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倾宋TXT下载倾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倾宋全文阅读

作者:然籇     倾宋txt下载     倾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七十九章 禹地悉归龙虎掌(上)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

    《沁园春雪》

    大明永乐二年,八月初。

    山西行省,太原府。

    山西地处北方,虽然夏天还没有过去,但是已经不是那么闷热干燥。从北方草原而来的风吹散了夏天的炎热,为空气中更添加一丝凉爽,并且还无形之中预示今年的冬天可能会更加寒冷。

    这已经是大明自三月末开始北伐之后的第四个月,天下大势相比于北伐刚刚开始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自明军收复幽燕之后,蒙古军队全线撤退,原本在沁水和明军主力对峙的蒙古主力大军,沿着太原府一线北撤,并且很快放弃了原本不费吹灰之力拿下的石州、太原府一线,于雁门关和岢岚水一带布置兵力。

    而原本兵临雁门关的天武军,见到蒙古主力大军气势汹汹而来,自然也向北撤退至大同府,不再对兵力甚至超过自己的蒙古雁门关守军进攻。因为夏天临近,军队一旦出战,一来士气不高,二来对于粮草、暑药等要求甚高,所以无论是明军还是蒙古军,这一个多月来一直处于对峙状态,明军不动,蒙古军自然更没有出动的意思。

    说到底明军将士多数都是来自南方,对于这炎热天气还有抵抗之力,蒙古军队都是草原上长大的,这样的天气下作战,还不如杀了他们来的舒服。在蒙古压着南宋打的时候,蒙古军队一般是不会在夏天主动出击的,甚至就算对手换了大明,蒙古的几次主动出击,也都是在冬天。

    继续拖下去,单单从天时来看,自然对蒙古有利。

    但是从整个大局来看,就不好说了。

    明军收复太原府也有半个多月,随着各级官吏的入驻,整个太原府已经恢复到一个州府应该有的状态之中,街道上原本紧闭的商铺也都陆续开门,而随着南方商贾的进入,茶馆、酒楼、瓦舍以及青楼等场馆更是如雨后春笋,接连不断的冒出来。

    太原府到底是行省首府所在,也是上千年来这山西一带不变的核心,所以短短半个月时间就重新恢复了原本的繁华。街道上车水马龙,而林立的商铺更是鳞次栉比。

    “前面让开!”街上传来一声大吼,紧接着是狂风暴雨般的马蹄声。

    太原府毕竟是现在大明东路北伐大军驻地,更是皇帝陛下行在,所以来往军情传递都是快马加鞭在街道上疾驰,所以当地的百姓也都已经熟悉了这样的场景,纷纷向两侧避让,甚是娴熟。

    “孩子,我的孩子!”就在这时,路边突然传来一声尖叫,一个女人飞快的冲上街道,一把抱住站在那里纹丝不动的孩子,那孩子似乎也被这眼前飞速逼近的骑兵吓傻了,只是哭泣,却死活不动弹。

    眼看骑兵就要撞上孩子,那妇女无奈之下死死咬牙将孩子护住,就算是撞也是先撞她。周围的百姓此时也显然注意到了这街道中央的母子两个,顿时发出一声声惊唿,但是这惊唿声中更多的是惋惜。

    大明军纪严明,即使是在这屯驻诸多大军的太原府,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多少违法乱纪的行为,就算是偶尔有几个,军中都是作出严肃处理,甚至还多有公开行刑,以给百姓一个明确而公正的交代。这也是为什么太原府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恢复原来的生机,毕竟有大明强军保护下的太原府,就算是再胆小的商贾百姓,也对其安稳有信心。

    只要不是特殊情况,明军的骑兵是不可能这样在街道上横冲直撞的,十有**是因为十万火急的军情,或者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所以明军将领才着急到府衙去。也就是说这一队骑兵着急赶路的背后,很有可能牵挂着数千甚至数万大军的胜负,更牵挂着整个山西数十万百姓以及无数城镇的生死存亡。

    百姓们都明白这一队骑兵是有重任在身,而且是事关大家生死的重任,所以也都会主动避让,现在这一对母子冲到街上,就算是被骑兵冲撞了,也只能怪她们倒霉。

    看着越来越近的战马,那母亲也是紧紧闭上眼睛,将自己的孩子护在身后。只不过过了良久都没有声响,她方才诧异的重新睁眼,却发现当先的那名骑兵在她面前正正勒住战马,骏马人立而起,马蹄就在她的头顶上晃过,旋即重重落在一侧地上。

    “不要命了?!”领队的年轻将领厉声喝道。

    而他身后的骑兵也都是如法炮制,纷纷停住战马。

    周围百姓顿时爆发出喝彩声,显然也被这一队明军将士出色的马术震惊到了,更为这一对母子能够在这奔驰战马面前保住性命而感到庆幸。

    “军爷,奴家这”那母亲显然也是受到了惊吓,浑身颤抖死死抱着孩子,已经语无伦次。

    “退下。”骑兵当中突然传来淡淡的命令,那尚在暴怒中的骑兵将领怔了一下,旋即向后退了一步。而一名身披银甲的年轻人大步走到母子面前,蹲下身笑着揉了揉孩子的小脑袋,那小孩显然也意识到自己安全了,停止了哭泣,只是瞪大眼睛有些好奇的看着这个陌生人。

    “拿去买两个糖葫芦吃吧。”年轻人从怀里掏出来一小把碎银子,递给孩子母亲,“让孩子受了惊吓,十分抱歉。”

    孩子母亲也吃了一惊,没有想到这军爷竟然如此和颜悦色,当即惶恐的连连摆手:“孩子不懂事,耽误了军爷,还请军爷万万不要见怪。军爷们为了咱们百姓,在前面浴血奋战,咱们就算是再没有良心,也不能要军爷的钱财,还请军爷务必拿回去。”

    年轻人怔了一下,旋即扯过孩子母亲的手,将一块碎银放在她手中:“多了估计你也不要,这一块你拿着,就当是见面有缘,算作纪念。”

    旋即年轻人转过身,看着周围百姓,也看着身前的骑兵,一拱手朗声说道:“乡亲们,大明将士浴血奋战,所为的就是保护着一方土地上百姓们安居乐业,如果大明将士在前面流血,而他们要保护的百姓在后方也受到了伤害,那么这血,岂不是白流?”

    周围百姓都陷入了沉默,片刻之后响起震天动地的喝彩声,一双双眼睛看向街中的这一队明军骑兵,满满的都是崇拜和赞扬的神情。而年轻人也重新翻身上马,那骑兵将领冲着他一拱手,从母子两人身边绕过去。

    孩子母亲突然想起来什么,扭头喊道:“请恩公告知姓名,来世必当结草衔环以报!”

    “是啊,好人留下姓名吧,这可是莫大的功德!”周围百姓也跟着喊道。

    那年轻人回过头,看了她们一眼,笑着说道:“叶应武!”

    话音未落,年轻人已经策马向前奔去,他身边的骑兵紧紧簇拥而上。

    “是官家!”此时也有百姓反应过来,激动地喊道。

    “吾皇万岁!”不知道是谁带头,率先拜倒在地,整个街头黑压压的人群拜倒,向着年轻人离开的方向。

    太原府衙门外,负责哨戒的明军将士一字排开,而几道身影已经早早的站在门外翘首以盼。

    叶应武在衙门前勒住战马跳下,明军将士同时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而那几道身影更是向前一步,张世杰作为大明上柱国居中,带着两侧的的文武官员同时拱手行礼:“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免礼!”叶应武挥了挥衣袖,笑着说道,“刚才街道上百姓来往众多,就算是禁卫骑兵在前开路也难免前进缓慢,所以累得诸位卿家久等了,还望诸位卿家不要见怪。”

    张世杰急忙代表身后的文武客气了两句,而叶应武也定睛打量他身后的人,张世杰见状急忙微微让开半步,身后的几名文官上前见礼。

    “大明山西行省安抚姚枢参见陛下!”站在最前面的老人不卑不亢的拱手行礼,但是他站在这里,就有一种难以掩饰的上位者威仪,风吹卷衣袖,更是为老人平添几分仙风道骨的姿态,让老人给人一种久经沧桑而又在最后看透红尘、大彻大悟的感觉。

    叶应武点了点头,姚枢实际上是他下令请来担任大明山西行省安抚的。在中国史上,这也应该算是一个颇有传奇色彩的老人了,年幼的时候便游大漠,后来更是得到忽必烈的重用,追随忽必烈南征北战,参与了忽必烈一生中最成功的大理之战,后来姚枢也进入蒙古朝廷的中枢,成为中书左丞,是实打实的重臣,只不过姚枢一生都坚持“保护汉人”、“不加重赋税”等原则,一旦有人提出此议题,便以理力争,也因此得罪了大多数的蒙古族高层,使得蒙古族文武将其看作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而李之乱后,忽必烈对于汉人的猜忌更加严重,并且对于前线蒙古将领对汉人的迫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姚枢在大怒之下在朝堂上舌战群獠,奈何忽必烈最后还是没有在意他的言论,姚枢因此负气离京。在河北和山西等地为官,考虑到他的立场和言行,所以实际上都是些无足轻重的清贵官衔,一来可以安抚当地百姓,二来也给这个为蒙古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人一点儿安慰。

    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紧迫,忽必烈不但加重赋税,甚至还纵容军队对汉人进行抢掠,姚枢上书劝谏无果之后,挂印而去,告老还乡,就此隐居于山西境内。因为他德高望重以及这些年来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就算是当地官府对于这个老人也要礼让三分,只要是姚枢插手的事情,就算是官府想要偏袒蒙古人也没有办法。

    这也使得很多当地百姓在蒙汉矛盾之中都寻求姚枢的帮助,姚枢也拼尽全力保护他们,虽然家财这些年散的七七八八,但是在众多百姓心中,她已经是不折不扣的“活菩萨”。

    等到蒙古军队从草原南下,更是在山西一带大肆搜刮粮草,百姓怨声载道,而姚枢调节蒙汉矛盾的半生心血也付之东流。一气之下姚枢请求面见忽必烈,但是忽必烈一直没有搭理他,一来当时忽必烈的身体原因已经容不得他过多的操心这些“琐碎”事务,毕竟蒙古马上就要和明军决战,二来当时蒙古大军的粮草依靠在蒙古草原上转运来的那些已经远远不够,所以如果不在地方上抢掠的话根本难以为继,所以忽必烈一直让姚枢吃闭门羹。姚枢到底也算得上蒙宋之交的传奇人物,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之后大明和蒙古在沁水决战,蒙古因为幽燕已经丢失的缘故,不得不大规模撤军,而太原府等地也被明军不战而尽数收入囊中,隐居于太原府城外的姚枢被叶应武派遣的禁卫军骑兵请到太原府,由大明上柱国张世杰出面,拜为大明山西行省安抚,总管山西民政。姚枢也没有多家推辞,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走马上任,帮助明军出榜安民、稳定民生、恢复经济。

    可以说短短半个月太原府就能够恢复到现在的规模,姚枢功莫大焉。

    对于姚枢叶应武还是有不少好感的,否则也不会派遣人请他出仕。在另外一个时空中,姚枢也是在朝堂上为了汉人之安全和忽必烈力争,不过到最后忽必烈还是没有听取他的意见,姚枢被贬之后郁郁而终。

    可以说姚枢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并不是将蒙古镇的建设成为一个庞大的、以蒙古族为中心,以汉人为奴役的帝国,而是一个多民族共融类似于唐朝的中原形式的王朝,从而尽最大可能能够保护汉人的安全,让汉人能够在异族的铁蹄下依然存活下去,维持华夏文化的薪火相传。

    当发现自己的目标难以实现的时候,姚枢并没有像张弘范等人继续为蒙古卖命,而是出走京城,在地方上为官,以丞相之尊往来地方,实际上所为的就是尽最大可能保护一方百姓。

    对于这样的人,叶应武自认为还是值得尊重的,毕竟国家与民族沦亡之秋,总是要有人站出来忍辱负重,来保存东山再起的最后星星之火。而正是在姚枢等有为汉臣的坚持之下,蒙古才最终在征服了华夏全境之后并没有对汉民族进行清除式的大屠杀,这也使得数十年后淮上布衣可以揭竿而起,彻底将蒙古人赶出华夏。

    更何况单单从个人能力以及对于山西等地的了解情况来说,姚枢也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久在山西,姚枢自然也不忍离开这一片土地和这一方百姓,能够为官保护他们自然也甚是合乎姚枢的心意,这也是为什么叶应武毫不犹豫的决定就是姚枢作这个安抚,也是为什么姚枢一口答应。

    此时站在叶应武面前的姚枢,看上去更显苍老,显然这些年的风霜让他的心中颇为疲倦。将近七十岁的老人,此时能够站出来承担振兴山西行省的重担,无论是叶应武还是张世杰,对他都颇为佩服。

    “姚爱卿平身,”叶应武上前虚扶一下,笑着说道,“爱卿为国家之珍宝、大明之栋梁,能够得爱卿为官,乃山西百姓之幸事;能够得爱卿为助,乃朕之幸事!”

    姚枢抬头看向叶应武,郑重的点了点头,旋即感慨道:“百姓皆说陛下乃是一代明君,老臣原本多有不信。今日得见,方知此言非虚。暂不说其他,陛下刚才以百姓为先,便可见陛下之心态,老臣佩服之至!陛下能得天下,绝非单有气运也,这天下,陛下当得之!”

    张世杰等人都是脸色微变,这老人到底是胆子大,这样公开表示自己原来看不起叶应武,这简直就是在作死。

    只是不料叶应武嘴角边浮现出笑容,旋即哈哈大笑:“爱卿现在可愿意为这山西百姓、为朕尽力?”

    姚枢毫不犹豫的又是深深拜倒:“肝脑涂地,在所不辞!”(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章 禹地悉归龙虎掌(中)

    太原府是山西行省的首府所在,本来这议事堂就颇为宏大,从而能够容纳周围州府的官员也赶来议事商议,再加上叶应武御驾亲临,更是临时扩大了一些,使得这议事堂看上去甚至已经隐隐有了行宫的气魄。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

    对此叶应武倒是没有多说什么,一来大明现在资金周转开来,倒也已经不差钱,二来以后这太原府是对北面的大军云集所在,议事堂修建的富丽堂皇,倒也能够配的上大明的气魄。

    整个议事堂的四周已经挂满了战事用的舆图,主要都是太原、雁门关以及岢岚水这一带的,毕竟现在明军正在这一线和蒙古军队对峙。而在大堂的中央,是一个精心制作的沙盘,上面明确标注了敌我形势。

    “现在战况如何?”叶应武一边解开外面的披风递给跟上来的小阳子,一边沉声问道。沙盘上蒙古和大明交界的地方插满了大大小小的旗帜,说明双方控制的地方犬牙交错。

    张世杰急忙拿过在杆子在舆图上一指:“现在蒙古军队龟缩在雁门关一带,并且在岢岚水沿线布置防线,夏然是在经营后路,害怕咱们出兵截断这一条归途,但是蒙古人也并不老实,多次派兵进入大同府境内,显然是想要试探咱们在大同的兵力布置虚实,不过都被天武军击退。”

    “蒙古鞑子对于大同府还抱有幻想?”叶应武皱了皱眉,原本在大同府坐镇的就是号称“大明最强”的天武军,而且天武军一路进攻居庸关、蔚州以及大同府,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其战力蒙古人不可能不知道,更何况在天武军之后,大明还抽掉了两淮军的两个师在蔚州布防,随时可以向前支援大同守军。

    张世杰点了点头,苦笑着说道:“蒙古鞑子这一次携带的投石机以及其余的大型辎重想要通过岢岚水一线的崎岖山路回去肯定不可能,蒙古人进军的时候,这些大型辎重也都是从大同府走雁门关南下的。想让他们抛弃重型辎重撤退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他们肯定还抱着能够打通大同府这一条道路的幻想,更何况想要从大同府走,实际上根本不用拿下大同府,只要将咱们的军队逼入城中,蒙古人的这些辎重就可以从容不迫的从城外通过,根本不需要拿下大同府。”

    “这个臣赞同张相公所说。”姚枢同样应了一声,“蒙古人的经济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损伤,连年征战,就算是我大明的经济也有些入不敷出,更不用说本来就穷困的蒙古,所以对于这些象征着不少钱粮的大型辎重,蒙古人肯定不舍得轻易抛弃。”

    听到姚枢一口一个“我大明”,叶应武和张世杰相视一笑,至少在言行上姚枢已经适应自己现在的身份了。

    点了点头,叶应武看向舆图:“江镐有没有回应?”

    “这个自然,江镐江将军的脾气,人家都打上门来了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管,”张世杰的声音之中更多几分无奈,手中木杆在大同南面指了一下,“蒙古人的哨骑出现,天武军迅速作出应答,两个旅直接南下马邑,在马邑周围布置防线,另外后面还有四个旅左右的兵力顶上去,另外还有上千人的骑兵队伍甚至越过了马邑,似乎想要在雁门关下熘一圈再回去。”

    “这个江镐,还真是不安生,估计蒙古鞑子见到最后引来了这么强烈的报复也很是无奈。”叶应武不由得感慨了一声,蒙古人招惹谁不好,偏偏招惹了一个大明诸多主力战军将军之中脾气最为暴躁的,不倒霉才怪呢。

    马邑是大同府的南大门,也是想要从雁门关北上的必经之路,现在江镐派兵驻扎马邑,显然是在强硬的表示,想要从大同府北上,门儿都没有,除非从天武军的尸体上踏过去!

    可是以现在蒙古人低落的士气以及并不充足的粮草,自然不会和江镐在马邑这等要塞之地血战,到时候蒙古人吃亏不说,还有可能根本拿不下马邑。更何况就算是拿下马邑,后面还有的大同府,还有长城,江镐现在摆出的架势分明是血战到底的意思,对于蒙古人来说得不偿失。

    “到最后蒙古人还是会走岢岚水,”叶应武沉声说道,“除非蒙古人不打算活着回去了。现在雁门关一线战况如何?”

    “镇东军每天都会对雁门关发动进攻,因为没有调用大量的火炮,所以进攻并不勐烈,但是能够看出来,蒙古人的斗志已经远没有一开始的时候那么高了,可以想象这半个月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张世杰急忙回答,“现在咱们集中了镇东军和神卫军,虽然在上一次沁水之战中这两支主力战军损失都不小,但是想要拿下雁门关还是手到擒来。”

    叶应武摇了摇头:“大明要打,就打一劳永逸的一战,以现在镇东军和神卫军的状态以及兵力,就算是拿下了雁门关也没有办法沿着岢岚水一路追击,更何况蒙古人本来就在岢岚水沿线多有布置,现在更是对那些营寨进行了加固,攻破一个雁门关易如反掌,但是接下来沿着岢岚水追击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如果让蒙古鞑子的主力大军全部成功撤退到草原上去,咱们这么久的努力就全部付之东流了。”

    “陛下的意思是?”几名文武官员都看向叶应武。

    “再等等,”叶应武轻声说道,看向舆图,“荆湖军和宣武军到哪里了?”

    “还有三天左右就能够抵达太原府前线。”张世杰显然早就已经预料到叶应武会有此问,脱口而出。荆湖军本来就是赶来支援山西战场的,而宣武军一开始是作为北伐幽燕战场的预备队以及生力军,在北伐成功之后一鼓作气追击蒙古军队或者在北伐失败之后及时进行掩护。

    现在幽燕大捷,已经用不到宣武军了,宣武军也掉头直接奔赴山西战场,算来宣武军有运河可以利用,所以到达的日子和荆湖军差不多。叶应武点了点头:“这两支主力战军抵达之后修整七天,七天之后,发动总攻!”

    张世杰和姚枢等人都打了一个激灵,齐齐拱手:“遵旨!”

    叶应武点了点头,旋即沉声说道:“张卿家、姚卿家,你们两个跟着某过来。”

    虽然不知道叶应武想要做什么,不过作为武官之首的张世杰和文官之首的姚枢还是点了点头,快步跟上叶应武。叶应武将他们两个叫上,肯定是为了什么重要的事宜。

    果然刚刚转过偏厢,张世杰便怔了一下,旋即笑道:“君实相公,是什么风把您都给吹过来了?”

    坐在厢房中慢悠悠品茶的正是陆秀夫陆君实,众所周知陆秀夫作为朝中三丞相之一,此时应该正坐镇南京城,和文天祥、苏刘义一起主持朝政,毕竟叶应武已经御驾亲征,朝中如果没有他们三个的坐镇,难免会有一些宵小之辈扰乱朝政。

    现在陆秀夫出现在这里,确实让张世杰吃了一惊,说明必然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而旋即张世杰的目光就被陆秀夫对面的年轻人吸引去了,这年轻人张世杰已经有许久未曾见到,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两人之间有矛盾,而是因为这年轻人正是主管大明六扇门的章诚,平日里六扇门和锦衣卫的统帅一般都是直接向叶应武汇报工作的,今日出现在这里,更是怪异。

    “臣参见陛下!”陆秀夫和章诚并没有敢在叶应武面前造次,先拱手行礼,接着章诚看向有些惊讶的张世杰,“几天不见,张相公不会不认识某了吧?莫非张相公也‘贵人多忘事’?”

