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汉末之天下TXT下载汉末之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汉末之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几回春秋     汉末之天下txt下载     汉末之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一十一章 熹平石经

    那些忠臣义士被刘凡送走之后,天色已黑。

    地上厚厚的积雪却将夜晚映成白色。

    雪花还在飘落,风雪之中,有一名将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人,小跑到骠骑大将军府前,将一封信交给守在大门口的士兵后,快步离去!

    士兵拿到信之后,立刻来到刘凡所在的屋内,将信交给正在掌烛看书的刘凡。

    刘凡放下手中书卷,将信展开。

    当看到信上的第一纵后,刘凡惊喜交加。

    主公亲启,贾诩问拜!

    他期盼已久的贾诩,终于出现了。

    刘凡一度以为贾诩已经遭遇不测。多次自责。

    怀着期待,刘凡将那封信慢慢的看下去。

    刘凡双手仅仅抓住信的两角,由于心中激动,信的两角都被刘凡抓破了。

    “微子之力,吾不复存也。今又吾一件可以扎根雁门的大功。功成之后,吾将拥有千万铁骑,不教胡马度阴山。”

    心中将这封信件念完之后,刘凡差点手舞足蹈。他心中如拨云见日一般。

    为许多人都想置自己于死地,位居大将军的何进,却提出将自己发配边疆。

    原来全是贾诩在误导何进。

    贾诩早就算到自己变法会失败,提前入何进幕府,为自己预备了后路。

    并且从后路上展开机遇,当真是算无遗策。

    这时,虞谧煮了一碗茶汤端了上来。与正在看书的刘凡解除疲惫。

    “大将军今日心情很好?”虞谧含笑问道。

    刘凡脸上的笑容,很会心。以前虽然也经常笑,但那笑容上,有些牵强。

    “本已意冷,现在忧喜参半。”刘凡开口回道。

    他高兴只是对某一事高兴,对于天下大局,他还存在忧虑。

    刘凡庆幸今日还能回到这里,与虞谧一起谈论。

    “过几日,吾将离开洛阳,去遥远的塞北,镇守边陲。北方苦寒,你可愿往?”刘凡抿了一口热气腾腾的茶汤之后,向虞谧问道。

    刘凡看着虞谧,心中产生一丝异样的波动,他生怕虞谧不喜欢那种环境,拒绝了他。

    或许是因为虞谧这两个多月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依赖上了她。

    “大将军去哪里,妾身就跟到哪里?”虞谧盈盈一礼,毫不犹豫的道。

    爱不知因何而起?一往情深。

    或许是云台上刘凡为她作诗的那一刻。

    或许是刘凡对她以礼相待的那一刻。

    亦或者是那日她替刘凡挡箭,刘凡推开她的那一刻。

    刘凡言行举止都不僭越“礼”。不管贫富贵贱,他都给予尊重。

    他文武双全,德行兼备,为国为民。

    他不是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美男子,他那种内在,那种英雄气概,即便是倾国倾城的女子,在他面前都会感觉自惭形愧。

    虞谧不敢吐露自己的心声,她不奢望什么。能一直看着他,挺好!

    第二日,清晨。

    大雪停了,北方大地一片银装素裹。

    在洛阳城中,这种美景在人山人海的践踏下,将不复存。

    洗漱之后,刘凡乘车前往开阳门,准备去观摩这个时代最负盛名的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雕刻在开阳门外的太学讲堂旁。

    熹平石经为雕刻在石碑上的经文,因为熹平年间雕刻,所以叫熹平石经。

    此创举开创了石经的先河,对两汉经学影响意义重大。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家书籍被奉为经典,法定为教科书,设专门博士官讲授,成为判断是非标准与决策依据。

    儒学被定为官学,必须有一部标准本作为评定正误的依据,然而,皇家藏里的标准本“兰台漆书”却由于**而遭偷改。鉴于此,蔡邕向汉灵帝提出校正六经、刊刻于石的奏请,获许。

    蔡邕为当世大家,博学多才。参校诸体文字的经书,由蔡邕石书。

    镌刻四十六碑,碑高一丈,广四尺。约有二十万字,皆为儒家经典。

    蔡邕此举,纠正了俗儒的穿凿附会、臆造别字。起到了对文字统一的作用。

    熹平石经始立之时,天下儒家士子皆以其为教材范本。它订误正伪,彻底平息了文字纷争。

    天下士人不远千里来到洛阳观摩熹平石经。其观视及临摹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

    蔡邕也因此誉满天下。

    即便是有厚厚的积雪覆盖,太学讲堂前也零零散散的站着不少人。

    在亲卫的拥簇下,刘凡从车上走下来。

    少有人知道,眼前这传中朴素的人是赫赫有名的骠骑大将军,毕竟每日来观赏经文的达官贵人太多了。

    刘凡在停在一面石碑前观摩周易,所有石碑的字体一律采用隶书。

    对着这些石碑,一看就是一天。

    六经皆为孔子所做作,其中包含着他的精华思想,复杂难懂,其深刻的寓意绝对可以垂拱万世。

    当世闻名的经学大儒才能阐发出其中的微言大意。

    天黑之时,刘凡方乘车离开。

    匹夫可为百世师,一言可为天下法。

    一连十日,刘凡早出晚归,都沉浸于石经之中,将这些儒学经典全部看完。

    刘凡在其中观察到了从春秋战国时期,到这个时代的思想演变。

    那寓意深刻的政治思想,许多人一辈子都揣摩不透。

    很多经书刘凡看不懂,但他都暗暗记录下来,他准备明日去拜访当世最负盛名的经学大家杨赐。

    那个曾暗中相互过他,却一直不曾见过的杨赐。

    刘凡得知杨赐暂时居住在太仆杨彪府中之后。

    翌日清晨,乘车来到太仆府。

    门人见是骠骑大将军拜访,立刻迎进。

    此时太仆杨彪正在早朝,杨赐在府中。

    正堂之上,杨赐正坐于上,刘凡被请入后,杨赐起身,对刘凡作揖。

    刘凡亦长揖一礼。

    杨赐请刘凡入座,言道:“骠骑大将军大驾光临,可有事乎?”

    “吾观一字石经十日,多有不解。前来请教!”刘凡正座后,拱手说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能有此言,绝为大儒,骠骑大将军怎么有不解?”杨赐笑问道。

    “此非吾所言,为无名先圣言,吾只是以此为志也。儒学博大,吾幼学兵法韬略,少有接触儒学,对此一知半解。”刘凡对杨赐回道。

第二百一十二章 杨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人生命有限,而知识无边无际,用有限的生命用追求无限的知识会让人很疲惫。

    什么事情都不要绝对化,要适可而止,永远有人达不到的东西,何必苛刻。

    儒学是这个时代的主流学问,其中的政治、文化、礼仪博大精深,刘凡必须精通。

    刘凡并非这个时代的士人一样,完全忠于儒家。儒家也有一些他不认同的地方。

    所谓食古不化的腐儒非常少见,儒家能掌握话语权,甚至成为政策制定人的人都是非常聪明的。

    从三北直躬就能看得出来,有的儒家官员特别清正廉明,但大部分儒家都将自己的聪明用在了家上,而不顾国的安危。

    事实上应该说,亲亲相隐最大的弊端就是让地方宗族势力做大,使家真正的凌驾于国之上。

    魏晋时期,世家发展至巅峰。永嘉之乱后,东晋时期有这样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

    王是琅琊王氏,马是皇室司马氏。晋元帝司马睿曾一度“欲与之共分天下”。

    “星之昭昭,不若月之。小事之成,不若大事之废。万物都存在某种限度之中,儒术并非只有一个答案,骠骑大将军可以自己参悟,或许骠骑大将军已经体会到了。”杨赐笑着说道,表示无能为力。

    每一个对儒家经典书籍注解的人,在那注解上都含带着自己的情绪。

    简单的问题大同小异,深奥的问题千差万别,还有标新立异的,还有别具匠心的。

    两汉经学颇有争论,许多经学大儒在注解经书方面各抒己见,即便是一脉相传,也不例外。

    在杨赐看来,有的人可以去教导,有的人不能刻意的去教导,特别是在深奥的儒学上面。

    刘凡变法的法令独树一帜,但这种不被王公世家认同的法令,对寒门百姓、对国家却有无限的好处。

    这足矣证明刘凡的思路清晰,杨赐不会用自己无所谓的言语去干扰他。刘凡现在不明白,是因为年纪尚小,等阅历丰富之后,有些问题,自然明了。

    失败是潜在的成功,刘凡这次变法虽然失败了,却将变法的思想推行了出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若刘凡还有机会变法,法令的传播将更容易。

    人做事情的起点要高,宁愿做不成,也要谋大事,小事成功了意义也不大。

    “既然如此,公可言吾此次变法失败的原因。”

    杨赐参与校对勘正熹平石经,天下间除了蔡邕,对熹平石经最了解的应该属他了。

    杨赐知而不言,刘凡无法,只能言谈些别的话题。

    杨氏世代为鼎臣,杨震畏四知,杨秉去三惑,杨赐议论切直,杨彪名震四海。

    身为天下最负盛名的世家,却能做到四世清流,若天下世家都如此,强汉绝对会蒸蒸日上,国力碾压此时同样在动乱之中的罗马帝国。

    可惜天下世家太多,杨氏只能代表很小的一部分。

    “骠骑大将军急于求成,幸好顺利脱身了,没有被吾一语成谶道。”杨赐语重心长的说道:“就算没有张角之乱,卿也不会成功。当今之世,世家为主,豪强为辅。天灾**,叛乱四起,屡屡平叛,屡屡不止。边境异族年年寇边,朝廷以其微小,不派兵卫戍,豪强以坞堡壁垒起,屹然成为国中之国,百姓税中外有税,尽失朝望。昔秦赵氏还为主时,高祖项羽等英雄豪杰便萌生推翻之志,今日局面和秦末何等相似,裂土封疆者大部分都七窍玲珑,忠君爱国的志士仁人,随时都会变成盗名暗世之徒,试问?在百年不遇的乱世中,谁没有问鼎之心?”

    君以此始,必以此终。

    两个月前杨赐引用左传上的这句话对刘凡的变法发出预言。

    这句话偏激点的说就是人因此而兴,也因此而亡。

    其中的“此”,可以说是天子刘宏,可以说是变法,也可以说是执政。

    这个时代的秩序就是世家豪强在维护,土地兼并使百姓不得不成为佃农,相当于农奴。

    农奴的境遇是悲惨的,他们不仅要帮助豪强种地,还要干一些苦力,甚至成为豪强的家兵,他们的户口全在豪强名下,若朝廷人口统计时豪强不上报这个人,就算人饿死、累死也无人知晓。

    屯田制,一条鞭法逼迫豪强解放农奴,让农奴重新耕种国家的土地,纵使不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也能温饱,安居乐业。

    就比如以前的刘凡,别看他顶着汉室宗亲,西秦亭侯的称号,在百姓眼中,他就是豪强。

    杨赐即便是知道刘凡可能会因此失败消亡,杨赐还是让弘农杨氏支持刘凡变法。

    因为杨赐真正的为大汉着想,世受君禄,不忘报恩。一丝机会,他都会尝试。

    刘凡细细的品味杨赐之言。

    试问?百年不遇的乱世中,谁没有问鼎之心?这句话将刘凡惊到了。

    杨赐言浅意深,话语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可谓真知灼见。

    问鼎之心,刘凡回到这个时代时,他就萌生了这种心智。

    乱世,是就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只要敢拼搏,都有可能留名百世。

    请贾诩出山,就是为了他的大业。

    他的大业为何?

    他想将大汉画成一幅画,一幅如清明上河图那样的画。

    他想画中的人不管做什么都面带着笑,那种流露内心的笑。

    他想反哺自己祖先,不想边境无休无止的出现战争,不想异族的马蹄踏碎华夏的大好河山。

    他想后世人的人在面对世界各族时不再自感低人一等,能抬头挺胸,理直气壮。不再有“崇洋献媚”这个词。

    “卿有举鼎之力,可有问鼎之心否?”见刘凡不言不语,杨赐依旧慈眉善目的问道,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在他口中是多么平静,自然。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杨赐达到了这种大境界,自然无所畏惧。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刘凡无回,笑笑吟道。

    能救国家,能救百姓,他愿意付出一切。

    他也会变,他有夙愿,纵然身不由己,也不变初衷。

第二百一十三章 儒学

    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汉末三国,刘凡可能是一个另类。都说乱世之中泯灭人性。

    若是人为了生存和**变得残暴不堪,那和禽兽有什么区别?

