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太平新篇TXT下载太平新篇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太平新篇全文阅读

作者:春锄     太平新篇txt下载     太平新篇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36章:湘军血脉

    第236章:湘军血脉

    第236章:湘军血脉

    王财听了徐寿一番话,沉默了半晌才缓缓问道:“徐寿,你认为曾、石两人谁对朝廷的威胁大?”

    徐寿犹豫了半天也答不出来,王财笑了笑:“这种勾心斗角的事情原非你所长,我是有些强人所难了。”说着顿了一下继续道,“若是纫秋在这里,他定会说曾国藩对朝廷威胁大,这到并不是说他与曾氏有杀亲之仇,而是因为曾氏如今在两湖仍然颇有人望,振臂一呼虽然不至于应者如云,但拉起个一、两万人还是不成问题的,对于朝廷来说,这就是隐疾。但是我与纫秋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石达开的西南旧部对朝廷的威胁比曾氏要大的多,”看着徐寿奇怪的眼光,王财继续道,“曾氏的两湖湘军多是书生带兵,对于国家大义还是清楚的,同时由于曾氏的影响力,只要我们安抚好曾氏,那两湖可保稳定无疑,但是西南却不同了,石达开的手下贪图富贵者太多,对于石达开归降朝廷,他们私下也有一部分人颇为不满,因此石达开在西南的影响力实际上弱化了很多,现在那些将领还听命于他,无非是面子上拉不下来,真要是触到了他们的实际利益,我估计石达开也压不住他们,这些管不住的人,才是朝廷最大的威胁,是恶疾!”

    王财的话让徐寿更糊涂了,这皇上到底是要对付石达开,还是对付曾国藩呢。犹豫了一下问道:“皇上,既然如此,那我们是不是要先解决恶疾?”

    王财摇了摇头:“看病的事情我不懂,但是我觉得恶疾有时候可以并发隐疾,解决西南很可能会让曾氏认为下一个就是他们,正所谓兔死狐悲,但是我想先解决两湖却不一定会让西南不安。”他顿了一下继续道,“为什么这么说呢?简单地说两湖是一个脑子作主。而西南是很多个脑子作主。明白了吗?或反或不反,只要曾国藩一句话,两湖就有五成的可能性,而西南因为各自的利益关系,意见未必会达成一致,悖逆的可能性就要小很多。所以我认为先解决两湖,再转过头。将西南各个击破。”说到这里,王财突然话锋一转,微笑着问道,“我是不是很阴险?”

    “皇上……”徐寿一时语塞,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王财点了点头道:“其实我也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只是我一直以来都认为国家必须统一,不仅仅是形势上的统一,朝廷政令必须上下通达。朝廷的政策必须毫无阻碍的贯彻,军队地调派必须由中央说了算,地方势力必须削弱,这是一个国家强大的前提,这一点曾国藩看得到,石达开也看得到。现在帝国地重心是发展,这就必然要冲击到地方豪强的利益,为什么我们的经济政策在东南行得通,到了中、西部就处处受制?并不是政策不对,而是朝廷管不了那些豪强,徐寿,无论哪一朝哪一代,任何皇帝都不会允许地方势力的存在,郡县制比分封制好在什么地方?这一点你应该比我清楚。”

    说完王财转身朝跟在远处的官员喊了一声:“回天京!”

    回到天京的时,困守思州府的曾国荃已经和拒不放行地太平军旧部冲突了几次。双方都死了一些人。若不是刘永福从中周旋,只怕事情要闹的更大。到最后刘永福也没有办法了,干脆就把他那两百多人驻扎在两军的中间,还放出话去,谁要动手,就得从他身上踩过去,这样一来总算是稍稍稳定了双方不安的情绪。满以为可以轻松解决的石镇吉赶到思州府后才无奈的发现,这些从前的同袍居然对他的劝解嗤之以鼻,甚至打出翼王地旗号,也只是让他们表面恭敬了几天,尔后就干脆避而不见了。

    王财就没有曾、石两人的好脾气了,回到天京后,他首先派人拿着诏书赶到思州府宣布两件事,第一,石部必须让开道路,第二,湘军必须交出打砸军法处凶手,由曾国荃带领赴天京,由朝廷公断。而让人意外的是,这些太平军旧部居然连诏书也不放在眼里,非要把凶手交给他们解决。这样一来王财也火了,第二道诏书直接宣布,旨到三天之内,如果仍然不撤除封锁,朝廷即视为叛逆,同时王财还命令总参调集四川、广西驻军准备进入贵州平乱,此外严旨贵州警察部队全省戒严,调拔贵州石部驻军的粮饷、军械一律停发。

    这第二道诏书的威力远远超过了第一道,石部毕竟不敢与朝廷军队对抗,几个将领左右权衡之后,最终奉旨撤围,而曾国荃被也无可奈何的带着几十个闯了大祸地士兵匆匆赶往京师。这次思州府兵乱看起来似乎是和平解决了,但实际后招不断。曾国荃之所以敢于放胆进京,就在于他认为皇上并没有收回湘军兵权,两万湘军仍然是建制完整的回到了湖南,有这一支军队在,朝廷就不敢拿他怎么样,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两万湘军固然是他的后盾,而他也成了束缚湘军手脚的人质。

    到了天京之后,王财亲自接见了曾国荃,对于他在印度的胜利大加褒奖,但是也责怪他约束手下不力,“给朝廷造成了多大的背动”,可不管怎么说,功过相抵,毕竟功要大一些,总参最后给曾国荃升了中将,加封平夷伯。

    不久,总参军法处上报朝廷,认为从对几个湘军官兵的审讯结果来看,湘军各级军官对于朝廷的军法条例完全陌生,有必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军事条例强化培训,同时军法处还认为贵州部队不服从朝廷军令,擅自围攻友军。实属严重违反军纪,主张依军法严办主要责任军官。拿到这个报告后,王财即刻下旨,命令湘军各级军官都必须到惠山陆军军官学校进行军事培训,考虑到保持湘军战力与稳定,这些军官可以分为五批参训,而对于贵州石部军官违反军纪地事情。皇上只是派人赴贵州严厉申斥,主要责任军官革职留任。薪奉减半。这对于忐忑不安不安地贵州军官来说根本无关痛痒,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并不是朝廷地薪奉,就算罚光了又如何?因此这些人自以为避过一劫,弹冠相庆,大呼侥幸。

    事实上关于整训湘军军官的事情,王财在下旨前也就此事与曾国荃商量过,曾国荃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湘军向来自成一系,无论军事条例还是战术战法都与朝廷直属的国防军不同,进行一次统一的培训并没有什么不妥地,何况每批军官只需要培训一个月,时间也并不长。只是他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培训完毕的湘军军官必须仍回原部队带兵,这一点王财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根据培训计划,每批军官需要培训一个月。这样五批军官五个月也就培训完了,但实际上直到第五批军官离开部队地时候,第一批的仍然在没完没了的训练中,而在这期间,王财不断从川、陕、粤、赣各省抽调嫡系军官赴两湖各地暂行统军之责。湘军军官并不是傻子,事实上首批24名拿着调令赴湘军任职的朝廷军官到任时。他们就意识到这根本就是朝廷要收编湘军的阴谋,有心拒不服从,但是包括曾国荃在内的近半数湘军军官都在朝廷手中,这底气就不那么足了,几番犹豫之后想再动手也没有力量了。

    尤其让湘军不满的是,这期间曾国藩始终隐居荷叶塘,对于这支他一手创建地部队即将被收编的命运不闻不问,事实上曾国藩的内心比谁都要痛苦,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心血毁于一旦,这位湘军统帅是如此的无奈。其实曾国藩早就料到了会有这一天。正如王财所说的,一个统一的国家怎么可能允许不受朝廷约束地军队存在?或迟或早朝廷总要动手的。而在他看来至少朝廷的办法还是比较平和,可以让他接受的,只是他没有想到湘军刚刚在印度取胜,朝廷就迫不及待了。可以说王财能够最终成功的收回湘军军权与曾国藩的默许有很大关系,在接下来地一年里,大批湘军骨干退伍回乡,而此前王财答应将培训完的湘军军官送回原部队的承诺到是对现了,只是这些军官回去后才无奈的发现,他们的属下已经全部变成了陌生的面孔,一个营长手下的几个正副连长他居然一个都不认识……

    一年后,威震中国近代的湘军做为了一个建制部队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原来的湘军被朝廷缩编为了一个师——200师,驻地也从两湖调往福建,脱下战袍调任福建交通厅长的曾国荃则因为多次攻击朝廷政策,辱骂皇室,在曾国藩死后一年被革职问罪,三个月后在福建南平秘秘密处决,湘军血脉到此结束。帝国首辅大臣王闿运在日后编写《湘军志》时,对于曾氏家族在中国近代史上地功绩大加称赞,这支远征东北亚,饮马恒河地军队为中华帝国的独立留下了精彩地一笔,在他的建议下,经帝国国会批准,于湖南湘乡修建了“湘军祠”,永世祭奠。

    PS(不包括在正文字数内):有的朋友说曾国藩不会轻易放弃兵权,实际上考察曾国藩在历史上身居高位放弃权力的表现,他是很有可能会这么做的,锄头这几天一直在读《曾国藩家书》,从曾的家书中,锄头认为曾这个人其实是个很强调中庸之道的,例如在同治二年写给曾国荃的信中说“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莫精于此”。

    另外锄头今天有事,第二次更新尽量争取,如果来不及,只好向读者朋友们说声抱歉了。

    [奉献]

第237章:文化扩张

    第237章:文化扩张

    第237章:文化扩张

    朝廷对湘军的一系列动作,让远在越北的石达开也感觉到了阵阵寒意,若论责任,思州府的事情他难道一点过错没有?自己的手下居然连皇命也不放在眼里,这严重性可比几个湘军士兵喝花酒闹事要严重的多了,可是为什么皇上抓住湘军的尾巴不放,却对更为严重的抗旨轻描淡写的揭过不提了呢?这里面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石达开想来想去只有两种可能性,一是朝廷毕竟与西南同属天朝分支,王财还念着那么一点点旧情,二是朝廷只是想暂时先稳住西南,两种可能性比较一下,石达开还是宁可相信后者。这么多年来,他可以说是眼看着这个桐城伍卒一步步的爬上帝国皇帝的宝坐,如果说当年他还认为王财颇重情义的话,那现在再这么认为自己就真的是傻子了,眼下的皇帝为了巩固政权可以说是不择手段的排除异己,如果朝廷能够顺利的解决湘军问题,那西南三省的天朝旧部必然会成为王财的眼中钉,到时候没有曾国藩的后顾之忧,朝廷就可以专心收拾西南,其实这说来说去还不是一个兵权的问题,自己手上还有几万人的部队,皇上不放心啊!

    其实王财暂时并没有要动西南的想法,就如他对徐寿说的那样,西南现在是好几个脑袋在做主,那自己又何必去把他们逼成一个脑袋呢?况且湘军尚未处理完毕,只要西南不主动挑起事端。那他也不会故意去找茬儿。

    事实上最近王财退朝后总是在琢磨着一件事情,在他看来,要想把帝国带上一个能够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发展轨道,并且能够让帝国真正地成为世界强国,除了一个好的制度以外,还需要一个好的机遇。曾国藩有句话叫“成大事,半由天半由人”。这句话在王财看来就是除了人为因素外,机遇也很重要。从现在帝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只要有十年的和平时间来加快国内发展,完善国内的各项制度,那帝国一定能壮大,但是这最多也只是富了,至于要强。则必需搬开现有的世界大国,把全球利益进行再分配,而要想搬开这些即得利益者,就必须要有一个好地机遇了。王财认为现在的国际环境对于中国来说是很有利地,一方面美国内战即将结束,而蓄势待发的普鲁士也在为统一德意志做最后的准备,未来的中、美、德三国就是挑战现在强国英、法、俄的重要力量。俄罗斯国内矛盾重重,加上他在东、西两面分别受到土耳奇、芬兰、瑞典和中国的限制。几次战败,对国内打击不小,英国则被印度民族起义搞得晕头转向,但这只不过伤了他的皮毛,筋骨却丝毫未损,而法国可以说是墙头草。谁强他就站在哪一边,这也让他成为三国中损失最小地,如果要获是世界大国的地位,那中国就必须要打破这三国在全球的战略优势,换句话说,中国必须与美、普结盟。王财似乎记得当年普鲁士在统一德意志的时候与法国人也打了一仗,只是到底谁打胜了他却记不清了,但不管怎么说,利用普鲁士在欧洲牵制英、法,而中、美打击英、法的海外殖民地。破坏他们的海上贸易。这是非常有可能实现的,英国宣扬自由贸易。那是因为他的工业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如果破坏了英国财政收入地主要来源——贸易,那是完全可能实现削弱英、法目的的。联系普鲁士结盟并不难,他们现在正需要人支持他们统一德意志的计划,联系美国似乎有些困难,历史上美国人喜欢发战争财,难保到时候他不会坐山观虎斗,而且不久前斩了魏列也让林肯颇有不满,这事情只怕并不容易办,不过有一点王财是肯定的,那就是美国人对于英国在内战中支持南方非常不快,为这件事情双方没有少打口水仗,如果能够说动美国加入联盟,那三大国联手还不把世界给翻过来?前几天情报部说美国北方名将谢尔曼挥师北上,配合格兰特对南军实施南北合击,看来南方佬投降的日子不远了,可是准备了几年地普鲁士到底什么时候才出手呢?按理说这俾斯麦当上首项后不仅普鲁士就应该开打了的(这是王财记错了),看来得派人去柏林沟通一下,一方面感谢这几年来对自己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暗示一下这些按部就班的普国人“该出手时就出手”。

    除此之外,王财还认为是时候打通西南出海口了。前次湘军回国时走了一遍缅甸,虽然根据中英《香港条约》中并没有写定这块地方归了中国,但是也没有说英国人对他有权力,况且从锡金到加尔各答一线都在中**队控制中,此刻试探一下英国人也并不是件坏事。如果能够得到这块土地,那么原来是内陆的云南立刻就有了临海的优势,对于迫切想发展内陆地区经济的王财来说无疑是极具诱惑的,但是在人选上颇让皇帝踌躇,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左宗棠比较适合,左宗棠在西北搞了这么久的少数民族事务,应该是有经验了,派他去主管经济民政,军事上的事情让高建国、李秀成帮忙,应该是能够平息当地人地抵触情绪,而且缅甸与石达开地地盘太近,左宗棠身份特殊,出身湘军派系,却又和朝廷走得比较近,派他去即不会与石部冲突,又可以从西面限制石部,真正一举两得。除此之外招抚蒙古有功的奕欣回来后就一直闲居天京,这个人绝对比他那个瘸腿地哥哥咸丰强,既然他诚心帮助朝廷,那自己也不能亏待了他,琢磨着是不是把他调任台湾,以台湾优越的地理位置,他去了之后应该能加快这小岛的发展速度。

    “皇上,首辅大人和几位大人在殿外候着呢,是不是请大人们进来?”小桂子低声请示道。

    “请他们进来吧,”王财抬头了看了鬓角有些发白的小桂子,想了想补充道,“小桂子,你有没有想过回老家置几亩田过日子?我看你年纪不小了,三十五了吧?要是你想回老家,我会让周皇妃给你些钱,思乡之情人皆有之,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正要转身离开的小桂子闻言,当即呆住,稍稍一顿,转身道:“皇上,奴才……奴才明白了,奴才这就去请几位大人。”

    没过一会,就见王闿运和朱永华领着十几个穿着黑色汉服的年青人走了进来,这些人见到皇上,纷纷下跪行礼。

    看见皇上探询的目光,王闿运解释道:“皇上,这些教士是从京师教会学校挑选出来的学生,尊照皇上的旨意,臣认为他们能够完成去东南亚传教的任务,无论是从天主教义还是对国家的忠诚上说,他们都是值得信任的。”

    王财点了点头,想起此前朝会中确实提到过这事,于是便仔细的打量起这些年青人,看上去他们都很激动,也许是第一次见到皇上让他们有些手足无措:“你们都知道要去哪里,去做些什么了吗?”