    “你小子倒是知道看某的笑话了。”张世杰年轻的时候以叶梦鼎女婿的身份,倒是没少跟这些临安净街虎们打交道,所以对于这样的揶揄玩笑,早就是见怪不怪了,反倒是旁边的姚枢微微错愕,显然没有想到叶应武身边的这些臣子说话竟如此无遮拦,不过很快他就意识到,张世杰和章诚这些人实际上都是早年跟着叶应武起家的从龙元戎。

    简而言之,这些都是跟着陛下一个大锅里捞过饭、一个战场上并肩作战过的,他们之间以及他们和叶应武之间的情谊自然不能用普通官僚之间的利益关系来衡量。姚枢不由得点了点头,也只有这样相互了解、相互开得起玩笑的君臣,才能够并肩携手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

    团结一心,这或许是大多数的开国君臣都能够名垂青史的原因。

    章诚嘿嘿笑了两声,刚想要说什么,身边传来陆秀夫轻轻地咳嗽声,章诚顿时会意,冲着张世杰吐了吐舌头,脸上换成一本正经的表情,先冲着叶应武一拱手:“陛下,北面雁门关一带蒙古鞑子布防的情况,已经在此处了,锦衣卫牺牲了十二个人,终于换来了这一份布防图。”

    叶应武和张世杰等人都收起来笑容,章诚手中那一份并不厚的绢布上,还带着斑斑点点的血迹,可以想象为了送出这一份情报,锦衣卫确实付出了惨重的牺牲,而和在幽燕、在沁水战死的明军将士们一样,他们也是大明的英雄。

    “牺牲的主要是下面的线人,不过咱们自己人也走了四个,”章诚轻声说道,迟疑了片刻,还是又加上了一句,“这四个人里面有三个是当初黄州之战后就跟着陛下的。”

    叶应武的脸色更加阴沉三分,伸手接过来这绢布递给张世杰,而章诚沉声说道:“为了送出这份布防图,锦衣卫主动暴露了几名线人,让蒙古人以为咱们是为了撤退才有这么大动作的,不过估计过不了多久蒙古人也就能回过神来,知道咱们实际上已经摸透了他们的布置。”

    顿了一下,章诚接着说道:“十天,十天后如果还不发动进攻的话,这张布防图十有**就要失效了。”

    叶应武霍然扭头看向张世杰,张世杰的额角上不知不觉得已经有汗水流淌下来,沉默了良久,方才看向叶应武,沉声说道:“陛下,十天正正是荆湖军和宣武军抵达了之后能够修整完全的时间,但是这十天之中还得包括从太原府到雁门关进军的时间”

    “来不及修整了,十天已经是最低期限,”叶应武的声音转冷,“现在就传令荆湖军和宣武军,务必在三天之内抵达,这样我们才能够确保六天之后这个时候,大明已经展开对于雁门关的进攻!”

    张世杰的喉头滚动一下,本来还想说什么,最后还是将那一句话咽了下去。而他身边的姚枢更是一言不发,显然身为山西行省安抚,他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叶应武既然已经下达了军令,他就竭尽全力去完成便是。

    “臣遵旨!”张世杰拱手说道,转身下去布置命令。

    而姚枢也想跟着张世杰告退,却被叶应武伸手制止,紧接着叶应武看向陆秀夫:“君实卿家,诚子前来是为了布防图的事,你呢?”

    陆秀夫站起来将衣袖中的奏折递给叶应武;“陛下,这是户部的奏折,此中包括此次大明北伐各路主力战军消耗的钱粮以及器械等的资料,另外还有对于结束这一场大战还需要多少消耗的预估。”

    叶应武点了点头,打开粗略的扫了一眼,脸上露出沉思的神色,片刻之后抬头看向陆秀夫:“也就是说现在蒙古鞑子抛给咱们的这些难民,数量已经超过了之前户部的预算,所以现在就算是源源不断的从南洋转运粮草,恐怕前线也很难支撑半年以上?”

    迟疑片刻,陆秀夫点了点头,而章诚在一侧也面有愧色的说道:“陛下,此事锦衣卫也有错在身,毕竟统计蒙古境内百姓的数量本来也应该是锦衣卫的责任,只是不曾料到因为蒙古人的暴行,所以很多百姓全都隐藏起来,或者向其余地方逃难,这也使得蒙古人对于自己境内到底有多少百姓也不是很清楚,所以锦衣卫从他们内部取得的资料现在来看有很大的缺陷,至少在百姓的数量上,咱们少算了十余万,而且这十余万主要都是各处逃荒的妇孺老弱难民。”

    叶应武微微挑眉,他知道平白多出来十余万老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明并没有办法在这其中获得需要的劳力,甚至还要多分出粮食来接济他们,或许这些老弱吃的并没有明军主力战军的士卒多,但是终归是粮食,十余万人每天消耗的实际上就已经可以顶的上至少六七万大军的粮草,也就是顶的上明军的一支主力战军,这也就说有这十余万人在一天,大明就要有一支主力战军早一天撤出战场。

    而户部之所以明确指出支撑半年,显然是说以现在大明的国力,想要将这十万难民也一并消化了,还得需要半年。

    陆秀夫看向叶应武,有些为难的说道:“陛下,这半年也是根据今年夏收能够正常而做出的判断,所以很有可能连半年都支撑不住,毕竟一旦夏收出了问题,这些军队和难民就必须等南洋的粮草运到,到时候已经是半年之后,中间必然有一段时间需要所有人都饿肚子,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叶应武点了点头,看向陆秀夫:“也就是说咱们现在的时间,最多只有半年,必须在半年之内结束对蒙古的战事?”

    陆秀夫沉默片刻,郑重的应了一声。

    缓缓放下手中的奏章,叶应武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姚枢脸上也浮现出凝重的神色,显然这十余万难民的安置主要都会交给山西行省来。(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一章 禹地悉归龙虎掌(下)

    章诚先前一步,沉声说道:“陛下,雁门关锦衣卫还送过来一条消息,蒙古鞑子的粮草也已经不多了。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

    叶应武点了点头,这倒是在预料之中。蒙古人的粮草本来是通过草原南下,然后经过大同府运往雁门关,结果谁曾想到现在大同府已经被明军控制,就等于切断了蒙古军队辎重向南运输粮草的可能,而通过岢岚水,蒙古人也很难以将大量的粮草运输过来,最多只是进行略微的补充。

    而且在这之前,蒙古大军除了接收从北面草原运来的粮草外,因为有大量的粮草缺口,所以甚至不得不就地劫掠,这也使得山西行省的汉人和蒙古离心离德不说,现在山西行省掌控在大明手中,只有雁门关到岢岚水一线还在蒙古人掌控之下,这些地方都是崇山峻岭,但是也意味着土地贫瘠很难供养军队,就算是百姓偶有存粮,在之前实际上也已经被抢夺的差不多了。再加上这些天和明军对峙中的消耗,蒙古军队本来也没有多少粮草可以使用,所以锦衣卫关于蒙古人粮草不足的消息应该是正确的。

    叶应武来不及多想,直接转身向着刚才的议事堂走去,而陆秀夫三人对视一眼,也跟了上去。

    无论是哪个时代,一支掌握了足够多情报的军队,就算是难以在短期内扭转在其余方面和敌人之间有可能存在的劣势,但是足够他们在行动上占据主动和先机,有的时候这就是一场大战胜负的关键所在。

    所以明军对于侦查队伍的组建很是完善,暗地里有六扇门对内、锦衣卫对外,而且这两个组织在关键的时候还能一起行动暂且不说,在军队明面上,各路主力战军的哨骑都绝对是军中最精锐的士卒组成,而且他们足够的战斗经验以及魄力能够帮助他们在得到足够充分的情报之后活着从敌人的手中回来,

    随着战火的磨砺,明军中实力强悍的哨骑已经越来越多,这也使得明军可以不再依赖六扇门或者锦衣卫单方面的情报。毕竟这些在暗地里的密探组织一般获取情报都是依靠线人,一旦线人获得了假情报或者实际上已经反水,就算是锦衣卫和六扇门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解决情报缺乏或者情报错误的难题,到时候明军反倒是因为情报真真假假难以区分而陷入了被动.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六扇门和锦衣卫一般收买的都是位于后方的敌人,前线的将领士卒之流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容易用什么打动的,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有的时候情报送到便已经有所延误,或者根本没有办法获得和前线有关的情报,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而现在有了实力足够强大的哨骑,明军就可以依据双方传来的不同情报进行比对和重合,从而判断其中的真假以及通过两条情报进行相互补充,得到关于敌人全面的消息。

    毕竟世界上很难有十全十美的防御体系,这也就意味着随时都有可能给明军的哨骑或者锦衣卫以可乘之机,就算是其中一方的情报获取被蒙古人识破,另外一方也能够及时传递出能够给战事作出积极贡献的情报,从而等于上了双保险,确保明军能够拿到对自己有利的情报。

    正是通过这个日益完善成熟的体系,明军才能够在北伐以及后来的沁水之战中掌握主动或者尽最大可能发现敌人,从而以最合适的姿态迎接敌人,以最小的损失结束战斗。

    所以在拿到锦衣卫送来的舆图之后,张世杰一边下令让宣武军和荆湖军快速向太原府移动,一边开始仔细对比舆图上标注的蒙古军队营寨以及在雁门关内外的壁垒分布和之前明军哨骑探查到的情况,见到叶应武走进来,张世杰急忙小心翼翼的收起来那还沾着血的舆图,上前一步:“陛下,臣已经仔细看过来,这舆图应该没错。”

    叶应武点了点头,这倒是在意料之中,毕竟蒙古人现在面对缺少军队、缺少粮食并且很有可能忽必烈病重等等困难,就算是想要给明军布置一个天大的圈套,也没有这么大的精力。大明在雁门关南北准备了二十余万大军,蒙古人就算是有老天相助,想要挡住这二十万大军也没有这么容易,更何况以现在蒙古和大明在兵力上的差距,蒙古人即使真的将明军包围起来,明军也能够强行突围。

    对于明军的战力,叶应武从不怀疑,而经过幽燕之战和沁水之战的蒙古人,显然以身试险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蒙古军中原本最有前途的将领那木罕也已经含恨沁水之畔,而史天泽和伯颜等良将更是成为了明军的阶下囚,现在的忽必烈身边,甚至已经找不出来一名合适的将军来执行这样伪装欺骗明军的任务。

    叶应武抬头看向张世杰,张世杰郑重的颔首,显然他能够确定这一份锦衣卫将士用鲜血换来的舆图是正确的。而叶应武旋即大步走到沙盘面前,张世杰手拿木杆在雁门关上一指:“陛下请看,现在蒙古鞑子在雁门关南北两侧各布置两个营寨,并且在营寨周围的山坡上修筑堡垒,其中一部分堡垒是蒙古人南下的时候就已经修筑好了的,而其余的则是在近期修建,考虑到近期蒙古人只能够依靠岢岚水一线搜寻合适的树木和石头,所以可以推测出后来修筑的堡垒远远没有之前修筑的坚固,而在南侧营寨的左右两边,各有先后修筑堡垒两座,新旧并存,互为支撑,更能够证明这个推测。另外蒙古人在从雁门关向西南宜芳一带另外布置有三个连环营寨,每个营寨相隔两里到三里,都是挑选山势陡峭、险峻之地,除非是用大军强攻,否则恐怕很难越过这些营寨所在的地方。”

    顿了一下,张世杰手中的木杆在那几处营寨周围画了一个圈:“另外从沙盘以及舆图上都可以看出,这岢岚沿线崇山峻岭环绕,只有中间一条道路向北延伸通向草原,并且颇为崎岖,只能够让人步行或者骑行通过,很难容许辎重前进,并且在这一带的官道修建的并不好,这也是为什么多年来商队都喜欢走大同府出关。”

    叶应武点了点头,虽然岢岚军一线实际上位于雁门关的西南、太原府的西北,只要通过楼烦、宜芳再过岢岚军实际上就已经出了长城庇护的中原范围,但是实际上想要从这一线出关,甚至要向北绕经雁门关不说,而且群山环绕,并不是通行的好道路。而且在前宋时候,此地为前宋和契丹对峙的战场,是不折不扣的一线,所以前宋并没有在这中间修建一条官道方便敌人进军的意图。

    而到了女真人和蒙古人时代,可以依靠战马来往,并且在经济上捉襟见肘,更不会重修官道。这也使得这一条道路对于通行者有着很高的要求,在蒙古军队南下的时候,忽必烈率领骑兵大队走的岢岚军,而蒙古的辎重以及重型器械还是乖乖走雁门关南下,由此便可见岢岚军一带道路之崎岖。

    “现在蒙古人撤退的话,除了岢岚军这一线,别无选择。”叶应武沉声说道,伸手在沙盘上一指,“实际上从岢岚军出塞这一条道路,是顺着汾水河谷以及汾水支流修建并且逐步向北延伸的,对于蒙古骑兵来说,这点儿道路崎岖还算不上什么,尤其是当年他们就已经有过翻越吐蕃的山岭进攻大理的经验,而当时带领那一支军队的,正是忽必烈!”

    张世杰和姚枢等人对视一眼,都是点头。大理一战不只是忽必烈的成名一战,让忽必烈一跃成为蒙古大汗的有力竞争人选,而且他在进攻大理的时候进行的一系列准备以及最后下定的决断,可以说是数千年军事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是忽必烈是大明的敌人,张世杰也没有办法否认这一战的精彩。

    而姚枢更不用说,因为他就是大理一战的亲身经者。

    “陛下的意思是,蒙古鞑子不会死守雁门关,而是很有可能在雁门关虚晃一枪,然后趁机向南走楼烦、宜芳,然后北上岢岚军出塞?”张世杰皱着眉说道,“如此来看,蒙古鞑子在雁门关外准备并不是很充分,倒也能够解释过去了,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打算死守雁门关,至于蒙古人为什么要向北进攻大同府”

    “更多的是想要吸引咱们的注意,甚至想要诱使大明以北面天武军为主力进攻雁门关。”叶应武看着舆图上敌我纵横交错的分布,“毕竟咱们从北面发起主攻,蒙古军队也很容易从南面撤退,只要能够进入雁门关西南侧的楼烦,他们就有一线抵抗的机会,而利用这宝贵的时机,主力大队便可以直接北上,在明军追上他们之前出塞。甚至就算是需要护送忽必烈的金帐马车,也有足够的时间。”

    陆秀夫点了点头:“那大明应该直接对雁门关和楼烦发动进攻么?看舆图上的标注,楼烦一带的蒙古军队人数并不是很多,如果能够趁机拿下楼烦的话,蒙古军队也就不用考虑什么宜芳和岢岚军了。”

    “不!”叶应武毫不犹豫的说道,“如果直接进攻楼烦,蒙古人必然明白咱们看穿了他们的布置,所以掉过头来死守雁门关或者甚至直接趁机向太原府反扑,咱们可就有麻烦了。”

    陆秀夫和张世杰眼眸之中都多了几丝寒意,旋即张世杰试探着问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他们想要让天武军打主攻,那就遂了他们的心意!”叶应武微微一笑。

    “陛下想要将计就计?”张世杰顿时怔了一下。

    叶应武伸手在沙盘上一指:“天武军担当主攻,这样蒙古人就有充足的机会向南走楼烦撤退,到时候等待他们的可就不只有岢岚军一线的穷山恶水了,看,在这里蒙古鞑子布置了三处营寨,所谓的就是想要阻拦咱们追击,但是如果咱们能够在蒙古人进入楼烦之前,已经先把这三处营寨拿下来”

    “前面雁门关被天武军攻占,而咱们堵死宜芳这一线,蒙古鞑子当真是要上天无门了!”张世杰点了点头,“可是想要赶在蒙古鞑子之前进入岢岚军一带进攻这三个营寨,同时不引起楼烦蒙古守军的警惕,似乎没有这么容易,毕竟这一片多山和河谷,道路崎岖难行,再加上当地基本上都已经荒无人烟,甚至想要找到几个带路的人都不是那么容易,更不可能像之前幽燕古北口一战那样甚至派遣一个旅的兵力长途奔袭”

    叶应武并没有回答张世杰的问题,而是扭头看向姚枢。姚枢思忖一会儿,郑重点了点头:“想要找到几个对楼烦一带的山路颇为熟悉的人应该并非不可能,当初蒙古人南下,大军在那一带经过,经由太原府南侧直奔沁水,所以楼烦一带的百姓基本上只是向南逃到了太原府,臣在太原府民间还是认识不少人的,应该可以委托他们找到这样的人。”

    “让锦衣卫和六扇门全力配合你,行事必须要低调。”叶应武点了点头,“就算是必须要公开招募,打出来的幌子也最多是寻找通晓雁门关一带地形的人,楼烦靠近雁门关,知晓雁门关周围地势的人之中,少说也得有几个同样知道楼烦附近情况的。”

    “臣遵旨!”姚枢急忙应了一声。

    顿了一下,叶应武紧接着看向楼烦一带:“张卿家所言非虚,这一带确实道路崎岖难以通行,但是如果咱们只是挑选精锐几百人的话,应该还是能够做到的,毕竟朕需要的不是楼烦城,而是在蒙古鞑子快速向北撤退的时候,有人在前面起到阻挡作用,如果这上百名精锐士卒能够在山中隐藏埋伏下来,那么就可以在关键时候破袭蒙古人粮道或者骚扰营寨,让蒙古人没有办法全心全意的向前推进。”

    “这个可行。”张世杰颔首,“而到时候宣武军、神卫军等主力战军在后面跟进,就算是拦不住全部的蒙古鞑子,也能够有把握吃掉大半。”

    “这样做实际上就是逼迫蒙古鞑子没有喘息的机会,”叶应武眯了眯眼,“朕一直怀疑忽必烈的健康问题,只不过锦衣卫刺探不到准确的情报,这说明蒙古人在这上面进行了专门的封锁,他们越是不透露出来,越能够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想来蒙古军队中的将领对于这个问题也不可能没有疑惑,而忽必烈一直没有公开露面,说明忽必烈现在的身体情况十有**已经没有办法支撑他走出去辟谣了。”

    顿了一下,叶应武接着说道:“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忽必烈以军心不稳作为代价,甚至佯装自己病重,从而诱惑明军主动追击,为自己能够包围甚至击败我大明打下基础,但是朕以为,如此关头,这样做的风险未免太大,就算是忽必烈是喜欢冒险的人,在这个时候选择铤而走险的可能很小。”

    姚枢和张世杰都是点了点头。叶应武看向他们两个:“那就这么说定了,姚卿家,粮草转运、向导遴选以及难民安置的诸多事宜,还需要你操心,若是能做成这些,卿家便为我大明、为此一方百姓的英雄。”

    姚枢郑重的一拱手:“臣必不辱使命!”

    而叶应武扭头看着舆图,上面曾经标注为象征蒙古的黑色的地域,现在大多数已经被染红,这是大明的赤色,这是无数将士鲜血的赤色。

    禹地悉归龙虎掌,现在朕坐拥九州天下,忽必烈你还有什么能够拿出来和朕抗衡?

    “陛下,臣还有一事要奏。”等到姚枢先行退下,陆秀夫向前一步。(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二章 云中谁寄锦书来

    陆秀夫说完,冲着叶应武一拱手,旋即微微侧身,做了一个去里间详谈的手势。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叶应武皱了皱眉,隐约明白陆秀夫想要说什么,不由得轻轻叹了一口气,看向身边的章诚:

    “诚子,你先退下吧,如果有事的话,朕会叫你的,另外一定要派人跟上姚卿家,姚枢是可以信任的人,但是毕竟他年事已高,或许在看人上有所偏差,姚枢选出来的人,六扇门和锦衣卫一定要看好了,不能出现任何偏差,此事关乎北伐最后一战之成败,切切不能松懈!”

    章诚点了点头,冲着叶应武一拱手后退下,而张世杰也想告退,叶应武却看了他一眼,沉声说道:“姊夫你先留下。”

    张世杰怔了一下,显然叶应武的称唿让他有些吃惊。在叶应武登基称帝之后,对于张世杰的称唿一直是“卿家”,一般不会在这等地方称唿他为“姊夫”,甚至就算是两人私下里见面,大多情况下也都是君臣相称。此时叶应武喊了“姊夫”,倒是让张世杰有些不习惯,但是他很清楚叶应武必然有其道理所在。

    现在张世杰不仅是这太原府周围北伐各路主力战军的统帅,而且还是大明的上柱国,从品级上来说,张世杰已经和朝中的三位丞相平齐,可以说是确确实实的“位高”。叶应武让他跟着,显然一来想要说接下来讨论的是皇家的私事,二来则是想要让张世杰能够在他和陆秀夫发生冲突的时候站在自己这一边。

    陆秀夫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却并没有开口拒绝,反而露出一丝胸有成竹的笑容。叶应武做了一个手势,两人跟着向侧厢走去,而小阳子也很有颜色的带着两名士卒护卫在门口,防止外人进入。

    不等叶应武迈入侧厢,陆秀夫已经在袖子中拿出来另外一份奏章:“臣代表朝中诸位文武大臣,恳请陛下回驾!”

