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山沟皇帝TXT下载山沟皇帝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山沟皇帝全文阅读

作者:雨天下雨     山沟皇帝txt下载     山沟皇帝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 即将迎来汽车时代

    这也是为什么内燃机的理论已经很完善,但是连汽油机的研发都依旧困难重重的原因。

    不是设计不出来,而是造不出来!

    不过如今汽油机的项目投入非常大,众多试验都是同时进行,甚至都还投入巨资进行配套研究,根据项目组的预测,半年内能够完成前期试验,两年内应该就能够搞出来实验室制造的工程样机。

    至于批量生产,这个和皇家理工学院没啥关系。

    皇家理工学院历来研究的都是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至于如何把这些技术普及化,和他们没啥关系,那是外头企业该做的事情。

    但是汽油机这东西吧,李轩估计着普通企业搞不起,看看这份报告上对汽油机项目的诸多新型材料的高要求以及制造工艺,企业如果想要搞的话,得先建个十家八家的材料配套、加工工厂再说,而且都是属于最尖端的水准,那投资可大了去。

    李轩只是看的大概就知道,如果这汽油机真搞出来了,哪怕是不考虑成本,但是要想做到量产的话,估计还得砸下去大几百万甚至上千万进行产业配套。

    这玩意比当年的蒸汽机还要难搞!

    如此庞大的投入,民营资本估计很难支撑,这种事只能靠国资或皇资来。

    为此,他就是把国企部和皇室资产科的人先后叫进来,让他们注重汽油机项目的进度以及需求,提前做好配套。

    “等汽油机搞出来,朕要第一时间看到相关的产品!”

    “现在就要开始进行相关的研究,尤其是应用汽油机的相关产品!”

    “尤其是汽车,以汽油机驱动的载人或载物的车辆,这是汽油机实用化的关键!”

    “如果能够利用汽油机这种轻便的动力,设计制造运输货物或者其他作用的工程车辆,这对帝国的诸多建设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

    这汽油机虽然研发难了点,但是按照现在的进度里看,两年内搞出来还是有希望的,到时候就算是性能渣了点,但是李轩依旧准备搞出汽车来。

    先弄出来震惊世人一把,后续才能够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甚至李轩都打算到时候亲自为这个汽车打广告,亲自驾驶或者乘坐第一辆的汽车。

    只要他这么干了,以大唐的君主封建体系,足以体现对汽车的重视,然后下头的一大票官员们才会更加重视汽车产业。

    但是,李轩重视的并不是说私人小汽车,李轩重视的是以汽油机为动力的货车、工程车辆以及其他的机械产品。

    因为私人小汽车纯粹是私人消费品,其固然能够带动消费市场,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

    但是对于目前的大唐而言,货车等各种用于交通运输以及建设的工程机械才更加重要。

    因后者是能够极大推动大唐的各种基础建设的。

    更何况私人小汽车这东西,因为昂贵的建造以及使用成本,短时间内只能是奢侈品,普通民众是买不起用不起的,综合起来市场也就不够大,很难养活整个庞大的汽车工业。

    但是火车以及工程机械就不一样了,这玩意现在整个大唐都极度渴求。

    没看见笨重,复杂,麻烦的蒸汽拖拉机都是供不应求嘛

    在交通运输领域、建设领域乃至军用领域里,对货车、工程机械的需求量是极其庞大的,而且也能够承受高昂的价格。

    这,才是短期内推动汽车工业发展的最佳方式。

    至于私人消费用的小汽车,随行就市就行,当市场有了需求后自然会有人去搞,不用李轩刻意去推动。

    李轩先后召见了国企部和皇室资产科在机械方面的负责人后,国企部和皇室资产科都是先后有了动作。

    首先是国企部方面,其下属的好几家机械公司联合出资出技术出人才等,成立了松江工程机械公司,第一批投资就是达到了五十万唐元。

    皇室资产科那边,也是抽调了资金成立了中原汽车公司。

    双方的侧重点也是不同,松江工程机械公司那边主要是准备搞应用汽油机的各种机械设备,而中原汽车公司,则是准备搞运输货物的汽油车,比如说汽油拖拉机,还有李轩亲自提出的汽油轮式货车。

    中原汽车公司成立后,被皇室资产科从其他企业抽调来的管理层以及技术骨干们就是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当中。

    第一步自然是引入皇家理工学院的汽油机专利授权,没有这个专利他们根本没办法搞汽油机。

    为此,他们是采取了前期投资,联合研发,共享研发成果的模式,这也是让内燃机实验室的汽油机项目组获得了充足的经费。

    有充足的经费才能够同时展开更多子项目的研究以及实验,如此才能够加快进度。

    不过这只是最基本的准备,中原汽车公司还需要自行建立诸多配套。

    他们公司的设计人员很快就是根据现有的马车等,把汽油货车的初步设计给搞了出来。

    但是这只是一个外形而已,然后他们发现这汽车不好搞,汽油机的研发不用他们担心,但是其他的主要零部件就需要他们自己搞了。

    比如说他们需要专门设计一套操控系统,以前的马车转向,马夫直接催动马匹转向就可以了,但是汽车的话,得通过人的操控才行。

    然后还得有传动系统,如此和汽油机的动力传到轮子上,这也是个麻烦事。

    更不要说还得控制速度了,总不能汽油机一启动,车子立即就跑出去了吧。

    最后他们还发现,如果装配了汽油机以及各种传动系统诸多零配件后,这车辆的重量就会大幅度增加,支撑结构不能用木的,因为撑不住,得换成钢铁的。

    还有车轮方面,现在大部分马车用的还是木车轮,只有极少数采用的是铁框架包裹橡胶的实心橡胶车轮。

    但是这玩意依旧不太好用,他们搜索了一遍市场上的诸多新技术后,发现安庆那边有家公司生产充气轮胎。

    但是因为漏气严重,而且价格昂贵销量不行,而且这年头的马车速度也慢,用实心橡胶轮胎也可以用。

    但是中原汽车公司却是从这个充气轮胎里看到了车轮解决方案,直接大手笔把这个车轮公司给收购了。

    然后继续投资研发更好的充气轮胎。

    不过就算是中原汽车公司、松江工程机械公司陆续大手笔投资,然而外界也是没有多少人知道,兴许几年后,他们即将迎来汽车的时代!

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 苏伊士小规模武装冲突

    李轩亲自推动的内燃机以及应用内燃机的工程车辆、运输车辆项目。

    其核心目的可不是说让大唐子民都拥有一辆小汽车之类的,这个目标不现实,至少在二十年内甚至更长的时间里都不现实。

    哪怕是大唐已经工业化了,但是各种机械设备之类的价格依旧很高昂,而应用内燃机的机械设备,甭管是轿车还是货车又或者是工程车辆,短期内价格都会非常的昂贵,私人轿车的话,除了权贵是很难承担的。

    这也是为什么李轩推动内燃机应用的项目,放在工业、农业、交通生产用的工程车辆以及运输车辆上。

    当然了,在这个基础上还能发展军事车辆。

    而私人轿车的话,李轩基本不管了,让他们自己搞呗。

    反正随着经济的逐年上涨,人们的收入上涨,汽车的制造成本下降,售价下降后,就会出现市场,而商人们对市场总是很敏感的。

    哪怕是没有李轩的亲自推动,等市场成熟了私人轿车业务也能够迅速增大。

    至于现在嘛,太早。

    根据圣天子李轩的指示,帝国的国企部牵头成立了松江机械公司,开始预研各类应用内燃机的工程机械,他们展开的诸多子项目里,最为重要的就是挖掘机了。

    挖掘机在大唐帝国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务了,自从蒸汽机发展成熟,尤其是体积和重量都大幅度小型化的高压蒸汽机出现后,应用高压蒸汽机的可不仅仅只有工厂、火车、轮船,上述三者只是影响比较大,人们比较熟悉的蒸汽机应用领域而已。

    其实上蒸汽机的应用已经是深入了大唐社会的方方面面。

    港口的装卸作业,早就有了蒸汽机驱动的吊装货物的设备,造船厂里吊装各种大型零部件的时候,同样是使用蒸汽机驱动的吊装设备。

    在陆地运输上,有了蒸汽机为动力的拖拉机,值得注意的是,大唐本土方面的拖拉机业务,一部分是应用于农业生产,而另外一部分则是用于运输,尤其是运输重型货物上具有比较大的优势。

    很多偏僻地区的林场,就是采用蒸汽机拖拉机来运输原木。

    甚至都还出现了蒸汽机为动力的挖掘机等建设用的设备,并用于铁路建设,大型矿场的开采乃至运河的建设。

    巴拿马运河就正在尝试引入蒸汽机挖掘机,不过进出口委员会一直拖着,没批准也没有拒绝。

    进出口委员会的人也是在观望风向,金陵早有传闻,说帝国正在准备调整进出口政策。

    其他方面的调整,进出口委员会的人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其中的一条,那就是对部分工程设备的海外使用放宽限制。

    当然了,这种放宽限制也不是没有限制,而是准备采取特事特办,一案一批,只限于部分对帝国全球战略有重要作用的项目使用部分工程机械设备,而且用完就得拉回来,哪怕是报废了也得拉回来。

    这个过程将会全程有进出口委员会的监管官员进行监督。

    等工程搞完了,一个螺丝钉都不能留在当地!

    这也不是因为什么民间资本的游说,纯粹是出于大唐在全球范围内建设军事基地的需求。

    大唐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海外领地,其他地方不说,仅仅是在欧洲地区,大唐就已经拥有了十三个殖民地(不包括休达在内的北非)这些殖民地大多也都是用来充当军事基地的。

    而军事基地的普通建设,使用土著劳工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很多工程哪怕是用人命堆也是搞不定的。

    比如说军用港口的建设,尤其是深水航道、码头的建设,没有工程机械的帮助,纯粹依靠人力的话,根本就没有办法完成。

    此外这个特事特办的限制性使用,也算是为了运河建设开一个小口子。

    帝国已经在巴拿马修建运河了,同时还在和奥斯曼人就埃及地区的归属权问题进行谈判。

    这两条大运河关系到帝国的整体全球战略的发展,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巴拿马运河都开工好几年了,动员的土著劳工不少,但是修建进度却是一直非常缓慢,根据预测,继续这么搞下去的话,哪怕死再多的劳工,估计都得二十年以上。

    二十年太久,帝国等不起,这才有了运河建设公司尝试引入机械设备加快修筑进度的打算。

    同样的海域苏伊士运河。

    大唐帝国为了能够开建苏伊士运河,都已经是多次把舰队调往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进行演习了。

    三十八年的十月份,更是借口奥斯曼帝国的苏伊士驻军炮击大唐商船,为此派遣了一直舰队搭载了足足一个混成团的兵力炮击并登陆苏伊士,随后实际控制了苏伊士地区。

    当然了,这并不是什么战争,只是一次小规模当地武装冲突而已。

    在这场对于帝国而言微不足道的小规模武装冲突里,大唐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联合组成的混成团的步兵们甚至都没有和对方的守军打照面。

    因为混成团发起登陆之前,舰队的密集炮火就是把整个苏伊士城给轰了个稀巴烂!

    当时的登陆舰队只有一艘巡洋舰以及两艘护卫舰,再加上三艘近海巡逻舰,一共就六艘战舰而已。

    这六艘战舰上搭载的舰炮,如果用滑膛炮时代来算,那肯定是很少的,滑膛炮时代一艘千吨战列舰,就能搭载大几十门火炮,两千吨的战列舰能够搭载上百门火炮,六艘战舰下来少说也得有几百门火炮呢。

    但是大唐的这六艘战舰,一共搭载只搭载了三十多门舰炮,其中只有两门一百五十毫米的舰炮。

    更多的还是一百二十毫米和七十五毫米的舰炮。

    但是这三十多门舰炮,他们在短时间内,就朝着当地诸军的军营以及炮台设施等军事目标发射了超过两千发炮弹,这些可都是大装药的圆柱形高爆榴弹。

    那些驻军都还没有反应过来呢,甚至都没察觉到大唐舰队的抵达,他们的军营就已经被密集的炮火直接炸成了碎片!

