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汉末之天下TXT下载汉末之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汉末之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几回春秋     汉末之天下txt下载     汉末之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零一章 收复定襄、云中之战(下)

    不论鲜卑援军有多少,赵云只需率骑在一旁骚扰,不和鲜卑援军主力交锋。

    而且在赵云心中有一个小小的手段,若是成功,定可以对鲜卑援军士气上造成打击。

    只要托住鲜卑援军一时,关羽率领精骑过,两面夹击,纵横迂回。鲜卑援军必遭惨败。

    赵云一声令下,三千骑兵翻身上马,原路向南返回。

    战场瞬息万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一个细小的决定都可能改变一切。

    原本很完美的计划已经脱离了轨道。

    一个时辰之后,赵云已经率领骑兵来到缘胡山南,马匹踏着深深的草地向东奔去。

    云中郡鲜卑部落有两支,这次支援纥骨部落,共动用了整整八千骑兵。这已经是两个部落能拿出的最大力量。

    这一场战斗是生存之战,胜了,将继续享受这河套之地。败了,只能逃离。

    尽管汉军宣扬在强阴剿灭己部十万,俘虏了和连单于。尽管汉军击破了鲜卑单于庭。

    但他们还是敢孤注一掷,与汉军决一死战。因为在河套鲜卑看来,这两场战斗都不是汉军堂堂正正胜利的。一是用了阴谋诡计,一是用了突袭,再一个就是汉军装备了马镫、马鞍。

    现在他们也有马镫、马鞍,另外,他们得到消息,汉军的兵力,不会比他们的兵力多。如此,他们为什么不敢一战?

    只是他们太看得起自己了,刘凡、贾诩、荀攸从来没有将云中、定襄的鲜卑放在眼中。

    控弦八千,其中包括中年,少年,哪像汉军,军中清一色的青壮,还有不少常年练武的游侠剑客。更有关羽、赵云、许褚这种万人敌。

    不知不觉,云中鲜卑援军,又落入汉军计谋之中。

    由于现在是夜晚,鲜卑骑兵的行军速度放缓许多。许多鲜卑骑兵伏在马背上打盹。

    “轰隆隆……”

    一阵闷闷沉沉的马蹄声传来,原本昏昏欲睡的鲜卑骑兵就像被冰水泼了一样,全都振作起来。

    赵云欲以骚扰为主,毫不掩饰自己的马蹄声。

    马蹄声重,但并不是杂乱无章,赵云随时能下令勒马撤走。

    云中这两部鲜卑一部是拔林氏,一部是须卜氏。

    须卜是匈奴姓氏,须卜氏为鲜卑化匈奴人。现在已完全脱离了南庭匈奴,自称鲜卑。

    纥骨鲜卑兼并了不少鲜卑部落,实力远远大于须卜鲜卑和拔林鲜卑。

    鲜卑游牧民族曾有不少只有数百人的小部落,但这些部落都被大一点的鲜卑部落收容兼并。

    如柯最、阙居的部落一样,不停的吸收其他部落,不断的壮大。

    鲜卑骑兵被惊醒之后,昏头昏脑的,其部落首领立马做出应对。

    鲜卑大军停止前行,握紧刀弓,深色凝重的盯着前方的黑暗。

    从马蹄上能判断出来向他们奔来的骑兵不是很多,但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贸然相冲,是为决死,他们没有决死之志。

    鲜卑骑兵绷紧精神,他们也意识到,来者很可能是汉军。

    隆隆的马蹄声越来越近……

    鲜卑骑兵的心越来紧张,那马蹄声好似踏在了他们心上。

    这边除了杂草深以外,也属于一片开阔地,非常适合野战。

    月亮忽隐忽现,百步之外根本看不清楚。

    更别说现在离他们还有两里外的汉军。

    就在这时,天地间的马蹄声忽然停止,一切变得万籁俱寂。

    刚才那一切就如都是幻觉一样,只是鲜卑骑兵停了下来。

    “怎会如此?”拔林鲜卑首领拔林康大惊失色。

    刚才他强打起精神,都已经做好战斗的准备了,突然停下的马蹄声让他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气势一泄如注。

    “这定是有人在作祟,派遣士兵前去一探。”

    须卜鲜卑首领瀚结舒了一口气,对拔林康回道。

    “儿郎们,去把藏头露尾的人揪出来。”

    拔林康一声令下,十几骑越出,向赵云这边奔来。

    他们的马速并不是很快,显然心中也有许多顾忌。

    “不超过二十骑向这边而来。尔等勿动,吾来应对。”

    赵云说完,提枪骤马奔出。

    月亮忽然拨云而出,月光洒下,照夜玉狮子洁白如玉,在黑夜中荧着微光。

    龙胆亮银枪也在月光下泛着银光,甚是华丽。

    照夜玉狮子载着赵云,化作一道白光,风驰电掣,向那十几名鲜卑骑兵奔去。

    白马银枪,宛如神将。

    相隔一里,对于宝马来说,只需十几个呼吸间便可到达。

    如此明显的一人一骑引起了探路鲜卑骑兵的注意,也让他们大意。

    临近百步远时,赵云看到向这边奔来的十几骑。

    他骑而突驰,奋疾如飞。

    一瞬间划入鲜卑骑兵之中,枪出如龙,接其锋芒者,无不被赵云刺与马下。

    当照夜玉狮子错过鲜卑骑兵队列时,鲜卑骑兵只剩下七人。

    赵云调马回身,再次冲突。

    鲜卑骑兵畏,四散欲逃。

    赵云拔马追上,刺死三人。

    张弓搭箭,又射死四人。

    战斗结束之后,赵云骑照夜玉狮子走回阵营。

    旷野之上,又是一片寂静。

    “怎么回事?吾族儿郎难道败了?”

    拔林康惊惧的说道。

    他们都听到了短暂的打斗之音,但根本没有听到敌军动用骑兵。

    见敌军来,儿郎们为何不撤离?

    “再等等。”瀚结看似很沉住气,但他搭在马背上的右手一直抖动。

    未知,才是最可怕的。

    他们根本不知道敌军是否是汉军。

    汉军不是正在围攻纥骨鲜卑吗?

    难道汉军放弃围攻纥骨鲜卑,前来伏击他们?

    那为何纥骨部的游骑不来通知他们?

    鲜卑还没有接受汉化,还没有学习汉民族的知识,脑子本来就不好用。遇到这种情形更是百思不得其解。

    半个时辰过去了,双方都没有任何动静。

    汉军沉得住气,但鲜卑军中一片躁动。

    汉军只要拖住鲜卑援军,等到关羽人马到来即可。

    而鲜卑援军急着赶去增援,半途之中,哪有恋战之心?

    双方都是奔波劳累已久。

    鲜卑萎靡不振,汉军虽然眼眶通红,布满血丝,但他们的士气比鲜卑高昂太多了,因为在汉军的眼中,鲜卑是军功。

第三百零二章 深夜灭敌(上)

    “继续行军!与纥骨部,达奚部汇合。”

    寂寞如水的夜中,瀚结擦了擦头上的汗水,对拔林部首领拔林康说道。

    拔林康点头认同瀚结的话,为今之计,只有如此。

    鲜卑大军开拔,继续向定襄和云中的边界挺入。

    这次的行军中却有些慌乱。

    半个时辰后,鲜卑援军走远,“敌军”却没有一丝动静。

    正当瀚结、拔林康松一口气的时候,汉军将马蹄踏起,向原本鲜卑援军停留的地方奔去。然后直追鲜卑援军。

    不得已,鲜卑援军只能停住脚步,此时,汉军已经从侧面,迂回至鲜卑援军身后。

    鲜卑的尾军与汉军相距离只有两里。

    汉军不再行动,鲜卑还是一无所知。

    “吾觉得肯定有人在捣鬼,不论是哪一方,是敌非友。听其马蹄声,最多四千骑,吾两军加起来,共八千儿郎,难道还惧他乎?”拔林康咬牙切齿,恨恨的说道。

    “话虽如此,若敌军施诡计,吾军就要面临覆灭之危险了。”

    瀚结慎重的对拔林康说道。

    “如何甘心!”

    拔林康握紧拳头。他的性格很矛盾,即害怕,又想和敌军决战。

    “敌军一直在迷惑吾等,吾等不能自误。吾亲自率勇士坐镇后军,拔林兄率军只管前行。只要敌军不来攻击吾军,吾军就不要管敌军。”

    瀚结将宝刀抽出,看了一下锋利的刀刃,郑重的对拔林康说道。

    “瀚结兄高明。”拔林康随口夸赞瀚结一句,毫不犹豫的转身奔向前军。

    瀚结盯看着他的背影,将宝刀重新封入刀鞘。

    鲜卑援军有了计策之后,再次启程向前。

    当鲜卑援军奔走一刻之后,赵云试着率军奔逐。

    但是这一次,鲜卑援军没有停下,汉军距离鲜卑援军已经不足一里了。

    “将军!”

    左右呼唤,请示赵云。

    “继续前行。”

    赵云俏脸不为所动,冷言说道。

    他知道鲜卑识破了他的计策。

    但赵云不慌乱,己军知道鲜卑援军的目的,但鲜卑援军不知道己军的目的。

    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战百次千次都不会有危险。因为这样的人懂得揣时度力。

    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

    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都有危险。

    鲜卑援军没掂量好自己的轻重。更不了解汉军。

    若兵甲,武器,战马,士兵数量都占据优势还有可能有胜算。

    现在,他们哪一样有优势?

    随着汉军离鲜卑援军越来越近,鲜卑援军心中慌乱,瀚结勒令他们不得停下。

    有些害怕的鲜卑士兵回头望去,隐约能看到黑夜中那攒动的黑影。

    “放箭!”

    当距离一百多步时,赵云下令士兵放箭。

    不论关羽已经到哪,赵云都会骚扰鲜卑援军,不仅是为了拖住,也算是疲兵之计。

    箭雨抛射而出,落入鲜卑援军队伍中,惨叫声阵阵,一瞬间令鲜卑援军死伤上百人。

    瀚结猛的调马回头,只见汉军已经冲到他们百步外。

    “儿郎们,杀啊!”

    瀚结拔出刀,对部下激励道,他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向汉军杀去。

    鲜卑队伍在瀚结的带动下,分散开向汉军冲去。

    “撤退!”

    又发了一轮箭雨之后,赵云果断下令喊道。

    赵云部下的这个阵型散的很开,这是一个非常便于撤退的阵型。

    后队变前队,汉军井然有序的向缘胡山方向撤退。

    “莫要追击,敌军在诱惑吾军。”

    瀚结下令士兵停止追击。汉军这种行为第一时间让瀚结联想到诱敌之计。

    这时,拔林康已经率军从前方支援而来,但看到汉军退无踪影后,他气急发狂。

    “是汉军!吾刚才看清他们的盔甲了。”瀚结深叹说道。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汉军……”

    拔林康话没有说完,话语一噎,因为他又听到一阵“轰隆隆”的声音。

    这不是从西面传开的,而是从……东面。

    “禀告大人,前方有骑兵向吾军奔来,不知是敌是友。”

    一名鲜卑游骑急匆匆的冲过来,向拔林康禀告道。

    “还不赶紧传令全军准备作战,汝指望纥骨部和达奚部在深夜迎接吾等?”

    瀚结抢过话题,向鲜卑游骑骂道。

    原来汉军在等援军,两面夹击他们。至于纥骨部落现在的情况如何,他们已经来不及去思考了。

    “东面汉军比西面更多,纥骨绠到底在干什么?定襄已是阴云之地,不能再去。西面汉军少,从西面突围,可以回部落。”

    拔林康暴跳如雷,话语中对纥骨部落首领纥骨绠充满怨气。

    “回……部……落。”

    瀚结一字一顿的说道,他心机深沉,本是不甘雌伏的人,援助纥骨鲜卑,还想找点别的机会。

    现在机会没有了不说,还很有可能埋骨于此。

    在这中情况下,最忌讳的就是腹背受敌,只要西面汉军拖住己方一刻,东面再杀过来,如何抵挡?

    但从西方突围,又是最后、最好的办法。

    “将军,鲜卑全军向吾军杀来了。”

    一名司马向赵云禀道。

    “刚才不追,现在来追,此乃狗急跳墙,定是奋威将军到来了。”

    赵云面色一喜,然后令全军停下,再调转头来。

    “将士们,驱除胡人,收复失地,乃名垂青史的大功劳,富饶河山,胡人不配拥有。报效国家,报效大将军,封候拜将,胸挂金银。杀!”

