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护国公TXT下载护国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护国公全文阅读

作者:木允锋     护国公txt下载     护国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四一章 大明版五四运动

    下关码头。

    一个三十左右的儒生,站在船首看着逐渐拉近的码头。

    “此物倒是力大!”

    他看着码头上的吊臂说道。

    这座仍旧以木制结构为主的吊臂并非人力,而是由旁边的牛和绞盘及滑轮组带动,粗壮的方木前端以铁链带着生铁铸造的吊钩,勾起一艘货船上棕榄捆扎的生铁毛坯,紧接着转向右侧的外秦淮河,缓缓放到一艘小船上,这艘小船上已经堆满同样的生铁毛坯。

    “这是在池州铁场铸的,但池州那边只有生铁炉,熟铁炉还在建设当中,故此需运到京师的铁场。”

    他身旁船工说道。

    “那此为何物?”

    儒生指着即将踏上的码头说道。

    细雨中的地面一片水光,但却没有什么积水,而这样的水光一直向前延伸出数十丈,看着仿佛一池平静的深水,尽头处泥沙颇多,但到岸边就看不到泥沙了。

    “这是新铺的水泥!”

    船主说道。

    就在同时这艘从武昌来的客船靠上了码头,一个比男子略小的少妇从船舱走出,在身边打伞的丫鬟搀扶下好奇地走向船头,两个仆人带着行礼最后走出。那男子略一等待,和那少妇一同踏上了水泥地,他下意识地低头看了一下,估计没有感受出有异常,这才继续迈步向前。

    “客官可要进城?”

    突然间一张堆满笑容的面孔出现在他前方。

    那男子目光顺着这人的手臂转向左侧的马车,这辆四轮马车的车门敞开着,里面对置的两张双座长椅上柔软的棉垫在向他招手……

    “一钱银子,全城送达!”

    那笑脸伸着一根手指头说道。

    于是他们一行坐上了出租车,不但这对小夫妻有座位,就连两个仆人都可以站在车后的专门位置,而他们的行礼则放到车顶,用油布遮盖避免被淋湿。这辆安装了减震弹簧的四轮马车很快驶出码头,在三合土铺的马路上直奔定淮门。宽阔的四车道公路中间是柳树和花丛分隔,间或有路口以供横过,有红衣的士兵拎着藤条巡逻,发现试图穿过花丛抄近路的立刻吹响哨子,气势汹汹地跑过去一顿乱抽。

    “有趣!”

    那儒生笑着说。

    “这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那温婉少妇说道。

    “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所有人日常哪怕走路也必须学会懂规矩。”

    那儒生说道。

    这时候他们的马车到了一个十字街口,正中是一个凉亭,亭一个同样的士兵不断吹哨,这马车的车夫迅速将原本在外侧行驶的马车转向内侧等待。在他们前方横向的道路上那些来往的马车直接驶过,略待片刻之后随着那士兵的手势,他们的马车开始转向,而外道的径直向前。

    很快马车驶上定淮桥。

    “这就是水泥?”

    儒生看着桥旁说道。

    在这座古老石桥的两侧各有一座新桥正在修筑,而此时正修筑的是桥墩,两岸一边一个,都略微向着河道延伸,用石头砌成,那些工人将搅拌好的灰黑色泥浆抹在方石上,然后直接垒砌起来。

    “但这河中间如何修桥墩?”

    他疑惑地说。

    “不用桥墩,据说是忠勇侯和宋侍郎一起,研究出了一种新的修桥方法,用木头和铁做出架子就能横跨秦淮河,以后两边的桥走车,中间的桥走人,车人各走各的,且不会挡住下面行船。以后这京师周围所有桥两旁都修这种新桥,据说是为保护中间的石拱桥,毕竟这都是当年太祖皇帝修的。”

    车夫说道。

    “我倒想看看如何不用桥墩。”

    那儒生说道。

    他当然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东西叫木制桁架和拱组合桥,瑞士人十八世纪就能把这东西建到跨度七十多米了。

    马车在城门前转向一旁停下。

    紧接着一名士兵牵着狗上前,那儒生把自己的路引递上,同时递上的还有一个小红本,上面赫然写着代表证三个字。那士兵立刻换上了热情的笑容,不过仍旧牵制狗绳,让这只细犬在行礼上嗅了一下,在确定没有异常后,把路引和代表证还给他,示意可以进城了。

    马车紧接着驶入城门。

    而那士兵走到坐在岗亭的军官面前说了几句,后者迅速翻开一个大本子,在上面写下了一行字:

    衡州府衡阳县士民代表王夫之抵达。

    而此时衡州府衡阳县士民代表王夫之正带着自己的夫人,坐在马车上欣赏南京的风光,很显然这座城市的改变太大,都已经让他有点目不暇接了。原本的六朝古都已经是江南最繁华的都市,但和现在相比,以前的南京明显灰暗了许多。更整洁的街道更多的新式建筑更多的新式商品无不让王夫之有些目不暇接,就连街上行人脸色都明显不是他记忆中的样子。原本依然随处可见面带菜色的贫民已经很少看到,更多的人身上明显穿着新衣服,更别说街道两旁那些五颜六色的招牌了。

    很显然这几年的改变超过了过去的几百年。

    “夫君,这是?”

    王夫人好奇地看着一个水果店前摆出的菠萝。

    而且是切开卖的。

    “停车!”

    王夫之说道。

    马车随即停下,他推开后面的窗子说了句,后面站着的仆人立刻过去买了六个,连车夫一人一个。

    “谢客官赏,托客官福,要不小的可舍不得吃这个。”

    那车夫眉开眼笑地说。

    “此为何物?”

    王夫之问道。

    “这是凤梨,据说原本不是咱大明的东西,和地瓜一样都是从什么美洲由那些红毛人带过来的,刚刚带来也就二三十年,目前也只有福建南边有人种植,这东西怕寒,往北都没法种植。这都是南洋公司的商船从福建运过来的,之前还是贡品,后来做成罐头就开始卖了,咱们吃的这还不是新鲜的,是从罐头里拿出来单卖的,新鲜的根本不会卖,都直接送到订货的府中。”

    那车夫说道。

    “这岂非那红尘一骑妃子笑?”

    王夫人笑着说道。

    “那只是传说而已,岭南的荔枝再快也不可能完好地送到长安,驿马加急送军情也不可能两三天里跋山涉水从韶关到长安。至于这个,那是商贩所为,有利可图才干,最多只是吃的人奢靡,但他们掏钱买反而让经营此生意的从上到下都可得利,否则他们的银子也是埋地窖里。”

    王夫之说道。

    “荔枝罐头咱这里也常见,客官想要去罐头店买就行,天南海北的水果都有,还有各种飞禽走兽海鱼的,客官哪怕要吃海里那山一样的巨鲸肉也都有呢!”

    车夫说道。

    “巨鲸肉?”

    王夫之愕然说道。

    “就是那巨鲸肉,南京这边只有罐头,到舟山那里就可以吃鲜肉,不过味道不怎么样,全是很腻的肥肉,倒是鲸油点灯极好的,小的如今就用鲸油灯,有钱人家都用鲸烛……”

    车夫说道。

    “看报看报,最新的应天日报,刚死了主笔的国事报……”

    这时候一个半大小子走过来挥舞着报纸卷高喊。

    王夫之急忙叫住他。

    后面仆人立刻给钱,各种报纸一样来了一份,王夫之打开报之,带着疑惑说道:“刚死了主笔的国事报是怎么回事,这主笔,方允升?他才五十出头怎么就死了?”

