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嫡策TXT下载嫡策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嫡策全文阅读

作者:董无渊     嫡策txt下载     嫡策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十一章 意外(下)

    “那两个婆娘好不要脸!”

    行景怔了片刻,这才明白过来,而后勃然大怒,白净的面孔涨得通红,出身世家的少年郎头一次见识到这么龌龊,自断后路的市井伎俩。愤懑之余,竟有些后怕,佝身探头轻问:“母亲信了吗?”

    行昭轻轻摇头,往回一探,正堂朱门紧掩,也不晓得二夫人劝慰住了没。

    “不知道,我将郑家二人扣在了家里,免得叫她们两个在外头浑说。”行昭突然想起什么来,又问:“林竹现在在哪里?”

    “今儿轮到他休假....”行景二丈和尚摸不到头脑,这事儿摆明了是郑家婆娘迷了眼,吃了雄心豹子胆敢来讹诈贺家,又关林竹什么事儿呢。

    行昭点点头,招手唤过莲玉,边扯着行景往里走,边吩咐莲玉:“...让林竹来正院,另外悄摸儿地把薄娘子带过来。”莲玉抬眼觑了觑行景神情,而后告了礼往外走。行景愈渐不明白了,走过影壁就是正堂了,行昭低声同行景解释:“薄娘子手里攥着你的竹节玉牌。”

    点到为止,行景也不是笨人,瞬时转过弯来,眉头一飞,手头紧紧攥成拳头,像是握着一条马鞭随时准备抽出去,将那起子吃里扒外的小人打得半条命都不剩。

    行昭轻轻拉了拉行景的衣角,先是拿手做了个噤声的动作,又用眼瞥了瞥拿桃花纸糊成的窗棂,示意别叫大夫人知道了挂心。

    “我待他这样好!”行景终是憋不下气,闷声低吼。

    “总要先问清楚,万一是旁人陷害,他也只犯了个管理不严的罪。母亲气得偏头痛都发了,如今二夫人正陪着说话儿。哥哥,你过会儿见到母亲就先跪下哭着认错,然后一五一十都说。纵马伤人总比德行有亏的好,可千万别想再瞒着府里什么了!”行昭语速极快地交代完,就快步上前,将门“吱呀”一声推开来,带了几分欢快高声说:“母亲,哥哥回来了!”

    大夫人靠在罗汉床沿边上,神色怏怏,见行昭来了便招招手让她过来,又瞥到了跟在后头的行景,别过脸去,紧抿了唇,十分不想理他的模样,还愿意生气和责备,到底也比将才万念俱灰的神色来得强。

    行昭同二夫人深行了个礼儿,二夫人借机告辞,却被行昭拉住,口里说着:“二婶是今儿当家做主的人,我们兄妹还指望二婶辨清黑白呢!”二夫人只好坐下,行昭顺势坐在了床边的小杌上,朝着行景眨眨眼。

    行景在大夫人面前一向不顾忌,当即一撩袍,跪在铺着水獭绒毡毯的地上,抹了把眼睛,着实没有眼泪,只好眯了眼,仰头高声言道:“是儿不孝!刀山火海,儿一人承担!望母亲千万珍重!”

    大夫人一听,气得想拿手里的暖炉去砸跪在地上的长子,行昭心头叹了一句,贺琰是深谙诡辩之道的人,太夫人更是一番话能将人说得羞愧埋地,怎么到了行景这里,性情就变得这样耿直了呢!让他磕头认错,就认得这么彻底,一点铺垫也不晓得打!

    “哥哥并没有做下伤风败俗的事来!”行昭抢在大夫人气极之前开口,大夫人愣了一愣,行昭转头催促行景:“哥哥你快说啊!”

    行景抿了抿嘴,又想了想才接着说:“大约是初冬的时候,信中候家的闵寄方,闵二郎,邀我去西郊骑马,后来又去李记喝酒,喝完酒天色已经暗了,儿子就驾马回来,哪知在定河旁边就撞了个婆娘,当时就赔了几十两银子,而后又来闹,也都让林竹出面打发了,前些天儿那婆娘闹到林竹家里头去了,我只好出府又给了几十两....”

    行景抬眼看了看大夫人的神情,行昭顺势接下话,语气低沉:“哪知那个妇人就是今日来我们府里吵嚷的郑婶子,撞的是郑婶子,她家的童养媳,薄娘子竟然还撞出了两个月的身孕,娘,您说稀奇不稀奇。”

    大夫人还愣愣的,二夫人却冷笑一声:“心思机灵,头脑也转得快,又擅瞅准时机,这郑家的倒还是个人物。”

    “她一个军户敢找上门来认亲...”大夫人却有些迟疑。

    大夫人话音刚落,莲玉就进来了,恭谨通禀:“...薄娘子来了,是叫她进来还是依旧在庭里候着?”

    算算时候差不多,林竹是贺琰心腹管事的儿子,自然不会老老实实住在贺府,一来二去也该是薄娘子先来。

    “带进来。”行昭扬言唤进,又让人将行景扶起来,悄声问了句话,行景连忙摇摇头,行昭抿嘴一笑,冲行景附耳说了几句话,行景眼睛一亮,连连点头,抽身就往内间去。行昭又冲莲玉吩咐,莲玉捂着嘴巴应了诺,又出去了。

    大夫人与二夫人看得不知所云,行昭笑着说了声:“您请瞧好吧。”

    丫鬟们放了一抬琉璃嵌金丝八厢屏风在隔断处,不叫人看见寝居内阁里面的情形,这是世家的固执和坚守。

    不一会儿,薄娘子就进来了,一抬头,就是一方光洁映人的屏风,透过屏风可以绰绰约约地看见有人在内阁或坐或站,一时间花了眼,黄妈妈轻咳一声,薄娘子这才回过神来,忙敛裙行礼:“民女薄氏见过夫人姑娘。”

    行昭在后头做了个手势,大夫人是全心全意地相信行昭,二夫人是事不关己自然乐意叫别人打冲锋。

    “薄娘子起来吧。”是行昭出的声,又说:“叫你单独来,是怕你那养母为难你,我瞧着那郑婶子十分想将你嫁给他家三郎?可惜你却怀着我们家的孩儿。”

    薄氏一听,猛地抬头,满面不可置信。心头忽地想起来那人那日来说的话“世家上族重视血缘,贺家必定不会认你,但以他家的声誉,也不会过分为难你。你肚子里的是个野种,郑家更不会要你,只会折磨死你。你只有坐地起价,讨价还价,才能狠狠捞上一笔,闯出一条生路来。”

    她提出的要求她自己不敢相信贺家能够接受,只是商人还价,总要抬出一截儿来,才能卖得比实际高。郑家那老虔婆的刻薄与恶毒,郑三郎的丑陋瘸腿,那神秘人许之以三千两白银和帮助她离开定京的承诺,还有一度春风后,那俊俏郎君留下的怀念...

    薄氏咬了咬牙,手伏在小腹上。

    行昭见薄氏没说话,望了望了窗棂外,隐约有两个人影儿,扬声道:“哥哥回来了!你便和他当面对质吧!”

    行昭话一完,便有一个穿着姜黄色杭绸直袍,拿一支雕梅兰竹三君子和田玉簪子束发,穿着青色牛皮直筒靴,长得眉清目秀,鬓发浓郁的富贵小郎君进来了,后头跟着亦步亦趋的莲玉。

    那郎君一进来,就瞥见了跪在地上的薄氏,蹙着眉头道:“我不认识这娘子!贱妇休要胡乱攀扯!”

    “景郎!景郎!我是阿薄啊!你怎么能不认我!”薄氏迟疑片刻,便泪盈于睫,扑上前去抱住那人的靴筒,直喊:“男儿汉果真都是薄情郎吗?阿薄等了你多久,念了你多久,阿薄,阿薄还怀了你的孩子啊!”

    9月1日上青云榜,大家有票票的快来砸死阿渊吧!

第四十二章 好戏

    行昭在后厢静静地听,长长呼出一口气,她赌对了。

    回首再去看大夫人与二夫人,大夫人惊得将手炉掉在了软缎上,二夫人却恍然大悟。行昭轻轻一笑,拿食指比出噤声的模样,正要开口,却听见外头有人撩帘入内,帘子被撩开,风了吹进来,有呼呼的声音。

    “这是在干什么?”贺琰略带低沉的声音响起。

    行昭赶紧起身,心头浮现出千百种善后方法,终先低声出言:“娘,你头痛还没好,先别出来。”而后越过屏风,扬声问安:“阿妩给爹爹问安!”又上前乖巧接过贺琰手中的灰鼠皮大氅,一瞧那里头还穿着墨绿色鹤云纹朝服,原来贺琰是一出宫便往家里赶的,一边将大氅抱着交给莲玉,一边轻声问,眼却落在白总管身上:“爹爹不是带了话儿说是晚间回来吗?”

    “侯爷一听府里头出了事儿,怕大夫人偏头痛犯了,处事手忙脚乱,就连忙辞了圣上,紧赶慢赶回来主持局面了。”白总管心领神会地回道,背身立在屏风前,自觉挡住内阁里头的光景。

    不愧是贺琰身边的人,一句话说得是给足了大夫人面子。果然内阁里有应景的窸窸窣窣声音,贺琰往屏风后一探,没说什么,眼神又往堂前一扫,在小郎君和跪在地上的那娘子之间来回打量,眉间愈蹙愈深。

    不是景哥儿闯了祸,那家军户找上门来闹了吗?

    “你是谁?”贺琰蹙着眉头,沉声问。

    小郎君神色惶恐,下意识拿眼去找行昭,行昭朝他轻轻摇头,眸色一转,笑一笑,带了几分稚气地回:“这是城东郑家的薄娘子。”又上前两步蹲下身子同薄娘子温声说:“侯爷问你话呢,你且一五一十地说。我们家侯爷最是通情达理,又端正严明的人,今日定不叫你受委屈。”

    薄娘子正扯着郎君的衣角哀哀地哭,耳朵却支愣起来,一听原来是临安候回来了,心头急跳,面红耳赤地抬着袖子半遮半掩地觑,又听行昭的话,婉转了声调,缠绵成音:“妾身薄氏是城东郑家的童养媳,还没来得及和郑三郎成婚,就,就怀了景郎的孩儿...”话到这里,又仰起头去看那郎君,神色更悲,语音里带着哭腔:“哪知景郎薄情寡义,竟狠得下心,矢口否认妾身和妾身肚里的孩儿!求侯爷给民女做主啊!”言罢,结结实实地又磕了头。

    “你说你怀了我们贺家的孩儿?”贺琰见此场景,哪里有不明白的了,边越过众人,稳坐在上首太师椅上,边意味深长地瞧了眼行昭,又拿手指了指小郎君问:“怀了贺家长房嫡孙贺行景,他的孩儿?”

    “妾身不敢妄言!”薄娘子一双泪目带了几分控诉和怨怼,直勾勾望着那神情平淡的小郎君,一番话说得是肝肠寸断。而后又是一磕头,为表决心,俯身在地久久不起,自然也错过了贺琰盛怒之下的讥讽神情。

    “荒唐!”贺琰虽是笑着说,声音也不高,可众人都能听出明显的震怒,“你怀了景哥儿的孩子,却不认得景哥儿的长相!我倒不知道,我的儿子什么时候变了模样。”

    薄娘子一瞬间大惊失色,愣在原地半刻,才明白过来,贺家耍诈!

    眼角的泪也来不及擦,瞪圆了眼睛,不可置信地仰头看那小郎君。三庭五眼,面容白净,身姿挺拔,每一点都符合郑婶子所说的贺大郎君的相貌啊!

    行昭抿嘴一笑,朝还杵在那儿的小郎君招招手:“林松快来给侯爷问安领赏。”又好心地和薄娘子解释:“这是哥哥身边的贴身小厮,四五年来都同进同出,大概人在一起待久了,总会有一丝半丝相像的地方吧。”

    行景撞的是郑婶子,几次三番闹起来的也是郑婶子,行昭将才福至心灵,论理来说,郑婶子那样的人是不可能让自家未出阁的童养媳出来抛头露面的,所以问行景有没有见过薄娘子,行景摇头。行昭便叫莲玉去教行景房里另一个贴身小厮如何行事,如何假装,兵不厌诈,果然一诈就尘埃落定了。

    贺琰的提早回来,实属意外之喜。

    “我记错了!我记错了!”薄娘子瘫在地上胡乱舞着手,眼睛从行昭转到贺琰身上,又转到屏风那头,惊恐言:“那天晚上可黑,我没看清楚!他不是景郎!”

    贺琰气极,一巴掌拍在黄花木几桌上,再不耐烦听她胡言乱语,指着那婆娘:“将她拖下去,关到柴房里头去。”

    “西偏房里还住着她的养母。”行昭加了一句,再抬眼看了看黄妈妈,黄妈妈会意,上前添言:“这郑家两人手里头拿着景哥儿的贴身饰物作证,如今都已经水落石出,要不要将景哥儿屋里的人也都押起来?”

    黄妈妈的话说得隐晦,却将层面一下子抬高,内外接应,这摆明了不再是市井泼妇无赖来讹钱这样简单的事情了。

    贺琰沉吟,行昭冷眼旁观,她的直觉告诉她贺琰也应该猜到了这件事与应邑有关,所以他迟疑和犹豫了。行昭气极,竟有些眼前发晕,混淆血脉这样大的事情,贺琰竟然无动于衷!

    “阿妩记得前朝吴郡顾氏出过一件大事,长房嫡孙愈长大就愈像胡人,瞳仁茶色又毛发微卷,当时的顾家长公,言之先生当机立断,终于查到孩子是被人使了狸猫换太子的伎俩。”行昭按住心绪,缓缓出言,笑着说,带出了面颊上的两个梨涡,“言之公下令继续彻查,发现是他当时的政敌,忻州白家下的狠招。顾氏长房当时只有一个孩子,言之公有话‘血脉天伦乃天下圣事,白家心如蛇蝎,当一族绝之!’”

    贺琰听到政敌二字,下意识地挑了挑眉,静默半晌,一抬手,斩钉截铁道:“查!把景哥儿屋里的人都押过来!郑氏和薄氏分开关!晚上细细审!”

    黄妈妈乘胜追击:“管着景哥儿饰物的是一个唤作林竹的小厮,他今儿个出府回家了,听景哥儿说,林竹一家都接触过郑氏。”

    黄妈妈在将才已经将所有情况都摸清了,行昭暗暗点头,黄妈妈够狠、聪明且世故,最重要的是对大夫人忠心耿耿。

    “将刑管事一家都叫回来!”贺琰话音一落,外头就响起了一阵响亮的鼓掌声,行昭蹙眉,哪里来的人敢这样放肆。

    一抬头,却见一前一后进来两个郎君,前头那个十四五岁的样子,着宝蓝软缎面直缀,剑眉入鬓,一副剑胆雄心的模样,而后一个却只有十岁出头,比前一个矮了一头,铜绿青色直袍,书生气十足。拍掌的就是前头那个。

    贺琰率先起身迎上去,撩袍作揖:“家事荒唐,叫两位皇子见笑了!”又皱眉瞥了眼跟在其后的管事。

    行昭心下一惊,两位皇子!莫不是二皇子与六皇子!内阁里众人连忙起身,连大夫人与二夫人都从里间出来,屈膝福身,口里唱着:“见过两位皇子,请皇子安!”

    前头那个赶忙虚扶一下大夫人,又冲贺琰摆摆手:“别怪责管事,我和小六本也是来贺府蹭宴蹭酒,耍闹来的。在书斋也关不住,一听正院有好戏看,旁人也不敢来拦我们。就直直冲进来了。好一出兵不厌诈,我和小六隔着窗板听得极高兴!”

