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太平新篇TXT下载太平新篇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太平新篇全文阅读

作者:春锄     太平新篇txt下载     太平新篇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06章:水师奇谋

    第206章:水师奇谋

    第206章:水师奇谋

    年轻的帝国水师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这些年来几乎时刻都处在作战,从长江水师与湘军作战,到远赴琉球与日本水师搏斗,再到后来的南海剿寇,以至援美封锁,他的成长可以说是在战争中千锤百炼的,此刻面对英军舰队密集而猛烈的炮击,所有的士兵都是毫不慌乱,在他们身边飞腾而起的一道道巨大水柱就好像是冲天的烟火,那猛烈的爆炸志就如同成就英雄的战鼓,反而更加激励起这些士兵同仇敌忾之心,快速巡洋舰在他们的操纵下在海面上划过一个又一个灵巧的S型。

    “开始吧!”朱永华自信的命令道,在他的指挥下,巡洋舰队所有的火炮都开始向对面的英军射击,灵活的巡洋舰忽而用左舷齐射,忽而又满舵利用右舷齐射,虽然他们远距离的炮击无法对英军主力战列舰构成太大的威胁,但是这些巡洋舰射出的全都是葡萄弹,只要命中一枚就能把甲板上的水手扫倒一大片,因此伤不船壳,却能消耗宝贵的水手,无奈之下英舰也开始加速走位,毕竟战列舰再大,也需要水手来操纵,人都死光了,战列舰和渔船也没什么区别了。

    “这些中国人不简单,走位很到位啊,”邓肯指着迎面冲来的中国战舰对身边的逼官说道,“命令所以火炮调底两度射击,封锁航向!”

    邓肯果然是经验老到,他没有让英国舰炮追着中国水师射击。而是用炮火封锁朱永华水师继续前进的方向,如果朱永华仍然照这样疯狂突击地话,那迎头而来的就是成百发的炮弹。

    事实也正是如此,刚刚完成一个机动的“广远”舰立刻被从天而降的一枚杠弹击中,主桅上的方帆“嗖”的一声飘落到海中,失去主帆地“广远”舰马上失去了速度,而在战火纷飞的海面上。一旦失去了速度就意味着死亡时刻地来临,顿时数十枚炮弹在“广远”的周围爆炸。其中一枚甚至引燃了甲板上的炸药,这艘帝国政府从英国人手中卖来的战舰最终却毁在英国人的手中。

    “大人,广远起火了!”站在朱永华身边的逼官焦急的喊道,“咱们要不要去救一下,上面可还有咱们一百多个弟兄呐!”

    “住口,此刻你应该关心地是整个战役的胜利,即使是我们被击中了。也会由瞿振汉将军继续指挥,”朱永华深情的看了一眼在不远处熊熊燃烧的广远舰,沉默了一会道,“命令全体,左满舵,后撤,把该死的英国人引入咱们的陷阱去!”

    “大人,那广远号怎么办?”副官吃惊的看着朱永华。

    “升旗号。”朱永华呆呆的看着远处地广远舰,过了一会才缓缓说道,“希望他们成就帝国水师的荣誉!”

    副官无奈的看着远处的广远舰慢慢的倾斜,甲板上的水手却仍然没有放弃,拼命地拿着各式的工具在想办法灭火,没有被大火延及的炮位。仍然在连续的向英舰射击,这些弟兄都是好样的!

    “左满舵,满舵左!”随着转舵口令的下达,剩余的五条巡洋舰飞快的海面上划出一个灵巧的弧线,所有的风帆全部调整角度,借助风力飞快地向远处驶去。

    “中国人逃啦!”英国舰队地水兵们一阵欢呼,虽然他们并不觉得打退这些小小的巡洋舰有什么可得意地,但是他们毕竟在海战中活了下来,这才是最值得庆贺的事情。

    “将军,我们要不要追?”副官小心翼翼的请示着邓肯。

    “当然要追。你没有看见吗。这些中国人,连自己的同伴也顾不上了。一路上我们吃了这些该死的中国人多少苦头,现在正是我们复仇的好机会。传令,所有战舰升满帆,全速追击,一定要把中国人这只虚弱的舰队给送到海底去,”邓肯笑了笑,“这样我们去中国海就是和旅行没什么区别了,告诉所有的水手们:英格兰期待每一个人尽职尽责!”

    极具鼓动性的旗语升起后,所有的英国水手都呐喊起来,“英格兰期待每一个人尽职尽责”,这是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英国著名将领纳尔逊在紧要关头向全体英国水兵发出的命令,在这场用纳尔逊生命书写的伟大海战中,这道命令与海战的胜利一样成为英国水兵勇敢的见证,在邓肯看来,如果说当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是摧毁拿破伦帝国的前奏,那么今天这场南海海战就直接敲响了中华帝国的丧钟。

    在英国水兵兴奋的呐喊声中,已经被大火烧提完全失去战斗力的广远舰仍然在没完没了的开炮,也许船上的水兵伤亡惨重,全舰四十门火炮现在只有靠近船首的两门加农炮仍然在坚持射击,孤零零的炮击声在海面上回荡着,这是另一种勇敢,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捍卫国土的坚强决心!

    “要不要去把这些落海的中国人救起来?”副官看着不断落水的中国水兵,心中有些不忍。

    “救他们?他会迟滞我们追击的脚步,”邓肯摆了摆手道,“不用管他们,消灭逃跑的中国舰队才是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

    一直站在甲板上侧耳倾听的朱永华知道他永远的失去“广远”舰,也失去了舰上的一百多名手足弟兄,刚才那一声沉闷的爆炸声无疑是船只沉入海水中,火药爆炸的声音,这些弟兄都是好样的,他们一直战斗到了最后一刻,这就是帝国海军的精神,永不放弃,战斗到底!

    “大人,狗咋种英国人追上来了!”副官擦了擦额上的不断渗出地汗水。指着远处紧追而来的英国舰队。

    “不管他们,传令各舰,进入设伏地后注意海上浮标!”朱永华冷冷的回道。

    邓肯端着副官送上的一杯咖啡,轻轻的啜了一口,在他看来现在胜负已定,根据风向、风力判断,用不了多久强大的英国舰队就能追上这些疯狂逃命的中国人。他真不明白,既然明明知道会有此下场。为什么这些愚蠢地中国人还要发动一次毫无胜算的进攻呢,这也许就像1840年到过中国地英国将令所说的,“中国人习惯于短兵相接的战斗,他们只会作没有脑子的冲锋”,这都过了二十多年了,看来中国人的这个毛病还是没有改掉啊。

    “将军,再有二十分钟我们的巡洋舰就可以追上他们了。”副官得意洋洋的对他们将军说道,“将军,您希望如何处置这些愚蠢地中国人呢?”

    邓肯哈哈一笑,把咖啡杯轻轻的放在面前的指挥台上,想了想答道:“我个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不过这些中国人的巡洋舰看上去速度还不错,要是弄一条回去改装成游船,献给女王陛下。想必她会很高兴的。”

    “哦,我的将军,相信女王陛下收到这份来自东方的礼物一定会非常高兴地。”副官马上拍起了马屁。

    “轰……”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传来,航行在旗舰“韦林顿公爵”号左舷不远处的“印度国王”号的船首顿时被炸得粉碎,汹涌的海水翻滚着冲进下层甲板,瞬间就横扫了整个下层甲板。不管是正在装弹药的水手,还是到处堆方地弹药箱,甚至连固定的海军加农炮也被海水冲出了炮位,仅仅二十分钟,“印度国王”号就是在所有人的视线中消失了,海面上处到都是侥幸逃生的水手,他们在碎木与尸体中上下沉浮,拼命的呼救,真是惨不忍睹。

    “这,这。这怕是有220MM口径了吧……”目瞪口呆的副官颤抖的说道。“中国人什么时候有这种口径的海军炮了?没……没听说咱们有卖给他们啊!”

    “该死的中国人,他们埋伏了战列舰。”邓肯愤怒的把刚刚端着地咖啡杯狠命地扔到海水中,大声叫道,“快,全舰机动走位,了望哨寻找敌战列舰位置,各炮加大装药量,准备炮击!”

    在邓肯的命令下所有地英国舰队纷纷转舵,由于敌情不明,他们只能以走位的办法来避开敌人的炮火,就在爬在桅杆上的各舰了望哨睁大了眼睛四处寻找敌人的时候,正在舰队最后走位的“玛丽露丝”号也被击中,巨大的船舵直被炸上了半空,这艘巡洋舰立刻在原地不停的转起圈来,迎头撞上了避让不及的“圣公爵”号补给舰,两条船顿时如同死鱼般漂浮在海面上,再也无法控制。

    “将军,这不是战列舰!”副官尖叫起来,“这是水雷!”

    用不着他提醒,邓肯已经明白他上了中国人的当,紧跟着那些中国巡洋舰的英国舰队,已经被他们带入了精心布设的水雷阵,这片平静的海面下到底有多少颗水雷恐怕也只有布雷的人才知道了。

    相关史实(以下不计入正文字数):

    1、水雷:水雷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1558年明朝人唐顺之编篡的《武编》一中,详细记载了一种“水底雷”的构造和布设方法,它用于打击当进的侵扰中国沿海的倭寇。这是最早的人工控制、机械击发的锚雷。它用木箱作雷壳,油灰粘缝、将黑火药装在里面,其击发装置用一根长绳索不结,由人拉火引爆。木箱下甩一塞瓦斯托波尔绳索坠有3个铁锚,控制雷体在水中的深度。1590年,中国又发明了最早的漂雷──以燃香为定时引信的“水底龙王炮”。1599年,中国的王鸣鹤发明以绳索为碰线的“水底鸣雷”,1621年又其改进为触线漂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触发漂雷。欧美18世纪开始实战使用水雷。北美独立战争中。北美人民为攻击停泊在费城特拉瓦河口的英**舰,于1778年1月7日,把火药和机械击引信装在小啤酒桶里制成水雷,顺流漂下。当时虽然没有碰上军舰,但在被英军水兵捞起时突然爆炸,炸死伤了一些人,史称“小桶战争”。19世纪中期,俄国人B※#8226;C※#8226;亚图比发明了电解液触发锚雷。在1854─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沙皇俄国曾将这种触发锚雷应用于港湾防御战中。至于小说中帝国海军从何处获得的水雷,请读者关注下一章内容。

    [奉献]

第207章:水雷阵

    第207章:水雷阵

    第207章:水雷阵

    正如邓肯所猜的那样,朱永华的确是布下了一个水雷阵来迎接这些千里而来的“英国朋友”,这也正是他上奏朝廷,取消之前麻雀战的依据,在美国作战的时候,北军由于战舰缺乏,因此大量的使用水雷来封锁南军港口,这种武器厉害之处让朱永华大开眼界,在离美回国时,林肯向他表示愿意援助一批军火(见204章),他当场就说其他的不用,这水雷到是希望林肯能多援助一些,因此这次回国的时候,几乎每条战舰上都装着几十枚各型水雷。王财对朱永华的水雷战也觉得是很有取胜的希望,因为帝国水师的实力英国人非常清楚,唯有这个水雷是刚刚美国人那里弄来的,英国人根本不知道,完全可以借此来打一场出其不意的胜仗。

    早在设伏的前一夜,朱永华就带着舰队悄悄赶到设伏海面,把所有的水雷全部设定好,而且为了能够避免诱敌的舰队误中水雷,朱永华不但把水雷的布设位置详细的告诉了各舰指挥官,还特别挑选航速快、机动力好的巡洋舰来作诱敌部队,所以当他们顺利穿过雷区之后,紧随他们而来的英国舰队就头痛了,不知不觉中就陷入了这个陷阱之中。

    正在邓肯不断下达命令,指挥各舰机动避让大海中神出鬼没的水雷时,更大的危机出现了,埋伏在不远处的帝国六条主力战列舰出现在英国舰队地视线内。而且这些战列舰早就调好了炮击角度,二话不说就向在雷区内手忙脚乱的英国舰队倾泄下几十颗重磅炸弹。这就好比在梅花桩上的比武的高手,不但要提防对手攻击,还要注意脚下不能踏空,稍有不慎就会摔下桩来。

    刚才还得意洋洋的英军统帅邓肯这次真正意识到他的对手绝不是此前所想愚蠢,甚至他现在才意识到真正愚蠢的是他自己。不过虽然处于如此危机地境地,英国毕竟是独步大洋的海军强国。英国水兵们也都是骑鲸蹈海地百战猛将,越是情况危机。他们越是能够临危不乱此刻英国舰队摆了出了保护主力战舰的队形,所有的巡洋舰、辅助舰全部机动到主力战列舰的周围,一面躲避敌人的炮火,一面用船上的副炮不断的轰击附近海面上地所有可疑目标,顺着海流靠近英国舰队的很多水雷都被他们用这种办法引爆,而负责海军加农炮的水手则根本不想水雷的威胁,他们专心的装药点炮。与在远处的帝国水师相互炮击,这种战列舰对射,英军水手的训练水平就体现出来了,不但命中精度比帝国水师要高,连装弹速度也比帝国水师要快很多,往往他们三次齐射,而帝国水师只能齐射两次,几轮齐射把在雷区外机动的来远舰打得起火。

    已经换船登上宁远舰地朱永华只瞟了一眼后撤灭火而脱离战线的来远舰。就下令各舰集中火力打击英国旗舰“韦林顿公爵”号,他认为只要击沉英军旗舰,那英国人的队形就一定会发生混乱,而混乱的英国舰队对于发挥水雷的作用就更有利。

    这场激烈的炮击,可以说中国人占了较为有利地位,不但处在上风位置。更因为脚下无所限制,可以做大范围地迂回机动,而英**舰却总是放不开手脚。宁远舰上的高高飘扬的黄底龙盾帝国旗让所有的帝国水兵都非常清楚,今天的海战关系到帝国的生死存亡,人人都抱着必死之心,各层甲板的炮手全部赤祼着上身,那黝黑的皮肤在炮火的硝烟中穿梭往来,一门门海军加农炮每发出一声巨响,伴随着炮口的火光,巨大地炮身就会向后猛地一震。而这些炮手根本顾不上打得发红的炮管。抄起沾水地羊毛杆迅速熄灭炮膛内残存的火星,然后另一个炮手就会挺起蜗杆卸出火药渣。等他刚拔除蜗杆,填满了火药的长柄勺就会把大量的火药填入炮膛内,当一切都装备就绪后,绪势待发的加农炮会顺着滑轨再次被推出炮眼,随着一声巨响,仇恨的弹丸会再次扑向目标,掀起一阵腥风血雨,随着宁远舰不断的变换着位置,左、右舷轮流齐射,英舰编队中腾起一团团的火光,海面上硝烟翻腾,喊杀声震天,一边是十二艘战舰组成的帝国水师,一边是近四十艘战舰的大英帝国水师,双方各有优劣,在这海天之间生死相搏,决出最后的勇者。

    遭到中国人六艘战列舰集中射击的旗舰“韦林顿公爵”号在弹雨中左右机动,铺天盖地而来的弹丸在空中划过一个又一个闪亮的弧线,尖叫着撞到“韦林顿公爵”的薄铁皮装甲带上,依仗着这层最后的保护,虽然屡屡中弹,这条英国旗舰却始终能够勉强保持航速。而其他英舰却没有旗舰的幸运了,围在主力舰周围的巡洋舰受创严重,被水雷和中国人炮火击沉的英舰已经超过了六艘,但是仗打得时间越长,英国远征舰队就越来越控制住战场的节奏,甚至他们还派出小艇摸清了这个水雷场的大体分布,居然扫出了一条撤退的道路,只是邓肯非常清楚,如果他带领舰队从这条路撤出,那在他身后那十几条燃着大火,失去战斗力的战舰是没有办法跟上突围舰队的,甚至他还担心,如果中国人继续这样强度的炮击,连他的旗舰都要留在这里了。

    “将军,快走吧,您必须考虑整个舰队的安危,该死的中国人太狡猾了,但是真正的主力决战他们绝对不是大英帝国海军的对手,我们应该尽快离开这个水雷场,然后率领海军主力袭击中国人的军港,拼消耗中国人绝对不是大英帝国的对手!”满脸硝烟的副官苦苦的劝说犹豫不决的邓肯。

    邓肯看了一眼在海面上熊熊燃烧的大小战舰无奈的点了点头,升起信号旗,命令失速的战舰一律弃舰,幸存水手转移到其他各舰上跟随主力从突破口冲出去,训练有素的英国水兵毫不慌乱的完成了这个调整,整个编队开始收帆转向,缓缓向缺口驶去。

    英国人的这一调整马上被朱永华发现了,但是帝国水师到底是实力不济,兵力不足,没有办法分兵阻击,除了继续炮击以外,恐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逃出去了,而一旦英舰逃出生天,那将来再想收拾他们就更难了。

    “大人,您看黄大人的信号!”副官指着不远处“太平”舰上升起的信号旗大声道。

    朱永华顺着指示看去,坐镇“太平”舰的巡洋舰队指挥官黄春生向旗舰请示,要求由巡洋舰队去封住这个缺口。黄春生的请示让朱永华沉默了许久,现在的形式也只有巡洋舰队利用航速优势,穿插到英舰编队中,打乱他们的编队,为水雷和战列舰炮击制造最后一次机会,但这样一来,杀入英军编队的巡洋舰到底能回来几艘实在不容乐观。

    “大人,黄大人又发信号了。”朱永华抬眼看去,“太平”舰上分明写道,“为国为民,决死一战”!看到这里,朱永华痛苦的摆了摆手道:“升旗语为他们壮行!”

