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盛唐不遗憾TXT下载盛唐不遗憾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盛唐不遗憾全文阅读

作者:朕御山河     盛唐不遗憾txt下载     盛唐不遗憾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夜里睡下之前,李安听到了外面狂吼的大风,风力至少在六级以上,否则是不会发出这种巨大吼声的,而在李安睡着之后的夜间,风力更是达到了恐怖的七八级,这个风力虽然不是太大,但在内陆的长安城附近,出现如此大的强风还是很少见的。

    如此猛烈的强风会导致不少的灾害,很多质量不好的房屋很有可能抵挡不住如此强风的冲击,各种灾害和次生灾害肯定少不了。

    而最可怕的并不是风力,而是强风所带来的寒冷,这庞大的寒风是从北方吹来的,而北方是寒冷的区域,从寒冷区域吹来的寒风,不用说自然是寒气逼人了,风力越大意味着吹来的寒风就越多,长安城的气温下降就越大,各种次生灾害也就会更加的猛烈。

    寒风肆虐了整整一夜,直到第二日一早,风力才逐渐的减弱,但阳光并没有出现,是一个大阴天,天空白蒙蒙的,让人感觉很不舒服,这样的天气被人称为白眼天,一种让人非常不舒服的天气。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寒风过后并没有下雨,否则,那绝对是一场可怕的灾难,毕竟,此时正是收割小麦的关键时期,若是一场雨倾盆而下,那将是怎样一种场景啊!粮食相比于蔬菜,具有保鲜时间长的优势,可这是在粮食干燥的情况下才行的,若是被雨水浸泡了,那粮食在几天的时间就会发霉,而发霉的粮食是绝对不能食用的,当大量的粮食都霉烂的时候,那损失将有多大,所以,当李安走出卧室,看到地面干燥的一瞬间,便送了一口气,但那一股刺骨的寒气还是让李安皱起了眉头。

    虽然最可怕的雨水没有出现,让李安送了一口气,但如此猛烈的倒春寒,还是让李安感到了这次灾害的严重,不知烟熏之后,自己家的果树是否抵挡了损失。

    回屋穿了一身厚点的棉衣之后,李安准备去果院看看,这个院子里由于全都是果树,所以,李安就给这个院子起了个名字就叫果院,

    “夫君再加件衣服吧!天气太冷了。”

    颜如玉关心的声音在李安的耳边响起。

    “不用了,这点倒春寒还算不了什么,我要去看看果树,前些天刚开了不少花,经过一夜的寒风洗礼,不知道损失了多少?”

    李安说着走出了卧室,前往果院而去,颜如玉多穿了一件棉衣,也跟了上去。

    由于昨晚的交代,府邸的下人轮流忙活了一夜,足足十多个小烟堆至今还在散发着烟雾,只是这烟雾并不大,也不是很浓烈,就好西炊烟一样,但比炊烟稍微大些,要是特别浓烈的话,怕是要惊动巡逻的士兵了,那样就不太好了。

    烟雾自然是有一定保暖作用的,可以防止娇嫩的花朵因为寒冷而掉落,但昨晚出现的可不仅仅是寒冷的气温,还有高达七八级的强风,就算气温不低,光是大风就足以将花朵吹落了,何况还是两者共同作用,效果一定是叠加的。

    刚走进果院,李安的心就凉了,虽然自己早就做好的保护措施,可地面还是飘落了满满的一层花朵,全都是各种果树上的花朵,这一夜确实是损失惨重,那么多果树的花都凋谢了,这无疑让李安很是心疼。

    这一次突如其来的倒春寒,无疑给李安府上的果树带来了极大的打击,满地的落花就是最好的证明,秋天的时候能收获多少果子,与春天开花的数量有很大的关系,若是春天的花朵大规模的被倒春寒摧毁,那么,到了秋天的时候也就没有几个果子了,在水果的生长过程中,开花的阶段无疑是最脆弱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最容易被摧毁的,若是倒春寒早些和晚些出现,倒是可以减少不少损失,毕竟,那张开的花朵受力最大,很容易被强风刮掉,而花骨朵和小果子就不太容易被强风刮掉了。

    此时此刻,有好几种水果正处于鲜花盛开的阶段,而这一次倒春寒的到来,打掉了这些果树差不多一半的花朵,到来秋天的时候,收获自然要少一半。

    不过,这也算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不用间果了,或者秋天得到的每一个果实都相对大一些,果子的数量少了,每一个果子吸收的营养自然就多了一些,个头自然要大一些,如此一想,李安的心里就平衡多了。

    当然,若是没有提前进行准备的话,损失的花朵可能会更多,若是只剩下很少的花朵,就算个头再大,那也是弥补不了损失的,一棵水果树是有最大数量的,太多了长不大,太少了总的收成也少,一棵果树若是只有一个果子,就算再大也弥补不了损失。

    “阿郎,我们忙活了一夜,可还是没能阻止……”

    几名正在忙活的仆人开口说道。

    李安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没事,你们已经尽力了,至少还保留了一半,别人家的果树估计要损失大半了,今年秋天,这几种果子肯定要涨价了。”

    说完不忍心再看,迈步走了出去。

    “不过掉了一些花而已,这些水果也值不了几个钱,夫君为何如此伤怀?”

    颜如玉开口问道。

    李安吁了口气,开口说道:“我们家自然不在乎这么点损失了,可有些靠种植水果养家的,损失可就大了,另外,果树都被这场倒春寒摧毁这么多,别的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夫人不妨去药铺看看,生意一定很好。”

    说完嘴角苦笑了一下。

    从刚才出门,李安就听到了府上有人在咳嗽,显然是天气猛然变冷,被冻得有点小感冒了,这还是身体较强壮的仆人,那些身体不好的老弱病残就更不用说了,早起抓药的人肯定不少,甚至,还会有人支撑不住而挂掉,也许很快,办丧事的人家就会突然增多一些,至少也能增加二成。

    这可不是李安的猜测,这是必然要发生的事情,每一次气候突然巨变都会造成各个方面的损失,这一次倒春寒当然也不会例外,财产和人员的损失都不会小,这是很难避免的,大自然的力量没有人能够抗衡,只能尽量减少损失罢了。

    这不,李安刚离开府邸就看到了路上不是传来的咳嗽声,路过药铺的时候,明显发现药铺的生意好了不止一个档次,平常这个时间经过的时候都只有一两个人在抓药,而此刻,路过的每一家药铺都有六七个人在等候,这还是大早上,待会人可能会更多,而这显然是这场倒春寒的功劳,若不是这场倒春寒,肯定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这些开药铺的商人,怕是很希望倒春寒多来几场吧!这样他们就能很轻松的多挣很多钱了。

    要说大唐老百姓的体质也是很不错的,总体的抗病能力比后世强多了,但长安城的人数毕竟很庞大,少数身体虚弱的百姓也是一个很庞大的数量,而这些人自然很容易得病。

    当然,就算身体很强壮的百姓,在猛然遇到如此温差和如此风力的倒春寒的时候,身体也是很难抵挡的,咳嗽生病都是很正常的,有的随便抵抗一下就过去了,而有的则需要吃药才行,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遇到的情况也不同。

    一些身体特别差的百姓,若是没钱买药,很可能拖延几天就闹成大病,或者说是不治之症了,这个时代得个不治之症是很常见的现象,一个人很容易就会得个不治之症了,伤寒,肺结核这些在后世很普通的疾病,在古代这个社会都属于不治之症,而感冒就很容易引起这些疾病,这些严重疾病,也算得上是感冒的并发症之一吧!

    普通人因为这场倒春寒生病,甚至挂掉都引不起不了太大的动静,而皇子若是因为这场倒春寒挂掉的话,影响力自然就比较大了。

    这不李安刚刚走到半路,就被一名匆匆赶来的小太监拦住了。

    这小太监见车停了下来,连忙跑了过来,恭敬的向李安行礼。

    “怎么了,是陛下要见我吗?”

    李安好奇的问道。

    “不,不是,小奴是内务府的,今日一早庆王他老人家……薨了。”

    小太监说着一脸的悲伤,尽管并不是真的伤心,但能做个表面也就不错了,他就是出来传达消息的,算是官方的正式通知,这样,也好让李安有个准备,当然,这么大的事情,就算没有人过来通知,像李安这样的身份也不可能不知道,只是知晓的要晚一些罢了。

    “怎么会这样,上个月本官见到庆王的时候,不是还好好的么?完全看不出身体不适啊!”

    李安也是一脸的悲伤,其实,一点伤心的意思也没有,这货与自己又没啥交情,就是见过几面而已,可表面的样子还是要做一下的,绝对不能让别人说闲话。

    小太监开口说道:“小奴也是刚刚从内务府得知的消息,大总管似乎也不清楚内情,就马上让我们这些小的去各府通报,对了,小的出宫的时候,有四名御医正提着药箱前往十王宅。”

    这个小太监自然完全没有撒谎的必要,这个事情发生的太突然了,初步的消息就只有庆王薨了,具体的情况肯定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传出来。

    毕竟,皇子不是一般人,究竟是如何突然挂掉的,这没有权威人士给出结论之前,任何人都不敢乱说,否则,那就是散播谣言,是要砍头的,就算是庆王的亲属也不能乱说话,必须要先确定情况,然后统一了口径,才能向外界发布消息,这个过程非常谨慎,不能出一点差错。

    在人都已经挂掉的情况下,居然还有四名御医前往十王宅,可见这些御医是去检查庆王死因的,哪怕所有身边人知道怎么回事,那也要等御医看过了才能确定真正的死因。

    庆王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挂了,一点预兆都没有,这大概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只有少数知道庆王真实身体状况的人,才会不那么惊讶。

    比如那些给庆王瞧过身体的御医,就不会有丝毫的惊讶,另外,李安也知道庆王的去世年份,正好是今年,与历史上的记录基本上是吻合的,差别不是很大。

    而造成庆王突然去世的原因,李安的理解就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要是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庆王也不会这么早挂掉,可见这场倒春寒的威力有多大。

    尽管李安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但却只能憋在心里,绝对不能说出去,哪怕是在一名小太监的身旁也不能乱说,这是禁忌的话,是万万不能乱说的。

    庆王已经挂了,自己也得到了消息,现在自然不能继续去研发中心了,至少也要去十王宅看看,表达一下自己的哀悼之心,免得被别人说闲话。

    如此轰动的消息,暂时还没有大面积传播出去,最先知晓的就是像李安这样的高层,然后才能一步步的传遍整个京城。

    而在高层中,那些住在十王宅和百孙院的皇子皇孙们,肯定比李安更早知道消息,毕竟,他们就住在那里,只要哭声一响,他们马上就能知晓。

    得知庆王薨了,皇子皇孙们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高兴,有的伤心,也有的感叹,还有一些是完全没有知觉的麻木。

    “长兄薨了?”

    太子李亨眉头紧皱,久久没有说出一句话,这是他得知庆王薨了之后的唯一反应,没有人能看出他的心里在想什么,也许是狂喜,也是是悲伤,也许是感叹,或者是麻木,但就是没有人能猜出到底是什么,在长期的皇族斗争中,他早就学会了隐藏心里活动的能力,要是没有这个能力,他也没法在皇室这种残酷的地方混下去,或许太子之位早就被别人抢走了。

    “长兄薨了,怎么会呢?昨天不好好好的么?”

    这是荣王听说庆王薨了之后的表现,显得非常的惊诧,甚至还有一丝淡淡的悲伤。

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荣王的年纪与庆王相差并不大,毕竟,他是皇六子,与皇长子的庆王相差的年纪应该在十岁之内,此刻,庆王居然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薨了,这怎能不给他一种震撼的感觉。

    他与庆王都是一母所生,关系是比较亲近的,同父同母的大哥死了,做二弟的当然要伤心了。

    “长兄薨了?”

    仪王的表现与荣王差不多,他同样也是刘华妃所生,与庆王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在得知长兄薨了之后,自然也是颇为悲伤,这种悲伤是装不出来的,只有真正伤心的人,才会流露出这样的表情。

    “不该啊!长兄虽然身子骨不是很好,但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薨了,查清楚是什么原因了吗?”

    颖王李璬眉头微皱,一脸的怀疑,眼神之中略微有些愤怒,似乎他的长兄是被别人谋害了一样,而这只不过是他的猜测而已。

    永王只是呆呆的发愣,什么话都没有说,什么表情都看不到,这是他得知庆王薨了之后的表现。

    “知道了,来人,更衣。”

    寿王的表现比较积极,大概是要在第一时间赶往庆王的身边,表达一个弟弟的哀思。

    “你再说一遍,谁薨了?”

    延王李玢似乎耳朵不太好,又或者不敢相信,眼睛睁的大大的,一脸的震惊。

    “庆王薨了,果然……果然是天妒英才啊!我的长兄啊!”

    丰王李珙得知庆王去世,显得很是夸张,虽然看着好像是在哭泣,可实际上一滴眼泪都没有,眼睛也只是被自己搓红了而已。

    “死就是生,生就是死,长兄操劳一生,已经去长乐世界好好休养了。”

    恒王李瑱听了这个消息,闭着的眼睛都没有睁开一下,双腿盘膝而坐,就像一位法力深厚的道士一样,似乎别人的生死都是无关紧要的,生死都是一样的。

    盛王李琦,济王李环,信王李瑝,义王李玼,陈王李珪,凉王李璿全都是略微震惊的表情,看不出有其它的情绪变化。

    不论他们是什么心理感受,既然大哥薨了,他们自然要过去看一眼的,这是最基本的礼数,要不然就违反了兄友弟恭的最基本原则。

    大明宫医术最好的御医都来了,他全都聚在庆王的遗体旁,一边诊治一边商量如何向上面汇报,也就是如何给皇帝和皇子们一个满意的交代。

    人都已经死了,而且是病死的,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在汇报的时候可不能就说一句病死这么简单,皇子可不是小人物,就算是病死的,那也一定要非常具体才行,具体得了什么病,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平常是谁给庆王瞧病的,该当何罪。

    在御医进行诊治的时候,除了几名心腹宫女之外,其余的人都在外面,以免打扰这些御医。

    一名年老的御医,眉头紧锁的看着其余几名御医,他是宫里最权威的御医,但从未给庆王瞧过病,这是第一次过来给庆王看诊,还是在庆王已经薨了的情况下,虽然之前没给庆王瞧过,但就算庆王已经薨了,他也能看出庆王早就已经患病,而且患病的时间还不短,这么长时间不可能不被别的医师发现。

    只不过,他也知道这样的疾病是无法治愈的,病重之前几乎没有什么迹象,就算早一步开始治疗也没啥效果,说不定还会让庆王死的更早,发现的医师只怕也不敢乱说,免得给自己惹麻烦,所以就一直装作不知道,而此刻,当庆王发现自己身体不适的时候,连反应的时间都没有就挂掉了。

    虽然庆王突然薨了的缘故找到了,可作为首席御医,他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如实汇报会害死不少人,眼前的几位同僚就有给庆王看过病的,如实汇报会害了他们,大家都是医师,都是在宫里混饭吃的,深知宫中斗争的残酷,也明白同僚的难处,岂能自相残杀,只有互相帮助,他们才能活的更长久一些。

    “刘医佐,你怎么看?”

    年老御医是尚药局的两位奉御之一,平时是不给人看病的,只负责管理和给皇帝看病,他看向曾经给庆王瞧过病的刘医佐,开口问道。

    此刻,庆王身边的心腹宫女都还在,他自然不能把事情摊出来,与大家商议对策,只能用名言互相试探。

    刘医佐自然能读懂上司的眼神,知道上司要帮他,连忙说道:“张奉御,以属下之见,庆王是操劳过度,身体本就虚弱,又遇到了这百年难遇的倒春寒,染上风寒了,这才……”

    几名司医自然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但他们见张奉御是想大事化小,以免给尚药局惹麻烦,所以,也都点头承认了这一点。

    “刘医佐说的对,庆王常年操劳过度,又遇到了这百年难遇的倒春寒,所以,这才薨了。”

    “对对对,我们也是这个意见。”

    所有人都统一了意见和口径。

    既然所有尚药局的大佬都统一意见了,下面自然就要向皇帝汇报了,只有得到皇帝的认可,这个事情才能盖棺定论,然后才能以官方的名义传播出去,否则,谁要是敢乱说,那是要杀头的。

    张奉御带着几名司医和医佐,前往大明宫面见皇帝。

    此刻的皇帝一脸的悲伤,不论如何,那都是他的亲生儿子,还是他的长子,就这么无声无息的薨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怎能不让他伤心难过,尽管他一直在防备和监视自己的儿子,但这些也仍然是爱,就好比后世的很多父母,强迫自己的孩子去学各种技能,还不让他们打游戏,不让他们早恋,把孩子看得死死的,但这些统统都是父母的爱,只是爱的方式有些让孩子痛苦罢了。

    总之,不论如何,听说自己的长子就这么突然薨了,李隆基的心里还是很痛苦的,整个人都笼罩着悲伤之中,就连旁边的贵妃都跟着伤心。

    “陛下,尚药局张奉御,还有几位司医,医佐正在外面候着。”

    一名太监开口说道。

    “让他们进来。”

    李隆基有气无力的说道。

    尚药局张奉御带头,身后跟着七八名司医和医佐,迈步小心翼翼的进入大殿。

    “臣参见陛下。”

    七八人一直跪着行礼,连头都不敢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悲伤。

    尚药局的奉御是正五品的大官,职位确实不低,在医生这个行业已经算是最高的品级了,再高就没有了。

    “我儿他到底是怎么了……怎么就……”

    李隆基伤心过度,说话都有些哆嗦了。

    张奉御官职最大,首先开口说道:“陛下,庆王是操劳过度导致身体亏虚,又突然遇到这个百年难遇的倒春寒,被风寒侵袭,以至于……”

    后面的话,张奉御也不敢继续说下去了。

    李隆基闻言大怒,呵斥道:“操劳过度?身体亏虚?身边人是怎么伺候的,之前都是何人给我儿看病的,为何不及时指出?”

    刘医佐连忙跪着向前,恭敬的解释道:“陛下,之前臣曾给庆王瞧过,已经看出庆王身体亏虚颇为严重,再不调养便有重大隐患,一再规劝庆王要好生休养,千万不可操劳过度,可臣刚才问过庆王身边的宫女,庆王每日都到了子时才睡下,如此熬夜,就算壮实的身体也会伤了元气的,更何况……”

    “混账,我儿身体亏虚,为何不告我?”

    李隆基更加的生气。

    “陛下,庆王说自己的身体没有大碍,一定会好生休息的,就不用告诉陛下了,以免让陛下担心,庆王是一片孝心,臣不敢辜负。”

    刘医佐也是急中生智,把皇帝的注意力给转移到孝道上了。

    “哎呦,我的儿啊!你怎么……”

    李隆基痛哭流涕,是真的伤心了,也就没有再去追究尚药局的责任,当然,庆王暴毙之前的几天之内,都干了什么,吃了什么,谁伺候的,几点休息,一点起床,几点如厕这些都要仔细的记录好,一丁点的差错都不能有。

    既然尚药局的说法已经取得了皇帝的认可,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对外宣布庆王去世的原因了,当然,肯定不能说是累死的,只能说是病死,若不是感染风寒,怎么可能这么快就薨了,风寒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说是病死了才行。

    庆王病重而亡,这个消息很快就传了出来,让等候在十王宅附近的大臣们连连叹息,感叹庆王的英年早逝,当然,其实庆王已经不小了,都四五十岁了,在古代的社会,能活到这个年龄也算是很不错了,算不上英年,只是皇帝现在还好好的,庆王就这么薨了,自然也可以说是英年早逝。”

    虽然大部分人都未能进入庆王的房间,去看一眼庆王的遗容,但只要是来过的大小官员,都被记录了下来,有专门的小太监负责统计。

    皇子的丧事规格很高,大概要持续好多天,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大小官员和皇亲外戚都要在这里哀嚎好多天,只有最亲近的那些人,会一直守在这里,大部分人是会离开的,只要在关键的时候来送一程就行了,否则,都耗在这里,朝廷岂不是要停摆了。

    庆王的长子李俨,养子李俅全都一身孝服,跪在庆王的遗体旁不停的抽泣,身后戴孝的宫女太监哭了一地,而其余的皇子皇孙也有不少在旁边陪着,李安等大臣自然停留在最外面。

    “庆王薨了,这也太突然了,一点预兆都没有啊!”

    “是啊!是啊!天妒英才啊……”

    “陛下白发人送黑发人……”

    “两位郡王真是至孝啊!”

    “丰王,节哀啊!节哀!”

