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独断大明TXT下载独断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独断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官笙     独断大明txt下载     独断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432章 朱栩出海

    不管京城如何热闹,朱栩在神龙府也没有闲着。

    他参观了神龙府的神圣大教堂,接见了大教堂里的大教主以及诸多红衣主教等教职人员。

    明朝与教廷还是有争议的,对于明朝的这座大教堂以及私自任命大主教等在内的教职人员,教廷原本是强烈反对,但在西班牙的压力下,采取了不承认,不否认的态度,显然是留有口子以待将来。

    大主教名叫陈治用,是万历三十八年的进士,同时也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身后是十八名红衣主教,外加任命的各地主教,总共三十多人。

    这次采用的是座谈的方式,朱栩在正中央,与这些教徒谈话。

    “宗教,超脱尘世,却也离不开尘世,因此,终究有个落脚,有身份,那就是我大明人,中国人……”

    “那么,爱国,就应该是先天教义的一部分,不能打着‘上帝爱世人’,‘宗教无国界’之类的旗号,危害国家,伤害百姓。宗教或许无国界,但教徒有出身,有国家,应该有底线……”

    “现在,欧洲那边的教廷正在闹分裂,教义的争端正在演变成战争,我们不应当也不能够,对于教义,要综合,要实际,要客观的看,理解,推动不断的发展,要有新的合乎时代的内容,团结教众,造福教徒,不能走欧洲的老路……”

    朱栩笑语晏晏,与这些人谈心,说着他的一些想法。

    陈治用等人穿着浅红色的长炮,与欧洲的有很大不同,算是中西合璧,微微躬身,认真倾听。

    等朱栩说完,陈治用开口道:“陛下说的甚是,教徒也非不吃不喝的貔貅,有所取当有所付,上帝也不会只求不出。教会当知晓爱国,为国家,百姓,教众做出应有的贡献……”

    天草四郎在这里已经不少日子,明年打算回九州岛,成为绥海省的主教,宣传教义,传播上帝福音。

    他听着朱栩的话,十分赞同,不断的点头。

    朱栩说的有理有据,循循善诱。

    这些教徒,到底不是欧洲那种环境,数百年熏陶出来的,现在还不如那些人那般疯狂,有很重的儒家影响,在朱栩的声音下,莫能反抗。

    在朱栩走之后,这些主教们就开始对教义进行检讨,他们拟定之后,还需要上报内阁下属的宗教管理局进行核准。

    朱栩不止在大教堂走动,各大商会,船行,银行,税务等一系列机构,陆陆续续都走了个遍。

    朱栩这一圈动作,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用不了多久,神龙府就会大步发展。

    待了几天,还不过初五,朱栩就在神龙府登上船,从海路南下,前往福建。

    在这三天前,明贵妃兴子已经出宫,在禁卫的护卫下,在河间府登船,沿着运河一路南下。

    朱栩坐的船,名叫中山号,是海军的中舰,特点的坚固,载重多,炮火猛,缺点是行动慢,在大战中,简直是活靶子。

    朱栩站在船头,他身旁站着熊文灿,唐王以及南方战区大都督,卢象升。

    唐王看着远处茫茫海面,笑着道“皇上,琉球,绥海那边,正在与海军,联合舰队进行剿匪,目前海盗已经减少大半,来往商船受到的威胁大大减少……”

    朱栩感受着海风,心情格外的好,道:“嗯,海盗一时半会儿估计消除不了,只要持之以恒,会消灭干净的。海贸,是我大明未来发展最重要的方向,你们都不能掉以轻心。”

    唐王道:“是,臣明白。”

    朱栩‘嗯’了声,裹了裹棉衣,道:“熊爱卿,说说海军的情况。”

    熊文灿上前半步,道:“是,回皇上,目前海军建立了四大基地,青岛,台湾,神龙,马六甲,小基地七个,海参崴,济州,江户,首里,神龙府,厦门,琼州,兵力七万,大小舰船一千二百艘。中舰一百五十艘,其余是小舰,没有大舰……”

    明朝的大舰,只有一个,那就是洪武号,不过,洪武号已经卖给奥斯曼,在建的大舰要求比较高,外加经费问题,因此还没有入役。

    “目前,海军划分为四大海洋战区,一个近海战区,由五位都督负责……臣等在计划,明年再一次进行远洋航行,由唐王带队,对一些重要的地方,进行军事访问,最重要的查探水情,核准海图……”

    熊文灿说的这些,都是奏本里的,朱栩摆了摆手,道“这些不用说,朕问你,海军,明年打算怎么发展?”

    熊文灿看了眼唐王,有些谨慎的道:“臣等打算,还是以韬光养晦为主,这几年,通过训练,退役,储备的海军士兵已经有二十万,臣计划,继续加强训练,在合适的时机再对海军扩大……”

    朱栩笑了声,道:“怎么,内阁又削减你们的经费了?”

    熊文灿知道朱栩是明知故问,赔笑着道:“孙阁老那边似乎很需要银子,因此不止是海军,其他各部门也都被不同程度的削减了。”

    孙传庭在京城内外,不止从六部,皇家银行要钱,还要求地方上缴的比例提升,也对其他用度进行削减,显然是在为明年的事情筹备充足的资金。

    朱栩沉吟一声,道:“朕从内帑中,给你拨付三百万,舰船要增加,士兵也要增加,朕的意思是,宁缺毋滥,海军必须是精锐中的精锐!”

    熊文灿与唐王大喜,连忙抬手道:“臣等谢皇上,定不辜负圣望!”

    朱栩摆了摆手,转头看向卢象升,道:“卢爱卿,说说你的。”

    卢象升从军多年,面上风霜,双目炯炯,不动也带有肃杀之气。

    他抬手,道:“是皇上。南方战区,目前总数有五万大军,大营已经移到云南,常备军五万,步兵四万,其余是炮兵,骑兵。预备役的人数有十二万,只要帅府一纸征召令,就能迅速集合,并投入战场……”

    “南方战区目前主要的威胁,来自于缅甸,暹罗。暹罗的情形比较复杂,分分合合,时不时的想要‘收复’金边,但始终不稳,南掌近来频频出现义军,暹罗忙于应付,暂时无暇入侵。缅甸的情势更为复杂,现任缅王是他隆,他是一个仁君,专注内政,无心对外扩张,正在推行一系列的改革,努力弥合国内势力的分裂,但遇到了比我大明还棘手的问题,有分裂的危险,但缅甸实力还是不容小觑……”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33章 视察福建

    朱栩没有打断,卢象升继续说道“臣已经对两国进行严密的注视,军情处已经渗透多年,一旦有异变,臣等会第一时间知道,上禀皇上。”

    朱栩接过一个士兵端过来的茶,抱着茶杯望着远方,道:“嗯,刚刚收拾了倭国,短时间内,朕无力他顾,你们盯好了,必要的时候,要给予敲打。对了,明年太子册封大典,朕要在京城见到暹罗,缅甸的二位国王。”

    卢象升一怔,连忙道:“臣遵旨。”

    朱栩又回头看了几人一眼,道“太子册封大典应该在明年六月,到时候,你们都来吧,有些事情,还是要群策群力,有什么想法,集体商讨,总比闷在心里,做事做人都不顺畅的好。”

    “臣等遵旨。”熊文灿,卢象升,唐王齐齐抬手。

    ‘新政’太庞大,涉及太多,孙传庭又太急,很多人都有很多想法,需要一个时机,好好的交流。

    弥合分歧,共同向前。

    朱栩舰队南下,起码要用半个月才能抵达福建。

    京城里,即便是朝休,也是那些中小官吏的事情,内阁六部有太多的事情,极少有人告假。

    元宵节那一天,孙传庭召集朝野高官,野心勃勃的宣布了一项计划。

    朝廷将动用超过三万万白银,从地主手里赎回超过八万万亩的土地,进行重新分配。

    这个计划,在朝野掀起了巨大的震动,三万万两白银,这是多大的一笔数字!

    应声而起的是,各地田亩的价格水涨船高。

    虽然各地价格不一样,但大致是,上田一亩十五六,中田七八,下田二三,但随着孙传庭话音落下,一下子翻了三倍之多。

    孙传庭一面勒令物价局进行弹压,打击不法之徒,一面开始执行计划,第一个,就是辽东三省。

    辽东被划为三个省,这些年开垦,土地超过三亿亩,足以安排数百万人。

    外加朝鲜,琉球,倭国,安南,金边等可以安排,最起码五百万人有了去处,足以内阁安排一两年。

    内阁没有集中,大规模的购地,而是委托给了皇家商贸集团,以他们为中介,联合全国的商会,商行,由外而内,由易到难,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赎地计划。

    元宵节过后,官员陆续上班,内阁的一系列计划开始执行。

    第一步,就是吏治方面,吏部拟定的名单,涉及七品到五品的官员超过四百人,五品以上也有五六十,都是地方最中坚一群人。

    尽管是分批次的明升暗降,但任命的却大部人是政院系的,引来的反弹着实不小,一些地方上的官员颇有怨言。

    各地的官府,尤其是知府衙门,出现了千奇百怪的抵制。

    比如山东兖州府,新上任的知府,不但没人迎接,十天半个月居然没有人出现在衙门内。

    比如去四川上任的几个知府,接连遇袭,还有一个人被杀死,头被悬挂在城门上。

    更有甚者,一些人组织了万人书,要留下老的知府,阻止新知府上任。

    各种手段是层出不穷,目不暇接。

    孙传庭立刻命令警备总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扫匪行动,严厉的斥责地方的抗命,要求地方各级衙门做好新官员的上任,履职工作,为此,还罢黜了四川巡抚,以做震慑。

    对于商业的规划,主要是各部门的落实以及扫除歧视,限制,苛待商人的种种规定。

    对于这方面,反对者最多是口头上的,实处倒是很难,一系列政令颁布,外加商务总局,税务总局,物价局,执法局等不断的深入执法,严格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倒是是成了三大核心政策中阻力最小,发展最好的。

    不管孙传庭这边如何压力如山,面对什么情况,朱栩这个甩手掌柜,在二月初三,朱栩已经在福建了。

    福州府这些地方,朱栩已经来了第二次了。

    新任的福建巡抚是林日瑞,去年孙传庭上任后调任过来,是一个实干派,没有派系痕迹的老巡抚了。

    朱栩身边有卢象升,曹化淳等陪同,林日瑞跟在朱栩左侧,正常视察福州府外的一座荒山。

    林日瑞道:“皇上,福建的灾情虽然不如四川,贵州等地的严重,但也是艰难,即便朝廷免除了大部分灾情严重州府的赋税,还有所赈济,百姓们依旧是堪堪果腹……”

    朱栩等人听着,目光都看着这座荒山。

    林日瑞铺垫完,又笑着道:“好在朝廷推行番薯等多年,福建历任巡抚衙门,周府尽心尽力,大力推广,不止不少农田在种植,这些荒山,荒地,各地也组织百姓种植,由官府分配,这几年,已经鲜少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还能给朝廷上缴一些赋税……”

    朱栩看着,满意的笑着道:“福建的情况与贵州的情况很相似,前些年,王三善时常上书,说贵州十室九空,出现人对相食的惨况,这两年,倒是没有说过,想来情况应该是有好转了。”

    林日瑞是从甘肃,四川调过来的,对贵州情况有所了解,闻言道:“是,臣听说,王大人力主从贵州移民,时不时进京见皇上,毕阁老,因此贵州移民是最多,被百姓称为‘活命菩萨’……”

    朱栩背着手,转头看向他,道“你也想从福建移民?”

    林日瑞立即抬手,道:“皇上,福建虽然能勉强自给自足,但如果能有好去处,臣也想为治下百姓请命,请皇上,朝廷考虑福建的现状,进行移民,为灾民谋一个好去处……”

    朱栩按下他的手,道:“嗯,孙阁老已经给朕来信了,说是今年的主要移民计划,以云南,福建,广西为主,如果你们配合,三五年,移到安南,金边三五百万,不成问题。”

    对于移民,大明朝廷早已经不是生手,移民局早运行多年。

    林日瑞大喜,慌忙跪地道:“臣替灾民叩谢皇上,皇上才‘青天菩萨’……”

    朱栩弯腰将他扶起来,摆手笑道:“行了,朕可不喜欢这些高帽子,这些话,朕是背着孙阁老提前泄密的,你们要是传出去,孙阁老找朕麻烦,朕是不会认的啊……”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34章 饱暖思

    朱栩身边少说也有几十号人,哪里是要保密的样子?