    很显然他认识方大猷。

    话说老方虽然人品不行,但却是明朝晚期数得上号的书画家,那画作在现代都很有市场。

    “客官,您再往下看!”

    那车夫笑着说。

    王夫之紧接着就看到了今天的国事报,然后扑面而来的就是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还有他们的一首首悼诗挽文当然也少不了谴责怀远侯当街行凶的,指责官府无能,包庇凶手致使其逍遥法外的。

    其他几份报纸多数如此。

    也就应天日报保持中立,仅仅只是登了一首悼词,以纪念这位为言论自由而牺牲的报界同仁。

    但这也足够了。

    毕竟应天日报身份不一样。

    “荒唐,这国法何在,大明无以言获罪者,纵然李贽何心隐之辈亦非以言而获罪。更何况这大同国不过是依先贤之言构想而已,且作者乃黄南雷而非方允升,纵然其有罪亦当付诸有司,岂有勋臣私刑杖杀者?立刻去国事报馆!”

    王夫之说道。

    李贽何心隐之死还真都不能说因为他们的叛经离道之言,前者是东林党为维护自己在思想上的正统性进行迫害。毕竟李贽写那些言论时候就连焦这样的状元都为其站台,李贽身后有一大堆非东林党的文官支持,想用这个学术明星对付东林党,说白了他是万历后期党争的牺牲品。

    而后者纯粹是因为搞非法结社。

    “客官,您此刻去是见不到人的。”

    车夫说道。

    “何故?”

    王夫之问道。

    “他们今天在五城兵马司递了申请,连方家的人一起,要抬着棺材去怀远侯府讨说法,要是怀远侯不给他们满意答复,他们就要去敲登闻鼓向监国请愿,请监国为他们做主,这时候估计都已经去堵怀远侯府去了。”

    车夫说道。

    “呃?!”

    王夫之愕然……

第二四二章 火烧侯爵府

    怀远侯府。

    “杀人偿命!”

    “血债血偿!”

    ……

    大门外的街道上人山人海,两千多青虫义愤填膺地高喊,中间还夹着方家女眷的嚎哭,一片白色孝服在人群中分外醒目。而一个大棺材赫然堵在侯府正门,不过这大门紧闭,倒是可以看到墙头有家奴趴着,手持棍棒一脸警惕地看着外面,但却没看到常延龄的身影。

    而远处一队五城兵马司的红衣士兵远远看着。

    很显然他们是不准备干涉的。

    更多闲人也在远处聚集着,就连附近几个勋贵的府邸门前都满是看热闹的闲人,话说这条原本堪称南京城最奢华的街道,自从勋贵被杨庆团灭后还是头一次如此热闹。那些留下来的孤儿寡母们,全都好奇地看着这壮观场面,看着勋贵里面最后一个幸免于难的终于也倒霉了。

    “方公讳大猷,字欧余,号允升,崇祯十年丁丑科二甲赐进士出身,甲申之变为北直隶井陉道……”

    棺材前黄宗羲读悼词。

    他旁边几个孝服的女人和小孩嚎啕大哭起来。

    “杀人偿命!”

    ……

    各种吼声再次激愤地响起。

    然后一些难以控制情绪地开始朝墙里扔石头,那些原本趴在上面警戒的家奴们吓得赶紧缩回去,还有人上前砸门,尤其是几个明显是方家族人的,更是拿锤子之类砸。后面那些青虫们一片叫好,远处五城兵马司带队维持秩序的军官立刻吹哨子,不过这时候吹也没用,青虫们把整条街堵得水泄不通,他们就是想干预也根本无法靠近。

    “这,这太失体统了吧!”

    王夫之看着眼前这壮观场面说道。

    很显然这种场面让他不适应。

    “客官,这不算什么,这几年南京城经常有这种事,光承天门外面就堵了两回,第一回是冬天,被承天门上水龙浇散了,第二回夏天倒是没有水龙,但却被五城兵马司用du气给熏散了。不过如今有了新规矩,只要提前向五城兵马司交申请,写明人数和集会路线,而且不做犯法的事,那五城兵马司就不会管的。”

    那车夫说道。

    “聚众砸侯爵府还不算犯法?”

    王夫之说道。

    就在这时候,突然间从墙里面飞出一个燃烧的棉被,在一片惊叫声中落下来,下面青虫们惊恐地躲避,紧接着那大门打开,还没等砸门的那些反应过来,里面一桶桶大粪就向外泼出,瞬间浇了他们全身。

    后者一片愕然。

    然后大门以极快速度关闭。

    下一刻青虫们瞬间爆发了。

    “砸开门!”

    “冲进去!”

    ……

    伴随着一片愤怒的吼声,很快那棺材就被抬起来,很显然他们也是有备而来,这棺材明显是加固的,被二十多个人抬着,直接就抬到了大门前面,后面的人狠狠一推,一下子撞上了大门。这东西都是纯实木的,而且都是结实的木头,尤其是这种世家大族的那真就跟攻城锤一样,几百斤重量一下子撞在大门上,那大门几乎瞬间就被撞开了。里面几个拎着粪桶的家奴惊愕地看着,下一刻以最快速度一哄而散,几乎同时那些青虫们蜂拥而入……

    “快,快去叫人,局面要失控了!”

    远处的军官急忙喊道。

    他身旁的士兵立刻上马,一勒缰绳转向,在战马的嘶鸣声中,伴着跑动的颠簸,旁边一个铜钟也不断地敲响,那些看热闹的闲人赶紧躲向两旁让开道路,这匹马带着一路钟声向前狂奔而去。

    就在同时原本看热闹的士兵们立刻结阵,藤牌与短棍组合向前推,后面膀大腰圆的掷弹手掏出手榴弹……

    还是du气的。

    他们先是甩出手榴弹。

    只不过是很小,还没拳头大,但这东西在密集的青虫们中间炸开,仍然制造出驱散效果的烟雾,脸上扣着带玻璃片的皮罩和猪嘴的士兵紧接着撞进烟雾,开始用手中棍子驱散那些青虫。他们一边向前,后面掷弹兵一边往前扔du气手榴弹,先用du气制造混乱,迫使青虫们躲开,然后结阵而前的士兵用棍子暴打,一时间打得鬼哭狼嚎。不过因为地形限制,那些青虫们很难散开,毕竟他们在一条两旁都是建筑的街道上,一些聪明的干脆闯进旁边府邸,还有一些直接搭人梯爬墙头的,就在du雾弥漫的混乱中士兵们缓慢向前推进。

    这一幕看得王夫之瞠目结舌。

    很显然南京的变化不仅仅是他之前看到的那些和谐盛景,还多了很多不和谐的东西。

    不过即便这样,依然无法阻挡前面的青虫涌入怀远侯府,甚至他们都加快了涌入的速度,毕竟躲进侯府更容易逃跑,避免被五城兵马司抓去交罚款。这些家伙在侯府中一边向后门逃跑,一边肆无忌惮地打砸,连方大猷的棺材都被扔了,几个孝服的女人趴在上面继续哭嚎,而常家那些家奴和女眷则在惊恐四散,整个怀远侯府一片鬼哭狼嚎的混乱。

    不过还是没看见常延龄出来……

    呃,怀远侯不在府内。

    “忠勇侯,你想干什么?”

