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勒胡马TXT下载勒胡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勒胡马全文阅读

作者:赤军     勒胡马txt下载     勒胡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十一章、专取上将首级

    甄随、王泽率兵抵达大荔,几乎同一时间就收到了裴该遣使突围而出,所下达的最新军令。

    其实裴该的指令前后共有三份,第一份是在听闻胡军集结兵马,有西渡企图之时,从粟邑送出,命除裴嶷率部分兵马留守冀城外,其余各部皆向冯翊境内集结,或至大荔,或至频阳,同时收拢境内各民屯的屯众、粮秣物资,以等待进一步的指示。

    第二份指令则是在退至郃阳以后,胡寇尚未来攻之时,命集结在频阳的各营皆受郭默节制,集结在大荔的各营则受甄随节制,慎勿轻动。倘若胡寇将主力聚集在郃阳城下,拼力攻城,则候城中烽烟起时,期以五日,齐攻胡垒,内外夹击。

    这前两份命令因为不怕被胡军拦截,故此都是正式公文,以纸笔写就内容,最后加盖大司马图章,再用两片木牍夹起,丝带系牢,丝带上涂泥封印。但这第三道军令则纯为口头传达。

    口传之令不怕被胡军截获,但同时也很难保证其真实性,缺乏法律效力,即便己方诸将,也大可以当它不存在。故而此令的内容很简单,且并不与前两道命令相抵触,只是命信使向频阳与大荔的主将详细介绍敌我态势,以及郃阳城内的实际情况——包括兵力、士气、物资,预估能守多久。最后下令道:“大都督将以身诱敌,将刘粲羁绊于郃阳城下,待时而燃烽烟,各营照原计划,并力往破胡垒,不得违犯。”

    甄随听后,不禁莞尔,对王泽说:“大都督仍欲示胡以弱么?仿佛昔日在成皋、巩县之间。”随即一梗脖子,傲然道:“何必等到诸军齐至?何必期以什么五日?止我等率部北进,可破刘粲!”

    王泽闻言吓了一大跳,急忙劝阻道:“胡军近乎十万,我等唯万五千军,平原对决,安有胜算啊?甄督甚勿孟浪,还当听从大都督将令才是。”

    甄随心道我就这么一说,我又不傻,难道真出城去直面六七倍于己之敌吗?我真要是有这个把握,反倒未必会放狂言了,这不是明知道不成,大都督也不会让,所以才吹几句牛皮而已嘛。

    随即就对王泽说:“既如此,城守之事,一以付汝,静候郃阳烽烟可也。”说着话,一溜烟儿就跑出去了。

    那么他干嘛去了呢?甄随特意从自家营中挑选出五百精锐士卒来,整天领着舞刀弄枪,进行大强度训练。他知道不久后必将有一场喋血大战,但自己手下也就这么两营多人,不象频阳方面,好几万大军汇聚,则若正面对敌,自己肯定抢不到头功啊。为今之计,是赶紧练出一支能够以一当十甚至当百的强兵出来,到时候把大队扔给王泽,自己就领着这五百人直冲敌阵,去取上将首级!

    设想一下,郭默抓了一万多俘虏过去报功,自己则腰里拴一串儿胡将脑袋,那你说谁更威风啊?

    可是他才刚训练了一天,就被王泽派人从校场上叫回来了——“陈将军特来相助。”

    所谓“陈将军”,自然便是陇上骁将陈安了,他原本虽然也经常被人叫做“将军”,其实并无正式军号,还是此番降了裴该,裴该特署他为破虏将军,从此名正言顺。

    当日裴该从榆中返回冀城,陈安往谒,裴该好生抚慰,授予其将军名号,但至于具体该怎么安置陈安,却暂时还没有腹稿。因为根据史书记载,陈安此人是很桀骜不驯的,而且别说民族大义了,他对晋朝都未必有什么忠诚心。在裴该想来,若欲用陈安,则首先必须把他从秦州剥离开去,没有了地方上的威望,更无氐羌之助,或许陈安就只好死抱着自己的大腿了;其次,暂时不能容其自领一军,而必须先放在身边观察一段时间,并加以调教再说。

    可是随即就听说了彭夫护、刘虎来扰的消息,裴该匆忙带着部曲直奔安定,继而前往冯翊,暂时把陈安仍留冀城,在裴嶷身旁听用。

    裴嶷利用陈安的名望,招募了不少陇上健勇,等接到第一道军令,听闻刘粲即将大举来侵,他一方面安排谢风等部率军东援,一方面就把秦卒单组一营,然后分其半给了陈安,关照说:“将军幸运,才归朝廷,便逢此大战,若能于阵前立功,必有晋爵封侯之望!”

    裴嶷并不清楚裴该对陈安究竟是何种态度,他仍然抱着以陈安来拮抗和制约甄随的用意,就此开始大力扶持他。

    可谁想陈安离了冀城,启程向东,走了没几天,听说冯翊郡内的安排是如此这般,当即转道向南,直奔大荔而去。他跟甄随终究是打出来的交情,跟裴军其他将领则多不熟稔,尤其此前郭默多次招揽,他都不应,如今再让他跑郭默麾下听用,总觉得脸上有点儿燥得慌……所以,我还是去帮甄随吧。

    陈安率两千秦州兵来到大荔,甄随大喜,当即把陈安也给扯校场上去了。甄随觉得陈安跟自己很象,都是习惯身先士卒,率健勇破阵的性格,肯定乐意听从和辅助自己的计划啊。其实陈安并不这么想,他是希望甄随你自己去冲阵,把这近两万人都交给我掌管得了……但势必又不可能越过王泽去,只得咬牙认命。

    可是他们又才练了一天兵,王泽二度遣人来唤。甄随有些不耐烦,问来使道:“是谁又到了大荔?若非陈将军,又何必我亲自往迎?”

    谁想听到的回答却是——“是大司马夫人到了!”

    荀灌娘身在长安城内,一则孩子还小,她几乎把全副经力都放在了裴俭身上,二则基于“男主外,女主内”的古训——他爹娘在迁去洛阳之前,就经常如此这般地耳提面命过——也不轻易打听外界消息,故此只知道胡军大举西渡来侵冯翊,还以为御胡的是陶侃,裴该不日便会返回长安来坐镇呢。

    直到甄随送他新媳妇儿梁氏进了城,安居下来之后,依从丈夫的嘱托,投刺来拜大司马夫人。荀灌娘得报倒是吃了一惊——那蛮子啥时候成婚了?我都不知道啊……便即延入后堂,与梁氏相谈,询问她籍贯、出身,以及——你是怎么跟了甄随的呢?啥时候成的婚啊?

    梁氏久在羌中,骤见显贵,多少有些局促,但还是大着胆子,尽量有条理地回复荀灌娘所问,说着说着,便提起来:“今闻大司马在冯翊御胡,召夫君率师往援,乃将我送来长安安置……”

    荀灌娘闻言,不禁暗吃一惊,急忙问道:“大司马已至冯翊了么?前线军情如何?”梁氏说具体战况我也不大清楚,但大司马已至冯翊,这是听我家夫君说的,应当无误。

    于是送走梁氏之后,荀灌娘便即唤来家人裴服,让他去详细打探冯翊郡内的战况。裴该倒是也没提过军国政事都要对家眷保密,因此裴服很快便打听确实,当下面如土色地就跑来禀报荀灌娘:“不好了,不好了,大司马被胡军团团围困在郃阳城内!”

    荀灌娘闻讯再也坐不住了,当即把裴俭托付给奶娘,自己领着裴氏家丁百余人乘车北上,渡过渭水,直奔大荔而来。有部曲先行通传,王泽赶紧把甄随、陈安叫过来,一起出城相迎。荀灌娘就在车中,隔着车帘问甄随道:“甄将军东归大荔,有几日了?”

    甄随随口回答:“已三日了。”

    就听荀灌娘的声音有些发冷:“既已歇兵三日,打算何时启程,北上去救援郃阳啊?”

    甄随还没回答,王泽在旁边儿插嘴说:“大都督有命,使我等暂驻大荔,要候郃阳方面燃锋给号,才可前往救援,夹击胡军……”

    荀灌娘“哗”的一声就把车帘给撩起来了,怒目而视甄随:“大司马被围,汝等为其爱将,却假言待命而迁延不进,究竟是何用心?!”

    甄随心说刚才是王泽回答你的呀,你瞪我干嘛?赶紧躲避荀氏咄咄逼人的目光,转过脸去瞧王泽,说:“汝看此事……”

    王泽拱手俯身道:“末将岂敢诳言,实是大都督将令,末等不敢不遵……”

    荀灌娘冷哼一声:“往日常闻甄随豪勇,不想都是风言妄语,原来也是怯懦之辈!君有难,臣不救,便不知人间有羞耻二字么?还有什么面目立足世间?也罢,汝等大可高卧,我便引这百余子弟自往救援夫君,大不了殉夫而死罢了!”

    王泽闻言大惊,正要相劝,甄随却突然间将双眉一挑,戟指喝骂他道:“我早说应当急行而前,去救大都督!大都督自恃其能,欲以郃阳弹丸之城牵制胡军,故命我等不得号令,不可往救,但正所谓‘将在外,大都督之命有所不受’,眼见主君蒙难,岂有退缩之理啊?!郭默那些鸟人,或许听令而喜,我却与彼等不同,我自徐州即随大都督,是宁可断此头,甚至于坏了大都督之事,也是绝不能从此乱命的!”

    这一番话骂得王泽瞠目结舌,无言以对,旁边儿车里荀灌娘听了,也不禁有些犹疑……难道真是夫君以身犯险,设下的计谋吗?

    甄随骂完王泽后,便即转过身来,朝荀氏深深一揖:“大都督以身犯险,夫人不可起而效尤,夫人身份尊贵,还是请入城中歇息吧。”

    荀氏才开口说:“我……”就被甄随给打断了。甄蛮子一拍胸脯:“夫人请放宽心,夫人一入城,我便点集兵马,今日便即出城北上,去救郃阳。是胜是败,也不放在心上,唯请夫人明见甄某的忠勇。甄某能有今日,全赖大都督提拔,即便为大都督去死,将这条性命交代于今日,也无怨无憾,更不会埋怨夫人!”

    王泽还打算说什么,却被甄随一努嘴,朝他抛了个眼色,那意思:赶紧先把夫人诓进城里去再说吧,难道你真打算眼瞧着她跑郃阳去送死不成么?

    王泽赶紧命人卫护车乘,将荀氏请入城中,好生安置。他正跟这儿忙活呢,忽然得报,说甄随和陈安二将真的点起本部兵马,欲待杀出城去!

第二十二章、妄动

    王泽一开始还以为甄随只是假借责骂自己,一方面自示忠勇,自我撇清,另方面把荀夫人诓入城中,不让她领着一百来人就跟外面乱转,否则若有闪失,大荔将兵全都百死莫赎啊!谁想到自己还跟这儿应付荀夫人呢,那边就传来了甄随、陈安点集兵马,即将出城的消息!

    王泽惊得是手脚冰凉,赶紧撇下荀灌娘,一口气直冲到大荔北门口,将将堵住了一众将兵。他一把扯住了甄随的马缰绳,气喘吁吁地规劝道:“甄督慎勿违令轻动啊!适才之言,我原以为只是……”

    甄随不等他把话说话,就撇一撇嘴,回复道:“夫人性刚,我等若不有所动作,她既可入城,也可出城,难道汝拦得住么?倘真冒死前往郃阳,有所闪失,我等哪有面目再见大都督啊?或者她虽留在城中,止步不前,但从此认定我等为怯懦之辈,到处宣扬,甚至于大都督枕前吹几口风,我等又当如何自处啊?”

    王泽忙道:“甄督所言,虽然不为无理,但军国大事,岂可因一妇人之言而更改啊?大都督将令不可违,我等但奉命而行,行正立直,也不怕妇人枕边进言。倘若甄督强要出兵,以致坏了大都督全盘谋划,甚至于为胡寇所趁,那才百死难赎我等之罪哪!”

    甄随提起鞭子来一指王泽:“大都督早便说过,前线战事,瞬息万变,为将者不可止知谨遵将令,而无自家那个……那个主动性。汝若不敢丝毫违命,一举一动,皆须承旨,便非大将之才,顶多也就是个排长。我实言告汝……”

    说到这儿,突然间有些不耐烦了,猛一挥鞭,抽开王泽的手,斥喝道:“休要阻路,老爷好话不说二遍,汝且去问陈安吧!”也不管王泽还站在马前,双腿一磕马腹,朝前便撞。

    王泽本能地一闪身,避将开去,随即就把后面陈安的马头又给揪住了,问他:“什么好话?甄督与将军说了什么?”

    陈安有些哭笑不得地回复道:“甄督非孟浪之人,所言确实有理。大都督在郃阳,而命郭将军等驻频阳,我等驻大荔,是要待诸军齐集,而胡师疲惫后,方始以雷霆万钧之势,三面夹击……”

    王泽点头,说这我知道啊,随即便问:“既如此,我等又岂能率先而动?”

    陈安道:“甄督对某言道,若我等龟缩于大荔城中,毫无举措,则刘粲也非愚人,岂能想不明白大都督的真意啊?设若知我必不肯轻动,乃倾全力猛攻郃阳城,大都督势必危在旦夕。是故甄督之意,我等假意北进,但稍稍遇胡后,便可退却,用以惑敌。

    “且今刘骥率部在大荔东北方逡巡,倘若合围之时,我等先要破彼,必难按期抵达郃阳城下,恐坏大都督之谋。不若先寻刘骥决战,若能摧破之,然后退守,必能乱刘粲之谋划。王督且安守大荔,我等去不一二日,便会折返,勿忧也。”

    甄随的思路很跳脱,再加是陈安转述,多少有点儿前言不搭后语,王泽脑筋一时间就没能转过来。但他眼瞧着甄随已经策马冲到城外去了,而陈安说完话后,也来推搡自己的肩膀,要自己赶紧让路,他好去追赶甄随,心知难以拦住,只得咬着牙关嘱咐道:“甄督向来鲁莽,但知进而不知退,陈将军千万规劝,稍遇胡军,便即返回,勿违将令——也不必定要击破刘骥。”他知道自己劝不住甄随,只希望陈安能够及时扯住这匹烈马的笼头吧。

    陈安不禁苦笑,心说你都拦不住他,难道我就能拦得住么?而且甄随究竟是什么心思,谁都料不到,他跟我说的话就前后矛盾,一会儿说“稍稍遇胡后,便可退却”,一会儿却又说要先击破刘骥所部。只是我初来乍到,不敢违抗他的命令,只好硬着头皮跟随上阵罢了,我的想法,是只要跟刘骥见过一仗,完了不管是胜是败,都把自己的秦州兵先拉回来再说。

    王泽等人在大荔城中,当然不会蒙着脑袋不理外界状况,单等郃阳方面燃起烽烟——再者说了,倘若不能保障各处堡垒,或者遣人抵近探查,郃阳和大荔之间相距一百多里地,对方燃烟你也瞧不见啊——必然派遣侦骑,于路探查。所以刘骥所部的大概位置,肯定是掌握的,于是甄随、陈安出城之后,便即直奔刘骥而来。

    再说刘粲围攻郃阳,忽忽已将十日,心中不禁益发焦躁起来。

    要说这年月一座城池花十天半个月打下来那就算快的,围城数月乃至半年以上难克的战例,比比皆是。而以目前郃阳的状况,城小而坚,陶侃能守,裴该善谋,自己什么撞车、云梯、楼车,百般器械皆用,什么蚁附、掘城、钻地,百般计谋使尽,仍然难以攻破,甚至不能给城守兵造成较大的杀伤和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以他领兵多年的经验,没有俩仨月,这座城池是休想攻克的。

    本来也是寻常之事,只可惜,军中粮秣不够消耗的啊。

    今年对于平阳政权来说,只是一个平年,刮尽府库,才整备了足够大军两月之需的粮草,且还得渡过黄河,缓缓转运。刘粲原本设想得很好,我只要急渡黄河,杀晋人一个猝不及防,自然可以掳获敌粮为我所用,再请晋阳石虎供输一些,从河东晋人豪族家中刮出一些来,足够吃用到年底啦。整整一个季度的时间,难道我还不能摧破裴该在关中的主力吗?

    除非他主力不敢跟我硬碰,四下分散,或者缩到渭南乃至秦州去,那我便可尽收雍州渭北之地,彻底在河西站稳脚跟了。

    谁成想天不从人所愿,他各种夺粮的手段陆续落空。首先是刘骥虽克夏阳,夏阳存粮却被周晋临行前一火而焚,就没能剩下多少来;其次欲从郃阳渡转运粮草,又遭到陶侃的阻截,损失惨重。

    刘粲本以为搜掠野外晋人存粮,可以不无小补,谁想郃阳附近地区就没有多少自耕农,晋戎百姓大多被编组了民屯,并且不等自己入平,就连人带粮全都缩回城里去了。胡军络绎而出,往往数十近百里不见人烟,无粮可抢,只能围猎获肉……

    其间有几支部队往西方跑得远了点儿,竟然还遭逢“凉州大马”,苦战后陆续败归。刘粲大怒,再派兵去寻北宫纯时,对方却又缩回频阳城中去了。

    至于石虎,找了种种借口不肯供粮;而河东晋人世豪除了第一批粮食供输得还算及时外,其后拖拖拉拉,多不肯应命,甚至于哭天抹泪,号称粮已输尽……估计是瞧着刘粲领大军已然出境,所以胆子逐渐壮了起来。刘粲寻薛涛来问,你们家究竟存了多少粮食啊?薛涛却苦着脸回答说:“末将虽为一族之长,钱粮之事,全都托付给了舍弟薛宁,实不知确数也。”

    随即平阳又一道急报传来,气得刘粲当场就把几案给踹翻了。

    什么事儿让他这么着急上火呢?原来刘粲请求石虎输粮,石虎不予,又请他遣一旅师南下,自采桑津涉渡,兜抄晋人之后,或者起码助我守备采桑津,我好把渡口的氐羌全都拉到河西来。石虎还真应命了,并且亲将万余大军南下,自隰城而向离石。

    这两城都属西河郡,此前刘琨败退,刘粲便发兵以应援石氏为名,收取了西河郡。等到这回石虎来了,当面斥责西河郡守及隰县县长不肯应命为自家供应军需,直接鸠占鹊巢,连夺二城。

    随即继续朝采桑津方向挺进,下一个目标就是平阳郡重镇蒲子……

    刘粲闻报怒不可遏,大骂道:“羯奴怎敢欺我?!”下令平阳方面出兵拦阻,不能放石虎踏进平阳郡一步。王琰道:“平阳守军不足,恐怕难当羯奴,且若放空平阳,羯奴趁势掩袭,又该如何是好啊?臣请归国,往说石虎,申以君臣大义,要他悬崖勒马,勿犯天威。”

    刘粲无法可想,只得放王琰回国,对他说:“如何应对羯奴,卿且与靳将军(靳准)筹商之,无使我前门拒虎,而后门引狼!”

    王琰拱手告辞而去,可是却又被刘粲给叫住了,问他:“今我欲围郃阳而伏晋人之援军,然彼等迁延不进,不肯遽至,如何处?”

    王琰道:“今据探马得报,晋人陆续来援,一部驻频阳,一部驻大荔。频阳为首者郭默,殿下当知其人,素来狡诈,恐怕不肯轻动,还当发兵诱引之。大荔为首者甄随,素来蛮勇,且为裴该心腹之将,必然来救。唯其道远,或将暂歇数日,殿下勿急。”

    话音才落,就有探马来报,说大荔的晋人动了!

    王琰眉心一舒,对刘粲拱手道:“恭喜殿下,就此可先一举而破甄随,然后收取大荔,渡渭而南,则长安不难克也!”

第二十三章、进退如风

    刘骥率部南下,以觇大荔城动静。大荔原有千余守军,后来裴该行文长安,命将正在训练中的七千兵马北调,等这些兵进了城了,他才率部曲营北去援陶侃。七千晋军在大荔休整三日后,也随即出城北上——因为这时候还没有传来裴、陶兵败,退守郃阳的消息。

    刘骥迎面就撞见了这支晋军,列阵与之相攻,晋军无大将统领,指挥不力,一战而北,丢下百余具尸体,便即匆匆缩回了大荔城内。刘骥追至城下,见城防甚是牢固,不敢往攻——前些天攻夏阳就把他郁闷得不行,短期内再难重鼓信心、胆气,攻打坚城了——于是转道而东,去取蒲津附近的渡口。

    渡口亦有六七百晋军屯扎,据垒而守。刘骥连攻两日,将将克陷,突然刘粲传来将令,命其停止攻击——把渡口暂时留给晋人吧。刘骥无奈,只得撤围后退,遂于大荔、蒲津之间抄掠晋人村落。

    大荔城周边地区农业比较发达,自耕农数量比北部为多,有很多或者来不及,或者不肯听命撤入大荔城。刘骥因此接连夷平了四个村落,杀掠晋民千余,颇抢了几千斛的粮草,聊作小补。但随即甄随、陈安便率军离开大荔,前来进讨,与刘骥正面相对。

    陈安问甄随道:“我军六七千众,与胡势相当,然胡之骑兵较我两倍有余,平原之上,无险可守,此战非容易也。将军有何谋划?”

    甄随笑道:“阵而后战,或恃险为守,不过庸将所为寻常事也。唯于平原之上,直面强敌,身先士卒,长驱直入,才见我等与彼等不同,堪为一时之杰!”他的意思,列什么阵,谋什么划啊?咱们直接杀过去不就完了么?

    关键是刘骥托大,因为此前与大荔城内出来的晋军交战,轻松获胜,故此并不把晋人放在眼中。在刘骥想来,你们也就会守城而已,倘若无险可守,平原对决,又如何是我皇汉百战精锐的对手啊?所以他也没下营,也不立垒,命步军在中、骑护两翼,直接就铺天盖地地掩杀了过来。

    甄随说既然他想跟咱们对攻,那咱们也不能示弱啊,随即笑问道:“前日冀城内较量,我侥幸得胜,将军心中可有不服么?”