    将领纵容士兵奸淫掳掠者,诸侯屠城者,敢以人肉做军粮者,豪强将女人或生命当做儿戏者。

    对外族的战斗中,他会用铁和血。在华夏,谁敢逾越他心中的底线,不管是谁?他都会攻杀。

    如果在霸业和人性面前二选一,刘凡不会选择泯灭人性而成就霸业。

    成王成霸后,不是可以改变百姓的生活条件吗?

    那刘凡那幅画上将会泼上一盆鲜血。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刘凡忘不了当初出颍川时,百姓数十里相送的场面,那眼中饱含的渴望,和期望。他一生忘不了。

    百姓信他,他定不负他们。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他可以死,但那不是输。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这是法家大成者韩非子在五蠹上留下的言意。

    上古,是指西周时期,当时人们用道德来衡量彼此优劣。

    中世,是指春秋时期,人们用谋略来决定高低。

    当今,是指韩非子所处的战国,人们却只能论蛮力来解决问题。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颇有些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味道。

    但韩非的话也不一定对,首先从五蠹上看。

    五蠹,韩非眼中的五种蛀虫。这是指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商工之民,是五种危害国家的人。韩非认为这五种人对国家有害无利,就像柱子上的蠹虫,应该坚决清除。

    学者可以理解为儒家,言谈者明显指纵横家,带剑者定是游侠剑客,患御者是逃避兵役的人。工商之民为商人和手工业者。

    若论韩非所说,这完全是一个封闭的国度。利出一孔,驱农归战。忙时为农,战时为兵,中农尚武,以法治国,虽造成了一个强大的军事帝国,但那苛刻的律法连自己的国人都会反抗。

    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汉从秦亡中找到的教训。先以道家,再以儒家。

    据说刘邦起兵造反的时候很讨厌儒学,儒宗叔孙通带着一干弟子投靠刘邦,刘邦本人很礼贤下士,接受了叔孙通。

    叔孙通穿儒家衣服时,刘邦很讨厌,叔孙通察言观色,摇身一变,换成楚人所穿的短衣,刘邦心中才看叔孙通顺眼多了。

    叔孙通是儒家,投靠刘邦时带着一百多个弟子,但几年来他愣是不将自己的弟子推荐给刘邦,而是推荐一些能冲锋陷阵,斩将拔旗的赳赳武夫。为此,刘邦封他为博士。

    汉高祖五年,刘邦已经统一了天下,诸侯们在定陶尊立刘邦当了皇帝。刘邦废除了秦朝那套烦琐的礼法。

    刘邦是从一个游手好闲的无赖当上皇帝的,其手下将军许多都是市井之徒,粗鄙不堪。

    每次设宴,大臣们便酗酒争功,狂呼乱叫,甚至于拔剑击柱,无奇不有。上朝时候也不成规矩,为此,刘邦非常讨厌,他感觉自己不像当皇帝,跟当反贼时没有差别。

    此时,叔孙通制定一套相应的仪式的名号,上书刘邦。

    刘邦应允,但要求什么事都要简便易行。

    叔孙通投靠这么多年,韬光养晦,就是在等这个机会。这个让儒家兴起的机会。

    一直以来,许多人骂他投靠的主公差不多十个了,只会溜须拍马,认为叔孙通玷污了儒学。

    汉高祖七年,长乐宫建成了,各地的诸侯和朝廷里的大臣们都来参加十月的朝会。

    礼乐并不奢华,但庄重。步兵、骑兵、旗帜整齐。文武、诸侯站列分明,百官执职传警。

    哪一个有不符合礼法的举动,立刻会被负责纠察的御史拉出去。从始至终,没有一个人敢喧哗失礼。

    这时,刘邦心满意足的说道:“吾乃今日知皇帝之贵也。”

    刘邦一高兴,叔孙通自然升官,并赏黄金五百斤。

    叔孙通趁机推荐自己的弟子,所有弟子都被刘邦封为郎官。

    见识到儒家的好处之后,刘邦又以孝立国,准备推行儒术,可惜没几年刘邦就驾崩了。

    儒家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仁是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之间,要互帮、互助、互爱、同情等。

    义是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者举动,合乎正义的思想行为。

    礼是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由道德观念和风俗观念形成的仪礼,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

    智,有智慧的人。

    信,诚信,不欺骗。

    忠,诚信尽力,为国尽忠。

    孝,对父母尽心尽力奉养并顺从。

    廉,不贪污受贿。

    耻,懂得知耻奋进。

    勇,勇气,敢作敢当。

    人心不古,以后绝对不会再出现尧舜禹禅让时的纯洁。

    每过一个时代,人的心思便会厚重一分。

    在儒学的教化下,许多百姓都是善良的。这种善良使其被别有用心者利用,被**者当成待宰的羔羊发泄。

    一怒屠城,伏尸百万。是多么的豪言壮语?多么的英雄气概?

    这真的是英雄乎?

    想想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是多少青少年崇拜的偶像。都说他的失败是因为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不要关中,非要据荆襄而王天下。战略失败。

    而项羽所过之处,烧杀抢掠,天怒人怨。或许这才是他失败最关键一点。

    曹操一统北方,北击异族,雄才大略,功绩卓著,天下枭雄。那种功绩谁也无法抹杀,却因为屠城被后人诟病。

    有人说乱世里没有道德,名声一无是处,君不见袁绍四世三公,曹操刺董,刘备广施仁义,孙策兄弟依父之名?

    “若让卿在一县之地,推行变法,卿觉得能否成功?”杨赐对刘凡问道。

    “吾必成功!”刘凡毫不犹豫的点头道。

    一县之地,文的不行,来武的,很快就能制服。届时便可顺理成章的推行法制。

    “卿成功,是因为掌控一县。若掌控天下,让天下顺从,变法自然而然可成功。”杨赐语出惊人。

    刘凡皱眉,杨赐所言虽有些倒行逆施,但却为真理。

    只是刘凡意外杨赐,这看似已经行将就木的老人,言语为何带着欺君罔上之意。

    “从天下大势,便能看到更迭,本以为大汉气数已尽,如今,天下事在你!”杨赐说完,艰难的起身,侍人立刻过来搀扶。

    他一步步走出堂屋。

    他是智者,一生忠于大汉,放不开思想。

    许多事情,他不吐露,不代表他不知道。

第二百一十四章 华夏

    “公且慢走。”刘凡起身唤住杨赐。

    “吾言过于此,卿还有何要问?”杨赐扭头疑惑的问道。

    “闻公擅长易经,可否能解梦。”刘凡想到昨晚做到的那个恐怖的梦境。

    梦,每个人都会做,梦与之俱来,随之而去。伴人一生。

    刘凡不相信解梦之法有多么灵验,就想以那件事情询问一下杨赐。

    “祸福吉凶,难以预料。卿由此问,愿洗耳尊听。”杨赐淡淡的回道。

    “昨日吾梦到九州战乱不熄,羌氐,匈奴,鲜卑等异族乘机东进南下,铁骑踏碎了一寸一寸山河,长安、洛阳相继被攻破。血腥屠杀,百姓死伤无数,祖辈传下的文化受到胡人的冲击,斯文扫地,伦理尽失。千里沃野的中原,转眼已成人间地狱。身世显赫,家学渊博者带着部分大族被迫迁往长江以南。北方大地,几乎全部沦陷。”刘凡回忆起来,一点一点的说道。

    偏偏这个时候做这个梦境,寓意是什么?那五胡乱华的场景,好似让他亲身经历了一样。

    华夏并不在乎纯血民族之类的思想,也没有纯血这一说。远古华夏部落就是一个个部族融合起来的。

    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

    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

    如春秋时期的楚国,虽自称“吾蛮夷也”,但他被中原各国所接受,认同他是华夏族,楚人自己也认同华夏文化。

    反之如郑国,明明处于中原腹地,可以追溯至上古的华夏族,却被中原各国嫌弃,因为郑国在一段时间不认同华夏。

    华夏独尊,四方夷狄。

    认同华夏,将不再是夷狄。

    汉代一部分羌族早已融入华夏,与华夏族一体。另一部分虽号称炎帝后裔,但没有人承认,他不认同华夏,反而对华夏有危害。

    江夏、越地等地时有蛮子出没,汉以来,许多蛮子部落被融合成汉人,现在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先祖曾是隐藏在深山老林中的蛮子。

    历代侵略九州,用武力征服华夏者,都被华夏族用文化征服。可能这就是落后民族和先进民族的区别。

    但那需要成百万、千万的汉人为之付出生命。那血泪史让后发出无数质疑声,让民族文化,出现断层。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者,汉服也。历代被万邦推崇。

    汉服之美,深衣象徵著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汉人传统美德。深衣的袖口宽大,象徵天道圆融。

    夏者,家继礼法圣贤之学,国从利益相承之出,家有千年源流圣贤传,而国家继吾国吾民之利益而世代传承,这也是真真正正的夏章。

    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

    “华”意为“荣”,“夏”意为“中国之人”,即中央之国、中原之人。

    衣必精美,物必丰盛,人必礼学,国必利益,君臣必称吾国吾民。这就是华夏。

    “千年来,异族时时寇边,年年侵略。安抚,非长久之计也。异族时常窥觑着九州大地,然九州大地已成华夏祖地,代代出现英雄,时常西进北击,若一个时代没有英雄,再加上天下动乱,先代英雄的影响力越来越弱,周边异族很可能会趁机大举入侵,君主无能,则山河破碎。没有哪个部族会永远受驱使,深山老林中的野人也会进步。”杨赐向刘凡徐徐回道。

    杨赐明白刘凡话中的意思。

    对待异族,要么使其归于华夏,彻底融合。

    要么如卫霍一样,将匈奴彻底打怕,将北匈奴向西方驱逐。

    北匈奴部落现在还在野地里游荡,没有人知道去向。

    或许会按照历史的进程,在一百多年后出现在欧洲,成为令西方畏惧的荒野之狼。或许因为刘凡,让北匈奴提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杨赐感慨刘凡所说的梦境,那种梦境对别人来说或许只是臆想,杨赐却明白异族之患。

    “公之言,一语中的也。”刘凡慨叹道:“公可以解决之法?”

    杨赐的话,让刘凡莫名想到一句话,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阮籍这句话叹尽天下英雄,西晋无英雄,竖子执政,世家乱政。十万大军葬送,连皇帝都被俘虏了。

    英雄并不一定是光明磊落的大丈夫,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不能缺少英雄。

    若你们没有英雄,别人有,那只能被反客为主。

    “这一代,异族对着大汉虎视眈眈,现如今,能被称为英雄的,只有骠骑大将军,或许还有别人,但还没有崭露头角。卿若能如武帝打击匈奴一样,打击鲜卑,乌丸,北方异族将再畏惧华夏二百年。其余之法,治标不治本,只能助长异族气势,有恃无恐。”杨赐条条是道的说道。

    刘凡赞成的点了点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居安思危,时刻牢记前车之鉴。若大汉的国力达到令人望而却步的地步,百国来贺,方能镇住周围的虎豹豺狼。

    武力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是暂时的。重要的是,恩威并施。

    ……

    回到骠骑大将军府之后,刘凡令人将关押已久的史阿带上来。

    已经关了史阿一个月了,他自己也即将离开洛阳,是该将这件事情处理掉了。

    史阿被缚双手,押到刘凡面前。

    “为何刺杀于吾?”刘凡对下方史阿质问道。

    “先前不知,知时已晚。罪不可逭,请求速死。”史阿脸色憔悴,这一个月看来没少吃苦头。

    原先许攸并没有告诉史阿是要刺杀谁,在行动前才说明,毕竟相传刘凡有举鼎之力,须谨慎对待。

    史阿本想反悔,但在许攸威逼利诱下,只能昧着良心去刺杀刘凡。

    游侠剑客,明面上是用自己的力量帮助被欺辱的人。但他们也得生存,如王越那样,还得以开武馆教徒为生。

    他们这一类人在这个时代根本不会被朝廷征辟,有一部分会从军,有一部分不愿从军,所以荣华富贵是许多侠客追逐的对象。

    史阿刺杀刘凡,定有一些私心在,幸好在关键时刻,迷途知返。要不然也活不到现在。

第二百一十五章 鹰扬将军

    “史阿,名动京城的剑术高手。剑法确实不错。此等勇力,死了可惜,吾欲驻边塞外,汝与吾效力,将来封候拜将,可愿?”

