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山沟皇帝TXT下载山沟皇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山沟皇帝全文阅读

作者:雨天下雨     山沟皇帝txt下载     山沟皇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 铁路沿线局部本土化

    大唐帝国的上层权贵们,可没几个是笨蛋,全都是经历了无数权力斗争才爬上来的人精。

    他们随便用脑子一想就知道,对于现阶段的大唐帝国而言,北美洲过早的进行本土化,工业化并不算是什么好事。

    因为这将会让帝国失去对北美洲的掌控。

    一旦北美洲有乱,帝国甚至都无法保障能够完成镇压当地的叛乱。

    试想,一个人口过千万,有着完善工业体系的海外本土,因为各种原因和本土方面发生了冲突,进而宣布独立的话,嗯,大概率还是当地藩王领导的独立建国,称帝建制什么的。

    这种情况下,帝国要想跨越一整个太平洋,对北美洲地区的叛乱进行镇压,难度绝对会比现阶段统一全球难上一百倍。

    因为北美洲有人口,有资源,更可怕的是一旦本土化,他们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彻底的工业化,当三者结合,将会直接催生一个地区性的强国,而且还是一个完成工业化的地区强国。

    这也是为什么大唐帝国在海外移民、海外领地开发的过程里,极度注重农业移民和开发,但是却是刻意忽略甚至是禁制海外领地发展工业的根本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大唐帝国的高层权贵们,对海外领地的本土化并不怎么支持的根本原因。

    本土化干啥啊,现在这样不就挺好的,移民过去种种田也能吃饱饭,干嘛非得要搞工厂啊。

    不仅仅是权贵们,工商界其实普遍也不支持,因为海外领地的市场虽然说不算大,但那也是市场啊,一旦海外领地本土化后可以自行建设工厂了,本土的众多工业产品就很难在本土化后的海外领地进行销售了。

    这一点,在多次的本土化行动里都是得到了证明,比如当年的扶桑,多少的工业品倾销地啊。

    但是扶桑本土化后,设立了北海省后,别说成为大陆各省商品的倾销地了,如今人家北海省在部分领域,尤其是在生丝为基础的丝织品领域,棉纺领域已经是后来居上,已经是占据了帝国本土市场的不小份额了。

    甚至就连造船这等高端行业里,人家北海省的几家造船厂干的也是相当不错。

    后续几个进行了局部本土化的地区,比如吕宋省、万丹省、马六甲州、澳洲等地区,大多都是如此,局部本土化后,当地立马就出现了众多的各种工厂,来自大陆本土的工业商品很快就失去了市场。

    多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已经是让大陆本土的不少企业家们对海外领地的本土化不再欢迎,甚至是排斥的态度。

    本土企业以及海外领地企业的利益冲突,帝国上层担心的伟大不掉等问题,都是导致了北美洲本土化遥遥无期的根本原因。

    当然了,这只是普通人的看法!

    圣天子的看法又不太一样!

    在圣天子看来,未来北美洲本土化是必然的,甚至是人力不可阻挡的,从帝国本身而言,这兴许会有风险和鼓励,但是对于整个华夏民族而言,这是必须要去做的事。

    那啥,以后就算北美洲和帝国本土打起来了,那也是华夏人自己内斗,说不准双方的领导人都还是李氏皇室的藩王呢。

    哪怕打烂了,这肉都还在锅了。

    所以,李轩并不太担心这些。

    再说了,就算北美洲工业化后会出现一定的伟大不掉的现象的,但是只要在通讯、军事部署方面做好应对,那么其实问题也不会太大。

    比如说等无线电搞出来后,北美洲一有什么事本土方面就知道,这应对起来自然就简单的很。

    再有军事部署,多采取异地部署的方式,在北美洲多驻扎本土征召的士兵和军官,也不怕他们镇压叛乱的时候下不了狠手。

    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就算是工业化后,国防工业也不能扔给海外本土。

    而等后续科学技术继续发展,军械武器的生产难度进一步提升的时候,其实海外本土造反的难度也就越大。

    燧发枪他们随便改一改机械设备就能够批量制造。

    但是李福步枪这种后装线膛金属步枪,没有专门的兵工厂,可是没办法批量生产。

    至于战舰这种就更不用说了,有造船厂没用的,还得有一整套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中随便被卡主一点,那么就得完蛋。

    而国防工业,向来都是大唐控制最为严苛的产业,生产各类武器都是需要牌照的,目前持有国防牌照的企业,依旧是只有三大武器公司而已。

    其他企业要是敢生产制造武器,那么就是犯法!

    部分重点行业进行控制,解决无线通讯,控制高等教育,同时在具体的经济政策上不搞什么偏袒,并加大两地的移民交流。

    诸多措施坐下来,李轩觉得不敢说太久,但是几十年内应该能够保证北美洲的稳定。

    至于几十年乃至百年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李轩才懒得管呢。

    要叛乱就叛乱,要打仗就打仗,反正他李轩到时候都死翘翘了,那还能管得了那么多啊。

    反正他李轩都已经把儿子们分封到全球各地去了,再怎么打,那也是自家儿子,老李家还是皇室。

    圣天子对北美洲的本土化进程,是有着自己的计划的,首先就得先解决无线电通讯再说。

    在这之前,还是保持老样子吧。

    这种情况,美洲事务衙门的官员们也是知道的,甚至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也都是这一政策的支持者。

    他们虽然是在美洲事务衙门任职的官员,但他们首先是帝国官员,他们的任务可不是帮北美洲完成工业化乃是独立,而是帮帝国掌控这一地区。

    所以他们最近几年也是不谈什么北美洲本土化了。

    但是呢,他们还是觉得需要修一条东西铁路,把北美洲的东西海岸给连接起来,这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开发腹地的大量土地,同时也是为了缩短帝国本土前往北美洲东部海岸的距离。

    这不仅仅对经济开发有好处,而且对帝国更好的掌控北美洲也是有好处的。

    问题就是,在北美洲短时间内无法本土化的情况下,该如何修这一条铁路?

    最后,他们想出来了一个办法,不对,也不能说是想出来的,而应该是抄袭的。

    那就是铁路沿线局部本土化!

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 妄议国本

    大唐帝国在全球范围内攻城掠地,并进行海外领地开发的数十年里。

    先后尝试了诸多不同的方式。

    比如在夺取海外领地上,大唐采用过的方式就是多种多样,甚至可以说大唐夺取每一个地方所采用的方式都有所差别。

    比如说最早的海外领地棉老岛,大唐就是把这地方直接当成了无人岛屿,然后进行移民开发的。

    但是在万丹省的东丹岛上,当初谋取万丹的时候,采取的乃是大唐西洋公司和当地的万丹王国签订协议,直接购置了一片土地。

    后来其他地方,大唐也是尝试过采取限期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一千年等期限的租借、永久租借等租借方式,而让当地土著同意租借的方式也是有友好协商,有武力逼迫,或者干脆是自导自演等等,这些地方大多存在于当地土著比较强悍,又或者是大唐有所顾忌的地方,比如说欧洲地区、奥斯曼帝国。

    大唐帝国在欧洲各地的港口殖民地、使馆区普遍都是采取租借或者购买的方式。

    租借或者购买都还算是好的,更多时候,大唐都是把当地当成无主之地,然后过去建立移民据点。

    还有在部分地区,则是通过各种方式割让等。

    比如说休达以及巴库,这两个地方就是典型的割让。

    所以大唐获取海外领地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不限于租借、购买、割让等方式。

    同样的,大唐帝国在开发这些海外领地的时候也是采取不同的方式,往往是针对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一套方法。

    比如说南洋诸岛地区,大唐采取的是逐步本土化,最后实现全面本土化的方式。

    而在南洋半岛,则是采取了迁移当地各国,然后直接把整个南洋半岛都当成本土进行移民开发经营。

    而西北等新占领地区,更是连本土化的过程都省了,往往都是直接设省,那么大陆本土范畴。

    但是在其他海外地区又不一样,比如说在锡兰岛,这地方是纯粹当成了超级军事基地来经营的。

    而在印度的诸多海外领地里,除了少部分限制当地土著进入外,很多一部分海外领地实际上并没有限制当地土著的存在,而是保持了西班牙人的那种殖民地模式,而在更多的印度内陆地区,则是又采取了代理人模式,通过当地的国王进行间接统治。

    因此在印度地区的大唐的政策,其实并不是移民开发,而是以殖民掠夺为主。

    而在奥斯曼帝国以及欧洲地区,在上述地区的殖民地规模普遍偏小,大多以沿海港口军事基地的方式而处在,并不怎么进行移民,主要的作用就是充当大唐在当地的桥头堡,不仅仅是军事桥头堡,更是也是各种大唐商品涌入当地的桥头堡,这种模式有些类似于后世列强在华夏地区的殖民模式,把当地当成工业品倾销地,并在外交和政治以及军事上进行全面影响。

    至于非洲地区,除了南非外,其他地方大唐基本当做没看见,哪破地方大唐人就不怎么愿意去,所以最近几年大唐把非洲的中部区域,当成了安置地,用来安置搬迁过来的南洋十二国以及丹麦王国。

    用大唐人的话来说就是:以夷制夷!

    让这些蛮夷自个打生打死去,我们大唐人在后头卖卖武器什么的就行了。

    但是在南非地区,又是因为发现了巨大的黄金矿,为了黄金,大唐特事特办的一次,专门针对南非实施了局部本土化。

    而南非地区的局部本土化和其他地方的局部本土化又不一样。

    目前进行局部本土化的地区,包括巴库、吕宋省、万丹省、马六甲州部分地区、锡兰岛等,他们都是以一整个地区或者岛屿进行局部本土化。

    比如吕宋岛、棉老岛、万丹岛、马六甲港。

    但是南非的局部本土化,却是只局限于南非铁路沿线,并不包括整个南非,乃至连南非平原,甚至南非港都没有列入其中。

    南非的局部本土化,只限于南非铁路沿线左右十公里范围以及金矿区。

    也被称之为铁路沿线局部本土化。

    大唐治下这么多海外领地,只有南非这么一个地方有这么奇葩的局部本土化。

    但是虽然奇葩,这个方式却是给了美洲事务衙门的官员以及移民到北美洲的部分权贵尤其是三大藩王以及部分贵族们一个新的希望。

    那就是通过铁路沿线局部本土化的方式,打破北美洲本土化的尴尬。

    北美洲本土化,这是个禁忌,大唐帝国在没有做好绝对的准备之前,尤其是圣天子认为准备好之前,是绝对不可能本土化的。

    哪怕北美洲里的所有人都已经是大唐子民,一个土著都没有了,也是不可能实现本土化的。

    这一点,上层的人基本都知道,也知道为啥。

    所以北美洲本土化这事,他们短时间内是不指望了。

    但是他们依旧想要获得铁路。

    本土方面担心的原因大家都知道,不外乎就是北美洲建立大量工厂,最后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而已。

    那么就不搞什么本土化了,反正也无法通过。

    他们准备曲线救国,搞铁路沿线局部本土化,到时候铁路修起来了不说,而且很重要的是,这铁路沿线就算地方小了点,但还是会有地方的啊,照样能够建设工厂。

    大不了就是把工厂围绕着铁路线建设就是了。

    于是乎,圣天子李轩在宣平三十八年六月份的时候,就是收到了美洲事务衙门递交的铁路筹建方案申请书。

    在这一次申请里,美洲事务衙门还是用了一个他们自己发明的新名次,叫做:“铁路专项本土化”

    当然了,虽然称呼不一样,但是核心的东西还是南非的铁路沿线局部本土化。

    美洲事务衙门督办提出来的‘铁路专项本土化’,和南非的铁路沿线局部本土化基本没有区别,并说铁路对于北美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国防用途的重要性。

    可惜的是,当圣天子李轩看完这份申请后,就是直接批示道:北美事关国本,朕自有方略。另该员妄议国本,转司法查办。

    无线电都没搞出来,军械设备的技术水平也还没有上升到足够的层次,玩个毛的北美洲本土化。

    还想曲线救国,朕直接斩了你们的手!