    赵云扬声大喊,向全军将士鼓舞道。

    近三千骑兵抖擞精神,绕是双眼因为疲倦而变得通红,他们也热血沸腾。

    胸前没有挂军功叶,就不是汉士。

    胸前军功叶少,色泽暗淡,那是弱者。

    自己骠骑大将军推行军衔制度之后,雁门便兴起一阵狂潮,那就是嫁女就要嫁给军功叶多者。

    军功叶多者,不仅生活过得更好。还代表其英勇。

    所以雁门一旦招兵,应者如云。

    战马咆嘶,挎刀挺矛的士兵争先冲向杀来的鲜卑骑兵。

    “吾为诸君破之。”

    但他们没有赵云快,作为将军,他将将领的英勇和胆魄完美体现出来。

    赵云骑照夜玉狮子,左手挟弓,右手运枪,横冲其阵。

    长枪所到之地,所向无敌,鲜卑骑兵相继落马,无人是他一合之敌。

    赵云周围一众鲜卑不敌,大惧,皆驭马后退。

    赵云拿出挟着的穿云弓,换做挟枪。

    箭矢连发,中者必倒。

    “他只一人也,何惧?”

    一道目光向赵云射来,眼若饥鹰。

第三百零三章 深夜灭敌(下)

    瀚结目中有凶残,也有贪婪。

    凶残是对赵云凶残,贪婪是对照夜玉狮子贪婪。

    一众骑兵鲜卑收到瀚结的命令之后,复而杀来,不给赵云射箭的机会。

    赵云那矢不虚发的箭法更令人畏惧。

    这一次,赵云将弓箭挂在马侧,双手使枪。

    这时,赵云麾下众将士已经和鲜卑骑兵接锋。

    “杀……”

    一道嘹亮的声音被汉军齐声吼出。

    鲜卑骑兵的队列也随之大叫。

    双方呼啸迎击,恍若黑色海潮平地席卷而来。

    鲜卑骑兵是为了突围出去,这一瞬间也斗志昂扬。

    汉军是为了抵挡鲜卑骑兵,不让他们逃走,他们坚信“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两军如排山倒海般相撞,若隆隆沉雷响彻狂野,又如万顷怒涛扑击群山。

    长矛与弯刀慷锵飞舞,偶尔有箭矢呼啸飞掠。

    沉闷的喊杀与短暂的嘶吼直使山河颤抖。

    鲜卑骑兵本以为一下可以将汉军冲散,扬长离开。

    谁知,却似撞上了一堵铁墙。

    赵云率领这三千骑兵曾都是游侠剑客,擅长技击之法,他们在战场搏杀方面,远超于鲜卑骑兵。

    黑夜中的血光是如此的显眼,一骑一骑先后倒下。

    赵云千军之中冲杀,其亲卫拥护而上。为赵云抵抗千军的压力。

    有了亲卫的支援,赵云更如虎添翼,在阵中大杀四方,无人敢近。

    瀚结本想亲自上阵擒拿赵云,但赵云勇力无匹,他在心中掂量一下自己的实力。

    自己麾下勇士不过白马汉将一合,自己也定不是白马汉将的对手。

    见无人敢应战,赵云乃以所部策马而前,左右突驰,当者无不辟易。

    赵云率亲卫出而复合,所将之部共杀数百人,胡骑遂乱。

    “见白马者,退!”

    一名鲜卑百长惊恐喊叫,拔骑往侧面奔逃。

    有这一刻的拖延,东面关羽率军冲杀而来。

    鲜卑前军不但没有冲破汉军的防御,反而被汉军往后压制。士气大泄,见关羽率领的汉军铺天盖地的卷来。畏葸不前,战力十不存一。

    但又不能坐以待毙去等死。不得不提刀面对气势汹汹的汉军。

    “杀,莫要放走一个。”

    上千名穿着明光铠甲的汉军冲在最前方,长矛反举,一往无前。

    关羽托刀与士兵并行,许褚手持大砍刀带着虎贲也加入阵型。

    他们都是最强大的阴山铁骑,都曾有常胜不败的辉煌战绩,都是有着慷慨赴死的壮士胆识。

    铁汉碰撞,死不旋踵。

    一瞬间,阴山铁骑的长矛插入鲜卑骑兵的血肉,人仰马翻。

    关羽掌中青龙偃月刀,在夜月中欲吞月,敢赴其刃者,必死。

    许褚率领三百虎贲,直插中阵。

    虎贲将士悍勇,许褚更悍勇。他们一把尖刀。把鲜卑援军的队伍化列。

    后方汉军正源源不断的赶赴战场,关羽下令分将向鲜卑援军侧面迂回,绝不放走一人。

    拔林康很不幸运,他在突围时北一名汉军司马对战。这名司马勇力虽不比周仓,但也是刘辟之流,拔林康不敌,被刺于马下。

    至此,拔林部更乱了。

    瀚结再也顾不上贪婪赵云的宝马,疲于指挥两部鲜卑骑兵冲破汉军防线。

    鲜卑骑兵殊死一搏,没有得逞,转而便是一阵疲软。

    瀚结不甘心死不瞑目,他从分布散乱、所剩不多的鲜卑士兵中选出上百名敢从之士,向北面突围。

    殊不知,赵云已经在乱军之中瞄准他了。

    穿云弓从马侧拿起,张弓搭箭,向数十步外的瀚结射去。

    嗖!

    瀚结有所警觉,本能的回头一看,但箭矢的速度太快。

    他转身时改变了自己的方位,使这一箭只射穿了他的手臂上。

    “痛煞我也,区区箭伤,为何如此疼痛!”

    瀚结面目狰狞在一起,赵云的穿云弓有一石五斗力,属于强弓,根本不是普通弓箭能比的。

    这一箭没有杀死瀚结,赵云并没有这么结束,他策马提枪向瀚结冲去,身后两骑相随。

    瀚结试图英勇的将箭矢拔出,但这一箭射穿了他的骨头,他动一下,便疼得龇牙咧嘴。

    一股寒气向他扑来,当瀚结抬头望时,照夜玉狮子离他只有二十步。

    “快拦住……白马……汉将。”

    瀚结颤颤巍巍嘶吼一声。

    左右骑兵提起勇气冲向赵云,口中发出怪叫声,为自己壮胆。

    赵云挥动尖锐的龙胆亮银枪,向他们刺去。

    一寸一寸的锋芒点在他们身上,瞪目落马。

    赵云是技巧性武将,他的力量虽远超寻常人,但比不上徐晃、周仓,更比不上关羽、黄忠、许褚、典韦。

    他不像关羽,典韦杀人那么暴力,动辄将人枭首,砍成两截。

    他追求的是枪法上的极致。要不然也不可能在今后自创“七探盘蛇枪法”。

    瀚结聚集起来的死士,全部冲过来欲要挡住赵云。

    没有了死士,自己也身受重伤,瀚结无法去冲击汉军北面的防线,只能干看着,希望自己麾下能将赵云杀掉,以解心头之恨。

    整个战场上,拔林部和须卜部都败局已定,在骁勇的汉军的追逐下节节败退,又退无可退。

    带血的矛刃,低沉的嚎叫,弥漫的烟尘,整个山原都被这种原始搏杀的惨烈所笼罩,所湮灭。

    一寸山河,一寸血。不外如是。

    寅时刚过,破晓时分,天色渐亮。

    杀戮只剩下零零星星,随着瀚结被赵云一枪刺死,战斗结束。

    从头到尾,鲜卑只有数十骑逃走,那些还都是在关羽没到达之前,趁乱钻空子逃走的。

    战争结束后,关羽令疲惫的士兵找空地休息至午时。毕竟士兵一天一夜没有休息,而且还拼命死战,铁打的身子也要垮掉。

    午时之后,关羽叫醒全军。

    “将敌军战马拴住。留下一千士兵清理战场,照顾伤兵。其余军队回武城。”

    关羽对大军下达命令道。

    达奚部不足为虑,纥骨部对他们依旧有威胁。关羽担心纥骨部落逃跑了,或者与徐晃部战起来,造成惨重的死伤。

    这一战歼灭鲜卑八千,但是也付出了死伤一千人的代价。

    天时地利人和,在各个方面都占据如此大的优势,还有这种死伤,若徐晃与等同的鲜卑骑兵相拼,死伤更大。

第三百零四章 大战又起

    定襄,武进县。

    周仓受令在这里抵挡达奚鲜卑。五百轻骑,五百重骑,日夜坚守在这里,让达奚鲜卑骑兵不得南下。

    达奚鲜卑三千骑兵见汉军骑兵少,试图冲击。

    重甲骑兵在中,轻骑兵在两翼,与达奚部展开对战。

    达奚部初次对战这种甲骑具装,被迎头痛击一番。加之轻骑在两翼游击,达奚鲜卑损失惨重,狼狈败退。

    就连达奚部的首领也死于乱军之中。

    有了此败,达奚鲜卑不奢望再去救援纥骨鲜卑。

    一千汉军便能打败他们三千骑兵,他们如何去嬴?

    汉军的战马只露出眼睛和四蹄,根本刀枪不入啊!

    退走的达奚鲜卑骑兵都打算回部落之后,带领部落离开定襄,或者远盾他处,或者投靠西部鲜卑。

    知道难,他们才肯退却。

    ……

    定襄,武城。

    当天下午,关羽率领六千五百骑声势浩大的出现在纥骨鲜卑北面。

    纥骨绠惊惧,原本他就如热锅上的蚂蚁,现在又出现这么多汉军骑兵,他们还有活路乎?

    当天,关羽并没有下令进攻纥骨鲜卑。

    而是令士兵建营休息,养精蓄锐。

    战马则放牧在清水旁饮水。

    关羽亲自率领一队骑兵明目张胆的从纥骨鲜卑西面绕过,向纥骨鲜卑仍下数十个头颅之后,与纥骨部落南面的徐晃汇合。

    待关羽骑兵走后,纥骨绠派人捡回那数十个头颅。

    纥骨绠不敢想象,但还是强忍着辨识那些头颅。

    先看到几个不认识的面孔,他还松了一口气,当他看到瀚结的头颅时,神情大震。

    接下来,他又看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都是拔林部和须卜部的贵族。

    最后,他将目光定格在拔林康的头颅上。

    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知。

    从云中郡过来的援军,极有可能全军覆没。

    达奚部的三千骑兵,就算来援,也很难扭转战局。

    逃跑?已经没有机会了。他们的族人都在这里,就算士兵逃跑了,族人怎么办?

    在纥骨绠心烦气躁中,夜幕降临。

    当天晚上,纥骨绠经常听到前后汉军战马的嘶吼声,他以为汉军要夜袭营寨,遂令部落儿郎加固围栏,栓马在帐旁,随时准备迎击。

    但等了一夜,汉军都没有动静,纥骨绠一晚没有睡下去,拔林康和瀚结的下场,令他心寒。

    在此情此景下,纥骨绠变得有些草木皆兵。

    双方还未开战,鲜卑战兵便先疲惫。

    清晨时刻,汉军两边阵型炊烟升起。

    一个时辰之后,关羽、赵云等整军出动。向纥骨部落奔去。

    徐晃部,一阵嘹亮紧急的号角声响起,徐晃营垒中的大军随之出动。

    一伍一队,部部相连。整整齐齐。

    九千披着盔甲的汉军,便如秋天的枫林,如火如荼。

    士兵得到命令,负弓持矛,挎着箭囊,携着盾牌,向纥骨部落前行。

    半个时辰之后,徐晃大军出现在纥骨鲜卑部落围栏一里外。

    而关羽率领的骑兵早就出现在纥骨鲜卑部落一里处,他们好似在等待徐晃,准备一起出动。

    此时的纥骨绠憋气窝火,他好似经历了风雨,异常憔悴。

    他们游牧民族,善骑善射,现在竟然被堵在家门口。

    就在纥骨绠准备命令麾下骑兵出营迎击汉军时。汉军却拉起了进攻的号角。

    骤然之间,汉军鼓声号角大作,纛旗在风中猎猎招展。

    原本立定如松的徐晃大军开始动了。

    九千大军跨着整齐步伐,山岳城墙般的向前推进。

    最前排的汉军挺着巨盾,并且前三排士兵全部披着重甲,他们的阵型并没有因为行军而变乱,反而更加凝固。

    “杀!”

    汉军士兵每跨三步,便大喊一声“杀”。竟是从容不迫的隆隆进逼。

    特别是前面的重甲步兵,阔步非常傲慢,无可阻挡。

    这种喊声互相传染,互相激励,一点一点消褪汉军心中莫名的恐惧。

    望着雄踏而来的汉军,纥骨绠的眼神由怒转惊,再由惊转畏。

    头一次,他对汉军的步兵产生畏惧。

    那倾斜而下的方阵,好似无懈可击,令人望之而生畏惧。

    “大人,不好了。那些汉人奴隶叛变了,他们正在攻杀吾族人。”

    一名鲜卑人连滚带爬的过来,惊慌失措的向纥骨绠禀报道。

    “什么!”