    “荣王节哀,仪王节哀……”

    一阵阵讨论和劝说的声音传来,把气氛带入了更加悲伤的阶段。

    “长兄已经不在了,哭又有什么用,若是哭能让长兄回来,我情愿哭瞎这一双眼。”

    颖王李璬大概是看不惯丰王的夸张哭相,开口就是一顿训斥。

    “长兄薨世,难道还不让我哭吗?长兄啊!长兄啊!呜呜呜……”

    丰王完全没有理会颖王,哭的声音更大更伤心了,满眼都是眼泪,这一次与刚听到庆王薨世的时候完全不同,是真的把眼泪和鼻涕都哭出来了,而刚听到消息的时候,他是空哭却没有一滴眼泪,很显然,他是要把眼泪都留在人多的地方哭,这样才能显出他的真诚,显示出在他的心里,兄弟之情有多么的深厚。

    李安自然听出是丰王的声音,回想老杜跟自己说的话,可以肯定这个丰王是假伤心,心里指不定怎么高兴呢?这货对帝位也有想法,并一直在暗中努力着。

    与同僚哀伤了一阵子之后,李安便离开了,很多大臣也都相继离开了,毕竟,大家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肯定不能把时间都耗在哀伤上面。

    老杜的级别很低,但老杜的身份是大唐报的主编,所以,这样的场合,他也是可以来的,只不过来的稍微有些晚罢了,他得知消息的时间比较晚,这是级别决定的,另外,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也要把最基础的事情处理好才能过来,这一次他亲自过来,就是要把事情完全搞清楚,一丝一毫的错误都不能有,这不是普通的新闻,是绝对不能出错的,甚至印出来的文字都不能有一个错别字,否则,他老杜就要有麻烦。

    “老杜,怎么这么晚才来。”

    李安迎面看到老杜,快走一步打招呼。

    老杜一脸的严肃,这个时候可不能张嘴笑,被人看到就麻烦了。

    “这不庆王薨世了,我不放心让别人过来,所以就亲自过来了。”

    老杜开口说道。

    李安见周围人多眼杂,把老杜拉到一个没人的小院子,开口说道:“老杜,你上次说的事情看来是真的,庆王果然身体亏虚,才一个倒春寒就薨了,还有那个丰王也很有问题,今天哭的太过了,感觉很不正常,连旁边的颖王都看不下去了。”

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李安说的话把老杜给吓了一跳,连忙左右看了看,在确定没人之后,这才大大的缓了口气。

    “李侍郎,这个事情可千万不能再说了,万一被人听见就麻烦了,刚听到庆王薨世的时候,下官也是吓了一跳的,非常担心自己的好友,听说他没事才放心。”

    老杜压低声音说道。

    李安敢说这些话,自然是确定周围没有人才这么做的,虽然这里是十王宅附近,只要声音不大也不怕被人听见。

    “老杜,不用这么谨慎,周围十丈都没有人,不会有人听到的,以后有什么重大消息,就别在心里憋着了,都告诉我好了,你现在的身份能得到很多消息,从你那儿一定能得到很多从别处得不到的消息。”

    李安笑着说道。

    “李侍郎,这种场合您也敢笑。”

    老杜紧张且诧异的看向李安,顿了顿,开口说道:“好吧!有些事情憋在心里确实挺难受的,说出来也好,不过,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有机会再聊。”

    说完左右看了看,然后先行离开了。

    看着老杜一脸谨慎的模样,李安嘴角微微笑了笑,虽然皇子薨世是一件让人悲伤的事情,不过,这与李安并没有什么关系,庆王薨世的消息,对于李安来说,就是一个普通的消息,几乎一点都没有引起李安心里的波澜,一个皇子的去世,是不会让李安心里悲伤的。

    当然,在有人的时候,李安还是不能笑的,就算心里有特别高兴的事情,那也是绝对不能笑的,在皇子薨世这个悲伤的日子里,任何人都不能笑,就算谁家有人要办喜事,那也要临时终止,改个别的日子重新补办,否则,会给自己带来麻烦的。

    皇子薨世虽然不至于像皇帝那样,要举国戴孝,但规格也算不低,至少,皇城的相当一部分人都要戴孝,皇族的晚辈自然全部都要戴孝的,甚至,皇帝都要为此罢朝几日,以显示自己对儿子去世的悲伤,以至于连上朝都做不到。

    皇帝不上朝,但朝中的大事还是会过问的,只要是只有皇帝才能解决的大事就不会耽搁,大臣们也会各司其职,并不会耽误什么,只要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就可以了。

    庆王薨世的消息,还是很快就传出去了,而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街道上所有店铺都赶紧把门口的红灯笼红绸子这些东西,全都给撤下去了,并换上了白色和黑色的基调,以符合皇子薨世的悲伤。

    李安一路上就看到所有的店铺全都在非常慌忙的更换灯笼和门牌,而最热闹的青楼,则直接关门歇业了,青楼外面的红色和彩色的所有装饰物,也全部都收起来了,就连里面的姑娘也改穿素服出门,以免破坏这悲哀的气氛。

    这阵仗是大了一些,也非常的浪费人力物力,可皇子的身份高啊!为了体现对皇子薨世的悲伤,街道就是要搞成这样,普通人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待遇了,若是人人去世都这么搞,那生意就没法做了。

    这就是待遇的不公平了,有的人死了就要举国哀伤,而有的人死了,一点波澜都不能引起。

    庆王就这么突然薨了,有的人确实很悲伤,但也有些人非常的高兴,更多的人是没啥知觉,比如普通的老百姓,表面上表现的非常悲伤,其实是一点知觉都没有,毕竟,死的是皇帝的儿子,又不是自己的儿子,有什么值得伤心的,只是碍于皇子的身份,这才不得不装模作样的悲伤一番。

    事情已经尘埃落定,庆王薨了,对外公布的消息是病逝,也就是没有人会为此承担责任,曾经给庆王瞧过病的刘医佐等人,全都大大的松了口气。

    晚上的时候,刘医佐背着药箱,去了丰王的住处,这位丰王白天哭了一天了,嗓子都要哭哑了,眼睛也哭肿了,自然是需要医师好好的调理一下了。

    “哎呦!丰王节哀啊!怎么都哭成这样了,这样下去会把眼睛哭瞎的。”

    刘医佐看着丰王的眼睛,非常伤心的说道。

    “放心,本王瞎不了,若不是哭成这样,能这么顺利的把你请来吗?”

    丰王李珙嘴角淡然一笑,脸上的悲伤一哄而散。

    刘医佐心头微微一惊,马上开口说道:“丰王白天哭的可真是太伤心了,想必一定会赢得兄友弟恭的美名,当时身边的医佐和大臣们,都称赞丰王呢?这些话若是传到陛下的耳朵里,一定会让陛下对丰王另眼相看的。”

    丰王李珙吁了口气,说道:“父皇可不是一般人,想用这么点感情就取得他的认可,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以后要走的路还早着呢?若不是你告诉我,这些兄长的身子都不太好,那个位置永远都不可能轮得到我。”

    “丰王太自谦了,诸皇子的能力都相差无几,谁也不比谁差,只要有机会,丰王也一定不会做的比他们差的。”

    刘医佐开口拍马屁道。

    丰王李珙笑着说道:“一切还要多靠刘医佐,现在庆王薨世,父皇一定会伤心,这正是做儿子表现的时候,明日就不去丰王哪儿了,直接去宫里面见父皇,看看能做点什么。”

    刘医佐开口说道:“丰王,陛下伤心难过,必然茶饭不思,若是丰王能亲自下厨,给陛下做些点心,想必一定会让陛下高兴的,这样的事情做的做了,日积月累之下,丰王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就会大不一样的。”

    “亲自下厨?刘医佐,本王哪里会做饭呢?要是做的不好,岂不是弄巧成拙。”

    丰王李珙皱着眉头说道。

    刘医佐眉毛一挑,笑着说道:“丰王不用担心,我的表弟便是御膳房的御厨,手艺不是一般的好,让他在旁边指点,丰王还担心做不好么,其实,丰王就算不动手,只要站在旁边做做样子,给灶台添点柴火,也算是亲自动手下厨了,谁也不能说什么。”

    “好,那就这么办,明日本王就进宫给父皇请安,你先去宫中打探我父皇的情况,是否真的茶饭不思,也让你表弟早些准备,明日可千万不能拖后腿。”

    丰王李珙开口说道。

    刘医佐会意一笑,点头道:“丰王放心,我一定把事情办妥,哦,这些药要尽快用,告辞。”

    说完轻轻的离开了。

    丰王李珙拿起药膏,在自己的眼睛上抹了抹,疼的是龇牙咧嘴的,不过,很快他便改了主意,不继续用药膏了。

    好不容易才把眼睛给哭肿,若是用了药膏之后,把眼睛给治的不肿了,那岂不是白哭了,明天进宫见皇帝的时候,又怎么能打动皇帝,显示自己是真的伤心了呢?

    想到这里,丰王赶紧把药膏给抹掉了,就让自己的眼睛一直肿着吧!肿的越严重越好,一想到自己可以在父亲面前好好的表现一番,丰王的心里就颇为高兴,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十年之后,或许自己就能取代当今的太子,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很显然,丰王准备的是持久战,他知道就凭自己的地位,是万万不可能动摇太子储君之位的,但太子的身子骨并不好,还不如皇帝,只要太子比皇帝先死,难道让皇孙来继位吗?在大唐帝国,还没有这样的先例,皇孙是不可能有继位机会的。

    庆王已经薨世,太子也抑郁成疾,荣王身子也垮了,寿王因为贵妃的问题不可能上位,永王外面问题太大,显然没有君主的威严,只要这几位竞争者被排除掉,剩下的那些皇子与自己的地位也差不了多少,尽管自己的母亲只是身份低下的美人,可剩下的那些年轻皇子,他们的母亲也基本上都是美人和才人,母亲是妃子的很少。

    也就是说,只要他好好表现,是完全有机会得到自己父亲认可的,尽管这个难度很大,但他是打算用十年时间来准备和谋划的,有这么长时间的准备,应该是足够的。

    与丰王的蠢蠢欲动不同,太子李亨除了去十王宅看一眼庆王的遗体,与自己的弟弟们聊了一阵子,然后就回宫了,并且,什么事情都没有做,也没有刻意的去伤心,基本上与平常一模一样,看不出有任何的区别,晚上的时候,广平王李豫去宫里看自己的父亲,见没啥问题就离开了。

    晚上给庆王守灵的只有身边伺候的人,还有李俨,李俅这些子孙,别的皇子皇孙都回去了。

    哭的最伤心的自然是李俨和李俅兄弟俩了,他们的父亲一死,他们也都没指望了,原本作为皇长子,庆王还是很受重用的,只要太子再出点什么事儿,谁能肯定庆王一定不会上位,而庆王只要能上位,他们兄弟俩就还有机会,而现在,他们两兄弟是指定没有机会了,这还不算完,庆王没有,他们的依靠也没有了,以后的地位要明显弱于其它的皇孙了。

    对于李俅来说,这简直是双重打击,本来他就不是庆王的儿子,而且前太子李瑛的儿子,因为李瑛被赐死了,所以,皇帝就让庆王抚养李俅,这一养就是几十年。

    因为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李瑛是冤枉的,所以,李俅自小心里就颇为不甘,自己的父亲是太子,而且,并没有做错什么,就这么被赐死了,若是李瑛没被赐死的话,他就是太子之子,将来有很大的可能会继承皇位,而后,他被庆王抚养,身份自然大大的降低了,而庆王薨世之后,他的地位将再一次降低,虽然名义上不会有丝毫的降低,但实际的影响力是肯定会降低的,在很多官员眼里,李俅的将来现在已经注定了,那就是一个郡王的命,已经完全没有可能登上最高的位置了。

    而其余的皇子皇孙都至少还有一丝的机会,而李俅和李俨两兄弟,是肯定不会再有机会了,这是他们的悲哀,尤其是李俅,还是前太子李瑛的儿子,心理两次落差,心情可想而知。

    丰王李珙已经打算好,要在第二日一早进宫见自己的父亲了,不过,若是只有自己一个人过去,就显得是故意讨好父亲了,这做的就太明显了,他必须要做的隐蔽一些,以免起到相反的作用,而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联络几位兄弟,第二日一起入宫见皇帝,同时,选择的兄弟还应该是比自己差的,或者明显无心争夺帝位的。

    丰王看上了年纪最小也最弱的凉王李璿,还有崇尚道教的恒王李瑱,以及身体不太好的陈王李珪,四个人一起入宫,就显示不出讨好父亲的意味了。

    这四个皇子,是皇帝现存最小的四个儿子了,陈王是二十五子,丰王二十六子,恒王是第二十七子,而凉王是二十九子。

    四位皇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母亲都是地位低下的嫔妃,陈王李珪的母亲是王美人,丰王李珙的母亲是陈美人,恒王李瑱的母亲是郑才人,而凉王的母亲是武贤仪,没有一个是地位高的,其中,丰王和恒王的身体较好,而陈王和凉王的身子都比较弱,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恒王身体好是因为痴迷修道,三个人可以说都不能对丰王造成威胁,所以,他选了这三个伴儿。

    陈王和凉王因为身体弱,耳根子也软,丰王三言两语就把他们给说通了,也答应明日一早随他们进宫见皇帝,而恒王李瑱是一个啥也不关心的人,必须要花点精力才能说通。

    “二十七弟,还在修道呢?”

    丰王一进门就开口打招呼。

    恒王李瑱看了一眼丰王,漫不经心的开口说道:“二十六兄,你的眼睛。”

    “没事儿,过几天就会好的。”

    丰王开口说道。

    恒王叹息道:“大兄都已经薨世了,伤心也是无用,十三兄说的对,哭是不能把大兄给哭回来的,二十六兄又是何必呢?”

    “二十七弟,这个道理我也懂,可我就是忍不住伤心,父皇知道这个消息,肯定比我们还要难过,明日,我们去宫里给父皇请安吧!”

    丰王开口说道。

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丰王与恒王的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一是因为他们年龄相仿,是同一年出生的,是从小的玩伴,二是因为他们的母亲都是地位低下的美人和才人,他们在宫里的地位同样也比较低,在皇子之中没啥存在感,属于同病相怜的难兄难弟,三是因为他们住的地方挨在一起。

    虽然十王宅本来就是在一起的,但能够完全紧挨着在一起,那联系起来自然也就更加的容易了。

    尽管丰王与恒王的关系非常好,但他们的性格却完全不同,恒王一心求道,是道教的忠实信徒,而丰王只是表面偶尔信奉道教,迎合恒王的兴趣,其实,内心对道教并没有认同感,他还是对帝王之术更有兴趣一些,但性格与爱好的不同,并不妨碍他们彼此之间的良好关系。

    “有这个必要吗?父皇有贵妃照顾,轮不到我们兄弟操心。”

    恒王从小与皇帝就不是很亲,既然父亲轻视他,他也就没有关心自己父亲的必要,安安心心的修身养性其实也挺好的。

    丰王嘴角微微一笑,他就知道自己的这位好兄弟没有那么好说服,每次都要花点心思才行。

    “二十七弟,不论如何,我们都是父皇的儿子,就算父皇不曾关心我们,但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父皇给我们的,大兄刚刚薨世,我们也不需要做别的,只要去宫里给父皇请个安就行,走一遭就算是修行了。”

    丰王开口说道。

    恒王的心里顿时舒坦多了,道教的教义之中,孝道是最基本的,去给自己的父亲请安,也没什么不对的,就当是修行的,虽然,去不去对他都是一样的,但君子成人之美,既然他的兄长这么想去,他也不在乎陪着走一趟,反正对于一心求道的人来说,不论做什么都是修行。

    “好吧!既然二十六兄一心要去,我陪你就是了。”

    恒王笑着摇了摇头,十个道士九个傲,凡是一心求道的人,心里都是比较傲气的,总是会有高人一等的感觉,至少在心里上是高人一等的。

    “好,那就这么定了,二十七弟早些休息,我回去了。”

    丰王非常高兴的说道,至此,他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就看明天他的表现了。

    在大明宫寝宫之中,一名太监站在旁边伺候着,皇帝坐着闭目养神,他实在不想睁眼看文字了。

    旁边的太监则负责读颂,把文字内容转换为语言内容,这样皇帝接受的时候,会更加的轻松,不至于让自己的眼睛受累。

    正在汇报的内容,并不是什么国家大事,而是有关庆王薨世的消息,比如朝廷的官员们是否都过去祭拜了,现场的情况如何,诸皇子的表现怎么样,是否发生了什么出格的事情,这些事情都要向皇帝汇报,尤其是其余诸皇子的表现,更是汇报的重中之重。

    “太子还是这么默然不语,颖王还是这么傲气,荣王和仪王与庆王是一母所生,比旁人更伤心也是情理之中,丰王倒是一反常态,哭的比荣王和仪王还要伤心,他平常与庆王交好吗?”

    皇帝仍旧闭着眼睛,开口询问。

    十王宅距离皇宫并不远,里面也有皇帝的心腹对这些皇子进行监督,所以,皇帝对皇子们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他从未听说丰王与庆王关系有多么的好,这一次丰王居然伤心成这个样子,确实是最让人意外的一个。

    “陛下,丰王和庆王平时来往并不多,不过,他们都是陛下的龙子,庆王不幸薨世,丰王伤心过度也是可以理解的。”

    太监开口解释道。

    皇帝点了点头道:“但愿丰王是真的因为兄弟之情,而不是为了别的。”

    说完挥了挥手,让太监退下,今晚他要好好的休息休息,就连贵妃都被他打发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心里是很痛苦的,需要好好的安静一下,好好的休息一夜。

    庆王薨世,这是一个让长安城都感到悲伤的消息,大唐报也在第一时间报道了此事,并把所有版面的彩色图案全部取消,改成了黑白的图案,以显示对庆王的哀思,同时,副版也明确指出要让青楼停业半个月,酒楼店铺的所有彩色装饰都要收起来,靠近十王宅的街道更是要挂上白色的灯笼。

    其实,在这些要求登报之前,积极的官员们就已经这么做了,而商人和百姓们也非常的配合,几乎没有人迟疑和反对,全都在第一时间把彩色的装饰去掉,甚至还有直接关门歇业的,以免哪个地方做的不够好,被人抓住小辫子,狠狠的敲一笔。

    不过,因为庆王死的太不是时候,居然赶上了春收和春耕,在这种农忙的时节,相关官员和百姓都忙得很,根本不可能停下手中的活,去给庆王戴孝,不违农时是非常重要的,一旦错过这个时间,农业的损失就太大了,所以,大唐报也明确指出,老百姓要抓紧干活,不要因为庆王的事情有丝毫的耽搁,任何人都要全力配合农忙,相关小吏若是影响了农忙,只要被处置的。

    在交通和媒体都已经逐渐发达的长安城,各种消息的传播是非常迅速的,庆王薨世的消息,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让京城内外的所有老百姓知晓了,就连田间地头干活的老百姓也不例外。

    但因为庆王并没有做过一些对老百姓非常有利的事情,所以,对于庆王的薨世,普通老百姓的内心是没啥感觉的,这是皇帝死了儿子,与他们没啥关系,他们该干啥还干啥。

    皇子的丧仪非常的麻烦,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办好的,就算是普通人都需要耗费好多天,皇子当然要数倍于普通人了,而为了不影响工作,李安只会在最需要的时候去一下就行了,比如棺材下地的时候,李安肯定要去送一程的。

    一大早天还没亮,李安就起床了,昨晚休息的比价早,醒的自然也就更早了,早点还没做好,李安去了果院,看看时不时又有花朵落地了。

    果然,昨天只是刚刚开始,今天一大早,李安去果院的时候,发现又有不少花朵落地了,这些都是被严寒冻坏的,经过了一天一夜的挣扎,最终还是支撑不住而落下了。

    三分之一的果树损失了超过一半的花朵,这对产量肯定会产生影响,还好李安图的只是个心情,并不很在乎果树的产量。

    “夫人怎么都起的这么早,不多睡会。”

    李安回来的时候,一个个的都起来了。

    颜如玉开口说道:“庆王薨世,我们要结伴过去看一看。”

    “也是,庆王妃是个不错的人,现在还指不定多伤心呢?你们过去好好劝劝庆王妃。”

    李安开口说道。

    庆王薨世,大臣们是自然要去的,而家眷也同样要过去,李安居然把这一茬给忘了。

    吃完早饭,颜如玉她们全都一身素服去了十王宅,而李安并没有去,先在家歇息一阵子,然后去了研发中心,督促工匠们努力研究更多更好的机器。

    丰王昨日哭了一整天,晚上的时候,又拒绝使用刘医佐提供的药膏,这导致他一大早起来的时候,眼睛肿的比昨日还要厉害,都快要睁不开了,把身边伺候的宫女太监都给吓了一跳,但丰王自己却是挺满意的,眼睛肿成这样,可以去捡自己的父亲了。

    天还没亮,丰王就已经开始准备了,先是打扮了一番,然后,去请恒王,陈王,凉王三人,四个人一起用了早饭,吃完先去庆王的灵柩前拜了几拜,丰王又哭了一阵子。

    此刻,李俅的眼睛也是红肿的,李俨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们兄弟都是一夜未眠,那是又困又累。

    “叔父,您的眼睛。”

    尽管自己的眼睛也是红肿的,但看到丰王眼睛的那一刻,李俅不淡定了,一脸的诧异,昨天人太多,他没有在意,今天丰王几人提前过来,周围人不多,李俅这才发现,自己的叔父居然哭成了这个样子,让他都自愧不如。

    “四郎,叔父没事,人死不能复生,节哀啊!”

    丰王开口说道。

    “是,叔父也要节哀。”

    李俅开口说道。

    继续哭了一阵子之后,丰王便告辞离开,与恒王等人一起入宫了,而此刻,别的皇子还没有过来。

    皇子入宫还是很轻松的,皇宫就是他们的家,想什么时候进去都是可以的,只要不是被禁足的皇子,都可以随时随地的进入皇宫之中,所以,丰王一行四人入宫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

    一路上丰王又哭了一阵子,在陈王和凉王的劝说下才止住,恒王只是欣赏风景,既然有两个兄弟劝说丰王了,他也就没有必要张嘴了,看风景也是一种修行。

    “高翁,这是怎么了?”

