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科幻灵异谜案追凶TXT下载谜案追凶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谜案追凶全文阅读

作者:天下任纵横1     谜案追凶txt下载     谜案追凶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十回 转世天师十

    张居正一边在长随的服侍下用饭,一边听文案汇报工作。这些年张居正身居高位,对于饮食也渐渐有了一些改变。年轻时的张居正喜欢大鱼大肉,特别喜欢吃油炸的荤食,最喜欢吃油炸过的红烧狮子头。中年后在夫人的劝导下渐渐多吃鱼少吃肉,家里经常准备活鱼用各种方法做菜。当时一些卖鱼的人都知道,张居正家买的鱼要最新鲜最好的。当上内阁阁老后的张居正,身边多了一些送礼拍马屁的人,他们家的伙食也更加丰富了。不过这个时候的张居正开始懂得养生了,菜色不需要太丰富,但是注重营养和味道。现在的张居正吃的饭菜不但讲究营养而且注重味道和荤素搭配。太素了没有营养,太荤了过分油腻对身体不好。每天张居正的饮食成为了张居正夫人最关心的事情,夫人想尽办法为张居正准备吃的东西。无论是皇宫里面的御厨,还是民间高手,只要做的菜有特色符合张居正的饮食标准,夫人就会请来做菜。如今张居正家里有好几位大厨,他们有各自的绝活,可以做出张居正喜欢吃的菜色。不过内行人都很清楚,不过是一些荤菜素做,粗粮细做而已。张居正平时不在外面吃饭,就算在皇宫里面吃饭也不过是蜻蜓点水而已,不是家里做的饭菜他根本吃不下去。

    不过今天张居正注定没有好心情吃饭,也注定张居正不会有任何食欲了。张居正刚吃了没几口夜宵,来不及品味出平时喜欢吃的“荷叶鹌鹑汤”的好坏,他就失去了吃饭的心情。张居正一边打断文案小心翼翼地汇报,一边猛地站起来往外走,就连不小心撞到桌子也不去理会。一边伺候的丫鬟连忙上来收拾,张居正却觉得这些丫鬟拦阻了道路碍了他的前进。张居正一反常态,不但不停止或者绕路走,反而对着蹲在地上收拾的丫鬟踢出一脚。丫鬟本能地躲了一下,张居正一个站不稳差点摔倒。要不是一边的长随聪明,手脚利落的扶住张居正的话,张居正一定会摔在地上。

    已经不用张居正多话,一个丫鬟中的头头出来,狠狠给了这个丫鬟耳光。几个丫鬟不去理会地上的饭菜,上来把这个犯事的丫鬟拉下去。她们以为老爷张居正会这么算了,毕竟张居正是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读书人。没想到张居正大吼一声,一个长随马上领会主人的意思,下令把这个丫鬟拉出去当场打死了。大家这才意识到张居正这时候很生气,谁也不敢上来惹张居正了。长随扶着张居正走向前院,现在张居正再不高兴也需要尽快处理公务,所以必须会前院办公地去。

    一路上文案长随不敢多话,所有被张居正撞见的人都倒霉了。张居正瞪他们一眼,长随马上叫人拉下去不是打就是关起来以后再处理。来到前院把守的警卫换上了身穿盔甲的现役军士。这些军士名义上是兵部的士兵,其实是张居正的保卫人员。他们平时无所事事,到了晚上更加散漫了。今天当班的士兵倒霉了,不但被张居正这个上级的上级看见了他们在偷懒,而且遇上心情十分糟糕的张居正。张居正当然找到了最好的出气筒,对他们这些士兵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平时张居正才不会做这种有损身份的事情,最多不过是撤换这些士兵而已,可是张居正心情不好需要发泄,士兵就成为了最好的发泄对象了。士兵们不敢回话,更加不敢顶撞这个内阁首辅张居正张大人,大家都明白了一点他们要倒霉了。

    来到张居正的办公室,张居正一伸手,文案马上把四个巡抚的亲笔信交给张居正。这时候的文案不敢多话了,他们担心一个不小心不但饭碗不保而且有可能小命不保。张居正现在处于癫狂状态,就像一条疯狗一样,会做出什么事情谁也说不准。像张居正这种大人物发起疯来,后果会更加严重,文案们作为张居正的亲随更加容易被张居正拿来当出气筒。文案们担心张居正针对他们,所以一边小心应对,一边请夫人来安慰张居正的情绪。如今的张居正,或许只有和张居正相守几十年的夫人才可以安抚了。大家都等待着张居正稳定情绪,或者等夫人来安慰张居正的情绪。

    说起这个夫人真的有点了不起,她不但是张居正的好夫人,更是一个和张居正一起成长起来的贤内助。张居正本是湖广江陵人氏,嘉靖四年出生,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进士出身。在当时也算是一个神童,中进士也算相对比较早的一个。万历初年内阁有两个神童阁老,一个是内阁首辅张居正,还有一个是内阁次辅张四维,两个都是从小就被家乡人看好的未来国家栋梁。因为从小出名所以张居正在家乡很有名,他的父亲当然要给儿子找一个出身比较好的老婆了。可是张居正从小就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他早就有了自己心仪的对象了。张居正有一个同一个老师的师兄,他的妹妹虽然只来过学堂一次,张居正就喜欢上了这个女孩子。当时张居正并不叫张居正,大家都管张居正叫张白圭。女孩子的哥哥戏称张居正叫“小白”,女孩子也开玩笑叫张居正“小白”。张居正竟然一点都不生气,一来二往和女孩子很投缘混熟了。张居正的父亲拧不过儿子,就为张居正娉了这个女孩子为妻。张居正自从娶亲之后和妻子如胶似漆,再加上年轻夫妻的缘故,所以开始有点荒废学业,大家都为张居正着急。这个女孩子,不,现在应该叫张门顾氏了,也感觉到了公公婆婆对自己的不满,可是她又舍不得和丈夫分开。所以索性来不个装傻充愣,一点也不顾及到张居正的前途和未来。顾氏有一个小表妹姓王,年纪比顾氏小几岁,但是见识却比顾氏好很多。她来表姐这里做客,察觉出大家的不满之后劝说表姐,可是此时的顾氏已经病入膏肓。

    不久之后顾氏病故,张居正一蹶不振,大家都以为这个孩子从此废了。这时候王小姐再一次赶到张家,说表姐顾氏有遗言要她转告表姐夫张居正。其实这些话都是王小姐利用表姐顾氏的口气劝说张居正的,张居正当时以为这是妻子临终的盼望,所以振奋起来重新努力读书。公公婆婆知道这些话顾氏活着的时候也说不出来,所以猜想这是王小姐在劝说儿子的。王小姐的举动让张居正的父母十分感激,从此记住了这个王小姐。当张居正考取功名重新思考娶亲的时候,张居正的父母第一个考虑的对象就是王小姐。他们觉得这个王小姐不但有见识而且是他们家的福星,张居正也对这个亡妻的表妹有好感,这就成就了他们的姻缘。

    王氏进门后上敬公公婆婆,对丈夫张居正更是关爱有加,就连对张居正的弟弟们也十分客气。王氏家境并不好,但是她从来没有拿夫家的钱照顾自己娘家人。她不但为人和顺而且十分公正,几个叔叔成家后,她也一碗水端平绝对不偏差。大家都说王氏是一个好媳妇好妻子好母亲。王氏一边管理家中事务,一边鼓励丈夫张居正积极进取。张居正能够年纪轻轻中举中进士出来当官,虽然大部分是因为他自己的努力,但是也有王氏的功劳在里面。张居正当官后,摆在王氏面前有两条路。第一,和张居正一起去外地当官。第二条路就是留在家里继续照顾公公婆婆尽孝。王氏作为一个年轻妇女,她当然愿意和丈夫一起上任了。但是她一想起自己是长房长媳,需要代丈夫在公公婆婆面前尽孝,离开了就是对公公婆婆的不敬,所以她决定留在家里代张居正照顾两位老人。王氏担心张居正一个人在外面不方便,王氏主动为丈夫买了两个小老婆照顾张居正的生活。张居正对于这个深明大义又细心周到的妻子当然十分感激。王氏更是嘱咐丈夫张居正为官要清正,不要因为一些蝇头小利毁了自己的前程和名誉。

第十一回 转世天师十一

    夫人回到张居正身边后,不但把张居正照顾得很好,而且开导当时官运并不好的丈夫。为了排解张居正心中的不快,王氏经常故意挑起丈夫张居正的雄心和才学。虽然每次比文斗学胜利的总是张居正,但是张居正得到了疏解心情好很多。当张居正开始官运亨通的时候,夫人又多次提醒丈夫不要得意忘形,需要更加小心谨慎。所以张居正把妻子王氏当做知己,有时候也会和王氏讨论一些现实问题和军国大事。张居正当上内阁阁老后,虽然渐渐不和夫人讨论实质性的军国大事,但是夫人也会旁敲侧击地开导丈夫张居正。张居正当上内阁首辅后,就连小皇帝都要听张居正的,当然更多的人惧怕张居正。张居正唯一顾忌的是两个女人,第一个是当今的太后,她不但是小皇帝的亲生母亲更是赏识张居正的人。第二个就是张居正的妻子王氏了。王氏不但为丈夫生了六个儿子,而且是丈夫张居正最好的听众和关心者。只要夫人在身边,张居正的心就会十分安定,夫人就是张居正最好的一剂汤药。

    张居正的办公室平时是不准后院的家眷来的,就连夫人也不可以进来的。张居正这种人内外观念很重,要不是太后是他的恩人的话,他也会极力劝阻太后插手军国大事的处理的。他在家说过夫人掌管后院,凡是张居正的私人问题王氏有绝对的处置权。但是前院和涉及到军国大事的时候,夫人不能也不应该插手过问。夫人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来过前院,更加没有进入过张居正的办公室,可是这一次夫人不得不来了。

    夫人和张居正已经分房睡好久了,除了每个月初一十五必要的亲密接触外,王氏每天和丈夫见一面外,其他时候都在管孩子特别是孙子。王氏大儿子的孩子一个三岁一个一周岁,二儿子的孩子也大半岁了。王氏管着孙子就忙不过来了,还要时刻盯着丈夫张居正的饮食问题。今天王氏有点累,早早地睡下了,本来想有什么事情明天再说。可是不久之后丫鬟叫醒了王氏,告诉王氏老爷睡下不久之后被长随叫醒了。王氏就知道出了什么事情,所以派自己的亲信在张居正卧室外听消息。亲信回来告诉夫人,老爷张居正不但撞翻了桌子,而且踢开了丫鬟。王氏深知丈夫张居正的性格,马上意识到张居正不对劲了。王氏一边穿衣服起来,一边叫人继续打听张居正的事情。王氏刚刚穿戴好,就听见一系列关于张居正的反常举动。虽然这时候王氏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王氏明显感觉到丈夫张居正出事了。这时候一个文案托人请夫人去前院,王氏犹豫了决定破例去前院走一趟,稳定丈夫张居正的情绪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张居正已经没有心思看手中的资料了,心里的怒火已经让张居正失去了往日的镇定。要不是这里是自己的家,要不是这些人都是自己的亲信,要不是张居正还有一点点的理智的话,张居正真的想杀人出出气。张居正脑海里面一片混乱,心里想发火想杀人,又有一种声音警告自己要冷静,张居正这时候真的像一个神经错乱的疯子一样。

    “太岳。”王氏终于在这个时候感到了前院张居正的办公室。平时王氏并不这么叫丈夫张居正,原来年轻的时候王氏叫张居正“相公”的,后来张居正有地位后,王氏叫张居正“老爷”或者“大人”。只有在只有王氏和张居正两个人的时候,只有在他们两个人比斗文学的时候,王氏才这么称呼张居正。这时候王氏不再是张居正的妻子了,而是以一个和张居正交心的好友身份出现。张居正字叔大名太岳,也就是说张居正是他的正式称谓,叔大是长辈或者上级好友叫的,太岳是同僚或者同事好友之间的称呼,张居正的父母叫张居正小名白圭,晚辈和下属私下称呼张居正江陵公或者张江陵,自从张居正当上内阁首辅后改更多的人人前人后称呼张居正张公。王氏作为妻子辈分不如丈夫张居正,所以在私下比斗的时候叫丈夫张居正太岳。

    王氏不愧是张居正的妻子,不但深知张居正的性格,更是知道张居正的脾气特点。这声看上去普普通通的叫唤,其实是在提醒张居正。张居正从一个默默无名的举人成长为一个内阁首辅,其中经历过的风雨和考验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这种人不但运气好,而且需要超人的忍耐力和毅力。王氏作为张居正的妻子当然知道自己丈夫的本事,张居正不是被事情打击到了,而是一时之间接受不了而已。要是处置不当的话,不是张居正发疯做出傻事,就是被人误以为张居正能力不够控制不了局面。这样的话对张居正不但不公平而且不公正。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张居正尽快冷静下来,让张居正恢复往日的果断英明。王氏可以用妻子的身份安慰张居正,也可以用女人的情感感动张居正。但是王氏已经是内阁首辅的夫人,更是太后亲自任命的一品诰命夫人,张居正需要威信王氏一样需要面子和威信。所以王氏使用平时和丈夫张居正比斗文学时的态度提醒张居正,希望张居正能够冷静下来。

    张居正被王氏这么一吼,终于开始冷静下来。夫人也不去问发生了怎么事情,因为她相信丈夫张居正只要冷静下来了就一定能够顺利解决任何难题。夫人王氏叫人去取冷手巾,有助于张居正尽快冷静下来。她同时亲手为丈夫张居正泡了一壶浓茶,一来可以让张居正安神,第二可以让张居正祛除睡意恢复冷静。张居正坐在椅子上,听从王氏的安排。一边的文案看见张居正的表情变化,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了。

    王氏并没有在丈夫张居正的办公室多呆,张居正恢复镇定后不久,王氏就离开了。她不想打搅丈夫张居正处理公事,更加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丈夫张居正失去冷静的真相。张居正也十分满意夫人王氏的安排,要是王氏问起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话,张居正虽然会说但是心里会十分不开心。王氏十分懂事的离开,不但解决了张居正的问题,也最大程度给了丈夫张居正面子。张居正不但感激妻子王氏,更是觉得王氏做事十分有分寸,是一个合格的内阁首辅夫人。

    张居正冷静下来后,一边仔细阅读四个巡抚的来信,一边叫人叫醒传唤。其实这个时候传唤早已经都在门外候着了,没有张居正的命令他们不敢进来更加不敢自作主张。传唤们本来已经睡下了,但是张居正连夜赶来前院办公的消息吓得他们赶紧起来。王氏从张居正办公室出来后不久,几乎所有的亲信都感到了张居正办公室外面,但是谁也不敢打搅张居正。

    张居正看完所有的信件内容,一边叫文案把有用的誊抄下来,一边叫传唤进来。张居正派出所有的传唤,一个传唤去皇宫,秘密请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来一趟张居正家里。其他几个分头去请内阁阁老和助手们。还有一个去锦衣卫指挥使那里,把张居正的亲信锦衣卫指挥使连夜叫过来。张居正还是觉得不放心,亲笔写下一张手令,要自己的卫队长送去九门提督那里。