    陈安赶紧拱手否认:“甄督勇力,当世无对,末将焉敢不服?”本来只是寻常场面话,谁想却被甄随揪住了漏洞,说:“既云不敢,可见非真服也。今日倒正是良机,我当与汝真刀真矛,再公平较量一番看——可将步卒皆交于我;陈将军久在陇上,娴熟马战,骑兵一以付汝,我等直撄敌锋可也,且看谁能先获贼将首级!”

    阵安心说你啥意思?咱们这儿六千多步兵,战马不到三百匹,你领了大头儿走,给我个余数,比斗谁能先获敌将首级,还说是“公平”较量?你这人怎么这么无耻呢?!

    可是他生平虽然桀骜,自恃武勇,偏偏还就不敢不服甄随;加之甄随是裴该爱将,位至四品武卫将军,领中军佐,比自己高一大截,实不便当面顶撞……转念再一想,也好,你把骑兵都交给我了,那么一旦遇挫,我便可率骑兵先走,返归大荔——反正你是违令出城,事后大司马须怪不到我头上来。

    当即应承:“既如此,我所领骑兵数少,甄督当容我先发。”

    甄随说当然你先发,咱们一起朝上猛冲,你四条腿肯定比我两条腿冲得快啊。

    两支大军就此在平原上如同两道洪流一般,汹涌相撞,战到了一处。陈安虽然起了先走的心,但终究胜负未分之时,不便遽然后撤,他首先领着三百骑兵斜向兜抄,直取胡军右翼。胡骑前来拦阻,陈安左手七尺长刀,右手丈八蛇矛,冲锋在前,双手挥处,十荡十决,竟无一骑能在他手下走过一个回合的。

    胡兵也是没想到晋人如此胆大,竟敢与自军对冲,右翼四五百骑竟然被晋骑直透而入,瞬间崩散。刘骥见势不妙,急忙从中军调步兵前去堵截。谁想陈安冲过一阵,见敌长矛如林,看看抵近,急忙一拨马头,率领所部从胡阵前横过,便即远飏而去。

    刘骥才刚舒一口气,正面甄随领着步兵也冲过来了。

    甄随早就下了马,左手盾牌,右手长刀,撒开两腿,直透敌阵。紧跟在他身后的,就是这些天精练的那五百锐卒,也皆短兵在手,沿着甄随破开的口子便直冲进去,随即左右分开,将胡阵缺口进一步撕裂。

    刘骥因为轻视晋军,并未严阵以待,加上他还希望能够咬住这一部晋军,等取胜后,方便踵迹而追,说不定直接尾随着败兵就能够冲进大荔城里去呢,一时疏忽,遂被甄随等透阵而入。这阵势一散,便属乱战了,甄随所部可是最擅长乱战的,往往三五人成一小集团,便可直面十倍于己的胡兵——两人在上格开敌矛,一人矮身自敌胸腹间斫杀过去,长刀挥处,鲜血四溅,惨呼声久久不息。

    刘骥急命士卒向中央靠拢,并命左翼骑兵去兜抄晋人之后。可是他这儿才刚下完命令,尚未传至军前,陈安率三百骑兜个圈子,便又掩杀了回来,与甄随步兵两向夹击,乃将胡阵搅得更乱。

    在原本历史上,陈安反赵,割据陇上,号称有晋戎之兵十余万,却被前赵征西将军刘贡和休屠王石武率军合击,便即瞬间崩溃,所余骑兵八千,败逃陇城,旋即刘曜攻陇,陈安被迫逃亡,途中遭到擒杀。所谓秦州第一的勇将,不过如此而已,为什么呢?因为比起甄随来,陈安才是真正的一勇之夫,给他千骑即可纵横一时,兵数多了,反倒不知该如何指挥、调动啦。甄随跟他接触了几天,一起练兵,窥见其长,也明其短,所以才只给陈安三百骑,估计给多了你也照管不过来。

    仅将三百骑临阵,陈安却反倒把他驭骑的才能发挥到了极致,专寻胡军薄弱处来往冲突,杀敌不多——还主要都是他一个人杀的——却给胡军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刘骥也是宿将,见势不好,及时断臂止损,抛弃前锋,将其余步骑兵全都聚集起来,且战且退。

    等到甄随彻底击溃了胡军前锋,手刃二将,杀敌兵卒亦有数十,再欲向前,却远远地就见刘骥大纛在中,外面胡军层层包裹,阵势严密,如同一只暴怒的刺猬一般——其实更象豪猪,但甄随从来都没见过那种玩意儿。他还想朝前撞,胡阵中当即乱箭齐发,甄随抬盾遮面,就觉得手臂连续震颤,也不知道有多少支羽箭狠狠地钉在了盾牌之上。

    他被迫只得暂时止步,重整队列,与胡相峙。

    甄随不敢往冲胡阵,陈安麾下就三百骑,当然更不肯无谋地押上了——胡阵外近千骑兵成六七个小队往来驰突,牢牢护住了侧后方,使他无隙可趁。于是陈安被迫率部折返,对甄随说:“敌虽受挫,一时不溃,我亦当立营以为凭据,以便再攻。”

    甄随问陈安:“汝可斩获敌将首级了么?”

    陈安回道:“不曾。”

    甄随“哈哈”大笑道:“此番较量,却又是我胜了!”命部曲将所得两名胡将的首级展示给陈安看。陈安假意恭维,心中却不禁暗骂:我兵本来就少,又为了配合你,来往驰突,就算斩杀了敌将,哪有功夫下马去割取首级啊?

    再问甄随对策,甄随在马背上踩镫立起,远远一望,就见胡阵开始调动,原本紧密的阵形略略松散一些,貌似有不少士卒围绕着刘骥大纛,正在掘壕。很明显刘骥吃了个亏,不敢再蒙着头朝前猛冲了,打算下营立寨,以做久战的准备。

    甄随不禁咬牙道:“可恨,不能一举击溃刘骥。”便即下令,咱们也立营,但是——“不必消耗士卒体力,伪作掘垒之状可也。”

    陈安听了这话先是一愣,随即喜道:“甄督是有撤兵之意么?”

    甄随点点头,说:“今杀胡贼不下数百,足摇其心,然而胡寇也甚勇,我精锐兵马又尚未练成,竟不能直透其阵,斩杀刘骥……若我等被牵绊在此,胡寇必有增援到来,恐怕那时将难以全师退返大荔,坏了大都督的全盘谋划。且将胡将首级归献荀夫人,便足可使其见我等忠勇……”

    陈安暗中长舒一口气,心说你还算有头脑——是谁说甄随只知进而不知退的?

    但是随即就听甄随说了:“回去后在荀夫人面前,我等须统一口径。只说刘骥所部已得胡寇增援,不下两万之数,我等以寡击众,大破贼势,惜乎士卒疲惫,伤亡亦重,不敢再战,只得退归。可恨王泽不肯跟我等戮力同心,否则若全师而出大荔,必可直抵郃阳城下!”

    陈安赶紧摆手道:“似不必如此,对王将军太过不公……”

    甄随瞥他一眼:“汝是怕得罪王泽么?”

    陈安心说那是当然的,我初附大司马,手下将兵也被尽数褫夺,刚给我这三千秦州兵还缺乏严格整训,也不能算是自家的部众,此际身在矮檐下,你们谁我都得罪不起啊。跟着你出城战胡犹有可说,倘若帮你编瞎话,把责任全都推在王泽身上,他还不得恨我入骨吗?他不敢对付你,可未必不敢收拾我啊!

    他不回答甄随的问题,只是陪笑。甄随见状倒不禁笑了,拍拍陈安的肩膀:“我与陈将军是撕打出来的交情,我又岂会害汝?想那王泽,必然辩驳,或说大都督之命不可违抗,或说若全师出城,恐怕大荔有失,或者还会说要卫护荀夫人。我等在夫人面前争论,汝可试做和事佬,两面劝解,如此一来,王泽也不会恨汝,夫人也不好再提出城往救郃阳之事了。

    “我等便说,士卒疲惫,需要休整,且再觑看胡势,是否会大举来攻大荔,以此拖延时间,直到郃阳城上,烽烟燃起。”

    随即他皱皱眉头,仿佛自言自语地说道:“只恐大都督自信过甚,以为必可久守郃阳,烽烟迟迟不燃……说不得,到时候还得找机会再出城去与胡寇见上一仗……”

    双方激战的时候,就已经是午后了,各自立阵不久,天色便即渐渐地昏黑起来。刘骥还恐甄随趁夜来袭己营,不免分派将兵严密护守,谁想到一夜无事,第二天起来一瞧,对面只立着十几面大旗,却只影不见——甄随早就已经趁着黑夜撤走啦!

    恨得刘骥是指天划地,骂声不绝。

    刘骥遣探马一路西南而下,才刚侦察到晋军已然尽数撤回了大荔城内,随即就接到了刘粲派发来的援军——刘粲使靳康等率两万大军络绎南下,想要一战而挫败甚至于歼灭甄随所部。两军会合后,刘骥便欲往攻大荔,却被靳康给拦住了,说:“皇太子殿下之意,本为围困郃阳,诱晋人来救,遂于平原之上摧破之。然而彼等既已返归大荔,大荔城坚,昔雍王率十万之众都不能克,反为所败,何况我等……”

    靳准说了,当年刘曜十万之众往攻大荔,还有虚除部戎兵为援,裴该就三四万人守城,都能支撑那么长时间,最终还反败为胜;如今咱们拢一块儿不过三万,预估城守军在一万以上,你有把握一鼓而下吗?去掉咱们这些兵马,郃阳城下之兵不到五万,万一郭默趁势来攻,内外夹击,该怎么办?咱们能够及时赶回去救援吗?

    不要以为以优势兵力攻击敌城,就可以轻松来去的。一旦咱们撤退之时,晋人开城冲杀出来——他们居高临下,我营中调动很难瞒得住对方耳目啊——咱们若是不管不顾,必受重创,甚至于说不定会全军崩溃;若是反身与战,那就又被牵绊住了,短时间内撤不了啊。

    “晋人守土,粮秣物资易于筹措,其数虽寡,也不弱于我军三分之一,则若分兵以攻郃阳及郭默、甄随,诚恐日久难克,粮秣不继。是故殿下才聚力于郃阳城下,欲诱敌来,好逐一摧破之……”

    刘粲也是在山口附近见到了裴军之勇,生怕力分则散,不能快速破敌。倘若分兵往攻频阳、大荔,那是对方的主场,又有城池为凭,谁都不能保证十天半个月内肯定能够拿下来,时间一拖长,自家必然粮秣不继。所以才想引诱晋人到平原上来决战,甚至于直接攻打胡军在大荔城下的营垒,到时候在局部战场上主客易势,就有希望短期内破敌,甚至于可以缴获大量粮草物资了。

    因而靳康就建议说:“为今之计,大王还是暂留于此,归告殿下,请示方略为好。”

    刘骥无奈之下,只得依从其言。他不敢讳败为胜,但也不敢跟老哥实话实说,不但把自家折损打了个对折,还说:“甄随确乎勇猛,我军数量与之相若,恶战竟日,稍稍受挫。然贼亦不能前,被迫退归……”刘粲就此受了误导,不禁顿足道:“可恨啊,早应寄语大将军,佯装败退,诱甄随来救郃阳。彼今受挫而归,倘若不肯再来,又如何处?”

    只好召回刘骥、靳康等,却把目光转向西方,按照王琰临行前所说的,设下圈套,要引诱郭默离开频阳,到平原上来与自军决一胜负。

第二十四章、酒宴

    郭默在频阳城中,突然下令召集诸将,摆酒宴饮。诸将正在忙着训练士卒,并且哨探东方军情,皆不甘愿,可是郭思道身为前军帅,又被裴该授予总统频阳各营之主责,他直接下将令相召,大家伙儿也不便违扛,只好冷着脸,捏着鼻子前往。

    酒席宴间,郭默连连劝饮,但见诸将多不应命,便即问道:“今日与同僚欢会,就某所知,诸位皆是海量,何以不肯胜饮啊?且面有不怿之色,难道是酒食不合口味之故么?”

    王堂脾气比较燥,当即重重地放下酒盏,冷言回复道:“大都督见在郃阳,为胡寇所围,我等无不心急如焚,日夕忙于选练士卒,候大都督令下,郃阳燃烽,便要齐往救援。当此之时,不知郭帅为何还有心情饮酒啊?难道全不将大都督安危放在心上么?末将却无此等闲情逸志,美酒醇酿,入喉有若刀割!”

    李义急忙解劝道:“王督言重了,郭帅岂能不念大都督被围郃阳啊,今日召我等来,想是……”

    他话没说完,就被郭默摆摆手给拦住了。郭默面向王堂,笑问道:“听王督之意,是不肯从我之命喽?”

    王堂哼了一声,回答道:“郭帅归附大都督比我等为晚,不知我等自徐州相从,与大都督早定君臣名分,恩义相结,则君亲有难,为臣子者岂可无忧?郭帅若率我等往救大都督,自然凛遵钧命,若只是召来饮酒,且恕末将不能奉陪!”说着话,猛然站起身来,扭头就要走。

    郭默见状,当即双眉倒竖,“砰”的一声,猛击几案,众将皆惊。李义赶紧拉扯王堂,就听郭默喝道:“我早便知道,汝等自恃从大都督于微时,自徐方转战关中,我乃后来归附,故此汝等皆不将我放在眼中!今大都督授某总统频阳各营之责,然而胡寇势大,再似汝等这般违令不遵,又岂有胜算啊?!”

    王堂正要分辩,就听郭默又道:“汝等小觑我,大都督须不小觑我。大司马三军,论名位我不如陶士行,论亲厚不若裴文冀,而大都督不命汝等为帅,而偏使我督前军,何也?难道汝等以大都督为瞽者乎?!”

    谢风忙道:“大都督既然有命,郭帅名位在我等之上,自当凛遵将令,但不知今日唤来饮宴……”

    郭默斜了谢风一眼,冷哼道:“今日不过邀来一宴,都不肯从我命胜饮,则异日战阵之上,谁信汝等肯凛遵我命?!”眼神随即移回来,紧盯着王堂,问他:“汝可知道,大都督何以命郭某为帅?”

    王堂昂着脖子一拱手:“正要请教。”

    郭默容色稍霁,环视众将,缓缓地说道:“道理其实很简单,汝等多不过乡下孺子,若非大都督简拔,将终身劳碌于畎亩之间,安能为将啊?即汝等未从大都督前,郭某便以壮勇事河内裴守,永嘉之乱,自据坞堡,逆胡抗战……”伸手一指北宫纯:“论及与胡寇交锋次数,对胡寇底细之明了,在座唯北宫将军才略可与某相拮抗!”

    北宫纯微微苦笑,拱手道:“我岂敢比肩郭帅……”

    郭默还是紧盯着王堂,偶尔拿眼角余光去瞥谢风和一直不说话的陆和,一字一顿地说道:“甄随在大荔,军不如我等之盛,则将来救援郃阳,与大都督内外夹击,共破胡寇,当以我等为主力。然而胡寇甚众,数倍于我,若不能洞悉其情,安有胜算?我与胡寇在河内交锋,前后五六年,大小仗不下百数,自能知其所长,及其所短,汝等又如何?”

    一瞥北宫纯:“胡有何长,亦有何短,北宫将军可说于这莽夫听。”

    北宫纯临阵虽勇,但个性却柔——主要是多年来受洛阳、长安的公卿压制,乃至于后来被迫投降胡汉,遭受各多冷眼,早就把他的棱角给磨平啦——怎敢在这个时候去接郭默的话?赶紧拱手道:“末将愚鲁,还请郭帅指教。”

    郭默呵斥王堂道:“汝愿听,便即坐下;若敢违命,难道以我之刀为不利乎?!”

    李义和谢风一左一右,拼命拉扯,才把王堂给按坐下来。郭默这才竖起手指来解说道:“在某看来,胡之长有三。其一,士卒悍勇,往往少年时即习弓马,非我等麾下将吏可比。实言告汝等,今大司马三军,能以同等兵数,与胡寇相斗而不落下风者,唯大都督部曲营,与甄随麾下精锐,余皆不及……”

    王堂一梗脖子,似乎有话要说,但最终却还是咬牙给咽了。

    就听郭默继续说道:“其二,胡寇多骑,唯‘凉州大马’可与拮抗,然我部凉州骑兵数量,却又远不如胡。其三,为将者多屠各显贵,及匈奴宿将,本是一家,战法娴熟、配合默契,非我等天南海北之人,临时拼凑之军可比……”

    谢风插嘴道:“郭帅所言是也,但不知胡之短又如何?”

    郭默嘴角略略一撇,回答道:“胡之短亦有三。其一,轻忽粮运,士不得饱,乃惯以抢掠以充军实,并提振士气。然今冯翊郡内,百姓多归民屯,人退入城,粮收归邑,则胡寇野无所掠,粮秣日蹙,人心必不齐矣……”

    其实这倒并非是胡汉政权独有之弊,而是封建时代军队传统的弱点。这年月除了裴该之军——也不敢说全部——外,对于底层士卒的供奉向来都是不足的,往往每日两餐,勉强得饱,兵器、铠甲,都使自筹,所以抢掠就成为提振士气,乃至于加强士兵个人武装的最重要途径。这样的军队,抢得饱了,自然越战越勇,但若是有一段时间无从抢掠,实力就可能下跌,士气也容易涣散。

    “其二,胡兵品流复杂,有屠各、匈奴、六夷,乃至降胡之晋人,若各成一军,则难成阵,若散归各营,则亦生乱。是以有云,晋但坚阵,胡难摧破。

    “其三,由此两端,胡虽剽掠如风,但不耐久战,稍受挫折,便乱阵脚。以是我等当胡,不可浪战,而当以坚阵正面迫之,出奇兵抄掠其后,徐徐侵削其势,然后可以成功。”

    说完这几点后,郭默略略顿了一下,随即环顾众将:“大都督付我西路总责,统领各营,应使勇者不独进,怯者不敢却,当守则守,当退则退,当徐则徐,当急则急,人人听命,始有胜算。则若我进军徐如林莽,而汝等或自恃勇锐,或心忧大都督在郃阳,违命而前,哪里还能有胜算?今一盏酒都不肯胜饮,异日战阵之上,何能令行禁止,唯我所命是听啊?!”

    他目光阴冷,一个一个瞪过来,瞧得诸将无不战栗,李义更是直接把脑袋给垂下去了。

    郭思道今天搞这一出,就是想要威吓诸将,使皆听令。正如他此前所说,自己并非裴该元从之将,骤然得任前军帅,陆和、王堂、谢风等人多数都是不服气的,倘若平常还则罢了,如今大战在即,就怕一个指挥不动,会坏了大事。

    不过郭默最担心的,倒还不是那些原从将领,因为他知道那票人够忠,只要把道理摆明白了,说我如此这般布划,有利于击败胡寇,援救大都督,应该不至于再使小性子——虽说回回都要解释,既麻烦又恐贻误军机,所以得先这么设个局吆喝两声——相比之下,他反倒最不放心李义。

    在郭默看来,李义本身才能有限,又是个首鼠两端之辈,实不便赋予重任。但偏偏裴该入关之后,所收关西士人多数都入朝为官,或者入幕为吏,直接独领一营的,就只有这个因为把索綝搞下台而被当成‘千金马骨’的李义了,故此李义在那些关西新兵中威望是很高的。李义本人也隐隐自命为关西武将之首,别瞧他平常一副老实面孔,甚至有些软趴趴的,其实内心倨傲,并不把那些原从将领放在眼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郭默和李义是同一类人,他也认为裴军中三河出身的兵马,天然就该是自家部属,或起码目自身为精神领袖,所以李义的外柔内刚,外和内忌,必然瞒不过郭默去。

    然而同理,郭思道那点儿心思,李义却也心知肚明。李义心说你资格比我老,名位比我高,受宠比我深,我才不是王堂那路傻缺,偏要跟你硬顶呢。相比陆和、王堂、谢风等人来说,我等都算是外将,外将自当暂且协力同心,才能够扒拉开那些原从往上爬——好,我今天就给你一个面子,多帮忙附和几声吧。

    因此郭默话音才落,李义便即毕恭毕敬地拱手说:“郭帅所言是也,我等自当凛遵将令,岂敢有违啊?”说着话端起酒盏来,招呼众将:“于今大都督授权郭帅,则郭帅之命,有若大都督之命,若大都督命胜饮,我等岂敢违逆啊?诸君,且都满酒,齐为郭帅寿吧。”

    郭默一摆手说“不敢”,但随即自己也端着酒盏站起身来,对众将道:“既然卿等忧心大都督,美酒佳馔,难以下咽,那我但敬诸君这最后一盏酒,且都饮了吧。”仰头饮尽,然后将酒盏朝地上狠狠一掷,厉声喝道:“今日不肯尽欢,则明朝于阵前若敢违我令者,有若此盏,虽欲胜饮而不可得矣!”

    陆和一直不言不语,这时候却也端着酒盏,并且招呼各将全都站起身来,学着郭默的样子,先饮尽,再掷盏,说:“我等唯郭帅之令是听,若有违抗,皆如此盏。想郭帅若不能拯救大都督于郃阳,亦当不能独存!”

第二十五章、绝处逢生

    杨清解开腿上的绷带,当即一股恶臭扑鼻而来。

    伤口原本包扎得不错,还敷上了金疮药,但大约是那晚逃出夏阳城,遁入山地的时候,奔跑过猛,扯动皮肉,又给撕裂了,此后没有机会处理,竟致腐烂流脓……若非从昨晚开始,就时不时觉得钻心地抽痛,他大概还想不到要解开绷带。

    杨清倒吸一口凉气,多少有些手足无措,他心说我这条腿还好得了吗?不会从此瘸了吧?