    林日瑞感觉到朱栩的平易近人,越发钦佩,道:“是,臣明白。皇上,除了这里,福建还有不少茶山,去年茶农一年就卖出了二百多万两,海外有数十万,为福建贡献了十多万税银,皇上请移步一观……”

    朱栩脸上笑容更多,这林日瑞倒是知道他关注的重点,笑着与他走过去。

    一群人自然跟着,来到不远处的一座茶山。

    尽管是冬天,依旧能看到满山颜色,恍惚间,可见满山绿色,茶农繁忙的景象。

    朱栩眯着眼,认真的看着,心里思索,这么大的一座茶山,得产多少斤的茶叶,又能卖多少银子?养活多少人?

    林日瑞道:“皇上,这样的茶山,福建有数十座,每年的茶叶销往全国各地,海外的英格兰,尼德兰也很喜欢,他们是一船一船的买……”

    朱栩竖起手,道:“品牌,一定要打造好品牌,名声有了,价格才能上去,别人也不容易在别处种植,挤兑我们,可明白?”

    这能有什么不明白,林日瑞道:“微臣明白,一定谨遵皇上吩咐,认真打造品牌,做出好名声,维持价格与销路……”

    朱栩这才点点头,道:“走,去别处看看,听说你们福建大学有一座图书馆,号称是长江以南最大的??”

    林日瑞有些尴尬的笑着道:“这些都是外面吹捧之言,但这座藏,确实是福建上下集体的心血,藏书已经达数十万册,涵盖中外海内,尤其是一些珍稀古籍,在我们这里,即便不是原本也有手抄……不是微臣自大,不说跟政院的藏比,其他各处的,还得从我们这借书,抄书……”

    对于这样的攀比,朱栩自然是很高兴的,也来了兴致,道:“走!不跟你们打马虎眼,朕自小不喜欢看那些经书,对于旁门左道的倒是爱不释手,看看去,看看你们这座藏能不能留下朕……”

    林日瑞等自然大喜,引着朱栩返回,前往福建大学。

    福建大学的藏,真的是楼,并不是砖石高楼,而是占地十多亩的二层平楼,是一个巨大的八边形,中间以‘书’字通道勾连,看上去低调又大气。

    朱栩与一群人在里面走着,慢慢转悠,不时拿起几本书,走走停停,大半天。

    直到过了饭点,朱栩才醒悟过来,看着陪在身边的林日瑞,感叹道“古人说,唯书能忘我,这句话还真是对,走,吃饭去!”

    林日瑞陪笑,道:“皇上爱书,自然是好事。饭菜都是现成的,请皇上跟臣来。”

    朱栩看着陪饿的一群人,一边走一边道:“这里的藏书确实有些皇家政院那边也没有的,朕临走前,一定要带几本走。”

    林日瑞身边的福建大学校长,是原福建的学政,早就致仕,一个六十七岁的老爷子,牙都漏风,闻言笑呵呵的接话,道:“皇上要想喜欢,别说几本,就是全抄录带回去,老臣也能给皇上办到……”

    朱栩看了他一眼,道:“那倒是用不着,看不完,朕还要去一趟四川,留着路上看。”

    这个校长躬着身,道:“是是,皇上拟个名单,老臣亲手给您抄录,保证一字不差……”

    朱栩笑着点头,而后感慨道:“读书忘我,好书难得,这个藏一定要看好了。不能走水,也不能敝扫自珍,要发挥我们普及教育,扫盲的作用……”

    林日瑞等人听着,自然是连连保证,陪着朱栩来到食堂。

    早就准备好的饭菜端上来,或许是知道朱栩节俭,厌恶奢侈浪费,端上来的,都算是日常餐。

    朱栩看着满桌子摆的,虽然有鸡有鱼,但更多的是素材,馒头是芋头馒头,稀饭是芋头稀饭,看着就让人胃口大动。

    朱栩敲敲筷子,道:“随意吧,不用客气。”

    众人都是饥肠辘辘,还是等朱栩动筷之后,才纷纷狼吞虎咽。

    朱栩对福建这边的工作还是很满意的,吃完饭,又在福建大学逛了一圈,这才回驿站。

    回到驿站的时候,天色已经黑了,朱栩打发曹化淳等人去休息,这才回到房间。

    兴子穿着和服,没有北方那么寒冷,也就没有包裹那么严实,一身薄衣将玲珑娇躯显露的淋漓尽致,一见朱栩进来,连忙小跑过来,道:“陛下,您回来了。”

    朱栩活动了下肩膀,笑着道:“嗯,来,给我捏捏踩踩。”

    兴子抿嘴一笑,道:“是。”

    两人说着,各自脱衣服。

    朱栩换了大裤衩,裸着上身趴在床上。

    兴子脱了和服,换上了薄薄的单衣,由于胸大,衣服挂着,下面显得空荡荡的,一双长腿穿着白色长裤,俏脸如水,满身是初为人妇的少妇风情,抿着嘴,坐在床边。

    她白色小手拿过朱栩的手,开始揉捏起来。

    双臂,双腿,肩膀,腰椎,然后是脱掉鞋上床,如玉的双脚踩在朱栩背上。

    朱栩顿时响起嗯啊的闷哼声,身上更是响起骨骼交错的声音。

    这些年,他也算是养尊处优,虽然必要的锻炼没少过,却也有限,身体还是有些虚,在慢慢发胖。

    兴子踩了几下,低着头看向朱栩,睁着如水双眸,担心的道:“陛下,没事吧?”

    朱栩咬着牙,道:“没事,你踩吧。”

    兴子小心翼翼踩了一阵,朱栩感觉差不多了,道:“轮到正面了。”

    兴子俏脸顿时一红,双眸滴出水来,小心翼翼的从朱栩背上下来。

    朱栩翻过身,**着半身,头枕着双手,看着她道:“来吧。”

    兴子俏脸通红,慢慢的迈腿跨过朱栩,在他腰上坐下,伸出双手,俯下身,开始按捏他的肩膀。

    她一俯身,秀发从耳边垂落,宽敞的衣领敞开,露出里面一片白腻。

    朱栩不自觉的动了动身体,脸上笑容暧昧。

    兴子卷着袖子,洁白手臂在朱栩眼前,玉手揉捏着他的肩膀,抿着嘴,俏脸嫩的要滴出水来。

    朱栩一动,她俏脸更红,不自觉的挪动了一下翘臀,双手有些无力。

    朱栩双眼微眯,一把将她按倒,道“刚才你踩我,现在轮到我了。”

    兴子初为人妇,羞涩难抑,咬着嘴唇,闭着眼,耳朵都红了。

    朱栩嘿嘿一笑,道:“刚才我是怎么喊的,你也要这么喊。”

    兴子双手握着被单,娇躯发颤。

第1435章 好战言论

    倭国女人的好处应该就是好调教,在床上发展性很强。

    朱栩宫里那些,饱受儒家思想摧残,这么些年了还是放不开。

    兴子随朱栩在床上摆弄,配合还很好。

    ……

    第二天一大早,朱栩神清气爽,在林日瑞等人陪同下,再次在福建走访。

    主要还是看一看‘新政’各方面的情况,走访各个衙门,在观看民情,一直到晚上,他才回来。

    这次没有急着休息,而是坐在案桌前,拿着笔,认真的写着。

    这些天,他看了很多,有很多感触,要记录下来,回京后仔细琢磨,要对各种政策进行调整,反思。

    大明的基层的情况相当复杂,想要打破那些坚固有无形的壁垒,除了朝廷要坚决,强硬,还需要对地方进行怀柔,化解那些灰色角落。

    真正统治基层的,不是朱栩这个皇帝,也不是大明朝廷,更不是地方官府,就是这些貌似看不见摸不着的灰色地带以及里面无所不在的人。

    朱栩认真的写着,灯光下的侧脸,无比的认真,专注。

    兴子坐在朱栩边上,静静的看着他,眼神有崇拜之色。

    这是她的男人,大明的皇帝,中国之主,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男人!

    朱栩房外不远处,曹化淳垂手而立,闭着眼,仿佛睡着了。

    这个时候,一个宫女悄悄走过来,低声道:“曹公公,外面传信进来,说是有人给皇上送来两个女人,伺候皇上的。”

    曹化淳睁开眼,淡淡道:“什么人送来的?”

    宫女低声道:“据说是福州府的一个大户,祖上出过礼部侍郎,这次想来谢恩。”

    曹化淳瞥了眼朱栩还在书写的侧影,眼神有冷色。

    他很清楚,朱栩之所以带着这位贵妃娘娘,就是避免地方乱来,没想到还有人不开眼。

    但这件事还真不好处理,这大户居然能送到驿站,多半巡抚衙门那边推波助澜,至少也是睁一眼闭一只眼了。

    默然片刻,曹化淳道:“不管不问不听,明白吗?”

    宫女怔了怔,连忙道:“是,奴婢明白。”

    曹化淳看着这个宫女走了,又瞥了眼还在熬夜的朱栩,继续垂手闭目。

    驿站门外不远处的一个中年人,站在轿子旁,盯着驿馆门口,两个俏生生立着,清纯娇俏的少女,神色颇为激动又期待。

    自然,他注定失望了,第二天一早,巡抚衙门就会意过来,将他们统统给赶走了。

    朱栩在林日瑞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福建大学下面的一个院系,这个系,叫做‘未来系’,是对未来的文化,经济,科技,甚至是政体,国际关系等研究,展望,谏言的一个系。

    朱栩还听了一场演讲,演讲人是一个十九岁的大学生,慷慨激昂,对大明周边以及国际关系进行了十分热烈的宣讲,引起下面阵阵骚动。

    他的主要观点就是,大明是国中之国,天地中心,万民共主,其他都是小国,荒蛮愚昧,凶狠不化,朝廷不应该只专注于内政,应该有大视野,立足整个世界,传播王道,圣化,将整个世界纳入天道秩序中,维护大明无上地位!

    这已经类似于一种**裸的好战言论,尽管还披着一些外皮掩饰,还是让下面的一些师生感到不适应。

    儒家的教育里,‘仁’是最高无上的,哪里会有这种好战的言论。教导出来的官员,生员,自然也是以‘黎民’为重,不会为开疆拓土而轻启战端。

    朱栩与卢象升,林日瑞等都是都是便衣来的,朱栩倒是如常,林日瑞等人听着有些面色拘谨,小心翼翼的看着朱栩。

    这位学生的演讲,多少有些幼稚,不应该是大学生有的素质。

    这个学生很自然的,没有多少人赞同,很快课堂内走散一空,他也灰溜溜无奈的走了。

    朱栩等人随后走出来,林日瑞走在朱栩边上,道:“让皇上见笑了,这些学生还是有些年轻。”

    朱栩瞥了他一眼,有些深意的笑着道:“朕还以为,这是你故意安排的。”

    林日瑞顿时一怔,猛然惊醒。眼前这位皇帝陛下,虽然对外扩张有所节制,但在朝野也是公认的‘好武功’,对开疆拓土有着异常的执着。

    被朱栩这么一问,林日瑞有些不知所措。

    朱栩自然知道,这不是林日瑞安排的,走了几步,斟酌着道:“年轻人有热情,有想法,这是好事情。在学校里,要百花齐放,要百家争鸣,不能搞一言堂,罢黜百家这种事,在学校内可能再现……”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对儒家来说是一件极其重大的事情,不容挑战的。

    朱栩这些年对儒家的挑战也不止一点半点,对于这种事,尤其批评了不知道多少次。

    林日瑞虽然是儒生,却也不会有多大抵触,只当朱栩是给他台阶下,尴尬的陪笑称是。

    朱栩心里记下这件事,转头看向卢象升道:“明天启程去云南,在广东停留两天。”

    卢象升抱拳,道:“臣领旨。”

    朱栩又转向林日瑞,道:“晚上,朕会与福建大小官员一起用膳,咱们聊聊天。”

    哪里有皇帝没事跟下面人聊天的,林日瑞神色微紧,道:“臣遵旨。”

    在朱栩与福建官员晚宴的时候,京城的各部门一样忙的热闹。

    一只信鸽不知道从哪里飞来,落入大元帅府。

    负责信鸽的人将信取下,如惯例送入信房。本来平静的信房一阵紊乱,快速送入密室,翻译而出,又奔入秦良玉班房。

    “副帅,陕西的急信。”一个女将带着一张纸墨未干的纸,快速进来。

    秦良玉近年在京城,虽然忙碌,总比军中轻松些,身体好了不少,闻言抬头,伸手接过来,扫了眼,顿时剑眉一动,道:“又有民乱?”

