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放啸大汉TXT下载放啸大汉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放啸大汉全文阅读

作者:寇十五郎     放啸大汉txt下载     放啸大汉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一十一章 【惊 艳】

    张放对内侍的感观很不好,这些人,身体残疾,心理畸形,跟他们呆在一起,就像与蛇共舞。尤其这些人因为输尿器官被摘掉,容易漏尿,身体总散发出若有若无的骚味。而为了掩盖这异味,他们通常佩带味道很浓烈的香囊,有些还加上香粉。结果骚味是被掩盖了,但香味却异常刺鼻,如同后世浓妆艳抹的欢场舞女……

    眼下这个训斥宫女的干瘦内侍,就是这一类。

    张放、许新出现时,内侍背对他们,倒是宫女们都看见了,慌忙跪成一圈。

    内侍还当诸宫女摄于其淫威,伏跪求饶,气焰更盛,声音拔高一个八度:“等会两位勋贵侍中来抽检之时,看到这般情形,你要咱家如何交待,嗯?你叫啥名?”

    “婢子、婢子叫月荷……”

    “入宫多久?”

    “三、三个月……”

    “谁人手下?”

    “是我。”

    说话间,一个宫女缓缓站起,神态平静:“月荷是我的使女,灯笼破损之事,我有连带之责,愿减俸赎过。”

    这时张放与许新已经走近,这宫女一站起来,以两人阅女多矣的眼光,也不由为之眼前一亮。

    这宫女年约双十,身量很高,身段修长,容色清冷,她就那样静静站立着,给人一种婷婷玉立的赏心悦目之感。

    许新忍不住低吟:“……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张放不禁笑道:“东家之子?会不会太夸张了?”

    许新吟诵的便是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文中对“东家之子”的形容,极尽溢美之辞。而在张放看来,这其实就是古人对黄金分割比例的一种具象表达。

    众所周知,越合乎黄金分割比例的脸形与身体,就越给人以美感。而眼前这位宫女,就如同宋玉UU小说东家之子的再现。以张放挑剔的眼光,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他穿汉以来,所见过的,无论五官、身段,最合乎黄金分割比例的女子。所以她看上去虽然不是惊人的美,但非常舒服、耐看。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也包括不完全的人。那内侍看到这宫女时也呆了好一会,蓦然尖笑道:“原来是良使,倒是好心肠,只不知你月例八百钱,能赔几个灯笼?”

    这些灯笼都是丝绸为表,铜筋为里,不算人工都不下二百钱一只,算上人工更贵,八百钱还真不够赔几个的。

    那叫月荷的小宫女一下哭泣起来。而良使则咬着嘴唇,轻蹙秀眉,便是这样一个无意识的动作,也极具美感。

    内侍尖声继续:“看你们也可怜,咱家心软,见不得女子哭,便为你担待一下亦非不可,不过……”

    内侍招手示意良使上前,把瘦脸凑近。良使蹙眉,向后退半步。

    张放只看到内侍后脑勺,但不难想像此刻他的表情。那内侍低语几句,张放隐约听到一些,但不怎么明白。倒是许新上前两步,侧耳偷听,突然捂嘴,扭头对张放说了一句:“这死阉人,竟想玩对食。”

    这下张放听明白了,卧了个大槽!对食?这阉人真够恶心的,亵渎佳人,莫此为甚!

    那良使也满面通红,连退数步,拂袖转身。

    这回内侍终于听到背后有人了,恼羞成怒,转身咆哮:“哪来的杀才,竟敢偷听……”话没说完,噗通跪地,浑身筛糠。

    许新嘿嘿笑着,慢慢绾袖,又有机会修理阉人了——由于他父亲许嘉也曾吃过石显的暗亏,在府里提起这阉人,那叫一个咬牙切齿。这直接影响了许新,对阉人也是痛恨有加,虽然奈何不了大头头,但对这送上门来被踩的小喽啰,那会放过?

    阉人有许新修理了,张放自然不会再去凑热闹,他仔细查看了那几只灯笼,的确被老鼠咬得厉害,不堪用了。

    张放放下灯笼,和颜悦色对那叫月荷的宫女道:“这些灯笼的确不堪用了,但应属保管不善,这是尚方(令)之责。为何你会领这残物出来呢?”

    月荷泣道:“那尚方丞哄我,也没让我细看物什,就、就让内监全搬过来了……”

    这下明白了,这是尚方署那边利用这小宫女初来乍到,不熟悉程序,把责任转嫁。如果月荷没签领这些残品,那就是尚方署之责,但她签收了,就是她的责任。

    这时那良使低声道:“怪婢子太忙,没照顾周全,中使要罚,便请罚我。”

    张放转脸望着她,笑笑,说了一句同样的话:“你的八百钱,不够罚的。”

    张放现在知道,良使不是她的名字,而是宫中爵秩。汉代后宫,分为后、妃、嫔三级,在武帝朝时,尚只有八级,但到了元帝时期,直接扩展到十四级,最高级是皇后,以下是昭仪、婕妤、泾(女旁)娥、容华、充依、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第十四级又分六等,分别是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良使就是最低一等,但就是这最低一等,年食禄仍有百石,堪比一个下县主簿了。

    所以方才那内侍说月例八百钱(俸禄百石,实发八十石),便源自于此。

    不得不说,元帝把心思都用在这上面,也是够可以的——难怪他如此早衰。

    理论上说,后宫所有女人,都是皇帝的准女人,但实际上只有良人以上,才有资格侍奉皇帝。那些什么长使、少使的,职能等同于皇宫女管家,基本得不到皇帝临幸。而到了第十四级,完全等同于使唤丫环了。

    良使只是有官爵中的最低一级,下面还有更多没官爵的,象月荷就是,她的名称为“家人子”,位比斗食,等同于县佐吏,这才是整个皇宫里最低级别的宫女。

    以上知识,身为外戚一员,张放当然得知道。

    “我们都愿受罚!”众宫女齐声请求。

    那边厢,许新已经把内侍训成狗一样,最后一拂袖,内侍抱头鼠蹿。

    “哎……”张放伸手想说什么却已来不及,望着一脸畅快,一步三摇走来的许新,摇摇头,“多好一个替罪羊,让你放走了。”

    许新愕然:“哎呀……”

    “现在好了,这破事归我们直管了。”张放摊摊手,看向许新,“你意下如何?”

    许新满不在乎:“几个灯笼而已,扔了算了,少几个也看不出来。”

    良使急道:“不可!”

    张放点点头:“这个事,尚方署知道,方才那内侍也知晓,难保他不会向上反映……到时我们没事,顶多被少府令训斥两句,但这些宫娥可就遭殃了。”

    良使满怀感激望向这俊逸而善解人意的少年侍中,用力点头:“正是此理。”

    许新挠头道:“那咱们出钱让尚方署那边修葺如何?”

    良使与诸宫女齐声道:“谢两位中使,此事乃我等之责,不敢让两位中使糜费。”

    许新哈哈大笑,指着张放对诸宫女道:“你们可知道他是谁?长安首……”

    “富”字还没出口就被张放截断,淡淡道:“这是尚方署之责,我们不替他人揽过,出钱修葺之事休提。破损的灯笼就不要了,咱们做点新玩意,既能完成任务,又能让陛下龙颜大悦。诸君意下如何?”

    ~~~~~~~~~~~~~~~~~~~~~~~~~~~~~~~~~

    (感谢凤萌、菜猪、冷霜红、凛夕、专打刷子大脸、小胖、lyb2200、wo爱你一生、紫电☆青霜、l蓝黑色、墨秦墨秦、龙太子之魂魄)(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二章 【能 上 天】

    “少子,你、你究竟要做什么?”

    许新呆呆看着面前厚厚一叠纸,还有一条条削切好的竹肋,完全不懂张放在搞什么名堂。

    那一群宫女也是一样,区别在于,她们讶异的面容上更带着一丝隐隐的惶恐。她们与这俩勋贵少年不一样,时间不等人,如果到晚间灯笼还不能足数挂起,必难逃严惩。

    月荷低声道:“阿姊,这位中使在做什么?难不成要咱们做灯笼?做竹肋还可以,可是用纸怎么糊灯笼啊?”

    如果月荷这话再过几百年说,必被人笑死,因为唐宋以后的灯笼都是纸糊的,但这时的纸张若糊灯笼,必须很厚,层层叠加,这才能禁得住强风吹,但纸糊得厚了,光纸难透,自然昏暗,这样又失去了照明的本意。因此除了打更与城池守戍会用这种质地粗糙的灯笼外,一般富人家都不会用,更别提宫廷里了。

    良使望着那一脸自信的少年,不知怎地,心里竟没有多少动摇。

    “我要给你们示范做一个灯,很简单,你们那么聪明,一看就会。”张放说着便开始动手。

    宫女们得到这美少年的夸奖,一个个心里乐开花,心下安定几分,开始还盯着看怎么做灯,但渐渐的都走了神,全盯着脸看了……

    张放调动记忆,很快扎好竹蔑,然后将一张张“轻罗纸”粘上,不过一刻工夫,就做出了一盏灯——如果是一个来自后世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不是孔明灯么?

    没错,张放做的就是孔明灯。扎孔明灯并不算太难,至少比风筝容易些,尤其张放还有经验。他曾经用手工扎孔明灯讨心仪的女孩子欢心,虽然那是少年时代的事,但记忆犹新。

    孔明灯对竹肋条、纸张、天气都有要求。竹肋条要粗细均匀,纸张要厚薄适中,天气最好是无风。

    张放有的是人手,一声令下,合格的竹肋条在半个时辰内就送到;纸张则选择一些轻薄的,不怕破,反正是一次性消耗品;而今日只有微风,正合适不过。

    这个时代当然还没有孔明灯——连孔明都没出世,哪来的孔明灯?

    张放相信,当夜幕降临,夜空中一盏盏袅袅升起的孔明灯,那效果,绝对比呆板的灯笼强百倍。

    “大功告成!”

    当张放宣布完成后,包括许新在内,所有宫女都呆住了——这盏帽子似的“灯笼”,未免也太粗糙了吧?而且又高又长,与圆肚灯笼完全两种样啊。

    许新撮着牙花子:“我说少子,你这灯笼未免也太……太那个了吧?”

    张放斜了他一眼:“我这可不是一般的灯笼。”

    许新一脸嫌弃:“怎么不一般?它能跑还是能跳?”

    宫女们无不掩口,良使也为之菀尔,虽然她不识这两位中使是谁,但觉得他俩平易近人,很有趣,与一般贵介公子都不同。

    “跑和跳算什么。”张放水平伸出手掌,徐徐升举,一字一顿,“它能上天!”

    张放不理会许新那像看疯子一样的眼神,转向诸宫女,宫女们被那双电眼一扫,莫名害怕,无不垂首退后。只有良使静立不动,目光平静——不过,那比平常快得多的眨眼动作出卖了她的内心。

    张放笑笑,向良使一点:“就是你了,能帮个忙吗?”

    良使按照张放的指点,双臂平伸,轻轻托起孔明灯。张放站在她的身侧,距离仅隔一拳。良使身段高挑,如同后世模特,张放也算高个,但两人并排,居然一般高矮。

    张放手持火镰,手臂从良使侧后环绕而过,探入孔明灯底部,将蜡烛点燃,然后伸出一只手帮良使固定并保持孔明灯平稳。

    “我数一二三,我们一起松手。”因为距离近,张放说话时的气息喷到良使耳边。

    良使轻轻点头,耳根微红。

    “一二三,升空!”

    随着张放一声高呼,孔明灯冉冉升起,随着微风飘向湖心。

    目睹这一幕的所有人全张大嘴巴,完全忘了礼仪。

    当孔明灯升到最高,并越飘越远时,张放轻轻在良使耳边说了一句话,然后退开,手腕一动,将孔明灯拽了回来——张放在灯下支架处还系了一根细绳,象风筝一样控制孔明灯的距离,飘远了就得拉回来。毕竟这里不是野外,而是皇家园林,如果让这盏灯四下乱飘,难保不会引起禁卫注意,说不定就要惹麻烦。退一万步说,就算禁卫没注意到,也是个火灾隐患不是?这种能预见的危险,还是不要随便的好。

    “少子!”

    许新一声大叫,把一个个曲项向天的宫女惊醒过来。

    “少子,给我做一个能上天的灯笼!”许新兴奋得手舞足蹈,“我要拿回府放给阿母、阿姊,还有小妹看!”

    张放笑道:“你自己亲手做一个岂不更好?很容易的,我教你。”再转头望向诸宫女,“还有你们,要不要学做?”

    这还用说,诸宫女们拚命点头。

    于是,沧池湖畔,顿时变成了手工作坊。不到一个时辰,就制做出了十几个孔明灯,就连手脚笨拙的许新都制成了一盏。而良使与两个手指灵巧的宫女更是制做了两到三盏。

    张放告诉宫女们还可以在纸上刷上红漆,增添喜气,并与许新分别写下两幅大字,叮嘱宫女们到时贴在灯上。

    一切做完之后,远处传来鼙鼓声,已是未时二刻。

    正牵着细绳放灯玩得不亦乐乎的许新一下跳起来,上前扯住张放衣袖:“少子,快走,还有半个时辰朝贺就开始了!”

