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明二十四监TXT下载大明二十四监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二十四监全文阅读

作者:梦难成     大明二十四监txt下载     大明二十四监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743章铁岭非铁矿

    朱由校很轻松的说道,这事他显然想过,只要来个抵赖也就可以了,虽说此事闹的沸沸扬扬,连文臣之中也有上过折子的,但那都是‘谣言’!一句‘朕与皇后的确闹过矛盾,但万没闹到休妻的地步,皇后一怒回娘家做生意而已,现在回宫,干卿何事?’也就把好事者堵住了。

    “皇上,为了嫣儿,皇上竟然在举国这前甘愿撒谎,嫣儿何幸,竟然得此天宠?”张嫣相当的激动,她没想到皇上会如此不顾一切的维护自己,连这种赖皮的作法去用上了,怎能不让她为之感动。

    “嫣儿,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无论是打仗还是与朝臣之间,并不必拘泥于规则。比若神宗的国本之争,在臣看来就是神宗太厚道了,三十余年都没有解决这样的问题。若知道剑走偏锋,直接的从父皇处入手,一切迎刃而解矣。再比如宗室问题,哪里有王爷、公主们愿意舍弃那每年的俸禄不要,只有逼得他们自己收手,才是正道。若是按着正途,这就是解决不了的一个难题。”

    朱由校深有感触的说着,对于大明文臣这个特殊的团体,他是又爱又恨,爱他们直谏到了疯狂的地步,恨他们所有的谏言都不能正直的从国有大利出发,局限在他们那自己的小圈子。

    对付他们这帮精英,朱由校只能是不走寻常路,好在自己有钱、有兵、有民心,他们无论怎么蹦。都蹦不出自己的手心。

    “皇上,”

    “那个魏忠贤,嫣儿与其矛盾朕已知晓,也不必在意于他,他是朕的一把刀,一把可以震慑群臣的刀,目前来说,效果还算不错。嫣儿出宫的时候,朕就警告过他不准为难于你,并且也派人盯着他了。他没有一丝忤逆之举。如今之事。他也当知取舍。”

    第二天的时候,终于可以与宋应星详谈了,这一次两人谈了很长时间。朱由校对于宋应星那边可是寄以了厚望中的厚望,电力大明的开启全系与他一身了。

    拿着塑料。这种可塑性极力。不怕摔不怕水的至宝之物。朱由校给宋应星开始献宝,大谈特谈,电力的动输、电器的应用等问题。

    有了塑料的出现。电力运输成了可能,这小电器里的一些问题也可以解决了。

    朱由校又把小型风力发电的思路提了出来。风力发电与水力发电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非要区别的话,水力是可以说通过建水库、水坝来控制发电量,而风力则是‘听天由命’。

    就目前水力发电这种小局面,直接长距离的电力运输那是一点可能性都没有的。所以可以暂时的放弃电池的研究,而把主要的方向对准了移动的风力发电机,与小电器上面了。

    移动的风力发电机是必须要搞的,塞外风力是无穷无尽的资源,朱由校不敢要求太高,只要有照明、取暖也就可以了。

    在船上风力发电机随船而动,是船上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叫移动,而是要叫风力发电机。

    电能变光能的灯炮,玻璃、真空、钨丝,都好搞,以前就与宋应星谈过这种问题。

    电能变热能的什么直流高压变成高频电流的器件那种变频器,朱由校是不敢指望了,有了那东西,电磁炉就有了。但电热毯是必须要搞出来的。这对北极之行太重要了,北极最大的困难就是一个热量问题,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其它的困难都好解决。

    电能变动能,是已经解决的问题,下一步可以想着把螺旋桨给换成电动的,比以前那种靠着风力蓄能的机械办法要方便一些。

    电能变成这光、热、动正是电力无限吸引宋应星的所以从盖州到沈阳一线,开发水电站,就成了必须。这是召宋应星此来最主要的目的。

    建水电站,不是脑子一热就能建的,放在后世,没什么困难,但在大明,那难度系数可是不小,什么水轮机、机组排列、保护装置中的过电流保护、欠压保护、水阻保护;变压器等等问题都需要一个漫长的研究过程。这些问题让朱由校来想,那是一个都不能解决,所以上次与宋应星接触之后,就让他慢慢的先从那小电量上出发,不断的实验。

    宋应星当然知道难度大,怎么发电、怎么存上电,怎么运输出去,怎么保证出去的电出现了小意外之后,如果保护这等等问题,他同样在不断的摸索着。

    只要水电站成功,盖州到沈阳或者到开原,这一路上都有河的所在上,搞条轻轨电车就成为了可能。

    一天的时间,宋应星被朱由校说的是兴奋不已。这种种的奇迹如果在自己手上诞生,那是多么荣耀多么奇妙的事情。想想都让人激动不已。

    朱由校给他人力、物力、财力、基础知识,并鼓励着宋应星,这一系列的事情有了眉目,那他宋应星就是大明功绩最大的人。

    宋应星听着那嘴都咧到耳朵了,这文官搞奇淫巧技也就是在朱木匠这边有市场,换了别的皇上,一点的可能性都没有。

    大纲已经有了,重要的是干活了,宋应星就是这样一个干活的人。

    三天的时间,军队在休整,而朱由校这三天的时间一直就与宋应星在一起,不断的探讨着科技问题,并且都是秉烛夜谈。这样的待遇是大明可是独一份的,看的周围的人一个个瞠目结舌。这宋应星的圣眷之高,基本上来说是无人能及了。

    这三天给宋应星许多的启示,以前许多不明白的问题,现在也解决了不少,对于电力的研究,也更加有信心了。

    再上征程没有费朱由校什么劲,这类问题孙承宗动作的相当好。张嫣带着新月与皇上依依惜别,又对将士们敬酒,请求他们护万岁周全。

    这让朱由校不由的想起了西厢记里那送别的情景:

    崔莺莺叫小红,满满斟上酒递给了琴童,鞍前呐,马后你要多侍奉诶。

    崔莺莺泪盈盈,满满的斟上了酒递与了张生,山高诶,路远你要多保重啊诶。

    崔莺莺泪双晶,走上前来我拉住了张生诶,相公啊,功名就如山重啊诶。

    将士们听着张嫣的嘱托,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一个个表示誓死护卫皇上,对这母仪天下的皇后更是敬重。

    队伍里因为有着庄海鸣这样慢腾腾的炮队存在,所以这速度是根本快不起来。

    铁岭距离沈阳并不算远,一百多里地,却整整走了五天的时间才赶到铁岭南边的五里之处。

    朱由校率众观城,朱由校一直以为这铁岭地方应该是个大铁矿,又在辽河边上,想着可以把这里建成一个大钢铁基地。但这个话一说,周围满是不可思议的眼神看着他。满眼里的意思好象是“皇上,你不看书啊?”

    “回皇上,铁岭之所以如此取名,与铁矿二字并无关系,此铁岭二字是从铁岭卫搬过来的。”

    “那有什么不同?”

    “回皇上,铁岭卫本为太祖所设,但位置在鸭绿江边的古铁岭,朝鲜王派来使臣,说古铁岭为朝鲜领土;鉴于朝鲜的意见,加之当时的国力也有所不足。因此太祖大度的让步,将已经组成的铁岭卫迁至奉集堡,而之又迁到现在的银州,至此银州就开始了铁岭之名。”

    “银州?为何叫银州,”铁岭不是有铁矿,这银州是不是不产银?朱由校心时诽谤着说,再不敢望文生义。

    “银州之名,倒是的确此一解,当时有以冶炼白银为业者在此,有银冶业比较红火,故辽太祖改名为银州。”

    “哦,原来如此,朕倒是受教了,现在已经到了这铁岭,孙爱卿谈谈进攻以。”

    “回皇上,铁岭城本来开原拱卫城,铁岭设卫主要是为了加强开原防卫。、城内设有铁岭备御都司、经历司、镇抚司、军器局、军储仓、钱帛库等,城内驻军2875名,周围4里60 步,高2丈,池深1丈5尺,阔3丈,周围5里有奇。不过这一切因老奴酋的进攻,城墙被毁多处,城防体系大不如前,城中所余建奴余孽众多,由李家的李思忠回来,亲自带人防守。如今庄海鸣的炮兵部已经到位,只需要堵住了四门,常规战术即可。”孙承宗淡淡的说着。

    都被毁了多处,这数字还报那么精确有个屁用?朱由校听了不由的腹谤。现在情报已经有所恢复,对于打仗的好处,当然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信息相对多了一点。

    李家的祖地就是铁岭,这里有他们的祖坟,包括李成梁的墓都在这里。李思忠的家眷已经在沈阳东面被抓住了,该送到京城为大明的娱乐事业做贡献的已经送走了,该杀的也都杀了,变成苦役的已经在干活了。而且朱由校没想着有什么可谈判的了。

    “一个被毁的城堡,不过是小心不要中了他们的奸计而已,传旨,明日五更时分,由锦衣卫堵住四门,而后天雄军护住炮仗,庄海鸣率部以大炮攻击,给朕将此废城犁上一遍。”(未完待续。。)

第744章地道战再现

    朱由校态度对建奴很轻视,但不表示,可以在战术上对其鲁莽。李思忠这个名字叫的虽然响,当个二臣也一点都不含糊,不管他是不是朝鲜人的种,人品上是如何的一塌糊涂,但李成梁这一系的军队战术还是要承认的。

    这是一个世代将门之后,所以无论是行军还是攻城,朱由校都没有一丝的大意。最简单的道理,打不过可以跑,但现在李思忠没有跑,而是在铁岭死撑着。如果不是脑子被挤了,就是有所凭仗,朱由校从未轻视过任何人,所以宁愿相信,李思忠有所凭仗。

    这种大炮狂轰在这个时代是相当有效的,除非躲藏在地道里,让大炮都干瞪眼。这种战术在辽东倒是挺流行,建奴这边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喜欢用。

    “皇上,切勿大意,那李思忠将门之后、、、、、、”

    “孙老师,朕知晓,不会轻视每个敌人。之所有不进城,就是如此原因。找人在城外选择高地,观察城内炮轰情况,若有地道的话,再做计较!”

    “皇上高见。”

    李思忠是李春茂后裔,是李成梁的侄孙。1619年努尔哈赤攻陷铁岭时,辽东铁岭李氏族人损失惨重。李春茂一支有十男六女殉难。其中就包括李思忠的父母李如梴夫妇。面对家恨国仇,李思忠并没有像李成梁一支‘愚忠’抗建奴或者殉明。而是‘审时度势’作出了‘识时务’的选择。积极的收拢其族人归附努尔哈赤。老奴也是大度,竟然忘记了他的七大恨、忘记了他爸爸死于谁手?

    李思忠家都破了。当然不会束手待毙,灭族之恨,让他恼恨不已,当年他可以降了建奴,现在就算是他想降,明皇会接受他吗?而且如今的战斗形式,也让他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守在开原与守在铁岭并没有多大的区别。除非他能够带着李家军出开原奔向蒙古或者海西女真。但他知道,那依然是一条死路,在没有后勤保障之下。到了蒙古或者海西女真那边。一样是死路一条。

    第二天的炮击,果然不出所料的不大,很快观察员就转来了消息,炮击之时。城中并没有多少人受伤。好象是躲藏起来。

    “停止炮击!”弹药虽然是建奴送的。但运来运去的也是相当麻烦,这种浪费当然非朱由校所愿。

    “皇上,不如以何可纲所创的炮兵、步兵联合之法攻进去。”孙承宗揭议道。可以肯定的是。城中有地道了,一旦炮击开始,人员就躲避到地道里防弹。对于厚土层,这原始的炮弹是一点招都没有。

    地道战,这是让人相当头疼的一种战术,将大规模的作战方式直接一分,别成了个个击破。北宋成辽国的战争就屡见不鲜的一种战术。进攻到城里,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了。

    “不,我们不去攻城,一旦进城,那城下的地道,是什么样,战士们不知道,而且舍弃了战阵,去跟敌人拼肉搏,那是一种失败。”朱由校斩钉截铁的说。对付地道战的招数很多,拿烟薰就是一种好办法。不过朱由校不想这样玩,烟薰到底是可以破解之策。

    “那皇上的意思?”炮步配合,打时间差的计划当然是最直接的了。

    “全面封锁城门,如孙老师所言,这铁岭城一共就是弹丸之地大小,但却如此顽抗,必有凭仗,朕感觉他的凭仗就是地道。若我军进城去与之展开争夺,就中了他们的奸计了。所以朕打算效仿一下古人,玩一回水淹。”

    “皇上,可是要引辽河之水。”铁岭城就在辽河的边上,现在的冰也早已融化。所以用水是可行的。

    “是的,地道本身就本势就低与地面,朕不要求有多高的水平势,只要漫了这铁岭城地平面一尺就足够了。孙老师,能做到吗?”