    领头一个年青人欠了欠身道:“回皇上,学生知道,我们要去东南亚传教,不但要传播天主的福音,还要把皇上的恩德传到这里地方,让他们了解帝国,我们要结交朋友,我们要为国家争荣誉!”

    王财笑了笑,很奇怪为什么他们自称学生,难道是振华堂出身的?犹豫了一下便吩咐他们都坐下,然后问道:“要是他们对你们并不友好,或者说你们遇到了困难怎么办?要知道你们所信仰的并不是他们传统所能够接受的,也许你们会遇到各种想象不到的困难,甚至可能再也回不来,你们有这个思想准备吗?”

    “皇上,我们知道此去困难重重,在那里我们没有朋友,没有人能帮助我们,但是上帝教导我们要爱护众生,这是我们使命,即使真的回不来了,那也是为了国家,为了皇上!”说着他顿了一下,“我们决不后悔!”

    王财点了点头:“很好,但是我想提醒你们,牺牲固然是光荣的,但是你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说着王财顿了一下道,“此外我想说的是,你们并不是为上帝服务的,你们是为国家服务的,在你们心中最伟大的不是上帝,而是中华帝国,是四万万帝国百姓!远在异乡你们更要时刻记住这一点,传播上帝的福音当然重要,但你们更多的是要传播中华的文化,中华文化是极具包容性的,不要以为当地人与咱们有什么不同就大惊小怪,也不要否定别人的一切,更不要把我们的思想强加到当地人的头上,记住,尊重别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奉献]

第238章:驻军南海

    第238章:驻军南海

    第238章:驻军南海

    “皇上,学生明白,我们与西方殖民扩张不同,占领与奴役只能换来无穷的杀戮,要让当地百姓接受我们,就需要充份的理解、沟通与尊重,皇恩浩荡,我们一定会牢记皇上的教讳。”年青人认真的答道。

    “你说的很对,西方的殖民扩张确实能够带来短暂的繁荣,但这是把双刃剑,必定会被历史所淘汰,我们要走的是另一条路,文化,明白吗?”王财很满意这位年青人的机灵,“骑着马打到中原的蒙古人、满人怎么样?不都下马耕种,学习汉文字,吃得是米粮,吟的是诗词,这一点我们比西方有优势,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就具有向心力,可以说东南亚各国或多或少的都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所以你们只要把握住这一点,回头你们可以到舆宣司去找一些资料,关于历史上中土政府与各国友好交往的史料,以及彼此民间交流的故事,都可以,甚至可以让舆宣司刊印成小册子,你们去散发,最好宣传我们中国人是来帮助他们赶走西洋侵略者的,这样就能够争取到当地人的支持,当然,这都得私下进行,如果被洋人发觉,政府不会给你们提供任何帮助!此外我可以坦率的告诉你们,帝国很快就要扩大海外贸易,我们要在整个亚洲的各个国家设立通商口岸,进行各取所需的平等贸易,你们就是朝廷派出去的先遣队。是民间地使者。眼下英国占领马来西来,印度,法国占领印度支那,越南,西班牙占领菲律宾,哪里还有我们可以伸手的地方呢?如果放任这种情况继续下去,那我们的发展永远都受制于人。这就需要你们去敲开当地民众的大门,让他们站在我们这一边。有了当地百姓的支持,将来朝廷就有把握赶走这些侵略者,让他们滚回他们的欧洲去,这就是朝廷派你们去的真正目地。”说完王财仔细的看着这些跃跃欲试地年青人,心中颇有一阵感慨。

    “皇上,您放心吧,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十几个人都坚定的保证道。

    王财点了点头道:“这一去朝廷帮不上你们什么忙了。凡事都要靠自己,我期待着你们成功的那一天!”说着他又补充道,“你们有什么要求,现在都可以提出来,朝廷一定尽力满足。”

    十几个人相互看了几眼,其中一人犹豫着道:“皇上,此去海外,我们人人都是存了报效朝廷。为国家献身之心的,只是我们家中都有年迈双亲,希望皇上能够开恩,总叫我们的爹娘衣食无忧。”他这么一说,几个人都垂下头来,表情颇为伤感。

    “你们的双亲由朝廷奉养。每月支给钱粮,决不让你们有所担忧,”说着王财转头看着首辅王闿运道,“等会你把他们的老家都记一下,确保衣食无忧,这件事情交给功臣衙专人专办,绝不允许有任何差错。”说完又问道,“还有吗?”

    领头地年青人欠了欠身:“皇上如此厚恩,我们都不知道如何感谢皇上,唯有一心一意完成皇上交给的任务。”说着他犹豫了一下。鼓起勇气道,“皇上。学生是京师振华堂毕业的,有幸听皇上讲过课,学生叫何家喻,希望皇上记得学生的名字。”

    王财点了点头,虽然他并不记得什么时候去京师振华堂讲过课,但此时纠缠这些细节根本不重要,他马上站起身,走到何家喻的身连拍了拍他们肩头道:“何家喻,好,我记住你了,”说着从腰上解下一块玉轻轻的放到他的手中道,“这块玉跟着我好几年了,今天我把他送给你,希望你无论处于何种逆境都能心中有国家!”

    眼看着这些年青人渐渐离去,王财突然想起当年送一批孩子远渡西洋留学时的情景,如果说当年选派幼童赴海外海求学是为了求富地话,那么今天这些年青人远渡重洋就是为了要求强,这些人中间可能很多都没有办法再回到他们的祖国,但这就是命运,国家的富强需要他们付出比常人更大的牺牲,大国的崛起靠的是什么?靠地就是千千万万愿意为国献身的人,正是他们的牺牲才成就了一个个伟大的民族。

    王闿运和朱永华看着沉默不语的王财,心知皇上心中伤感,此刻也不知道该如何劝解。直过了好一会,王财才重新归座,叹了口气问道:“永华,容闳此前说的派水师开拓东南亚港口的事情,你们的议见呢?”

    “正如皇上刚才所说,现在东南亚各国基本上都在西方列强所控制,我们冒然派出水师可能会引起各国的不安,以我们目前的实力,臣以为可以先派水师巡视南海各岛,有条件地岛屿可以派军驻守,然后以这些岛屿为补给基地,保护过往商船,同时对各国施加压力,其实通商对各国都有好处,”说着朱永华又补充道,“此外臣等认为既然东南亚各国暂时无力深入,朝廷可以把眼光转向东北地朝鲜,朝鲜向来与我朝关系密切,皇上建立新朝后,又多次派人前来朝贺,臣以为可以在朝鲜半岛建立通商口岸,这一点并不难办。”

    王财想了想道:“你既然说到了南海岛屿,我想问你件事情,如果真的要在南海诸岛上驻军,我们地水师有能力为这些驻军提供物资补给吗?我的说南海有时风浪不小,如果物资补给困难,那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解决吗?南海海域是海上贸易的要道,控制这片海域对我们是极有好处的。”

    朱永华想了想道:“南海岛屿虽多,但大部分只是突出海面的小岛,既无土壤,又无淡水,如果皇上要驻军守御商品的选择只在功能上,至于两个努往来千里,费时费力,况且海上风浪变幻莫测,实在难以肯定的回答陛下,不过臣以为我军可以坚守几个大一点的岛屿,例如长岛(今太平岛),并在岛上修筑仓库,短期补给可由附近各岛守军自行操舟取用,朝廷水师每月往长岛仓库补给一交,应当是可行的,只是臣担心守岛官兵人数多了自然不行,人数少了却也无用,南海海盗猖獗,他们根本不怕小股官军。”

    “这些亡命之徒当真是不要命了,怎么朝廷水师和他们斗了这么多年,总是没什么结果呢?”在王财的心中,海盗只不过是驾着一条缀满补丁的风帆海船,在海上东游西荡的抢劫罢了,怎么朝廷几番征剿都不见效果?

    朱永华尴尬的点了点头道:“皇上,现在盘距在南海的海盗实力不可小视,现在的匪首叫张得一,他自称是清末巨盗张保仔之后,聚集了大型海船近百艘,手下也有近千人,这伙人在南海洋面横行无忌,向过往商船征收保护费,同时他们还走私,也因此与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商人关系良好,朝廷水师几次征剿都被他得到消息,往往只能抓个尾巴,而他的巢穴在哪里,至今也没有人知道,不过皇上,此人到颇有民族气节,据说他有一次劫获英国商船一艘,在上面发现很多被英国人劫来的中国商船货物,因此气愤异常,从此常常带着手下游弋南海,只要发现洋人商船,必定一拥而上,而对于中国商船,一般也就是收些保护费,甚至收了钱之后还派船护航,当真是有点走镖的味道了。”

    王财吃了一惊,没想到海盗还职业化了,听朱永华这么一说,似乎这个张得一也不是十恶不赦之徒,至少此人还有个民族意识,这比国内很多浑浑噩噩的官员都要强,想了想道:“那朝廷不是也有招抚政策的吗?怎么他们非要永世为盗?投靠朝廷谋个一官半职不好吗?”

    “皇上,张得一的祖上张保仔就是投靠了清廷的,封了个千总小官,最后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张得一因此仇视官府。如果皇上要驻军南海,我怕官兵驻岛危险重重,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水师战舰实在难以及时赴援各处。”

    “那不行,朝廷的海上贸易怎么能让海盗卡着脖子?一定要解决掉这什么张得一,招抚不肯,那就一定要剿灭!”王财拍拍桌子怒道,只是他的愤怒显得如此无力。

    “臣尊旨,海军部一定加紧进剿,”朱永华只好欠了欠身接旨,事实上他心里根本没有底。

    “皇上,自古海盗所依靠的仍在陆地,若是沿海没有人通风报信,他们又如何知道官军水师何时出征,驶往何处?因此治海还在于治陆,”王闿运马上开口为朱永华解围,“臣以为朝廷应当严旨沿海各地查办海匪,打击勾结海匪的商户,破坏海匪在陆上的耳目,这样才水师必定事半功倍!”

    “悬赏,有谁提供海盗情报的,朝廷一律重赏酬谢,”突然王财顿了一下,迟疑了一会道,“如果他们只抢洋人商船,那留着也不是坏事啊?这不是与朝廷打击英国海上贸易的政策是完全一致的吗?既然如此那英国人应该比我们更头痛才对啊?最好能派人和他们联系上,他既然不愿意受朝廷招安,那咱们互相利用总行吧?”

    皇上此言一出,土财主的嘴脸立刻暴露无疑,直让王闿运和朱永华呆了半天也不知道如何回答。

    [奉献]

第239章:议政院选举

    第239章:议政院选举

    第239章:议政院选举

    “皇上,这怕不太好吧,”朱永华迟疑了一会道,“张得一横行海上,朝廷或剿或抚都应该有个定论,这变来变去的,只怕让水师官兵疑惑,影响皇上的南海方略。”

    王财叹了口气,这伙人若是能为朝廷所用到是一支奇兵了,只可惜这个张得一什么怪脾气,只得摇了摇头道:“那还是以剿为重,以抚为次吧,打得这狗东西无处藏身了,他自然要向朝廷服软,我看纫秋说的不错,严格盘察沿海各省船民,同时令总理衙门联系南海周边各国,表明咱们剿匪立场,相信他们也迫切希望肃清洋面,《香港条约》中也有这一条,这样一来,咱们的水师停靠南海各国港口补给就名正言顺了吧?想必英、法、西都会给咱们提供方便,以此为突破口,派兵进驻南海大点的岛屿,加固工事守御,巩固帝国海疆!”

    “是的,皇上,我们派往日本海的水师传回消息,交战中的关东军彼此都损失严重,请示皇上,是否可以派陆军远征了?”朱永华欠了欠身道,“集结在马尾的陆战师正可胜任。”

    王财想了想道:“我只提几个要求,这次朝廷派军登陆日本,那就是要替代陈伟、王炎长期驻守的,现在他们两家的实力是否已经衰弱到对我军构不成威胁的程度?登岛之后是否能保证一击必胜?这个问题你回去和总参商议一下,你们觉得可以。那就可以,不用再请示了。”

    说完王财看着首辅大臣笑了笑:“再当一回使臣怎么样?出使普鲁士?”

    王闿运显然颇为意外,点了点头道:“不知道臣此去担负怎么样的使命?”

    “我听说普鲁士一直在为统一德意志做准备,只是他们要统一德意志,就必然会与奥地利、法国发生冲突,长期以来我们与普鲁士关系都不错,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给他们一些鼓励。”王财看着首辅吃惊地表情,笑了笑道。“当然,我不是要出兵远征欧洲,我只是想通过你给普鲁士一个暗示,就那是中、美、普三国是有可能组成对抗英、法、俄的同盟的,至于这个话怎么说,你拿主意,一定要把意思含糊的表达清楚。但又不能太直白,因为朝廷现在还没有打算再次动兵,这与我们集中精力发展的国策是相抵触的。”

    王闿运听着皇上这番自相矛盾的话,愣了半天也没有明白到底是什么意思,既然有意与普鲁士结盟,那么就必然要对普鲁士承担责任,而这样一来,这种明显有针对性地结盟一定会刺激英、法。甚至很有可能会让他们两国也结成同盟来应对,如果真的这样,那到时候想不出兵只怕也不可能了。王闿运实在不明白皇上口口声声喊着要专心国内发展,另一方面又处心积虑地挑起欧洲战争,到底是存了什么心思?

    “皇上,这差使臣怕办不好。臣还不明白皇上此举的深意。”王闿运皱着眉头答道。

    “这个……怎么说呢,就是要鼓励普鲁士人赶紧动手统一德意志,但是又不能明确的表示我们要在军事上支持他们,也就是不明确的表明结盟的意思,但是如果他们问我们对于他们统一德意志的态度,你要明确的说,咱们是坚决支持地,”王财有些语无伦次了,“简单的说,就是精神上支持他们!”

    “普国人恐怕并不在意这种精神上的帮肋……”王闿运摇了摇头。“不过皇上既然有此要求。臣就去普国走一趟。”

    “纫秋,普国人是否在意。就看你的话如何说了,据我所知英、法对于普鲁士的野心早有警惕之意,对于他们想谋求德意志统一更是坚决反对的,对于普鲁士来说,他们进行统一战争最怕是就是英、法出兵干涉,因此他们就需要有人在别的地方牵制英、法的兵力,你说说看,如果我们集结兵力于越北,那法国人会毫不犹豫地出兵对付普国人吗?如果我们驻印军队再有点动作,那英国人敢放手到欧洲去打仗吗?当然不排除这些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却要小了很多,咱们的精神支持,对于急着找盟友支持的普鲁士来说却是雪中送碳了,这层意思几年前普国公使就对我说过,我想他们现在也还是需要咱们的。”

    没过几天王闿运就带着皇帝的重托离开了上海港,事实上一直到离港他都没有想清楚到底该如何实现皇上“精神支持”的训示,只能打定了主意走一步看一步,先弄清楚普国人到底是什么态度再说。如果说王闿运这次公费出国有什么遗憾地话,那就是没能赶上迁都天京后的第一次议政院选举。

    这次议政院选举在皇帝的授意下搞得极为隆重,舆宣司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散发各种选举小册子,宣传选举知识,介绍候选人生平等等,离选举时间越近,大街上就有越来越多的大小党派举着旗子,敲着锣鼓的进行竞选演说,从此次申请的候选人来看,超过一半都是各党派的领导人,根据《议政院选举法》规定,所有在官府民册上有登记的天京市民都有选举权,而要想成为候选人,则必须由二十个以上的选民提名,再经过层层审核才最终能顺利的进入候选人名单,这些审核条件也是五花八门,例如不得患有精神疾病,不得低于21岁,不得犯有虐待父母等重大刑罪,不得嗜酒好赌,甚至还有一条叫家中人口不得超过十人,这些审核条例有地是容闳在制订《议政院选举法》时提出地,也有一部分是王财后来加上去了,比如这个家中人口不得超过十人,就是皇帝脑袋一拍提出的,他地目的并不是要提高候选人门槛,而是要降低家族豪强势力介入选举的可能性,这与利用分家来处理豪强的政策是相辅相成的。

    也许因为天京是都城,也许因为江南洋务发展的推动,也许因为这里是天子之地,总之,最后整理出的候选人居然有四十七个之多,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帝国皇帝居然也在候选人名单中。西华门68号里的大小太监一共四十八人一起提名帝国皇帝为候选人,提名报到舆宣司选举部之后,没有人敢把皇帝给拉下来,谁也不知道这些太监的提名是否经过皇帝本人的暗示?更何况除了本人没有提出申请外,王财几乎符合所有候选人条件,结果伍凌心只好跑去找立法院容闳,容闳也没有想到会有这种事情,几番犹豫之后,干脆点头同意,一直计划着终结帝制的容闳也想借此机会看看皇上在老百姓心中到底有多大的感招力。

    结果一直到王财兴致勃勃的带着三位夫人和西华门68号的“选民”一起跑到西华门投票站领取选票时才吃惊的发现自己的名字居然也在选票上,甚至在他的名字下面还与其他候选人一样,详细的写了自己的生平,从苏南起兵一直到击败英夷,定都天京,基本上该写的都写了,不该写的也写了,只是在出生这一栏填的是“国家机密”。眼看着三位夫人腰都笑不动了,王财才气急败坏的把伍凌心找来,一问才明白是自家的太监提的名,无奈之下王财吵着要退出选举,可伍凌心双手一摊,现在要是退出选举,那选票全部都得收回,天京定都后的头一回选举就要流产,总算她的老上司周秀英站出来劝解,才让王财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王财到不是怕别的,这就像他当年考试一样,天京的百姓就是考官,不参选也就罢了,真的参选了,谁不想自己赢得高票?万一皇帝陛下要是票数垫底,这可把皇室的脸都丢尽了,带在这样的心情,刚才还吵着要退出选举的王财居然背着三位笑嘻嘻的夫人,悄悄转过身在自己的名字下面划了一笔,然后飞快的把选票丢进了票箱,回头恶狠狠的瞪了一眼正在和周秀英说笑的伍凌心,心想自己千算万算,怎么在这个议员审核标准中没加上皇室不得参选这条呢?

