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顺皇朝TXT下载大顺皇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顺皇朝全文阅读

作者:飘依雨     大顺皇朝txt下载     大顺皇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三十二章:谈判拉锯战

    那契丹副使说道:“若不是贵国切断了和我大辽仅存的贸易通道,我大辽又岂会无端挑起战事?所以根本原因,还是在贵国身上!众所周知,我大辽出产不丰,香料、茶叶、瓷器、漆器、稻米和丝织品等,都需要从贵国的贸易中获取。贵国断了贸易通道,我大辽没了这些生活必需品的来源,如何不大兴刀兵?”

    冯承平和刘庚用眼神交流了一下,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契丹人果然无耻的意思。这时候,比起老好人的冯承平,不太好说话的刘庚开口说道:“此言差矣,贵国和我大顺,一向都没有贸易往来,我大顺也从来没有以朝廷的名义开过贸易通道。倒是贵国,每年必然南下犯边,掳我边民,抢夺财物,这些事情,是你们做下的吧?到底是谁先挑起战端,想必世人有目共睹,这个是无须争辩的!”

    契丹副使语结,不能驳。另一个副使说道:“就算是我大辽挑起的战端,也是因为贵国不和我大辽贸易的缘故啊!”

    冯承平笑道:“我大顺和辽国,向来都是刀兵相见,哪里真正坐下来谈过贸易之事?再说了,贵国没有我大顺想要的事物,开启贸易也是得不偿失,何必多此一举?”

    这句话倒是真的,大顺除了战马,其余的还真的不需要辽国的其他东西了。而辽国需要的东西就多了,香料、犀角、象牙、茶叶、瓷器、漆器、稻米和丝织品等,哪一项都是契丹人生活所必需的,而又是他们无法自给自足的,没了贸易之后,除了抢夺之外,他们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耶律良此刻终于插得进话来,说道:“冯大人言过其实,我大辽物产虽贫瘠,亦不是无贸易之物也。黄金在我大辽堆砌如山,白银遍地,如何做不得买卖?吾等敢言,若贵国开通互市,则顺辽再无战事,两国握手言和,把酒言欢,岂不美哉?”

    刘庚笑了笑,说道:“原来耶律大使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但今日之事,谈论的是贵国想赎回被俘将士之事,可不是讨论互市事宜。就算我们陛下答应开通互市,也需要你们先把赎金交付了,才有得谈。换句话说,这赎金乃是谈判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那就不用谈了。”

    双方谈到此处,其实已经谈崩了。一个想要赎金,一个不想给赎金;一个想开通边境贸易,一个不想开通边境贸易。双方简直就是牛头不对马嘴,谈不到一块去,哪能不崩?

    双方开始拉锯战,极力都想对方答应自己的条件,自己却不想付出一丝一毫的代价。谈到午时,来来去去都陷入了这个死循环之中。更好笑的是,这三个契丹正使副使,想要引经据典来反驳,却自讨苦吃。眼前这个礼部尚书,虽然口才不怎么样,但对于经典史籍,记忆之多,当世不做第二人想。内阁舍人刘庚,也不是吃素的,作为进士乙科第六名,也是了不得的牛人了,对于经典,又岂是钻研汉典没多久的契丹人能比的?这三个契丹人是班门弄斧,在这两人的夹击之下,饶是他们三个算是契丹人里面博学多才的,也被驳得哑口无言,最后还是那副使耍无赖,说不答应互市,就绝不交纳赎金。

    见契丹人毫无谈判的诚意,刘庚和冯承平也不多说了,浪费光阴。见已至午时,带着大顺的谈判团告辞而出,向陆承启汇报谈判进程了。

    当陆承启听闻契丹人想要开通互市的时候,心中默默地思索了一下:“契丹人的葫芦里,想卖什么药?开通互市,他们也没什么好处啊!要知道,哪怕是在历史上,契丹和宋朝也是处在贸易逆差之中,澶渊之盟得来的岁币,转眼间就又送回给宋朝了。而大顺在我的发展下,商业不敢说超越了宋朝,大概也相差无几了。没有澶渊之盟的岁币,契丹人又有什么底气来和我们贸易?”

    不过转念一想,陆承启又想到了一个坏点子:“既然我大顺的经济实力最强,那就以经济实力去碾压他们吧!把他们的钱全都赚完,那辽国就不战而败了。只是辽国分崩离析之后,会给女真人崛起的机会,比契丹人更加凶残的女真人,更是一个强大的敌人,这该怎么办?”

    一时间,陆承启拿不定主意,在垂拱殿之中背负着手,踱着步子走来走去。末了,才对等候多时的冯承平和刘庚说了一句:“既然那些契丹人毫无谈判诚意,那就拖吧,反正朕拖得起,就不知道耶律洪基拖不拖得起了。”

    不得不说,这一下真的是歪打正着。崔介安给耶律良他们的计策,也是拖字诀。他们基于对陆承启的性格分析,得出结论,陆承启是一个非常急躁之人,渴望青史留名,成为千古一帝。如果他们有榜样,肯定会说陆承启又是另一个隋炀帝了。可惜在这个异时空里面,并没有隋朝,所以他们不知道隋炀帝杨广是何人。但这并不阻碍他们的判断,他们坚信,陆承启是一个急功近利之人,只要拖上一拖,他就会妥协了。

    不曾想,陆承启的本意也是要拖住契丹人,为发展谋求时间。大顺的军队还是很孱弱的,哪怕装备了足够多的骑兵,在野战之中,也不一定打得过天生在马背上的游牧民族。

    既然这样,就只能用训练和武器来弥补了。偏偏这两项,是最花时间的,所以现在陆承启缺的是时间。等陆承启装备了几万人的火枪队,还怕这些契丹人不成?

    当然,也要先解决了洪祥式步枪的生产瓶颈,解决了后勤保障问题,才能有这样的底气。不然以大顺朝的现状,只能经得起局部的战争,有限的防守反击战。打反攻,攻入辽国腹地之中,那就有心而无力了。

    基于双方这样出乎一致的拖延思想,就看接下来几日,双方先要求再次开启谈判,看谁先沉不住气,谁就失去了主动权。

    陆承启对此毫不在意,指示冯承平和刘庚继续拖住他们,就可稳操胜券。接下来,就是要应对高丽国的使者了。

    对比经验不足的辽国使者,高丽国的崔介安,才是劲敌。这个人熟读汉家经典,陆承启是不敢与他比试引经据典的。要想在谈判桌上彻底压倒这个对手,则必须出其不意,把对手的水平拉到同自己一水平线上,然后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击败他。重申前经历过几次谈判的陆承启,对此也算是略有心得,稍微预备一些要说的话,就能主导谈判的走向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高丽的哀求

    陆承启刚刚准备好,就有小黄门进来禀报道:“高丽使者崔介安在殿外求见。”

    端坐在崇政殿里面的陆承启,稍稍平整了一番衣裳,说道:“宣!”

    不多时,在小黄门的引领下,崔介安一人来到了崇政殿之中。他刚想按照礼仪,先代表高丽国国王王徽问候一番陆承启的身体状况,却被陆承启何止住了:“崔大人,朕也不是第一次见你了,多余的礼节就不必了,直入正题吧。朕听闻崔大人你,近些时日来,一直求见朕,所为何事?”

    崔介安被陆承启这不按套路出牌的招数弄得有些失了分寸,好在他经历的阵仗多,很快就调整了回来。躬身一拜,说道:“我王遣小臣到贵国来,只为请求陛下宽恕而来。”

    陆承启倒是有些意外,愣了一下,假装不知情的模样说道:“哦,你们高丽国犯了什么过错了吗,怎么来请求宽恕了呢?”

    崔介安已经见识过陆承启的表演功力了,在这个时代,睁着眼睛说瞎话的,陆承启算是高手中的高手,腹黑中的腹黑。崔介安已经有了一定的免疫力。对于陆承启的厚脸皮,崔介安的方式是,单刀直入,绝不拖泥带水:“陛下应该知晓,我高丽转投辽国,奉辽国为宗主国一事的吧?如若不然,陛下为何下令,封锁与我国的贸易呢?”

    陆承启“恍然大悟”地说道:“原来是这件事情,朕这一阵子忙于政事,倒是忘了。这么说来,是你们高丽国的不是啊!”

    崔介安赶紧打蛇随棍上,说道:“正因为如此,我王才派小臣前来,对陛下述说苦衷……”

    陆承启叹了口气,说道:“这就是你们高丽的不对了,明明知道朕与那辽国不共戴天,为何还要转投辽国?难道我大顺没有能力保住你高丽国?”

    崔介安突然痛哭流涕,说道:“陛下,您是不知道,那辽国有多凶残啊!每每犯境打草谷,我高丽国民众苦不堪言,我王怜惜百姓,不得已才转奉辽国为宗主国的。但我高丽对大顺绝无敌意,此心天地可鉴啊!”

    陆承启通过监察司的暗报,已经得知现在高丽国已经出现了一些失去了大顺这个经济大国,技术大国的弊端,虽然不甚明显,只是停留在高丽贵族之间,可那也让很多高丽贵族有些受不了了。没有了大顺的香料,茶叶,象牙和丝织品等大宗货物,高丽贵族的生活,和平常人家的生活已经没了什么两样,根本体现不出他们的优越性来。而一些隐藏的弊端,则是大量依附两国贸易的高丽商人,已经破产,或者不得不开始转行从事其他买卖,对高丽朝廷也颇有怨言。原先一片繁荣的高丽国经济,突然间萧条了起来。这样的变化,让王徽有点心惊胆战,不得不赶紧遣使过来,向大顺赔罪,希望能重新开通两国贸易。

    有了高丽国的第一手资料,陆承启就立足于不败之地了。他假装认真思索,心中却道:“这些高丽棒子,做戏倒是一流的。不叫你们心疼一阵子,你们不知道我的厉害!对了,我怎么把这个借口给忘了?”

    陆承启灵光一闪,连忙做出阴沉的脸色,怒道:“崔大人,你当朕是傻子吗?高丽、辽国与大顺,在幽云地区之中,呈三角态势。若是放开了边贸,那契丹人通过这个商路,突然袭击我大顺怎么办?幽云十六州乃我大顺中原门户,岂能因小失大?朕虽不通兵略,却还是有这等眼光的。你再做这样无礼的要求,朕定叫人撵你出去,今生不得踏入大顺境内!”

    崔介安没料到陆承启的反应这么大,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得呐呐地说道:“陛下,我高丽绝无此心,绝无此心啊!”

    陆承启黑着脸,说道:“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朕对你们高丽,失望透顶,如何没有防备之心?任你说破天,朕也不可能答应再开边贸的,你死了这条心吧!”

    崔介安哭着哀求道:“陛下,我高丽愿派世子前来大顺,以鉴我高丽绝无侵犯大顺之心,也不会帮助辽国侵犯大顺边境!”

    陆承启冷哼一声,说道:“区区一个世子,如何比得上我大顺数百万边民性命?”

    崔介安不料陆承启态度如此坚决,一时间没了主意,想到高丽国王王徽的谆谆叮嘱,他不由得有些恐慌。高丽国内他的政敌也不少,眼红他的人也不少,要是这次完不成任务,回到高丽之后,他的日子可不好过了。

    “不过,”陆承启突然话锋一转,让原本已经绝望的崔介安好似捉到了一根救命稻草,闻言立即抬起头来,眼巴巴地看着陆承启,让陆承启觉得非常好笑。“朕也不是不讲道理之人,只要你们高丽国把浿西道一带的军队,退后至你们所谓的西京附近,朕倒是可以考虑重开边贸。”

    崔介安脱口而出:“不可能!”

    “嗯?”陆承启直视崔介安,把崔介安看得直发毛,心里说道:“这小皇帝实在精明过人,我高丽军队要是退至西京,那高丽腹地则无险可守。要是大顺名正言顺地把浿西道全都化入自己版图之中,我高丽岂不是每日活在大顺的刀锋下面?此计绝对不行!”

    崔介安摇了摇头,说道:“陛下太过强人所难,这个办法,恕小臣没有权力决定,小臣也相信,我王也绝不会答应这个条件的。”

    陆承启知道高丽棒子对土地的极度渴望,小国寡民的他们,日夜都想成为辽国或大顺一样的国家。可惜高丽先天发育不全,这个想法也只是妄想而已。偷偷夺来的土地,哪一次不是乖乖地拱手奉还?要是有人要贪图他们的土地,则好似夺走他们的心头肉一般,他们可是绝不会答应的。

    陆承启也是看中了这一点,牢牢地控制住高丽人的死穴,提出土地要求,让高丽自己知难而退。冷哼一声,陆承启怒道:“既然你们毫无诚意,此事不谈也罢。朕政事繁多,没空与你在此耗着。要是你们想通了,就直接去找内阁舍人刘庚刘卿谈罢!”