    刘凡令士兵将史阿解开,开口言道。

    史阿武力一流,斩将拔旗,不在话下。

    征伐异族,这种勇士自然是多多益善。

    “吾欲杀大将军,大将军却不计前嫌。谢大将军不杀之恩,史阿定以死相报。”史阿痛哭流涕,伏地拜道。

    江湖游侠刺杀名震天下的骠骑大将军,本以为必死无疑,没想到骠骑大将军如此宽宏大量。

    史阿不由得想起那日骠骑大将军所说的话。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他们根本不配称为“侠”,为侠者,不但技压群雄,还要有情有义,不但要有情有义,还要心系国家和百姓。

    而他们却成了国家附骨之疽,争强好胜,为虎作伥,不思报效百姓。

    浓浓的愧疚在史阿心中缠绕,久久不去。

    “大事者,非一人能成也。司州游侠多否?”刘凡亲自将史阿扶起,对他问道。

    “不说司州,只洛阳地区游侠数不胜数。吾师尊名王越,勇力是吾十倍,剑法举世无双。愿劝说师尊为大将军效力。”史阿受宠若惊,对刘凡恭恭敬敬的说道。

    洛阳是东汉政治中心,是达官贵人的集中地,所以这里聚集着来自天下九州的游侠,他们期盼能被王公贵族选为食客,不再为温饱担忧。

    也有些王公贵族子弟好游侠,虎贲中郎将崔钧少好游侠,董卓、曹操也是。

    “好,汝问汝师有鹰扬之志否?”刘凡拍手大赞。

    王越之名,他早有耳闻,虽是游侠,却热衷出仕。

    不怪他有这种想法,因为只有出仕,才能光宗耀祖,才可能名留青史。

    武力再厉害,始终是游侠。百年之后,不过是一捧黄沙。即便有幸载上史书,在漫漫无尽的历史长河中也犹如沧海一栗。

    “诺!”

    史阿拱手领命。

    史阿走后,刘凡静静细想,他不但需要王越,还需要河洛地区的游侠剑客。

    若想吸引河洛地区的游侠剑客,必须有能引诱他们的地方。并不是所有游侠都秉承“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当即,刘凡执笔上书刘宏。

    请求加杂号将军,鹰扬。秩比两千石,封于王越。请求招募洛阳的游侠剑客,一起北上从军。

    鹰扬,如鹰之飞扬也。

    见于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此,一是拉拢了王越,满足王越入仕之心。二是利诱洛阳及周边的游侠剑客。让他们明白游侠也可拜将。

    他只有一万人马,兵力太少,防守边塞都不一定够,更遑论进攻了。

    当奏书传至刘宏时,刘宏下诏书,封王越为鹰扬将军,拿出西园良马两千匹,五千套精致兵甲,送至骠骑军。

    对于刘凡,刘宏依然厚道。

    刘凡变法不成,被迫去边境,他的鞠躬尽瘁深深的感动着每一个忠臣义士。

    刘宏不忘刘凡拜在地上对他说过的最后一句话:负国负兄,世民无用。

    那句话将变法失败的原因归于己身,令刘宏心疼愧疚。

    刘宏也知道,中原大地,再也容不下刘凡。即便是太行山发生那么大的叛乱,他都不能让刘凡去整套,他愿意,有人不愿。

    隔日,王越前来拜见刘凡。

    刘凡亲自出门迎接他,王越感激,当场拜礼。

    刘宏下达的诏书王越已经接收到了。他知道,他之所以能被封为鹰扬将军,都是刘凡的原因。

    鹰扬,朝廷本无这个将军号。刘凡让史阿问他是否有鹰扬之志。很明显,鹰扬为刘凡举荐。

    史阿站在王越旁边,鼻青脸肿的,看样子被王越教训的不轻。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国家动乱,吾却想着功利,实在是羞于大侠这个称号。”王越羞愧难当。

    “此乃志也。卿正值壮年,正为国家效力也。今后与吾一起共击外族,必流芳百世。卿在游侠之中威望甚高,能否招募五千怀有一技之长的游侠剑客,一同北上。”刘凡对王越安慰后,对他问道。

    “骠骑大将军真英雄,若从别军,立功却不进爵,骠骑大将军赏罚分明,五千游侠剑客定可招募至。”王越信誓旦旦的说道。

    “善,招募游侠之事在城外马市进行,盔甲兵器已备齐,就交给卿做了。”刘凡点头。

    转眼间,十日过去。

    北上赈灾的羊续、徐晃带领着士兵及百姓回到洛阳。

    风雪营宿,日晴行军。虽然归途的时间长了一些,但没有什么人员伤亡。

    两人一到骠骑大将军府,就向刘凡请罪。

    数十万石粮食瞬间化为乌有,纵使是不得已,也是大罪。

    要知道十万石粮食可让十万大军在战斗中,食用一个月。

    大军在战斗对峙的过程中,将领都会提供足饱的粮食。若不然,谁会卖命打仗?

    刘凡听到羊续和徐晃从头到尾的解释之后,不怒,反对二人大肆赞扬。

    太行山叛乱突然,无人预料。羊续、徐晃遇到这种情况带领数万百姓平安撤离,此乃功也。

    羊续没有下令将带不走的粮食付之一炬,深谋远虑留以书信。以后若是与“黑山军”对上,这将是一个伏笔。

    此时张牛角还没有死,张燕还没有以黑山为根据地建立黑山军。

    黑山军活动于太行山,太行山山地陡峭,将并州、司隶和幽州、冀州分开。南北长一千多里,许多河流将太行山切割,东西通向的峡谷都被黑山军把守。

    如此优越的地理优势为黑山军提供进可攻,退可守的资本。

    羊续是他的长史,本可以与他一起前往雁门,却被刘凡举荐至南阳当太守,既然回来了,马上就得上任,南阳那边的叛贼嚣张的很。

    刘凡不后悔失去这么一个人才,南阳先经过黄巾之乱,又来赵慈叛乱,富庶之地,也会民不聊生。是要人才去治理一下了。刘凡知道羊续能担起这个重任。

    羊续临走前,对刘凡重重一拜,他知道变法失败,刘凡被逼调离朝堂。也知道自己将要上任南阳。

    此天意也,非骠骑大将军之责。

    奈何!奈何!

第二百一十六章 贾诩献计

    羊续悲伤的走出骠骑大将军府,在门口时,迎面走来一人。

    “这位大人且慢。”当两人错身的时候,华佗叫住羊续。

    华佗知道刘凡将要离开,他来骠骑大将军府中,是为了最后一次检查刘凡伤势。

    “足下何人?唤吾何事?”羊续不认识华佗,揖礼疑问道。

    “吾乃太医令华佗,观足下气色,常日操劳,已积劳成病。吾与足下药方调养半月。小病可去。”华佗向羊续回道。

    医者,望闻问切也。

    华佗的医术炉火纯青,仅从望气上面便能断定羊续身已患病。

    “吾骠骑大将军府长史羊续也。”羊续对华佗回礼之后,无所谓的道:“小病而已,不碍事!”

    “小病避医,大病成疾。恕我直言,足下若不治,少则三年,多则五年,必丧命也。”华佗正色的对羊续说道:“用吾良方,半月便可除去病根,岂不快哉!”

    华佗对待病人从不夸下海口,能治则必能治,就算不能治者他也会尽力而为。

    “此药方贵乎?”沉默一下,羊续向华佗问道。

    羊续月禄虽不少,但他每个月的俸禄几乎都施舍给平民百姓。余粮刚够温饱,他怕自己买不起药物。

    “寻常药也,不贵!”华佗摇头笑道。

    身为骠骑大将军府长史,竟然不关心自己的病情,反而在乎药物是否昂贵。

    此要么是一毛不拔,爱财如命的人,要么严于律己的清廉之人。

    羊续衣服破旧,言行有理,想来一定是后者。

    随即,华佗拿出纸笔,将药方写出递给羊续。

    “切记,莫拿生命当儿戏,活着,能做更多事情。”将药方递给羊续,华佗郑重其事的说道。

    “多谢太医令。”羊续接过药方后,对华佗谢礼。

    待羊续走了之后,华佗吐气长叹:“此非吾心中净土,吾何去何从?”

    ……

    与此同时,王越受刘凡命令招募的游侠已有五千。

    十天时间,王越树旗帜于马市之中,并放出风声。

    除了王越在江湖中的名声外,还有朝廷下达的诏令。并且表明不久将北上抗击异族。

    国内叛乱四起,对于边境,朝廷根本没有多余的力量顾及。

    匈奴、鲜卑定会趁火打劫,劫掠山西等地。

    他们将跟随骠骑大将军一起北上攻击异族。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经过十来天的传播,这句话已经成为许多游侠的座右铭。许多少年游侠崇拜刘凡,应召为卒。

    有人是因为王越被封为鹰扬将军而入兵卒。游侠也能封候拜将,如何不令人激动?

    经过十天的精挑细选,王越、史阿已完成刘凡下达的任务。

    刘凡为这些游侠剑客发配武器盔甲,暂且由鹰扬将军王越统帅。

    王越带兵打战的能力或许不怎么样,但他是剑师,天下间能与他齐名的只有枪神童渊。

    若是关羽放弃战马,在马下不一定是王越的对手。

    如这种江湖剑客,最擅长的就是步战。

    以宗师级侠客统帅名声不显侠客,必可约束游侠们的性格。刘凡会慢慢让他们知道,军令如山!

    大将军府内。

    贾诩又与何进密谋在一起。

    “刘凡上书,明日将率兵离开洛阳,前往雁门,陛下同意。吾等是否开始运作?”何进对他的“智囊”贾诩问道。

    “可以行动了。刘凡虽被贬,依旧是秩万石的骠骑大将军,他又深得民心,若是他在雁门站稳脚跟,必将雄踞边关,尾大不掉。若一击不成,刘凡还是大将军的心腹大患。为了以防万一,吾亲自前往北方运作。大将军必须拿出让拓跋鲜卑心动的金银珠宝,吾再叙述厉害,趁刘凡刚到雁门,给他致命一击。”贾诩风轻云淡,请求亲自出马。

    “先生为吾左膀右臂,去雁门也有风险啊,若先生有三长两短,谁来助我成就大业?还是令找他人吧!”何进摇头说道。

    贾诩的厉害,何进亲身体会多次,每一次遇见难题,贾诩都能信手捏来的将它处理掉。

    何进视贾诩为头号心腹,袁绍、逢纪等人何进已经完全看不上了。

    “当今天下,英雄有二,一为大将军,二为刘凡。刘凡岂是那么容易对付?恕吾之言,大将军的亲信如潘隐、张津之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也。为了大将军大业,纵使龙潭虎穴,贾诩也要为大将军去闯。”贾诩言辞震震的说道,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

    “吾得文和,真天助我也。先生此行一定要小心啊!”何进捉住贾诩的手,异常感动。贾诩的马屁也拍的何进很舒服。

    贾诩已经说出了刘凡对他的威胁依旧很大,刘凡的厉害他多次领教。刘凡若是在边境活得安稳,何进必然夜不能寐。

    对付刘凡这种能人,必须用贾诩这种智计者。

    “大将军将府中所有的金银珠宝准备好,吾赶在刘凡前面,今日就出发,刘凡人马众多,定没有吾快。”贾诩眼神一垂,狮子大开口道。

    “为何要如此多?先生可知吾府中财宝有多少?”何进大吃一惊。他以为贾诩不知道他有多少金银珠宝。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莫知予之为取。大将军有黄金万斤又如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准备好万全之策,大将军就算倾家荡产,刘凡死,大将军就是赢者。吾临走前还有一计,不但可也让大将军获得更多金银珠宝,还可以拉拢府中那些士人的心。”贾诩捋了捋胡须,神秘莫测的说道。