    “回皇上,铁岭城墙败,且辽河水虽浅,但蓄水三日,就能达成了水淹的效果。”铁岭城北门、西门,两个方向都可以看到在这里绕了个弯的辽河。辽河水的确不深,但水量也是不少,若在北门上游筑坝拦水,三日的水量,完全可以冲过那倒塌数段的城墙。

    “好,那就由炮阵盯着北门,派人去吧,希望这汉奸能忍的住,另外不必着急,开原城那边应当知道与铁岭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若是能来助拳,那就再好不过了。”

    “老臣省得。”

    李思忠在这铁岭城里听着炮声,心里不由的窃笑,现在的铁岭城,早已经地道纵横了。这东西开始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防大炮,而是防投石机,是曹家在建奴进攻铁岭之后而准备的。

    那一战,李家的损失太大了,李成梁一系死一个绝绝的。这对曹家是一个大警醒。

    曹家在铁岭是仅次于李家的存在。铁岭曹氏逊然不及。史上有名者便是明万历初期出任辽阳副总兵的曹簠(fu饭盒的意思,),这个曹簠本是李成梁的家丁。

    曹簠的升迁同李成梁的晋升几乎是同步的。家丁又叫内丁、亲丁、亲兵、家卒等,曹簠当然是最高级别的内丁了。在明代,允许军中私养家丁,并且很盛行。发展到后期便与国家的募兵制度并行(和某些西方国家的雇佣兵相似)。

    家丁的主要来源大体有四种:一是来自于主帅自家子弟和旁系侄甥;二是辖区内卫所军士转化;三是向社会公开招募;四是战场上招收的降夷。

    家丁的特点是战斗力强,是军中的中坚力量。因此,他们的待遇相对也高。由于他们与主帅有着特殊的依附、隶属关系,他们的晋升机会也就相对多些。

    李成梁家丁的成份比较复杂:如梅、如桂、如楠等是自家子侄,努尔哈赤、李宁是认下的义子;李兴、李平胡等是“出自虏中”的降夷;李有升、秦得倚等是公开招募;而曹簠等则是辖区卫所军士的转化。(未完待续。。)

第745章辽河浅了

    南征北战、枪林弹雨中,李成梁的子侄以及义子李宁等均积功晋升为副将。而作为正规军出身并且又是铁岭籍的曹簠自然不会被冷落。况且他又是李成梁的先锋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师出必捷。所以,他的晋升机会相对多些也是必然的。

    而且以后曹李两家那世代联姻的关系,也深深的绑在了一起。

    曹家,曹振彦为曹家家主,(曹振彦是曹玺之父;是曹雪芹的高祖父)家中最有前途的曹恭诚,则为为祖大寿手下任副将。曹家因为大明、建奴这两方都有高级将领,所以一直感觉心里不坦实,所以偷偷的在铁岭搞了地道,从铁岭直通北城之外。

    这点李家是知道的,因为他们是世代联姻最牢固的关系。好在如今曹恭诚也随着祖大寿到了大金的怀抱,曹家再也不必担心脚踏两只船的危险了。

    得到沈阳兵败的消息之后,李思忠就知道李家完蛋了,如果李成梁一系在,凭着李家长子李如松朝鲜抗倭,就极有可能轻罚,但很可惜,李成梁一系灭绝了。现在的李家是另外一系。

    得到了李家被灭,李思忠就开始在铁岭筹划了月余,方才有了如今之局。地道战无俱什么大炮、狙击弩、神弩、火枪,只要明军敢进地道,他就敢在地道里面来场刺刀见红。

    但很快,大炮停了,观察了半天才发现明军的炮阵在转移,从南门往北门而去。伴随着的有严阵以待的明军。

    怎么转移对于李思忠来说并没有什么关系。但让李思忠不得不担心的是,他们正巧把位置放在了北城地道出口的一百丈处。这个位置让他相当的尴尬。如果再进一点,还有个偷营的机会,再远一点,他可以认为是明军胡乱找的位置。偏偏这百丈的位置,让李思忠心里十分的没底。一是怕明军发现了入口,二是这样的距离连后路都给堵死了。

    接着几天,战场相当的平静,这点让李、曹两家相当的没有底气,事有反常必有妖。打的热火朝天的战场。说停就停了,放谁身上谁都不好受。

    一封书信射用狙击弩射到了城里,“汉奸头目者必死刑,然上天有好生之德。朕可对士兵宫刑劳役终身。以示处罚。现朕给汝等机会投降。明日午时为限,过期者自误。”

    李、曹两家以及建奴的将官,拿着明皇的这封信分析着。他们是不会投降的,投降了也是死,与不降何异?

    但底下的汉军与普通的建奴却有许多人不如此想了,他们想着的是活着,哪怕是当一个宦官、劳役,也总比死了要强,建奴已经完蛋了,谁会想着陪着他们去殉葬?就象李思忠在建奴占领了铁岭之时,果断的转身一样。对着建奴转身,无论是汉军还是建奴平民,他们更没有一点的心理负担。

    地道里开始有人选择离开去投降明军,有人坚持着跟随李思忠效死,于是开始乱了起来。

    李思忠看到这么多人背叛自己,他感觉很委曲,这些人都是自己在建奴来侵之时,自己收拢过来的。若非自己的庇护,他们早就已经被建奴杀死,但他们现在却不思回报。

    明皇一张纸,不费一兵一卒,就将自己辛苦聚集来的力量如此分化。如果是什么收买手段还好,竟然还是以宫刑后饶命为诱饵。就这样就有这么多的人如此选择了。可见他们对明皇的恐惧到了何种的程度。

    “我李家待诸位不薄,值此生死存亡之时,有敢言弃我李家者,斩!哪怕弃者再多,最终内哄而起,被明皇所乘,也再所不惜!”李思忠没办法不强势回击了,地道口可就在明军的眼皮底下,一旦这些兵士投降了,那地道口的秘密就彻底的不要存任何的侥幸心理了。那时候铁岭就是个死城,那地下的地道,也就变成了坟墓一般。这一点神仙来了也改变不了。

    但凡要投降的,都是无胆之辈,真的是视死如归的,也不会去降了建奴,更不会冒着被宫刑的代价,再降明皇了。现在一遇到了李思忠的强势,一个个也不由的偃旗息鼓,不敢再闹。他们为自己争取的机会也就是最后一次了。

    “李将军,这辽河水水势开始一降再降,明军肯定是做了手脚。”辽河水就低在眼前,但凡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水位的下降代表着明军开始设坝蓄水,准备水淹铁岭。

    “啊,”李思忠刚刚处理完了内乱,一听这话,立刻的头疼万分,“怕什么来什么啊!这地道之内最怕大水,一旦被淹,连躲都没地躲。”

    李思忠一开始就知道地道这个短板,这个短板是个硬伤,所以曹家将出口设在了城北二里地处,的确很合兵法。这年头谁比谁傻多少,连建奴都看三国演义,但凡看到辽海之水,绕铁岭而过,第一策必然想到水淹之策。到时只要从城北而出,可以来个突袭蓄水处,并以大水反来对敌。

    但现在却没有办法,可巧可不巧的,明军的前队正好在地道出口处的百丈,这样的距离去冲击或者夜袭明军,那绝对是找死行为。屡次的事实均证明了此点,无论是日战还是夜战,都是一样的效果。

    “李将军,再不走没机会了。”曹振彦不由的劝道。

    “走?这会子往哪里走,四个城门都堵的死死的!tmd,这明军怎么带兵打仗的,竟然没个懂围三缺一的,真是棒槌!”

    “李将军,这陆路不可行,难道不能走辽河吗?”曹振彦提醒道。铁岭依辽河水而建,辽东正好环着西北而过。从西门处北行或者从北门处西行,都要面临着环城的辽水。明军虽然堵了四门,但不是围城,所以趁着辽水水势下落,渡河而走,肯定是可以的。

    李思忠这时候一听,明显听出了道道,其他的路都被堵死了。本来想靠着地道战还想玩出点花招来的,但也被明皇一个简单的水攻,给破坏的死死的。但有利必有弊,明皇玩水攻,那辽河的水位当然的下降。辽河水本身就不深,浅的地方也就齐腰而已,现在再被设坝蓄水,这水位会更低了。

    “如此岂不是放弃了铁岭?”李思忠心有不甘的说道。

    “李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那明军势大,连建奴都不可拒之,吾等为之奈何?铁岭之守无非靠着地道之利而已,如今既已被破,徒留取死何益?”曹家的家眷并没有多大的损失,他们还没有资格被送到沈阳为质。这场仗他打心眼里不想打,只想逃。

    而且曹李两家虽然世代修好,但现在曹家是阿济格那方面的人。而李思忠却是黄台吉那一方的。

    黄台吉对于开原相当重视,抚顺一战失利,他就派了自己的亲信济尔哈郎直接的绕过明军,前往开原主持大局了。

    现在阿济格一派与黄台吉一脉隐隐的开始不对付,曹家的主子不在,这让曹振彦心里没底,更不得不依靠着李思忠。

    “如今也只好如此了。”李思忠无论是愿意还是不愿意,他心里都明白,以前的打算是要落空了。凭着地道里那纵横交错的部署,把明军引下来,来个痛歼,进而力挽狂澜,为大金立下不世之功,这种战前的战略显然成了幻想曲。趁着辽河水浅下来,赶紧跑路才是正经。

    这次明皇一封书信,引起的骚乱,让李思忠知道,有不少的人是不可靠的。把他们带在身边,并不能给自己带来战斗力,相反,极有可能在自己最危难的时候给自己来一刀。这种人跑路的时刻是肯定不能带的。

    人员挑选上,李思忠只将属自己这一脉的家丁带上,其他系的李家家丁,还有以后收拢来的全部放弃。

    曹家人则是由曹家自选,因为家眷都在,这让曹家的人员太过臃肿。李思忠给的建议这是在跑路,那些佣人通房丫环之类的,可以放弃了。

    而时间的选择,李思忠没有选在夜静更深,而是选择在了四更天,那时的人睡的正香。

    事情虽然不小,李思忠与曹振彦进行的也都特别的小心,被通知的撤退人员悄悄的做着准备。倒是没让人特别的注意到什么不妥。

    四更天一到,西、北两门被悄无声息的打开了,李曹两家开始渡河。

    渡河一开始,李思忠心里还保持着警惕,明军的亲军出道之来,屡战屡胜,这盛名之下无虚仕的道理他当然明白。城内的依仗是地道,城外的依仗是速度,过了河就得猛向北冲,跑到北原才有活路。所以他心里相当紧张。

    还好,从渡河开始到结束,明军那边也没有什么动作。

    两城门被打开,这么多人渡河而走,最终还是被那些留下的人发现了,他们相当痛恨李思忠与曹振彦,大骂他们无耻之尤。白天的时候自己想投降,他们以死相逼不让投降。到了夜里,转身就跑,这都什么玩意!

    不过骂了一会,也有人高兴,不用与明皇硬拼了,不用死了,谁不高兴。(未完待续。。)

第746章一箭双雕

    李思忠与曹振彦到了辽河对岸,这心算是放下来一半,立刻催促着大军往西北前行,不能直接的北上,因为那边有明军筑坝所在太近了。

    虽然两人带出来的全部的兵力只有两千余人,但绝对是忠心耿耿之辈。曹家的女眷们也一个个的紧张万分,她们这个时候没有一个抱怨什么,被绑在马背上跟个粽子似的,随着马背而颠簸着,好象要把心都给颠出来了,让她们相当不爽。但一个个也都咬牙坚持着。这段路的确有点不好走。

    “忍忍吧,到了前边北转,过了调兵山路就好走了。”曹家的女眷里,也不都是曹姓,还有一些是李姓,是李家嫁过去的媳妇。看着她们受苦,李思忠也不由的安慰着说。

    调兵山位于辽河西岸,此山许多大明人不知道,但提起‘坐井观天’这个对汉人相当屈辱的成语,那就耳熟能详了。

    北宋时期金国兀术曾在此调兵遣将,调兵山因而得名,而‘靖康耻’中的两位主人翁,宋徽宗、宋钦宗曾被囚禁在调兵山市锁龙沟村的一眼枯井里“坐井观天”。以女真金国自己独有的方式,对汉人无限的羞辱。

    现在李思忠选择的这条路就是前往开原的必经之路,再往西行,就深入到了蒙古或者海西女真部落中去了,这个时候到哪里可不是什么好事。

    “有追兵!”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喊道。

    “加快速度!”李思忠一惊,该来的还是来了。这个时候与明军血拼。那纯是找死,只能跑。拼速度这个时候可不一定是明军的对手,到底还有众女眷们拖累着。只能快一点了,一旦到了调兵山,过了大青堆子烽火台,也就安全了。

    好不容易跑到了调兵山的大青堆子,那是一个如同瓮城一样的地势,喇叭口,越往越里越窄,不是天然的。纯人工打造的。用土硬生生堆出来的,高三丈的烽火台,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过点过去。”但李思忠刚刚的到了那烽火台关门前。差点没吓死。因为那烽火台早已布满了明军,见他一来,突然的亮起了火把灯笼。

    李思忠一叹。中计了,自己从铁岭巴巴的跑来,现在后有追兵,前有墙,左右都是大土台,这下算是没活路了,明皇好毒!

    原来在孙承宗到北岸筑坝蓄水之后,水是蓄起来了,但辽河的水位也在可见的情况下,开始下降。再看看那铁岭的位置,朱由校想到了敌人越河而走的可能性。事实上,辽河水就算是正常的深度,那西岸的蒙古或者女真诸部也是骑着马趟过辽河,那辽河的水太多的地方也就是淹过了马背而已。如今再一断流,很容易就变成浅滩。

    找到了孙承宗众人一商量,认为既然水淹之策无法瞒的过敌人,倒不如来个将计就计,吓走敌人。

    而敌人逃走,只能走辽河。这个时候有人提出半渡而击;有人提出直接放水,那水直接而来,不必打,就能把敌人给冲垮掉了。但两种意见均没有入了朱由校的盘算。

    半渡而击,也就是歼灭一部分敌人,剩下的又回到地道里,与前边的没什么区别。

    放水直冲,对着辽河而不对着铁岭城,也必然有着一部分人回到地道里去,还要再筑坝蓄水。

    经过了一番商量,最终朱由校打草惊蛇、分划敌人,步步紧逼,瓮中捉鳖,这一系列的连环计。

    只是此计在判断李思忠的路线上比较费劲,一旦李思忠没有进军开原的打算,而是西游辽西,直接到了蒙古诸部,那可就算是逃了性命。

    最后还是朱由校拍板而定,若想逃,李思忠一个月之前就能逃了,他选择留在铁岭,就是有想法的。这里的地道被废,他的想法想实现,那就只能选择开原。而且没有后援进入蒙古诸部,想要活着,那就得与蒙古人发生点关系,要么成仇,相互厮杀,要么成友,两两合一。不过等到明军出关,一样的效果。

    反正逼跑了李思忠,那铁岭城里的人,就好办了,可以从容的迫其就范,纳入自己的宫刑大军。

    没想到,这样的计策最终来了一个鱼与熊掌兼得的结果,当真是一个大丰收了。

    铁岭这边的军士们以及曹家被遗留下来的留守人员,一个个的都从城里走了出来,主动的投降。这一下,兵不血刃的解决了铁岭,可谓是皆大欢喜。

    到了李思忠被押了回来,朱由校冷笑的问他:“李思忠?朕不明白,你到底是朝鲜人还是汉人,但你即便是个异族,也不配起李思忠这样的名字。唐代的李思忠降了大唐之后,终生未叛。而你,狼子野心,认贼为父,竟背主而叛,你配叫这个思忠二字吗?李成梁为大明狩边多年,李如松为国远征朝鲜,何等的英豪。但你一个没骨气的东西,真给李家丢人。来人,拉到李家祖坟之前,斩去首级,以死谢罪吧!”