    陆承启佯作怒气冲冲地,大踏步走出了崇政殿,他身后的小内侍赶紧说道:“皇上起驾,众人回避!”亦步亦趋地跟了出去,只留下一脸迷茫的崔介安,他现在已经没了主意,只能派人回一趟高丽,禀告高丽国王王徽,让王徽做决定了。

第一百三十四章:悬挂的地

    出了崇政殿,陆承启心中忍不住得意地想着:“哼,这些个高丽棒子,打得倒是一手好算盘。既不想得罪契丹人,又想在我大顺这里讨得好处。殊不知,墙头草是最先死的一个!我就是要用经济制裁的手段,好好教训这些高丽棒子,让你们知道,中原大国不是你们这些小聪明小手段能耍得了的!”

    来到垂拱殿之后,陆承启立即宣见了刚刚回到文德殿里面的内阁舍人刘庚。刘庚听闻陆承启的宣召,立即随着宣读口谕的小黄门穿过长廊,来到垂拱殿之中。

    “臣刘庚,拜见陛下!”

    陆承启正抬头看着他特意派人精心描绘的大顺版图,这个版图,大顺被画在了东边,周围的辽国、高丽、女真、于阗、西州回鹘,黄头回鹘、黑汗、花剌子模、天竺、蒲甘、交趾(安南)、日本、塞尔柱突厥、高棉、注辇国、吕宋、大秦(拜占庭帝国)、黑衣大食、基辅罗斯(俄罗斯前身)、室韦、渤海、西伯利亚等国或地区都有清楚的标识。或许这还不是很精确的亚洲地图,可已经能够看得出来,大顺并不是人们想象中那样,位居天下正中。相反,大顺还颇为靠近海边,世界之大,远超大顺臣子的想象。

    有幸进入垂拱殿的,都是大顺朝的高官重臣,对这幅偌大的地图,一开始是震惊莫名,渐渐的习以为常,把自己小视天下的自傲收了起来。同时也明白了,他们口中或不屑,或畏惧的辽国,其国土版图相比之大顺也不遑多让,甚至犹有过之。

    只有真正的认清了世界的形势,这些原本眼高过顶的大顺诸臣,才明白世界之大,他们的渺小。才不会狂妄自大,或者偏安一隅,没有了居安思危的危机感。

    现在时机尚未成熟,陆承启并没有把这一幅惊世骇俗的地图给散布出去。大顺国内,不知道还有多少倭人、高丽棒子、契丹人的细作,要是被他们知道了这幅地图,恐怕会引起诸国的恐惧。

    唯有等大顺的军力超越了周边的国家,陆承启才会放心地让这副地图流传出去。陆承启在这方面是很有信心的,拥有独一无二的黑、火药技术的他,拥有射程达千米步枪的他,即将拥有强大火炮的他,并不觉得大顺永远是一个军力孱弱的中原皇朝。相反,自黑、火药被他用作军事上之后,周边的国家的军力是下降的,而大顺的军力是冉冉上升的。对于这一点,陆承启深信不疑。只要把新练兵法普及下去,把监督做到位,把商业发展起来,他的这个中兴之主的名头就跑不掉了。

    殿堂下面的刘庚已经对这副地图了然于胸了,他也明白为何陆承启如此忧心忡忡。拥有这幅地图的任何一位君主,都不可能无动于衷,更何况周边还有着一个比自己更强大的国家,而这个国家还是敌对国家。

    陆承启转过身来,问道:“契丹人怎么说?”

    刘庚恭恭敬敬地说道:“启禀陛下,那契丹使者咬死了我国才是挑起战端的罪魁祸首,扬言不开启边贸,便不进行赔付。”

    “哦?”

    陆承启颇为意外,他没想到契丹人居然会死缠在这个问题上。的确,在这个异时空里面,没有澶渊之盟,顺辽两国的关系也不像签署了澶渊之盟的宋辽关系那样,而是常年都处于战争之中。战乱时刻,哪里会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所以,契丹人生活清苦,不得不每年南下犯边,打草谷,以获得生活必需品,如香料、茶叶和丝织品等。

    仔细思索了一番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的利弊之后,陆承启认为此举倒是可行的。便开口说道:“这个条件倒是可以答应下来,只不过不能太快答应了,不然契丹人就会得寸进尺。你们要死守底线,要钱百万贯,允许他们用牛羊马来换。再者,争取一年以上的停战时间,越多越好。”

    刘庚应承了下来,陆承启再仔细问了一番契丹人的其他条件,刘庚细细回忆了一番,说没有之后,陆承启才让他退下去处理别的事情了。

    陆承启喃喃地自言自语道:“开设榷场,契丹人也扛不住了么?是了,他们得不到茶叶,极其缺乏维生素,怪不得每年都南下来打草谷。只是开了榷场之后,大顺的防备思想,肯定会一降再降的。这该如何是好?”

    陆承启的担忧不是没道理的,正史上宋辽战争二十多年,宋军并没有退化,反而在战争里面打了不少胜仗。相反,签署了澶渊之盟的宋真宗是在有利的军事形势下接受求和的结果。对宋朝而言,一方面幽云十六州的大部分土地未能收回,另一方面要输金纳绢以求辽朝不再南侵,此后辽更是不断需索,以金钱换取和平使北宋不再居安思危。对辽国而言,却是在不利的军事情势下占了大便宜,得到了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从此,宋辽两国都陷入了和平而忘记了危难,以至于辽国和北宋都被崛起的女真灭亡了。

    开设榷场虽好,但要仔细思虑利弊,以史为鉴。陆承启能保证他在生之年,大顺军队不退化。可他保证不了,他百年之后大顺军队还能保持这样的战斗力。有时候,有一个强大的对手,反而是激励你前进的动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正当陆承启难以取舍的时候,小黄门大声说道:“皇后驾到!”陆承启这才醒悟过来,又要被老婆骂了,因为他又忘记了吃饭时间。

    果不其然,皇后周芷若满脸不悦地踏进了垂拱殿,开口就说道:“陛下,你是否忘了些什么重要的事情?”

    陆承启满脸讨好地笑道:“梓童,朕国事繁忙,这不一不小心,就忘了饭点,是朕不对,朕对你失信了,朕道歉,诚恳地道歉,行吗?”

    周芷若听得陆承启低声下气,后面的小宫女也差点忍俊不禁的模样,想要生气也生气不起来了,只是劝道:“陛下,臣妾说过,国事每日都有,哪里处理得完?你的龙体才是大顺最关键的,若是你出了什么事,大顺皇家五代一脉单传,你也对不起九泉下的列祖列宗啊!”

    陆承启满脸诚恳地认错,好不容易哄好了周芷若,与她一同前往御膳房,共用午膳。这午膳极为简单,三菜一汤,食材之鲜美,却是世所罕见。毕竟是皇家,哪怕陆承启节俭,也阻止不了御膳房用材奢侈的问题。

    用过午膳之后,监察司传来报告,说皇家大学已经把第一条长达百丈的驰道已经铺设完毕,实验过了,等着陆承启去查阅。

    陆承启接到报告之后,对周芷若告了一声罪,正想换了常服,起身前往皇家大学时,被周芷若拦住,嘟起可爱的小嘴,说道:“陛下,臣妾也要去看看你说的那个神乎其神的驰道嘛……”

    看着这般可爱的小萝莉,陆承启忍不住吞了一口唾沫,心道:“我的乖乖,这小妮子撒起娇来真的是要了亲命!”最是受不了这套的陆承启,一个不忍心就答应了她。

    周芷若这些时日,早就对陆承启的性格了如指掌,稍稍用出这一招,便把他制得服服帖帖的。陆承启欲哭无泪,自言自语地说道:“朕怎么会这么容易就被梓童诓上了呢,这不科学啊……”

    周芷若听了,露出一个迷人的笑容,那个充满胜利了喜悦的剪刀手,还是从陆承启这里学去的。

第一百三十五章:不完美的驰道

    (谢谢书友qs妖道、xgyguu的打赏!)

    拗不过缠人的周芷若,陆承启只能自认“倒霉”。两人换了常服之后,由拱辰门悄悄地出了皇宫。拱辰门是大顺皇宫靠近后苑的门,顺初,太祖为了表明勤俭爱民和对农事的重视,在皇宫中设观稼殿和亲蚕宫。在后苑的观稼殿,皇帝每年于殿前种稻,秋后收割。皇后作为一国之母,每年春天在亲蚕宫举行亲蚕仪式,并完成整个养蚕过程。

    其后,因皇宫之中亲耕不容易被百姓看到,所以文宗决定,以后亲耕都设置在城郊皇庄之中,让更多的百姓看到,皇帝是如何重视农桑的。

    自福宁殿长廊而出,过迎阳门、临华门,出拱辰门,便算是出了大顺皇宫。只不过宫墙外面尚有一处延福宫,乃是帝、后游玩之所。起初规模并不大,后经扩建修缮,已渐成长安城最大园林,与城外上林苑遥相对应。

    自延福宫东门而出,便算是到了闹市之内。一静一闹之间,不过隔着一道宫墙,颇有大隐隐于市的意味。

    出得皇宫的周芷若才算变成了那个十六七岁的小女孩,见到任何新奇的事物,都要惊叹一番,跑将过去,翻看半日。陆承启心急火燎想要看到最新研制出来的驰道,多次催促,才算是让周芷若恋恋不舍地放下来,说道:“这些我全都要了!”

    喜得那些挑担货郎,一个个都以为来了大金主,喜滋滋地奔前跑后,为周芷若服务。唯独御前侍卫长王彦宸,捂紧了干瘪的荷包,欲哭无泪。

    见周芷若走得实在太慢了,陆承启不得不让已经幽怨万分的王彦宸,自掏荷包去雇了一辆马车,轱辘轱辘地朝城外驰去。

    城防司也没有阻拦,自从取消了入城税和人头税之后,城防司的职责就变成了保卫京畿,保卫皇家设下的建筑等。饷银虽然有所提高,但没有了灰色收入,这些城防司的士卒们,一个个都提不起精神,懒得管入城、出城之人了。也是长安城的犯罪率不高,不然的话,天天宵禁,他们可就有事情要做了。

    由于要照顾不惯乘车的周芷若,陆承启吩咐车夫赶得慢一些,也好让那些在皇宫之中软了筋骨的御前侍卫们,锻炼一下身体,跟着马车慢跑一下。

    王彦宸那是欲哭无泪,不仅要掏荷包,还要卖命奔跑,有时候他真的想撂担子不干这份差事了。奈何陆承启待他实在不错,逢年过节都记得他,赏赐了不少东西,才让王彦宸继续做了下去,痛并快乐着。

    其实,陆承启不曾忘了要给回他钱银,都是王彦宸打肿脸充胖子,用刚刚学来的文绉绉的语气说道:“为天子分忧,乃是臣子的福分!”

    陆承启也就半信半疑,没有当回事了。只是逢年过节的时候,赏赐给他的钱银,要比别人多了些。哪怕是一部尚书看了,都艳羡不已,以为王彦宸深得圣眷。其实那都是用平时节省出来的俸禄换来的风光,其中艰辛,有谁知道?

    马车一路疾驰,看着已经长得郁郁青青的麦苗,陆承启不由心情大好。此际正值盛夏时节,蝉鸣悦耳,熏风袭来,翻起滚滚热浪。好在此刻穿的是凉衫,不然这样的天气,穿一件锦袍实在太热了。

    周芷若此际也是穿着窄袖短衣,下身穿长裙,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对襟的长衫,在腰间飘带上系着一个名贵的“玉环绶”,扮作一个富家女的模样。其实这也是周芷若女孩时的装扮,此刻穿着起来,显得落落大方,一股书香门第的韵味扑鼻而来。

    看着田野阡陌之中的忙碌农户,皆穿着“短褐”(一种既短又粗的布衣),或赶着耕牛,或推着小车。偶有一两个牧童,骑在牛背之上,吹奏起横笛,好一幅乡间农家乐画卷!

    约半个时辰,总算走到了郊外的皇家大学门前,此际二十余御前侍卫已经累得瘫倒在地,腿肚子直打颤了。陆承启不去理会他们,向守卫皇家大学的禁军出示了令牌之后,便与周芷若携手进入了皇家大学之中。

    没有来过皇家大学的周芷若,只在《大顺民报》上听过它的名号,对与皇家大学的一切,都感到非常新鲜。

    陆承启在前来迎接的杨道奇的带领下,直接来到实验场之上。只见一条颇似后世铁轨的驰道,出现在眼前。

    陆承启惊喜地走近了这条驰道,伸手去触碰在**太阳下面,晒得微微有些发烫的铁轨,欣喜地问道:“这是谁想出来的?”

    杨道奇笑道:“这是唐大人想出来的,这样的驰道,出乎老朽的预料。陛下所学,果然博大精深。器物一道,老朽算是服了!”