    纥骨绠怒目圆视。

    他们纥骨部落奴役的汉人男女老少加起来有三千多人,这些人反抗起来,绝对可以让他们雪上加霜。

    派人去镇压?哪里还有人?

    部落年过十五、年近五十的男子都来抵抗汉军的入侵了,才堪堪有万人。

    人马远不如汉军多。汉军精锐之气逼人,更是令人心惊胆寒。

    在纥骨绠决断的时候,徐晃军逼近三百步,那带着杀气的喊杀,震慑着他们的灵魂。

    北面,关羽麾下铁骑也开始冲击。

    “轰隆隆!”

    千军万马奔腾,一名名士兵拿出弓箭,张弓射天。

    “嗖嗖嗖……”

    空中箭矢狂飞,拖着长长声音的箭雨如蝗虫过境般纷纷划破晴空。

    鲜卑营寨内,不断有人中箭倒下。

    在先前纥骨绠放弃用骑兵和汉军正面对垒的那一刻,他们就已经输了。

    游牧民族若失去了战马,就是一个悲剧。

    他们放箭反击,但在汉军以穿戴明光甲的骑兵打头阵,鲜卑箭矢杀伤力有限。

    鲜卑人三轮箭雨不到,关羽、许褚就率领兵马冲到围栏门前。

    木制的大门根本抵挡不住关羽几刀劈砍。

    轰隆!

    大门被许褚和关羽一起毁掉。

    关羽、许褚刚入大门,数十名鲜卑人蜂拥持刃迎上。

    在两名顶级武将面前,这数十人根本不够看,战马横过去,直接四散。

    围栏被不断的破坏,越来越多的汉军涌了进来。

    嘶喊惨叫,动人心弦。

    与此同时,徐晃率军已经至纥骨部围栏一百步。

    “放箭。”

    纥骨绠大喊一声,下令放箭,他想看看密集的箭雨能否将汉军冲散。

    “挡!”

    一支支带着破空声的箭雨飞流而下。

    前方汉军顶起大盾,后方汉军顶起小盾。

    一波箭雨全部插在盾上。

    箭雨过后,汉军又是井然有序的向营寨逼近,虽然慢,却稳如泰山。

第三百零五章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胡人欺我,生不如死。胡人辱我,忍耻苟活。今,吾欲还生。”

    纥骨鲜卑营寨伸出,也上演着一番激战。

    一名身高八尺,蓬头垢面的赤脚青年,拿着一根粗长的木棍,对前方的胡人展开攻击。

    但他的两个手臂上绑着铁链,使他的勇力受到很大限制。

    他身后还有数百名衣衫褴褛的男子,不同的是他们手上没有铁链约束。

    纥骨绠从有限的兵力中调出五百人,来制约内部发生的叛乱。

    那群汉人男子整天被他们派去干重活,对他们恨之入骨,平时他们不敢放肆,可现在他们已是幕燕鼎鱼。

    若是没有制约,这些汉人将他们家人杀光也有可能。

    汉人奴隶前天就已经知晓,他们日思夜想的王师来了。

    他们打听出来,纥骨绠很畏惧汉军,他们这场暴动策划了半夜,准备助王师一臂之力。

    这是他们重生的机会,他们不会放弃。

    纵使拿的只是木棍,但他们将久积怨恨都爆发出来。

    胡人凌辱他们妻女,杀害他们亲人。

    愤懑,疯狂,让汉人奴隶不顾一切。

    五百手持弯刀的鲜卑士兵,竟然被汉人渐渐逼退。

    一寸长,一寸强,虽然汉人握着的杀伤力远不如钢铁的木棍,但他们悍不畏死。

    一旦有鲜卑士兵被木棍抡倒,立刻会被乱棍打的脑浆迸裂。

    特别是那名赤脚青年,每挥舞一下木棍,都好似有千钧之力。

    一名鲜卑士兵被木棍横扫,直接飞出好几步远,看样子凶多吉少。

    在汉人奴隶奋起反抗的同时,徐晃部顶着几波箭雨来到来到纥骨鲜卑营寨门前。

    前方身披重甲的士兵,顶着厚重的铁盾撞在栏杆上,有的汉军边撞击,边矛刺刀砍。

    大门和周边的围栏摇摇欲坠,眼看就要倒塌。

    徐晃开始指挥士兵向营寨抛射箭矢。

    在汉军重甲步兵后方,一千把强弩被汉军士兵举起。

    但凡有阻止汉军破营寨者,皆被射杀。

    “轰隆!”

    大门倒塌,汉军驰门而入。

    “杀!甲部,乙部,两侧迂回要道,莫要放走一人。其余与吾一起杀入。”

    徐晃一声令下。拿出自己的开山大斧,率部杀入纥骨鲜卑部。

    “挡住!挡住!”

    纥骨绠焦虑大喊道。

    但麾下士兵在汉军伤势攻击下,早已经失去了斗志。

    攻城拔寨,汉军步兵经常训练。而纥骨鲜卑临阵抱佛脚,守寨根本不是他们的强项。

    任凭纥骨绠怎样使唤,也不能阻止己方败退的趋势。

    汉军十人一队,整齐有素,有刀盾,有长矛,有弓箭手。

    即便是纥骨鲜卑骑上战马,也是无用。营寨非开阔地,对骑兵局限太大。

    更何况在没有组织的情况下,无人敢以匹马冲击千军。

    无奈之下,纥骨绠只能跟着溃兵向北退去。

    汉军挺矛持盾,在后方穷追不舍。

    而北方防卫关羽、赵云鲜卑士兵早以被杀得大败。

    那些溃兵恰恰向南方而逃……

    不一会,两方败军相撞,阵型更是散乱不堪。

    汉军一万五千大军,将仅剩下不足五千的鲜卑士兵团团围住。

    一些鲜卑老弱妇孺握上武器,欲要与汉军拼命,解救出他们的亲人。

    但这些老弱妇孺在汉军面前,就如大人与小孩一样,根本不堪一击。

    战场之上,没有仁慈。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他要杀你,你便杀他。这些老弱妇孺也能在汉军士兵不防备的情况下造成致命一击。

    一起胆子大的鲜卑老弱,连汉军的外围都冲不过去,就倒在阵前。

    纥骨绠怒火中烧,睚眦欲裂,但却毫无办法。

    “不得冲击,挺阵慢行。”

    关羽一声令下,传令兵执旗领命。

    若是强行冲击,给鲜卑士兵一种穷途末路的压抑感。他们死命反扑,己方得不偿失。

    相反,一步步压迫,很可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杀!杀!杀!”

    汉军铁甲竖立长矛,步步紧逼,传出的杀气响遏行云。

    那一支支锋利的矛尖,宛若树林。

    士兵眼中含着战场上那种冰冷,面色刚毅。

    前后鲜卑士兵观汉军整齐的阵列,面色畏惧,节节后退。

    渐渐的,五千鲜卑士兵拥挤为一团。

    甚至中间部分的鲜卑士兵连刀都举不起来。他们若是举起刀,定会伤上到不停往后退的己方士兵。

    鲜卑骑兵的战马被人推搡的咆哮乱嘶,真的是乱成一团。

    纥骨绠回过神来,感觉大为不妙。

    他没有杰出的统帅才能,根本不能旋转乾坤,力挽狂澜的能力。

    这一刻,包括纥骨绠在内,所有鲜卑士兵,心中蔓延着一股绝望。

    想当初,在他们兵临河套,不可一世,汉人在他们眼中,如待宰的羔羊。

    现在才短短十余年,形势便调转过来。

    当初汉人那种祈求的眼神,出现在他们身上。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他们身上犯下的罪孽,怎么能简简单单的洗清。

    占吾汉土,这是国仇;杀吾汉人,这是家恨。

    国仇家恨,不共戴天。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就话不只是说说,也不只是激励士兵的血性。是要实践的。

    “将士们,冲击!”

    徐晃下令步兵开始冲击鲜卑阵型。

    徐晃话音刚落,前方第一列汉军士兵双手握紧长矛,将矛对准鲜卑士兵,横矛开始冲击。

    第一列重甲步兵冲到十步外时,第二列重甲步兵开始横矛冲击,紧接着时第三列……

    “将士们,杀!吾等用他们血,奠定吾汉之强,奠定吾汉不可欺。”

    汉军骑兵在关羽、赵云、许褚的带领下,也向鲜卑骑兵发动冲击。

    铁骑轰隆隆交响,仿佛为纥骨鲜卑鼓起最后的绝唱。

    一瞬间,汉军铁骑撞在鲜卑士兵身上。

    那边,铁甲长矛已经突入鲜卑阵中。

    汉军士兵人人争先,个个卖力。

    进退周旋,居高刺砍,骑马者尽用驰动之优。

    左右前后,张弓搭箭,弯弧者夸尽纵送之能。

    一**箭雨落下,鲜卑士兵被限制在一地,就如活靶子一样。

    鲜血染红于野,战场上汗腥和血腥令人作呕。

    两方根本没有列阵一战,根本没有势均力敌这一说,从始至终,都是一边倒的屠杀。

    现在,更为干脆。

第三百零六章 如何抉择

    天气越来越热,悬在天上的太阳,渐渐变成成为了一个火球。

    云彩好似被烧化了,天空也变得透蓝。

    晴空万里,本是无限好,而地面上却上演着血腥的杀戮。

    汉军踏着鲜卑士兵的尸体,一点一点的前进,纵使有人已经投降,也向他们刺出长矛,劈出砍刀。

    在战场上凶狠残暴,但汉军并非冷血无情。

    “斩杀胡人,夺回失地。斩杀胡人,夺回失地。”

    汉军每走一步,便用武器击之。胡人负隅顽抗,这种垂死挣扎的行为在强大的力量下,毫无意义。

    穷鼠啮狸,临死反扑。纵然能对汉军造成伤害,也极其有限。

    汉军也不怕和纥骨鲜卑死拼,无论明天是否还能见到自己的妻儿,无论明天是否能看到自己的父母,他们都无怨无悔,因为他们为国家而死,值。

    为国战死沙场,是军人最大的荣耀。

    死不再生,鲜卑士兵越来越少……

    “吾与汉人势不两立。”

    纥骨绠目光如炬,大声咆哮。

    他充血的眼睛望着正在不远处大杀四方的徐晃。

    弯刀被从刀鞘中拔出,直直的向徐晃杀去。

    “兀那汉将,给我去死。”

    纥骨绠操着汉语,大喝一声。

    徐晃斧劈一名鲜卑士兵后,看着气势汹汹冲来纥骨绠。

    “汝想死,吾送你一程。”

    徐晃双手持开山斧,向前跨了几步,与之对击。

    “锵!”

    弯刀与开山斧相撞,一声锵响,纥骨绠手臂发麻,后仰数步。

    徐晃并不打算放过纥骨绠,他欺身而上,开山大斧带着雷霆万钧之势向纥骨绠劈去。

    纥骨绠轻讶一声,赶紧侧身闪避,堪堪躲过这致命一击。

    但徐晃占据了主动,攻击岂会那么简单?

    他旋转开山大斧,向纥骨绠拦腰斩去。

    顿时,鲜血飞溅他一身。

    这一击,成功将纥骨绠送入地狱。

    首领之死,对纥骨部鲜卑骑兵又是一击重锤。

    与此同时,那些被鲜卑奴役的汉人男子将数百年鲜卑士兵赶到战场上。

    当鲜卑士兵看到战场上的情况之后,头皮发麻。

    这边战斗即将谢幕,已腾出许多人马。

    关羽令两队骑兵左右突出,向这数百鲜卑骑兵冲去。

    昔日在草原上逐狼,而看不起羊的他们,现在羊却变成了虎,向他们露出锋利的爪牙。

    “咚咚咚咚!”

