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独断大明TXT下载独断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独断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官笙     独断大明txt下载     独断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417章 第一个辞官的人

    傅涛的意思很明白,皇家银行的事,他来承担,壮士断腕,弃卒保车,将这件事与傅昌宗切割。

    傅昌宗看着傅涛如此,眼神里也有不忍。

    他这个儿子读书不行,性子也有些软,尔虞我诈的官场不适合,但做事勤勤恳恳,十多年来任劳任怨,不曾抱怨,小心谨慎的也不曾犯过什么大错。

    傅昌宗眼神的落寞忽然消失,闪烁着厉芒,冷笑道:“还没到那个时候!真当为父这么多年官是白做的!他们想要问下台,也不掂量掂量他们的斤两!”

    傅涛吓了一跳,道:“父亲,这个时候千万不要再有动作,否则会被盯上,再难善了!”

    傅昌宗看了他一眼,沉声道:“这件事为父自有计较,你去吧,好好整顿皇家银行,其他的,为父来处理。对了,皇上那边的信也不要写了。为父低调了十多年,还真当我傅昌宗是没牙的老虎了!”

    傅涛看着有些发愣,他们父子三十年,还是第一次见到傅昌宗如此锋芒毕露。

    傅昌宗没有与傅涛多言,接着酒传令刑部尚书钟阳生来见他。

    这个时候的刑部,大衙门内一片肃杀,最近半个月,他们接到的举报信堆满一间房,数十个人埋头清理。

    杨锦初刚刚调任刑部,此刻看着一封信,面色不动,眼神里都是痛苦挣扎之色。

    一个文吏匆匆赶过来,道:“杨大人,尚书大人不在衙门,傅阁老传召。”

    杨锦初神情平静,淡淡道:“嗯,我待会儿就去。”

    文书应了一声,又快速离开。刑部太忙了,有太多案子要处理,单单南直隶传过来的就足够他们处理到明年中。

    杨锦初回到班房,坐在椅子上,表情默然一阵,还是拿起笔,打开一个文本,抬头赫然写着:辞官书,三个大字。

    他快速写了一百多字,等了一阵,合好,揣入怀里,出了班房,道:“准备马车,入宫。”

    马车带着杨锦初,压着积雪,不快不慢的赶向内阁。

    外面冷风吹入马车内,杨锦初面上一直面无表情,眼神却怅然,落寞,感慨,又仿佛泻了口气,带有笑意。

    不多久,傅昌宗班房。

    傅昌宗看着他面前的辞官书,抬头看着他,平静的道:“你应该知道,皇上,孙阁老都很看重你,不出意外,十年内你入阁是必然的,这么大好前程,为什么要辞官?”

    杨锦初比他还平静,没有说话,从怀里递过另一封信。

    傅昌宗接过来,打开一看,面色一滞。

    这是一封‘驱逐信’,是杨锦初兄长写的,信中的大概意思就是杨锦初为求荣华富贵,毫无气节,附和孙传庭这等佞臣,倒行逆施,颠覆祖宗社稷,不忠不臣,不仁不孝,为杨家列祖列宗蒙羞,要将他剔除杨家族谱,与杨家再无关系。最后还祝杨锦初飞黄腾达,荣耀后人。

    这样一封信,在这个时代,足以让任何人投鼠忌器了。

    如果杨锦初继续留在朝廷,会成为天下人的笑柄,别说族内,就是陌生人都会吐一口吐沫。

    是真的会被吐沫淹死!

    家里儿孙自然也会蒙羞,羞于见人,稍有一点的气节的妇人都会拿出一张休书,言道:君有前途,贱内难同,今日请君赐予休书一封,以告家中父老。

    如果不肯给休书,妇人一般会带着孩子直接回娘家。

    这样人,别说朝廷,即便是大街上,还有何脸面?

    傅昌宗自己一身麻烦,看着杨锦初,轻轻摇了摇头,道:“家国社稷终有两难全之时,这封信我先留着,你随时可以拿回去。”

    杨锦初抬起手,深深而拜,道:“谢大人。下官半路而逃,无颜面对同僚,请大人不必挽留。”

    傅昌宗神色复杂的点点头,道:“无需灰心,等云开月明之后,皇上定会召见你回来。”

    杨锦初面上露出微笑,道:“下官也相信这样的日子不会远。”

    即便杨锦初在笑,但眼神,脸上的落寞还是清晰可见。

    他们都知道大明的问题在哪里,也知道了解决的办法,但这件事太难,难的即便到了现在也不知道能否达成,时间还要多久,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他们能选择的并不多。

    傅昌宗看着杨锦初离开的落寞背影,目光复杂。

    杨锦初是今年第一个主动辞官的侍郎,也是孙传庭南下后的第一个,在朝野造成的震动还不知道会有多大。

    傅昌宗想了想,还是拿着他的辞官书前往孙传庭的班房。

    杨锦初的辞官,孙传庭没有允准,但是给他放了大假。

    这也也算让他对家族有个交代,留住清名,将来复起也不会被人诟病,算是无奈中的保全之策。

    但一个侍郎的‘辞官’,还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激起了朝野反对声的浪潮,更多的压力扑向以孙传庭为代表的朝廷。

    重修《熹宗实录》是翰林院一些编修提出的,原本这种声音很正常,是基于对万历以来的各大案进行一个‘历史定位’,这件事也一直在做。

    但随着孙传庭要对祖法进行改革,激怒了不少翰林院的大家。

    现在的翰林院聚集了众多的大儒,是朱栩多年准备,囊括进来的。他们德高望重,陡然一发声,士林都要抖三抖。

    原本打算对一些大案进行梳理,对一些疑案进行定论的人,立时被利用,裹挟,成为反对孙传庭的舆论先锋。

    翰林院有编修的能力,却没有权力,因为翰林院现在算是大明的‘文学院’,可以承接来自礼部的任务,却没有决定权。

    因此,最终的压力都集中在礼部。

    礼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压力极大的部门,沈头发都白了不少,尤其是最近一些日子。

    天天有一些长辈级的大家来跟你讲道理摆事实,只能听着,还不能反驳,只能笑脸附和,谁受得了?

    现在这些人要修《熹宗实录》,原本也没什么问题,哪怕再忌讳的事情,他们这些读了一辈子书的人,春秋笔法那是娴熟的很。

    但别有用心的人要借此攻击内阁,那就得小心谨慎。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18章 再一辞官

    这一天,又有一群文坛大家来礼部,在沈班房一待就是好半天。

    纵古论今,将孙传庭推行的政务坏处讲的是淋漓尽致,现成的例子就是王莽,王安石等等,无不是国家大乱,民不聊生,即便不是悖逆那也是误国误民。

    这间接的将孙传庭划上了‘奸臣’的等号,就差直接口诛笔伐,大声声讨了。

    沈好说歹说送走这些人,刚回班房,他的幕僚就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叠书信,道:“大人,在野大儒的书信,二十封,都是陈述‘新政’利害得失的,身份不一般,得您一个一个回信。”

    沈在文坛也是有地位的人,闻言坐到椅子上,揉着太阳穴,头疼道:“现在你们明白毕阁老的苦心孤诣,用心良苦了吧?”

    幕僚将书信放在沈桌上,赔笑道:“学生可不是那些赶毕阁老下台的人。”

    当初想赶毕自严下台的人不知道多少,现在,大部人都后悔了。

    赶走了一只老羊,来的是一头饿狼!

    沈随手拿过一封信,道:“傅阁老那边有什么动静吗?”

    说的自然是傅涛的皇家银行模板被盗,市面出现假货币的事。

    幕僚神色凝重,道:“还没有,这个对孙阁老来说也是个难题。傅阁老是不能离开的,不管是‘新政’,还是皇上都不允许,但这件事被外面抓着不放,也不能低调处理,目前看来,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沈看着信,还真不能不回,是他之前游学时候拜访的一位文坛大家,有‘半月教授之恩’,算是他的老师。

    沈一边回信,一边道:“我只怕越拖麻烦越大,朝野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我听说,平王那边因为这件事,损失了不少银子?”

    幕僚道:“是,平王手里还有一些生意没有交接给宗人府,多半是皇上故意留给平王养老的,这次据说被骗了有一万两,老王爷心疼的好些天没出门了。”

    沈摇了摇头,合上信,拿过另一封,道:“平王没闹,怕也是知道事情麻烦,想要置身事外。行了,去吧,外面盯紧些。朝廷现在风声鹤唳,不要大意,咱们礼部也要把控严些,不要被人钻空子,下不了台。”

    幕僚抬手,道:“是,学生明白。”

    朝廷现在就是靶子,不知道多少人盯着,鸡蛋里挑骨头,一旦被钉上,谁都讨不了好。

    幕僚刚刚走出去,没多久有转身进来,面色越发凝重的递过一封信,道:“陈一清老先生的亲笔信。”

    沈脸色微变,猛的站起来,慌忙上抢,匆匆打开。

    陈一清是大明的儒学大家,师承王阳明一脉,在大明举足轻重,一直以来避居在乡下,潜心修学,谁也不见,已经很多年没有人见过他了。

    沈去年回乡还曾去拜见,结果被拒之门外。

    陈一清是沈最重要的授业恩师,沈曾在陈一清身边求学五年,是陈一清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之一。

    沈哪敢怠慢,急急打开信,认真的看去。

    字迹还是那么苍穹有力,看得出老人家身体还很好。

    这封信写的很自然,以一种多年不见的老友态度,关心沈的治学进展,而后很自然的提及了几句话:‘圣人修身,修德,修命,家法,宗法,社稷法,尔修几分?’

    笔锋一转,又道:‘吾一身克谨,不曾逾矩,愧读圣人书,而后千古,厚颜无对,苟延残年,望请勿言师徒之过往,羞愧难对’。

    这封信,简单来说,就是直指沈背弃圣人教诲,破坏圣德祖法,最后断绝师徒关系。

    沈脸色苍白的瘫坐在椅子上,犹自怔怔的看着这封信。

    天地君亲师,师徒大义岂能轻断?

    这件事如果传出去,他还有何面目立于朝堂,面对天下人?

    幕僚已经知道这封信的内容,也能理解沈现在的心情,看着他苍白的脸色,道:“大人,现在该怎么办?”

    沈苦涩一脸,眼神复杂的抬起头,道:“我还有别的选择吗?”

    幕僚嘴唇动了动,不知道该说什么。

    恩师这样一封‘恩断义绝’,‘逐出师门’的信要是公开,沈会被吐沫星子淹死,即便他厚着脸皮不肯走,朝廷也不可能留的。

    但是另一方面,沈的资历非常厚,在礼部多年,按理说入阁是指日可待,如果这个时候走了,不止朝廷会失望,皇上那边也会挂上‘临阵脱逃’的印象,再想复启就难了。

    幕僚不说话,沈何尝不知,摇了摇头,道:“不用多说,我给老师写一封信,五天内做好收尾吧,我待会儿去内阁见孙阁老。”

    幕僚一惊,道:“大人,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过年了。”

    难道,这点时间都等不了了吗?

    沈拿起笔,面无表情的道:“我若不早点走,怕是给朝廷麻烦更大,去准备吧。”

    幕僚相当于沈的私人秘书,挂职在内阁的幕僚司,沈一走,幕僚就要坐冷板凳了。

    这个幕僚没有说话,深深吐了口气,抬手道:“是。”

    不多久,沈就到了内阁,但孙传庭不在,他只能转道来见周应秋。

    周应秋看着沈的辞呈,久久不说话。

    杨锦初只是一个侍郎,影响还算可控,要是这个老资历的尚书,‘帝党’要员之一的沈也辞官,对于朝廷来说,无异于地震,也必将动摇孙传庭这个‘首辅’的威信。

    孙传庭要是被动摇,那对大明磨刀霍霍的‘新政’肯定会是巨大的冲击,后果不可想象。

    周应秋看着对坐的沈,给他倒了杯茶,轻叹一声,道:“幼玉,你我共事,少说也有三十年了吧?”

    幼玉是沈的字,沈听到‘三十年’,这才恍然的抬起头看向周应秋,已然是白发苍苍,将近古稀之人。

    沈有些恍惚,倾身道:“下官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算算,也已经三十多年了。”

    周应秋抱着茶杯,心事重重,道:“听说,你近来身体不太好?”