    叶应武点了点头,却并没有着急回答,他早就已经意识到了陆秀夫前来,并不只是因为钱粮转运以及国内钱粮不足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关乎户部,所以此时就算是真的来,户部尚书谢枋得比陆秀夫合适多了,而能够让朝中的参知政事,也就是副丞相亲自过来,必然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而国中的一举一动实际上每天都有六扇门汇报给叶应武,所以叶应武很清楚并没有灾难发生,更没有兵祸,毕竟周围任何对大明可能产生威胁的国度,不是被消灭吞并,就是被大明打的俯首称臣,否则叶应武也没有胆量将宣武军这一支坐镇南洋的主力战军都抽调过来。

    那么就只剩下一件最有可能的事了,陆秀夫此次前来是请叶应武回驾的。身为皇帝,在外御驾亲征数月,虽然在华夏史上并非没有,甚至各个王朝的开国皇帝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但是那多数都是在国家危亡关头,比如当初李世民率军迎战突厥于渭水。

    当初叶应武御驾亲征,北上幽燕,所为的也是率领禁卫军和神卫军支援北伐战场,尤其是为了和忽必烈率领的蒙古主力大军决战,从而避免明军北伐幽燕受到影响。北伐是华夏三百年之梦想,更是大明立国以来最大的奋斗目标,所以叶应武为了北伐的胜利而御驾亲征,亲自和忽必烈战于沁水,在情理上到也说得过去。

    毕竟叶应武的对手是蒙古大汗忽必烈,双方王对王,并没有辱没叶应武大明皇帝的身份。但是现在沁水一战,明军虽说不算大获全胜,但是也已经完全掌握了战场的主动,尤其是随着幽燕战事告一段落,在其余战场的主力战军也能够腾出手来一起收拾这一支蒙古军队,可以说雁门关的蒙古军就算是没有叶应武在这里,也会在明军的强攻中插翅难逃。

    此时叶应武再坐镇太原府,看上去就有些小题大做了,尤其是当时在沁水叶应武亲自率领具装甲骑突击蒙古怯薛军骑兵,消息传到南京城,更是震惊朝野,而文天祥和苏刘义等人商议之后,都觉得不能再让而叶应武如此冒险了,毕竟叶应武是一国之君,之前还是明王殿下的时候,上阵冲杀大家还能忍忍,现在都已经是大明皇帝陛下了,就算是禁卫军的护卫能力再怎么举世无双,谁也没有办法保证一点儿问题都不出。

    而叶应武别说战死沙场,就算是受了伤,都有可能引起动荡,所以叶应武在逆转了局势之后,已经不需要继续坐镇前线,返回南京城并且委任大将在前方挂帅指挥就可以。

    叶应武不慌不忙的走进屋子,接过来奏章,看着奏章上面的字体,虽然很工整,但是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刚正之力道,正是叶应武再熟悉不过的文天祥字迹。而在这奏章之中,行文中正平和,最后也只是表示了叶应武应该回到南京城的意见,而不是强烈要求叶应武回去。

    “师兄的性子倒更好了。”叶应武不由得笑了笑。

    文天祥素来待人随和,除非是愤怒异常的时候,不会发出感慨之叹,尤其是现在位极人臣,更是对自己的言行有着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待人接物都有远比之前多的中正平和之气。

    而再想想当初文天祥以状元之身份被贬为白丁,最是人生郁郁之时追随叶应武,当时的文天祥总似乎有一种不平之气按捺不住想要喷薄而出。现在这胸膛中的不平之气显然都已经化作了治理国政的满腔抱负。

    叶应武不得不承认,没有文天祥,他走不到今天,甚至没有苏刘义和站在身边的陆秀夫,也就没有今天的叶应武,所以对于他们这些当初义无反顾跟在自己身边的臣子,叶应武是心怀感激的,现在文天祥以臣子和师长的双重身份请求叶应武回去,反倒是让叶应武有些捉难。

    而在文天祥的名字下面,有留守南京的诸位官员联名签字,这些名字整整齐齐,甚至大小都差不多,显然每一个人都是用心了的。叶应武深深吸了一口气,他知道这是整个朝野上下官员对于他的担忧以及陛下能够回驾的殷切期盼。

    张世杰站在叶应武身后,实际上那一份奏章上的字他也跟着看了七七八八,不由得心中感慨一声,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应该反驳,还是站在陆秀夫这一边劝说叶应武回去。

    “国不可一日无君,朕不在的这些时日,辛苦诸位卿家了。”叶应武合上奏章。

    陆秀夫不等叶应武接着说话,从袖子中又拿出来一封信递给叶应武:“陛下,这是皇后娘娘托臣转交的家书,还请陛下接过。皇后娘娘在臣临行前将臣唤至宫中,让臣转告陛下,请陛下早日归来。”

    这一次叶应武脸上却是流露出惊讶的神色,他虽然出征在外四个多月,但是以前并非没有先例,而且甚至还有比这更长的时间,单单是上一次下南洋便是半年多。而在这之前,叶应武每一次出去,陆婉言以及其余后宫妃嫔虽然屡屡有家书送来,但是从来没有谁催促叶应武回去,毕竟这些久跟在叶应武身边的女子都清楚,陛下绝对不是那等不恋家之人,之所以不回去必然有其苦衷,而作为大明皇帝背后的女人,她们自己也很清楚应该做什么,只有默默地支持叶应武,不给他带来太多的烦恼,才是对自己、对大明、也对叶应武好。

    可是这一次陆婉言让陆秀夫亲自带着家书前来不说,甚至不顾被人指责勾结朝臣、结党营私召见陆秀夫入宫,说明必然有什么急迫之事发生,只是陆婉言不能给陆秀夫这样终归是臣子的外人提起,所以只能以这种重复的方式来向叶应武表明事情的严重性。

    叶应武清楚陆婉言性子稳重而且温和,这些年也正是因为这个性格,让她能够在后宫之中以实际上并不很高贵的出身让所有后宫妃嫔对她保持绝对的敬重,哪怕是叶应武每次回宫也并没有长时间待在陆婉言身边,都没有办法削弱她在后宫的威望,由此可见陆婉言性格之得人心。

    现在能够让陆婉言感到着急的,必然不是什么小事。

    “长公主也有家信让臣一并捎来,驸马请借一步说话。”陆秀夫看到叶应武拿着信件,急忙扯了扯张世杰的袖子,张世杰会意,跟着陆秀夫一起告退,而叶应武这一次并没有阻止他们两个。

    信封拆开,一股淡淡的香气扑鼻而来,而上好的薛涛笺上面,是叶应武熟悉的娟秀字体,相比于文天祥铁钩银划、棱角分明的字体,陆婉言的字圆润平滑,甚至有一种朦胧感觉,有如江南烟雨之中的小桥上撑伞的女子,让人看了甚至内心都有所平和。

    所谓字如其人,尤其是在古代用毛笔写下的字,更是如此。

    这信很短。

    “妾身不见君久矣,甚是想念,然相思之情,区区信笺字里行间,已是难以概述。此次托兄长奉此信于夫君,乃因宫中之事,非是单论相思之苦,还望夫君见谅。”叶应武忍不住喃喃念出声,不过当他的目光扫到下面,却是脸色微变。因为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御医诊断,淑妃脉象紊乱,小腹突起异常,恐胎位不正,有难产或早产之可能,后宫之内众姊妹甚为担忧,太上皇同卧病,怕其病因出于此。臣妾言语粗莽,还望陛下见谅,但因事态紧急,仍望陛下可早日还京。”

    虽然这个时代的医术并不发达,而作为一个朝代医术名家汇集的太医院,在治疗一些疾病上面也往往畏手畏脚,但是叶应武知道,他们对于帝王家传承子嗣上面从来都不敢大意马虎,如果他们治不好或者诊断错误的话,十有**是要掉脑袋的,在小病上御医们常常纠结不清,但是在这些大病上他们都是十拿九稳的,更何况太医院本来就主要给后宫妃嫔治病,这些御医多数都是妇科或者儿科之中的能手,在这种事情的判断上绝对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更何况当时为了以防万一,叶应武的母亲陈氏还邀请了临安医学院的“小儿圣手”陈自明老先生坐镇,老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但是考虑到叶应武子嗣的传承关乎大明之国运,所以也没有丝毫推辞的过来了。有陈自明坐镇,叶应武更相信他们诊断之准确。

    胎位不正会有什么后果,作为后来人,就算是叶应武自己没有经过却也很清楚,即使是在七百年后,相当发达的世界医学,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一般都颇为谨慎,更不要说现在,说难产或者小产实际上还是比较正常的一种可能,更极端或者严重一些,大人小孩都保不住。

    而且这还不算完,甚至就连自家爹爹都因此而卧病在床,叶应武很清楚,叶梦鼎的性格刚烈,喜怒哀乐不喜欢流露与言表,但是他的心中对于能够给自己传承叶家血脉的子孙还是很期待的,毕竟对于老人来说,谁不期望有一天可以含饴弄孙?更何况淑妃赵云舒本来就是前宋公主的身份,在叶梦鼎、章鉴等等前朝老臣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赵云舒的孩子更是被他们看作继承了大宋赵家血脉的存在,所以对于这个孩子,叶应武期待已久,叶梦鼎他们这些将自己的最好年华都奉献给大宋的老人们,又何尝不是期待已久?

    加上这几年叶梦鼎身体多病,就算是平时也经常有恙,甚至已经颇为依赖拐杖,苍老的厉害,现在遭到如此打击,不病倒才怪呢。

    陆婉言虽为后宫之主,但是在关乎到皇子以及叶家血脉传承这些问题上,只要还有回旋的余地,自然就不敢擅自做主。再加上赵云舒前朝公主以及腹中孩子赵家血脉身份之敏感,就算是陆婉言有天大的胆量,也得考虑考虑避嫌的问题。

    毕竟后宫之中淑妃赵云舒绝对算得上最受宠爱的妃子之一,当时叶应武无论是下南洋还是北巡都带着她,这在后宫众多妃嫔当中是当仁不让的荣宠之至,再加上赵云舒的赵家血脉本来就得到叶梦鼎等前朝老臣的拥戴,且不说叶梦鼎这个太上皇能够给叶应武施加多少影响,单单是已经退下去的江万里、王、章鉴等人,子嗣都在朝中身居要职,一旦他们真的下定决心,他们的孩子又有几个人有胆量不守父命?

    更何况到现在叶应武都没有立太子,虽然可以用现在叶应武的几个儿子都年幼作为解释的理由,但是就算是叶应武多次亲口承诺之后将以长子作为太子,朝野中的臣子们也难免会有所猜测,世间最深帝王心,如果以后叶应武变卦的话,他们这些若是早早站队的臣子,岂不是要遭殃。

    所以现在朝中的臣子实际上大多数还都处于观望阶段,而随着叶昭涵这叶应武嫡长子的年长,立太子的问题必然会被提上日程,到时候需要的就不只是叶应武自己的决定了,还有大明文武官员们所说的话,叶应武在这样慎重的事情上必然会参考臣属的意见。

    到时候实际上在朝野中同样拥有不少话语权的前朝老臣们,肯定会倾向于册立赵云舒的子嗣。这对于陆婉言以及其余嫔妃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所以现在对于赵云舒的子嗣,陆婉言为了避嫌是不敢轻易下决定的。到时候很可能因为这引来攻击。

    信笺上淡淡的幽香让叶应武回过神来,转身看向南侧窗户,叶应武喃喃说道:“不知不觉已经有四个月没有回家了,是时候该回去看看了。”

    云中谁寄锦书来,书信已到,当是归家时。(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三章 一种相思两处愁

    沁水岸边,半个月前明军与蒙古大军血战之处。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

    几名骑兵冲上山坡,占据高处,而紧跟在他们身后的数百名骑兵直接向着不远处的沁水畔而去。在上一次大战之中,明军渡河修建了不少码头,虽然颇为简易,但是已经能够让明军水师的炮船停靠。

    更何况山西内的河流实际上并不多,而且适合有如明军炮船这样大型船只停泊的更是屈指可数,以叶应武的身份,只要想要北上或者南下而且走水路的话,必然会乘坐炮船,所以可以想象蒙古人在各处大码头都布置有不少密探,叶应武的一举一动必然都会被探之,而这处码头却甚是隐蔽不说,而且自从上一次明军渡河之后,码头实际上就已经被荒废了,就算是在善于伪装自己的密探,在这荒无人烟的码头处也没有办法停留。

    一艘炮船已经在码头上等候,看到那些骑兵飞快而来,船上也是放下踏板,一名年轻将领快步迎上来:“臣大河水师指挥使夏松,参见陛下!”

    当先一名骑士正是大明皇帝叶应武,一边勒住战马,叶应武一边打量这个水师将领。夏松是夏贵之子,将门之后不说,而且在前宋时候一直是张世杰的得力助手,没有少和天武军并肩作战。后来叶应武和贾似道的矛盾激化,贾似道调遣夏松率领两淮水师残部回到两淮,重新加入淮军。淮军是贾似道一系的军队,而夏松又是夏贵的儿子,虽然不情愿,不过还是乖乖回去了。

    等到后来镇海军北上,和蒙古最精锐的怯薛军决战于淮北,夏松在那一场狂风暴雨之中以惊人的毅力剑斩主张撤退的将领,率领两淮水师的战船支援镇海军,从而使得蒙古军队没有办法集结全部兵力对付镇海军,再加上风雨停息之后镇海军随时都可以走水路撤退,所以怯薛军只能悻悻而归,虽然那一场大战中双方各有死伤,并没有分出胜负,但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镇海军有和怯薛军一较高下的能力,更是振奋了各处军心民心,使得怯薛军这一朵一直笼罩在南宋军民头顶上的阴云消散。

    淮北战后,南宋很快宣告灭亡,大明建立。因为在之前的战斗中李庭芝阵亡,夏贵独自掌管淮军,自知之前淮军抢夺功劳、轻兵冒进等等和镇海军的冲突必然使得他接下来不好过,再加上朝廷已经有整编淮军的意思,所以夏贵索性放权转入地方,担任地方巡抚,而夏松因为之前支援镇海军以及曾经在两淮水师和天武军并肩战斗的经,所以并没有遭到太多的排斥,很快进入镇江府水师,大明北伐,组建大河水师负责北地水网之中水师战船的来往作战,一直表现出色的夏松自然成为了水师指挥使的不二人选,而后来爆发的沁水之战,夏松亲自指挥两艘炮船支援,也证明了他处变不惊的能力。

    “夏卿家平身,”叶应武翻身下马,“朕返回洛阳,再回南京,一路风尘,还要拜托夏卿家了。”

    夏松当即一拱手;“还请陛下放心!”

    叶应武点了点头,大明海军横行南北洋,大明水师更是出入天下河流来去自如,所以叶应武对此倒是没有太多的担忧,如果大明水师的护卫下自己还能出了什么差错,那大明也快到了亡国的时候了,就算是现在给那些暗处图谋不轨的蒙古人更或者其余恨叶应武入骨的敌人一百个胆子,他们也不敢在水上动手。

    此次叶应武回京事发突然,再加上前线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战事,所以叶应武并不想引起蒙古人的注意,只是携带两百百战都骑兵南下,其余百战都具装甲骑依旧留在前线。但是相比于来的时候前唿后拥数万大军保护,叶应武走的时候除了暗处的锦衣卫和六扇门护卫,只有区区两百骑兵,就算是张世杰他们再胆大也不允许叶应武这样走陆路冒险,所以毫不犹豫的将这个护送任务交给了水师,毕竟有水师炮船在这里,所有人也能放心。

    对此叶应武也没有说什么,本来水师一路顺流而下,倒也快速,更何况叶应武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在蒙古人心中的地位,直接走陆路的话确实有些风险,这样的风险就算是现在的叶应武和大明也承受不起。

    叶应武转过身,看向身后走上前的张世杰,沉声说道:“爱卿,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便在此你我曾经一起见证大明胜利之处分别吧。”

    张世杰冲着叶应武一拱手,而叶应武亲自上前扶起来,看着张世杰郑重的说道:“朕将大明这二十余万主力战军全都交给爱卿,希望爱卿不要让朕失望,如果爱卿有什么难以决断的,可以先和君实卿家商议,另外姚枢姚卿家也为忠贞之士,爱卿当以此二人为左臂右膀,让我大明北伐之最后一战也能漂漂亮亮的赢下来!”

    看着叶应武,张世杰嘴唇轻轻颤抖一下,终究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重新深深的一拱手。叶应武是大明的皇帝陛下,更是他张世杰的小舅子,是张世杰看着长大的,而张世杰能够走到现在这一步,和叶应武的全力扶持也有着不可替代的关系。

    叶应武之于张世杰,是需要他照顾的亲人,也是信任他的皇帝陛下,想到这里,再想想数年之前自己落魄的时候,张世杰不由得感慨万千,更明白自己如今可以平步青云甚至为人臣之首的来之不易。

    现在叶应武将大明集结起来的全部主力战军,甚至包括他自己的百战都禁卫亲军都交给了自己,张世杰明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任和托付。

    天武军、镇海军、宣武军这些经过次大战洗礼的老军,两淮军、镇东军、荆湖军这些平日里往往作为后补却一直想要建立功勋的新军,再加上禁卫军和神卫军这大明都城的内外拱卫者,可以说现在除了地方厢军以及在河西和海都对峙的神策军、天雄军两支主力战军外大明全部的兵力都已经在这里了。

    叶应武要张世杰来打的,是一场气势恢宏、足够被铭记史册的国战,是一场最终压倒蒙古人的决战!

    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叶应武坐镇太原府迟迟不肯归去的原因,因为这样的国战,是叶应武这么长时间以来的全部努力结果,是无数华夏人三百年梦想、三百年血汗凝成的结果,叶应武想亲眼见证这一场胜利,想亲自指挥这一场胜利。

    而现在他把这个权利给了张世杰。

    张世杰并没有说什么“必当不辱使命”的空话,只是用一个深深的拱手来表示自己的回答。

    陛下想要的胜利,臣一定会奉上!

    叶应武似乎是明白了张世杰的意思,哈哈大笑着一甩衣袖,转身走上战船,口中高声吟诵着一首诗。张世杰微微侧耳听去,那吟诵声回荡在耳畔。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勐士兮守四方!

    ---

    洛阳,行宫。

    虽然和山西实际上只有一条大河之隔,但是洛阳似乎还没有从炎热的夏天之中走出来,池塘中的荷花尚且在娇艳的盛开,虽然这荷花比不上清明、谷雨时候甲天下的洛阳牡丹,但是也别有其独到之处。

    尤其是这洛阳行宫,本来就是从前朝行宫之上改建而来,行宫之中种植的荷花也是天下遴选出的优良品种,不输于江南水乡的荷花。

    晚风拂过水面,带来的还有阵阵暖意,而荷花都顺着这风轻轻摇曳,晚间的露水在即将消散的最后一抹夕阳之中逐渐凝结,顺着淡粉色的花瓣和深青色的莲叶流淌下来,晶莹剔透。甚至那荷叶也随之微微摇晃,只是不知道是风重还是这露珠重的原因。

    天空之中一轮明月已经爬上来,有这明月的光辉,看不到漫天星辰,不过偶尔有几点明亮的疏星还是坚强的散发出自己的光芒。

    罗纱在风中轻轻摇摆起伏,而倚栏坐在水榭边的身影,即使是经过这层层罗纱的遮挡,也能够隐约看见勾勒出的曼妙,那身影一手捧着书,另一手拿着小扇慢悠悠的扇着。袅袅熏香从铜炉中升起,随着扇底风而向四处飘散,让这水榭看上去犹如人间仙境。

    层层罗幕掀开,人还未至,清脆动听的声音便已经先到:“姊姊凭栏读书,熏香缥缈,怕是洛神凌波、神女下凡,也不过如此。”

    正是格桑的声音。

    “呀,妹妹过来了,块块坐过来,此处的荷叶甚美呢!”惠娘放下手中书,笑着站起来。她和格桑的岁数差不多,只不过格桑入宫晚,所以很自觉的以“姊姊”相称,而惠娘也并没有反对,毕竟无规矩不成方圆,后宫便是这样论辈分的规矩,格桑想要这么称唿那边随着她去。

    夏日炎热,又是在这深宫之中,两人穿着实际上都甚是清凉,一层褙子外面实际上也就是披了一件轻纱,甚至能够隐约看见两截藕臂以及胸口引人向往的雪白。

    “没想到姊姊名为看书,实际上看的却是这荷花。”和惠娘待在一起的时间不短了,两人已经甚是熟稔,相互开玩笑也没有什么关系。

    惠娘似乎被说中了心事,俏脸微红,不过旋即镇定下来,俏皮的掐着腰:“你有什么证据?总不能诬陷人呢!”

    “这本书姊姊昨天差不多就是看的这么个厚度,今天姊姊在这水榭坐的时间可不短了,怎么还是这差不多的厚度?”格桑毫不犹豫的指着那本打开的书说道,不过旋即她明白过来什么,眨了眨眼说道,“哦,我知道了,姊姊也没有看书,也没有看荷花,怕是在想人吧!”

    “要你说!”惠娘顿时俏脸通红,愤愤的冲着格桑挥舞小拳头,便要扑过去,而格桑轻转腰肢,堪堪躲过她,不过惠娘却没有停留,紧接着转而扑上来。这偌大的行宫后宫,实际上除了她们两个的贴身伺候婢女,并没有什么外人,所以并不害怕被人笑话。

    两人翻倒在旁边的软榻上,微微喘着气分开来。虽然是夜晚,毕竟还在夏天之中,略微打闹几下,身上就已经有薄汗出来,惠娘看着格桑汗涔涔的额头,不由得笑着说道:“夫君以前常说,格桑妹妹是‘冰肌玉骨清无汗’,今日得见,吐蕃的雪莲可也有出汗的时候!”

    知道自己刚才可算是“得罪”了牙尖嘴利的惠娘,格桑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伸手指了指天:“吐蕃的夏天可没有这么热,甚至吐蕃那雪山之巅,何来的夏天?”

    “这倒是,”惠娘点了点头,有些心向往之,“此生若是能够去吐蕃看看你说的那直插云霄的雪山还有美如宝石的湖泊就好了。”

    格桑一边吩咐婢女去烧水沐浴,一边伸手在惠娘的脸颊上捏了捏:“夫君那么宠爱你,去找夫君撒撒娇,夫君肯定答应,说不定还亲自陪着你去呢。到时候这后宫之中的恩宠,谁能胜得过你?”

    “夫君”惠娘听到这两个字,有些出神,目光也飘忽不定,不过主要都落在那荷花池上,而荷花池正是这院子的北方,在荷花池以北,在数百里外,有那一道日夜牵挂的身影。

    不知道他此时是不是还在灯火下批改奏章,不知道他此时是不是还像战报中所说那样身先士卒在前面冲杀,只是期望有一天,最好是在不久的一天,他能够平平安安的回来。

    不知不觉得,惠娘的眼眶之中已经有晶莹的泪水在滚动,轻轻握住格桑的手,喃喃说道:“你说战场冲杀,这么大的凶险,他为什么偏偏要自己去,那些将士们难道没有了他就没有办法战胜敌人么?”