    正这么担心着,突然间眼角寒光一闪,从旁边递过柄刀来,递刀那人淡淡地说:“割开它,将脓血挤了去,汝尚可活。”

    说话之人正是“厉风左营”督、镇远将军周晋。

    杨清闻言,不禁打了一个冷战,胆战心惊地问道:“周督之意……仅仅伤了腿,也会死人么?”

    周晋面无表情地点点头,说:“即便小创不割,导致创毒入骨,除非割了汝的腿去,否则怕会有性命之忧……然军中也无华元化那般神医,便割了腿,八九成还是一个死字。”

    杨清忙问:“如周督所言,及时割开创口,挤去脓血,便可得活么?”

    周晋答道:“七成可活。”顿了顿,又补充道:“倘若肉不再烂,五日之内也不发寒作热,便可无虞了。”

    杨清听了,赶紧伸手就去接周晋递过来的刀,谁想周晋却又把手给缩回去了,随即在杨清疑惑的目光中,扬声招呼道:“取火石与干草来。”

    有部曲递上应用之物,周晋燃起一小堆火,先将刀锋在火上燎过了,这才重新转向杨清:“坐定了,不要动……”没等杨清反应过来,刀光便猛然一闪,擦着他腿上创口而过,疼得杨清猛地大嚎起来。

    周晋收刀入鞘,呵斥杨清道:“大丈夫死都不怕,些许疼痛算什么?休要鬼叫。”随即命两名部曲把杨清牢牢按住,他亲自伸手为杨清挤干净脓血,然后又取一束干草来引着了火,在杨清创口上燎了一燎。

    杨清又跟杀猪似地惨叫起来。

    周晋见原本那条绷带已经染满了脓血,无可再用,身边又无清水可以盥洗,便即解开衣襟,从自家衷衣下端撕下一长条来,帮忙杨清包扎伤口。杨清才刚痛得有点儿麻木了,衣带才一贴肉,却又新添了一种难描难画的刺痛……

    他不禁心说,这便似往伤口上撒盐……周督这贴身的衣服干净么?不会是沾满了汗渍,所以才这么沙得疼吧……

    当下咬紧牙关,感激周晋:“小人若能生还,全赖周督救命之恩……”左右扫两眼,那意思:行了,别再按着了,把我放开来吧。

    周晋道:“兵刃、草木之上,乃至空无一物处,但有气息,便有病毒,入之于血,人易染疾,唯有先使火烧杀了,或者可免。”随即轻轻叹了一口气:“此皆大都督所教也,果然清华贵胄,当世英雄,真是无所不知……汝若得生,休要感念我,继续为大都督效死可也。”

    杨清连连点头:“小人自然忠于大都督,一心杀胡灭寇,为大都督厮杀出太平天下来,别无他想!”其实心里说,大都督最好不但保佑自己别死,还保佑自己别残,再保佑自己能娶上一房媳妇儿,传宗接代,然后为官做宰,世世富贵……

    嗯,是不是要求得太多了点儿啊?

    就见周晋站起身来,招呼残部道:“可歇得够了么?上路吧,今日若是不能走出这片山去,我等怕是都会被活活地渴死、饿杀!”

    他们进山都已经第五天了,干粮倒还存有一些,饮水却全都喝尽,今早起身的时候,大家伙儿就只能都趴在地上,于草叶上舔吮露水,略略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

    原计划进山后便即转道向南,突出山地,等到了平原上,那就一切好说,上洛水支流不少,起码饮用水是不虞匮乏的。谁成想被李景年一追,慌不择路,竟然越逃越北,然后翻山越岭,就找不到南下的任何一条通路了。

    于是打算,干脆奔西边儿去吧,西北方向山岭中有横山县城,距离夏阳约摸百五十里路程。然而这百五十里路,只是地图上丈量所得,山岭绵延、森林茂密之间,根本无法直道而行,甚至都不可能在一里地内保持面朝同一方向,结果连走五天,别说城邑了,连人迹都难寻一处。

    众人这才开始慌张,难道咱们才逃离了胡寇的毒手,却要被困死在这山岭之间不成吗?

    周晋鼓舞士气说:“我老家在河内,北倚太行,千里险塞,这冯翊之山,如何可比啊?便太行山上,也有人踪,穿山之路,非止一条,如何这些许山岭,我等便闯不过去么?大都督曾云:‘世上本无路,行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等正要在这山间踏出条道路来,日后请来救兵,便循路而回,复夺夏阳,将胡寇彻底封死在冯翊郡内,一鼓歼灭!”

    杨清心说别了吧,这样的“路”,我这辈子都不想走第二回啦……

    为了鼓舞士气,周晋还画下无数大饼,诱引众军。他说此番失城之罪,大都督断不能赦,但自己仗着多年相从,即便没功劳也有苦劳,总能求得大都督赦免了麾下众将士。两名部督、部督副无法可想,其余士卒,趁着他说话还算数的时候,全都给加官晋爵,最不济也许了个伍长。杨清更是一步登天,从排长直接跳到了队长,理论上这几百残兵,他能分管四成还多。

    于是周晋就领着这数百名伍长、排副、排长、队副、队长等等,于山林间艰难跋涉,一直走到第六天上,才终于见到了一线曙光——

    山岭之中,突现陡崖,站立崖上,一股冷风扑面而来,原来崖下竟是一道深涧!

    众人的喉咙全都火烧火燎的,渴得几乎喘不上气来,拖着沉重的躯体一步一挨,有若行尸走肉一般,忽见有水,无不精神大振。周晋二话不说,直接寻山崖略缓处,一抱脑袋就轱辘下去了,众皆从后跟随,却又有六七人当场被摔断了手脚……

    好不容易痛饮一回涧水,这才有力气生起火来,把袋里最后一点儿干粮以兜鍪做锅,盛涧水熬成稀糊,略微填了填肚子。周晋道:“既然有水,水畔多半有人!我等可暂且分散,沿岸寻找。”

    看起来霉运终于走到了终点,才一顿饭的功夫,就有士卒揪了一个山民折返回来。周晋问他们是从哪儿逮着的,可有村落么?士卒回答说:“唯此一人,入山樵采,我等先掳了来,候周督问话。”

    那山民骤见这一群衣衫褴褛、五痨七伤的败兵,吓得腿都软了,当即跪地求饶。周晋宽慰他说:“看汝衣衫,不是羌人,是我晋人,乃可不必慌乱。我等都是大司马裴公所部晋兵,偶尔失道,至于此处,汝若能指点出山之路,必有重谢。”

    看对方神情宁定一些了,他就问:“汝村何在,距此多远啊?”

    那山民眼珠子滴溜乱转,却不回答。

    周晋想了想,便即明白,这是怕连累村民啊——任谁见了这一群拿武器的饿殍,也不敢往自家领不是?于是改口问道:“由此向哪个方向,可以最快出山啊?横山县城又在何处?”

    山民这才结结巴巴地回答说:“小、小人不知横山怎么走……但由此南向、向,十里外便可入平,再西向渡过洛水,可至粟邑……”

    周晋听了这话,不禁目瞪口呆——我明明是奔着西北走的啊,怎么走到西南来了?好在听山民所言,距离粟邑最多也就一天的路程,自己刚喝饱了水,又有点儿稀糊垫底,再扛一天,应该不成问题。于是下令聚集部众,押着那山民领路,带他们到粟邑去。

    周晋随口许了山民莫大的好处,但同时又绑缚其手,用绳子拴着,防他跑路——那家伙貌似体力颇为充沛,又熟悉这片山林,他若偷跑,咱们肯定追不上啊——甚至还搜了山民的身,把他藏在怀里半个糙米窝头抢过来,与部督、督副分着吃了。

    既然前途光明,士卒们的步伐也逐渐轻快起来——虽说几乎人人带伤,走得肯定比健康人要慢。周晋在夏阳城内,与城外山上,两处求死不成,生存之意反倒更炽,心说我起码得把这些跟随多年的兵卒带出生天去,然后再去大都督军前请罪伏法……

    不过失城覆师之罪,虽然当斩,大都督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说不定还能给我一条戴罪立功的活路?带回去的士卒越多,必然我距离鬼门关就会越远一线。倘若能至粟邑,召其守军相从,再跟胡寇见上一阵,砍些首级来,或许还能将功折罪嘞!

    这一路倒是无惊无险,直至粟邑城下。城守兵远远瞧见数百人汹涌而来,吓得赶紧把城门给关上了,急报县长知道。县长登城来看,周晋高声报名,县长要求把兵符用竹篮装了,扯上城头,仔细验看过,然后才肯开城出迎。

    周晋进城之时,双腿一软,几乎跌倒,还是杨清拐着腿,从旁边儿搀扶了他一把,才没让他丢丑。随即向县长打问前线战况,县长也说不清楚,只知道大司马被围郃阳,郭默等率部来援,都暂时在频阳城内取齐。

    周晋当即便道:“大都督有难,我等岂可不救?还望县长将守军都交于我,我领着前往郃阳,去救大都督!”

第二十六章、烽火

    周晋想要把粟邑的守军全都带去援救郃阳,县长闻言,不禁大惊失色——我这儿本来就没多少兵,还都是县民子弟,怎么可能跟你去送死啊!

    于是苦笑着劝说道:“守军不过五百,且多是老弱乡兵,护城尚且不足,如何能与将军?且闻胡寇不下十万之众,将郃阳城围困得水泄不通,便将军率这数百兵去,也无异于羊入虎口,安能救得大司马?以末吏愚见,将军且在蔽邑好生歇息,将养士卒,我遣使往频阳去报郭帅,听候郭帅将令可也。”

    周晋也就是那么一说,以表忠心,其实他这会儿别说去救郃阳了,连转身出城的力气都欠奉。于是就坡下驴,点头道:“阁下所言甚是,自不当鲁莽从事,白白折损士卒性命却于事无补……领我等来的山民,请阁下与他些财货,打发了吧。我等甚饥,先求一饱……”

    周晋在粟邑城中休息了三天,吃吃喝喝,终于恢复了体力。频阳方面也传来郭默的将令,要他把难以上阵的伤兵留在粟邑休养,自率能动之卒,南下频阳会合。周晋不敢耽搁,便即辞了县长,率部出城。

    杨清感觉粟邑城小兵弱,比夏阳还不靠谱,生怕周晋一走,倘若胡军来攻——都不必多,有个一两千的游骑,这城就守不住——那自己不仍然要陷身险地吗?腿上伤口寻医者看了,重新敷药、包扎,据说没有性命之忧,于是他就拐啊拐的,追上周晋,一副大义凛然的面孔,说:“些许小伤,不碍我为大都督效死,还望周督带上小人……末将。大都督在郃阳被围,我又岂能安心在边邑静养啊?”

    周晋颔首道:“真忠勇之士也。我若侥幸不死,必要好生提拔于汝!”只要你走得动,那就跟着来吧。

    频阳在粟邑西南方向,直线距离也就一百里地,但因为有山地和上洛水支流阻隔,被迫要绕出近两倍路程去。因此他们出城之后,先沿路而向东南,走到晚间,在距离上洛水不远处安营扎寨。

    虽然人数不多,周晋仍然高标准,严要求自己,按照军中规范,掘壕立营,并且散出哨探四出巡查,安排士卒分班站岗。杨清分到第一班,手按佩刀,在营中来回巡视——他已经是队长啦——自辕门起,绕营一整圈也就片刻功夫,忽见有名哨探跌跌撞撞猛冲入营,高叫道:“不,不……”

    大概是想喊“不好”,又怕影响了士气,所以半道儿就把话给咽了,随即一脑袋就扎进了周晋的大帐里去。杨清急忙蹩至无人处,悄悄靠近大帐,侧耳偷听,就听那哨探禀报说:“洛水西岸,连营列寨,都、都是胡兵!”

    杨清不禁大吃一惊,心说:我怎么这么倒霉啊,难道真有灾星之命不成么?早知道就不跟着周晋离开粟邑啦!

    原来刘粲为了引诱郭默出城,特命刘悝、靳康二将率军万余,沿着山麓向西方挺进,假意渡过上洛水去袭取粟邑。他吩咐二将,行军务须仔细,勿为敌骑所趁,一旦遇敌,或且战且退,或原地坚守,争取把郭默所部全都吸引过来,牢牢绊住,候我派发援军,三面合围,将之摧破。

    二将果然于路警惕,虽然所带辎重不多,又是大平原上,日行也不过五十里而已。三日后进抵上洛水西岸,反复哨探,不见敌踪,这才敢于涉渡,过河后便即安营扎寨。靳康说了:“本恐郭默发兵,半渡击我,今虽不来,或将于我背水时掩袭而至……须坚壁垒,且随时做好退至洛东的准备,方为万全。”刘悝深以为然。

    于是一方面深沟高垒,一方面遣哨骑西向巡查,周晋所部既然能够发现他们,那胡军自然也能发现周晋了,急忙归报刘悝。刘悝问清楚了对方的大致数目,知道不过数百人而已,不禁大喜,说:“此必郭默前军也,不趁此击破之,更待何时啊?”也不跟靳康商量,便亲率领骑兵出了营寨,直向晋军冲去。

    周晋得到的消息,则是胡军铺天盖地而来,数量无可胜计——其实是探子不及点数,就屁滚尿流逃回来了——才过上洛水,正在立营,距离自军还不到十里之遥!他当场就慌了,终究众寡太过悬殊,再怎么想要杀胡立功,以赎罪愆,就手下这几百残兵,也不敢直撄胡军之锋啊,急令拔寨……不,还是弃寨吧,把才从粟邑搞到的什么营帐、粮草、旗帜、车辆,全都撇了,咱们赶紧逃命为好!

    只是除了周晋与部督、部督副三人,得粟邑县长相赠驽马外,其余全都是步卒,这两条腿的怎么跑得过四条腿的啊?再加周晋好不容易才把这几百残兵带出生天,实不肯舍之先逃,那速度自然就更慢了。

    因此天尚未黑,便被刘悝追上。胡骑远远地望见晋兵,不待指令,便纷纷扯弓放箭,那名部督一个不慎,后背正中一箭,当即朝后一仰,倒撞下来,眼见得是活不成了。

    杨清拐着腿就奔跑在其侧,见此情状,也不知道从哪儿鼓起来的气力,双腿猛然间发力,朝前一蹿,一把就把马缰绳给笼住了,随即右脚踩镫,将身一纵,便即纵跃上了马背。不过他虽会骑马,骑术不过才刚入门而已,如此这般跳上奔跑中的战马,自打娘胎来就是头一回,再加慌张、忙乱……跨上鞍桥才猛然发现,咦,我怎么骑反了,脑袋冲着马屁股?应该先迈左腿才是啊……

    胡骑才一轮箭,便当场射翻十数人。周晋于奔马上转身回射,却一连两箭都无法中的。好在这个时候,天色已经逐渐昏暗了下来,双方虽然看看逼近,胡骑驰射的准头却也同样差了许多。而且靳康及时赶来,拦阻刘悝:“将军慎勿再追,还请后退。”

    刘悝怒道:“不过数百晋人,见我而逃,想来再追不过五里,便可将其彻底杀尽,先挫一挫郭默的威风,汝何以阻我?”但随即就把表情舒缓下来了,语气也放平和,问道:“靳将军既阻我,想有缘由,悝恭聆教诲。”

    靳康乃是靳准的从弟。靳准是匈奴人,以郎官而升至中护军,随即进二女靳月光、靳月华于刘聪,得其宠爱,立靳月光为上皇后、靳月华为右皇后,靳氏一门因此显贵。其后靳准党附刘粲,图谋夺取刘乂的皇太子之位,虽然当初因为刘曜的要求,将其罢职,贬为平民,但其后不久,刘曜在冯翊战败,不能再威胁平阳政权,刘粲便悍然谋害了幽禁中的刘乂,并给靳准官复原职。此番渡河西征,更使靳准行车骑大将军,任留后事。

    靳氏三兄弟:靳准、靳明、靳康,权倾一时,跋扈妄为,被平阳人暗骂为“太子门下三条胡狗”——虽说他们早就“抬旗”为屠各啦,不能再算匈奴——还说:“靳准狡若狐,靳明狠若豺,靳康谲若狈。”总之这三兄弟都是一样的货色,奸恶诡诈,祸乱朝政。

    不过朝中比较公允的评价,相比起来,靳准实有安邦定国之才,靳明多智可为良辅——可惜聪明没用对地方——靳康却只有些小聪明而已,比其二兄相差远矣。这回刘粲西征,留靳准、靳明守国,单把靳康带出来,就是靳准觉得,这小兄弟因为还年轻,遇事思谋不过缜密,实在应该去血火战场上好好历练历练,将来才可与我共撑族业,于是一力向刘粲举荐之故。

    军中宿将普遍瞧不起靳康,但基于靳氏权势熏天,又深得刘聪、刘粲父子宠信,所以表面上还都得笑脸相迎,不敢跟他们起什么冲突。故而靳康阻止刘悝继续追击,刘悝才刚怒喝一声,马上就反应过来了,赶紧把姿态放低、态度放软,还说:“悝恭聆教诲。”

    靳康就此提醒道:“我等此来,非为与郭默相争,皇太子殿下实设诱敌之计。请将军慎勿轻进,反为敌军所诱——将军试想,频阳晋人不下两万之众,即便郭默托大,止遣其一部来逆我,又安有前锋仅仅数百步卒之理啊?我料其后必有埋伏!”

    刘悝闻言,悚然一惊,赶紧勒束部众,停止追击,与靳康二人匆忙撤回了上洛水旁的营垒。周晋、杨清等人这才逃过了一劫,但还不敢停步,一直跌跌撞撞逃到半夜,跑得个个骨软筋麻,才于野外和衣而卧,稍稍歇息了两个时辰。

    翌日天不亮便即启程,清晨时分,终于来到频阳,叫开了城门。郭默等人见了无不吃惊,问周晋道:“卿何得如此狼狈啊?”

    其实胡军杀来的消息,早就已经传入了频阳城中,谢风就建议遣一军东向封堵上洛水,以期半渡击敌。郭默笑笑,说:“刘粲甚轻我也。”

    随即解释道:“我昔在河内与胡寇周旋,所部不过五六千,又多乡农杂之,良莠不齐,是故不敢与胡寇正面决胜,被迫叠出诡谋,望来游斗,刘粲因而以我为怯。彼今遣军西来,分明诱我出城,但恐若大发兵,我恐惧而龟缩城中不敢动,是故止遣万众。我若见其军弱,出城相逆,争斗上洛水,彼自郃阳而西,轻骑一日一夜即可驰至,正好合围我军……”

    陆和问道:“则以郭帅之意,我等不当出战喽?固然大都督有命,暂守郃阳,以待烽烟,但胡贼若真往袭粟邑,邑卒不过数百,旦夕可下。若彼得粟邑,则恐威胁频阳之后,使我不敢再出,奈何?”

    郭默笑道:“刘粲实畏我……畏大都督,故不敢轻易分兵,否则便得各邑,反易为我军逐一击破。我意暂放其涉渡上洛水,止使北宫将军率骑兵兜抄其后,则胡寇必不敢真攻粟邑,无伤也。”

    可是他就没想到,自己下令周晋率残兵自粟邑来合,周晋动身还挺快,然后无巧不巧,跟胡军于路就撞见了……

    急忙将周晋迎入城中,好生抚慰。周晋见了陆和、谢风、王堂等故人,几乎有若游子归见父母,不禁是伏地大哭啊。陆和只是拍着他的肩膀,却不说话;谢风切齿道:“我必斩杀刘粲、刘骥等,为卿报仇!”王堂却冷着一张脸,侧过脸去,只以眼角余光斜瞥着周晋。

    周晋战败,貌似还败得挺惨,王堂说不上幸灾乐祸,但也未必就能起同仇敌忾之心。

    因为他们虽然都是从徐州便即跟随的裴该,为元从人马,但初建军便分四营,相互之间,争竞之心很强。加上“厉风营”各督受刘夜堂的影响,用兵普遍谨慎,不象“劫火”各营,大多喜欢猛冲猛打。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象刘夜堂那般的将领,不显山,不露水,不易大胜,却也不至于惨败,甄随之流普遍是瞧不上的——王堂虽在“蓬山”,其实论个人秉性和用兵风格,倒与甄随颇似,甚至于比起王泽、谢风来,要更加的“劫火”,那他怎么可能亲近周晋呢?

    裴该自徐州一路行来,水涨船高,恃勇者未逢大败,如今反倒是谨慎者先吃了亏,则在王堂看来,这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嘛。象你们那种打法,要到哪年哪月,胡寇才能殄灭啊?倘若换我在夏阳城中,必然要亲率士卒,猛冲胡阵——反正以寡敌众,城池是肯定守不住的,不如死中求活,说不定就能冒险成功呢。

    即便失败,也不会象你这样,灰溜溜地逃回来。倘若易地而处,我早就自杀啦,岂能将丑态暴露于同僚之前啊?

    再说刘悝、靳康退归上洛水西岸后,再遣人前往频阳哨探,却不见晋军出城——这是我等不肯上当,所以昨晚设伏的晋人都退回去了吧?二将不禁踯躅不前。随即听说“凉州大马”有抄袭自军后路之意,赶紧又缩回上洛水东岸去了。

    回报刘粲,刘粲不禁皱眉,说:“郭默果然狡诈……”正在筹思还有什么妙策,突然间士卒来报,说郃阳城头燃起了烽火!

    刘粲不禁大喜道:“必是裴该不耐久守,招呼各军前来相救。我料郭默见此,再不敢不动矣!”计算行程,冯翊的晋人用不了两天,就能抵达郃阳附近,频阳略微远一些,估计得走个三天。于是分派诸将,虚内实外,严加防范,随时准备大军前出,围攻前来救援的晋军。

    他本是秘密调动,但陶侃久经战阵,经验丰富,很快便在城头窥出了其中虚实,回来禀报裴该说:“刘粲果欲围郃阳而打我之援。”随即淡淡一笑,说:“今始设谋,为之晚矣——战机已至,胡寇必败!”