    行昭埋首,不由自主地撇了撇嘴,听得高兴?一旦确凿,哥哥的世子之位就更有理由不上书了,一旦确凿,哥哥的德行声誉就蒙上了一层纱,一旦确凿,那不就是应邑计谋得逞,母亲的情景又陷入被动。

    这样沉重的话题,竟被说成是一出好戏?

第四十三章 圆月

    贺琰挺了挺身没答话,六皇子跟在后头,微不可见地扯了扯二皇子的衣袖,二皇子蹙了蹙眉,有些不耐烦:“做什么!”

    六皇子皱了皱眉头,转身向贺琰作了个揖:“二哥没有其他意思,只是预备拜见一下太夫人,便走到正院来,想同您说一声,哪晓得正堂里头正在说话儿,我们就不便进去了。”

    贺琰面色微霁,侧身避开那礼,笑着摆摆手:“太夫人近来身子有些不太好,正闭门养病。皇上难得放两位出宫,今日又是元宵佳节,两位皇子是想喝杏李酒还是桃花酿?我们贺家的杏李酒是在定京城里都有几分薄名的。”

    老侯爷好饮,贺家的佳酿好酒多的是,贺琰提起的要么是果酒要么是味甘醇,不易醉的桃花酿,意在不让两个皇子醉饮伤身。

    行昭耷拉着眼睛,缩在后头静静地听,皇帝只有三个儿子,竟然放心其间两个都来贺府,贺琰是朝中重臣,重臣与皇子接触,本就敏感,这一下还是来了两个。

    等等,两个?

    莫不是皇帝在考虑立储,所以需要重臣在对两位皇子有了一个认识后,提出恰到好处的意见?

    “杏李酒!”行昭被二皇子高昂的声音一惊,抬头见他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

    六皇子却微垂了首,以二皇子马首是瞻的态度。

    贺琰细瞧面前两个性格迥异的少年郎,一个外放一个内敛,一个喜怒行于色,一个心中有计较,怎么看也是六皇子更适合做帝王一些。可惜二皇子储位呼声却最高,一来居长,二来其生母王嫔伴君二十载,从潜龙时期至今,与皇帝感情颇深,否则一个小小的宫人出身,怎么可能一连产下三位皇裔。

    贺琰的眼神不着痕迹地移向了六皇子,老六周慎,陆淑妃的儿子,就等于是方皇后的儿子,夺嫡胜算几乎为零。方家两个女儿,一个嫁了皇帝,一个嫁了临安候,本家又久在西北盘踞,手掌重兵,皇帝不会乐意见到下一任皇帝,仍旧和方家亲密。方家再往上爬,就能爬上太极殿里的那柄龙椅了。

    而今日二皇子说想要出宫看看,皇帝一口答应,又叫来六皇子,随即就让自己负责两位皇子的起居住行...

    大周素来都有前朝重臣辅佐新朝君王的惯例,而那辅佐之人既是前朝心腹,又当得新朝栋梁,这是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啊...

    贺琰念及此,笑得愈发真心,上前拍了拍二皇子的背,语声极似一个慈父,带着宽纵和熨贴:“好!今儿个咱们爷儿们就痛饮杏李酒,不醉不归!”

    二皇子眉飞色舞地转头,却一眼望见了木愣在地上的薄娘子,指了指,口里说:“这小娘子好生无赖,临安候一定要好好审下去,一个平民哪里来的胆子敢这样和世家叫板。”又移了眼,瞧见了角落里低低垂首的行昭,笑嘻嘻地问:“这是温阳县主?”还没等行昭回话,便扬声吩咐:“这下可以叫贺行景出来了吧!听旁人说贺家大郎是一把喝酒的好手,今儿就和他比一比!”

    薄娘子抖得更厉害,几乎想藏到桌案下去。

    “贺现过会儿也来!三房的昀哥儿喝酒也不差,有的是人陪二皇子喝。”贺琰笑着答,一边往里望望,眼神落在薄娘子身上时,变得异常冷冽,二皇子知道了并且过问了此事,怕就没那么好收场了。

    再转头,就是向大夫人温声交代了:“过会儿景哥儿回来了,叫他换身衣服过来。”

    大夫人连连称是。

    贺琰便几个快步走到门前,请二皇子六皇子先行。行昭立在大夫人身后挺直脊梁,却垂着头,她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有一束专注且带着问询的目光在打量她。

    一抬头,却只见到了六皇子略有瘦削却挺立的背影。

    行昭皱了皱眉,她直觉地就不喜欢这个六皇子,大约是见多了这样口蜜腹剑的白面书生,再来一个这么心思玲珑又懂得审时度势的人,就会无端地迁怒吧!

    “把这个薄氏拖下去!”大夫人难得地强硬了语气,她一想到这样恶心的人和事儿缠上了景哥儿,心头就像燃起了一股越烧越旺的火。

    行昭走近了那薄氏,细声细气地说:“二皇子是什么样的人物,是真正的皇亲国戚。他都过问这件事了,薄娘子过会儿还是老老实实交代完了,只要不是你最先动的歪念头,或许还能给你一条活路。我贺四娘向来说话算话。”

    薄娘子手脚冰凉,听到这番话,突然觉得似乎从里到外都回暖了一样。只要愿意全部说完,就能活吗!只要不是自己主谋,就能活吗!她蠢,中了贺家的诈!她运气不好,遇上了二皇子!但是她一向是最晓得趋利避害的!

    “我说,我全都说!是个婆子找到郑家来...”薄娘子被两个婆子拖出了正堂,却还在游廊里高声交代。

    “你留着晚上和侯爷交代吧!”

    行昭没有心情听,她要的是让贺琰知道真相,并且不要忽视真相。

    不多时,三房便来了,三夫人一向喜欢把儿子拴在裤腰带上,如今一听两位皇子在府上,赶忙把昀哥儿赶去前厅,又柔声嘱咐:“不准灌皇子的酒,多和皇子说话,多把话往诗词经纶上领。”

    昀哥儿不耐烦,一边往外走一边摆摆手,表示知道了。

    三夫人一见儿子这样作派,坐在右下首和大夫人又是叹气又是埋怨:“也不晓得这孩子随的谁。他爹是个极好学问的人,我更是时时刻刻教导他要好学好学...”又问太夫人好些了没,等大夫人点了点头,便又把话扯到了城西邵家那场儿女官司上去了。

    没了爷们在旁边,几个夫人太太东家扯西家短的,把三个姑娘并一个行时听得直笑。

    一顿饭用得极快,三夫人告辞,说是要去向太夫人问安。正堂里只剩了大夫人与二夫人一人一边儿地坐着唠叨,一个担心自家儿子被灌酒,一个深恨自己没有儿子被灌酒,东拉西扯地说,听得行昭与行明直打呵欠。

    不一会儿就有妈妈来报:“两位皇子出门回宫了。”过会儿又有人来通禀,这回是凑在行昭耳朵边儿说的话:“侯爷在审薄氏和郑家的,审完后又去北柴房审林竹一家了。”

    行昭点点头,大夫人见这头有动静,转眼来问询,行昭笑着说:“无事,在和我说,我房里的鹦鹉会说新春吉祥了。”

    大夫人笑嗔一句,“哪有小娘子喜欢鼓捣这些的。”,又扭头和二夫人说话儿。

    行昭靠在行明身上,心里头细细在算,前世里母亲是正月二十二日去的,还有七天,她不相信这七天,母亲都不能安然度过。不经意地转头,瞥见窗棂外的深蓝色天际处有一轮圆月。

    十五的月儿真圆啊,圆得叫人心甜。

第四十四章 善后

    四十四了啊!在此感谢所有认真看这篇文的亲们,你们的鼓励也好,赞赏也好,指正也好,批评也好,阿渊全部都以虚心且感激的态度接受。文要是有bug,人物有不恰当的地方,对于剧情有设想和意见,都欢迎来戳阿渊哦!快来勾搭阿渊吧!

    第二日一大早,行昭正睡眼迷蒙地坐在黑漆月半桌前用早膳,嘴里头一下一下嚼着水晶玲珑虾饺,心里却在想着昨儿个夜里正院始终亮着的灯——贺琰带着白总管亲自审薄娘子和郑家的,而后又审了林竹一家,也不晓得审出了什么名堂。

    昨晚上进进出出的,怀善苑离正堂不算远,隐约也听到了一些声响,有女人尖利的哭声,有男人憋闷的声音,也有瓷器碰碎的清脆声音。

    “姑娘!”莲蓉端着温水进来,一脸眉飞色舞,见屋里立着荷叶和荷心,便缩了缩脖子,噤了声儿。

    行昭被一惊,筷子夹着的虾饺跟着滚到了地上,只好将银箸放下,招招手让她过来:“过来坐着,你小声点儿!”莲蓉知机,昨儿个夜里就守在正院口,又和贺琰身边服侍的杨歌套交情,一早就出去了。

    莲玉接过水盆放在黒木架子上,莲蓉束着手站着,有些为难的样子,荷心荷叶心里有数,便躬身告退。

    “都留下。”行昭出言,荷心的哥哥是贺琰身边儿的小厮,荷叶是从荣寿堂跟来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叫她们心里存了个疙瘩,倒是得不偿失,“都是怀善苑里的人,哪里有话是说不得的。”

    荷心喜出望外,荷叶沉稳得多,拉过荷心站在一侧。

    莲蓉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上前两步,带着暗喜与隐秘压低声音:“...那薄娘子肚子里的孩子被白总管逼问出来了,不是我们家郎君的,您猜猜,是谁家的孩子?”

    大约世间的女人们都是喜欢说道这些的。

    行昭心里好笑,对这个延展却半点兴趣没有,抬眼觑了觑莲蓉,莲蓉吐吐舌头,带着兴奋的语气:“是闵寄方,闵二郎君的孩子!”

    行昭差点惊得将舌头咬到,闵家的孩子!闵寄柔兄长的孩子!这是巧合还是特意?有人要陷害行景,却用的是闵家的种。行昭脑海像是一团乱麻,找半天找不到线头,只好继续追问莲蓉:“侯爷怎么善后的?”

    “侯爷召来张院判,一碗汤药下去,薄娘子肚子里就啥也没有了。”莲蓉现在一点也不觉得在七八岁小娘子面前说这个有什么不妥,昨儿个要不是姑娘,要么仗势将那薄氏赶出去,要么给些金银,哪里能处得这么容易。

    又说,“侯爷又去审了郑婶子,把她给放了。”莲蓉说得忿忿不平,又想起了什么:“那林竹被绑在院子里,抽了板子,下来的时候后背全是血,一百下板子下去,估摸着屁股后头的肉都烂了吧。他老子娘现在倒还被关在柴房里。”

    “姑娘面前说些什么呢。”莲玉拉了莲蓉一把,看行昭没说话,轻声说:“这倒是奇了,打了儿子没动老子。景大郎君明明说了,林竹一家子都和郑婶子接触过,林竹一个小厮,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胆子。”

    将主子的贴身东西偷送到诬蔑者手里去...莲玉的后一句话却没有说出来。

    行昭抬了抬下颌,又问:“侯爷现在在哪儿?”

    这个莲蓉自然是不知道,荷心怯生生地想说话,行昭冲她点点头,这才细声细气地开口:“今儿个早上哥哥回来时说,侯爷审完人后就一直在勤寸院里头,临到天亮了,才从屋子里出来,让白总管去送两封信。”

    “可知道送到哪里去?”两封信?行昭沉吟问。

    “哥哥接到的是送到信中候闵家去。”荷心这个答得快,后头一句却是想了又想,才说:“另外一封不是哥哥送的,是白总管亲自去的。不过听哥哥嘟囔了几句,仿佛那封信盖着青封铜泥,厚厚的一叠儿,白总管攥在手里,似乎又不放心,就揣在了怀里了。”

    贺琰果真老狐狸!

    辣手果断地帮闵家了绝了一桩难事,担了恶名,又修书一封,寄到闵家,让闵家承了他的情。只不过喝一碗打胎药需要请来张院判吗?这不就是怕闵家不认账,不领情,再备个份儿,退一万步,好给他日做见证。

    只是贺琰一向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个性...

    行昭手搭在案上,看着墙角摆着的那碗黄寿丹。

    莲玉轻声问:“姑娘觉得另一封信是写给谁的?”

    “交给白总管去送,厚厚一叠儿,封着铜泥,送进宫里的信件大概也就是这样珍重了。”行昭手一下一下地扣在黄花木上,钝声起,又说,“一推算,送给的还能有谁?只有这件事的始作俑者了呗。”

    林竹的老子娘大概明白始作俑者与贺琰的关系,才敢让儿子这么放肆,而贺琰的处置态度更表明了这一点。

    行昭能确定是应邑长公主了。厚厚一叠,写了些什么?是威吓还是恳求,是厌弃还是继续欺哄?

    “你去将这件事完完整整地讲给张妈妈听。”行昭吩咐莲玉,抬了抬眼:“哥哥的说辞,薄娘子的说辞,郑家的背景,侯爷的处罚。郑家三郎在翼城当兵,而中宁长公主的封邑就在那里。侯爷将林竹打了个半死,却没动他老子娘。昨日侯爷在审问林竹时表现出来的犹豫和迟疑,一点一点都说给张妈妈听。”

    莲玉一听就明白了,温柔的脸显出了几分狡黠,应诺后便向荣寿堂去。

    荷心和荷叶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又云里雾里,连同莲蓉也听得没明白。

    行昭站起身来,荷心的身量还没她高,一抬手就能摸到荷心的头,行昭边揉着荷心的双丫髻,边笑说:“你家姑娘还没吃饱呢,去向小厨房再要个青蘑蒸蛋和鱼片粥来。你喜欢吃山楂糕,莲蓉喜欢吃烩三鲜,荷叶最实诚喜欢是小笼包,都让小厨房做来。”

    晌午时分,莲玉才回来,一同来正院的是张妈妈,大夫人头戴着水獭绒抹额出来迎,张妈妈福过身后,便传了太夫人的吩咐:“...万管事打五十下板子,养好伤后,一家子都发卖出去,卖到边疆也好,胡地也好,只一条不许让他们在定京城里转悠。”又说:“郑家那户人太奸厉,太夫人请您给方舅爷写封信,把郑家那三郎调到西北去,她才安心。”

    大夫人一听,后一条都还好办,举手的事儿。可前一条,万管事是外院的人,她是管着内院的,哪有插手越过侯爷去卖他的心腹管事的道理...

    张妈妈看出了大夫人的为难,又说:“若是侯爷有什么异议,让他直管去荣寿堂和太夫人说道说道。”

    大夫人也只好应了。

    行昭听后,笑着将一盅银耳莲子汤一饮而尽,太夫人如此强硬地插手,表明态度,贺琰敢再去荣寿堂吗?也好,让贺琰身旁的人儿都看看,这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好处!

    大夫人还没腾位子呢,这起子人就胳膊肘往外伸,帮着应邑来栽赃陷害来了,果真是人往高处走,无利不起早。

    勤寸院的贺琰,自然也及时地知道了太夫人的吩咐,沉着一张脸坐在太师椅上。

    白总管战战兢兢地往里站了站,书斋里头供着佛手和香橼,他小口小口地呼吸着气儿,生怕一重就惹恼了被太夫人明晃晃打了脸的现任临安候,隔了半晌才听到贺琰语气平稳地说:“按照太夫人意思去办。光是卖远了怎么让他闭嘴不说话,赐四碗药下去,让他们一家子永远都说不了话才安全。”

    白总管心头大惊,应邑长公主给万管事灌的汤,正是贺琰给长公主的承诺,万管事管着贺琰在通州和定京的铺子,矿山,贺琰一向对他极宽容,昨夜里明明都答应了给万管事一条活路!