    “大人,旗语说什么?”副官请示道。

    朱永华仔细的看着远处正在机动的几艘巡洋舰,缓缓道:“奋勉图功!”

    得到命令的巡洋舰队指挥官黄春生马上下令升起指挥旗,同时他还下令把“奋勉图功”这句话也用旗语打出来,很快,仅存的另外三艘巡洋舰全部调转船头满舵满帆,紧跟太平舰向全速突围的英军编队冲去,黄春生的想法很简单,四艘巡洋舰哪怕冲进去一艘也能够动摇英舰编队,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用四条巡洋舰上几百名水师官兵的生命去争取整个战役的胜利,事实上所有帝国水师的官兵都明白这一点,但面对死亡,没有一个水兵有丝毫犹豫,所有人各司其职,人人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消灭英国人!消灭英国人!消灭英国人!

    如同旋风般杀向英舰的中国人让邓肯吃了一惊,沿着一条狭窄水道撤退的编队根本没有展开队形迎战,情急之下邓肯下令集中所有火力炮击这些不要命的中国人,但是碍于火炮角度与队形,真正对中国人构成威胁的只有冲在最前面的英舰“海上月亮”、“诺丁汉”号两艘战列舰,尽管如此,越来越近的近百门加农炮不断把炮弹砸在巡洋舰周围,随着双方距离越来越近,炮击的精确度也越来越高,终于随着一声轰响,高速航行的“太平”舰被两枚炮弹直接命中,其中一枚葡萄弹几乎把上层甲板给横扫一空,数百枚极具杀伤力的弹丸瞬间就把正在操帆作战的士兵炸得血肉横飞,连巡洋舰队指挥官黄春生也当场阵亡。

    [奉献]

第208章:两败俱伤

    第208章:两败俱伤

    第208章:两败俱伤

    这次误打误撞的炮击,立刻就把巡洋舰指挥官当场打死,整个“太平”舰上完全变成了血与火的炼狱,残存的水手马上冲上甲板,试图挽救这艘旗舰,但是太平舰已经失速,同时船上的指挥官都被炮弹炸死,太平舰已经没有办法再担任旗舰的重任了,水手们降下了分舰队旗舰指挥旗,按照战前约定,如果太平舰被击沉,那么分舰队的指挥将由“太安”舰管带黄庆波接任,事实上也正是如此,黄庆波毫不犹豫的下令升起指挥旗,也就在这时进入射程的帝国水师巡洋舰开始向突围的英舰猛烈炮击,所有的炮弹全都砸到了战列舰“海上月亮”号,而这艘高大的战列舰慌乱之下选择左满舵避让,让人意外的是,转向的“海上月亮”号居然迎头撞上了一枚水雷,巨大的爆炸当场把这艘战列舰的左舷炸出一个大洞,在中、下两层甲板二十几个炮位的英国水手当场被炸死,大量的海水涌入舱内,正在左满舵的战舰几乎倾覆,所幸“海上月亮”号的舰长詹姆斯果然勇悍,情急之下马上转舵向右,为了避免受伤的战舰挡住整个舰队撤退的道路,同时用受伤的战舰挡住发疯一般冲来的中国巡洋舰,詹姆斯宁可冒着触雷的危险也要把退路让给后面的舰队主力。

    詹姆斯的英勇举动让仅存的太安、经远两舰攻势一挫,紧跟在“海上月亮”号后面的英舰主力冒着远处中国主力地连续炮击。一边还击,一边快速突围,巡洋舰的火力毕竟单薄,面对大量涌出英军主力,他们已经无法抵挡了,甚至处在了被突围英舰围攻的危险,两舰随时有可能被英军主力一口吃掉。紧急之下经远舰管带郭海宁奋不顾身的冲到英国编队中,同时升旗语“命令”旗舰撤退。

    根据《海军作战条例》。在海战时每一艘战舰都有义务保护旗舰安全,因此“太安”舰管带黄庆波略一迟疑就下令转舵撤退,在他们的身后,“经远”舰在英军的猛烈炮火中,左转右突,快速机动,郭海宁非常清楚。身处这个危境之下,只有利用速度才能获得一线生机,军校出身的郭海宁亲自操起舵轮,满头大汗地避让着四周英舰的集火射击。吃了大亏地英国人把所有的仇恨都发泄到这艘小小的巡洋舰上,巨大的水柱在“经远”舰的周围不断升腾而起,巡洋舰像树叶一般在大海上风雨飘摇,此时就如同一群恶狼在围捕一只瘦弱的羚羊,只是这只羚羊到死都没有放弃抵抗。

    “大人。黄大人他们撤出去啦!”副官指着正在远去的太安舰大声地叫起来。

    郭海宁抬手擦了擦脸上的汗水,耳边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让他知道今天自己将和“经远”舰的一百五十多名弟兄死在这苍茫的大海上了。

    “轰……轰……”两发杠弹击中了经远舰的主桅,高耸的桅杆在爆炸声中无力的倒下,巨大地船帆燃起了熊熊大火,在空中飘起了最后的灿烂。

    “大人,弃船吧……”冲上甲板的二副大叫一声之后才发现整个甲板上已经找不到一个活人了。二副仅仅愣了一下,就发疯一般的扑到死人堆里哭喊着在尸体堆中翻找起来,也许是郭海宁的副官在英军炮火下奋不顾身的挡在了他地身前,震晕了的郭海宁被二副摇醒,印入他眼帘的“经远”舰已是浓烟滚滚,再也没有挽救的希望了。

    “大人,咱们弃……弃舰吧!”二副哭喊着摇动着自己的长官,“我们也没有炮弹了啊,大人!”

    郭海宁一把推开二副,挣扎着站了起来。看了看远处已经停止炮击。正在放下小艇围上来的英国人,哈哈一笑道:“咱们还有多少弟兄?”

    “活着的都在下面炮位上。卑职让他们准备火枪,跟狗日的英国人拼了!”二副愤怒的叫了起来。

    “好样的!”郭海宁一把抽出随身地军校短刀大声叫道,“叫弟兄们都上来,老子们看看英国佬到底有几条命!”

    架着小艇围上来地英国人万万没有想到这艘破烂不堪的中国战舰居然还有反抗能力,靠近了地英国人遭到了中国水兵毫不留情的射击,小艇上的英军士兵避无可避,当场被打死了十几个人,这让旗舰上的邓肯怒不可遏,立刻放弃了挽回一点面子的最后尝试,下令开炮击沉这艘不知道死活的中国战舰。

    随着几声巨大的爆炸,早已摇摇欲坠的经远舰终于昂起船头,深情的看了一眼海平面上那一轮夕阳,依依不舍的沉入了深邃的海底。周围小艇上的英国水兵四下打捞着在海水中挣扎的中国人,对于强者来说,他们也尊敬同样的强者,英勇的中国水兵奋战到底的不屈精神让他们深为感佩,此时早已收起了先前的轻视之心,这些在海面上中国水兵代表了一个民族顽强抗战,不屈不挠的精神!

    伏在一段船板上的郭海宁痛苦的看着渐渐下沉的“经远”舰,想当年他接任“经远”管带时就发誓言舰在人在,舰毁人亡,更何况全舰弟兄几乎全部阵亡,自己又如何能够苟活求存?郭海宁看了一眼渐渐驶近的英舰小艇,缓缓的松开双手,闭上了眼睛……

    看着空手而回的小艇,站在甲板上的邓肯失望的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奇怪的民族,可敬的军人……”

    “将军,您说什么?”站在邓肯身边的副官奇怪的问道。

    邓肯深吸了一口气,缓缓道:“走吧,今天已经打得够了,我们去越南法**港。”他吃不准中国人还有什么计划,当下无心恋战,急匆匆的领着英军主力快速向越南法国港口撤退。仗打了两个时辰之后,原本决心利用这个机会一举击败英国远征舰队的朱永华,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实在是有些幼稚了,英国人毕竟是海军强国,这绝不是几十颗水雷,也不是年轻的帝国水师所能比得上的,突围而出的英国水师已经不是帝国水师所能应付的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英国人大摇大摆的离去,派出小艇搜救落水水师官兵,打扫完战场后也撤回马尾军港紧急抢修破损的战舰。

    南海海战英法联军损失战列舰四艘,巡洋舰十三艘,而帝国水师也被击沉六艘,其中六艘巡洋舰仅存“太安”舰一艘,连战列舰“济远”也永远的沉没在南海海底。单从双方的损失来看,英法联军损失远远超过帝国水师,但实际上胜负之数实在难以评说,对于海军强国大英帝国来说,沉没十七艘战舰真是九牛一毛,他们随时可以增调更多的战舰来补充,帝国水师就不同了,虽然损失不到英法联军的一半,却是帝国水师一半的家底,最令人痛心的是皇上花费近十年心血培养的海军人材损失惨重,仅仅是军校生就阵亡了近147人,这场海战固然打击了英国舰队的气势,可接下来的海战凭着仅存的战舰却如何继续维持?南海海战也许将成为帝国水师最辉煌,也是最后一次的辉煌了,原想出奇制胜的朱永华深感有负皇帝期望,回到马尾军港后,朱永华立刻上奏请罪,他非常清楚,年轻的皇帝可以接受战船的损失,但是他却无法接受数百名海军官兵的牺牲,甚至连他自己也深感痛心,这场海战唯一令他后悔的就是在最后时刻,他不该心存侥幸,让黄春生带领四艘巡洋舰去送死,作为一名指挥官来说,一个错误的决定却搭上了几百条忠勇将士的性命,这是不可原谅的。

    而他所料不错,接到朱永华奏报的王财果然大怒,只不过大怒的原因朱永华却算错了。原来拿着朱永华奏书的驿兵一路之上居然大叫着“水师败绩”,从马尾六百里跑到京师,在皇上看来这次海战虽然不能说是大胜,至少也是惨胜,大战之时更需要稳定民心,该死的驿兵居然如此大叫,那可不是动摇民众的决心吗?当时就下令把送奏的驿兵给斩了,同时王财还下令大肆宣扬“南海海战,水师大胜”的消息,为了鼓励作战勇敢的水师官兵,王财特旨下令传诏嘉奖所有参战官兵,所有战死的将士抚恤从优,全部入祠国士馆英烈堂,唯有指挥官朱永华再次被调回海军部,因为王财再也不能容忍海军再有任何损失了,所有水师战舰都必须离港避战,保存实力,而接下来的海战,只能是以岸制海,换句话说就是依靠陆军在印度的军事行动来迫使英国主动的中止这场战争了,甚至王财已经隐隐约约的看到,这场中英之战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了。

    [奉献]

第209章:大战前夜

    第209章:大战前夜

    第209章:大战前夜

    和正在大肆宣传海战胜利的帝国政府一样,英国人也宣称自己是这次中英海战的胜利者,只是所有人都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两位胜利者在南海海战后,都把自己的海军主力收缩回港,中国人固然因为水师实力不济,退避三舍情有可原,可一向自视不凡的大英帝国海军就令人奇怪了,不过公众并没有奇怪多久,英国海军部公布的长长一串阵亡水兵名单充分说明即使英国人真的获得了南海海战的胜利,那也一定是惨胜。不过英国人毕竟根深叶茂,一个月后第二批离开英国的增援舰队也赶到了越南港口,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以“勇士”号为首的十一艘新式战舰,更重要提他们带来邓肯解职回国的命令,接替邓肯指挥英国亚洲舰队的是詹姆斯海军上将。与邓肯略有保守的战术思想相比,刚从英国赶到的詹姆斯无疑更具有进攻意识,接任舰队司令的第二天,詹姆斯就带领重新整编的英国舰队杀气腾腾向中国驶来。

    詹姆斯舰队的动向立刻被帝国情报部门掌握,开战以来帝国政府在宣传上的不遗余力终于使全国上下都明白这次对英作战事关国家存亡,因此密布海上的渔民、海盗都坚定的站在了政府的一边,甚至出现了十几条海盗船亡命袭击英国舰队的事情,虽然这些毫无组织的进攻对于英国舰队来说如同隔靴搔痒,但却让皇帝看到了民心可用。不过他也明白,依靠民众的敌后抗战不可能阻止英国人地进攻,真正保家卫国的力量是帝国的精锐——陆军,而获胜的唯一胜希望就是中英两国陆军即将在噶伦堡进行的决战。

    话分两头,当中英南海海战激烈交火的同时,从加尔各达登陆的两万英军也同时北上攻击了达纳普尔。达纳普尔地印度义军凭借落后的武器装备血战三昼夜,最终因为损失惨重被迫沿恒河退到了伊拉巴哈德。而正在英军准备先清剿完印度义军再腾出手来专心对付中**队地时候,170师唐利民部在后援不济的情况下勇敢的出兵噶伦堡。迫使英国后防松动而不得不回兵自救。出兵噶伦堡的目的非常明确,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总参决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英国人轻松剿灭义军,因为留着这支义军就是留着印度内乱地希望,也留下了英国人烦恼的种子,出于这个目的,170师毅然在湘军尚未赶到。弹药缺乏的情况下勇猛出击,主动将英国吸引到锡印边界。

    中国人的计划英国人当然知道,噶伦堡一旦丢失,那南下通往印度重镇加尔各答的道路就被打开,再也没有任何部队能够挡住中**队,这正是兵法中所谓攻敌所必救,无奈之下英军统帅荣赫鹏只得把打得只剩一百多人的印度义军放到一边,回过头专心对付中**队。这样一来双方的陆军终于要迎头相撞了。

    关于噶伦堡血战,各国地军事教科书中都有不同的记载,一般认为亲身参与此战的美国传教士安德森后来写的回忆录《噶伦堡的十天》不偏不倚,比较符合事实。安德森在书中详细的记述了他从加尔各达跟随英军北上作战,一直到噶伦堡与中**队作战地全部过程,在该书的结尾他写道:“事实上噶伦堡的战斗彻底改变了几十年来中**队不堪一击的说法。固守大吉岭,噶伦堡一线的数千名中**人毫无疑问是极其勇敢的,面对两万英军强大而又好似炫耀般的炮火,这些中**人仍然浴血奋战直到战死,甚至有几次他们跳出战壕,向正在集结的英军发起了令人生畏的反击,我至今仍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支持他们如些坚定不移的守卫那一道道脆弱地防线,当十天后我跟随英军士兵冲上中国人十天来固守地噶伦堡阵地时,上帝作证,那一刻我真正的被感动了。整个阵地上没有一件完整地武器。没有一具完整的尸体,所有战死的中国士兵全都面向南方。好像他们仍在冲锋一般,我敢说如果粮弹充足,英国人绝对攻不下噶伦堡。这是一个伟大的军队,这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永远不可能被征服,永远……”

    170师2团和3团1营的五千将士的血没有白流,正是他们用生命坚守噶伦堡的十天十夜,承受了英军主力数十次的进攻,为随后赶来的湘军主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匆匆赶到的两万湘军拒绝了170师师长唐利民增援噶伦堡的要求,湘帅曾国荃敏锐的把握战机,分兵两路,借道尼泊尔和不丹,迅速完成了对进攻噶伦堡英军的合围,甚至在完成合围后,这位湘军铁血统帅仍然拒绝增援苦苦支撑的噶伦堡守军,唐利民气愤的大骂曾国荃拿川军将士的性命去染红他的顶子,威胁上书朝廷弹劾曾国荃畏敌不前之罪,曾国荃根本不在乎唐利民的威胁,他所希望的是噶伦堡守军能够最大限度的消耗英军,筋疲力尽之后的英军无疑将帮助湘军一战成名。只是曾国荃什么都算到了,唯一没有想到的是,中英大战结束之后,坐视友军覆没而不出兵救援这条罪名会让他付出生命的代价,年轻的帝国皇帝也借机彻底肢解了长期割据一方的湘军势力,最终完成了国家军队的统一。

    十天之后从胜利的喜悦中清醒过来的英军,意外的发现他们与加尔各达的所有联系均被切断,直到此时他们才意识到噶伦堡原来只是一个诱饵,而这个诱饵居然是五千士兵的生命!情急之下英国人也来不及大骂中国人心狠手辣,匆匆忙忙的在数天前他们奋力进攻的地方构筑防御工事,到此中英两国在印度战场的攻守瞬间易位,优势渐渐的落到了中**队一边。

    虽然湘军已经完成了对英国的合围,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曾国荃仍然不敢冒然进攻,因他知道,如果湘军再败,那么身后将再也没有任何可以提供支援的军队,从关外万里南下的新军此刻仍在云南境内,赶到战场最快也要一个月,现在摆在湘军面前的形势是只许胜,不能败。

    与曾国荃面临的矛盾相同,加尔各达的英国总部也知道了两万英国被困锡金的被动局面,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千里蹈海而来的英军竟然刚到战场没有一个月就被中国人给包围了,意外之下立刻从印度各处抽调土军北上救援,双方都在摩拳擦掌,现在的印度战局可以说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任何一方稍不留神就会功亏一篑,所有人都明白,中英的这场大战将最终决定整个亚洲的控制权,双方谁都输不起,一时间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着这小小的噶伦堡。

    时间总是在人们不经意间悄悄流逝,尽管人们都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让自己准备的更充份一些,但很多事情都是不期而至的,谁都没有想到投入近四万人马的噶伦堡血战居然会被一发走火的子弹引爆。

    吃完手上的窝窝头之后,刘二黑又忍不住瞄了一眼别人,自打进了西藏之后,这饭菜之中就少了辣子,让他总感觉好像食不知味,平日吃起来极为香甜的窝窝头这会也如同嚼蜡,他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跑到这荒凉的什么锡金来作战,事实上他除了知道这会是和洋鬼子打仗以外,什么都不知道,离开驻地益阳的时候,长官只是说奉朝廷军令出征藏南,这藏南在哪里他听到没有听过,甚至他认为军官们也不知道,因为一路上面对士兵的询问,这些往日滔滔不绝的军官也是大眼瞪小眼,前言不搭后语的,可这一路走下来他们才明白怕是唐僧取经也没有走过这么远吧?入藏之后那些服装奇异的藏民到是让他们颇感兴趣,看得出这些拿着糍粑苦茶来劳军的藏人对他们还是很有戒心的,刘二黑真不明白为什么皇帝陛下会对这块让人呼吸起来都觉得憋气的地方有兴趣,不过这也用不着他考虑,小时候听家乡的说书先生讲,什么国家大事都是肉食者要琢磨的,除了当先锋拚命,自己寻常也吃不到什么肉,那说明自己也不需要去考虑这些,二黑只想着能够一天三餐吃饱肚子,然后好好的活到退役拿上几十块钱的安家费,回老家讨个媳妇,再置个几亩田,后半生能求个太太平平就行了,做人难啊!