    见高力士旁边的小太监端着早饭出来,丰王连忙开口问道。

    高力士摇头叹息道:“陛下没胃口,就吃了一小口就让人端出来了。”

    “这怎么能行呢?长兄已经薨世,父皇可一定要保住龙体才是,不吃早饭怕是不行。”

    丰王一脸真诚的说道。

    由于声音不小,殿内的皇帝已经听见了

    “谁在外面啊!”

    皇帝问身旁的小太监。

    小太监会意,连忙跑了出去,由于是新来的,并不认识几位皇子,只好跑到高力士的面前。

    高力士直接亲自返回殿内,开口汇报道:“陛下,是丰王,恒王,陈王和凉王,他们入宫来给陛下请安。”

    李隆基点了点头,开口道:“我儿真是有心了,请安就不必了,刚才的点心赏给他们了。”

    “陛下口谕,这顿早点就赏给四位殿下了。”

    高力士一直走到四位皇子的跟前,小声的说道。

    “谢父皇。”

    丰王大声的谢恩,然后,第一个拿起早点就吃了起来,而且,还是皇帝吃过一口的糕点,似乎一点都不在意这是皇帝吃剩下的。

    另外,他们是吃过早饭过来的,其实,肚子里是不饿的,根本就没有食欲,尤其是丰王,早饭吃的还不少,可这是他们的父亲赏赐给他们的,丰王为了表现自己,直接大口的就吃了起来,还故意吃下皇帝吃剩的糕点。

    旁边的凉王和陈王显得有些目瞪口呆,他们肚子一点也不饿,父亲也是糊涂了,居然也不问他们是不是吃过了,这就赏赐了早点,虽然是一个人的早点,但皇帝的早点可是不少,就算早饭只吃一点,但御厨准备的肯定不止一点,尤其是糕点,更是五六倍的准备,好几个品种,皇帝每种吃一个就行了,剩下的全部撤走,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稍微浪费一些也是没啥关系的。

    这个早饭的分量,因为有糕点的加入,足够四个人享用的,若是没吃过早饭的话,四位皇子倒是真的可以吃一顿,可眼下他们都吃的饱饱的了,实在有些吃不下。

    看着丰王大口的吃着糕点,凉王和陈王一脸的诧异,既然是父皇赏赐的,哪怕肚子并不饿,那也是要吃一点的,算是领情了,于是,二人各自拿了两块糕点吃了起来,而恒王则只拿了一块糕点,就成了一口就放到丰王的手里了,既然丰王一副饿死鬼的模样,就都让他吃好了,反正自己也吃过一口了,算是领了父亲的情了。

    此刻,凉王和陈王的心里,怕是要抱怨丰王了,都是这货出的主意,非要来宫里给皇帝请安,这下好了,连皇帝的面都没见着,却要撑着肚子再吃一顿,这是得罪哪路神仙了,居然遇到这么倒霉的事情。

    还好丰王比较给力,一个人就吃了大半的早点了,最后实在吃不下了,让陈王和凉王再各自分担两块糕点,至于恒王那是打死也不吃,一个修道的傲娇人士,你就算刀架脖子,他说不吃那就一定不会吃,就算皇帝出来,他也会说自己吃过了,已经不饿了,就是这么的牛逼,丰王自然知道这货的品行,也不敢强迫。

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丰王李珙喝完最后一口汤,轻轻的将碗放下,顿时打了个饱嗝,因为用力的憋着,所以后面的饱嗝才没有打出来,但丰王显然憋的很难受。

    费尽心思的过来,结果不但没有见到自己的父皇,反而还吃了一肚子的糕点,都快把自己给撑死了,丰王自然很是不爽,也不甘心,眼睛都肿成这样了,总要让自己的父亲看一眼才是,要不然岂不是白哭了,就算他的父皇已经知晓了,那也要亲自看一眼才能确定到底肿的有多严重。

    高力士摆了摆手,让小太监下去,然后微微行礼之后,就回去伺候皇帝了,而丰王一行四人只能转身离开。

    “都吃完了?”

    李隆基开口说道。

    “一点没剩,都吃完了。”

    高力士开口回答。

    “他们倒是真有胃口啊!”

    李隆基感叹道。

    高力士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不敢欺瞒陛下,丰王一行似乎是吃过早饭过来的,恒王只吃了一口,陈王,凉王面有难色,硬挨着吃了几个糕点,剩下的都被丰王一个人吃了,这是陛下的一片关爱,丰王他们也是一片孝心,陛下也该吃点早饭,要不老奴再让人去准备一些汤水。”

    李隆基愣了片刻,摇头道:“不用了,朕真的吃不下,你也下去歇着吧!朕想一个人静一静。”

    高力士不敢再劝,微微行礼的退下了。

    “吃不下还吃,这真的是一片孝心吗?”

    李隆基自言自语的说道。

    丰王一行走了不足百步,凉王和陈王已经开始抱怨了。

    “二十六兄,我说不来你非要来,这下好了,父皇没见到,我们还撑了一肚子,午饭都不用吃了。”

    凉王李璿开口抱怨道。

    他是皇帝最小的儿子,在四个人之中算是相对最好的一个人,小时候被皇帝关爱的比其它三个人要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们这个父皇眼里只有女人,对儿子似乎没有太大的关心。

    陈王马上开口附和道:“就是,白来一趟,吃饱了硬撑可真是难受啊!”

    恒王李瑱倒是很优雅,开口说道:“谁让你们吃了,饱了可以不吃啊!这不是自找的么,又是何苦呢?”

    说完看向走路都不太稳的丰王,一脸的唏嘘。

    陈王和凉王被气的不吭声,他们吃的不多,就几块糕点而已,肚子也没有多撑,相比而言,丰王吃的就太多了,也不知怎么吃的下去的。

    丰王闻言,马上就开始了表演,一脸认真的说道:“这是父皇的一片心意,做儿子的怎么能不吃完呢?父皇不吃早饭,对龙体终究是有损害,我们作为皇子,还是要劝劝父皇才是,大兄已经……呜呜……”

    说着说着,眼睛都肿的不行的丰王又哭了,那眼泪是说来就来,不去做演员真是太可惜了。

    “兄长就别哭了,父皇都不愿见我们,又能怎么办呢?相信贵妃会劝父皇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凉王懒洋洋的说道。

    陈王点了点头,似乎也是同样的意思,至于恒王,那是一年的无所谓,他每时每刻都是一副飘然的傲气道家形象,对什么都无所谓。

    丰王自然不愿意就这么回去了,开口说道:“回去能有什么事,既然都进宫了,你们就陪我去御膳房吧!父皇不吃早饭终究是不行,我们亲手给父皇做份可口的热汤,哪怕父皇喝一口,那也是好的。”

    “亲手做饭?我反正不会。”

    “我也不会。”

    “君子远庖厨,做饭自有御膳房的人去做。”

    三位皇子全都表示拒绝。

    “行行行,我做,我做还不行吗?你们陪我走一趟呗!”

    丰王哀求道。

    四个皇子平常玩的比较好,见丰王如此执着,自然只能同意了,反正回去也没啥事干,真的无聊的很。

    丰王一行刚到御膳房,刘医佐的老表便笑嘻嘻的跑了过来,给四位皇子请安。

    “丰王,小人就是刘医佐的表弟,都准备好了,现在就可以开始了。”

    刘医佐的老表,看着丰王小声的说道。

    丰王点了点头,亲自走入了御膳房,而其余三位皇子则就在外面闲聊,找个舒适的地方坐着歇息。

    “三位殿下要吃点什么?”

    御膳房的一名御厨开口问道。

    “吃吃吃,你就知道吃,滚。”

    凉王毫不客气的斥道,他一早上吃了两顿,一肚子的食物,哪里还吃得下,能不生气吗?

    小御厨碰了一鼻子的灰,连忙下去了。

    “丰王,这做饭也没啥难的,其实简单的很,只需要……”

    御厨一边做饭一边说道。

    丰王哪里有学做饭的兴趣,他不过是故意要过来表现一下孝心罢了,根本就没有认真听,也不想学什么做饭。

    “你好好做就是了,本王给你烧火。”

    丰王开口说道,然后就蹲下来烧火,顺便在衣服和脸上抹上少许的烟灰,很少的一点,能让人发现,但是不多,不仔细的话还不容易发现。

    “殿下,还是小人来吧!您的衣服都弄脏了。”

    一名小御厨跑过来帮忙。

    “退下。”

    丰王斥道,继续在下面添柴火。

    做饭还是有点技术含量的,而添柴火就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了,只要把木炭添进炉子就行了,实在是简单的很,丰王不想学做饭,为了显示这汤水有自己的汗水,也就只能给炉子添柴火了,时不时的还拿起扇子,给炉子吹风,这样炉火就可以烧的更旺了。

    “丰王,轻一点,火不能太旺,要不然味道就不好了,要中火慢炖才好。”

    御厨开口说道。

    “好,知道了,大概要多久才能做好?”

    丰王站在炉子旁边,被火烤的难受,开口问道。

    御厨开口回答道:“若要达到最佳的味道,大约需要小半个时辰,早了晚了都不行,火候也不能大不能小,一定要正好才行,这个度不太好把握,所以,这才能体现一个厨子的能耐,嘿嘿嘿。”

    “还要小半个时辰,这么久。”

    丰王一脸的痛苦之色,本来他以为做饭挺简单的,没想到就炖了个汤水,居然需要这么长时间,他平时不做饭,自然不知道做饭的情况,怕是以为饭菜下锅就能上菜,至少不该要等这么久。

    炉火烤在身上,烟雾熏着眼睛,这感觉真的不太好受,最难受的是还要注意火候,人不能离炉子太远,否则,就会影响火候了。

    丰王是第一次感受到做饭的难处,第一次体会到做饭的痛苦,若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一片孝心,他是死也不会进入御膳房这种地方的。

    与丰王的痛苦不同,恒王三人此刻悠闲的很,他们坐在三十米外聊天,虽然没有张口大笑,但至少不会被炉火炙烤,不会被烟雾熏眼。

    “看,二十六兄还真是认真,居然真的亲自下厨,真是难为他了。”

    凉王侧首看向丰王,开口说道。

    “为了能让父皇吃上一口早饭,二十六兄也是够拼的,在我们兄弟之中,能像他这么孝顺的,可真是没有了。”

    恒王开口说道。

    陈王说道:“二十六弟如此辛苦的做饭,若是父皇不吃,那岂不是白忙活一场,又有什么用呢?”

    “对对对,只怕父皇还是不吃,若是再碰一鼻子灰,下次我肯定不来了,就算二十六兄求我,我也不会再来了。”

    凉王说道。

    小半个时辰很快就到了,一碗让人开胃的汤水总算是做好了,闻着那散发着浓郁香味的汤水,御厨们都忍不住咽口水,丰王由于吃的太多了,这才没有被食物所吸引。

    “丰王殿下,这道开胃汤已经做好了,再配上一些糕点,可以给陛下送去了。”

    御厨开口说道。

    丰王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开口说道:“好了?那就好,快放入食盒。”

    很快,一碗开胃汤和一些新做好的糕点被放入了食盒之中,食盒是纯木制造的,在保暖的性能上,还是非常不错的,只要盖严实了,就能够保持好长一段时间的温度。

    丰王亲自拎着食盒,走到了其余三位皇子的面前,开口道:“走吧!去给父皇送去。”

    “二十六兄,这次父皇若是不吃,会不会还赏赐给我们啊!我先说好了,我是一口都不会再吃了。”

    凉王开口说道。

    “我也不会再吃了,是一口都不吃。”

    陈王开口说道。

    恒王啥也没说,不过,他是肯定不会吃的,这货傲娇的很,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皇帝的要求也能顶回去,当然,都是合理的顶回去,总不能因为一丁点的小事儿把皇子给杀了吧!皇帝贪恋权贵,但绝对不是暴君。

    丰王不耐烦的说道:“你们想啥呢?父皇刚刚才赐给我们一顿早饭,这才半个时辰左右,怎么可能再赐给我们一顿饭,放心吧!不可能的。”

    说完四个人一同前往皇帝的寝宫,给皇帝送早饭。

    耽误了半个时辰,在他们四人抵达皇帝寝宫的时候,贵妃也已经来了,正好碰到他们四个。

    “参见贵妃。”

    四位皇子一同向贵妃行礼。

    “免礼,请起。”

    贵妃优雅的开口道:“丰王怎么亲自提着食盒,宫里的人呢?怎么如此不懂规矩。”

    说完凤目看向旁边的一名老太监,大有斥责的意思,吓得老太监低下了头。

    丰王见状,连忙说道:“贵妃息怒,是儿臣坚持要亲自提着食盒过来了,不管宫人们的事。”

    “丰王亲自提着食盒到陛下的寝宫,怎么,难道陛下到现在还没有吃早饭?”

    贵妃开口说道,并看向寝宫门口的小太监。

    小太监连忙向贵妃点了点头,认可了贵妃的猜测。

    丰王也连忙说道:“贵妃说的是,半个时辰之前,我们兄弟四个来给父皇请安,父皇把还没吃的早点都赏赐给我们兄弟四人了,儿臣觉得父皇不吃早饭,必然对龙体不好,所以,就一起去御膳房做了一碗开胃汤,多少让父皇吃点。”

    “难得你们一片孝心,丰王的眼睛?怎么都肿成这样了。”

    贵妃开口说道。

    “不碍事的,过几天就好了。”

    丰王连忙说道。

    “好了,食盒给我吧!”

    贵妃示意身旁的宫女过去接食盒。

    丰王见状,内心颇为不情愿,他这是受了很多罪,这才熬制好的一碗汤,本想着亲自给自己的父皇送过去,也让自己的父亲看看自己哭肿了的眼睛,可现在贵妃居然要代劳,这不是抹杀自己的功劳么。

    可心里不情愿归不情愿,既然贵妃发话了,他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把手中的食盒交给小宫女,低着头不说话。

    “走吧!”

    见小宫女从丰王手里接过食盒,贵妃迈步走向皇帝的寝宫。

    “三郎,你怎么能不吃早饭呢?就算庆王不幸薨世,也要保重龙体啊!来,这是丰王他们送来的早饭,吃一点吧!”

    贵妃一边缓缓的打开食盒,一边查看食物的种类,见开胃汤还是热的,特意舀了一勺子,轻轻的尝了尝,然后放到皇帝的嘴边。

    已经过了半个多时辰,皇帝肚子还是稍微有点食欲了,见开胃汤到了嘴边,还是喝了下去。

    “恩,还不错,这是丰王他们送来的?怎么,丰王他们还没走。”

    皇帝开口说道。

    贵妃点了点头,开口说道:“何止如此,丰王眼睛红肿,脸上和衣服上皆有一些烟灰,怕是去了御膳房了,甚至碰过灶台。”

    “哦,丰王居然有如此孝心,朕还真是没看出来啊!”

    皇帝内心大为欣慰,开口问道:“丰王还在外面吗?”

    说着看向旁边的小太监。

    在寝宫殿外,丰王自然不甘心就这么离开,好不容易来一趟,居然连父亲的面都没见到,这岂不是白来了。

    “二十六兄,贵妃已经收下早点,我们可以走了吧!”

    “就是,继续待在这里干什么,别愣着了,我们该走了。”

    凉王和陈王开口说道。

    丰王内心纠结,不甘心就这么离开,但继续留下来又似乎没啥意思,他在等待,或许自己的父亲马上就要召见自己也说不定。

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丰王不想就这么离开,花了这么多心思,至少也要见自己的父皇一面才是,话说这货都已经三个多月没见过自己的父皇了,若不时常亲近,只怕他的父皇都不记得还有这么个儿子,如此,就算太子薨世,也不会想到他这个可有可无的皇子。

    可留下来也未必就能见到自己的父皇,贵妃已经把食盒拿进去了,基本上没自己什么事了,丰王非常生气,不早不晚正好撞见贵妃,运气怎么就这么差呢?

    一想到撑着吃完皇帝赏赐的早饭,又在御膳房的灶台边忙活半个时辰,还有这哭肿了的眼睛,这一切的付出,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父亲多注意自己么,能对自己有所好感,若是这一切都白费了,那岂不是亏大了。

    丰王磨蹭半天,仰头四十五度看着天空,叹息了一声,终于微微转身,准备离开皇宫,再去庆王的灵柩前哭上一阵子。

    “丰王留步。”

    小太监轻轻喊了一声,见丰王停下,转身便回去,向皇帝汇报道:“陛下,丰王还在外面候着。”

    “好,让他们四个都进来吧!”

    皇帝轻生说道。

    殿外的丰王,在听到留步两个字的时候,内心不禁大为惊喜,是自己的父亲要见自己了么,如此,自己的一番努力也就没有白费。

    等待是非常让人焦急的,丰王见小太监又回去了,内心既激动又焦急,一秒钟几乎相当于一个时辰。

    “丰王,陈王,恒王,凉王,陛下要你们进去。”

    小太监跑了出来,非常恭敬的说道。

    丰王大喜,不自觉的嘴角就露出了笑意,然后想到这是庆王薨世的时期,于是,迅速收起自己的笑容,以免被人看到。

    “儿臣给父皇请安,给贵妃请安。”

    四位皇子一同行礼。

    皇帝轻轻摆手,让四位皇子平身。

    “拱儿,走近一些。”

    李隆基看到了丰王眼睛的红肿,不过,年纪大了之后,他们的眼神已经没有那么好了,有时候需要非常靠近才能看清一些东西。

    丰王大喜,连忙上前几步,给自己的父亲行礼。

    “哎呦!这肿的还真是挺厉害的,何苦哭成这样,没涂药膏吗?”

    李隆基关心的问。

    “父皇,孩儿子没事的,已经涂过药膏了,医佐说三五天就能好。”

    丰王连忙回答道。

    “真想不到,皇儿能如此看看重兄弟之情,好,很好。”

    李隆基说着指了指丰王衣服上的灰尘,开口说道:“这衣服上的灰是怎么回事?”

    丰王更是内心大喜,忙道:“父皇把早点赏赐给我们兄弟四个,可父皇还没有吃早点,这怎么能行,所以,我们兄弟四人就去了御膳房,亲自为父皇熬了一碗开胃汤,不下心沾染了一点碳灰,回去洗一下就好了。”

    说完内心无比的畅快,颇为得意。

    李隆基听了自然大为欣慰,哪怕这是假的,他也很欣慰。

    “哦,是这样吗?”

    李隆基说着看向后面的恒王,陈王和凉王。

    陈王和凉王对视一眼,一时语噻,不知该说些什么,而恒王则淡然说道:“回父皇,是二十六兄一个人在灶台边添柴火,我们三人在外面等他。”

    说完仍旧一脸淡然,仿佛站在他面前的不是自己的父亲,而是一个与自己身份相等的兄弟,他从不刻意讨好自己的父亲,也从不在任何人跟前奴颜婢膝,道家天生傲骨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淋尽致。

    李隆基对这个儿子也不在意,他早知道这个儿子整天钻研道教,虽然还是皇子,但早已不把自己当皇子了,若是由着他的性子,他早就跑去道观当道士去了,当然这个儿子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从来不撒谎,或者说,只要不是禁忌的东西,他都敢直接说出来,似乎完全不屑撒谎。

    “瑱儿是从来不撒谎的,拱儿,你有心了,朕很是欣慰。”

    李隆基看向李珙,开口夸赞道。

    丰王李珙,连忙说道:“父皇,这都是儿臣应该做的,父皇龙体安康,便是儿臣最大的心愿。”

    说完再次给自己的父皇行礼,别提有多恭敬了。

    李隆基欣慰的点头,开口说道:“拱儿一大早进宫给朕请安,是否还有什么别的事情?”

    丰王李珙表情突然悲切,连忙回答道:“父皇,长兄突然薨世,孩儿悲伤之余,就想到父皇肯定比儿臣还要伤心,内心非常担忧父皇的龙体,所以,就与三位兄弟一起入宫给父皇请安,并没有什么别的事情,万望父皇保重龙体。”

    李隆基心里大为欣慰,看向其余三位皇子。

    “父皇,是二十六兄让我们入宫请安的,儿臣这便来了。”

    恒王淡然说道。

    “父皇保重龙体。”

    陈王和凉王可没有恒王这么拽,连忙行礼道。

    李隆基闻言,自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都这么大把年纪了,若是连丰王这点小心思都看不透,那岂不是白活了,不过,看着恒王不卑不亢,视万物为空气的样子,心里有一种想生气却又气不起来的感觉,就算自己发火,那最多也是一拳打到棉花上,难不成把这个儿子给杀了,他又没犯什么错,这种明显感觉对方有错,可又找不到错的感觉真是让人很无力。

    “皇儿们有心了,都回去吧!”

    李隆基摆了摆手,让四位皇子退下。

    “孩儿告退。”

    四位皇子弯腰行礼,然后,一起退下了。

    丰王总算得到自己父亲的褒奖了,这让他很是高兴,虽然这并不能改变什么,可他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毕竟,他还很年轻,自己的父皇也还硬朗,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以后没事就找点机会表现一下自己,一步步的提高自己的声望,十年之后,也许那最后的机会就来了。

    “三郎,再吃一些吧!午饭还有一会儿。”

    贵妃继续拿起汤勺,给皇帝喂饭。

    这开胃汤确实比较容易下口,李隆基继续吃了一些,还吃了几块糕点,这才让人撤下去。

    “三郎以后可不能再不吃早饭了,要保重龙体才是。”

    贵妃一脸的责怪,责怪皇帝一大早不肯吃早饭,而这显然会损害身体的。

    “偶尔一次而已,爱妃既然都发话了,朕焉敢不从啊!”

