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科幻灵异谜案追凶TXT下载谜案追凶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谜案追凶全文阅读

作者:天下任纵横1     谜案追凶txt下载     谜案追凶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十五回 再遇奇案二十五

    证实了秦泰的身份,大家纷纷下跪向秦泰行礼。这绝对不是因为秦泰是官员,也不是因为秦泰背后有朝廷当靠山,而是大家从内心出发对秦泰个人的崇拜和尊敬。一些年轻的灾民甚至于为刚才对秦泰的不敬感到深深的愧疚。

    秦泰并没有和大家聊什么当年的事情,而是请大家为自己保密。大家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对于秦泰的要求绝对的服从。这时候大家纷纷表示会按照秦泰的意思,对外保证不说出去。

    仇小球得到秦泰的暗示之后,表面上看上去是去查看那几个jiān细,其实是去给这几个家伙下药。这些人不但是重要的证据,而且可以用来继续麻痹敌人。现在对于秦泰和谭纶来说最重要的三点,第一是粮食,第二是最可靠的情报,第三就是时间。粮食是彻底解决这次危机的最终办法,只要粮食到位的话,所有问题就可以引刃而解。情报也很重要,对方的态度和应变策略,就是秦泰和谭纶下一步的行动指南。现在再来布局对付对方已经来不及了,唯一的办法只有最原始的“见招拆招”,根据对方的举动决定下一步的行动策略。但是最为关键的就是时间,秦泰和谭纶最缺少的也是时间。对方从布局到实施计划,最少已经准备了近一年,甚至于更久远,秦泰和谭纶都是最近才知道事情的真相的。无论是发觉不对劲,还是想要摆脱这个局面都需要时间。秦泰和谭纶不但需要分头行事,而且需要在不惊动对方的情况下进行。怎么才能麻痹和干扰对方,就成为了是否能成功的关键所在。

    仇小球在老家和亲生父亲做过药材生意,他的亲生父亲虽然没有系统xìng的教过儿子怎么辨认各种中草药,但是仇小球耳染目睹下也认识不少草药,也知道一些草药的药xìng和功能。后来在养父兼师傅仇民那里,更是从头学会了一些药物的使用。仵作不但要给死人验尸,而且有时候也要给伤者验伤。一些外伤严重的伤者,身上不但要验伤而且需要及时救治,所以就需要一些药物帮忙。需要衙门的仵作帮忙验伤和治疗的伤者大多数都是外伤出血或者手脚筋骨断裂,这就需要上麻药了。所谓的“麻药”其实就是古代的止疼药,上了这种药物之后,伤者才会暂时止疼,这样大夫才可以尽快治伤。一般来说衙门配备的麻药,不但价格低廉而且效果也不是太好。但是仇民不是一般人,不但父子都是名医,而且对于这份工作很认真。仵作对于仇民来说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他的未来和发展方向,所以仇民从一开始就花了全部jīng力下去。他不但改善了麻药等药物的功能,而且发明出不同的麻药。手脚受伤的话,只需要局部麻醉就可以了,而且一般都是外用麻药,剂量大一点没关系。要是内脏受伤,或者大范围出血的话,就需要全麻,不但需要内服而且要比较jīng准的控制好药量和时间,所以就需要严格控制麻药的剂量了。仇民更是根据伤者的xìng别、年纪、体质等多方面因素,分别配备了麻药一号、二号、三号。仇小球作为仇民的养子兼徒弟,身上当然有这种副作用比较小的麻药了。

    仇小球不是要给这些jiān细治伤,也不是要用这些麻药折磨这些人,而是要给这些人服下这种剂量不小的麻药。目的就是让这些人昏睡一段时间,至于会多久之后才会醒过来,仇小球和秦泰不能确定。不过按照仇小球多次使用的经验来说,这些药服下去之后,这些人身上如果没有暗病的话,对他们的身体不会有大的影响,应该会在昏睡四五天之后就会清醒。到时候应该事情已经有大的进展,就算不能扭转局面,也是可以为秦泰争取足够的时间。

    在仇小球给jiān细下药的时候,秦泰和双方的几个主事在一起说活。虽然当时大家并不知道秦泰要说什么,但是从秦泰的慎重和刚刚发生的jiān细挑拨离间来见,这件事情不会简单。所以大家不但很慎重,而且派亲信在四周监视,确保大家的谈话不会被外人知道。

    秦泰和这几个有威信的人在一个帐篷里说了什么,除了他们自己之外,就是连一边监视的人也并不是全部了解。不过可以确定的事情是秦泰已经和这些人达成了共识,确定好了下一步的计划。从大家的神情来看,这件事情很严重,但是大家对秦泰很信任,都愿意配合秦泰行动。

    当大家分组布置任务的时候,仇小球和秦泰离开了大本营。仇小球顺利的把麻药混在一些野菜粥里,给这些jiān细喝下了。jiān细们一来不认识仇小球,以为仇小球只是一个他们平时不注意的孩子而已,第二是因为他们是在太饿太紧张了,需要吃一些东西稳定自己的情绪。所以都狼吞虎咽地吃下了野菜粥,几乎同一时间一起倒地不起。仇小球为了安全起见,在这些人身上又各自扎了几针。虽然仇小球的针灸技术不是很好,但是这些针不但扎对了穴位而且本身自带药xìng,所以几针下去这些人起码两天之内不能走动。这是秦泰平时教仇小球的,任何事情都要由两手准备,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大意导致功败垂成。

    得到了主事人的准确答复,大家又保证会在最短时间内,走访其他的灾民安置点,劝说大家耐心等待,不要因为小人的挑拨闹事。他们有的是本地人,有的是外地人,他们本地人去说服本地人,外地人找他们各自的老乡说服,这样的话比秦泰亲自出面劝说效果差不多。但是他们可以分身去说服,秦泰只有一个人,不能够同时出现在所有地方。所以通过这些人去劝说更多的人,不但效果好、时间快,而且不会暴露秦泰的行踪。这就是秦泰来这里的最大目的,也是秦泰事先就想好的。

    仇小球虽然没有问秦泰表哥他们下一步要去哪里,但是从仇小球的神情上可以确定很兴奋。之前他都是听别人说秦泰的故事,他就十分羡慕这些人和这些事。现在他不但亲身经历了,而且成为了秦泰最得力的助手,当然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怪不得他父亲仇民得知仇小球要和秦泰一起去的时候,虽然有点担心但是更多的是一种自豪。仇民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离开衙门,不能去南方查案,但是仇小球能去就是一种安慰和补偿。仇民把自己最好的,也是最拿手的本事交给仇小球,就是为了将来仇小球能像秦泰一样走出去名扬天下,而不是像他一样永远做一个不知名的小仵作。仇小球虽然没有明确的听仇民说过,但是他能感觉到仇民的不甘心和委屈。仇民当年要不是发生了那件事情的话,仇民早已经就是一个兽人敬仰的名医了。仇民也需要大家的关心和尊重,也向往着大家的赞扬和认可。仇民可能这一辈子都得不到了,但是他希望仇小球能够得到这些。

    秦泰和仇小球一点时间也没有耽误,两个人和十名士兵连夜去了下一个目的地。为了保证秦泰和仇小球的体力,十名士兵商量好了下一步的工作。秦泰和仇小球去马车内部休息,士兵轮流赶马车,其他的士兵牵着空出来的战马跟在后面。一个士兵在前面探路,并打听有没有谭纶发过来的消息。为了保证马车的速度,战马也要轮流拉马车。

    离开大本营后不到半天时间,谭纶的飞鸽来了。为了确保双方之间的通信顺畅,谭纶给了秦泰一对鸽子,加上谭纶这里留下的别外两对鸽子,这是一家子。鸽子夫妻生下了两对鸽子孩子,这六只鸽子有很强的联系xìng。谭纶把鸽子窝安置在秦泰的马车顶部,这样一来不管秦泰在哪里,鸽子就能很快找到它们自己的窝在哪里。秦泰为了安全,和谭纶约好了一些外人不知道的暗语,确保只有自己人才懂上面的意思。

第二十六回 再遇奇案二十六

    谭纶的飞鸽来的还算及时,带来了秦泰最想知道的消息。秦泰的担心真的出现了,对方真的想把谭纶往最坏的处境赶。按照朝廷原来的意思,福*建的救济粮由朝廷通过漕运供应,浙*江的救济粮由南直隶、江*苏、安*徽等附近几个省提供。朝廷同时下大了一个明令,免去浙*江、福*建两省三年的所有税收,五年内税收减半。在浙*江各地还有一些店铺高价出售一些粮食,但是在福*建几乎看不见一粒粮食。谭纶派人秘密去收购高价粮食,没想到福*建买不到,浙*江的粮店不愿意卖。谭纶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原来福*建的粮食都在上个月被一些人高价收购走了。浙*江的粮店受到上面的意思,粮食可以卖给本地人,但是不能流到外省去。几乎所有的粮店外面都有暗探或者衙门的人化装监视着,谭纶的人根本买不到粮食。而去安*徽、江*西、江*苏、南直隶等地买米的,也不是很顺利。当地的官府明着暗着阻拦谭纶,官方购买他们就说需要供应浙*江灾民,不能首先供应福*建。要是私下购买的话,他们的粮商不卖粮食不说,而且通告官府,官府以“破坏国策、企图囤积”为理由抓捕谭纶的手下。看来对方多方联手,准备不给谭纶留下任何活路。谭纶去京城的求救信虽然没有回音,但是秦泰也不看好。就算高拱后悔了,愿意救这个弟子,他上面还有内阁首辅徐阶。徐阶绝对不会给高拱和谭纶一个翻身的机会,再说了户部名下的粮仓还有粮食吗?要是有的话,这些粮食能拿出来见人吗?要是粮仓里的粮食没问题的话,他们又何必来这么一手呢?可见京城的粮仓不但没有粮食了,而且可能连“如米”都没有了。

    多年来粮仓的秘密,江南严峻的局面,再加上有心人的利用,这一次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压在了谭纶的身上。谭纶可能一时之间不能完全明白来龙去脉,但是严峻的形势已经摆在了他面前。粮食是绝对不能再运往灾区,更不能当着大家的面打开粮食,不然的话从朝廷到地方,各级衙门的长官和从属不知道有多少人将会人头不保。要是这些人堆在一起的话,绝对不比一座高山小多少。这些人一旦定罪的话,可以说是真正的血流成河了。但是要是不公开的话,谭纶怎么向灾民交代呢?怎么向朝廷回复呢?怎么完成皇帝交代的任务呢?一旦谭纶交不出粮食的话,不用等谭纶回京请罪,福*建的老百姓就会把谭纶给活活吃了。就算老百姓不动手,当地的官员和那些看好戏的王爷们会放过谭纶吗?到时候谭纶的生死是一件小事,局面有谁来控制呢?闽浙一带多年来受到倭寇的滋扰,老百姓的情绪早就已经不稳定了。如今虽然倭寇已经赶走了,但是危机并没有过去。朝廷的军队就要有一半以上离开,老百姓的生活只有靠朝廷和他们自己了。一旦老百姓知道真相的话,就会不再相信朝廷,就会揭竿起义。到时候闽浙局势不稳,老百姓会组成起义军对和官方的军队对抗。闽浙地区的老百姓能在倭寇手下活命,敢和倭寇拼命,可见他们的战斗力也不弱,这些愤怒的灾民聚集在一起,可是什么事情都敢做的。俞大猷的军队将要离开,剩下的戚继光部也会分散撤离,朝廷不相信俞大猷和戚继光,当然也不允许他们拥兵自重。这样一来正规军不能控制局面,闽浙地区就会被起义军占领或者控制起来。最危险的就是南直隶和江*苏,两江三省是朝廷最重要的税收来源。一旦战乱波及到了这些地方的话,不但朝廷的税收没有了,而且会影响到国家的根本。这样的后果不要说是谭纶了,就是高拱也承担不起,就连隆庆皇帝本人也不能承受得了。

    秦泰曾经比较婉转的提醒过谭纶,问题的关键在于几个不安分的藩王。其实这些藩王才是所有事情的起因和幕后主使者,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当今皇帝,也就是刚上台不久的隆庆皇帝。隆庆皇帝是嘉靖皇帝朱厚熜的儿子,也算是皇室正统,但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却不是皇室正统。当年正德皇帝朱厚照早亡,没有留下后系子孙,也没有亲兄弟继承大位。所以只好在近支的堂兄弟里挑一个继承,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朱厚熜了。在当初立谁当皇帝继承人的时候,大家意见不统一,有的人说要“立贤”,也就是哪个王爷名声好就可以当皇帝。有的人坚持要“立长”,也就是要让辈分高的皇室成员出任皇帝继承人。有的人要立正德皇帝的长辈当继承人,也有人坚持要立比正德皇帝朱厚照晚一辈的人当皇帝继承人。最后正德皇帝朱厚照的生母张太后决定兼顾大家所有人的意见,在皇室近支之中,找一个名声比较好的,和正德皇帝朱厚照关系比较近的,辈分最好和正德皇帝朱厚照差不多的,年纪又不能太大的孩子当继承人。这就是现在这个皇帝隆庆皇帝的父亲嘉靖皇帝朱厚熜了。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登基,还有长期执政,给了本来没有多少信心的藩王们一个机会。这些“一字并肩王”都想头戴白帽成为“千古一帝”,把自己的“千岁”称号变成“万岁”。

    自从嘉靖皇帝朱厚熜死后,许多的藩王都对登基的隆庆皇帝不满意。理由很多,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第一,隆庆皇帝为人太软弱。据说他连自己的老婆都管不住,经常听小老婆的话才能办成事情。所谓的老婆不是指陈皇后,而是指当今太子的生母李贵妃。据说李贵妃出生不好,但是为人相当的坚韧,大有女中大丈夫的气势。李贵妃多次帮助隆庆皇帝处理**大事,给当时还是裕王的丈夫出谋划策。隆庆皇帝几乎对这个李贵妃言听计从,从此有了一个“怕老婆”的不好听名声。第二,隆庆皇帝幼年受到刺激,心里有点变态,喜欢做一些怪事。作为一个皇帝,这些举动大大的影响了皇家的脸面。第三,隆庆皇帝当年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争取继承人的位子,不惜使用不光彩的手段生孩子。虽然孩子生下来了,但是隆庆皇帝的身子也垮了。嘉靖皇帝朱厚熜曾经讽刺过自己的儿子裕王,说这个儿子的身体还不如他这个老父亲。这样的一个皇帝能长期控制朝局吗?能保持十几二十年的江山稳固吗?第四,隆庆皇帝太没有霸气,在外受制于内阁首辅徐阶和高拱,对内管不住李贵妃和太监们。这样的皇帝已经成为了一个摆设,已经不是一个真正的皇帝。为此藩王们暗中相互联系,企图找一个机会逼隆庆皇帝下台。而这个危机就是他们的机会,不,应该说是他们创造出来的机会。目的就是把一切问题归罪于隆庆皇帝,隆庆皇帝不但自己不是一个好皇帝,而且连手下也管不住,不是贪官污吏就是一些庸才。

    秦泰对于这些王爷们的大胆,感到一种莫名的无奈。难道这些王爷们不为老百姓考虑吗?难道不怕因此真的毁了大明江山吗?难道不怕因此危及到他们自己的人身安全吗?难道他们推翻隆庆皇帝之后,他们就能平心静气的推选出一个新皇帝吗?这些王爷说好听点是在为自己和子孙谋求最大的利益,说难听点就是在败家,在破坏他们先祖千辛万苦打下来的江山的根基。一旦这件事情发生的话,后果会是怎么样呢?谭纶一定会死,就算谭纶不自杀也会被老百姓打死,就算老百姓不动手,朝廷或者王爷们也不会放过谭纶。谭纶出事的话,高拱就算不死也会被赶出权力核心。徐阶作为内阁首辅,百官之首当然也要引咎辞职,当然也可以拥立某一个王爷成为皇帝,他再以从龙之臣出任下一任的内阁首辅。隆庆皇帝将会赶下台,好的话给一个虚衔,坏的话直接一抹到底,反正不会再有出头的机会了。隆庆皇帝一下台,李贵妃完了,太子也就不再是太子了。下一任的皇帝不管是谁,首先要面对一大群气势汹汹的王爷本家,还要面对群情激奋的闽浙老百姓。派兵镇压也好,安抚也好,朝廷将会元气大伤。这些年来的贪污、倭寇作乱,再加上这次事件,朝廷将会花光所有的钱,再也经历不起任何的风波。到时候的朝廷犹如垂垂老矣的老汉,一场小病就能要了老命。王爷们敢赌,隆庆皇帝也敢赌,徐阶、高拱等人也在赌,但是老百姓不能赌,秦泰更不敢赌。所以秦泰要帮着谭纶挽回局面,也就是在就谭纶的命,隆庆皇帝的皇位,闽浙老百姓的未来。