    李家祖坟葬着的是李成梁、李如松,对于大明还是有贡献的,特别是李如松打小日本这就振我大明国威。得有必要的尊重,这等李家的败类也只能是以死谢罪了。

    李思忠终于得到机会说话了:“皇上,落入你手,成王败寇,还有什么好说的。你大明军力不行,护士不利,致使万里辽东,成了建奴的乐园,我李军也是受害者之一,为了活命,投奔建奴,名声虽败遭万世唾骂,但可保我李家血脉不失,我也甘心。但没想到,皇上你身负圣君之名,却比建奴更为凶残,连招降都灭了,直接以宫刑以男,娼妇以女,你这昏君!”

    死局已定,亲人也都处理完了李思忠也没有什么顾虑,泼口大骂。

    左右的大汉将军一听大怒,上去就是掌嘴,几下就把这李思忠打的跟的猪头一样。就这还不服气,眼珠子死死的瞪着皇上,嘴里还嘟哝着什么,含糊不清。左右的大汉将军更是怒极,立刻拿过钩子,要钩出他的舌头来。(未完待续。。)

第747章弃关而走

    “一马不鞴双鞍,忠臣不事二主,朕至此方知,你李思忠之怨,是怪朕不对你招降,哈哈哈,朕真不知道你哪里来的自信,朕会招降于你?别说你无勇无谋,只是一个废材,纵使你的经天纬地之才,万夫不挡之勇,也不过是如吕布一样,是个三主家奴罢了,最后还不是被曹操怒杀在白门楼之上。更何况,你没有才能,只不过是一条狗一样的东西。诛你老少、宫你男子,断其子孙,这是对你这种汉奸的惩罚,也不看看在你们这些汉军助纣为虐之下,大明有多少汉人被逼、被杀,多少汉人的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他们的冤魂到哪里去问一问,谁给他们留下一点的血脉,让他们绵延下去?你这种人就不配存流于世!没来由的污了这乾坤!”

    挥了挥手,没有让忿怒的大汉将军接着打下去,朱由校听出了这李思忠的怨恨,建奴来打铁岭的时候,对其劝降,李思忠带着他的家小投降。现在明皇亲征,他的小心思又动了起来,感觉再摇身一变,投身到了大明,一样过着体面的生活。

    但自己却没有给他打招呼,直接的就在抚顺城前展开了‘历史的审判’,将他的家小,全部按着汉奸处理了,这点让李思忠如意算盘被打破了,现在如个泼妇一样的开始了骂街。这一骂倒是引来了朱由校的兴趣,故意的玩玩嘴皮子,在汉奸死之前逗逗乐子,也是不错的事情。

    可能是被说到了心里去。猪头李思忠一愣,眼里如喷火一般,瞪着明皇,“昏君!我家小何辜?妻女何罪?他们只是战争的受害者!此恨难报,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的!昏君!”

    “如果有鬼的话,朕倒是提醒你,辽东汉东三百余万,都在阴曹地府等你尔等!想想在你手上死了多少无辜的汉人,此时谈你家人无辜了,那我辽东汉东又何曾得罪你李家。何曾得罪建奴!?你为虎作伥、助纣为虐朋比为奸。朕除你家人。就是为这些冤魂报仇,是替天行道!地狱之中,那三百万冤魂,也会如你所说。做鬼也不会放过你!无论是汉奸还是建奴。他们的冤魂会让你们好好享受的!”

    “你!”听到这里李思忠不由的想到铁岭之败后。跟随着建奴南征北战,手中的冤魂还真是不少。如果自己做的做鬼可以现实的话,无疑那些人也可以为鬼。必将放不过自己。如果作不成鬼的话,自己的话岂不成了笑话。

    “李思忠,你是朕见过第一个为自己做了汉奸而鸣不冤的,你还能再无耻一点吗?另外,朕也听说你李家的一些妻女,在京城的乐坊里相当受欢迎,京城的爱国人仕会好好照顾她们。你可以安心去做鬼了,哈哈哈!”

    朱由校纵声长笑,狠狠的打击着面前的李思忠,真看不惯他那一张比窦娥还冤的嘴脸,头上留个猪尾巴辫子,说的自己跟大明忠臣似的。

    李思忠很失望,本来死前大骂几声昏君,发泄一下,他被明皇的灭族之恨,结果被明皇骂了一个痛快淋漓。偏偏还是让他说中,他的确怀着再降明朝的打算,但那是在沈阳之败以前。而不是他李家一脉被屠、被宫、被逼良为娼之后。但他很失望,被明皇说的哑口无言。

    这里被屠的李家,非李成梁一脉,李成梁一脉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建奴攻铁岭时被灭,一部分还在京城的宁远伯府(现外交部街31号院)。

    曹振彦没有面圣的机会了,对于朱由校来说,他只是一个路人甲而已,朱由校并不知道,眼前的曹振彦,竟然是曹雪芹的高祖。现在杀了曹振彦,将其家族整体宫刑,那红楼梦也就再也无法面世了。可惜朱由校还挺喜欢红楼里的诗句。

    可惜啊,一代文学巨匠,竟然是一个大汉奸的家族,偏偏这样的家族还被自己的主子踢到了一边,落的个如此下场。老曹作为一个优秀的写手,相当会写书,让万世景仰,不过还是逃不了一个大汉奸的后代。

    铁岭收复了,降者五千余人,没有汉民百姓,他们早早的被送到了平原。

    平原的济尔哈郎一直在关心着铁岭,但始终没有机会插手,铁岭城的情况他当然早已知晓,并与李思忠制定了相应的接应计划。一旦明军陷入这地道战之中,欲罢不能之时,就是他出兵之刻。

    但明军至始至终没有进城的打算,起先是围住了铁岭用炮轰,然后发现了什么之后,就开始转移阵地,开始在辽河上筑坝。

    济尔哈郎那时候就知道,李思忠完了,他也想去救济一下,毕竟是唇亡齿寒的关系,铁岭完了,就是开原倒霉的开始了。但他没有办法去伸把手,明军好象就等着他去呢。

    济尔哈郎在郑屯时就见识过明军守阵,那种威势凭着开原这点兵,去多少都不够人家塞牙缝的。

    果不其然,刚刚筑好了大坝,第二天,李思忠就被全军包了饺子。

    开原能守的住吗?济尔哈郎没有这个自信。开原南有铁岭拱卫,现在已经失去了。北有镇北关,西有新安关、东有广顺关,三关力量都很强,呈犄角守卫着开原。但那是对着这墙以外的,不是对内,对内仅有的铁岭已经被明军拿下了。

    现在大金的政权被打的七零八散,最北边的开原就是一个聚居地。济尔哈郎想保住这里不失,就能为黄台吉积攒一份力量。但若是这开原,以及三关被攻破,那黄台吉的力量无疑会大损。

    济尔哈郎知道现在必须选择了,是留在这里死战,还是远走开原。死战肯定不是目前的大金能承受了的,就算是为了给大金保留一些火种,也必须撤退,不能白白的死在这里。

    一旦兵出开原,面临的方向,无非几条方向,一就是东上长白山,越过那莽莽大山,前往赫图阿拉。这条路是山路,相当的难走。以前采参的时候可以,但换了是普通的建奴,或者说是汉军、辽东汉民,能否翻过去,就不太好说了。

    二是兵出开原向北,那里有海西女真,虽然海西女真与建奴女真同为女真族,但两族的关系,却并没有什么改变,依然不是很融洽。建奴建立了大金,对于海西女真也没有太过照顾,与汉人的待遇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去北方就代表着要有战争。

    三是兵出开原向西而行,那里有蒙古诸部,这些蒙古人倒是与大金友好,毕竟林丹可汗走后,蒙古与大金的关系越来越好,甚至是与大金一同进攻大明。但可惜,喜峰口进攻失败了。同时这种失败对于现在的大金却有着相当大的好处,最起码那里可以成为自己的后勤基地。而不必去担心会被蒙古诸部给吞掉了。

    济尔哈郎将这个问题想了很久,又把众将一一叫来。

    “诸位,现在明军势大,锋芒毕露,铁岭之计已经失败,铁岭也已经失陷敌手。明皇会在收拾干净之后,就会兵出开原。依靠着开原及三关,欲与明军打攻防战,那只是一个笑话。我不认识从盖州到铁岭都守不住,独我开原就只守住,千门大炮齐射,除非有铁岭那般拥有着地道。否则的话,胜败之数不难猜测。”

    济尔哈郎的话的确是相当的打击人,但识时务者为俊杰,认识到守城成功与失败,这不是长他们士气灭自己威风。若不会审时度时,一味的傻战,那才叫愚蠢。

    下边的人没有什么意见,现在没有什么要求,明皇大兵压境,无论是建奴还是汉军,他们只是想活着而已。没有投降的可能性,因为明皇不接受什么投降,被抓住了肯定是被宫刑,这点没什么例外可言,包括晋商八家,不一样被到了相当的处罚吗?

    “报,皇上,开原城,以及其三关之中,大量的人员弃关而走。”

    在铁岭经过了三天时间,安顿好了之后,还没有出发的朱由校就接到了这样的情报。

    “弃关?他们的方向如何?”朱由校不由奇怪的问。

    “回皇上,方向有三,一是出新安关去蒙古诸部,二是东出广顺关,进入长白山。”

    “孙老师,你怎么看?”

    “回皇上,这建奴北原的守将是济尔哈朗,情报说他‘自幼随征,无处不到’。因作战英勇,颇得部众拥戴,尊称他为‘达尔罕巴图鲁’。”

    “巴图鲁,蒙古语,意为“勇”、“勇士”,一向是蒙古族中勇武者的美号。“达尔罕”,原为漠北游牧民族的武职官号。元代,蒙古人只有大汗本人或其子孙有特殊贡献者始有荣受此号的资格,且享有种种特权。蒙古对建立军功的勇士,才颁给此号。舒尔哈齐的双重勇号虽然都是借自毗邻的蒙古,却足以说明他的勇武及其在部落中的崇高地位。”

    “如今铁岭新败,这济尔哈朗果断而弃关而走,足见其果断。”

    孙承宗不紧不慢的分析着说,这个消息对于明军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未完待续。。)

第748章北墙收复

    朱由校当然不想看着建奴、汉军出走开原,最好的方式当然是在开原俘虏了他们,消灭他们,并给自己多提供一些劳动力。而不是让他们出走边墙。但这种想法,也是需要敌人配合的,人家一个劲的想跑路,不留下来,让朱由校也是无奈。

    “既然如此,逃了也就逃了,如此多的人,冲到蒙古诸部,矛盾也是不小,且看他们如何吧。”朱由校有点无奈的说,好象有点坐山观虎斗的感觉。一时半会不把辽东边墙内给整合好了,朱由校是不打算出兵的。

    “皇上说的是,穷寇勿追就是这个道理,现在且将注意力收复边墙,待此任务完成之后,再出兵开原关,与其他几方面配合默契的对其进行围追堵截,也是不迟。”

    打铁还得自身硬,建奴在关外虎视眈眈,出兵开原显然不现实,对于满盘计划知之甚详的孙承宗自我安慰的说。

    “万事有利必有弊,开原既然已经撤兵,如此倒是省了朕的一些时间。由白杆兵前去勘察,四个锦衣卫千户分别去开原城、新安关、镇北关、镇南关(广顺关),若是建奴真的撤走,就由锦衣卫暂时驻守吧。”

    最北边的与建奴、海西女真、蒙古诸部接壤的开原及开原三关相当重要,所以朱由校不敢大意。

    “皇上如此处理甚好,”孙承宗对于皇上谨慎是非常欣赏。无论面对的敌人是谁一样的有板有眼。不留什么空隙给敌人。

    “孙老师,既然北边墙已经解。那从东边墙这边也当然要开始清理了。”

    东边墙现在除了太子河抚顺城以北四关,掌握在明军手中,其他的,都还在建奴手中。而西边墙目前也只是将沈阳西七十关堡、铁岭,拿到了手中,现在若是拿掉了开原及三关。而赵率教现在已攻下塔山、大兴堡,直逼锦州。最北边的边墙就掌握住了,朱由校所部理所当然的要展开东边墙的收复了。

    没有一道坚固的防线,辽东想搞点建设那是不可能的。现在大明的粮食缺口还很大,几支大军的消耗的确很大。所以将辽东此地彻底的拿住了。变成一个粮食产地。对于大明尤为重要。

    所以朱由校得抓紧时间,在短期内肃清边墙。

    “是皇上,广顺关以东,就是靖安堡。不过此堡规模不大。再往南为松山堡(今开原县东南松山堡)、柴河堡(今开原县东南柴河堡)、抚安堡(今铁岭县东南抚安堡)、三岔儿堡(今铁岭县东南三岔子)、会安堡(今抚顺市北会元堡)、东州堡(今抚顺市东南露天区东洲)。然后就是抚顺城了。现在会安堡、东州堡已经在我军手中。如此倒也快速可达浑河了。”