    被两个锦衣卫夹在中间的常延龄愤怒地朝杨庆吼道。

    他在这之前就奉诏进宫了。

    然后他刚一进宫就被杨庆给控制了起来。

    “怀远侯,我这是帮你,虽然说起来你打死方大猷终究不对,但你毕竟是开平忠武王之后,我也不能看着你被他们打死,既然这样也就只好请你在宫里先歇歇了。”

    杨庆说道。

    “你倒是好心了!”

    常延龄冷笑道。

    “怀远侯,我知道你不放心我,怕我篡了这皇位,可你真误会了,我可以很坦诚地跟你说,我当初救先帝逃出北京,就是为了公主。否则我在那里就直接投李自成了,我要篡位的话公主第一个不答应,你信也罢不信也罢事实就是如此,只要公主不答应我是不会有别的心思。

    至于皇上……

    我要是不想迎他,直接派人去一枪打死然后栽赃李自成就行,何必要搞那么多麻烦,难道锦衣卫能把一个大活人从北京绑出来,还不能拿线膛枪把皇上在五十丈外一枪打死?你以为我搞事情,就是为了皇上来之后好谋朝篡位,但事实上我只是为了能保证皇上来后不会坏我的事!我肯定不会篡位,这一点你可以放心,但谁也不能阻挡我对大明的改造,这大明如果不进行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早晚还是会被别人给灭了的,我说到底还是为了这大明能长久存在下去。

    这些年的变化你也看到了。

    我们的老百姓开始吃饱饭了,我们的的朝廷也开始不缺钱了,我们的军队也开始变得所向无敌了,这改变有目共睹的。

    但改造就得动一些既得利益者。

    我的确对宗室很不好,可宗室是个什么德性你也知道,我限制了他们一些利益,但也给了他们自食其力的条件,这总比以后他们再和楚王一样被别人灭门强,那时候他们失去的可就不是点田地银子了。

    我的确团灭了南京旧勋贵。

    可你们这两百年都干了什么就不用我说了吧?南京各卫的土地是不是都被你们瓜分了,是不是那些士兵都世世代代给你们当农nu?不把你们解决,连南京的守军都不能保证还会为大明而战。我的确把各家的男人都扔海南岛,可爵位保留,土地养活家族也足够,他们的子孙还是继承了他们的爵位。难道让大明继续糜烂哪天你们也和北京的勋贵一样,被什么张自成王自成夹出脑浆子更符合你们心意?

    至于我和文官斗,与士绅斗,那个都与你们没多大关系。”

    杨庆说道。

    “那你的民权论是何居心?”

    常延龄说道。

    “请你告诉我,大明之前为何糜烂到那种地步?建奴孤军深入都能一直打到兖州啊!就那几万建奴骑兵,但凡沿途有一座城能坚守住,有一个府的壮丁誓死抵抗,他们也不可能再回到关外啊!同样是老百姓,为何太祖开国时候,随便拉出一支壮丁都敢在战场上拿着长矛怼蒙古骑兵,现在有大炮有鸟枪反而面对建奴一触即溃?”

    杨庆说道。

    “很简单,国不知有民,民焉知有国?当年所有人都明白,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现在呢?江山与老百姓何干?建奴杀了鲁王一家,老百姓也只会在一旁跟着抢钱,想要真正复兴大明,首先就要让百姓心中有国,但国不给百姓权力,百姓有必要心中有国吗?难道喊几句口号就可以让他们心中有国了?不想给予他们什么,却想让他们为国去赴死,你觉得天下有这样的好事吗?”

    他紧接着说道。

    常延龄默然不语。

    “侯爷,那些乱民冲进怀远侯府了!”

    就在这时候,一名锦衣卫跑进来禀报。

    “呃,赶紧阻止,别让他们伤了侯府的家眷!”

    杨庆说道。

    但突然间他抬起头,有些愕然地看着远处天空,常延龄立刻跟着转过头,就看见雨后阴云散开的蔚蓝色天空中,一道滚滚浓烟正在升起……

    “该死的,他们在烧我家!”

    常延龄怒吼道。

第二四三章 拍卖皇帝啦

    南京的这出大戏,最终以愤怒的民众火烧侯爵府而结束。

    不过只是象征性火烧。

    毕竟刚刚下过雨,就算想烧也不是那么容易,而且紧接着他们就被五城兵马司的士兵驱散,再加上怀远侯府还有一大堆家奴,附近还有一支支同样隶属五城兵马司的救火队呢!总之就是一把小火,当常延龄匆忙从皇宫赶回自己家的时候,已经只剩下残烟袅袅和遍地狼藉……

    再加上一具棺材。

    方大猷的棺材被那些急于逃跑的士子们扔下了,包括那几个守着棺材抬不动的女眷和小孩。

    剩下的……

    剩下的是一笔糊涂账。

    常延龄扣押了方大猷的棺材,毕竟棺材在他家,他就是扣留别人也无可奈何,然后他报警说自己家被方家勾结无赖打砸抢烧,造成十万两银子的损失,要求方家赔偿损失。

    不赔偿的话他就把方大猷的棺材扔猪圈里。

    总之这与杨庆无关。

    这种刑事案件由应天府管辖。

    这时候的应天府尹是刘士桢,江西龙泉人,属于江西党,靠近东林党但也有点距离,首领是东林党老将礼部侍郎姜日广,顾锡畴去迎驾后,他实际主持礼部。刘士桢肯定会秉公执法的,至少他会像士子们希望的那样秉公执法,但常延龄的铁券谁也动不了,所以这件事会继续扯皮,估计他不会吃亏的。

    毕竟方大猷的棺材在他家。

    不得不说猪队友实在是太坏事了!

    “侯爷,那些抓的人如何处置?”

    五城兵马使杨安问道。

    他其实不姓杨,本身是杨庆在辽东收的包衣,原本姓氏自己也不愿意再提,干脆就姓杨了,不仅仅是他这一个,杨庆当初收的那些包衣基本上全跟他姓了。

    “依律处置即可。”

    杨庆说道。

    他在这件事情上不需要有什么倾向性,抓的这些士子仅仅是参与个打砸什么的交罚款,五城兵马司没有定罪权,只有罚款拘留权,而且拘留也有时限,有放火抢东西嫌疑的移送应天府,总之一切都按照法律来,以表明他的中立态度。而中立就是代表他支持士子们,只不过因为有铁券的存在,他也拿常延龄无可奈何,这样就看出封建**的可恨,一个铁券就能让勋贵为所欲为,话说大明的民权事业任重而道远啊!

    “侯爷,李来亨到了!”

    徐平向他报告。

    “请他过来吧!”

    杨庆说道。

    李来亨是来敲诈的。

    迎驾团已经到长安,李自成热情地欢迎了他们,尽管这里面福王和他有杀父之仇,但经历了这么多磨难的福王也以宽容的态度见过了秦王,他俩都是王也可以称兄道弟了。至于圣驾还都南京这种事,肯定是一时半会决定不了的,这样上门的肥羊,李自成得尽可能多榨点油水,因此他决定把朱慈拍卖,简单点说就是看杨庆和东林群贤谁出价高。

    “你瘦了!”