    六十多的老人,身体有几个是好的?沈知道周应秋要说什么,直言道:“阁老的意思下官明白,只是,下官多留一日,对朝廷来说就多一日的危险,下官早去,内阁也早轻松些。”

    周应秋知道沈说的对,但事情不可能会向他们预计的这样发展。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19章 又一个要辞官

    慢慢的喝了口茶,周应秋思忖半晌,折中道:“你的辞呈别说我了,就是孙阁老也接不了,皇上还在神龙府,我给点事,你去南直隶走一趟,见见皇上,再见见那位老先生。”

    沈一听,认真想了想,站起来道:“多谢阁老周全。”

    周应秋摇了摇头,他最近压力也极大,对于沈,他倒不是想周全什么,只不过沈去留对朝廷,对‘新政’干系重大,不得不慎重。

    孙传庭不在,周应秋坐了一会儿,出了班房走进傅昌宗的班房。

    傅昌宗是一脑门子官司,强打精神,处理着堆积如山的政务。

    见周应秋进来,也没有在意,两人关系近,比内阁其他人交流更多。

    周应秋与傅昌宗在一边的茶桌坐下,不等喝茶,周应秋就叹气道:“沈幼玉的老恩师写了断恩信,他准备辞官了。”

    幼玉,沈的字。

    傅昌宗眉头一挑,道:“有人在背后唆使?”

    周应秋端起茶杯,喝了口,才道:“还需要挑唆吗?整个大明都如一锅沸水,别说一心治学的老先生,就是深山老林的都被惊动,咱们的麻烦才刚开始。”

    傅昌宗想起傅涛的事,摇了摇头,道:“沈幼玉虽然不是皇上潜邸老臣,但在礼部也有五六年,是皇上看重的人,孙白谷现在更是倚重,他要走了,朝廷非大乱不可……”

    周应秋倚靠着椅子,看着门外无休无止的雪,道:“孙白谷那边恼怒还好说,我担心的是皇上,如果皇上也认为孙白谷没有能力担当这个重任,那局势就会又一变。”

    傅昌宗听出味道了,道:“你是觉得皇上还有别的预案,有人或顶替孙白谷?”

    他们二人都在朝廷最高处,俯看整个大明官员,有什么人能替代孙传庭,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

    思索一番,周应秋摇头道:“暂时还没有人能接替孙白谷,我担心的是,皇上或许有的别的想法,借此大乱,对大明再犁一遍。”

    傅昌宗神色微紧,久久不语。

    周应秋见傅昌宗也不清楚,道:“你儿子的事情还好说,小惩大诫就是,问题是,朝廷不稳,还需沉得住气。”

    傅昌宗默默点头,片刻道:“我知道,你注意一下,有什么情况要及时把控,不能出现大事件,否则朝廷就更被动了。”

    周应秋自然明白,道:“各省的压力也极大,有几个巡抚给我发了私信,话里话外也是去留,必须要想些办法了。”

    傅昌宗目光闪烁,道:“今年国库会相当充裕,皇家银行那边正在准备一种债券,由朝廷担保,向民间借钱,三年五年附带利息归还……钱粮充足了,工部可以先行动起来,各种水利,官道等工程继续,然后朝廷拟定的几大政策先缓缓,隐下来,推动有大义的政策压一压,再不行,就对缅甸开战,转移国内的注意力……”

    周应秋知道,傅昌宗说的这些是不得以的办法,但孙传庭未必愿意用对外开战的办法转移朝野注意力,他没有纠结这个,斟酌着道:“这个债券倒是可以,能加速对民间藏银的替换,尽快建立干净,稳定的货币市场秩序……”

    周应秋顾左言他,也算是对傅昌宗的安慰了。

    两人闲聊着,对朝局,政务漫不经心的谈着,却也是在等待孙传庭的回来。

    沈的辞官,最终还是要孙传庭来决断。

    孙传庭去城外观察了今年的雪灾,一回来就听到这样一个‘噩耗’,不曾多言,只道:“依周阁老之言。”

    这样就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轻轻松松的决定了。

    第二天,沈就打着回乡探亲的旗号,离京,向着杭州方向匆匆赶去。

    不说现在朝廷是多事之秋,年关将近,各部门一堆事,单说大雪纷飞,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者,有必要这个时候突兀的探亲吗?但杨锦初刚走,沈突兀又离京,自然是谣言四起,喧沸于天。

    孙传庭坐镇内阁,无动于衷,致力于推行政务,任由谣言满天飞,朝野沸沸。

    过了十二月,大雪飘飘,冰天雪地之下,京城依旧热闹非凡。

    汪乔年从内阁回到大理寺,正拍打着雪,管家就忽然跑过来,急吼吼的道:“老爷老爷,出事了,太老爷没了!”

    汪乔年脸色大变,转身急声道:“胡说!两个月前还好好的,怎么就没了!”

    管家瞥了眼里面,拉他出来,低声道:“家里的信还没到,但外面都说是给您气的,有人去给太老爷说,说说……说您是破坏祖法的元凶之一,是本朝九大佞臣第四,太老爷一口气没上来,就去了!”

    汪乔年身形一晃,差点倒地。

    管家连忙扶着,急声道:“老爷,快点回去吧,消息已经传过来了,外面都说太老爷是您活活气死的,宗祠家老已经在商讨,准备拿您回去问罪了啊!”

    汪乔年哪里顾得上其他,推开管家,不顾风雪,急匆匆的向家里跑去。

    汪乔年父亲是万历二十一年的进士,当年因为‘国本之争’被罢,但清名尤盛,也是一代文坛大家,朝野备受尊崇,因为汪乔年的关系,没少被追赠。

    现在他‘被儿子活活气死’,这等忤逆不赦的大罪,没多久就从浙江严州府传到南直隶,而后传到京城。

    一时间,京城哗然,汪乔年刚刚回到府邸,一封封弹劾奏本已经出现在孙传庭的案头。

    孙传庭紧急召集众阁老商议,拿着十几封弹劾奏本,面沉如水。

    孙承宗罕见的也过来,看过这些奏本,沉吟不语。

    靖王,傅昌宗,周应秋等就更难说话了,不说事情真假如何,单说现在群情汹涌,汪乔年想要再留下是万万不能了。

    汪乔年不同于沈,他是内阁阁臣,相对独立的大理寺卿,他要是一走,不说大理寺的改革会出问题,对内阁的影响就非常可怕,无异于断掉了孙传庭一只臂膀!

    如果那些人乘势追击,舆论熊熊如烈火燃烧纸下,可能孙传庭也要担起责任,灰溜溜走人。

    孙传庭要是倒了,整个内阁都会垮,最终后果就是朱栩十多年苦心孤诣的‘景正新政’毁于一旦,一切又回头了。

    “你们怎么看?”孙传庭道。

    大厅内安静无声,压抑沉寂。

    孙承宗抬头去看,在座的诸人的表情尽收眼底,眉头不禁动了下。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上任之初,孙传庭就表达了想要更换内阁的想法,这个内阁的诸人,几乎全是守成有余,开拓不足。

    孙承宗不得不开口,道:“杨锦初,沈的事情,我来做,我会写信,严厉斥责他们的兄长与恩师。”

    众人眉头顿时一抬,面色微松。

    要是论资历,讲辈分,这位孙阁老那在大明是首屈一指,谁能不给几分面子,他要是居高临下的斥责,怕是没几人有胆子反驳。

    如此一来,沈,杨锦初的事情倒是可以解决,剩下就是汪乔年了。

    所谓汪父被汪乔年活活气死自然是假话,汪乔年是有名的孝子,从未听闻汪父反对‘新政’,逼迫汪乔年辞官。

    但在这个风尖浪口,自然无法去分辨这些,还得另寻他路,必须保住汪乔年,不能让他在这种情况下狼狈辞官。

    为人子,‘孝’之一个字能杀死多少人,按照规制,汪乔年得辞官回乡,守孝三年,这不走也得走。

    傅昌宗等对视一眼,能说什么?

    孙传庭看着众人,眉头同样深深锁着。汪乔年要是去了,对他来说会是重大的打击,后面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送他下台。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20章 公主要杀人

    怎么能帮助汪乔年摆脱眼前这个困境,不离开朝廷,保住朝廷的颜面,确保朝廷不被撕开口子?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涉及到人伦大道这种根本性的原则问题,任何人都没辙。

    在座沉默无声,汪乔年的离开,似乎已成定局,根本没有其他办法。

    孙传庭见众人无话可说,他也想不出办法,转头看向孙承宗。

    孙承宗沉吟一阵,道:“汪乔年要回去奔丧,这个阻拦不了,先想办法,尽快澄清汪父之死吧。”

    孙传庭眉宇间尽是凝重,杨锦初,沈,现在是汪乔年,他统领的朝廷就要分崩离析了。

    孙传庭不惜自身,可朝廷若是真的崩散,对大明来说,伤害将无以复加,对乾清宫的打击更是不可想象。

    这种情况决不能发生!

    孙传庭见众人说不出话来,只得道:“这件事先这样,你们回去再商讨一番,汪阁老,看看,能不能请他等一天。”

    父丧,子第一时间奔丧乃是最正常的事情,稍有耽搁就是一个‘不孝’的大帽子。让汪乔年等一天,那是冒了极大的风险。

    傅昌宗知道孙传庭需要时间,在这个时候,他站出来支持孙传庭,开口道:“好,我去试试。”

    孙传庭勉强的微笑,心里还是挺欣慰的,傅昌宗在这个时候没有急着与他划清界限,落井下石。

    孙传庭安抚住内阁,虽然汪乔年的事情还没有解决,总算还有点时间给他转圜。

    但外面的人,却不给他这个机会。

    永宁公主回京本是极其秘密的事情,但不知道为什么,被一群人提前知道,男女老少皆有,死死的围堵在进出口。

    “我们要知道真相!”

    “三大案必须澄清,史书不能含混!”

    “下来!下来!太后娘娘与信王到底什么关系!”

    “皇上到底是不是喜欢男人,为什么皇嗣那么少!”

    永宁的侍卫有十八个,外加守门的卫兵堵在进出两口,神色凝重,死死挡住这些人。

    群情汹涌,仿佛找到了发泄点,一个劲的向里面冲,冲向中间的那辆不起眼的马车。

    “皇室从来就不干净,前有客氏,后有张氏!”

    “天不藏奸,交出朱由检!”

    “我们要查清真相,公主出来说清楚,你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

    侍卫与卫兵根本不够用,也不敢擅自动强,只能死死挡住。

    侍卫队长一脸凝重的来到窗口,急声道:“公主,人越来越多,还有些人不一般,巡防营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属下带您杀出去,送您回宫吧。”

    永宁坐在马车内,将外面的骂声听的一清二楚,小脸煞白,双眼通红。

    她自小备受宠爱,谁敢欺负她?又何曾见过这样的阵仗!

    但她迅速冷静起来,女将军的热血在沸腾,冷哼一声,一撩帘子站了出来,目光冰冷的盯着前面。

    众人见永宁公主真的出来了,先是一愣,顿时大喜,刚要开口,永宁忽然厉声喝道:“闭嘴!”

    她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身形单薄,声音难免有些稚嫩,娇柔。

    这一声落下,奇怪的一群人居然真的安静,有些吃惊,意外的睁大双眼盯着她。

    永宁盯着前面一群人,冷声道:“你们不是谈祖制吗?祖制里哪一条告诉你们可以围堵公主?哪一条说了可以无凭无据污蔑后宫娘娘的?哪一条又给你们权利干涉皇室了?”

    两边的人群倒是没有想到这个小小的永宁公主居然说出这么掷地有声的话来,一些人刚要开口,永宁又一背双手,冷声道:“本公主不管你们受谁的指使,诽谤宫廷那是死罪!现在,你们立刻去行不自首,如实交代罪行,如果胆敢反抗,本公主就视你们谋逆,就地格杀!”

    小丫头说的是杀气腾腾,吓的边上侍卫队长不知所措。

    侍卫队长是禁卫出身,倒不是怕杀人,而是在这个地方,这个时候杀人,会捅出天大的篓子。

    小丫头背着手,扬着头,一脸冷肃,丝毫看不到是故作凶狠,或者胆小畏缩模样。

    他前后的‘百姓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似乎是难以接受一个十六岁小女孩的‘屠杀’威胁,迟迟没有再说话。

    “何人胆敢阻拦公主座驾!”

