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山沟皇帝TXT下载山沟皇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山沟皇帝全文阅读

作者:雨天下雨     山沟皇帝txt下载     山沟皇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 高速豪华邮轮

    目前除了冯氏航运公司外,还没有其他航运公司敢拿几百万唐元去冒这个险。

    在很多人看来,拿三百多万唐元去造一条估计十五年甚至二十年都无法收回成本的豪华客轮,这都不仅仅是烧钱行为,并且还得是犯傻了才能干出来的烧钱行为。

    帝国内投资大的行业也不少,很多超大型项目投资也是动不动就上百甚至几百万的,尤其是铁路等基础建设,那更是动不动就上千万的。

    但是人们对这些项目的巨大投资并不感到奇怪,因为人们知道,这些庞大项目的投资就是这么的贵。

    然而他们无法理解冯氏航运为什么要这么干。

    那只是一艘豪华客轮而已,又不是什么对帝国有巨大作用的超级项目,哪怕有三万吨,但是那也只是一艘客轮而已,除了运客,基本也没啥用了。

    更关键的是,很多专家学者们,尤其是航运业的其他同行们,不少都是信誓旦旦的说,新星号好是好,够大,够快,够豪华,但是这也促使了新星号的建造成本高昂无比,后续的运营成本同样高昂无比。

    冯氏航运公司想要收回新星号的投资成本,最乐观的估计也得十五年,如果稍微差一点,那么这个时间就得需要二十年,如果运营的一般般,那么这辈子是别指望能够收回成本了。

    他们根本不明白冯氏航运公司就不指望新星号本身的运营回本,人家只是拿三百多万唐元做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营销而已。

    最几年因为新星号冯氏航运公司频繁出现在报纸上,公司品牌进一步提升,在客运市场,尤其是在中高端客运市场份额里进一步提升。

    人们只盯着新星号极有可能会亏本,但是很少有人会关注,冯氏航运公司最近两年持续扩张客运船队,这种扩张可是超过了整个客运市场的涨幅需求的。

    也就是说,冯氏航运公司在客运市场的份额得到了较大幅度上涨。

    增加市场份额,尤其是中高端市场份额,过去的十多年里冯氏航运公司想尽了各种办法,累计烧进去的各种营销等费用,估计也有上百万了,但是基本没啥卵用,能够维持市场份额不下降就不错了。

    但是现在,却是因为新星号得到了迅速改变。

    仅此一项,冯氏航运公司就赚大了。

    冯氏航运公司的新星号都还没有舾装完成投入运营呢,但是因为新星号的强大曝光率和品牌效应,冯氏航运公司预计在宣平三十八年里,因为市场份额的上涨而带来的额外利润,至少有四十万以上。

    这种情况持续多几年,冯氏航运都能够从这一部分额外增长的市场份额里把新星号的建造成本给收回来。

    至于后续新星号的运营利润,那就是纯赚了。

    而且新星号虽然二十年才能回本,但是也能回本不是,实际身上的亏损虽然会有,但是也不可能三百多万这么恐怖,顶多也就是几十万而已。

    因此最后一计算,就会发现,冯氏航运公司虽然在新星号本身的投资虽然是亏本的,但是冯氏航运却是通过其他方面把钱给赚回来了。

    这也是外界各种不理解的情况下,冯氏航运公司依旧高调的建造新星号,恨不得把新星号的建造过程通过报纸向全帝国进行广播。

    而众多的宣传里,新星号的航速就是被重点宣传的一点!

    搞到现在,新星号它都还没服役呢,邮递司就是找到了冯氏航运公司,寻求双方的合作,让新星号以后在后续的航行里,帮邮递司运输各种公文信件。

    对于官方找上门来寻求合作,冯氏航运公司自然是高兴不已的。

    连邮递司都找上门来了,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新星号的航速比快速通讯舰还要牛逼,所以双方刚签订合作意向合同的时候,冯氏航运就是迫不及待的在报纸上打广告了。

    这一次的广告主题就是,全球第一快速豪华客轮,重点是突出全球第一。

    不仅仅比其他民船快,比军舰快,甚至比邮递司的快速通讯舰还要快,你瞧,邮递司都找我们运输信件呢。

    甚至,冯氏航运公司还专门给新星号起了一个全新的船只分类,称之为:“高速豪华邮轮”

    新星号的建造以及造成的巨大影响力,不仅仅是对于冯氏航运公司本身有极大的积极推动作用。

    同样也是影响到了其他诸多航运公司,自从新星号的消息被公布之后,几乎排名前列的航运公司都研究过是不是要跟进。

    但是因为巨额的投资,不管是长江航运公司还是太平洋航运公司又或者是其他几家大型航运公司,全都是打了退堂鼓。

    那可是三百多万唐元!

    比海军的战列舰还贵,比股票市场上的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的市值都还要高。

    除了冯氏航运公司外,基本没其他航运公司敢冒这个险。

    新星号对航运业内部造成的冲击很大,同时在民间造成的冲击也不小,以往人们也知道我们大唐帝国很牛逼,全球第一,能够轻易的吊打全球,把鞑靼人从河套一路赶到了东欧,而且现在也还是压着鞑靼人打。

    如果不是距离实在太远,补给困难无比,再加上帝国现在玩借刀杀人呢,也就是让奥斯曼帝国、西班牙等国家和鞑靼人干架,他们大唐在后面供应点落后武器,给点粮食什么的就行了。

    很多帝国上层的大佬们很期待着鞑靼人和欧洲人打生打死,把欧洲也变成当年的扶桑、南洋半岛以及现在的印度。

    为后续的帝国在欧洲地区的行动,尤其是扩张领土做准备。

    毕竟帝国距离欧洲太远,而且当代的欧洲和扶桑、南洋半岛等地区的人一样,有着比较完善的文明体系,不像是美洲和非洲等地方的土著,还处于原始人的阶段。

    对于这些文明地区,大唐帝国的策略一直是简单而干脆:自由贸易。

    大唐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坚持推动自由贸易。

    大唐的自由贸易比较特殊,和后世人所熟悉的自由贸易不是一码事。

    大唐人口中的自由贸易,是大唐商人在他国从事贸易的时候不受他国阻碍,限制,可以自行贸易。

    但是,只局限于这一点。

    大唐可从来没有说过允许土著商人自由往来大唐本土或者海外领地自由贸易。

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大唐的自由贸易政策

    大唐人的自由贸易说白了就是大唐商人爱去哪做生意就去哪做生意,你们土著不能阻拦。

    要是土著国官方敢阻拦大唐商船,想要玩什么闭关锁关,大唐的战舰分分钟就会直接杀上门去!

    但是却不允许他国商人跑到大唐领土自由贸易!

    同时这些限制,只限于土著商船直接把货物运到帝国来,然而如果是大唐商船在土著采购了货物,使用大唐船只运输返回本土的话,那就啥事也没有了,而且绝大部分货物还是免税的。

    大唐人禁制外国商船跑到大唐本土以及重要的海外领地贸易,那纯粹是为了本土化考虑,也是考虑了技术封锁等因素。

    并不是说出于贸易上的考虑。

    如果只讨论贸易本身,外国的商人除了不能直接跑到大唐贸易外,货物对大唐的出口基本没啥限制,反正他们出口到大唐的货物基本都是农产品、农业原料。

    大唐甚至连关税都不怎么收。

    大唐对进口货物的关税,其实是很宽松的,农产品和工业原料之类的基本不收税,只有一些特色商品、奢饰品之类的才会收关税。

    倒是大唐对出口货物的关税征收的比较多,大多出口商品都会征收关税,而对部分产品,尤其是工业原料和农产品的出口关税更是征收的非常高昂。

    总体而言,大唐对进口基本没啥限制,倒是对出口有限制。

    很多高技术产品都不允许出口,而一些战略物资,比如农产品之类的更是限制性出口。

    然而普通的工业产品,比如纺织品,滑膛枪炮,冷兵器等落后军械基本不限制。

    如此也是导致了大唐出口货物里,纺织品等普通工业产品的所占据的比例相当大,而这些商品的大量出口,会对土著的传统手工业造成极大的冲击。

    被大唐机制布挤破产,最后甚至导致整个国家的纺织加工行业消失的例子多了去。

    比如欧洲地区的呢绒产业,现在基本都完蛋了。

    因为来自大唐的呢绒充斥着整个欧洲市场,大唐呢绒哪怕是加上运费价格也比欧洲本土手工作坊生产出来的便宜,而且质量更好。

    这种情况,自然会造成当地呢绒商人,甚至当地官方的不满。

    但是大唐海军又不是吃干饭的,花这么多钱养海军干嘛啊,不就是为了保护大唐商人的贸易自由嘛!

    诸多贸易争端,也是大唐的战舰在全球范围内业务繁忙,到处玩舰炮外交的原因。

    至于大唐的另外一项大宗出口商品,也就是各类军需战略产品,以火绳枪、燧发枪、滑膛炮、板甲、刀剑等各种军械以及弹药,同时还有各种军需品,从军服鞋子再到军乐器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

    总之这年头各国土著需要的军需产品,大唐基本都能提供,不过这提供落后武器。

    但即便是这些落后武器,销量很大,而且利润非常的丰厚。

    在欧洲地区,一支铁铸造的遂发枪基本能够达到十五唐元,如果是钢制枪管那价格更高……好把,钢制枪管这玩意不能出口。

    甭管是你搞成燧发枪还是火绳枪,甚至只单纯出口个枪管都不行,因为这玩意属于一级禁制出口物资。

    现在鞑靼人和欧洲人可是都知道米尼步枪,甚至都知道后装线膛枪的原理,估计样枪也有不少。

    但是他们依旧死活仿制不出来,为啥?因为他们没有合格的高精度钢制枪管。

    不管是米尼步枪还是李福步枪,本质上都是属于线膛步枪,而线膛步枪因为要刻膛线,所以对于枪管的要求很高,同时对加工精度也非常高。

    如果鞑靼人能够达到大批量的大唐高精度钢制枪管,人家手里头也是有几台从大唐走私得来的机器设备的,纵然数量不多,但是估计勉强也能进行改装加工,到时候分分钟改装出一批米尼步枪出来。

    这种事大唐人可不愿意看见,所以大唐不仅仅不卖线膛枪,连能够改装为线膛枪的高精度钢制枪管也不卖,别说枪管了,任何的钢管都不出口,以避免被其他土著改装线膛枪炮。

    所以别看这么多年过去了,但是大唐出口的枪炮,基本都是铁枪铁炮或者青铜炮。

    但是钢枪钢炮以及任何可能被改装为线膛枪炮的物资都不出口。

    然而即便是这样,大唐人的军械也好卖的很,甚至连火绳枪都还在大量出口呢。

    大唐可用于出口的枪炮型号众多,火绳枪就有五个型号,口径从十毫米到二十毫米应有尽有,枪管质量从差到坏也好。

    燧发枪也是有十几个型号,不同口径不同质量不同枪管长度都有。

    火炮也是,不仅仅有比较新型,射程可以达到**百米的青铜野战炮,就连老旧的碗口炮改装而来的小口径散弹炮都还卖着呢。

    不仅仅枪炮,冷兵器也有。

    毕竟大唐的军械贸易是针对全球的,而不同地方的土著对武器的要求不一样,有些地方的的土著打仗还用冷兵器呢,所以大唐出售冷兵器为主,而有些地方比如欧洲已经是全面进入遂发枪炮时代,所以就出口遂发枪炮为主。