第二十七回 再遇奇案二十七

    想要帮助谭纶,就要为谭纶杀出一条活命的血路。粮食,是最重要的东西,也是一切问题的所在。可是朝廷没有粮食了,江南的粮食大多掌握在别有用心的王爷们手里,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呢?就算有的话,谭纶有多少钱买粮食呢?谭纶虽然代表朝廷来赈灾,但是手里会有足够的钱吗?不,秦泰可以确定谭纶手里掌握的钱不够多,至少绝对不够支付第一批的粮食费用。那么后面的粮食怎么办?就算有粮食愿意卖给谭纶,谭纶哪里去找这么多的钱?总不能说是用朝廷的钱高价向老百姓买粮食吧。这么做的话不但朝廷不相信,就连隆庆皇帝也不好通过。再说了等朝廷的钱运到江南,再买粮食的话什么都已经来不及了。

    秦泰虽然睡在马车里面,但是怎么也睡不着。马车一刻不停留地往前赶路,但是秦泰却是想不好怎么开口。这时候仇小球的歌声,令秦泰为之一振。仇小球哼唱的是仇民教他的小曲,这是山*西本地的一种秦腔。仇民也好,秦泰的外公也就是仇民的父亲也好,都很喜欢这种高亢的秦腔。仇民有时候高兴了,就喜欢哼唱几句,虽然不是太好听,但是他很投入。仇小球对于这个养父兼师傅,有一种特别的崇拜,几乎是有什么就学什么,简直就是一个小仇民。仇小球知道仇民喜欢哼唱秦腔,就和仇民学唱秦腔,学的就是《包拯怒铡负心汉陈世美》的一段。

    秦泰听见仇小球的哼唱,眼睛顿时一亮。对了,朝廷或许没有了粮食,那些王爷可能也控制了一部分的粮食,但是更多的粮食不在他们控制之中。老百姓们手里有粮食,这些粮食不但是老百姓们的粮食,更是他们的希望和未来。在当时没有什么东西好的过粮食,粮食不但可以吃而且是最硬的硬通货。可以用粮食换吃的、用的、住的,也可以用粮食换老婆。大灾大难过后,有的是孤儿和失去丈夫的女人,只要用少量的粮食或者金钱,就可以换来一个合心意的女人或者女孩子。一些有余粮的人家,就会给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找媳妇。当时的行情是一百五十斤粮食就能换回一个半大的女孩子,二百七十斤粮食就能换一个三十以下的女人。除了老百姓手里有粮食之外,还有一种人手里一定会有粮食,那就是商人。既然江南缺粮食,粮食最值钱,那么就会有商人做粮食买卖生意。这些人可能不是什么真正的粮商,但是他们不会错过这个机会。说到做生意,在当时最有名的就是晋商。有句老话叫“无晋不成商”,意思就是没有山*西人做买卖的话,就不会有真正的商人。这些山*西人游走四方,离开自己的妻儿,就是为了赚钱。几乎所有的山*西商人都是白手起家,都是逼着走上商路。当然在这些成功者过上富裕生活的时候,有更多的山*西人死在外地。但就是这群前赴后继晋商,开辟出了一条又一条商路,同时也带给他们数不尽的财富。

    秦泰一想到了晋商,就有了一定的把握。在外人看来晋商就是生意人,利益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但是秦泰知道一个秘密,一个只有自己人才知道的秘密。晋商其实有一定的商业规则,有自己的行商理念。秦泰虽然自己没有做过生意,但是他的父亲曾经是晋商中的一员,他们家有许多人至今还在晋商队伍中。晋商在行业内部是老大,也是所有商人的领头羊,但是大家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称呼叫“义商”。秦泰小时候听父亲说过,晋商的鼻祖是三兄弟,他们之所以经商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给乡亲们一个“方便”而已。三兄弟一个在老家,一个在北方,一个在南方,以做生意为方式,就是帮家乡人传递消息和运送物品。每当远在外地的人收到家人的信件或者家乡特产的时候,每当在家苦苦等候的家人收到亲人的钱或者信件的时候,他们得到安慰的同时也十分感激这三兄弟。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组织,成为了免费传送信件的一员。三兄弟不但没有亏本而且生意越做越大,渐渐成为了一代富翁。三兄弟有了钱之后,并没有改变当初的誓言,依然免费为家乡人服务。后来发展到只要是山*西人,在外地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找到他们三兄弟中的任何一个,他们都会尽力帮忙解决困难。逐渐地晋商形成了规模,有了自己的一套运作方式。直到一个豪爽的晋商做出了一件事情之后,这个“义商”的称号就跟随在晋商身边。这个商人在外面做生意,亏光了所有的本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一个不知名的同乡借给了他五十两银子。几年后这个商人不但加倍还了借款,而且尽力帮助有需要的乡亲。商人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宣布一个消息,凡是山*西人在外遇上了麻烦,就可以到他的商铺借十到二十两银子救急。几年下来借出去的银子虽然收回了大部分,但是有一些钱没有还回来。这个商人竟然当着大家的面,把欠条都烧了,被大家称赞为有义气的商人。大家纷纷效仿,也跟着帮助有需要的家乡人。随着大家都这么做,光借不还的事情竟然越来越少,山*西人无论是做生意也好,还是为人处世也好,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曾经是晋商的秦泰父亲,暗中告诉儿子,当有困难的时候,就去找晋商帮忙。虽然他们不一定能够帮得上,但是他们一定会尽力去做,当然前提条件是这件事情对得起大家和自己的良心。

    秦泰本来想去泉*州,找当地的老百姓借粮食。泉*州是秦泰熟悉的地方,也是他流血流汗过的地方。在那里秦泰和大家一起抵抗过倭寇,也在那里建立了大家自己的家园。秦泰有信心说服大家,有把握接到一部分的粮食。但是粮食数目太大,秦泰也不能保证全部能借到。但是现在秦泰想到了晋商,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晋商不是一个小组织,他是一个全国都有分部的组织。只要晋商愿意帮忙,愿意出粮食的话,再多的粮食也不是问题。至于货款的问题,也不是什么大问题。秦泰本身是山*西人,手里又有隆庆皇帝的金牌,可以代表朝廷办事。秦泰只需要亲手写下一张欠条,加盖自己的印信就可以让大家放心了。就算闽浙地区的粮食储存不够,晋商也会第一时间发出信息让大家往这里送粮食。福*建缺粮食,但是其他地方不缺粮食。只要有多余的粮食往这里运的话,大家就不会乱,王爷们也不会这么在乎手里的粮食了,这样的话谭纶也好,秦泰也好,就可以就近用不高的价格买米。至于运来的粮食可以还给晋商,也可以就地慢慢消化。反正这里需要开发和建设,需要大量的人手,也需要大量的粮食。

    泉*州城内百业兴旺,晋商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所以在城内有晋商分部。秦泰在老家的时候,曾经无意之间听说过这个消息,而且知道这个分部是江南算得上的一个分部。反正目标也是泉*州,秦泰不需要多花心思走冤枉路。只遇到了泉*州之后,秦泰就不用担心了,不但认识路而且也认识人。只要秦泰一露面的话,大家可能马上就认出秦泰是谁了。在泉*州城里,秦泰不但安全而且会有无数的人自愿保护他,只要有人敢对秦泰不利,估计这个人走不出泉*州城,而且活不过一炷香时间。再说了泉*州城的老居民,都是经历过战斗的人,他们不但身手灵活而且看人很准,还有准军事化的联系方式,想要躲开大家的注意和监视不是一件容易事。

    秦泰下令全力赶往泉*州城,一路上换马换人不停车,除了必要的停留和买干粮之外,任何人不得有意无意地拖延行程。同时他下令,大家准备好换衣服,穿着军人的衣服赶路不但招摇,而且会引起大家的注意。队长马上明白了秦泰的意思,一边赶路一边收购老百姓的衣服。当他们全力以赴感到泉*州城外的时候,整整比秦泰预计的早了一天。秦泰下令大家全部换装,留下两个人看住马车和战马,其他人分批进入泉*州城。为了大家的安全,秦泰再三提醒大家不要随便暴露自己的身份。同时秦泰把一张张自己亲手写纸条交给大家,要他们各自身上贴身藏好。一旦他们被老百姓抓住或者盯上时,就把纸条给大家看就好了。秦泰在纸条上写了一句话,“他们是我秦泰的手下,也是大家们的兄弟。”这张有秦泰签字的纸条,在城里就是最好的通行证,不会有人再针对他们。秦泰和仇小球一组,目的地就是城中的晋商分部,先去拜会晋商,得到确定消息之后才好和城中的老百姓见面。

第二十八回 再遇奇案二十八

    秦泰和仇小球一组,其他的八个士兵每两人或者直接一个人一组,分散进入了泉*州城。这个时候已经晌午,大家都急着回家去吃饭,就算外地人也想着尽快去饭馆用餐。秦泰就和大家一股脑儿地挤进了泉*州城,竟然没有人认出秦泰的身份。这就是秦泰最想要的结果,他并不想在这个时候引起大家的过多注意。

    按照秦泰的吩咐,八个士兵若即若离的跟在秦泰身边,或是跟随,或是回头观望,或是远处监视,并没有和秦泰有正面接触。仇小球也在秦泰的暗示下,故意不去看这几个人,当做不认识的样子。

    秦泰虽然主持了新城的建设,但是这些年来城里变化真的有点大。秦泰只能依稀记得大致方位,渐渐地从记忆中记起一些信息。但是晋商分部在哪里,秦泰真的不知道。因为当年新建城市的时候,并没有晋商的人加入。直到秦泰离开福*建的时候,晋商也没有在泉*州城建立分部,也没有和秦泰有过直接接触。所以秦泰不是不记得分布在哪里,而是根本就不知道晋商分部在城里的哪个地方。

    不过秦泰一点也不担心,因为晋商作为最大的商帮,一定会有明显的旗帜或者标记提醒大家。再说了,就算真的不知道也不要紧,随便找一个本地的店家疑问就知道了。晋商不做小生意,不和本地的小贩抢客源,这是晋商能在各地立足的一个准则,不然的话晋商不但不能壮大而且会被本地势力排挤在外。由于晋商这个标准,导致这些年来晋商不但和各地地方势力相安无事,而且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谅解,这才有了晋商长远的发展。这个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在老家几乎就连小孩子也知道。

    仇小球也知道表哥秦泰不清楚晋商分部在哪里,刚想帮着去问问的时候,秦泰却暗中拉了一下仇小球。仇小球疑惑地看着表哥,难道表哥秦泰能掐会算不成?不去打听就能知道目的地在什么地方吗?

    秦泰很快就给了表弟仇小球答案,他伸手值了一指左边的一条小路,拉着还有疑惑的仇小球往那个方向走。仇小球刚想问为什么的时候,问到了一股熟悉的老陈醋味道,马上就理解了一切。山*西不光面食出名,不光会做生意出名,老陈醋也是山*西人的特点之一。老陈醋不但口味独特,而且据说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是所有山*西人必不可少的必备品。不管山*西人走到哪里,家乡的老陈醋就带到哪里,不但他们喜欢吃,就连一些本地人也喜欢上了老陈醋。这么浓的老陈醋味道,不但是真宗的老陈醋而且数量不少,绝对是山*西人聚集的地方。在外地什么地方山*西人最多?当然就是做生意的晋商聚集地了。看来泉*州城的晋商分部就在这个方向,就在这个老陈醋最浓郁的所在地附近。

    秦泰是一个正宗的山*西人,虽然不是太小气,但是喜欢家乡的面食和老陈醋。在当初查案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秦泰的脾气。遇上难事的时候,秦泰总喜欢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一个人思考问题。这时候秦泰最怕有人打搅他,也不希望大家催他吃饭睡觉。展小小总会把秦泰的宝贝老陈醋放在秦泰的房间里,秦泰就闻着这个味道思考问题,有时候用这个老陈醋就着馒头简单地吃饭。每当案子破解的时候,秦泰用想吃家乡的面食,展小小就会想办法弄一些面粉亲自做面条给秦泰吃。每次看见秦泰大口大口吃着展小小做的面条,展小小就特别高兴,她的手艺也越来越高。直到展小小正式进门后,她的手艺令婆家人很满意,大家都说她是最好的山*西小媳妇。

    这些天为了赶路,为了案子秦泰不但没有吃过面食,而且连正儿八经的饭也没有吃过几顿。秦泰记挂着案子,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闻到老陈醋后,秦泰就觉得太饿了,好像吃家乡就着老陈醋的面食。这种想法越来越清晰,令秦泰都有点克制不住自己的冲动。

    晋商分部在城里的东南角,地段不是太好,但是地方够大。当初晋商看好泉*州城的时候,城里已经基本稳定。一些好的地段和好的店铺几乎都已经被本地人开发,只剩下一些准备开发的菜地。秦泰在建立泉*州城的时候,倭寇依然很猖獗,城外根本没有人敢独自居住。当时粮食是秦泰托谭纶运来来的,大家也种了一些瓜果蔬菜。因为城外没有人敢居住,所以也没有人敢开发,只好在城里的一角种菜。城东南脚就是大家种菜的地方。当时粮食不多,大家除了分批出去找野菜之外,就是靠菜地的一些蔬菜充饥的。后来倭寇被打败了,城里城外恢复了安宁,大家才把城外的土地重新开发出来。渐渐地成立的菜地成为了象征意义,让大家记住当初的艰难而已。随着城镇的开发,大家觉得这块土地浪费者也太可惜了,所以才决定开发出来。因为这里地势比较低,再加上地基不稳,所以本地人都不愿意开发。晋商就主动要求开发,不但建立了晋商分部,而且变成了福*建地区主要的货物集散中心。作为对大家的报答,晋商在分部不远的地方,免费为大家建立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市场。从此早晚这个地方都很热闹,成为了城里发展最快的地方之一。

    秦泰拉着仇小球来到市场不远的晋商分部,这是一个典型的晋商集散中心。晋商不但会做生意,而且很节省,理解的人说是山*西人jīng明,不理解的人说山*西人太抠门。分部本身就是一个小型市场,中间大门进去就是一个供奉孔子和范蠡的大厅,这是接待贵宾的地方,也是大家坐下来议事的地方。左边一溜房子是大家居住的地方,基本上分为大小两种房间。大房间是学徒或者伙计睡觉的通铺,小房间是晋商老板或者掌柜单独居住的。大厅右手一边是堆放重要货物的地方,一般来说普通货物堆放在露天或者仓房内,这里堆放的主要是样品或者重要物资。晋商有一个奇怪的规矩,就是人货要分开,人和货物不能堆放在一起。秦泰好像挺父亲说过这种规矩,主要是担心晚上意外失火。因为人睡觉的地方,就会有油灯或者蜡烛,有些货物一点火星就容易烧起来,所以晋商的规矩就是要人货两分。在晋商分部外面,是一圈山*西人开的店铺,有的开设马匹租赁的车马店,有的是专门提供临时住宿的旅馆,也有专门买卖山*西特sè产品的杂货店,当然也有山*西特sè的面馆。一到饭点的时候,分部里的厨房和外面的面馆马上生意好得不得了。按照晋商的规矩,在这里长期驻脚的晋商属于晋商分部的会员,他们和他们的手下可以在分部食堂用餐,也可以到外面用餐。临时路过的晋商不但不能在分部居住,而且也不能在食堂用餐。外面的面馆主要做这些临时商人的生意,当然也有一些比较爱享受的掌柜们也经常光顾。毕竟食堂做的都是最基本的东西,管饱不管味道好不好,只有一些学徒或者伙计因为没钱只好长期在食堂吃饭。

    秦泰看见人气鼎盛的面馆,闻到家乡的面食和老陈醋散发出来的味道,马上食yù大增。他和仇小球挤进面馆,要了两大碗面条,和仇小球一人一碗大口大吃了起来。仇小球也早就喜欢上了山*西面食,他的母亲仇大娘子就是山*西人,从小就给孩子做面食。仇小球其实也算半个山*西人,也喜欢吃面食和老陈醋。两个人熟练地拿起免费供应的老陈醋,很顺手的浇倒在面条上,一边的人马上看出这两个陌生人是地道的老乡。

