父老乡亲,我只是中使。不能做主啊。”

    “那不是废话!”老汉拳头又过来了。

    “不,我是说以前我未来庆州,不能做主,要恨你们恨那个叫王巨的小子。”

    “你们宋人都不是好东西。”老汉又上来几通饱拳。

    在这一刻,杨绘绝对绝对变成了一个战争爱好者,这群野人,杀得好。

    但有话得好好说,不然今晚性命就丢在这里。其实杨绘表现得已经很不错了,换作其他文臣,说不定早趴在地上哭爹求妈。

    杨绘忍着痛。脑子里迅速在转动,然后说道:“诸位。诸位,我们宋朝有坏人,也有好人哪。那个王巨是坏人,可我是好人。”

    “就你这样,还是好人。”老汉又来了几拳。

    “不能打啊,你们打死了我事小,没有人去阻止王巨,他兵锋西向,你们西夏人岂不会有更多人死于他的屠刀之下?”

    这话儿似乎说得有几份道理。

    几个上了岁数的人开始嘀咕,只不过用党项语说的,杨绘听不懂。

    过了一会,另一人问:“那你有什么证明?”

    “这样,我当着你们的面,写一份书信给你们的国主。”杨绘说完,想抽自己大嘴巴,说什么国主啊,应当说太后,自己称喟太后并没有犯错误,这些蕃子听了也不会怪罪。但说国主就不行了,自己没有犯错,可这些蕃子岂能忍受?

    没有想到那个汉子十分平静,大约是野蛮人,也弄不清国主与陛下的区别,他只说了一句:“我们没有笔啊。”

    “我的行囊里有。”

    那汉子走出去,将杨绘的行囊拿过来,行囊里有一些碎钱,交子,诏令,印信,还有一些笔墨纸砚,这些都是很关健的东西,笔墨纸砚也重要,一路过来,得记录,不能到处买笔墨纸砚,这些以后说不定就能做为证据。

    杨绘开始写。

    他不相信这些蕃子能将这封信送到梁氏手中,但这封信写得还是很正规,义正词严,不亢不卑,顶多说表达了一些和平愿望,希望梁氏主动配合一下,两国就能休战交好了。

    可没想到那个蕃子居然还识字,三分之二的字,居然让人读了出来,然后又是几顿饱拳打了过来:“这写的是什么玩意儿。”

    字多数认出来了,可联在一起,这些蕃子看不懂了。

    原因是杨绘写的是四六体,用四六体是对的,宋朝正规的诏书多是用的四六体,国书同样是用了四六体,包括西夏那边发给宋朝的国书,也皆是四六体。

    但这玩意儿为了堆砌押韶,琅琅上口,虚词多,典故多,不要说这几个蕃子,就是普通读书人,都很难明白其具体的含义。

    “不行,对了,你不能象范老子写什么楼的,那样写。”

    杨绘要倒,这些蕃子居然还知道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看来当初范仲淹在这一带名气可真不小。

    不过他弄明白了,也就是古散文体。

    那也行,杨绘只好重新推倒再写。

    不过杨绘还想打马虎眼,但只写了几段话,又是几记拳头上来:“难道你不能对我们大夏尊敬一点!”

    俺这个语气已经够尊敬的了,难不成让俺卑躬屈膝,可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低下脑袋,写了一份快接近丧权辱国的国信,然后盖上印章,又眼巴巴地看着这些蕃子,心想,这回能放过我了吧。

    那蕃子似乎也在思考,他想了想问:“对了,听说你们宋朝当官的很有钱。”

    这话儿也不对,那得看什么官,象王巨现在的职官,每年各项收入不过一千贯左右,当然,这一战过后,一系列奖励下来,可能薪酬福利得翻上好几倍。至于普通的县官每年收入可能不足五百贯。但到了韩琦那个高度,可能各项收入能达到六七万。七八万贯。不过杨绘也不差。他的年薪同样快接近包拯担任开封府尹时的收入。薪酬福利几乎有三万贯!

    算是有钱的主。

    但这个问题让杨绘如何回答?

    “这样,你既然对我们大夏友好,可你看看我们寨子……”寨子什么情况杨绘看不到,但这个屋子能看到,几乎四壁皆空。那汉子又说:“不如你捐两万贯钱给我们。”

    “我手中没有那么多钱,对了,这个行囊里有一千多贯交子,我全部交给你们。”杨绘说道。这有他带来的路费,还有朝廷发放的公使钱,也就是出差费用。

    “不行,那得写欠据。”边上的老汉又暴跳起来。

    为了活命,那就写吧。

    就在这时,又有一人闯了进来,他对屋中的人嘀咕了几句,屋中的人立即收起他写的欠条与“国信”,将他的眼睛重新蒙上,推了出去。杨绘看不到。可耳朵能听到,他身边还有马蹄声。另外还有推搡声,他带来的几名侍卫同样也释放出来了。

    几人不知又推了多久,有人将杨绘的蒙眼布扯下,不在原来地方了,而在另一个地方,其中一个似乎看他态度不错,还“好心”地指着路,说:“你要去那小子的军营吧,顺着这条路往前去,就是那小子的军营。”

    这人身上也戴着孝,似乎有家人同样被王巨干掉了,因此说得咬牙切齿。说完,这行人隐入大山里。这个杨绘也不管,不算太大的损失,难不成这些人当真去京城向自己要这笔债?

    只是他现在很担心那封信,千万不要落入不相干的人手中啊。

    这让他十分后悔,早知如此,不如在白豹城休息一晚上,明天一早出发,那来的这飞天横祸。

    不过想这些不管用,他立即上了马,现在这里依然不安全,这群蕃子还算好说话的,不算好说话的,看到自己的公服,说不定将自己杀掉,到时候怨谁去?

    几人刚上马骑了一会功夫,迎面便看到一队骑兵打着火把而来,是宋军的铠甲,他们打老远就问道:“可是杨中使?”

    杨绘勒住马问:“你们是……”

    “小的是骑兵都头叶高,明公听闻你连夜前来军营,可许久未见你人到,害怕你会出事,派人迎接,但皆不见中使,明公担心之下,便派出大批骑兵出来搜寻。杨中使,你怎么啦?”叶高说着说着,便看到了杨绘被打得鼻青脸肿。

    杨绘苦笑:“不提了,某真的遇到一群蕃子,被他们劫住,打了一顿,侥幸某用了言语搪塞,被他们释放了。”

    忽然他灵机一动,难怪刚才有一个蕃子闯到那个屋中,紧张地说了几句话,随后这些蕃子便将自己释放,原来是王巨派了人出来搜索的。倒底大家都是宋朝官员哪,这时他有点感慨激动。

    “中使,这里是敌后啊,横山蛮乃是西夏最可怕的蛮子,就连我们出外侦察,都要成群结队,以免遇到不测,中使怎么能只带着几骑,便赶着夜路……还好,还好,能平安地出来,真是天大的幸事,中使,前面十几里就是大营,快点去休息休息。”叶高一连气说道,忽然又想起来:“中使,是那个寨子的蛮人做的。”

    “我们是被蒙上眼睛,走了很远的路,”杨绘不是傻子,他摇头道:“找不到了。”

    这里可是横山,茫茫大山,只要稍稍偏上几里地,天知道是那个寨子的蕃人做的。

    “那样啊,那么中使随我回军营吧。”叶高道。说着他吹响了号角,有长有短,这是用号角在报信。

    吹完号角,他带着杨绘去军营,一会儿各条小山道涌出一队队骑兵,看来王巨担心杨绘出事,派出了不少游骑搜寻,甚至都搜寻到那个寨子,只是未进寨,不然也不会惊动那寨子的人。

    一行人往前奔,一会儿来到一个谷地,王巨就在这里扎着军营,壕沟、栅墙、拒马,一样不少,并且倚居着一个山坡扎的,易守难攻。不过杨绘是看不懂的。

    只是军营里除了一队队巡逻的士兵外,余下鸦雀无声。杨绘问:“王巨呢。”

    读书人讲究,大兵不讲究,管什么字名号的啥,有的士兵连名字都不全呢,什么朱十八,李十三,丁小四的,叶高听到杨绘直呼王巨名字,并不象章楶那样的气愤,他说道:“中使,请稍等片刻,不过中使请切记啊,军中有令,巡逻松懈打盹者,或者在军营中擅自喧哗者,轻则杖六十,重则杖一百。”

    “难道他……”杨绘本来想说难道王巨还敢杖我,但看到这个军纪,真不大好说啊,如果王巨用自己立威,就是将自己打了,又如何,自己又不是不知道周亚夫治军的故事。

    这个,还真不大好说,杨绘若是在军营里犯军纪,王巨杀是不会杀的,但笞杖恐怕会执行。不过换成赵顼前来,他才不会做周亚夫的那个傻事呢,当真周亚夫细柳营治军是美谈?那叫傻逼,况且赵顼的度量也不如汉景帝,更不如汉文帝。

    杨绘只好等。

    他一边等,一边好奇地看着军营,至于军营里的布置他是看不懂的,但能看到军中那种肃穆的气氛。不管他对王巨什么态度,却不得不承认,王巨会打仗,会打仗就会治军。

    除了正在酣睡的三军外,还有许多巡逻的士兵,这些巡逻的士兵一个个迈着整齐的步伐,脸上庄严肃穆,并且不停地看着军营的外面,尽管外面一个人影也没有。

    他看着看着,便看到了许多蕃人。

    这也是王巨有意的安排,特别是那些强人,因为平时缺少训练,军纪差,配合差,但他们个体战斗力很强。这让王巨感到十分可惜,反正现在让他们回家也没有事做,因此在战后也全部带出来,放在军中磨砺。这些强人成长起来,无疑未来庆州等于手中有了一支强大的,不需要什么钱帛养活的额外军队。

    但强人终是强人,没有刺脸,甚至连手都没有刺。

    因此杨绘看着看着,又想到了那个国主,心中便起了疑心。(未完待续。。)

第557章 最美丽的攻城

    王巨没有摆架子,尽管他这几天累得不行,一脸的困倦,还是立即起来,迎了过来。

    但一见面,便吃惊地看着杨绘的脸问:“杨中使,你的脸……”

    “这事儿别提了,”杨绘郁闷地说,不过想了想,又将大约经过说了说,连被迫打欠条的事都说了出来,只是那封国信没有说,也不能说。一边说他一边看着王巨的脸色,王巨脸色很正常,只是略有点好笑。难道不好笑吗?

    “杨中使,横山羌乃是有名的凶悍,你为何天色黄昏,还要离开白豹城,难道朝廷有急旨吗?”

    有个屁的急旨啊。

    之所以立即赶过来,只是想制止王巨兵临盐州,但现在杨绘好意思说出口么?当真这个脸打得不肿啊。

    他摊开手说道:“我以前未在陕西任过职,哪里想得到。”

    “不过还好,中使侥幸机灵,没有出事,否则我也有失职之过啊,快快随我来,”王巨将他接至中军大帐,反正天也快亮了,王巨吩咐近卫准备酒肉,给杨绘一行人压惊。

    “中使前来,朝廷有何诏令?”王巨问。

    “就是前几天官家接到你的疏奏,说是想与西夏议和,官家也考虑到百姓艰苦,将士牺牲惨重,以为议和为上策,因此让某前来主持此事。”

    “是啊,这一战虽然连连大捷,可是三军将士牺牲的确惨重,让人心痛不己。”王巨叹惜道。

    这是你要说的话,还是我要说的话哉?杨绘很郁闷。只好问:“后来为何又开战?”

    王巨回答。与韩绛答的差不多。

    杨绘很想说一句。既然这样,见好就收吧,为何还要出兵盐州?可脸被揍肿成这样,他好意思说出口吗?这一定是这小子安排的诡计。

    就是王巨安排的,证据呢?只能说王巨有这个动机,自己急匆匆地赶来,岂不想坏王巨的事,因此有了这个安排。可这个能证明是王巨派蕃人做的吗?而且真是王巨授使的。那就可怕了。这些蕃人来到环庆二州各地,甚至都不在朝廷户册上,想找都找不到。可是王巨敢唆使他们狠自己人一顿,在这个敌境,同样敢唆使他们将自己干掉!

    不要问王巨有没有这个胆量,也不用看他在庆州杀了多少人,只看那天在朝堂众目睽睽之下,他是如何对付陈襄的。

    并且还让陈襄有理说不清楚,活活气得大病一场。

    想到这里,他没由来的打了一个冷战。

    当然。杨绘不会反思为何王巨那么对付陈襄,不过如果这些人能学会反思。后面宋朝都不会那样戾气冲天了。

    但这样一来,杨绘变得极其小心,问:“子安,那接下来你有什么安排?”

    “也正好,我准备写一份奏报到朝廷请示官家,现在三军大捷,一鼓作气,拿下盐州不难。不过拿下盐州后怎么办,我不大清楚了。现在我有三个想法,第一是看看能否一鼓作气,进攻灵州,说不定就能歼灭西夏。但这样,需要陕西各种将士全力支持,后方也要竭力支持三军的后勤。”

    “不妥,”杨绘立即叫道,然而他瞬间就停下,因此他前面在叫,后面王巨眼睛就闪过了讥讽。想想也是,脸都肿成这样了,还想着和平哉!

    杨绘语气软了软又说:“朝廷财政压力仍然很重啊,那能抽出多少财政支持灭夏之战?”

    知道财政有压力,为何反对变法?但王巨也不想讨论这个理儿,反而点点头:“是啊,柔远寨大捷后,我看到大局定下来,就一直在考虑这件事,如果灭夏,国家那来的财政支持。如果就此停住,这个大好机会,同样是百年难遇,放弃掉诚为可惜。”

    表面上看这确实是一个很好机会,西夏带来三十万兵马,让宋朝干掉了三分之二,实际可能还不止。不过这只是表面……但杨绘哪里会弄懂?王巨又说道:“这是上策。还有中策,就此占领盐州,停下进攻。其他地区我们不图,只图盐州城,得到盐州,西夏再无青盐之利,国家会越来越穷弊,说不定若干年后,我朝不攻而西夏自亡。”

    “恐怕占不住吧。”

    “为何占不住,我朝只要派一支重军驻守盐州城,调运大批粮草进去,再将城墙重新修葺加固,攻城又非是西夏所长。盐州岂不就是占下来?”

