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二十四监TXT下载大明二十四监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二十四监全文阅读

作者:梦难成     大明二十四监txt下载     大明二十四监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48章 联合攻关

    而第二台阻击弩所shè部位,刚刚在大盾后面的把手上,巨弩穿入后,因遇到了阻力,竟然带着那面大弩向后直飞,在连撞了十几个骑兵后,方才平安落地。但那十几个骑兵就算是不死也直接失去了战斗力,被迫中途离局。

    这样的武器,让敌我双方,顿时大吃一惊,太给力了。什么投石机、大盾,在其面前根本就是纸一样的存在,shè距如此之远,威力如此之大,更加因其准确xìng,简直是战场上的作弊器,如此威力,让人瞠目结舌。

    持大盾的蒙古军也被这两支弩箭彻底的给镇住了,大盾也不保险呀?就这样给撕裂了、抛开了,本来因为大盾而产生的信心,这时候动摇了、不知道接下来,那个恐怖的弩箭是否会再次的狂虐。

    回回炮旁边的人当然也是惊魂未定,本来投石机远远的在后方,应该是最安全的兵种,但现在这个最安全已经不存在了,对方的弩箭可以轻松的shè断回回炮,同样也可以shè到自己的身上。

    而朱由校这方的边兵、杂役当然也看到了这种情况,对这种神兵利器更是心悦诚服,皇上设计的东西,果然不凡啊。在这上面投入如此大的jīng力、物力、人力,也真是值得。

    不管别人如何考究,心情如何,阻击弩手们,却按部就班的做好了第二轮shè击的准备。对付回回炮的和对付大盾的,各行其事。第二轮发shè开始了。

    而持弩净军们则缓缓有力的朝着蒙古军逼近,按他们这个架式。估计到了shè程范围后,就算是前边有大盾的存在,也会毫不迟疑的shè击的。两边人数的差距朱由校当然看在眼里,现在地处官道的拐角处,地形比刚才相对是开拓多了,一旦越过了拐角处,那地势才能让部队全面展开。为了稳妥起见,又调集了五百持弩兵在后面充当预备役。

    而从望远镜里能看到孙承宗那边的净军。正在木然的呆在原地,如同等待上帝审判一下。但在第二轮阻击弩shè击后,那些净军们显然注意到了这边的情形,从吃惊、高兴到极度的兴奋,大声的欢呼着什么。

    温布楚琥尔见此情景真的惊恐起来,什么东西,竟然能打这么远?威力如此之大?是床弩吗?那不是宋朝时的事情吗?史书上倒有潘美用这东西对付象兵的记载。<ww。ienG。com>但明朝根本就不再使用了。有那功夫都改成火炮了。怎么还有这东西的存在?看着这两天集中了数万百姓和几万蒙古骑兵才制作而成的回回炮就这样毁之一旦,成为了一堆废物,温布楚琥尔的心基本上沉入了谷底,刚才的意气风发早已消失怠尽。

    “回回炮能打到他们那里吗?”好象抓住了什么似的,温布楚琥尔焦急的问投石手。

    “大人,不能。太远了,如果投的话,只能打到自己人。”投石手本来是归化城的城守,因为玩过投石机,所以被征用了过来。这时见统帅过问,认真的回答着。

    “那。这可如何是好?”温布楚琥尔现在也陷入了孙承宗一样的绝境,不过比孙承宗要强的多,最起码,他们想走,谁也追不上。

    就这样,慢慢的阻击弩把八部回回炮全部摧毁了,而在阻击弩的攻击之下,回回炮最后的攻击除了两枚石炮命中外,也基本上算是无疾而终了,从诞生到结束了,其生命何其短暂。

    见到了回回炮被毁,孙承宗所带的净军和旁边的百姓们沸腾了,那样‘审判大家生命’的机器,终于被毁了,他们再也无须担心有什么生命威胁了。这种从紧张恐惧到高兴激动的心情转变是何其之快。

    孙承宗此时却让净军们整队,再次由百姓们帮忙搬着竖盾,直冲壕沟。沿壕沟一线准备架板,从而通过。而此时的蒙古军当然的按照既定战略,再次故技重施,以大盾阻挡。更有后面的蒙古军用抛shè的方法,对净军身后的百姓进行杀戮。

    立即就有百姓,不断的中箭倒地。净军们此时方想起,虽然回回炮的威胁没有了,但大盾的破解之法,仍然没有找到,只能隔着这一道鸿沟犹如天堑一般,把自己封闭起来,无所作为。

    朱由校一直在关心着孙承宗这边的情形,此时的局势,倒是看了个满眼。看着净军在那里空有神兵利器,但被蒙古军那些破木头靠的烂盾给整的无计可施,心中不由的好笑。而眼前,的蒙古军所持的大盾,被一个一个的破坏掉了。按着这边的速度,相信很快就能进入shè程,展开对shè了。而三部阻击弩破坏大盾的速度应该勉强能配合的上净军进攻的速度了。于是调了两部阻击弩,专门对着壕沟那边蒙古军所持的大盾开始破坏。

    这边持弩净军缓缓的向着蒙古军开进,而后面的战车也‘与时俱进’的跟进着。造成了一股山雨yù来风满楼的强烈压迫感。再远的路都有走完的时候,终于,持弩净军和蒙古军之间的距离已经到了shè程范围,持弩净军停了下来,认真的用瞄准镜搜索着自己的目标,最紧张的时刻到了。

    当一支巨弩掀翻了一面大盾后,露出了后面惊恐万状的蒙古军,虽然他们的危机预感相当强烈,但这预感并不能免除他们的死刑宣判,基本上第个露面的蒙古人都是身中十几弩箭,没有任何的例外。

    而随之而来的另一支巨弩,一下把大盾撞的四分五裂,这次蒙古人有了前车之鉴,旁边的两个,几乎同时一个‘侧空翻’跑到了左右两边的大盾之后,而可怜中间的那们仁兄,可悲催了。落了一个罗成马踏小商河的下场。

    如此的点名shè击是轻松愉快写意的,绝对是净军们喜闻乐见的业余爱好,虽然慢了一点,但却胜在箭箭到肉,如同比赛游戏一般,手快有、手慢无。这样的游戏可不是一般情况能玩到的,特别是对于宦官这些业余生活比较乏味的人来说,更是难得一见的利国利民的游戏运动。

    但蒙古人却受不了这种虐待,但为一直自称天之骄子的他们,更是难以忍受如此的被虐杀,这不仅是对他们生命的淡漠,更是对他们的污辱。当然如果仅仅是污辱而不要命的话,相信这些蒙古人此时是愿意接受的。

    面对净军不断的蚕食,大盾一面面的减少,最后蒙古军的屏障将彻底消失,与其坐以待毙,莫若起而搏之,这就是这只蒙古万人队将领的最终心态,无论谁领军,都不愿被人这样欺负的。蒙古人当然也有骄傲的xìng格,他们不甘心如此受辱。所以,领军将领打算趁着大盾没有被那恐怖的巨弩一一破坏之时,对着前边不太多的净军发动总攻。以二十比一的战斗人员比例,这种超强的绝对实力以及所剩下的几十面大盾,成功的几率还得很大的。大明人打仗讲究什么庙算,自己这样计算双方的战斗力,应该算是那个庙算吧。

    蒙古人对这个命令开始了其坚决的执行,正如有人说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时候的蒙古人的确被压迫的不轻,所以反抗的力度也是很大的。所以此时的蒙古人开始了最为英勇的冲击!

    三人举着一面大盾,如果要冲的快一点,除了好好的配合外,只能是抬高大盾,如果想防的严严实实,那只能是慢慢腾腾的向前。蒙古军是昨天开始使用大盾的,配合默契这一点根本做不到,冲阵靠的就是高速,否则的话,慢慢腾腾还是会被那不时发一下的几个巨弩给破坏干净。基于以上的考虑,所以冲在前边的蒙古军大都把大盾举到了脚面以上膝盖以下的小腿位置,方便提高速度前速,同时又能护住要害。

    本来这样的防护在战场之上是安全的,但很可惜,他们面对的是拥有瞄准镜的净军,所以他们悲催了。五百名净军哪里有不知道该打哪里的道理?shè脚!

    在净军的第一轮shè击中,至少有上百名蒙古军被shè中小腿或者是脚,幸运的是一只脚或者腿中弩,而不幸的则是左右腿、脚均中弩。这下所持的大盾当然的也就丢掉了,能够在如此巨痛中仍然把持住大盾不倒、安全交给后来人的,那就是战斗英雄一般的存在了。

    大盾倒了之后,里面的蒙古人,那就如被剥光了衣服的美小女一样呈现在净军的面前,净军能做的当然是狠狠的用眼睛盯住了看,这个例子不恰当了。里面的蒙古人就如一顿美食,遇上了饥饿的净军,那是非吃不可了。

    而已经倒了的大盾,想再当着净军的面扶起来,那就更难了。蒙古人吃一堑长一智,开始放慢速度,把大盾放的低低的,这样持弩净军是没招了,慢慢的越过前面倒下的大盾,挡住了净军的视线,让后面的人把大盾重新扶起来,再接再厉的冲阵,但就在这里巨弩又开始肆虐他们了。

    “不带这样欺负人的!?”这是此时蒙古军大多数人的心声,yù哭无泪。

    ps:各位衣食父母,看到现在您们已经给本书投资不少了,看看订阅,梦难成已经有希望光靠着订阅和起点的更新奖励生活了。感谢您们的大力支持,善财难舍,您们舍了,都是君子人物。梦难成这里深深一拜,感谢衣食父母,祝升官发财合家欢、多福多寿宾满堂。

第249章 蒙古撤军

    这支蒙古军的确有种进退两难感觉了,快了被前边的持弩净军shè死,慢了迟早就那巨弩一一shè死,这还让不让人活啊!?

    如此境地实乃是兵家大忌,蒙古军的将领看到这样不是个头,果断的鸣金收兵,直退出去,虽然这样最后还不免的被巨弩shè中,但那巨弩的作用和投石机相似,不过是shè的远shè的准罢了。退出持弩净军的shè程范围之内,放下大盾,除了shè自己这样的高级将领,它还能shè什么?shè大兵吗?

    下完这个撤退的命令后,又飞报统帅温布楚琥尔。撤退的蒙古军如释重负,这样进退不得的滋味可真不是人能受的了的。用大盾挡住了身体,缓缓后撤,至于巨弩的shè击那也顾不得了,爱shè不shè,反正也是决定不了的事情。

    朱由校看到蒙古军退,当然的缓缓跟上,除了阻击弩全力配合壕沟边的净军外,其余的都一一跟上。

    而壕沟前的孙承宗带领的净军在得到了阻击弩的帮助后,那可是有如神助一般,抓住机会就是猛shè,把所有因大盾被毁而暴露目标的蒙古军直接狠狠的shè死,而蒙古军也抓住了规律,只要大盾被shè,立刻就往旁边躲。如今风水轮流转,自己和净军的地位调了一个人,就在刚才,净军面临着回回炮,无助的只能硬挺,而今,刚刚的不到一个时辰,这河东河西的转换还真快,不知道这是不是大明人平常所说的因果循环报应不爽呢?

    温布楚琥尔正密切的观察着两线做战。如果说壕沟的西边是一只猛虎,放出来那是要伤人的。那东南方向的明军肯定是一条巨龙了。战局对自己越来越不利了,当听到东南防线主动后撤,气的已经快发疯了。着西边的净军正一步步的挣脱壕沟的阻挡,yù跳过来和蒙古军大战一场,东南再被如此放了过来,马上就要面临两线做战的危险。而更糟糕的是,现在想出来的大盾、投石机对付净军的有效武器,现在已经失去了效用。别说是两线作战了。就是一线作战,自己双拿什么来对付,特别是东南方向来的净军呢?

    “大人,事不可为,趁着主力未损,撤吧!”这段时间孙云鹤因为献策成功,已经成了温布楚琥尔幕僚一般的人物。本来就是宦官的他,对于如何侍候巴结人当然是相当的jīng通,就温布楚琥尔那样的智商,拿下来对孙云鹤来说还不是手到擒来。

    “本帅不甘心啊!”温布楚琥尔钢牙紧咬的说,他是的确不甘心,先后在这片战场上损失了三万左右。捕获的大明百姓也完全失去了,劫掠的大量物质在这种情况之下,也根本无法带走,来大明为的是什么?当然是发财了,现在财没发。损失了如此多的人和马,又收获甚微。更没弄到心里极为渴望的武器,就这去回去了,岂不是陪了夫人又折兵?

    “大人,虽然这边失败了,那是因为他们那种巨弩打的远、准所致,但草原上的那只净军,可没有这样的巨弩。”孙云鹤点醒温布楚琥尔道。他当然看到了皇上亲征的天子旗,更不想就这样跟着蒙古人被皇上打败、擒杀,给蒙古人陪葬的事他是不愿意干的。从大同失利后,连范永斗那样的八家晋商都走了,说是要办一件大事,他因为和范家也不熟,才没跟着一齐去,这样时候给蒙古人陪葬那肯定是不行的。如果蒙古人不退回草原,他又能往哪里去呢?所以极以的怂恿他的新主人温布楚琥尔撤退。“大人,大明常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就是比喻在这个时候丧失机会或失败了,在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又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现在不能犹豫了。”

    “好!就依孙先生之言,传令,撤军”温布楚琥尔也算是个拿的起放的下的人物了,当然知道如果再这样下去,这六万多人马,最终还不知道能带回去多少呢?现在草原上的局势也是风云变幻,钱财等物没有了可以再抢,但如果拼光了人马,那不仅是个人的地位问题,没有实力在草原上存活的空间都没有。那里可是最直白的靠拳头说话的地方。而战术上,对付草原上的那三千净军,也的确可以用大盾的方式对抗,如果能拿下他们,一切也就都值了。

    而看着东南线的失守、西线大盾不断被击碎,这更让他痛快的下定撤退的决心。

    蒙古人想撤,基本上那就是随便撤,这点倒无须征得朱由校方面的同意,不过下马持盾的蒙古兵和劫掠的物资、百姓想要带走,那是一点可能xìng都没有了。如果单纯的依靠两条腿,朱由校还没有这个勇气,但有了战车,跑不过马,跑过马下的人还是有可能xìng的。

    既然蒙古统帅已经下达了撤退的命令,蒙古人倒是松了一口气,终于不用面对死亡了,撤的倒是从容不迫,最起码在朱由校的战车队彻底的转过拐角,排开人马之时是这样的。东西也就是拣了一些细软带走,这让多少蒙古人的心在滴血,心里恋恋不舍的看着自己抢来的锅、锄头等铁制生活用品。

    抢掠而来的百姓们也来不及带走了,路上那完全是个负担,按着蒙古人一贯的政策带不走的要一一杀死了,但现在人心惶惶,谁愿在这个时节干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看到蒙古人要跑,朱由校当然命令加快速度,什么穷寇勿追他倒是没管,有便宜不赚王八蛋这话倒是记得清清楚楚。这时候能留几个是几个,俘虏在别人眼里可能不值钱,但在他的眼里那可是宝贝,这年头对于买卖、使用奴隶,是没人过问的。没见满清都是主子奴才的乱称呼,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想想何可纲弄残的那些人,朱由校心里就疼的慌,可惜了的,怎么就不能宫刑后送去修修路,即使是自己不用,卖了也是钱啊,真是不当家不知财米贵,浪费是可耻的。不过当时的情况紧急也就算了,但在大同城里又有什么紧急的?这次自己可不能再错过了,正好也给以后处理战俘问题打个样出来,好让人参考。

    从东南方向西稍稍的挺进二十丈左右,就到了南北大路,西边一里处就是孙承宗带领净军扎的营盘,而官道东面挨着,就是蒙古军的大营。拐过来之后的朱由校战车部此次才算是彻底的排开了。

    此时蒙古人大多数还在马上,帐篷是带不走了,事情太突然了,大军官道之上,先期的已经在官道上飞驰而去,就朱由校那个速度,基本上是没有可能xìng追上了。而后面的也慢慢的开始加速。而拿着大盾的两三千蒙古兵,正飞奔着跑向自己留在官道东边的战马。他们都是在壕沟处阻隔净军通过的。这时候突然下的撤退命令,才让他们知道自己被放弃了,哪里有不抓紧时间逃命的道理。

    “满、赵两位爱卿,带领战车队尾随蒙古军追杀,以二里地为限,然后回头收拢战俘。”现在追击过程也只有满、赵两位带着的亲兵战车才能起到点作用了,别的净军还需要大量的训练。

    “是,”

    “传令阻击战车,选择有价值的人物阻击,如果找不到,zì yóushè击。”

    “传令持弩净军迅速包围战场,大汉将军们也去抓捕战俘。”

    “传令孙老师部,迅速赶赴战场围堵战俘。”