第二十九回 再遇奇案二十九

    吃下热腾腾的面条,享受完家乡的味道,秦泰和仇小球都觉得好舒服。山*西人无论是住的还是穿的,都讲究实惠和节省,但是对于吃的就比较讲究。其实面食不但简单而且价格不贵,是山*西人居家外出都十分喜欢的食物。但是只要见过正宗山*西人吃面用的碗,所有的人都会觉得够大气。山*西人最常见也最经常吃的面食就是面条,而且是汤面。不但面条劲道,而且汤水足的汤面,再加上大海碗,看上去不但够分量而且令人有种豪气。按照山*西人的传统,面食里的卤是定量的,面条和汤水是可以随意加的。也就是说只要叫一碗面条,就管客人吃饱喝足。不够的话,可以自己去加汤水或者面条,知道客人吃饱为止。一碗汤面装在大海碗里,要是十足的话,起码有两三斤,就算一个大汉也吃得饱饱的。而且山*西人吃面还有一个规矩,就是一定要全部吃干净,连汤带面必须全部吃完,然后把空碗倒扣在桌子上。一边的伙计就回来收走空碗并和客人结账,这个价格绝对是任何客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秦泰和仇小球一边打着饱嗝,一边和伙计结账。因为是山*西人,是老乡,所以大家都用家乡话打招呼。伙计更是给了一个最低价,两大碗汤面外加两个卤蛋,一共才三十五文钱。这个价格要是在老家的话,算是有点贵了一点,但是这里是福*建。一个刚刚复兴没多久的地方,这个人工外加环境,三十五文钱两个人吃饱,已经是最实惠的了。要不是伙计看在秦泰和仇小球是老乡,又是新到这里的话,起码要收五十文钱。就算是五十文钱,在当时的福*建也算比较实惠的一餐饭钱了。

    秦泰付钱后,顺便打听了晋商分部内部的情况。面馆伙计也没有刁难,反正是老乡,而且秦泰找晋商分部的主事很正常。所以面馆的伙计把自己知道的分部事情,索xìng一股脑儿的告诉给了秦泰。原来晋商分部这些rì子有点乱,原因就是新老更替的缘故。每一个地方,只要有晋商分部,就会有一个主事先生。这个人不但有自己的生意,而且需要维持分部的rì常事务。晋商会馆是晋商对外的统一称呼,每一个会馆都会有一个主事,一个会馆账房,还有一个会馆知客。主事是会馆晋商大家选出来的,主要负责召开会议和处理rì常事务。账房是掌握会馆公家账目的人,平时不管会馆的rì常事务,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会来查账和核对账目。知客是主事的助手,登记往来晋商的名字和货物的类型,也帮着主事接待往来客商。老主事戚老板已经六十多岁了,家里人早就让他回家养老,但是戚老板因为私人原因还不愿意离开福*建。但是三个月前,有人举报戚老板私下动用了会馆的一笔公家资金。大家就要求账房公开账目,同时要求重新选举主事先生。戚老板虽然没有承认这件事情,但是也没有提出反对。所以大家就选举做茶叶生意的杜老板当心的主事先生。可是戚老板不愿意交出职务和钥匙,杜老板就不能履行主事先生的职能。两个人和他们的亲信,在这段时间内有点不愉快,顺带晋商分部也有点不太平。

    伙计告诉秦泰,戚老板在这里根深蒂固,不但有很深厚的人际关系,而且知客和账房和戚老板的关系也不一般。但是新上任的杜老板也不简单,在这里晋商有十三家老字号,他们不但是老字号而且势力不小,分别控制着这里各行各业的源头。这个杜老板不但是茶叶商人,而且也是一个领头人。杜老板有三个儿子三个女儿,除了大儿子在老家读书,准备将来考功名之外,其他的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都在他身边。杜老板利用自己的儿女,和这里的十三家晋商搞好了关系。起码有六家老字号的晋商和他成为了儿女亲家或者干亲,这样一来杜老板就有了不小的势力。平时杜老板不敢对戚老板怎么样,因为戚老板不但是主事而且在这里威望很高。但是除了这件丑闻之后,杜老板好像打了鸡血一样,一点也不顾忌地要上台当主事。戚老板也是固执,就是不愿意让出位子,两个人就这么僵在那里。

    秦泰听了伙计的介绍之后,好像有点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戚老板应该是无辜的,他并没有挪用公款。但是戚老板为什么不说出来呢?杜老板这么一改常态地咄咄逼人,应该手里有什么杀手锏才对。难道是戚老板这边的人出了什么问题?对的,应该是这样的。秦泰利用自己的经验,勾画出了一个场景,一个合乎情理的场景。戚老板的手下或者亲信,被杜老板暗中收买,做了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当杜老板利用这个把柄,威逼戚老板交出主事位子的时候,戚老板一定察觉到了什么。但是因为这个人的关系,戚老板不得不闭口不说出真相。这样一来大家都以为戚老板真的做了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所以才推选杜老板担任主事。戚老板虽然没有解释什么,但是心里很清楚杜老板的为人,所以他坚决不交出位子和钥匙。同时戚老板应该在想办法处理这件尴尬事,或者希望这个手下主动出来说清楚。这样的话戚老板的清白保住了,杜老板也不能顺利得到主事的位子。可是现在看来,杜老板等不及了,想利用舆论逼着戚老板退位让贤。

    秦泰既然已经看出了其中的问题,就决定马上去找戚老板。秦泰是一个正直的人,当然愿意去帮助同样受委屈的戚老板。同时秦泰觉得戚老板是一个有担当,可以绝对信任的老人。也只有这种晋商商人,才能帮助秦泰走出困境。当然前提条件就是秦泰要帮戚老板恢复名誉,重新坐上主事先生的位子。这一点秦泰一点也不担心,因为秦泰有把握抓出内jiān,找到杜老板的把柄所在,证实戚老板的清白。实在不行的话,秦泰可以出示金牌,利用官方身份帮助戚老板重新掌权。一旦戚老板得到秦泰的支持,就可以马上查出事实真相,稳定晋商会馆的局面。

    秦泰和仇小球花了十文钱,向一个会馆的伙计打听到了戚老板的店铺所在地。因为杜老板经常来会馆闹事,戚老板又不愿意和杜老板正面吵架,所以没有交出钥匙的戚老板并不在会馆,而是去了他自己的店铺。秦泰要找戚老板的话,就必须找到戚老板本人,当面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只有和戚老板正面接触之后,秦泰才能确定要不要帮戚老板,戚老板值得不值得秦泰帮忙。再说了秦泰要帮助戚老板的话,也需要戚老板的配合才可以。

    戚老板是做珠宝生意的,在城里规模不大,但是生意不错。不过不是卖珠宝生意不错,而是收购珠宝生意不错。戚老板的店铺不但售卖珠宝,而且也低价收购一些珠宝。这里的人刚刚得到安宁,需要本钱买房子买地。而他们当初逃难的时候,只带走了值钱的珠宝首饰,回来发展就需要把这些珠宝首饰变卖了才可以。戚老板起初收购珠宝只不过是想帮助这些人,后来发现这个生意不但好做而且绝对赚钱。这些珠宝运到老家或者北方大中城市之后,这个利润相当可观。所以戚老板就长期做起收购珠宝的生意,在城里也小有名气。

    当秦泰和仇小球一路打听一路走,来到戚老板的珠宝店的时候,店中的生意不错。秦泰在路上也有意的打听了戚老板的为人,大家都说戚老板是一个好人。原来城里有三家收购珠宝的店家,一家是当铺,一家是银楼,环游的就是戚老板开的珠宝店。当铺按照市场价格的五折收购珠宝,而且利率高的吓死人。银楼虽然好一点,但是也把价格压得很低。只有戚老板的珠宝店,给的价格还算有点分寸。打一个比方好了,一串十年前五百两银子买的珍珠,因为这些年的战乱,市场价格跌到了三百两银子左右。要是当给当铺的话,最多只能得到一百五十两银子,而且必须一个月内还清,不然的话要花一百七十五两银子才能赎回这串珍珠。三个月不赎回的话这串价值最少三百两银子的珍珠就是当铺的了。要是卖给银楼的话,银楼最多开价二百两银子,还要收取鉴定费和手术费,实际到手的也不过一百七八十两银子而已。要是卖给戚老板的珠宝店的话,戚老板就会按照市价的八折买下。也就是说这串珍珠要是按照福*建当地的市价三百两银子定价的话,最低能够得到二百四十两银子的现金。所以大家都觉得戚老板是一个好人,不像其他人一样只认钱不要良心。其实戚老板这么做并不亏本,福*建是沿海地区,珍珠的价格比较低,这里市价三百两银子的珍珠,买到北方就会是四百两银子左右,要是拿到京城去卖的话,可能卖道五百两银子左右。这就是做珠宝生意的巨大利润,怪不得戚老板能在短短三十年里从一个穷小子变成一个在老家有好几顷土地的大地主了。

第三十回 再遇奇案三十

    戚老板坐在自己珠宝店的里屋,心里很是不平静。其实按照戚老板的家产,还有戚老板的年纪,早已经可以在老家安享晚年了。再说了戚老板的儿子们也已经成才,一个儿子在京城开珠宝店,一个儿子在老家当地主,几个女儿也嫁到了好人家当着少nǎinǎi,老两口也是有房有地有儿有女。可是戚老板有一个心愿,希望在他有生之年做一件令自己骄傲的事情。他三十岁前是一个穷光蛋,一家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三十岁的那一年他一个人带着借来的十两银子南下做生意,三十年来风里雨里,什么场面没有经历过。可是戚老板有点遗憾,就是他没有给家人带来什么荣耀。因为是商人,所以他的儿女只能是商户,属于“士、农、工、商”中的最底层。两个儿子也因为这个不能考取功名,不能出任官员。虽然家里有点钱,但是全家人并不太开心。戚老板本人虽然是一个富商,但是在那些读书人和官员面前总是抬不起头,甚至于有一个读书人的当面说出看不起他的话。他希望能够为国为民做一些事情,也希望得到官方的赞扬。为此戚老板决定在泉*州城发展,希望能够帮助这里的人的同时,得到官府的表扬或者嘉奖。没想到官方好像没有什么意思,而且不大愿意和商人交往。原来自从严嵩倒台之后,官员们不敢和商人走的太近。什么卖官鬻爵,捐官的事情更是没有了,商人想要得到一个比较高的荣誉根本不可能。不像严世蕃那时候那么好说话,无论是谁只要拿出五千两银子就能买一个虚职官员的名头,享受着官员的待遇。

    现在戚老板的心愿不能实现,反倒中了别人的圈套中,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戚老板在这里发展壮大之后,就有人不断地来拉拢他。戚老板不是没有心动过,但是后来一想不能拿一家人的生死开这种玩笑,所以拒绝和这些人来往。没想到这些原来帮倭寇暗中贩卖珠宝的人,在倭寇倒台之后,摇身一变成为了江南总督胡宗宪的手下,后来又成为了什么王爷的亲信。戚老板也是一根筋,就是不和这些人沆瀣一气。不久之前杜老板突然发难,处处针对戚老板不说,而且想把戚老板赶出泉*州,甚至于福*建。戚老板从来看不起杜老板这种靠着歪门邪道和裙带关系做生意壮大的人,所以对杜老板的挑衅不予理睬。没想到杜老板不但不住手,而且变本加厉起来,诬陷戚老板挪用公帐。正当戚老板想反驳杜老板的时候,戚老板发现多年来的好友账房先生神sè慌张。一查之下戚老板竟然发现账房多年来利用自己对他的信任,竟然贪污和挪用了不少的公帐。一旦事情暴露的话,账房先生不但名声不保而且会牵连坐牢。账房先生厚着脸皮来求戚老板,希望戚老板不要声张出去,并保证最短时间内补上这笔款项。戚老板看在多年来的情分上答应了,没想到这个账房先生竟然不见了。现在这件事情大家都以为是戚老板干的,杜老板更是利用这件事情比戚老板下台。这件事情真的令戚老板很无奈、很郁闷,同时也很没有办法。

    戚老板曾经想过,索xìng一走了之,反正这些事情戚老板都没有参与,管他们怎么处理都随他们的便好了。但是后来一想不对,这么做的话戚老板的名声就被败坏了。戚老板也想帮账房先生还清这笔钱,把事情搬完了再离开。可是现在看来也不行,杜老板一定会把这件事情都算在戚老板的头上。一旦戚老板拿钱出来的话,不就证实他挪用公款了吗?这不是给杜老板一个打击戚老板的机会吗?不能走,又不能帮着还钱,又不能看着杜老板yīn谋得逞,只好这么拖下去。但是戚老板心里很清楚,这么做其实也不可取。随着时间拖延下去,支持自己的人越来越少,也会影响到会管的生意和名誉。杜老板为了他自己可以什么也不管不顾,就连会馆也不惜利用,但是戚老板不能这么做,不能不管大家利益和晋商的名誉。所以戚老板真的很着急,真的想找人解决这件事情。

    这时候店铺里的一个伙计敲门进来,对戚老板说道:“老板,外面有一个青年人带着一个少年来找您。他说他是您的老乡,是来帮您的。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见见他?还是要他继续在外面等着,等您有时间再说?”

    戚老板顿了一顿之后,说道:“老家来人了?是二少爷那里的?还是大少爷那里的?难道你们都不认识来人吗?我们家的人就这么几个,难道你们还不认识吗?会不会是亲家的人?快,请他们进来。”

    秦泰和仇小球被伙计请到了里屋,秦泰给了仇小球一个眼神,仇小球没有和秦泰一起进去,他站着守着通往里屋的门口。伙计奇怪地望了一眼秦泰和仇小球,但是也很识趣地干自己的事情去了。里屋只留下了秦泰和戚老板,外面还有一个仇小球充当临时门神。

    在里屋秦泰见到了戚老板,二话不说把他自己的功名册交给了戚老板。戚老板看了之后马上站起来,请秦泰坐下之后,给秦泰行了一个大礼。这是戚老板作为平民看见秦泰必须要遵守的必要礼节。戚老板不但是要遵守必要的礼节,更是对秦泰这个人的尊敬。在这里秦泰已经被神化,关于他救助老百姓和抵抗倭寇的事情已经被大家广为流传。有的人甚至于相信秦泰是什么星君转世,是上天派来救助福*建老百姓的神仙。戚老板虽然不相信秦泰是什么神仙下凡,但是对于秦泰依然很是敬重。平时大家在一起的时候,都为有秦泰这个小同乡而感到自豪。晋商在这里能够快速发展,一来是因为晋商的特殊经商理念,第二就是因为秦泰是他们山*西人。

    秦泰开门见山的把自己怀疑有人陷害戚老板的事情说了出来,戚老板感到特别的感动。这些天来大家都用一种有sè的眼光看着自己,就是一些好友也是怀疑自己。手下的人虽然不说什么,但是戚老板感觉得到他们对自己的信任。现在只要秦泰愿意相信戚老板,而且对戚老板说出心里话,这是对戚老板的一种莫大鼓励和信任。戚老板简直把秦泰看做自己的知己和亲人一样,要不是因为身份、年纪等关系,戚老板真的想和秦泰结拜成异姓兄弟。

    秦泰答应帮戚老板处理这件事情,不但帮助戚老板洗清嫌疑,而且帮戚老板永远的除去后患。作为条件,秦泰希望戚老板重新当上主事之后,能够赊借一批粮食给秦泰,并帮秦泰用最短的时间内调集一大批的粮食。戚老板只问了一句话,秦泰这是自己用还是为了朝廷,秦泰只好给戚老板看了隆庆皇帝的金牌。戚老板马上答应捐助一批粮食,同时帮秦泰准备最大限度的粮食,价格按照最低标准购买。作为报答戚老板希望秦泰给予晋商会馆一个名声,也给戚老板一家人一个荣耀。秦泰代表朝廷,代表隆庆皇帝答应了这个要求。

    戚老板马上把自己知道的一切告诉秦泰,秦泰也把自己猜想的说了出来。双方一合计,问题就出来了。有几点已经可以确定,第一,这件事情应该是杜老板或者杜老板背后的人指使的。第二,账房先生应该没有离开泉*州城。不是他自己躲起来了,就是已经被杜老板的人抓住了。第三,杜老板已经联络了一些店家,这些人就算不知道内情也是愿意和杜老板一起对付戚老板的。第四,他们的目的不光是戚老板,可能是想完全控制晋商分部。

    理清思路之后,秦泰又问了戚老板一些会馆内部问题。之后秦泰建议戚老板分以下几步走。第一,戚老板尽快找到账房先生,或者知道这件事情始末的人。第二,戚老板亲自去约见中立的店家老板,希望得到这些人的支持或者谅解。第三,戚老板暗中监视杜老板或者偏向杜老板的人,找到他们的不利证据,到时候也可以反制对方。第四,戚老板利用在会馆这么多年的威望,希望找来其他会馆的人支持。只要这些其他会馆的主事站在戚老板这一边,戚老板就不能被轻易更换。第五,戚老板要把这些年自己经手的公帐一一写清楚,以备大家查阅。第六,想办法找到或者查到当初企图联络戚老板的人。利用他们的证词证明有人要针对戚老板。第七,戚老板要马上回去主持大局。要给大家一个信心,戚老板不会为了自己的荣辱得失,影响会馆的正常运作。大家都有眼睛,都能分辨是非,让大家觉得是谁对是谁错,戚老板是不是一个不称职的人。

    戚老板经过秦泰的开导,终于明白了一切。反正他问心无愧,不必躲着大家不敢出现。索xìng就带着秦泰一起回到会馆,和平时一样正常处理会馆事务好了。在处理rì常事务的同时,戚老板也好帮秦泰看看会馆名下还有多少可以动用的粮食。秦泰和仇小球就化装成戚老板的手下,和戚老板一起去了晋商会馆。