    这个说法也是不对的,但这些似是非是的道理,杨绘还是弄不懂,弄不懂如何辨?

    “最后是下策,先行占领盐州城,这一战过后,加上董毡又正在抄掠河西,那么在几个月时间内,西夏无法集结大军反攻盐州,我们就可以利用这时间,在盐州南方的横山修建堡砦道路,扫荡桀骜不驯的蕃部村寨,将这片横山地区抢在手中,以后我朝在西北军事局面就没有那么被动了。西夏若利用横山抄掠我朝边境,我朝也可以利用横山抄掠北边的盐州,西侧的虾蟆寨、青岗峡、清远军。当然,如果西夏就此议和,两国以和为贵,那是天下苍生之万幸也。”

    你眼中还有着天下苍生?杨绘心中讥讽,但他又弄错了,这还真是为了天下苍生。现在王巨不带着宋朝变得更强大,几十年后,中原就会迎来一场浩劫。其实金国还好一点,再往后一百九十年,那才是真正的浩劫到来。

    但王巨不想争辨,杨绘也不想争辨,只是他在心中想到,难道就没有第四种选择,撤军回去。

    本来他立即前来,就打算说这件事的,立即撤兵回去,否则会彻底激怒西夏,即便西夏现在不反攻,等他们稍稍缓过气。又要发起疯狂地报复。象这样的大战。只要隔上几年就来上一次。那么宋朝休想好得起来。

    可现在脸被打成这样,怎么说?

    其实就是能说,说的也是歪理。虽然这一战是死了许多将士,但余下的将士却得到了很好的锤炼。是花掉不少钱帛,有人计算过,三司加上地方的为这一战各项直接间接支出,折合成缗钱达到了两千万贯,这还不包括战后的奖励与抚恤。这样难得一见的大捷,奖励与抚恤能少么,能不厚么?

    但有没有想过西夏为这一战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得多少年才能恢复元气,至于报复,象这样的大败,只要十年内来上三次,宋朝不攻它就会自己儿灭掉了。

    然而昨夜一幕,让杨绘无话可说,王巨也省得罗嗦。何必浪费这个口舌呢。

    因此杨绘换了一个话题,问:“夏军这么弱?”

    “也不能说弱吧。他们长处就是个体战斗力强,短处便是配合性差,士兵虽凶悍但不够铁血。另外长在骑兵多,短在器甲不及我军。”

    “那为何溃败如此?”

    野龙咩胜在边上差一点翻眼睛,想说你也不想想是谁做主帅的。

    可是王巨也不想表功,平淡地说道:“溃败原因还是因为地形之故。潘美杨业在雁门大捷,为何杀伤辽军数量不及满城之战?因为我军将辽军逼到了西山。到了山区骑兵就不能发挥作用了。同样的道理,高继宣于三松岭大败夏军,也是因为将夏军诱到山区作战。除了山区外,还有狭小的谷川地带,敌人骑兵同样不易发挥优势,比如两次兔毛川之战,兔毛川便是狭长的谷地地形。而整个环庆二州,多是这样的地形。只要布置得当,就容易击败敌人。然而放在夏州西侧平川地带,我军则会大败矣。”

    那有那么简单的。

    但王巨大捷之下,态度谦虚,还能挑剔吗?

    天色就渐渐亮了起来,军号嘹亮地在晨曦中吹亮。

    三军一起起床,然后洗梳做饭,余下人等拨营准备起程,秩序井然,又让人自发地感到一种自信与庄重肃穆。

    王巨说道:“杨中使,我们马上就要向盐州进发了,杨中使可否与我们一道前往盐州?”

    这个那能去,自己还有那封国信在一群蕃人手中掌握着呢,杨绘立即摇头。

    “咩胜,立即安排一队兵马,护送杨中使返回白豹城。”王巨下完命令后,同时还拿出一锭好几十两重的银子,递给杨绘。杨绘身上带的钱全让蕃子掳去,这锭银子权当是送给杨绘做回去路上的路费。

    三军起程,杨绘回去。

    但他在路上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是不是王巨唆使的。

    到了黄昏时候,他又返回了庆州。

    韩绛看到他的样子,也惊讶地问:“元素,你这是怎么啦?”

    杨绘郁闷得要死,只好又说了说。

    韩绛一脸的古怪,实际在心中又惊又笑,心想,王巨下手真心心黑啊。

    当然,杨绘也没脸在庆州呆下去了,骑马回去。

    然而他被揍得太狠,以至到了京城,脸上还带着一大块一大块青青肿肿。

    这下子连赵顼也惊讶了,问原故,杨绘无语,只好再次说了经过。

    “杨卿委屈了,”赵顼安慰道,不过他也觉得很搞笑,你小子就算想和平吧,也不能那样急吼吼的,岂不是讨揍吗?但他心中同样在疑问,倒底是不是王巨安排的?不但他产生这样的怀疑,许多人都产生了这样的怀疑。然而证据呢?没有证据,甚至连空穴来风的风都没有,如何弹劾?

    并且现在也不好弹劾,庆州大捷消息传到京城后,京城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就象过年一般。

    为什么人人向往汉唐,非是汉唐生活比宋朝好,论生活,以前的朝代一个也不及宋朝。主要是汉唐强盛,但反观宋朝,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却每年拿出那么多银子布帛茶叶买安,百姓活得憋啊。

    这时候谁弹劾王巨,谁就是不识相。

    王巨将杨绘打发走了,带着三军徐徐北上,因为带着大量辎重,速度并不快,日暮时分来到橐驼口,这里是盐州的南大门,离盐州只有四十来里路。宋真宗五路伐夏时,李继迁曾派兵于此阻扼宋军,被李继隆派大将田敏击破。但因为五路没有配合好,特别是王超与范廷召于乌白池大小数十战不利,导致诸将失期,士卒困乏。李继迁趁机上表归顺,宋真宗只好顺着这个台阶下,授李继迁为夏州刺史,释放张浦归还,让三军撤回。

    燕达、姚麟、秦渤与高永能一路缠杀,不仅抢横山大大小小几十个寨子,最重要的便是抢夺这个橐驼口。

    因此他们大前天夜里比西路军更辛苦,一直追到第二天正午,三军抢下橐驼口后,才停下脚步。这时候宋军很是困乏了。而且过了橐驼口后,地势变得平坦,也利于西夏骑兵发挥。

    于是燕达按照王巨事先的吩咐,于橐驼口扎下大营休息,等候王巨到来。

    王巨在此休息,他也要等,等西路大军过来。

    西夏大军溃败,东路军余部多逃进盐州,包括梁乙埋在内。此时盐州城中兵力不少,而且攻防之势变成夏军掌握了城墙的优势。

    第二天上午时分,刘昌祚带着数万大军抵达橐驼口。

    三军一起浩浩荡荡地向盐州开拨,傍晚时到达盐州,王巨下令扎营。现在形势反过来了,是宋军占据着兵力优势,而非是西夏。就是西夏从兴庆府再次集结军队,还要赶三百多里路。况且后方兵力集结得差不多了,想要再次集结能威胁到宋军的兵力,这会花费更长的时间。

    守城吧,梁乙埋心想。

    咱也不反攻了,不过守住盐州城大约不存在问题的,好在因为前些天让后方筹集粮草,城中还有很多粮草,足以维持三军消耗。

    夜色便降临了。

    然而没有想到宋军忽然三军齐出,推出一台台云梯,这才是正宗的攻城梯。不过因为云梯携带不便,数量同样很少,大多数是从西夏人手中缴获来的简易攻城梯。

    此外还有一大排古怪的架子,架子上放着一个个类似炮竹的物事,只是比炮竹大,斜斜地立在这些架子上,正对着城头。

    宋人又在搞什么鬼?梁乙埋看得毛毛的,他让王巨吓着了。

    这时一队队宋军抬着攻城梯,向城墙靠近。架子后面又有许多宋兵手持着火把,开始点那些“炮竹”。

    梁乙埋搞不懂,宋军为什么这时候放炮竹?

    是炮竹爆炸的声音,只是比以前的炮竹爆炸声音更响更清脆,随后一道道流星划破了夜空,在城头上方散落,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花卉。

    “真美丽啊,”城中有百姓叹道。

    可这一朵朵美丽的花却将城头上的夏军眼睛亮得睁不开了,甚至直接喷射在他们脸上,将他们的脸灼伤。

    就在他们失神之时,宋军抬着各种攻城梯搭在城头,许多西夏士兵还在迷茫呢,宋军已经爬上了城头。如果士气振作还好一点,但这时他们士气低靡,只有极少数人在反抗,余下人等再度下了城头,又开始向西逃亡。

    天空的花卉还在一朵朵接着绽放,然而宋军已经打开了盐州城门。(未完待续。。)

第558章 替死鬼(上)

    “那边就是贺兰山,”王巨站在城头上向西北望,从盐州是看不到的,实际真的不远,如果是一支小股轻装骑兵,不需要携带后勤,从黎明出发,日暮时分就可以到达贺兰山了。

    但就是这点距离,对于眼下的宋军来说,依然是望断天涯。

    燕达也唏嘘,多好的机会啊,就这样放弃了。

    杨文广道:“西夏也有能人,仁多零丁虽然大败,然而在萧川居然将败军重新组织起来,似乎说了一些话,让许多夏兵流泪痛哭,然后一路南下。”

    杨文广在这一拨宋军将领中,只能算是二流名将,不及刘昌祚等几将。然而每每看到他,王巨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后世的杨家将。

    但老杨也有两把刷子,他立即看到了事物的本质。

    不要以为西夏败了,如果是得力大将将三军组织起来,成了哀军,那时候就头痛了。当然,盐州现在宋军太多太多,只要宋军不继续西进,他们是不敢过来反攻的。但董毡可能会有些头痛。

    然而这个好啊,终于轮到宋朝可以坐山观虎斗了。

    不过仁多零丁与董毡的战争还有几天才能爆发,那一行虽让仁多零丁动援成哀兵,但得吃,得喝,所以还要压榨百姓,筹集粮草后勤。反正这一两年内,西夏国内百姓可能会过着地狱般的生活。

    梁乙埋则率领手下逃到了灵州,在灵州戒备森严。王巨根本就未想过灵州,然而梁乙埋害怕了。梁氏更害怕了。

    王巨看着好玩。因此让曲珍率领着一支轻骑。从子夜出发,到了黎明时分,忽然跃马于灵州城下,以至灵州城仿佛也要炸营一般。不过曲珍也没敢多呆,在城外面吼了几句,拨马回来。

    可这几天王巨任务还是很重,首先得划清楚地盘。能占的则占,不能占的千万不能贪心。

    之前他就与章楶商议过。然后又根据西夏各个被俘的将领口供再次佼正,现在又派出诸将前往实地进行反复的考察,才做出最后的决策。

    最终划清楚地盘,划清楚地盘,就要筑堡砦了,得筑好多好多堡砦。

    比如环州那边,首先就要从白马川开始筑起,王巨将最前线设在之字坪,这里离洪德寨五十里路,位于白马川河畔。是一处险要所在。不过离洪德寨太远了,因此在中间还要选一处筑寨。于是向南选择了另一处险恶之地,灰家咀。但这三寨呈直线,还是很单薄,因此王巨与诸将又选择了之字坪西侧四十里处的徐丁台再置一堡,这里可以北控西夏牛圈堠,西控折羌会和市。但为了与木瓜堡串联,还要在之字坪与木瓜堡之间选择一处置一座小堡。

    这是第一线,有这四堡砦便将白马川路控死。

    归德川边还要筑一个大堡,这个地形比较难以选择,太开阔了。因此辅助性的必须在归德川与灰家咀之间也要筑上一堡,灰家咀西侧同样要筑一小堡,然后兴修道路,使这些堡砦相联,那么归德川又会被宋军堵死。

    木瓜堡还是顶在前面,但这一回不再是孤零零的顶在前面,而是形成一道链式防御战线了。

    其次再到通塞川道,通寨川道以敌人的静边寨为顶点,次之是萌门三岔,哪里真的很重要。那么想保护萌门三岔,就必须在西谷砦与萌门三岔之间再筑一堡,萌门三岔侧翼火罗沟也要筑一堡,古长城下同样筑起一堡,因为这一带有道路,虽然不及通塞川宽阔,但也是算比较宽的沟路。六堡一置,通塞川同样被扼死。

    这里是防御,但从这里,便开始往上延伸,正式占领横山。一直到横山的西侧逋祖岭为止,一直延伸到洛水金汤城上游七十五里处结束,于一这片地区,王巨打算连筑十九堡。

    并且花费不是很大,正好他手中有大量的战俘,可以用来做免费劳力。

    虽然额外修筑了三十二个堡砦。

    因为这些堡砦多位于险要所在,不需要驻扎多少士兵。

    而且随着这些堡砦的建设完毕,就连大顺城、柔远寨都成了大后方,将这些堡砦的兵力挪出来,足以支持前线诸堡的驻守。

    以后西夏再想攻打环庆二州,先过横山这一关吧。这道横山,也轮到让西夏人尝一尝苦头了。

    不过在筑这些堡砦之前,还必须摸清楚各村寨的动向。

    因此战争并没有停息,只是规模很小,加上向之动手的各村寨也罕有丁壮,几乎是用牛刀杀鸡般的速度在扫荡。

    扫荡清除这些村寨,就要动援余下的村寨百姓,让他们过来运盐,王巨提供部分牲畜与车辆,每斤运到五个堡砦后,官府会提供十文钱,或相当于十文钱的布帛茶叶以及其他生活器皿。

    实际这等于是变相的补贴,从盐州到五个指定的堡砦近的还不足三百里路。最远的是淮安镇,不足五百里,然而这条道乃是最宽阔平坦的大道,几乎九成半道路情况十分良好。

    况且横山百姓手中同样有一些牲畜车辆,而这非是私盐,可以正大光明的大肆运盐,王巨还会在沿途派官兵提供一些便利,包括提供食物与水。

    那么一个月下来,每户人家纯收入最少可以达到十几贯钱,若是家中人多牲畜多车辆多,甚至收入能达到一百多贯,两百多贯。

    这也是无奈,横山地区夏人太贫困了。不改善他们的生活,以后还是很难治理。内部不稳,就易被西夏人蛊惑,如果那样,里应外合,横山诸堡砦未来还会不太平。

    甚至后面订购的数量多,王巨还打算让环庆二州的百姓前来参与,以便以最快速度将青盐运到五个指定地点。

    不过黄骅正在后方谈判着。还没有送来准确的答复。

    “我们下去吧。”王巨说道。

    他下了城头。将诸将召集议事。

    有的事该说出来了。

    “诸位,我召集大家前来,是说三件事。第一件事,与你们协商一下,我从庆州城请来一些士子与画匠,士子将根据你们的陈述,将你们与你们各自部下的英勇事迹整理出来,编成故事传扬。画匠则根据你们的样子。画下各自的肖像,我再派人制成瓷人销售。这个销售所得,以后专门用来补助这一战牺牲的烈士家属,以及重伤残废者的以后生活。”

    “这个好啊,”王君万激动地说。

    王巨苦笑,他发现自己完全可以不用商议的口吻对大家说,现在哪里有肖像权的说法哦?