    饶是陆承启脸皮厚似城墙,此际也忍不住红了一下。这些都是他突发奇想的事情,能收到效果就不错了,或许他有些想法,根本一点实际意义都没有。对此,他也是忐忑不安,深怕耗费了大量钱银,却造不出什么东西出来。

    他连忙岔过话题,说道:“马车呢,赶紧牵来,让朕看看这驰道有多厉害!”

    沈括和苏颂闻言,立即叫学子把马车牵引到类似后世火车站月台那样的木板铺就的夯土层上,赶着马车,顺着预先做好的木板凹槽,一下子就来到了驰道上面。那马一来到驰道上面,好似打了鸡血一般,兴奋了起来,马蹄翻飞,沿着驰道的轨迹,一路疾驰。陆承启让开了三丈远,还是觉得有一股劲风扑面而来。

    待得马车沿着驰道转了一个大弯,目不转睛注视着马车的陆承启,突然间紧皱起眉头来。原来那马车在转弯的时候,速度太快了,马车在巨大惯性的力量之下,差点飞出驰道去。

    百来丈长的驰道,疾驰的马车飞奔之下,不过眨眼时间便已经去到了终点。再一次踏上坚实的木板之上,那匹骏马显得有些意犹未尽,“稀溜溜”地摇晃了一下脑袋,不安地在木板上走了几步。马车上的车夫紧紧勒住缰绳,才算是控制住这匹跑嗨了的骏马。

    见陆承启一脸紧皱眉头的模样,沈括、苏颂和唐勋的心脏都不由地“扑通”乱跳起来。沈括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直接问道:“陛下,可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就在这时,回过神来的周芷若拉着陆承启的手惊喜地叫道:“咦,这是什么新奇的玩意?”

第一百三十六章:语出惊人

    沈括这才发现有一位美丽的女性在场,不由地轻声问苏颂道:“子容,这是谁啊?”

    沈括从未见过大顺皇后周芷若的真容,皆是因为周芷若自己的事情也很多,除了管理皇庄之外,还有陆承启交给她的福利院等要亲自处理。而沈括后进官场,不认识周芷若也是正常的。

    而苏颂因为早先一步进入官场,也有幸参加了陆承启的大婚之礼,见到了周芷若真容。怕沈括冲撞了周芷若,立即轻轻地说道:“你莫要鲁莽,这是皇后娘娘凤驾。”

    沈括才明白过来,能和陆承启如此亲密的,非正室原配莫属。陆承启又没有进行选妃,礼部诸官都以开枝散叶为由,多次请求陆承启纳妃,陆承启不受,称选妃劳民伤财,不可取也。起居官注曰:“帝屡拒选妃,颇有太宗遗风。”

    所以现在陆承启除了一位皇后,其余的皇帝标配的四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都还没有着落。更不用说其余的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婕妤、美人、才人、宝林、御女、采女、六尚各司等了。

    唐勋也是见过周芷若的,连忙说道:“回皇后娘娘,这是驰道。原为秦朝所设,今日复建也。奈何尚有不甚完备之处,惊吓了皇后娘娘凤驾,实是罪该万死。”

    周芷若莞尔一笑,说道:“你这官,怎么也像那些老夫子一样,说话文绉绉的,一点都不好玩。皇上说了,他最恨这种人了,深怕别人听得懂他说的东西一样。”

    唐勋被周芷若这么一呛,登时语结,不知道说些什么了。好在苏颂在官场多年,连忙圆场道:“皇后娘娘莫怪,其实我等也是没什么礼节的,但怕第一次惊吓了娘娘,才这般说话。”

    周芷若掩嘴笑道:“还是这般好,要不然我(皇后下制令时,自称“予”,在便殿见群臣时,则称“吾”,很多时候都用“我”)也怕你们太过正经了。快给我说说看,这驰道为什么能跑这般快?”

    苏颂当即把驰道的原理说了一遍,周芷若听得似懂非懂。末了,周芷若又问道:“现在这个夫子说的,驰道还是不甚完美,为的是哪般?我看这驰道很好啊,比寻常马车快多了。这马车也是特制的吧,好像能装下什么东西一样。”周芷若化身“问题”少女,一个又一个问题不断地抛出来,弄得三个人疲于应答。

    还是陆承启看出了端倪,说道:“这驰道的问题,不单单出在铁轨上面,马车也有问题。”说罢,他走到驰道那个大转弯的地方,指着这里说道:“转弯的时候,速度太快,产生的力量,好似要把马车抛出去一样。好在这是空马车,惯性不是很大。若是装满了货物的马车,通过这个弯的时候,再慢一倍的速度,也会把马车给甩出去的。到时候,货毁人亡,与朕原意相差甚远。”

    唐勋、沈括和苏轼三人大为吃惊,陆承启这一番话简直犹如亲眼所见一般。这两日来,他们三人不知道做了多少次实验了,马匹一从驰道加起速来,便停不下来了。哪怕是转弯,也是很粗暴的转弯方式。没有抓地力的时候,往往马车就会偏离驰道。若是刹车不及,很可能酿成事故。是以,他们三人一直不敢装满货物进行实验。

    陆承启只是对铁轨、火车有一个模糊的记忆而已,他也差不多忘了真正的铁轨是什么模样的。更何况这是驰道,与铁路有有所不同,他也提不出什么好的建议。最让人抓狂的便是这样,明明知道铁路的重要性,驰道也做出来了,可效果差强人意。这驰道能用,但不堪重用。速度是有了,安全性不能保证,这就有些郁闷了。

    沈括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臣也有这般顾虑。只是至今尚未有一个方案,能解决这个问题。杨太师已经让学子们集思广益,攻坚这个问题了,可还是没有任何头绪。”

    陆承启也知道,这个时代尚未有力学之说,对于离心力的研究还没有开始,哪里懂得如何克服这个力量?他也不是理科生出身,对于这个问题也是束手无策。这就是文科生的尴尬之处了,对于天下大势,经济时局,政务处理都能头头是道,一些简单点的器械也能明白怎么造。可一涉及到高深的物理学、化学知识,那就两样一捉瞎,全靠蒙的了。

    连正史上两位宋代大才,沈括、苏颂都没办法弄好的东西,陆承启自认没有这个能力,比这两位大才更厉害。所谓术业有专攻,他一个文科生,能知道这么多东西就不错了。

    在一旁静静观察的周芷若,突然开口说道:“我倒是有个主意,你们看成不成?”

    唐勋有些惊喜地看着周芷若,说道:“娘娘请说!”

    周芷若来到驰道旁边,轻轻蹲下身子,指着驰道里面的凹槽说道:“里面都凹进去了,外面也可以凹进去啊。再把马车的轮子,做成向里面凹的,不就解决了问题吗?”

    陆承启闻言,眼前一亮,高兴地扶起了周芷若,感受她那柔软的身子,一阵意乱情迷地说道:“梓童不愧为朕的贤内助,这个法子好!”

    唐勋听了,仔细地思索起来。沈括、苏颂的思维转的比较快,立即抚掌说道:“娘娘大才,臣等不及也!”

    过了好一阵子,唐勋也明白了周芷若这个办法的实用性在哪,也叹道:“娘娘果然天资聪慧!”

    陆承启也知道,周芷若提出的办法,就是后世火车轮子的模样。可惜这个时候没有橡胶,只能把马车车轮做的长一些,稍稍卡住两边就行了。

    这个办法,使马车车轮的凹入的地方与铁轨亲密接触,有效地提升了速度,还能防止马车脱轨,实在是一举两得。怪不得沈括、苏颂都自叹不如,周芷若这个想法,果然是妙不可言。

    周芷若脸皮薄,稍稍挣脱了陆承启作怪的大手,红着脸说道:“我可没你们说得这般本事,起码我不会造这个驰道,造这**车。你们都是大人才,不然皇上也不会重用你们了。我可不止一次听皇上夸你们,早就想见见你们是何方神圣了。今日见了,果然很厉害!”说着,她自己都掩嘴笑了起来。

第一百三十七章:申请铸炮

    这番话要是从陆承启口中说出来,效果不怎么样。可是从皇后娘娘口中说出来,那意味就太深长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圣眷正隆啊!对枕边人都这般说,说明了陆承启是真心觉得这三人是可用之才,要重用之才。三人都有雄心壮志,哪里听得出周芷若话里面那股细微的醋味?对自己的女人都不称赞,反而称赞自己的臣子,周芷若作为元培正室,也是有些吃醋的。

    闻得这句话,沈括、苏颂和唐勋,都感受到了浓浓的圣眷,感动得恨不得立即“提携玉龙为君死”,以明心志。

    陆承启倒是听出了周芷若话中的酸味,柔情地说道:“朕也要夸夸梓童,梓童这些时日以来,把皇庄的生意办得蒸蒸日上,福利院处理得出乎朕意料,该好好的夸奖一番!”

    见陆承启不分场合这般乱说,周芷若立时闹了个大红脸,啐道:“你这人!”说完,一路小跑,避开了众人,不知道躲到哪里偷乐去了。

    在场众人看得这样的场面,想笑又不敢笑,憋得实在辛苦。陆承启倒是落落大方,说道:“想笑就笑吧,做相公的,难道就不该夸夸自己的娘子吗?”

    对陆承启的个性有所了解的众人,此刻才毫无顾虑地笑了起来,君臣关系又一次得到了升华。原先在一旁插不上嘴的杨道奇也不禁莞尔,笑道:“陛下与娘娘这般恩爱,倒是天下子民之福!还盼陛下早日诞下龙子,延我大顺国祚!”

    “又是这个问题……”陆承启心中不由得一阵无力,他不是不着急,几代单传的陆家,确实需要开枝散叶了。大顺朝现在别说亲王,就是一些离得近的亲戚都少。不过天家无父子,亲戚少了也好,外戚干政也是很要命的事情。

    陆承启也想要孩子,可他知道不能急。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不长,都是因为婴儿早夭太多的缘故。婴儿早夭也是由于妇女生育年龄太低,医学水平低下的缘故。而妇女早育的危害,更是影响了妇女的寿命。鉴于此,重生而来的陆承启,自然是不同意这么早就行房事,生儿育女的。

    陆承启连忙把话题岔开,问道:“苏卿,你认为,最快改造好铁轨和马车,需要多久时间?”

    苏颂认真地想了想,说道:“还是百丈长的驰道的话,军器监最快得用五日时间。车轮的改造并不难,三日时间足够了。只是这么一来,步枪的生产速度就慢了下来了。”

    苏颂现在挂着的官职,还是军器监一职,不过俸禄却是按照从四品的发,算是加薪不加职了。他每日都会处理自军器监送来的报告,对于军器监生产力还是比较了解的。

    这世间,有得必有失,不可能事事都完美的。生产力足够的话,现在大顺已经征服整个亚洲了,如此先进的火枪,就算没有火炮,野战中又有谁能挡得住几万支火枪的射击?抵近城墙利用黑、火药炸开城门或城墙,就能攻克一座城。

    战争不是儿戏,就算战斗力再强,没有后勤保障也是白搭。驰道就是陆承启要建立的后勤保障枢纽,不仅仅是为了军事,在文化的传递、政令的通达、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等,驰道都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才是陆承启下定决心要建设驰道的最终原因。驰道的重要性,比之京杭大运河亦不遑多让。

    当然,在运输量上面,马车运送始终不及水路运输。大运河肯定是要开凿的,黄河也是要加固堤坝的,只是一切都需要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可在这小农经济为主的背景下,要弄这两项工程,肯定要被御史台骂得狗血淋头,说劳民伤财云云……

    想到这个问题,陆承启还是忍不住一阵头大。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陆承启老早就体会到这句话的正确性,只是没想到重生之后做了皇帝,也会因为没钱而烦恼。

    他郁闷地说道:“既然如此,把这段驰道融了再铸吧,免得浪费了。这一次直接做一条驰道,通向军器监罢、皇家军校罢,三个地方连接起来,朕日后出行也方便一些。”

    苏颂秉着科学的态度,劝谏道:“陛下,若把三处连通起来,建设驰道不下三十里。娘娘的提议看似可行,没经过试验,臣等亦不敢保证。还是先铸百丈长试验一下,可行再大量铺设吧!”

    陆承启是重生人士,知道铁路的可行性,但这些人不知道啊!为了稳妥起见,陆承启还是点了点头,说道:“谨慎求证,大胆创新,非常好,这个也是朕对皇家大学的要求啊!老师,这句话可否写入校训之中?”

    杨道奇点了点头,说道:“今日得见如此神奇利器,器物一道果然博大精深。陛下这句话亦是真理,谨慎求证,大胆创新,确可做我皇家大学的校训!”