    这个时候,一声大喝突然响起,接着是一阵马蹄声。

    有三十多骑兵从不远处横冲直撞而来,刀兵出鞘,杀气腾腾。

    那‘百姓’中的一些人脸色大变,纷纷散开,哪敢与这样的骑兵硬碰硬。

    领头的军士穿着副校尉军服,快速来到小永宁马车前,看着她站在马车门前,还以为她收到惊讶了,连忙下马,单膝跪地道:“卑职来迟,令公主受惊,还请公主恕罪!”

    小永宁却没有看他,而是目光在对面散开的一些人身上打量,双眼渐渐闪烁,嘴角勾起冷笑来。

    她看着地上跪着的人,道:“本公主记得你,皇家军院第五期的生员,很好。本公主命你,即刻抓人,堵门的要全数抓获,以谋逆大罪送入天牢!”

    副校尉是军人出声,一听就毫不犹豫的道:“遵命。”

    转身调头就一挥手,三十多骑兵分坐两拨,外加守门卫兵,迅速开始抓人。

    “快跑啊!”

    刚才还义愤填膺的男女老少,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四散而开,疯狂逃命。

    侍卫队长看的一愣,看着马车上犹自不满的公主殿下,暗暗的擦了擦头上冷汗,低声道:“公主,太冒险了。”

    刚才如果不是这对骑兵来的及时,外加这些人确实胆小怕死,真可能出大乱子。

    在京城,首善之地对‘百姓’大开杀戒,即便是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冠之‘不仁不孝昏君’的皇上都没干过。

    永宁瞥了他一眼,骄傲的一扬白皙脖子,哼哼笑道:“这帮人是匆匆被人喊过来的,连骂的话都记的七零八落,毫无章法,你以为他们真的是那些读书人?没用的睁眼瞎,要不是你是皇叔的人,真想打你一顿!”

    侍卫队长听出了公主话里的笑意,知道她是借此缓解紧张的心里,没当真,配合着尴尬的笑了笑。

    永宁就更加得意了,一挥手,道:“走,进宫,本公主要找孙阁老算算账。”

第1421章 孙传庭敲打不安分势力

    永宁直接杀入了内阁,站在了孙传庭案桌前。

    孙传庭也听到了消息,自然知道这位公主殿下是来问罪的,早早就将执掌巡防营的兵部,兵部尚书张国维叫来做替罪羊。

    小永宁也不好太得罪孙传庭,但她与她母后没少被外廷这些大人们欺负,自然就是指桑骂槐的教训起来,逮着张国维好一阵数落。

    张国维除了苦笑,赔罪,还能怎么样。

    这也就是公主,要是喜欢微服私访的皇帝被堵,再出点事情,那就是天大的罪责了。

    “下官知罪,下官这就进宫,向太后娘娘当面请罪,请太后娘娘责罚。”张国维抱着拳,老老实实认罪。

    小永宁知道分寸,没敢得寸进尺,板着小脸冷哼一声,心里十分爽快,傲娇的转身出了内阁。

    孙传庭看着这小姑奶奶走了,心里也是松口气,要是这位小姑奶奶抓着这个把柄不放,提出一些过分要求,怕是他也没辙。

    等永宁公主一走,孙传庭就坐下来,端着茶杯,漫不经心的道:“外面近来有些传言,说毕阁老要复起了?”

    张国维眼皮一跳,连忙抬手道:“都是外面的谣言,前一阵子下官还与毕阁老通信,听说老大人身体不大好,已抱病在床。”

    孙传庭现在是百夫所指,自然有很多人怀念之前已经被他们痛骂不已的毕自严,并期待着孙传庭垮台,毕阁老能回来重新主持大局。

    这种谣言,看似有些荒诞,但认真想想,似乎很有道理,孙传庭要是倒了,还真没人能担任‘首辅’重任,也唯有毕自严去而复返,再起归来了。

    张国维作为毕自严政治遗产的接收人,是毕系在朝廷的代表人物,自然不敢大意。

    不管事情真假,这个时候万不能承认,孙传庭已经掌握大权,权倾朝野,他要是想针对毕自严,那太容易了。

    孙传庭看着张国维,倒是不担心毕自严真的有复起这个心思,只是敲打一句,表明态度,免得一些人真的起了这样的心思,凭添麻烦出来。

    孙传庭喝了口茶,放下茶杯,淡淡道“公主那边是交代过去了,现在,给我也解释一下吧?”

    永定门门口,守卫怎么会那么少?为什么公主的行程会被泄露?那队突然赶过去的骑兵又是怎么回事?

    这里面,透着诸多的吊诡之处!

    孙传庭目光冷淡,严厉的盯着张国维。

    张国维面色凝重,抬起手,斟酌片刻,道:“下官来之前已经匆匆调查过,巡防营有些人玩忽职守,已经被下官临时处置。公主的行程泄露,暂时不得而知,还需禁军调查。赶过去的那一队……是抗命赶过去的。”

    孙传庭面上冷漠,语气骤然冰冷,道:“巡防营是兵部统管,本官不插手。如果这件事你没有一个完整,让我信服的报告,这个年,你们兵部上下就都在天牢里过!”

    公主被围堵,负责京城防务的巡防营异样,这两件事本就是大事,认真追究起来,足以罢了张国维的官,送入天牢问罪。

    张国维神色发紧,慌忙道:“下官知罪,一定会给阁老,内阁一个明确的交代!”

    孙传庭冷眼看着他,道:“近来京城的事情,你们巡防营是否有刻意纵容……我不追究,但今天之后,巡防营要还是没有作为,我会考虑兵部是否有能力执掌巡防营,拱卫京城!”

    张国维抬着手,语气愈发诚恳的道:“是,下官明白。”

    随着反对孙传庭的声音不断抬高,朝廷内外泛起异样心思的不知道多少,张国维,显然是比较突出,做的有些露骨的一个了。

    孙传庭心如明镜,这个时候自然不会把张国维怎么样,朝廷现在必须完完整整。

    不过,该打压的时候,他不会手软,冷淡道:“内阁将对巡防营做出调整,你心里有个数。”

    这还算好的了,张国维哪敢争辩,道:“是,下官明白。”

    孙传庭面无表情,挥了挥手。

    张国维道:“下官告退。”

    张国维面上有冷汗,急匆匆的走了。

    他一走,包理游随即进来,看着揉着眉头,一脸凝肃难解的孙传庭,低声道:“大人,傅阁老那边有消息了,汪阁老伤心过度,昏迷不醒,得明天醒了才能返乡。”

    这就是对外的说法,真实的就是汪乔年强忍悲痛留下一天,给孙传庭争取时间。

    孙传庭睁开眼,揉了揉疲累的脸,又拿起奏本,道:“汪阁老还是顾全大局的,难为他了,晚上你代我去看看。”

    包理游知道孙传庭现在处境艰难,等片刻才道:“大人,要不要动一些人,立立威,杀一杀他们的锐气?”

    孙传庭摇了摇头,道:“还不是时候,幕僚司那边想到办法没有,如何为汪阁老破局?”

    包理游心头沉重,道:“幕僚司那边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汪阁老肯定要回乡守孝,他们建议大人尽快找到替代人选,稳住大理寺。”

    替代人选,汪乔年不止是大理寺卿这么简单,还是内阁排名第四的阁臣,傅昌宗一身麻烦,身份特殊,不能接任,周应秋不能越过傅昌宗,即便有人选又能怎么办?

    更何况,这个时候汪乔年要是辞官,整个朝局就会大地震,孙传庭这个左次辅的位置会被动摇。

    孙传庭一阵厌烦,奏本也看不下去,思索一番,道:“吏部那边怎么说?”

    包理游道:“赵晗没有动静,汪阁老的去留,吏部无权做什么。”

    孙传庭心里感慨,他手下能用的人还是太少,再次喝一口浓茶,道:“去吧,我再想想。”

    包理游心里还是想孙传庭能够壮士断腕,尽早让内阁稳定下来,这样拖下去,被人抓着不放,麻烦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收场。

    不过他没有说出口,抬手慢慢退了出去。

    内阁这边风雨飘摇,多事之秋,肃静一片,外界却如同烙铁入水,腾腾白雾升起,笼罩整个京城上空。

    平王府。

    一个不算年轻,满脸傲气的书生,出现在平王府,站在平王身前。

    他义愤填膺,慷慨陈词。

    “王爷,太祖太宗皇帝立下的祖法,时至今日,还剩下多少?”

    “太祖血脉仅有十多支,至天启六年宗室人口十多万,而今宗碟还有几何?”

    “您是神宗皇帝的皇子,当今皇上的皇叔,可是您四周的兄弟叔侄,还有几人?”

    “大明满目疮痍,天下沸腾,眼见社稷倾颓,江山不稳,您就真的能坐视不管,耽于享乐,坐等那下一个鱼肉吗?”

第1422章 怀念朱栩

    平王近几年一直在府里,除了打理一下那点生意,基本就在府里听曲,看舞,乐的逍遥自在。

    外面的风雨再大,只要刮不到平王府,他都不管,因此近年他是又胖了一圈。

    当然了,这次风雨罩到平王府头顶了,平王也不打算追究。

    外面风雨太大,足以摧毁平王府!

    平王看似两耳不闻窗外事,可身在京城,仅剩下的几个亲王之一,又深受朱栩信任,重用,如何能独善其身,自享安宁?

    这不,前一阵子被人算计,损失了一万两银子,现在又有人直接找上门了。

    眼前这个人,三十多岁,是天启六年的进士,按理说现在的官位应该不低,但他是东林党的信徒,这些年没少为东林党摇旗呐喊,哭诉冤情,因此被排斥在朝廷之外,难以入仕。

    平王听着他的慷慨陈词,面无表情,小眼睛一眨不眨。

    他身边给他按肩膀的几个婢女,早就吓的不敢出声,缩着头,瑟瑟发抖。

    这个人的这些话,完全是大逆不道,就差直接谋逆了。

    这个人说了一大通,然后眼神定定的看着平王,沉色道:“王爷,你难道就不该说句话吗!”

    平王理了理身前的衣服,歪了下头,表情一动不动。

    他很清楚,外面的‘倒阁’声音喧沸入云,朝廷里不少人心思也是各异,都或明或暗的想着孙传庭倒台,推波助澜。

    孙传庭这一年做了太多的事情,这些事情等同于等罪了所有人,是朱栩大政下的具体实施者,注定要被所有人唾弃、反对,恨不得将他挫骨扬灰。

    平王没有说话,冷静的出奇。按理说,在这么一番慷慨陈词下,涉及祖宗家法,做为子孙,必须要反驳一二,顾全面子与自尊。

    但平王就是没有,淡定的一如往常。

    这个读书人盯着平王,打量一阵,忽然道:“王爷,您不会为了苟且,贪图富贵享受,连太祖太宗打下来的江山,制定的家法都不要了吧?”

    平王也是久经沉浮,是当年的国本之争的受牵累者之一,经历的太多,哪里会被这个人的激将法给骗到。

    “你想要本王做什么?”平王淡淡的开口,声音略带沙哑,还有一丝冷漠。

    读书人见平王终于说话了,顿时道:“请王爷上疏皇上,罢黜孙传庭,溯本还原,恢复祖制,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平王肥胖的身体依靠在椅子上,盯着这个人打量,道:“谁让你来的?”

    读书人眉头一皱,道:“王爷,这些都是学生的肺腑之言,难道您真的就没有一点触动,一点想法吗?”

    平王看着这个读书人,艰难向前,拿起一杯茶,端着茶杯道:“年轻人,听我一句劝,有野心是好事情,但被人利用,会死人的。”

    读书人听着平王的话,毫无波动,更无怒气,抬着手道:“王爷既然不肯为大义援手,那学生就不为难您了,学生告辞,这就去信王府。”

    平王看着他的背影,表情变得相当严肃,甚至罕见的露出一丝杀机来。

    整个大明都看得出,当今皇帝与他的五哥信王关系微妙,并且那句谣言一直耿在朝野所有人的心头。

    ‘信王不王,景正不正’这八个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让人相信,哪怕一些当初就在天启驾崩床前的人,心里也动摇起来。

    对于平王来说,不止在于当年天启传位是确凿无疑,人证物证无可辩驳,还在于,当今皇帝已登极十多年,早已经完全掌握朝局,更是在推动涉及大明方方面面的‘景正新政’,要是皇帝逼不得已杀了信王,将不会是夺嫡,夺位的兄弟阋墙那么简单,整个天下都会未知沸腾,那句谣言就越发的有了‘佐证’。

    绝对会出大事情!