    不说其他几路,光说去皇宫大内的这个传唤。冯保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在宫里宫外都有自己的办公地点。平时冯保上午在皇宫里面伺候太后和小皇帝,顺便处理宫中的事务。下午冯保准时到宫外的锦衣卫或者东厂转转,有时候也会来张居正府上做做联络一下感情。到了晚上作为太监头头的他必须留在宫内,不但保护着太后和小皇帝,更是随时听候太后的吩咐。一般来说天一黑宫门就要落锁,内外禁止一切往来,里面的人出不来,外的人进不去的。可是任何事情都有意外,为了防止晚上有突发事件发生,上锁的宫门里面和外面都有专人把守着。有时候也可以通过他们传递消息,当然需要花大本钱才可以。早在嘉靖皇帝时期,每当晚上有特别要紧的时候,或者是紧急公务的时候,外面的人和里面的人通过各种鸟叫声传递信息。例如布谷鸟声代表有紧急公文,喜鹊叫声代表高兴的事情或者喜事,鸭子叫代表战乱等等。

第十二回 转世天师十二

    这个传唤是一个老江湖,也是经常来宫里传递消息的人,再加上他是内阁首辅张居正的亲信,所以大家都对他十分客气。不过今天他并没有情绪享受大家对他的客气,因为他也感觉到自己老爷张居正的不对劲。张居正都快承受不了的事情当然是大事了,他也没有心思理会其他,直接尽快完成张居正交代的任务才是。他隔着宫门,说出自己的身份和来意,对方好像有点不情愿。其实这个传唤也懂这个意思,他也经常这么做,目的就是要一点好处而已。可是现在他没有心情,也没有时间消磨,他终于说出了狠话。其实并不是完全吓唬这个小太监的,张居正和冯保的事情要是办不成可能真的会死人的。对方好像也被吓唬住了,马上答应说尽快去找冯保。

    不久之后一阵脚步声传来,里面传来冯保的声音。这个冯保的声音传唤绝对是不会听错的,传唤可以吓唬下面的小太监但是不敢对冯保不敬。传唤隔着门想冯保报上自己的名字,并说出自己主子请冯保马上过去的口讯。因为这里说话不方便,所以传唤并没有说出张居正发脾气的事情。免得人多口杂把消息泄露出去,影响到张居正的名声就不好了。张居正的下人当然要维护自己家主人的名誉了,主子过得好他们才有好日子,主子倒霉了自己也不会好过。

    冯保明白张居正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更加不会在晚上随意叫自己过去的,所以他决定马上去见张居正。冯保有他自己的办法,当然也不可能正大光明地打开宫门大摇大摆离开皇宫。几个大力太监组成人梯,冯保踩着这些大力太监组成的人梯站在宫门墙上。外面的禁军也组成了人梯,让冯保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顺着他们的人梯往下走,就这么把冯保不声不响地送出了封闭的皇宫。

    冯保一个人轻车简从地和传唤赶往张居正家里,在路传唤才敢把张居正发脾气的事情告诉冯保。冯保也大惊失色,张居正都这样了,看来事情不但不小而且后果很严重。冯保连忙加快脚步,一点时间也不敢耽搁,几乎是跑着来到张居正府上的。当他赶到的时候,内阁的几位大员们也刚好赶到,大家几乎是不分前后地来到张府门外。不过根据每个人的地位和品级不同,进去的次序是不能乱的。冯保身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也就是相,当然是除了张居正外级别最高的一个,所以他走在最前面。冯保身后第二个是一直以来不愿意来张居正家的内阁次辅张四维。张四维后面是内阁最后一个阁老申时行。之后是吕调阳等几个有可能晋升为内阁阁老的现任内阁行走。这些人平时都是大人物,但是在张居正面前都是一个个听话的小孩子了。除了这个内阁次辅张四维有时候发表一下不同意见外,其他人都是张居正的死党或者门生故吏,就连冯保也以张居正弟子自居。张四维一个人翻不了天,所以在朝廷或者内阁他都不可能是张居正的对手,只好一直忍气吞声下去。

    说起这几个内阁大佬们,其实都不是好说话的人。内阁次辅张四维虽然是原来张居正的同盟,但是自从当上内阁次辅之后,开始和张居正貌合神离了。太后和小皇帝当然不喜欢看见张居正一人独大的局面,所以故意培养起这个张四维。张四维不但是太后和小皇帝选出来平衡张居正的,更是她们母子选出来将来接张居正班的未来内阁首辅。这种人能力会不行吗?答案是绝对不可能的。张居正和张四维一样,从小就被家乡人看好,张四维也从小有“神童”的外号,更是被称为当地一宝。自从当官以来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几乎打破张居正的纪录,成为大明升职最快的一个官员。要不是早年他和张居正及时搞好关系的话,说不定张居正早对他下手了。不过如今的张四维不好动了,他不但是内阁次辅更是太后和小皇帝用来制衡张居正的,张居正再傻也不会动他了。张四维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为了应付太后和小皇帝,只好时不时地给张居正制造一些麻烦,但是在一些大事上张四维不敢乱来,张居正也更不可能允许张四维乱来。

    申时行是老资格的内阁成员了,在如今的内阁有一个外号叫“老不大”。意思是他在内阁资格虽然老但是总是不能进步,成为了朝廷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申时行早在张居正担任内阁行走之前已经是内阁的一名正式阁员了。可是到了隆庆皇帝时期张居正都当上内阁阁老了,他依然是内阁成员。张居正当上内阁次辅后,和当时的内阁首辅高拱内部斗争的时候,申时行依然是一个内阁阁员。申时行渐渐明白局势,一步一个脚印地跟随张居正这个原来的老部下,终于在张居正当上内阁首辅之后当上了内阁四辅。前几年内阁三辅告老还乡后,他就顺利的升级为内阁三辅。其实他是张居正在内阁最大的一个同盟,也是张居正最可以信赖的一个手下。申时行本人也好,他的好友也好,都知道申时行的脾气。申时行不是没有能力和主见,而是已经看破了世态,学会了知足常乐而已。申时行的年纪比张居正大,不久的将来就会当了告老还乡的年纪,他只希望平平安安地过完这几年,风风光光地致仕就好。不过他在内阁一天,就会帮内阁首辅张居正一天,确定张居正在内阁的地位和权威的牢不可破。

    吕调阳是刚刚任命不就得内阁成员,也是最有可能晋升为内阁大佬之一的人。内阁对外很神秘,其实内部的人一点也不觉得神秘。名义上的内阁其实分为内阁大佬和内阁成员两种,广义上加上了内阁行走,一共三类。内阁大佬是正真的大人物,他们相当于原来的丞相,人数控制在三到四名,有时候会多一两个或者少一两个。他们在君王强大的时候,权柄不大就是君王的大秘书而已。但是当君王不理朝政或者年纪幼小的时候,他们就是一个个决定国家命运的人。他们之中权柄最大的无疑就是内阁首辅了,他纵览大局相当于过去的宰相,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实际权力要看当时的局面,要是本人微信不够,再加上皇帝的不信任的话,大权有可能被内阁次辅抢走,内阁次辅会架空当时的内阁首辅。这个情况不是没有过,嘉靖皇帝时期严嵩作为内阁首辅一人独大,几乎控制了整个朝廷。隆庆皇帝时期内阁首辅高拱被当时的内阁次辅张居正和隆庆皇帝架空,成为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内阁首辅。如今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的权柄更是超越严嵩,几乎成为了大明最有权威的一个内阁首辅。除了这几个可以在朝廷呼风唤雨的内阁大佬之外,还有几个人数不确定的未来大人物内阁成员。内阁是皇帝的左右手,相当于现在中央办公厅。按照比较现实的划分的话,内阁大佬相当于现在的家国总理副总理和政治局成员。内阁成员相当于各部分的部长或者办公厅主任级别的干部。他们分管一部分的政务,直接对内阁大佬负责,也可以直接对太后和小皇帝汇报自己分管的事情。不过这种人最不稳定,他们手里有一定的权力有可能将为成为内阁大佬,但是也会成为众多对手打击的主要对象。内阁大佬的地位已经确定,除了发生重大事件不可能轻易撤换,就连太后和小皇帝也不敢轻易训斥他们这些大人物。内阁成员就不一样了,他们虽然有权利但是级别相对不高,很容易成为打击对象。出了问题也会成为替罪羊,动他们比动内阁大佬们容易多了。所以一旦担任内阁成员后,这个人就要过上胆战心惊的日子。做好了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内阁大佬,做不好可能就是一个遗臭万年的罪臣,甚至于落得一个全家抄斩的局面。

第十三回 转世天师十三

    比起威风八面的内阁大佬和战战兢兢的内阁成员来说,内阁行走就不起眼多了。从真正意义上来说内阁行走不算是是内阁正式成员,朝廷和各衙门可以不承认内阁行走这个职务的存在,一些在地方当官的人更是有人不知道内阁行走这个职务的设立。说白了内阁行走其实就是内阁大佬们的私人助理,他们帮助自己的分管内阁大佬处理事务的前期工作。他们几乎和内阁大佬同进同出,甚至于可以打着内阁大佬的名义去地方视察。为了便于他们作威作福和名义上的正规,内阁大佬才申请了这个职位。内阁行走说白了是相对皇室有一个“宫廷行走”设立的一个职务。“行走”的来源有好多种,原来是是专指某个不能随便进出的地方不受约束的人。皇宫里面设立“行走”就是为了方便这个人帮皇帝或者后宫众人办事的。这种人都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小人物,他们不够级别当官,又为了便于随意进出皇宫,就有了一个跟班级别的身份“行走”。后来这种职务成为了一个荣耀,皇帝经常赏赐给一些亲近的人,便于他们随意进出皇宫,例如御医、御厨、翰林院待诏等等的人。有了这个职务就可以方便通行,不需要受到约束,是一种简便也是一种亲信和荣耀。内阁设立内阁行走代表这些人不但可以随便进出内阁,更是代表这些人是内阁大佬们的亲信手下。

    担任内阁行走的官员级别一般都不高,但是有一定的办事能力受到内阁大佬的器重。这种官员要是在地方不过是一个知府或者知县,在六部衙门也不过是一个郎中主事而已。可是在内阁他们就是内阁大佬的专职秘书,协助内阁成员们处理着军国大事。这些人要是跟对了人将来就是内阁成员甚至于内阁大佬,当上内阁首辅也是有可能的。要是跟不对人,或者主子提前下台的话,他们就会被外放。就算这样他们也接触过军国大事的机密,眼界和魄力比一般的官员要高,将来遇上大事的时候应付起来也会顺手不少。

    对于内阁大佬们来说,他们虽然手里权柄有多少,但是级别几乎是一样的。所以张居正要派人去请他们来自己家。内阁成员也算是一个个的角色,所以要派人去通知他们来张居正家里开会。内阁行走是张居正这个内阁大佬的私人助理,所以张居正下令叫他们来开会就可以了。无论是态度和口吻对待内阁行走和内阁成员有很大的区别。不过内行人很清楚,内阁成员虽然级别比较高,但是不代表他们在内阁大佬们心中的地位一定比内阁行走高。内阁行走虽然级别低权威小,但是他们天天和内阁大佬们在一起,他们才是内阁大佬们的亲信手下。特别对于张居正这种内阁首辅来说,内阁行走们才是张居正的真正手下。张居正这个内阁首辅已经开始提防内阁大佬们,关注和考量着内阁成员,这些人现在活着不久之后就是他的主要助手活着对手了。所以在张居正不能完全相信他们的时候,张居正不会轻易让他们掌握太多的资源和权力的。几乎每一个内阁首辅都有一种想法,架空同自己一个级别的内阁大佬,限制未来成为自己对手的内阁成员,尽力培养忠于自己的内阁行走上台。这样做可以稳固自己的地位,也可以避免未来自己的尴尬局面,更可以保证自己未来晚年生活的安定和平稳。

    虽然这些年内阁大佬经常时不时地来张居正家里坐坐,内阁成员几乎天天来张居正家里报到,内阁行走更是天天呆在张居正家里办公,但是像今天这样的事情几乎没有发生过。不但张四维这个不常来张居正家的内阁次辅感到奇怪,就连天天来张居正家报到对于张居正家前院比自己家还熟悉的内阁成员吕调阳也觉得莫名其妙。不过大家都知道这个时候这个环境下,张居正不会随便乱来的,朝廷一定是发生了什么重大变故了。不然张居正这个内阁首辅不会无缘无故大半夜发疯的,召集大家来张居正开夜会这种事情以前没有过。

    张四维这个内阁次辅也有点年纪了,大半夜被人叫起来开会当然不高兴了。再说他的级别摆着,他的任务就是监督内阁首辅张居正,时不时地给张居正制造一些小麻烦,不然他这个内阁次辅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张四维见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也来了,就小声嘀咕着,好像对张居正有点意见。但是没有人接嘴,这倒成为了张四维一个人的独角戏,张四维也只好闭嘴了。冯保不接嘴是因为他和张居正的关系太好了,不好意思说张居正的不是,再说了冯保听了传唤的话,开始怀疑张居正出了什么事情,所以不好随便乱说话。申时行是张居正的老部下兼同盟,再说他是一个老好人,所以他不好意思评判张居正,也不好意思反对张四维。他来一个闭口不说话,假装年纪大了什么也听不见的样子。吕调阳等人没有资格在这里议论张居正这个上司,更加不会在这个时候讨好张四维这个老二。所以他们来一个徐庶入曹营一言不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个雕像,不参与张四维和张居正之间的斗争。

    张四维虽然过去和张居正关系不错,但是并没有过多私下接触过张居正,所以张居正家他几乎没有来过。要不是前面有冯保这个张居正的老相识带路的话,张四维也不知道应该往哪里走。但是张四维不是一个傻子,对于一些大户人家的格局也是有一定了解的。张四维当过几年工部的官员,现在有是分管工部的内阁大佬,所以他对民居建筑十分熟悉。说起来张四维就对张居正这个内阁首辅十分不满,张居正身份内阁首辅身兼吏部、礼部和户部这是应该的。吏部管官员的升迁调动,当然要在最有权势的内阁首辅手里。礼部主管国家重要典礼和学生功名科举,再说了礼部是所谓的六部之首,所以内阁首辅也要亲自掌管。户部管着天下的财务,张居正本来就是一个老户部出身,所以张居正要分管户部也可以理解。但是张居正在其他的分配上令张四维这个内阁次辅很不高兴。六部除了张居正亲自分管的吏部、礼部和户部之外,还有兵部、刑部和工部。兵部负责全**队的训练和日常开支管理。刑部是全国最高的司法衙门,主管国家的治安和刑事处理。工部主管全国的重要工程和官方建筑的营造。一般来说内阁大佬们的分管有一定的规定的,内阁首辅分管吏部和礼部,内阁次辅分管户部和刑部,内阁三辅分管兵部,内阁四辅分管工部。有时候内阁首辅强势点的话,分管的多一点,内阁三辅和内阁四辅就黄子豪委屈一点了。但是张居正上台后很霸道,不但一口气分管了一半的部门,而且指定申时行分管兵部和刑部。张四维这个内阁次辅二号人物除了分到一个工部之外,只有一个名义上协助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名头。张四维分管了一个最没有油水的衙门不说,而且权力没有内阁三辅申时行大,理由就是张四维和张居正的关系没有张居正和申时行好。为此张四维多次在私下场合愤愤地批评过张居正办事不公平,自己抓权不算还要重用亲信架空他这个内阁次辅。