    孙承宗如背地图一般的将广顺关以南的各关口背了出来。虽然各关口还有诸如墩、台之类的单位,不过这些小势力,在关口、城堡被攻占之后。很快就能给收复回来,不足为惧了。

    “靖安堡、松山堡、柴河堡、抚安堡、三岔儿堡,嗯,孙老师记得是真清,朕对这些名字不对照地图是不可能如数家珍的。那朕率本部居中攻击柴河堡,其他的分兵袭之,而后派分驻守吧。”

    朱由校老实的指着地图一点点的看着,找出一个一个的位置念了出来。不由佩服老孙头这记忆力,自己也看了相当多次的辽东边墙图了,但这样爽快的背出来,还真费劲。

    “是皇上。”

    近十天的时间过去了,浑河以北所有的边墙全部被收复了回来,基本上每一关都派了千名锦衣卫,并配上了阻击弩、光报。

    朱由校的军队也越来越瘦身,因为铁岭开原以及诸关,都留下了大量的锦衣卫,十几天的功夫,已经分出去了万人。再加上分付沈阳城西七十关的五千锦衣卫,再有分出去看押俘虏的,现在的装枪兵已经没剩下多少人了。

    若不是蓟州铁血队一万五千人前来,朱由校早就感觉兵源的不足,不为别的,这三十多万俘虏的压力就相当的大,所以早就在沈阳北上铁岭之前,开始调兵。从赵率教这边开始调兵一万五千人前来。

    赵率教所率的蓟州铁血队,可是一个大数目三万五千人,加上二千陆战队,这个数量可是不小。而宁锦战线现在并没有多少建奴主力。最高级的官员只是佟养性而已,还是没有后援的存在。

    十天的时间,赵率教已经攻破了锦州,有大炮的赵率教,已经总结了一份简明的进攻方式。那就是如何运兵运炮到城下,以大炮来轰轰烈烈的来一场。二十尊大炮不停的轰,什么样的敌人防线,都得被轰残了。然后当然就轻松了搞定战场了。

    不过这种方式一是费弹药,二是对古建筑的破坏性太大了而已。锦州过后,赵率教的部队就直指义州了。

    蓟州铁血队的一万五千人适时的到来,极大的解决了朱由校本身的兵力压力,让其一对一跟着‘老兵’的分守着边墙各堡。将兵力抽了出来。

    同时,朱由校在浑河接受了十尊大炮的。现在船舶往来方便,运个大炮,走水路可比陆路省力多了。

    现在大炮已经通过三岔河到了浑河,直接到了抚顺城前,朱由校也率着军队已经渡过了浑河,准备进攻抚顺关!

    抚顺关那边的首领是褚英之子杜度,阿巴泰、阿济格,还有两个跟屁虫是多尔衮和多铎,现在三兄弟几个人联合着,形成了一个小团体,有三万余兵士,以及五六万的汉民民夫。

    这边离南边的鸦鹘关并不远,所以那里的黄台吉对着他们发出了诸多爱的呼唤,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以利害,想与他们这支小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抗击明军,进而恢复大金的辉煌。

    但是效果相当的不理想,这些人本身就是他打击的对象,现在大家都落难了,杜度等人都一心去抱莽古尔泰的大腿,哪里会再去理这个落了毛的凤凰?(未完待续。。)

第749章不战弃守

    杜度几人的心思当然被远在朝鲜坐拥雄兵的莽古尔泰的无限欢迎。不断的鼓励着几位夺嫡的失败者。

    现在的辽东已经因为明皇的介入,成为了战争状态,而这种状态,向着对大金最为不利的情况发展下去。

    但同时,建奴任何一方也都看出来了一点,明皇有意无意的将战争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没有无限的扩大。甚至可以说,没有迈出辽东边墙一步。

    这说明什么?说明战争不后触及到战前建奴的利益,至少目前是这样的。那么,建奴就有一个重新洗牌的机会。这个机会会将谁推到权利的高峰,统一建州女真?

    老汗(努尔哈赤)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借着李成梁的腿搓绳,十三盔甲统一了建州女真,然后才有了伐明之战。

    黄台吉登顶将众兄弟给打败了,但现在时过境迁,黄台吉对战明皇,次次大败,将大金带向了灭亡。就冲这一点上,他已经出局了。无论是代善还是以杜度为核心的小派,都不会认可他。而手握搬重兵的莽古尔泰更没有任何一点听从他的意思。

    代善在明军进攻抚顺城的时候,果断的撤了。杜度他们虽然不如代善圆滑,但也知道,拥有着大炮的明皇,根本不是他可以去撑架子,在抚顺关上耍横的存在。

    “各位叔叔,现在明皇开始渡河,目的地就是这抚顺关,时间有限。小侄这里先抛砖引玉亮明观点,明军势大,据关凭险而守,并不能守住千门大炮,更有那十门开花炮,更是难防。我偏向于撤退,各位叔叔认为如何,尽快商量出个结果来。”

    杜度说的很简单,态度也很低,因为身份上他的确是晚辈。虽然在这个圈里。他的年龄不算小。

    “杜度说的虽然难听,我八旗以前哪里有避敌的道理?但此一时彼一时,连二哥不一样从抚顺城撤走了吗?我们也不当那好汉,与明军打阵攻防战那纯是找死。”阿巴泰有点气馁的说道。虽然整天的被别人骂成浑人。但自己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对。这个硬仗咱们接不了。还是留给八哥吧,他那里人手也多,又善计谋。而且他身为大金的皇上,这副重担挑着正合适。”

    阿济格也支持撤退,并且提出了鸦鹘关的黄台吉,应该撤走,让黄台吉与明军一战。

    “诸位叔叔说的在理,既然如此,还请拿出个撤退的章程出来,现在边墙之外的局势也是比较紧张的。”之所以这么说,还是因为明皇战火局限在了边墙之内,而对于战前的建奴势力,现在并没有触及,而且看那架式,一时半会还没有动的打算。所以无论是代善、黄台吉还是他们这个小集团,一个个的都把手伸到了边墙外的土地、大山,在那里重新分配。当然老狐狸代善最先退走,在边墙外的份额他先咬了一口。

    当然与会的还有多尔衮、多铎,不过因为年龄太小了点,‘表决权’直接的给了阿济格,不必理会。

    “报!报诸位贝勒,皇上有旨来到。”就在这时,有人报信。

    “请进来吧。”阿巴泰大大咧咧的说,现在指望着他再去来个接旨的仪式,恐怕是相当难了。对于黄台吉、代善他可不是一般的恨,如果能选择的话,他都想跟着明皇一起灭了这两个整天欺负他的兄弟。嫡出和庶出,矛盾之大难以想象,并不是民间所说的那样,一爹二母亲兄弟,二爹一母是仇人那样的简单。有时候一个爹的也是仇人,而且仇的不共戴天那种,比如说李世民。

    来传旨的是岳托,这一样一位保皇党,而且从一而终。虽然明皇在辽东节节胜利,大金节节败退,大金上下,对黄台吉的不满越来越多,将大金今日之局全部都归罪于黄台吉之上。

    “老汗刚才刚才宾天几日,诺大的江山就二世而亡,昏君啊。”

    “是啊,老汗在时,我大金是何等的雄武,几曾打过败仗,从边墙之外,直吞明朝整个辽东!杀汉人如同砍瓜切菜一般。打的明军不敢出城而战,那是何等的威风凛凛,但现在,唉,不说也罢。”

    、、、、、、、

    诸如这样的话岳托听的实在是太多了,但他却知道,这些牢骚与皇上的英明没有半分的关系。不是黄台吉不努力,而是明皇实在是太过凶狠,就算是老汗在时,阿敏不一样的被袁可立掠到了明朝京城?时代变了,老汗就是复生,也无回天之力。

    想要对抗大明,首先的是大金自己得团结一致,才有可能不被灭国,如果再搞分裂,回到老汗统一女真之前,哪更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诸位叔叔,大哥好,岳托给你们见礼了。”按理说,岳托的身份虽然是晚辈,但权势上可比他们这些人只高不低,无论是黄台吉上位之前还是之后。而且这里面杜度、阿巴泰、阿济格三人,一个有脑子的都没有,人品、武功,样样不堪入目,岳托对他们是相当的看不起。就这样的人,还认不清形式,搞东搞西,一副嘬死欠打的样子真让人受不了。

    他们的目的就是找他们的五哥莽古尔泰为大靠山,他们也不想想,那莽古尔泰在这个时候怎么可能从朝鲜回来受死,他巴不得有黄台吉、代善以及他们这帮小贝勒们给他挡着灾,泄泄明皇的力气,别把战火烧到朝鲜去呢,还在这里梦想着王者回归,盼瞎你们那双好眼吧。

    “岳托此来何事?”阿巴泰这里算是最大的,出面问道。他在大金那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也算是出了名了。好在实力不失,这个时候略显牛气。

    “回七叔,八叔得知明皇渡浑河直冲抚顺关而来,故遣侄儿前来问询一下,一日之内,侄儿可带万名大金勇士前来助各位宁关。”岳托直接的挑明来意。

    抚顺关在鸦鹘关之南,并不远,那里由黄台吉控制着。地势比起抚顺关来要险要上许多,也是陆路到赫图阿拉之路。

    “岳托之相助之意,叔叔等心领了,不过,明皇势大,抚顺关虽然险要,但面对明皇千门大炮,即便是加上了岳托的精兵,也实难守住。吾等已经决意做战略上的调整,避敌锋芒,待明皇离开之后,再行夺回抚顺关。”杜度言之确确的说着。

    逃跑是逃跑,但不能说出来,那样比较丢人,所以要说成一种战略转移,这样大概可以好听一点。

    “怎么,诸位要不战而退?”岳托一惊,这个结果是黄台吉以及他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大家都不打了,那还抗什么大明,直接转身跑就是了。

    “岳托,何必说的如此难听,你父岂不是也如此做的?现在明皇势大,其战斗力不容小看,与其在关上死守,最终被打败,最终被生擒活,倒不如提前早做准备为好。”阿济格一听很是不爽,他最讨厌有人以两种标准来对付自己。特别是代善的儿子,本身代善开创蝗这种战术,凭什么别人再用,就成了懦夫?

    “可是,明皇现在目的就是为了控制边墙,若我大金都顺着他的意思走,最终将边墙的控制权全部让于明皇,对于明皇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支持,此消彼长之下,那我大金何日才能反攻大明呢?”岳托不由大为生气,这个便宜父亲,一大老早就不问自己与硕托的事了。到了现在成了大金逃跑之首,自己还得跟着他受他人嘲笑,真是不甘。

    现在抚顺关再一弃守,黄台吉的鸦鹘关就直接成了明皇的第一目标,这种压力是相当大的。

    “岳托,你把我等看的也太高了,平时大金里,我等是何种的存在,想来你不会不知,反攻大明这种责任,我们可是担不起,还是留给我们英明果断的皇上吧。若皇上能在鸦鹘关挡住了明皇,并打败明皇的话,我等倒是随时随地的可以出兵,若皇上也如济尔哈朗十几日前弃守开原一样,直接的弃走。那就不必过来对我等说三道四了。”

    阿巴泰不满的说道,他是相当不满。平时对他们不断的打压,好事全没有自己这些人的,到了拼死的时候想起自己来了,名义上岳托是可以带一万人过来相助,说白了还不是拿自己当炮灰用。给黄台吉争取时间,有那功夫为什么不让济尔哈朗去争取?他手里的人与三关可比这边大的多了。

    岳托一听也是哑口无言,代善如果和黄台吉面和心不和的话,那济尔哈朗可是带着黄台吉牌标签的。自己都不打,又凭什么让别人打?

    “是啊,明朝有句话叫,自己不正,不能正人,欲想正人,必先己正。八哥自己都不舍得去打明朝,还非要求我们,这不可笑吗?”阿济格也冷笑着说。他在黄台吉手下,支撑的也是相当的辛苦,一向是战战兢兢。

    多尔衮此时小眼睛对着岳托也投去了不善的目光,小家伙脑子里也有想法,一直感觉,这皇位本来就是他的,是他的八哥不讲究,给夺取霸占了。小小的心思对着黄台吉就是不对付。(未完待续。。)

第750章忆牛毛寨

    岳托无奈,这次送温暖而来,却被寒冷而送了出去。他自己也开始迷茫起来,黄台吉让自己来支援抚顺关,有多少是出于公心,又有多少是出自私心呢?

    如果大金人人都选择避战,想着退回边墙之外逃命,那这光复大金还能有什么指望呢?

    本来岳托把这个大金梦寄托在了黄台吉身上,但看到了杜度等那态度,明显是弃守或者是不战而逃。以前表面意义的君臣和睦的功夫都不屑去做了,直接面对面的就是为了各自利益而打小九九了。

    岳托不愿看到这种情况,但却无法否认这种事实。老汗的儿子过多,十六个儿子除了老大被老汗自己弄死了,都各有心思,要么想着自己直接的登顶,要么想着依附的人登顶,其间争夺所产生的仇恨值也相当之大。黄台吉硬势登顶之后,手段不可谓不强硬,又占着大义,所以相安无事。但明皇一旦将大金朝廷给灭了,这所有的矛盾都跳了出来,再也没有缓和的余地。

    岳托不是太有私心的人,他看的比较远一些,明皇现在的目标是控制边墙。虽然大明沿辽东边墙设边堡九十八座,墩台八百四十九个,但因主其事者急于求成,多躁率苟且、速成之功,致使边墙可被随手倾圮,事实上大金起事之后,边墙在军事上也未能充分发挥其防卫作用。

    但那时候没发挥作用,并不代表到了明皇手里就没了作用。明皇亲军防守阵地的的能力。那是有目共睹的。一旦全面收复了边墙,大金梦可能就要彻底的灭了。

    更有甚者,明皇就没有后招了吗?真能适可而止吗?他打出的旗号可是屠灭建奴,那是灭族的口号。边墙之争只是他的第一步,这个时候大金就祸起萧墙,到了明皇腾出手来,建奴女真灭族不远矣!

