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带着仓库到大明TXT下载带着仓库到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带着仓库到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迪巴拉爵士     带着仓库到大明txt下载     带着仓库到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460章 硕鼠

    “哦!”

    方醒认真的问道:“什么损耗?”

    二人仿佛是抓到了救命的稻草,争相说话。

    “伯爷,那些粮食有霉变的,还有生虫子的……”

    “伯爷,这边的老鼠多,而且大,每年都要被吃掉不少粮食……”

    方醒点点头,就在这两人心中欢喜时,他却问道:“损耗了几成?别想欺骗本伯,否则查验出来后,本伯就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官法如炉!”

    百户官说道:“伯爷,三成!”

    “三成?”

    方醒心中杀机大盛,面上却不显。

    那通判满头大汗的道:“伯爷,是……是三成半。”

    方醒仰头看着屋顶,叹道:“最少得有四成吧,人说老鼠胆小,可粮耗子的胆子却让本伯大开眼界。果真是好大的胆子,本伯看这里没什么老鼠,你等就是硕鼠!”

    外面进来了几个军士,他们提着大斗,而大斗里的大多是米糠。

    后面再进来一人,手中拿着一抱稻草。

    方醒抓了一把米糠仔细看着,夹杂在里面的几粒米映入眼中。

    “还有霉变的大米,不怕毒死人吗?”

    方醒转身看着外面,面沉如水。

    张路有些紧张,他担心事情要是闹大了,自己遭遇池鱼之殃。

    “兴和伯,下官可以叫些人来帮忙。”

    人一旦心慌,那么应对就会失措。

    这是他第三次主动要求帮忙。

    方醒摇摇头,看着外面的天色,说道:“本伯希望此行最好落空,什么都查不到,可惜了。发信号!”

    “伯爷有令,发信号!”

    稍后外面传来了焰火升空的爆炸声。

    马蹄声阵阵,骑兵们开始在城外出现,然后迅速逼近城下。

    守门的军士早就傻眼了,等骑兵逼近城门时,才颤抖着问道:“哪的?你们哪来的?”

    为首的骑兵戴着面甲,他先抬头看了一眼城头上那些慌慌张张赶来的军士,然后说道:“奉旨出京!”

    这时城中来了一骑,到了城门后这人说道:“这是都是跟着伯爷出京的人马。”

    双方验证兵部的文书和信物,随即这队骑兵就轰隆冲进了城中。

    随后这些骑兵的去向都清楚了,就是两个粮仓。

    “出事了!”

    消息迅速扩散,粮仓被封锁住了,那几乎不用思考就能做出判断。

    “肯定是粮仓亏空,那孙固当了两年的知府,谁知道贪了多少?”

    随后一个消息宛如霹雳般的响彻青州城的上空。

    “是兴和伯来了!”

    整个青州城都被这个消息弄傻了,随即那些百姓就欢喜的往两个粮仓跑。

    他们想去看看有人倒霉的场景。

    而从府衙开始,青州城内的官吏们有人担忧;有人害怕,有人颤栗。

    那个杀神来了啊!

    他来山东就没好事!

    从得到消息开始,整个青州城内的官吏们都是能吏,效率从未有过的高。

    而百姓们已经围在了粮仓的大门外,在等待着确切的消息。

    这一等就是一个多时辰。

    当骑兵们押解着人出来时,那些百姓默默的让开一条路。

    他们在看着这些官吏,还有那些涉案的军官军士。

    这些人都是垂头丧气,有的人甚至都变成了一滩烂泥,只能两个人架着走。

    当方醒出现时,人群中有人认出了他,就喊道:“伯爷,青州欢迎您!”

    方醒一怔,然后就笑了笑,却不大自然。

    他觉得自己每次来青州都是杀戮,从没好事。

    “伯爷,青州欢迎您!”

    那些百姓见他和气,就爆发出了让人惊讶的热情。

    “伯爷,抓光青州的贪官污吏吧!”

    “伯爷,上一任知府就是个大贪官!”

    “对,孙固就是个大贪官!”

    一个小子在人群中掂着脚,却看不到前方,就嚷道:“伯爷,张路也是贪官。”

    方醒听着这些话也有些无奈,只得朝着两边拱手。

    百姓仇官的心态根深蒂固,基本上能让他们满意的官员就没几个。

    张路跟在方醒的身边,听到这话就苦笑道:“兴和伯,下官才到青州半年。”

    这话的未尽之意就是‘下官想贪时间也不够啊!’

    方醒觉得这人过于官僚,而且行事暮气重。

    “在查清之前,谁都不干净!”

    张路还觉得委屈,李二毛说道:“张大人,您任职半年期间,可曾巡查过粮仓?”

    呃!

    张路坐蜡了。

    他看了李二毛一眼,心中自己也是自作孽,没事就没事,偏生要去冒头,这不就被御史给盯住了。

    可李二毛却只是说了这么一句,随后就对方醒说道:“老师,青州府里不干净的怕是不少啊!”

    张路心中暗自叫苦,心想青州府要是被从头清洗一遍,那他这个知府就算是没有污点也做不下去了。

    方醒没说话,张路心中没底气,可却还得要安排食宿。

    “记得本伯上次来青州就是驻扎在这里,如今看了却是物是人非,让人唏嘘啊!”

    军营外面,方醒确实是想起了自己上次来青州的事。

    进了营地,张路一直跟着。

    “张大人去忙吧。”

    方醒赶路有些累了。

    外面来了李二毛,却不肯说话。

    哪怕有许多话想说,张路也只能拱手告退。

    等他走了之后,李二毛说道:“老师,那边也查出了问题,亏空四成以上。”

    屋子不大,而且光线不大好。

    方醒坐在椅子上,伸手揉着眉心,“意料中事。”

    李二毛坐在右边,皱眉道:“老师,您在山东和京城之间来回奔波,该歇息了。”

    方醒摆摆手道:“不累,只是想事。”

    他随意的打个哈欠,说道:“你在都查院怕是待不了多久了。”

    李二毛说道:“老师,可是詹士府的职位吗?那弟子还是愿意主要做御史。”

    方醒微微抬眼看了看他,然后见门外辛老七还在站着,就说道:“这里是军营,老七去歇着。”

    等辛老七走了之后,方醒指指李二毛的下巴说道:“你都开始留胡子了,只是太稀疏,难看。”

    被外界认为城府之深,在方醒的弟子中能排第一的李二毛就这么挠着头,赧然道:“老师,弟子好歹也有了孩子。”

    方醒越看越难看,就说道:“稀疏了看着像奸臣,回头剃了,经常剃,等密了再留。”

    这也算是老师的教诲,李二毛起身应了。

    方醒压压手,等他坐下后笑道:“咱们这一门可没什么头发和胡须都不能动的规矩,自己舒坦就好。”

    李二毛看着他下巴处因为刮了胡子之后的乌青,就说道:“老师,所谓身体发肤要珍惜,那只是一种态度,可总有人去曲解他,然后一帮人跟着起哄,实则就是小人儒。”

    方醒惬意的靠在椅背上,眼神疲惫。

    李二毛见他这般模样,不禁心中微酸着,然后就想活跃些:“老师,所谓身体发肤要珍惜,实则就是别让自己的父母担心,可若是非得要较劲,弟子觉得这等人就是腐儒,以后应当把这事当做是标准,不符合的就没资格进书院。”

第2461章 李二毛的志向

    方醒觉得头有些晕乎。

    李二毛察觉到了他的不对劲,就请了郎中来。

    郎中是青州府有名的,德高望重。

    等看到睡的很沉的方醒后,郎中就有些慌了。

    兴和伯来青州府查验粮库的事儿早就传遍了,要是方醒在青州有个三长两短的话,郎中觉得自己一家子都不用活了。

    他战战兢兢的看看方醒的面色,然后诊脉。

    稍后他的面色微微松缓了些,等诊脉结束后,就和李二毛到了外面说话。

    “伯爷这是累了。”

    郎中自信的道:“这是累狠了,加之思虑过甚,所以……”

    他指指脑袋道:“所以伯爷会觉得疲乏,歇息几日,少操心,老夫这里再开一副药,扶扶正气。”

    李二毛心中稍安,问道:“老师何时能醒?”

    郎中莞尔道:“伯爷只是在睡觉罢了,人累了就要睡觉,祛邪扶正之后,休养些时日,伯爷就能无恙,照样能上阵杀敌。”

    李二毛闻言就微笑道:“天色渐晚,先生还不如在这里吃了晚饭。”

    郎中愕然道:“老夫……”

    李二毛的眼神中多了些晦暗不明的东西,他俯瞰着郎中,轻声道:“先生,这对你有好处。”

    那郎中畏惧的低头道:“是,大人放心。”

    李二毛没回身,吩咐道:“带了先生去歇息,好饭好菜招呼着,洗漱的东西给新的。”

    这态度再明显不过了,在方醒没稳妥之前,这郎中就只能留在军营中。

    随后两处仓库都有最新的数据过来,李二毛去接了,然后从头核算。

    晚饭他就随便吃了一碗面条,然后就守在床边核算数据。

    油灯的光亮不足,而且光线有些发黄。

    李二毛抬头眨眨眼睛,然后揉着眼角。

    视线有些模糊,却不是眼睛不好,而是光线暗淡。

    他在想着家中的妻儿,还有老母。

    嘴角微微翘起,这是心情不错。

    但当想到朝中的动向时,他就深呼吸一下,然后揉揉眉心。

    “困惑了?”

    床上传来了方醒的声音,李二毛一怔,侧身看去,见方醒醒的炯炯的,就问道:“老师可觉得哪不妥吗?”

    方醒摇摇头,不等李二毛搀扶,就坐了起来。

    “浑身觉得有些酸软,这是累了,还有些外邪入侵,弄一大碗面条,带的干蘑菇发一些,多放些姜和大蒜,还有辣椒。”

    李二毛刚想出去吩咐人,可门外却有脚步声远去。

    方醒笑道:“是老七。”

    哪怕方醒让他去歇息,可辛老七还是来了。

    李二毛给方醒倒了一杯热茶,然后拿着册子说道:“老师,两边的亏空都不少,那些人都被拿下了,张路回去之后又指桑骂槐的敲打了一番手下的官吏,可却越发的人心惶惶了。”

    方醒喝了一口茶,然后双手捧着茶杯,觉得身体和精神都处于一个低潮期,但却格外的冷静。

    李二毛见他有些萎靡,心中担忧,只能寄希望于郎中的判断。

    “别担心这个,张路没那个胆子,明日记得把奏章快马送进京,青州府的前任知府,马上拿下!”

    方醒很轻松的说道:“对外的姿态可以冷肃,可以急不可耐,但是你自己得心里有数,不要把自己的底细亮给对手看,甚至……只能你自己知道。”

    这是在教李二毛为官之道,甚至是高官之道。

    外面辛老七回来了,他站在门外,左右梭巡了一下,屋子里的谈话缓缓传出来。

    “所谓的德高望重,必然就是门生故旧多,而且不少人都身居高位,所以别急着去挑战他们,否则就算是成功,你也将会被拦截在一个地方,多年不得寸进。”

    李二毛两次漂亮的出手之后就开始了蛰伏,这非常符合为官之道。

    不能一味的高调,否则迟早会毁于高调。

    辛老七记得这话,不过他觉得李二毛不用担心这个,这孩子实在是太稳沉了,以至于被外界称为狐狸。

    他想起了当年李二毛求学的经历。

    “左中允不是可以靠近太子的缘由,所以你该知道一些东西。你不必为此烦恼,你……要想实现抱负,必要的选择是合理的。”

    “老师……弟子还是想做御史,然后等待时机到京城之外去做几任父母官。”

    李二毛的声音显得很坚定。

    “你……再好好的想想。”

    方醒的声音却显得有些犹豫:“若是能辅佐太子,以后你的起点会更高。”

    “老师,弟子还是想务实,您当年说过,没有底层为官经历的官员,都不该踏入京城。”

    “呃!是,我当年说过这话,并奉为座右铭,只是……罢了,我这是有些宽以对己,你这个想法好,虽然艰难了些,可一旦脱颖而出,那才是胸有锦绣。”

    “嗯,厚积薄发,弟子也是这个想法。”

    “那我没什么好说,只是高兴。”

    辛老七听到这里时,对李二毛的警惕稍微放松了些,正好小刀端着面条来了,他就接过来进了卧室。

    卧室里,方醒靠在床上,看着神采奕奕。

    李二毛坐在边上,手中拿着册子,见辛老七进来,就起身道:“七哥辛苦。”

    辛老七看了他一眼,漠然的把面条放在边上,过去一把就扶起了方醒。

    “我没病!”

    方醒没奈何的被他提溜了起来,然后穿了鞋子,正准备去洗漱,可鼻子抽动几下后,他就不禁把面条端了起来。

    面条很香,上面是一层臊子。

    肉末,蘑菇丁,切成环装的红辣椒,大蒜,姜片……这是炝锅面。

    方醒顾不得什么刷牙,先吃了一口面条,满足的道:“很筋道,臊子也很香。”

    吃完面条,方醒出了一身汗,就去洗澡。

    再出来时,他已经是精神焕发。

    “老师,青州一动,山东的其它地方会不会警觉?”

    方醒吃的有些饱,就在房间里缓缓踱步。

    “你别想太多,此事并不孤立。”

    李二毛的面孔在灯光下显得有些深邃和幽暗。

    他说道:“老师,值此重大时刻,山东不能乱。”

    方醒一边踱步一边揉着肚子,觉得消化系统已经停滞了。

    他看了李二毛一眼,说道:“你想简单了。”

    李二毛心中一震,指着一个方向问道:“老师,难道是要压住那边吗?”