    “传令所有杂役宦官,准备清理营房,给百姓登记,寻找有无jiān细。”

    、、、、、、

    现在蒙古人退兵了,当然在抓战俘、处理后事了,所以朱由校下了一系列的命令,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些打圈子的,至于追杀蒙古人,他可不敢想。让满桂出击也就是做做样子,迂回曲折的抓些战俘而已。而蒙古人留下的大量劫掠来的物质,当然是要笑纳的。

    至于那些劫掠来的百姓,刚才朱由校看蒙古人营盘的时候就发现了。如此的没有立场,竟然怕死为敌人挖壕沟围堵净军,这可不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所为,虽然被敌人拿刀逼着才干的事情,属于事出无奈,但那是要害自己的同胞,多少二鬼子不就是这样的理由吗?“大哥,我也是被逼的,没办法啊!”这样的理由只能说明你是个怕死鬼,一个软件软骨头!不地到底是升斗百姓,指望他们有多高的斗争觉悟也是不现实的,民情民风如此,也无甚可言的。不过对这些无限接近叛国的行为当然是要恐吓一番的,下一步开发草原也是需要人的,这正好是个借口,把他们拉了过去建新城。

    阻击弩胡乱shè了几箭,倒是杀了几个蒙古军,但对整个战争所起的效果并不大。这时孙承宗则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想要下跪,却被皇上早早的扶了起来,一脸的风霜、花甲的年龄、几rì的苦心孤诣,真的是辛苦了,朱由校哪里能让他跪下去呢。

第251章 商人逐利

    对于蒙古人入关这事,商团的jīng英们当然知道,昨天传来战局不利的消息,也让他们对这次行程倍感焦急。如今也是事到临头,没办法之事了,这时候敢调头逃回京城,这辈子估计是没是混了,别说皇上了,就是田尔耕那边也得把自己整得yù仙yù死的。别看田尔耕一副温柔敦厚的样子,整天还搞那些个大才子的模样。但能干到锦衣卫指挥使的角sè,有几个能是等闲之辈?腹黑不到一定的程度,能在群狼之间如此的悠闲自在?所以他们选择了硬扛,就象炒股被套牢了一样。不过jīng明的他们还是派出了大量的探马,随时随地的掌握前方的动向,一有不对,立刻逃跑,至于所带的东西,那就顾不上了,钱没有了可以再赚,但落到了蒙古人手里,就不是损失这点东西那样简单了。

    就在今rì午时,皇上的军队和蒙古军相遇之时,商团上下紧张的无不把心提到了嗓子眼的地方,随时做好了跑路的准备。蒙古人的速度可不是吹出来的。人家可是骑着马长大的,速度慢不了。

    但半个时辰不到,探马回报,战斗结束了,蒙古人被打跑了。

    这样的消息直接让商团上下惊掉了一地的下巴,蒙古人可是好几万人,而皇上这边所有人等都加上,连商团都算上也就是五千人左右。怎么就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逼退了蒙古人呢?

    探马把战斗的情形一说,商团们都是惊喜交集。这个皇上太神奇了,造的这样一件件的神兵利器。打的敌人屁滚尿流,还真给大明长脸了。有这样一位强势的皇上,最起码大明的百姓、商人不要再受欺负了。

    还有人看的更远一点,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这皇上要是没有金钢钻,还真的不会就这样揽河套这个磁器活。看来这次田尔耕看的是真准啊。他提供这样的机会,白白的要分五成的利润,还不拿本、不派人。单纯的干股,也的确是应该拿的。

    所以大家缓缓的跟了上来,这时统计数字的已经上来汇报了,是役歼灭敌人共计五百余人,俘虏敌人二千七百余人;解救百姓二百八千余人;俘获马匹六千余匹;银两三十余万两,帐篷等物若干、、、、、、

    东西还真的不多,特别是银两。估计也都随身带着了,小战役也没什么可说的,朱由校不是太满意这点小收入,现在家大业大了,需要用钱的地方也太多了。一抬眼看到了外围站着的那些商人,这些人可是自己归化之行的后勤保障。眼前这些战俘、马匹自己也用不上,倒不如卖给他们,让他们回京城贩卖,还有什么比这些更加能宣传自己的文治武功呢?

    吩咐把这些商人带了过来,行过礼之后。朱由校对他们说:“诸位商人,以后朕的后勤保障全部得依仗诸位了。所以朕也不绕弯子了,直来直去好了,”

    “草民等一切但凭皇上安排。”

    “第一就是缴获的这些马匹,蒙古战马在大明还是有市场的,朕打算卖与汝等一半,以后换后勤物质,价格方面朕许汝等比市面的价格低三层,另一半由汝等送回上林苑,让相关人等繁殖。这样可好?”朱由校直截了当的对商团说道,朱由校也不是做生意的料,只能含糊的说到这里了,至于太细的东西,他也不是太在意,有句话说的好,只有让别人赚到钱了,自己才能赚到钱,这是双赢。

    “草民等谢皇上恩典,十分愿意。”商团的jīng英们当然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别说还给了三成的利,就是不给,也上杆子抢啊。

    “第二点就是这些战俘,朕打算,由你们经手当奴隶卖掉,前提是先宫刑先去掉左手尾指。而卖的方式是拍卖,这点不需要朕具体详说吧。”宫刑是不想让这些战俘接着如五胡乱华一样,把大汉民族的血统再次混乱,这点是朱由校不愿看到的,想想因此而造成的第二代汉蒙结合的结晶,会多么复杂的看待大明?

    而宫刑对于战俘来说,当然是合适的,毕竟他们在大明也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的,别的不说,看看那些劫掠来的百姓就可以知道了。但宫刑的确是伤残行为,带有着毁灭人xìng邪恶一面。如果针对普通的蒙古牧民,朱由校还真不一定能做的出来,不管怎么说,这的确有些丧心病狂了。所以朱由校打算的是结扎,也就是把男xìng的输jīng管用羊肠线给扎住了就可以了。

    这个对于目前的医学水平来说,基本上是不可逆行的永久避孕措施了。朱由校在接到何可纲他们对付俘虏的手段之后,也立即让自己的医疗研究机构进行了研究,因为朱由校说的已经够详细了,又有那么多的尸体解剖研究,估计很快就能出结果了。

    这种永久xìng的避孕手段,可比那宫刑人xìng化多了,最起码结扎之后,仍然可是房事,除了生不出孩子之外,什么都不耽误。而且结扎的手术创伤还是比较小的,和宫刑带来的伤害和风险是没有可比xìng的。除了三个月之内仍然有爱孕风险外,基本上也没什么需要注意的了。即便是有,也不是朱由校能知道的了,这还是当年上学的时候,听一位医学院的同学神聊才知道的,当时是当个笑话听而已。

    而截掉一节小指,既不影响生活也不影响干活,但可以相当快捷的辨认出来,这样的人都是异族的战俘,相对来说便于管理,有了这个特征,就不怕他们逃跑了。当然也可以弄个号码牌之类的东西烙印在身上,或者如宋江那样在脸上弄个字,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贼配军那种。不过,前边已经断十指了,现在皇上介入了,去掉了十指,改一指,也体现皇恩浩荡不是?

    皇上公然的贩卖人口,当‘人牙子’,这事可真是破了天荒了,从有三皇五帝以来,也没有皇上干过这样的事啊?这话商团的jīng英们硬是没敢接口。如果让那些朝中大佬知道了,他们对如今强势的皇上敢不敢说三道四不好说,但对自己可是敢下死口的咬啊!

    而旁边的孙承宗却听不下去了,战俘处置一下是可以的,甚至是宫刑后留在宫中也是正常的,如越南、朝鲜等国也进贡一些宦官过来。但皇上公然的干这些人口贩子才干的事情,的确让他难以接受了,更何况,皇上还是在大张旗鼓的举行什么拍卖,所以上前一步说:“皇上,为了皇家的尊严、体统,这贩卖战俘之事,皇上是不是三思而后行啊!”

    “哦,孙老师,这样的事,大明不是一直都在做吗?怎么朕今rì做一下还错了不成?”朱由校现在威信rì足,朝廷里越来越少的大臣敢于直谏什么了,因为一方面皇上也算是个有主见的人,不会听从,二是皇上如今的声望太高了,而且手里有兵有钱,根本不是大臣们能用普通对付皇帝的方法对付了的。这也慢慢的培养成了朱由校开始越来越听不得别人对自己的指手画脚。

    “皇上何出此言?我大明可从来没有干过买卖人口之事啊?”孙承宗一怔,被朱由校问的是莫名其妙。

    “孙老师,请问教坊司是做什么的?”朱由校含笑问道。

    一听此语,孙承宗不说话了,教坊司名义上是管办的礼乐机构,但其实是怎么回事,孙承宗当然知道,但实际上在当时就是官办jì院,主要是罚犯罪大臣的妻女为jì、男的为乐工。当然如果有人愿意赎身的,只是要花大价才能赎出而已,皇上如今提到了这个机构,也的确是变相的买卖人口机构,孙承宗也实在没法再多说什么了。明显的,罪臣妻女可以处置,战俘怎么就不能处置了呢?

    “孙老师,诸位商家,这只是一个开端,看到那此百姓了吗?他们都是蒙古人劫掠而来,准备押回蒙古当奴隶的。他们能劫掠我大明百姓,为什么我大明的军队不能劫掠他们的呢?这是完全的对等政策,千万不要跟朕谈什么狗咬人一口,人总不能再咬狗一口的话,朕的原则是狗咬了人,人就得想法弄死狗,然后吃了他。以后不仅朕的净军去外面捕捉这些蒙古人,商家有了本事,也可以去捕捉他们,一旦他们的人数被捕到很少了,就再也无法威胁到我大明百姓身上了。”

    朱由校此语一说,在场的人都是相当的吃惊,看来皇上不仅要搞,估计还要往大了搞了,和对外国策直接挂上钩了。商家们急忙的跪下接旨,对于能去抓了蒙古人回来卖这样的规定他们是支持的,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估计他们的护商团,在蒙古人面前,也就是一盘菜而已。但利润却是可以预支的。现在的大明基本上都是把地给佃农种,基本上是一半对一半的分成。但如果有了奴隶,哪里有什么分成不分成之说,完全都是自己的。一个奴隶对于富户来说,太重要了,就冲着这点,奴隶的销售肯定前景光明。

    ps:各位衣食父母,大家好,感谢您的支持、厚爱,欢迎各位对本书的一些走向提点意见。花了钱了,看也要看个开心,有什么要求,梦难成也尽力满足。感谢您的支持。

第252章 大同休整

    ps:感谢各位衣食父母,您的订阅正是给梦难成的布施,虽然有忽悠之嫌,但梦难成还是得说,没有君子不养艺人,您们对于梦难成来说就是君子。<=  下个月梦难成打算冲击第rì万字更,今天正好出院,开始准备一点稿子,提前了半个月准备,相信一定能成,但是不知众位衣食父母都喜欢何时更新,梦难成会做一下调查,请众位读者大人决定。<  感谢您的订阅、收藏、点击、推荐,当然更感激您的打赏、评价、催更、月票等一切支持梦难成的行为。出家人不爱财多多益善,欢迎喜欢交友的朋友来联系。

    虽然众商人都是为之心动,暗中想象可以从蒙古抓到大批的奴隶过来贩卖,但就是力量不足,这是相当无奈的事情,如果有皇上那么给力的部队,再提前搞好一些情报工作,到草原之上捉奴隶的确是个好活计,但想想皇上的军队那可是视为宝贝的,怎么可能让他们拥有呢?

    看了看下边的商人一时露出贪婪的表情,一时又是无奈,朱由校大体也知道些原因,但现在时机还不成熟,让商人们组建象外国那样的捕奴队也不现实,等到自己这边实现了热武器研制成熟全面装备净军、锦衣卫之时,把弩类装备换给他们也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了。

    然后当然是那些诸如帐蓬等破烂货的处理,也让朱由校半卖半送的给了商团。而生活必须物质,则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交给了原来押送赈灾物质的队伍。算是补足了他们的损失,让他们接着去灾区赈灾。

    一部分则留给那此帮助净军的百姓。他们多是受伤者,最后为净军所救。朱由校询问了他们,是否愿意跟着他去草原建新城。虽说老百姓大多讲究故土难移,但现在家园被毁,身无常物,也的确没有什么留恋的了;更因为见识了皇上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杀敌手段,心想就是到了草原,也不会吃什么亏的;再说。皇上邀请还能错了?现在皇上可是相当的仁慈,声望不是一般的响,所以都表示愿意。

    朱由校对这些在净军有难之时能够挺身而出,提供帮助的人相当的欣赏,凡出征之人,一人五十两银子,留守的但凡为净军搭把手的。一个十两。再派随队军医好好的医治一番。朱由校这是公然示好了,让百姓们知道,他这个皇上,是个有恩必报之人,这对于以后百姓面临选择的时候有相当大的作用。

    得到这些银子的百姓,当然的是感激涕零。没想到皇上如此的大方,他们当时帮助净军,那也不是单纯的帮助净军,是净军先救了他们,为了存活下去。才给净军一起同舟共济的。没想到就是这样,皇上还是赏了他们一人五十两银子。百姓们激动的一个个跪在地上,竟然有人感动的痛哭流涕,一问才知道,他相依为命的哥哥当时也去救援净军了,但被蒙古人抛shè时给shè死了,只得到了正常抚恤金的三倍,和这五十两银子比,实在是太少了。这样一说倒搞的人不知说什么好了。

    朱由校当然不会搞这种不公平的事情,为阵亡的百姓再多给了五十两。其实也就是三四百两银子的事,但对于失去亲人的百姓来说,可是相当大的鼓励。没错是鼓励,认为为了皇上而死,值!

    而最后一批物质则留给了那二万八千从蒙古人手里解救出来的百姓,朱由校对他们没什么好脸,因为他们的挖壕沟,差点把孙承宗和三千净军以及那些无辜百姓给葬送了。虽属被逼无奈,但无疑也是蒙古人的帮凶,先在这里给百姓英灵们建陵园,等着běi jīng那边送水泥来后再立忠义碑,最后全部发往草原建新城,算是劳动改造了。

    事无巨细的处理了一遍,该交接的交接,然后在快黑天之时,赶到了大同。早已得到皇上大破蒙古消息的大同军民,全部跑到街上迎接皇上。这倒是发自真心的,大同常年和蒙古人打交道,所受的苦难也是不少的,即便是本人没受过蒙古人的道,但亲戚朋友也有被劫、被杀、被污辱的。所以心里对蒙古人充满了恨意,对消灭蒙古的人更是充满了敬意,更何况这个人是大明朝的皇上。

    看着街道两旁拥挤不堪的百姓那热情洋溢的表情,朱由校深感安慰。自己做为他们的父君,不了解他们的苦楚,整天的呆在那紫禁城里,享着清福,不思天下百姓疾苦,这的确不是明君所为,此次跳出了皇城,得好好的为天下百姓造福了。

    张朴从城外十里亭开始把皇上一直接到了总督府,这一路上可是战战兢兢,虽然大同最后保住了,但那是净军的功劳,不是他的本领,如果是下边将官的,他还可以变着法的把功劳分润一二,但那是净军,是皇上最贴身的力量,比监军还监军。想到了监军,当然就想到了大同监军刘风霖,也当即把这个打开大同城门迎接蒙古军的内jiān给皇上再次汇报一遍。

    朱由校当然知道如今刘风霖和孙云鹤的叛逃,和山西八家汉jiān一样,他们走到了大明的对立面,迟早会想法杀了这些吃里爬外、数典忘祖的汉jiān的。

    让其他人包括‘主人’张朴都出去后,独留孙承宗一人在屋里共进晚膳,朱由校对孙承宗说出了要求其回去主持新锦衣卫训练、南苑锦衣卫的装备配备等事情,京城里只有魏忠贤、田尔耕、徐光启他们还是不够的,毕竟不是专业的军事人才,对指挥锦衣卫还是有所欠缺,特别是对于屠虏神弩的运用,因为孙承宗一直训练着净军,经验也足,所以这个重任也算是非他莫属了。

    别看现在朱由校如此注重净军,无论什么都是尽着净军,但那是因为虽然官员、百姓谈宦官而sè变,但对于皇上职务的他来说,宦官是相对最好控制的。无论是谁,只要不逃出大明,一张圣旨就能搞定。但从其内心,也是相当的明确一点,锦衣卫新军才是大明的根本和希望所在。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比净军强出太多了。

    孙承宗一听皇上的吩咐,也是难以取舍,说实话,当时请命前来草原,就是不放心皇上的年轻气盛,不懂军事。虽然有着强弩这种利器,但毕竟是年轻,又从来没有接触过兵事,真的怕他有什么三长二短,重演一出土木堡之变。但这次皇上却把他从绝境之中救了出来,虽然战争指挥上可圈可点,但的确是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蒙古军逼的落荒而逃。如此战绩,自己又有什么资格担心呢?