    针对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客户,大唐可以提供不同的货物,甚至连价格都不一样,以确保收割更多的利润。

    大唐的军火商们最常用的操作就是给还在用冷兵器的土著,先卖给土著甲一批宝刀宝剑和板甲,然后给土著乙也卖给相同的武器装备,当双方势均力敌后,大唐的军火商们又会向其中一方提供一部分火绳枪、小口径散弹炮。

    打破平衡后,又卖给另外一方相同的东西。

    当平衡出现后,然后就再买遂发枪炮。

    这个过程里,每一代产品往往都会先买质量差的,再买质量好的。

    这一套路,能够让军火商在同一个土著国家里反复卖出去好几代的武器装备,从冷兵器到最好的出口青铜野战炮都卖个遍。

    为了能够让军火生意更加赚钱,持续的时间更久,帝国的三大武器公司针对出口早已经是达成了同进退联盟。

第一千九百七十四章 我们海军也是要脸的

    好几年前三大武器公司就联合成立了一家专门的二道贩子的贸易公司,称之为‘海外武器贸易公司’,甚至推动了帝国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授予该公司仅有的一张武器出口许可证。

    海外武器贸易公司在海外获得订单后,该公司将会对该订单进行招标,由三大武器公司内部的诸多下属子公司进行竞标,最后由获得中标的企业负责生产,确保三大武器公司内部的公平竞争。

    这个过程里,海外贸易公司也会获得大量的差价利润,但是这些利润自然又归属到公司的三大股东手里,这三大股东又是三大武器公司,所以最终钱还是他们自己赚了。

    如果不是这么搞的,三大武器公司就会进行恶性竞争,这种情况之前就出现过,造成了相当不好的影响,最后经过帝国高层的调解以及三大武器公司的谈判,最后达成协议,成立海外武器贸易公司,并授予该公司唯一的武器出口许可证。

    不过三大武器公司为了扩张市场,同时也是为了平息众怒,更好的建立全球销售渠道,他们招募了诸多地区代理,把以前乱七八糟的军火商们都给收编了。

    和土著联系的依旧是那些乱七八糟的军火商。

    这个模式,基本上就是三大武器公司只负责生产,海外武器贸易公司作为总代理建设渠道,各军火商作为地区代理负责当地的武器销售。

    至于地区军火代理商以批发价格从海外武器贸易公司采购到武器,最终能卖出去多少钱,那就是他们自己的本事了。

    哪怕几块钱的东西你卖出去几百块,三大武器公司也不会眼红,也不会临时涨价的。

    不过如果某个地区的代理商业务量不行,那么海外武器贸易公司肯定是要换代理商的。

    这也就使得这些二道贩子军火商们在海外总喜欢搞事,以卖出更多,更贵的军械。

    宣平三十八年上半年里,大唐的诸多出口货物里,军事类物资就占据了百分之二十的出口份额。

    而大唐的各类军事物资大量被输入到某个地区的时候,很容易影响当地的各种平衡,而一旦平衡失去,战争就很容易爆发了。

    更不要说部分古今中外,军火商们都是最没人性的商人群体,为了把自己的武器卖出去更多,卖出更高价,这些该死的军火商会干出诸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大多时候,大唐官方的力量一不留神,就会发现那些该死的军火商又打破了某个地区的平衡,然后导致战争的爆发。

    就和当年在扶桑,在南洋半岛一样。

    嗯,现在大唐的那些军火商们在印度、在非洲也是这么干的。

    好吧,其实大唐帝国在全球的每一个地方,几乎都这么干过或者正在这么干!

    因为虽然帝国针对武器出口,三大武器公司的武器贸易政策改变了好几次,但实际上和土著们进行接触,并向土著们推销武器的依旧是那一群军火商。

    这些军火商某种程度上,也是为帝国的外交政策而服务,如果官方的默许,他们怎么可能搞出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而且一旦搞出事他们自己无法摆平的时候,军方还得给他们擦屁股呢。

    军火贸易乃至整个帝国的对外贸易,其实都是为了帝国的全球战略而服务的,尤其是在欧洲那边,更是如此。

    帝国就指望着欧洲人和鞑靼人打生打死呢。

    这样以后帝国亲自下场玩第三次西征的时候,才会更加的简单。

    但是尽管帝国这么玩,却不代表着帝国非要这么干,实际上帝国也完全可以直接发动第三次西征,干掉鞑靼人,把战线一路推进到东欧平原上。

    只是大唐高层觉得这么干太浪费钱,尤其是现在各种新式武器,尤其是那些弹药的价格还比较昂贵,打起仗来花销太大。

    所以想要缓一缓,至少也要等到国内的技术成熟,各种新式武器弹药的价格降下来再说。

    一发三十多唐元的七十五毫米新型碰撞引信榴弹,陆军表示实在用不起……

    这也是为什么第三次西征一拖再拖的缘故。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帝国只是不愿意打,不代表不能打。

    真要下了狠心,愿意撒出去上亿唐元的军费,分分钟就能杀到乌克兰平原。

    帝国的民众们也都知道,帝国牛逼的很。

    不仅仅陆军牛逼,海军也很牛逼,看看那些一万多吨的战列舰,多么的威武雄壮啊。

    但是,直到新星号出现。

    民众们才发现,冯氏航运公司比海军还要更牛逼。

    海军的顶级主力战舰也才一万四千多吨呢,但是人家冯氏航运公司就直接把三万吨的超豪华客轮给搞了出来了。

    这可不是空有船壳的三万吨,而且还是拥有二十节最高航速的船。

    这航速比海军的战列舰快多了,如果是说巡航速度,海军的所有战舰都比不上新星号。

    这让海军很尴尬!

    一直以来,大唐海军都是引领着帝国造舰的潮流!

    最大,最快的船只之前始终都是海军的战舰。

    直到新星号的出现!

    “这些航运公司,真的是没事找事,一艘客轮而已,搞三万吨也就算了,竟然还搞个二十节的航速!”海军统帅部里,一个海军中将面露无奈:“前几天我还看了个报纸,报纸上面说以新星号的航速,就连我们海军的战舰都只能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吃灰!”

    “鬼知道冯氏航运公司怎么想的,三百多万搞一艘客轮,比我们的战列舰还贵,真是一群疯子!”

    “但是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民间的舆论很不好,对我们海军的影响很大!”

    “就连陆军那群土鳖,都是在嘲笑我们海军,说我们海军的战舰连一艘客轮都追不上!”

    “我们海军也是要脸的,必须建造一艘更快的战舰把这些民船压下去,让民间舆论恢复过来,更得让陆军那些土鳖闭上他们的臭嘴!”

    这个时候,海军参谋部部长,邵顺海军上将开口了:“这些话就不用多说了,今天把大家伙叫过来,就是为了讨论我们新一代的快速巡洋舰的!”

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 技术验证舰

    “巡洋舰?只靠巡洋舰,恐怕无法改善这些负面舆论啊!”

    “就是啊,如果仅仅是一艘小吨位的巡洋舰,恐怕不行,现在民众们的眼光都变高了,二十年前的时候我们随便搞一艘蒸汽钢铁战舰办公开日,民众都踊跃参加,现在,搞个巡洋舰或者护卫舰的公开参观,那都没多少人来了。”

    “是啊,这些人,不好伺候啊,现在搞公开日非得要战列舰不可,最差也得是装甲巡洋舰,不然都没什么人来看!”

    “人们还是喜欢看船体大的,管子粗的战舰啊!”

    “前些时候,还有个不要脸的陆军土鳖说,他们随便弄个重炮连,就能够干掉我们的巡洋舰呢,这话他们虽然是吹牛,但是也可以看的出来,普通的巡洋舰之类的中小吨位战舰,已经是比较难以压制那些土鳖们的嚣张气焰了!”

    邵顺环视了一群,然后道:“今天的话题是巡洋舰,不是战列舰!”

    “当然了,如果你们谁能够解决新型战列舰所面临的三大技术难题,明儿我就入宫面圣申请造舰经费!”

    这话一出,之前说话的人也都闭嘴了。

    大唐海军的新型战列舰技术标准,其实早就提出来了。

    新型战列舰的技术指标是非常明确的:常压通风下必须保持二十节以上的航速,至少八门四十倍身管的三百毫米口径以上的主炮,以及能够抵御自身火炮的先进装甲带。

    很可惜,这三大指标现在他们一条都无法达到!

    此时邵顺继续道:“为新型战列舰研发的诸多子系统里,动力和火力以及装甲这一时半会的都难以达到,唯一近期内可以看到希望的就是统一射击指挥仪。”

    “下头的人建议搞一条技术验证舰,先在中小吨位的船只上试验这种统一射击指挥仪!”

    “同时也是为了验证未来的海战新模式,所以暂时我们先用现有的战术尽可能的去模拟未来的新型战舰!”

    “造船司的人也是论证过了,以我们目前的蒸汽机技术水平,只要舍得花钱,同时把更多的吨位用于动力系统,那么航速还是能够继续提高到二十多节!”

    “火力方面预定部署四座双联装的一百五十毫米四十倍的主炮。”

    “装甲的话,则是采用穹甲,以腾出吨位给动力系统。”

    “这样的话,我们除了防护能力外,在航速以及火力上,可以最大程度模拟未来主力战舰,探索统一主炮后所带来的作战模式的变化!”

    听到邵顺这么说,大家基本也都知道了,这技术验证舰,估计就是为了统一射击指挥仪以及统一口径、身管倍数的八门主炮而搞的,至于什么防护和航速之类的,其实都不重要。

    但是搞这么一个玩意,虽然懂行的海军将领都知道重要性,但是民众不懂啊。

    人家普通民众只喜欢看见吨位大的,炮管粗的。

    你跟他说技术不技术之类的,人家根本无法理解,也不在乎。

    你说技术先进,战斗力更牛逼,估计大多大唐人能直接呵呵!