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 无奈的进出口委员会

    当大唐的混成团登陆之后,所面临的只是一片废墟,当地驻防的一万多奥斯曼人的埃及驻军早就不见了踪影。

    他们大半死伤在舰炮袭击当中,少数趁乱逃亡了。

    在强悍的舰炮火力掩护下,登陆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联合组成的混成团,一炮未放,一枪未发就占领了苏伊士。

    不过他们后续并没有快速向开罗或者其他地方进军,而是直接停留在当地驻防。

    一方面是要给帝国的外务部官员们时间,让他们去谈判,如果不用打就能通过谈判获得运河,那么帝国也是懒得打。

    炮弹贵着呢!

    另外一方面嘛,大唐在海外的军事行动向来喜欢稳扎稳打,这登陆之后一般是不会贸然推进,而是会建立港口,等待更多的后勤补给,至少,得把登陆部队的火炮都运下来,然后再等待骑兵部队的抵达。

    总之没有做好准备,他们是不会贸然发起进攻的。

    此外这也是有着军事上的考虑,如此自己辛辛苦苦行军打过去,还不如让对方主动集结兵力来反攻,到时候直接来随便拉出一个炮兵营来一个急速射就完事了。

    省时省力!

    大唐为了修苏伊士运河,都搞了一场武装冲突,干掉了大几千土奥斯曼著军队了。

    为了加快运河的建设速度,搞一个特事特办的机械设备限制性使用也就不意外了。

    只不过进出口政策事关重大,如果贸然放开口子的话会造成极大的后续影响,就算是李轩也是不得不慎重。

    两条运河的建设,肯定是需要使用工程机械的,不然的话施工进度太慢。

    要知道历史上人家法国人和美国人修建这两条运河的时候,可都是大规模运用的工程器械的,但即便是这样修建的速度也很缓慢。

    如果大唐只是用纯人力去修建的话,天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修建成功,林子然很怀疑再过二三十年也修不完。

    但是运河以及部分海外军事基地虽然可以用,但是也必须限制性使用,同时也必须杜绝其他的可能性。

    李轩不希望特事特办变成了普遍性,更不希望其他海外领地效仿这种模式,然后引进大量的机械设备。

    尤其是北美洲地区,短期内那更是需要重点防范技术输出的区域。

    最近几年的李轩已经是深切感受到了北美洲的发展潜力之大,也感受到了当地权贵对发展工商业的迫切需求心理。

    然而这也是让他改变初衷,转而支持继续压制的原因。

    反正无线电大规模普及之前,船只的航行速度大幅度提高之前,尤其是本土的国防工业再上一个层次之前,美洲那边的本土化是别指望了。

    李轩需要无线电及时的在全球范围内通讯。

    更需要一支具备领先时代的军队,一支装备无线电通讯,使用类似李福步枪那样的先进步枪,配属重机枪,甚至汽车,坦克的部队,面对全球各地海外领地的威胁。

    这些先进武器的制造,所需要的工业基础以及技术可比现在的武器设备多多了。

    到时候海外领地就算是本土化了,但是没有个几十年发展估计也很难追得上。

    出于诸多的考虑,李轩专门亲自审阅并批示了针对重点海外工程的机械设备的使用。

    李轩批示一案一审一批,在保障帝国先进科学技术不外泄的情况下,限制性使用。

    这样的批示,也是让进出口委员会那边松了口气。

    他们最近几年的压力非常的大,很多人其实对进出口委员会一刀切的禁制技术设备出口的方式很不满的。

    禁制对土著出口,这是合情合理的,大家都支持。

    但是连大唐海外领地都不能进口这些机械设备,很多人就不乐意了,难道海外领地上生活的大唐人就不是大唐人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压力,迫使进出口委员会一直都是在调整政策,试图缓解民众的怒火。

    比如说局部本土化,这玩意其实背后就有进出口委员会的推动。

    再有海外军事基地可以设立维护厂,引进机械设备对战舰、大唐海外商船进行维护。

    还有早些年的时候,进出口委员会对蒸汽轮船放开了一定的限制,允许大唐公司在海外运营蒸汽轮船,但是这些蒸汽轮船必须定时报备,并在官方认可的海外船只维护基地里进行维护。

    当初搞这一条政策的时候,进出口委员会也是很无奈的。

    蒸汽机肯定是不允许出口的,更别说蒸汽船只了。

    但是,大唐人自己购买蒸汽商船,然后跑到海外去运营,这就很难禁止了,你总不能不允许大唐的船只跑远洋吧。

    于是乎干脆主动引导,放开了蒸汽船只在海外的运营限制,但是需要定时报备,指定地点维护。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出现过很多蒸汽船只下落不明的情况,人家鞑靼人就搞过好几套大唐商船上的舰载蒸汽机,搬回去后试图在大唐叛徒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安装到他们的木制战舰上。

    大唐海军已经是挫败了一次鞑靼人的阴谋,当时直接出动舰队把鞑靼人的造船厂都给炸成了碎片,并收回了被偷运的蒸汽机。

    后来为了防止鞑靼人发展造船业,以对大唐造成潜在的威胁,大唐海军干脆从联合省开始,长期派遣舰队沿着海岸线进行巡逻,看见鞑靼人的造船厂就炮击,后来干脆连普通港口都进行炮击。

    所以现在的鞑靼人控制的海岸线虽然很漫长,但他们的沿海威胁的很,基本不存在造船厂,甚至连沿海港口都没有。

    因为全都被大唐海军炸了个稀巴烂。

    为此,鞑靼人不得不退往内河建设造船厂,港口等,同时大力发展陆地运河,继续通过联合省对外进行贸易。

    大唐海军对此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了,顶多就是偶尔派遣几艘浅水炮舰象征性的去逛一圈,但是基本不会深入,而鞑靼人也会很配合的放出一两个小港口,小造船厂什么的让大唐海军炸一炸。

    至于更深入,去打击重要目标,这是大唐海军可不会干。

    毕竟人家鞑靼人也是会在内河沿岸会设立坚固的炮台。

    虽然用的都是滑膛炮,但是几十上百门大口径的滑膛炮也是有一定威胁力的。

    这些滑膛炮发射的实心弹和榴弹能够对这些小吨位的船只造成杀伤。

    大唐海军自然是不会去冒这些没有必要的风险。

    直接把他们的沿海以及主要河流的入海口堵住就行了。

    毕竟欧洲地区的地面战斗,那是大唐交给西班牙、法兰西等欧洲国家的任务,大唐海军把事都干完了,还要这些欧洲土著干嘛用啊。

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大唐人的胃口太大

    宣平三十九年的大唐帝国,虽然有诸多事情,但是总体上依旧保持了平静。

    不管是进出口委员会的调增,还是说陈立夫主导的全面扶持农村经济发展,又或者是对西北若干受灾地区的赈济。

    看起来事情不少,但是都无伤大雅。

    对于庞大,并且已经是有着一整套完善的行政体系的大唐帝国而言,这些都是属于日常事务。

    不过话有说回来,帝国的官员乃至民众们,关心的还就只是这些日常事务而已,至于说很多海外领地的事,尤其是帝国和一些土著国家的矛盾和冲突乃至战争,其实很多帝国人都是不怎么关心的。

    甭管是官员还是民众,基本都没把那些土著国家放在眼里。

    哪怕是鞑靼金国也同样如此。

    最近几年,帝国对于鞑靼金国那边最常见的事情就是关于第三次西征的争论了,但是争来争去还是没能进行第三次西征。

    原因无他,除了陆军将领外,帝国上下,就没几个人愿意花好几个亿打一场什么西征。

    如其花费这么多的钱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夺取一些遥远无比的土地,还不如多修几个水库,多修几条铁路,多在乡村修几条官道呢。

    反正鞑靼金国有着欧洲的那些土著国家拖着,也不怕鞑靼金国翻出什么风浪来,实在不行,到时候再开战呗。

    以帝国陆军的装备水平,完全能一路吊打过去。

    总之呢,如今帝国内部的论调就是,打鞑靼人这事吧,闲着没事,钱多的烫手的时候可以玩一玩,但是现在帝国各方面的发展都需要钱呢,花好几个亿打鞑靼人?你们陆军脑子烧坏了我们可不傻。

    这么多钱,都可以直接把全部欧洲人都武装起来的,然后把鞑靼人平推了。

    对此,大唐帝国陆军上到将领,下到普通士兵都是相当无奈!

    他们老早就想要发动第三次西征了,但是一直都没能获得国内的支持,说来说去就是太贵。

    老是说什么以前打仗随便几百万,顶多几千万战费就够了,现在玩个第三次西征就要好几个亿,神经病呢!

    但是陆军上下也很委屈啊!

    为什么现在打仗这么贵?

    可不是他们陆军的人吃吃喝喝掉的,纯粹是你们这些王八蛋生产的武器弹药这么昂贵,一发七十五毫米的新型榴弹炮,都要价几十块。

    这打仗能不贵嘛……

    总之第三次西征战役,因为军费的问题依旧拖着,陆军方面甚至都是计划着干脆自筹经费,然后想办法自己干一场了。

    人你家陆军也是有家底的,每年也是有军费的,这积累几年的话,多少也能凑出一些弹药来。

    大规模战役打不起,但是搞一场小规模战役还是可以的,这打几场小仗,慢慢推进,同时也能让陆军的将领们得到战争锻炼的机会,获得晋升。

    这没仗打,升不了官啊……

    相对于陆军的麻烦,海军那边就显得轻松多了,因为海军那边根本就不用和土著打什么大规模的战役。

    海军在海外的行动那都是小规模行动为主,之前六艘战舰炮击苏伊士,那都已经算是很难得的海军大规模作战行动了。

    更多时候,海军也就是派一艘近海巡逻舰或者内河炮艇执行任务。

    这打完苏伊士后,大唐海军西亚舰队的将士们发现自己又显得蛋疼了。

    别说他们来,就连已经登录的埃及远征军,也就是那支陆海军联合也就只有团级规模的登陆部队也是闲得很。

    上头并没有让他们继续北上或者东进,只是驻防苏伊士港口就行了。

    至于剩下的事,会先以外交途径解决,如果外交途径解决不了,那么才是他们出动的时候。

    宣平三十九年三月,大唐帝国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内,几个穿着大唐官府的官员们正在和几个奥斯曼人开始了新一轮商谈。

    但是这一次的商谈让奥斯曼帝国的谈判人员依旧无可奈何。

    因为对面的大唐外交官们的言辞,还是和上次一样。

    “为了保障帝国子民的安全,我方坚定认为需要在埃及地区成立一个军事缓冲区!”

    “当然了,我大唐帝国做事从来都是讲道理的,所以也不会让你们吃亏,帝国将会出资五十万唐元购买整个埃及地区。”

    对面的奥斯曼帝国的人没有愤怒,因为之前谈判的时候,他们听到这个条件的时候就已经愤怒过了,直接退场,宣布中止谈判作为回应。

    结果呢,那些该死的大唐人又在伊斯坦布尔的近海进行一场演习,甚至还接着演习的名义向使馆区增援了至少一千人的兵力。

    一看见这样,奥斯曼帝国的上层人物顿时就慌了。

    这些该死的大唐人,是想要发动战争,而且还是直接在伊斯坦布尔发动战争。

    而一旦双方爆发战争,没有人认为奥斯曼帝国能够抵抗的主。

    因为一旦爆发战争,海面上的那支大唐钢铁舰队几乎能够瞬间摧毁整个伊斯坦布尔。

    之前的几次演习里,奥斯曼帝国的权贵们就已经是知道,大唐人的舰炮能够覆盖几乎整个伊斯坦布尔城区。

    当初的失误,甚至都把人家王公的宫殿都给炸塌了一栋。

    演习过后,奥斯曼帝国的权贵们不约而同的把自己的住宅朝着远离海边的方向移动,他们的苏丹更是以度假的名义,长期居住在远离海边足足二十公里外的一个小镇上。

    其他的诸多权贵们大多也是搬迁。

    但是苏丹以及些许权贵能逃走,整个伊斯坦布尔却是逃不走的。

    更何况一旦开战,以大唐海军的强势,那么将会直接封锁整个奥斯曼帝国的沿海地区,并封锁黑海海峡。

    然后大唐海军如果和对付鞑靼人那样,直接沿着海岸线,把所有的奥斯曼帝国的沿海港口城市都炮击一遍的话,那么损失可就大了。

    而这,都还没算上大唐人派遣陆军部队发起登陆作战呢。

    大唐人真要发起狠来,能直接把整个奥斯曼帝国给灭了。

    所以,战争是不可能战争!