    刘二黑悄悄的伸长脖子看了一眼对面的洋鬼子阵地,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尽管如此,但刘二黑却感觉到开仗的日子不远了,因为这几天军官们开始有些紧张的到处分派兵力,原先部署在后面的迫击炮也都推进到了阵地前沿,成箱的弹药被运上了战壕,各连都补充了很多新面孔,听他们说都是其他连队抽调过来的,在内战中滚了好几年的刘二黑不用想也知道,当官的如此重视自己所在的这个防御段,那只有两种可能,要么进攻将从这里发起,要么英国人会从这里突围。

    [奉献]

第210章:为谁而战

    第210章:为谁而战

    第210章:为谁而战

    进攻也好,突围也罢,这些事情对于已经是老兵的刘二黑来说并没有什么不同,当年在湘潭投军的时候,几十个弟兄活到现在的也只有他一个了,每每在梦中回忆起那硝烟纷飞,肝脑涂地的日子,心中都忍不住一阵抽*动,那些惨死于战火之中的弟兄屡屡让他从恶梦中惊醒,也许有一天自己也会和他们一样,成为别人梦中的幽灵吧?唉,这年头只有手中的步枪靠得住,关键时刻就靠他保命了,二黑拿起步枪仔细的擦了起来。

    “狗日的,赌输了咋得不给钱!拿来!”不远处跑来个年轻士兵,粗声粗气的一把纠住缩在二黑脚边的另一个黑须大汉。

    “龟儿子的谁欠你钱了,你瓜娃子当老子羊牯,”黑须大汉推开讨债的士兵,翻身从地上坐起来,随手拍了拍屁股上的泥土,“瓜娃子要钱没有,要命……也不给!”

    “狗日的……别当老子是省油的灯,今天你不拿钱来,老子跟你拼了!”年轻士兵愤怒之极,抬脚就往黑须汉子胸口踢去。都是军队里摸爬滚打的,谁肯服个软?黑须汉也是挥拳相向,两个人立刻扭打在一起,周围的士兵都笑嘻嘻的看着两个人在地上滚来滚去,这深更半夜的总算有了点乐子,甚至还有几个人下起赌来。

    刘二黑嘿嘿一笑,这种事情见怪不怪。也没什么好看的,转身就想离开,万万想不到地是那年轻军士被黑须汉用力一推,几步趔趄居然撞到了转身想走的刘二黑身上,失去重心的刘二黑只“啊”了一声就摔倒在地,而他手中的那支步枪也恰到好处的发出了一声清脆的声音。

    这声枪响立刻让周围的士兵都安静了下来,未得军令擅自开枪那是严重违反军纪地事情。而且很显然,这声枪响也确实引来的军官地注意。远处的几名军官都开始向这边跑来,刚才还在下赌围观的士兵顿时一哄而散。

    刘二黑一把拉住撞倒他而又正想跑的年轻士兵,这事情要是不给长官一个解释,自己铁定要受军法处置了。

    气急败坏的军官冲到刘二黑面前一把夺过那只走火的步枪,怒声叫骂起来:“不要命了……”

    “砰……砰,砰……”没等军官喝骂完,更为密集的枪声在夜空中响起。刚刚骂了一半地军官脸色瞬间苍白,哆嗦了一下又铁青着脸把枪塞回刘二黑手中,怒道:“进入阵地,狗东西,打完仗再收拾你!”

    也许是两军阵地上沉默的时间太久了,双方之间都憋着一股劲,刘二黑的那一声令人意外的枪响终于拉断了这根紧绷了太久的琴弦,躲在工事内的英军误以为是中国人总攻的信号。纷纷拉开枪栓朝夜色中的敌军阵地疯狂射击,而遭到攻击地湘军士兵不清楚英军的目的,为了防止他们突围,也开始猛烈的还击。一时间流星般的弹丸在两军阵地前来回飞舞,起先还是在各别地段,打到后来越来越激烈。双方接触的所有地区全部开始了激烈地交火,就这样,双方都以为对方发起了进攻,轻武器,重武器,迫击炮,重炮,双方所有能投入作战的武器全部都投入到了所有接触面,规模越打越大,整个夜里双方的指挥官都在到处调动兵力增援各处。就这样糊里糊涂的一直打到天亮枪声才渐渐平静。但一夜的激战也并非没有收获,最令曾国荃喜出望外的是在噶伦堡左翼的防御正面居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在一位名叫刘二黑的士兵的带领下,一百多名湘军士兵勇敢地冲进了英军地战壕内,经过激烈的白刃战,居然迫使英军放弃了阵地,而左翼阵地地丢失又连带的让英军放弃了与之相临的两个高地,可以说刘二黑的英勇行为让湘军一举夺回了噶伦堡战场左面的优势。

    曾国荃兴奋之余马上下令嘉奖这位刘二黑,不但给了一百块钱,还当场提升他为中尉连长。升了官的刘二黑当然得意洋洋,但说实话他自己也不知道这奖到底为什么要发给他,实际上昨天夜里双方激战开始后,他就一直在战壕内拼命的射击,一直到不知道谁在他面前的土堆上丢了一颗手榴弹为止,避无可避的刘二黑情急之下跳出战壕捡起正在丝丝作响的手榴弹就朝英军阵地扔了过去,可当他转身想跳回战壕时却意外的发现在他周围的士兵已经跟着他跳出了战壕向英军阵地冲了过去,摸不着头脑的刘二黑只好跟着众人一起往前跑,等到阵地指挥官发现这个严重的错误时,已经有一百多人“哇哇”叫着去和英国人拼命了,所幸的是黑灯瞎火之中,英国人也弄不清楚到底上来多少中国人,加上两湖子弟那特有的粗犷咒骂之声在他们身边此起彼伏,双方拼死格斗了几个回合,英军士兵就呼啦一声全部后撤了。

    这场意外的交火最终迫使英军统帅荣赫鹏下定了突围的决心,因为中国人这一夜的疯狂进攻不但让他失去了左翼的前哨阵地,更为危险的几乎所有地段都在不断告急,同时军中的存粮也所余不多,继续坚守下去只怕用不着中国人动手,他们两万人马自己都要饿死,加尔各答的援军迟迟没有消息,这也难怪,印度土兵根本靠不住,眼下除了放弃一切的突出重围,这位英国将军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了,为了保证突围的成功,荣赫鹏与几个参谋军官对着地图仔细研究了几天,才最后决定把重点方向放在左翼。之所以选择左翼一来是因为中国人刚刚在左翼取得进展,兵力调整未必充分,二来如果顺利突围,那么也可以进入不丹境内再转道南下进入缅甸。与英国人相同,面临英国援军不断赶到的压力,曾国荃也准备选择一个突破口来发起最后的总攻击,彻底消灭被围英国,令后世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位湘军统帅居然也把攻击方向定在了左翼,刘二黑的勇敢行为让曾帅认为英国在左翼的防御力量最为薄弱,如果由此切入噶伦堡内,那就可以把守军分为南、北两线,分割歼灭,一口吃掉两万英军不容易,那分开来吃总不会太难吧?

    这样一来几乎在几一时间,双方将领选择了同样的战术,同样的突破口,为了保证各自计划的顺利,英军与国防军都在各个方向上发动了极具威力的进攻,双方都希望通过这种主动的进攻来牢牢的吸引住对方的主力,而以此来保证左翼突击的顺利,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双方的近两万主力精锐已经全部集中到了噶伦堡左翼这块荒凉的土地上,一场决定生死的血战即将拉开序幕。

    对于刘二黑来说升官未必是一件好事,不知道是不是看中了他在前次作战中的勇敢,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刘二黑是连队中仅存的最后一名员老级人物,营长通知由他的连队担任即将开始的主攻时,这件湖南汉子马上从升官的兴奋中回过神来,看着手下那一伙新兵蛋子狂吃大嚼发到手中的那块花羔肥肉,刘二黑无奈的摇了摇头,参加湘军以来,他一共当过四次先锋,吃过四回花羔肥肉,头一回是对美食的渴望,而后三次则是被逼无奈,二黑很清楚,所谓的先锋实际与送死没有什么区别,你将要迎着敌人最密集的子弹前进,用你的**与敌人搅在一起,为后续的同袍争取胜利的时间,先锋没有权力后退,因为不仅仅在你的前面有敌人黑洞泂的枪口,甚至在你的身后,那扫荡懦夫的子弹也会毫不留情的在后退者的身上钻出一个个枪眼,简单的说,就算是倒下,那也必须面向着敌人。

    眼看着进攻的时间即将开始,刘二黑看着围在他周围检查武器弹药的手下,身为新上任的连长,他总觉得应该跟大伙说些什么,不知道这算不算职业病?这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也许会和他许许多多战死的弟兄一样,永远的被定格在脑海中,成为他一挥之不去的痛苦。

    “弟兄们,我……我说两句,”刘二黑终于鼓起勇气跳到一个弹药箱上,面对他的士兵大声喊道,“你们心里都清楚,这次进攻九死一生,可能我们中间很多人都会死掉,但是人活百年总有一死,算不了什么。”说着刘二黑顿了一下继续道,“在我们的对面是英……英国人,从庚子年开始,这些该死的洋人就始终骑在咱们中国人头上作福作威,他们杀了人,可以拍屁股走路,他们欺负了咱们的姐妹,也可以拍屁股走路,咱们都是有血性的汉子,这口气可怎么咽的下去?我希望大伙就算死,也要是脑袋冲着洋人的方向,为咱们中国人争口气!”刘二黑说完默默的从弹药箱上跳了下来,他甚至不敢抬头去看一看士兵们的反应,这番不知道谁塞进他脑子里的话,让他觉得自己似乎有些明白了这仗到底是为什么打,为了谁打,也似乎有些明白了自己就算死了,也不仅仅是为了那块花羔肥肉,似乎应该更有价值……

    [奉献]

第211章:坚守阵地

    第211章:坚守阵地

    第211章:坚守阵地

    也许就是在这一刻,刘二黑完成了从普通湘乡子弟到真正国防军士兵角色的转变,而为他庆祝的则是英军那劈头盖脸的炮弹,这场针锋相对的战斗终于开始了。

    第二次噶伦堡战役从一开始就充满了血腥,英军为了能够在突破口上取得更大的优势,集中的所有的火炮与全部的炮弹,整整炮击了噶伦堡左翼湘军阵地一个小时,正在准备进攻的湘军主力遭到猝不及防的攻击,部署在前沿的步兵与轻型火炮损失惨重,几乎在眨眼之间,进入出击阵地的一个营就损失过半,各型火炮被击毁近三十余门,刘二黑所在的连队甚至连一枪没放就阵亡了近五分之一,战壕内到处都是被英国炮火震的耳鼻出血的尸体,从外表上看这些尸体完整无缺,但是他们的内脏都在炮弹的冲击波中被震的四分五裂,死的极惨。

    刘二黑这时根本没有考虑长官们是怎么调整部署,或者他们会得到多少援军,根据几年来作战的经验,他非常清楚在猛烈炮击之后将要面对的是怎样一种排山倒海的步兵进攻,那如洪水般汹涌而来的人潮让人不由自主认为会被他们冲击的体无完肤,把希望寄托在总部或者援军的身上只会让自己更快的被这洪水淹没,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就是凝聚所有的力量,共同筑成一道坚固的堤坝,让脱缰地洪水在他们面前粉碎成点点水花。

    整齐而沉重的脚步声惊醒了被埋在沙土中的湘军士兵。各种奇怪的口令声从远处不断的传来,刘二黑飞快的从身边的沙土中刨出了自己地步枪,令他失望子的是这个保命地家伙竟然卡死了,二黑连想都没有想,顺手从身边一具尸体上抢过一杆步枪试了试,总算是还能用,小心翼翼的装上一颗子弹之后。他才慢慢的从土堆中探出头去,眼前的景像让这位老兵目瞪口呆。穿着花花绿绿的英军士兵排着整齐的三列横队,横队的两翼还有为数不少地骑兵,在队伍前面居然还有人在敲锣打鼓,这让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十几年的刘二黑大开眼界,不过他也仅仅是稍有犹豫,看英军的规模至少也有五百多人,而且还不知道在他们的后面是不是还有第二队。第三队,看来洋鬼子这回是铁了心拼命了。

    刘二黑在沙土中打了几个滚,抬手拍了拍灰土布的军装,扯着嗓子喊了起来:“还有活人吗?洋鬼子上来啦!”

    其实用不着他喊,在英军炮击结束后,活着的士兵都拼命的把埋在沙土中地同袍唤醒,战壕内到处都是在缓缓蠕动的湘军士兵,各连队幸存的士兵在各自长官的指挥下纷纷进入攻击阵位。有的在搬运弹药箱,有的在修理损坏地连珠铳,至于那几门侥幸还能用的迫击炮更是被当成了宝贝,活着的炮兵从各处收集迫击炮弹运到这几门“重火力”前,所有人都在等待着刚刚继任营长的一连长发出攻击的命令。刘二黑端着步枪,死死的盯着对面骑着高头大马走在最前面的洋鬼子。在他手中不断挥舞的指挥刀让二黑毫不怀疑这位该死的洋人是个军官,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他还是懂地,慢慢围到他周围地士兵也纷纷举枪瞄准那些让他们吃尽了苦头的英国人,在他们地心中只有一个朴素的道理“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老子就赚了一个。”

    “我x他祖母的先人板板!”一连长突然跳了起来大吼一声,“弟兄们,拼啦!”

