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盛唐不遗憾TXT下载盛唐不遗憾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盛唐不遗憾全文阅读

作者:朕御山河     盛唐不遗憾txt下载     盛唐不遗憾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灞桥风月酒楼的掌柜是一个身材略胖的中年人,长得倒是挺喜庆的,嘴角天然挂着笑容,这样的人,就算心情不是很好或者是很生气很愤怒,脸上都会始终保持着笑容,这简直就是天然做生意的料子。

    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要和气生财,而和气是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呢?自然是通过脸上的笑容了,一个满脸笑容的人,给人的感觉是非常和善的,会让人如沐春风,所以,服务行业的人,每天总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模样,因为只有每天笑容可掬的人,才会让客人满意,若是整天板着脸,就好像全天下的人都欠他似的,客人怎么会满意。

    当然,若是想要把生意做好,光靠笑容是万万不够的,还需要懂事儿才行,要会察言观色,要懂得什么客人绝对不能得罪,什么客人必须优先对待。

    这不,听说来了大官,掌柜担心下面的小子照顾不周,自己亲自跑来问候,也为了显示自己对贵客的重视,掌柜亲自接待,这还不足以说明重视么。

    而一进入包间,掌柜的就愣了,他显然两个都认识,还是个见多识广的人,而李安和李豫,显然不会认识酒店掌柜这个小人物。

    “小人见过广平王,李侍郎。”

    掌柜的先是行礼,然后立马指责小二,开口呵斥道:“你是怎么办事的,广平王和李侍郎都是贵客,怎么才这么几个菜,把最好的招牌全都端上来。”

    “哦,是。”

    小二赶紧下去了。

    李安忙道:“掌柜不必客气,这些已经不少了,对了,你怎么认得我们。”

    掌柜开口说道:“小人原本是永王府上的,在十王宅附近见过广平王和李侍郎,自然是认得的。”

    “哦,这么说来,这是永王的产业喽!”

    李安开口问道。

    掌柜连连点头到:“没错,没错,的确是永王的产业。”

    “皇叔最近挺活跃啊!到处置办产业,那个灞桥风月报社,也是皇叔办的产业吧!”

    李豫开口问道。

    掌柜点头道:“没错,这个也是的。”

    “皇叔这是缺钱吗?怎么到处置办产业。”

    李豫问道。

    “小人哪里会知道这些,不过,钱财自然是越多越好的,越多越好。”

    掌柜的笑着说道。

    钱多不咬手,这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道理,就算一个人再怎么有钱,也不会觉得自己的钱财很多的,总会觉得自己的钱财不够花,这才是最真实的,尤其是没有钱的人,更是会对金钱有极大的渴望,会觉得自己所拥有的钱实在是太少了。

    不过,李豫的身份,让他不这么想,他总觉得自己的皇叔在打什么鬼主意,或许这个长得其貌不扬的皇叔,对那个位子也有兴趣,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毕竟,身为皇族子孙,很容易对权势产生莫大的兴趣,想要坐上帝位的宝座,几乎是每一个皇子皇孙的梦想,李豫有这个心思,所以,他自然会觉得他的皇叔永王也有这个心思,若是这个永王安安分分的,他还不会怀疑,可这个永王居然又是开饭店又是开报社的,如此活跃不得不让人心生怀疑。

    要知道,报社会增加影响力,而酒楼生意好的话,可以为开店的人获得大量的资金,不论是名望还是财富,都是非常重要的。

    拥有名望的人,会得到更多的拥护者,而拥有财富则可以买通很多人,有钱能使鬼推磨说的就是金钱的巨大作用,而永远这一下子就同时部署了媒体和酒楼,这等于是要增加自己的话语权,同时也要获取一些财富,这么做是否怀有野心,似乎也不是一件难以判断的事情。

    对于一名想要做皇帝的人来说,是绝对不能允许别人也来争做皇位的,这会让自己产生非常强烈的危机感,哪怕这只是自己的猜测,也同样会产生相同的效果。

    此刻的李豫就是这样的心情,尽管皇位距离他还有很远很远,但这改变不了他想坐上那个位子的心思。

    没多久,又有几盘非常美味的好菜被端了上来,这些才是这个酒楼最正宗的拿手好菜,而且,还是酒楼赠送的,是不会收钱的。

    “广平王这是怎么了,看着有些心神不宁的。”

    李安见李豫深情不太对劲,开口问道。

    李豫忙笑道:“没什么,就是在想我的皇叔,这是怎么了,突然开了报社和酒楼,这是要干什么啊!”

    说完疑惑的看向李安。

    李安笑着说道:“那广平王觉得,永远要干什么啊!”

    “哎,我要是知道的话,就不会问了,皇叔小时候都是我父王照顾的,也没缺过啥,也不会缺钱的吧!怎么想起要挣钱了。”

    李豫疑惑的说道。

    李安开口猜测道:“广平王,既然永远与太子的关系如此要好,会不会是太子殿下的意思?”

    现在的历史走向已经完全乱套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李安已经无法确定了,也已经无法给出任何有效的预测了,毕竟,自从来到这里,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改变,谁也不知道大唐会走向何方。

    “哦,李侍郎说的有理,我还是要去问问父王才是。”

    李豫说道。

    李安阻止道:“还是算了吧!太子若是想让广平王知道,早就告诉了,既然广平王还不清楚,这就说明太子还不想让广平王知晓,或者这事儿与太子没关系,是永王缺钱了。”

    “缺钱了?皇叔会缺钱?”

    李豫自言自语的说道。

    不得不说,灞桥风月酒楼的饭菜质量还是很不错的,不论是凉菜还是热菜,还有招牌菜,做的都非常的地道,一点也不必宫里的御厨做的差,就算是李安亲自出手,也只能做到这个样子。

    当然,这些饭菜能做的这么好,与李安也是有很大关系的,有好多做菜的佐料,还有制作的方法,都是李安曾经泄露出去的秘籍,这才没多久,这些家伙全都学会了,而且,还能够根据自己学会的技艺进行改良,从而创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独特美味食品,因为只有创造出完全属于自己的美味佳肴,才能在餐饮业享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才能够真正的在餐饮界立足。

    “广平王,尝尝这道生煎包,很地道的味道,不吃肯定后悔。”

    李安一边吃一边说道。

    这个生煎包是牛肉馅的,里面大部分都是货真价实的牛肉,还有不多的鸡蛋液和各种调味的佐料,吃在嘴里是鲜嫩多汁的,吃起来别提有多舒服了。

    这种可口美食,一般都是作为早餐贩卖的,因为大早上时间不多,所以,只能简单的买点凑合吃了,另外,这道美食是后世的美食,在大唐这个时代是没有的,这是李安发明的美味,因为并没有进行保密,所以,很多人都知道做生煎包的配方了,慢慢的就成了京城接头的明星小吃了。

    另外,有些聪明的厨子,会在李安制作的生煎包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合理化的改进,比如,李安当初做的生煎包是猪肉的,他们便根据这个,尝试了牛肉,羊肉,狗肉等多个肉类品种。

    要说牛肉一直都是市场上稀缺的肉类品种,毕竟,耕牛是春耕的核心资产,牛是不能随便宰杀的,但此时的大唐拥有大量的耕地机器,耕牛的作用已经很有限了,在这种情况下,耕牛的保护律法自然也就跟着松动了,执行起来是越来越不严格了。

    另外,北方草原上的牛羊是很多的,这些来自北方草原的牛肉可以非常方便快捷的被运输到京城,从而让京城的牛肉一下子就多了起来,老百姓想要吃上牛肉,已经不是什么难事儿了,什么时候想吃就什么时候吃,价格也不是很贵,但肯定比猪肉,鸡肉贵的多。

    酒店小二刚开始准备的四荤四素,和后面的六个热菜之中是没有生煎包的,是掌柜的过来之后,临时加上去的特色小吃,同时还有十几道小吃和美味都被端了上来,不管李安与李豫能够吃得下多少,他们都要尽可能的多上菜,毕竟,这么大的大佬来吃饭,是给他们面子。

    “恩,味道不错,酥香软脆,里面还有汤汁,是个不错的美味。”

    李豫笑着称赞道。

    这种美味小吃,估计所有人吃过都会赞不绝口的,他是一种非常可口的小吃,在制作的时候倒是不难,只要不是傻子都能学得会。

    制作好的生煎包底部被煎成了金黄色,上半部撒了一些芝麻,香葱,闻起来香香的,咬一口满嘴汤汁,非常让人喜欢,上面面白,软而松,肉馅鲜嫩,内部有嫩汁,咀嚼的时候有芝麻及葱香味,这么好的美味,自然是刚出锅的时候最好吃了,若是冷了之后重新加热,味道就要逊色的多了。

    当然,很多蒸制的美味都有这个特点,那就是刚出锅的时候非常可口,一旦冷了之后,不论如何重新加热,味道就降低了一个档次,这是任何利害的大厨都解决不了的难题,堪称世界级的难题。

    这种小吃在后世的江南某地,被称为生煎馒头,有上百年的历史,经营这种风味小吃的店遍地都是,这皮香肉嫩的美味被老百姓追捧,每天一大早五六点刚开门,便是人满为患的场景,去的晚了的话,是肯定吃不到的。

    据说这种生煎馒头最初是在茶馆里出现的点心,是供喝茶的人,饿了的时候吃点填补的,后来,人们不喝茶的时候也想吃生煎,于是,很多小摊贩便顺应了人们的饮食需求,在街边推出了生煎孢子的铺子,让这种美味小吃成了街头小吃,而随着需求越来越旺盛,生煎包的个头也越来越大,由传统的一两四个,一步步变成了一两一个,生煎包皮大,馅也大,还包进了滚烫的鲜汤,技术不过关的人,不可能煎得滴汤不漏,同样,不会吃或者心急的人,一口咬下去,很容易被生煎里的汤烫着。

    “哈哈!这道美食叫生煎包,广平王可能还不知道,生煎包还是我发明的呢?现在大街小巷全都学会了,而且,似乎做的比我之前做的还要好,青出于蓝啊!哈哈!”

    李安得意的说道。

    这是在夸赞做生煎包的厨子,同时也是在夸自己,若不是自己发明了这个生煎包厨子再有能耐,也做不出这么好吃的美味佳肴,这不是自夸又是什么呢?

    “哦,这还是李侍郎发明的啊!怎么没做给我吃过?”

    李豫抱怨的说道。

    “我发明的美味太多了,广平王也吃过不少,总不能每一种都吃过吧!也太贪心了。”

    李安笑着说道。

    “这个生煎包是如何制作的,很难吗?”

    李豫问道。

    李安摇头道:“不难,当然不难了,非常的简单,若是广平王有兴趣的话,我可以把配方和制作的方法写在之上,让你拿回去给你府上的厨子,让他学着做。”

    李豫笑道:“那还是算了吧!有这时间,还不如让下人直接来这里买一些回去,这样岂不方便。”

    “哈哈!说的也是,直接让人来买就是了。”

    李安应道。

    “咦,这道清蒸王八里的蛋是怎么回事,怎么都是连着的呢?”

    李豫把筷子放入清蒸王八的锅里,夹出了一串王八蛋,好奇的说道。

    李安也看见了,笑着说道:“广平王,这肯定是这个小店的特色,为的是让客人便于夹起王八的蛋,若是单个的蛋,筷子不太好夹。”

    “恩,有道理,倒是挺会为客人考虑的,不过,这不是有勺子么,筷子不好夹,用勺子不就行了,何必费这么大劲,把这些王八蛋一个个的串起来,这要费多少事儿。”

    李豫摇头说道。

    在他看来,这种行为就是多此一举,明明有勺子这么好的办法,非要费事把王八的蛋串起来,想想都让人觉得很奇怪,可这就是这个酒店的特色菜,若是不费事把王八蛋串在一起,怎么能显示自己的特色呢?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一个人如何能让自己更容易的被别人记住,这自然离不开这个人所拥有的特色了,一个有特色的人,很容易被别人记住,而一个毫无特色的人,则很容易被人群淹没,别人也记不住他。

    比如后世著名的网红脸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当所有美女都长得一个模样的时候,是很容易让人审美疲劳的,如此,自然就会让人记不清了,所有人都能记住网红脸,可记住的都是同一张脸,张三和李四都长得一个模样,或者说区别很小的时候,又有谁能够记得住呢?

    人是如此,饭馆自然也是同样的道理,高档一些的饭馆,肯定都有乌龟蛋这道菜,大家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没啥稀罕的,可眼前这个店里,把乌龟蛋用绳子串起来,这就是很明显的特色,尽管还有更好的办法,可以用勺子,但用勺子就没特色了,只有用绳子串起来,这样才能更容易让人记住,以后客人肚子饿了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个酒楼,给朋友介绍的时候,也会说就是那个把王八蛋串在一起的酒馆,如此,更容易加深印象。

    作为一个酒楼,若是没有一道能让人记住的名菜,那么,在京城的繁华地带是很难立足的,而让人记住的前提就是这道菜也足够的有特色,味道极好是特色,选用的材料稀有更是特色,而耍点小聪明搞个串蛋,当然也算是特色了。

    总之,为了让自己酒楼的生意越来越好,掌柜的可谓是用尽了全力,把能想的办法都想了一遍,连串蛋都能想得出来。

    “李侍郎,这一共只有六串,一串是六个,总共三十六个,一人一半吧!”

    李豫笑着说道。

    这只是玩笑话,满桌子的美食,就算是十个人都吃不完,李安与李豫两个人是万万吃不完的,每一道菜都只能尝一尝味道,乌龟蛋也不是啥名贵的食材,在京城的各大酒楼里都有。

    不过,乌龟蛋的价格肯定是远远高于鸡蛋鹅蛋这些的,是富裕阶层独有的美味佳肴,另外,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认为吃乌龟肉和乌龟蛋可以延年益寿,是一种能让人长寿的养生美味,所以,贵族都很喜欢吃乌龟肉蛋。

    而因为乌龟的繁殖能力远不如鸡鸭鹅这些,所以,价格自然也会比较昂贵了,还有就是古代养殖鸡鸭鹅的老百姓很多,但养殖乌龟几乎没有,市面上的乌龟几乎全都是渔民在河沟里捕获的,属于天然捕获的食材,价格肯定比家养的贵。

    乌龟是一种长寿的动物,民间有千年王八万年龟的说法,由此可见乌龟的生命力有多强,对于十年以内的乌龟,价值相对来说不高,而对于百年以上的老龟,那价值就太大了,千年龟更是可遇而不可求,这种年龄很高的乌龟,在自然界里的数量很少,很好能够捕获,所以,一旦捕获这种乌龟,卖到酒楼之后,价格是非常高的,做成菜肴之后,价格就更贵了。

    但对于贵族来说,若是能吃上千年龟,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这种稀有的食材只怕皇宫都未必有货。

    李安与李豫眼前的乌龟,看着也就十几年左右,属于很普通的河龟,价格还算可以,平民吃不起,贵族可以尽情的吃。

    为了增加这一锅清蒸乌龟的分量,里面除了有三十六个乌龟蛋和乌龟本尊之外,还有一只小母鸡,被放在最下面,如此,这道菜就有分量了,小母鸡在吸收了乌龟的味道之后,也会变得比之前好吃很多的。

    乌龟汤看上去是乳白色的,但似乎有一点点偏黄,这是由于里面有油料的缘故,不过,不论是什么颜色的,一看就很可口,绝对是非常鲜美的美味。

    李安轻轻喝了一口,一股鲜美的味道里面就充满了口内,让人忍不住还想再喝一口。

    乌龟汤是清蒸乌龟这道菜,营养最为风雨的部分了,几乎所有的营养都在汤里面了,而且,还这么的鲜美,如何能拒绝的了。

    李豫喝了几口也是赞不绝口,尽管他也没少喝乌龟汤,但每一个家酒楼都有自己的特色,味道都是有细微差别的,谈不上谁做的最好,只是特色不同罢了。

    “你过来,说说这乌龟汤是怎么做的,怎么味道这么好。”

    李豫开口问道。

    小二连忙回答道:“也没啥难的就是将活乌龟砸破龟壳,再用小刀刮净壳内的肉,洗净五脏,去掉头尾,脚尖,胆,龟皮,剁成小块,加入切好的葱白,生姜,将猪油倒入锅内烧热,下葱姜煸炒,再放入龟肉用热油爆炒,加入盐巴,之后加入清水,一直煮道烂熟,然后还要加入一些秘制调料,之后就可以出锅了。”

    “秘制调料,哈哈!看来问题出在这里啊!既然是秘制,肯定不会说出去了。”

    李豫笑着说道,也不打算问这个秘制调料是什么。

    在古代的社会,很多手艺都是父子相传的,上辈拥有的谋生技艺,只会传给下辈人,并不会外传,从而保证自己的生意不至于被别人学去,从而极大的损害自己的利益,而一般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也不会逼迫别人交出自己祖传的技艺,否则,那就是欺人太甚了,就算是皇帝,一般也不会这么做,只要这有技艺的人肯效忠自己,为自己服务就足够了。

    小二干笑着点头,他只是个传菜的,知道的并不多,只不过去后厨看多了,所以,对于很多菜肴的制作方法都知道一些,只不过了解的不少太清楚,让他亲自下厨,他是万万做不好菜的。

    “这乌龟是长寿的东西,吃乌龟肉是大补啊!”

    李豫开口说道。

    李安点头道:“没错,乌龟肉的确是大补,不但如此,乌龟肉还能治疗很多疾病呢?滋补身体的作用更是不一般,与药材一起炖能治很多病,对于调节人的身体是大有好处的。”

    “哦,都能治什么病啊!”

    李豫也是无聊,开口问道。

    李安开口回答道:“广平王,这个可真是太多了,那我就捡重要的说几个吧!”

    对于乌龟的滋补和药用,李安知道的至少有几十条,随便说出十几条不是啥难事儿。

    比如,乌龟肉与土茯苓熬膏服用,可治疗湿疹梅疮毒。乌龟肉加入适量水煮烂,加入一些盐巴食用,可以治疗小儿遗尿。

    龟肉与小公鸡混合炖熟,可之劳老人尿多。龟板与龟壳烤焦存性,研细末,可治疗骨结核。乌**,焙干研末,用黄酒送服,可治疗脑震荡后遗症,头痛,头昏。

    龟板,骨碎补,党参,用水煎服,可治疗软骨病,小儿囟门不合。龟肉,核桃仁,杜仲同煮汤食用,可治疗神经衰弱,肾虚腰疼。龟肉,狗肉,加入清水炖烂,可治疗小儿遗尿。

    龟肉,百合,大枣,同煮汤食用,可治疗烦躁不安,心悸失眠。龟肉,胎盘煮汤食用,可改善阴虚潮热,盗汗,手足心热,气短,乏力等虚弱症状。

    玉米须龟肉汤具有养阴,利水,消肿,止渴的作用,适用于精神疲乏,糖尿病,口渴等症状。

    红烧龟肉不但美味,还有益阴补血作用,适用于低热,咳血,便血等症状。虫草金龟汤有滋阴补血的功能,适用于久病体虚,久咳咳血,肺虚燥咳,肺癌等症。

    沙参虫草龟肉汤,有滋阴养血,补肺益肾的作用,适用于肺结核吐血,咳嗽痰中带血,阴虚潮热,盗汗,肾虚遗精等症。

    龟肉猪肚汤具有补中益气,健脾胃,滋阴的作用,适用于胃以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龟血炖冰糖有养血通脉的作用,适用于腰脊陈旧性损伤,中风后遗半身不遂,肢体麻痹等症状。

    “好家伙,李侍郎知道的可真多,都能当郎中了,哈哈!”