    其他将领同样很高兴,这弄不好就是流芳百世啊。想一想几百年后,后人问起这一战怎么打的,将这些故事书拿出来。就是这么打的,人长得什么样子。瓷人拿出来,就长得这副模样,想一想就让人激动啊。

    “那好……我再说第二件事,我很反感虚报战功,而且这次赏赐很丰厚了,这里是诸军立功将士的名单,请大家再核对一下,如没有异议,我明天上报朝廷。”

    王巨将各军的立功名册拿上来,这份名册由他与苗授、刘昌祚、王君万、窦舜卿带着一百多名手下整理了许久,才理出来的。

    依照各军,将各军的名册发放到诸将手中,让他们回去观阅。

    这个要到明天才能呈回来,如没有异议,明天送向京城,如有异议,那就说不定了。

    王巨又继续说道:“我再说第三件事,周知军,和将军,泾原路派出两万兵马,虽然说此时西夏兵力正是空虚之时,但以防万一,除了郭将军与赵将军留下来帮助我外,你们要带着第二批来的一万大军返回渭州了。”

    周永清与和斌点点头。

    这还真是正事,况且现在也用不着这么多兵马。

    “但这一万兵马因为袭击天都山,蔡公赏赐不少了,因此我一人只赏赐他们十贯钱,你们看如何?”

    不算太厚,不过包括蔡挺早先的赏赐,还有即将到来的朝廷赏赐,这一万宋军也会心满意足。特别是天都山一行,那简直是一桩肥差哪,若是没有庆州牵制,那来的这个好事儿?

    两人没有异议。

    王巨继续说道:“苗将军,曲将军,赵将军,你们也要返回秦州,那边正需要你们。”

    秦州来的兵马不多,只有一百蕃骑,还折了十几人。

    但秦州需要他们去带兵练兵,好为接下来开拓熙河做准备。

    三人默默点头。

    当然,他们心中还是很开心的,一来一去,身价大不相同了,来的时候象赵隆与曲珍几乎默默无闻,回去时则是带着一身战功回去的。

    回去的还有王君万与刘昌祚,以及八十六营保捷。

    郑白渠春天来得早,春耕生产即将开始了,这些保捷半兵半农,也不能耽搁,虽然没那么急,但是近四万主力军队回去,那会涉及到一系列的兵力调动,甚至还要酌情留下一部分兵力,所以从现在起,就要准备。那么朝廷诏书下来,正好动身回去。

    杨文广是知州,同样要回去,但他只带着两营兵马回去,否则这里兵力就更加单薄了。

    余下人等暂时还留下,只是王巨又将沿途诸堡砦,以及从盐州掳掠来的多达三百多万贯财富,从中抽出两百万贯分配给了回去的诸营宋军,还有一百万贯将会用来给环庆百姓重建家园,以及兴修诸堡砦之用。除了这些财富,后面的还有,包括运完青盐后,将会分配一些大牲畜给烈士与重伤兵家属,还有王巨承诺的几大作坊的“捐献”,也要拨出一部分给这些官兵。后面的人分配的则是私盐之利,战利品之利,以及陆续的“捐献”。

    但他们所得还不止这些,未来朝廷也必会拨出一大笔奖励出来。

    商议完毕,王巨说道:“送烈士回家。”

    诸将一起走出来,肃穆地站在大街两旁,然后看着保捷军用车辆拉着一副副灵柩向南而去。

    盐州这一战牺牲的将士并不多,主要是在环州与庆州境内,虽然大捷,但也有许多官兵永远长眠在这块黄土地上。

    城中有部分百姓好奇地走出来观看。

    实际在王巨约束下,宋军进了盐州城,并没有作恶,只是专门抄掠了各个大户的财富,即便是这些大户,不反抗,也未伤及人命。

    其中做得最好的一条,便是没有侵犯妇女。

    不过收获也不菲,毕竟盐州是青盐主要产地,有许多大户从事私盐生意,赚取了不少的财富。

    但无论他们爱也好,恨也罢,王巨并不在意的。

    战争就是战争,所谓的大义只是一个心安,激励士气的理由,所谓的正义只是强者的正义!元朝有了正义么,清朝有了正义么,可他们强大,他们就是正义就是正朔!但不管如何,最少得有一个底线。至少王巨扪心自问,他守住了这个底线。

    只是这些百姓眼中茫然,盐州离庆州近,抽取的丁壮比例也很高,西夏大败,这些人家同样在家中暗暗垂泪。但能怪谁?只准西夏进攻抄掠宋朝,难道不准宋朝进攻抄掠西夏?况且论仁义,宋军做得远比西夏好得多了。如果换成西夏,早就进城烧杀抢掠,乱成了一团,而非是象现在这个样子。

    王巨瞥了他们一眼,又说道:“野龙咩胜,你向后方传达一道命令,如果表现得好,等到诸堡砦修缮完毕,也不运青盐了,部分战俘可以酌情释放回去。”

    “啊。”野龙咩胜惊讶一声,这些战俘还等着卖钱呢,再说释放回去,以后难道让他们重新来入侵?

    “给他们一个动力吧,况且朝中有一些人很仁爱的……”

    “仁爱一个鬼啊,”野龙咩胜骂道,对外国人仁爱干嘛,自家还有许多百姓衣食不继,饥寒交迫呢。

    “这叫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乃是士大夫的优良传统之一。”

    苗授在边上听得一乐。

    还别说,真有点象。

    最后一副灵柩走过,王巨轻声说:“诸位,一路走好。”

    虽然他看到太多太多的死人,在这一刻,他眼中还是有些湿润……

    …………

    王巨只是淡淡的有点忧伤,可另外有人愁得连头发都要白了。

    不远处就是兴庆府。

    梁乙埋问着梁永能:“永能,这回去怎么交待啊?”

    他当然不知道王巨的打算,虽然斥候回来禀报,说是宋军准备开始于横山修建堡砦。可他一点办法都没有,甚至省怕王巨又是故弄玄虚,修堡砦是假,又准备继续奇袭灵州城。

    “妖孽啊妖孽。”

    不管是不是妖孽,这回去怎么说啊。

    梁永能沉思,道:“如今只有一计。”

    “何计?”

    “祸水东引。”

    “向东啊……”梁乙埋一哆嗦。

    “不是向东,是东边有一个人。”

    “永能,那个人?”

    “宋吉!”(未完待续。。)

第559章 替死鬼(下)

    “报,保安军送来的密信,”一名亲卫匆匆进来说道。

    “放下吧。”

    “喏,”那名亲卫放下信退出去,王巨打开信观看。信是景思立写来的,主要原因是郭逵拿下平戎寨后,还未来得及重新修葺,便被朝廷召回,然后由赵卨接任延州知州。

    宋朝调迁频繁,颇为正常,况且似乎听说这次郭逵是升了官的。

    只是延州突然停止用兵土门,韩绛回到延州,还是没有陈兵土门,这不是王巨份内的事,如果拱卫占领的横山这一段,得到金汤城也足够了。

    实际王巨建议郭逵趁机拿下平戎寨与土门,乃是为了延州,与庆州整个无关。

    不过他感到有点儿古怪,因此派亲卫去了保安军,向景思立打听消息。

    景思立迅速给了回话。

    据他所知,赵卨不同意用兵土门,乃是郭逵连续拿下金汤城与平戎寨后,西夏在土门有备,并且又被王巨抽走了那么多兵马。因此赵卨担心会失败,而且去年延州又用兵罗兀城,兵民厌战,也不能再连续着用兵了。

    所以韩绛回到延州后下令都不管用,两人在撕逼。

    当然景思立说得很含蓄,大约就是这个意思吧。

    王巨放下信,感到有点儿茫然,赵卨这是在强词夺理。

    即便西夏集兵于土门,又能抽出多少兵马,难道不怕种谔又用兵于细浮图等寨?

    自己是抽走了一部分延州的兵马,也就是高永能带来的一万兵马,还让景思立带回两千兵马。并且其中还有不少是归娘浪埋带来的蕃兵。那都是归娘族一带的蕃强人。与宋军几都无关。另外就是杨文广带来的八营官兵。同样也带回去两营官兵。

    难道因此整个鄜延路就无兵可用了?

    军民劳累,这也是一个事实,但得看是什么情况。虽然延州支持了不少兵马过来,但是金汤城与顺宁寨两个青盐所得,将会尽归延州立功将士的奖励与烈士的抚恤,这个不仅包括前来庆州参战的,也包括了攻克金汤城与平戎寨的三军将士。

    这笔收入颇是不菲,况且还有朝廷的。在这个奖励的刺激下,将士还累个鬼啊!

    再说赵卨凭什么与韩绛角牛?

    想到这里,王巨略有些担心,写了一封信给章楶,让他无论如何,不能将从延州筹集的盐款,交给延州。

    这个钱必须等事情全部结束了后,才能分配下去。

    王巨不是担任赵卨会贪墨,而是担心赵卨身后有人在唆使。

    当然延州与他无关,虽然他兼着这个陕西安抚使之职。

    王巨是害怕赵卨能找借口。将这三部兵马抽调回去,那么整个前线兵力立即变得空虚起来了。将这个钱克押。便能将延州的官兵克押。大不了到时候一起去京城扯皮。虽然这个陕西安抚使是一个笑话,若真到了扯皮时候,自己同样也有权这么做。

    信写好了,派人送回庆州。

    王巨忽然哑然失笑,也不是宋朝,西夏同样如此,有人要进攻宋朝,有人反对进攻宋朝。辽国那个萧峰的结拜大哥耶律洪基更热闹……

    想到这里,他说道:“咩胜,陪我出城到盐池那边转转。”

    一行人来到盐池。

    盐池有许多百姓正在采盐。

    这也是王巨的主意,他让后方盐商交易时,用一些茶叶布匹以及生活物资做为交易。再连同着粮草一道运到盐州,然后用这些物资作为报酬,让盐州城以及城外的百姓采盐,然后再将盐运到橐驼口。再从囊驼口由百姓与战俘在官兵的看押下,将盐运回五个堡砦。返回头,重新运输一些粮草茶叶布匹到盐州。

    相信这么多百姓一半对宋朝报着仇恨的态度,可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低下头,许多百姓加入了这个采盐运盐的行列。

    有的妇人一边干活,一边用衣角擦着泪花。

    “现在知道哭了,来宋境抢掠时,怎么不知道哭!”野龙咩胜恨恨地说道。他是野利族人,前些年被西夏打压得惨了,因此对西夏以及西夏军民都痛恨万分。

    “不能这么说,人心都是肉长的,要怪只能怪唐太宗。”

    “唐太宗?”野龙咩讶然。

    历史上朱元璋、赵匡胤、汉武大帝与李世民都算是有本事的人。

    可这些人犯的错误也很大。

    朱元璋不仅弄出了锦衣卫这个恐怖组织,还错误地认为不与民争利,弄出了一个不健全的税务制度,后者比锦衣卫与东西厂更糟糕。

    赵匡胤削兵权那。

    李世民错误同样不小,与两征高丽无关,而是另外两条,一个嫁文成公主,真嫁文成公主也就罢了,反正也不是他亲生女儿,顶多李道宗在家无奈的苦闷。主要是李世民搭上李道宗女儿外,还搭上了无数工匠。这些工匠命运凄惨不说,随着他们到来,让吐蕃各项技术迅速进步,好了,几十年后吐蕃大军兵临青海。

    另外就是安置胡人。

    如果文成公主下嫁,外搭工匠(王昭君出塞可没有搭工匠),还能说没有前例可鉴。然而这个安置胡人那可是有前史可鉴的。秦朝的疆域不算太大,西到陇州,西北到南北河套,包括灵夏平原,东北到辽东郡,但疆域到了哪儿,哪儿就是以汉人为主流。然而到了汉朝,将胡人南置安顿了。

    司马家那几个王爷在内乱,刘渊趁势起兵立国,他是匈奴人的首领,可当时匈奴人主体在哪儿,并州!

    五胡乱华开始!

    然而这个前例李世就象没有看到一样,也许他是为了掣肘李靖等功臣,也许他将自己当成了天可汗。但是苦逼了他的后代。

    没有李世民的带领。那来的李继迁。那来的西夏?