    宫女们正专注地制灯,没想到两个少年说走就走,一下就没影了。

    宫女们放下手里的活,面面相觑,眼里满满失落。

    良使低声自语:“少子,这是他的名还是字呢?”

    耳边传来月荷悄声问:“方才那公子阿姊耳边说了句什么话?”

    “没有,你看花眼了。”良使白了她一眼,这一刻的妩媚,连月荷都为之一呆。

    ~~~~~~~~~~~~~~~~~~~~~~~~~~~~~~~~~

    (感谢风萌、菜猪、泪水已轮回、冷霜红、风微、紫电☆青霜、wo爱你一生、xathena、小胖。谢谢大家投票!)(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三章 【太子寿仪】

    “愿陛下千秋万岁,长乐未央!愿太后、皇后千秋万岁,长生无极!”

    未央殿前,红毯延绵,群臣逾千,跪拜朝贺,声震九霄。

    汉代拜礼与蒙元后的跪拜完全不同,无论天子诸臣都是跪坐,彼此见礼,从礼仪上说,双方都是平等的。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是跪(坐)而不拜,只是在祝寿、登基、岁首大典等特殊时刻,才行拜礼。

    朝仪的贺辞没有太多花样,基本就是以上两句,群臣都是念熟了的,好处是不用怎么排练就能统一口径,连张放这样初次参加的,也能跟得上节奏。

    天子、太后及皇后齐展袖虚托:“诸君请起。”

    近身内侍齐声扩音:“诸君请起。”

    “谢陛下、太后、皇后。”

    所谓“请起”当然不是要群臣站起,而是由拜变坐,改成正常坐姿罢了。

    元帝不是每年都搞这么大排场寿诞的,一般情况下,他只召请太后、皇后,皇子、公主及诸妃嫔,并赐宴亲近外威显贵及内朝官,规模不过百余人。但今岁不同,适逢元帝四十大寿,礼官奏请大贺,并大赦天下。元帝也感觉身体大不如前,对寿元倍加珍惜,便从善如流。

    随后,由中书令石显宣读天子明诏。内容无非是敬谢上苍眷顾,五帝神明,祖宗庇护,天下承平之类的官样套路文。之后是群臣上贺表,自是不免歌功颂德。

    张放也上了一份贺表,由府中门客捉刀,他写不来这玩意,也不爱写。

    一番折腾下来,天色近晚。

    朝贺之后,众臣在引礼官的引导下,前往玉堂殿,天子会在那处举行宴会,赐宴百官。这种吃吃喝喝的事,当然不能在庄严肃穆的议政殿堂举行。

    玉堂殿也属未央宫诸殿之一,在未央前殿右侧,每逢重大节日,天子赐食,多在此处。

    张放坐在靠近殿门左侧前排位置,排序中上,算是不错了。像许况、许新、于恬、史家兄弟、金家兄弟这些同是外戚勋贵子弟,因尚无爵禄,座次还远不及他。

    张放左右看看,都不认识,倒是席右上首那个一脸绕腮胡的壮年向自己笑眯眯拱手,自报家门:“某乃韩宝,字君安。足下如此少年风采,想必定是富平侯了。”

    张放扬扬眉,原来许家长女嫁的人就是他啊。嗯,倒也颇有气概,虽然年纪大了点,想必那许靡也会满意吧。

    张放当下含笑见礼。两人虽没见过面,但张放的辩识度很高——如此年少、帅气、佩紫绶、还坐在这列侯专席上,整个长安勋贵阶层找不出第二个。

    这龙思侯韩宝,也是勋贵之后,其父便是前任大司马车骑将军韩增。韩宝年近三旬,比张放大了十来岁,与其父张临同辈,两人基本不是一个圈子的人,所以张放此前并不熟识此人。

    言谈之下,倒是证实了许新所言,韩宝的确在下月娶许靡。确切的说,是继弦。韩宝的原配,去年病逝了,这才继娶许氏长女。韩宝自然少不了一番邀请,张放表示必定到场庆贺。

    谈笑片刻,大殿隐隐传来一阵骚动,二人停止说话,细细一听,原来到了群臣献礼环节。

    汉朝皇帝寿诞没有收重礼的习惯,先帝孝宣皇帝,少识人间疾苦,登基后崇尚节简,而元帝也深受影响,认为礼轻情义重。所以百官贺仪,只是形式,送什么都可以,而且不具名。

    百官献礼,只走形式,封而不宣。只有皇子、公主、皇孙所献之礼,才会当场展示并念祷辞,便如民间做寿,子孙为长者拜寿一般。

    这种天伦之乐原本也很正常,但凡事一沾上宫廷,再正常的事也变得不正常了。在这种展示中,皇子献礼变得十分重要。皇帝能从中感受到哪位皇子更称自己心意;皇子变着法子讨父皇欢心,以获取应有不应有的利益;而群臣则通常能从皇帝对礼物的满意与否,窥测到皇帝对皇子的态度,以调整站队。

    一份寿礼,大有玄机。

    元帝宠爱济阳王众所周知,而众人又是由何而知的呢?元帝许多夸奖济阳王的话,都是在后宫或对近臣所说,虽有流传,但难以求证,想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听到皇帝的表态,这次献礼祝寿就是一个极好机会。

    百官争相献仪时,张放也趁机窜了一下位置,目光一扫,正与太子刘骜对上。刘骜向他点点头,伸出两根手指,打出一个“v”字手势——这是张放与他约定好的动作,打出这手势就表明一切照计划进行。刘骜当然不明其意,他以为是“两样东西都准备好了”的意思,还对张放定的这个手势表示赞赏。

    张放颔首,目光转到刘骜下首的济阳王刘康身上,但见这长身玉立的皇子嘴角上扬,俊秀的面庞上充满自信的笑容。很显然,他认为自己的机会又来了。

    “如果你还玩去年那一套的话,那就对不住了。”张放心下微叹。说实话,他本意不想渗和进这种夺嫡之战,但人在朝局,身不由已,必须站边。有时候,骑墙比站错边更不可取。

    张放觉得,自己的出现,还不足以影响历史走向,下一任皇帝,多半还是刘骜,自己站在必胜一方。既然如此,他就要尽可能多表现,为刘骜出谋划策,从元帝那里多拿点印象分。这样在刘骜登基以后,他才有用武之地。

    尽管历史上的富平少侯极尽皇帝恩宠,但说到底也不过一弄臣,连权臣都算不上。手上更无实权,被太后一句话就摁下去难以翻身。张放既然取而代之,当然不能接受这样的命运。他要向未来的皇帝展现他的能力,同时对未来的太后也是一种警告。

    群臣献仪毕,接下来就是戏肉:皇子、公主献礼了。

    皇子、公主献仪祝寿,这是表孝心。对于极重孝礼的大汉朝而言,自然分外重视,与郡臣献仪完全不同。

    首先献仪的,自然是太子。

    刘骜出列,躬身。

    元帝目光带笑;珠帘之后的太后含笑,而皇后的笑容略带紧张,用力抓紧裙裾。

    百官禁声,一齐望向太子。

    济阳王刘康依然带着淡淡笑意。

    左侧耳室里,静静安坐的傅昭仪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下一刻,所有人都听以太子刘骜的朗朗奏报:“儿臣寿仪,时辰未到。”

    ~~~~~~~~~~~~~~~~~~~~~~~~~~~

    (感谢凤萌、菜猪,谢谢所有打赏投票的朋友!)(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四章 【一碗长寿面】

    太子刘骜这话令整个清凉殿安静了足足十息。

    随后,响起天子的询问声:“哦,时辰未到,那何时才到啊?”

    所有人都听得出来,天子淡淡的语气中隐含的不满。

    刘骜心里打了个突,他有点后悔,不该照搬张少子的主意,但势成骑虎,他只能硬着头皮道:“当在赐宴之时。”

    刘骜这个回答,又一次出乎元帝及诸臣意料之外。哪有吃东西时上寿礼的?这太子在卖什么关子?

    元帝刚才确实有点不爽,但现在却变为好奇了,当下颔首道:“既如此,太子且退,济阳王近前。”

    太子这一古怪举动,令济阳王刘康也摸不着头脑,不过来不及多想,赶紧出列,从袖中取出一卷帛书,恭敬呈上:“儿臣新制一曲,为父皇祈寿,父皇千秋万岁,长乐未央。”

    张放撇撇嘴,果然还是这一套。

    不过很显然,元帝就吃这一套,他将帛书曲谱铺于案前,边看边有节奏地叩击案面,频频点头:“济阳王此曲颇有新意,更有心意,朕心甚慰。”

    耳室内傅昭仪眉眼含笑。

    珠帘后王皇后一脸阴霾。

    刘康恭声道:“儿臣愿为父皇吹奏此曲。”

    元帝欣然道:“取我紫玉萧来。”

    随着一声婉转低沉的萧声响起,一众舞姬翩翩起舞,广袖轻舒,罗裙飞旋,飘飘如仙,美仑美奂。

    上至元帝,中到百官,下到侍者,无不露出陶醉之色,仿佛整个大殿都陷入天簌的旋律中……

    什么鬼!张放低低吐出一声。汉代音乐高古,曲风高雅,但对于来自音乐爆炸时代的张放来说,实在单调了些。而且这曲子也听不出多少欢快之意(祝寿啊),远不如后世一曲《金蛇狂舞》来得有感觉。

    一曲终了,击节赞叹如潮。

    元帝一高兴,张口就将紫玉萧赐与刘康。

    刘康再一次投其所好,力拔头筹。叩谢之后,刘康退回坐席,眼角快速扫了一眼皇兄,惊讶发现,皇兄居然没象去年那样沮丧,神色依然沉着。难不成,他真有什么好东西能打动父皇?不,不可能!父皇最喜曲乐,除非皇兄能拿得出比这再好的曲子,还得现场吹奏……呵呵,可能么?

    接下来是皇三子信都王刘兴献仪,这位最小的皇子还不满十三岁,乃冯昭仪所出。上面有两个兄长,怎么样都轮不到他,加上冯昭仪生性温婉,不喜争宠,所以这位小皇子是真正的献仪,没有什么私心。

    刘兴所献的是一块宝玉,其上刻着一个寿字。宝玉上品,寿字无奇,但这个字,却是刘兴在玉匠的指导下,亲手所刻,这份孝心就难得了。

    元帝显得很高兴,当即将宝玉悬于玉围之上。

    信都王刘兴之后是两位公主:平都公主,亦是傅昭仪所出;平阳公主,母卫婕妤。所献之仪,一为书,一为画,乃两位公主合力所作。画虽简约,书虽稚嫩,孝心亦然。

    元帝同样开心,让内侍收起,说要悬挂于后庭之内。

    献仪之后,下一道程序就是天子赐宴百官,君臣同乐了。

    所有目光,又齐刷刷投注到太子身上。

    太子站起,出列,向皇帝、太后、皇后各施一礼,退出大殿。就在殿门外,召来献食丞,亲手端过一黑漆食盘,趋行至丹墀下,高高举起:“鸦有反哺义,羊有跪乳恩,儿臣身受再造,百世难报万一。以此食,敬奉父皇,祝父皇千秋万岁,长乐未央。”

    食物?太子居然进献食物?!

    下面诸臣大眼瞪小眼,一脸懵圈。

    元帝也有点懵,不过还是颔首示意内侍端上来。

    天子之食,必需进行严格审查、试箸。不过此食乃献食丞所进,表明已经过常规检测,天子可安心进食无虞。

    当内侍将玉碗置于食案,揭开玉盖时,元帝原本漫不经意的表情一下怔住。

    这是什么?细长如玉的粉条,盘成陀螺状,其上点缀着新鲜翠绿的蔬菜,还有一个煎焦香的荷包蛋,汤面浮着一层香油,浓香喷鼻。

    元帝的胃口一直不太好,食少事烦。今日赐宴群臣,他自个多半是没什么食欲的,但嗅到这碗面食,居然食指大动,不由惊奇:“这、这是何物?”