第三十一回 再遇奇案三十一

    秦泰进入江南后的第七天,也就是他和戚老板会见后的第二天,本来应该留在戚老板身边的他失踪了。按照起初秦泰和谭纶约好的,秦泰要去福|建泉|州劝说大家借粮,同时需要这些本地人去做一些同乡的工作。希望把这次朝廷没有发放赈灾米粮和钱物的影响降到最低,更是为了地方上的太平。可是秦泰却改变了计划,这是因为戚老板的缘故。

    戚老板是这里晋商会馆的主事人,也算是这里的商界老大了。在秦泰没有来之前,戚老板并不顺利。一些地方势力企图拉拢和威胁过他,他以各种理由没有答应他们。后来和他暗中长期作对的杜老板,竟然敢明目张胆地和他作对。这一次还利用自己的手下账房先生,栽赃和诬陷自己,逼着自己交出主事人的位子。就在戚老板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的时候,秦泰竟然悄无声息的出现了。秦泰不但自愿帮助戚老板,而且把其中的利害关系分析地一清二楚。作为商人的戚老板当然知道秦泰不会白帮忙,秦泰也说出了他的意思,他需要戚老板利用晋商的关系,帮助他组织一批数目很大的粮食。戚老板本来有点犹豫,秦泰索xìng加大砝码,代表皇帝也代表朝廷,给戚老板和晋商一个名分。这是一个商人和商人组织梦寐以求的荣耀,也是他们提升地位的一个机会。戚老板满口答应了秦泰,一边和秦泰联手对付杜老板,一边已经向总部汇报了这件事情。他知道这件事情一旦上报总部的话,总部不但会马上答应,而且自己的地位就更加稳固了。戚老板并不想再升迁,以他的年纪和实力,这个位子已经很好了。再加上秦泰的关系,和这里潜在的商机,戚老板决定一辈子留在这里,就算自己干不动了,也要让子子孙孙接下去干。

    晋商真是一个庞大的组织,不但有钱有实力,而且通讯速度也相当惊人。秦泰和戚老板会面不到一天一夜的时间,戚老板用私人加急信函,暗中向总部汇报这件事情。竟然已经得到了回复,总部决定秘密配合秦泰,不但是秘密地而且是全力以赴的。长期以来商人虽然风光,但是地位相当低下,做官的和读书人看不起他们,把他们当做奴才一样使唤。老百姓们也鄙视他们,说他们是官府的走狗,是老百姓的仇人。晋商作为商人之中最大的势力,也经常为自己的身份感到不平和无奈。秦泰给的机会,不但是晋商的机会,更是天下上任恩德一次大好机会。商人一向以来都是将本求利,很少干预和参与政事,所以没有政|治地位。这一次要是配合得好的话,不但给所有的商人长了脸,而且有可能使商人从此参与政事。所以晋商总部不但命令戚老板全力配合秦泰,而且转告秦泰,所要的粮食晋商全包了。晋商总部会调用西北和西南剩余的粮食,连夜运往江南,任由秦泰一个人调派。之所以这么相信秦泰,第一是因为秦泰手里有代表皇帝的金牌,第二是因为秦泰在这里有太高的威望,除了秦泰,这里的老百姓不会听其他人的话,第三是因为秦泰是他们的老乡,秦泰的父亲曾经也是晋商,所以可以说算是自己人。

    戚老板转告秦泰,第一,粮食会在三天内全部运到江南,最快的一批当天晚上就能暗中运到福|建。第二,晋商总部已经宣布全力支持秦泰,秦泰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粮食给粮食。凡是有晋商的生意范围,凡是晋商名下的产业无条件支持秦泰。第三,晋商总部马上派人来江南,帮助秦泰控制这里的物价,做好平安度过危险期的准备。

    有了这批粮食,还有晋商的全力支持,秦泰觉得和不和老百姓见面没什么意义,再说了秦泰和大家见面的话就会过早暴露自己。秦泰决定先去办更加要紧的事情,等粮食运到了这里之后再回来和大家见面。什么是比这件事情更加要紧的事情呢?那就是找人牵制和监视对方。

    秦泰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戚老板等人的描述,基本确定了对方是什么人。对方不但有江南地方官府的一些败类,更有至少三位不安分的王爷,还有内阁首辅徐阶参与。至于谭纶的老师内阁次辅高拱,就算没有参与这件事情,也是一个被牵连进去的人。这么说的话,秦泰不但不能向朝廷求援,而且还要防着朝廷的人背后下黑手。一个百官之首,三个有实力的王爷,一大群吃饱了喝足了不愿意吐出来的地方官员,这已经不是一个秦泰喝1谭纶能够对付得了的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利用其他势力牵制对方,让对方有所忌惮,不敢做出太出格的事情。在江南能和三个藩王,还有众多地方官员抗衡的人几乎没有。但是要记住了,是几乎没有,并不是完全没有。为了监视和就近看管地方官员,朝廷不但在地方设立了巡按衙门,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御史之外,还有一个比御史更加令官员们畏惧的衙门,那就是由太监组成的镇守使衙门和监军衙门。镇守使是监督地方官员的,监军衙门是监督提防昂军队的。他们不但手里有兵,而且手里有应急处理的权限。这些太监虽然平时和大家一起贪污,甚至于比一般的官员更加不堪,但是一旦朝廷,不,应该说是皇帝下令的话,他们绝对不会背叛皇令。因为对于这些可怜又可气的人来说,皇宫才是他们的家,皇帝才是他们的主子。皇帝不但是他们的主人,更是所有太监的家长,背叛了皇帝等于他们把自己赶出了家门,谁会这么去做?

    本来秦泰和太监们的关系很不好,几乎可以说是水火不相容。有好多太监私下说过,要等机会好好对付秦泰。可是现在情势所逼,秦泰不得不去找这些太监帮忙,也只有这些太监能过牵制得住对方。还好秦泰手里有一块隆庆皇帝给他的金牌,见金牌如见当今皇帝。这些太监可以在外面对任何人耀武扬威,但是当他们见到主子的时候,都会乖得像家养小狗小猫一样。秦泰可以利用这块金牌,指挥这些太监对付对方。秦泰终于有点明白了,隆庆皇帝可能已经猜到了一些,知道秦泰可能要对付皇族或者太监,所以将这块金牌暂时交给秦泰。这块金牌对于老百姓来说,几乎一点意义也没有。对于一般的官员来说,也不过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已。只有对皇族和太监们来说,这代表皇帝本人的金牌才有真正的意义。对于这些人来说,皇帝不但是所有太监的主人,而且也是皇族成员的大家长,对于这些家人有生杀大权。

    秦泰这次秘密赶往的地点是南直隶,他不但要去见太监,而且要去见一个相当重要的人物。南直隶也就是南|京,是大明开国皇帝洪武爷指定的国都,就算成祖皇帝朱棣定都北|京之后,这里还是除了京城最重要的地方。不但有和北|京相差无几的皇宫和六部衙门,而且有一支数量和装备相当庞大的军队。后人为了区分,将北方的北|京城称之为京城,南|京称之为京都。不过这是老百姓的私下称呼,官方书面称呼是北直隶和南直隶。大明的军队由卫所组成,一个卫所大概有一万左右士兵,全国有七十二个卫所,相当于有近七十万常备士兵。除此之外还有三个蒙古人组建了卫所,一个神秘的特殊卫所。三个蒙古卫所是成祖皇帝朱棣平定蒙古后,准许投降的蒙古人建立的。那个神秘的卫所就是在大明赫赫有名的锦衣卫,他们名义上属于军队管理,其实直接听从现任皇帝的指派,从事的是暗杀和镇|压人物。成祖皇帝朱棣为了便于管理,将全国的军队分为五块,分别是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每一个指挥部设立一个指挥使都督府,每一个指挥使都督府都会有一个大都督,全面负责一切军务。南|京设立前军都督府,北|京设立后军都督府,山|西大|同设立右军都督府,山|东登|州设立左军都督府,朱元璋的老家安|徽凤|阳设立中军都督府。其中前军都督府的责任就是守卫南|京和朱元璋的陵寝,还有就是控制长江流域。后军都督府是保卫京城,保护皇帝和皇帝的家人。右军都督府的责任就是牵制和控制蒙古人,镇守国家的北大门。左军都督府的责任是把守北方海域,以及就近监视东北少数民族。中军都督府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守祖陵,不要让龙气被人破坏。大家都说朱元璋能得天下,就是因为朱家祖先埋在了有龙气的地方。为了防止有人破坏,所以派了一支军队rì夜保护着。其实朱元璋和朱棣的含义不止于此,是想利用这支军队全面遏制长江流域,必要的时候切断南北之间的交通和联系。

第三十二回 再遇奇案三十二

    其实所谓的五军都督府的大都督们,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掌权人。但是这些人不会是草包,更不会是没有背景的军人。相反来说能当上五军都督府的大都督的人,都是和历代皇帝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功臣后人。他们本人就算没有带兵的大本事,但是提起他们前人的威望,也能镇住一批人,特别是大明军队里的军人。

    左军都督主要责任是镇守边疆,也就是以前的三关主帅。这个职位不但重要而且很有权势,不但手中有近十万的jīng兵强将,而且监管边关地方事务。如果说谁是历代最令皇帝放心和重用的武将,那一定就是锦衣卫指挥使和左军都督。锦衣卫是皇帝手中的利剑,也是历代皇帝最信任“杀手锏”。锦衣卫是一把皇帝手中的利剑的话,左军都督就是皇帝最为放心的盾牌,为皇帝把守着北大门。

    后军都督一般是由锦衣卫指挥使兼任的,其实这个后军都督是由皇帝本人兼任的。后军都督所管辖的军队是大明最jīng锐的,也是人数最多的军队。保卫京城的御林军、拱卫皇城的禁卫军,守卫皇宫的大|内禁军,再加上随时只听从皇帝的神秘部队锦衣卫,总数超过三十万。其中还有一支就连锦衣卫都不太清楚的军队,那就是由内|宫太监亲自指挥和领导的东厂黑衣箭队。据说锦衣卫和黑衣箭队是皇帝手里最jīng锐的两支军队,已经秘密地为皇帝办了不少见不得光的事情。

    中军都督姓朱,但不是朱元璋的直系后人。他的姓是一个赐姓,也就是说他们的祖先是后改的姓。他们的祖先是明成祖朱棣时期赫赫有名的朱能,也就是朱棣的亲信大将。朱能是孤儿,父母死于战乱时期,从小被朱元璋的妻子也就是后来的马秀英马皇后收养。朱能和朱棣差不多大小,从小和朱棣在一起,也就是朱棣的贴身保镖。朱棣年轻的时候,随着父亲朱元璋东征西讨,朱能也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朱能年纪太轻,朱元璋并没有太重视这个小伙子,只是赐姓为朱,算是他们朱家的家奴了。朱能后来一直跟随朱棣,在靖难的时候,他和另外一个大将张本,一起辅佐朱棣起义。朱棣当上皇帝之后,朱能不愿意当什么大元帅,只要求帮朱棣镇守南方。朱棣爷觉得朱能是一个知道进退的好人,所以赐下国公封号,并让朱能以及他后人永远担任中军都督,帮皇家把守凤|阳和长江。

    右军都督府的大都督姓张,他的祖先是和朱能齐名的张本。不过后来的事情可比朱能家jīng彩多了,张家曾经一度成为大明第二家族。由于朱能主动承担起镇守南方的责任,张本也提出帮明成祖朱棣镇守北疆的奏请。但是朱棣虽然已经基本平定江南,但是还有许多的问题。第一,他的侄子建文皇帝朱允炆没有死。一旦朱允炆出来登高一呼的话,朱棣的皇帝宝座就不会太稳当。第二,各地的藩王动态不明,好像也不是太听话。第三,军队经过这次战乱之后,有点不稳定。第四,北方蒙古人一直蠢蠢yù动,时刻威胁着大明的安宁。建文帝和皇族的事情,外人插不上手,朱棣爷只有自己面对。军队和北方的安全就成为了朱棣左右手们最大的责任,朱能坐镇凤|阳,不但可以帮着朱棣镇住各位藩王,而且可以控制住军队不稳情绪。张本就提议去北方,帮朱棣管住蒙古人。朱棣就把北方军权交给了张本。但是朱棣留在南|京,北|京的皇宫几乎没有开工,所以朱棣需要一个大将帮他镇守。张本就成为了这个最佳人选,成为了北方军队的实际负责人。在一定的时期里“南朱北张”,是大明军队两大势力人物。张家不但有张本这个出名先人,而且还有一个牛人张辅。张本为明成祖朱棣镇守北方,也不过是一个国公而已,可是他的儿子张辅就比他风光多了。张辅是张本的二儿子,从小在张本身边长大,看见的、听见的都是部队的事情。张本死后张家两个小子因军功升为将军,张家大儿子继承了张本的国公地位,张辅也当上了一个侯爷。可是张辅后来居上,在边关屡立战功,杀得蒙古人提起张辅就吓得发抖。张辅在朱棣晚年,成为了朱棣最得力的干将,为朱棣四处平乱。明成祖朱棣虽然对家人有点狠,但是也是一个重用人才的人,封张辅为国公,并让张辅担任后军都督。这时候张家可牛了,左军都督是张家老大,后军都督是张家老二,两个张家的亲兄弟几乎控制了大明近一半的军队。张家最风光的是土木堡战役之前,最显赫的时候张家有两个国公五个侯爷,十多个勋爵,张家几乎可以在大明横着走。土木堡战役之中张辅战死了,张家在左军都督府的势力几乎全部瓦解。由于正统皇帝被瓦剌人抓走了,景泰皇帝登基。这时候张家在京城的势力反对景泰帝私下抢走他哥哥正统皇帝的皇帝宝座,而被景泰帝削权。直到正统皇帝放回来之后,在南宫重华宫忍辱偷生六年后复位,张家这才有了新的开始。不过这个时候张家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不但失去了对左军都督府和后军都督府的控制,而且连直系亲属都没有几个。他们主动要求帮皇帝镇守海疆,从此他们张家出任右军都督府的大都督,帮着皇帝把守山|东一带。

    说起前军都督府的大都督,这个人的家世比朱能家的或者张本家的还要威风。在大明建国初期,文武官员之间的差距很大,不但不对等而且有很大的区别。这个区别不像后来的那样,到秦泰时期,文官看不起武将,武将也不敢得罪文官。但是在开国初期的时候是文官不敢得罪武将,武将不把文官当同僚看。但是几乎所有的武将都是有军功在身的,相比之下文官就没有什么功劳了。除了丞相李善长治理后方有功之外,只有刘伯温等少数几个襄赞军务有功之外,其他的文官几乎没有军功。同一品级的文武官员就有了区别,文官不但地位比不上武将,而且明显体力也不如武将。朱元璋又是一个穷苦人出身,看不起文人,更看不起没有体质的男人,相对来说朱元璋喜欢个xìng耿直的武将。这样一来导致武将处处压着文官,文官对武将的粗鲁行为敢怒不敢言。也只有李善长和刘伯温等几个少数几个,敢管武将的事情。但是武将之中锋芒最健的就是大元帅徐达和大将常遇chūn。徐达和常遇chūn都是朱元璋的左膀右臂,要是没有他们的冲锋陷阵,就不会有大明的江山,朱元璋也当不上开国皇帝。徐达是大元帅,统领全国的军马,指挥大小战役无数,几乎是不败将军。常遇chūn是先锋官,勇往直前不会退缩,每一次打仗都是舍生忘死。开国之初朱元璋就封他们为国公,后来又封他们异姓王,徐达为中山王,常遇chūn为开山王。他们不但是朱元璋的好兄弟、好手下,也都是朱元璋的儿女亲家。常遇chūn是一员猛将,也是一个心直口快地老实人。为了得到常遇chūn的全力支持,朱元璋早早的将常遇chūn的女儿许配给自己的大儿子朱标。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正式的立儿子朱标为太子,常遇chūn就是太子妃的父亲,就是将来皇帝的老丈人,未来皇帝的亲外公。徐达的女儿也嫁给了朱元璋的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后来抢了自己侄子晃我的明成祖朱棣。徐达也知道朱元璋表面上是对自己客客气气的,其实已经开始针对自己,所以徐达在私心和兄弟情义、君臣大道中,选择了服从。为此朱元璋在徐达死后,不但没有针对徐家,而且让徐达的三个儿子当上了两个国公一个侯爷。由于徐达从长期在军队掌权,所以在南|京军队里徐家很有地位,徐家一直掌控着皇宫的安宁。靖难战役打响后,徐家内部发生了分歧,徐达的大儿子和二儿子认为要拥护建文帝,三儿子却偏帮于姐夫朱棣。三儿子瞒住大哥、二哥出卖情报给姐夫朱棣,大儿子和二儿子却在拼死抵抗。朱棣占领南|京城之后,本来想杀了徐达的大儿子和二儿子的后人,可是被他的妻子徐皇后阻拦了。徐达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已经在抵抗朱棣大军战役之中前后战死了,要是朱棣再杀了他们的后人的话,徐达就要断后了。徐皇后为了娘家子侄,为了徐达这个有功之臣的后代,劝朱棣不要赶尽杀绝。朱棣也是为了尽快平定大家的不稳情绪,只好答应不杀徐家后人。徐家的后人也很争气,在朱棣表面上不理不睬,实际上暗中打压下,依然成长起来。朱棣只好将前军都督府的大都督职位还给徐家,但是实际上的兵权已经被朱棣拿走了一大半。所以说前军都督府在五军都督府之中力量最为薄弱。再加上这些年倭寇作乱,前军都督府的jīng锐几乎全部用光了。但是不管怎么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前军都督府的大都督,依然是江南最有实力的人。这就是秦泰要去找的一个重要人物,只要说服了这个大都督,还有太监们,秦泰就有了足够的底气和对方周旋。