    可能这一战给王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至少在横山诸堡砦未筑起来之前,他的压力还没有化解,以致让他忘记自己说过的一句话,无论任何良政,如果后人不进行适度的矫正改良,早晚也会发展成为弊政。

    就算李世民这两条政策是失误,但他不是主要责任人,负主要责任的乃是李世民的重孙李隆基。

    不过王巨也没有多做解释。他说道:“这样,野龙咩胜,替我传几道命令下去,一道派人在这些百姓中宣传,当初他们也是大宋子民,如果不支持李继迁,如何沦落到今天这地步。”

    “好,这个主意好。”

    “不是好,是我疏忽了。其次再派官兵对他们通知,如果有子女参军并且入侵庆州未回者。派人写信并且写下准确的姓名籍贯,让他们子女配合我军参加劳动恕罪。如有改过者,可以释放回家。我会派人一一甄别,送到后方盐州的各个战俘手中。”

    “又放人哪。”

    “放一批回来吧,一是能安安这些百姓的心,毕竟我们大宋早晚要将它真正收回来的。二也能堵一堵朝堂某些人的嘴巴。最后再传一令,根据各人的表现,适当地释放一些盐州士兵回来,但开始不能太多,要控制数量,每天释放几批……”

    “我懂了,那样双方都有了盼头,至少这些百姓就不会反抗我们了。”

    “你想得太多了,”王巨好笑地说。反抗,这些百姓多是老病妇孺,用什么来反抗宋军?

    不过盐州的战俘并不在横山。

    这也要甄别的,横山地区该释放的也释放了,没有释放的全部放在了后方押运物资粮草,再过几天,横山平定,那极少数反抗到底的各部族战俘永远就不会释放了,那么还要往后方送,一直送到大后方,继续押运粮草物资。

    横山过去的周边地区,包括盐州在内,则放在大顺城到淮安镇一线的后方,这是防止他们离家近逃跑的。

    但也能说是一个盼头,其实即便全部释放,顶多一半子女能回家,其他人全部被宋军击毙了。

    其中包括一些女子,也就是麻魁军,王巨再三勒令,不是奸淫,但既然参军做战士了,那也用不着客气,在后面将她们当作丁壮用的。威要有底线的威,仁同样要有底线的仁!

    然而这不是大问题,顶多会刺激一下百姓的积极性,未来未必能管上什么用场。主要还是王巨看到这些百姓的样子,他心又软了软……

    转了一会,王巨骑马回城。

    可刚进城,便得到了几条好消息,皆是密探从前方打听到的消息。

    第一个消息便是董毡看到夏军惨败,仁多零丁带着残部扑向河西,想趁机捞便宜,因此立即与之交锋,结果没想到两败俱伤。两军现在正僵持着,西夏无奈,只好从兴庆府可怜巴巴的兵力里抽出一部分兵力,杀向河西。

    王巨看到这条消息不由地摇头,这不是董毡想捞便宜,而是董毡胃口也变大了,想占据河西走廊。但这对自己却很有利,至少这段时间,西夏顾不上盐州这边。

    等到他们大军返回来时,横山诸堡砦也建设得差不多了,那时候西夏只能望洋兴叹。

    第二个消息则是他预料当中的。

    王巨在这边压力山大,家园重建,那么多堡砦修建,还要修建道路,后勤物资,横山诸蕃,特别是身在敌境,虽然手中有不少兵力,可这些兵力是分散着的,各有各的任务,让他心中一直不踏实,省怕出漏子。以至环州那些叛部到现在还没有安排呢。

    但那边梁乙埋才叫欲哭都无泪。

    梁永能便替他出了一个主意,梁乙埋听后,立即返回灵州。宋吉犯了n个严重错误,就象小鬼一样,跟在梁乙埋身后面,俺没才,至少对你忠联耿耿。但他跟对了,宋军一直在放梁乙埋,于是宋吉也平安地逃了出来。

    现在宋吉就在灵州。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马上更大的飞来横祸即将降临到他头上。

    梁乙埋返回灵州后立即将他抓了起来,然后严刑拷打。酷刑用下去,就是钢铁也让你绕指缠柔了,况且是宋吉。受不了酷刑,宋吉便被屈打成招。

    梁乙埋押着宋吉,重新返回兴庆府,将宋吉的口供呈给梁氏。

    口供上说什么呢,绝对不能让宋吉屈招是他诱惑梁乙埋出兵的,那样梁乙埋岂不是没长脑子的傻瓜。

    因此梁永能用严刑逼供宋吉招认,实际他当年在庆州城未逃到西夏前,已经暗中被蔡挺与王巨收买,明为投奔西夏,实际是隐藏很深的宋朝暗探。所以大顺城第一战他故意带着叶悖麻进入华池县的埋伏圈,先将他们那一部折去,使得夏军产生严重损失,并且就是他的劝说,李谅祚才站在那个山岗上亲自指挥,最终导致大败,李谅祚本人也重伤,不久去世。

    这太狠了。

    不管怎么说,李谅祚也算是西夏的先帝,但他的死,却是李谅祚之耻辱,这样一辨,那非是李谅祚的错,而是宋吉与王巨、蔡挺害死的。

    但这里就埋下一个梗,既然先帝都上当受骗了,我们上当受骗岂不是合情合理?你们能质疑我梁家子弟,但敢不敢质疑死掉的李谅祚。

    梗埋下了,就有了下面的招供,这次出兵,本来按照仁多零丁的意见,那就会万无一失了。但正因为宋吉蛊惑,大伙再次同意从大顺城出兵。

    因为宋吉是蔡挺与王巨布下的暗棋,因此宋朝早得到消息,因此有种种布置,最后让夏军大败。

    一切,皆是宋吉的错,与其他人无半点关系,李谅祚没错,西夏其他将领没错,梁乙埋同样没有错。

    梁氏看到这个招供后,也许察觉到了,也许没有察觉,但就是察觉到了,也不会点破的,不然这样梁家会遇到空前危机。

    于是将这个口供张贴,又将宋吉一家五口人绑到城门口,宋吉知道不妙,并且看到妻子儿女也绑了出来,连连大喊冤枉,梁永能用布将他嘴巴堵住,然后乱箭穿身,活活射死。

    但百姓真相信啊,宋朝以前就做过一回,种世衡用王嵩做了暗棋,结果活活坑死了野利遇乞,甚至最终为李元昊与宁令哥父子反目成仇埋下了祸根。

    而且战争的结果也让百姓相信,宋军一直很软弱啊,就算这些年变强了,也不可能这么强大吧。

    所以许多不知子女死活的百姓义愤填膺,这边乱箭刚停下,那边就一踊而上,生生将其肉分食。梁永能还没有完,又连续抓捕了宋吉几十名好友与家仆,同样绑到闹市活活打死。

    “还是宋朝文明哪。”王巨听后叹惜道。

    至少宋朝不搞族诛了。

    这个结果他大约猜到了,实际当时将宋吉释放回去,一是迷惑梁乙埋,使夏军不要立即撤退。

    其次另一个用意,就是挽救梁家的危机。

    只是梁乙埋不大聪明,到现在才看到这个棋子的作用。不过他将打算说给韩绛听,却将韩绛生生听傻了。(未完待续。。)

第560章 请功

    在另一个时空,未来章楶下手更狠,他干掉的夏军只比这次多,不会比这次少。

    对于西夏人来说,一旦折损了三十万兵马,那等于会引发空前危机了。于是辽国派使者将小梁氏毒死,疯狂的梁氏死了,西夏安定了。

    但为什么辽国只派了一个使者过来便能将西夏的太后毒死?其实幕后是西夏权贵看不下去梁氏的疯狂,可他们是臣子,不好公开下手,因此派人去了辽国央请辽国出手,然后辽使过来,无人敢过来阻拦,让辽国使臣将梁氏嘴掰开,强行将毒药灌下。

    辽国出手可能也是不想西夏灭亡,有西夏缓冲,对辽国同样也有利。

    不过也未必,辽国现在这个皇帝乃是史上最大的宋粉,极其仰慕汉家文明,曾说过一句,愿来生为中国人。宁肯做宋朝的一个老百姓,都不愿做天下第一强国的皇帝……

    所以毒死小梁氏后,辽国对西夏人说,速与宋朝和好吧,不要再打了。

    梁氏一死,屡屡大败,国内困窘,于是西夏派使向宋朝低三下四的求和,西夏求和了,宋朝那么多热爱和平人士呢,况且皇宫又出了巫蛊案,那就议和吧。西夏终于喘过那口元气。

    这段历史九成是不可能再发生了。

    不过可以借鉴。

    当然还有些不同的,那时候西夏与宋朝打了很久,国家经济无比的困难,并且兰州等地也被宋朝占去,宋军久战。将士比现在更能打。因此西夏形势比现在更恶劣。

    但其他的可以以此推理。

    没有宋吉。大梁氏怎么办?

    她九成是不会杀掉梁乙埋的,但也不是没有解救办法。面临着这场危机,她只有一个办法,主动让权。不让权她的地位就不稳定了。相信这点智慧梁氏还有的。

    让权后,主和派大臣占据上风,至于梁氏本人,可能就化成了东晋那些太后,有其名份。无其实权。然而两国和平就可能真来到了。

    这个结局,司马光等人肯定很喜欢的,但是王巨会不会喜欢?

    如果真的和平到来了,那就和吧,然而那不是和平,而是给西夏恢复元气的机会。而且北宋也快进入倒计时了……

    因此得让梁氏主要掌政,继续疯,那么一次次地抽打着宋朝的脸,国内才能支持对西夏用兵。

    王巨放下情报,对王紫川说道:“你去萌门三岔对赵普与郭成将军传令。让他们拣出一些精骑,向青岗峡、折羌会、萌井、乐山方向移动。装作打探地形的样子,但切记,如遇到敌人拦截,切不可与之纠缠。”

    这才是真正的故弄玄虚。

    马上几万保捷军也要撤退了,董毡与仁多零丁之战不会持续太久了,董毡好处弄到不好少,仁多零丁又不大好啃,看到西夏援兵到达后,顶多僵持一段时间,董毡便会撤回湟州。

    那么西夏如果再次集结军队,自己手中的兵力在减少,而且战线拉得又长,有的将士得看押战俘,有的将士甚至亲自劳动,还有的将士维护秩序。到时候不仅青盐会无法运回去,甚至连修建堡砦都不能进行。

    这是王巨一直担心的,而且梁氏很疯狂的。

    再说往后去,春天同样也正式来到庆州,那么军中的蕃人与强人、自发参加的民兵,有地耕种的缘边弓箭手与保捷,同样一起要送回去。那么兵力会越来越少。

    当然,危机也没有那么重,董毡入侵后,西夏必分兵驻守河西,况且还有一个蔡挺也不是好惹的,可惜赵卨与韩绛撕逼,否则他现在进攻土门,西夏还不得不分兵于北横山,那样王巨压力就会轻松许多了。

    所以王巨有了这个安排。

    不能向北活动,赵卨连土门都不进攻,那可能与王巨合伙图谋西夏的洪州?

    因此向西活动,做出对兜岭感兴趣的样子,只要大批游骑不断地出现,必会让西夏人产生一种错觉,王巨将会与蔡挺继续联手,趁着大胜之势,拿下兜岭,正好与王巨夺下的这段横山相联,若那样,宋朝不仅得到萧关以南肥沃的萧川,而且对西夏将会产生严重的威胁。

    只要这个错觉产生了,西夏必然派重兵驻扎于赏移口、清边军与天都山一带。

    然而现在西夏兵力剩得不多,那么这次危机也就自然而然消除了。

    王巨又说道:“传完令后,你再回庆州,对章通判说,让他在后方紧急搜集榔头、铁锄、大铁锤,以便加快采盐速度。同时也让后方的百姓参与进来吧,不过为了防止拥挤,从后方运来一些石灰,撒于路中间,来回各于石灰线的右侧行走,以免堵塞。”

    盐在盐州不值钱,要多少有多少,所以得迅速运回后方。

    王紫川立即骑马下去。

    王巨则看着东方,心想,他写的奏报与战功名册,大约也到了京城吧。

    不仅前方让他担心,后方也让他担着心。

    …………

    其实是败得太多,宋朝人对宋朝军队就象后来天朝对国足一样,那怕亚洲杯能出个线,个个就喜得不行。

    实际这几年宋军已呈上升之势,就是许多砖家一再攻击的罗兀城,可事实是夏军的伤亡远超过了宋朝,无论这个时空,还是另一个时空,虽然罗兀城之战给陕西与部分河东路百姓带来了压力,不过罗兀城哪里同样生生打成了焦土。

    这是无奈之策,在宋军战力不占据绝对优势下,只能互拼血值!即便王巨也是如此,只是王巨付出一两成血值,就能换回十成西夏的血值。比较上算罢了。

    至于民生,又想打仗又想顾及民生,那可能?或者买安。关健西夏买不了安!这才是关健。

    但是这样的大捷。自宋朝开国以来。却是罕有过的。

    而且这一战,王巨利用了一些物事,那个滑板也就算了,宋朝有饱读诗书的人,包括欧阳修听说了后,也想起了自己修新唐书时的记载。

    烟花用了一回,并且还真管用了,不过它只能用一回。主要还是用来赚钱的,而且多了一项产业,就可以多养活很多人,当然,这个道理,在宋朝能明白的人很少。

    主要还是那个千里眼与飞天,无论滑翔飞天,还是登气球飞天,在这时代都让人觉得太不可思议,并且也传扬出去了。这三样物事,使是这一战披上了一层神话色彩。

    于是迅速在民间迅速流传。

    神奇的大捷。消息传开,传到哪一处,哪一处便有人放起鞭炮。

    至于朝堂,也非是王巨所想的那么黑暗,可能有一些极不喜欢王巨的人,心思复杂。但大多数中立派,还是很赞成的,至少是大胜了,比大败强吧。

    虽然王巨也动用了附近各小路的兵力,也不过是就近动用,还不是全部动用。兵力悬差到一比三,却胜得如此畅快淋漓,还能不满足吗?