    传唤带着大家并没有去前院会客室,这让张四维等人有点意外。张居正自从当上内阁成员之后,他的府邸换成了现在这个府邸。其实这个家原来是严嵩的儿子严世藩的府邸。严世藩不但是当时内阁首辅严嵩的儿子,更是一个兼任工部尚书的内阁成员。为此大家为了讨好严世藩,管严嵩叫“老阁老”,管严世藩为“小阁老”。这个称呼虽然有点过分,但是无论是严嵩还是嘉靖皇帝都没有意见,等于变相同意严世藩将来成为内阁大佬。所以严世藩对于自己的未来十分有野心,在为自己建造府邸的时候有了自己的打算。严世藩本来就是工部尚书主管着营造,为自己建府邸当然是最好的了。除了在规制上不敢逾越外,无论是做工还是材料上都是最好的。严世藩被斩首后,他的府邸没收充公了,成为了朝廷的财产。大家都觉得晦气不要这个府邸,当时张居正升任内阁成员刚好要换房子,张居正就要了这个府邸。严嵩晚年年纪大了嘉靖皇帝允许严嵩在家办公,所以有了严嵩府邸前院办公后院生活的先例。严世藩也学父亲的样子,准备在自己家的前院建立一个独立的办公区,这个设计便宜了张居正。张居正家前院比一般的官员家要大,刚好隔离出来成为张居正的独立办公区。

第十四回 转世天师十四

    张居正家里的办公区面积虽然不大,但是足够张居正日常办公了。这个地方其实在面积上只比内阁办公区小了一点点而已。但是无论是采光度还是布置都比内阁好多了。内阁之所以破破烂烂的,第一是皇帝不让改动,第二是内阁大佬们为了体现出他们正直清廉,第三也是为了让大家看看他们的辛苦。张居正家里就不用这么做了,第一小皇帝不能随便出宫,太后身为一个妇女也不能离开皇宫,所以就不用装穷给别人看了。第二这里没有其他高大建筑物挡着所以采光度好。第三每个房间可以根据办公人员自己的爱好布置房间,所以看上去比较有生气。

    办公区分为左中右三大块。中间的办公区是内阁行走和内阁成员的办公区,所有的往来文件需要通过他们,然后在分别送到各位内阁大佬手里。因为内阁次辅张四维长期在内阁留守,所以他的文件和分管的工部文件会重新送回内阁。

    左边的办公区是张居正和几位内阁大佬的,申时行有自己的办公室,还有一间空着是未来内阁四辅的办公室,其他就是张居正的了。张居正很明显没有给张四维留房间,也代表他也不愿意张四维来他地盘办公。张居正一个人拥有四大间办公室,最外面的一间是他的文案的办公室。第二件是文件堆放间,摆放着所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文件。看上去比较杂乱,其实有一定的摆放次序和规律,只有张居正本人和他的文案知道真相。第三间房间是张居正的个人办公室,里面除了一些文房用具和一些必需品外最醒目的是一张超大的办公桌还有一把太师椅。这张桌子可能是除了御书房皇帝批阅奏折的书桌之外最大的一张桌子了。不但做工考究而且材料也是非常名贵的,据说是当年严世藩为自己当内阁首辅准备的办公桌。太师椅是配套的,不但大气名贵而且坐起来相对比较舒服。虽然它的尺寸是按照当时严世藩的身材做的,比起当时的张居正来说大了点,但是现在看来刚好,因为张居正已经开始发福正合适。最里面的一间房间是资料室,据说里面存放着大明除了皇家之外最完善的官方资料信息。当然里面也存放着张居正这些年来批阅过的所有文件的底稿。

    右边的办公区是几间会议室,也是接待客人的接待室。最大的一间是召开内阁全体会议时用的会议室。第二间会议室是召开内阁正式会议用的,只有内阁大佬和内阁成员才可以参加,内阁行走就算有资格参加也不能插话。第三间会议室只有几把椅子,这才是内阁大佬商量军国大事的地方。这个房间不但隔音好,而且布置几近奢华,椅子什么的都是最好的紫檀木。还有一间是张居正的私人会客室,是张居正接见外来的官员用的。

    就在办公区外还有几间小房间,其中包括小伙房和茶水房,还有几间是大人们的下人临时落脚的地方。到了晚上这些房间成为了侍卫们的休息室和吃饭的地方。由于这里几乎日夜不断人,所以茶水和饮食几乎不断。张居正虽然不是一个百分百的好上司,但是对自己的下人和手下还算比较负责的。热水不会断,伙房的大灶也不会熄灭,什么时候想吃了就有东西吃。虽然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但是吃饱吃舒服是一定的。据说好几个晚上值班的文案和侍卫都喜欢在火炉上放一块铁板,在上面放几个馒头烤着吃。每到天冷的时候,大家几乎人手一个手炉,有些怕冷的文案更是在值班的时候脚下踩一个铜炉。一些机灵的下人会留意这些文案,一旦水变凉了马上回提醒,甚至于主动帮文案们换水。

    传唤引着大家进入办公区,并没有往右边的会议室走,反而反方向去了张居正的办公室。冯保也愣了一愣,但是马上跟着传唤走向了张居正的办公室。冯保对于张居正的办公室并不陌生,甚至于比其他几个内阁大佬还要熟悉里面的布置和环境。不要说是不常来的张四维了,就连申时行也不太熟悉张居正的办公室。张居正有事的时候会亲自去申时行办公室坐坐,要不就是在小会议室约见申时行。申时行毕竟是张居正的老上级,所以张居正不会在这个比自己大好几岁的老上级面前故意摆派头。申时行这些年来也没有刻意去张居正办公室,所以对于张居正的办公室内部布置几乎一点印象也没有。冯保跟在传唤后面走,张四维只好捏着鼻子跟,申时行一点不在乎地走在后面,吕调阳等人虽然心里有疑问但是不敢多话。一行人在传唤的带领下,走过申时行的办公室,越国文案们的办公室,直接来到张居正的办公室。

    张居正坐在他的专用椅子上,对于冯保等人的到来好像并不欢迎,至少没有站起来迎接。张居正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书生形象,从来不会作威作福,更加不会看不起别人。以前每次见到内阁大佬们都会客客气气的,张四维或者申时行来家里,张居正就算不在大门口迎接,也会在自己的会客室外面等待。如今大家一起来到,张居正不但没有在外面迎接,到了张居正的办公室外面也没有站起来迎接。不光光张四维等人有意见了,就连比较好说话的冯保也感觉到了异样。

    冯保来不及说话,传唤就看出了自己主子的异样。他担心各位大人因此和自己的主子闹意见,连忙上来提醒张居正。张居正这才知道各位大人已经到了,而且就站在了自己面前。张居正连忙起身,招呼大家坐下,并连连道歉。这时候大家才发现张居正不但走神了,而且遇上了一件尴尬事情。

    原来张居正的办公室虽然有点宽敞,但是一下子进来这么多人就感觉有点挤了。再说张居正办公室只有一把椅子就是张居正自己坐的,大家难道要站在这里像下级一样挨张居正这个老大的训斥吗?再怎么说冯保和张居正平起平坐,张四维和申时行级别和张居正差不多,没道理站着和坐着的张居正交谈。要是这样的话传出去,不要说是冯保了,就连张四维和申时行都不用做官了。

    张居正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几个机灵的文案连忙出去把自己房间的椅子全部搬过来。可是问题又出现了,椅子够了但是地方不够大放不下。官员们坐在椅子上不能挤的太紧,每个人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不然不符合规矩。张居正和文案一时间傻了眼,闹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还好一边的冯保还算冷静,再加上经常处理这种鸡毛鸭血的小问题,所以马上想到了对策。几位内阁大佬和他自己坐椅子,内阁成员和内阁行走坐圆凳,文案们只好委屈一下站的了。这就把问题解决了,也把每个人的地位凸显了出来。张居正坐在太师椅上,左手是冯保和申时行,右手是张四维,巨大的办公桌对面是吕调阳等内阁成员和内阁行走,靠门口墙边站着张居正的文案,门外站着传唤。所有的大人下属一律被隔离在办公区外边,张居正家里的侍卫们全体出动分三层包围大家。第一层站在办公区外围,严禁任何人靠近;第二层站在办公区和伙房之间,严禁任何人打听或者窥探;第三层站在张居正家外墙,防止有人传递或者翻墙进入离开张居正府邸。这个布置是张居正亲自安排的,这些侍卫只听张居正一个人的调遣,就连冯保或者张居正夫人也指挥不动。这些侍卫更是全副武装,对于任何一个敢于不听号令的人下狠手,警告后仍然反抗者就地格杀一个不留。这是张居正交代给侍卫队长的原话,也是张居正起了杀心的一个标志。队长是张居正的亲信,当然明白张居正说话时的态度和坚定,所以他会不折不扣地执行张居正的命令。如果真有人胆敢反抗的话,刚好让他杀人立威,过一过当年杀倭寇的瘾。

第十五回 转世天师十五

    刚刚坐下不久,文案还来不及上茶,张四维这个内阁次辅就坐不住了。他说道:“太岳,怎么了?为什么这个时候召集大家?”他身为内阁次辅有资格称呼张居正为太岳,但是语气和态度有点过了,让人觉得他在对张居正这个内阁首辅开炮,在向张居正问罪的意思。

    张居正不留会张四维,也不去管其他人躲躲闪闪的眼光。他拿出文案刚刚整理好的信息,把一些不能给外人看的东西剔除了,重新誊写过的文件放在桌子上。他并没有把文件交给张四维或者冯保,这是张居正在试探冯保和张四维。对于张居正来说,他并不能够完全相信任何一个人,他想利用这个机会看看大家的反应。

    对于张居正拿出一叠文件放在桌上,大家的表情有了变化。冯保虽然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但是文化程度并不高,他可能是这几任司礼监掌印太监中学历最低的一个。所以他并没有急着看文件,他知道就算看了或许也看不懂。这些下面的官员写的文件越来越难懂,有时候经常引经据典,让冯保看了都不懂。所以这些年来冯保的习惯是要么听亲信解释给他听,要么等别人看懂了发表意见的时候再说。冯保这种行为自己人感觉到无奈,外人却觉得冯保高深莫测,有良好的素养和耐心,反而给冯保加分不少。

    张四维有点心急了,他知道出了大事,但是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所以他急着马上了解情况,然后做出自己的决定。要是这些事情和自己无关,或者自己不好意思插手的话,不如早点回家休息,不去掺合杂事为好。申时行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再加上年纪是最大的一个,所以看了看桌子上的文件,没有动手翻越的意思。吕调阳等人想看,但是不敢越过冯保、张四维和申时行等人,因为这是规矩和礼仪。一旦让这些大人物感觉到了不满,他们的前途就会有影响,所以他们忍着不动。

    张四维见冯保不关心,申时行也不想看,就忍不住拿起文件看了起来。张居正虽然坐着不动,但是眼神闪了一闪,好像对于张四维的行动有点意见。不过张居正是一个精明人,又是内阁首辅,所以他脸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不过深知张居正为人的冯保和申时行马上抓住了张居正的变化,他们暗自叹了一口气。张居正对于自己的权力真的很看重,就算别人想插手帮他分担一点他也会不高兴。太后和小皇帝多次提出分担张居正的辛苦,冯保也劝说张居正分权出去一些。张居正也表示考虑一下,想把礼部的事务分给张四维和其他人分头管理。可是如今张四维这么做,明显有点操之过急了,张居正已经不高兴了。看来想让张居正把礼部分出来交给张四维管理的想法,可能要往后延迟了。

    张四维并没有感觉到自己已经犯了一个大错误,不但得罪了张居正,也让其他人对于他的举动产生了反感。这让张四维扩大自己的势力遇上了很大的阻力,也让小皇帝对张居正产生了更大的怀疑和不满。早知道会这样的话,张四维一定会忍住,一定不会急着抢着看文件的。

    张居正一边靠在太师椅上喝茶,一边看着张四维的表情变化。张四维不愧是一个读书人的领袖,一目十行马上看完了文件的全部内容。不过他的表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让一边的人看了一场变脸的好戏。起初张四维的表情有点不屑一顾的意思,是因为文件以私人信函的方式写给张居正的,所以写信人不具职务致谢学生,称呼张居正不是内阁首辅大人而是先生。张四维对于这些官员对张居正的尊敬有点看不过去,觉得张居正的门下其实也是一群只会溜须拍马的昏官而已。而后信中提到了一些民间混乱,张四维从来没有听见过,所以觉得一脸疑惑。当他看见信中提到双方发生械斗时,张四维第一次重视起来,脸色变得凝重。当他看到伤亡人数时,他整个人站了起来,一脸诧异和愤怒,他以为写信人在说谎。当他看到落款的名字的时候,张四维整个人傻了,一下子坐下摊在了椅子上。还好他坐的是一把椅子,要是一张圆凳的话一定会狠狠地摔一跤。张四维抱着侥幸心理,又看了第二封信的落款,然后是第三封信、第四封信。看完四封信的落款后,张四维一把把文件丢在桌子上,好像这不是文件而是一个烫手番薯。

    申时行虽然对这个后起之秀有点意见,但是申时行也知道张四维是有能力的。如今张居正连夜召开会议,会议地点选在了张居正的办公室,已经有点失控了。现在张四维这个内阁次辅只不过看了信而已,态度和表情发生了巨大变化,看来事情真的不小了。申时行也知道自己不看的话,吕调阳等人不好意思看,再说他也对文件有了兴趣。所以他拿起张四维丢在桌子上的文件,慢条斯理地看了起来。申时行本来想慢慢看的,但是不久之后他越看越快,不一会儿就看完了这些文件。他比张四维当官时间长,不用看这些人的落款也能认出这些人的笔迹。再说了申时行主管刑部,对于民间的一些问题比较有针对性的办法。信中提到的大规模械斗就是官府最不愿意看见的事情,这比发生灾难或者战乱还要严重。申时行看到伤亡数字后,他也开始坐立不安起来。他本来想平安退休的,现在看来这个打算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一旦事情公开的话,处理好了他们这些内阁大佬也会挨一顿训斥。要是事情处理不好的话,内阁就是最好的替罪羊,到时候内阁大佬们集体下台,甚至于背上一个罪名被驱逐。作为分管刑部的内阁大佬,首当其冲的负责人就是他申时行和内阁三辅张居正。要是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朝廷只好拿张居正和他申时行开刀,平息愤怒的老百姓的怒火。

    申时行看完后并没有把文件丢在桌子上或者交给吕调阳等人,而是把文件递给了一边的冯保。冯保本来不愿意接的,但是申时行的态度很坚决。申时行已经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就算给其他人看了也没有多大作用,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冯保这个内阁的外人帮着他们一起承担责任。这样一来内阁的压力就会小一点,这也是张居正一定要连夜请冯保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来开会的真正含义。现在这件事情内阁已经瞒不住了,如果不联手司礼监的话,内阁就会马上倒台。就算内阁倒台了也没有用,问题依然要解决,唯一可以和内阁抗衡的只有司礼监,只要司礼监站在内阁这一边问题就有转机。要是司礼监坐山观虎斗的话,内阁铁定会倒霉,张居正等所有的内阁成员都会遗臭万年。

    冯保结果申时行的文件,只看了一点点就跳起来。冯保已经感觉到事情有点严重,但是没想到会这样。现在冯保真的有点后悔了,早知道事情这么严重他就不来了。现在他不但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而且参与了会议,想要脱身就难了。冯保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等于和内阁绑在了一起,想要做一个旁观者是不可能了。冯保一边瞪了申时行一眼,一边不顾形象地骂了起来。冯保不像内阁大人们是读书人出身,他就是一个低贱的太监而已,所以他可以在小范围内不要脸骂娘。冯保是一个太监出身,骂娘的时候不但语言粗鲁而且带着一些地方口音,让大家好好见识了一下冯保的为人。

    吕调阳来不及品味冯保的表演,就被文件内容吸引了。不,不应该说是吸引,而是应该会所是吓住了。吕调阳等十名内阁成员和七名内阁行走,分看了文件内容后,吓傻了一大半,有三个大人直接吓晕了。整个房间只有冯保近乎疯狂的骂娘声,站在外围的文案和传唤没有张居正的吩咐谁也不敢上来帮忙。张四维和申时行也不在乎这些人的死活,张居正更是像一座大山一样坐着不动。