第一千九百六十章 大唐人的雅

    金陵皇宫内,伊丽莎白看着身前的这栋小楼,多年里熟读了诸多大唐文化书籍的她知道,这是最近十年里大唐逐渐兴起的现代风格建筑。

    在西方,又被称之为新唐风建筑。

    其特点就是采用大面积的玻璃窗户,采光好,外部采用石柱,带有部分西式雕刻的风格,内部装饰不会过于繁杂,而是以简洁、典雅为主。

    这种新唐风建筑和三十年前开始兴起,在三十年里逐渐成为大唐主要建筑模式的唐式建筑是有极大的不同的。

    在水泥钢筋盛行后,大唐开始采用钢筋水泥修房子,但是最开始主要是用于官方建筑、商业建筑等,后续出现的摩天大楼就是这一建筑类型的典型。

    这一时期的新式建筑有几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一个就是普遍以公共建筑为主,因为这一时期的新建筑又高又大,动不动就是几十米高,甚至上百米高,占地面积也非常大,因为这种规模浩大的建筑普遍都是商业办公楼、饭店、官府建筑等公共建筑。

    具体的建筑模式上,一楼的大厅普遍都是非常高的,并悬挂有巨大的水晶吊灯,外墙大多还是用大理石等昂贵的石材修筑。

    这也就随之出现了,其一楼往往需要大片的玻璃窗采光,同时还需要巨大的窗帘遮光。

    其中最为典型的建筑,应当属于皇宫内的翰林院了,高大而宏伟,其一楼的会议大厅,足以让任何人为止震撼。

    此外上海沿江路的一连串摩天大楼,大多也是这一建筑风格的代表。

    但是,这一时期里,民间的住宅类建筑,受到的影响却是并不大,尽管材料身上也广泛运用水泥钢筋了,但是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偏向于传统的建筑模式。

    直到后来才慢慢出现了两层、三层小楼这种私人住宅的建筑模式。

    继续发展后,等到了今天就形成了风格比较独特的新唐风建筑模式,融合了典雅、简洁、明亮、奢华等元素,深受文人雅士们的欢迎。

    怎么说呢,这种建筑风格说白了就是低调的奢华。

    很符合大唐人的装逼习惯!

    大唐人装逼,尤其是中上层里的文人雅士们装逼,是不会吹嘘自己多么有钱,也不会说自己多么多么厉害,真要这么干了,那在别人眼中就是俗,俗不可耐,是很难融入帝国当地的上流社会的。

    大唐人装逼,普遍装的是什么?

    大体可以用‘雅’字来说。

    大唐人口中的雅是什么?

    是青竹瓦片,是木屋石阶,最好还是漏水的那种,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陋室。

    但是,这只是表象!

    大唐人喜欢的陋室,同样是青竹瓦片带石阶,

    但是,这竹必须是湘妃竹!

    你搞个黄竹什么的,那就是俗不可耐,简直没法看了。

    瓦,也得是青瓦,而且还得是少数几个产地所产出的高档青瓷瓦,普通瓦厂里出产的普通青瓦,看似一样,其实外观上也没啥区别,但是呢,依旧俗,俗不可耐。

    还有木屋,你得用紫檀木、乌木、花梨等传统珍贵木材,或者用南洋柚木、巴西红木等海外出产的珍贵木材也行,这些珍贵木材看似珍贵,但实际上大唐在全球范围内有这么多领地,进口很方面,尤其是西班牙葡萄牙人控制的巴西地区的红木,深受大唐人欢迎。

    但是,如果你是用杉树、松树之类的普通木材修建的木屋,那就是俗,俗不可耐!

    还有那台阶,看似是普通的台阶,实际它就不是普通的台阶。

    你搞个水泥台阶什么的不用说了,都没人说你俗,因为文人雅士们都懒得搭理你。

    你搞个大理石雕刻了诸多花纹之类的,依旧是俗,跟个暴发富似的,文人雅士照样不搭理你。

    你得用青石板,而且还是不能新石,得是老石,最好是经过了岁月的洗刷,上面都有磨痕的那种。

    如果上再长有苔藓,那么就更好了,妥妥的大雅!

    还有假山、小径之类的,这石头你也不能乱用,哪怕看起来一摸一样你也不能乱用,假山什么的你得用湖石,不然就是俗,俗不可耐。

    铺路的小石头,你也得用湖石,文人雅士中还有一个专门的词‘湖石小径’,这湖石小径说的是啥?

    指的是太湖里出产的石头堆砌的小路。

    你要是随便用个鹅卵石铺的路,那就是俗,俗不可耐!

    木屋石阶,青竹瓦片,这就是大唐人所推崇的雅!

    低调、雅致!

    新唐风建筑,大体上也是遵循了这种建筑风格,看似简单,但实际上用料什么的都会很奢华,只是这种奢华并不会表现出来。

    不经意之间,兴许人家门口的台阶石头,就是千里迢迢从太湖里运过来的,价值不菲。

    木栏杆,用的是巴西红木或者南洋柚木等等。

    就连窗户,用的也都是汉阳玻璃公司最新研发,专门为了建筑为研究生产的高强度玻璃,普通玻璃可没办法做到如此大面积并保持牢固,结实。

    大唐人的雅,那是你有钱不一定能做到,但是没钱是肯定做不到的。

    伊丽莎白虽然是个西班牙人,在西班牙长大,但是自从十岁开始就开始接受大唐教育,她可是有着十多个大唐宫务厅派遣的家庭老师呢。

    很多东西她虽然没有亲眼见过,接触过,但是她肯定看过文字描述,看过画册,有着一个最基本的了解。

    不用问任何人,她就很清楚自己所住的西风楼,这个有着一栋两层小楼以及周边的小院的新唐风风格的院落,看起来简单,但是没有数十万唐元根本就修不起来,而这,仅仅是只计算了建筑材料和装饰用的材料费用,至于人工费用之类的那就不算了。

    不过她却是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惊讶,甚至她还觉得这一切都是正常的。

    这里是大唐金陵皇宫!

    这里生活着全世界里最具有权势的人以及他的家族,圣天子以及他的李氏皇室。

    任何程度的奢华都是不奇怪的,甚至是很正常的事。

    伊丽莎白看着自己的侍女们进入开始收拾房屋,她并没有第一时间进去,而是转头,用着一口标准的金陵腔问身边的宫务厅女官:“我什么时候能够见到陛下?”

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 皇室雇员:大唐女官

    伊丽莎白身边的女官,年约四十岁,名为祝雪雁,她并没有穿着和宫内侍女一样的宫廷裙装,也没有和外面的女子们一样穿着传统裙装或者是最近流行的以简洁流畅为主的裙装。

    而是穿着一身很少在女性身上看见的职业装。

    黑色直筒裤,矮跟尖头小皮鞋,右衿修身小马甲,黑色中款对襟外套,一头长发被束起,戴着一顶圆顶高帽,手里头还拿着一把比职场男士常用的九寸折扇稍微小一些的八寸女士折扇。

    这一身装扮,其实在外头很少能看见,因为这一身是非常标准的大唐女性职业装,整体和男性的职业装很类似,唯一比较大的区别就是皮鞋以及修身的小马甲以及作为配饰用的折扇,吊坠等等细节了。

    不过在大唐宫廷里,却是随处可见,因为大唐宫廷里的中高级女官们就是这么穿的。

    大唐的宫廷女官,这是大唐宫廷里的特殊产物。

    因为大唐的宫廷里没有太监这种生物,所以早年的大唐宫廷里,大小事务都是普通的宫女以及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嬷嬷处理。

    迁都金陵后,圣天子李轩制定了皇室雇员制度,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宫女、女官以及皇室资产的负责人或其他皇室雇员并不属于国家雇员,也不属于官员行列,他们乃是皇室雇员。

    但是即便是皇室雇员,也是分好几种,一种是普通的皇室雇员,那就是皇室控股企业下属的员工,理论上他们也是属于皇室雇员,但实际上他们和皇室没啥关系。

    还有一种则是皇室官员,包括在皇室资产科内工作的官员们以及皇室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们等,这些人外界普遍把他们当成官员,也有品级,也穿官府,也有相应的政治待遇。

    但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帝国官员,因为他们的品级并不是吏部授予,而是由天子直接授予,这说法换成其他传统王朝,大体类似于前明时期的传奉官。

    但是在大唐,这种皇室官员是有专门的法律规定,而招募人选的话也是直接经过科举招募。

    而更重要的是,这些皇室官员干到一定程度后,李轩有时候会让他们经过吏部的正式铨叙,选拔后成为帝国官员,最后进入内阁

    历任皇家银行行长,最后都会成为皇室资产科科长,最后又会进入财务部任职侍郎乃至尚书。

    前后十余任皇家银行行长,除了中途就犯事完蛋的傻货外,剩下的无一例外全都进入了内阁,最次的也是一个侍郎。

    最后,还有一种就是专门为了皇室提供生活、内部安保服务的皇室雇员了,这种雇员就非常特殊了,她们并不从外部招募,只会在淑女苑里招募,而淑女苑乃是和当年的幼军营同时成立的机构,幼军营多次改革,现在已经面目全非。

    但是白太后管理的淑女苑,却是一直都保持着原始的面目。

    淑女苑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幼年孤女,抚养她们长大,接受教育,然后经过层层选拔,最后每年会选出来一批女性进行最后的集中式教育,主要是礼仪方面的事务,等她们在大约十八岁完成所有的学业后。

    再进行最后的选拔,选中者根据其意愿是否进入皇宫工作,不愿意的话爱咋地咋地。

    愿意的话则是签订合同,则是开始为皇室工作,工作期间自然是和接受教育的时候一样,采取的是全封闭式工作环境,不允许和外人接触,更别说结婚什么的了。

    但是,如果不愿意继续干了可以随时辞职,一般来说,皇室不会进行任何的阻拦,甚至管理人员发现你工作热情不高,有埋怨之类的时候,往往都会第一时间把你炒掉,这是为了避免任何潜在的风险。

    嗯,走人之前,你得确认自己还是黄花大闺女。

    那啥,圣天子是个多情种子,有时候兴趣来了,侍女也是不会拒绝的。

    而实际上,大唐宫廷里不少嫔妃,都是淑女苑出身的。

    而大唐皇室,显然是不会让圣天子的女人再一次出现在外界。

    此外,也有一部分人是不愿意重新回归社会的,对于她们来说,皇宫就是她们这一辈子生活的地方了,很多人干到三十岁甚至四十岁,五十岁都还在皇宫里工作。

    还有一种人则是不愿意放弃在皇宫里的工作,但是又想要和外界接触并拥有自己的家庭,对此皇室也会有特别的恩典,允许她们和平民结婚生子,而工作则是变成一些外部工作。

    大唐皇室对宫廷雇员的招募以及雇佣,还是很人性化的,会给她们多种选择,然后你自己选,总结起来就是:爱干干,不干滚蛋!