    他的声音刚落,被炸的乱七八糟的湘军阵地上立刻升腾起团团的烟零,爆豆一般的枪声中。一颗颗弹丸下雨般的冲向前进中的英军。遭到集火射击的英国当场便倒下了数十人,但是英国到底训练有素。排成横队的英军丝毫不见慌乱,也纷纷举枪还击,甚至伴随步兵前进的两翼骑兵也开始挥舞着马刀向湘军阵地冲来。刘二黑恼火的咒骂了一声,被他瞄装了半天的英军指挥官居然在他开枪后仍然好端端的坐在马上,失望之余,二黑马上又装上子弹补了一枪,这会他满意的点了点头,正在大叫的英军军官头部中弹,身子猛的向后一挫,从马上摔了下来,但英军并没有因为军官阵亡而有任何的停顿,仍然敲锣打鼓的向前推进,无疑这种进攻是伤亡严重的,每前进一步,都会有数十人在守军的枪炮声中倒下,而那些勇敢的骑兵在湘军连珠铳的射下也纷纷倒在阵地前一百步左右的地方,失去骑手的战马在战场上左冲右突,直到被流弹击中。二黑猜的不错,冲在最前面的英军士兵就如同湘军的先锋部队一样,他们也是用身体来掩护后续部队的,当人墙被打得七零八落之后,湘军士兵们倒吸了一口冷气,更大规模的英军正踏着同伴的尸体快步冲来,那密集的队型几乎让守军不用瞄准也能击中他们中的任何一个。

    但是对于守军来说,英军密集的队型也送来了密集的弹雨,伏在掩体内的士兵一个接一个的被击中,甚至有一发子弹擦着二黑的耳边飞过,那一声尖厉的哨音让他惊出一身冷汗,直到此刻他才冷静下来看了看他的士兵,他们连队防御的近百米阵地居然活着的士兵连八十个都不到,有几个双眼缠着绷带的伤兵忍着伤口的巨大疼痛,摸索着为同袍装填子弹,两条腿被炸得血肉模糊的伤兵一声不吭的把一箱箱弹药搬到战友的身边,在他们的身后留下长长的血迹,久经战阵的刘二黑居然鼻子一酸,红了眼圈,他咬了咬,转头不再看这些垂死的同袍,只有击退越来越近的洋鬼子,才能守住阵地,才能告慰死去的同袍。

    铁了心要从左翼突围的英军排成了数个横队,发起了一次又一次不顾伤亡的进攻,对于他们来说,每倒下一名士兵就意味着全军向前推进了一步,突围就多了一分希望,原先排在第一列的英军早已被湘军士兵打得四分五裂,战场上遍布着残缺的肢体,被炸上半空的碎肉在空中划过一个又一个的华丽的弧线,尽管遭到了重大的伤亡,可是不断涌上的英军最终冲到了守军的阵地前,伴随着惊天动地的喊杀声,求生心切的英军士兵端着刺刀发疯般的冲了上来。

    “全营,上刺刀!”一连长坚定大吼道。在他的命令下,幸存的湘军弟兄一齐从腰间取下雪亮的刺刀,迅速装上步枪,瞪着血红的眼睛,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

    “湘军万岁!”一连长左右看了一遍,大吼一声,端着步枪当先跳出战壕迎着冲上来的英军飞奔而去,顿时整个守军阵地跳跃起一个个灰色的身影,他们紧跟着长官的脚步,勇敢的迎着敌人冲去。在湘军士兵呐喊着冲出战壕后,对面的英军也放弃了队形,喊着令人费解的口号迎了上来。本来就离得很近的双方士兵几乎是碰的一声就撞到了一起。

    刘二黑只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疯狂,带着几十个弟兄跳出战壕后,他脑中一片空白,眼前越来越近的英军士兵让他不由自主的握紧的手中的武器,机械性的完成一个又一个突刺动作,敌人的惨叫声让他更加兴奋,飞溅的鲜血让他更加疯狂,扯着嗓子大叫着连他自己也听不懂的诅咒,枪刺断了就用拳头,用牙齿,甚至他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一把抓住迎面而来刺刀,不顾几乎要断掉的手指,抬起脚就狠狠的踢去,围在他周围的士兵带着满身的伤口一个接一个的倒下,他们每一个人都承受了数个英军士兵的围攻,几乎是流尽了鲜血才无限遗憾的倒在自己的军官身边。

    刘二黑扯着嘶哑的嗓子突然大哭起来,他一边奋力拼杀,一边哭喊着每一个士兵的名字,此刻他多么希望能听到一声回应,但是他什么也没有听到,耳边传来的全是洋鬼子那奇怪的声音,他知道,全连三百多个弟兄真的永远离开了他。

    “连长,我们先走一步啦……啊……”不远处传来一声巨大的爆炸声,刘二黑偷眼看去,几名被英军士兵包围的伤兵一起拉响了手边的手榴弹,飞舞的弹片好像礼花般瞬间绽放,在这片黑色的土地上闪烁出最后的灿烂。

    “啊……”痛苦的刘二黑拼尽全身力气,发出一声怒吼,周围的英军士兵全都一愣,他们也许很奇怪,眼前这位混身是血,摇摇欲坠的中国人居然还有力气发出如此惊天动地的呐喊来,刘二黑猝然的放下了手中那杆抢来的步枪,双膝一软跪了下来,他的举动让周围的英军松了口气,正想收拾了这个俘虏的时候,只见刘二黑突然拉响了腰间的手榴弹,昂起头大喊一声:“老子没白活……”

    [奉献]

第212章:京师安危

    第212章:京师安危

    第212章:京师安危

    英军快速突破湘军一线阵地的消息让曾国荃非常意外,事实上在此之前他都一直认为英军突击左翼是一次战术佯动,而对刘蓉与赵烈文的苦劝与一线部队的不断告急,他仅仅是派出一个营的增援部队,一直到大批英军通过这个缺口向二线阵地发起进攻后,曾国荃才意识到他犯了一个多么大的错误,为了堵住这个缺口,曾国荃当即下令全线向英军发起攻击,同时埋伏在左翼二线阵地后的湘军主力八千人全部投入作战,向通过缺口的英军发起反击,而部署在二线的炮兵也开始向英军纵深射击,以阻止更多的英军涌出缺口。

    接到命令的湘军各部纷纷向噶伦堡英军防线向起进攻,不断送到曾国荃手上的情况显示,除了左翼发生了激烈的战斗以外,噶伦堡各个方向湘军都取得了进展,或者应该说英军已经放弃了即设阵地,全部收缩到了噶伦堡左翼新的阵地,而且在这些新的阵地上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与这些阵地的战斗相比,左翼二线阵地的战斗更为紧张,增援上来的各部湘军士兵在悍将刘长佑、萧启江的率领下向不断涌入上来的英军发起反击,双方几乎是寸土必争,阵地的各个地段都几经易手,反复争夺,敌我每一名士兵都在为自己同袍战友拼尽最后一滴鲜血。

    可惜的是虽然参战地湘军士兵都尽了极大的努力,也让突围的英军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但最终没能将突围英国歼灭,英军统帅荣赫鹏率领近万英军狼狈逃入不丹境内,留在他们身后的是八千名走投无路被迫放下武器的英军。噶伦堡一战,英军阵亡三千,湘军也牺牲了近五千余人,论伤亡人数湘军阵亡数远远超过英军。但这一战却彻扭转了印度战场的敌我力量对比,对于英军来说。哪怕阵亡一个,他们也很难得到补弃,而对于中**队来说,即使湘军伤亡过半,随后增援而来地三万新军也将源源不断的填补这个损失,因此当坐镇京师,正在为洪天姣生地女儿起什么名字伤脑筋的帝国皇帝接到印北大战的捷报时高兴的跳了起来。当场脑中灵光一显,顺嘴给小丫头起名叫定英,第二天朝会时,皇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王财镇定的大声宣布道:“从现在开始,攻守易位了!”

    中**队在印度北部的大捷就如同一记响亮地耳光狠狠的打在了维多利亚的脸上,近百年来处在强势地位的大英帝国苦心经心经营的威望倾刻间土崩瓦解,被英军杀得东躲西藏的印度义军再次聚集力量。起兵抗英,从印度河流域的木尔坦到恒河流域的达纳普尔,到处都是拿着各式武器地造反的土兵,经不丹逃入缅甸的英军一路上被尾随的湘军打得且战且退,丢充了所有的重武器,狼狈之极。总算是逃回加尔各答,而得到三万新军增援的中**队也仅仅是推进到达卡和吉大港没有继续前进,可以说一直被英国称为“帝国王冠上地一颗明珠”的印度现在是峰火遍地,到处都有被残杀的英国人尸体被悬挂在乡间道路边,兵力不足又适逢大败的英军只能固守在几个大的据点,等待英国本土的增援。原本与英国政府共同出兵的法国人,更加坚信只有与中华帝国政府保持现在的默契,那能更大程度的保护法国人在印度支那的利益,只是在英国政府地压力下,法军不得不做做样子。命令驻守越南南部地法军向北推进。可是与石达开的北越驻军稍一接触便马上大步后撤,脱离接触。法国人地消极。英国人也没有什么办法,印度局势的巨大变化让英国政府马上放弃了使用陆军进攻中国本土的计划,毕竟中英之战只是争夺亚洲霸权,而印度对于英国来说则是重要的源料产地与商品倾销地,如果印度局势不能尽快平息下来,那对于英国国内工商业与英国的全球霸权来说都将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因此英国政府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通过了增兵印度的议案,迅速组织了一支十万人的庞大远征军,驻欧洲的海军舰队近半数调往亚洲战场,几乎是倾全国之力决心与中国一较短长。根据印度战场的实际情况,英军决心利用海军的优势不断的打击中国沿海,并且寻找有利时机攻击天津大沽,迫使帝国政府从印度退兵,而英国陆军则登陆印度平定土兵叛乱。这个计划实际表明英国政府已经在寻找一个途径与中国政府媾合,只是他们太需要一场胜利来稳定英国政府在世界的威望了。

    在詹姆斯海军上将的率领下,重整旗鼓的英国舰队开始了对中国沿海的大规模进攻,从广州沿海岸线北上,英国舰队袭击了沿岸的各个重要港口,特别是一举摧毁了帝国政府苦心建设的福建马尾、浙江舟山两个造船厂,船台上快要建成的一艘巡洋舰、两艘商船被炸得粉碎,更让帝国政府不安的是,情报显示,沿长江而上,企图袭击天京的英国舰队在遭到镇江炮台守军与长江水师奋力反击之后,被迫退出不便大舰队机动的长江,转而调头北上,一举攻陷了海门,守军三百余人全部战死,但是英军并没有在海门多做停留,仅仅在海门大肆抢掠之后,全军继续升帆北上,从沿海渔民不断送到官府的消息来看,英军舰队很有可能会把目标锁定在京畿重地,这一点也是王财深信不疑的,因为历史书上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就是走的这条路线,而且他们的目标也就是天津大沽口,如果历史重演,那么国防军必须要加强大沽炮台的防御力量,否则京城被袭,那可真是要天下震动了。

    可是现在集结在京师附近的国防军只有五个新军,近三万精锐,而陆军对抗海军的唯一办法似乎只有依靠坚固的炮台了,但炮台是固定的,而舰船却是可以移动的,以固定的炮台对抗可移动的舰船,从一开始就吃了亏,英国海军对沿海港口的袭击让帝**队丢尽了脸,虽然王财向来重视海岸防御,建国以来一直花大力气整修沿海炮台,也增添了不少新式快炮,但是依托炮台反击英军的各地守军仍然伤亡惨重,帝国政府花了大力气修建的炮台在英**舰的面前如同豆腐渣工程一般,固守这样的炮台只能徒增伤亡而已,因此总参最近也有人提出放弃天津外围所有炮台,吸引英军登陆,而登陆之后双方凭借陆军决战,英国人未必是新军的对手,更何况英国的陆军主力都在印度,想靠海军攻下京城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更多的人则认为放弃炮台与叛国无易,如果天津外围炮台可以放弃,那天津是不是也可以放弃?那是不是意味着帝国政府将实行海禁,沿海所有地区全部放弃?这是大部分的官员所不能接受的。事实上王财也不能接受,可是如何才能有效的阻止英军的攻势呢?

    “皇上,您曾经说过,中英之战不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也不在于双方暂时优劣,学生一直认为皇上所言极是,双方在印度的争夺必定会导致中英两国力量的此消彼长,眼下虽然英军对我国沿海进行了极大的破坏,皇上十几年来的心血付之东流,但是对于英国来说不也是一样吗?他们在印度经营了几十年,可是在我们陆军的打击下,印度乱像已生,他们的损失比我们更大,如果在这个时候我们为了与英军争夺一城一地而投入太多的力量,那么这无疑是得不偿失的,更何况以陆军对抗海军这根本就是把干柴投入烈火之中啊!”诸葛不亮焦急的劝说道。

    “胡说八道,如果大沽失守,天津必定危险,京、津一体相连,唇亡齿寒,如果弃守大沽,那你把皇上放在何处?皇室安危放在何处?为今之计,我们应该全力增兵天津和大沽口各炮台,绝不能让英军顺利登岸,更不能让他们威胁皇室安全,”葛海华涨红了脸怒道,“诸葛不亮,你把皇室安危放在何处!那是国防军全体将士的耻辱!”

    诸葛不亮转身朝葛海华欠了欠身道:“大人,皇上身系天下,断不能有任何差错,而我之所以建议放弃大沽,甚至放弃天津,这正是为了保护皇室安危啊!大人你想想,如果我们将太多的兵力投入天津、大沽一线,那万一在英军舰船火力下受挫,那必将动摇全军士气,以至皇上坐镇京师也心中不安,大人,你要明白,这段时间以来我军固守炮台的战术难道吃得亏还少吗?我军优势在陆军,而不是海军啊!”

    [奉献]

第213章:密旨李鸿章

    第213章:密旨李鸿章

    第213章:密旨李鸿章

    葛海华默不做声的盯着诸葛不亮看了一会,突然转头对王财道:“皇上,这段时间以来,我军沿海炮台屡战屡败并非这些炮台英军兵舰火力不脆弱不堪,亦非文官武弁怯战,实在是因为英军往来迅速,致使我陆军疲于奔命,增援不利,以我炮台百余守军如何能够对抗数十艘英舰的围攻?往往是我陆师援军未到,英舰已然获胜离去,这错不在炮台!”说着他顿了一下继续道,“大沽口乃是天津门户,近口三十余里有拦江沙一道,口外之险,极为重要,大船于此实难航行,只要我们固守大沽口几围四座炮台,那英军大舰就无法攻入,最多只能漏些小炮艇,这实不足虑,可我军若是放弃炮台,那英舰便可从容策划,到时候大量英军涌上大沽、北塘都是很有可能的事情,京畿重地,如何能有刀兵之乱?臣明白诸葛副参谋长也是忧心皇室,但是弃守炮台绝对是失策之举!”

    坐在龙榻上的王财并没有仔细听葛海华说了些什么,他一直在搜肠刮肚的回忆当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进攻大沽口时候到底是怎么打的,可惜的是他皱着眉头盘算了半天也只记得什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的**”之类,对于大沽口的作战好像书上都是一笔带过的,这炮台到底能不能抗住战舰似乎也没有明确的说过,事实上王财从历史课本上学到地东西归纳起来只有“**”两个字。似乎清末所有的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这两个字造成的,那是不是只要派谴得力将官,就能够避免大沽失守的悲剧?王财看了看沉着在胸的总参谋长葛海华,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毕竟这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真要是英国人打进来,那他是说什么也不会弃城逃跑的。为了避免让自己在逃与守之间做尴尬地选择,御敌于国门之外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皇上如果信任。微臣愿意亲自率军进驻大沽御敌,同时皇上严令入印军队继续向南推进,只要他们能够攻克加尔各答,那英国一定会与我朝和谈,在此之前,微臣必定死守大沽,绝不让英军前进一步!”葛海华朗声道。

    “皇上。坚守炮台绝非上策,大沽炮台其实就是孤立地据点,如果按照总参谋长的意见,我们不但要守大沽,还要守卫大沽的后路,从大沽到山海关一线众多的海口,北塘海口,丰润的涧河口。乐亭的清河口,老田沟,昌黎的浪窝口,蒲河口以及山海关内地白塔岭、秦皇岛、小河口等处企不是处处都要派军驻守?这样一来原本可以集中的兵力又被分散到各处,这不是方便英军各个击破吗?要知道强敌之前,轻易分兵。那可是大忌啊!”诸葛不亮似乎觉得皇帝有些动摇,立刻上前几步劝道。

    “胡说,且不说英军陆军极少,未必肯登岸擅入,就算如你所说,我们分兵守御各此,那又能分去多少?山海关原本就有三千驻军,北塘再部署得力武弁一千五,其它各处其实只需五百兵弁,主力尽可于二线待命。随时赴援各处。如此才是万无一失之策!”葛海华也动了肝火,忍不住出言反驳。

    “够了。总参谋长,我想听听你如何部署大沽兵力?”王财想了想问道。

    葛海华深吸一口气,略一思索便答道:“皇上,臣将命令左二军、新九军分别驻防天津、永平,以为全线预备队,随时赴援各处,另外调新十军主力驻防大沽东、西两村之间的海神庙,令其抽调一千兵士防守北岸炮台,新十一军防守南岸各炮台,并令其于海神庙前搭浮桥一座,便于南、北两岸联络,协同作战,再调新十二军分守新城以东海口十五里处,以及海口北岸及新河等地,以为南北炮台的后路接应,再抽调直隶防军严守大沽至山海关各处河口要隘,除此之外……”葛海华想了想又补充道,“臣还将调兵于天津三十里外的双港增设炮台一座,此处地势较高,便于制敌。”

    “好了,”王财一拍桌子,沉默了很久才缓缓道,“葛总参谋长,我命令你节制京津全部驻军,立刻进驻大沽口部防,”说着他顿了一下补充道,“我要告诉你,你们的背后就是帝国朝廷,就是我,你们胜了,我会亲自前往炮台给有功将士授勋,你们败了,我也会调集各地勤王之师,与英夷决战于京师城下,既帝国皇帝,身系天下,我绝不会离开京师,你要把我的意思传达到每一个参战官兵的耳朵里,天朝官兵,有死无降,我就在京师等你们地消息!”