    女将道:“是,看样子,应该是那个张献忠,目前规模不知道,但陕西既然报信,怕是不小。”

    秦良玉神色平静,若有所思一阵,道“你通知军情处,立即查清楚,我去见元帅。”

    “是!”女将应声,转身出去。

    秦良玉看着这封密信,思忖一阵,起身去见孙承宗。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36章 烽火再起

    孙承宗正在审阅这一年的军队改革计划,见秦良玉进来,放下笔,道:“出什么事情了?”

    显然,孙承宗之前已经听到外面动静,秦良玉没有废话,递过密信,道:“陕西又出乱子,看样子还不小。”

    孙承宗接过来,看了眼,没有在意,顿了一阵,道:“前一阵子,军情处密报,说从江南,有钱粮大规模的汇聚向陕西,看似合理,但透着怪异,有几个出处还查不到。”

    秦良玉听着孙承宗的话,不由微怔,道:“元帅的意思是?”

    孙承宗放下这封密信,道:“这件事是内阁‘新政’引起的,警备总部那边应该有能力处置。”

    警备总部前身是兵部下辖的各地总督府,孙传庭改制,将它改为隶属内阁的警备总部,分为四级,总部,地方三级,每个省警备兵力至少一万。

    陕西的地方比较特殊,现在还是农庄制,警备略有不同,但应对一些盗匪当是很容易。

    秦良玉会意,陕西移民出来最多,现在剩下的人口,可能不足三百万,地广人稀,又被集中起来,若要出大乱子,根本没有条件,算不上民变,最多是一些土匪流寇,凭借当地警备厅的兵力,轻松可以弹压。

    秦良玉沉思片刻,道“这封信,是否要转递到内阁?”

    孙承宗道:“转一下吧,再告诉熊廷弼,让他注意一下。”

    熊廷弼接替秦良玉,做了西方战区大都督。

    秦良玉道:“好,我去见一下首辅。”

    孙承宗微微点头,有些疲惫的拍了拍肩膀,看了眼外面,摇了摇头,继续低头看着。

    秦良玉走了一圈内阁,孙传庭看着秦良玉递过来的密信,面沉如水,眼神里闪烁着怒光。

    待秦良玉走后,召集内阁众人过来。

    傅昌宗,周应秋,赵晗,沈都在,一个个脸色一样不好看。

    周应秋冷笑一声,道:“还是有些人不死心,看来这次流放的还不够!”

    沈连忙阻止,道:“江南这一次已经有些伤元气,再继续下去,于国不利。”

    江南被轮番清洗,尤其是这一次,大规模的流放,着实有些伤害。再继续,就要影响国本了。

    孙传庭自然没有打算将江南真的血洗一遍,那后果太严重,目光转向傅昌宗。

    傅昌宗神色冷峻,道:“孙阁老那边既然转过来,那就说明,还没有到达民变,需要军队镇压的程度,命陕西警备厅调动,扫灭匪寇就是。”

    孙传庭也是这个意思,点头道:“就按傅阁老的意思办。对了,关于农庄制,你们觉得什么时候可以结束?”

    农庄制是李邦华在朱栩授意下建立的,主要是为应灾,暗地里的目的就是防止大规模的民变,现在陕西人口稀薄,灾情可控,按理说,可以进行划分土地等工作了。

    周应秋想了想,道:“这件事是李邦华做的,太子册封大典后,李邦华将调回京,任户部侍郎,到时候,还得让他去收尾。”

    赵晗顿了顿,道:“现在放开,是否有些早了?‘新政’今天已经引出民变,如果放松,怕是乱子更大。”

    孙传庭面无表情,片刻道:“嗯,这件事先放着,等李邦华进京,我再与他谈一谈。”

    众人没有意见,陕西的事情算是处理完,傅昌宗便道:“皇家商贸集团那边动作很快,已经在全国各地买下田亩超过两千万亩,已经上报户部,请求拨款,他们无法继续垫资了。”

    孙传庭听到银子就皱眉,工部那边提前拨出去近千万,用来继续工部停滞了几年的工程,并且还规划了数个大工程。

    其他的,更是花钱如流水,国库眨眼睛就干了。

    但皇家商贸集团那边垫资,是出于对内阁的信任,更多的怕是乾清宫的面子,不说皇家商贸集团是否真的没银子,顾及背后的朱栩,孙传庭也不能继续要求垫资。

    孙传庭抬头看着傅昌宗,道:“户部还有多少银子?”

    傅昌宗道:“赤字八百万,这还是削减各部门,各地预算后的结果,下半年官员的俸禄,现在还没着落。”

    孙传庭神色不动,心里有一丝不耐。

    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想从皇家银行那边拿钱,因为是‘借贷’,是有利息,要还的。

    对于恨不得将一分钱掰开两半的孙传庭来说,利息是一笔大数字。

    “我来想办法,让皇家商贸集团那边不要停,做好计划,银子很快到位。”孙传庭道。

    傅昌宗猜测孙传庭可能要从皇家银行借钱,也没有多言。

    沈道:“礼部那边的编撰的《景正改革纲要》、《儒言正说》、《景正改革二十八注》等已经成文,我打算在太子册封大典之后,公开刊印。”

    孙传庭这次展颜,道:“恩,草本先拿过来,我们先看看,议会那边再审议一下,确保没有漏子。”

    “好。”沈道。

    不等他们再说,孙传庭果断的道:“离年中还有时间,诸位找个时间,再去地方走一走,盯着他们,催一催进度,压力不能全在内阁。”

    众人接二连三的点头,这一年内阁对‘新政’推动力度前所未有,地方上也终于不再做缩头乌龟,这民间自然是沸反盈野,几乎是全民反对,压力不是一点半点。

    但陕西的事情,远没有他们预计的那么简单,没过两天,陕西的紧急信鸽再次飞入帅府。

    震动了孙承宗,秦良玉等人,不得不出大元帅府,来到内阁。

    孙传庭目露厉芒的盯着这封密报,冷声道“也就是说,陕西警备厅出动了两百人不但没有剿灭匪寇,还全军覆没?”

    秦良玉面色凝重,道:“从这封信来看,这群盗匪没有向以前一样进攻府县,而是在偏远的村落流转,攻击农庄,继而聚集更多的人。警备厅不熟悉农村地形,被埋伏,全军覆没也不奇怪……”

    孙传庭看着信上,匪徒口号‘重分田亩,不做官奴’八个字,神色冷漠。

    这八个字,是专门针对农庄来的,对于这些失去田亩,依托庄园生存的百姓来说,极具诱惑力,加上对实物,衣服等分配的不满,出入行动的限制,这些百姓很可能会被擅动,成为乱民,在陕西成星星之火,再次燎原。

    孙传庭盯着一阵,抬头看向孙承宗,秦良玉道“已经裹挟数千人了?”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37章 诏安

    孙传庭的语气多少有些不善,秦良玉平静点头,道:“怕是可能会蔓延到四川,山西等地。”

    孙传庭倚靠在椅子上,目光一阵闪烁,旋即沉声道:“帅府先不用动,只是出现了几千人的盗匪,算不上民变,还用不着大动干戈,我会命警备部协调处理。”

    孙传庭这几句话,就是将这件事定性为‘盗匪成乱’,而不是‘民乱’。‘民乱’是最严重的谋逆事件,需要军队镇压。‘盗匪’就是属于‘刑事犯罪’,分量骤低,只要内阁出手就行了。

    秦良玉心里担心事态扩大,转头看向孙承宗。

    孙承宗倒是能明白孙传庭面对的压力,如果闹成民乱,朝野的反对声会再次起伏,对‘新政’凭添阻力。

    “也好。”孙承宗沉吟片刻,道。

    孙承宗既然这样说,秦良玉自然没有意见。

    朱栩不在京城,孙传庭几乎一手遮天,即便是孙承宗,没有足够的理由也不会公开出言反对。

    孙承宗,秦良玉又讨论一阵,便出了内阁,返回帅府。

    路上,秦良玉道:“元帅,我对陕西的事情,有些担忧。”

    孙承宗漫步走着,道:“这些人没有如往常一样进攻富饶的州府,反而在偏远农村疾速流转,膨胀,显然不是一般人,有些想法。那个张献忠是当年军院的弃生,应该学了不少,有这点见识不足为奇。还有一些人给他们支援,多半是冲着‘新政’去的,首辅这么处置,倒也没什么错。”

    秦良玉神色忧虑,道:“这么处置确实没错,但陕西警备厅力量分散,等调集,准备好,只怕张献忠已经不知道发展到什么模样,到了哪里,如果真的让张献忠成势,其他各处怕是会群涌而起,酿出大乱子来……皇上,用不了多久就会到四川……”

    孙承宗听着秦良玉的话,神色渐起凝重,脚步快了几分,道:“这样,你以私人的名义,写封信给熊廷弼,让他密切注意陕川两省的乱事,必要时刻,要他当机立断,出兵铲除张献忠!”

    秦良玉这才点头,道:“好在我们改革的还算及时,军队控制得当,威胁被降到了最低。只要军队稳固,其他的,都算小事。”

    孙承宗却摇了摇头,道:“首辅那边一口气换掉了数百知府,这些人能不能控制局面还难说,那些县官与地方关系错综复杂,一个不好,可能会点火,烧成一片……”

    朝廷的大员都知晓朝廷的改革有些急功近利,不顾及民情,手段太强。主流的想法依旧是‘缓,稳,柔’的改良主义,只要最顶层的那些人,要的才是彻底的改革。

    这种改革心态,并不是这些高官内心自主产生的,而是乾清宫多年的培养,最坚定的意志来自于皇帝。

    秦良玉知晓孙承宗的意思,微微点头,道:“那各地也要准备一下,严阵以待,决不能有燎原之势!”

    孙承宗走入大殿,道“召集各司局的人,开会。”

    “是。”秦良玉应声。

    帅府很快召开了一个半秘密的会议,主要就是针对地方可能出现的大规模民变。

    孙传庭这边也没闲着,警备总部,兵部等官员被他叫到内阁。

    最后的决定,就是警备部部长陈新甲亲自前往陕西,协调周围四省警备力量,对各省的盗匪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扫灭。

    同时,‘维安’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公文的中,严令维持地方安稳,不得出现大乱子。

    陈新甲奔赴陕西,调令在之前已经下达,陕西省府两级警备力量,警备兵力有三千人,在西安府紧急待命。

    陕西巡抚郑酬庸现在忙的焦头烂额,日夜无眠。

    陕西的情况一直在堪堪稳定,这些年全靠不断移民,朝廷赈济,以及农庄制的勉强自给自足,这要是再有民乱,怕是内阁第一个问责的就是陕西巡抚衙门。

    一干参政参议同样神色凝重,一个个建言。

    “大人,现在首要的,是确保其他地方不被键入,必须控制那些大农庄,不能让他们成为乱民……”

    “还有就是要紧急通知各地的里长乡民,要他们组织好,不被匪寇裹挟……”

    “警备厅那边由陈部长接手,我们管不了,但是各地知府,知县,还得严令,确保他们不会轻举妄动,更不能与匪寇狼狈为奸!”

    ……

    郑酬庸听着,好一阵子,道:“嗯,这些立刻发文!我亲自去一下姚总兵,必要的时候,军队要介入。”

    众人心里一惊,他们听出来了,巡抚大人似乎不太看好警备厅。

    郑酬庸是孙传庭任命的新巡抚,上任不足一年,作为公认的‘改革派’,他压力很大,迅速又道:“那个张献忠有没有人熟悉,找个人,去游说一番,他要是肯接受诏安,本官答应他,既往不咎!”