    这里头也会有少部分特殊人,她们为皇室服务多年,接受过高等教育,并宣誓终生不婚,宣誓绝对不会和任何一个皇室男性成员发生关系,终生为皇室服务。

    而这些人虽然从法律上来说依旧是普通的皇室雇员,但是宫廷内部以及外界,并没有把她们和普通的嬷嬷、侍女们混为一谈,而是特地称之为女官。

    这些女官通常都是担任宫廷内的管理类职务,嗯,这个管理自然不是和帝国政务有关系的管理职务,而是宫廷内部的管理职务。

    后宫都不干政,更别说什么女官了。

    这些女官,其实说白了不归皇帝李轩管,而是归董皇后管,处理的都是宫廷内部事务。

    偌大一个宫廷各种事务多了去,仅仅是吃饭问题就是一个大问题,管理起来是非常复杂的,董皇后这个后宫主人,可没精力管这么多人和事,所以下面必然需要各种管理人员。

    说白了,这些女官乃是董皇后手底下的管理层,嗯,以前是白太后手底下的管理层。

    董皇后早年就是个乖乖女,而白太后手段厉害着,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大唐后宫都是白太后说了算,董皇后空有国母,后宫之主的名头,但实际上在大唐后宫里算不上有什么太大的实权,平日里只能管一些鸡毛蒜皮的事。

    但是十多年前开始,随着白太后身体逐渐虚弱,董皇后慢慢的接过了部分权利。

    而最近几年,白太后虽然身体不太好了,但是却依旧不愿放弃后宫大权,但是最终还是董皇后获得了胜利。

    她已经成功掌握后宫大权,走上了人生巅峰。

    所以这些女官,已经不再是白太后的手下,而是变成董皇后的手下。

    伊丽莎白身边的祝雪雁,就是董皇后手底下的女官之一,更是她的嫡系心腹!

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 大唐的女主人们

    祝雪雁淑女苑出身,在淑女苑接受过完整的大学阶段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文化礼仪方面,历史政治方面的科目都有涉猎。

    不仅仅是她们,其实除了国子监外,大唐的所有大学虽然都是以理工科为主,但是所有院系的学生都必修其中的几个科目,而且还是大一的时候就必须学,一直学四年的那种。

    首选是国文,也就是传统的四书五经,不是让你写八股文,而是学传统典籍。

    再过来是君子六艺,没办法,华夏乃礼仪之邦,礼仪一直都很重要。

    然后历史经济,包括古代史、近代史(大唐建国历)、世界史,大唐经济,大唐和世界经济等。

    再有社会学,包括道德课之类的。

    而上述所有的必修科目里,其授课内容都是精挑细选,经过翰统下属的宣传处审核,全帝国统一印刷书籍并安排学时。

    而科目里的无数内容,甭管它表面说的是什么,但是核心始终只有四个个字:忠君教育!

    不仅仅大学阶段如此,预科,中学,小学都是如此。

    忠君教育始终贯穿着大唐教育体系里。

    祝雪雁在淑女苑里同样接受过这些教育。

    抛开忠君教育不说,哪怕是其他方面她也是非常的出色,并不会比那些上过大学的男性差多少,甚至部分还要更强。

    而这对于目前的大唐社会里来说,是非常罕见的。

    因为人们的传统观念所影响,所以大唐的女性一般都是在家相夫教子为主,是很少在外面工作的,通常来说,一个体面的上流社会的家庭,都是男主人赚钱养家,不管是做生意也好,当官也好,在企业当高管也好,反正赚钱的事都是男主人负责。

    而女主人则是相夫教子,当然了,这个相夫教子只是普遍说法,实际上这些女主人其实也很忙,她们要管理家宅事务,比如说管理仆人,管理家族以及内部账目,然后还需要频繁的举行或者参加各种宴席。

    因此大唐的女性,尤其是上层社会的女性,她们随便普遍也会接受教育,但是普遍以家庭教育为主,大唐里的女校,早些年几乎没有,也就最近十来年逐渐多了起来,这些女校的教育内容,大多数也都是抄袭了淑女苑的教学内容。

    怎么说呢,淑女苑培养出来的女官是处理宫廷事务,而民间的女校培养出来的淑女们处理贵族家庭事务。

    而两者,其实没啥区别!

    都是繁琐而复杂!

    别以为这些家庭事务很小,很简单,但实际上这些事很复杂,难度也大,并不会比她们的丈夫们直接管理一家企业,一个机构简单多少。

    你得知道,很多上流社会的大家族,人口很多都是好几十人的,而他们雇佣的仆人以及其他各类工作人员往往都是上百甚至更多的。

    比如大唐的顶级权贵家族,比如说那些公侯伯的贵族家庭,人家连管家都会有很多,比如外戚白家,人家就有大管家,内管家,外管家,下头还有二十多个管事,有膳食管事、园林管事、护卫管事等等,再下面的员工就更多了,足足有好几百人呢。

    但实际上,其实外戚白家的核心族人并没有多少,严格上来说他们并不需要这么多的仆人,而实际上他们也用不了几百人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之所以雇佣这么多人,自然是为了排场。

    另外嘛,也是为了创造就业岗位!

    多年前,圣天子喊出来了企业要有社会责任感这句话,后来嘛,又有有心人把这话延伸到了士绅方面,说士绅要有社会责任感。

    舆论方面普遍宣扬,引导地方上的士绅们,要发挥社会积极作用,比如说为家乡修路铺桥,为当地人创造工作岗位等等。

    最后再延伸到贵族家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贵族请人已经不是单纯为了享受或者排场,还有一种类似于社会责任感的东西。

    有些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哪怕是日子不如以往了,但是大多也不会解雇为他们工作多年的仆人。

    用投资失败导致破产,但是到被迫出售众多产业,但是却保留家族的大庄园,并依旧雇佣数十名仆人的前帝国陆军中将、帝国子爵吴书荣的话来说就是:“都是跟了我们几十年的老人了,把他们赶出去了,他们怎么办?”

    毕竟大唐人对忠诚还是比较在乎的,但是大唐又是废除了什么奴仆之类的,如今的仆人,那也只是拿工资的员工而已。

    但即便是这样,很多贵族家庭也是不会随便在外面请人,往往都会精挑细选,在现有仆人的后代里选人,或者家乡里选人,并早早就和他们签订工作合同,甚至资助他们上学之类的,这就是为了忠诚。

    因为这些贵族家庭里的仆人们,大多在很年轻的时候就为他们工作了,如果在三四十岁的时候被炒掉,然后跑到其他家族去应聘,大概率是没人要的。

    这种社会现象是华夏传统思维以及大唐最近三十年高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复杂社会现象。

    甚至都和税法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大唐税法里有规定。

    在部分特殊情况下,创造工作岗位是能够获得税收优惠的,比如说企业或私人为低学历、残障人士、老人等弱势群体提供一份工作,那么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税收优惠。

    此外高收入的个人,如果他私人雇佣了更多人,创造了工作岗位的话,那么雇佣这些人的支出也可以折算进入抵税额度里的。

    那些贵族们,毫无疑问一个个都是高收入者,每年的个人所得税是很高的,大唐的个税虽然施行的不严格,不普遍,但是贵族等超高收入人士,显然是无法逃过税部的监控,哪怕这些贵族为了自身的政治声誉,也不会玩偷税漏税的事。

    所以一个个都是得老老实实缴纳高昂的个人所得税。

    但是!

    如果他私人创造了一定数量的工作岗位,那么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税收抵扣额度。

    类似白家这样的顶级家族税收负担是很重的,如其把这些钱用来交税,还不如把这些钱用来请更多的人为他们工作呢。

    大唐贵族家庭有的事,大唐宫廷里也都会有,而且更多,更复杂。

    比如说如今伊丽莎白的问题,祝雪雁就无法给予她回答。

    虽然伊丽莎白进宫了,还是联姻的那种,在白天的时候,董皇后甚至都亲自接见了她。

    但是她什么时候能够见到圣天子,那就是个未知数了。

    因为每一天,大唐宫廷里都有数以百计的女人和伊丽莎白有同样的疑问:她们什么时候才能够见到圣天子!

    而答案很残酷,她们里的大部分人这一辈子都可能见不到了!

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 大唐宫廷:狼多肉少

    在伊丽莎白接受册封的那一刻开始,大唐和西班牙的联姻实际上就已经完成了,各方面的条款都已经开始施行,后续伊丽莎白前往大唐的路上,都已经是作为圣天子的昭仪而前往大唐,入宫后也同样如此。、

    她都抵达大唐大半个月了,都已经进宫十天了,但是她依旧没能见到圣天子。

    这情况和伊丽莎白之前预料的不一样。

    远远不一样。

    她也知道为什么,那就是圣天子的女人很多,多的多。

    这也是大唐皇室和欧洲王室之间的区别。

    虽然大家都是采取一夫一妻制度,大唐的婚姻法是一夫一妻制度,比如爵位继承法里严格规定只有妻子所生的儿子,而且这个儿子还必须在有见证人的情况下诞生,从出生就被登记在册,避免狸猫换太子之类的情况下,这个嫡子才能拥有爵位继承权。

    私生子,不管是以妾的名义还是其他名义的女人所生的儿子,都是没有爵位继承权的,大唐的爵位继承法不承认任何非嫡子的爵位继承权,如果该贵族没有嫡子,那么死后就由三代以内的继承人继承爵位,如果三代以内没有继承人,直接削爵。

    这听起来非常的冷酷,但是爵位继承法就是如此。

    而财产继承则是要相当宽松一些,除了和爵位绑定在一起的财产,比如封地,宅院等和爵位一起继承外,其他的财产继承以官方承认的遗嘱优先。

    但是为了强调、维护嫡长继承制度。

    不管任何情况下,嫡长子都无条件继承至少百分之三十的财产,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得把三成财产留给你的嫡长子,要不然官方不承认你的遗嘱合法性。

    嗯,除非你上诉,起诉自家嫡长子,从法律上彻底断绝父子关系。

    但是想要起诉成功,那可不太容易,除非对方实在是个不逆子,不然基本没指望。

    嫡长继承制度,这是大唐帝国的帝位传承根基所在,也是贵族爵位继承的重要保障,必须时刻维护其权威以及合法性。

    从婚姻法再到继承法,大体上是综合了华夏传统和当代大唐的新法规,和以往不一样,和欧洲那边也并不一样,至少,在大唐这边,绝对不可能出现女子继承爵位的事。

    甚至连财产继承都是不可能的事,除非你提前定下遗嘱,给女儿部分财产。

    如果没有遗嘱,纯粹按照法律进行财产分割的话,法院大概率会把绝大部分资产都判给嫡长子,只要这个嫡长子没什么严重问题,比如说不孝。

    其他嫡子会有一小部分财产,如果是未成年的嫡子,那么法院还会勒令嫡长子按月给额外的生活费。

    嫡女的话,已婚的基本和遗产没啥关系。

    未婚或未成年的话,那么法院会判给她们一部分维持生活的费用,不过一定会强制勒令嫡长子每月给他的姐姐妹妹多少生活费之类的。

    大唐法院对这种事的判决基调就是:嫡长子继承家业的同时,也继承责任。

    嫡长子继承大部分财产的同时,也需要承担抚养未成年兄弟姐妹、家中老人的责任。

    嗯,这个是法律强制性的。

    长兄如父,这个词在大唐不仅仅是口中说说,而是被明确写进法律条文里的。

    不过这一切,和庶子、养子之类的没啥关系,哪怕是嫡子死绝了,法院会把这些财产判给亲属,也不会判给庶子。

    这是大唐为了扭转社会里妻妾成群的风气而做的努力。

    不承认任何性质的妾、平妻等,同样也不承认庶子,私生子的继承权。、

    但是这一切在大唐皇室里,却是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因为大唐皇帝的合法妻子,不仅仅只有皇后,皇后只是政治地位最大的那个,皇帝的其他嫔妃,同样是皇帝的合法妻子。

    她们所生的皇子,都拥有皇位的继承权。

    这是为了确保皇位的顺利继承。

    毕竟皇后生不出儿子这种事,在漫长的历史里无数次上演过,李轩自然不会脑残到剥夺其他嫔妃的皇位继承权。

    这也就意味着,圣天子的女人多,儿女也多。

    要不然李轩怎么能够把儿子封遍全球呢,就算有那么多海外领地,他也得有这么多儿子啊。

    为了封遍全球,尤其是为了智利公国那边能够有了一个继承人,圣天子并没有让伊丽莎白等太久,在伊丽莎白进宫半个月后,就是召其侍寝。

    如果是二三十年前,圣天子李轩对伊丽莎白这样的异国公主,还是前凸后翘的金发大洋马肯定是很有兴趣的。

    但是类似的事情经历多了,李轩就彷佛觉得自己已经差不多成为圣贤了,身体上虽然依旧冲动着,但是内心却是毫无波澜。

    喜欢是肯定喜欢的,只是这个喜欢的有限期有点短!