    那样的后果,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平王眯着小眼睛,最终也没做什么,默默摇了摇头,自语的叹道:“希望老五不要犯糊涂,让皇上为难。”

    这个读书人出了平王府,径直前往信王府,没有料到的是,门房告诉他,信王不在府里。

    读书人满面狐疑,不知道朱由检是真的不在府里,还是秘密前往了别处,但今天的计划是不行了,只得回去。

    但这些消息都会从各种渠道汇集到孙传庭的案头,令他的压力更大。

    入夜,内阁灯火通明,人头攒动,依旧忙碌不休。

    别说那些小官吏,就是孙传庭,靖王,傅昌宗等人也不曾离开,依旧在内阁熬夜。

    到了深夜,包理游顶着一双熊猫眼,努力睁着,来到孙传庭班房,道:“大人,还没有办法,汪阁老家里说,最迟明天中午他们就会上路。”

    孙传庭脸色有些发白,抬起头,眼神里出现少有的疲惫之色,放下笔,道“诸阁老,六部,都没有办法?”

    包理游点点头,无奈的道:“汪阁老本就是孝子,留一天已是艰难,涉及人伦大道,要是多留,怕是会责怪到大人身上。”

    孙传庭揉了揉太阳穴,道:“好了,我知道了。”

    包理游看着孙传庭的疲惫之态,心想他们当初还是乐观了。本以为接手毕自严执掌多年的朝政会轻而易举,但现在的压力,足以将他们粉身碎骨,远不是之前预想的那般轻松。

    包理游默默退了出来,看着仿佛永无止境的大雪,心里轻叹。

    汪乔年这一次辞官,或许会在内阁掀开一个口子,汹涌澎湃的攻击潮,下一个目标就会直接是孙传庭。

    “该怎么办呢?”

    包理游站在殿前,裹着衣服,面对寒风,轻声自语。

    “该怎么办呢?”

    这句话,在很多地方响起。哪怕是一些末吏也能感觉到,朝廷要出大事情了。

    如果孙传庭真的黯然离去,朝廷怎么办?即便是毕自严回来,怕也是收拾不了眼下这个烂摊子吧?

    当众人想着谁能收拾这个烂摊子的时候,情不自禁的想念起朱栩来。

    有他在京城,天大的事情也有人扛着,他有能力控制朝局,不会崩散。只要有他在,这么多年再大的风浪,朝局始终稳固。

    孙传庭,毕竟只是一个阁臣,是所有人都能明面,正面攻击的对象。

    ‘皇上,这个时候了,怎么还不回京呢?’

    这一夜,不知道多少人望着南直隶方向喃喃自语。心里忐忑不安的同时,静等着明日汪乔年辞官后的狂风暴雨。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23章 皇后回宫

    内阁众人一夜熬到天亮,谁也没睡。

    第二天一大早,书吏等准备好早餐,按照惯例几个阁老要在一起用餐,简单讨论些事情。

    孙传庭拿着馒头,看着汪乔年空着的位置,眉头深锁,面无表情。

    傅昌宗,靖王等人一样面沉如水,连喝汤都没有一丝声音。

    汪乔年要是辞官走人,内阁的脆弱就会被展现在全大明上下,外面的浪潮会更加的铺天盖地,孙传庭这个左次辅,将失去屏障,直接被动摇。

    这一场风暴,即将在今天开始。

    不止他们,六部尚书,除去礼部尚书沈,其他五部也不约而同的聚集在吏部,赵晗,张秉文,方孔等人一样的凝重,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朝廷的异样气氛,影响到了上上下下,整个京城仿佛都能感觉到有狂风暴雨要来,凝重的好似要结冰。

    紫禁城外那些吵闹的气氛暂时也停止了,所有人都在静等着某一个时刻,静悄悄的。

    皇宫,内廷。

    张太后盯着眼前的永宁,气的拿起筷子,想敲她脑袋,但这丫头已经十六岁了,个子与她一般高,想想又放下,冷声道:“从今天开始到过年,都给我老实待在宫里,敢踏出一步,我打断你的腿!”

    小永宁对于她母后从小到大的威胁从来不放在心上,有朱栩或明或暗的帮忙,总能轻易逃脱。

    不过现在她皇叔不在,只能瘪着嘴,拿着筷子戳着饭,哼哼唧唧。

    张太后对于小永宁去内阁捣乱的事很不满,外廷与皇宫一直是一种微妙的关系,作为前朝皇后,她的身份相当敏感,现在又有人拿她们母女做文章,更得低调。

    看着小丫头不以为是的模样,张太后心里有气也发不出。

    这个时候,已经亭亭玉立的李香君走进来,与永宁对视一眼,来到张太后身旁,低声道:“娘娘,皇后娘娘与其他几位娘娘已经回宫了。”

    张太后脸色微变,道:“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回宫,她们不是景德镇吗?”

    李香君低声道:“李娘娘也回来了,皇上没有。”

    张太后转头看向李香君,面露惊色与不解。

    李香君眨了下眼,道:“香君也不知。”

    张太后眉头皱起,神色不解,还有忧色。

    不解的是,张筠等人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进京回宫,大雪漫天,寒气入骨,布木布泰还怀有身孕。

    李解语在神龙府陪着朱栩,为什么她回来了,朱栩没有回来?

    现在外廷风声鹤唳,倒阁声音如同浪潮,人人自危,一个不好就会烧到后宫,她们回来干什么?

    张太后头疼不已,起身道:“走,去坤宁宫。”

    不等李香君答应,张太后又狠狠瞪了眼小永宁,道:“给我老实待着!”

    小永宁瘪着嘴,低头扒饭,眼神却发亮。

    几位娘娘回来,那几个小家伙也回来了,她有的玩了。

    除了回来的几位,实则上在皇宫里,还有一个娘娘,那就是前任的明正天皇,兴子,住在永和宫,封号淑妃。

    兴子,和子母女俩进入明朝京城,进入紫禁城,住进这座偌大的宫殿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除了之前的册封,拜见过太后娘娘,她们就没有见过其他人。

    外面大雪飘飘,宫内的碳炉烧着,温暖如春。

    和子正在给兴子梳头,看着镜子里花容月貌的女儿,轻声叹道:“兴子,不要想太多,住在这里与住在江户,没有什么区别,还能有个清净。”

    兴子还穿着一身和服,十七岁的她,正是大好年华,俏脸如花的一笑,轻声道:“我知道的。”

    和子给她盘着发髻,望了眼外面,道:“这大明,还不如我们倭国太平……”

    她们在这里住了快两个月,即便鲜少人问津,外面的风雨还是刮进了他们耳朵里。

    “我们不要管。”兴子轻声说道。

    和子默默点头,她们已经不在倭国了,哪里让他们痛苦挣扎了十多年的幕府与皇室的争斗已经彻底结束,与他们无关。

    兴子看着镜子,眨了眨眼。

    她经常在想倭国,不知道哪里怎么样了,毕竟,她也算是亡国之君。

    但近来更多的,她在想大明的皇帝,她的丈夫,大明朝野争斗比倭国还可怕,他能镇得住吗?

    时间一点点过去,雪花渐停,但还是有着一股冷风笼罩在京城,寒意刺骨,每个人都缩在房子里,却又打开窗户,盯着皇宫,盯着内阁,又盯着汪府。

    汪府的马车早就准备好了,一旦这辆马车驶出,就表示着这场风暴真正的开始。

    有人期待,有人迫不及待,有人痛苦难当,有人冷眼旁观,都在静静的等着。

    煎熬,区别就是心情。

    孙传庭等人吃过早餐,没有进班房,站在大殿门口,遥望着大门方向,等待着汪乔年家人前来送辞官书。

    孙承宗也来了,站在孙传庭边上,没有说话。

    靖王,傅昌宗,周应秋等人同样如此,汪乔年的离开,会对‘新政’造成重大打击,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们没有其他办法,一群人安静的等着,等着一场前所未见,足以掀翻内阁的暴风雨。

    时间慢慢过去,冷风渐多,天色不亮反而更暗,似乎一场风雪又要降临。

    整个内阁的人不知不觉出现在孙传庭等人身后,安静无声,一个个面色很是凝重。

    无声的压抑,笼罩整个内阁大殿,令所有人心头惶恐。

    就在这个时候,包理游急匆匆的跑了过来,在孙传庭耳边低声道:“大人,刘公公刚刚去了制诰房。”

    制诰房,也就是拟定圣旨或者内阁等诏令的地方。

    圣旨的流程一般是,皇帝示意,通知内阁拟定,然后送到司礼监复核,盖印。

    这一次居然直接绕过内阁,这是什么意思?

    包理游声音不大不小,听到的一些人人神色大变!

    司礼监这是什么意思,乾清宫要抛弃孙传庭了吗?

    众人吃惊的看着孙传庭,眼神惊色闪烁。

    孙传庭倒是面色如常,转身向制诰房走去。

    制诰房内,数个文书正在奋笔疾书,小心翼翼,严肃紧张。

    孙传庭走进来,看到刘时敏抱着拂尘,正一瞬不瞬的盯着。

    刘时敏感觉到了,转过来微微倾身,道:“见过阁老。”

    孙传庭看着正在奋笔疾书的圣旨,走近刘时敏,道:“刘公公,这是?”

    刘时敏微笑,道:“曹公公刚刚送皇后娘娘等进宫,待会儿请孙阁老率内阁,六部,宗人府以及各部门大人前往乾清宫,准备领旨吧。对了,汪阁老哪怕昏迷,也请抬入乾清宫。”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24章 最后一刻

    孙传庭听着刘时敏轻松,略带调侃的笑容,瞥了眼不远处的人,低声道:“刘公公,是否可以透个风声?”

    刘时敏含有深意的一笑,道:“好事情。”

    孙传庭不明就里,心里压太多的事情,闻言表情丝毫没有放松,盯着刘时敏片刻,默默的的点头。

    随着刘时敏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让整个内阁越发的不安,笼罩在头顶的阴影更大了。

    孙传庭很快召集内阁六部在内的朝廷大小官员,齐聚于乾清宫。

    这些人涵盖了勋贵公卿,起码都是三品以上,是大明真正的统治阶层,实权人物。

    他们都是被叫来,等待朱栩旨意的。

    这么大的动静,自然很快传到外面,顿时不知道引起多少人忧虑,多少人不安,又有多少人兴奋不已,激情难耐。

    “哈哈,皇上终于忍不住要罢免孙传庭了吗?”

    “太好了,孙传庭一倒,我们的机会就来了,内阁六部,多少位置可以运作……”

    “等着等着,按耐住,不要激动,还没有到最后时刻!”

    “没错没错,哈哈哈,真想去看看孙传庭现在的脸色,一定很好看,哈哈哈……”

    这样的声音,不知道在京城多少个角落响起。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新政’下的‘受害者’,由于之前的轮番清洗,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在野的末流小吏,或者就是无法入仕的读书人,年纪不小,野心很大,一直在蠢蠢欲动,现在,机会来了。

    乾清宫,孙传庭面无表情,带着内阁六部的五十多人,分作两排的站在乾清宫大殿上,看着空荡荡的龙椅,一个个心思各异,不约而同的面色肃然,心头沉重。

    这里面,包括本打算辞官的礼部尚书沈,刑部侍郎杨锦初,有德高望重的孙承宗的干预,已经没有人给他们施加压力,尽管还有所顾忌,但都回来了。

    汪乔年还在装病,坐在轮椅上,盖着厚厚被子,脸色苍白,还在‘昏迷’沉睡。

    等了一会儿,令他们诧异的是,从侧门内,皇后娘娘张筠带着后宫一干嫔妃,皇子皇女,相继走出,站在丹陛之上。

    众官员一怔,还是连忙抬手而拜:“参见皇后娘娘……”

    张筠面带微笑,一手拉着儿子,一手轻抬,道:“诸位大人免礼。”

    “谢娘娘。”一群人起身。

    他们犹自看着这后宫一群人,心神不定,猜测不断。却没有人说话,寂静如常。

    孙传庭眉头微皱,有深深的负罪感,束手而立,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信王朱由检立在左排,孙承宗的前面,看着上面的一群嫔妃,眼神有一丝烦躁,他有预感,这位皇帝,不知道又要出什么幺蛾子。

    毕竟,朱栩向来不安常理出牌。

    其他人有不少这样的想法,更多的按耐着心思,强迫镇定,静静的等着。

    没让他们等多久,曹化淳从另一侧走出,身后跟着四五个内监。

    众人看着他走出,不自觉的微微弯腰。

    曹化淳向着张筠抬手,道:“奴婢见过皇后娘娘。”

    张筠微笑,道:“嗯,曹公公,开始吧。”

    曹化淳一躬身,看了她身侧的小男孩,转身向前走了几步,看着大殿之上的众多官员,尖声道:“皇四子,朱慈,接旨。”

    张筠连忙将她身旁的小男孩拉出来,向前推了推。

    小家伙穿着一身皇子服,还不到三岁,包裹的如同粽子。

    显然刚才张筠教过了,他慢慢的走下台阶,在台阶前跪下,小脸白白嫩嫩又懵懵懂懂,声音很是含糊道:“儿臣接旨。”

    曹化淳拿过圣旨,缓缓摊开,尖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长幼有序,大统有纲,皇四子朱慈,少聪敏达,孝从和顺……册封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三日后迁入钟粹宫,命内阁择日,举行册封大典,钦此!”