    “先生有何计策?快快道来!”何进急忙问道。

    他一直拉拢豪门世家,现在府中士人与他背驰而行,原来越远。何进不傻,他知道自己的大业不能只靠贾诩一人。

    “天子有二子,皇子辨和皇子协,皇子辨已经十岁,按理早应被封为太子了,可天子迟迟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反而颇为喜欢皇子协。而皇子协为董太后抚养,宦官虽是墙头草,但偏向董太后那里多一些。皇子辨是大将军外甥,大将军定会支持皇子辩为太子,但是有人不愿啊!”贾诩没有立刻道出那个计谋,卖了个关子。

    “董太后,阉宦,挡吾路也。”何进猛然抬头,眼中杀气腾腾。

    何进也意识到刘凡离开朝廷之后,他与宦官再也没有共同语言。

    冰释前嫌?多么可笑。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第二百一十七章 离开洛阳

    “十二名中常侍,张让、赵忠等六人被刘凡拉了下去,还有孙璋、栗嵩、韩悝等六名中常侍,他们亦是罪行累累。大将军搜集他们罪证,带兵将他们的家也抄了,然后奏明陛下。罪证确凿之下,陛下也无法把您怎么样。而士人、百姓则一改对大将军的看法,士人依附,百姓归心,大将军大事成也。”

    贾诩眼中精光一闪,向何进道出那个计策。

    “先生此言……真是妙哉!”何进面色一喜,赞扬道。

    “十常侍”被刘凡整的很惨,即便是刘凡受重伤的时候,他们也老实的很,只能待在暗处,含沙射影。

    特别是天子对张让、赵忠的宠爱程度大不如前,何进本能的以为天子已经将他们冷落。

    用抄家的方式向宦官势力宣战,把孙璋、韩悝等人当做他的踏脚石。

    让天下士人看到自己抵抗宦官的决心。届时,大将军府还是门庭若市。

    孙璋、韩悝等人的万贯家财都将属于他。他只需做样子孝敬天子一点。余下的定不比自己的家财少。

    “异族喜爱黄金,吾将大将军府所有黄金都交付给先生,先生以黄金贿赂拓跋鲜卑,令拓跋鲜卑发兵。”何进一咬牙,同意了贾诩先前的要求。

    虽然说贾诩献出的计策可能会令他得到更多的金银珠宝,但何进还是心疼啊!

    “贾诩定不辱使命!”贾诩装模作样的何进一礼。然后郑重的对何进说道:“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大将军莫要将此事告诉他人,就算是大将军的亲信,也有可能背叛大将军。”

    “先生放心,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进严肃的回应。

    贾诩又捋了捋胡须,嘿嘿的笑道。好似在庆祝他的胜利。

    何进哈哈大笑,他是在提前庆祝自己的胜利。

    次日,清晨。

    当日晒三竿时,刘凡遣散骠骑大将军府内临时雇佣的庖人、杂役等。

    如此突然,他们很意外,刘凡给他们一些钱财,让他们自己回家。

    随后,刘凡让荀攸、张钧等骠骑大将军府府官收拾一下行礼,带着虞谧,在赵霁等亲卫的护卫下,低调的离开。

    骠骑大将军府,府门大开。路人路过,或许会本能的望一眼骠骑大将军府,但谁也不知道,里面不再有一人。

    这座宅院和几个月前几乎没什么变化,只是多了一个骠骑大将军府的门匾。

    刘凡来到东门时,这里守着不少大臣义士。

    今日天子心不在焉,朝会很快结束。他们早早的驾车来到这里等候刘凡,他们知道刘凡肯定从这里出去和东门外不远处的骠骑军汇合。

    英雄北去,怎能不相送?

    赵霁停下马车,唤了一下车内的刘凡。

    刘凡掀开车帘,从车上跳了下去。

    “多谢诸公相送!”刘凡对着众人长揖一礼。

    前司徒陈耽,谏议大夫刘陶,光禄勋刘宽,右车骑将军朱,尚书卢植,光禄大夫淳于嘉,太中大夫刘表,大司农周忠,司徒崔烈,洛阳令周异,侍御史田丰,太仆杨彪等。

    相顾无言,众人满脸悲戚。

    刘凡几乎号召了朝堂上所有忠臣义士,拼尽全力的挽救大汉江山。

    努力了两个月,没有任何进展,便功败垂成。反而加快了天下的动乱局势。

    大汉还有救耶?

    这是此时所有忠臣义士的心声。

    “大汉有救,无论如何,终生不负汉也。”刘凡信誓旦旦的说道。他从众人脸上读出了他们的心声。

    天下有几人醉?

    天下有几人醒?

    这些忠臣义士又有几人醉?几人醒?

    何为醉?何为醒?

    自己是醉?还是醒?

    刘凡不禁的发问自己。如此多忠臣义士,竟然没有力挽狂澜,反而推波助澜。

    是大势所趋吗?

    “骠骑大将军,即便是您不在,吾周异继承您的意志,吾为洛阳令,洛阳之内,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洛阳令周异拉着一名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对刘凡拜道。

    周异一直以来自诩聪明,但遇到刘凡之后,他知道自己糊涂半生。

    那一幕,还深深印在他的脑海。

    刘凡以剑划地,质问董太后:“您身为太后,为何不遵守国法?”

    他是百姓父母官,为何要畏惧权贵。为何不能像董宣一样,硬着脖子。

    事后,周异痛改前非,严查法制,翻出旧案,详察细问。

    他将手下许多尸位素餐者裁除,提拔精明能干之吏,不再畏惧权势。

    “黄河水清,难乎?”刘凡依旧这么问周异。

    “不难,只是比较罕见。”周异坚定的回道。

    “这才是吾父,吾周瑜将来要做骠骑大将军那样的英雄。”周异身边的那个少年坚定的说道,声音清脆响亮。

    “周瑜,好,吾记住你了。吾欲兴汉,汝心中有汉,将来你我并肩作战!汝心中无汉,你我则刀兵相见。”刘凡道出了一句让众人惊讶的话。

    从刘凡的言语中,能听出他很重视周瑜,可言语中为何带着别样的意味。

    周瑜也有些不明所以,少年虽心有大志,但此时他离刘凡还太遥远。

    “诸公。后会有期!”

    刘凡说完,重新坐到车上。

    他不会主动改变一个名将谋臣的命运。

    就如他当初没有留荀一样,他知道年轻荀阅历未成,还不到建功立业的时候。

    周瑜也是如此。九岁就跟着他,天下还有那个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吗?

    或许有,或许没有!

    众人目送着刘凡的车队,出了洛阳城。

    雁门,本是他早就有打算的根据地。

    三个月前,他根本没有想过要留在洛阳,当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他打算争霸天下,用武力重塑一个大汉,如光武一样,中兴汉室。

    此时真正离开洛阳时,刘凡不禁有些伤感!

    出城不过两百步远,刘凡喝住赵霁,让他停车。

    刘凡下车看着不远方雄壮的洛阳城池。

    城门口,车水马龙,繁华依旧。

    陈耽、刘陶等人还在城门口凝望着这边。

    在他们眼中,刘凡还是希望。他们目送希望离开,盼望希望归来。

    刘凡抹了一把眼泪,返回车驾。

    鸿鹄北飞,终会南归。

第二百一十八章 赵云

    皇宫内,云台之上。

    刘宏目光无神的躺在榻上,不时饮一杯美酒。

    下方莺莺燕燕,歌舞曼妙。

    这时,羽林左监许永登上云台,来到刘宏身边。

    “皇弟出城否?”刘宏看了一眼许永,软绵绵的问道。

    “骠骑大将军已离开洛阳!”许永拜礼回道。

    刘宏将手中爵扔掉,起身目视北方。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为何如此啊!”

    刘宏失声痛哭,文武百官咄咄相逼,各地官吏阳奉阴违。

    九五至尊,竟然没有左右天下的能力。

    那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出现在皇帝身上,奇耻大辱不说,还愧对列祖列宗。

    “吾为何要醒?还不如一直醉下去。”

    刘宏又躺回榻上,提起酒壶,猛的往自己嘴里灌。

    当睁开眼再看天下,天下已不再是天下。

    既然掌控不了天下权势,还是醉在美人、美酒间的好。

    ……

    骠骑军军营内,一万五千名士兵准备整装待发。

    镇贼中郎将关羽和讨寇校尉黄忠率领骑兵三千五百名站在军队最前方。有一千五百名骑兵为刘凡的老部下,经过半年的征战,骑术精湛。

    剩下的两千名骑兵也是刘凡老部下,有的是因为战马损坏,而没有战马骑,有的是偶尔经过训练,稍微掌握一些骑术。两千匹战马都是西园良马。

    关羽训练战阵攻击,黄忠训练骑射。两人分将之。

    平虏中郎将徐晃率领步兵五千五百人,列阵于骑兵之后,治军严谨,令行禁止,步兵方阵比骑兵整齐的多。这些士兵几乎都是从天下各州郡的投降黄巾中,精挑细选的青壮。

    身为部曲的高顺率领一千名身材高大的青壮列于徐晃军身后。亦是整整齐齐。

    而另一边鹰扬将军王越率领的五千游侠军队军容混乱,士兵南顾北望,好似还不太适应。

    他们正式的被聚集在一起,这也才第二天,出现这种情况在所难免。

    “先回河东,然后从河东北上。”刘凡下令道。

    一入雁门,就会遇到大敌,必须要准备妥当。

    此时刘凡有些怀念他的爱马墨麒麟,不禁感叹人生如戏,世事无常。

    公元一八四年阴历十二月底,离新年只剩下三天时间。

    按照这个时代的日历来算,今日是中平元年,甲子年,已未日。三天后,便是乙丑年。

    这个新年注定要与他们无缘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会处于北上的路上。

    大军收到命令之后,骑兵领头,绕过北邙山,向黄河北边的河东进发。

    路过北邙山,刘凡下车登山,又望了洛阳一眼。

    远远望去,洛阳城气势磅礴,气若斗牛。

    利用北邙山和洛水的有利地形,使洛阳城拔地倚天。

    皇宫布置在洛阳城高地上,衬托至高无上,宏伟壮观。

    西汉时期的长乐未央,也不过如此吧!

    ……

    常山,真定。

    一人一骑,出现在一个亭子。

    此人十八岁左右的年龄,身穿白袍,姿颜雄伟,异常英俊,马上挂着一支银枪。

    他胯下那匹战马通体上下,一色雪白,没有半根杂色。

    “老丈,赵霁家在何处?”

    一名老者带着惊奇的眼神从白马银枪少年身边路过,少年下马相问。

    身高八尺,虎背熊腰。身上没有一丝游侠气质,像极了沙场战将。

    “汝是何人?找赵郎何事?”老者反问少年。

    赵霁是名动乡里的义士,时常聚集乡勇亭卒抵御劫匪,多以家资施舍乡民。乡里无人不知。

    “在下赵云,赵霁正是吾家兄!”赵云激动的回道。

    少时离家,十年才归。

    赵云能记得这是自己的家乡,辗转却找不到回家路。徘徊好久,迷乱在沧海桑田中。

    父母早亡,从小与兄相依为命。八岁那年,蓬莱枪神童渊路过冀州,见赵云天资奇异,本想安享晚年的童渊起了收徒的兴趣,遂收赵云为关门弟子。

    赵霁将祖传的涯角枪交给赵云,此为他们兄弟再次相认的凭证。

    涯角,为海角天涯无对,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意思,枪头精钢锐银,配上枪缨,枪杆八尺,又名龙胆亮银枪。

    “赵郎有弟乎?”老者凝神细想。

    天灾**的年代,从小外出十年。谁能记得?就算想起赵霁有个弟弟,怕也是凶多吉少!