    李豫笑着说道。

    李安自豪的说道:“何止如此,这才说了一小半,还有更多的呢?以前自己买乌龟的时候,总结了很多技巧,可惜现在都有下人去市场上买了,都用不上了。”

    李安所说的选择乌龟的技巧,是购买**乌龟的时候,通过看,摸,抓,比,查,试六个步骤,来确定一只乌龟是不是好乌龟,若是买到一个半死不活的,那就亏大了。

    看就是观察,仔细的观察,野外生态放养的乌龟,尾部皱褶腹夹两边是自然的青黄色,腹部为白色。颜色自然,层次分明。作假的乌龟,为到达到青黄色的目的,有的用颜料染色,将尾部皱褶腹夹染成很黄的,有的在饲料中添加色素,则整个乌龟变成黄色,当我们在选购乌龟时,一定要仔细检查乌龟颜色是否自然,层次分明,当然,这个时代家养的乌龟不多,基本上都是野生的,也看不出啥区别。

    摸就是动手,优质的乌龟,裙边肥厚、硬实。手指按压下无印痕,手指按下去有印痕,能迅速复原。如果乌龟复原缓慢甚至难以复原则可以判断为劣质乌龟。

    抓就是抓起来看看,优质的乌龟,野性足、活动能力强,在温暖的时候能很快翻过身来,天冷的时候仅会慢一点,劣质的乌龟则冬季很难自己翻身。即使在寒冷的冬天,将优质乌龟放入水中,它能迅速游动、逃跑,而劣质乌龟则反应迟钝。

    比就是比较,优质的乌龟,褪皮时需要**十度的热水烫才能褪皮,褪皮时可以大块甚至整块的皮褪下来。而劣质的乌龟,褪皮时的水温在七十度以上就可以了,褪下的皮的一片一片的仅指甲大小。褪皮时大块甚至整块褪下,这是劣质乌龟假冒不出来的,只有优质的乌龟才能做到。

    查就是检查,优质的乌龟肠子较细,肝不肿大,腹内油自然黄,不易散,腹部平坦。而劣质乌龟看上去臃肿、腹夹突出,肠粗、肝肿、腹内油多。

    试就是用手把乌龟仰翻过来平放在地,如能很快翻转过来,且逃跑迅速、行动灵活的为优等乌龟,如翻转缓慢、行动迟钝的为劣等乌龟。

    这些分辨的办法,都是李安在实践之中,一步步总结出来的,一般没有一定经历的人,是总结不出这些技巧的,而只要是经常买乌龟的人,慢慢的都能分得清楚,这便是熟能生巧。

    乌龟汤之中的小母鸡属于配菜,是为了增加这道菜的分量,以及改善一下乌龟汤的口味,所以,一般是不吃的,除非人很多,菜肴不够的时候,才会去吃乌龟汤里的小母鸡,毕竟,在贵族的眼中,乌龟是高档食材,而小母鸡是普通的食材,两者具有很大的区别。

    当然,到了后世社会,情况就相差不多了,因为有了完善的乌龟养殖技术,导致乌龟的售价持续走低,甚至最便宜的养殖肉龟,都与鸡肉持平了,吃鸡肉与吃龟肉代价几乎相同,如此,乌龟肉也就进入了千家万户,尤其是红白喜事的席地上,总是能见到乌龟的身影。

    而即便到了后世,野生乌龟的价格也是很贵的,甚至,根本就不能捕食,因为野生的乌龟,有很多都是朝廷保护动物,谁要是捕杀野生的乌龟,尤其是千年的稀有乌龟,那是肯定要坐牢的,后果不是一般的严重。

    乌龟肉如此大补,自然要多吃一些了,其余的各种美味也都尝了一下,味道都颇为不错,这个酒楼能在这个繁华地带开张,没有一点真本事是立足不了的。

    剑南烧酒的味道自然也很地道了,在京城的各大酒楼,剑南烧酒是必备的酒水,任何一家酒楼几乎都有,还有西北的葡萄酒,普及性也越来越高了,还有一些名贵的茶水同样普及,有些女士来就餐不愿意喝酒的,可以用茶水代替的。

    酒楼喝酒的人还是更多一些,一般很少有喝茶的,喜欢喝茶的都去茶馆了,另外,酒楼现在都有果汁了,也有一些含酒量极低的果汁,为的就是给不能喝酒的人准备的,只要里面有一滴酒,就能代表意思了。

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李安早就已经习惯吃七成饱了,这样对身体健康才是最为有利的,吃的太饱对身体并不好,而且,很容易导致人的身体变胖,成为一个让人讨厌的大胖子。

    要想保持身材,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必须要养成吃七成饱的习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很多人身材越来越胖,主要就是不能控制自己的食欲,看到什么好吃的都往自己的嘴里塞,一顿饭都能吃两三顿饭的量,这远远超过自己的身体所需,对身体的损害可想而知。

    不能控制自己的食欲,这反映了一个人意志力的薄弱,同时,似乎也能说明这个人的生活条件足够的好,若是穷的吃不上饭,也就不存在控制食欲的问题了,想吃也吃不起,当然,穷人也有一种情况会吃的很多,那就是在遇到免费饭食的时候,会吃的特别多,比如坐席的时候,就会拼命的吃,能吃多少就吃多少,还专检脂肪含量高的肉类往肚子里塞,就比如李安的传音学堂免费请家长们一顿的时候,大部分人都吃撑了。

    李安深谙养生之道,所以,是绝对不会撑着肚子吃的,吃个七成饱就会停下,李豫主要看心情,可能会吃的多一些,但肯定不会吃的太多,让自己连走路都困难。

    “这剑南烧酒就是地道,回味悠长啊!”

    李安喝了一点,开口说道。

    酒水喝的太多,对身体是一种很大的损害,不过,稍微喝一点,却是有保健作用的,所以,还是可以喝一点的,只要不超过一定的数量就没有问题。

    尤其是这个时代的酒水,就算是酒精含量最好的烧酒,其实也没有多高的度数,跟后世的烈酒比起来,那还差得远呢?所以,随便喝个几碗是没啥问题的,喝个十几碗也醉不了。

    李安与李豫各自喝了三五碗就不喝了,各色美味菜肴基本上都是动了一点,至少还剩下八成的量,再吃就撑了。

    吃饱喝足也不用急着走,稍微歇息一下,待肚子里的食物略微消化了之后,再走也不迟,虽然有饭后百步走之说,但也要先歇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去走九十九步,若是刚吃完就贸然散步,会导致身体不适的。

    一般的客人在吃饱之后,不会等待太长时间,稍微歇息一下就会离开的,毕竟,也要考虑照顾酒店的生意,一个人占用过长的时间,下面的客人就没法就餐了。

    但李安与李豫的身份不一样,自然不需要考虑这些,酒店掌柜的也不敢过来赶,甚至,还要时不时的送些点心上来,询问还有啥需要的没有,态度别提有多好了。

    李安吃饱喝足之后,在包间里来回走了几步,然后站在窗口往外看。

    刚才过来的时候,外面还是黄昏,过往行人的脸部都能看的清清楚楚,而此刻,窗外已经完全天黑了,大街上的路灯,还有对面店铺的霓虹灯全都亮起来了,让整个街道充满了繁华的气息。

    这一切自然有李安的功劳,但不全是李安的功劳,这些霓虹灯都是电灯,是李安发明的,亮度比之前的火光亮多了,根本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在这个发明出现之前,街道上的店铺只有少量的蜡烛灯笼,亮度和数量都远远不如此时的霓虹灯,繁荣的气息自然也是要大打折扣的。

    另外,这些开店的掌柜,为了争取更多的生意,会不断的加强自己店铺的霓虹灯,让自己的店铺看上去更加的明亮,更加的耀眼,从而形成了很大的攀比关系,也让这里夜晚的灯光变得越来越明亮,越来越耀眼。

    虽然灯光的强弱并不影响酒菜的品质,但平康坊的街道是贵人云集的地方,而有钱人会选择什么酒楼消费呢?自然是高档的酒楼,越高档越好,而一个酒店如何体现自己的高档和与众不同呢?

    这里面自然离不开豪华的装修了,这是最基础的一步,酒楼的外部和内部都要装修的很漂亮才行,让人一看就很有档次。

    但酒楼内外的装修好不好,要让别人看得见才是,大白天的时候,隔着老远就能看到一个酒楼豪华,可到了晚上,若是没有足够的灯光,酒楼的外表看上去就会显得黑漆漆的,内部没有足够的灯光,同样会显得黑乎乎的,所以,为了维持如白天一样的豪华外表,就必须加装足够数量的霓虹灯,从而把酒楼的内外照射的与白天的时候一样美妙,尤其是外部的照明最重要,这样可以让客人大老远的就能看到自己的酒楼。

    毕竟,人们首先看到的就是最亮的那个,就比如晴天的夜空,我们首先看到的肯定是明亮的月球,然后才是最亮的几个星星,最后才会注意哪些不太亮的星星,对于酒楼也是一样的,最先看到的肯定是最亮的那个。

    而每个酒楼都希望自己能被更多的贵客关注,所以,会不惜余力的加强自身的霓虹灯数量,让自己的酒楼成为最耀眼的那个,这也就形成了很严重的攀比,而这些攀比早就了平康坊街道的明亮夜景,让很多来到这里的人,非常的满意。

    要知道,白天的阳光虽然明媚,但任何街道都是明媚的,并没有任何的区别,甚至,野外的空地上会更加的明媚,而到了晚上,大部分的地区都是黑漆漆的,只有城池会有光亮,而平康坊这里几乎是最亮的,这感觉就非常不一样了,会让人有一种自己走到最繁华地带的感觉,而且,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人在夜晚有灯光的街道上,会显得非常的快乐,都让人怀疑,人类到底是昼行动物还是夜行动物了。

    “这才几天啊!平康坊的街道又变亮了,再这么攀比下去,以后这里只怕就成了白天了,再也没有黑夜了。”

    李安看着外面街道上的明亮灯光,突然开口说道。

    “这还不是李侍郎的功劳,现在大唐新建的一个很大的发电站已经完工了,就在平康坊的西北角,所能提供的电,足够平康坊的酒楼店铺挥霍的了,反正他们有的是钱,只管花就是了。”

    李豫开口说道。

    “都快亮如白昼了,平康坊就是不一样啊!”

    李安笑了笑,开口说道。

    其实,像这种纯粹的酒楼,生意并不是最好的,更好的生意自然那种喜欢挂红灯和粉等的青楼了,哪里的生意比酒楼还要好,只不过,李豫家有娇妻美妾,没有那个心思,也担心被人发现影响自己的皇长孙地位,所以,并没有选择那些美人如云的青楼,而选择了这个纯粹的酒楼。

    “广平王觉得,平康坊的繁荣,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吗?”

    李安突然问道。

    李豫笑着说道:“自然是因为这里有最好的青楼和酒楼,距离皇城也比较近,周围的衙门机关也比较多,距离东市西市都不远,还有……”

    一口气说了一大堆,基本上都是对的,平康坊之所以在京城异乎寻常的繁荣,就是因为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好,具有其余各坊所替代不了的先天优势,是地理位置早就了它的繁荣。

    就好比后世的某些小国,本来也没啥资源,人口也不多,但就是因为处在交通要道上,所以,发展的极为迅速,很快就成了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了,若是没有这个交通优势,是无论如何也发展不起来的。

    当然,平康坊的地理位置优势,是所有人都清楚的,而李安想问的并不是这个,他看着街道上零星分布的摊贩,和一些在摊贩上买东西的过路行人,心里有了一种别样的感觉。

    平康坊街道的两边都是豪华酒楼,还有高级青楼,街道也不是太宽,但在街道上却零星的存在不少小摊小贩,有移动行走卖糖葫芦的,有固定位置贩卖混沌的,也有拉着小推车贩卖烤红薯的,这个还是新兴职业,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而且,很快就流行开了,在红薯没有抵达大唐之前,自然是没有这样小贩的。

    这些小摊小贩的存在,是进一步繁荣平康坊街道所必须的,有这些小摊贩的存在,平康坊的街道才能显得更加的繁荣,否则,若是没有这些小摊贩的存在,路上的普通行人肯定不会来这条街道上闲逛,如此,街道上就只剩下偶尔通过的豪车了,这样会显得很冷清的。

    毕竟,街道上没有卖小吃的小贩,普通老百姓没有逛的必要,也就不过来了,至于贵人,一般都是坐车来酒楼的,更不会闲着没事跑到啥也没有的大街上闲逛,这样一来,街道虽然更加的整齐,但人气却没有了,这样对于繁荣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贵人在酒楼吃饱喝足之后,出了门发现有卖糖葫芦,烤红薯的,很有可能会买上几个给自己的司机,或者拿几个回去安慰自己家里的小孩子,还有在酒楼包间吃喝的时候,随便往窗户一看,满大街的行人,而且,大部分都是不如自己的普通人,这种心里的优越感马上就上来了,那感觉当然是杠杆的了。

    可一旦这些小贩和普通行人都离开了,街道的气氛马上就不热闹了,就没有那种繁荣的感觉了。

    这个在后世的城市改造前后,能很明显的感受到,在城市改造之前,街道的宽度比较的狭窄,狭窄的街道两侧满是店铺,街道中间还能再摆两排地摊,另外还有走街串巷的移动小贩,再加上大量的行人,这感觉那是相当的拥挤,每次去街道都需要挤着走,最热闹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寸步难行的情况,逛一次街足足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尤其是小孩子,一边走一边要买零食,被拒绝之后大声的哭喊,大人的呵斥声,打铁桶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小贩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别提有多热闹了。

    总之,不论是什么时候去街道,总是一片繁荣的景象,人挨人的感觉真的非常让人怀念。

    可这样的场景后来就再也见不到了,随着城市规范化建设,这样的老街道进行了拓宽改造,甚至完全拆了重建,街道的宽度扩张了至少两倍,环境更加的优雅,道路两旁的店铺也更加的齐整。

    按说条件更好了之后,繁荣应该继续才对,可现实情况却是完全相反的,道路是更宽了,但管理者不允许小贩在街道上摆摊,只能花钱租街道两侧的店铺,这要花不少钱的,很多小贩本身贩卖的商品就很廉价,几乎没有多少利润,是绝对负担不起这些高昂房租的,如此就只能选择离开,那些租得起店铺的商人,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必须要提高价格贩卖商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在赶客。

    街道更宽了,街道中间不允许摆摊,小贩减少了,商铺的价格更高了,如此一来,前来逛街的老百姓自然就会急剧减少了,再加上宽阔街道的映射,给人的感觉就是空空荡荡的,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这与之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街道的繁荣感一下子就没有了。

    李安前世小时候,最喜欢与家人逛改造之前的街道了,人多热闹不说,还有很多移动小贩,买个烤红薯,吃个糖葫芦别提有多高兴了,大人们也可以买到很多实用廉价的小商品,尤其是手中打造的农具,价格都很亲民。

    而改造之后,李安印象中去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因为改造之后的街道,不但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了,卖廉价小商品的小贩也离开了,街道两侧的店铺,一多半都是卖衣服卖鞋子的,卖零食的价格也很贵,实在很难让人产生购买的想法,久而久之自然也就没有人愿意去逛街了。

    而眼前的平康坊街道,就非常的繁荣了,街道上来来往往的普通百姓和卖小商品的小贩,构成了这个街道繁荣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平康坊这里的繁荣,充分证明了一点,那就是一个城市的繁荣,靠的绝不仅仅是富裕阶层,普通老百姓的贡献同样不可或缺,若是没有普通老百姓的加入,任何繁华街道都会瞬间变得门可罗雀。

    这似乎也能反映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贫富差距严重的帝国,真正富裕的贵族只是少数,也就是能够进入平康坊两侧店铺消费的都是少数人,而若要充实整个街道,让街道行人来往熙熙攘攘,这就离不开普通的老百姓了,而街道能够吸引普通老百姓的,无疑就是在街边摆小摊的小贩了。

    当然,若是这些在街道上摆小贩的小贩过多的话,会造成交通的严重拥堵,甚至是寸步难行,如此,富裕阶层想坐车过来享受都难以做到,在这种情况下,自然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让街道维持一定数量的小贩,这样,既能够让街道熙熙攘攘,同时,也不会出现太严重的拥挤状况,拥挤度如何把握,这个自然有相关的衙门负责。

    比如,平康坊街道上,有很多小贩是禁止进入的,比如卖农具,卖种子,卖家具的都不行,而卖糖葫芦,卖烤红薯,卖混沌生煎这些小吃,还有各种小饰品脂粉之类的就可以摆摊,数量方面会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每一个小贩每天都在固定的位置,摊位错路有致,再加上行人的衬托,让整个街道看上去既满足了热闹,同时,也不会拥挤的难以通车。

    有钱的贵人过来享受,基本都是上酒楼青楼里潇洒,尤其是坐在二楼三楼的窗口,一边品尝美味谈天说地,一边欣赏外面的熙熙攘攘人群,而普通人过来,一是为了感受这里的繁华气息,顺便,也能买点小吃尝尝,还能买点小饰品,胭脂水粉啥的,这无疑是非常让人快乐的事情。

    三层楼并不高,窗口距离地面最多也就七八米的样子,所以,临近街道上行人和小贩谈话的内容都是能够听得见的,谈话稍微大点声都能听得很清楚。

    这不,一名不足两岁的孩童,一只手指着前方的糖葫芦,然后嘤嘤的哭泣,这哭声听得非常清楚,而孩子哭泣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就是想吃糖葫芦了,只要抱着他的大人把糖葫芦买了,这个孩子就不会继续哭了。

    不过,大人并没有答应孩子,而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自然哭的更凶了,哇哇的大哭,无休止的大哭,并很快引起了路人的不时回头围观。

    路人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嘴角挂着笑意,觉得很开心,或许是觉得孩子都是这个样子,看到好吃的不给买就闹,引起了自己的共鸣,自己的孩子曾经也是这个样子的。

    也有的路人表情木然,看不出在想什么,或许已经看多了这种场景,比较的麻木罢了,当然,也有一些眉头微蹙的路人,或许是觉得这个家长太不近人情了,一串糖葫芦都舍不得买。

    还有路过的孩童,一边舔着手里的糖葫芦,一边怔怔的看着哭泣的同龄孩子,或许心里还有一丝小小得意,他们的家长已经给他买了糖葫芦了。

    这种情况下,被围观的家长,自然不会觉得很舒坦了,拿起手掌便在小娃娃的屁股上一连打了很多下,打的小娃娃哇哇直叫,哭的更伤心了。

    “哈哈哈!”

    小娃娃被打的哇哇叫,周围的人却笑了,这可不是幸灾乐祸,而是看的太多了,觉得小孩子挺可爱的,孩子的哭声并不难听,听着让人快乐,甚至,有些人就喜欢听婴孩的哭泣声,这种快乐是建立在孩子痛苦的基础上的,是不太好,可也无伤大雅,毕竟,孩子的哭泣来的太容易了,甚至,只是因为家长没给买糖葫芦就哭泣,这种委屈能大到哪里去,只会让人觉得可爱,一笑置之。

    “哈哈哈!还是孩子好啊!想哭就哭,委屈了就哭,一点也不用掩饰。”

    李安笑着说道。

    这算是孩子的特权了,成年人想要哭泣的话,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否则,无缘无故的哭泣,是会被人嘲笑的,自古华夏就有一句话,说的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甚至,遇到了伤心的事情,也不能轻易哭泣,要尽可能的忍着,似乎只有忍着不哭,才符合一个大男人的特质,才是一个铁血汉子,才值得众人敬佩。

    受伤了不能哭,就算断胳膊断腿也要咬牙坚持,坚持,再坚持,若是地位高的话,就更加不能随便哭泣了,就比如现在的李安,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能轻易哭泣,否则,那就太丢人了。

    但有的时候又必须要哭,就算没有眼泪,也要想办法让自己有眼泪,比如至亲去世,皇帝驾崩,都是必须要哭泣的,至少也要挤出几滴眼泪。

    古代对忠孝是非常看重的,不忠不孝是会被世人唾弃的,忠指的自然是皇帝,而孝指的就是长辈亲人了,所以,当皇帝和亲人长辈过世的时候,是可以哭泣的,除了这些少数情况之外,平常的时候是不能哭泣的。

    李豫点头道:“说的是啊!孩子就是孩子,不给买点心就哭闹,活得自由自在,看这个小子,哭成什么样了,满脸都是泪啊!哈哈哈!”

    “可人总是要长大的,像这个能胡闹,自由自在的年纪也就几年而已,稍微大些就要受罪喽!”