第三十三回 再遇奇案三十三

    当秦泰秘密来到南|京城,找到大功坊的时候,眼前的景象令秦泰为之一振。大功坊是开国初期朱元璋赏赐给大元帅徐达的住处,后来徐达死后,朱元璋感念徐达为国家做出的大贡献,所以亲笔题写了“大功坊”三个字给徐家。也因为这个亲笔题字,朱棣后来进城之后不敢破坏徐家的一草一木。不过朱棣还是免去了徐家的国公待遇,国公府变成了徐府。后来徐家子孙重新成长起来之后,朱棣再一次封徐家后人为前军都督府大都督。所以到了现在城中的老百姓并不知道什么中山王府或者国公府,只知道徐家有一个老牌坊和一个老宅子。大都督住在前军都督府,大都督的母亲老太夫人住在老宅子里。大家都管老宅子叫徐府或者徐公爷府,但是谁也不知道徐公爷府的来历是什么。本来赫赫有名的大功坊,也变成无人知晓的老牌坊。牌坊下的凄凉和秋瑟,真的很令人心酸。

    秦泰之所以没有去前军都督府见大都督,就是因为那里人多嘴杂。他故意来到老宅子,通过老太夫人把消息传给大都督,希望得到大都督的支持。之所以相信徐家,秦泰一半是碰运气,一半是因为对徐家的了解。的当初倭寇为祸地方的时候,大都督不但没有离开,而且全力组织大家对付倭寇。令秦泰感到奇怪的事情是大都督为什么不亲自出马,带着大家抵御倭寇呢?所以他想借这个机会好好问问大都督,难道大都督有什么难言之隐吗?

    秦泰和仇小球两个人在徐家老宅子外转了一圈,发现老宅子虽然有点破旧了,但是占地不小。秦泰和仇小球找到了一个角门,观察了四周之后,两个人快速地钻了进去。所谓角门就是小门,也就是下人进出的地方。一些大户人家或者官员家里,除了正门用来迎送宾客之外,还有家人进出的后门。但是这些门不是下人可以随便进出的,买菜、送菜、搬运杂物等等,是每天必须做的,所以开一个直通从厨房的角门,既方便又合乎规矩。

    秦泰和仇小球进去之后才发现,徐家的房子好久没有打扫了,有些房子都有点破旧了。再往里走,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徐家好像没什么人,就连下人也不多。这个当初朱元璋赏赐给大元帅徐达的房子,几乎变成了一座空房子。秦泰走了近一半的路,都没有发现一个徐家的人。难道老宅子里没有人吗?还是老太夫人搬回了大都督家了?

    秦泰来到一个天井,终于发现了一个点人气和国公府应有的气势。按照秦泰的猜想,他所站的地方应该是正厅通往后厅的必经之路,也就是着你搞个国公府最中间的一条路。中国古代的建筑讲究左右对称,中轴线上的建筑最宏伟也最有地位。正厅是官员们接待来宾和重要客人的地方,作为当时的大元帅,徐达经常在正厅接待将军们,不少军国大事在这个正厅决定。后厅是家人集中开会的地方,也是接待好友或者秘密宾客的地方。一般来说后厅属于徐达的私人办公场所,没有他的允许,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按照格局来说,后厅的后面就是当初徐达的书房和小卧室。按照旧时的规矩,中轴线左手边是主人家的主要居所,最里面是徐达夫妻的卧室,也居住着徐达的几个小老婆。前面是徐达的三个儿子的住所,在没有分家之前儿子们就算成了家也住在原来的地方。中轴线右边是徐达两个女儿住的绣楼,就算是徐达的大女儿出嫁了,房子依然空着,随时接待女儿回娘家住几天。

    因为徐达的两个女儿,一个当上了后来的皇后,一个当上了前太子的王妃。不管是已经和娘家人翻脸的皇后也好,还是不知道去向的前太子侧妃也好,两个女儿都不可能回来住了。所以徐家的后人没有让后人住进去。这也是秦泰进来之后,见不到一个人的原因。

    穿过后厅之后,秦泰和仇小球终于看见了一个下人,不过这个下人好像是一个残疾。他对秦泰的出现,并没有什么意外,其实他把秦泰当做来收账的生意人。残疾不但缺了一只手,而且不会说话,点了点一个方向,让秦泰自己去找人要钱。秦泰和仇小球对看了一眼,作为曾经的验尸官或者说专业仵作,几乎可以马上确定这个残疾是什么人。秦泰从表弟仇小球的眼神里,看懂了仇小球的意思,仇小球也看出了残疾的蹊跷。这个残疾并不是天生残疾,而是后天被人致残的。从伤势来看,这个残疾曾经参加过战斗,或者说是经历过战乱,手是被对方砍断的。至于为什么会变成哑巴,就是舌头被对方割去了。再加上这个残疾一身的腱子肉,不像一个灾民。秦泰和仇小球几乎可以确定,这个残疾是一个残废军人,一个被敌人折磨成残疾的军人。在这种时候,在这个地方,这种伤势,秦泰和仇小球几乎确定对方一定是没有人xìng的倭寇。这么说来这个残疾是一个抗倭英雄,是一个因为保家卫国,抵抗倭寇致残的好汉。

    秦泰把仇小球留下,仇小球不但懂验尸,而且会一些简单地伤口处理。仇小球可以帮这个残疾看看,希望有可能帮得上他。手臂断了无法复原,但是舌头只要没有完全被割去的话,或许有办法再说话。仇小球是江南人士,不管是说家乡话还是说官话,对方应该都听得懂。再说仇小球是一个孩子,容易让这个人放心。

    秦泰一个人来到了残疾人指点的小房间,见到了一个老人家。这个比较健谈的老人家,用聊天的方式说了不少关于徐家的事情。这个老人家叫老徐头,原来的名字连他自己都忘记了,秦泰为了尊敬老人家称之为“徐老”。徐老是徐家的老人了,他们家三代都在徐家做事,徐家的事情他几乎都知道。他讲了老主子徐达的事情,也讲了第二代主子的事情,更说了第三代主子的事情。秦泰终于明白了大都督为什么不去前线杀敌的原因。早在明成祖朱棣时期,朱棣为了防止徐家对抗自己,就下令徐家直系子孙不得离开南|京城。没有皇帝的亲口口谕或者圣旨,徐家后人不能离开南直隶,不然的话就视同叛国,一家老小全部杀头。为此大都督不能上前线,只好尽力做好后勤工作。倭寇战乱平息之后,大都督发现有不少的致残士兵失去了家园和生活来源,所以自己私下安排了一批最艰难的士兵当下人,又在大都督府聘用了一批。导致大家都在背后笑话大都督一家人,说他是残疾大都督,他们家是残疾人之家。

    徐老很健谈,听说秦泰要见老太夫人之后,马上答应带着秦泰去见老太夫人。一路上徐老边走边说,给秦泰介绍着徐家的一草一木。最令秦泰难忘的是一块牌匾和一幅“中堂”。牌匾上写着徐达手书的“忠孝仁义”四个大字,也是徐家子孙做人的标准。挂在后厅最中间的字画又长又大,古代管这个叫“中堂”字画,上面只有两个字“忠义”。徐老说是第三代家主写的,是徐家的镇家之宝。

    秦泰终于见到了徐家老太夫人,这个老太夫人可说是一个奇女子。秦泰当初也听说过老太夫人的往事,觉得这个老太夫人是一个有担当的女人。她教出来的儿子,也就是现在的前军都督府的大都督,一定也不会是一个酒囊饭袋。据说这个老太夫人年轻时是一个侠女,这一点和秦泰的夫人展小小很像。老太夫人一边除暴安良,一边为自己找一个合适的夫家。最后在南|京城里遇上了英气勃发的徐家老太爷,当时老太爷不但英俊而且武艺高强,马上征服了老太夫人的心。可是当时老太爷已经成家,再加上老太爷的母亲不喜欢老太夫人年轻时的样子,所以这段姻缘就这么好像断了。可是老太夫人不放弃,宁愿化装成一个孤女卖进徐家为奴。在徐家她隐姓埋名,没有刻意的接近老太爷,只希望nǎinǎi个时常看见老太爷而已。一年之后老太爷的夫人难产,老太夫人不顾大家的议论,赶往庐山找来隐退的太医。在太医的救治下,夫人母子平安,但是这个老太夫人却病倒了。也因为这场病,她的身份被徐家知道了。老太爷的母亲原谅了她,老太爷的夫人更是把她当做自己的娘家妹妹一样看待。三年后老太爷的夫人病重,临死之前把老太夫人留给了老太爷。一来是因为老太夫人真的很爱老太爷,夫人不愿意看着老太夫人一辈子苦守。第二,孩子喜欢这个姨娘,夫人也相信老太夫人会真心照顾孩子。第三,夫人也看出老太爷喜欢老太夫人,特别是老太夫人也会一手很好的剑法。老太夫人进了徐家之后,并没有马上为老太爷生孩子,直到夫人的亲儿子成年之后,老太夫人才为老太爷生下了一个小儿子,就是现在的大都督。夫人生下的儿子本来可以接任前军都督府大都督职位,没想到一场天花要了他的命。得知大儿子年纪轻轻就没了之后,一向身体健康的老太爷也病倒了。当老太爷离开人世的时候,大都督才五岁,老太夫人一个人承担起徐家的责任,还要代儿子管理军队的事务。为了立威,为了不让大家看不起徐家,老太夫人带着孩子住进军营。大都督成年之后,老太夫人亲自当着大家的面考核大都督的文韬武略,通过考核之后,老太夫人回到老宅子不再过问军队的事情。这么一个刚硬的女人,怎么能不让秦泰佩服呢?

第三十四回 再遇奇案三十四

    见到了这个传奇sè彩的老太夫人之后,秦泰发觉老太夫人一点也不显老。六十好几的老太夫人,不但眼不花耳不聋,而且双眼炯炯有神。秦泰也不隐瞒身份,给老太夫人行了一个大礼之后,把自己的身份和来意都说了出来。但是没有亮出金牌,对于一个老人家,一个秦泰尊敬地老人家,秦泰不舍得让老太夫人对他下跪。

    老太夫人望着秦泰,好久没有好话。老太夫人不是不相信秦泰的话,反而对秦泰的话很相信。秦泰的气度和正气,让老太夫人好像又看见了当初的老太爷。比起老太爷来说,秦泰多了一种谈定和威严,少了一些霸气和强硬。但是老太夫人觉得秦泰比她的老太爷更加好,简直就是老天爷赏给凡间的一大神兵利器。这场灾祸,也只有像秦泰这种充满正气的人才能化解。

    老太夫人一边请秦泰坐下喝茶,一边令徐老去前军都督府叫大都督回家来一次。就在徐老去叫大都督的时候,老太夫人告诉了秦泰一个秘密,一个外人不可能知道的秘密。原来徐家和皇室有一个约定,一个很严肃的约定。当初正统皇帝要御驾亲征,徐家就多次提出反对意见。正统皇帝不但不听而且下令申斥徐家,说徐家没有了徐达的本事,也没有了徐达的勇气。土木堡战役之后,京城危急,徐家当时的大都督不敢违抗明成祖朱棣的命令离开南|京,但是还是派亲信带着大军去勤王。景泰帝登基之后,归还了一部分军权给徐家,目的就是要徐家支持景泰帝。当时正统皇帝在瓦剌生死不明,景泰帝又是正统皇帝的亲弟弟,也算是皇室正统,所以徐家答应了。再后来正统皇帝回来,景泰帝不愿意把皇位还给哥哥,甚至于想要杀了这个哥哥。徐家和几位老臣联名上书,jǐng告景泰帝不得伤害太上皇,这才保住了正统皇帝的xìng命。正统皇帝被亲弟弟景泰帝幽禁在南宫的时候,徐家也为他多处说情。正统皇帝复位之后,暗中和徐家签订了一个秘密约定,只要朱家在位一天,前军都督府大都督就是徐家的。但是徐家不能插手皇族事务,大都督更不能离开南|京城。

    秦泰对于这个信息,很是头疼。这样一来大都督就算想帮自己,也不能明目张胆这么做。大都督人不能出南|京城,他的号令又不能公开出去,这样的话和不帮有什么区别呢?

    老太夫人也看出了秦泰的忧心,她给秦泰出了一个主意,一个很好和你好的主意。秦泰听了之后,眼前顿时一亮。原来老太夫人给秦泰介绍了一个人,一个等会儿汇合她儿子大都督一起回来的人。这个人职务不高,而且不是这里的官,他不过是一个云|南的云|州指挥使而已。在大明武将已经不值钱了,大多数的武将都是世袭的,没有多少战斗力。就算有几个会打仗的,也会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重用。指挥使比守备小,比一般的千总大一点,属于正六品武将。在大明士兵战斗力相对不强,人数不到一万的情况下,基本不成什么气候。一个六品的武将,不要说是大官了,就算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七品知县也敢对他指手画脚。但是这个指挥使不一样,因为他的兵不一样,他自己更是不一般。云|州位于云|南西部,几乎和缅甸交接,但是缅甸和大明关系并不好,经常借故来闹事。所以大明为了不受欺负,云|州卫所不但满员而且提升了战斗力和装备。历来云|州指挥使都是狠角sè,几乎都是杀人不眨眼的恶人。而这个指挥使是恶人中的恶人,在大明军队史上是一个超级大魔头。

    虽然老太夫人没有说出这个指挥使的名字,但是秦泰觉得这个指挥使一定不简单。一个小小的指挥使,一个是久居南|京城大都督,他们怎么会认识?要是徐家布置在外地的亲信的话,也不会这么轻易暴露给大家知道。难道这个指挥使是徐家的亲戚?或者说是也是什么世家的后人?