    “荣寿堂瞒得紧紧的,太夫人是怎么知道的?”贺琰一针见血。

    白总管不晓得该怎么说,他知道怀善苑里的小丫鬟今早去过荣寿堂,可怎么也说不出口,大夫人是知足乐观,只要火没烧着她,她一向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思来想去也只有四姑娘有这个可能去和太夫人说这件事。

    “昨儿个夜里正院丑时才熄灯,太夫人执掌侯府也几十年了...”白总管觑着贺琰神情决定掩下行昭的可能,言下之意是正院这么大动静,太夫人握着临安侯府几十年,怎么可能不知道。

    贺琰想了想,点点头。

    主仆二人正说着话儿,另有管事在外头扣了扣窗板,贺琰扬声唤他进来。

    “礼部将二皇子妃的名单承上去了!”那管事喜气洋洋地说,却被书斋的寂黑惊了一下,看到贺琰面色沉重,便迫不及待地想把好消息说出来,“三姑娘也在里头!”

第四十五章 平阳

    “还有谁?”贺琰虽有些意外,却更关心其他。

    那管事从怀里掏一封誊写的信笺来,恭敬地先呈给白总管,白总管再呈给贺琰。

    贺琰挨个儿看下去,二皇子娶正妃是这些日子来最重要的事儿,或许这也就定下未来的皇后了。外戚封爵这个不重要,出一个皇后,就表明天家对这户人家还有所期待和信任。

    贺琰只恨行昭不能再大个几岁,以贺家的资历,太子妃的位子都能搏上一搏,何况一个皇子妃。礼部将贺三娘行明写上去,也只是为了卖贺家一个面子,凑个数罢了。

    安国公石家长女,忠献伯林家长女,嘉怡大长公主府孙女,户部右侍郎黎令清之女,闽西提督邵冶之女,内阁陈显之女...

    一行一行看下来,终于看到了一排字,信中候闵家长女,闵寄柔。

    贺琰一笑,再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这次礼部呈上去的名单,一共有十三家,多为勋贵世家之女,并且大都是定京城里的人家,零星有几家也是在江南和福建,离西北甚远。

    皇上在年前先派亲信梁平恭换下原来的西北提督,又一连撤下西北三个守军军备,全部换上从定京去的人。西北变天,方家经年的心腹被撤,镇西候方祈却按兵不动,甚至在上年礼时较之往年更多更精细,像生怕皇帝不知道方家在西北老林有多一手掌天。

    方皇后入宫十余载,未曾有过生养,皇上宁愿将九公主养在方皇后膝下,宁愿把有腿疾又无母的四皇子给德妃养,也不愿意养在凤仪殿...

    无端想起此事,贺琰敛了敛笑,把信笺给白总管,吩咐道:“再誊一份,给幕僚们送去。”

    “苗安之乱”后,定京城里的勋贵世家从原来的二十家,夺丹书铁券,下狱流放,到如今已经只剩下了八家,就是在这八家,除了贺家还掌着实权,就只剩下闵家还担着些圣宠,也得益于闵家的姻亲广布,枝繁叶茂。

    果然,这样统一看下来,矮子里面拔高子,竟还是闵家的胜算更大,昨儿送闵家个人情,没送错。

    白总管应了一声,便往外走,却突然被贺琰叫住,“再给荣寿堂送一份。”

    太夫人拿到那张轻飘飘的书笺时,张妈妈倒是一副很高兴的模样,太夫人早间那样打了侯爷的脸,侯爷还能不在意,可见母子连心,怎么样也割不断。又轻手轻脚地从细蓝绒布里抽出了玳瑁眼镜,服侍太夫人戴上。

    太夫人坐直了身,一行一行看下来,在看到“临安侯府馆阁学士贺环之女,贺行明”时,撇嘴一笑,不在意地将纸又放在了案前,向张妈妈说:“礼部那群人精会做事儿。行昭年纪不够,还晓得安上行明凑个数儿。”

    “二夫人整日愁三姑娘的归宿,如今上了这册子就跟镀了层金似的,我腆着活了这么些年,还没见过哪家娘子上得了皇子妃的备选,还能有嫁不好的。”张妈妈笑意盈盈地给太夫人端了盅清水来,服侍她喝下。

    太夫人没答话,慢慢啜了口清水。茶解药,自从在吃药后,就只能喝清水了。可这般那般的顾忌、医治,却怎么也治不了心病。

    “唉,让人给二夫人带个话儿。叫她心放宽点儿,别再逮谁是谁,尽出些洋相。”太夫人吩咐,正想问贺琰是怎么处置万管事一家时,芸香挑帘子进来,手里头捧着一方品红绛色勾兰帖子,唱了礼后就脆生生地说:“平阳王府来下帖子了。”

    太夫人接过一看,又合上了,笑着叫住张妈妈,又和素青说:“...叫大夫人与二夫人来一趟,行明和阿妩也来。”

    张妈妈一听是平阳王府来下的帖子,哪里还有不明白的道理,平阳王是今上一母同胞的弟弟,关系亲厚,又是个闲散王亲,礼部将才呈了二皇子妃的名单上去,平阳王紧接着就下帖宴请各家,相看的意思还不够明显?听人说二皇子有十四了,也该定亲了,贺家办亲事前前后后都要两三年,更别说皇家的规制了。

    张妈妈亲到正院的时候,行昭正陪着大夫人见各司房的管事,三言两语间定下一年的计划。大夫人虽性情软懦,却是管家立账的一把好手,方家出身行伍,教导女儿自然不会像定京城里的簪缨贵家一样——连隐晦地说起柴米油盐钱都觉得俗气。这么些年管家从来没出过错儿,贺家的私产更是足足翻了两番。

    “....太夫人今儿个精神好多了,或许是您那何首乌的妙效。这不,才接了平阳王府的帖子,让您和四姑娘都去荣寿堂。”

    听张妈妈的话,行昭拿笔的手一抖,眼看着浓黑的墨汁顺势落在了纸上,一滴墨水过纸浸染到了毡子里,再无踪迹。心绪如微澜一般,稍起涟漪后便一池绿水平静无波。平阳王府,不就是周平宁父亲,平阳王的府上吗?

    大夫人笑着应了:“那就再用一盒,一盒不够就用两盒,大不了写信让哥哥再送来。”看了看满屋立身坐着的婆子,又交代了几句,便带着行昭往荣寿堂走。

    路上正好遇到喜笑颜开的二夫人,红着一张脸跟在后头的行明,还有走在最后的素青。

    行昭心忖着,前世的大方向没变,每日的事儿却变得不少,看起来是二房摊上好事儿了。

    二夫人加快了步子,笑意盈盈地先和大夫人见过礼,又牵过行昭,连声问昨晚上睡得可好?景哥儿今儿去明先生那儿起学没有?

    行昭心里好笑,二夫人好奇得很,又想问昨天事情的后续又舍不得说开,只笑着一一答了:“睡得好极了,哥哥一早就去城西明先生处论书了,明先生是大儒管得严。”

    二夫人捂着嘴笑,又挽过大夫人,亲亲密密地说话。

    行昭和行明两个小姐妹自然就落在后头,行明赤赧着一张脸,凑在行昭耳朵边儿说:“素青姐姐来说,礼部也择了我上二皇子妃的单子...”

    话到后头,愈加低声,语中的雀跃却怎么也掩饰不住。也是,皇家都承认的人,别人抢都还来不及,就像从宫里出来的姑姑一样,一出宫就遭世家大族抢光了,就冲着皇城这块招牌去的。

    行昭见行明高兴,也捂着嘴笑,二夫人愁行明的婚事不是一天两天了,前世行明没有在名册上,如今上了,自然选择面就更广了,起点也能更高些,难怪二夫人高兴。

    前头后头都在笑着说话,不一会儿荣寿堂就到了。

第四十六章 春宴(上)

    几人相携进了荣寿堂,唱过礼问过安后,两个小辈便自觉地坐在了最尾,大夫人与二夫人一左一右坐在上首。

    待一坐稳,二夫人便有些按捺不住了,小半坐在锦杌上,一大半身子都探了出去,笑着说:“娘今儿个瞧起来精神头极好的模样,张院判说吃这服药吃个七八天便好了,如今看来不仅是全好了,瞧着更精神了,我们府总要备上四色礼盒送到张太医府上。”

    “行啊,这事儿就交给你办了。”太夫人斜倚在铺着软垫儿的暖榻上也乐得应和,又吩咐芸香把案上的帖子给二夫人看:“你看看,下月初五,平阳王府请宴,说是庆春。”

    二夫人接过那帖子,翻来覆去看好多遍,止不住地笑开了,忽地想起来什么,多了个心眼问:“娘可知道同去的还有哪几户人家呢?”

    这是在打探二皇子妃的人选呢。

    行昭边抿了口茶,边暗暗打量着二夫人——整个人显得急切且兴高采烈,行明的身份根本就不够格去攀皇子妃。而二夫人却难保没有想去争一争的念想,可见人都是得寸进尺的,都愿意去肖想根本得不到的东西。

    前世的她是这样,后一世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人都看不清。

    “还有好些家,其中自然也不乏权门贵胄。”太夫人淡淡开口,抬头瞥了眼二夫人:“信中候闵家的大娘子也去,正当红的阁老陈显的女儿也去,定京城里有些名望的人家都受了邀。甭管谁去,只一条,你别忘了定国寺之行。”

    行明喝茶的手一颤,二夫人的脸上爬上了两团潮红,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太夫人见状,笑了笑,又说:“也别太拘谨,都是相熟的,就当小娘子们聚一聚,我们老婆子也出去晒晒太阳。”又笑着指了指行明:“这丫头穿水红色好看,我存着一匹水红牡丹千层福花样的杭绸,还有一副赤金缠丝莲叶纹的头面,一并待会儿送去东跨院。都是大姑娘了,好好打扮打扮,叫他们知道,我们贺家的女儿不比谁差。”

    行明满厢感激,她比谁差,她并不任何人差!

    张妈妈又捧了几匣子的首饰进来,几个女人都陪着太夫人选,谁说一声好,太夫人就立马打包送过去,很是有散财童子的模样。

    一下午过得极快,太夫人临到后头有些疲了,二夫人便领着行明借机告退。大夫人磨磨蹭蹭地,有话要说。

    太夫人最见不得大夫人这幅模样,紧紧蹙着眉头等她。大夫人瞧了眼行昭,示意行昭先避到里间去,行昭装作不知道,仍旧摇晃着腿坐在椅子上头小口小口地吃茶。

    “可是那道处罚让你为难了?”太夫人叹口气,到底先打破了僵局。

    大夫人一听,像找到一个宣泄点,直点头,皱着眉头一脸为难:“郑家的紧紧相逼,林竹又染了毒瘾,这才财迷心窍把景哥儿的贴身物件儿拿出去。把他们一家发卖了,这个侯爷也觉得有道理,可他又出了个主意。媳妇,媳妇就觉得有些伤阴德了..”说着抿了抿唇,一张圆脸皱起,叹了口声,又凑拢了暖榻,压低了声音:“侯爷怕万管事一家将事情四处乱传,吩咐人去赐几碗哑药下去。”

    太夫人拨佛珠的手一顿,片刻后又继续诵佛:“既然是侯爷吩咐的,自然有他的道理,照着做就是了。我们家海灯、长明灯供奉得不少了,万管事一家罪有应得,不怕的。”

    大夫人听太夫人也是赞同的,说不清是如释重负还是有些失望,应过喏,便带着行昭告了退。

    大夫人的话,行昭耳力好,隐隐约约听到个大概。无毒不丈夫,万管事一家敢这么做,就证明是得到了充足的理由与支持的,至于是不是来自贺琰的,就不知道了。贺琰到底还念了些旧情,只是毒哑了,而不是灭口。

    一连数日都是风平浪静,二爷知道后又拖家带口地去荣寿堂谢,又去勤寸院谢。二夫人是做梦也想不到行明这样争气,又想起来那日在正院见着那个有着一副剑胆琴心的少年郎,又会不由自主地想要是行明当了二皇子妃会是怎么样的风光。

    每到这时,行明就一副无奈的模样,避到怀善苑来,扯着行昭养的几盆兰草说:“母亲现在真的是望女成凤了。别人给她三分颜色,她就能开个染坊。二皇子妃那是我能想的吗?我只求那天不要出个什么岔子丢了脸,就阿弥陀佛了!”

    “你能想明白是最好的!”行昭边说,边心疼兰草,一把从行明手里头抢过,便看着行明仰头笑,既笑行明的前程越来越好,又笑母亲好容易平平安安地过了正月二十二,避开了前世的那场祸事。

    两姐妹日日腻在一起,偶尔去瞧瞧行时,偶尔去看看行景,东偏房的行晓还在养着,行明与行昭都不乐意看见她,便默契地绝口不提。

    行景倒是沉寂很久,既对身边人的背叛感到揪心,又对郑家那双不要脸不要命的婆娘感到不解。贺琰教导他,不要将这件事往外传,能憋住就憋住,既是为了闵家,也同样是在保全贺家的颜面。

    可他面对慈父一般的明先生,还是一五一十地说了。明先生沉吟半晌,带了几分犹豫地说出这样一番话:“信中候闵家声誉确实没有贺家有贤名,俗话说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因为你的妥协和退让,给了郑家的一个错误的信号,让她们以为你是予取予求的。同样你瞒着家里人也是不对的,你给贺府信息的缺失,造成了两厢错节,故而给了郑家的可趁之机。”

    行景沉默,却没有看到明先生明显有些怀疑的眼神。

    转眼就到了二月初五,黄道吉日,宜出行宜宴请。

    平阳王府在距离皇城极近的红双胡同里,一条胡同都是住着平阳王府的人,平阳王是今上胞弟,娶的也是青羊蒋家的姑娘,青羊蒋家开着书院,却不参政事,没人做官,却桃李遍天下,这才是真正的清贵。故而平阳王位高却闲散,好宴宾客也好聚文人雅客于一堂,赏一宵之繁华,品满春之悠长。

    贺家到的时候,已经是接近晌午了,平阳王府下的帖子说是来赏春花喝米酒,故而行昭一仰头,便能看见挂在平阳王府青砖白墙上的几枝才抽出绿芽的藤蔓枝叶。

    重生过后,周平宁的面孔似乎像被愈渐厚重的纱雾蒙住,变得越来越模糊。在紧锣密鼓的保全母亲这一场战役中,行昭根本来不及去思考前世的情愫和延伸。

第四十七章 春宴(中)

    行昭轻轻叹了口气,前世的苦辣辛酸,自己的执拗与偏激,如同花灯走马一样模糊而深刻地从脑中掠过,像是看了一场带着悲欢的戏,在台上的人哭得面目全非,台下的看客却还在不合时宜地拍手叫好。

    显得异常难堪。

    “阿妩!”行明压低声音,又略略佝了腰,边帮行昭理了理簪在发团上的流苏,边低低地说:“你一直盯着人家门廊看,这是什么道理。”

    行昭回过神来,拿帕子捂着嘴笑笑,难得初春有这样好的阳光,行明站在逆光的地方,行昭一仰头,就能看到有几束澄澈的春光擦过少女的鬓间,将行明那身水红色蹙银丝高腰襦裙衬得极为鲜亮,笑着说。

    “三姐今天真好看。”

    行明难得的脸红了红,行昭便笑着去牵行明的手,姐妹俩小碎步跟上前头花厅里,正陪着平阳王妃说话的太夫人。

    “...今儿个真是没想到您能来的,您身体可康健?”平阳王妃二十八九的年岁,声音脆脆的,很会打扮,穿着一件真紫色的刻丝小袄,拿几颗莹润光亮的东珠做了扣子,下裳穿的是秋杏色的综裙,行走间能看到绣着双蝶飞的青碧色绣鞋。

    太夫人笑意盈盈地答了:“托王妃关心,老婆子倒还能走能睡!”又客气道:“平阳王最是风雅不过,便是为了新酿的玉白露,老身也是要来的!”