    方醒打个嗝,然后觉得身体惫懒,“太子一旦定下来,谁来做他的老师?这边天下瞩目,那我就在这里坐镇,看看谁敢冒头去让人瞩目一番。”

    李二毛心中一惊,说道:“老师,那可不能轻动啊!否则天下哗然,那就兜不住了,陛下都得要抛出……”

    他不敢再说了。

    方醒笑道:“陛下也得把我抛出来让天下平静吗?”

    李二毛艰难的点点头:“他们不敢反对立储之事。”

    “立储只是小事。”

    方醒说道:“盯着我的人很多,所以我就来了,来这边和那家人作伴,看看他们想盯着谁。”

    李二毛觉得自己就已经够胆大了,可在老师的面前却就像是个鹌鹑。

    “别担心这个,这只是科学出头的必然一战,儒家不甘心,那么就来一场。”

    “士绅。”

    方醒压下大拇指,“最近这边很低调,却是他们的牌坊,所以我来吓唬他们一番,好歹看看他们的胆子。”

    李二毛知道不止于此,可那个层面却不是现在的他能接触的。

第2462章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夜色渐渐的深了,方醒的精神越来越好,但是却觉得有些胸闷。

    这是睡多了的反应。

    “这事你是够不着,常宇都够呛。”

    “是。”

    “任何革新都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陛下在京城坐镇,金幼孜被赶出了京城,而我也出京,这一系列的动作自然有人会去揣度,这样很有趣。”

    方醒恶作剧般的笑道:“他们都在盯着国本,那是能决定大明未来百年走向的国本,所以在他们的眼中就变成了一块肥肉。”

    李二毛觉得方醒这是在安慰自己,可他却知道这些政治动作里蕴含着绝大的危险。

    “老师,他们想恢复原状,若是能再进一步自然更好,比如说重新获得免赋税的特权。”

    “那不可能!”

    方醒自信的道:“取消士绅特权的好处皇帝最清楚不过了,换了谁来做这个皇帝,他都会守着底线,而其中之一就是不得恢复士绅特权,否则他就准备垂拱而治吧。”

    两人走出了卧室。

    青州的夜很宁静,偶尔传来几声虫鸣,才让人知道还身处人世间。

    天色有些黑,星宿的光芒仿佛被过滤了大半,没精打采的。

    微风吹拂着,微凉。

    李二毛跟在方醒的身后想着心事,偶尔握紧的双拳证明他的内心并不平静。

    方醒伸手把挡在前方的树枝抬高,然后缓缓走过,仔细看了看枝头。

    嫩叶就像是一夜之间出现在了枝头。

    方醒轻轻的摸着嫩叶,说道:“这大概就是定鼎的一次较量,若是能压下儒家,科学的机会就来了,此消彼长,懂吗?”

    李二毛说道:“弟子只是觉得生不逢时,若是早十年的话,弟子就能参与到这场让人热血沸腾的较量之中,而现在……”

    方醒只是笑了笑,李二毛继续说道:“世人趋利,若是儒家被打压,科学被看重,不少人就会转向,可这些人终究立场不坚定,随时都会转投儒家。”

    “这就是你的毛躁。”

    方醒在前方缓缓而行,声音也不紧不慢的。

    “不要非此即彼,更不要有道德洁癖,那不是做事的态度。”

    李二毛心中一凛,知道这是敲打。

    “老师,您以前说过,没有纯粹的人,有的只是诱惑的大小。有的觉得为了生民、有的觉得为了陛下、有的觉得为了大明,有的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可这一切都得要看上位者的手段。若是手段高超,大势之下,再多的私心也会跟着走,成为对大明有益的一块砖头。”

    方醒说道:“你看看历朝历代,每当开国时,大多有一番作为,那些君臣也知道兢兢业业,这就是大势。等过了几十上百年,自然就进入到了一个倦怠期,然后文恬武嬉,贪腐横行……”

    方醒回身说道:“二毛,科学不是为了和儒家争夺话语权,这一点你要永远记住了,咱们要争夺的是国运!要有国运在我的抱负,否则二十年后,科学和儒家别无两样。”

    李二毛心中激荡,“老师,是以天下为己任吗?”

    “不。”

    方醒说道:“那是口号,喊多了坏处多。咱们要的是命运相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李二毛呆立原地。

    方醒见他在思索,就回了卧室。

    李二毛一直在想着这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夜露深重,他突然醒来,然后回来自己的地方,开始写文章。

    ——国强我强,国弱我伤!

    李二毛抬起头来,他想起了方醒以前的教导。

    ——百姓对所谓的国家和民族并无太多的眷顾,这也是凝聚力不强的问题所在。

    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就阐述了对这种观念的看法。

    天下,个人。

    天下不安,个人何来的安稳?

    天下强大,个人何来的不安?

    他想起了今年减免一成粮税的旨意,然后低下头,开始奋笔疾书。

    ……

    紫禁城的深夜静悄悄的,只有巡夜人经过时的脚步声。

    小心火烛已经喊过了,皇城中大多人都进去了梦乡,朱瞻基却还在看书。

    孙氏就靠在床边在做针线。

    她不时抬头看看皇帝,嘴角轻抿。

    那笑意温柔。

    朱瞻基突然放下书,起身道:“你先睡吧。”

    孙氏愕然道:“陛下,夜深了,您还不睡吗?”

    朱瞻基回身看着她,微笑道:“月儿和玉哥都很好。”

    孙氏的眼神微黯,笑道:“今日玉哥还哭闹了一番,最后还是月儿哄好了。”

    朱瞻基的嘴角微微翘起,说道:“孩子打闹嬉戏都是常事,不必过于着紧。”

    孙氏应了,朱瞻基却要回乾清宫歇息。

    这不同于寻常的举动让孙氏有些不解,不过她还是温柔的起身把皇帝送到了门外。

    “回去吧。”

    朱瞻基站在外面,对着她微微一笑,看着很是眷恋。

    孙氏点点头,柔声道:“臣妾看着陛下回去。”

    朱瞻基微微垂眸,然后再看了孙氏一眼。

    孙氏出了大门,门外挂着两个灯笼,从斜后方照在孙氏的身上。

    她穿着一件普通的貂皮大氅,身形轻盈,笑意盈盈。

    恍如无数次的暂时送别。

    朱瞻基有一瞬恍惚,灯光下,他仿佛回到了多年前的东宫。

    那时的他是青涩的,而孙氏却有些羞涩。

    他微微点头,然后转身离去。

    这一刻他想到的是和孙氏的第一次见面。

    树下的少女微微低头,那微红的脸庞上有些紧张,却还有些期待。

    “陛下……”

    身后传来了一声低呼,朱瞻基并未回头,只是朝身后摆摆手。

    灯笼发出的微光渐渐远去,孙氏站在门外,双手握紧。

    她眼中的眷恋已经在渐渐消散,多了些痛苦之色。

    王振就在边上,他忍住打哈欠的欲望,劝道:“娘娘快去歇着吧,明日……”

    孙氏淡淡的道:“明日无事,后日也无事,我无事,你等也无事。”

    这话里透着些许拒绝和冷清。

    孙氏转身进了里面,王振站在原地,喃喃的道:“是要定了吗?”

    除非是有人来禀告有紧急大事,否则皇帝不会在深夜从孙氏这里离去。

    刚才一直都没人来禀告事情,那么皇帝今晚来这里……

    王振的眼神微微黯淡,他和这里的所有人一样,都在期待着皇帝突然改变决定,哪怕只是搁置太子之议也好,那样他觉得二皇子都还有争斗的机会。

    事情的关键在哪里?

    王振看着远方的些微光亮,颓然道:“名不正言不顺啊!”

    胡善祥不得皇帝的喜爱,可皇后的尊位依旧不可撼动,哪怕皇帝夜夜都来这里歇息,哪怕皇帝把孙氏宠爱的无人能及。

    可在皇后的优势面前,这一切有什么用?

    这一刻王振想到了前汉时的戚夫人。

    人彘!

第2463章 当断

    朱瞻基回到了寝宫里,孤灯下,俞佳递来了一封书信。

    “陛下,是兴和伯来的信。”

    朱瞻基的眉间微松。

    若是奏章,那就是事,而书信就代表着方醒要表达的只是私人的看法。

    朱瞻基坐下来,然后检查了一下封口。

    封口完好,上面有方醒的私印。

    拆开信封,取出信纸。

    一张纸,一封信,总计就两个字。

    ——人彘!

    朱瞻基看着这两个字,良久没有动静。

    俞佳站在边上,几次欲言又止想劝朱瞻基歇息。

    今夜皇帝突然从孙贵妃处回来,这就是一种姿态,不,应该是一种决断。

    “当断不断吗?”

    朱瞻基把信纸塞回信封里,然后吩咐道:“歇息了。”

    有宫女收拾了床,朱瞻基上床后,没多久就有轻微的鼾声传来。

    俞佳在门外听到鼾声后,就朝着左右摆摆手,除去值夜的人之外,其他人都回去休息。

    他自己却走到前方的台阶上缓缓坐下。

    石板很冷,冷意从大腿上渐渐蔓延,直至身体变得有些僵硬。

    俞佳把双手平行放在膝上,然后把额头放在交叠的手臂上面。

    他就这样坐着,一动不动。

    那几个值夜的太监和宫女都缩在边上,对俞佳的行径见怪不怪。

    一个多时辰后,俞佳缓缓抬起头来,然后起来活动了一下身体。

    一个太监悄然走了,没过多久,他就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粥来了。

    “公公,这是从昨晚就开始熬的肉粥。”

    俞佳在活动身体,他不准备再睡了,白天找时间再打个盹。

    他接过碗筷,嗅了一下,精神就好了些。

    那太监堆笑道:“公公,陛下这里夜间从没有过事,您白日忙碌,晚上还跟着熬夜,时日长了怕……”

    俞佳用筷子搅动了一下稀粥,热气升腾中,说道:“陛下的身边无小事,咱家多盯着些,你们的日子就好过些。否则出了事,谁能救你们?”

    “是,若非是公公在,咱们这些轮换值夜的,早就被人挑出毛病给处置了。”

    俞佳喝了一口粥,顿时觉得僵硬的身体都在渐渐松开。

    “宫中最要紧的事就是陛下身边的事,其余的都先撂开。”

    俞佳几下喝完粥,然后就开始巡查各处。

    等天边那颗孤星渐渐闪烁时,俞佳回到了寝宫外面。

    值夜的太监宫女们都聚在了门外,有的打着哈欠,有的扣着眼屎,还有的在捂着肚子。

    可就没人敢离开。

    俞佳看了捂着肚子,面色涨红的宫女一眼,说道:“赶紧去吧。”

    “多谢公公。”

    那宫女捂着肚子就往后面跑。

    “公公仁慈。”

    一阵低声的谀词中,俞佳淡淡的道:“以后轮着伺候的时候要注意,别去吃那些闹肚子的东西,不然在陛下的身边屁滚尿流,十个脑袋都不够砍。”

    大家一起静静的等候着。

    没多久,右边来了个太监,他冲着俞佳举起手。

    俞佳吸吸鼻子,然后走到了门边,冲着里面低声道:“陛下,时辰到了。”

    “朕知道了。”

    朱瞻基的声音听着有些沙哑,俞佳回身吩咐道:“早膳让他们弄些滋润肺腑的。”

    随后俞佳推开房门,宫女太监们涌了进去,然后伺候皇帝起床。

    “陛下,早膳您想吃些什么?”

    朱瞻基已经完全清醒了,他说道:“饼,粥。”

    皇帝的饭菜,至少在神州陆沉之前,并没有以后世人揣测的那么丰盛。

    几个分量很少的小菜,一碗掺了对嗓子有好处的药材的粥,还有两张饼。

    朱瞻基几下吃了早饭,然后端着一杯茶慢慢的喝着。

    “陛下,昨夜礼部尚书胡濙家中吵架,未曾提及朝政。”

    “昨夜子时一刻,东城兵马司的指挥使徐步发牢骚,说上面天天施压,只想减少案子,可却不肯多发些钱粮,多增加些人手。”

    “兴和伯在山东请了郎中,东厂的人事后去问了,说是奔波疲惫,邪气增生……”

    朱瞻基出了寝宫,俞佳手中拿着册子,一路汇报着东厂才交上来的情报。

    然后就是议政,皇帝和辅政学士们针对下面汇报上来的情况,开始商议着处理这个庞大帝国的大小事务。

    议事完毕之后,皇帝就要开始处理奏章。

    这些奏章都是辅政学士们先过滤了一道,所以他处理起来很快。

    “山东……”

    朱瞻基看到一份奏章,皱眉道:“今年怕是真要有灾荒了,不过地方上说应该不是大旱,户部可有应对?”

    黄淮昨天和夏元吉有过交流,就说道:“陛下,夏大人说山东的存粮足够抵御此次旱灾,而且南边的米粮等下半年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北上,只是去年才减少了许多南粮北运,今年若是再起漕运,南边的士绅大概会嘲笑。”

    杨荣说道:“嘲笑什么?北边苦寒,大明的君王和军队戍守在这里,让南方得以安宁,那些腐儒知道什么?”

    杨士奇也有些无奈的道:“南边总认为北方拖累了他们。去年大幅减少了南粮北运之后,南方有人说这是打肿脸充胖子,北方熬不过几年,保证又会重启漕运。”

    “这是想国中之国吗?”

    杨荣对这等事是不能忍,“陛下,这等风潮但凡起来了,以后再难控制,臣请责令各地官府,严查此等事。”

    朱瞻基不置可否的道:“对付这等人,最好的法子就是大明越来越强盛,不过他们还会鸡蛋里挑骨头,那就一直强盛下去,让他们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成为夏虫的嘶鸣。”

    稍后处理完政事,朱瞻基一路回了后宫。

    “母后在做什么?”