    皇帝吁了口气,长子刚死,他是真的有些笑不出来,而贵妃自然也明白,在这个时候情绪太高会不太合适,所以,只是平和的规劝皇帝。

    “拱儿这孩子,朕一直都不曾留意,他今日能有如此表现,让朕很是意外,也不知他到底是真心的,还是另有所图啊!”

    李隆基开口说道。

    贵妃开口说道:“三郎,丰王是皇子,地位稳固,生活富足,除了关心三郎的龙体之外,能有什么图谋,反正臣妾是想不出来,三郎也不要多心了。”

    李隆基点头道:“爱妃说的也是,不论怎么算也排不到丰王,也许真的是朕多心了。”

    丰王一行四人,在离开皇宫之后,返回了十王宅,并直接去了庆王的灵柩旁,然后,丰王又是一阵嚎,惹的李俅和李俨也跟着大哭了一场,三个人都是红肿着眼睛,丰王李珙的眼睛肿的最厉害,哭的也最伤心。

    凉王并没有哭,他年纪最小,与长兄也没啥深厚的感情,过来就是凑个数而已,或者说这是最基本的礼仪,他是不能不来的。

    而来了之后,这位最小的皇子也没闲着,而是与自己的皇兄聊了起来,把一大早去宫里给皇帝请安这些事情都说了出来,虽然细节没有说,但大体的情况都说了。

    “父皇伤心的不吃早饭,这确实有伤龙体,还好二十六弟亲自做一番开胃汤,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去宫里给父皇请安啊!”

    “同样是儿子,我们也要尽孝啊!要不我们也去宫里给父皇请安吧!”

    “今日就去么,还是明日再去吧!”

    几名年长一些的皇子,开口说道。

    此时,除了宫里的太子之外,其余的皇子都到齐了。

    荣王此刻是年纪最大的一位,他看向众多弟弟,开口说道:“明日一早,咱们一起入宫给父皇请安,今日就不去了吧!”

    “太子怎么没来。”

    荣王看向永王,开口说道。

    所有兄弟都知道,永王与太子的关系是最好的,永王小时候就是太子抚养的,他们兄弟之间的感情自然是没的说的,所以,荣王自然是问永王了。

    永王斜着眼睛看向荣王,摇头道:“不知道。”

    这货从一出生就是个斜线,属于天生的残疾,因为这个残疾,导致他整个人都显得有些丑陋,总之,绝对不是一个帅气的人。

    而天生有点残疾的人,心里所遭受的压力,自然比一般人要大一些,甚至会导致一个人的心里扭曲,性格与常人大为不同。

    永王的性格就明显有点扭曲的状态,有些词语是绝对不能在他面前出现的,比如,斜,偏,丑这些词语,若是哪个不识趣的宫女太监在他跟前说了,他会生气的把宫女太监打个半死,若是同样身为皇子的人说了,那他也会把气撒在宫女太监的身上,时间长了,自然没有人敢说这些词语。

    心里扭曲的人是很可怕的,尤其是这个人还掌握着很大的权利,那就更加的要命了,会产生非常巨大的破坏力。

    庆王的薨世,无疑让十王宅陷入了悲痛的氛围之中,庆王住处是哭声一片,不论白天黑夜,都能听到嘤嘤的哭泣声,内宅妇人的哭泣声更绵长更幽怨。

    每一波过来的贵妇,都要劝解一番,让庆王的王妃们不要伤心难过,要节哀,人薨世不能复生等等,颜如玉一行几人也是一样,挨个劝解一番,甚至还留了一点眼泪,以表达自己对庆王薨世的哀思。

    颜如玉实在受不了那伤心的气氛,在房间内待了一阵子,就回去了,反正来过就行了。

    在大明宫太子别院,太子殿下正站在水塘边,手里拿着一碗鱼食,漫不经心的给水里的鱼儿喂食物,这个水塘里有好多金鱼,都是红彤彤的金鱼。

    太子的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他的手里在一点点的喂鱼,而眼睛却注视着不远处的一对鸳鸯,这对鸳鸯自然不是放养的,而是从宫外飞进来的,因为这里的水池足够大,太子也没有伤害它们的意思,所以,它们就放心大胆的在这个水池里秀起了恩爱。

    “鸳鸯总是成双成对的,它们真的都是真心的么?若是死了一只,另一只也会自戕吗?若不是,那为何就是见不到独来独往的鸳鸯呢?”

    太子看着眼前这对鸳鸯,突然开口说道。

    身后站着一名老太监,长得颇为丑陋,这人便是李辅国,他听着一头雾水,不明白太子到底要表达什么,他是一个净了身的太监,哪里懂得男女之事。

    “太子殿下,这鸳鸯确实都是成双成队的,老奴也从未见过单独的一只。”

    李辅国开口说道。

    “那你觉得,这两只鸳鸯是真心的吗?”

    太子李亨开口问道。

    李辅国眼神一愣,非常奇怪的看向李亨,摇头道:“太子殿下,老奴不知。”

    此刻,这个老太监的内心有一万头草泥马飞奔而过,这个问题非常无聊,不是人问的,两个鸳鸯是不是真心的与人有什么关系,太子这是得癔症了,要不怎么能问这么无聊的问题。

    “不知,我也不知。”

    太子开口说道。

    李辅国说道:“太子殿下,刚才十王宅传来消息,诸位皇子都过去了,就差太子您了,要不……”

    太子李亨点头道:“走吧!都去了,我也不能不去。”

    从大明宫到十王宅也没有多远,做车很快就能抵达,现在都有更先进的汽车了,就连大街上巡逻的侍卫,也很少骑马了,而是选择骑自行车,这个不用喂养,也不会产生脏兮兮的马粪,可靠性比马匹可靠多了,简直是既经济又实用,唯一不如马匹的地方,就是需要用自己的腿去蹬车,而骑马是不需要自己蹬车的。

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长安城的巡逻官兵,在城内的部分,基本上都是步行巡逻,城外大部分骑自行车,为了长安城内外的卫生,也为了节约成本,马匹已经渐渐被淘汰了,越来越多的朝廷部分,都给人员配备了自行车,就算是老百姓出行,也更喜欢骑自行车,而不不愿意骑马了,毕竟,成本摆在那里了,没有人愿意舍弃便宜的自行车,而去选择昂贵马匹。

    在大唐的长安城,目前普通马匹的价格,大概是自行车的五倍,优良的马匹那是天价,普通人是买不起的,万里挑一的千里马更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及的,所以,普通人只能被迫选择自行车出行。

    至于维护成本,马匹的维护很复杂,既要给马匹刷洗,还要给马匹准备水和食物,还要准备马鞍等配套设施,万一遇到马匹不听话,那简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马匹受惊冲撞路人的事情,那是时常发生的。

    而自行车就不同了,维护的成本比马匹简单多了,只要多注意链条和车胎就好,别的部分一般很少会损坏,维修的成本也不高,至少,比维持一匹马要便宜的多。

    正因为马匹的价格和维持费用比较高,所以,自古以来,都只有家境比较殷实的人家才买得起马匹,普通的穷人家是买不起也用不起马匹的,不论去多远的地方,都要依靠两条腿走过去。

    现在有了这些自行车之后,拥有代步工具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老百姓的出行压力变的小了许多,之前能用马匹代步的人家,压力就更小了,卖掉一匹马就能买好几辆自行车,全家出行都能方便,何乐而不为呢?

    劳动人民的创造力还是很强的,自从有了自行车之后,各种自行车动力的马车也出现了,把马车原先的马匹去掉,换成一辆自行车,以前赶车的马夫,是坐在车头赶马,现在,车夫就直接骑在自行车上,用自己的双脚蹬车。

    当然,人的力气是比不过马匹的,一匹马拉车的压力很小,而人用腿骑车拉车厢,这个压力就很大了,所以,车厢必须要更小,客人也要很少才行,要不然还真是骑不动。

    所以,马匹被去掉之后,车厢也进行了改进,将原本很长很大的马车车厢,改成了很小的车厢,至于车厢的形状,那真的是千奇百怪,什么样的外形都有,前车轮基本没多大变化,而后车轮就有很多种样式,甚至还有三个轮子的。

    车厢的形状不论怎么改,都只能乘坐两个人,左边一个,右边一个,脚下还能放点行礼啥的,顶部再来一个可以遮挡风雨的帘子,如此,一辆人力脚踏车就做出来了。

    这种车辆在后世也曾经大量的兴起过,实用性还是很高的,只是后来随着动力技术的提高,这些人力的车辆就一步步的被淘汰了,然后就再也见不到了。

    就大唐目前的情况看,这种最低廉的自行车,无疑是普通百姓最适宜的交通工具,基本上都买得起,也不会占用太多的地盘,只需要很窄的道路就能够通行,实用性实在太高,要不然,朝廷也不会给各个部分都配备这种交通工具。

    只是相比于骑马,骑自行车显得略微有些滑稽,不是那么威武,若是穿了厚重的铠甲,根本就六没法骑车,那也就只能选择步行或者骑马了,所以,骑马的巡逻队一直都存在,从来就没有被完全淘汰过,只是比例已经大大减少,只有最精锐的兵马才能够骑马巡逻。

    骑马成了有钱人的标配,现在的长安城,只要看到骑马的人,那一准是大人物,是权贵阶层,或者是服务于权贵阶层的人。

    普通的巡逻衙役,有自行车就够了,而有些大官自然有更高的配备了,摩托就是一种非常合适的巡逻代步工具,左边驾驶右边乘坐,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合适了,这种交通工具,在后世曾经非常的流行,后来被更好的汽车取代了。

    但李安觉得,这种带座位的摩托是最好的一种交通工具,来去如风,对道路的要求不高,在很窄的田间地头也能通行,反应非常迅速,是一种应该大量配备的交通工具,以用来取代马匹。

    太子乘车很快就到了十王宅,尽管是最后一个过来的,可太子毕竟身份最尊贵,最后一个过来也是没毛病的,大人物总是最后出现,这不是礼仪之中的标配么。

    “太子殿下。”

    诸王全都弯腰,向自己的太子哥哥行礼。

    太子摆了摆手,看向诸王,开口说道:“都不要伤心了,大兄已然薨世,节哀吧!”

    “太子殿下,我们兄弟商量好了,明日一早进宫,给父皇请安。”

    “太子殿下,丰王四人今日一早进宫给父皇请安,发现父皇早饭都没有吃,这样下去可不得了,所以,我们才做了这样的决定。”

    太子闻言,看了丰王几人一眼,点头道:“好,明日入宫之后,来别院找我,我们一起去。”

    “是,太子殿下。”

    太子点了点头,走向跪在灵柩前的李俅和李俨,弯腰握住他们的双手,开口说道:“大郎,四郎,歇一会儿吧!一直哭的话,身体也受不了。”

    “呜呜呜……太子殿下。”

    李俅年幼,还是忍不住哭了。

    十王宅的伤心氛围,怕是要持续很长时间了,在这个时期内,没有人敢笑,只有人敢哭。

    李安已经离开研发中心,去了自己的庄园,这个地方距离研发中心并不远,之前属于妥妥的城外荒地,而此刻,随着长安城的扩大,这个庄园已经算不上城外了,周围已经开始出现建筑物,甚至还有一块平民窟。

    这里的土地不多,但也算不少了,与别人大规模种植不同,李安的庄园就像一个研究所,什么植物都种,各种设施一应俱全,非常的先进。

    各种果树,粮食,蔬菜都有,每一种都只有很少的量,最多的一种也不会超过十亩,以保证种类的齐全,另外,这里的土地面积虽然不多,但大棚特别多,基本上全都是大棚种植,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需要来调节温度了,尤其是天气寒冷的时候,普通老百姓只能种植很少种类的作物,而李安的庄园什么都能种植,春夏秋冬四季的蔬菜和粮食都可以在这一个地方进行种植。

    这一次的倒春寒,让李安府邸的果树损失惨重,但在庄园这里,大量的蔬菜和部分矮果树都没有任何的损失,因为这里的仆人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在发生降温的第一时间,就把大棚上面的挡风稻草给盖上了,里面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温,从而确保那些娇嫩的蔬菜不会被冷空气冻坏。

    李安家庄园的大棚里,最值钱的当然是夏季才该有的蔬果,这种反季节的东西因为市面上没有,所以,这个价格自然是低不了的。

    为了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西瓜,李安特意进行了培育,培育了十几个品种的西瓜,每一种都可以在特定的月份成熟,一个月成熟一个品种,成熟期又能够维持一两个月,如此一来,真的就可以实现一年四季都有西瓜吃了。

    也就是说,不论李安什么时间来自己的庄园,都能吃到清凉可口的西瓜,让自己可以爽歪歪一番。

    虽说十几个品种的西瓜占地都不大,但因为要求不同,所以,每一种西瓜都被分在单独的温室大棚里,没有任何两个品种的西瓜是在一起的。

    而一个大棚的面积足有一亩地,为了种植西瓜,显然不太可能专门使用十二亩地,所以,每一个西瓜品种的温室大棚内,都还有别的蔬果,每一个大棚内的蔬果种植都是混种的,这样还能相互促进,避免一些病虫害的大规模发生。

    走进一个大棚,看着成熟的绿油油西瓜,挂在架子上的黄瓜,丝瓜,还有各种爬藤的豆类,李安的心情就非常的好。

    与研究机器不同,研究农业才是最让人赏心悦目的事情,机器都是生硬的钢铁,还有脏兮兮的机油,而蔬菜粮食就让人赏心悦目多了,尤其是那绿油油的一片,实在是太美了。

    只不过,一个帝国要想强盛,依靠种植蔬菜是万万不能的,只有生冷的机器才能拯救一个帝国,农业只是基础和保障罢了。

    李安在研发中心累了烦了的时候,就会到自己的庄园里看看瓜果蔬菜,品尝刚刚成熟的西瓜,吃点鲜嫩的黄瓜。

    火气大的时候吃西瓜可以降火,黄瓜香瓜这些都是常年供应,数量不多,可满足自己所需的话,那还是足足的。

    外面的空气还是很冷,需要穿棉衣才能维持,而进入了温室大棚之后,里面的温度和湿度都非常的好,棉衣也可以脱去了,穿很少的衣服,这感觉真的是太爽了。

    “去,把摇椅搬过来,就放在这里。”

    李安开口说道。

    一名仆人立马把摇椅搬了过来。

    李安往上面一躺,开口说道:“去,摘一个又大又甜的西瓜,再搬个小茶几,西瓜要洗干净了切好。”

    “是,阿郎。”

    仆人连忙去了。

    躺在摇椅上晃晃悠悠的感觉,本来就已经很爽了,还能闻到植物的清香味,这感觉就更秒了,而马上就要送过来的新鲜西瓜,会让李安的心情更上一层楼的。

    尽管大冷天吃西瓜会伤胃,可温室大棚里并不冷,西瓜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也不会很冷,西瓜的温度就等于温室大棚内的温度。

    “阿郎,您要的西瓜。”

    仆人很快就把西瓜切好了,并放在了旁边的小茶几上。

    李安拿起一块西瓜,坐起身子吃了一口,顿时整个人都舒坦了。

    “不错,再去摘点草莓,要最大最红最甜的,再弄几个黄瓜。”

    李安一边吃西瓜,一边开口说道。

    “李侍郎真是舒坦啊!西瓜都吃上了。”

    李豫不知什么时候跑来了,过来就拿了一个西瓜,吃了起来。

    “广平王,你不去十王宅,跑到这里干什么?”

    李安开口说道。

    “李侍郎不也在这里快活么,十王宅现在到处都是哭声,实在让人难受,待一阵子还好,整天待在那里,神仙也受不了啊!”

    李豫无奈的说道。

    这话没毛病,没有人愿意整天听着别人哭泣的声音,这种悲伤的声音会让人很心烦的,噪音污染本身就很让人头疼,何况还是这种幽怨的哭声,谁听了能受得了。

    “广平王能跟我比吗?你是陛下的皇孙,庆王是您的亲伯父,你就应该多过去陪着。”

    李安开口说道。

    广平王不乐意道:“李侍郎,你也是皇亲,是不是也该去陪着。”

    李安开口说道:“能一样么,你们的亲缘更近,我这就远了好多了。”

    李安这都快出五福了,没法跟他们相比。

    “不管了,不管了,反正父亲在那儿呢?没人注意到我,何况,我是打着视察地下通道的名义出来的,这是长安城的重大工程,晾别人也不能说什么。”

    李豫开口说道。

    李安闻言,问道:“广平王,怎么样了,现在的地下通道施工的如何了,遇到什么困难没有?”

    对于这项重大的工程,李安还是非常关心的,京城能繁荣到什么程度,与交通有很大的关系,没有一个良好的交通,京城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能够导致京城发展的停步和衰落。

    “困难自然是每天都能遇到,在地底下挖一条通道哪有那么容易,不过,李侍郎训练的那些人也是厉害,遇到困难之后,总是能想办法解决困难,目前也没啥过不去的坎,若是实在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自然会请李侍郎帮忙解决的。”

    李豫开口说道。

    其实,经过上次平康坊地下停车场的施工,这些技术工匠已经学到了很多能力,在开挖的时候会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已经经历过了,也知道该怎么处理了,如此,这一次再开挖地下通道,自然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李安对京城地下通道的建设是非常重视的,这个地下通道对于改善京城内部的交通有很大的作用,早日建好就早日能够改善城内这糟糕的交通。

    当然,除了京城之外,大唐需要改善的交通实在是太多了,全国各地到处都在修路,铁路公路桥梁都在不断的建设之中,朝廷负责大工程,而各个地方郡县,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道路的修建,甚至很多偏僻的乡村都修建了公路。

    对于改善交通,李安是举双手赞成的,并给与了最大的配合,对各种建设机器进行了持续的研究,以增加建设的效率,让道路建设能够更快更好。

    现在,大唐的境内,不论是长江还是黄河上,都已经架起了铁路桥,铁路已经通到了大唐的四面八方,最南端已经抵达交州,东北抵达了营州,西南已经进入蜀中,西北则直接绕入了吐火罗一带,并继续往大食国修建,是修的最长的一条了,正北也修到了受降城一带,并继续往北修建,从而让草原和内地能够更好的沟通,让北方的广大草原真正的融入大唐,真正成为大唐的一部分,尤其是促进贸易来往,让北方的游牧民族,能够不必通过打劫来谋生,通过贸易也可以很好的谋生,甚至直接来京城发展。

    “李侍郎,怎么看起地图来了,是不是在京城太闷了,又想出去走走了。”

    李豫见李安从怀里摸出地图,开口问道。

    这个地图是一张世界地图,是李安亲手绘制的,而且,还时常进行修改,毕竟,大唐的交通在改变,地图上的标记自然也要跟着改变才行,其中,那深黑色的线条就是一条条铁路线,而断续的黑线则是还没有修建完成的铁路线,还有一些很细的黑线,则是李安规划中的铁路线。

    李安开口说道:“我在考虑下面该规划哪一条铁路,现在铁路的运力太紧张了,部分路线是满负荷运转,是该增加一些路线了,尤其是运力最紧张的路线,多建造一条,压力就会小得多。”

    李豫走了过来,看着地图,随意的指了一条线,开口说道:“李侍郎,从这地图上来看,大唐和美洲属地之间,居然有陆地相连,何不从营州出发,建设一条直接通往美洲的铁路,这样,美洲的大量货物就不用坐船运输了,直接走铁路运输就行。”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确实不错,从地图上看,大唐和美洲确实好像是相连的样子,其实,中间还是有一个海峡的,只是地图看不清而已。

    “广平王可真敢想,这一条铁路若是修成了,那可比通往西域的铁路要长的多,但修建这条铁路的压力就太大了,会把整个大唐的国力给拖垮的,而且,这陆地也不是相连的,中间还有一个一二百里的海峡呢?这可比长江要宽阔的多,哪有那么容易,另外,这北面都是苦寒之地,到了冬天那是滴水成冰,都没有人能生活在这里,修铁路要调拨大量的人力去这么远的地方,还要给干活的人准备大量御寒的衣服和食物,成本实在太高了,五十年后或许有这个国力。”

    李安开口说道。

    其实,就算是五十年之后,李安也不希望修建这么一条铁路,因为这条铁路实在是太鸡肋了,修建成本极高,而且没有太大的必要,只要有足够的大型货船,物资和人员就能够实现稳定的运输,对商业和贸易没有太大的影响,朝廷只要有水军,也足以控制大洋,哪里需要一个额外的陆地连接线,况且,就算有这么一条陆地连接线,也很容易被切断,如此,就显得有些得不偿失了。

    “五十年后,我们怕是等不到那一天了,我只是觉得坐船不太牢靠,万一遇到大风,岂不是很危险,而火车就不同了,毕竟是在陆地上,就算遇到什么情况,也有很好的办法应对,至少不会以身喂鱼。”

    李豫开口说道。

    这个想法也没错,在大海上航行,一旦遇到狂风暴雨,那是非常危险的,万一船只倾覆了,船上的所有人都会成为鱼食,而在陆地上遇到危险,至少不会葬身鱼腹,人在陆地上能够自由的行走,而到了水里行动就要受到很大的限制了,所以,陆地上行走的安全性肯定要高于海上。

    李安点头道:“单从安全方面考虑,确实是走陆地要安全一些,只是这条铁路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而能够给大唐带来的利益不足以抵消损失,再加上大唐内部的铁路已经运力紧张,还有好多的确没有通铁路,先解决内部急需的铁路才是最紧要的,通往美洲的铁路只能往后拖了。”