    “是,下官这就去安排!”一个参政应道。

    郑酬庸这才点点头,心头还是不安,又道:“其他人,巡视西安府附近的大庄,给他们打打气,要他们坚持住,灾情很快就会过去。”

    众人点头,迅速分头行事。

    陕西这场‘匪乱’,与以往不同,以往是灾情,官员**所致。这一次,本质是反对‘新政’,反对孙传庭而起。

    这些孙传庭提拔的人,自然不竭余力,不会让孙传庭陷入不利境地。

    陕西反应很快,没有乱子的地方被安抚住,紧张情绪没有蔓延。

    陈新甲抵达陕西,整肃一番,便率三千人,向着凤翔府方向赶去。

    那里是四川,贵州的三省交界,山地多,地形复杂,又离官府远,是历来匪寇聚集,多乱之地。

    罗家寨。

    张献忠大马金刀的坐在一个木房内,看着下面的六个大汉,这是他的六大将。

    张献忠如今腰肥体胖,一脸的凶厉,看着下面的,声音粗犷的道“朝廷的诏安文书你们看到了,你们觉得怎么样?”

    郑酬庸的诏安书已经发过来,内容很详细,只要张献忠肯投降,不但既往不咎,还高官厚禄,重重赏赐。

    “大王,我们不能投降,投降就是死!”

    “大王,我们就与官军一战,我们近万人,还打不过三千人吗?”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38章 眺望漠西

    张献忠话音落下,有两个人异口同声,斩钉截铁。

    但其他人却没有说话,张献忠也没有开口。

    做为一个经所过短暂正统教育,知晓朝廷强大,京城富饶的人,张献忠可不想就这么窝囊的在穷山恶水与朝廷周旋一辈子。

    他不说话,下面的人顿时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继续。

    一个大汉,名叫孙可望,他揣摩着张献忠的心思,忽然道:“大王,陈新甲三千精兵已经不远,还携带火器,我们不是对手。其他各处也在逼近,要将我们剿灭在这里。现在,我们要么远遁贵州,要么进入四川。但贵州很穷,数十里无一户人家,养不活我们万人大军。四川关隘多,山路难行,不能去。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陈新甲没有合围之前,疾速行军北上,只要到了长城附近,我们就能纵横驰骋,无惧官军……”

    他话音一落,顿时有人嗤笑,道:“怎么北上,前面有好几个官军的驻地,即便跑出去了,长城附近的榆林关还有骑兵,咱们这不是送死吗?”

    “不能北上,我们去贵州,到贵州,就去云南,再去湖广,天高皇帝远,谁也不能把我们怎么样!”

    张献忠的这六个人也是派系横纵,孙可望一说,反对声就想起。

    孙可望没有解释什么,表情平静。

    几人争论几句,陡然反应过来。

    北上是不能,穿过贵州,去云南,湖广?这不是扯淡吗?他们一万人穿省过府,远离陕西跑到千里之外?

    脑子坏了的人都不会这么干!

    别说他们不愿意,下面那些人肯定更不愿意背井离乡。

    张献忠面无表情,看着孙可望,道:“你是说,同意朝廷的诏安?”

    孙可望道:“那也得看朝廷给的条件。比如大王,起码得是一个副总兵,在京城给一座大宅子,白银万两……”

    其他人不知道是看清了大势,还是知晓了张献忠隐秘的态度,都看着他,不说话。

    张献忠眼神闪烁一番,道:“朝廷能给?”

    孙可望淡淡一笑,道:“他们现在那么多事,不会跟我们耗,我敢肯定,朝廷十有**会同意。”

    孙可望话音落下,其余人蠢蠢欲动,表情十分渴望。

    既然张献忠能得到副总兵的高位,他们也少不了一个都尉吧?要个大宅子,七千两银子,不过分吧?

    张献忠俯瞰着下面,神色不动的道:“大家放心,我有肉吃,定然要分大家一分,好处绝对少不了!”

    孙可望等人连忙站起来,大喜的道:“多谢大王!”

    张献忠微笑,眼神有着期待之色。

    能做官,谁愿意做匪?

    孙可望等众人情绪平复一点,又道:“大王,那南方来的那几个商人,我们……”

    张献忠皱眉,他起事没多久,就有人给他送钱送粮,目的只有一个,要他闹得越大越好。

    现在,他们准备接收诏安,这些人,是供出还是继续隐瞒留有他用?

    “再说。”张献忠道。

    这个模棱两可的态度,就相当于默认要隐藏那些商人了。

    张献忠这边商量妥当,立刻释放消息,郑酬庸的使者进入寨子,与张献忠密谈。

    双方很快有了结果,使者返回陕西的时候,先见了陈新甲。

    陈新甲见陕西能诏安,不开战,自然再好不过。

    不过五天,从京城的信鸽就飞回陕西,帅府任命张献忠的任命状以及他所属的六个人的都尉的任命,外加应承的银子,大院子房契,地契等一起。

    张献忠等人就此被陈新甲收编,护送着回西安府。

    陈新甲不是进士,只是个秀才,在大明也算是异数,凭借功勋上位。对于这些乱匪,自然不会掉以轻心,看似委以重任,实则是层层监视。

    一场本来可能的大乱,被郑酬庸诏安,轻松消弭,朝廷自然大加赞赏。

    张献忠很快就被调往倭国,镇压倭国的起义,在西安府只停留了不过两天。

    而后警备总部获得了三百万的‘维安金’,用于维持地方稳定,扫除匪盗。

    朱栩倒是不管孙传庭那边的麻烦,在广州待了一阵子,视察了神龙府下的两个县,做了一番规划后,没有多停留,转去云南,而后穿过贵州,进入四川。

    这一走下来,就到了四月中。

    熊廷弼在四川,任西方战区大都督一年多,已经基本熟悉四川,掌握各地军队。

    朱栩已经在甘肃镇,站在城上,眺望北方。

    熊廷弼,祖大寿,赵率教,马祥麟等陪同,一样目视远方。

    朱栩背着手,拿着马鞭,指着西方道:“在汉朝的时候,这一片就都是我中国之地,千年下来,几经流转,已经不复中华痕迹了。”

    熊廷弼等人知道,军情处,锦衣卫十多年来一直在对西方渗透,大明甚至有青海,西藏,新疆这样的虚省。

    由此可见,皇帝对这片目视不及的地方早有想法。

    马祥麟立即附和,道:“皇上,漠西蒙古早已经臣服,那这里就是我大明的国土,教化之事,还需兵戈先行。”

    熊廷弼瞥了他一眼,道:“皇上,漠西蒙古虽然四分五裂,面对的敌人比较多,但实力尤强,非一战可定,还需耐心等待时机。”

    朱栩转头看了看,目光落在祖大寿,赵率教身上。

    祖大寿稍显木讷,反应却奇怪,道“皇上,可以逐步吞噬,先从漠北蒙古入手,近来他们有些不老实,要求非常多,有要挟朝廷之意。”

    赵率教紧跟着,道:“皇上,臣陪同曹大都督西行一路,见到了太多,都是荒蛮不化,野蛮成性,当需王道圣化。”

    朱栩不禁笑了声,要是以往,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肯定一大堆理由来反对,‘和’字在大明是深入骨髓,现在能有这样的态度,朱栩很是欣慰。

    “朕不着急,”

    朱栩背着手,感受着来自戈壁的寒风,道:“你们也不用急,给朕盯紧了,五年之后,朕要再来!”

    熊廷弼等人感觉到了朱栩勃勃野心,还有一种无法言喻的强烈信心。

    今年是景正七年,历史上的崇祯十三年,最多还有五年,灾情就会慢慢消退。

    那时,‘新政’已经差不多完成,大明的国力会飞速恢复,加上海贸的助力,将会有一个不可预期的腾飞!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39章 归来

    朱栩在甘肃镇待了几天,视察了军队、要塞以及战略规划。

    这里历经秦良玉,熊廷弼二人,朱栩也指摘不出什么,很高兴的转道去成都。

    四川巡抚卫雍等陪着朱栩在四处走动,介绍各种情况,体察民情。

    从城外回来,卫雍与朱栩在一个小茶馆歇脚。卫雍见四下无人,这才道“皇上,四川的灾情比陕西严重,民乱也比陕西重,虽然最近几年经过林巡抚,秦元帅的多番整治有所恢复,但总体来说,依旧是民不果腹,民心疲惫,士气低迷……”

    四川不止有民乱,还土司作乱,多年前,还发生土司十万大军围困成都的重大叛乱事件。

    朱栩喝着茶,目光看着各处。

    卫雍历经浙江参议,贵州参政,陕西参政,资历非常厚实,对四川,陕西,贵州等的情况尤为了解。

    他见朱栩似乎心不在焉,继续道:“皇上,贵州,四川,湖广,陕西等地的聚集的土司已经在移民中被分散在各地,已经没有作乱的危险,四川已经移出去三百多万人口,压力大减,勉强自给自足……”

    朱栩转过头,看向他,突然道“你觉得,制约四川发展的问题有哪些?”

    卫雍一怔,迅速反应过来,道:“四川是天府之国,沃野千里,若是灾情过去,‘新政’得以完成,必然百姓富饶,安居乐业,成为古往今来,最富盛的时期……”

    朱栩看着他,摇头道:“朕说的不是这个,嗯,比如灾情之后,制约四川进一步发展的限制条件有哪些?”

    卫雍满脑子是应对眼前的灾情,对日后还真没怎么考虑,加上自古以来的官府都专注农桑,这里面有什么要刻意上奏的吗?

    卫雍心里飞转,一时间有些不知道如何回答。

    朱栩暗自摇头,眼前的这些大人们还是没有对商品经济有所重视,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发展。

    朱栩也知道,现在说这些有些早,喝口茶,淡淡道:“工部那边在大力的兴修水利,修桥铺路,构筑全国的官道网落,四川道路难行全国首屈一指,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卫雍连忙道:“臣已经向朝廷申请了专项资金,对四川的道路进行规划,准备用五年时间,在四川开辟六条主官道通向四周各省,勾连京师,南直隶等地,内部各府也将陆续打通,确保官道通畅……”

    朱栩微微点头,笑着道:“嗯,道路畅通是发展的第一要素,要放在心上。朕从内帑,每年给你们四川巡抚衙门拨付五百万,你们要成立专门的道路部门,用以四川的道路建设发展。”

    卫雍神色大喜,站起来抬手道:“臣替四川百姓,拜谢皇上!”

    朱栩压了压手,道:“先别急着谢恩,你们要不折不扣的使用,不能挪用这些银子,全部专款专用,你做好规划上呈给朕看。朕,内阁,工部每年会派出多轮次的监察,这一件事你亲自盯着,要是出差错,朕就拿你问罪!”

    这些卫雍自然连连保证,就差拍胸脯了。

    朱栩懒得听他的大话,继续在四川各地走着。

    四川的情形确实很不容易,哪怕有番薯等的推广,还是时不时有人饿死,即便饿不死,也只能堪堪果腹,没有半点剩余。

    在四川待了七八天,朱栩启程前往陕西。

    他这次是微服私访,没有惊动陕西巡抚衙门,直接进入了几个州府的农庄,深入了解其中的运作与问题。

    这个农庄,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农庄,更多的是聚集了一群人,划分一些地方,同劳同休,然后由农庄分配每个月的粮食,因为移民造成的人少地多,外加番薯等的集中种植,可以说温饱没有问题,外加劳作间隙,还有各种手工生产做为弥补,可以说,除非是农庄出现**,不然不会有人冒险造反才对。

    朱栩转了几个,继而进入西安府,走入最大的一个农庄。

    这农庄有三千人之多,农田三千多亩。农庄里有大食堂,学堂,工厂,衣坊,甚至还有一个银行的支行,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社会,虽小,五脏俱全。

    朱栩在这里待了两天,然后不动声色的离开,径直向山西走去。

    在山西朱栩又逗留十多天,这才回京。

    时间,已经到了六月,朝廷准备的皇太子册封大典已经准备就绪,定在六月二十一。

    而后宫给朱栩选的秀女也已经完成,本来是三人,最后一人选不出,定了两人。

    朱栩是悄悄回京的,没有入宫,而是住进了曹家。

    曹文诏的皇家军团驻扎在廊坊,离京畿就是一步之遥,在朱栩入京之前,他已经等着了。

    曹家的院子后面,有一个澡堂子,朱栩,曹文诏两人如过去一样,在堂子里泡澡。

    曹文诏虽然年过四十,模样还是很健硕,半躺在朱栩右侧不远,笑着道:“皇上,您要是再不回来,内阁就要炸开锅了。”

    朱栩毛巾蒙着脸,热气遍布全身,声音闷闷传出道:“怎么了?”