    太子刘骜一直提着心偷望父皇表情,此时终于宽心大放,压仰欢喜,尽量语气平和道:“禀父皇,此食名‘长寿面’,乃一种面食。面虽一碗,实为一根,绵延不断,一束而盈,寓意寿元久长,国祚绵延。”

    “恭贺吾皇,太子仁孝,以食蕴兆,心诚可表。”匡衡见机立即起身,加以赞颂。

    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以下诸官员,也纷纷大赞。这种惠而不费的事,谁也不会错过。

    不过,对于元帝本人而言,好兆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碗面,当真好吃——当然,在下箸之前,先让内侍宣称“天子赐宴”。

    大家都吃上了,天子进食才不显得失仪。

    元帝用玉箸挑起一根面条,果然,这碗就只有一根面,无论拉多长都不断。元帝惊喜之下,尝了一口,软滑爽口,香气盈颊。元帝频频点头,他牙不好,吃不动硬食,这碗长寿面软糯爽脆,正合他口味。

    看到皇帝一脸享受状,张放与刘骜远远碰了一眼,心下都大大松了口气。

    为了这碗面,张放与他的大厨们不知熬死多少脑细胞,最后弄出面筋,练出拉面手艺。虽然拉出的面丝远不及后世那种细如发丝感,而是如米粉粗细,但好歹有韧性、有嚼头,最重要的是不会夹断……

    一番苦心没白费,这碗长寿面终于打动了元帝。

    当然,张放费那么大的劲,可不是只打算弄出一碗面就算了,而是要以此带出一个拳头产品,成为张氏酒店业主打招牌食物。

    元帝三哧两溜,竟生生将一碗长寿面吃个底朝天。一旁侍候的石显眼睛溜圆,惊喜交集,不由得开腔:“陛下,此面……”

    “此面上佳。”元帝边漱口边眯眼,“彩头好,味道好,嗯,太子孝心也好……”

    听到这一句话,皇后与太子几乎要流泪,而傅昭仪与山阳王刘康同样也在流泪——只是这泪往心里流……

    这还没完,太子刘骜再道:“父皇,今日儿臣所献之仪,长寿面为其一,尚有其二。”

    还有?从傅昭仪、刘康,到一群大臣都盯住太子,竖起耳朵,看他还能变出什么令皇帝龙颜大悦的东西。

    刘骜抬手向那盛面的碗一指:“就是此物。”

    ~~~~~~~~~~~~~~~~~~~~~~~~~~~~~~

    (诚谢凤萌、菜猪、龙太子之魂魄、风微、余下一人、小胖、楠城以楠)(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五章 【少女心愿】

    很快,碗洗净送回,置于案上。

    元帝看了半天,再召来石显看半天,再召来丞相、大司马看半天。

    元帝:“诸卿怎么看?”

    石显:“非玉。”

    匡衡:“非陶。”

    许嘉:“似玉似陶。”

    元帝正要召太子来询问,身侧珠帘后却传来一个声音:“此物名‘青瓷’也。”

    是皇后。

    “此乃富平侯新制之器,天下无两。因与太子交好,转赠太子。此物精奇,太子不敢擅留,进献陛下。”

    “富平侯?”

    四双眼睛刷地射向某个方向。

    张放何等敏感,立刻有所感应,在察觉目光射来的方向后,他便装着没发现,自饮自酌。至于面前的吃食,除了少许点心,正菜动都没动。他早被养刁了嘴,这些低级料理,实在入不了口,还不如自家的家常便饭。

    “富平侯,陛下有请。”一位内侍来到张放跟前。

    张放一脸“惊讶”,然后跟着内侍,穿过席间,走向丹墀。

    人人皆坐,张放这一起来,并随内侍趋行,自然引人注目。认得他的含笑点头招呼,不认得的一脸惊异,向旁人打听,投注来的目光,基本都是友好,唯独一道阴沉目光紧紧追随张放背影,如附骨之蛆。

    王立。

    张放昂然上前,合袖推臂:“臣张放,叩见陛下。”

    对于已故皇妹之子,元帝还是很关爱的,他轻轻托起那淡青色的碗,温言道:“此物可是如皇后所言?”

    张放颔首,放下双臂,朗声道:“此物乃家中陶工妙手偶得,陶器表面刷上一层釉质,入炉锻烧,成之则其形如玉,触手温润,其色如水,叩之可发金玉之声,故名青瓷。”

    这时殿堂上一片安静,所有听闻之人无不心动,能将破陶烂瓦变成如此光洁如玉之器,这也太惊人了,倘此物大行其道,那利益何等惊人。

    “化腐朽为神奇,甚好。”元帝笑道,“朕亦不可白受子民供献,赐制器之匠万钱并绢帛一匹。”

    张放顿首:“臣代家匠谢陛下赏赐。”

    张放一回到席位,就有不少人凑过来,询问瓷碗的事。得知目前尚在研制中,尚无第二件,无不扫兴欲走,却被张放一句话,生生定住。

    “瓷器我没有,但我有上好面食。”

    皇帝吃的那碗长寿面,早已引起诸臣好奇,只是不好打听——你总不能问太子这面怎么煮的吧?

    想不到富平侯是知情人,于是张放又一次被围住。

    张放笑了,面也好,瓷也好,都是他打的广告,没有比皇宫更好的广告舞台。瓷器暂时还属于概念型广告,但美食却早已准备妥当,食材、配料、菜品、厨师、酒楼……所有软件硬件都已齐备,只欠东风(广告)了。

    “三日之后,东市、枊市、章台,诸家酒楼皆有新品问世,诸君大可前往品评。”张放笑眯眯的看着这些朝臣,就像看到一群群的肥羊。

    诸臣散去后,身后响起一个浑厚的声音:“富平侯今日之助,王氏铭记于心。”

    张放不用回头就知是谁,转身回礼:“阳平侯言重,此乃放份内之事。”

    身后之人,正是王凤。

    这一刻,王凤内心很是复杂。由于张王两家前一阵的冲突,间接造成王家一子侄丧命,两家结下仇怨。但说到底,这只是私怨,在关乎太子这桩大事上,两家的利益却又是一致的。

    别人不知道,但身为皇后之兄,太子之舅,王凤却一清二楚,今次太子令人大开眼界的寿礼,俱出自眼前这位少年富平侯。而此次能在寿礼上压倒济阳王,令君心大悦,政治上板回一分,这对王家的恩惠,绝对超过区区一个子侄之死——更何况其人之死还是咎由自取。

    王家与太子的利益是休戚与共,打断骨头连着筋那种,天生注定的******。但富平侯不一样,他完全可以选择——选太子也可,选济阳王也可。既然富平侯选择了太子,王家无论如何都要拉拢,有什么恩怨都得摁下,展现最大诚意。这才是一个合格政治家该做之事。

    这是皇宫之中,诸臣之侧,许多话不便多说,王凤只说了一句:“某以王氏家主之名,向君侯立誓,王张两家,有恩无怨,神明可鉴。”

    张放深深一躬,他相信王凤此时之言出于真心,但他更明白,誓言这种东西,原本就是用来打破的。连山盟海誓都架不住时间这把杀猪刀的锯削,又何况这种政治盟誓呢。

    赐宴之后,是寿诞最后一个环节。

    礼官一声高吭:“天子元寿,四方同庆,千秋万岁,长乐未央——举灯!”

    “举灯——举灯——举灯——”一声声传呼,依次减弱,越过重重阙门,隐入无边黑暗。

    下一刻,周围重阁高榭突然大放光华,点点灯火,汇成流光。举目望去,整个未央宫像着了火,光焰映照半空。

    元帝与皇后亲自扶着太后,身后跟着皇子、公主,步出大殿,答谢百官。

    最先发现异景的,是目不转睛看灯的平都公主,然后是平阳公主,连信都王刘兴也发现了。三位皇孙一齐道:“皇祖母、父皇、皇后快看,那是什么?”

    众人举目望去,但见西南某处,竟升起数十盏灯,飘飘荡荡,升至半空。灯上似乎还有字,但隔得太远,无法看清。

    灯居然能升空?这太震憾了!君臣一时失声。

    半响,元帝才惊异万分问道:“那是何处。”

    石显立即应道:“是沧池。”

    “灯何故升起?”

    这可难为石显了,他一脸便秘状。

    “那……灯上写着什么?”

    石显使劲看,眼都花了也看不出个丁卯来。

    忽听一人道:“那上面写着‘千秋万岁,长乐未央’。”

    说话之人正是许新。

    元帝闻之,龙颜大悦,不管是谁弄出这花样,他很满意。

    许嘉奇怪地望着幼子:“你眼神何时这么好了?”

    许新笑嘻嘻不说话,只是看向张放背影。

    那个背影仰首负手,静静眺望,身处热闹中,却茕茕如天上孤星。

    同一时刻,飞灯之下,沧池之上,一个长身玉立的少女正与一群宫女静静望着那飞升而起的明灯。橘红的灯光映照着如水双瞳,脑海回荡着少年附耳所言:“这是祈天灯,放飞之时,可许心愿,愿随灯去,心想事成。”

    真的可以么?少女如是想,双手轻轻合拢。

    ~~~~~~~~~~~~~~~~~~~~~~~~~~~~~~~~

    (感谢凤萌、菜猪、迷失书海1、夜雾の杀人鬼及所有支持本书的朋友)(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六章 【狙击班婕妤】

    长安西门,直城门外,一群达官贵人正在送别。

    天子寿诞结束,班况述职完成,自然没有理由再呆下去,得赶紧回灵州,继续工作。班况谢绝一应同僚宴别,只有两个儿子班伯、班游一路相送,依依不舍。

    还有一位与两个儿子相识不长,却自称莫逆的同好也来相送——萧绍。

    萧绍虽然只是个太学生,但班况并不敢轻视,人家可是前帝师之孙,经学传家。虽然眼下家道中落,其父不过一侍御史,但冲着天子每年必遣使前往前帝师萧望之之墓祭拜,及萧氏一门在儒林之声望,没人会怀疑,萧氏必有崛起一日。

    因此之故,班况明知萧绍居心,却也无法明拒,只打算等回灵州之后,写信给长子,让他择机向萧绍说明。

    班况此行,之所以要携女进京,其实还有另一重目的——女儿已及笄,北地已有不少故交旧好向他提亲或透露这方面的意思,但所谓人往上走,水往低流。班况希望下一代能离开北地,迁徙三辅,真正成为长安人。

    这一点就象今人扎堆往首都挤,都想成为首都人一样,无可厚非。

    班况已成功了一半,他把两个儿子都塞进长安,成为“京官”了,下一步就是女儿。

    打知道当年自己非常看好并资助过的那个少年就是富平侯世子后,班况就动起了心思,然后他也让夫人试探过女儿的意思。结果发现女儿对这位富平少侯印象很深。所以他这回带女儿上京,就想借此由头拜访,让女儿与富平少侯见一面,看看效果。

    结果比他预想的还好,他还没来得及拜访,人家小儿女已有缘相逢,之后更是相邀出游。听到女儿说她们又是作画又是赠书又是煮吃……班况就知道,不枉费自己一番苦心,事情成了。

    只是没想到女儿的魅力似乎大了点,倾倒正主之外,还连带“误伤副车”。其实班况与萧绍攀谈数次后,也很赞赏其人品才学,如果不是因为富平侯这个砝码太重的话,萧绍也是不错的人选……当然,现在再说这个已无意义。

    班况正叹息着,耳边响起萧绍略带不好意思的询问:“天气闷热,贤妹一直坐在车里岂不闷得慌,何不出来与兄长辞别。”

    班况心下一叹,摇头道:“小女并不在辎车上。”

    啊!萧绍吃惊不小,吃吃道,“这……贤妹身在何处?”

    班况抬手向西一指:“已至渭城矣!”

    ……

    长安有两处在后世很著名的别离之地:灞桥,送人东归;渭城,送人西行。这两处地名,因在唐诗里高频率出现而流传后世,并被赋予特殊意义。

    不过,在汉代,灞桥也好,渭城也罢,都还没有这一层意思,不过是寻常两个地点,不代表任何意义。

    只是,对别人或许没有意义,但对来自后世的张放而言,这些地方代表的意义,已刻入灵魂。所以,送别班沅君,他选在渭城。

    渭城西北,道左,长亭,张放与班沅君相对而立,风乱鬓丝,心乱如麻。

    远处是一辆辎车,驭手昆奴端坐其上,小婢苹儿倚傍车边,不时向二人打望。而阿罴、初六等扈从,则如哼哈二将守住通往长亭的道口,不许他人打扰。

    “我没想到,班公会同意我单独送你。”张放抱臂而立,目光越过班沅君头顶,望向远方,“记得三年前,也差不多在这个时候,却是你送我东归。”

    班沅君微微仰首,眯起眼,目光迷离,似在回忆:“那时的张君,跟现在其实没差,若当时你说自己是富平侯,我们也会信你。”

    张放笑了:“只有你会信。”

    班沅君认真道:“当初阿翁确认你的身份后,虽然吃惊,但后来对我说过一句话‘这个结果,理所当然’。”

    张放感动道:“多谢班公,也谢谢沅君信任。”

    班沅君曾听他述说了这两年出塞游历诸国的情况,但她只是很认真的听,很少问,更未追究他出塞的真正目的,以及为何不回长安尽孝——这个女孩真的很聪慧,知道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什么可以知道,什么不该知道……如此兰质慧心的女孩真的不多了。

    班沅君咬咬红唇,低声道:“我问张君一事,请认真作答。”

    张放收起笑容:“自古送别无虚言。”

    班沅君轻轻执起张放青色的衣袖,漫声道:“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仰起素洁如玉的面庞,直视张放的眼睛。

    目光相触的一瞬,张放明白了,她念的不是诗,而是心声。

    张放深深凝望班沅君,握住她执袖玉手,一字一句:“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这一刻,班沅君梨花带雨。

    尽管张放并不知道班沅君就是历史上那个可比樊姬的著名贤妃班婕妤,但经过这段时间接触,加上早年缘分,张放确信,无论前世今生,这都是位难得的好女孩——有缘相遇,不容错过。

    这一刻,张放于不觉间,狙击了未来成帝的第一位妃子。

    从这一刻开始,历史不会再有班婕妤了。

    良久,班沅君低声请求:“郎君才情,可有临别诗句相赠?”