    平阳王妃十分愉悦地笑,又连声将行明与行昭唤过来,一人给了一个渔农樵耕的翡翠挂件,眼神在行明身上停留的时间明显更多,却牵着行昭的手说话:“我们府上只有一个姑娘,一堆混小子。临安候家有儿女福气,既有几个十分出众的小郎君,又有温阳县主和三姑娘这样好的娘子!”

    行明行昭蹲身谢礼,行昭下颌收得紧紧的,不敢看前世的嫡婆母。

    “平宜有十四了吧?也不叫进来看看,我记得上回看见他时,还没齐我的肩膀呢。”太夫人记得平阳王妃只生了嫡长子,便十分关切地问:“听说平宜说亲了?说的是中山侯刘家的大娘子?”

    平阳王妃笑着点点头,边说:“二皇子和六皇子过来了,在陪着呢。”话是笑着说的,眼头却闪过一丝郁色,这门亲事不功不过,中山侯刘家虽是勋贵却没实权,面子上好看罢了。王爷却还在叫她今日帮着给那庶子周平宁看看门路,这群小娘子家里头哪个不是权门煊赫,名门大家凭什么要配给你一个庶次子啊!

    “世子还得唤我一声姑母!“二夫人笑着打岔,她也是出身中山侯刘家的。

    “那过会儿就叫阿宜过来认亲。”平阳王妃瞧着十分好脾气地从善如流,刚说完话,又有人来通禀,说信中候夫人带着长女来了。

    平阳王妃冲太夫人笑笑:“正好临安侯府和信中候府是至交!过会儿有人陪您说话了!”

    太夫人忙摆手,直说:“您去忙您去忙!”

    不一会儿平阳王妃便迎着闵夫人一家进来了,后头跟着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娘子,杏眼桃腮,肤色白白的,身量娇小玲珑,逢人便是笑。

    是闵寄柔,行昭看着她笑,前世里她与闵寄柔就像相互支撑的条蔓,一个所嫁非人,一个明明是正房,却变成了妾室,同病相怜,惺惺相惜。

    平阳王妃陪着闵夫人说了几句话,又去前头迎人。

    闵夫人瞧起来气色不太好,估摸着是因为闵寄方做出的那桩荒唐事,直扯着太夫人袖子道谢:“...若不是临安候果决心好,又写信来和我们侯爷说,那薄氏惯会‘擅言媚人’,又‘诡辩脸厚’,我们方哥儿才多大?否则怎么就被她骗去了呢...”

    又同大夫人倒苦水:“方哥儿被侯爷拿牛皮鞭子抽得半死,叫他荒唐!都是做娘的,我既埋怪他,看着他哭又看他被抽得背都紫了,就像自己被打了似的,身上不疼,心里直疼...”

    “小郎君知道错了就好了,谁家郎君不是遭自家老子打大的呢?”大夫人想起哥哥方祈以前被父亲打得三天下不了床,深以为然,又实在不想再谈这件事,就扯来嘉怡大长公主的儿媳妇说道内务府的香脂里换了香料这档子事儿了。

    各家的小娘子们则聚在里厅,由平阳王的庶长女善姐儿在招待,招呼着人上了茶点,又这头转转,那头说说。

    二皇子妃备选至少都应该有上十家,行昭抬眼略略数了下,今儿个来的估摸着只有六七个小娘子,要不就是因为家太远了,要不就是因为平阳王府并没有请来,平阳王府没请来,就证明天家一番挑拣后,根本就没有可能成为二皇子妃,只是礼部写在单子上凑数的。

    那行明....

    行昭一边听着安国公家石家亭姐儿在耳朵边念叨,一边打量了在西头正笑着说话的行明,端的是一副明眸皓齿又落落大方的好样貌,难不成行明真的有可能?

    “阿妩!”亭姐儿见行昭没认真听,推了推她,一脸不乐意。

    行昭弯眸一笑,直赔罪:“是阿妩错!轻慢了美人儿,美人儿原谅小生这一番,可好?”

    亭姐儿见这小小的人儿做着怪,扑哧一笑,只拿手指点了点行昭的鼻头,娇哼一声,算是了了。

    谁也想不到外头正凑着两个脑袋,从窗棂的缝儿朝里看,站在左边儿的分明就是二皇子,站右边儿的那个手指了指明显比其他娘子矮了半个脑袋的行昭,语气轻笑着打趣:“皇上怎么把才那么小点儿的娘子也叫来了?难不成要学乡野农夫,预备养个童养媳在宫里头?”

    二皇子一嗤:“那是临安候的长女!可没在那单子上!”

    忽然想起什么,招手唤来立在门廊里的一个丫鬟,又指了指里头,压低了声音说:“你去将那个穿着鹅黄色襦裙的小娘子叫到后头的亭子去。”

    右边那郎君一愣,随即笑起来,忙叫住那丫鬟,吩咐说:“你去给大姑娘说,让大姑娘去叫那小娘子。”又转头向二皇子打趣:“难不成不是皇上的主意,是你自己想养个童养媳?”

    “我就是想问个事儿!”二皇子急眼了,连忙摆摆手,又说:“那小娘子才七八岁的模样,美丑都瞧不出来,如今看着还好,万一往后变丑了,我哭都没地儿哭去!”

    右边那郎君哈哈笑起来,那丫鬟听得一愣一愣的,只把眼神移到右侧郎君身上,口里直问:“宁二爷...这...”

    那便是往后的晋王,如今的平阳王府二郎君,周平宁。

    周平宁佝着身子,压低了声音,教那丫鬟怎么说,那丫鬟听得直点头,听完了便往里头走。

    善姐儿一听,是二皇子的吩咐,怔了两下,便笑着往那边走,亲亲热热地牵过行昭,问小娘子们愿不愿意去屋子后面的亭子说话儿,又说“长着一株极好看的墨梅,也养着几只仙鹤和孔雀”。

    行昭微怔,行明和亭姐儿有兴趣,寄柔更是很雀跃的样子,又转头和众人说:“...我正在画一幅春梅图呢...”

    多活一世,难免遇事要多想,可一瞧大家伙儿的都去,难不成自个儿一人留在这花厅里头,便牵着善姐儿的手往外走。

第四十八章 春宴(下)

    善姐儿牵着行昭走在前头,轻声缓语地和行昭说话,“...离得不太远,咱们几步路就到了。母亲喜欢梅树,但父亲嫌梅树的寓意不太好,所以啊我们府里头是东院种着桂花树,西院种着梅花树,一到七八月份东院就开始飘香,到了隆冬就该西院登场了。”

    行昭仰着脸,认真地望着她,抿嘴笑着点头,做出一副十分欢喜的模样,心中却是一片了然——前世里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来请安的。

    平阳王府靠着骊山东边,靠山吃山,故而平阳王府的后院景色既有苍翠凝墨,也有碧波弯小径,还有珍禽异兽,是定京城里为人津津乐道的地方。

    一行人走在抄手游廊里,拐了个弯儿就看到了正院后面的碧妍亭,有几从伸展出枝桠的墨梅树围在亭子四周,亭子后面的樟树林里有几只拖着尾巴的孔雀在闲庭信步,也能在枝叶繁茂间小觑到仙鹤素白的羽毛和挺直的细腿。

    “亭子里备了雨前龙井!”善姐儿笑盈盈地招呼着小娘子们。

    各家深闺娘子哪里这样近的见过活物,三两聚在一起,围着看孔雀和仙鹤。寄柔拉着行明往里走,说是要去细瞧墨梅的花样儿,行昭百无聊赖,到底不是这个年纪的小娘子,闲不住更没兴趣去瞧稀奇。

    善姐儿笑着问行昭:“贺四姑娘要不要也进去瞧瞧?阿金总能逗得孔雀开屏。”

    行昭点点头,总不好生硬地拂去主人家的好意。

    善姐儿一笑,佝了身子便牵着行昭往里走,软底鞋踩在凹凸有致的小石子路上,有些膈脚,行昭便小心翼翼地轻提裙裾,一一避开凸起的小石子儿。

    善姐儿看在眼里,心头暗笑,这小娇娇一样的娘子,竟然入了二皇子的眼,费尽心力地让自己将她给单独带出来。贺四娘这才八岁,二皇子却已经有十四岁了,不过张阁老新娶的美娇娘比他整整小十二岁...

    行昭走得认真,再一抬头的时候,前方石凳前就多了个穿着石青色杭绸直缀的少年郎。

    “二皇子!”行昭惊呼出声。

    二皇子赶忙做出噤声的手势,又拿眼四处望了望,见没人了这才笑嘻嘻地往前走,半蹲了身子,斜挑眉,压低了声音:“嘘——别叫!我是偷偷摸摸进来的!”见行昭目瞪口呆的样子,不禁好笑,又想起来压在心头多日的事情,凑拢过去问:“我找你来就是想问你个事!”

    行昭愕然,二皇子问她事儿?他能问她什么事儿!

    “就是那天,那个郑家的最后怎么样了?”二皇子神情十分雀跃,却将声音压得低低的。

    二皇子眉飞色舞的样子和故作深沉的嗓音,让行昭登时像被木棍敲了头,半晌没有反应过来,行昭感到自己的面容应该已经有些扭曲了。

    不是只有世间的女人们才好口舌吗!怎么现在的小郎君也有了这个习性!

    “您大费周章又声东击西地将臣女叫出来...就是为了问这个...?”行昭心里腹诽,身子下意识地往后倾,想离二皇子远远的,当今圣上是个严肃端方的人,方皇后是个冷静自持的人,连王嫔看上去都是个极为机灵知礼之人,怎么养出了这么个不着调的二皇子呢...

    二皇子满脸期待地点点头,口里催促着行昭:“你快说吧!你说完,我还要去前院呢!”

    行昭咂了咂舌,心里过了一遍,这才开口道:“薄娘子肯定怀的不是哥哥的孩子...至于是谁的,我们家也不知道,父亲将哥哥房里的贴身小厮因渎职将哥哥的饰物流传出去,被赶出了府...”

    行昭停住话,二皇子却更期待了,睁大了一双眼睛直勾勾看着行昭,脱口便问:“那两个婆娘呢!”

    行昭心头愈发思索二皇子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前世里处事凶狠,一年里抄的家杀的人加起来比前朝百来年都要多,又爱好奢靡,广纳嫔御,太极殿常常一日就用掉三四千两银子...

    可眼前的这个二皇子分明是个单纯又充满好奇的少年郎。

    “她们是平民又是军户,没偷没抢,又不是贺家的私仆,所以第二天早上就把她们给放了。”可却吩咐了城东的几家衙内好好“照顾”这一家人,行昭边想着边开口说。

    二皇子大失所望,拍了拍裤腿站起身来,忽然又想起什么,忙高声唤:“平宁!平宁!”

    行昭浑身一紧,随即就看见樟木丛间出现了一个着青衫的郎君不紧不慢地往这处走来,每走近一步,行昭的心就揪紧一分,瞪大的眼睛不敢眨眼,生怕一眨眼,就会有眼泪流出来。

    “你去告诉顺天府,让人把城东郑家那两个娘们折腾一番,赶出定京!我周恪不知道这事儿就算了,知道了就要一管到底!”二皇子站直了身子,掷地有声地说,颇有些魏晋侠士的风范。

    周平宁先笑着同行昭作了个揖,口里念着:“温阳县主好。”又笑着答二皇子的话:“顺天府管这个未免太有些大材小用了,这件事儿就包在我身上了。”

    行昭下意识地往后一退,避开那个礼,她突然发现当周平宁出现时,她陡然镇定了下来,开始涌上心头的或悲伤或怨怼或留恋的心情被整理在了一个箱笼里,再打开一看,箱笼里却什么也没有了。

    静静地看着他作揖,看着他素来爱穿的青白三江布被风轻扬起,扫在地上像是落在青砖上的一张纸,轻薄且认真,看着他熟悉却尚带青涩的眉眼,只是静静看着,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

    这就是解脱吧。

    行昭长长吐出一口气儿,笑着屈膝福了个礼说:“谢过二皇子出手相助,臣女愚钝,才反应过来还没给二皇子行礼。”又冲周平宁一笑,颔首示礼,周平宁是庶子如今也没名衔,行昭却是钦封的县主,这颔首已经能算成极大的礼貌了。

    二皇子一脸不在意地摆摆手,直说:“你快回去吧!仔细过会儿有人找!”

    面上不在意,心里头却十分得意,手肘拐过周平宁就大步流星地往后走,一转首却看见西边儿远远的,有个水天青碧色的身影踮着脚在嗅高处枝桠上的墨梅,春光无限好,倾洒在小娘子微微侧开的面颊上。

    大概年少时的心动,可以只是因为一首萧,一曲歌,一阕词,更可能是一个不经意的抬眸。

    二皇子立时一张脸刷的红下了,手足无措地立在地上,又听有人在脆声唤着“寄柔!”,只见那着青碧的小娘子笑着应了一声,便又往那头去了。

    “寄柔...”二皇子口里喃喃。

    行昭正被善姐儿牵着往花厅里走,自然不知道这一段小插曲,否则她一定会大呼一声世事难料,前世里与二皇子相敬如宾的闵寄柔与这一世直撞进周恪心里的闵寄柔,其间的改变,只是因为二皇子的一个心血来潮。

第四十九章 信笺

    感谢书友小柬的书评,带给阿渊超多的感动和激励!

    将到花厅门口的游廊里,正好能听到里头有石大奶奶奉承的声音:“您是太后娘娘嫡亲的幺女,太后娘娘不疼您,疼谁啊?”亭姐儿跟在后头,脸刷地一下红了。

    行昭抿了抿嘴,应邑与中宁来了,善姐儿将才就说了,所以一众小娘子才会急急慌慌地从亭子往花厅里走。耳朵边听到应邑这两个字儿,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贺琰给应邑写的那封信,一叠儿厚厚的,还盖着青泥封的信。

    写了些什么呢?

    哄瞒?决裂?还是相互指责?

    贺琰最重天伦宗族又看重仕途道德,应邑这招釜底抽薪意图毁了行景,叫大夫人知道厉害,却反触碰到了贺琰的底线——行景再是大夫人生的,可他姓贺,毁了宗室长子,就等于蚕食了贺家的根基。贺琰行走朝堂,沉浮官宦几十年,决不允许有人拿贺家同他开玩笑,大夫人不可以,三房不可以,应邑更不可以。

    行昭有些幸灾乐祸地想,却忽然想起大夫人如今又撞见了应邑...心头一提,脚程便快了些,越过众人,紧紧跟在善姐儿后头。

    几个小娘子将跨过门槛,屈身行过礼,就听见了中宁长公主语气里带了几分雀跃:“我们定京城里最出众的几个小娘子可回来了!”又转首向并排坐在上首的应邑与平阳王妃笑着说:“看着她们,这才发觉自个儿已经不年轻了!”

    “您都这样说,我们这些老婆子就该找条缝儿叫自个儿埋进去!”安国公世子夫人石大奶奶边说,边招招手,唤来亭姐儿,帮着她抚了抚裙裾上微不可见的褶子,笑着朝上头介绍,“...这是小女亭姐儿,往日是个十分娴静的个性,今儿个也能和小娘子们嬉闹起来了,我也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忧。”又说:“亭姐儿五月及笄,到时候备八珍礼盒请中宁长公主做赞者,您可不许辞!”