    大都督来了之后,一相互介绍,秦泰才知道这个指挥使这的很牛。这个指挥使叫常月华,年纪虽然不大,但是已经威风凛凛。从长相上看,大都督反而有点文质彬彬,常月华更像一个武夫。不对,秦泰觉得这个常月华很眼熟,好像哪里见过一样。秦泰马上记起了这个熟悉的人物,顿时大吃一惊起来。怪不得秦泰觉得有点眼熟,原来常月华是开国功臣常遇chūn的后人。

    说起这个常遇chūn,朱元璋是特别的伤感和不舍。后人曾经把常遇chūn对朱元璋的忠心,比喻成《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对大哥“及时雨”宋江那么愚忠。朱元璋也承认过,常遇chūn是他最放心的小弟,只要朱元璋的命令,常遇chūn都会毫不犹豫的执行。要不是常遇chūn没有徐达那么有智慧的话,大明第一功臣就是常遇chūn了。开国之后,一些小人利用朱元璋对手下的不信任,四处收集所谓的证据。朱元璋杀了一些,也冤枉了一些人,但是当有人利用常遇chūn说事的时候,朱元璋大怒。朱元璋不但杀了这些告密者,而且告诉大家,常遇chūn是他最亲的兄弟,除了老婆常遇chūn是他最信任的人。当常遇chūn四十岁病倒的时候,朱元璋几乎天天陪在常遇chūn身边,常遇chūn死后朱元璋好几次哭昏过去。也是因为常遇chūn的原因,明成祖朱棣对常家很不好,甚至于差点要灭了常家的血脉。原因就是常遇chūn的女儿是大明第一太子朱标的妻子,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母。明成祖朱棣担心常家暗中帮助建文帝复位,更担心常家在军队中的势力,所以明成祖朱棣曾经下令秘密处决常家大小。后来这件事情被徐皇后阻拦了,原因有很多。第一,徐家和常家同为朱元璋打天下,在开国初期甚至于更早的时候,两家人关系就很好。第二,常氏和徐皇后从小就是好姐妹,后来又是两妯娌。徐皇后不希望丈夫对常家下死手。第三,常家要是被灭了,下一个朱棣要对付的就是徐家。为了徐家,为了自己的娘家,徐皇后也要保常家。第四,常家曾经救过徐皇后的三个孩子。当年建文帝登基,燕王朱棣担心侄子建文帝对自己下毒手,所以一个人先回了封地。朱棣的三个儿子留在南|京城中,几乎当了人质。但是大家谁也不敢帮助这三个孩子,只有常遇chūn的小儿子,也就是建文帝的小舅舅,看不下去了把孩子们接到自己家住。也就是因为这样,徐皇后的三个孩子才没有被人暗中下毒手。为了报恩,徐皇后也要救常家。

    常家虽然被徐皇后保下了,但是地位没有了。朱棣以常家蛊惑建文帝重用文臣,迫害皇族为理由,削去常家国公封号。将常遇chūn用战绩换来的世袭罔替的国公,留给后代子孙的富贵给剥夺了。常家只好搬离出去,最后在云|南定居,没想到还是当上了军户。因为常家没有了地位和权力,所以他们并没有被监视起来。常家安定之后,经常写信或者亲自上门来看望徐家后人。徐家后人也将先人留下的关于常家的功夫和军事知识告诉常家后人。常月华小时候在老太夫人身边长大,几乎是老太夫人的干儿子。后来又秘密地去了少林寺,当了七年的俗家弟子,学会了一身硬气功。本来准备在干妈这里住上几年的,没想到常月华的父亲死了,要常月华回去继承职务。常月华只好回去当他的千总,经过他训练调教过的士兵,都是“兵王”级别的,一个打十个普通士兵很简单。去年云|州指挥使出事了,中了敌人的埋伏死了。常月华带着本部手下,杀入敌营为长官报仇。结果常月华一营人,不过一千人而已,竟然杀了对方三万多士兵,彻底将一个五万人的大军打得七零八落。为此常月华被上级点名批评一次之后,升任为云|州指挥使。

    老太夫人告诉秦泰,利用常月华对付这三个王爷最合适不过。因为这三个王爷之中,守凤|阳皇陵的藩王是当年建文帝的二儿子的后人,他也算是朱元璋的长子嫡孙后人。常月华是常遇chūn的后人,也就是说他是这个藩王的表舅,甚至于舅公,常月华用长辈的身份就能逼这个藩王乖乖听话。还有两个藩王一个是朱元璋哥哥家的孩子的后人,一个是朱元璋最小的一个儿子的后人。这两个藩王比凤|阳那个藩王更怕常家,因为他们的祖先是常遇chūn家人养大的。朱元璋的侄子当初因为要打仗,所以和一些孩子一起留在后方。但是朱元璋的老婆马秀英主管后勤,没时间照顾孩子。徐达的妻子是一个大家闺秀,教孩子们读书些字,算是大家的教书先生。常遇chūn的老婆是一个农家女,只会照顾孩子们饮食起居。通常来说徐氏是一个好好先生,常氏充当恶婆娘,孩子们虽然怕常氏,但是对常氏也最亲。朱元璋的这个侄子管常氏叫干妈,连带着他的孩子也怕常氏这个nǎinǎi。朱元璋的小儿子和常家的关系,要从nǎi妈说起。朱元璋的小儿子生下不久之后,亲生母亲就死了。nǎi妈怎么喂孩子nǎi,孩子都不吃只会哭。这时候常遇chūn的大儿媳妇和女儿太子妃刚好都生下孩子,两个姑嫂就轮流照顾这个小叔子。这个王爷管太子妃叫嫂娘,叫常家夫人叫嫂嫂,并发誓他或者他的子孙一辈子听两位嫂嫂的话。老太夫人告诉秦泰,常月华是上天送给秦泰的,是专门对付这几个败家王爷的“杀手锏”。

    一边的大都督也保证,他一定会就近看管好内阁首辅徐阶在这里的势力。对付皇室他力不从心,对付徐阶的家人他可不用瞻前顾后了。要是徐阶的家人敢不从的话,大都督手里的大明将士可不是吃素的。至于地方官员,大都督也建议秦泰去联系太监,只有太监才有监管地方官员的权力。一旦官员想闹事的话,只要由太监在一边,他们就不会太过分,也不敢闹出什么事情来。因为太监手里有“特旨”,专门对付闹事的官员的,不但管用而且绝对有效。大都督也告诉秦泰,南|京镇守使不但是吕芳的手下,而且是一个相对正直的人,应该会帮秦泰的。要是连他都不愿意帮秦泰的话,秦泰只好去凤|阳。请那个年纪大了,但是不糊涂的原大|内总管、原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出来。秦泰没有告诉大都督,他手里有皇帝的金牌,一定能说服镇守使站在这一边。

第三十五回 再遇奇案三十五

    当秦泰和仇小球走出镇守使住处的时候,秦泰不禁感慨起来。军国大事真的是一个大漩涡,绝对不是他能够轻易涉及的。当初胡宗宪利用他对付和牵制江南的太监,使他有机会成为了“江南王”。秦泰就对这个江南总督胡宗宪有了一些看法,觉得胡宗宪太热衷于权利和名誉。为了个人的利益,为了少数人的利益,牺牲了太多人的利益。为此秦泰故意没有理会胡宗宪的邀请,失去了成为胡宗宪左膀右臂的机会。秦泰虽然和徐阶不对路,但是总以为徐阶是清流的代表,是大多数清官的首领。没想到这个徐阶在绊倒严嵩之后,成为了又一个权臣。他不但时刻威胁着皇权,左右着朝局,而且做出了任人唯亲的事情。秦泰因此有点看不起好友张居正和谭纶,觉得他们和胡宗宪几乎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一群为了权势不惜牺牲别人的人。当初秦泰冒死逼宫,虽然主要目的是要让嘉靖皇帝朱厚熜清醒过来,不要沉迷于道术,不要荒废朝政。但是也有秦泰厌弃和不愿意和贪官为伍的意思。按照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的祖训,皇帝不能杀言官,所以就算秦泰再怎么得罪嘉靖皇帝朱厚熜,嘉靖皇帝朱厚熜也不能杀了秦泰。一旦逼宫事发之后,嘉靖皇帝朱厚熜最多也只能罢去秦泰所有职务,赶秦泰回去吃自己的“老米饭”。虽然秦泰不舍得离开案件,但是秦泰更不喜欢官场的虚假和黑暗。

    这一次出山,秦泰更加看清楚了朝廷的黑暗和无能。地方官员几乎无官不贪,只不过是拿多拿少的区别。zhōng yāng机构也是**无能,黑幕连连。下属中饱私囊,上官昏庸无能,国库几乎见底。最令人担心的是上下联手,隐瞒事实真相,令大家产生一种错觉。徐阶这个内阁首辅不但是一个权臣,更是一个大贪官,一个贪污集|团幕后的大老板。他不但包庇甚至于教唆手下贪赃枉法,而且还在背后暗中勾结藩王,企图废立新君。这种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其实心里只有他自己,不但没有道德观念,而且连做人的基本都没有,更不会把天下老百姓和朝廷放在心里。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君王甚至于天下老百姓的所有。要是两国交战的话,十有仈jiǔ会成为敌国的内应或者卖国贼。秦泰对高拱和谭纶也很失望,张居正是徐阶的弟子兼手下,不能不听徐阶的。高拱和谭纶应该知道徐阶的为人,应该站出来挑破这层伪装才是。没想到高拱为了和徐阶争夺内阁首辅的位子,不惜埋没自己的良心,成为了和徐阶一样的人。高拱还是当初那个直言不讳,敢为了一件小事和严世蕃撕破脸皮的高拱吗?正直无私、一身正气、忠言逆耳、直言犯上的高拱没有了,只有一个一心想当内阁一把手,为了自己集团利益不惜装聋作哑的高拱。

    为了掩盖过去的错误,为了自己的地位不受影响,这些人竟然不惜牺牲江南大片老百姓的幸福。用心险恶的徐阶和胆大包天的藩王们,更是利用这个机会,企图引起江南大乱,逼着现任皇帝隆庆皇帝下台。这些人难道不知道事情一旦发生了,江南就会大乱,国家就会面临重大抉择吗?难道这些人就不为天下苍生考虑过生计吗?难道这些人不知道每一次帝王交接,背后隐藏着无数血泪吗?为了个人利益不惜老百姓长期受到颠沛流离之苦,国家再起战乱,华夏上下震荡,这种人不配当皇帝,更不配做一个人。

    事情就是这么微妙,秦泰这个不起眼的闲官,竟然无意之中插手这件案子,又无意之中发现了这件事情的内幕。为了好友的死,为了江南老百姓,为了国家的安定,秦泰不得不出面。不知道是秦泰的运气好,还是大明先祖的保佑,这件事情看上去很危险,却处处又有生机。江南的老百姓需要安定,大家都喜欢平静生活,泉|州的基础打得好,晋商的大力支持,徐家的忠义,常家以恩报怨的大度,再加上太监们的上下一心,这件案子已经不是大问题了。特别是这些太监们,平时贪小、自私、锱铢必报,但是一旦涉及到根本问题时,脑子特别的清楚。他们的主子只有一个,就是大明现任皇帝,所有危害大明,企图危及皇室的人或者事情,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制止。镇守使听了秦泰的话后半信半疑,一时之间下不了决心。但是的那个秦泰拿出隆庆皇帝的金牌的时候,这个镇守使态度马上变了,不但保证全力支持,而且他将派亲信连夜去请吕芳等人。只要这现任和前任大太监坐镇江南,这些地方官员哪个还敢乱来?秦泰和镇守使商量好了,地方官员和驻军一个也不准动,太监们只要看住大家。发粮和赈灾工作谭纶和秦泰负责,治安问题由常月华的云|州士兵负责。

    当秦泰赶回福|建泉|州的时候,晋商已经将第一批和第二批的粮食运到了泉|州。秦泰联系谭纶,要他转道来泉|州,将“如米”秘密地换成晋商供应的好米,然后再去赈灾目的地。至于赈灾用的钱物,秦泰会同常月华一起运往各个地方衙门,并留下士兵监督官员们按人口账册发放下去。秦泰以谭纶的名义,下达了一道死命令,无论是谁哪个官员胆敢克扣或者截留者,一律按叛国罪全家抄斩。

    当事情基本圆满解决的时候,秦泰收到了两份命令。一封是朝廷内阁发给谭纶的,一封是隆庆皇帝写给秦泰的私信。内阁的命令很简单,一方面表扬谭纶办事得力,一方面告诉谭纶滥用职权,欺压地方官员的事情上面知道了。为此内阁书面申斥谭纶,功过相抵,不予处罚。但是由于正常人事调动的原因,谭纶不再留在京城六部衙门,调任山|西当地方官员。谭纶的新职务是山|西布政副使兼任大|同知府,品级不变依然是从三品。一个本来有可能进内阁,就算不进内阁也是六部重要官员的人,调任地方当一个知府,等于是朝廷放弃了谭纶。谭纶可以说是前途一片昏暗,几乎没有了好的前程。给秦泰的私信更简单,隆庆皇帝很客气的表扬了秦泰,说秦泰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却一句不提秦泰的职务问题。除了奖赏秦泰一些财物之外,几乎什么也没有。对了,要秦泰交还金牌和暂借的官服等物品。秦泰等于又变回了一个在家等消息的闲散官员。

    秦泰办完正事之后,抱着“马三刀”的骨灰,带着仇小球准备离开江南。送行的只有徐家的大都督和常月华等几人,一个太监也没有来。徐家的大都督不但没有因此受到表扬,而且暗中收到了隆庆皇帝的严重jǐng告。隆庆皇帝在信中申斥了徐家,jǐng告徐家再插手的话,徐家将失去一切。常月华私自带兵来江南,又插手江南地方政务,威胁和恐吓藩王,所以常月华收到了一定的处罚。常家不能出头,也不能让太多的人知道,所以常月华从一开始就有这种打算和心理准备。南|京镇守使因为办事得力,被隆庆皇帝召回京城进了司礼监。势利眼的太监们,得知秦泰失去了皇帝特使身份之后,马上对秦泰不理不睬。唯一令秦泰有一丝安慰的事情就是“马三刀”得到了朝廷的抚恤。朝廷追封马博伟,也就是“马三刀”为义士,虽然不能明令嘉奖,但是也算是一个安慰了。有了这个封号,“马三刀”就算没有白死,也给他的后人留下了一点资本。秦泰是官府中人,知道其中的奥妙,将来“马三刀”的儿子十五岁之后,凭借这份证明,他就可以进国子监读书。将来读书毕业之后,孩子就不用参加会考直接当地方官员。虽然不会是什么大官,也不会有太大的升迁机会,但是一任知县和七品官待遇是少不了的。这样一来“马三刀”的儿子算是有出息了,马家也算是上流社会的一员了。不用担心将来的生计问题,也不用担心将来孩子找不到好老婆的问题了。

    大都督在送秦泰离开的时候,暗中告诉了秦泰一个内部消息。在京城的好友秘密告诉大都督,内阁和司礼监因为这件事情发生了变故。内阁首辅徐阶被隆庆皇帝点名批评,罚俸三年;司礼监掌印太监陈洪免职,留在宫中继续当差;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职由秉笔太监孟冲接任;孟冲的工作由内|宫新贵冯保接任;冯保的差事由刚刚来京的南|京镇守使接任;内阁次辅高拱用人不当,监管不力,自动辞去一切职务;谭纶踢出京城,失去了和张居正一较高下的机会;张居正正式进入内阁,虽然名次在李chūn芳等人之后,但是大家都知道张居正将会是内阁新的领导人。

    大都督还告诉秦泰,朝廷赏给晋商和戚老板的牌匾已经在赶制之中。秦泰虽然给朝廷立下了一大功劳,但是也给朝廷除了不少的难题。第一,暴露了国库空虚的大问题。第二,一大批江南地方官员需要及时整顿。第三,“如米”引起的风波,导致从上到下,各级衙门需要清查库存,将会暴露更多的问题。第四,晋商等商人早就想插手国事,朝廷要想办法堵住这个口子。在不得罪对方的情况下,避免权力再一次被分割。第五,朝廷将要支付给晋商一大笔的钱。虽然晋商出价不高,几乎是成本价,而且晋商还答应一部分是他们自愿捐献的,但是还有一大笔的后账欠着。三千多万两银子的物资,除去晋商总部和戚老板等人自愿捐献的八百万两银子的物资,江南地方答应用五年的税收还的一千五百万两银子,还有近千万两银子的缺口。就算朝廷免了晋商三年的税收,朝廷还是要欠下近三百万两银子的债务。这笔钱让隆庆皇帝自己出是不可能的,国库已经见底了,只好打白条等将来有钱了再说。晋商成了朝廷的债主,这让一向看不起伤人的官员们如何见晋商呢?