    张放头大,这改诗还改出了副作用?你是小才女,我不是啊啊啊!但对面佳人期盼的眼神,又怎忍拒绝?只得道:“好吧,手头没纸笔,等会写给你。”有点时间缓冲,看看能不能搜得出来……嗯,赠别诗是吧,很多经典的,应当不难。

    当班沅君登上辎车时,初六飞骑而至,双手奉上一卷书扎:“这是主人命我转交小娘子的。”

    不等苹儿伸手,班沅君已迫不及待接过、展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尽管汉代还没出现这种七律,念起来会有一种怪怪的感觉,但这一刻,班沅君却完全领会,身心俱酥,深深迷醉。

    ~~~~~~~~~~~~~~~~~~~~~~~~~~

    (感谢凤萌、菜猪、泪水已轮回、冷霜红、wo爱你一生、啊穆穆、小胖、醉梦舞岚)(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七章 【真·雷 炮】

    渭城别庄校场,两个戴着面盔的少年手持八尺长棍,躬身弓足,相对而立。长棍顶端包裹灰布,沾着白灰,一看便知是实战训练。

    随着仲裁韩重一声大喝:“进击。”

    两根长棍飞快接近、对攻——吭吭吭吭!爆豆也似数声撞击,人影交错,一个少年仰面跌倒。待少年爬起来时,左胸有一明显白点。

    得胜少年收棍柱地,并腿直立,等待下一个命令。

    校场凉棚下观战的张放点点头:“阵战。”

    韩重换上一面三角红旗,举手一挥,九名少年出列,与那得胜少年并肩,并戴上面盔。随后又有十名少年出列,戴盔持棍,面面相对。

    “进击!”

    校场上顿时铿锵之时大作,人影翻腾,烟尘弥漫。不断有人倒地,棍棒或跌落或挑飞。短短数十息,胜负已分,一方全灭,一方尚余四人。

    “甲队胜。”韩重大声宣布结果。

    张放让胜利一方近前,他注意到先前单挑时那得胜少年也在其中,浑身上下只在左臂外侧有一道白色划痕,可见身手相当不错。

    侍立在张放身侧的韩骏大声道:“晋见家主,除下头罩。”

    头盔摘下,露出一张张满是汗渍的年轻面孔,有些面孔看上去比张放还小。

    张放问那看上去十七八岁的得胜青年道:“叫什么?何方人氏?”

    “刘枫、河东解县人。”

    “居然是刘氏,可与皇室有渊源?”

    “回家主的话,家祖曾在中山靖王府为丞,被赐刘姓。”

    “原来如此。”张放点点头,道,“看你的身手,不像只训练了一年的样子,以前有练过?”

    刘枫顿首道:“家父游侠四方,自有传承,更得甘侯指点,日有增益。”

    韩骏也在一旁帮腔:“刘枫身手精强,沉稳有度,乃扈卫队之长。”

    张放不怎么管扈卫队的事,把事情吩咐下去,自有人做事,他只要结果,不管过程。当下勉励一番,让刘枫等归队。

    接下来是弓弩远射。弩是管制兵器,不过只用射程最近的一石擘张练习弩的话,打个擦边球还是可以的。扈卫队少年们射击成绩还算不错,自然远不能与初六这教练相比,不过能在短短一年内有这成绩也算不错了。

    初六还带着四个得意弟子表演了驰射之技,箭箭中靶,赢得少年们阵阵喝彩。

    驰射是一种高难度的技术,半年时间,堪堪只够少年们学会骑马,根本不可能学到驰射。只有其中四个少年有骑术及射箭基础,在初六夹磨之下,半年苦训,才有如今模样。

    张放也知道,这事急不得,就算是他自个,骑术秒杀京城诸少,箭术也可圈可点,但两样一结合,却未必比得上这几个少年。

    与少年们的堂堂之阵相比,青琰带领的女扈卫的演练,走的就是技巧路线。女扈卫们同样是十来岁的少女,个个手持双匕,贴身搏杀,抹喉、削腕、戳心、刺目……招招狠毒,令人心惊肉跳。

    张放很是怀疑,就算戴着金属皮革防护头盔,穿着防护皮革背心,用的是木匕首。这么凶狠的打法,也要落得一身青紫……

    视察完毕,张放还算满意,这支少年扈卫队整整训练了一年,什么都不干,光是训练,一切按职业军队的标准。先后糜费数十万钱,总算是有点模样了。

    不过目前这支少年扈卫队还派不上用场,考虑到他们将来的用武之地是塞外,张放特别强调,每个人的骑术都要过关——不要求人人都擅骑射,但所有队员的骑术一定要达标。怎样才算达标?就是要比他这个主人强。如果比主人弱,谁保护谁啊?

    屈指算算,至少还有一年时间富余。

    张放丢下一句话:“给我往死里练!采取末位惩罚制——最后一名,给全队洗靴子。”

    韩氏兄弟及初六等人听得头皮发麻,一天训练下来,那靴子是什么味他们最清楚不过,那酸爽……这命令一下,估计这帮小子训练要疯。

    视察完训练,张放进入后山,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山洞,冬暖夏凉,气温宜人。张放当然不是来纳凉,而是检查火药储备情况。

    朝廷那边早已得到火药配方,也进行了研制,但因为当时张放还在守制,无法亲临指导,结果悲剧了。火药发生爆炸,当场炸死一人、伤三人,这受伤的三人中,又有一人伤重不治。

    这件事引发一定的恐慌,负责制造火药的将作大匠上表请罪。更有司隶弹劾富平侯,认为其所献不详,应治其罪。幸好当时张放还在守制,加上甘延寿、陈汤上书为之辩,元帝也不想在这种时候对外甥下手,下诏暂停研制。于是,此事不了了之。

    据张放所知,到目前为止,朝廷还没有一件真正的火药武器。

    “还是太平太久了啊。”张放除了感叹,也没办法。他再清楚不过,武器的催化剂是战争,没有战争的倒逼,说破天也难得到预期响应。

    张放其实可以拿出自制的火药武器,让大汉君臣开开眼界,让他们认识到这是战争利器。但经过考虑,他不想冒这个险——只不过献个配方,就差点被治罪,要是真把这大杀器展示于天子眼前,会不会在事后被弹劾意图不轨?别忘了,眼下当权的两汉第一权阉,那可是个能用舌头杀人于无形的家伙。

    朝廷放弃研究,张放却不会放弃,他不但囤积海量原料,制造大量炸药,还不断研究改进。他今天视察扈卫队只是顺便,主要目的,其实是火药改良有眉目了。

    一进入山道,便见一个四旬左右,又黑又瘦,脸上手上皱纹很深的男子趋步近前,恭声道:“纪孟见过家主。”

    纪孟就是青琰那个当盐隶的兄长,耆老之子。与青琰这个义女不同,这是耆老的亲儿子。所以兄妹并不同姓,年纪差距也大,样貌更是没有半分相似。其实纪孟不过三十出头,只是长年的艰苦生活,使他看上去显得老态罢了。

    张放对耆老有复仇之德,对青琰有收留之恩,更不用说改变了纪孟的整个悲苦生涯。这一切,令纪孟的忠诚不亚于妹妹。经过考察,张放安排他进入火药工坊。

    也许是常年跟矿物打交道的关系,纪孟对火药非常感兴趣,在工作中也慢慢展现了他的天分。

    “家主,上回你提到的颗粒之法,经过数月摸索,已有眉目。”纪孟兴奋得直搓手,“我们已制出第一批,故禀报家主,没想到家主亲临,当真是……嘿嘿……”

    火药由粉末变颗粒,绝对是一次质的飞跃,张放急于看成果,不容纪孟多客套,直接下令试验。

    众人来到一片开阔地,散开两边,看到纪孟拿出一根长约三尺的竹筒,剖成两半,疏通节头,平置于地,略微垫高,使之倾斜。然后,先将半斤灰黑色的粉末状火药倒在一半竹片上,再将同等量的米粒状颗粒火药倒在另一半竹片上。之后,分别插上引线,退到安全距离。

    纪孟手持火炭,以目请示,看到家主点头,分别引燃两根引线。

    火花嗤嗤直闪,很快烧到尽头,这时惊人的一幕出现了:颗粒火药轰地一下轻响,不过眨几下眼的工夫就从头烧到尾,三尺距离,也就一两个呼吸的事。如此高速的燃速,当真令人震撼。反观粉末状火药,却在不紧不慢嗤嗤燃烧,足足过了五六息,才燃烧殆尽……

    围观诸扈从,尽管并不明白燃速越快,单位时间内释放能量越大的原理,但这种直观而明显的对比,不难判断孰优孰劣。

    张放深深吸一口气,慢慢吐出:“我们终于能制造真正的雷炮了。”

    ~~~~~~~~~~~~~~~~~~~~~~~~~~~~~~~~~~~~~

    (感谢凤萌、菜猪、书虫——巨蟹雪兔、dsbghost、痴是罪、nico88、空忆吴钩、fdghffg、xathena)(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八章 【匈奴人来干什么?】

    “来咯!三鲜面五碗,诸位贵人慢用。”

    “蕹叶炒鹿脯,哪位点的……哦,失礼、失礼,是足下的……”

    “保佣!我点的那什么‘饺子’呢?怎地等这许久还不上?”

    “抱歉抱歉,快蒸好了,马上马上……”

    “保佣,再加一盘茱萸肉丝……不,上两盘!”

    “夕阴街刘都尉府上又来催长寿面了……”

    这热闹红火的一幕,同一天在张氏名下四家酒楼同时上演。得益于皇帝寿诞的广告,酒楼推出新菜品当日,生意异常火爆。被炖、煮、炙、烹等简单烹饪方式折磨麻木的胃口,一接触到这种还原菜肴原味的炒菜及新品面食,顿时如天雷勾地火,一发不可收拾……

    张放这个侍中当得很清闲,隔几天才上朝一次,不想上朝找个理由请假也行,反正这侍中的“工资”对他而言可有可无。光是这开张首日的利润,就顶得他一个月的俸禄了。

    对于这新财源,张放自然格外上心,四家酒楼,他都逐次巡视一遍,火爆情况,皆在预料之中,张放对这成果很满意。往近了说,这是他产业链中的一个新的利益增长点,而且还带有垄断性质。往远了说,这将深远地影响国人饮食,泽被后世。

    说不定将来自己会被后世饮食界尊为祖师爷哩。

    张放正摩挲着下巴yy着,身边传来韩骏的声音:“公子,石公子家奴求见。”

    嗯?张放扭头,正看到上次那个石荣的家奴正在酒楼楼梯转角处,恭敬行礼:“打扰君侯,我家公子有请。”

    张放道:“石公子在此处?”

    “是,在三楼雅间。”

    张放笑了:“既然石公子来捧场了,自无不见之理,请引路。”

    张放巡视这家酒楼正在章台街,身为烟花老鸟的石荣自然不会错过,他本想叫外卖来着,但酒楼刚开业,生意火爆,概不外卖,石荣只好屈尊前来。一试之下,顿觉不虚此行。

    张放上下巡视,不时与熟人打招呼。石荣在雅间没见到,但听到仆人禀报后,当即打发仆人过来请见。

    酒楼的雅间其实就是用屏风隔开,并不隔音,不过还算是能营造一个单独空间。反正只是吃东西而已,真要谈事,可以到两侧耳室,那里隔音效果好,可以边吃边谈。

    张放一进雅间,看到那一大桌菜肴,顿时笑眯眼。很好,石公子吞了那么多,也该吐出一些,做做贡献了。

    石荣一见张放,就要开口,张放抢先笑眯眯道:“请请,先品尝,菜凉了就不好吃了。”

    石荣当然不是一个人,他还带了一群狐朋狗友,在这样的场合下,石荣也不好多说,只得与诸人一同向张放劝酒道贺。

    酒过三巡,张放向石荣丢了个眼色,含笑拱手而出。

    不一会,石荣急不可耐出现在耳室内,张放早已在此恭候。

    张放肃手请坐,不等石荣开口,笑问:“石公子可吃饱了?”

    石荣只吃了五分饱,听到张放这么问,还以为是含蓄的询问菜肴味道如何,当下赞道:“君侯府上庖厨,当真神乎其技,各种菜品,闻所未闻,那味道真是……”

    张放再问:“这么说石公子吃饱了?”