    李安若有所思的说道。

    其实,在大唐,孩子还算不上受罪,比后世的孩子要幸福多了,竞争的压力也不大,富贵人家的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会入学读书,而穷人家的孩子到了同样的年纪,就会帮忙料理家务,都不会很自在,而现在,随着李安强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穷人家的孩子与富贵人家的孩子一样了,到了一定的年纪都要入学,都要去学习文化知识,再也不能自由自在的玩耍了。

    后世的情况也是一样,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要入学,但竞争的压力远远高于大唐这个时代,因为那个时代的所有人都是公平竞争的,所以,竞争自然是极为激烈的,很多孩童的家长为了将来自己的孩子能够超越别人家的孩子,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从很小的时候,就让他们刻苦学习,这种刻苦学习的程度堪称残忍,一个只有几岁的孩童,每天早上天刚亮就要去上学,晚上天黑放学之后,还要去补习班继续学习一两个时辰,回到家之后,天色都已经很晚了,洗洗刷刷就该睡觉了,然后第二天继续如此,周末休息?这只不过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周末是有的,而且,还是整整两天,但孩子们为了不输给别人,也是要补课的,甚至是全天补课,紧张的要命。

    也就是说,后世的孩童,从几岁开始,就已经进入了非常严重的竞争环境之中,学习的知识难度越来越大,内容也越来越多,压力自然也是与日俱增,甚至,让很多孩子早早的就得了近视,甚至,在几岁的孩子之中,都产生了部分厌倦人生的现象,觉得人生毫无眷恋。

    当一个几岁的孩子发出,别生弟弟妹妹了,就让我一个人在这世间受罪吧!这种感叹岂不让人震惊,而后世发出类似感叹的几岁孩子是很多的。

    朝廷自然也看到了这种现象,所以,也出台了很多措施,要给孩子们减负,学校的课程更少了,周末也如期放假,可是这种措施根本就没有效果,因为将来还是要考试的,若是不努力通过课外补课的方式把知识学的更加的牢固,将来考试的时候,很有可能会被淘汰掉,如此,人生的命运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朝廷虽然提出了减负,让孩子们更轻松的成长,但将来上更好学校,还是需要考试的,所以,家长们仍旧不敢掉以轻心,就算朝廷提出减负,但家长并不敢让自己的孩子真的减负,反而会更变本加厉的增加自己孩子学习的时间,以期自己的孩子将来能考取更好的学校,能够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当所有家长都拼了老命培养自己孩子的时候,竞争的白热化便开始了,学习的压力有多大,关键取决于有多少人参与残酷的竞争,十个人竞争一个位置,与一千人竞争一个位置,这种竞争的压力是有很明显区别的,当有太多的人都要竞争同样的位置,并愿意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那么,这份竞争的压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竞争究竟有多激烈,李安是深有体会的,在他小的时候,能考九十多分,就已经是班级前几名了,是很了不起的存在了,而到了十几年之后,一个班级的小学生,甚至会出现一大半的双百,也就是说,有一多半的学生都考了满分,这份压力可想而知。

    而到了考取学校的时候,为了拉开差距,考试的题目必然要增加难度,而若是不进行非常刻苦努力的学习,又如何能够在难度极大的考试中获胜呢?所以,减负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除非有的孩子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就不是学习的料子,将来去搬砖就行了,能不能学的好无所谓,这样在减负的大背景下,这个孩子就能比较快乐的学习了,童年将会无比的快乐。

    不过,这是以牺牲孩子将来的生活为代价的,搬砖那可是非常辛苦的,而且,以后都用机器搬砖的话,人力搬砖的工匠是会被淘汰了,如此一来,这些没有学好的孩子,只怕就要失业了,将来的人生道路肯定不会很顺利,甚至一眼就能看到这个孩子的未来。

    大唐这个时代还好,各行业都还没有精细化,机会可谓遍地都是,一个孩子不论文化成绩学的如何,都没有太大的关系,将来是不会没有饭碗的,最多也就是继续处于底层罢了,无法晋升到富裕阶层而已。

    所以,李安觉得,大唐这个时代的孩子还是挺幸运的,他们还没有赶上竞争白热化的社会,就算在家种地,也能很好的活一辈子,也能娶上媳妇,不用担心娶不起老婆而单身一辈子。

    而后世的老百姓,在农村种地倒也是可以的,但种地根本就不挣钱,更不可能靠种地去城市里买到一处房产,而城市里没有房产,是很难娶到媳妇的,只能被迫打一辈子光棍,这样的日子肯定是绝大多数人都不想拥有的,而很多人就是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挺无奈的。

    李豫似乎听懂了李安的话,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外面的行人络绎不绝,还有一些卖糖葫芦的小贩,也在人群中来回的走着,一边走一边吆喝着糖葫芦,声调很有特色,让人根本就听不出喊的是什么,但听习惯了之后,就会知道是卖糖葫芦的,之所以走着贩卖,也许移动贩卖能够取得更好的销量吧!李安没有亲身试验过,所以,也是没有发言权的。

    卖生煎,混沌的小摊,生意非常的不错,不停的有顾客光顾,有坐在小桌子旁吃的,也有打包带走的,而很多从酒楼走出的贵人,也会让仆人去打包几份带走。

    生煎只需要一小块油纸就可以包装了,非常的方便,而混沌这种小吃,却需要用陶碗装,所以,打包的成本是比较高的,贵人打包自然不用在乎成本,而普通的行人,若是要打包带走的话,都是自带大碗的,就犹如后世出门打豆浆,很多时候都是拿着茶瓶去打的,直到后来坚固塑料袋普及了之后,才改用塑料袋,不过,这样真的非常不环保,朝廷并不提倡这种方式,只是老百姓为了方便,才采取这种错误方式的。

    要说这些小贩的存在,会不会影响路边酒楼的生意呢?这个自然是没有太大影响的,因为平康坊的酒楼都是高档的顶级酒楼,普通的老百姓是消费不起的,没有卖小吃的小贩,这些普通百姓就不会来了,只会减弱街道的人气。

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街道上贩卖小吃和小商品的小贩,与街道两边豪华酒楼的掌柜之间,并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他们对彼此的生意都能起到很大的照顾,是互补型的亲密关系。

    就好比非洲大草原上的斑马和角马,他们总是一起迁徙一起吃草,但这两个族群之间并不会产生矛盾,也不存在竞争关系,因为它们吃的是不同品种的青草,并不会抢夺对方的食物资源,所以,毫无竞争性,而他们紧紧的团结在一起,可以更好的应对食肉动物的威胁,可以互相警惕,从而提高彼此的生存几率。

    斑马和角马吃不同的青草,警惕相同的捕食动物,这让它们能够结合成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而平康坊街道上的小贩与酒楼的掌柜,所面对的同样是不同档次的客户群,他们结合在一起,能够把两种客户群都一起吸引过来,如此,不论酒店内,还是外面的街道上都是熙熙攘攘的,这样才有繁华的气息,才能始终维持这份财气。

    若是这种关系被破坏了,那么,财气也就被冲走了,后世的街道改造,就是因为把街道拓宽,把摆摊的小贩逼入店铺和赶走,从而造成财气被吹走,街道再也不像之前那么繁华,生意似乎也不那么好做了,都没有客人经过,生意又如何能够好得起来。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老旧街道被改造成规范化的新街道,这导致了所有街道的财气都被冲的七七八八了,然后,一个诺达的城市,繁华区在什么地方,市中心在什么地方,都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了,似乎也找不到真正繁华的商业区,所有商业区的人群都不太多,行人都是稀稀落落的,除非遇到有重大活动的时候,人群才会一下子多起来,平常的情况都差不多。

    眼下的大唐长安城,显然不是这种情况,至少,东西市和平康坊就是非常热闹的繁华区,别处也有几个发展不错的区域,就连城外都有很多繁华的市场了,当然,都是低端和大宗商品的交易市场,精致和奢侈品的市场,一直都在京城的城墙内,主要集中在东西市和平康坊这些地方,毕竟,这里的富人群体更多一些,而京城外面主要是贫民集聚的贫民窟更多一些,商品的档次自然不同了,毕竟,不同人群的需求是不同的,商人只有瞄准相应的受众,才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大唐长安城的商业区的布局,总体上看还是比较合理的,有一部分是早就规划好了的,也有一部分是自己形成的,比如东西市都是朝廷规划的大市场,而平康坊和城外的大量商业集聚区,都是自发形成的,更具备合理性。

    大唐的繁荣离不开这些星罗棋布的商业区,就犹如离不开大量存在的工坊一样,这些都是繁荣所必须的,工坊可以提供各种产品,而商业区可以对商品进行交换,光生产产品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足够可靠的交换手段,这是商业区存在的意义。

    “哈哈!顺手牵羊,这一招好啊!”

    李豫看到一名两岁的孩子,突然伸出小手,把经过自己身边的糖葫芦拔了一串下来,然后,直接就塞入了自己的嘴里,这一连串的动作几位熟练,直到糖葫芦塞到嘴里,孩子的父亲都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毕竟,孩子是抱在怀里,背对着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根本看不到身后发生的事情,可卖糖葫芦的小贩却是能够发现的,有人拔出自己的糖葫芦,这要是都发现不了,那岂不是白混了。

    李安也看到了,笑着说道:“看着吧!又要有一场小热闹了。”

    只见这名小贩表情急躁的拉住了抱着孩子的妇人,大概是要妇人付钱。

    而妇人并不了解发生了什么,回头就是一句臭骂,因为声音不够清楚,李安也不知道骂的是什么话,但肯定是骂人的话。

    “无知村妇,骂谁呢?糖葫芦,快给糖葫芦钱,一串五文钱。”

    小贩也不废话,直接要钱。

    “没钱,糖葫芦还你。”

    妇人看到了孩子手中的糖葫芦,生气的从孩子的嘴里把糖葫芦给夺了下来,然后硬是叉到了糖葫芦的草架上。

    “哇哇哇……”

    小娃儿立即大声的哭泣了起来,也许是做母亲的太生气了,动作有些粗鲁,弄疼了这个孩子,也许是孩子很想吃这个糖葫芦,总之,被从嘴中夺走糖葫芦的那一刻,小娃儿就大哭了起来。

    好好的一串糖葫芦被小娃儿吃掉了一个球,第二个球也被咬烂了,如此,哪里还能卖得出去,卖糖葫芦的小贩自然不会愿意,不过,还没等他发作,小娃儿的母亲先发作了,对着自己孩子的屁股就是一顿打,这一顿打的老凶了,比之前那位打孩子的大人要严重的多,把小娃儿打的哇哇大叫,比之前哭的声音大多了,也引起了更多人的侧目,交通状况都为止一堵。

    如此一来,小贩倒是不好说什么了,只能非常无奈的愣在原地,看着这妇人表演,最后受不了了,赶紧把那个已经卖不出去的糖葫芦塞到了小娃儿的受伤,然后,啥也不说,转身就走,留下了一个潇洒的身影。

    小娃儿拿到糖葫芦的那一刻,马上就不哭了,孩子的母亲也不继续打了,抱着自己的孩子,赶紧离开了,然后,围观的人群一拥而散,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仿佛从来就没发生过任何事情。

    这一个小小的突发意外,让李安颇为感叹,这就是底层人们的生活现状,有时候,就为了一串只值五文钱的糖葫芦,就能引起一段风波,一个孩子的母亲,为了能省下五文钱,居然把自己的孩子暴打了一顿,难道自己孩子的一顿暴打只值五文钱,就为了省下那五文钱,居然要暴打自己的孩子。

    当然,这只是李安不成熟的理解,也许在那个母亲的眼里,自己的孩子不能太娇惯,家里的收入不高,若是这一次孩子偷拿了一个糖葫芦,花五文钱搞定,那下次孩子会不会毫无预兆的去拿不属于自己的更贵的物品,五十文,五百文,甚至更多的东西,一旦这种习惯养成了,也许就改不掉了,到时候,这个孩子长大了,会不会成为一个小偷,一个只会偷窃别人财产的社会残渣。

    若是本着教育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那么,这个母亲略惩自己的孩子是没啥不好的,可自己的孩子,把别人的糖葫芦给搞坏了,若不进行赔偿的话,会给自己的孩子造成很不好的表率,日后,自己的孩子或许也会变成这样的人,如此,岂能是好事儿。

    也许是这个家庭太穷了,至少是心里太穷了,所以,为了省掉这五文钱,宁愿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树立不好的形象,不过,话说回来,一个两岁的孩子也记不住什么,两岁的孩子还没到记事的年纪。

    不过,就以这种家长的素质,孩子长大了一些,估计也是这种表现,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改观,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也许是遗传,也许是被生活所迫,因为在金钱极度缺乏的情况下,一个人很容易形成这种爱占想小便宜的性格,甚至能够因为区区一文钱而拼了性命。

    妇人抱着孩子越走越远了,而李安却陷入了思考之中,这种爱占小便宜的毛病,几乎是华夏民族的特色了,当然,其它民族也有这种特点,但华夏一族最为显著。

    古代经济落后的情况下如此,到了经济发达的时代,也同样是这个样子,有好多爱占小便宜的人,数量之多让人咋舌。

    比如一个地方若是运货的车辆翻车了,货物散落了一地,那么,周围的一大群人,就会冲上去抢夺散落的货物,根本不在乎别人已经很惨了的事实,好像只要是散落的货物就是无主的一样,这便是贪便宜的心里在作祟。

    还有就是某个店铺要卖特价商品,一折出售货物,甚至,只要客人肯来就送一斤鸡蛋,那么,平常门可罗雀的店铺马上就会人满为患,爱占便宜的人马上就会把店铺被围的水泄不通,都等着占这些小便宜。

    当然,爱占小便宜并不是什么好习惯,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坏习惯,就算每天都占小便宜也得不到多少利益,有时看似好像是占了些便宜,实际上却很有可能会吃大亏。

    因为有些可恶的骗子,已经摸透了广大老百姓爱占便宜的心里,所以,就会利用普通老百姓的这一心里,对老百姓进行欺骗,比如,许诺高额回报,让老百姓把钱拿出来投资,而当老百姓真的被眼前的这点小利益所吸引并拿出钱财的时候,骗子就成功了,他们仅仅利用了老百姓爱占小便宜的心里,就可以为自己捞取巨大的利益,而有些老百姓会被骗的倾家荡产,甚至被逼自杀的都不在少数,尤此可见这些便宜的可恶,可换个角度去想,若是这些老百姓不贪图小便宜,不就不会吃亏了么,可面对高额的回报,又有谁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只怕没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吧!

    普通老百姓爱占小便宜,骗子就抛出一些诱饵,满足普通老百姓的需求,然后,收割普通老百姓辛辛苦苦攒的所有积蓄,让老百姓一无所有,普通老百姓终其一生所占的小便宜加在一起,估计都比不了一次上当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所以,爱占小便宜的坏习惯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这不但有损自己的人品,同时,也会大大增加自己上当受骗的几率。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难免被欺骗的,任何人都会有被欺骗的经历,几乎任何人都躲不过,而越是爱占小便宜的人,上当的几率就越大,所以,为了自己的更大利益,还是不占小便宜的好。

    随着妇人消失在视线之中,李安的思绪也回来了,现在是解决京城住房问题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多做准备才是,这一次千万不能再功亏一篑了,若是再没有效果,李安就太郁闷了,甚至,不得不建议推行可怕的房产税,而且,是变态的多余房产重税标准,是任何人囤房人都承担不起的税率,这有别于后世文明国度的房产税,因为那些房产税都是全民拥有的税种,税率不是很高,再加上可以出租,而租金是高于税收的,出租之后还能有不少的剩余,如此,很多囤房几万套的富人,不但不会倾家荡产,反而会得到一笔不菲的持续性收入,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富裕,成为躺着挣钱的大土豪。

    躺着挣钱,这实在是太理想了,几乎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生活,没有人不喜欢这样的惬意生活,而后世就有这样的包租公包租婆,而此刻的大唐长安城,同样也有这样的包租贵族,只不过,后世的某些国都,人们的收入水平比较高,不需要拿出太多的钱就能够租到不错的房子,而大唐此时的京城现状,就是普通工匠的收入不足以轻松的支付房租,同时,京城的房价也太贵了,若是租金太便宜的话,一百年也收不回买房的成本,所以,这就陷入了两难,租的稍贵老百姓受不了,稍便宜的话,一百年也收不回成本,现实就是这么的无奈,让人无可奈何,却又不得不努力忍受,而李安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出了工坊强制提供居住场所,并搞了一些可移动的临时房子,同时,也在催促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解决京城的住房紧张状况,还老百姓一个安定幸福的生活环境,李安相信只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够解决京城的住房紧张状况,不会让京城的普通老百姓,一直生活在缺乏房屋的环境之中的,李安有这个信心,也有足够的决心。

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京城早就已经是不夜城了,所以,越是天晚的时候,街道上的人就越多,有好多人就喜欢过这种夜生活,就喜欢在夜间活动,只有在夜间霓虹灯的灯光下,他们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才能感受到自己还活着。

    这也许就是醉生梦死吧!不过,他们显然很喜欢这种醉生梦死的感觉,人活着不就是为了快乐么,若是活的不快乐了,那活着还有啥意思,至少,有很多废人都是这么想的。

    而一些聪明人,也正是利用了很多人的这一特点,所以,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这些人的要求,进而为自己谋取巨大的利益。

    之前白天营运的酒楼店铺,有很多都改成夜间营业,或者更厉害的十二时辰不间断营业,为的就是迎合更多夜生活的人,各种晚报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比如,京城晚报就是晚上发行的,购买的人自然只能在晚间和夜间浏览了,还有像灞桥风月这些小报刊,有好多都是晚报,当然,若是头天晚上卖不完的话,第二天一早也能接着卖。

    而晚报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将当天发生的重要事情全部记录下来,这样白天没时间了解一些事情的人,就可以用晚上的时间了解这些信息了。

    灞桥风月这些小报,其实只有一小部分是新闻,更多的内容都是诗歌和故事,尤其是连载的小故事,这些才是最吸引人的,如此,不论想看新闻的人,还是想看故事的人,都会对此大感兴趣,反正一份报纸也不是很贵,随手就买了。

    所以,一到晚上就是这些小报大肆发行的时候,报刊的发行有很多种方式,比如可以运输到固定的卖报点,由卖报点的人负责贩卖,还可以卖给一些以此为生的小贩,由这些小贩卖给每一个人,而小贩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利润,从而支撑自己的生活。

    这不,站在窗口的李安和李豫,就看到了几个抱着报纸的人,在走向灞桥风月的大门,其中一人顺利的进去了,而且其余几个人则只能在门口叫唤。

    很显然,顺利进入酒店的这个人,一定就是灞桥风月报刊的人,而且其余没能进入的小贩,都是别的报刊的人,这样也是为了提高自家报刊的销量,也算是一种营销策略,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进入的小贩显然是灞桥风月的小贩,刚刚进入就在大厅内叫卖了起来。

    “卖报,卖报,朝廷下决心解决京城住房问题,卖报,卖报。”

    小贩打算的在一楼的大厅内叫卖,并很快得到了很多人的回应,一些刚来或者正在吃的客人,都招收要买一份,还有吃好了准备离开的人,也顺便买了一份带走。

    小贩的叫卖声很大,二楼和三楼的人都能听得见,所以,很快,上面也有人大喊,让小贩赶紧上去卖,还好是自家的报纸,所以,负责端菜的小二,也会帮忙把报纸送上去,从而减少客人等待的时间,一群小二在送菜的时候,顺便送报纸,这样就极大的节约了时间,至于收费,其实都是无关紧要的,一份报纸值不了几个钱,客人吃饭的利润买一百份都足够了,所以,自然不用太在意了。

    李安与李豫并没有要报纸,不过,一名店里的小二,还是将两份完好的灞桥风月报纸给送了过来,解释一下,轻轻放在桌子上,然后就退下了。

    李安轻轻从窗前走到桌子的旁边,拿起一份灞桥风月报刊,随意的浏览了起来,头版的内容是关于京城住房问题的,也就是今天刚刚发生的大事,另外还有万里传音的一些消息,当然,也有学堂的消息,而最后的大部分都是诗歌和连载的小故事,都是一些人瞎编的小故事,比李安盗窃后人的故事要弱的多,不过,对于文化并不算太发达的大唐来说,这个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每一个连载小故事都能获得不少的粉丝。

    “不错,不错,不愧是灞桥风月,故事和诗词比较的多,很有特色啊!”

    李安轻轻将报纸放下,然后再次走到了窗口。

    李豫看了一眼,也把报刊给放下了,开口说道:“照这个报刊的意思,似乎对李侍郎提出的强迫工坊等给工匠准备房子,不是太认可啊!”

    “一个小报而已,他们不认可没有关系的,只要朝廷下决心去推动,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这个意见是我提出的,我对此很有信心,另外,也要给有些人一点压力才是。”

    李安开口说道。

    “李侍郎要准备给谁压力?什么样的压力?”

    李豫好奇的问道。

    李安开口说道:“自然是给某些想要捣乱的人一些压力了,我会发出消息,告诉全京城的人,只要这一次的策略解决不了京城的房价和房租问题,那么,接下来便会开始收取高额的房产税,凡是大量囤房的人,都要缴纳大量的房产税,如此一来,这些拥有大量房产的人,便会有所收敛,甚至,部分胆小的人,会把自己手里多余的房产给卖出去,这样一来,京城的房子问题,就会向较为有利的方向发展了,我相信,最终一定能够解决房子的问题,若是连这么点小问题都解决不了,朝廷的公信力何在。”

    这一次,李安算是铁了心了,不论遇到多大的苦难和阻力,都要一步步的推动政策往下执行,要让京城的房子难题得到解决,让普通老百姓也能够安居乐业,这样才能建设一个稳定的大唐都城,京城的犯罪率才能尽可能的减少,老百姓在大街上才能更安全的行走,不用担心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灞桥风月报刊,几乎送到了所有在店消费的人群手里,不论是呼喊要买的还是没有说话的,最后都被送了一份,只要不拒绝收下就算是买了,到时候付账的时候会一起算的,就算白送其实也没啥关心,反正也不贵,而看了报刊之后,吃饭的人是肯定会展开讨论的,尤其是一群人一起吃饭的时候,看到了报刊上的内容,能不讨论一番么,而他们讨论的声音若是大一些的话,李安与李豫都是能够听得见的,尤其是相邻的包间,说什么都能听得见。

    在左侧隔壁的房间,有四名正在吃饭的富商,他们人手一份大唐报,正在津津有味的看着,按照这些人的阅读习惯,自然是先看头版的新闻,然后,才会去看后面的内容,因为新闻是有时效性的,自然要先看了,后面的内容都是诗词和小故事,过几天看都没有关系。

    一名头发稀疏的五十多岁老头子,看着手里的报刊,感叹道:“这是要变天啊!正准备办一家豆腐工坊,朝廷居然要强迫为工匠准备住处,这样成本就增加了不少,手里的钱就不够了啊!”