    杨庆一脸真诚地看着他面前的李来亨。

    后者被他看得都有些发毛。

    他俩自山海关分别,到现在也差不多三年了,李来亨先是顶替吴三桂的角色孤军镇守宁远,后来入关参加北京之战。李自成大撤退之后作为后卫击败多铎的追击,然后镇守在晋北的长城线,再后来又被李自成调到西北战场,很显然这一圈塞外风沙摧折原本的少年英雄也沧桑了许多。

    但也锻炼出来了。

    现在他是李自成手下头号骑兵猛将,在西北杀得堪称双手沾满鲜血。

    “秦王欲送陛下还都南京。”

    李来亨缓缓说道。

    然后杨庆继续一脸纯洁地看着他。

    “你不会没听清吧?”

    李来亨带着自信说道。

    “啊,听得很清楚,秦王的决定令人欣慰,作为南京监国内阁参谋总长兼大明锦衣卫指挥使,我对秦王的决定表示欢迎,并请代我转达对秦王的问候!”

    杨庆用外交部发言人的标准语气说道。

    “呃?”

    李来亨无语中。

    “你们在西北杀了多少人?”

    杨庆突然问道。

    “反抗者一个不留!”

    李来亨说道。

    “那再请代我转达对秦王的敬意!”

    杨庆说道。

    “但你们继续收留传教士,这一点就很令人遗憾了,据我所知长安城传教士已经多达十几个了,你们是想集体拜雅威吗?”

    紧接着他说道。

    “我们愿意拜谁与你无关。”

    李来亨说道。

    他们那里的确对传教士们依然保持着敞开怀抱,被杨庆赶走的传教士除了毕方济返回澳门,其他基本上全去了李自成那里,桂王那里已经对他们敞开胸怀,很显然他们觉得李自成也是一个值得拯救的灵魂。甚至张献忠那里都有,只不过不敢公开活动而已,毕竟张献忠有时候也得屈服于杨庆的yin威。倒是多尔衮那里并不受他们的欢迎,事实上传教士们对这些鞑靼人并没有好感,原本历史上他们实在没有别的选择,但现在他们对鞑靼人保持鄙视。

    当然,主要是八旗神军对他们深恶痛绝,而受八旗满洲崇敬的佛爷们也不喜欢这些洋和尚。

    “好吧,这个问题我们揭过。”

    杨庆说道。

    他的确对这种小事没必要纠缠。

    “还有……”

    他接着说道。

    “你是害怕谈陛下还都的问题吗?”

    李来亨说道。

    “这个问题没有谈的必要,我会欢迎陛下还都的,你们想敲一笔的心思就放开吧!当然,你们想敲东林群贤一笔我是支持的,但我这边无论户部还是库都不会掏一两银子。你们从东林群贤那里敲来的银子,可以从我这里买任何东西,玉米种,军火,粮食什么都可以。我还可以卖给你们适合做军粮的罐头,使用铁皮罐,全是鲸肉肥油,压得结结实实,你们带一罐就能吃好几天。”

    杨庆说道。

    他正在研究马口铁,这东西在欧洲早就有了,无非就是镀锡而已,他又不缺锡矿,云南的锡都采了一千多年了。

    剩下就是制罐工艺而已。

    但这东西本身最初用作罐头上就是手工制罐,他准备学英国人坑自己军队一样,用那些添加了无数黑心原料的军用罐头糊弄李自成。反正他那边有吃的就行,直到现在李自成的粮食仍旧无法自给自足,尤其是军队打仗肯定不能吃地瓜。之前李自成血洗西北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抢牲畜和粮食,毕竟那些神民手中还是有粮食和牲畜的,人死了这个不会消失,是西北的遍地尸骨补充了关中顺军的军粮。

    但以后不行了。

    毕竟这种血洗的收获很难有第二茬。

    那以后就让他吃黑心罐头吧!

    反正至少以目前人均寿命,这种东西绝对不能算吃死人,还没等吃死就已经死于各种疾病和战乱了。

    “你就不怕陛下回来,你的好日子彻底结束?我可以跟你明说,咱们的龙兴陛下可是很英明,这三年来他可是把一本资治通鉴都翻烂了,那些帝王之术学得可不少。就连龚鼎孳都在私下感叹陛下有世宗之才,我虽然不太懂世宗之才的意思,但估计这话是真心夸他的,如今也不是小孩子,都已经十八了,可是正雄心勃勃,他是不可能容忍你这个权臣的。

    其实我们也不是很愿意把他送来。

    毕竟他回来后,我们每年一百万石粮食肯定要断,而且他回来以后过些年肯定会找我们报仇的,他对我们仇恨可是很深。故此我们要钱谦益他们拿二十年的买回,但他们对这个价格不是很愿意接受。我们和你终究还是朋友,闯王的意思是你只要掏一样的,我们就可以拒绝他们,而且两千万石可以分期支付,五年十年都好商量。”

    李来亨说道。

    “你们这是拍卖皇帝啊!”

    杨庆忍不住感慨道。

    “不过两千万石粮食的价格也实在太高了,一个皇帝值不了那么多,我觉得有一千万你们就卖了吧!东林群贤们也不容易,我不掏钱他们就得自己筹钱,两千万石粮食哪怕现在江南的粮价也得一千多万两银子。

    你以为黄宗羲这些人跟着起哄仅仅是因为限制皇权吗?

    他大概是这样想。

    可支持他们的那些浙江士绅纯粹就是不想掏钱啊!你们太高估东林群贤在江浙的影响力了,他们的影响力不值一千万两。一千万石粮食的话折价六百万两,而且给你们的也不一定是米,还可以拿玉米高梁豆子甚至地瓜干之类充数,这样最后算算估计四百万可以解决。

    他们的脸也就值五百万以内!”

    他很诚恳地说。

    这时候江南米价因为他的地瓜玉米开始涌入,尤其是湖广的战乱结束开始加入粮食供应,已经被拉低到了万历末年的水平。当然,北方清军控制区依然是一两半的高价,走私问题越来越严重,李自成那里因为没有禁运反而维持在一两略多,张献忠凭借成都平原的粮食大发横财。但即便这样,两千万石仍旧不可能,这么多粮食不可能一下子供应,最后只能折成银子,但一千万两银子是绝对不可能的……

    水太凉那张脸不值这个价!

第二四四章 李自成的汉唐伟业

    话说李自成还是很清醒的。

    他知道他和杨庆之间的友谊最多也就维持十年,那么干脆趁着这次机会一下子要出二十年的保护费,反正朱慈回南京后,这边也不可能给他继续送粮食了。

    但十年就太少了。

    毕竟他就算养着朱慈,杨庆也基本上可以给他十年的。

    但两千万石真太多了。

    在户部和库不掏的情况下,东林群贤们只能在江浙募捐,他们的脸面无论如何不可能募捐到超过五百万两,倒不是说江浙士绅没钱,实际上就是五千万这些混蛋也有,西班牙人在南美土著尸骨上刮的银子很大一部分都在他们手中。

    但江浙士绅这笔投资有风险啊!