    “呃,吃饱了。”

    “那就好,请恕放再三确认,因为放所带来的消息,会令公子食欲不振。故而……”

    石荣一听这话,脸色就变了,连腔调都冷了几分:“君侯之意,莫不是说……”

    “放有负公子所望,班氏婢女,怕是与公子无缘了。”

    张放太了解这位石大公子是什么货色了,他找自己,一准没好事。不用说,必定是为苹儿而来。张放已经探过苹儿口风,知道这美婢对石大公子半点兴趣欠奉。如此一来,将来若班沅君入张氏之门,苹儿也将是通房之妾。既已确定是自己的人,那么就得斩断石大公子之念。今日既然撞上了,那就麻溜解决之。

    石荣瞪着张放半晌,忽问:“君侯,你我之间的恩怨是否已了结?”

    张放可不会被对方牵着走,淡淡道:“你要说是,那就是;你要说否,那就否。”

    石荣气息咻咻:“前番诸事,一笔勾消。但是端阳之日,你撞我落水……”

    张放眼神如针,厉声道:“石继祖,说话要想好了再开尊口,谁撞的谁?”

    石荣只觉目似针扎,痛且流泪,不禁以视掩目,气势全消,却兀自嘴硬:“反正落水的是我,张羿啸,你欠我的……”

    “欠你老母!”张放爆了一句石荣听不懂的粗口,“石继祖,你没听过咎由自取么?这就是了,别跟我耍赖玩横!你想跳水凉快是你的事,你想要当年那对姊妹花,尽可向阳阿公主开口讨要,别拿这虚头巴脑的东西来跟我讨价还价。这条章台街上满是美女,你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但不要打班氏婢女的主意——她是我的人!”

    张放盯住石荣,一字一顿:“当年因为两个女娃,你我差点玩完。石继祖,我不希望你再愚蠢的来一遍,记住,不是每次都有好结果的!”

    望着那拂袖而去的背影,石荣瞪着通红流泪的双眼,双拳紧攥,指甲入肉,兀自不觉。

    张放刚走到门口,就见街上突然一下热闹起来,人群象潮水一样涌向一个方向。一打听才知道,是匈奴人来了。

    “听说是匈奴呼韩邪单于亲自入朝拜见天子。”韩骏挤出一身汗,把打听到的消息说出。

    “呼韩邪单于?”初六有些奇怪,“这一向不是在甘泉宫接见的么?怎么放进长安来了?”

    呼韩邪单于曾两次入朝参见天子,天子接见的地点,在长安五十里外的甘泉宫。之后南匈奴每年都派来使者,也多在甘泉宫接待。

    初六对匈奴人的事比较上心,所以对南匈奴归汉后的情况打听得比较细。

    张放扫了他一眼,笑着摇头:“初六你的功课做得不错,不过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初六躬身道:“请主人解惑。”初六、宗巴对张放以主人相称,与韩氏兄弟等不同。

    张放耐心道:“那是因为甘泉宫乃夏宫,天子每年六至八月,都到甘泉宫避暑,而南匈奴多在那个时候来人,所以在甘泉宫接见。不过,今岁天子的身体……”

    张放摇摇头,现在元帝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这大热天都不打扇,还觉得凉(刘骜的小道消息),哪还用去避暑啊。

    匈奴人来干什么?

    张放好像隐隐有某种感觉,但仔细想想,又实在想不起是什么。

    奇怪,是什么呢?似乎很重要,但就是想不起……

    ~~~~~~~~~~~~~~~~~~~~~~~~~~~~~~~~

    (感谢凤萌、菜猪、灬浮沉灬、龙太子之魂魄、wo爱你一生、风羽诺、小胖、天堂之无痕、天下皆我有之、雪剑之舞、!!!聆听……。多谢踊跃投票的兄弟,抱拳)(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九章 【史丹的急智】

    张放这个侍中当得挺清闲,五日一朝,今日正轮到,刚走到北阙宫门前,就看到史丹在团团转。

    张放上前做揖:“史侍中……”

    史丹看到他,眼睛一亮:“君侯,我曾听老九说,你经常那个什么……跑步?”

    “呃,是有这么回事。”张放从青溪聚开始,为改善体质,一直进行长跑及各种高强度训练。出征塞外时因不便而中止过一段时间,回长安后,生活稳定,各项训练依次恢复,勤练不掇。他经常大清早骑马出城,然后沿渭水或灞水跑步,他的小伙伴们都有耳闻。

    “如此,君侯跑步一定很快?”史丹一脸希翼。

    “这个,很快谈不上,倒能持久。”

    “那就好,请君侯帮一个忙。”史丹合袖深深一揖。

    “但力所能及,放不敢推辞。”张放忙还礼,心下好生奇怪。有事求帮忙很正常,但这跟跑步有什么关系?

    “今日匈奴呼韩邪单于上朝觐见天子,陛下召太子上朝共议,偏生传书谒者到现在还没找到太子,这下必定迟到了。”史丹说这话时,表情异常严肃。

    张放一听也微微变色,平日迟到最多训斥一顿,但今日召见匈奴单于,太子若迟到,这脸可就丢到外国去了,还能落得个好?

    “这可如何是好?”张放也着急了。

    史丹左右看看,拉着张放衣袖,走到墙角,耳语一番。

    张放表情变幻,心下赞叹,这史丹果然有急才,更摸熟了元帝脾气,这手危机公关硬是要得。当下合袖一揖,然后开始脱衣服。

    在史丹瞠目结舌中,张放将朝服甩给史丹,一身紧身劲装,开足马力,飞奔而去。留下捧着朝服,看起来像个高级侍者的史丹在风中凌乱……

    史丹其实是有马车的,张放跑得再快,也不可能跟马赛跑。但必须明白,这是早朝高峰,车来车往。驶慢了,不如跑步;驶快了,引人注目。这是嫌太子还不够倒霉么?而张放不走大道,顺着闾门前的林荫小路快跑,既有速度,又不碍眼,正是最理想的传讯方式。

    不过半刻,张放一口气奔回府,也不进门,让应门小厮把韩骏叫出来。吩咐完毕,张放就跑到槀街驰道边,直盯对面。

    过得一会,韩骏气喘吁吁跑来:“公子,东西拿来了。”

    张放接过已蘸好墨的笔,飞快在白纸上写下一行字,吹干卷起,然后取过一支旗火,将字条绑在旗火细支上。吩咐道:“就在这盯着,看到太子经过,就把旗火射过去……”

    “公子,那边不是太子么?”

    张放一抬头,还真是巧了,对面果然出现行色冲冲的太子仪仗。

    张放一下跳起,指着太子轩车:“对准那车马,给我射!”

    韩骏瞠目:“这、冲撞太子仪仗,这罪名可不轻……”

    张放不耐催促道:“叫你射就射,太子不会找你麻烦,反而会感谢你。”

    虽然不明白,但韩骏向来唯公子之令是从,别说是旗火,就算是利箭,他也照射不误。

    咻——

    一声似笛锐响,一物冲来,将太子仪仗吓了一跳,人群一阵骚动。

    张放远远看到刘骜从车驾里探出头来,一脸莫名地听着侍从禀报,不时困惑地看一眼侍从手里的旗火,再抬头往对面看去——于是,他看到了张放。

    张放举手挥了挥,并做出一个打开的手势。看到刘骜理解了,当下拜拜一声,撒腿就跑——再不跑,他也要迟到了。

    张放跑回阙门时,史丹居然还在守候。张放心下暗赞,这史老二,人品真是没得说,这是有难同当的架势啊。

    “如何?”史丹一脸焦急。

    张放却已喘得说不出话,只做出一个“v”字手势。史丹干瞪眼,这是什么哑迷?

    ……

    “皇帝升座!”

    “陛下千秋万岁,长乐未央!”

    珠帘卷起,元帝目光一扫,脸上的笑容微僵:“太子为何还不到?”

    中书仆射牢梁忙奏道:“微臣在寅末已派出谒者,将陛下手札传递至太***想必此时太子已在赶来的路上。”

    元帝脸色有些难看:“太**并不远,寅末至卯初,时辰充足,且诸班皆在,又有何理由延误至今?太子太子,当真是……”

    元帝忍了又忍,终于还是没说出重话。

    张放与史丹对往一眼,心下都是一松,与上次当着群臣的面训斥比起来,明显有进步,或许是寿诞时太子的表现加分所致吧。

    原本早朝第一件事,就是召见匈奴使者,但太子迟到,只得将此事押后,先议朝事。

    张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济阳王刘康身上。他就想看看刘康对这件事的表现——不得不说,刘康的表现非常自然,从表情到眼神,都无半分异样。

    张放虽有判真伪之眼,但前提是得与对方眼神保持一定时间的接触。而在这朝堂之上,他当然不可能与刘康长时间对视,甚至还得尽可能避开对方眼神,以免引起不快。所以,他也看不出个丁卯来。

    不过,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越是超乎寻常的平静,越是反常……呵呵。

    足足过了一刻时,才见太子满头大汗跑进来,叩拜于地:“儿臣迟至,误君父大事。”

    元帝面有愠色:“何故迟至?”

    从许嘉、石显,到匡衡等一众大臣,都面带担扰的看着太子。

    张放终于看到刘康嘴角勾起一丝笑意。幸灾乐祸么?张放嘴角也在上扬。

    刘骜诚惶诚恐:“虽蒙父皇急召,但儿臣不敢横越驰道,绕道宫街,故而来迟。请父皇责罚。”

    这驰道乃是皇帝专用御道,整亘长安八街,实际上元帝一年没出宫几次,基本用不上。但御道就是御道,皇帝不走,不代表你就可以乱走。所以尽管有一条很通畅便利的大道,但只可远观而不可涉足。

    元帝听了太子之言,顿时转怒为喜,身为最尊崇儒礼的皇帝,对规矩看得最是要紧,太子这个迟到的理由,真是……太合心意了!

    “中书拟诏。”元帝笑呵呵道,“今后太子上朝,可以直穿驰道。”

    此令一出,许嘉等一干大臣俱是喜动颜色。驰道只有天子或准天子才能走,这道诏令透露的意思着实令人玩味啊。

    太子伏墀谢恩。

    刘康脸色微白。

    张放则与史丹相视而笑,心下不得不感叹,这个史侍中,当真是元帝肚里的蛔虫,揣摩天子心意太他妹的准了!一桩糗事,能让他利用成这样,也真是没谁了。

    (感谢凤萌、菜猪、疯阅青九、风起神666、随‖风飘‖渺、4gd9、dsbghost、bado流氓、暗夜无念)(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章 【和 亲】

    “宣匈奴呼韩邪单于觐见。”

    安静的大殿传来一阵沉重的脚步声,一个髡发结辫,左耳戴环,穿着裘皮胡服的壮硕胡人,踩着小碎步,分外别扭地走进来,向元帝鞠躬:“匈奴单于呼韩邪,参见大汉天子。陛下千秋万岁,长乐未央。”

    这位单于说的是汉话,虽然生硬,但总算还能听明白,而他的觐见礼则未免令人不忍卒睹了。

    汉朝及以后的诸朝代,臣子面君,有个动作叫“趋行”,就是小步跑的意思,以示对天子的敬意。有些年老而不良于行的大臣,天子为示恩宠,会允许其“入朝不趋”,这就是很大的恩宠。

    南匈奴现在算是汉朝的属国了,所以呼韩邪单于得按汉礼觐见天子。这是老单于第三次觐见大汉天子了,对觐见之礼已不算陌生,且在此之前,他已经接受了好几天礼仪培训,大致不差,他的趋行也是合格的。但坏就坏在他那一身胡服上。

    趋行这种小碎步疾行,只有穿着宽袍大袖,衣袂飘飘才显得养眼。若是穿着直筒窄袖的衣裤,还是一个粗豪的汉子,这场面就未免有些酸爽了。

    不过汉朝君臣都相当包容,不以为怪,胡人嘛,可以理解。

    “单于请起。”一般请臣下起,多由内官侍者开口,但这回是元帝亲自开口,算是相当给匈奴王面子了。

    呼韩邪抬头,但见这匈奴单于长着一张圆脸,眉毛有些稀,五官倒也端正,皮肤粗黑,脸上深浅不一好几道疤痕,胡须黑白参半。他的实际年龄比元帝长近十岁,但两人外貌看上去却差不多,而精气神尤甚。

    两位王者第三度相见,彼此都苍老许多,相顾感概。

    元帝感叹道:“想当初,铢娄渠堂入侍,恭顺谨行,殊为难得,朕心甚慰,不曾想……”

    呼韩邪单于曾在早年将长子、右贤王铢娄渠堂送入长安为侍子,以表明其归属之意。后来元帝在送还郅支单于之子驹于利受后,本着一碗水端平的想法,也将铢娄渠堂送还南匈奴。

    可能是在汉国过得太舒适,在汉境长大的铢娄渠堂回南匈奴故地后,反倒水土不服起来,没几年就死了。眼下左贤王是呼韩邪次子雕陶莫皋,不过十来岁,在呼韩邪入朝之时,代替单于坐镇王庭。

    呼韩邪单于也被勾起伤心事,一番唏嘘。

    之后,呼韩邪单于先说了一番祝福的话,再报上敬献礼物,无非是些牛马、皮革、角筋、金器、宝石之类。

    礼尚往来,朝廷在这方面,向来很大方,馈一赠十。以丝绸、漆器、铜镜、美玉相赠,其值十倍于进献之物。

    呼韩邪单于感激躬身而谢。

    各种仪式走得差不多了,这才进入正题。

    呼韩邪单于洪声道:“属君仰慕中国,愿亲近大汉,欲与陛下结为……这个,甥舅之好。请陛下赐一公主,属君当奉为阏氏,匈奴永为大汉藩篱……”这番文绉绉的话,显然不是匈奴人日常语,想必是经过汉官润色,让单于背熟。虽然有点嗑巴,好歹算是把意思说清楚了。

    甥舅之好,这不就是求亲么?