    所以也就同意了回京,朱由校把下一步锦衣卫换装后,需要到大同出边墙配合建、守驿站甚至是在草原上建新城,进而开发草原的想法也一一给孙承宗谈了。

    孙承宗听了也是一再称赞皇上所思周密,河套地区仅仅的靠一次征战,没有部署长久的防守设施,也是无法永久解决的,这点倒和他的辽东政策有相同之处。

    君臣两人谈了很久,把京城的一些诸如谣言之事、留声机、汽油战车等事也详细的给孙承宗谈了。直听的孙承宗也是直咋舌,这刚刚从京城出来几天,怎么京城发生这么多的事?而且皇上这些战车、阻击弩不说,现在又把他曾经提到过的汽油弹研制出来了,而且据他所知,皇上还在不断的研制新式的如火炮、火枪等武器,那皇上的战斗力,到底会什么有多大?

    朱由校打算就在大同休整一下,等等汽油战车和更多的战车,更等等何可纲带着那三千净军回来,休整一二,然后再出兵草原,工yù成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草原那边能把孙承宗如此的沙场老将逼到如此境地,搞不好还会有什么让人意想不到的东西等着自己,所以朱由校打算多多的聚集一些力量才是,晚一点倒没什么,反正时间有的是,但如果真的在yīn沟里翻了船,那人可就丢大了。

    到了第二天午时,朱由校亲自为孙承宗送行,由张朴、满桂、赵率教及张高全、景仕奇两位监军坐陪。但御宴刚刚开始,就接二连三的传来了一些坏消息,搞的朱由校再没有了食yù。

    第一、陕北白水县农民王二率领数百农民杀死知县张斗耀,而同时王嘉胤在府谷聚众暴乱,而高迎祥和王自用等人也带领人马主动遵从王嘉胤的号召,盘聚在榆林地区。

    该来的还是来了,对于这断亲者痛仇者快、自己同胞相残最后便宜了满清的悲惨历史,朱由校是相当恐惧的,之所以搞钱、树威信,又是送压水井、又是免农税等等等等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让老百姓好好的活下去,做个顺民,不要做留下千古骂名,害人害已害中国的事情,现在是世界腾飞的时刻,中国就是从满清入关时起,因为野蛮统治了文明而开始使这个一直骄傲的国家,不仅没有一丝的进步,还搞的一二再再二三的退步,然后才有了那百年的屈辱历史。

    但在自己努力改变的时候,这一切的一切,还是发生了,朱由校搞不明白,为什么百姓看到了希望,还会有人在这样天灾之时,趁机而反呢?自己现在正全力赈灾,蒙古趁机入侵,他理想,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本来就是上千年的矛盾,你死我活的结局而已。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你有进攻,我率兵亲征起跑你,甚至我也到你家门口转转。难道自己的所作所为,不是好皇帝、不是明君、圣君吗?就是后世的总统、总理,又能做到哪一步?为什么他还是不满足生活的现状而反呢?

第250章 大明英烈

    ps:实在对不起各位衣食父母,漏传了一章,也不知道应该如何了,只能赶快传上来了。实在抱歉,这里特别请罪,可巧这章正是250。唉,这也太巧了。

    孙承宗激动的站了起来,声音有点发擅的说:“皇上,一将无能累死千军,不蒙皇上搭救,老臣这一辈子的英名,恐怕要毁之一旦晚节不保了。”

    “孙老师所言差矣,怎可如此谦虚?以三千对十万蒙古兵,仍然重创敌人,并杀死数万蒙古兵,如此骄人的战绩,本应举国同庆才是,孙老师如此谦虚,让其他将士如何自处?”朱由校说的也是实情,如果按着战局的发展,如果自己不率兵来援,估计孙承宗能让蒙古兵慢慢的给磨死。但问题是现在自己来了,一片乌云就此吹散。而孙承宗前几天的努力成果,就必须有个说法了。以一比三十的人数差,仍然能杀敌如此之多,这本是战争史上的一个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是会鼓舞整个大明人心的。这是必须的定xìng。无论是从任何角度出发,都应如此应对。

    孙承宗听了之后,也是一怔,自己从昨天到今天被蒙古人折磨的的确是够惨的了,眼看着自己所带领的净军和百姓、押送人员、宦官杂役只能困守在这方寸之间,任由敌人投石机的从天而降,带走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他已经陷入了绝境,更让自己陷入了深深的自责。而今一听皇上的话,突然也想到了这样的问题。是啊,自己以如此少的兵力。对付数十倍的蒙古包军,不仅没死几个人,相反,前后杀了上万甚至数万名蒙古人,这要是放在以前,那绝对是举国欢庆的大捷了。至于死难的净军,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不免阵前亡。打仗哪有不死人的?而且皇上所点的其他人,不正是以前所指浴血奋战的辽东将士吗?

    其实朱由校哪里会想到这么远,不过是让孙承宗安慰安慰,不要把调子定的这么高,在敌我伤亡如此比例失调的情况之下,还自认是败了,那不败的胜仗又是什么样的情形?

    孙承宗听了皇上的话。当然也得接着谦虚谦虚,而眼前战场上的情形,也迅速未战先决,进入了扫尾阶段,放着自己训练的军队、制造的武器,终于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取得了骄人的战绩,说不自豪那是骗人的,‘淡定淡定’朱由校不断的jǐng告着自己,这年头是讲究城府的时代,万事都得端着。不能象前世那样喜形于sè。不过这点朱由校做的可是真不到位,虽然不住的jǐng告自己淡定。但那快咧到了耳朵的嘴角,那看什么都放光的眼神,早已把一副猪哥模样的自己暴露无遗。

    在孙承宗的伴同报告之下,朱由校了解了这几天事情的始末,其中对于那些临死这前,整理铁网区铁网的百姓义仕,最为高看一眼,听的也是热血沸腾,中国,从来都是不缺少脊梁的,无论是土大夫阶层,还是平头百姓升斗小民,有的是爱国情怀,不惧任何死难、不怕任何威胁。他们有可能并不热爱大明的统治阶级,但他们却深深的热爱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和人民。老百姓讲话了:好狗还得护三村呢,何况是知理晓表的人呢?

    这种热忱、这种牺牲jīng神,是值得表彰嘉奖的,朱由校二话没说,对于这些爱国人仕,敢于直面异族的屠刀、铁骑的勇者,决定立碑永记。这时候的中国,其实是一个没有民族观念的国家。虽然历代都不缺民族魂的存在,但这股凝聚力,却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造就大汉民族魂,让异族不敢欺辱,无论什么外力都是不够的,这需要内在的一种民族向心力、自豪感,让人提起大汉都以此为荣。这里不谈什么中华民族,不是搞什么分裂,万事讲究一个主流,牵牛要牵牛鼻子。汉人占据了目前大明的绝绝绝绝大数,汉人强了,大明也就强了,汉人弱了,那些极极极极小数民族再强,又有何用?如秦良玉很强,一对一单挑满族绝对立于不败之地,相同的兵力,八旗也不是对手,但很显然,他们只是那极极极极少的民族,再强也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

    而这些英勇壮烈的百姓,就是提高民族意识的一个小小开始,这里不仅要去让大明百姓怀念这些壮烈而死的英灵,还要让他们知道何为‘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虽千万人吾愿往也!’等等这些大汉民族最优良的品质,最难能可贵的抵抗污辱的jīng神。绝不能仅仅依靠儒家和佛家的那样观点。但凡大汉民族有了凝聚力、民族魂,别说是在这个冷兵器时代,就是再高科技武器林立,我大汉民族又惧的谁来?如果还是那些人人打自己的小九九,心、劲都不往一起使,恨不能十个人有十二个想法,那就是再多几个穿越的,也是枉然。

    “孙老师,朕yù为这些英勇就义的百姓立块碑,让大明官员、百姓永远的缅怀、记念他们,以他们不屈的jīng神为万民抵抗异族侵略的指引方向,使我大汉民族敢于直面任何侵略,敢于用自己的生命悍卫我大汉民族的尊严。孙老师看可好?”

    朱由校爱立个碑,这个兴趣爱好当然是众所周知的,然是立了一块善人碑,然后在西华门又为宫变死难的宦官净军们立了一块忠勇碑,再在又要为英勇百姓立一块忠义碑,孙承宗立刻明白了朱由校的意思,古有千金市马骨,现在的则是皇上建碑买人心,也算是一个道理了。于是说:“皇上此举有情有义,是明君圣君之举,冤死的百姓,泉下有知定当感激皇上的恩赐。而大明的百姓知道皇上如此义举,也定会对这些百姓的义举更加的肯定,更会对皇上拥护有加。”

    “嗯,孙老师所言极是,朕不仅要为这些为大明敢于献出自己生命鲜血的百姓立碑著作,以后诸如岳飞、文天祥等这样的大汉民族的民族英雄,再立新碑,让大明百姓知道,凡是忠臣义士,必将世世代代,受万军景仰,而对于象秦桧这样的卖国贼、汉jiān,亦将受到永世唾骂。”忠臣义士,朱由校向每个文武官员征集的效忠书,要的就是追求忠臣的效果。而不管前世的学者界、历史界如何定位岳飞的英雄地位,这里朱由校首先肯定了他民族英雄的地位,什么只是狭隘的为了宋朝赵家,我呸!你丫儿不看历史?那是中原的和法政权好不好?为了什么五十六朵花,如此踩踏、摧残大汉族这朵花,分清认明了,大汉族这朵花是占了百分之九十九的位置。大明,汉族兴、则大明兴;汉族灭、则大明亡。这才是主流。所以朱由校提出了宣扬如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民族英魂。而对汉jiān卖国贼等,则学习杭州铁人永世跪下赎罪。让大明百姓以辩臣jiān。

    “皇上英明,如此宣扬他们的英雄事迹,必将使人们会崇拜、效仿这些英雄人物,对于开启民智是有相当大的好处的。”开启民智这个词,是孙承宗从徐光启那里学过来的,而徐光启则是跟着朱由校所学。

    很快朱由校就把建碑事宜吩咐了下去,这次的碑当然是要建个高大威猛形的,离官道一里地外,让南北、东西两条路上都看的清清楚楚,有水泥了,再建石碑就太可惜了。首先石碑受石材、拖运等等所限,根本建不高,而有了水泥,搞个钢筋混凝土形的方尖碑,一弄就是上百米高,那才有看点,能人所不能才能吸引住人。

    而针对这次战斗牺牲的那三十多人的净军,则就地安葬,而在西华门重新立碑永世留念。为救净军而中途被蒙古军抛shè而死的,按战亡处理,有遗孤老人的,按三倍大明死亡抚慰金处理,以后优先安排进皇家所设作坊工作。

    在战场上转着交代这些事情一直到满桂等回到战场,此次擒获蒙古战俘二千多人,百姓、物质、战马等还在统计当中。朱由校耐心的看着,而此时战局已定,跟在后面的商团也在战场的外围开始了指指点点,相互评论。

    本来这些人也是看在了田尔耕的面子上,才来捧皇上臭脚的,田尔耕的社交手段相当的强,这一个月以来,俨然成了京城商界的一个代表人物,又有锦衣卫指挥使的官身在那里镇着,许多的商家,这次不是为了图什么利,最主要的是冲着皇商这块牌子去的。商人基本上都是jīng明的,天子脚下的商人更是jīng上加jīng,对政治、官场等走向、风吹草动也是知之甚详。皇上这段时间又是卫生纸又是玻璃酒店等等实体,搞的可不是一般的红火,那一件都是让人眼红不已。和他老人家攀上点关系,真可谓是受用无穷了。别说这次田尔耕说的如此诱人,就是这次是单纯的赔本赚吆喝,也会挤破了头、销尖了脑袋也在冲过来。

第253章 民变定性

    以前在网上看到,总是把明末农民的叛乱归结在小冰河,农民吃不上饭,又有贪官污吏,最后官逼民反。但现在看来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了。小冰河不是流星,一闪而逝,它是一种气候,是长期的一个时间带。通过皇庄之行,他就明白,只不过是干旱而已,就是象别人说的那样严重。如果说真正严重的时候那是四十年后的事情,所以别什么事更往气候身上推。

    而如今改革正一步步的进行,一切都向着好的一面发展,取销了辽饷,这就使下边的官吏失去了对百姓盘剥的一个机会,应该能让百姓好过一些。虽然历史上无论是王安石还是张居正都做了许多的改革,但那样受苦的还是老百姓,因为没有执行者。但自己这种全免,难道还有执行不利吗?不是让官吏去收,你执行的不好还有情可原,现在是不让收,哪里还有什么执行问题?除非是官吏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于瞒天过海的去征收辽饷,那样还得和当地锦衣卫坐监串通一气。但这可能吗?

    朱由校是越想越不明白,以前上学的时候,把李自成那帮人定xìng为农民起义,他们是单纯的农民吗?这些人的首领,要么是军卒出身、要么是绿林好汉、要么是国家公务员等等,这和农民的身份怎么就扯到一起了?他们只是一小撮别人有心的乱贼、流寇而已,他们的所作所为,如同蝗虫一样。无论到了哪里带去的都是灾难、毁灭。这一场动乱,基本上是中国古代史上声势最为浩大、损失最严重的乱民之一。其破坏xìng不比太平天国搞的那场运动还要大。最起码太平天国喊的口号是杀清妖。而在剿灭他们的过程中,养肥了汉人武装,推翻了满清zhèng fǔ。而他们则把大明破坏的干干净净,让满清拣了个江山,把中国则推向了落后。

    历史凭什么给他们如此高的评价?到底是不是自己哪个环节做的不到位,引起了百姓的反感。想想京城、大同城里百姓对自己的评价,又想了想自己的所作所为,朱由校否定了这些。原因不是在自己这边,而是在对方,这些人就是乱民、贼寇,本质就是如此的不甘寂寞,一旦条件许可,马上就会跳出来,干谋反之事。比如高迎祥。本身就是打家劫舍的人物,对金钱和权势的贪yù,让他铤而走险,走上了这条谋反之路。对待这些人不安定的因素,要的就是重拳出击,在其萌芽状态。痛杀之!

    而旁边的孙承宗等人,倒对乱臣贼子的谋反已经习惯了,这些年乱民乱党还少吗?四川、贵州不都在遍地锋火,按起了葫芦起了瓢,本来就是个外焦内困的局面。也无所谓了,对于这些乱民。慢慢收拾就是。

    “皇上,对待这些乱民或剿或抚,皇上得发个圣旨啊。”孙承宗看着发呆的皇上,提醒了一句。

    “抚?不,孙老师,对待乱民现在由兵部负责,传朕的旨意,对待如此乱民,有胆敢言抚者,等同乱民之罪。孙老师命大同卫、榆林卫(延绥)、宁夏卫、固原卫、甘肃卫,尽起jīng兵,全力围堵乱民,务必在短期内将其剿杀,有战场不出力、畏战者斩立决!有擒杀如王嘉胤等头目者,官升三级,赏银万两。”现在,已经不是心慈手软的时候了,自己如此的勤政爱民,却换不回来这些乱民的直心。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而今,也不知道李自成、张献忠加没加入这些乱军,他们可不是那种甘心寂寞之人。更不是因为什么吃不上饭而搞的什么揭竿而起,他们就是枭雄式的人物,一旦被官兵逼的走投无路,他们就接受招抚,而之后,只要有机会,他们就会重新的再反,无耻的嘴脸一变再变。自己对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绝对不会有任何的心慈手软,对于企图养贼自重的官军,更是没有任何的人情可言,做战不利,那要了何用?

    “皇上,这五卫全部jīng兵出动吗?那如何抵御外边虎视眈眈的外敌呢?他们是否会抓住机会入侵?”孙承宗听了皇上的话,大吃一惊,拿来的平叛都是剿抚共用,讲究的是上天有好生之德,一方面是叛乱之人的命,一方面更是珍惜官兵的命,所以都是边剿边抚瓦解叛乱之人的势气,但皇上如此振怒,倒让他不明所以起来。而且将五卫兵马抽尽,大同镇还好说,有皇上在此亲自做镇,但其他四镇如何自处?