    曹文诏嘿嘿一笑,道“内阁传出风声风,想要降低兵部,刑部的品级,归为内阁的直属衙门,三品,甚至是四品。”

    兵部,刑部都是二品衙门,尚书也是正二品的大员,要是这两个部门被降低,不止是两个正二品,还有六个从二品,无数的三品,四品,五品等官员会被依次降低。

    再涉及到两部门主掌的各种事务,牵扯就更多,别说内阁炸开,就是到朱栩手里也要斟酌再三。

    朱栩笑了声,道“刑部还好说,权责较小,刑部尚书也算权小言轻,兵部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过去的兵部,主掌大明内外军务,朱栩连翻改革后,依旧主管日常事务,包括一部分后勤,商贸进出口,还负责新兵训练营。现在的大元帅府与兵部的关系也是千丝万缕,哪怕是孙承宗督师辽东,当年挂的也是兵部尚书衔。

    另外,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兵部尚书是张国维,这个人是毕自严的政治遗产的继承人,是毕系在朝廷的代表,有人要动他,毕系上下哪里能束手待毙。

    这说不得又会是一番热闹。

    曹文诏自然也知道里面的道道,轻轻翻了翻身,道:“皇上,现在朝野弹劾张尚书,那叫一个声势浩大,群情汹涌,怕是不等孙首辅出手,张尚书也要扛不住压力辞官了。”

    孙传庭地位日渐稳固,权势扩张的飞快,既然内阁透出口风,自然有的是人上赶着表现。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40章 孙承宗要隐退

    朱栩听着曹文诏的话,将毛巾拿下来,在热水了转一圈啊,拧了拧,又蒙在脸上,道“内阁那边怎么说?”

    曹文诏看不清朱栩的神色,从他话里也分不清什么,于是有些谨慎的道“傅阁老,周阁老态度不明,靖王,汪阁老明确反对,认为这样动作太大,需要仔细斟酌后再定。赵阁老,沈阁老也是有些迟疑,希望明年再做考虑。”

    朱栩没有说话,心如明镜。

    刑部与汪乔年的大理寺,靖王的督政院联系最多,合作相当紧密。汪乔年,靖王应该是担心孙传庭动完刑部,会对他们出手,限制他们的职权,‘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于是将刑部挡在前面。

    赵晗,沈担心的或许这两个部门的‘倒塌’,会对朝政造成重大影响,也有意凸显在内阁的存在,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至于傅昌宗,周应秋,是在等朱栩的态度,没有轻易表态。

    曹文诏见朱栩还是不说话,慢慢躺进水里,没有再多说。

    他对朱栩很了解,哪怕多年没有相处,还是能感觉到,这位恩威深重,心思不可测的皇帝心里自有想法,他言多必失。

    不等曹文诏躺好,朱栩便道:“孙阁老找的你?”

    内阁里还有一位特殊人物,就是孙承宗,他的大元帅府与兵部关系最为密切。

    做为次辅,他不能公然反对孙传庭,毕竟以他的资历开口,孙传庭会很被动,造成内阁的撕裂,对立。

    曹文诏没想到还是被看穿了,坐起来,躬身,语气有请罪之意,道:“是,孙阁老与首辅讨论过,但首辅似乎坚持己见,不肯退让。”

    朱栩从毛巾内发出鼻音,只有一个字:嗯。

    这个倒是不出意外,兵部,刑部,在孙传庭眼里,确实有些大材小用,职责匹配不上地位,自然要降低。

    孙承宗看来,兵部暂时还不能动,至少等帅府完成既定改革计划,从兵部手里接过诸多职权,巩固后,才能开始。

    孙承宗找曹文诏来与朱栩说,一来是降低调门,不给外人觉得他在反对孙传庭的印象。二来,也是很直接的告诉朱栩,孙传庭急了,他反对,希望朱栩从中周旋。

    曹文诏见朱栩还是不说话,心里有些忐忑。

    他这次来做这个说客,也是不得以,除孙承宗的面子外,兵部的改革也牵扯到皇家军团,贸贸然降级,皇家军团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朱栩感受着水温,一身疲惫去了大半,长吐一口气,这才道:“听说,曹鼎蛟在吏部颇受排斥?”

    曹文诏脸色微僵,越发谨慎的道:“政院系的在朝野普遍受到排挤,不止他。”

    皇家政院的生员,没有经过正统的科举,他们那些前辈都是挤破头进来的,而皇家政院似乎只要按部就班读书,就能得到政院的安排,进入朝廷,被排挤也不意外。

    朱栩这次又没说话,泡在水里一动不动。

    曹文诏知道他孟浪了,不该插手这件事,默默的躬身在那。

    好一阵子,朱栩摆手,道:“不用那么紧张,没多大事情。你回孙阁老,就说兵部未来三年不会降品,让他不要担心。”

    曹文诏这才松口气,道“微臣明白。”

    朱栩再次拿开毛巾,一边拧水一边道:“听说,孙阁老想要致仕了?”

    曹文诏不敢大意,道:“都是外面的传言,孙阁老没有表态。”

    朱栩心知肚明,这次是孙承宗刻意放出来,,道:“孙阁老为国操劳一辈子,古稀之年还奔波不断,朕也深感愧疚。这样吧,你告诉孙阁老朕的口信,想要休息就在京休息,事情可以交给秦良玉,但不准致仕,每个月进宫一次教导太子,没有其他要求了。孙阁老有什么想法,你来告诉朕,无有不准。”

    毕自严致仕后,即便有朱栩的保护,想要清算毕自严的人依然大有人在,对张国维的攻击,实则就是对毕自严的反攻倒算。

    朱栩不允许孙承宗致仕,一个是当初的承诺,另一个也是在保护他。

    在位,不是谁想攻击都有那个胆子,能力的。

    曹文诏深明朱栩意思,道:“臣明白了,一定会逐字逐句转达给孙阁老。”

    朱栩再次躺下,毛巾遮脸,声音闷闷的道:“李定国怎么样?”

    孙承宗不止位高权重,在大明享有盛誉,在文坛也是领袖级别,却甚少有门人。只是前些年在朱栩的授意下,收了李定国。

    既然孙承宗有意退隐,李定国作为孙承宗的门人,将会继承他在朝野,尤其是军方的政治遗产。

    曹文诏知道朱栩的意思,还是沉吟一声,道:“李定国刚刚弱冠之龄,虽有有能力,功勋,但也不能提拔过快。”

    曹文诏的意思很明白,李定国太年轻,没有什么根基,过于抬举,会有拔苗助长的后果。

    朱栩盖着毛巾的脸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宫里的皇嫂为了小永宁的婚事伤透脑筋,选一般人家吧,怕治不住小永宁,让她折腾出祸事来,不能和和美美一辈子;稍微有点背景又怕卷入朝廷的纷乱中,小永宁难得善终,不能平平安安。

    可以说,他皇嫂这个母亲做的很不容易,早年为朱栩担惊受怕,现在又为小永宁日夜难眠。

    但朱栩心底早就认定了李定国这个侄女婿,虽然小永宁现在懵懵懂懂,李定国似乎也无意,但总得他这个做皇叔的撮合不是?

    曹文诏不知道朱栩的心意,只能默默陪着,继续躺下。

    随着这位皇帝陛下的长大,心思如海越发不可揣度,无形的威严下,不怒自威。

    朱栩洗去一身疲惫,便在曹家大院走了走,回到他的小院,在屋檐下,摆起火锅。

    这个初夏不冷不热,正好吃火锅。

    兴子在路上已经吃过好多次,也非常喜欢这个吃法,跪坐在朱栩边上,认真的摆弄。

    朱栩坐在椅子上,犹自思索着京中的事情。

    孙传庭想要降低兵部,刑部的品级,是出于优化朝廷权责的目的,也不乏趁机打击反对者的意图,但这两个部门确实有些不太合适现在的朝廷,降低是合理,且必须的。

    孙承宗掌握军情处,知晓他秘密入京也不奇怪,他突然想要隐退,怕是不想在未来的日子里出现他与孙传庭正面对抗的局面,那样的后果太可怕,对孙传庭,对内阁,对‘新政’会有不可预估的伤害。

    当然,最后走的,可能还会是他。

    正是预感到这样的局面,他才会决定提前离开?

    朱栩心里默默轻叹,轻轻摇头。

    说到底,孙承宗的想法与毕自严很接近,是渐近型的改良主义的支持者。面对彻底改革派的孙传庭,还有背后的朱栩,他与毕自严一样,迟早都得离开。

    这是很多人都能预料到的局面,区别在于时机,何种模样。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41章 由不得你

    朝野知道朱栩回来的寥寥无几,依旧热闹着他们的热闹。

    张国维似乎感觉到了危机,连夜将李幼唐,许杰等叫到他家里,商量对策。

    许杰作为顺天巡抚,也是位列朝堂的三品大员,此刻坐在张国维下首,面色凝重。

    李幼唐是毕自严的关门学生,身居商务总局局长,四品大员,都是毕系在朝廷的中坚。

    如果这个时候有烟草的话,这里定然早就烟雾缭绕,看不清彼此肃容,忧虑的脸了。

    好一阵子,许杰开口道“不管首辅的目的是什么,都要阻止他,不然朝局非大乱不可。”

    李幼唐看了他一眼,道:“外面弹劾尚书的奏本已经堆满内阁,周阁老一大早去我那,还有意无意问我……张尚书的事是否属实?”

    张国维脸色微变,道:“周阁老还说了什么?”

    周应秋与傅昌宗是一条裤子,他们的话,往往代表乾清宫的意思,由不得张国维不紧张。

    李幼唐摇头,道:“没有。”

    张国维不敢放松,道“司礼监有什么消息?”

    李幼唐道:“没有,刘公公除了日常事务,其他的不曾多言。”

    张国维皱眉,沉思不语。

    兵部降级,不止意味着他失去权力,前途暗淡,也会对毕系造成重大打击。

    孙首辅这个手段太厉害,有理有据,让人辩驳不得,外加有一群人随风起浪,形成朝野共趋的大势,他们不低头也得弯腰。

    许杰思索半晌,还是道“这件事,还是得看皇上的态度,必要的话,请毕阁老给皇上写封信,兵部不能倒。”

    兵部要是倒了,某种程度来说,毕系也完了。

    李幼唐反对,道:“毕阁老要是写信给皇上,怕是首辅那边会震怒,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出此下策。”

    张国维赞同李幼唐的话,道:“首辅对毕阁老有所警惕是正常的,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怎么阻止首辅对兵部的降级,迫在眉睫,没有多少时间了。”

    从内阁透出的风声,孙传庭可能会在太子册封大典之前有定案,大典后执行。

    李幼唐与许杰对视一眼,没有说话。

    孙传庭大权在握,强势的无可匹敌,如果背后的皇上不说话,谁能阻止孙传庭?

    张国维看着两人,猛的站起来,道“我去见傅阁老。”

    张国维说走就走,也不顾及李幼唐与许杰还在。

    许杰与李幼唐站起来,跟着走出偏,目送张国维的背影。

    许杰道:“傅阁老只怕未必见他。”

    李幼唐神色如常,道“傅阁老纵然最近天庭,可也未必能阻止首辅,如果是我,我会去找孙阁老陈情。”

    孙阁老,也就是孙承宗了。

    许杰若有所思一会儿,道“孙阁老不关朝政,怕是未必肯插手。”

    李幼唐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心里轻叹一口气。

    当初毕阁老提拔,亲近的人,品性都与他很接近,对一些事情看的不透彻,或者说,对一些事情刻意的回避,不愿意触碰。

    张国维迅速来到傅昌宗府邸,亲自敲门。

    傅昌宗本想避而不见,思索再三,还是将他请到了一个凉亭。

    张国维不等客套,迫不及待的就道:“阁老,不说兵部负责的朝廷事务,单说训练营涉及到数十万士兵,更不用说他们的吃喝用度,贸贸然这么降级,要兵部如何向他们交代?一不小心就会出大乱子的!”

    傅昌宗平静的喝茶,看着张国维,道:“那些弹劾的奏本上说,你在新兵营培植私人,拉拢军院的生员。还打着毕阁老的旗号,拉帮结派,有结党之嫌,这些,你都没有上疏反驳,是默认了?”