    大殿一派安静,但群臣心下都开了锅——汉朝自武帝之后,就再没与匈奴联姻。因为匈奴一直就是那副德性,汉朝赐下公主,匈奴人美女收了,嫁妆收了,转脸又打上门。美女加金钱攻势,保不住几年和平。所以汉武雄起之后,再没下嫁公主。屈指算来,已近百年。

    没想到,如今匈奴呼韩邪单于竟向汉国求亲!

    严格说,呼韩邪单于这次求亲,与历史上匈奴所有求亲都不一样。

    同样是匈奴单于求亲,以前是强求,你不给我就打,你给了……我还打。而现在,则是请求:放低姿态,派遣王子,献上厚礼,表达忠心……一切依足规矩。

    元帝听罢,并不表态,转向丞相:“丞相之意如何?”

    匡衡站起,持笏一揖,朗声道:“本朝自元狩年间始,便再无公主和亲。盖因昔日匈奴恃强为恶,屡犯边塞,虽先后使公主和亲,亦未能遏止其恶行。先孝武皇帝,雄才大略,废止和亲,御卫、霍之名将,折单于之刀矢。百载以降,虽无和亲,边塞固宁。然今时不同往日,呼韩邪单于,深明大义,率部归汉,是为属国。与之和亲,汉与匈奴代代可为甥舅之通好,如汉与乌孙之故事,此亦为两国之佳话……”

    元帝转向太子:“太子之意如何?”

    刘骜道:“丞相言之在理。”

    匡衡的话,显然引起诸臣了的共鸣,大殿之上,议论纷纷,多是赞成。

    侍立于元帝身旁的内官请示是否喝止,但元帝摆摆手,示意由大臣讨论。

    这里所谓甥舅,纯粹指的是两国关系,并不是指呼韩邪与元帝的关系。就像乌孙一样,代代昆弥,俱为解忧公主之后、汉天子之甥。

    张放自知份量不够,就算发表意见也未必有人肯听。从内心而言,他并不赞成和亲,但从彼时政治上说,和亲却是成本最小的有效笼络手段。他知道,皇帝一定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他就算反对也没用。

    很快,大臣们统一意见,不出张放所料——同意和亲。

    呼韩邪欣喜之下,再进一步请求:“愿如乌孙故事,和亲宗室女。”

    但这一条却被元帝毫不考虑回绝了,当下宣诏:“当以宫室女,赐宗室名号,和亲单于。”

    呼韩邪难掩失望之色,却也只能谢恩。

    汉朝从来不嫁宗室女给匈奴人,这是祖训。从高祖开始,所有和亲匈奴的“公主”,无一留下名号,因为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公主,甚至连宗室女都算不上,多半是宫女之流。

    西汉真正的宗室公主,是先后嫁到乌孙的细君公主与解忧公主。这两位,还是因为其父辈参与了七国之乱,虽是王族,却是罪身,这才被谪发远嫁。可见在正常情况下,哪个诸侯王都不会让自家女儿远嫁匈奴蛮夷、过茹毛饮血的生活的。

    至于正牌的公主——哪更是想都不要想。

    “原来是拿宫女来糊弄匈奴人啊,难怪以前不管送多少个,人家单于都不领情,今天当女婿,转天揍丈人。”张放摇摇头,随着下朝的官员人潮,向宫外走去。

    奇怪的是,张放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仿佛冥冥中有什么很重要的东西,随着自己走出宫殿,走向阙门,离自己越来越远……

    ~~~~~~~~~~~~~~~~~~~~~~~~~~~~~~~~~~

    (感谢凤萌、菜猪、wo爱你一生、凛夕、紫电☆青霜、风羽诺、******de守护、0得到001234560、我叫秋帆、传倚人生)(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一章 【居然是她!】

    张放正苦苦冥想,究竟是忘了什么,突然肩膀被人一拍,耳边传来低声:“这一次又亏得少子帮忙。”

    张放回首苦笑:“太子殿下,今次究竟是怎么回事?”

    皇帝急召居然迟到,这种事发生的机率微乎其微,必有因由。

    刘骜负手与张放走了个并排,左右看看附近没有官员,这才恨恨道:“谒者进入长乐宫时,太后正好召我过去闲话,当时傅昭仪也在场……”

    聪明人不需要说透,话只需听三分就能明白。

    含丙殿是太子起居处,位在长乐宫东,传诏谒者必需经长乐宫才能抵达太***偏偏这么巧,太后却在这时传他前去闲话,而傅昭仪亦在座……这不能不令人产生某种不好的联想……

    张放啧啧两声,若当真如他们所猜想那样,这女人未免太工于心计了,损人于无形啊。不知那位王皇后又如何,能与她旗鼓相当不?

    张放突然想起一事,心里打了个突,试探道:“听闻太子舅父王中郎之子不幸,皇后……”

    刘骜摇头:“这事母后不知。”

    张放讶道:“为何?”

    “阳平侯说,母后在宫中本就艰难,何必让此等小事令她烦扰。”

    张放轻吁口气,不得不说,王凤果然能忍。但越是这样的人,就越得提防。

    “太子要谢的人,应当是史侍中。”张放向后面正与诸葛丰攀谈的史丹瞥了一眼,“没有他的急智,这一关,不好过。”

    刘骜笑道:“早已谢过中庶子了,中庶子说,他只动了嘴皮,你才是真正出了力。”

    张放倒不谦虚:“没错,差点跑断了气,我想不出太子能如何补偿我,暂且记下,容待后算。”

    刘骜一时无语,摇头苦笑,好一会,才似想起什么,问道:“你射来的那根竹枝,无翎无羽,头重尾轻,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张放耸耸肩:“关于这个,我已经将方子献与朝廷,只是朝廷似乎没打算研究。”

    刘骜似有所悟:“少子说的莫非是……”

    “就是那个。”

    刘骜点点头,不再就此事询问,只笑道:“早就听说你让人研制纸张,终得‘纱罗纸’。我宫中亦有人在使用,但我没用过,一直觉得纸张难以作文。但今日所见你射来的纸条,居然而将蝇头小隶写得如此清楚而不渗墨,当真不错,改日我要买上一叠,绢帛可弃矣!”

    张放忙道:“太子想要还不简单,我马上送一车。”

    刘骜居然笑吟吟应了:“行,当我又欠一回。”

    张放哪会不明白,这是送人情啊。如果刘骜顺利上位,天子的人情……嗯,怎么想都不过份。

    ……

    被刘骜这么一打岔,张放一时放下思虑,回府之后,总觉心理不踏实。细细回想,这种不安的感觉,似乎是从那天听到匈奴使者入长安朝见天子开始的。那么,这事与匈奴人有关?

    张放反复绞榨脑海里那点可怜的汉代历史知识,实在想不起这段时期汉匈之间有没有发生过战争。不过,抛开历史看,陈汤、甘延寿远征,破北匈奴王庭,斩杀郅支,绝对足以震慑南匈奴,呼韩邪没道理会在这个时候对汉朝不利。

    如果不是战争,又会是什么呢?

    “公子何事烦恼?”身后传来阿离柔和的声音。

    张放回头笑道:“你能看见我的烦恼?”

    阿离轻声道:“阿离听得到公子微微叹气。”

    张放摇头失笑,本想随口掩饰过去,蓦然心头一动,阿离眼盲耳聪心亮,或许能有不同于常人的思考路子,且把事情跟她说说,看她有无心得,当下将事情与自己的感觉对阿离说了。

    阿离微微沉吟,道:“阿离与公子一样,很在意感觉之事,既然公子心有所感,必有所应,阿离愿与公子共参详。”

    阿离咬着嘴唇想了半天,忽道:“会不会是因为和亲?”

    “和亲?”张放微感惊讶,“你怎么会想到这个?”

    阿离呡嘴一笑:“直觉。”

    嗯,女人的直觉通常很可怕,可怕之处就在于很准——而且常常是好的不准坏的准。

    张放失笑:“和亲没我什么事,总不会让我当赐婚使出使匈奴吧。”

    如果问张放哪里的仇人最多,答曰:匈奴领地。虽然张放狠揍的是北匈奴,但南北匈奴之间可谓千丝万缕,利益纠缠,要说在南匈奴里有人要对付他,张放半点都不会奇怪。所以如果他真当赐婚使,肯定有危险——但这与他心中的那种奇怪感觉不一样,而且肯定轮不到他当这赐婚使。所以应该不是……等等,莫非是那个……

    “我需要本朝所有和亲‘公主’的名单。”张放第二天一早就找到刘骜,向他提出这一古怪请求。

    历代和亲公主资料,一般由宗正寺保存,太子去问这个,比身为侍中的张放去问,要顺理成章得多。

    刘骜好生奇怪:“你问这个干什么?和亲之事,你也插不上手。”

    张放的回答,令刘骜瞠目:“没看过名单之前,我不敢确定,会不会插手。”

    如果张放要详细资料,那得调阅卷宗,多少有点麻烦,但他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要名单,一张薄薄的小纸片,就能解决问题。但历代天子或许是觉得耻辱,或许自知这些“公主”水分太大,故此严禁宗正寺外泄名单。如果不找刘骜,张放自付弄不到这名单。

    刘骜不愧为太子,只用了不到一个时辰,就把这张小纸片交到张放手中。

    张放展开一看,历代和亲公主名录,历历在目。除了两位远嫁乌孙的宗室公主之外,历代与匈奴和亲的“公主”,果然没有一个是姓刘的。最最重要的是,也没有一个是姓王的……

    这时耳边响起刘骜随口闲唠:“说到这和亲,我刚进宫时,听到一桩奇事。”

    “是什么?”张放一下抬起头。

    “听说掖庭有个宫女,居然自荐出塞,啧啧……”刘骜边说边摇头,一脸不可思议。

    张放猛觉心头漏跳一拍:“是谁?她叫什么?”

    “好像叫什么王……”

    “王嫱!”

    “对,就叫王嫱!”

    ~~~~~~~~~~~~~~~~~~~~~~~~~~~~~~~~~~~~~

    (感谢凤萌、菜猪、凛夕、小胖、传倚人生、迷失书海1、武水的小鱼、味道书生)(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二章 【狙击昭君(一)】

    汉匈和亲事宜,是由少府下属机构掖庭主理,掖庭宫掌宫人籍册及蚕桑女工,是总管诸宫宫女的机构。通常采取遴选与自荐两种。遴选的话,先由掖庭丞查阅名册,从未幸的宫女中勾选出合适人选,再一一与诸宫妃嫔确认,落实到人;自荐就不用说了,不过一般没人这么犯浑……当大致名单确定下来后,呈送天子御览,并最后朱笔批红圈定某女,然后赐号、册封等等。

    以上是遴选的大致流程,基本上都是后宫与内官的事,外臣插不上手。张放倒是可以利用侍中的身份,入禁中打探消息,但终归有所不便,不如直接问更有自由出入权的太子。

    刘骜很少见张放这样的神情,暗暗纳罕,笑道:“少子也听说此事了么?要说这王嫱也不知中了什么邪,别人避之唯恐不及,她居然自荐。若非宫女选送皆层层挑选,品貌再怎样也差不到哪去,我都有点怀疑此女是否老丑了。哈哈哈哈!”

    张放轻轻呼出一口气,慢慢平复心神——原来如此,难怪这几日心神不宁,症结全在于此!果然自荐的啊,自荐!万万没想到,呼韩邪这老倌此次求亲,目标对象居然是那个名垂青史的绝代佳人、后世好事者评出的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

    必须重申一点,张放的历史知识,或者说是西汉历史方面的知识,与一般的历史爱好者差不多。知道一些标志性的历史大事件,知道几个知名度高的皇帝,也知道一些流芳后世的人名,再不能更多了。

    张放能预知刘骜是谁,未来的皇后是谁,自己与王氏外戚未来的纠葛等等事情,全因他曾详细看过与自己同名同姓的富平少侯的传记。对传记里涉及的人物与事件,他一清二楚,其他的,则不过泛泛。

    他当然知道大名鼎鼎的王昭君,但不确定她嫁的是哪一位单于,更不清楚她是西汉哪个皇帝送出去的——除非专门看过王昭君的资料,否则谁记得那么清楚?