    葛海华感动的点了点头道:“皇上有如此决战之心,将士必定拼死效命,臣誓与英夷死战到底!”说完他欠了欠身,转头大步离去。

    王财看着他渐渐走远,犹豫了一下朝站在一边垂头丧气的诸葛不亮招了招手道:“你马上去通知朱永华,命令水师战舰相机袭扰英舰,配和大沽守军!”

    这场如同急风骤雨般的中英之战让帝国年轻的皇帝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王财有时候常常想,自己凭什么领导这样一个庞大地帝国?难道仅仅是因为自己对历史有所了解吗?但现在发生的事情清楚的证明,他了解的所谓历史根本就是一个残缺不全,人为斧凿过的历史,一定要说优势,那也许仅仅是自己能够避免帝国在一些大事上走弯路而已,但这样真的能令国家走过历史上一个又一个险滩吗?曾经处心积虑的想要避免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被焚的悲剧,但是现在英法联军不是又找了个西藏问题重新来进攻大沽口了吗?历史到底是否能被人为的改变?说实话,王财心里对于葛海华的大沽策略根本没有底,甚至他有些后悔与英国人打这场倾尽国力地战争,虽然现在帝**队在一些战场上确实取得了优势,但这却是用十几年来苦心经营地江南工商业遭到沉重打击换来的,自从英国封锁江南各口岸之后,原本兴旺地内、外贸易严重受挫,各地新兴的工厂、货栈积压了大量的产品,很多中小业主破产,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这一切都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老百姓关心的并不是谁打胜了,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能不能吃饱饭,如果继续推行对外强硬的政策,那必定会让整个国家越打越穷,而激化矛盾,帝国固然能够利用印度把英国拖垮,但是付出的代价是自己被削弱,这个生意划算吗?最终得利的又是谁呢?王财忍不住想到了几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的马尾、舟山造船厂,他清楚的记得第一艘国产海船下水时自己的兴奋,但现在呢,一切都成了废墟,据当地官员上报的损失情况来看,要想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至少也得要再花上五年,除此之外,那一支凝聚了自己太多心血的帝国水师,和那一百多名水师学员,这都是未来帝国海军中兴的希望,可他们却过早的夭折了,这场战争最终将换来什么?就算击败了英军又如何?同样受到重创的帝国能够维护在亚洲的地位吗?原本容闳的法律体系完成后,王财就打算慢慢的放松权力,推进国内民主进程,但是现在为了应对战争,他不得不拒绝了容闳的提意,再次加强中央集权来统一全国民智、财力对抗战争的威胁,细细想来继续打这仗打下去,对国家实在有害无利。王财随手翻了几页钱百万建意增收赋税的折子,说实话他也知道钱百万很难,连年作战,国库早就不堪重负了,难道这仗真得要打到双方都把血流尽吗?

    “也许该想办法与英国人媾合了……”王财无奈的叹了口气,新兴的帝国实在没有做好与英国全面对抗的准备,也许再过二十年可以,但现在不得不忍辱负重。王财回想起刚才葛海华那个坚定的面孔,作为军人,葛海华所要考虑的仅仅是战争的胜负,但作为帝国皇帝,王财就不得不考虑更多的事情,看来必须在印度采取更大规模的进攻,迫使这大英帝国放下架子来。

    想到这里,王财马上提声道:“拟诏!”

    随侍在一边的内廷书记马上提起毛笔,静静的等待着皇帝陛下的命令。王财看了他一眼,缓缓道:“令高建国节制入印新军,曾国荃节制入印湘军,分两路南下包围加尔各答,勿要全歼守军。”说着他顿了一下又道,“着升李鸿章为专使,秘密赴香港与英国公使接触。”

    “皇上,诏书上还没有给李鸿章大人旨意,不知道让李大人与英国公使谈些什么?”内廷书记犹豫了一下问道。

    王财微微一笑道:“什么都不用写,这是李鸿章的私人行为,和朝廷有什么关系?你记着,给李鸿章的诏书用密旨发出,宣旨之后就烧掉。”

    [奉献]

第214章:日本叛乱

    第214章:日本叛乱

    第214章:日本叛乱

    派李鸿章与英国公使做私下接触,王财也是仔细考虑过了,首先是因为李鸿章曾经出使过西洋,对于外交上面的事情颇有了解,其次李鸿章这人颇有心机,就算诏书中什么都不写,相信李鸿章也一定知道命他此去的目的,最后一点就是李鸿章说话从来都是模棱两可,从他出使西洋的表现来看,和洋人周旋时有礼有节,很有分寸,绝对不会让洋人占什么便宜,派他去确实是最佳人选,此外,王财并没有给李鸿章任何谈判权力,也就是说无论李鸿章接触下来达成什么协议,只要是对朝廷不利,王财翻脸就能不认账。

    “皇上,韩大人和白大人在殿外求见。”一个太监低声奏道。

    王财一听到白逸生求见,心里就发毛,他心里清楚,白逸生肯定又抓到什么贪官污吏,办案却是重重阻力,只能来求自己下皇命,要说以前,别说杀各把墨吏,就是杀上一百个王财也不会眨眨眼睛,但现在中英战事正烈,再这么手狠手辣,只怕让朝中大臣人人自危,因此犹豫是不是要找个借口回避了事。但是专念一想韩寒彰负责情报,除非是有什么重大事情发生了,否则他决不会亲自来,那更没有理由只见韩寒彰而不见白逸生,无奈之下只得点了点头道:“传他们进来吧!”

    没有一会就见两人气急败坏的跑进来,见了皇上之后连忙下跪请安。

    “都座吧。有什么事情你们慢慢说。”王财朝站在一边地太监摆了摆手,马上几个人搬来两个绣黄坐榻放到大殿左侧。

    两人欠了欠身,落座之后韩寒彰抱拳道:“皇上,臣有两件事情奏报。”

    王财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茶点了点头:“好,你一件件的说。”

    “皇上近日为国事劳心,臣就先说件高兴的事情,”韩寒彰笑了笑。“半个月前,米德率领的美国北方军队在葛底斯堡击败南方叛军。叛军被歼灭了两万八千人,这一仗南军主力精锐损失近半,叛军对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危胁彻底解除了,臣此前对皇上支持屡战屡败的美国北方还很不理解,可现在看起来,皇上真是深谋远虑,英明啊!”

    “葛底斯堡大捷!”王财兴奋的一下子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激动地在殿内踱来踱去,他清楚的记得,以前历史书上写得很清楚,葛底斯堡战役是美国南北战争地转折点,此战决定美国内战的最终结局,“太好了,太好了,发贺电。发贺电,我们很快就能得到一个强援了!缓过气来的美国人一定会找英国人的麻烦,果然是好消息啊!”

    “呵呵,皇上,情报司收集到的各方消息都显示,此前英国人还准备等南军攻克华盛顿之后就立刻承认南方叛军。现在他们都没了声音,而且从北方得到的消息,现在华盛顿正在计划着反攻了,虽然战争往往会有出人意料之外的变化,但我们有理由想信,只要北方不在军事上出太大地差错,那胜利一定是北方的。”

    “好,好,好,这是个好消息。”王财激动的搓了搓手。突然想起韩寒彰好像还有一个坏消息,便皱着眉头问道。“那坏消息呢?”

    韩寒彰犹豫了一下道:“皇上,咱们派到沙俄的内线送回消息,俄军正在向东北亚集结军队,据可靠情报,三万新征召的部队已经离开驻地了。”

    “什么,俄军向东北亚增兵?真是雨天偏逢屋漏,”王财沉默了半天,缓缓问道,“情报提供给总参了吗?他们怎么说?”

    “臣也是刚刚收到的消息,刚进宫的时候遇到了葛总参谋长,跟他大概的说了一下,葛总参谋长说俄人贪利,他们是否在东北亚找茬与我们在京畿地区能否挫败英军有关系,只要英军受挫,那俄人也不会再生事端,此外总参谋长说部署在东北亚地四个师依托即设工事,即便来了十万俄军也得不到便宜。”韩寒彰答道。

    王财想了想,点头道:“他说的不错,如果俄军想在东北亚单干,那三万人肯定不够,再来三万也未必有十成把握,他们这是和英国人达成了某种协议,英军进攻京津地区,迫使我军从关外抽调军队入关增援,这样俄军就会利用东北亚防卫空虚,乘机犯我边境,只要我们能够固守沿海炮台,俄军绝对不敢有什么异动,”说着他顿了一下道,“但也不能不防,命令东北亚驻军进入一级戒备,严密监视俄军动向,如果他们开枪挑衅,立即还击!”

    “遵旨!”韩寒彰欠了欠身,随后他略一犹豫,看了看坐在一边的白逸生,白逸生脸微微一红,起身道,“皇上,臣请辞去监察部长一职!”

    “哦?这可真是奇了,做得好好的,干嘛要走?”王财奇怪的问道,“出了什么事情吗?”

    “臣有负皇恩,臣属下……”白逸生那张苍白的脸变得更加白了,“臣地属下也犯事了。”

    王财皱了皱眉头道,冷冷的看着这位以严出名的监察部长:“你坐下仔细说吧,到底是什么事情?”

    “是的,皇上,这事是韩大人属下查出来的,监察部真正是丢人了,”白逸生叹了口气道,“半年前皇上派范例去日本暗中处理幕府事务,但是他们却意外的发现负责日本贸易事务的魏列大人勾结关东军长官王炎、陈伟,一起贪污贸易金货,几年来累计数千万两白银,而罪臣派往日本的监察特使也被他们拉下水,和……和他们一起……更让罪臣没有想到的是,值此国难当头之际,他们居然大肆采购军械,图谋在日本北部割据自立,这一切都是因为罪臣用人失当,这才让关东军借机坐大,以至到了今天这个困局,难以收拾了,臣罪该死!”

    “什么,他们胆敢阴谋自立!”王财大怒,狠狠的敲了敲桌子,“白逸生,你这是严重渎职!这几万人马孤悬海外,朝廷又被英夷拖住,哪有力气出兵平叛?”

    “是,臣自知罪不容恕,请皇上处罚!”白逸生双膝一软,垂头丧气地跪在地上。

    “唉,逸生你跟着我也不少年了,向来机警严酷,这次用人不当却给国家造成了这样地背动,”王顿突然转头对站在门外的太监叫道,“去,把首辅大人请来。”

    王闿运走进大殿地时候,立刻感觉到了气氛异常,等白逸生垂头丧气的把原因说了之后,他才明白为什么难得动怒的皇帝为什么像今天这样气急败坏。

    “纫秋,你说现在可如何是好?我原本想着关东军几万人驻守日本,绝不会有什么意外了,可现你看,真是狼子野心!”王财恼火的说道。

    “皇上,依臣看,此事并非不能挽救,”王闿运想了想道,“事实上此事白大人虽然有过,但也与朝廷长期以来对日本的策略有关系,皇上是否还记得,关东军主要军事长官都是清军降兵,王炎,陈伟两人更是清军军官,说实话他们原本就没有与朝廷一条心,臣想当年皇上将他们送去日本的时候,也没有想过他们能够活到今天,甚至只是他们当成扰乱日本的弃子而已,只是因为他们两人坐大之后,皇上才招安收为己用,那时候朝廷军势正盛,陈、王两人当然不敢与朝廷对抗,而现在朝廷主力全部被牵制在各处,眼下英军又骚扰帝国沿海,朝廷水师遭到重创,其实无力远征日本,这对于长期以来就与朝廷离心离德的关东军来说难道不是一个好机会吗?”

    王财尴尬的咽了一口唾液,王闿运的话其实很明确,关东军今天出事与王财那种土财主,一心算计好处的性格有关系,当年陈、王两人在日本烧杀抢掠,弄了不少银子,而这些钱子大部分都被运回国内,充做了辅王东征西讨的军费,到后来“福寿膏”大量涌入日本,为了更有力的控制这些资金流动,王财把当时朝中最懂金融的魏列派去日本负责此事,而魏列每年也确实给朝廷提供了数百万两银子的军费,甚至可以说帝国水师一半的资金来源都出自这里。只是没有想到,魏列居然中间劫留了一部分,甚至勾结陈、王两人图谋割据称王,要不是因为应付针对日本天皇的暗杀事件而把情报部的范例秘密派往日本的话,可能一直到他们起兵,朝廷都不知道,如果范例所奏是实的话,那现在朝廷在日本的所有官员可以说都腐烂到根了。

    “那……那过去的事情就不提了,”王财脸一红,故做镇静的喝了口茶,“纫秋,你说说,眼下可如何应对?”

    “这事朝中还有谁知道?”王闿运转头问韩、白两人。

    “没有了,监察部早上收到消息后,深知事关重大,臣马上与白大人商量,随后就来面见皇上了,朝中尚无其他官员知道。”韩寒彰欠了欠身道。

    [奉献]

第215章:坎坷之路

    第215章:坎坷之路

    第215章:坎坷之路

    王闿运略一沉吟,便转头说道,“皇上,臣以为关东军陈、王两人背主作窍,其心必然常戚戚,唯恐朝廷发觉此事,现在他们已经成势,万万不可大肆追察,激则生变,到时候越发不可收拾了。”

    “那你以为该如何?这等乱臣贼子不收拾几个,如何警示天下妄为之人?”王财不甘心的问道,说实话,他根本没有想到手下人会背叛自己,崇尚天下一统,雄心勃勃的年轻皇帝怎能忍得下这种耻辱。

    “皇上,之所以臣建意暂时不公开这个消息,也正是为了处置了这些妄为逆臣,”王闿运点了点头道,“眼下战事激烈,分兵东瀛显然与朝廷同兵方略不同,因此现在朝廷一定要尽最大可能安抚日本逆党,否则逆贼此时起兵必然重挫我朝军心士气,但是一味的安抚也不能封得住狼子野心,所以皇上还要给他们一点制约。”

    “你详细说说,是不是诱捕几个人?又或者派范例暗杀?”王财皱着眉头看了看垂首肃立一旁,跃跃欲试的韩寒彰道。

    “呵呵,皇上,暗杀可不是上策啊,臣以为现在叛逆乱党并不知道朝廷已经洞悉一切,这一点正可利用,魏列现在仍属朝廷官吏编制,因此皇上可以借口令其回朝述职,待其回国后软禁起来,如果魏列与陈、王两人有勾结的话,在魏列没有回日本之前。他们两人琢磨不定,必然不敢轻易起兵。”王闿运想了想道。

    “只怕未必,魏列虽然软禁在京,但那两个逆党会不会因为这个更加担心呢?”王财担心地问道。

    “不太可能,按朝廷规制,魏列每年都必需回朝述职,今年只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只要我们不把这事宣扬出去,他们就不会有疑心。更何况……”王闿运想了想道,“皇上,臣一直很奇怪陈、王两人为什么会与魏列勾结在一起,或者说他们两股根本不相干的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的?不过这细细想来,臣也能摸出个大概来,一直以来朝廷委任魏列主管日本经济财物,而军事则由关东军负责。因此,如果管军费的魏列回朝述职未归,那陈、王两人也不敢轻易起兵作乱,只要朝廷对他们两人刻意安抚,不让他们看出破绽来就是。等将来平定英夷之后,朝廷强势之下,便可慢慢收拾他们了。”

    “你的意思是说,现在连他们这伙乱臣贼子也在等着朝廷与英夷的战事结果吗?”王财怒不可遏的猛拍了一下桌子。“这伙逆臣当真是自绝于天下了!”