    “谢父皇,父皇万岁!”

    小家伙奶声奶气,仰着迷惘的小脸,抬着双手。

    曹化淳走下来,将圣旨放到他小手上,而后扶他起来。

    “奴婢参见太子殿下!”

    曹化淳退后一步,躬身拜道。

    话虽多,但事情发生的很快,孙传庭等一干人还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他们一直催着朱栩立太子,没想到三年之约没到,在这个时候,这么突兀的立太子了!

    但他们飞快的反应过来,有些欣喜若狂的拜道:“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朱慈小家伙被吓了一跳,眼神慌乱,转身就要跑向张筠。

    张筠已经先一步过来,双手搂住小家伙的肩膀,对着群臣道:“免礼,太子年幼,还请诸位大人多多教导,切莫藏私。”

    小家伙有张筠在,这才安心,睁着大眼睛,看着下面乌泱泱的一群人。

    孙传庭是有太子之师的头衔的,这个时候,笑容和煦的抬手道:“臣尊娘娘懿旨,万不敢懈怠分毫。”

    作为中宫皇后,张筠没少被外廷‘规劝’,知道这帮大人不好惹,却也从容自定,又勉励两句,拉着小家伙走回丹陛之上。

    曹化淳等张筠,朱慈回去,手里又拿过一道圣旨,道:“凤藻宫,芷兰宫,永福宫,永和宫接旨。”

    这是朱栩的四个嫔妃,分贝是李解语,海兰珠,布木布泰,兴子。

    “臣妾接旨。”

    四个女人自然也被嘱咐,交代过,走下丹陛,跪在台阶之前,声音各异的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凤藻宫李解语,蕙质兰心,性和品洁,育有皇长子,皇长女……晋位贵妃……”

    “芷兰宫海兰珠……晋位贵妃……”

    “永福宫布木布泰……晋位贵妃……”

    “永和宫兴子……晋位贵妃……”

    大明后宫嫔妃制度,最高的是皇后,接着是皇贵妃,再次之就是贵妃,已然是尊贵非常。

    “臣妾领旨,谢恩!”

    四女欣慰,振奋,平和各有不同,齐齐领旨。

    孙传庭等人虽然有些诧异,却也不觉得有什么,齐齐抬手参拜。

    曹化淳拿出第三道圣旨,道:“……皇嗣不盛,社稷有亏,命在京三品以上大员,推选秀女入宫,由皇后,四位贵妃共同选拔,增补三名秀女入宫……”

    孙传庭等人有些意外,乾清宫之前很是不喜欢纳妃,每次推三阻四,不然也不会登基十多年,皇长子都六岁了,宫里只有五个女人,五个子女。

第1425章 朱栩来破局

    乾清宫肯纳妃,一众高官倒是很欣慰,安心,自不会阻拦。

    等诸位贵妃回到丹陛之上,曹化淳拿出第四道圣旨,看着众人道:“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御极十余年,时移世易,世事多变,朝廷以据实应当下,以新政除旧弊,无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之常理……孙传庭忠勇有为,不惧艰难,无畏诽谤,勤勤恳恳,与朕共迎时艰,殊为不易,操行难得……特加封太子少傅,武英殿大学士,首席内阁辅政大臣……”

    就在曹化淳宣旨的时候,刘时敏从内阁大殿三楼下来,走入第一层内阁议事大厅,命人道:“动手吧。”

    四五个内监连忙上前,搬动桌椅。

    原本孙传庭,孙承宗并坐的椅子,只留下孙传庭的一张,孙承宗的被移动到左首,其他依次后移。

    右边原本靖王的位置,被依次后移,后在孙承宗对面,增添了一个位置,接着,又在最后面两边各添加了一把椅子。

    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孙传庭就是真正的内阁首辅了!

    内阁的椅子,总共有了九把,九个内阁辅臣大臣之位。

    乾清宫内,孙传庭本以为朱栩会对他有所惩罚,却没有想到,朱栩在这个时候,给了他这么大的支持!

    不等孙传庭谢恩,曹化淳的声音还在继续:“吏部尚书赵晗,行事果断,劳苦功高……加封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政……礼部尚书沈,忠心为国,谋事练达……加封东阁大学士,入阁参政……钦此……”

    跪在地上的孙传庭,赵晗,沈都很意外,还是连忙抬起手,沉声道:“臣领旨谢恩!”

    大殿内,人头攒动,大部人都心头大石落地,大是松了一口气。

    不管外面风雨多大,只要乾清宫支持孙传庭,那内阁就稳如泰山,谁也撼动不了!

    接着,曹化淳又拿出一封信,却不是圣旨,面对众人,道:“这是汪阁老之父,汪老大人一个月前写给皇上的信,里面说了他对‘新政’的种种看法,并且表明他是很支持皇上‘新政’的,愿意发挥一点作用,皇上看了很是感动,并且打算年后请汪老大人入京详谈,却不想汪老大人突然病逝,皇上很是悲伤。待会儿将有旨意降下汪府,追封汪老大人,并有谥号。”

    众人一听,迅速反应过来,这是在给汪乔年解套,破碎外面的流言。

    很多人猜测这是假的,只有曹化淳少数才知道,这是确有其事。

    说完这些,曹化淳拿出另一道圣旨,道:“汪乔年接旨。”

    汪乔年本在装病给孙传庭争取时间,哪怕这个时候不需要了,也不能爬起来,需要演戏到底。

    他长子迅速出列,跪地道:“家父病重,不能起身,微臣代为领旨。”

    曹化淳看了他一眼,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汪乔年履职内阁,大理寺数年,兢兢业业,不辞辛劳,大理寺之改革成效甚大,功勋至伟……今汪老大人病逝,作为人子,孝道为先,本应守孝三年,朕深知卿之悲痛,奈国社艰难,万民于水火,特旨夺情,命汪乔年回乡置办丧事,敬达孝心,年后归京……钦此!”

    夺情!

    这是一种皇帝才有的权力,所谓的‘夺情’,即夺情起复,官员不必丁忧三年,由他人代理,可以穿素服办公,无需归乡守制。

    ‘夺情’,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以全忠孝,顾得大局,战场的将士常有。

    大明最为严重的一次,大概就是张居正当年的‘夺情’,在朝野掀起了巨大的波浪。

    汪乔年儿子已经泪流满面,跪地哭音道:“微臣代家父领旨!”

    轮椅上的汪乔年,脸角缓缓抽动,老泪纵横。

    这是朱栩在保全他,在忠孝之间有了平衡。

    孙传庭等很是松了口气,他们最大的难题就是汪乔年的辞官,现在,汪乔年不用辞官,内阁不但没有被撕开一个口子,还越发强大了!

    外加太子已立,皇宫内外,稳如泰山,谁人还能撼动?

    孙传庭等人看着空荡荡的龙椅,心潮澎湃,有这样高瞻远瞩,坚定果决的皇帝,何愁大业不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知道是谁带头,满殿的大臣齐齐跪下,高呼万岁。

    声音如雷,震动整个大殿!

    乾清宫外,不知道是不是迎合殿内的热情,多少日的连绵阴天,居然有一丝光芒出现,穿透京城上空的阴霾,带来一缕阳光。

    张筠等满心欢喜的转回坤宁宫,去见张太后。

    孙传庭等人出了乾清宫,一个个扬眉吐气,尽扫连日的阴翳心情。

    “召集内阁六部等众人,内阁扩大会议,所有人必须到场,但凡今天不到的,以后就不用到了!”

    孙传庭扫去压力,雄心勃勃,沉声说道。

    因为最近一系列的事情,耽搁的朝政,他要进行大规模强力的清理了。

    “遵命!”包理游抬手,大声应道。

    一群人了解他的心情,笑着应着,心情前所未有的好。

    他们遇到的难题,被这几道圣旨轻轻松松解决。

    宫里的事情,很快就传到宫外,那些心系国政,忧虑无比的人,自然大是畅快。

    “吾皇圣明啊!”

    “皇上烛照千里,英明果断,乃是旷古未有的圣君啊!”

    “有君如此,何愁不中兴我大明!”

    不知道多少人在狂呼呐喊,畅快大叫,以发泄心中多日的抑郁之情。

    相对的,是另一种声音,在各种茶楼,书院,青楼,京城内外的角角落落响起。

    “太祖皇帝啊,你睁开眼看看吧,你定立的祖法十不存一,你的子孙早已经被诛杀殆尽了啊!”

    “太祖皇帝何等英明神武,定立千秋之基,现在全数不存,亡国就在眼前,我恨啊!”

    “昏君庸官,天道沉沉,日月无光,万民惶恐,社稷倾颓,我中国还有救乎……”

    不知道多少人在泣血呼唤,相拥大哭,这对他们来说仿佛是世界末日,一生的终结。

    谁能撼动那位皇帝,谁是他的对手,他若出手,谁还能反抗,还有赢的希望?

    京城里不知道多少地方,多少人哀莫大于心死,连挣扎的心思都没有了。

    他们一些人已经开始收拾行囊,无比悲伤的准备离开这座繁华,高不可攀的京城,准备回乡关门修书,将景正朝的大小事情记录下来,尤其是各种昏暗,阴暗以及他们的英勇反抗,以告后人,立千秋直名。

    结果在他们匆匆逃离的时候,巡防营已经第一时间布防整个京城,六门只进不出,一队队执法局的缇骑纵横京城,按照既定的名单,迅速抓人。

    一只只信鸽从皇宫飞出,奔向大明的四面八方,尤其是南直隶,一连数封。

    各地的执法队迅速行动,短短三天时间,抓捕的人数就高达八百人。

    这个数字还在飞速扩大,从原本的一些谣言制造,传播者以及在倒阁事情上上蹿下跳的大小朝野官吏,再延生到他们的关系网。

    一个个豪门大户,大商人,大地主迅速被抓。

    没用半天,官府的各个部门都参与进去,尤其是刑部,税务总局,商务总局,展现了极其强大的力量,罚没的商铺,田亩,罚金等折算高达一千万白银!

第1426章 大规模的流放

    孙传庭仿佛真的怒了,坐镇内阁,手伸万里,对整个大明进行前所未有的强力干预与规划。

    这一次的风波,也让地方明白,孙传庭是真的坐稳内阁首辅之位,他们再无侥幸。

    这一年的计划,在仅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各地拼命的赶着进度,一些平时神龙见首不见尾,如同传说中人物的官员终于肯走出衙门,不顾艰难,硬着头皮做事了。

    天津卫。

    港口停了上百艘大小船只,大部分都是商船,还有一些海军的中舰,小舰。

    士兵们林立在甲板上,手持长枪,神色冷漠。

    在岸上,缇骑推搡着一些人,不停的吆喝:“快点,快点!”

    “还以为你们都是大老爷,告诉你们,到了海上,我随手就能给你们扔下去,再给你们一个畏罪自杀的罪名!”

    “给我都听好了,再不老实,有你们好受的!”