第二十七章、扶危定倾

    刘曜在高奴,第三次打发走了刘粲要他供输粮秣和率军南下会合的使者。

    高奴的钱粮物资本来就不充足,再加上拓跋鲜卑袭取了肆卢川,铁弗部留守人众俱被吞并,刘虎几千残军无处可去,被迫依附刘曜,那粮食就更不够吃了,哪还有富裕的供给刘粲啊。

    至于率兵南下相合,刘粲倒是许诺,说你们光带着路上花费过来就成了,既然归我麾下,以后的粮秣自然由我供给。对此刘曜撇嘴道:“军中若粮足,又何必要我供输?刘士光不过欲得我耳。我若一下平,入其军中,必为阶下囚徒!”打死我也不去!

    但是使者往来,刘曜每回都设宴款待,详细探问前线战况,就此与参谋刘均商议。刘均一针见血地指出:“诚恐皇太子殿下丧败可期!”

    刘曜道:“裴军甚锐,又善守城,今刘士光以大军围困郃阳,旦夕难下,而晋军分驻频阳、大荔,寻机救援,此势实不易破。倘若军中粮秣充足,可支半岁,或有转机,否则一旦粮尽,刘士光必退河东,使得此番西征,气势汹汹而来,终成画饼。只是卿云丧败,又何解啊?”我也就觉得刘粲打不赢而已,但还不至于输得很惨呢吧?

    刘均道:“王师十万……”其实刘粲战兵也不过七万人而已(不算民伕),对外宣称二十万,刘曜阵营估计他最多不过十万——“晋人之数,在四五万众,虽有坚城为凭,但王师集而晋军散,总体而言,仍以王师占优。即便频阳、大荔之晋人与郃阳相配合,内外夹击王师,有城下预设坚垒为恃,原本也未必即败……”

    随即详细对刘曜分析道:

    “王师粮秣不足,利于速战,此乃军中上下咸知之事。是故初肯勇斗,以搏生机,一旦不能遽破敌,人心难免慌乱。相比之下,裴该以身为饵,固守郃阳,而频阳、大荔之卒心切来救,却不允彼来,自然人人思斗,有若强弓张满,战心正炽,乃可补兵力之不足。

    “皇太子殿下或以为,晋人怯懦,郭默狡诈,故此不敢来救郃阳。然今集于频阳者,多裴军元从旧将,起自徐州,若无裴该将令,郭默安能辖制彼等啊?且大荔有甄随在,又岂是懦弱之人?

    “此必诸军远来,难免疲惫,裴该又自恃郃阳可守,故使彼等先休整,候其将令,约期一时俱发。须知雍、秦二州,晋兵虽少,戎部却多,司马保既丧败,则氐羌多欲附裴以立功自效。而此前明公密使人觇之,并无戎部妄动,何以如此?氐羌、鲜卑,豺狼之性,不宜擅用,用而不赏,彼必生恨,若赏则反促其坐大,终成腹心之患。倘若裴该真以为郃阳难守,何不召戎部俱来?若以为郃阳可守,又何必使郭默等急往救?

    “臣若是裴该,恃此坚城,必不求救。从来兵无必胜之道,今分兵驻频阳、大荔,可使王师不易西入北地,南下渭水,若使两城之卒来救,一旦遇挫,门户洞开。今闻王师在冯翊,野无所掠,但若西至北地、扶风,南下京兆、始平,岂有千里之内尽皆坚壁清野之理啊?

    “既然王师粮运为难,则只要固守郃阳,乃可使其自退。若遽使二城来救,却反纵王师逾频阳、大荔而远,即断其后,恐亦难制了——裴该数年辛苦积聚,怕是要一遭丧尽啊……”

    刘曜边听边点头,然后就问了:“闻卿所言,大是有理,于我所见略同。然而也止不胜罢了,何言丧败?”

    刘均微微一笑,示意刘曜稍安毋躁,说我接下去就要讲到重点啦——

    “前此使者来,明公询其军中之事,虽有隐晦,然臣亦可窥见一二:王师非止粮秣不足,恐怕士气亦不能久矣!

    “何所见而云然呢?王师初渡河,攻其不备,北遮夏阳,南向郃阳,其气正盛。是故陶士行取道狭处为阻,连战数日,终于败退。然而皇太子殿下急于入平,不顾士卒疲累,反复攻夺晋垒,复围郃阳,百计攻打不克,再加抄掠四野,几无所获,军心士气必然日渐低迷。

    “譬如千钧巨石,缘山而落,其势不可当,当者必成齑粉。然若逢一缓坡,落势稍遏,复为山崖所阻,再欲其行,万夫难为。王师士气一鼓而振,急渡河水;再鼓而衰,破垒下平;三鼓而竭,顿兵郃阳。气既已竭,当别谋善策,而皇太子殿下见不及此,一旦晋人趁时两面夹击,与郃阳相呼应,以殿下之能,恐怕难敌啊。”

    刘曜手捻胡须,沉吟半晌,不禁叹息道:“此非刘士光用兵之失也,时势如此,不急攻关中则裴该益发坐大,若急攻关中,粮秣又不足,难以久战……易地而处,我亦不能取胜,唯听卿言,早早退却耳。”

    刘均笑道:“皇太子殿下力排众议,搜尽府库,欲做此雷霆一击,若不到粮尽军破之时,岂肯遽退?彼若退却,何面目归见平阳诸公?即太子尊位,亦未必稳——今上可是有一大群儿子的呀。

    “然而,彼之用兵,未必无失,倘若易以明公,临机用事,必然不同。”先给刘曜献顶高帽子,然后解说道:

    “既知粮秣不足,利在速战,则军不可停。或以十万之众,不计伤亡,猛攻郃阳,未必不能破。或留一军牵制郃阳,而主力南下大荔、西向频阳,以众凌寡,但统驭得法,并有胜算。且若先取蒲坂渡,缩短粮运之道,然后急渡渭水,威胁长安,则频阳、大荔之军不敢不往救。即裴该于郃阳城内,亦不能久居,必突围而出,明公乃可于平原设伏,必擒裴该!

    “然今皇太子殿下迁延观望,首鼠两端,欲围郃阳而击晋援。此围城打援之计,要在其城可旦夕下,则即便外援不至,难以伏歼,亦可一鼓下城……”

    他这话就说得很明白了,刘粲你这围城打援之计用得不对。必须得围城随时可下,那才有紧迫感,可以促使外援急匆匆前来,踩你的埋伏,而即便外援不到,你快速攻下城池,也不算白白地浪费时间。

    “裴该非怯者也,且善守城,彼若不急于求救,晋人谁肯自蹈陷阱?使晋诸军不独进,则王师无能为也。若向渭南,威胁长安则不同,即裴该亦不敢不救,唯攻其必救,始可打援。”

    刘曜闻言,不禁合掌赞叹道:“卿真我之子房也,虽隔千里,谋划布局,有若洞见——裴该之脏腑,俱在卿掌握中矣。”

    刘均叹息道:“用兵之道,知己知彼,惜乎昔日在大荔城下,臣尚未明了裴该之能,及其性情,导致我军丧败……今若再起十万貔貅,与之争雄中原,臣必能为明公谋划,取其首级!”

    刘曜也叹气,说我恐怕再没那个机会啦——“若果如卿言,王师丧败,裴该于雍、秦、凉三州,根基已稳,而我却局促于此蛮荒之地,鲜卑在北,朝廷不容,何言复起十万貔貅呢?”

    刘均目光闪烁,突然压低声音说:“却也不然。”

    刘曜微微一眯双眼,忙问:“卿有何妙策教我?”

    刘均道:“今朝廷危若累卵——皇太子殿下率举国劲卒于外,诚恐一朝丧败,而石虎雄踞晋阳,有不臣之心,天子又不振作。一旦丧师河西,裴该必踵迹而追,祖逖也将命师渡河,朝廷无可用之兵,唯求羯奴。而若羯奴入于平阳……”故意顿了一顿,才缓缓地说道:“这国家,还是光文皇帝子孙所有么?”

    刘曜瞠目恨道:“都是靳准等辈弄权误国,加刘士光刚愎,乃至国家罹此险境!倘若故皇太弟在,仁厚谨慎,氐羌从命,上下一心,又何至于如此啊?!但使我还有一口气,必不容羯奴践凌神基!”

    刘均在旁边低声插了句嘴:“明公亦曾为光文皇帝目为己子啊……”

    刘曜闻言,略略愣了一下,随即皱眉问道:“卿此是何意啊?”

    刘均这才图穷匕见,劝说道:“明公为光文皇帝族子,今上从弟,国家封为雍王,则扶危定倾,责无旁贷。今若能引军自采桑津西归,明为遏阻石虎南下,其实入京辅佐天子,则国家事,或可拨云见日,转危为安……”

    刘曜道:“靳准在平阳,必不纳我。”

    刘均道:“靳准贪谗人也,以皇太子殿下势大,是故依附之,一旦王师丧败,而明公又兵临城下,彼心未必不能摇动。且朝中重臣,多不值皇太子殿下,却慕明公威雄,但一二人肯为呼应,平阳必然大开城门,以迎明公。

    “入城之后,往觐天子,迫……请其下诏,以皇太子殿下国家储君,身份贵重,不宜亲劳国事,褫其大丞相、大单于之职,归之明公。氐羌六夷,昔从故皇太弟,深恨皇太子殿下,然于明公,并无怨仇。明公诚能内除奸佞,中抚六夷,东和羯胡,南御晋寇,徐徐积聚,则国家尚有一线生机也。

    “臣不敢言此计必成,然明公局促于此蛮荒之地,势难复振,何不起而一搏?且若国家再由皇太子殿下与靳准等奸臣操弄,恐怕晋寇未至,而羯军已入平阳矣!明公其忍见此乎?臣也是屠各,心心念念,即光文皇帝基业终究难保,平阳终陷,但望于平阳城内为国家殉死,不愿于蛮荒之地,死无声息啊!”

    其实他最后这几句话就多余说,刘曜也是个有野心的人,又在亲信面前,不必要假模假式地自我撇清。再者说了,倘若国家雄强之时,自己跑去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是篡僭,是摘胜利果实,国家都给搞成这样了,这副重担是谁都想挑、肯挑、能挑的吗?与其让给刘粲,不如还是我来吧。

    其实他跟刘聪素无恩怨,只是对于刘粲来说,这位皇叔能力太强啦,威望太高啦,再加曾经支持刘乂,那自然要写进清洗名单里去。刘曜也时常担心,一旦刘聪驾崩,刘粲继位,他还能容得下自己吗?如今是外有强敌压迫,内有重臣牵制,他才捏着鼻子,装模作样安抚自己,其实无时无刻不想把自己干掉——要不然干嘛屡次遣使,要我南下从征呢?既然势难并立,我为什么就不能起而一搏?

    正如刘均所说,刘聪的儿子一大票呢,未必一定要嫡长子继位吧!反正他连皇太弟都废过了,再废一回皇太子,也不为难吧?

    刘曜只是捻须沉吟,在仔细斟酌此计的可行性。固然刘均也说了,这是冒险,我不敢说一定能够成功,但起码也要有个三五成的把握,才能把脑袋掖在裤腰带上,去搏这么一把吧。倘若连三成的把握都没有……

    “我今败势未整,军资不足,恐怕难以为此啊……”

    他这份顾虑倒也在刘均意料之中,当即建议道:“明公勿忧,今我部尚有万余兵马,并楼烦公(刘虎)残余,二万雄兵,可急渡而归平阳,既然言拒石虎,则必有起而应和者。至于钱粮军资……”眼神朝斜处一瞥:“今有宝货在此,可以相易。”

    他说的宝货,就是指的虚除伊余。权渠已经多次派人来索要过儿子了,有时候低声下气,表示愿意交付大笔赎金,有时候疾言厉色,竟以发兵相攻为要挟,然而刘曜却一概不理。刘曜正是怕虚除权渠发兵来攻,他倒未必肯定打不过,但权衡双方实力对比,就算赢也一定是惨胜,到时候裴该、陶侃遣三五千人来,或许就能直接端了高奴。所以他要等着,等自己的实力再恢复一些,各方的形势也有所转变后,再考虑是跟权渠约和,还是直接见一仗的问题。

    因此刘均建议,反正咱们不打算再在高奴呆了,自然不惧权渠,可以把伊余给放回去,趁机向权渠索要粮草物资。

    刘曜就问了:“可以用伊余交换权渠发兵相助么?”

    刘均摇摇头:“明公勿得陇望蜀,此事可一不可再。”你已经跟他索要过一回兵马了呀,结果不但把他的人全都给折在了战场了,还顺便把他儿子扣下了,那你说权渠得多脑残,才会再上你的当啊?

    刘曜筹思半晌,最终一拍大腿,说罢了——“大丈夫生不九鼎食,死当九鼎烹,今皇汉基业摇摇欲坠,我又岂能袖手旁观呢?!”

第二十八章、君之视臣如土芥

    李矩、魏该率领七千精兵,强渡黄河,摧破赵固在河岸上设置的堡垒,顺利占据了温县。

    河内温县乃是司马家的祖籍,族人、亲眷,无数家定居于此,随便拉一个坐地户出来,七拐八绕,都能跟晋朝皇室扯上关系——最不济也是数代都做司马家的庄客。固然胡师进入河内后,杀戮甚惨,但仍有不少小土豪筑坞自保,郭默等得以长期在河内打游击,也多承这些势力暗中相助。

    河上坞堡,自从祖逖取了洛阳后,便即纷纷遣人南下,跟祖士稚拉关系,套近乎,希望将来若是北渡之时,可以免其附胡之罪。祖逖也允许这些坞堡两属——明从胡汉,暗通洛阳——先求自保,将来才好派上用场。

    因此李矩等人此番涉渡,提前就跟这些坞堡主打过招呼了,一是说我只攻叛贼赵固,只取城池,对于你们城外的基业一概不动;二是声言王师大张挞伐,我是先锋,后面还有祖大将军十万雄兵,相机待发。坞堡主们得信,便在温县城内预先布下了内应,晋军一到,城门洞开。

    赵固时在野王,兵力不足,闻警大惊,急忙遣使四方求援。河东他派人去了,平阳也派人去了,甚至于就连太行山北的上党郡,也千里迢迢,请求增援。当然他最寄予厚望的,还是汲郡的桃豹,一则两郡相邻,二则他也知道刘粲几乎尽搜国内之兵,西征关中,短时间能够赶来救援的,估摸着也就只有桃豹啦。

    桃豹得信,不禁仰天大笑道:“果然不出右侯之料也!”

    刘粲西渡黄河之前,便遣使襄国,跟石勒打了招呼,并且以天子之命,要石勒趁势发兵渡河,攻打兖、司两州。石勒假意踌躇道:“今岁冀州大蝗,幽、并所获也不甚丰,加之段氏在北,磨刀霍霍,臣恐暂时无能发兵南下啊……”

    天使明着不理,仍将诏命硬塞给石勒,完了在款待他的酒宴之上,却委婉道出刘粲的真意。他说皇太子殿下也知道冀州饥荒,赵公您拿不出多少兵马来与王师相配合,但恐大军西出,祖逖会趁机渡河,掩袭河东、平阳,到时候朝廷危急,赵公您又岂能置若罔闻呢?起码也请派几支别军,虚张旌帜,以临大河,伪作渡河之势,以牵绊祖逖为好。

    石勒满口应承,等送走天使后,便即召集众将吏商议。程遐抢先发表意见,说:“皇太子殿下此举,在臣以为,甚不智也!”

    程子远仍然分管情报工作,综合各方面信息,以觇天下大势,视野逐渐开阔了,本身的智商乃至格局,都与当年跟裴该蜗角相争之时大为不同。他首先分析刘粲的想法:

    “皇太子殿下年轻操切,必以为关中之乱初平,司州之局才定,晋人尚且颓靡,攻之必克。且恐时移事易,若容裴该、祖逖徐徐积聚,将来难免为心腹大患,是以不从天时,不顺人心,仓促往征。

    “然而臣以为,河东、平阳,国家府库,田土肥沃、户口繁盛,以此二郡,若能善加治理,足以拮抗天下……”

    传说中的尧都就在平阳,故此黄河、太行之间的土地,也就是河东、平阳、河内三郡,开发很早,晋初统计,三郡总户口就不在十五万以下——这还不算此地豪门不少,依附、隐户更比别郡为多。其后“八王之乱”、胡汉崛起,直到“永嘉之乱”,胡军纵横于大河上下,一方面将河南地区的大量人口都掳掠去了河东、平阳,另方面并州乃至河西的氐、羌,也都络绎往投。可以说今时今日,仅此两郡的人口数,就足以抗衡边远地区一到两个州了。

    但是即便冀、司这种不算太过贫瘠的州,先不算惨遭兵燹,户口十不存一二,还因为相对地广人稀,治理起来自然要比一两郡为难,人口的安置、租税的征收,乃至士卒的招募,都会受到交通等要素的影响。平阳、河东则不同,道路辐辏、阡陌纵横,而且人口虽众,也还远不到田不敷种的地步,只要善加管理,耐心积聚上几年,再加上老天照拂,风雨尚算顺调,在程遐看来,足以傲视全天下,一家吊打裴、祖两家都没问题。

    所以他才说:“……又何必急于求成,今兵不精、粮不足,便急于往征呢?臣不见其胜算何在也。”

    石勒听了这话,淡淡一笑,说子远你说得有道理,然而——“祖士稚、陶士行,晋之名将,至于裴文约……嘿嘿,刘士光又岂敢容彼等安然积聚啊?”你休养生息,人家也休养生息,固然你的基础比较好,发展速度可能比较快,但也得考虑到各自首领的因素吧,象裴该、祖逖之流,是敢暂且放着不理的么?

    随即又说:“倘其当面并非裴、祖,而是司马越与苟晞,或者索綝与麴允,尚可按兵观望,待彼自乱。然而裴文约胸中实有丘壑,竟归晋主于洛阳,而自领关中,如此明示彼无并吞祖士稚之意,且能由此得天下人望,并使晋主德之,则若祖士稚起异心,群臣亦不肯从,裴文约乃可无东顾之忧……”

    眼望张宾:“右侯,是这个道理吗?”

    张宾颔首道:“明公所言是也。以裴、祖今日之势,并非晋秦之盟,而是秦楚之好,天下事若无疾风迅雷之变,乃可期以五至十岁,不会两分……”

    “晋秦之盟”,或者叫“秦晋之好”,是一个常用的成语,表示两家关系密切,世为婚姻,守望相助。但是考究史事,这词儿其实很不靠谱,整个春秋时代,秦、晋两国绝大多数时间都是敌非友,互相闺女儿没少嫁,仗打得却只有更多。相比起来,秦国与晋之大敌楚国倒是关系密切,秦还曾经一度助楚复国呢。

    原因很简单,那就晋大秦小,而且秦国欲图对外扩张,只有向东,正好迎面跟晋国撞上,中原之霸只有一个,两家不因此而打起来才奇怪呢。之所以世代联姻,其实正是因为不和睦,只能通过婚姻关系来稍稍弥合一些矛盾,以便保持一段短暂的休战期。

    而秦、楚之间则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且秦欲东进,必须败晋,而当时能够对晋的霸业造成威胁的,唯楚而已,秦又怎可能不与楚连横啊?要一直到晋分为三,而秦亦取巴蜀而崛起,秦、楚就此接壤的战国中后期,这两家才开始大打出手。

    所以张宾的意思,如今裴、祖之势相若,又有同一外敌,裴该送司马邺归洛阳,以示无专擅朝政的野心,则两家在五到十年内,都不可能起什么太大的矛盾,想要趁晋内乱而图之,那你且慢慢等着去吧。

    石勒缓缓点头,说右侯你说得很好,但——“晋秦、秦楚之事,我所知不多,右侯得空可为我详述。”然后一捻胡须,又莫测高深地笑了起来,说:“初见裴文约,以为不过一书生耳,我敬其家世,乃欲招揽之,以为晋人表率。当日设谋逃去,我还耿耿于怀,叹息他执著于小义而不明大势,乃至明珠……明珠投于暗处,实在可惜。然而后来见其行事,能治军,能理民,复敢归晋主于洛,为他人所不能为,实是当世英雄,非可以屈居人下之辈啊。

    “这般人物,终将摇撼天下,我恐不能使其臣服,而只能期以将来,与他做项、刘之争!但不知谁人为项,又哪个是刘啊?”

    程遐赶紧拍马屁:“明公自有汉高之才,裴文约何得比类?”

    石勒摇一摇头,说:“人贵在自知,我又岂敢比类高皇帝?唯光文皇帝可比高祖,可惜天下未定,便即龙驭飞升了……我若生逢高皇帝,自当与今日一般,北面事之,与韩信、彭越一较短长。不过么,裴文约也非项羽,将来鹿死谁手,尚不可知。”

    顿了一顿,然后一拍几案,说跑题了,先不说裴该,咱们还是来谈谈刘粲西征之事吧——“我料刘士光此去,最多不过空手而回,倘若应对不当,还可能丧师失地。则彼之所请,要我发兵巡河,以牵绊晋人,兵可发否?”

    程遐说我计点襄国府库,相当空虚,而若从并州输运,又怕山水迢递,路径坎坷,损耗过大——“若期以一月之粮,可发兵万众,若行两月,唯五千而已。则我又何必为皇太子殿下去设虚兵,牵绊晋人,消耗本就不多的粮草呢?”

    张宾摇头道:“不然……”程子远瞥他一眼,心说我就知道,你肯定要跟我唱反调!