第十六回 转世天师十六

    冯保一个人骂了整整一刻钟终于累了,这些年冯保已经收敛了不少。在外人面前装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久了,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有涵养的人。现在这么一骂虽然为心情好了许多,但是也让在座的人知道了冯保的真面目。冯保现在没有心思理会这些人的看法了,如今他脑海里想的是怎么解决问题。这件事情不但关系着张居正等人的未来,也直接影响到了冯保的前途。要是问题可以以杀人解决的话,冯保就会下令杀人,杀再多的人他也在所不惜。可是这件事情杀人解决不了问题,他只好依靠内阁依靠张居正等人。

    吕调阳已经有点慌乱了,他努力地抓起一杯茶,也不管是不是自己的,灌了自己一肚子茶水。目的不是解渴,而是为了尽快平稳自己的心情。这件事情已经不光光是他们个人的前途问题,而是关系到朝廷和郭家未来命运的大问题。就算他们不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也需要为这个江山社稷黎民百姓想一想对策。

    张居正满意地看了看吕调阳,在坐的这些人之中只有吕调阳的心态最稳定,恢复神智也最快。张居正决定等这件事情过去了之后,好好和吕调阳这个下属谈一谈。要是这个吕调阳愿意加入自己阵营的话,张居正就会考虑让吕调阳接自己的班,成为将来的内阁首辅。不过这些事情都需要往后放一放,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解决械斗的问题。

    吕调阳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第一,马上派人去调查事情的真相。第二,派出锦衣卫秘密调查这件事情有没有幕后黑手操控。第三,派出地方军费镇压和控制局势。第四,立即请示太后和皇帝,派出大臣到事发地控制局势。第五,通知各地官府,严密监视自己地盘,严禁发生流血事件。每十天一次汇报改为五天或者三天一报。第六,为了防止军队乱来,所有军队开始集中管理,军权收归内阁。第七,派出大夫及时救治伤员。第八,中央到地方发放物资稳定民心。

    张居正苦笑了一下,说道:“晚了。消息马上会公开。最多明后天南方就会大乱,北方也不过四五天。到时候不要说是秘密调查了,就算是公开调查也来不及了。再说了地方衙门隐瞒不报,内阁和刑部又没有准备,从哪里调查?军队可以派出去,但是局面只会越来越乱,后果会越来越严重。不过派大员下去坐镇,还有派人监管地方,这都是有必要的。双保,你的人马上开始监管地方衙门和各个民间组织。凡是有异动或者有危险的,第一时间控制起来。杀几个人能够稳定局面的话,就杀几个人好了。我们连夜起草奏折,天一亮就进宫。我们几个内阁大佬分别赶往事发地点坐镇。内阁成员协助六部衙门坐镇京城。大夫和救治物资的调拨交给吕调阳等人负责,马上安排下去一点不要马虎。”双保,这是冯保的字,也是当年张居正为冯保取的。称呼冯保为双保第一是为了表示关系好,第二是为了稳定冯保的情绪,第三是为了讨好冯保。

    申时行也是一个老人了,他连忙起草奏折初稿。一边的张四维犹豫了一会儿,终于开口说道:“还有一件最要紧的事情没有决定。这件事情交给谁负责?谁能够最短时间内破案?谁能够拿出让老百姓满意的结果?要是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其他的都没有用。老申,你们刑部有没有办案高手?不是破杀人案的那种,而是专门解决这种民怨的。这件事情很重要,抓总的人本事越大越好。”张四维对于申时行十分不客气,但是申时行现在没有心情理会张四维的态度好坏。

    申时行回想着自己脑海里面的人选,发现刑部真的没有什么好人选。要是发生杀人案或者盗窃案的话,刑部的人或许有办法,这种大规模的民怨刑部这些年真的没有遇上过。不要说是刑部的人,就连内阁这种高人才的地方也束手无策。可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不能给老百姓一个合理解释,这场民怨真的不好解决。就算最后朝廷派出军队镇压了老百姓,就算这件事情被压制下来了,难保以后不会发生类似事件。就算这个地方没有了,难道能确保其他地方不会发生械斗吗?

    张四维明白申时行的难处,然后张四维用一种古怪的眼神看了看张居正和冯保。张居正和冯保不知道在想什么,谁也没有注意到张四维的古怪眼神。吕调阳倒是看见了张四维的表情,好像觉得张四维有点料就催张四维说出来。现在大家前途不保,任何办法都要试一试,只要能帮大家度过这个难关,就算是杀人犯也要用一用。

    张四维艰难地咽了一口口水,说道:“我有一个人选,不知道大家觉得怎么样?秦泰,原刑部六品官员,后任锦衣卫经历。万历元年因故辞去锦衣卫职务回家候补。据说此人是一个破案高手,也是一个解决麻烦的高手。要是能够说服此人出仕,一定可以解决眼下的**烦。只不过此人现在------”张四维故意没有说下去,只是看了看一边的张居正和冯保。

    或许其他人对秦泰不是很熟悉,但是张居正和冯保对秦泰太熟悉了。熟悉到这两个人不愿意提及这个名字,成为了他们的一个忌讳。张四维虽然和秦泰不太熟悉,但是他会知道张居正和秦泰的关系。他故意提到秦泰的名字,就是想看看张居正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张居正和秦泰原来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据说张居正是秦泰最好的知己。但是张居正为了自己的前途故意冷落秦泰。也有人说秦泰是一个内阁首辅杀手,严嵩、徐阶、高拱都是因为他失势的,所以张居正不愿意用秦泰。张四维也知道张居正不愿意提及秦泰,所以他故意说出来让张居正难看。至于秦泰和冯保的关系也不一般,张四维听别人说过一些。秦泰和张居正的关系好,所以通过张居正冯保也认识了秦泰。秦泰本来和这些太监关系并不好,好几个大太监因为秦泰差一点倒台。冯保为了和秦泰搞好关系,所以故意讨好秦泰。秦泰被官场的人挤出六部之后,冯保收留了秦泰让秦泰在锦衣卫当官。冯保得到秦泰的帮助势力越来越强大,秦泰成为了冯保的亲信。后来在太后和其他人的干预下,冯保不得不疏远秦泰,秦泰只好再一次回家等待安排,这么一等就是五六年时间。张四维说出来第一是想看看张居正和冯保的反应,第二也是为了尽快破案。秦泰的本事真的不小,据说没有他破不了的案子。再说了秦泰在民间有青天美誉,老百姓都十分相信他。只要他说的事情,容易让老百姓相信,也可以稳定民心。

    张居正终于答应了,现在的时候只好用秦泰了。至于派谁去请秦泰出来,冯保有了自己的看法。秦泰和张居正等人的关系好,但是张居正和冯保都离不开。本来谭纶的秦泰的关系不错,只不过谭纶和张居正的恩怨存在已久,不能用谭纶请秦泰出山。冯保想到了一个人,一个和秦泰有点关系的人。这个人就是原来的司礼监秉笔太监黄锦。黄锦是秦泰看中的第一个太监,也是秦泰觉得唯一一个好太监。秦泰看来冯保只不过是一个有良心的太监,并不是一个好太监。黄锦就不一样了,他就是一个有正义有良心的好太监。黄锦多次帮助过秦泰,理由就是秦泰夫妻是好人,他要帮助好人。黄锦的出发点和冯保不一样,没有了名利心和回报心态,所以秦泰更加佩服黄锦的为人。可是在宫中好人是呆不久的,特别是一个好的司礼监秉笔太监是不合格的。黄锦不久之后被免去了司礼监秉笔太监职务,被派去看守陵墓。不久之前冯保过生日,想到了这个老上司,就把黄锦请回来住几天。一想到要派人去请秦泰,冯保马上想到了这个黄锦。只要黄锦出马的话,秦泰就会乖乖地出山。只要秦泰愿意帮大家办事,这件事情就有了较大的希望。

    张居正也同意这个方案,他亲笔写了一封信,用比较委婉的口气请秦泰出山。至于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张居正决定把下属给他的信件原稿一起带给秦泰。张居正还给秦泰一个特使身份,可以调动地方军政一切人员协助办案。因为没有得到皇帝的批准,所以一切手续随后补上。冯保也拿出一块锦衣卫的腰牌随信附上,秦泰作为曾经锦衣卫的人应该明白腰牌的作用。这封信连夜有锦衣卫的人护送黄锦出去,马不停蹄地赶往秦泰的家乡,最快速度请秦泰出山。而内阁成员们和冯保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做好了准备,决定宫门一开马上进宫太后和小皇帝。

第十七回 转世天师十七

    就在内阁所有成员准备联名向太后和小皇帝汇报事件的时候,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却没有同行。理由有三点,内阁成员觉得非常有理,所以集体同意冯保这么做。理由一,冯保作为司礼监的最高长官司礼监掌印太监其中重要的任务就是皇室特别是太后和小皇帝监视内阁的。不能让小皇帝等皇室或者外人感觉到冯保和内阁走得太近,所以冯保不能和内阁成员一起出现。至少不能让外人和太后、小皇帝知道冯保已经参与了秘密会议。理由二,冯保需要回去抓紧时间做准备。所谓的准备主要有三点。第一,去联络黄锦,安排黄锦马上去找秦泰这个救命稻草。第二,抓紧时间调查已有的相关信息。免得太后和小皇帝问起来的时候冯保一问三不知。现在司礼监和内阁一样,不但不能乱而且要暗中结盟联合应付这次的危机。第三,冯保住在皇宫内部,晚上是不能出宫的。一旦让人知道冯保在深夜和张居正等人见面的话,就代表皇宫的落锁形同虚设。这对管理皇宫治安的司礼监最高长官冯保来说并不好,太后和小皇帝一旦知道的话,有可能会收回控制权。为了将来方便,为了维护司礼监的面子,为了保持现有格局,冯保不能让人知道这些秘密。张居正等人也需要宫中有人可以暗中送情报出来,所以只好同意为冯保保密。

    冯保一个人离开张居正家的时候,张居正担心冯保的安全,所以特地指派几个亲信护送冯保回去。这时候天没有大亮,宫门依然关闭着,冯保不能够回去,所以冯保必须回宫外的自己家休息。冯保家虽然比较秘密,但是有些有心人早就注意了,所以冯保一个人出现在他自己家的话,既有可能遇上刺杀。冯保平时亲信不离身,就算没有亲信在也会叫来一群禁军保护自己。像这种一个人出现在外面的情况几乎没有过,他也觉得不安全,所以他接受了张居正的安排。不过他并没有回自己的家,而是去了尽忠胡同。

    外人可能对于这条不起眼的尽忠胡同并不熟悉,但是作为太监头头的冯保来说,简直是太熟悉了。尽忠胡同是太监们的一个家,一个除了皇宫之外的另外一个家。太监自从净身成为皇家的奴才之后,其实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了。每一个小太监净身前都会签署两份契约,第一份是自愿净身的契约,代表他来路清白正宗。第二份就是婚姻契约,代表他自愿嫁进皇宫成为皇家的人。因为去了男根的他们不再是男人,失去了生儿育女的能力,只能当女人一样嫁给别人。每一个太监就像女人一样嫁进皇宫,身心都要奉献给皇家特别是皇帝,所以他们对皇帝特别的忠心。“嫁进皇宫的男人”成为了太监的专用名词,也代表她们的一切属于皇家属于皇帝,皇帝可以任意的处置他们甚至于直接无缘无故地杀死他们。太监从此失去了尊严和自由,卖身给了皇家成为了一个家奴。太监也是人不但需要休息而且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在皇宫里面太监只是最下贱的奴才,不要说地位了就连尊严也没有,再说皇宫里面规矩太多不允许他们胡来。为了能够暂时放松一下,早在前朝就有太监的秘密场所出现。他们可以在这里放松心情自由地吃喝,也可以在这里相互传递沟通情报。不过在当时由于太监身份特殊,又不能公开出现在宫外,所以只好定期秘密举办集会。到了明朝之后太监的权力大了,允许他们在宫外自由活动了,这个集会不但多了而且地点也固定了。这个地方就是尽忠胡同,说白了这里就是太监在宫外的聚集地。

    尽忠胡同里面住的都是太监,有已经被赶出皇宫的老太监,也有因为生病被安排出来暂住的太监,也有准备进宫的小太监。就连伺候这些太监的人也是阉人,这里没有一个正常人。所谓的太监是一个总称,以前叫寺人、阉人、宦官、内官、内侍、太监、少监等等,到了到明朝之后统称为太监。就算是太监也分三六九等,这不光是指他们后来风光时的场景,也是从一进宫就开始有的区分。进宫的小太监来源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罪犯或者战俘的后人。在古代连坐法十分盛行,所谓连坐法就是一个人犯罪祸及家人特别是子女。当一个人犯罪后,本人一定会受到严重的惩罚,最令人痛苦的是他的家人也要受到牵连。受到牵连的家人根据罪犯的罪名轻重分为流放、抄没和没公三种。流放是指全家人发配边疆,属于比较轻的连坐处罚;抄没就是把罪犯家属公开拍卖,卖给平民或者贵族当下人,也有可能卖进妓院当**。不过她们还有出头的机会,将来有机会赎身做一个平头老百姓;没公最严重的,就只把罪犯的家人充公处理。犯这种罪的罪犯大多数是犯了叛国、欺君、造反等大罪的人,他们的家属需要受到最严重的的处罚。一般来说这家的男丁全部杀头或者送到前线送死,家中的妇女成年的沦落为官妓或者军妓终生不得离开,孩子们更加悲惨了。男孩子阉割成为太监,一辈子留在皇宫伺候皇家人和有钱有势的大太监。他们因为出身不好,所以一辈子只能当杂役太监,不可能成为有出息的太监。女孩子被送往书寓培养成为供官员玩乐的官妓。她们生下的孩子男的送进宫当太监,女的继续培养成为官妓,永远不得离开妓院。第二类,是生活所迫的穷苦人家的孩子。他们被父母卖给皇家,一个孩子只换的几两银子而已。可是这些狠心的父母还是做了,所以这些孩子从心底里恨自己的家人,长大了就算有出息也不会和自己的亲人亲近。第三类,是被骗来的孩子。一些人贩子专门拐骗孩子或者妇女为生。骗来的妇女可以自己享用后转卖给地方的妓院。据说明末秦淮十大名妓之一的张可儿就是在从良后又被人拐卖到妓院的。拐骗来的男孩子送进宫当太监,骗来的女孩子不是卖给有钱人家当丫鬟就是卖给妓院培养起来将来赚大钱。因为这种被拐骗来的孩子没有身份,所以这种小太监又叫“白身”。因为没有根基所以宫外没有牵挂,所以对皇家更加忠心。第四类,是一些情感或者家庭遭到变故的少年。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自愿净身当太监。例如明中期有名的太监沅让,据说他本是一个富户家的少爷。因为喜欢的爱人离他而去,他觉得生活没有乐趣自愿进宫当太监了。还有同一时期的袁慧,因为家中遇上了灾难,一个好好地大户家的子孙,沦落为一个穷小子。为了活命,为了重新成为大户,他选择了进宫当太监。