    因此几个大佬当中,王安石、王珪是赞扬态度的,吴充略有些赞扬,冯京与文彦博默不作声。

    此时这些人正在延和殿,看着王巨写的奏疏,以及这些立功名册。

    这一战宋军伤亡同样惨重,包括重伤者在内,伤亡者达到了两万九千多人,轻伤的不算。包括王巨带来的八十六营保捷,整整四万三千人,现在却不足四万人了。

    不过没有人在这上面纠缠,至少现在不会有人在上面做文章,因为敌人伤亡数量更大。王巨报上来能准确核实的数字是十九万四千余人,而非是韩绛所写的二十万人。这个战功当中还包括镇压的环州叛乱的蕃人,以及极少数横山反抗的各族百姓。真正的夏军,抓俘与击毙的数字只有十八万来人,并且这个还包括盐州的战绩。

    但王巨也写了,可能西夏实际伤亡数字比这个还要高两万,比如诸砦防御战时,那个伤亡便无法统计,还有一些逃兵逃到各山林死掉了,也无法统计。

    无法核实,王巨便不会向朝廷报功。

    这个大伙也相信,包括他在知华池县时,所报战功,宁愿缩小一点,也不愿意夸大,以求准确。

    况且这一战战功足矣了,少了这两万数量也无所谓。然而这个数字当中,有多少战俘,王巨一个字都没有写。但大家都懂的……

    但这个请功名册,却很有意思。

    功劳最大的是章楶,王巨还刻意说明了原因,一半谋划之功,他在宁州迷惑敌人,几乎全是章楶在指挥,现在王巨带着大军去了盐州,又是章楶在后方负责后勤,以及返回百姓的安置,庆州的政务,因此在这一战中,章楶几乎在扮演着张良与萧何两人的角色。

    其次无疑是王君万。

    这一战中他表现太亮眼了。

    第三则是赵忠,也就是李三狗,于柔远寨生生与十万夏军血战了十几天,生生将梁乙埋拖在哪里。否则换在华池川,可能延庆川,最后会战难度无疑会提高了数倍。

    次之高敏,不仅有安疆堡战功,而且筑起了冰堡,并且在那么劳累的情况下,面对着数倍敌军,还将其守住了。正是这道大门关上,才使得战场局面变得有利起来。

    然后是魏庆宗,死者为大。

    接下来是大家想不到的,非是其他诸将,而是燕达,如果不是燕达,休想将仁多零丁主力军队拖在淮安镇城下,若不是这一拖,宋军局面将会变得很糟糕,尽管燕达在会战前几乎没有与夏军交战过。

    接下来才是窦舜卿、高永能、刘昌祚、苗授、姚麟、刘阒、周永清、林广、刘绍能、种谊、种古、赵普、杨文广、姚兕。

    看到姚兕排得这么靠后,这些重臣同样不大理解。

    王巨在奏报里未说多少,可是韩绛写得详细哪。

    其实这是王巨对姚兕那些发善心的冷处理,将功折错了。在姚兕后面则是秦渤、郭庆、杨培、顾永平、景思立、赵余庆、姚雄、曲珍、赵隆、郭成、归娘浪埋、李克忠、狄咏。

    姚雄、曲珍与赵隆排得有些委屈,但他们岁数太小了,又非是主将之身份,这样排也能说得过去。杨文广、和斌、郭成来得晚,景思立打完了立即返回保安军,因此也排得略靠后。但放在庆州战役,这样评功也算是公平。

    李克忠也冷处理了,后面整个会战几乎与他无关。

    狄咏后来醒悟,配合着章楶做了不少事,王巨心软了软,也替他请了功,但将他放在诸将最后面。

    除了这些主将外,还有三十几个表现出色的副将与指使,王巨也刻意挑出来,替他们请了战功。

    余下的三军将士,则是由各自的主将评价战功。

    其实这份排名,甚至可以说它就能成为以后朝廷用将的一个重要参考,毕竟整个陕西路能打的一半将领就在这个名单上了。

    另外朝廷也要根据这个名册升官、奖励、抚恤。

    至于如何奖励,如何抚恤,还有那些将领升官,这个就与王巨无关了。

    而且这么长的名单核实下去,也会花很长时间的。

    不过这个名册上少了两个重要人物。

    一是韩绛,韩绛是以首相下去主持陕西局面的,王巨没资格替他排名。

    二就是他本人,是功是过,让朝中大佬发话吧。

    不过他与韩绛没有排进去,却让很多人歪想了。

    这个现在全部放在一边,大家只是看着王巨奏报上的另外几句话,也就是王巨所说的三个选择。

    这一刻,赵顼呼着粗气。

    王巨说灭夏乃是上策啊,也就是现在最好的选择,是灭掉西夏!这能不让赵顼想入非非?(未完待续。。)

第561章 扯皮

    冯京看着赵顼的表情,十分担心,但他又说不出口。

    王巨对宋吉说辽国出兵山后了,又对那些将领说辽国不可能会出兵,韩绛先问其原因与用意,又问辽国会不会出兵相助西夏?王巨答道,不会,辽国绝不会傻到这份上。

    王巨没有在奏报上说,不过韩绛却一五一十写在奏报上,当然韩绛是无心的,他根本不知道冯京在延和殿说了什么。

    但冯京算不算造谣呢,也不大好算。

    确实有这个风,辽国为了安抚西夏,派人在辽夏边境上扬言,说是辽国可能集兵于山后,相助西夏。只说是可能,不是肯定,肯定了,最后要交待的,连西夏人都没有当真了。

    然而这个扬言却不知怎么被河东路的密探得知,立即汇报给了吕公弼。

    吕公弼与司马光、文彦博乃是一路子的人,他们反对变法,反对战争。

    不是这些人不想宋朝好,有些人变成了老油条,如文彦博,他第一次为首相时,还是很尽力的,最后被言臣怦击得一无是处,贬出朝堂,因此认为宋朝想好是好不起来了,想坏也坏不到哪里去,就这样不变吧。

    不过有的人还是想宋朝好的,如范纯仁等人。他们反对变法反对战争,也有他们的想法,不打仗了,三国和平,那么就不用养活那么多士兵,就可以节约大量兵费与军费,一年不用多,能节约一千几百万贯。国家其他方面再节约一点。财政足以维持平衡。何必要变法敛财?所以赵顼问范纯仁陕西器甲城防。范纯仁答道,初具,初具即可。

    总之,反对战争的原因千奇百怪。

    有的是担心武将重新因为战争而掌权。

    还有的害怕又产生藩镇割据之害,就象五代更替得为什么那么频繁,还不是因为武将掌权之故?

    文臣专权可手中没兵,因此刘娥一二三就将丁谓弄下去,赵顼也逼走了韩琦。才上位的宋钦宗立即拿下蔡京。虽然军事上软弱了,可利于内治稳定。

    还有的考虑的是财政。

    又有人确实考虑到民生,比如范纯仁,这不可否认的。一打仗,老百姓苦逼了。

    但有一些人,那纯是打压异己的反对了,代表就是三个大佬,韩琦、文彦博、司马光。

    韩琦岂不是好战分子,怎么也反对战争了?韩琦现在不是好战分子了,自从永兴军返回大名府后。他脱变得最厉害。

    不管吕公弼是因为什么原因反对战争,但结果是一样。

    他听到后立即向西府反馈。再由冯京略略夸大,就变成了探报契丹阴发腹里兵三十万往西界的故事。

    结果呢,这么多天过去了,王巨都在盐州让百姓挖盐了,河东边境连一队辽军的影子都没有看到,更不要说三十万大军了。

    所以赵顼看到韩绛呈上王巨的分析,就问冯京,况且王巨临行前也解释了辽国不会发兵的原因,当时问得冯京十分尴尬。

    至少这段时间,他没有发言权,于是东张西望。

    他不便劝,但他的好朋友多啊。

    不过冯京与文彦博司马光也不相同,他虽属于保守派,不过偏见并不算太深,这也是王安石推荐他上来的原因。因此曾经一度让吕诲产生误会,弹刻冯京所至嗜利,西人目为金毛鼠,以其外文采而中实贪畏也。

    至于吴充与王安石关系那就深了。

    王安石另一个女婿蔡卞许多后人都知道,于是许多不懂的纷纷造谣,实际王安石不止蔡卞一个女婿,他有三个女儿,长女早夭,嫁给蔡卞的是幼女,但最有才气的不是蔡卞的妻子,而是二女儿,曾写了一首小诗: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意应怜我忆家。极目江山千万恨,依前和泪看黄花。

    此诗一出,立即传扬于整个京城。

    因此吴充替其次子吴安持求亲,两人成了儿女亲家。

    不过论颜色,吴充则是更深一点,而且隐藏得很好。不过在对待战争上,冯京则是坚绝的反战派。

    他在瞅,他的好朋友孙固只好出面,他说道:“陛下,因为王巨好战,使生灵涂炭,无数人家从此阴阳相隔,不能再怂容了。”

    其实不用看王巨奏章,杨绘早就将王巨这三条带回京城了,但如何选择,至今也没有人想清楚。孙固的想法是最好不是这三条,而是立即撤兵回来,不过说不出口,因此说了这一句。

    看,这一战打了,打出什么结果,陕西百姓掉到泥坑里不算,还死了两万多将士。

    吕惠卿说道:“孙学士,那有战争不死人的?”

    “有,陈庆之。”

    “孙学士,那是梁书在造假,魏书在记载尔朱荣与元颢之战,罕见陈庆之,只有一句,尔朱荣与元颢相持于黄河两岸,欲渡河手中却无船,打算北还,为下属劝止。恰好找到了一些船只与向导,尔朱荣就命尔朱兆率精骑夜渡,破颢陷洛,陈庆之则单身逃免。即便梁书所说的是真的,那也太过妖异,所以天不容之!”

    《魏书》说法不可信,《梁书》说法也不可信。

    如果象梁书所记载的,那也太神了,七千白袍军,护送元颢回洛阳称帝,于雎阳对阵丘大千七万兵马,丘大千还是守的一方,结果丘军大败,全军投降。又在三十万北魏大军虎口下,拿下了有七万守军的荥阳。然后又在荥阳城下背城而战,以三千大破二十万骑兵。于是这一路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接着又在荥阳城下,大败近百万尔朱荣的大军,打到这份上,七千白袍军居然一人未死。只是因为洛阳被尔朱荣抄了。陈庆之只好南归。结果被一场山洪将他百战百胜的军队全冲走了。

    好吧。有很多后人还真相信了。

    但吕惠卿不相信。王巨更不相信。

    真正的真相应当是陈庆之北上打了几场光彩的战役,不过最后一役,同样也全军覆没了,陈庆之只好逃回梁朝。

    赵顼也额首,这是一段比较著名的历史,在座的基本都看过。显然赵顼认可了吕惠卿的话,不要说七千白袍军,就是七千个妖怪。那么惨烈的战役打下来,也要死上好几百个。若真如梁书记载,那不是七千凡人在作战,而是七千个齐天大圣在作战。

    吕惠卿又说道:“真实的,应当可以借鉴霍去病,那几乎是汉家军队的巅峰。”

    陈庆之的事迹真真假假弄不清楚,不要搬出来卖弄了,看霍去病的吧。霍去病与匈奴左贤王一战,歼敌七万余人,但他的部下同样牺牲了一万五千人。

    王巨这一战伤亡比例还没有霍去病的高呢。尽管霍去病的那一战难度更高。

    王素也在边上说道:“西夏军队没有想像的那么强大,但也不是现在我们想像的那么弱小。此战诚为不易。”

    他与王巨没有什么交接,顶多王巨知华池县时,用酒换马,请他帮了一下忙,那也是为了国事,与私情无关。况且那时候王巨能有什么资格与他攀私情?

    王素也老了,因此召入京城,知通进银台司,不过因为年老无法理事,又转任工部尚书养老了。不过他久在边陲,所以让赵顼派人将他从工部召到延和殿咨询。

    王巨一直不敢自居爱民如子,是因为宋朝真的有,甚至比包拯更爱民如子,眼下就有数人,包括程师孟、李肃之,以及王素。

    以王素的政绩、资历、家世、出身与性格,自然不会卖面子给孙固的,他继续说道:“况且三十万夏军入侵环庆,王巨乃是临危授命,即便大败夏军,也没有将大军一路西向,而是集结于盐州,听候朝廷诏命,何来好战之说?孙学士,你是翰林学士,替陛下草诏,莫让功臣心寒!”

    孙固讨了一个没趣。

    文彦博只好亲自出面,他徐徐说道:“如果想灭西夏,诚为不易,故王巨在奏疏上说请求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府麟五路大军齐发,并且还要从京城、永兴军与河东路调集兵马支持。但是这样一来,需花费多少钱帛?”

    这时候不能攻击王巨,无论用什么理由,皆是自找没趣的!