    嘲讽走了岳托,阿巴泰、杜真他们的心好象又拉近了一层。接着嘲讽一番黄台吉,这个时候还不忘借明军之手消灭自己的打算。然后开始商量迁移事宜。

    老寨(赫图阿拉)是不能回了,在哪里还是得与代善、黄台吉打交道。干脆利落的远离了这是非之地。最终他们确立了他们的目的地——九连城。(明末辽东形势图上没有这个标记。请读者参照镇江城,以后再做介绍。)

    从抚顺关到鸭绿江畔的九连城,可是不近,从边墙内走也要有六百里左右。

    但那里可是远离大明。远离黄台吉与代善。莽古尔泰在朝鲜那边是至高的存在。也多次邀请他们前去帮他。这次干脆利落的来次大的。直接的远走。

    朱由校现在哪里叫打仗。分明就是过去占地盘的,只要兵到,就等于攻克了。做了大量准备的抚顺关。就这样如此轻松的拿到了手里。

    “皇上,消息说抚顺的杜度他们已经率兵而走,现在已经过了鸦鹘关,抵达了太子河,准备渡河。”孙承宗说道。

    现在明军虽然控制了盖州一线,但对东面超过一百里的地方,还是不能有效的控制。这也是明军急需控制边墙的最主要的原因。

    “朕还以为他们是要与鸦鹘关的黄台吉,兵和一处,将打一家呢,原来不是这样,朕倒是不明白他们这拖儿带女的,到底想要去哪里?”

    “皇上,要不是前去拦截?”

    “不必,朕就沿着这边墙往南,只要收复了边墙,派兵守住,在这边墙之内,建奴就犹如这瓮中之鳖。朕想,这建奴不傻,他们不会看不出此点,若是朕所料不差的话,抚顺关出走的建奴部,可能是欲投朝鲜。”

    “老臣也如此看,不过,观其路线,可能性较多一些,且看一看,他们甜水站,如何行军了。老臣倒是认为,其回归牛毛寨等三寨的可能性比较大。”

    孙承宗此时所说的牛毛寨,是通向后金都城赫图阿拉的“镇江路”上一个重要军事要塞。“镇江路”以今丹东市九连城为起点,路经宽甸县境内的长甸、永甸、青山沟等地,翻过坎川岭进入桓仁县境;再由普乐堡镇牛毛沟翻过牛毛大山的牛毛岭,便是牛毛寨;最后经洼子沟进入新宾县境,到达老城赫图阿拉。

    牛毛寨处地隐蔽,寨址宽阔,交通便利,是一处得天独厚的军事要塞。其四周多高山、大山,其一面临河,四围皆山,宜农、宜牧、宜渔、宜猎,适于屯兵、练兵,利于防守。

    “牛毛寨?孙老师所说的此地,是否为毛文龙大捷之处?”这个名字的确耳熟,所以朱由校问。

    “皇上果然博闻强记,牛毛寨大捷的确是毛帅所创奇迹,若无皇上之亲军出现,应当说是大明对建奴打击最大的一次了。”孙承宗不无回忆的说。

    “愿闻其详。”

    “天启三年(1623年)秋,巡抚袁可立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布局,使‘大兵出关东下,旅顺犄角夹攻’,以图建立‘恢复之功’。

    “那年九月,毛文龙布置在后金统治区的细作飞报,努尔哈赤准备西征攻打山海关一线。为了牵制后金,毛文龙亲统三万大军,直捣建奴伪故都赫图阿拉,以攻其必救。”

    “建奴在赫图阿拉以南的崇山峻岭之中,设有董骨寨、牛毛寨、阎王寨三座要塞,深沟高垒,易守难攻,是其起家时的根本。九月十三日,毛文龙率部攻克董骨寨,激战至十六日,占领牛毛寨、阎王寨,将建奴守敌全部消灭。十七日,后金军反攻,想夺回三寨,毛文龙设伏以待,将建奴军包了饺子,大获全胜。”

    “努尔哈赤闻得后方生变,不得不放弃西征打算,率四万大军来救。考虑到孤军深入,师老兵疲,而牵制努尔哈赤的战略目标已经完成,毛文龙遂决定主动撤出战斗。”

    “牛毛寨大捷之后不久,毛文龙又再次重创后金军,取得了乌鸡关大捷”。

    “两次大捷,先后共斩首级七百二十六颗,生擒活夷十四名,夷妇五名……据有札付符验,一并验确。”

    “而我朝与建奴开战以来,最大战役宁远之战,也仅仅是献首级二百六十有九而已。所以老臣说,若无亲军参战,毛帅为最。”(未完待续。。)

第751章袁大总管

    孙承宗至今记的,当时的自己还任辽东督师,在得知“牛毛寨大捷”之后,欣喜异常,上奏称赞说:“臣接平辽总兵毛文龙呈解屡获首虏,随行关外道袁崇焕逐一查验三次,首级三百七十一颗,俱系真正壮夷,当阵生擒虏贼四名,俱系真正鞑虏。差令中军官集将士于衙门外,三炮三爵。臣时在宁远,适春赏夷人,虎酋等部俱到。特令各官解其首虏,经各赏夷部落,乃抵宁远。不独风示边人,抑亦见天下尚有杀贼之人,贼自有可灭之日!一时人心,殊觉感动。因念文龙以孤剑临豺狼之穴,飘泊于风涛波浪之中,力能结属国,总离人,且屯且战,以屡挫枭贼,且其志欲从臣之请,牵其尾,捣其巢,世人巽懦观望,惴惴于自守不能者,独以为可擒也,真足以激发天下英雄之义胆,顿令缩项敛足者愧死无地矣。”

    太难了,同样是人,但打不过建奴,那种无力感,让孙承宗至今难忘,强兵强兵,谁不知道这样简单的道理,但哪里有兵让你去强?将领们吃的是山珍海味、妻妾成群,有点闲钱,都养家丁去了,普通士兵们却粮饷不足。这不是个例,是普遍存在的。这种情况之下,就算是戚帅重生,也是枉然啊!

    所以毛文龙的出现,让孙承宗倍受感动。不过毛文龙敲边鼓还行,真正大规模的战场对战,战斗力还是不行。受限的地方太多了。

    哪里象皇上这样,每日每日的苦训士兵。可以让士兵做到如臂使指,虽然肉搏战不行,但以远程武器装备大大的弥补了这点差距。来个一招鲜吃遍天,就是靠着远程,逼的敌人无法靠近,不能一展所长,最终取得了战蒙古、败建奴的辉煌。

    “毛帅的确不凡啊!东江军现在如何了?”朱由校不由的感叹,毛文龙不容易。举国之力才打下个锦州大捷、宁远大捷,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小小的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皮岛。竟然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创造了整个大明都做不到的奇迹。当属不易。

    “回皇上,东江军被惩之后,老实了许多,在盖州港口到沈阳的官道上。先是运输。现在监督着战俘修路。倒没有了虐待或者斩杀俘虏之事了。”

    “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惩罚之事就免了吧。这抚顺关与鸦鹘关是重要关口。且让东江军据守两关吧,将神弩、山地弩、狙击弩,给东江军配上,再调净军几个百户,让东江军好生练习杀敌本领,待出边墙而击时,有的是建奴让他们杀,更有打回朝鲜的一天,让他们报仇雪恨!”当时毛文龙因悲痛皮岛之失,与东江军一起屠杀战俘,致使大明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朱由校大怒罚之。现在气也消了,东江军虽桀骜不驯,但与国是有功的,还应重用之。

    “老臣待毛帅谢皇上不罪之恩。”

    “告诉毛帅,那些建奴不是人,是朕的劳力、工具而已。万万不可损坏。”

    “是皇上,不过老臣想毛帅已经知晓其错了。”

    “朕也知道他是因悲痛欲绝方为之,但下不为例了。”

    “皇上仁慈,另外,老臣还有一事。”

    “但讲无防,”

    “袁崇焕多次求老臣,称自己的确不善军事,这些日子以来,所学虽多,但总感不适,请求老臣代为向皇上说之,还愿意为文官。”袁崇焕已经多次找孙承宗了,但孙承宗在这一点上摸不准皇上的脉。一直不好开这个口,自己的学生,被帝国看中的军事人才,现在跟着卢象升一帮人这样东砍西杀的,也的确不是个事啊。

    “自如这段时间也的确辛苦,宣他见朕,朕与他细说吧。”

    “自如,孙老师言你不愿继续在军队里呆着了?”当皇帐里只有朱由校与袁崇焕后,朱由校问。

    “回皇上,臣的确感到不适合这行伍生涯。”袁崇焕不由的一苦。很显然,皇上亲军里是没有自己的位置的,指望着象以前一样手握重兵是不可能的。但跟着武将后面打杂,他是说什么也不愿意了。

    “很好,爱卿勇气可嘉!能认识到自己不适合某职务的人,需要莫大的勇气。朕也观过爱卿的履历,中进士后任福建邵武知县,政绩不错,而任兵部职方司主事时,在前屯安置灾民期间表现不错。此说明爱卿对于安民处理,还是不错的。朕想自如效仿一下蒋秉采,学皇庄之识,而在辽东之地,经营此大皇庄,爱卿能否屈尊?”

    辽东大皇庄计划已经开始了,现在从京城、青州、大名,三地而不断汇集着各类人才已经到了辽东,来的早的,已经开始按着朱由校的规划图,先行选址了。

    但这个大总管,还是没有人选。起先朱由校想把青州的宋应升叫回来,但孙承宗却谏言,宋应升虽然能力很强,但是举人出身,并未中进士。此次新科进士们前来,这个总管一设,必然是这帮进士的领导。进士是皇上赐予的荣誉,新科进士更是视若无上的存在。一旦发现面临的是一个举人,这难免让这些新科进士,心里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学起来或者做起来,反而不美,对于皇上培养人才并不是一个好事。

    所以朱由校才没有把这个大总管之职定下,如今有了袁崇焕,他倒想试试了。

    “回皇上,臣愿意。”

    “自如啊,切不要小看这大总管一个皇庄头目而已。但所管的地面,可是相当之大,比之腹地各省不小。而且所学虽不如那四书五经要精深,但所涉及的知识面,却要大的多的多。绝非以前的屯田可比。”

    皇庄大总管一职,虽然无名无份的,听起来好象是个宦官,但里面的内容却无一不是学文。

    “袁爱卿,这皇庄里,朕首先需要的是打造成大明的一个粮食基地,提供大量的粮食给大明;其次是军事制造基地,在这里将是大明最为重要的军工产业基地,大明所出的诸如燧发枪、开花炮等,以及以后研发出来的武器,都将在这里生产制造;再次是工业基础,在这里将生产更多的商品,诸如水泥、地板砖等建筑、装饰材料,又如卫生纸之类的生活必须品,再如御酒、食醋等食用品,等等,就是为了大明提供更多的商品。”

    “所以皇庄里,虽然不象平常地方所需要办理的那些征税纳粮、教化百姓、听讼断案、劝民农桑、灾荒赈济、兴学与科举这些职能,但却集中了农业、工业、矿业、手工业、铸造业。灌溉、水利、交通等等知识,可谓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这些需要爱卿不断的去学习,无论是书本上的,还是现实中的知识,都要去学。”

    “臣明白皇上所说,也知皇上对辽东经济之看中,臣愿意从头学起。”皇上的话,把袁崇焕说的一愣,有点大了,不敢把五年平辽的勇气拿出来。这半年多的磨练,让他成长了许多,也更加的务实,听到皇上说的严重,这辽东与屯田的区别相当之大。

    “从头学是来不及了,来,这是朕的规划图纸,有的地方已经开始着手了。再过几个月,就会进入三夏,对了,三夏懂什么意思吗?”说着朱由校让宦官拿出了十几张图纸,这是他在沈阳画的,主要集中在盖州到沈阳一线,沿着几大河流百里宽的地域所设计的。

    “回皇上,臣不知。”

    “夏收、夏种、田间管理,谓之三夏。在辽东这里,许多建奴的农庄,庄稼没有破坏,这点你随同天雄军筹粮的时候肯定清楚,到了夏天,首先要把这些庄稼给收了。并且再撒上种子,好好的种上。”

    “臣明白。”

    “除了这些庄子,图纸上还有诸多的抛荒地,皇庄的管理与普通田地不同,讲究的是规模与产业化等,这一点朕已经将上林苑负责的李宗侧到了辽东,你与他处先行了解。”

    李宗侧是从浣衣局带出来的,留在了上林苑,这段时间来,干的不错,相当的用心。这次把他提到辽东来,主管农业与畜牧业、渔业,以及皇庄诸作坊等。

    “臣遵旨。”

    “还有需要的交通、矿业、各种作坊,朕也都从各地将主管人员与技术人员一一的宣到了辽东,朕会传旨,让他们一一到沈阳见你。而你现在就去沈阳组建,辽东皇庄总管府。”

    “臣遵旨。”

    “另外一点,殿试结束,新科进士们也会产生,他们将到总管府去实习。这一批进士,将是朕培养的第一批以务实发展经济为主的官员,无须让他们去学习那些征税纳粮、教化百姓、听讼断案、劝民农桑、灾荒赈济、兴学与科举的职能。他们实习的任务就是学习好如何发展经济,以辽东从无到有,从贫穷到富裕等等为见证,让他们学会,怎么样,把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起来,让当地的百姓从贫穷变富有,这才是一个官员真正在办的事,这一点也包括你袁自如。明白吗?”(未完待续。。)

第752章汉奸挨打

    黄台吉从接到了岳托的回信之后,就相当的消积,大金完蛋了,亡在了他的手里,这个时候无论是什么样的理由,都阻击不了这种思潮的泛滥成灾。自己是二世而亡的亡国之君!