    这些被带满脚铐,手铐的人,有男有女,含老含少,成群结队,一眼看不到尽头。

    “官爷,请您说说情,我们真的是无辜的,我们没有散播谣言,也没有诽谤朝廷,诽谤皇上啊……”

    “官爷,我只是个妇道人家,就是给他们送送信,其他的一概不知,请您放过我吧,我家里还有孩子……”

    “官爷官爷,我是齐德书院的,我们院长与礼部陶大人是故旧,看在他的面子上,您放了我吧,我会给您好处的……”

    这些人对着押解他们的差役苦苦哀求,脸色惧怕,心神恐惧。

    这些差役哪里会理会他们,不断的催促他们快走,快点上船。

    在码头的岸边,与海上的船只隔一块板,岸上站着两个人,看着船,面色复杂难言。

    之前在平王府慷慨陈词的读书人,脸上发白,双手颤抖不止,看着他身前的一个大胖子中年人。

    中年人很胖,眼睛很小,背着手,努力的睁眼看着远方海面。

    刑部侍郎杨锦初站在他边上,眼神一片寒意。

    这个胖子,就是之前被革职,一直闲置的陕西巡抚,温体仁。

    温体仁瞥了眼杨锦初,微笑着道:“杨大人,现在你对孙阁老,皇上是感恩戴德了吧?”

    杨锦初神色淡漠,道:“你的手段,相比于你那些前辈,还是拙劣,幼稚了一些。”

    温体仁深吸了口气,而后叹道:“我也没有想到,锦衣卫居然一直盯着我。不过话说回来,虽然我的手段拙劣了些,但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是,如果不是皇上给孙传庭站台,我说不定明年就能入阁了。”

    杨锦初已经知道,他接到的那封差点让他背负千古骂名的信,就是温体仁的手笔,因此表情更加冷漠,道:“我看你是权欲熏心,失去了常志!”

    温体仁转头看向海面,迎着凄冷寒风,道:“你说的没错,我是太心急了些。如果我不在孙传庭未站稳脚跟之前动手,怕是再也没有机会了。”

    杨锦初转头看了眼身后的那些人,冷哼一声,道:“这一次孙阁老没有杀你,不是他宽仁,而是你们还有一点作用,否则,抄家灭族都不够你的罪孽!”

    温体仁背负双手,眼神里是落寞后的平静,道:“这一次,你们抓了数万人,全部遣送去倭国,这应该是为了同化倭国吧,孙白谷倒是打的好主意,怕是以后,遣送过去的会越来越多……孙传庭倒是越来越像皇上,懂得人尽其用了啊……”

    这一次,孙传庭严令各部门,近乎无限制的扩大,大肆诛连,被抓捕的人动辄抄家,没收一切家产,连下人奴仆都不放过,通通流放倭国。

    杨锦初看着这个阶下囚,面色漠然,没有回答他。

    前几天孙传庭召开内部会议,确实有详细流放,发配的计划,更多的则是移民。在此之前,内阁已经传令给多尔衮,要他对武藏府,尤其是江户县进行大规模的驱逐,要将那里的明人人口在未来三年提升到五成以上。

    温体仁见杨锦初不回答他,就认为他猜对了,笑容越发感慨,道:“杨大人,你知道吗?当初我也是对皇上忠心耿耿,一心为国,可到头来如何,还不是落的如今的下场?皇上现在之所以要保你们,并不是他多英明,而是他还需要你们,等哪天不需要了,你的下场,会比我惨……”

    杨锦初看着被驱赶上船,还在哭喊不休,拼命求饶的人,嗤笑道:“我是刑部侍郎,你以为你的那些事情能瞒得过我?你当年在礼部干了什么?为什么被发配去南安南?当初陕西巡抚任上,毕阁老为什么没有保你,你心里真的没有一点数?这些年,你构陷的大臣,贪污的钱粮,田亩,做的那些肮脏事,需要我一桩桩一件件念给你听吗?”

    温体仁神色如常,这些年他做了太多的事情,最重要的,大概就是斗垮了钱谦益,跻身上位吧。

    杨锦初没有与他多说什么,道:“到了江户,老老实实的做人,按照内阁的要求,多做些事情,否则,后果你知道。”

    温体仁默默无声的望着海面,好一阵子,他心里叹口气,以失败者的心情,抬脚向对面的船上走去。

    这一踏上来,他满心悲凉。

    这一去,就是山穷水尽,遥遥万里,再无归返之日,哪怕死,也会葬在倭国,魂魄都飞不回来。

    但是他没有回头,脚步稳健,径直上了船。

    他身后的读书人,一步一颤,一步一回头,他想求饶,甚至想死,但他不敢,怯弱,只能泪流满面的跟着温体仁,上了船。

    这些船,很快就在海军的看护下,慢慢驶出港口,向着东方,倭国,也就是绥海省的江户县行去。

    这是第一波,以后几乎每三天都有会一波,总人数超过三万人,在年底前,应该会结束。

    杨锦初看着温体仁被送走,心里了去一块大石,转身上了马车,准备回京。

    在清扫这些‘反对派’的同时,孙传庭对朝廷进行了更一步的甄别。

    最重要的一点,吏部尚书赵晗入阁,孙传庭选择空置了吏部尚书一职,由他亲手抓在手里。

    吏部尚书号称‘隐相’,现在孙传庭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宰相,又控制了吏部,权势瞬间大增,完全可以做到一手遮天,朝廷再无人能反抗,动摇他。

    在十二月二十一,即将年终,迎接新年的时候,孙传庭主导,推动下,吏部对全国的府级官员进行删选,甄别,迫不及待的酝酿着新一波的吏治刷新。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27章 泛舟湖上

    神龙府。

    朱栩在一个湖上,泛舟钓鱼,一身蓑衣,整个湖面只有他一个人,真的有一人独钓一江雪的意境。

    朱栩边上的鱼篓里已经有两条鱼,看着静静不动许久的浮标,他看了眼鱼篓里的鱼,摇头道:“大冬天的不好好冬眠,非要上蹿下跳,被钓了吧?”

    两条鱼在鱼篓里很老实,一动不动。

    朱栩继续钓鱼,不知道过了多久,湖边经过禁卫筛查,有四个人踏上湖边小船,向着朱栩划来。

    “臣王文胜(巩永固,魏良卿,贺云杉)参见皇上。”

    四个人上了朱栩的船,在他身后抬手而拜道。

    朱栩放下鱼竿,拿过一边的点心,道:“找地方坐吧。”

    “谢皇上。”

    几个人抬手,而后回头找,就看到船舱里有几个小马扎,非常小的那种。

    加上船不大,一举一动都会晃。四个人非富即贵,却谁都没异样神情,找个小马扎,恭恭敬敬的坐在朱栩身后。

    朱栩吃了口点心,拍了拍手,道:“先说说联合舰队的事。”

    王文胜接替曹变蛟执掌联合舰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闻言倾身,道:“回皇上,联合舰队现在已经满额,五万人,大小舰船一千二百艘,从海参崴开始,由北向南,沿着海岸线,在我大明之外,由锡兰开始,中途的苏伊士,巴拿马,一直非洲的最北端段,与欧洲一海之隔的摩洛哥,大大小小海军基地,临时租借岛、地,达六十处之多……这些地方设置了外事院的办事处,都有人专门负责联络当地,构建各种关系……联合舰队目前与各地共同打击海盗,也参与地方上的一些剿匪行动,还帮助他们练兵,传授他们铺桥修路等各项技术……”

    这些,算是软硬两方面的渗透,既不会引起当地的反感与警惕,又能助力明朝的发展。

    之所以没有暴力的殖民,一来是因为明朝国力现在很是疲惫,二来是明朝上下对海外不够了解,需要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

    按照朱栩的判断,五年的时间就足够了,大明那些商人就会发现大明之外是一块块没有开发的沃土,那些土著荒蛮,愚昧,最重要的是,不堪一击!

    在政策上稍微引导,那些嗅觉灵敏的商人就会带着人,武器扑向世界每一个角落。

    那时,大明的联合舰队,海军已经发展成形,国力恢复后又有充足财力,人力支持。

    那会是一个盛况,一个朱栩期待已久的盛景,盛世!

    王文胜还在说:“联合舰队的编制,是以我大明为主,目前我明人有四万人,其他各处,尤其是西夷也不少。我们与西班牙的合作在深入,他们的很多地方我们的舰队,商船已经能自由出入,摩洛哥包括直布罗在内,已经不动声色的被我们掌握。尼德兰的鹿特丹港也能出入,来往商船渐多。英格兰那边警惕性比较高,与我们的合作有限,法兰克完全没有合作,他们好像只盯着陆上。奥斯曼那边,我们主要仅限于苏伊士,由于运河明年才能启动开挖,目前我们只有一个临时基地,明年才能真正掌握那条运河十里宽的地域……”

    王文胜显然有过腹稿,说的很有条理,让人一听就能有个大概印象。

    朱栩拿着鱼竿,神色不动,默默的听着。

    好一阵子,王文胜才有了收尾性的话,道:“臣打算明年开始,将舰队慢慢扩大,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扩大一倍,到十万人,两千艘船,主要兵士,将从倭国,非洲招募,训练。钱粮由联合舰队自给自足,臣希望内阁能提供必要的支持,不做干预……”

    朱栩听了半晌,比较满意的点头,道:“发展的不错,能在这个时候还想着扩大舰队,说明你还是有一些战略眼光的。内阁那边,朕去说,你无须担忧。”

    孙传庭需要集中精力应对‘新政’的挑战,因此对其他方面注意力不够,还试图削减各方面的预算。

    王文胜听着朱栩这么说,自然大喜,道:“臣谢皇上。”

    朱栩笑了声,道:“你从海外弄来的那些奇珍异宝,还不错,朕的宝库都快满了。银子今后就不要送了,朕的内帑还有一些,你留着发展联合舰队用。”

    王文胜一怔,猛的沉色道“皇上放心,三百万两对联合舰队来说并不多,不会有大影响,臣会按时送入皇宫。”

    联合舰队,神龙府以及其他一些机构,比如平王的那些生意,皇家庄园等,都会定时送入大笔银子入宫,充入朱栩的内帑。

    这些年下来,朱栩除了偶尔支出,他的内帑是相当的厚实。

    对于王文胜的话,朱栩不置可否,道:“说说神龙府的事。”

    魏良卿躬身,道:“皇上,目前神龙府包括我大明在内,各种商行已经有五百之多,涵盖了我大明商贸的方方面面。神龙府拥有商会二十六,商行一百三十七,商船三百艘以上。名下的商铺,庄园,茶庄,酒楼等过百,所辖的资产,换算之后超过两千万白银……”

    朱栩是心中有数,巩永固,王文胜听着着实吓了一跳,两千万白银啊,这还只是资产,如果加上拥有的特权,间接控制的商行等等,岂不是不可想象?

    魏良卿顿了片刻,又道“神龙府与大明内部的贸易越来越多,主要是做一个中间商,转卖去海外,因此,与海外的关系更多,尤其是近年与西班牙,尼德兰贸易的增多,外加开始与奥斯曼,英格兰以及其他各大小国家的贸易的不断推进,卖出去的货物与日俱增,今年的贸易额可能突破五千万白银,加上香料,火器,兵甲等特殊经营,盈利会高达三千万白银左右,如果再加上为朝廷增加的商税,会更多……”

    “因为有向海外收购粮食,购买土地,新建中国商贸城,国内对一些大小商人,尤其是相关矿,冶铁的投资等的一系列计划支出,上缴给皇上的,应该会在一千万白银左右……”

    “目前,神龙府主力打造的开放贸易地点有三个,一个是甘肃镇,主要面对的是蒙古以及更西的地方。一个是天津卫,主要是为了京畿,山右等考虑。另一个,是广州府,这个地方面对南海,不管是西夷还是其他贸易国,这里是最近的,是神龙府主力打造的地方……”

    “目前三个地方,除了天津卫外,甘肃划出了一个县大小,交给神龙府全权打理,广州府是两个县,神龙府已经接管,正在进行改造,明年投入使用,后年能改造完成……加上神龙府,一共有四个贸易区,如果计划顺利,再过几年,贸易额可能突破一万万白银,为我大明带来超过一千万的赋税以及两千万以上的利润……”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28章 年终的大事情

    魏良卿说完,贺云杉继续跟上。

    他道“皇上,神龙府的架构,是七大理事辅佐贵妃娘娘,理事会下设仲裁法院,司法所,刑狱司,海上缉私队等官方衙门,还有就是税务局,商务局,工业局,农业局等十八局,以此完成了神龙府的政体。天津卫,甘肃镇,广州府等,我们计划设置为县,归属神龙府管辖,一应设置,也仿照神龙府,相关名单,微臣会在年底前呈送皇上……”

    朱栩听着,思忖一阵,点点头道:“嗯,贵妃娘娘有孕在身,要在京中养胎,凡事你们要多担待。”

    贵妃娘娘,也就是布木布泰了。

    贺云杉抬头看了眼朱栩,欲言又止,道:“臣遵旨。”

    多担待那就是权力增加,他们自然愿意,只是,按照这个趋势来看,贵妃娘娘是不会再重返神龙府了,这个主事之人也不会从他们这些人中选拔,那新上司,到底是什么人?