    赶来投票的老百姓就不像皇帝这样小心谨慎了,他们彼此之间讨论着选票上的候选人,有的说这个行,有的说那个好,总之是争论不休。天京各个投票站周围都有年青人在那里为自己党派的领导人拉选票,甚至一个叫“大国家民主党”的党派还派人在投票站周围设了好几个奖品发放点,凡是投他们的候选人一票,就可以凭选票领取一份奖品,奖品也就是些糖果之类的小东西,而就靠这些小东西居然也吸引很多人争抢,看来这次该党候选人也有机会进入天京市议政院了。

    [奉献]

第240章:牛英久

    第240章:牛英久

    第240章:牛英久

    也许是皇帝参选给整个选举造成了很多不可预料的因素,尽管王财从头到尾都没有给选举增加过任何压力,但还是有些人在私下指责政府操纵了选举结果,事实上和这些忐忑不安的候选人一样,皇帝本人也是整天茶饭不思的等待着最后结果的公布,可以说自从回到这个时代以来,王财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执着于一件事情,原本把这次选举看成是游戏的三位皇妃看到他这样,也开始重识起来,几次派人去舆宣司打听结果,但是选票的清理工作已正式开始,按照规定,在选票清点的过程中,将由国家安全部和国家法务部直属的各级机构履行监督职责,放在这次选举,就是由天京刑宣局与监察局共同派人监督选票清点,在最后结果出来之前,清点场地是被封锁的,而且王财也很重视这次选举,这可是帝国首都的首次选举,真要是出了什么差子,那是他绝对不能接受的,因此不但严旨各部配合,还调动一百多名天京警察日夜守护,几位皇妃派去打听消息的人去了几次都没摸清楚结果,最后只好作罢,不过她们根本不像王财那么担心,如果连皇帝都选不上,那还有谁那么大胆子敢爬到皇帝的头上去?

    而在全国各地(主要是江南)进行的这次各级议政院选举在吵闹了半年多后,也渐渐平静下来,各党各派也都睁大了眼睛等待着选举结果的公布。而另一方面,监察部派往各地地暗探干吏也开始返回天京,将各地选举中发生的事情一一向上汇报,这其中不乏毫无经验,一片混乱的,也不乏到处拉票,胡乱许愿的。也不乏买卖选票,乱投乱选的甚至还有一个村官代表全村七十八户人家投票的。但是这些事情王财都能够容忍,在他看来这是早期选举所必经的,就比如那个村官,村民都不识字,拿到选票他连谁是谁都分不清,你让他们怎么办?皇帝所关注地是那些官民勾结,虚开选票。伪造选票,甚至私自更改选举结果的事情,选举本来就是一个公平地事情,自身的混乱那需要通过调整制度来完善,可是人为的破坏这种公平原则,就是不能容忍的了。因此,当王财仔细看过白逸生上报的名单后,只批了一句话“抓。杀,公布天下!”

    于是随着他这一句话,江南、江北七十一名官员掉了脑袋,他们的名字与所犯罪行全部开列清单,与选举结果一起公布在各地的官衙门前,有些地方因为贿选问题严重。则被朝廷另派官员,勒令择期重选。朝廷花这么大力气来营造一个公平竞争地选举环境,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也确实让一直被人们视为游戏的选举真正有了政治意义,特别是江南改革派中大批的年青学生的加入,让以前一直形同虚设的议政院终于脱离贩夫走卒、花街柳巷的角色。以天京而论,这次选举共选出议政院议员三十七人,虽然不乏类似城西的张屠户因为为人忠厚,童叟无欺地口碑而当选议员的,但也有九个主张除旧革新的年青人当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帝国皇帝陛下得票数居然连前五名都没有排上。勉勉强强挤进了前十名,到处散发糖果点心的“大国家民主党”党首牛英久以高达54%的得票率稳座天京议政院议长宝座。消息公布之后。天京城一片哗然,人人都在打听这个牛英久到底是什么来头,不过很可惜,虽然牛英久得票如此之高,但是大部分百姓都搞不清楚此人来历,甚至连那些投了他票地天京百姓被问到此处,也都一个个张口结舌,他们所能回忆起来的是选举那天自己领了多少糖果,多少点心而已。不过是否想得起来牛英久是谁并不重要,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这次一定会因为冒犯皇上而丢掉脑袋,想想也是,你一个草民居然爬到了皇上的脑袋上,那还不是死路一条吗?

    实际上也正是如此,当王财得知自己的得票率居然如此之低的时候,简直气晕了,更让他无法忍受的是皇室的威信还不如别人几颗糖果点心来的有效,当真即恼火又可悲,不过恼火归恼火,王财还是尊重这次选举的结果,毕竟“大国家民主党”(以下简称大国党)地行为最多也就是拉选票,根本算不上贿选,给老百姓好处是实事,但老百姓认这个好处才会投他们地票,关键问题还是在选民素质令人头痛。此外王财认为这次选举中暴露出的问题对于容闳也是一个教训,过份迷信西方地容闳看到选民们为了蝇头小利而放弃自己的权利时,也是目瞪口呆,原本王财还想嘲讽他几句,但是看到他失落的样子,到嘴的话又给咽了回去,对于这位至力于完善议会法制的立法院长来说,牛英久的当选可谓沉重打击。此外王财一直在考虑是否要在天京议政会第一次开会前与这个议长接触一下,或者说身为议员的皇帝是否要去履行议员的职责,朝中大臣都认为皇上即使参加天京议政院也应该担任议长一职,这不但关系到皇室的尊严,也关于到朝廷的威信,因此纷纷上奏要求取消牛英久议长资格,甚至还有人提出宣布大国党为非法组织,迅速取缔。但出乎意料的是皇帝陛下最终宣布将以帝国普通国民的身份履行天京议员的责职,并且还写了封亲笔信向当选的大国党党首牛英久表示祝贺,而牛英久也礼貌的回信表示感谢,还邀请皇帝陛下在议会开会当天发表演说。

    消息传来人们除了感到震惊之外,就是突然意识到除了考功名之外,又多了一条升官的路,很多原本有资格参选的人都呼天抢地的后悔自己错过了机会,那些为了几块糖果而出卖选票的人也猛然意识到自己手中的这张小纸头居然有这么大的力量,而他们仅仅用它换了几块糖!老百姓的反应比起朝廷官员来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朝臣们私下都认为皇上此举类似前明武宗,有给自己封官加爵的爱好,但武宗那官是越封越大,可当今皇上的官是越封越小了,非要去做一个小小的市议员,几个老臣在西华门68号跪了几天,非要皇上收回成命才肯起来,说什么如果皇上屈尊担任议员,那么“君不君,臣不臣”,“维系中华千年的纲常将毁于一旦”,那些忠于皇室的军官还私下计划着暗杀牛英久,“让这狗日的敢对皇上不敬”,但是王财决定的事情基本上是不太可能被别人所改变的,这次也一样,王财在朝会上严旨军方不得有所异动,否则以叛国罪论处,而那些苦谏的老臣,王财则好言相劝,总之一句话“这个议员非当不可!”

    好在市议政会也设在国务院内(前天王府),议政会开会这天,王财一身便装的缓步走进议政会大厅,也许是因为皇上也来的原因,原本上座率不高的议政会居然座无虚席,其中只有少部分是议员,更多是来傍听的,这中间大部分的议员王财都不认识,但显然大家都认识他,刚一进门,这些议员和观众就全部站起身,热情的鼓起掌来,几个年长的议员还跑到王财面前跪了下来,口中不停的高呼着皇上万岁,议员们的热情让皇帝有些措手不及,他赶紧扶起这几位长者,示意他们都回位子上坐好,随后王财朝大家微微点了点头,找了一张空着的椅子坐了下来,他到想看看一直以来被人讥讽为茶肆酒坊的议政会都讨论些什么。

    谁都不敢在皇帝面前交头接耳的瞎议论,刚才还热闹的议政大厅顿时就安静下来,人们都好奇的打量着坐在他们中间的帝国皇帝,传说中如武曲星一般的皇帝面带笑容,镇定自若的向每一位议员投去友好的目光,这让大家心里松了一口气,看来皇帝陛下果然没有因为屈尊为议员而有什么不快,但谁也不知道,王财在心里把他们每一个人都狠狠的咒骂了一遍,这些人居然把皇帝当猴子一样的死盯着不放!

    王财的尴尬没有持续多久,只见人群中走出一个年青人,他几步走上议政厅中间的长桌上,举起桌上的小木锤轻轻的敲了几下,然后高声道:“本届天京议政会今天起正式开会,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姓牛,叫牛英久,大国家民主党负责人,承蒙天京百姓错爱,担任本届议政会议长之责,根据朝廷法令,议政会对于同级的朝廷行政机构有行政建议权与向上级行政机构的申诉权,本议长宣布自今日起,本议政会所有议员都应该以为天京百姓谋福利为唯一目标,积极参政议政,帮助天京市政府更好的为百姓服务。”说完他顿了一下,仔细的扫了一遍在场的议员继续道,“考虑到各位议员彼此之间并不熟悉,我想请各位自我介绍一下,因为在接下来的一年内,我们将要在一起合作。好,现在请从我左首边的这位议员开始!”

    [奉献]

第241章:弹劾案

    第241章:弹劾案

    第241章:弹劾案

    王财似乎觉得这位年青的议长有些眼熟,仔细端详了半天却是怎么也想不起来,却见在牛英久的左首边是位矮胖的男子,穿着一身洗的有些发白的土布长衫,头发上亮晶晶的不知道抹了什么东西,不过满脸堆笑到也不像恶人,只见他眨了眨眼睛不知所措的看着示意他发言的牛英久,显示他不太明白议长想让自己做什么。多亏他身边的另一位年青人轻轻低语了几句才让他明白过来,马上站起身,两只手缩在胸前不停的搓动着,四下晃着脑袋,把整个议政厅来回扫了三、四遍,这才涨红了脸道:“咳,说啥呢,俺就是一个屠户,各位要是有空,欢迎大伙到城西张家肉铺来看看,”说到卖肉,这张屠户马上来了精神,一双大手把那身长衫拎了拎,“咱们家三代卖肉,做的就是了个实在生意,童叟无欺,大伙想要精的我就给精的,想要肥的我就给肥的,咱们……那叫啥?一殿为臣……大伙来了,咱家都给优惠,”说着他突然得意洋洋的说道,“想当年天王、东王他老人家也都从咱家取用,东王他老人家还夸咱家的肉实在呢!”

    张屠户的一番自我介绍立刻引来议政会满堂哄笑,也许是被大伙笑的不好意思了,张屠户红着脸朝大伙摆了摆手,转身就想坐下,突然看见皱着眉头,一脸不快的皇帝,马上又站起身朝王财欠了欠身道。“草民刚才是说别家大人,要是皇上需要肉材,您就派个人来知会一声,咱家一定给皇上挑块好肉,一准儿给您送去,咳,分文不收呐。这是草民孝敬皇上地!”

    “咳!张议员请坐,您说了半天大家还都不知道您如何称呼呐。”牛英久看着恼火的皇上,赶紧摆手制止还想再说的张屠户,“我来帮您补充一下吧,这位张老六议员家族世代居住于天京,在京城百姓中口脾不错,好了,我们请下一位议员。”

    接下来一个接一个的议员起身向众人做了五花八门的自我介绍。除了那几位年青的在介绍中简单了谈了一下自己的政治理念以外,大部分地议员都把目光焦聚于生活上的琐事,轮到王财地时候,这位皇帝真的开始有些后悔自己跑到这里来参加这种毫无意义的会议,看着众人期待的目光,王财叹了口气,缓缓的站起身朝众人点了点头道:“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各位议员一起担负起议员的职责,谢谢!”说完王财弯腰坐下。很显然他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又过了好一会,所有议员才算说完他们自己的生世背景,随后在牛英久地一再邀请下皇帝陛下走上讲台发表了一次即兴演讲:“站在这里,我并不想以皇帝的身份来做演讲,我希望以一个普通议员的身份说几句话,在座的各位都是由天京百姓投票选举产生的。可以说我们的身上寄托着天京百姓的信赖与希望,你们放弃手边的工作而汇集到这里为地是什么?仅仅是把你们在茶肆酒坊内所做的事情重复一遍吗?不!我们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像牛议长刚才所说的,你们负有监督政府的重要职责,你们必须把百姓想说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办法说,或者想做而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办法做的事情完成,议政院地议员来自于百姓之中,就应当成为百姓与朝府沟通的桥梁,做为议员,我希望各位继续坚持从民众中来。到民众中去的原则。做为帝国皇帝,我希望各位帮助朝廷完善各项政策。造福利于天京百姓。”说着王财顿了一下补充道,“但是有一点我必须要提醒各位,议员虽然从朝廷领取薪酬,但是你们并不是朝廷正式官吏,因此我也希望你们与朝廷的官吏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任何勾结朝廷官吏的不法行为都将受到国法的严惩!”说完,王财朝瞠目结舌的各位议员点了点头,转身与牛英久握了握手,走回自己的位子上,接下来,他就要看看议政会第一天,这位议长会有什么高见了。

    没等议政厅的议员们并没有从皇上地威胁中反应过来,牛英久就在议长地宝座上提出第一份议案——天京警察局违法案。当牛英久说出这几个字的时候连王财也吃了一惊,天京警察局与国家安全部下属地警察部是一个部门两块牌子,由唐叶直接领导,最近根本没有接到监察部关于这方面的任何消息,以白逸生六亲不认,铁面无私的风格,断不会因为与唐叶十几年同朝为臣就会有所偏袒,真不明白唐叶到底有什么把柄被牛议长抓到了。与皇上一样,在座的议员也一下炸开了锅,虽然根据朝廷律法,议政会有权对平级的政府机关进行监督,但这也仅仅停留于法律文字,自议政府建立以来,还从来没有过一起针对政府部门的弹劾案,这位刚刚上任的年青议长居然敢当着皇帝的面攻击朝廷官署,这可不是要造反吗?