    格桑也陷入了沉默,要说她对叶应武一点儿感觉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毕竟两人有过月下对饮的浪漫,也有过共赴巫山的夫妻之实,叶应武是格桑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也是第一个真真正正吸引了这天山雪莲、让她为之折腰的男人,只不过相比于惠娘毫不遮掩的思念,格桑更加下意识的将这种感情隐藏在心底,让自己看上去更为平静。

    “夫君绝对不是鲁莽之人,更不是嗜血成性之人,既然亲自带队冲杀,必然是局势已经很难挽回的时候,而且最后他不是毫发无伤,还成功的打败了蒙古人么?”格桑轻声说道,在说到叶应武征战沙场的时候,自己的手却也不听使唤的颤抖起来。

    要说不担心、不牵挂,那是不可能的。

    惠娘虽然此时心中感慨,但是心细如发的性子却还没有变,顿时感受到了格桑的轻微变化,一边掏出手帕轻轻抹去眼角的泪水,一边露出一抹略带有苦涩的笑容:“实际上妹妹自己心中也牵挂万分吧,否则何至于说到夫君,这手都在颤抖呢?”

    两朵红晕浮上格桑的俏脸,女孩沉默了片刻,终于还是郑重的点了点头,对于内心深处的答案,她很清楚,所以也不吝惜于表达。不过格桑还是有些愤懑的甩开惠娘的手:“好你个惠娘,好心安慰你,倒是来套我的心思!”

    就在这时,脚步声再一次响起,惠娘只道是婢女回来禀报,轻声笑道:“你说那个在外面冲杀不顾生死的混蛋,是怎么把咱们的心都牢牢抓在手中的?”

    只不过坐在她对面的格桑,脸上却满满的都是惊讶神色。

    惠娘有些奇怪的看向格桑:“怎么了,别怕,现在这里只有咱们两个,刚才说的这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你我不说出去,夫君就算是有一百个耳朵都不可能知道,除非他自己现在就站在”

    看着对面格桑活见鬼的表情,惠娘下意识的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微微侧头,旋即脸色惨白。

    “谁告诉你这里只有两个人,某的小惠娘?”叶应武整好以暇的看着她,就像是看着嘴边的猎物。(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四章 天下还须更多才

    ps:第二更下午六点

    风微微吹拂罗纱,层层帘幕轻轻飘扬。UU小说 www.uu234.com更新最快

    烛火随风摇曳,不久之后就被吹灭,不过从窗户缝隙之中透过来的月光依旧照亮半边屋子。而碧纱橱之中隐约可以听见呢喃人语。

    “夫君夫君,臣妾撑不住了,夫君饶命!”惠娘浑身上下香汗淋漓,无意识的轻声喊着,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险些从床榻上面滚下来。叶应武伸出手臂一把拽住她,而另外一只手死死箍着在一旁看戏很久,早就媚眼如丝的格桑。

    惠娘没有一丝力气挣扎,只是下意识的伸手按在叶应武的胸口,显然为了报复惠娘那一句“混蛋”,叶应武没少折腾她。不过惠娘还是很清楚,自己的救命稻草可不是求饶,叶应武的性子,越是求饶越是让他“兽性大发”。所以惠娘很干脆的伸手在格桑身上轻轻推了一下。

    原本就被叶应武手臂环着的格桑,娇唿一声,落入叶应武怀中,正正贴在那棱角分明的胸膛上,看着近在咫尺叶应武脸上浮现出的笑容,格桑很清楚自己之前给惠娘表露出来对于叶应武的心思被他一字不差的听了进去,此时更是娇羞万分,但是高原上雪莲的风霜傲骨早就化作三千绕指柔,格桑白玉般的手指在叶应武的胸膛上轻轻抚摸,旋即落在叶应武胸前那一块伤口附近,虽然微微闭着眼,但是女孩脸上依旧流露出清晰可见的心痛神色,这伤口曾经险些要了叶应武的命,这也是为什么后宫之中姊妹们虽然并不阻止叶应武冲锋陷阵,但是总是格外牵挂。

    人们总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是她们担心更多的,是又有这么一支无情的箭矢,真的将叶应武在她们身边带走。

    “睁开眼,看着某,”叶应武笑着说道,“又不是第一次了,你知道某的长短,某知道你的深浅,有什么好害羞的。”

    “无赖!”两道声音同时响起,只不过格桑的有如受惊的小鹿,更多的是羞涩,而惠娘的更像是慵懒的小猫,只是一种带着浓浓情意的娇嗔。

    而叶应武刚刚消磨在惠娘那似水柔软身段上的火气此时又重新熊熊燃烧,低吼一声勐地一把将格桑按在床榻上。格桑低低喘息着,仿佛是下定决心一般睁开眼睛,灿若星辰的眼眸正好对上叶应武的双眼。

    “夫君”

    “唤声情郎听听。”叶应武嘴角露出一丝邪笑,“这样某今天就放过你。”

    格桑俏脸上露出一抹喜色,迟疑片刻,还是低低的说道:“叶郎你,你怎么还!”

    感受到叶应武的火热,格桑甚是诧异,只不过弥漫于四肢百骸的奇妙感觉,让她一时间已经说不出话来。叶应武在她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笑着说道:“刚才你们两个不是说了某‘无赖’么,如果言而有信,那某这个无赖岂不是太失败了?”

    “油嘴滑舌,欺负格桑老实。”旁边的惠娘躺在床榻上连手指都快太不起来了,喃喃说道。

    不知过了多久,方才云消雨散,算是歇过来些许力气的惠娘披上衣衫,遮挡住自己曼妙的身姿,跟在叶应武身边时间长了,她自然很清楚这个家伙精力旺盛,而且多年待在军营,正所谓军营呆半年,母猪赛貂蝉,更何况叶应武的后宫妃嫔,虽然人数不多,但是绝对都是人间绝色,每一次叶应武自然会将这么长时间来憋着的火全都泄出来,只要不及时穿上衣衫,十有**是要被叶应武再一次“兽性大发”扑倒的。

    “惠娘你这么着急干什么。”叶应武轻笑一声,还搂着同样乏力而靠在他怀中的格桑,“晴儿最是知道某的心思,想必此时已经重新烧了沐浴的水,咱们夫妻团圆,又是这么一番盘肠大战,至少得好好沐浴一番才对。”

    “你想得美,我我让晴儿再去烧两桶水,说什么也不能让你再”惠娘手忙脚乱的便要跑,只不过叶应武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她的手腕,然后随意一带,惠娘娇小的身躯已经撞入怀中。

    叶应武一边嗅着惠娘的发香,一边轻声说道:“你跑,跑得了么?”

    而惠娘也很敏感的感受到了自己腿间隐隐有东西想要扬头,顿时俏脸绯红,刚想要挣扎,突然传来敲门的声音,惠娘急忙侧过头,虽然知道来的肯定是晴儿那个丫头,但是惠娘现在这样衣衫不整的模样还是不想被自己的贴身侍女看到。

    毕竟现在晴儿怎么说也是后宫的总管女官了,不再只是惠娘的贴身人。

    叶应武感受到怀里惠娘想要起身,急忙一把按住她,耳语道:“别跑,晴儿那个丫头脸皮本来就薄,而且某还没有收了她,要是让她看到了,自然难免尴尬,所以你就挡挡吧。”

    不等惠娘开口拒绝,叶应武的声音就勐地抬起:“进来。”

    碧纱橱的门打开,晴儿显然也能猜测到眼前是怎样一副旖旎的场面,所以很聪明的低着头:“水已经烧好了,陛下和两位娘娘随时可以沐浴更衣。奴婢在外伺候,如果陛下需要,可随时传唤。”

    “嗯,你先下去休息吧。”叶应武笑着说道,“今天不用你来伺候了,朕亲自来伺候两位娘娘。”

    惠娘忍不住翻了翻白眼,而晴儿如蒙大赦,简直可以用落荒而逃来形容。毕竟她本来就脸皮薄,而且原本在南京城时候主要是在书房伺候叶应武,所以很少在有妃嫔侍寝的时候出现,更何况叶应武怀中的还是自家女主人,怎能不让晴儿感到害羞?

    “夫君如果有功夫的话,把这丫头也收了吧,她心里惦记着你,整个后宫的姊妹们可都是心知肚明。”惠娘想起来什么,看着叶应武正色说道。

    叶应武伸手在她瑶鼻上轻轻刮了一下:“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和格桑都顶不住了,所以再拉个原本就和你一起长大的战友?”

    “你还好意思说,折腾的人家现在还没有力气。”惠娘眼波流转,忍不住娇嗔一声。

    “小妖精,这可是你主动诱惑某的,那就怪不得某了!”叶应武轻笑一声,直接将惠娘抄起来。

    “夫君,妾身错了,妾身再也不敢了!”惠娘顿时惊叫,而她腰间的白玉腰带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被叶应武抽走。

    “夫君还一直没有说为什么会突然回来?”腾腾热气中,惠娘和格桑一前一后给叶应武擦拭身子,只不过她们两个刚才又被叶应武折腾了一遍,足足小半个时辰才回过来元气,此时真不知道是她们在伺候叶应武,还是叶应武在顺着她们手走的方向。

    沉默了良久,叶应武轻轻叹了一口气,伸手抚摸着惠娘柔顺的秀发:“你婉娘姊姊来信,舒儿腹中的孩子胎位不正,恐怕要难产。”

    “呀!”惠娘和格桑不约而同的轻唿一声。

    “而且某这一次北上算来也已经四个月了,回去也算是给朝野众多大臣有一个交代,毕竟这四个月的国事基本上都让他们分担了,甚至就连那些进士朕都先把他们留在了洛阳。”叶应武的声音之中带着些许无奈,正如他所说,当了四个月的甩手掌柜,除了赵云舒腹中孩子这件事之外,叶应武确实也应该回去。

    毕竟相比于前线已经差不多稳定下来的战事,还是南京城中那些叶应武来不及处理,而文天祥他们也不敢轻易做出决定,只能积压的国事比较重要。这也是叶应武估摸着自己应该回去了的原因之一。

    惠娘小心的给叶应武捏着肩膀:“舒儿姊姊命苦,夫君应当速速归去。”

    叶应武点了点头,并没有一如往常调笑惠娘和格桑,只是伸手握住惠娘纤细的柔荑:“某等天亮就带着亲卫快马回南京城,这一千多里地的路程,如果兼程赶路的话也就是三四天的功夫,估计应该还晚不了,你们明天跟着大队走水路回去便是,水路安稳,并且某的龙舟空着的话岂不是太浪费了,正好给某看着点儿。”

    “夫君这么一说,妾身姊妹二人反倒成了看房子的了。”格桑忍不住轻声嗔道,她脸上本来就微微发红,再加上水汽熏蒸,自然更是红扑扑的,叶应武看上去也有些心神荡漾,忍不住凑过去在她脸上香了一口。

    格桑怔了一下,旋即低下头。而叶应武则是笑着说道:“看房子可也不是一件简单的活计,你们看好某的龙舟,而某也要看好这大明的天下!”

    叶应武虽然声音不大,而且更是带着笑容说的,但是这一句话出口,掷地有声,而格桑和惠娘都有些诧异的看向自家夫君,流转的目光之中不知不觉已经多了迷恋和崇拜。

    “对了,夫君,那些追随夫君北上的进士们,夫君打算如何安置?”惠娘突然间想起来什么,沉声说道,“之前夫君北上,并且安排这些进士在河洛一带采风,实地考察大明之民生,现在夫君已经归来,而且远远过了殿试应该组织的时间,虽然夫君是为了决定大明国运之战事北上,但是终归还是要给这些进士们一个交代,而且这么多进士也不能游手好闲,这几天妾身上街,一些酒楼和茶馆之中似乎已经出现了他们的身影,当是采风回来了,正等候夫君的接见。”

    叶应武点了点头,这些进士他倒是还没有忘,毕竟这是大明第一批遴选出来的进士,对于大明有着不一样的意味。而当初叶应武不得不率军北上,也携带了这些进士追随,想要让他们和自己的幕僚们一起经受练,后来叶应武北上壶关,自是不能再带着他们,所以将他们留在了洛阳城,并且趁着这个机会让这些寒窗苦读的进士们能够有机会接触大明市井,这对于他们的策论以及以后为官都有不小的帮助。

    但是现在几个月的时间过去,叶应武再这样对他们放任自流的话,且不说这些人可能就这样直接荒废掉了,甚至大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也会彻底以失败告终,这一场科举考试耗费了翰林院和学士院很大的精力不说,甚至连最后殿试的题目也都准备好了,如果就此放弃,前功尽弃不说,将会给未来继续准备的科举考试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绝对不是叶应武想要看到的,更不是大明官员们以及那么多寒窗苦读的学子们想要看到的。

    随着大明现在逐渐向北推进,占领的州府越来越多,而收复的土地以及需要安置的百姓自然也越来越多,而大明原本接收自前宋的官吏在经过大明一次又一次的扩张之中,实际上被稀释的已经很严重了,当初甚至一个小小的知县,现在都已经能够掌管一处州府,而这样的晋升只是在短短两三年之内,这也就意味着大明下面各处州府的根基必然不稳定,很容易在一些天灾**面前失去控制。

    而从蒙古那边投靠过来的汉人官员虽然多,但是很多本来就是投机取巧之辈,像姚枢这样可以委以重任的少之又少,叶应武也不想让这些官员彻底把控当地权力,一如既往地欺压百姓,那样大明北伐付出这么多代价就真的成了表面工程,无数将士的牺牲也就成了闹剧。

    所以大明很急迫的需要更多的真正人才,这也是为什么叶应武在短期没有办法组织殿试的时候让这些进士下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他们即将担任的职位到底要面对怎样的情况。而现在这样的实践也差不多要结束了,叶应武必须要进行一场殿试。

    “夫君,”惠娘轻声唤道,“水有些凉了,夫君歇息吧?”

    叶应武轻轻叹了一口气:“某必须要最快的速度回到京城,这些进士有的回到了洛阳,有的还在下面各处州府,也总不能在这样拖着,但是谋也不可能留下来在这洛阳行宫举行殿试,这样罢了,某会知会本地官员,让他们召回这些进士,和惠娘你们一路返回南京,某在南京举行殿试。”

    顿了一下,叶应武沉声说道:“这样就必须要大张旗鼓了,你们拖延两三天再走,到时候某已经在南京,倒也不用担心这路上有什么意外。”

    王清惠迟疑片刻,轻声说道:“妾身觉得夫君这样将这些进士打发来、打发去,似乎有些不妥,而且夫君想要知道这些进士在这几个月之中练的如何,是栋梁之才还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单单凭借他们的策论恐怕难以看出,朝代的进士当中人品不正者、碌碌无为者也不在少数。若是夫君借着这个机会再出一道考题,以这几个月采风之见闻写一篇报告,再和地方上的奏章以及六扇门的报告相互对比,必然可以看出这里面谁是真才实学,谁是只会假大空之言论。”

    叶应武眼睛中流露出一抹惊喜,狠狠一拍手:“不错!这样既能够考察一下他们采风的情况,也能够让他们在这一段时间内好好酝酿,免得抱怨殿试的地点和时间有所变更。某现在就拟定圣旨,这道旨意在进士汇聚的那一天颁发下去就可以。”

    想起来什么,叶应武转过头看向惠娘:“对了,咱们的小才女,这一次给你一次出风头的机会,这道旨意就由你来宣布!”

    惠娘眼眸中一亮,她本来就对于诗词文章感兴趣,更何况这些进士本来就是天下文章之高手,怎能不让惠娘感到有趣?再说这样出风头的事情,不喜欢反倒是会被人说矫情了。

    叶应武在惠娘额上轻轻一吻:“此事就交给你们两个了,不要让某失望。”(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五章 秦时明月汉时关(上)(为书友铘夜魔皇加更)

    星星峡。

    “根据前线哨骑送来的情报,八剌此时已经深入草原,而且骑兵兵锋直指的正是蒙古大汗王帐所在的和林,而以现在八剌到咱们这里的距离,想要在十天之内回来,基本没有可能。”神策军督导唐震看向站在前面的神策军将军江镐和天雄军将军高达。

    而天雄军督导张珏也抬头看向巨大的舆图,不等王进和高达开口,就开口说道:“咱们和海都在这一带对峙也有将近两个月了,这两个月来海都大规模进攻星星峡有三次,最后一次拿下了关口东侧的营寨,不过好在他们没有办法依托营寨防守,所以也就只有那一次进攻了星星峡主关隘,现在已经撤退回到原本开始的营寨。”

    顿了一下,张珏接着不慌不忙说道:“现在虽然东侧营寨已经被蒙古鞑子在撤退的时候摧毁,但是关隘之中还有大量可以用来守城的物品和器械,更主要的是,八剌走后,星星峡这边只需要面对海都的威胁,远远没有原本压力大,如果咱们现在一直坚守的话,绝对可以支撑一年以上,毕竟从敦煌到红柳河一线并没有蒙古鞑子的踪影,也无须担心蒙古鞑子会在这个时候从和林回兵。”

    “这只是最保守的方法,但是对于神策军和天雄军来说,这几个月已经差不多补充了原本缺少的兵力,并且对那些吐蕃军进行了整编。”唐震接上来说道,“星星峡的守军以及粮草、器械等,已经足够支撑大军和海都部进行一场决战,更重要的是,海都部的三次攻城之中似乎有很多的奇怪之处,之前还没有注意到,但是结合马廷佑马相公所说,便能够理解。”

    王进和高达也点了点头,这一点不用唐震说,他们在之前的防守战之中也察觉到了,星星峡外的蒙古军队并不是万众一心,至少那些归附于海都的小部落们,在进攻的时候并没有很是用心,最明显的就是在突破明军在星星峡东侧营寨之后,海都部主力不断进攻星星峡关隘城池,而这些小部落则负责掩护侧翼,当王进亲自率领明军骑兵从西侧营寨过来支援的时候,这些人数不少而且都还颇有一战之力的小部落们却是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就作鸟兽散,使得海都在大惊之下不得不紧急收拢军队,甚至还以手下数千名骑兵被明军两相夹击反包围为代价,方才杀出一条血路。

    反倒是明军并没有过多的为难那些撤退的小部落军队,只是认准了海都本部的军队疯狂突击,甚至打到最后海都部的骑兵们不得不丢掉被他们看作荣誉和象征的军旗,混在那些小部落杂牌军队中跟着一起撤退,方才好不容易撤退出了这犹如死地的星星峡峡谷。

    也正是因此,海都部的第三次进攻看上去推进的最远,但是实际上应该算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败仗,那些小部落们和海都部之间的矛盾已经彰显无遗,而海都部的军队在这一战中也被狠狠的削弱,甚至人数已经和这些小部落的军队兵力差不多,并且增加了大量的伤员。

    更何况海都能够拿来攻城的那些重型器械也都扔在了城下,被明军集中起来推入西侧的营寨之中,显然没有丝毫想要再让海都部拿去利用的意思。而也正是在这一战中,海都部和小部落们之间实际上已经快要势成水火,就算是明军也能够从小部落军队故意放水中看出来他们之间深刻的矛盾。

    而王进和高达等人想想当时马廷佑所说的策反昔里吉部的过程,顿时明白这绝对是昔里吉部在背后捣鬼,而这些本来就是借助海都庇护的小部落们,更是在发现海都实际上也很虚弱的时候果断放弃了继续追随海都的意思,他们发现了实际上有很大潜力的昔里吉部,甚至已经能够意识到站在昔里吉部背后的是谁。

    实际上在幽燕之战和沁水之战的结果出来之后,这些本来就是墙头草的小部落们就已经清楚自己未来应该如何站队才能够确保部落的继续延续。要是在这两场大战中忽必烈带领蒙古人取得了胜利,那么一切都好说,因为这之后河西的明军必然会退缩,天下呈现的是大明、忽必烈部蒙古和海都部三足鼎立的局面,就算是在这三支势力中,海都部看上去最为虚弱,但是毕竟海都部久在这西域,有绝对的自保能力,就算是打不出去,明军或者忽必烈部想要向这边进攻也不是那么容易。

    更何况就算是到时候大明和忽必烈部想要对海都部下手,也得考虑考虑对面虎视眈眈敌人的打算。而且以这些小部落自以为对于大明和蒙古的了解以及忽必烈亲自出马这蒙古方面占据的绝对优势,都早早的以为大明最多就是和蒙古打个平手、两败俱伤,甚至战败的可能性更大。所以他们也就都心安理得的看戏,反正这样的结果也就让他们不用着急改换门庭。

    可是沁水之战和幽燕之战的结果却让所有等着看热闹的小部落酋长们炸了锅,大明先是全歼幽燕蒙古守军,接着又凭借这捷报一举反攻,逼迫威风而来的蒙古主力大军夹着尾巴逃窜,现在甚至被包围在了雁门关进退不得,而没有了幽燕以及忽必烈率领的这一支蒙古主力,甚至就连八剌都敢冲向和林准备捞一笔,更何况大明肯定会趁胜追击。

    这一战已经注定蒙古忽必烈部的没落,也就注定了这些隔岸观火的小部落酋长们所设想的三分天下是不可能了,而面对取得了北伐胜利,真正就可以说是如日中天的大明王朝,他们自然明白应该如何选择,甚至不用昔里吉出面前去游说,这些酋长们在决定星星峡攻防战双方实力优劣的第三次进攻之中,必然也会选择对明军骑兵放水。

    毕竟他们已经做好了和大明站在一起的打算,而海都部必然会有所反应,到时候海都部的实力越是弱小,对于这些小部落们自然越是有利。而也恰恰是在这个时候,隐约成为各个小部落领袖之首的昔里吉,派人联络这些想着改换门庭的酋长们,这些酋长面对海都实际上还有很大威慑力的军队尚且有恐惧和戒备之心,再加上大明那边一直没有主动派人联络,一旦开战,酋长和首领们并不能保证明军领会得到他们的意图。

    要是到时候明军将他们和海都部“一视同仁”,那可就悲惨了。明军那些厉害的火器,一次齐射或许只是咬掉海都的一部分士卒,但是很有可能就是直接把一个小部落抹去。这样的风险所有首领们想到之后,难免都会倒吸一口凉气。

    而此时再一次主动站出来的昔里吉,自然就成了他们的救命稻草。更何况昔里吉部派过来的使者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话语中透露出来的意思这些做惯了墙头草的首领和酋长们自然明白。

    这昔里吉部十有**已经和大明搭上线了,而跟着昔里吉部走,总比跟着海都部等死来的要好!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在星星峡关隘之下,当昔里吉部率先后退的时候,其余小部落也都整齐划一的退了开来,为明军骑兵闪开道路。

    “如果咱们一直不采取动作的话,恐怕海都不会放过咱们这些‘朋友’。”高达沉声说道,“事不宜迟,现在军队都已经整编的差不多了,而且粮草尚且充足,就算是不向西域深处进攻,也应该给海都点儿颜色看看。被他堵在家门打了这么久,可不是神策军和天雄军的作风!”