    杨道奇的思想转变,陆承启看得见。见他已经彻底放下过去,放下权力的**,一心教书育人,陆承启心中也颇为欣喜。杨太师有过,也有功。做为大顺朝最后一任宰辅,他结党营私,陷害同僚,贪污受贿,污点不少。但他作为宰辅期间,确实把大顺治理得不错,政令也算通达,没什么大的过错。只能说他才干是有的,只是私心太重,因私忘公而已。

    见驰道有了些眉目,沉默良久的唐勋突然说道:“陛下,若驰道连通了军器监,臣是否可以回军器监再铸火炮?臣已经有了一些想法,只是尚需要时间来试验。”

    先前把这三个疯狂研究火炮的家伙从军器监揪出来,就是怕他们搞坏自己的身体。火炮肯定是能造出来的,但这三个人才要是有点问题,陆承启可就要欲哭无泪了。人才始终是最宝贵的财富,人才也是最大的创造力。为了能最大“榨取”这三个人的价值,陆承启才强制为他们做出日常生活的规范,好让这三人活得久一些,为他服务也久一些。

    陆承启也不是这么没人情味,重生的他,最为重视人才。他下旨让太常寺下太医局,每日须出值两名太医,前往军器监,为患病工匠诊断开方。而皇家大学里面自己便有医学科,由宫中御医授课,自然可以为学子们解决病痛问题。至于皇家军校,大多是健壮汉子,大夫看来是不怎么需要的。

    太医局内设提举一人,判局二人。提举为主官,任副职的判局则选精通医学的医者担任。太医局规模宏大,有丞,有教授,有九科医生额三百人,成为大顺朝医学行政和医学教育的最高管理机构。而在皇宫之中,则是翰林院下设翰林医官院,全权负责皇室医疗保健事宜,一般称呼为御医。太医与御医职责不同,医术却没什么两样,只是官职上不同而已。

    言归正传,陆承启听得唐勋的要求,暗叹这些科学疯子对于钟爱事物的执着,思忖一下便道:“可,只是日落之后,需得回到皇家大学休憩。若皇家大学有课之时,不得前往军器监。”

    得到了陆承启的首肯,唐勋、沈括和苏颂三人皆喜出望外,一同说道:“陛下圣明!”

第一百三十八章:庙会

    三人如此溜须拍马,直让陆承启笑骂道:“少阿谀奉承,朕可不吃这一套!”

    杨道奇在一旁静默地看着,突然明白了这小皇帝乃是心思玲珑之人,对于拍马屁的人,看得一清二楚,自然也就能分得清谁是忠臣,谁是佞臣,谁是能臣,谁是庸才。心中直叹道:“老夫一生阅人无数,却始终看不懂这小皇帝,败得不冤,败得不冤!”他却不知道,这个小皇帝虽然外貌相同,灵魂却是换了一个。两个性格迥异,行事方法都大为不同的人,哪里能揣摩得到?陆承启歪打正着,刚来不久就布置夺权,不然时日一久,杨道奇摸清了他的底细,到时谁胜谁败就不好说了。所谓乱拳打死老师傅,就是这么回事。

    而后,陆承启和周芷若携手,在皇家大学里面逛了一圈。偌大的皇家大学,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东西,逛着逛着,周芷若便倦了,说道:“皇上,这里都没有什么好玩的。而且你的那些学子,都用很奇怪的眼神看着我们,很不自在啊。不如我们去逛庙会吧,今天可是十五,恰巧有庙会!”

    陆承启早就对庙会的鼎鼎大名有着浓厚的兴趣,可以说,大顺的商业发展,源于这些宗教庙会。长安城里面的寺庙道观也多,大庄严寺、总持寺、兴善寺、玄都观等都占据整坊之地。其它著名的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青龙寺等也都拥有大片地皮。这些地方,恰好能在这些空地上,举办盛大的庙会。

    而最为著名的庙会,莫过于大庄严寺了。这是大顺太祖建国之时,特批建起的一座皇家寺庙。作为皇家寺院,大庄严寺不只规模宏大,而且殿宇壮丽,为当时京城之最。文人UU小说的大庄严寺是“殿堂高耸,房宇重深,周闾等宫阙、林圃如天苑。举国崇盛,莫有高者。”寺内营饰华丽,寺壁多绘有名家壁画,万象纷呈,璀璨夺目。

    后文宗为父亲祈福,在大庄严寺西立总持寺,规模建制与大庄严寺完全一样,亦建有高度相埒之木塔。

    大庄严寺内林木丛茂,风景宜人。寺内密竹翠松,垂阴擢秀,行而迷道。寺内广植梨树,所以大庄严寺一直是京师黎民士庶游览避暑的好去处。

    尤其是在总持、庄严二寺内巍然屹立的双塔,已经成为长安城西南隅的标志性建筑,成为人们登高远眺的游乐胜地。大庄严寺每年定期举行水路佛法的盛会,豪门贵族、僧俗士庶争相到寺随喜,顶戴礼拜,发愿布施,鼓乐喧天,更是倾动京师。每月初一、十五、逢八开放五次,允许市民百姓到寺里做买卖,三百六十行,上下中九流,引茶卖浆者,都可以自由出入。不仅本地百姓云集,连外地客商可不肯放过这一个盛事,久而久之,便成了一个超大型的集会了。

    平日里,僧俗两道进香的,游玩的,已经是万头攒动,摩肩擦踵了。每逢庙会之时,更是水泄不通,人声鼎沸。人口如此密集,购买力也相当大。只需依法缴纳商税,便可在这里寻一个位置摆摊,相比后世的天朝,这时真的是自由乐土。

    大顺的朝廷也花了不少人力物力管理这些个庙会,届时会有城防司前来巡逻。先前或许这些兵丁还会欺行霸市,陆承启建立监察司以来,这样的行为已经灭迹了。

    为什么要花这般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宏观策划和管理?皆因大庄严寺乃皇家寺庙,哪怕是皇上、皇后、后妃、大臣们会不时地光临,外国使臣也喜欢来这些地方“淘宝”,顺便礼佛观光。鉴于此,好面子的汉人自然会花大心思去管理庙会了。

    靠近大门口一带,集中交易珍禽异兽,猫狗之类的宠物。这些宠物或来自丝绸之路,或自远洋漂泊而来。珍禽异兽放在门口处,有利于粪便的清理,防止疫情发生。长安城中有龙首、清明、永安和漕渠这四渠,分别从东南西三面引渭河的支流入城,提供生活和环境用水。恰好大庄严寺前面就有永安渠流过,方便清理。

    走过大门,进入寺庙之内,天王殿,佛殿,资圣殿前,是三个大庭院,临时搭起了彩色帐篷,篷与篷之间,卖的物品有着分工,是百货日用品的交易区。有的卖姜糖,时果,腊脯,有的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用具、鞍辔、弓箭等。佛殿旁的蜜饯颇有名气,经常围满食客。其外,赵文秀的笔,潘谷的墨,是学子们垂青的抢手货。

    摆在两旁的长廊中,是一些地摊货。这里的地摊可不是后世天朝的地摊货,这里的地摊货可强多了,单单以尼姑们的刺绣来说,就是一绝,什么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人家尼姑都能绣得出来,且样式多钟,色彩艳丽。不仅宫廷喜爱这样的刺绣,民间亦是爱不释手。

    在庙会里面,还有一个奇特的职业,很像后世的评估师,他们为买卖双方估钱。这些人对物品市场价和行情涨落都有很准确的掌握,在价格方面有着一定的权威性。他们口才又好,兼作中介,往往三两语便能促成一单生意。其实这些人大多是和尚,要不怎么说和尚也是富贾一方的地主?他们身披袈裟,腰缠万贯,讲究入世修行。长安城里面的百姓不仅不排斥他们这样做,反而更加尊重。

    陆承启和周芷若来到大庄严寺庙会之时,已是申时时分,还有一个多时辰便是黄昏了。可庙会不仅没有降低人气,反而更加兴旺起来。

    先不久,陆承启下旨永远取消宵禁,更是让庙会的繁盛到了一个巅峰,每每到寺庙关门,山门大街之上,还有摆摊买卖之人。

    周芷若来到庙会,就好像女人释放了天性一样,到处逛了起来,东买一些,西买一些,弄得王彦宸以极其幽怨的眼神看着陆承启,好似在说道:“你的娘子你也不管管,任由她这般败家?你看看我的手下,都提了多少东西!看看我的荷包,干瘪成什么样子了……”

    不仅王彦宸叫苦,陆承启也叫苦连天。他没想到一个庙会的规模如此之大,仅仅逛一圈下来,也要花上半个时辰的时间。好在周芷若不时驻足买东西,不然陆承启还真就扛不住。

    “女人逛起街来,真恐怖,尤其是有钱的女人!”看着一路买买买的周芷若,陆承启忍不住在心中感慨了一千遍……

第一百三十九章:笼袖骄民的生活

    (谢谢jjs45的打赏!今天五更,这是第一更)

    逛了就一个多时辰,身后的御前侍卫们,身上已经提满了东西,小到一方手绢,大到一箩筐时果、果脯、吃食等,连陆承启身上都拿了不少胭脂水粉,都快提不过来了。

    王彦宸看着游兴未减的周芷若,哭丧着脸,悄悄接近了陆承启,压低了声音说道:“爷,你就饶了小的吧,小的荷包已经空了……回去肯定被那婆娘骂充这个大头鬼。爷啊,你看看能否先预支两个月的俸禄,要不小的真的没米下锅了……”

    陆承启笑骂道:“你这滑头,拐弯抹角来提醒本公子还你钱。你也是贱,先前本公子说把钱还你,你又不要,现在好了,没钱了又向本公子要!行了,行了,一回去本公子就从内库中拔出钱银还你,行了吧?”

    听了这句话,王彦宸才笑逐颜开,说道:“能为爷效命,是小的福气!”

    陆承启又好气又好笑,说道:“德性!你出钱为大顺的经济增加了消费,是功劳一件,你的觉悟怎么就这么低?”

    王彦宸小声嘟囔道:“不是小的觉悟低,是爷你的觉悟太高了……”

    好在此时人多声杂,陆承启听不到他这一句话。

    黄昏过后,夜幕开始降临了,大庄严寺已经关闭了除了山门之外的所有殿门。此际,已有摊主掌起灯来,都是用一些瓷灯桐油。此时,大顺朝的陶瓷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类陶瓷。如汝窑、哥窑、钧窑、定窑、官窑等大官窑。以及饶州窑、龙泉窑、建阳窑、吉州窑等大型民窑,其余小民窑不计其数。因为瓷灯比铜灯等金属质的灯省油,所以这些小摊贩一直都是用瓷灯。四川有夹瓷盏,注水在灯盏边缘之中,可省油一半。这种油灯的盏壁是一个中空的夹层,侧边有一小孔,从小孔可往盏壁内注入清水。清水可以使油灯的灯盏温度降低,减少油灯点燃时油的挥发。从而达到省油的目的。这种油灯,很快便风靡整个大顺境内,被寒苦人家所喜爱。

    不是说这时候没有蜡烛,只是蜡烛的价格太高,一般平民百姓望而却步。蜡烛比油灯的黑烟少,照明范围更广,多为达官贵人所用。

    而油灯由于制作简单,价格低廉,大多为平民百姓和寒苦学子所用。油灯虽好,可因为油的质量。油灯的灯绳材料问题,一般产生的烟都很大。为达官贵族,上层社会所厌恶。

    大顺此刻已经有了一些用作公共照明的公益性灯烛,为夜晚办公的衙门、夜归的衙役所设。这些公共照明的灯烛,应该就是路灯的雏形。

    灯火的发展,让大顺的夜生活丰富了起来。自从陆承启下旨全国取消宵禁,没有特殊情况不得宵禁后,大顺的夜晚,更是灯火通明。现在已经有人夜间从容吃完饭再回家,这些人,间接让夜间的餐饮业兴旺起来。

    这些人,有个雅号,叫“笼袖骄民”,他们连早上的洗脸漱口水也要买来用,别说在家里面起火仓(煮饭)了,连寻常家里都不开灶的。这些长安城居民,每天在报时人清亮的嗓音中醒来后,如今人一样吃完早餐才会去工作。吃早餐前,在早餐摊上面买些洗漱水来洗脸。

    吃完早餐的长安城居民,该做什么做什么去,在途中见有僧侣化缘,偶尔还会随便扔给他们几文钱。如果下午工作做完了,没别的事的话,就可以约着朋友去游乐场逛逛,看看文艺演出什么的。大顺的游乐场所叫“瓦子”“瓦舍”、“勾栏”等。“瓦子”“瓦舍”是城中较为大型的综合性文艺演出场地,演出人员也大多是一些专业艺人,相对勾栏来说,要高档不少,“勾栏”仅是用栏杆、绳索、幕幛分开,分成一个个的小场地而已。

    但不管是“瓦舍”还是“勾栏”,节目都是异常丰富的。人们喜闻乐见的相扑、傀儡、影戏、杂剧、背商谜、学乡谈等表演,应有尽有。

    长安城的百姓夜生活是异常丰富的,每到晚上,长安城内便灯火通明,人潮汹涌,红灯高挂。酒楼、茶馆中不时传来艺人、市民各种各样的声音。

    特别是大顺皇宫对面的钱监,那是大顺的印钞厂,里面可是有几百名官吏的。这些人,是高消费的主体。下班之后,这些人便勾肩搭背下馆子,从来不在家里吃。吃完饭后,还可以去浴馆洗个澡,然后去逛街,直到要睡觉了,才回家。