    “老了,记不清了。不过赵郎几个月前就已离开乡里了。他将所有家财典卖,施舍给附近乡民,还好屋院尚在,吾带你去看看。”老者摇头对赵云说道。

    赵云动容,牵着马和老者一起来到赵霁家中。

    房屋看起来确实已经尘封已久,在这里,赵云好似找到了一些回忆。

    “吾兄去了哪里?”赵云回过神来,向老者问道。

    “可知骠骑大将军?骠骑大将军还是征北将军时,赵郎已入其军中。现在应该在洛阳吧!”老者向赵云回道。

    老者说话间,赵云忽然看到院中石头上刻着一些字。

    “云弟莫要担忧,兄仰慕征北将军刘凡,只觉男儿当志此,前去投拜。云弟若归兮,可停家中,也可寻迹而来,兄弟迟早相见。”

    赵云摩挲着这些字体,骠骑大将军?他也听闻其大名,他的仁慈更令人敬佩。

    这一年,童渊让他下山,就是为了让他投奔明主,在乱世之中,建功立业。

    天下大乱,百姓有倒悬之危,不知谁是明主?

    人各有志,在赵云眼中,能救百姓的,就是明主。

    刘凡名声虽令许多世家豪强唾弃,但美名传遍五湖四海。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刘凡的名声不是一蹴而就的深入人心。而是一点一滴的令妇孺皆知

    从看似白痴一样的散尽家财,虽令河东大族嘲笑。但以此博得功名,领兵剿灭劫匪,升任司马,

    剿灭黄巾,释放俘虏。分粮为民,屯田养民。转战万里,无不以此。

    变法革新,一心为民。抄十常侍家,赈灾各地,将那些民脂民膏重新化用为民。

    “吾这就去洛阳寻找兄长。”赵霁对老者施了一礼,准备离开。

    “且慢,太行八陉,几乎全被太行山叛贼占领,想去洛阳,绝非易事。”老者叫住赵云,低声的说道:“吾儿是亭长,与县令有旧,听闻在二十多天前,骠骑大将军被奸佞陷害,贬至雁门郡,抵挡胡人。雁门郡与常山相临,汝可北上雁门郡等候打听。”

    刘凡被贬的消息外州的百姓还没有收到,但那些郡县权贵肯定收到了这个消息。

    “多谢老丈提醒。”赵云再次揖礼感谢。

第二百一十九章 牧马河西

    刘凡离开洛阳四五天后,何进就开始实行贾诩提出的计策。

    十常侍作恶多端,人证物证很容易被搜集到,拿到证据之后,何进立刻带兵将孙璋、韩悝、栗嵩等中常侍家抄掉。

    何进得到万贯家财之后,分出一点点给洛阳城中的百姓,又拿出一部分连带孙璋、栗嵩、韩悝等人的罪证一起送到天子刘宏面前。

    请求刘宏治中常侍大罪。

    而孙璋等人好似被抓到尾巴一样,立刻跳起来。跑到刘宏面前哭诉,何进诬陷他们。并且也拿出许多何进见不得光的事情。

    刘宏无法断定谁是谁非?

    就在这时,张让、赵忠在幕后不知道对刘宏说了些什么,立刻被刘宏重新任命为中常侍。刘宏也没有处置孙璋、韩悝等人。

    何进效颦学步,不仅没有打击到宦官势力,反而让张让等人官复原职。此弄巧成拙,令何进相当气愤。好在得了一些金银珠宝。

    就在何进心中对贾诩这个计策产生质疑的时候,袁绍、陈琳等士人来拜见他,与他共同商议对付宦官的计策。

    何进才微微宽心,定是张让又蛊惑天子,坏他大计。

    不过贾诩也没说过一定会将宦官搬倒,金银珠宝获得了,士人的心也收回一部分,此计可以说已经达到贾诩说的目的。

    等刘凡死后,贾诩回来,再设计谋划宦官。

    ……

    洛阳至安邑,六百多里。

    进军七日,方到安邑。

    “大将军荣归故里,应该高兴才是,为何时时皱眉?”与刘凡并行的荀攸向刘凡问道。

    此时刘凡已经放弃马车,骑上战马。

    刘凡的身体虽然不能动用武器作战,但已经调养了两个了,区区战马刘凡可以轻松驾驭。

    “吾回故里,是因为有重要事情去办,并不是为了炫耀。若天下太平,吾愿落叶归根。”刘凡摇头说道。

    “大将军是否在想雁门的局势?雁门郡没有士家郡望,却有霸郡的豪强,雁门郡十羊九牧,皇甫节在任雁门太守的时候,想治理这种情况,但受到重重阻碍,最终不了了之,前任雁门太守也不敢与豪强撕破脸,具体情况,不得而知。”荀攸对刘凡言道。

    “非这件事情,到达雁门之后,不能停留在阴馆或者马邑,必须立刻北上扼守住雁门关,雁门关是鲜卑、匈奴入雁门的重要关隘,一旦鲜卑马蹄踏过雁门关,武州、中陵、善无等县必会被胡人冲击,必要的时候,可化被动为主动。”刘凡谨慎的对荀攸说道。

    “大将军何出此言?”荀攸心中一惊,疑问道。

    “有人故意让吾来雁门,勾结鲜卑,借用鲜卑的手除掉吾!”刘凡冷哼一声。

    统一的鲜卑部落在檀石槐死后,已经四分五裂,但鲜卑依旧是草原霸主。

    现任鲜卑大单于和连是个既无能,又贪财好色的小人,鲜卑各部都不服从和连,划分区域,各自为战。

    雁门北面门户,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拓拔鲜卑部落。

    “此含沙射影的行径定是何进所为,真毒计也。”荀攸愠怒的道。

    在朝堂上是何进主张将刘凡贬至雁门,何进与刘凡不死不休,怎么会如此好心?荀攸多次冥想这件事情,百思不得其解。

    现在一切疑惑都解开了。只是不知道骠骑大将军是如何知道这件事情的。

    料敌先机,又不失为一种胜算。若能让拓拔鲜卑伤筋动骨,便可大摇大摆的走出雁门郡。收复定襄、云中等郡。

    转眼间,荀攸便开始细想如何与拓拔鲜卑交战,与拓拔鲜卑交战时会发生的一切可能。

    “实不相瞒,何进派遣前往拓拔鲜卑贿赂其首领的人,乃吾三顾茅庐请来的谋士。他在为吾创造一个击败拓拔鲜卑的大好机会,放弃可惜。等吾到雁门之后,他就会传信给吾,他知道吾军的兵力,定会为吾制定一个计策,为了防止出现重大伤亡,吾须准备一些东西。”刘凡坦白的说道。

    荀攸是他的谋士,没必要对他隐瞒,说不定他还能更加完善这个计策。

    “好计,此千古奇人也。只要能洞悉敌军位置,定可出奇制胜。”荀攸拍案叫绝,以有心算无心,在敌人毫无防备下,给他致命一击。

    骑兵若是被偷袭,反击能力还不如步兵。

    两个时辰之后,安邑城出现在众人视野之中。

    刘凡下令全军安营扎寨。

    河东太守王邑带领河东官员出门相迎。许多河东的士族也随其等候。

    今非昔比,骠骑大将军秩万石,虽然离开了权利中心,但位还在三公之上。纵使世家心中对刘凡有怨言,也不敢不给刘凡面子。那铺天盖地的大军可不是摆设。

    “拜见骠骑大将军!”

    以王邑为首,众人向刘凡拜道。

    “大半年未归,颇为想念家乡,停留一晚,明日再进军北上。”刘凡回礼,开口说道。

    河东郡属于司隶地区,宦官、何进等人的眼线众多,停留时间长,恐怕会落人口舌。

    刘凡在这里准备一天,足矣。

    在亲卫的护卫下,王邑和刘凡一起入城。

    “去年冬天,绛邑那边是否安定?”想到前年驻守了一冬天的绛邑,刘凡向王邑问道。

    “骠骑大将军那一战,赫连匈奴青壮几乎全军覆没,哪还有实力寇边。”王邑向刘凡回道。语气有些拘谨。

    王邑犹记得刘凡第一次见到他时,不卑不亢。那时他河东太守,开府治事的封疆大吏,而刘凡只是一个空有西秦亭侯爵位的白身。

    现在刘凡一跃成为骠骑大将军,那种富含气势的言行举止,不怒自威。虽然是武将,但在政治生涯中达到顶峰,录尚书事,职无不总。

    “那就好!吾曾经发过一个誓言,五年之内,牧马河西。匈奴将不再有机会来入侵河东。”刘凡坚持不渝的说道。

    “五年之内,牧马河西!南匈奴名义上依附大汉,大将军占领河西之地,他们怎么办?”王邑叹声说道。

    “吾之所至,胡人退后万里。”刘凡气势非凡的言道。

    这一刻,王邑好似看到了当初那个拔山举鼎的少年。

第二百二十章 作诗辟蔡邕

    安邑城中,百姓纷纷夹到迎接刘凡。希望一睹刘凡真容。

    当初在安邑的时候,刘凡是有声望,但是他声望远没有达到这种地步。一露身影,就受万众瞩目。

    同时,刘凡有些抱罪怀瑕,愧对乡亲父老。

    大半年前,刘凡带着五千河东子弟平叛黄巾,战争无情,数百士兵死在异乡。

    回到洛阳之后,刘凡已下令抚恤那些伤亡士兵的家属。

    他麾下每一名士兵的家乡、亲人都由主簿刘江明确记录。若不幸战死,都会有厚重的抚恤送至其家中。

    刘凡绝对不会让士兵白白送命,正因为如此,在严肃的军纪下,士兵才没有怨言。

    这就是战争,以一少部分人的生命,换去无数人的安定。死去的士兵,都是民族英雄。

    “蔡公可否在城中?”刘凡向王邑问道。

    蔡邕雕刻的熹平石经他已读完,蔡邕的才华毋庸置疑。

    他的学问几乎汲取了百家之言,以《释诲》来警惕和自勉,使其在学问上一丝不苟。

    蔡邕做过县令,在朝中任议郎,多次劝谏刘宏。弹劾贪赃枉法的官吏。所以不被宦官所容。

    中常侍合谋诬陷蔡邕,并且将死罪往蔡邕头上扣,幸亏中常侍吕强为蔡邕求情,使蔡邕不至于被弃市。

    但蔡邕最终还是被流放至朔方,朔方汉胡混居,随时在鲜卑、匈奴的马蹄之下。

    九个月后,刘宏怜爱蔡邕高才,赦免蔡邕。

    可蔡邕依旧不畏权势,还没回到洛阳,又得罪了宦官势力。逃往吴会之地,往来依靠羊续家族声望,得以保存。

    刘凡不仅仰慕蔡邕的才华,还看中蔡邕的能力,骠骑大将军府缺一长史,刘凡打算请蔡邕担任。

    “伯喈正在府中。他是什么脾气,骠骑大将军也知道。”王邑笑着对刘凡回道。

    蔡邕不会向河东那些世家一样趋炎附势,或者口是心非。

    蔡邕只是一介白身,没必要与那些人一起,去城门口迎接刘凡。

    “吾领雁门太守,幕府少长史,叹身边无人可用,唯蔡公可胜任。”

    骠骑大将军府的长史为将兵长史,可领兵作战,如羊续那样文武双全。

    现在刘凡最需要一名可以治理州郡的能吏。

    张钧过刚,不合常道。

    荀攸是他心腹谋士,外出作战肯定会带在身边。

    蔡邕博学广闻,又入仕多年,一郡政事对他来说应该轻而易举。

    “只怕伯喈会以年老为借口不肯重登仕途。”王邑了解蔡邕,摇头说道。

    年轻的时候都志在四方,抱负不凡。

    年过五十,已知天命,鹏程万里,壮志凌云,譬如云烟。

    或许偶尔会发出几声感叹。

    不是谁都与公孙弘一样,四十岁才开始识字学习,闭门造车不行,四处拜师,六十岁被举荐为官,七十岁拜相。公孙弘是汉代第一位丞相褒侯者,倍享殊荣。

    公孙弘用他的事迹向士人证明了有志不在年高,只要心志坚定,勇于进取。必能大器晚成。

    “既然如此,吾便不再去蔡公府了,吾题诗歌一首,劳烦太守转告蔡公。”刘凡说完,让赵霁拿出纸笔,当街提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咏公志。