    技术先进什么的,他们不在乎,反正现在已经够牛逼了。

    就算不用海军动手,大唐这么多的民用钢铁蒸汽船只,撞都能把所有的土著风帆船只撞沉了。

    如果海军动手,随便拉几艘护卫舰,保障后后勤供应以及维护,能从太平洋打到大西洋,环绕地球一圈,把所有能看见的土著风帆船只都打沉。

    所以更多时候,人们关注海军并不是关注海军对土著舰队有多少优势,而是单纯的关注海军的大吨位船只给他们自己带来的震撼而已。

    那种站在码头上看见上万吨的庞然大物所带来的震撼感觉,远远比什么技术细节更震撼人心。

    然而搞个几千吨的巡洋舰,现在民众都懒得看一眼。

    但是,还是那句话,两万吨新型战列舰继续难产中。

    几万吨的战列舰暂时搞不了,万把吨的旧式战列舰,圣天子不太支持,海军倒是想要更多,但是奈何圣天子不给更多的造舰经费,而海军现有的经费也不够用,只能是挤牙膏似的每年挤一点出来。

    由此海军这几年一共也就先后下了几艘战列舰的订单而已,基本保持着一艘战列舰建造技术才开工新的,但是战列舰的建造工期长啊,一艘得三四年呢,这也意味着,海军得三四年才下水一艘战列舰。

    这么搞,其实最大的目的还不是维持海军战列舰的规模,而是为了维持相关厂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毕竟有了订单他们才会继续研发,生产,如果没有订单了,也没人搞战列舰相关的诸多技术了。

    如果没人搞了,那么以后想要重新捡起来可就麻烦了,更多的成本,更长的时间不说,而且最重要的是,海军在有需要的时候也无法立即下单建造,还得需要重头设计研发。

    这才是几乎整个帝国都知道,海军的战列舰就是个大号玩具,不仅仅是海军的玩具,还是民众看热闹的玩具,还继续拨款维持战列舰的研发和建造的原因。

    至于战列舰的实际作用,对于目前的帝国对外战争里,基本没啥卵用。

    因为海军根本就用不上这些战列舰,一票的护卫舰和巡洋舰足以让帝国掌控全球海域,甚至仅仅是这些巡洋舰和护卫舰,其实都严重火力过剩。

    非要说有作用,那估计也是用来防备未来的海外领地等各种内部叛乱了。

    但是这种事,至少在圣天子还活着的时候不可能看见。

    圣天子的威望太高,高到让任何一个野心家都不敢生出丝毫叛乱之心的程度。

    海军自己也知道战列舰没啥实际作用,然而对海军来说,战列舰的意义不在于实战,而在于提高海军在帝国内部的影响力。

    尤其是在民间的影响力。

    说白了就是个面子问题!

    所以海军才会一直坚持搞大吨位的战列舰,因为看起来够威武,够震撼!

    现在的技术验证舰,就是为了未来的战列舰而进行技术验证的,当然既然都搞了,那么海军也是顺便打算把航速拉上去,至少要比新星号这种民船给重新踩下去。

    海军不允许出现诸多海军战舰里,竟然连一艘主力舰都追不上新星号这种尴尬事的出现!

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这玩意不会散架吧

    海军搞的技术验证舰很快就是被确定下来了详细的设计。

    这一次的技术验证舰设计流程和大唐海军之前的战舰射击都不太一样,因为这一次是完全不考虑现有战舰的船体以及火力、装甲等性能的布局,而是准备完全全新设计。

    大唐海军以往设计新型船只的时候,其实很少说会从零开始全新设计的,大多时候下都会参考原有的战舰设计,以便技术传承,减少技术难度。

    这一点在大唐的战列舰设计里体现尤为明显,几艘一万多吨的万丹号、吕宋号、锡号等,虽然每一艘的吨位以及技术细节都不太一样。

    但是船体的设计理念几乎都是差不多的,比如全钢制船体,船只长宽比都比较小,全面防护,液压旋转炮塔,前后双联装主炮,装备大量一百五十毫米的副炮。

    因此严格上来说,其实大唐海军最近几年设计建造的万吨战列舰,大体上都是同一类型的战列舰,放在后世的说法那就是前无畏战列舰。

    在其他战舰的设计上也差不多,比如最近几款巡洋舰,都是在西印级穹甲巡洋舰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不管是提高性能还是降低性能,但是还是西印级穹甲巡洋舰的那一套东西。

    护卫舰就更不用说了,因为这玩意连个装甲带都没有,只依靠钢制船壳以及煤仓作为防护手段,而这种设计都是十几年前的设计了,大唐海军的第一款钢制蒸汽护卫舰也就是钦州级护卫舰,就是这样的防护布置。

    目前大唐海军最先进,战力最强悍的护卫舰则是宣平三十三年动工,三四年服役的新南极护卫舰,这玩意虽然使用了更好的钢材建造船体,使用了最先进的一百二十毫米三十五倍后装线膛炮,航速也更快,但是设计理念上来说,这玩意其实和钦州级护卫舰没什么本质区别。

    至于目前大唐海军正在建造,最新一代的护卫舰三河级护卫舰,这玩意别看它宣平三十五年才动工,三十年首舰才服役,但是三河级护卫舰实际上战力还不如新南极护卫舰呢,因为三河级护卫舰本来就是新南极护卫舰的廉价缩水版本,火力减弱,防护减弱,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动力系统有所提升,但是使用的依旧是成熟技术的蒸汽机,最高航速不过十四节。

    纵观大唐海军的设计建造历史,虽然短短几十年内,但是却分成了好几个时期,早期的时候是纯风帆战舰,船体融合了东西方的优势,采用多桅杆软风帆,采用侧舷滑膛炮,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专业远洋风帆战舰,这种船型被外界称之为唐式战舰,当年同时期的欧洲人,还在玩武装商船呢。

    只是没几年欧洲人,尤其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就是先后设计建造效仿唐氏战舰,或者是从盖伦船改进而来的专业远洋风帆战舰。

    第二个时期,宣平十九年后,大唐的高压蒸汽机技术取得了突破,随后蒸汽机上舰,开启了蒸汽时代,不过那个时候依旧是木制船只,风帆也是依旧保留,蒸汽机还只是辅助动力,这一时期海军尝试着建造铁肋木壳,并在木壳外加铺一层钢铁,以便建造大吨位船只,增加防护能力,舰炮上也依旧采用滑膛炮。

    重要技术特征就是机帆动力、铁肋木壳、滑膛炮、纯蒸汽机动力比较低,只能作为辅助动力,依旧严重依赖风帆进行航行。

    代表船型就是江南级铁甲舰。

    第三个时期,则是大唐的钢铁生产技术得到了突破,钢铁的价格大幅度下降,同时蒸汽机的性能进一步提升,并出现了前装线膛炮,以这些新技术建造服役了广西级战列舰(后该类为甲带巡洋舰)为代表的战舰,技术特征就是全钢制战舰、纯蒸汽动力下航速普遍提升到十二节以上、前装线膛炮。

    第四个时期,则是后装线膛研发成功,高性能的三胀式蒸汽机进入成熟时期,高性能装甲出现。

    这一时期里的主力舰开始抛弃风帆,使用纯蒸汽动力,采取全面钢制,同时敷设厚装甲,同时采取旋转炮台,其典型自然是万吨战列舰。

    这几个时期看似泾渭分明,但实际上这些分类只能是在当时的顶级战舰上作为区分,而众多的辅助舰,也就是巡洋舰和护卫舰,其实技术革新并没有这么快。

    战列舰老早就开始使用全钢铁船体了,但是在三十一年建造服役的海州级护卫舰,依旧铁肋木壳船体。

    甚至不少船型,都是综合了不同时期的技术,比如漳州级巡洋舰,这玩意可是三十四年才建造首舰并服役,但是依旧是铁肋木壳船体,然而后续却是改装为线膛炮,装甲也是采取熟铁装甲带,并且还是甲带式布局。

    这是因为大唐工业化之后,技术革新发展的太快,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的变化,新技术不断的涌现出来,导致当年建造战舰的时候也是每年一小改,年年改。

    这种情况在最近四五年里才是出现了变化。

    随着新南极护卫舰、西印级巡洋舰、吕宋号战列舰的建成服役,这才是正式宣告着大唐海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几年新设计的诸多战舰,甭管大小,往往都还遵循着早几年的设计理念。

    万吨战列舰都建造三艘了,虽然吨位一艘一比艘大,但实际上核心理念都没啥变化。

    其他船型大多也都是如此。

    但是现在的技术验证舰,却是打算抛开现有战舰的牵制,重新探索一种新的战舰设计乃至作战模式。

    所以这一次的海军设计出来的技术验证舰都是不太一样。

    首先是火力,预计部署四座双联装,前后各二的一百五十毫米四十倍舰炮,更加重要的是,预计采用统一射击指挥仪,要求八门主炮能够对同一个目标进行齐射。

    而其他的所有船体设计,都是围绕着这八门主炮来进行的。

    搞这艘技术验证舰的时候,看着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图纸,不少人都是很担心,这玩意不会一个齐射后,整艘船都散架吧!

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 躺着赚钱的日子结束了

    尽管带着诸多担忧,但是在一票设计师们说他们已经经过详细的计算,哪怕是一侧对敌的所有主炮进行齐射,也不会让船体散架,因为他们搞的齐射,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齐射,每门火炮的射击还是会有一个极其短暂的间隔。

    所谓的齐射,只是把各主炮的先后射击时间压缩到极为短暂的时间里。

    不管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担心或者不信任,不过这艘技术验证舰还是开始动工建造了,海军方面也是给予该舰一个舰名,称之为新金山号。

    当海军搞新型战舰的时候,民间的船只发展其实更加快速。

    这种进步,不仅仅是体现在更加先进的技术上,更大的船体上,更重要的还是体现在经济性上。

    新星号这种三万吨的豪华快速客轮,固然是代表着大唐最杰出的造船技术,但是其他诸多不怎么起眼的货轮同样也是体现了大唐最为杰出的造船工艺。

    南洋石油公司订购的第一批万吨油轮就是如此。

    仅仅是搞个能够装油的油轮很简单,但是想要运载更多的石油,同时又有的确保运输过程里的安全,更加重要的是要确保运输成本低廉,这些综合起来可是不小的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动力系统,南洋石油公司对动力系统的要求非常高,它即要求一定的速度,又要求极低的耗煤量。

    南洋石油公司要求油轮保持较低的耗煤量,以降低石油运输的成本,但是也不能太慢,毕竟太慢的话,油轮能够往返本土到南洋油田的次数就少了,运输的石油也就少了。

    这就给了肇庆机械公司一个极大的难题,大马力的蒸汽机组他们能拿出来,极低功耗的蒸汽机组他们也有,但是人家南洋石油公司要的却是马力不能小,功耗又不能太高的蒸汽机组。

    然而即便是困难,但是这是肇庆机械公司打开万吨船舶动力市场的关键,更何况人家南洋石油公司不差钱,给的价格诚意十足。

    因此肇庆机械公司的技术人员们想尽办法,采取了诸多新式的技术才满足了南洋石油公司的要求。

    当南洋石油公司采购的蒸汽机组定型之后,这都还没有开始装船呢,其他人就是找上门要订购了。

    无独有偶,还是石油公司,帝国石油公司和太平洋石油公司不约而同的找上来们订购他们的蒸汽机组,准备用于他们的万吨油轮建造。

    一款马力大,功耗低的蒸汽机,就算价格稍微贵了点,但是最后能够节省的成本更多,这就是诸多油轮公司找上门来的原因。

    不用多久,随着南洋石油公司的第一艘万吨油轮下水进行测试之后,肇庆机械公司就是彻底陷入了庞大订单的痛苦之中。

    油轮进行海试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大马力低功耗引起了极大的注意,不仅仅是其他石油公司的注意,而是其他航运公司的注意。

    要知道目前大唐帝国的船只,其实绝大部分都是运货为主,纯粹的客轮其实只占据了很小的比例,这些货轮不管是进行内河还是近海又或者是远洋运输,其运输成本都是各大航运公司最为注重的。

    一艘火船稍微节约一些燃煤成本,那么这么多船下来,一年可以节省的成本可就大了去。

    就和豪华客轮不惜代价,一心想要提高航速一样,众多的货轮也是一门心思想要降低运输成本。

    以大唐目前的技术,早就可以建造十多节的货轮呢,但是各大航运公司的货轮却是清一色的只有七八节,超过十节的极少极少,只有极少数运输茶叶等需要时效性的货轮,才是一些十多节的高速货轮。

    更高速度的货轮不是造不出来,而是运营成本太高,划不来。

    当这些航运公司知道了肇庆机械公司这边有了一款马力不错,功耗又低的蒸汽机后,直接就跑过来了纷纷下单了。

    不用多久,肇庆机械公司就是接到了足足上百套订单!