    但是对于伊丽莎白,圣天子李轩还是给予了她足够的尊重,连续多天都是在她的西风楼里休息,目的自然是非常明确的。

    智利公国需要一个继承人!

    这几天,伊丽莎白你说她过的不开心吧,其实也算不上,后宫这么多女人,但是圣天子却是天天在她这边过夜,她自然是知道有多么的难得。

    但是你要说她过的开心吧,这个又算不上。

    这个倒不是说她和圣天子之间的年纪差有点大,对于圣天这样全天下拥有绝对权势的男人而言,年纪不是任何障碍。

    更主要的还是联姻本身。

    她到底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哪怕是王室出身,自幼就接触了政治,对联姻这种事司空见惯,但是轮到自己身上,你要说心里有多舒服,那是谈不上的。

    但是甭管内心想法如何,这一段时间里她还是尽可能的用一切办法留住圣天子。

    她很清楚的知道,后宫里无数女人都在等待着圣天子,而一旦圣天子离开了,那么下一次来可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因为会有无数的女人想尽各种办法缠着圣天子。

    天知道圣天子下一次想起她伊丽莎白会是什么时候。

    因为在大唐宫廷里,嫔妃们都是狼,而圣天子是猎物。

    猎物只有一个,但是狼却是随时都保持着几百人的规模……

    狼多肉少啊!

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 大唐人的全球贸易

    当伊丽莎白进入了大唐皇宫后,她的臣子们,也就是她从西班牙带来的送亲使团里的数十名官员以及数百名骑士团的士兵们,也已经坐上了大唐提供的船只,准备把他们送往智利公国。

    虽然说这些人之前是西班牙人,不过他们在西班牙的时候都已经是向伊丽莎白宣誓效忠,所以严格上来说,他们的身份已经是变成了智利公国的人。

    而智利公国目前又已经是变成了大唐下属的公国,因为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算得上是半个大唐人了。

    对于这些人的处理,大唐方面也是找到了办法,那就是给他们发放暂住证,把他们当成暂住民来对待。

    不仅仅是他们,还有目前在智利公国任职,驻防的西班牙官员以及士兵,如果他们不离开,并愿意对伊丽莎白宣誓效忠的话,那么这些人也将会成为智利公国的人,他们也将会获得大唐暂住证。

    不过就算是把这些人加起来,其实新生的智利公国也不会有多少人,之前派遣的殖民官员以及士兵加起来也就几百人左右,算上现在前往的大约六百多人的话,全部加起来也就千人规模。

    这主要是因为之前西班牙人在南美洲的统治,主要是分为两大块,一个是秘鲁总督区,而另外一块就是葡萄牙人控制的把戏地区。

    不过现在葡萄牙已经是被西班牙掌控,虽然还保留着王国的名义,不过国王已经是变成腓力二世了,所以大唐往往是把葡萄牙王国和西班牙王国合二为一对待的。

    虽然说葡萄牙人对此非常不满,但是大唐人也懒得搭理他们,谁是国王大唐就和谁谈,大唐才懒得搭理土著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内斗呢。

    而西班牙控制的秘鲁总督区,其统治中心是在利马,主要经营开发的地区还是南美洲的北部区域。对于智利地区的开发就不是很上心的,只是在沿海建立了若干据点而已,全部移民加起来也就那么几千人而已。

    而且相当多部分还是殖民地官员以及驻防的士兵。

    实际上这些殖民据点,更多的还是用来充当补给港口以及和当地的土著进行交易用,主要是雇佣当地土著开采鸟粪和硝石,然后转卖给大唐人。

    因此后续的智利公国的开发经营,可以说基础是非常薄弱的,对此大唐人很重视,而伊丽莎白手底下的这些智利公国的臣子们也很重视。

    他们可是知道了大唐帝国已经是准备大规模开发智利公国的鸟粪以及硝石,这要是搞得好了,他们这些智利公国的臣子们一夜爆发可不是什么难题。

    只是基础还是过于薄弱,这要想大规模开发的话难度很大,比当初西班牙人开发南美洲北部地区更加困难。

    西班牙人主要移民开发的地区,主要还是北美洲的墨西哥地区,南美洲的话,则是主要集中在北部区域。

    对于南部区域不是很上心。

    主要就是北部区域的交通比较方便,他们不用绕过危险的南美洲最南端,可以走陆路横穿狭窄的中美洲区域,然后抵达加勒比海。

    同时也可以直接从利马等地和墨西哥地区取得联系,和墨西哥地区联系后,就可以联合在一起直接横跨太平洋前往亚洲贸易。

    也就是早些年的时候西班牙人搞了很多年的环球宝船航线。

    当然了,现在的西班牙人早就不搞什么环球航线了,一方面是大唐采取了严格的本土化措施,本土港口就不用说了,哪怕是很多海外领地的港口都是禁制土著船只进入的,虽然理论上西班牙人的船只还能继续进入太平洋、印度洋,但是已经很难遭到适合的补给、贸易港口了。

    而且更重要的是,大唐海军不是什么好东西,他们直接封锁了南非海峡以及南美洲海峡,任何经过的船只都必须经过大唐海军的考验。

    以大唐海军的实力,他们要封锁这两片海域是绝对能够做到的事。

    另外一方面嘛,他们也是用不着了,因为大唐人都把货物运到他们家门口的休达了,甚至通过休达还能直接转运到欧洲各沿海港口。

    根本用不着西班牙人辛辛苦苦乘坐着帆船冒着生命危险飘扬过海前往大唐贸易。

    而他们的货物出售,也是不用辛辛苦苦运到大唐去,因为大唐的商人会自己上门收购,然后装船运走。

    送货上门,上门收购。

    这样的贸易多方便啊,根本用不着自己冒险出海就能赚钱。

    所以如今西班牙人的海外贸易,大多已经是开始转型了,主要是集中在欧洲近海运输贸易,从休达购入大唐货物,然后运输到其他地方贩卖。

    而远洋方面,他们依旧保留着本土到美洲殖民地的运输,不过这种远洋运输规模是越来越小了,因为他们的货物大多都是在殖民地直接出售给了大唐人,根本用不着运回本土。

    西班牙人在海外殖民地的开发经营,已经是变成了经营殖民地,把产出直接出售给大唐人赚钱为主。

    甚至有时候西班牙人的移民船只,都是直接雇佣大唐人的船只,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用自己的风帆船只运输的话,成本比雇佣大唐人的平价移民船还要高。

    从宣平三十七年里,西班牙人只有十六条商船往返美洲就可以看的出来,西班牙人的远洋运输在短短十多年里就是大幅度缩水。

    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大唐人的蒸汽轮船活跃在全球海域。

    大唐人的船只把本土的各种工业制品货物运往全球,然后从全球范围内运回各种农产品、工业原料、特产等各种产品。

    大唐本土和海外领地之间的贸易不说,且说大唐和西班牙人的贸易,西班牙人在美洲出产的绝大部分特产,包括咖啡、可可、烟草、红木、染料等各种商品,超过百分之九十都是被大唐人采购运走。

    同时西班牙人用出售这些货物所赚的钱用来采购大唐人的各种商品,有传统的茶叶、瓷器、丝绸等商品,也有各种工业产品,比如说香水、香皂、布匹、钢铁制品农具、各种刀剑板甲、枪炮武器等等。

    几乎所有大唐人愿意出口的东西西班牙人都要!

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 竞争不过你就打啊

    目前大唐主导的全球贸易,在海运方面,基本上已经是没有其他国家什么事了,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竞争过拥有蒸汽轮船的大唐人。

    哪怕他们拥有部分成本优势,比如说采用风帆船只运输一些时效性不需要那么高的物资,那么欧洲的风帆船只完全可以慢腾腾的进行运输,反正欧洲人的人工成本非常低廉,船只空着也是空着。

    这种情况下,其实他们还是能够做到运输成本比大唐的蒸汽轮船运输成本更低,因为大唐的蒸汽轮船需要煤炭,而且大唐船员的薪资也普遍比较高。

    但是!

    大唐海军又不是吃干饭的。

    每年这么多军费养着的大唐海军是用来干嘛的?

    那可不就是为了维护大唐的海外利益嘛。

    你要是发现跑海做生意的时候,竟然还有其他国家的商船成本比你更低,竞争力更大,那么可以放心大胆的告诉海军,说谁家的海上贸易很牛逼。

    不用多久,海军就能杀上门去,用舰炮挨个点名,把他们的风帆破船,把他们港口炸个稀巴烂。

    或者你自身就是大唐那数十家拥有武装商船的贸易公司,那么更简单了,找到你的竞争对手,然后依靠蒸汽船只的机动性以及前装线膛炮的射程优势,把他们直接消灭在海面上,嗯,顺便再把他们的货物抢走。

    虽然说这种海盗行为大唐官方并不提倡,甚至是禁制的,但是在茫茫大海上,你干啥事别人也不知道了,更何况大唐海军禁制海盗行为,禁制的是海盗袭击大唐商船。

    大唐法律可不是用来保护土著船只的。

    总之一连串的事后,你就会发现,自家的商船在贸易上不仅仅对土著有了竞争优势,甚至都可能根本没有土著竞争对手了。

    简而言之,正常竞争不过,你就采用非正常竞争啊,实在是竞争不过,你就打啊!