    但老文这个问题却问到点子上。

    若是那样,可能会用掉天文般数字的钱帛,然而国库与内库那有这么多钱哦。

    即便王安石也在边上说道:“陛下,上策不可取啊,只能取中策与下策。”

    中策就是占领盐州,为什么是中策?首先是经济,盐州控制着七成青盐产量,另外还有铁,西夏也有铁矿,只是产量少,盐州一带的铁矿产量便占据了西夏的四成,因此控制了盐州,甚至仅是从经济便可以给西夏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军事上更不用说了,只要控制了盐州,随时可以派一支骑兵威胁乐山与赏移口,南边是镇戎军,东面是环州,三面包夹,西夏物产肥沃的萧川一带早晚会丢失给宋朝。如果胆色再壮一壮,将盐州北面的铁门关拿下,那么整个将灵州与西夏东北的银夏等州一切两半。况且盐州离灵州与兴庆府又是那么地近,随时可以发兵征讨。

    缺点就是它是一块飞地,但也有办法解决,先在横山连置诸堡,然后在盐州与横山之间连筑十几座堡砦,当然后面这些堡砦多在平川之上,堡砦必须要大,驻兵也要多。那么便没有当年的涿州灵州之觞了。

    其实若真的经营盐州,它就是第二个涿州,道理很简单,盐州一带地势太平坦了,眼下能守住,未来西夏稍稍恢复,主将再无能,必失无疑。

    可这些人现在手中都缺少盐州相当的情报,因此被王巨这些似是非是的道理迷惑住了。

    文彦博又说:“若取中策,驻兵增加数倍,而且道路遥远,供给困难,恐兵费会激增也。”

    好是好,可钱哪!那一年得多花多少钱?

    赵顼便看着杨绘,问:“杨卿,你去过前线,你来说说。”

    “陛下,若占盐州,西夏必不甘心,以后不仅是文公所说的驻兵运输费用激增,恐交战连连,战火不休,那时才真正是兵费激增。其实不仅是占领盐州不妥,臣以为占领横山也不妥。就象臣的遭遇,横山蛮如此凶悍,连朝廷中使都不放在眼里,一旦边臣安抚不当,便会产生内乱。里应外合之下,横山必失。那时不仅会有将士无辜牺牲,并且因将士都在前线,环庆后方兵力空虚,估计到时连环庆二州都会丢失。况且也有故事,以前正是朝廷占据灵州飞地,随后灵州失守,连带着导致萧关等地区全线随之丢失。请陛下三思。”

    “陛下,臣以为元素所言极是有理,而且一旦占领敌境,以后边将为争功,会纷纷仿佼,国家也会从此不宁,”司马光在边上说道。

    王素又看不下去了,他讥讽地说:“王巨下策仅是占领一小段横山,即便所有百姓作乱,又能有多少百姓?况且论错,也是西夏反复侵耕入侵在先。且看千里渭源,化为焦土,君为何不进一言?陛下,臣还是那句话,王巨大败夏军,并不意味着夏军就那么弱小。君实,忽里堆之战,因司马光指挥失误,但也不意味着夏军就是那么地强大。”

    “王公,忽里堆之战与我有何干系?”司马光愠怒地问。

    “没有你首肯,郭恩岂敢出兵忽里堆?”

    占领盐州虽前景美妙,那个变数太多了,王素不敢言。但只占领小一段横山,难道天就塌了。

    所以王素语带讥诮。

    他不是有意曝司马光在丰州的那段丑陋,而是说你司马光对边事根本就不懂,就不要胡说八道了。

    这是大捷,马上说着说着,似乎象是宋军大败一般,真是奇怪来哉。

    老王还是没有看明白,现在的朝堂早不是他原先所熟悉的朝堂了。

    但老王歪楼了,文彦博立即纠正:“自去年五月起,陕西连连交战,黎民凄苦,财政透支严重,陛下也要三思之。”

    不要说边事,大家都没有发言权。咱们就说钱吧。

    吕惠卿在边上说:“陛下,依臣之见,就取下策。白豹城等地紧邻环州庆州与保安军,非是飞地,而且西夏屡屡入侵,所仗持的不过是地形之利,他们占据横山,可进可退,我朝只能叹息之。现在我朝也占领了一段横山,尽管它的宽度并不大,但至少在地形上稍扳回一局。以后西夏再逾境抄掠,就会三思而后行。且王巨用战俘缮修城堡砦关,所劳民力不多。虽用了一些钱帛,不过这些钱帛仍在朝廷所能承受范围之内。”

    当然,这一战也快将内库与国库打空了。

    不过就此收手,至少在财政上不会透支。

    吕惠卿又说道:“并且错不在我,先是西夏图谋不诡,出动三十万大军,意欲拿下环庆,数战失败后,王巨写信给梁乙埋,劝其撤兵,两国议和,重归于好,西夏仍不听。错不在我,大义在我。”

    西夏都敢图谋整个环州与庆州,我们大胜之下,只是占领小片横山地区,难道错了吗?

    如果再辨下去,那么吕惠卿的话就可以说得很难听了,难道若大的宋朝,以中国自居,就是当孙子的命?(未完待续。。)

第562章 人是吃人的

    大伙儿感到吕惠卿话后面埋藏的杀机,一个个不作声了。王巨的唯结果论,唯成败论的功利主义,曾让张载感到很无语,但不得不说,有时候它真管用哪。

    就象现在放在这场空前大捷下,全国百姓欢庆,暂时什么阴谋诡计也是浮云了。

    吕惠卿又说道:“去年腊月,韩韫送来消息,说是三十万夏军即将入侵庆州,那时我们有何想法?”

    那时候都吓尿了,只希望韩韫打听来的消息是假的,那还有什么其他想法。所以王巨临危授命,说,能守住庆州不失,就是最大的胜利。

    大家也是这么认为的,至于大败三十万夏军,想都未想过。

    “前段时间两军僵持,那时我们又有什么想法?”

    担心哪,害怕哪,期盼哪……全部是负面的想法,甚至安疆堡下大捷,也让赵顼喜得不行。

    谁敢想最终的战果,伤亡夏兵数量几乎是安疆堡那一战的二十倍!

    现在大胜了,各种各样的想法出来了。

    这倒不是吕惠卿替王巨说话,而是讥讽文彦博等人的不要脸。

    文彦博很不悦地说:“王巨三策,让朝廷决策,我们岂不是正在决策?吕惠卿,你说得太失偏颇。”

    但吕惠卿绝对不是好惹的,他盯着杨绘问:“那天你到达白豹城,天色已经临近黄昏,从白豹城往西去都是横山道路,道路崎岖狭窄,为何不顾夜色降临。匆匆前去军营?朝廷只是让你主持议和之事。但那时我军已经大败夏军。用得着那么十万火急地继续议和吗?”

    “横山蛮虽以凶悍著称于世,但是人,就可以治理。他们将你打成这副样子,你不但不记恨,反而继续让朝廷一再退让。这是你不记私仇顾全大局呢,还是缺少血性?如果说你缺少血性,为何对陛下,对变法如此凶残?”

    这事儿……杨绘脸丢大了。

    至少你杨大才子想以和为贵。也要等你脸上的青肿好了再说吧。

    但真相不是如此,当真是横山蕃人干掉的?可杨绘没有证据证明,这个哑巴亏只好吃定了。

    王珪做老好人,说道:“陛下,不如就采纳王子安的下策。虽然有点可惜,但最为稳妥。”

    争到这份上,大家也无话可说了。

    而且文彦博心中也清楚,当年轻泥怀侧准备叛夏投宋,程勘上报朝廷,朝廷为之争议。但两府争议还没有结束呢,西夏便安抚住了轻泥怀侧。赵顼看到这段记录后。怀疑是司马光泄密给了西夏人。虽然此事不了了之,可是一度让赵顼感到很可惜。

    可惜的不是轻泥怀侧,更不是指望轻泥怀侧能替宋朝攻破灵州兴庆府,真正让皇上可惜的就是这一段横山。

    但那段横山是位于保安军西北长城岭的一段,也就是在平戎寨的后面。可即便得到了,它也远不及现在王巨这段横山,厚度不及,长城岭那段横山是孤立于敌境两侧,现在庆州这段横山两侧全部被王巨拿下。时机不及,那时西夏还没有大败,现在西夏是大败,最少得好几年才能恢复过来。准备不及,那时候占领横山,不但面临着苦战,恐怕也来不及修堡砦。但现在王巨占领的这段横山,前面占领,后面扫荡反抗的村寨,余下将士就已经押着战俘在兴修堡砦。

    但为什么赵顼会可惜,横山太重要了,宋朝有了一段横山在手,马上整个西北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下策恐怕也是皇上能承受的底线。

    老文不表态,其他人也默认了。

    赵顼有些怏怏地说:“就这样吧,文公,你立即草诏,发往西北。”

    这非是开玩笑的,前线正等着朝廷决定呢。

    吕惠卿叹惜一声说:“大好时机,太可惜了。”

    能在虎口里抢夺一片横山也不错了,不过能及得上占领盐州吗?就不要提灭掉整个西夏了。

    吕惠卿真想错了,如果这些大佬万一变得团结进取,真同意了中上两策,那还真将王巨推到火坑里了。

    不过这也是王巨恰准了朝中这些大佬的德性,还有对军事的不懂,因此说出这个上策与中策,实际就叫漫天要价,等着这些大佬坐地还钱。

    好,他的目标就达到了。

    否则直接说我只占领这一段横山,说不定又会产生许多变端。

    君子欺之以方,不过对于现在这些大臣们,只能以毒攻毒。

    赵顼挥挥手说:“各位散吧,对了,晚上来宣德门前看烟花焰会。”

    说完,他不等这些大臣离开,就退出殿后。

    “什么烟花焰会?”有的大臣莫明其妙的问。

    实际是今天这些人的表现,让赵顼万分失望,否则他原来是打算正好商议完了,罕见大捷哪,君臣同宴,大伙儿吃吃乐乐,天也黑了,一起上宣德门城楼观看这个烟花。

    为什么有这个烟花,也与民间的传谣有关。

    庆州一战出现了一些新武器新物事,神臂弓、虎踞炮、大霹雳弹、新式铠甲,这个早就出现了,甚至改良后的各种刀具、枪矛,以及藤盾,最少这些重臣们也都知道了。

    但除了这些,还有一些物事,大伙却不知道。

    民间传得最多的便是这些物事,就象神话一般,连宫里的宫女与太监都在传。

    赵顼当然不相信,不过也感到好奇,便将张若水喊来询问。

    滑板与防滑鞋是在三原临时抢造的,这个张若水不大清楚,但这个最不神奇,大漠深处北方的游牧民族早就有了滑雪板,甚至一些有学问的人查出来十几处相关的史载。

    防滑鞋子未见史册,不过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在下面加长钉。

    最神奇的是下面几样事物。第一样是千里镜。

    这个张若水知道。王巨很早就托广州的海商去大食订制镜片,然后在军器监调试,然而合格品一起带走了。现在没有镜片,张若水无法给赵顼展示。

    那个超级猛火油张若水更知道,就是在军器监城外火药作作坊提炼的。

    至于飞天的两样事物,张若水不知道了,王巨带走的是皮革,皮革在军中用途太多了。张若水哪里注意?

    另外就是绳子,绳子在军中用场也不少。

    要么就是订做的一些安全扣,不过王巨未刻意说明,张若水未注意。

    余下的便是炉子与热气管,以及迅速将气球收回来以便士兵换班的绞盘,那是在三原做的,与军器监无关。

    所以张若水只能摇头。

    可最后一样物事张若水也知道,那就是烟花,只出现一次,成就了最美丽的一次攻城。

    但临行前王巨刻意解释过。它在军事上的用场不大,派上了一次用场。只能给军器监生产推广一个正名的机会,免得有一些士大夫做文章。

    现在它绽放了,也能问世了。

    因此张若水又将王巨临行前说的话,向赵顼复述了一遍。

    这些新式武器在战场上发挥了不少的作用,不过因为经费的关系,依然不能让三军全部换装。甚至王巨因为经费的关系,都不能派很多人去寻找石油浅矿,研发粗陋的开采技术,否则这次如果前线有上百万斤的超级猛火油,那会发挥多大的威力?

    但烟花推向市场,就可以为军器监带来许多额外的收入。

    也不仅是为了钱,国家难得大胜,也要适度地庆祝一下吧。

    于是有了这次烟花焰会。

    夜色降临,京城许多百姓看到官员们将家眷带到宣德门外,于是一个个好奇地跟过来看。

    宣德门外早有士兵在戒严,广场上又有许多工匠将一个个大炮竹似的物事放在地上。

    这次是对着天空射,非是对着城头射,不用刻意置在木架上。

    随后工匠们将烟花的引信点燃。

    一转眼,满天的火树银花。

    这玩意儿面世一千年了,人们还久看不厌,况且它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看着夜空中绽放的五颜六色,八成人眼珠都快瞪掉了。

    文彦博也喃喃说道:“难怪盐州的夏军看傻了眼,以至让官兵迅速登上城头,拿下盐州。”

    烟花继续在绽放着,一直持续了两刻钟,也就是快半个小时,才徐徐结束。

    老百姓这才回过神,看着宣德门城楼上的那袭黄衣,齐声欢呼:“大宋万岁,陛下万岁。”

    高滔滔也看得很欢喜,加上无数百姓的欢呼声,便说了一句:“这孩子,这回做得不错,只是我朝乃是仁义之邦,与化外胡人不同,那些个战俘,能放就放了吧。”

    赵顼没有作声,他心中在想,又不知道那一家的娘子在母亲面前进了谗言。

    想到这里,一道阴郁从赵顼充满笑容的脸上浮起……

    …………

    一大批战俘推着辎重车,来到盐州城门口。

    不仅有刻意释放的战俘,还有一批是安疆堡战后押到柔远寨的那批战俘。会战之日,李三狗将他们全部关进了临时的牢房。战后,李三狗也实现了他的承诺,给了大批赏赐。

    只是事儿多,耽搁了几天。

    于是索性与释放的战俘一道释放回去。

    但这些人也不开心,进去的是四千一百多名战俘,能活着回去的只有六七百人了。其实李三狗还嫌他们活得人数多了,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现在送出的可是大量的真金实银,数量多得让李三狗肉痛了。

    不过随后这些战俘便开心起来。

    他们伤亡惨重,可是不被押到柔远寨,也未必会有好结果,来的时候是三十万大军,能平安回去的不足十万。就是这十万兵马,还有一半又去了河西拼命。

    而且梁乙埋败成这种样子,什么名册啊,以及其他资料,也全部丢给了宋军,就是以后梁乙埋想追究他们责任,也无法追究了。

    但这批人来自西夏各地,除了王巨已经占领的横山地区的战俘,立即让他们回家,余下的一起由他们带着各自的赏银,推着辎重车,到盐州集结,再让他们从盐州各自回家。

    除了这批战俘外,还有一些表现好的战俘,也提前释放了七八百名,其中有两百多人就属于盐州的战俘。

    堵在城门口的百姓,有人已认出自己的亲人,一个个迎上去,相拥哭泣。

    “官人,百姓无辜。”琼娘也擦着眼泪说。

    “琼娘,当年我朝治理这里,几乎没有任何赋税徭役,可是这一带的百姓桀骜不驯,以致太祖不得不派出许多重将来到西北。但今天西夏统治这里,税赋兵役徭役沉重,为何这里的百姓反而唱出这首歌谣,为何不跟西羌走(西羌,指吐蕃),

    西羌已向我俯首。

    大陆事务我主宰,

    政务官员共协辅。

    未曾听任中国管,

    中国已向我低头。

    我处皇族不间断,

    弥药皇储代代传。”

    这是李元昊数次击败宋军后,西夏人创作的长诗《颂师典》中的一段,传唱的百姓很多。

    琼娘迷茫地说:“难道他们党项以独立自尊为荣?”