    宁寿宫外,朱瞻基负手看着外面。

    出迎的李斌说道:“陛下,娘娘在散步。”

    朱瞻基点点头,然后边走边说道:“母后这边看着少了些花树,回头你们好生想想,也问问母后想种些什么。”

    李斌跟在侧面,赔笑道:“陛下,这不合规矩。”

    宫中许多地方都不能种植东西,为的就是安全。

    朱瞻基淡淡的道:“朕的话就是规矩。”

    李斌心中一震,他不知道皇帝在这里、在此刻说这话的意思是什么。

    示威吗?

    可皇帝和太后母子之间最近也没什么矛盾。

    太后的心情不错,见到朱瞻基来了也是笑容满面。

    她展示着手中的一幅画,“这是月儿画的,皇帝也看看。”

    画上的画的是一团墨,朱瞻基凑近了仔细看看,终于是有些感悟了。

    “母后,难道是小狗?”

    “是啊!把本宫笑的不行。”

    太后看着很是高兴,朱瞻基坐下后就说道:“母后这边少了些花草,朕想着是不是叫人来重新布置一番。”

    “别大意。”

    太后把画交给身边的于嬷嬷,也收了笑容。

    “虽然现在看着平安无事,可历朝历代宫中出了多少匪夷所思的事?哪怕再好的明君也会有敌人。再说若是想看花草,本宫自然会去花园里,还能带着孩子们一起,这样更好。”

第2464章 来自于宫中的信号

    阳光斜照进来,光线清晰。

    太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见朱瞻基沉稳,就说道:“朝中稳固,你想要等到什么时候?”

    朱瞻基说道:“朝中对此并无异议,只是对太子之师的位置虎视眈眈,已经暗流涌动。”

    太后皱眉道:“于是你就赶走了金幼孜,还让兴和伯暂时离开京城?”

    太后觉得他软弱了。

    朱瞻基看着她说道:“母后,金幼孜是朕不想耳边太聒噪了。至于兴和伯,立储之后,天下怕是会震动一番,北方不足为据,南方却会有些麻烦。”

    “什么麻烦?”

    太后关注国事,但却没关注到那些争执。

    朱瞻基微笑道:“儒家和科学之争。”

    太后恍然大悟道:“帝师之争吗?”

    这话也只有太后敢说,别人说了就是诅咒皇帝早死。

    朱瞻基点头道:“不是为了争夺那个位置,而是为了争夺……太子以后学什么。”

    太后微微后仰身体,仿佛靠在椅背上才能抵御突然出现的虚弱感。

    她眯着眼睛看着外面,幽幽的道:“终究还是来了吗?”

    “从书院开始招收学生起,到你皇爷爷放任科学传播起,我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想到还是来的那么早。”

    “你准备怎么办?”

    太后不希望朱瞻基选边站,“你当初让兴和伯挂了太子少师的荣衔,就是为了今日,可群情汹涌,以后玉米就会成了众矢之的。”

    “皇帝有时候就该垂拱而治,把问题抛出去,冷眼看他们争斗,最后再从中引导,让自己想要的结果取胜,这就是帝王之道。”

    太后并不乏政治智慧,连朱瞻基都深为佩服。

    “母后,此事关切大明未来百年的国运。”

    朱瞻基很认真的道:“一旦定下了太子以后的老师,那么大明未来的百年就定下了方向,然后就是……”

    “然后就是无尽的纷争。”

    太后有些郁郁的道:“那些人哪会放弃,一旦君王不是他们教出来的,那就是背弃了他们,到时候……”

    朱瞻基突然微笑道:“所以朕就让兴和伯去了山东。”

    太后没好气的道:“你别以为上次围墙倒塌他们猜不出是谁干的,要是再来一次,说不准那些觉得自家委屈的士绅就敢来叩阙,到时候才是进退两难。”

    朱瞻基笑道:“兴和伯现在稳沉了许多,自然不会干那等事。”

    太后也忍不住笑了:“当年那事禀告上来后,文皇帝,你父皇都立时说是兴和伯干的,恶作剧般的,没长大呢!”

    朱瞻基笑道:“当年兴和伯是觉得憋屈,但是还知道分寸,如今他更加稳重了,想来有些人会知趣些。”

    太后叹道:“那是在挖他们的根基呢!想要他们安静,怕是难哦。”

    朱瞻基说道:“母后,这一步儿臣想了多年,直至近日才敢确定,才敢下定决心。”

    “皇爷爷在时他们根深蒂固,所以无法撼动。父皇在时只来得及打压了一下就……”

    朱瞻基的眉间多了振奋之色:“母后,三十年,只要三十年,就能给儒家制造出一个大敌,而且还能让大明强盛,朕责无旁贷,再无第二个选择。”

    太后看着他,有些神思恍惚的道:“你比你皇爷爷多了隐忍,那些人在闹腾,却不知道你的隐忍可以再过三十年。”

    朱瞻基看了李彬和于嬷嬷一眼,两人木然低头,但却没退出去。

    这两人大抵就是太后的心腹,若是太后去了,他们也会跟着去。

    朱瞻基冷冷的扫了他们一眼,然后说道:“目前不少科学子弟都在小吏的位置上打熬。有人说不中进士就只能止步于知县以下,朕令人烧了那份奏章。”

    “那是前宋的路子呢!万万走不得。”

    太后告诫道:“武人是要警惕,可前宋那种路子走不得,那是自毁长城。”

    朱瞻基笑道:“母后放心,那些人的小心思朕洞若观火,想借机敲定儒家的地位,那也得要看朕是不是昏君。”

    太后说道:“既然定下了那就要思虑周全,兴和伯何时归来也得好生打算,别在风头上,否则群情激昂,会多不少麻烦。”

    “母后,朕准备让钦天监看日子了。”

    太后微怔,问道:“那么急?”

    朱瞻基说道:“朕刚减免了天下一成粮税,说是市恩也好,说是忧心百姓也罢,可机会出现了,那就不能放弃。”

    太后明白了,皇帝这是先用减免粮税来获取民心,然后再立储,这样就能减少许多麻烦。

    “可你为何不先立储,然后以立储的名义减免粮税呢?”

    就如同是每当皇室有重大更替时,总是会用大赦天下来获取民心。太后觉得朱瞻基居然放弃了这个机会,真是有些莫名其妙。

    朱瞻基说道:“朕首先是皇帝,而朕以为皇帝首先就是看护天下,所以借用了减免粮税之事就足矣,若是还要把立储和市恩连起来,朕觉得这几年,我家这些年都是白过了,历任皇帝都不称职。”

    太后苦笑道:“你这骄傲的模样和你皇爷爷当年差不多,都认为自己是天之子,自信无人能敌。”

    朱瞻基淡淡的道:“皇爷爷是朕一直敬仰的帝王,可朕却知道自己不能东施效颦,所以一次次革新就如海浪般的,这些革新在冲击着那些痼疾,希望能在朕无力之前,大明能确定一个格局。”

    他起身看着外面,说道:“流水不腐!”

    ……

    随后宫中就传出了消息,陛下令钦天监挑选日子。

    什么日子?

    无数人在猜测和追问着。

    可在朝中那些重臣的眼中,此事无所遁形。

    “要立储了啊!”

    微风吹进来,胡濙觉得一阵冰冷。

    ……

    夏元吉在户部审核着南北大道的耗费。

    这等事颇为耗时,而且需要凝神静气,所以没耐性的人干不了。

    “大人,宫中出来的消息。”

    夏元吉抬头,揉揉眼睛,有些疲惫的问道:“什么消息?”

    来人说道:“大人,陛下令钦天监……挑选吉日。”

    夏元吉的食指还停留在眉骨上,闻言就惊讶的道:“可是立储?”

    来人点头道:“是。”

    夏元吉放下手中的册子,把算盘晃动一下归零。

    “终于是来了。”

    他只是叹息,而五军都督府里,孟瑛在骂人。

    “去叫人,这个时候不来的,以后活该倒霉!”

    于是战马四出,在皇帝想要立储的消息传播到那些武勋家中,让气氛变得有些紧张。

    而在锦衣卫里,沈阳站在台阶上,杀气腾腾的对着手下说道:“大事到了,盯紧那些有资格影响此事的臣子。还有,警告那些青皮,在这个时候敢搅浑水的,不是流放。”

第2465章 苦尽甘来

    “公公,陛下要立储了!”

    安纶很冷静,对于太监来说,每一次皇位的更替就是一次煎熬。

    谁上位?

    谁倒霉?

    新人笑,旧人哭,这就是宫中的规矩。

    但是唯一能让他们感到高兴的就是皇帝的春秋鼎盛,至少二十年是有保障的。

    二十年后……

    可谁还管二十年后的事?

    “立储……可说了是谁吗?”

    安纶随口问道,然后不等回答就笑道:“当然是大皇子,咱家是白问了。”

    他深吸一口气,说道:“召集人。”

    稍后他站在大堂前,看着院子里的下属,淡淡的道:“看好京城,告诉各地,盯住那些首脑,若有异动,就要赶紧报上来。”

    下面的人精神一振,有人问道:“公公,往日盯着的那些人要不要动手?好歹杀鸡儆猴啊!”

    下面马上有人应和,大家都显得忠心满满。

    安纶右手大拇指扣住佛珠,冷冷的道:“这不是立功的时候。”

    一句话就把那些想趁机抢功的念头打散了,安纶说道:“最坏的事就是叩阙,所以要盯紧人多的地方,那些酒楼,特别是有女人的酒楼,听听那些士绅的动静。”

    下面有人问道:“公公,为啥要盯着有女人的酒楼?”

    有人在偷笑,安纶看了一眼,偷笑那人面色惨白。然后安纶说道:“那些所谓的才子最喜欢去青楼,和女人在一起,闻着女人的味道,他们才能才思泉涌。”

    下面的人哄笑了一下,有人说道:“公公,那才思也未免骚气重了些吧!”

    这些哄笑声就更大了,安纶不为所动的道:“都去吧,盯紧了。”

    等人走了之后,安纶问了陈实:“闫大建去了山东,目前在干什么?”

    陈实说道:“闫大建是跟着金大人和兴和伯下去的,目前是跟着金大人监察营造。”

    “营造?他懂什么营造?”

    安纶摆摆手,等陈实出去后,他的脸上多了狰狞。

    “你当年连修桥都不懂,现在居然懂修路了吗?”

    ……

    要立储了!

    从两个皇子安全活过了周岁之后,立储的事情就在百姓的嘴里过了多次。

    但这次看来是真的了。

    一辆马车从街头缓缓驶过,车里的人掀开一点帘子,听着外面的嘈杂。

    “知道太子叫什么不?”

    “叫什么?”

    “国本!立了太子,咱大明就稳了,这就是根本。”

    马车一路到了宫外,随后张淑慧带着无忧下车。

    进了宫中,一路见到的人都是面带喜色。

    若是立储,不管是皇帝还是皇后,甚至还有太后,后宫的三位大佬都不会吝啬,各自表示一番欢喜是肯定的。

    好处多啊!

    等见到胡善祥时,她正在发呆。

    坤宁宫中喜气洋洋的,连端端都知道自己的弟弟要成太子了,正在和他在边上嘀嘀咕咕的不知道说些什么。

    “恭喜娘娘。”

    张淑慧在家就得了消息,对胡善祥在这个时候召见自己有些不解。

    是没人可以分享心情吗?

    胡善祥抬头,神色有些恍惚。

    她强笑道:“来了,坐。”

    就像是和来串门的邻居打招呼一般的随意。

    “陛下要立储了。”

    “是。”

    “心慌了吗?”

    “没有,只是觉得有些茫然,觉得他这么一个小人,怎么能抵挡那些明枪暗箭。等长大了之后,他怎么去统御大明。”

    张淑慧觉得皇后是魔怔了,就劝道:“不是还有陛下吗。陛下会教导他。”

    胡善祥点点头道:“是了,还有兴和伯。可兴和伯现在在山东啊!”

    她渐渐的低下头去,双手想捂着脸,却在半途停住了。

    张淑慧看到了有水滴滴在地上。

    “这是……这是好事。”

    张淑慧的劝慰很苍白无力。

    这是一个被压力压的要发疯的皇后,只是她谨守着自己的心,记挂着两个孩子,所以才一直忍到了现在。

    如今眼看着儿子一朝要被立为太子,她的所有隐忍都值了。

    “母后!”

    那边的端端发现了胡善祥的异常,就跑了过来。

    “母后。”

    被抛下的玉米过来后,就皱着眉,然后伸出双手去捧着胡善祥的脸,用力的抬举着。

    “母后!”

    张淑慧见到了玉米倔强的一面,胡善祥心中激荡落泪,不好让儿女见到,所以不肯抬头。

    可玉米就这样用力的抬举着她的脸,声音都变了。

    “母……后!”

    端端也帮着她,胡善祥终究是不忍自己的孩子担心,就缓缓抬起头来。

    张淑慧只是看了一眼,然后就转过脸去。

    那张脸上全是泪水。

    “母后!”

    这是两个孩子第一次见到自己的母亲流泪。

    端端大些,就有些慌。

    而玉米却不懂这些,只是想起了自己嚎哭时母亲给自己擦泪水,就伸出小胖手,胡乱的在胡善祥的脸上抹着。

    “母后,不哭,去玩。”

    以往他哭的时候,胡善祥不是呵斥,而是细细柔柔的给他讲道理,最后就哄他出去玩。只要跑一圈,他就忘记了这一切。

    所以他觉得母亲也该是这样。

    于是他就抓着胡善祥的手,焦急的喊道:“母后,出去玩。”

    端端却知道母亲怕是心情难过,就说道:“母后,是谁惹您生气了?”