    当然了,这种事不好公开说,正确的官方说法是大唐人勤劳工作,加上大唐人的蒸汽船只速度快,又不受季风洋流影响,载货量巨大,由此导致大唐人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更大。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过去的十几年里,往来大西洋的欧洲各国船只,出海后就回不来的很多,至于怎么损失的,那只有老天爷才知道,有可能是遭到风暴,有可能是迷航,有可能是遭到海盗袭击,也有可能遇上了大唐人的战舰或者武装商船。

    各种可能性都有,然而真相如何就没人知道了。

    总之现在,全球海域内的远洋商船,基本都是清一色的大唐船只了。

    欧洲各国的话,基本只有西班牙人的少数船只以及英格兰人少数商船跑大西洋的美洲航线,这些船只基本也都是各国官方船只,也都是经过大唐海军认证许可的。

    不过,虽然远洋船只少了,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船只少了,实际上如今欧洲各国,尤其是西班牙、英格兰、荷兰人为代表的航海国家,依旧有大量的船只跑欧洲各海域航线,包括波罗的海航线、地中海航线、大西洋欧洲沿岸航线。

    这种情况也发生在红海以及波斯湾海域、印度部分沿海海域,其实这些海域里依旧有不少的当地土著国家的船只,比如奥斯曼帝国的船只、萨菲王朝的船只、莫卧儿帝国的船只还有印度其他一些邦国的船只。

    对于这些土著国家那些只有几十吨,几百吨专门跑沿海航线的船只,大多一般都是不怎么搭理,也不阻拦。

    毕竟大唐也需要大量的土著的沿海,内河船只来分发大量的大唐货物。

    大唐的全球航运虽然牛逼,但是更多的还是体现在远洋运输上,而近海以及内河运输的话,大唐人一般不在土著国家地区搞这些,只在自己的海外本土、海外领地发展近海以及内河运输。

    这里头主要还是涉及到了一个技术控制的问题,大唐并不想要让太多的民用蒸汽船只出现在土著国家的沿海以及内河里,因为这样监控起来非常的麻烦。

    不过近海、内河战舰不在此列。

    大唐海军、陆军在众多自己掌控的近海以及内河都是部署了小吨位的近海炮舰、内河炮舰。

    哪怕是鞑靼人控制的东欧地区的伏尔加河、基尔河,巴尔干半岛地区的多瑙河都能看见大唐人的内河炮舰出没。

    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说了,大唐人甚至都常年伦敦城部署了至少两艘六百多的近海炮舰呢,平日里就停泊在大唐驻伦敦领事馆的使馆区里码头里。

    如果遇到啥事,它们都不用,直接扬起炮管,就能炮击伦敦城,同时也可以迅速驰航周边地区,乃至度过英吉利海峡抵达法兰西或联合省近海海域,配合海军的其他战舰作战。

    在军事上大唐海军在全球范围内的掌控是非常的强悍的,而所依靠的可不是海军那少数的陆战队,也并不单纯依靠那些主力战舰。

    海军陆战队规模并不大,多是用来执行机动打击任务,很难在一个地方常年驻防太多的陆战队部队。

    而主力舰的话,大唐的主力舰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大唐海军需要掌控的海域更多,并且在本土都是常年保留大量主力舰,欧洲地区的主力舰常年都只能维持在十多艘的规模。

    大唐海军掌控全球海域,尤其是各地区的近海海域,更多的还是依靠数量及其庞大的近海巡逻舰、浅水炮舰、近海炮舰等各种乱七八糟的小吨位、廉价的近海、内河舰队。

    大唐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惊人的总数三百多艘各型号近海内河战舰用以执行各类执行沿海、内河等海域作战任务的。

    这三百多艘近海内河船只其中有还装备着前装线膛炮的,有些则是装备了新型后装线膛炮的,吨位从一两八百吨到一两千吨都有,不过普遍都是五百吨以下的小型船只。

    仅仅是在欧洲海域各地区,大唐就拥有总数四十多艘的各类近海内河作战船只,分别驻扎在各使馆区码头。

    日常执行任务的,其实也正是这些船只。

    至于欧洲舰队里的主力舰,基本只有在重大任务的时候才会出动,平日里就是训练,进行舰炮外交啊啥的。

    即便是出动这些主力舰,但实际上出动的也是以巡洋舰、护卫舰为主,至于战列舰或装甲巡洋舰,不好意思,这些战舰基本都待在本土充当吉祥物,平日里顶多也就是跑一跑本土海域,最多就是跑一遍南洋。

    没有什么重要意外发生的话,这些主力舰基本不太可能派遣到海外执行任务。

    因为那些巡洋舰,护卫舰就已经足够不用了。

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 翰统鹰犬在美洲

    北美洲新南洲新南港的一栋两层砖石小楼内,两个人正在一间书房里商谈着。

    其中一个穿着便服,但是胸前却是佩戴这一枚云雀勋章,代表着此人正四品品级的中年男子缓缓道:“陈某这一次过来,所为何事,想必云大人您应该也能够猜得出来!”

    对面的是一个年约五十的男子,同样穿着官服,胸前别着的胸章上的图案却是孔雀,而且还是金质银边的正三品胸章。

    云大人微微点头:“陈大人贵为翰统美洲处处长,百忙之中亲自来到新南港,所为的必然是大案,要案,而纵观美洲近期发展的事务,算得上大事的不外乎就是铁路沿线局部本土化了。”

    陈处长露出笑容:“不错,云协办不愧是有足够政治觉悟的人,只看陈某的身份就猜到了陈某的来意,不错,这一次陈某来美洲,为的就是这个铁路!”

    云协办道:“可是,前任督办不是已经被撤职查办了吗?难道还有什么遗漏的?”

    陈处长道:“前任美洲督办的案子,自然有督察院的人去办,和我们翰统没有什么关系。”

    数到这里,陈处长露出一丝微笑,然后道:“云大人应该也知道,我们翰统是不会干涉这些普通案子的。”

    云协办听到这里,略微皱眉。

    眼前的这个人是什么人他很清楚,不对,应该说很多人都知道。

    此人名为陈广庆,很普通的一个名字,其品级也不算高,只有正四品而已。

    但是,他却是翰林院调查统计科第六局美洲处的处长。

    翰林院调查统计科,这是一个在帝国内部都是显得非常特殊而是神秘的机构,很多外人乃至帝国官员都搞不清楚翰统的详细机构设置。

    他们只是笼统的知道翰统下属一共有九局,九局下设各处处长。

    但这只是表面而已,实际上翰统还有另外一套的机构,比如说在各省都会设立一个分局,在各州府又会设立一个站等。

    表面拥有的翰统官员有五千多人,但翰统实际上拥有多少人,直接雇员有多少,暗中雇员有多少,这从始至终都是绝对的机密。

    反正人们都知道,翰统几乎无处不在。

    经过多年改革后的翰统,是一个非常庞大而复杂的情报机构,下属各局,各站分别负责不同的情报事务。

    其中的第九局,就是专门负责海外领地的机构,负责除大陆本土外其他的所有海外本土,局部本土,海外领地的事务。

    从他们负责的区域来看,那么就可以看的出来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什么,那就是防备海外本土、海外领地造反,并把任何的造反可能性提前扼杀在摇篮之中。

    第九局下设各处,有南洋处、印度处、非洲处、欧洲处、美洲处。

    程广庆就是翰统们专门负责处理美洲事务的官员!

    哪怕是仅仅只有正四品,但是他权势,他的威慑力也足以让任何一个在美洲任职的官员心惊胆颤。

    云协办也不例外!

    他是三年前被派遣到美洲担任美洲事务协办的,算得上是大唐帝国在美洲地区,包括南美洲、北美洲的文官二把手了。

    今年他的顶头上司,美洲督办不知道是别有用心还是脑子抽了,竟然上折子要搞什么铁路本土化,这就直接让金陵方面的大佬们警惕起来。

    紧接着,他的顶头上司就是被革职查办了。

    这也是让他看到了机会,更进一步成为美洲督办的机会,但是还没有来得及活动呢,他就是迎来了眼前这个客人。

    一个危险无比的客人,一个翰统鹰犬。

    身为一个大唐官员,甭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他们都极度反感翰统鹰犬。

    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把翰统整个拆了。

    因为,大唐帝国的翰统,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专门防备造反的机构。

    不管是引导、监控舆论,还是引导、监控民情、还是说监控百官、监控民乱等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他们的核心目标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把防备造反,并把那些试图造反的人直接扼杀在摇篮之中。

    这个造反!

    不仅仅是指针对帝国,针对皇室的造反,更多的还是特指针对天子本身的反对!

    翰统的这种任务特性,也就导致了百官权贵乃是他们的重点防范对象,尤其是那些封疆大臣、海外藩王乃至太子,全都是他们的重点监控目标。

    一旦有任何人露出了蛛丝马迹,试图造圣天子的反,那么翰统就会毫不犹豫的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扼制,包括不限于直接刺杀,下毒,制造事故等各类方式。

    翰统从来都不指望着把他们送进监狱。

    他们会简单干脆的把人干掉!

    因为一个死人,是不会造反的!

    当然了,这些年来,真正想要造反的权贵其实没几个,圣天子的威望如日中天,大家伙也都是聪明人,自然是不会有任何的动作。

    以前打天下的军方大佬,现在一个个都是先后隐退,不管是公开还是暗中都是不会插手任何的朝堂事务。

    现任的那些就更没这个担子了。

    而已经就藩的藩王们和没有就藩的皇子们,一个个也都是老实的很,没有任何人敢露出哪怕一丝的造反,甚至连想要夺嫡的念头都从来不敢对人说。

    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身边的人里,也许是仆人,也许是妾室,都有可能存在翰统鹰犬。

    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是挺老实的,也有些不老实的,但是谁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死在翰统手中了。

    翰统防范造反,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但是很多时候翰统干的事情也不是这个,因为谋逆这种事本来就很少出现,多数时候都是以监控为主。

    而日常时候,翰统们调查的案件普遍都不是什么谋逆案件,而是普通案件。

    但即便是普通案件,大多也都是圣天子亲自吩咐下来的大案。

    这一次陈广庆亲自来到新南港,就是得到了来自金陵方面的指示,让他彻查这一次的铁路案件,把背后牵涉到的人和事都查清楚,圣天子需要知道每一个仔细!

    这铁路背后的人是谁?

    陈广庆已经是有了想法,因为这并不难猜,敢在美洲搞事情的除了三大藩王还能有谁?

    唯一的问题就是,如何证明这一点!

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 复杂的美洲

    陈广庆作为翰统美洲处的处长,他自然是非常清楚美洲地区的局势。

    美洲地区作为大唐帝国在海外地区的最大一片海外领地,并且还分属北美和南美两个地区,中间还隔着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殖民地,同时还有大量的当地土著的部落、王国等地区。

    这形势本来就相当复杂。

    同时大唐帝国对美洲开发的重视,也是导致了美洲地区的移民数量急剧增加,每年都有至少一百五十万的移民前往美洲,而这些移民都还是官方组织的移民呢,如果算上民间的自发移民,那么数量还会更多。

    十多年前,帝国在美洲的移民才多少人啊,一共也就那么十几万而已,别说十几年前了,就算是五年前,帝国在美洲的移民也就那么一百多万而已。

    但是,随着一年比一年的移民多,现在更是每年一百多万人涌入美洲,由此导致美洲的帝国人口急剧增加,估计用不了三年时间,美洲的总人口就能够突破千万之数。

    这可是上千万人口啊,帝国很多本土省份都没有这么多的人口。

    比如经济重镇的广东,如今顶多也就六七百万人口而已。

    江南道是帝国人口最密集,最发达的省道了,但是也就只有一千多万人口而已。

    但是现在,美洲地区却是即将达到千万人口!