    既然不想要战争,那么就只能是选择妥协。

    赔款割地他们都是有心里准备的,奈何大唐人的胃口实在太大,他们直接要整个埃及!

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奥斯曼卖土地

    虽然说埃及地区也不是奥斯曼帝国的传统领土,实际上他们是在打几十年前刚征服的埃及地区。

    不仅仅是埃及,实际上奥斯曼帝国的很多领土都是在最近一百年内所征服的。

    这主要是因为十六世纪初期的时候,奥斯曼帝国有了一位比较牛逼的君主也就是苏莱曼一世,此人也是个扩张狂人,在位几十年愣是把奥斯曼帝国从一个中等国家扩张成为了横跨亚欧非的大帝国,奠定了奥斯曼帝国的庞大版图。

    这人挂了以后,奥斯曼帝国虽然还在保持扩张,但是扩张的速度已经是放缓了。

    等到了最近十几年,也就是穆拉德三世主政的时候,奥斯曼帝国已经是进入了全面的衰退时期。

    这主要是因为鞑靼人的全面西进!

    鞑靼人一路西进,在高加索地区和奥斯曼帝国干架,然后在黑海北部沿岸的乌克兰平原和奥斯曼帝国干架,最后又杀入了巴尔干地区和奥斯曼帝国干架。

    奥斯曼帝国在和鞑靼人的一系列战争里,输多赢少,到现在已经是丢掉了高加索山脉北部所有地区,黑海北部沿海的所有乌克兰平原地区包括克里米亚,同时还丢调了巴尔干半岛上的大片领土,而且上述丢掉的区域,几乎都是平原地区。

    比如巴尔干半岛上,他们丢掉的是大片多瑙河以北区域,哟其实多瑙河下游平原这一片富饶区域,更是被他们丢了个一干二净,最后只能退守保加利亚的山区。

    和鞑靼人的战争不仅仅导致他们丢失了大量领土,更重要的是漫长的战争所带来的财政压力。

    打仗是要花钱的,哪怕他们的军队都是使用冷兵器以及滑膛枪炮的军队,打仗的花费在大唐人的眼里很低,但是对于奥斯曼帝国这些土著国家而言,依旧是非常庞大的。

    更不要说漫长的战争导致的大量伤亡,战争期间,直接死伤的军人可都是青壮,而对于农业帝国而言,这些青壮可是宝贵的财富,死伤太多可没人去种地了。

    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鞑靼人喜欢劫掠人口。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鞑靼人当人贩子或者奴隶主什么的,但是把人抢回去,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种田。

    鞑靼人需要的不是奴隶,而是农民以及工匠!

    因为鞑靼金国立国之初,其军政体系几乎是全面效仿大唐帝国,是非常标准的东方封建帝国王朝。

    可不是欧洲或者中西亚等地区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国度的制度所能够相提并论的。

    如此的鞑靼金国,对于当代的欧洲国家以及西亚国家的贵族们而言,无比是洪水猛兽,因为鞑靼金国的军队打到那里,就会杀光当地的贵族,解放当地的奴隶、农奴,同时分发土地,人家鞑靼金国早年西进欧洲的时候可是一度喊出了杀贵族分田地的口号。

    但是欧洲的普通人,尤其是底层人们,却又是另外一个极端,鞑靼金国之下的新农民阶层,也就是原来那些贵族们的农奴们,获得了鞑靼人分的免费土地后,很多都是鞑靼金国的坚定支持者。

    如果站在历史高度来上来看,其实鞑靼的西进给当地欧洲地区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可以说是把文明的光辉带到了欧洲地区。

    但是欧洲的地区的各国贵族领主们,却是一个个都对鞑靼人狠的牙痒痒。

    他们之间的矛盾,不是领土争端,甚至都不是利益之争,而是体制之争,欧洲贵族们想要继续保持现在的贵族体系,而鞑靼人想要他们全干掉,把那些农奴们变成农民和工匠,建立整个欧洲地区的东方式君主王朝。

    如果不是双方存在着如此巨大的矛盾,欧洲地区的诸国也不会这么齐心协力的对抗鞑靼人了。

    当然了,这背后也少不了大唐帝国的卖力!

    大唐帝国可是出钱又出力,帮助同时胁迫着这些欧洲国家对抗鞑靼人呢。

    奥斯曼帝国和鞑靼人的战争,就是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持续了十多年,并且是打的国力越来越衰退。

    这奥斯曼帝国本来就正在走下坡路了,面对大唐要求购买埃及地区,以建立军事缓冲区的建议,他们根本没有办法拒绝。

    最后奥斯曼帝国的权贵们自己说服了自己,反正这些地方也不是他们自己的,而是几十年前打下来的,现在卖给大唐人也没有所谓了。

    当双方在这一方面达成了协议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好谈判了。

    宣平三十九年五月初三,双方谈判代表团正式签订了协议。

    协议的内容有很多条款,其中最为主要的条件就是奥斯曼帝国出让埃及地区(包括西奈半岛)交给大唐帝国以建立军事缓冲区,这说是军事缓冲区呢,但实际上也就是把整片埃及地区割让给大唐帝国里。

    不过奥斯曼帝国之所以最后答应了,也和大唐的另外一个政策有关,那就是大唐一向来都是只要土地不要人的。

    而人口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宝贵的财富,没看见人家鞑靼人三天两头外出征战劫掠人口嘛。

    但是大唐呢,不要任何埃及地区上的土著,甭管是奥斯曼帝国人还是那些土著们,通通都不要。

    不仅仅是人口,所有东西奥斯曼帝国都可以打包带走。

    除了土地,大唐人表示啥也不要。

    奥斯曼帝国可以会把上述地区的所有人口全部迁回到他们的领土上,当然了,就奥斯曼帝国的国力而言,可没办法组织规模达到数百万的人口大迁移。

    为此,大唐帝国方面表示将会免费提供船只往返地中海,帮助奥斯曼帝国运输人口。

    除了埃及地区外,还有一条临时附加谈判的条款,那就是大唐帝国向奥斯曼帝国购买西亚半岛以及波斯湾北部部分沿海地区的条款。

    购买的详细条款,类似于埃及地区,同样是只要土地不要人,奥斯曼帝国可以把上述地区的人口以及任何东西全部搬走。

    当然了,实际操作中也只局限于沿海地区的部分城市,因为很多地方奥斯曼帝国自己都没能实际掌控,当地的各种部落太多,奥斯曼帝国表示我们已经掌控的沿海区域可以交给你们,也可以把我们的人撤走,但是当地人就得你们自己搞了。

    最后整个协议综合起来,其实就是大唐帝国出资两百三十万唐元,向奥斯曼帝国购买了整个埃及以及西亚半岛并包括波斯湾北部部分沿海地区。

    这种条件其实很苛刻,正常国家如果有其他选择的话,都不会选择答应。

    但是在舰炮的威胁下,奥斯曼帝国没得选择,更何况大唐人还给了穆拉德三世另外一个承诺,最后穆拉德三世才答应了。

    什么承诺才让穆拉德三世答应?

    因为大唐答应穆拉德三世帮他训练一支新军!

    注意,不是帮奥斯曼帝国,而是帮穆拉德三世,这里头有着极大的区别。

    大唐将会帮助穆拉德三世训练一支人数在一万五千人左右,装备大唐最新型出口武器,包括火帽滑膛枪,新型滑膛野战炮在内的新式军队,只效忠于穆拉德三世一个人的军队。

    这帮忙训练军队的背后,是大唐给了穆拉德三世进行背书:我们支持你继续当奥斯曼帝国的老大!

    这!

    才是穆拉德三世最想要,甚至是唯一要的条件!

第一千九百四十二章 虚假宣传:有黄金有石油

    穆拉德三世为了获得大唐帝国的支持,不惜卖掉了整个埃及以及西亚半岛地区,尽管可以获得两百多万唐元的资金,同时也可以把上述地区的所有人口乃至财富等通通打包带回来。

    甚至大唐帝国都会免费提供一定数量的船只帮他们进行地中海的运输。

    但是,即便是两百多万唐元以及把人口打包带走,正常情况下穆拉德三世依旧是不可能答应的。

    最后促使穆拉德三世答应大唐人购买土地的原因,还是因为大唐答应帮穆拉德训练一支部队。

    一支只效忠于穆拉德三世个人的军队,并且答应提供最新型的武器装备,包括还尚未在欧洲地区大规模出口的火帽击发滑膛枪,有效射程达到一千米左右的新型野战滑膛炮等武器装备。

    这答应训练军队的背后,更是大唐帝国给予了穆拉德三世一个承诺。

    支持他继续当奥斯曼帝国的老大!

    穆拉德三世最近这些年过的可不是很如意,他从来都没有真正掌控过整个奥斯曼帝国的权力,不仅仅是他的母亲,就连他的妻子也是干政。

    话说奥斯曼帝国的后宫干政以及皇子内斗问题最近几十年来都非常严重,苏莱曼一世的妻子都喜欢干政,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相互残杀,挑起了规模庞大的内战。

    最后是穆拉德的父亲塞利姆二世获得了内战的胜利,但是塞利姆二世内战厉害,但是治理国家就很无能了,常年沉迷于酒色,大权被后宫以及权臣所掌控。

    等到穆拉德继位的时候,就非常尴尬了。

    继位的时候穆拉德三世就没敢离开伊斯坦布尔,因为苏丹亲兵的将领(土耳其新军、土耳其禁卫军等多种称呼)对穆拉德三世很不满,一直想要把穆拉德三世干掉。

    哪怕是后来推出了伊斯坦布尔城区,躲避大唐人的舰炮可能的袭击,但是也只是在边上而已,一旦有意外他还是能够随时逃回伊斯坦布尔的。

    从这就可以看的出来,穆拉德三世多的有多么不如意了。

    如今大唐人答应帮他训练一支效忠于他的军队,支持他继续当奥斯曼帝国的老大,他才答应把埃及以及西亚半岛给整个卖了。

    扶持穆拉德三世,这对于大唐帝国而言是一件小事。

    帝国并不在奥斯曼帝国的君主是谁,只要不反对大唐帝国,并且愿意在大唐的支持和鞑靼人继续干下去,那么大唐就无所谓了。

    至于帮穆拉德三世训练部队,这又不是免费的,这也是要钱的。

    派遣的教官薪资需要穆拉德三世承担。

    而更重要的是军械的费用也需要他承担。

    至于大规模出口火帽击发燧发枪,这也是大唐帝国最近几年一直在做的事情。

    这么做的目的其实都不是为了加强欧洲诸国部队的战斗力,让他们更好的抵抗鞑靼人。

    更重要的是,火帽击发燧发枪的话,这火帽那些土著人仿制不了。

    只要他们用火帽击发燧发枪,以后连弹药都得从大唐这里采购,大唐一旦拒绝向他们供应火帽,他们的火枪分分钟变成烧火棍。

    大唐向土著出售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并不是为提高土著的战斗力,而是为了进一步控制土著。

    对于穆拉德三世来说,这支还没有开始训练,但是已经确定番号的王室卫队很重要,但是对于大唐帝国而言只是小事。

    大唐帝国更加在乎的是新购买到手的埃及以及西亚半岛地区。

    帝国要在这里进行移民,同时建立行政统治,更加重要的是在这里挖掘一条运河。

    这边的协议刚签订呢,大唐帝国就已经是开始了苏伊士运河的筹备工作。

    不过也只是筹备而已,后续正式开工估计还得一段时间。

    现阶段的主要工作,还是在这里建立统治。

    而在移民和建议统治之前,还得让奥斯曼帝国把他们的人拉走。

    为了让奥斯曼帝国顺利把人拉走,帝国都是免费提供了一定数量的船只帮他们运输。

    奥斯曼人的撤离很快,也很容易,但是剩下的几百万土著就不好撤离了。

    奥斯曼人严格上说起来也只是征服者,在当地也只有行政官员和军队而已,剩下的大部分人其实还是当地的土著。

    这些人奥斯曼人也是想要带走的,毕竟人口是宝贵的财富嘛。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走的,尤其是尼罗河下游平原的民众可不会轻易离开。