    范文程不必在那里有心存什么幻想了,他的家人已经全部被明皇按正常方式处理了,杀、宫、娼,就这三个字而已。爹被杀了,儿子被杀了,哥哥被宫刑了,一辈子干苦役,妻子被誉与大明京城最受欢迎的官妓,从事着一点红唇千人亲,一双玉臂万人枕的大明娱乐业。

    每每想到这里,范文程就痛哭满面,黄台吉与其有相象之处,几个女人,有他用过的,也有没用的,全部成了大明娱乐的外援。

    两个男人虽有一样的遭遇,却有不一样的感受,黄台吉对于自己的后宫并没有什么多少的感情投资,感情二字对于生在帝王家的人来说,是一种奢侈品,他没有多少。后宫们进军娱乐业,只能带给他羞辱而已。

    但范文程对自己的妻子,那是有感情的,戴个绿帽子对于范文程来说没有什么,他在意的是妻子的身体是否能够受得了。大明的男人都是比较爱国的,这样下去,身体受得了吗?

    黄台吉与范文程看着杜度、阿巴泰等人率着大部队,能过鸦鹘关前的时候,那种无力感特别的强烈。

    “宪斗,他们弃关而走,我们若何?”黄台吉弱弱的问着。他都不敢相对这个问题。不战而逃,这是何等的屈辱,这种屈辱,他不想独自抗,他想找个人分担。

    “皇上,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连杜度之流都知道审时度势,辟敌锋芒,皇上又何必执着一时一地的得失呢?为了大金的复国,当忍辱负重才是。”范文程很讲义气。这个时候没有把自己的责任推卸。

    不怕工资少。就怕死得早,这个时候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想守在这里等着明皇来决战,相当的简单。只要一句有死而已。就可以了。但那肯定也如了明皇的意了。报仇雪恨两字。也就不要再提了。

    “岳托、硕托你兄弟认为呢?”

    “皇上,臣认为,先有大贝勒抚顺城退。后有济尔哈朗开原再退,现在杜度、阿巴泰又退,若是皇上也退,臣以为对我大金打击相当之大,东边墙直到九连城,只会彻底的失守;而西边墙的义州、广宁、西平,也会纷纷效仿。进而明皇将会全面收复辽东边墙。完成第一步的军事计划。”岳托已经听出了黄台吉想弃城而走的心思,但因其性情耿直,并不顾黄台吉的不满,或者动辄获咎,还是按着自己所想谏言。

    “皇上,贝勒爷说的的确是忠体为国,大军若是不战而走,确实是打击我军士气。但在现在这种情况之下,非我军不愿留下来据险而守。但千门大炮,以及那十门开花炮,要何种险地,才能抵挡的住这些大炮的轰击?贝勒爷,我军若以血肉之躯,就站在这里抵挡明军的大炮,这种牺牲对于明军来说,是最想看到的事情,倒不如留下有用之身与之抗衡。请贝勒爷三思。”

    范文程硬着头皮接过了黄台吉的眼神,这岳托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主,自己如此驳他面子,顶着他的话说,这顿臭骂,肯定是少不了的。

    “狗奴才,本贝勒给八叔说话,哪里有你这狗奴才插嘴的地方,既然知道是血肉之躯难抗明军大炮,又谗言让八叔令我去抚顺当说客作甚!今天不打死你个狗奴才,难消我这心头之恨。”

    果然岳托被一点就着了,岳托的脾气本来就火爆,从抚顺回来被一帮杂碎给冷嘲热讽的憋了一肚子的气,对黄台吉拿着话哄他,让他过去骗杜度等人,心里一直憋闷不已。这个时候打狗是给狗主人脸看呢。

    岳托的确是委曲,自己为了黄台吉,登上皇位付出的很多,登基之初,威望不隆,另外三大贝勒仍然与他平起平坐,岳托又积极协助皇太极加强中央集权,打击、消弱三大贝勒的势力,但黄台吉却并不拿他当回事,总是以利用为主,这让岳托相当的不爽。现在终于抓住了机会,开始殴打起范文程来。(历史上,黄台吉对于岳托是动辄获咎,屡遭贬斥,几次差点杀了岳托,最终解了兵权,在家思过,禁足。)

    “皇上救命啊,”岳托武功高强,一个打十个八个的范文程那是相当轻松的。这个时候更是含努而击,几巴掌下来,那范文程就被打的哭爹喊娘了,一个劲的向着黄台吉请求江湖救急。

    “岳托,别打了,”打一下二下,那是在黄台吉承受范围之内的,但现在一看岳托哪里是打一二下解气这么简单啊,这分明是要废了范文程。

    “岳托,住手!”

    “朕生气了!”

    “左右拉开岳托。”

    没办法,岳托这次真的疯了,再不制止的话,黄台吉毫不怀疑,他直能活活的把范文程给打死。

    左右一拥而上终于拉开了岳托,岳托对着范文程真象生死大仇一样,就是被拉住了,还顺了范文程几脚。

    这时候的范文程已经没了人样了,辛苦出卖了祖宗才混到的顶带花瓴,也不知道被打到哪里去了。那身官服,也烂的不象个样子,眼睛已经看不到了,上下眼皮挤成了一条缝。那脸已经肿的跟个屁股没什么色差了。如果不是鼻子还算突出在上的话,换成凹下去的话,那就不是象一张屁股这么简单了,象字就要换成是字了。

    “皇上西奴,奴才的错,惹怒了贝勒爷,”就这样,范文程还得赶紧去请罪,这个时候不是在沈阳,黄台吉可离不可这岳托,一旦岳托真离开了皇上,他这顿打算是白挨了,而且还会让黄台吉讨厌。岳托的价值不是他一只汉狗能相比的,这点他非常清楚。

    “去给岳托道歉,你什么身份,竟然敢顶撞他?”黄台吉一见,这哪里是打狗啊,这是打他的脸啊,心里对岳托大恨。但表面上却不敢说什么,现在的他,如果离开了岳托二兄弟,那实力立刻大趺。(未完待续。。)

第753章纷纷而逃

    本来想着大闹一场出出气的岳托,这人也打了,黄台吉也不没追究,还让心腹范文程给自己道歉。这面子里子也都算有了,心里虽然更别扭,脸都撕破了,黄台吉如果大怒一场的话,事情还有缓和的可能性,最终将各自的心声尽吐,君臣都直肠子一点,解除矛盾误会。但却是如此的收场,岳托才不会相信这肚里有牙的黄台吉,在被打了脸之后,还能如此的大度,他当然知道,这是他还有利用价值的原因所致。

    范文程说的话,他也认真的考虑了,鸦鹘关虽险,但险不过明军的大炮,那东西,打的太远了,城关这样的险地,对于平时,可以为险地,但对于大炮,城关之险就不足为虑了。这也是代善、济尔哈朗、杜度前后不战而退的原因。

    “算了,既然皇上发话,臣也的确有君前失仪之过,也请皇上处罚。”岳托看着眼前跪着捣头如蒜的范文程,是一阵的恶心,他真不明白,被大明人推崇倍至的范仲淹,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子孙后代?大明皇上如此的痛恨汉奸,听说现在在大明,对于汉奸更是人人喊打。自己刚刚的胖揍了这人一顿,现在他却在这里仍然的摇尾乞怜,比狗还不如。做人能做到这种地步,让他的后代子孙如何能挺直了腰杆抬起头来?当然,这条狗现在暂时是没有子孙可言了。

    “爱卿哪里话来,想你与朕本身就是一同长大。那种情谊,又岂是一般叔侄可比。此事若岳托不再责怪这汉人也就作罢了。”

    “多谢皇上宽宏大量。”

    “只是此时乃大金最艰难之时,明皇太过强势,手中又拥有千门巨炮,这里如范文程所说,的确不再是防守的好地方了,让朕着实为难。”

    “臣愿听从皇上安排,无论是战是守是撤是退。”

    “岳托,朕当然知道这很屈辱,不战而屈人之兵啊!何等的豪气。但可叹。大金却成了被屈之兵,朕愧对先皇。”

    “皇上无须在意,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皇上报着复国之心。还有卷土重来之时。”

    “但愿如此吧。”

    将抚顺关整理接收之后。刚刚的兵发鸦鹘关。已经接到了,鸦鹘关撤兵的消息。

    朱由校得到了消息之后,对于建奴从上到下。无不露怯的行为,相当的有自豪感和不适感,自豪是自己手里的军队,可以横扫建奴,所向披靡将建奴的打到肝颤,望风而逃;不适者是因为建奴一个野蛮民族,彻底认怂,这样的逃法,对于以后出边墙的清剿,将造成极大的麻烦。朱由校不怕他们在边墙上死守,就怕他们逃走,不怕他们逃到朝鲜去,就怕他们往山里跑,然后一个个成就了他们‘坐山雕’的美名,那大明版的‘林海雪原’,可就相当费劲了。

    “皇上,此番连黄台吉都如此,这边墙之内,恐怕无有建奴或者汉军能够抵挡我大军的脚步了。”孙承宗打仗打到这份上,这心里相当的舒服,曾几何时,我大明的军威也能如此让异族闻风丧胆?恢复太祖、成祖之威风凛凛,作为将帅,这已经是最高成就感了。

    “孙老师说的是,建奴三番五次均是如此不战而逃,已经丧了士气,正是我大军锐意进取之时,但还不可大意,仍须稳扎稳打,大意失荆州之事,不可在我军发生。”

    “皇上此言老成谋国,深合胜不骄败不馁之语。不过皇上,卢象升、秦帅他们这些将帅请战的心思相当重,纷纷要出关杀敌。”眼看着敌人撤出关外而不理不问,节节胜利的明军当然是有想法,这段时间光跑路了,一点仗都没打,所以一个个不免有立功情切的心思。

    “告诉他们不急,就建奴那点人马,想打的话,不需要费多大的劲。一日无粮千军散,那建奴看着人马不少,但他如何去养兵?没有足够的人口基数,没有产出,仅仅靠着那些渔猎,他们何以养如此多的兵马?以前他们是靠着抢,现在没有了人让他们抢,那他们就只能是自己抢自己,咱们先收复边墙,坐着看他们自己先乱起来。”

    养兵制度代代不同,族族不同,无论是府兵制还是厢兵制,包括太祖的卫所制,甚至是建奴的八旗制,这都离不开一个养兵的问题。没有强大的人口、经济,哪里来的养兵。现在建奴可谓是辛辛苦苦十几年,一夜回到了解放前。被杀的一个个逃回了外墙之外,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反攻大明,而是嘴。

    无论是八旗还是汉军,他们都需要吃饭。拿什么吃?这个问题相当的重要,边墙之外的生活来源是渔猎采参,然后拿着东西与大明人换。但现在他们就是拿再好的东西,有大明汉人给他们换吗?人参可以当胡萝卜啃吧!

    当然他们也已经学会了种庄稼,但那点土地,还多山,并且人口基数这么大,还是一年一季收,哪里能够建奴养如此大军?

    所以朱由校不着急,建奴们有自己头疼的时候。

    “皇上说的是,建奴现在被皇上打烂了伪朝廷,内部分几个派系,本身就是不稳。一旦粮食危机感出现,的确会造成极大的动乱。建奴本身粮食产出就不够,进了边墙一直是以抢夺来养军,现在没了对手,也只能是自己抢自己了。”

    “让他们抢就是了,而且这汉军与建奴的比例也在发生着变化,还不晓得最后会闹到什么地步,朕还真有些期待。”

    “皇上,现在抚顺关杜度一伙的方向已经明了,就是边墙最南边的九连城,明显是想投奔莽古尔泰,这一下,那黄台吉倒是少了一股敌人。”

    “最好是都跑到朝鲜,那才合了朕的意。不过就算是不跑,也没有他们多少好日子过。待闫应元那边河套地区稳定之后,挥师东进,朕这边再兵出开原,将辽西蒙古与建奴消灭了。那时候,京城以东的边墙就无需再用人防守了,抽出兵力来出兵边墙之外,彻底消灭建奴的时候就到了。”

    闫应元有去年在河套打的底子,河套地区的蒙古诸部跑的跑、逃的逃,所剩下的并不多,到了七八月份,就差不多能肃清余孽了。那样就能抽出闫应元部与部分大同精忠队的人出来,参加辽西地区的征战了。到那时候辽东边墙之内,也早已平定多时,蓟州铁血队从南面向北,亲军出开原向西。三个方向对于蒙古诸部、建奴、汉军实施最为彻底的清剿。

    一旦这个军事目标完成,大明防守力量就不需要那么多了,那时候再出边墙清剿建奴余孽,一点都不费什么劲。

    “皇上高见,如此的确是稳定局势最好的方式了。”

    而后的时间里,所有朱由校兵到之际,建奴均是不战而走。收复边墙变得顺利起来。

    而此时的辽西佟养性已经得到了铁岭被灭的消息,也得到了黄台吉撤退的情报。铁岭那里不仅仅有李家与曹家,同时还有他们佟家,现在再次传来噩耗,对佟养性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这样下去佟家真有可能被明皇杀绝的!

    不过再恨又有何用,开原、抚顺关、鸦鹘关现在是建奴手中最大的力量,都顶不住明皇的攻伐,他这里同样也顶不住了那十门大炮的压力啊!

    好在得到了黄台吉撤离边墙,保存实力的圣旨,赶紧的就坡下驴,开始陆续的过了边墙,往蒙古撤离。宁远之战,侯家的灭绝,让他彻底的清醒了,认识到了一个道理——明军不可力敌。只能保持有用之身以待良机了。

    对于整个家族的被毁,这种仇恨如果是在大明腹地或者说依然故我的还是大明的子民,佟养性可能不会如此的疯狂的想要灭了明皇,但他不是,他打骨子里就没有忠君爱国的思想,自己已经是建奴的一员,早已站在了大明的对立面。这些年跟着建奴,整个佟家都是风生水起,对于建奴可比对大明要强多了。

    虽然知道这时候的撤离,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卷土重来,但这些年建奴的辉煌,让他相信,建奴不会就此沉沦下去,想报仇雪恨就得跟着建奴干!