    张国维眉头紧拧,道:“阁老,非是下官默认,而是清者自清,下官不需要辩驳。现在,下官更担心两部降级,对朝政的影响,还请傅阁老指教。”

    张国维拒不承认那些奏本的指责,咬紧关心朝政的为国之心。

    傅昌宗看着他,道:“有没有,你心里有数,我不问。毕阁老身体不太好,皇后娘娘派了两批御医了,你没有去关心一下?”

    张国维见傅昌宗始终不理他的问题,面色有些凝重,还是平静的道:“下官已经让长子去了,回话说,已经渐好,没有大问题。”

    傅昌宗看着他,又端起茶杯,忽然道:“新兵训练营,听说有不少你的门人,提拔的有些快,各大战区颇有些怨言?”

    张国维坚持不住了,站起来,抬着手,肃色道:“难道阁老也要对我赶尽杀绝吗?”

    傅昌宗看着他,心里摇了摇头。这位已经陷入党争的漩涡不能自拔,看不清大势,一味的盯着眼前苦苦挣扎了。

    傅昌宗也懒得再与他废话,放下茶杯,道:“这样吧,倭国那边的新兵营初建,总共有三个,一个在九州岛,两个在本州岛,你明天动身,到年底再回来吧。”

    张国维一怔,迅速明白了傅昌宗的意思。

    他这个尚书要是不在京城,孙传庭即便强推降品也推不过去,是绕不过他这个兵部尚书的。

    同时,傅昌宗的意思也很明白,他不支持兵部立即降品,在给张国维出招。

    张国维没有立刻答应,面上变幻不断。

    如果他这个兵部尚书不在京城,兵部岂不是任由孙传庭揉捏,即便是不废也废了。

    傅昌宗看着张国维的神色,自然知道他想什么,站起来道:“不要妄图做什么,做多错多,所有人都盯着你。”

    眼见傅昌宗要走,张国维猛的醒悟道:“这是阁老的意思,还是皇上的意思?”

    傅昌宗看着他,道:“你走之前,去看看毕阁老,有些东西,你要认真请教。”

    说完,傅昌宗就走了,没有半刻停留。

    张国维看着他的背影,神色凝如铁,心里惊疑不定。

    如果傅昌宗的话来自乾清宫,那么他眼前的危机算是渡过,但怕也怕只是暂时。

    张国维离开了傅府,回府又与李幼唐,许杰商议。

    许杰听完,恍然的道:“应该是皇上的意思了。”

    李幼唐想到的却更多,道:“如果皇上在四川或者陕西,消息没这么快,怕是皇上离京或者已经回宫了。”

    张国维登时头皮发麻,如果皇帝回宫了,岂不是那些奏本都被看到了?

    许杰看着他,知道事情严重了,连忙沉声道:“你明日一早就去内阁向首辅请命,立刻走!你的那些尾巴,我们来收拾。”

    三人同气连枝,即便再不想下水,许杰,李幼唐也跑不了。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42章 格局

    张国维一大早就前往内阁,当面与孙传庭说了,要去倭国,视察新兵营的情况。

    倭国现在可以说完全操持在多尔衮手里,新兵营是兵部控制,辖制多尔衮的手段之一。

    作为兵部尚书,在事隔大半年后,前往视察,是正当其时,没有说不过去的。

    孙传庭坐在椅子上,看着眼前的张国维。

    虽然外界屡屡传出毕自严将复起的传闻,但孙传庭完全不放在心上,一来是大势不容毕自严再回来,二来,乾清宫也不会允许。

    外加他权势日渐稳固,根本不担心毕系的反弹。

    眼见张国维火急火燎的要‘逃走’,孙传庭心里也是晒然,神色不动的道:“嗯,想去就去吧,兵部我会找人代理。”

    张国维神情微紧,道“首辅,下官提议,李幼唐调任兵部右侍郎。”

    孙传庭对此不置可否,道:“你走一趟琉球,视察一番,给尚廉提议一番,将王府,巡抚衙门搬到鹿儿岛。”

    倭国事后,萨摩藩原属的鹿儿岛被划给了琉球,琉球的首府首里在琉球群岛中间。

    张国维见孙传庭不回应他的话,没有继续,道:“是,下官会与尚家讨论。”

    “到了倭国,多走走看看,不要被多尔衮蒙蔽了。必要的时候,敲打一下多尔衮,勒紧绳子。虽然是放养,但也就是圈子大了点,不能让他出圈……”孙传庭道。

    张国维只能点头应是,孙传庭肯放他走,已经是最大的让步了,不能奢求更多。

    孙传庭交代一番,便让内阁起草诏令,任命张国维为内阁特使,前往倭国,也就是绥海省。

    张国维当天在兵部交代一番,便快速出京,前往天津,准备坐船出海。

    在张国维离开内阁没多久,包理游就走进来,疑惑道:“首辅,就这么放张国维走了吗?”

    孙传庭拿着毛笔,奋笔疾书,随口道:“我本来也没打算立即对兵部进行降品。”

    包理游一怔,猛的醒悟,道:“首辅……这是敲打一些人?”

    孙传庭写完,拿起吹了一下,道:“毛笔虽然用的习惯,还是不如城东作坊出的碳笔好用,你拟个命令,除了朝廷,各级衙门正式的公文外,尽量推行碳笔……也不是敲打,声东击西吧。”

    包理游应了声‘是’,继而反应过来。

    孙传庭就是故意制造这个麻烦,让那些人盯着不放,继而没有精力阻碍他们推行的政策。

    包理游赞了声‘首辅高明’,马屁之后,这才道:“各地对今年灾情的评估已经上来了,情况比去年还要严重,粮税可能要跌破七百万了。”

    孙传庭已经看过一些,只是没有具体的分析,他放下笔,道:“让幕僚司进一步分析,拿出报告来给我看。其他方面呢。”

    包理游翻开手里的小本子,道“番薯,玉米的收成比去年增加两成以上,各地基本能自给自足,勉强应对灾情,饿死人的情况会进一步减少。值得关注的是商税,预计比去年上半年要增加三成,全年可能超过五千万,盐,茶叶,瓷器,布匹等依旧是大头,还有就是火器的出口,兵部,外事院那边的数据,单单卖出去的大炮就多达千门,其他的火枪,火药,甲胄,兵器等,更是数量庞大……”

    孙传庭认真的听着,自然知道这些东西是卖去了哪里。

    传统的大国,比如西班牙,奥斯曼其实买的并不多,倒是海路上的那些国家,对明朝这些先进武器相当热衷,纷纷购买,用来对付国内外的敌人。加上神龙府的世界贸易大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生意自然就越来越红火。

    孙传庭听了一阵,道:“西班牙那边的粮食合同今年到期了吧?后面续期,皇家商贸集团怎么说?”

    关于明朝从西班牙以及尼德兰,英格兰,奥斯曼以及其他国家购买粮食,已经通通交给皇家商贸集团来负责,以降低政治分量,进行纯粹的贸易化。

    包理游翻了一页,道:“那边给内阁的反馈是,合同还在谈,这一次,总共联系了三十多个国家,包括暹罗,缅甸,海外的莫卧儿,波斯,再远的欧洲,西班牙,尼德兰,英格兰等等,计划每年购入的粮食超过一千万石,如果计划顺利,这个数字会持续增加,第一批粮食,会在夏收后一个月左右到岸。”

    孙传庭倚靠着椅子,若有所思一阵,道:“嗯,那就进一步控制粮价,配合商贸集团那边收地。对了,那边遇到问题了没有?”

    包理游神色凝重,道:“问题不少,大部分是不愿意卖的,尤其是那些拥有大量中田,上田的大户,即便出高价,他们也是不肯。也不执行朝廷的关于租地的最低租子等规定,租户的日子相当不好过,一年到头,只能保证饿不死。”

    孙传庭这些年看到的已经太多,并不意外,神色微冷,淡淡道:“告诉他们,这些人留着,等我腾出手来,一起收拾!”

    包理游点点头,朝廷现在的事情太多,还没有精力顾及太多,继而道:“登记户口也有些停滞,不止大户藏匿,普通百姓也害怕人头税,纷纷不配合,要么就少报,即便登记了,怕是出入也很大。”

    孙传庭眉宇间有些厌色,道:“不着急,先登记,等将来地收的差不多了,就要按人头分地。那个时候,有的这些人辛苦!”

    包理游似乎想到了那些人跑断腿,证明家里的户丁的美好画面,心里不禁爽快,面上还露出笑容,道“还是首辅高明。”

    孙传庭歇了会儿,又拿起笔,道:“你去给吏部那边说一下,对于重要府或者官员,派出郎中或者侍郎亲自送过去,必要的话,你亲自代表我去!”

    这就是站台,宣誓内阁意志了。

    包理游明白,应声后,又小心翼翼的道:“听说,张尚书昨夜去了傅阁老府邸,待了一刻钟。”

    孙传庭不以为意,道:“不奇怪,张国维没有这样的格局。还有,让外面那些人消停一点,朝廷没有瞎子。”

    包理游猛的惊醒,神色谨慎小心,道“下官明白了。”

    孙传庭拿着毛笔摆了摆手,继续埋首案牍。

    包理游无声的退了出去,头上隐约有冷汗。

    孙阁老已经不是阁老,是首辅,心思越发叵测额难猜了。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43章 霸气

    孙传庭主要的精力,还是集中在吏治上。

    所谓的‘治国先治吏’,只有一支纯净,能干,强力的官吏队伍,才能应对中原王朝数千年的窠臼。

    朝报现在越发有规模,遍布大明,对于‘新政’的宣传越发密集,仿佛大明就只有这一件事。

    坤宁宫。

    傅昌宗,沈二人站在皇后张筠身前,恭恭敬敬的汇报关于太子册封大典的诸多事项。

    张筠越发有皇后的仪容,端坐着,微笑道:“既然舅舅都说没问题,本宫也不会多加追问,一切事项就交给舅舅,沈阁老了。”

    傅昌宗,沈连忙抬手,道:“臣领懿旨。”

    张筠身前站着还不足三岁的朱慈,小家伙手拿着点心,一边吃,一边看着下面的两人。小脸白白净净,大眼睛很是有神。

    张筠一手拉着小家伙,道:“太子册封之后,就会搬去钟粹宫,皇上的意思是,找一些适龄的小孩子陪着,热闹一点,你们看,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吗?”

    傅昌宗,沈顿时面面相窥,不知如何作答。

    因为皇长子朱慈烨那边已经有一群小孩子了,都是军政两派的高官子弟,现在,难道又要给太子找一批吗?

    想到多年后某种可怕的后果,两人心里不寒而栗。

    傅昌宗沉吟片刻,道:“娘娘,这一时半会儿恐怕不容易筛选,还请容臣等慢慢甄别。”

    张筠倒是不急,笑着道:“嗯,有劳舅舅。”

    傅昌宗连称不敢,奏报完事情,出了坤宁宫。傅昌宗,沈两人对视一眼,表情各异。

    太子立了,按理说朝廷该放心了,但那位大皇子经过多年的培养,居然给他们一种羽翼渐丰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不好,日后或许会有天大的祸事。

    傅昌宗等回到内阁,孙传庭也顿感棘手。

    以往的皇子们都是被圈禁的,干预不了朝政。偏偏现在完全不同,皇子们已经有涉入朝政的迹象。

    眼下,也只能搁置不问了。

    城东,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子里。

    朱栩侧躺在柳如是的大腿上,漫不经心的看着书。

    柳如是一边给他掏着耳朵,一边低声道:“皇上,朝报那边有心由省向府发展,但朝报已经遭遇轮番抵制,还被很多人打砸过,涉入府县,担心会很危险。”

    朱栩随手翻了一页,道:“嗯,其实朝报无需自己发展,也可以借助地方,朝报不止报纸赚钱,广告不是也很赚,让他们跟地方那些大户沟通,合作办报,有地头蛇参与,那就容易多了。”

    柳如是双眼一亮,道:“嗯,臣妾知道了。”

    柳如是的封号是淑女,有资格自称臣妾了。

    朱栩难得的清闲,乐的躲在宫外看书,不理会朝野的纷纷扰扰。

    柳如是歪着头,长发从肩头垂落,俏脸平静如水,岁月静好。

    朱栩在这里待着,静听外面的风风雨雨。

    孙传庭面对的局面越发纷扰,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乱局。

    好处就是,乱中无对手,只要挨个收拾就好。最难的,就是官吏队伍的塑造,尤其是基层;再次之,就是最基本的围绕土地政策的各种改革了。

    孙传庭虽然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局面,丝毫不乱,越来越有节奏的控制着朝廷的方方面面,有条不紊的推进既定的改革计划。

    孙承宗虽然表态有意退隐,但一时半会儿也走不开,依旧照常上班,推动军队的改革计划。

    朱慈的册封大典即将到了,礼部准备的典礼在乾清宫已经准备就绪。

    长安街上。

    朱栩拿着折扇,四处乱逛。

    到了这个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已经进了京,只是没有公开露面,京城的气氛渐渐凝肃。

    “朕其实也不是一个瘟神对吧?”朱栩捏着下巴,看着来往的人群,自顾的说道。

    他边上的小永宁傲娇的哼了声,手里拿着一个纱织白帽,一脸嫌弃。

    朱栩砸了砸嘴,有些不满的瞥了她一眼。

    已经是大姑娘的永宁,摆弄着手里的傻帽,哼了声,道:“西夷人的帽子,真是难看。”

    朱栩懒得理她,道“如靖,别板着脸了,出来玩,有什么想玩的就去,别那么拘束。”

    他身后的李定国闻言神色微僵,旋即道“微臣没有,皇上安危重要。”

    李定国已经被调入禁军,军职是都尉,负责外廷的守卫。

    对于他的刻板,朱栩摇了摇头,又瞥了眼还没开窍的永宁,心里叹了口气,这丫头,到底要人操心到什么时候啊。

    曹化淳对朱栩的意思很明白,看着毫无情意流露的李定国与永宁公主,他也是暗自摇头。

    走了一阵,朱栩随手买了几个小玩意,准备带回去给宫里的几个小家伙,继而道“有什么特别的情况吗?”