    秦泰对于其他的信息一点也不惊讶,只是被徐阶和高拱的事情镇住了。徐阶不但没有被隆庆皇帝拿下杀头,而且继续担任内阁首辅,难道徐阶另有法宝不成?徐阶家里的土地和金银,就算他全家大吃大喝用上一百年也用不完,三年的俸禄等于是九牛一毛,罚和不罚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倒是高拱很奇怪,一开始是和徐阶生死对决,后来中了徐阶的诡计,只好任由徐阶摆布,如今成为了这件案子最大的受害者。高拱不但没有坐上内阁首辅的位子,而且被逼下台,就连京城也待不下去了。顺带把他的得意地弟子谭纶也害了进去,导致谭纶离开权力层到地方当一个小小知府。三个藩王不会有事,最多不过是隆庆皇帝不痛不痒的jǐng告而已。隆庆皇帝不能把他们怎么样,毕竟他们都是一家人。再说隆庆皇帝担心这件事情引起更多的藩王的注意,只会暗地里消化,不敢当众说出来。这样一来就不能给三个藩王定罪,藩王们也不会受到实质xìng处罚。就算有处罚也不过是罚俸禄或者减少封地而已,这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看来这件案子最倒霉的是高拱,顺带着谭纶和秦泰也出力不讨好罢了。

第一回 黄婆姹女一

    秦泰和仇小球完成救援任务之后,马上往家里赶。原因很简单,秦泰担心妻儿,更担心家里的家人。秦泰的夫人展小小是一个侠女,她和秦泰在一路上产生了感情,所以她不但是秦泰的好助手,更是秦泰的知心人。这一次是展小小第一次生产,生下的孩子也是秦泰第一个孩子,展小小就算再英勇也有点情绪不宁。秦泰答应过展小小,一定看着妻儿,亲手为展小小接生。可是因为这件事情,秦泰不但不能为展小小接生,更是要在展小小将要临盆的时候离开。这些天一有空闲时间,秦泰就记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妻儿。可是秦泰现在担心的不是妻儿,而是家中其他的家人,特别是他的父母。谭纶被贬去地方当一个地方官,高拱也黯然离开朝廷,可见徐阶已经完全掌控局面。就算种种迹象都指向徐阶,说明幕后主谋就是内阁首辅徐阶,但是隆庆皇帝不能把徐阶怎么样。徐阶是一个锱铢必报的人,更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家伙,绝对不会放过秦泰。秦泰和徐阶不但有两代人之间的私仇,更是多次破坏徐阶的好事,所以徐阶早就想针对秦泰了。秦泰现在失去了所有的依靠,就连隆庆皇帝的金牌也还给了朝廷,这就是徐阶对付秦泰的最佳时机。秦泰并不担心自己,因为他和表弟仇小球事事小心,只要不犯错就不会有大麻烦。可是家中的父母怎么办?秦泰的父亲曾经做过一任地方官员,后来因为徐阶的缘故罢官了。秦泰的父亲就回到了老家,一边安心做田舍翁,一边也做一些小生意。没想到官运不佳的他,渐渐地成为了一个大商人,后来因为秦泰做了官,为了孩子的名声,秦泰的父亲不再做生意。秦泰最担心的就是父亲,徐阶不但会针对秦泰,而且会对秦泰的父亲下手。一想到父亲可能有危险,秦泰真的很着急,想变成一只小鸟飞回去。

    秦泰和仇小球连夜赶路,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往家乡赶路。这一次出来办案,创造了秦泰破案以来好几个记录。首先这是秦泰第一次有目的的赶往一个地点办一件案子。以前都是有案情,或者一路找案子,碰上案子就查案破案的。第二,时间最短。从秦泰得知“马三刀”有危险开始,到完全处理好事件,一共才用了二十七天。其中秦泰和仇小球赶路两千多公里,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马车里度过的。他们三餐不是干粮就是饿着,这是查案以来伙食最差的一次。以前有展小小这个假小子在,虽然当时秦泰不知道展小小是一个女孩子,但是秦泰饿了的时候,展小小就会找东西给秦泰吃。秦泰越来越觉得自己离不开展小小,要不是后来知道了展小小真实身份的话,秦泰真的不知道怎么和展小小继续相处才好。第三,这次办案危险最大,几乎找不到可以帮忙的人。一旦事件处理不好的话,后果会很严重。秦泰想起来的时候,真的一阵阵后怕。第四,这次办案秦泰的身份地位最高。以前秦泰不过是刑部官员,代表朝廷的刑部复查和审理案件,最多担负着监察地方办案官员的责任。如今他是隆庆皇帝的私人代表,也就是钦差,而且手里有隆庆皇帝的金牌。这块金牌不但可以吓唬皇亲国戚,而且对现任官员有很大的威慑作用。这是秦泰当官以来,最有权力的一次。

    秦泰和仇小球往家里赶路,路上刚好和一伙人同行。这伙人就是秦泰的老朋友谭纶和他的手下,秦泰就和他一起赶路,相互之间也好相互照顾。这个谭纶真的有点倒霉,也因为这样才和秦泰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谭纶在不久之前还是大家所羡慕的人,他是隆庆皇帝在潜邸的侍读,又是隆庆皇帝最相信的手下,他的老师高拱更是内阁次辅。大家都以为谭纶将会成为内阁成员,以后很有可能成为内阁首辅。没想到如今的谭纶这么倒霉,不但被赶出了京城到地方任职,而且派往边疆当一个没有兵权和手下的“光杆司令”。山|西大|同知府,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知府,不但品级不一样,而且责任更不一样。自从“土木堡战役”之后,瓦剌国士兵差点占领北方所有的土地。虽然经过大家的努力,将对方赶到了山|西以北,但是他们依然时常过境侵略。这样导致山|西大|同不但成为了重要的边境重镇,而且负担起军用物资存放和周转的责任。大|同知府不但要管理好地方百姓,而且要做好边境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不但如此还要给军队当“老妈子”,给一些犯事的官兵“擦屁|股”。大明的军队战斗力已经大不如前了,但是又不能不依靠这些“老爷兵”把守边疆。这些人打起仗来像条虫,欺负起老百姓的时候可威风了。为了照顾好这些官兵,地方上好吃好喝地供着他们,这些人依然觉得不够。由于官兵们的俸禄不高,朝廷经常拖欠兵饷,导致他们经常在地方上白吃白喝不算,而且经常发生侮辱地方妇女的事情。大|同知府没有处理官兵的权力,也不敢得罪如狼似虎的官兵,只好尽量安抚地方老百姓。几乎每一任的大|同知府都吃力不讨好,说这样的知府是全国最窝囊的知府。这里的知府不但没有油水,而且随时有生命危险,不但要当心不讲理的官兵,还要注意提防老百姓的突袭。谭纶出任大|同知府一职,大家都以为这是要谭纶去送死。谭纶自己也觉得自己不但仕途完了,更有生命之忧,所以有点垂头丧气。朝廷其实就是内阁首辅徐阶,明知道谭纶的心情很不好,但是明文规定谭纶必须马上赴任。从江南到边疆,正常赶路也需要七天时间,但是徐阶要谭纶必须五天之内赶到山|西,第六天必须到衙门办理好交接,不然的话就要从重处理。谭纶不敢也没有本钱和徐阶作对,只好带着亲信赶往目的地。路上要不是遇上秦泰的话,真的是有苦都没地方说。

    由于谭纶是赴任的官员,一路上的驿站不敢怠慢,所以不但有住的地方,而且供应赶路用的车马。这样一来秦泰和仇小球也沾光了,不用担心食宿和交通用具。一路上秦泰把自己知道的山|西老家事情一一地告诉谭纶,希望帮得上谭纶。谭纶也希望秦泰能到大|同来帮他的忙,可是谭纶和秦泰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秦泰是一个被勒令在家等朝廷发落的官员,再说秦泰和谭纶一样,都是徐阶的眼中钉、肉中刺,徐阶绝对不会让他们联手的。一旦秦泰出现在大|同,就算不是名正言顺的帮助谭纶,也会导致秦泰和谭纶再一次受到徐阶的迫害。到时候不但秦泰和谭纶有危险,就连隆庆皇帝也爱莫能助了。所以秦泰和谭纶只能暗中书信联系,绝对不能公开来往。

    因为谭纶是要去山|西大|同赴任的高级官员,所以驿站把关于山|西一代的搪报给谭纶翻阅。所谓的“搪报”其实就是现在的“红头文件”。除了一些专门发给某个人的“特旨”之外,凡是朝廷明发的“圣旨”、“钧令”都会以“搪报”的形势在各地的驿站留档,供官员随时查阅。“圣旨”是皇帝或者司礼监代皇帝下达的命令,这是最高指令,任何人不得违抗和阻挠。“钧令”是朝廷内阁下达的命令,虽然也经过皇帝或者司礼监的同意,但是因为是内阁下达的,所以威信不如“圣旨”。“搪报”是以一站一站的方式传达的,每一站在收到“搪报”的同时,一边抄录一边往下一站传送。驿站的官员地位不高,但是不受当地官员的限制,所存放的“搪报”更是不允许随便查阅的。谭纶不但是大|同知府,而且还是山|西布政副使,所以有权利查阅山|西全省的“搪报”。驿站的长官叫驿丞,虽然只是正八品的小官,但是权力不小。虽然当时各地的驿丞还没有完全隶属于锦衣卫,但是大家都知道驿站其实是锦衣卫控制和经营的。

    谭纶在翻看“搪报”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重要信息。这个信息和谭纶无关,也地方政务也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和秦泰本人有很大的关系。原刑部主事贾百顺受到朝廷的褒奖,升为从四品官员。贾百顺自己请求来山|西当按察使,朝廷不但允许了而且已经下达了“钧令”。谭纶好像听秦泰提起过贾百顺,所以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给秦泰。

第二回 黄婆姹女二

    当谭纶把这个消息告诉秦泰的时候,秦泰整个人傻了。他没想到贾百顺回来山|西,而且出任一省的刑狱长官按察使。虽然谭纶和贾百顺同样是四品官员,而且谭纶是正四品,但是谭纶不能和贾百顺相提并论。理由很简单,第一大明朝的官员是“重职不重品”,也就是说一个官员的重要与否取决于他的职务而不是品级。一个同样是三品官两个职务,一个是一省巡抚,一个是国子监祭酒。两个人的地位和权力就有天渊之别。一个掌握一省军民生杀予夺的权力,一个只有在国子监教书安排科目的资格。谭纶是知府,虽然兼任布政副使,但是主要责任还是负责大|同的地方治安。贾百顺是山|西一省的治安最高官员,掌管刑事和监狱管理,是一个有权有兵的重要职务。两人遇上的话,谭纶必须给贾百顺让路,这是官场的规矩。连路都要想让,谭纶怎么能和贾百顺事事顶着干呢?第二,谭纶是一个被贬的官员,大家都不看好他。贾百顺却是一个被朝廷命令褒奖的官员,再说朝廷有人做靠山。所以不管是谁都会偏向于贾百顺,不会看好谭纶。第三,贾百顺是徐阶的表弟,又是徐阶的亲信助手。徐阶不会让贾百顺孤身奋战的,当然会指派得力干将帮助贾百顺。谭纶几乎是孤身上任,只有几个亲信在身边,怎么和贾百顺他们对抗?第四,谭纶作为一个知府,手里最多只能有一百来个手下,也就是衙门的衙役。就算全部听谭纶的也不过一百来人而已,其中还有一些不听谭纶指挥的“硬骨头”。可是按察使衙门按规定就有五百人左右的常规军,这是朝廷明文规定留在地方按察使衙门的军队。除了这些常备军之外,按察使衙门还有三百多的衙役,平时查案、抓人,有事的时候就是后备部队。从人手上说,谭纶也不是贾百顺的对手。

    秦泰虽然知道谭纶不是贾百顺的对手,但是他还是把他知道的贾百顺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谭纶。秦泰的目的不是要谭纶去对付贾百顺,而是要谭纶提防着贾百顺这个人。秦泰对贾百顺的评价是无能、酷吏、心狠手辣、贪财,还有目光短浅。贾百顺是内阁首辅徐阶的远房表弟,从小就是一个不好好用功的主。因为贾百顺不能中举,所以不能中进士,不能正常地出任官员。徐阶为了让贾百顺当官,暗中花了一笔钱给贾百顺买了一个国子监贡生的资格。然后买通国子监的老师,开出了一张假冒的文凭,利用自己的权力给贾百顺安排了一个地方官的职务。

    在大明要做官,只有三种途径,第一是通过层层考试,科举当官。这是最正统的,也是最普见的一种做官方式。第二就是荫生。也就是功勋之后,朝廷给予一些名额让他们的后代出任一些不重要的职务。这些荫生都是功勋们的小儿子,长子嫡孙可以继承父辈的职务,一些小儿子们就不高兴了。所以朝廷用这种办法安抚那些不能继承父辈职务的人。第三种就是国子监的贡生。国子监相当于现在的重点大学,可以进国子监读书的不是官员的后代就是地方推荐优等生。国子监读书的人分两种,第一种就是等机会参加大考,和其他学子一起参加“大比”。这种人要么不参加“大比”,参加的话一定有很好的名次。第二种就是混吃混喝,等将来毕业了当一任地方官员,混一个官员名分。后来因为朝廷缺钱,所以允许商人用银子买一些没有实权的官职,这就是“捐官”。

    贾百顺在表哥的帮忙下,不但当了国子监贡生,而且后来当上了一任县官。不知道是贾百顺运气不好,还是注定秦泰和贾百顺、秦家和徐家之间有宿世恩仇。秦泰无意之中知道了贾百顺的弊端,利用贾百顺的错误把贾百顺免职了。贾百顺不但不好好读书,而且在国子监也没有好好学习怎么当官。名义上贾百顺在国子监读书,其实贾百顺在国子监的时间屈指可数。当上官员之后,贾百顺不但不会审案而且连办案流程都不知道。师爷给他出主意,一旦有案子的时候,师爷帮他事先准备好一切,捕头帮他找好人证、物证和罪犯。就这样糊涂官员审理糊涂案,而且每一件案子都冠冕堂皇的结案。师爷和捕头不但收了很多好处,而且想出了一系列的应付方式。为了尽快破案,为了让贾百顺重用他们,他们不惜抓人顶案,诬陷和摊牌一些莫名其妙的罪名给一些无辜的人。就这样衙门一下子将积压了好几年的案子都破了,成为了县官贾百顺的一大政绩。其实在地方上大家都知道,安|徽铜|陵衙门有三个现象。第一,穷人和富人打官司,穷人一定输;第二,不管对错,谁出的钱多谁就能打赢官司,谁就“有理”;第三,在铜|陵杀人放火不要紧,打家劫舍也不会死,只要付得起“官方报价”。就算出了事,也会有人代你坐牢甚至于代你被杀头。贾百顺不但完全相信手下,而且听不得反对意见。特别是他断下的案子,绝对不允许说判错了。凡是敢反对的,贾百顺都会严刑拷打,逼着对方承认贾百顺是对的。所以当秦泰得知贾百顺是怎么一个官员之后,当机立断就地免去了贾百顺的正七品安|徽铜|陵知县职务。由于当时严嵩在朝,徐阶不敢一手遮天,只好任由秦泰将贾百顺免职。但是不久之后严嵩倒台,徐阶掌控内阁之后,他就安排亲信手下安插道各个部门。贾百顺不但重新当官而且出任南直隶刑部主事,就是要用贾百顺压着秦泰。贾百顺几乎是处处针对秦泰,许多不利于秦泰的言论和证据就是贾百顺编造和收集的。当秦泰逼宫迫使嘉靖皇帝朱厚熜回紫禁城后,贾百顺在表哥徐阶的授意下,逼秦泰交出邢部科道权力。因为贾百顺掌握了刑部的科道权力,再加上刑部尚书是徐阶的人,所以贾百顺这些年在刑部可以说是呼风唤雨。

    秦泰把贾百顺的事情告诉谭纶之后,谭纶总结了几点。第一,贾百顺出任按察使是一个过渡,徐阶可能要重用贾百顺。从刑部主事到地方按察使,看上去只是一个平常的调动,其实意义大不一样。京城六部衙门的官员分为高中低三层,七品以下的底层官员很少有升迁的可能,可以大多数的人安心本职工作,尽量捞钱等回家当财主。中层官员不敢贪污也不敢“鹤立独行”,所以最难做。高层官员可以呼风唤雨,也可以只手遮天。但是想要从中层官员升任高层官员,并不是太容易。就算贾百顺自己有本事,又有徐阶这个内阁首辅表哥,也是不能顺利过关。再说了贾百顺是贡生出身,没有经过正式会考,不能马上升任六部高官。所以徐阶为表弟可不是想出了这个办法,让贾百顺去地方出任一任按察使之后,积累一定的资本之后杀回京城,到时候只要徐阶还是内阁首辅,贾百顺就能出任六部重要高级官员。第二,贾百顺这次来山|西,可能是要针对秦泰。贾百顺在徐阶的安排下,可以说是顺风顺水,只有秦泰敢和他作对。贾百顺也因为秦泰的关系,失去了一次大踏步升迁的机会。贾百顺一定会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对付秦泰,最好把秦泰彻底整垮。第三,贾百顺可能是接受了表哥徐阶的密令,监视和针对高拱的。高拱是山|西人,算是秦泰的老乡。高拱离开朝廷之后,徐阶总觉得不放心,总觉得高拱会不会以退为进,再次积聚能量对付自己。所以徐阶安排表弟贾百顺去山|西当一任按察使,就近看管高拱的一举一动。一旦高拱有所行动的话,贾百顺一边给高拱制造麻烦,一边快速派人通知徐阶。第四,贾百顺可能想捞钱了。在京城虽然贾百顺也能呼风唤雨,但是有太多人注意着他。再说了就算捞钱捞来的,大头都要归徐阶,贾百顺只能拿徐阶剩下的。到地方任按察使就不一样,不但天高皇帝远,而且不用次次都孝敬徐阶。一任按察使下来,贾百顺起码可以捞上十多万两银子。有了这笔钱的话,就算将来徐阶告老还乡了,贾百顺也能买通其他官员继续当官。实在不行的话,有了这笔钱回家当一个土财主也好。所以贾百顺于公于私都要来当按察使,只是苦了山|西老百姓和秦泰等人。