    张宾对石勒拱一拱手,说:“诚如明公所言,王师西征关中,几无胜理,或平或败,数在五五。倘若因为难克敌城,粮尽退兵,还则罢了,若受挫败,诚恐河东不可保,平阳亦岌岌可危……”

    程遐听到这里,就暗中朝孔苌使了个眼色。孔苌会意,当即插嘴说道:“他刘家自己不振作,天子酗酒、太子刚愎,再加奸人弄权,即便丧师失地,也是他刘家自己的事儿,明公又何必伸手相助哪?”

    石勒双眉一拧,呵斥孔苌道:“什么刘家?天子、国家,也是汝敢说三道四的么?!”

    孔苌赶紧俯身谢罪,但随即就说:“臣是粗人,但也知道君明才能臣贤,君视臣如手足什么的,臣才肯安心为君办事……”

    程遐纠正道:“是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孔苌说对啊——“当初光文皇帝视明公如手足,则明公自然要誓死效命。今天子则视明公如犬马,明公何必自损以相利?再说皇太子,其实视明公如土芥,‘羯奴’之谓非止晋人这般叫,他也时常宣之于口。人都当明公是奴了,难道明公还能做平阳的大忠臣么?!”

第二十九章、收河内

    石勒之势既大,更重要是,平阳刘氏先败河南,再弃关中,实力逐渐萎缩,那么羯军众将,自然会隐起不臣之心,希望石勒能够独立——方便自己也更进一步啊。尤其程遐受了王贡的挑唆,还暗中串联,甚至于伪造平阳的拉拢书信,故意引发诸将的恶感,就此一个劝进小集团,以程遐、孔苌为中心,逐渐形成。

    所以今天孔苌趁着商讨方略的机会,就口出对平阳政权的不满之语,希望能够打动石勒,孰料石勒闻言大怒,“啪”的一拍几案:“一派滥言,且扯出去抽三十鞭子!”

    众将赶紧解劝,桃豹就说了:“孔将军之言,或许略略过分,但末将以为,道理还是有一些的,恳请明公三思。倘若今日我军兵强马壮,粮秣充足,那朝廷之命,自然不敢不遵。然而皇太子妄动刀兵,导致内部空虚,却要明公去为他堵漏,我等力量不足,如何能够办得到啊?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无法可想,也只能固辞了。”

    程遐也说:“如臣适才所言,粮秣实不足派发大军,则若发兵少了,临于河上,渡是不渡?若以五千军便渡河南下,九败一胜;若止逡巡于河上,晋人如何能为我所所牵制,而不西援关中,或者北取河东啊?反正无益,何必徒劳士卒,空耗钱粮呢?明公三思。”然后给孔苌甩个眼色,意思你赶紧的,再求求饶,那顿鞭子或许便可免了。

    孔苌却不求饶,只是扭过头去瞧张宾,问道:“右侯若有能凭空变出兵马、粮草来的手段,适才之言,只当末将白说——请问右侯,良计何出啊?”

    对不起我刚才打断了你的话,咱们赶紧绕回来,你有什么好主意就赶紧说。倘若说得趁了明公的心,说不定他一高兴,就把要打我这事儿给忘了;倘若说得他不满意甚至于光火,气也往你身上撒,我可以找机会悄悄溜走……

    张宾痰咳一声,对石勒说:“明公且勿责罚孔将军,容臣把话说完。”

    石勒说好吧,你说,你说。

    张宾便道:“唇亡齿寒之意,正不必臣冗言,虽然皇太子殿下与明公素来不睦,但当此危局,亦不可不伸手相助。倘若河东、平阳有失,先不论国家如何,朝廷如何,晋人复收此千里沃土,其势更炽,诚恐将来明公欲为刘,想裴文约为项,难以如愿。”

    他顿了一顿,又瞥瞥程遐,见没人再随便插嘴打断自己的话,这才继续说道:“可以易地而处,如祖逖一般设想,倘若明公是祖士稚,会如何做呢?”

    石勒道:“时机大好,自然是要挥师北渡,去取河东的。”

    张宾摇摇头:“不可。皇太子殿下虽然举倾国之兵而西,但其于河上必有处置,欲图涉渡,事非容易。且王师西渡,必取夏阳、郃阳、蒲坂三津,距离河东一河之隔,皇太子殿下若不能保障渡口,顷刻丧败,自不须说,若能保障渡口,回师河东也速。祖士稚原本有机会趁王师西渡去攻裴文约之时,自在展布,倘若急攻河东,是反引王师归遏,自身独当其强……”

    你想啊,一则河东是国家要地,刘粲隔得又不远,肯定一抬脚就回来了,那祖逖能够如愿吗?只是白白以“围魏救赵”之计,解了裴该的围吧。

    再者,刘粲不会想不到这点,他肯定在河东有所布置,不会让祖逖轻易涉渡的。说不定他明着打裴该,其实是想引诱祖逖北渡,自己好及时撤回来,利用内线优势先吃掉晋国的河南军团呢!

    石勒闻言,略略颔首,随即从身后竹筒里抽出地图,“哗”的一声展开来,略略一瞥,沉声说道:“若不北向河东,那便只有……河内了!”

    张宾说对——“河内虽不如河东富庶,亦为天下大郡,且唯赵固镇守,取之不难。晋人若攻河内,其实对于皇汉之害,与攻河东无异,且王师难以遽归相援。则彼若得河内,可以东向河东,威胁平阳,西向汲、魏,捣我腹心,不可不虑也。”

    众将闻言,尽皆惊悚,就连程遐都心说:特么的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

    河内这地方太重要啦,南隔黄河与河南、荥阳相邻,北倚太行险塞,就好似是山水之间一条唯一的狭长甬道一般。正如张宾所说,晋人若得河内,就等于把刘聪父子乃至石虎、蘷安集团,都跟河北隔绝开来了——其间虽有太行诸陉可通,终究道狭而险,大兵团调动和钱粮物资的转运都很困难——而且向西可以威胁平阳政权,向东可以直取石勒的腹心之地。

    因此石勒也欲得河内久矣,只是没有机会。一则方用兵于东,其后又逾太行而进取并州,尚且无暇他顾;二则若得河内,可以直接威胁到洛阳,相信祖逖是不会置之不理的,很可能陷入长期纷争,难以脱身;三则河内暂属赵固,也就等于归属平阳政权,而石勒目前还不想跟平阳彻底撕破脸。

    他可不象石虎,随便找个借口就把西河给吞了,完全没把朝廷放在眼里。

    如今张宾提醒,说咱们若是按兵不动,河内可就要被晋人给夺走啦。赵固竖子,其实根本就守不住这一肥郡,只是洛阳和平阳互相牵制——祖逖怕会遭到刘粲和石勒的两面夹击,所以不敢遽往攻取;而刘粲则担心一旦易人为守,赵固再背汉从晋,甚至于转投石勒,事情就很麻烦了——才让他在夹缝里多逍遥了几年。如今刘粲既将主力西渡,短时间内难以回援河内,祖士稚又焉有不伸手之理啊?

    石勒沉吟少顷,就问:“晋人必取河内么?”

    你说这时机多不巧,我粮食不足,不可能派发大军去救河内。倘若能够等上一两年,我倒是不怕跟祖逖在河内来场大决战啊。

    张宾笑一笑,说:“晋人未必往取河内,然我可促成之也。”

    石勒闻言,不禁有点儿茫然:你啥意思?我还担心晋人来呢,你竟然说要促使他们来?

    张宾不疾不徐地说道:“河内非止田土肥沃,户口繁盛,抑且为东西之要冲,得河内者,南可威胁洛阳,北可与平阳相拮抗。明公若得河内……其势更固,即皇太子殿下亦不敢再口出‘羯奴’之言了……”

    张宾当然明白孔苌等人刚才插话的用意,最近府中、军中都有一股暗潮,诋毁平阳政权,希望石勒可以自立,张孟孙自然不可能懵然无知。他本人对平阳刘氏是没有什么忠诚心的,认为在自己的辅佐下,赵公迟早要龙飞九五,但问题是,时机未到——大敌在南,平阳也还没烂到一推就倒啊。再者说了,即便平阳覆灭,河东二郡也必须抓在自家手里,在自己的手还不容易够着的前提下,宁可帮他撑着,也不能使晋人捷足先登。

    故此他刚才脱口而出,若得河内,“北可与平阳相拮抗”,随即担心石勒误会,以为自己这是暗示可以跟平阳翻脸了,故而才矫饰说,等你势力一牢固,刘粲就不会瞧不起你啦——我所言“拮抗”,是你跟刘粲这同僚之间的拮抗,大家伙儿还都应该是刘聪的臣子嘛。

    随即更把话题点明,说:“赵固终不能守河内,迟早为晋人所夺,我欲先取,却无名义。不若明公应皇太子殿下之请,遣五千军西镇汲郡,伪做渡河之势,则可促使晋人北渡以攻赵固——此是围魏救赵之意也。晋人入河内,则赵固必向明公请援,汲郡之卒,三五日即可入于河内……”

    石勒尚且不解,忙问道:“不知祖逖将多少兵马北渡,我若止五千军,足以破敌否?”

    张宾笑道:“暂时无须破敌。河内富庶,粮秣充足,我军既往相救,赵固岂可不供输军资啊?则五千军二月之需,可自河内收取。然后取一二城,与赵固相声援,若晋人来少,乃可试攻之;晋人来多,当固守不战,再向命公请援。明公即辞以粮秣不足,要赵固大供输,他岂敢不应?先屯粮于山阳、武德之间,料其多寡,以定援否……”

    石勒问道:“如此,倒可解了兵粮问题,然终不能败晋人,得河内,奈何?”

    张宾笑道:“欲败晋人,得河内,其兵不在襄国,而在上党。可命蘷将军(蘷安)南下高都,以觇形势,寻机自太行陉入河内。若我欲自并州往攻河内,赵固但塞太行陉,万军难度;今我实欲往救,则赵固必然开塞相迎,如此,并州锐卒乃可轻下野王,直面晋师矣。”

    咱们这儿粮草不足,难以派发大军,并州的情况可要好得多啦,那与其通过太行诸陉,从并州往冀州转运粮秣,还不如直接让并州军南下去取河内呢。

    “倘若祖逖亲至河内,明公可料山阳、武德之粮,自率精锐前往指挥,而命蘷将军、石将军(石虎)率并州之卒,陆续应援。如此,胜负之数五分,明公可肯试否?”

    石勒“哈哈”大笑道:“五分之势,正好与祖士稚会猎,我有何不敢试的?右侯果然足智多谋啊!”

    就此才有了桃豹率兵西驻汲郡之事,而且此后的发展,也与张宾所料分毫不差……

第三十章、观星

    桃豹兵屯汲郡,实谋河内,相关情报,很快便递到了王贡的手上。

    这当然不是程遐泄露的,程子远跟王子赐完全是商业往来,你得先出价,我再给消息,而且过于机密和重要的情报,你未必出得起价,我也未必肯给。

    然而张宾献谋,说不上大庭广众之下,也在核心将吏齐聚之时——这是战略布局,不是兵行诡道,也不需要特意保密——王贡自有种种手段,可以得着确信。只是敌对阵营那么快就能将情报到手,却是张孟孙未曾料到的。

    情报传到的时候,王贡正在跟友人下棋,接过从人递过来的纸条,略略一瞥,不禁嘴角泛起了淡淡的笑容来。

    对面友人用右手食指关节敲了敲棋枰:“卿又分心,似此,如何能胜啊?”

    王贡笑道:“我以大地为局,以人心为子,棋围若用兵,十分胜算,今已得九分矣……”

    友人撇一撇嘴:“卿已输我三局了,尚有颜面夸口么?”

    王贡抖一抖手上的纸条,问友人道:“我因何事而发笑,卿可愿听否?”

    对方轻轻叹了口气,把右手从棋枰上挪开,身子也略略后倾,有些无可奈何地说道:“子赐欲说便说,难道我还能封住卿的口不成么?”

    王贡的各种谋划,从来不瞒眼前这人,一则这是莫逆之交,又无依无靠,千里来投自己,相信他就算想泄露情报,也找不到合适的途径;二则此人亦颇多智,王贡与他谈谈说说,往往能够激发自己的灵感——说白了,他喜欢跟这人做思维火花的激荡游戏。

    其实友人对于这些国家大事、阴谋秘计,基本上就毫无兴趣,但是既来相投,如今吃王贡的,穿王贡的,人要跟你聊聊天儿,总不好拒之于千里之外吧。反正你尽管说,我就随便一听,有想法了跟你聊聊,没想法也不必要开口——我又不是你门客,出不了主意会感觉臊得慌。

    于是王贡便将襄国石勒君臣的谋划,对友人合盘托出。友人沉吟少顷,突然间笑笑说:“子赐曾言,大司马目石世龙为当世枭雄,张孟孙为良、平之亚,今看此计,呵呵呵呵~~”

    王贡把身体略略朝前一倾,问道:“仲宁有何教我?”

    他这位友人名叫虞喜,字仲宁,会稽余姚人,乃是当世闻名的学问家。虞氏世代显宦——不过是东汉和东吴的显宦——曾祖虞翻乃是江东数一数二的经学家,故此家学渊源,王贡年轻时候曾经跑去向虞喜叔祖虞昺求过学,二人就此结交。

    虞喜在郡内颇有声望,但是潜心做学问,坚决不肯出仕。在原本历史上,诸葛恢任会稽郡守之时,强迫他出任功曹之职,虞喜万般无耐,只好捏着鼻子苦熬了三年,等到诸葛恢一走,他二话不说,即刻辞职返乡。此后不管西晋、东晋,哪个朝廷,如何征召,准备多高的位子,开出多好的条件,他都一概回绝,即以布衣之身而殁,享寿七十六岁。

    不过在这条时间线上,诸葛恢的使者一堵前门,虞喜就从后门落跑了,没去当那劳什子的郡功曹。原本历史上他是无路可走,只得应命,而此时却有王贡可以投靠。王子赐既被裴该委以重任,便即在关东地区组建情报网络,北到襄国,南至吴会,各处安插耳目,既然如此,当然不能不给老朋友虞喜写封信啊。王贡知道虞喜无意于仕途,就光说你在家闲着也闲着,不如来我这儿玩吧,江北风光,与江左大不相同,或许对于你的研究有所裨益呢,总窝在家里,你能琢磨出什么来?

    虞喜初始懒得远行,等到诸葛恢相逼,无奈之下,这才潜逃出会稽,北上暂依王贡。他还给自己找理由,这青徐分野,与扬州分野不同,想必诸天星辰也都有异,正好前去观望一番。

    此番听了襄国君臣的谋划,虞喜先是笑笑,随即轻叹一声,说道:“国家之所以败坏,都因为诸藩与朝廷诸公不和,各怀私意,而罔顾国事。不想他胡汉也有此弊——平阳既然悬危,石世龙身为人臣,便当急发往救,即便军中粮秣不足,难道先出并州,取上党之粮、召上党之卒,再守河东、河内,也不会么?张孟孙不劝他忠诚事主,反为其谋划河内,何等的短视啊!”

    王贡笑道:“胡羯识什么尊王之意,懂什么忠君之心?仲宁但说其计,好是不好?”

    虞喜斜瞥了王贡一眼:“张孟孙须不是胡、羯……也对,卿也是晋人,却同样不识尊王之意、忠君之心。”

    王贡说行了,别打岔,我还等着听你对张宾之谋的想法呢。

    虞喜组织了一下语言,便即缓缓地说道:“十二星次,以应十二分野,三河之地,在历为鹑火,在天为柳、星、张,原本一体。今河南在我晋,河东、河内并在胡汉,可相拮抗。若割河内从属于冀州,平阳之势必弱,倾颓难扶。

    “今大司马在雍州,并制秦、凉,其地广袤,倘若果如卿所言,兵精粮足、将士用命,则即便平阳发倾国之军往,亦不易克。军出既久,河东空虚,祖公乃可挥师北上,直捣平阳。当此时也,襄国至重,往助胡则胡强,若怀私意,胡势必挫。

    “如某适才所言,石世龙当逾太行而至并州,召并州之卒为刘氏护守河东、河内,如此则刘士光无后顾之忧,可全力以攻关中了。设能为此,平阳、襄国之间嫌隙,稍稍可平,石世龙亦可大收人望。则此后平阳再发军,襄国与之东西配合,诚恐国家难以应对。

    “祖公若见石世龙大发军,或不敢仓促而渡,而今彼止使五千军入援,则祖公必攻河内。彼再以上党之军逾太行而南,甚至于亲往临阵,则彼既来,祖公亦必相应,可怜河内膏腴之地,又将遭逢兵燹。两军一旦苦斗,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未必即能分出胜负来,冀、并与司、兖、豫多年积聚,都将化为乌有。

    “且设若段氏趁机南下,而厌次邵将军也北上应之,石世龙又如何应对啊?祖公无后顾之忧,彼却南北皆敌,岂敢不慎……”

    王贡问道:“若如卿言,羯奴自将并州军为刘氏守河东、河内,难道冀州便不会遭逢南北夹攻了么?”

    虞喜摇摇头:“我之谋划,止动并州军,而冀州军大可守土,容易应付。且如前所言,石世龙若如此做,祖公未必便肯北渡与战,则其并州胜兵在手,也容易东归应援。而若于河内大战,再想抽身,恐怕难矣。”

    王贡手捻胡须,哈哈大笑道:“仲宁所言,与我不谋而合。然而羯奴如此做,对我大是有利。我正恐羯奴在河北缓缓积聚,将来难图,若能使其与祖公先战,我再请邵将军,甚至苏将军发兵北进,直捣襄国,设问羯奴还能于河内取胜么?”

    虞喜斜睨着王贡,缓缓说道:“卿之本意,是盼望石世龙与祖公两败俱伤,大司马好从中取利吧?大司马肯归天子于洛,心胸自然与卿不同,卿自作聪明,不要异日反受大司马责罚……”

    王贡轻轻摇头:“大司马之心胸,又岂是仲宁所可预料的?且……又不是我为羯奴设的谋,我不过因势利导罢了。”

    虞喜面色一沉,态度诚恳地对王贡说:“子赐,用兵可行诡诈,今卿为大司马行间,诸般手段,自然无所不用其极;然而大丈夫立身于世,却应堂堂正正,不可曲中求取富贵。要在上承天意,下从人心,顺势而为,则无寇不破,无功不立。

    “设使石世龙有匡扶之志,张孟孙教以仁术、王道,自当善辅刘氏,平阳在,而襄国强,平阳灭,则襄国岂能独存啊?彼若肯护守河上,伪汉之士心、民意,皆当若水而诸道俱归,候异日水到渠成,亦不难为操莽之事。今之所谋,譬若王莽不曾为假,便一步登天欲做真皇帝,魏武河北未定,先徙汉帝别居,大义自失,安能长久……”

    王贡撇嘴笑笑:“仲宁所言,貌似有理,然而自古以来,执于直道而殁,功败垂成,善行曲道而煊赫一时者,却也不在少数。”

    虞喜劝告道:“世传刘备曾云:‘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乱世之中,人多行诡道,如群犬相斗,胜负难分,卿岂敢云自身智谋无双无对,所行曲道较他人更曲么?欲立大功,正须与彼等相反,宽以待下,仁以护民,忠以事君,则自然宽容、仁厚、忠直之士望风景从。**哓哓,一忠士为其所困,或者难以成事,聚百忠士、千忠士,则**必若薄雪向阳,一时俱消啊!”

    他瞧瞧王贡,发现对方并没有把自己的苦口良言当一回事,不禁摇头,就此打住,说行了吧,你的话我也听完了,我的话也都说完了,咱们是不是该继续下棋了?王贡这才撂下手中的纸条,注目棋局,可是随即他的思路却又飞走了:“仲宁,说起大司马来,不由得使我想起一人——闻喜郭景纯,卿可相识否?”

    虞喜摇头道:“素未谋面,但久闻大名——郭景纯又如何?”

    “据闻,郭景纯也能观星,曾为大司马观星,云明岁东北将折一大将。不知就卿所见星象,是否如此啊?”

    虞喜最好天文历算,他推翻“盖天说”,修正“浑天说”,补充“宣夜说”,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宇宙观,著有《安天论》一书。《安天论》中主张,天是无穷无尽的,所有天体都有自己独特的运行轨道、运动周期,而并不是镶嵌在一个固体的外壳上。虞喜还最早发现岁差,并且定出了较为精确的岁差值,百余年后,祖冲之就是参考了虞喜的岁差值,才制定出的《大明历》。

    所以今天王贡才会问他,你不是也会观星吗,那你觉得郭璞的星占准是不准哪?

    虞喜冷哼一声:“郭景纯但能相人,安能相天?不过以此诡言取宠罢了——而今战乱之世,哪年不死一二大将,何待彼言?且星辰自有轨迹,安能相应人之生死?除非……有彗星陨,或应位尊者死,然而岂有今岁见彗,而明岁方始死人之理啊?至于明年是否有彗,我尚不能料,不信他郭景纯独能测算!”

    再说郃阳城下,刘粲见城中燃起烽烟,认定晋人必来相援,就此做好了准备,以便逐一围歼。可是连等两天,不见大荔方面有何动静,等到第三天,频阳方面也不见晋人出城,他就迷糊了,问诸将道:“难道晋人果然怯懦,尽皆观望成败,而不敢救援郃阳么?”

    ——为什么裴该要传令,郃阳燃起烽火五天后,各军才始合攻胡垒?一则大荔近而频阳远,要避免一路独进,为胡所破;另方面也是故设圈套,迷惑刘粲——终究我这儿燃烽起烟,胡人不可能瞧不见啊。

    刘粲果然疑惑,刘骥便说,想来确实如此——“昔雍……刘曜克冯翊,麴允驻军下邽,寸步不敢出城,则与今日之势,何其相似啊?晋人若不怯懦,我家又岂能屡破其师,生俘其主呢?”