    牛英久并不在意屋内议论纷纷的议员,他只是抬头看了看皱着眉头的皇帝便继续吩咐他的助手把准备好的文件散发给了在场的每一个议员。王财一边听他说,一边仔细的看了起来,这一看真把他吓了一跳,这牛英久名意上是弹劾天京警察局,实际上是攻击帝国最高首脑——皇帝陛下。

    原来在这次议政会选举后,王财亲自下令处决了一批在选举中枉法的官员,这其中就有一名天京近郊的县官,这个县官暗中帮助他的弟弟参选,并在选举中为他的另外两名亲属提供了可耻的帮助,在接到监察部的举报后,王财毫不犹豫的下令天京警察局逮捕这位县官,查证确实后立即斩首处死。就是这样一件在王财看来完全正确的事情,到了牛英久那里就变了一种说法,在大国家民主党精心准备的这份弹劾案中,牛英久指责天京警察局违法杀人,因为根据《议政院选举法》规定,在选举中收受候选人贿赂的朝廷官员应当以渎职罪和**罪论处,而这两款罪名具体的惩罚措施是革职罢官,永不续用,同时视贪没金额判处十年以上三十年以下牢役,只有数额巨大才会判处斩首死刑。显然,这名县官的罪行还远远不到斩首的标准,牛英久以此来指责天京警察局违法办案,甚至是知法犯法,他建意议政会通过决议,要求天京警察局给予合理的解释,并且要求唐叶辞去天京警察局长一职。

    原本把议政院当成交流感情场所的众位议员顿时乱做一团,谁也不敢轻易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毕竟是与朝廷对抗,万一要是把皇上惹火了,那可是抄家灭门的惨祸,除了几名跃跃欲试的年青议员外,所有的人都把目光集中到了皇帝身上,人人都打定主意,皇上说对,那错的也是对的,皇上说错,那对的也是错的。而王财也是头昏脑胀,没想到这牛议长还真厉害,新官上任这三把火,头一把就烧到皇帝头上来了,当真是不要命了,王财此时的心情可以说很难形容,议政院原本是在他的倡导下建立的,此刻他却有了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感觉,在内心深处他似乎隐隐的感觉到,随着议政院职能的不断完善,皇帝的权力也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以前他一言定天下的好日子可能会渐渐离他远去,是继续推动改革,慢慢接受权力不断丧失的事实,还是马上刹车,结束这个议政院闹剧?

    仅仅是一瞬间,坐在人群中的皇帝就下定了决心,绝不能因为一己的私欲而让整个国家停滞发展壮大的脚步,王财毫不犹豫的挥了挥手道:“如果议长所提供的资料确切属实,本议员认为有必要据实向天京警察局提出质询,但是本议员认为应当给警察局一个辩护的机会,”王财顿了一下又道,“同时本议员认为,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警察局此举如果属实,那么虽有违法之嫌,但仍以维护纲纪为目标,希望各位议员在讨论时注意这一点。”

    牛英久镇定的点了点头,看了一眼屋内松了口气的各位议员道:“请各位议员提出自己的意见,根据《议政院法》规定,如果超过五成的议员认为有必要将此议案提效警察局,那么会后本议长将会亲自将议案送达天京警察局。请各位议员慎重表态!”

    牛英久说完,等了半天也不见有人站出来说话,所有的人都你看我,我看你的想等别人先发言,根据中国长期以来的政治经验,出头的鸟一定是先被打死的,更何皇帝陛下就在现场,想赖都赖不掉。

    [奉献]

第242章:对话

    第242章:对话

    第242章:对话

    显然牛英久对于冷场也早有准备,他转头看了一眼冷笑的皇帝陛下道:“请问皇帝陛下对此事的最后意见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他明白,只要皇帝一表态,这场无言的辩论立时就可以结束。

    王财笑了笑道:“我刚才不是说了吗?不管这份资料上说的内容是否准确,警察局办案的目标是维护纲纪,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即便有执法过严,但是用心仍是在于维护竞选公平。”

    王财这番话说完,议政厅里马上炸开了锅,众位议员们立刻跳起来一片支持之声,那个张屠户甚至扯开长衫的领口,叫道:“何罪之有,何罪之有……”更有一些议员激动的大喝一声,故作慷慨的把牛英久发来的资料撕个粉碎,面向皇上大声道:“皇上,草民也一直认为警察局办案辛苦,把这些贪官墨吏抓出来当真是为民造福了,草民建议朝廷对于这些墨吏应该再严一些,杀他一人不够,还应该全族连坐!”

    牛英久不动声色的看着议政厅内情绪激动的众位议员,用力的敲了敲手中的木锤,几声清脆的锤响很快让大伙安静下来,牛英久点了点头道:“那么就不要表决了,看来众位议员都不支这份提案,那么请各位在会后,将这份提案资料交还给我。”事实上牛英久在首次议政会上挑起这个冲突的目地无非是做一个试探,一方面是要试探皇帝陛下对于议政院到底是什么态度。另一方面是要试探在皇权之下的议员是否有独立发表意见的勇气,但是很可惜,他的这次试探以全部失败而告终,皇帝陛下仅仅用简简单单的一句“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就让在场所有的议员准确的把握住了风向标,国人对于文字地领悟力实在非同小可。同时牛英久也意识到皇帝陛下并没有完全将权力向议政院转移的意思,当然这也并不奇怪。一直以来议政院这个中国特有地政治组织就被朝廷的各项规定牢牢的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首先他并不是政府常设机构。或者说他是一个有政府背景的民间机构更何适一些,其次议政院的议员虽然从朝廷领取一些补贴,但是他们也并非朝廷在册官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议政院永远只是朝廷地附属,仅有的建议权与申诉权让议政院的议政能力大打折扣,也就是说。议政院的议建政府可以听,也可以不听,不过在这一点上,牛英久并没有什么不满,因为以现在国民的责质与议员的议政能力来看,对议政院的权力加上种种限制无疑是非常正确的。这位从英国留学回来地留学生当然非常欣赏英国“王在议会,王在法下”的政治架构,但是他与当年刚回国的容闳不同。除了漏*点外,牛英久也有理性的一面。

    随后牛英久又提出了几个无关痛痒的提案,什么整修天京几处破损不堪的道路,重修毁于战火地几处古迹之类,这些提案无一例外的都在皇帝表态之后,或者通过。或者否决,定都天京后的首次议政院大会就这样一直吵吵闹闹的半天才算结束。看着议员们终于解脱了一般的表情,牛英久突然有些好笑,自己居然会跑到这种小孩过家家般的议政院的“参政议政”。

    但王财并不这么想,牛英久刚刚上任就对朝廷政策说三道四,这让皇上非常的不满,对于他的试探,王财也认为是一种信号,虽然对于这种所谓民主意识的兴起自己地是抱着乐观其成地态度,但是如果今天他不在。那么牛英久的提案是否都会被通过呢?根据中国长期以来下级服从上级地经验推断。议员们根本不会在意提案的内容,很有可能仅仅因为提案是议长所提出的。而盲目的表决通过,这样一来,原本应该是各种思想冲突最激烈的地方,反而会成为议长的一言堂,看来必须要在议政院内引入一种竞争,或者是党派竞争,或者是权力竞争。

    议政会结束后,王财派人把正准备离开的牛英久叫到了西华门68号,如果说刚才他扮演的是一位议员,那么现在他就是以皇帝的身份与自己的臣民做一个沟通了。

    “不知道皇上是否还记得当年的承诺?”牛英久并没有因为皇帝的单独诏见而有任何的局促不安,相反他没头没脑的问了这么一句话。

    王财显然不明白这位牛英久指的是什么,虽然觉得他有些面熟,但是却不记得对他有任何的承诺:“朕应当不会轻易承诺的。”

    “前次皇上巡视舟山造船厂,草民有幸在那里得见天颜。”牛英久笑了笑。

    王财马上想起了一年前在舟山造船厂那个与人殴斗的年青人,当时似乎说只要他能够当选议政院议员,就愿意与他谈谈之类的话,算起来也确实是个承诺,于是笑了笑道:“坐下说吧,想不到一年后,你还真的进了议政院。”

    “皇上,事实上草民并不认为进入议政院是件很光彩的事情,正如皇上所看到的那样,草民散尽家财,对选民略施小利便轻而易举的进入了天京议政院,这难道不是很可悲的事情吗?皇上当年所说的议政院,事实上只是一个玩笑罢了。”牛英久毫不客气的说道。

    王财也不动怒,他非常清楚这位年青人所说的都是事实,想了想道:“我记得当年你说之所以没有选上议政院,是因为小民贪利,今天你的亲身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那朕想问你,到了现在,你还坚持当年你所说的立刻推行议会民主吗?”

    牛英久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皇上。事实上这一年来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只有几百年历史的洋人能够做到地事情我们千年文明大国却做不到,想了一年,也算有了一些思路,草民认为以今日中国之国情,只有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二是培养国内民主环境,而这两点又统归到一点上。就是积极推动工业**。”

    王财笑了笑,示意他继续说下去,牛英久想了想继续道:“当年我对于皇上所说的议政院是完全否定的,这种形同虚设的议政院根本毫无用处,但是现在我却不这么认为了,皇上设立议政院的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国内民主环境,不知道草民说的对不对?”

    王财点了点头道:“不完全对。事实上这个议政院地设置是承袭了前朝太平天国的乡官议事制度,朕不知道你有没有到江北和西南去过,如果去过,你就会发现江南百姓比其他省份地百姓更喜欢较真,他们更喜欢对朝廷的政策说三道四,这是为什么呢?朕以为这正是由于前朝太平天国的乡官议事制度鼓励了这些原来只知道服从的百姓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意见了,但是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意见又往往是比较肤浅的。你明白朕地意思吗?简单的说,就是江南的百姓开始渴望得到发言权,但是他们又不太会使用这个发言权,他们反对朝廷的一些政策,但是却提不出更好的方案来,其中的原因。就是你刚才所说的国民素质,”说着王财顿了一下继续道,“国民有了想说话的渴望,那朝廷就必须让他们把想说地话说出来,也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个说话的地方,古人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他想说,而你又不让他说,那这些憋气的百姓就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朝廷改革议政会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有个说话地地方。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心思都说出来,不管朝廷是否接受。但是说出来总比憋在心里要舒服多了吧?更何况议政院的建意权就让老百姓相信,朝廷听到了他们的想法,甚至有可能满足他们的想法,这样是有利于社会安定的。同时,议政院还有另一个做用,就是你说的培养民主竞争的环境,虽然这次选举你也看到了,漏洞百出,甚至你自己当选也是用了一些手段的,但是你不得不承认,朝廷给了老百姓这样一个机会,也让他们熟悉了这样一种模式,也许现在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个机会的重要性,但是随着议政会作用地逐渐显现,老百姓就会慢慢地开始重视起手中的那张选票了。在这上面,朕是需要你地配合的。”

    牛英久静静的听着,虽然他对于皇上的一些看法并不认同,但是毫无疑问,皇上说的确实是有道理的。

    王财继续道:“正如朕刚才所说的,目前的议政院的议政能力着实太差,因此他们提不出什么好的议案,也不可能让朝廷接受,这就是为什么朝廷现在对于议政院做出了种种限制的原因,而改变这种情况,朕认为你是可以尽一份力量的,比如你今天提出的修建天京城市道路,重建天京几处古迹之类,朕认为是非常好的提案,这些提案朝廷会派人去办理,而且这些体现在老百姓身边的事情也能够让老百姓确确实实的感受到议政院的用处,这样一来,朕有理由相信,下一届议政院选举会比这次要完善的多,而议政院的议政能力也会逐步提高,你明白朕的意思吗?”

    PS(不记入正文字数):事实上这一章的内容可以说是对朋友们在书评区的点评做了一个回答,这几天章节发布后,很多读者在书评区指出锄头在现阶段搞议会民主是在开玩笑,但是我就不明白了,锄头在哪一章里提到了王财是在搞议会民主呢?而朋友们又是在哪一章里看到议政院的行政效力等同于议会呢?锄头记得多次强调过,议政院只有建议与申诉的权力,决定权仍然在政府,这与西方的议会相同吗?这是在搞民主吗?这根本就是两回事情嘛!不要说搞了一次选举就是民主了,太平天国也搞乡官选举,那也能说是真正的民主吗?所谓议政院,他仅仅是朝廷行政体制下的一个有益补充,是为了培养社会的一个民主环境,正如锄头多次强调的一样,现阶段的中国,在国民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民主素质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工、商业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任何所谓的民主都是笑话,都有可能会造成社会的动荡,但是民主是一个目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政权没有办法保证每一位领导者都具有正确驾驭国家的能力,以个人的喜悲来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这是被历史证明的没有出路的,当然锄头也并非说民主政治就是万能的,毫无差错的,但是锄头认为,集中全社会的意志来决定某一件事情,就算出了差错,他的自我修复力也是惊人的。所以民主是目标,王财会向着这个目标逐步进前(君主立宪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此外在这里感谢琴天一剑读者,您所指出的太平岛名字的错误,锄头查阅了相关资料,已经将太平岛,改为长岛,在此感谢指教。最后仍然欢迎大家在书评区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奉献]

第243章:恢复日本

    第243章:恢复日本

    第243章:恢复日本

    牛英久欠了欠身道:“草民愿意为国家效力,只是草民还有一事请皇上恩准,”牛英久见眼皇上点头,便继续道,“草民希望皇上特许办报。”

    王财皱着眉头半天没有言语,这办报的权力一旦全部放开,那对于舆论的控制就更加难了,自古以来的封建王朝所奉行的政策就是将话语权牢牢的掌握在朝廷手中,动不动就以各种残酷的刑法来迫害不同政见的人,这种情况历朝历代都有,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历代都是非常谨慎的,如果放开报禁,那么老百姓就会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再想来愚弄百姓就不是这么容易的事情了。但是王财转念一想,报纸本身是没有话语权的,会说话的是编报纸的人,只要能够严格的管住这些人,那报纸上的内容也就会延着朝廷的思路走。想到这里,王财点了点头:“这件事情朕会考虑,但是不管朝廷是否批准,你都要明白一点,有些事情朝廷是可以容忍的,有些事情,朝廷是不能容忍的,如果你真的是为国家好,朕希望你慎言!”