    汉军的战鼓之音敲的更响,似乎在鼓励在战的兄弟,一鼓作气,赢下战斗。

    当天上的太阳立正空时,汉军将这场战斗彻底结束。

    纥骨鲜卑壮年男子,几乎全部死亡,老弱妇孺,也死伤一半。

    纥骨部落此比拓拔部落更惨。

    在历史上,拓拔鲜卑成为“河套双雄”之后,纥骨、拔林、达奚、须卜都融入强盛时期的拓拔鲜卑。

    现在,刘凡提前为他们画上句号,甚至连拓拔鲜卑都只能依靠柯最,或许拓拔鲜卑还有机会兴起,但纥骨鲜卑再无机会。

    ……

    三天后,五原郡。

    乞活军在战胜于夫罗之后,获得战马千匹,在黄河南岸站稳脚跟。

    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后,乞活军调集骑兵一千五百,步兵两万,向朔方最南面的修都县突去。

    苍云斥候打探匈奴动向,乞活军昼伏夜起,穿过沙漠(库布齐沙漠),在夜晚偷袭了驻扎在修都的匈奴呼延部。

    呼延部属于南庭左部,和匈奴单于羌渠不对付。

    南匈奴分左右两大部,由左右贤王统领。

    尽管同样属于大部,但其中也分诸多大小部落,也互相不对付。

    匈奴老王退下之后,各部就已经陷入明争暗斗之中。

    呼延部落面对突如其来的乞活军,猝不及防。

    更何况呼延部落只有三千控弦,在人数上有很大劣势。

    乞活军被匈奴压迫十余年,几乎都有亲人死在匈奴手中,他们可不会怜悯鲜卑老弱。

    一夜大战,呼延部落在乞活军的攻势下差点被灭族。

    全族两万多人,最后只有数百人逃走,其余皆被杀死。

    这一战,解救出两千汉人奴隶。获得牛羊马匹,辎重无数。

    此消息传到南匈奴王庭,上至单于,下至百姓,无不怵目惊心。

    呼延部对于南庭匈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落。

    现在竟然被汉军残忍的灭族。

    河套的汉人被他们欺压多年,是谁给他们的勇气?

    乞活军这种行径激起了整个南庭匈奴的愤怒。

    不论是南匈奴的百姓,还是贵族,亦或者是匈奴别部,都请求羌渠单于,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甚至匈奴老王都出面要求羌渠集结部落大军攻伐乞活军。

    在这种大势所趋之下,须卜骨都侯和那些有异心的匈奴国人也不得不同仇敌忾。

    今能灭呼延部,明就敢打到其他部落,动则灭人全族,这种情形谁不忌惮?

    可他们也不想想自己寇边汉境时,是否饶过了汉人百姓?

    就在南匈奴王庭准备调兵遣将的时候,一则更令人震惊的消息传到匈奴王庭。

    汉骠骑大将军,派遣大将克定襄、云中两郡。定襄、云中两郡近两万控弦之士全军覆没。

    最强大的纥骨部落几乎被族灭。

    这一则消息冲击着羌渠,以及匈奴贵族的头脑。

    南匈奴的王庭驻扎在西河郡美稷县。

    自匈奴帝国分为南北匈奴以后,北匈奴远盾,不知去向。

    在建武年间,刘秀移南匈奴于西河美稷,从此,南匈奴在明面上依附汉朝。

    西河郡版图占黄河两岸。

    大部分版图在河东,为汉人居住。

    西河郡小部分版图在河西,美稷便在河西西河郡的北方。

    美稷东面不足百里,便是黄河,黄河旁边,便是定襄骆县。

    美稷东北方不足二百里,便是云中桢陵县。平时与鲜卑素不来往,是因为隔着一条黄河。

    现在他们望向那个地方,便能感觉到浓浓的杀气。

    三百面前,汉武帝指挥卫霍把控草原,致使强大的匈奴帝国一蹶不振。汉骑踩踏草原,漠南无王庭。

    今日,他们终于感受到当年祖先承受的压力。

    刘凡首次闻名匈奴,是给赫连部落玩了一出请君入瓮。

    本来匈奴人都已经将他淡忘了,没想到刘凡异军突起。

    短短几个月,颠覆了他们的世界观。

    比他们强大数倍的鲜卑被打的差点支离破碎,单于庭被灭了,单于也被抓了。

    时隔不到一月,便收复云中、定襄,将兵锋指向他们。

    叹!如何抉择?

第三百零七章 南庭匈奴

    西河郡,美稷,南匈奴王庭。

    单于,华夏人称其为“像天子一样广大的首领”。

    匈奴单于栾提羌渠,其虽然掌控着自己所属中部的军政大权,但他在位期间平平。

    并没有为匈奴百姓造成有效的好处,要不然在几年后也不会有十万匈奴国人联合须卜骨都侯将他杀掉。

    此时,在匈奴王庭大帐之中,聚集着匈奴所有贵族、大官。

    大帐最深处,年近五十的羌渠坐在主位上。

    接下来依旧是左右贤王,其中以左贤王为贵,右贤王次之。

    左右贤王之下是左右谷蠡王,左右谷蠡王亦各建官僚机构于其所辖牧地,谷蠡王之下则有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胥等候等二十四长,他们被称为“万骑”。

    匈奴部落首领、贵族都担任有官职,互相不服。

    此时的南庭,已经不是当年的匈奴帝国,官职对他们约束并不大。

    “呼延部被汉人残忍灭绝,本是天大的事情,但与刘凡汉军兵威王庭相比,已不是大事。诸位可言如何应对?”

    栾提羌渠苦着脸,向下方交头接耳的匈奴大臣说道。

    贾诩曾分析过他的性格,欺软怕硬。

    栾提羌渠在小事上能决断,在大事上不敢应对。

    比之他的两个儿子栾提于夫罗和栾提呼厨泉差远了。

    “汉蛮刘凡,穷凶驰暴。前些时日吾去进攻那群汉人流民,就有装备精良的汉军骑兵在作祟。汉人流民被聚集起来,定是刘凡在唆使的,甚至屠灭呼延部落,也是刘凡的注意。”右贤王栾提于夫罗咬牙切齿的对栾提羌渠回道。

    那一战失败后,栾提羌渠将他骂得狗血淋头,差点将他兵权收了,他将此恨归咎在刘凡身上。

    栾提于夫罗的话语很明白,他主战。

    他的性格还是和历史上的性格一样,被揍了,才会感觉痛。

    “据闻刘凡汉军以马镫、马鞍,盔甲闻名。今吾军一部分都已经装备上了马鞍,吾军动员国民,可有控弦之士七万,再动员羯、羌等别部,也可得近三万骑。纵使刘凡汉军装备精良,吾军以十万之众,未尝不可一战。”须卜骨都侯起身对羌渠说道,他语气傲慢。

    须卜骨都侯,匈奴左贤王。总领左部军政大权。

    按理说匈奴左右两大部的权利是不能超过单于所管辖的中部,但是,他超过了。

    他话语听起来是不将刘凡放在眼里,实则也不将栾提羌渠放在眼里。

    “父亲大人,吾愿率领十万大军,先帮父亲扫清朔方、五原的汉人,再帮父亲剿灭定襄、云中的汉军。然后马踏雁门,将刘凡这个汉蛮擒到父亲跟前。”

    须卜骨都侯话音刚落,栾提于夫罗便抢先一步,向栾提羌渠请命道。

    平时处处有所节制,若这十万大军掌握在自己手上,想想都激动。

    须卜骨都侯目光一冷,看向于夫罗,嗤笑道:“月前给汝五千精骑,竟然被一群汉人乌合之众打的狼狈逃回。汝有什么颜面再领兵出战。”

    须卜骨都侯何尝不知这是一个机会,只要掌控这十万骑兵,南庭匈奴,就是他的一言之堂。

    “你……”

    于夫罗被须卜骨都侯气的脸色青一块,紫一块的。想争辩,又无法争辩。

    先前的战事失利,是不争的事实。

    “吾南庭动员全部势力,与汉军孤注一掷,胜了还好。败了,又当如何?”

    见自己哥哥被欺负,呼厨泉看不下去了,起身对在做的众人说道。

    他的话模棱两可,有些不主张和汉军作战的意思。

    “败了!吾南庭只剩下老弱妇孺,汉军只需派遣一队骑兵,就能将吾等屠杀殆尽。”右谷蠡王叹道。

    “汝等太天真了,吾等不组织部落儿郎攻打汉军,那汉军定会将吾南庭在河套的势力一网打尽,届时……哼!”

    须卜骨都侯冷哼一声,其意不言而喻。

    “我向汉庭称臣,吾南庭与刘凡本为一主,他却如此心思歹毒,吾这就派人去洛阳,向汉皇禀报此事,让汉皇决断。”

    栾提羌渠不知羞耻的说道。

    北面称臣?享受着汉皇赐下的肥沃土地,却占领着不该拥有的土地,将汉人当做奴隶使唤。年年寇掠大汉的边境,这是一个臣子该做的吗?

    “刘凡的声名在草原上如雷贯耳,据说此人入朝则为相,出朝则为将,为汉皇之弟,文武双全,极其厉害。他对付鲜卑的那几场大战,诸位都应该知晓。羯、羌、氐虽归为吾南庭别部,但并非与吾同心,他们若是知晓去战刘凡,定不会做这种火中取栗的事情。汝等才是天真啊!”

    匈奴老王站了出来,言语直指须卜骨都侯和于夫罗。

    虽然老王早已将权利放下,但他深受匈奴百姓的爱戴。

    须卜骨都侯和于夫罗若是对老王不敬,那就是冒“天下”之大不违。

    匈奴老王的话点醒了许多人。

    他们是一个种族,虽然一直内斗,但在危难关头能团结在一起。

    而羯族、羌族等只是顺势依附他们,再怎么着也不可能为他们效死命啊!

    提十万控弦,配上那神奇的马镫、马鞍,他们还有信心与汉军一战。

    毕竟刘凡汉军威势太重了。

    忽然间,少了三万人,他们顿时间感觉少了许多底气。

    并且心中多了一根刺。

    自己家青壮都出去奋战了,附属别部却待在自己家底盘,岂能放心?

    “传吾王令,令五原、朔方的部落全部撤回来,若不从,后果自负。将汝等部落中所有汉人奴隶都送到五原,派人向刘凡求和,这是吾南庭求和的诚意。”

    栾提羌渠裂眦嚼齿,但又不得不忍气吞声。其实他心中也畏惧刘凡。

    羌渠命令下完,下方无数贵族、官员附和。

    将汉人奴隶放走,总比与汉军开战好的多。

    战争是他们最不希望看到了,特别是这种出力不讨好,还胜算不大的战争。

    “汝等,已无祖先的血性,真羞人也。”

    须卜骨都侯气急败坏的喝了一声,转身离去。

    呼延部和他最亲近,若这样,他岂不是损失最大的一个?

    若没有众部的支持,凭借他的实力,还不敢和汉军争锋。

第三百零八章 匈奴求和

    关羽将定襄的纥骨部荡平之后,大军分两路,一路由关羽率领,开拔进入云中郡,一路由徐晃率领,北上横扫定襄县。

    定襄最南面武城县、桐过县、骆县,所有的威胁已全部被扫除。

    俘虏的鲜卑押送到雁门夏湖,并派人通知张钧,将移民迁至这三县。

    徐晃率领大军先后踏过成乐县、武进县、定襄县、安陶县,武要县。

    鲜卑达奚部早已望风而逃,直直北遁,连带着各县一些胡人游户也迁家逃遁。

    一县一县被汉骑踏过,一切威胁都散去,这代表着故土回归。

    那些原本藏匿在山林中的汉人百姓纷纷走出深山,在官府的组织下,重建家园。

    关羽率领大军过桢陵,向沙陵县、云中县、咸阳县、原阳县、北舆县、武泉县、武皋县进发。

    须卜鲜卑、拔林鲜卑举族逃跑。部落能战之士所剩无几,汉军铁骑若攻来,他们必全军覆没。

    七天时间,两郡全部克复。

    而后,苍云斥候与关羽大军斥候接令。

    半个月后,关羽准备船只,从沙陵的渡口,渡过黄河,来到了五原武都县,在这里,他们与乞活军会师。

    武都南方不足二百里处,直指南匈奴王庭。

    又过三天,徐晃也同样率军渡过黄河,他驻扎在与武都相隔百里的云中沙南县,与关羽大军、乞活军遥相呼应。

    沙南县在黄河南岸,也是云中在黄河南岸最后一个县。

    栾提羌渠更加惶恐,急忙派人催促各部将汉人奴隶送回五原。

    五原郡,武都。

    “南匈奴王庭在吾军脚下,只要吾军踏下去,就可以完成主公‘牧马河西’的夙愿。诸位怎么看?”