    刘粲摇头,说:“郭默还则罢了,我闻甄随骁勇,不似怯懦之辈……”

    刘骥笑道:“所谓骁勇,不过对敌关中旧守相与秦州弱卒而已。前次愚弟与之激战竟日,虽然稍却,甄随亦当知我军之壮,故此不敢再来,实不出奇。”他趁机一口咬定,我那天不算打输,甄随也不过如此罢了。

    刘粲于是就问了:“则以贤弟之谋,我当如何做?而今军中粮秣不足,恐难久支,郃阳却又难下……”

    刘骥答道:“当留一军以制郃阳,主力南下,取大荔而下长安。阿兄,不可迁延,愚弟请往再取蒲津渡口,则若河上渡口都为我军所控扼,进退有据,即便一时不得长安,亦可徐徐将晋人逼出冯翊,使我在河西立稳根基。”

    刘粲环视众将,征询众人的意见,将将问到刘雅——从前就是你建议的围城打援,如今又有什么说法呢?

第三十一章、驱虎吞狼

    刘雅首献围城打援之计,其实也不能算全错,首先正如刘均所言,你得看这城池是否真有把握攻得下来,或者起码试攻两日,能够给城内人心造成极大的慌乱;其次,他多少还是有点儿轻看了裴该,认为这种晋人贵冑,即便能力再强,胆子也小,未必敢于独守坚城而直面大军,肯定会招呼各路增援,速速前来的吧。

    别提什么大荔之围,那时候裴该有多少兵啊,如今郃阳城内才有多少?而且当时他内受索、麴之逼,无奈而护守大荔,如今可是有退路的呀,并且身份尊贵,为晋之大司马,执诸臣之牛耳。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还能再鼓起勇气来冒死守城吗?

    关键是刘粲此次发兵,朝中多有异言,影响到军中,也难免人心不齐——关中是该打,但以咱们如今的实力,主要是钱粮不足,有必要起倾国之兵往攻吗?遣一员上将率万余军,去随便拿下几座城池来,打乱裴该的积聚步伐,不就足够了吗?

    所以王琰、田崧等参谋都劝刘粲不可冒进,只有刘骥混不吝,一会儿说要直下长安,一会儿说要猛攻郃阳,却都无人附和。在这种情况下,刘雅献出围城打援之计,方方面面都勉强可以认同,刘粲也只得暂且依从了。

    ——要说刘粲刘士光在国政上是很刚愎的,因为面对的多是那些他瞧不大起,或者特意起逆反心的祖父留下来的老臣们;但具体到军略细节、战术问题,身边都是亲信将领、参谋,他反倒容易耳根软,经常会拿不定主意。

    可是虽然定下了围城打援的方略,他又不肯真的围而不攻,趁机休整士卒,反倒一连数日,对郃阳城发起了本意为试攻的猛攻,直到损失惨重才被迫罢手。就此考虑打援之计是否可行,才刚欲设他谋,探马来报,晋人陆陆续续开进了频阳和大荔——那我就再等几天看看吧。几日后,甄随首先出了大荔,但是跟刘骥见了一仗,转身又缩回城里去了;刘粲再欲诱引郭默出城,同样失败,正在踯躅,郃阳城上却又燃起了烽烟……

    就这么一直勾引着他,导致顿兵郃阳城下,已然将近半月,眼看军粮消耗得很快,后方供应速度却慢,再不别筹对策肯定是不行啦,这才再次征求诸将的意见。

    将次问到刘雅,刘雅出列说:“此前臣设围城打援之计,误导殿下,死罪。然臣仍然以为,晋人必援郃阳,或是各部勇懦不齐,不敢遽进之故。也或许……彼等欲请洛阳祖逖发军应援,或使祖逖北渡,以袭河东,然后才合救郃阳,未可知也。”

    刘粲点头道:“此亦不可不虑……”随即跺一跺脚:“我本于河上多造堡垒,以阻祖逖涉渡,即有万一,也可调平阳守军南下相制。可恶那石虎,竟敢袭我西河,使平阳之军不敢轻动……唯如此,我当急破关中之敌,以免为祖逖所趁!”

    于是下令,命各垒虚张旌旗,继续包围郃阳——其实只留下乔泰一军以监视之;命刘雅护守山口,配合夏阳的李景年,保障后路;命刘悝、靳康仍然驻留在上洛水东岸,防止郭默东进;他自将主力四万余众南下,先取蒲坂渡,再寻机涉渡渭水,且看那甄蛮子还敢不敢困守不动!

    才刚令毕散帐,诸将各去准备,忽然得报,说夏阳刘景年遣人押送过来一名身份特殊的奸细。

    刘粲先读了李景年的来信,这才喝令将奸细押解来见,时候不大,部曲便即推搡着一条光头汉子进入帐中。那光头还一脸的懵懂,指指刘粲问:“这位贵人是……”

    “此乃我皇太子殿下,还不跪拜?!”

    光头一听这话,当即双膝一软,伏跪在刘粲面前,磕头道:“原来是殿下,小人山戎野狄,不识殿下御容,未能及时行礼,死罪,死罪!”

    刘粲听了这话,倒不禁嘴角略略一撇——“山戎野狄”这种词儿也不知道他是怎么编出来的,此人有趣——但随即便将面孔一板,喝问道:“汝是何人,来此何为啊?”

    那光头仍然趴伏在地上,却竭力歪着脑袋,仰起头来,视线不敢与刘粲目光交汇,只望向对方胸腹之间,大声回答道:“禀报殿下,小人名叫拓跋头,乃代王麾下一末将也。小人奉了代王之命,特来觐见殿下……”

    刘粲喝道:“安得诓我,汝既是拓跋氏遣来见孤,为何不往平阳去,却到冯翊来?!”

    李景年信里说得很清楚,此人乃是沿着黄河西岸,从北方过来,到夏阳附近,被我伏路小校所捕获的。那就不对啦,你既然是拓跋郁律所遣使者,要求见刘粲,就该取道晋阳而南,为什么会跑到河西边儿来呢?

    拓跋头早就想好了一套说词,当即毫不磕巴,直接回答道:“好叫殿下得知,代王时在肆卢川,即自肆卢川遣小人南下;小人本欲自采桑津渡向河东,可是才到渡口,却听说殿下已经率兵征伐晋人,到河西来了,这才沿着河岸,一路南下……”

    刘粲冷哼一声:“既然如此,为何要杀我部卒,夺路欲逃?”

    “殿下容禀,这冯翊之地,本是晋人所有,贵军士卒也未打旗帜,小人实不知是哪方人马,故此略略抗拒了一下……至于杀害贵军士卒,实非小人所为,小人有从奴,是边鄙戎狄,比小人更山,更野,又不会说匈奴……中国话,为护小人,多少鲁莽了一些。总共伤害了贵军五名士卒性命,待小人返回草原,自当取财帛为偿。”

    “汝那从奴何在?”

    “他知道杀错了人,便即畏罪,策马逃去……或许是逃回草原上去了吧。且待小人返回草原,必然献他出来,为贵部抵命……不过若是以命抵命,便不好再取钱为偿了。此是鲜卑的习俗,还望殿下宽容。”

    拓跋头说的话,刘粲连一个字都不带信的——此獠分明是逢了郁律之命,跑到冯翊来想联络晋人。拓跋鲜卑原本与并州刘琨守望相助,如今既然刘琨跑了,那么想要再跟晋人牵上线,自然最方便就是从河西南下,来长安找裴该啦。这厮失手被擒,才诡言说来觐见自己,想要蒙混过关,以逃性命。

    不过,刘粲也并未想要处死拓跋头。固然拓跋鲜卑奉晋正朔,与胡汉是敌非友,但自刘琨丧败后,平阳方面却普遍认为,应当停止争端,设谋羁縻鲜卑——拓跋与刘琨,力合则强,力分则弱,如今虽然已不能算是胡汉的北方大敌了,但倘若三不五时南下骚扰,却也容易牵制大量兵力,影响到胡汉对黄河流域的重新征服。

    故而此前不久,刘粲曾经遣使草原,拉拢拓跋郁律,郁律虽然并未答应背晋从汉,却也提出了互市的请求,似有罢兵言和之意。当时谁都没想到,他一转眼便即挥师西向,彻底击垮了铁弗部……

    只是铁弗虽为胡汉臣属,刘虎被封为楼烦王,终究等若依附势力,再加上刘虎兵败后往依刘曜,刘粲实在没有为那家伙报仇雪恨的意愿。他仍然希望能够暂时稳住拓跋鲜卑,且等自己底定中原之后,再秋后算账不迟。

    故此胡汉国与拓跋鲜卑的关系很微妙,李景年也明白这一点,不敢擅自处置拓跋头,便将其押解来了刘粲的大营,而且路上虽然命人严加看管,却也没上绑绳,没装囚笼,待遇还算挺不错的。

    那么既然胡汉想要与拓跋鲜卑暂时谈和,对于拓跋的使者,刘粲可以慢待,却不能杀——即便那小子满嘴都是谎言,并无一字可信。刘粲也不戳穿,却问拓跋头:“既是来求见孤的,可有汝主的书信?”

    拓跋头摇头说没有——“我鲜卑向来无字,都是用的晋……汉字,代王并不识得,小人识得,却不会写。故此只是命小人口头向殿下致意……啊,对了,殿下若是不信,小人倒是带着代王的记认,但被贵军搜走了……”

    李景年的来信确实还附着一小片羊皮,上面用木炭绘制着一匹骏马,正是拓跋郁律的标记,胡汉与拓跋之间打了十几年交道,对此,刘粲自然是认得的。但这除了说明拓跋头确实是郁律所遣外,对于了解他的真实使命,完全就没有用处。

    刘粲决定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了,直截了当地问道:“代王使汝寄语孤,他如何说?”

    拓跋头还是那副伏在地上,歪脸昂首的样子,仿佛丝毫也不觉得累,刘粲看久了,却有点儿眼晕,当即摆手命他起来回话。拓跋头这才爬起身,躬着背,按照鲜卑的风俗,双手交叉抚胸,一边向刘粲行礼,一边说:“代王使小人寄语殿下:此前殿下遣使到平城来,说欲要两家和好,代王当时未应,但与诸部大人反复商量,都觉得汉国承天景命,刘家天子真龙降世,是不能长久与之为敌的。想先祖力微在时,本臣从于魏,后来晋取代魏,便即附晋;如今既然汉取代了晋,我家也自当奉汉正朔才是。

    “但先王猗卢与刘并州约为兄弟,以兄助弟,理所当然;先王虽逝,刘并州论辈为代王的叔父,以侄助叔,也合其理。可惜并州战败,逃去依附段氏了,段氏与我家虽同为鲜卑人,多年征战,是敌非友啊,这叔父都投了敌了,侄儿还有必要相帮他吗?既然如此,不如与汉国约和了吧。”

    刘粲听了,不禁将身子略略朝前一倾,问道:“汝主果有此意么,愿奉我皇汉正朔?”

    拓跋头摇摇头,说:“代王之意,只是与汉约和,并非臣服。其实若要臣服也无不可,终究汉大而拓跋小,汉富而拓跋贫,但须得给个听得过去的名位,代王才好堵住诸部大人的悠悠之口——晋人可是许他称王的呀!”

    刘粲微笑道:“倘若汝主是诚心归附,皇汉也可赐予王号。”

    拓跋头闻言,貌似愣了一下,随即就问了:“这个,小人,不,代王派人打问过汉国制度,从无异姓封王之事啊,即便铁弗乌路孤那厮……他被赐了刘姓,也只封楼烦公而已,石勒雄踞河北,也只封了赵公而已……”

    刘粲听对方提到石勒,不禁面色一沉,当即打断了拓跋头的话:“铁弗狗与羯奴,如何可与汝主相比?若郁律肯奉王化,我当即上奏天子,仍封他做代王!想那司马晋,不也有同姓不王之例么?照样封汝主为王,我皇汉出手,绝不下于晋人!”

    拓跋头趁机讨价还价:“这个,殿下容禀,昔先王猗卢得晋大单于、代公之封的时候,还受赐过马邑五县……”

    其实不是“受赐”,而是“请割”。时为晋怀帝永嘉四年,拓跋猗卢遣郁律率二万精骑南下,相助刘琨击败白部鲜卑和铁弗匈奴——刘虎就是因此才西逃去了肆卢川的——在因功受封大单于、代公后,猗卢贪欲不息,通过刘琨请求割取马邑、阴馆、楼烦、繁畴、崞五县。怀帝当时自顾不暇,正在倚重刘琨,自然刘琨说啥就是啥了,无不应允。

    此后拓跋鲜卑又多次南下,甚至于曾在晋阳城下,大败来侵的刘粲,就此一步步将势力南扩,直至并吞了整个雁门郡,并将雁门属县平城定为南都,作为进一步南侵的桥头堡。

    拓跋头的意思,你光封官拜爵不成啊,晋人可还割地呢,汉国对此有没有什么表示哪?

    刘粲闻言,双眉一挑,貌似将要发怒,但随即却又把火给压下去了,略一思忖,嘴角一撇,便道:“不过五县而已。新兴郡下辖亦是五县,便赐予代王了!”他此前一直不称呼郁律为代王,因为那是晋朝封的,不是他们胡汉封的,如今既然表示也可以给个代王封号,自然脱口而出。

    刘粲在打什么主意呢?他自然不似晋怀帝一般软弱,也不象刘琨一般,把拓跋鲜卑当救命稻草,所以拓跋头一提割地之事,本能地便待发怒,可是随即一想,我不如暂且把新兴郡让给郁律吧……

    反正那儿见在石虎治下,朝廷又管不到,拿别人的东西送人情,有啥可惜啊?再者说了,石虎骄横跋扈,贪得无厌,则朝廷命其退出新兴,他必不允,倒时候便可致信郁律,说不是我违背承诺啊,乃是石虎不从王命。由此郁律必恶石虎,倘若两下交兵,那你说石虎还有余力南下威胁平阳吗?

    此乃驱虎吞狼之计也!

第三十二章、奇正、明暗

    其实拓跋头此番南下,不出刘粲所料,本是奉了郁律之命,来跟晋人联络的。郁律命其觇看长安裴该与洛阳祖逖,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倘是英雄,便可与之南北勾通,共伐胡汉,若是庸碌之辈……表面上说,咱们还是只听刘琨的吩咐,看他在蓟城有无消息传来,其实已暗生背晋之心。

    鲜卑与晋朝疆域之间,隔着胡汉,即便黄河以西,也有刘曜盘踞高奴,还有虚除部向背不明,因而拓跋头并未携带太多从人,大张使节旗号,他只随身带着一名健奴,两个人假装普通牧人,觅道南下。

    因为拓跋头对自己的精明有信心,对从奴的武力也有信心,相信于路不会遭逢太大的危险。那么倘若撞见刘曜的大军呢?若有大军遮道,你就算领着一整支使节队伍也没用啊,刘曜岂肯放你去见晋人?

    但是没想到,路途前半程安全轻快,等到进了冯翊境内,却骤逢胡汉哨骑,而且一来就是二十多人。拓跋头与从奴转身只能逃,那从奴还于马背上转身而射,连毙两名胡骑。但他这儿一射箭,追兵自然还射,差点儿把拓跋头给插了个透心凉。拓跋头就说算了,别跑了,咱们还是束手就擒吧。

    从奴忙道:“阿舅休要颓唐,我便仗此强弓,射尽胡骑,保着阿舅逃出生天!”拓跋头摆摆手说算了,我相信你能把他们全都杀光,但就怕他们临死前,先把我射个七荤八素,又是何苦来哉?

    “我但取出代王记认,胡兵必不敢害,即便押我去往刘粲面前,我也自有脱身之策。”——他们这时候也已然听说刘粲率军西征,渡过黄河,侵入冯翊了,此前就已经一连避过了两拨胡哨,可惜这第三拨没能躲过去。

    从奴问他:“如此,则代王交代之事难以完成,阿舅即便生还,还如何归见代王啊?”

    拓跋头想了想,说这确实是个问题……便即对从奴道:“拂竹真,以汝之能,必可逃出生天,不若汝代我去往长安、洛阳一行,看那裴、祖二公,究竟何等样人吧。”

    从奴皱眉道:“我一牧奴,如何有资格觐见二公啊?”

    拓跋头道你若这么说,其实我也不够资格……我本来打算,是寻到熟识之人,代为引荐的——“汝可先寻那裴公亲信部曲,名叫陶德的,还有一人唤作卢志父,或许也在裴公幕下为吏,我昔日在幽州,曾经救过二人性命,与他们说我的姓名、形貌,自然知晓。其后再提是代王遣来,则裴公八成肯于召见,既见裴公,再欲见祖公不难也。”

    就说话这会儿功夫,从奴拂竹真转身又射杀了两名胡骑,拓跋头朝他一瞪眼,说行了,别射了,我刚才说的话你都明白了没有?拂竹真犹豫了一下,最终点头道:“既是如此,小人去了,阿舅保重。”说着话一带马缰,便向侧面驰去。

    拓跋头就此高举双手,只用双腿,缓缓带停了坐骑,束手为胡骑所擒。拂竹真却在又射杀了一名胡骑之后,终于甩脱追兵,逃得无影无踪。

    拓跋头在被押着去见李景年的时候,就反复在心中斟酌说词,可惜李景年不怎么问,听说是拓跋鲜卑的使者,便又派人将他解去了郃阳城下。按说拓跋头那番诡言,刘粲自然是不信的,但考虑到既是鲜卑使者,我可以通过他带话给郁律啊,真要是开出封代王,并割整个新兴郡的条件来,不信郁律不会动心。

    只是明日便要启程南下,直取大荔、长安,刘粲实在没精力再招待拓跋头,就命他自去歇息,明日一早,给他一匹健马,并干粮、盘缠,以及自家书信,好尽快返回肆卢川或平城或盛乐,去见郁律。只是——“汝不可再南行,若再南行,必杀不饶!”

    拓跋头后心全都是冷汗,闻言急忙谄笑道:“殿下说哪里话来,小人奉命来谒见殿下,既是得了回书,自当北归,何必再南下啊?”

    正待辞出,刘粲突然想起来,喊住他问道:“汝那从奴,究竟逃去了何处?叫什么名字?”

    拓跋头转身笑道:“他还能往哪里去,自然返回草原……但既违我命,说不定去投靠了别部大人,也未可知。至于姓名么,唤作拂竹真。”

    刘粲怀疑,这拓跋头其实是从者,那逃去的所谓“从奴”,才是此番郁律遣来的正使,说不定已然寻路南下,前往长安去了……可再一琢磨,就算他去了长安又如何?能见到谁?裴该不还被我围在这郃阳城中呢嘛。

    不过其名“拂竹真”,刘粲略懂得几句鲜卑语,知道乃是“随伴者”之意,听着就不象真名啊……

    郃阳城上燃起烽火,晋人的哨探远远望见,当即跑马接力,直报频阳和大荔二城。

    这些天里,胡、晋双方的探马在广袤的冯翊南部平原上时有遭遇,相互追逐、搏杀,各自死伤不下百数。但随着战事的发展,这方面的伤亡数字反倒逐渐降低——在胡汉方面,正要晋人将郃阳被围之状禀报在外诸军,又何必赶尽杀绝呢?晋人方面,终究主要的目的是等待烽烟在城头燃起,保全性命、传递消息才是第一位的,能不战尽量不战。

    故此消息很快便即传入大荔城中。甄随、王泽、陈安得报,联袂来向荀灌娘辞行,表示大都督已有讯息传来,我等这就整合兵马,两三日内便要出城前往郃阳救援。

    荀灌娘初时心忧丈夫被围,不假思索,便即亲自驰来大荔,甚至还于城门外呵斥甄随等人,结果被王泽一番解释,再加甄随的胡搅蛮缠,她头脑这才逐渐冷静下来。细细思忖,倘若果为夫君以身诱敌,寻机破胡,我催促甄随等将往救,不是反倒坏了夫君的全盘谋划了么?

    因而在被王泽等人迎入城中,觅宅安置以后,荀灌娘也就不再过问军事,更是矢口不提,自己要领着百余家丁前去郃阳为夫君殉死了。只是既然已然抵达大荔,在战事尚未分出胜负之前,她也不打算返回长安去——终究夫君身陷危城,自己能够距离他稍近一些,心里也会略略踏实一些。

    倘若换了传统贵妇,大概听闻警讯后,只会躲在宅中忧虑哀哭,甚至于遍寻神佛祈祷,希望上苍可以保佑夫君遇难呈祥吧,荀灌娘却打小就是个行动派,这才不管不顾,赶来大荔。可是仔细想想,从前诸般行动,包括在宛城自作主张纵放裴该,都是出于对当时局势的分析和反复筹谋……

    荀崧性格软弱,包括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同僚的不满,往往都习惯于忍气吞声,然后返回私宅向女儿倾诉——因为只有女儿才听得进去,还能不时给些宝贵的意见——因而荀灌娘才能够掌握形势,加以利导,甚至于自作自为。

    但自从嫁入裴门之后,她对府外局势认知力却逐渐淡薄了。这一是父母在婚前的谆谆教导,要她严守闺训,不可再肆意妄为;加上虽然出身荀氏,终为旁支,所嫁入的裴家却是闻喜正脉,丈夫又很快一步登天,执掌国政,她自己多少有些郑小齐大之感,被迫要谨言慎行了。二是裴该虽然也经常向夫人讲解时局,甚至于听取建议,荀灌娘却总觉得跟不上夫君的思路——包括此前归天子于洛。

    从前老爹仿佛草间鹌鹑,荀灌娘站在枝头,所见比乃父要宽广得多啦;但如今夫君有若鸿鹄在九天之上翱翔,枝头燕雀却又难以想见鸿鹄之志了。这也是荀灌娘不敢再对政事置喙,甚至于本能地收起了自己对外视线的重要原由。

    因而倘若被围郃阳城里的乃是其父荀崧,荀灌娘必会觉得唯我才能加以施救,靠老爹自己断然是死路一条。但围城内的却是裴该,一时忧心忡忡过后,却发现自己行为孟浪,实不该离开长安——我对前方局势并不怎么了解,岂有妙策可救夫君?再者说了,夫君又岂是我所能救的?若有良谋,我强要插手,反坏统筹;若无良谋……他都无计可施了,我又何能有回天之力啊?