    王财看着这位年青的议长起身退出殿外,突然一下子觉得自己老了,掐着指头算算,再过两年自己也要四十岁了,浑浑噩噩的十几年了,也真是有些累了。王财随手拿起桌案上的一份公文,却突然被上面的标题给吸引住了,“情报部奏美立坚北军胜折”。王财看了看左右,似乎是刚才他去议政院开会地时候送来的,当下展开仔细观瞧。原来就在不久前,最后一支南军也向北方政府放下了武器,现在美国统一已是不争的事实了,只是王财没有想到的是,就在这一时刻。朝廷派往日本的平叛大军也顺利登陆。

    总参根据范例送回的情报判断王炎已经很难再支撑三个月了,而不断取得胜利的陈氏也快把家底给拼光了。据情报显示,为了尽快结束战争,陈氏把大部分地部队与库藏的军火都投入到了对王炎军地进攻中,一线主力伤亡巨大,二线预备队也基本上都投入了战斗,现在做战的双方都兵力不足,到处在抓壮丁。弄的日本百姓是苦不堪言。鉴于时机已经成熟,加上皇上亲授总参对日用兵的专权,因此总参最后决定派遣新组建的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乘坐征调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大型运输船与租用数艘洋人商船,在水师战舰的护航下远征日本。

    陆战一师地士兵是总参派专人从十几支新军部队中千挑万选出来的,个个身强体壮,精通水性,全师一万六千余人装备的是全军最好的装备,吃的也是全军最好的伙食。穿的都是崭新的陆战师蓝灰军服,更让人惊讶地是,统帅这支精锐中的精锐的指挥官居然是一位年青的太平天国旧将——谭绍光,副师长更是天朝名将李世贤。这样一支精锐皇帝居然敢于交给长期以来在帝**队中颇受排挤的天朝系将领,实在领人啧啧称奇。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建国以来王财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安抚收编这些前朝旧将。像谭绍光、李世贤这些天朝年青将领王财全部把他们送到军校去学习,不但学习军事指挥,还派人给他们讲近代科学,说实话这些人死心踏地信仰上帝教的又有几个?他们到是对两块毛毡一摩擦能吸起碎纸片更有兴趣。从军校毕业后,王财又把他们安排到基层部队去带兵,几年考察下来,也确信他们的确是忠于帝国朝廷的,这才敢于委以重任。事实上现在的帝**官中已经没有什么前朝旧将和新朝功臣的分别了,只有军校派与军功派之间还时有矛盾,而这些回炉重炼的太平军年青将领自然而然的站在了军校派一边。

    不过以王财的性格。即便有十分的把握。他也仍然要留一手以防万一地,这次也不例外。虽然正副师长是谭绍光、李世贤,但几个团长都是王财信得过地部下,像那个火爆性子的苗超也出任了中校团长。这个苗超自从上次关外兵变所有官职被一砍底之后,就一直憋了一肚子气,好在他命大,虽然又打回原形到一线部队去捽打了几年,中间也经历了几场恶仗,居然就是没死,一步步地又积功升到了团长,虽然比以前的官小了一级,但好歹也算是出头了。靠着他们直接掌握军队,王财彻底是放了心。

    在日本关东拼命支撑的王炎总算是把朝廷的援军给盼来了,当他带着手下赶到海港迎接朝廷军队时,就看到港外的海面上旌旗冽冽,樯桅如林,即使相隔如此远,他也能清楚的看见那几艘巨大的战列舰上数百门黑洞洞的炮口,王炎倒吸了一口冷气,直到现在他才觉得陈伟想凭借几艘商船改建的战船与朝廷百战水师对抗真是脑子抽风了。

    正在王炎满怀期待的等待朝廷军队登陆的时候,却听见港外战舰上响起一连串的炮声,巨响在空旷的港口内来回激荡,直让港内的日本渔船纷纷避让,没一会儿,在炮声的巨大震撼中,数百条小船载满了士兵与各式装备向岸边冲来,这些小船每艘都能装载五、六十名士兵,更有稍大一些的船只上还装了数门火炮,更让王炎吃惊的是,在这些小船中还有两艘冒着黑烟的蒸汽船,轰轰然的冲在最前面。

    王炎眼见朝廷军队快要到岸边,马上朝身边挥了挥手,立刻岸边早有准备的鼓乐声响起,数百名欢迎的人群整齐而又有节奏的高呼着“万岁”,几十名举着各色乐器的乐手“嘀嘀哒哒”吹打着,好不热闹。不过冲到岸边的陆战队士兵显然对于他们的热情毫不在意,先登岸的士兵迅速冲向人群,荷枪实弹的控制了登陆地周围的数个制高点,这般杀气腾腾的让欢迎的人群非常意外,一时间乱成一团。但士兵们根本不管这些人有什么反应,在先头部队的警戒下,越来越多的士兵涌上滩头,这些士兵有条不绦的将装备卸下,纷纷在各级指挥官的口令下整队。

    王炎一方面惊叹于朝廷军队的训练有素,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的热脸贴上了别人的冷屁股,但事以至此,他又能怎么样呢?只得自嘲一声,带着手下紧走几步追了上去,还没等靠近,就有几个士兵端着枪顶住他的胸口,一直到王炎拿出将军印信,这些士兵才跑去把李世贤找来。李世贤来了之后,也仅仅是随口安抚了王炎几句,随后便派了几个人把王炎给控制了起来。其实按照常理,新到了陆战师应该借助王炎的力量逐步控制局势后,再把王炎软禁起来才对,哪有刚上岸二话不说就先把地头蛇给收拾了的?事实上陆战师根本不需要王炎的配合,范例早就把王炎军队的兵力分布,驻军地点以及陈、王两军目前控制的地段全部详细的告诉了朝廷,不但如此,范例还暗中联络了一些心向朝迁的官兵,只待朝廷大军一到,立刻就向官军投诚。

    谭绍光、李世贤把军队稍做整理,立刻拿着总参调令,分路直扑王炎军队驻守的各处,加上范例从中调解,七天之内迅速接管了王炎军控制的所有地盘,失去利用价值的王炎也被范例秘密派人押回天京受审。而在准备发动下一轮进攻的陈氏军队突然发现,他们当面的所有军队都换成了举着龙盾帝国旗,装备精良,作战意志极其坚决的真正的帝国国防军。一连几次进攻都被对方轻易的击退,更加令他们恐惧的是,这些官军居然以攻对攻,毫不客气的向陈氏发起全线反击。官军的攻击是极具威势的,数十门大炮猛烈的轰击之后,便是排着散兵队形,端着新式步枪奋勇冲锋的国防军,已经和王炎打得筋疲力尽的陈氏哪里扛得住这支生力军的进攻,勉勉强强的阻击了三天后便兵败如山倒,从岩手山一路退到盛冈以东才站住阵脚。

    到了这时陈氏内部也发生了意见分歧,有部分人主张停止抵抗,毕竟再打下去也没有获胜的希望,而另一部分人主张反抗到底,因为朝廷向来对于叛军是不留情面的,现在就算放下武器也逃不掉被捕杀的结局,陈氏的孤儿寡母能有什么主见,有心归降保住一条命,又怕真如部将们所说的,降即是死,一时间左右为难。但不管他们是怎么样的,连战连胜的陆战师如入无人之境,当面的陈军非死即降,一个月后便包围了陈氏最后的据点——宫古。到了此时再议论胜负已经没有意义了,陈伟之子陈国栋带着几个部将打开宫古城门,跪在道边迎接官军入城。到此朝廷一举收复了对日本关东的管辖权,而恢复管辖权之后朝廷发来的第一道诏命就是将所有参与叛乱的中国人全部押回天京受审,至于涉案的日本人则全部就地斩首。

    [奉献]

第244章:柏林密约

    第244章:柏林密约

    第244章:柏林密约

    诏书一到,立刻是人头滚滚。陈、王两人在日本经营多年,手下虽然有不少从大陆带来的嫡系,但是大部分的士兵都是在日本当地征招的,如果按照朝廷的诏意,岂不是要把这几万人都砍了?这个诏命让谭绍光和李世贤难以接受,只好招集手下军官一起商议,两人原想大伙一起回朝廷上道疏,劝朝廷收回成命,结果没想到两人把朝廷的意思一说,苗超第一个跳起来叫好,而且几乎所有的团级以下军官都认为朝廷的命令完全正确,这就让谭、李两人莫名其妙了,这次赴日本平叛陆战师损失并不大,但是为什么部下对于迅速解决日本战俘如此兴致勃勃呢?

    原来这些日俘被抓住后根本不老实,整天吵吵闹闹的聚众闹事,起初陆战队士兵严守纪律,除非是公然逃跑,否则决不轻易开枪动武,直到有一天,一伙战俘又聚在一起冲击战俘营大门,甚至还对阻挡的卫兵动手动脚,当时就把苗超搞火了,烈火脾气的苗超觉得打仗都比看守这些该死的矮子痛快,一时激愤竟然忘了自己当年因为杀俘受到处罚的旧伤,居然调了一支部队毫不客气对这些日俘开了火,当场打死一百多人,原本苗超以为整天吵吵嚷嚷的日俘必定咽不下这口气,说不定就会和陆战队拼命,可让他完全意外的是,自此事发生后,所有的日俘都像兔子一般地安静。整天待在营内晒晒太阳,聊聊天,那一百多个日本人的死对于他们来说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遇到看守的中国士兵居然还围上来马屁狂拍,更匪夷所思的是有几个日俘还让他们的家人凑钱找了几个艺伎来为中国士兵表演!苗超好歹也打了十几年仗了,手下处理的战俘也有不少了,还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欠揍的战俘。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对日本人一定要狠,你越狠。他越服你,要是你跟他讲道理,他反而不大瞧得起你。显然朝廷也深深明白这一点,这才会下了这道与朝廷以贯以来政策完全相反地诏命。

    但是谭绍光与李世贤并不相信苗超所说的,杀人最多把别人杀怕,能杀到服?这还真是闻所未闻地事情,但是两人也没有办法。既然部下都认为服从朝廷命令,尽快解决这些叛军能够保证关东稳定的话,那他们也无意违反朝廷诏令,便命令苗超全权负责此事。于是帝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杀俘事情在日本发生了,近两万名参加陈氏叛军的日俘被集体屠杀在岩手山下,根据史书记载,“溪水尽赤,草木尽衰。尸臭百日而不散”。

    这么大的事情当然是瞒不住的,消息传来,世界一片哗嘫,各国政府纷纷指责帝**队肆意屠杀,毫无人性,国内更是吵翻了天。王财每天都能收到雪片般飞来的奏书,要求朝廷法办“屠杀将军”苗超。王财对于这些反应完全嗤之以鼻,皇帝下令总理衙门例举英、法、葡、西等国在殖民扩张中对殖民地百姓地杀戮史之后,又宣布帝国国防军所杀的并非放下武器的俘虏,而是妄图逃跑的敌人,国防军士兵行使天赋之自卫权合理合法,而对于国内的反对浪潮,王财则开脆公开宣称苗超的行动是执行皇帝陛下的命令,并且还命令舆宣司将日俘如何攻击国防军士兵,如何暗杀朝廷官员。如何破坏军事设施等等恶劣行为大肆宣传。但是任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日本幕府地反应却颇值得玩味,正在与长州做战的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在收到一批帝**援之后。公然宣称这些被屠杀的日本人支持叛军,有今日的下场是咎由自取,同时他还以此为例来警告长州叛军,说什么如果长州藩不放下武器的话,那城破之后,他们也会“尝尝做叛徒的滋味”。

    不管怎么说,在十九世纪殖民扩张地时代屠杀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情,受害国无所谓,别人再说什么也是无力,各国大义凛然的吵闹了一阵也就揭过了此事,但是谭绍光却非常欣喜的发现经过这次大屠杀后,关东的日本人显然对占领军更友好了,起初他还以为这是出于害怕之心才故作亲近,但与这些日本人相处久了,他才明白这是日本人民发自内心的信任,虽然这事的过程让他有些不敢苟同,但结果却非常令人满意。

    英、法两国怎么会眼看着中国人不断扩张,有心围堵,但是一个被困印度,另一个已经得知帝国特使到达普鲁士,现在的普鲁士已经不是数年前了,在俾斯麦的扩军政策下,普国士陆军现役人数已经达到了28万,更有后近10万人的预备部队,这样地实力在当时地欧洲是极具震慑的,同时普国不断派出使者游说德意志各邦国,普皇武力统一德意志地心思已经是昭然若揭了,这个敏感的时候,一向与普国关系不清不楚的中国人派出特使,甚至这位特使是帝国的首辅大臣,实在令人怀疑他所担负的使命,谁敢保证中国人在日本的行动不是为了吸引英、法注意力,而策应普国人可能的军事行动?毕竟对于英、法来说欧洲才是根本之地。

    帝国特使、首辅大臣王闿运抵达柏林火车站时受到了普鲁士政府热烈的欢迎,传奇般的普鲁士铁血首项俾斯麦代表普皇威兼一世亲自到火车站迎接,俾斯麦与王闿运已是第二次见面,当下自有一番热情寒暄,由于当时天色已晚,俾斯麦便陪同王闿运一行前往柏林最豪华的恺撒大旅馆下榻。第二天一早,数百名骑兵骑着高头大马来迎接王闿运前往皇宫觐见普皇威廉一世。到了皇宫外,王闿运却见数百名穿着崭新军装,肩扛步枪的普军士兵精神抖擞的列成数排,静静的等候检阅,俾斯麦眼见王闿运下了马车,立刻迎了上来,陪同他一起检阅了普军仪仗。在乐队演奏的中华帝国国歌声中,旗杆上的黄底龙盾帝国旗缓缓升起,王闿运突然胸中涌起一阵热血,忍不住将右手抬起放在胸前,口中低声唱了起来,此刻的王闿运深感国家强大之后,个人地位的提升,今天普国的仪式远远高过数年前他与李鸿章访普时的规格,这分明是因为帝国日渐强大,洋人不得不另眼相看了。俾斯麦看了激动的王闿运一眼,微微点了点头。

    仪式结束后,俾斯麦陪同王闿运走入皇宫大门,没有多久便走进了大殿,王闿运正在感叹这普皇皇宫如此简陋时,却见不远处一身戎装的普皇威廉一世已经站在台阶上等候了。威廉一世非常重视这次会见,正如王财所料想的,急于完成德意志统一大业的普皇非常想知道这位东方的皇帝能够为自己带来什么好消息,不过他也知道,指望中国人帮他们打仗的实在有些不太可能,但是现在的中华帝国已经不是1840年时的大清帝国了,这些不可思异的中国居然敢与英国人开仗,并且还迫使英国人妥协,看来这个古老帝国的战争潜力非同凡想,如果中国人能够在战略上支持一下自己,那无疑对普国统一是有极大帮助的,即便王闿运此来仅仅是为了通商,那也不是坏事,扩大对华贸易对于普国来说也是有利的,因此排出如此高规格的仪式来欢迎这位帝国首辅。

    王闿运快步迎上,弯腰向威廉一世欠了欠身,客套着把皇上的问候带到,而普皇也委托他代为问候帝国皇帝陛下,随后一行人等进入殿内开始了实质性的谈话。

    王闿运一路上就在考虑皇帝关于“精神支持”训示的意思,到底如何把握这个度呢?今天普皇亲自接见,当然不能再吟诗做赋的胡扯了,但是在种场合胡乱承诺也是不符合帝国利益的,他当然明白普皇希望他们能够在军事上给予支持,但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稍一犹豫便道:“尊敬的皇帝陛下,中华帝国皇帝陛下非常支持皇帝陛下统一德意志的伟大战略,我们的皇上认为德意志诸邦国中,只有普鲁士具有这样的实力,我们的皇上非常支持皇帝陛下的成为统一的德意志的皇帝。”

    威廉一世满意的点了点头,看了看坐在一旁的俾斯麦,俾斯麦马上接口道:“我国政府非常感谢贵国皇帝陛下及贵国政府的支持,王首辅大人,以普中两国长期的友谊,我们非常相信贵国政府是我国坚定不移的友邦,”说着他话锋一转,“德意志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出于对贵国皇帝陛下以及首辅大人您的信任,我们可以坦诚的告诉您,我国目前正在为这一目标做准备,希望贵国政府能够提供帮助!”