    “没这么严重吧!就凭您老的生意,怎么会在乎这么一星半点的事儿,不就是给干活的人准备住处么?也多花不了多少钱,少来这里吃个三五顿饭就够了。”

    旁边的中年富人说道。

    “哎呦,你哪里知道如今的行情,现在的房子越来越贵了,连带着盖房子的材料,还有盖房子的工匠,都涨价了,尤其是盖房子的材料,都涨了快十倍的价格了,多盖一处房子要花不少钱的,前段时间进了不少货,手里的钱也花销了大半,现在已经不算多了,算是盖不起了,盖不起喽!”

    头发稀疏的老头子,无奈的说道。

    商人虽然有钱,但有时候若是大规模进货的话,手里的流动资金是会很紧张的,而一旦没有了足够的流动资金,也就没法进行新的投资了,毕竟,投资是要花钱的,没有钱就没法投资,借钱投资虽然也是一个办法,不过,借钱哪是那么容易的,这世上最难的事情,怕就是借钱了吧!也没有人愿意把钱借给别人,没有谁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干啥要冒着风险借给别人。

    “要不,几位借点?”

    头发稀疏的老头子,突然开口说道。

    三个人对视了一眼,表情各异,但没有一个是高兴的表情,很显然,他们并不愿意借钱给眼前的老头子。

    “哎呦,我倒是想借,不过,上个月也进货了,手里没几个钱了,爱莫能助啊!”一名胖富人说道。

    “我也一样,手中现钱不多,要不然,我也开个工坊,这样总比天天进货挣得多。”

    中年妇人说道。

    最后一名较为年轻的富人,开口说道:“这次是真的没有多余的钱,若是说谎,必遭天打五雷轰,永世不得超生。”

    头发稀疏的老头子,或许早就猜到是这个结果了,淡然一笑道:“算了,也知道你们都有难处,这个工坊不开也罢,等有钱了再开也不晚,哈哈!”

    很显然,老头子也不愿因为这么点小事,与自己的朋友闹不开心,况且,他也就是随口一说,并不是非常急迫要开工坊的。

    “说的是,就凭您老的实力,只要货物卖出去了,那手里的钱还不多的数不清,到时候开十个豆腐工坊都行啊!”

    “是啊!是啊!哈哈!”

    几个人都连忙恭维。

    “哎呦,就朝廷提出的这个办法,真的能解决京城住房困难的现状吗?我看未必啊!最多也就只能稍微缓解一下罢了,反正我是不看好的。”

    头发稀疏的老头子,开口说道。

    旁边的年轻富人,点头说道:“我也这么觉得,工坊肯定不能给所有工匠准备单独的房间,如此,就真的负担不起了,肯定只会准备大通铺,十个人住一间房,这样还能忍受,可干活的人也有家人的,自己能住在工坊提供的房子里,可一家老小的居住问题就不好解决了,总不能把家里也带到工坊里去住吧!”

    “就是,这个办法最多也就是缓解一下居住的压力,让那些单身来京城的田舍郎有个住处,效果很一般的,但也会有效果的,解决了一部分总比没解决要好吧!这样一来,以后睡在大街上和桥洞里的田舍郎就少了。”

    中年富人说道。

    最后一人说道:“你们没继续往下看吗?朝廷还有新的招数,要大肆建造移动房舍,也就是跟马车差不多大小的房子,这个也行?”

    “哦,还真是,这下面还有图片呢?这样的房子也能住人,太儿戏了吧!”

    “今日一早,我倒是真的看到这个移动的房子了,就在朱雀大街上,一共有三个,大小各不相同,最小的一个与普通的马车差不多大,最大的一个就比较大了,有普通马车的两倍大,从远处看确实挺像房子的,没想到还真是用来住人的。”

    “这报纸上说了,这些房子建造好了之后,大部分都是要出租的,租金非常便宜,不足现在普通房子租金的一成,这可真是太实惠了,那些田舍郎若是知道这个消息,肯定会非常高兴的。”

    “租金倒是挺诱人的,不够,这样的房子够结实吗?真的能住人?”

    “应该能住人,这总比睡在大街上要强吧!田舍郎还想怎样,有地方住就不错了,哈哈!”

    四个人非常热切的讨论了起来。

    除了左侧隔壁在谈论房子的新政策,右侧隔壁也同样在谈论房子的问题,而且,里面的人更多,谈的更加的尽兴,由于观点不同且都是比较年轻的人,所以,谈着谈着气氛就变了,就差没打起来了,还好最后都忍住了,否则,必将是一场惨烈的殴斗事件。

    此时,李安和李豫都站在窗户边,一边欣赏外面的夜景和熙熙攘攘的人群,一边听隔壁的吵闹和争论,感觉非常的不错。

    “李侍郎,这可都是你闹的,看看隔壁都吵成什么样了?”

    李豫笑着说道。

    “哈哈!年轻人嘛!总是比较冲动,遇到一点事情就喜欢吵,要是能冷静对待问题,那就不是年轻人了。”

    李安笑着说道。

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隔壁的吵闹声越来越大,看得出来都是一些性情中人,有不同意见立马就嚷出来了,一点也不藏着掖着,这样的人冲动有余,但不够冷静,可以冲锋陷阵,却不能独当一面。

    “张九郎,你吼什么,我知道你家里有三百套房,每个月收租收到手都软了,一旦朝廷让工坊给工匠提供住房,你们家的生意只怕就没这么好了,房租肯定要降。所以,你总是泼冷水,不相信朝廷这一次能稳定房租,哼。”

    隔壁的一名年轻人吼着说道。

    “王二,你又得意什么,我知道你们家把所有家底都放在工坊了,除了自己住的一套大院子,再也没有多余的房产了,可朝廷的命令一旦下来,你们家的工坊就要加盖房子了,你们家的工坊只怕有五百人丁了吧!知道要盖多少房子不,知道现如今的京城,盖这么多的房子,需要多少钱不,就好像我们家占了你们家便宜似的,到时候还指不定谁倒霉呢?”

    张九郎开口反击。

    王二不服气的说道:“你眼睛瞎啦!这报纸上写的清清楚楚,是新建的工坊一定要准备八成工匠的住宿房子,没说已经开办的工坊,我们家的工坊都开来三年了,根本不需要额外准备房子,不需要,哼。”

    “新工坊要准备房子,老工坊早晚也跑不了,你就等着吧!”

    “谁怕谁,那咱们就等着瞧。”

    同屋的人有些受不了了,连忙站起来劝解。

    “我说二位,你们就别吵了,今晚咱们是来喝酒的,不是来吵架的,好了,好了,都少说两句,咱们喝酒,喝酒,来来来,都满上。”

    “都给我个面子,不许吵了,别吵了。”

    一群人劝解一番之后,隔壁的动静小多了,但仍旧时不时的争论一番,看得出来这都是利益在作祟,比如那个家里有三百套房子的年轻人,就非常希望朝廷不要过问京城的房价问题,因为京城的房价越贵,房租越高,他们的家庭就越是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反之,若是京城的房间被控制住了,房租便宜了,那么,他们家的利益就要受到很大的损失了,他自然不愿意失去这些利益,所以,内心非常的痛苦。

    而另外一名年轻人就不这么想了,因为他的家里没有多余的房产,房价降了之后,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坏处,甚至还很有可能幸灾乐祸,看着别人失去利益,自然会支持朝廷的决策了。

    总之,拥有大量房产的人,都希望房价能够始终坚挺,房租能够一直高下去,而没有房产的人,心里自然是相反的了,他们都希望房价能够降低一些,尤其是急迫需要房子,却没有钱买房子的人,都希望房价能够降低,急迫租房的人,更是希望房租能够大降。

    只不过,房子的价格,是不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的,不是你希望怎样就怎样的,这里面的水很深,有太多的利益交织在里面,是不容易轻易改变的。

    尤其是囤房一族,会想尽一切办法维护自己房子的价值,不会允许自己所拥有的房子降低价格,否则,损失的就是他们的利益了,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而能够对抗囤房一族的力量,也就只能靠朝廷的引导和调控了,依靠普通老百姓是行不通的,因为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没有任何合适的办法,一无所有的老百姓,除了每天努力干活之外,又能有什么好的办法去改变京城房价,若是他们万众一心,全部离开京城去外地发展,这样一来,对京城的房价的确可以起到致命一击的效果。

    不过,这种事情很难发生,不是说普通老百姓不够团结,实在是因为京城有太多的挣钱机会,有太多值得人留恋的繁华,尽管高房租让很多外来的百姓苦不堪言,但他们仍然被京城的繁华和机会所吸引,从而不愿意离开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若是有人动员京城的老百姓,让老百姓们一同离开,估计,响应的人不会很多,而少量的百姓离开,对京城的人口没啥影响,因为还有更多的百姓会涌入京城。

    所以说,能够改变京城住房紧张的措施,就是最简单的一条道路,那就是多盖房子,盖的房子越多,京城的住房紧张就越小,当然,除了大量盖房子之外,还要警惕囤房子的富人,若是大量房子都被囤房的人占有了,盖再多的房子也没啥意义了,尤其是有些喜欢空置的人是最可恶的。

    盖房子,既可以是朝廷盖房子租给普通的老百姓,同时,也可以是工坊为工匠提供住房,各种措施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只有通过各种渠道一起努力,才能更快更好的解决京城的房子紧张问题。

    窗外街道上的行人越来越多,熙熙攘攘的非常热闹,这种情形也就比元宵节的时候稍微低一些了。

    看着如此繁华的景象,李安的心里是非常舒坦的,因为这里面有自己的功劳在里面,自然舒服了。

    街道如此繁华,李安很想下去逛一逛,近距离的体验这条街道的繁华。

    “天色不早了,是不是该回去了。”

    李安开口说道。

    李豫也有意回去,点头道:“是该回去了,过几日,还要劳烦李侍郎帮忙。”

    “是朱雀大街地下听到的设计问题吧!我一直记得。”

    李安笑着说道。

    客气几句,李豫先回去了,而李安还不打算回家,因为街道实在是太热闹了,李安要去街道上游玩一番,近距离的体验这条街的繁华,说不定还能有所收获。

    走出灞桥风月酒楼之后,李安仅带领一名护卫在身边伺候着,十步之外跟着四名护卫,所有人都是便装,连李安也不例外。

    街道上的行人比较多,所以,走路的时候很容易碰到别人,不过,只要不是碰的很重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不会有人太在意自己被碰一下的,这些都是小事情,习惯了就好了。

    大唐的民风本来就比较开化,再加上京城越来越繁华,自然会更加的开化了,大街上不但有男子,女子也很多,而且,打扮的非常俊俏,一点也没有收敛的意思,倒是颇有后世小女子的霸气和自信。

    当然,在平康坊街道上闲逛的俊俏女子,有一多半都是青楼里的风尘女子,一般从打扮上就能看得出来,青楼里的女子比普通的良家女子更妩媚,穿衣服也更加的大胆,坦露的地方比较多,就算是天气很冷的情况下,也会将自己的部分白肉露在外面,这样会显得更加的妩媚。

    另外,风尘女子身上涂抹的胭脂也会更多一些,总之,基本上一眼就能认出大街上的女子是普通的良家女子,还是青楼里的风尘女子,太好辨认了。

    这些风尘女子在大街上闲逛,主要就是要买一些自己需要的胭脂水粉和灵巧首饰,在这条街道上,有三分之一都是卖这些东西的,为的就是迎合青楼女子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街道的繁荣。

    几名年轻漂亮的青楼女子从李安的身旁走过,一阵香风便扑面而来,非常的醉人,而更加醉人的是她们不经意间投过来的媚眼,这些小女子也许是职业病的缘故,总是喜欢不经意的抛媚眼,哪怕是在大街上,只要是看到了让自己喜欢的郎君,便会淘气的抛个媚眼,然后嬉笑着离开,若是能赚得郎君回头,她们便会非常的开心,觉得自己很有魅力。

    李安自然不会回头去看了,要不然会显得自己没有定力的,果然,因为李安没有回头看,身后便传来了哼的一声,显然是两名风尘女子不太满意,没能让李安回头一看。

    街道一旁的小吃有很多种,基本上都是很简单的小吃,并没有太复杂的,比如生煎,混沌,烤肉串,酥糖,糕点,糖葫芦之类的。

    在这其中,生煎和烤肉串的味道是最香的,在销量方面,自然也是最高的,尤其是生煎,销量排在第一位,其实,烤肉串的味道更好一些,不过,烤肉的价格比较高,一般的穷人,都不怎么舍得吃,而生煎的价格要便宜一半还多,毕竟,生煎里面只有很少的肉,大部分都是面粉,价格自然要低一些了,非常也非常不错,还不容易塞牙,而烤肉吃的时候,对于牙齿不好的人来说,是会塞牙的。

    混沌吃起来太麻烦,除非闲着没事才能坐下来慢慢吃,若是时间比较紧的话,一般都是买点生煎带走,而不会选择买混沌,因为混沌不好携带,还要自备盆碗,非常的麻烦,这也是造成生煎销量最高的原因。

    “生煎多少文一个?”

    一个汉子被肉香味吸引过来,开口问道。

    “五文钱一个,买五送一。”

    卖生煎的开口说道。

    “五文钱,怎么这么贵,别人家都只有三文钱一个。”

    汉子皱眉道。

    “三文钱与五文钱能一样么,别人卖的都是猪肉生煎,我们家的是牛肉生煎,分量也更加的充足,价格当然要贵一点了。”

    卖生煎的汉子开口说道。

    “来一个。”

    “也给我来一个。”

    “我要这一个。”

    “都是一样大小的,都一样。”

    众人起嘴八舌的说道。

    说实话,这些生煎的个头确实比较大,要不然也不会卖五文钱一个,因为普通的肉包子普遍都只有两文一个,若不是个头大,馅料实在也不会卖这么贵。

    而因为价格相对比较高,所以,很多路过的行人,都是买一个尝尝味,买两个的都很少,三个以上基本上见不到。

    当然,这都是普通的行人,若是酒店内吃饭的贵族,看到了窗外的生煎,让下人过去买,基本上都是五个十个的买,对于卖生煎的小贩来说,那就是大生意了。

    为了能多卖一些生煎,小贩也打出了促销,买五赠一,这便是小贩的促销手段,只不过,能够买五个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享受到这个促销。

    其实,只要五个人一起买,就可以得到六个生煎包,但买过之后该如何分配,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多赠送的一个生煎包要五个人分,这实在是不好分,因为生煎内部是有馅料和汤汁的,分成两半都很困难,何况要分成五份,这根本就没法分,所以,也就没有人肯合作一起买,毕竟,大家都是互不相识的路人,谁也不想让别人占便宜,也觉得别人不会让自己占便宜,所以,就各买各的了。

    古时候的孟子就说过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五个人分一个生煎包,是根本没法分的,很容易引发严重的矛盾,倒不如不要这个生煎包。

    李安其实已经吃饱了,不过,闻着味道挺不错的,况且,身边的护卫都还没有吃过饭,跟着自己是真的受苦了,所以,也要买一些给他们品尝一番的。

    “来十个生煎。”

    李安拿出五十文钱,买了十个生煎包,再加上赠送的两个,一共是十二个生煎包,转手就交给了身后的护卫,让护卫分给其余的四个人,让几个人一起吃,至于五个人怎么分十二个生煎包,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李安不会帮他们分的。

    “老人家在这条街道上卖生煎有多久了,生意如何?”

    李安开口问道。

    卖生煎的是六个人,老头老太太和四个年轻人应该是一对老夫妻与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儿媳,其中,老太太和两个儿媳负责准备馅料和包生煎,两个儿子负责制作生煎和烧火,而老汉则负责收钱,一家人分工非常明确,干活的效率自然也不低。

    “回贵人,卖了有一年多了,生意还算不错,勉强能够度日罢了。”

    老头子开口说道。

    旁边的路人听了,插嘴道:“生意这么好,还勉强度日,骗谁呢?早就发财了吧!”

    老头子连忙笑着摇头,开口说道:“发什么财啊!没饿死就不错了。”

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卖生煎的老者说完微微蹙起了眉头,轻轻叹了口气,似乎有太多的心酸难以言说,而不说出来,心里又似乎很不痛快,可谓是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老人家,卖生煎的收入不够花销?可我看着生意还不错啊!”

    李安开口问道。

    老者一边为顾客们准备生煎,一边开口说道:“贵客哪里知道我们小民的艰难,要怪就怪老头子一家不是京城本地人,在京城没有祖产,要不然也不会过的如此艰难。”

    很显然,老者并没有说完,而李安似乎猜到了什么,继续问道:“听老人家的口音,与京城人也没啥区别啊!肯定是关中人吧!”

    老者将刚收的五文钱放入口袋,开口说道:“不瞒贵客,我们一家是北边泾阳县人,这些年我们泾阳县的老百姓,都陆陆续续的来京城谋生了,留下的人越来越少了,生意也是越来越难做,有时候一天都等不到几个顾客,二子早一步来京城学了一点做生煎的手艺,于是,我们一大家子全都过来了,这样一家子在一起,互相之间也能有个照应,可谁能想到,居京城,大不易啊!生意再好也抵消不了花销啊!”

    “哦,原来是花销太大了,那主要的花销是什么,那可否节省一点呢?”

    李安开口问道。

    老者的儿子抢着说道:“不瞒贵客,主要的花销是房租,这几乎占了所有收入的一半,还有这摊位费也足有房租的一半,如此一来,光是房租和摊位费就去了收入的七八成,我们一家六个成人,还有三个孩子,一共九个人,也是要吃喝拉撒的,这些都需要花钱,根本就剩不下。”

    说完一脸的无奈。

    另一个蹲着烧火的老者儿子,接着说道:“还有一些巡逻队衙役,也很喜欢吃生煎,不过,他们从来不给钱,我们也不敢索要,要不然,以后就别想在这里做营生了,到时候有市井泼皮捣乱,他们都会不管的,难啊!实在是难。”

    老者最后说道:“没办法,日子就只能这么将就着过了,咱们都是本本分分的小老百姓,就算压力再大,也不会去做以次充好的事情,每一个卖出去的生煎都是货真价实的,各位贵客若是喜欢,有空就来多买几个。”

    李安笑了笑,这老货最后还不忘打了一波广告,推销自己的产品,也是很有意思。

    对于老者和两个儿子所说的话,李安大体上是相信的,不过,一般做生意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的有点奸诈的,就算这老者一家看着老实本分,嘴里说出来的也未必全都是实话,或许会有一些小的隐瞒,比如,他们或许可以存上一些钱,但却说自己的钱不够花的,这就是小隐瞒了。

    当然,总的出入不会太大,毕竟,他们一大家子有九口人,是肯定要租房子居住的,而且,还不能租的太小,否则,根本就住不下,而京城的房租有多贵,李安是太清楚了,说房租是他们收入的一半,李安是真的相信的。

    从这卖生煎老者一家的情况,可以推测出京城有太多像他们一样的家庭,这些家庭都因为巨大的房租压力,而大大的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只要房租能够大幅度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就可以获得比较大的提高,房租已经成为压垮他们生活质量的重担了,当然,房价若是能够松动,他们的日子就更好过了,而就短期的情况看,想让房价降低,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能够通过努力稳定房子的价格就算不错了。

    与这一家卖生煎的闲聊了几句之后,李安继续沿着街道向前闲逛,路过了卖混沌,卖年糕等各种小吃的摊贩,买了一些比较容易携带的年糕,分给几个护卫了,李安知道这几个护卫吃两三个生煎肯定没吃饱。

    不过,年糕给这些护卫之后,他们都塞到怀里了,并没有一个护卫吃上一口,也许是准备留着回去吃,或者是留给自己的孩子吃的,这些家伙年纪不大,都有自己的家庭了。

    街道上的小吃,分布的很有特点,一般卖小吃的店铺多分布在酒楼的外面,而卖胭脂水粉和首饰的小贩,多分布在青楼的旁边,这样才有利于找到自己的精准客户,可以让自己挣到更多的钱财。

    当李安靠近一处青楼的时候,早早的就闻到了芳香迷人的气息,这些味道都是卖胭脂水粉的摊贩处传来的,而每一个胭脂水粉小贩的前面都有年轻貌美的女子在挑选自己喜欢的产品。

    过来买胭脂水粉的,未必一定是风尘女子,但这个比例比较高,因为只有干这一行的女人,才有更多的钱财,也更加的需要这些胭脂水粉,另外,由于这里的生意比较好,所以,很多高质量的胭脂水粉也会在这里贩卖。

    李安家中的女子众多,没事买点胭脂水粉回去,送给家里的夫人也挺不错的,至少会让她们高兴一阵子。

    因为前面站着几名挑选胭脂水粉的妙龄女子,所以,李安只是站在后面看着,并没有挑选产品。

    “贵客,您一定是卖给心上人的吧!这些都是最好的胭脂水粉,选一个吧!”