    但是奥斯曼人也不是什么好人,他们的撤离是直接带着大军赶人的,那些土著不管愿不愿意,都被奥斯曼人打包带走了。

    这些事,大唐人是不管的,如果奥斯曼人无法带走所有人,大唐的处理办法也很简单,直接把他们迁移到非洲中部去,让这些埃及土著和非洲中部的土著打交道去。

    此外还会雇佣一些人开挖苏伊士运河。

    大唐人是被巴拿马运河的开挖难度给吓到了。

    开挖运河需要几十万劳动力,死亡率又那么高,大唐可不会让自己的移民去干这种事,所以早就准备着雇佣当地的土著挖苏苏伊士运河了。

    等挖完运河,再把他们安置到非洲去。

    对于如何处理当地的土著,大唐人已经是非常有心得了,不单单确保本土化的正常施行,还会确保土著的利益。

    至于直接把人杀光这种事,大唐人一向来都不会这么干的,太野蛮了,不符合大唐帝国文明国家的人设。

    相对于当地的土著,缺乏大唐移民才是更让当地官员头痛的。

    西亚地区一向来都不是大唐帝国移民的主要输出地区。

    大唐帝国的移民更喜欢去美洲,其他地方的话基本都不怎么愿意去,西亚这地方就更没什么人来了。

    在很多帝国的人看来,这破地方除了沙子就是沙子,来这干啥啊,啃沙子啊?

    所以,如今对于今后在埃及西亚地区任职的大唐官员,如何吸引来自本土的移民才是首要大事。

    对此,这些官员们是准备派人回国内一趟,来一场宣传作战。

    重点宣扬地中海沿岸的宜人气候,说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气候条件比北美洲还好,非常适合生活居住。

    又宣扬尼罗河下游平原的土地肥沃。

    又说什么苏伊士运河开挖在即,不仅仅会给当地带来庞大的经济利益,而且还暗示埃及地区极有可能局部本土化,成为帝国在海外的少数几个海外本土。

    本土化,这向来是最为吸引一名条件。

    没看见锡兰岛那破地方,就因为获得了本土化,很多移民前往嘛。

    仅仅是这样还不够,几个埃及地区的殖民官员脑洞一开,就开始虚假宣传,说什么埃及地区可能有超级大金矿,西亚半岛有超级大量油田之类的。

    这虚假宣传后来传到了圣天子李轩耳中,然后他就惊讶了!

    你们咋知道西亚半岛有很多石油的?

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 红海事务衙门

    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后,大唐帝国正式获得了整个埃及地区以及西亚半岛,同时还包括了了波斯湾北部沿岸的巴士拉地区。

    并且这并不是以租借的方式,也不是以战争等手段逼对方割让土地的方式。

    而是以非常公平公正的交易方式。

    为了获得这些土地,大唐帝国可是支付了两百三十万唐元,同时提供大量船只免费帮奥斯曼帝国运输撤退人员,又提供一定数量的教官帮穆拉德三世训练他的王师卫队,并给出了承诺,继续支持穆拉德三世为奥斯曼帝国的君主。

    好吧,两百三十万唐元的数字的确少了点,如果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购买到这么庞大的数字。

    但是你要知道,大唐帝国购买一大片的非洲殖民地以及美洲殖民地,也就只花了几百万唐元而已。

    花费如此低廉的价格就能够获得这么庞大的土地,这对于大唐帝国而言划算的很。

    毕竟对于庞大的大唐帝国而言,区区几百万并不算什么,随便发动一场小规模的战争花费都不止这么一点。

    这也是为什么帝国上层一直都是不太愿意搞什么第三次西征的原因。

    随便花个几百万唐元就能够获得大片的领土,干嘛要花几个亿打一仗获得领土啊,直接花钱买不行吗?

    还别说,如果鞑靼人愿意出让大片东欧地区的土地的话,大唐帝国还真有可能直接买下来。

    而对于圣天子李轩而言,这些都无所谓了。

    第三次西征迟早是要打的,其他地方也要拿下来的。

    而秉承着先易后难,花最少的资源办最大的事的原则,现在直接搞一场第三次西征不太划算,还是先把其他地方先拿下来再说。

    而北非和西亚地区就是李想要的。

    一方面是为了苏伊士运河,而另外一方面嘛,自然是为了石油。

    尽管大唐目前在东亚本土地区没啥容易开采的油田,但是在巴库却是拥有一个巨大的油田,同时南洋地区也是拥有一个巨大的油田。

    仅仅是这两个地区的油田,其实就已经能够满足目前帝国的石油消耗了。

    毕竟大唐帝国目前的石油消耗,主要是煤油以及少量的工业润滑油。

    在内燃机大规模普及,石油工化普及之前,太多油田也没啥卵用。

    大唐帝国早几年就已经是在北美洲的部分地区,尤其是环墨西哥湾的三河洲地区发现了石油的踪迹,但是帝国上层却是一直都不批准北美洲的本土化,更别说开发北美洲的石油了。

    从这也是可以看得出来,其实目前大唐帝国并不缺乏石油资源。

    但是,这只是现在!

    李轩很清楚西亚和北非地区拥有大片的石油资源,要不然也不会让手底下的人在西亚和北非地区折腾,最后把这一片地方全部买下来了。

    如果只是为了一条苏伊士运河的话,完全不用这么麻烦,只要把苏伊士两岸的地方弄到手就行了,如果只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条件,随便和奥斯曼帝国谈就能谈成,估计一毛钱都不用花,人家奥斯曼帝国就会把这些地方免费送给大唐帝国。

    不过北非和西亚有石油,这事李轩知道,但是没有想到手底下的官员们也知道了。

    但是很快李轩就是知道了,这纯粹是那些殖民地的官员们弄出来的虚假宣传。

    这从当地的殖民地官员甚至都没有在正式的官方文件里向上报告,而只是遮遮掩掩的通过媒体往外放出消息就知道了。

    但是不管这些殖民地的官员知不知道,但是李轩都会按照自己的预定计划去走。

    于是乎在内阁会议上,李轩也是亲自给这一片新获得的海外领地定下了基调。

    成立了红海事务衙门,其管辖范围包括红海南岸的非洲地区、埃及地区、西亚半岛地区,波斯湾北部沿海地区,包括帝国在萨菲王朝的几个小型殖民地。

    但是大唐帝国的各地区事务衙门,其管辖的范围并不只局限帝国实际控制区域,而是帝国在上述所有区域的事务,都归属他们管(不包括军务),哪怕这些地方还在土著的掌控当中。

    因为帝国在海外的各地区事务衙门,并不仅仅是出力民政事务的,同时还负责和当地土著的外交事务,可以和土著签订外交协议,当然了,这需要紧急报告本土并获得批准。

    在更早期,船只航行速度慢,往来海外领地动不动就要好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候,这些海外地区的事务衙门,甚至都拥有直接对土著宣战的权力。

    红海事务衙门,下属的各地区将会分别设立两州一区,第一个就是半岛州,辖区为整个西亚半岛再加上巴士拉地区,再加上部分西奈半岛地区,不包括预定的苏伊士运河区域。

    再过来则是北非州,北非州的辖区为除了苏伊士运河以外,同样不包括埃及地区最为精华的尼罗河下游地区,这个被北非州将会管辖红海沿海以及其他埃及地区。

    此外还有苏伊士运河区了,虽然运河还没有开始修建,但是帝国却是无比重视这一区域,这种战略关键地位是必须彻底掌控,并且驻扎大军的。

    同时也是考虑到修建运河纯粹依靠人力不可行,也得和巴拿马运河区一样,来一个有限的局部本土化,要不然的话,根本没办法修运河,也没有办法运营运河。

    但是这种彻底掌控并不是说单纯的本土化,而是设为军事基地,就和锡兰岛一样。

    如今的锡兰岛,就是非常典型的军事基地,大唐帝国虽然也设立了锡兰州这种传统的文官统治机构,同时也往上面移民。

    但是整个锡兰岛都是军事基地的范围!

    未来的苏伊士运河以及巴拿马运河区也会和锡兰岛,将会成为一个典型的军事基地。

    而为了让这一片地方以后永远都处于华夏人的掌控之中,李轩特地把开罗以北的尼罗河辖有区域也划了进去,并准备往这一地区大规模移民,最少也要往苏伊士运河区移民几十万。

    同时将会把上述区域的所有土著,一个不剩的全部迁移走。

    以确保未来的本土化顺利实施,更为了确保帝国在这一地区的长期控制。

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 大唐从不干涉土著内政

    根据大唐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达成的协议,奥斯曼帝国将会把上述地区的大量人口迁移回去,以充实他们人口数量。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回到奥斯曼帝国的,但是人家奥斯曼帝国的人也不是吃素的,说了带当地土著一起走,自然就会带着当地的土著一起走。

    人口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对于奥斯曼帝国来说同样也不例外。

    这些人可以种田,可以把青壮弄出来派上战场和鞑靼人打仗,不管怎么样,这些人都是有用的。

    埃及以及西亚地区的土著迁移工作,具体怎么搞,哪是奥斯曼帝国的事,和大唐人没啥关系。

    大唐人也懒得理。

    不过这些也只局限于奥斯曼人自己控制的地区,实际上很多地方奥斯曼人也只是控制了部分城市地区而已,大片地方他们也是没能实际控制了。

    尤其很多荒漠上的部落,奥斯曼人一直都没去管过。

    但是大唐不能不管!

    既然这地方都到了大唐人的手中,对于当地土著也不能不闻不问,当红海事务衙门的几个殖民地官员走访了一遍其他地区后。

    看着那些部落土著天天吹风沙啃沙子,实在是于心不忍,当即上了报告,请求上级给这些土著们寻找一个更好的地方生活。

    为此,上级官员很快就答应了,并迅速做出了相关的行动。

    不快不行啊,帝国移民屯垦司组织的第一批官方移民很快就要到了,而红海事务衙门以及下属各州县的衙门的官员们还有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工作人员都已经是抵达展开工作了。

    等大片移民抵达后,总不能让新到的移民和土著混合生活在一起吧。

    这可是要犯错误的,而且还是极大的政治错误。

    政治对手分分钟就能给董立群扣上了一个动摇本土化的帽子。

    所以必须在大批移民抵达之前把那些土著给安排好了。

    为此,当地的官员们请求了军方的配合,开始大范围组织移民!