    李豫说道:“自从李侍郎派遣船队发现美洲之后,现在的美洲已经有五十万人了,其中主要集中在靠海的三大城,还有一些是在内地矿山附近的小镇,发展的速度很快,以后人口越来越多,若是没有一条铁路进行相连的话,指不定会发生什么事情。”

    广平王李豫所担心的大概就是独立了,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很容易形成割据的独立政权,一旦形成这样的割据政权,那大唐帝国所做的一切,岂不都白忙了,岂不是给某些人做嫁衣了。

    就好比大秦帝国开辟岭南,耗费了极大的国力,但由于内部出现问题,导致岭难独立出去,白白给某些人做了嫁衣,若是大秦能够省下开辟岭南的五十万大军,或许内部的农民起义就能够弹压下去,大秦帝国也就不会灭亡。

    大唐自然也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美洲是一个很大的土地,不论是气候还是资源都非常的优良,一旦人口达到一定的规模,工业发展也齐全了,那就绝对拥有与中央对抗的实力,甚至一旦都不必大唐中央朝廷弱小,后世那个美洲大国,刚开始的时候,不过是欧洲岛国的殖民地而已,就是因为发展了完善的工业,再加上数量庞大的移民,最终直接宣布了独立,从欧洲岛国独立出去了,而在独立之后,马上就形成了一个面积广阔的超级大国,将自己的母国摔在了身后。

    大唐必须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而在李安看来,若想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技术的控制,先进的技术只能留在大唐本土,在美洲这块土地上,可以有先进的机器,但不能拥有科研和制造机器的单位,最多只能拥有修理机器和船只的小工坊,而制造船只和机器的工坊只能在大唐本土。

    美洲必须作为大唐原材料和资源的来源地,同时担任一部分市场的功能,完善的工业体力绝对不能形成,却少机器和工具,直接从大唐本土运来就是了,美洲本地的资源运输到大唐本土所能挣取的钱财,足够购买各种机器和工具了,完全没有必要在美洲搞完善的工业体系。

    别说美洲了,就连大唐本土,也只有极少数的地区拥有完善的工业体力,比如京城就是最完善的地区,其次,洛阳和莱州也不错,洛阳是京城的辅助,而莱州的主要体系都是船舶航海方面的,其它的方面并没有涉猎,以免发展太好,盖过了京城的风头,京城才是帝国的核心,最精良和最多的技术自然要留在京城,其余各地的工业体系都要围绕京城展开。

    美洲靠近海边有三座较大的城池,这些城池全都是三面城墙一面港口,每个城池都生活了大约十万人左右,规模算是不小了,在大唐本土都能算得上很大的城池了,只是比不了京城这种超级大城罢了,美洲的那些土著村落最多也就几百人,上千人的几乎都没有,所以,自然也就没有力量与守卫城池的大唐将士对抗,武力的差距极大,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同时,大唐奉行的是合作共赢的思路,并不会抢夺美洲土著的财产,而是会与他们谈判,用大唐特有的产品去交换他们手中的产品,甚至,直接雇佣这些当地土著,让这些当地土著到大唐的矿场干活,这样就有了更充足的人力来开发美洲的资源。

    同时,美洲绝对不能形成统一的行政机构,就比如三个沿海的大城池,都是独立的郡县,并没有任何一个领导同时领导三个城池,以免某一个人将整个美洲收入囊中,如此,美洲就会面临分裂的风险。

    按照李安的预计,美洲的地盘那么大,将来至少也要分成三五百个州郡,这样才能便于统治,而此刻,由于大唐对美洲的控制还停留在部分区域,并不是全面控制,所以,州郡的数量还很少,以后随着人力的逐步增加,控制区域的扩大,新的州县会逐渐建立起来的,而凭借面积广阔的广大美洲,大唐必然能够获得飞速发展。

    虽然后世的美洲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超级大国,但这个事情发生的前提是这个超级大国一开始就有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而不是依靠某一样资源成长起来的,单一依靠资源的帝国是很难飞速发展的,后世的美洲那么大,特大面积的大国也不止一家,为何只出现了一个超级大国,其余面积广阔的国家都相对要弱小的多。

    这显然是很多很多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只有一个帝国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远超其余所有大国,而那些依靠资源和单一产业的大国,自然没有实力与拥有整个体系的大国对抗了。

    如果当初那个欧洲岛国在控制美洲大陆的时候,能够严格限制殖民地的工业发展,让殖民地只干一些简单的事情,所有需要的设备都由本土运输过来,那么,他们控制之下的殖民地,或许就不会独立出去,而是可以为本土持续不断的提供大量的资源。

    当然,后世那个欧洲岛国面临欧洲多个工业大国的竞争,他并不是唯一的强国,就算他想控制殖民地的工业发展,殖民地的人民若是铁了心的要发展工业,也是可以从敌对国家获得设备和技术的,如此,封锁的效果也会比较差,而且,敌对国家肯定希望这个岛国的殖民地能够分裂出去,所以,就会更加不惜余力的去支持岛国的殖民地,从而减轻自身的压力。

    而大唐帝国开辟美洲,显然不会遇到这些问题,强大的大唐帝国是唯一的超级帝国,拥有的先进技术也是独一份的,并没有可以匹敌的敌对工业国,所以,只要大唐帝国自己愿意控制美洲的产业,让美洲只能维修和生产最基础的原材料,那么美洲就只能永远成为大唐本土的附庸,永远也独立不出去,永远没有与大唐本土分庭抗礼的能力。

    尽管美洲与蜀中一样,都是偏在一处,甚至,比蜀中偏的还要厉害的多,但大唐的水军力量已经足够强大,拥有非常庞大的船队,美洲沿海大城的力量远不如这些船队的力量,驻守美洲的兵马也不是永久驻守的,基本上五年就会轮换一次,就李安最高的将领也要轮换进入美洲,而不会有世世代代待在美洲的机会,否则,真的容易形成树大根深的后果,如此,那就真的非常糟糕了。

    美洲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土地,也有很多有眼光商人和百姓进入了美洲,但更多的权贵还是不在意美洲这种地方,毕竟,那个地方实在是太远了,去那里置办产业万一出点什么事儿,都不太好处理。

    若是去美洲定居,那与流放自己有什么区别,京城才是大唐的核心,中原才是华夏的根本,不论美洲有多么的美好,在很多权贵的眼中,美洲永远都是蛮荒之地,是一片还没有开发好的原始森林,他们是不愿意冒险前往置办产业的,一想到连续在海水漂泊一个多月才能抵达对岸,他们就感到非常的不靠谱。

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贪图安逸的人,总是喜欢待在繁荣的地方,过着自己喜欢的安逸生活,这样比较稳定,而只有勇于探索和冒险的人,才会去未知的世界里探索,开辟一块属于自己的世界。

    在大唐本土混的好的,有持续不断财源的人,自然不愿意去美洲那种地方冒险,万一失败了就得不偿失了,而只有在大唐本土处处被打压,郁郁不得志的人,才会想着去美洲发展,去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所以,此时进入美洲发展的商人和百姓,基本上都是在大唐本土混的不好,甚至混的很惨的人,他们进入那片新土地之后,很快就翻身了,不但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甚至还能雇佣当地的土著为自己干活,小日子过得很是红火。

    当然,对于大唐本土的贵族来说,就算进入美洲的人成了新的贵族,但在他们的眼里,那都是蛮夷之地的小财主,永远都比他们低一等,永远没法跟他们相提并论,这就是所谓的优越感,一种非常奇怪的心里问题。

    李安也很想去美洲看看,不过,京城的发展也离不开李安,而去一趟美洲肯定要花不少时间,来回怎么着也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玩的尽兴,这么长的时间,肯定要耽误很多事情了,所以,自然要把研发中心的很多项目安排下去之后,自己才能选择离开,还有很多地方都是没去过的,以后都要去玩一下,要不然岂不亏了自己了。

    现在,各种工业都在快速的发展之中,大唐的机械化水平是越来越高了,为了支撑大唐帝国的工业发展,全国各地发现的铁矿都在进行开采,同时,美洲和澳洲以及海上丝路发现的铁矿也都进入了开采状态,毕竟,对于修铁路,造桥还有建造大型船舶,都是需要大量钢铁的,所有的机器都是钢铁制品,没有海量的钢铁原材料,工业发展就要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为了大唐的工业能发展的更快更好,就必须加大钢铁的开采。

    与几年前相比,大唐的钢铁产量至少增加了几十倍,若是算是美洲澳洲和丝路诸国运输回来的产品,则早就超过了百倍,甚至有两三百倍的产量,或许还要更多一些,而且,仍然还在继续增长之中,没有这些海量的钢铁供应,各种机器根本就没法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若是按照李安的要求,钢铁产量再增加十倍都不够用的,各种机器虽然研发出来了,但数量全都不足,不论是现在正在使用的收割机,还是别的机器都是如此,产量自然是越多越好了,京城各种设备的生产,也是根据供应的钢铁数量来进行的,当然,还要额外储备一些,以用来应急。

    生产机器主要是钢铁这种金属,但别的金属也同样是需要的,钨金,铜这些也同样非常需要,这些金属的产量也在同步增加。

    金银在机器之中的使用不多,但这些属于贵金属,尤其是金子,是大唐的一种货币,一挺金子价值六十贯铜钱,价值不菲,而银子就使用不多了,因为大唐的银子产量太少,几乎比金子还少,所以,在大唐帝国,银子的价格一点也不比金子便宜,只怕比金子还要昂贵,这与后世的金银价格相差实在太多了。

    而在美洲,金子依旧昂贵,但银子几乎是废弃物,当地的土著喜欢用金子来装饰宫殿,但对于银子这种伴生金属却不屑一顾,毕竟,相比于金子的高大上,容易氧化变黑的银子就显得非常微不足道了,所以,才会被美洲的土著部落忽视。

    而大唐的第一批开拓者,自然明白银子的价值,所以,便用非常廉价的商品换取这些土著手掌的银子,然后将其运到大唐本土,兑换成有货币作用的金饼子,这样也就狠狠的赚了一笔。

    美洲土著部落积累了几千年,手中自然有海量的银子,如此大量的银子被大唐开拓者买入,并运回大唐本土,这直接导致大唐本土的银子价格暴跌,相比之前暴跌了很多,而很多附属的银制品自然也跟着跌价,比如银筷子银碗这些,是肯定要降价的,市面上的银制品也逐渐多了起来,穷人家用瓷碗陶碗,而富裕的人家就使用银碗,玉碗,差距是一目了然的,而银子的大量增多,就可以让小富一些的人家也能够用上银碗和银筷子这些,从而大大提高这些小富人家的生活水平。

    当然,随着大唐开拓者对美洲土著手里银子的大量收购,这些土著似乎也发现了一些端倪,于是,也在不断的提高自己手里银子的价格,他们也想让自己多赚一些,谁都不是傻子,都想让自己的生活更富裕一些,美洲土著自然也不例外。

    现在,大唐本土的银子价格跌了一半了,而美洲土著的银子却涨价一倍有余,利润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夸赞了,以后随着信息的进一步透明,差价只会越来越小,但美洲的各种机会依然很多,只要不怕吃苦不怕危险,敢于去美洲冒险,那么,就完全可以发现更多的机会。

    随着交通的改善,以后,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去很多地方了,交通的改善,可以让出行变得非常容易,之前需要三五个月才能抵达的地方,现在三五天就能够抵达,之前需要好多年才能到的位置,现在最多需要半个月,在这种情况下,出远门将成为一种常态。

    就连皇帝也开始经常出远门了,去不同的地方看不同的风景,这样对长寿也比较有利,当然,出门的时候,大臣和皇子,还有拥兵的将领全部都带着,以免有人图谋不轨,拥有强大的运力之后,就算带着十万大军出去旅游都没啥压力。

    “李侍郎,你说我能坐船去美洲玩玩嘛!”

    李豫突然开口问道。

    李安好奇的问道:“广平王怎么突然想去美洲玩了?”

    李豫说道:“上个月刚见了一个从美洲回来的好友,他把美洲说的这么好,实在是让人羡慕,说的我也想去了。”

    李安摇头道:“这个只怕很难,美洲需要坐船过去,单趟就需要近一个月的时间,啥也不干,来回就要近两个月,广平王是皇孙,只怕陛下不会同意让您去那么远的地方。”

    “真的很想去啊!听说美洲土地肥沃,有好多有趣的地方,一生不去一次实在是你太遗憾了,现在不去,以后怕是更没有机会了。”

    李豫开口说道。

    “以后更没有机会去,广平王以后若是登基,似乎真的没有机会了。”

    李安开口说道。

    “李侍郎又乱说,这话可不能乱讲,被人听见就麻烦了。”

    李豫紧张的说道。

    李安开口说道:“庆王已经薨世,只要太子保重身体,以后广平王一定会是太子的,最后登基为帝。”

    “怎么,我父王身体不好?我怎么不知道。”

    李豫眉头微微一蹙,开口问道。

    李安突然发现自己说漏嘴了,不过,既然已经说出来了,也就没法收回去了。

    “广平王难道没有发现么,太子的头发已经白了好多,如此壮年就有这么多的白头发,这似乎不太正常啊!”

    李安开口说道。

    李豫笑道:“不就是一些白头发么,这有什么关系,父亲已经快四旬了,这个年纪也差不多该有白发了,这个能说明身体不好吗?”

    李安说道:“头发白,是衰老的标志,太子衣食无忧,不该这么早白头才对,或许是内心抑郁导致的。”

    “内心抑郁,不会吧!”

    李豫蹙眉说道。

    他现在相对要自由的多,自然没有太子所面临的压力大,所以,也体会不到那种随时都有可能身首异处的担忧。

    前太子早就已经被构陷身死了,现在的太子也已经被构陷了多次,早已经是如履薄冰,甚至在很多时候连住处的大门都不敢随意迈出了,这种生活怎么能不让人压抑。

    相对来说,李豫的小日子就要好太多了,不但相对来去自由,而且,还负责开挖京城内部的地下交通,人一旦有事情干了,生活就会变得非常充实,也更容易获得健康,没事干的人,才是最痛苦的,这样的人才更容易失去健康。

    庆王薨世与春收春耕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还好朝廷对春耕春收足够的重视,所以,并没有因为庆王的薨世而忽视对春耕的重视,各级官员也全都在忙着春耕,只是把所有喜庆的庆祝活动都给取消了。

    春收只持续了不足十天就结束了,而倒春寒更快,三天之后就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气候一下子又温暖了起来,老百姓在收割完冬小麦之后,按照朝廷的部署,统一进行焚烧秸秆的活动,顿时,空气变得相当糟糕,到处都是雾蒙蒙的。

    皇帝自然在焚烧秸秆之前就去了华清宫,就算长子薨世,也不会改变他去享受的生活现状,他的伤心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在庆王薨世三五天之后,他就已经完全适应了,并继续与自己的爱妃打情骂俏,只是相对收敛一些罢了。

    这些日子,太子每隔几天就会去十王宅看一眼,丰王依旧每日过去哭一场,李俅和李俨也是每日必哭,三个人的眼睛始终就没有好过。

    丰王的眼睛肿的最厉害,不过,那是专门肿给皇帝看的,在去过两次皇宫之后,这货就老老实实抹药膏了,眼睛的红肿也减轻了不少,与李俅和李俨的情况差不多。

    京城周边的烟雾太浓了,呛的人受不了,李安干脆请假去了骊山,并带上了自己的家人,而他们的落脚点就在骊山深处的野生动物养殖场。

    就是李安之前建设的专门用来散养野猪,野鸡,野兔这些野味的地方,这个养殖场有足够数量的房屋,足够安置李安一家人了,反正只是短期的安置,等京城周边的秸秆燃烧完之后,李安就会回去的。

    李安家的野味养殖场距离华清宫,其实并不是很远,但由于有大山的阻挡,并不能看到华清宫,只能知道大概在什么位置。

    华清宫距离京城其实并不远,但由于这里有温泉,有足够的水汽,且有大山的阻挡,所以,就算烟雾被刮到这里来,也会变淡很多,尤其是在温泉所处的范围内,烟雾是无法突破的,烟雾只是燃烧后的小颗粒,一旦遇到水汽就会被阻挡,当房间有烟雾的时候,只需要用水雾喷洒一下,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温泉宫拥有大量的蒸汽水雾,这些弥漫的水雾足以阻挡烟雾对华清宫的侵袭,从而让这里永远都不会有呛人的烟雾。

    另外,在李安发明喷泉之后,华清宫也装备了一些,有了这些喷泉的使用,华清宫这里的空气质量就更高了,大量喷泉水雾几乎将整个华清宫的空气与外界隔绝了,外界的烟雾和灰尘都无法进入华清宫,如此一来,华清宫的空气质量想不优质都不行。

    天气冷的时候,泡温泉是最舒适的,而在春季的时候泡温泉也同样比较的舒坦,此时的华清宫温泉,完全就是皇帝的个人专属,除了皇帝之外,别人是不能进入泡澡的,就算皇帝不用的时候,别人也不能用,就好比龙椅,皇帝退朝的时候,打扫卫生的太监也不能坐上去,否则,那就是谋反的大罪。

    “三郎,别看了。”

    贵妃躺在华清池,柔声说道。

    皇帝不是看贵妃的动人身体,而是在看文案,这也是皇帝的工作,做天子不就是要处理各种国家大事么。

    “爱妃啊!朕看完这一卷就不看了。”

    皇帝看上去龙颜大悦,开口说道。

    “是什么事情,让三郎如此高兴。”

    贵妃问道。

    皇帝高兴的说道:“好事儿,当然是天大的好事了,东女国上书朝廷,要求归附大唐,为此愿意撤销国号,东女王情愿做一名普通的大唐百姓。”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一个附属国能够放弃自己的王国,选择完全加入另一个强大的帝国,而且,还是在没有任何逼迫的基础上,这种事情一般是很少会发生的,都是大国吞并弱国的多,从来没听说弱国主动要求加入大国的,而作为王国既得利益的女王,居然情愿做一名普通的老百姓,这个就更让人难以理解了。

    当然,这也许只是客气话,就算东女国撤销国号并入大唐,大唐皇帝也不可能真的让他做普通百姓的,至少也要封侯封公才行,否则,别的附属国怎么看,天下人怎么看,不但至少要封侯,而且,还要给予特别高的待遇才行,一定不能委屈了人家,这对于提高大唐帝国的形象具有很大的作用。

    “什么,东女国女王上书撤销国号,愿意成为大唐一郡,为什么呢?”

    贵妃轻轻扭动身子,温柔的问道。

    李隆基满脸高兴,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开口说道:“自从吐蕃并入大唐以来,东女国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是大唐的国土,只有南边很小的一段与南诏接壤,也可以算得上是我大唐的国中之国了,如今我大唐愈发强盛,老百姓的日子也逐年富庶,东女国周边的大唐村镇,明显要比东女国境内要富裕的多,就连道路都明显不同,马车顺路前往东女国,不需要睁眼,只要感觉到车子颠簸了,那就是到了东女国境内了,哈哈哈!”

    贵妃走到李隆基面前,鼻息轻呼,猜测道:“如此说来,东女国是为了让境内的百姓都过上与大唐一样的好生活,这才要求撤销国号,并入大唐的?”

    看着贵妃曼妙的躯体,李隆基大为舒爽,点头道:“没错,东女国毕竟不是大唐国土,所以,就是道路颠簸,大唐也不会花钱为其修缮,可若是变成大唐的一个州郡,那就完全不同了,大唐有必要帮助东女国修建道路,甚至要多修一条,将西边的吐蕃故地与东面的蜀中连在一起,这样一来,蜀中东女这一带,就会更繁荣的,东女王能够为了百姓的生活而舍弃自己的王位,真是殊为难得啊!朕也绝对不会亏待她的。”

    贵妃闻言,表情略微呆滞了片刻,然后,嘴角划过一丝弧线,不太真诚的笑道:“东女王长相俊美,臣妾是见过的,三郎莫不是动了纳妾的心思吧!”

    李隆基嘴角微微一笑,并没有回答,他很享受贵妃吃醋的模样。

    “臣妾不管,三郎若是纳东女王为妾,就把臣妾废了吧!”

    贵妃扑进李隆基的怀中,略带哭腔的撒娇道。

    “哈哈哈哈!爱妃何必如此,朕说过只宠爱妃一人的,今生今世都不会变心,况且,东女王已经心有所属了,朕也只能成人之美。”

    李隆基笑着说道。

    贵妃闻言,连忙去夺皇帝手中的奏折,虽然她并不干政,但偶尔看一样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东女王要给李侍郎做妾,这……这要多爱一个人才能做到如此……看来这才是真爱啊!”