    “孙老师之言在理,是朕莽撞了。”听了孙承宗的话,朱由校的气慢慢的顺了下来,边墙外面可不是只有归化土默特一个蒙古族。还有很多很多,如果一旦防守力量被抽走了,放他们进来后,首先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想想这个陕西农民叛乱,应该是在明年或者后年朱由检当皇上时逾演逾烈的,这时候的诸多重角sè甚至还没有出场。他们在如此天灾之时,突然暴起,在背后捅大明一刀子,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会不会和蒙古族的南侵有关?这些都不是现在能推断出来的。

    对于从哪里调兵,朱由校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腹案,但拿出狮子搏兔的jīng神全力消灭他们是没错的了。虽然说正规军对付流民有相当大的优势,但那只是优势,并没有取得最终剿灭的成果,这点是朱由校没法接受的。即便是派了边军也是朱由校不放心的。

    但还没容朱由校多想,第二个消息来了,建奴前夜利用内应打开锦州城,锦州总兵吴襄带领锦州众将士拼死奋战,但敌众我寡,实难再行夺回锦州城,在总伤受伤的情况下被迫退守松山,请后方发兵,待兵力大于对方之时,再行夺城。

    看了这一个来自辽东的折子,朱由校都想笑了,这算什么?图穷匕见吗?都说汉八旗厉害,没想到无耻至厮。自己这边刚刚的废止了辽饷,这边就给个样子看看,看自己怎么办?如此的扯自己的腿还真是对满清忠心耿耿啊。

    孙承宗看着皇上轻蔑的笑容,心里也对辽东将士的这些计量相当的不满,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锦州大败,肯定是有猫腻的。怎么就这么容易被人从里面打开了城门呢?而且早不开晚不开,偏偏在皇上刚刚废除了辽饷之后,马上把锦州城丢了。这也太明显了吧。

    而旁边的满桂则再也坐不住了,他是宁远总兵,和锦州相隔才一百五十多里地,中间虽有大兴堡、松山、杏山、塔山所隔,但那些小军堡的防御能力相当差的。锦州和宁远才是唇齿相依的关系。锦州已失,下一步建奴的兵锋必将直指宁远。那里还有他许多的兄弟,虽然没有所带的这五十人亲兵关系亲,但也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

    “皇上,臣请旨立即回宁远镇守,以拒建奴。”满桂站出来,跪下说。

    “满爱卿不必着急,此事还得从长计议,看着地图说吧。”说着朱由校起身向会客厅走去,旁边的宦官也立刻到那里把地图摆好。

    “大凌河堡、右屯在东面的前线,而锦州则算是东北面的前沿,松山、杏山基本是沿海而设。后面是大兴堡和塔山。孙老师你看该如何应对?”指着铺在桌子上辽东的地图,朱由校问。

    “回皇上,老臣以前,应该先固守大凌河堡、右屯、大兴堡、松山、杏山、塔山以及宁远,而后从山海关调兵,会同宁远守兵,一起夺回锦州方有胜算。”孙承宗老老实实的说了一边,夺城不是守城,需要的兵力将是相当的多,而与建奴浪战,根本不是辽东兵的强项,甚至是不敢与之浪战。这的确是把大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不,朕暂时不会再去夺那什么锦州城,而对于宁远城,满爱卿,那里真正忠于大明,或者忠于你的人有多少?”朱由校哪里会再派那些有演戏之嫌的辽东兵搞什么妥协的。广宁可以丢,为什么锦州就不能丢呢?再丢了,以后再夺回来就是。至于问满桂之言,也是有根有据的,宁远可不是只有满桂一个总兵,那里还有祖大寿,人家才是正牌的辽东土著,可不是满桂这等外来户可比的。

    满桂被问的也是一愣,想想除了身边的亲兵外,也没有什么特别忠心与自己的,而旁边的赵率教也在想这样的问题,自己当年丢了辽阳之时,前往前屯,也就是三十八名家丁,如今在山海关忠于自己的也就是这三十八人,和其他的十几人了。

    “回皇上,宁远城内有多少忠于大明的将士,臣不敢保证,但忠于臣的,除了这五十名亲兵家丁外,再也没人了。”听话听音、浇花浇根,满桂又不是傻子,当然听出了皇上放弃锦州城的打算,而对于自己的问话也是相当具有针对xìng的。这个时候,谁敢给其他的人做保?要知道知人知面不知心,画龙画虎难画骨啊!

第254章 防线收缩

    “既然如此,还谈什么立即回去,回去能做什么?凭着辽东战士的做战能力,能够在野外与建奴浪战而胜吗?连浪战都不行,又何谈攻城?所以朕不希望现在再由辽东体系的官兵,发动什么锦州收复战了。”朱由校对于收复锦州问题,当然是有怀疑的,甚至只要知道‘认识’到辽东官兵的重要xìng,继续征收辽饷,估计锦州应该会有一个大捷呈报给自己的。虽然说不出来什么理由,‘汉八旗’这样的字眼,也只能在自己的脑海里出现。但自己再也不会饮鸩止渴重启辽饷了。

    而对于丢失的锦州这样的事情,虽然来的突然,但也算是在预料当中了,如果把辽东体系的忠诚度算在里面,丢与不丢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陆路扼守住山海关、蓟门一线,而海路由袁可立守着,(这个时期建奴虽有少量的水路船只,但相当的不发达,)中原腹地就是安全的,就无须担心建奴能出什么幺蛾子。

    但如果把心思全铺在了锦州的上面,那只能是劳米伤财,不知道这个窟窿,需要多少钱财才能够填平。所以朱由校彻底的打算放弃了。

    “皇上,难道锦州就不要收复了吗?要知道那里的军事地位相当的重要,一旦舍给了建奴,所有的军屯、军堡,甚至是宁远这样的城市都将直接受到威胁,随时有被建奴吞并的危险。”虽然感受着皇上的决定,但满桂还是这样说。

    “皇上。满总兵所言极是啊,锦州与宁远互相依托。是辽东防御的关键所在。如果皇上放弃了,必将成为丧失国土之君,遭全国百姓的不满,皇上切不可义气用事啊。”孙承宗感觉皇上这时候完全是在玩小孩子的把戏,象是跟辽东将士在斗气,但这事是开玩笑的吗,那是国土沦丧的事情。关系到皇上的威名,和民心的聚焦。

    “丧失国土?这些年丧失的还不够多吗?广宁卫、复州卫、金州卫、建州卫、双城卫等所有的辽东一百八十八卫。甚至是整个奴尔干都司不是都丧失了吗?怎么就非要守着一个锦州呢?难道还要朕再次每年向全国百姓征收辽饷,才能让辽东将士助朕收复锦州吗?不,朕不会对任何人妥协,朕要放弃辽东外所以的土地,袁可立袁爱卿处三千锦衣卫已经换装结束,朕要先派他们防守山海关、蓟门两处关隘。而南苑锦衣卫换装后,将接替他们。两关不失。则建奴无法窥觊中原,两关若失,大明百姓则有难了。而关外之地,则任由那些辽东将士折腾吧。待朕收拾了草原、平定了内乱之后,就是朕对辽东亲征之时,朕要把辽东所有的失地。一一拿回!”指着大明地图,看着这属于奴尔干都司的一百八十八个卫所,看着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那里是大明的领土,但却因建奴的称帝。而全部丧失了。

    如今仅仅维系着山海关沿黄海的一隅之地,是大明的控制区。如今战报也说被建奴所占了。依目前的情况,无非就是要不要去收复锦州,收复的结果就二个,失败和成功,失败了,那是可想而知的,依以前的战报、折子看,辽东将士连在野外同建奴八旗军浪战的勇气都没有,失败属于正常的;而如果成功收复了,那这里面就值得玩味了,连浪战都不敢和八旗打的军队,如何能够在八旗手中攻城掠地?

    既然里面有猫腻,那能夺回来,也就能再次失去。这样的帐朱由校还是算的清的,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非要把这个根本不是自己手里控制的锦州放在首要地位呢?干脆退一步海阔天空,扔给建奴算了。你们辽东将士爱收不收,自己只要紧守山海关、蓟门这最后一道防线,就能不叫胡马度yīn山。然后腾出手来,慢慢收拾建奴就是。

    而孙承宗所说的话语,基本上就是大明的国训:不割地不赔款等,认为自己不应该放弃锦州这个辽东之战的桥头堡。但这块鸡胁,朱由校却看的透彻,即便是让‘汉八旗’从建奴手里‘夺’回来了,也不是自己真正的控制,只不过是面子工程而已。但面对着奴尔干都司一百八十八卫的丧失,一个小小的锦州,又算的了什么呢?

    孙承宗听了皇上的话也是有所明悟,是啊,事到如今,锦州这块大明的遮羞布要与不要还有什么关系呢?而皇上对辽东将士的jǐng戒之心,已经是越来越重了,而通过这种事,这种jǐng戒明显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皇上一共从辽东提来了三个武将,用巧,都是受过孙承宗重用的,也都是外地人去辽当官的。

    对于袁可立带走的三千锦衣卫,其战略用途是什么孙承宗当然心知肚明,但这次却被皇上安排到了山海关、蓟门关,这是要防谁?防建奴还是防辽东将士?这已经不是单纯的不信任、怀疑这么简单了。而是直接的驻兵防守,估计下一步三个月后,关于辽饷清算之事,肯定不是单纯的贪污法办这样简单了,很有可能兵戎相见。孙承宗六十多岁了,对于政治风向标把握的也是相当到位的,皇上如此的磨刀霍霍,其决心可见一斑,自己能看得出来,那辽东将士,难道看不出来吗?

    一千多净军,就能打的蒙古几万骑兵扔下劫掠来的物质溃败而逃。如果南苑的二万锦衣卫装备上神弩,辽东的将士无论如何也不会是他们的对手,这场博弈的胜利者一定是皇上的。

    孙承宗越想越觉得皇上这是有意无意的把辽东将士推向建奴那边,连一丝的留恋都没有,做的是如此绝决。虽然不明白皇上对他们为何如此,即便是他们有些养贼自重的嫌疑,也不能一点余地都不留吧?

    其实他哪里知道,从感情上,朱由校能理解满清入主中原的梦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看到明朝的不堪一击,满清有些想法,yù取而代之是正常的。但他的感情里决不能忍受‘汉八旗’那帮汉jiān,带着异族来屠杀自己的同胞,如此的数典忘祖丧心病狂灭绝人xìng,把刀子对准自己的同胞兄弟姐妹,要知道他们每年拿到的辽饷是从这些大明百姓的牙齿里省出来的,供他们吃穿用度,他们却拿着这些钱养活自己的家丁,然后屠杀二十几年里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给他们输送钱粮的百姓,天理何在!

    听了朱由校不是不收复锦州,而且暂时放弃,草原事了后,还要亲征辽东,旁边的满桂、赵率教都听的热血沸腾。皇上的战力有多强,他们这一次当然是清清楚楚了。以前的不信、不服早已丢到了爪哇国去了。两人立刻跪下,大声的表着忠心,要求充当前锋。

    让他们平身后,朱由校又和孙承宗商量了一些相关的事宜,并传了一些相关的圣旨让孙承宗处理。毕竟,孙承宗是兵部尚书,无论是民变的清剿还是辽东的防务,都是兵部的差事。民变的处理当然是要求孙承宗调动能调动的所有力量去尽快清剿,这次草原之上风云变幻,自己的首次亲征一定要出了彩,镇一镇那些别有用心居心叵测之辈才行。当然如果兵部的力量实在不行,朱由校甚至打算暂停蒙古之行,先把这些内乱先处理了再说。

    锦衣卫的装备置换是关键中的关键,如果全部换装成功,朱由校的力量将呈几何数的增加。所以朱由校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此事,要求在京的锦衣卫必须保护好生产和运输安全,而对于战车的运送也因京城那未知力量发出的谣言,使朱由校特别的jǐng醒,要求加大护卫力度。对于道路和驿站高塔的修建,更是朱由校一再叮嘱的,这次也让孙承宗带个圣旨给田尔耕。

    商量完之后,接着把送行的酒宴进行完,孙承宗在自己亲兵的护送下,返回京城。

    而留在大同的净军则在边墙之外接着训练战车相关的技能,有了这次实战的经验以及百名边军不遗余力的倾囊相授,对于移动中shè击移动目标,技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原孙承宗所带的三千净军,也从立定shè击,慢慢的接触着移动shè击,进步的速度因为接触的晚,练的少,并不是太理想。

    朱由校想的就是先在大同稳定一下,cāo练一下战车技术、阵形,等待着何可纲前来会师,并等等京师的神弩战车、汽油战车送过来。

    而此时的京城,却因为留声机的出现,而让官员、百姓一片哗然,,经过王朝辅的带领工匠们经过昼夜不停的奋战,终于制出了二十台留声机,由田尔耕亲自cāo刀,录制了一份辟谣声名。分别在六皇店、金店、银行、药店、玻璃斋等有皇上印记的店铺里,摆放开来。反复不停的播放着。

    要知道皇上的店铺都是人流量相当大的街道所在,所以二十台留声机一经推出,立刻被老百姓传为了美谈。能把声音留住,不停的播放,这只是传说中玉碟之类的神仙之物,才有的功能,没想到,竟然被皇上给造了出来,神迹啊!

    ps:诸位读者朋友,感谢您的订阅,祝读书愉快,心情舒畅、万事如意。

第255章 神弩被劫

    能把声音留下来,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一奇景当然的吸引了京城百姓的眼球,基本上只有能脱开身的,都凑过来看看,本来一些店铺都是排队购物的,这一下,排队的人更多了。不同的是,以前来排队的人都是普通百姓,或者是小厮级的人物。但现在不同了,许多整天大家不出二家不迈的夫人、小姐们和在家享清福的大老爷们,也都到了排队现场,不为别的,就为了看看这台传奇的能留住声音、发出声音的奇物。

    因为是摆在店里的,所以老多人都以为是可以买卖的,所以就有人询问价格。每部留声机前早以准备好了宣传人员,为询问之人作了解说。

    为了弘扬大明孝道,皇上特制此物共二百台,留下家族之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所遗留的家训遗言,jǐng告子孙万代,一辈辈的传下去这祖传家训。因是为弘扬孝道,所以只有当地百姓认可的以孝道闻名的而无其它负面诽闻的家庭,并获得地方官府认可家中尽是孝子贤孙的,方有获得皇上钦命、银作局特制的留声机,如邻里之间提出疑义者,则暂停其家族资格,待地方官府查实后,如仍为以孝传家,仍拥有资格,否则取消资格,而订买人拿到官府的认可后,可将此认可递交商家。由商家向当今皇上申请孝道之家的认可,当皇上赐予了考道之家的御匾,方可从商家手中取得留声机。价格五万两白银。

    前边那条件是设的有点让人讨厌了,买个东西。还得费这么大的劲,竟然让地方官府出具。以孝传家的证明,这算什么?官府对家族的肯定?那如果是没得到官府的肯定呢?一家子都是不孝子孙?这太让人纠结了。特别是最后一点,竟然还得皇上御赐以孝传家御匾,才能从商家取得留声机。老天啊,这是要做什么,不就是买个东西吗?扯这么远做什么啊。

    但价格五万两白银,这一下大家明白了,这根本就不是给老百姓玩的玩意儿。让整个大明的绝绝绝绝大多数人,望而却步。不是贵不贵的问题了,如此的天文数字,别说多不多了,你就是去掉一百倍,只剩下五百两银子,绝大多数人也是只能看看的份。根本就没有动手买的念头。

    绝大多数人不买。那不要紧,本来就是专门为极少数富人,并且是豪门望族准备的奢侈品,目的就是借着这个忠孝传家远来造势,卖的就是一个概念。其中对一个家庭或者家族,首先是官府的认证。其次是皇上的御匾,这是对一个家族门风最高层次的肯定。没实力的人不敢想,但有实力的人却到了非想不可的程度。

    高端的家族也是有攀比之心的,皇上的对门风家风的肯定,是一个家族最高的荣耀。请了回家供着,那绝对是光耀门庭、光宗耀祖的盛事。五万两银子虽然是巨款。但对于‘百万富翁’来说,真的不算什么。

    所以二天下来,仅běi jīng城跑顺天府‘买证明’的人就不下五十家,其中又以勋贵、富商为最多。外地的一些商人当然也是风涌而至,但想买也不是这么简单的,宣传上已经说的明明白白了,必须有地方官府的证明才行,没办法,店大了欺客这个道理大家也都懂,赶快的想办法往家里送消息,一共就两百台,谁知道会不会一抢而空呢?这年头有钱人是越来越多了,谁也不想这样的事再次象义卖一样失之交臂。义卖还只是得个名,但这可是又得名又得宝的好机会啊。虽然五万两银子花的也是肉痛,但要是别人家有,自己家没有,这人可就丢大了。

    而朝中各大佬此时都被辽饷一事弄的进退失踞,根本就是‘财不外露’。现在听说袁崇焕已经摞了,主动的‘投案自首’交待了问题。皇上也没有难为他,放回了辽东。但这个口子一开,辽饷里面的道道,也肯定让皇上掌握不少。这个时节再拿出巨款来购买留声机,还得一块御匾,那不是没事找事吗?