    为了让这些土著们以后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帝国方面将会非常人道的把他们免费迁移到非洲中部地区和南洋十二国以及当地非洲土著一起生活。

    至于他们和南洋十二国以及非洲土著怎么相处,那就是这些土著的事了,大唐帝国向来奉行不干涉土著内务的原则。

    因为土著内部那些屁大点的事,大唐内部尤其是帝国高层实在是懒得关注。

    有关注土著内部的时间,还不如讨论宵夜吃啥呢。

    不过基于南洋十二国最近这几年在非洲中部地区的行事来看,估计南洋十二国会给予这些新邻居们最热烈的枪炮声以作欢迎。

    这些,就不是大唐人所关心的,大唐人只负责把那些土著送走,并给他们找一块地方安身立命,后续就得靠他们自己了。

    总不能指望着大唐当这些土著的保姆,一把屎一把尿的养着他们吧。

    在奥斯曼人迁移了几百万人后,剩下的大概一百来万人,大唐计划着一股脑送到非洲去。

    接下来他们的工作重心将会全面转到接受并安顿移民上来。

    至于运河开发,那是苏伊士运河公司的事,和他们地方官员虽然也有关系,但是关系时间上也不大。

    这种超大规模的工程,表面上是一个运河公司负责,但实际上是帝国直接把控,最直接的就是军方都会直接掌控,所以红海事务衙门的地方官员们,也是不太注重这个什么运河建设,因为这事,他们无法插手。

    他们更在乎的还是想要在一定的时期弄来几十万帝国移民。

    这样才能不管未来怎么变,都足以确保很长一段时间内整个运河区域处于华夏人的掌控之中。

    嗯,只局限于华夏人掌控,而不是什么帝国掌控。

    因为李轩也不知道帝国啥时候就崩溃分裂了。

    但就算是帝国崩溃了,到时候分散世界各地的华夏人依旧将会掌控地球上最为重要的战略要道,最为富饶的土地,以确保华夏人的繁衍生存。

    因为圣天子李轩对红海地区的重视,帝国的臣子们自然也是重视了起来。

    这些能够爬起来的重臣也都不傻,尽管他们一个个都认为红海地区除了沙子还是沙子,没啥经济上的价值,但是仅仅是一条运河那就足够了。

    尤其是军方那边,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都是在极力推动苏伊士运河的建设工作,并支持把整个运河区域军事基地化。

    就和锡兰岛以及巴拿马运河区一样。

    以确保帝国的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延伸。

    在这种情况下,红海事务衙门的督办人选就很重要了。

    这个督办,和大唐帝国在其他地区的督办一样,是一个差遣,称之为“督办红海民政事务大臣”,以后民间将会称之为红海大臣。

    就和美洲大臣、南洋大臣、印度大臣、非洲大臣一样。

    这样的重要职务,自然是需要挑选一名得力的干将。

    对于该职务的人员,李轩亲自挑选,最后选择了外务部西亚司司长董立群担任红海事务督办大臣,其行政级别照比其他部分地区的事务衙门,督办为从二品。

    同时授予翰林院侍讲的虚衔。

    给外派的地方文官一把手配属虚衔,这已经是大唐帝国近年来的惯例了,不过这玩意算是荣誉性质,没什么实际意义。

    挂着翰林院侍讲加衔的大唐官员,多了不敢说,但是几十个还是有的……

    早些年还会给部分地方重臣配属督察院的虚职,但是后来考虑到督察院的独立性,最后是取消了督察院的虚职,部分中高级官员会加翰林院的虚职。

    算是给一种天子近臣的荣誉吧,没啥实际意义,基本每一个省道的一把手都会有这么一个翰林院的加衔。

    所以加衔无法体现大唐文官真正的政治地位。

    甚至很多时候,品级也是无法体现他们的政治地位。

    四品甚至五品的官员,其实际权势碾压巡抚、司长的多去了。

    真正能够体现大唐官员们政治地位的还是他们的实际事务,这才是唯一衡量他们权势高低的标准。

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 董立群赴红海

    督办红海民政事务这种从二品的职务,在大唐帝国多了去,各部侍郎,各省道的道员以及巡抚,各海外事务大臣都是清一色的从二品。

    至于一些乱七八糟的从二品职务就更多了。

    这些从二品职务之间的区别可大了去。

    比如海外事务的从二品督办,这就比较弱势了,在帝国上层说话可没有本土省道的巡抚道员说话响亮。

    而本土的巡抚道员里头,又不如各部右侍郎。

    各部右侍郎又不如左侍郎。

    同时重要部门的左侍郎比弱势部门的左侍郎更强势。

    最后,进入了御书房的侍郎,又是得单独拿出来说,因为哪怕只是一个御书房行走,其实际职权也会超过没有入值的各部尚书。

    所以在大唐帝国里,要讨论一个官员的权势地位高低,是比较复杂的,不能光看品级,也不能光看本官,得看实际职务或者差遣。

    御书房值班和行走大臣就是差遣。

    进入御书房,这是帝国所有臣子,甭管文成武将的最大追求。

    因为御书房才是帝国真正的权力中心。

    九大值班大臣,那可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哪怕是扩张后的十八名行走大臣,那也是帝国最为显赫的高官之一。

    要想进入御书房,哪怕是行走大臣,那也是千难万难的。

    但也不是没有就捷径。

    比如说吏部尚书、税部尚书这两大尚书,基本每一任都能进入御书房,至于是行走大臣还是值班大臣,就得看情况了。

    再比如江南道道员以及广东巡抚这两个职务。

    这两个职务虽然表面上和御书房没啥关系,但是最近几任担任过这两个职务的官员,最后都进入了御书房。

    因为这两个职务的官员如果在任上没有犯错的话,下一步基本百分百就能够调回京畿担任一部尚书,并且成为御书房行走大臣。

    至于后续能不能成为值班大臣,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如今整个帝国里众多职务里,也就只有这两个从二品的职务可以让人一步登天。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自然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非常的重要,能够成为这两个地方的一把手,而且还能做出成绩,又没有中途落马的话,基本上结束三年任期后就是妥妥的进入御书房了。

    随着第一工业革命的逐步完成,大唐帝国的经济体系早已经是从农业经济转变为了工商业经济为主的经济体系。

    第二产业早就超过了第一产业,成为了帝国的支柱产业。

    而第二产业所爆发出来的能量也是远远超过了第一产业。

    很多地方都没什么良好的可耕地,并不是传统故意以上的鱼米之乡,但是只是因为有了几家大型企业拉动经济,其经济总量立即就能爬升上去。

    由此可见第二产业的重要性。

    而在目前大唐帝国里,因为资源,地形,交通,资本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第二产业的发展也是极度畸形了,哪怕是有着国企部和皇室资本的引导,但是民间资本依旧倾向于在沿海地区,尤其是江南道以及广东这两个经商环境最为优良的地方建工厂办企业。

    值得一提,这两个地方都是陈立夫曾经长期主政过的地方,并给这两个地方都留下了重视吏治,重视工商的政治理念。

    这两个地方在漫长的发展过程里,一直都是保持着极大的竞争力,吸引了无数资本涌入其中。

    哪怕是现在其他地方也都陆续发展工商业,但是依旧是远远无法和这两个相提并论。

    两个省道加起来,工商业的经济总量能够占据帝国百分之三十。

    因为一个江南道占据了帝国经济总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就算是广东也是占据了帝国经济的百分之十以上。

    要知道,这个帝国经济数据,可不仅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东亚本土,而是包括了如今大唐帝国的所有统治区,包括大陆本土、海外本土、海外领地等所有有大唐税务官员存在的地方。

    然而上述所有地区的经济总量加起来,江南一道依旧占据了百分之二十的恐怖数据。

    如此重要的地方,帝国乃至李轩自己都是不会有任何轻视的,因此江南道道员以及广东巡抚的人选,历来都是慎之又慎。

    最近几任都是直接抽调各部侍郎到这两个省道担任文官一把手。

    如果能够顺利完成任期,做出成绩来的话,后续进入御书房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这两个职务,也依旧是从二品。

    董立群的红海事务督办也是从二品,但是从二品和从二品之间差距太大。

    不过董立群却是没有嫌弃自己的这个职务,因为对于身为外务部官员的自己而言,到海外领地当督办大臣,这已经是比较好的过渡选择了。

    等他成功完成任期,下一步就能期待着调回本土担任外务部右侍郎了。

    大唐帝国的官员任命安排,讲究的是专业。

    比如说商部和农部这两个机构的大臣们,往往都是地方官员出身。

    同时法务部等司法部门的官员,也都是司法机构出身。

    帝国很少会把一个司法官员调到地方负责政务的。

    而海外领地的官员任命上,几个地区督办一般都是外务部出身,协办的话,往往又是其他部门出身,而寻常各州官员倒是比较正常。

    这都是帝国官场上的明面规则了,这种安排一方面是为了给搞外交的官员一个往上爬的路子以及过渡期,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处理海外领地的事务。

    毕竟海外领地的官员,如果只是普通官员也就算了,但是督办各地区事务的大臣,那可是还要肩负外交事务的,和土著打交道也是他们的工作之一。

    毕竟工作性质和在帝国本土担任巡抚有极大的区别,如果是那些擅长工商吏治出身的传统官员,是很难胜任这种督办职务的。

    最好得有外交工作经历。

    董立群对自己的任命已经算是比较满意的了,虽然这一去红海就是万里之遥,而且红海那边的条件肯定会非常的艰苦。

    但是和升官比起来,这些都不算什么。

    刚接到任命,他就是直接乘坐了了高速客运前往红海了。

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 移民红海

    锡兰岛码头上,董立群站在头等舱甲板上,看着边上同样缓缓进港的北冰洋号,想着如果不是时间这么赶的话,他也就不用乘坐这艘只有四千多吨的客轮了,而是可以乘坐太平洋航运公司的跨洋航班里的万吨客轮了。

    当代大唐人前往海外的时候,尤其是跨洋航行的话一般都是首先那些万吨客轮。

    有钱乘坐二等舱、头等舱,普通人则是乘坐三等舱,纵然船票的价格要比普通的客轮贵上不少,但是旅行的舒适性却是好很多。

    乘坐万吨客轮的话,只要不是遇上太大的风浪,那么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大的颠簸,更不要说多万吨客轮的硬件设施也比较好,有诸多的娱乐设施。

    还有更重要的安全性。

    在大海航行,万吨客轮的安全性比那些几千吨的小客轮强多了。

    不过万吨豪华客轮的数量还是比较少的,在这一领域最强势地方太平洋航运公司,麾下目前也就只有九艘万吨以上的豪华客轮而已,而且也不全是执行环球航线的。

    再加上其他航运公司的万吨以上的豪华客轮,其实总数也就那么二十几艘而已,因此往往间隔一段时间才会有这种万吨客轮的航班。

    时间不凑巧的话,也坐不上这些万吨客轮,只能乘坐普通的几千吨的客轮。

    目前大唐帝国的远洋航运业里,两千吨到五千吨之间,尤其是集中在三千吨到四千吨之间的客轮数量才是最多的。

    尤其是在本土沿海航线,也就是包括东亚大陆本土、北海省、南洋各省等航线,主力客船还是这些几千吨的客轮为主。

    同时在印度洋航线乃至大西洋航线上也非常多。

    而几千吨的货轮也就更多了,其中有一部分也是会携带乘客的客货混装的货轮。

    大唐的众多远洋船只遍布全球,从本土出发不管你想要去那里,大多都能够找到相应的船只前往。

    董立群时间紧,是挑选了最近出发的一艘客轮,只不过这艘客轮是前往南非的,途径锡兰岛之后,董立群就会换乘船只。

    第二天,董立群就是带着一票属下的官员直接换乘了一艘前往红海的客轮,这艘客轮并不是专门执行红海航线的客轮。

    因为当地比较有旅客,航运公司可不会为红海地区专门开一票高速客轮的航线,这一艘客轮其实是军方出资雇佣的一艘运兵船。

    随着红海事务衙门的成立,大唐为了在当地建立有效统制,尤其是防止其他地方的土著进入大唐控制区外,也是需要在当地驻防一定数量的兵力的。

    前期虽然派遣了一个混成团过去,但是只靠一个三千多人的混成团兵力还是过少,根据陆军方面的预计,要想彻底掌控红海地区,前期至少要维持大约一万人的兵力。

    不然的话,实在安排不过来。

    比如说波斯湾北部沿岸的巴士拉地区,这里乃是战略咽喉地区,东边是波斯萨菲王朝,北边是奥斯曼,而西边的西亚半岛上还有众多的土著,这样的地方再怎么样,也得驻防一个团吧。