    京城现在是热闹非凡,最受百姓瞩目的殿试终于完成了,倍受关注的,状元、榜眼、探花,终于产生,刘若宰、何瑞征、管绍宁。而史可法发挥的却不是太好,考了个三甲二十六名,得了一个同进士。

    殿试的结果,当然每一时间传到了朱由校的手中,刘若宰、何瑞征、管绍宁三人中,朱由校只听过刘若宰这个名字。

    刘若宰的名字之所以让朱由校熟悉,是因为刘若宰除了有官职之外,还有一个身份,《金瓶梅》的最初作者。

    做为极度爱好中国文学的朱由校来说,《金瓶梅》当然是必读之物了。很多人都知道此名著的作者为兰陵笑笑生,但那只是作者的笔名,但作者的真实身份或者真实的姓名是谁,谁也说不清楚,其中王世贞说 、贾三近说 ? 屠隆说 、李开先说 、 徐渭说 、王稚登说 、蔡荣名说 、**星说等,都不尽人意,其中当然也就有刘若宰之说了。(未完待续。。)

第754章状元效应

    据传:

    天启五年,刘若宰参加了那一年科举考试,这是他第五次参加科举考试了。在笔试中,他发挥得很好,被主考官选出来参加熹宗皇帝亲自主持的面试。

    刘若宰经常和一些当时很有声望的文化名人交往,见过很多大世面,于是在熹宗皇帝面前一点儿都不害怕。熹宗皇帝一连提了几个问题,他都对答如流,而且声音浑厚清晰。熹宗皇帝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就又随口问了一句:“祖籍哪里?”

    刘若宰知道皇帝最忌讳起义军,水泊梁山又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起义军的老窝,要是对皇帝说了实话,皇帝肯定会不高兴的,于是就想编个谎话骗过皇帝。

    可是刘若宰又想一想,“我怎么能不承认自己的祖籍呢?这可是不孝。再说我怎么能说谎呢?”于是,他挺起胸膛说:“回陛下,小民祖籍水泊梁山。”

    熹宗皇帝一听,脸上的笑容立刻就消失了,严肃地问:“你从小就住在水泊梁山吗?”

    刘若宰知道熹宗皇帝已经不高兴了,依然照实回答:“小民的祖父和曾祖父住在梁山,到了我父亲时就搬到江苏去了,我是在江苏出生长大的,从来没有去过梁山。”

    就这样面试结束了,刘若宰知道自己已经不可能被选为状元了。第二天,皇榜贴出来了,第一名是一个远远比不上他的叫余煌的人。他从第二名开始看,到最后一名也没看到自己的名字。这件事对刘若宰打击很大。可他还是决定参加下一次殿试。

    刘若宰在京城里租了一间客房,准备在京城长期住下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本叫《金莲传》的书稿,他花了两年时间重新整理加工这本书,并且把书名改为《金瓶梅》,据说这就是后来在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的小说《金瓶梅》的雏形。

    以前不了解考场的规则,朱由校还经常的在与朋友茶余饭后聊天的时候,谈论起过这段故事,现在想想,整个故事简直就是漏洞百出。除了天启五年状元是余煌之外,其他的都是胡乱编的。骗那些不懂之人的。

    一看皇榜。状元是余煌,等着考下一次的殿试,我的个去,骗这个故事的人。也不看看。大明考试的规则。结果编故事编的驴头不对马尾。

    落榜的那是殿试吗?那是春闱的会考好不好,考中了贡士,最低的也就是进士最后一名。哪里来的落榜之说。

    皇榜上余煌状元那是殿试,谁家听说殿试不及格来年重考的?晕!朱由校被度娘这个故事骗了多少年了,越想越是不忿。

    估计作者或者出版商,是想借刘若宰考上了状元这个名头,来混个名气,多卖点书才是正经的原因。

    状元的名人效应在大明那是相当轰动的,状元郎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那就是文曲星下凡一样的人物。如果这样的人写的《金瓶梅》,那发行量可不是一般的低了。

    朱由校对此当然是一笑置之,不过新科进士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当然是要他们赶快的来辽东,投入到大明皇庄建设中来了。

    知识就是力量,虽然这批进士腹中所学并非‘新知识’,与科学一题没有关系,是纯文科生。但一个个也是从上亿人口中选出来的天才。他们在治国安邦的学习上下了相当大的功夫,如果再能接受一下辽东建设的洗礼,将会走的更远。

    朱由校又把袁崇焕袁大总管拉了过来,面授机宜,让他好好的把握这个机会,务必在新科进士实习过程中,让这些进士,把经济建设放在第一学习要务上。

    随着辽东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辽东,边墙收复以及建奴余孽清剿的不断进行,大明的百姓也在不断的跟着欢庆着,辽东的战场已经越来越明了了,建奴们步步后撤,明军不断的收复边墙、失地,这让全国百姓不断的生活在兴奋之中。举国欢庆,不需要什么仪式,但那欢乐洋溢在百姓的脸上,将战争的阴影一扫而去。

    从辽东之地逃回中原的辽民,一个个的积极返乡,想着重建家园。这是在一年前让他们不敢想的事情。

    但有心人还是挺多的,辽东之地是如何之大,土地是何等之肥沃,水系又是如何的发达,这些当然是明知的。皇上现在已经开始动手建设了,那块土地将会带来多大的利益,才是有心人关心的。

    本来按着以前,有关系的可以跑关系,有门子的可以走门子,这等利益,谁能安心,白白的看着不去插手一下,分一点果果。但这个关系找谁都不好使,只有找到皇帝,那才有用。‘塞上江南’的河套都被皇上死死的控制在手里,哪里有一点分给别人的打算。也就是宗室与十八家得了一点利益而已。

    现在辽东在际,许多的权贵不能不动心,但真正下手的,也只有十八家钱庄与京城皇商团而已。

    十八家钱庄,现在可是摇身一变,成了大明一支巨擘式的组织。无论是规模还是在业务范围上,都大大的参加。而且社会地位上,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前是巴结官府,现在攀上了皇帝这个高枝,对于官员们当然不再那么怕了。因为这钱庄生意里有皇上的股份,你什么样的官,有皇上的官大?想来吃一口,那无异是到皇上的碗里抢食吃,这得多肥的胆才行?

    而且钱庄因为有了监督权,相当与皇上的另一只眼睛,有什么事,可以通过大明银行,直达天听。这官府不仅仅不敢去再从中拿一个份子,而且还得小心钱庄去告他的黑状。

    而在业务上,因为与官府的借贷关系上,也是可以稳稳的卡住了这官府的脖子,要知道钱庄给官府提供的工程贷款,都是无息的,钱款不到位,那就代表着工程的拖延,那是哪个官府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不管承认或者不承认,钱庄的地位都在发生着诸多的改变,不再是朝廷或者地方官府、勋贵们想怎么拿捏着就怎么拿捏的时候了。(未完待续。。)

第755章请求入辽

    而钱庄的利息问题也在改变着,他们长期吸血鬼的名称。虽然存款的利息不多,但不管多少,也都是少着利了,存钱的都高兴。而贷款的利息不再是那利打利利滚利的高利息,让许多卖儿卖女的事情不再发生了。这使得钱庄的形象化工程,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

    皇上河套地区的利益,没有几个人能够得益,除了宗室子弟的天门城,就数这十八家钱庄才能在河套地区有点赚头了。

    十八家钱庄那边他们没有建设天门城这种魄力,他们需要的就是跟着皇上搞皇庄,从中受益而已。相对来说,他们的收益的速度比起天门城来看着更快。

    因为有着天门城的战斗力在那里摆着,蒙古人不敢过来抢掠,十八家的钱庄招募的垦荒者,完了命的去开垦着分到自己手里的土地。有的地方已经是绿油油的一片了,夏收的时候,就能吃到那些粮食了,虽然少了一点,但有了收成,就有了希望。

    人心总是不能满足的,十八家商人看到了辽东这片土地上,土地更加的肥沃、河系更加的发达。如果能在那里搞一片土地,那将是多么诱人。

    现在的战局,正在朝着有利于大明的一面发展着,边墙之内的收复只是早晚的事情而已,一旦关上了门,那辽东之地,又将是一大块的处女地,等待着开发受益。

    十八家钱庄的代表们在利益的驱使之下,也是以劳军的方式。来到了辽东。

    他们虽然是皇上的子民,但同时也是皇上生意合作者,此次求见,当然得到了皇上的同意。

    踏上辽东,起始点是盖州港口,那里现在已经相当的繁忙了。往这边运货、运客的大海船实在是太多了。辽东现在处于百废待举之态。所以相当多的物质,都需要从大明运过来。

    其中最多的,当数水泥。建作坊以前是以木材为主,但作坊里的基础建设离不开水泥。以前的时候朱由校要求建的水泥作坊,原料是以陶瓷的碎片等为主要原料。产量也不大。可以很快的建起来。但辽东的陶瓷业并不发达,基本上是侯家一家在做这种生意,那陶瓷的碎片等显然不能如此了省事了,需要建起立窑来先烧熟料。

    就象是在后世。南方也有不少的水泥厂。但那些水泥厂都不是直接的烧水泥。而应该称之为磨水泥,因为他们没有北方那么多的原料资源(煤炭、特定的青石),只是从北方买回水泥的半成品——熟料。然后去磨。

    现在大明的水泥产量相当的不足,虽然水泥作坊不断的在建,但全国范围内的修路、水利运动,哪里是几个零敲碎打的水泥作坊能够满足了的。

    但辽东建设是重中之重,大明目前所有的水泥,除了天门城的供应没停外,连京城二环路都停止了水泥供应,全部的往辽东运送。

    十八家看到如此多的水泥船,当然也就不足为怪了。

    二十万的修路大军,现在交到了孙宗侧的手里,孙宗侧是第一个运用水泥修路的,他所负责的三十六皇庄内的道路,就是用水泥来铺设的。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完成,但皇上一宣,立刻前来。

    这个时代的水泥路要求并不大,因为最大的载重量就是大炮,也就是五六千斤而已。在水泥路面前,三吨的重量,并不算什么,对路面的破坏不大。只要将热胀冷缩的问题解决也就没什么问题了,这一点,水泥路面的发明人朱由校当然点了出来。

    上辈子的朱由校可没少做高速公路的环评,对此熟悉的很。好多路面的破坏,主要是汽车超载引起的,上百吨的大卡车,压在路面上,偏偏这个路面的设计最大的承载重量又只有六七十吨,不坏才怪。

    辽东三岱河东的官道基础上,已经开始扩路,平原修路最大的优势就是山少,而且是官道,这可比从京城到大同的官道省事多了。要知道虽然是扩,对于辽东,也只是平整,然后夯土,铺上了土,再夯等等手段,然后再水泥浇灌。而京城到大同,许多地方,为了追求一样的宽度,那可是要开山石的,这费劲大小当然不同了。

    十八家商人一路上走的就是这段不断修着的路,由于只能坐车,更是费劲不少,才在叆阳堡外,请见到了他们的‘后台老板。’

    已经打到叆阳堡了的朱由校这段时间特别的高兴,收复边墙是越来越顺利了。所到之处建奴无不是打出了一出出的空城计,高兴的朱由校看着亲军们开进了叆阳,自己架着白闪,唱着京剧: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旌旗招展空翻影, 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 我也曾差人去打听, 打听得司马领兵往西行。 一来是马谡无能少才能, 二来是将帅不和才失街亭。 你连得三城多侥幸, 贪而无厌又夺我的西城。 诸葛亮在敌楼把驾等, 等候了司马到此谈、谈谈心。 西城的街道打扫净, 预备着司马好屯兵。 诸葛亮无有别的敬, 早预备羊羔美酒犒赏你的三军。 你到此就该把城进, 为什么犹疑不定进退两难,为的是何情? 左右琴童人两个, 我是又无有埋伏又无有兵。 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 来,来,来, 请上城来听我抚琴……”。

    “皇上好兴致,十八家钱庄的东家已经来了,皇上见是不见?”孙承宗早就听过皇上唱这段空城计了,知道这是皇上高兴的时候,以前还进两句言,无奈皇上听不进去,现在也没了心思再说了,另外皇上唱的还挺中听。

    “呵呵,这刚刚唱着羊羔美酒,还真送来了,好,让他们去皇帐吧。”

    朱由校对于十八家钱庄还是比较看中的,这样的吸血鬼需要改造成‘儒商’,这是比较难的。目前为止,十八家钱庄犯事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先前敢与当地官府勾结,坑害百姓的掌柜、伙计甚至是东家被处理了一批之后,一切老实了许多。

    钱庄的名声也不断的好了起来,而且也知道用小恩小惠,作作秀来邀买人心了,这是一种进步。当然这种进步在十八家钱庄的掌舵人身上,上梁不正下梁才歪。

    寒暄之后,十八家钱庄爽快的提出了请求,与朱由校这种另类的皇上打交道,玩含蓄没用,不如直截了当的。十八家钱庄要土地使用权,不要所有权,政策与河套地区一样。

    朱由校对于这个问题一直都在考虑,搞皇庄的目的是搞粮食储备,不要把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土地,白白的便宜了最终的土地兼并者。

    辽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二百年的时间,这些土地基本上都集中在了辽东大氏族、大军阀的手中。而最原始的土地所有者,一个个都被挤了出去。结果辽东的局面越来越不可收拾了。

    土地兼并这种东西,历朝历代都没有解决,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土地可以流入市场。没有买卖没有杀害,中原腹地,那种‘厮杀’‘博弈’,朱由校管不了,也没有办法管,那属于物权法的范围。

    ‘俺家的土地,俺想卖就卖,谁也管不着。’这就是最现实的问题,土地兼并其实是由一个合法的买卖契约来掩饰的。这一点谁都摆脱不了。土豪劣绅们再强大,也不得不以这一纸契约来实现兼并的目的。