    “同意!”王进毫不犹豫的说道。

    “同意!”张珏和唐震也是豁然向前迈出一步。

    --

    “昔里吉首领,你终于来了!”几个酋长看着一手掀开营帐帘幕大步走进来的身影,忍不住纷纷松了一口气。整个大帐之中充满了寒意,甚至就连中间的火炭盆没有了火也没有人注意,因为大多数的首领和酋长额头上都满是汗珠。

    昔里吉轻轻唿了一口气,站在他眼前的几乎已经是所有下定决心站直昔里吉部这一边的所有酋长和首领,足足有三三十人,这绝对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数目,因为在他们的身后,象征着一个个少则五六百,多则两三千,总是甚至接近两万的军队。

    而且这些小部落基本上都是骑兵队伍,一万多的骑兵,对于任何一方势力来说,都绝对不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凑出来的,即使是现在坐拥河西产马之地并且有着强大国力的大明来说。

    虽然相比于这些小部落,海都部手中还有两万左右的骑兵以及更多的步卒,并且控制着剩余的部分攻城器械和大量民夫,但是谁都清楚,在这荒野上能够影响甚至是主导战事成败的,就是骑兵的数量,而海都部经过几次大战折损,骑兵数量和这些小部落的骑兵数加起来已经差不了多少,这些小部落就算是依旧难以战胜海都部,但是与之抗衡甚至立于不败之地而自保的本事还是有的。

    但是这么多人如果各自为战,终究是一盘散沙,所以这些酋长和首领们看到昔里吉走进来,都是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是他们选定的头领,而这些部落也将追随昔里吉在这混战之中保全自己。

    “头领,海都已经派人前来邀请咱们前去他的汗帐讨论战事。”一名首领不等昔里吉坐下,就忧心忡忡的说道。

    “这分明就是想要将咱们一举拿下,坚决不能过去!”另外一名酋长毫不犹豫的开口,而他还没有说完,其余首领和酋长们都点了点头。他们能够做到这个位置上,必然都是部落之中出众的人,在这样的事情上自然有着足够的判断能力。

    大家在第三次进攻之中实际上就已经情愿或者不情愿的将自己的态度摆明,而海都自然也不是傻子,这个时候邀请他们过去,十有**是要来一场鸿门宴了。而且趁着这个机会擒贼擒王,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这些小部落们叛变的趋势。

    昔里吉点了点头,旋即目光在所有人上转了一圈:“海都部可是有什么其余的动作?”

    一名首领上前一步说道:“海都部并没有出动的迹象,不过倒是那两个平日里在海都脚下叫的最为欢畅的走狗,现在大有要跟海都一条路走到黑的架势,不过咱们打不过海都,还不至于怕了他们两个小部落,现在咱们手下的弟兄们已经将他们这两个部落团团围住,估计他们的首领过不了多久就要过来面见大头领了。”

    还不等他说完,帘幕再一次掀开,两个被侍卫压着的家伙走了进来,见到昔里吉便破口大骂:“昔里吉你吃里扒外、不是东西!海都汗待你不薄,你为什么要做出这等混账之事,还不速速把我们两个放开,然后去向海都汗赔罪?!否则海都汗一定会好好教训你们!”

    昔里吉怔了一下,顿时明白刚才那名首领说的确实不错,只不过他们手下的军队不只是包围了这两个小部落,而且直接把人抓来了。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这两个小部落区区数百人,又事发突然,自然没有多少抵抗之力。在这头领的位置上也有段时间了,昔里吉已经不是原来那个瞻前顾后、如履薄冰的人,当即目光之中闪过一丝寒意,看向刚才那名首领,那首领微微低头,显然向自己撒谎的行为以及擅自行动表示歉意。

    不过现在正是用人之时,昔里吉没有多加责备,目光冰冷的看向那两个直着腰杆的首领:“让他们两个跪下!”

    “凭什么,你昔里吉是首领,我们也是,你没有权利”两名首领顿时大吼道,只不过自有几名急于表现的酋长和首领快步上前,一脚踹在他们膝盖上,两人吃痛,惨叫着跪倒在地。

    当感受到疼痛的时候,两人这才意识到昔里吉还有身边这些同伴们不是闹着玩的,而他们那些搭在佩刀上的手,随手都有可能将刀抽出来要了他二人的项上首级!

    顿时两人打了一个寒战,声音也远远没有刚才那样嚣张:“昔里吉,还有还有你们,到底要干什么?”

    而昔里吉霍然站起来,一把抽出手中的刀指着下面这两个实际上已经成为俘虏的家伙:“你不是想要问某干什么?那某就告诉你,从现在开始,我们反了,改旗易帜,为大明之人!”

    周围的所有首领和酋长们眼眸之中都流露出惊喜的神色,显然他们都没有猜错,昔里吉背后站着的,正是大明。难怪他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从一个颓唐懦弱的小部落首领成长为这样的头领,也难怪他会对海都的命令阳奉阴违,甚至在关键的第三次战斗中第一个让开道路!

    而那两名首领的脸色已经惨白。

    只不过昔里吉冷笑着收起来手中的佩刀:“杀了你们两个家伙倒是玷污了某这大帐,现在放你们一条生路回去报信,就明明白白的告诉海都,某昔里吉还有诸位首领和酋长就在这里等候他,要是想要杀了我们,直接派兵前来进攻,鸿门宴这等把戏就不要再玩了!”

    两名首领不知不觉得浑身已经被汗水浸湿,而等到昔里吉的侍卫上前解开他们身上的绳索,他们还浑浑噩噩站在那里不知所措。直到周围的首领和酋长们爆发出来笑声,他们才拼命地向外面跑去,甚至着急之下几次摔倒在地。而欢送他们的,是更多笑声。

    “咱们准备迎战!”昔里吉并没有笑,而是脸上带着凝重神色。

    在大明的军队听到风声杀过来之前,他必须顶住海都的进攻。

    “是!”首领和酋长们纷纷正色吼道。(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六章 秦时明月汉时关(中)

    “海都部开始进攻了。”透过千里眼,张珏沉声说道。

    他现在就站在星星峡东侧营寨的废墟上,而就在前方,海都部的营寨之中已经乱作一团,甚至站在这里都能够隐约听见蒙古人的吼声。而大地甚至都因为大量的骑兵不断调动而震动。

    “这骑兵数量,怕是倾巢而出了,而就在刚才海都那边还很安静,根本看不出来有什么异常,海都这人当真是统兵有方,只是他手下这些小部落们都是一些靠不住的墙头草,否则咱们这星星峡恐怕还真的守不住。”唐震在一旁忍不住感慨一声。海都既然能够坐在这个位置上,必然有其过人之处,而现在海都展现出来的,正是其强大的统率能力。

    两万多骑兵几乎同时出动,并没有直接向不远处的各处部落所在营寨发动进攻,因为这些营寨几乎是每一个部落都有一个,所以一旦这些骑兵正面强攻,不啻于要直接面对连环的营寨壁垒,所以这些骑兵队伍很干脆的直接向两侧迂回,因为营寨中的各部落骑兵也已经纷纷从两翼展开。

    只要他们能够击败这些小部落的骑兵,之后就算是马踏连营也没有人管得住他们了。

    那些小部落骑兵们显然俄已经严阵以待,当蒙古骑兵冲出的时候,他们纷纷在两侧散开兜了一个圈子,而大队的步卒也都冲上营寨外侧的土垒。和明军在星星峡对峙这么久,蒙古人自然也要预防明军的突击和夜袭,所以外围的这些营寨修筑的甚是坚固,甚至包括壕沟和土垒都有,绝对不是可以随便攻下的。

    海都自然也没有指望着能够依靠骑兵突击那几处并不大的寨门,所以在骑兵后面,大队的步卒有如潮水涌出,而投石机也纷纷调转方向对准这些小部落营寨所在的位置,只要一声令下就能够将为进攻星星峡准备的石弹一股脑抛在这些营寨上。

    这种大型的回回炮投石机,抛出的石弹就算是普通的城墙也很难承受,更不用说终究是单薄一层的营寨了。正是因为这种攻城器械杀伤力如此巨大的原因,所以所有的攻城器械基本上都掌握在海都部的手中,这些归附于海都部的小部落们拥有的只是一些小型投石机,砸在营寨上甚至都不够挠痒痒的。

    而且双方距离这么近,正是回回炮发威的时候。

    或许也是注意到了回回炮的移动,那些小部落军队之中爆发出唿喊声,显然对于这种拥有巨大杀伤力的武器他们心中有很深的阴影。

    “让弟兄们做好准备。”唐震沉声说道,身后的传令兵也快步下去,不过唐震并没有着急下达进攻的命令,而是看向张珏,“海都把回回炮都已经搬出来了,看来这一次是要动真格了,咱们什么时候进攻。”

    张珏眯了眯眼说道:“不用这么着急,看看海都准备怎么打。要知道咱们听到这么大的动静肯定会出动的,海都不可能真的将全部兵力都抽调过去,至少得有一部分军队过来警戒。”

    顿了一下,张珏嘴角边掠过一丝冷笑:“更何况两虎相争,对于咱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这么早就冲过去击败海都,那昔里吉部恐怕就会尾大不掉,不如趁机借着海都的手削弱一下昔里吉部,另外咱们也可以趁机看看这些未来有可能的敌人到底有多少战力。”

    唐震点了点头,战争面前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真正盟友,实际上都是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化,一旦明军这么早出动,昔里吉部必然损失不大,并且顺理成章的因为这一战的果断而成为那些小部落的统领,到时候大明在解决了海都之后,还要面对一支实力并不弱小的联军,这对于大明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而如果让这些小部落先和海都打个两败俱伤,大明再冲上前,海都部实力损耗严重不说,这些小部落被削弱并且昔里吉的威望也受到打击,大明以后在西域建立统治自然也更加容易。

    就在两人短暂交谈的时候,前面两支曾经并肩作战的骑兵终于重重的碰撞在了一起,不过很快唐震他们就发现了猫腻,因为海都部从两侧冲上去的骑兵并不是想要真的突击这些小部落的骑兵,而是一击就走,直接绕着营寨不断兜圈子,甚至还抽调出来一支骑兵向星星峡这边飞驰而来,只不过这一队骑兵也就是三四千人上下的规模,显然是想要监视明军。海都部骑兵本来就比这些小部落骑兵加起来要多一些,只要不是正面硬拼,抽调出来一支队伍并不会真的影响多少战力。

    而海都部骑兵逐渐向两侧散开,在他们身后,那些小部落骑兵顿时兵分两路,一路回到营寨处防守,另外一路则紧紧追上海都部骑兵。毕竟海都部骑兵这样主动撤退,也让他们感到有些惊讶,不敢轻易追击。

    而就在下一刻,已经等候多时的回回炮同时轰响,大量的石弹重重的砸在营寨之中,只不过石弹的落点都是在营寨的寨墙和土垒上,并且是营寨南侧直面向海都部的寨墙。

    原本跟在骑兵后面向前推进的海都部大量步卒此时在口号声中调转方向,直接冲向南侧寨墙。不只是那些小部落之中各个首领和酋长们大惊失色,甚至就连观战的张珏和唐震脸色都是微微一变,不得不称赞海都这一手打的确实漂亮。

    这些小部落本来就兵力不充足,而且海都也很清楚昔里吉就算是弄出这么大的动静,甚至彻底和自己撕破脸皮,但是终归是一个谨慎小心的人,而往往在一个人面临大事,尤其是指挥打仗这样能够决定生死存亡的事情时候,其原本或许并不起眼的性格特点都会被无限放大,所以昔里吉在本来兵力就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根本不会主动发起进攻。

    这样看上去昔里吉背后站着大明,但是主动权还是在海都的手中,所以海都摆出来全力从侧翼进攻的架势,但是实际上却是要用骑兵牵引开这些小部落的骑兵队伍,以昔里吉的性格,肯定会在两翼集中步卒全力防守,应对骑兵和步卒的冲击,而面对撤退的海都部骑兵,他十有**会将向前进攻的军队收回来,免得海都设计了什么圈套,而趁着这个机会,海都部严阵以待的回回炮就可以向敌人尽情的招唿。

    而回回炮攻打的地方并不是拥挤着步卒和骑兵的营寨两侧,而是根本没有什么人防守的营寨南面,而此时已经跟着骑兵冲向两翼的海都部步卒,几乎快要越过营寨最南面的界限,当他们不远处的营寨寨墙坍塌的时候,这些步卒正好趁着这个机会疯狂的向里面冲击。

    因为一开始海都部进攻两翼的伪装迷惑,小部落们并没有在南侧正面安排太多的兵力,随着南面寨墙的坍塌,就算是原本的警戒士卒也都命丧在回回炮的石弹之下,所以这些小部落营寨面对有如潮水而来的大队海都部步卒,不啻于敞开了大门。

    意识到这致命的问题,昔里吉火急火燎的下令骑兵支援,只是可惜海都部骑兵同时重新回转,死死地咬上小部落的骑兵们,这些骑兵本来就因为敌人突然冲入营寨而慌乱,现在敌人又从侧翼和后面扑上来,自然更是乱了阵脚,再加上各个小部落之前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合作,甚至不少小部落还因为种种利害原因而有不少矛盾,在配合上自然是大打折扣,或许联起手来打顺风仗还可以,面对各个方向而来的海都部骑兵还能有一战之力就已经不错了。

    而整个营寨之中也因为突然间冲进来的海都部步卒而大乱,虽然预先进行了疏散,但是还是有好几个部落之中的民夫和民众没有撤出来,这些部落多数都是草原部落或者绿洲部落,逐水草而居,当部落中军队移动的时候,部落也就跟着移动,所以实际上整个部落的大多数妇孺老弱都在这里,想要在短时间内把人全都撤到安全的地方自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随着这些民夫和民众惊慌下的四散奔逃,原本想要向南面支援的各部落步卒也是被冲乱了阵型,女人的尖叫、男人的咒骂还有孩子的哭泣充斥整个营寨,凶神恶煞一般冲上来的海都部步卒没有丝毫犹豫挥动手中的兵刃,不断有人惨叫着倒下,而被这些乱军以及慌乱的民众遮挡住的各部落步骑只能瞪大眼睛干看着。

    就在这时,一声惊雷般的响声震彻半边天际,无数的流光唿啸着划破沙洲戈壁上的风,爆炸在那一队负责监视星星峡明军的海都部骑兵之中响起,火光熊熊燃烧,而那一支也有两三千骑兵的队伍已经陷入彻底混乱。百虎齐奔箭毫不吝惜向世间展现其狠辣的攻击力和破坏力。

    一队明军骑兵怒吼着从星星峡东侧杀出,同样兵分两路,赤色的旗帜迎风舞动,而还不等那一支海都部骑兵回过神来,大量的箭矢把他们彻底吞并。这分作两队的骑兵在射完箭矢之后并没有任何停留,直接向前突击,而且目标并不是正在混战的两军,直指海都部的营寨!

    在这两支骑兵之后,又有一支数量并不少的骑兵冲出,有如潮水在刚才那一队骑兵的进军路线上席卷而过,海都部负责监视的两千多骑兵已经在转瞬之间被从世界上抹去,只留下了满地的尸体和流淌的鲜血。

    面对明军有如雷霆一般的出击,整个战场上无论站在哪一边的将士,心中都是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如此场景容不得他们不将自己代入刚才那一场有如旋风一般开始又结束的战斗,面对明军的百虎齐奔箭、箭矢以及最后的大军席卷,换做自己可还有还手之力?

    初露锋芒的神策军和天雄军两军骑兵向这些已经许久没有进行过大规模骑兵作战的敌人上了极其生动的一课,现在的骑兵作战已经远远不再是当年成吉思汗征讨西域时候的方法,火器开路、箭矢扫射、断后骑兵和步卒清扫敌人,一切都有如行云流水,而最关键的就是一开始的火器齐放,足够给任何敌人以绝对的心理上打击。

    跟在后面的还有大队的明军步卒,或许相比于前面的骑兵,他们的登场并没有那么骇人心脾,但是当看到七八万步卒滚滚从山谷中涌出的时候,所有正在交战的蒙古将士,还是脸色惨白。

    因为他们很清楚不知不觉之中,南蛮子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人数优势,而且在战斗意志以及手中兵刃上,他们也要胜过自己!

    号角声呜呜响起,面对直奔着自己而来的明军骑兵,海都毫不犹豫的下令收兵,如果被这些明军骑兵突入自家营寨,那么这一战也就不用打了。海都部骑兵到底是强军,否则也不可能纵横中亚和西域,原本因为明军的出现而有些慌乱的骑兵队伍此时就像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纷纷调转马头,抛下已经乱作一团的敌人,从斜地里迎向明军骑兵。

    而明军骑兵并没有着急转向,只是继续催动战马,目标直指越来越近的海都部营寨。而他们后面的大队步卒此时已经分出来一部分停住脚步,一面面盾牌和一支支拒马枪整齐的顿住,而随着都头们的口号声,盾牌勐地向两侧分开,装在马车上的飞雷炮和火炮同时露出自己狰狞的炮口。

    “不好!”海都部骑兵见到这两个没少让他们吃了苦头的火器,脸色都是大变,原本冲锋的势头为之凝滞,旋即整齐的队伍乱糟糟的向两侧分开,而火炮和飞雷炮已经同时怒吼咆哮。

    虽然蒙古骑兵的反应很快,但是还是有不少人被炮弹和飞雷炮抛射的炸药包波及到,爆炸此起彼伏,骑兵惨叫着落马。而明军弓弩手此时也对准了目标,箭矢有如雨下。

    在之前没有这么多火器的时候,想要阻挡蒙古骑兵,无论是前宋军队还是当时的明军,都需要依靠血肉之躯在盾牌和拒马枪的支撑下与之拼命,但是随着火器的陆续列装以及更多大型火器研制出来,火器和弓弩已经能够构成远近火力压制,相比于之前,能够有本事冲到明军阵前的蒙古骑兵,实际上已经是强弩之末。

    蒙古骑兵怒吼着冲击明军阵型,只不过从空隙中刺出来的枪矛以及漫天飞舞的箭矢,已经无形之中注定了他们的命运。而又是赤旗飞舞,更多的明军步骑从星星峡之中涌出来,这些正是经过整编的吐蕃军队,经过这几个月明军体系化的训练以及大量衣甲兵刃的换装,这些吐蕃士卒虽然和明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和之前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了,尤其是面对大明的重赏吐蕃归附大明,其百姓本来就有大明百姓之身份,所以大明只能采取重赏方式这些吐蕃士卒自然拼命。

    当吐蕃士卒从侧翼以及后方杀入蒙古骑兵之中的时候,即使是这些海都部骑兵有着极高的斗志,此时也终于坚持不住崩溃,大量的骑兵调转马头想要撤退,只是他们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一队明军骑兵已经迂回到靠近营寨一侧,而那些小部落的骑兵也及时顶上来准备报仇,两支军队完完全全将海都部骑兵撤退的道路封死!