    见李安被挡在稍后的位置,且李安穿着不一般,精明的小贩连忙打招呼,以免这么优质的客户被别的小贩抢走了。

    前方的两名女子回头看了一眼,见李安如此英俊潇洒,眼睛猛然的亮了一下,然后笑嘻嘻的继续挑选。

    李安并不着急购买胭脂水粉,随便拿了一个闻了闻,开口闲问道:“兄弟在此处卖胭脂水粉有多久了,生意如何?”

    小贩笑着回答道:“小人在这里卖胭脂水粉已经有些年头了,差不多有三年了吧!生意还算不错,尤其是最近一年,生意是越来越好了,嘿嘿。”

    “哦,那你在京城有房吗?还是租住的?”

    李安开口问道。

    “回贵客的话,小人是京城本地人,家中是有房的,虽然破旧一些,可也足以栖身。”

    小贩开口回答道。

    李安笑道:“有房子好啊!有房子就不用花大价钱租房了,现在做小生意的小贩,大部分都是外来没房子的,整天租房压力很大啊!哈哈!这个味道不错,多少钱?”

    既然与小贩聊了老半天了,总不能一点和货物不买,李安总是要买一点产品,照顾小贩生意的。

    “客官,这个是最好的一种,一百五十文一盒,若是买给心上人,一定会高兴的。”

    小贩热情的说道。

    李安在心里算了一下,几位夫人是肯定都要送一个的,还有不少年轻貌美的奴仆,也需要使用胭脂水粉打扮自己,也要各送一个才是,如此一算,买二十个都不够。

    “那就来三十盒吧!”

    李安大气的说道。

    买礼物只能多不能少,买多了可以先留着,若是买的不够,那就不太好了,没分到的人会不开心的,李安岂能让家里的妙龄女子不开心,这不是李安的性格。

    “三十盒?客官是说三十盒么,一盒一百五十文呢?”

    小贩惊愕的说道。

    前方正在挑选胭脂水粉的妙龄女子,也被惊讶的回过头来,用非常火热的眼神看向李安,就好像看着一团发光的金子似的。

    李安淡定的说道:“三十盒还未必够呢?要不来四十盒吧!正好六贯钱,方便一些。”

    说完也向身前的两名女子点了点头。

    “好,小人正好还有一些存货,足够四十盒。”

    小贩非常的高兴,连忙去准备货物。

    “客官,这种胭脂一共只有四十二盒了,都给您了,您收好了。”

    小贩非常的高兴,直接赠送了两盒,并收下了李安的六贯钱。

    “贵人这是有多少心上人啊!一口气买了这么多胭脂?”

    一名长相魅惑的年轻女子,嗲声嗲气的问道。

    李安笑着回答道:“自然是买多少盒胭脂,就有多少心上人喽!”

    “那贵人看看我们两个,能不能成为您的心上人?”

    “对啊!反正都有那么多心上人了,也不差再多几个啊!嘻嘻嘻!”

    两名年轻女子频频向李安抛媚眼,勾引的意味很浓,而李安又岂能不明白她们的想法,她们这是看到李安大方,了解李安是一个有钱的人,所以,想要抱上李安这棵大树,把李安发展成为她们的目标客户,最少也能哄得李安开心,得到一盒胭脂,这是最基本的,总之,只要说点好话,总不会吃亏的。

    不过,李安见过的漂亮女子太多了,所以,即便眼前是两位妙龄女子,在李安的眼里也就一般般,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是否搭理她们,完全要看李安自己的心情。

    “二位娘子是谁家的,似乎之前也没见过啊!”

    李安开口问道。

    一名女子回答道:“贵人,我们是李三娘家的,就在前面不远,贵人若是有空,现在去坐坐嘛!”

    风尘女子就是大胆,说着说着就把纤纤玉手放到了李安的胸口,抚摸着李安的身躯,勾引的意味颇为明显。

    “贵人,来都来了,走几步就到了,进去坐坐呗!也好让奴家伺候您,一定会让您满意的。”

    若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一般很难经受得住如此诱惑,不过,李安已经是一个有家的人了,自然不会这么没有定力,这点小儿科的诱惑,对于李安来说,根本就算不了什么。

    “坐坐就算了,我还有事呢?以后有机会一定过去坐坐,哈哈!”

    李安开口敷衍道。

    “哎呀!口说无凭,贵人怎么证明呢?”

    “贵人可不能诓骗我们小娘子,要留下凭证才是。”

    两位小娘子嗲声嗲气的说道,样子别提有多妩媚了,定力差的小郎君估计早就扑上去了。

    这算是明目张胆的勒索了,其实,她们要的哪里是什么凭证,答应去青楼要个屁的凭证,不过,是为了勒索一盒胭脂罢了,这可是上等的胭脂,价格虽然不是太贵,可也不便宜啊!能蹭一点是一点。

    “那你们要什么凭证呢?”

    李安早已看懂了一切,只不过故意装作不知道罢了。

    “贵人要不就押点东西在我们这里,等下次有空去我们家的时候,我们在还上,好不好嘛!”

    “贵人总要让我们有点念想,让我们姐妹能够睹物思贵人啊!要是不答应,我们姐妹可不能让贵人就这么走了。”

    她们两个小妖精是越说越肉麻了,把看家的本事全都使出来了,一左一右的搂着李安,就怕李安大答应。

    李安这是明摆着被缠上了,虽然也可以用暴力挣脱这些纠缠,可这样一来就难免会闹出一阵风波,到时候别说衙役了,各大报社的记者朋友们也很有可能被惊动,到时候李安的身份难免会曝光,虽然这不是李安的错,可有些事情是说不清楚的,一旦事情出了,各种小道消息就会满天飞,让普通老百姓根本就分不清真假,这样一来,会被李安带来很大麻烦的,而李安显然不希望自己遇到这么多的大麻烦,所以,是真的不能动粗,万万不能动粗,就算这两个小娘子再怎么胡闹也不能动粗。

    青楼女子也是为了谋生,才这么不惜余力的讨好男人,其实,她们本身也都是贫穷的可怜人,若是家里有钱的话,谁会跑到青楼来伺候陌生男人呢?还有一些是被强迫的,那就更加的可怜了。

    李安从不欺负弱者,自然不会欺负这些青楼女子了,就算她们故意缠着自己,李安也不会对她们动粗。

    “来,一人一个,可以睹物思贵人了吧!”

    李安也不客气,直接就拿出了两盒胭脂,放到了两位小娘子的手里,笑着说道。

    “哎呀!多谢贵人,多谢贵人。”

    “贵人,好事成双,一人两个岂不更好。”

    两名风尘女子开口说道。

    李安也是没辙,索性再次拿出两盒胭脂,放到了两名女子的手中,开口道:“行了吧!这下可以放心了。”

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李安豪爽的举动让两名小娘子非常的开心,笑逐颜开的收下了礼物,并不在怀疑李安的诚意,且一而再的邀请李安有空的时候一定要来,她们会一直等着的,这话倒是让李安有些不要意思起来了。

    酒色自古都是最为伤人的,可很多人却不太明白,为什么酒色伤人,还有那么多的人沉迷于酒色之中,这自然是因为酒色太让人陶醉了,喝的醉醺醺的感觉非常美妙,而美色更是让人酥骨飘然,沉浸其中便难以自拔。

    古人曰,食色性也,这已经足以说明美色是人类的刚需,是每个人都逃脱不了的欲念,而意志力稍微薄弱一些的人,自然就更加难以抵御美色的诱惑了,从而很容易纵欲伤身。

    就算像李安这样经历丰富,能够抵御美色的正人君子,在遇到美色的时候,也难免要心旌摇曳一番,头脑一热送点小礼物那都是在所难免的,若是遇到魅术高强的绝美娘子,只怕**是在所难免的了。

    “天色不早了,在下是真的要走了,两位小娘子也早些回去吧!张三娘家的,我已经记住了,有机会一定会去的,一定不会诓骗两位小娘子。”

    李安不想继续纠缠了,摸着两位小娘子的小手,开口说道。

    这种逢场作戏的本事是李安很擅长的,很小的时候就会了,简直是无师自通。

    “贵人可一定要来哦!我们姐们会一直等着贵人的。”

    “贵人一定要来啊!”

    两名小娘子极尽所能的施展魅术,然后揪着小嘴一脸的不开心,含情脉脉的望着正准备离开的李安,眉宇间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骚气,让人不禁心旌摇曳。

    李安淡然一笑,还是转身离开了,不过,倒是有不少围观的痴汉,还在偷偷看着两位小娘子。

    其实,任何一位路人,想要一亲芳泽都不是什么难事儿,毕竟,这两位小娘子都是风尘女子,只要舍得花钱,就能够做到,只不过,大部分的路人都不富裕,挣钱又颇为不容易,根本舍不得花钱,最多也就是在脑子里幻想一下而已。

    一口气就拿出了四盒胭脂送给素不相识的风尘女子,李安这么做虽然有点无奈,可跟着自己的护卫,可都看在眼里了,若是他们出去乱说,总是不太好,所以,李安要堵住他们的嘴才是。

    “来,你们几个一人一个,回去送给你们的心上人。”

    李安拿出五盒胭脂,赏给了跟随自己的护卫,让他们不要乱说话,把这个事情给说出去就不好了。

    五名护卫自然大为欣喜,这些胭脂都是质量上乘的,一百五十文一盒,算是不便宜了,毕竟,胭脂的量比较少,一盒也用不了太久的。

    美味小吃和胭脂水粉占了平康坊街道小贩的大部分,另外,还有一些别的小贩,比如,卖衣服的小贩,尤其是卖女子亵衣的小贩也有不少,卖熏香和香包的也有不少,这几样与胭脂水粉一样,都是专门为青楼准备的,这些小贩的精准客户就是青楼里的女子。

    在李安的印象中,卖女式亵衣的小贩,应该都是女子才是,可现实却是完全相反的,这些贩卖女式亵衣的小贩基本上都是男子,或者是夫妻二人一同摆摊的,很少有女子单独摆摊卖货的。

    李安前方的小贩是一名中年男子,个头挺消瘦的,就一个人站在那里等待生意,路过的女子看了一眼就离开了,并没有购买。

    “客官要买亵衣吗?我这里的亵衣都是质量上乘的,买给心上人最合适了。”

    小贩看到李安走了过来,热情的打招呼。

    李安停了下来,看向这名小贩,开口问道:“摆了这么多亵衣,一天能卖出去多少,生意如何啊!”

    “生意还马马虎虎,一天最少也能卖掉十件,勉强混口饭吃。”

    小贩笑着回答。

    “听口音不是京城本地人啊!”

    李安开口说道。

    小贩连忙回答:“贵客说的是,小人是河南的,仰慕京城繁华,所以就来京城了,哪曾想居京城大不易,混口饭吃都难,就更别提享受繁华了。”

    李安点头道:“这句话说的好啊!居京城大不易,是挺不容易的,你一定是租房子的吧!租金如何?还负担得起吗?”

    小贩一脸的痛苦,开口说道:“难啊!太难了,房租几乎是月月涨,一个月收入的六成都要拿来交租,剩下的还要吃喝维持,剩下的就没多少了,实在是太难了。”

    这显然是大实话,很多外地来的人都是如此。

    “既然居京城大不易,想过离开京城返回老家没?去老家有现成的祖宅,还有田地可耕种,总好过在这里被房东盘剥啊!”

    李安开口问道。

    小贩闻言,一脸的无奈,摇头叹息道:“不是不想,是根本不能想,小人离开家乡的时候,就没给自己留后路,家里的祖宅和田地都卖掉了,现在回去也是一无所有,只能给别人当佃农,还不如在京城瞎凑合,命苦的人都一样,没办法的。”

    看上去年纪不算大的小贩,眼角已经有很深的皱纹了,这应该都是长期忧愁导致的,是贫穷导致了他们变得如此愁苦,而他们又没有任何办法去改变这一切,对于这些小贩来说,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哪里还敢奢望有什么生活质量,真是想都不敢想。

    而就算生活如此不堪,小贩也不愿意离开京城,因为他已经没有退路了,就算他当初离开家乡的时候没有卖掉土地和祖宅,回去种地也未必能有什么好日子,要知道随着大唐农业产量的大增,粮食产品的价格是一路走低,种地填饱肚子是绝对不会有问题的,但多余的粮食已经卖不成钱了,甚至,完全都不知道卖到哪里,这样一来,回老家活着也是活受罪,在京城是被房东剥削,让自己的劳动收入所剩无几,可回到家乡之后,多余的粮食也同样卖不成钱,所能节余的钱财同样无不足道,甚至还不如留在京城被剥削剩余的多,所以,自然不能回乡了。

    当然,能够余下钱财的多少只是一方面,还有另外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留恋京城的繁华,就算手里没啥钱,去不了高档酒楼和青楼,不能进去潇洒,但至少能够近距离的看一眼,过过眼瘾也是好的,而回到乡下,每天除了树木和庄稼,啥也看不到,而这些树木花草看多了之后,是肯定会腻歪的,至于乡村漂亮的村姑,稍大一些都会进入城市寻找机会,才不会留在落后的乡下呢?所以,来京城或许还有一线机会,而继续留在乡村,很有可能会成为娶不上婆娘的老光棍。

    “居京城,大不易,养家的男人很辛苦啊!”

    李安开口感叹道。

    小贩叹息道:“小人就独身一个,离开家乡的时候,父母就已经不在了,本打算来京城做点买卖,讨个婆娘啥的,可都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一个人独身,这也不能怪娘子们嫌弃我,还不是小人太没本事太穷,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嫁给我只能一辈子跟着活受罪。”

    看得出来,这个小贩还是挺理智的,什么道理都明白,也非常明白自己的无能和贫困,知道若是有女子嫁给他的话,只能是一辈子跟着吃苦头,几乎没有改变人生的希望,或许,他已经放弃了,不打算成家立业了。

    “不要灰心,日子总会好起来的,等到房租和房价齐降的时候,多攒几年的收入,就能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了,到时候,还怕娶不到婆娘吗?婆娘是一定会有的。”

    李安开口安慰道。

    “房租和房子降价,这怎么可能,不可能的,绝对不可能,客官还不清楚么,现在的房租和房价都涨到天上去了,而且是越涨越高,哪里有可能降低吗?”

    小贩非常无奈的说道,他似乎对此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觉得京城的房价是不大可能降低了,永远都不可能降低,而且,价格只会越来越高。

    对于这种情况,李安自然明白是为什么了,因为这么多年来,房子的价格和房租的价格,确实是一直处于上涨之中,从来就没有降低过,所以,自然也就没有人相信房子会降价,相信房租会少一点。

    “怎么就不可能,只要心中有希望,任何事情都是有可能的,现如今,朝廷已经下令,要让工坊必须给多数工匠准备居住的宿舍,如此,必然能够缓解住房的压力,再加上还有很多房子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日后,房子降价不是不可能,是非常有可能,房子最终是一定会降价的,房租也会有所收敛。”

    李安开口说道。

    这个政策已经上了各种报刊了,不过,由于刚刚才上报刊,估计这些忙碌的小贩还不清楚,而李安告诉他这个,就是为了让这个家伙对未来有点信心,不要总是不抱任何希望的活着,那样活着多没意思,心里有希望的活着才是有质量的人生。

    不过,小贩显然不太赞成李安的说法,他眉头紧锁,显得有些不屑,似乎心里面对朝廷颇为不满,也不太相信朝廷会真心为他们这些小老百姓着想。

    “没用的,不过是一阵风罢了,让工坊给工匠准备房子又能怎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之前朝廷不是还说要准备便宜的出租房么,可看看现在呢?这些廉价的好房子都被有权有势的人租去了,然后再以十倍的价格租给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不瞒客官,小人现在租住的房子就是朝廷提供的廉价房子,但每个月却要缴纳十倍的租金,到哪里去说理呢?”

    小贩说着一脸的愤恨,仿佛整个世界都欠了他似的。

    李安闻言,也沉吟了起来,这个小贩说的没错,像这种占用资源,然后加价转租的行为,必须要进行遏制,要不然怎么能让老百姓过得舒心,只是这样一来怕是要触犯很多权贵的利益了,阻力会非常的大,闹不好会导致朝政的动荡。

    毕竟,人都是自私的,尤其是拥有利益的权贵,更是自私的不可理喻,宁愿帝国崩溃也不肯损害自己的一丝利益,与帝国同舟共济。

    比如大明朝的那些家伙,在面临帝国灭亡的时刻,仍然不肯拿出自己的资产来共赴国难,个个都哭穷,结果敌军攻陷了都城,把这些家伙的家底全都给搜了出来,把他们的脑袋都给砍了,也不知这些家伙会不会后悔。

    关于惩治权贵大量租廉价房,然后高价转租给穷人的行为,李安还是要认真思考之后,才能制定详细靠谱的策略,不能一拍脑袋就蛮干,搞不好会出大事的。

    “你所说的事情,朝廷会想办法去改变的,不过,这些事情不是短时间能够做到的,但最终肯定能够解决,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

    李安开口说道。

    小贩的表情明显是不相信李安,但他也不想反驳李安,毕竟,他只是一个小贩,而李安一看穿着就至少是一个大财主,小贩跟大财主争论,那不是自找苦吃么。

    “这几个围巾不错,都买了。”

    李安连价格都不问,就直接下单了,可见是豪到家了,也让小贩吃了一惊,感情是遇到财神爷了。

    小贩高兴的连忙把几个围巾装好,并按照实际报价,并没有占李安的便宜,没有漫天要价。

    这个小贩主要卖的是女式亵衣,主要的精准客户是青楼的风尘女子,不过,像围巾和头饰之类的货物也有一些,只是数量不多罢了。

    与小贩聊了半天,李安也算是有所收获,买人家一点东西也是理所应当,总不能让人家白费口色吧!这不是李安的做派。

    平康坊的街道有好几条,但最繁华的一条大十字街,就是李安正在走的街道,这个街道的宽度最大最热闹,但并非一条直线走到头,而是十字型的,也就是两条街道从中间垂直交叉形成的,这很想后世的红十字,但这个红十字的两条红线不是等长的,南北街道比较短,而东西街道较长,整个平康坊本身就是东西宽南北窄,街道自然也是一样的。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平康坊此时最繁华的,就是这个十字街了,已经逆转了之前小巷子最繁华的事实,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因为十字街有一定的宽度了,十五米的宽度,保证了车辆的顺利通行,也满足小贩可以当街摆摊,可以聚集更多的人气,而那些两三米宽度的小巷就显得太过于狭窄了,五六米宽的小十字街同样也比较的狭窄,难以形成气候,上元节的时候连花灯都摆不了,如此,十五米宽的大十字街就一步步成了平康坊最繁华的街道了。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朝廷的斡旋和众多大商人的共同参与,一些原本将酒楼开在小巷的大商人,都改变了部署,将酒楼开在了面靠十字街的大路边上,以利于顾客能够更方便的乘车前来。

    一般在客流量不太多的时候,街道自然是窄一些比较好,这样便于形成熙熙攘攘的热闹气氛,街道宽了反而不利,比如只有少量步行行人的街道,两三米的宽度就差不多了,而一旦有车辆来往,则街道的宽度至少也要有五六米宽,否则两辆车都错不开,那还怎么做生意,也那就很难形成更好的街道了,而随着人流量越来越多,窄一些街道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就需要更宽的街道来满足大量顾客的需要,甚至不得不把街道重新选址,以适应新的形势。

    在李安前世小的时候,家乡赶集的街道就经历过一次变更,原本的街道由于道路年久失修,且道路过于狭窄,每到赶集的时候就会拥挤不堪,而且,随着交通的便利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远一些的村落百姓也跑来赶集了,这样集市的压力就越来越大了。

    为此,乡里的领导只能在另外的地方重新修建了一条街道,也就是新街道,这个新街道与旧街道是平行的,相距仅有一百余步,长度也是相同的,但街道的宽度加倍了,道路也更加的平整,街道两侧的店铺也规划的更加整齐,甚至连绿化和路灯都有了。

    因为旧的街道已经不堪重负,所以,新的街道取代旧的街道推行的还算顺利,大部分摆摊的小贩都搬去新街道了,但旧街道两侧的店铺就倒霉了,他们是固定的房子,是没法挪地方的,只能继续坚守在那里,而随着摆摊小贩的逐步离开,旧街道变得越来越冷清,老百姓都去新街道了,如此,旧街道的沿街店铺的生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慢慢的就把沿街的门窗给堵死了,让沿街的门面房变成了普通的居住房,其实,这些沿街的店铺之前就是普通的房屋,只是由于街道的形成,让居住在街道两侧的老百姓看到了商机,于是就把自己家的普通住房改造成了可以用来做生意的沿街店铺,自己做点小生意或者租给别人从中收取租金,小日子过得是翻倍的好。