    长安城里面,酒楼也很多,除了最出名的迎客楼外,还有和乐楼、和丰楼、中和楼、春风楼、太和楼(、西楼、太平楼、丰乐楼、熙春楼、三元楼、五间楼、赏心楼、花月楼、日新楼等百多家酒楼,其余的谓之“脚店”,不甚出名的。喝醉了还有马车送你到家,可谓服务周到。价格亦是不菲,陆承启通过监察司调查得知,每人每日在酒楼茶馆里面的消费,就不下贯钱。京兆府的商税,五分之一强都是从这些酒楼身上得到的。

    逛完了庙会,别说提着诸多东西的御前侍卫们,就是陆承启和周芷若也是有些饿了。寻了一间叫和丰楼的酒楼,上得二楼雅座,吃喝起来。

    御前侍卫们,则自己去买了些小摊上的熟食应付着,毕竟还是在工作之中,他们不敢过于懈怠。别小看这些小摊上的熟食,种类之丰富,不下于后世的酒楼大餐。比如水饭、爊肉、干脯、王楼前貛儿、野狐、肉脯、鸡肉、家鹅、家鸭、家兔、猪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鸡杂)等,毎个不过十五文钱。又有卖酒浸江、章举蛎肉、龟脚、锁管、密丁、脆螺、鲎酱、法、子鱼、鱼诸多海味的,大抵钱银不过五十来文钱。所谓物美价廉,莫过于此。

    这些小摊贩多依附大酒楼而生,卖一些除了羹汤之外的食物。要是从朱雀门一直到御街两旁,卖的食物就更多了,脚店也数不胜数。有:旋煎、白肠.鲊脯、冻鱼头、姜豉子、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夏月麻腐鸡皮、麻饮细粉、素签沙糖、冰雪冷元子、水晶皂儿、生淹水木瓜、药不瓜、鸡头穰沙糖、菉豆、甘草冰雪凉水等吃食甜品。而一些干果脯之类的荔枝膏、广芥瓜儿、咸菜、杏片、梅子姜、莴苣笋、芥辣瓜儿、细料馉饳儿、香糖果子、间道糖荔枝、越梅、刀紫苏膏、金丝党梅、香枨元等都用用梅红匣儿装起来储藏着。

    一些大的脚店则会提供如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脍、煎夹子、猪脏之类。食物的香味,哪怕是肚子饱得圆滚滚,亦会再次食指大动。

    这些笼袖骄民看完了戏目,品完了香茗,则在街上买些熟食填肚子。从街头吃到街尾,直到三更,夜深才悻悻回家。一个夜晚的美好生活,才算落下了帷幕。

    陆承启和周芷若也是玩得尽兴之后,才慢慢走回皇宫。自内库拨出今日王彦宸等侍卫垫付的钱银之后,还打赏了不少。此刻仁明殿里长明灯通明,陆承启暗叹大顺子民的生活异常幸福,比之后世也不遑多让。(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章:射艺较技(上)

    (今天五更,这是第二更,爆发求订阅!)

    喝了些酒的陆承启,在酒意上涌的时候,迷迷糊糊地搂着周芷若半睡半醒着,也不知是不是睡着了。

    自从换了这个身体,就是喝不得酒。一喝几杯黄酒,陆承启都感觉脑袋昏昏沉沉的,似乎一碰就会醉倒一样。好在这时的酒度数都不高,要是五十多度的白酒,恐怕陆承启喝一杯就倒了。

    捱到天亮之时,才算眯了一会眼。好景不长,刚刚熟睡过去没多久,就被内侍唤醒了,原来是契丹使臣在外求见,要比较射艺。

    周芷若见陆承启醉眼朦胧,心疼不已,嗔道:“你这人,喝不得酒,偏生要逞强。区区一壶花雕,便能让你醉成这个模样,哪里还有一国之君的样子!那一壶花雕,臣妾亦能喝得,皇上你却喝不得!”

    陆承启无力地笑了笑,这副身体的孱弱,超乎他的想象。原以为通过补气益血的药膳,增强了一番体质,却不料还是不胜酒力。

    “难道是我这副身体不能喝酒?”陆承启忍不住在心里嘀咕,他知道,确实有些人不能碰酒的,碰到酒精就会身体不适。

    周芷若心疼地唤宫女去御膳房煮了醒酒汤,一边服侍着陆承启躺下。陆承启感受着周芷若温柔的服侍,不由地在心中叹道:“女人总归是比男人会照顾人!”

    不多时,醒酒汤端来之后,周芷若又试了试温度。才让陆承启喝下。这醒酒汤的味道。酸酸的。一下子就让陆承启清醒了很多。连晃动一下都觉得疼的脑袋,似乎也没什么不适了。这让他很是惊讶这醒酒汤的功效,比之后世的醒酒药管用百倍。

    好了一些的陆承启,在宫女的摆弄下,穿好了龙衮,由内侍扶着,前往崇政殿,看那些自作聪明的契丹使者了。

    陆承启原以为契丹人这是太嚣张。居然提出什么射箭比试。却不知道,这原是宾礼制度里面的一项,特为游牧民族而设的。

    一般来说,举行了射技比试之后,契丹使臣就要回国了,这大概是耶律良他们变相地对陆承启施压吧。可惜陆承启对这些宾礼制度不甚熟悉,耶律良的企图又一次落空了。

    来到崇政殿之后,陆承启再一次见到了耶律良,君臣以礼相见之后,陆承启问道:“耶律大使想要看我大顺射技。朕也有耳闻。不知为何耶律大使如此心血来潮?”

    陆承启在心中认定,这是契丹人仗着自己骑射厉害。特地来羞辱一番大顺的。耶律良以为陆承启知道这个礼制,便说道:“无他,礼节耳。”

    这句话的原意原本是,没事,我就是按照大顺的礼节来的,表明我们就快要回国了,你看着办吧。耶律良通过这样的手段,想逼迫陆承启就范,无条件把耶律涅鲁古等将领送回辽国。只是他打错了主意,陆承启早就断定他们不会轻易丢弃这个脸面,一直咬定要百万贯钱不松口。哪怕真的知道他们回国,也绝不会就这么没有条件放人,只能说耶律良是猪油吃多了,才蒙了心。

    陆承启闻言,点了点头,问左右礼部官员道:“按制如何?”

    礼部官员恭恭敬敬地答道:“按制,陛下应诣南御苑射弓,并旋选能射武臣伴射,就彼赐宴,三节人皆与焉。”意思是,陆承启应该宣布在南御苑比赛射箭,选择能射武人来比赛。同时赐下宴席,在场的人等待比赛完毕之后,就能一起吃饭。这里面暗指,这顿饭是给契丹使臣们践行的,也就是说,这顿饭用完之后,契丹使臣就该回国了。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便如此罢,朕也想看看,这契丹使臣的箭技如何。”

    耶律良微不可闻地哼了一声,心道:“比射箭,大顺就是十个汉人也比不过一个契丹人!”耶律良的底气来自于游牧民族的特性,他们世代以游牧打猎为生,一生有近半时间都在马背之上,用个词语就是弓马娴熟。

    陆承启让小黄门去禁军大营里面宣旨,选出最精锐的神臂弩射手十人,到南御苑候命。小黄门到了禁军大营的时候,正碰上禁军操练。只听有的军官喝道:“……跑快点,最后五名今晚没饭吃!”

    小黄门见了防卫森严的禁军大营,忍不住腿肚子打颤。好不容易来到中军帐中,对步军指挥使说道:“上御,着令神弓营最佳射手十人,携神臂弓前往宣德楼前待命,半个时辰内须得赶到。”

    步军指挥使比之统领还大一级,是一个四十岁左右的胖子。古代的将军,几乎都是胖子,或许是因为消耗大,吃得也多。这个胖子皮肤黝黑,只是大腹便便,赘肉颇多。可动作一点都不慢,唤作卢尘洹,使得一条好马槊,连王韶都对他礼敬三分。可以说是禁军里面,武功最高的一个人了,也是上过战场,立过大功之人。

    听得陆承启亲笔手谕,他不敢怠慢,立即让神弓营选出十个最厉害的射手,一边问小黄门是怎么回事。听闻要和契丹人比试,卢尘洹击掌而笑道:“前些时日王子纯(王韶的字)去幽州城下偷偷打了一仗,却不叫上我,实在不够义气!今日能挫一挫契丹人的威风,也是好的!”

    小黄门不敢乱答话,只是说道:“陛下看起来兴致也很高,不如将军也去看看?或许还能得到陛下的赏识!”

    卢尘洹人虽胖,可弓马亦不错,两手能开三石硬弓,算是禁军中的绝顶人物了。他也不傻,先前王韶能博得官升一级,没理由他不行啊!再升一级便是一卫将军了,官名也会换成宣威将军或者是明威将军,听起来多威风!

    卢尘洹心动了,他略微迟疑,说道:“可陛下没让末将前往啊!”

    小黄门笑道:“若是将军此去威震南御苑,这富贵可算是搏出来了。这等账,将军还不会算吗?”

    卢尘洹踌躇了一会,说道:“去罢,去罢,也好博得陛下赏识,王子纯能封统领,我卢尘洹为何不能封宣威将军?”

    一行十多人,皆跨上军马。卢尘洹感受到久违的驰骋之后,心中豪兴大发,忽地一夹马腹,那马吃痛,窜行出去,渐渐领先众人。

    小黄门三人在后扯着鸭公嗓喊道:“卢将军,慢一些,洒家跟不上你啦……”

    卢尘洹没有理会,兀自蒙头向前冲。直至见长安城就在眼前之时,才放慢了马速,等着众人追上……(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一章:射艺较技(中)

    (今天五更,这是第三更,爆发求订阅,以及第一张月票!)

    “请出示令牌兵符!”

    看见甲胄齐全,弓马全备的十余人,城防司不敢怠慢,连忙出来阻止他们进城。守备城防司的禁军,已经提着长枪,腰间的朴刀已经按住,一旦有所异动,肯定是一场腥风血雨。

    在十余人后面的小黄门连忙扯着鸭公嗓说道:“上御在此,城防司不得阻拦!”

    那城防司的司长见到小黄门手上黄澄澄的本子,心中一凛。小黄门趾高气扬地说道:“陛下有圣谕,特选禁军神射手入南御苑,与契丹使臣比箭。城防司不得阻拦,快快让路!”

    城防司认清了,这个黄澄澄的本子,确实是陆承启的御用折子,不敢再阻拦,喝道:“让开路!”那些城防司的士卒,这才收了刀枪,立在两旁。

    卢尘洹见道路让开了,一夹马腹,缓缓进城了。后面的禁军也鱼贯而入,通过瓮城,再入明德门。

    长安城里的居民,见到禁军提着弓箭,跨着马而来,吓得纷纷站立在大街两旁,低声议论着。有的说是前来巡逻的,有的说是宫中出了什么事的,还有的说是来铲除叛逆的……谣言越传越开,三人成虎,莫过于此了。

    这十余人到了宣德楼后不久,便看到了陆承启的龙辇,缓缓自宣德门而出。他身后则是二十余人的契丹使团,再后面则是文武百官。一行数百人,浩浩荡荡。颇具皇家威严。

    原先皇帝出行。礼制颇多。可陆承启早已经破了先例。每每出行,都以不得扰民为前提,礼部官吏不敢违旨,便省略了很多繁琐的步骤。

    但无论如何省略,五百御前侍卫须尽数到齐,在前开路,在两翼、后面保护着至关重要的龙辇,已经龙辇里面的皇帝。陆承启。

    沿途百姓乍见陆承启再次出行,纷纷夹道观看。视力好的人看到了黄罗御伞、黄罗御扇之后,惊呼真的是陛下真容。余者皆竞相垫脚,以期看到陆承启的龙颜。

    这时候,已经有人自发地结彩相应,御街两旁,立时花团锦簇一片。陆承启在高大的龙辇里面站起身子来,挥手向两旁民众示意。这时候,知班行门喝道:“班到排立”,第二次则喝道:“躬身拜。再拜”。这是大顺皇帝出行的礼仪,圣驾回来的时候不拜。下雨天则免拜。班首奏圣躬万福,喝唱是直立着身体的,而不是像后世清廷剧那样,全都给跪下。窄巷大街上的军兵则呼“万岁!”,一些百姓也跟着呼喝万岁。

    汉人自古以来,便不会跪拜。除了拜祭祖先、天地,只有投降、认罪的时候才会用到跪拜。汉人的传统大礼就是先席地而“坐”,然后作揖至地,也就是手心向上的,不是趴在地上,最后,顿首至作揖之处,,这样一次就是一次大礼。这一个礼仪很像日本人在榻榻米上的做法,但确实是汉人古礼。要是你傻到像日本人那样用头锤地,那没话可说……

    即便是臣子见到了皇帝,也就是拱手而已,并不跪拜,一般跪拜只是接受皇帝封赏的時候才用到。见到了长者,作长揖便可。

    在有骨气的汉人心中会知道,对别人行跪拜礼,哪怕是皇帝,无罪无赏时行跪拜,也是一种侮辱。为什么说“崖山之后无中国”,便是蒙古人设下的跪拜礼,让汉人弯了脊梁,断了几千年汉人自强不息的脊梁!这个跪拜礼,足足影响了中国人七百年之久,损耗了中国人的血性,在骨髓里植入了一种奴性!