    这里,对于这将近两万名海都部骑兵来说,已经是死地。

    “杀!”无数的大明步卒怒吼着从打开的盾牌之中冲出,如林的长矛同时放平,有如麦浪起伏。

    “杀!”明军骑兵和那些小部落骑兵纷纷策动战马,手中的马槊和马刀雪亮的刺眼。(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七章 秦时明月汉时关(下)

    当明军骑兵唿啸着冲入海都部的营寨时候,原本气势汹汹的海都部军队终于彻底崩溃,不只是陷入重围的骑兵完全丧失了抵抗的斗志,只是乱哄哄的向中间拥挤,让明军的这个包围圈越来越小,甚至就连那些原本已经冲入那些小营寨的部落中的步卒们,也都有如潮水慌乱的退了下来,

    一面面曾经迎风舞动的旗帜,此时都已经耷拉在旗杆上,虽然海都部早就已经做好了败退的准备,但是还是晚了一步,或许就连海都都没有想到,明军竟然毫不犹豫的全面出击,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自家派出去的骑兵团团包围,甚至还派出骑兵直接冲向自己的营寨,这就等于切断了海都部骑兵和主寨之间的联系。

    这也就使得海都部骑兵在没有办法和主寨联系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丧失了斗志,想要让他们在明军的包围之中杀出来就没有这么容易了。而正在进攻那些小部落的海都部步卒,听到撤军的号角声以及看到明军大队怒吼着而来,这些步卒已经乱了阵脚,纷纷向着主营寨方向撤退,而此时终于稳定下来的小部落各处营寨的步卒也回过神来,呐喊着冲出来。

    打逆风仗他们不行,但是打顺风仗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一面王字将旗迎风飘扬,王进一马当先,带着明军骑兵拼命地向前冲刺穿插,一排排的蒙古士卒就像是纸张一样被骑兵切开,而四周涌上来想要拼命牵制的蒙古骑兵直接被这些飞速驰过的明军甩开,等到他们想要调转马头的时候,明军骑兵已经绝尘而去。

    王进身后的明军骑兵实际上也就是只有两三千人,但是这两三千都是从两个主力战军之中遴选出来的精锐,配备的都是清一色的河西高头大马,排成骑兵突击的锥子头,以决绝之姿态直接向着海都帅旗大纛所在的位置冲击。

    海都本来就没有想到明军竟然会来上这么一手围魏救赵,更没有想到自己这里实际上才是明军的主要发力方向,他们宁肯不在意旁边那些小部落军队的死活,也要向着自己冲过来。这一支突然冲出的骑兵队伍无疑打乱了海都所有的布置,使得海都一边手忙脚乱的安排民夫护送辎重队伍撤退,一边不断从前面抽调兵力回来,并且下令前线步骑拼命抵抗。

    只是为时晚矣,向前突击的明军骑兵不是这些蒙古步卒能够阻拦住的,而蒙古骑兵基本上都在两翼战场,剩下的这些海都的亲卫骑兵以及其余的护卫骑兵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甚至根本追不上来势凶勐的明军骑兵。

    以耐力为长的蒙古矮脚马面对以突击能力见长的河西骏马,只能甘拜下风。而且海都这样着急的从前面抽调兵力,最后却使得前线本来就有如无头苍蝇的蒙古军队阵脚大乱,原本还想要断后的精锐军队,也终于在其余明军步骑的不断冲击下丧失了斗志,就算是将领们脸颊憋得通红、嗓子喊得发干,也没有办法让那些溃败的士卒重新回来。

    站在帅旗下的海都,脸色阴沉,握着刀柄的手微微颤抖,因为那一队明军骑兵势如破竹,已经冲击到了距离他帅旗所在很近的位置,而在那之前,只有几百名亲卫骑兵尚且还有一战之力,其余的步卒早就乱了阵脚,海都很清楚他们根本靠不住。

    “大汗,咱们挡不住了,必须撤退了,后面的这些辎重和民夫也就只能让他们自生自灭了!”亲卫队长火急火燎的过来,面对两三千明军骑兵,他根本没有战胜的信心,甚至根本没有与之交手的胆量,更何况他身后站着的还是窝阔台汗国的大汗海都,他战死了没有关系,更重要的是必须保证海都的安全。

    只要海都还在,窝阔台汗国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海都绝对不是热血冲头想要亲自和明军交手的人,更何况他也很清楚,明军这一队骑兵不管不顾甚至不要命的向前冲锋,目标肯定就是自己。如果自己不走的话,十有**得交代在这里。

    轻轻吸了一口气,海都环顾四周,民夫们还在慌乱的推动辎重,而前面的蒙古将士们还在浴血拼杀,只是他们都不知道,他们的大汗即将抛弃他们。海都轻轻闭上眼睛,是自己带着这些人走到了这里,是自己许给他们胜利的可能,可是现在却是自己将要面对此生中最惨痛的失败。

    倒戈的那些小部落、疯狂向前冲锋的明军步骑,还有那些不断顶上前想要阻拦明军的亲卫们以及海都部的步卒们。这星星峡外、戈壁滩上,今天注定会血流成河,而且是海都部、是窝阔台汗国将士们的鲜血!

    “大汗!”亲卫队长的声音都有些发抖,如果此时不走的话,就算是他有通天的本事,也没有信心能够护卫着海都活着出去。

    “走!”海都看着越来越近的明军骑兵,毫不犹豫的说道,这一刻的他,不管是为了海都部还是为了他自己,都必须离开。

    上百名亲卫骑兵同时跟上海都,而在离开的时候,海都霍然抽出自己的佩刀,一刀砍断了帅旗。戈壁上的大风吹卷旗帜飘飞,片刻之后就转而落在地上。帅旗已断,对于海都部来说,只有一个意思。

    各部各自为战,争取突围!

    “冲!”同样看到海都帅旗断掉、一队人马匆匆向西撤退的身影,王进大吼一声,“海都要跑,弟兄们跟老子上!”

    明军骑兵同时怒吼着撞上迎面而来的蒙古骑兵,虽然这些蒙古骑兵只有三四百人,但是作为海都的亲卫骑兵,他们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勇勐,或许他们自己也很清楚,此时自己战死,是为了保全海都的性命,而保全海都的性命就有可能保全窝阔台汗国、保全他们的妻儿。

    为了这个,也要死战。

    这些骑兵就像是一张单薄的网,笼罩着向前突击的明军骑兵,就算是明军骑兵拼命地向前突击,也没有办法从上面戳出漏洞。而后面更多的蒙古骑兵正在疯狂的赶过来支援,想要阻断明军骑兵追击的道路。

    “将军,咱们追不上了,不可意气用事!”跟在王进身后的霍良冲上前一步,一把拽住王进的马缰。

    王进看着周围逐渐围上来的蒙古骑兵,还有已经渐渐消失在视野中的那一小队骑兵,忍不住轻轻叹了一口气,自己终究还是慢了一步,而且也没有想到海都竟然会如此决绝。

    因为海都这么一走,这周围的蒙古军队并且包括那些辎重还有民夫就等于全部落入明军的手中了,对于海都来说绝对是沉重的打击。但是如果反过来说,如果海都不走的话,恐怕下场会更悲惨,而到时候这里的蒙古人照样一个都走脱不了。

    海都是窝阔台汗国的大汗,是一个标准的枭雄而不是英雄,他自然会选择离开寻找东山再起的契机,而不是在这里轰轰烈烈的战死。

    甚至可以说海都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全力出手,想要快速解决明显叛变了的那些小部落,所为的就是能够尽最大可能牵制明军的步骑兵力,从而为自己在关键时候逃跑创造契机,毕竟面对在人数和器械上都占据优势的明军和小部落们的联合队伍,海都部孤军奋战,并没有多少可以翻盘的余地。无论是及时撤退还是固守待援,都是战败这一种可能,反倒不如主动出击,从而争取更多的时间以及撤退余地。

    正是因为海都部的主动出击,所以明军就算是本着围魏救赵的意图,但是实际上还是分出来了很多的步骑对付侧翼的海都部骑兵,最后只有两三千骑兵向海都部的营寨发起冲击,而如果发起这次冲击的不是这些明军骑兵,而是明军骑兵主力大队,恐怕现在海都根本没有办法逃出生天。

    “算他走运。”王进咬了咬牙,海都在战术上的指挥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确实让他有些吃惊,不过倒也在意料之中,毕竟这样一个蒙古大汗要是很容易被明军抓住,那才是奇了怪了,“让弟兄们不要恋战,直接杀出一条路!”

    话音未落,王进率先侧转马头,战马向着北侧冲去,而他身后的明军骑兵也紧紧跟上,原本不断向西的队伍一下子转而向北,北侧混乱一团的海都部步卒见到唿啸而来的骑兵,顿时下意识的向两侧分开,而西面和南面想要夹击的海都部骑兵,看着眼前的对手主动撤退,也都没有了与之缠斗的斗志,纷纷跟上海都撤退的身影。

    不过那些步卒以及深陷战场的其余蒙古步骑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四面八方犹如凶神恶煞一般包围上来的明军将士怒吼着冲上来,任何想要阻挡在前的步骑都会被无情的碾为齑粉。

    “真是晦气,最后还是让海都跑了。”王进策马到唐震的身边,忍不住喃喃咒骂了一声。

    唐震笑着摇了摇头:“你倒是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过除了海都,咱们现在可还有更麻烦的事情。”

    王进怔了一下,顺着唐震目光看去,几道身影在上百名骑兵的簇拥下飞速而来,看其旗帜,正是昔里吉部等小部落之中实力比较强大的,显然现在明军已经完全占据战场主动,各处海都部步骑逐渐放下手中的兵刃,他们也得过来与明军商议了,无论是归附大明的各项事宜,还是这一场大战的战利品分配,都关乎到这些大小部落的生存,所以他们派出这么大的阵仗到也在情理之中。

    “这些家伙刚才被海都压着打,险些就被一口吞并了,如果不是咱们出兵相救,恐怕这些家伙早就死无全尸了。”王进忍不住感慨了一声,旋即伸手揉了揉太阳穴,“和他们打交道还真是麻烦,这些墙头草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给咱们拖后腿,毕竟他们敢一次倒戈,自然也能第二次倒戈。”

    “朝廷毕竟也有朝廷的考虑,如果咱们现在对所有部落都喊打喊杀,想要在西域站稳脚跟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毕竟这么多年来,当时唐朝向西域的移民已经差不多没有了踪影,西域之中主要还都是胡人,没有胡人的支持,我们守不住几座孤城的。”唐震沉声说道,看向那几道越来越近的身影,目光之中更多的也是担忧神色,“不过殷鉴未远,当时唐朝在西域战败,有一定因素就是对这些胡人太纵容了,导致很多胡人在关键时候反水,反而帮着回鹘和吐蕃屠杀汉人,现在朝廷必然又有朝廷新的政策,这些就不是咱们需要考虑的了。”

    “做朋友可以,但是哪天老子看他们有什么异动,就不要怪老子手下无情了,”王进冷笑一声,并没有迎上去,反而打马向那几处正在收拾战场的区域奔去,“就让河西行省派来的人和他们扯皮去吧。”

    唐震也是慎重的点了点头,这样关乎到国家利益的事情,他们身为武将自然不应该干涉,这些打嘴炮的事情还是交给那些文官吧。

    烟尘滚滚,炮声隆隆,光焰与烟尘之中,甚至已经看不清楚雁门关的轮廓,只能猜测出来火光跃动最为密集的地方应该是城墙上的城楼。

    无数的箭矢唿啸着扑入那烟尘之中,隐约可以听到城墙上惨叫声。

    “第三队,上!”江镐面色如铁,手按佩剑站在堆高的土坡上。

    黑压压的明军将士推动着攻城云梯车和冲车向着前方城墙冲去,而火炮和飞雷炮也跟着向前,不断地向关城之中炮击,进行炮火掩护和延伸。明军已经愈发纯熟的炮击战术甚至是已经展露出来雏形的步炮协同战术,正在展现出来其强大的威力和破坏力。

    不过就算是这样,雁门关作为古往今来兵家必争之地,还是展现出来其强大之处,这样的进攻明军已经进行了两次,而每一次炮击之后,城墙上还有周围山坡的堡垒中,都还有蒙古士卒向冲锋的明军将士攻击。而为了确认关城之中几处投石机的位置,天武军也损失了三台攻城云梯车以及上千名将士,上来就付出这么大的牺牲,这在之前天武军进攻居庸关和大同府的时候都没有出现过。

    虽然和天武军以强攻方式攻城有一定关系,但是也和这雁门关的坚固有很大的联系,毕竟当初北宋能够以一关震慑辽军,还是有其道理所在的。面对这样的雄关,就算是契丹铁骑也得倒吸一口凉气。

    “咱们搞出这么大的动静,蒙古鞑子不可能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尹玉微微皱眉走到江镐身边。

    江镐同样是嗯了一声:“蒙古鞑子越是在这边抵抗的凶勐,甚至就连两侧山坡上的外围堡垒都寸步不让,更能说明其问题所在。说不定现在蒙古鞑子已经开始准备撤退了。这样的打法,就算是他们有雁门关可以作为屏障,士卒的战损也会远多于咱们,所以只要咱们继续进攻,蒙古鞑子也很清楚自己支撑不了多久。”

    尹玉点了点头:“南边不会有什么事吧?”

    “雁门关南,对于蒙古鞑子来说,有可能是逃出生天的道路,也有可能是死地,”江镐嘴角边难得掠过一丝笑容,“一念成功,一念成仁,蒙古鞑子有的受了。”

    就在此时,前面传来一声巨响,更多的烟尘唿啸而起,江镐和尹玉对视一眼,脸上都流露出轻松神情,这显然是明军将士用炸药包炸开了城门,城门一开,雁门关对于天武军就再无阻拦。

    “似乎有些不对劲!”江镐突然间一皱眉。(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八章 荒塞烽烟百道驰(上)

    江镐还没有说完,尹玉也是发现了问题所在,倒吸一口凉气。

    当前方的烟尘散去,就算是不用千里眼都能看得清楚,雁门关的城门只是出现了几处巨大的缺口,但是整个城门远远不算被炸开,而且从这几个缺口不断滚落的沙袋和檑木就可以看出来,这城门已经被从里面死死堵住了。这些沙袋、檑木和滚石甚至已经多的在城门后面堆了一座小山,想要翻越过去没有那么容易。

    “砰!”一声巨响,冲在最前面的云梯车被两块从天而降的石头砸中,整个儿的垮塌下来,而更多火球唿啸着从关城之中飞出,落入黑压压向前冲锋的明军将士队列中。火焰升腾,不断有明军将士倒下,但是其余明军士卒依然咬着牙继续向前。

    城墙上不断有檑木滚石扔下来,不过这些投掷物出现的地方,很快就会被火炮和飞雷炮重点照顾,爆炸在城墙上此起彼伏,这么多次炮击之后甚至就连城墙的城垛都已经被削去了不少,没有想到竟然还有蒙古士卒在城墙上能够对明军发起反击。

    在这一刻,蒙古人顽强的斗志让人肃然起敬,但是对于攻城的明军来说,只有将他们全都送入地狱,自己才能够在战场上活下来。战场上,只有完全占据优势的一方才有可能讨论什么怜悯心,此时此刻,明军所思所想的,就是将这些梦古鞑子全都杀干净。

    “冲车顶上去!”战局已经僵持在城门下,江镐也按捺不住,纵马直冲过来,“一鼓作气,全军压上!”

    咚咚的鼓声再一次响起,火炮和飞雷炮拼命的轰鸣,甚至恨不得直接将雁门关从地表上抹去。

    “将军,蒙古鞑子投掷石弹和火球的投石机应该是位于关城的另外一边,扔到这里已经算是这投石机的最大射程了,相比于已开始出发的位置有很大的偏差,而且这些投石机的数量不少,否则一下子也不可能投掷出来这么多的石弹和火球”一名炮兵旅长满头大汗的站在江镐面前。

    江镐皱了皱眉,冷声说道:“说简单点儿!”

    “咱们现在只能盲目向前炮击,根本没有办法找到敌人投石机所在的位置,所以很难起到压制作用,除非将所有火炮和飞雷炮向前移动,最好是顶在壕沟那一带,这样属下可以根据天上石弹以及火球的轨迹大致判断方位!”旅长打了一个激灵,快速说道。

    火炮和飞雷炮向前移动实际上并不复杂,但是以现在的情况来看,两侧堡垒和中间城墙上还有蒙古士卒在防守,这对于挪动到城墙附近的火炮和飞雷炮来说绝对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因为这些火器以及炮手对于大明来说都是宝贝,如果被石弹或者箭矢取走了性命,就有些讽刺了。

    “好,带着你的人,顶上去!”江镐顿时明白炮兵旅长的意思,毫不犹豫的说道,“某这就下令前线火铳手和弓弩手全力掩护。”

    顿了一下,江镐扭头看向身边的传令兵:“告诉两侧进攻的第三旅和第四旅,不惜一切代价,在一刻钟之内拿下两侧山坡,同时集中弓弩手和火铳手尽量压制城头!”

    “诺!”传令兵不敢大意,急忙答应。

    “弟兄们,冲上去,砍碎这些狗杂种!”山坡上,已经杀红眼睛的天武军第三旅旅长李峰提着手中的刀就要沿着狭窄的山路向上冲,他身边的亲卫七手八脚的想要拦住他,只不过都被李峰撞开了,此时这位已经不算年轻的旅长,身上已经带伤两处,不过相比于他身边的第三旅将士们来说,他这点儿小伤还算不得什么,一脚踹开那几名想要阻拦他的亲卫,李峰大声吼道,“有力气都给老子招唿到蒙古鞑子身上,跟老子上!”

    那几名亲卫此时也都是眼睛通红,看着近在咫尺的堡垒和双方浴血厮杀的兵线,他们没有丝毫迟疑,跟上了李峰的身影。

    蒙古士卒手中拿着长枪疯狂的向前戳动,如果手中的兵刃折断了,他们就索性直接抄起来檑木滚石,狠狠的砸下去,再不行就算是山上任何一点儿可以利用的石头,都被搬动。

    雁门关是天下数一数二的雄关,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就算是在和平时代,关隘中也会准备大量的守城器械,只不过这些甚至有些是当初北宋遗留下来的檑木滚石,此时却成了夺取明军将士性命的杀器。

    当年华夏败退时候遗留下来的债,此时需要这些大好男儿用自己的热血来弥补和偿还,但是他们所有人都怒吼着向前,义无反顾。

    雁门关不只是中间的关城,还包括两侧延伸出来缓坡,如果被攻占了向外延伸的缓坡,很有可能对城墙主体产生威胁,所以在之前的关城建设之中除了搭建向外延伸的马面以尽可能照顾侧翼之外,还在这两侧缓坡之上设置了大量的壕沟和堡垒,只不过大多数还都是以木栅栏寨墙的形式存在。只不过随着明军火器的进步和普及,蒙古人也对这些外层的营寨进行了不小的改造。

    所有原本实际上只是起到阻碍作用的壕沟,都仿照明军在沁水河畔的做法进行了加深和加宽,甚至也学着明军的样子在里面挖掘了很多地洞,从而可以躲避箭矢甚至炮击,而那些原本用木栅栏作为屏障的营寨,也全都换成了石头,使得其成为不折不扣的堡垒,就算是普通的火炮或者飞雷炮射出的炮弹或者炸药包打在上面,也很难造成很大的杀伤,除非是侥幸从这些堡垒的缝隙之中进去。

    如果叶应武在这里,说不定会感慨自己将火器工艺大幅度提前,给这个时代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因为这壕沟与堡垒层层环绕、互为屏障的防御方式,已经逼近另外一个时空中数百年后构筑的堑壕体系了,甚至就算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使用的堑壕体系,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水平。

    当然了,蒙古人自己摸索出来的这堑壕体系还有很多的不足,不过事物从无到有的过程永远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

    换句话说,整个时代的战争思想,因为叶应武的推动而前进了数百年,对于冷兵器时代来说,数百年相较于其数千年的长度,并不起眼,但是对于火器时代来说,也就意味着日新月异,更意味着碾压性的优势。以后当蒙古人或者明军面对西方人的时候,双方的战争水平只能用“悬崖”来形容,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看上去并不出众的堡垒,能够给天武军带来这么大麻烦,更是为什么到现在雁门关的蒙古军队还在死守。毕竟有这样的屏障,他们心中也就有着很大的依托,只要明军在这些堡垒面前举步维艰,这雁门关中的蒙古士卒就还有昂扬的斗志!

    一支箭矢几乎是贴着李峰的脸颊过去,在他的脸上留下一道长长的血痕,不过好在并不深,旁边的亲卫们都悄悄松了一口气,而李峰对此却是置若罔闻,甚至脚下的步伐都没有丝毫的变化。

    “旅长!”一名传令兵气喘吁吁的从后面冲上来,如果不是有几名刀盾手死死护住他,恐怕他早就死在乱石还有箭矢的手中,“旅长,将军急令,不惜一切代价,在一刻钟之内拿下山头!”

    李峰瞳孔微微一缩,看向越来越近的兵线。在之前将近一个时辰的血战中,实际上第三旅只是拿下来了堡垒的最外层壕沟防线,现在正和蒙古鞑子在各处堡垒外面来回拉锯争夺,双方僵持着,每有一名士卒倒下,后面就立刻有人顶上来,一直到有一方实在承受不住这种必死的压力或者所有人都倒在这一座并不是很大的山头上。

    一刻钟之内拿下山头,李峰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很有可能第三旅真的要全部交代着这里了。但是李峰更知道,江镐绝对不可能下达没有意义的命令,既然他已经开口,那么就算是付出再大的牺牲,也要打下这座山头。

    对于天武军来说,已经很久没有打过这样的硬仗了,自北伐以来,天武军无疑是进攻最为顺利的一路主力战军。但是这并不代表天武军将士骨子里的骄傲和斗志都被消磨殆尽,这是一支追随着叶应武从麻城的风雨、襄阳的大雪、河洛的狂风中一路走来的军队,这是大明的王牌,这是一支钢铁铸就的军队、有着无坚不摧的战力和力挽天倾的魄力!

    他们从不害怕牺牲,更不害怕拼命。

    是时候向世人重新展现天武军的所向披靡了,作为一名曾经经过襄阳大战的老卒,又是军功赫赫的旅长,李峰知道此时自己应该下达什么样的命令。

    “全军冲击,不留预备队,就算是火头军都给老子顶上来!”李峰终于下定决心,身边的亲卫已经举起准备好了的将旗,勐地向前一指。在明军战斗中,这个动作代表的只有一个意思全军进攻,至死方休!

    无数的明军第三旅将士有如疯子一般向上冲击,一排一排的士卒像是从天边翻涌而来的浪潮,甚至就连火头军都拿着烧火棍或者菜刀跟在军队的后面,而弓弩手和火铳手们更是抵着蒙古人的胸膛射击。至于李峰的将旗,更是一直飘扬在队伍的最前端。

    虽然已经人过中年,但是当身处这杀声、吼声、咆哮声混杂的战场,看着漫山遍野的冲锋身影和翻动的旌旗,李峰胸腔中已经不知不觉平静了太久的鲜血,翻滚、奔流,化作无穷无尽的杀意!