    石大奶奶说到“玩闹”二字时,善姐儿敛了敛眼睑,含了下颌。是她提议让小娘子们去后厢的,就算是耽误了两位长公主的时辰,石大奶奶当着主家的面,用哪个词不好,却选了“玩闹”两个字儿。小娘子们当以端静为长,这明晃晃地是在斥责自个儿这个主人家没当好,把原来娴静自持的小娘子招呼着玩闹嬉耍去了,这是瞧准了自个儿不是王妃肚子里出来的,平阳王妃懒得帮自个儿出头罢了。踩踩自个儿,说不准还能讨着平阳王妃的好。

    善姐儿余光里瞥了眼如坐定般平静的行昭,心头不敢埋怨二皇子事儿多,却把账算在了行昭头上。

    果然,平阳王妃没搭话,端了茶盅小啜几口。

    “安国公世子夫人这样的人,也能养出个性十分娴静的姑娘?”中宁没接话,说话的是应邑,语气中清晰可闻的满是轻蔑与嘲讽。石大奶奶一瞬间脸涨得通红,亭姐儿几乎泫然于睫了。

    行昭抬了抬眼,应邑依旧穿着一件正红右衽夹金丝绣丹鹤牡丹纹的十六幅综裙,补子上绣的是靛青蓝为底儿,鸳鸯迎春花图案,面容精制,眉毛勾得高挑,将一双丹凤眼衬得更媚更厉,可神色却有些怏怏,靠在椅背上,微蹙了眉头,十分不乐意的样子。

    中宁在左边儿拉了拉她衣角,应邑的神色这才缓和些,长舒口气儿,看了看左下首如坐针毡般难安的大夫人,又蹙了眉头说:“临安候夫人怎么也来了?”

    “自然是平阳王妃下的帖子,说是请阖府亲临春宴。”太夫人像是没听出应邑的沉闷,笑呵呵地转了头同平阳王妃说道:“听说小娘子们去瞧了府上的孔雀与仙鹤?我记得我们那时候的春宴是通家之好要么在湖舫里摆全鱼宴,要么在山间里采来极新鲜的口蘑混着泉水蒸煮,那滋味现在都难忘呢。”又笑着同石大奶奶说,“你婆婆自小和我是手帕交,她最喜欢吃鱼了,所以每回说要去骊山上香,她都不去。若要去流水坞看水灯,她去得比谁都早!”

    平阳王妃自然不会甩太夫人面子,亦笑着回:“那平善倒是误打误撞了!”

    石大奶奶这才找了个阶儿下,感激地朝太夫人笑笑。她只是想讨好平阳王妃,哪晓得这面却惹了那位长公主的眼,心里戚戚,想起安国公的近况,公公是个大手笔的人,一抛洒就能抛洒出几百两银子,只为了买个前朝的旧瓷花斛,婆母又是个不管事儿的,几个小叔子哪一个是省油的灯,要是亭姐儿嫁了二皇子,谁还敢小瞧了大房?

    气氛终究是恢复了,平阳王妃时不时问问这个小娘子念过《解文说辞》了没,要不就问问那家娘子针法学到哪里了。小娘子们一个一个红着脸回。在场的夫人奶奶们总算是看明白了,那两个长公主来只是来凑数的,正经相看的是这位平阳王妃,一时间态度便更为热络了。

    满室热闹里,只有两个人没有说话,一个是行昭,毕竟她不是主角,再来一世,什么都看开了,也能乐盈盈地为他人充作绿叶。

    另一个便是坐在上首的应邑长公主。

    应邑神色愈加黯淡,看大夫人听完太夫人的话,神色好像平静了很多,白白的圆圆的脸舒展下来,瞧起来日子像是过得舒坦极了。心头不禁气闷得想跳起来,无端地想起了贺琰那个清早送来的信,上头言辞恳切,语气温和却句句像刀一样戳在她的心头,贺琰说起了少时的时光,那大概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了吧。十四五岁的贺琰还很青涩,连送一个对半铜镜给她,都会红着脸说不出话来。

    他们到底是什么时候渐行渐远的呢?是了,是因为那个是非不分的老临安候,在临终的时候还牵挂着贺老三,还有那个不知死活的妾室,执意要上书朝堂,将嫡系一支从家谱中除名,还要告贺琰的忤逆之罪,结果自然是不了了之。可就从那个时候起,贺琰便更加沉闷下来了,日日练剑读书,要不就是在太学监里整日整日地闷着写字,再也没往宫里边乱跑了。

    记忆中她再见到的贺琰时,他穿着一身红袍,还有一个长着圆圆白脸的小娘子形容怯怯地跟在他身后——这是新任的临安候大婚之后,带着同样出身名门的新妇来进宫谢恩。她质问他,他沉默。她打他,他不动。

    她哭得肝肠寸断,他便垂着头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的我娶不起你。在我的心中,你很重要,可家族和前程,比你更重要。”

    应邑想起往事,心里头绞疼,在那封信的最后,贺琰说了一模一样的话。

    贺琰自小练米芾,写字间却带了些王羲之的洒脱和随意,那行字如同烙铁一样,印刻在应邑的脑海里。十五年前的她不懂这个意思,可如今的她却懂了。

    当初他们的分崩离析是因为家族,如今还是因为家族。十五年前的贺琰不可能因为情爱娶她,现在的贺琰更不可能。情这一个字,在世家簪缨里算得了什么,如日中天的临安候更喜欢的是权势与宗族。

    说得明明白白的,像耍赖一样,摊开了说,我就是这样,你愿意等便等,不愿意接受就再见吧,反正也不是没有分离过。

    应邑绝望一般眯了眯眼睛,这样也好,她至少是排在贺琰心中的第三位,再没有女人比她能靠前了,只要她能给贺琰带来权势与保障,那是不是贺琰就会更喜欢她呢?

    或者...

    应邑直勾勾地望着下首笑得温和自矜的方氏,或者方氏再不能带给贺琰足够的满意,是不是...是不是贺琰就能狠下心来了呢!

第五十章 风起(上)

    从平阳王府回来几天后,行昭才反应过来——行明入选,不会只是因为二皇子想趁机问问薄氏与郑家的结果如何吧?

    行昭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前世没有薄娘子这一出,自然没有挑起二皇子的好奇心。因果因果,如果说薄娘子是因,那行明入选就是果。如果行明入选是因,那又会结成怎样的果呢?

    想着想着,脑海中陡然浮现出了二皇子那副神色飞扬的模样,不由得笑起来,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就从二皇子与六皇子迥异的个性上,便可觑一二吧。

    又想起那天应邑的神情举止,安静又温和,连晚宴与大夫人同桌食饭时,也没有挑刺儿和借题发挥。

    反常及为妖,行昭叹了口气儿,索性以不变应万变,只要方家不倒,只要太夫人还站在方氏这个阵营里,只要哥哥靠谱起来,应邑做什么都是徒劳的。

    对于方氏来说,贺琰是靠不住的。行昭就不信这样一个男人,应邑还能靠住了。

    想起行景,行昭笑着低头,左右瞧了瞧已经要绣好的,白蓝杭绸底儿,绛红云丝线中又夹了些金丝的岳飞战金人像荷包。听玉屏说哥哥最近都窝在房里念书,连早晨起来也不像往日那样去垂门那里打拳了,每日从明先生那里上学回来后,就窝在书斋里,读完《老子》又读《资治通鉴》,还找了前朝练起了柳公权。

    贺琰晓得后,没说什么,转身就赏了三盒徽墨和几刀澄心堂纸下去。

    太夫人倒是很高兴,把行景叫到荣寿堂里,细细嘱咐了大半天:“...看书也不许看太晚了,在油灯下头日熬夜熬,熬得瞎了眼睛的读书人还少了?我们家不在乎你考什么功名,只要能懂得用功都是好的...”

    行昭麻利一挽就把尾针收了线,将荷包扑在炕上,手一抹过去,荷包上的褶子就看不见了。

    “走吧!咱们去观止院看哥哥!”行昭笑着仰脸对着莲蓉说。

    从正院到临近碧波湖的观止院隔了一丛长得郁郁葱葱的竹林,很是枝繁叶茂。行昭嫌弃那地方太过安静,让人慎得慌,向来不爱从那头过,想了想到底还是选择了抄近道。

    走到东偏房前的抄手游廊里,鼻尖一嗅,原来满是回甘和苦洌的药味,现在已经换成了一股淡淡的梅膏香。

    行昭蹙眉问:“晓姐儿的病已经好了?”

    莲蓉一滞,想了想才说:“这一个月来万姨娘都没去正院立规矩,说是要照顾六姑娘。连那天去平阳王府,大夫人专门派人来问东偏房六姑娘去是不去,万姨娘也都给推了...”

    行昭抿抿唇,向莲玉使了个眼色。

    莲玉少言聪明,一看便懂,轻轻含了下颌,便转身往后走,加快步子回了怀善苑,立马吩咐小丫鬟去找来东偏房的孙妈妈,细问贺行晓的近况。

    游廊里没了药味,便可以推算贺行晓至少好了有些时日了,已经不需要熬药再养着了,却不上报给正院。万姨娘更是个掐尖要强的,放在往常,绝不会耽误一次出头的机会,连平阳王府的春宴都给推了,只能证明这两母女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莲蓉见莲玉转身告退,颇有些疑惑。

    “估摸是记起了暖阁里头的香炉没熄,要不就是想起了哪个小丫头的月钱还没罚。”行昭笑着敷衍,摆摆手示意往前走,“走吧!反正过会儿回去,莲玉还能不和我们讲清楚?”

    荷心跟在后头嗤嗤轻笑,莲蓉笑嗔着横了她一眼,倒也没再问下去了。

    行景住的观止院是贺琰精挑细选出来的,隔着湖就能望见别山上的勤寸院和临安侯府西北角的祠堂,意在督促他奋发图强,当着贺家列祖列宗的面儿勤奋,势要将贺家振兴下去。

    行昭没让人进去通禀,轻车熟路地穿过影壁,就进了院子里头,见南边儿的书斋四面的窗棂都支了起来,放在中庭里的沙包与梅花桩也没了影子。整个院子里移栽了几株新竹,正萌着芽,偶闻莺啼鸟鸣,大体上瞧起来像是哪个归隐居士的田园陋室。

    行景的贴身大丫鬟玉屏见是行昭来了,赶忙迎上来,行昭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亲掀开了竹帘。

    见行景趴在黑漆老檀木大书桌上,眯着眼睛,摇头晃脑地再背《齐桓公伐楚盟屈完》,正背到第一段,“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声音拉得长长的,到最后还拐几个弯儿,赫然就是那酸腐秀才的作态。

    “哥哥!”行昭扬声高呼,笑得眼睛都瞧不见了,活了这么些年,头一次见到行景耐下性子来读书,还读得这么百无聊赖又春眠不觉晓。

    行景一睁眼,一看是行昭来了,连忙起身,口里直说:“哎呀!你怎么来了!”又高声让玉屏去拿个软垫儿来给垫在黄花木杌凳上,又吩咐金缕去上盐津梅干和杏仁奶酪茶,笑着同行昭说:“记得你爱吃这个!”

    行昭捂着嘴笑,顺势坐在了书案旁的小杌上,连忙摆摆手:“哪里这么麻烦,天气又不凉了。”不经意抬眼,却瞥见厅堂后头挂上了顾雍的《早春耕读图》,拿手指了指,带着诧异问:“我记得以前这儿挂的是一副大周舆图,怎么给换成这个了?”

    行景朝后看看,半晌没说话,到底最后开了腔,带了些落寞:“总挂着舆图做什么?难不成我还真能习得一身文武艺,然后上前线带兵打仗去?”

    行昭心头一动,行景自小就喜欢拳脚功夫,冬练三伏,夏练三暑,自从方大舅进京诉职教了他一套拳法后,就每天练,从来没落下过...

    “那张大周舆图是舅舅给你画的,有山川有城镇有四方地物,更有大周朝的重兵重城。每一条线,每一棵树都是舅舅亲手画下的。舅舅前一天给你,第二天就考你,问你从渝州到蓉城要多少日程,你只是想了想,就立马说了出来...”行昭心里头酸酸的,舅舅多喜欢行景啊,常常夸行景有天赋,是个大将之才。

    行景垂头,拿乌黑的发顶对着行昭,行昭看不见他的表情,却能看到他紧紧攥成拳的手。

    行昭想了想,从怀里将那只岳飞像的荷包拿出来,推到行景的面前去,又说:“谁说你不能上前线带兵打仗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男儿汉所为。考科举入阁拜相,利民利朝是一条路,到边疆杀鞑子卫国土,就像舅舅一样,着也是一条路。谁又能说哪条路宽哪条路窄,哪条路好哪条路坏了?”

    行景迟疑了接过那荷包,抹了把脸,带了些不解和哽咽:“可明先生说我们家情况特殊...父亲走的是文路,祖父走的是文路,连先祖挣下丹书铁券都是靠着一支紫毫笔...我若是想继承贺府,保住自己,让母亲还有你堂堂正正地当家做主,就要像他们一样,至少要让父亲喜欢我...前些日子那郑家的来闹,母亲气得偏头痛犯了,要不是你机灵,父亲能立马将我打死在中庭里...”

    明先生?前朝大儒明亦方?

    行昭听得心惊肉跳,明亦方能见微知著,管中觑豹,从一件事情上分析出行景的处境和贺琰的态度!

    明亦方这是在同行景掏心窝子说话啊!

    “明先生是说得没错...”行昭语气干涩,目光带了些悲哀,扯着行景的衣角说:“可父亲喜欢的,就一定是对的吗?就一定是你喜欢的吗?做儿子的就一定要去继承与坚持吗,如果哥哥真的可以成为李广、卫青那样的雄才,为什么一定要让你去成为范仲淹、魏征呢...”

    这番话说得极其忤逆了,若是让行景用率直与端正去换来贺琰的寡情和诡辩,行昭宁愿从来没有这么一个哥哥。摊上贺琰这样的父亲,幸好上天垂怜,赐给了她这样好的哥哥。

    行景猛然一抬头,嗫嚅了几下嘴唇,想说话却说不出来。

    行景的梦想与天赋和贺琰的南辕北辙,贺琰虽然是父亲,却与父亲的职责相悖,当父不父的时候,那子,也可以不子了!贺琰的准则已经出现了误差,那又凭什么去要求行景去应和,去奉承,去追寻。

    庭院深深,有风绥绥,行昭开口正想说话,却见林松喘着粗气跑进来,扶着门框深呼吸说:“西北...西北...鞑子...鞑子打到方舅爷镇守的平西关去了!”

第五十一章 风起(中)

    “什么时候?伤亡如何?战绩如何?”行昭心一下子揪了起来,腾地一下站起身来,一句话赶着一句话地在问,语气十分急促。

    “好像是前夜里的事儿...”林松还没缓过来,趴在门框上喘着气儿,口里说:“早晨侯爷接到消息,马上召集了幕僚、清客在勤寸院商议,我见势不对,就去试探着问了问张先生的小厮,他同一向我熟识。”

    鞑子每到春日都要到边疆来大肆烧杀抢掠一番,似乎是约定俗成,在平西关外,鞑子抢了便也抢了,只要不过分,大周也不乐意花大笔大笔的军饷去尽数剿灭。

    可是今年鞑子竟然冲破边疆防御,明晃晃地打到了平西关,舅舅手下有五万人马,竟也要让人八百里加急送信来京...