    “正是这样,臣以为此刻应当立即派人赴东瀛,一者命魏列回朝述职,二来命令陈、王两人节制朝廷驻日全部兵力,让他们随时准备回国助战。”王闿运点了点头道。

    “什么?让魏列回来不难理解,但是为什么让陈、王两人节制驻日官兵呢?这不是让他们势力更回膨胀了吗?”王财奇怪地看着首辅大臣。

    “正是如此。皇上,魏列回朝之后,陈、王两人必定会心生疑虑,如何能安抚他们的心?臣以为授予两人节制驻日军队之权,再令他们准备回朝助战,可以让他们以为朝廷仍然信任他们,会让他们深信朝廷仍然需要他们来控制日本局面,这样一来在魏列回日本之前,他们应该会坐壁上观,静待朝廷与英夷之战地结果。再说现在驻日军队原本就被他们两人控制。无非是给了个名份,做个顺水人情。”说着王闿运顿了一下补充道,“至于中英之战的结果,臣不是军事主官,无法预料。”

    王财听完之后,默不做声的殿内来回走了半天,缓缓叹了口气道:“为什么建立一个天下一统,民富国强的帝国会如此之难啊!人人都要算计你,人人都要阻挡你,洋人要和你过不去,连中国人自己都在算计你,你想悄悄的走一步,就会有千万个人上来拉住你,你想统一万民,却到处有人要分裂这个国家,你想吏治清明,却到处都有墨吏扰民,这事情何时才是个头?”王财越说越激动,恼火的猛拍桌子破口大骂道,“他**的,老子也不想天天算计别人,老子也不想杀这么多人,老子也不想一天到晚劳民伤财地擅动刀兵,但这行吗?”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殿内的众人从来没有看到皇帝发这么大火,一时间手足无措,纷纷跪倒在地。其实这也是王财长期以来积压在心中的种种委屈大爆发,现在的年轻皇帝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刚刚回到乱世的理想少年了,曾经想着要把中国改造成一个鸟语花香的民主帝国,但是经历过种种的危机与变乱之后,王财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违背内心地选择,去算计人,甚至去杀人,而这一切又让他觉得理想的伟大帝国如同梦境一般,好像触手可及,却又总是摸不到手,说实话,现在的王财内心不仅仅是寂寞,甚至有一丝失落了。

    “皇上身系天下万民福祉,一定要保重龙体啊!”突然随侍一边的太监小桂子哽咽着说道。

    也许这个前朝太监的话让王财有些奇怪,怒不可遏的王财愣了一下,转头看了看小桂子,瞪着一双血红地眼睛问道:“天下福祉?你知道个屁,你们这些人只知道奉承拍马,来人!把他拖出去!”

    站在殿外的内廷侍卫马上大声应道,一起冲进殿内卡住莫名其妙的不停磕头的小桂子,二话不说的就要把他拖出去,殿内的大臣都惊呆了,王财以前也杀人,但从来没有在盛怒之下毫无理由的乱杀,只是毕竟是个太监,死几个太监从来也没有人当回事,因此王闿运等重臣虽然同情这个拍错了马屁的小桂了,但却眼睁睁的看着他喊天喊地的被人卡脖子往外拖而没有出言劝解,甚至他们心中还希望借小桂子地人头来平息了皇上心中地怒火。

    就在殿内众人无可奈何的看着小桂子送命地时候,坐在龙榻上的皇帝突然叫道:“慢着……算了,放他回来吧。”说着他叹了口气道,“小桂子,我知道你是好意,只是刚才一时气急,不怪你。”

    “皇上!”小桂子跌跌撞撞几步冲到殿中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哭道,“皇上,奴才愿意去死,只要皇上平息了雷霆之怒啊,皇上,刚才奴才说皇上身系天下万民福祉,这……这可不是胡说啊,在皇上的眼里,奴才虽然是个太监,可皇上从来没有随意打骂,奴才以前在清廷内宫做事,从来没有人把太监当人,想杀就杀,皇上更不会因为一个太监而收回自己的成命,可是,各位大人,咱们的皇上连我这样一个太监的命都不会随便乱杀,这不正说明皇上心中实在只有天下百姓啊!奴才进宫做太监,那也是因为奴才老家贫困,且不说荒年饿死人,就是丰年,也是三餐薄粥度日,皇上可知道人肉值多少钱吗?八十文,才八十文啊,连猪肉都奴才不知道国事大政,奴才只知道皇上登极以来,所思所虑者无一不是为了天下百姓,现在奴才老家人人都有一口饭吃,人人都有一件衣穿,穷人家的孩子也有书读,这可都是皇上的恩德啊,奴才读书不多,但奴才相信,皇上是个好皇上,是老百姓真正的依靠啊,所以奴才宁可自己去死啊!”

    王财摆了摆手,到不是小桂了的一番话让他听了颇为受用,而是因为心中的郁气发泄出来,也算是平静了,小桂子的话虽然马屁成份居多,但是他也知道,现在的百姓生活确实比以前要好多了,这让王财叹了口气,总算自己奋斗了十几年,也算是为天下做了一些事情,虽然理想仍很遥远,但毕竟自己也是在一步步的接近了。

    “好了,就这样吧,纫秋,日本的事情就按你说的办吧,现在天下的安危就看这场战争的胜负了。”说完,王财叹了口气,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去。

    接到皇上密旨之后的李鸿章马上把轮船招商局的事情交给副手,打着通商的旗号匆匆忙忙的赶到香港。这位曾经出使西洋各国帝国重臣在中英交战正烈的时候突然出现在香港,让所有的人都似乎猜到了一些什么,而且更令人对此深信不疑的是,这个通商为名的帝国特使到港之后没有与任何洋商联系,而是频频参与洋人的各种聚会,不管是普鲁士人,美国人,葡萄牙人,甚至打得正激烈的英国人,他都应对自如,所有人都很奇怪这位特使到底想干些什么,而李鸿章却是另有打算,事实上皇帝派李鸿章到香港来与英国人接触的目的他非常清楚,而且他也认为尽快结束中英战争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与英国人接触,到底该如何把握住这个度,真正让他伤脑筋,甚至他还担心如果接触的结果令朝廷不满意,皇帝会不会借他的人头来给天下人一个交待?

    [奉献]

第216章:外交辞令

    第216章:外交辞令

    第216章:外交辞令

    官场上摸爬滚打十几年的李鸿章当然不会这么轻易就把脑袋送出去,左思右想之后采取缓议的态度来处理此事,一面参与各种洋人聚会,从中打听各国对中英战场的态度,并且以此来推测英国政府的战争底线,另一方面他深信,为了维持欧洲均势的英国政府也无心再将战争扩大,只要帝**队能够再打英国人打痛一次,那个英国公使肯定会主动来联系自己,到时候就要好谈多了。

    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原本得意洋洋的在使馆内等着李鸿章来拜见的英国公使包令一连等了半个月都没见人来,到是等来了英国政府命令他寻找机和与帝国政府接触的公文。原来就在这半个月里,驻印中**队两路并进,一举攻克加尔各答,在这个消息的鼓励下,印度局势全面失控,整个印度都陷入了峰火不断的战争中,这里面不仅仅是各路义军与英**队的战斗,甚至部分义军与印度封建王公的军队也开始了争夺地盘的内斗,这在英国政府看来是绝对不能忍受的,战争打到现在他们也终于明白了英国没有办法在离本土如此遥远的地方与另一个新兴的帝国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此前号称援兵十万远征印度,实际上为了不动摇大英帝国在欧洲的优势,第二次派出来的援军根本没有十万之多,东拼西凑也只挤出了五万人。而且这五万人的任务非常明确,两个月后他们将在孟买港登陆,随后剿灭印度土兵地叛乱,而不再继续与中**队正面交战,此刻英国人手中唯一的牌就是那支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大英帝国海军了。

    接到政府命令的包令不得不像李鸿章一样,也开始频繁的出入各种派对,起初两人在派对中见面也只是礼节性的点点头。然后就故作镇静的转身离开,但随着这种接触地机会越来越多。两个人也开始互相试探着摸摸对方的底牌。

    “哦,亲爱地李,今天的天气真是糟糕,幸好能有这样一个派对来让大家得到一点快乐,否则心情真是压抑呢。”包令常常会以此作为开场白。

    “暮宴朝欢,对酒竞连连,管他微雨洒庭轩?包大人。这些日子莺歌燕舞,下官都有些不想回去啦。”李鸿章则每每吟上两句诗词,弄得包令摸不着东南西北。

    这种互相试探的时间一长,双方也都摸到了对方的一些规律,接下来的谈话就实质多了。

    “真是令人痛心,我与贵国皇帝陛下原来的私交是多么的好啊,该死地战争让我们的友谊都随之消散在硝烟中了。我真不明白国会那些人为什么要继续增兵,这些傻蛋根本不了解对华友好是多么重要。”包令煽情之余还不忘威胁一下李鸿章。

    “正是如此。我们的皇帝陛下也常常为此叹息,据下官所知,皇帝陛下常常拿出当年包大人赠送的那杆长弓,扶弦感伤呢,我们的皇帝真是太仁慈了,内阁的那些混蛋提出增兵印度。多亏皇帝陛下仁慈,增援部队才减少了两成,唉,这些愚蠢的内阁大臣!”李鸿章也是闭着眼睛胡吹。

    李鸿章是胡吹,但包令却是一惊,搜肠刮肚的回忆最近好像没有情报说中国人增兵印度,但是这消息也并非没有可能,既然英国能够增兵印度,为什么中国人不行?再说中国人想要增兵入印,那可比英国要容易多了。当下忍不住试探道:“亲爱地李。相信你也听说了,昨天大英帝国舰队已经开始攻击大沽炮台了。这些军人难道不知道这样会使战争旷日持久的打下去吗?这对咱们两国都是百害无一利的啊。”

    李鸿章摇头晃脑的回答道:“哦,我听说了,刚才出门之前我接到消息,说是击退了贵国舰队,好像还击沉了两艘?包大人请放心,我们的皇帝陛下已经部署妥当,皇帝陛下也说了,就算京师被攻陷,陛下也要迁都再战……对了,听说美国北方在葛底斯堡大败南军?我们皇帝真是英明啊,陛下早算准了北方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来,包大人,让我们举杯庆祝北方人民地胜利。”事实上李鸿章也不清楚大沽口打得到底怎么样,只是看不贯包令那得意洋洋的样子,忍不住想压压他的威风。

    包令心里大骂舰队这些饭桶不争气,虽然他还没有接到大沽口战斗的报告,但是相信这种事情也没有什么好胡吹的,到是李鸿章提到美国北方的胜利让他又联想到普鲁士现在大规模的扩军备战,一年前出任普鲁士首项与外交大臣的俾斯麦一心一意的改组军队,这一直都让英国政府很不安。面对李鸿章举起的酒杯,包令尴尬地笑了笑:“李,很抱歉,英国政府是支持美国南方地。”

    就在这时,派对上一阵骚动,靠近门口的人群开始议论纷纷起来,偶尔能从他们地谈话中听到“大沽”,“英国舰队”之类,李鸿章与包令两人马上警觉起来,他们都意识到这是有人送来了中英大沽口战役的消息,而这个消息将直接关系到两人所肩负的使命,因此两人都有点迫不及待的想上前打听一番,但是又都不愿意在对方面前显得过于焦急,只好故做轻松的缩在人群后面,仍然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只是都竖起耳朵在空中搜索着胜负的消息。

    没有一会,普鲁士公使李福斯与美国公使蒲安臣就端着酒杯笑眯眯的走来:“李大人,我们很荣幸的告诉您一个好消息,”说着两人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面孔有些微微变色的包令,“姗姗来迟的葡萄牙公使告诉我们,中**队取得了一个小小的胜利。”

    “哦,小小胜利不足一提。”松了一口气的李鸿章掩不住满脸的兴奋,“接下来的战斗还会更激烈啊。”

    站在一边的包令擦了擦脸上的冷汗,故做镇定的说道:“中**队的战斗意志向来令人敬佩……呃……对了,我得去和葡萄牙公使谈一点公事,先离开一会啊。”说完朝三人欠了欠身,慢慢踱着脚走开。

    看着包令走远了,李福斯兴奋的拉住李鸿章的手道:“我的上帝,李,你知道吗?这真是个奇迹,你们的军队不但击退了那些该死的英国人,甚至击沉击伤十三艘英**舰,不可一世的英国人总算是得到了教训!”

    原来就在李鸿章与包令在香港相互试探周旋的时候,停泊于渤海湾的大英帝国舰队在搜集了几天大沽口布防情报后,终于开始了全面攻击。

    这次进攻可以说英军是有些盲目的,为了获得白河口及其附近海道的测量数据,英国舰队司令詹姆斯命令小艇赴炮台左右测探,又在水边立标批靶,为了窥视炮台及附近村落的部防情况,他还命令水手爬上桅杆,整天拿着千里镜东照西看。原以为在英国舰队大兵压境的威胁下,中国人不敢主动开枪挑起战争,结果没想到,驻防炮台和各处要隘的中国守军根本不吃这一套,冲到河口测量的英国小艇几乎没有活着回去的,只要他们一进入射程立刻便会遭到密集的炮火射击,无奈之下詹姆斯只好调整部署,命令主力战舰向炮台发起一次佯攻,而在双方炮击的同时派出一批小艇,去测量河口与海道水深,可想而知,用这种办法所能收集到的信息实在有限,实际上一直到双方开打,詹姆斯手上的情报仍然是杂乱而模糊的。但是随着中**队在印度的节节胜利,英国政府迫切需要英国舰队能够取得一场胜利来鼓舞人心,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詹姆斯被迫向大沽口炮台发起了正式进攻。

    根据事实侦察到的情报,英国舰队一面命令主力战舰炮击南北两岸炮台,一面组织陆战队,乘坐十八艘炮艇分成两队,向南北两岸发起攻击。攻击日上午十时,英军炮艇在主力战舰的炮击掩护下,开进河口,同时轰击南北两岸炮台,当时北岸炮台由新十军前营段春元率部一千余人防守,南岸的主炮台由新十一军前营李达年部防守,左炮台由后营陈毅部防守,右炮台由左营于纳德部防守,四座炮台的防兵已近四千人,大炮二百余门。面对英军的进攻,各炮台守军奋起还击,当场击沉英军炮艇四艘,毙敌近百名,勉强登陆的两百多名英军陆战队士兵也被压成布满淤泥的浅滩上无法前进一步,完全处在被动挨打的不利境地,为了救回这些翻滚在烂泥中的可怜士兵,英军整个白天做了无数次尝试,而一心想抓俘虏的各炮台官兵也多次冲出炮台使用绑着铁勾的长杆去把这些英军给勾上来,但可惜的是只要一方有所动作,立刻会遭到另一方的猛烈炮击,因此一直到半夜,英军才派出几艘舢板狼狈的把仅存的几十名陆战队士兵给悄悄的救了回去。这一场短暂而又激烈的战斗令英军付出了近两百余人伤亡的惨重代价,但是对于英军来说,损失四艘炮艇和两百多人根本没有伤筋动骨,甚至退出河口的英军炮艇终于带回了准确的河道及海口水道资料,便用这些情报,詹姆斯计划着发起一场更大规模的进攻来雪洗这次小败的耻辱。

    [奉献]

第217章:血战大沽

    第217章:血战大沽

    第217章:血战大沽

    詹姆斯新的作战计划是十余艘炮艇冲进海口,占据炮台上游位置,配合主力战舰对南、北两岸炮台形成前后加夹之势,同时在海军舰炮的掩护下,海军陆战队再次乘坐小艇从正面强攻北岸炮台,夺取北岸炮台之后,再倾全力围攻南岸三座炮台,为了加强登陆陆战队的攻击力,工兵队被配属到各小艇上,分别组成了特种小队,准备执行射击炮洞的任务,同时英军发现南、北两岸炮台的三合土工事在战列舰大口径火炮的面前,比较容易被摧毁,因此詹姆斯把舰队中的十几艘蒸汽战列舰全部配属到对北岸的炮击序列,在他看来,这样的部署就算不能一举扫平南、北两岸的四座炮台,拿下北岸炮台还是很有把握的。

    大沽初次交战的胜利也让葛海华信心大增,此前对于以炮台对抗强大火力的英国舰队,他确实没有必胜的把握,但这次战斗的结果充份证明了,即使是英国这样的海军强国,面对准备充份的海岸炮台,也并不是轻易就能得手的。曾经他还想从朱永华那里弄一些水雷部署在海口阻敌,但是从美国弄来的那批水雷已经在南海海战中全部用掉,国内虽然在积极仿制,但是也没有投入生产,原想用这个新式武器夜袭英舰的葛海华只好命令双港炮台守军从河口上游放下几十艘火船,乘夜骚扰英国舰队。虽然没有成功,但也让英军整夜都疑神疑鬼了一番。

    同样,战斗的胜利,也鼓舞了各炮台地守军,白天的激烈炮战并没有给守军造成太大的损失,南、北两岸的四座炮台总计伤亡官兵不到百人,至于设置在坚固工事内的岸炮更是毫发无损。只有北岸炮台的三合土顶盖被炸缺一块,经过士兵们连夜加固抢修。很快便将缺口修复,所有人都在期待着英军的下一次进攻。

    第二天拂晓时分,重新分配兵力地英国舰队再次卷土重来,起初他们的计划还比较顺利,仿佛中国人都睡着了一般,南、北两岸炮台对于进入河口上游地十七艘炮艇居然没有任何反应,这让英国人一阵窍喜。但很快他们就发现这是一个陷阱。刚刚驶进炮击阵位的英军炮艇立刻遭到了来自东西两面的炮火射击,这时他们才吃惊的发现,在大沽炮台的侧后,中国人居然还有一座新造的炮台——东望炮台。这样一来原本是要对大沽炮台进行两面夹击的十七艘炮艇自己却陷入了左右夹攻地不利境地。好在英国舰队主力随后发起的进攻吸引了大沽炮台的大部分火力,这才让冒进的炮艇避免了立即覆灭的不幸。