    曹化淳上前一步,道:“朝廷那边倒是没有,但是外事院那边汇报,暹罗,缅甸的两位国王因为身体不适,无法入京,所以都派了王弟代表前来。”

    朱栩神色微冷,道“就这样?”

    曹化淳道:“是,那两位王弟已经向信王,首辅致歉,希望得到皇上,朝廷的谅解。”

    朱栩手里的折扇转动了几下,忽然道:“将那两人下狱,传旨申斥两国,再传旨卢象升,给他们点压力。”

    曹化淳虽然意外,还是如常的道:“遵旨。”

    李定国倒是有些异色,这样就下狱,会不会有些草率?

    但他没有多言,亦步亦趋的跟着朱栩。

    “还有什么事情吗?”朱栩问道。

    曹化淳想了想,道:“没有什么特别的。平王向皇家银行讨要损失,新建伯有意辞去大皇子的老师,总工会那边建了一个培训学校,专门针对纺织女工的,信王的第七子昨天出生了,太后娘娘近来身体不太好总咳嗽,毕阁老身体渐好,但太医说怕是撑不了多久,刑部尚书钟阳生已经向孙首辅递了辞官书,工部准备在雨水季到来之前再次整修黄河,工部尚书方孔已经去了河南,孙首辅以内阁名义向山右,江左等二十六家商行,借款五百万两,没有从皇家银行借……”

    曹化淳说的很碎,朱栩却听的分明。

    事情有大有小,都需要他关注的。

    走了一阵,朱栩忽然伸手拉过想要跑进一家胭脂店的小永宁,顺手敲了她一下,道:“听到没有,你母后身体不大好?”

    永宁揉了揉头,翻着白眼,道:“我当然知道,我已经买好药,让人送回去了。”

    朱栩一怔,倒是没有注意到,但敲她是朱栩的习惯,哼了声,继续向前走,道:“几个小家伙,近来有没有什么事情?”

    永宁放下手,道:“能有什么事情,还不是整天捣乱,烨儿越大越不好玩,沉默的跟块石头一样,就知道摆弄那些奇奇怪怪的东西……”

    朱栩瞥了她一眼,没有再问。

    几个小家伙还小,或许不太清楚册封太子意味着什么,但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明白。

    朱栩脸色平静,漫无目的的在京城闲逛。

    在刑部,朱栩的一声令下,暹罗,缅甸的大大小小使者全数被投入了天牢,一道斥责缅甸,暹罗国王的诏书飞速南下。

第1444章 册封

    明朝现在国力强盛,周边被清理的差不多,缅甸,暹罗的使臣被投入天牢,不但没有人说情,反而不少人弹劾,要求对两国发兵惩戒,以示天朝威严。

    外加朝报的稍一渲染,朝野都掀起了一阵波澜,不知道多少人叫嚷着,要求朝廷发兵,征讨两国,惩戒他们对天朝的不尊。

    当然了,知晓内情的人不会这么叫嚣。内阁对这样的声音稍做解释便没有多余动作,皇太子册封大典就快开始了。

    在前一天,朱栩终于回宫,先是见了孙传庭等人,交代一番,便回宫,走了一圈,晚上与张太后吃饭。

    张太后脸色略有苍白,脾气倒是渐大,没吃几口就一拍筷子,道:“你说你们一个个,非要气死我才算!”

    张太后说的‘你们’,一个朱栩,一个就是永宁了。气朱栩的,大概是朱栩没回来过年;气永宁的,大概是她不听话,还整日惹是生非。

    永宁低头扒饭,一如往常当做了耳旁风。

    朱栩脸角眉眼一阵动,殷勤的给张太后夹了片菜,陪笑道:“皇嫂,我昨天还见了那李如靖,不错,就是性子闷了点,跟永宁还是挺互补的。”

    永宁抬头瞥了眼朱栩,低低的哼了声。

    张太后看着两人,一阵头疼,直对着朱栩道:“你少糊弄我,孙阁老要致仕了,你是不是扶持李如靖?我怎么跟你说的,要平凡一点,不要掺和你那些复杂的朝政,你们就听我一次行不行!?”

    张太后最后的语气很不好,显然很生气。

    朱栩对于这位皇嫂也是没辙,悄悄在桌底踢了一脚永宁。

    永宁不满的瞪了朱栩一眼,忽然转向张太后,一把拉过她的胳膊,撒娇道:“母后,人家舍不得离开你吗?”

    张太后一把推开她,站起来道:“气不顺,你们自己吃吧!”

    张太后说完,自顾的就走了。

    永宁冲着张太后背影吐了吐舌头,一脸怪象。

    朱栩叹了口气,看着永宁道:“你等着吧,真把皇嫂气急了,有你好看的。”

    永宁吃着饭,一脸不耐烦,道:“人家不喜欢那个李如靖吗?”

    朱栩一怔,道:“几年前,你不是挺喜欢他,整日跟着他骑马射箭的……”

    永宁慢条斯理的吃着菜,道“人家以前想做女将军,现在想做女状元了。”

    朱栩看着十七岁的丫头,心里忽然一动,道“你是不是有喜欢的人了?”

    小丫头睁大双眼,一脸无辜的看着朱栩道:“没有啊。”

    朱栩盯着小丫头,猛的转身出去,大喊道:“曹化淳!”

    小丫头顿时大惊,追出去喊道:“皇叔,皇叔……”

    小丫头一直追到乾清宫,死缠着朱栩,不让他去查。

    朱栩虽然好奇,却也没有真的去查。永宁这丫头古灵精怪,心里自有想法,他想静静看看,这个人到底是谁。

    当晚,坤宁宫。

    张筠依偎在朱栩身旁,轻声道:“皇上,两个秀女已经安排入宫了,不去看看吗?”

    朱栩一只手枕在头下,道:“不着急,明天就是大典了,你有什么想法?”

    张筠笑容微僵,道:“皇上,这件事臣妾不管。”

    朱栩看了她一眼,笑了笑,道:“皇嫂近来身体不太好,永宁那丫头还一个劲的气她,你盯着点,这丫头朕总感觉还会皇嫂惹出大麻烦来。”

    张筠仰起头,道:“永宁近来很懂事了,没惹什么麻烦啊?”

    朱栩摇了摇头,道:“这才是朕担心的,这丫头突然懂事,十有**是有心仪的人了。那丫头不让朕去查,你也不用去打听,注意一点,不让这丫头出格,到时候收不了场,皇嫂非真气出病不可。”

    张筠听出来了,不由笑着道:“皇上担心的太多了,公主还是知道分寸的,不会出格的。”

    朱栩叹了口气,道:“你是不知道,这丫头从小在我书房里泡着,读了我不知道多少藏书,你别小看她,她有一天要是真闯出大祸来,怕是真的都收拾不了。”

    张筠还是不信,道:“臣妾还是不信,公主向来识大局,不会给皇上捅娄子的。”

    朱栩懒得说这丫头,转话题道:“虽然按祖制,太子要搬去钟粹宫,但儿还小,还是住在坤宁宫,上课的话,在钟粹宫,老师,除了孙首辅,皇家政院的宋应星,其他的,你也可选一选,课程安排,朕会亲自拟定,你不用担心。”

    张筠倒是不担心她儿子,反而有些不安的道“解语姐姐最近好像不怎么出凤藻宫,烨儿,淑娴也没出来,她会不会有什么想法?”

    朱栩搂紧了她一分,道:“没事,我早就安排好了,不用担心。信王兄第七个孩子出生了,你让翰林院取个名字,抽空去看看周王妃,再给信王兄提一提,让慈去钟粹宫儿。”

    张筠虽然不管朝政,却也知道信王与朱栩关系微妙,这些年明暗斗法没听过,她不禁有些担心,道“慈……五皇叔肯吗?”

    张筠担心的自然不是朱由检,而是那句谣言‘信王不王,景正不正’,信王是被压住了,可是他的世子朱慈要是有什么想法,朱慈还不足三岁,会不会有危险?将来会不会还有别的事情?

    朱栩心里通透,道:“不用担心。我大明发展到了现在,不会再出现第二个成祖了。朕心里有数,不用多想。”

    张筠抿了抿嘴角,嗯了声,然后道:“陈姐姐的孕身已经六个月了,近来胃口不太好。”

    朱栩对女人的事情一直觉得头疼,这才几个就顾不过来,也不知道以前那些皇帝三宫六院数百个是怎么弄的?

    第二天一大早,盛大的太子册封大典就开始了,朱栩,皇后张筠,太子朱慈以及各宫贵妃,皇子皇女,内阁六部以及其他三品衙门的头头脑脑,齐聚于乾清宫。

    即便是朱栩对这个册封大典几经缩减,还是错综复杂,需要历经几个时辰。

    朱栩坐在龙椅上,一身龙袍,神色威严,肃穆。

    他登基十多年,这乾清宫也没开几次大会,这一次,应该算是最大盛大的了。

    张筠陪坐在她身旁,丹陛之上还有各贵妃,皇子皇女,下面文武两班,足足一两百多人。

    一系列复杂的仪程后,曹化淳站在丹陛之上,拿着册封诏书,开始朗读。

第1445章 局面改善

    第1445章

    朱慈小家伙懵懵懂懂,一身太子服,跪在地上,听着曹化淳宣读册封诏书。

    群臣在一旁看着,心里都有种大石头落地的送快感。

    朝野一直在担心,担心朱栩会重演神宗旧事,再上演一次‘国本之争’,那就太可怕了。

    毕竟,这位不是神宗皇帝,眼前也不是万历朝,真闹起来,还真没谁阻挡得了。

    曹化淳宣读完,便下去将圣旨交给小家伙,扶他起来,走上丹陛,来到朱栩身旁。

    待小家伙站好,曹化淳上前几步,面对群臣,尖声大喊“太子立!”

    下面的文武百官,齐齐抬手而拜:“臣等参见太子殿下!”