    是报信,还是求援?

    行景愣了片刻,细细思索后,敛容轻喃:“平西关距离定京一千里路,日常回禀是三旬一次,舅舅这次这样反常,定是前日夜里鞑子突袭,来者不善。舅舅虽然手下有五万人马,可只有一万是骑兵,而其他的全是步兵,更别说近来是太平世道,日常驻守的兵马最多不过五千!鞑子善马又性情彪悍,若是有备而来...”

    行景边说,不禁打了个寒颤。

    行昭的分析流于表面,而行景的思索却更深入。

    “咱们到正院去!”行昭当机立断,前世里方家遭受了一次动荡,具体是什么她不知道,但是能够肯定的是大夫人受到的影响绝对不会小,甚至,甚至这或许就是一锤定音的缘由!

    行景想了想,点点头,又让行昭等等,快步跑进暖阁里,从檀木箱笼里翻出了压在最底下,卷得十分齐整的舆图,扬了扬:“大周朝能画出这样精细军舆图的人,绝不超过十个!”

    行昭愕然,随即莞尔一笑,满心大慰。

    这厢的大夫人也已经接到消息了,满屋子地踱步,时不时问问黄妈妈:“...侯爷怎么还没来?圣旨也还没下来,出去打仗,总要得个钦封,才好调兵遣将,排兵布阵吧?要不要我立刻递帖子去见皇后娘娘,姐姐主意多,一定会有办法的...”

    黄妈妈端了一盅银耳燕窝羹进来,将广彩粉瓷放下,强抑住心头的担忧:“您忘了以前也是这样的。鞑子过完冬,家里没了粮食,就来抢我们的,有一年老太爷被惹烦了,都六十好几了,还披着盔甲挂着帅去打,结果呢?咱们穿着银灰盔甲,拿着红缨枪的方家军浩浩荡荡地,城门都还没出,那鞑子就跑了...”

    大夫人心烦意乱地点点头,顺势坐下,皱着眉头想了想,又感觉不对,正想说什么,却看见行景与行昭一前一后撩帘子进来。

    “你们快进来!”大夫人赶忙招手唤道。

    瞧两个孩子一左一右地坐在自个儿身侧,终究叹口气儿,出征打仗这种事儿,哪里敢和孩子们说。大夫人闷了闷,又支使月巧去勤寸院看看。

    行昭看在眼里,握了握大夫人的手,沁凉一片。大约人在遇到危困的时候,第一个想求援的,总是内心深处最信任也最依赖的人。而在大夫人心里,第一个要抓住的稻草,还是贺琰。

    “娘,舅舅骁勇善战,一定会逢凶化吉的。”行昭只好这样安慰,又故作笑颜说:“阿妩看《九州地域志》上说,鞑靼全族人才近五十万,国土从平西关外延展到兴安岭以西,完完整整算下来不过三千里,咱们一个府就有这么大...”

    大夫人摇摇头,面色刷白:“上战场的时候,每一个鞑子都能成为一个兵,每一匹马都能是战马。鞑子抢掠平西关外的百姓多少年了?你外公上书过多少回要挂帅出征,斩草除根?数都数不清了,但是都被先皇给驳了...以前是小打小闹,现在你舅舅都八百里加急把信送到定京来了!”

    行昭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大夫人该糊涂的地方不糊涂,一眼就看到了关键,只好向行景使了眼色。

    “母亲,舅舅还能发信出来,往定京里走,就说明情形还能够挽回。”行景一面将舆图扑在青砖地上,一面同大夫人指:“从西北到定京,将近一千里路,途经佳木斯、保定府、横河这三大驿站,才能来到定京。前夜鞑子偷袭后,送信的没被拦截住,要知道佳木斯离平西关,只有不足一百里,这就说明鞑子还被拦在平西关外,舅舅一下子控制住了局面,又仗着守城优势,鞑子妄图一步攻城,只怕没那么容易。这回虽然被逼到惊动了定京,但好歹压下来了。咱们只能等爹爹过来,才能晓得信上究竟说了些什么,才能对阵下药,该去递帖子就递帖子,该四处走动就四处走动。”

    大夫人听得认真,连连点头。

    行昭看着蹲在地上,神情十分认真的行景,心里五味杂陈。行景平日里是个十分粗枝大叶的人,要真想让他从一件小事上分析出这么多的信息,很难。大概行景真的可以成为运筹帷幄的大将吧!

    里头在说着,正从勤寸院往正院走的贺琰也没闲着。面容沉穆,一声不吭地转过游廊,脑中闪现过无数种可能——方祈的信写得极短,虽然话说得隐晦,却仍能觑之一二。

    “二月十一日晚,鞑靼火攻平西关,城门上镇守的百余名兵士皆阵亡。后,臣率三千骑兵上阵退敌,堪守平西关。鏖战一场,敌来势汹汹,云梯、鹰眼、火药一应俱全。据臣粗略估算,侵者约过万,实乃继康和十八年后,鞑靼人又一有备而来反攻,望上可速拨饷、派粮,臣必与那小族拼死一战。”

    平西关是重镇重城,日常怎么可能只由百名将士在城墙上驻守!鞑子体勤而智弱,只懂靠蛮力,又是上哪里去搞来上万人用的鹰眼和火药!拨饷派粮,皇帝每年拨两车金子、几百车粮食送去西北,这时候还敢来要钱要粮,也不怕皇上震怒!

    他深知,方祈不是一个这么短视的人。

    其间必有蹊跷。

    难道是和前月里,西北的那场大换血有关?

    贺琰手里头攥着从宫里誊写出来的那封信,转了个弯儿,正好听到正堂里头闹闹嚷嚷的,又想起来方氏这个蠢妇,攸关国情与家族命运之时,还再三派人去勤寸院打搅,眼皮子浅得比内院里头的仆从妈妈都不如!

    “这是在做什么。”贺琰压下气,一撩帘子,看到地上铺着一副舆图,又见行景蹲在地上,手舞足蹈地说着话儿,没来由地一股火气往上冒,“你像什么样子!都是快说亲的人了,还没个正行!”

    跨步上前,将行景一把拉扯起来,痛心疾首:“我都不指望你出人头地了,好歹也不能叫外人说起贺家大郎是个无所事事的纨绔吧!”

    行昭手缩在袖里攥得紧紧的,倒是大夫人赶忙上前,把行景从贺琰手中救下来,直说:“景哥儿在同我说舆图呢!”又连声问:“哥哥还好吗!平西关到底守住了,皇上的态度呢?要不要再派一个护军大臣去跟着?”

    贺琰蹙着眉,忽略了那句“景哥儿正和我说舆图”,举着信摆了摆手,举步向前,坐在了上首的太师椅上,半晌没说话。

    如果是西北内讧,新任提督梁平恭、三个军备大臣、还有一个镇西候方祈,三方之间出现了问题和龃龉,那后果不敢想象...

    贺琰边想着,边一抬头便望见了瞪大一双杏眼,正眨巴眨巴着看着他的行昭,心头没来由地轻快了很多,朝行昭招招手,示意她过来。又轻轻拍了拍她手,转头却朝行景吩咐:“把你妹妹带进去,我同你母亲有话说。”

    行景应了喏,有些沮丧地上前牵过行昭,慢腾腾地往里头走。

    二人走到了花厅,行昭便止了步子,踮起脚来小声地和行景说:“哥哥忘了阿妩那句话?父亲吩咐的不一定就是对的,我们关心舅舅,关心母亲,又有什么不对呢?何况父亲只说了往里走,又没说走到哪里去...”

    行景眼睛一亮,将行昭抱上炕头上,一撩袍子,轻手轻脚地坐在边儿上,将耳朵紧贴在隔板上听。

    只听外头贺琰略带沉吟的声音响起:“前夜里有多凶险,舅爷没说,但是也能猜到。好歹方舅爷已经镇住了局面,平西关半月内不可能失守。”后顿了顿,又说:“今早皇上已下令,又派了信中候去西北护军,随车押送三十车粮饷,三五天后也能到了,算是解了西北燃眉之急。”

    “阿弥陀佛!”大夫人的声音中带着无限欣喜、安慰和松下一口气,伴着一阵衣物窸窣的响声:“皇恩浩荡!我过会儿去小佛堂烧柱香,再去祠堂外头给列祖列宗们磕头上香!”

    又是一阵静谧,行昭微蹙了眉,直觉告诉她,贺琰并没有把话说完。

    如今这个时候,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役,舅舅若是守住了,必定会再加官进爵,母亲自然跟着水涨船高,应邑再也翻不出任何风浪了。反之,方家动荡,首当其冲的便是大夫人与方皇后。

    贺琰在这种前途尚不明的时候,为什么要藏着掖着?

第五十二章 风起(下)

    如果前程一片大好,方家的动荡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行昭的思路陷入了死胡同,一边恨极了这被养在深闺,万事不晓的处境,一边又埋怨自己前世只顾耽于情爱。忽闻外间传来贺琰的声音:“嗯,找个时候递帖子进宫去,你和皇后娘娘毕竟是嫡亲的姐妹,通通气儿也好,相互安慰也好...”

    话将到这里,就有小丫鬟进来通禀,口里在说:“林公公来了!”

    “两姐妹果然心有灵犀。”贺琰语气晦暗不明,和大夫人出了正院,往二门去,只留下行昭与行景在里间。

    林公公是凤仪殿的掌事内监,是方皇后的得用之人,这个时候授意来贺家,要不是来报喜,要不就是来安大夫人的心。

    “派信中候去当护军?”行景垂首皱眉,陡然出言,十分不解的样子。

    这一下子将行昭吓了个激灵。

    闵家往上数八代都没有人进过军营,是现在这个时刻还不算千钧一发之际,可以让勋贵们去混一个军功,还是皇室另有打算!

    等等,如果已经定下闵寄柔是二皇子妃,那闵家就是铁板钉钉的外戚了,方家是如今的外戚,让一个将来的外戚去监护现在的外戚...

    这说明什么,说明皇帝已经警觉到方家势大,便起心想亲力扶持起另一个家族。君王需要八面玲珑,帷幄制衡之术才能使帝位安稳,但是在这种时刻把信中候安插进去,虽说只是护军,却掌着粮饷性命。被别人把着七寸之地,舅舅又怎么会放心后方,做到拼尽全力呢?

    虽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可一旦受了天家的忌惮,秋后算账这四个字也不是那么好受的!

    貔貅鎏金瑞兽香炉里一缕烟雾冉冉上升,满室弥漫着一股浓郁深重的檀香,只能听到更漏里的细沙梭梭向下的声音,这一室静寂让行昭心里慌极了,眯了眯眼想把事情从头到尾整理出一个头绪出来,却无从下手。不知道事情的走向,又怎么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呢!

    大夫人最大的依靠就是方家,如果方家都遭到了猜忌,那可就真的是前有狼后有虎了...

    行景把搁在小案上,粉彩小碟儿装的小零嘴轻轻推到了行昭跟前,温声说:“虽然事情看起来不太乐观,但你要这么想,天塌了还有男人们在顶着,阿妩你做什么慌?”

    十三四岁的少年郎声音还哑哑的,突兀地响起在初春的静谧中,却显得那么让人安心而可信。

    行景既然能够敏锐地发现派信中候去护军有不妥当,又说出事情不乐观的话,行昭又念及行景对于军事战备上的天赋和直觉,不禁想行景是不是也想到了什么?

    行昭抿了抿唇,扯开一丝笑,似乎是下定了决心说:“哥哥,我问你,若是父亲,若是父亲因为方家出事,而厌弃了母亲,你会怎么办...”

    行景一愣,本下意识地想笑着玩笑几句,却看见了行昭带着肃穆的面容,不禁结结巴巴地问:“罪不及出嫁女,连官府办案,受株连都没有连带已经出嫁了的姑奶奶的道理...”话是这样说,却仍试探性地加上了一句:“只要是我出人头地了,母亲就算再遭厌弃,也不会到让人难办的境地吧?”

    “如果逼母亲去死呢?”行昭猛然抬头,语调很轻却带着咄咄逼人的语势:“如果要逼母亲和离呢?临安候是什么样的人家,站在风口浪尖上,既想在皇家上讨着好,又不想落半分把柄在别人口里头,若是当家夫人的娘家一落没,夫家就休弃,传在定京城里,贺家丢不起这个脸。所以只会选择第一条...”

    “哐当”一声,是行景惊得将茶盏掉落在地的声响。

    “母亲!母亲是明媒正娶娶回来的!”行景惊诧之余,总算还有一份理智,佝了身,朝行昭压了声音低吼,“父亲一向是君子!”

    行昭听后语,轻笑一声正要开口,却听到外头有窸窣的衣料声,忙凑头从隔板的缝儿里看见大夫人撩帘子往里走,又往后看了看,贺琰并没有跟在后头。

    行昭连忙起身下炕,趿了鞋子,扬声唤来两个丫鬟把地上的碎瓷和残汤冷茶给扫了,见行景还处在惘然与震怒夹杂的神色下,悄声同他说:“虽然如今看起来事不至此,我们都要做最坏的打算和最好的准备。”

    这是多活一世的经验。

    行景想了想,点点头,同行昭一起应出去,将走到花厅口里终是憋不住,声音极小地说:“大不了拼他个鱼死网破...”

    行昭耳朵尖,隐隐约约听见了,却无奈大夫人已经在正堂里坐定了,见两个儿女出来,又想起了林公公交代的话,“您一定要稳住了,凡事有皇后娘娘在宫里头周旋,粮饷军备都派过去了,皇上重视着呢,您可一定要稳住啊!”

    两遍“要稳住”,不得不说,宫里头的方皇后知大夫人甚深,还特意派人来将大夫人安抚住,不要自乱阵脚。

    “皇后娘娘与您说什么了?爹呢?”行昭换了副笑颜,坐在下首问。

    大夫人强作欢笑,指了指黄妈妈捧在手里的匣子,说:“送了些东西来,侯爷又往勤寸院去了。”

    行昭眼神落在那小方黑漆楠木绘着平安四方纹的方匣上,笑着说:“您且心安吧,皇后娘娘也关切着呢。舅舅定能平平安安的,西北也能平平安安的。”

    大夫人勉强笑着点点头,又看坐在下方的长子神情不大对头,反而出言安抚行景:“行了行了,你也快回去吧,仔细侯爷又要考你书。”

    行景一听,紧紧抿了抿嘴,没抬头,想了想,索性起身告辞:“...母亲有事就唤人来观止院叫我,有什么千万别闷在心里头,将心里头的挂忧说出来,就有人陪着您担心了。您一定记得,您还有我,还有阿妩。”

    大夫人愕然,心头的烦躁和担忧像是去了一半,素来不着调的长子如今能说出这番话,心头大慰,连连点头,直说:“...记得记得!”

    行景撩袍转身,走到门口的时候顿了一顿,终究还是大步流星往外走去。

    大夫人目光里有欣慰有放心有释然,见行景渐行渐远,便转头朝行昭说话:“...我要去定国寺上香祈福,阿妩你也一起去吧?”