    当然在留声机如此造势之下,辟谣的宣传作用当然是有的,而且是奇效。二十台留声机不断的告诉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歌谣,那是有居心叵测之人,想要造谣生事,污蔑圣明的皇上,然后想着推翻皇上。当今皇上英明不英明的,留声机当然没说,不过把皇上一项又一项的善举说了出来,什么搞义卖去赈灾、建养老院孤儿院、造压水井抗旱灾、免辽饷减民负、还要自己赚钱补天下农税、为边民亲征蒙古等等,总之留声机里把皇上的善行一一说道一遍,让百姓们都能耳濡目染,熟能生巧的背诵了,皇上是圣君理念当然就深深的扎根在百姓中间了。

    在京城主持‘地下活动’的宁完我,一下子被皇上这个手段打的晕头转向,这辟谣的手段太新奇了,根本不是自己能承受了的。这辈子怎么算也算不到世上会有如此的神奇之物存在啊。没办法这一轮输的也不冤,只能再想着下一轮了。要知道汉人在建奴手下为奴,也不是没有竞争的,要想得到主子的重视,就得拿出实实在在的成果出来。现在什么最有成果?一个是钱粮、一个就是武器了。

    此次宁完我准备对每天从大兴运送至南苑的神弩下手了,只要搞定了这一批神弩,大明皇上战斗力迅速提升的秘密就会被他发现。这个对大金国的贡献可是最为实在的,肯定能得到主子的青睐,搞不好,还能给自己抬个旗啥的,那自己可再也不是汉人了,而是正经八百的满人。

    想到这里心里不由的一热,做为一名投身在后金的汉人来说,最大的荣耀当然就是如他们的前辈佟养xìng一样,到了女真人那边认祖归宗,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女真人,抬上旗,那才叫荣耀。但同人不同命,人家佟养xìng有一个堂姐是老奴酋努尔哈赤的老婆,这枕边风一吹,什么都结了。现在又有哪个旗人敢对佟养xìng无礼?而自己和范文程之类的人就不一样了,遇上那个不高兴的,立刻就是摆出一副主子的模样,对他们非打既骂。如今皇台吉对他们汉人奴才还是不错的,算是礼敬有佳了,并许诺过谁立功,帮谁抬旗。如果自己把那个什么屠虏神弩给搞到手,应该算是奇功一件了,抬旗就很正常了。

    如今正在寻找押送武器的规律,如路线、押送人员、时间等等,待收集完整信息了,那就是自己下手的最后时刻了。人手自己也已经安排的差不多了,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个时代绿林好汉多的是,只要肯出钱,这样的人手还是很好找的。于是宁完我不断的计划着。

    两天后,孙承宗回到了京师,立刻回兵部安排诸多事宜,首先的就是派人给袁可立下旨,再次调西北几省的官兵前去剿匪,虽然已经有相关的官员在做此事了,但力度太小了。然后就是抓锦衣卫的训练和战车、神弩的安全问题。

    但不抓不要紧,一抓出问题了。李德全派的押送宦官和一个百户的锦衣卫,死了二十余人,余者全部受伤,当rì押运的屠虏神弩和竖盾,其中一车,不翼而飞。据伤者交待,当时黄昏时分,押运车辆从大兴皇庄出来不久,走到了天恩庄的时候,劫匪先是在路上故意制造了一起两辆马车撞车的事件,把押送车队拦了下来,锦衣卫百户上前喝斥之时,被他们暴起杀死,然后突然从道路两边冲出来了二百余人,开始攻击他们。虽然奋力拼搏,但终因寡不敌众,而被那伙匪人抢走了一车竖盾。

    孙承宗一听,那个气啊,不顾旁边的魏忠贤和田尔耕直接大骂“废物!”这可是皇上千叮嘱万嘱咐的事情,如令竟然真的一语成谶,如此大事,可如何对皇上交待啊,如今这可是皇上最大的仪仗,一旦被敌人掌握了,那可如何是好?

    “孙阁老莫急,事情既然出了,且想想如何补救,抓住凶手方是正理。”魏忠贤这时也不端着个监国太监的架子了,一听说此事,他就飞速的赶了过来,这事他当然知道严重xìng。皇上走之前对他和田尔耕可是反复交代的,不仅是神弩、战车也是如此。

    “魏公公、孙阁老,如今并不是绝望之际,下官去过现场,知道神弩和竖盾都是分装的,而匪人抢走的只是竖盾,相反神弩无妨。此亦是不幸之中的大幸了。下官已经按着伤者的对匪徒的描述,进行了画影图形,并会同顺天府、刑部的六扇门一共介入侦察。更着京城的所有的在职锦衣卫以及南苑锦衣卫,按着匪徒逃走的方向开始大范围的清查了。希望可以找到什么线索。”田尔耕真是感到自己中了无妄之灾,现在的他可是个大忙人,锦衣卫、卫生署、驿站和自己的小生意。这些把他忙的都快转晕了。但就是这个最不起眼的押送翻船了,而且这一翻还是大事,死了人就不说了,再多的人也比不是屠虏神弩的秘密重要啊。这点别人可能不知道,但最早就参加了兵变的他,可是对神弩有着相当深的见解的,对皇上的重视也是知之甚详的。但就是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这天之脚下,公然对百名锦衣卫下手,杀官抢弩,让他能有什么办法呢?

第256章 大案要案

    出了这种事情,想瞒是瞒不了的,整个京城都知道了,到哪里去瞒,现在的皇上可不是个简单的主,眼睛里容不得沙子。但如果不尽快的破案,首先这个办事能力就会被皇上否定了。对于办案,锦衣卫当然有自己的一套,同时被杀的这些人,也都是锦衣卫,在如今锦衣卫权势薰天的时候,无疑是狠狠的打了锦衣卫一巴掌。整个锦衣卫基本上都有着被污辱的感觉,所以群情汹涌,誓言把匪徒绳之以法,替死难的兄弟们报仇。

    从招到案件的消息到侦查现场,田尔耕就有一个感觉,这件案子和谣言案是有关联的。制造谣言的人仍然在暗处,不断的想着歪招,在对付整个大明。上次的谣言是针对皇上,而此次的抢劫杀人,同样也是针对皇上研制的武器。所以有共通之处。

    田尔耕虽然稍稍的有些自大,但对问题的严重xìng,也有很深的认识,所以抛开任何面子之类的东西,主动半命令顺天府、刑部的六扇门进行配合。在知道锦衣卫做为目前整个京师的卫戍部队,在光天化rì之下,被人抢劫杀人,这是相当丢人现眼的事情,自己也是个侦缉部门,还需要找其它人,说出去,更丢人。

    但人贵有自知之明,说实话,弄个捕风捉影的政治犯或者贪污儿等针对官员的案子,锦衣卫是真的在行,但对于凶杀、抢劫等刑事案件,还真不是强项。所以把顺天府和六扇门拉进来。也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

    魏、孙两位一听这个田尔耕在应紧处理方面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特别是提到了最重要的神弩没事。而只是抢走了竖盾,这提起的心才渐渐的放了下来。赶紧写折子给皇上汇报此事吧,至于事情最终的处理结果,那只能听天由命了。

    而此时的běi jīng城,已经被弄的是鸡飞狗跳了。没办法,这事算是捅破了天了,连锦衣卫都敢打劫,这可真是不要命了。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对此事完全的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没看锦衣卫都红了眼了吗?几十条人命说没就没了,虽然锦衣卫之间也有矛盾、争斗,但对外可是相当团结的。

    如今整个京城在职的和南苑的锦衣卫全部给撒了出去,逢人就打听、盘问,而顺天府的差役和刑部六扇门的捕快捕头也都参与了进来。在běi jīng这个地界上,出现了如此歹毒的杀官越货案件,想清闲那是不可能的了。五六万人都在忙活一个案子,所以整个běi jīng城都处于一片紧张气氛当中。

    人多力量大的好处很快就显现出来了,一夜加半个上午的时间,就出来了成果。可见人多力量大。首先是匪徒的身份得到了初步认证,这确系六扇门的功劳,凭着画影图形以及伤者对其手法等描述,六扇门的捕头们初步认定了这伙人,与上个月打劫工部三山总督的人是一伙人。本来他们是福王的人。福王被挤死后,他们就没了主子。所以盘踞在房山一带落草为寇,打劫过往客商。经过一路追踪、打听,昨rì打劫后,又回到了房山。如此胆大包天,竟然分批下山设伏打劫锦衣卫,估计也是活的不耐烦了。

    而对于那辆被劫的马车,经过了锦衣卫逢路必分、逢人就问的傻子策略,也终于找到了线索和方向,从大兴奔廊坊,在廊坊的一处村庄,杀怪而后换车奔天津卫方向。

    既然如此,田尔耕决定兵分两路,由锦衣卫第一智囊闻一礼带着刚刚换完装的四分锦衣卫的中的三千人,其中五百山地弩锦衣卫,前往房山剿匪。而指挥同知万相和带领二千提缉以及一千南苑换装锦衣卫,其中五百山地弩锦衣卫,会同六扇门五位捕头十八位捕快,一同前往天津,搜捕马车。

    于是兵分两路而走,万相和这边的人全都会骑马,所以二千身穿斗牛服、腰配秀chūn刀的锦衣卫提缉,会共身穿皇上亲赐的训练服的一千锦衣卫,把竖盾挂在战车的一侧。鲜衣怒马,呼啸而去。

    běi jīng去天津没有多远的距离,依着马速,小半天的时间也就到了。

    天津的意思就是天子经过的渡口,只是为纪念朱棣同他的侄子明惠帝争夺皇位,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后来朱棣作了永乐皇帝,为了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而设的一个卫,卫是军事建制,而不属于地方行政区划。至于后世传的什么‘京滑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其中这个卫,就是指的天津卫。

    “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由指挥使统领,直隶于后军都督府。因天津卫分为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每卫士兵足额5600人,天津三卫士兵定额16800人。这些士兵官员都是子子辈辈脉相传的,属于定额。而因为明朝那个时代没有‘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所以这一个定额,明显满足不了一家五六个兄弟的‘工作安置’,所以渐渐的,天津卫变成了由卫各军民混居的城市。

    又因卫的建制没有行政职权,只有一定的土地(城堡及屯田)、数量较多的民众(屯田的军士及军属)和政事(军政及屯政)。随着人口增加,商业发展,事务繁多,词讼纠纷发生,卫所已不能治理这个军民混杂的商业化城市,所以在天津陆续因事设官、设衙,建学,或将外地官、衙迁津理事。

    就这样天津卫成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城市,在里面有众多的官员,相互争夺或者是推诿管辖权。甚至是如今的工部尚书徐光启,也在天津任过职,种过稻子,收成不错每亩产一石半,酿过酒,一时传为佳话。

    天津兵备道贾之凤,以及原宣府总兵张继先,(以原官充总兵官镇守天津)天津巡抚李邦华、天津通判张召国、河间府清军同知许正心,天津锦衣卫千户于一明等天津天小官员俱出门迎接锦衣卫等。

    顾不上什么寒暄、接风酒了,如此大事还真没有这个闲心。万相和首先和各位官员说明了情况,因为情报说,车辆已经进了天津卫,所以他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找出来,一旦出了海,那可就前功尽弃了。所以直接要求把天津所有兵丁、差役等全部集中起来,放下手头所有的差事,全力协助锦衣卫排查此事。

    这些当官的显然不是太愿意配合,主要就是张继先,因为一集中,所有的空饷就‘破案’了。但万相和相当的强硬,兵部的命令也是着天津总兵全力配合,看到张继先犹豫不决,那脸变的比翻书可快多了,立刻就要以通匪罪拿人。这下可把把继先吓了一跳,当看到周围的锦衣卫有的拿着胳膊指着他,天津锦衣卫千户于一明也摆明车马的,要上来亲自绑他,他当时就吓傻了,虽然自己干总兵如此多年,也是吃过见过的,什么大风大浪也经过,但这一言不合当场反脸的事,还真没明白是什么意思。

    但锦衣卫是什么角sè?别看人家官不高,但还真有权利在这个档口拿下他,这是皇上最看重的东西丢了,就是判他一个阻挠公务,这个罪也不是他能受得了的。而且自己身上也不干净,一旦被抓进去,那可就相当的被动了。

    如今看来,锦衣卫根本不是他一个小小的总兵能够抗衡了的。连忙变脸陪笑,大把的银子往万相和身上塞,这要是进了锦衣卫,不死也得脱成皮啊。

    还好,万相和也不是专门来找茬的,看在钱的份上,也没有太计较此事,这一下,天津众官员老实了,以最快的速度把人员集中了起来,一共不足一万五千人,天津卫还是很小的,这些人应该也够了。由六扇门的人开始负责吧,郭捕头是六扇门第一捕头,在他之上,只有一个总捕头,经验相当丰富,立刻开始分组,每十人一组,不许任何人脱队,中间有离队现象者,不论通匪于否,二十军棍的处罚。分别按天津的街道、港口分片搜索、询问所有遇到的人员,探查可疑车辆。一有情报立即汇报。

    而锦衣卫提缉和南苑锦衣卫,也百人一队,由当地的锦衣卫带着,分别分别关闭天津卫城门、天津港口,不准任何人出城、离港,来个瓮中捉鳖。

    而此时的宁完我则在天津一处相对偏远的港口处,等着约定好的船只,这次的行动太失败了,一切的行动都是天衣无缝,没有留下什么蛛丝马迹,除了姓名留的是真的外,全部都是提前安排设计好的,以快打慢,打锦衣卫一个措手不及,在他们找到之时,自己早已乘船离开中原前往朝鲜了。但八十拜都拜完了,就差最后一抖没抖好,马车里的武器是分装的,自己只拿了竖盾!昨晚换车之时,他才发现,把他那个气啊!这种计划打的就是一个突然袭击,现在锦衣卫jǐng醒了,那再想找这样的机会就没有了。好在这个竖盾里也是有机关的,从里面可以拿出一支支的弩箭出来,而且一支跟着一支,源源不断。这也能给自己带来一些功绩了。

第257章 可纲遇伏

    宁完我正想着呢,却发现了周围的不妥,锦衣卫搞的动静太大了,神经再粗的人也会看到街面上有人在排查的,更何况宁完我这种特工级人物,那神经末梢可是相当灵敏的。虽然当时选择的地方就偏僻,但看那天津卫全体出动,地毯式搜索的架势,查过来也是很快的,但宁完我就需要面临选择了,真的没想到锦衣卫会如此快的就在如此短的时间追到天津卫来。看来自己的确低估他们了。(他哪里知道为了找这些丢失的竖盾,出动了几万人的‘jǐng力’)。

    宁完我瞬间判断出这次自己玩大发了,如果现在不找机会逃出去的话,估计这辈子就得交待了,几十条命的官司,加上抢的是皇上的东西,被抓住了不死都没天理了。这时候就得有一个取舍了,是留得青山在还能毁树林,还是一不做二不休,将藏匿进行到底。天人交感之下,宁完我还是选择了留有用之身,接着搞破坏。

    带着自己的几个手下,悄悄的退了出去,在一处确定无人的河海边,启动了他的逃生计划——水遁,这是早已练好的‘功夫’,没办法深入敌后,没点保命的本事可是不行的。确定衣服上没有其它物件后,扔下身上的衣服,换上准备好的水靠,悄然无声的滑下水中,好在这时候正是盛夏,水中甚是凉快,在锦衣卫们根本想不到的前提之下,潜水而逃。

    锦衣卫们在众地头蛇的帮助下。终于在短时间内,就发现了那辆满载竖盾的车辆。一查东西一件不少,这一颗悬着心才放下一半。这次的差事可是相当的费劲。

    经过多方打听、询问,终于确定了这辆车是今天一早进城的,然后有目击者看到了七个人带着这辆车进了那个小码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线索断了,对方相当的小心,没有留下有用的线索。万相和又留下一千锦衣卫提缉和捕头们一起在天津卫找线索,而自己带着二千绵衣卫回返,把竖盾轮流的带在了马上。弃马而行,希望到晚上的时候能够赶回京城。万相和之所以这么急,一是要把消息传回去,二是他们锦衣卫提缉倒是只有些行政琐事,但南苑的锦衣卫却是有大动作的,特别是已经换装的,虽然不知道什么动作。但这是田尔耕特别交待的。还是越早越好。

    那边闻一礼带队的房山之行锦衣卫们也回来了,三千人对付二百人,虽然对方占据着优势地理位置,但还是在不伤一兵一卒的情况之下把人给或杀或抓的带回来了。正规军和土匪的差距也就这样表现出来了。而闻一礼的鬼点子当然也起到了相当到位的作用,这次算露脸了。

    田尔耕亲自听了审问案犯的经过,就锦衣卫那些酷刑。除了杨涟这样被洗了脑的,心中有着‘信仰’挺了过来,但这些乌合之众的土匪,哪里挺的住这些,没几下就全部的摞了。

    真象大白。田尔耕也最终知道了事情的大概。据匪徒交待,三天前有一个叫守完我的年轻人找上门来了。以十万两银子的价钱,要求他们干一票买卖,然后他们就埋伏、、、、、、事后宁完我付清了尾款和他们分道扬镳。