    这时,已有礼部官吏一边走一边大声喝唱此次出行的目的,让周遭民众明白出现的意义。这时候,飞速散播的谣言不攻自破,长安城的百姓纷纷随着圣驾,到南门外玉津园,想要第一时间知道比赛射箭的结果。

    玉津园,又名南御苑,前朝皇室所建。玉津园在南边安化门外一里,规模宏大,是大顺皇家宴射、观刈麦所在也。前些时日的亲耕,也是在这里进行。玉津园是皇室皇庄最大的一处庄园,先皇曾写赋于园中:“……珍果献夏,奇花进春,百亭千榭,林间水滨。沙禽万类,尽游泳而往来,或浮沉而出处。柳笼阴于四岸,花飘香于十里……”玉津园之绮丽,可见一斑。

    大顺朝宴饮频繁,每逢节庆或国家喜事,都在皇宫或一些皇家园林举行宴饮活动。玉津园就是这样的园林,一般不对百姓开放,唯有一个时候除外,那就是外国使臣前来,要与大顺武勇之士比箭的时候。

    玉津园引沣河水入园内,再放水入沣河水下流,内有方池、圆池,池中有小岛,池边尽植柳树,池中种莲,景色优美。在林间水滨有很多亭榭掩映其间。在花木池塘之外,大片的麦田高低起伏。玉津园面积宽阔而土地平整,是皇家检阅诸军骑射的“校场”,也是经常安排招待外国使者宴射活动的会所。

    不多时,圣驾数百人,浩浩荡荡来到了玉津园。守园的多是监察士,先前许多沾亲带故的皇亲国戚和一些勋贵后代,为抢夺宜春、琼林苑、玉津、瑞圣园的管理权,不惜互相攻讦。皆因这些皇家园林里有殿宇、池亭、田土及管下小园池甚多,是一个很大的“肥差”,才让这些人不惜代价想要管理权。可惜陆承启建立监察司之后,这样的园林都归自了监察司的名下,惹得许多勋贵暗自不满。

    耶律良一行人,自从见识了长安城的繁华之后,反而对这些花花草草的园林不甚感兴趣了。一路走来,反而是波澜不惊的模样。

    行至南御苑一处偌大的平整土地上的时候,陆承启在内侍的引导下,下了龙辇,坐上了观赏“校场”的长廊尽头的亭子里。耶律良陪坐在旁边,其余文武百官,皆立于长廊之上。平民百姓,只能在校场外面,挨着缝隙观看。不过会有唱诺内侍出来实时报播比试赛况,也算是让这些民众不至于白跑一趟。

    陆承启问道:“不知耶律大使所遣射手,能开几石弓?”

    耶律良笑道:“吾等契丹勇士,每人皆可开二石弓。今日所遣勇士,能开三石弓,不知陛下所遣勇士,能开几石弓?”他这话里面也有水分,马弓比步弓软,二石弓只相当于一石多的力气而已,再加上契丹人的弓也是省力弓,所使的力气就更小了。

    陆承启对神臂弓的属性了如指掌,风轻云淡地说道:“我大顺军士,每人皆可开三石弓。”

    闻言,耶律良一愣,旋即冷笑道:“陛下所言,恐有违事实吧?”

    也难怪耶律良不信,一石之力在九十二斤半,古时的斤与后世不同,九十二斤半相当于后世的百多斤了,三石也就是说起码得有四百斤的力气,这又不是神话,哪里有每个人都能开三石弓?耶律良以为陆承启说的全是那种硬步弓,既不省力,又不能及远的弓箭。(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二章:射艺较技(下)

    (今天五更,这是第四更,爆发求订阅,以及第一张月票!)

    此时大顺的武人,皆以膂力作为第一标准的,即看能挽开多少石的弓。传闻民间有善射者,能开五石弓。这近乎是扯淡了,战时根本用不到这么重的弓,倒是应该兼顾准确性,这一点大顺军队做得也不好,每人配的是一石硬弓,有膂力大者,另外配弓。弓弩是大顺军队的最最重要的武器,通常配备在六成之上,其余的是长枪兵,朴刀盾牌手。

    也难怪耶律良不信,哪怕他是契丹的文人,也能开二石弓。但“孱弱”的汉人,每人可开三石弓,岂不是天方夜谭吗!大顺的步弓非省力弓,知道这一点的耶律良,是非常不屑一顾的,根本不信,“孱弱”的汉人每人都能开三石弓,恐怕就是一石弓,都非常吃力了。

    古时训练一个弓箭手耗时需要几年左右,需得从军中选择膂力大的士卒,加强力量培养,并不断地进行拉弓训练。在战场弓箭手的最大作用不是精准射击,而是成阵型的攒射。攒射的仰角决定弓箭的覆盖距离。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做到阵形稳定,指挥调度统一。

    这仅仅是培养弓箭手而已,不是神射手。若是培养神射手,则需要观察此人是否有射击天赋,膂力是否足够,并与普通士卒分开培养。有天赋的神射手进步神速,只需一年左右便已经小成;往往三年之后,就定型了。能开三石强弓。并进行二十次左右射箭的。十万禁军之中寥寥无几。而偏生这就是大顺对神射手的要求。一般准头够的禁军,能开二石弓就不错了。

    游牧民族没有成系统的训练,都是在骑马打猎的过程中,掌握生存技能。自小便学会了开弓射箭,农耕民族又如何能比得上他们!

    这便是耶律良的底气了,他不信他心目中最勇猛的契丹勇士,会输给“孱弱”的汉人!

    见耶律良不信,陆承启也不言语。示意让随行而来的禁军神弓手,用神臂弩在两百步外射箭给他们看。禁军神弓手得令之后,接过内侍递给他们的比赛用箭,默默地上了弓弦。

    此时在两百步外,一处箭垛后面,已经竖起十个草靶子。耶律良讥笑道:“陛下,这是否太远了?”也难怪他这么说,一般的马弓,仅能射出百余步,三石马弓也不过二百步而已。要是能射出一百五十步。已经算是契丹神射手了。

    古时的“一步”非后世所说的一步,荀子《劝学篇》里面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例句,这里的跬步,就是古时用来计算距离的单位,是两大步算作“一跬步”,。这时候一里地是三百步,也就是说三百步在后世五百米左右。而二百步开外,就是差不多要三百米了。(注:历朝历代的步都是不一样的,这里的以平行时空宋朝的为准。)

    陆承启笑道:“耶律大使,看下去你便知道了。”他对神臂弓很有信心,这个冷兵器巅峰之作的神臂弓,经过极大增强拉力的机栝作用下,其拉力可达三石以上,射程在两百四十步以内是精确射击,三百步内可穿甲,最远曾测试达到四百步,但威力已经大大减小了。

    这是将床弩的技术应用在不满四尺的弓弩上,却达到了和床弩相差无几的射程,中国古人的智慧,实在太过惊人。神臂弓所用的是复合材料,制作繁杂,所以产量不丰。且对士卒膂力要求太大,起码要能开一石四斗力才能使用三石的神臂弓。所以一般不制作得那么厉害,以两百四十步为限,神臂弓多为二石三斗弓,士卒只需一石左右的力便能上弦了。因为用的是省力机栝,大大增加了弩兵的射程和杀伤力,哪怕是一人也能使用神臂弓。

    而这些选出来的禁军神射手,都是使用最顶配的神臂弓,或者叫做神臂弩最为合适。弓箭哪里有这般远的射程?

    只见满弦紧绷的弓弦突然松开,“嘭!!!”的一声轻响,一支短短的却比一般弓箭粗得多的羽箭便离弦而出,眨眼间便没入两百步外的箭垛之上,正中靶心!

    这时候,御前侍卫们沸腾了,在校场外面观看的百姓也跟着沸腾了起来。耶律良呆呆地看着十支箭羽,深深地没入草垛之中,仅仅两箭不中靶心而已。他内心惊得无以复加,喃喃地用契丹语说道:“不可能,这不可能啊!”

    陆承启也被震惊了一下,即便早早见过了神臂弓,可那震撼人心的射程,是热、兵器所及不上的。神臂弓,不愧是冷兵器的登峰之作!

    两百步啊,三百米开外,深深没入厚达半尺的密实草垛,这样的穿透力,三百步以内,就算是精良的锁子甲,也抵挡不住!

    耶律良的震惊是有道理的,不仅是他,整个契丹使团,连文武百官都震惊了。他们没想到,军器监这些年来,居然鼓搞出了这样的弓弩,简直是杀人利器!有此利器,还怕什么契丹人不成?

    陆承启见他震慑契丹人的目的已经达到,便露出一个满意的微笑,看着耶律良那惊骇莫名的表情,心里就是一阵暗爽:“吓死你们这帮土鳖,叫你们还敢来打草谷。这个叫啥来着?对,就是威慑力。嘿嘿,怪不得都喜欢用阅兵这一招,果然好用。要不是神臂弓制造太麻烦,我也不会鼓搞什么步枪了,直接用弓弩就能弄死这些游牧民族了。不过,用来震慑一下这些土鳖,也还是蛮爽的!”

    耶律良回过神来后,神情恳请地说道:“陛下,吾能请求察看尔等的弓吗?”

    陆承启大方地笑道:“有何不可?”立即让一名禁军,把神臂弓呈上来,递给耶律良察看。耶律良接过这般小巧的神臂弓,更是惊骇莫名,心道:“我契丹的大弓,远比这弓重得多,射程却还是不及,更别说威力了。这汉人小皇帝说的都是真话,若每个汉人都能挽强弓,我契丹又如何能敌?”

    想到这,耶律良心下凛然,原本嚣张的气焰被扑灭了,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心寒:“不行,得把这个消息尽快告诉陛下!我不能在这耽搁了,尽快回到辽国,请陛下更改对大顺的关系!”

    打定了主意的耶律良,把神臂弓递回给了陆承启,叹道:“大顺器械精良,确实远迈吾等想象之外。吾等算是见识了一番,比试一事,不说也罢,我契丹勇士远远不及也!”(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三章:一箭惊人

    (今天五更,最后一更了,爆发求订阅,以及第一张月票!)

    陆承启虚伪地说道:“耶律大使莫要灰心,朕只是与你开开玩笑罢了。这神臂弓不过是弩箭,哪里是什么弓箭了,若是以骑射而论,辽国的骑射还是天下无双的!”

    契丹副使闻言,总算找到点心理平衡,说道:“陛下所言,确实如此。我辽国以骑射起家,自然是不敢忘却的了。若是以骑射而论,普天之下,还没有人能和我契丹勇士一较高下……”

    听着这契丹副使在这里大吹法螺,陆承启忍不住一阵恶寒,可表面还得表现得非常认可的态度,心里却说道:“哼,臭不要脸,要是比骑射,女真人、蒙古人哪一个不强过你们?”

    正当陆承启心中恶骂,契丹副使还未说完话之时,就有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说道:“末将不服,愿比试一番!”

    说话之人,正是步军指挥使,卢尘洹。他早已等得心焦,见手下禁军都一一露了脸,他却毫无机会,哪能不急?好不容易听得契丹副使在那里吹牛,他第一个就跳将出来,大喊不服了。

    也是,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论文武,哪个不是心高气傲之人?若是没点血性,说不得早被大浪淘沙淘掉了。

    陆承启正愁着没人制止这契丹副使不负责地吹牛皮,见卢尘洹跳将出来,当即板起了脸,假意斥责道:“是谁这般没礼貌。辽国副使还在讲话。你插个什么话!”

    回头一看。原来是站在他身后十几丈远的一个胖子,看军服甲胄,应该是一个不小的将军。果然,听那个胖子高声说道:“末将禁军指挥使,卢尘洹,见过陛下!”