    胡善祥看着儿子焦急的模样,听着女儿轻声的问话,觉得这些年的煎熬都值了。

    她泪眼朦胧的起身,然后微微弯腰,被玉米拉了出去。

    张淑慧看着这一幕,心中有些发酸。

    “夫人无需伤感,这便是苦尽甘来啊!”

    怡安意味深长的说道。

    张淑慧点点头,听着外面玉米在叫嚷着要去哪玩,胡善祥哽咽着应了。

    阳光暖暖的从窗户照进来,照在座椅上。

    一杯茶在小几上缓缓的冒着热气,热气渺渺,几乎垂直。

    ……

    “陛下,皇后娘娘哭了。”

    朱瞻基在处理政事,得了这个消息不禁有些意外。

    稍后有人来说了更详细的事。

    “殿下和公主带着娘娘在花园里玩耍,花园里空无一人。”

    春季的花园里有许多可观之处,生机勃勃。

    可在胡善祥母子三人进来后,所有人都悄然走了。

    没有人畏惧胡善祥,但她们害怕玉米。

    而玉米才四岁。

    这就是未来太子的威权!

    朱瞻基有些恍惚,他细眯着眼说道:“要盯紧了……”

    俞佳心中一颤,知道要盯紧什么,就应道:“是,陛下。只是殿下的身边没什么身手厉害的,要不……”

    朱瞻基摇摇头,“宫中足够了,但是要盯紧了接近玉米的人,若是有谁心思不纯……罢了,若是事事如意,他就是娇花,如何能当得起大明这个担子。”

    俞佳劝道:“陛下,黄俨可是前车呢!殿下的安危不可轻忽啊!”

    朱瞻基的目光猛地转过来,森然道:“朕行事还用你来教吗?”

    “奴婢不敢。”

    俞佳瞬间就跪了下去,肠子都悔青了。

第2466章 惊蛰

    若是把大明的事当做是红白喜事的话,那么钦天监这些年就是送走了两位帝王,又迎来了两位帝王。两白两红。

    这日子没法过了啊!

    除去研究历法之外,钦天监就是扫把星,专门报告星象的异常,为文官们提供对付帝王弹药。

    ——陛下,您行为不轨啊!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

    所以得了要立储的消息后,整个钦天监都动了起来,不管是内行还是混日子的,都在翻着黄历,或是推算。

    这等日子要是算错了,皇帝能把钦天监从上到下都撸了。

    所以钦天监上下齐心的算了两日,随后就报上了日子。

    ——下个月的月中。

    这是一个很聪明的结果。

    册封太子虽然没有皇帝登基那么繁琐和耗费,可也得要准备一下。

    还有大半个月,宫中开始了各项准备。

    可没多久外面就有人疑虑,说是大皇子还小,怎么参与这种时间漫长的仪式?

    到时候一旦失仪,那脸可就丢大了。

    这并非是杞人忧天,所以有臣子就写了奏章进宫。

    这些人出了不少主意,最离谱的就是请宗室年轻人代替太子参加册封仪式。

    这份奏章传出去后,宗室那些三十岁以下的男子都纷纷上了奏章,而目的不过是表示自己并没有这种意思。

    还没等宫中做出反应,朱瞻墡,这位襄王就因为落马摔伤了腿。

    这落马也落的太假了些吧?

    就在宗室里的诸位长者对那些上奏章的始作俑者怒不可遏时,宫中总算是来了消息。

    ——大皇子年幼,若不能行礼,可由宫中人代之。

    宗室开始磨刀霍霍的准备报复那个上奏章说是可以请宗室子弟代替太子行礼的倒霉蛋,但是在此之前,他们想弄清楚这个宫中人具体指的是谁。

    ……

    “娘娘,是……是大皇子。”

    王振无数次告诉自己,皇帝还没决定是大皇子还是二皇子。

    可先前宫中一阵欢呼,却是皇帝亲口吩咐,说是大皇子年幼,若是不能行礼,可由宫中人代之。

    其实谁都知道只能是大皇子。

    可越看得重,心中就越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不禁会哄骗自己。

    他微微抬头,看了孙贵妃一眼。

    “该是大皇子。”

    孙氏静静的坐在梳妆台那里,静静的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王振只觉得心中沮丧,也少了些许往日的谨慎:“娘娘,一旦定下之后,就再无翻盘的机会了!”

    孙氏轻轻抚摸着自己的脸,只觉得肌肤嫩滑。

    她看着自己的眼睛,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深处多了不忿。

    小小的嘴唇粉红欲滴,可那嘴角却微微下弯。

    “是该是大皇子。”

    孙氏再次说了一次,仿佛是在坚定着自己的信念。

    王振心中苦笑,然后告退出去。

    他站在屋檐下,默不作声的看着人来人往。

    那些太监宫女的脚步有些散乱,若是在往日,他肯定会出去呵斥一番。

    甚至有人看到了边上的王振,依旧是懒洋洋的端着盘子进去。

    在确定了太子不会出自于这里之后,人心就散了。

    王振微微低头,嘴角微微翘起,然后施施然的出了这里。

    一路上他见到的都是喜气洋洋。

    册封太子是一件大事,宫中的人都会得到赏赐。

    所谓普天同庆就是这个道理。

    “王公公,喜事啊!”

    有人拱手笑眯眯的向王振道喜。

    王振笑道:“是喜事,国本一定,当然是喜事。”

    看着这人愕然,王振心中冷笑,然后拱拱手继续过去。

    就凭你们也想看咱家的笑话?

    这一路他见到的是喜气洋洋,也见到了幸灾乐祸。

    你的主子没前途了,以后会慢慢的变成冷灶。

    王振一路到了乾清宫外围,然后花了些钱,请了一个太监去给俞佳报信,只说自己求见。

    一刻钟过去了,上面依旧没人出现。

    他站在乾清宫的下方,默默的看着坐在边上休息的宋老实。

    宋老实靠坐在基石边上,手中有水壶,身边有摊开的油纸,上面是点心。

    他先咬一小口点心,然后缓慢的咀嚼着。

    稍后他就拿起水壶,小心翼翼的喝一口,然后陶醉的闭上眼睛。

    简单就是幸福。

    王振记得这是方醒的话,可他却只是看了一眼,然后双手抱腹,静静的等待着。

    宋老实吃了一半点心,然后把点心包好,水壶收好,又开始扫地。

    “让一让。”

    王振抬抬脚,扫帚从他的脚底下扫过,然后就看到上面出现一人。

    “公公正在忙着册封的事,没空见你。”

    王振微笑道:“劳烦了。”

    他拱拱手,转身离去,台阶上的太监看着他的背影,呸了一口道:“往日得意洋洋,今日就成了落水狗。公公说了,落水狗不打就是仁慈,还见什么面!”

    这声音很大,王振肯定是听到了。

    他的脚步依旧稳定,仿佛今日没带耳朵出门。

    那太监见没羞辱到王振,就有些恼羞成怒,正好宋老实走了上来,他就喝骂道:“傻子,滚!”

    才骂完他就后悔了。

    宋老实的眼中多了伤心,然后渐渐的多了水光。

    稍后乾清宫就传来了消息,俞佳亲自出手,把一个太监打成了猪头。

    ……

    无数人在翘首以盼。

    可皇宫之中,皇帝依旧平静。

    立储从来都不是帝王的喜事,而是类似于丧事。

    立下了接班人,就意味着你将不断老去,直至归于陵寝,然后那个小子将会踏上丹陛,走进宫殿之中,坐上那把至高无上的椅子,接受百官,乃至于天下万民的朝拜。

    这就是命啊!

    无数人猜测皇帝是不是有些难过,甚至开始对那个小人儿生出厌恶之心。

    正如同史书上不绝于缕的那些记载里所写到的那样,君王没有儿子,特别是那个叫做太子的儿子,就是他的敌人。

    有人忧虑,有人欢喜,有人得意。

    但愤怒依旧是主旋律。

    于是有人试探着上了奏章,请皇帝在立储之前定下太子之师。

    这不是什么三师三少的噱头。

    这是要见血的建议。

    奏章进宫之后就再无消息。

    于是有些人以为这个试探得了皇帝的心意。

    于是奏章再次多了起来。

    再好的关系,可当涉及到自己的地位时,就算是亲人也会挥刀。

    正如当年的玄武门!

    就在有人说皇帝已经后悔了在这个时候册封太子时,宫中出来十余骑。

    马蹄敲打在长街上,信使们冲进了军营。

    ——戒备!

    还有半个月就要册封太子时,皇帝令在京诸卫开始戒备。

    这是一个信号!

    各种猜测的流言暂时停歇了一下,那些人就像是泥土里的虫子,被天空的雷霆吓到了,纷纷钻进了更深处。

    惊蛰,就这么伴随着春雷来了。

第2467章 湖上会面

    章丘白云湖历来都是文人游玩的胜地。

    湖面微微波动,朝阳映照在上面,仿佛万千小鱼在湖面跳动,鱼鳞闪烁。

    一叶小舟在湖中缓缓而行。

    船夫在后面摇撸,船娘在船队做早饭。

    她打开船板,用兜子在下面捞了一阵,然后捞了几条鱼上来。

    “客人请放心,这鱼是昨晚网到的,新鲜着呢。”

    客人只有两位,后面还有一艘船稍微拖后一些。

    方醒见那几条鱼还活蹦乱跳的,就说道:“活的就行。”

    坐在他对面的是个须发斑白的男子。

    男子抚须道:“此处景致不错,以往倒是疏忽了。”

    船娘开始做早饭,那鱼鳞崩的到处都是。

    方醒俯身捡起一片鱼鳞,鱼鳞有些腻,他伸手在船外洗洗。

    湖水清澈干净,岸边杨柳依依,前方却多了一丛丛的芦苇。

    船头一个小炉子上正在熬煮着稀粥,香味浓郁。

    “兴和伯,此处离京不远。”

    船头的些微炭火气息飘了过来,男子吸吸鼻子,伸手在鼻子前方扇动几下,眉头微微皱起。

    这是一个养尊处优的人。

    方醒喜欢这股味道。

    “我喜欢这种味道。”

    他同样吸吸鼻子,却有些悠然神往的惬意。

    “小时候在乡下,那时候刚收了大米,田间的稻草一堆堆的点燃,然后那股子味道就和牛粪味道混合在一起。”

    方醒在回忆着,有些无法回首的怅然和悠然神往。

    “老农走在前面,老牛不用驱赶就跟在后面,老农舍不得让老牛劳累,就自己扛着牛挖子,看着很蠢笨,却和天地契合,就算是最出色的画师来了,也找不到那个场景的一丝错处。”

    男子叹道:“兴和伯,我家也是耕读……”

    说到耕读,他不自在的看了方醒一眼。

    原先的耕读是个褒义词,可自从方醒揭露了那些所谓耕读世家的底细之后,耕读就成了借机兼并的代名词。

    “你种过地?”

    方醒笑着问道。

    男子点点头,说道:“每年都要下地,哪怕只是扶犁,并非一无所知的书生。”

    方醒点点头,说道:“那你可知秋收之后,接着就要犁地的道理?”

    男子愕然,本想辩驳,却想起了家里那堵后来重修的围墙,只得微微摇头。

    轰隆!

    晴空万里,却传来了一声霹雳。

    “这是春雷,惊蛰惊蛰,蛰伏的那些虫子都该醒来了。”

    方醒把手放进水里,说道:“孩子要亲生,田地要冬耕,最大的原因就是除虫。把那些躲在泥土里的虫子翻出来,让寒冬冻死他们。”

    “而惊蛰……那些仅存的虫子必然是不肯甘心,所以又会兴奋的从地底下钻出来,看看外面的动静。”

    方醒笑道:“所以地要勤耕,经常让那些虫子被老天爷冰冻日晒。今日惊蛰,下个月,等清明时,农人会再次翻耕土地,等谷雨时还会耕地施肥,所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家可懂这个辛苦吗?”

    男子轻轻拍打着船舷,微笑道:“兴和伯这是化刀枪于唇舌之间,可是想要对我家下手吗?”

    男子的气度颇为从容,神色间更是有书本气。

    “下月就要定下国本,兴和伯滞留山东,这是想看住什么?”

    男子咄咄逼人的道:“若是想看住我家,那么家主自然会自缚去京城请罪,若不是,何苦大张旗鼓!”

    他冷冷的道:“一位伯爵,一位宰辅,一位左侍郎,好大的排场!”

    船娘把切片的鱼肉放进粥里,微微搅动一下,那味道就渐渐的出来了。

    “就放些盐,别的都不要。”

    方醒看到船娘一脸舍不得的用小勺子从小坛子里舀出一些猪油,急忙就制止了。

    船娘说道:“客人,这油我们自家都舍不得呢!”

    方醒说道:“别放油,到时候钱钞不会少你。”

    船娘再确定了一遍,就欢喜的伺候着火候。

    鱼粥的鲜香渐渐散发出来,方醒吸吸鼻子,有些迫不及待了。

    稍后船娘就弄了两碗鱼粥过来。

    方醒喝了一口,然后闭眼慢慢的品味着。

    男子冷眼看着他,说道:“兴和伯果然是饕餮吗?”

    方醒默默的喝着粥,最后把碗交给船娘,然后擦嘴,喝了一口才泡来的绿茶。

    绿茶略微有些苦涩,但在嘴里全是鲜香的时候却最为恰当。

    绿茶有些浓郁的茶香渐渐洗去鱼粥的鲜香,方醒心满意足的道:“只吃一碗鱼粥,方某就对此行心满意足了。”

    饕餮贪吃,贪财,就是欲壑难填的代名词。

    男子刚才耐心的等着他喝粥,自己却只是略微闻了闻,那碗粥丝毫未动。

    船娘想过来收碗,却怯于他没动过。

    “拿去!”