    在徐晃领兵到达之后,关羽集众将于军帐。

    包括乞活军的将领高锴、姜骏。

    关羽非常赏识高锴、姜骏的勇气和面对困苦不屈不挠的爱国决心。

    姜骏、高锴二人为两万乞活军共同推举的首领,十余年来功劳不小,关羽也无权利对他们封赏相应官职,事后还得刘凡定夺。

    “西河郡与五原郡边境上,密布匈奴营垒。观其阵,最少四万骑。以少击多,亦要权衡利益。吾曾对主公说过,吾军最终目的是将匈奴赶过黄河(河套西段),赶出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这样,吾军就能如先汉之时一样,完整的固下河间。”贾诩大有深意的对关羽说道。

    贾诩的话并没有说完,但剩余的话不方便吐露。

    完整的固下河套,北威胡人,南望关中。

    贾诩知道主公的思想跟法家很类似。虽然爱国爱民,但具有一种强烈的掌控**。

    主公不可能容忍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存在一群狼。即便这群狼是睡着的。

    除非,南匈奴与和连一样,完全趴着。

    而且,完整的固下河套,就可以解决雁门在粮食上的短板。

    刘凡作为穿越者,河套在后世是西北最重要的粮食产地。

    “右军师认为时机不到?”关羽明白了贾诩的意思。

    在连战连胜下,军队士气高涨。他有信心战胜匈奴。

    但风险确实存在,毕竟南匈奴诸部能动员控弦十万。他们连带乞活军也才不到四万。

    要是败了的话,刚收复的河套,又要被反推回去了。那他关羽将无颜去面对主公。

    “朔方、五原黄河南岸,匈奴部落相继退回边境,这意味着匈奴王庭正向吾军服软。”

    贾诩向关羽回道。

    “匈奴人残暴,且背信弃义。常将吾朔方、五原百姓推入水火之中,将军不能养虎为患,吾乞活军愿为将军打头阵,冲破匈奴。”

    这时,高锴站起,对关羽一拜,请命道。

    在场之中,对匈奴怨恨最深的,是高锴和姜骏。

    匈奴使他们多年灾难,现在大军到来,怎甘心放过匈奴。

    “夫不能被积怨碍于双眼,今刚脱离于灾难,应重起乡里,桑蚕农耕,莫要让亲友受苦。汝等无胄无甲,刀兵不全,与匈奴正面鏖战,怕是连五千骑兵都抵挡不住。汝等乃吾军助力,大有用处,若是大败,河间之地,将不复存。如此,家人如何安居乐业乎?”

    贾诩细细的向高锴、姜骏分析,最终,向他们反问道。

    高锴、姜骏听后,相视一眼。

    贾诩的话让他们冷静下来,并说在他们心坎上了。

    承受了这么多年的苦,他们当然知道失败的代价。

    “为今之计,当磨砺兵甲,招募兵马,恢复河间诸郡农耕。看似是南庭匈奴要向吾军求和,实则是给吾军更大的机会。南匈奴怕了,南匈奴就输了。”

    贾诩一贯的捋了捋胡须,对在做的众人说道。

    汉军兵锋之盛,一时无两。南匈奴畏于汉军兵势,从南匈奴只敢与汉军对垒,而不敢交锋就能看得出来。

    “报……匈奴使者求见。”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入帐禀报道。

    “将其带进来。”

    关羽面无表情的令道。

    不一会,匈奴使者被带了进来。

    “大战在即,羌渠派汝来何事?莫要说求和之事,尔等匈奴卑鄙,只会做过河拆桥之事,又离经叛道多年,岂是一句求和能弥补的?”

    关羽虎躯一震,顿时王霸之气外泄,他对匈奴使者呵斥道。

    匈奴使者刚想自报家门、姓名,就被关羽的气势镇住了。顿时额头冷汗直流,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他望向在坐众多汉将,身体瑟瑟发抖,但想到的使命,又不得不硬着头皮言道:“吾南庭附属于大汉多年,并经常拿出珍品供于皇帝,对大汉忠无二心。先前结怨,皆为误会。单于被杂胡鲜卑挑唆,昏头踏上汉土。今痛改前非,将在吾南庭避难的汉人全部送还,另送骠骑大将军一车珠宝,以表单于诚意。”

    中部鲜卑已经四分五裂,不能再使匈奴畏惧了,匈奴使者毫不犹豫的将脏水泼在鲜卑头上。

    说完,匈奴使者看了一眼上方的关羽,只见关羽凤眼微眯的瞪着他。

    匈奴使者以为触怒了关羽,连忙脖子一缩,低下头去。

    关羽看向贾诩,征求其意见。

    贾诩老神的坐在关羽右下,轻轻的点了点头。

第三百零九章 城下之盟

    “汝让羌渠尽快将吾汉人百姓送到武都,若吾得知尔匈奴之地还有一个汉人,吾之铁骑定要与汝匈奴轻骑一争长短。”

    只要能将被匈奴俘虏的汉人百姓救出来,就不虚渡过黄河。

    关羽没有进一步的出言勒索匈奴骑兵,以免逼得太紧,适得其反。

    “既然如此,请将军将骠骑大将军请来,吾羌渠单于要与骠骑大将军歃血为盟。”

    匈奴使者心中一喜,口不择言的说道。

    “大胆,骠骑大将军戎马倥偬,事务繁忙。岂能因这一点小事而来?”关羽拍案而起,对匈奴使者怒道。

    “自古结盟,必起誓焉。空口无凭。”

    匈奴使者身子一软坐在地上,紧张的说道。

    若口头结盟不向上天盟誓,那盟约只是一纸空话,随时都可能被撕毁。

    向上天盟誓就是想借助道德和信义约束刘凡军。

    无论是汉人、还是胡人,背弃盟约都是可耻的行为,是要被人唾弃的。

    即便是因为背弃盟约获得很大的胜利,但在历史上,是抹不去的污点。

    匈奴单于、贵族的想法无非就是借此重修关系。以后不让刘凡找到用兵的借口。

    因为汉人讲究“出师有名”。

    这次汉军向他们用兵无非就是他们占据汉人之地,奴隶他们汉人。

    只要奉还汉地、汉人,结束这场纷争,歃血盟誓言。

    到时候两方就是重新的开端,他们劫掠汉境的事也能一笔勾销。

    “汝不识好歹乎?吾汉可不惧一战。”

    关羽一拂战袍,走下座位,来到匈奴使者面前。

    “我匈奴之人都知道骠骑大将军为英雄,骠骑大将军定不会失英雄风度。请将军转告骠骑大将军,三万五千汉人百姓都在南方吾军营中。盟誓一起,立刻送回。”

    匈奴使者将头埋在关羽脚下,颤颤巍巍的说道。

    若是空口就将盟约给定下,回到王庭之后单于和那些贵族肯定会将他活剐了。

    这时,贾诩站起来,慢步走到匈奴使者面前。

    “汝可知骠骑大将军否?”

    说话时贾诩面色镇定,让人不知道他在心中想什么。

    “骠骑大将军的威名能传到最西面的乌孙、坚昆、呼揭,甚至北方苦寒之地的敕勒人都知道。”

    匈奴使者虽然在拍刘凡马屁。

    但他说的却是事实,乌孙、坚昆、丁零被檀石槐揍的很惨。

    鲜卑版图北至北海(贝加尔湖),东至大鲜卑山(大兴安岭),西至金微山(阿尔泰山)。

    横跨万里的鲜卑部落,是这些国家仰望的存在。

    能将鲜卑捅破一个窟窿的人,名声怎么会只缩在一地?

    “哈哈,汝不知啊。”

    贾诩忽然抚须大笑一声。

    “大人何出此言?”

    匈奴使者抬头疑问,他感觉贾诩很亲切,心想这一定是仁厚的人。

    “骠骑大将军骁勇善战,也好战。骠骑大将军要来,必卷着雁门的五万精锐骑兵而来,届时,则不会与贵国签订盟约,而是城下之盟。”

    贾诩冷不丁的冒出一句让匈奴使者心惊的话。

    城下之盟!

    匈奴使者精通汉语,而恰恰又听过城下之盟的故事。

    若骠骑大将军率领精兵强将,兵临王庭,签订的将不是盟约,而是含带屈辱性的合约。

    “汝不必决定,回去把吾说的话告诉羌渠单于。若成,明日带着吾汉人百姓到曼柏,这位将军乃骠骑大将军麾下第一大将,可以代替骠骑大将军签订盟约。若是不成,那只有请骠骑大将军来定夺了。”

    贾诩指着关羽,对惊恐的匈奴使者说道。

    关羽听到贾诩的话后,挺胸抬头,拍了一下明光甲上挂着的四片银叶。

    这句话让别人说出来,关羽会不以为然。但贾诩就不一样了,他的谋略关羽心服口服,他是主公最器重的谋士,第一智者。

    在众人面前,说这句话,是对他关羽的肯定。

    匈奴使者起身对贾诩拜了一下,离开营帐。

    此时他心中的刘凡不再是高大威猛的英雄形象,而是一个如恶魔般的好战分子。

    “这点小事情竟敢劳烦大将军,羌渠真是狂妄。”

    匈奴使者走后,关羽仍对匈奴使者的话耿耿于怀。

    贾诩轻笑一声,没有说话。他比关羽想的更深。

    ……

    匈奴使者回到王庭之后,将关羽、贾诩的话传给羌渠和众贵族听。

    王庭之内,又是一番针锋相对的争论。

    羌渠不禁在想:自己身为南庭单于,难道还不能和刘凡见一面?

    自己的身份就算与汉皇一起同车也不为过,与骠骑大将军麾下将领结盟,岂不是有**份?

    再说,骠骑大将军不出面,这个盟约靠谱吗?

    匈奴使者带回来的那个消息,才是最令人忌惮的。

    刘凡很可能率五万精锐骑兵来攻打他们。

    汉人到底有没有五万骑兵?他们摸不透。

    汉人缺良马,他们知道。但是刘凡先后挑起那几场战役绝对会获得超过十匹战马。

    汉人的人口又那么多,加之马镫、马鞍能很快帮人学会骑术,这样一来,汉人在雁门囤积五万骑兵倒不似夸张。

    最终,他们还是怕了。

    第二日,羌渠单于率领四万鲜卑骑兵,带着三万五千老少汉人奴隶,来到五原曼柏县。

    当天下午,双方齐聚于曼柏县。

    曼柏在武都县西南方,在美稷西北方。武都与美稷只隔着一个曼柏县。

    两军相隔一里,遥遥相望。

    汉军这边,周仓率领五百重甲铁骑立在最前方。

    两翼各有两千五百骑兵。关羽率领两千五百骑兵立在重甲骑兵后。

    而后,是两万乞活军。乞活军中也有数千匹战马。

    关羽麾下士兵皆一人双马,完全可以将多余的马匹分给乞活军,但是他们……不会骑。

    虽然在骑兵方面远少于羌渠带领的骑兵,但关羽麾下在气势上不输他们。

    两方谁都不派遣传令兵对话,僵持在哪里不动,隐隐形成了对峙。

    匈奴属于求和一方,按理说他应该弯着腰与汉军对话。

    但是羌渠看到汉军的人数之后,他不服。

    忽然,轰隆隆的马蹄声从东方传来。

    双方都静静的听着那马蹄声渐渐接近这里……

第三百一十章 插剑为界

    无际的矿野上,一支骑兵出现在两军的视野之中。

    蜿蜒曲折,军队的应列如一条赤红色的巨龙。旌旗在骑兵奔行的时候,猎猎作响。

    当骑兵距离匈奴骑兵两里的时候,勒马停下。

    马上的士兵背上弓矢,翻身下马,然后从马侧拿下矛盾。

    前方士兵尽是重甲、重盾、长矛,如墙如山一样向前推进。

    后方士兵依次跟上,他们没有飞快的速度,却有完美的阵型。

    半刻钟后,士兵把马远远落在后面。一个固若金汤的步兵阵型向前推进。

    近万士兵迈出的步子整齐划一,又显得从容不迫。

    哪支骑兵敢小看他们?又是谁给了他们以步对骑的自信?

    他们对战过骑兵,对骑兵的恐惧早就消除,他们有自己的战马,也不羡慕那些骑兵。

    他们只坚信一点,有我无敌。

    这种无敌的信念,无敌的心,使他们凝聚了军魂。

    仅仅不足一万步兵,走出的气势宛如百万雄师。

    徐晃大军一步一步向匈奴骑兵压去。

    此时,徐晃大军离匈奴骑兵只剩下三百步。

    徐晃大军没有停下,继续拄矛而行。

    大战好似一触即发。

    他们敢冲阵否?

    “来人,快前去制止他们。”

    羌渠大声对手下命令道,他的语气很焦急。

    羌渠服软了,他不敢去与徐晃军博弈。

    今日之后,他要重新去看待汉人的士兵,骑马而来,却下马作战,其威势好似比步兵更厉害。

    羌渠命令一下,二骑从军中飞出,分别向徐晃大军和关羽大军奔去。

    匈奴人摇幡后,羌渠率领一干贵族向关羽那边奔去。

    关羽令旗手挥旗。

    徐晃看到之后,下令大军停止前行。

    大军瞬间驻足原地,好似从来没有动过。

    “汉人将军可在?我乃南单于栾提羌渠。”

    当羌渠离周仓的重甲兵只有一百多步的时候,勒马停下,对汉军喊道。

    羌渠望向人、马都只露出一双眼睛的铁甲,心中很是震惊。

    这支汉军冲入己方阵中,如何抵挡?