    贺云杉不敢问,朱栩也没有回答他的意思,道:“外事院。”

    巩永固作为驸马,朱栩的姐夫,近年很是得到一番训练,外加这个位置能观看大明内外,视野是相当开阔,见识自然是有了。

    巩永固没有作为驸马的尊荣,反而更加谨慎小心,躬身道:“回皇上,外事院目前有一百二十人,一院四局八司,四局是亚洲局,欧洲局,非洲局,美洲局,八司是西拔牙司,奥斯曼司,美洲司,尼德兰司,英格兰司……外事院目前有两大任务,一个是拓展外交范围,深度,将借助各种渠道,触及更多的国家,地区,建立有效,稳固,长久的外交关系……第二个任务就是为我大明贸易提供助力,包括建立贸易方法方式,推动皇家银行,皇家贸易集团等在海外的建立……”

    “目前,在锡兰,巴拿马,摩洛哥,西班牙,尼德兰等相继建立了分行,计划在英格兰,奥斯曼,法兰克开设,各地的中国城也在有序的建立,目前总共有三处,锡兰,巴拿马,摩洛哥。皇家政院,军院,移民局等都在做准备,明年即将开始……苏伊士我们已经能畅行,奥斯曼那边虽然检查严格,一般的通行已不成问题……”

    “目前在神龙府是外国商人机构有七十多,在京城外国使者有四十多个,外事院借助联合舰队已经西班牙,尼德兰的商船,正在与更多的国家联系,在未来两三年,这个数字会翻一倍……”

    水里一直静静的浮标忽然动了下,朱栩握着鱼竿,直勾勾盯着,道:“做得好,朕已经通知内阁,将外事院提升为三品衙门,你回去做些准备吧。”

    巩永固神色微惊,旋又大喜,连忙站起来,道:“臣拜谢皇上!”

    内阁是一品衙门,六部是二品衙门,三品衙门,已然是大明高层,主事之人,也会是三品大员!

    朱栩一挑鱼竿,一个不大不小的鱼就被甩出水面,朱栩一边解着鱼,一面道:“你们都做得很好,内阁年终盘点,会有一系列的人事安排与奖赏,做好去新岗位的准备。”

    贺云杉,魏良卿,巩永固,王文胜都是跟随朱栩的老人,自然听得出,他们都要高升,齐齐站起来,抬手而拜道:“臣等谢皇上,吾皇万岁!”

    朱栩摆了摆手,甩下鱼钩。

    四人识趣,道:“臣等告退。”

    朱栩安静的钓鱼,四个人自己划船,慢慢靠岸。

    在他们还没有到岸的时候,海军大都督熊文灿,参谋长唐王,南直隶巡抚陈奇瑜,山东巡抚冯江峰等已经站在岸边,准备登船了。

    朱栩在神龙府坐着一些安排,京城的孙传庭也没闲着。

    在景正六年最后的几天里,京城接连发生大事情,除了孙传庭的大肆株连没有停止的迹象,他对朝局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

    六部侍郎十八位侍郎,两个被他勒令辞官,一个被他送入大牢,京城五品,四品的官员,二十多人被送入大牢。特别注意的是,兵部执掌的巡防营,被内阁收缴,交由内阁排名第四的阁老,议会议长,傅昌宗掌握。

    这对朝局的震动,自然很不一般。尽管普遍认为是轰轰烈烈的‘倒阁’事败后,孙传庭的秋后算账,对毕系的回击与警告,但这也说明,孙传庭已经彻底掌握朝政,再难被撼动了。

    孙传庭为了巩固权力,展现威望,动用了强大的权力,不止于对毕系进行回敬,其他人,甚至包括傅昌宗,周应秋在内,权力都受到了压缩。

    在这一年结束的最后一天,大雪纷飞,家家户户准备过年,与去年切割的时候,还是发生了一件大事。

    皇宫门口,有六十多个人齐聚,最老的看似七八十,老态龙钟,满头白发,年轻的也有四十多,他们穿的儒衫,聚集在皇宫门外。

    这些人,一般人还真不认识,但要是说出他们的名字,大部分读书人都会肃然起敬。

    因为这些人都是大明赫赫有名的大儒,即便是刘宗周在他们大部分人面前,都是学生辈,需要老老实实行礼。

    内阁都是读书人,被这群人的到来吓了一跳,孙传庭连忙命包理游去宫门口询问。

    包理游来到近前,赫然看到了他的老恩师,船山先生,连忙抬手行礼,道:“学生包理游拜见学生,不知先生到来,实是罪过。”

    船山先生,名叫刘曦之,是大明有名的大儒,威望隆重,三代书香,自身从未出世,一辈子隐居读书,在士林间,是闲云野鹤,神仙般的人物。

    刘曦之看着包理游,摸着白发,向着身边的人笑着道:“包理游,我的六个徒弟之一,对心学颇有研究,本以为他会继承我的衣钵,不曾想阴差阳错,居然入了仕途……”

    他边上一个老者,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笑呵呵的道:“太史公欲究天人之变,百死不悔,到如今千年转瞬而过,万变其里,未有不变之理,孙阁老,也算是慧眼识珠了。”

    包理游看着这些人,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但能与他老师船山先生在一起,显然都不一般。

    包理游对他们的来意不明所以,不动声色的警惕着。

    一番寒暄,一个老者笑着说道“我们出来,是为了支持孙阁老,支持‘新政’,支持变革。”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29章 参观皇宫

    包理游听了大喜,飞快的将这群文坛大佬迎接入内阁。

    ‘新政’之所以举步维艰,被处处诟病,除了太过超前,超越了大部分人的心里承受能力,还有就是缺少士林的支持。

    最为反对的,自然也是士林那些顽固的儒学大家。

    如果有眼前的这些大佬背书,不但能大大减少‘新政’的阻力,还将拥有更加坚定的舆论支持。

    孙传庭听到消息,自然大喜过望。他的威望不足,这些文坛大佬,正是雪中送炭。

    孙传庭亲自出迎,带着一干阁老,六部尚书,集体陪同。

    “这个内阁大殿,是先帝传位以来,皇上登极后,新建的仅有的两个大殿之一……”

    孙传庭带着这些人,参观内阁大殿,沿途做讲解员,道:“为了节省钱粮用于抗灾,皇宫里省吃俭用,从未奢侈,更没有大兴土木,连陵墓都被皇上否决……”

    船山先生背着手,在大殿里慢慢走着,似乎会意孙传庭的话外之音,道:“先帝与当今皇上,那是尧舜之圣,有众多人证,有传位诏书,即便是那些谋逆不臣之辈也未曾质疑,这件事,是为铁案,朝廷无需争辩,以免落入陷阱。”

    “所谓的‘铜臭皇帝’,这是一派胡言!”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先生,气的胡须乱颤,道:“都说圣人爱钱,可曾见过皇上有奢侈之举?谣言纷飞,无非还是为了阻挡‘新政’!若是亦步亦趋,墨守成规,只是东施效颦,何来知新?孔圣之后,何来亚圣?何来朱子,阳明先生?”

    “有些事情,要讲清楚,以免世人误会。有些道理,要讲明白,以免遗祸千年。圣人的很多话,遭到了曲解,半解,甚至是恶解。当能宋相说半本论语治天下,这是何等滑稽,还出自一国丞相之口?这对天下读书人是何等的误导,对天下官员又会造成何样的困惑?”一位五十多岁的儒雅中年人,神情肃然的说道。

    “读书治国,可以从书里学到治国的知识,为国久了也会有新的心得,因此,读书治国是相辅相成,哪里是读书决定如何治国?简直是荒唐!‘绝知此事要躬行’,当要书行合一,走万里路,观万海千川,方知天地轮廓,深究其理……”

    “读书为做官,这简直是谬论,是对圣人的亵渎!这种说法,要严厉批驳,朝廷对这样的人,不能任用!”

    ……

    一群人随着孙传庭参观着,不断的发表着一些看法,这些看法,令孙传庭等人大为意外,深合‘新政’的需要,就是他们以往在报纸上拼命宣传的东西。

    孙传庭等人带着这些大家,走过内阁,得到司礼监同意,开始参观内廷,乾清宫,御膳房,太医院等等。

    乾清宫已经好多年没有装修,看上去颇有些‘寒酸’,桌椅板凳,各种装饰也不见奢华。

    孙传庭道:“皇上速来喜素,酒肉女色皆很节制,皇后娘娘以及诸位娘娘一样没有什么奢侈,宫里一年的用度,不足天启年间的十分之一,万历年间的二十分之一……”

    船山先生看着颇显寒酸的乾清宫,感慨道:“凡成大事,莫不自律,皇上能持之以恒十多年,非常难得了。”

    “不错,外面的一些谣言,必须适可而止!”

    “谣言虽止于智者,但为了不被误导的民众,朝廷需要做更多的事情。”

    “我们避居乡野,潜心读书。对于黎民社稷,对于大明社会,未来发展,前途扼要等漠不关心,现在思来,确实是有些自私自利。”

    “我们当有力所能及的做些事情,不说国家社稷的大事,单单是乡里福祉也要有所顾及才是。”

    孙传庭等人听着,面面相觑。

    这些大儒,哪一个不是清高自傲,对于俗务避之不及,厌恶头顶,这次是怎么了?

    这些疑惑按耐在心底,孙传庭带着他们逛了皇宫,又出了大明门,来到宫外的六部所在,带着他们一一观看。

    之后甚至还去了皇家政院等地,将大明机构所在,通通走了一圈。

    这些儒学大家自然又发了一通感慨,话里话外都是支持孙传庭的内阁,支持‘新政’,呼吁孙传庭有所作为,无惧流言蜚语,勇往直前,披荆斩棘,扫除大明陈病旧窠。

    当晚,孙传庭宴请这些大佬,朝廷六部,包括宗人府,皇家政院,皇家银行等要员齐聚,与这些大儒畅谈。

    第二天一道早,有五十多明朝当世最为顶端的大儒的联名文章发表在朝报上。

    这篇文章是船山先生亲手操刀,写的不算华丽,但有理有据,结合圣人之言,又有新的解释,是固化的儒家思想向前迈的一大步。

    朝报已经覆盖所有身份,报纸发展这么多,已经有了相当一部分固定读者。船山先生这篇文章一出,在大明上下,尤其是士林之间掀起巨大风浪。

    这五十多个大儒,徒子徒孙的关系网相当复杂,一时间压住了很多声音,士林间支持‘新政’的声音甚嚣尘上,第一次盖过了反对声,占据舆论主导。

    接着,这些大儒的私人访谈开始,一些大编辑开始对他们进行访问,并进行记录,整理,第二天开始陆续发表。

    一连三天,有这些大儒背书,孙传庭的处境大为改变。加之权力稳固,还在进行的清扫,孙传庭四周不知道出现了多少支持者,出现了一呼百应的盛景!

    三天后,这些大儒要走了,孙传庭热情相送,还派了巡防营的士兵专门保护。

    大家们进京得到了很好的招待,临走还带了一些形式各异的‘润笔费’,算是皆大欢喜。

    轮到最后的船山先生,孙传庭刻意留了一下,冒着雪,在包理游陪同下,送船山先生出城。

    船山先生边走边说,道“‘新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孙阁老责任重大,望请坚持,勿要轻言放弃。”

    孙传庭点头应是,瞥了眼前面不远处的亭子,停住脚步,道:“老先生,现在该告诉我,你们为什么会一同进京来支持学生了吧?”

    船山先生一怔,看着孙传庭笑着道:“我还以为你早就猜到了,那你猜猜,谁有这么大本事,能请动我们这些深山老林,顽固不化的老家伙?”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30章 孙传庭筹钱

    孙传庭心里早有猜测,凑近一点,低声道:“皇上?”