    男子指指身边的碗,船娘就把碗筷收了,然后就拿着这碗鱼粥去了船尾处。

    方醒回头看着船娘在喂摇撸的船夫喝粥,夫妻俩低声的说着话,神色欢喜。

    “这就是百姓的日子,你家多年富贵之极,想来觉得他们都是蝼蚁吧。”

    男子想驳斥,但方醒冷冷的扫了他一眼,就心中一颤,说道:“你要什么仁?天子之仁吗?那就是天下的灾难。或是重臣之仁,那同样也是灾难,唯有视万物为刍狗,那才是盛世之基。连这个都不明白,兴和伯,太子少师的头衔还是去了吧。”

    “百姓从来都不是草编的狗!”

    方醒说道:“此次册封必定顺畅,然后太子就成了稀世珍宝,无数人想成为他的老师,而你们是最大的一股力量。本伯在此提醒一句,你家最好继续蛰伏着,是龙也得给我趴着!”

    男子的面色不变,仿佛自己真是龙子龙孙。

    “我家不管俗事,所以兴和伯你今日和在下在此聚会,却是白费了心思。”

    男子冷冷的说道。

    方醒点点头道:“那样最好,本伯还要回京一趟,然后行踪不定,但肯定不会经过你家。”

    男子死死的盯着方醒,“你这是在威胁。”

    方醒继续说道:“你家若是敢涉足其中,到时候有什么天谴,那是咎由自取。”

    一只野鸭扇动着翅膀落在水面上,然后好奇的看着这边。

    “靠岸!”

    方醒一直等船夫喝完了那碗粥,这才吩咐靠岸。

    男子好奇的看着他,问道:“你在怜悯他们吗?”

    “不,每个人都值得尊重,仅此而已。”

    男子摇摇头,觉得这种思维真是无可救药了。

    “天地不仁……”

    他想最后挽救一次双方差距很大的价值观。

    方醒说道:“天地无情,对待万物并无差异。”

    男子叹息道:“你再次堵住了咱们之间的商谈之路。”

    方醒微笑道:“我们不是一条道上的人,我将会回京,将会去震慑那些乱臣贼子,而你……你家,将会惶惶不安,将会满怀愤怒,但你们必将无所作为。”

    男子忍着愤怒说道:“科学可有治国之道吗?可有帝王之道吗?”

    “有。”

    方醒说道:“帝王治国要的是清醒,要的是博学,但最重要的是能辨识人心。”

    两人沉默了一阵,小船驶入两侧遍布芦苇的河道之中。

    芦苇微微青绿,再过一两个月,这里将会是一片茁壮的芦苇。

    船娘见两人都不说话了,就试探着问道:“客人可要鸭蛋吗?”

    “这湖不错,养出来的鸭子肯定也不错。”

    方醒点头道:“若是有,那就弄几百个来,让人带回去给家人吃。”

    “有的呢!别说是几百个,几千个也有。”

    船娘欢喜的叫自己丈夫赶紧摇撸,等靠岸她好去村里叫人收集鸭蛋。

    男子见方醒和船娘认真的谈着鸭蛋的价钱,心中不禁微微一哂。

    等船靠岸后,后面的船上就下来了十余人,方醒的家丁,还有男子的随从。

    两人站在岸边,男子拱手道:“在下就此别过,兴和伯,我们之间不该是对手,这是家主说的。”

    方醒拍拍手道:“对手与否,这不是方某决定的。还是那句话,流水不腐,大潮就在眼前,是顺势而为,还是逆流而动,只在于你们自己。”

第2468章 一盘散沙

    从天津卫到北京,这一路见到的都是一片灰蒙蒙。

    这片灰蒙蒙不是指天气,而是指土地。

    不管是空荡荡的土地,还是几乎是一棵树上一个鸟窝的树林;不管是茂密还是空旷,入目就是一片灰蒙蒙。

    南国早已春意盎然,北方却仿佛还在沉睡。

    孟瑛急匆匆的进了都督府,一路到了大堂,里面已经坐满了人。

    薛禄的资格最老,就问道:“保定侯这是被陛下呵斥了?”

    孟瑛没好气的道:“呵斥什么!陛下镇定自若,话说你们的奏章可写了吗?”

    要册封太子,而外面的气氛有些诡异,在这种时刻,军方要及时向皇帝效忠。

    “早就送去了。”

    薛禄看了在场的武勋们一眼,说道:“宫中的排演已经好了,陛下令各部警戒京城,这是莫大的信任,谁要是出了岔子,不用陛下说话,自己找根绳子上吊吧。”

    陈钟坐在最外围,见孟瑛和薛禄带起了气氛,大家热烈的探讨着即将举行的册封仪式。

    “好热闹啊!”

    外面来了徐景昌,他面色红润,但神色却有些恼怒。

    “定国公这是被谁招惹了?”

    孟瑛刚进宫,在向皇帝汇报了京城的戒备和防御情况时,皇帝并未表达赞许,这让他的心情不是很好。

    徐景昌进来见没自己的座位,就骂道:“这是不把徐家当做是武勋了?谁干的?”

    徐景昌的心情很糟糕,原因就是金陵的魏国公府以魏国公身体不好为由,来参加太子册封仪式的竟然都是女人。

    这是徐家用自己的渠道飞速传递而来的消息,让徐景昌心情糟糕的消息。

    更糟糕的是,不知道钦天监是什么想法,定下的吉日只是一个月之后,也就是说,魏国公的道贺人肯定是赶不上趟了。

    徐景昌知道这是皇帝的亲疏之分。

    册封太子绝不是今年决定的,也就是说,若是皇帝看重魏国公府,那么年前就该给信号,让他们能提前赶到京城。

    两人都火大,薛禄干咳道:“什么武勋勋戚,只要能为陛下分忧,能为国分忧,那就是一伙的。”

    这话很是高大上,可徐景昌今天却窝火大了去,就呛了一句:“阳武侯这是稳坐钓鱼台啊!”

    薛禄可不怕什么国戚,他冷冷的道:“定国公这是被狗咬了吗?”

    噗!

    有人忍不住笑了。

    徐景昌的眼中多了冷色,淡淡的道:“阳武侯这是要和我徐家做对头吗?那就请,徐某若是软一下,死后不进祖坟!”

    这话果决,铿锵有力。

    可薛禄却是老将,而且深受三代帝王信重,哪会服输。

    他猛地跳起来,戟指徐景昌喝道:“徐景昌,有本事就和老夫来一场,怕的就是娘们!”

    这是扬长避短,边上那些看热闹的武勋心中赞叹着薛禄的反应之快,可嘴里却在劝解着。

    徐景昌却一抛老纨绔的作风,起身道:“来,薛禄,打不死老子,老子弄死你全家!”

    “好了!”

    孟瑛用力拍打着桌子,说道:“陛下好歹也封了兴和伯为太子少师,你阳武侯也是太子少保,所以别说什么陛下不看重武人的话,回头等太子殿下大些之后肯定要和当今陛下当年一般的习武,熟悉战阵,到时候多的是时日去教,现在急什么!”

    薛禄见好就收的坐下了,他也怕徐景昌这个老纨绔真的拼命,到时候薛家可拼不过大明开国第一功臣,外加皇亲国戚的徐家。

    孟瑛看着徐景昌说道:“定国公也别想什么不受看重,太子立了,文武都要学,定国公去求求陛下,难道一个伴读的名额都拿不到?”

    徐景昌盯着薛禄说道:“徐某从不担心什么看重,担心的只是乱作一团。”

    孟瑛苦笑道:“英国公在巡查边墙,兴和伯在山东,孟某倒是矮子里拔高个了。”

    在这个表忠心的时刻,军方却少了两位头面人物,所以显得有些乱糟糟的,而且大有各行其是的味道。

    “那些文官在看咱们的笑话,外间说咱们一群武夫,从不知道什么是规矩,只喜欢用拳头说话。”

    “那些人在嘲笑咱们!”

    徐景昌愤怒的嘶吼着,可那些武勋们大多麻木。

    嘲笑吗,只要不损害我的利益,关我毛事。

    徐景昌摇摇头,转身就走。

    “你们就好自为之吧。”

    大堂里有几声嗤笑,有人说道:“他文官不靠,武勋不着,只有紧紧的挨着皇室才有活路。如今太子要出来了,可以后和他徐家的关系会如何?难说啊!所以他就急切了,可急切有何用?徒然自乱阵脚罢了。”

    薛禄骂道:“闭嘴!”

    他起身道:“明日册封太子,今日就是最后的时刻,谁是谁的人,你们想是谁的人,都该说话了。徐景昌至少还知道来这里表态,那就证明他不想和文官苟且,这压根没错!”

    有人说道:“文官拿不到太子老师的位置就是失败,他们有什么好苟且的?”

    孟瑛回身看着他,冷冷的道:“在儒家失败之前,至少勋戚会先成为尘埃,一阵风就能卷走的尘埃。”

    “保定侯,不要危言耸听。”

    孟瑛说道:“太子殿下若是定了兴和伯为师,那么就是科学,科学教的什么?武学里教的什么?咱们会的什么?”

    连续三个问题,让这些早已丧失上进心的武勋们都在沉思着。

    陈钟说道:“那么兴和伯做了太子的老师,对我们的坏处最大?”

    这话有很强的诱惑性。

    武勋里有人喊道:“那就把他拉下来!”

    “谁说的?”

    薛禄瞪眼问道。

    有人说道:“他上去了没咱们的好,不拉下来等什么?”

    薛禄骂道:“老夫现在才知道为何不但是文官看不起咱们,连陛下都觉得咱们无用的原因了。就你们这样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占着茅坑不拉屎!”

    有人想反驳,孟瑛说道:“本候说那些不是想说该把兴和伯拉下来,而是想告诉你们,该努力了,不然再过十年二十年,你们谁还有脸去领取那些爵禄?”

    陈钟冷笑道:“若是儒家赢了呢?”

    孟瑛淡淡的道:“儒家若是成了太子之师,那没说的,各位该疏远兴和伯也没人说什么。”

    薛禄头痛的道:“国本之争从来都不是和气的,科学和儒学,一旦爆发冲突,咱们站哪边?所以保定侯才让大家都争气些,否则武勋一脉怕是用不了多久就要没落喽!”

    那些桀骜和不满都消散了。

    见他们都在思索,但大多沮丧,孟瑛和薛禄相对一视,都摇头苦笑。

    陈钟最先有了答案,他沉声问道:“方醒是什么意思?”

    “对,方醒是什么意思?难道他也想把我武勋一脉给废掉吗?”

    “不是武勋,是将门!”

    “前宋压制将门,最后连帝姬都成了妓女,每日接客不亦乐乎……”

    “闭嘴!”

第2469章 泄愤之举

    大堂里一阵沉寂,但孟瑛却感受到了一些暗流。

    从方醒被挂了太子少师的荣衔开始,孟瑛就在天人交战中。

    他知道只要太子被方醒熏陶几年,等他登基之后,现在的这批武勋绝对没果子吃。

    如今事到临头,他反而有些坦然了。

    薛禄低声道:“英国公过完年就去了边墙,这大概是陛下不想让他掺和进来。”

    孟瑛点点头,然后说道:“都该消停了,还是那句话,没人能救谁,唯有自救!”

    陈钟此刻已经把和方醒的恩怨抛下了,他只是想了一下自己死后爵位变成泰宁伯,胸中就像是被大火在焚烧着。

    他看看左右,那些武勋大多如此,有人甚至还拉扯着衣服,看似很燥热。

    “要方醒来说话!”

    陈钟觉得不能再这样了,再这样下去大家都将会慢慢等死。

    “对,他若是要和咱们生分,那没说的,以后咱们把他当对手就是了。”

    “怕他个鸟!难道他方醒还能扛过咱们那么多人不成?”

    “大不了两败俱伤,他对那两个儿子可是殷切的很,可见是想子承父业……”

    “……”

    孟瑛听到这些话只是冷笑,然后给薛禄使个眼色,两人先后出了大堂。

    “如何?”

    薛禄脸上的皱纹几乎能夹死蚊子。

    孟瑛失望的道:“一盘散沙,这些人都想着世代富贵,也知道陛下容不得没本事的勋戚一代代的富贵下去,可偏生就像是喝醉了般的喜欢哄骗自己,奈何!”

    薛禄点点头,说道:“你我在此说的再多,可终究无用,老夫去了。”

    孟瑛愕然道:“阳武侯,您去哪?”

    薛禄郑重的说要去了,这必然不是回家去吃饭拉屎。

    “册封太子何等的重要,方德华如何能不到?老夫去迎他一迎。”

    孟瑛欲言又止,最后只是看着薛禄大步离去。

    他想告诉薛禄,就算是遇到了方醒,你能说什么?

    ……

    京城是天下的中心,南北行人川流不息。

    卢沟河静静的流淌着,河边一长溜铺子。

    这个距离不管是送行还是来京城,都是最佳的驻足处。

    这些铺子大多都是卖些酒食,还有的商家灵活,就多了些京城和北方的特产,给那些没时间去采买的归客提供了方便。

    薛禄赶到时差不多是中午了。

    此刻这里大多是进京的人,车马拥挤中,有人在大声的吆喝招揽客人,有人在叫喊着小心火烛,然后就有人喊自己的钱袋被偷了……

    一个小偷得手后就混入了人群中,那被偷了钱袋的一家三口在那里嚎哭。

    衣衫褴褛的一家子哭诉着他们是来探亲的,那钱袋就是他们全家的所有财产。

    这不是来探亲的,而是借着现在户籍管理松散的机会,想客居北平。

    但是全部身家被偷走后,这一家子大概就要倒霉了,没了活路,只能做乞丐,然后被顺天府的人拎出来遣送原籍。

    薛禄的目光跟着人群中的一个男子在移动。

    “爹……娘……”

    那个四五岁的男娃见父母哭的伤心,就惶然抱着母亲嚎哭起来。

    薛禄冷冷道:“弓箭!”