    再过来则是西奈半岛东北部地区,在临近奥斯曼地区的边界线也需要进行巡逻,这个地方估计也得布防几千人,免的奥斯曼人或者其他土著脑子犯抽。

    然后是开罗为核心的尼罗河下游平原地区,这里也得驻防一定的兵力,因为此地将会是帝国往红海地区移民的核心区域。

    毕竟只有这里才有比较广阔的可耕种的平原,其他地方除了沙子就是沙子。

    最后则是最为关键的运河区,在预定的运河区域必须驻扎重兵,后续这里是会集中大量的土著劳工开凿运河的,这些土著的数量参考修建巴拿马运河,至少也得是十万起。

    这么多土著劳工自然是一个隐患,军方肯定是会派遣一定数量的部队驻防,避免潜在的骚乱发生。

    再加上其他地方多多少少也需要驻防部队。

    对此陆军方面做出的计划就是,初期在红海地区的驻军,至少也需要一个师,如果没有一个师,但是至少也得上万兵力。

    因此这段时间军方一直在对红海地区持续增兵。

    只不过考虑到当地不太可能爆发大规模的战争,战争的威胁甚至比在印度那边还低,因此派遣过去的都是二线部队。

    这一次和董立群他们一起前往红海地区的就是第五十三师的一个步兵团,而后续第五十三师的其他部队也会前往。

    按照陆军的计划,第五十三师后续将会进驻整个红海地区,同时也兼顾东非地区的防务。

    船队从锡兰岛离开后,直奔红海而去,船队里除了四艘满载士兵以及官员的客轮外,还有六艘客货混装船只,携带着大量的装备以及补给一同前往,海军方面还派遣了一个小规模的船队进行护航。

    不过印度洋都算得上是大唐海军的内海了,因此护航更多的还是象征性的,只有一艘巡洋舰以及一艘护卫舰随同护航而已。

    船队一路北上,很快就是进入了红海海域,最后在苏伊士港靠岸。

    董立群带着一群随同来的官员抵达该城后,正式宣告上任。

    因为交通方面的缘故,红海事务衙门的治所并不是设在埃及地区的传统行政中心开罗,而是设立在苏伊士这个红海沿海城市。

    毕竟大唐在开罗那边并没有什么根基,之前在当地连个办事处之类的机构都没有,而苏伊士城的话,之前大唐在此地已经有了一个领事馆,毕竟此地乃是之前大唐和奥斯曼帝国贸易的主要港口,因此大唐在苏伊士城还是有一定根据的,至少办公设施什么的都比较完善。

    同时如今整个红海地都是属于无人地带,曾经热闹繁华的开罗城,现在已经是荒无人烟了……

    曾经的土著都已经被奥斯曼人打包带走,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城池。

    但是大唐人从来都对土著人的城市没有什么好感,从来也不会直接搬进土著人的城市里,大多情况下为了保证卫生都是一把火烧了,即便是不烧,那么也会进行大面积的拆除重建。

    所以对于土著很重要的开罗城,对于大唐而言,一点价值都没有。

    而更重要的嘛,其实还是交通因素,苏伊士港可以通过船只联系大唐本土,如果设在开罗城或者是地中海沿岸城市,都还得跑一圈陆地呢。

    不过现在的苏伊士和以前的苏伊士也是不一样了,之前的苏伊士城早已经是在战争中变成了废墟,而且这破地方本来也不大,大唐人很干脆的一把火烧掉以后进行重建。

    当然,目前只是简单设立了军营和官方办公建筑而已,其他城市建筑都还处于规划当中,以后慢慢建就是了。

    大唐在海外领地建设新城市已经是经验非常丰富了。

    当董立群他们开始办公的时候,第一支满载移民的船队也是正式抵达了苏伊士港!

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 天堂和地狱并存的城市

    第一批前往红海地区的移民,乃是官方组织的移民,并且还是免除任何费用,官方甚至提供农具,种子,口粮等诸多补贴的官方移民。

    这种官方移民只要报名了,那么从离开家乡开始一毛钱都不用花,路上吃的住的官方全包了,船票就更用了,等到目的地后,除了常规的免费分地这个操作外,官方还会提供简易临时房屋、农具、粮种等等,甚至都还提供最少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看当地农作物的收获时间)的口粮。

    而且他们还会得到比普通移民更多的土地,自由移民可以获得美人三十亩土地的话,他们就能够获得五十亩甚至一百亩。

    虽然说也不能说是全免费,因为这些费用以后都需要移民们以后耕种土地出产后偿还,但实际上总数也不多,哪怕是最后需要偿还这些费用,但是也比自费移民要便宜的多。

    有这么多优惠条件,自然也是有着限制的,那就是移民的地点只能在少数官方限定的地方里选择。

    至少美洲,不管是北美还是南美洲那是别指望了,那些地方的自由移民都多的很,官方早就不再大规模组织移民前往了。

    官方组织移民的地方,一般都是待开发地区又或者是具有战略地位的地方。

    比如说西亚、印度、非洲等部分大唐领地,此外南洋的部分地区也有这个待遇。

    总之都是对新移民不太友好的地方,自由移民不愿意去的地方。

    要不然,官方也不会花费这么大的力气吸引移民前往了。

    红海地区,一直也都是官方移民的地区,之前帝国在亚丁湾、波斯湾等几个海外领地里都是进行过移民,不过规模都不大。

    毕竟大唐之前在当地占据的海外领地规模都不大,一般都是以沿海港口为主,当时占据这些地方的目的都不是为了扩张领地,纯粹是为了获得一个补给港口而已。

    这也是大唐在全球范围内搞这么多殖民地港口的原因,大多时候其实不是为了扩张领土,也不是为了在当地做生意,更多的只是为了给船只提供补给而已……

    如今的整个太平洋以及印度洋乃至大西洋沿岸地区,到处都是大唐控制下的沿海港口,很多沿海港口都是规模极小,也没多少人。

    之前帝国在红海沿海的港口,大多也都是类似,比较重要的苏伊士港,那地方之前还是奥斯曼人的,大唐只在那里有一个使馆区而已。

    但是现在,再拿下了整个东北非以及西亚半岛地区后,尤其是有了尼罗河三角洲平原后,大规模移民也就成为了现实。

    这片只有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虽然面积不咋地,但是却富饶的很,非常适合农业发展。

    哪怕只是随便折腾折腾,都能养活几百万人。

    当然了,按照大唐开发海外领地的规矩,是不可能真的移民几百万人过去的,一方面是移民这么多人费时费力。

    另外一方面嘛,总得给移民的后代们留下生存的空间。

    当然更加重要的是,类似尼罗河三角洲这样的富饶可耕地,大唐多的是,不缺这一点。

    因此按照移民屯垦司的计划,短期内的移民目标是五万人,五万移民的话,勉强也能够在当地打下基础了。

    后续就能够和其他开发成功的海外领地一样,不需要官方大规模组织移民,而是自行吸引本土移民前往了。

    到时候人口迅速增加是必然的。

    第一批抵达的移民,并不多,只有三千多人而已,这个数量甚至都还没有当地的驻军多。

    不过在这些移民刚下船,准备在官方的组织下前往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时候,却已经是有一小批人先于他们踏上了尼罗河三角洲平原开始跑马圈地了。

    他们就是从亚历山大港登陆的第一批移民,而且还是自由移民。

    这些人实际上之前是生活居住在休达城以及其他地中海沿岸的大唐使馆区里的人,里头不仅仅有大唐人,还有相当一部分暂住民。

    这些人可是知道埃及那边的尼罗河平原是有多么的富饶的。

    当本土的移民对尼罗河平原还嗤之以鼻的时候,在休达等地的大唐人,尤其是在当地混的不咋地的大唐人以及部分暂住民们,已经是翘首以盼想要前往尼罗河平原了。

    约翰就是这一批新移民之一!

    当然了,现在的他不叫约翰了,而是乔翰!

    自从被他哥哥乔治接到了休达,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唐人后,乔翰连名字都是彻底改了,因为他们是兄弟,他哥哥乔治直接把自己的音译名字里的乔作为姓氏。

    约翰也就是随同他哥哥,以乔为姓,取名乔翰。

    可惜的是,和他哥哥在休达混的风生水起不一样,乔翰在休达的日子过的不咋地。

    其实他并不笨,学习能力也还可以,但到底是不够机灵,待人待物不咋地,连工作都很难找,最后在叔叔所属的商行工作。

    不过那只是最低等的杂工而已,熬了许久,好不容易上了个夜校,有了个丙级文化证书后,又找了一份店员的工作后,他才摆脱这种尴尬。

    但是日子依旧过的不咋地,想要吃饱饭都难。

    倒是他哥哥乔治在休达的欧洲饭店里混的很不错,已经是从普通的门童咨客升级为咨客经理了,每个月收入达到了二十多唐元呢。

    这个收入在休达的一大票暂住民里,那也算得上是高等收入了。

    眼看着哥哥乔治越混越好,虽然说乔治对他一如既往的好,并且还独自承担偿还了债务,甚至还经常资助他。

    但是乔翰也是个有骨气的男人,他想要过更好的生活,依靠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只是哪怕是还年轻但是他也知道自己这样混下去的话是没有前途的。

    一个月不过拿着二点五唐元的薪资,这个收入如果放在西班牙人里,自然是属于很高了。

    但是在休达,这可是名副其实的低收入人群。

    休达这破地方,什么都贵,吃的东西贵,住的也贵。

    仅仅是食宿两项,就得花光他的所有薪资,如果没有哥哥乔治的资助,他甚至连衣服都没得穿!

    他也想过挣扎一二,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但是,休达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个天堂,比如他哥哥乔治。

    但是对于另外一部分人来说,休达就是个地狱,比如他乔翰。

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 埋葬了梦想的休达

    乔翰内心挣扎了许久,最后决定不再休达这看似繁华,但是对他一点也不友好的地方待下去了,他要去新领地埃及,寻找自己的新生活,他打听到了,埃及那边的土地便宜的惊人。

    比休达州里的土地便宜多了!

    唐属休达州,不仅仅第一个港口城市,实际上范围还是比较大的。

    休达港,也就是休达城区,面积并不大,只有十多平方公里,其休达半岛的东部突出乃是军事基地,部署有炮台。

    整个十多平方公里的城区,面向陆地的一侧有着城墙,只不过城墙很简单,高是挺高的有好几米,不过并不厚,军事防御功能比较有限。

    而城墙之外的大片隔离区,也是属于休达州的范围,南北大约五十公里,东西大约四十公里,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区域,总面积大约一百五十多平方公里。

    这些土地上也是有人生活的,少数是大唐移民,还有一部分是购买了土地进行耕种的暂住民。

    这里的土地其实不算太好,然而价格却是不便宜。

    主要就是因为这片地方乃是大唐在地中海沿海乃至整个欧洲里仅有的两个海外领地,另外一个则是丹麦群岛。

    而丹麦那边其实气候不咋地,毕竟是临近北欧,冬天冷的要死,同时那里还面临着鞑靼人的威胁,所以自从大唐人以非洲的领取换取了这几个丹麦群岛后,其实也没往这里迁移多少移民,只要是驻防当地的军队以及少量商人之类的。

    休达这边没啥威胁,气候也不错,而且还临近西班牙、法兰西等,更重要的是休达本身就是一个繁华的商贸港口。

    可以说是大唐和欧洲贸易的最前沿地区,大唐的货物就是以这里为集散地,然后分销到整个北非、欧洲地区的。

    其中的欧洲饭店以及其他部分建筑,在整个欧洲的地区都是出名的很。

    很多向往大唐的欧洲人在获得了暂住证,成为一名大唐暂住民后,都是优先选择在休达落脚。

    这些暂住民里,其实有不少都是有钱人,和乔翰兄弟那样的穷苦人家出身的,还真不多。

    因为要成为暂住民,最普遍的方式还是通过申请,而要通过申请就得学习大唐文化,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掌握一定的技术之类的,能够做到的人一般家庭条件都不会差。

    这些暂住民到了休达后,很多都会在休达选择购置产业,这样也就推高了当地土地的价格。

    反正乔翰是买不起休达的房子或者土地的。

    当然了,如果是换成了大唐移民的话,那又不一样了,只要选择到休达落户,全额报销船票,大片的土地免费分配,甚至连房子都给你修好了。

    要工作的话,也分配工作。

    休达州衙门其实挺有钱的,差的就是来自本土的移民,因此在吸引本土移民上向来都是舍得下本钱。

    可惜,乔翰是个暂住民,虽然也可以在部分海外领地购置房子、土地,但是得花钱啊,休达的土地太贵,他是买不起的,以前也没想过。

    但是他发现新领地埃及那边的土地价格非常的便宜,甚至只有休达这边的半数不到。

    他动心了!

    但是他没钱!