    疑虑解除了,但张放还是有点疑惑,为什么自己会有那种“重要的东西离自己远去”的奇怪羁绊感?这是只发生在相识之人中才有的情况啊……好吧,不管怎样,既然知道是昭君,那就要竭尽全力,阻止她出塞。

    昭君出塞,在后世主流意识中,一直传为美谈。认为她以一介女流,勇敢挺身而出,肩负汉匈两国和睦、促进民族融合、维护边境和平……等等一大堆溢美之辞,简直就是古代版的维和卫士。更有甚者无限拔高,认为西汉晚期,汉匈六十年和平无战争,皆赖昭君之力。最离谱的要数元朝一个叫赵介的家伙,居然认为昭君出塞之功,可与霍去病比肩!

    张放只想说,都是狗屁!昭君出塞之前,南北匈奴已分裂,且南匈奴向汉朝臣服,北匈奴远遁。汉朝对匈奴的优势,从来没有这么明显过。等到陈汤远征,将郅支单于这头癞皮狗打趴下,匈奴人对汉朝的威胁,彻底解除。可以说,只要汉朝本身不垮,匈奴人就绝对翻不了身。身为亲历者,他比谁都有发言权。

    历代文人都搞拧了一件事:能够让汉匈六十年无战事的最大功臣,不是什么美人出塞,而是万里杀王!没有绝对实力的威慑,匈奴人会那样老实?这是政治小白都能看明白的问题啊!

    汉匈和平,没昭君的什么事。昭君出塞也好,不出塞也好,匈奴人该夹尾巴还得夹尾巴。这纯粹就是一场政治联姻,目的就是继续稳定匈奴人。说难听点,就算元帝派人到大街上随便拉一个母的回宫,然后封个名头,扔给呼韩邪,老呼一样乐得屁颠屁颠——人家要的是态度,女人不过是赠品。

    昭君出塞是追求幸福?后世好像有这种说法,而且还挺官方。张放没见过昭君,但他可以肯定一点——不会有哪个女人认为嫁给爷爷辈是幸福;更不会有哪个女人认为嫁完父亲嫁儿子是幸福。那些说昭君出塞是为追求幸福的人,问你敢不敢让自家女儿也这样来一遭?

    由于张放反应慢了一拍,现在情况比较被动,昭君已经自荐报名了,姓名已入籍册,再想把人捞出来,比还没下水之前可要难得多了。当务之急,就是要弄清楚,掖庭令是否已将名单上交。

    按常理说,这种海选选透,没一两个月不要想有眉目,但匈奴人明显等不了那么久,估计十来天内就要见结果。屈指算来,时间过半,刻不容缓。

    张放沉吟一会,对刘骜道:“我要找掖庭令。”

    刘骜惊讶不已:“难不成少子要……”

    “是的,谁和亲都可以,唯独王嫱不行!”

    张放神色平和,语气也不严厉,但刘骜听在耳里,却分明感受到那股坚决。

    刘骜忍了又忍,终于还是忍不住问:“你认识此女?”

    理论上说,所有宫女都是皇帝的准老婆,所以刘骜问这话,确实有点过。但张放表现实在太反常,刘骜实在忍不住好奇。

    按理说张放得避嫌,不应该承认的,但他需要这位太子殿下帮忙,所以“坦然”道:“认识。”

    为一个“认识”的宫女这样做已经很反常了,若说“不认识”,估计刘骜会伸手测他额头温度了……

    刘骜定定看了张放一会,神情古怪,而后者坦然自若,浑若无事。

    刘骜豁然大笑:“好!少子,你只管放手做,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

    有刘骜这保证,张放总算有了挽回的机会。他虽是侍中,可以自由出入禁中,但并不是每个宫殿都能随便闯,实际侍中能出入的仅仅只是未央宫前半部分而已。其它诸如长乐宫、桂宫、北宫、明光宫,多为太后、后妃、太子及诸皇子、公主所居之地,那可不是侍中能出入的地方。

    王嫱属于哪个宫哪个妃嫔掌管之下,不得而知。就算从掖庭那里查出来了,也需要有一个相对比较自由出入皇宫的人打探沟通。

    太子刘骜,就是你了!

    ~~~~~~~~~~~~~~~~~~~~~~~~~~~~~~~~~~~~~

    (感谢凤萌、菜猪、小胖、xathena、简熙、为什么是神、玉河唉、南方叶、独孤de行者、tony庚、传倚人生)(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三章 【狙击昭君(二)】

    所谓掖庭,就是在帝后寝宫的东西两侧,所营建的宫区。与帝后寝宫相辅相成,又像两腋般护卫著帝后的寝宫,故此这两片宫区被统称为掖庭。

    掖庭原本只是皇宫中不起眼、地位低下的一处所在,但西汉自昭帝以后,因为一位皇帝的传奇经历,使掖庭这个皇室不入流的所在,竟影响了西汉中后期近百年的政治格局。

    这位皇帝,自然就是汉宣帝刘询了。刘询的经历,前文提到过,他幼年时因受“巫蛊之祸”所累,被下狱掖庭,后被掖庭令张贺救出,细心抚养,造就了一代中兴之主。

    而富平侯世家,同样与掖庭有不解之缘。上文提到的掖庭令张贺,就是张安世之兄。富平侯世家之所以能长久保持圣眷不衰,除了张安世本人的才能之外,张贺对于先帝的恩情,张彭祖与先帝的手足之谊,也是重要的因素。

    万没料到,到了张放这一代富平侯,又一次与掖庭扯上关系。而这一次,是因为一个女人,一个绝对不普通的女人。

    眼下的掖庭令叫孙朴,入宫二十余年,是个老宦官了。可能因为他本身不完整,加上长期与女人打交道,使得他整个人看起来属性偏阴,说话腔调,动作举止,令张放想起民国时期唱旦角的戏子。

    “嗳啊,这不是富平侯么?怎有闲暇来此巡视呐?”孙朴近日正为选和亲宫人之事,忙得焦头烂额,见到张放委实吃了一惊。

    掖庭办公地点就在掖庭宫门外,属少府官署区之一。少府属下管辖非常杂,比如中书诸者令石显,名义上就属于少府管辖。就连张放这个侍中,也属于少府辖下内朝官之一。这也就是说,张放与孙朴同属一个部门,所以他来掖庭看看,并不算突兀,属于正常职责范畴。

    张放这个侍中是加官,没正经差遣,与孙朴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但他光凭一个列侯就足以压死孙朴这个六百石小官了。所以孙朴看到他,立马执下官之礼。

    张放施施然走近,微微一笑:“掖庭令为天子分忧,操劳多日,着实辛苦了。”

    孙朴尖笑道:“这是咱家份内的事,岂敢言辛苦。”

    光听这人的声音不看人的话,绝对分不出男女,而看到人的话,绝对起鸡皮疙瘩。

    张放原想多客套几句再进入正题,但实在不想与这人多说废话,左右看看掖庭丞都在中堂外,便低声道:“我要看看雀屏中选者名录。”

    孙朴张张嘴,他不知“雀屏中选”是什么典故——实际上是张放说顺嘴了,这成语现在还没发明呢。不过望文生义,倒不难理解。孙朴一时为难,这个东西虽然谈不上保密,但似乎也不便外泄。

    孙朴惑然道:“君侯要这名录何用?这人选还没定……”

    张放淡淡道:“不是我要看,而是……”他取过案头用来浸墨的清水,伸出手指蘸了一点,在案面写下两个字。

    孙朴失声:“太……”

    张放竖指噤声,抬袖一拂,将案面字迹抹去。

    孙朴鸡啄米似点头,不敢多言,亲自取名录去了。一路上,脑海不时闪过早晨偶遇太子的一幕……

    当时孙朴正从一位长使娘娘那里拿到一份新名单,返回路上,不意遇到太子殿下从前方行来。孙朴赶紧闪过一边,躬身谨立。没想到,太子居然唤他过来询问。

    孙朴颇有受宠若惊之感,太子起先问的也是不痛不痒的遴选话题,之后话锋一转,似有意似无意道:“前日听母后闲话,言道有些宫人,天生卑贱,久居宫中,未得临幸,心存怨怼,竟欲借此和亲之机,自荐入胡……呵呵,这样的宫人,可得慎重啊。”

    孙朴一听,哪还不知是指谁,额头见汗,小心问道:“若当真如此,何不顺水推舟,让这贱婢远归胡地,尝尝遍地腥檀的滋味,必悔不当初……”

    太子面色一整:“掖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请太子解惑。”

    “我问你,陛下为何要和亲?”

    “呃,为使胡奴安份,边境安宁。”

    “这不就结了,如果让一个心怀怨怼的女人,当上匈奴人的阏氏,你说会不会怀恨在心,向单于进馋言,对我大汉不利?”太子面含冷笑,“当记取中行说之例。”

    孙朴一听,冷汗就下来了。太子所说的中行说,是他们宦官的老前辈。正是这个随公主陪嫁匈奴的宦官,因为对汉朝将之发配匈奴的怨恨,从而掉转枪头,与母国作对,用汉人的知识帮助匈奴人,提供汉朝各种情报,使汉军在与匈奴的战争中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个没卵子的家伙,堪称中国汉奸之祖。

    尽管孙朴觉得事情好像不至于这样,但太子之言,也有道理。回到署邸后,一直犹豫不决。如果这个叫王嫱的,不是自荐的话,孙朴直接就将其黜落,那也是一支笔的事。可是偏偏她是自荐,而且还闹得满宫皆知,这就不好办了。

    正烦恼之时,没想到居然来了个富平侯,而且是奉太子之令……这小小一个宫女,究竟招惹了什么?

    尽管一肚子腹诽,但孙朴还是老老实实捧来了名录——由于已经知道富平侯所求的是什么,他只拿来一份。

    张放接过,展开简牍,卷首上两个朱砂写就的大字映入眼帘:王嫱。

    张放细细看完,慢慢将简牍卷起,却并不立刻交还,直视孙朴:“有没有一种可能,因为一些小差错,某几个入选宫人的名录遗失?”

    孙朴大汗,搓着手:“这个……这个……”

    “入选的宫人有百人吧?”

    “目前已有一百一十二人……”

    “这么多啊,看来遗失一两份,也是挺正常的。”

    “君侯有所不知,此女是自荐,此举已传遍内宫。若是名录不见,只怕……”

    “传遍内宫又如何?只要不传到陛下耳中,谁会来查你?”张放握着简牍,轻轻拍打掌心,“难不成掖庭令认为,日理万机的陛下,会听这种内闱之事么?”

    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确实不高,但也有一定机率,那就要看孙朴会不会为他冒险了。

    张放仿佛看透了孙朴的内心,伸出手指,这回不蘸水了,只是虚空在案上写了两个笔划很简单很好认的字,悠然道:“你不是为我冒险,而是为他。”

    孙朴重重叹了口气,垂下头。

    张放含笑将简牍纳入袖中,扬长而去。

    ~~~~~~~~~~~~~~~~~~~~~~~~~~~~~~~

    (感谢凤萌、菜猪、龙太子之魂魄、玉河唉、tony庚、传倚人生、弦月痕)(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四章 【狙击昭君(三)】

    张放刚离开,掖庭又出现一宫妇,向伏案支颐的孙朴行了个福礼:“我是傅娘娘的宫使,奉娘娘之令,前来查看一宫人名录。”

    孙朴愕然抬头,心里一阵犯嘀咕,今儿怎么回事?各路神仙全都来看名录。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平日里无人理会的宫人都吃香起来了?

    傅娘娘就是傅昭仪,位比方才那位富平侯,而得宠更在其上,孙朴得罪不起。尽管来人只是个四百石的少使,孙朴却不得不放低姿态,笑问:“不知娘娘想看何人名录,或是看全部名录?”

    那少使翻了个白眼,没好气道:“全部名录,谁看得过来?娘娘只查一人。”

    “不知是何人?”

    “劳烦令使取那位自荐使胡的王嫱名录看看。”

    孙朴下巴差点没磕在案头上,这是怎么回事?太子、娘娘,都要这个宫人的名录?富平侯啊富平侯,你可害苦我了!

    孙朴一边掏出丝巾拭汗,一边赔笑道:“这个……请少使稍待,我这就去取来。”

    少使不无奇怪:“区区一份名录而已,吩咐吏员取来即可,何需令使亲自去取?”

    “这个、娘娘吩咐,奴婢自当亲自操办,那些吏员只会误事。哈哈……”孙朴边打着哈哈,边落荒而逃。

    孙朴眼下只有一个办法,赶紧补上名录。当然,这样一来,方才富平侯拿走的名录就没用了。但事到临头,孙朴也顾不上许多,先自保要紧,富平侯那里,慢慢再想法子解释。

    孙朴心里一阵哀叹,这位娘娘究竟搞什么幺蛾子?与太子斗法还是怎地?你们神仙打架,别殃及咱这些小鬼啊!