    羌渠初次遇见重甲骑兵,还看不出重甲骑兵的弱点。

    周围的匈奴贵族也是窃窃私语。怪不得汉军在短短半年内就能纵横草原,新奇物种,层出不穷啊。

    关羽绕过重甲骑,来到阵列最前方。贾诩、许褚及一众虎贲跟关羽一同。

    “吾乃大汉骠骑大将军麾下奋威将军关羽是也。”

    关羽扬声对羌渠喊道。

    刚才也只是威慑一下匈奴单于。他不会在这个时候开战,因为鲜卑骑兵押送着数万汉人百姓。

    一旦开战,这些百姓就危险了。

    “今日会此目的,将军定是知晓。歃血为盟,祭祀苍天。汉匈友谊万年。”

    羌渠鼓了一口气,开门见山的对关羽说道。

    “汝等安身立命之所,皆为光武皇帝所赐。河间之地为汉土,西河、上郡也为汉土。用吾汉土,那便是臣妾,汝可慎哉!”

    关羽并不急着与其歃血为盟。而是对羌渠训斥道。

    “汝……真狂妄也!”

    羌渠脸色发紫的说道,第一个字咬得很响,后面低沉的吐出。

    相隔太远,羌渠声音轻,关羽并没有听清楚。

    “父亲,汉军没有诚意,吾等打道回府!”

    于夫罗对羌渠挑唆道。

    他们看到汉军的威势,也无心再战斗。小命比较珍贵。

    “走,能走得了吗?汉军追来,你来断后?”

    羌渠心情不好,对于夫罗骂道。

    于夫罗不敢再言。

    关羽走马盯着羌渠等人,等待着他们回复。

    “将军所言极是,此行就是为了与大汉重修好合,吾南庭世代受皇恩,怎敢背主弃言?”

    羌渠忍气吞声,对关羽说道。

    “如此甚好!”

    见羌渠服软,关羽点了点头,骤马向栾提羌渠奔去。

    身后贾诩、许褚和亲卫、虎贲一起。

    当离羌渠十几步远时,关羽、贾诩等人下马。

    羌渠、于夫罗等也赶紧下马。

    “如此英武,真神将也。”

    望着提身高九尺,赤面长须的关羽,呼厨泉情不自禁的感叹一声。

    他哥哥和父亲对他冷目而视,呼厨泉回过神来,干笑一声,低下头。

    关羽挎剑,扶着长须昂首挺胸的来到羌渠面前。

    统帅了千军万马之后,关羽一举一动,都显得非常大气,加之眼神毕露的锋芒,让羌渠心中一怯。

    甚至连呼厨泉和于夫罗都将手放在腰间的刀上。

    不可力敌,这是所有勇武之士的第一感觉。

    “取马牛羊之血来。”

    羌渠谓之左右道。关羽站在他面前,让他不敢言一句题外话。

    左右侍从跑过去将准备的马牛羊杀掉,各放一点血于碗中。

    侍从将碗恭敬的呈在关羽和羌渠中间。

    两人伸出手,各沾了一点血,抹在自己嘴唇上。

    “今对天盟誓,汉匈收起兵甲,永不相犯。谁若违背盟约,天诛地灭!汉匈友谊万年。”

    羌渠宣誓缔约,然后望向关羽。

    “今对天盟誓,汉匈收起兵甲,永不相犯。谁若违背盟约,天诛地灭!汉匈友谊万年。”关羽对着羌渠的话念了一遍,末了,又加了一句:“吾大汉之矛已经被骠骑大将军重新修铸,尔等莫要去试锋不锋利?”

    关羽也知道歃血为盟不同寻常,他不能在口血未干之际向匈奴动手。

    昨夜贾诩向他说过,他们在等羽翼更为丰满。

    出师无名,可以让出师有名。

    自古违背盟约的人有多少?成王败寇罢了。

    “既已修好,定不会去试。”羌渠尴尬的回应一声。

    “还不将吾汉人百姓放回。”

    关羽望向远方,对羌渠说道。

    “呼厨泉,去令万骑们将百姓送回来。”羌渠转身向呼厨泉令道。

    呼厨泉领命而去。

    不一会,一名名衣衫褴褛的汉人被放向汉军阵型。

    这些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身材瘦弱,神情憔悴。

    有些人喜极而泣,有些人痛哭流涕,有些人伤感,表情各不相一。

    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终于不用再被奴役受苦了。

    犹幸,此身能存。

    离开匈奴阵型之后,汉人百姓跑着向汉军阵型奔去,迫不及待。

    “今日之后,尔过此剑者,死!”

    关羽拔出腰间剑,插在脚下,威严而正色的说道。

    他心中也有感触,所以插剑为界。

第三百一十一章 匈奴退走

    尔过此剑者,死。

    这句话好似目空一切,但包含着浓浓的爱国情怀。

    羌渠望着一头没入泥土,剑柄还在微微摇晃的宝剑,不自觉的退后几步。

    这一剑好似插在他的心上。这一剑也遏止住他们向北的路。

    南北都处于汉地,今后他们只能偏安一隅,除非……西出。

    “将军,吾等刚缔结盟约,鲜血还粘在嘴上,堂堂大汉,言而无信乎?”

    对于关羽的蛮横无理,羌渠忿然作色。

    “哈哈!安有言而无信之说?歃血为盟,汉、匈不再交战,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吾在此立剑,乃是替羌渠单于管教一下治下子民。”

    关羽大笑一声,驳回道。

    羌渠沉默不言,此次歃血就是以停战为主。其他如“汉、匈友谊万年”,都是虚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被汉军迫使签订了城下之盟。

    他们畏惧于汉军的气势,不敢于汉军殊死一搏。

    他们损失了成千上万的奴隶。部落今后在劳动力量上大大减弱。

    他们损失了呼延部落,他们今后只能龟孙在河套内,他们牧马的时候不会像以前一样,无拘无束。

    “父亲,知耻而后勇,想想汉国前人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发奋进,即便三千兵也能攻灭吴国,成为汉人的霸主。难道吾南匈奴如今面临的境况比勾践还难吗?吾等还有机会啊!”

    看着怒形于色的羌渠,呼厨泉赶紧上前,在羌渠耳旁轻声说道。

    在困境面前,毫不气馁、决不后退、决不自暴自弃,而是保持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

    不比老迈的羌渠,呼厨泉年轻,他想法也更多。

    从长远趋势上看,他们在河套之内居住了二百年,他们强大了不少。

    人似乎在知耻后,才可能有卧薪尝胆的决心和勇气,否则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固步自封,只能是愈发失败。

    曼柏之耻,将是南匈奴动力,是他们的挑战,是他们的机遇。

    呼厨泉能在后世做上南庭单于的位置,又深受曹操的信任。他的能力必然是出众的。

    他不当曼柏之耻是障碍,当曼柏之耻是锻炼。

    “撤军!”

    羌渠语气含怒,喝了一句。

    呼厨泉的话,让羌渠消了一些气。

    回去之后,一定要勤训士兵,完备马具,修全兵甲,结连羌、羯,不会给汉军可乘之机。

    羌渠话音落下,诸部统领率领匈奴骑兵慢慢退出曼柏边境。

    “若这时吾下令攻击匈奴骑兵,军师以为有几分胜算?”

    看百姓全部归来,匈奴骑兵阵型散乱,关羽萌生了进攻的念头。

    “吾百姓已经回来,匈奴暂时没有利用的价值。今之交战,恐所得不如所失也。”

    贾诩抚须向关羽说道:“更何况刚刚将军与匈奴歃血,有害将军名誉。”

    贾诩没有回答有几分胜算,但他的话说的很明确,一旦战起,所得到的与所失去的不成正比。

    贾诩的立场依旧坚定。

    “公所言极是。”关羽点头,若能为主公效劳,他可以将口血擦去。得不偿失,才是最关键的。

    “厉兵秣马,披坚执锐,分路屯兵,待衅取之。”

    贾诩沧桑的眼神望着匈奴退去的烟尘,郑重的说道。他的眼睛紧收,眼角的皱纹好似藏着洞察天地的谋略。

    南匈奴之地,是他谋略中的很重要的一步。

    这一部完成之后。待时机成熟之时,天下之图他能帮主公取其三。

    “吾修书向主公阐述河套情形,并将右军师所定原委上报主公。黄河北部,阴山南部还有几支鲜卑部落,击之,只兵力有所不足。流民百姓安置问题,乞活军处理问题,都需要解决。”

    关羽郑重的对贾诩说道。

    “将军短短三日战胜达奚、拔林、须卜、纥骨四部鲜卑,七日克服定襄郡、云中郡全境。半个月征船造船渡过黄河,今逼着栾提部求和。黄河北方朔方郡、五原郡的鲜卑部落属于单于庭,单于庭都被覆灭了,他们还如何敢待在汉土上?如吾所料不错,黄河北的鲜卑部落不出半月,必逃离阴山。”

    贾诩转身,面朝北,信誓旦旦的说道。

    “如此甚好!河间之地防线千里,吾与公明的军队不足矣防守,更遑论进攻。想要固守河间,必须要有攻防兼备的实力,才能保修大汉和百姓利益,关羽以为,必须要有十万精锐骑兵驻扎要地。还必须准备最少四个提供军队来往黄河的大型渡口。如此,才是真正的河间之地。”

    关羽听到贾诩的分析,心中轻松了一点。

    随即又想到如何固守河套。

    长城年久失修,漏洞太多。秦、西汉之时,虽有长城天堑,在北方河套一带最起码还囤积十万以上的步、骑。即便是如此,边塞还总是受胡人寇掠。

    待灭掉南匈奴之后,十万骑驻守河套阴山,东突、西进、北击。不让胡马渡过阴山。

    重新选地建筑黄河渡口,准备好渡河船只,方便大军自由的穿梭黄河。

    就如关羽这次率军渡黄河,用了整整半个月。这要是在紧急的战时,早就把战机失去了。

    “十万常备骑兵,主公能养得起,战马也足。但主公不会将那些钱粮全部用在军备上面。十万骑必须等到河间四郡、雁门、西河、上郡完全富足、年年丰收的时候,才可能组建成!建造渡口、船只也不是易事。”贾诩摇了摇头,对关羽说道:“你我如实上报主公,如何决断?还需要看主公。”

    强大的军队是战争的利器,是无往不胜的代表。

    但也是压垮一个国家的负担。

    十万骑兵,消耗的不仅仅是粮食,军饷。

    士兵需要精良的战马,而且要有实力雄厚的养马场,以便于源源不断的提供在平时、战时受伤不能再用的战马。

    士兵盔甲,武器,都需要大量的精铁、皮革。

    没有朝廷机器的供应,不知道需要多少铁?

    须知,铁矿容易寻找,冶炼铁矿石难,铸造盔甲、武器更难。

第三百一十二章 上书天子

    三天之后,雁门,阴馆。

    关羽、贾诩将告捷之信传到刘凡手中。

    刘凡看了信之后。立刻派人将荀攸请来。

    “军师请看!”

    刘凡将信递荀攸,面色不定。

    荀攸细细看完,对刘凡道:“前些时日,已知定襄、云中复。吾断定匈奴不敢相战,请令右军师、奋威将军过黄河,威逼南庭。今已应验,河间收复了!”

    定襄、云中收复后,渡过黄河前往五原郡的命令是刘凡下达的。

    刘凡对关羽、贾诩、徐晃极为信任,兵威不成,可以力战,可以智战。

    “羌渠太异想天开了。掳吾国民,进吾国土,妄想以歃血为盟抹除多年仇恨,哪有那么容易?吾斫其首,然吊其庐,可笑乎?”