    船山先生含笑点头,道:“皇上看似在避暑,暗地里一直没闲着。老夫与皇上一起住了三天,受教三天,羞愧异常,这才厚着脸皮出来,希望弥补一二。”

    孙传庭心想果然如此,那一丝警惕消散,脸上笑容多了几分,他道:“皇上虽然自认不喜欢四书五经,但比任何人都看的透彻,对其中的一些弊端更是深有体会。学生这些年对皇上的一些言论做过研究,发现虽与儒学格格不入,却深有其理,不能不重视。”

    船山先生背过身,望着雪天,感叹道:“皇上说与老夫说了‘务虚’与‘务实’这两个词,很有深意。虚实看似对立,但谁也离不开谁,过分强调一件事就是走了极端,就如同我们,不走出来,是看不到真实世界的。”

    孙传庭对于他们这些想法并不在意,有了他们这一次的支持,就足够他对士林的反对声有强力的反击。

    船山先生感慨一句,又笑着道:“好了,我该走了。皇上虽然说的有道理,我可不想被他说教第二次。”

    孙传庭等人附和一笑,道:“有劳先生。”

    船山先生没有再说,上了马车,在一众巡防营士兵护卫下,慢慢的上了官道,向南而行。

    孙传庭等他走了,忽然品味过来,转头看向包理游,道:“刚才老先生的意思,是不是说皇上快回来,或者已经回来了?”

    包理游一怔,迅速反应,思索着道:“年关将近,按理说皇上要回来的。皇上每年都是在慈宁宫过的,可能真的回来了。”

    孙传庭面露思忖,道:“年终的包裹,幕僚司写的怎么样了?”

    包理游道:“六部等各部门的报告已经汇总,幕僚司整合的差不多了,前几日司礼监还催促过。”

    孙传庭转身往回走,道:“让他们将草案立刻拿给我,不管是什么样子的,要快。”

    包理游连忙抬手,沉色道:“下官明白。”

    乾清宫这一次不止为孙传庭解决了眼前的困境,还将孙传庭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首辅位置,更是在寒冬腊月将这些大家请入京,背后付出的心力可想而知。

    月底的最后几天,孙传庭召集六部等各部门,彻夜开会,审核着去年的政务,又规划起明年的,一桩桩一件件,忙的是天昏地暗,没有半刻停歇。

    孙传庭如今是正式的首辅,手握大权,快刀斩乱麻的将最近发生的各种事情了结。

    比如皇家银行模板被窃案,傅涛以‘管理不当’为由,行政大错记录在案,算是结案。

    由此,也为傅昌宗解套,不为外面揪着不放。

    内阁新加入了赵晗,沈二人,人手,权力都大大增加,增强,效率提升了一倍不止,一道道政令酝酿,将会在明年年假朝休结束后颁布。

    没有不透风的强,内阁这边草案还没有确定,风声已经泄露出去。

    内阁这次要对整个大明,包括安南,琉球,朝鲜,金边等在内的知府一级官员进行调整,涉及的人数多达五百!

    这引起的震动可而想而知,太多的人安耐不住,纷纷寻找各种门路,想要探查究竟,为自身谋路。

    不说地方那些巡抚,即便是六部的大人们,门槛也被踏破,早就闭门谢客,不敢见人。

    孙传庭忙里抽闲,与内阁的阁臣,六部的尚书以及其他部门的头头脑脑挨个谈话,一面灌输他的改革计划,一面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获取他们的支持。

    吏部尚书,礼部尚书空缺,孙传庭几天下来,就轮到户部尚书张秉文了。

    孙传庭在包理游的陪同下,亲自到了户部,在张秉文等人带领下,视察着户部的政务,然后才坐下来,与张秉文对谈。

    孙传庭与张秉文的关系已经大大缓和,这次又是亲自来,算是给足面子了。

    张秉文投桃报李,道“首辅,户部关于去年的赤字,明年的预算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已经呈递上去。”

    孙传庭喝了口茶,道:“嗯,我已经看过了,这次来,我是要你几句实话。”

    张秉文眼神微凝,道:“首辅要什么实话?”

    孙传庭神色斟酌,道“我知道,目前各种赋税,大部分人还是户部在收取,总体还是由户部掌握,我想知道,明年的全部税银,内阁能动用的,到底有多少?”

    张秉文看着孙传庭,面露沉色,片刻道:“这件事,首辅为什么不问傅阁老。”

    大明的赋税,虽然几经改革,但落实下去的还很不足,总体还是要汇聚到户部,因此,赋税这一块,户部是最清楚的。

    孙传庭头歪了几分,盯着张秉文,道:“我要你的实话。”

    张秉文眉头皱起,沉吟一阵,道:“税务总局目前收取的主要是商税,去年一整年是三千八百万两,其中包括盐税,香料以及神龙府那边缴纳上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各地自行收取的。粮税是八百二十六万两,其他收入三百万,总数是五千三百万上下。去年支出是六千八百万,赤字一千五百万。因为神龙府的关系,明天的收入,可能会高达六千万三百万,但赤字,可能会高达三千万。”

    孙传庭知道,这是明面上的账簿,犹自盯着张秉文,道:“我知道还有一部分人去了别处,我想知道,我能否动用。”

    张秉文看着孙传庭,面色如常,直视着他道“首辅应该知道,这个问题,下官回答不了。”

    做为大明高层,他们都知道,大明除了正常赋税,还有一些比较隐晦的收入。

    比如,一些银子会不动声色的进入皇宫,成为内帑。这些是合法收入,是一些特殊原因下的结果。

    孙传庭自然不敢打这个主意,他要问的,其实是皇家银行。

    皇家银行作为大明发行货币的地方,每年透过杠杠,置换,放贷,旗下拥有的商行,田亩,商铺等资产盈利颇丰,这些利润没有税,也没有上缴国库,一直在皇家银行内外流转。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31章 两亿五千万白银!

    这部分有多少,除了傅涛与朱栩,或许傅昌宗都不清楚。

    但张秉文作为傅昌宗多年的左右手,心里应该有个大概。

    孙传庭目露严色,道:“我问的是,我到底能动用多少?”

    张秉文看着孙传庭,肩膀压力大增,默然一阵,道:“皇家银行今年打算置换一千万,发行两千万,总数三千万,债券暂拟定为五百万试水。皇家银行内部能动用的大概在五千万左右,如果皇上内帑首辅能请动,可能也会有不少。”

    孙传庭神色放松不少,坐回去,神色若有所思。

    这些只是张秉文的说法,具体多少,他还得再问傅涛,然后请示乾清宫。

    不过心里是有了大概,孙传庭没有继续为难张秉文,道:“关于税务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户部与税务总局要再商讨,内阁要细则!还有,皇家银行那边,你也沟通一下,一切,都要纳入大明律范围,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张秉文深深的看着孙传庭,道:“是,下官明白。”

    孙传庭又交代了一阵子,这才离开户部,转身就前往皇家银行。

    皇家银行改名后,越发显得高不可攀,不说有禁卫看护,门禁森严,这里的布置也别具一格,简直如同一个小型要塞,只能远观不能近。

    即便是孙传庭,也经过层层检查,在傅涛的陪同下,参观皇家银行,甚至还进了银库,观看了里面金银。

    孙传庭到底是首辅,没有多少惊讶之情流出,出来后,笑着道:“我还第一次知道,皇家银行已经有这么多家底了。”

    相比于张秉文,对于傅涛,孙传庭客气了很多,不止于傅涛是傅昌宗的儿子,还在于傅涛与朱栩的特殊关系。

    傅涛给孙传庭上茶,不动声色警惕的道:“这些都是担保银,从法律上来说,不是我皇家银行的,是那些储户的。”

    孙传庭岂会被这样的官话骗到,接过茶,道:“我刚从户部出来,张尚书说,想要银子,还得找傅大公子。”

    傅涛对此一笑,坐下来道:“张尚书怕是取笑我了,一般人来,下官或许能有,首辅来,只怕下官拿不出。”

    孙传庭哈哈一笑,指着他,道:“别人说这话我信,你说这个我不信。我也不兜圈子,未来三年,我需要至少两万万五千万白银,你能不能想办法筹到?”

    傅涛一怔,旋即若有所思。

    三年,两万五五千万,也就是每年八千万,对于皇家银行来说,着实不是大事情。即便利润不足,挪移贷款额度就是,再不行,就开动钞票机。

    问题的关键在于,傅涛不知道该不该开这个口子,如果以后内阁缺钱就找皇家银行,那怎么能成?

    皇家银行掌控着印钞机,要是无限制的印下去,非天下大乱不可!

    傅涛思索良久,道:“根据皇家银行的调查,民间藏银还在十万万以上,目前替换计划还不足五分之一。目前新币普遍被接受,旧币只是在一些乡村,偏僻的县府使用,还需要时间……三年,二万万五千万,如果单纯依靠皇家银行有些困难。下官可以从皇家商贸集团,以及通过各地分支银行借贷,应该不成问题。”

    ‘借贷’,也就说以国库担保,需要还的。

    对于这些,孙传庭不在意,很满意傅涛的态度,不像其他官员那般推三阻四,反而给出了办法。

    孙传庭笑着赞许,道:“外界都说傅大公子是财神爷,我看这话一点也不假!”

    傅涛苦笑,道:“下官现在也只是说大话,到底能不能借到,还两可之间。”

    孙传庭摆了摆手,道:“你说给我打马虎眼,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对了,皇上可有说,什么时候回京?”

    傅涛顿时有些后悔了,刚才担心孙传庭催逼,改了‘借贷’,现在看来,他是可以压价的。

    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奠定了内阁不能随便插手皇家银行,开动印钞机的恶列,傅涛轻松不少,闻言道:“前一阵子下官与皇上通过信,从信里来看,皇上可能还想去广东那边走一走,今年应该不会回京。”

    孙传庭知道,如果不是国事缠身,朱栩甚至可能还想出海,去台湾,马六甲走一走。

    孙传庭想了片刻,道:“后天在议会举行年终审议大会,你们都要到场,不能告假。”

    傅涛道:“下官明白。”

    孙传庭又询问了一阵皇家银行的情况,这才离开。

    孙传庭的一举一动都很受关注,他去的这两个地方,自然有无数人猜疑不断。

    但终究没人阻挡孙传庭,年终的报告,还是按照他的意图拟定的。

    主要还是三大方面,一个是吏治革新,第二个是商业规划,第三个是土地政策。

    每一个都不容易,是对大明或者说中原王朝几千年的传统发起挑战。

    这样又中央朝廷公开宣示,誓言改革进行到底,哪怕没有力量抵抗,还是会有大明方方面面的阻力。

    最后一天,议会进行表决,没有任何意外,百分百获得了通过。

    内阁等稍做准备,便进行了年假朝休。

    不管朝廷如何纷扰,明年又怎样,对于家家户户来说,过个高兴年就比什么都重要了。

    京城的热闹气氛渐渐升起,外加元宵节将近,热闹气氛从京城散发,到了大明每一个角落。

    皇宫。

    思维贵妃娘娘,带着皇子皇女,参拜皇后,太子,然后一群人前往慈宁宫贺年。

    虽然朱栩没有回京,难免有些失落,但一群女人孩子省去了更多的约束,倒是过了一个轻松快乐年。

    对于皇太子的确立,孩子们还有些懵懵懂懂,大人们倒是心里通透。

    海兰珠,布木布泰没有奢望,兴子没有孩子,更不会多想。倒是李解语,心里彻底松口气,他们母子不会再被架在火上,算是解脱出来了。

    皇宫这边开心了,外廷自然更是如此。

    摆在最高层前的困难,阻碍,担忧已经扫除,可以全身心的推动‘新政’发展了。

    明年,是孙传庭彻底掌握权力,对地方进一步渗透,对大明最基础,最根本,势力最大的顽固力量进行动刀。

    明年,注定会是热闹的一年。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3365/ 第一时间欣赏独断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官笙所写的《独断大明》为转载作品,独断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独断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独断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独断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独断大明介绍:
他是明光宗第六子,天启朱由校,信王朱由检的六弟,某一天,他觉得不能让朱由检做皇帝,在紫禁城里大喊了一声:我要做皇帝!
故事,由此紫禁城开始。独断大明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独断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独断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