    这些太监进宫的时候都有相关资料一起带进来。根据每一个的出身不同,分别安置到每一个地方从头开始培养。明朝的太监最威风,所以从一开始就有严格的等级划分。罪犯或者战俘的后人没有资格接近皇家成员,而且担心他们报复皇室,所以他们只能留在宫外尽忠胡同伺候老太监,或者是在皇宫最外围做粗重工作。穷人家的孩子和白身因为家世清白可以重点培养。自愿进宫的孩子年纪都相对比较大了,所以安排去内书房工作,或者分管需要文化的工作。不过司礼监有规矩,这些人因为已经懂了情爱,所以他们不能近身伺候皇帝或者后妃。这样一来他们就失去了出头的机会。不过也不是全无可能,沅让和袁慧就是出头的代表,代表他们这种太监只要把握好机会也可以出人头地的。

    尽忠胡同里面不但有客房和饭店,而且有澡堂子。太监十分忌讳外人,不要说是看了就是说也不允许外人说。他们也知道自己很自卑,所以不会在公开场合洗澡换衣服。他们会在轮休的节假日来尽忠胡同泡澡,伺候他们的不是小太监就是没有资格进宫的阉人。谁没有资格进宫呢?就是一些已经成年意外成为阉人的人。他们因为通过不了进宫的选拔,不得不留在尽忠胡同成为伺候太监的下人。大家要问了,什么人连罪犯家属都不如,没有资格进宫当杂役太监呢?有,真的有。明正统年间,正统皇帝御驾亲征失败后,蒙古瓦拉军队俘虏了大量大明军士。有地位有身份的皇帝、大臣和将军可以卖给明朝,军士买不了好价钱所以只好随便处理了。不知道是哪一个变|态的军官想出来一个绝子绝孙的主意,说是把这些俘虏来的军士们集体阉割。一来是防止他们反抗,第二是为了分送给瓦剌的贵族当下人使用,第三是为了折辱大明的面子。就这样数以万计的军士被阉割,不到半个月因为痛死和发生并发症死去的军士不下千人。活下来的军士成为了阉人,分批送到瓦剌贵族家里当下人使唤。正统皇帝回国的时候,得知军士的悲惨结果后,要求带回一些军士。有的军士无脸回去自愿留在了瓦剌,有的军士已经自尽了,更多的军士愿意跟着回去。从此京城多了一群阉人,他们回家家人不认,进宫有没有资格,只好留在尽忠胡同伺候太监。之后凡是边关战役中抓回来的异族战俘,都会秘密阉割。他们没有资格进宫,更是担心他们进宫后武装自己报复皇室,所以他们被安排在尽忠胡同伺候太监。

第十八回 转世天师十八

    冯保来尽忠胡同不是来吃饭或者洗澡的。对于冯保这种大太监无论是吃饭还是洗澡都有自己的场所,不需要来尽忠胡同。他来尽忠胡同是来找人的,找的人就是之前提到的黄锦。自从黄锦被挤出司礼监后,他没有了进宫的资格,按照惯例叫出宫养老。意思就是黄锦年纪大了,已经失去了伺候贵人的能力,所以放出宫外等死,免得死在皇宫晦气了皇家人。这也是宫中的规矩,年老或者生重病的太监必须离宫,他们没有资格留在宫中等死。黄锦因为曾经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所以安排了一个去处,就是去皇陵守墓。黄锦就这样在皇陵一住就是好几年,心胸开阔的他倒没有觉得不舒服,反而精神好了许多,原来的慢性病也好了不少。黄锦也会时常回尽忠胡同,泡泡澡吃吃饭,挺一些公众的最新消息。

    冯保不会主动找黄锦,但是没有忘记黄锦这个老师兄。按照年纪和进宫的次序来说,黄锦应该是冯保的前辈。黄锦进宫后分配到直殿监,就是管打扫的工作。后来因为力气比较大,被选为大力太监贴身保护当时的皇帝嘉靖皇帝朱厚。也是这个时候黄锦才开始发达,当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收黄锦为干儿子,后来黄锦成为分管锦衣卫的秉笔太监,差点成为了接替吕芳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人。当黄锦求选中当大力太监的时候,冯保刚刚进宫当小太监。当黄锦出任直殿监少监的时候,冯保被选中进内书房读书。当黄锦成为玉熙宫副总管的时候,冯保成为了东厂首领太监。这一年冯保拜吕芳为干爹,他成为了黄锦的干弟弟之一。当黄锦成为秉笔太监的那一年,冯保被任命为东厂提督太监。也就是在这一年嚣张跋扈的冯保得罪了外臣和干哥哥陈洪,差一点就没命了。冯保求干爹吕芳救命,吕芳建议冯保自己要求去裕王府当差。表面上看上去冯保是自己送死,其实这是吕芳在为冯保找出路。他得罪了严嵩为首的朝臣,又得罪了将来最大可能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的陈洪,唯一的出路只有投靠有机会成为未来皇帝的裕王。冯保压中了宝,裕王成为了唯一的接班人后,冯保的地位也就恢复起来。这时候黄锦暗中帮冯保做了不少的事情,所以黄锦算是冯保的大恩人。

    冯保知道如今的黄锦已经不会对自己有任何的威胁,所以开始接触黄锦。希望从这个方面,整合一些中立的太监,扩大冯保的影响力。黄锦本来对这个干弟弟的印象并不好,他之所以帮冯保主要是看中冯保敢于和陈洪作对。陈洪发达后不但失去对干爹吕芳的尊敬,更是在暗中对付吕芳。黄锦为人正直,看不起为了上位连自己干爹都出卖的陈洪。他是唯一一个敢在皇宫和陈洪动手的一个太监。虽然最后吃亏的人当然是他,就连他的干爹吕芳也不敢明着帮黄锦,但是因此黄锦成为了吕芳最放心的一个儿子。黄锦为了给自己和干爹出气,凡是所有和陈洪作对的人他都帮忙,这么做的结果就是成全了冯保这个外来户。隆庆皇帝登基后,冯保直接跳过好几个阻碍成为了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正式向当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陈洪宣战。黄锦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所以主动交权给冯保,不但自己退出了权力斗争,而且帮了冯保一把。为此冯保想对付黄锦也没有借口,黄锦成为了唯一一个全身而退的司礼监秉笔太监。

    退下来的黄锦多次拒绝冯保的邀请,第一是因为不想再卷进**之中,第二是为了避开渐渐心狠手辣的冯保,第三是因为黄锦也不喜欢阴险的冯保。直到后来黄锦意外得知秦泰和冯保的关系后,黄锦这才开始和冯保有所联系。黄锦多次帮助过秦泰,秦泰也十分看重黄锦,黄锦觉得秦泰夫妻十分对自己胃口。但是黄锦不敢轻易接近秦泰,因为他担心因此牵连到秦泰。黄锦这种正直的人才会这么为朋友着想,这也注定了黄锦和秦泰的友情永远不变。冯保和秦泰关系不错,秦泰又是一个正直的人,所以黄锦觉得冯保就算再坏也不会太坏。冯保请黄锦的时候,黄锦没有再拒绝,冯保和黄锦接触多了也知道黄锦其实十分在意秦泰的事情,就时不时说一些关于秦泰的事情给黄锦知道。

    其实冯保和秦泰的关系比黄锦和秦泰的关系还要深厚。冯保不但多次帮助过秦泰,而且他还是秦泰的干亲家。关于这个秘密除了秦泰夫妻和冯保之外,只有张居正这个双方的好友隐隐约约知道一点点。当年秦泰夫妻在锦衣卫做事,展小小这个秦泰夫人兼助手担心秦泰在锦衣卫被欺负,所以主动讨好冯保。当时展小小已经有身孕了,展小小试探性地问了一下冯保,冯保对于这个孩子十分在意。展小小为了和冯保搞好关系,主动要求让孩子将来认冯保当义父。记住了,不是干爹而是义父。在古代干爹可以有好几个,一个干爹也可以有好几个干儿子,到那时义父和义子是不能乱认的。特别是太监这种没有生育的男人,他们可以有无数个干儿子,但是义子却少的可怜。作为太监的义子,这些孩子不但要有一个当太监的义父,而且要为义父承担起传宗接代的任务。也就是说展小小送一个儿子给冯保当儿子,将来这个孩子生的孩子起码有一个跟着冯保姓冯。冯保本来就觉得秦泰夫妻是天生一对,他们的孩子是最优秀的,自己暗中羡慕不已。当他得知展小小愿意送一个儿子给自己当儿子的时候,真的比他当初当上司礼监掌印太监还要高兴。他不但表示愿意,而且开始对展小小这个自己儿子的亲生母亲全天候皇后待遇照顾。谁让展小小怀的孩子是冯保的继承人呢?冯保和秦泰夫妻说好了,要是孩子是男孩子的话将来就是冯保的家族继承人,他的子孙是冯家的子孙后代。要是生下的孩子是女孩子的话,冯保也不嫌弃,冯保将来会给这个孩子招郎入赘,她们的孩子依然是冯家的后代子孙。

    可是不久之后发生了变故,秦泰夫妻又一次被太后是为了眼中钉肉中刺。为了保护秦泰夫妻,也为了和秦泰夫妻撇清关系,冯保对外表示和秦泰夫妻决裂。就连张居正也以为冯保和秦泰的干亲关系就此结束了。却不知道冯保和秦泰夫妻依然有秘密的联系。展小小回家乡生产的时候,稳婆产婆等等是由冯保私下安排的,冯保更是秘密地送了不少婴儿用品给秦泰夫妻。就在孩子没有出生钱,冯保已经为这个孩子取好了名字。男孩子的话就叫“吉祥”,女孩子叫“如意”。如果是双胞胎的话,男孩子老大叫“富贵”,小的叫“吉祥”;女孩子的话老大叫“如意”,小的叫“太平”;如果一男一女龙凤胎的话就是“吉祥”“如意”了。后来展小小生下了一个儿子,小名就叫“吉祥”。对于这个孩子的降生,冯保真的很开心,但是不能公开。冯保一边当作不关心,一边秘密打造一块纯金长命锁给自己的义子,上面刻有冯保亲手写的两个字“吉祥”。冯保暗中送去一笔钱,交代秦泰夫妻用最好的资源照顾孩子长大,所有的费用冯保会出,但是不要告诉孩子关于冯保的事情,免得被外人知道真相。

    冯保找到在尽忠胡同暂时居住的黄锦,只和黄锦关门秘密说了一些话之后,冯保就离开了尽忠胡同。冯保突然到来和马上离开,知情人几乎没有,黄锦更是不会提及。唯一看见冯保进来找黄锦的那个杂役,不久之后被人发现死在了郊外的荒地上,其实是第一时间被冯保下令灭口了。黄锦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年纪,但是身体健康精神头好,和冯保接触后马上收拾东西准备出京。本来他就是不得私下离京的,但是如今的黄锦不但不起眼而且没有人理会没有人关注,所以他离开京城不会有人关心。黄锦没有在城里租用马匹或者去锦衣卫要物资,因为他不想引起过多人的注意。黄锦混在天亮第一批出城的人队伍里面,出了京城才找了一家锦衣卫暗哨开的车马店,要了一匹快马赶往秦泰的家乡。对于黄锦这种曾经当过司礼监秉笔太监的人来说,虽然不经常出京但是路线还是知道的。现在黄锦的任务就是尽快赶路,感到秦泰那里请秦泰出山。

第十九回 转世天师十九

    就在黄锦秘密赶往秦泰家乡请秦泰出山的时候,太后和小皇帝的太平生活从此结束了。张居正等内阁成员一大早来到皇宫,通过宫门监请求面见太后和小皇帝。虽然张居正等内阁大佬经常要求单独面见太后或者小皇帝,张居正这个内阁首辅更是经常进宫给小皇帝上课,但是这么一大早一起见太后和小皇帝太特殊了。宫门监的太监并不知道外面已经发生了大事情,内阁成员集体要求接见是多么严重的问题。他犹豫了一下,对张居正这个内阁首辅说道:“张大人,各位大人。现在天刚亮,太后正在用早膳,万岁爷刚起来,现在求见是不是太早了点。杂家的意思是等再过一个时辰后再说好不好?”他的话平时说出口的话,张居正等人会考虑,也许会表扬这个太监对主子的忠心和关心。可是他用错了时间,也低估了这时候张居正等人的怒火。

    张居正已经一晚上没有睡觉了,事件的严重性让他强撑着带领大家来皇宫求见太后和小皇帝。可是这个太监既不打听发生了什么事情,又没有请示上级,直接回绝他们的求见要求。说什么再过一个时辰后再说,要是这样的话他们这些内阁大佬不会晚点来吗?现在这个时辰出现在这里,明显是有大事要事要汇报。这个太监不但不去通报反而在这里阻拦张居正等内阁大佬进宫,简直就是一个破坏军国大事处理的逆臣贼子。张居正本来就是一个霸道宰相,就连太后和小皇帝当面都敢反对的主。他光火之下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和礼仪,伸手直接给了这个太监一个大耳光。张居正或许不敢对太后和小皇帝大声说话,或许不敢对内阁大佬们发脾气,或许不敢对内阁成员们指手画脚,但是打这么一个不懂事的太监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太监被张居正的耳光吓住了,他万万没想到张居正作为一个内阁首辅在宫门口大庭广众之下会出手打自己。太监一边捂住自己的脸,一边大叫起来说有人要造反了。内阁成员也被张居正的失礼和太监的胡说八道吓住了。张居正的出手让大家大吃一惊,太监这么乱叫更加让大家大吃一惊。在宫门口大叫大嚷说有人要造反了,绝对是一件天大的事件。

    当一群不明真相的禁军冲出来包围大家的时候,带队的军官这才看清楚面前的人是谁。内阁首辅张居正张大人、内阁次辅张四维张大人、内阁三辅申时行申大人、内阁成员吕调阳吕大人等等,所有的内阁大佬、内阁成员和内阁行走都来了,一个也没有落下。难道是内阁所有人员一起造反了?军官理智地判断了一下形势,马上做出他最英明的决定。把这个在宫门口乱说话的太监抓起来,胆敢诬陷内阁所有的人造反,他才是真正的乱党。

    张居正也被太监的行为气得浑身发抖,张居正对军官说道:“本相会造反吗?这个阉人不但阻碍本相和中大人进宫见太后和皇上,而且诬陷我们造反。这个人绝对不能放过。等一会儿冯保来了,让他决定把这个人交给我们刑部处置还是司礼监慎刑司处置。反正我要一个满意的答复,不然本相我会要求太后和皇上彻底整顿后|宫的。”

    张居正的话不但坚定,而且十分坚决。不光他态度很强硬,就连其他的大人们也一样,大家都说要一个满意的答复。诬陷他们参与造反,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罪名。作为内阁大臣的他们谁受得了这种莫须有的罪名,为了自己的清白大家都需要一个结果。这个太监一定死定了,就是不知道会不会连累到其他的太监了。

    宫门口一共四个太监值班,除了被禁军扣押的一个太监之外,其他三个太监,一个早在张居正打人的时候已经跑进去汇报了。一个在禁军出动的时候躲到了一边不知道去向。最后一个听完张居正的话后,第一时间表示马上去为张居正等人通报。这个太监一边跑一边拉着自己的衣服,外人以为这个太监衣服不合身,其实是太监已经被张居正和那个太监的行为吓得大小便失禁了。为了防止大小便粘连衣服裤子他不得不一边跑一边拉着衣裤。

    太后第一时间知道了宫门口的事情,这时候万历皇帝刚好来给她这个亲生母亲请安。第一个太监还跪在太后面前,那个大小便失禁的太监也赶到了。太监知道自己已经失态了不敢进太后的寝宫,在外面把张居正等人求见的事情还有宫门口的事情汇报给了太后的亲信。