    庞大的人口,庞大的区域,加上是新移民地区,这就注定了美洲地区的形势会比其他海外领地更加的复杂。

    因此美洲地区的各种问题,不仅仅是帝国其他机构,比如说内阁方面严格关注美洲本土化的问题,就连翰统也是极为重视美洲地区的工作。

    只是哪怕加大了工作的投入,然而美洲实在太大了,这依旧让陈广庆这个美洲处处长感到难以为继。

    他手底下的翰统官员其实不算少了,半公开的翰统雇员就有五百多人,而暗地里有多少雇员,说实话他自己也不知道,因为很多翰统的暗中雇员都是属于间接雇员,由正式的翰统官员或者雇员发展而来,除了他们自己外,谁也不知道他们手底下有多少下线。

    但即便如此,陈广庆也是感到难以控制局势。

    唐属美洲,实在太大了!

    你要知道,目前的大唐美洲地区,是包含了北美洲和南美洲两大地区的,这两片地区都归属美洲事务衙门管辖。

    该衙门驻地为新南港,督办品级为从二品,和本土的省道巡抚、道员级别是一样的,都是属于帝国真正的高官。

    美洲事务衙门下,设有北美地区的七大洲,南美地区的拉普州以及智利公国。

    下属的各州的管辖范围乃至名称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都是发生了众多变化。

    到目前为止,美洲事务衙门下属的北美地区,一共有新金山州、北部州、中部州、南河州、三河洲、新南洲、五湖州。

    新金山州,就是北美洲西部海岸的中南部地区,南至新金山半岛(巴哈半岛)地区,和西班牙控制的墨西哥地区接壤,北至后世的北本德,同时一直向东部内陆延伸,一直抵达后世的丹佛、德克萨斯地区。

    上述偌大的一片地区都是属于新金山州的管辖范围。

    北部州则是北美洲西部海岸地区的北部地区以及深入内陆的部分地区,南接,同时还包括了更往北的众多区域,一直覆盖大半个后世的加拿大西部海岸乃至阿拉斯加地区,理论上都是属于北部州的管辖范围。

    中部州则是内陆中部地区的一大片地方。

    三河洲的话,则是西接新金山、北接中部、南部和墨西哥接壤、东部和南河州接壤,大体上是后世的得克萨斯、奥尔良等大片地区。

    南河州则是三河洲以东地区,多面临海,西部是三河洲,西北是中部州,正北是五湖州,东北是新南洲,同时还包括了若干沿海岛屿,大体上就是后世的迈阿密半岛地区,亚特兰大、哥伦比亚等诸多地区。

    新南洲,这是属于大唐所属北美洲的精华地带,汇集了至少百分之四十帝国新移民,包含大半个大西洋沿岸地区,用另外一个平行时空的地理名词来说,大概就是从南边的哥伦比亚地区一直往北到波士顿,从东边的大西洋一直到西边的五大湖边缘地区都是属于新南洲范围。

    五湖州的话,则是围绕着五大湖区域,同时包括了波斯顿地区以北的区域,主要是以圣劳伦斯河流域为主,在中部区域的话,同样包括了大片领土。

    实际上,在大唐人目前勘测的结果来看,目前的五湖州其实是最值得进行工业开发的区域,因为这一片地方拥有密集的,大量的各种矿产,而且水运交通便利,而且那片地方还拥有广阔的可开发耕地。

    总之就是要资源有资源,要水运交通有水运交通,而且还有大量的可耕地可以养活大量人口。

    北美洲地区的七个州,构成了大唐所属的北美洲地区,从面积上来看,其实远远超过了后世的美国,因为大唐控制的北美洲甚至都包括了后世墨西哥的一大部分地区,整个美洲以及加拿大(尽管大部分北部都是蛮荒区域,大唐人都还去过,但是并不妨碍大唐人把整个加拿大地区都纳入领土范畴)。

    而在南美洲的话,美洲事务衙门的统治就简单多了,南美洲地区之前只有一个拉普州,现在的话,再加上一个智利公国。

    拉普州,这个地理名词是去年才正式确定下来的,来源于拉普河。

    而拉普河的名字,乃是音译自葡萄牙人人对当地南美洲第二大河流的称呼la plata - rio paraná,大唐官府直接截取了前面的两个音节,然后称之为拉普河,并以拉普河为名,把这一整片南美洲东南部地区都称之为拉普州。

    大唐人对南美洲的移民开发,就是沿着拉普河而进行的,目前还只局限于拉普河的下游,临近大西洋的沿海地区,实际控制的面积其实也就只有十多万平方公里而已,移民过去的人口目前二十多万人。

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 两百万大军

    大唐在拉普州的大部分地区,实际上也就只是在部分沿海、沿河建立殖民据点、以武装驻防、提供补给为主,移民开发的话,还是主要集中在拉普河下游两岸。

    除了拉普州外,大唐帝国在南美洲的地区,就剩下一个智利公国了,不过智利公国比较特殊。

    虽然它已经算是帝国的海外领地之一了,但名义上它是伊丽莎白的公国,伊丽莎白可是依旧保留着智利公爵的头衔呢,内政事务处理上也拥有较大的独立性。

    此外根据当年大唐和西班牙人的协议,大唐拥有了南美洲中南部区域的殖民开发权限,西班牙人不会进入上述区域,而这个区域理论上包含了后世的整个阿根廷、乌拉圭以及部分巴拉圭地区。

    但是,这份协议只是这两个国家瓜分南美洲的协议而已,并不是说大唐就已经实际控制了这些区域了,实际上当地的大片地方,都依旧处于当地土著的控制之下。

    因此大唐帝国在南美洲的殖民统治,也并没有真正的展开。

    真正展开全面移民开发的,还是北美洲。

    当年北美洲展开了持续多年的向内陆进发的运动,全面帮助当地土著南迁,进入西班牙人控制的墨西哥地区。

    持续多年的行动后,如今除了在中部内陆地区,偶尔还能看见少量土著外,其他绝大部分地区,又是在沿海、五大湖、沿河等交通比较便利,大唐人可以抵达的地区里,基本上已经是没有什么土著的踪迹了。

    如果有,那么肯定也不会存在多久。

    毕竟,向内陆进发的运动,到现在也没有停止呢,而大唐的这些新移民们向内陆进发的时候,可都是对带着火枪去的。

    这也是大唐在海外移民的一个特色了,为了防备当地土著的袭击,大唐军方会把移民里的青壮都组织起来编练民兵。

    并且确保每一个移民聚集村镇都有一支民兵部队,以确保移民们的安全。

    同时,这些移民里的民兵部队,也是大唐向外扩张的重要手段。

    单纯的动用正规军进行军事打击,顶多也就能够击败土著王国,干掉他们的军队,灭掉他们的统治机构,攻占他们的城市。

    但是,哪怕是再精锐的正规军,也很难彻底的清理每一寸的土地。

    这项工作,只能由帝国移民自身来完成,军方只会对他们提供必要的保护以及支援。

    北美洲地区里至少上百万人的民兵,他们围绕着自身的移民村镇,向周围扩张,驱逐所看见的每一个土著。

    庞大的移民数量,确保了足够多的民兵。

    而充足的民兵数量才是确保大唐在北美洲地区进行急剧扩张的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力量。

    毕竟大唐在北美洲地区的驻军数量并不算多,陆军部队也就五万人左右,海军方面的话也有大约将近八千人,不过海军的大部分都是水兵等非地面作战人员,陆战队的话只有一个可怜的两个团,总数四千多人而已。

    仅仅依靠这五万多人的正规军,是没有办法彻底清理偌大的北美洲的,甚至都无法驻防每一个地方。

    因此军方在北美洲,乃至在所有的海外领地,甚至在本土地区都是采取要地驻防的模式。

    主要在交通便利、战略地位重要的地方驻防主力部队,比如说三河港、新南港、新金山港这三大港口城市,就是大唐军方在北美洲兵力最为集中的地方。

    此外在其他部分交通便利的地区,主要是沿河、沿海城市里驻防中小规模的部队。

    要地驻防的模式,再加上蒸汽船只的快速机动能力,可以让大唐的军队在短时间内机动到众多地方,当然,只局限于蒸汽船只能够抵达的地方,而绝大部分小规模城镇、村庄,其自身的控卫、弹压等任务,就需要当地的民兵部队来进行了。

    如此也就能够做到以较少的正规军部队控制更广阔的地方。

    毕竟大唐的国力就算再强悍,也不可能无节制的保持一支规模过于庞大的军队。

    目前大唐的陆军、海军、近卫军三大军种加在一起,总兵力已经是达到一百七十多万了,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军队雇佣,但是没有军籍的文职雇员。

    并且这个数字还在进一步上涨当中,并且上涨的速度非常快,按照目前的局势,估计不用几年,大唐的正规军部队就能够达到两百万之巨了。

    目前的一百七十多万总兵力里,近卫军部队占据的数量最少,只有十万人左右,这里头包括了近卫军派遣给海外各藩王的护卫队,宣平三十四年的时候,圣天子正式对各藩王的王府护卫队进行改革。

    把原来的护卫队尽数彻底编入陆军部队,并调离打乱服役。

    同时从本土的近卫军里抽调部队前往海外领地服役,充当各藩王的护卫队,各藩王根据其封地规模大小、受威胁程度不同、战略地位不同等,赐予千人到三千人不等的王府卫队,由各王府承担护卫队的军费支出,同时在普通情况下,受各藩王的直接指挥,前提是只局限于保护各藩王,和土著进行战争,不包括和陆军、海军、其他藩王护卫队进行战争。

    因为这些王府卫队依旧受到近卫军总部的管辖,同时数年轮换一次。

    这些王府卫队,受到近卫军总部以及藩王的双重指挥。

    各地的王府护卫队,也是属于近卫军体系之内,由此导致了近卫军的总兵力扩大到了十万人左右。

    除了近卫军外,就是海军了。

    海军的兵力就比较多了,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万左右。

    海军的人数之所以这么多,纯粹是因为海军的船只太多,别看海军的大吨位主力舰少,但是海军的小吨位军舰数量及其庞大,这些小船也是需要军官和士兵操控的。

    此外海军人数众多的原因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海军在海外执行任务,经常需要独自负责地面作战,因此海军的陆战队数量一直都比较庞大,从早年的几千人陆续扩张到好几万人,再加上海军基地、海防炮台、要塞的驻防部队,导致了海军的地面作战兵力比较多。

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 北美三大藩王

    但是不管是近卫军还是海军,他们的总兵力对比陆军的一百四十万人而言,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但是即便是有了总兵力一百七十万的庞大兵力,然而大唐帝国方面依旧深感兵力不够,难以掌控庞大的本土以及海外领地。

    要不然也不会想着扩军到两百万以上了。

    按照大唐陆军方面的预估,为了保持本土的稳定,确保不发生任何的意外。

    陆军方面必须在本土驻防足够多的兵力,而且必须是正规精锐部队。

    为何?

    因为对于大唐帝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帝制王朝来说,尤其是还是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绝对优势的庞大帝国而言,它的敌人并不是什么土著,也不是什么鞑靼人,而只能是内部的敌人。

    为什么大唐帝国会有翰统这样的机构,为什么会有近卫军这样的完全独立,完全只听令于圣天子一人的军队。

    就是因为大唐帝国自身的特殊性。

    没有人敢保证,大唐不会发生内乱!