    这可是舰载蒸汽机啊,用于数千吨乃至万吨船只的舰载蒸汽机,每一套都是价格昂贵无比的,这一下子就是上百套的订单。

    都直接把肇庆机械公司的人给砸晕了,然后一个个就是开始愁眉苦脸了。

    因为订单太多,产能太小,这种感觉,很让人难受。

    肇庆机械公司,各种船舶的发展,也只是当代大唐工业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用很多数据都可以说明大唐的工商业发展的有多快,但是用造船业的发展来说明更有说服力。

    宣平三十八年,预计新下水的船舶吨位将会达到七十万吨。

    这可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这个数字比目前欧洲地区所有国家的保有船舶吨位还要更加的庞大。

    而这,仅仅是大唐一年新下水的船只吨位而已。

    造船业的发展,代表着工商业的高速发展,对航运的庞大需求。

    同时造船业的发展,也代表着国内的钢铁以及其他行业发展的很好,能够支撑的起来如此庞大的船只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的钢铁产量,可没办法造这么多的船。

    不过这样的高速发展也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商部那边就已经是开始针对帝国内的工商业发展进行了预估,哪怕是工商业依旧保持着高速发展,但是从明年开始,船舶新增的需求速度将会减缓。

    这个增长速度放缓,并不是说航运不卖船,或者买的比往年少了,而是说增长幅度没有以往大了。前年他们购买十万吨,今年他们购买了二十万吨,新增了十万吨。

    但是明年他们购买的只有二十五万吨,新增的只有五万吨。

    这并不是经济不好了,实际上帝国的工商业依旧在处于高速发展当中,而是之前造的船太多,保有量本来就非常巨大了,而经济的发展也不可能无限制的一年比一年快,甚至连维持往年的高增长速度都是比较难的。

    到时候,尽管每年依旧得生产很多新船只,不过想要大幅度增长就很难了,到时候不管是造船业还是钢铁行业又或者是其他相关联的行业,要想继续扩大规模发展的话,就只能是抢别人的订单了。

    届时,帝国的造船业、钢铁行业乃至其他不少行业,都将会停止野蛮生长,从而出现激烈的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

    换句话说,躺着赚钱的日子要结束了。

    只是人们大多还不知道而已,而这也是大唐帝国未雨绸缪,开始调控钢铁行业的原因,要是放任不管,任凭这些钢铁企业一个接着一个上马炼钢厂的话,以后出现产能过剩都是大概率的事。

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 产能过剩

    宣平三十八年深秋,金陵城内已经是秋风萧瑟,皇家园林玄武湖内,穿着长袖外套的李轩漫步在湖堤上。

    后头跟着的是几个帝国重臣以及随从。

    玄武湖乃是金陵城内最大的湖泊,不过自从前明洪武年间在该湖上的岛屿设立黄册库后,此地就是成为了禁区,从此再无普通人能够进入该地区,当然了,其实这片地方其实荒凉的很,人迹罕见,并没有和后来那样那么多人。

    大唐迁都金陵城后,玄武湖依旧是禁区,因为当时大唐同样把该地作为黄册库所在……

    后来修建大唐皇宫的时候,干脆是把玄武湖范围作为皇家园林的一部分,给包括了进去。

    漫长的大唐皇宫修建过程里,除了一开始在明皇宫的遗址上修建了传统样式的多座大殿,用以举行大规模的仪式外,其他的大唐皇宫建筑基本就是没有遵循传统宫廷的建筑样式,而是以风格各异的园林的方式修建。

    同时李轩也是怕死,并不愿意把皇宫和普通的居民区离得太近,所以当年就是把皇宫周边,尤其是东北区区域的所有地方都一股脑给征收了,随后一直连接到玄武湖,后续上述整个范围都是属于皇宫范围。

    所以,大唐皇宫的范围是非常广的,并不仅仅是只有正殿所在的那一片小地方,那里,只是作为传统的皇宫正殿地区而已,一般只有举行大朝会或者各种重大仪式的时候才会跑过去

    平日里圣天子李轩甚至都不到那边去,他日常活动的范围其实都是在皇宫东北部的中苑,长二点五公里、宽一点七公里,其内其实没多少规模宏伟的建筑,以园林为主,其内有各种风格的院落,甭管传统江南园林样式的还是北方样式的,又或者是西方风格的又或者是唐氏建筑,新唐凤建筑等等都有。

    而中苑的西部区域,则是由翰林院,枢密院、海军统帅部,御书房等核心机构的办公建筑所组成的核心行政区。

    后来又把原本就作为禁区的玄武湖也是修缮起来,里头的诸多皇册也是被重新整理搬,用于休闲赏玩。

    玄武湖也是从一个禁区成为了园林。

    由此形成了目前占地面积极为庞大的皇宫区,由玄武湖、皇宫正殿、中苑、以及核心行政区所组成的皇宫区。

    单单是宫墙周长就十八公里,其中部分宫墙其实还是在前明南京城墙的基础上修建的。

    南北最长达到六公里、最宽达到五公里。

    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标准的长方形,实际上是由几个大区域所组成。

    如今李轩漫步的玄武湖岸边,其实也不是玄武湖的主湖,而是中苑范围内的中湖。

    李轩前头走着,陈立夫则是在边上落后一步跟着,同时对李轩解说着商部对国内制造业的产能调整计划。

    “根据诸多的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不仅仅是钢铁行业需要进行产能调整,其他的诸多基础产业同样是需要进行调整,不管是煤炭还是化工等等,都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目前各企业存在着盲目扩张的状态,他们过于乐观的估计了数年后的市场增长幅度。”

    “和钢铁行业一样存在比较大问题的是煤炭行业,从二十年前开始煤炭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民间市场需求极为庞大,制造业和交通也对煤炭的需求也是一天比一天大!”

    “如此导致各大煤炭企业一直都是致力于扩产,三十年后众多新一代的机械设备应用于矿产开发后,煤炭的产能增长幅度急速加快,仅仅今年一年,我们的煤炭产能预计就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以上,总产量达到一亿吨。而到明年将会更多。”

    “一亿吨煤炭,我们还能消耗,甚至更多到两亿吨,我们还能消化,但是如果更多的话,依靠本土市场就比较难消化了!”

    “而钢铁和煤炭等基础产业,带动的相关产业实在太多,一旦这些基础行业出现问题,将会对帝国的经济造成重大的影响!”

    李轩听着陈立夫的报告,并没有觉得太意外,产能过剩这种事他早有预料。

    更加重要的是,别看大唐帝国是世界第一强国,民众的生活也要比其他国家的好一大截,但是你要是和后世人比起来,生活水平可就差多了。

    生活水平差意味着他们钱不多,钱不多消费能力就不怎么样。

    消费能力不怎么样,能够消费的商品也就有限,商家生产出来太多的商品又卖不出去,这就是产能过剩了。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的大唐帝国也才通过制定最低薪资标准、限制最长工作时长堪堪杜绝童工,解决女工薪资过低的问题。

    今年的时候,陈立夫再一次提出了,最低薪资不能一层不变,必须和帝国的经济发展相互匹配,因此今年又是调整了最低薪资标准,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百分之十。

    但即便是这样,广大的工人以及少地农民等下层百姓的生活,依旧还是比较困苦的,依旧挣扎与温饱之间。

    人家连吃饭都难以吃饱,自然也就没什么钱消费了,没钱消费商品自然也就卖不出去了。

    这也是帝国本土每年都有上百万人移民海外的缘故。

    在本土生活太苦,跑到海外去多好啊,只要努力肯干肯定过的比在本土好。

    李轩思索了片刻,然后对身边的陈立夫道:“这产能过剩一事,既要引导好企业理性投资,另外一方面嘛,还是要扩大内需!”

    “引导理性投资方面,还是要从国资和皇资企业上先进行,其他的普通企业也不好直接干涉,不过到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政策进行引导!”

    以目前大唐帝国的经济结构,哪怕是奉行自由贸易,官府基本不干涉企业之间的市场行为,但是帝国国企部却是直接控股着大量的国企部所属企业啊,皇室资产科也控制着大量的皇室资产企业啊,这两者相加,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帝国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工商业产值。

    所以大唐帝国但凡有什么经济上的政策,基本都是通过国资和皇资企业进行调控的,而不是说直接下什么行政命令。

    就和之前调节钢铁产能一样,大唐帝国可没有说直接不允许民营企业投资钢铁行业了,大唐帝国做的其实很简单,一方面是直接调整国资和皇资钢铁企业的投资额度。

    另外一方面就是抬高门槛,而且还是间接门槛,比如取消各种优惠补贴,出台一些限制性法律,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环境保护法了。

    通过环境保护法,大唐官方已经是引导一大批企业进行产能调整。

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 椭圆形结构

    李轩一边慢慢慢慢走着,一边继续道:“扩大内需方面,你们一直都在做,但是力度还是不够,要加大力度!”

    听到李轩这么说,陈立夫抬头看了眼李轩,他现在的角度只能看见李轩的侧脸。

    如今的李轩已经不在年轻,但是身体健康,保养的也还不错,就是头发开始泛白了。

    略微看了眼后陈立夫迅速低头,略微斟酌了后道:“要扩大内需,这怕是要大幅度提高普通老百姓的收入,而我们的人口结构里农民还是占据了绝大多数,目前绝大部分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并没有跟上我们工商业经济发展的速度。”

    “因为我们一直致力于粮食保护价政策,使得粮食价格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保持一个初步的稳定,但是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为了刺激工商业发展,降低大量工人等城市低收入人群的粮食支出比例,所以粮食价格在最近几年虽然略有增长,不过增长幅度并不大。”

    “如果粮食价格增长过高,就会让城市普通居民的粮食支出比例出现大幅度上涨!”

    李轩对于陈立夫的问题,也是微微点头!

    当代大恒虽然已经工业化,各方面的工业成就很大,占据了的经济比例越来越大,但是,大唐帝国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依旧是农业人口。

    这是没办法的事,帝国人口本来就多,哪怕是工业化了,以目前的工商业水平也无法吸纳如此庞大的人口,更何况,这么多人总得吃饭啊,而目前的农业生产技术依旧还是比较落后,人均粮食产量比较有限。

    没有这么多人种地,全跑去工厂上班的话,是会饿死人的,而且是会饿死很多人的。

    粮食价格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

    尤其是目前帝国的大部分人口都还是农业人口的情况下,粮食价格非常的敏感,粮食价格过高,会让城市居民的压力大增,但是粮食价格过低,又会导致农民收入过低。

    如今帝国的粮食价格是不算太高的,要不然的话也不能把城市居民的粮食支出比例控制在百分之六十左右了。

    但是现在在李轩看来,粮食价格已经是偏低了,农民的收入太低,而农民又是占据了帝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至于提高粮食价格后,城市人口的生活水平怎么保障,还能怎么保障,自然是增加工资收入啊。

    现在帝国要做的就是,不仅仅是提高农民收入,还要提高工人收入,而这些收入从哪里来?