第三回 黄婆姹女三

    秦泰回到了老家,仇小球马上回家和父母去吹牛了。秦泰也急着回家看展小小和孩子,按照时间推算,孩子不但生了而且应该满月了。秦泰是家中的独子,小时候就没有什么兄弟姐妹,这个孩子有时他的第一个孩子,所以他真的急着看看这个孩子。当然秦泰也担心展小小这个夫人,所说展小小是一个武把式,比一般的妇女身体都强健,但是生产孩子对于女人来说就是一个难关,秦泰也担心展小小受不了。比起其他的夫妻,秦泰和展小小之间的感情深多了,他们不是盲婚哑嫁,更是在结婚前相互已经喜欢上了对方的。展小小女扮男装在秦泰身边,不但是秦泰的守护神,更是秦泰的好助手。展小小早就喜欢上了秦泰,要不是怕吓住了秦泰,她早就对秦泰表白了。秦泰也对这个相对瘦小的展小小有点异样感觉,要不是后来得知展小小是一个女孩子的话,秦泰真的不知道怎么和展小小相处下去。有一段时间秦泰真的很痛苦,他想见展小小,但是又怕见到展小小,更担心他们继续发展的话,影响展小小的名声和秦泰的官誉。但是秦泰不知道展小小的真相,担心继续下去自己无法自拔,所以决定找机会赶展小小离开。但是每到将要开口的时候,秦泰又舍不得出口伤到展小小。要不是老酒鬼师爷及时点破,秦泰真的不知道会不会发狂。当秦泰知道展小小是一个女孩子的时候,秦泰真的好高兴,觉得老天也对他自己真的太好了。结婚后秦泰虽然依然需要展小小的照顾,但是秦泰也开始关系起展小小的爱好。知道展小小爱好练武,秦泰就劝说父母,在自己家的后花园建了一个练武场。知道展小小平时大大咧咧,所以秦泰尽量让父母理解自己妻子。特别是展小小有了孩子之后,秦泰几乎成为了“妻奴”,对展小小几乎无微不至。

    仇小球赶到自己家扑了一空,他的继父仇民还在衙门没有回家,他的生母仇大娘也不在家。仇小球一拍自己的脑袋,马上想到了自己母亲一定在表哥秦泰家里。秦泰和他离开老家去破案的时候,秦泰再三关照仇大娘照顾家里,所以仇大娘经常去秦家。再说了现在仇小球的表哥秦泰家的孩子快满月了,秦家当然很忙,仇大娘当然也去帮忙了。按照辈分来说,仇小球是孩子的表叔,仇大娘是孩子的舅婆,仇民是孩子的亲舅公。这都是孩子的血亲,也是秦家在老家最亲近的亲戚。仇大娘又是一个热心肠,不但感激秦泰救了娘家广大老乡,而且也感激秦泰夫妻为自己找了这么一个好丈夫。仇民除了平时话不多之外,其实是一个好男人。仇民不但对仇大娘好,而且对孩子也好,还把仇小球真的当自己的亲儿子一样传授看家本事。仇大娘觉得已经很满足了,自己有了依靠,儿子有了前途,这一切已经很完美了。

    仇小球在自己家里,找了一套比较干净又有点新的衣服,清洗打扮之后,赶往秦泰家里看望姑母、姑丈和表哥表嫂,还有刚出世的孩子。仇小球是一个半大小子了,懂得去亲戚家需要打扮,需要给家人长面子,所以他按照过年走亲戚的礼数做。在路上仇小球还用不多的零用钱,为孩子买了一个布老虎玩具,又给姑母和姑丈买了一些点心,最后给展小小表嫂买了一些补身子的红糖。仇小球听母亲说过,产妇生产之后需要营养,需要好好的补身子,红糖就是女人家补身最好的东西。

    仇小球把仇民当做父亲和师傅,自己最尊敬的长辈。仇民也把仇小球当做自己的亲儿子,恨不得把最好的一切都给仇小球。秦泰的母亲秦家老夫人,是仇民的亲姐姐,也是仇民在世上最亲的血亲,所以仇小球也把老夫人和秦泰一家人当做自己的亲人。老夫人早对自己弟弟的个人问题很担心,担心仇民将来无子送终。当秦泰把仇大娘介绍给舅舅仇民之后,老夫人发现这个女子不错,不但能干而且不是一个爱搬弄是非的女人,特别是把孩子管教的很懂事。随着仇民和仇大娘确定关系后,老夫人越来越喜欢这个弟妹仇大娘。仇大娘不但有山|西人的jīng明,而且也有福|建人的能干。要知道福|建那里的女人是出名的能干,那里的男人不是出去“闯天下”,就是出海捕鱼,所以家里的农活和家务都是女人家一手经办的。仇大娘小时候是渔民的后代,从小帮着母亲在家里干活。后来嫁人之后,嫁了一个山|西生意人,也经常在福|建一个人管理着家庭琐事。自从丈夫遇难之后,仇大娘一个人养大孩子,为的就是不让孩子吃亏。这样能干又顾家,又不乱来的女人,才是一个好女人。自从仇大娘嫁给仇民之后,不但把仇民照顾的妥妥当当的,而且帮着秦家做了不少事情。秦家父子,一个是不会管理家务事,一个是没时间管这些琐事,老夫人一个人忙进忙出真的很辛苦。仇大娘来了之后,不但帮老夫人打下手,而且马上改变了秦家混乱的局面。爱屋及乌之下,秦泰的母亲秦家老夫人,也对有礼貌的仇小球很关心。仇小球的第一身新衣服是老夫人暗中瞒着仇大娘做的,仇大娘不舍得为儿子做一身里外全新的衣服,总说仇小球说仇民的旧衣服就好了。得知仇小球需要一双合脚的鞋子,老夫人亲自买布料,又亲自做了一双“千层底”的布鞋,托秦泰交给仇小球。理由说是秦泰穿不下了,只好把鞋子送给仇小球。其实仇小球知道,这双很合脚的一看就知道不是给表哥秦泰做的,分明是老夫人给仇小球定做的。所以仇小球觉得秦家都是好人,特别是老夫人和表哥秦泰,真的把仇小球当做亲人一样。

    看见干净又礼貌的外甥仇小球,又看了看一身灰尘抱着自己孩子的秦泰,老夫人狠狠地败了自己儿子秦泰一眼。秦泰也知道自己太心急了,连忙把儿子的宝贝儿子放下之后,回去清洗和换衣服。清理之后秦泰又出来,献给父母请安,再给舅母仇大娘行礼,这才去展小小母子房间继续逗儿子和老婆说话。

    看见懂事的仇小球,秦泰的父亲,也就是仇小球的姑丈也说仇小球太懂事了。这些东西虽然秦家不缺,但是这是仇小球的心意。作为亲家,作为一个孩子,能把事情想得这么周到,证明家教好之外,仇小球自己也很有心。秦老爷觉得仇小球不但比自己儿子秦泰懂事,而且心思更加细腻。秦老爷不由得想到了小灵子,那个和秦泰几乎一起长大孩子。秦老爷虽然没有明着说过,但是大家都看得出,秦老爷早就想收小灵子当干儿子,为秦泰多一个弟弟。小灵子也是这么细心和小心,当初秦老爷把秦泰交付给小灵子,这才让秦老爷有点放心。要是小灵子现在还在身边的话,小灵子也应该长大了,可以结婚生子了。只可惜小灵子不但不在这里,而且这些年几乎断了音讯。不过现在秦泰身边多了一个仇小球,仇小球应该更好地辅助秦泰。

    这时候秦泰的舅舅仇民回来了,看见秦泰和仇小球之后,勉强地笑了一笑。秦泰和仇小球对望了一眼,看出了对方眼神里的惊讶和理解。看来对方不但已经动手了,而且真的够狠够辣,想把秦泰一家人都连根拔起了。在路上的时候,秦泰就把这些事情告诉表弟仇小球,希望仇小球暗中告诉舅舅仇民。让大家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贾百顺这次来山|西,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一定会针对秦泰,甚至于对付秦泰和秦泰的家人。现在秦泰只不过是一个在家等消息的闲散官员,不但没有职务而且更没有实权,根本不是新任山|西按察使贾百顺的对手。现在远在京城的张居正“远水救不了近火”,近在身边的谭纶想帮秦泰也帮不上,所以秦泰只能孤军作战了。秦泰为人正直,又很少有把柄,所以不用担心贾百顺针对自己。可是秦泰的舅舅仇民和表弟仇小球,还有秦泰的父亲秦老爷,这都是贾百顺针对的好对象,也是打击秦泰的软肋。

    仇民一边和姐姐、姐夫打招呼,一边给外甥秦泰使了一个颜sè。秦泰对表弟仇小球一努嘴,仇小球马上懂了表哥秦泰的意思。仇小球作为掩护,秦泰和舅舅仇民离开了大家的注意视线。几乎没有人发现秦泰舅舅和外甥之间的小动作,但是不代表没有一个人知道。展小小一来想看清楚丈夫这些天是不是累着了,第二是因为舅舅仇民的脸sè不好,第三是丈夫秦泰的一努嘴。展小小做了丈夫秦泰多年的助手,很清楚丈夫的脾气和特点,所以判断出秦泰和仇民之间一定有秘密。不能让大家知道,又要单独谈话,展小小隐隐约约觉得这件事情不简单。

第四回 黄婆姹女四

    仇民在秦泰的书房,对秦泰说了很不好的消息。原来的那个知县大老爷不知道为什么,早在一个月前就离开了平|遥。新任知县没有上任之前,按照规矩是由县丞,也就是衙门里的二老爷主持衙门事务。平|遥是山|西的一个小县,衙门只有一个县丞和书办,没有承运和典史。按照衙门规矩,知县是县衙一把手,县丞是二老爷,承运是老三,典史是老四,捕头是老五,书吏也就是书办是老六,狱头是老七。这就是“县衙七大神”,是所有衙门的基础。知县按照现代职能来说是县委书记兼任县长,还是县法院综合审判庭庭长。全权处理本县所有一切事务和干部任免;二老爷县丞相当于现在的常务县委副书记兼任常务副县长。辅助知县大老爷处理本县一切事务。在知县大老爷不在的时候,或者在知县大老爷授权下,审判民事诉讼;承运是衙门的三老爷,相当于如今的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主管衙门内部的干部任免和人事安排;典史相当于现在的县政法委书记,主管一线的公检法;捕头主管抓捕和巡逻,相当于如今的县公安局局长。在衙门没有设立典史的时候,兼任典史职务,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县政法委书记;书吏是接受诉讼和钱粮管理。相当于现在社会的县委、县府、县法院办公室主任。也就是知县大老爷的秘书兼助理;狱头是管监狱的,也是管刑罚的,相当于现在的监狱长和执行庭庭长。由于没承运和典史,所以平|遥衙门只有“五霸天”。

    仇民是平|遥仵作,主管案情的现场检验和尸体存放、管理。隶属于典史直接管理的一个职务。但是平|遥没有设立典史,所以仇民的直接上司是狱头,但是其实他是听捕头指派的。几乎衙门所有的长官都可以指挥仇民,仇民对于大家的指派都要听。仇民为人老实,又不喜欢欺负自己人,所以大家都在背后叫他“老肉肉”。意思就是一个好说话,又可以被人随便欺负的人。要不是仇民的姐夫秦老爷经常关照的话,大家不知道会把仇民欺负成什么样子。

    新任知县还没有到任,本来对仇民马马虎虎的县丞却开始厉害起来。仇民本来以为是二老爷想在老大爷没上任之前,树立自己的威望才这样的。后来仇民发现二老爷好像针对自己,几乎事事针对仇民,把仇民批评地一无是处。随着二老爷的变化,衙门里的其他人也改变了态度,对仇民的活挑三拣四起来。仇民为了自己,也为了家庭,一直忍着不发作。仇民需要这份安定的工作,也需要这个熟悉行业训练儿子仇小球。

    在秦泰回来之前的早几天,平|遥的新任知县上任了。仇民以为这样一来不用再被大家欺负了。知县是两榜进士出身,应该有风度有度量,能够客观地对待仇民这种基层工作人员。

    没想到这个知县大老爷一上任,竟然针对仇民起来。不但翻查所有仇民验查过的案件,企图找出仇民工作中的失误,而且在衙门设立巡逻小组,严禁外人随意进出衙门。仇民觉得这些事情好像都是在针对自己和秦泰,大家都知道秦泰义务帮仇民验尸,仇小球是仇民的徒弟。他们虽然不是平|遥县衙的正式人员,但是对于县衙破案帮助很大。大老爷这么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秦泰和仇小球拦在县衙之外,不让秦泰和仇小球继续来衙门。

    秦泰听了之后,仔细问舅舅仇民,关于新任知县的事情。仇民对于这个大老爷知道的并不多,只知道这个大老爷姓徐,来自江|苏,好像是山|西按察使有一点亲戚关系。

    秦泰马上明白了,贾百顺真的够狠的,不但他自己来山|西针对秦泰,而且把徐阶的本家亲戚也委派到了平|遥,成为秦泰的地方父母官。徐阶虽然也想秦泰死,但是不会这么针对秦泰,一定是贾百顺出的主意。而一个七品正堂知县官员的任免,需要通过京城的吏部和内阁。看来徐阶也知道这件事情,并指出贾百顺这么做。秦泰不由得为朝廷担心起来,为了某一个人的私人恩怨,竟然公然公器私用,任由他们报私仇,这样的朝廷和内阁已经不称职了。

    秦泰把自己和新任按察使之间的关系告诉了舅舅仇民,也把父亲和徐阶之间的恩怨也说了出来。仇民这才明白这件事情的内幕,原来这么复杂和严峻。仇民知道官场的黑暗,更知道一些人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所以仇民以舅舅的身份要秦泰不准去衙门,更不能和对方顶着干。仇民也想过了,对方已经针对自己,所以他也不能让儿子仇小球去衙门。就算他自己也要小心,担心对方有意的栽赃和陷害。仇民甚至于想离开衙门,重新找一份合适于他的工作。

    秦泰和仇民出了书房,故意当做什么事情也没有的样子。可是他们越这样,大家就越发现有事情。面对大家的注意,在家最有威严的秦老爷亲自向他的儿子秦泰索要答案。秦泰面对家人,只好把这件事情说了出来。而且一点也没有隐瞒,把父亲和徐阶之间的事情,他和贾百顺之间的矛盾,全部说了出来。听得大家都皱起了眉头,除了展小小的父母还有点慌乱之外,其他人想着怎么解决这件事情。

    因为这件事情关系到了秦老爷,而且这件事情的起因就是秦老爷,所以秦老爷难得做出了决定。他决定关闭生意,在家安心当一个爷爷,减少在外走动的次数,不给秦泰和家人找麻烦。

    仇大娘也说了,大不了仇民离开衙门,自己去做一个小买卖。不和这个县衙发生任何关系,也不用担心这个姓徐的大老爷针对大家。就算他是一个大老爷,也不能无缘无故欺负老百姓。至于仇小球,大不了不去学习,改在家里自学或者上学堂补充一下文学功底。

    秦泰自己也有点乱,就把目光望向了最镇定的老酒鬼师爷。老酒鬼师爷这些年住在秦家,算是秦泰和展小小两夫妻的干爹。老酒鬼师爷平时几乎不插手任何事务,但是在大事情上依然能出好主意。而且这件事情大家都是受害者,所以不能完全冷静对待,只有老酒鬼师爷是一个局外人。老酒鬼师爷用旁观者的心态,可以完全看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

    老酒鬼师爷还是老脾气,喝了一口酒后,说道:“大家都说的不错,但是没有说到点子上。第一,对方已经出招了,我们不能不还手。第二,对方几乎把所有的路都封死了,就是不希望我们找外援。但是我们真的不去找外援吗?为什么我们要顺着他们的意思走呢?秦泰,我的好女婿,你真的有点‘关心者乱’。你等会儿去写一封信给张居正大人。不管张居正大人能不能帮得上我们,我们都要告诉张居正大人这里的事情。不管张居正愿意不愿意管,他都是我们的一个希望。不管张居正能不能顶住徐阶和贾百顺他们的的压力,也要让张居正明白我们做出了让步之后,对方依然不愿意放过我们。第三,仇大娘说的不错。仇民留在县衙会被栽赃和陷害,所以仇民不但要离开,而且要马上离开。第四,我们不能这么等着挨打。孩子不是要过满月吗?秦泰就利用这机会邀请晋商会的大家来秦家喝‘满月酒’。借着机会让对方知道一下我们的实力,让他们不敢随便对我们下手。第五,秦泰,你需要一个机会,离开平|遥。只有离开平|遥,不和他们正面发生冲突,才能不中他们的计划。他们就是要秦泰和他们对着干,他们可以明着对付秦泰。我们千万不能让他们得逞,就是不和他们直接交手。我们一是等京城张居正大人的结果。第二是避过对方的锋芒。第三利用这机会让大家知道贾百顺的为人和本事,这才能让贾百顺彻底离开山|西。”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6340/ 第一时间欣赏谜案追凶最新章节! 作者:天下任纵横1所写的《谜案追凶》为转载作品,谜案追凶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谜案追凶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谜案追凶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谜案追凶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谜案追凶介绍:
秦泰是一个书香世家的子弟,从小却喜欢看破案的故事。他的母亲原来是医药世家,外公是一个著名的大夫。他的舅舅继承了他外公的本领,本可以扬名立万,却遇上了一件蹊跷事。这一事故导致秦泰的舅舅不能在行医,只好转行做了仵作。每次秦泰的舅舅来看秦泰,秦泰总是拉着他舅舅,要他将一些案例谜案追凶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谜案追凶,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谜案追凶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