    最后,还是他叔叔和哥哥乔治帮了他一把,借钱给他,让他在亚历山大港郊外购买了一片面积不算大的土地,并购买了船票以及其他移民前期所需要的工具等。

    当然了,三方是签订了正式借款合同,并且以土地以及土地收益作为抵押的,这钱是需要还的。

    孤身一人跑到陌生地方当新移民!

    这并不是乔翰当初想要的,但却是无奈现实之下最优的选择!

    拥有自己的大片土地,当一名农夫,也许,对自己来说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了。

    只是,哪怕是踏上了亚历山大港,乔翰依旧频繁西望!

    那里是休达,整个欧洲最为繁华的城市,同时还是天堂和地狱并存的城市。

    它充满了希望,却又能让人彻底绝望。

    休达,曾经埋葬了他的梦想!

    也许,有一天他还会再回去,重新挖起自己的梦想装饰人生!

    乘坐着客轮抵达亚历山大港后,乔翰发现这个很著名的港口城市并没有想象中的繁华,没几个人不说,除了少数堡垒建筑外,其他方面跟个小渔村一样,连他的家乡加的斯都远远不如。

    以前的亚历山大港可是很著名的繁华城市,只不过随着大航海时代开启,尤其是非洲航线开通之后,包括亚历山大在内的地中海东部城市以及红海沿岸城市都是慢慢的没落了。

    当然了,这也和奥斯曼人的统治政策有关系,为了维持在当地的统治,奥斯曼人在过去的几十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

    导致埃及地区的七八百万人口缩减到了五百万不到。

    从人口的逐步变少就能够看的出来,奥斯曼帝国在埃及地区的经营策略是什么,不是发展当地,而是要压制当地。

    大唐从奥斯曼人接受了整个红海地区后,奥斯曼人又把大部分人口迁移走了,剩下的少部分也是被大唐安置到了非洲去。

    这也是导致了亚历城就更少人了,在乔翰他们抵达亚历城的时候,这个已经被作为亚历县县城的港口城市,只有区区三百多人口!

    除了少数十来个文官外,剩下的清一色的都是驻军。

    严格上说起来,乔翰他们还是第一批踏上亚历城的移民。

    上了岸后,乔翰找到了当地官员,然后出示了自己的暂住证等一系列身份证明,并出示了他之前在休达就交钱购买到的土地的田契。

    之后,他才是在亚历城北郊看到了自己的土地!

    这还是他第一次实地看见自己所购买的土地,仔细看了后,发现这片土地和当初的文字资料介绍的一样,没有什么出入,面积大约有三十多亩,其中有十多亩是已经开发成熟的土地,剩下的都是生地。

    还有一栋小农舍。

    这样的地方,以前自然是有着主人的。至于原来的农场主人现在在那里,估计不是回奥斯曼帝国去了就是去了非洲寻找新生活了。

    总之这片农场,现在已经是属于他了!

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 公平的休达

    有这片农场,回头再种上农作物,比如长绒棉,以后的日子会好起来的,争取早点换上叔叔和哥哥的借款,这样这一片土地,才能真正的属于自己。

    当乔翰怀着希望在埃及的一片荒凉中当起了农夫的时候。

    他的哥哥乔治,则是一大早,天色还没有完全亮的时候,就穿着一身体面的细绒职业装出了新租的公寓的门口,坐上了昨天就提前约好,在他公寓门口等候的一辆出租马车后,朝着欧洲饭店而去。

    今天欧洲饭店将会迎来一项盛事,作为饭店里的诸多经理之一,他必须提前赶到饭店,为此他都还提前约好了一辆出租马车。

    其实如果直接住在饭店内的宿舍,都不用这么麻烦。

    但是他如今已经不是最低级的咨客了,而是大堂部下属的一名咨客经理了,他还是欧洲饭店的十多个中层经理里仅有的一个暂住民。

    这好不容易才爬起来的他,自然是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份地位,他的日常生活都是全面向真正的大唐人靠拢。

    只有真正经历过穷苦的人才知道珍稀来之不易的幸福。

    乔治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就是属于非常典型的艰难,这种艰难可不仅仅是生活不如意,而是连活下去都难。

    一直到他接触了大唐人,并通过努力获得了暂住证,成为了一名大唐人之后,他的生活才是得以改善。

    来到休达这几年,让他感受最深的并不是休达的繁华,而是大唐所特有的公平和自由。

    首先,这里没有任何的农奴,更别说什么奴隶了,所有人都是自由民的身份。

    这在中世纪的欧洲乃至世界上的其他地方,都是难以想象的。

    更重要的是公平。

    休达虽然只是大唐的一个海外领地,但是依旧处处体现了大唐所特有的公平。

    所有人都可以上学学习,所有人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都可以去参加科举,更别说去竞争其他的工作岗位了。

    这在当代的欧洲地区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当代的欧洲地区,根本就没有成体系的文官体系,所有中高级的军事行政职务都是清一色的贵族。

    但是在大唐,哪怕是你出身贫寒,但是只要拥有足够的才华,那么也能进入上流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整个大唐如此,休达也不例外。

    尽管乔治只是一个暂住民,但是他依旧深切的感受到了这种公平。

    他以前只是一个贫民窑出身的孩子而已,在加的斯的时候他同样很努力,甚至可以说是拼命了,但是依旧连饭都吃不饱。

    但是成为了大唐暂住民后,他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后,却是收获了回报,他顺利的找到了工作,考取了夜校的小学文聘,并成为了休达欧洲饭店的一名咨客。

    不过他依旧没有停下学习的步伐,如果不是休达这边没有夜校中学的话啊,他估计都去夜校里的中学学习了。

    可惜的是,休达只是大唐的海外领地,哪怕此地是大唐在欧洲地区最大,最为繁华的海外领地,但依旧只是一个海外领地而已。

    根据大唐帝国的法律法规,海外领地的教育体系只局限于小学教育。

    当然了,海外领地的移民不用担心自家孩子上不了中学甚至大学。

    因为他们可以直接报考本土的中学,大唐帝国根据海外领地的数量等,直接和本土的各州府中学对接,以确保海外领地的学子能够顺利报告并就读中学。

    休达州和所有欧洲地区的海外领地一样,移民学子如果小学毕业后,就会参加升学考试,优胜者就可以入读南非中学。

    南非如今也是采取了局部本土化的地区,虽然只是局部本土化,但那也是本土化,因此是可以设立中学,建立工厂的,要不然的话,南非金矿铁路也修不起来,当地的金矿也就挖不出来的。

    不过后续的预科和大学的话,就只能到东亚本土去读了。

    因为整个帝国也没多少预科和大学,海外的局部本土就不用指望了。

    为了确保移民没有后顾之忧,其子女首次回本土的时候连船票都是全额报销的,尽管这样花费不小,不过为了保持移民的向心力,大唐还是舍得下本钱的。

    不过呢,大唐从中学开始采取的就是精英化教育制度,不管是移民还是本土子民,能够上中学的都是极少数,因此人数其实也不算多。

    乔治虽然无法继续读夜校,不过他依旧保持着常年阅读学习的状态。

    如此的他除了相貌外,其实其他方面都已经和大唐人没什么区别了。

    甚至说的夸张一点说,乔治比真正的大唐人还要更像是一个大唐人。

    标准的金陵腔,说话也能之乎者也,还会围棋,折扇不离身,对松江等江南的各种流行趋势了如指掌。

    其实如果不是他如此努力学习,他也不可能升职了成为一个经理了。

    限于学历以及其他因素,一个暂住民想要在欧洲饭店这样的地方当上中高层管理,那是非常困难的事。

    和他同级别的同时们,可都是清一色的黄皮肤黑眼睛的真正大唐人,蓝眼睛金头发的只有他一个。

    正是因为这种困难,也知道自己的特殊性,所以乔治才更加的珍惜现状。

    他是全面向大唐他人考虑,活的比一个大唐人还要更像是一个大唐人。

    此外,现在他好歹也是中级管理层了,自然也是需要和其他管理层一样保持体面。

    不能和以往那样住在宿舍里了。

    因为和他同级别的大唐同事们,大多都是在外面住,就没一个真正的大唐人员工是住在欧洲饭店的内部宿舍的。

    所以就算他有些舍不得,但是依旧在升职的第二天,就是在距离饭店比较近的一片上等小区里租了一栋公寓,每个月租金就得四唐元呢。

    穿着上也是变成了细呢绒职业装,吃喝用度都是朝着体面士绅全面靠拢。

    甚至他都还请了一个年轻的侍女照顾生活起居,这个侍女是一个奥地利人,长的虽然挺漂亮,但是乔治却不怎么满意。

第一千九百五十章 侍女并不是那么的好当的

    乔治的新仕女瑟琳娜,在一个月前刚成为暂住民并来到休达。

    就和很多暂住民刚申请到暂住证的时候一样,哪怕是穿着大唐人的服饰了,但是一举一动依旧还带有浓郁的土著气息,瑟琳娜现在连大唐话都说不利索。

    如果不是看此女做事还算勤快利索,还会做大唐菜,他才不会雇佣这样的人呢。

    哪怕是长的再漂亮他也是不会要的。

    以乔治目前的身份地位,只要他想要找一个漂亮的暂住民侍女,那是很轻松的事。

    如果乔治跑到加的斯等土著控制区的话,只要他愿意,他能同时找几十个漂亮年轻的侍女,矮的高的胖的瘦的,凸的凹的他想要啥样的就有啥样的,无非就是花点小钱,甚至连钱都不用,随便给口吃的就有一大堆女的愿意。

    只是那样没多少意义,一点也不体面。

    在休达,真正的大唐体面士绅,是从来不会雇佣什么蛮夷充当侍女、侍从的。,

    丢不起这脸,他们只会雇佣暂住民。

    如果是能够雇佣到大唐人为自己服务,那么就更好了。

    可惜,一般只有大唐的权贵才能做到。

    因为在海外领地里的大唐人基本不会去干这些事,以前在本土的时候,兴许这些大唐人连饭都吃不饱,但是到了海外,如果上班的话一般都会选择做一些比较体面的工作,至于伺候人的事,他们基本不会干。

    因为哪怕他大字不识找不到工作,他们也可以去种田啊,只要他们愿意,很轻松就可以免费领取到几十上百甚至几百亩土地,官方还会提供各种耕种工具。

    也就是说,哪怕他们混的再差,也有一条退路,那就是当一个小农场主。

    在休达这地方想要请一个大唐人干伺候人的差事,除了要给管事、管家之类的职务外,那薪资也是高的吓人,而仅仅是这样,还远远不够。

    前面说了,大唐人到休达,混的再差也有一个小农场主打底,很多大唐人自己家里就有暂住民侍女侍从甚至管家,你还像让他跑过来给你当侍从,大白天的做啥梦啊!

    当然了,顶级权贵例外!

    大唐人在本土和在部分海外地区,尤其是休达这样的地方,过的是完全两种不同的生活。

    怎么说呢,很多在休达如今混的风生水起的大唐移民,之前本土那就是一介废柴,目不识丁,身无长处,在家乡受到千般鄙夷,万种嫌弃。不堪羞辱之下,才会移民到休达,不过到了休达之后,那就是他命运的巨大转折,一大票的女人倾心于他……

    那些欧洲土著贵族、富商们、暂住民里体面人家会拿出一大堆的嫁妆求着你娶他们的女儿!

    因为,异族女性嫁给大唐人后,若干年后就能正式成为大唐人,而且还能为直系家属申请暂住证!