    契丹副使被卢尘洹硬生生地打了脸,气得一张本来就黝黑的脸膛上直如猪肝之色,怒道:“你这人。好生不懂礼数。也罢,你既然瞧不起我契丹勇士,便与你较技一番,好让你心服口!”耶律良在一旁,看着事态发展,没有作声,也算是默许了。

    陆承启假意阻拦道:“副使不可动怒,朕御下无方,倒叫你们看了笑话。他这般不懂礼数,朕回头一定降他官职。罚他俸禄,给大使们赔罪!”其实陆承启心中不知道有多爽。多希望契丹人应承了这场比试,只是担心这卢尘洹是不是手底下有真功夫。看他一肚子横肉,想必也有几斤力气吧?要是败了,也没什么好说的,便说那是契丹人以技压人罢了,我大顺士卒有所不如,也没什么丢人的。要是赢了,可就是再次狠狠地挫了一番契丹人的锐气,打压他们嚣张气焰,让他们心存畏惧。反正怎么都不吃亏,陆承启如是想着。

    契丹副使说道:“既然卢将军不服,我等又如何不奉陪?陛下,你说是吧?”

    陆承启假装为难地说道:“这……好吧,朕也想看看契丹勇士的英姿。那个谁……卢什么来着,你且与契丹勇士比试一番……”

    陆承启还未说完,卢尘洹就愣头愣脑地说道:“末将不想比了!”

    陆承启愕然,大怒道:“你是拿朕和契丹大使开涮吗?”

    卢尘洹不懂“开涮”是什么意思,但也能猜得到。他嘟囔地说道:“若是罚我官职俸禄,末将绝不奉命。末将当兵,就是为了升官发财的……”

    陆承启又好气又好笑,说道:“你这滚刀肉,敢与朕这般说话,你算是第一人!也罢,朕应承你,不论胜败,你都不会降职罚俸,这总行了吧?”嘴上这么说,心底下倒是对这个耿直的禁军指挥使有了些好感。

    殊不知,卢尘洹也是有小聪明的,故意装成这般二愣子的模样。其实做到禁军指挥使这般的高官,你说他是愣子,估计都没人信。他这么做,不过是想陆承启关注他罢了,好为以后升官发财铺垫一下。陆承启毕竟阅历不够,看不出这一点,也是卢尘洹演得可真像,把重生而来的陆承启都骗过了。

    卢尘洹听得陆承启这般说,立时“大喜过望”,说道:“既然如此,末将领命!皇上,您可是金口玉言,说过的话可要捉得数啊!”

    陆承启好笑道:“做得数,做得数!”卢尘洹这才“乐滋滋”地来到契丹副使面前,说道:“那便比试罢!”

    契丹副使冷冷地说道:“你是要步射,还是骑射?”

    卢尘洹想也不想,说道:“你们不是说骑射厉害吗?我不信,要与你们比试一番!”

    契丹副使心道:“你想出这个丑,我便成全你!”想到这,立即用契丹话喝道:“萧元揽,你出来和他比试一番罢,要让这位指挥使输得心服口服!”

    辽国使团里面出来一个魁梧大汉,约有六尺高,黑炭般的脸膛,直如尉迟恭转世一般。陆承启早有注意到这个人,见果然是他,看着卢尘洹与这大汉的卖相,都不可同日而语,心中已经有些不看好卢尘洹这个胖子了。

    内侍牵过一匹禁军的马给萧元揽,他嘟哝了一句契丹话,大概是说这马不好。拿过三石强弓,跨身上马之后,对着卢尘洹喝了一句契丹话。契丹副使说道:“萧元揽的意思是,让你先射!”

    卢尘洹此时也跨上了自己的马,拿出了三石强弓。闻得此言,笑道:“你们是客,自然是你们先射!”

    契丹副使把话翻译了一遍,同时叫萧元揽不要推却了,开始便要先发制人。萧元揽也不多说,一夹马腹,从箭囊里面抽出一支雕翎箭,弯弓至如满月一样,于疾驰之中,随着马匹起伏而起伏着。待到快至二百步远之时,“咻”的一箭射出。契丹大弓弓弦弹动,那雕翎箭却须臾间便插在了两百步外的草垛之上,正中靶心。

    如此神技,看得陆承启心神摇曳,暗叹游牧民族骑射果然厉害。

    契丹使团则个个如打了胜仗一般,呼喝起来。周遭的御前侍卫们,文武百官和围观百姓,一个个都面无血色,皆道契丹人果然勇猛。

    而卢尘洹还是这般不急不忙,见萧元揽射完之后,瞥了一眼箭靶子,好像不屑一顾那样。反手抽出一支雕翎箭,一夹马腹,那马便疾驰了出去。

    只见卢尘洹弯弓搭箭,端的是弓开如秋月行天。萧元揽见他这大弓也有三石,心下的小觑之意便收了起来,仔细看卢尘洹的箭技。

    微闻弓弦之声,却见箭去似流星落地,赶电超风,几不可见也。

    而后,陆承启眯起了眼睛,才发现另一个箭垛之上一支箭都没有,心道:“果然出糗了吧,这个胖子,原来也是一个大话精!”

    但这时候,周围爆出一阵不可思议地惊叫声,让陆承启不明所以。当内侍抬来箭垛一看,陆承启登时倒吸一口凉气:只见一支雕翎箭,恰好设中了原先的射在箭垛上的箭枝,把那支箭从中剖开了两半!

    这是什么样的箭术啊!

    陆承启看向卢尘洹,只见这个胖子,这时候才算是流露出了一丝高手的风采,面无表情地翻身下马,默默收起了大弓和箭囊。(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四章:服软

    “赢了!”一个正巧能在夹缝中观看到即时赛况的百姓大喊道。

    “什么赢了?”周围的人连忙问道,有点还想挤进去看。那人诚实地说道:“那契丹人先射,好像中靶了。我们的禁军后面射,好像也中靶了。”

    “都中了,怎么就赢了呢?”周围的人很是不解,有些心急的都想窜进去看了。但看到手按刀柄的御前侍卫们,这些人才停住了,急得挠头搔耳,烦躁不已。

    那人嘿嘿一笑,带着点老实人的狡猾,说道:“要是那些个契丹人赢了,那些大官岂不是一个个都黑着脸?可这些大官一个个喜逐颜开,还不是赢了?”这人的观察力实在不错,从旁人的神色便能推断出输赢,果然是有些阅历之人。

    周围的人一听,觉得也是这个道理。可还是有人不服,说道:“你刚刚才说射了一箭而已,怎么就这么分出胜负了?”

    那人词穷不能答,讪讪地低了头,继续在夹缝中查看赛况了。

    此刻,凉亭中的众人还没有从震惊中回过神来,唯有萧元揽是一个耿直的汉子,最服英雄。见此神技,自知是比不上的,用契丹话说道:“你是英雄,我萧元揽比不上你!可以告诉我,这一箭是怎么射出来的吗?”

    卢尘洹皱眉说道:“你说啥,我一句都没听懂!”

    萧元揽却神情恳切地看着卢尘洹,好似认真学习一般。这会,契丹副使才算回了魂。用汉话说道:“将军。他是向你请教如何射箭。如何射出这神奇的一箭。”

    卢尘洹淡淡地说道:“没什么,多练练就是了。”

    陆承启本来还是没有回过神来,可听了卢尘洹这句话,差点没笑出声来。这不是欧阳修《卖油翁》里面那个牛叉轰轰的卖油老头的神句吗?一句“无他,但手熟尔”和“我亦无他,唯手熟尔”,简直就是古代装13最佳典范啊!

    在这个异时空,陆承启怎么也找不到这个大文豪。只可惜他的《醉翁亭记》等好文不能现世了。没想到今日却看到了不同版本的《卖油翁》,陆承启被雷得差点当场出糗。

    契丹副使把话翻译成契丹话之后,萧元揽一个长揖到地,算是恭谢了卢尘洹的指导。

    耶律良叹道:“如此神技,吾等无人能及,服也!”不由他不服,这样的神技,就算是任何一个契丹人来,也不能保证做到。耶律良也善射,知道做到这样是多么困难。不仅需要力道,精准度。敏锐的观察力,还有马匹的起伏度也要探索得一清二楚,四者缺一不可,才能射出这一神箭。而卢尘洹好似轻而易举一般,他怎么能不心服?窥一斑而知全豹,耶律良便知道,论射箭,有卢尘洹在,契丹人没有赢的希望。

    陆承启“谦虚”道:“是谁赢了?朕看卢胖子的箭靶上没箭嘛,换言之,不就是契丹使团赢了?”

    原本表面虽看不出神色的卢尘洹,内心却沾沾自喜,心道:“好在箭技没有退步,不然可就要出丑了。”乍闻陆承启那句话,差点一个踉跄,顿时由喜转悲,一脸悲愤地看着陆承启。

    陆承启却视而不见,心中却道:“你这死胖子,恶心了我,我也要恶心恶心你!”

    好在契丹人虽然厚颜无耻,却也没高丽棒子那样无耻得没有了底线,对于输赢问题,他们还是很看重的。契丹人也很重英雄,对于有真材实料的勇猛之人,他们是绝对的崇拜。只听耶律良说道:“陛下或许不懂射箭,卢将军神技,岂是吾等能及的?”

    陆承启这才装模作样地“疑惑”看了一眼悲愤的卢胖子,说道:“这么说,就是卢将军赢了?不需要再比试多几箭了?”

    卢尘洹此刻在心中已经谩骂了一百遍陆承启,满脸悲愤地看着陆承启,好似比那窦娥还冤。本来还以为到手的富贵飞走了,却不料契丹人为他说话,心中顿时有一种人生大起大落得太快,实在是太刺激的感觉……

    耶律良自愧不如,摆了摆手说道:“无需再比了,卢将军在,吾等无需再献丑矣。陛下,吾等即将回转辽国,饮宴之前,需得谈妥两国事宜,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其实耶律良之前的想法,也是按高丽国使臣崔介安的办法,以回国为由,逼迫陆承启妥协。但这场比射下来,见识到了犀利的神臂弓,以及汉人箭技的厉害,耶律良心中引以为傲的骑射,突然就没了信心。这样的打击是很大的,被人在最擅长的领域击败,要不是奋发图强,就是彻底沉沦。耶律良应该是属于后者,所以他提出了尽快解决谈判一事。

    陆承启笑道:“耶律大使可是想好了?”

    耶律良点了点头,说道:“吾等的最后请求是开放榷场,两国互贸。百万贯钱的赔付,以贸兑通。”

    陆承启没有急着答应,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才缓缓地说道:“不知如何个兑通法?”

    契丹副使说道:“我们用贸易的名义,送来牛羊,你们把耶律涅鲁古等将军送回辽国来,便算是用贸易兑通了。”

    陆承启心中好笑:“这不是把那些契丹将领当做货物来卖了吗?不过,他们也确实是货物,专属大顺的货物!”

    假装迟疑一番,陆承启才慢慢地说道:“可以,但朕还有一个要求。”

    耶律良连忙问道:“什么要求?”

    “朕要与你们辽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才能开放榷场。榷场是唯一的,而且榷场百里以内,不能有任何军队存在!”陆承启斩钉截铁地说道,不容质疑。此刻,作为一位皇帝,陆承启的威严才显露无遗。

    耶律良和身后的使团用契丹话商量了半天,争执不下,每个人好似都不甚赞同。见陆承启没有了耐心,耶律良赶紧说道:“陛下,吾等商量过了,永久互不侵犯条约,吾等没有这般大的权力。若是一两年,吾等还可做主。”

    陆承启心道:“两年也好,比我的底线一年好太多了。唉,军队不堪驱驰,总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心中虽这么想,口中却说道:“两年太少,至少五年!”

    契丹副使听了,立即叫道:“五年太多了,三年!”

    陆承启见他们落入毂中,狡黠一笑,说道:“三年就三年罢,击掌为誓!”陆承启知道草原民族算是看重发誓的,也算是另类的盟约了。

    契丹副使看到了陆承启的微笑,知道自己中计了,懊悔不已。耶律良瞪了他一眼,他默默地低下了头。

    “三年就三年罢,希望陛下说话算数!”耶律良叹道。(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五章:条约细节

    陆承启笑道:“不知道耶律大使什么时候回国?”

    耶律良说道:“吾等出来时日久矣,最多再逗留一日,便要回国了。”

    听了耶律良的话,陆承启沉吟了一会,说道:“也罢,今日便谈妥细节吧。礼部尚书何在?”此刻在随行百官里面的礼部尚书,听得陆承启召唤,连忙出列说道:“臣在!”

    “冯卿,你现在便与耶律大使谈罢,朕对细节方面不甚了解,还是你来。”陆承启淡淡地说道,并没有掩饰他的不懂之处。

    冯承平还真想撂担子不干,由陆承启一手包办了。按照陆承启的授意,国与国之间的谈判,已经超出了冯承平的认识。寸土必争,寸步不让,唯一的目的就是保住国家核心利益以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这些个词汇,冯承平连听都没听过,还是陆承启解释了半天,什么是核心利益,什么是主权,领土又是怎么回事。

    冯承平那个装满了经典,儒家学说的脑袋,弄了半天,才明白核心利益是维护大顺朝的基本制度和国家安全;主权是指一个国家能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领土完整好理解,但陆承启的意思是,大顺朝是建立在历朝历代上面的,汉代的领土扩张到哪,哪里便是我朝故土;大顺的军队曾经打到哪里,哪里也是曾经的领土。就算一时占不回来,也要想办法打嘴仗,占点嘴上便宜。说白了,就是强硬到底。

    冯承平被陆承启绕到疯了,儒家学说里面,哪里有如此无赖的思想?也不知道杨太师当年是怎么教导陆承启的。一肚子坏水,根本不像是饱读诗书之人。一口一个利益,一口一个买卖,这不活脱脱是一个市侩商人吗!