    [奉献]

第245章:中普携手

    第245章:中普携手

    第245章:中普携手

    王闿运点了点头,心中略一思索便道:“鉴于两国长期以来的友谊与贵国对我国政府长期的支持,皇帝陛下非常愿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是我国也是战后初定,恐怕在军事上做出反应确有困难。”

    俾斯麦点了点头,他非常清楚王闿运说的都是实话,如果这位首辅大人一口答应下来,他反到是有些不放心了,事实上对于王闿运说的困难他也是早有准备,当下便道:“我们非常佩服贵国皇帝陛下的雄才大略,对于贵国国防军勇武之名也是早有耳闻,但我们非常清楚贵国现在国事初定的困难,同时两国遥遥,实在不便于兵力投送,而且也必定会引起英、法不安,”俾斯麦看着王闿运点了点头,便继续道,“我们希望贵国政府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宣布对我国的支持,同时在英、法有采取行动的迹像之前,能够在东南亚采取相应的积极行动,以迫使英、法两国不敢轻易动兵于欧洲。”

    王闿运想了想,用力的点了点头道:“这不难,我想皇帝陛下必定愿意为我们的朋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是我们的皇帝陛下很担心仅仅是我国在东亚的一些动作,是否能够让英、法瞻前顾后?这恐怕还需要贵国政府对英、法,尤其是法国作一些安抚。”

    俾斯麦笑了笑,突然说道:“首辅大人。说实话我非常佩服贵国皇帝陛下的眼略,要知道甚至在我国国内,对于统一德意志地反对声也是很高涨的,不久前我们联合奥地利打败了丹麦,而您却在这个时候到普鲁士对我们说支持普鲁士与奥地利开战统一德意志,贵国皇帝陛下的眼光当真锐利。”说着他又道,“贵国皇帝陛下提醒的确有道理。这也是我国所担心的,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与英、法、俄联系。对于俄国,我们支持他们在波兰的军事行动,对于法国,我们对拿破伦三世暗示支持他们对卢森堡和瑞士法语区的利益,至于英国,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过份削弱奥地利,那么被印度人搅地不得安宁的英国人未必会有勇气再欧洲再打一仗。当然,这就要感谢贵国地皇帝陛下了。”

    王闿运笑了笑,继续道:“此外我们的皇帝陛下还认为统一德意志各邦国,贵国政府可以考虑先北后南的策略,首先从奥地利手中统一德意志北部各邦国,至于法国控制下的南部德意志邦国,可以缓一步再说。”突然王闿运话锋一转道,“其实这些意见贵国皇帝陛下与首项大人自然都考虑得当。我就不再多说了,至于援助,我想除了在东南亚的积极行动外,我国政府还可以公开的站在贵国政府这一边,不仅仅牵制法国在东南亚的兵力,还可以在东北亚向俄国展示一下我国政府与贵国地友谊。除此之外,我们的皇帝陛下还认为,在美国南北战争中,英国政府无耻的支持南方叛军,现在美国内战结束,他们对于英国人的不满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能够取得美国的支持,那们贵国的成功便又多了一分把握。”

    始终默不作声的威廉一世突然道:“现在地世界以英、法、俄为强,而普、中、美三国则是新兴的大国,如果想要进入强国地位。那我们三国任何一个单独挑战英、法、俄都是不够的。如能结成联盟,我们三国在亚洲、美洲、欧洲相互配合。必定能够与英、法、俄较量一番。”

    谁料没等王闿运说话,俾斯麦却先说道:“皇帝陛下所言甚为有理,但眼下中、美两国具已统一,唯我普鲁士尚在分裂,此时三国联盟,则必定刺激欧洲诸国,对我国统一不利,臣认为联盟之议,可待德意志统一后再议。”

    王闿运原以为俾斯麦如此公然的当着外使的面反驳皇帝旨意,这个威廉一世八成要火冒三丈了,谁知道威廉一世仅仅是微微一笑,便接着道:“首项说的有理,此时仍要以统一为唯一要务。”

    普皇地态度让王闿运有些摸不着头脑了,到是普皇宽厚还是在普鲁士说话有份量的是首项俾斯麦?这要是放在国内,帝国皇帝八成要拍桌子了,看来这普鲁士的朝局得回去好好研究研究,但不管怎么说,俾斯麦的意见无疑是正确的,尚未统一的普鲁士无论是资源、工业还是舆论,都不足以承担联盟的责任,而且王财也明确交待过,帝国政府不会为普鲁士的统一投入太多的精力,结盟的提议也是颇让王闿运为难地,于是便道:“俾斯麦首项说地非常有道理,我认为可以将我们的约定形成一个密约,这样即能统一双方地行动,又避免提前让英、法有准备。”

    王闿运的提法让威廉一世和俾斯麦都很满意,签订密约确实可以约束双方的行动,确保双方的权力,经过几番沟通之后,俾斯麦代表普鲁士政府,王闿运代表中华帝国政府在柏林签订了《柏林密约》。这份密约的主要内容包括:1、中华帝国政府在普鲁士统一战争开始后,全力支持普鲁士,在普鲁士提出请求,并且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向印度、越南的英、法军队以及俄罗斯国展开积极行动,以策应普国的军事行动;2、如果普法宣战,那么中华帝国政府有责任在亚洲采取相应的牵制行动,3、普鲁士在矿山、冶金、金融、法律、铁路、机械制造、造船七项上向中华帝国提供技术支持,并鼓励普鲁士商界前往中华帝国投资;4、选派优秀学者赴华讲学,并帮助中华帝国政府兴建三所综合大学。除了这四条主要条款以外,双方还议定在普鲁士统一后,继续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柏林密约》的签订标志着中、普两国进入了全面合作的时代,虽然这并非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军事同盟,但其中的一些条款已经把中、普两国紧紧的连系到了一起,王闿运并不知道自己的皇上对于这份条约是否满意,但是对于这位帝国首辅来说,王闿运认为是比较合理的,主要条款中对于帝国政府的责任要求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普鲁士发起统一战争后,帝国政府将要采取的牵制行动并没有约定行动的强度,全面开战叫牵制,小股士兵的越境袭击也叫牵制,而且在他看来,牵制就不是主要战场,就不需要投入大量的兵力。事实上俾斯麦还提出了一条,只不过王闿运没有答应,俾斯麦极力劝说王闿运答应在可能的普法战争中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并答应在击败法国后,由中华帝国继承法国在亚洲的所有殖民地。这项条款若是王财听到的话,十成有九成就要一口答应下来,但是王闿运不像皇帝那样对普鲁士有信心,他担心如果普鲁士失败,那这一款内容必定要激怒法国而给帝国带来麻烦,因此犹豫再三还是拒绝了。

    密约签定后,俾斯麦举办了一个大型的酒会,并邀请了许多普鲁士工商界的人士参加,这些商人都意识到王闿运是个大主顾,纷纷借着酒会向王闿运介绍自己的产品,而王闿运也是来者不拒,酒会结束肚子没有填饱,方方面面的资料到是拿了不少。在柏林休息两天后,俾斯麦亲自陪同王闿运前往他的家乡福里德里斯鲁参观,一路上王闿运充份体会到了发达的铁路网给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当俾斯麦得意洋洋的宣称他只要两天时间就能让驻防东、西两面的军队换防时,更把帝国首辅听的震惊不已,相比之下帝国国内的铁路实在太落后了,不但铁道线路有限,甚至连机车也不多,军队的调动大部分仍是要靠士兵的两条腿,这让王闿运对于普鲁士军队的动员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如果战时这些资源能够全部动员起来,那在几天之内将全国的精锐集中到了一个攻击正面上也并非是什么难事(事实上普法战争中,俾斯麦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击败了法国),忍不住一脸的羡慕。

    羡慕归羡慕,但是中华帝国毕竟太大了,要达到普鲁士这样的程度即便是皇上的十年计划能够实现,那也只不过能够让沿海省分有所突破而已,要想实现全国复兴,那非百年之力实在难以实现,想到这里王闿运又忍不住有些失落,忍不住向俾斯麦请教道:“首项大人,普鲁士十数年来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绩,您有什么经验可以介绍吗?要知道我国政府目前也在努力于国内的发展。”

    俾斯麦严肃的想了想道:“教育!如果要我回答普鲁士为什么能够迅速强大,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育!”

    [奉献]

第246章:争夺太平洋

    第246章:争夺太平洋

    第246章:争夺太平洋

    王闿运疑惑的看着俾斯麦,想了想道:“首项大人,我自然知道教育的重要意义,但是教育的目的乃是使人明理晓义,我们中华帝国有一句话,义之所及,虽千难万险亦慨然而往,这才是教育的目的,与国家发展有什么联系呢?”

    俾斯麦点了点头道:“不错,那是因为我们两国教育的内容不同,据我所知贵国教育的方向在于道德与文化上,这对于保持贵国的传统当然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却不利于新文化的平民化,普鲁士在1825年就把公民受教育的权力视为公民的义务,而到了1850年这一制度正式被立法保护,学生接受教育免费的传统也因此而确立下来,我们的孩子不仅仅学习历史,学习哲学,更是学习自然科学和经济发展的知识与技术,这些拥有知识的国民在推动国内经济发展上的作用绝对是不可思异的,”说着俾斯麦诚恳的对王闿运道,“首辅大人,我有一句话希望您能转达贵国皇帝陛下。”

    王闿运点了点头道:“当然,愿闻其详!”

    俾斯麦看着车窗外飞驰的景物,缓缓道:“国家的富强并不在于有多少工厂,有多少商船,更不在于有多少军队,而在于全体国民的素质,在于富强国家的信念深入到每一位国民的心中。”

    “国家的富强并不在于有多少工厂,有多少商船。更不在于有多少军队,而在于全体国民地素质,在于富强国家的信念深入到每一位国民的心中。”当王财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已经是两个月之后了,王闿运远涉重洋回来时,皇帝陛下正在为日本取得的胜利得意洋洋,他也没有想到屠杀政策能够让日本人产生如此强烈的顺从感,自己带着复仇心情的命令却换来了如此好地结果。真是让皇帝意外,而首辅大人回国后带给自己的俾斯麦地忠告更让他意外。关于教育的重要性他并非不清楚。而且自己也一直在做这件事情,但是俾斯麦的这句话让他觉得自己的政策似乎哪里出了问题,事实上帝国政府目前仍然是以扩大工、商业为第一要务的,可无论自己如何努力,工业的发展速度仍然令皇帝不满意,分析其中的原因,王财一直认为是政府投入地力度不够。甚至朝中官员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俾斯麦的话似乎让皇帝有了别的看法,缺少合格的技术工人,缺少有远见的成熟商人,缺少高科技创新,缺少大型企业等等,可以说现在的帝国发展模式就是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这中间与整体国民素质不高可能是有极大关系。而王财又想到了发展教育中的种种困难。例如最严重地教师缺乏问题,直到此刻他才最后下定决心,必须要从西方聘请大批的专业教师来补充国内对师资的需求。

    随后王财把洪仁玕与李善兰找来和王闿运仔细讨论了整整一天,最后这位皇帝下旨向西方高薪招聘专业教师,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哲学、绘画、音乐,只要这些教师肯来。那帝国政府就舍得给钱,甚至平均算下来,一位专业教师的工资比朝廷官员的收入都要高三倍,不但如此,王财还严令每年往教育上的财政拨款再增加两个百分点,达到了前所未有地10%。更让官员大掉眼镜的是,王财宣布从今以后,朝廷对于教育的投资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还命令容闳把“国家应通过人事上、财政上与组织上之措施。来促进并资助教育、学术研究。并使之传于后代,国家当年用于教育的财政支出不得少于当年财政收入的10%”并“保证教育、学术研究不受其它学术以外势力之任意干涉。而得以自由地发现与探究真相与真理”和“国家保证个人的发明、创造、著作在一百年内享有独立与不受侵犯的完整权力”写入正在草拟的《中华帝国律》,从国家最高法律上来确定重视教育的根本国策、教育的独立性以及对个人创新意识地保护。

    自此,朝廷在教育地问题上采取了一种更为开放的政策,而通过法律地形式来保证教育与学术研究的独立性更是立刻为皇帝赢得了国内学者的一片赞扬声,这条法律条款的生效,意味着千百年来禁固、束缚国人思想的“文字狱”被彻底的摒弃了。而同时对个人创造性发明的法律保护也鼓励了人们将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生产力的创造中。

    此时的王财并没有意识到他今天的决定对于帝国产生了怎么样的巨大影响,但是在未来的一百年内,逐步掌握现代科技与文化的帝国公民爆发了中国人长期以来被压抑的创造力,以每年20%的增长速度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发明与创造,而这些发明又极大的推动了帝国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复兴,使帝国渐渐摆脱了在科技上亦步亦趋于西方的落后局面,而迅速成为了一个科技强国。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关于《柏林密约》的签订王财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是对于自己的首辅大臣拒绝了俾斯麦提出瓜分法国海外殖民地的好主意实在有些失望,但为人持重也是王闿运一直以来的风格,再说法国真要是被削弱,即便没有这个条约,想夺取亚洲主导权也是轻而易举的,只不过要等普鲁士先动手罢了。

    早就对王闿运访问普鲁士颇有怀疑的英、法各国自然不相信普国官方发布的普中经济合作协议声明,派往普鲁士的暗探间谍纷纷在柏林大搞无间道,居然也被他们探出了一些风声,得到消息的法国便跳出来指责普中的合作完全是针对法国的军事同盟,强烈抗议一番之后警告普鲁士,说什么法国将要考虑在普、奥之间的立场了。可俾斯麦也不傻,除了完全否认普、中有过任何针对第三国的协议外,还亲自拜见了拿破伦三世,再次肯定了法国对卢森堡、瑞典法语区的权力,总算是让步了几分好处,这贪利短视的拿破伦三世原是不把普鲁士放在眼里,所探得的情报又并非这么确切,拿了好处之后,也没有再继续追究此事,只是下令边境守军加强戒备。

    即然知道普军即将在欧洲采取行动,王财也悄悄下令总参制订相应的计划,事实上在陆战师恢复对日本关东的控制后,王财的野心也开始渐渐膨胀,在日本东面的广袤海洋上,散布着无数个大小的岛屿,王财来自二十一世纪,他自然知道后世对于国土的定意,大海上的一个个岛屿往往能够占有数十、百海里的海洋资源,这对于能源日渐短缺的世界趋势来说,多一份资源,就多一份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事关子孙千秋万代的事情,王财自然百倍警惕。有心把这些岛全都占领了,却又苦于水师实力不足,况且南海问题尚未解决,更抽不出力量来拓展太平洋了,左思右想之后,王财下令制作一批石碑,上面全部镌刻“中华帝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字样,派出水师战舰携带这些石碑远涉太平洋,王财告诉他们,凡是没有人的岛,每座岛上都要树起一块石碑,凡是有人的岛,那就或收买,或威胁,总之这石碑也要树起来,若是岛上土人不同意,你们就想办法让他们同意,利欲熏心的皇帝还赤luo裸的说“不同意,就用你们的枪炮去让他们同意!”

    结果在世界各列强忙于创占人口重多的殖民地时,中华帝国政府却派出了水师舰只去抢占散布海洋上的那些无人荒岛,甚至不惜靠屠杀政策来对付岛上的那些原住土民,一时间整个太平洋都被中华帝国战舰的火炮炸得魂飞魄散,仿佛只是在数月之间,除了那些已经被各国列入势力范围的大小岛屿外,太平洋上近半数的岛屿上都树起了像征着帝国领土的石碑,直到此时各国列强才反应过来,心急火燎的也派出军舰来争夺,一时间整个太平洋上来来往往的都是到处忙着抢岛的各**舰,好在大家各抢各的,彼此之间到也没有发生冲突,总算是中国人下手快,居然凭借坚船利炮把夏威夷群岛也给一口吃下,消息传来直让皇帝张大了嘴巴半天合不拢,他实在不明白美国人怎么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吃掉夏威夷呢?仔细思索之后便也恍然,此时美国《宅地法》颁布才两、三年,西进运动刚刚开始,整个美国西海岸远远不如东部发达,美海军主力也都集中在东南部,更何况自称民主的美国政府,当然不会像**的帝国政府这样高效率,等到刚打完仗的美国议会争论出个结果的时候,早已错失了良机,白白便宜了王财。

    [奉献]

第247章:帝国舆

    第247章:帝国舆图

    第247章:帝国舆图

    即便现在太平洋上到处都是帝国权力的象征,皇帝还是不放心,这石碑毕竟是死的,万一哪天谁冲上岛礁,然后再推说上岛时并未曾看见有什么石碑标记,此时却又如何?岂不是变成了扯皮的事情?为了保证这些岛屿能够真正的列入帝国版图,王财下令内阁派专人限期绘制《万世一统帝国舆图》,实际上就是标明帝国疆界的地图。在这份地图中,王财不但把把蒙古、锡金、越南、琉球、缅甸、日本关东、朝鲜这些藩国属地和太平洋各岛都列入帝国疆域内,甚至连八字没有一撇的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也提前绘了进去。

    自从东北亚被中国人抢去之后,俄罗斯就一直在考虑将阿拉斯加给卖掉,克里米亚战争与东北亚战争让俄罗斯到现在仍然有450万卢布的债务没有办法还清,俄罗斯财务大臣赖滕上奏沙皇,说目前国内已经无法筹措这笔钱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用新的外债来偿还旧的外债,而同时康斯坦丁※#8226;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也积极向沙皇建意出售荒凉不毛的阿拉斯加来换取俄罗斯急需要资金,在他们的劝说下,沙皇居然也非常同意,御笔批示:“此议值得考虑。”