    “琼娘,不要忘了,西夏境内可有不少汉人。”

    “那是为何?”

    “党项人要独立是一部分原因,还有两个原因,普通百姓是被精英愚弄的群体,除非被逼得真正活不下去了。其次那就是人是会吃人的,强国的百姓吃弱国的百姓,有权有势的人吃无权无势的人,富人吃穷人。现在你看他们可怜,那是我打败了他们,如果他们打败了我们,攻破庆州,会有什么结果?”

    会有什么结果?琼娘想了想,没由来地打了一个冷战。

    其实它只是一件小事,王巨也未指望百姓会感恩颂德的神马,不过确实是王巨心软了,才做出的举动。

    放了就放了,王巨没有太在意,他继续在等着朝廷消息。

    按理说这么多大军拖在这里,朝廷应当会很快决策,但真不大好说啊,万一朝堂严重扯皮了,什么荒唐的事都能发生的。就象赵顼的儿子死了,也有人敢用此诅咒造谣……况且是前线的军队。

    朝廷诏令没有等来,却等来三个人,嵬名科荣、吕宁、焦文贵。

    王巨未看国书,而是问:“你们想入使我朝,不去延州,去找到了我?”

    这不合规矩啊。(未完待续。。)

第563章 羞侮

    嵬名科荣苦着脸说:“延州不放我们入境……”

    “咦,”王巨有些惊奇。

    按照规矩,夏使来宋,必须从长城岭路先赴保安军,经延州核定同意,再去京城。不可能从庆州或者渭州放行,再去京城。

    而且节奏也不对。

    让西夏头痛的是王巨与蔡挺,而非是赵卨,况且赵卨接任延州后,立即停止收回土门,也是一种绥靖的表态。但为什么赵卨忽然拒绝西夏使者入境呢?

    这个王巨还真不知道了。

    韩绛与赵卨撕逼远比王巨想得严重。

    赵卨居然不给自己面子,韩绛暴怒,上书弹劾赵卨怯懦,坏我大宋大计,并且说了土门的重要性,以及这次机会的难得。

    其实不用他解释,许多大佬们也知道土门对于延州来说有多重要。

    关健是对延州重要,但对宋朝有没有那么重要,这才是重点!

    赵卨同样不简单,脸皮都抓破了,那还客气什么?于是也上书弹劾韩绛,并且这篇书奏很长。

    先是弹劾韩绛不要脸,王巨来到庆州,向韩绛发出请求,让他援助部分兵马,与大顺城的官兵来一个两面夹攻,这个风险性很小。就是这样,韩绛依然犹豫不决。

    其实真相是王巨向韩绛与郭逵两人同时提出请求的,相比于郭逵,韩绛反而更意可。只不过当时局势不明,不论是谁,都会有点儿犹豫。虽然有些犹豫。两人还是先将兵马搁在德靖寨。并没有贻误王巨大计。这才有了大顺城大捷。整个庆州战局也就是从那一战渐渐扭转的。

    不过为了撕逼,后面的胜利赵卨就当不知道了。

    夸大了韩绛的犹豫与短视之后,赵卨又说了庆州连连大捷后,韩绛看到风向扭转,我军大捷有望,因此不要脸皮地立即骑马跑到庆州,与两个后辈争功。

    这也是王巨不评韩绛功劳的原因,一是他没资格评价。二是不好评价,说他没功,韩绛会动怒的。说他有功,以后必然有人将真相揭开,那么同样会给王巨戴上一个阿谀奉诚的大帽子。

    有没有功,韩相公,你自己努力去吧。

    接着赵卨又说韩绛信用奸佞,来到延州,那么多将领不信任,偏偏信任一个家奴王文谅。结果让王文谅出兵金汤城,畏惧不敢出。反而引来西夏人报复。若非保安军城中娼妓李氏揭发梁氏阴事,逼敌退军,那次都能让敌人攻破保安军城。即便如此,韩绛继续重用之,让王文谅驻守荒堆寨,不久在王文谅的率领下,三军惨败。这没有完,王巨请求援兵,韩绛继续让王文谅担任副将出兵大顺城,若非王巨有意将王文谅冷藏,又不知会出什么漏子。

    但在这条上,赵卨并没有冤枉韩绛,王文谅这小子善长巴结奉诚,天天拍韩绛的马屁,所以十分得韩绛信任。

    韩绛来到庆州后,还劝了好几次,让王巨重用王文谅,却被王巨果断拒绝了。

    会战过后,韩绛又想让王文谅留在庆州担任要职,王巨再次拒绝,并且说:“当时强敌入侵,不得己,我向各路借兵借将,这些将与兵是来援助庆州的,我无权调动任命,那样就会逾权,也会替国家开一个很不好的头。韩公,虽然你有权调动授命,但不要让我为难。”

    为什么王巨对王文谅如此忌惮?

    是因为在另一个时空,就在这时,正发生着一件事。

    王文谅这个人不但会阿谀奉诚,而且极度贪功。在作战中,多次不择手段地夺取蕃兵与官兵杀死的敌人首级请赏,甚至掘挖死人的坟墓割其脑袋冒功。

    如果在王巨手下,王文谅敢这么做,就死定了,偏偏韩绛无能,因此王文谅越做越过份。另一个指使吴逵因为买马与王文谅产生了一些矛盾,但这个人很能打,在一次战斗中,王文谅畏惧不前,吴逵却带着手下杀死了许多夏兵。夏人败退后,王文谅带着手下抢吴逵斩下的敌人脑袋了。

    吴逵这个家伙性格也不好,哪里会同意,两相立即冲突起来。王文谅没有得逞,于是回去对韩绛诬告吴逵要煽动士兵造反。韩绛不分青红皂白,立即将吴逵拘捕准备斩首。吴逵手下激怒,准备杀死韩绛。庆州知州王广渊看到事态严重,便劝韩绛不要杀吴逵。

    种谔出兵罗兀城,命庆州出兵牵制西夏,王广渊集结三军,两营广锐军士便借机商定拥戴吴逵,发动兵变。结果是夜将吴逵劫出庆州牢房,焚烧北城,大噪纵掠,斩关而出。

    为何是广锐营骑兵带头谋反,也是韩绛搞出来的。

    韩绛不但听信王文谅的谗言,还特别信任蕃兵,甚至将广锐营的战马夺取,说此辈不能战,然后将其战马送给蕃部,有爱马的骑兵抱马首而号泣。

    这让广锐营骑兵如何不痛恨韩绛?

    那时正好林广在防守南城,看到兵乱,立即挺身缒城出其后,此时还有三百多名反兵在城中作乱,林广劝说道,乱首去矣,尔遭本非同恶,且听我,听我不但能得活,且有功。

    于是一百多人请降,林广授以兵器,令其反攻,余下反兵尽毙俘。

    但这时城外依然很危险,华池县柔远寨与另一个小寨三都寨的戍兵得知庆州官兵起事,也准备起兵响应吴逵。王广渊听到后立即亲自前来犒劳,将两寨官兵稳住,然后让他们回到原来的防区,然后暗中让赵余庆率领八千蕃兵,设下埋伏,在两寨官兵回寨的半路上,将他们全部杀掉。

    林广又与姚兕追上吴逵的两千叛兵,纵兵尾击,叛兵陷入重围。不得不向两将投降。姚林二人将叛兵押到朝天驿时。全部斩首。

    这次叛乱规模太大了,也震动了朝廷,朝廷下了一道无比严厉的诏书:庆州叛兵亲属缘坐者,令环庆路经略司检勘服纪、年甲,应元谋反,手杀都监、县尉,捕杀获者,其亲属当绞者论如法;没官为奴婢者。其老、疾、幼及妇女配京东、西,许人请为奴婢,余配江南、两浙、福建为奴;流者决配荆湖路牢城……

    用之震慑三军,不要真以为想当官,先做山匪谋反等招安。

    这就是谋反的下场,不但你们本人,就连你们的家人也要严惩不怠。

    但事情没有完,文彦博岂能错过这大好时机,又用此做文章,大肆攻击王安石。

    王安石也上书反思:今士卒极窘。或云有衣纸而擐甲者,此最为方今大忧。自来将帅不敢言赈士卒。赈士卒。即众以为姑息致兵骄。臣愚以为亲士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爱而不能令,譬如骄子不可用也,兵骄在于爱之之过……今将帅于抚士卒,未尝敢妄用一钱,视士卒穷困如此,然无一言闻上,盖习见近俗。臣恐士卒疾困则难用,且或复有庆州之变。谓宜稍宽牵拘将帅之法,使得用封桩钱物随宜赈恤士卒,然后可以责将帅得士卒死力也。

    这份奏折能看到很多事。

    在另一个时空庆州官兵很乱的,包括广锐骑兵营,实际朝廷给的待遇不差,但上面层层克扣,到士兵手中没有多少钱帛了,况且那时庆州还有大量待遇更差的保捷、义勇。

    再加上大战来临,大家要卖命之时,韩绛还这么搞,岂不是逼得官兵谋反?

    将帅不敢言赈士卒,不仅赈士卒是造成姑息兵骄,而是会授人以话柄。最有名的例子,张亢。

    还有王巨做得那么小心,结果还是有人诬蔑他养私兵。

    恩威并且,只威不恩,士兵如何信服?

    这段历史王巨记得不大清楚了,甚至吴逵就在他手下,并且因为这次立下大功,王巨还刻意放在奏折上向朝廷请功。

    但知道王文谅这件事闹得不小。

    可王巨怎么办?又不能无过将王文谅斩了吧。

    因此继续搁在高永能手下,事情结束后,让王文谅继续回延州。王广渊给韩绛面子,赵卨可不会给韩绛面子,那么王文谅就不会产生危害。等韩绛走了,王文谅什么也不是了,史上那次危机也就自动消失。

    但王巨做梦也没想到,赵卨与韩绛撕逼,也将王文谅撕了出来,并且还将王文谅抢功的丑事写在这篇长篇大奏上。

    接着赵卨又弹劾韩绛无能贪功,于是听信种谔谗言,兴起罗兀城兵事,结果花费巨大,也将陕西路与河东路百姓坑苦了,最后三军将士死伤惨重,也没有成功,并且引来西夏发起三十万大军入侵的报复。

    如果不是侥幸得胜,会引起什么样严重的后果。

    然后又弹劾种谔生性残暴贪婪,桀骜不驯,但实际只是一个纸上谈兵之辈。只要这一帅一将呆在延州,西北边事永远不休,最可怕的是两人皆无能力,因此西北会早晚贻误在两人手中。

    罗兀城之战真如此不堪么?

    想要打出汉唐的战绩,得有那个土壤啊,简单的一个例子,李世民对李靖十分忌惮,但李靖出兵时,李世民扯过后腿么?所以在宋朝作战,只能互拼血值!

    王巨这次庆州战役实际也在拼血值。

    当然两者还是有区别的,王巨用兵很奢侈。想一想种谔经营罗兀城时,如果兵力再多一点,粮草物资也能跟上,抚宁寨会不会丢失?抚宁寨不失,又何必要放弃罗兀城?

    其次的区别就是种谔比较骄傲自大,看看王巨的态度,就是到现在,依然如覆薄冰,然而种谔呢。非是王巨有权有钱,种谔无权无钱,但有人有,那就是韩绛,如果种谔不骄傲自大,让韩绛向朝廷请求额外增加一万兵力与一些钱帛粮草,难道朝廷不答应吗?

    不过种谔经营罗兀城失败了,赵卨也就能做文章了。

    两人抓脸抓到这份上,西夏派使者来宋朝请和,赵卨也怕韩绛做文章啊。因此直接轰出保安军。

    嵬名阿荣无奈。不和不行哪。这个要命的王巨率领着一支庞大的宋军呆在盐州,时不时派出游骑,一会去乐山,一会来灵州打探,天知道他下一步想做什么?

    三人匆匆骑马回去禀报。

    梁氏有点绝望。

    这时景询出了一个主意,他劝说梁氏让三个使者直接从庆州走。

    梁氏不解。

    景询便说了一个原因,王巨现在是当事人,如果按照宋朝官场。他是最需要避嫌的,赵卨能轰走使者,王巨却不能轰,否则宋朝京城必有大臣用此攻击王巨。

    梁氏忽信忽疑,便让三人来到盐州。

    其中的内幕王巨当然不知道了,不过也不妨他去联想:“让我想想,看来你们西夏这次局势很不妙啊。只有我朝答应议和,你们西夏才能用此安定人心,才能解除这次危机。然而延州将你们轰赶出去了,迫于无奈。于是想出一个锼主意,我是庆州之战的主帅。要避嫌啊,于是索性从庆州入使我朝。避嫌……哈哈哈。”

    王巨大笑起来。

    避嫌肯定要避的,但也要看怎么避法,不能为了避嫌而避嫌,那样还要不要做事哪?若是一味避嫌,那么自己岂敢卖战俘,卖青盐?