    若是能保证稳赢的生意,他们可以投资,最终换取继续士绅免税,他们支持东林群贤主要就是想龙兴皇帝回来,把杨庆干掉后恢复免税。可问题是现在无法稳赢,龙兴皇帝就算回来,也不过是个孤家寡人,就算有东林群贤真心辅佐,还是很难斗过手握数十万大军和锦衣卫的杨庆。

    这才是黄宗羲们跳出的原因。

    江浙士绅们正在做两手甚至可以说三手准备。

    龙兴天子回来是两手。

    他输了的话,东林群贤肯定要倒台,那么黄宗羲这些人会凭借这段时间获得的民心,迅速形成一个新势力和杨庆继续斗法,保证江浙士绅至少目前的利益不会继续受损。

    他赢了的话这就是新党。

    一个以限制皇权,争取地方自治为目标的新党,接过杨庆的旗帜继续与皇权斗法。

    还是保证江浙士绅的利益。

    毕竟皇权强势也是他们所反对的。

    但迎不来皇帝的话,他们就会和东林群贤合伙,最终形成朝野两个力量继续和杨庆这个乱臣贼子斗法,一步步限制杨庆权力,如果杨庆能到此为止,他们也不介意捏着鼻子忍受这个权臣。说到底他们跳出来,就是趁着杨庆也在鼓吹民权的机会,用同样鼓吹民权来获得百姓支持,把自己打扮成为大明民权而奋斗的斗士。至于成功以后现出原形,这个就是另外一回事,光头佬当年还是钢铁同志眼中的新时代好青年呢!

    所以江浙士绅并没有完全押宝在东林群贤身上。

    这些家伙能力太差了。

    不得不说他们太让江浙士绅们失望了,和杨庆斗了三年,反而斗得节节败退,哪怕浙江士绅也看出来这些嘴炮们终究还是嘴炮。他们真正押宝的是黄宗羲这些更符合他们心意,同样也更年轻的新一代代言人,这些人明显更有战斗力。这种情况下东林群贤想拉赞助就不那么容易了,至少超过五百万两的赞助根本不可能。

    但这不是杨庆的事。

    他不会被李自成敲诈的。

    至于送上门的东林群贤,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与他无关了。

    “听说你们与准噶尔人颇有交往?”

    杨庆说道。

    李自成和准噶尔部其实不仅仅是颇有交往这么简单。

    他们是盟友。

    这时候西域最强的其实不是准噶尔,毕竟葛二蛋这时候才三岁,最强的是叶尔羌汗国,之前叶尔羌汗阿卜杜拉还夺取了原属准噶尔部的伊犁河谷,甚至还占领了费尔干纳盆地和塔什干。领土基本上以北天山为界东到玉门关西到塔什干,南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边各城,形成一个以塔克拉玛干为腹地的庞大汗国。

    而其西北是准噶尔部。

    其东南是臣服于李自成的和硕特部,也就是整个青藏高原。

    和李自成以玉门关为界。

    至于东北方则是臣服于咱大清的喀尔喀蒙古,后者已经南移,甚至部分喀尔喀蒙古骑兵还成为清军在宣大的主力,在北方威胁李自成的北方要塞雁门关。

    至于准噶尔部这时候并不强。

    主要是他们的敌人不只一个,不但叶尔羌汗国在和他们争夺伊犁河谷一带,北边的俄国人也在南下。

    实际上准噶尔部这时候主要敌人就是俄国,葛二蛋的爹巴图尔珲台吉这些年一直与俄国作战,之前他的军队甚至进攻秋明,原本历史上两年后准噶尔部将与俄军在托木斯克展开大战,并且全歼了俄军。不得不说麻哥的雅克萨之战打得真烂,就连准噶尔部都能经常打出俄军几千人级别的全歼,他围攻一个几百人的小土城都得靠围困来解决。

    葛二蛋的哥哥僧格时候,准噶尔部也是和俄国在额尔齐斯河流域争夺。

    直到葛二蛋上台。

    葛二蛋趁着俄国连番失败暂时失去南侵勇气的机会,主动采取结好俄国,侵略其他各部的方针,使准噶尔部一跃而成为西域的霸主。他不但灭叶尔羌,而且征服了哈萨克,继而开始向东试图和咱大清争夺北方,但最终兵败乌兰布通结束了准噶尔部的辉煌。

    至于李自成和准噶尔部友好的原因很简单。

    合伙灭叶尔羌。

    已经完成对河西走廊和河套一带控制的顺军,不可能去青藏高原和顾实汗争夺这片高原反应的土地,向北的漠北草原寒冷贫瘠,同样对他来说没有多大价值,他连大同一带都不要何况是更北的寒冷草原。但西域尤其是天山南麓不一样,从吐鲁番向前夹在天山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之间的这片土地不一样,这一带可以说温暖而且富饶,更重要的是控制着他向西方的贸易线,征服这一带的收益远超他南下或者北上。

    他可是要以唐朝为目标的。

    “不要误会,我对你们此举是支持的!”

    杨庆在李来亨警惕的目光中说。

    “我对准噶尔部也是很有好感的。”

    他接着说道。

    “据我所知你对他们信奉的东西称不上友好吧?听说你正在筹备什么宗教税,而且清查各地庙产,甚至给张献忠下令严禁川边的佛爷们越过大渡河。”

    李来亨说道。

    “呃,这只是我个人要求。”

    杨庆说道。

    他的确给张献忠下过命令,而且实际内容更凶残,甚至一支锦衣卫专门在张献忠那里监督这件事,而张献忠对此是配合的,毕竟支持张献忠的四川士绅也不喜欢这些人,但这并不妨碍他在西北支持准噶尔部。

    话说叶尔羌汗可是叫阿卜杜拉。

    葛二蛋是西域佛教的最后希望。

    “但咱们讨论这个没意义,我们与准噶尔部之间也没陆地连接,必须通过叶尔羌人的控制区。”

    李来亨说道。

    “你们可以向西出玉门关把哈密和吐鲁番拿下啊!如果你们出兵进攻西域,那么我可以提供贷款,而且你们可以用贷款来购买军火,当然,你们需要提供一些抵押品,比如说把河北你们的那片控制区抵押给我。或者干脆卖给我也行,我出一百万新币买这块地方,不过只能支付纸币,然后你们用纸币在南京购买军火,买回去后就可以西出玉门,向着汉唐伟业迈步前进。”

    杨庆说道。

    李自成在黄河以北还控制着怀庆和卫辉两府,这块地方其实不值一百万,本身价值就是保障黄河航运,在明军手中和在顺军手中一样。

    他只是为了忽悠李自成出玉门。

    一百万新币虽然是纸的,但在大明监国控制区和金属货币一样,随时可以到各地帝国银行分支甚至就是那些钱庄都能兑换,而且同样也可以购买任何东西。以这种方式交换出来给李自成提供军火,然后李自成出玉门远征哈密和吐鲁番,与准噶尔部形成连接,再向准噶尔部提供军火贸易和他们两面夹击叶尔羌。准噶尔部夺伊犁河谷甚至向河中进军去欺负哈萨克人,李自成在南边向叶尔羌进军拿下南疆,最终与准噶尔部共同瓜分并血洗叶尔羌汗国。

    这个结果就很让杨庆愉快了。

    至于他得到的……

    呃,他其实一点好处得不到,但只要能娱乐一下就可以。

    反正也不需要他死人。

    相反可以用战争贷款刺激大明经济,尤其是军工生产,现在随着各军整编完成,大明军工生产速度已经放缓。

    之前可是遍地铁场。

    几十万大军各种军械肯定不可能只有工部制造,大明后期本来就有采购民间军械的,依靠着军工采购的支撑,各地小铁场如雨后春笋。甚至质量都不输工部的,哪怕杨庆的熟铁炉锻打出来的锻铁,也就是和苏州那些铁匠们的产品一个档次,只是后者没有他的规模化。

    更别说军用食品,被服,药品统统都有民间商人参与。

    三十多万大军的整编啊!