    贵妃若有所思的说道。

    这个事情对她的震撼实在是有点大,不管怎么说,东女王都是一国女王,居然为了能给一个男子做妾,选择放弃女王之位,这实在是有些太委屈自己了,贵妃觉得反正自己是做不到的。

    李隆基也同样感叹道:“看来东女王对李侍郎真的是一片真心啊!这么要求不过分,朕没有不答应的理由,只是若是给她封侯,让一个公侯下嫁给别人做妾,这是不是有些。”

    在大唐帝国,能够被封侯的都是极少数人,因为只有皇子和皇孙这些直系的皇帝子孙才能封王,而剩下的大臣最多也就是国公,再次就是侯爷,封公已经是最大的赏赐了,而让一个封公的女子,给一个还没有封公的人做妾,这显然有些不太合适,会让人觉得很奇怪的,给皇帝做妃子还差不多。

    不过,这是东女王自己提出的要求,甚至可以说是东女国撤销国号,并入大唐帝国的条件,皇帝又不能不答应,如此两头为难,可是愁坏了皇帝。

    “三郎打算如何处置,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

    贵妃开口说道。

    李隆基微微一笑,搂着怀中的贵妃,笑着说道:“东女国自愿放弃国号,加入我大唐,朕怎么能不同意,至于让东女王给李安这小子做妾,也是她自己的意思,朕也管不了,但公爵的封号,真是一定会给她的。”

    “能让一国女王放弃国号甘愿为妾,李侍郎倒是挺有手段的,还真是没看出来。”

    贵妃笑着说道,虽然躺在皇帝的怀里,心里却在想着李安,年轻人的魅力岂是六七十岁的老头子能比的,只不过,贵妃没有选择,皇帝的权势太大,他只能选择老老实实的待在皇帝的身边,皇帝可以偶尔偷腥一把,而她却是不能,因为她是依附者,而皇帝拥有权势的人,皇帝可以废掉她,而她却无法对皇帝构成任何的威胁,他们在一起本来就是不平等的。

    自古以来,女人都是依附于男人而存在的,而作为依附着,是没有话语权的,依附者生活的好不好,完全依赖于依附的那个人对她好不好,她自己并没有决定的权利。

    比如得到皇帝的宠爱,这个妃子就能成为人上人,而若是皇帝不喜欢她了,她失去了宠爱,那么,马上就啥也不是了,甚至被打入冷宫,一辈子都见不到皇帝,凄惨的度过下半生。

    后世的很多女子,不论是依附于丈夫生存的,还是自己有事业的,全都希望自己是一个依附于丈夫的人,自己做个非常轻松的工作,家里的大小事务全部由丈夫搞定就行了,这样的小日子才足够的舒心和惬意,可她们却没有想过,这样的依附是有代价的,一旦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沾花惹草,自己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也就只能自己生闷气了,分开就意味着失去了依靠,而拥有事业的女人就不同了,大不了一拍两散,老娘自己能养活自己,何必依附于男人呢?

    贵妃的想法自然不能被皇帝发现,她必须要始终保持对皇帝的专一,哪怕是精神越轨那也是绝对不行的,虽然贵妃难免会精神越轨,但这都是她自己内心的想法,只要不表现出来,皇帝又怎么能发现的了呢?

    “哈哈哈!李安这小子滑头的很,朕也不知道他使了什么高招,居然能把东女王的芳心给俘获,实在是让朕刮目相看,只可惜东女国只有一个,别的诸国都是男子为王,这样的机会也就只能试一次了。”

    李隆基笑着说道。

    李安能通过个人魅力搞定东女王,这是因为李安是十足的帅小伙,可别的诸国都是男子为王,如此,李安也就没有使用这个技能的办法了,虽然后世同性也可以,可这是大唐这个时代,这种思想是会被人嗤之以鼻的,有这种倾向的人还真没听说有几个,至少大人物之中是没有的,诸国的国王也没有好这一口的,所以,再也不会有那个附属国会选择撤销国号,选择归附大唐了,这几乎是独一份的。

    皇帝自然是有更大野心的,不过,皇帝同样不想损害大唐帝国的光辉形象,不会为了吞并附属国而故意去制造事端的,这不符合大唐帝国目前的政策。

    不过,皇帝不想制造事端,不代表麾下的大臣不想制造事端,比如某些想要讨好皇帝的大臣,就会选择故意在边境制造摩擦,然后攻取附属国的部分土地,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勋,让自己能够加官进爵。

    “三郎,这一个是我们剑南道的奏折,我能看看吗?”

    贵妃开口问道。

    “都是一些小事儿,爱妃随便看。”

    李隆基打开奏折,与贵妃一起观看。

    “铁路已经修到剑南道了?若是完工了,咱们是不是就能经常去剑南道游玩了。”

    贵妃高兴的说道。

    李隆基点头道:“这是自然了,爱妃的家乡,朕一定要多去几趟才是。”

    “瘴气,修路的工匠时常有人丢掉性命,已经死了几十人了,施工暂时停止了,三郎,修路的工匠遇到瘴气了,为什么不避开呢?”

    贵妃看到后面的内容,皱起了眉头。

    “瘴气在南方确实很常见,尤其是北方人不了解瘴气的,贸然进入南方的森林,很容易被瘴气夺去性命,避开瘴气不是容易的事情,铁路不比别的道路,必须要够直才行。”

    李隆基开口说道。

    “三郎,他们要把整个森林都给烧掉,真的需要如此吗?就没有别的办法消灭瘴气吗?”

    贵妃开口问道。

    李隆基想了片刻,开口说道:“这是最立竿见影的办法了,只要把有瘴气地方的树木全部烧毁,瘴气自然也就能以形成了,只是这些修路的人不敢贸然做主,把这烫手的山芋扔给朕了,只要朕下令烧掉森林,以后出了什么事情就是朕的罪过了,与他们就没啥关系了。”

    森林是帝国的财富,一个普通的修路官员,有权利砍掉需要的树木,但把一整片森林全部烧成灰烬,那就必须要好好的掂量一下了,一大片森林所蕴含的动植物资源非常庞大,一把火全部烧掉的话,损失不是一星半点,万一上司追究起来的话,也够他喝一壶的,所以,自然没有人敢做这个决定。

    但瘴气已经夺走几十名修路工匠的性命,若是不解决瘴气的问题,修路的工匠还会继续损失,这个责任同样是修路官员负担不起的,所以,只能暂时停止修路,并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上司,让上司来决定,而上司会继续往上汇报,最后就汇报到皇帝这里来了,毕竟,这个是帝国最高的统治者了,只要皇帝说防火烧掉森林,那就不会有啥问题了。

    大唐帝国拥有非常庞大的领土,各种自然资源更是应有尽有,一个面积有限的森林,对于大唐帝国来说,真的算不了什么,这点损失还是能够承担的起的,所以,皇帝也不会犹豫,既然影响修路,那就一把火烧掉好了。

    “三郎,他们说的足有几千倾的森林,真的要一把火全部烧掉吗?这样损失会不会太大了。”

    贵妃开口说道。

    李隆基思考了片刻,开口说道:“几千倾的森林而已,这些算不了什么,我大唐绵延万里,森林到处都有,为了修一条安全的铁路,就算牺牲再大也是值得的,只要是为了修路,就算烧掉万顷森林,朕也是舍得的。”

    为了更好的控制帝国,也为了更好的去全国各地游玩,皇帝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在没有铁路的时代,皇帝出一次远门需要很长时间,而有了铁路之后,皇帝就算前往很远很远的地方,也花费不了多少时间,一来一回一个月就能搞定,所以,为了以后游玩和出行的方便,必须把大唐所有的好地方都修上铁路。

    “三郎说的是,烧了就烧了吧!只有铁路修通,我们才能去蜀中老家游玩,真希望铁路能够尽快修好。”

    贵妃开口说道。

    皇帝一句话,几千公顷的森林就要被烧掉,虽然这是很大的资源浪费,但为了修路工匠的生命安全,这样做是非常值得的,要不然修路的工匠一个接一个的挂掉,这才是真正巨大的损失呢?

    要说什么是瘴气,其实就是一种疾病,叫做恶性疟疾,是一种肠道疾病,可为什么这种肠道疾病被称为瘴气呢?这主要是由于古代人们的认知不足,以为是山林里的毒虫散发出毒气,造成人的肠胃出现问题,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个原因,是丛林的特殊气候所形成的一种疟疾致病菌,人在丛林之中很容易感染这种致病菌,不论是呼吸还是吃了丛林里的果子,都有可能会被感染,从而罹患这种恶性疟疾,而只要把丛林给烧毁,这个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

    一个附属国能够放弃自己的王国,选择完全加入另一个强大的帝国,而且,还是在没有任何逼迫的基础上,这种事情一般是很少会发生的,都是大国吞并弱国的多,从来没听说弱国主动要求加入大国的,而作为王国既得利益的女王,居然情愿做一名普通的老百姓,这个就更让人难以理解了。

    当然,这也许只是客气话,就算东女国撤销国号并入大唐,大唐皇帝也不可能真的让他做普通百姓的,至少也要封侯封公才行,否则,别的附属国怎么看,天下人怎么看,不但至少要封侯,而且,还要给予特别高的待遇才行,一定不能委屈了人家,这对于提高大唐帝国的形象具有很大的作用。

    “什么,东女国女王上书撤销国号,愿意成为大唐一郡,为什么呢?”

    贵妃轻轻扭动身子,温柔的问道。

    李隆基满脸高兴,捋了捋下巴上的胡须,开口说道:“自从吐蕃并入大唐以来,东女国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是大唐的国土,只有南边很小的一段与南诏接壤,也可以算得上是我大唐的国中之国了,如今我大唐愈发强盛,老百姓的日子也逐年富庶,东女国周边的大唐村镇,明显要比东女国境内要富裕的多,就连道路都明显不同,马车顺路前往东女国,不需要睁眼,只要感觉到车子颠簸了,那就是到了东女国境内了,哈哈哈!”

    贵妃走到李隆基面前,鼻息轻呼,猜测道:“如此说来,东女国是为了让境内的百姓都过上与大唐一样的好生活,这才要求撤销国号,并入大唐的?”

    看着贵妃曼妙的躯体,李隆基大为舒爽,点头道:“没错,东女国毕竟不是大唐国土,所以,就是道路颠簸,大唐也不会花钱为其修缮,可若是变成大唐的一个州郡,那就完全不同了,大唐有必要帮助东女国修建道路,甚至要多修一条,将西边的吐蕃故地与东面的蜀中连在一起,这样一来,蜀中东女这一带,就会更繁荣的,东女王能够为了百姓的生活而舍弃自己的王位,真是殊为难得啊!朕也绝对不会亏待她的。”

    贵妃闻言,表情略微呆滞了片刻,然后,嘴角划过一丝弧线,不太真诚的笑道:“东女王长相俊美,臣妾是见过的,三郎莫不是动了纳妾的心思吧!”

    李隆基嘴角微微一笑,并没有回答,他很享受贵妃吃醋的模样。

    “臣妾不管,三郎若是纳东女王为妾,就把臣妾废了吧!”

    贵妃扑进李隆基的怀中,略带哭腔的撒娇道。

    “哈哈哈哈!爱妃何必如此,朕说过只宠爱妃一人的,今生今世都不会变心,况且,东女王已经心有所属了,朕也只能成人之美。”

    李隆基笑着说道。

    贵妃闻言,连忙去夺皇帝手中的奏折,虽然她并不干政,但偶尔看一样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东女王要给李侍郎做妾,这……这要多爱一个人才能做到如此……看来这才是真爱啊!”

    贵妃若有所思的说道。

    这个事情对她的震撼实在是有点大,不管怎么说,东女王都是一国女王,居然为了能给一个男子做妾,选择放弃女王之位,这实在是有些太委屈自己了,贵妃觉得反正自己是做不到的。

    李隆基也同样感叹道:“看来东女王对李侍郎真的是一片真心啊!这么要求不过分,朕没有不答应的理由,只是若是给她封侯,让一个公侯下嫁给别人做妾,这是不是有些。”

    在大唐帝国,能够被封侯的都是极少数人,因为只有皇子和皇孙这些直系的皇帝子孙才能封王,而剩下的大臣最多也就是国公,再次就是侯爷,封公已经是最大的赏赐了,而让一个封公的女子,给一个还没有封公的人做妾,这显然有些不太合适,会让人觉得很奇怪的,给皇帝做妃子还差不多。

    不过,这是东女王自己提出的要求,甚至可以说是东女国撤销国号,并入大唐帝国的条件,皇帝又不能不答应,如此两头为难,可是愁坏了皇帝。

    “三郎打算如何处置,是答应还是不答应呢?”

    贵妃开口说道。

    李隆基微微一笑,搂着怀中的贵妃,笑着说道:“东女国自愿放弃国号,加入我大唐,朕怎么能不同意,至于让东女王给李安这小子做妾,也是她自己的意思,朕也管不了,但公爵的封号,真是一定会给她的。”

    “能让一国女王放弃国号甘愿为妾,李侍郎倒是挺有手段的,还真是没看出来。”

    贵妃笑着说道,虽然躺在皇帝的怀里,心里却在想着李安,年轻人的魅力岂是六七十岁的老头子能比的,只不过,贵妃没有选择,皇帝的权势太大,他只能选择老老实实的待在皇帝的身边,皇帝可以偶尔偷腥一把,而她却是不能,因为她是依附者,而皇帝拥有权势的人,皇帝可以废掉她,而她却无法对皇帝构成任何的威胁,他们在一起本来就是不平等的。

    自古以来,女人都是依附于男人而存在的,而作为依附着,是没有话语权的,依附者生活的好不好,完全依赖于依附的那个人对她好不好,她自己并没有决定的权利。

    比如得到皇帝的宠爱,这个妃子就能成为人上人,而若是皇帝不喜欢她了,她失去了宠爱,那么,马上就啥也不是了,甚至被打入冷宫,一辈子都见不到皇帝,凄惨的度过下半生。

    后世的很多女子,不论是依附于丈夫生存的,还是自己有事业的,全都希望自己是一个依附于丈夫的人,自己做个非常轻松的工作,家里的大小事务全部由丈夫搞定就行了,这样的小日子才足够的舒心和惬意,可她们却没有想过,这样的依附是有代价的,一旦自己的丈夫在外面沾花惹草,自己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也就只能自己生闷气了,分开就意味着失去了依靠,而拥有事业的女人就不同了,大不了一拍两散,老娘自己能养活自己,何必依附于男人呢?

    贵妃的想法自然不能被皇帝发现,她必须要始终保持对皇帝的专一,哪怕是精神越轨那也是绝对不行的,虽然贵妃难免会精神越轨,但这都是她自己内心的想法,只要不表现出来,皇帝又怎么能发现的了呢?

    “哈哈哈!李安这小子滑头的很,朕也不知道他使了什么高招,居然能把东女王的芳心给俘获,实在是让朕刮目相看,只可惜东女国只有一个,别的诸国都是男子为王,这样的机会也就只能试一次了。”

    李隆基笑着说道。

    李安能通过个人魅力搞定东女王,这是因为李安是十足的帅小伙,可别的诸国都是男子为王,如此,李安也就没有使用这个技能的办法了,虽然后世同性也可以,可这是大唐这个时代,这种思想是会被人嗤之以鼻的,有这种倾向的人还真没听说有几个,至少大人物之中是没有的,诸国的国王也没有好这一口的,所以,再也不会有那个附属国会选择撤销国号,选择归附大唐了,这几乎是独一份的。

    皇帝自然是有更大野心的,不过,皇帝同样不想损害大唐帝国的光辉形象,不会为了吞并附属国而故意去制造事端的,这不符合大唐帝国目前的政策。

    不过,皇帝不想制造事端,不代表麾下的大臣不想制造事端,比如某些想要讨好皇帝的大臣,就会选择故意在边境制造摩擦,然后攻取附属国的部分土地,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勋,让自己能够加官进爵。

    “三郎,这一个是我们剑南道的奏折,我能看看吗?”

    贵妃开口问道。

    “都是一些小事儿,爱妃随便看。”

    李隆基打开奏折,与贵妃一起观看。

    “铁路已经修到剑南道了?若是完工了,咱们是不是就能经常去剑南道游玩了。”

    贵妃高兴的说道。

    李隆基点头道:“这是自然了,爱妃的家乡,朕一定要多去几趟才是。”

    “瘴气,修路的工匠时常有人丢掉性命,已经死了几十人了,施工暂时停止了,三郎,修路的工匠遇到瘴气了,为什么不避开呢?”

    贵妃看到后面的内容,皱起了眉头。

    “瘴气在南方确实很常见,尤其是北方人不了解瘴气的,贸然进入南方的森林,很容易被瘴气夺去性命,避开瘴气不是容易的事情,铁路不比别的道路,必须要够直才行。”

    李隆基开口说道。

    “三郎,他们要把整个森林都给烧掉,真的需要如此吗?就没有别的办法消灭瘴气吗?”

    贵妃开口问道。

    李隆基想了片刻,开口说道:“这是最立竿见影的办法了,只要把有瘴气地方的树木全部烧毁,瘴气自然也就能以形成了,只是这些修路的人不敢贸然做主,把这烫手的山芋扔给朕了,只要朕下令烧掉森林,以后出了什么事情就是朕的罪过了,与他们就没啥关系了。”

    森林是帝国的财富,一个普通的修路官员,有权利砍掉需要的树木,但把一整片森林全部烧成灰烬,那就必须要好好的掂量一下了,一大片森林所蕴含的动植物资源非常庞大,一把火全部烧掉的话,损失不是一星半点,万一上司追究起来的话,也够他喝一壶的,所以,自然没有人敢做这个决定。

    但瘴气已经夺走几十名修路工匠的性命,若是不解决瘴气的问题,修路的工匠还会继续损失,这个责任同样是修路官员负担不起的,所以,只能暂时停止修路,并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上司,让上司来决定,而上司会继续往上汇报,最后就汇报到皇帝这里来了,毕竟,这个是帝国最高的统治者了,只要皇帝说防火烧掉森林,那就不会有啥问题了。

    大唐帝国拥有非常庞大的领土,各种自然资源更是应有尽有,一个面积有限的森林,对于大唐帝国来说,真的算不了什么,这点损失还是能够承担的起的,所以,皇帝也不会犹豫,既然影响修路,那就一把火烧掉好了。

    “三郎,他们说的足有几千倾的森林,真的要一把火全部烧掉吗?这样损失会不会太大了。”

    贵妃开口说道。

    李隆基思考了片刻,开口说道:“几千倾的森林而已,这些算不了什么,我大唐绵延万里,森林到处都有,为了修一条安全的铁路,就算牺牲再大也是值得的,只要是为了修路,就算烧掉万顷森林,朕也是舍得的。”

    为了更好的控制帝国,也为了更好的去全国各地游玩,皇帝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在没有铁路的时代,皇帝出一次远门需要很长时间,而有了铁路之后,皇帝就算前往很远很远的地方,也花费不了多少时间,一来一回一个月就能搞定,所以,为了以后游玩和出行的方便,必须把大唐所有的好地方都修上铁路。

    “三郎说的是,烧了就烧了吧!只有铁路修通,我们才能去蜀中老家游玩,真希望铁路能够尽快修好。”

    贵妃开口说道。

    皇帝一句话,几千公顷的森林就要被烧掉,虽然这是很大的资源浪费,但为了修路工匠的生命安全,这样做是非常值得的,要不然修路的工匠一个接一个的挂掉,这才是真正巨大的损失呢?