    当太后和小皇帝得知张居正为了求见打了守宫门的太监时,太后和小皇帝都有点生气。太监时皇家的奴才,打了太监有等于打了皇家的脸,张居正也真的太过分了。特别是小皇帝,已经渐渐觉得张居正这个老师管得自己太严了,所以经常对太后诉苦。他想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教训一下张居正,让张居正知道得罪他这个皇帝是什么后果。

    这时候太后的亲信进来了,她把宫门口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一下子大家都安静了。原来准备兴师问罪的小皇帝闭嘴了,几个想挑事的太监也闭嘴了,本想插嘴的宫女也捂住了自己的嘴巴。张居正打人不对,太监在宫门口大喊大叫更加是错误的。再说了太监喊的是什么?说张居正大人打了他就是造反?难道他这么一个太监能够代表皇室吗?最重要的信息是张居正带领内阁所有成员一起求见太后和小皇帝。内阁虽然经常见太后和小皇帝,可是好久没有一起求见了。不是张居正一个人面见太后和小皇帝,就是张四维这个内阁次辅单独见太后,除了上朝之外这内阁两位大佬已经好久没有一起出现过了。难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大事件了?特别在这个时候小皇帝和太后更加需要内阁特别是张居正的支持和协助。所以这个时候小皇帝和张居正不能翻脸,更加不能一下子得罪所有的内阁成员。

    张居正等人接到准许的命令后,带着大家来到御书房一起面见太后和小皇帝。本来太后可以在自己的寝宫接见大家的,但是太后也觉得可能发生了什么大事,所以安排大家在小皇帝的御书房正式见面。小皇帝还没有亲政,所以太后不需要遮遮掩掩,小皇帝和太后坐在上面等待张居正等人的到来。因为不是正式的朝会或者廷议,所以内阁成员不需要对太后和小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当然跪拜还是要,太后和小皇帝也会免了他们的礼节。

    张居正等人站在下面,呈上他们连夜联名的奏折。这时候太后在仔细看,小皇帝因为不知道所以并不着急。他们还要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已经在路上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凡是发生军国大事的时候,司礼监掌印太监有权参与和知晓。太后和小皇帝遇上困惑或者疑问时,也需要司礼监掌印太监从旁指点或者提醒。所以太后和小皇帝在允许张居正求见的同时,已经下令请冯保来御书房开会了。冯保之所以迟迟不到不是因为他赶不过来,而是因为他在处理那个在宫门口闹事的太监。冯保对于这个笨蛋太监十分生气,不但狠狠地教训了他而且让人在正午的时候砍了他的头给内阁大臣们消气。当他处理完这个太监后,他赶到御书房已经有点晚了。

    冯保一点都不担心张居正或者太后会不高兴,因为他第一时间处理完让张居正恼火的事情,缓解了皇室和内阁的矛盾,张居正也好,太后也好都不会生气的。至于张居正要呈报的事情他已经知道了,所以不会有措手不及的事情发生。唯一可能对他有意见的就是小皇帝了,但是冯保也有自己的办法解决。他和小皇帝关系不错,小皇帝从小事他抱着长大的,小皇帝对他有一定的依赖。再加上他把事情处理好了,小皇帝也会对他的做法有加分,可以抵消对他的不满。

    冯保一进来就把自己处理了太监的事情汇报给他和和小皇帝。其实也是告诉张居正等内阁大臣们,事情已经解决了,不需要他们再耿耿于怀了。冯保这么做不管光是讨好张居正,更是为了体现出他冯保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的雷厉风行,让太后和小皇帝重视自己。只要太后和小皇帝离不开自己,冯保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就会十分安稳。只要冯保依然是太后和小皇帝信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就可以在宫内继续呼风唤雨下去。

第二十回 转世天师二十

    太后对于冯保一到宫中首先去处理太监的行为十分满意。太后不需要一个强势的太监头头,更不需要一个对自己指手画脚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不但听话而且懂事,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什么事情才是他应该第一时间做的。处理了闹事的太监不但借了张居正为首的内阁大臣一个答复,更是整顿了宫内的次序,这才是冯保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最应该管的做的事情。冯保迟到虽然有点不对,但是在太后和小皇帝没有看完呈报之前,冯保的作用不大。只要不耽误为小皇帝解说事情真相就好,冯保依然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好奴才。

    张四维也觉得这个冯保很聪明,不但讨好了张居正,而且也让太后和小皇帝放心了。张居正已经是一个难对付的对手,再加上一个和张居正一条心又聪明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看来张四维想要接班的阻力相当大。张四维第一次想到了一个问题,他需要找一个大太监联手,这样才可以打败张居正和冯保的组合。张四维之所以不是张居正的对手,除了张居正的权势和威望高于自己,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张四维缺少一个太监盟友。张四维人站在御书房心却已经飞了出去,他在脑海里面想着合适的同盟对象。这个人不但必须是一个太监,而且一定要是一个大太监,一个有前途小皇帝看好的大太监。

    张四维马上想到了一个目标,这个人选就是小皇帝身边的大太监张诚。这个张诚也是小皇帝的大伴,是接替冯保成为小皇帝的第二任大伴。张诚也是裕王府资深的太监,冯保成为当时还是裕王的隆庆皇帝心腹后,要为裕王忙前忙后没有时间照顾如今的小皇帝,就安排张诚接替冯保成为如今的小皇帝的世子大伴。如今小皇帝已经渐渐长大,张诚不但很受小皇帝信任,而且小皇帝最亲近张诚。张诚已经取代冯保成为小皇帝最信任的奴才,张诚更是把小皇帝当自己的小主人一样照顾着。张诚虽然现在还不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但是踏进司礼监当秉笔太监是铁定不变的。大家都说张诚会接替冯保成为下一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张四维要是和支持联手的话,就不用怕张居正和冯保的组合了。用张诚牵制冯保,张四维就可以和张居正在内阁斗一斗了。张四维和张诚组合的话,比起张居正和冯保组合有几个有点,第一他们的年纪比较轻,第二他们都是小皇帝最信赖的人,第三他们本来就是名义上的接班人选。

    想好主意的张四维有点心急了,他需要尽快和张诚联系上。张诚不是一个傻瓜,不会马上答应张四维的求组,但是也不会绝口拒绝张四维的。张诚也知道冯保在宫内的势力,想要顺利接班当司礼监掌印太监就必须有和冯保对抗的能力。现在冯保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外有张居正这个内阁首辅交相呼应。张诚想要在宫中培养自己的亲信势力,就必须找一个外援。找一个可以和张居正相对等的外援不容易,张四维就是一个好对象。所以张四维需要张诚,同样张诚也需要张四维,张四维不能对张诚过分低三下四,不然将来不好控制张诚。最好的办法是张四维像如今张居正一样,既需要冯保的支持又不需要对冯保卑躬屈膝。但是如果张四维不去试探张诚的话,怎么知道张诚有没有意思和自己结盟呢?所以张四维决定试探还是要的,至于以后如何结盟就需要从长计议了。

    太后看了呈报后也十分震惊,马上把呈报交给一边的小皇帝。小皇帝虽然也感觉到有点压力,但是并不清楚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冯保站在太后和小皇帝身边,一边为太后和小皇帝解说,一边解释这件事情的危害性。小皇帝终于明白这件事情的严重性,要是不及时控制的话,自己的江山就会不稳了。小皇帝还是太年轻了,得知真相后已经有点手足无措了。太后虽然有点恨儿子太不镇定,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只好想办法解决。

    张居正等人已经有了对策,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供太后和小皇帝参考,最后还是要太后和小皇帝拍板决定怎么做。内阁对于军国大事有知情权和建议权,最后拍板定案的决策者依然是皇帝。如今小皇帝年纪小没有亲政,所以太后参与联合拍板。当小皇帝成年亲政后,这些军国大事就要小皇帝一个人乾坤独断了。

    最后大家的办法分为五大块,分别一一执行下去。第一块,京城的稳定。地方发生大规模械斗,所以京城不允许发生类似事件。所以京城衙门联合驻京部队一起整顿治安问题。绝对不允许京城发生老百姓之间的械斗,哪个地方出问题当地的长官和军官军官首当其冲负有领导责任。张居正请小皇帝下旨,说京城附近发生民乱的话,长官和军官一起杀头。逼得这些地方长官和军官们抓紧时间整顿地方治安。

    第二块,事情发生了,就需要直接面对。吃饱了没事做的御史们一定会闹事,甚至于把矛头直接对准内阁甚至于小皇帝。要求解散内阁或者逼小皇帝下罪己诏。所以张居正要求太后和小皇帝要坚持住,一定要拖延时间,不让这些人得逞。事后回头好好和这些人算账,打消他们对皇室或者内阁的不敬。

    第三块,物资派送。大规模械斗之后,大量老百姓伤亡。死者需要官府出面安置,伤员需要救治和处理。所以继续大夫和药物,还有物资供应。张居正以内阁的名义要求各地的大夫特别是外科大夫赶往事发地点救治伤员。地方可以解决的物资由地方转运,没有的物资由中央六部统一调派。这个任务交给留守京城的内阁成员们抓总负责。

    第四块,安抚。内阁首辅张居正赶往安|徽和江|西,内阁次辅张四维赶往云|南,内阁三辅申时行赶往广|西。一边坐镇稳定局势,一边就近指挥军队做好善后。随时防止因为民乱发生的暴乱或者起兵。司礼监马上派出锦衣卫和各地的镇守太监,严格控制局面,不准其他地方继续发生类似械斗事件。必要的时候可以动用部队镇压或者控制局面。为了便于管理和指挥军队,朝廷下达军权集中管理。也就是说当这件事情没有结束前,军队的调控由中央负责,地方官府和军队不能擅自行动。免得军队军官利用这次事件为祸地方,或者是地方官府利用军队清除异己。军队的指挥权交给兵部和锦衣卫,所有的监军太监为最高指挥官。敢于违背号令者,就地格杀绝对不留情面。

    第五块,就是破案。这件事情大家怎么看都觉得有联系,甚至于怀疑有人在暗中操控。要是有人暗中指挥或者操控的话,那么这个人的目的十分明显,就是要引起国家的动荡。不管是神棍这一边还是反对派这一边,只要有人控制老百姓的话,就会引起巨大的后果。所以这件事情不是单一的事件,更不是独立的事件。需要找到幕后黑手,同时揭穿这个惊人阴谋。这件事情不但严重而且危机,就算抓出了真凶也需要给大家一个合理的理由。所以这个破案的关键在于怎么找到突破口,怎么找到元凶的犯罪证据。刑部虽然主管全国的刑事案件,但是这种事情从来没有遇上过。需要他们抓总破案时间有点紧不说,谁可以主持工作呢?刑部尚书是一个书生连械斗都没有看见过。刑部侍郎一个是勋贵后人,一个是新科榜眼出身,他们写写文章或者议论国事还可以,对于破案连门外汉也算不上。有点本事的破案高手不是没有文化,就是名誉太差老百姓不相信不信任。所以这个抓总的人不但要是一个内行而且需要是一个老百姓信得过的人,最好有学问有功名有身份地位的。张居正建议请原刑部官员秦泰出山。内阁所有成员集体同意,奏请皇帝下旨请秦泰出山担任这次案件的抓总。小皇帝和太后也没有办法,只好给予秦泰专案特使的权限。秦泰可以便宜行事,可以为了破案调动地方官府或者军队支援。限期一个月内破案,如果完不成任务取消所有职务加以重罪处理。

第二十一回 转世天师二十一

    虽然有了张居正的亲笔信,虽然太后和冯保亲自点名让黄锦去请秦泰出山,但是张居正这个秦泰的老朋友还是有点不放心。原因有好几点,第一是因为秦泰已经多次被朝廷利用,事后朝廷利用完秦泰后就对他不管不顾。还要是一个人都会对这个朝廷有所不满,换了张居正是秦泰的话也会不愿意再次出山帮忙;第二是因为太后和张居正已经好几次骗了秦泰,说好事成之后给予秦泰重重嘉奖的,可是每一次办完事情就把秦泰赶回老家等待安排。在秦泰那里太后和张居正的信誉已经很差了,秦泰会不会再相信呢?第三这一次为了尽快破案,也为了保密,所以朝廷并没有正式下旨请秦泰出山。这样一来秦泰只有内部人知道,没有一个公开的合法身份,秦泰会不会对此不满?第四是因为张居正没有对秦泰完全说实话。张居正在信中只提到了地方民乱,并没有提及京里和各级官府的矛盾。秦泰这些年不在京城,不在锦衣卫,所以不清楚一些外人不知道的信息。一旦秦泰触及到了这些敏感问题的话,秦泰不但不能顺利破案,而且有可能再一次受到排挤甚至于有生命危险。所以张居正决定加一点料,让秦泰出山更有保障的同时,也让秦泰的决心更大点。

    说起这个料,也就是张居正的额外保险,大家谁也不会想到。张居正亲自写了一封信,叫自己的亲信以最快速度送往边关。张居正这种大人物十分令人关注,所以当他的亲信连夜处罚赶往目的地的时候,好几路盯梢已经尾随其后。锦衣卫和东厂的暗探一路一边跟踪一边秘密保护着这个亲信,张四维等人的亲信一边继续跟踪一边向他们的主子汇报这个情况。几乎同时收到这个消息的人,都在猜测张居正派人送信去边关,要给谁送信?里面的内容会是什么?

    不去理会张四维等人的凭空猜测,太后收到消息后也有点摸不清头脑,只好叫人把冯保叫过来。冯保不但是情报头头更是张居正多年好友,太后想从冯保那里知道张居正为什么要这么做。太后虽然不怀疑张居正对自己和小皇帝的忠心,但是她希望对张居正全面掌控,张居正的所有秘密她都想知道。

    冯保不敢对太后有所隐瞒,但是他也不知道张居正写信的目的和收件人是谁。这封信在张居正亲信手里,在没有看见信之前大家只能猜想,谁也不能确定这封信的内容。冯保一边汇报太后一边心里也在估摸着张居正这么做的原因。在边关除了地方文官就只有把守关边的武将了。一向来朝廷的文官和武将矛盾十分深厚,文官看不起武将,武将也不愿意拍文官马屁。张居正虽然当过兵部侍郎,但是并不认识太多的武将,现在在边关的武将没有一个和张居正有私交的。这些年张居正当上内阁首辅之后,虽然有一些武将来投靠张居正,但是张居正都是爱理不理。这是因为张居正为了避嫌,为了不给政敌找到攻击自己的把柄,更是从内心不愿意和粗鲁的武将来往。冯保监管武将,对于边关的将领了如指掌,要是有张居正关系好的武将的话,就算他们自己人了,冯保不但放心而且会重用这个人。张居正没有对冯保说过,冯保也从来没有听说过,对于一个特务头头来说,一点风声也没有就代表真的没有问题。

    冯保也在怀疑张居正写信的目的是什么,但是冯保毕竟是多年的张居正好友兼情报头头,他联想起这些天的事情,他隐隐约约才想到了一些线索。现在无论是朝廷还是张居正,最要紧的事情只有一个,就是地方的民乱问题。想要彻底解决民乱,只有找秦泰出山,而张居正这么做一定和秦泰出山有关系。秦泰不但是张居正的故人,也是冯保的故人,秦泰的一切冯保和张居正一样熟悉。秦泰一生之中朋友并不多,在朝廷能够为秦泰遮风挡雨的也就这么几个。太后和小皇帝利用完秦泰就不会管了,张居正现在为了自己也开始躲开秦泰,他冯保为了保护秦泰也开始故意装作疏远秦泰,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一个人这些年依然如故地保护着秦泰。这个人不但不怕事而且就在边关,最重要的是他就是秦泰的一个知己好友。