    刘凡嗤笑道。

    “大将军、右军师与吾都知晓这是权宜之计。朔方、五原之事,可以调令实施了。”荀攸面色淡然,对刘凡回道。

    “将士用命,谋臣用心,使吾刘世民不负陛下所望也。吾立刻上书陛下,以报喜讯。举荐贤臣,治理四郡。请求陛下给予兵权,容吾招募士兵,卫戍边塞,让胡人不敢南下。”

    刘凡仰天说道,心中也有些莫名的激动。

    那可以被称为塞上江南的地方,现在被他尽收眼底。

    “如此,大将军要选对人啊!实若不行,陈纪、陈谌可当大任,他们都与吾同郡相识,吾对其甚为了解,陈氏兄弟二人德才兼备,尽得陈太丘之学,处理一郡之事,对他们来说,绰绰有余。并且他们二人对恩情非常看重。”

    荀攸向刘凡举荐道。

    荀攸知道两人在颍川一直孝敬陈,朝廷多次征辟不就,今来仕刘凡,定不同寻常。

    “陈纪、陈谌已经是人生至年,阅历丰富,成熟稳重。吾以其名士身份,表举陈纪为五原太守,陈谌为云中太守。与之同行的管宁、华歆、邴原、王威这四人军师如何看待。”

    刘凡同意荀攸的举荐。他本来对陈纪、陈谌没有什么了解。

    因为在历史上这两人留下的足迹不太明显。

    陈纪、陈谌、管宁、华歆等人很低调的来到雁门。

    当刘凡收到消息之后,亲自去接见他们,并赏赐他们一批金银珠宝。以显爱才之心。

    但他们没有一个人接受金银珠宝,全部推送回来。这让刘凡很赞赏他们的品德。

    “汝颍多才俊”,这个时代广为流传的话,更何况是荀攸推崇的人,刘凡也了解过陈纪、陈谌的才华,可为重用。

    陈纪有个儿子叫陈群,是华夏历史上都非常闻名的政治人物。

    父亲仕自己,儿子能跑的掉吗?刘凡还有这层打算。

    相比于陈纪、陈谌,刘凡对管宁、华歆知道的更多一点。

    一个汉末名列前茅的大学者,一个是有三公之才的廉吏。

    “这几人非汝颍、南阳人士,吾只知管宁有大才,其他不甚了解。”荀攸如实的说道。

    “阴馆令辞任,阴馆县守空缺无人,吾让王威来做阴馆令。举荐管宁为定襄长史,举邴原为定襄郡丞。举华歆为云中长史,举国渊为云中郡丞。”

    “朝中有贤才,吾举田丰为朔方太守,崔均担任朔方郡丞,郑泰担任朔方长史,举种辑为五原长史,举何为五原郡丞,荐崔钧为右中郎将、傅燮为左中郎将,驻军于河套,”

    刘凡一口气将四郡重要官吏任命完。

    他实在是无人可用了,才会这么笼统的选拔官吏。

    虽然他非常推崇开科取士,但他是骠骑大将军,雁门太守,他无理由!

    如果他真的在雁门举行一次科举,那些曾支持他的世家、大臣,肯定不会再支持自己。

    天子还在,朝廷还在,那样是冒天下大不违。

    刘凡在录尚书事那段时间,将许多贤才调任各郡为官。如司马直、羊续、赵温等。

    朝廷还有其他忠臣义士,但刘凡了解的不太深。

    田丰、种辑、何、郑泰、傅燮、崔钧兄弟这些他都有很深的接触。

    河套四郡的兵权全部掌握在他的手上,他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他还知道有个词叫做“水到渠成”,这些人依附在自己治下,将百姓治理的安居乐业就行了。

    攘敌之事,由他来做。

    听到刘凡念出的名字和任用的官职,荀攸点了点头。

    “大将军,荀攸以为,当在并州和流民百姓中再次招募两万骑兵,送往五原、朔方训练,河间之地,没有足够强大的兵力,很难震慑到那些异心。”

    荀攸考虑了一下,对刘凡说道。他的眼神下垂,让人感觉不出他真实想法。

    夏湖还有十万匹精良的战马。战马也是有巅峰时期的,若不出损伤的情况下,使役年龄是三岁到十五岁。极少能使役至二十岁。

    十五岁以上,马匹各方面能力开始下降,就不能再上战场了。

    若这些战马放置不用,几年后,还有多少可以让战场?

    “令张辽回阴馆选募精壮两万,选拔完后,将这支军队交付给关羽统帅训练。阴山铁骑依旧由关羽统帅,关羽大军驻扎到五原河阴。令赵云率领己部渡过黄河,查探黄河北岸五原、朔方境内还有没有鲜卑部落。若是有,退回云中,若是无,大军驻扎在五原光禄城附近待命。徐晃大军驻扎在五原曼柏,监视南匈奴动向。吾会尽快派遣车队沿着黄河运送粮食。”

    当河套失地收复时,再募士兵已是必然。

    雁门、河套非偏安一隅,北方尽是胡地。没有强大的军队,根本无法保全境内百姓。

    “据说乞活军首领姜骏、高锴率领朔方、雁门两郡流民百姓转战十余年,骁勇善战。两万乞活军,可解散一半人,剩下一万定是青壮,再配以战马、武器、盔甲,训成骑兵后。又是一股不小的战力。”

    荀攸又对刘凡禀道。

    “嗯,吾上举姜骏、高锴为校尉,使其军中中年者回乡,精选一万青壮。姜骏、高锴各率领五部,听任关羽麾下。”

    这两人,苍云斥候多次提到,关羽又在信中重重提到。刘凡怎么会不重用他们?

    又与荀攸谈论了一番,刘凡来到书房。

    派人向张辽、关羽、徐晃、赵云等人传达命令之后。执笔向刘宏上书。

第三百一十三章 陌刀

    次日,刘凡率领亲卫来到马邑铁城。

    现以升任为校尉的刘辟驻扎在铁城。

    刘辟从徐晃部脱离出来,他现在不仅统帅铁城的一千汉军,还统帅马邑南养马场的一千汉军。

    夏湖驻扎有两万新骑兵。

    又令张辽征骑兵两万,还有乞活军一万。

    总共五万新兵的武器盔甲需要锻造。

    在对鲜卑的战斗中获得不少武器、铁块。

    大部分的武器都被融掉,炼成精铁,以造出汉军的制式武器。

    汉军的精良盔甲是明光甲。但此时还没有隋唐是的生产能力,不能大批制造明光甲。

    刘凡想先将关羽麾下三千阴山铁骑全部武装成明光甲。

    刘凡还让众铁匠连带为阴山铁骑制造出一批马甲。

    此马甲非重甲骑兵那种既厚重、又武装到牙齿的那种马铠。

    它只有保护马头的“面帘”,保护马颈的“鸡颈”和保护马胸的“当胸”。

    而甲骑具装除了以上的保护外,还有保护马躯的“马身甲”、保护马臀的“搭后”和竖立在马臀部的“寄生”。这是最沉重的一部分。

    相比于具装,这套马甲轻便许多。

    阴山铁骑本就不是轻骑兵。他的存在,就是突击敌方阵型。

    重甲影响突击速度,寻常盔甲防御力不行。

    阴山铁骑远可射箭,近可搏杀,造就了非凡的作战能力。

    汉军的精良盔甲,除了明光甲,还有重甲,这种重甲不是以“鳞片甲”为主,而是装备板甲这种最高规格的重甲。有铁片裙,和肩甲。

    由于组成的结构少,重甲比明光甲好铸造不少。

    但刘凡用兵追求军队的机动,加之处于北方之地,面对的敌人都是骑兵,不喜欢重甲步兵。

    所以铁城之中除了制造一批重甲交给徐晃步兵、高顺陷阵营外,便不再制造重甲。

    普通的盔甲为两裆铠,现正在大量制造。各军中盔甲暂时以此装备。

    军中制造的长武器都为长矛,刀为环首刀。箭矢都为三翼三棱的锥形体,箭镞为铁制,剑杆以木制成,尾端有控制弓箭平稳的箭羽。

    “拜见大将军。”

    一身披挂的刘辟出城,迎接刘凡入铁城。

    “辛苦了!铁城为吾心腹重地,必须要重将守护。若想上战场立功,他日有的是机会。”刘凡点了点头,对刘辟勉励道。

    “多谢大将军信任,末将一定不让铁城有任何差池。他日大将军一声令下,末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辟面色激动,对刘凡再次一拜。

    刘凡一句“重将”,让刘辟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一直驻扎在铁城,难免有一些别样的情绪。

    自己在这里守城,同僚却四处征战,功劳于自己擦肩而过,当然会不甘心。

    现主公将铁城视为如心腹一样的重地,无疑是对自己的信任。

    在刘辟的相请之下,刘凡进入铁城。

    铁城之中,除了铁匠之外,还有木匠,漆工等工匠。

    铁匠占的比例最大,铁城除了申屠刚从河东带领的那一批铁匠外,又在雁门招募一批工匠。

    各地流民、百姓北上避难。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工匠都被吸收。还有许多学徒。

    铁城之中,现各种工匠超已经有五千人。

    今日刘凡来铁城,是蔡邕推荐的。也是申屠钢邀请的。

    因为蔡邕有一位同郡老友在铁城做漆工。

    蔡邕说其名为申屠蟠,刘凡对这个名字有些生疏,本不以为然。

    而蔡邕却说:“申屠蟠禀气玄妙,性敏心通,死了父亲自己尽礼,差点毁了自身。他的品行美好,是别人很难做到的。安于贫困,修身养性,不因为气候变化而变质,不因穷困而丧失气节。和我蔡邕相比,年龄比我大,德行比我贤。他博治五经,兼治图纬。”

    蔡邕这番说辞,令刘凡对申屠蟠产生极大兴趣。

    而申屠钢则是请他去观察终于铸造成功的陌刀。

    听申屠钢说前段时间一名来自河内的铁匠被招入铁城。

    这名铁匠曾在朝廷兵器监制造兵器,他不但制造过战斗兵器,还制造过仪仗武器“斩马剑”。只是年纪大了,才退还回乡。由于家住河内,缕缕遭到黑山军的侵犯,所以举家北至雁门。

    斩马剑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一直当做宫廷仪仗来使用。并未用在战场上面。

    陌刀就是结合斩马剑与历代长刀制成的。

    在这名铁匠的帮助下,加之刘凡描述的陌刀形状,申屠钢用灌钢法做出的百炼钢做刀刃,成功铸造出了陌刀。

    这重钢非常耐砍,长时间战斗不变形。

    刘凡要见识一下,这个时代造出的陌刀,是否具备“人马俱碎”的能力。

    铁城中,一处空旷的兵器场地上,除了申屠钢和典韦站在他身边外,还有一名年近五十的老者。

    他就是那名协助申屠钢完成陌刀制造的铁匠。

    名叫赵长松,双名为平民百姓之名。他祖上世代都为铁匠,精于炼铁锻造之术。

    不一会,两名铁匠抬着一柄陌刀上来。

    典韦上前,单手接过陌刀。陌刀好似在他手中轻若无物。

    典韦将陌刀呈到刘凡面前,刘凡紧紧的盯着陌刀,伸手接过。

    陌刀两面开刃,有些像二郎神的三尖两刃刀,不过是单尖的。

    “禀大将军,据长松兄言,斩马剑重三十二斤,而陌刀重四十五斤,长八尺五寸,非力士不能用。”

    申屠钢对刘凡介绍道。

    陌刀为步兵武器,手持陌刀,必披重甲,非百里挑一的大力士,不能在战场上发挥出它的威力。

    “拿木柱上来,让吾一试。”

    刘凡对那两名铁匠吩咐道。

    陌刀刀面宽大,厚重,但刀刃寒光闪闪,看似极为锋利。

    陌刀可以刺,可以砍,在战场上的威慑力远非枪、矛能比拟的。

    不一会,一个水桶粗的木桩被两名铁匠抬来放在刘凡前方。

    刘凡单手持刀,从上而下猛的的劈下。

    “咔嚓。”

    木桩被劈开两半,这在刘凡的意料之中。就算用普通的大刀,他也能将这木桩劈成两半。

    他要看陌刀经此一击后,是否有缺口、瑕疵。

    木桩是否被切得整齐。

第三百一十四章 申屠蟠

    刘凡看向陌刀的刀刃,两面刀刃无一点瑕疵,好像还有干将莫邪之锋利。

    再看那被划过的木桩,切口整整齐齐。

    刘凡确定了,这就是他想要的陌刀。

    只要一名力士执刀挥砍,定能将马匹斩成两段。

    四十五斤,加上重甲。刘凡军中士兵都是精挑细选的青壮,都能舞动陌刀。

    但舞动不代表能上战场杀敌,达不到力士级别,耐力不够持续,在战场上或许半刻钟都坚持不下来。

    “此刀,锻造出三千柄来。在吾军中,应该能挑选出三千力士。”

    刘凡对申屠钢命令道。

    “此非寻常武器,需熟练工匠反复锻造,三千柄,最起码需要一年时间。若大将军暂时停止农具、新军士兵盔甲、武器,明光甲的锻造。三个月就可以为大将军造出三千柄陌刀。”

    申屠钢与赵长松合计一下,征求刘凡的建议。

    “一年就一年,农具、盔甲武器的锻造不能停止。”刘凡毫不犹豫的说道。

    各种农具当下就要用到。没有武器盔甲的士兵根本不能放到战场之上作战。

    “诺!”申屠钢、赵长松点头应是。

    “兵者,国家之器也。尔等在铸造盔甲、武器的时候,可将盔甲、武器更改的更利于士兵作战,也可自己设置盔甲、武器。铁城,便是吾手中的武器,士兵的生命握在你们的手上,要谨记宁缺毋滥。一旦发现不精的武器、盔甲,必会重惩。莫要以为做个工匠没有前途,吾不会给你们高官,但吾能让你们封侯。谁要能摸索出对军队、百姓、国家有重大变革的物品,吾让他的爵位世袭,与国同休。”

    刘凡目光严峻的看着申屠钢和赵长松,郑重其事的说道。

    两人听到刘凡的话后,呆呆的站在那里,好似不明就里。

    “吾之言,汝等不信乎?”