    菩萨心慈渡世人,阎王狠恶捉小鬼。可在行昭看来,世人有穷有富,有病有灾,分出个三六九等,划清楚士农工商,可见菩萨的心是偏的。还是阎王好,论你天潢贵胄还是布衣贫丐,都逃不脱一死,结局都一样,还是阎王公平些。

    行昭摇摇头,笑着说:“您去吧,要不要叫上二夫人?我在书斋里抄抄《心经》就好。”

    大夫人不置可否,在正堂里忙得团团转,又是让芸香去请二夫人,又是让人再称五十两银子,又是让人去备马备车。

    上头主子要得紧,下面的人自然更是忙得跟陀螺似的,不到一个时辰,全都备妥当了。

    这一晌午,阖府上下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连仆从走在路上都是轻手轻脚,再不敢大声说话儿。

    二夫人在东跨院自然也听到了风声,锦上添花的事儿她没少做,难得的能雪中送炭一回,自然也不会拒绝。来正院,特意换了身稍有朴素的青蓝色三江布绣锦褙子,只在耳边坠了对鎏金丁香花耳塞,临走时还特意向行昭温声叮嘱:“要是觉得闷,就去找行明说话儿吧,她正学着对院子里的账簿,有些脱不开身。”

    行昭笑着点头,将大夫人与二夫人送到二门后,便转身往里走。

    路走到一半,冲莲蓉吩咐道:“去给哥哥带个口信,八个字儿,‘胸有成竹,忍辱负重’。”

    莲蓉点点头,向观止院走去。

    行昭回到怀善苑时,莲玉已经恭谨地垂手候在水榭廊间,见行昭过来,从小丫鬟手里头端来一盏参茶,双手呈上前去,态度十分恭顺:“乡野间有俚语,春朝忙,盛夏乱,秋冬时节清享闲。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连土里头的蛰虫都开始拱土出来了。”

    行昭接过茶,没喝,转手放在小案上,轻声说:“蛰虫吃农物的根,虽然小,但最是让人措手不及...”

    莲玉圆润的面庞柔顺温恭,笑着点点头:“可蛰虫只能活七日,命格贵重的人就不一样了。逢凶化吉,遇佛杀佛,遇神杀神,说起来是十分悖礼的,但仔细一想,倒确实是这个道理。否则怎么会有钟馗镇家,关二爷镇宅的习俗呢?”

    举的例子都是武将,莲玉这是在宽慰自个儿呢...

    行昭心头一暖,颔首笑了笑,想起来另一桩事儿,开口问:“贺行晓那边问出来个什么名堂没有?”

    莲玉带了些迟疑,从怀里头掏出一张皱皱巴巴的纸来递给行昭,口里边说:“孙妈妈到底是正院里派过去的,六姑娘平日里尊她重她,遇到隐秘,却将她避得远远的——连熬药都是万姨娘身边的大丫鬟亲手做。这是她从打扫内室的小丫鬟手里拿到的,十分奇异,便以为会不会藏着什么秘密...”

    行昭过来一看,登时瞪圆了眼睛,手上不由自主地一抖,纸张便随之发出了软绵轻微的响声。

第五十三章 云涌(上)

    上面只有六个字,三个词儿从右到左排得整整齐齐的。

    青白遍地撒金的堂纸,是贺家主子们的份例,小丫鬟们根本没有这个资格用这种纸。写在上面的字儿,起势时墨浓,可以看出书写之人起笔时心下忐忑却下定决心。书写到后面却愈渐潦草,毫尖从纸上轻划过时,几个带笔都不连贯了,显得十分随意和焦躁。

    “嫁衣”、“应邑”、“方氏”。

    行昭从右到左,挨个词儿地又看了一遍,心在身体里“咚咚咚”地狂跳,像是下一刻就要跳出来了,愣了半晌,眼神紧紧定在纸上,语气飘渺且绵长:“这是从贺行晓的房间里拿出来的?没有假借人手?”

    莲玉点点头,又赶紧摇摇头。

    “六姑娘...六姑娘是怎么知道这件事儿的?”莲玉想了半天,还是开口问道,素指试探性地指向了中间那个词儿,语气中有忐忑,更多的是不安。

    行昭沉下眸子,轻轻摇摇头。让她惊诧的其实不是“应邑”二字,而是写在最前面的“嫁衣”!

    为什么贺行晓会写下这六个字,为什么要写下“嫁衣”两个字!难道她知道了应邑最后会穿着嫁衣嫁进来,还是偶然为之?

    “贺行晓病了有多久了?”行昭力求自己保持清醒,端起参茶小啜一口,人参的中药味,红枣的甜滋滋,党参的绵润,所有混杂在一起的滋味,一入口全都变成了难言的惶恐与苦涩,又言:“张院判是怎么说贺行晓的病的?东偏房是什么时候开始没有熬药的?贺行晓病着的每天到底在干些什么?全都问清楚,孙妈妈不知道的,就去问贺行晓身边的双吉,是威逼是利诱,全都问出来!”

    莲玉见行昭难得的神情肃穆,心头里像多了一根笔一张纸一样,几个问题细细记录、下,陡然感到肩上的担子重得很,却不复将才的慌乱。主子条理分明,又临危不乱,做下属的自然也能将一颗方寸大失的心沉了下来,才能见招拆招,办好差事。

    莲玉应了一声,每一步都迈得大大的,撩帘子往外走去。

    莲玉一走,自觉避到抱厦的荷心与荷叶这才迈着小碎步进了暖阁来伺候,一进来便看见行昭的手放在小案上,不停地在抖,连带着搁置在小案上的青花瓷天碧色旧窑茶盅也发出了“硁硁”的响声。两个小丫鬟对视一下,抿了抿嘴,再不敢乱走动,束着手,眼观鼻鼻观心地缩在旮旯里。

    今日之事繁冗至极,行昭感觉自己的脑中像藏着一个线团儿,揪不出来始末,索性扬声唤道:“拿笔墨来!”

    荷心连忙从书斋里头捧了个红漆福字纹托盘出来,荷叶手脚麻利地将毡子、堂纸、镇纸铺好,又掺水磨墨。

    行昭这时候也不避讳她们俩了,拿起笔来,在纸上写了几个大字,“西北”、“方家”、“闵家”,写到这里,手顿了一顿,没有抬眸,口里轻声吩咐:“你们两个都是我亲选的人儿,莲玉莲蓉也大了,没几年便要配出去了,到时候还要靠你们撑起来。”

    荷叶荷心面面相觑,荷叶灵敏,立马跪在青砖地上,荷心见状连裙裾也来不及提,顺势跪在荷叶身旁。

    荷叶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府里头几个时辰内便变了天儿,住在后厢房的寡娘都托人来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她却什么也不肯说。只是因为牢牢记得自个儿那赌瘾哥哥欠了人钱,被人活活打死,寡妇死了儿还是这样没体面的死,别人都避之不及,是四姑娘赏了钱让人把哥哥的尸首埋了,是四姑娘一个帖子告到府衙去,将那害死人的赌坊给关了,也就是四姑娘还愿意给她们娘俩儿一个体面一个活头。

    “荷叶没读过书,能进怀善苑来当差已经是靠着菩萨保佑,祖坟上冒青烟积福来的,四姑娘叫荷叶去滚刀山过火海,荷叶立时撩了袖子就去!”

    荷心反应慢了些,又听荷叶都给说完了,只顾着重重地点头,心头却想起才进怀善苑老子娘的交代,“四姑娘是府里头一份儿的,前头那两个大丫头还能干多久?到时候你哥在侯爷那儿得脸,你在四姑娘院子里得脸,我和你爹睡觉都得笑醒。”抱紧四姑娘这棵大树,是荷心从始至终的心念。

    行昭边笑边摇头,让她们起来:“...不过是叮嘱一句话,我让你们去滚刀山做什么?取经啊?”被两个小丫头一打岔,心里头蒙上的那层沉甸甸的灰,好像被吹散了很多,稳稳落笔,写下“应邑”两个字儿,想了想又在“应邑”的后头加上一个“六”字儿。

    荷心跟着下过决心,表过态后,便边起身扑了扑膝上的灰,边极自然地凑过来瞧,嘴里边呢喃一句:“...咱们府上的姑娘遇到想不明白的事儿时,都喜欢写下来。听三姑娘身边的满堂说,三姑娘遇上事儿的时候,也这样。”

    行昭手头一顿,凝在笔尖上的那滴墨汁儿,欲滴未滴,摇了半晌后,终于落在了纸上。

    是不是贺行晓也是一头雾水,所以她才会把这些词儿挨个儿的写下来呢!是不是她也搞不清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所以才会写下来慢慢地想...

    像是打开了一扇门,行昭隐隐约约中摸索出了什么,却又稍纵即逝。

    正当时,一股子风灌进了暖阁里,莲玉一张脸红彤彤地进来了,见荷叶与荷心都在,怔了一怔,像是明白了什么,笑了笑,三步并两步上了前,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这就表明进行得很顺利,行昭也高兴起来了,繁杂的事情中总算有顺心的地方了,扬了扬下颌示意莲玉说下去。

    “六姑娘身边儿的双吉,是王妈妈外甥的未过门的娘子。”莲玉先将出处说清楚,又说:“王妈妈便拿出长辈的谱儿问她,双吉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六姑娘第一次嚷头痛的时候,是在三爷开堂会没多久后,而给张院判来看,给说的病症又是梦靥缠身。这个病,张院判也没有办法,开了几副安神的药也就过了。后来万姨娘还偷偷让人从外头请了符咒和菩萨进来镇着,不过也没用。您还记得上回去定国寺,六姑娘便以风寒缠身没去,那是因为前一天六姑娘又梦靥着了,一连几日都昏睡不已,一醒来又嚷着头痛。”

    行昭一怔,陡然想起来年前迁居的时候,贺行晓出人意料地送来的那个赤金镶青石镯子,是应邑送给她两一人一只的...

    又听莲玉继续说:“后来应邑长公主来之前,万姨娘一大早就违例出了门禁,求到侯爷跟前儿来,那是因为六姑娘那天夜里更严重了,大嚷一声之后便晕了过去,直到后来才缓缓醒过来。”

    一个念头在行昭的脑中闪过,猛然一抬手止住了莲玉的后话,连声问道:“那天晚上我是不是也梦靥住了!”

    莲玉登时瞪大了双眼,一脸的不可置信,乱了步子往里间走,出来的时候手里头拿着一个小册子,嘴里直说:“是了!是了!腊月二十七夜里是我值的夜!您向来睡得浅,那天我以为您是晚上喝了羊羹不克化,才睡到半夜突然醒来的!”

    行昭一下子全身瘫软,瘫在了椅背上,嫁衣、应邑、大夫人,三个词儿一连串起来,不就是那天夜里做的那场噩梦吗——应邑穿着正红的嫁衣飘飘袅袅地过来,大夫人吞金倒地而亡!

    贺行晓...贺行晓也做了一样的梦?

    荷叶荷心吓得大气儿也不敢出,又不敢做动作贸然出去,荷心见行昭的失态,瘪瘪嘴,险些哭出来。

    “她...是什么时候没有再熬安神药的...”行昭眼睛直直落定在墙角那株含苞欲放的石竹上。

    莲玉感到自己的手都僵住了,动动手指,以同样低沉的声音回:“正月初六,六姑娘的精神头就足了起来,万姨娘还想熬药,被六姑娘给拦了。”

    因为那个梦,所以最开始贺行晓送来了应邑的镯子,她一定以为是那只镯子在作祟,所以才会早早地将镯子送出来——送到挡在她跟前的嫡姐那里去。

    因为一直在做那个梦,贺行晓开始思索,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因为什么同时出现在梦中,还如此反复如此执着,所以她一直想一直想,想到后来想不出,便写下来慢慢理清...

    正月初六停的药,正月初五大夫人哭着从宫里提前跑回来,二夫人远在东跨院可能不知道,东偏房可是在正院里头,万姨娘又素来得宠,四处问问,听个蛛丝马迹,再联系梦中的场景,傻子也能猜出来了。所以在正月初六,药停了。

    所以平阳王府的春宴,贺行晓不去,万姨娘也不来争,因为局势尚不明确,贸然插入只会陷入被动...

    行昭几乎想笑起来,自己的重生占尽便宜,老天爷却让行晓做了一个这样的梦,这是阻碍她的考验还是取经路上必然遭遇的九九八十一难呢?

第五十四章 云涌(中)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莲玉想了想,还是不太敢相信,苦笑着。

    既然已经发生了,贺行晓也摸透了,改变不了,那就索性坦然接受吧,如今知道总比过后被人在背后捅了一刀子来得好!

    “既然双吉和王妈妈有一层这样的关系,你就亲去带个话儿,只问她一句,是想跟着正院还是死心塌地跟着东偏房?这不是好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主的时候。连娶进来的媳妇儿夫家都能休弃,何况她还是个合过庚帖,连小定都还没下的小娘子。”行昭沉声说道,内有双吉看着,想了想。又将举步欲离的莲玉唤了回来,“让孙妈妈死死盯着,手段强硬些就算引起贺行晓的猜忌也没关系。让她顾忌到正院也好,怕也好,怨怼也好,必须让她有所反应。”

    这便是打草惊蛇的道理吧,不怕你不动,就怕我在明处,你在暗处,像一条吐着信子的花斑毒蛇一样匍匐在草丛中伺机而动,冷不丁地便冲出来咬你背后一口,行昭算是怕了这样的人了。

    “六姑娘再大的能耐也只是个深闺娘子,说个不好听的,六姑娘是庶女,连出个院门都要经过正堂,身旁又有孙妈妈守着,能翻出什么大浪来?”

    莲玉点点头一点一滴都记下,懂了行昭的意思后,又温声出言宽慰。

    行昭笑一笑,贺行晓是什么货色,没有人比她更知道了,娘家住一块儿,出嫁还在一块儿,很典型的胆大力小,小处用力过猛,大处又瞻前顾后,不敢下狠手——敢抢周平宁的宠,却不敢停掉她赐下去的避子汤。

    世间最好的防范就是进攻,如今只是试试贺行晓,看她会不会全线崩塌而已。

    莲玉见状,应了诺,便撩帘往外走去,正好和莲蓉错身而过,莲蓉见她面容沉暮,试探着唤了一声。可惜莲玉心里头想着事儿,没顾得上。莲蓉更是好奇了,又念着手里头还捧着东西,只好边回头望边撩帘子进暖阁,口里说着:“莲玉风风火火地,这又是怎么了?”

    “东边儿又不安分了,我懒怠再同你说一遍,晚上让莲玉和你说。”行昭支着额头,十分疲惫地靠在软垫上,见是莲蓉,便笑着招呼她过来,又问,“给哥哥的话儿带到了吗?”

    莲蓉压下心头的疑惑,边将手里头捧着的一盆和着碧水的假山小柏树摆件儿吃力地放在高几上,边转头说:“带到了,景大郎君听完后没说话,只吩咐人给您带了这盆景回来,说是他亲手养的。”

    行昭就知道是这么个结果,哥哥的脾气也不晓得随了谁,又倔气又认死理儿。

    “不过我临走的时候,景大郎君叫住我,说了句话儿。”莲蓉边说,面上边带出了几分疑惑,“让您别担心。又说,既然另一个男人靠不住,那就都靠着他好了。”

    行昭鼻头陡然一酸,就算哥哥又倔又脑袋不灵光,可男儿汉大丈夫的这颗心,就像一颗埋在沙里的宝石,熠熠生辉,愈久弥新。论它东西南北风,吹不灭,打不垮。

    莲蓉见行昭有些难过,连忙上前去,又不明所以,从怀里掏出绢儿来给行昭擦了擦眼角,口里直说:“这是怎么了,怎么我一回来姑娘便伤心起来了。您可别太担心西北了,方家舅爷是什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您的心还是放回肚子里头去吧。”

    余光瞥到角落里缩手站着的荷叶荷心,逗着行昭:“我这才走一小会儿,姑娘就离不开莲蓉了啊?那要是往后我和莲玉嫁了出去,您可该怎么办呢...”

    其实行昭没哭出来,只是眼眶红红的。两世为人,经历的事情越多,便越觉得这样不计回报的付出,很难得。

    “你个小贫嘴!才多大就想着要嫁出去了!”