    这是曹操在二十年后做出的《龟虽寿》,以此来赞美自己老当益壮,积极进取。

    今天刘凡搬出这首诗歌,希望蔡邕看到后,能为此感动。

    “蔡公若同意为骠骑大将军府长史,明日辰时前,到城外找吾。辰时之后,大军就会离开安邑。”刘凡将龟虽寿交给王邑。成与不成,他不会强求。

    蔡邕的名声在这个时代家喻户晓。他的述行赋,尽人皆知。

    单论个人影响,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桃李满天下。

    曾经,蔡邕的死敌阳球派遣刺客去刺杀他,刺客反而被蔡邕的名气折服,被蔡邕言语感动。

    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后母病,蔡邕不论盛夏严冬、气候变化,都没有解过衣带,七十天没有睡过觉。母亲去世后,就在墓旁盖一间房子住下守着,一动一静,都遵守礼制。一只兔子很驯顺地在他的住宅旁边跳跃,又有木生连理枝,远近的人都觉得奇怪,前来观看的人很多。他与叔父、叔伯兄弟同居,三代没有分家,乡里的人都称赞他品行好。

    汉代,以孝立国,百善孝为先。不管是哪一位皇帝都喜欢孝顺的人。所以察举制科目众多,却以孝廉最具有功名。

    数十年前,扇枕温衾,江夏黄香,天下无双。成为为民之吏。

    书法、文学、经学、天文、数学、音律,蔡邕样样精通。

    在这个时代,没有一个人对汉代历史的了解,超过蔡邕,他晚年编著汉史。但还没有编著完成,就被杀害。

    “汉代的历史,谁来考证啊!”这是蔡邕死后,大儒郑玄发出的叹息。兖州之地举州留蔡邕画像纪念。

    王邑接过那张纸,他也被这首诗歌感触到心境。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蔡邕好强,看到这首诗,怎么会不跟着刘凡北上?

    诗的最后两句是附文,刘凡在安邑城中半道而走,蔡邕若不去,刘凡将置于何地?

    “吾将少一知己也,这就入蔡邕府,与他最后一叙。”王邑叹气道。

    王邑虽希望蔡邕能在政治生涯上继续走下去,但心中充满离合悲欢。

    ……

    调头出了安邑城之后,刘凡带着亲卫来到西秦亭中。

    往日的西秦亭侯府,还是往日的西秦亭侯府。只是门匾不见了。

    刘凡升爵为绛侯,官至骠骑大将军。

    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刘遇索性将门匾去下,以免掉了刘凡的身份。

    “刘叔,别来无恙也。”刘凡来到以前的家后,看到两鬓斑白的刘遇正在门口迎接,立刻下马问候。

    “骠骑大将军如此成就,老主可含笑九泉。”再次见到刘凡,刘遇泪流满面,急忙过来迎接道。

第二百二十一章 重装骑兵

    刘遇其祖辈至刘凡祖辈时期就一起共事,世世为家臣。世世认家主为主。

    这个时代“主人”没有一点贬义,为家主最亲信。

    不过刘凡不喜欢“主人”这个称呼,所以让刘遇、刘江、刘海称他为主公。

    虽如此,刘凡对刘遇异常尊敬。在他的记忆里刘遇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家中大小事务都由刘遇一人处理,十几年如一日,任劳任怨。

    “此如吾父也,尊其如尊吾!”刘凡握住刘遇的手,对身边荀攸、关羽、黄忠等人说道。

    关羽、黄忠、荀攸等听后,无不对刘遇肃然起敬。

    他们都听说过骠骑大将军无双亲。家中之事皆由刘江、刘海之父照看。

    不以主小,助主成长,如此忠人,令人敬佩。

    “主人……大将军,刘遇何其幸也。”刘遇感激涕零,就欲躬身。

    刘凡把住刘遇,道:“门外不便言,与刘叔入屋叙旧也。”

    说着,刘凡与刘遇一起相持入府。

    堂屋之中,刘凡与刘遇嘘寒问暖一番之后,言谈步入正题。

    “可是以仕途不顺愁苦乎?大将军年不过十八耳,官职还在,总有一天,重登朝堂。”刘遇以为刘凡被贬雁门,心情不顺,所以出言安慰。

    “入洛阳三个月,好似阅尽一生,朝堂政治,比带兵打仗更难。打仗时,吾只坚持原则,毫无顾忌。朝廷之上,每决策一步,好似绞尽脑汁,还要顾虑每走出一步的后果,最终跨出的步子太大了,功败垂成。吾只愁天下百姓还在水深火热之中,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吾不在乎。出了洛阳之后,吾没有一丝失落。这次吾要在北方积蓄出雄厚力量,卷土重来……”刘凡说着,失声痛哭。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再苦,再累,心中再愁闷,再纠结,举步维艰,他会落泪,但他不后悔。

    他仁心仁闻,但他不是东郭先生。有若挡住他的路,他毫不犹豫的祭出屠刀。

    他的路,可以说是霸业,也是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在许多人眼中,他是一个仁慈,心怀天下的人。

    仁慈不代表没有威严,那种集权在身,言出必践的威严,让任何一个畏惧。

    包括他的家臣、下属。

    在刘遇面前,刘凡放下重担,真心吐露。

    世人不会见到刘凡有这一面。

    “吾操之过急了,执政过月,吾变法虽失败,但吾学会了什么是掌控,想要变法革新,必先掌控天下;想要掌控天下,必先马踏天下。吾要用铁骑让那些人屈服,让强汉屹立于世界之巅。”刘凡攥紧拳头。

    天下没有任何事情,比刘凡的眼神更坚定。

    刘凡从没有想过将世家灭族,他手下不少都是世家人。他不可能,也不会去那么做。

    他们把握了那么多资源,把握了那么多人的命运。放下一点,给寒门士人一点机会,让百姓安居乐业。

    他们依旧是县望,郡望。依旧可以高人一等。

    他们不知道吗?

    他们知道。

    私心,利益和乱世中让人蠢蠢欲动的机遇。

    家国天下,以家为重。这是历朝历代,更迭的根本。

    贵贱悲欢,更迭为之。想让百姓少受些更迭之苦,那就必须建立一条强大的秩序。

    社稷危矣,他以复安为己任。

    日月幽矣,他将荡涤黑暗,使其幽而复明。

    “无论君心,臣心依旧,殚精竭虑,终不负君。”刘遇含泪说道。

    鲜衣怒马的背后,谁知道骠骑大将军的道道伤痕。

    良久……

    刘凡以袖掩泪,正身说道:“刘叔今日收拾行李,明日与吾一起前往雁门郡。吾要在雁门扎根了。”

    “以为大将军嫌吾老矣,大将军终于肯带上吾了。”刘遇激动的说道。

    “刘叔正壮年,吾从未嫌弃。先前家中离不开刘叔,今家并于骠骑大将军府,天下不定,吾就没有私事。”刘凡开口言道。

    不论是豢养私兵,还是在颍川时贪污黄金,他都没有私欲。只为曾经的誓言。

    “大将军,申屠钢是否也一起从。”刘遇向刘凡问道。

    “申屠钢,吾之兵刃也。吾与北方异族对决,他给吾三分胜算。”刘凡肯定的点了点头。

    他要让麾下士兵换下两档甲、粗糙的鱼鳞甲,披上明光甲、重甲,换上利刃。

    山西多铁矿,钢铁不够,开采!人手不够,征辟!

    “樱山亭吾隔日便会去看一下,申屠钢率领五百名工匠,不停的摸索铸造,至今以做出明光铠甲一千套。重装铁甲五百套。还有一些枪刃。”刘遇向刘凡说道。

    “太少了……”刘凡摇头叹道。

    也有一年半的时间了,产量却如此低下。

    “盔甲精密难做,数十人十天方能完成一件,申屠钢非常严谨,其中淘汰了许多有瑕疵的盔甲,还有一个难题就是缺少精铁,朝廷严令禁止,重金难买。”刘遇向刘凡回道。

    “既然如此,吾就组成五百重装甲兵,将拓拔鲜卑冲散。”刘凡神色凛然的说道。

    拓拔鲜卑,经过第二次迁徙之后,来到雁门北方。由于内部异姓太多,拓拔鲜卑并不是一个强大的鲜卑部落。与历史巅峰时期相比,如云泥之别。

    拓拔鲜卑北上方向,是鲜卑之中最强大的部落,中部鲜卑。

    论贾诩所言,就算没有重装甲兵,也可以对付得了拓拔鲜卑。

    暂时拜别刘遇,刘凡令关羽、黄忠调集一队骑兵,率领他们前往樱山亭。

    护送那一批兵器盔甲回大营。

    原本这里只有一百工匠,申屠钢将工匠人数培养至五百。

    这些工匠,刘凡许以厚禄,并承诺将他们的家人接到雁门,分发田地。

    人的名,树的影。

    工匠们争相答应与刘凡一起去雁门。能为骠骑大将军效力是一种荣幸,这种好事不是谁都能遇得上的。

    用车数百辆,将这批武器盔甲运至骠骑军处时,天色以晚。

    由于重兵保护,没有人知道车上装得是什么。刘凡现在不想暴露这些杀手锏。

    倒是荀攸有些若有所思。这批武器盔甲他看在眼中。

    骠骑大将军只要向天子刘宏开口,武库盔甲任其挑选。为何会在乎这一点点盔甲兵器?

    荀攸没有多言过问。心如赤子,不论如何?他都世世为民。

第二百二十二章 马镫、马鞍(上)

    翌日,清晨。

    刘凡令人将西秦亭侯府中的东西都拉往骠骑军。

    一大早,许多乡里的百姓都过来拜见刘凡,刘凡很和蔼可亲的接待了他们。

    毕竟一起生活了十几年。

    刘凡问他们去年农事如何?家里有没有余粮?日子过得好不好?

    得到的结果,刘凡很满意。

    黄巾起义,张角的势力遍布华夏东方八州,河东之地,并没有受到黄巾波及。由于河东中部有汾水平原,西部和南部都是黄河,城池乡里都依黄河支流坐落,只要不遇蝗灾,便能大治。

    告别父老乡亲后,刘凡离开乡里。

    此时骠骑军已经开始拔营起寨。

    令刘凡失望的是蔡邕没有来骠骑军来找他。

    也罢!刘凡短叹一声。

    启程时间已到,刘凡不打算再停留。

    当大军准备北上时,安邑城中跑出几辆马车,快速的向骠骑军奔来。

    “吾蔡邕也,来拜见骠骑大将军。”

    前方马车中一人掀开门车帘,对拦住他的士兵喊道。

    蔡邕!

    士兵不敢怠慢,连忙跑到前方,禀告刘凡。

    刘凡在前军得到消息之后,立刻驾马来到后方。

    “以为公不会再来,得公相助,雁门郡定可成为塞上江南。”

    刘凡翻身下马,乐不可支,欣喜若狂的说道。

    “桑榆已逝,东榆非晚。骠骑大将军托来诗歌,令吾懊悔当前,珍惜以后。”蔡邕对刘凡一礼,红光满面的说道。

    此时蔡邕精神焕发,面色红润,比刘凡初次见到他时的精气神好太多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蔡邕看到这首诗,仿佛回到了年轻时代。

    因为家中琐事甚多,蔡邕处理完家中琐事之后,就急忙往这里赶,差点跟不上刘凡的大军。

    “今拜蔡公为骠骑大将军府长史,与雁门郡丞张钧一起治理雁门郡。”刘凡对蔡邕回礼。

    边塞的太守多为武将,内地的太守多为郎官。

    所以边塞的郡丞很重要,代行太守职务。

    蔡邕身居长史,为骠骑大将军府的长史,秩比郡丞高。

    雁门郡属于边塞重郡,还有一名都尉,也称郡尉。

    都尉秩比两千石,掌边关卫戍。直属于朝廷,与太守相抗礼。

    刘凡一到雁门,雁门都尉就必须听从他的调遣。

    都尉只管兵权,不管政事,军粮辎重都来自本郡或者朝廷,所以这个位置受很大限制,不可能做大。能做大的都是掌控一方军政大权的太守。

    只是不知道雁门都尉心向着哪一方?