    刘凡提声疑问。

    申屠钢、赵长松这才恍过神来,连忙对刘凡拜道:“大将军言出必践,世人皆知。吾等只是惊心,不知所云。”

    两人心中无比的澎湃,虽然他们知道想以工匠封侯,难如登天。但心中有了信念。

    就如申屠钢之前锻造陌刀一样,上百次的尝试,不就是为了一朝成功?

    “将吾的话,传给铁城所有工匠,汝等共勉之。”刘凡开口对他们说道。

    “诺!”申屠钢、赵长松掩泪说道。

    刘凡对今日之行,非常满意。

    陌刀军是克制骑兵的利器,因为陌刀比枪还长,士兵顶着陌刀,组成刀墙之后,若骑兵没有太多的人数优势,根本不可能穿过去。

    他要让西北之地的胡骑,见到他的陌刀军颤抖。

    “典韦,派人将这柄陌刀送往五原郡河阴,交给仲康,让他好生练习陌刀,钻研陌刀之法。”刘凡将手中陌刀,又交给典韦,对典韦说道。

    统帅陌刀军的人,必须是万人敌的猛将,许褚擅用刀,是陌刀将的不二人选。

    华夏第一位陌刀将,就这样被刘凡催生了。

    “诺!”典韦接过陌刀。

    “申屠钢,铁城是否有一名叫做申屠蟠的漆匠?”刘凡走出兵器场地之后,向申屠刚问道。

    “有!此人已经有花甲之年,吾本不想用他为匠,但他精湛的雕漆之术,令吾折服。吾使他为漆匠之长,负责为盔甲等物上漆之事。”申屠钢对刘凡回道。

    “带吾去见他。”刘凡点头说道。

    “诺!大将军这边请。”申屠钢探路请道。

    铁城靠着北面城墙的那一方,有一座庞大的院落,这里是专门为盔甲的上漆之所。

    大部分盔甲完成之后,都会到这里上漆,汉属火德,漆红色。

    院内本忙忙碌碌,刘凡麾下大批亲卫涌进,将他们惊醒,停下手头工作。

    唯有一人淡然自若的拿起漆具和天然漆料,涂着一副盔甲,头都没有抬一下。

    他年过花甲,白发苍苍。他的专心致志,让他看起来神采奕奕。

    刘凡进入院子,扫视一圈。发现了这名老者。

    刘凡知道,他定是申屠蟠。

    前年他遇到申屠钢时,申屠钢对自己也是这么严格,有始有终。

    但蔡邕对他定义的不是漆匠,而是著名的学者。

    申屠蟠来到雁门之后,没有去投靠身为重官的蔡邕,只是写信叙旧。

    自己在马邑居住下来。做一个地位如“佣人”一样的漆匠。

    县内、郡内、朝廷都先后征辟他,他都不就。

    他隐居乡里,精研学问,博通《五经》,还懂得图纬之学。

    图纬之学,这种玄而又玄,有人称它为妖言、有人称它为虚妄。

    申屠蟠一生避过许多危险,明哲保身,或许与图纬之学分不开。

    “可是陈留人,申屠子龙乎?”

    刘凡看着申屠蟠将这套盔甲刷完之后,开口设问道。

    “然。”申屠蟠抬头,疑惑的看了一下眼前人,这人竟然知道自己表字。

    再看刘凡英姿勃发,身边周围全是甲兵相护。

    谁出入铁城有此阵势?

    唯有骠骑大将军!

    “申屠蟠失礼,拜见骠骑大将军。”

    申屠蟠一瞬间便反应过来,向刘凡拜道。

    “闻君有大才,特来一见。”

    刘凡为申屠蟠正身,言语的意思好似是专门为了他才来到马邑的。

    “行将就木之人,略懂漆匠之工,以此养家糊口,哪有什么大才。”申屠蟠谦虚的说道。

    “蔡伯喈非常推崇君,吾刚复河套,正是用人之际啊。吾加冠于君,君是否就任。”刘凡试着向申屠钢问道。

    “吾年轻时,同县女子缑玉为父亲报仇杀了人,外黄县县令梁配想要判罪处死缑玉。吾当时是县学的一名学生,向县令进言规劝说:玉之节义,足以感无耻之孙,激忍辱之子,不遭明时,尚当表旌庐墓,况在清听,而不加哀矜?县令梁配认为吾的话很好,于是替缑玉重新审判定罪,使她得以减免死罪。吾知道大将军的法,大将军不能用吾这种人。”

    申屠蟠向刘凡说出年轻时的事迹,实则是拒绝了刘凡。

    “子不报父仇,非子也。但没有规矩,又不成方圆。”刘凡叹声说道。

    当律令与至尊的经义发生冲突时,律令便常常处于下风。儒者引经入法,为复仇者开脱,往往能得到标榜以仁孝治天下的皇帝的支持。

    汉提倡孝,以“孝廉”为最佳入仕之路就能看出。

    不能说提倡孝不对。

    只能说道德与法家永远都是有冲突的。

第三百一十五章 偷鸡贼

    “吾为吏,不能服众也。年老迈,力不从心也。”

    申屠蟠也隐居了大半辈子,早已经将身外之事收起,天下的熙熙攘攘很难让他在乎。

    他愿意在这天下随波逐流,却不愿推波助澜。他也从来没有想象自己能力挽狂澜。

    救天下之事,莫过于英雄、枭雄。他们或许没有惊世的才华,却有魄力、决心和对大局的掌控能力。

    相比于英雄,枭雄更为可怕。英雄有泪,用人与德。

    枭雄眼中只有棋子,将天下人都当做棋子。他的魅力在于名臣猛将甘愿做其棋子,甚至甘愿做弃子。

    “吾欲申教育于天下,让寒门士子得以走上正途。天下学宫正在不远处建筑,君可知晓?”

    刘凡面色稍定后,向申屠蟠问道。

    申屠蟠不仕,刘凡也不想再勉强,天下如郑玄、申屠蟠一类的人还有很多。

    “天下学宫,有所耳闻!”申屠蟠对刘凡回道。

    “天下学宫,除了郑君之外,再无一德高望重之人。吾征君为学宫博士,君可愿乎?”

    刘凡以此相邀。

    “哈哈,大将军要吾去教天下学子漆匠乎?”

    申屠蟠抚须一笑,反问道。

    “天下学宫以儒经为主,各家为辅助。若有人想以漆匠之学,拜君为师,君自可教导也。”

    刘凡也是大度一笑,说道。

    按照天下大势的发展,儒学必有一个式微期。

    儒学暂时的衰微,可以间接发展文学,以文学风骨的开端促进各家核心思想。

    自西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学一直在思想上占据着统治的地位。儒学传统的文学观点乃是原道宗经,文学一直只是经学的附庸,窒碍了文学的自由发展。

    可以想象在东汉朝廷腐朽、颓废和乱世下,传统的儒学已失去了统治地位和支配思想的力量,故此文学开始摆脱了经学的束缚。

    此时,也是发展文学的最佳时机。

    与鸿都门学一样,辞、赋、书、画,是天下学宫的所需要修的。

    盛唐之盛,在于文学之盛。没有文学,大唐不会有盛唐气象。

    文学,确实可以引动风流。

    反之,漆匠也是如此,漆匠代表着工匠阶级。匠之精者,亦能带动一个时代的进步。

    “大将军之言,未闻过;大将军之心,未见过。盛情难却也。”

    申屠蟠对刘凡一拜,道。

    他此言,就是应刘凡邀入天下学宫做博士。漆匠也只成了一个说辞。

    若是真有人向他学习雕漆之学,他也乐意去教。但漆匠,只是下贱之道。

    “君天下英杰,一人可再造千万英杰,吾当礼之。”

    刘凡反过来也被申屠蟠躬身一礼。

    他相信申屠蟠是大才,别的他暂时不会去考虑。

    在这个时代,道德与法律,说不清楚。

    “不敢当!天下学宫,招募天下拜学之人。则有弊端啊!”

    申屠蟠正身之后,对刘凡说道。

    “请君细言,吾洗耳恭听!”刘凡请教道。

    “天下学宫,能容纳万人,可容纳十万人,百万人乎?”申屠蟠向刘凡回道。

    “不可。学宫建立应时代之需,也无法强求太多。因为吾只掌管一郡之地,无法掌控全局,学子不远千里来求学,吾总不能将其拒之门外吧!天下学宫现在不会有门槛,但将来会有门槛。以后吾会设计县学,优者,入天下学宫。”

    刘凡摇头之后,对申屠蟠解释道。

    他真正的思想是设立乡学、县学、郡学、州学,给士人鼓励,一步步升学攀登。

    天下学宫,集儒、经、工、文学、医、兵、法等为一体的学宫,并非单方面的一种。

    “大将军考虑周到,是吾多言了。”申屠蟠了然的道。

    与申屠蟠彻谈一段时间后,刘凡拜别申屠蟠,准备离开铁城。

    “申屠钢,武器、盔甲之事,一定要严加铸造,不可纰漏。”

    临走之际,刘凡对此事再次严加强调。

    他编制内的军队,不仅要持弓弩率百分之百。还要被甲率百分之百。

    这样才无愧他强汉之名。

    他在桑蚕丝织上设立丝官,以官监察,提升了丝绸的质量,也提升了纺织的速度。

    在开矿冶铁上,刘凡设立矿官,在全面调配的同时,加大冶铁效率和质量。

    铁是刘凡最重视的矿产,雁门的铁矿,毫不夸张的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他派遣能人,打听乡里老人,在中陵,沃阳,马邑,阴馆,善无,楼烦等县都发现有铁矿。

    应募大量民夫为他开矿冶铁。他用“劳保”保证了他们在卖力时的安全,用工钱保证了他们以出力可以养家糊口。

    累了可以休息,没有人拿着鞭子在后面驱使他们。

    司监还得照顾百姓,不让百姓因劳累、危险受到伤害。

    用这一套体系,反而大大加快了开矿冶铁速度。

    使一块块铁块被冶炼出来之后,从各地源源不断的运往铁城。

    “申屠钢谨记!”

    申屠钢向刘凡拜礼。

    刘凡点头,拔马奔向南方的马邑城。

    刘遇负责为迁往定襄的流民送农具、种子、粮食、耕牛等,刘凡想具体了解一下那里的情况。是否还有所需求。

    刘凡率领典韦、赵霁等亲卫来到马邑城外。

    至今可见马邑城外搭建着一个一个的粗布帐篷。

    可见迁徙之事,并不是那么顺利。

    民以食为天,迁徙中,粮食最重要,不能妥善的解决粮食问题。迁徙百姓寸步难行。

    在万人敬仰下,刘凡进入马邑城,来到县令府上。

    这时,刘遇才姗姗来迟出来迎接。

    “知主公至,奈有事缠身,不能出城相迎,请大将军赎罪。”

    刘遇出县衙后,向刘凡拜道。

    “刘叔言重了。”刘凡下马平礼刘遇,问道:“所为何事?可是迁徙百姓之事乎?”

    “非也,今马邑出一名盗贼,偷盗一只鸡,被亭卒抓获。吾已审问过,证据确凿。这才来见大将军。”

    刘遇摇头回道。

    “吾治理雁门,兢兢业业。无粮者,放粮。无地者,圈地。据闻大部分地方都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今竟有人为区区一只鸡,行偷窃之事。”刘凡眉头一皱,愠怒的说道。

    “大将军……”

    刘遇看向发怒的刘凡,欲言又止。

    他觉得自己这个马邑父母官做的让主公失望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9035/ 第一时间欣赏汉末之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几回春秋所写的《汉末之天下》为转载作品,汉末之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汉末之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汉末之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汉末之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汉末之天下介绍:
刘凡穿越到东汉末年,成为东平宪王刘苍后代,随着天下大势,刘凡以一步步崛起。收文臣武将,平定乱世,改革内政,镇压四夷。重新开辟丝路,征服西域,虎视天下。贵霜,安息,罗马皆年年纳贡岁岁来朝。这就是刘凡的大汉,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汉末之天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汉末之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汉末之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