    要说什么是瘴气,其实就是一种疾病,叫做恶性疟疾,是一种肠道疾病,可为什么这种肠道疾病被称为瘴气呢?这主要是由于古代人们的认知不足,以为是山林里的毒虫散发出毒气,造成人的肠胃出现问题,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个原因,是丛林的特殊气候所形成的一种疟疾致病菌,人在丛林之中很容易感染这种致病菌,不论是呼吸还是吃了丛林里的果子,都有可能会被感染,从而罹患这种恶性疟疾,而只要把丛林给烧毁,这个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瘴气就是恶性疟疾,是南方湿热丛林所特有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感染人类的途径主要是蚊虫叮咬,当蚊子带有疟疾病毒的时候,就会通过叮咬人类的皮肤,从而把疟疾病毒传染给人类,让人罹患疟疾这种疾病。

    虽然疟疾算不上有多严重的疾病,但在医术条件很有限的古代,这种疾病有很多时候也是很要命的,身体强壮的人或许能顶住,而身体羸弱的人,可能就顶不住了,这也是修路工匠病死几十人的主要原因。

    没去过野外的人,可能不太了解湿热的丛林里,蚊子有多么的可怕,湿热丛林里的蚊子不但个头大,而且,攻击力强,数量还特别多,当铺天盖地的蚊子向你袭来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地方躲避,就算穿了衣服也没用,蚊子的口器很长很锋利,就算是野兽的厚皮都能被刺穿,就更不用说人类的娇嫩皮肤了,一只蚊子给人传染的疟疾病毒或许能够被人的抵抗力挡住,可成千上万只蚊子一起过来传播,身体的抵挡力就会难以招架了,人也就会罹患疟疾了。

    相对来说,在南方湿热丛林里生活的人,反而不容易得疟疾,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湿热的天气,知道该如何应对,而北方的人贸然进入湿热的丛林,就会因为不适应环境而罹患疟疾。

    在剑南道参与修路的工匠,大部分都是蜀中本地人,但北方人也有不少的数量,尤其是技术性的人才,有一多半都是北方人,这一次损失最大的也是北方人,而为了避免进一步的损失,修路进程已经停止,并等待朝廷的回复。

    对于这些修路人马来说,解决瘴气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把眼前的湿热丛林一把火烧掉,如此一来,修路就能继续进行了,只要把丛林烧掉,丛林里的蚊虫自然也都被烧死了,维持蚊虫生存的环境也不复存在,甚至,炽热的大火能直接把疟疾病毒给烧死,从而可以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

    皇帝的江山有足够数量的资源,随便烧掉几片碍事的湿热森林根本就算不了什么,所以,听说剑南道修建铁路受阻,皇帝几乎都没怎么考虑就做出了允许烧毁森林的决定,只要能把铁路修通,就算把一座山给移走都在所不惜,何况烧毁一片丛林。

    华清池的温泉非常温暖,不论是什么季节,这里的温泉水都是最适宜的温度,让人躺在里面非常的舒心,这里也成了皇帝和贵妃来的最勤的京城以外的地方,只要心情不好了,天气太寒冷了,或者外面有烟雾了,皇帝都会选择华清宫游玩。

    按照古代皇帝的平均寿命,三四十岁就驾崩的比比皆是,李隆基能够活到六七十岁还这么硬朗,这与他的生活状态有很大的关系,每天都活的这么滋润,不长寿就怪了,虽然他宠幸贵妃会伤元气,可一对一的宠幸也耗损不了多少元气,最主要还是心情足够好,笑一笑十年少可不是乱说的,皇帝整天心情好,寿命自然也就很长了。

    另外,据说温泉对人的身体有保养作用,一个人经常泡温泉的话,身体素质会比较好,身体虚弱的人也会变得强壮一些,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这么厉害。

    温泉水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而且温度也比较高,泡在温泉里可以改善人的血液循环,至少单从这一点来看,对人的身体就是极好的,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有很大裨益的,经常泡温泉绝对是一个不错的养生措施。

    当然了,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这个待遇的,温泉不论如何都是属于稀缺资源,至少只有少数地方会出现温泉,而在古代这种阶级社会,温泉必然只能是权贵集团才能享受到的待遇,普通人想要泡温泉,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皇帝没事儿就泡温泉,又有美人陪着,心情和身体都好,长寿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历史上的李隆基若不是遇到安史之乱,自己的人生遭遇巨大变故,或许能多活二十年,当安史之乱发生之后,他连续遭遇了多重打击,先是不得不逃离京城前往蜀中避难,而后是深爱的贵妃被赐死,再然后自己的儿子被将领推举登基为帝,最后回到长安城之后,最忠诚的奴仆高力士也被调走,如此,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心情的抑郁可想而知,没几年就崩掉也就可以理解了,若是没有发生这一切,李隆基的寿命再增加二十年也是很有可能的。

    作为皇帝和贵妃,他们自然经常有温泉泡,而作为臣子的李安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京城周边没有那么多温泉,水塘子倒是不少。

    李安要想泡温泉,只怕就要去外地了,大唐幅员辽阔,总的温泉数量还是不少的,只是分布在很多地方罢了,很多地方都有温泉,甚至,还会有一些还未被发现的野外温泉,这些偏僻之地的野外温泉,自然就是贫民都能够享受到的,因为权贵不会去这种地方。

    美洲和澳洲的广阔领土上,温泉也同样不少,这些地方的温泉也同样是普通老百姓都能享受到的。

    李安带着一家人都跑去骊山山谷里去了,这里有不少房子,虽然条件不是很好,但小住几天还是毫无压力的,至于食材直接从家中带过来就是了,这里还有野猪和野鸡这些野味,井水也很甘甜,吃喝是不用愁的。

    当然,安全问题是必须要引起重视的,别的野生动物没啥威胁,但野猪的威胁还是很大的,若是误入危险的散养区,一旦遭到野猪的攻击,那可就真的惨了,所以,在来的路上,李安就已经给几位夫人和孩子们打了招呼了,让他们一定不要乱跑,不要进入危险的区域,小孩子上浮桥上玩一定要由大人带着才行,甚至,李安要亲自带着他们上去才放心,因为一旦发生危险,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丢掉的可就是小命了。

    “唐儿,不要乱跑,上面太危险了。”

    “蛮儿,你给我站住。”

    一到山谷,孩子们都乐疯了,这里空气新鲜,还有野猪野兔等野生动物在山谷里走来走去,就跟一个小型动物园似的,在这里,他们自然是非常的兴奋了。

    李安不放心这些小家伙,亲自跑过去跟着,担心他们从天桥上掉下去,若是掉到下面,会被野猪踩死的。

    “父亲,下面有野猪,我要喂野猪。”

    唐儿开口要求道。

    “好,喂野猪。”

    李安看向身后的小管家,让他们准备喂野猪的食材,也就是去年收获的红薯藤,这些红薯藤是非常新鲜美味的,野猪们非常爱吃,还有一些别的食材,都是非常廉价和普遍的植物性食物,其实野猪也是吃肉的,不过,用肉类喂养的成本就太高了,并不适合。

    野猪的繁殖能力还是很强大的,这才没几个月,数量又增加了,之前过来看的小野猪,现在已经长大了不少,另外,又出生的几窝新的小野猪,样子非常的可爱,要不了多久也会长大的。

    山谷不大不小,野猪的数量不可能增加的太多,要不然内部的食物就不够了,就需要投喂更多的食物,还会更多的破坏野鸡和野兔的繁殖,现在野鸡的窝都不敢生在平地上了,都是找非常隐蔽的高处垒窝,或者说是野猪到不了的地方,一旦野猪能够碰到的地方,野鸡蛋就会保不住,这些野猪的破坏力太强大了,让野鸡和野兔的生存显得颇为憋屈,野鸡还有翅膀,能够飞翔躲避,而野兔就惨了,被围困在山谷之中,逃是逃不掉的,而野猪具有打洞的能力,野兔的洞若不是足够的深,很容易被野猪全面破坏,洞内的小野兔也是难逃一死,它们这些小可爱也就只能到处躲避,还好山谷的面积不小,野猪的数量也不是太多,总能想办法躲避野猪的侵害,并打造更多的兔子洞,让野猪无可奈何,狡兔三窟,野猪想要挖到野兔充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当然,在食物充足的时候,野猪是不会闲着没事去掏兔子洞的,但若是食物比较短缺,野猪找不到足够食用的食物,就会选择去掏兔子洞了,所以,这里的人只要看到野猪开始打洞,与兔子过不去了,就明白需要投喂食物了,只要食物投喂下去,这些野猪就会跑过来吃东西,再也不去过问兔子洞了。

    “父亲,这些小野猪好可爱啊!我能不能抱抱它们?”

    蛮蛮开口问道。

    李安笑着说道:“可爱吗?可这些小野猪也很凶的,看到它们那小嘴了没有,会咬人的,怕不怕?”

    李安说着在蛮儿的耳朵上咬了一口。

    “哇哇哇……”

    蛮儿被吓得大声叫喊,不过,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倔强的说道:“父亲骗人,野猪这么小,怎么会咬人呢?我想抱抱小野猪。”

    李安真是拿这孩子没办法,开口说道:“蛮儿,不是父亲不让你抱小野猪,是小野猪身边有大野猪,大野猪会拼命保护小野猪的,除非把小野猪的母亲杀掉,要不然抱不到小野猪,蛮儿还要抱小野猪吗?”

    蛮儿低着头说道:“要是把小野猪的母亲杀了,小野猪就没有母亲了,好可怜啊!那我不要抱小野猪了,我就站在这里看看就好。”

    李安满意的点了点头,蛮儿像她的母亲一样,是那样的善良,不但善良还非常的漂亮,是一个可爱的小仙女,如此漂亮可爱的小仙女,将来不知道要便宜谁家的臭小子了。

    “阿郎,朝廷的人来了。”

    李安一愣,问道:“是什么人。”

    “一个小太监,年纪只有二十多岁的样子,职位不高。”

    李安眉头微皱,不过,既然是小太监,那就是宫里派来的,必须要尽快过去看看是啥事。

    但李安不放心唐儿和蛮儿,在下去之前,也把这俩小子给拉了下去,以免他们上天桥上发生危险,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李侍郎。”

    小条件见到李安,轻轻行礼。

    “是陛下有什么事情找我吗?”

    李安开口问道。

    小条件从怀中拿出一份奏折,开口说道:“李侍郎,陛下就是让小奴将这个奏折送给李侍郎,并没有什么事,小奴告退。”

    说完就直接离开了,搞得李安一头雾水。

    “夫君,是什么奏折啊!为什么必要一定要交给你。”

    “夫君,让我们看看吧!”

    几位夫人说道。

    李安连忙拿起奏折,开口说道:“这是奏折,我先看看是什么事情。”

    说完认真的看了起来。

    一眼扫到东女国赵曳夫,李安的心里就有些心虚,总感觉这事儿与自己有很大的关系,于是,不自觉的走到一边偷偷的看。

    不看不要紧,一看就被吓了一跳,这女王也太疯了,居然为了李安,要放弃东女王的王位,甚至还要取消国号,成为大唐一郡,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

    “赵曳夫也太疯了吧!这让我情何以堪。”

    李安看完奏折,内心真的是受到了很大的震撼,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要是赵曳夫真的来长安城,真的让她做妾吗?

    一个男人太优秀太帅气也是挺烦恼的,走到哪里都能吸引到漂亮的妹子,真不是自己花心,实在是魅力值太大了,太招人喜欢了。

    看着李安笑成那副自恋的模样,颜如玉几人全都一头雾水,她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让我看看,这奏折上到底写了什么。”

    芽儿直接把奏折抢了过去,与其余几人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所有人都是大吃一惊,她们自然明白自己的夫君是非常优秀的,是非常讨人喜欢的,但却也是没有料到东女王赵曳夫会为了李安做到那个地步,居然要放弃王位成为一个平民,这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这份决心实在是太大了,大的让她们感到震惊。

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

    颜如玉几人震惊之余,都各有自己的小心思,她们一方面感叹自己的夫人咋这么有魅力,几乎是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美人的青睐,同时,自然也会有一丝丝的醋意,自己的夫君多一个人分享,自己所能得到的宠爱自然也就少了一分。

    “夫君,陛下这是什么意思,是同意奏折上所说,还是让夫君自己拿主意?”

    颜如玉开口问道。

    李安尴尬的笑了笑,开口说道:“这个谁知道呢?那你们觉得呢?”

    颜如玉首先开口说道:“能让一国主动撤销国号,并入大唐,这样的机会可不多,陛下怎么可能不答应,若赵姊姊愿意来我们家,我愿意让贤。”

    “我们也没啥意见,不就是多双筷子么?”

    “对,多个人家里会更热闹一些。”

    “赵姊姊长得漂亮,我们也很喜欢。”

    几位夫人依次开口说道。

    李安笑着挠了挠脑袋,一脸自恋的说道:“既然几位夫人都这么说了,我还能说什么呢?就这么着吧!”

    说完得意的仰头望天。

    “嘻嘻嘻……”

    几位夫人全都乐了,一起冲上来抱住李安,轻轻的捏李安的大耳朵,嘲笑李安见异思迁,是一个十足的超级花心大萝卜。

    很快,李安就回复了皇帝,表示自己完全服从,愿意收了赵曳夫,并表示自己会处理好这个事情的。

    而后,朝廷传来蜀中铁路遇到困难的事情,李安觉得这是个机会,自己可以打着指导修筑铁路的名义去蜀中一趟,顺便去东女国走一趟,把这个事情给搞定,顺便也好好的玩一把,待在京城都快闷死了。

    禀明皇帝之后,李安便带着一帮随从出发了,为了服侍自己,还特意带了两名新买的小奴婢,都是十三四岁的年纪,正好符合李安的口味,为啥要带新买的奴婢,自然是因为新鲜的才更有兴趣,天天吃肉也会腻歪的,天天看着一个熟悉的人,自然也是会腻歪的,多玩玩新鲜的才会有感觉,没条件的穷人就算了,可李安既然如此的多金,又何必要刻意压抑自己呢,总是憋着也未必是好事儿。

    此时的铁路已经修到剑南道的松州了,接下来会从松州一路南下,通过翼州,茂州,汉州,最终进入益州,到了益州之后还不算完,还需要继续往南修筑,通过眉州,黎州等蜀中南部州郡,一直延伸到南诏附属国,并继续沿着南诏修往更远的骠国,而过了骠国之后,就可以直达大海了,如此,从大唐的京城出发,就可以直接抵达印度洋了,这条战略大通道的修建对大唐帝国的繁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先前的海上丝路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好处,这条路上通道若是畅通的话,给大唐帝国所能带来的好处就更多了,想想都让人万分兴奋。

    因为铁路已经修到松州了,所以,李安可以舒坦的坐火车抵达松州火车站,然后下面的道路就只能采取别的交通方式了,路况不好的话,甚至有可能要骑马才行,但这对于李安来说,是没有什么压力的,这些都是小事情。

    从京城修往蜀中的铁路,是先往西修筑,然后从骆谷道通过进入汉中,之后继续南下,就到了蜀中的松州,松州距离蜀中的核心益州还有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修筑完成之后,皇帝老儿是肯定要临幸蜀中的,这个不会太久的,因为这一段铁路已经在分段铺设的,因为瘴气统治修建的只是位于茂州境内的一段而已,其余各段都在紧张的铺设之中,保守估计半年之内就能通车了,若是有瘴气这段也能快速修好,通车的时间还能继续提前。

    另外,从益州南下的铁路也已经动工了,这一条的终点就是南诏的边境地带,至于南诏通往骠国的铁路,现在还处在探讨和测量阶段,因为进入南诏之后,地形变得更加的糟糕,到处都是山峦和河流,别说修铁路了,就算是修普通的道路也同样有很大的难度,在这种道路上修筑道路,简直就是难为人,尤其大唐的机械化水平还很有限,为了弥补机械缺乏的难处,筑路工匠必须尽可能的多,为此,每修筑一条铁路都要动员铁路周边的几乎全部农闲老百姓,还有远处的老百姓也会被调来。

    一条铁路调集几十万筑路百姓是很常见的现象,尤其是靠近铁路附近的老百姓,所摊派到的劳役是最多的,几乎除了农忙和过年之外,其余的空闲时间都用来修筑铁路了,至于工钱基本上是没有的,甚至,食物都要自带,不给钱还要干活,怎么算都很亏,不过,只要铁路修通了,沿线的所有老百姓就都会成为受益者,铁路是为朝廷的统治便利修筑的,是为了商人的方便贸易修筑的,同时也是为了普通老百姓的出行方面修筑的,只要道路修通,所有人都是受益者。

    正因为所有人都是受益者,所以,所有人都要有所投入,朝廷的投入无疑是最大的,那么多的铁轨和建设机械都是朝廷提供的,这些都是需要庞大的国库支撑的,老百姓提供不了材料和机器,也提供不了金钱,但老百姓可以出力,光有材料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干活的劳动力才行,而老百姓就是可以出力的人。

    另外,商人也是受益者,尤其是铁路沿线的商人,都会因为铁路受益,所以,当修筑的时候,商人也要力所能及的捐点钱,或者捐点实用的东西,在老百姓食物短缺的时候,捐点粮食供应修路大军,这些就是商人需要做的事情。

    总之,所有因为铁路而受益的人,都要为修筑铁路有所贡献,任何人都不能逃避,只要是有能力的人,都要或多或少的做出自己的贡献,甚至,很多时候,十岁的孩子和妇人也都上阵了,家中剩下的就只有老人和十岁以下的孩童了,这几乎是全民之力了,若非如此,也不可能紧张的如此迅速,在机器缺乏的情况下,使用大量的人力,也是可以弥补机器不足的,在拥有黑火药之后,在山间修筑道路也没有那么难了,效率比之前提高了不止一星半点,没有炸药的时候,需要用凿子,一点点的凿山洞,而在拥有了黑火药之后,只需要凿开一个小孔,把炸药放入其中,轰隆一声就可以炸开好大的一片,效率的提高是非常明显的,只要舍得成本,将一座山全部炸掉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在黑火药足够的情况下,完全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将一座山给炸平。

    当然,使用炸药的时候,也是要考虑成本的,一座不太大的山峰,碍事了可以炸掉,可若是太大的话,最好还是不炸的好,因为成本太高了,修筑铁路也是需要考虑成本的,成本若是太过于高昂的话,那就有些承受不起了,所以,南诏境内的考察至今没有结束,就是因为南诏的地形太崎岖了,需要在很多山峦上炸开一个接一个的道路,这个成本可想而知,而每多一条隧道和一座过河大桥,铁路的安全性就要危险一分,隧道塌方和桥梁断裂这些都会造成整条线路的瘫痪,而南诏境内的地形就是如此,地形太糟糕了,就算是蜀中,也只是比南诏要好一些而已,地形也比较的糟糕,所以,修筑起来非常都会耗费资源和人力,若不是蜀中百姓被动员起来,真的很难想象会修到什么时候。

    对于在境内修筑铁路,南诏王室是乐意的,虽然这样一来,南诏受大唐的影响就会更大,独立性就会有所缺失,但所能带来的巨大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南诏地形非常糟糕,这导致其境内的商业很难获得良好的发展,而商业不发达,国家就不可能富裕,没有商业的刺激,老百姓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

    要想提高南诏的富裕程度,就必须要重视商业,而商业要想发达,交通条件的改善是必须的,没有良好的交通改善,商品是很难进行运输的,商业根本就没法办法获得良好的发展。

    自古以来,统治者都是重农抑商的,南诏自然也不例外,可是当他们看到大唐鼓励商业之后,所获得的巨大成就,内心就很不平静了,他们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已经认识到商业对于繁荣的巨大作用了,另外,南诏境内也有很多大唐热销的土特产和矿产,这些资源若是用牛马运到大唐,光是运费就很吓人,成本太高了就没有竞争力了,而若是南诏境内修通了铁路,那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大量的土特产和矿产资源,都可以低成本的卖入大唐,从而给自己带来巨大的现实利益,可以让南诏变得更加的富裕。

    而之后把铁路继续往骠国延伸,南诏能获得的好处就更大了,骠国的土特产要想输入大唐,必须要从南诏境内通过,收点过路费还是不过分的,另外,骠国的很多产品也能更廉价的卖入南诏,从而给南诏带来很大的好处。

    铁路是大唐修建的,铁路改如何使用,利益如何分配,道路如何修建,这些当然是大唐说了算,但若是在别国修筑铁路,别国肯定也会提出自己的条件,具体如何分配利益,这个是需要好好谈的。

    比如,铁路完全由大唐修筑,日后的维护也是大唐负责,则南诏王国就不能获得任何利益,而若是南诏提供海量的劳动力支持修筑,那就能获得部分收益,若是南诏肯给点资源和资金的援助,日后获得的利益就可以更高一些,而南诏究竟愿意付出多少,又该获得多少好处,这些都是需要双方好好谈谈的,目前也正处在谈判的阶段,而且,已经初步达成了共识,还有一些细节和要求需要继续谈,道路的选择也有分歧。

    大唐对于修筑南诏境内的铁路,自然是希望成本越少越好,最好走直路直通西南的骠国,从而打通进入印度洋的陆地通道,而南诏自然不这么想,他们希望蜀中进入南诏的铁路能够多绕一点,将南诏境内的主要城池都给串起来,这样对于南诏来说,就能够获得最大的现实利益了。

    利益分配之争和路线之争贯穿了整个谈判进程,而路线之争的本质其实也是利益之争,南诏和大唐所考虑的利益是不同的,南诏考虑更多的是改善自己境内的交通状况,而大唐考虑更多的是打通最便捷的进入印度洋的陆地通道,这个矛盾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没有一定的时间是谈不妥的。

    还好目前益州的铁路都还在修筑之中,朝廷的资金和资源压力也很大,暂时还顾不上南诏境内的情况,所以,相关官员还有足够的谈判时间,技术人才也有足够的时间在南诏境内反复探查地形,为最终的修筑提供具体的数据。

    这些活跃在南诏境内的测绘人才,既要按照大唐朝廷的要求,去测量直线通往骠国的道路,同时,也有一部分按照南诏的要求,去测绘通往沿途各重要城池的数据,两方面是同时动手的,这些测绘数据自然是为了修筑铁路服务,但同时,这些测绘数据也能成为大唐朝廷,日后轻松攻取南诏的强大助力,有了这些详细的数据,大唐兵马攻取南诏的难度将会降低很多,把对方的地形地貌和道路都搞清楚了,自然也就能做到知己知彼了,按照孙子兵法的说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都知道南诏的地形和道路情况了,凭借大唐的强大军力,拿下南诏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么。

    当然,无缘无故的话,大唐也是不会拿南诏开刀的,这会给其余的附属国带来很大的压力,大唐以莫须有的罪名攻打南诏,显然是很难服众的,就算攻打南诏,也要有充足的理由才行,必须要师出有名。

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南诏是大唐的附属国,与大唐的关系比较友好,至少,就目前的情况看,南诏并没有与大唐对抗的实力,在吐蕃并入大唐之后,南诏只有抱紧大唐帝国的大腿,才能更好的发展自身,这在南诏的高层是有共识的。

    不过,当东女国选择并入大唐之后,南诏的北,东,东南和西北几个方向就都是大唐的国土了,南诏几乎是内嵌于大唐帝国之中,这种地缘对于南诏来说可不是太美妙,一旦与大唐的关系破裂,东,北,西北,西南几个方向会同时面临大唐兵马的进攻,想要防守都很难。

    所以,南诏自然非常不希望东女国并入大唐,这对于南诏王国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东女国的境内,自然有南诏的眼线,他们也算是邻国,派驻眼线和外交机构是最基本的,而这些眼线当然也不是吃素的,经营多年之后,早就已经渗透到东女国的高层,甚至东女王身边都有南诏的眼线,所以,当赵曳夫要求撤销国号并入大唐之后,南诏方面马上就得知了消息。

    对于东女国并入大唐,这本来就是东女国与大唐之间的时候,与南诏王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但唇亡齿寒的道理南诏自然是明白的,东女国一旦并入大唐,南诏与大唐的边境线就又多了一些,面临的压力也就更大了一分,虽然他们尽力与大唐帝国保持友好,一直安安分分的做附属国,但这种仰人鼻息的日子着实不好过,万一大唐帝国让他们以东女国为榜样,自愿放弃国号并入大唐,那他们该如何选择呢?难道真的照做吗?若是不同意,大唐会不会一怒之下发起进攻。