    而新街道取代旧街道,显然极大的损害了这些旧街道居民的现实利益,也遭到了一些反抗,不过,这是乡领导和广大老百姓的一致利益,少量利益受损百姓的呼声是没有用的,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力,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些反对新街道的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更广大人民的利益,所以,自然不会支持这些少数人,进而让反对者的声音很快被淹没了,新街道也非常顺利的取代了老街道,慢慢的繁荣了起来。

    当然,在这个新街道取代老街道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少受益者,除了新街道一侧的原住老百姓,街道另一侧新盖的大量沿街店铺有好多都是乡村各级干部的房子,他们利用新街道取代老街道,成功的让自己获得了沿街的店铺,这样这些干部的家人就可以利用这个店铺做生意了,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获得者。

    这便是新街道取代老街道的过程中,唯一不太公平的地方,因为领导干部可以提前获得情报,所以,在新街道还没有开始动工的时候,就纷纷在新街道的一侧购置土地,并立即开始建设沿街的门面居住两用房,其中,第一层自然是门面房了,而二楼是可以居住的,甚至有一些还盖了第三层,这样,就多了一层可以用来存储货物的仓储层了。

    当然了,街道的长度还是很长的,而领导的数量很有限,所以,街道另一侧空地上,领导只能分到一部分土地,盖上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更多的土地则被与领导关系较好的亲属和朋友占据了,他们同样可以提前获知消息,从而可以迅速出手,用较低的价格将闲置无用的土地拿下,等到新街道开始运行,这些原本很廉价的土地就要大涨价了,连带着他们新盖房子的价格也会大涨,从而结结实实的赚大了。

    面对这种情况,很多人的心里肯定会非常的不舒服,对领导痛恨,对早一步买下新街道土地的百姓羡慕嫉妒恨,可当初这些土地要卖的消息,他们也是知晓的,只不过他们并不知道街道要挪地方,没看出这些要卖的荒地有什么价值,而等到他们终于看到的时候,机会已经彻彻底底的失去了。

    机会有时候就是非常的难得,就比如新街道取代旧街道,不但让很多领导和领导的亲属获得巨大的利益,街道另一侧的原住老百姓,也占了大便宜了,他们的房子都可以通过改造,让普通的居住房屋变成沿街的店铺,而这个改造的成本是极低的,在改造之后,却能够涨价很多,让自己的固定资产增加很多倍,这样的好机会一生之中都遇不到几次。

    新街道取代旧街道,让部分百姓损失惨重,又有部分百姓捡了个大便宜,这个事情在任何时代都是很常见的,而一旦朝廷挖个运河或者修条战略大路从某个城镇通过,那么,这个很普通的镇子,就很有可能会立马飞黄腾达,变成一个非常发达的地方。

    比如,后世有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渔村,就因为朝廷非常重视,在这个方向上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让这个小渔村瞬间崛起,成为了可以媲美都城的超大城市,简直是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变化是在是太快了。

    还有古代的大运河的开凿,直接让大运河沿岸的城市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好多之前并不怎么样的城池都获得的巨大的发展,成为了非常繁荣的城市,就比如大唐的扬州,就是因为大运河的存在而变得极为繁荣的,若是没有大运河,这个城池绝对不可能发展的如此之快,成为江南很有代表性的重要繁华城池。

    而后世扬州的逐步衰落,也是因为大运河作为主要水路交通的地位在持续下降导致的,后世有航空和铁路,还有非常完善的公路系统,从而让水路的大运河沦落到非常次要的地位,而依托大运河繁荣起来的这些著名城市的声望自然也就相应的降低了,繁荣程度被别的重要城市超越也就在所难免了。

    当然,除了交通和商业会改变一个区域之外,学区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后世的时代,老百姓都非常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都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人中之龙,所以,在教育方面的投资是不计成本的。

    而孩子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打基础的阶段,若是小时候基础没打牢,学习习惯没有养成,那么,到了高年级的时候,也就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成绩就会有所下降,甚至,采取各种措施都弥补不了,而小学打基础很关键的一步,就是要选择一所好的学堂,而后世学堂是按照居住地分配的,是按照学堂周边有房子来录取的。

    这样一来,就会有太多的人要争抢这些好学堂旁边的房子了,而房价自然也就是水涨船高了,那简直就是翻倍的往上涨,用贵的离谱来形容是一点错都没有的。

    而有些好学堂是会迁移位置的,会从老校区迁移到新校区,而迁移之后新校区周边的房子价格,会在一夜之间涨价数倍,从而让早一步在这里买房子的老百姓占了大便宜,而原先老校区附近的房子价格就会出现一定的下跌,从而损失惨重。

    总之,一个人的固定房子,只要靠近商业区,交通枢纽,好的学区,环境优美的风景区,那么,房子的价格是一定会大涨的,而若是周边什么都没有,一个也不占的话,那么,这个房子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会变成不值钱的房子。

    平康坊街道的迁移,必然会让部分人受益,让另一部分人利益受损,利益获得者自然万分高兴,而利益受损的一方也是无可奈何,毕竟,房子外面的街道是属于朝廷的,朝廷要在大十字街摆新街道,谁又能说什么呢?

    李安走着走着就到了十字街的中心,这里也是最繁华的所在,十字街的繁华都在此处汇集了,繁华程度自然是加倍的。

    一处卖香包的小贩,引起了李安的注意,这个小贩年纪不大,看上去很是单薄,穿着是男装,可看着倒像个女子,究竟是男是女,李安一时间也看不出来,走进了之后,才发现果然是个姑娘,只是一般人还真的注意不到,不容易识破这个女子的真实性别。

    “小娘子,这个香包怎么卖?”

    李安轻轻走了过去,开口问道。

    小娘子愣了一下,不过倒也没有反驳,笑嘻嘻的问道:“贵客若是真心想买,三百文卖你了。”

    “三百文,这么贵啊!这个香包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值这么多钱?”

    李安开口问道。

    小娘子开口回道道:“客官,我卖的香包都是上好的香草,还有这香包上的刺绣,都是做的最好的,一定都是物有所值的。”

    李安点了点头,开口问道:“这刺绣确实做的不错,是你自己绣的吗?”

    “客官说笑了,这么多香包,这哪里来得及啊!都是邻家的妹妹绣的,这些妹妹不但长得漂亮,刺绣做的也是极好的。”

    小娘子开口说道。

    “哦,原来如此,听口音小娘子是外地人,应该是河北一带的吧!来京城多久了。”

    李安开口问道。

    “客官猜对了,是河北那边过来的,来京城快一年了。”

    小娘子回答道。

    “都一年了,怕也是租房子住的吧!”

    李安问道。

    “是的,京城房子太贵,除了租住还能怎样。”

    小娘子生意不算太好,毕竟,这种昂贵的香包,不是普通行人买得起的,只有遇到像李安这样的富人,才舍得花钱购买,所以,她闲着也是闲着,倒也很愿意与李安聊天。

    “家里几口人,你们老家一起过来不少人吧!”

    李安继续问道。

    小娘子倒也没有回避,她告诉李安,她们一家足有十几口人,除了父母兄弟,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因为在京城只能依靠租房度日,所以,她的两个到了婚配年龄的哥哥,都还没有成家,这可真是愁坏了家中的父母爷奶,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呢?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又如何能够娶妻生子,况且,他们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居住在非常狭小的空间内,若是娶妻的话,那家里的人就更多了,压力会更大的。

    这种多子多女的家庭,让李安颇为感叹,两个成年子,两个幼年子,还有三个女儿,一共生了七个孩儿,最小的一个才六岁,生活压力不大就怪了。

    而他们之所以离开家乡,到京城这个地方来,是因为他们家乡有好多人都来京城发展了,甚至,还有混得不错的都发了大财了,他们一家受到了成功老乡的鼓舞,便也不顾一切的跑到京城来了,只不过,不是所有人都是幸运儿,他们一家来了快一年了,也没有发大财,甚至,都有些入不敷出,别说买房定居了,就是租房都压力山大。

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

    这位卖香包的小娘子一家,又是可怜的一家人,凡是这一两年从外地来京城谋发展的人家,基本上全都是生活的很是悲惨,能够真正过上好日子的只是极少数而已,绝大多数都过的比在家乡的时候好不了多少,都是挣的多,但花的也多,最后不会有太多的结余。

    对于这些外来户来说,京城最大的吸引力是繁华和热闹,可以让他们拥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可以看到很多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还可以看到一丝渺茫的希望,哪怕这个希望几乎不存在,但至少是一束微弱的希望之光,让很多生活困苦的人心里有个念想,万一自己成功了呢?

    在京城每天都会发生一些让人热血沸腾的逆袭故事,这些故事会及时的出现在京城的各大报刊上,从而激励更多的普通外来百姓,坚定自己的信心,哪怕再苦再累也要坚持留在京城,万一有一天自己时来运转发财了呢?那可是能够改变自己和后代命运的天大好事,就算几率不高,但总归有这个希望存在。

    而若是继续待在自己的家乡,则只能每天下地干活,风里来雨里去的,一年的收成也就那么一点粮食,而此刻的粮食也不值钱了,就算在风调雨顺的前提下,也挣不到钱,勉强只能糊口而已,万一遇到天灾,那就啥也没有了,这种看天吃饭的辛苦活,让人根本就看不到希望,可以说一眼就能看清一辈子,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就是很普通的贫贱生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枯燥且辛苦。

    若是从小一直生说在乡村,没去过繁华的都市,从未感受过大城市的繁华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还能够忍受农村的枯燥生活,一辈子本本分分的做一个小农民,而一旦一个人去过繁华京城,然后,再回到自己出生的乡村,会有一种难以接受的感觉,是万万不甘心一辈子做农民的,哪怕在京城生活的很不如意,也不会回到乡村天天种地。

    虽然待在乡下种地,可以维持一个人不被饿死,可乡村的枯燥生活,也是很多见识过繁华生活的人所难以忍受的,一个人宁愿在大都市租住狭小的房子,也不会愿意回到乡下去住面积广阔的房子,这是大部分人心里的真实想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唐百姓此时的世界观。

    而大部分老百姓的这一心里,正好被某些炒房的人抓住了,他们知道普通老百姓都是这么想的,所以,就拼命的囤积房产,把房子高价出租出去,租金也尽可能的靠近大部分老百姓的忍耐极限,确保老百姓收支余额与房租相等,让京城普通百姓的收入,去掉必要的支出之后,剩下的全部用来缴房租,从而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

    这些依靠炒房来获取财富的人,实在是太可恨了,朝廷若是再不去管的话,那是要出大事的,就算最终要侵犯部分贵族的利益,那也要去推行,不能任由一些人占据过多的资源,否则,普通百姓会越来越不满,而李安已经开始布局了,先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稳定价格,然后,再通过一步步的温水煮青蛙策略,一步步把京城的房价个拉下来,让房租能够进入一个合理的区间,让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能够更好一些,让外来的百姓能够拥有更多的幸福感。

    眼前的小娘子年纪已经不小了,按照大唐的标准,这个年纪应该已经可以婚配了,甚至,有不少都有孩子了,而这个小娘子穿着男装在大街上卖香包,一看就是没有婚配。

    “小娘子年纪也不小了,就没想过要嫁人?”

    李安开口问道。

    这一问倒是把小娘子给问的不好意思了,她告诉李安,并不是她不愿意嫁人,实在是到了京城之后,一切都变了,若是在老家没有来京城的话,她现在就可以嫁人了,可到了京城之后,情况变化太大,不是她不想嫁人,是根本没有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是小娘子的要求太高吗?还真不是的,小娘子的要求根本就不高,只要有一个稳定的居所就行,也就是有一个能居住的地方,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家庭,若是连一个稳定居住的地方都没有,那还怎么成家,成家之后怎么办,要睡在大马路上吗?这些都是很现实的问题,非常的现实。

    有住房的年轻郎君难道就没有用吗?这么大的京城,总不会都是没有房子的年轻男子吧!

    在京城有自己房子的年轻小郎君自然是有的,而且,还不少呢?不过,若是从京城总人口的比例来计算,拥有独立住房的年轻郎君少之又少,比例还不足一成,而家里有房,与父母同住的就相对多一些了,毕竟,很多老京城人都是有祖宅的,但即便加上这些人的比例,也只有三成罢了,起码七成以上的年轻人的家庭是没有房子的。

    而就算在京城有房的家庭,住房情况也颇为不乐观,毕竟,这个年代还没有计划生育的政策,一个家庭的孩子是很多的,尤其是男孩子,都是要婚配的,若是只有一处不大的住房,家中却有三个儿子,那么这三个孩子全都成家之后,该住到哪里去去呢?老父母与三个儿子住在一起本就不宽裕,若是再多三个儿媳,那就更加紧张了,这还没考虑将来有可能出生的孙辈,如此,居住就太过于拥挤了,甚至不得不采取租房的办法来缓解居住的压力,而这无形之中会极大的增加生活成本,让这么一个家庭压力更大。

    京城的这种现状,让这个卖香包的小娘子很难找到可以嫁的郎君,毕竟,她也不是什么金枝玉叶,不大可能被条件优越的郎君看上,而那些一无所有的郎君,实在难以给她一个有保障的未来。

    另外,京城凡是有自己独立住房的郎君,全都牛气的很,不但娶媳妇的时候挑着选,而且娶了妻之后,还会继续纳妾,谁让人家有房呢?指望这些条件优越的郎君低三下气的追求穷人家的小娘子,还一心一意只对这个小娘子好,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有钱的男人有几个不渣的,李安就是一个标准的渣,家中娇妻美妾不少,还有不少没给名分的。

    对于这个卖香包的小娘子该有怎样的归宿,李安是真的不确定,因为短时间内,京城的住房紧张状况是很难获得缓解的,大部分的年轻郎君也很难买得起房子。

    这个卖香包的小娘子心里理想的郎君,自然是京城本地的有房一族了,哪怕老点丑点都无所谓,只要有房就好,只有如此才能解决下半辈子的居住问题,才能有一个不错的生活,可京城的有房一族并不多,在人群之中的比例太低了,几乎所有人都把目标锁定在了这些人的身上,这也就造成了大量妙龄女子找不到合适的如意郎君,同时,也有更多的贫民百姓家的儿子找不到媳妇,从而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

    这种事情一般都发生在后世的发达社会,而通过李安改造的大唐,现在也开始发生这样的事情了,这个问题是很严峻的社会问题,是必须要优先解决的大问题,若是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难题,以后大唐的人口就该暴跌了,那可不是什么好事儿,一个强盛的帝国,若是没有足够的人口,是没有办法进行良好发展的,没有庞大的人口就意味着力量的弱小,只有人口足够庞大,帝国的疆域足够辽阔,这个帝国才是了不起的,才是真正不可战胜的,对于如今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的大唐,人口真的非常关键,只有人口逐步增多,大唐才能够有足够的人力来完成很多计划,也才能稳定刚刚开拓不久的边疆,维护大唐核心区的繁荣和安定。

    大唐还有很多荒芜的土地等待开发,而所有的土地开发都是需要一定人力的,没有足够的人口,很多计划都难以真正的实行,帝国的边疆也难以发展起来。

    其实,此时全大唐的老百姓都往京城涌入,也是有一定坏处的,那就是降低了各地的人口规模,让很多县城变得越来越凋敝,越来越难以发展,自然降低了这些小地方的可持续发展。

    只不过,京城现在太需要人力资源了,如此,才允许各地的老百姓离开家乡到京城来谋发展,按照之前的大唐律法,普通老百姓是不能轻易离开自己家乡的,否则就是违法了,只有朝廷要求老百姓迁移,老百姓才能离开自己的家乡,这么做就是为了稳定各地的人口,根据各地拥有耕地的数量进行人口的安排。

    京城最近急需人口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李安发明了太多的高科技机器,这些高科技产品对大唐的未来非常重要,而若要制造和研发这些机器,还有一些配套的设施,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仅凭京城本地的劳动力,显然难以满足要求,如此,才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全国,允许所有地方的老百姓进入京城。

    那为何不把这些机器作坊拆分到各个地方去制造呢?这样人口就不需要迁移人口了,也不会导致京城的住房紧张。

    这自然是因为很多机器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只有这所有的机器聚在相距不远的位置,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才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若是把这些机器作坊分散到大唐各地,那就没有办法发展了,生产的成本就太高了,比如,生产一台机器,需要不少的配件,若是这些配件需要到很多遥远的地方去购买,那么,生产的成本就太高了,而这是非常不利的。

    与迁移工坊相比,迁移人口的成本是最低的,也是最方便可靠的,所以,为了节约成本,只能采取迁移人口的办法,至于人口猛然增多所造成的住房紧张的情况,则可以慢慢解决,急不得的,最终总是能够解决的。

    另外,随着京城的机器作坊越来越多,最终必然要向别的地方迁移的,而且是整体性的迁移,绝对不是几个工坊的迁移,而是几十几百个工坊一同迁移到某个城池,从而在那里形成一个新的生产基地。

    比如在莱州这个沿海州郡,已经聚集了几十万的人口,让原本不太起眼的莱州一跃成为整个河南道最繁华的都市之一,其繁荣程度直逼东都洛阳,相比洛阳也差不了多少了。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莱州的沿海地区,新建了十几处港口,还有五个大型的造船工坊,修船工坊和渔港更是一大片,从美洲和澳洲返回的船只大部分都选在在莱州停靠,而从大唐出发的船只,也同样从莱州的港口出发,从而让莱州成了大唐帝国主要的海运转运中心。

    莱州更是京城东向铁路的最东端,是一个铁路的大站,每天从海上港口卸载的物资,可以通过这个大站,源源不断的运输到各个地方,各个地方的物资和很容易的就能运输到莱州,如此一来,莱州想不繁荣都不可能。

    京城有大量的工坊,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促成了京城的持续繁荣,同样的,莱州这里也有庞大的造船厂和配套的工坊,而且数量也很大,对劳动力的需求自然不用多说,有了足够的人口,繁荣自然也就跟着到来了。

    现如今,由于产业分布主要集中在京城,洛阳,莱州等少数地区,所以,这造成了这些少数地区的繁荣,但日后随着发展的持续,这些地方的土地都会不够用的,那么产业也必然要转移到更多的大唐城池,从而让繁荣遍布大唐的每一个角落,而朝廷有钱了之后,还可以拿出一部分钱来建设边关,从而促进边疆的稳定和繁荣。

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眼前卖香包的小娘子,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如意郎君,那就只能看她自己的造化了,不过,按照李安的估计,这个难度实在太大了,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毕竟,在京城像她这样的小娘子太多了,而条件优越的年轻郎君却很少,且大部分都因为自己的优越条件而颇为挑剔,甚至不乏沉溺吃喝嫖赌的烂人,想要找到一个如意郎君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也许,再过几年,这个卖香包的小娘子,仍旧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卖香包,也许她一辈子都难以找到如意郎君,成为一名老姑娘,而只要京城的住房问题不解决,像这种悲剧就会一直存在,会有很多人被迫放弃繁育后代,被迫放弃组建家庭,因为根本就负担不起成家和养家的负担,不放弃又能如何,又能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这种悲剧在后世的繁荣社会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越是发达繁荣的地方,这种情况就越是明显,而很多经济极为发达的小国,甚至会有一多半的人,一辈子都不婚配,一辈子都在享受奢华的单身生活,这可不是他们自己愿意的,是被现实所逼迫的,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本,成家只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的悲惨,既然如此,那又何必要婚配呢?自己一个轻轻松松的生活难道不好么,难道不是一种非常惬意的生活么。

    也许,很多坚持独身的人,内心都渴望能够有人陪伴,但只要条件不满足,这个愿望就难以获得真正的实现,他们不会为了内心这一点点渴望陪伴的想法,而去降低自己的要求,必须要等条件完全满足自己的需求之后,才会去考虑有人陪伴,才会去考虑繁育下一代的问题。

    后世有一句名言,说房价高是最有效的去胎药,因为房子买不起,没有一个安定的居住场所,所以,也就没有成家繁育后代的想法了,以免自己的后代还要重复自己同样的悲惨命运。

    居住的环境过于压抑,同样会造成人内心的抑郁,让一个普通人长期居住在非常狭小的空间内,肯定会导致这个人内心的变化,会让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变成一个抑郁狭隘的人,甚至整天愤愤不平,渴望用暴力来解决生活在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成为一名充满暴力的人。

    后世好多地区发生的各种动乱,就是因为贫富差距所造成的居住压力,居住在狭小空间里的人太多了,这就造成这些人的内心非常的抑郁不平,很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只不过改变起来谈何容易,而生活状态长期得不到解决,就必然会导致内心不满的持续增加,进而一步步的诱发他们暴力的一面,这也就造成了某些地区的动乱之源。

    自古以来,老百姓造反的理由,无非就是没法生存了,没有吃的要造反,没有安全感要造反,同样的,没有居住的地方也同样会造反,毕竟,这些都是普通老百姓最看重的东西,一旦这些最基本的生存保障都不存在了,老百姓是肯定要疯狂的,造反也就不远了。

    另外,老百姓的不满必须达到一定的比例才能成事,若是只有少量老百姓缺少吃喝,内心不满,那是成不了什么事儿的,极少数百姓的不满只是蜻蜓点水而已,并不会改变什么,而若是有相当数量的百姓都没法活了,内心都充满了极大的不满,如此,造反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遇到哪个振臂一呼的人,整个天下就都乱了。

    比如,自古以来的很多农民大起义,就是因为有大量的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而朝廷却还继续推行苛捐杂税,如此,老百姓不造反就怪了,当遇到天灾的时候,几个省的老百姓全都颗粒无收,老百姓已经饿殍遍野,朝廷还想收税,这是把老百姓往死里逼迫,老百姓不造反就怪了。

    现在京城的高房租和高房价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只不过,很多老百姓都是外地人,各个地区的外地人,甚至语言都不通,就更别提串通起来干啥大事了,况且这是在天子脚下,自古造反没有一个是从京城开始的。

    还有就是这些老百姓其实也有退路,那就是离开京城,返回他们自己的家乡,只要返回自己的家乡,那就是有吃有喝,还能住的很宽敞,只是再也享受不到京城的繁华气息的,这让很多快要坚持不下去的外来老百姓很是犹豫,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而不论如何,京城高房价和高房租的问题,都是一定要解决的,因为若是这个问题不能尽快解决,早晚会导致很多新的问题,对京城的治安也是会非常不利的,生活不满的人越多,治安方面的压力就会越大的。

    时间越来越晚了,但平康坊十字街的热闹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反而有一种越来越热闹的感觉,来往的行人络绎不绝,街道两侧的店铺有一半都是满客,最少的也有一半以上的客人,小贩的生意也都很是不错,街道上的行人或多或少的都会买点什么,否则,岂不是白逛了。

    李安逛了老半天,也算是没有白来,不但买了不少小物件,而且,还了解了不少普通老百姓的情况,这算是最大的收获了。

    当然,通过这一番逛街,内心的感叹就更深了,使命感也更强了,把改善京城所有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成了自己的使命。

    由于吃饭和逛街耽误了很多时间,所以,当李安回去的时候,大部分人都睡下了,只有少数的仆人还在值班。

    众人能拥有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也是在李安的强烈要求下才做到的,为了让家里的人都能有一个不错的身体素质,李安要求所有人都要按时休息,只要没有当值的任务,到了晚上的时候就要按时入睡,只有睡的好了,第二天白天才能更加的有精神,若是晚上睡不好的话,第二天就会没有精神的,那样可就糟糕了。

    “夫君怎么这会儿才回来。”

    李芽儿走了过来,关心的问道。

    李安开口说道:“遇到点小事儿,怎么了,你也没睡?”