    这次孙朴还真猜错了,傅昭仪这回还真不是与太子捌苗头,她压根不知太子与张放所谋之事,而是为了消除隐患。

    ……

    时间倒流十二个时辰,桂宫鸿宁殿,傅昭仪居处。

    傅昭仪刚从未央宫回来,进门之后,在宫女的服侍下,除下凤冠,解开霞披,更衣入浴。

    浴室之中,蒸气朦胧;木桶之内,肌肤胜雪。

    傅昭仪轻轻吹动水面的花瓣,享受着宫婢的擦背按摩,懒洋洋道:“今日宫内可有什么消息?”

    宫闱深深,步步惊心,想安稳待在桂宫(妃嫔所居地)而不至于沦落到北宫(汉代的冷宫),就必须时刻竖起耳朵,收集各方面信息,无论巨细。而细节,常决定成败。

    在深宫沉浮了近二十个年头,傅昭仪对此深有体会,时刻保持危机感,而收集消息,是她一贯的习惯。

    宫婢都是心腹,早知道主人有这习惯,不敢怠慢,将近几日诸宫发生的各种鸡毛蒜皮小事一一道出。

    傅昭仪闭着眼,头倚桶沿,似听非听……直到宫婢将王嫱自荐之事当趣闻说出,傅昭仪才蓦然睁眼,问了一句:“你们谁认识这个王嫱?”

    几个服侍的宫婢俱摇头。傅昭仪也不引为怪,汉宫诸殿宫女不下数千,谁也不敢说自己个个认得。

    傅昭仪沉吟一会,道:“去,到玉容阁将此女图形取来。”

    汉宫之中,但凡入宫三年以上者,皆由画师画影图形,呈与天子,以备临幸。这些图形,就收藏在桂宫玉容阁。身为桂宫二主之一,傅昭仪要取看一卷宫人图形,这个权利还是有的。

    一刻时后,傅昭仪出浴更衣,宫婢也将图形取来了。

    当两名宫婢各执帛卷一端,轻轻展开时,傅昭仪的眼睛慢慢亮起,旋即阴沉下来。

    宫室之内,一时寂然无声。

    良久,响起傅昭仪淡淡的声音:“去查一查,为何王嫱未能入幸。”

    傅昭仪是后宫诸妃嫔当中最有手段者,她手下的宫使,也颇有能力,很快传回消息。

    “据明光宫那边负责此事的长使所言,是因为王嫱腮边一颗风流痣,恐其狐媚君王,故而黜落。”

    “风流痣?”傅昭仪重又打开图形看了一眼,倏地失笑,“我问你们,倘若你们让画师作像,会否让他加上这颗痣?”

    几个心腹宫婢互望一眼,不敢作答。

    傅昭仪笑笑:“直言无妨,本宫绝不怪罪。”

    这时一名宫婢才轻声道:“回禀娘娘,肯定不会。”

    傅昭仪满意点头:“这就对了。这画师若不是与她有过结,那就是仪金不到位。”

    傅昭仪本人也是由这条途径选出的,焉能不知其中猫腻。这些画师,你不塞点仪金,他们根本不会用心作画。有些更恶心的,甚至会在画上动手脚。比如额头画窄一点、眉毛画粗一点、眼睛略小一点、嘴巴大一点、下巴短一点……就是这么一点,就能毁掉你的所有希望。

    傅昭仪的目光落在画卷署名之上:“毛延寿?把这人带过来。”

    傅昭仪行事,堪称雷厉风行,半个时辰之后,宫婢来报,那个叫毛延寿的画师带来了。

    透过珠帘,傅昭仪看到这个毛延寿,是个四十开外,皮黄寡瘦的家伙。此刻是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但一双小眼珠却转个不停。

    傅昭仪阅人多矣,一见此人形貌,便知是什么德行,冷冷一笑,单刀直入:“毛画师,知道本宫为何事找你么?”

    毛延寿小心道:“禀娘娘,小的不知。”

    “玉露,把画给他看。”

    毛延寿满面疑惑打开一看,便知是自己的手笔,而画中之人……讲真,毛延寿身为画师,专攻仕女,为宫人作图已逾十年,画过的宫人不知凡几,除了那些被临幸受封的妃嫔,大多都没啥印象了。但是这卷画像,他居然记得,原因无他,此女绝色。

    毛延寿一时惊疑不定,不知傅昭仪为何取出这卷陈年画像,是问责?是追究?还是……

    就在毛延寿方寸大乱时,珠帘后一个平淡漠然的声音入耳,却不啻于一声惊雷:“本宫想知道,这颗风流痣,作价几何?”

    哗!帛画坠地,毛延寿伏地求饶:“娘娘恕罪,是延寿一时迷了心窍,冒犯王宫人……延寿真不知晓她是娘娘的人啊!”

    “她不是我的人。”帘后传来一阵快意笑声,“只要你将此事原委一一道来,本宫非但不会降罪,反而会赏赐于你。”

    啊?!人生大起大落实在太刺激,毛延寿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傻愣住了。

    ~~~~~~~~~~~~~~~~~~~~~~~~~~~~~~~

    (感谢凤萌、菜猪、凛夕、沦落少年终成王*、小胖、迷失书海1、暗夜无念、赵无恤2014)(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五章 【狙击昭君(四)】

    事情与傅昭仪猜想的差不多,两年前,隶属少府的内宦毛延寿曾奉诏为宫人作画,以备皇帝临幸参考。就在那一次,他碰到了这个叫王嫱的家人子。当时那一批入画的宫人,九成都依照惯例,封以仪金给画师。

    毛延寿一见此女,就断定必能得皇帝垂幸,只等收了仪金,就打点起十二分精神,必将此女之仪容尽显于画中。没想到,左等右等,屁股都坐痛了,也没等来封仪。于是不断咳嗽来提醒,结果原本没事的嗓子,生生咳出毛病来也没等到仪金。

    毛延寿怒了!就算你有傲人的资本又怎么样?你现在不过是个小小家人子,命运还得靠老子一支笔!

    毛延寿含怒动笔了,他的水平没打折扣,也没故意丑化眼前佳人,甚至完工后还请佳人过目,得到首肯才含笑而退。只不过他多做了一件事——手指暗蘸一滴墨,在将画卷呈交长使之时,轻轻一点,嘴里道:“长使,此女虽绝色,然此处有痣,乃风流之相……”

    “如此说来,这风流痣,是你点上的。”傅昭仪的声音始终淡淡,听不出喜怒。

    毛延寿不知傅昭仪之意是赏还是罚,呐呐垂首,不敢多言。

    “领一束麻,去吧。”

    出乎毛延寿意料之外,傅昭仪还真赏了他。毛延寿暗松一口气,心惊胆战来,稀里糊涂走。

    毛延寿退下之后,珠帘后沉寂一会,发出两道指令:“玉露去掖庭署看看这王嫱的名录,把内容记下来;金露去明光宫,找机会见见真人,看清是否与画像相符。”

    “喏!”

    垂帘深深,人影绰绰,无人知其用心。

    申时之后,两位宫使先后返回,分别向傅昭仪禀报。

    玉露:“孙令使找了很久没找到名录,说可能是手下办事不利,有所遗失,旋即重新补录一份,并惩罚了几个吏员。”

    这个意外的情况引起了傅昭仪的注意,问道:“你认为是否如此?”

    “婢子认为,名录确实不见,但未必是遗失。”

    “看来还有别的人在盯着……”傅昭仪脸色变幻,蓦然失笑,“如此说来,不止本宫一个人有此担心啊。呵呵,名录上怎么说?”

    “出身良家子,乃荆州秭归人氏,生于己巳年庚酉月辛辰。”

    “年十九么?”傅昭仪咬咬嘴唇,“将这年庚抄录给太常丞,看看与陛下是否犯冲。”

    玉露刚走,金露返回。

    傅昭仪:“如何?”

    金露:“落落大方,光彩照人,乃上上之选。”

    傅昭仪咯咯一笑:“看来咱们这皇宫里,金凤凰可真不少,一不留神,就冒出一个……金露,从今日起,你不必当值,交给你一个任务。”

    “请娘娘吩咐。”

    “我会借遴选和亲的机会,把你暂调明光宫督选,你别的不用干,就给我盯住这个王嫱,确保她在名录上。”

    金露离去之后,傅昭仪慢慢展开那卷帛画,眼中透出强烈嫉妒之色……

    没错,傅昭仪之所以为一个小小宫人折腾这么一大圈,目的只有一个——狙击比她更优秀的王嫱,一定要找机会让天子点选此女为和亲对象。

    后宫的生存法则说白了只有一句话:走自己的路,堵别人的路。

    但凡发现优秀的、有可能威胁到自己受宠地位的后起之秀,一率要毫不留情打压下去。这个王嫱,光是一张画像,就已令傅昭仪相形见绌,若是真人,又是何等********?这样的人,对任何一个受宠的妃嫔而言,都是极度危险的潜在对手,一旦落入君王之眼,后果难料。

    有潜在威胁,就要消灭在萌芽中。正好汉匈和亲,正好此女自荐,那就一定要把她送走。

    “不知先前是谁拿走了此女名录?”傅昭仪惑然自语,“究竟是某位妃嫔与我不谋而合,还是……”

    ……

    又是威胁,又是拉太子作虎皮,终于从孙朴那里抽走名录的张放,刚体会成功狙击了昭君出塞的成就感没几天,居然从孙朴那里得知,王嫱的名录又补上了。而且还呈送有司,进入最后一道点选程序。

    孙朴事情办得不利索,不敢得罪太子,只得悄悄把这消息报给张放。

    张放气不打一处来:“你怎么不早说?”

    孙朴心道,早说了你岂不是又要将名录拿去?嘴里道:“我不敢呐!傅娘娘着长使告诫我了,名录事关和亲大事,再有遗失,必奏报天子治罪。”

    傅娘娘?傅昭仪!这个女人又来凑什么热闹?

    张放之前对和亲并不关心,之后因为拿走了昭君的名录,等于取消了她的资格,所以后面的程序也不再关注。但现在莫名被傅昭仪狙击了一把,说难听点,煮熟的鸭子又飞了,昭君直接进入下一步程序,已不在孙朴控制中。张放不得不向孙朴打听,后面的程序怎样进行。

    按孙朴的说法,下一步点选,就是天子将从近百名候选宫女中点选生辰八字与单于相合的宫人,召上殿来过目。诸妃品评,相貌、仪态、气度等等方面。最后从中圈定一人,择吉日赐字、入籍、封号。

    张放专注听着,脸色越来越阴沉,不仅仅是因为只剩最后两个步骤,更重要的是,他似乎明白了昭君出塞的真相——这么多候选宫女,为何偏偏是昭君被选中?仅仅因为她是自荐?后世有一种说法,元帝见到昭君后,为其容光所慑,大为后悔,欲使其留下,但为何最终还是拱手相送了呢?昭君又不是唯一的候选人,也不可能在皇帝没过目之前就让她出现在呼韩邪面前,皇帝想留下又有何难?

    很明显,这里面有猫腻,有令元帝不得不放手的重要制肘力量,这种力量,只可能来自宫中,来自身边。

    傅昭仪!

    结合前因后果,张放几乎可以百分百断定是这个女人搞的鬼。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点选、定名在何时、何地举行?”

    “就在明日,长乐宫。”

    一滴冷汗沿额头淌下——长乐宫,太后居所,宫禁森严,他还有机会拯救昭君吗?

    ~~~~~~~~~~~~~~~~~~~~~~~~~~~~~~~~~~~~~~~

    (感谢凤萌、菜猪、墨秦墨秦、wangping999、l蓝黑色、余下一人、独孤de行者,谢谢大家!)(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3495/ 第一时间欣赏放啸大汉最新章节! 作者:寇十五郎所写的《放啸大汉》为转载作品,放啸大汉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放啸大汉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放啸大汉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放啸大汉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放啸大汉介绍:
汉成帝刘骜:“你问朕……呃,问我是谁?嗯,我乃富平侯家奴是也!” 汉宫第一美人赵飞燕:“宁为君侯妾,不愿为皇后。” 两汉第一尤物赵合德:“得偿所愿不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 西汉第一才女班婕妤:“望明月而抚心,对秋风而思君。” 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昭君出塞,只为郎君。”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美人流芳的时代,既有吴侬软语,亦有马鸣风萧,更有时代最强音: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大汉,不应止步于西域! ~~~~~~~~~~~~~~~~~~~~~~~~~~~~~~~~~~~~~~~~~~~~~~~~~~ PS:昭君此出塞非彼出塞,不是屈辱事胡奴,而是担当西域女王(捂嘴,好象剧透了……)。放啸大汉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放啸大汉,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放啸大汉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