    虽然有山川之险,但大唐如今的实力是一日千里,所谓的山川之险已经不足以挡住大唐的兵马了,在大唐火炮的面前,任何山川要塞都会被轰的粉碎,南诏方面自然明白自己根本挡不住大唐兵马的进攻,若是进入山川游击,或许能拖垮大唐兵马,但那不是人过的日子,享受惯了的高层哪里受得了那份罪,如此受罪还不如去长安城做个归义侯,好吃好喝美女伺候。

    任何一个王国都是传承很多年的基业,作为继位者和既得利益者的高层,自然不愿意放弃这份荣耀,让他们并入大唐,他们当然不情愿,就算为此能让老百姓的日子好上很多,他们也是很不情愿的,他们更多的是在乎自己的利益,在乎自己祖上的基业,才不会考虑屁民们的感受。

    他们原本是觉得,只要与大唐保持友好,就能够一直维持自己的王国,可若是东女国开了自愿撤销国号并入大唐的先河,那他们南诏就危险了,一旦有了东女国这个先例,像它们南诏这些附属国都会面临同样的压力,或许东女国的自愿并入会刺激大唐帝国的野心,从而妄想别的附属国也自愿撤销国号,并入大唐帝国。

    对于东女国发出的这个危险信号,南诏国的国王阁罗凤是坐立不安,他非常清楚东女国一旦真的自愿并入大唐,对于南诏意味着什么,而他显然不愿意就此认命,他要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这个事情的发生。

    在王宫之中,阁罗凤一脸的愁苦,东女国突然要并入大唐,这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东女国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这让人万分紧张,担心大唐尝到甜头之后,也要去南诏照做,万一真的如此,那他们南诏的基业就没了。

    虽然大唐对待南诏一直比较友好,但随着双方国力差距的进一步增加,这种友好是不是真的能够维持下去,谁也说不好,至少,阁罗凤心里是非常担忧的。

    多年前在两爨之地,他已经领教过唐军的厉害了,而那个时候的唐军还不是很强大,也没有装备威力惊人的火炮,可就是这样就把他们南诏的精锐兵马打的满地找牙,若不是唐军手下留情,他当时所带领的两万精锐只怕就要全部覆灭了。

    就是因为这一场战斗没有打好,让他的父亲皮逻阁对他大为不满,从而削弱了他的权利,将南诏王国三分之一的土地分给他的弟弟于诚杰管理,从而形成了一股与他分庭抗礼的势力,就算他登上南诏的王位,也没有办法完全控制于诚杰负责管理的区域,从而无形中削弱了南诏王国的实力。

    对于自己的这个弟弟于诚杰,阁罗凤自然大为讨厌,要不是这个弟弟,他就不会失去王国三分之一土地的控制权了,尽管于诚杰表现上服从他这个哥哥,承认阁罗凤是南诏唯一的王,可仗着大唐帝国的撑腰,他硬是提出了许多自治的要求,俨然已经算是南诏王国的国中之国了,顾忌到大唐的因素,阁罗凤继位多年一直与自己的弟弟井水不犯河水,并没有出兵讨伐自己的兄弟,南诏国内一片和平。

    当阁罗凤自己心里非常的清楚,他们南诏的和平是表面上的,内里早就已经是暗潮汹涌了,于诚杰不间断的派遣心腹渗透到南诏朝廷,当然,阁罗凤也在于诚杰身边安插了心腹,敌对的气氛始终笼罩着南诏的内部,从而让表面的和平显得颇为脆弱。

    内部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现在东女国又传来要放弃国号,并入大唐的要求,这就更让阁罗凤大为头疼了,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原本睡眠质量就不太好的阁罗凤,更加的失眠了。

    阁罗凤的旁边,站着心腹段俭魏,也是阁罗凤登基之后最信任的大臣,被阁罗凤封为清平官,也就是南诏的宰相,为了表达对段俭魏的重视,阁罗凤甚至给他赐名,叫忠国,也就是忠心国家的意思,与杨国忠的名字几乎是同样的来源。

    要说这个段俭魏,可能很多人不太了解,可他的子孙段誉就家喻户晓了,当然,这是文学作品里的段誉了,但文学作品也是来源于现实。

    段俭魏的六世孙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国,而小说里的段誉,段正淳就是段思平的子孙,也就是段俭魏的子孙了。

    此刻,段俭魏同样也是一脸的愁苦,对于东女国发生的变故,这位能力高强的宰相也是头痛不已,他也是实在想不明白,一个好好的东女国怎么就会放弃国号呢?大唐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要说能力,段俭魏绝对是南诏一流的人才,不但是军事人才,也是政治人才,可惜他效忠的南诏相对要弱小的多,其实力远远不如大唐,在小国当宰相看着是挺高的官,但其实也憋屈的很,并不能一展宏图,就算想要整合内部的事实分裂,都要看大唐的颜色行事。

    “诏主,以臣之见,这一定是东女王自己和少数心腹的意思,东女国诸大臣和贵族,未必同意并入大唐,或许我们可以从东女国的内部入手,让他们联合反对东女王的决定,阻止这个事情的发生。”

    段俭魏开口说道。

    他现在能想到的也就只有这个办法了,毕竟,南诏王国的实力摆在那里了,若是贸然武力干预,就给了大唐出兵的借口了,到时候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

    阁罗凤点头道:“相国说的是,元也觉得是这么回事,不过,就是不知道支持东女王并入大唐的心腹有多少,这些人是否能控制东女国,而我们是否能改变些什么,比如……”

    虽然说得很含蓄,但阁罗凤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要杀鸡儆猴,将支持东女王撤销国号的心腹击杀一些,尤其是关键的大人物,只要击杀了支持东女王决定的高层,剩下的高层又反对并入大唐,那么,东女国并入大唐的这个事情就能够被搅黄了。

    当然,这个事情必须是在非常隐秘的情况下去做,万一泄露了是他们主使的,后果就严重了。

    “相国觉得,派何人前往东女国执行任务比较靠谱?”

    阁罗凤开口问道。

    段俭魏想了一下,开口说道:“诏主,臣觉得应该花钱买通东女国境内的强人,让他们出手刺杀,完成了给高价报酬,当然,不能说出买主是谁,就谎称是仇家即可。”

    南诏军中不乏有武功高强的高手,但这些高手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并不能保证可以全身而退,万一刺杀失败被活捉了,说不定能审出点什么,一旦审出是南诏王所为,那就要给南诏带来灾难了,所以,买通东女国境内的强人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足以说明段俭魏的政治素养还是很高的,知道如何能避免自己被沾染上。

    阁罗凤点头道:“相国所言极是,元觉得非常可行,只是要尽快查清都是些什么人支持东女王才行,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对东女国的高层进行试探,看看有谁反对并入大唐的,我们要全力支持这些反对并入大唐的人,甚至扶持他坐上王位。”

    为了自己的利益,阁罗凤也是疯狂了,他甚至有杀掉赵曳夫的打算,因为只要杀掉这个东女王,并全力支持听话的人,那么,日后东女国的政策,就要受自己的控制了,想想都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

    “诏主放心,臣一定会尽快办妥的,实在不行,臣愿意亲身前往东女国,以便更好的把事情办成。”

    段俭魏开口说道。

    “不行,元离不开你,元不会让您亲身犯险的,派其它人去就行了。”

    阁罗凤开口说道。

    他非常清楚,段俭魏武功高强,若是由段俭魏亲自出手的话,刺杀东女王的成功率会大增的,可这样做的风险太高了,万一段俭魏被杀被俘,作为南诏王的他,是不能承认这个段俭魏就是南诏宰相的,甚至会编个病逝的名义,说段俭魏早就已经病逝了,而南诏人才凋零,像段俭魏这样的大才实在是不多,阁罗凤还指望段俭魏能很好的辅佐自己呢?怎么忍心让自己的宰相亲身犯险。

    “是,诏主,臣会派遣最可靠的心腹去做这个事情。”

    段俭魏激动的说道。

    商量了半天,阁罗凤的心情总算是好了一些,可只要事情还没有办成,他的心里就没有底,他觉得既然赵曳夫都敢向大唐皇帝上书了,那说明这个女人对东女国的控制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的地步,或许大部分的东女国贵族都同意了撤销国号,否则,身为国王的赵曳夫,怎么敢贸然上书,就不怕麾下的贵族造反吗?一想到这一层,阁罗凤的心情又沉重了,总感觉这个事情并不是自己想的那么容易解决。

    与阁罗凤的心情抑郁不同,此时的大唐皇帝李隆基却是心情不错,尽管庆王薨世不久,失去孩子让他很是伤心,但这毕竟不是第一次失去儿子了,伤心了三天之后就已经没有痛感了,而此时,东女王赵曳夫要求撤销国号并入大唐的消息,着实让他大为兴奋,并在略微思考片刻之后,就做出了同意的决定。

    “陛下,这是天大的好事儿啊!这都是陛下的洪福,臣恭贺陛下,恭贺陛下。”

    右相杨国忠非常兴奋的说道。

    “哈哈!国忠啊!这个事情着实让朕高兴了许久,真是好久没遇到这么让人高兴的事情了,哈哈哈。”

    李隆基高兴的说道。

    “陛下,既然归昌王愿意取消国号,并入我大唐之中,那我们应该尽快选派官员和兵马进驻,以防生变啊!”

    杨国忠笑眯眯的说道。

    当了这么长时间的宰相,杨国忠对政治也懂得了不少,自然明白任何事情只要最终真的落实到位了才算完成,中间只要出现一点问题就会导致生变的可能,所以,处理这个事情是宜早不宜迟,越早处理就越稳妥。

    李隆基自然更加明白这个道理,点了点头道:“你可有人选?”

    杨国忠笑道:“陛下,犬子杨暄未立尺寸之功,却贪居高位,实在难以服众,不如给犬子一个机会,让他去东女国做个副职,也让他锻炼锻炼。”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杨国忠真是太精明了,能够及时的抓住机会,他自身能够上位,本就不是很让人服气,他的儿子就更不用说了,能力还远不如他,却身居高位,这导致他们父子被人背后指点,而若是他们能够做出成绩,把大唐治理的更好,则之前指责他们的人,就会心服口服,也就是后世人常说的黑转粉。

    作为大唐的右相,杨国忠自己肯定不能亲身前往东女国,让自己的儿子前去锻炼一番,是非常合适的,只要自己的儿子,顺顺利利的把东女国的事情搞定,那么,威望自然会提高一个档次,到时候就会收获一批粉丝,也就会有不少人认可杨暄,觉得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坐上高位也是理所应当的。

    后世人喜欢镀金,喜欢到处立功,喜欢政绩和成绩,古人自然早就会这一套了,历史上杨国忠急于发动对南诏的战争,不就是为了立功么,若是真的能够顺利的把南诏给拿下,他的威望绝对会提高很多,到时候就没有人敢不服气了。

    现在,东女国已经提出要并入大唐,大唐也需要派人前往接收,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意外,而只要负责人可以避免这些意外,最终顺利的将东女国改造成东女州,那么,这就是大功一件,绝对值得称颂。

    在杨国忠看来,既然东女王都上书了,这说明并入大唐已经是东女国大部分人的共识,完成这个任务的难度并不大,以自己并非弱智的儿子,完全能够完成这个任务,所以,他才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的儿子给推了出去。

    李隆基自然也是同样的观点,他也觉得既然人家国王都同意了,这个事情处理起来是相当轻松的,派遣杨国忠的儿子前往东女国完全能够完成任务。

    “朕觉得可以,另外,陈玄礼之子陈壮也很不错,让他统领三千龙武军一同前往,以免遇到意外。”

    李隆基开口说道。

    既然东女国要撤销国号并入大唐,那么,以后东女国就是大唐的州郡了,而且是边境的州郡,大唐自然需要在那里部署兵马,先派遣龙武军前往稳定局势,日后,肯定是要重新安排兵马的,到时候龙武军就可以撤回了。

    “陛下圣明。”

    杨国忠说道,顿了顿,开口问道:“陛下,若是一切顺利,东女州第一任刺史该让何人担任呢?”

    他刚才已经说过了,让自己的儿子做个副职就行了,一切完成之后就会回京继续担任现有的职位,不可能一直让自己的儿子待在东女国那种地方的,所以,必须要选好东女州的刺史人选。

    李隆基思考了片刻,开口说道:“朕觉得还是让他们自己人当刺史最好,东女国五个相国,每一个人都可以,愿意来朝廷为官的,皆封侯位,愿意留下当刺史的,同样也封侯位兼任刺史,只要他们真心归附,朕是不会亏待他们的。”

    杨国忠点头道:“陛下圣明,东女国大相赵戴文,二相赵亚夫,三相赵敬农威望都很高,从他们三人之中挑选一人为刺史最合适不过了。”

    李隆基点头道:“好,你们好好商量一下,商量好了直接下旨吧!不用再向朕汇报了。”

    “是,陛下。”

    对于东女国的相国,随便挑一个人为东女州刺史就行了,这个都是小事儿了,皇帝并不是很关心,只要最终东女国能够成为大唐的东女州,这就足够了,这对于他这个皇帝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政绩。

    最终,经过杨国忠和几名大臣的研究,决定让东女国大相赵戴文担任东女州的第一任刺史,并封归义侯的侯位,圣旨拟定好了之后,杨国忠将这份任命圣旨交给了自己的儿子杨暄,毕竟,杨暄很快就要前往东女国了。

    当然,除了任命的圣旨之外,杨暄还需要传达很多口谕,这些都是他要完成的使命,而杨暄的职位除了原先的之外,还要兼任的东女州别驾,以协助东女州第一任刺史,完成对东女州的改造,让东女州真正的成为大唐的一个州郡。

    “暄儿,这次前往东女州,是一个立功的大好机会,这个机会为父已经帮你争取到了,你可不能让父亲失望啊!只要你能把这个事情给办妥了,日后在整个朝廷,就没有人再敢说你是沾了父亲的光上来的,你的威望也会大大提高,你可明白。”

    杨国忠开口说道。

    杨暄点头说道:“父亲放心,孩儿一定把事情办的妥妥帖帖的,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杨国忠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陈壮将军已经率领三千龙武军出发了,你也赶紧出发吧!一起走,路上也能有个照应。”

    “是,父亲,孩子告辞。”

    杨暄带着圣旨出发了,随行了的除了身边的管家和发小,还有三十多名护卫,不过,为了防止路上遇到歹人,还是要和陈壮的龙武军一起出发才稳妥。

    为了让龙武军能够尽快抵达东女国,朝廷专门调集了六列火车,每列火车五百人,这样会比较的宽松,而有了火车的运输,大军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抵达松州车站,而从松州出发前往东女国已经没有多远了,要不了几天就能抵达目的地。

    因为蜀中正在修筑的铁路遇到一些问题,所以,李安比杨暄提前出发了,此刻,都已经快要抵达松州了。

    在火车的车厢里,李安左搂右抱,闭着眼睛享受惬意的生活,在这个时代,李安不论宠幸多少女子,都不能算是对妻妾的背叛,因为大唐是男权社会,只有没本事没能力的人,才会一辈子守着一个妻子,有本事有能力的男子,都会有很多小妾,家中的女仆也是男主人的人,想什么时候宠幸都行。

    李安左边搂着的是淑仪小娘子,今年只有十三岁,右边搂着的是宝儿小娘子,也是十三岁,这个搁在后世都是未成年人,李安敢碰一个那都是要倒大霉的,怕是要把牢底坐穿了,而在大唐这个时代,好多十三岁的小姑娘都能生娃了,让十三四岁的小娘子服侍自己是没啥问题的。

    虽然刚买入府中不久,但这两个小娘子显然是经过卖家训练的,服侍人的本领还是不错的,若是多加调教一阵子,能力就更强了。

    “淑仪,你是哪里人,父母还在吗?”

    李安开口问道。

    淑仪一听,表情略微怔了一下,然后缓缓说道:“阿郎,奴婢也不知自己是哪里人,也没见过父母,一记世就在一个大院子里,与好多统领的女孩子一起学习做饭洗衣,还有……”

    李安闻言,心下感叹淑仪真的是一个可怜的小丫头,居然连自己的亲生父母是谁都不知道,或许,她从出生的时候开始,就被自己的亲生父母卖给人贩子了,又或者她是完全被拐卖的,总之,这个小丫头的人生就是一个悲剧,不过,还算她的运气不错,居然遇到了李安这个好人,对于买来的女仆,李安从来都是好生对待的,从不会虐待她们,也不会让她们干太重的活儿,都是一个正常人能够承受的。

    “真是个可怜的小娘子,你放心好了,既然我买了你们,就不会再让你们过以前那种苦日子了,也不会无缘无故打你们,只要你们好好干,我养你们一辈子。”

    李安开口说道。

    “谢阿郎。”

    淑仪和宝儿全都扑向李安的怀中,娇滴滴的小模样别提有多可爱了,这个年纪的小娘子,身上自带香味,是一种闻着让人特别舒服的香味,也只有这个年纪的小娘子才会发出这个味道。

    李安轻轻在淑仪的耳朵上亲了一口,然后,看向右手边的宝儿,开口问道:“宝儿,你呢?记得自己的父母吗?”

    宝儿微微叹了口气,开口说道:“不敢欺瞒阿郎,奴婢是新罗人,家中特别穷困,五岁的时候,家里实在养活不了了,所以,就把我卖了,不过,时间太久了,父母和兄弟姐妹长的什么样都记不清了,就算现在回到新罗,怕也是找不到家的。”

    这又是一个小可怜,能被卖掉的女子,自然都是有很可怜的身世,出身普遍都不太好,若是有一个好的出身,又怎么可能被卖掉呢?都是实在养活不了孩子的家庭,才会选择把孩子给卖掉。

    在后世的社会,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都是父母非常疼爱的小宝贝,那是因为后世的养育都是优生优育,一个家庭往往都只生一个孩子,自然会把孩子当成心头肉,可古代是没有限制生育措施的,孩子都是随便生,一个家庭往往能够生很多孩子,而生下这么多的孩子却没法养活,如此,也就只能把孩子给送人了,甚至,为了改善糟糕的家庭经济状况,把自己的孩子给卖掉,从而获得一笔不菲的钱财,能把儿女卖掉,这在后世的社会是属于犯罪,但在古代的社会,这种事情是非常常见的,并没有任何人觉得卖掉儿女有什么不妥,一个家庭把多余的子女卖掉或者送人是再常见不过的事情了,甚至,都能形成一个不错的产业链。

    在后世,任何物品和宠物家畜都是可以进行买卖的,而人是不可以进行买卖的,这就是人权,可古代可不管这些,人也是能够买卖的,就算限制最严格的朝代,对卖子女这种行为,也是不会去过问的,因为子女是人家生的,所以,有权将子女给卖掉,在盛世的时候,买卖子女相对比较少,而在乱世的时候买卖人口就非常的常见了,因为乱世的时候,老百姓连自己都养活不了了,自然没有多余的财力来养活过多的子女,将多余的子女卖掉,成了最靠谱的应对措施,若是灾荒实在严重,甚至会发生易子相食的惨剧。

    “两个小可怜,让阿郎疼疼。”

    李安恻隐之心动了,将二人搂入怀中,亲吻她们的额头,让她们感受到李安的爱,虽然她们现在的身份仍旧是女仆,地位仍旧很低,但李安家的女仆与女主人的差距并不大,若不是偶尔干点杂活,都看不出他们有多大的区别,反正都是要受宠的,都能体味到做女人的快活。

    从长安城到蜀中的松州并不是很远,虽然这一路的火车行进的比较慢,但一两天的时间也是足够行进到松州城火车站的,而一旦到了松州,这种享受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因为到了松州之后,火车就没有了,不管去哪里都要骑马和坐车,而这里的道路修的远不如京城,颠簸是在所难免了,车辆的耗油量将大大增加,甚至,车辆发生故障的几率也比较大。

    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李安带来两辆车,还有十几匹健壮的骏马,虽然自行车也很好,可那都是给穷人代步用的,在平坦的地面上或许还行,而一旦到了崎岖的道路上,自行车就显得非常的颠簸了,远不如骑马舒坦,当然,只要是能通车的地方,还是坐车最爽,骑马第二,最后是步行,骑自行车还是算了吧,肯定一点也不爽,还不如步行。

    从松州修往南诏边境的铁路,早在几个月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而且,是从好多个地点同时修筑的,只是总体还处于断续状态,并没有连成一条线,所以,自然是无法通车的。

    从松州下车之后,意味着李安一行人要坐车前往茂州了,茂州的铁路修筑遇到了一些难题,李安不放心就过来看看,或许能帮上一点小忙也说不定,就算问题没有多严重,至少也能出来旅游一番,总不会白来一趟的,另外,东女国方向也是要去的,既然东女国要并人大唐,那么,为了体现朝廷对这个新领土的重视,修一条铁路直达东女国的都城无疑是最好的证明,而李安可以过去考察一番,看看哪里最适合修筑。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4624/ 第一时间欣赏盛唐不遗憾最新章节! 作者:朕御山河所写的《盛唐不遗憾》为转载作品,盛唐不遗憾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盛唐不遗憾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盛唐不遗憾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盛唐不遗憾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盛唐不遗憾介绍:
玄宗后期,外部战事不断,边镇势力急剧膨胀,太子党与相国党明争暗斗,大唐帝国已是内忧外患。 主角李安,误入大唐,本想做个安分的富家翁,却被时事逼迫,一步步迈入波谲云诡的政局之中。 安禄山、李林甫、杨国忠、杨玉环等人的命运,会因为他的到来,出现怎样的变化? 千年的历史遗憾,又该盛唐不遗憾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盛唐不遗憾,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盛唐不遗憾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