    俄罗斯即然有心出售阿拉斯加,那他们想找的主要买主就是美国人了。美国人一直把控制整个北美做为自己的即定国策,在俄罗斯眼中看来。阿拉斯加只有卖给美国人才能得一个好价钱,谁料到美国人居然举国反对,当时地阿拉斯加1/3的面积位于北极圈内,气候严寒,除南部沿岸外,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除了一些美国渔民外。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认为这块土地根本毫无价值,而且南北战争刚刚结束。美国也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做这事,因此美国国务卿威廉※#8226;西沃德在国会中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正在俄国人准备出钱收卖美国的国内媒体,制造舆论时,中国人突然跳出来说对这块地有兴趣,甚至连价都不还的直接同意俄国人五百万美元地报价,这让俄罗斯意外。更让美国人意外。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只要有了竞争,抢地人就多起来,原本对阿拉斯加毫无兴趣的美国人,在听到中国人连价都不还直接叫价这块荒地后,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相信,在这冰天雪地之中必然有他们所不知道的好东西,否则中国人干嘛这么心急?居然一改此前阴阳怪气的态度。开始积极的与俄罗斯讨价还价。最高兴的莫过于俄国人了,有了两大国地竞价,原来准备半卖半送的这块地,居然价格一路彪升,一个月内就从五百万美金涨到了七百万,而就是这样。中、美两国向来友好,但这回却如两个赌徒一般互不相让,谁都不肯松口。中华帝国向来是王财说了算,皇帝铁了心要买阿拉斯加,就算钱百万哭天抢地的反对,到最后还是得把钱拿出来,而美国就不同了,随着价格一路上涨,美国政府反对的声音越来越高,一直炒到八百万美金后。为美国政府提供购买资金的洛希尔财团也开始吃不消了。最终退出了竞争。

    美国人退出竞争,那俄罗斯人就兴致勃勃跑来找王财要钱。却不料王财两肩一耸,非常干脆的说了两个字“没有”,这下把俄国人气的发狂,如此戏弄,分明就是对沙俄的蔑视,不过王财也并非是存心开这种玩笑,他虽然不知道阿拉斯加到底有些什么好东西,但是多一块地总是不错地,这才公然跳出来与美国人竞价,可是八百万美元毕竟相当于帝国一年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且不说现在帝国每一分钱都已经有了用处,就算有闲钱,王财也不能一口拿出这么多来,因此让李鸿章去和俄罗斯特使斯捷克利谈判。

    这场谈判相当艰苦,王财到不是想把价格再降下来,他只是想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来支付,按照王财的计划,如果俄罗斯能够同意分十年还清,那他就可以仿照美国的《宅地法》,任何成年国人只要向政府交纳五十华元手续费,就可以得到东北亚或阿拉斯加100亩土地的使用权,积极鼓励国人向北发展,不但可以缓解中原人口压力,也可以加快北方地建设速度,数十年之后,国家一定可以从现在这些不毛之地上赚个盆满钵满。

    谁料自认为受辱的俄罗斯人打死不肯分什么十期付清,吵到最后放下狠话,宁可七百万转卖给美国人,也不肯八百万卖给中国人。无奈之下王财只好同意李鸿章的折中意见,首付五百万,余款两年付清,随后双方又是一阵讨价还价,最终还是价高的诱惑比较大,沙皇到底同意了这笔交易。于是十九世纪最大的一笔领土交易在中华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之间完成。

    皇上花了近九百万华元的价格买了一块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的不毛之地,在国内引起激烈的反对,特别是天京议政院的议员们在牛英久的鼓动下,越级上奏,要求朝廷取消这笔交易,但是王财翻了翻白眼,只回了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根本不管国内舆论,逼着钱百万拿钱,气得钱百万恼火之下提出辞职。王财虽然常常觉得钱百万让他花起钱来非常不爽,但他非常清楚,这十几年来要不是钱百万处处精打细算,朝廷哪里能省出这么多钱来?当下好说歹说,再三挽留,还保证下不为例,这才让钱百万哆哆嗦嗦地把钱掏了出来。

    没等完成交接,朝廷就正式公布了《北地法》,除了五十元就能换来一百亩地外,政府还宣布中国人民银行将对赴北方发展地国人提供低息贷款,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开拓北方的老百姓能够尽快地适应当地的环境,王财还命令征调黑龙江、吉林驻军进入东北亚、阿拉斯加开展基础建设,并在日本关东招募壮丁送到北方从事苦役,王财还授意日本驻军散布“淘金”之说,成千上万的日本人怀着淘金梦搭乘海船被送到荒凉的北方,下船之后,他们才发现这哪里是“淘金”?分别是来送命的!在中**队的看管下,他们没日没夜的从事着各种苦役,死者十之七、八。也正是这一点,使后世史家对于帝国皇帝的评价有了巨大的差异,帝国学者认为这是资本积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西方学者却说帝国北方的发展,是建立在日本奴隶的血肉之上,但不管怎么说,这看似残酷的政策,最终成就了帝国北方数百万平方公里国土繁荣的基础。

    《万世一统帝国舆图》制成后,王财仔细看过,非常满意,当即下令刻版印刷向全国发行,非但如此,他还命令总理衙门向各国公使赠送一份,以此来向各国宣示帝国领土范围,且不说看到舆图的老百姓头一回发觉自己的国家居然如此广大而目瞪口呆,单说那些拿到舆图的西方各国,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对这张地图表示了不满,英国人不满王财自说自话的把缅甸和印北划归了自己,法国反对王财把整个越南都画成了和帝国本土一样的颜色,西班牙指责王财把南海几座西属岛屿给“夺”走,葡萄牙批评太平洋的几座葡国领土也被莫名其妙被中国人吃掉,至于俄罗斯就更恼火了,中国人居然把《中俄东北亚条约》中划归俄国的柏海尔湖(贝尔加湖)又给划成了中国领土……

    一时间抗议,照会劈头盖脸飞到天京西华门68号,对华抱有敌意的国家言辞激烈,而与帝国政府没有什么过节的国家则纷纷送来标志清楚的本国地图,各国外事部门纷纷发表公告,强调本国领土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时强烈要求中华帝国政府将错误的地图收回硝毁。与各国政府激动不已的抗议完全相反,帝国政府始终没有任何回应,完全摆出了一幅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被各国一再攻击的《帝国舆图》也照样发行不误,好在地图上虽然多划了一些地皮,但中**队紧守原来的边界,并没有按图推进,各国吵了一段时间却得不到回应,时日久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事实上别说洋人不理解,甚至连朝中大臣都认为皇帝是疯了,如果说图上划了英、法、西等国的土地,是因为这些地区本来就是扯不清楚的,那把柏海尔湖划进来就根本是挑衅了,虽然俄罗斯现在也无心与帝国再打一仗,但帝国也不会因为图上画了,就真的占有了,这与黄口小儿逞口舌之快并没有什么区别,反而是没由来的得罪了这么多国家,当真是得不偿失。

    [奉献]

第248章:普奥之战

    第248章:普奥之战

    第248章:普奥之战

    但是皇帝却不这么认为,面对国际、国内一片责问之声,王财毫不动摇,他认为这《万世一统帝国舆图》标志着中华帝国未来江山的基本范围,现在是否为自己所控制并不重要,有些事情并不是一代人就能解决的,但只要丢下这个由头,那后人就有机会去解决,就以柏海尔湖为例,当初与俄人签订《中俄东北亚条约》时,因为的国力、财力都没有办法再和俄国人打下去,做一些必要的让步以换来俄人在中亚的让步是合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柏海尔湖毕竟是北方重要水源与战略要地,绝不能让俄人长期占领,但是王财政府因为条约限制,再起事端乃是于理不合,国际上也得不到支持,可今天留下这个地图,后来的政府就有重新收复失地的依据,只要条件成熟,便可出兵收复,大不了事后打一番口水战罢了,再说两次世界大战尚未发生,世界各国的版图也根本没有成形,谁能实际控制才是硬道理,至于那些根本就不是帝国传统领土的,王财就信奉一句话“谎话说了一百遍就是真理!”

    结果不管别人如何议论,算上抢来的,骗来的,以及耍赖蒙来的,帝国的疆域一下子便扩张了一倍有余,原来的近岸防御政策立时便显得过时,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领土却没有相应强大的水师巡视,一时成为王财头痛之事。不过此事却是无法,只能慢慢采购、建造了。

    就在帝国政府努力国内改革建设,江南、江北工商业迅速发展,国内科技水平持续进步地时候,太平八年,公元1866年,得到中、美两国公开支持与英、法、俄默取的普鲁士政府向属于德意志邦国的萨克森国王、汉诺威国王提出最后通牒。要求他们接受普鲁士提出的旨在强化德意志统一的《联邦改革纲要》,并且允许普军自由通过他们的国土。两邦国在奥地利的支持下。当即回绝,至此和平解决德意志统一地最后一扇大门也被彻底关闭。奥地利政府首先向普鲁士宣战,随后普鲁也调集军队宣战,在他们两国决心为德意志统一争个胜负的时候,与普鲁士有约定地意大利政府和千里之外的中华帝国政府也同时向奥地利宣战,顿时德意志的统一战争立刻演变成了四国大战的局面。

    根据中普之间的密约,中华帝国政府原是没有必要向奥地利宣战的。但是王财绝对不会放过这种趁火打劫的好事情,他深信普鲁士必将战胜奥地利,利用这个机会捞点好处正合了王财地心思,但相隔万里,出兵却是不可能,便授意总理衙门接连发布公告,为普鲁士摇旗呐喊,大声叫好。如此明目张胆的支持参战一国,乃是国际外交中的大忌,毕竟谁也说不清楚这仗到底谁会胜,普国胜了,王财这般招摇自然会得到普国的丰厚回报,但若是奥地利胜了呢?岂不是平空多树一个强敌?再说现在的普奥战事来看。双方势均力敌,谁都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评论胜负,就连铁血首项俾斯麦自己都带着毒药上战场,真不知道这中国皇帝是发了什么疯。

    此时的中华帝国自太平六年定下全力以赴发展工商业的国策以来,经过一系列政策地调整与皇帝的日渐开明,帝国经济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起色,特别是江北铁路线的不断延伸,沿线各处的商业潜力也渐渐体现出来,在威海、天津、大连四港一边建设,一边开始进行小规模的港口服务。从吉林、直隶一直到山东。数省地财货因此得以外运,而江南先进工商业的产品也得以源源不断的输入江北。既快又便宜,英国以海外贸易起家,而中华帝国仅仅是内贸便已经是极大的刺激了整个帝国的经济潜力。除了内贸,海外贸易也渐渐走上正轨,在李鸿章的倾力之下,轮船招商局的大规模海运迅速发展,从原先的大型海船七艘迅速增加到三十艘,贸易范围遍布整个东南亚,甚至还开辟了远达欧洲的航线,长期被西方商人控制的中欧贸易第一次有了中国人地身影。除了贸易外,在工业上也有了极大地进步,在王财鼓励教育的政策下,大批西方学者来华任教,整个国内地教育水平飞速提高,不但建成了自然科学的各门类学科专业学院,甚至还成立了绘画、音乐方面的专业学校,天京成为帝国政府高等学院分布最集中的城市(因为王财把天京所有的王府全部改建成了校舍),大批年青的学生入校学习,用不了三、五年,他们就能在帝国的各行各业上发挥作用,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极大的推动了新技术的发明,而新技术的发明又刺激了工业的发展,可以说现在整个帝国都显现出一片生机,也正是因为此,西方各国对于中华帝国的评价也越来越高,再也无人敢小觑了这个新兴的大帝国。只是那个雄心壮志的帝国皇帝时不时的弄出些事情来让洋人们哭笑不得,就像这次跳出来支持普鲁士一样,人们仍然把他看成是皇帝陛下的一时冲动罢了。

    果然没有多久,原本被俾斯麦寄以厚望的意大利军队居然在兵力、装备都占优势的情况下,在库斯托查与奥地利的第一次会战中大败亏输,立刻便失去了再战的力量,原本处于两线作战的奥地利军队一举便解决了威胁后路的意大利,转而抽出力量全力对付滚滚而来的普鲁士军队,这样一来双方胜负更是难料,就在各国都在猜测胜败之时,1866年7月3日,普奥两军相会在柯尼希格莱茨附近的萨多瓦村,爆发了一场欧洲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会战,当地集结的奥方兵力约23.8万,普方兵力为29.1万,双方五十万人在这块小小的村庄附近为了德意志的统治权进了最后的血战。双方激战竟日,最终有着强大工业基础的普鲁士彻底击败奥地利,奥军损失四万五千余人,已是无力再战了。凭借新胜之威,普军乘胜追击,奥地利迫于无奈,最终同意停战和谈,在尼科尔斯堡的一番唇枪舌战之后,宣战的四方签订了《布拉格和约》。对于普、意来说他们一方取得了北德意志邦的控制权,另一方得到了原属奥地利的威尼斯,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除了摇旗呐喊之外什么力也没出的中华帝国在普鲁士的帮助下,居然也以战胜国的身份从奥地利得到了开设工厂和单方面关税优惠。当然,王财也很清楚自己这个战胜国的身份来的实在有些不上台面,也不愿意因此而与奥地利结下血海深仇,因此也同意普鲁士不过份削弱奥地利的意见,表示愿意有条件的对奥地利开放帝国市场,并就此继续与奥地利进行谈判。

    捞了这个好处,真是任谁也没有想到的事情,西方各国虽然颇为羡慕,但也不得不佩服王财的眼光独到。飞来的好处王财自然不会轻易放过,马上下令朝廷给予到奥地利投资办厂的国内商人优惠贷款,甚至还以朝廷的名义成立数个国有企业,由商力部选派得力干员主持企业运做,这些企业涉及军工、化工、制造等数个方面,王财还授意这些企业全部把总部设在奥地利,就近之便,招募能人技师,学习西方选进科技文化与企业管理经验,并将学习的经验源源不断的送返国内。除此之外,皇帝还暗中指示情报部在这些企业中安插情报人员,刺探西方各国情报。可以说这是帝国头一次真正的把手伸到了列强中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打败奥地利的普鲁士一跃而成为欧洲大国,而普皇和俾斯麦也是为了击败奥地利,取得德意志北方控制权而庆贺不已,整天忙忙碌碌的协调北德意志各邦国,为建立一个统一的德意志而做最后的准备,此时英、法、俄等国纷纷派出使者向普皇威廉一世表示祝贺,此刻他们并不知道,铁血首项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控制了南部德意志邦国的法国了。对于帝国政府来说,普奥之战也只是前奏,接下来俾斯麦针对法国的全部进攻才是可以真正捞到好处的时候,一时间帝**队悄悄的进行调整,为了把法国人的力量一举赶出越南,王财下令越北总督石达开做好准备,皇帝认为这次越南的军事行动不会规模太大,因此不想调动国防军主力,完全依靠西南太平军旧部完成,为了防止法国舰队攻击越北港口,王财还命令水师以剿捕海盗为名,进驻越南南部港口,只待战斗打响,立刻突袭港内的法国舰队。

    [奉献]

第249章:全民健身

    第249章:全民健身

    第249章:全民健身

    谁知道王财急不耐的等着普鲁士动手,而普鲁士似乎一点都不急,不但普军谨守边界,连普国政府也是一再向拿破伦三世表达“诚挚的谢意”,此时王财甚至有些怀疑是不是俾斯麦不想统一了,只好暗中下令各路大军暂时收起锋芒,静观其变。

    事实上王财错怪了普鲁士的铁血首项,刚刚击败奥地利的俾斯麦虽然痛恨抢占着德意志南部的法国人,但是他深深明白,在没有稳定刚刚统一的德意志北方之前,普鲁士挑起战争就很有可能会造成刚刚统一的德意志北方再次混乱,因此俾斯麦不断的游走于汉诺威、萨克森等各盟邦,在他的努力下,最终成立了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联邦。联邦初立,俾斯麦心有顾忌,王财接到普国的消息后,到也能够理解,只是他积极策划的驱逐法人计划却不得不无限期推后了。

    可以说现在的帝国在皇帝的东征西讨,内外政策之下,国力迅速提高,随之而来的便是老百姓越来越有自信,但不知道是怎么搞的,尽管这些年来帝国大军屡战屡胜,甚至和英、法这样的强国也硬碰硬的干过了,但是国内的老百姓看见洋人还是怕的要死,如果说十年前高呼“洋大人”是因为恐惧的话,那现在仍然这么喊就让人不解了,那个困扰帝国政府的领事裁判权早就被朝廷收回,洋人在国内也不敢再像以前那个为所欲为。甚至公平的说,如今在帝国境内从事各种事务地洋人基本上还是遵守帝国法律的,打架斗殴之类的事情都很少发生,因为这些洋人非常清楚,只要他们稍有出轨,马上就会有大批的中国警察来找麻烦,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了。但是为什么国人看到洋人还是混身打颤呢?皇帝与几位夫人讨论许久之后。最终认为这是国人的一个劣根性——习惯。