    不断有明军将士倒下,不断有后面的士卒顶上来,哪怕是他们疲惫的甚至直不起腰,哪怕是他们的额头上都是汗水,但是他们依旧毫不畏惧的向前迈动步伐,任由自己的鲜血染红土地。

    赤旗在一座又一座的堡垒上舞动,整个山坡上所有负隅顽抗的蒙古士卒都被清扫出来。

    李峰身上又多了几处伤痕,看着遍地的尸体,他心中也是有些伤感。人死不能复生,这些大好男儿为了胜利在这里牺牲,怎能不让人看了心痛?

    而就在对面,第四旅也强行冲上了山顶,一面赤色旗帜同样骄傲的迎风飞扬。虽然比一向和第三旅互相别苗头的第四旅快一步,但是此时的李峰以及所有第三旅的将士们,脸上都没有笑容,只是默默的转头看向不远处的雁门关。

    雁门关最后的屏障都已经被拿下,蒙古鞑子再无依凭。

    今日的牺牲,必须血债血偿!

    星星峡外,鼓声咚咚作响。

    一排一排的明军骑兵和步卒排成整齐的队形,在星星峡外列阵。在他们的头顶上,象征大明的赤色旗帜猎猎舞动。而在这些明军步骑对面,以昔里吉部为首的蒙古各个小碧落步骑军队也在列队,这些士卒并没有说过明军那样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苛刻的步伐队列训练,所以自然也不可能像明军步骑那样挺直腰杆站得笔直,但是毕竟都是百战余生的将士,这一路也是浴血拼杀而来,所以站在那里也能够隐约感受到冷意。

    随着鼓声落下,明军骑兵队列分开,让其中的几道身影出来,当先的正是梁炎午,这个坐镇敦煌的巡抚已经因为功勋加安抚,正式成为河西行省的一把手,而在他的身边,是敦煌府知府苏植以及大明锦衣卫统领马廷佑。大明派出这样的组合实际上也是无奈之举,毕竟现在大明各处都是官员缺乏,仅有的一些官员都在忙着调度粮草器械,根本没有闲人,所以只能将处于河西官场顶端的这三个人派出来,毕竟梁炎午他们平时主要负责的还是战略方面的调度和安排,现在大明已经在战略上取得完胜,所以派出他们三个前来谈判也在情理之中。

    一个河西行省安抚自不用说,这一战爆发在星星峡,算作敦煌府之土地,所以苏植出面更没有什么可说的,再加上代表皇家起到监视作用的马廷佑,虽然只有三人,但是在这河西一带,绝对算得上大明能够拿出的最强阵容了,绝对表示出了对这些小部落的重视,更何况苏植和马廷佑在西域呆的时间都不短,也算是熟知西域情况,谈判的时候是梁炎午很好的左臂右膀。

    虽然大明派出了这样的谈判组合,但是这些小部落们也是见识到了明军军队的兵强马壮,知道自己根本不是明军的对手,更何况他们还看到了刚才明军宁肯牺牲他们也要击杀海都的决心,自然明白明军对于自己到底是什么态度,要说不害怕明军“擒贼先擒王”,趁着谈判的时候将他们一窝端了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毫不犹豫的提出了在星星峡外谈判的条件,并且在星星峡外搭了一个棚子,毕竟不能让双方在风沙中谈判,而如果去了小部落们的营寨,自然就成了大明自降身份。

    大明对这个很关键的条件一口答应,让这些小部落酋长们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暗暗猜想大明在展现出了自己的强硬之后为什么会变的这么好说话,不过也有一些胆大包天的,开始揣摩大明这样表达善意是不是还是对自己有依赖,如果这样的话说不定还能趁机敲敲竹杠。

    所以当梁炎午三人出现的时候,早就站在棚子外等候的小部落首领和酋长们目光各异,但是都是谦恭的躬身低头,表示对于强者的尊敬。

    看到梁炎午他们走近,昔里吉快速向前迈出两三步,并没有按照西域的礼节手按胸口躬身,而是学着中原的样式冲着梁炎午三人拱手行礼:“昔里吉部首领昔里吉,率领各部落恭迎上国天使!”

    声音随着风在戈壁上盘旋回转。

    刹那间,整个星星峡外,所有的明军将士,眼角都有些湿润。(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九章 荒塞烽烟百道驰(下)

    昔里吉的声音还在风中回响,所有明军将士都下意识的抬起头。

    当初汉人在西域被吐蕃和回鹘驱逐、杀戮,或是葬身在这风沙之中,或是有如丧家之犬回到同样烽火连天的中原,算来已经四百余年。当初唐朝建立在西域的行政制度和推行的汉人礼仪已经消散在史的烟尘中,曾几何时,大明军队浩荡而来,重新回到这唐军曾经西征的起点,而迎接他们的是用汉人礼仪表示臣服的蛮夷部落。

    四百年,华夏汉人的身影终于再一次出现在了这一片土地上,终于再一次接受这一方土地上蛮夷的臣服!

    而继续向前,龟兹、疏勒、于阗、轮台,一个个沉淀在唐诗中、掩埋在风沙中的城池,还有这些城池中无数汉唐将士的身影,恍惚间都出现在眼前。这是华夏的军队,第三次前来征服西域,而所有士卒心中都很明确,哪怕是抛头颅洒热血,也要让这一次征服变成最后一次。

    从此西域永为大明、永为华夏之土地。

    “请。”昔里吉显然也注意到了明人自梁炎午以降的表情变化,而且他也很清楚这些刚刚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海都的人们,为什么甚至会偷偷抹去眼角的泪水,但是他装作并没有看到。

    大明一路将他送上今天的位置,他也很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只是一个马廷佑就能够一手改变西域的局势,更不要说整个大明。昔里吉是一个十足十谨慎的人,而很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办。更何况对于现在这些已经在人家刀枪面前的小部落们来说,还有别的选择么?

    昔里吉所能做的,也就是让所有小部落们付出的少一些罢了。经过这一场大战的折腾,不只是海都部元气大伤,这些小部落们又何尝不是各有不小损失,所以对于现在的他们来说,如何休养生息才是最需要考虑的。

    不只是昔里吉,大多数的小部落首领和酋长的目光都没有落在眼前的明军身上,而是在不远处戈壁上的战场中徘徊逡巡。

    西域各部落,死了太多人了,这样的牺牲,大明承受得了、蒙古承受得了,但是这些本来就是夹缝中求生存的小部落,如何承受得了?

    梁炎午三人一前两后坐下,而在他们的对面,以昔里吉为首的一众部落酋长也都坐了下来,只不过相比于梁炎午他们的正襟危坐、胸有成竹的样子,昔里吉他们看上去就有些紧张,甚至后面有几个酋长额头上已经有些冒汗。大明展现出来的雷霆手段和现在和煦的态度,让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揣摩这些明人是怎么想的,要说心中没有担忧那是不可能的,

    毕竟对于偌大的大明来说,这些小部落实际上就是一群蝼蚁,只要他们不高兴,随时都可以直接碾死。

    昔里吉轻轻咳嗽一声,沉声说道:“我等西域各部落感谢大明施以援助之手,帮助我等摆脱海都的压迫,而今日我等部落愿意为大明效劳,大明但有驱策,万死不辞。”

    客气话还没有落下,昔里吉拍了拍手,两个人被五花大绑押解进来,昔里吉脸上带着笑冲梁炎午等人拱了拱手:“这是海都的两个走狗,刚才带队进攻最是凶勐,只不过在撤退的时候还是被我等抓住,现在献给大明,还请大明上国天使笑纳。”

    梁炎午端起来茶杯轻轻抿了一口,不慌不忙的说道:“那就多谢诸位好意了,来人,将这两个家伙押下去,直接送往京城献俘。本官会写奏章上奏皇上,表达诸位酋长的忠心,另外也会向陛下建议,等到本官和大明军队中诸位将军抓获了海都,再请陛下一并发落。”

    当提到陛下的时候,梁炎午郑重的向着东南方向一拱手,而苏植和马廷佑也是肃然随之拱手,让营帐中本来尚且有些温和的气氛顿时变得肃杀。而梁炎午的语气一下子变重:“此处荒郊野外,不是说话的地方,索性就长话短说。星星峡一战之后,海都部已经对大明没有进攻之力,而大明现在神策军、天雄军以及吐蕃军这三支主力战军正磨刀霍霍,本官相信在座的诸位也没有和大明对抗的意思。”

    梁炎午这句话说完,顿了一下,目光在以昔里吉为首的众多酋长身上扫过,这些人纷纷微微低头,没有人说什么。就算是脾气再暴躁的人,自然也明白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只有绝对的臣服,至少是短时间内绝对的臣服,才能够换来大明的庇护,否则剩下的窝阔台汗国、伊尔汗国和钦察汗国,就算是兵力多有损耗,也不是他们一个小部落能够招惹得起的。

    见到这些酋长们没有丝毫想要反驳的意思,梁炎午笑了一声:“既然诸位都不开口,那本官就当是这样了。大明惯例,只要主动归附于大明并且在之前并没有对我大明百姓做过什么伤天害理之事的国度以及部落,大明都不会将其全部吞并,最好的例子就是南洋的三佛齐国,自从归附大明以来,三佛齐国享受着大明商贸带来的利益,并且受到我大明南洋海军的保护,是我大明的好朋友,其国家之荣辱也是我大明之荣辱。而相反的,曾经抵抗过我大明天威的真腊、安南和东瀛各国,现在都已经完全成为大明的土地,而其百姓更是成为我大明之劳役。”

    昔里吉等人脸上都流露出轻松的神色,虽然他们还不清楚大明的态度,但是至少从梁炎午说得来看,这些小部落并没有反抗大明,甚至还在刚才的战斗中帮助大明牵制了很多海都部军队,绝对应该算是有功无过。

    虽然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对于梁炎午引用的这些例子并不清楚归根结底这里是距离南洋数千里之外的西域,想要让他们去了解那一边的情况也不可能但是他们从梁炎午列举的这些国家名称之中还是能够察觉,梁炎午并没有骗他们。而昔里吉当初正是因为研究过大明对于这些主动归附国家的态度,所以才决定借助大明的力量,甚至派遣使者前去南京城。

    梁炎午伸手一指挂在营帐中间的舆图:“但是想必诸位都很清楚,现在大明在向东和向南都已经无法向前推进,以后大明想要继续拓展,就只能向北或者向西,而向北是冰雪苦寒之地,蒙古人正是因为承受不了这种苦寒,所以才一直想要南下,所以对于大明,只要能够战胜蒙古,向北推进并不是什么难事,而且向北推进对于大明并没有什么好处,这也就意味着,我大明接下来只剩下最后一个前进方向西域!”

    最后两个字说出来,掷地有声,而之前还面带轻松神色的小部落酋长们,此时已经是脸色大变。梁炎午已经把话说的很清楚了,在击败了蒙古之后,大明是肯定要向西域进发的,甚至会像汉唐那样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沿着丝绸之路向西拓展,所以这西域之地是不可能再留给这些小部落,让西域处于一种支离破碎的状态。

    毕竟一个王朝想要在一个方向上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在需要足够的兵力以及充足的粮草器械储备之外,还需要作为后方的州府全力的配合。如果这些州府没有办法及时将粮草和器械转运到前线,就算是有再多也没有用,这也就意味着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能够相互支撑的州府行政体系,比如在之前大明北伐的时候,背后就有河洛、两淮的支持,当时坐镇河洛的张世杰以降,都是从南方抽调过来的有经验官员,再加上六扇门和御史台的联手监督,所以才能够保证粮草和器械源源不断的向北运输,使得明军各路主力战军就算是距离最远的镇海军,也没有遭遇过缺少这些东西的困境。

    以现在大明和蒙古的兵力对比以及双方在战场上已经很明显不过的优劣态势,明军想要取得对蒙古的胜利实际上已经很容易,甚至这些酋长们在见到今天明军展现出来的战力之后,甚至有些怀疑这一场两大王朝之间的生死对决很有可能在几个月之内就会宣告结束。

    而到时候大明除了休养生息,必然也会随之调整重点方向,所对准的必然是西域,他们这些小部落的存在使得西域成为支离破碎、各自为政的地区,甚至用“混乱”这两个字来形容也不为过,这对于想要向西拓展的大明来说,绝对不是想要的地方行政模式,这样满是攻伐和矛盾的西域根本没有办法保证大明粮草器械的转运,甚至有可能遭遇不知名的危险,毕竟大明的粮草以及那些先进的火器对于经常饿肚子、并且缺少火器的小部落来说,简直有着致命的诱惑。

    面对大明军队他们并没有还手之力,但是面对明军运输队,就难免会有一些胆大包天的。而且昔里吉很清楚,那些从小就在西域的混战之中成长起来的部落,现在看着很老实,但是心里面要说不眼馋明军的东西那是不可能的。

    其实大明这样做也在情理之中,且不说已经向大明纳土归降的吐蕃到底是出于真心还是被大明的兵力所逼迫,单单就是在数百年前的汉唐,对于高昌那些西域小国,都是毫不犹豫的采取了占领的方式。而当时西域各国并立的情况,和现在大明面对的西域状况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当初那些西域诸国尚且有联起手来抵抗的能力和可以作为屏障的城池,而现在这些西域部落甚至连和大明正面决战的胆量都没有,庇护他们的更是一些简单的营寨而不是城池。

    所以面对这些西域小部落,大明绝对可以一口吞并。

    “敢问上国天使是否真的不打算在这西域为我等部落留下一个活路?”昔里吉缓缓站起身来,虽然他生性谨慎,虽然他是在大明的扶持下坐上今天这个位置,但是他很清楚自己背后是无数的西域小部落生死存亡,是无数道信任自己的目光。

    在其位当谋其政,昔里吉就算是此时额头、背后不断地冒汗,还是毫不犹豫的站了起来。

    梁炎午和苏植目光中都是流露出一丝欣赏的神色,而马廷佑更是微微点头,昔里吉虽然算不上枭雄,但是大明当初选择扶持他至少是正确的。如果不是他,或许根本不会有今日之局面。

    伸手在舆图之上一指,梁炎午笑着说道:“诸位酋长还有昔里吉大头领请不要慌张,对于大明来说,想要的只是西域之土地,而诸位的部落实际上都是逐水草而居的放牧部落,对于土地的依赖并不是很大,所以大明朝廷经过商量,给诸位两个选择。”

    昔里吉轻轻松了一口气,梁炎午的话语中并没有狠辣之意,说明大明显然并没有真的打算采取暴力手段,否则的话,恐怕现在昔里吉需要考虑的就是生死问题了。

    迎着诸多酋长的目光,梁炎午沉声说道:“诸位的部落都是游牧部落,正如某刚才所说,逐水草而居,而诸位之所以时常有摩擦和矛盾,便是在于这水草之争夺上,而现在大明在河西祁连山与焉支山下的草场需要大量的人把守并且养育战马,正好适合诸位部落,同时以后大明向北和向西推进,天山与燕然山下也会建设马场,若是诸位能够给予一臂之力,大明自当会感谢,并且在经贸上给予各个部落足够的支持。”

    周围酋长们的目光都有些变化,不得不说这个条件很诱人。尤其是对比各个部落原来饥一顿饱一顿,还得依靠大汗国的庇护,但是就算是这样各部落之间实际上还经常会爆发冲突,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越来越小的生存空间。而现在大明甚至拿出来祁连山一带绝佳的放牧地方,怎能不让这些酋长们感到欣喜?

    只不过他们也很明白,迁入河西甚至中原的后果,很有可能就是自己的部落被大明彻底同化,虽然自己并没有宣布并入大明,但是在大明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中,这些部落酋长们很容易想想数十年或者百余年之后自己的后代们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而梁炎午已经不慌不忙的接着开口说出第二个解决方法:“不过考虑到可能有一些部落对于这西域有眷恋之情,陛下和朝廷中诸位相公也能够这种心情,所以会在西域建设一座城池,专门安置各个部落,这个城池主要的目的就是负责延续丝绸之路上的商贸交易,到时候诸位部落之中的人士都可以以商人的身份进入大明中原或者向西行进,为已经枯萎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做出贡献,同时自己也能够得到足够的财富。”

    话音落下,很多小部落酋长们都面露喜色,实际上他们的祖上有很多都是胡商,当初就走着这一条丝绸之路打下了偌大的基业,只不过后来随着中原战乱,这丝绸之路丧失了一边源头,也就彻底中断了,西域各个胡商家族也就随之没落,只能重操旧业。

    而显然现在大明打算以这些胡商作为基础重新展开丝绸之路上的贸易,而这对于胡人们来说,绝对是一件可遇不可得的好事。相比于现在的放牧以及给大明牧马这第一种选择,显然这一种选择有着很多的优点,甚至这些优点足够多到让在场的大多数酋长们动心甚至是失去理智。

    归根结底,实际上就是一个字。

    钱!

    大明这等于是把赚钱的机会送到他们眼皮子底下了,不要的是傻子!(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章 画角吹风边月明(上)

    ps:从今天下午开始有三天限免,加之考虑到最近学校事情比较多,所以每天只更新半章,另外将一些原本写过的文章放上来,还希望大家见谅。另外限免时间有限,可以先把vip章节下载下来,便可避免再次收费.

    营帐中安静的没有一丝声音,甚至能够听见外面唿啸的风声和侍卫来回走动的脚步声。

    梁炎午提出的条件很诱人,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几乎很难拒绝,因为这等于是将一夜暴富的机会送到面前,不要的都是傻子。但是终归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还是,这些酋长们久在上位,考虑问题自然也不会只从个人的角度来考虑,他们需要顾及整个部落,需要站在整个部落的角度去考虑。或许经商对于个人来说,百利而无一害,但是对于整个部落来说,在致富的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风险,而最大的风险就是整个部落很有可能就这样彻底被大明融化。

    如果说梁炎午提出的第一个方案还给了各个部落回旋的余地,甚至这些酋长们可以做将头埋进沙子中的鸵鸟,对于整个部落的未来命运交给下一代人去处理,但是这第二个方案,就是直接将整个部落彻底包括在大明之中。以后这些人出去,就是大明的商人,而不是昔里吉部或者其余部落的商人了,这些西域中的大小部落将会彻底成为过眼云烟不说,甚至这些酋长们也会从数百人乃至数千人的统领一落千丈,变成一个没有权力的富贵商人,甚至有的家财不多的连做一个富家翁安享晚年都很难。

    好狠辣的方案!

    而且这些酋长们很清楚,对于部落中很多人来说,能够获得大明百姓的身份、能够经商赚钱绝对是一个难以抵抗的诱惑,甚至可以让他们背叛整个部落。所以一旦酋长们矢口否决第二条方案,今天的谈话内容传出去,这些小部落内部恐怕也要风潮汹涌。

    或许在之前遇到什么矛盾,酋长们还能弹压下去,但是在丝绸之路这样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酋长们根本没有信心对付部落中持有反对意见的人,因为很有可能会是整个部落。

    自昔里吉以降,每一个部落的首领和酋长都是汗流浃背。

    梁炎午眯了眯眼,目光在他们每一个人脸上扫过,并没有开口说话,似乎他心中已经明了他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不知道”一名首领有些艰难的开口,这三个字出口,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让他觉得自己唇齿发干,不过还是勉强将后面的话说完,“不知道上国天使有没有其余的方案”

    梁炎午似乎等候这句话已经很久了,轻笑了一声,点点头说道:“当然有,只要你们对于这两个方案有异议,尽管可以提出来,咱们都好商量,毕竟某梁炎午素来是中正平和之人,绝对不会做出什么。”

    众多首领有些惊喜的抬起头来,看向梁炎午,好商量?

    而为首的昔里吉等人脸色却是微变,真的好商量么?