    案件就这样暂停了,除了在人海茫茫之中寻找那宁完我之处,没有任何办法了。田尔耕急忙给老魏和孙承宗汇报了破案的经过,孙承宗也算是松了一口气,虽然宁完我没有归案,但追回了竖盾才是关键中的关键。赶紧的把消息连夜六百里加急送给皇上,虽然光报系统已经有了个雏形,但现在是晚上,还是用皇上驿站的快马吧。

    孙承宗又让那四千换装的南苑锦衣卫,放假一天,然后后天卯时回南苑点卯,有皇命。这是皇上交待的,现在兵力已经因为辽东锦州的失守、陕西的乱民、蒙古的亲征而显得捉襟见肘了。必须尽快的把武装起来的南苑锦衣卫拉上各个战场。

    第二天清晨,大同,在接到京城血案始末之前,朱由校的眉头就已经皱的接近疼痛了,没想到何可纲被围,草原之上赶来了二十多万的援兵,正在往归化城赶去。这样的消息给本来相对简单的归化之征带来了相当大的变数。

    这五天以来,朱由校就天天看着净军训练、接收京城里的战车、建大同高塔,然后就是等待着何可纲的会师了,时间太长了,所以他从前天开始就催促启动草原的情报系统,打听消息。没想到等的竟然是这样一个消息,另一个孙承宗的翻版再次上演。

    如今běi jīng到大同的道路铺到了一半多,光报系统也建的个七七八八,虽然不是都用高塔,但暂时沿途用高山上的高峰来做观察点,也快了不少。所以对于清剿乱匪和辽东事宜,朱由校还是掌握了全面的消息的。

    对于孙承宗启用贺人龙、左良玉这样的将领,朱由校当然是不放心的,那是些什么样的人,朱由校不太熟悉,但兵匪一词,也不算冤枉他们,一方面对老百姓留下匪过如梳兵过如篦人口实,一方面又养贼自重,一般的文臣还真驾驭不了他们。但现在蒙古功略处于正在进行时,想要撤销了,又心有不甘。所以朱由校想到了一个文人里的怪胎,卢象升,自从上次传过来在大名府站住脚跟后,朱由校也和卢象升能了几次信,治理地方也算出sè,但经济发展方面显然不如宋应升甚多。扔在下边当知府,他也不是那块料。正好要过来先在兵部挂个职,然后让孙承宗安排他去参加剿匪。

    而汪乔年的父亲也死了,自己正欠他一个官位,下个夺情圣旨,去大名府上任吧,也算平调了。不过为了让他心理平衡一些,赐了一些治丧之物,让徐光启代写一些祭文之类的东西,算是补偿吧。

    正在处理这些事情之际,来自边墙以外的消息,让他惊心动魄,何可纲遇伏,被逼困守岱海。更有甚者,二十万的蒙古联军成立,来自瓦剌、兀良哈三卫、曾格林沁、及科尔沁等草原的部落。这些人是来声援归化城的土默特蒙古族的。

    照朱由校得到的情报看,他们绝不希望看到大明踏足草原,大明的强盛,绝对是蒙古族的一种灾难。朱无璋时代,那是蒙古人最悲催的时代,动不动就是派如蓝玉这样的人来草原,甚至是几次亲征。好不容易朱元璋死了,又来了个朱棣,那也是个狠人,既是皇上又是猛将,也是好搞个亲征之类的。好不容易出了个明英宗,让蒙古族抓住了可劲的报复,几十万大军来了个全军覆灭,武将勋贵也弄死了大多数。就这样,基本维持着,到了正德皇帝之时,大明又开始强硬起来,又搞起了亲征,还好,正德挂的早了点,没把事态扩大。而到了下面,大明皇上开始怀柔起来,直到开马市,搞交易,才没有了大仗。

    但如今大明的皇上又来亲征了,这可不是个好现象,虽然名义上是对付归化城,谁知道他打顺手了,会不会打的再远点?自古以来,蒙古和汉人就是此消彼长,当汉人强大的时候,就是他们忍辱负重之刻,汉代、唐代、明代均是如此,这上千年的仗打下来,两族之间的仇恨就是一团乱麻,根本解不开了。所以一听到有心人的挑拔,当然的派兵来援了。

    而何可纲被困,那是逃回去的温布楚琥尔,在jīng心安排之下的结局,机会对地形的熟悉,何可纲在背靠岱海扎营之时,他率七万蒙古军,硬是用巨木大盾,把何可纲挤在了岱海之滨。

    “岱海?”铺上地图之后,朱由校仔细的在地图上找着,嘴里却不由的咕嘟着,他是没不明白是自己看错了,还是送情报的人写错了,记得以前玩拼地图时,那蒙古就是个内陆国,怎么何可纲跑到海边了呢?再说了,现在去的是呼和浩特,是中国的地方,不记得有海这个字眼啊?

    找了半天,实在是找不到了,只能问旁边的满桂了,人家是蒙古族的,应该对那边的地理有所了解。果然,满桂立刻在地图上找到了那个岱海。

    原来岱海不是海只是个湖泊,不过是大了点而已,它的古称天池,也叫大海,汉叫诸闻泽,魏叫盐池,也称旋鸿池(因鸟得名),俗称葫芦海(形状),宋叫鸳鸯泊,辽称奄遏下水,金叫昂遏下水,元叫下水,明复用奄遏下水,俗称威宁海。

    处在一个狭长的陷落盆地之中,南有马头山,北有蛮汉山拱卫,东西长约五十里,南北宽约四十里,面积倒是不小。

    找到地方就好办了,何可纲这三千净军,无论如何是不能放弃的,看来温布楚琥尔,这是找到对付孙承宗的法门后,没来及成功,就叫朱由校给破坏了,而今又拿了来对付何可纲了。无论如何,必须把何可纲救出来再说。

第258章 辽东世族

    现在běi jīng到大同的路也离大同越来越近了,朱由校也已经让人来从大同往běi jīng修,这样能够增加一些速度。<ww。ienG。com>所以只要京城造好了车,二天的时间差不多就能送到了。现在连同京城送来的战车一百架以及五架阻击战车和五辆汽油弹战车,运送二千人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大汉将军等都是骑马,可以一起跟着。

    所以朱由校打算率战车先行,只须给后面的部队留下五部阻击战车一部汽油弹战车,就可以保证对付那大盾了。

    而岱海离大同大概就二百五十里地,先头部队有战车之利,大半天的时间即可到达。于是朱由校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满桂和赵率教,让满桂跟着自己和战车队先行,而赵率教带剩余净军随后跟着。

    满桂当然高兴的直跳脚,这几天的训练他表现的是相当的刻苦,基本上他若说在高速移动战车上,shè击移动目标,他是第二的话,恐怕没人会承认自己是第一了。特别是阻击弩,移动起来shè击,那难度更大,整个队伍里也就那么几个人能稍稍的掌握,能有一半的几率中靶,而只有一个人有六成的几率命中三百丈外的靶子,那就是满桂。

    这时候听说让他当这个‘先锋’,那哪里有不高兴的道理。其实他哪里知道,那是朱由校嫌他的智商偏低一点,不敢把净军单独交给他。他和赵率教的矛盾说出来都让人哭笑不得,这个满桂也是如此大的人了。竟然因为人家赵率教在发救兵救他之时,没有亲自到场。只是派了手下的将领前去把他救了出来,就吵着要和人家割袍断义,这是个什么玩意?再说是xìng情中人,也没有这个xìng情的。

    当朱由校劝了几句后,他还来劲了,差不多哭天抹泪的诉话着,自己救赵率教时都是亲身前往的。倒把朱由校弄的哭笑不得,怎么大明朝还有如此奇葩人物。都做到总兵还,还如此的‘童心未泯’。真是深深的怀疑这个满桂应该是个rì本人,怎么如此低能、智障?整个一‘缺心眼子’。把净军交给他?还是算了吧。

    因为救兵如救火,所以即刻点起了人马,准备出发。就在这里京城的快报来了。草草的一看,朱由校差点没骂娘,这还没完没了了。先是造谣他的绯闻,(其实有些也不是造谣,如他的客氏的关系)

    虽然说没有绯闻的名人不是名人,大明那时候piáo娼都是才子佳人的故事。看人家唐伯虎,要是放在朱由校的前世,那就是个制作、传播yín秽作品罪。可在明朝,人家就是个行为艺术家。所以没有人在乎什么所谓的名节问题。但一旦扯到了,那就不是绯闻那么简单了,而是变成了丑闻。

    好不容易借着个留声机的光,把这事压下去了。这倒好。直接动手抢了。还杀了那么多的人!那可是自己的亲军,这手动的。也太恨了吧。

    “宁完我?”再往下,看到这个名字之时,朱由校愣住了,这个名字他太熟悉了,明末数得着的大汉jiān,他哪里能不知道呢?还有叫喊着自己是大明骨大清肉那个范文程;投降后和庄妃有一腿的洪承畴这些个人还真不是个玩意。

    这些都是朱由校记好了必须要对付之人,杀了?不现实,这不是自己的xìng格,死就是一刀的事,那样做太草率了。他们犯下的罪行怎么可能如此的简单处理?重要的是教育他的灵魂。

    因为时间紧迫,朱由校没有多余的时间停留下来处理这些事,只是吩咐了一声,一定要抓住这个宁完我,他是建奴的细作。就踏上了行程。

    而此时的袁可立在接到了孙承宗所传的圣旨后,已经乘修补好的莱登水师战船,来到了山海关。因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山海关的城池,周长约八里,是一座小城,整个城池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近五丈,厚二丈三尺。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辅以靖边楼、临闾楼、牧营楼、威远堂、瓮城等。

    东称“镇东门”,西称“迎恩门”,南称“望洋门”,北称“威远门”。袁可立从海上而来,当然的选择了南边的望洋门。此次得到了皇上秘旨,袁可立亦知此事无法善了了。虽然身在莱登重建水师,但京城中发生的事情,还是或多或少的知道的。皇上废除了辽饷,三个月内让所有从辽饷中贪污之人,把贪污款项吞出来。这明显是在和辽东体系公然叫板了。

    虽然朱由校对辽东将官们不是那么信任,但说实话那是穿越都的福利待遇,但什么是辽东望族,他也只是听了袁崇焕一句话而已。而袁可立作为大明朝的土著,对辽东这个情况可是知之甚详的。

    辽东世族的形成是基于一个前提,辽东一百八十八卫的设立,因为辽东地区,残元的势力不小,所以明初时,在这里设置了一百八十八个卫所。明朝在辽东的统治,不设州县,“但立卫,以兵戍之”结果是“非官而军,非军而官”。因此,辽东势族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辽东势族大多是封建地主与封建军阀相结合。

    这里以有世代担任军事要职的世家大族影响最大。铁岭李氏就是辽东第一世族,因李成梁在万历年镇守辽东,其子侄也具都担任辽东要职,所以,环神京数千里,纵横盘踞,不可动摇,以至于“自抚镇道将及巡方御史,不出李氏门下亲厚,无不立被斥逐”。(最后成了汉八旗中显贵,如李思忠,就是汉军旗正黄旗的。虽然李家把自己的祖上说成了自己是朝鲜棒子,不能算汉jiān,但这个汉旗又是怎么回事呢?让人费解。)

    当然还有辽阳韩氏、崔氏,义州马氏,前屯杨氏和宁远祖氏等,这些人都是军官系世族,特别是宁远祖氏,祖大寿等人对明朝辽东的军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另一种世族就是巨富了,自身虽未在军界中任职,但是却和封建政权相勾结,控制着本地的经济,影响着当地的政治。例如佟氏是辽东一个有名的世家大族,特别是佟养xìng,为后金的粮钱后备等做出了杰出贡献。(人家是认祖归宗,成为了正经满人,所以也不是汉jiān。但这一说法被仍在汉旗中,自相矛盾了。)辽东的势族还有辽阳的高氏、佟氏、石氏、祝氏、鲁氏,锦州的王氏,义州的李氏,前屯卫的毕氏和辽南的刘氏等。

    而这些世族,也是和明代其他世族一样,兼并土地,只不过这里的土地是国家下发给每个屯军的五十离屯田而已。

    而隐占军丁,官军家丁化,军丁占役这一点虽然是大明一特sè,连皇上也都在占役,辽东的这些世族也是一样,只不过在一方面占役的同时,开始了家丁化了而已。

    基本上这也是使得辽东军事力量迅速的土崩瓦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了,朝廷对其不信任也是由来久的,往辽东也是不断的掺沙子,又是监军、巡抚又是武将的,但效用如何,只有天知道了。相反在朝廷不信任的同时,后金建奴却对这些辽东世族拼了命的拉拢。

    而如今皇上此举已经有和和这些辽将彻底划清界限的意思了。所以基于皇上的潜台词,袁可立已经交待了三千锦衣卫,在防范建奴来犯之时一定要防着背后的敌人,除锦衣卫这三千自己人之外,对于其他人等一律的保持戒备。

    山海关里一众将领,以及太监监军刘应坤,均出来迎接了袁可立,为首的是副总兵祖大乐,带着一众山海关将领,虽然名义上是赵率教是山海关总兵,但底下最强势力,仍然是以祖家为首的辽东势力最强。

    大明在奴尔干都司统治了如此长的时间,所造就的辽东将领实在是太多了。这样人被满族的满化也是深了又深。多少人家和满族在不断的通婚,亲在加亲,如李成梁的家的李思君的妻子就是女真人。特别是当老奴酋以十三副盔甲起事之后,更是视满族为尊,以有满族亲属为荣。

    袁可立当即进了关,带着二百持山地弩军为护卫和二千持神弩军。在总兵府内的大堂之上,宣读了圣旨,圣旨的内容就是三条,一是封赵率教为太子少保暂随军伴驾北征蒙古,二是总兵之职暂由袁可立兼职,三是由袁可立有代天巡牧的钦差权利,负责守山海关、蓟门关事宜,如同皇上亲临,如有违抗,如同造反。

    圣旨宣读结束,下面的将领是一阵沉默,虽然上边没谈到自己,但其含义,却是于众人息息相关。如果这个圣旨在别的时候到达,也没什么,但偏偏选择在这样一个锦州失守的时候,皇上忽然派人来接收山海关的防务。而只字未提锦州之事。这说明了什么?

第259章 君臣失和

    皇上对锦州不重视是肯定的了,但为什么不重视?是不信锦州的失守还是根本认定锦州是夺不回来的?还是别的原因?所以满屋子的将领脑子里全部在走这件事。而圣旨是说由新总兵接手山海关的防务。怎么接?每个人都在思考此事。

    而外系的一些将领,大多是从其他边军那边调过来渗沙子的。他们则思考着自己的定位何去何从,他们和辽东的将领们还是有区别的,主要在于他们并没有多少的退路,如果来辽东的时间长一些的,扩大了人脉,扎下了根,或者和当地的辽将相互通婚,(如吴三桂的老爹吴襄。)那还和满清那边有些牵扯,敢于和皇上玩点小花招,弄点什么拥兵自重、养贼自肥什么的。否则的话,也就只能听从皇上的安排。

    大多数辽东体系内的辽将,当然自己辽饷和锦州之失的关系,现在出了锦州之失,皇上不但不着急此事,竟然加强了山海关的防备,这已经充分说明了,皇上的目的,不管关外的土地沦陷,只要守住最后一线,那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丧失点国土算什么?