    一人一把军刀还得三十多万把呢!这种没有多大技术含量的,基本上是个铁匠炉就能打,宿铁刀又不是什么高科技,这场大整编带来的是一场工业上的狂欢。

    现在狂欢接近了尾声。

    这可不行。

    如果他不南征北伐玩战争刺激经济,仅仅明军各地驻军维持是很难恢复之前那种经济增长的,这种放战争贷款让贷款方购买自己的军火,以此确保经济增长的方式,必须得搞一搞了。一百万不够就再继续放贷,只要李自成能拿出抵押的,只要李自成愿意向西进攻,给他印五百万纸币又有何妨?

第二四五章 友谊地久天长

    对于这个提议,李来亨就很感兴趣了。

    毕竟他来一趟总得有点收获。

    实际上杨庆表现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就是不在乎朱慈回南京了,他们再敲诈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这样能捞一笔贷款也算是一个安慰奖。怀庆和卫辉本身就是在他们原本防御计划以外的,那只是袁宗第上次渡过黄河攻击清军侧翼时候顺手拿到的,这些年连人口都被强制迁移到关中,只有一万人的军队在那一带屯垦防止清军骑兵袭扰这段黄河的航运而已。

    给了杨庆也一样。

    无非就是把原本顺军干的活移交给明军而已。

    他们只要控制洛阳就行了。

    而向西扩张同样是他们内部既定的原则,他们向南有剑阁天险,张献忠在四川也算得上兵强马壮,至少他们想打下很难,一旦他们在剑阁碰得头破血流,那多尔衮和杨庆也不是不会趁虚进攻的。

    向多尔衮的地盘扩张也是如此。

    他们如果和多尔衮在河北陷入鏖战当中,那张献忠会快快乐乐地出兵抢汉中,杨庆同样会快快乐乐地拿下他们的洛阳。

    此时的大明互相制衡。

    谁先打破平衡都得承受打破平衡的危险。

    但向西不一样。

    叶尔羌汗国也就在西域称雄,本质上不过一个各城联盟,阿卜杜拉的地盘看似广袤,但实际上就是冰川融水灌溉出的散碎绿洲群,总人口加起来最多在五十到一百万之间。半农半牧,甚至很多地方纯农业,能够动员的总兵力最多十来万,这还得是把所有能打仗的男人都算上,真正能打的精锐不会超过五万。

    这点实力完全不值一提。

    有十万顺军出玉门,只要后勤能供应得上就轻松扫荡西域。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后勤肯定是供应不上的。

    但如果仅仅是抢哈密和吐鲁番就不一样了,甚至只抢哈密就足以和准噶尔部建立起联系通道。

    这绝对是好生意。

    茅山。

    大明陆军第十六步兵军演习场。

    “你倒是够大方的!”

    李来亨骑在马上,看着一队队列阵向前的明军步兵说道。

    这些穿着红色军服的士兵,身上都套着板式胸甲,熟铁锻造渗碳的铁甲反射一片耀眼的阳光,头上带着造型怪异的笠盔,就像扣了一个铁锅在脑袋上。实际上是东德式,这种样式制造最简单,一块烧红的熟铁板放在模子上,水力的锻锤带着另外一块模子落下一砸就行,至于脑袋的适应是软木和皮制衬来调整。包括胸甲也是这样制造,熟铁炉浇模出铁板,水力锻锤打到合适厚度,同时也挤出里面的渣子得到优质熟铁,烧红后再砸成型状,然后扔进渗碳炉渗碳。

    成品应该算是中碳钢了。

    只不过没有坩埚钢做出来的质量好,因为一些杂质是很难仅仅依靠锻打来去除,同样也无法加入一些改变特性的东西。

    但做板甲是完全够了。

    因为厚度有限,一般来讲几个小时就能完成彻底的渗碳,熟铁渗进足够的碳之后,当然就是钢了,只是渗碳不均匀而已。但因为渗碳是一个渗透过程,所以表面含碳量高内部含碳量低,最终既有表面高碳的硬度又有里面低碳的韧性。

    这是优质板甲。

    弓箭基本上完全免疫了。

    子弹也得在近距离才能击穿,流弹什么的可以防住,毕竟这时候都是软的铅弹,而且初速都很低,甚至来上五毫米厚都能真正抵挡子弹了。当然,这些板甲也就一点五毫米,毕竟五毫米板甲那得是忠勇侯专用,普通士兵穿那东西基本上也就告别机动性了,而一点五毫米是严格测试过的防箭厚度,鸟铳几乎百发百中的距离外射箭是肯定射不穿,但防子弹那真不是穿这东西的目的。

    这是第一个全部换装新式盔甲的步兵军,其他旧式棉甲将逐步彻底淘汰掉。

    当然,这不是李来亨感慨的原因。

    顺军装备也不差。

    他感慨的是杨庆居然会带他来看明军的最新式战术。

    在他们身旁经过的步兵,正扛着火绳枪和长矛,迈着整齐步伐走向前方,并且在狭窄的山间排列成一个奇怪的阵型。最前方是长矛兵,长矛兵身后火枪兵与其站成一线,而在这些火枪兵两侧却各有一组长矛兵,三个长矛方阵成品字夹中间火枪兵,但在后两个长矛方阵两翼却各有一组火枪兵。

    在这个三角阵型后面,还是一个长矛方阵,而这个长矛方阵后面却是一个火枪方阵。

    整个阵型就是一个菱形。

    而菱形两边各有两门大炮指向前方。

    蓦然间鼓声响起。

    最中间火枪方阵分左右前出迅速占据前端长矛方阵两侧,与此同时那四门大炮开火,在他们前方山间模拟进攻方的近千名步兵正在以长矛阵发起冲锋,伴着炮声响起数量不多的几个人在裁判呵斥中算中弹很不甘心地退出。而前出的火枪方阵和侧翼两个火枪方阵迅速变阵,原本六层一下子变成三层,一支支火绳枪举起,枪口同样全部对准前方进攻者。

    但没有开火。

    直到后者的前锋接近到不足十丈。

    最前方火枪兵前端密集的火焰骤然在枪口喷射。

    对面前锋的数十人立刻在裁判呵斥中停下算中弹退出。

    完成这一轮射击的最前面火枪兵没有继续开火,而是以最快速度退到长矛手后方,而进攻者很快接近了前方长矛阵。但也就在这时候,两翼火枪手扣动了扳机,遭到夹击的进攻者再次大量停止退出,后续依然在继续冲锋,但之前躲避到长矛手后面的火枪手完成装填,突然再次列阵分左右向前并对着近在咫尺的对手扣动了扳机。

    后者依然是大量的被判定击中。

    “哪有如此高命中率?”

    李来亨皱着眉头说道。

    “不相信?这是我们经过无数次计算出来的,这样的距离命中率接近四成,每一轮开火能命中多少都是经过实验的。”

    杨庆说道。

    李来亨不说话了。

    这时候那些火枪兵再次退回,进攻方的长矛兵终于开始和最前方长矛方阵交战,但就在他们用带套子的长矛互刺时候,侧后方两翼火枪手再次开火。而进攻方在大量士兵被裁定死亡后,依然分兵向两翼进攻,绕过前方长矛方阵攻击后方火枪兵,但长矛方阵的长矛立刻分向两翼,与此同时侧后两个长矛方阵前推。夹角的长矛攻击阻止了进攻者的企图,而两翼火枪兵继续开火,被长矛保护中的火枪兵同样向侧翼开火,进攻方还是大量被判定死亡。

    事实上进攻方已经输了。

    因为这时候他们的损失已经超过了四分之一,如果真正战场上这样的损失已经临近溃败的心理底线。

    “这不公平,你的人同样应该有死伤退出。”

    李来亨说道。

    “对呀,但后面还有预备队随时补充呢!”