    小家伙似乎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转头就要往不远处的张筠跑去。

    朱栩一笑,拉过小家伙,将他放到身旁坐下,低声道:“说,众卿免礼。”

    小家伙抬头看着朱栩,愣愣一会儿,转头看着下面拜倒的数百人,小脸发白,手紧抓着朱栩到衣角,嫩声道“众卿免礼。”

    他的声音很小,还带着颤音。

    前面的信王,孙传庭,孙承宗等人听到,立刻大声道:“谢太子殿下。”

    后面没听到的,接二连三的‘谢太子殿下’,跟着起身。

    下面还有各项仪程,其中重要的有,敬告天地,祭祀宗庙,正位东宫,接见藩国,外国的使节等等。

    小家伙很受累,如同玩偶一般,被群臣牵来走去,一直到晚上,足足六个时辰才算结束。

    乾清宫,大宴群臣。

    朱栩,张筠带着小家伙,给忠臣们挨个敬酒,请他们好好教导太子,莫要拘谨之类。

    孙传庭,孙承宗等人自然连连称不敢,表情很是放松,没有以往那么严肃。

    小家伙毕恭毕敬的兴利,脆生生的喊着‘先生’。

    那些藩国,外国使臣看着这个小家伙,目光炽盛。

    这个,就是将来大明的皇帝。

    大明,何等强盛,何等富饶,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说,与大明皇帝有一个友好关系都是百利无一害。

    朱栩对外廷很多人来说,是蜗居深宫,很难见到的,对那些藩国,外国使臣更是如此。

    朱栩这一次,在这些人之中走了一圈,谈笑从容,展示友好。

    这些使臣受宠若惊,有的人当面表达了一些想法,谋求更多的合作,有的人则是希望单独拜见,能与这位大明皇帝私聊。

    朱栩甄别着,明确,含混的对待,一场晚宴,热闹到了深夜。

    几个小家伙睡的东倒西歪,在他们母妃,母后身边,已经轻轻打鼾。

    即便是太子朱慈,也不过才三岁,没谁苛责什么,乾清宫的主角,依旧是朱栩。

    十多年来,朝廷很少有这样的盛况,朱栩倒也是开怀,杯杯酒酒的与这些人闲话。

    一直到深夜,酒过半酣,朱栩这才宣布散席。

    一群人酒气熏熏的出了乾清宫,被禁卫护送着,挨个送回去。

    这次看似平静又不同寻常的太子册封大点,在明朝注定会有不可预测的影响。

    太子册封之后,朝野难得的出现了一阵平静,这种平静仿佛定海神针落下,镇的海面风平浪静,暗涌都消失了。

    到了七月,朝廷的局面陡然为之改观,主要是夏粮的赋税收上来了,上半年的商税也入了国库。

    不知道是不是孙传庭吏治刷新起了左右,内阁,户部等预估的夏粮只有七百万石左右,实际上收上来的高达一千万石,是这几年的最高数字!

    户部一些人将之归结为地方上情势改变,主要是贪腐受到了遏制,少去了层层盘剥。

    也有人认为,是灾情在减缓的一种迹象,或许用不了多久,这场旷日持久的天灾就会过去。

    也有人认为,是‘新政’起了作用,主要是那些地方上的大户开始纳税,这多出的三百万石,可能是他们出的。

    不管是怎么样,都预示着大明再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是一个极其鼓舞人心的事情。

    孙传庭有了夏粮,商税的补充,一大半拨给了皇家商贸集团,另一部分作为各级官员的俸禄。

    总之,刚收上来的税,只是在户部过了一下,转瞬间国库又空了。

    孙传庭不肯向皇家银行伸手,各种腾挪,甚至再次以内阁的名义,向全国各大商行,商会借款。

    孙传庭权势正隆,商业改革如火如荼,那家商人不想攀上他,在这场改革中占得有利位置,分一杯羹。

    短短一个月,孙传庭再次筹集了五百万两,名义上是支持商业改革,实则还是盯着土地一块。

    随着各地知府的不断上任,孙传庭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加上警备局,府督政院,税务总局,执法局,刑狱司,大理寺等各部门的配合,用力的对地方顽固势力进行挑战。

    到了八月,京城上空的太阳格外的毒,仿佛只盯着紫禁城一般,将偌大的宫城照射的仿佛要燃烧起来。

    永福宫。

    房间里传出撕心裂肺般的喊叫声,一群产婆,太医院的女太医来来回回,一盆盆血水进进出出。

    朱栩坐在凉亭内,焦躁不安。

    朱慈熠站在朱栩边上,拳头紧握,表情紧张,死死盯着门内。

    布木布泰在生孩子,这已经一个时辰了,还没有出来。

    永福宫上上下下一片忐忑,忙的大气不敢喘。

    直到又半个时辰后,一声婴啼哭声响起,所有人才大松口气。

    没多久,产婆抱着孩子出来,连声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贵妃娘娘生的一个公主。”

    朱栩大喜,接过来看了眼,小家伙邹巴巴的,还睁不开眼,欣喜之下,朱栩又道:“贵妃没事吧?”

    产婆道:“没事没事,就是辛苦了,已经睡了。”

    朱栩点点头,将孩子给边上的朱慈熠,道:“照顾好妹妹,我去看看你母妃。”

    朱慈熠接过来,看着襁褓里的妹妹,小脸很是有些莫名的表情,接着就笑了起来,盯着瞅个不停。

    朱栩看完布木布泰,见她真没事了,这才放心。

    后宫里已经有两三年没有新丁了,这次小公主的出生,不仅宫内开心,外廷也有些异样动作,似乎对朱栩的子嗣增添十分欣慰。

    又过了几天,布木布泰情况稳定了,朱栩这才回到乾清宫,继续忙他的政事。

    内阁大殿朱栩已经很少去了,主要为了孙传庭树立威信。

    朱慈烨已经八岁了,小家伙有些小胖,哪怕朱栩的东暖阁摆放了冰炭,坐在那抄写的他还是满头大汗,洁白纸张上不时被汗湿透一块。

    朱栩在软塌上,抱着凉茶,静静的看着朱慈烨这个小家伙。

    小家伙从小不喜欢说话,但心思通透,看东西十分准,不出言还好,一出言必一语中的。

    他对册封太子一事,心里有没有想法?或者有什么想法呢?

    朱栩端起茶杯,轻轻喝了一口,然后继续看着他。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1446章 养贼自大

    朱慈烨埋头抄写,模仿的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小脸认真,握着长长的毛笔,哪怕一脸汗水,依旧不紧不慢,毫不气馁。

    这个是颜真卿的真迹,朱栩幼年也曾模仿过,奈何他琴棋书画皆是平平,没有练出书法来,一手毛笔字只能是堪堪过眼,在一些大事上,还要翰林院的书法家眷写。

    朱栩抱着茶杯,看着小家伙,心里翻动着各种心思。

    在他心里,对于几个孩子都有着安排,只是,这种安排,孩子们到底会怎么想,会不会按照他的想法走,就不得而知,且也控制不了。

    儿大不由爹,哪怕是朱栩是皇帝,也无法控制一切。

    外廷那些忧虑,朱栩虽然不屑,却也要避免。

    等小家伙写完,朱栩开口道“烨儿,父皇记得,你今年八岁了吧?”

    小家伙正拿过另一张纸,闻言转过头道:“嗯。”

    朱栩手里不直接的摸索着茶杯,道:“父皇在你这个时候,已经对未来有了一些想法,你呢,有没有什么想法?”

    朱栩十岁登基,在登基的前三年,也就是天启三年已经初露锋芒,在朝野引起了一丝波澜。

    小家伙自幼聪慧,听着朱栩的话,小脸认真的思考了一番,道:“儿臣喜欢看书,喜欢城东的作坊。”

    朱慈烨自小也是泡在朱栩的书房里,奇奇怪怪的书看了不知道多少,对朝政的心思不多,反倒是‘物理’方面很感兴趣,看的非常多。

    去年在神龙府那个煤油灯他一语道破,就是这个原因。

    朱栩看着小家伙,小脸稚嫩,眼神平静。

    “继续写吧。”朱栩笑着说道。

    小家伙‘哦’了一声,再次拿起毛笔。

    朱栩将茶杯放下,沉默片刻,转向外面道:“曹化淳,告诉烨儿的老师,给他每天腾出一个时辰,一旬腾出两天,由他自由活动。”

    曹化淳从侧门转过身,道:“遵旨。”

    朱慈烨仿佛没有听到,依旧专心致志的练字,抄写的一本正经,丝毫不乱。

    朱栩微笑,继续忙着他的政务。

    不知道过了多久,天色将,刘时敏走进来,拿过一道奏本,道:“皇上,绥海省的奏报。”

    朱栩随手接过来,道:“什么事?”

    刘时敏等朱栩看了一眼,道:“奴婢已经要军情处,锦衣卫将相关情报送上来了。但从多尔衮的这份奏报上看,绥海省的叛乱似乎越演越烈。”

    倭国被剿灭的有些突然,哪怕明朝拉拢了倭国不少势力,但亲倭,亲幕府的大有人在,在倭国各地掀起反抗明朝的战事。

    倭国多山多林多岛,地形狭小,复杂,这些战事大大小小,遍及整个倭国,多尔衮八只手也难以应对全面,是以非常头疼。

    朱栩看着这道奏本,旋即不动声色的合上,扔到一边。

    多尔衮在奏本里说,倭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叛乱多达数百处,涉及的乱民有十多万,征夷大将军府兵力不足,有些难以应对,请朝廷派兵镇压。

    “你怎么看?”朱栩随手又拿起一道奏本,开始看起来。

    刘时敏对这些比曹化淳还谨慎,道:“奴婢以为,倭国不曾圣化,当尽快教化,沐浴圣恩,方能息兵祸。”

    这句话,说了等于没说,也算是司礼监秉持‘内监不得干预朝政’的坚定表现了。

    朱栩习以为常,只是随口一问,方便他说话罢了,拿起笔,一笔批示这道奏本,一边道:“多尔衮此举,一来是向朕表达他没有在倭国一手遮天,处境艰难,消除朕的戒心;二来,想要借此要求更多权力,真正的在倭国一手遮天……”

    刘时敏低着头,没有说话。

    他读的书比曹化淳多,在宫里三十多年,经历的风风雨雨更是无数,哪里会看不出一些问题。

    朱栩批示完,随手合上放到一边,又嗤笑一声,摇摇头道:“另外,多尔衮可能还想着养贼自大,做土皇帝。”

    刘时敏脸色微变,头垂的更低了。

    在景正朝,谁敢拥兵自立?谁又有这个能力?如果多尔衮真这么干,结局注定凄惨无比!

    “朕给他这个机会!”

    朱栩随手又拿过一本,目光冷峻的看着刘时敏,道“传旨给张国维,将本国岛的两个新兵营交给多尔衮,再告诉多尔衮,五年内,给朕训练二十万大军出来,朕要倭国彻底平静,再无一丝叛乱,做不到,朕拿他的脑袋祭旗!”

    刘时敏抬手,道:“臣遵旨。”

    刘时敏刚要走,朱栩又道:“传旨内阁,设金边省,任命洪承畴为金边巡抚,吴三桂为总兵,板仓重昌加命副总兵,率领倭国两万精兵进驻金边,归吴三桂调遣。命二人梳理金边内务,消灭一切民乱,不得有误!”

    刘时敏神色微惊,迅速道“遵旨。”

    刘时敏刚要走,朱栩又道“再命蒙古,朝鲜,琉球等各出兵五千,供吴三桂调遣,同时从内帑,给各方拨付五十万,以做奖赏。”

    “遵旨。”刘时敏道。

    他虽然不动声色,但对金边的兵力情况一清二楚。

    首先是安南的士兵三万,金边两万,明军一万,这就六万,外加倭国,朝鲜等的三万五,这就是近十万大军了!

    一个小小的金边,何须十万大军?

    刘时敏心思透彻,不曾多言,缓缓退下。

    朱栩坐在软塌上,继续看着他的奏本,挨个批复,仿佛刚才没有发生任何事情。

    司礼监拟定朱栩的意思,传到内阁,要求内阁尽快拟定旨意。

    这也就等于是传达给内阁,孙传庭等知道了朱栩的意思,倒是没有什么意外,写好圣旨,送回司礼监,朱栩盖印后,便有天使开始出京传旨。

    不提朱栩这两道圣旨现在以及以后的影响,现在的孙传庭又面临问题了。

    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字:钱;两个字:缺钱。

    改革并随的就是大笔的钱粮出去,大明如此之大,问题又那么重那么深,不说其他,单单购地一项,眨眼间就超过了五千万两白银。

    这么一大笔数字,哪怕孙传庭再能腾挪拆借,也不足以填这个无底洞。

    他没有盯着皇家银行不放,而是打向了倭国的那些有名的银矿,金矿的主意,甚至在此之前已经命人去勘探,准备接手,开挖。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3365/ 第一时间欣赏独断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官笙所写的《独断大明》为转载作品,独断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独断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独断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独断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独断大明介绍:
他是明光宗第六子,天启朱由校,信王朱由检的六弟,某一天,他觉得不能让朱由检做皇帝,在紫禁城里大喊了一声:我要做皇帝!
故事,由此紫禁城开始。独断大明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独断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独断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