    刘凡一人身兼两府,他会慢慢放弃雁门太守,以骠骑大将军府为主,总北方诸郡军政。

    “蔡邕必竭尽全力,辅助骠骑大将军治理雁门郡。”蔡邕拱手拜道。

    从现在开始,他们不再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而是上属与下属关系。刘凡严肃,蔡邕亦严肃。

    “此去甚远,一路颠簸。有何不便?”刘凡关心的向蔡邕问道。

    “连最为苦寒的五原吾都去过,何况是雁门。若连这点路程都走不下,吾真该回家养老去了。”蔡邕昂首挺胸的说道。好似不甘示弱。

    “善。”蔡邕的动力,是刘凡最希望看到的。

    “此去雁门,小女跟随吾一起,还请骠骑大将军多多照顾。”女子在行军中多有不便,蔡邕还是比较担心的。

    蔡邕有两个女儿,长女嫁给羊续长子羊。小女蔡琰,大名鼎鼎的蔡文姬。

    蔡琰九岁能辨琴,这种天赋就连蔡邕也自愧不如。

    刘凡本能的向蔡邕不远处的马车望去。

    只见一为少女正扒在马车窗口用秋水般的眸子凝视着这边。

    当她与刘凡眼神接触到的一瞬,慌忙拉住窗帘。

    历史上她命运多舛,一生坎坷。她的命运或许就这样改变了。

    剩下几辆车子中装的都是书籍,蔡邕最爱藏书,多至万余卷。这一车书籍,比一车黄金还要贵重。

    蔡邕虽然爱惜书籍,但他并不小气,谁来他家中观看,他都亲自迎入。

    历史上,曹操也因此特别尊敬他,亦师亦友。晚年蔡邕将他所藏书籍,悉数送给只有十几岁的少年王粲。

    “公掌上明珠,自然会照顾得当。吾侍女与蔡琰年龄相仿,亦有才情,她们一起,有共同话题可聊。”刘凡将蔡琰与虞谧安排在一起,一路上也有个照应。

    将蔡邕父女安排好之后。大军踏上了北上的征程。

    河东安邑到雁门阴馆一千三百里。中间隔着庞大的太原郡,多有山川。

    刘凡在地图上画出行军路线,大军按照行军路线,向雁门进发。

    当天,到闻喜县时,安营扎寨。

    这时,刘凡麾下铁匠首领申屠钢牵着一匹战马来找刘凡。

    “拜见骠骑大将军!”夜幕中,申屠钢对刘凡拜道。

    “奔波了一天,还不去休息?”刘凡说道。

    “卑职今天观察骠骑大将军麾下骑兵,少有骑术精湛者。具装铁甲将全部披于人身,马身。马只露眼,四蹄悬地,人全身披重甲。此不仅需要精壮的战马,而且还要士兵有精湛的骑术,否则当战马冲刺起来,士兵绝对会因为控制不了战马,而从马上跌落。吾建议,大将军暂且不用这种重甲骑兵,先让士兵练好骑术。”申屠钢立意鲜明的说道。

    申屠钢铸造此物,一切按照刘凡的意思去做。若得不偿失,那这种能将人马覆盖的重甲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刘凡听后,来到战马前,指着战马上的马鞍道:“如何让人坐在马上掉不下去?”

    这种马鞍只是广义上的马鞍,并非狭义上的马鞍。

    它是一块皮革,它的存在只能将马匹和人体隔离。不能使士兵增加骑术。

    这匹马上重要的马具只有缰绳。

    这个时代,还有一种马具叫做马嚼。

    马嚼是勒马的嚼子,专门用于驯服烈马。

    戴上嚼子的马不能嘶鸣,嚼子上再连上缰绳,一旦马不听使唤,狠狠的拉进缰绳,铁制的嚼子勒紧马的两腮,疼痛中的马无奈的听从人的命令。

    “如何使人坐在马上不掉落下来?除了骑术精湛外,卑职想不明白。”申屠钢想了一会,叹气摇头道。

    马镫,马鞍虽简单,但要是没有一丝头绪,做梦都想不到。

    这是人骑上马匹之后,上千年才总结出来的。

第二百二十三章 马镫、马鞍(下)

    “若将马鞍制成一个两头高的木制托架,使人马牢牢的合在一起,然后在马鞍上系上麻绳垂在马腹,绳头绑上蹬环,使双脚不再因为长时间下垂而麻痹,还能让双脚有强劲的支撑点,从而解放双手。”刘凡心潮澎湃的说道。

    战国孙膑言用骑有十利:一曰迎敌始至;二曰乘虚背敌;三曰追散击乱;四曰迎敌击后;五曰遮其粮食,绝其军道;六曰败其关津,发其桥梁;七曰掩其不备,卒击其未振旅;八曰攻其懈怠,出其不意;九曰烧其积蓄,虚其市里;十曰掠其田野,系累其子弟。此十者,骑战之利也。

    从这十利中可以读出,骑兵只是辅助兵种,用于辅助步兵完成对敌军的歼灭。

    高桥马鞍、双边马镫问世,是对步兵的重大冲击。以后骑兵不再以辅助步兵为主,骑兵将作为歼灭敌军的主力。在战场上起到主导作用。

    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马鞍那样简单,而又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马镫把马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

    在没有鞍镫的时代,人们需要骑跨于裸马的背上,仅靠抓住缰绳或马鬃并用腿夹紧马腹使自己在马匹飞驰的时候不致摔落。

    但这种方式是很不可靠的,首先是长时间骑马容易疲劳,同时在奔跑的马背上也难以有效地使用弓箭,而在近战中,骑手无法随心所欲地使用刀剑和长矛,劈砍或刺杀落空、双方兵刃的撞击等都随时会令骑手从马上滑下。

    试想,两支骑兵交战,一方在奔驰之中可以纵情骑射,一方只能凭借精湛的骑术减速进行奔射。一方在战斗时可以双手持武器,一方只能单手持武器。

    战场上,实力相差一点,都可能落败,更何况相差如渊。

    “此虽没有见过,但如骠骑大将军所言,定有奇效。”申屠钢恍然说道。

    “这段时间汝摸索一下吾说出的马鞍、马蹬,等到太原郡原平县时,吾会令士兵停下休整半月,半月内,必须打造出三千七百套马镫、马鞍。”刘凡严肃的对申屠钢说道。

    马镫、马鞍制作简单,半个月时间打造三千七百套马镫对五百工匠来说,绰绰有余。

    到达原平县后,翻过句注山,便是雁门郡治,阴馆县。

    马掌这种马具相比马镫、马鞍较为难一点,钉马掌也需要反复实验。刘凡打算在雁门稳定后,再让申屠钢研究马掌。

    等万事俱备后,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席卷草原。

    不然的话,等北地胡人发现他们骑兵的秘密之后,想夺回失地,千难万难。更遑论“不教胡马度阴山”。

    西汉时期,并州置九郡。即太原郡、上党郡、雁门郡、西河郡、上郡、云中郡、朔方郡、五原郡、定襄郡。

    东汉末年,并州实际掌控的只有即太原郡、上党郡、雁门郡、西河郡。

    其它五郡都在匈奴、鲜卑马蹄之下。刘凡要做的就是夺回河套诸郡,救汉民出水深火热之中。

    ……

    半个月后,雁门塞外。

    贾诩一行人出塞来到雁门郡外,这里离拓拔鲜卑部只有咫尺之遥。

    贾诩持大将军何进的令书,所行畅通无阻,无人敢拦截。

    雁门都尉夏沛,亲近何进,所以贾诩很顺利的通过雁门关隘,理由是向鲜卑购买上好的皮毛。

    贾诩一行人骑着马,带着一辆马车。马车上装着一箱黄金。

    这些黄金只有何进给他的十分之一不到,大部分黄金都被贾诩藏到了阴馆。

    在贾诩看来,给拓拔鲜卑一点甜头就行了,他有信心将拓拔鲜卑说服,引他们入埋伏。

    拓拔鲜卑在这时只能算中等部落,两晋南北朝时期,拓拔鲜卑是鲜卑的主体,先后建立代、北魏、南凉等政权。

    拓拔鲜卑并没有中部鲜卑那么嚣张,他在力微之时左右逢源,时而亲汉,时而听从单于之令。无论是汉、曹魏、晋都是如此,因此在永嘉之乱后,成功逆袭。

    其部落不单单是东胡后裔,还有部分匈奴人。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生,标准的游牧民族。

    雁门以北是匈奴故地,拓拔鲜卑融合其中的匈奴人之后,属于匈奴的就有贺赖氏、须卜氏、丘林氏、破六韩氏、宿六斤氏等。

    北匈奴远遁西方,南匈奴居于河套。那些零散的匈奴已经被现任草原霸主鲜卑化,学习鲜卑的语言、文字,不再以匈奴自称。

    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

    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

    《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的总称。

    草原上许多部族都是东胡后裔,伴水草生,居无常处。

    鲜卑,也寓意吉祥、美好。

    贾诩等人出现在草原上拓拔鲜卑的地盘,很快就被拓拔鲜卑的游骑发现。

    那队游骑奔了过来后,贾诩拿出令件举起,道:“吾乃汉使者也,要见汝等首领。”

    鲜卑游骑隐约听懂贾诩说些什么,再看贾诩的举动,就明白贾诩的意思。

    于是押着贾诩等人往拓拔鲜卑大帐奔去。

    到达拓拔鲜卑大帐之后,贾诩命人拖着那一箱金子,进入大帐。

    鲜卑首领的大帐豪华,地上铺着各种兽皮。

    帐篷犹如一个小型宫殿,各种奇珍异宝点缀。

    一名髡头男子盘坐在最帐篷最深处,望着前来的贾诩等人。

    鲜卑不会像汉人一样盘发,大部分秃头。鲜卑女人嫁人之后,也是秃头。

    也有一部分鲜卑人会剔除除头顶以外,所有头发,在头顶扎一个小辫子。

    “汉使,你受谁所指?又有何干?”髡头男子沉声向贾诩问道。

    他是现任拓拔鲜卑首领,拓拔碍。

    他说得是汉语,有些生硬。

    鲜卑贵族皆懂汉语。

    从历史上能看出来,鲜卑非常热衷汉文化,北魏时期,孝文帝推出一系列政策,鲜卑人必须说汉语,废弃鲜卑族,加速了鲜卑汉化,隋唐之后,主流鲜卑与汉人彻底融合,不分彼此。

第二百二十四章 拓拔鲜卑

    贾诩震了震袖子,使衣袍没有一丝皱褶。

    他没有立刻回答拓拔碍的话,而是示意手下把箱子打开。

    顿时,光芒四射。

    不是金子发光,而是周围的人眼神发光。

    拓拔碍猛然站起,大步走过来,他拿起一块金饼把玩起来,爱不释手。

    “这里有黄金一千五百斤。乃大将军送给大人的礼物。”这时,贾诩才开口说道。

    从古至今,人都有对黄金的**,鲜卑人不例外。中原人都稀罕的东西,他们更稀罕。

    “大将军?听说汝等汉人有两位大将军,你所说的大将军,是哪一位?”