    要么是提高生产效率,要么是压榨企业利润。

    前者很难,生产技术的提升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达到的,尤其是目前大唐的工业技术水准已经不算低了,船只吨位都大几百万吨,煤炭产量都破亿吨了,工厂里的生产技术相对比以往已经是提高了数十倍不止,后续虽然能够持续改进技术,但是如果没有太大的技术突破,其实很难了。

    如果还想要继续大幅度提升,那么就必须全面推动电气化,也就是进行后世时空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革命。

    但是这很难!

    而压榨企业利润的话,这同样不容易。

    一方面其实很多企业的利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因为大家的竞争力都差不多,你价格涨了会被竞争对手干死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企业的利润是谁的?股东以及高层管理的,而这些人处于社会的顶端,或者说既得利益者,他们是不会甘心放弃高昂的利润的。

    但是!

    这在李轩看来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原时空里各国的薪资水准难以提高,工人收入降低,除了资本家的贪婪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市场竞争。

    除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外,还有国际上的竞争。

    a国如果提高工人收入,那么就会导致企业成本上涨,但是,b国它不提高工人收入,那么企业成本就低,最后会出现什么状况?

    b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能够把a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全部干趴下,进而导致企业破产。

    一国产业都破产了,工人自然也就没有工作了,由此还会引发更剧烈的矛盾。

    但是在大唐,不存在这种问题。

    因为大唐的工商业在全球范围内,没有竞争者。

    大唐帝国就是现在地球上仅有的一个工业国家。

    大唐各企业的竞争,是大唐内部企业的竞争,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帝国官方的政策指导下,所有企业都给员工涨工资,都导致成本上涨,那么他们之间的竞争力是不会出现变化,还是会维持原有的样子。

    就和之前大唐帝国制定最低工资收入,限制最长工作时长一样,大家都涨工资了,都涨成本了,但是彼此间的竞争力并没有下降,还是维持原来的样子。

    所以成本问题,在李轩看来并不是什么问题。

    至于压低企业利润嘛,这可以更好的刺激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扼制贫富差距。

    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大唐帝国里的贫富差距其实并没有缩小太多,甚至都有扩大的趋势。

    这种情况让李轩不满,李轩一直都是想要扼制贫富差距,尽可能的扩大中产人群的比例。

    但是很可惜,数十年来都没能做到。

    现在,李轩觉得是时候了,这事如果自己都不做,甚至做不成功的话,那么他的继承人乃至更后面的继承人,估计也是办不成了。

    陈立夫并不知道,他在和圣天子谈产能过剩,谈内需,谈底层百姓收入的时候,他前头的圣天子却已经是想到了贫富差距上。

    次日,李轩召集了内阁诸多大臣们进行御前内阁会议,在会议里,李轩抛出了一个新的人口收入结构,那就是椭圆形结构。

    “目前的人口结构里,低收入群体太多,太多,中收入群体太少,高收入群体太多!”

    “这种情况是不健康,是会对帝国的根基造成严重影响的!”

    “为了保持帝国的长久稳定,万年根基,帝国的人口收入结构必须是椭圆形结构!”

    “也就是说,帝国的大部分人口应该是中等收入者,而不应该是和现在这样绝大部分人都是低收入者!”

    听到圣天子抛出来的这个椭圆形结构,一群大臣们目瞪口呆!

    以帝国的现状搞这玩意,难,很难,超级难!

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没人种地吃什么?

    帝国很多地方的收入水准以及生活支出不太一样,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目前以大唐帝国内松江府地区为例子。

    基本上人均年收入低于十元,那么就属于赤贫状态,基本无法维持生活,会饿死人的那种。

    如果人均年收入达到二十元,这就是属于比较普通的生活,能过日子,但是生活的质量也好不到那里去

    如果是人均收入达到了六十元,那么就不一样了,那么就能勉强过上比较体面的日子。

    如果是人均收入达到一百元以上,那么小日子就能过的很潇洒了。

    以松江府地区,普遍来说,一个没有特殊技能的普通工人,那么每年收入只有五十元左右,如果他只是个单身汉那么他的小日子过的还行。

    但是他如果是有家人,并且只能依赖他的收入的话,那么家庭生活就会比较悲催了,如果家人还比较多的话,那么基本没办法养活一家人,真真意义上的无法养活,会饿死人的那种。

    因此低收入家庭一般还需要其他家庭成员外出工作或者做其他的手工做帮补家用。

    比如说女主人也进入纺织工厂当女工或者是在商店里工作,那么她也能获得每年三十到五十元之间的年薪。

    夫妻相加,其夫妻的年收入大概能够达到八十元到一百元之间,家庭人均二十元左右。

    大概上,在松江府地区年收入一百唐元的五人口家庭,房租水电等住的费用就得花掉大概十七八元,食物等相关开支大约五十元左右,衣服也得花费十多元,子女的教育费用差不多也得十多元。

    而这样的年收入以及花销的低收入家庭,占据了大唐大城市里人口的大部分,松江府里至少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家庭都是这样的家庭。

    这样的家庭必须要有两个家庭成员工作赚钱,少了一个就等于塌了一半的天。

    在松江府这样的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要想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标准的五人口家庭,其家庭年收入至少要达到三百唐元以上,也就是人均六十元以上。

    只要达到这样的家庭年收入,才能住在郊外小区里的独栋小楼或者是城内比较好的公寓,男主人穿着体面的细呢绒职业装或者丝绸汉服正装乘坐轨道公共马车往来上班,偶尔还能奢侈一吧叫辆出租马车。

    子女可以得到小学以及中学教育,日常花销维持在比较体面的水准,偶尔可以去餐厅吃一顿大餐,假期里可以携带家人到郊外旅行。

    这才比较符合人们对体面生活的定义,而这个群体,也才是大唐社会里的中产阶级。

    按照松江府这边的标准来看,如果想要达到李轩提出的人群收入椭圆形结构,就需要让大部分标准五人口家庭达到年收入三百元以上。

    不得不说,这是非常困难的事。

    但是就算是困难,但是大唐圣天子李轩既然都提出来了,一群的内阁大臣们自然也就只能苦思冥想看看怎么达到。

    李轩抛出这个概念后,也没有指望着第一时间达到这个标准,他只是提出了这么一个目标而已,也没说短时间让太多人都变成中产家庭。

    他只是提出了一个小目标,未来的五年内,让中等收入家庭的比例占据所有家庭的百分之二十以上。

    李轩提出了椭圆形结构,提出了小目标后,就是不搭理这些大臣们了,而是自顾自的走了。

    圣天子一走,会议室里的瞬间就是热闹了起来,之前圣天子在的时候,众人都没有说什么,但是现在,一个个却都是纷纷开口了。

    “这太难了,五人口家庭收入达到三百元,哪怕是夫妻两人同时工作,这也意味着他们每个人的收入都要达到一百五十元,算下来就是十二三元的月薪了,这个薪水哪怕是放在很多企业那边,那都是低级技术人员或中等管理人员的收入了!”

    “这样收入的人,哪怕是在收入比较高的钢铁行业里,一家千人规模的钢铁厂里,绝对不会超过一百人!”

    “如果是其他行业里,这个数字还会更低!”

    “在低收入群体比较多的行业里,比如说餐饮业和服务行业里,别说十多块的薪水了,能够有最低工资就不错了,很多不法商家甚至都不给最低薪水!”

    “百分之二十的目标,这个不好搞啊!”

    众人说这些的话时候,陈立夫开口道:“诸位,城市人口本来就不多,就算是再努力提升,我们也绝对不可能完成这个目标,目前我们帝国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都是属于农业人口,而他们之中除了极少数人外,绝大部分都是属于阵阵的低收入群体,如果要想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适当的提高农业人口的收入才是唯一的道路!”

    然而旁人说:“是否可以扩大城镇化的规模?引导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目前我们的工商业还在持续发展,可以维持更多的工商业人口的!”

    陈立夫却是瞄了对方一眼,然后道:“都去打工赚钱了,谁去种地,没人种地吃什么?”

    这话一出,众人齐齐闭嘴!

    陈立夫虽然进入御书房也有好些年了,虽然依旧无法稳坐御书房头把交椅,但是陈立夫是什么人,他从政到现在创下的诸多名声岂是浪的虚名。

    如今在内阁里已经是稳稳有了内阁第一人的架势。

    内阁里的其他三个御书房值班大臣已经是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不过御书房里不仅仅有内阁的人,还有其他人,秘书处的掌院学士,督察院院长,**院院长这三人虽然同样属于文官系统里,但是和内阁历来没啥关系。

    至于军方的就更不用说了,人家连当年的柳八苟都不服,更何况如今的陈立夫。

    所以陈立夫在御书房里远远做不到太过强势,但是在内阁内部,他却是有足够的实力和威望的。

    今天圣天子召开的会议,也是属于御前内阁会议,参加会议的都是内阁各部尚书,可没有其他机构或者军人的。

    所以这个时候,陈立夫说话,才是让其他人乖乖闭嘴。

    不闭嘴也不行,陈立夫的问题不太好回答啊。

    陈立夫这问题,其实应对的办法措施多的很,但是不能乱说,乱说的话很容易就会让仕途蒙上阴影。

    新书《大当家不好了》今天上架了,还请兄弟们移步捧个场,赏个订阅!

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 振兴农村经济计划

    大唐帝国现在可是有三亿多人口呢,这么多人所需要消耗的粮食可是一个庞大无比的数字,而如今的大唐农业生产水平,虽然比以往好了不少,也开始应用少了机械设备增加生产效率、用水利设施、鸟粪等措施增产,但是人均粮食产量依旧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准。

    大唐本土的人均粮食产量其实都不如大唐的绝大部分海外领地,比如吕宋、万丹等海外省,这些地方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的很。

    而南非、美洲这些地方就更不用说了,肥沃的耕地一大把,人口又少,很多移民家庭都是有几百亩土地的,他们耕种土地也不会和本土那样采用耕牛为主的深耕模式,用役用马进行浅耕,纵然单亩产量少一些,但是架不住人家耕种的土地多啊。

    大多数移民到北美洲的家庭,几个人使用马匹那可是耕种几百亩土地的,人均粮食产量高的很。

    而海外领地的庞大农业产能,如今也是逐步开始反哺本土,只是远洋运输的费用依旧比较高,直接运输比较便宜的粮食比较亏,因此海外领地向本土输入的普遍是单价比较高的经济农作物,并不是直接输入粮食。

    但是这样也能够让本土不用暂用太多的耕地去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而是转为种植粮食。

    但是即便这样,要想养活本土三亿多人也不是这么容易的事。

    一旦帝国的整体经济政策发生改变,开始大规模进行城镇化,引导农民人口涌入城市,势必会导致大量的土地荒废,导致粮食产量降低。

    都没人种地了,这土地不荒废也没办法。

    而办法也不是没有,那就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比如说以往需要两个人种植一亩土地获得三百公斤的粮食,现在则是采用机械设备、化肥、水利设施的办法,让一个人就能够耕种一亩土地,并且同样获得三百公斤的粮食。

    这样就可以腾出农村的部分劳动力,并引导进入工商界,进而提高农民家庭的收入。

    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这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

    要怎么提高?