    皇上有这样的心态,这是辽东诸将不愿看到的。但再不愿能怎么样,动作都是暗自搞的,总不能摆明了车马扯旗造反吧?大家都是求财的,刚才入城之时袁可立所带的三千锦衣卫,拖着个大家伙,大家也都看到了,从其jīng气神上。虽然怎么看怎么是新兵蛋子,但气势汹汹也不是个善茬子。

    大家都是行伍之人。对好兵坏兵一样就能看的出来,站没个站样,坐没个坐样的,一眼就看出了是兵油子之类的。而动划一令出禁止的那种,一眼从起整齐有序的坐立行停中就能看出来,而这种标准洽好是这三千锦衣卫所具备的。

    而监军刘应坤那小眼睛可是转的那叫一个快啊,虽然军事方面自己是个无限接近白痴的人物,但对于政治嗅觉。他绝对是jǐng犬级的。自从皇上宣布废除辽饷之后,他就感到了巨大的危机感,能走到今天的位置,也是有些急智的。就算辽东的任何人都对满清有利用价值,他都没有,所以他是最没有退路的。他只是皇上的狗而已,虽然这条狗不是个忠狗。老把皇上的银子吃掉。在这里近捞钱的速度基本上是在宫里的百倍以上,凭着他的职务,又能捞到什么呢?但在这里,一年紧紧手捞个几十万上百万都算正常的。

    特别是袁自如前几天回来路过山海关,和他交了底之后,他的思想斗争开始相当的激烈了。在保命、保财的矛盾之中相互的比较着。

    锦州的失守,他一眼就看出这是辽东的将领在捣鬼,他那样的智商,判断这样的事情还是有富余的。现在皇上宣布废除辽饷,贪污的三个月内要吐出来。才有的这锦州失守的事,这样他的小心眼又活动起来。皇上若想收复锦州。势必得依靠辽东将士,怎么依靠?朝廷不差饿兵,总不能让当兵的没粮没饷,饿着肚子上战场为你杀敌吧。那辽饷就自然的要恢复。既然恢复了,那三个月内自首的事也就会不了了之了。吃到嘴里的,谁又会拿出来交给皇上呢?再说那多脏啊。这让他如何舍得呢?他是真不明白皇上这要是干什么,大家一起安安稳稳的发财不是很好吗?钱又不是皇上的,都是从泥腿子身上收上来的。

    但现在看来,事情就不是自己想的如此简单了,皇上此举根本就没有收复锦州的意思,而且派了袁可立前来,这就是明摆着的事了。这下自己的如意算盘算是打不响了。

    气氛稍稍的沉默了一下,刘应坤率先山呼万岁接旨,其他的众将不管是如何的各怀鬼胎,最终还是老老实实的把圣旨接了。

    袁可立虽然已是花甲之年的老人,但行事还是那样雷厉风行,二千锦衣卫相当顺利的占据了四门。并不顾任何人的反对、不甘,把守城门的军士,全部调到了城门之外。而在城门内外,布置好了气死风灯,专门准备夜战。理由也很强大,为防重蹈锦州覆辙,被内应打开城门,这样安排是必须的。并且宣布非有重要事情回报,任何人三人以上,不得靠近城门,否则视为满清内应shè杀。

    众将对袁可立此举当然是相当的无奈,这是一点情面都不留啊。有心使点绊子,但看着袁可立那油盐不进的样子,也没办法勾通。想拿着军需拿一把,人家有船,上边东西一应俱全,甚至饭都不吃山海关里的。而军饷方面,根本不需要袁可立cāo心。

    袁可立是什么人?辽饷他就没能占着一点的腥,为了造船,四处筹款,欠了一屁股的帐,如今皇上给的钱,才把那钱还上。现在皇上刚刚谈了辽饷的事,就是给他钱,他也不敢要啊。

    布置好人手上了城门楼子后,又把皇上送来的四挺巨弩从船上搬到了四个城门楼子上。看到了包的严严实实的巨弩放在了城楼上,好奇的将领想打听一下,是什么物件,结果被袁可立直接以绝秘敷衍过去了。这个阻击弩可是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东西,袁可立可不会如此轻易的就给曝光了,他不在不断的做皇上那里伸手要呢。按着他们意思,一个城门按个八门那才叫爽呢。

    而其它诸将的事情,袁可立没有一点兴趣问,只是说他们随意,看着皇上表现的敌意如此的明显,众辽将心里没有气那是不可能的,有知道内情的,早已传信给前屯、高台堡、宁远、杏山、松山、塔山、大兴堡、大凌河堡、右屯甚至是觉华岛。如此做派根本就是防范所有的辽东将士,太让人寒心了。

    本来在皇上轻言废除辽饷之时,辽东的将领们并没有多在意,因为一切有朝中大佬来主持的。必定刚刚打了一个宁远大捷,是多么的鼓舞国民斗志,这可是后金称国以来少有的胜利。皇上年轻,听了那一个腐儒贾毓祥的什么举国供一隅的言论。就开始想着断了辽饷了。只要吓一吓他,基本上他就会就放弃这个不和实际的念头了。这个年代,在辽东基本上是他们说了算的。搞个假失守也是相当容易的。这不就演了一出戏而已。目的其实就是逼迫皇上认识到辽东军的重要xìng,没想到皇上非旦不痛改前非,幡然悔悟极力的来拉拢辽将,反而变成加利的来到了山海关,插手军事。

    这种表现简直就是视辽东将士于无物,对于这样的老板,只有全面的罢工,才能让他感到肉痛。所以得到消息的辽东各世族的将士代表,纷纷的约定在第三天秘密的赶到了宁远商量对策。

    草原、岱海,何可纲已经守了四天了,从一开始的沿着岱海转圈子,到了最后,死死的被蒙古军卡在了岱海的南岸,再也没有活动的空间了。

    然后何可纲突发奇想,大盾又厚又大,必须三个人抬着,向前移动。其宽度有五尺左右、高度正好一人高。净军、宦官杂役以及解救的奴隶百姓们都跑的已经很累了。马车在河滩上不是那么好走,如果不是敌人的大盾也沉,根本没办法折腾这几天了,当真是人困马乏。

    但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何可纲仍然在被卡住的那天晚上,强迫着大家全部起来,搞土木工程,这次挖掘可不是一般的壕沟,而是每隔二尺挖一个浅沟,把挖出来的土,再培到二尺旁边,如此沿净军的阵地纵向一百条、长二十五丈,深一尺、高一尺的沟垅,这样的工程太可怕了。连净军都没有放过,都得劳动。因为时间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可以让净军们做准备了。

    众净军当然不是太理解,虽然大家处的不错,但何可纲只是一个局外之人,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拿他们玩耍,宦官们的小心眼可是会发作的。何可纲当然不会给他们发作的机会,把用意说了。

    第一次见到大盾,的确是针对神弩的有利武器,蒙古兵全身都逃在了后面,让净军就算是shè的再准,神弩也不会穿盾而过,只能看着他们一点点的逼近,一旦近身就凭着净军那小身子骨,根本不够蒙古军塞牙缝的。

    所以看到了这种情况,何可纲带着净军、杂役和百姓绕着岱海那个绕啊,跳进水里的心都有,就是没有船而已。最后被堵在这里,眼看着明天就会被蒙古军一点点的围上来。情急之间,何可纲突发奇想,只所以看不到大盾后的蒙古军,那是因为大盾后来的蒙古军都完整的躲在后面的。如果地面不平,那大盾的功能必然大大折扣。后面的蒙古军,不是暴露头就是暴露脚,如果说站在垅上的弯弯腰,这头暴露不出来,但处在洼地的,那个腿脚,是说什么也躲藏不了的。那样净军的机会就来了。

第260章 岱海血战

    把这个问题一说,众净军也感觉有可行xìng,但一想到挖这么长的东西,那脸就苦的不行。但保命要紧,这时候也只能用这个办法了,七八千人,三百条沟,平均一条沟就是七八十人,二十多丈的距离一分,其实也就是一人一丈左右,而且湖边的地也是湿的,又不是挖多深,倒也好挖,只是有一点,这工具太少了不趁手,还要防备着蒙古军趁夜偷袭。蒙古军也确实是打算偷袭了,但看到净军们在挖沟,报告了主帅,主帅和到阵前看了看,确定那只是在做无用功,再深的沟,只要架块架板就能过去。吩咐不用理会,只要不跑就不理。

    所以净军们在三个时辰里才完成了这次壮举,那时已经是太阳东升了。

    累的和狗一样的众人们看着眼前带着弧线的圆形阵地,如同太阳光芒一般向外发shè出的光芒线,心里那底气也足了。敌人再想撵兔子一样撵着自己,那是不可能了。就这在里,看看蒙古军那大盾有什么本事!

    蒙古军用过饭就开始了进攻,蒙古军恨透了这帮阄货,被净军浩劫的两个部落,让蒙古人感觉到受了奇耻大辱,汉人讲究的是,杀人不过头点头号,能饶人处且饶人。但这帮阉货丧失天良,不仅自己把部落里的女子用那绝对变态的手段活活的玩死、虐杀,那形式多变的花样,在女子没死之前,大多数就已经疯掉了。但就是疯掉了,这些阉货仍然不放过她们。因为宦官只要是成年时阉割的,基本上都保持着旺盛的。只是这种因为没有了那小东西的存在,很难很难很很难得到发泄,所以他们只能变态的刺激这种。所以蒙古女人真的倒了八辈子的霉了。

    更可气的是把女人、孩子、老人扔给了部落里的汉人奴隶,长生天了,那简直就是苦难中的苦难、悲哀中的悲哀。汉人奴隶们虽然肢体健全,但那思想真是太肮脏了,他们根本不配称之为人类!

    老人、孩子、女人,都是平时奴役他们的对象。因为是奴隶和奴隶主的关系,平时在行为上难免出现一些辱骂、殴打事件,但那些可恨的奴隶,竟然怀恨在心。这时候哪里有不报复的道理。

    老人、孩子让他们一口一口的从手开始,啃到肩膀,啃一口是吐一口,嘴里还不停的老爷少爷的一口口听叫着。蒙古人也是知道痛的。如此撕心裂肺的巨痛哪里是他们能够能承受了的,特别是那孩子,早已不知吓死过几次了。

    但奴隶们对他们是相当的恨,因为他们这些孩子,他们吃了更多的苦,挨了更多的打。甚至有些半大孩子还整天的打他们,以求练胆子。他们的亲人惨死在这些蒙古人之手,这种骨子里的恨一旦得以发泄,哪里还有什么理论可讲、人xìng可言?

    所以用水泼醒了接着咬,最后直到把胳膊从身子上啃掉。上半身的工作算是完成了。然后再把咬下半身。不过到了这时候,那些蒙古人。不是被痛的死去,就是流血过多而死了。只有意志坚定坚定再坚定的人,才能接受这最后的割礼。

    而女人们,那死亡时的样子就更加千奇百怪了,看到她们死况的蒙古军,深深的被这些恶魔行迳气的快疯了,根据幸存者的回忆,终于知道了奴隶们那惨无人道的手段了。(少儿不易,自己想象去吧。)

    美不美江东水,亲不亲故乡人,看到如此残渣般的同族人被折磨成这样,蒙古军哪里能不愤怒。看着眼前的净军阵地,蒙古军眼中喷着火,发誓要把对方全部屠掉!

    但当他们前前后后都踏上了百垅阵后先头部队只有四五丈远的时候,何可纲下令shè击了。因为抗着个大盾那速度可比蜗牛,放近了打,那效果就会好的多了。

    二十丈的距离,三百条土垅上人数可是不少的,但杀起来也是很多,二千多人,当时就被打晕了。怎么回事?我不是在大盾后面吗?

    怎么还会中箭?

    我的眼睛啊!

    我被shè死了!嗯,不对,这箭shè的不是我。

    、、、、、、

    二千多人立刻被打晕头了,但那讨厌的地形,让他们进退两难,可谓是管地不顾腚。没办法,大盾就是为了能抗拒对方弩箭的,没有大盾,一切都象纸一样的脆弱。

    后面的指挥官一见前面大乱,立刻感觉到了不妙,立刻鸣金收兵,但撤回去哪里有那么容易?带着大盾撤,速度肯定慢,而且脚部还容易暴露无遗,成为净军的靶子;不带大盾撤,转身逃跑,能否活命,就只能是听开由命了。

    这样的战机何可纲当然把握的死死的,让净军们开始向前推进,从阵地慢慢的保持进攻阵形,三分之一的人jǐng戒、三分之二的人行进。

    一路上碾了过去,直到土垅的尽头,逃退回去的蒙古军在平地上,用大盾重新列好了阵形。这一战,直接灭杀了五百多名蒙古军,俘虏近一千名蒙古军。

    胜利了,但不能大意,顾不得高兴,忙让奴隶们,收拾一下土垅。然后高高兴的回去也就是了,但何可纲看着那大盾,又是突发灵想——船。

    这个大盾长宽基本上就是六尺高,上边还有把手,看它那个厚度。如果绑在一起,基本上就是个木筏子,虽然这六七百面不一定能渡多少人,但如果,能从水面上来绕过去,跑到敌人的侧面,那将是多么写意的一件事啊?但他没想到的是,就因为这一神奇的想法,差点让净军全军覆灭。

    弄回去大盾后,何可纲立刻挑人来试验大盾的承重xìng,然后试着改造,一下变成筏子。何可纲如此明目张胆的造筏子,虽然是个好注意,但却给了进攻失败的蒙古族一个绝好的提示。

    蒙古是一个没有水军的民族,打水仗,并不是他们的特长,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不能利用水。最起码他们还有孙云鹤这样的正宗汉人。蒙古阵地离净军阵地不足一里地,对何可纲的动作当然看的是清清楚楚。

    孙云鹤立即想到,既然净军可以改造大盾为筏子,为什么蒙古军不能造些筏子划过去呢?而且蒙古人的筏子可不是木筏子,而是羊皮筏子。在河套地区,临近着黄河,哪里有人不懂得羊皮筏子呢?虽然说制造羊皮筏子有挺多的讲究,但如果仅仅是把羊皮缝在了一起,吹上了气,用个几天而已。那就无须这些讲究了,反正蒙古人这边带的羊也足够多,杀些羊也不会受到净军的重视。

    而对于那个土垅,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只需要做一些单人用的大盾,或者不要如此的急促进攻,到了土垅之处,慢慢的一边推进,一边把土垅推平也是可以的。但看到净军如今开始造筏子,如果一心的乘筏子逃了,抓回一睦奴隶和宦官杂役,又有何用?

    所以孙云鹤想到了两条腿走路的方法,急忙的跑到了温布楚琥尔那里买弄去了。

    在第二天中午时分,蒙古军先是从正面开始发起了进攻,按着孙云鹤的战术,一步步的推进着,不过速度不是很快。把对面的净军看的是又气又急,气的是蒙古人学狡猾了,如此这样一点点的折腾,让人看着没办法;急的是,这样推进虽然慢,但却不失为一种对付土垅地形的好办法。如果让他们一点点的靠过来,还真是让人束手无策。

    战斗仿佛又回到了最原始的状态,但在何可纲的心里绝对不是一样的,这不,现在有了退路——木筏。经过了一天半的努力,四三百只木筏已经改造完毕。一个木筏只能乘五个净军和一个撑筏的,因为有竖盾的存在,载人量有限。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蒙古军,何可纲决定利用水路,绕到左翼。只需一千五百个净军,由点破面,在没有大盾的阻碍之下,相信没有人能挡住净军。到时候打散了蒙古左翼,如果能从背后和守阵地的净军前后夹击大盾蒙古军。那此战危机自解。如果不能夹击,也能跳出包围圈,沿湖再走就是。

    想到就办,何可纲立即着人下水,左翼在湖边的位置,离自己的战地很近,只有一里左右,所以很快就到了。但到了之后,就不是这样的情况了。约一百五十面大盾立即冲了出来,也不进攻,只是挡在了河边,木筏往回走,人家不理,往东,人家就接着往东,反正在岸上的速度比在水里还是要快的。

    这里净军里有人无意中回头看了一下阵地,猛然发现,有大约几百个羊皮筏子已经飘到了战地后面的湖泊之上,向监军立刻汇报,监军一看,立刻如临深渊——中计了。虽然从宫亦开始就打仗,要说什么战斗经验,净军还是很少很少的,对于各种埋伏、军阵之类的东西,也接触的不深,都是孙承宗在训练之余和他们闲聊里才说的。

第261章 危机时刻

    而对于什么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兵书也根本就没看过,所以此时遇到这咱情况,的确有些慌神了,好在对方只是看着大盾挡住他们的去路,不让他们上岸,让他们惊恐万状的心思,慢慢的平复起来。

    是的,的确是中计了,孙云鹤的计谋说出来一钱不值,利用人多的优势,孙云鹤给温帅献计,昨天一天和今天一上午,准备了三百面大盾,一千百面小盾,五百个皮筏子。因料定了,净军造筏子肯定会在蒙古军一步步的土木工程攻势之下,会下水逆袭。而逆袭的对象也会是蒙古触水的非左既右两两翼,这是正常的思路,只要肯想想,应该不难。

    所以分别的把三百大盾、一千面小盾、五百羊皮筏子放在了左右两翼,一旦发现了净军的方向,则利用快马飞快转移这些东西。然后在净军抵达半渡之后,用羊皮筏子运兵突袭阵地后方。不能早了,羊皮筏被弩箭一shè就漏气了,上边的蒙古人一辈子洗不洗澡都不好说,更别提游泳了,虽然这些人都挑的黄河沿岸的,但半渡之后,净军就是回头,也已经来不及阻止他们上岸了。

    何可纲当然看到了一千蒙古兵yù从后面上岸,立刻惊恐万状,看来自己太小瞧蒙古人了。立即从阵地上调五百净军来守住岸边,没用何可纲吩咐,到位的净军们,直接的朝着皮筏shè击,这也算是另类的shè人先shè马了。

    蒙古军这时靠岸已经越来越近了,因为就是沿着岸不远飘过来的。一见净军赶了过来,立刻做出了防护措施。两人举着小盾就挡着前边。连人带羊皮筏者护住了,后面一人则拼命的划着皮筏向前。挡住了净军shè来的弩箭,继续前行。

    “大势以去,皇上,何可纲对不起您啊!”何可纲看着如此情形,感到了一丝的绝望和自责,想到了对皇上的保证,更是心如乱麻。如今仅仅是前面那个龟速前进的土木工程队。就已经够让人头疼的了。现在分出的一半兵力只能在湖上打转转,而无法上岸。后面的千人蒙古队又带着盾就要冲上来了,何可纲真的绝望了。

    而下面的奴隶百姓们,当然也看到了如此情景,看到了皮筏子一点点的接近着,他们不在想回到以前的生活(如果再次被抓,估计就是他们想回到过去。蒙古人也不会让他们回到原来了,在蒙古人的眼中,他们不再是奴隶,而是十恶不赦的魔鬼,肯定会百般折磨而死的。)所以他们鼓起勇气,勇敢的对何可纲请求。让他们用生命去扒开蒙古人身前的盾牌,给净军们提供shè击的机会。这几天的交往,让他们对净军的神弩有了一定的了解,只要有视野角度,基本上是百发百中。

    “将军。让我们下水和蒙古鞑子拼了吧,有死而已!”这的的确确是大多数奴隶百姓的想法。虽然他们一直都是卑微、懦弱的被别人踩在脚底的小人物。被别人欺压成这样,甚至连反抗、自杀的勇气都没有。但经过了疯狂报复和这几rì的战争经历,他们开始变的有了尊严、有了面对死亡的勇气。

    面对着一千蒙古兵,三四千的百姓上去,能有什么用处?除了拼死拉下他们的盾牌,给净军创造shè击的机会外,他们还能做什么?他们连件武器都没有,难道用牙齿咬吗?