    吕宁无奈地说:“王知州,这次我们夏国入侵中国,是受奸人挑唆,太后已经将一些奸人斩杀了,以后保证不会入侵中国。”

    “你们西夏还有没有信誉,一个没有信誉的国家,如何相信你们的保证?至于奸人,难道你们说的奸人就是宋吉吗?或者你们三人真相信宋吉是我收买的暗探,或者说他有能量挑唆你们西夏出动三十万庞大的军队入侵我们大宋?行,如果你们西夏真有和平之意,我不会让你们西夏交出逃出去的几万将士,他们只是刀。但要交出执刀的人,而非是什么宋吉。当然,你们西夏太后也是执刀的人,不过她是一国之母,那就不用交了。但请交出另外两个执刀的人,罔萌讹、结明爱。如果将这两人交出,我马上退兵盐州,并且放你们入使京城。”

    这次蛊惑梁氏出动三十万大军的人非是宋吉,他还没有那话语权,而是梁乙埋、罔萌讹、结明爱。

    这个消息也非是斥候打听来的,但得知也容易。

    王巨抓了那么多战俘,这中间有无数贵族与重将,只要一半人张开嘴,什么消息也听到了。

    问题这两人乃是梁氏的宠臣,宠臣是好听的说法,实际就是梁氏的姘头,嵬名科荣岂敢答应交出他们?

    嵬名科荣无奈说道:“王知州,我们这次是带着极大的诚意而来,如果你不接应,我们夏国只能与中国鱼死网破。”

    “呵呵,呵呵,如果当初我让宋吉转交议和信,梁乙埋立即撤兵,那时贵国主力军队还在,可能我现在还能顾忌。柔远寨战后,我会怕你们西夏的什么鱼死网破吗?对了,你们西夏这点兵力还要与董毡鱼死网破呢。”

    嵬名科荣脸如死灰。

    西夏现在不仅是兵力紧张,财政更紧张!

    王巨又说道:“如果我没有猜错,你们西夏除了派使向我朝请和外,也派使到了辽国,希望辽国替你们西夏调解吧。”

    这是怎么知道的?

    此人多智近妖,有些妖孽在,西夏岂能不命运多舛?三人心中同时悲愤地想到。

    “这样,让我想一想,是马上趁胜追击,将你们西夏一举歼灭,还是让你们那个傻傻又疯狂的梁太后继续主政呢?你们恐怕不明白吧。我真心很想很想你们太后继续主政,有她主政好啊,说不定不用我朝出兵,她就能将你们西夏带向灭亡的道路。”

    “君太过份了,太后终是我们夏国之母,你居然如此羞侮,那就战吧。”焦文贵气愤地站起来说道。

    “好啊,我正等着你说这句话呢,快点回去,通知你们梁太后,我们马上又要大战了,不过我就不送哪。”王巨玩味又轻松地说道,说完了还挥了挥手。(未完待续。。)

第564章 退一步

    焦文贵一下子就怂了,站在哪里,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畅快,”坐在边上的刘昌祚心中想到。

    吕宁连忙打圆场,说道:“王知州,我看过你写给国相的信,也听说过你的为人。两国休战归好,会造福千家万户百姓。”

    “是啊,可我发现我们大宋这个邻居是一个永远不知改悔的强盗,那应当怎么办?所以现在我的想法是最好将这个强盗干掉,虽然国内百姓会吃一点苦,却能后人一劳永逸。”

    宋朝有许多士大夫对开疆拓土不感兴趣。

    那么多国家,能灭得完吗,灭完了西夏,西边还有回鹘,灭完了回鹘,那边又有新的国家。而且疆域越大,越难以管理,这不象中原地区,有着一条黄河、大运河与长江,以及诸多支流,得以将交通成本控制住。

    只能说一直对燕云地区,特别是对幽州,还有一些人“死心不改”,它的位置太重要了。不问明朝,明朝若不是出了李自成,清人就是入关,也休想占领中原。

    正是这种思想,才有了赵匡胤用玉斧在地图上一划,大渡河那边俺不要了。

    真相是因为王全彬的暴行,导致当时巴蜀全境一半百姓在反抗,那还敢用兵大理?

    潘美灭南汉也是如此,他带的兵马少得可怜,只有一万几千兵马。灭掉南汉,再镇压反叛,然后治理。好了,天气热了。还能不能用兵交趾?

    后来重心又到了南唐与北汉。交趾独立了。

    然而因为产生这种思想。于是才了有当年宋仁宗一年给西夏的二十五万五千买安钱。

    这非是战败赔偿,实际当时虽屡战屡败,但边防的堡砦已经渐渐完善,加上辽国即将对西夏用兵,不可能有战败赔偿的说法。因此它纯粹是真正的买安。

    这个数字很微妙,给辽国一年是五十万,西夏是二十五万五千,多了辽国不服。少了西夏也不乐意,因此有了一个五千零头,那么就成了辽国的一半多。

    但实际它的价值不止二十五万贯钱,其中有银,有绢,还有精制绢,再加上运输成本,等于一年送给西夏四十万贯以上的岁赐。

    西夏只是一个不大的国家,户数不过几十万户,有了这个钱。不用再过苦哈哈的生活了吧。那么我们两国重归于好,就象你父亲李德明那样。你们西夏百姓幸福了,我们大宋百姓也太平了。

    实际这个钱真的不少,想一想辽国人口与面积是西夏几倍?

    这也是李元昊很满意的原因。

    然而前面李元昊一死,西夏又来侵犯了。

    所以说用钱是买不到和平的,用什么仁义的说教更是换不来和平,想要和平,还是用拳头打出来吧!

    而且也不是王巨第一回说过这样的话,有的士大夫很是贪生怕死,但有的人态度却很强硬,也同样说过类似的话,不过西夏人就当成了耳边风。

    现在王巨说出来,却管用了,十万宋军就在盐州横山这里,游骑去了灵州城下,去了乐山。

    “等几天吧,让我想想清楚。如果你们等不起,那请回去,如果在盐州等着,请老实一点,否则到时候不要怪我连使者也杀。咩胜,将他们送到驿站去休息。”

    几个亲卫过来,将三人向外推搡。

    “王知州,我们是使者啊,”嵬名科荣不服气地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那能这样对待一国使者?

    “朋友来了有美酒,敌人来了有刀枪。我算是对你们客气的。”王巨冷冷地说。

    三人被推走,刘昌祚问:“明公,当真让他们去京城?”

    王巨点点头。

    “这样太便宜了他们。”

    “莫要逼急了敌人,有时候退一步反而是海阔天空。”

    实际还是兵法的围三阙一。

    如果西夏三名使者成功去了京城,以京城的那些大佬们的德性,必然同意议和。

    最简单的例子,当年西夏使者吴宗入贺赵曙即位,按照规矩必须站在皇仪门前候见,太监传达,然后赵曙让太监将使者领到垂拱殿觐见。

    其实宋朝大臣更惨,他们入贺西夏的什么,只在宥州。

    但这小子偏不听从,引伴使高宜也无奈,怎么办呢,谁让宋朝一直软弱可欺。但吴宗到了顺天门后,带着佩鱼与仪物,强行往垂拱殿闯。这能成吗?就象宋使到了宥州后说俺不行,必须去兴庆府,那会有什么下场?

    高宜无奈,只好将这小子关在马厮里,让他冷静一下。

    可这事儿闹出多大风波,司马光差一点要将高宜的肉吃掉。

    反正在王巨心中,王安石也就那么一回事,但还能找出许多亮点之处。不过司马光,那简直就是一个大大的笑话。这个家伙死得早,否则在两宋时,他比秦桧还要糟糕。

    现在西夏迫切需要与宋朝重新搭成和议,相信这次去京城态度一定很老实。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有了宋朝的和议,梁氏就能将西夏各个反对的派系安抚住,西夏就能平稳渡过这段困难时期。

    所以梁氏派了三名使者,试图从庆州去京城。

    不过有了指望,西夏人也不会对王巨这支军队反扑。

    否则马上有许多军队要撤出这片战场,王巨手中的兵力也越来越少了,一旦逼急了敌人,西夏反扑,这个后果也是王巨无法估计的。

    “原来如此。”刘昌祚道。

    这样讲刘昌祚就明白了。

    当然,表面上王巨还继续要强势。

    “那为何先将他们安置到驿站?”

    “我在等朝廷诏令啊。诏令下达,修筑堡砦不仅是筑城墙的,这些都是未来正规的堡砦。要挖壕沟、置战棚、瓮城。吊桥、城门、房舍、仓库、兵营、马厮。一样都不能少。所以后方还要调拨大量物资过来。诏书下达了,物资也要调拨。那么某些人便无法反悔了。否则还会有意外发生。”

    这个可能性极小,不过防一手总是好的。

    “所以明公将他们先扣压几天,不过环州那边怎么办?”

    “我正要回去解决一些事,就包括环州,盐州先交给你了。”

    “放心吧。”

    王巨说完,先骑马去了环州。

    种古立即迎出来,两人进了军衙。种古说道:“明公,其他村寨我暂时没有动,正等着明公吩咐,只有肃远寨那边安顿了一些章通判派来的各部族。”

    肃远寨那几个反叛的村寨让王巨强行逼到西夏那边去了。

    不走也不行,只不过王巨并没有吩咐官兵去刻意杀人,而且让这些村民将他们财产能带的全部带上。至于到了西夏那边,这些妇孺老幼会有什么下场,王巨不管的。反正他们不是想投奔西夏吗,那投奔去好了。

    但这里地形很不错,宋朝在前面连筑了好几个堡砦。实际肃远寨这边也渐渐变成了后方,但这里有许多小河沟。还有宽阔的马岭川,无论环州或庆州,百姓也开始变得稠密。

    因此章楶选择了几个忠心于宋朝的庆州部族派长者过来察看,看后很满意,于是一起迁移过来。

    这次施的狠手,让一些心中有鬼的村寨胆战心惊,看到战事平定,一个个派出能说上话的人找到种古求情。

    种古没有理睬。

    “种知军,我来就是为这件事的,除肃远寨外,还有原先参与反叛的村寨,强行打散,往庆州转移。不同意者,还是请他们投奔西夏去!”

    “行。”

    “另外我这里还有一份名单,你对他们下令,既然不役兵役,那么就要纳税赋,请他们按照汉人纳的税赋,将以前二十年内的税赋交给官府。若是一个月不交满者,以反叛罪论处,到时候我会派大军过来剿灭。”

    “这个……”

    “当然,他们是不可能交满的。”

    “就是啊。”二十年税赋啊,将这些村寨连人卖掉,也不可能交清的。

    “然而我军大捷,连三十万夏军都击败了,在这种大势下,他们也不敢谋反,到时候他们必向你继续哀求。因此还有一个办法,那么就让他们立即十丁出七丁,随军服兵役,将功论罪。”

    “明公,这些人不能往军中放啊。”

    现在战事平息下来了,就是没有平息,谁敢用哪,保不准他们就会在背后往自己人身上插一记冷刀。

    “是啊,所以在会战前,我吩咐你,三天未来者,就不要来了。不敢用!但现在我另有用场,让他们集结起来,青岗峡、清边军、折羌会等处,我随便找一个西夏军寨,让他们攻打。攻不攻得下来,投不投降,死伤多少,皆不问。”

    “这也是一个解决之道。”

    强行镇压肯定不是办法。

    王巨这还是以毒攻毒,一是让他们互相攻打,结下生死大仇。

    二是消耗这些部族的丁壮,将他们各部族的丁壮数量减少,没有足够多的丁壮,这些部族就慢慢不那么强盛了。

    再加上迁来一些比较忠诚的部族,以后环州就可以正式治理。

    种古又看了看那份名单,几乎三分之二的“中立派”立于其上,较大的部族比例更多,几乎达到了五分之四,特别是慕容族。

    这是一份针对意识很强的名单。

    “总之,以后环庆路要改变以前的思想,听话的孩子才有奶吃,而不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哈哈哈,”种古被这个比喻逗得大笑。

    但这个笑话其实一点也不好笑,往往听话的孩子才没有奶吃,能吃到奶的多是会哭会闹的孩子。

    “但也要小心,真不行,我让种谊那几营保捷军,迟些天回去,配合你一下。”

    “嗯。”种古额首。

    种家八子,种古不是最惊艳的一子,但他是长子,也是最稳重的一子。

    王巨要的非是强行镇压,而是借助敌人之手,将这些部族的丁壮消耗,削弱这些部族的实力。

    因此以震慑为主,那么就需要有更多的兵力在手中,才能震慑住这些人,而非是逞强。

    “你另外再派一些人手,察看环州的道路,看那些道路需要兴修。等这些部族解决后,我会抽调一些战俘,将环州的道路也修一修。”

    这就是从乱入治了。

    王巨不仅是庆州知州,还是环庆路的安抚经略招讨使。

    就是将后面的官职拿掉,他还是有权管理环州事务。

    两人说了一番话,王巨也没有久呆,他现在的时间紧,只有抽出两天时间,到后方安排一下,马上还要回盐州去。

    于是王巨又立即骑马去了庆州,非是为了军事,还是为了治……(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0919/ 第一时间欣赏暗黑大宋最新章节! 作者:午后方晴所写的《暗黑大宋》为转载作品,暗黑大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暗黑大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暗黑大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暗黑大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暗黑大宋介绍:
简介一:一个超级权臣成长之路。 简介二:遵守规则,利用规则,践踏规则。 简介三:王巨降临在一个充满战乱的贫困地区,他亲眼看到一幕幕百姓的苦难,国家的软弱,于是决定用黑暗之剑去持光明之心。暗黑大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暗黑大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暗黑大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