    这就是摆在陈立夫等人面前的难题了。

    “我们要加大从南美洲等地区的鸟粪开采和输入力度,现在的数量远远不足本土的消耗!”

    “南美洲,尤其是智利公国拥有丰富的鸟粪资源,而开采难度非常低,只需要少量的人工成本就能够开采出来,我们完全可以加大扶持力度开采更多的鸟粪资源!”

    “不仅仅是鸟粪,还有硝石也要加大进口,之前我们进口硝石只是用于国防行业,但是之前皇家理工学院已经是通过硝石矿成功合成出来的氮肥,而智利公国那边有着丰富的硝石资源!”

    “只要我们能够得到足够多的鸟粪以及硝石,足以让本土的农业生产再提高一个档次!”

    “不过只依赖天然肥料也不行,毕竟数量是有限的,而且南美洲距离本土实在太远了,运费不低,哪怕是我们免除全部关税甚至给予运费补贴,其价格也比较贵。”

    “我们还是要从人工合成这方面去考虑,之前我看到过皇家理工学院那边的相关研究,他们正在想办法把部分化肥的人工合成费用降低,我们可以直接给予更多的经费让他们研究,让他们早日搞出来!”

    “还有杂交水稻以及其他高产粮食作物的培育方面,也必须加大投入,这是圣天子早年就亲自指定下来的项目,这些年虽然投入不算低,但是在我看来,还是远远不够,他们的很多培育工作都是反复试验培育,只要经费充足,完可以缩短时间,一个人做水稻培育需要一百年,因为他可能需要做多次的培育试验,但是如果我们投入足够大的话,完全可以组织一百人甚至一万人同时进行不同阶段的培育试验,把这个时间大幅度缩短。”

    “水利设施这方面也需要加大投入,以往我们更多的只注重防洪防旱,但是现在开始,除了基础的防洪防旱外,也需要更多的注重灌溉,水利工程不仅仅是用来防灾的,更是用来灌溉,提高粮食产量的!”

    “还有生产工具方面,如今广大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设备还是不足,众多家庭依旧使用的都是最基础的农具,而很多性能更高,更方面的农具却是因为价格过高,而无法进入广大的农村地区,至于蒸汽拖拉机这些就更不用说了,只有在大农场地区才能够使用,完全不适合我们的绝大部分农村地区!”

    帝国的人多地少,每个家庭保有的农田数量是有限的,连马耕都用不起,更别说是使用蒸汽拖拉机这种大型机械了,如今最适合帝国这种家庭小农场的生产模式,依旧还是深耕细作,使用耕牛乃至人力进行耕种,如此才能确保小面积的土地上产出足够的粮食。

    如果学北美洲那边使用马耕,单亩产量是不够的。

    一场内阁会议,虽然一开始是说的改变人口结构,增加中等收入群体的比例。

    但是到了中途却是变成了如何提高农民收入上来,因为农民占据帝国的人口数量太多。

    而到了最后,又是变成了如何提高粮食产量上来。

    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提高帝国低收入群体,尤其是占据绝大部分数量的农民家庭的收入。

    而这事可不简单,涉及到了众多部门,内阁那边反复商讨了好几个月。

    直到宣平三十九年二月份才是正式递交了详细的章程。

    这份章程综合了内阁各部的意见,统一制定出来的一份‘振兴农村经济’计划。

    当然了,核心依旧是提高粮食产量。

    翻着折子上的一条条内容虽然众多,但是总结起来还是化肥、粮种改良、水利设施、农业设备这四大方面为主。

    在内阁方面看来,短期内最容易看到成效的,就是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这个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并不是说那些大工程,而是具体深入到农村地区的小水利设施建设,而这一方面虽然以前也有搞,但是重视的程度还不够,现在嘛,则是准备大幅投入。

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 黄河改道计划

    帝国搞水利建设,之前主要是集中在防洪防旱上面了,以治理各大河流为主,尤其是黄河以及淮河、长江等流域。

    如此这些防灾为主的水利工程搞的差不多了,就准备开始注重更加广泛的,以农村地区为主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以灌溉农田为核心目标。

    这一类是短期内比较容易看见成效的,毕竟农村地区的小型灌溉水利工程都是小规模,工期短的,只要有资金很快就能搞定。

    再次则是加大农业生产设备的投入和扶持,尤其是普通农业生产工具,锄头、镰刀等等别看不起眼,但是却是极为重要,然后则是其他一些农业生产的机械设备,比如说脱粒机,很早就有一家民营企业研发出来人力脚踏板带动的脱粒机,生产效率相当不错。

    但是这玩意目前买的还是比较贵,因为研发并申请了专利脱粒机技术的企业指望着靠这玩意暴富呢,而在有专利制度的支持下,人家爱买多少价格就卖多少的价格。

    对此,内阁准备来一个一劳永逸,直接让国企部那边进行收购,直接砸钱把企业收购过来,然后把专利免费授权出去,让所有人都可以生产,这样一来,就可以实现快速普及。

    毕竟这玩意其实就没多大的生产成本,之前卖的贵那是因为专利被垄断了。

    其他类型的也是,内阁方面准备把一些生产成本不高,但是售价过高的农业生产设备都给弄成廉价设备,让广大农民买得起。

    当然了,帝国是一个讲究法律的国家,也不会白拿企业的东西,所以官方会让国企部出面直接收购专利或者干脆直接收购企业,帝国官方历来大方,给钱那是痛快的很。

    一万就十万,十万不行一百万,一百万不行就一千……

    嗯,这个时候税部的税务调查官员就应该出来主持正义了,找出他们偷税漏税的证据,没有也编一个出来,判它一个偷税漏税,企业破产,商人逮捕枪毙。

    想要讹诈帝国官方的钱,想得美!

    此外还有一个短期内也可以看见成效,只是效果稍微差一点的办法,这就是加大对天然化肥产业的投入。

    扶持鸟粪、以硝石合成氮肥的相关行业,拟定免除所有鸟粪以及硝石的关税,甚至给予一定的进口补贴,用以降低上述物资进口的成本,要不然成本太高农民买不起也是没啥卵用。

    上述几个都是属于短期项目,短期内比较容易看见成效的,唯一的缺点就是花钱,要花很多钱。

    此外还有几个中远期项目。

    比如加大对人工合成化肥的投资,这一次内阁方面将会拔出一笔专项资金用以扶持,其研发经费就达到了一百万之巨,内阁方面希望能够得到一种廉价的,可以大规模生产的,并且不受太大限制的化肥量产技术。

    反正现在的这种以硝石为基础进行合成氮肥的方式不行,天然硝石可没多少,现在大唐帝国在全球范围内,也就只在智利公国那边找到大型硝石矿而已,这片地方的硝石矿以大唐的庞大消耗量,估计不用几十年就得挖光了。

    要不然也不会给出整整一百万唐元的研发扶持经费呢!

    这可仅仅是扶持研发的经费,并不包括后续的生产、推广等扶持经费。

    皇家理工学院那边本来就有经费投入在这一方面,但是和这一百万的专项研发经费相比,那就是少太多了。

    有充足的经费,完全可以让皇家理工学院里的化肥项目组招募更多的研究人员,同时展开多项试验,以缩短研发时间。

    化肥行业,是属于中远期项目。

    同样属于中远期项目距的还有农作物改良以及超大型灌溉水利工程。

    农作物改良,帝国一直在做,但是现在,帝国却是准备加大投资,而且是巨大的投资,如此受到扶持的不仅仅有杂交水稻、小麦这两项帝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的高产培,还有会其他诸多本土农作物的改良。

    不仅仅是本土的农作物的改良,还有从海外引进的农作物的改良,比如说红薯、玉米、土豆这三种帝国方面很重视,已经在本土进行大范围推广种植的农作物。

    其中的红薯引入最早,目前推广的也比较广泛,玉米次之。

    而土豆的话,也就是最近十年左右才引进并种植,种植规模还不算大。

    话说,因为大唐人在南美洲引入土豆也是导致了欧洲人也是开始大规模引入并重视土豆,而且这玩意在欧洲地区的适应性不错,如今西班牙那边不少农民都开始种植这玩意了。

    针对农作物的改良,这将会是一个长期进行的远期项目,短时间内基本看不到什么效果,中期估计能看见一点,但是也不好说,但是一直持续搞下去的话,其效果绝对是巨大的。

    最后一个远期项目,则是超大型灌溉水利项目。

    内阁这群官员们想要在选择在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修建超大型的堤坝,引水灌溉周边地区,打造新的粮食产区不说,而且他们脑洞还大到了想要把黄河、长江等河流的水,引入到其他缺水的地区,比如说华北平原。

    这不得不让李轩想起了工部方面计划了二十几年,一直都还停留在纸面研究上的黄河改道项目。

    工部老早就提出,如今淮河水患严重,而山东、河北等华北平原又严重缺水,再结合到上古时期,黄河的河道是流经华北平原的,因此想要主动对现在的黄河进行改道,让黄河改流华北平原。

    为此他们还提出了两个详细方案,分别是山东方案和河北方案。

    试图通过对黄河人工改道,让黄河下流经过预设的河道进入渤海,这么做一方面是减轻如今黄河下游以及淮河流域频繁的洪涝,另外一方面也是试图把黄河的水资源引入华北平原,以更好的发展当地的农业。

    可惜的是,这种人工改道的工程实在过于庞大,施工难度大,涉及的地方广,人数多。

    现在,内阁方面再一次提出了这个计划!

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 内燃机报告

    但是李轩却是知道,黄河改道这玩意不好搞,难度大不说了,而且以帝国目前的技术实力,风险也很大。

    要是一旦出现什么意外,那么麻烦可就大了,黄河可不是小河,而是大河,一旦改道过程里发生意外,黄河并没有按照预定计划流经某个地区,而是在某些地区发生缺口而导致意外改道的话,那么大片地区都会受灾。

    而且受灾的规模绝对会是大唐立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

    这也是目前帝国宁愿每年都投入巨额资金拥有维护黄河下游以及淮河等地区的防洪工程,也不愿意其搞改道。

    但是李轩却是知道,这事迟早要搞,以前只是技术能力,尤其是大规模的施工能力欠缺,但是现在慢慢的施工能力也提升上来了,再等一段时间,尤其是内燃机技术发展成熟,出现大量工程机械的时候,那么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也就容易的多。

    到时候主动对黄河进行人工改道,主要准备工作做的好,那么可以说是完全可以搞的。

    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尤其是这种土方量庞大的工程,单纯依靠人力不是不可以,但是所需要耗费的时间会非常的漫长。

    如今帝国在巴拿马搞运河,施工就是基本依赖人力,如今运河工地上有着超过十万人工作,而且死亡率极高,每年都得死上万人……

    这玩意,完全就是拿人命填!