    李芽儿笑着说道:“我们几个姐妹都商量好了,只要夫君不回来,我们要轮流等候,今天就从我开始了。”

    “哦,那我要是一夜都不回来呢?你就一夜不睡觉吗?”

    李安笑着问道。

    李芽儿用手捋了捋头发,点头说道:“这是自然了,若夫君一直不回来,那我就一夜都不睡觉一直就在这里等着夫君。”

    说完非常自豪的笑了。

    李安轻轻抚摸李芽儿的头发,开口说道:“芽儿宝宝,你这么辛苦,为夫会心疼的。”

    见李安笑的非常暧昧,李芽儿心里一阵开心,开口说道:“心疼就用嘴啊!”

    李安立马从身上摸出胭脂和香包,放到李芽儿的手上,开口说道:“芽儿宝宝,为夫怎么会只靠嘴呢?这是胭脂和香包,是今晚逛街的时候随手买的,送给芽儿略表寸心。”

    芽儿嘴角莞尔一笑,开口说道:“夫君是只给我一个人买的,还是所有人都有份儿啊!”

    很显然,芽儿早就摸清了李安的套路,每次买礼物都是人人有份,而且,还都是一模一样的礼物,一点诚意都没有,而这一次多半也是如此。

    李安傻傻一笑,开口说道:“这个?的确是人人都有份,不过,为夫多买了不少,可以多给芽儿一些,别人都是一份,芽儿两份好不好,算不算有诚意?”

    李芽儿笑着说道:“有诚意,那我就告诉她们,我有两份礼物,而她们只有一份礼物,好不好啊!夫君!”

    这声音是挺酥的,不过,李安可不希望芽儿把这个事情给说出去,如此,剩下的众人就该不满意了,一碗水不端平的话,是会引起不满的,而李安显然不愿意发生这样的事情。

    “芽儿最好还是别说,若是让她们都知道了,肯定要闹腾了,如此,为夫就需要再去买一些,让她们都有两份,这样是芽儿喜欢的吗?”

    李安笑着说道。

    “哼,还说自己有诚意,明明就是没有诚意嘛!”

    李芽儿笑道。

    李安开口说道:“给你两份,怎么会没诚意呢?只要你不乱说,别人可都是一份哦!你占了大便宜了,还说为夫没有诚意。”

    “哼,每次买礼物都是所有人都有,为夫可真是博爱啊!”

    芽儿说道。

    这说的可不是假话,李安还真是这么一个混人,就怕没得到礼物的生气,所以,每次都把所有人都考虑进去了,哪怕是自己的女仆也一样,当然了,李安府上的女仆都是妙龄的漂亮女子,每一个让人看了都会产生一种怜爱的感觉,丑的和老的女仆,李安是不招的。

    而男仆就相反了,几乎都是长的不咋地的,没有一个比李安英俊的,就算比李安年轻的,也没有李安耐看,当然了,整个大唐似乎也找不出谁比李安更有魅力了,若是制定一个招收男仆的标准就是不许比李安英俊,则整个大唐的所有男子都会合格,这个是肯定的,而李安当初制定标准的时候,似乎就是这个标准,倒是把负责招男仆的管家给高兴坏了,因为这个难度实在是太低了,随便在大街上招收一批就行了。

    “这个胭脂在哪儿买的啊!多少文?”

    李芽儿问道。

    “一千五百文一盒,在大街上买的,这个价格,在大街上算是比较贵的了。”

    李安开口说道。

    当然,这个价格被李安夸大了十倍,实际的价格是一百五十文一盒,把价格说高一些显得更有诚心,反正这种产品的价格差距极大的,几十文一盒,几贯一盒都有可能,甚至还有更贵的,也不好去考证。

    “一千五百文一盒?这么贵,那夫君买了多少盒?”

    李芽儿开口问道。

    “不多,才三十盒。”

    李安开口说道。

    其实买了四十盒,送给两个青楼的女子四盒,送给护卫五盒,还有一盒悄悄的塞到那个卖香包的小娘子的口袋里,还没让小娘子发现,估计这个小娘子回去之后发现口袋里的胭脂盒,心里肯定会非常高兴的吧!或许,她会非常的好奇,是谁偷偷把胭脂盒塞入她的口袋里的呢?

    也许她会想到李安,毕竟,别人买东西都是买了就匆匆离开,或者问香包好不好,很少会有与她聊家常的,也很少会有一下子买很多香包的客人,一般都是买一两个,而李安一口气买了十几个,属于大客户,显得非常的特别,所以,她也许会猜出是李安偷偷塞的。

    这天底下恐怕也只有李安会做这种事情了吧!买别人很多香包,不但没要求打折,还额外送给卖东西的小贩一盒中档胭脂。

    当然,这还不是因为这个小娘子是妙龄女子么,而且,五官长得还算不错,尽管是穿着男装的,但那股子清秀的模样还是能够看得很清楚的,若是一个臭男人,李安才不会送他一盒胭脂呢?

    “三十盒,夫君可真是够大方的,这下怕是这个院子里的丫头都能有一份了,那香包呢?也是三十个吗?”

    李芽儿问道。

    “香包没有这么多,只有一半,只送给为夫最喜欢的人。”

    李安笑着说道。

    闹腾一番之后,李安与芽儿去了屋内,坐在卧榻旁边闲聊。

    “芽儿,最近家里的工坊都如何?尤其是你们几个姐妹负责的几个工坊?”

    李安开口问道。

    “挺好的啊!不论是刺绣工坊,还是茶叶工坊,还有做假花的工坊都挺好的,夫君问这个干什么?”

    芽儿好奇的说道。

    “这不是朝廷最近要改革房产了么,为夫提了个建议,要让新建工坊为八成以上的工匠提供住房,若是我们自家的工坊没有提供这些,会让人说闲话的。”

    李安开口说道。

    芽儿闻言,笑着说道:“就这么点事啊!我们家的工坊都有宿舍,别说八成,就算所有干活的姐妹全部留宿,那也是住得下的。”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李安自己和夫人们开办的这些工坊,在各方面的条件都要大大优于普通的工坊,不但工匠的工钱比较高,而且,干活的环境也比较好,工坊每天提供的饭菜也非常重视营养的搭配,还有就是住宿方面也充分的考虑过了,所有干活的人都可以住在工坊内

    不过,由于有一多半工匠都是老京城人,居住的地方距离工坊也不远,所以,还是更愿意回家来住,这就让工坊的宿舍显得很是宽敞,原本应该一个屋子居住六个人的,实际都只是居住两三个人,李安为工坊所准备的高架床的上层基本上就没住过人,所有人都住在高架床的下层,而上层都被用来堆放各种生活用品了,比如多余的衣服,鞋子等私人物品,这样居住起来更宽敞也更加的舒坦。

    而之所以坚持为所有员工都准备一个居住的房子,是因为李安很关心干活的人,明白只有让干活的人住的好住的舒心了,干活的时候才能更加的卖力,才能少一点后顾之忧。

    否则,若是一个工匠整天忧虑没钱租房,生活压力太大,干活的情绪也不会很高的,甚至会有怠工的情况发生,李安始终相信人心是肉长的,只有你对工匠友好,给工匠更好的生活待遇,工匠才能好好干,当然,严格的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可若是没有良好的条件和待遇,进行严格管理只会让员工充满怨恨,就算对员工进行洗脑教育,那也要有个比较好的条件,才方便进行下去,至少要比别的工坊条件好,这样洗脑的效果便会加倍,会让干活的人充满干劲,而李安的工坊也是有激励机制的,这样就更加的有利了。

    所以,在京城工坊跳槽工匠越来越严重的此时,李安的工坊却是已经很久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就没有一个工匠提出跳槽不干的,除了极少数掌握核心技术的老工匠签了协议不能离开之外,剩下的普通工匠也都非常喜欢李安家工坊的工作环境,都是来了就不愿意走了,并在严格的管理之下,变得原来越能干,没有一个拖后腿的,而只要他们的表现还算不错,工坊就不会开除他们,除非太懒太烂的人,才不得不将其开除出去。

    最初的几个核心的工坊,都是李安一手创办的,而后来,家里的几位夫人实在闲着没事,也搞了几个工坊,都是以招收女工为主,只有极少数的男工,而几位夫人显然比李安要善良的多,她们为女工提供的住宿条件比李安给的条件还要优越,而且,她们还根据女工的特殊性,非常贴心的在居住的地方多盖了洗浴的场所,每天都要烧好多的热水给这些女工洗澡,以避免这些女工得病,毕竟,女工不同于男工,是比较容易生病的,只要清洁工作做的不到位,随时都有可能会得病,要知道在古时候,妇人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几乎所有的女子都会得这种疾病,发病率堪称极高,能够一生躲过这种疾病的人少之又少,或多或少的都会偶尔得病的。

    而除了特殊职业所造成的缘故之外,大部分普通妇人得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清洁不到位,只要清洁到位了,应该不至于得病,尤其是特殊时期,更是要特别的注意,一定要清洁到位。

    另外,其实,男子也是要清洁的,否则也有一定的几率会得病,至少也会得个瘙痒啥的,古代还有一个说法是十人九痔,说的就是这种疾病极为高发,很多人都会得这种疾病,而这种疾病也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得了这种疾病就意味着坐下的时候很疼很疼,简直是要命的疼,而且,一旦得了这种疾病,几乎是很难治愈的,很有可能要伴随一个人的一生。

    而得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平时的清洁不到位导致的,若是清洁到位的话,应该是不会出现这种疾病的,而清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用温水清洁,使用纸张是肯定不行的,就算是最柔软的纸张也代替不了温水。

    李安曾经就有这样的经历,因为学业繁忙,一周才能洗澡一次,而住宿的男孩子是不可能天天洗屁股的,否则定然要遭到别人的嘲笑,甚至被人欺负,就算屁股痒痒也只能忍着,直到周末洗澡的时候才能有所缓解。

    而长期得不到清洗的后果,就是李安的菊花越来越痒,最后用手都能摸到一个肉肉的小疙瘩,用手使劲儿捏一捏会稍微舒服一些,有些酸爽的感觉,可过一会就更痒了,真的很想把这个多余的肉球给切掉,可又非常不想去医院,觉得太丢人了。

    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李安只好放弃住宿,返回自己的家中,这样一来,就算自己天天清洗菊花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了,班里所有人也不清楚这个事情,不但每天睡前清洗菊花,每天一大早便便之后,也是用花洒将屁股给冲洗的干干净净,那滋味别提有多舒服了,之前,总感觉自己的菊花附近有一种湿湿黏黏的感觉,尤其是运动出汗之后,这种感觉就更加的强烈了。

    而自从使用花洒清洁之后,就再也没有这种感觉了,走路的时候再也不难受了,坐着的时候也很舒服,整个人都精神了,而最让李安感到吃惊的事情,是半年之后,再去抚摸自己菊花的时候,再也找不到当初很痒的那个小肉球了,怎么摸都摸不到,看来是真的消失了,而李安显然是不会怀念这个小肉球的,这个让李安又痒又痛苦的小肉球。

    这段特殊的经历,是李安接近成年时候的一段往事,一般是从来不跟外人说的,这么丢人的事情当然不能大肆宣扬了,一定要藏好了才行,就算是颜如玉这样的枕边人,李安都没有透露过,也不能透露。

    而通过这段经历,李安也能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只要注意清洁,一个人一生都不会得痔疮,同样的,一个女子只要每天坚持清洗自己的身体,一辈子不得妇人疾病也是很正常的,在后世的岛国,由于她们的女子非常重视菊花附近的清洁,恭房之内也有各种先进的清洗设备,所以,她们得妇人疾病的比例极低,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得病,而在恭房设备简陋,还采取用纸张擦拭屁股的地区,妇人病和痔疮的发病率就极高了,身边会有很多人都会得这种疾病。

    大唐这个时代,很多地区如厕之后,用的居然是厕筹,也就是一个竹片一样的工具,居然用这种东西擦屁股,可想而知到底能不能擦干净。

    而大唐时代,使用竹片擦屁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时候的纸张还很贵,丝绸就更贵了,而竹片相对来说成本比较低,而且,竹片不是一次性的,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在擦完菊花之后,可以将竹片插入地面,与泥土进行摩擦,将竹片上的脏东西给擦掉,然后就可以继续使用了,而继续使用的人,很有可能是别的人,如此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交叉感染,想想都会觉得可怕。

    其实,清洗菊花完全可以用水解决的,清水不但能够彻底的清洗干净,而且,还非常的廉价,在整个古代社会,几乎每听说用水还收钱的,这比后世使用需要花钱的自来水要强得多了,使用不要钱的清水清洗菊花是最合适的手段。

    而既然有更加廉价且高效的手段,那为何人们还要使用厕筹呢?难道大唐的老百姓都是傻子,这么好的资源也不会使用。

    这自然是牵扯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因素了,因为后世的自来水是有压强的,可以实现用花洒冲洗菊花的条件,污水也可以轻松的冲走,非常的方便,而在大唐这个时代,所有的厕所都是旱厕,里面除了厕筹就是一个大粪坑,条件太简陋了。

    若是配属一个装满清水的木桶也没啥难的,但使用的时候就需要用水舀子舀一瓢水,然后用手去一点点的清洗,操作起来不是太方便,而且,洗完之后湿漉漉的也没有东西擦拭,若是用布擦拭,那成本又高了,还需要为不同的人准备不同的布匹,这样才足够的卫生,另外,若是使用的人比较多,那准备的清水就要更多,很有可能几天下来,粪池子里的水就都满了,如此,又需要将粪池子里的粪水全部清理出去,这样要花费不少精力,对于每天都很辛苦的普通人来说,这个太费事儿了,若是有人提出如此要求,会被人认为太矫情的,如此娇滴滴的人可不好养活。

    在大唐这个比较落后的时代,估计全球很多地方使用的如厕工具还不如大唐帝国,但隔壁的印度却是个例外,在这个有趣的地方,普通老百姓都是用水去清洗菊花的,他们使用的办法就是在如厕的位置放一个水桶,先用手去擦拭菊花,然后一手舀水清洗另一只脏了的手,洗干净之后,继续用刚洗过的手去抚摸菊花,然后再洗,反复多次之后,就能够将菊花清洗干净了,最后摸一把将大部分的水分给弄干,然后提裤子走人就是了,稍微有点湿是没关系的,因为很快就会干的。

    而印度地区的这种办法无疑是一种优于大唐的办法,至少在预防痔疮方面,这里的老百姓要强于大唐百姓,实际得痔疮的比例自然也是少于大唐的。

    当然了,与大唐帝国相比,印度这里拥有一些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那就是气候比较的炎热,就算到了大冬天也不会很冷,一年四季都可以采取清水洗菊花的手段。

    而在大唐帝国,天气热的时候,倒是可以用清水洗屁股,可一旦到了冬季,天气非常的严寒,把一桶清水放入恭房要不了多久就会结冰的,而结了冰之后就没有办法使用了,就算把冰块给砸开,下面冰冷刺骨的清水谁敢用,那岂不是要把自己的屁股给冻坏,万一粘连在屁股上就麻烦了,而后世因为有加热的手段,从而让如厕的地方,每时每刻都有热水,稍微调节一下就是温水,清洗的时候是非常舒服的,一点也不会冻坏自己的屁股。

    总之,是大唐帝国的恶劣现实条件,限制了使用水源清洁菊花的可能,可如今李安已经来到了大唐,自然不能容忍使用厕筹来清洁菊花,使用纸张也都是偶尔才使用一次的,在没有先进恭房的地方也就只能使用纸张了,而只要在自己的家中,李安使用的一定是水冲。

    虽然大唐现在还没有自来水,但李安的家中确实有的,这个其实也不是后世的那种朝廷统一安装的自来水,而是李安自己发明的,就是在府上建设几个较高的水塔,然后用竹子相连,然后安防铜质的开关阀门就行了,也是非常简单的。

    而为了避免冬季水质太冷,把屁股给冻坏,李安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比如,新建冬季专用的水塔,而这个特殊的水塔外面包裹了厚厚的隔热层,防御外界的冷空气冷却水塔里的清水,然后,这个水塔的蓄水层下面还有一个加热层,加热层的旁边有储存炭火的区域,每天只要定时的烧火,给水塔内的清水加热就行了,这样就能够维持水塔里的水始终是热的了,而为了防止管道里面被冻住,李安设计的管道都很粗,且到了冬季的时候会在管道的外面包裹厚厚的一层防寒保护套,这样就更进一步保护了管道不被冻坏,且,每天都会多次用水,从而保障管道里的水不会长时间静止,被冻坏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而事实证明李安是正确的,在采取了这些有效的措施之后,让李安一家在冬季的时候也能轻松的使用水冲厕,轻轻松松的用清水清洗自己的屁股,洗手洗脸用的都是热水,小日子过得是有滋有味的。

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在大唐这个时代,人们最重视的是家里的大门和正堂,因为大门是给所有人看的,而正堂是招待贵客的地方,都是对外的,维护的是一个家庭的脸面,所以必须要重视,而对于厨房和恭房这些地方,就很不重视了,要问一个家庭最脏的地方在哪里,那一定是恭房了,其次就是厨房,不论是贵人的家里,还是普通穷人的家里都是这样的情况。

    而实际上,能够提升一个家庭生活品质的,恰恰是看似不太重要的厨房和恭房,人要活着就必须要吃喝拉撒,吃喝离不开厨房,拉撒则离不开恭房,而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吃喝拉撒给伺候舒坦了,这个人才能真正活着舒坦活着健康,若是供应吃喝的厨房不够干净,人很容易吃到脏东西,从而引起各种疾病,尤其是肠胃疾病是最常见的,而拉撒的恭房若是不够好,同样会引起各种问题,比如恭房气味太大,人长时间蹲在里面闻着臭味,对身体肯定不好,而若是没有清洗菊花的喷头,则菊花肯定清洗不干净,这样一来早晚会得痔疮的,甚至还会引起其它方面的并发症,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自己的身体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身体才能拥有一切,若是没了身体,那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一定要着重投资家中的恭房和厨房,大门和正堂差不多就行了,不用投资太多,这样也能低调一些,显得不那么锋芒毕露。

    李安府邸的大门和正堂就很是一般,花费并不高,远远不如恭房和厨房的投资,厨房花钱多是因为足够大,石台选用的都是不容易产生细菌的麦饭石,灶台也都是环保材料,碗筷也都是最好的,银碗银筷,玉碗玉筷就花了不少钱。