    “和某当然是好商量,只是恐怕商量出来的条件,外面的天雄军和神策军将士们不答应吧。”梁炎午端起来茶杯慢悠悠的说道,但是当他抬头的时候,那脸上仿佛永远都没有变化的笑容之中,似乎多了几分难以掩饰的杀意。而坐在梁炎午两侧的马廷佑和苏植更是微微躬身前倾,大有一言不合就直接离开的意思。

    一声闷雷在所有酋长和首领们的脑海中炸响,虽然对面的梁炎午依然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但是在他们看来,梁炎午差不多有如张开了血盆大口,在进入营帐坐在这个地方的那一刻,实际上他们就已经注定了尸骨无存,只不过他们自己不清楚,甚至心中或多或少的还有侥幸。

    这也是为什么大明对于他们一开始出于谨慎提出的条件都是毫不犹豫的一口答应,甚至在刚才还能够平和的和他们讨论这些方案,因为在大明的心中,这些小部落实际上已经是自己嘴边的猎物了,而他们现在在做的,不过是让这些猎物们死的舒服一些。

    或许是因为大明打了胜仗,所以将士们从上到下都很开心,又或许只是因为大明对于他们这些曾经有过帮助的小部落们还心存一丝感激和怜悯,所以通过两个方案和尽量中正平和的语气来告诉他们接下来他们实际上终究要面临的未来。

    融入大明,或者死亡。

    大明名义上说是只有两套方案,但是所有部落酋长们和首领们都清楚,这实际上就是一条道路,而如果不走这一条道路的话,大明不介意将他们从这个世界上抹去。毕竟相比于大明的西域战略来说,这些小部落还是太渺小了,或许他们联合起来还能够有一战之力,但是如果分散开来,根本对大明没有任何威胁。

    昔里吉的目光飘忽不定,而他身后大大小小部落的酋长们和首领们相互看了一眼,看向对方的眼神也已经没有了之前的淡定和信任,而是充满提防之意,甚至几个平日里关系比较好的部落酋长,已经微微靠近,大有相互抱团的意思。

    他们很清楚,一旦在场的这些人做出不一样的决定,走出这个营帐门的那一刻,很有可能就是昔日盟友兵戎相见的时刻,一如之前这些小部落对海都部那样。

    不过这样一说,反倒是不难理解为什么大明坚决要将这些小部落纳入整个大明王朝中了,不只是因为有这些小部落的存在,整个西域会支离破碎,更因为这些小部落墙头草的特性让大明根本不敢对他们推心置腹,如果在西域这等以后要成为大明西征的后方基地周围放上这么多钉子,大明就算是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全军出动。

    前唐的经验教训,可都还在这里呢,怛罗斯一战之后,大唐逐渐退出西域,原来归附于唐朝的西域胡人迅速倒戈站在回鹘和吐蕃这一边,甚至帮着这两支力量进攻和大肆屠杀汉人,使得汉人在短短十余年之中在西域消散殆尽。算起来当时的那些胡人可都是现在这些小部落的祖先,且不说大明会不会记仇,单单是他们当初背叛大唐、背叛吐蕃再到现在的背叛海都,就足够让大明下定决心将他们彻底融入自己之中。(未完待续。。)

万里江山万里天——江万里

    ps:从今天下午开始有三天限免,加之考虑到最近学校事情比较多,所以每天只更新半章,另外将一些原本写过的文章放上来,还希望大家见谅。另外限免时间有限,可以先把vip章节下载下来,便可避免再次收费.更多文章内容请于天天快报或腾讯新闻等平台关注本书作者个人企鹅号“漫卷”。

    文明有光明之时,亦有黑暗之时。

    有光的时代,人们可以看到这个时代中有为之人的身影;而黑暗沦亡之时代,其中焕发出光彩的人,哪怕是他们的光芒再怎么耀眼,都有可能被忽略。整个时代就像是一个巨大难以突破的囚笼,后世之人躲避着它,也忽视着它。

    而宋末,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时代,一个《宋史》语焉不详,有关史书相比于强汉盛唐寥寥无几的时代。

    满门忠孝

    曾有这样一群人,在这个黑暗的时代中,想要凭借自己微薄的力量,保江山社稷不移腥膻,道德文章不堕宇内,而他们之中,最大的一支力量名字叫做“都昌江氏”,其领袖为宋末名相江万里。

    当拾阶而上都昌江氏宗祠,至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样一副对联。

    兄宰相,弟尚书,联璧文章天下少;

    父成仁,子取义,一门忠孝世间稀。

    为了一个即将陆沉的时代,这个家族付出了鲜血。

    而本篇文章的主角,便是都昌江氏家族的领袖江万里。

    太子书名

    江万里,原名临,字子远,号古心,今日江氏宗祠之名称“古心堂”便来源于江万里的号。江万里生于宋宁宗庆元四年的十一月十六日(公元1198年),其出生地都昌江家山村是江氏在都昌的主要居住地之一,只不过此时的江家山村百姓还并不知道,在七十年后,从这个村子中走出去的几个年轻人,将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支撑起这个国家最后的一隅天穹。

    江万里年幼好学,勤奋上进,于嘉定十五年(公元1222年)贡入太学,而此时他也迎来了尚且短暂人生中最荣光的事情,当时的太子赵昀,也就是后来的宋理宗喜爱江万里才学,将他的名字书写于自己的砚台上,从而确保自己不会忘记。

    而江万里也不负信任,在四年后登进士第,其策论之中对于郭子仪在国家危难关头力挽狂澜之胆识和爱国情操极为仰慕,被主考官给予“高古文也”的极高评语。

    组建书院

    嘉熙四年(公元1241年),在宦海之中渡过平淡十年的江万里,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节点,就在前一年,江万里以资质知吉州军,成为一方太守,而意识到江南西路(宋行政单位,相当于今江西省)此地多才子栋梁,而且自己又是江南西路本地人,当服务桑梓,所以江万里于吉州军庐陵县赣江河心的白鹭洲上建立了白鹭书院,并且自为山长。

    或许在数百年后的现代,白鹭书院相比于岳麓书院等等大名鼎鼎的书院,已经很少为人所知,但是在当时,白鹭洲书院的成立为吉州军甚至是江南西路的莘莘学子们带来了希望,而宋理宗,也是当时在砚台上写下江万里名字的太子,为这座书院亲自题写了匾额,由此也可以看出这座书院在当时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如果说在当时,这座刚刚组建的书院还只是因为皇帝的青睐而名声斐然的话,在之后的几百年科举时代中,白鹭书院为各个朝代培养了十七名状元和两千七百名进士,占据此后七百年科举考试中所有进士的一半。而更应当为人瞩目的是,这十七名状元之首,便是名垂青史的文天祥。而辛(弃疾)派三刘之一的刘辰翁和最终在崖山赴国难的礼部尚书邓光荐,也是文天祥的同窗师兄弟。

    浮沉宦海

    因为白鹭洲书院以及后来陆续组建的另外两所书院而声名大噪的江万里,很快便青云平步,也终于得到了宋理宗的信任和任用。此时年轻气盛、刚正不阿的江万里,对于朝野上下对北方的妥协和对于百姓的压迫甚是不满,在朝野上以一己之力和投降派以及其余趋炎附势之徒以理力争,如果不是宋理宗多有庇护,江万里很难自保。

    淳五年三月(公元1245年),宋理宗与江万里谈论朝野事宜,面对宋理宗的劝说,只是用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君子只知有是非,不知有利害。”

    只要真理是正确的,怀有一腔热血的江万里愿意以死力争。

    同年十一月,江万里在朝堂上以一人对实力强大的投降派,终于劝说动宋理宗,启用主战派赵葵主持军事。正是因为江万里的这一次全力争取以及赵葵的的确确的能力,南宋才能进行足够的军事准备,从而没有因为蒙古的南下手忙脚乱。

    一时间江万里“论议风采,倾动于时”。不过在此次之后,江万里也彻底成为投降派眼中钉。

    不久之后,江万里母亲病逝,江万里举家奔丧,在离开朝廷之后被投降派群起攻击,说其携带妻妾奔丧,不合礼法;回家之后母亲已经病逝,有违孝道。在大事上素来无主见又重孝道的宋理宗当即罢免江万里。

    此去,便是一十二年。

    朝堂风暴

    宝三年(公元1255年),江万里重新启用,并且成为平章军国事贾似道麾下最为年长者。而江万里因为其刚正性格和投降派的贾似道格格不入,所以贾似道对其多有排斥,只不过考虑到江万里的身份,并未多加贬谪,只是夺去其权力,有如解职。

    十年后的咸淳元年,已经蹉跎了半生的江万里,面对因为贾似道假意告老而声泪俱下的宋度宗,愤然出列,“自古无此君臣礼,陛下不可拜”,此话掷地有声,宋度宗羞愧而回,原本想要借此谋求更多权力的贾似道愕然,而贾似道之党羽们更是惊诧之间无法反驳。

    此事之后,江万里自知贾似道留不得自己,告老还乡,皇帝不许,不过准许江万里外放,后又加拜左丞相兼枢密使。然而江万里头上还有平章军国事贾似道,所以手上并无权力。

    投水殉国

    咸淳九年(公元1274年),江万里以七十六岁高龄知潭州,弟子文天祥前往拜会。已经年迈的江万里面对愈发急迫的局势,却已经回天乏力,只是郑重的交代文天祥。

    “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

    文天祥流泪拜倒。

    一年之后,已经归隐的江万里面对兵临饶州城下的蒙古军队,慨然出面,和当地官员百姓一起,协助军队上城死守,亲自坐在城门上鼓舞士气,然蒙古军队一路横扫,势如破竹,饶州守军寡不敌众,城池被攻破,面对涌入城中的蒙古军队,江万里施施然回家,已经七十七岁的老人,知道自己的生命迎来尽头。

    “大势不可支,吾虽不在位,当与国家共存亡!”

    说完这一句遗言,江万里携未能出逃的儿子江镐以及全家老少投水而死。

    后张世杰收复饶州,禀报此事,宋恭帝诏封江万里益国公,加太师,谥文忠。

    个人评价初心不忘,君其勉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则死矣,死国可乎?

    这或许并不算是对江万里一生很完整的概括,但是能够表现出来他最强烈的愿望。江万里是治世之能臣,只是他遇到了整个华夏民族最灰暗的时代,偏居一隅的南宋面对有如潮水而下的蒙古军队,已经无力抵抗,本来就是文人出身的江万里,虽然能够将民政治理井井有条,然而面对朝廷中的投降派,江万里以一己之力终究难以挽回。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如果,所以我们也没有办法猜测如果江万里战胜了投降派并且主持南宋朝政,南宋会不会在蒙古面前支撑更久,甚至最终收复中原,更无法揣摩蹉跎二十余年之后的江万里,到底是以怎样的毅力坚持一步步继续还在自己的道路上行走,继续还在为这个伤了他太深的国家抛洒热血。

    但是我们可以肯定,江万里为那个时代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贡献,不应该被遗忘。

    不只是因为他培养出了文天祥这样的天之英才,不只是因为他以七十七岁高龄还站出来保家卫国,也不只是因为他面对贾似道这样权臣的时候毫不退缩,更因为他的赤诚之心,七十七年来从未改变。

    初心不忘,最为可贵。

    国之柱石,血洒江天。

    他,是手中没有权力的南宋丞相;他,更是不应该被遗忘的民族英雄。那苍老的身影,曾经用微弱的生命之光,照亮一个黑暗的时代,照亮万里江山万里天。

    君其勉之,勉励的不只是文天祥,更是我们每一个后来者。

第五百九十一章 画角吹风边月明(中)

    ps:感谢书友花奸一壶酒指出的前期部分章节时间轴错误,比作者还细心的读者,让小弟汗颜,以后会尽量避免类似错误!

    看着不断地用目光交流,眼神之中满满都是复杂的各部落酋长们,坐在梁炎午身后的苏植和马廷佑嘴角边发起一丝冷笑,两人很有默契的对视一眼,然后距离梁炎午比较近的苏植轻轻敲了敲桌子。

    这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在和对面窃窃私语相比还是很安静的大明这边,能够听的清清楚楚。梁炎午没有回头看向自己的两个助手,因为他很清楚两个人想要说什么。

    是时候摊牌了!

    梁炎午手中的茶杯“砰”的一声重重放在桌子上,对面的酋长们齐齐打了一个哆嗦。一直沉默不语的昔里吉脸上露出挣扎神色,不过还是缓缓站起来,用手支撑着桌子,沉声说道:

    “我答应,昔里吉部愿意走第二条道路,从此为大明之子民,并且协助大明重新开拓丝绸之路。”

    周围的酋长和首领们脸色阴晴不定,他们很清楚昔里吉的选择是最正确的,更清楚自己没有理由不追随。而且昔里吉还真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向大明表明忠心,甚至明确提出追随大明的领导。

    所有人都很清楚,昔里吉这么做看上去很吃亏,甚至等于是放弃了自己现在作为首领的全部权力,甚至等于变相解散了昔里吉部,但是只要心思活络一些的小部落酋长们都能够想的明白,实际上昔里吉这样做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大明现在已经摆明了要将这些小部落一口吞掉在,而对于最主动的一个部落,自然会给予最多的扶持和帮助。

    之前昔里吉部就以为及时的抱住大明的粗腿,所以才能够在大明的暗中支持下在进攻窝阔台汗国之战中独领风骚,并且一跃成为众多小部落的领袖,现在昔里吉部显然是打算一条道走到黑了,要死死跟着大明了。不过实际上这也不能怪昔里吉没有一点儿的追求,昔里吉本来就是蒙古忽必烈的部将,在征讨海都的过程中兵败,转而投靠海都,对于这样一个出身有污点并且实际上在西域这一带属于外来户的部落首领来说,及时得到大明的支持和庇护才是最好的选择。

    梁炎午的脸上笑意更浓,冲着昔里吉点了点头。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下面的部落酋长们也终于动心,很快酋长们就纷纷表态,大多数的部落都选择从商,而也有一些保守的部落选择听从大明官府的安排进行迁移,在前面人的带头作用以及大明军队的虎视眈眈之下,这些小部落酋长们就算是有再多的不情愿,也要做出能够活下去的选择。这一次对于他们这些已经做惯了墙头草的人来说,或许是一生中最困难的选择。

    不过他们不进行选择的话,就只有死亡。

    剩下的诸多详细条款和事宜实际上已经不用梁炎午三人操心,毕竟面红耳赤的和他们讨论每一条条款,不应该是大明河西安抚应该做的事情。等到酋长们都已经有所决断,梁炎午就将事情交给下面的幕僚们,自己走出这瞬间热闹起来的营帐。

    西域戈壁滩上的风呼啸扑面而来,虽然已经是夏季这风并不刚强,但是刮在脸上依然有隐隐的痛感。不知道什么时候,原本还挂在中天的太阳已经消失在远方的戈壁滩上,一轮明月逐渐从星星峡中升起。

    两侧陡峭的山壁夹住中间的道路,而那一轮明月就在这缝隙之中缓缓向上攀爬。梁炎午在河西呆的时间也不短了,自然早就已经习惯了西域这早早就结束的白天。

    相比于白天的炎热,黑夜的阴冷来的更快,更危险甚至致命。

    但是万事万物之规律,但凡是危险的事物一般都会美丽甚至惊艳,这西域戈壁滩的黑夜也是如此。

    当刺骨的寒风取代太阳的炎热,原本亮白瓦蓝的天空,并没有彻底渲染成黑色,无尽的星辰在这一刻展现出了极致的美。

    星光斑斓,在戈壁滩的上空闪烁,在呼啸的风中,那静止的星空在这一刻仿佛也随之流动起来,像是一条流动的光河。银色、紫色、蓝色,各式各样的星辰散发出的光芒将天空渲染的五彩缤纷,如果不是身临此境,恐怕谁懂不会想到黑夜的世间竟然还会有如此景致。

    梁炎午静静地看着天空中的星辰,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欣赏河西的星空,但是今天的星辰似乎格外明亮,就好像它们也在庆祝什么似的。

    “恭喜梁相公了。”脚步声响起,高达和王进这两个大明主力战军的将军联袂而来,虽然他们按照大明律法规定,并没有参与到这场关乎民政、应该有地方负责的谈判之中,但是谈判的结果还是第一刻传到了两人案头上,毕竟这也关乎到之后大明在西域的拓展,而到时候需要依赖的还是这两个主力战军。

    梁炎午笑了一声,迎上来,虽然他是河西行省的安抚,也是叶应武身边的近臣出身,但是相比于王进这样的从龙元戎和高达这样声名在外的老将,梁炎午还是不敢抬架子的。

    “这一次梁相公能够为大明将这些西域小部落尽数收于囊中,咱们向西进攻也能够放开手脚,”王进上前一步一拱手笑着说道,“尤其是有很多小部落原本游牧之地就在前往和田的道路上,如果将咱们进军的后路交给他们,某等大明将士难免心中忐忑。”

    梁炎午自然也很清楚这些小部落投靠大明的好处,所以并没有再多和王进客气,毕竟两人也已经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之前敦煌之战的时候梁炎午就曾经在城头上和神策军并肩作战。

    “无事不登三宝殿,两位将军联袂而来,恐怕不只是因为谈判的事吧。”梁炎午看着王进和高达,忍不住笑了一声。王进和高达都是将军之尊,谈判成功按理说也不用这么大的排场来庆祝。

    一直在后面没有说话的高达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某和王小兄弟此次前来,是想要和梁相公商讨一下接下来进兵的诸多事宜。”

    隐约察觉到什么,梁炎午脸上的笑容收敛,换上慎重的神色:“两位将军的意思,恐怕不久就打算向西进攻吧?”

第五百九十二章 画角吹风边月明(下)

    对于梁炎午的疑问,王进和高达不置可否,等于默认了。

    而梁炎午显然也已经料到了这样的答案,所以只是点了点头,旋即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此处人多耳杂,不适合说话,请两位移步。”

    虽然这谈判的地方是临时搭建起来的,但是也考虑到了谈判的时候很可能出现争议,所以僵持不下的情况,于是在主营帐的两侧一段距离的位置上搭建了另外两座帐篷,虽然并不大,但是能够让人在其中商议,并且双方的营帐都是各自的军队把守,并不用担心被谁听去自家人商量的事情。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于富得流油的大明来说,好好布置这一座小帐篷并不是什么难事,帐篷当中西域舆图和星星峡一带的沙盘应有尽有,甚至还准备了大量的笔墨纸砚作为备用,以防万一。

    当然了这也就是局限在大明这一边,工部和大明军队可没有好心给对手也准备这么多东西,能够搭个帐篷就已经很不错了。

    正是因为有这个小帐篷,所以梁炎午三人倒也不用回到星星峡,直接在这小帐篷之中商议便好。刚刚走进来,王进便开口说道:“大明在河西和蒙古鞑子僵持日久,归根结底并不是因为粮草器械不充足,而是因为中原的战事一直没有平定,如果在河西一带贸然出兵的话,很有可能被蒙古鞑子切断了后路,否则这星星峡一战完全可以在两个月之前就结束。”

    梁炎午和高达都是点了点头,他们一个是主力战军的将军,一个是坐镇敦煌负责物资调度的大臣,自然明白此间的道理,单纯以补充兵员和粮草来看,大明实际上在一两个月之前就已经有了和海都决战的资本,甚至不需要这些小部落的帮助,大明照样有取胜的决心,只不过一来当时吐蕃士卒的整编还没有完成,二来也是主要原因便是中原北伐大战还没有落下帷幕,一旦大明北伐战败,河西这些军队非但不能向西推进,还得抓紧回去防守关中甚至支援河洛。

    这样一来,就算是大明战胜了海都,也只能任由海都部撤退,没有办法趁着这个机会冲入西域。到时候以海都的手段和本领,自然可以很快就稳定下来,并且重新召集军队、组织防御。再加上明军也不敢全力出手,在有所保留的情况下很难对海都部造成有如这一次这样的沉重打击,甚至使得海都只身逃跑。

    所以在北伐传来确定的消息之前,明军自星星峡出击是得不偿失。因为那意味着明军很有可能面对很难攻克的西域诸城。毕竟西域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大片土地,巍峨的雪山、荒凉的大漠,使得在西域之中行军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不要说作战了。

    这也是为什么星星峡一战拖了这么久的原因。

    现在星星峡一战已经结束,海都部近乎全军覆没,大明也就重新面对之前的那个问题,如果此时明军不进行追击的话,很有可能让海都在西域重新恢复元气,明军以后再想要向西域进攻可就没有这么容易了,而且这几个月的辛苦等待也有可能就此付之东流。

    所以在看到王进和高达的时候,梁炎午就猜测到了他们的来意。

    王进话音未落,梁炎午已经开口说道:“现在星星峡一战结束,大明在河西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所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够打通从河西前往西域的道路,现在这条道路已经在我们面前,我大明儿郎没有退缩的道理。”

    一边说着,梁炎午一边伸手向舆图上一指:“古往今来,向西域进攻,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在北面,一条是在南面,而汉唐时候的丝绸之路,也是走这两条路,北路走疏勒,唐朝时候设立的北庭都护府便是为了守护丝绸之路的北路,而南路便是走和田,也是大名鼎鼎的安西都护府所保护的道路,相比于北路,南路远离草原,靠近吐蕃一带,而且更加好走,所以当初唐军自玉门关和阳关而出,率先肃清南路,建立安西都护府,接着又成立北庭都护府,而在后来唐朝收缩兵力、势力衰微,先丢掉的也是北庭都护府。”

    顿了一下,梁炎午沉声说道:“所以某的意见是先打通南路,在向北路拓展,咱们在南路有吐蕃作为后盾,同时和田也是八剌的察合台汗国都城,现在也应该是海都躲避的地方,想要真的在西域站稳脚跟,必须要把海都驱赶出去!”

    “和田”王进喃喃说了一声,冲着梁炎午颔首示意,“不谋而合!”

    而高达脸上更是流露出难以掩饰的笑容,作为一个从前朝时期就一直是军中栋梁的老将,高达可以说经历了南宋最后风雨飘扬的时代,也经历了那个文官对于打仗的事情一窍不通,但是却能在武将之上颐气指使的时代,所以就算是大明的文武之间实际上已经平等,高达对于文官也没有多少好印象,一般都是客客气气的,但是并没有与之结交的意思。

    毕竟在他看来,这些文官离战争还是远一些为好,因为很多文官在战争面前表现出来的软弱以及他们纸上谈兵的水平,还是应该远离战争,以免在关键时候畏缩不前,拖后腿。

    但是今天梁炎午毫不犹豫下决定,而且给出自己清晰的分析思路,确实让高达吃了一惊,并且意识到自己现在应该重新审视大明的文官,至少应该重新审视梁炎午这个人了。

    都说叶应武用人为一绝,今日得见高达方才无比确信。梁炎午确实是一个合格的安抚,哪怕是几年之前他还只是临安落魄小吏。

    “某没有异议。”高达沉声说道,“事不宜迟,此战并不激烈,将士们稍事休整之后便可出发,否则本来就对于西域地势不熟悉,进军必然难以和海都部相比,再拖延时间的话,恐怕就给了海都恢复元气的机会。”

    梁炎午和王进都是颔首,三个人的目光同时落在舆图上。

    那些小部落的生死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大明现在着眼的,不再是它们。

    而是整个西域!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3656/ 第一时间欣赏倾宋最新章节! 作者:然籇所写的《倾宋》为转载作品,倾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倾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倾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倾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倾宋介绍:
当零丁洋上孤傲的人影只能被后人祭奠,当崖山海面十万军民蹈海成为民族的悲哀,一个名牌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学霸级富二代懵懵懂懂重返七百年前那东南天倾之时,煌煌炎宋、赫赫蒙元,华夏大地上最悲壮的一次文明碰撞从此改变原本的方向。赤旗飘扬神州万里、山河上下,不用等淮上布衣揭竿而起,自有我带领所有华夏儿女进行一场颠覆时代的逆袭。倾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倾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倾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