    故此在进入大荔,冷静下来以后,荀灌娘便即老老实实地跟宅里呆着,虽然不时遣人打探战局发展,却不再对甄随等将指手划脚。等到此番三将前来进谒,表示这就要遵照大都督的指令,率兵去救郃阳,荀灌娘就只是鼓励他们说:“诸君且自努力,唯从大司马所命,必可破胡!”

    甄随建议道:“大战在即,我等可遣兵护送夫人返回长安去。”

    荀灌娘说不必了——“既知大战在即,且胡军甚众,又岂可因我而动用士卒啊?多一人前往郃阳,救援儿夫,便多一份力量。我即在此大荔城中,恭候诸君喜讯。”

    甄随估计她就不肯走,便道:“既如此,末将等会留一千军于城中,护守夫人……”

    荀灌娘还是说不用,王泽便解释说:“即便我等率师往救郃阳,大荔也不可放空,本须留兵护守。一千人并城内青壮,足可守备,便胡军出乎我意,绕道而来,强攻大荔,想也可守得住五日、十日。此非专为护守夫人也。”

    甄随瞥他一眼,心道你就说留兵为护夫人,怎么了?这么大好表忠心的机会,也就你这笨伯不肯牢牢抓住,还特意撇清。这瞧着一个个的都不傻啊,跟老爷一比,全是蠢货!

    辞别了荀灌娘之后,三将便即聚在一处,商议行军路线。从大荔而向郃阳,百五十里地,地势虽然渐北渐高,但基本上还是一马平川,只有几条黄河的小支流横亘于前,俱都水浅流缓,可以直接涉渡。故此王泽就建议说,我等可取直线,一口气冲到郃阳城下去。

    甄随一开始不打算发表意见,可是看陈安也赞同王泽之议,毫无自己的见解,他实在憋不住了,只好说:“不妥。既知是平川,则我一动,胡寇必知,设若发军来逆,我等何能按期抵达郃阳城下啊?而即至城下,彼等深沟高垒,准备充分,我等又安能破重围以应合大都督?”

    王泽说我也明白这点啊,但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道路可走——除非咱们先绕向西南方,沿着上洛水西岸前进,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开胡军的哨探,但那样不但迂回将近两倍的路程,等到渡过上洛水后,距离郃阳还有一百多里地,仍然是平原地形,照样无可遮蔽啊。

    甄随手按地图,说这样,咱们分道而行——“我等提前一日,向上洛水以西,秘密潜行,陈将军则后一日,大张旗帜,率秦州兵正向郃阳,以吸引胡寇。倘若胡寇来逆,陈将军便暂且退回大荔助守;倘若胡寇不动,则与我等俱会于胡寇垒前……不,陈将军不如转向去攻郃阳渡口!”

    他的用意,是兵行分奇正、别明暗。陈安统率明的一路,以少量兵马假充正兵,去吸引胡军的注意;而他与王泽则率万余主力,暗中绕路前往郃阳。倘若胡军被陈安所迷惑、牵制,甄随就有机会直迫其垒,并且打敌人一个冷不防啦。

    陈安闻言,不禁用手支撑着下巴,沉默不语——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一路危险系数挺高啊。

    甄随拍拍陈安的肩膀:“陈将军勇冠三军,秦陇知名,故此我才付将军以此等重任。相信以将军之能,胡寇若少于万众,必为将军所破,即便将主力来逆,将军也自可与之周旋,轻松撤回大荔……”先恭维几句,然后猛然间一挑眉毛:“还是说,将军貌勇实怯,不敢为此啊?将军初附大都督,若不能当重任、取胜机,大都督帐下能人无数,哪有汝出头的机会!”

    阵安在心里把甄随骂了一万遍,但无可奈何,也只好拱手道:“甄督为大荔总帅,既然有命,某岂敢不遵?”

    他自然不是怯懦之辈,也不担心自己完不成任务,只是——重担、难活都让我挑了,你甄蛮子好趁其弊,你这算盘也未免打得太精了吧!我原本还当你会跟上回那样,直接朝着胡军就直冲过去呢……

第三十三章、破围

    甄随、王泽率军自大荔城南门隐秘而出,渡过上洛水,然后沿着河岸兜兜折折,先向西北方行进,然后再绕回来,直指正北。

    大军北行的时候,与上洛水始终保持着十里左右距离,则有河堤、树林等遮蔽,从东岸是不大可能眺望得见的。胡骑探马多在上洛水以东逡巡,偶尔有胆大渡至河西的,其数寥寥,皆被晋军游骑围而歼之,不放一人一马折返河东。

    当然啦,此亦多少有些行险,终究一连数日行军,要说完全避过胡人耳目,可能性很小。但依照计划,大军离城一日后,陈安也率三千秦州兵自北门而出,虚打旌旗,声势浩大,直指郃阳,相信可以吸引胡军的主要注意力。人往往容易先入为主,从而导致一叶障目,则胡骑既已探得晋军出城北进,必自四面八方涌来,希望能够尽快侦知其军数量、主要将领,以及军行速度,好归报刘粲知道,到那时候,或许就没谁再会特意往上洛水西岸跑啦。

    且说刘粲正欲留乔泰监视郃阳,自率大军起行,南下大荔、长安,突然得报,说大荔北门打开,晋人浩荡出城,直向北来。刘粲当即便又犹豫起来,与诸将商议,是否暂停进军,继续在郃阳附近设伏为好啊?

    刘骥劝告道:“阿兄不可犹疑,倘若朝令夕改,将士无所适从,军心必乱!”大家伙儿行李都收拾好了,粮秣也都装车了,这会儿你说改变计划,原地驻守,或者重新分派指令,四下设伏,必然引发混乱啊。军心既乱,还怎么可能打得过晋人?

    诸将这回难得的多数都赞成刘骥之见。刘粲就问了:“即我南下,于路击溃甄随,进取大荔,而郭默来救郃阳,又如何处?”

    田崧解劝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殿下既欲下大荔,又何所虑于郃阳?甄随既然出城,大荔必然空虚,可以趁机取之,既得大荔,复东扼渡口,西取重泉、莲勺,即可将冯翊与长安分割两处。到时候或北御裴该,或南攻长安,先手操之在我,晋人无能为也。若再施围城打援之计,恐怕粮秣不足啊!”

    刘粲这才终于下定决心,于是大军总分四道,相互策应,铺天盖地向南方杀来。

    路松多想要戴罪立功,请令说:“常闻甄随为晋人最勇者,臣请先发,与之较量,必要取其首级献于殿下戏前!”刘粲倒是也颇欣赏他的勇气,便命他率部为全军先导。

    再说陈安,领着秦州兵犹犹豫豫地,不敢快速挺进,并命探马远哨半日路程,以查胡军动向。当听说胡军大举南下,他当即便要掉头折返大荔去。部曲劝告说:“胡军多骑,而我多步,若无殿后,恐怕为其追及,奈何?”

    陈安说让部众先撤——“我亲率汝等殿后可也!”

    正好来时曾经路过一处已经撤空了的屯所,还残存些土垒、木栅,陈安便率二百骑倚屯而守。路松多率先追来,远远望见晋人旗帜,便即挥军猛扑上去。他骑着骏马,手舞长矛,身先士卒,高呼道:“汉将路松多在此,素闻甄随勇名,可敢与某较量否?”

    陈安听了这话就有气,他固然钦敬甄随勇猛,不在自己之下,但——你就光知道一个甄随吗?实在小觑我晋家英雄!当即左刀右矛,策马出垒,呼喝道:“何必甄将军?某陇上陈安,来取胡将首级!”

    二将在各自部曲遮护下,鞭马对冲,兵刃交磕之下,路松多就觉得臂膀略略发麻,心说此人看似瘦小,倒有好大力气!陈安之名,倒是也曾听说过,既然到此,可见裴该已经全得秦州了……即便不能杀败甄随,若能获取陈安首级,也算大功!

    马打盘旋,顷刻间便是十数个回合。胡军虽众,跟随路松多冲锋的部曲却并不多——多数都于前数日折在了龙亭,或者回来之后被刘粲给砍了——陈安部曲则自陇上带来,都是常年跟随他的秦州骁勇之士,因而对面厮杀,反倒是晋人暂时占据了上风。

    陈安知道胡军还有大队在后,不敢久斗,于是卖个破绽,诱路松多挺矛来刺,他先以左手大刀遮开,然后右手长矛当胸直进。路松多论武艺本就比陈安略逊一筹,眼见无可躲避,只得将腰一折,仰身躺在了马背之上,敌矛堪堪自其鼻端擦过,吓得他出了一身的冷汗。

    陈安赞一声:“好骑术!”长矛下压,朝路松多面门狠抽了一记。只可惜本为捅刺,临时变招,力量并不甚大,若有时间先将矛杆扬起,再狠狠抽下,估计路松多当场就要头豁脑裂了。饶是如此,路松多也是从左腮直到右额,一片青紫,两马错镫后,他吓得不敢再战,拨转马头,便即落荒而逃。

    主将既逃,胡军乃溃,陈安才待率领部众后撤,忽见又一部胡骑驰来,当先一员大将,金盔金甲,系着大红色披风,看似身份显贵。陈安按下刀、矛,摘弓搭箭,便是狠狠一箭当面射去,那将匆忙将脖子一缩,此箭正中头盔,当即震得他眼前金星乱冒……

    陈安再放一箭,又中那将身后大旗,惊得四下胡兵急来遮护。陈安不禁仰天大笑,随即暴吼一声:“若敢近前一步,陈将军箭下再不容情!”

    来将并非他人,正是靳康,见状惊悚,不敢急追。陈安这才率领部曲骑兵,弃了空屯,撒开马蹄,直追本军而去。

    刘粲在后得报,说晋人已撤,唯余陈安等数百骑断后,击败了路松多,还险险射杀了靳康。他不禁犹疑,忙问:“可有见到甄随?”探马回报说,敌军确实高张甄随武卫将军的旗号,但未见其本人——大概是先撤了吧?

    隔不多时,路松多狼狈逃归,刘粲大怒,便命将其囚禁军中,候破晋后,再加惩处。

    眼看天色将晚,刘粲便命前军继续追赶,自己就在平原上立下大营。随即得报,说前两天跑去上洛水东岸侦察的探马,尽皆未归,不知何故。刘粲这才大惊道:“我中计矣,甄随必自洛西而北!”

    诸将都说管他从哪儿走呢,他这一走,大荔城必然放空啊,咱们可以直取大荔去——殿下您可别再犹豫不决,首鼠两端了。刘粲说我没改主意,只是——“若甄随将大荔主力,兜绕至郃阳,与裴该内外夹击,恐怕乔车骑难以抵挡……若郭默再来,如何是好?我当严令乔车骑固守其垒,以死牵绊晋人为是,还是干脆撤了郃阳之围,唤其南来相合为好啊?”

    右车骑将军王腾道:“当命乔将军死守不出,或可牵绊晋人,使我得以顺利攻克大荔城防。若召其来合,裴该出城踵迹而追,恐怕更加凶多吉少。”

    田崧也说:“当遣军急取蒲坂渡口,以为大军退路,且可保障粮运。”

    刘粲颔首,便即吩咐刘骥,说我前些天不该阻止你攻克渡口,但既然那地方你熟,兄弟还是你去取渡吧。

    再说刘粲虽然仍将自家大纛树立在郃阳城下,南下主力也皆分道而行,以迷惑晋军,但这种种花巧,却终究躲不过陶侃的双眼去。陶侃在城上望见,急忙来见裴该,说不好了,刘粲明白过来了,已率主力南下。

    “本欲等候频阳、大荔人马来,分道夹击其垒,然今其将主力南下,恐怕正逢甄将军。若甄将军能够退守大荔,可保万全,若不慎于平原上为胡军所败,胡下大荔,威胁长安,局势便将顷刻而转!”

    裴该问说那咱们该怎么办?

    陶侃道:“应对之策有二。稳妥者,我等急出城去,攻击胡垒,若能突破,即召郭将军来,共抚胡军之背,使其不敢强攻大荔……”

    裴该问:“冒险又如何?”

    陶侃道:“也要先破胡垒,遣一部取郃阳渡,再将兵南下,护守蒲津渡口,断胡西蹿之路。然后与郭将军合兵,即在平原之上,决战胡寇!只恐大荔不能久守……”

    裴该想了想,便道:“我信甄随,不至于大受挫折,必能护守大荔得安。宁取冒险之策!”

    当即召集部众,期以当夜杀出城去,猛攻胡军西垒。裴该立于众军之前,攘臂高呼道:“刘粲竖子,来犯王土,今已中我之计,虚围南下。当面胡军,不过数千之众,若能一举而破其垒,必可直捣刘粲之背。就此十万胡寇,乃可一举而灭,社稷光复,不过数年间事而已!

    “卿等多为农人,躬耕于垄亩之间,以求家人一饱,叵耐胡寇纷起,践踏卿等田舍、残害卿等邻里,甚至于父母妻儿,乃与胡寇,皆有不共戴天之仇!大丈夫生于世间,不求富贵、显达,但若连妻儿、乡梓皆不能保,还有何面目苟活于世啊?如今得此良机,自身之仇、族人之仇、国家之仇,咸可一朝而报,十年耻辱,一朝而雪,若再不努力向前,岂可谓之为人?此战有进无退,有敢退缩者,必斩不赦!”

    随即扫视众将,最终把目光落到一个人身上,问他:“我在万军之中,有二三骑护卫可也,卿可愿率我部曲众,先发破敌么?”

    此将非他,正乃羌酋姚弋仲是也。

    姚弋仲原本领着同族三百人到长安来投裴该,裴该拆分其众,但仍然保留了百余羌卒,跟他一起担任自家部曲。这些羌兵都是姚部勇锐,被裴该勒令着晋服,说中国话,甚至于识中国字,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训,已经基本上融入了晋兵同袍之中——这在同一口锅里捞饭,以大并小,其实是很容易的事情。

    姚弋仲本人亦领威远将军名号,虽然只有五品,但他心里很清楚,这跟在大司马身边的五品将军,比某些氐、羌酋大——比如说军须、吐延等——四品乃至三品虚职都要光彩得多了,而且前程锦绣。自为部曲,常受裴该教诲——其实是洗脑——再加见到裴军法度森严、部伍整齐、训练有素、器械精良,他早就觉得这条大腿是抱对了啦。

    唯一的遗憾,是身为大司马部曲营副督,直接领兵上阵的机会不多,估计是大都督还不是很了解自己,信任自己,必须得练好兵马,再找机会多表表忠心,才有机会自领一部,驰骋沙场。

    这回既听裴该点将,说让自己率领部曲营主力先攻胡垒,姚弋仲不禁大喜过望,急忙躬身领命,并且发誓说:“臣必不堕大都督威风,要使胡寇闻大都督之名,小儿不敢夜啼!”

    裴该部曲营还是小编制,三千来人,其中文朗领着三分之一的骑兵走了,如今身在频阳,命其暂归北宫纯指挥——倘若不下这道指令,估计连郭默都压不住文朗——剩下三分之二在此前的战斗中损失虽大,也尚余千五百人,裴该只留陶德等十数名老卒护卫,余皆交付给了姚弋仲。

    分派既定,当即一通鼓响,西门大开,裴军陆续冲出城门,稍一整队,便即高举火把,冲向胡垒。

    胡汉左车骑将军乔泰奉命留守,他倒是预估到了晋军可能杀出城来,但手头兵数有限,不可能再于城壁三面护守,于是特意将刘粲大纛留在城北,自己旗帜留在城西,而将主要兵力全都聚集在了城南。

    在乔泰想来,裴该不大可能自城北而出,则出城西与出城南,各在五五之数。若出城西,他就是打算去跟郭默会合,纯为逃生;若出城南,则有踵迹而追我军主力,不欲使皇太子殿下顺利攻取大荔之意。那么,裴该究竟会怎么做呢?

    经过反复思忖,乔泰认定,裴该必西出而与郭默相合——他真有那么大胆量追在我军主力之后吗?南面可是一片大平原,无险可守,皇太子殿下一个回军,估计就能把晋军给彻底打垮喽。然而裴该多诈,既欲向西,他却八成不会从西门杀出,而会先尝试克我南垒……

    谁料城中一通鼓响,随即有军士来报,说晋人打开西门杀出来了!乔泰闻讯大吃一惊,心说我是把裴该想得太聪明了,还是把他想得太胆怯了?他是真打算一路西蹿啊,还是其实欲南而先西啊?急忙率兵绕至城西来战。

    就这么一次判断失误,导致略略耽搁的功夫,姚弋仲已然率裴该部曲营直透城西胡垒,破围而入了!

第三十四章、登垒

    郃阳城下的胡军自然不可能靠立营帐、掘壕沟、竖栅栏来绕城一周,彻底将城池包围得水泄不通。郃阳虽小,日常民户人家也有数千,即便大军进驻,拥挤一些,五六万人也肯定是容纳得下的;而胡军必须隔着城壁三五百步外下营,如此才方便先在营前立阵,再对城壁发起进攻,则郃阳之外再三五百步,倘若兜绕一圈,那估计就得有城壁两倍之长了吧?就算你能完成这规模庞大的营寨、工事,那防线得有多单薄啊……

    因此只在四门外品字形状扎下大营,营前掘壕、堆垒,并修栅栏、插拒马。营中多建高橹,以作瞭望之用,营外再修建小型土堡,左右拱护。至于三面城门之间,则只零散挖掘一些短壕,插一些栅栏木桩,立几座帐篷,错落有致,以防骑兵直线透出而已。

    晋军欲图破围,自然不可能从这些看似疏落处冲杀出去,因为路径狭窄、曲折,若不摧破胡军主力,对方随时可以利用你阵列松散、混乱的机会,以营垒为根基,左右夹击,若再以骑兵兜抄,封堵前途,则出城之兵必然尽没于此。因而姚弋仲领命后,直接就打开城门,冲着胡军城西大营杀来。

    如今郃阳城下胡垒,护守西营的不过两三千胡兵而已,数量与姚弋仲所部相当,虽然已有一定防备,但没谁想到晋人当夜就会前来冲营——总不可能每个白昼、黑夜,大家伙儿全都不休息,一直防备着偷营袭寨吧?因而大多数胡兵都是枕戈而眠的,等听到城内鼓响,方才慌忙起身列队,难免造成了一段短暂的混乱期。

    姚弋仲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因此他身先士卒,率领三百人——核心是本部羌卒——打从城门口就开始冲锋,三五百步瞬息即过,利用白昼在城上侦察所得状况,直接就用长矛挑开拒马,架着木板冲过了营壕,又用大刀砍开栅栏。可是这个时候,胡兵也多数到位了,营中各楼橹上乱箭齐发。姚弋仲高举盾牌,护住头脸,浑若未觉,率先便登上了敌垒……

    这年月的氐人、羌人,普遍比晋人善战,并不仅仅基于游牧和农耕的区别——事实上氐、羌农耕者也不在少数——而是各部时常争夺草场、农田,相互间执械争斗,乃至于血流漂杵,官府却往往是懒得插手的。固然农耕民族也有田土之争、水源之争,乃至于莫名其妙的祭祀风俗之争,真闹大了,村战的规模亦不下于国战,但一般情况下,地方大族都会居中说和,官府也会设法压制或者消弭矛盾,除非穷山恶水、偏僻之地,民风之勇有若蛮夷的,否则多数都闹不出大事儿来。

    这年月官府没有什么明确的华夷之别,但天然将戎狄之争当作别人家务事,没心情更没精力去管。倘若是中国百姓争斗,很可能引发士族之间的龃龉,尤其世家,每每其势力由地方而直伸入朝中,谁若奏上一本,地方官就免不了要受训斥,甚至于罢官褫职,那谁又敢轻忽呢?当然是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戎狄则不同,罕见某氐部、羌部被攻,却跑去向朝廷申诉的,地方官因此干脆以袖遮面,只当瞧不见,只要你们不侵占国家田土,甚至于不进攻名城大邑就成。

    反正戎部只进贡,不缴税,那由谁来贡,有啥区别啊?氐、羌乃往往自相攻伐,譬若养蛊,强者吞弱,由此益强,直到难为中国所制,到时候地方官乃至朝廷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姚羌在赤亭羌中,原本不过中等部族而已,常受别部压逼,因此便逐渐训养出了一支百战精锐来。姚弋仲之所以傍上裴该,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自家部众的壮大,可以避免被吞并,进而或可吞并他部,在此等“大义”之前,他乃将个人的性命视若浮云。

    因而身先士卒,率先登垒。胡营中乱箭齐发,姚弋仲高举盾牌,遮护头面,就觉得手上反复巨震,也不知道盾上被插入了多少支羽箭。好在他是督护级别将领,装备自然精良,不但披了全身的铁甲,就连所用盾牌也是特制的,比兵卒用的普通货色要大上一圈,木盾以铁箍加固,外蒙厚皮,等闲弓矢难以透过。

    但即便如此,倘若中箭过多,终究是木盾,难免碎裂,想要免此厄运,唯一的方法便是加速冲锋,直入敌垒。倘若能够冲至橹下,胡兵直上直下的反而难以射击取准,况且既入敌营,胡兵必然来逆,混战之中,弓箭手就不敢再妄射啦。

    果然,才登敌垒,便有数名胡兵挺矛来刺。姚弋仲举盾护头,当面的视野很清晰,当即将身略略一侧,便已避开来矛,随即猱进而前,右手长刀挥处,正中一名胡兵面门,对方弃了矛,惨呼着倒下,鲜血喷溅了姚弋仲半身。

    这一见了血,姚弋仲骨子里几乎与生俱来的凶性当场勃发,刀舞如风,当者无不披靡。就此突破一个缺口,晋兵各将手中火把拋入胡营,焚烧营帐,然后与前来封堵的胡兵捉对厮杀起来。

    姚弋仲等人早已奔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一旦短兵相接,很快便落了下风。但随即后队也赶将上来,他们是距离胡垒一箭之地才开始冲锋的,体力尚且充沛,即将除姚弋仲外其余先发同袍,陆续换下——姚弋仲本人身为副督、前线指挥官,他却不能退,仍然浴血搏杀在第一线。

    裴该并不清楚胡军将主力护守何处,因而他一出城,便命陆衍率部杀向西南方向,董彪率部杀向西北方向,以防堵从北、南二门前来增援的胡军。乔泰率部自南寨匆匆而来,当即便与陆衍撞到了一处,双方先是隔着栅栏对射,随后乔泰命精锐步兵从栅内去援西垒,陆衍也遣一部破栅牵制,就此展开了残酷的短兵相接。

    裴该立马在城壕之外,各方面情报如同辐辏一般,以他为中心汇聚——正面刘夜堂来报,姚弋仲已入胡垒,他跟随于后,也即将冲杀进去,观察正面胡军,应该只有几千人而已,不足为虑;随即董彪来报,说他已经顺利隔断西、北两个方向的胡营,留一半兵力列阵以阻胡军北寨之援,分另一半兵力透围,去尝试从背后夹击西寨。

    最后是陆衍来报,说他迎面撞见了胡军,黑暗中难辩数量,但隐约可见“左车骑将军乔”字大旗,估计是敌军主力,方自南垒来援。

    裴该当即转过头去,吩咐部曲陶德道:“速往传语陶将军,胡军主力在南,已离垒向西矣。”

    陶德领命,当即转身便策马入城,前来禀报陶侃。陶士行并未跟随裴该杀出城门,他此际正在城东,准备发挥自身的长处,搞老本行——打舟船登陆战!