    而恭房花费巨大,其一就是附属的冲洗设备比较贵,高大的特质水塔和水管都好花费不少钱,还要做好保暖和防水,恭房内的墙壁也必须要用耐水耐腐蚀的玉石类材料,不贵就怪了,就算是正堂的地面,李安也没舍得使用玉石,使用的是很普通的花岗石,倒是让很多去过李安家恭房的客人,分不清到底哪里应该是正堂了。

    很多人都认为李安这是故意低调,不想太过于显贵,所以,才把大门和正堂弄得比较一般,或者觉得李安喜欢藏富于内,不喜欢把资材显露出来,喜欢藏着自己慢慢欣赏,却没有人知道,李安完全是为了个人的健康,是一个把身体健康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一个人,而他们显然全都猜错了,没有一个人能够真正理解李安,这倒是让李安颇为寂寞了。

    在李安的心里,把钱财都用在大门和正堂的人,是妥妥的打肿脸充胖子的高调之人,这是非常错误的行为,尤其是普通的小财主之家,花费大量的钱财装修大门和正堂,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把这两方面的钱财省下来,就能够很好的改造恭房和厨房了,这两样才是真正能够提升自己生活品质的。

    后世的商品房大门都是一样,自然没有什么值得攀比的,大家都一个样,但房屋在设计的时候,厨房和恭房的面积都太小了,整个房间最小的部分,怕就是厨房和恭房了,而这显然是不太合理的,按照李安的设想,整个房子之中,厨房和恭房都应该大一些,要能够达到卧室的大小,这样住起来才足够的舒坦,或者拥有两个独立的恭房就更完美了,这样当出现两个人同时要如厕的时候,也用不着等候了,毕竟,等候这种憋便的做法对身体是有很大损伤的,万一给憋回去了,那对身体的伤害就更大了,而憋回去之后,若是出现一连多日没有便意的情况,那就是更加严重的便秘了,是一种身体的疾病,对身体的伤害极大,而造成这种疾病的原因就是家中没有更多的恭房,所以,多一个恭房真的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同样的面积之下,若是厨房和恭房都增加一些面积,则卧室的面积就不够用了,这个也很好办,取消一个卧室就是了,把三室改成两室,四室改成三室就好了,或者缩小客厅的面积,这样住起来才更加的舒心。

    对于一个普通的居民来说,客厅才是最没啥大用的,太大一点意思都没有,谁家能天天来客人,有个沙发能躺着就足够了,若是高兴的话,直接把客厅改成卧房都行,没啥大不了的,来客人直接去酒店吃喝玩乐就是了。

    而大唐时代大门和正堂的奢华,以及工坊和厨房的脏乱,反应了这个时代人们的观念,那就是比较注重脸面而忽视内在的东西,忽视真正能够提高生活质量的部分,甚至也没人敢于去改变什么,否则,一定会被别人诟病,说这个家伙不务正业。

    一个工匠好好研究怎么把大门造的更气派,怎样让正堂更具有威仪,才是这个时代工匠的正事,而恭房和厨房则根本不会有人去花太多的心思,花样是很少的,比如恭房,就算是最为富贵的人家,最多也就是准备一个撒了花瓣的便桶,以此来掩盖臭味,或者弄点小枣子,用以塞在鼻子里过虑臭气,而这些措施都足以说明,在这些富贵人家的厕所,都是很臭的,至少,在方便的时候,没法解决臭气的问题。

    而李安发明了水冲厕之后,这种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出来一点就冲一点,不让便便长时间散发气味,如此,恭房的味道就会小很多,再加上特有的通风窗户,效果就更好了,及时清洗菊花的问题也很好的解决了,这堪称是划时代的进步。

    如此巨大的进步,自然是瞒不了别人的,所以,在如今的京城贵族和宫廷贵人所使用的恭房,有相当一部分都已经改造成李安发明的这种了,只要是条件允许的都这么做了,毕竟,哪个贵人不想享受呢?

    当然了,也有一些不看好的,他们觉得这样太浪费了,如厕就那么点事儿,居然要花费这么大的代价去改造,实在是太浪费了,没得痔疮的人,哪里能理解得痔疮之人的痛苦,那简直是一种生无可恋的痛苦啊!痛的不能再痛了。

    不过,由于李安发明的先进恭房的建设与维护的费用太高了,所以,一般的普通人是注定用不起的,他们没有这个财力,也没有这个条件,一些居住比较拥挤的小贵族也同样没法做到这一点,毕竟,家里都这么大的空间,建设水塔储备水源这些都是需要土地资源的,家里没有足够的地盘,把恭房造的很大就很不合适了,就比如后世三十平方的房子,建造一个十平米大恭房,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至少也得有一百五十平米以上的面积,才能建设功能齐全的大恭房,实现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的要求。

    李安家里的工坊都有足够的宿舍,里面住了很多工匠,为了照顾这些工匠的日常生活,住宿的地方都有专门的饭堂和恭房,饭堂的桌椅和石台虽然没有李安家里的奢华,但也算是干净整齐了,恭房并没有专门的冲洗菊花的设备,但也算是水冲厕,比别的工坊的条件要优越的多。

    为了弥补恭房缺乏冲洗设备的缺憾,李安家工坊的住宿地方都有澡堂,这些澡堂子每天都开放,为的就是让辛苦一天的工匠能够舒舒服服的洗个热水澡,顺便也能把菊花给洗干净,这样对健康非常的有利,这也算是后世比较普遍的待遇了,只可惜在大唐的工坊,基本上没有这么好的待遇。

    很多选择回家的工匠,在回家之前也会顺道去洗个澡,让自己能够舒坦一下,男工如此,夫人们负责的女工作坊也是同样的情况,也有澡堂子,而且,更加的先进,为了防止传染疾病,基本上都是用花洒洗漱的,为此,每天都要耗费超大量的清水,燃料的耗费也不少,可这些投资是值得的,这样会提高工匠们的满意度,而且,所有的工坊都是盈利的,并没有因为这些额外的投资而变得不盈利,投资这些福利一点都没有影响工坊大把挣钱的事实。

    几位夫人刚开始要建工坊的目的,主要是太无聊了,也想干点事儿,之后,便是责任的意识,是为了给京城的妇人提供工作的机会,让她们有机会工作,从而挣钱分担整个家庭的重担,让妇人也能成为有用的人。

    在这种责任意识的促使下,几位夫人从刚开始的一个工坊,又相继拓展了更多的工坊,茶叶,服装,玩具,劳保这些工坊都相继开办起来了。

    这些工坊之中,最开始的茶叶是挣钱比较多的,而后面的工坊利润都不够理想,可这些工坊都能解决很多劳动力就业的问题,所以,几位夫人还是决定了要开办这些工坊,要解决京城更多的妇人就业问题。

    有些工坊是一年四季都有好生意,但同样也有一些工坊是具有一定季节性的,会分为旺季和淡季,旺季的时候生意火爆,还没生产顾客就已经堵上门了,而淡季的时候,却几乎没有什么生意。

    另外,还有一些新鲜的事物,是需要开拓市场的,比如,劳保用品就是如此,这些劳保用品都是李安发明的,为的就是给普通劳动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劳动保障,预防劳动者受伤。

    最简单的就是安全帽了,这个在古代也不是没有,可一般情况下,只有上战场作战的军队才会准备头盔这些防御头部受伤的防具,一般干活的工匠是没有防护头部的,甚至,还会觉得很多余很累赘,毕竟,再好的防护设备也是有重量的,在脑袋上戴着一个很重的东西,这个感觉能舒坦吗?尤其是农民,更是不愿意在脑袋上带个防护安全帽。

    工坊的工匠干活已经很辛苦了,自然也不愿意去戴防护安全帽,受伤的几率本来就不大,没有人会在意这些低概率的受伤事件。

    可自从大唐有了四五层的楼房之后,这些负责盖楼的工匠的工作环境就充满了危险,一个不留神上面就有可能会掉落一个小石头,这些小石头砸在脑袋上,那可不是一般的疼,甚至可以直接把人给砸晕,在这之前两三层木质建筑时代,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很小,而此刻,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很大,如此,安全头盔的使用就显得颇为紧迫了,而李安就建议自己的夫人开办一个以生产安全帽为主的劳保工坊,除了安全帽之外,还要生产口罩和手套,以对干活的工匠进行保护。

    刚开始的时候,自然不被人认可,帽子也卖不出去,可随着建筑工地脑袋受伤的人越来越多,人们慢慢也就认可了,工头也愿意花点小钱买点安全帽,毕竟,工匠一旦脑袋受伤,不但要让工头负责不少医药费,还非常耽误干活,简直亏大了,为了不受伤,多花点小钱算什么。

    然后就是口罩和手套之类的防护设备,对于在面粉和水泥工坊干活的人来说,粉尘是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而口罩或多或少的都能解决一部分问题,从而保障干活工匠的身体健康,还能增加干活的效率,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儿。

    手套主要是保护手掌的,在干活的时候,尤其是长时间的高强度劳动,手掌很容易受伤,开裂流血都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虽然对于能吃苦的工匠来说,就算手掌开裂也能坚持干活,但手掌疼痛流血之后干活的效率肯定会有所降低,这会直接导致雇主的利益损失,所以,为了让工匠能够更好的干活,为工匠配备必要的手掌防护是非常有必要的,看似花了一些小钱,可实际上却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李安之前提出开办这些劳保类的工坊,并让自己的几位没啥事干的夫人去负责,为的就是要在大唐弘扬劳动者必须要防护的观念,不论是盖楼的工匠,还是铺路的工匠,或者别的苦力工匠,都一定要做好最基本的防护,不能毫无防护的参与劳动,以尽可能的减少劳动所造成的伤亡。

    通过不断的宣传,现在已经有不少劳动者和工头已经认可了李安的理论,相信些许劳保投资是划算的,是可以增加劳动效率的,当然,也有一些是为了讨好李安,照顾李安家的生意,达成比贿赂还要好的效果。

    此时距离春耕已经很近了,京城周边的地主与自耕农都在忙着准备春耕的事情,而由于很多自耕农都卖地进入工坊了,所以,京城周边的自耕农已经很少了,大部分都是拥有千亩土地以上的大小地主,李安也算是一个地主,至少拥有几千亩土地,拥有上万亩土地的官员多得是。

    虽然土地兼并不是什么好事儿,自古以来都是引起天下动乱的根源,但此一时彼一时,此时的大唐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耕的收成已经大大超出全国百姓的需求,盈余的粮食连国库都装不下了,各地的粮仓全都爆满,种地老百姓的家里,也不得不专门腾出一间房子用于囤积粮食,而粮食太多,就必然会导致不值钱,市面上的主粮价格是连年下降,几年时间已经降低一半了。

    尽管粮食的产量同样增加一倍有余,这补足了降价带来的损失,可对于普通的自耕农来说,只要进入工坊干活,每个月的收入都能买下辛辛苦苦半年得到的粮食,两个月的收入就足以超过种地一年的收入了,种地显得非常的不划算,再加上他们都是十几亩左右的少量土地,使用先进的机器不划算,使用耕牛又很辛苦,越算越吃亏。

    为此,好多农民一生气都跑去京城的工坊内打工了,刚开始还能兼顾家中的土地,每年收点粮食自给自足,可工坊的制度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到了春耕秋收的农忙季节,并不会放假,若是强行请假就扣工钱,而扣掉的工钱比十亩地的收成还多,如此,傻子才会去收家里的粮食,都只能把这个活儿交给家中的老弱妇孺,可没了主劳力,光靠老弱妇孺如何能够支撑十几亩的自耕田,根本就忙不过来,万般无奈之下,就只能将多余的土地给卖掉了,留个靠家近的一亩菜地就差不多了,家里妇孺孩子劳力尚可的,或许能留下两三亩的土地,再多就真的忙不过来了,也没啥意义。

    而有钱的大地主就不同了,他们动辄几千上万亩的土地,可以使用机器进行规模化的种植,成本大大降低,利润还是不错的,所以,他们非常乐于收购普通自耕农的土地,而朝廷这几年根据实际情况也同意了这种土地的买卖。

    除了大量购买土地之外,这些地主还非常热衷于交换土地,所谓的交换土地,就是用自己手里的一亩地,交换别人的一亩地,当然也可以几亩地几亩地的交换,可以与普通自耕农交换,也可以与别的地主交换。

    至于为何要交换土地,自然是因为机械化种植庄稼,需要土地尽可能的集中,若是一个地主拥有的几千亩土地,分布在很多地方,这儿三亩,那儿五亩的,那就很难形成规模了,使用机器的时候也会非常的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尽可能的将土地进行几种,而土地没法移动,唯一能做的就是交换土地了,条件差不多的土地是一亩换一亩,而条件不好的甚至要好几亩才能换一亩,总之,这是你情我愿的事情,谁也不会强迫谁,谈妥了就交易,谈不妥就不交易呗!

    通过一番繁琐的交换土地,京城周边地主的土地,几乎都是尽可能集中在一起的,或者在几个较大的区域内,不会太零散,而自耕农的少量自留地,也基本都集中在一起,且靠近自己居住的住宅不远,这样方便照顾菜肴,可以更好的节省下地的体力,不至于下地一次就要跑很远。

    这种模式是大家都获利的办法,执行起来的阻力自然很小了,没有发生一次对抗性的事件。

    粮食多就是有好处,因为粮食多的国库都容不下了,好多老百姓和贵族的家里都囤了足够使用一年半载的粮食,少一些的也至少囤积了一个月的粮食,至于吃不上饭的百姓,则毕竟是少数而已。

    而贵族粮食多了之后,也会有人站出来做善事,比如去城外的乞丐聚集地,或者寺庙的附近支几个大铁锅,里面煮上一些稀粥,来往的穷人和乞丐都可以喝上几碗,对于一些都快要活不下去的穷人和乞丐来说,有了这些施舍的饭食便可以活下去,这对于稳定大唐江山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粮食的增加越来越多,在各地的粮仓全部满仓之后,朝廷不得不调集部分人力物力,去修建新的大型粮仓,毕竟,粮食的储存只有越多越好的,没有任何一个帝国会嫌弃自己所拥有的粮食太多的。

    而在新的粮仓建设完成之前,多余的粮食好多都只能临时堆放在一些露天的场所,防护非常的简陋,一旦遇到过大的暴雨,那是肯定要完蛋的。

    为了避免损失,也因为粮食确实太多了,所以,关于粮食的附属加工品就渐渐的多了起来,比如,酿酒的作坊越来越多了,在粮食充足且廉价的此时此刻,酿酒的成本变得非常的低廉,而老百姓都有饮酒的刚性需求,如此,酿酒业是必然要壮大的,各地都蜂拥使用多余的粮食酿造美酒,大街小巷到处都能闻到醉人的酒香。

    可即便是大规模的酿酒,还是无法消耗所有多余的粮食,仍旧有不少粮食无法入库,甚至,因为朝廷粮库爆满,无法继续收购百姓的粮食,导致不少百姓只能把粮食堆积在家中,往往要占据整整一间屋,甚至,还有可能占据多间屋子,而某些粮食大户,因为没有提前预料到这种情况,导致自己几千亩土地收获上来的粮食不得不大部分堆放在院子里,而雨雪天气是无情的,只要遭遇一次,这些辛辛苦苦种植的粮食就要全部完蛋了。

    第一次满仓的时候,这种损失还是蛮多的,而后,种粮大户也学聪明了,全都纷纷建设属于自己的粮食仓库,以避免暂时卖不掉的粮食被雨雪毁坏,给自己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最近这一年,大部分种粮大户都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粮仓,这让他们在贩卖粮食的时候,可以做到不那么着急,可以慢慢来,或者选择一个粮食价格稍微比较好的时候出售,甚至,有的种粮大户一年都卖不完手中的粮食。

    大唐的先进种植技术,并没有那么快传播到周边诸国,所以,在大唐的周边,其实,还是有点缺粮的,而大唐多余的粮食,就可以卖一部分给这些小国了,只是长途运输是需要运费了,若是大唐廉价的粮食运输到目的地之后成本急剧增加,那就没有太大的意思了,所以,也只有距离大唐不是太远,或者有铁路相连的地区商人,才会选择从大唐购买粮食,否则,他们是不会购买的,就算本国饿死很多人,作为商人也不会去做赔本的买卖,这个就是商人的本质。

    马上就要到春耕了,而此时的关中大地,早就已经实行一年两熟了,也就是说,两季小麦已经普及开了,春天种植的品种秋天就可以收获,而秋天种植的小麦,来年春天就可以收获,如此,就能获得两倍的粮食收成,再加上肥料和水利的普及,这产量就更大了,另外还有高产作物的普及,如此,一年获得之前三五年的粮食产量都是轻轻松松的事情,甚至,一年获得之前十年的产量都不是难事儿,如此一来,粮仓不爆满就怪了。

    由于好多作物在冬季是无法存活的,只有耐寒的小麦能够对抗彻骨的严寒,所以,秋收之后种植的作物只能是冬小麦,而到了来年的春季,这些冬小麦就可以收获了,收获之后,重新对土地进行深耕,然后,就可以种植春季的粮食作物了,至于种植什么,那就是种粮地主和农民自己做主了,春小麦,玉米,红薯,土豆,青稞,稷,黍,菽等作物都可以,在这些作物之中,红薯和玉米的产量比较高,但此刻的大唐已经不缺粮食了,所以,种植这种作物已经不在是朝廷的要求,所有人都可以自由选择。

    不过,还是会有很多人选择红薯,因为红薯含有较多的淀粉类物质,在抽取之后,能够制作成非常美味的面条,还有晶莹剔透的凉粉,这些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食材,而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既然老百姓喜欢吃粉条和凉粉,种植红薯的人自然就多了起来,尤其是自耕农,种植红薯的人数最多,因为别的作物都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去打理,而随着家里的主劳力去工坊打工挣钱了,家里的劳力太少了,打理农作物有些力不从心,而红薯不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进行打理,另外,还可以随时随地的摘取红薯叶炒菜吃,可谓是一举多得,如此,自然也就得到了众多自耕农的青睐了。

    所以,只要是春耕之后的一两个月,走在京城郊外的田间地埂上,是一定能够看到大片的红薯苗的,那绿油油的一片,别提有多壮观了。

    此时此刻,京城郊外的田地里,全都是已经泛黄的冬小麦,这些冬小麦已经成熟,马上就可以进行收割了,收割之后先把秸秆烧掉,然后,就可以种植红薯等作物了,但在种植红薯之前,需要将原本平整的土地耕成沟壑状态,形成一个个的拢子,因为红薯藤需要栽种在拢子上才行,这样才极可能的获得高产,若是不这么做,红薯是很难实现高产的,若是被水淹,会造成绝收的。

    而若是用人力挖红薯陇,那是非常辛苦的,几亩地倒也无所谓,若是几千亩地都这么折腾,肯定不太现实,而大唐已经开发出来能够直接挖拢的机器,开过去之后,三五个拢子就已经成型了,极其的方便快捷,等到了收获的时候,也有专门的工具,可以将红薯轻松的收获出来,然后,很轻松的就能够将红薯陇推平,从而方便接下来的冬小麦种植。

    总之,在拥有了机器之后,不但大规模的种地可以更轻松更廉价,而且,还能够迅速更改种植的作物,就像红薯和小麦,需要不同的地形,而机器就能够迅速的改变地形,从而满足这种不同的种植需求。

    春季收获和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相关的朝廷部门,还有种地的大户都开始了忙碌,他们必须要尽快行动,以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将冬小麦全部收获,否则,一旦遇到春雨连绵的时候,那就非常糟糕了,只有在晴天小麦干燥的时候才能进行收获,若是在下雨的时候进行小麦的收割,则收获的小麦肯定会霉变的,而霉变的小麦是不能吃的,吃了是会拉肚子的,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所有种粮大户都要赶在春雨大规模来临之前进行抢收,然后,迅速的种下下一季的粮食。

    不论是收获,还是进行耕种,那都离不开人力,虽然大户可以租到机器,可机器只能完成大部分的工作,还有一些细节是机器无法完成的,只能使用人工来完成,而人工干活就需要劳保用品,比如手套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劳动护具,可以尽可能的保护干活劳动者的双手,避免劳动者手掌受伤,避免影响劳动者干活的效率。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4624/ 第一时间欣赏盛唐不遗憾最新章节! 作者:朕御山河所写的《盛唐不遗憾》为转载作品,盛唐不遗憾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盛唐不遗憾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盛唐不遗憾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盛唐不遗憾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盛唐不遗憾介绍:
玄宗后期,外部战事不断,边镇势力急剧膨胀,太子党与相国党明争暗斗,大唐帝国已是内忧外患。 主角李安,误入大唐,本想做个安分的富家翁,却被时事逼迫,一步步迈入波谲云诡的政局之中。 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杨玉环等人的命运,会因为他的到来,出现怎样的变化? 千年的历史遗憾,又该盛唐不遗憾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盛唐不遗憾,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盛唐不遗憾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