    杨庆说道。

    李来亨看了一眼后面一直不动的那个长矛和火枪方阵。

    “这是山地限制了两翼,他们无法从两翼攻击,若是在平地他们可以合围,那时候甚至只需有一队骑兵就可冲开!”

    他说道。

    “这菱阵的每一个面都可以变为主要对敌面,甚至还可以变为四向对敌,至于平原作战,你觉得我会用一支纯步兵进入平原吗?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一个步兵营,而每一个步兵旅都配有骑炮各一个营,甚至平原作战都不需要玩菱阵,相反会变成线列。想象一下几千支火枪在几丈外对着你的骑兵同时开火,你的骑兵是不是有勇气面对呢?”

    杨庆说道。

    “那你如何对付盾车?”

    李来亨颇为不服地说。

    “我说的很清楚,每个步兵旅都有炮营,每个步兵营都有炮队,难道盾车能挡住炮弹?”

    杨庆说道。

    事实上盾车连他的火枪子弹都挡不住,相信那东西能挡子弹就跟相信棉被土坦克一样扯淡,它们能挡是因为过去明军鸟铳质量太烂,都烂得惨不忍睹,哪怕倭国铁炮都比明军鸟铳强得多。而哪怕现代普通九毫米手枪弹,穿木板也能穿十厘米以上,以干松木算一平方这样厚度的木板就得一百多斤,但盾车的木板肯定不只一平方米,还有盾车其他部分重量,也就是说得至少两百多斤才能挡现代九毫米手枪对一个人的射击。

    鸟铳的动能甚至超过大眼撸子。

    想挡住一支质量有保证的鸟铳恐怕得推着三百斤松木,那样冲锋个屁呀!话说欧洲人当年胡斯战争也玩过盾车,但三十年战争时候就已经没人再玩了。

    杨庆未来也要淘汰战车。

    他的偏厢车因为属于一堆人推的大型防御战车,所以防护超过进攻性的盾车,但在近距离其实也挡不住他自己造的火绳枪,不过现在还是可以通过镶渗碳铁板支撑。削减木板厚度额外镶三毫米装甲,重量增加不会太多,但却足够抵御清军手中那些质量肯定不会达到明军水平的鸟铳,而且还可以保持这种战术在对付骑兵上的天然优势。

第二四六章 吾皇万岁

    李来亨当然明白杨庆这是在向他示威,告诉他们别想别的,老老实实向西方扩张,别再向东找不自在,看见我们的新军了吗?你们敢来那就等着面对他们吧!但你们向西扩张就是好朋友了,咱们的友谊可以地久天长下去,当然,地久天长没几年也一样会有珍宝岛的,这种事情就不需要多说了。

    不过明军的改变的确令他惊讶。

    他因为一直在北方,并没有参加当初的南下之战,改革后的明军他没有面对过,但此刻面前这些训练有素士气旺盛的士兵,明显和他记忆中的明军不是一个种类。

    甚至纪律超过顺军。

    至少顺军做不到这样频繁变阵还不出乱子。

    而且士兵素质同样超过顺军。

    脸色明显都带着很久没有尝过挨饿滋味的红润,这一点和粮食并不充裕的顺军相比差别明显,哪怕和清军相比也要强得多,实际上清军甚至还不如顺军,甚至有八旗汉军越过太行山当逃兵投奔顺军的。

    这是北方军队一致的缺陷。

    甚至哪怕他在雁门关防御时候主要面对的蒙古骑兵都很难做到顿顿吃饱。

    这个缺陷是无法弥补的。

    他就这样默默看着眼前的明军进行着演习,在枪炮声中叹息着。

    而此时遥远的云南腾冲。

    “锦衣卫?锦衣卫来咱们这鸟不拉屎的鬼地方做甚?”

    世袭的腾冲卫指挥使陈世任,在婢女伺候下匆忙更换着官服,同时一脸无语地说道。

    这里至今还没完成改制。

    因为各种各样阻力,云南巡抚马士英和新任云南都指挥使朱聿键……

    就是唐王朱聿键。

    在杨庆解除了宗室的禁锢后,他不但在湖广获得了一块封地,本人还被任命为云南都指挥使,以藩王身份负责云南卫所改革。但即便他是藩王也没什么卵用,以黔国公沐天波为首的各地卫所世袭军官们,照样以各种各样手段对抗。尽管随着陆军第十四军进驻云南,改革速度有所加快,但也只是完成了昆明各卫的,像腾冲这样的地方还早着呢,依然还是延续旧的军户体系!

    陈世任的衣服还没换完,外面就已经一片鸡飞狗跳,紧接着大批士兵跑动的脚步声传来。

    他赶紧带上官帽匆忙出去。

    外面一百多身穿新式红色军服的士兵带着长矛和鸟铳涌入,迅速在他的指挥使衙门列阵,中间长矛左右火枪整齐排列。紧接着带队军官一声令下从中间向左右分开,三名锦衣卫走上前,其中一人手中捧着的明显是圣旨。

    陈世任下意识地一哆嗦。

    话说这种场面可是大明朝文武官员共同的噩梦。

    “圣旨到,云南都指挥使司腾冲卫指挥使陈世任接旨!”

    那锦衣卫停下打开圣旨说道。

    “臣陈世任接旨!”

    陈世任嘴唇干涩地说着跪倒叩拜。

    不过他随即反应过来,这时候南京其实是公主监国,一个监国发个毛的圣旨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隋唐以来,科举取士行之千年,太祖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遂立大明社稷,亦定科举取士之制,至今已近三百载。然八股取士之疏漏处亦显,使贤才遗于荒野,俊杰沉于庶民,故以南京监国坤兴公主之请,欲于南京监国所辖之地改科举之法。朕此时身在长安,相隔悬远,不知南京监国所辖之地民意如何,故召各地四民代表至南京,若四民多数者无异议,则正式行新科举之法,各地府州县及卫所尽心配合不得有误!”

    那锦衣卫读道。

    “臣遵旨!”

    陈世任擦了把头上冷汗说道。

    原来不关他的事,他还以为因为他在沐天波反对卫所改革的联名上奏签名招来锦衣卫了呢!

    既然不是抓他的就无所谓了。

    “这位兄弟贵姓?”

    他接旨完成后陪着笑脸问那锦衣卫。

    “兄弟姓杨,隶锦衣卫侍卫司,奉命选永昌府所属各州县及永昌境内各军卫四民代表,陈指挥使,请召集腾冲卫城所有成年男人在校场集合,并按士,农,工,商区分。”

    锦衣卫说道。

    “呃,这里都是军户。”

    陈世任说道。

    “军户制度已废除,江浙湖广山东河南乃至福建的改革都完成,剩下不过贵州和云南,陈指挥使觉得腾冲卫是另一番天下?”

    锦衣卫说道。

    “快,立刻传令召集成年男人!”