    黄河自郃阳城东流过,城外有壕,引注黄河水以阻敌。自陶侃入镇冯翊后,巡行各城,发现如此地貌,便下令在城东推倒百余栋房屋,挖掘了一洼浅浅的人工湖出来,同样引入黄河水,用以存放舟船。事实上,郃阳城内这个渡口,紧急时完全可以代替城外渡口来使用。

    此前胡军欲自郃阳渡放舟运粮,就是被陶侃打开水门,从人工湖里放出船去,射火箭击破的,几乎不让一粒米粮得入刘粲军中。如今这小小的人工湖中,仍然安置着近百条舟船,虽然都不甚大,也足可载运六七百兵之多。

    陶侃端坐渡口,静待消息。等到陶德前来传递裴该所言,说已探明胡军主力,本驻城南,陶士行不禁抚掌笑道:“天助我也!”一声令下,便即亲率舟船出城,顺流而下,直取郃阳渡口。

    郃阳渡早就被胡军攻克了,但因为失利过一回,不打算再由此处转运粮秣,故此驻军数量不多,也就三百余人而已。守将才刚接到乔泰将令,要他们放弃渡口,折返以助守南垒,因而正在集合部众,忽见一溜火光顺水而下,直奔渡口而来,不禁大吃一惊。

    急忙命令士卒重归原位,护守渡口,仓促间难免手忙脚乱,晋军却趁机跳岸登渡,手执短兵,直入胡垒。

    陶侃是南人,颇善舟楫,对于登陆战自然也有一套。这年月很少有独立的水军——除非是操舟驾船者——所谓水军,其实更类似于后世的“海军陆战队”,往往陆战才是其主业,归类也当属于步兵才是。陶士行所率这六百余步卒,多是徐州出身,不惧风浪,但其在水面之上,也仅仅能够做到不晕不倒,流缓浪息时勉强可以射箭罢了,至于拢舷跳帮,舟中搏杀,则非所长。要等上了陆,这些士卒的真正本领才能够发挥出来。

    胡军本来数量就少,加之促起不意,很快便被陶侃率兵驱散。随即陶侃也不管舟船了,也不守渡口,却转而杀向郃阳城下的胡军南垒。南垒残余守军不过千人而已,见敌高举火把而来,黑暗中也不知道数量多寡,便急忙派人去向乔泰求救。

    乔泰正在与陆衍激战,仗着数量较多,又有地利之便,略略占据了上风,骤然得报,不禁大惊。要知道胡军的素质本与裴军相近——主要原因是裴该于关中大扩军后,百战老卒被稀释了——但裴军武器装备却普遍比胡军为优,兼之困守多日,一旦贾勇而来,其势锐不可当。乔泰已经把精锐全都调到第一线去了,却仍然无法突破陆衍的堵截,顺利增援西寨,以他的判断,此战不到半夜,恐怕难分胜负。

    可是遥遥望去,火光之中,西寨的胡军旗帜却在一面面落地,分明晋人不但已然突入垒中,而且短时间内便已前进了五十余步,将将杀至主营位置。

    那么即便自己能够顺利击破当面敌兵,进至西垒之前,估计也不赶趟了——晋军夺占西垒,据垒而守,主客之势反而易位。那么就此退兵,去护守南垒呢?西垒若破,北垒也不能全,独守南垒,又有何用啊?

    此前刘粲率大军前来,数倍于郃阳守军,故能三面下寨,围而攻之。但如今刘粲已统主力南下,留在郃城阳下的乔泰所部,数量未必就能比城守军为多,孙子云:“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既然仅仅能“敌”而已,也就是说双方兵数相若,则若不能“分之”,胜算必然渺茫。

    刘粲留乔泰“监视”郃阳,按常理来说,就应当放弃旧垒,集兵一处,若敌出城来攻,则据垒而守,若敌欲图弃城逃去,则可踵迹而追。然而刘粲白昼方始南下,乔泰若再移营,必为城上侦知,他是希望可以用空垒来迷惑和牵绊裴该,为刘粲争取更多时间的,故而才仍守故垒,谁想晋军当夜便来袭营!

    很明显,己方的盘算已为晋人所知,否则裴该不大可能将主力出城,前来攻垒,而只会派遣部分兵马尝试突破,如此,就方便乔泰重新布防、封堵了。再或者裴该主力进攻的是南垒,乔泰以略差一线的兵力固守营寨,也大可阻遏晋师——可惜乔泰料错了方向。

    正所谓“棋差一着,满盘皆输”,事已至此,前进不能救西垒,后退也未必能守南垒,裴该突围已成定局。倘若继续纠缠下去,等到各垒皆破,胡军反而退无所依,并且士气也会逐渐低落,则必败无疑矣。

    乔泰不愧是胡中大将,略一思忖,已知败局将定,难以逆转,为今之计,只有暂退,聚集和收缩兵力,才有再战的可能。那么应该把兵力收缩向何方呢?他仍然认定,裴该此举,必欲破围而西,以与郭默相合——恰好黄昏时候,便有探马来报,说发现频阳晋军已然出城东向了——因此便勒束部众,利用黑夜的掩护,逐渐脱离与陆衍的接触,向西南方向暂退。

    乔泰的谋划,倘若裴该果与郭默相合,自己便尝试在其南侧筑起一道防线来,以牵绊晋军,不使快速南下,阻挠刘粲主力攻打大荔。

    就此退出十余里地去,于夜半时分,重新扎营立垒。胡兵厮杀、忙碌了一整晚,无不疲惫,乔泰却还不能睡,急遣探马四外巡哨,看看裴该到哪儿了?郭默又距离郃阳有多远?照常理推断,晋军也已激战半夜,裴该必不敢仓促来攻,郭默所部尚远,自己起码还有一个白天的重整时间。

    谁想有探马去不多时,便即匆匆来报,说有一支晋军东渡上洛水而来,距离本军已经不到二十里地了!乔泰大惊,忙问:“难道是郭默前部么,有多少人?”探马禀报说:“不下万众,高张‘武卫将军甄’的旗号!”

第三十五章、下马威

    乔泰遁去,黑夜之中,陆衍也不敢远追,便与董彪一般,分军为二,一部前突西垒,一部去配合陶侃,攻打南垒。就此一夜之间,三面城外的胡兵尽为晋军所破,郃阳之围被彻底解除了。

    只是未能寻见乔泰主力,虽然杀俘守垒胡军不下三千之数,但估计乔泰手里还有六七千甚至更多兵马,倘若逡巡于郃阳附近,则裴该必不敢全师南下,去追赶刘粲哪。

    判断乔泰的去向,陶侃就说了:“若其向南,与刘粲相合,自不必说,我军急南下追击可也。若其西遁,或者北归,乃可命郭将军分一部军以牵绊之。唯恐其去向西南方向,且不甚远,仍然威胁郃阳,则我军不可妄动。”

    于是熬到天明,急遣哨探往觇,并遣使郭默军中,要他谨惕乔泰的动向。裴该留伤势未愈的莫怀忠等守备郃阳,自率大军于郃阳南面十里外扎下营寨,同时命陶侃仍率舟船顺流而下,去封堵蒲坂渡口,并寻机策应大荔城。

    他在营中,心急火燎地等到近午时分,突然探马来报,说乔泰果然遁向西南方向,当道立垒,但——“已为甄将军击破矣!”裴该闻言大惊:“甄随如何在此处?!”

    他原本想不到甄随为了躲避胡军的耳目,特意绕路来援郃阳,可是细细一琢磨,也便明了其意了。就兵法而言,甄随此举是明智的,而且也不算违反了将令——倘若前线将领连这点儿自主性都没有,那真成牵线木偶了,有电报、电话甚至于飞机的年代,某运输大队长偏要微操,都瞬间丧失了半壁江山,何况如今的裴该呢?即便自命用兵如神,天下无对,他也不敢这么胡来啊!

    只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甄随如此行事,就等于放空了大荔,若被刘粲攻夺下大荔,战局便会彻底逸出裴该的掌控,就此变得万般艰难起来。大荔若能守住还则罢了,倘若有失,固然裴该要付一定的领导责任,难道甄随就没责任吗?

    裴该惯常爱护部下,最痛恨诿过于人之举,总喜欢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扛,但面临如此危局,他也不禁拉下脸来,当即下令,命甄随急忙统军来合,午后申时之前必须赶到,不得延误!

    他打算在此地好好休歇一下兵马,等甄随到了,略加申斥后,便命其戴罪立功,急拔营南下去救大荔城。乔泰既破,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从郃阳城中运送粮秣、物资到军中来,待准备万全后,方可南下,以求一举摧破刘粲主力……

    陶德自然跟随在裴该身边,不时奉命跑腿,到各营去监督整备工作。来来回回的,他觉得自己马腿都跑细了——路程虽不长,奈何总不得歇啊。某次才从刘夜堂军中而出,忽见有一小队晋卒押着一个人过来,其将远远地便招呼道:“陶兄且慢行!”

    陶德勒停坐骑,扫了被俘那人一眼,见他辫发皮衣,不似晋人装扮,便问:“可是拿获了奸细,要请大都督发落么?”

    招呼陶德之将,乃是一名队副,本为陇上氐人,孤身投入军中——晋军中除姚羌外,成建制的氐、羌从来都是不收的,但若二三人零星而来,则都等若晋人般考核、收纳——想当年陶德跟着游子远巡游各戎部的时候,便见过陶德数面,因此认得。

    那队副小跑到陶德马前,拱手禀报说:“确乎拿得一人,但自称并非胡人,而是拓跋鲜卑的使者,欲待求见大都督……”

    陶德皱了皱眉头,说:“大战方息,如何有鲜卑使者来此,这般凑巧?不要是胡人的刺客吧……既云是使者,可有公文、书信啊?”

    那队副道:“我等也是如此询问,此人却道,因途中为胡骑所逐,正使被俘,他孤身逃出,不但无公文、书信,且无信物。我等便欲斩之,他却说,乃是陶兄的故人,先求见陶兄也可。”

    陶德闻言,不禁打马过去,上下打量那人——此人身高在七尺左右,生得尚算雄健,年岁不大,最多也就三十挂零,一张面孔极其普通,毫无特色可以使人记住——却没印象,便即问道:“我便是陶德,汝说是我故人?”

    那人被反绑了双手,略瞟陶德一眼,便即垂下头去,说:“小人名叫拂竹真,实非陶将军故人,但所从拓跋正使,却与陶将军有故,命我可通过陶将军,拜会裴大司马。”

    “汝家正使,唤作何名啊?”陶德心说既是拓跋使者,自然是鲜卑人啦,我这辈子都没能见过几个鲜卑人嘛……除非是那家伙。

    拂竹真回答道:“正使名唤拓跋头,相貌是如此如此,这般这般……曾说于蓟城时救过陶将军,还有一位卢志父先生的性命……”

    陶德听对方描述拓跋头相貌分毫不差,当即便信了几分,便命那名队副道:“可即随我同往大帐,我去禀报大都督。”

    等来到大帐门前,陶德翻身下马,才待进入回禀,突然想起来,对那队副说:“可先下了此人绑缚……”终究拂竹真是拓跋鲜卑的使者,绳捆索绑地押着去见裴该,实在太不合礼数,再者说了,如今帐内、帐外,全是部曲护卫,也不怕他逃跑,也不怕他暴起伤人。

    于是拂竹真便即解脱了束缚,就静静立在帐前等候。可是等了好一会儿,也不见裴该下令传唤,身后倒闻马蹄声响,随即数名顶盔贯甲的将领就在其侧翻身下马。其中一人貌似与裴该部曲都非常稔熟,才下马就先逐一招呼,然后问道:“大都督此刻心情如何?”

    有部曲笑道:“大都督惯常喜怒不形于色,但今日闻得甄督之名,却往往蹙眉——甄督可仔细了。”

    那将摘下头盔来,五官略略一挤,道:“既如此,先不必通报——距离申时尚有半刻,我且再候一阵,说不定大都督心情就能好了……”随即转过头来,瞥了一眼拂竹真,问道:“这胡儿如何在此?”

    旁边儿有人解释,说此人非胡,乃是鲜卑,前来求见大都督的。那将冷哼一声:“鲜卑与胡,有啥区别?我看他定是胡人的细作,假冒鲜卑,欲图谋刺大都督!汝等为何不上绑缚啊?或者我先来问一问他看。”说着话,伸手便来扳拂竹真的肩膀。

    此将非他,自然是蛮子甄随了。

    且说甄随渡过上洛水后,兼程西进,军行五十里地,扎营一宿,预计翌日午后便可抵近郃阳城下胡垒。可是等再拔寨起行,不多时便有探马来报,说西南方向二十里外,有一支胡军屯扎。

    甄随尚且不知刘粲主力南下,只是奇怪,围城胡军为何会分出一支兵马来,距离郃阳如此之远下寨啊?详细探问对方情状,探马回禀道:“其部不足万众,看似初来,营垒尚不完全,军中高打‘左车骑将军乔’的旗号。”

    甄随便对王泽道:“刘粲遣这乔某西来,难道是防堵郭默所部么?既然其垒未全,我等便可直杀过去……”王泽说且慢——“此处距离郃阳,不到二十里路程,则知我军与乔泰交锋,刘粲必自城下更遣大军杀来,数刻便至。此行太过凶险,甄督慎勿浪战啊——还是就此下营,候频阳大军前来,同进共退为宜。”

    甄随撇嘴道:“我等在洛西时,并不闻郭默消息,可见其军所距尚远。且大都督之命,要我等南、西夹击胡垒,若候郭默前来合军,攻其一点,反倒是违了将令……我军既已东渡,身前一马平川,既然侦知胡军所在,彼等多半也知我来,难道我不往攻,原地下营,刘粲便不会派发大军来攻么?何如直前,趁乔某立足未稳,一举而摧破之,然后转道南向,诱刘粲大军来追,可以分薄围城之势……”

    王泽劝谏道:“大都督约期五日,夹击胡垒,今止四日,尚有一天,岂可骤然与胡交锋,坏了大都督全盘谋划?”

    甄随摇摇头:“军争之势,瞬息万变,似汝这般胶……胶什么的,如何能打胜仗?且大都督之命,燃烽五日后夹击胡垒,我今只在野外破敌,不及其垒,算不得违令。”

    就此下令全军急行,直迫乔泰大营。

    他们虽是远道而来,士卒难免疲累,但乔泰所部胡军此前激战半夜,然后又忙着下营,到天明时才得稍稍歇息,却又被将官用鞭子抽打,驱赶起来,整军列阵,精神只有更加疲惫,而且满肚子的怨气。

    更重要的是,胡军士气,已将要降至谷底了。

    士气、人心,无形无质,最难把握,但在名将眼中,终究有迹可循。原本胡军据垒而守,士气还算高昂,但激战半夜,不能却敌,却反而被迫放弃营垒而退——尤其原本护守三座大营的数千同袍,等于全都被彻底抛弃了——就难免产生出严重的挫败感来。等到才立营寨,歇息不久,却又被斥喝起身,说是晋人将至,而且还是从西面杀过来的……东方郃阳城下,本有晋军,如今西方亦见敌踪,那咱们不是被人两翼包夹了么?谁晓得东面晋军何时赶到啊!再加上乔泰对于此来的不是郭默,却是甄随,大出意料之外,犹疑之情难免形之于色,影响到身边将士,就此胡兵多怀怯意。

    相比之下,晋军的士气却极高昂。甄随、王泽既至大荔,每日整训士卒,大家伙儿都知道大战在即,将要去郃阳援救大都督,而且——大都督貌似身陷危城,其实智珠在握,此战必可大败胡军。原本还担心强攻胡垒,伤亡必大,如今听说胡下平原,当道立寨,且未完全,则除少数临战经验还不充足的新兵外,余皆踊跃。

    若使久练之卒能够看到胜利的希望,则其瞬间爆发出来的强大冲击力、破坏力,将是非常可怕的。

    甄随将统筹全局之任委托给了王泽,自己果然亲率五百锐卒,冒着箭雨,当先冲阵,瞬间便即撕开了胡军的阵列。譬如投石入水,形成一道道的涟漪向外扩散,胡兵的胆气便被这道道涟漪逐步褫夺,阵列愈战愈乱。乔泰见势不妙,便不顾亲信劝阻,亲身上阵来战甄随——他知道这是唯一的机会了,若能击败甚至斩杀甄随,犹有转败为胜的可能,否则必覆无疑!

    乔泰知道自己没有援军,甄随可不清楚,生怕郃阳城下胡军主力会派发增援,急欲用最短的时间击破当面之敌,故此一见乔泰大旗向己方驰来,不禁大喜。他为了发挥自己的长处,干脆下了马,挺矛便朝乔泰杀去。乔泰以骑矛当胸直刺,被甄随横矛架开,随即战马便即跃过了甄随身侧。甄随所使步矛略短,但运用起来更为灵活,当即转过矛杆来,反手朝着乔泰后背便是狠狠砸下——

    “啪”的一声,矛杆折断,乔泰口中当即鲜血狂喷,再不敢圈马而回了,直接双腿一磕马腹,便即斜向落荒而逃。甄随再想上马去追,已经不赶趟了。

    乔泰既走,胡军乃彻底崩溃。王泽还想追杀败兵,却被甄随阻住,说你忘记自己说过的话啦,倘若胡军派发大部前来,我等又如何应对啊?赶紧收拢部众,向南方且战且走吧。

    然而部众才集,就传来了裴该的将令,甄随这才知道,原来刘粲先一日便已统率主力南下了……王泽急道:“如此一来,大荔危矣!”甄随也道:“我等当急回救大荔,大都督却为何要我军前去与他相合?”这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王泽瞥一眼甄随,苦笑着道:“恐是大都督不放心甄督……”你都已经捅了一个篓子了,大都督还敢放你自领一军,独断专行吗?

    甄随这个郁闷啊——这纯属天意,不算我筹划失当,或者违令不遵吧?但若能斩下乔泰首级,腰悬着胡汉名将的脑袋前去谒见大都督,肯定功过相抵,如今却被乔泰逸去,我虽然斩杀了十数名敌将,都是小角色,分量不够啊!

    无奈之下,只得率部向裴该靠拢,他与王泽等则先骑快马去见裴该——还特意带上了那十多颗胡将的脑袋。甄随正是一肚子怨气无处发泄——不是怨自己,不敢怨裴该,他怨的是老天不公——随即在帐前瞧见拂竹真了,当即就把气全都撒在了此人头上。

    于是伸手一扳拂竹真的肩膀,欲将对方按倒在地,仔细讯问——真要是发现了一个奸细,又能多给自己减轻一分罪责不是?孰料拂竹真似乎是本能地就把肩头一塌,甄随这一扳才刚落空,就见那鲜卑人曲膝矮身,然后又瞬间挺起,肩头一晃,正中自己胸腹之间。甄随还没能反应过来,拂竹真已经反手揪住了他的束甲丝带,随即臂膀发力,就是一个过肩摔——

    甄随偌大的躯体,当即朝前直飞了出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6689/ 第一时间欣赏勒胡马最新章节! 作者:赤军所写的《勒胡马》为转载作品,勒胡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勒胡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勒胡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勒胡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勒胡马介绍:
宁平城之战掀开了西晋政权的终章,根据史书记载,上起王公大臣,下至将吏兵丁,尽为胡军所杀,竟“无一人得免者”……
不,在尸山血海里,还是有一个年轻人爬了起来,他手执一柄如意,狠狠地向胡帅额头砸去!
中原陆沉,衣冠南渡,在这血与火的炼狱中,在中华民族又一次浴火重生的乱世之中,从近两千年后穿来此世的裴该,又将怎样度过自己坎坷而辉煌的一生呢?
“我有一诗,卿等静听:丈夫北击胡,胡尘不敢起。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勒住那匹咆哮肆虐,践踏文明的胡马吧!勒胡马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勒胡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勒胡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