    拓拔碍知道自己有些失态,不动声色的放下金饼,对贾诩的说道。

    东汉以来,身居大将军之职位的基本上都是职无不总者,有的比汉人皇帝还厉害,深受北方各族忌惮。

    “大将军何进,当今国舅则。”贾诩昂首说道。

    “那置骠骑大将军于何地?”拓拔碍可是知道刘凡比何进厉害的多。

    鲜卑人也非常关心中原之事,不仅会向来往的商贩打听,还会派人入汉境。

    汉人黄巾之乱,鲜卑已经听说。但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一是鲜卑大单于和连依靠父亲檀石槐留下的势力为所欲为。鲜卑内部分裂严重,只能小规模去寇掠大汉边境。

    鲜卑内部不同心,经常出现此和彼战的情况。若是你倾巢而出,别人就会把你栖息地占据。

    二是大汉为中原上国,曾将不可一世的匈奴人驱逐,那无尽的国土,那繁华的场景,那存留的余威,使他们只能一次一次的试探北方边境九郡。

    等汉人皇朝的威严丧尽之时,他们不再是试探。

    “吾汉人有言,卑辞重币。难道大人以为大将军会白白送你了一千五百斤黄金?”贾诩向拓拔碍反问道。

    “果然如此,大将军有何事需要吾拓拔部去办?”拓拔碍盯着贾诩。

    “一山不容二虎,骠骑大将军分走大将军太多权利。大将军联合百官设计,将骠骑大将军赶到雁门。其虽被贬,帝依旧宠信,仍然为骠骑大将军。大将军希望大人趁骠骑大将军刚到雁门之际,派兵偷袭,将其除掉。”贾诩捋了捋胡须,意有所指的说道。

    “吾拓拔鲜卑部势力不如中部鲜卑,部落勇士虽骁勇,但控弦只有两万。汝为何不去找中部鲜卑,找大单于?”拓拔碍抛出这个问题。

    北匈奴被卫霍打败后,鲜卑联合南匈奴、敕勒人、西域等国痛打落水狗,使北匈奴远遁。

    鲜卑慢慢发展至最强,到檀石槐时,一统鲜卑,横行草原,比汉初的冒顿还要强势。桓帝欲封其为王,以安其心。檀石槐不受,反而不断扰边,寇掠郡县。

    蔡邕曾上书刘宏:自匈奴遁逃,鲜卑强盛,据其故地。称兵十万,才力劲健,意智益生。加以关塞不严,禁网多漏,精金良铁,皆为‘贼’有。汉人逋逃,为之谋生,兵利马疾,过于匈奴。

    除此之外,檀石槐能霸草原,与通过洽谈,联合周边诸族,攻击主要目标的策略分不开。如联合貊攻幽、并二州,联合南匈奴、乌桓分道入扰东汉缘边九郡,联合上郡沈氐与安定先零羌共攻武威、张掖等。

    延熹九年,鲜卑招结南匈奴、乌桓、东羌、氏等分骑数万入缘边九郡杀掠居民。刘宏继位后,连年扰掠幽、并、凉三州缘边诸郡,“杀略不可胜数”,熹平六年,再扰三边。

    所以,无论是鲜卑,还是乌恒、南匈奴都不可相信。暂时的臣服,只是虚以委蛇,一有机会,倒戈相向。

    鲜卑单于庭在高柳北三百里弹汗山仇水。

    这个时代鲜卑分为三个大部。

    东部鲜卑,从右北平以东至辽东,与夫余接壤。

    中部鲜卑,从又北平以西至上谷,代郡以北。因鲜卑单于庭在此,中部鲜卑异常强大。

    西部鲜卑,从雁门以西至敦煌,西接乌孙。

    当然,这种部族不是铁板一块,是诸多鲜卑部落以联盟的形势存在,各个部落首领称为“大人”。也有称“大帅”。

    檀石槐统一的鲜卑并非华夏的天下一统。只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

    檀石槐一死,各部心怀鬼胎。东部鲜卑已经不听从鲜卑善于和连的命令,中部鲜卑也即将分裂。

    拓拔鲜卑,慕容鲜卑,段氏鲜卑,宇文鲜卑,乞伏鲜卑等,这是历史角逐之后的胜者。段部和宇文部在一直草原上游荡,最后被吞并。

    “和连断法不公,贪财好色,又狂妄自大,大将军言不能与之为谋。大人断法公平,所以才找上大人。”贾诩言语微中的对拓拔碍说道:“刘骠骑骁勇善战,前不久吾汉发生的黄巾之乱,想必大人已经听说。席卷八州的黄巾之乱仅仅数月,便被平定。一年前,匈奴寇掠河东,被刘骠骑全部歼灭。”

    “如此厉害,吾部如何敌之?汝还是另请高明吧!”拓拔碍摇头拒绝,他一向稳重,不会拿部落的命运去开玩笑。

    “刘骠骑在来雁门之前,就以诗言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若大人不懂这首诗的寓意,吾可以为大人解释。”贾诩抬手撩袖,谈笑风生。

    龙城,卫青。飞将,李广。

    这两位的声名在草原上也有流传。

    不教胡马度阴山,是对他们的侮辱。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阴山以北,比起大鲜卑山还要苦寒。他们从大鲜卑山迁徙过来,来到更适合牧猎的汉人边境附近。这里接近中原文化,不仅使他们生活的更充足,还让他们学到了许多。

    现在刘凡竟然要将他们赶走,每一次大迁徙都会使许多人丧命,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那样做的。

    胡人一般迁徙,逐水草,事先探路,有目的性。

    大迁徙,则盲目。

    “刘骠骑北上带兵不过一万,几乎都是步兵。关塞松散,大人只需率领万骑冲去雁门,趁刘骠骑未站稳脚跟之际,打他个措手不及,此必胜也。事成之后,大将军再送给大人一千五百斤黄金。”

    贾诩看到拓拔碍的双眼中有两朵火焰在升腾,火上浇油。

第二百二十五章 阴馆县

    “当真能胜?”拓拔碍发出一道质疑声。

    “敌在明,吾在暗。逼近雁门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关塞,直取骠骑军。他是大将军的死敌,亦是鲜卑的死敌。除去他,可开怀大笑也。”贾诩循循诱导。

    “好。敢放此狂言,定让他身首异处。”

    在来自刘凡的威胁下,在贾诩的诱导下,拓拔碍点头同意去突袭刘凡。

    常年来,汉军、鲜卑骑兵在边境摩擦不断,互有胜负,但鲜卑靠着良马劲卒,胜多败少。

    拓拔碍也不是太畏惧汉军,若按照贾诩所说,此战手到擒来。

    “刘骠骑领雁门太守,到雁门郡后,必去阴馆,吾在阴馆等候,一旦刘骠骑到达阴馆,吾立刻派遣骑来通知大人,并为大人制定精准的行军路线。”贾诩眼神一眯,沉静的说道。

    “剩下的一半黄金汝不会只给吾一纸空文吧!”拓拔碍想得很全面,自己杀了刘凡之后,汉人赖账,调兵驱逐他们,该如何?

    “吾名贾诩,大将军心腹谋士,此乃大将军的令件和信件,现在都交给大人,事成之后,吾若不给大人黄金,大人将此公诸于世,大将军性命不保也。相比于此,那一千五百斤黄金根本不算什么。”贾诩拿出令牌和信件交给拓拔碍,一脸笑意。

    拓拔碍打开信,上面有何进信语,还盖着大将军印绶。

    看到这些,拓拔碍放心了。汉人最擅长阴谋诡计,他也想过这是圈套,现在看来,不可能是圈套。

    一山确实容不下二虎,鲜卑也是如此,群虎相争,互不相容。

    贾诩从拓拔鲜卑出来之后,向雁门阴馆返回。

    当他路过强阴县的山凹时,若有所思。

    强阴县在长城之外,没有长城作为防线,这个县的百姓大部分都迁往关内。

    这里山谷的地形是一个伏击的绝佳地方。

    ……

    三天后,刘凡大军来到了原平县,句注山南。

    浩浩荡荡的大军依河而驻扎,按计划,要在这里停留半个月以上。

    刘凡派人入原平县购买一些铁、木、麻交给申屠钢等铁匠。

    经过将近二十天的摸索,申屠钢已经完全领悟了马镫、马鞍。

    途中,他试着做了一套,将其固定在马上。

    一名骑术不太好的士兵骑上马后,经过几次试探后,极速奔行,双手持矛挥舞。诸将莫不为之震惊。

    有如此神物,三个月便能练出娴熟的骑术,骑射的难度大大降低。对骠骑军来说,如虎添翼。

    在申屠钢制造马镫、马鞍的同时,刘凡选出五百名骑兵。

    这些人,每一个都有一年多的骑术,并且与黄巾交战时多次出阵。

    刘凡又将这五百名士兵换上全军最强壮的良马。

    他们除了自身所持的矛之外,刘凡为他们每人配备一柄环首刀,挂在马上。

    刘凡试着让他们熟悉甲骑具装。

    甲骑,人铠也。具装,马铠也。为全副武装的重甲骑兵。

    这一套人铠有八十汉斤重。约等于于后世四十斤的重量。

    盔甲并非一处受力,而是全身受力。八十汉斤的盔甲对于一名身强力壮的士兵来说可以接受。

    就如冬天穿的衣服鞋子一样,提在手上有好几斤重,不适应。一旦穿在身上,根本不觉。

    马铠有一百二十汉斤重。

    算下来,加上长矛,刀刃。战马的军事负重要二百多汉斤。非强壮良马不可用。

    在士兵的辅助下,仅仅十天,五百名铁匠就完成了三千七百套马镫、马鞍。

    从将领到士兵,都配上马镫、马鞍。

    骑术本就精湛的将士,锦上添花。骑术不好的将士,顿时骑术提升好几个档次。

    又五日后,句注山以南的平原之上,五百人马皆覆盖重甲的骑兵结成战阵,在关羽的带领下来回冲击。

    士兵们闷声演练,黑色的铠甲,人马如浑然一体。根本看不清那些人的面貌,因为他们脸上都戴着面甲,只露出一双眼睛。

    “公达,重甲骑兵虽有弱点,但若是用的好,没有什么比它更有冲击力。”刘凡看向身边目瞪口呆的荀攸。

    重甲骑兵最大的弱点就是速度比寻常战马慢,与轻骑对战,很容易被放风筝。遇到轻骑兵只能偃旗息鼓,否则会被活活拖死。

    重甲骑兵也很害怕步兵用各种方法埋伏,如陷马坑,砍马腿,绊马绳,沟壑等。

    “真所向披靡也。大将军想出马镫、马鞍,与重甲相辅相成。这是步兵的噩梦,特别是在平原上,这五百重甲兵,若出奇,能冲散十万。”荀攸震惊的说道。

    人马皆重甲,即便是重弩也攻不破。步兵方阵,一冲击溃。

    怪不得骠骑大将军会这么留意这一批盔甲。

    今天荀攸大开眼界了,大将军百战百胜,不是没有原因的。

    若是在战场上遇到这种骑兵,再出神入化的谋略,也得功亏一篑。

    “这就是吾的铁骑,马踏之处,皆为汉土。”刘凡充满雄心壮志。

    敢上九天揽月,敢携泰山以超北海。

    当今之世,能安天下者,舍我其谁也。

    “大将军是否满意?”关羽下马来到刘凡面前拜道。

    明光甲,铁甲裙,鹰棱盔。

    在太阳的折射下,关羽胸前圆护闪闪发亮,使他更加威武雄壮。

    “善!”刘凡点头,对关羽命令道:“拔营绕过句注山,前往阴馆城,令汝麾下骑兵暂且卸下人马之甲,战时再披甲。”

    人马都披着重甲,就算人不累,马还累呢。刘凡可不愿看到战马被累死的情景。

    “诺!”关羽领命。

    三天后,大军到达雁门郡郡治阴馆县。

    阴馆位于雁门郡最南边,城池靠水而建。

    水源头来自累头山。

    阴馆城七里外有座规模浩大的墓群。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广武汉墓群。

    阴馆依山傍险,雄踞在雁门关后方,历代为屯兵扼守、兵家必争之地。

    一万多大军军容浩荡的出现在阴馆城前方,旌旗飞展,惊动了整个阴馆城。

    大纛之上,绣着骠骑两个字。离阴馆城越近,城墙上的人看得越清楚。

    有人畏惧,有人高兴。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9035/ 第一时间欣赏汉末之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几回春秋所写的《汉末之天下》为转载作品,汉末之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汉末之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汉末之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汉末之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汉末之天下介绍:
刘凡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东平宪王刘苍后代,随着天下大势,刘凡以一步步崛起。收文臣武将,平定乱世,改革内政,镇压四夷。重新开辟丝路,征服西域,虎视天下。贵霜,安息,罗马皆年年纳贡岁岁来朝。这就是刘凡的大汉,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汉末之天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汉末之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汉末之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