    冯保想通了这个问题,对这个猜想更加肯定。他就把自己的猜想,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太后。第一为了表示对太后的忠诚,第二是为了让太后不要过分怀疑张居正,第三为了这封信顺利送到收件人手里不要有意外。对于冯保来说张居正和太后一个都不能少,太后是他的主子他的天,要是太后失去了对他的信任的话,他的一切都完了。而张居正是他的最好盟友,只有和张居正联手才可以得到最大利益。所以冯保需要做好一件事情,在保住自己地位的同时,尽量缓和太后和张居正之间的关系。只有这两座靠山不倒,冯保才会有好日子过。

    谭纶,这个过去和张居正关系并不好的政敌,现在成为了张居正最可以信任的盟友。虽然他们这些年几乎不来往也不通信,但是他们彼此心里十分清楚对方的性格和秉性。冯保永远只能是张居正的盟友,做不成张居正的知心人。秦泰只能是张居正的知心人做不成张居正的盟友。谭纶才是张居正的盟友加知心人。这一点张居正心里很清楚,所以不到关键的时候张居正不会过早的暴露他和谭纶的关系。

    谭纶和张居正年轻的时候都是裕王的侍读,当时还是裕王的隆庆皇帝,并不被外界和父皇嘉靖皇帝看好。嘉靖皇帝当时有两个成年的皇子,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的皇帝。裕王虽然年纪比较大,按照长幼顺序优先于弟弟景王,但是当时的大家都认为景王比裕王更有当储君的可能。第一裕王的身体不好,健康上比不过弟弟景王。一个皇帝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继承人的身体原因,所以以为在这一点上比不过景王。第二景王的老师是当时的内阁首辅严嵩。严嵩在朝廷说一不二,所以大家都看好景王不看好裕王。徐阶这个严嵩的政敌见讨好不了景王才只好选择帮助裕王的。所以徐阶不是真心帮裕王,在裕王身边真心帮助他的只有张居正和谭纶,后来又加入了高拱和冯保。第三当时景王已经有了自己的儿子,裕王因为体制问题一直没有子嗣。皇家的子孙最注重子嗣问题,所以裕王没有儿子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后来谭纶和张居正帮助裕王拉拢了他们的老师徐阶和高拱,又为裕王解决了子嗣问题,裕王终于成为了皇位继承人。严嵩倒台后朝廷成为了徐阶和高拱的战场,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实力分别拉拢各自的弟子加入战斗。从这个时候起张居正和谭纶成为了一对新对手。徐阶和高拱是政敌,张居正和谭纶也是政敌,两个人帮着各自的老师打击对手。张居正和谭纶不但有各自的老师在背后支持,他们更是隆庆皇帝的最信任的人,所以他们在隆庆皇帝时期是风头最健的两个官员。

    随着张居正取代高炜成为内阁阁员后,张居正的才能被大家渐渐认可,谭纶也开始下决心进内阁。徐阶和高拱的大战渐渐转化为张居正和谭纶这对新人之间的战斗。本来张居正在能力和资源上都比谭纶好,当大家都以为谭纶比不过张居正的时候,一个意外发生了。张居正和老师徐阶起了矛盾,徐阶甚至于想让别人取代张居正。张居正为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毅然和徐阶决裂成为了新一派势力的中坚力量。由于这派力量得到了隆庆皇帝的支持,所以张居正不但没有被取代而且更加稳固了。徐阶下台后内阁首辅的位置理所当然的给了高拱,张居正无论是年纪还是资历都不可能直接成为内阁首辅。高拱当上一把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拉自己的弟子谭纶进内阁和张居正抗衡。可是张居正的势力已经越来越稳固,就算高拱和谭纶联手也只不过和张居正打一个平手。

第二十二回 转世天师二十二

    就在高拱决心和张居正决一死战的时候,谭纶却主动提出提出战斗。谭纶之所以会这么做,第一是因为他有自知之明,他觉得他和张居正能力差不多,但是张居正的运气比自己好,所以他比不过张居正,这是天意是不能违背的。

    第二是因为谭纶开始对自己的老师高拱失望。眼看着高拱这个原来正直无私的人,为了权力和地位也开始任人唯亲后,谭纶担心自己也变成这么一个不讲原则的人,所以他决定放弃权力斗争。

    第三是因为谭纶不想因为自己和张居正的斗争波及到老百姓和下层官员。有斗争就需要有支持者,下面的官员就会分派系。一旦有了固有的模式,就会和当初的场景一样。当年严嵩当政的时候,严嵩的人和徐阶为代表的人泾渭分明,变成了两个敌对的派系。凡是严嵩一党要办的事情,徐阶的人一定反对,反过来也一样徐阶的人要做什么严嵩的人也会尽力反对。后来演变成不管对错不管老百姓的安危,只讲派系不讲道理,老百姓深受其害。谭纶和张居正当初之所以尽力帮裕王,目的就是为了从根子上彻底解决严嵩,不让这种事情继续下去。谭纶不想因为自己再次引起这种事情,所以谭纶决定退出战斗。

    第四是因为秦泰的一封信。秦泰同时是张居正和谭纶的好友,秦泰不希望看见自己的两个好友成为对手。这时候张居正已经进内阁成为一个党派的旗帜,所以不能轻易退出。秦泰就写信给谭纶,希望谭纶能不能退出战斗。谭纶一来是因为秦泰的关系,第二也是厌倦了政治斗争,所以他决定主动退出。他的决定更直接导致高拱失去权势,不过也因为这样谭纶得到了张居正的信任。张居正秘密会见谭纶,希望谭纶不要完全退出官场,利用谭纶的能力帮助朝廷治理地方。

    谭纶答应了张居正的请求,在张居正的提议下谭纶出任宣大总督。谭纶留在了边关,成为了一个上马官兵下马管民的一个草头王。大家都对谭纶不放心,但是张居正却对谭纶十分放心。谭纶要是想要权力的话,只要留在内阁,就算张居正再打压他,他也会是内阁次辅的最佳人选。一个连内阁次辅都不要做,放弃成为内阁首辅的人,怎么会真的占山为王呢?要不是现在只有谭纶可以说服秦泰的话,张居正不会过早的暴露谭纶和他的关系。可是为了请秦泰,这些事情只能不管不顾了。

    谭纶这些年虽然和张居正不太联系,甚至于没有和张居正通过一封私人信件,但是他对于张居正的执政能力是十分佩服的。为了减轻中央的压力,为了让张居正对边关放心,谭纶********放在了治理地方上面。谭纶不愧是一个可以和张居正一比高下的人才,他把边关管理得比较出色。虽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已经不是谭纶可以解决的问题了。士兵缺少装备,军方长期拖欠士兵的军饷,军官虚报人数领空饷,边关走私问题等等。谭纶尽可能解决,解决不了的尽量克服,绝对不给中央添麻烦。有空的时候谭纶也会去看看老师高拱和好友秦泰。高拱去年过世了,谭纶不但以弟子身份亲自吊唁而且送上了五百两银子的丧礼。这可是他这个宣大总督三年的俸禄,他这个从来不往自己口袋装一文不义之财的人,五百两银子可是一个大数目。秦泰知道后送去了三百两银子给谭纶的妻子,说给高拱的丧礼是他们两个人的,秦泰三百两银子谭纶二百两银子,其实是帮谭纶承担了一大半的压力。谭纶的妻子本来不想收的,但是架不住干女儿一家人的坚持只好收下了。谭纶知道之后也只能摇了摇头,任由秦泰这么做了。说起这个干女儿,这是谭纶最开心的事情了。三年前秦泰夫妻又有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一个女儿。刚好谭纶去看望秦泰夫妻,一见到这个女婴马上决定收孩子当自己的干女儿。因为冯保当年取好了两个名字,男的叫吉祥女的叫如意,所以这个女婴的小名就叫如意。如意成为了谭纶的干女儿,秦泰和谭纶不但是好友而且也是干亲家了。谭纶对这个干女儿十分在意,甚至于在一些事情上比秦泰夫妻更加溺爱如意。

    谭纶作为一个地方的最高长官,民乱的信息也已经知道了一些。他正在为朝廷担忧的时候,张居正的信来了。张居正信里面主要说了三件事情,第一表扬谭纶这些年在边关的成绩,希望谭纶继续为朝廷镇守好边关。第二张居正关心谭纶和家人的健康,要谭纶等人注意身体。第三就是请谭纶亲自去秦泰那里,帮朝廷请秦泰出山。张居正比较隐晦地告诉谭纶,他和朝廷已经多次失信于秦泰,所以他担心秦泰不愿意出山。张居正希望谭纶出面用友情和大义说服秦泰出来,而且要快不然来不及了。谭纶于公于私都不会不帮张居正的,但是谭纶也觉得有点对不起秦泰。秦泰多次帮助朝廷解决了不少问题,但是朝廷只会拖延和无视,这一点谭纶从展小小那里知道了不少。为此谭纶也觉得朝廷和太后有点对不起秦泰,就算再好说话的人也不能这么接二连三的欺骗。秦泰每一次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帮朝廷做事的,事情办完后也不是要朝廷办一些难事,只不过想复职出来做事而已,用不着这么一次次承诺又一次次耍赖吧。

    谭纶一路赶路一路想着怎么和秦泰解释。这些年秦泰在家日子并不好过,第一是因为家里的生意开始败落,秦泰家的财产只有当初三分之一了。这个问题和秦泰有点关系,所以秦泰夫妻只好默默承受着。秦泰父亲当过官,后来被上司故意刁难只好辞职回家经商。这个上司就是后来和秦泰多次交锋为难秦泰的徐阶。秦泰父亲经商后生意一直不错,直到秦泰出来查案才有了变化。秦泰多次拿自己的钱贴补办案,而且利用家里的生意传递和收集情报线索。本来这些出了钱一起分红的本家们不敢有意见,后来秦泰被免职在家等待消息了,大家才对秦泰一家人有意见。秦泰这些年名义上等待朝廷的发落,其实时不时帮朝廷做事,但是都是不能公开的。花的钱不但是他自己的,而且朝廷一点补偿也没有,这笔钱当然成为了家族生意的一笔负担了。为此一些和秦泰关系不太好的远亲开始埋怨秦泰,要秦泰说出这些钱的用途,秦泰又不好明说,所以成为了大家怀疑的对象。秦泰的父亲知道真相所以力挺自己的儿子,为此一些本家要求撤股。生意就是这么样的,人多了是非多但是钱多好办事。当大家纷纷撤股之后,虽然是非少了但是生意也就难做了。一些相与知道秦泰家闹分歧后,纷纷取消了和秦泰家的生意往来。再加上秦泰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花去了家里不少的现金,所以秦泰家日子开始不好过起来了。

    第二就是秦泰在家乡越来越被人看不起。秦泰是一个待职的官员,所以大家都对他客客气气的。就连一些官府的官员为了将来也会逢年过节送礼给秦泰。秦泰的本家们也希望秦泰有复职的机会,所以不敢对秦泰指手画脚。可是过去了不少日子秦泰一直没有消息,官员们通过各种渠道打听消息。得知秦泰原来得罪过这么多的官员,太后和小皇帝也不愿意秦泰出头,这些势利眼的官员们就对秦泰不客气起来了。首先不让秦泰随意出入衙门,然后开始取消了秦泰的礼遇和待遇。一些信息灵通的人就把事情传了出去,秦泰的本家也开始人前人后说秦泰。展小小听见了一些但是无可奈何,打又不能打骂又不能骂,只好当做不知道。

    第三就是秦泰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开秦泰。“马三刀”是第一个离开队伍的人,他的误杀在秦泰心里留下了很大一个伤疤。老酒鬼师爷的死让秦泰差点奔溃,秦泰自从失去了这个亦师亦友的伙伴后,情绪没有打到过巅峰。小灵子的死虽然不能怪任何人,但是对秦泰的打击也不小。秦泰把小灵子的骨灰带回了老家,安葬在老家家族墓穴里面,为此引起了不少本家的议论。但是秦泰这一次没有让步,在他看来小灵子不但是他的好帮手更是他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他把小灵子当做自己的弟弟一样看待,所以小灵子的骨灰必须留在他自己家附近,这一点谁也阻拦不住。秦泰虽然已经从痛苦中走出来,但是展小小等人很清楚,秦泰是一个念旧情的人,永远不可能忘记这些好伙伴好兄弟。

第二十三回 转世天师二十三

    当谭纶快马赶到秦泰老家的时候,一个意外让谭纶有点尴尬。秦泰夫妻站在村口,好像知道谭纶要来一样。谭纶来不及多想,就看见一个小小的人影摇摇晃晃冲向自己。谭纶不用细看就知道这绝对是他的干女儿如意扑过来了。他连忙下马接住如意,发现这个干女儿比半年前不但重了而且长大了不少。

    其实秦泰夫妻在村口等的人并不是谭纶,而是朝廷派来请秦泰出山的官员。他们没想到没有等到朝廷的人,却把好友谭纶等到了。小如意记性不错,马上认出了骑马过来的人就是她的另外一个父亲,所以就扑了上去。她有把握她的干爸爸一定会接住她的,上次见面的时候他们两父女就这么玩得熟悉起来的。

    谭纶和秦泰夫妻并不说话,但是谭纶马上明白了秦泰夫妻的用意。谭纶开始为自己的小心眼惭愧,原来秦泰夫妻虽然对朝廷有点怨言,但是事到临头的时候依然会为大局考虑,放下私人恩怨。谭纶想好了一大堆说服秦泰的话,甚至于想好了一些站在大义角度训斥秦泰的话,现在看来这些话不但不用说了,而且秦泰夫妻已经做好了准备。

    秦泰夫妻请谭纶等人回家里去,村里的一些人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其他人。在这个小村庄里面,住的不是秦泰的本家就是近邻,秦泰家来客人了当然马上被其他人知道了。来人不但是做官的而且级别不低,所以一些平时看不起秦泰的人开始担心秦泰会不会报复他们。谭纶这些年来过秦泰家几次,但是来的时候换上了便装而且不张扬,谁也不知道他是这里的最高长官,不然的话大家也不会这么欺负秦泰一家人。可这一次谭纶是以半公开的身份办公事的,也是为了给秦泰一家人长面子的,所以一点也不避讳大家的看法。

    村长带着一些人来秦泰家,却在外面被谭纶的侍卫们拦了下来。村长当过几年的小吏,所以以为可以吓唬住这些下人。没想到这是宣大总督身边的侍卫,宣大总督是这里最大的官,朝廷的正二品文官,这些侍卫才不会理会村长的感受。当村长等人要发火的时候,侍卫队长只不过报了自己的官衔,就把这些人吓住了。

    说来也巧,就在秦泰夫妻招待谭纶这个好友的时候,朝廷的人也来了。虽然来人不多,但是级别不低,一个个趾高气扬的。除了一个大斗篷罩住全身的人之外,其他人都是一身正儿八经的官服,耀武扬威的样子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是当官的。他们一到村子里面就指手画脚的,要秦泰带领一家人来村口迎接他们,甚至于要秦泰在村口跪迎。秦泰当然不予理会,这些人的手下觉得自己没面子了,直接进去想抓人。却被谭纶的手下人打了出来,这些官员以及下属们更加痛恨秦泰了。

    官员们以秦泰妨碍公务、阻碍上差等罪名,想让秦泰一家人难看。却不想进去之后,在这里地方看见了他们的顶头上司谭纶。谭纶瞪了这些人一眼,这些人都不敢再说话,他们的下人更是吓得不敢露头。只有最后一个穿一身大斗篷的人站在那里,不上来行礼也不低三下四离开。