    身后有家丁说道:“老爷,会被弹劾的。”

    薛禄的眼皮子跳了一下,眼中多了血色,伸出手去:“弓箭!”

    弓箭在手,瞬间薛禄就变了个人。

    张弓搭箭只是瞬息,然后微微瞄准,右手松开。

    那个男子刚好从人群中挤出来,准备过桥。

    弓弦震动,箭矢飞了出去。

    桥边此刻的人不算少,男子脚步匆匆的刚踏上桥,就感觉大腿一震。惯性让他迈出了这条腿,然后剧痛传来……

    “啊!”

    男子扑倒在那里,股后插着一根长箭,然后竟然还努力地往桥上爬去。

    这个场景吓坏了那些人。

    “杀人了!”

    一个男子正在看着前方女人的腰身,等见到惨状后,就下意识的从桥上跳了下去。

    桥上一片混乱,男子从怀里摸出了一个钱袋,刚扬起手,身后一只大脚猛地踩踏过来。

    手臂骨折的声音很清脆,但惨叫声却压过了桥上狼奔豕突的混乱声。

    钱袋被身后的那人捡起来,他回身喊道:“这就是偷钱的小偷!”

    钱袋在摇晃着,那些慌乱的百姓定定神,然后都一起看向了刚把长弓交给家丁的薛禄。

    “本候薛禄。”

    有看守这个集市的军士跑过来,等验证了薛禄的身份之后,都跪在地上请罪。

    薛禄的家丁把钱袋递给那一家三口的男主人,然后就收获了近乎于再生父母般的感谢。

    “他应当先问钱袋里是什么,一一对应后再还给他。”

    薛禄摇摇头道:“这不是问题,那一家三口也不是南方人,你该知道的。”

    “是的,你是意外,所以他们必须引开你。”

    “他们能在瞬息之间就想出了让老夫动容出手的法子,可见那指挥的人足智多谋。”

    “可他现在却跑了。”

    “你会放过他们吗?”

    薛禄转身,看到方醒穿着一身下等人的短打,不禁就笑道:“你也担心被截杀?”

    “截杀是没用的。”

    方醒在看着对岸,刚才一伙人趁着混乱的时机也跑了过去。

    “这是警告。”

    薛禄动容道:“你说是藩王?”

    方醒点点头:“最近几年不少藩王都在和武勋沟通,阳武侯,你是陛下信重的重臣,所以他们不敢找你。”

    薛禄的眼中多了厉色,问道:“谁?”

    方醒笑道:“这等事民不举官不究,最好低调些。”

    薛禄的眼神一凝,问道:“可是投鼠忌器吗?”

    对岸处,辛老七带着家丁已经追到了那伙人的身后。

    最后的那人突然转身扑去,辛老七闪身避过,身后的方六挥刀。

    “杀人啦!”

    对岸开始混乱起来,有人喊道:“官府捉拿贼人,都靠边,都到边上去,不许跑!”

    几个军士在指挥着人群往两边去,而中间的辛老七已经追上了敌人。

    刀光在对岸闪烁着,惨叫声清晰可闻。

    方醒微笑道:“是投鼠忌器,你得知道,革新从来都不是意气用事。”

    “所以陛下一再试探勋戚。”

    “是的,勋戚的堕落速度让陛下瞠目结舌,大多都没用了。”

    “那么……以后会是什么?未来的太子对勋戚是什么态度,不,是武勋,那些皇亲国戚谁管他们去死!”

    薛禄很认真的问道。

    对岸那些人已经被方醒的家丁和一路跟来的骑兵们围杀殆尽。

    方醒摇摇头,不知道是对那些贼人的实力失望,还是对武勋失望。

    “阳武侯,打铁还得自身硬啊!”

    方醒不想骗他,“连藩王都要分封出去,勋戚难道还想凌驾于藩王之上?”

    薛禄的面色惨白,方醒见了偏过头去,却没有劝慰。

    “那么今日这是谁?”

    方醒既然是有备而来,那么肯定是收到了什么风声。

    薛禄只是希望别是勋戚,否则皇帝会把勋戚这个团体打上不可靠的标签。到时候勋戚无能,加上不得信任,那真是一无所有了。

    方醒摇摇头:“别去查,没必要。”

    薛禄心中一松,觉得事情还有挽救的余地。

    方醒说道:“这些只是小事。”

    他的语气淡然,好像真是小事。

    革新不能把所有人当做对手,那样就是自己找死。

第2470章 京城上空的怨气

    从朱瞻基登基之后,大明许久都没有这等大事了。

    所以宫里宫外都打起了精神来,各种警告和许诺比比皆是。

    “我……本宫有些担心。”

    明天就是册封太子的吉日,宫中紧张中带着欢喜。

    今日来了不少太监宫女,哪怕是在坤宁宫的外面站一会儿,也能欢喜的离去,仿佛这样就能沾些未来太子的福气。

    两个孩子已经被叫去了偏厅,胡善祥呆坐在床边。

    午后的太阳微微明媚,从窗户钻进来,照在她的身上。

    她侧着身,左脸被那明媚的光线照的有些娇艳,右脸躲在黑暗之中,带着些许惊惶和不敢相信。

    “怡安!”

    “雀尾!”

    室内只有她一人。

    一切仿佛都被定住了,连光柱中的飞尘都减缓了飞舞的速度。

    她呆呆的看着这一切,门外进来一个宫女,说道:“娘娘,怡安嬷嬷被叫去学规矩了,雀尾公公也在。”

    胡善祥哦了一声,然后摆摆手。

    她此刻才想起来怡安和雀尾要学习礼仪,明日若是不便,就将由他们带着玉米走完礼仪。

    皇帝说若是玉米闹腾,那就减掉大半程序。由他指派两人充作正副使迎了册宝完事。

    胡善祥摇摇头,眼中多了光芒。

    这是玉米的时刻,她真能愿意看着整个仪式简单的就结束了?

    “玉米呢?”

    门外那宫女再次出现,禀告道:“娘娘,殿下也在学规矩。”

    胡善祥点点头,喃喃的道:“是啊!要学规矩了。可怜我儿那么小……”

    人人都说该简化仪式,可胡善祥却咬牙让玉米去学规矩,为了让玉米乖一些,她让端端跟着去安抚。

    她就这么呆呆的坐在窗前,直至天色微暗,外面传来了脚步声。

    “母后……”

    胡善祥猛地冲了起来。第一下她的身体踉跄着,差点摔倒。

    她伸手在边上摆放花瓶的架子上扶了一把,然后继续冲了过去。

    架子摇晃着,上面的花瓶也在摇晃。

    “母后!”

    玉米的声音中带着委屈,胡善祥冲了出去。

    玉米被端端牵着站在外面,见到胡善祥冲出来,玉米委屈的道:“母后,累,疼。”

    胡善祥缓缓蹲在他的身前,然后拿起他的小手,看着那娇嫩的肌肤变得通红。

    她把小手放到嘴边,轻轻的吹了吹。

    “咱们不去了。”

    胡善祥轻轻的摸了摸玉米的膝盖,然后眼中含泪。

    玉米嘶嘶的叫疼,见胡善祥落泪,就伸手在她的脸上胡乱的抹了一把,说道:“母后,我大了。”

    胡善祥泪眼朦胧的看着玉米,说道:“我的儿,苦了你了。”

    ……

    “都准备好了吗?”

    朱瞻基问道。

    他的神色淡然,并未看到一丝喜气。

    从午饭后,皇帝的情绪好像就有些问题,不大高兴,有些郁郁。

    俞佳说道:“陛下,礼部今日都走了好几遍,胡大人说万事俱备。”

    朱瞻基点点头,然后独自走出暖阁。

    他缓缓走到了正殿的大门外,静静的看着里面。

    大殿恢弘,金碧辉煌,但朱瞻基却感到一股股冷气往身上钻。

    “这个位置很冷。”

    他缓步进去,一步步走到御座的前方。

    “朕想到了文皇帝在时,那时候朕站在下面,那时的大明和朕无关,很轻松。”

    朱瞻基昂首站在那里,好似陷入了回忆。

    “这里是皇爷爷定下的京城,三代帝王都坐在这里看着这庞大的大明,竭尽全力。现在朕将为大明准备好下一位帝王,一如文皇帝和仁皇帝时的那样……”

    朱瞻基微微摇头,自嘲道:“这就是帝王,许多时候还比不上市井人家。十年后,二十年后……朕终将垂垂老矣。这个位置将会换成另一人坐上去,能永恒的只有……希望……唯有大明永恒。”

    他负手站在那里,问道:“兴和伯怎么说?”

    已经赶回京城的曹斐说道:“陛下,兴和伯说没人敢谋逆,但是郁气大概是少不得的。他还说……”

    朱瞻基背对着大门方向,笑道:“他还说了些什么?”

    曹斐低下头去,说道:“陛下,兴和伯说京城上空此刻大概是怨气直冲云霄,得请龙虎山的张家来看看。”

    嗯?

    朱瞻基一下就笑了。

    “他总说宗教不可信,鬼神不可凭,这是觉得张真人家的道法无边吗。”

    俞佳觉得风头被曹斐抢走了不少,就抢在他的前面说道:“陛下,张真人道法深不可测,兴和伯大概是久仰而不得见,心中遗憾吧。”

    至于什么京城上空笼罩着怨气,俞佳觉得方醒这是拿国事在开玩笑。这话要是让外面的人听到了,少不得要生出些事来。

    “道法高深?”

    朱瞻基微微抬头,看着房梁,说道:“道家和我家源远不浅,道法的话……道法不及人心。”

    他微微点头,仿佛下了什么决心,然后回身道:“明日观礼的颇多,武勋……让他们也来吧。”

    朱瞻基一直没说明日的仪式是太子出面,还是由别人代劳,所以仪式的某些规格自然就在两可之间,等着皇帝的决断。

    宫中今日已经有多人在待命,就等着皇帝的决断,然后出宫去通知那些人明天赶早进宫。

    最好的马,最忠诚的侍卫,无数人都在为明日的仪式在准备着。

    而此刻的京城已经开始半戒严,街上多了军士,他们目光冷漠的在看着行人。

    顺天府的衙役,五城兵马司的军士,所有人,除非你已经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否则必须要出现在街头。

    一队队道人进了京城,他们低着头,默默跟着前方的官员前进。

    这是正一的道士们。

    街上那些行人都脚步匆匆,按照官府的说法,今日该采买的东西都赶紧买齐了,明日午时之前别想再买到东西。

    这个规矩比以往都严厉,但因为时间短,所以也没听到什么牢骚。

    京城中的几家寺庙突然梵音大作。

    无数经文被虔诚的念诵出来,那些老和尚在上首坐着,不时睁开眼看看下面的弟子们是否诚心。

    两个老和尚在外面散步,神态从容,竟没把什么册封太子的仪式放在眼里。

    “他们自己内部都是一团糟,正一和全真颇有些苗头。”

    “正一在蒙元时被全真压住了风头,心中不忿,后来全真自己得意忘形,辩难败于佛家,至此一路下滑。正一只是开始不错,有人曾经总领江南诸路的道家事务……”

    “全真曾经远赴大漠,为当时的蒙元始祖所喜,哪是正一能抗衡的。”

    “正一……现在张家就聪明了,不肯掺杂太深。”

    “可张家的天师就是蒙元人封的啊!”

    “本朝只是真人。”

    “是啊!真人。”

    “不管是谁,宗教可安抚民众,都是他们拉拢的对象。”

第2471章 城外留宿

    天色已经黑了,可还有一半僧道都在外面。

    “明日城门会早开,你们到时进来。”

    一下放太多的僧道进城有些让人头痛,所以今天只是放了一半人进来。

    城门缓缓关闭,那些僧道各自成群往回走。

    城外就有安置他们的地方,却是那些旅店。

    有时候那些赶路的人错过了开城门的时间,就只能在城外住一宿。

    这些地方的住宿条件比不得城里,应急的居多。。

    不过出家人自然是不能挑剔环境的。

    一行人拉开距离,前后赶到了京城外的那片繁华地带。

    街道宽敞,房屋整齐。

    这就是城外。

    随着北方的平定,京城的安全形势大好,所以渐渐的多了人口。

    城内自然不能多住人,而且城里买房子的价格太贵了,还不如在城外。

    朝中目前对在城中置业不怎么鼓励,主要是顺天府在叫苦,说是城中人口日多,管理麻烦不说,各方面都有问题。

    比如说每日的各种物资供应,还有治安管理。

    林林总总,好在朝中的君臣都知道京城中人口太多的隐患,于是就把外地人进城置业的成本提高了不少。

    然后城外自然就成了不二的选择,渐渐的繁华起来。

    一行人各自去找自己的歇息处。

    城外有小吏在引导,这些僧道的食宿都被朝中包了。

    “都是些大德,你也敢不打折?”