    这也是为什么巴拿马运河公司只招募土著劳工的原因。

    如果帝国子民在挖运河真死了这么多,该公司的所有管理层估计统统都会被枪毙掉。

    就在帝国目前在和奥斯曼帝国正在谈判的埃及苏伊士运河,甭管后续谈判怎么样,但是预计到时候施工的时候,估计也会和巴拿马运河一个模式,以土著劳工为主,帝国人顶多也就是充当一些管理人员,估计连监工都不会去当。

    但是在本土,你却是不能怎么搞的,没看见大唐铁路总公司修铁路,都得老老实实的嘛,是绝对不敢拿人命去拼进度的,唯一的例外就是罪犯了。

    毕竟帝国的监狱很少,所以能够获得坐牢机会的罪犯并不多,大部分被判刑的罪犯,除了死刑的直接枪毙外,剩下的基本都是流放。

    这里头有本土流放,也有海外流放,本土流放的话,有多个模式,不过最近二十年都是发配到偏僻危险的地方去修铁路为主。

    海外流放的话,则是发配到荒无人烟的海外领地,比如说北极地区里的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地区,那坡地方连土著都没几个,除了冰雪还是冰雪。

    还有其他一些环境恶劣的地区,那些岛屿不仅仅自然环境恶劣,甚至有些地方的土著还非常的凶猛,吃人跟吃饭一样,正常移民可没人愿意过去。

    对于这些地方的殖民开发,大唐往往都是采取特殊方式,把罪犯流放去殖民开发、并派遣数大劳务公司的劳工招募队去执行护卫,清理任务等等。

    至于普通移民,帝国官方是不会把他们送到这些破地方进行移民的。

    当然了,你自己找死主动移民到这些地方或者去冒险之类的,帝国官方也会不反对,甚至很欢迎,有些地方甚至还会给你免费发放自卫用的武器呢。

    由此可见,帝国还是很在乎帝国子民的死活的,可没有像部分殖民国家一样,把自己的人民当成消耗品送外海外移民,完全不顾移民开发过程里的庞大伤亡。

    这在海外都这样了,在本土就更不用说了。

    要进行一些大规模工程的时候,虽然也是搞人海战术,但是绝对不敢搞人命战术,企业搞工程,工人死了是工伤,要赔给工人家属一大批钱的,如果因为企业管理上的原因造成的伤亡,巡警局分分钟上门抓人了。

    因为这是‘生产事故罪’,犯法的!

    黄河改道这种庞大无比的工程,依靠目前的技术手段难度大,风险高,李轩自然不会贸然启动,真要搞,也得等内燃机搞利索了,各种机械工程搞成功了再说。

    所以在批复了陈立夫的这份折子后,李轩把自己的随行秘书叫了进来:“现在内燃机那边进展怎么样了?”

    眼前的随行秘书听到这问题,却是暗道不好,他知道内燃机这东西,但是他可没怎么关注过什么内燃机。

    看见他这神色,李轩就知道这个随行不知道不太清楚,不过李轩也不说什么,自己的这几个随行秘书也都是大忙人,天天忙着帮助李轩处理各种大事,很少有时间去关注详细的某个项目的。

    当即就是道:“去了解了解现在内燃机的项目进度,然后报告上来!”

    随行秘书当即道:“臣遵旨!”

    李轩的四个随行秘书,每一个都是大忙人,自然不会亲自处理这些事,因此他出门了后没有停顿,直接把自己手底下的一个二等秘书叫了过来:“宋涛,把内燃机项目的所有资料都收集到,做一份报告,陛下近期内要看。”

    宋涛当即站起身来道:“大人放心,下官这就着手准备!”

    宋涛随后直接开始着急人手收集资料,但是翰林院的资料也不完善,收集整理了后发现都是几个月前的旧资料了,而这显然是不行的。

    这可是要给陛下看的资料,全都是老资料怎么行。

    当即就是派遣了手下另外一个三等秘书连夜前往杭州,那里有着帝国第一家,也是目前最大的一家内燃机生产厂商,虽然他们,目前生产的还是煤气机,但是依旧属于内燃机不是。

    而宋涛自己呢,则是带着手下出门,准备亲自前往皇家理工学院的内燃机实验室询问相当的情况。

    午后时分,宋涛带着手下乘坐着一辆翰林院的四轮马车抵达皇家理工学院。

    如果是其他地方,就凭借着这辆马车上偌大的‘翰林院’三个字以及通行证,那么都能通行无阻。

    但是在皇家理工学院里,宋涛却还是得拿出了一份翰林院出具的文件,以证明自己的身份和说明自己的目的。

    要不然的话,他连皇家理工学院的大门都进不去。

    进入了皇家理工学院,找到了他们校务处的人,这才被带着前往蒸汽机实验室。

    这刚到,还没进门呢,就是听见里头传来一阵阵嗒嗒的古怪声音,有点像是蒸汽机,但是又不像。

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 科研大佬

    宋涛在皇家理工学院校务处的工作人员带着进入内燃机实验室后,首先入目的是一个古怪的机器。

    这台古怪的机器边上还有诸多测量用的各种仪器设备。

    宋涛不时还能听见边上的研究人员不时谈论着什么,但是说什么却是听不清楚,因为这机器发出来的声音过于嘈杂,以至于让他无法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

    上前了两步,他也是得以靠近观察这台古怪的机器。

    其内部的情况他自然是看不到的,但是外部却是看到一个飞轮在转动着。

    这玩意绝对不是蒸汽机,反而是有点像是宋涛之前看见过的煤气机。

    这个时候,实验室的几个人也是上前,为首的是一个很年轻,估计只有二十多岁,穿着一身灰色,还脏兮兮工作服的年轻人,但是接下来的说话却是一点都没有年轻人的谦卑和客气。

    张口就是:“你们是谁啊,我们正在进行试验呢,贸然闯进来干嘛,破坏了试验你们承担得起吗?”

    宋涛听到这话,眉毛略微一条,没看见老子胸前佩刀着翰林院的徽章,而且自己还佩戴着正五品的胸章嘛。

    翰林院里的官员历来品级比较低,属于典型的位卑权重的机构,正五品的翰林官员,如果是外放到地方上,少说也是四品知府,而且不用多久就会继续高升。

    哪怕是官员多如狗的京畿,他宋涛身为翰林院秘书处二等秘书,那也是算得上是一号人物,纵然不如尚书、侍郎、重要司局一把手,但是其政治地位绝对不会比寻常的三品司长差多少。

    就算是对方的政治地位比他高得多,但是对方也绝对不会用如此不客气的态度对他说话。

    但是现在,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却是对他如此不客气!

    如果是换一个场合,不是在皇家理工学院里,他早就发飙了。

    但是在皇家理工学院里,他却是知道不能发飙,因为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很有可能是什么的科研大佬。

    皇家理工学院里的大佬们,年轻人可不少,很多教授也就二十几岁而已,而这些人大多享受正二品以上的政治待遇,普遍都还有爵位,轻易得罪不起。

    所以宋涛忍住了,他打算先掂量掂量眼前这个年轻人的份量,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讲师,哼哼,他就要让对方知道,京畿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放肆的地方!

    所以宋涛没有开口,然而他边上的一个校务处的正四品的副处长却是立即上前陪着笑脸道:“哎呦,林教授,你们正在做试验啊,实在是对不住啊,我们这来的匆忙,可没想着打扰您们做试验啊!”

    林教授?尽管宋涛还不知道这个林教授是什么人,但是一听教授这个词,再看边上这个副处长的恭敬态度。

    他就知道,还好自己刚才忍住了。

    麻蛋,这肯定又是一个科研大佬!

    操,这皇家理工学院里的人太变态了,学院里有一大票有着爵位的贵族科学家也就算了,但是你一个教授穿的跟个普通打下手的科研狗一样,而且还这么年轻,这不是让人误会嘛。

    此时那教务处的副处长继续介绍道:“林教授,这位是秘书处的宋秘书,过来咨询内燃机项目的进展。”

    介绍完毕,宋涛也是道:“下官见过林教授,宋某来的唐突,还请见谅!”

    那林教授听说是秘书处过来的秘书,微微点了点头:“那就边上先坐一会,喝口茶,我们这试验在关键时刻,等做完了试验再谈!”

    林教授显然是知道他们这边的内燃机项目一直都是受到圣天子的关注,秘书处那边派人过来打探情况也是清理之中,当即也就没有说其他,而是直接转身去搞试验了。

    宋涛见里头的研究人员也没一个搭理自己,说好的喝茶也没人过来倒茶,还是校务处的副处长亲自泡茶倒茶,同时还露出苦笑神色道:“他们平日里都这样。”

    意思就是,不止是你宋涛来这里他们没好脸色给你看,就算是你上头的一等秘书,乃至秘书处的处长之流的过来,人家也是这个态度。

    宋涛此时自然是没有生气,也知道自己没这个资格生意,皇家理工学院的科研大佬们高傲那是出了名的,毕竟人家很多都是有爵位的贵族,你爵位没人家高,政治待遇没人家高,在陛下面前说话的分量都没人家高,可不就得老老实实的吗。

    当即道:“这等钻研科学的态度实在是让人敬佩啊,也正是因为有这种态度,皇家理工学院才能够促进帝国的科学发展,为民众谋福利啊!”

    说完,宋涛就是把话题转向了那台奇怪的机器:“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内燃机吧?不知道是烧什么的?汽油?还是煤油?”

    宋涛虽然不是科研人员,但是作为秘书处的一员,多少也知道一些内燃机的事,而且来之前还搜集了资料。

    简单的了解了一番目前帝国在内燃机方面的研究。

    内燃机研究,乃是圣天子亲自指示的重点科研项目,仅仅是这一点就是其他诸多研究项目比不上的。

    大唐帝国里的研究项目多了,皇家理工学院里的也多,但是能够被圣天子看重,并亲自做出指示的重点科研项目其实并不多。

    而每一个都是有着重大的战略作用的。

    比如电报通讯系统,其中包括跨海有线电报、无线电通讯等,这玩意的重要性很多人都知道,尤其是无线电报更是被帝国诸多大佬所关注,认为无线电报是未来帝国更好的,彻底掌控全球海外领地的重要手段。

    又比如说良种培育、化肥合成研究,这两项都是提升粮食产量的重大科研项目,而粮食有多重要就不用说了,说是帝国根基也不为过。

    这内燃机研究,同样也是圣天子亲自关注的科研项目,这玩意虽然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搞成功,但是圣天子就已经是在好几个场合里畅想了内燃机的作用。

    作为一种动力,而且是比蒸汽机小型化,热功率值大得多的动力系统,其应用前景远远超过蒸汽机,未来可以充当战车的动力,甚至都还可以充当马车的动力,也可以充当诸多农用机械的动力。

    但是目前帝国的内燃机里,也就只有煤气机勉强能够进入实用阶段,而且局限性还非常大,大多只能应用于工业领域,而在交通领域,煤气机还不行。

    宋涛也知道皇家理工学院的内燃机项目,是专注以液体燃料,而不是煤气。

    但是煤油还是汽油又或者是柴油,他就不得而知了。

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 汽油机

    宋涛他们在实验室边上的休息室里等了大约半个小时后,林教授才是和其他几个人进入了休息室。

    看见林教授进来后,宋涛他们当即起身供应。

    别看人家林教授年轻,但是宋涛之前已经是从教务处副处长了解到了这个年轻人可不是普通人。

    此人自幼就是神童,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阶段那都是非同凡响,好吧,这不算什么特殊,因为皇家理工学院里的每一个人,随便领出来一个大一新生,全都是神通。

    皇家理工学院的招生改革过多次,从一开始只在幼军营里招生,再到放宽到所有预科学校里招生,再到数年前皇家理工学院设立附属预科,直接从全国范围内所有的小学、中学生里招募少年天才,然后提前在附属预科里学习并报考。

    但是不管怎么变,皇家理工学院的核心招生原则始终都没有变过,那就是只有天才,真正的天才!