    冯承平不想接这个差事便是这样,陆承启的话,让他直接怀疑自己读了三十多年的儒家学说是错的。因为陆承启言辞铮铮地说道:“在谈判桌上,没有朋友,只有敌人!跟敌人讲仁义道德,就等于是送羊入虎口!肯定,也是必须要寸土必争,寸步不让。放心,有朕在你们的背后支持你们,有大顺朝廷在背后支持你们,有万万大顺子民在支持你们。你们怕什么?”冯承平和刘庚前往谈判时,陆承启如是说道。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为了保住自己的铁饭碗,还是捏着鼻子认了吧!冯承平心中哀叹一声,还是应声而出,在文武百官面前,像一个市侩商人一样,与耶律良争执起来。

    看到平时温文尔雅的冯承平如此不顾形象地与人争执。所有的文武百官都惊得眼珠子瞪大,好似不认识他一般。

    唯独陆承启脸带微笑。饶有兴趣地看着。心中却道:“早知道契丹人就一场比赛射箭就认怂,我就不弄这么多虚的东西了,直接单刀直入,逼他们认输就是。嗯,也是了,金庸UU小说的耶律洪基不也是这样。看见武功卓绝的萧峰,不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直接与他结拜成兄弟,封了南院大王的大官?看来这是契丹人的死穴,这一点倒是得好好利用起来。对了。萧峰,听王韶说,确实有萧峰这个人,我还以为是金庸杜撰的人物。就是不知道这萧峰这厮,武功是不是也一样这么厉害,比这卢胖子怎么样?”

    陆承启想着,想着,眼睛却是瞥向了卢尘洹,上上下下地打量着这个大腹便便的胖子,颇为惊讶这样的胖子还能如此敏捷,难道他也是有功夫在身的?

    卢尘洹见陆承启打量起他来,心中一喜,装作憨厚的模样,冲着陆承启咧嘴一笑,心道:“小皇帝注意到我了,嘿嘿,这一番风头可没白出!想我学武多年,总算是在人面前露了脸了。我那个固执的师父,恐怕也没想到我有今日吧!”

    见到卢尘洹这般模样,陆承启差点忍俊不禁,赶紧板起脸来,扮作严肃的模样,将注意力放在了冯承平和耶律良这边,心中却道:“这个卢胖子,倒是一个活宝!”

    陆承启为什么对卢尘洹另眼相看?皆因卢尘洹的体形,让陆承启想起了前世他最要好的朋友,也是一个胖子。两人从小穿一条开裆裤,一起逃过课,一起挨过打,那是陆承启对前世,除了父母之外,最为重要的记忆。重生过来这么久,每日的政务,已经把陆承启死死的拖在垂拱殿之中。大顺朝内忧外患,他也不敢放松。导致除了周芷若,一个知心说话的人都没有,这个皇帝做得可真寂寞啊!

    陆承启心中叹了一声,心道:“怪不得皇帝在古代要称孤道寡,做皇帝,可真的很寂寞啊!”他想起了苏轼,沈括,杨泓,唐勋,苏颂等被他重用的大臣,这些只能说是他的臣子,却难称得上是朋友。哪个臣子敢和天子称朋道友,恐怕是嫌命长了。陆承启也不可能放下身段,与他们交朋友,不然一点天家的威严都不存在了,怎么能服众?

    想到这里,陆承启突然有点明白了,为何古代许多帝王心态都很扭曲。这么多烦心的事情,没人诉说,憋在心中,久而久之,戾气越攒越多,性子也会因此而变了。明太祖朱元璋没了马皇后,行事越发乖张;明成祖朱棣,没了徐皇后,也犯了很多错误。

    陆承启想到这,不由得心中警醒,他很怕自己以后也会成为这样的人,那样的话,祸害的就不止是他自己,而是整个大顺朝廷,整个大顺子民了。

    此时,冯承平和耶律良的谈判,已经接近尾声。两边的副使,都一一把条款记在宣纸之上。细节包括大顺不输送任何战略物资,包括粮食、铁器、矿石、盐、武器弓箭等。双方在大顺檀州和辽国北安州之间设榷场,双方军队不得进入百里以内,一旦进入,条约作废。呈与陆承启过目一番之后,便让内侍请出传国玉玺,正正方方地盖了两个大红印。

    这条约一式两份,顺辽各执一份。双方确认无误之后,即刻开始执行。耶律良等契丹使者,见尘埃落定,才松了一口气。

    而后,陆承启宣布在玉津园内摆宴,为契丹使团践行。文武百官、御前侍卫皆可参加,有道是“普天同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六章:宴后问武

    玉津园之大,超乎陆承启的想象。他没有来过所谓的南御苑,也不知道这玉津园如此华丽,如此奢靡。也是只有前朝皇帝舍得花钱修建,陆承启可是舍不得出这个钱的。占了这么多良田,仅供皇室娱乐,不准百姓观看,实在是暴殄天物。

    皇帝政事繁忙,又有几何能来一次?占地近十顷,亭台楼阁不胜其数,也算是皇家才有这个魄力修建了。

    在君臣入场之前,要由专供宫廷饮食的翰林司、御膳房和御厨等多个部门、多达百人一起在宴会现场摆设好桌椅与餐具,具体安排则清楚地表明了等级尊卑。

    皇帝陆承启的宝座当然设在宴会举行的会宁殿的正中间,座前为“御茶床”也就是餐桌,桌上陈设着珠宝做的人工花枝、若干盘珍鲜水果,还有仅供观赏的果盘,盘中是蜜饯水果、雕花瓜果叠成的宝塔。

    宝座对面,安设四行座位,第一行为高座凳,铺锦垫,每座前各列一张矮桌,陈设雕花或蜜饯瓜果堆垒的果盘,由内阁十二大臣、众上一品官(包括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这些辅弼君王的官职,多为虚官)等人与辽国使者就坐。其后的三行则改为矮坐凳,三人分享一张矮餐桌,入座者也为朝廷重臣,如各部尚书、各枢密使等。额,要不是陆承启还没有子翤,或许连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都要宴请上了。

    其余大臣以及辽国低等随员的座位设在大殿之外、两旁偏殿的廊檐之下,同为三人一桌,桌上摆设环饼、油饼、枣塔垒成的“看盘”。纯为装饰。不许真吃。此外尚有更为低阶的军官。如御前侍卫和陪射禁军,则是在“山楼”之后排设席面。真是天子请客,倾朝赴席,人数众多,场面格外的浩大。

    整场宴会的持续时间相当之长,以致必须分成上下场,称为“前筵”与“后筵”。上半场一共为饮五盏酒的环节,下半场则为四盏酒。每一轮都包括三杯酒。由一部尚书带头首先向陆承启敬酒,群臣陪饮;再向内阁首辅敬酒,群臣陪着喝;最后是象征性地给其他部门的百官敬酒,大家伙一起干杯。

    这一轮轮的展开很像是在表演,遵循着严格的程序。殿栏杆前会站有一位称为“看盏”的教坊艺人,每次敬酒,他都会用抑扬腔调高唱“斟御酒”或“斟酒”,同时把双袖像仙鹤展翅一样舒开,再缓缓落下,拂落在栏杆上。

    然后。陆承启会举起酒杯,从东向西展示。表现出邀群臣共饮的姿态。因为殿外的宴席看不到殿上动静,所以殿门边还会站着一群“宣赞”,轮班随着皇帝的动作躬身扬声宣布“饮酒”三次,这时群臣需齐齐站起,向陆承启行礼,立着把杯中酒饮尽,并再次行礼,然后才能就座。

    如此周而复始地重复五轮,想必颇为辛苦,所以很人性化地安排了中场休息。有趣的是,休息时,按照礼仪会派人来赐给群臣各种绚烂的人造彩花,群臣都需将这些花儿簪到冠上,然后一群大男人花枝招展地重新上场。

    陆承启则会起身回避改穿便服、小帽。本来帽上也要簪些小花,陆承启大是皱眉。重生的他,哪里肯带花,这根本不符合他的审美嘛!拒绝之后,便回到御座。这时候,“后筵”才算开始,仍是一轮轮的敬酒饮酒,到第九盏才算终席。

    皇帝宴请自然不能仅仅是喝酒,从第三盏起,开始由太内侍们跪着把下酒熟食传递到各张餐桌上。

    非常奇怪的是,相对大顺朝丰富到眼花缭乱的美食,这场最高规格宴席上的馔品倒更像是简餐。

    每一盏提供的吃食从三种到五种不等,大都包括一种烤肉或烤串,汤羹或水饭、带汤米线一道,以及类似包子、烧卖的带馅点心,烧饼或肉饼,甚至会包括什锦咸菜。显原来这些简单的菜式,主要考虑上菜便捷,摆设整洁美观,与宴人吃起来也利索干净,避免吃相不雅。

    也是从第三盏起,在伴随着百官酒的舞蹈之后,会有一场花样纷呈的短暂表演,依次为杂技、类似群口相声的“杂剧”片段、男子蹴鞠、女童群舞等等。

    这种安排不仅为了场面漂亮,也是留给大家吃饭的时间。可是,每一次内侍们送上食品之后,群臣还是要起立谢恩,所以整个宴会都在不断起身、行礼、归坐当中重复,谁也不可能吃个踏实。

    这样繁琐的礼仪,别说陆承启,就是契丹使团他们也不大有吃的兴趣。但是毕竟整个宴席过程漫长,其间难免肚子饿,可以随手拿个肉串或者馅饼之类聊以充饥。这么多菜也不用怕浪费,按照习惯,这些食品事后可以由大臣们带回家,再分赠给亲友知交,以示皇恩雨露均沾。

    这一场宴席,不仅大家吃得不开心,花费也是不小的。单单所用食材,也须几万贯钱。要不是契丹使者这么多年第一次来,厉行节约的陆承启,可舍不得花这个冤枉钱。

    但想到没有消费就没有经济增长,皇庄一月也有六十万贯的收入,这点小钱还是花费得起的,陆承启才点头同意大张旗鼓办宴席。

    好不容易宴席总算过了第九盏敬酒,陆承启用的是白开水,自然是一杯杯喝得面不改色。可一些酒量浅的重臣,此刻便显得有些醉醺醺的了,以工部尚书黄锡时为最。陆承启连忙差遣内侍送他回家,已经七十多高龄的黄锡时,陆承启还真的怕他一个不小心中风就挂了。

    待得到了戌时三刻,这场累人又不饱的宴席总算落下了帷幕。陆承启退场之后,内侍、宫女们才能用饭。陆承启自是不知道这样的事情,不然肯定会说腐朽的封建社会的等级过于森严了。

    龙辇起驾,不多时便到了安化门。此刻安化门上张灯结彩,好似过节一般。陆承启忍不住问道:“为何这般结彩?”

    射箭功臣的卢尘洹陪伴左右,他倒是眼尖,看见了灯彩上面的字,他笑道:“这是百姓们恭贺陛下伴射得捷,所以张灯结彩。”

    待得行近之后,陆承启也看到了灯彩上面的字,疑惑地问道:“卢胖子,你识字?”

    卢尘洹赶紧说道:“识得不多,也就千余字。”

    陆承启笑道:“不曾想你这胖子还是个文武全才。与朕说说看,可是会武功?”

    卢尘洹倒是没有隐瞒,说道:“末将的确会武,而且武艺不差,寻常大汉,二十余亦不能近身。”

    曾经是金庸迷的陆承启,对武功颇感兴趣,继续问道:“那你会些什么功夫,九阴真经会吗,九阳真经会吗?或者是降龙十八掌,打狗棒法,一阳指,六脉神剑……??”

    陆承启说了一大堆武功的名字,卢尘洹都苦笑地摇了摇头,说道:“这些武功,末将从来没有听过。”

    闻言,陆承启微微有些失望。但他很快又提起了兴趣,问道:“那你会些什么武功?”(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1353/ 第一时间欣赏大顺皇朝最新章节! 作者:飘依雨所写的《大顺皇朝》为转载作品,大顺皇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顺皇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顺皇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顺皇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顺皇朝介绍:
烽火生,狼烟起,策马扬鞭保家国。犯我天威,虽远必诛! 造宝船,扬风帆,乘风破浪惊万邦。堂堂中华,四方来贺! 文治武功,缺一不可;开疆拓土,千古一帝。 大顺皇朝,由朕开创新的篇章!大顺皇朝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顺皇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顺皇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