    小吏们懒洋洋的和掌柜打交道,威逼着他们降价。

    至于降下来的钱,那自然就是他们的辛苦费。

    掌柜们倒也觉得合算,毕竟天都半黑了,今晚不会再来多少客人了。

    小吏们得手了,于是就打起精神来。

    “大师,请这边来。”

    “道长这边,对,来这边,千万别混淆了,不然打架咱们可不管。”

    一阵纷杂中,僧道们都老老实实地跟着去洗漱。

    洗漱之后饭菜也好了。

    主食是大馒头,菜都是素菜,最多的是豆腐面筋之类的。

    大家都赶了一天路,饥肠辘辘,所以闻到食物的香味,顿时一阵肠鸣声。

    那些僧道的头领都低声吩咐着,让大家守规矩。

    “这是京城,天子脚下,咱们来为太子殿下祈福就要心诚。心静则心诚……”

    外面传来了马蹄声,很快。

    有年轻的和尚和道士都忍不住探头去看客栈外面。

    “安静!”

    当着那些小吏的面,师长们自然是羞恼不已。

    马蹄声在客栈外停住,随后一行人走了进来。

    掌柜觉得今天活该自己发财,他迎了过去,见来的只有十余人,然后盘算了一下,觉得能安置下,就笑道:“客人可是住店吗?小店尽够了。”

    来人看了那些僧道一眼,说道:“五间房。”

    掌柜心中欢喜,说道:“有有有。”

    “老爷,这里有房。”

    僧道们把这里的客栈占据了大半,这些人看来是顺着找过来的。

    外面缓缓走进一人,他看看僧道们,却问道:“没进城?”

    “檀越是……”

    来人缓缓说道:“在下世俗人,诸位在城外却是在下的罪孽,多有得罪。”

    几个老和尚和老道士眼中多了精光,然后纷纷行礼。

    “吃饭吧。”

    来人去了楼上,稍后下来时,却已经是沐浴过了。

    “客人吃些什么?”

    “面条。”

    那些僧道大多都吃好了,这十余人各自坐下,等着饭菜。

    几个吃完饭的小吏在剔着牙齿,说着蘑菇没发好塞牙之类的闲话,目光在这十余人的身上转动着。

    吃了面条,那个被叫做老爷的男子起身去了外面。

    “外面夜禁!”

    一个小吏懒洋洋的说道,眼中多了警惕之色。

    另一个小吏悄然走进了阴影里,然后消失。

    那人说道:“今夜不该禁。”

    他当先出去,身后的十余人紧紧跟着。

    二楼那些僧道都在看着,有人说道:“这人在找死,等被那些巡夜的军士抓到,又恰逢册封太子的时候,多半是要被流放了。”

    “刚才都提醒他了,可还要出去,可见是不把规矩当回事,那是自己作死,怪不得旁人。”

    “少了个大人,多半是去通报五城兵马司的人了。”

    “城外是巡检司吧?”

    “不,听闻这边以后还要修外城,所以还是五城兵马司的人。”

    “咦!那以后这边可就大了,想想那外城要扩到什么地方去。”

    “……”

    出家人不关注世事是不可能的,他们首先是人,其次才有了教派赋予他们的身份。

    僧道!

    “谁!站住!”

    这时外面传来了厉喝,那些年轻的僧道都跃跃欲试的想出去看热闹,却被师长给呵斥了回去。

    “伯爷……”

    “是是是,小的定会注意这一段的巡查。”

    外面的喧哗起的快,消停的也快。

    几个老道在一起窃窃私语,然后出了客栈。

    “居然是一位伯爷?”

    “哎呀!刚才真是看不出来,你看他吃面条唏哩呼噜的,和那些苦力差不多,哪像是一个伯爷的模样。”

    几个和尚在一起商议了片刻,稍后就有三个和尚出了客栈。

    这是什么意思?

    那些僧道都在看着,觉得师长们的举动有些诡秘。

    ……

    今夜的星光灿烂,空气中传来阵阵泥土的味道。

    “知道这是什么味道吗?”

    方醒问道。

    刚被盘查了一番的一个道士愕然道:“夜风的味吧。”

    春风吹拂着,微冷。

    方醒说道:“春耕了,泥土被翻了起来,这是泥土的味道。”

    两个道士尴尬的笑了笑。

    “兴和伯,此次册封太子殿下……以后会是个什么章程?”

    一个道士看着方醒问道。

    那队巡夜的军士已经远去,家丁们在周围看似懒散的巡查着。

    “你们是什么章程?”

    方醒反问道。

    两个道士相对一视,面色严峻的道:“兴和伯,我等在乡野自然要导人向善。”

    这话太过空洞,正好来了和尚,方醒就问道:“方某只是长夜无眠,诸位大师这是为何?”

    一个和尚近前道:“可是兴和伯当面?”

    方某,伯爷,这些方外人就凭着这两个就确定了方醒的身份。

    所谓的方外,从来都不是真正的宁静之地。

    方醒点点头,两个和尚合十为礼。

    “兴和伯,明日我等就要为太子殿下祈福,为大明祈福,这是应当。归程之后,我等自然会青灯古佛,只是不知以后……”

    老朱家大抵是偏向道家的,所以给了龙虎山那家人真人的称号,虽然没给天师,不过相对于佛家来说,已经很是优待了。

    不过随着朱棣靖难成功之后,姚广孝对宗教的影响力就显露出来了。

    庆寿寺的存在一直是个异数,大报恩寺的重建更是佛家重新出世的预兆。

    可在朱棣的眼中,能帮助自己的教派才是好教派。

    所以道家依旧靠着当初的主动投靠过的很滋润。

    不过佛家虽然不冒尖,可日子依旧不差。

第2472章 告诫

    一般情况下,僧道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地方。

    星空下,僧道却在京城之外共同面对着一个男子。

    “……你们能做些什么?”

    方醒还是把那个问题抛出去。

    宗教本就是安抚人心的作用,但是经常会错位,然后就是灾难。

    比如说蒙元时,全真一时无两,风光到发紫。

    但一家独大不符合蒙元的利益,所以一巴掌就被压了下去。

    随后就是龙虎山为首的那一派。

    那一派历来都比较低调,深得历代统治者的心,蒙元人慨莫能外。于是乎蒙元人就开了勋章铺子,从开始的一直封到现存的,堪称是封号大批发。而且还得以掌管南方的道教,就这么开始火起来了。

    而所谓的天师,官方给的封号就是在蒙元,到了大明,也就是给个真人的封号。

    方醒看着那个道人,说道:“全真这是探路的吧。”

    那道人正色道:“兴和伯此言差矣,天下都是一家。”

    这里的天下指的是道教。

    方醒笑道:“那个儒释道本是一家的说法,出自何处?”

    两个道人默然不语,而和尚却是抚须微笑。

    方醒只是敲打了一下,见和尚欢喜,就说道:“听闻东南那边的田地不足以供奉?”

    两个老和尚的笑容瞬间就变成了惶然,然后一人说道:“兴和伯……出家人只是虔诚罢了,至于饮食……”

    两人支支吾吾的无法回答。

    道人见状就心中一松,然后就说道:“兴和伯,供奉都属自愿。”

    另一个道人见方醒漠然,就整整华阳巾说道:“兴和伯,我等不是武当山。”

    朱棣在靖难时几番起伏,为了军心士气,装神弄鬼是免不得的。

    而鼓舞士气最多的就是玄武神。

    登基后,为了洗掉自己身上的污点,神话一番靖难之役的必要性肯定是要做的。

    于是玄武神就在武当山上。

    几十万民夫,十余年的工期,大量的钱粮……

    这个浩大的工程和修建北平城是一起的,很难想象在那种情况下,居然能同时进行两个超大型工程,还要频繁北征。

    大明居然没被拖垮,方醒觉得夏元吉首当其功,其次就是军屯还未彻底糜烂可当第二。

    想到这些,方醒就说道:“要分清自己在哪里,应当要做些什么,分不清的,那就沉寂下去。”

    “道统啊!让人头痛。”

    方醒负手看着漫天星海,说道:“国在前,弄不清这个,你们就算是能晴空祈雨也是枉然。”

    左边的和尚说道:“兴和伯,贫僧等不管是在寺里还是在外,从未忘记宣扬圣天子。”

    道人自然不甘落后,说道:“当今天子圣明,大明国势之雄浑,古之未见。我辈自然要为圣天子,为大明宣扬,让乡间,让那些信众知道这个道理。”

    僧道看似都服软了。

    方醒微笑道:“大皇子为太子,这是天道。”

    僧道几人交换了眼神,起身应道:“是,圣天子当世,嫡长子当是太子殿下。”

    对玉米成为太子的忧心忡忡并非只在俗世。

    此时的方外更像是一个隐居之地,文人骚客都以和僧道交好为荣,出现了不少诗僧、神仙中人。

    所以他们对朝中之事也了如指掌。

    方醒摆摆手,转身回来,说道:“天下早已稳固,三五小丑跳梁不足为惧,本伯今日见你等,只是为了一件事。”

    他目光缓缓看向这几人,说道:“方外之人,首先是人。世上无没有父母的神仙,所以不管是哪路的神仙,都要记得自己的父母,这样才是好神仙。”

    几人齐齐应了,知道这话里是在敲打他们。

    神仙也是大明的神仙,莫要做了别人的神仙。

    方醒看着那几个和尚说道:“少和百姓争些地,可否?”

    两个老和尚满头大汗的应了。

    方醒微笑点头,然后看着道人们说道:“方外就是方外,你等当自勉。”

    几个道人面色大变,其中一人脱口而出道:“兴和伯,这是陛下的意思吗?”

    方醒皱眉道:“本伯还未进城。”

    几个道士就轻松了下来。

    方醒微微点头,然后在家丁的护卫下往客栈去了。

    和尚们面色难看,但却知道躲过一劫。

    道人们也是微笑着,觉得从前宋开始道家在中原根深蒂固,一介伯爵当真不知天高地厚。

    “后二十年,天下当混一!”

    这时前方的方醒说了一句话,和尚们面面相觑,而道人们面如死灰。

    当年蒙元人的马蹄踏破中原时,忽必烈派出使者去龙虎山。结果龙虎山那位告诉了忽必烈的使者:后二十年,天下当混一。

    忽必烈得了这话如久旱逢甘露,马上就叫人传了出去。

    前宋笃信道教,可道家的神仙在告诉大家:这天下就是蒙元人的了,最多二十年就会被他们统一。

    这是压倒南方的一根稻草,也不知道是不是最后的一根。

    方醒回到客栈后,才进房间,就见到了黄钟。

    “可是家中有事?”

    黄钟起身拱手道:“伯爷,今日有人来家中,让大少爷明日进宫观礼。”

    方醒想了一下,说道:“那我明日就不去奉天殿,在文华殿或是午门外面看看就算了。”

    黄钟知道方醒这个举动的意思,就说道:“大少爷还年轻呢!陛下此举大概是想着让大少爷以后和太子殿下……”

    方醒点点头道:“我们终究会老去,土豆和玉米……这两个名字倒是妥帖。”

    黄钟笑道:“是啊!缘分。”

    方醒神色轻松,看来并未为了皇帝的这个决定而恼怒。

    黄钟说道:“伯爷,您今日并未进城……”

    方醒说道:“正好遇到了僧道来了,就想和他们说说话。”

    黄钟觉得方醒此时却插手错了:“伯爷,历来宗教在帝王心中都是您说的双刃剑,该远离啊!”

    “难道你以为真有神仙?”

    方醒微微摇头道:“长生不可觅,仙道不可凭,皇帝还年轻。”

    黄钟想起解缙最近几年的举动,不禁就笑道:“解先生这几年也迷恋上了修道,可见人一老就怕死。”

    方醒点点头道:“此事不可小觑,当年太祖高皇帝还是吴王时,就经常派人请见龙虎山,就希望那位能再说一次后二十年,天下当混一,可惜没有。”

    此事黄钟也清楚,他说道:“后来太祖高皇帝显露真龙模样,那边就急匆匆的来求见,两边掉了个个。太祖高皇帝也不为先前的事发作,只是后来却不肯再给天师,也不肯给蒙元人给的重赏和诸多名号。”

    方醒笑道,“每逢乱世,他们总是出山挑选自己看中的真龙。方外方外,方到何处?外到何处?所以此次我本想劝阻为皇太子祈福之事,可想到宫中的那位,只得退了。”

    外面渐渐的多了鼾声,方醒说道:“你也去歇息吧,明日早些回去坐镇。”

    黄钟起身道:“是。只是伯爷,稳住国本才是根本。”

    “我知道。”

    等黄钟走后,方醒出了房间。

    他在二楼看着下方的大堂,微微一笑。

    下面有几个僧道,都是年纪不小了,但大多面带忧色。

    有人无意间抬头见到了方醒,急忙稽首,然后僧道一起行礼,倒也是让人觉得时空颠倒。

    方醒点点头,然后转身回了房间。

第2473章 母后,今天我乖乖的

    天色微明,残余的星宿闪烁不定。

    整座乾清宫灯火通明,那些太监宫女们都在进进出出的,很是忙碌。

    就在乾清宫的下方,辇舆已经准备好了。

    “太子如朝阳,所以册封太子就该早。”

    朱瞻基站在乾清宫外的平台上,看着远方的黑夜,说道:“都准备好了吗?”

    俞佳一夜未睡,此刻打起精神道:“陛下,宫中一切都妥当了,您该进早膳了。”

    朱瞻基点点头,俞佳回身瞪了几个太监一眼。

    两个大锅贴,里面填满了粉丝和蛋皮,卤味细微。

    朱瞻基吃完后,有宫女奉茶,他只喝了一口,就说道:“去谨身殿。”

    “陛下旨意……驾临谨身殿……”

    一个太监厉声喊道。

    只是一声喊,整座皇宫仿佛都活了过来。

    无数太监宫女纷纷列队于旁,然后跪下。

    “陛下万岁!”