    所以,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其实他们的绝大部分注意力都是放在了防范本土的动乱上的。

    一百四十万陆军正规军里,有大约四十万人是属于一线精锐的战备部队,而这四十万战备部队里,超过三十万都驻防在本土,并且是集中驻防在东部和中部省份。

    另外的十万精锐战备部队,则是属于轮换部队,这是陆军为了保持这些战备部队的战斗力,战争经验,会把他们轮换派遣到西亚地区、其他海外领地和鞑靼人以及其他土著作战。

    把他们派遣到海外打土著不是目的,锻炼部队才是目的。

    另外的一百万人,则是属于常规正规军,大部分部队都是属于不满编的部队。

    战备部队里,一个步兵师往往都是满编的一万八千人,极少数战备步兵师甚至兵力常年保持在两万人以上。

    比如大名鼎鼎,驻防郑州这个中原核心铁路枢纽,帝国陆军王牌部队第三步兵师,常年都是保持着两万人以上的规模,从战斗兵员再到辅助兵员,甚至文职人员都是一应区全,常年保持战备状态。

    然而普通的步兵师,往往只有一万人出头规模,基本上只保持军官以及一线战斗兵员和技术骨干。

    比如说战斗步兵、炮兵里的炮兵、骑兵、但是其他的伙夫、辎重兵、弹药运输兵、马夫等诸多辅助兵种,基本只保留技术骨干,普通辅助兵员是不会保留的。

    这种只有一线战斗人员的常规部队,通常来说,紧急调用也可以,不过要想发挥全部战斗力,尤其是机动能力,持续作战能力就需要进行动员,把辅助兵员补充完整。

    而一旦补充完整,那么就是瞬间能够变成满编一万八千人以上的主力部队!

    这将近一百万的普通正规军,其实大部分也是驻防在大陆本土地区。

    相对来说,其实大唐帝国在海外驻防的部队并不算多,北美洲地区都算是多的了,有大几万人。

    其次是南洋地区,有五六万人分别驻防。

    再过来是印度地区也有几万人、

    西亚和北非等地区不多,加起来也就一万多人。

    非洲那边也不多,总数也就一万多人而已。

    然后欧洲地区有一万多人。

    南美洲少一些,只有万人不到。

    大唐帝国在海外地区部署的正规军兵力,其实是严重不足的,比如说在印度地区,当地土著好几千万呢,仅仅是依靠几万人是很难掌控当地的。

    北美洲就更不要说了,大几百万人口的维稳任务也很重,几万人其实也是不够的。

    军方一直都是想要在保持本土有足够的兵力之余,有一定的余力在海外地区驻防更多的兵力,尤其是北美洲这个帝国重点发展的海外领地,帝国方面可是非常的重视,而要维持这样庞大地方的稳定,也是需要足够多的兵力的。

    毕竟大唐的军队就算再能打,数量上不去也难以为继。

    这,就是军方一直在争取持续扩军的重要原因。

    只是,扩军那也是未来的事情了。

    现在嘛,帝国在北美地区的驻军就这么多,很多任务都是需要依赖当地的民兵部队的。

    但是在金陵方面的部分高层看来,当地的民兵部队同样是不稳定因素,而且是比土著更加危险的不稳定因素。

    因为民兵部队都是长期驻防当地,由当地移民组成,时间一长的话,这些移民对帝国本土的向心力不可避免会减弱,而由当地移民组成的民兵部队同样也会出现对帝国本土向心力减弱的情况。

    这也是陈广庆多次针对北美洲的民兵部队进行调查,并传回秘密调查报告的原因。

    不是他自己担忧,而是上层担忧,让他进行调查的。

    当然了,普通人,哪怕是民兵部队也是属于普通人,他们不会无缘无故的对帝国本土反感。

    对抗金陵,造反这种事,必然是需要当地的权贵领头的,要不然的话,一群普通人根本不会聚集起来反抗,也没有必要进行反抗。

    如今的北美洲移民小日子过的优哉游哉,这些移民抵达了北美洲后普遍都能够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一个家庭少则数十亩,多则数百亩土地,足以让他们成为一个小地主。

    移民的主要群体是农民,他们有土地基本就能保持稳定。

    其中的不稳定因素乃是移民到北美洲进行工商业的商人群体、权贵等群体。

    因为他们可不是跑到北美洲来重地的,他们是来发财的,但是却无法在当地建立工厂赚取更多的利润。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北美洲那边一直都有声音搞本土化。

    因为只有本土化了,他们才能够建立工厂,赚取更多的利润。

    这是移民到北美洲的工商阶层、乃至权贵阶层们和本土方面的根本矛盾所在。

    但是即便是他们,也会有领头人。

    他们的领头人是谁?

    陈广庆用脚趾头也能够猜得出来,表面上兴许是部分官员,比如前任美洲事务督办以及其他官员,还有少数几个贵族、商人。

    但是,他们的背后肯定是北美三大藩王!

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期待的变局

    早年的时候,圣天子就是先后把三个皇子分封到北美洲。

    分别是庄贵妃所生的皇五子、晋王李。

    其次是康妃所生的皇六子、郑王李。

    再次则是早年就已经去世的瑾妃所生,由董皇后带大的皇七子、宋王李。

    上述三位皇子都是就藩了北美洲的皇子,也是目前大唐册封在北美洲仅有的三个藩王。

    当然了,北美洲虽然只有三个藩王,但是不代表着三个藩王就把整个北美洲的土地都瓜分了。

    虽然说圣天子刚册封这三位皇子的时候,是把当初掌控的大部分北美洲分割后封给了他们的,比如一开始皇五子、晋王李获封的可不仅仅是新金山州,还有北部州呢,但是现在,他只有一个扩大化后的新金山州作为封地。

    皇六子、郑王李早年获封的也是五湖州以及中部州,而且当年的中部州其实还包含了现在新南洲的一大部分,后来北美改州的时候,他的封地就是变成了扩大化后的五湖州。

    皇七子、鲁王李当年获封的乃是三河洲以及南河州,但是现也是变成了只有一个扩大化后的南河州。

    这是因为去年李轩对北美洲各州进行了调整后,正式划分为七州,顺手也是把三位皇子的封地进行了调整,没有让他们继续就藩多个州,而是一个人一个州。

    当初李轩主要是考虑到北美洲是属于好地方,只给三个皇子的话,对于其他皇子不太公平,比如说皇九子鲁王,他只能就藩南美洲的拉普州呢。

    而李轩的皇子还有很多,如今还有七八个皇子没有成年分封呢,李轩得考虑其他皇子也有一个封地。

    因此演变到如今的北美地区,七个州里有三个州都是属于藩王封地,不过依旧有四个州没有被分封出去,而这四个州里的新南洲以及三河洲,才是帝国在北美洲的真正精华地带。

    而且后续李轩也不准备把这新南洲给分封出去,这地方太重要了,李轩准备一直都是由帝国直辖。

    不提后续,只说现在的北美局势,三大藩王就藩北美洲多年,哪怕他们自身都是废物,没有什么才华,但是他们各自的王府里肯定有一大群才华杰出之辈。

    这些人整天都是琢磨着怎么帮助自家的王爷掌控实权,发展封地,积蓄实力,以求在未来的变局里做好准备。

    什么变局?

    这个没人敢说,但是谁都知道,那就是圣天子驾崩之后的乱局。

    如今大唐帝国看似统治全球,但是内部的隐患依旧众多,尤其是本土和海外领地之间的矛盾,短时间内可以压住,但是长久以往肯定压不住。

    这从最近几年北美洲这边的局面就可以看的出来。

    对此,朝堂里的很多大臣们,尤其是那些军政要员们都是认为,要加强对海外领地掌控力度,最好是全面禁止海外领地的本土化,工业化。

    让海外领地老老实实的成为本土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的供应地,工业产品的倾销地。

    只要海外领地没有足够的工业,就无法武装部队,那么就算造反也成不了气候。

    这是大唐很多重臣们的统一想法。

    但是!

    圣天子却是不这么想!

    圣天子李轩很清楚,强行的压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你可以表面上禁止机械设备的外流,但是人家走私,偷偷建立兵工厂其实本土也很难发现,人家鞑靼人都能从帝国走私获得部分机械设备,更别说帝国体系内的海外领地了。

    其次,就算你能够禁止机械设备的外流,但是你也无法禁止人才的外流。

    君不见,每年都有无数的人移民到海外吗,尤其是前往北美洲的人,里头固然大部分都是农民,但是同样不缺乏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

    对于这些高技术人才来说,人家手工都能够打磨出来一台机床,然后把手工打造出来的机床充当工业母机,以制造更多的机床,然后制造更多的机械设备。

    只要有足够的人才,其实不用几年,哪怕是无法采购到本土的机械设备,他们同样能够建立起来初步的,简单的工业体系。

    因此,纯粹的紧张本土化、禁制技术外泄是不现实的。

    你禁制得了一时,一年,十年,但是五十年,一百年呢?

    再说了,哪怕是在帝国本土,也有不少人是支持海外本土化的,比如说在海外地区也有业务的企业。

    比如美洲矿务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你别看他们公司的总部在上海,但是他们的主要业务都在北美洲呢,在北美洲拥有多个金矿和银矿、铜矿。

    同时,他们一直都是推动美洲本土化,最不济也要允许他们采矿行业使用机械设备,如此他们才能够扩大产能,并涉足煤炭、铁矿等基础矿产。

    而不是和现在这样,只能依靠人工开采黄金、白银,成本高不说,而且业务难以扩展。

    还有,帝国的太平洋石油公司也是在美洲发现了石油的踪迹,今年开始一直鼓吹着在北美洲的三河洲搞局部本土化,效仿巴库地区,然后他们才能够开采石油啊!

    也就是说,哪怕是帝国内部,也是有很多人支持北美洲本土化的。

    反对的人和支持的人,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并都能找出来一大堆的理由。

    而圣天子呢,对目前这种情况是继续拖着,拖到无线电出来,船只的航行速度更快,枪炮的技术程度更高的时候,就逐步放开美洲本土化。

    反正压也是不可能压住的,还不如自己慢慢的掌控。

    只是,等北美洲那边彻底本土化之后,会发生什么,圣天子李轩大概也能预料的出来。

    造反是大概率的事。

    尤其是当北美洲的制造业和本土制造业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哪怕是三大藩王不愿意,下面的人也会推动他们反抗金陵方面的,但是只要本土方面持续保持技术上,尤其是军事技术上的优势,继续压制北美应该没什么问题。

    至于更久的未来会出现什么问题,这个李轩就不关心了,反正那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后的事了。

    要操心也得是他的太子李或者干脆是他的皇孙们操心!

第一千九百七十章 齐广号通讯舰

    后续帝国的诸多海外领地想要独立之类,这种事其实是历史发展,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伟大如圣天子李轩,也是没有办法阻拦。

    或者说,他不想阻拦。

    如果他要阻拦的话,其实都不用搞什么禁制本土化,直接禁制移民前往北美洲不就行了。

    但是李轩禁制了吗?

    没有!

    反而他还继续鼓励支持移民前往北美洲。

    北美洲不管工业化与否,不管未来造反与否,但它都将会是华夏民族未来的主要生存土地之一。

    东大陆,西美洲,手握两大繁衍之地,华夏民族哪怕是数百年后依旧能够傲立于世界之巅。

    这才是最近这几年李轩所追求的东西。

    至于这个民族最后形成多少国家,这些国家里谁强谁弱,这并不重要。

    要分析当代大唐帝国的全球战略,是不能纯粹的用帝国利益,用帝国现今统治阶层的利益,又或者使用皇室利益去看待问题。

    得从华夏整个民族的利益去看待问题。

    如果你从整个华夏民族的高度去看待大唐帝国的诸多政策,那么就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了。

    比如说本土化这个政策,大唐帝国坚持要在部分海外领地搞本土化,而不是和西班牙人那样在众多海外殖民地里只是建立殖民统治,然后奴役当地的土著进行生产,以获得大量的利益。

    如果说大唐也和西班牙人那样,把诸多的海外领地单纯的当成殖民地来经营的话,那么难度将会下降无数倍,耗费的军费也会非常少,遇到的抵抗也会非常少,获得的收益也会更大。

    而不是要和现在这样,费时费力,甚至在很多人看来都不讨好的本土化方式去经营海外领地。

    大唐为什么要搞本土化?