    秦泰夫妻请大家进大厅坐下,展小小亲自给大家上茶。这些官员并不知道展小小是谁,所以一点也不客气接受了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只有那个穿大斗篷的见展小小送上茶水,连忙起身上前几步双手接过茶碗。就在这个时候秦泰夫妻和谭纶才看清楚来人是谁。

    “老黄。怎么是你?”谭纶看见这个人后马上变色,站起来说道。

    秦泰也站了起来,上去一手拉住这个人,神情有点激动。展小小也把茶壶放下,走到这个人身边,好像有许多话要说又忍住了。

    这个人就是黄锦,他一手拉着秦泰,一手拉着展小小,回头白了谭纶一眼。对着谭纶阴阳怪气地说道:“怎么了?杂家不能来吗?小谭,你能来这里杂家来不得吗?谭子理,这些年不见你也发福了。谭侍读,你现在也是封疆大吏了。恭喜恭喜。”

    黄锦和谭纶认识时间比黄锦和秦泰还要长,但是黄锦和谭纶之间的关系并不好。黄锦原来是嘉靖皇帝手下几个亲信之一,早在严嵩把持朝政的时候,黄锦已经是司礼监四大秉笔太监之一了。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地位相当于内阁阁员,所以无论是年纪、地位还是资历上黄锦都比谭纶高出不少。黄锦是众多太监里面鹤立独行的一个,他不但正直而且不喜欢贪钱,是太监里面唯一一个让秦泰看得起的人。但是黄锦也有自己不足的地方,例如他有时候也会看不起人,他也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对付一些人。早在隆庆皇帝还是裕王的时候,谭纶刚中进士的那一年,黄锦奉命去训斥一群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御史。谭纶看见黄锦像骂自己子孙一样骂一大群御史言官,大家谁也不敢回嘴。谭纶不知道黄锦是代表嘉靖皇帝在训话,所以上去顶了几句。黄锦虽然没有当面处罚谭纶,但是谭纶已经得罪了宦官,谭纶失去了进翰林院的机会,这才被发配到裕王这里当一个侍读。不久之后裕王为了一件小事得罪了嘉靖皇帝,嘉靖皇帝要黄锦来王府当着裕王的面处罚裕王侍读。侍读不但是裕王身边的伴读,更是代裕王受过的人。当时裕王身边有两个侍读谭纶和张居正,黄锦可以训斥张居正的,可是黄锦点名要谭纶代裕王挨骂。谭纶第一次当众被一个太监训斥等于是对他的一次羞辱,从此谭纶和他的老师一样痛恨太监。黄锦也因为高拱和谭纶这种痛恨太监的人从中作梗,才失去了当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机会。所以黄锦和谭纶之间的关系不但不好,而且有点紧张和尴尬。黄锦已经退下来了,任何职务也没有了,所以不用担心朝廷和太后针对他。因此黄锦对谭纶十分不客气,甚至于有点想把事情搞大的意思,让谭纶也因为这件事情受到一些惩罚。谭纶有官职在身,无论是礼仪还是风度,都不允许他反击,所以谭纶只好吃了这个哑巴亏。

    秦泰夫妻担心黄锦和谭纶吵起来,所以一人拉一个,把这对活宝拉开不在一起。秦泰亲自招待黄锦等人,展小小把女儿如意塞给谭纶。只要如意在手,谭纶这个朝廷正二品的大官就一点办法也没有了,只会对着如意这个小丫头傻笑。谭纶也不想闹事,所以索性抱着小丫头出去转转。目的是躲开黄锦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知道秦泰的后台是自己,看谁还敢针对秦泰一家人。小丫头也十分享受这种待遇,抱住谭纶的脖子催着谭纶去村口玩,其实是想向她的伙伴们炫耀这个干爸爸。

    黄锦被秦泰请到了书房,其他几个官员也跟着进来,展小小回头过来招呼这些人。展小小发现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县衙的人,但是也不是京城的官员,而是一些知府衙门和省里的官员,不但级别不高而且不可能涉及到机密。展小小并没有看不起这些人,但是展小小有意无意地让丈夫秦泰和黄锦有聊天的空间和机会。这些官员并不知道黄锦的身份,只不过感觉到这个人有点阴阳怪气。当黄锦尖着嗓门讽刺谭纶的时候,这些人才明白这个人不但是一个太监更是一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大人物。黄锦敢这么讽刺宣大总督,看来这个人地位不低,秦泰更是一个有背景的人,所以这些人才放下身段。

    秦泰看完了张居正的来信,然后又看了朝廷的任命书。张居正的来信是请求秦泰出山,朝廷的任命书只不过是一封邀请函,请秦泰出来主持一个案件的审理侦破而已。既没有给予秦泰正式的职务名分,也没有承诺秦泰什么好处。不过秦泰已经习惯了,朝廷能够给予秦泰一定的办案权限,调配人手协助秦泰已经不错了。

    按照惯例秦泰把看过的张居正的私人信件烧了,这是秦泰的一个习惯。为了不给张居正这种既是大人物又是好朋友的人惹麻烦,秦泰会把看过的书信烧毁。张居正也清楚这个好友的习惯,所以张居正从来不担心自己的信件被人利用或者泄密。不光是张居正的信件,就连谭纶写给秦泰的书信,秦泰也会这么做。秦泰觉得自己帮不上好友的忙了,所以一定不要给好友惹麻烦。这么处理信件的方式不但安全而且方便,不用担心内容泄露或者将来找不到书信原件。

    秦泰告诉黄锦,他们已经知道了一些事情,所以就等着朝廷派人来。秦泰告诉黄锦,要是朝廷这两三天不来的话,他和妻子也会准备行装赶往事发地点看看。今天他们夫妻本来在村口等消息的,没想到意外遇上了谭纶所以才没有在村口迎接黄锦。秦泰还告诉黄锦,谭纶来这里的目的极有可能也是这个,请秦泰出来帮朝廷办事的。因此黄锦和谭纶是同一个目的,所以秦泰请黄锦不要为难谭纶。黄锦笑了笑并没有说话,但是深知黄锦为人的秦泰明白了黄锦的意思。黄锦是一个分得出轻重的人,刚才这么说谭纶第一是为了出气第二就是担心谭纶搞破坏。现在黄锦的气也出了一部分,谭纶又是来帮黄锦的,所以黄锦不会再为难谭纶了。只要黄锦不咬住谭纶不放,秦泰就不用担心谭纶会针对黄锦。黄锦这一次是带着任务来这里的,谭纶不敢对黄锦怎么样,再说黄锦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谭纶没有必要为了黄锦断送自己的前途。

第二十四回 转世天师二十四

    就在秦泰招待前来官员的时候,展小小已经在安排孩子们的事情了。秦泰夫妻本来就在打算去外地,所以已经开始准备行李,同时也要安排好孩子的事情。这些年秦泰的父母和展小小的父母不是已经过世就是体力不行了。要他们照顾孩子恐怕照顾不过来,但是孩子们不但大了不好管而且数量多了他们夫妻不好带着去办案。还好秦泰的舅母仇大娘说了,她和秦泰的舅舅仇民在家帮着秦泰夫妻带孩子。这些年仇大娘夫妻住在秦泰夫妻这边,帮了不少帮不说,而且和孩子们混的很熟,特别是两个小的几乎和他们好得像一家人一样。每当他们这些小家伙闯祸了,展小小这个母亲要责怪的时候,他们都会躲到舅公舅婆那里去。他们都知道舅公十分溺爱他们,舅婆也是对他们有求必应。仇大娘一来是舍不得孩子们离开自己,二来也知道秦泰夫妻去办大事没时间也没精力照顾孩子,所以主动提出在家帮着带孩子。

    这些年仇民已经不在衙门干活了,在家帮着老婆处理家务,有时间就去秦泰家看望姐姐也就是秦泰的母亲。两年前秦泰的母亲走了,哭的最伤心的人就是他这个弟弟仇民。秦泰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能在大家面前太伤心,再加上他担心身体也不好的父亲挺不住,所以秦泰经常陪着父亲。仇民一来是和姐姐关系好,二来也是为了分担外甥秦泰的责任,第三点外人是不知道的,就是他觉得愧对姐姐姐夫一家人。

    当年仇民一家是地方上有名望的医学世家,秦泰的外公也就是仇民的父亲是一个不亚于退休御医的名医。在仇民父亲最鼎盛的时候,医馆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地方官府也对他们一家人十分客气。当时秦泰的母亲待字闺中,许多人上门提亲,秦泰的外公最后之所以选中了秦泰的父亲,就是因为秦泰父亲家世清白为人老实。仇民一家无论是行医还是做人都是讲究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和职业道德的。所以也间接地得罪了一些药商和地方官吏,这是他们父子没有想到的事情。

    当仇民渐渐可以接手父亲的衣钵,可以独立行医的时候,一场针对他们一家人的阴谋开始了。对方这个阴谋是一个系列,一个专门对付仇民父子的计划。对方看准仇民的父亲每个月有几天要上山亲自采药,这几天医馆只有仇民几个年轻人开方抓药的机会,送去了一个病人。这个病人不但有急症而且有慢性病,这种情况下一般的医生不敢轻易为他们治病。虽然治病也需要分轻重缓急,但是对一些有经验的医生来说,这种病人必须控制住慢性病,然后才可以抓紧机会尽快治疗急症。次序错了的话麻烦就大了,先去治疗急症的话会引发慢性病,多症并发后果很严重。要是控制住慢性病不及时处理急症的话,急症就会演变成慢性病。这种病人有多种禁忌,开药的时候要十分小心,一不留神就会出事。一般水平不是很好的医生都会回避或者找借口推诿,不接受这种病人的。对方把这个病人送到医馆的时候,把姿态放得很低而且说了不少夸奖仇民父子医术高超的话,逼得仇民不好意思拒绝这个病人。仇民只好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和父亲多年的教导开出了一张控制慢性病同时针对急症的药方。没想到这张药方就是对方想要的最有力证据,也是将来针对仇民父子的最有力证据。

    仇民家的医馆不但给人看病而且也是药铺,为病人抓药。一般来说仇民父子开的药方就在自己家的药铺抓药。要是其他人开的药方,药铺不会轻易给抓药的,必须给医生或者懂行的人看过才会抓药的。这个病人的家属很奇怪,仇民开出的药方并没有马上去抓药,而是等了一会儿才来抓药的。当时医馆人太多大家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当这个病人家属来抓药的时候这张药方已经不是仇民当初的药方了。事后看过这张药方的人私下都说这个仇民不简单,要是真的按照这张药方给病人吃的话,这个病人就算不能马上痊愈也会有所控制病情。只可惜他们要针对仇民父子,不能让仇民再做这个当医生的行当了。对方请了一个已经不当医生的行家,在没有改动药方药物名称的情况下,只微微改动了一些药物的剂量。这样做不但不会被人看出破绽,而且连仇民家医馆的人也看不出什么破绽,这就可以坐实仇民开错方子害人性命的事实。

    仇民当时并不知道这个阴谋,也没想到一场泼天大祸已经来临了。几天后一群衙门的衙役冲进医馆,不但抓走了仇民而且抓走了几个药铺的伙计。衙役拿出那张做过手脚的药方给伙计看,伙计不知道真假承认这张药方是仇民这个医生开的方子,成为了这件案子的人证。当仇民的父亲得知消息后赶到衙门的时候,这件案子已经差不多快审完了。仇民当时开的药方虽然比较有把握但是在一些药物上是加大了剂量,所以他以为是自己的错。当时病人并没有死只不过是病情加重了而已,仇民以为他赔礼道歉然后尽力治好病人就可以了,所以并没有太在意。仇民的父亲也没有说什么,心里想大不了多赔一些银子给对方,当做一场善事好了。没想到仇民刚认罪,原告家属就送来了病人死了的消息,这个案子的性质就变了,仇民是庸医杀人,而且是已经承认罪行的庸医杀人。

    这件案子马上被有心人鼓动起来,大家纷纷议论仇民父子的行医能力和医德。这时候不知道是心理因素还是有人有意的,有一个在仇民家医馆看病的人病情加重了,看病的医生刚好也是仇民。老百姓在一些人的鼓动下要求严肃处理仇民,大家都忘记了当初仇民父子对大家的恩情。为了保住仇民的性命,为了不让仇家绝后,仇民的父亲只好到处求人,可是谁也不愿意帮助他们父子。最后秦泰的父亲知道了消息,托了一个同年帮忙,这才保住了仇民的一条性命。可是医馆不能再开下去了,仇民父子的名声也不好了,当仇民放出来不久之后仇民的父亲就病倒了。秦泰的母亲担心父亲和弟弟,在得到丈夫同意的情况下接过来一起住。仇民不愿意在姐夫家白吃饭,可是找不到工作,就连当店铺伙计也没有人要。当时做人需要清白和名誉,仇民不能再当医生又有案底所以没有人聘用。万般无奈之下仇民当上了一个和死人打交道仵作,仇民的父亲也再也没有起来过,就在秦泰七岁的时候外公走了。仇家彻底没落了,仇家医术也不能公开继承下去了。

    自从仇民和仇大娘结合后,仇民心情好了不少。再加上年纪大了,所以他决定留在姐姐身边哪里也不去了。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一个亲生儿子继承血脉和医术。不过他有一个外甥秦泰和一个养子仇小球,他们把仇民当亲人养着,而且继承了他的绝大部分本事。仇民想好了,帮外甥带大孩子的时候,养子仇小球也该成家了,到时候他们夫妻就是爷爷奶奶了,过几年儿孙绕膝的日子也应该满足了。

    展小小对于舅舅舅母十分放心,这些年孩子们就是大家一起养大的。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展小小的母亲,三年前展小小的父亲突然过世,这个打击对于展小小的母亲很大。新年过了后展小小的母亲一直卧床不起,展小小担心母亲坚持不到自己办案回来。年轻时的展小小一心想做一个侠女,后来有了家庭之后才想起应该多照顾父母。展小小就劝说父母搬来和公公婆婆一起住。展小小的父亲身体一向很好,大家都以为他应该是老一辈中最长寿的一个,没想到走的最早的一个却是他。他一走身体本来就不好的展小小母亲就更加不好受了,这些年大病小病不断,很让大家着急。秦泰也多次给岳母看病,但是也没有大的作用,年纪大了体力不行了而已。展小小私下交代舅母仇大娘,要是母亲真的不行了要马上通知自己。要是自己真的赶不回来的话,要请仇大娘主持大局,好好发送她母亲。

    秦泰刚刚送走谭纶和其他官员,仇小球就赶了回来。仇小球三天前接到表哥秦泰的来信,马上往家里赶,总算没有耽误秦泰的行程。黄锦既没有和大家一起离开,也不准备和秦泰一起去办案。这一点谭纶不理解,其他的官员也不理解,就连展小小也有所怀疑,只有秦泰知道原因。秦泰和黄锦拉过手,大家以为是关系好而已,其实秦泰已经暗中为黄锦把脉,知道了黄锦的身体情况。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6340/ 第一时间欣赏谜案追凶最新章节! 作者:天下任纵横1所写的《谜案追凶》为转载作品,谜案追凶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谜案追凶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谜案追凶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谜案追凶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谜案追凶介绍:
秦泰是一个书香世家的子弟,从小却喜欢看破案的故事。他的母亲原来是医药世家,外公是一个著名的大夫。他的舅舅继承了他外公的本领,本可以扬名立万,却遇上了一件蹊跷事。这一事故导致秦泰的舅舅不能在行医,只好转行做了仵作。每次秦泰的舅舅来看秦泰,秦泰总是拉着他舅舅,要他将一些案例谜案追凶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谜案追凶,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谜案追凶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