    朱瞻基漠然看着这些,知道应该是俞佳弄的。

    他身着衮衣,头戴帝王冕,脚步稳健。

    冕的前后有十二道旒,每道旒上有十二颗玉珠。

    珠子之间轻轻碰撞在一起,发出了清脆的声音。

    朱瞻基的视线就在这些玉珠之间穿过。

    他看到了那些孔武有力的太监在下面列队,这是戒备。

    京城也在戒备了吧。

    他微微点头,左脚下到了第一个台阶上。

    他告诉自己:这是一个开始!

    ……

    午门外,百官渐渐聚拢。

    金吾卫在午门外排列整齐,气氛肃然。

    能有资格出现在这里的,不管是垂垂老矣,还是年轻气盛,此刻都纷纷觉得浑身重了几斤。

    杨荣看着午门,喃喃的道:“来了啊!”

    他身后的杨士奇低声道:“是啊!让人想起了当年文皇帝册立太子时的场景。”

    “本官想到的是仁皇帝册封当今陛下时的场景。”

    一阵窃窃私语后,那些老臣都有些唏嘘。

    ……

    而在坤宁宫,迷迷糊糊的玉米被人穿戴好了太子冕服,只是九梁冠和九章服。

    九道旒垂下,叮叮当当的,加上玉珠冰冷,落在玉米的脸上,让他再也没法打瞌睡。

    “母后……”

    玉米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端端已经拿着毛巾往他的脸上盖了下去。

    温热让玉米又想睡了,只是毛巾很快离开,他觉得脸上有些冷,就抱怨道:“姐姐欺负人。”

    胡善祥一夜未睡,此刻见玉米这般模样,就说道:“我的儿,好好的醒来,你父皇都开始去谨身殿了。”

    端端低声道:“好弟弟,你今日乖乖的,回来姐姐就让你吃你最爱吃的。”

    玉米睁开眼睛,一下就精神了,认真的道:“姐姐不许骗人!”

    端端眨着眼睛道:“姐姐不骗人,你回来就有了。”

    “好!”

    怡安大步过来,低声道:“娘娘,陛下提前了半个时辰去了谨身殿,这大概是要给殿下些准备。”

    胡善祥点点头,心中却觉得这是在催促。

    可玉米还是个孩子啊!

    她再看了玉米一眼,狠心道:“去吧!”

    怡安过来牵住了玉米,说道:“殿下,咱们去见陛下。”

    玉米慢慢的想起了最近天天被叮嘱的事,就说道:“好。”

    怡安牵着他往外走,等到了门边时,玉米突然止步。

    怡安皱眉,担心时间不够。

    胡善祥和端端心中一急,就催促道:“玉米赶紧去。”

    玉米转身过来,看着自己的母亲和姐姐,用那娇嫩的嗓子很认真的问道:“母后,今天我乖乖的,以后就没人欺负你了吗?”

    瞬间胡善祥就失去了自制力,她捂住了自己的脸,泪水奔涌而出。

    端端有些无措。玉米见母亲痛哭,就以为自己说错了,就走过来,和上次一样,用一双小手去捧着她的脸,用力的往上抬。

    ……

    整座京城从昨夜就开始戒严了,所有人家都不许出门,违禁者被抓到了,五城兵马司会马上转给东厂和锦衣卫。

    家家无事可做,于是睡懒觉的人多了不少。

    鼾声在京城上空盘旋着,这是一座暂停的城市。

    城墙上全是军士,望远镜的视线内,只要敢于冲击城门的,都会变成尸骸。

    “有人!”

    一个军士尖声喊道,让所有人都把视线转了过来。

    清冷的凌晨,在视线内渐渐多出了十余骑,后面跟着两排步行的人。

    像是军队!

    薄雾中,望远镜也暂时看不清。

    “戒备……”

    弩箭上弦,号角就在军士的手中,一旦军令下达,雄浑的号角声将会惊醒京城。

    这时那十余骑加快了速度,城头的守将见了就松了一口气,说道:“查验,没有旨意,凭他是藩王也不得进来。”

    吊篮被放下去,很快就拉了人上来。

    “兴和伯奉旨回京观礼。”

    守将验过身份,说道:“为何现在才入城?”

    上城头的是小刀,他说道:“有旨意在你就别管,许多事就是好奇才会给自己招祸。”

    今天可是太子册封的日子啊!

    守将悚然而惊,挥手道:“开城门!”

    ……

    城门开了一条缝,方醒当先进来。

    “伯爷,这些方外人是……”

    昨天城门关闭,把一半僧道都挡在外面,他们要想进城,那么还得要等半个多时辰。

    方醒回身看着鱼贯而入的僧道们,说道:“他们要为皇太子祈福,陛下许了他们。”

    这是一次和解的机会。

    皇室对这些僧道都抱着警惕,所以此次放开他们进京为太子祈福,这就是一个机会。

    哪怕昨晚方醒的表态有些负面,可这是务实的表态,很坦诚。

    城门开了一半,一边僧人,一边道士缓缓进城。

    守将见那些僧道泾渭分明的各自往街道的一边靠过去,就问道:“还没开始吧?”

    “大人,差不多了吧。”

    “大人你看。”

    就在前方,道士稽首,僧人合十,诵经声骤然而起。

    一边是道家经文,一边是佛家经文。

    声音肃穆低沉,渐渐的合在一起。

    那些鼾声渐渐止住了,无数人趴在自家的门窗后面往外看着。

    诵经声渐渐雄浑,渐渐的唤醒了这座世界最大的城市。

    天边渐渐的有些云彩漂浮着,星空散去,仅余启明。

第2474章 大明皇太子殿下

    启明星在东方微微闪烁着,渐渐暗淡。

    孙氏站在殿外,看着闪烁着的启明星,说道:“长庚微暗,天将明。玉哥起来了吗?”

    身后的王振低声道:“娘娘,陛下没让殿下去行礼……”

    册封太子的仪式很繁琐,宗室作为亲戚自然是要参加的,而且还得觐见刚册封的太子。

    可朱瞻基不知道出于什么想法,竟然没派人通知这里。

    孙氏微微笑道:“陛下宽宏,咱们却不能骄纵了,去唤醒玉哥。”

    王振心中叹息,然后使个眼色,有人去了后面。

    “娘娘,现在就低头吗?”

    王振还抱着些许幻想,他靠近一步,低声道:“娘娘,别忘了汉武……”

    孙氏的身体微微一颤,说道:“玉哥是个乖巧的好孩子。”

    王振微微低头道:“是,殿下乖巧。”

    随即有人就去传话。

    ……

    “开始了吗?”

    太后已经起来了。

    今日没有她的事,可她还是习惯性的穿戴整齐。

    李斌说道:“娘娘,陛下已经到了谨身殿,大殿下已经在路上了,稍后就到奉天殿。”

    太后难掩伤感的道:“这是本宫第三次见到这等事了,心中虽然欢喜,却也难受。”

    一次是她的丈夫,一次是她的儿子。

    而现在她的孙子将会被册封为太子。

    过往如烟,一幕幕飞快闪过。

    她缓缓起身道:“今日不可出错,让人去看看。”

    ……

    午门外,文武百官相对站立,

    这时宫中传来了乐声,杨荣微微抬头,身后的杨士奇说道:“是雅乐,陛下已经到了奉天殿。”

    杨荣眯着眼睛道:“殿下还小……”

    杨士奇说道:“这都是命,若是再小些,那就让人代了也罢。”

    杨荣木然的道:“希望一切顺畅,别无差错。”

    “百官进宫!”

    有礼官大声喊道。

    ……

    奉天殿里,朱瞻基就位。

    俞佳疾步从外面进来,禀告道:“陛下,殿下就位。”

    那个乳臭未乾的小子啊!

    朱瞻基的嘴角微微翘起,说道:“开始吧。”

    俞佳又急匆匆的出去,对外面的一个太监点点头。

    那个太监对边上的四个导引官点点头。

    四人脚步从容的往奉天门而去。

    玉米在奉天门外等候着,他睁着眼睛,尽力驱散着睡意。

    怡安就在他的身边,在看着前方。

    当四名导引官出现时,她低声道:“殿下,记得那些规矩。”

    玉米点点头,忍住了一个哈欠。

    “恭迎殿下……”

    有太监大声的喊道。

    “咚!”

    鼓声骤然而起,随即乐声盈耳。

    “咚咚咚!”

    鼓声雄浑,玉米想了想,对怡安垂下的手视若无睹,然后迈动着小短腿,大步向前。

    四名导引官本以为他需要嬷嬷牵引,见状就瞪了怡安一眼,然后赶紧当先而行。

    “咚咚咚!”

    鼓声沉沉,传遍了整座皇城。

    玉米走进了奉天门,见到了宏大的广场。

    他没有犹豫,而是大步走着。

    怡安静静跟在他的侧后方,见他的脚步虽然略有些不稳,身体有些微的摇晃,但却没有怯场,不禁心中赞了一句好个皇子。

    就跟着那四个人走,他们会教你在哪停,这是最近玉米天天都要听到的话。

    他牢牢的记得这些话。

    他的脚步渐渐的稳定了下来。

    前方的四个导引官担心皇子年幼,脚下不便,所以速度放慢了许多。

    等被玉米追上后,四人又急忙拉开了些距离。

    可不能再快了吧?

    再快的话,要是把皇子丢在后面,那他们回家就可以等着旨意下来,回家去啃老米饭了。

    快不得,慢不得,而且还得要时常注意身后玉米的速度,偏生还不能回头的太明显。

    宽敞的广场走到了最后,四名导引官的身上都湿了一半。

    四人缓缓上了台阶。

    怡安上前牵住了玉米的手,带着他从东边的台阶缓缓走上去。

    “殿下,这里。”

    有礼官指引着玉米和怡安到了丹陛位。

    玉米站定,鼓乐声戛然而止。

    怡安回身的瞬间,看到文武百官悄无声息的已经到了丹墀位。

    人不少,但却悄无声息。

    此刻天色微明,若是胆小的见了,怕是会被吓掉魂魄。

    赞礼官分列在玉米的左右,当百官就位时,齐声喊道:“鞠躬……”

    乐声突然而来,玉米楞了一下,然后鞠躬。

    赞礼官大声喊道:“兴!”

    玉米站直了身体,乐声停止。

    里面很快走出来承制官,他在门外站定,喊道:“有制!”

    赞礼官齐声喊道:“跪……”

    不用怡安教,玉米就跪了下去。

    承制官向前几步,目光缓缓转动,最后定在了玉米的身上,然后他深吸一口气。

    ……

    方醒策马在没有行人的街道上缓缓而行。

    他的身后是两排人,左边是僧人,右边是道人。

    两边的经文不同,僧人那边的声音低沉些,道人那边的声音要高亢些。

    两股声音汇拢在一起,竟是意外的和谐。

    无数目光在门窗后看着这两支古怪的队伍。

    巡街的军士站在边上微微低头,听着那肃穆的声音在街上回荡着。

    方醒看着前方的皇城,说道:“该开始了。”

    后宫之中,太后跪在佛像前,喃喃的念道:“列祖列宗,今日乃是太子册封的大事。大明开国多年,筚路蓝缕到了现在,终于见到了盛世,请列祖列宗护佑吧,多多护佑那个孩子,为大明开万世太平……”

    坤宁宫中,胡善祥依在门外,虽然知道仪式才刚开始,但依旧望眼欲穿的想看到那个喜欢奔跑的儿子……

    孙氏听到了鼓乐,当鼓乐停止时,她面上多了一抹红色。

    那是要册封了吧?

    鼓乐停止,王振听到的是叹息声,看到的是颓丧。

    作为宠妃的身边人,谁不想跟着一起飞黄腾达?

    可现在大皇子却已经跪在了奉天殿前的丹陛上,而这边的二皇子也已经出发,被抱着去了文华殿,就等着觐见太子殿下。

    这是何等残忍啊!

    王振微微退后一步,从侧面看着孙氏。

    孙氏的目光淡然,双手收在袖里,身体稳定。

    可就在袖子里,指甲已经深深的陷进了掌心之中。

    整座皇宫都在等待着那个声音。

    承制官大声的喊道:“册长子朱祁钰为皇太子……”

    怡安站在玉米的身侧,神思恍惚的看着周围。

    赞礼官大声的喊道:“册长子朱祁钰为皇太子……”

    声音悠悠,下方的百官心中肃然,稍后才发现这是礼仪之外的叫喊。

    不等有人细思,外面猛地传来了炮声。

    “轰!”

    这不是号炮!

    这也是不符合规矩的东西!

    百官心中还在转着各种念头时,玉米已经俯伏在丹陛上。

    稍后就是兴,乐声起,再跪。

    “轰!”

    炮声就在皇城的侧面遥遥传来。

    乐声在这战争利器的轰鸣中显得格外的单薄。

    礼部的官员们面色发黑,都看向自己的老大胡濙。

    胡濙却百感交集的在看着天边……

    小名玉米,大名朱祁钰的皇太子殿下已经起身,跟着进了大殿。

    就在进大殿时,一个礼官回身看了一眼,然后就惊呼道:“七彩……”

    玉米闻声就回身,怡安也跟着回头。

    百官们纷纷回头看去……

    东方的启明星已经消失,天地间正处于光明前的黑暗之中。

    就在这黑暗的背景下,无数紫光冲向了天空……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3211/ 第一时间欣赏带着仓库到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迪巴拉爵士所写的《带着仓库到大明》为转载作品,带着仓库到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带着仓库到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带着仓库到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带着仓库到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带着仓库到大明介绍:
方醒穿了,带着两个仓库穿了! 别人穿越是带着王霸之气,方醒却是只想种田! “我只想在这个时代悠闲的活着!” 坐拥娇妻美妾,顺便教几个弟子,努力让他们往上爬,好给自己当靠山! 可谁想弟子有些不靠谱,居然是......带着仓库到大明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带着仓库到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带着仓库到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