    女性暂住民嫁给大唐人后,该女一般都能直接申请入籍为大唐人。

    同时该女成功入籍后,也能为娘家的父母、兄弟姐们申请入籍,当然了这个途径就非常难了,能够通过的是概率非常低。

    但,这已经是异族人获取大唐户籍最容易的方式之一了。

    这年头大唐有一些金发碧眼的大唐人,嗯,有着大唐户籍的大唐人,不仅仅是暂住民。

    这些人的来源只有三个途径。

    一个是积功入籍,为大唐做出巨大的贡献后入籍,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大唐子爵格德斯了,其他人也有,不少数量很少,主要是集中在常年为大唐官方服务多年的资深暂住民群体,比如伊丽莎白的几个老师,就是服务多年后入籍的。

    第二个渠道就是婚姻,异族女性嫁给大唐男人后,可以随夫入籍。

    第三个渠道,就是直属亲属入籍,一开始这一条渠道是为了那些积功入籍的异族大唐人准备的,毕竟他本人入籍之后,不能把人家的父母、老婆、孩子扔一边不是,因此规定大唐人的直系亲属可以申请入籍,局限于父母、配额、子女等。

    但是后面这个第三条渠道被人钻了空子,很多嫁到大唐的异族女性,也是用这一条给她们的父母申请大唐户籍。

    通常是先为父母申请暂住民身份,几年后为父母申请大唐户籍。

    这还没完呢。

    等她们的父母入籍后,她们的父母还会同样以这这一条为自己的其他孩子申请暂住民证,最后申请入籍。

    他们的孩子入籍后,又可以为配偶、孩子申请入籍。

    配偶又可以为他们的父母申请入籍……

    到最后,往往一大家子都能够通过这一条法律成功入籍。

    大唐官方自身是注意到了这个漏洞,不过并没有堵上,怎么说呢,大唐以孝为先,你总不能让人家的父母在家乡挨饿受穷吧,也不可能父母都过来了,把孩子留下吧。

    不过表面上没有堵上漏洞,暗地里,大唐来一个更加直接干脆的办法,提高申请条件,不仅仅是提高基础条件,还有各种不公开的条件,并且直接限定每年的入籍名额。

    宣平三十九年里,大唐户部给出来的入籍名额只有区区一千人,其中内定的就有五百多人……

    全球范围内,至少有数十万人竞争剩下的四百多人的名额。

    不过入籍虽然难,不过只要嫁给大唐人,为亲属申请一个暂住证还是比较容易的。

    仅仅是这一点,就已经足够无数土著的女性直接扑倒大唐单身狗了。

    所以说,这年头的大唐户口本,还是很值钱的。

    当然了,前提是你敢娶土著之女!

    都到了海外领地了,你随便干点啥那也是个体面人了啊。

    想要玩点异国情调容易的很,你随便招个手就有一大堆异族女人扑过来。

    但是你干嘛要娶回家啊!

    这不傻蛋嘛!

    真娶了个话,到时候恐怕整个休达的大唐人都会把你当成笑料!

    休达立州多年,来到此地的大唐移民不少,身边养着几个异族女人的一大堆,但是敢真正娶异族女人为妻,把异族女人的名字写上自己户口本的大唐男人,屈指可数。

    都是一群敢做敢爱不敢娶的渣男!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来,在部分海外领地的大唐人其实很特殊,尤其是在休达这样比较特殊的海外领地。

    相对来说,美洲那边就没那么多破事了。

    尽管北美洲迟迟无法本土化,但是因为当地根本就没有土著,有的只是大唐人,所以除了没有工业外,其他方面其实和本土生活没太大的区别。

    至少,你要找优越感的话,那肯定是找不到的了。

    但是休达不一样!

    这个海外领地因为临近欧洲,还是一个繁华的商贸港口城市,有着大量的暂住民,所以这里的大唐人和在其他地方的大唐人不太一样。

    在休达这里,因为种种特殊性,也就导致了乔治很难雇佣到称心如意的侍女。

    尤其是经验丰富,精通大唐各种生活习惯的侍从或者侍女,这样的人都是抢手货。

    别说他了,很多在休达的大唐人想要找这样的侍从或侍女都很难,一般都是被那些真正的权贵们雇佣了。

    在休达,一名经验丰富,能够为体面士绅提供家务服务的资深侍女,每月薪资至少五唐元起,侍女领班的薪资十元起,而内管家,薪资就更高了。

    现在这个瑟琳娜虽然差了些,但是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而来,也只能让她多多学习一二,至少不能和今天早上这样,他这个主人都起床准备梳洗了,她竟然还在睡觉……

    想到这,坐在马车上的乔治就是皱紧了眉头,等晚上结束工作回去了,定要好好的教育她一番。

    要让她知道,想要当一个体面士绅的侍女,绝对不是长得漂亮一些,穿的少一些,叫的大声一些就可以的。

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 我大唐就是霸气!

    乔治在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就已经出门,等到了休达欧洲饭店的时候,天色已经没有亮透,只不过东边已经泛红,不用多久就会彻底天亮了。

    饭店看上去静悄悄的,但是依据灯火明亮,水晶吊灯上巨大白色蜡烛,依旧点燃着。

    楼上客房的客人们,依旧还在睡梦当中。

    但是楼下的饭店员工们,却都已经是开始忙碌起来了。

    乔治从饭店侧后方的员工通道进入了饭店后,先是到了他们经理人的专属休息室。

    先是从取下了已经洗好并有人熨烫好的制服换上,虽然他身上的这一身细绒职业装就已经很体面了,但是他的这一身制服其实用料做工都更加精良。

    制服也是标准的职业装,黑色为基调,甚至胸口都还有金丝秀的欧洲饭店小字样,用高档的精细羊绒制作而成,皮鞋也是高档皮鞋,穿上衣服后,又是给自己扣上了纯金的袖扣。

    仅仅是这一身制服,就得花费至少二十多唐元,比得上他一个月的固定薪水了。

    按照饭店管理层的说法就是,欧洲饭店作为大唐帝国在欧洲乃至非洲地区最为豪华高档的饭店,不管在任何地方都必须保持体面。

    而员工一定程度上就是代表着欧洲饭店的脸面。

    因此哪怕只是普通的服务人员,也必须着装体面,任何的服务生都是一身标准的精细羊绒制作的职业装,而咨客这些直接面对客户的员工那更是必须时刻注意体面。

    这也是饭店为什么给员工配属高档工作服的缘故。

    换好衣服,又是对着镜子重新梳理了头发,确保头发丝毫不乱之后,他才是离开休息室,进入了员工走廊。

    不时遇上有其他员工,一个个都是低声问好。

    乔治遇上其他同事,哪怕对方的职务比自己低很多,但都会保持微笑,然后轻轻点头打招呼。

    身为一个欧洲饭店的咨客经理,已经算是进入饭店中层管理人员的他必须时刻保持体面。

    这种体面不仅仅是穿着整齐,更加重要的还有精神。

    待人必须不卑不吭,对待同事,必须保持好友,尤其是对待下属和其他地位比你低的人,也好时刻保持最体面的一面,任何不礼貌,蔑视对方的行为,都是严重不体面的行为。

    对待客人必须让客人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但是也绝对不能低三下四。

    欧洲饭店对员工的要求,向来是苛刻无比的,而乔治在这种苛刻之上,对自己的要求还要更加的严格。

    从员工走廊出来,进入一楼大厅后,他的下属之一,一个同样是老资格的暂住民,原籍英格兰的一个红发年轻人小步上前道:“经理早!”

    乔治微微点头:“人都到齐了吧!”

    下属道:“都已经到齐了!”

    乔治道:“都让他们过来吧,过一遍今天的流程!”

    乔治吩咐下去后,很快他手底下的六个咨客就是到了。

    “这一次我们饭店承办的欧洲国王会议,是我们欧洲饭店自开业以来,所承办的最高等级,也是最为重要的会议了,其中重要性不用我多说,你们应该也是知道。

    各国的使者们今天就会正式抵达并入住我们饭店,其中不乏各国国王或女王、大公等各方实权人物,但更重要的是,到时候参与会议的还会有我们大唐本土来的部堂高官,这些客人的重要性不用我多说你们也都是知道的。”

    “而我们咨客部最为我们饭店里和客人们首次接触,同时也是接触最多的部门,大家都要重视起来!”

    “各位都是我们饭店精挑细选出来的人才,各方面的素质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还是要说一句,后续的几天里你们做的比以往更好。”

    简单说了几句后,乔治就是让属下的人各自忙去了。

    而乔治也是上了二楼,他还有一场早会要参加呢,召集会议的乃是饭店的总经理,各部门的经理都是需要参加。

    等他进入了会议室后,会议室里的三十多名中高级管理层里,只有他一个金发碧眼的暂住民,其他的清一色的都是黑眼睛黑发的大唐人。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

    虽然他只是一个暂住民,但是他的能力已经是得到了证明,要不然的话也不可能成为咨客部的经理之一。

    会议的时候,总经理也是逐一吩咐了任务,其实任务也是早就分配下来的,乔治后续几天的任务就是带着他手底下的几个咨客,负责接待来自欧洲各国的国王或女王、大公,又或者是这些国王、女王的全权代表们。

    至于大唐本土来的贵客,则是由更高等级的人接待,咨客部的直属上司经理将会带着其他几个高层管理负责专门的接待。

    只听那总经理对乔治嘱咐道:“后续的接待里,你们必须牢记,你们不仅仅代表着你们自己的脸面,更加代表着我们饭店的脸面,所以,绝对不能有任何的失礼行为!”

    “但!”

    “比失礼行为更不能做的就是低声下气!”

    “必须时刻抬起你们的头,挺直你们的腰杆,要让他们看到我们最好的一面!”

    乔治对此深以为然:“总经理放心,我们大唐人从来都不会对任何一个蛮夷低声下气!”

    听到乔治这么说,上面的总经理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个乔治他还是很欣赏的,虽然出身差了点,但是聪明伶俐,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比自己所见过的任何一个暂住民都更加把自己当成一个真正的大唐人,也更像是一个大唐人。

    甚至很多时候,如果不看此人的外貌,那么就会给人一种错觉,彷佛这个乔治就是本土过来大唐人,而且还是个体面的士绅。

    他是考虑着,乔治这么表现出色的话,后续自己也可以帮他申请入籍了。

    这么一个比大唐人更像是大唐人的人才,不入籍可惜了,那样会阻碍这个年轻人的进一步发展。

    会议过后,这些经理们也都是忙了起来,整个饭店的诸多员工也是忙起来。

    当欧洲饭店忙着准备工作的时候,直布罗陀海峡对面的加的斯,一艘高速客轮也是从使馆区码头驶离,朝着休达港而去。

    这艘一千多吨的客轮虽然小,不过航速却是极快,上面搭载的客人也不少,足足有两百多人。

    而这两百多人里有十多个都是带着王冠的!

    他们是来自欧洲各国的国王或者女王们,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西班牙国王、葡萄牙国王等诸多头衔的腓力二世。

    他和其他人一样,都是接受了大唐的邀请,前往休达参加欧洲会议的。

    根据大唐使者透漏的消息,这一次会议事关重大,将会影响到整个欧洲局势的走向。

    如果不是这么重要,也不会有这么多国王或女王直接前往了。

    而更有意思的是!

    为了让这些国王、大公之类的人能够放心前往,不用担心自己刚离开,自己这个国王就被人推翻或者干脆被人灭国之类的。

    大唐郑重承诺:会议期间欧洲将会保持现状!

    大唐不管欧洲各国之间有什么矛盾或者战争,也不管各国内部怎么争权夺利,但是大唐直接向整个欧洲发出了霸气无比的声音:会议期间都给老子趴着,谁敢冒头老子灭谁!

    于是乎,一夜之间,整个欧洲地区正在打仗的休战,正在谋朝篡位的暂停。

    就连鞑靼人那边,大唐都是通过非正式渠道给鞑靼人传去了口信,会议期间老老实实趴着,别发动战争打我的小弟,要不然帝国陆军就会直接登陆欧洲,然后把你们鞑靼金国一锅端了!

    鞑靼人没有给予回复,而是保持了沉默。

    大唐人一开始兴许只是为了让会议的顺利举行,但是这一举动,却是让整个欧洲地区更加深切的感受到了大唐的强悍!

    就连乔治听到此事后,也是忍不住感叹一声:我大唐就是霸气!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5188/ 第一时间欣赏山沟皇帝最新章节! 作者:雨天下雨所写的《山沟皇帝》为转载作品,山沟皇帝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山沟皇帝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山沟皇帝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山沟皇帝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山沟皇帝介绍:
主角他爹做了一个梦,以为自己是真命天子,然后一个破道观的道士也是掐指一算,说他是九五之尊,于是乎这个连府城都没去过的小地主就在小山沟里称帝建国了。山沟皇帝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山沟皇帝,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山沟皇帝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