    英军这一次的进攻远远比昨天要猛烈的多,以“勇士”号为首的十八艘战列舰向北岸炮台倾泄了大量110磅炮弹,而近三十余艘各型巡洋舰、炮舰则猛烈炮击南岸三座炮台,以此来牵制南岸守军对北岸地火力支援。而两岸守军则不断调整炮击角度,奋力还击,双方大呼酣战,爆炸声惊天动地。

    北岸炮台守将段春元率所部一千余人面对在海湾内来回机动的英国战列舰奋勇还击,好在从装备上来看,守军并不吃亏。北岸两座炮台一座高五丈,一座高三丈,共安装火炮三十余门,除了以前清军遗留的一万二千斤大铜炮一门,万斤大铜炮四门以外,帝国政府还增设了新式岸防炮二十五门,段春元驻守炮台后,又在周围修筑堤墙,堤墙外开挖壕沟,修筑了两道水壕。又在外侧竖立木桩。安设木栅,而且自到任后。段春元带领守军日夜操练,提高士兵射击精度。可以说除非英军彻底摧毁炮台火力,否则英军想要顺利登上北岸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实上詹姆斯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命令集中战列舰集中火力炮击北岸炮台,在没有彻底摧毁炮台守军抵抗之前,陆战队绝不轻易出击。

    就这样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各种弹丸在空中来回飞舞,所到之处便腾起一片碎砖烂瓦,北岸炮台守炮射击准确,给予英军战舰极大的威胁,双方炮战半日,英军就有两艘战列舰被迫退出战斗,但是英军战列舰的重炮毕竟威力极大,110磅炮弹所到之处,炮台防御工事被炸得支离破碎,虽然炮台主要炮位都被掩藏在厚厚地三合土制成的顶盖之下,但战至午后,这些坚固的工事已经被炸开了一个又一个缺口,坚守在炮台上的士兵也受了不小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北岸炮台的弹药库被英军击中,大部分库藏弹药都付之一炬,备用弹药库储弹量较少,无法满足如此快速的弹药消耗,在英军的炮击下,后方的弹药一时又运不上来,因此渐渐地北岸炮台地炮火开始稀疏下来。

    这个战机立刻被詹姆斯抓住,随着他一声令下,一千五百名陆战队士兵乘坐各种船支,在战列舰炮火的掩护下,向北岸炮台发起了冲击。北岸地危险让南岸守军大为恐慌,情急之下也顾不上围攻的巡洋舰队,调转一部分炮火对这些冲击的小艇进行拦阻射击,虽然各炮台守军尽了极大的努力,但是英军陆战队士兵大部分都顺利的登上北岸,随即便开始利用运来的便桥向北岸炮台发起了攻击。

    但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守军居然开闸放水,堤墙外的两道水壕顿时被灌满了江水,北岸炮台外的滩涂原本就是泥泞地,这几天总算因为天气不错,泥地都晒干结块,但是守军这一放水,立刻又把堤墙外变成了一片泽国,刚刚冲上来的英军士兵没跑几步便陷在泥中,攻击速度立时变慢,更令他们恼火的是,运上来的便桥居然比守军挖得的深壕要短了一截,工兵一连架设了几座便桥,士兵上去没走几步就和便桥一起,掉进布满竹签的深壕内,偏偏被竹签扎的混身是洞却还一时死不掉,惨呼声让人听着毛骨悚然。而炮台守军则把火枪伸出枪眼,向在泥泽中呼喊的英军射出一排排的子弹,直打得英军连头都抬不起来,只能潜伏于沟壕和土堆后面,慢慢的匍匐前进,进展极为缓慢。

    无奈之下詹姆斯只好命令舰炮继续向北岸炮台射击,甚至为了提高射击效率,这些战舰还大着胆子驶近岸边,向凡是有火光的枪眼、炮眼抵进射击,这样一来立刻给守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尽管如此,在守将段春元的督战下,北岸炮台守军寸土不让,利用一切武器向英军还击,而在他们的身后,驻防东、西大沽村之间海神庙的新十军军帅史大柱抽调全军所有火炮,部署在北岸炮台后,向登陆的英军猛烈炮击,落入泥泽中的炮弹杀伤力不大,但却把英军登陆的帆船、舢板给炸毁了不少,搞得登陆的英军无船可退。

    结果詹姆斯精心策划的炮台登陆战再次变成了进退两难的拉据战,有心后退调整部署,但又不能放弃已经登陆的一千多名陆战队士兵,只好咬咬牙继续开炮掩护,准备等天黑后,再派船把他们救下来。

    黄昏时分,詹姆斯下令全军做最后一次攻击,在泥泽中的英军陆战队也开始沿着工兵费尽心机用船板搭成的几座便桥上通过,在舰炮的掩护下向炮台进攻,此时战斗已经激烈到了顶点,段春元所部千余伤亡过半,但是残余的士兵仍然坚守不退,不断施放火弹、喷筒,借着亮光瞄准射击,英军中只有一百多人爬到了炮台下的壕沟边,但是到了这里后,他们再也没有能够前进一步,一枚枚冒着火星的手榴弹从天而降的被守军丢到他们中间,已经筋疲力尽的英军士兵被炸的东躲西藏,对于胜利,他们已经彻底绝望了。

    而就在这时,更让詹姆斯吃惊的时,在英国舰队侧后的海面上也传来巨大的炮击声——帝国水师终于赶到了!自从英国舰队杀到中国沿海后一直东躲西藏的帝国水师战舰在英军进入渤海湾后,就悄悄的进驻了威海卫。根据皇帝陛下的命令,这些残存的水师战舰必须配合大沽炮台守军作战,但是考虑到正面交锋帝国水师根本没有胜算,因此朱永华与葛海华商议之后,决定水师战舰自行寻找战机,袭击英舰侧后,而今天詹姆斯对大沽炮台整日的围攻让帝国水师意识到战机已经来了。

    打了一天的英国水兵早已经人困马乏,弹药不济了,当以“宁远”号战列舰为首的帝国水师突然在队形散乱的英国舰队背后发起攻击时,就如同在一个已经气喘嘘嘘的人身上又加了一麻袋米,立刻便让英军惊慌失措,更何况帝国水师一整天都在悄悄派人计算英舰的位置,炮击命中度极高,前三轮齐射就打沉了詹姆斯的旗舰“勇士”号。

    相关史实(不计入正文字数):

    1、大沽炮台使用的三合土:三合土是三种材料经过配制、夯实而得的一种建筑材料,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三合土。但其中熟石灰不可或缺,三合土存在于没有水泥或水泥奇缺点年代,所以,说三合土中有水泥是不对的。我国的地质存在大量的“亚粘土”俗称“黄土”“红土”。在有泥土地地方,三合土地材料为:泥土、熟石灰、沙。其实际配比视泥土的含沙量而定。即泥土地含沙量多,则沙的量减少。熟石灰一般占30%。

    [奉献]

第218章:迫英和谈

    第218章:迫英和谈

    第218章:迫英和谈

    重伤的詹姆斯迷迷糊糊之间被人担上小艇,转移到了“复仇”号,随后“复仇”号上升起指挥旗,舰长贺布接替已经说不出话的詹姆斯继续指挥英国舰队。此时的形式对于英军越发的不利,一边是被困在北岸泥沼中的一千五百名陆战队员和越战越勇的两岸炮台,另一边是准备充分,乘夜而来的数艘战列舰,贺布左顾右盼,难以取舍,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另一艘战列舰“斯莱尼”号又被帝国水师击中,也许是引燃了堆放的炸药,硕大的战列舰瞬间燃起了冲天的大火,火光中隐约可见无数的水兵哭喊着跳进冰冷的海水中。

    其实现在想要救回那一千五百名陆战队员已经不太可能了,英军想要摆脱困境的唯一办法就是重整队形,逼退身后威胁极大的帝国水师,退出海口等第二天天亮后再做打算,但是贺布不敢承担这个责任,因此他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命令十一艘主力战舰停止对岸炮击,全部转舵迎战帝国水师,而营救陆战队的任务交给了正在与南岸炮台激烈交火的巡洋舰队。

    随着他的命令,庞大的英国舰队又开始在夜色中于小小地海口进行了大规模的队形调整,总算是借着炮台与被击中船只的火光才没有发生撞船的悲剧。重新调整队形的英国舰队立刻把矛头对准了抄他们后跟的帝国水师,筋疲力尽地水手们在军官的驱使下不得不拼尽力气继续射击。双方隔海对射,轰然声响彻底空,没过多久,英军另一艘战列舰“太子”号也被连续击中,缓缓下沉,经历过南海海战的贺布非常奇怪今天的中国人射击精度远远比英国水手要高,与前次海战相比几乎是变了一个人。一直到“太子”号被击沉,他才恍然大悟。原来帝国水师战舰由东而来,背景是一片漆黑的大海,除了开炮时那一点点亮光外,英国炮手很难发现帝国水师战舰的确切位置,而英国舰队背后就是激战一天的大沽炮台战场,整个战场上到处都燃着熊熊大火,这火光犹如背景光一般。把英军舰只地位置暴露无遗,对于帝国水师炮手来说这如同打靶一般,当然命中极高。

    意识这个巨大错误之后,贺布对于胜利彻底绝望,作为舰队指挥官他首先要考虑的把舰队带出这个豪无胜算地地狱,左思右想之下,贺布终于下令全体转舵退出海口,由战列舰队为先导。逼退中国舰队,巡洋舰等各种辅助舰只随后,至于那十几艘冲进海口的炮艇以及一千多陆战队士兵,贺布只能无奈的命令他们坚守待援,至于能不能等到那时候,只能求上帝保佑了。

    英舰既然选择了突围。帝国水师也不愿意和他们正面对抗,也随之转头撤因威海卫。在英军主力离开后,十余艘被困在东望炮台与大沽炮之间的英军炮艇立刻遭到了守军的围攻,没有多久“负鼠”号、“鸻鸟”号、“茶隼”号相继被击沉,炮艇旗舰拉桑上尉被击毙,其余炮艇几乎全部被击伤,水手阵亡过半,其中“鸻鸟”号四十名水手仅一人跳水逃脱,战至晚十时,走投无路的九艘炮艇停止炮击。升起了一条白床单做的旗帜。向浴血奋战地国防军投降。在守军的命令下,条条带伤的九艘炮艇航行到指定地点靠岸下锚。所有水兵一律被解送后方,这几艘无根之船容易收拾,但爬在泥沼中的一千多名英军怎么办?继续炮击对他们也够不成太大的威胁,可让他们爬在眼皮底下总归不是好事,万一天亮后英舰卷土重来,他们再顺势一扑,说不定就真让他们得手了,更何况有他们在这里冷枪冷炮的乱打,守军也没有办法乘夜加固炮台,北岸炮台守将段春元无奈之下只能上报新十军史大柱,请求军部派兵增援,一举歼灭这股英军。

    毕竟是一千多英军,接到炮台守军求援后,史大柱不敢大意,亲自抽调新十军主力三千人增援炮台守军,史大柱站在炮台上仔细的观察了壕沟外侧地形,那些身穿红色军服的英军在烂泥中缓缓地挪动着就像蛆虫般让人恶心,但仔细察看完,史大柱出人意料的拒绝了派兵出击的请求。史大柱的担心也不无道理,这片困住英军的泥沼也同样能够困住出击的国防军,俗话说狗急跳墙,贸然进入把英军逼急了拼命,胜负实在难以预料,不过史军帅却提出另一个方案,在他地指挥下,炮台守军施放了大量喷筒、火箭,甚至还用树枝扎了几个大球,浸上松脂、腊油点燃后一起滚入阵前,顿时把伏满了英军士兵的泽沼照得如同白昼一般,随后一百多名新十军的神枪手跳到炮台护墙上,借着火光对那些蛆虫般的英军瞄准了“打靶”,随着“啪啪啪”枪声不断,一个又一个伏在烂泥中的英军惨叫着死去,暗红的鲜血把泥沼都染成了黑色,阵地上尖叫声,惨呼声,呻吟声此起彼伏,越来越多的英军士兵发疯般的从泥沼中跳起来向海口狂奔,但他们的两条腿终究跑不过子弹,流星般飞舞的弹丸轻而易举地在他们地脑袋上钻出一个个涌出白色脑浆的黑洞。

    被打得心惊胆战地英军也纷纷从泥水中摸出自己的步枪,想给这些残忍的中国人一点颜色看看,但让他们绝望的是,他们的步枪早就被泥水塞住,十杆步枪中能放的也不到一杆,而只要有人开枪,马上就会吸引几十颗子弹打得他如马蜂窝一般,如此这般的“打靶”到深夜,终于有一个英军在泥水中小心翼翼的脱下他那沾满了烂泥的白内裤,用枪刺挑起来不停的晃动,他的行为立刻成为周围士兵仿效的目标,很快,泥沼中晃动起了一百多个内裤、衬衣,帽子,花花绿绿的到也壮观,丑态毕露的英军引来炮台守军一阵哄笑,史大柱得意的命令士兵下去抓“活口”,一直忙到东方发白,才把泥猴子一般的英军陆战队士兵抓完。难以形容天亮后急匆匆赶来救援的英军水手的心情,昨天还伏满英军士兵的泥沼上横七竖八的躺满了死相各异的尸体,几十具被烧成焦碳的死尸还缓缓冒着白烟,救援行动无人可救,自然而然的也就流产了。

    这一次大沽口保卫战帝**队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以伤亡七百余人的代价,打死打伤英军近两千人,甚至连詹姆斯也重伤不治,死在了“复仇”号上,击沉英军战舰十三艘,其中战列舰五艘,巡洋舰八艘,至于小型炮艇则几乎全军覆没,彻底解除了英军舰队对大沽口的威胁,残余的三十余艘英舰在贺布的率领下无可奈何的据守渤海庙岛群岛,等英国政府命令。

    消息传来举国欢腾,王财亲自赶往大沽炮台视察,在布满弹的北岸炮台上,这位帝国皇帝眼望苍茫大海,感慨万千的大声道:“几百年来,洋人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大沽之战在帝国历史上的意义极为深远,从近处看,大沽的胜利迫使在东北亚蠢蠢欲动的沙俄和日本关东军不敢轻举妄动,保卫了帝国东、北疆安全,从远处看,中华帝国从此迈入了世界强国的行列,在国际事务中争得了发言权,从国际上看,中英之战牵制了英国海军与陆军的大量兵力,至使普、法两国在欧洲的影响力迅速上升,普鲁士统一的呼声日渐高涨,印度的内乱则加速了英国在全球殖民地的动荡,从此英国陷入了长达十年平息殖民地叛乱的战争,国力受到沉重打击。新兴的中华帝国,即将统一的美国、普鲁士和在战争中捞了好处的法国一跃成为世界新兴的四大强国,不过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表。

    在大沽之战与加尔各达战役的刺激下,英国国内要求停止这场令帝国大伤元气的无谓战争的呼声越来越高涨,而英国政府也意识恢复对印度的统治远远比占领京师更重要,因此被迫放下架子,请法国调停中英之战。参加了战争却一枪未放的法国人对自己把握大局的能力颇为得意,法国公使兴致勃勃的跑到京师履行调行任务,好在帝国政府并没有对他的身份有什么计较,稍稍做了做样子后,也同意与英国展开停战谈判。随后,中英两国都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停泊在渤海的英国舰队撤回了香港,而帝国政府也下令禁止中国海船袭击任何英国商船,正准备继续南下的入印军队也撤回加尔各答待命,至于谈判代表,则双方分别任命李鸿章与包令为谈判特使,全权负责和谈事务。

    [奉献]

第219章:离间计

    第219章:离间计

    第219章:离间计

    中英和谈从一开始就争执激烈,除了商务贸易双方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外,英国政府要求中**队撤兵,退出印度,而帝国政府要求的就比较多了,除了要求英国确认印藏边界,承认西藏为帝国领土,尼泊尔、锡金、不丹为帝国属国以外,还要求在印度以双方目前实际控制线为停火线,同时要求英国归还香港,赔偿英国舰队对帝国沿海造成的损失,特别是马尾、舟山两个造船厂的损失,如果算上赎回被俘英军士兵的话,那战争赔款一度达到了一亿英磅的天价,好在英国政府埋头忙于征剿印度义军,不愿意在次与中**队开战,因此虽然价要的高,英国人也没有气急败坏的终止谈判,只是包令和李鸿章两人现在整天讨价还价的,好不热闹。

    中英双方在军事上保持了克制,这让很多人都失望了,最遗憾的莫过于陈兵日本的关东军了,大沽口英军失利的消息与朝廷命令魏列回朝述职的公文一前一后的送到驻日通商大臣府,原本魏列并没有什么疑心,派人通知了陈伟、王炎后就收拾了一下就带着帐本准备回国,一心只想赚钱的魏列糊涂,陈伟、王炎可不傻,背主做窃的事情最怕的就是夜长梦多,这次朝廷没来由的升了两人的官,又把魏列调回国内,让他们俩心中怀疑朝廷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要真是这样就更不能让掌握军费的魏列回去了。因此两人亲自赶到码头,把正要上船地魏列给劝住,三个人悄悄的计划了半天也拿不定主意。

    原以为英军能够牵制住朝廷,结果没想到这四十多艘战舰的大舰队居然在小小的大沽炮台前栽了个跟头,眼下的形势中英两国势必要媾合,如此一来原先的全部计划都要被打乱,虽然现在关东军要人有人。要钱有钱,但以日本一隅对抗整个朝廷那肯定是必败无疑的。

    “魏大人。朝廷现在调你回去述职恐怕没有什么好心啊,自从范例他们几个来了之后,我总感觉有什么不对,别是咱们地事情让朝廷知道了吧?”王炎心中担忧,“王财这个人排除异己向来不手软,万一朝廷要是对咱们起了疑心,那大人这一去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在中国待了十几年的魏列显然非常清楚肉包子打狗是什么意思,晃了晃脑袋有些不相信:“不会地,我们每年向朝廷提供大量的资金,有什么可怀疑的,我想一定是这次和英国人打仗,皇上用钱太多,手头紧咧,叫我回去无非是想从日本头上打些主意。皇上的心思我明白,他一直都把日本当成金库的,咱们的皇上也和咱们一样,喜欢白花花的银子,哈哈哈……”

    “魏大人,我看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朝廷名意上把范例那们派来是监视日本皇室,但是我手下人说这几个情报部地人似乎从日本那边查到了什么,一个月来他们和朝廷公文来往频繁,虽说我们够小心的了,但是隔墙有耳啊!”陈伟看了一眼这个财迷心窍的魏列,真后悔自己怎么会和他合作。

    “不会的,我是美国人,朝廷就算查出什么了,他们也没有权力处理我,躲到使馆就安全了。再说你们不让我回去。那朝廷不是更怀疑了吗?”魏列张嘴一笑,“我说你们俩个。要做大事的还怕这怕那,朝廷再有力量,也不可能在中英战事没有定论之前回头来收拾你们吧?再说了,盛极一时的帝国水师现在就那几条破船,你们怕什么?咱们从荷兰人手中买的两条商船不是正在改建吗?弄好之后依托海岸炮台,他们又能奈何我们什么?”