    行昭懒懒地靠着笑嗔她,忽闻外头有吹得呼呼作响的风声,便让荷心将窗棂支起了脚来。

    透过那层透亮清澄的桃花纸,行昭看到天际处有一大片的黑云缓缓朝城中压了过来,来势汹汹又不怀好意,不禁长舒出一口气儿,半晌后,才轻声缓语说:“风起云涌,定京城又要不太平了。”

    天色完全黑下来,大夫人和二夫人这才回了府。

    行昭例行公事去正院将大夫人守着,却见大夫人气色好极了,神清气爽的模样同晨间那个慌乱的妇人判若两人,行昭便笑着问:“可是定云师太讲经讲得好?”

    大夫人稳稳坐在椅凳上笑着没做声,身旁站着的黄妈妈高兴地回话:“夫人抽了个好签!‘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上上签呢!”顿了顿,又加了一句:“定云师太讲的经也极好!”

    行昭愕然,随即十分真心地笑了起来,很应场地点头。

    这签文果真是极好的,这讲的不就是大夫人的境地吗?如今看起来是绝路,可绕过去了,不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再见桃花源吗?

    能安心,又喜庆的话,世间的人大抵都是乐意相信的。

    “出家人都不打诳语,更甭说菩萨了,既给了您个准信儿,您且就心安着吧!”行昭边应和,边酝酿之后又出言:“今儿个从东偏房过,没闻着药味,倒听六妹身边儿的侍女在说,最近她还在练字儿?要不要再请来张院判瞧一瞧?看六妹是不是都好全了。”

    大夫人想想,既然都能练字儿了,那可不就是好全了吗,怎么也不往正院上报一声。却也不恼,又想起了这几天接踵而至的杂事儿,蹙了蹙眉头,轻描淡写说:“这几天正是战事紧张的时候,既然晓姐儿都能行动练字儿了,万姨娘也没来闹,估摸着也没多严重了吧,暂且先东边儿的事儿缓一缓吧。”

    行昭料想就是这个结果,点点头,又把话岔开到定云师太见着二夫人时的神色举止上了。

    临到出门,黄妈妈把行昭亲送到院门口,行昭细声细气地同她说话:“还是劳烦黄妈妈派人去探一探东边儿的虚实吧。一来,父亲也乐得见到正房慈霭,二来也瞧一瞧万姨娘近来在做些什么。”

    黄妈妈一向清楚万氏那副嘴脸,素日都不是个好相与的,如今倒沉寂下来了,一经提醒也觉得十分奇怪,不禁连连点头。

    果然,第二日一大早,怀善苑就收到了黄妈妈亲去东偏房探望贺行晓的消息。不到一刻钟,又听到了万姨娘带着贺行晓去正堂问安的消息。

    行昭坐在炕上盘腿抄《心经》,矮几上点了炷檀香驱蚊虫。摆在暖阁右侧的绣球花儿在昨夜里全都爆开了,一朵一朵儿的,粉冽冽的,白澄澄的,香馥扑鼻,远远看过去就像簪在少女鬓间的绢花儿,十分鲜嫩——这是昨儿个夜里行明送来的,说是绣球花开报平安,只要在三月三踏春之前花儿全都开了,就能四季平安,顺心遂意。

    送来的时候,垂在枝叶上的花骨朵儿已经是一副将绽未绽的模样了,一看就知道是精心选出来这几日就要开花的,等到三月三的时候,花儿怕都快要蔫了吧。行明这是在博彩头,变着法儿地来宽慰她呢。心里头这样想着,觉得这晓日浓熏一院春的时节,手下抄着心经,似乎连心也平复下来了。

    莲玉一面磨墨一面同行昭小声说话儿:“...昨儿夜里我同莲蓉说了,只说了您和贺行晓做了同一个梦,让她近来都警觉些,其他的都没说。”

    行昭边抄边点头,怪道莲蓉今儿一大早便去小佛堂上香了呢...

    “...听说万姨娘带着六姑娘去正堂,一见夫人的面儿就跪了下来。”莲玉声音压得愈低,又说:“很是惶恐的模样呢...”

    梦到自个儿家的主母去世,别家女人穿着红嫁衣登堂入室,能不惶恐吗?还知道被人警觉后,表现出惶恐和心虚,而不是若无其事,贺行晓还是像前世那样,禁不住吓唬,也不敢造次。

    行昭没耐烦再将心思放在东偏房身上了,又嘱咐了几遍让孙妈妈瞧紧了,便将这桩心事放下来了。

    一连几日,都能收到来自西北的战报,贺琰身居要职又是方家的女婿,于公于私,都能得到第一手的消息。每每都是在勤寸院与幕僚清客商议完毕后,就揪着信来正院又和大夫人报喜。

    是的,报喜,方家送来的战报无一不是报喜的,今日将鞑子逼退了三丈之地,明日俘虏了鞑子小队领头。

    整个定京城,由原先的风声鹤唳,变成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

    定京城里连绵不断的雨都挡不住黎家,闵家,三房还有其他关系亲密的贵家遣了女眷过临安侯府来,围着大夫人,不是嘴里头在恭贺,便是面容真心地在劝慰。够不上给贺家递帖子的人家,就通过门房,送礼的送礼,送信儿的送信。

    连街头巷口里垂髫小儿都能交口传诵这样几句话:“西北狼,天下凰。方家军,好儿郎。”

    风头无几,这四个字儿是无端浮现在行昭脑海中的。紧接着便跟出了这么一个词儿,乐极生悲。

    行昭不晓得是自己多虑了还是杞人忧天,方家的风头越劲,贺琰留宿在正院的日头越多,她的心就越升越高。

第五十五章 尘埃(上)

    日子一晃而过,一转眼就到了三月。

    西北战事未断,鞑子卯足劲儿地又发起了好几次的进攻,都遭方祈拦阻在了平西关外。方家经由几道圣旨,被捧到了风口浪尖上。方皇后倒是十分稳得住气,大夫人几番递折子进宫,都遭皇后驳了回来,又让林公公带信来说,“局势未稳”,只这四个字就搞得大夫人在满心欢庆的同时,心里直慌慌。

    “...皇后娘娘为人素来稳沉,内命妇与外命妇一向泾渭分明,这我都知道。可是哥哥还在西北拼命,我们姐妹俩相互支撑安慰又能惹到谁的眼呢?”大夫人坐在左下首,语气中不敢含有怨怼,但是明摆着的不明白却是能听出来的。

    又望了望上首斜靠在软垫上的太夫人,抿了抿嘴,又说:“哥哥被派了天下军马大将军的职务,连桓哥儿都被封了个世袭的四品指挥使的职位,我能看不出来方家正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势头?可是我心里总担着牵挂,侯爷也不同我细细说,我更是没地儿说话去,总不能和阿妩与景哥儿说吧?总不能和二夫人说吧?您身子又还在养着,我也不十分敢来闹您...”

    太夫人听完老大媳妇的的话,素来都知道方氏是个没心眼又和软的人,若是不晓得的,怕是以为她作态拿乔都作到了婆婆面前来了!

    “皇后娘娘聪明还是你聪明?是皇后娘娘的话该听,还是你的话该听?”太夫人淡淡说道,抬眼觑了大夫人,又道:“方祈在西北拼死拼活,不是为了让两个妹妹在定京耀武扬威用的。你自己想想,大周自建朝以来,哪个武将没有遭过弹劾?越到高处,就越要夹着尾巴做人,你好好和皇后娘娘学学吧。”

    一番话说得大夫人哑口无言,只好讷讷点头,好歹藏了一肚子的心事,总算是能和人说出来了。

    三月的荣寿堂安宁清爽,灰墙青砖,红栏朱漆,初春时节微暖尚凉的光透过庭院里的那颗参天古柏,在青砖地投上了斑斑驳驳的影子,其中间杂着如水般明亮的光。

    太夫人自那次身子不好后,又经历春冬交替之际,除了露面去平阳王府,一概闭门谢客,连府里头的大小事宜也管得很少了。北战乱这件事,行昭不敢贸然派人去荣寿堂通风报信,可最后太夫人还是将事情摸得透透的,想得也比旁人更深了几分。

    “你若果真闲不住,就去闵家转转,好歹信中候也算是和方祈在西北并肩作战,闵夫人也不是那起子藏不住话的。”太夫人又言,心里却暗道,二皇子选妃这样大的事情都为西北让了路,到如今人选都还没出来。皇帝难得还能想起来信中候,赏了个护军的差事,这是皇帝在提拔闵家呢。

    这厢的大夫人和太夫人在说话儿,那厢行明与行昭也在怀善苑窃窃私语。

    “行晓前儿来东跨院说是同我请安,还带了自个儿绣的帕子、荷包,倒是惊得我都没坐住。”行明渐大了,难得被二夫人放出院门,有一肚子话儿想说,正要开口,却看到了墙角高几上摆着的绣球花儿,半道改了口:“这绣球花儿好看吧?”

    行昭连连笑称:“好看好看!你一送来,我就给端高几上摆着了,又香又好看。”夸赞完了,这才开口回她前一句话,草草带过:“生了场病,整个人就懂事多了。”又问行明:“二婶整日拘着你要不看账簿,要不做女红,连常先生那里都不许你去了,这是怎么了?”

    “还能怎样...”行明瘪瘪嘴,十分不高兴的模样,一张脸却红遍了。

    行昭陡然想起来,上次二夫人带着行明回了趟娘家后,中山侯府的几位夫人便来贺府来得频繁极了...

    行昭捂嘴笑,倒也没说破。

    行明却像陡然来了兴致一样,凑过身来,悄悄摸摸地附在行昭耳边说:“上回娘还在问,大伯母方家的那个桓哥儿是不是十四岁了,说亲事了没有,却遭爹横眉竖眼地骂了一通...”

    行昭愕然,随即大笑起来,二夫人愁行明婚事的心,不比她挂忧母亲的心少啊!

    大夫人从荣寿堂回来的时候,贺琰已经候在正院了,难得地将四个小辈都叫出来一道用晚膳。

    贺行晓一见行昭,便赶忙敛袂屈膝。

    行昭挑了挑眉毛,也没再搭话,只让人将她扶起来,便再也没往那头瞧一眼——连行明那处都懂得讨好卖乖,却不见对怀善苑有什么动静,可见贺行晓对那个梦深信不疑,笃定正院这一支会如梦里繁花一样,昙花一现罢了。

    一顿饭吃得各怀心事,行景少言寡语,行昭谨言慎行,行晓讨好卖乖,行时一向都是讷言的。

    看贺琰搁了筷子,其他人再不敢吃喝了。临散了时,贺琰叫住行景与行昭,对着行景温言缓语:“...前段时间都还很勤奋,最近虽然还是照旧日日往明先生处跑,回来后却不看书改看舆图了?”

    行景垂着头,不说话。

    大夫人出面打圆场:“他舅舅不是正在西北打仗吗?景哥儿这是心里牵挂呢。”

    贺琰蹙了眉头想开口,却愣生生地憋住了,皱着眉头摆摆手,索性让行景回去。又温声问起行昭:“玩闹了一个冬天,常先生开始上课了,心还收不收得住啊?”

    这是在享天伦之乐吗?行昭突然感觉有些想作呕,无利不起早,若是方家没能在西北声名鹊起,一反颓势,贺琰哪里能耐得住性子,挨个儿地问询啊...

    心里在胡思乱想着,面上却还是轻轻点了头,找了个由头,就要告退了:“...常先生布置了十张描红,还没写完呢。”贺琰笑着也让她回去了。

    夜已深,星月渐起,暮色浓重,临安侯府的灯从外院挨个儿熄灭到内院,除却游廊里头偶有几个小丫鬟提着羊角宫灯穿梭其中,留下窸窸窣窣的声响,便只能听见清风“呼呼”的声音了。

    万籁寂静之中,九井胡同外陡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踏踏踏”的声音愈来愈近,愈来愈响,从胡同口拐弯地方呼啸而过,将高高挂在杆子上的纸灯笼惊得摇曳四方,摇摆的烛火下能隐约看见一个穿着银灰盔甲,背后背着一柄红缨枪的男子俯身马上,前襟处已经被殷红的血染湿了一大块儿。

    有蹲在墙角尚未收摊的游街小贩被马蹄声一惊,呆愣愣地望着绝尘而去的人,边收拾东西边口里头喃喃念叨一声:“这么晚了,城门口都宵禁了怎么还能有人骑马进来...”又探头往里望望,看那人停在了临安侯府的门前,那小贩不禁啧啧一声:“果真是皇亲国戚,这皇帝定下的条例都能说破了就破了...”

    不多时,贺府的灯又挨个儿被点亮了,从外院以极快的速度亮到了内院。

    “姑娘!姑娘!”

    行昭被一惊,从床上兀地一下坐了起来,撑起身子,看着眼前神色焦灼的莲玉,没由来的胸口一窒,抬了下颌,示意她说下去。

    “姑娘...平西关...破了!”莲玉的声音头一遭这样的尖利,带着哭腔和沙哑,仿若直冲上了云霄。

    行昭头往前探了探,蹙着眉头问她:“你说什么?”

    莲玉眼眶红得很,忍着哭上前扶住行昭的肩膀,死命地咬住了牙关,一字一句地说:“舅爷镇守的平西关破了。刚刚有人来拍咱们府上的大门,被带到了正院来,侯爷和大夫人都被惊醒了,王妈妈去问黄妈妈,才知道昨天夜里平西关失守,鞑子已经攻进了苍南县。舅爷独身一人,带着三千精兵往西去,如今...如今生死未卜...”

    行昭感到脑袋像被庙里头的鼓钟重重撞了三下,听莲玉的声音,感到嗡嗡的,十分闷得慌。

    急急喘过几下气儿,手狠狠地扣在掌心里,刺破皮肉的痛让她脑子瞬间清醒起来,看着一张脸憋得通红,又想哭不敢哭的莲玉,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轻声说了句:“别慌!”又环视了一圈屋子里惊恐未定的人们,面色肃穆,沉声吩咐道:“穿衣!去正院!”

    贺家宵禁,各处院门已经被紧紧锁住了,一路上却没有人阻拦行昭。

    行昭提起裙摆快步往前走去,总觉得还不够,索性小跑步了起来,气喘吁吁地转过拐弯,正院此时已经灯火通明,没有预想中的喧哗声,没有大夫人的抽泣声,也没有贺琰的厉声诘问,只有一个有气无力的声音却像是拼尽全身气力地在说话:“鞑子是在昨日申时三刻猛攻的,先是进行箭矢进攻,然后就火攻...”

    “鞑子几万人逼近,瞭望和驻守的兵士看不到?不知道?”这是贺琰沉到土里的声音。

    “西北的天一向黑得早,将军还特意吩咐了人立在鹰眼台上,半步也不许离!”

    说话简洁明了,虽听得出来已是元气大伤,却仍旧能做到铿锵有力,一字一坑。

    这是舅舅的方家军亲信。

    行昭强迫自己清醒头脑,依旧从蛛丝马迹中,寻觅到有用的信息。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2561/ 第一时间欣赏嫡策最新章节! 作者:董无渊所写的《嫡策》为转载作品,嫡策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嫡策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嫡策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嫡策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嫡策介绍:
死去活来重生之后,对于前世,若要问贺行昭最舍不得什么,她大概会说舍不得女儿惠姐儿,早夭的儿子欢哥儿,还有那个敢爱敢恨的自己。 *********************************************** 一言简之,讲的就是一个侯门千金前世死乞白赖嫁给某人,这一世看透了心宽了,好好活下去的故事~嫡策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嫡策,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嫡策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