    如果朱由校现在把河套、辽东,这些得来的土地,分给了全国无地的农民,那么,过不了多少年,这种循环往复又将出现。所以朱由校搞的是皇庄,而对于拉进来的人或者团体,给予他们的,仅仅是土地使用权而已,即便是天门城给宗室子弟的土地,虽然是土地所有权,但也不是没有限制的,不象是大明腹地,全部都适用《大明律》,天门城是皇庄管理,一句私下买卖无效,直接就把土地兼并给堵的死死的。而其他的土地所有权当然还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这种土地使用权可不是那种一弄几十年的变相土地所有权,而是中长期的招租形式。

    这种方式朱由校也仅仅是在探索,熟知历史的人无不知道,中原王朝二三百年一换的怪圈子,除了以前提到异族的侵略之外,这个土地兼并也是相当重要的原由。如果说在土地上的农民是老实巴交的善良可爱的话,那些失去了土地的农民,一旦暴动起来,那是相当狰狞的,对于政权的威胁相当之大。虽然农民起义最终不会成功,但因为他们,而导致的王朝更替。

    让百姓或者团体与皇庄一起合作经营,当然也只是权宜之计,就是后世,土地的强拆强迁,也不是没有过。朱由校自己不就是暴力拆迁的一个受害者吗?不过那不是政策上的原因,而是人为的原因所致,如果执法部门真的对百姓们在意,保护百姓,哪里会有什么黑社会参与进来迫害百姓呢?(未完待续。。)

第756章鼠目寸光

    想了一会,在十八家钱庄东家的热切期盼中,朱由校终于说:“诸位的心情,朕了解了,能够想到再解决一百万户无地百姓的安置、大力开发辽东的荒地,创造粮食产出解决大明缺粮,这等等问题,也足见诸位忠体为国之心,朕心甚慰。”

    “草民等谢皇上夸奖,愧不敢当。”十八家奸商听着这种肯定的话,那是飘飘然不知所以然了,皇上这种夸奖虽然空了点,但这种空也的确是自己的理由。

    “朕在给诸位河套地区土地的时候,诸位能善待招募而来的佃农百姓,不去唯利是图,相反可以体恤他们,这一点对于诸位来说,的确是难能可贵。”

    朱由校这话说完,十八家听着有点稍稍的不舒服了,这正夸着心里暖暖的呢,这话听着怎么那么的别扭呢?

    “但做的还是有所欠缺,据朕派出的观察员回来,着实是诸位给了那些农民生活物质,但投入的还是太少,那些佃农仍然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居住条件也相当之差,取暖设备也是基本没有。朕听了之后,深有感触,那些都是朕的子民啊。”

    十八家钱庄的东家,这个时候可不是别扭这么简单了,浑身是胆这个时候也没胆了,一个个战战兢兢不到四月的天气,一下子好象热了起来,一个个直接的跪在那里,冷汗直流。

    “草民等、、、、、、”

    “不要请罪,也不要谢罪。这些没用,朕不喜欢虚的。朕知道,那些佃农的口粮,均是出自汝等手中,少出一分,就等于多赚一分。在商言商,节约成本,这本无可挑剔。但诸位啊,可知道你这边节源了,那些百姓却要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了。甚至在冬天有可能会活活的冻饿而死。”

    这个情况朱由校一开始不是太上心。但天门城的蒋秉采而回报了这一问题,将河套地区的移民之苦,向朱由校汇报了,朱由校也是无奈。商人重利轻别离。他们是以最大利润化为终极目的。佃农对于他们来说,只是赚钱的工具而已。投资再多,也就是这么回事。只要撑到了这个艰难时刻,以后就是等着大把赚钱了。哪里会管这些移民而来的佃农呢?

    只好说蒋秉采趁着农闲之际,多到哪里招些工人,提供一些就业机会给他们,让他们度过难关。

    十八家钱庄的东家不明就里,直接的被骂成了为富不仁的行列,心里着实的害怕,但要知道这一百万到河套的佃农,所需要的物质,基本全部都是十八家提供的。

    取暖?开玩笑,那是草原,没有树木这种燃料,以前草原上的牧民烧的是牛粪,中原人哪里会那技术,冬天,守着一堆大便吃住,那是人类的生活吗?

    皇上要是拿着天门城里烧煤取暖来比,那十八家可真能冤死。这干干的送煤做饭给这一帮人,这一个冬天的就花费不少,再来个取暖,那可更让人受不了。

    不过皇上是天,虽然说话的口气不象是动怒的样子,但伪善一下也着实吓人。十八家还是跪地求饶。

    “起来吧,朕没有责怪你们的意思,只是想给你们说一点做生意怕道理而已。”十八家的这种态度,让朱由校比较满意。毕竟,在大明目前这种情况下,能做到这一点,已经不错了。

    “请皇上明示。”

    “诸位都是做生意的行家里手,也是祖祖辈辈从商之人,家学渊源,朕本不该在诸位面前谈什么生意经,但朕感觉诸位的眼光,着实太差,那句词怎么说来着?”

    “一孔之见?”

    “目光如豆?”

    “一知半解?”

    “坐井观天?”

    “目光短浅?”

    “井蛙之见?”

    “眼光短浅?”

    “孤陋寡闻?”

    “眼光浅短?”

    “鼠目寸光?”

    十八家开始以自污的形式配合着皇上,不断的说。

    “意思差不多吧,诸位,天门城与诸位所占的位置,无论是方位、面积,基本没有什么差别,朕只问一点,这天门城里的一套房子能值多少钱?”

    朱由校这一问,的确难了点,因为天门城的房子现在是有价无市,前边倒是有人出了高价,从天门城的宗室子弟手里盘过房子,那种价格已经相当高了,已经接近到了江南房屋的价格。但被一张圣旨给否了。

    “回皇上,价格不好说,因为不让买卖。但一铺难求,这是肯定的,因为租金已经开始不断的提高了。”

    “是啊,这是朕为了不让宗室子弟吃亏才制止的,因为这个价格还要长上不少。算一算,这平地起城,在那荒郊野外的天门城里的房屋都能卖出一个好价格来,如果朕愿意,仅出卖房屋一项,就能大赚一笔。为什么?还不是人气的问题,诸位所拉的一百万户人家,按理比天门城占地还要广,人气还要足,而朕的优势就是作坊多、房屋好而已,诸位不想想里面的原因吗?”

    朱由校现在如同狼外婆一样,在循循善诱着纯洁的小红鞋。商人重利,这是一个谁也改变不了的,想要改变他们唯有更重的利。

    十八家一听,这两个地方能比吗?有可比性吗?一个个憋的满脸通红。

    “回皇上,天门城是皇上亲点的贵族城市,工部所设计,作坊围了一圈,里面窗明几净,道路通畅,一水的水泥建筑,现在又有一条大明最快的有轨马车道。”

    “这些条件,十八家也可以有,设计图可以给诸位参考。水泥可以供应过去,有轨马车道,可以再来一条,作坊可以在那里再行开设。这些朕都可以给诸位,但诸位可以打造另一个天门城吗?”

    “回皇上,不能,”开玩笑,这东西仅仅是外在的吗?这里面还有皇上的行宫等等。

    “哈哈哈,诸位没有底气,为何?因为你们只是想着在河套那边投最少的资,所取得的利益也仅仅是土地里刨食那样简单而已。朕说的可对否?”(未完待续。。)

第757章普富消费

    第757章普富消费

    朱由校高高在上的说着,这一点不是皇上这个位置比他们高,而是心理上的优势。拥有了一大片的土地,想到的仅仅是种庄稼,收地租,这在后世,那是绝对愚蠢的可怜的问题。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百姓,没钱没关系没路子没技术,这些,那你只能认劳认怨的当一个纯粹的农民。

    但现在开着银行的十八家土豪,拥有着百万户人口,而仅仅想着种庄稼收租子,当个收租婆,这不是愚蠢是什么?

    “回皇上,是的。”十八家商人泄气的说。

    “那若朕依了诸位所请,将辽东的土地给了诸位,诸位岂不是除了粮食之外,没有了别的收入,那这种合作还有什么意义?”朱由校一看,这烂泥是扶不上墙了,有点失望。但十八家钱庄虽然生意遍天下,对于生意经也是精的不行,但皇上这一套,他们的确是虎不透,这海量的银子往外扔,这种魄力他们可真没有,就是这百万户的移民,都让自己费力。再来一个天门城,他们说什么也不敢了。

    一听皇上拒绝,心里也的确不甘。但真让他们再掏银子,他们也是心里没底。

    “皇上请恕草民等没有此能力,对于如此投资,真是不知如何操作。”

    “诸位,这单单的从土里刨食,能有多大的收益?更何况是再从这些佃农身上再抽个一二,那所得更是有限。虽然在诸位的眼里,这是最为保险、稳定的,朕画再大的饼也不如这种簿利来的实惠,但这种利益少的可怜,同时也是在盘剥佃户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什么不能想着去双赢?让佃户富裕起来先,并且利用他们的人气,聚集更多的人,而后再以卖货的方式,从他们手里把钱再赚回来,大把的收益呢?别的不说。单单的给这批百姓一个稳定的定居点。尔后扩大规模,建商铺、作坊,让佃户们富起来,吸引人气。让消费与产出形成一个循环。这里就能有着无穷无尽的好处。虽然需要投资。但与以后的收益比起来,是何等的微不足道。”

    朱由校的理论基础是一个消费拉动经济最简单的经济理论,让一群穷的都快尿血的佃户来恢复经济。这不扯淡吗?只有让一群富农,才有消费力度,才能更多的拉来商家,建立更多的消费群,如此才能将一座新城给盘活了。单纯的去跟一群苦命人斤斤计较分两必争去,又能有什么大的所为?

    招商引资自古都是繁荣经济的一个大利器,大名府为什么能这么快的发展起来,即便是卢象升走了,也一样的进入快车道,还不是因为招商,靠着那里一家家的权贵、朝廷大佬那样的人物,在大名投下一笔笔的巨资,带动整个大名府经济的发展。

    而辽东现在真正的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没有人哪里来的经济发展,单凭皇庄产出,来个光干不消费,这潭水还是一潭死水,只有大量的移民,先有人气了,才能使辽东繁荣起来。

    再则说了辽东可不是河套地区,那里还是窄了点,又紧靠着山西、京城要地,发展起来人力、财力、物力都够。但辽东可不是的,这里远离中原腹地,市场只能通过流通。而人口又是太少了,总共不足百万,的确是捉襟见肘了。所以十八家钱庄前来,算是及时雨了。

    十八家钱庄的东家,也不是太笨,看着天门城的利益,说不心动那是瞎话,皇上发了旨善待佃户,那肯定是要尊旨的。这就代表着投资要加大,收益要减少。搞钱庄都是玩数字的,那脑子一点不慢,一个个都属于涡轮增压的。他们的钱是可以放贷的,虽然现在不是暴利了,但也是不少,一年收个一成贷款利率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这些钱投到了土地上,是否能有这一成的利益,这才是十八家所想的。

    照皇上这么搞,要极大的照顾好佃农,再按原来的计划行事,本来三年就能收回成本的事情,一下子得变成五年,显然是不合算的事情了。

    十八家钱庄一个个好象上了贼船似的,不按皇上的路线走,首先到手的河套地区,就会变成了鸡肋。只好用眼神交流一番,纷纷表示愿意按皇上的意愿行事。

    “既然如此,你等十八家钱庄派人来辽东好好学学吧。那移民一百万户途中的花费,朕给赞助十万两。不过移民之中,这些移民的待遇要好,要安全,做的好,朕会重赏。而且汝等的钱庄在辽东也应该建分号了,辽东的市场以后恐怕会非常的大,这点倒是要早做准备了。而且汝等每家都派十人过来学习一下,看看朕是如何从土地上赚钱的,辽东这样的机会,对于以后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现在的大明,从河套取得的土地、从辽东收复的土地,以后扩张取得的土地,仅仅靠着自己靠皇庄,那是不够的,利益的驱使之下,自发的去寻找土地,这才是朱由校愿意看到的。不过仅仅靠着土里刨食这种利益一是太小,二是与自己的土地使用权规定有冲突。

    因为没有一张凭证,说这块土地是自己的,哪里有人舍得好好的投资经营,就象十八家一样,就是盖个窝棚圈着佃户,然后扔到地里干活,他们收租子。这种结果与大明腹地的佃待遇没什么不一样,甚至说比大明腹地的还要差上许多。既不能让土地的效用利益最大化,佃户百姓的生活也仍然是困苦不堪,朱由校当然不愿意看到。

    百万户移民,这种事实凭着自己现在在大明百姓心中的地位,当然是一呼百应,云集辽东不是梦。但朱由校说好说,做就难了。自己的手下那些官吏可信度并不高,拔下去的银子,在工程上都如此乱伸手,这移民上,更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倒不如让十八家来处理。

    十八家虽然达成目的,但这投资是要加大了,还得了个皇上十万两的赞助,这也不算亏。参考价值,这话说的开边拓土是个长期性的,就是不知道皇上下一步又瞄准哪里,但这个可不是他们能问的,一个个谢恩告辞。(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463/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二十四监最新章节! 作者:梦难成所写的《大明二十四监》为转载作品,大明二十四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二十四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二十四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二十四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二十四监介绍:
重生,主角朱由校,穿越后重用二十四监,创办各种实体赚钱以免天下农税;组净军、练锦衣卫;解散天下明军、建新军;以驿站建光报系统、交通、邮政;压水井抗冰河;建求极宫,求万物真谛;保护环境、治理沙漠;保护发展儒家等中国文化,造留声机,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对世家加以引导发展使其传承更加的久远;收复朝鲜、日本等地以宦官和结扎为怀疑政策;利用党争和明朝宗室众多,改明朝君主制为皇上选举制,各个亲王等均有利用当选皇上,五年一届;建白令跨海大桥联通北美;联合英法德等国家共同研究科技,但立足的是保护资源、环境,提前开创和平发展的世界环境。 本书已A签,感谢各位衣食父母的点击、投票,梦难成感激涕零。大明二十四监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二十四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二十四监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