    “魏大人,我们中国人有句话,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朝廷没由来的给咱们加官进爵,这当中就没有深意?”王炎冷冷地看了一眼神气活现的魏列,“魏大人,咱们现在是座在一条船上的,如果朝廷发现咱们有异心,到时候王财可不会管你是不是美国人,他手上杀的洋人还少么?我看与其现在大家冒风险,把脑袋交给别人,不如当机立断,乘着朝廷无力东顾,咱们举兵称王得了。”

    “王将军,这事可得说清楚,当初咱们说好的,举兵之后奉谁为主?可不是咱们都称王!”陈伟眼一瞪,毫不客气的说道。论实力,朝廷三分之二地兵力都在陈伟手中,自然不愿意拱手放权。

    “当然是你,这里不就数你力量最强吗?”王炎不满的看了一眼陈伟,转头继续对魏列说道,“魏大人,你人在日本我们还可以有几万军队保着自家性命,可你要是回去了,那有什么事情,可就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了,万一有什么事情,谁都救不了你。”

    魏列听王炎这么一说,心中也没有了底,犹豫不决的看了看两人道:“那你们说怎么办?”

    “依我看,魏大人可以派人将帐册送回朝廷,自己嘛,就称病,病得不行了,朝廷总不能因为大人有病而治大人的罪吧?这样一来大人就可以留在日本静观时局变化而立于不败之地!”王炎想了想回答道。

    “对,这个主意好,朝廷派来的监察使早就被咱们收买了,让他再密奏朝廷将魏大人的病情说的严重些,朝廷必定相信,到时候咱们再看看他王财有什么后招。”陈伟哈哈笑道。

    “我只担心范例那一伙情报处的人会不会搞鬼,不过也不要紧,这段时间魏大人闭门谢客也就是了,除此之外,我们的准备也要抓紧进行,”王炎顿了一下道,“不管朝廷有没有疑心,咱们准备充分,总归是有好处的。”

    三人计议之后,魏列果然回府闭门谢客,对外一律宣称偶染恶疾,终日卧床,只是派了几个人带着帐册回国应付了事,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地是,在魏列接到朝廷旨意地同时,范例也接到了监视魏列等三人的旨意,因此从魏列离府去码头,又折返回府称病不出,范例都打听地一清二楚,早就派人密奏到朝廷了。

    接到范例密折之后,王财大怒,在他看来称病拒不来朝就说明在日本的这伙人已经决心与朝廷背道而驰了,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除了武力外,他也想不出其他办法了,但是远渡东洋这需要强大的海军,而眼下的帝国水师根本无法承担这个重任,甚至连运送一个师兵力装备的海船都得找洋人租借,加上中英战事目前仍没有定论,从国内抽调兵力远征海外不要说内阁不会通过,就是他自己也不相信远征能够获胜,而且王财明白,陈伟、王炎两人盘据日本数年,兵力、财力都早已不是当年刚到东瀛时那么落魄了,甚至他们现在挥兵南下,进占整个日本岛也没有什么稀奇的,如果真要打,那就远远不是一、两个师能解决的,这件事情还是得寻一个法子,兵不血刃的收回关东军兵权才是上策。王财甚至想到派人暗杀叛党,但是暗杀要冒很大风险,万一失败,那就是把双方的矛盾给公开化了,也就是把叛军逼到不得不反的地步了,这种亏本买卖王财是断然不会做的,拉着王闿运算计了半天,最后还是王闿运给出了个主意,借口魏列政绩斐然,派人赴日宣旨嘉奖,同时将三人诱杀,关东军失去首领就好对付多了。

    但是这个办法却引起韩寒彰的激烈反对,韩寒彰认为且不说诱杀魏列等三人未必能够成功,就算成功,那关东军也未必会听从朝廷调遣,甚至很有可能会激化矛盾。韩寒彰提出了一个“离间计”,他认为从范例送回的情报来看,王炎、陈伟、魏列这三个人各自都有一个算盘,魏列贪财,他并不在乎王炎、陈伟割据日本还是归随朝廷,他只在乎站在哪一边自己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只要朝廷给够向他许下更多的好处,那是有可能让魏列占到朝廷这一边的,而王炎、陈伟两人各自掌握关东军一部分兵力,相互之间又不统属,俗话说“共患难易,同享福难”,若是能从中挑拨,令他们两人自相残杀,待他们元气大伤之后,朝廷再收拾另一个就容易多了,这种例子历朝历代都有过,甚至韩寒彰还直接建议朝廷拉拢王炎,对付陈伟。之所以要拉拢王炎,韩寒彰认为王炎现在的实力虽然只及陈伟的一半,但是他控制的地盘却是日本西海岸,直接面对朝廷,若是朝廷出兵征剿,他的地盘必然最先受到打击,此外关东军若是割据日本,因为实力的关系,王炎所得的利益也必然较之陈伟要少,若是朝廷能够利用这中间的关系,把魏列和王炎拉过来,就等于斩掉了陈伟的左右手,而陈伟倒台,另外两个人也必然活不久。

    [奉献]

第220章:党派

    第220章:党派

    第220章:党派

    韩寒彰的这一招“离间计”让王财听了颇为满意,可派谁去日本办这件事情就伤脑筋了,一连考虑了几个人选王财都不满意,最后他眼睛一亮,干脆就让已经在日本的范例秘密的去办这件事,范例做事情向来果断干练,再说他在日本也有一段时间,对其中的情况也比较了解,由他悄悄的入手想来不至于让叛党起疑心,计议一定,王财马上下了道密旨,命令范例把监视日本皇室的事情暂放一边,先集中精力帮助朝廷离间叛党,甚至王财还开出天价,只要魏列、王炎肯继续为朝廷出力,剿灭陈伟叛逆,那前者加封驻日财政大臣,全权负责朝廷对日本资金往来,后者升任关东总督,节制驻日关东军,全权负责日本关东地区军政事务。

    事实上韩寒彰说的一点都不错,陈、王、魏三人之所以举兵反叛朝廷一不是为了前清复仇,二不是为割据称王的虚名,无非是想借着地位的上升,能够不受朝廷约束的发财而已,眼下的日本暗潮涌动,倒幕派与天皇支持下的幕府矛盾越来越激烈,关东军的加入只不过是在两堆火焰中间横了一根粗木栅而已,根据朝廷的命令,关东军必需暗中支持幕府,但是倒幕派也看到了关东军在日本政治走势中的作用,因此不遗余力的派人收卖、游说,希望他们能站在倒幕派一边,帮助他们推翻幕府统治。拿了好处的三人自然而然地在兵力部署上就有了偏向,但是他们也清楚,如果朝廷知道了其中的关节,那必定会严厉责罚,加上陈、王两人原来就是清廷降将,根本就没有什么国家、民族大义的意识,经不住倒幕派的游说、诱惑就暗下决心。要割据称王。在实力上始终被陈伟压着一头的王炎虽然同意和陈伟一起反叛朝廷,但是他并不甘心陈伟做大。他自己做小,在他看来,一样都是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玩命,凭什么事成之后陈伟做关东王,自己只能做大将军?无奈实力不如陈伟,这口气也就一直被王炎压在心里。此时担负着离间使命的范例出现,无疑如同催化济般轻而易举的在三者之间挑动起了不安地因素。

    中英之间暂时息兵罢战。已经步入中年的帝国皇帝才松了口气把精力转移到国内建设上来,当初制订地国内发展计划被一场骤雨般的战争冲击的支离破碎,现在想要恢复就必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总算值得高兴的是,近十年时间修筑的江南铁路网、电报网已经有一点点规模,特别是这十年来在洋技师的指导下,一大批本土技术工人也开始肩挑重担了,最新建成地福建“泉漳”段铁路虽然不长。但是从里到外都是“中国制造”,连总工程师都是当年跟着洋人修筑苏南铁路的技术工人,而英国来顿电报公司和美国马克德电报公司援建的苏州电报学堂也培养出了数百名电报人材,可以说江南各省已经初步进入了工厂+铁路+电报的新时代。但是这离王财的目标还差得很远,特别是身处京师要地,但信息的获得还不如在天京时方便快捷。加上北方战事渐渐平息,王财开始犹豫是不是到时候迁回都城天京了。在他看来,中国的近代化改革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甚至由于国土过于辽阔,想要彻底地把中国由封建落后的环境中解脱出来,一代人的时间基本是不太可能的,而他这一生所能做的事情,就是为这个庞大的帝国建立一个制度,接下来地事情,就是整个帝国沿着这个制度不断前进。就算有什么阻力。也寄希望于这个制度的自我修复来保证社会整体方向上不出太大的差错,这样一来。他就必需要首先塑造一个样板,这几年的社会发展,基本上已经让皇帝把眼光放在了江南五省苏、浙、赣、闽、粤,回朝天京,更可以就近指导,以保证社会改革的成功。除了这些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近一年来,警察部不断接到江南各省密报,每年返回国内的留学生在私下间串连,组织会党,虽然这些大大小小的会党并没有与朝廷过不去的意思,但是这种风气却不得不让朝廷引起重视,特别是有些会党还有朝中大臣参与其中,这让老百姓很容易误解非法的会党有官方地背景,中华帝国本来就是靠拜上帝教会党起家地,对这些会党的潜力还是很有警易性地,因此警察部几次上奏朝廷,建议严厉查办,所有涉案官员尽行革职。

    可事情闹到王财那里又有了转机,王财仔细看了警察部收集的会党资料,发现其中很多文章都有较强烈的民族、民主意识,特别是这些回国留学生还自发的翻译了启蒙运动名著《论法的精神》、《民约论》等等,甚至连包含三百多条目的《百科全书》也被他们弄出来刻版印刷了,毫无疑问,这些西方民主著作都与王财现在所领导的皇权**是绝对抵触的,如果任其发展下去,那必定将在百姓之中掀起反对朝廷,反对皇室的浪潮,到那个时候,放不放权都是小事,别弄得跟路易十六一样被人押上断头台,所以思来想去,王财还是觉得既然民主改革是社会发展的趋势,那与其花费十倍的力气,事倍功半的压制,那还不如因势利导,主动与这些未来的改革派沟通,最终保证社会的稳定与进步,更何况无论是改革派还是自己所领导的皇权政府,双方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一心为了国家的进步与富强,大问题一致,那有什么不可以谈的呢?再说至少目前王财还看不出这些无权无钱的改革者能兴起什么风浪。

    因此王财再次逆内阁而动,否决了严厉打击会党、结社的议案,甚至在皇帝与容闳的直接推动下,立法院修定《帝国会党、结社法》,从法律上肯定了老百姓建立政治党派、个人办报的合法性,只不过凡事都有个度,任何会党都不能危害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否则帝国政府有权力对这类组织进行打击,此外,皇帝还下诏宣布,欢迎国内持不同政见的党派与个人参于到国家的政策制订中来,而途径就是参于到各省、各县的议政会(见186章)选举。之所以让他们参与到议政会中,是因为王财早就对各省的议政会整天胡说八道大为不满了,有了这些颇有思想的改革派加入,议政会的性质与职能必然会有一个大的提高,这对于将来议会制度的完善是有很大好处的。

    皇帝的诏书让内陆各省有些莫名其妙,但在工商业发达的江南却掀起一股建党热潮,原先在地下活动的会党纷纷浮出水面,大大小小的会党一下子出现了几十个,负责党派登记的舆宣司整天忙的团团转,但对于王财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帝国皇帝在这些改革派的心目中马上变成一个开明君主,此前一些反对皇权的人也在考虑是继续与朝廷作对,还是采取相对缓和的办法,与朝廷合作来达到他们的改革社会的目的。

    不管这些改革派五花八门的政治理念如何新奇,按照皇帝的诏书,他们能够实现自己目标的唯一办法就是参与到议政会选举,虽然现在的议政会对于行政事务仍然只有建议与申诉的权力,但这毕竟是中华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进步了,眼看着离下一届选举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各个党派都开始行动起来,大街上开始出现扯着嗓子演讲,到处散发宣传资料的各党党员,甚至一些较有实力的党派还开始办报,整个社会风气都为之一新。

    不过这些党派的建立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比如浙江几个留学生成立了一个“自由党”,居然天天跑到大街上鼓动老百姓起来推翻皇室,还说什么“人生而平等,老百姓和皇帝一样有权力到紫禁城里去吃香的,喝辣的”。这种事情不但皇帝不能容忍,就连几千年封建忠君思想根深蒂固的老百姓对他们“大逆不道”的言论也是嗤之以鼻,消息传到京师后,王财当即下旨浙江省警察局,“自由党”为非法组织,即刻严厉剿灭,旨到即行。接到命令的浙江警察局马上派人逮捕了这几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留学生,二话不说的冠以叛国罪,全部秘秘密处决。这样一来也让那些新兴的党派明白了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话是不能说的,总算是让那些有点忘乎所以的改革派清醒了一点,大部分人都理智的选择了与政府合作,来推动自上而下的会社改革,这种温和的改革是王财所愿意见到的,也是有利于国家的。

    PS:因为前两天的电脑问题,停更了两天,锄头在这里向大家道歉,今天开始补齐前两天少更的内容,今天的第二次更新在晚上八点之前,谢谢各位关注。

    [奉献]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1182/ 第一时间欣赏太平新篇最新章节! 作者:春锄所写的《太平新篇》为转载作品,太平新篇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太平新篇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太平新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太平新篇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太平新篇介绍: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而这又是一场颇具争议的战争,至今在这段历史中涌显出的众多历史人物还为人们津津乐道,这就是清末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2006年一位喝醉了喜酒而在回家路上莫名其妙的被卷入时间长河的年青人一头栽到了1853年的中国,此时正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国内矛盾重重,第二次鸦片战争将要开始的年代,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也刚刚登上历史的舞台,这位名叫王财的年青人如何才能在乱世中生存下来?他能改变中国近百年耻辱的血泪史吗?从胡说八道的逃兵,到一个开创历史的枭雄,他走过了怎样一个人生历程?幻想着做一个冲锋陷阵的英雄,却在血与火的面前双腿一软当了逃兵;自作聪明的玩战术,却让白手起家的部队伤亡殆尽;费尽心血兴建的兵工厂却发现没有合格的钢铁来源,他不得不面临连续数年的使用劣质产品;错误的把黄河改道算到了老蒋的头上,结果造成了怎么样的损失与背动;积极推行的太平天国乡官制度适合现实的社会吗……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曾国藩、李鸿章等等英雄豪杰都将再掀起血腥风雨,而才华洋溢的太平之花的傅善祥、年轻貌美的天长金洪天蛟、情深意重的女检点周秀英、雌威莫测的西太后等等,这些女人围绕主角又会产生怎样的交集?在尔虞我诈中他到底能走多远?成长起来的王财太平新篇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太平新篇,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太平新篇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