    目的很简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这些地方以后永远成为华夏民族生存的土地!

    哪怕是数百年以后,这些地方哪怕是脱离了帝国独立,这些地方生存的人依旧是华夏人。

    这一点,才是圣天子所看重的。

    这也是造成了如今大唐帝国为什么会执行一些看似矛盾,甚至没有什么明显好处的政策的原因。

    说白了那就是,李轩脑子里想的东西和当代大唐人想的不太一样。

    只是,圣天子李轩看重这些,不代表着帝国的其他权贵们也看重这些。

    不过李轩不怎么在乎就是了。

    只要在他死之前帝国保持稳定,按照着他选定的方向前进,那么其他的事他基本不管了,以后的事就更不管了。

    翰统鹰犬在全帝国内的工作,就是确保稳定。

    陈广庆很清楚这一点,而这也是他亲自准备处理这一次铁路沿线本土化案件的原因。

    圣天子需要美洲保持稳定,翰统就需要确保美洲的稳定。

    翰统鹰犬的威名还是很大的,美洲事务协办,也就是云协办直接就是屈服在了翰统的威名之下,老老实实的交代着他所知道的一切。

    他很清楚如果自己不说,或者说错了,恐怕顶头上司的命运就是他的命运。

    而他不想下台,更不想死!

    根据云协办提供的诸多线索,再加上翰统自己掌控的其他线索,翰统美洲处的特工们四处出没,以他们的办事效率,很快就是把诸多线索汇集起来,然后指向了几个人。

    不出意外,三大藩王一个不少,全部都暗中参与此事。

    当然了,三大藩王不傻,他们绝对不会明面上参与其中,别说实际证据了,甚至间接证据都不会留下一丝一毫。

    所有能够联系到三大藩王的线索,都是先后中断,几个重要的中间人都已经是早已下落不明。

    但是很多事根本就不用有详细的证据,陈广庆只是把案件的调查过程汇总起来,然后上报即可。

    接下来的事完全不用他操心。

    甚至上头信不信,如何去判断也不用他去操心。

    他的任务已经完成,顺带着还掌控了多条以往没有发现过和三大藩王有所联系的暗中线索,后续他们将会继续暗中监控。

    翰统美洲处在美洲的调查,其调查报告一时半会的也送不回去,得飘扬过海,才能够随同其他公文一起送回本土。

    至于等到本土进行了判断,并传达下一步指示的时候,估计那都是一个多月以后了。

    没办法,如今别说无线电报了,就算是跨洋的有线电报也没有呢,远洋通信依旧只能依靠船只。

    和二十年前比,唯一的变化就是通讯船只从风帆船只变成了蒸汽船只。

    最近几年,海军专门建造了几艘中小吨位的快速通讯舰,基本不考虑任何作战能力,不考虑成本,只考虑速度。

    去年刚服役的海军通讯舰齐广号,采用了超大马力的蒸汽机组,大长宽比的船型,纯蒸汽动力驱动,最高航速达到了二十二节。

    最关键的是,该舰的平均航速非常高,该舰首次跨越太平洋,往返于上海、新金山的航行里,创造了平均航速十八节的惊人速度。

    以目前大唐人的蒸汽船只技术,其实很多船只,尤其是战舰都能够达到十八节的最高航速。

    比如说几款巡洋舰都能达到十八节的最高航速,部分战舰甚至能够达到二十节以上的高航速。

    但是这个航速只是最高航速而已,需要战舰上的蒸汽机以最大功率航行,这种最高航速往往也不能持续太久,持续时间久的话,动力系统将会遭到极大的损伤,长时间进行急速航行的话,估计跑完就得对动力系统大修。

    而更大的可能是,跑着跑着动力系统就完蛋了……

    如果只是说巡航速度的话,其实大部分战舰进行普通巡航,没有什么作战任务的时候,为了节省燃煤以及避免动力系统的损伤,基本都是只跑十节左右。

    如果是遇上了作战任务需要加速了,大唐的巡洋舰一般也只跑十六节左右。

    至于跑十八节以上,那只有在交战或者是追击敌人等交战状态下才会。

    至于作为廉价舰种使用,动力系统比较差的护卫舰以及其他什么近海巡逻舰之类的就更差了,他们的最好航速普遍也就只有十四五节左右。

    反正敌人的风帆战舰更慢,十多节的航速已经很充分了。

    如今齐广号通讯舰,平均航速却是能够达到十八节,而且它还不受风向、洋流等影响,可以跑直线,如此大大缩短了本土和海外领地之间的通讯时间。

    不过即便如此,往返一趟也需要很长时间!

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地球第一舰

    等到李轩收到来自美洲的翰统报告时,那已经是一个多月了。

    而这还是海军的通讯舰采用接力传递,并且是巴拿马地区直接进行陆路运输中转,没有绕行南美洲或者经过非洲的缘故。

    同时一路上由多艘海军最先进的通讯舰不计成本的进行高速接力航行,如此才能够做到在短短一个多月内把美洲新南港的消息传递回本土上海,然后再由铁路传递回金陵城。

    整个过程里实际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如果是运输普通货物,甚至是战舰执行战舰,都是不会这么搞。

    目前来说,哪怕是大唐帝国内,也就只有邮递司主导,海军配合而建立的海上通讯线路能够达到这么恐怖的平均航速了。

    大唐邮递司和海军合作,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部署了众多的快速通讯舰,用以传输大唐往来全球的公文、少数官方传递的珍贵或者急迫的货物,同时还有民间的加急信件,少数加急货物。

    邮递司为了确保帝国的公文,尤其是紧急公文,比如说军事情报能够快速传递,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先后建造并服役了众多的快速通讯舰。

    这些快速通讯舰有早期风帆飞剪船,包括横帆和纵帆,也有加装了蒸汽机的风帆飞剪船,也就是机帆船,再到现在的纯蒸汽船。

    这些船只不管是什么船型,但是都有一个同样的特点,那就是快。

    这种快不仅仅体现在最高航速上,其实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平均航速上。

    如今大唐邮递司和海军方面,对远洋快速通讯舰的要求是保持平均十五节以上的的航速,而特殊情况下的,快速通讯舰甚至能把航速飙到二十节以上。

    去年冬天,邮递司的快速通讯舰,在上海到马六甲的航行里,创造了一天狂奔一千公里极端纪律,当天的平均航速始终都保持在二十三节以上。

    只是该舰的船长在航行任务结束之后就是被撤职了,因为跑完这一趟后,他的船只就是彻底报废了……

    快速通讯舰的动力系统虽然不错,都是属于小船装大发动机的类型,但是也不可能让船只始终保持二十三节的航速了。

    那傻货船长明明知道他的船不可能承受长时间的极限速度航行,而当时通讯舰又没有承担紧急任务,只是执行普通的公文、信件运输任务。

    那船长纯粹是为了个人喜好玩了一把飙船,最后直接把船上价值十多万的动力系统给玩报废了。

    正常里说,快速通讯舰更多的还是采用接力的方式,让平均航速保持在十五节以上。

    然而即便是这样的速度,也是全球独一份了,海军的战舰,能够跑十五节以上的船只不少,但是基本不可能维持在平均十五节以上的速度进行巡航,毕竟战舰需要装甲,还需要舰炮,航速什么的虽然也重要,但是也没到追求极端的程度。

    除非有特殊任务需求,比如交战,要不然的话战舰是不会跑这么快的。

    至于民用船只嘛,绝大部分的散装货轮,其航速其实很低,平均普遍都在七节左右,这是因为这些船只需要控制造船成本,还有燃煤成本。

    而部分运货的快船,比如说运输茶叶等需要赶时间的船只,其航速就非常快了,这些货运快船平均航速也能够达到十节以上。

    客运船只里则是比较特殊,一些普通的中低端客船,航速也就八节十节左右。

    而高速客轮,其航速普遍能够达到十二节以上。

    但是更大吨位的豪华客轮可就快多了,这些豪华客轮的平均航速,嗯,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巡航速度,仅次于快速通讯舰。

    快速通讯舰是为了保持消息的传递快速,邮递司和军方不计成本。

    而豪华客轮嘛,运输的都是中高端旅客,票价贵的很,因此豪华客轮航行的时候其实基本也不用考虑什么燃煤成本,同时各大航运公司为了竞争,提高公司品牌,一个个都是花大价钱搞高速豪华客轮。

    早几年前的万吨豪华客轮新太平洋系列,其平均航速就达到了十四节。

    人家为了能够跑这么快,直接把一万多吨的战列舰动力系统都是装了上去,但是吨位比海军的战列舰还要小,并且因为不用考虑什么防御性能,长宽比可以做的比较大,导致船体比较修长,所以跑出这么高的巡洋速度也不不足为奇。

    怎么说呢,如果是来一场长途航行比赛,目前海军的所有主力战舰,都跑不过这些万吨豪华客轮。

    而冯氏航运公司耗费三百万巨资的新星号,虽然还没有服役呢,但是按照设计的理论航速,那就更恐怖了。

    根据设计,新星号在装载额定客轮以及货物,满载三万吨的情况下,其昂贵而庞大的动力系统最高航速能够达到二十节,并且能够长时间保持十八节的速度进行巡航,而且这套动力系统原本预计为军方战舰的动力系统,还可以进行强通风,如果强压通风的话,那么最高航速估计都能够达到二十一节。

    这个速度,直接能够吊打所有的豪华客轮以及几乎所有的一切民用乃至军用船只。

    大唐海军主力舰里,航速最快的西印级巡洋舰,常压最高航速也不过十八节,强压二十节而已,至于巡航速度,那就更不用提了,为了确保航程,顶多也就保持十四五节而已,跑太快的话,燃煤量太大,就巡洋舰那两千多吨的小身板,在装备了舰炮、装舰、弹药以及食物补给后,也没多少空间装煤、水了。

    以后的新星号只要在大海上跑起来,除了邮递司里少数几艘最新型的快速通讯舰外,基本没什么船能够追上它了。

    如果是长途航行,依靠新星号强大的自持能力,海军的快速通讯舰都得追不上。

    这可是妥妥地地球第一舰,而且这个头衔,新星号估计能够稳稳地抓戴在头上好几年。

    如果不算战舰以及快速通讯舰等官方船只,只计算普通的民用船只的话,甭管货船还是客轮,想要打破新星号的航速估计更难。

    因为这玩意纯粹就是钱堆出来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5188/ 第一时间欣赏山沟皇帝最新章节! 作者:雨天下雨所写的《山沟皇帝》为转载作品,山沟皇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山沟皇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山沟皇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山沟皇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山沟皇帝介绍:
主角他爹做了一个梦,以为自己是真命天子,然后一个破道观的道士也是掐指一算,说他是九五之尊,于是乎这个连府城都没去过的小地主就在小山沟里称帝建国了。山沟皇帝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山沟皇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山沟皇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