    在王财看来,国人是非常容易习惯的。习惯于被人压迫,习惯于被人剥夺了种种权力还相信别人是对他好,正如现在地国人习惯于洋人骑在自己头上作福做威完全一样,一定得想个法子,让中国人彻底从精神上藐视这些金发碧眼的洋人,把他们当成未开化地长毛猴子就是最好!至于用什么办法,到也不是难事。王财早就琢磨着以己之长克彼之弱,即然当年洋人能到中国来摆擂台,那为什么现在咱们不能去洋人那里摆擂台?此外,王财也有一个担心,现在朝廷一心发展洋务,学习西方,结果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对于西方文化完全痴迷,更有甚者公开宣扬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是处。主张全盘西化。这种情况随着国内开放程度的加快变得越发严重,虽然这种声音目前仍然不是社会主流,但长期下去,必然会造成两种结果,要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完全被摈弃,要么就是文化上的分裂而造成族群对立。这种情况真要出现,那却是王财万万不忍看到的。在王财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固然有糟粕,牺牲个性而换取苟且偷生之类,但也有精妙之处,就比如他最近看的《墨子》,这兼爱非攻的理论绝对是领先于时代地,守旧固步自然是不对,但全盘西化也绝对是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财实际上已经做了一些努力。比如他命令各地官府每年都必须组织一次“冠礼”、“笄礼”。各地年满二十的青年男子和年满十五的少女每年这一天都必须穿上官府提供的传统服饰,由当地大儒为他们行成年礼。又比如国家各级学校都开设国学必修课,研读四书、唐宋诗词,还比如朝廷出钱资助少数民族学者重新整理本民族典藉等等这些都是王财为了保持中华文化传统而做的努力。

    应该说王财的努力是有效果的,已经中断了三百多年的中华文化开始了复兴地脚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在节日里穿民族传统服饰欢庆节日,很多因为种种原因而被各朝代列为**毁版的典藉也重新刻版发行,这些都说明了朝廷的文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但是也有很多人,特别是洋务发达的地区,年青人习惯于平头西服,言必称“先生”、“女士”,食必是西餐洋酒,这是改革开放必然会带来地效应,但是朝廷却必须对这种迷信西方的情况提高警惕。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王财最终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所谓“全民健身运动”就是把中华传统运动项目——武术给上升到国家行为的高度,鼓励全国老百姓都学习武术,强健体魄。文化部下增设国术司,重新登记全国武术各门各派,并邀请这些门派的好手来天京参加“帝国武术大赛”。当然有很多清高的武者认为这种官府比赛与做朝廷走狗无异,但也有很多人认为一身好本事,正该卖与帝王家,一时间报名参赛的各派好手到也是来了两百多人,只是令王财遗憾的是这些门派中并没有武侠小说中常见的崆峒、昆仑、桃花岛,也似乎没有人会九阴真经、打狗棒,至于那些如同直升机般在空中悬停所谓轻功更是完全没有,只有一个自称混号“草上飞”的轻功高手,但他爬上围墙的那股子废劲让皇帝都不忍心看下去。

    按照王财地计划,首先是用武术大赛挑选出一批武术好手,然后送他们去国外巡回摆擂,甚至连擂台两边地条幅皇帝都想好了,上联叫“拳打五洲红毛鬼”,下联叫“脚踢四海碧眼贼”,横批本来是想叫“西洋病夫”的,但是傅善祥非说这样地对联、横幅没得叫洋人嘲笑,只好暂且作罢。

    不过这并不影响武术大会的进行,经过半年的拳来脚往,及到普、奥之战结束后不久,帝国首位拳王也诞生了,这位名叫程慕侠的中年武师看起来并没有王财想象中的那么健壮,到是第三名的周星星又高又大,肌肉结实,实在不明白程慕侠到底是怎么打败周星星的。

    “三位却是何门何派?”皇帝好奇的询问道。

    程慕侠站起身道:“皇上,草民沧州太祖门,练得是太祖拳……”没等他说完,那个粗壮结实的周星星接口道:“皇上,草民周星星,功夫是自学的,草民机缘巧合,得到一本武术密藉《大悲掌》,皇上你看,”说着周星星一把伸出又大又黑的一双巨掌,“草民苦练十年,终于有所成就。”

    王财张大了嘴巴半天没有合上,看来还真有靠着密藉成为高手的人,怔了半天点了点头,朝那个不停咳嗽的老头道:“老丈却如何称呼?”

    老头又咳了几声,朝王财欠了欠身道:“皇上,咳……草民华山派林东平。”

    一听是华山派的,王财来了精神,马上探问道:“华山派以前是不是有个掌门人叫岳不群,又有个掌门叫令狐冲?那《葵花宝典》有传下来吗?”

    老头显然不明白皇上的意思,皱着眉头想了半天,直连咳嗽也停了,过了许久才肯定的说:“肯定没有!”

    王财闻言颇有失望,随即便道:“三位都是帝国武术顶尖的人物,放在过去那就是武林盟主了,现在帝国不兴这个,只是朕琢磨着你们身为中国一流高手,应该为国家争光,为中华武术同仁争光,对不对?所以朕有意送你们去海外摆擂,与洋人们过过招,也好叫洋人们知道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长长国人的志气!不知道你们觉得如何?”

    三人闻听皇帝此言,当真是颇为意外,相互对视了几眼,只听那老者道:“皇上,草民以为武术乃是强身健体之术,原不在于争强好胜,草民此番参赛,也正是因为皇上以强健百姓体魄为号召,国人积贫积弱,正该以武术凝聚人心,振奋国人志气魂魄,至于去海外摆擂,草民以为此举已违背了皇上强身健体之意,草民以为皇上无需争此义气短长。”

    “人老了就是怕这怕那,”周星星抖了抖一身的肌肉,翻了翻白眼道:“皇上文治武功,咱们国家好生兴旺,想当年洋人可欺负咱们狠了,今天咱们翻身了,干么不能出去揍他们?草民愿意去!”

    说实话王财对于老头林东平的话非常不满,居然告诫自己不要争什么义气短长!说轻了这是不知礼数,说重了这是藐视皇室了,瞪着眼睛喝了口茶,王财转头不再理他,却问那个程慕侠道:“程师傅却如何认为呢?”

    程慕侠欠了欠身道:“皇上,草民与林师傅心思一样,学武之人一是强身健体,二是锄强扶弱,若是争强好胜,草民以为或有不妥,草民师傅生前一再告诫门人弟子,不可随便与人争斗,至于去海外与洋人比武打擂……草民实在不明白皇上此举用意何在?”

    PS:这几天家中有事,尽量每天更新一章。

    [奉献]

第250章:文化外交

    第250章:文化外交

    第250章:文化外交

    王财万万没有想到三位高手中居然有两位都不愿意赴海外打擂,想了想便道:“你们以为朕此意为何?真的是只为争强好胜吗?”王财摇了摇头,自言自语的叹了口气,“这都是什么毛病?非得要别人打上门了,才知道去争强吗?”过了一会皇帝继续道,“且不说朕此举并非是为什么争强,就算是朕要争强又哪里不妥了?数千年来正是有了这争强之心,才有我华夏万里疆山,才有我民族绵延不绝,倘若人人都如你们一般以君子自居,那何以抗外辱,何以存民族?本朝立国以来,文治武功,威震环宇,天下哪个不正色以对?然前朝呢?庚辰年洋人辱我何甚?洋枪洋炮之下,同胞手足死者何止千千万万,那时却有何人来说一句公道,讲一颗君子之心?三百年来,我海外华人屡遭屠戮,其原因何在?便在于朝廷无力救护!今时不同往日了,朕要让天下人知道,朕不但关心帝国百姓的安危、利益,朕也会不惜一切的维护海外华人的安危、利益,这次通过你们赴海外摆擂,显示我中华武功之盛,也是给海外华人长长志气,好叫四海夷人都晓得,犯我大国天威者,虽远必诛!”

    王财这一番话说豪气干云,虽然是他临时想出的,到也让几人血脉喷胀,只可惜历代朝廷都对武者严加管制,极至满清朝时更是严厉镇压汉人武师。刀枪兵刃之类严禁民间私藏,几百年弄下来,搞得这些武者都像个娘们似得,尽管心中激荡,却仍然是默默不语,王财无耐之下便又道:“当然,朕此举的用心。还在于宣扬中华文化,广交朋友。你们去海外摆擂,当然不是要你们非把洋人打死不可,以武会友罢了,”说着顿了一下补充道,“但是只许胜,不许败,好了。不要再说了,你们地家人朝廷派人照顾,等你们回来之后,朕亲自迎接你们凯旋,若是一败涂地,丢了国家、朝廷的脸面,那朕定会很不高兴。”

    皇帝的这番话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商量的余地了,特别是最后一句话非常明确。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甚至王财赤luo裸的拿三人的家人做威胁,要是他们能一路大胜回国,那一切都好说,可要是一败涂地。结果就谁也说不准了,这“皇上很不高兴”会有什么结果?

    三人无奈之下,只得齐身施礼道:“皇上有旨,草民必定尽心竭力,为国家效力,为皇上尽忠!”

    王财点了点头,不想再说什么,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实在不明白国人的尚武精神都到哪里去了?想当年秦始发囚徒守北疆,武帝征天下甲兵击溯漠。却匈奴数千里。直把这些彪悍地草原民族赶到欧洲,差点儿灭掉整个罗马帝国。这都是何等的武功?怎地到了现在,这些武士个个捧着仁义道德的幌子,却半点血性也没有?王财始终认为中华文化是极具有包融性与与扩张性的,说到包融性很好理解,自唐宋以来,所有汉人政权对于其他文明的东扩一般都采取乐观其成的包融态度,这才会有四海宾服的汉唐盛世,无论是纵横欧亚的蒙古人,还是骑射天下地满人,这些少数民族可以占领中原土地,可以奴役汉族百姓,但是他们却不得不学习汉人的文化,不得不适应汉族人的生活习惯,而他们曾经引以为傲的本族传统却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的被汉文化融逝干净,这种文化本身的包融性使得汉文化历经千年的发展始终生机勃勃,充满生命力,而正是这种包融性的文化又极具有扩张性,汉文化地包融性使得汉文化长期以来在整个亚洲都处于领先地位,也正是因为这种领先,使得汉文明在亚洲各国中极具竞争力与文化优势,可以说整个亚洲各国的文化,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从而使亚洲各国在传统中都对中原政权有种自然而然的向心力与亲切感。但是非常可惜,原本应该迅速发展的中原文明却被两次少数民族的入侵而打断,元朝与清朝统治者出于维护本民族文化,对于汉文化以及各它各族文化都采取了极为歧视性地政策,血腥的文字狱不但扼杀了死者的智慧,更严重的是他伤害了整个文化的发展,束缚了全社会的思想,当然,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出现在少数民族政权中,只不过是比较严重一些罢了,事实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追求的最高理想就是把全国百姓的脑子变成皇帝一个人的脑子,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独尊儒术,从大兴文字狱到删改《四库全书》,无数前人思想地精髓都因为不合统治者地意思而惨遭焚灭,损失惨重之极,不过在王财看来,在信息传递严重滞后的封建时代,统一国民地思想不但非常容易,也非常有利于国家稳定的,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思想的独立性越来越难以通过政策的手段来强加约束,继续推行严格的思想控制不但阻碍时代的进步,也与王财鼓励教育独立性的朝廷教育政策相左,现在这几位武师娘娘腔的态度更让王财对于长期以来被压制的民族个性深为担心,甚至皇帝又开始异想天开的也弄个百家争鸣来,事实上他早就对儒家称霸千年大为不满了。

    没过多久,中华帝国总理衙门向西方各国都发出了举行一个搏击巡回赛的邀请,显然这个提意并没让各国有太大的兴趣,西方政治家都不明白中国人的皇帝又发了什么疯了,居然想让身材矮小的中国人与高大强壮的西方人比试拳脚?因此响应的西方国家潦潦无几,到是那一条“凡击败三位中国武师者,都可以得到三十万英磅的奖励”让各国洋人拳手有了极大的兴趣,消息发布后十多天,便有好几位洋人富豪委托本国政府联系总理衙门,表示愿意获得这次搏击巡回赛在本国的承办权,几番交涉之后,最终制订了一份巡回赛的日程表。

    根据计划,中华武术代表团首先前往俄罗斯帝国首都圣彼得堡,摆擂二十天之后前往普鲁士首都柏林,仍是停留十天,接下来在法国、英国、西班牙的几座城市各摆擂十天之后回国。为了配合这次“文化交流”,王财指示文化部与总理衙门一起在武术代表团所到的城市搞一次同期的文化宣传,而宣传的主要内容则是中华文化数百年来领先西方之处与古代发明对西方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作用,之所以选择这个宣传主题,是因为王财想通过这次宣传让西方人改变中国人落后、野蛮习惯性认识,近百年来中国人在文化上的劣势让西方人否定的整个中华文明,王财就是要让洋人们明白,若不是中国人发明了火药,西方恐怕到现在还在用刀枪,若不是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西方的海船恐怕还在汪洋大海上转圈呢。中国人不但要在拳脚上给洋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在科技思想上也要提高中华帝国的国际地位!

    自从武师们离开之后,王财就一直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事情是自己挑起来的,可万一把人送出去了,却一路被人狠揍,打得鼻青脸肿再回国可怎么办?毕竟欧洲人确实身材高大,而且中国武师又是千里迢迢而去,真要是有个水土不服,发挥不出水平也不是奇事。左思右想之下,王财甚至还暗示代表团实在没有把握力敌,那不妨智取,而皇上所谓的智取,就是私下在代表团的包袱里藏了大包的“十香软筋散”……

    总算程慕侠一干人等还算争气,到了圣彼得堡之后连败沙俄数名拳手,最后把号称俄罗斯排名第一的大力士普京斯基也给揍了。这个普京斯基起初无意于参加这种比赛,但经不住被华人武师打得鼻青脸肿的俄罗斯拳手的哭诉,终于赶到圣彼得堡上台打擂。程慕侠三人眼见普京斯基身材高大,又是名声在外,担心力所不及,几番商议之后,决心由三人中武功居中的周星星上台应战,一来周星星身子粗壮,挨个三拳两脚也无甚大碍,二来程慕侠也可以借机观察普京斯基的拳路,若是周星星不敌,程慕侠也可以做到心中有备。谁知道这个名声在外的普京斯基竟然如此不经打,除了胸口那一身黑毛让周星星心中略有害怕外,论武功可以说根本不是周星星的对手,仅仅五个回合就被周星星迎面一拳打得鼻血长流,又勉强支撑了十几个回合后,被越战越勇的周星星飞起一脚直踢下台——居然被打死了。

    [奉献]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1182/ 第一时间欣赏太平新篇最新章节! 作者:春锄所写的《太平新篇》为转载作品,太平新篇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太平新篇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太平新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太平新篇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太平新篇介绍: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而这又是一场颇具争议的战争,至今在这段历史中涌显出的众多历史人物还为人们津津乐道,这就是清末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2006年一位喝醉了喜酒而在回家路上莫名其妙的被卷入时间长河的年青人一头栽到了1853年的中国,此时正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国内矛盾重重,第二次鸦片战争将要开始的年代,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也刚刚登上历史的舞台,这位名叫王财的年青人如何才能在乱世中生存下来?他能改变中国近百年耻辱的血泪史吗?从胡说八道的逃兵,到一个开创历史的枭雄,他走过了怎样一个人生历程?幻想着做一个冲锋陷阵的英雄,却在血与火的面前双腿一软当了逃兵;自作聪明的玩战术,却让白手起家的部队伤亡殆尽;费尽心血兴建的兵工厂却发现没有合格的钢铁来源,他不得不面临连续数年的使用劣质产品;错误的把黄河改道算到了老蒋的头上,结果造成了怎么样的损失与背动;积极推行的太平天国乡官制度适合现实的社会吗……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曾国藩、李鸿章等等英雄豪杰都将再掀起血腥风雨,而才华洋溢的太平之花的傅善祥、年轻貌美的天长金洪天蛟、情深意重的女检点周秀英、雌威莫测的西太后等等,这些女人围绕主角又会产生怎样的交集?在尔虞我诈中他到底能走多远?成长起来的王财太平新篇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太平新篇,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太平新篇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