    人家招生的考题里,甚至都还有智商测试题,就连是其他科目的测试题目,那也都是复杂高端的很,寻常学子报考各大学,甚至参加会试的话,死记硬背就行了,但是你要要报考皇家理工学院,可不是死记硬背就行的,智商才是最重要的考核因素。

    这也就导致了皇家理工学院里清一色的天才,而且全都是努力勤奋的天才。

    但如果不是天才,在努力也是考不进去的。

    毕竟皇家理工学院的目标并不是培养普通的人才,而是培养科学家。

    而科学家这个职业,纯粹是老天爷赏饭吃的职业,智商不行努力也没卵用,当然了,如果智商足够了但是不努力,同样不行。

    林教授的少年时代,和皇家理工学院里的其他师生们一样,从小都是顶着天才的称号。

    虽然他出身贫寒,但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是展现出来了惊人的理科学习天赋。

    家里穷?没关系,学费全免,甚至学校还补贴生活费。

    什么?家里穷,种田人手不够,希望他回家假期回去帮忙种田,学校老师亲自上门做思想工作,镇上的官员们也是亲自上门做工作,甚至都是直接给他父母安排了镇上的一份工作。

    为何?

    因为当时的学校老师们就是认定,这个天才,未来是极有可能考入皇家理工学院的,这是什么?

    这就是政绩啊,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政绩,还是当地负责教育系统官员,甚至当地一把手的政绩啊。

    学习改变命运!

    这句话在大唐里是得到了彻彻底底的贯彻。

    林教授在中学的时候,每个月拿的生活补贴甚至都已经是超过了寻常官府雇员的薪资,而为了满足他的学习需求,各种书籍乃至试验用的耗材都是学校以及当地教育系统特批的经费。

    数年后,刚满十六岁的他提前完成预科学习,并前往金陵参加皇家理工学院的入学开始,那可是当地官员亲自送行,甚至他的预科学校的老师都还亲自陪同安排食宿。

    而林教授也是不负众望,成功考入皇家理工学院机械系。

    四年学习还没有结束呢,他就已经是提前参与了诸多机械系的诸多研究。

    二十岁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究生,仅仅花费了一年就研究生毕业,紧接着读博士,也只用了一年就成功毕业,紧接着留校任教。

    二十四岁成为副教授。

    二十七年,也就是今年成为皇家理工学院机械系正教授。

    他的经历其实放在皇家理工学院里不算太惊人,人家韦庆欣教授十六岁就成为教授,十八岁出任物理系副主任,二十三岁出任物理系主任,同时获得了皇家科学院院士头衔,同时人家还是帝国侯爵,圣天子亲自赐婚。

    如今的韦庆欣教授已经是成为了皇家理工学院里学术董事会的常务董事,这可是皇家理工学院里的最高管理机构,里面的每一个的常务董事都是真正的大佬啊。

    怎么说呢,用爵位来说更好一些,里头清一色的侯爵乃至公爵!

    对比韦庆欣这样的妖孽而言,林教授无疑是要逊色的多,他至今不过是个子爵,二十七岁成为教授,但也只是个普通教授而已,机械系的副主任乃至主任,至少最近十几年二十年内是别指望了。

    但是,也要比其他人好得多,皇家理工学院每年招生两三百人,但是最后能够留校的其实没多少,能够成为教授的就更少了。

    对于这样的人,宋涛自然是不会有任何的怠慢的,眼见人进来了,他就是主动站起来。

    此时听林教授主动开口道:“宋秘书过来是咨询内燃机的进展的?”

    宋涛道:“是的,陛下要了解内燃机的研发进度,所以我才过来看一看的!”

    宋涛也是怕这个林教授持才傲物,不把他放在眼里随便糊弄他,所以就是搬出了圣天子这么一座大山。

    林教授一听是圣天子要了解,当即态度就是好多了,慢慢给宋涛简单说了起来。

    “我们实验室现在分成了几个小组,分别研发汽油机、柴油机以及煤油机,我负责的就是汽油机,刚才的试验就是我们的汽油机进行的一次火点试验!”

    宋涛一听果然是汽油机,当即道:“试验如何?成功了吗?”

    林教授道:“试验还算可以,基本达到了我们的一些性能指标,不过这只是最简单的试验测试,不代表着可以实用化。”

    宋涛已经是让手下的一个三等秘书胡拿出纸笔开始记录了。

    而他继续道:“那么研究方向是正确的吗?未来还能持续发展到实用化吗?”

    林教授道:“汽油机的设计方案,我们之前一共先后提出了十三个,后续我们对这十三个设计方案后续一一进行诸多试验,最后确定了现在的方案,但是所以不能说已经找到了研究方向,但是我们坚信继续搞下去,汽油机实用化是迟早的事!”

    说着他拿出了一张松涛看不懂的设计图道:“这是我们现在采用的设计方案,也就是刚才我们试验的型号,这个方案是我们诸多同事认为最有可能实用化的方案,特点是轻便、高转速,刚才我们的试验里,这个方案的最高转速达到了八百转每分钟,比现有的煤气机的普遍不超过两百转每分钟提高了四倍!”

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 理论超前的大唐

    林教授继续说着:“这种射击方案能够让汽油机的体积以及重量都比煤气机大幅度降低,而且安全性因为采用的汽油,也比煤气机好的多。”

    “当然了,目前还存在着试验生产难度大,甚至都无法批量生产,并且存在着寿命短,故障等缺陷,但是这是新生事务所需要经历的一个必然阶段。”

    “后续我们还将会对该方案进行更多的测试,并且是制造多台侧重点不同的试验样品进行同时测试,以压缩研发时间,不出意外的话,半年内我们就能够完成初步的测试,然后确定研究路线。”

    宋涛一听,这试验半年后,才能确定研究路线,那么想要搞出工程样机方案还不知道要多久了,至于实用化,估计就更久远了。

    但是他又不是来催促内燃机项目的研发进度的,他只是来了解,然后报告给圣天子而已。

    所以不该说的话他是一点都不会说。

    他只是详细的询问内燃机项目的研发进度,不仅仅是汽油机,同时还有柴油机以及煤油机。

    只不过林教授只负责汽油机,柴油机项目以及煤油机项目他不负责,因此是有其他两个项目的负责人来解说。

    宋涛在内燃机实验室里待了一整个下午,这才带着厚厚一本的笔记离开。

    虽然时间已经比较晚了,但是他还是返回了翰林院带着手底下的几个人进行加班,以整理好收集到的资料。

    第二天,他收到了派遣到杭州了解煤气机项目的手下的电报,不过电报并没有说什么太详细的东西,而是说他们已经连夜收集资料,今天就会乘坐火车返回金陵。

    当天晚上,宋涛等到了前往杭州的手下带回来的资料,然后又是带着一群手下加班,最后终于是做出来了一份内燃机研发报告。

    这份报告在次日的一大早就是出现在了李轩的案头上。

    李轩并不了解手底下的秘书们为了收集资料已经忙了两天,这不是他所需要知道的事,他只需要知道内燃机的研发进展。

    翻看简单看了一番,首先是煤气机方面,这玩意的研究主要是杭州动力机械公司,该公司一开始是纯民营企业,后来皇室资产科对该公司进行了投资获得了部分股份。

    该公司的冒头,就是为海军研发煤气机战车,只不过煤气机战车实在不靠谱,这个项目早就被林子然亲自毙掉了,后来该公司把目标转向到了工业用煤气机以及煤气机拖拉机上。

    其中的煤气拖拉机项目彻头彻尾的失败了,退出的产品根本没人采购,人们宁愿继续用笨重的蒸汽机拖拉机,也不要麻烦,而且很不安全的煤气机拖拉机。

    但是他们的工业用煤气机却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这也没多久,但是却已经是先后获得了数千台的订单,杭州动力机械公司也是先后推出了多种改进型号。

    因为这玩意体积和重量小,而且更重要的是热效率高。

    如今杭州动力机械公司的工业用煤气机,其热效率已经是能够达到百分之十八了,而这可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

    其单机功率也是从一开始的十多马力提升到现在的一百多马力。

    这种煤气机对于很多工厂而言非常适用,不仅仅因为热效率高而导致燃料成本更低,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积小,同时运行的时候也更加稳定,维护比较容易。

    不会和庞大笨重的蒸汽机一样,燃料成本高不说,而且维护也比较复杂。

    煤气机这玩意,在林子然看来是没啥太大的前途的,尽管在工业上今后有一席之地,但是绝对没有汽油机、柴油机那么大。

    甚至煤油机短时间内也没啥卵用,这年头他又不搞航空航天,要啥子煤油发动机啊。

    而柴油机的话,这玩意有用,但是从报告上来看,研发的难度比汽油机更大,而且还有很多难以解决的缺陷,比如说震动大,对机体制造要求更高。

    毕竟这玩意是纯粹是靠着高度压缩,让温度超过燃料的自燃温度来燃烧并做工的。

    这就对气缸以及其他诸多零部件的制造提出更高的要求。

    单纯从技术角度而言,柴油机比汽油机还难。

    这也是为什么汽油机都已经是开始样机测试了,而柴油机连个样机都还没有的缘故。

    短期内,能够大范围实用化的内燃机,也就只有汽油机了。

    大唐的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如果对比地球近工业国家的话,其实是发展非常不平衡的。

    在部分学科上,尤其是理论学科上,大唐的科学水平甚至都已经可以说是达到了二十世纪初期水准,人家韦庆欣教授的相对论研究早就搞出来了,现在量子物理都是搞的差不多了,不过都是理论研究,而且还是站在圣天子李轩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搞的理论研究。

    为此,心高气傲的韦庆欣教授这一两年到处拉经费搞试验,以求在试验里寻找各种证据,用来证明这些理论,并为自己的研究探明下一步的方向。

    毕竟知道理论是不行的,你得拿出实际的东西来证明啊。

    为此已经耗费了皇家理工学院物理系大量的经费,搞的皇家理工学院物理系内部都是有所怨言,但是人家韦庆欣一转身直接跑到陆军那边要经费去了,陆军那些傻蛋将军们不知道怎么了,被人家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最后拿出了大批经费让韦庆欣折腾……

    韦庆欣为代表的各种理论研究,已经是超出太多,但是在其他方面,尤其是基础学科,制造领域等方面却是落后太多。

    尤其是基础材料上落后很多。

    大唐的诸多理论研究甚至能够达到二十世纪初期水准,但是制造业,尤其是基础材料方面顶多也就是十九世纪中期水准。

    没办法,理论研究有个天才灵光一闪,立马就上去了。

    而材料这些东西,你得慢慢折腾,需要不断的进行各种测试挑选,从无数种可能性里挑选出可以用的一种来。

    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庞大的试验经费来慢慢积累的,急不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5188/ 第一时间欣赏山沟皇帝最新章节! 作者:雨天下雨所写的《山沟皇帝》为转载作品,山沟皇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山沟皇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山沟皇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山沟皇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山沟皇帝介绍:
主角他爹做了一个梦,以为自己是真命天子,然后一个破道观的道士也是掐指一算,说他是九五之尊,于是乎这个连府城都没去过的小地主就在小山沟里称帝建国了。山沟皇帝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山沟皇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山沟皇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