    看着他们那瘦骨嶙峋的样子,何可纲可叹的摇了摇头,依他看来现在蒙古人此次人数有所牺牲损失,这样百姓应该能保留下命来。

    “将军,小人等如再落入蒙古人之手,必死无疑,且将军对我等有救命之恩,恩同再造,不仅让小人等大仇得报,又活了这几rì象人一样的rì子,死都值了!将军,我等去了!大恩大德,来生结草衔环,当牛做马,必报将军!”此时一懂点文字的奴隶站了出来,斩钉截铁的说道,对于他来说左右是个死字而已,以前活的生不如生,更没勇气自杀,现在的他,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感觉,要活就活出个人样来!死更要死的有价值,虽然没有弄死蒙古人的本事,但死死的抓住盾牌,给净军们创造杀敌的机会,那还是能做到的。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三四千奴隶百姓的热烈响应,纷纷的要去拼命、去送死。何可纲感动了,看到这些争着去死的百姓,他感到了百姓的可爱,以前不理解朱由校常说的一句话:‘我们汉人百姓,是这个世界上最知道感恩的百姓,只要拿出你的真心,必定换回一片天空’,现在虽然理解了一些,但却要看着这些百姓去拼命,去给净军创造机会。

    就在他左右的思想斗争之中,甚至想着狠下心肠,成全这些百姓之时,战场发生了转机。

    正在观察着整个战场的温帅突然接了斥候的通知,一支从大同方向起来的大队战车、马队,打着上次大同东南一样旗帜,正在快速的向这里接近当中,离此只有三里地了。依那支队伍的行军速度,估计很快就能直到。

    温帅一颗心一下子落到了谷底,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啊,自己早已在这一路上设了几名斥候,一直注意着大同方向,就是怕这位明皇过来搅局。

    这段时间他可没少往明皇那边使心思,就是为了能够在明皇来此之前,也在草原联军到来之前,把这三千人给吃掉了,否则把这些武器和联军一起分享,那简直是在从他的嘴里抢食了。为了这三千净军手里的武器,他可是在大同不战而逃的。但现在,还是前功尽弃,明皇又来搅局了。

    自己的手里根本没有能够对付他的武器,那个巨弩根本不是人类能够对付的。但就这二千多人,还真的诱人。那战车虽然厉害,但又能抵抗的住自己六七万人的几次冲击?现在既然已经狠狠的牵制住了那样净军,他们突围捣乱的可能xìng,应该很小,只要冲击,靠近了战车,就无须害怕什么了,到时候如果自己搞一个土木堡之变出来,把明皇抓住,土默特部就将一飞冲天。

    这是一个相当诱人的饵,所以温帅越想越心热,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又或者是汉人常说的:‘富贵险中求,拍案定乾坤。但保世昌隆,不念同根生’,试试吧。当然在他的潜意识里,对于上次的不战而逃,是相当的耿耿于怀的,只是他不愿意面对而已。

    想到这里对着孙云鹤,他的狗头军师问:“孙先生,这里不象大同东南那样地势狭窄,有利于,骑兵迂回、突袭,所以本帅想在此和明皇一决死战,你看可好?”

    孙云鹤哪里懂什么军事,让他出个歪点子,凭着他的急智还能凑和,但如此大事,他还真不敢乱说,但蒙古人是相当现实的,一旦自已的‘智商’被揭穿,对蒙古人失去了利用价值,哪里还会有什么礼贤下仕之说,估计这场仗没打完,自己就会被分配去喂马了。所以只能硬着头皮说:“大人,现在没看到明皇的阵容,小人真的不好下结论。不过观其上次之阵式,战车也就是那几个巨弩而已,但巨弩能shè几次?其他的战车估计也就是运个兵而已,只能逼得他下不了车,估计,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了。如若能成功靠近战车,胜利就是大人的了,大人必定名震草原,但也不能一味的硬拼,还是要讲究方法的。”

    “先生所言在理,传令,派三千骑兵前去阻敌一阵,不为战胜,只要拖延时间即可。”三里地的距离,可是说到就到了,如果能给自己多一些时间,那就好办多了。但现在留给他的时机并不多了,如果一时让明皇和这几千人汇合,那更难办了。

    “传令,派一千骑兵沿来敌线路,设绊马索,尽量搅住他们的车子。”温帅想到他们的速度快,当然是来自战马的速度,绊住了马,他们也就只能停下来了。蒙古族本来就是一个游牧民族,对于他们来说,绳索是必备之物,这里所说的绊马索,其实就是相对简单的把绳索弄上活死扣,置于地面,马只要踩上了,车轮只要绊上了,就会绞上,越收越紧。最后起来让马或者车停下来的目的。如果高速行驶的话当然还有翻车的可能。

    “传令,所有没有攻击任务的人等,全部上马在大营一里处布口袋阵,明皇一进入,立刻包围冲击。”凭借着明皇的车速和马速度相加,冲锋的速度必然的增加,那将更有利蒙古军的冲锋。而如果明皇的战车停下来,那就包围起来,在外围或者绕圈子,或者真冲上去。寻找有利战机,以点破面,这是蒙古军队一向的攻击战术,温帅打算孤注一掷了,此战死人肯定是要死一些的,但和可能达到的目的一比,那实在是太渺小了。是人都有赌xìng,更有侥幸心理,温帅当然也不例外,看着马上就要到手的果实,当然死死的咬住,不肯松口。

第262章 大破蒙军2

    朱由校此时在座驾之上马夫后面的平台之上由赵率教陪着,都在拿着望远镜看着前面,是心急如焚,现在已经可以通过望远镜清楚的看到何可纲的窘境了。已经分兵的何可纲,现在不仅在打陆战,还在打水战。但看着那些拿着单人盾的蒙古兵,正准备上岸;而对面的拿大盾的蒙古军正和净军对峙;大概有一千多人的净军又正在蒙古军左翼游荡。

    朱由校见此情景不由的皱了皱眉头,这盘棋如何做活呢?正在想着之时,从蒙古大营里冲出了一支二三千人的队伍正在向自己冲来。紧接着又冲出一千人,而整个蒙古军营似乎都在动了起来。

    看来一时半会冲不过去救援了,只能希望何可纲能多挺一会了。朱由校的最佳打算当然是,在接近了千米之内,以战车为守,再凭借着阻击弩那千米(三百丈)的shè距,对敌人进行点shè,但还好事,因为敌人的冲锋,不得不停牌了。毕竟战车如今的shè击还是以静止shè击为主的,打移动靶不成问题,但移动着打移动目标,还是比较欠缺的。

    按着这几rì的战车cāo练,朱由校给出了一个锥形阵的信号,车队立刻慢了下来。二百多辆神弩战车摆成了锥形,缓缓行进。朱由校的座驾居中指挥,一千五百名大汉将军骑马分布左右,十辆阻击战车在外,汽油弹战车和神弩战车混搭前中位置。

    已经冲到战车前二百米的蒙古骑兵没有接着冲击,而是迅速的散开来。只余少数在战车的前方徘徊着,多数则朝朱由校的战车阵分两翼包抄。但距离仍在二百米之外,属于寻找战机、或者sāo扰xìng的。这一点别说是赵率教了,连朱由校都看的出来。

    朱由校对赵率教冲着赵率教下令说:“命令阻击弩两车一组轮流shè击,全力阻击车队前的敌军;战车第次向前行驶,保持战斗状态,”现在说的保持战斗状态,其实就是随时可以拉住马、停住车。而阻击弩靠近前端,停下来shè击慢慢等着车队前行就是。二千辆车可是拉了二三里长的距离,现在则需要密集一些了。

    而第次前进,就是持弩净军的掩护前进阵形的翻版,几辆战车停下来掩护,几辆战车向前,然后交替,这样虽然慢一些。但却还是前进的。

    阻击弩一shè击,打这二三百米的目标,那肯定是百分百的命中率,就看谁能搞‘串联’了。不过现在对方的阵势可是有点散,不一定能有这样的机会。

    这种不断有人落马死亡,也是相当考验一支军队神经系统的。本来在大同以及大同官道之战,蒙古军对这支以弩为主的军队就是有战败yīn影的。不要小看这yīn影,在关键的时候,极有可能无限的放大。所以虽然净军只有十支阻击弩,那速度也不是太快。但那对shè击目标的威力,却是沾着既死。招着既亡的。而看者目标俱是车队正前方的蒙古军才死亡,而车队两侧游弋的蒙古军倒不用担心,那接着留在面前,等着下一弩落到自己的身上吗?所以他们的想法是尽量的朝着两翼而去,反正一样是执行任务。更有离的稍稍远一些,向着战车队的后方。

    这下,前边的车队前方的阻挡倒是少了许多,朱由校当然的命令适当的加速。他默默的计算着距离,只要再向前四百米,车队前端的位置就能让阻击弩进入对左翼展开阻击。而再向北一里,同样可以对何可纲提供支援。(三角型)

    但很快,就看到蒙古军已经几乎全军出动了。接着在最前面的几辆战车,也因被蒙古们扔的绊马索而弄停了,这也就是车速并不快的原因,否则的话,极有可能翻车。

    大汉将军们,没等朱由校吩咐,自动的有人上去割绳子去了。而朱由校看到滚滚而来的蒙古军,也不敢大意,急忙的下令变阵,变成防守的圆形阵。前两翼扩大,后面的跟上补圆。

    因为两翼有蒙古军的游弋,所以这次变圆,两翼也只能是用递次的方法了。所以速度慢了点,但净军慢,温帅亲率的蒙古军却不慢,他们很快冲到了前阵,然后在二百米左右的位置上左右而走,开始想围着朱由校这边打转转。

    大批蒙古军的到来,让两翼的战车实在没办法再行‘扩圆’了,只能就地横摆车辆,因为车辆对外的攻击手段主要靠的就是车上那十张弩机,而两边是四,前后为一,然后再有净军下车,以步兵补充战力输出。现在其它的地方,已经横车、净军下车了。而两翼这边的二个点,有三十多辆战车,因阻隔无法到位,才刚刚下放净军。这使得漂亮的圆阵的中间有了很大的一个大坑。

    面对这种情况,朱由校的眉头一皱,赵率教也看到了这个问题,直接说:“皇上,面前只能如此了,如果按着以前缩圆补位的方法,破绽更大。”

    所谓的缩圆补位方法,就是当一点或者几个点在布置上有缺陷之时,由其它部位的战车再行运动,或缩或进,补全整个圆阵。这是这几天有所练习的,虽不是那么熟练,但也算流畅。

    “嗯,爱卿此言极是,这两个位置的旁边,估计将是敌军攻击的重点了。令附近下车的净军尽力上前补吧,命令汽油战车分两批迅速靠近他们,以备不测。”圆阵是最好的防御战形,特别是在草原上如此广阔平坦的地方。但有了凹陷,那就不再是完美无缺的了。所以朱由校也只能利用汽油车的强大战力输出,来补全了。

    “是,皇上。”

    温帅对于战局的把握也是很有一套的,为了防范那巨弩的袭杀,他换了蒙古军一般的军服,如果真被那巨弩找到了,被点了名,那才叫个冤呢。躲在了不断游弋的蒙古军之中。

    到了战场之后,他看到左翼处,那怎么看怎么别扭的凹点,明显是这个防御阵形的不足之处。哪里有放过等着明皇补全的道理。

    所以立刻传令对着左翼的凹点发动突击。接到命令的蒙古军,立刻如cháo水般的向着凹点冲去。快速的战马在三十丈之处,纷纷落马,这点无须什么吩咐,都是有战斗经验的净军,对冲锋的马队,当然知道shè马的好处。一是shè杀战马本身,二是倒地的战马会阻拦后方的冲击速度,三是掉下来的蒙古军,自然的也成了进攻的最大阻碍,或者是被后面的骑兵纵马踩死。

    对于蒙古军的攻击点的选择,连不懂军事的朱由校都看了一愣,怎么个情况?不由的问:“赵爱卿,对方什么意思?”

    “回皇上,臣看不明白。”赵率教也有点奇怪。圆阵之所以防御能力强,是它的相互防御,当敌人攻击一点的时候,相邻的二点就会提供支援。但现在有了这两个凹点,相相邻的地方,凹点就没办法提供支援了,成了圆中最弱的一点,而凹点相反成了圆阵中最强的点。蒙古军如此搞,真让人看不明白,用意何在。

    随着进攻的加剧,蒙古军人马的损失越来越大,但始终不渝的保持在二十丈以外,这让聪明的温帅立刻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乌龙。想想也是啊,明皇的这个凹点如果想进去的话,就要面对左右两侧和凹点的同时攻击,晕死了!但还不能表现出来,让旁边的军士们看出来,影响多不好。

    立刻温帅改变了战术,向着凹点左侧进攻,好象是虚晃一枪的样子,不过这个虚晃是付出了三千多蒙古军的伤亡。攻击的点是找对了,净军的步兵也腾出手来,提着竖盾,快速的向前赶着。

    蒙古军的攻击力度,这一刻充分的发挥出来,不顾伤亡的冲击着,因为温帅已经承诺,凡第一个攻击到战车的,赏银万两,以后的,也是千两,这怎么能让人不兴奋。

    在这种兴奋的冲击之下,从那难越雷池半步的二十丈距离正一步一步的向着前方推进着,但这个推进,是在血海尸山的基础上推进的。而防御的缺陷也是使他们推进顺利的一大动力。

    十五丈,这是多么让人兴奋的数字,再有十五丈,基本上就可以拿到那一万两银子了。许多落马的蒙古军战士也勇敢的拖着同伴的尸体或者是身体,挡在自己的面前,向前冲锋着。别说,这样子有了个挡箭牌在身边,效果还是不错的,最起码能躲过几支弩箭的shè击。更何况净军们这时候哪里有时间管这些慢慢腾腾的步兵,他们的对象是高速的骑兵。

    战车之上的弩兵是坐着的,封闭的空间,让他们没有什么后顾之忧,而脚踏式的上弦方式也快捷省力,但他们的人实在是太少了,参加战斗的只有那么三十四辆战车,战力输出真的不大,而下车的步兵,又能多到哪里?面对着上万人甚至是几万人的骑兵冲击,这点战力输出明显是不够的。

    所以,冲击的线一直向前推进着,虽然慢了一点,但的确是象着胜利在前进着。温帅看着这样的成果,心里也充满了希望,一将功成万骨枯,打仗哪里有不死人的,慈不掌兵就是这个道理,胜利都是用鲜血铸就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463/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二十四监最新章节! 作者:梦难成所写的《大明二十四监》为转载作品,大明二十四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二十四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二十四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二十四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二十四监介绍:
重生,主角朱由校,穿越后重用二十四监,创办各种实体赚钱以免天下农税;组净军、练锦衣卫;解散天下明军、建新军;以驿站建光报系统、交通、邮政;压水井抗冰河;建求极宫,求万物真谛;保护环境、治理沙漠;保护发展儒家等中国文化,造留声机,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对世家加以引导发展使其传承更加的久远;收复朝鲜、日本等地以宦官和结扎为怀疑政策;利用党争和明朝宗室众多,改明朝君主制为皇上选举制,各个亲王等均有利用当选皇上,五年一届;建白令跨海大桥联通北美;联合英法德等国家共同研究科技,但立足的是保护资源、环境,提前开创和平发展的世界环境。 本书已A签,感谢各位衣食父母的点击、投票,梦难成感激涕零。大明二十四监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二十四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二十四监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