    陈世任毫不犹豫地说。

    那锦衣卫没有多说什么,紧接着转身向外走去,他随行的那队士兵立刻收队跟随。陈世任在后面一脸的阴沉,虽然这件事与他无关,但那锦衣卫的话却刺激了他,的确,这腾冲终究不是另一番天下,这军户改革终究还是要推行到这里的。

    但陈家的好日子也就完了。

    他已经世袭到第八代指挥使,他祖上是跟着太祖的将领,正统年间他祖上陈升参加征麓川时候带兵修筑了腾冲卫城,到现在两百年间陈家就始终世袭指挥使。这里说是大明的军队卫所,但实际上就是陈家封地,田产与其说是朝廷的还不如说陈家的,军户与其说是朝廷军户还不如说是陈家的家奴,一旦改革为民,那这一切全都没了。

    可是……

    他长叹一声!

    他也对抗不了啊!

    “老爷,永昌陈知府的信。”

    一名家奴走到他跟前,把一封信悄然递给他说道。

    陈世任疑惑地接过信,打开后看着上面内容,然后脸上的表情就更阴郁了,他紧接着把这封信锁进自己的抽屉里,重新酝酿一下表情,走出去上马追赶那锦衣卫。

    校场。

    腾冲卫城的成年男人三三两两陆续到达。

    “杨兄弟,何须如此麻烦,不就是四民各选其一吗?直接找就行,要不我给你叫四个!”

    陈世任笑着说。

    “兄弟职责所在!”

    那锦衣卫说道。

    陈世任干笑了一下。

    紧接着他从袖子里抽出几张银票悄悄塞给那锦衣卫。

    “在下几个朋友,倒是很想借此机会往京师一游,不如就让他们几个随杨兄弟而去,这种事情监国和忠勇侯决定就行,何须问这些百姓,他们又懂些什么!”

    他紧接着说道。

    那锦衣卫似笑非笑地看着他。

    “看到这些士兵了吗?我也不知道里面有谁是领南衙补贴的人,知道南衙对举报者如何奖励吗?举报涉及金额的三倍,你给我这些,他可以举报我然后赚三倍的。那你又知道南衙如何处置锦衣卫内部犯罪吗?我砍头是肯定的,我的女人会变成同僚的女人我的儿女会变同僚的奴婢,我的所有家产也会变成同僚的。”

    紧接着他说道。

    “呃?!”

    陈世任尴尬地收回银票。

    这时候人都已经到齐,而且按照四民分开,因为卫城是军屯,所以绝大多数是农民,不过因为要自己造一些军械,所以工匠数量颇多。商人同样也不少,毕竟腾冲也是通往缅甸的贸易线,士子的数量最少,毕竟士子首先最低也得是秀才。

    至于城外散居的就不需要管了。

    有卫城这些就够了。

    那锦衣卫再次宣读圣旨,并且对科举改革大致内容进行介绍,当然,这些都由一个随行的翻译进行翻译。

    这是必须的。

    这年头一个说南京官话的到腾冲没翻译肯定不行。

    翻译完之后人群依然懵逼。

    倒是那些士子们议论纷纷,但他们也没表现出不满,相反还有几个面露喜色,事实上这种改革对那些皓首穷经却不得仕进的穷秀才也有利,毕竟科举范围的扩大,让他们同样有了更多机会。

    紧接着那锦衣卫一招手,他旁边随行的捧起一个箱子,而同样的箱子还有三个,这个锦衣卫捧着箱子走到列队的农民中。选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抓阄,如果让老百姓推选,最终推选出的肯定乡绅,这一点是毫无悬念的,这些老百姓又不是南京周围皇庄那些皇民,他们不可能选出别人,最公平的方式反而是抓阄。

    很快农民代表就产生。

    这个代表在一脸懵逼中被带到了一旁,紧接着是另外三民,同样也是已抓阄方式产生。

    四民代表确定后其他人解散。

    “这是代表证,报上你们的名字!”

    那锦衣卫拿着小红本说道。

    四人报名后他将名字填上,然后各人的代表证给各人,紧接着他又拿过四沓纸币。

    “这是你们的路费,明年三月之前必须赶到南京,赶不到的算弃权,代表证作废,另外你们需要赔偿朝廷的损失。持此证期间,你们作为四民代表享有豁免权,也就是说你们就算犯罪官府也不得缉拿,必须先报朝廷收回你们的代表证。另外你们的家人同样得到保护,每家有两名士兵进驻并帮助你们的家人,他们会自己带着钱买吃喝。至于你们离家期间给家里造成的损失由朝廷补贴,你们从南京返回时候会发给你们。”

    那锦衣卫说道。

    那四人都傻了,一个个难以置信地看着手中小红本。

    然后扑通一下全跪下了。

    “吾皇万岁!”

    那士民代表,一个身上多处补丁的穷秀才用颤抖的声音高喊。

第二四七章 你真坏

    “你打着皇帝旗号发圣旨,就不怕这些代表真以为是皇帝的旨意?”

    张嫣说道。

    实际上杨庆也不是假传圣旨。

    南京监国这边有些重要事情还是要送到长安,让朱慈签字的,从南京以驿马接力传递,走商洛道到长安用不了几天。然后李自成这个面子也会给的,他负责让朱慈签名,再同样驿马传递送回南京,监国这边盖上玉玺。

    这就算履行完程序了。

    包括召集四民代表的事情也是以同样方式,先内阁拟旨,再送朱慈签字,然后拿回来盖玉玺。

    所以圣旨是不存在假传的。

    这是内阁草拟,皇帝同意,监国行玺的正品圣旨,只不过皇帝没有不同意的权力,监国所行玉玺是忠勇侯抱着她然后自己盖的而已,但程序上是没有问题的。这样就变成了长安的皇帝接到南京监国申请,对科举改革认为有必要,但又不知道老百姓的意思,特意召集四民代表共议,四民代表多数同意那就正式实行,四民代表多数不同意那就拉倒,这件事的主导者变成了皇帝。

    老百姓高喊的也是吾皇万岁!

    但是……

    “东林群贤为何迎他?”

    杨庆说道。

    “你真坏!”

    张嫣立刻明白了,一脸妖媚地笑着说道。

    东林群贤迎朱慈的目标就是把他当对付杨庆的武器,而对付杨庆目前来讲第一要务是阻止科举改革,所以朱慈回来后,必须得给他们阻挡住科举改革。他以科举改革召集的四民代表,然后四民代表在南京会议确定了进行科举改革,他回来却推翻这个决议……

    这是玩我们吗?

    那些第一次拥有裁决国事的权力并且在接下来几个月里,不断受到民权思想轰炸,参观了皇庄里好日子的代表们会立刻被激怒,剩下只需要杨庆以他们支持者身份振臂一呼而已。

    “那皇帝不这样呢?”

    张嫣说道。

    “那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杨庆说道。

    的确,那时候东林群贤第一个不答应,朱慈如果接受四民大会的决定,那他就是背叛者。

    东林群贤会清理叛徒的。

    实际上就算朱慈回来,只要他不是头脑简单的,就不会立刻对杨庆这个权臣动手,这种事情需要进行长期布局,需要对杨庆掌握的军队和锦衣卫内部分化瓦解,需要把杨庆的羽翼先剪除。甚至皇帝还得扮演足够长时间的傀儡,这期间得不停给杨庆加官晋爵,对他言听计从以迷惑他,这才是标准做法,总之按照历史上的套路,这没个三两年根本不可能。

    但只要有一科新科举完成,那么东林群贤对官场的控制也就瓦解了。

    所以东林群贤等不了。

    他们必须要朱慈回来就以雷霆手段阻止科举改革。

    “我是不是有些对不起先帝啊!”

    杨庆感慨道。

    他这可是把崇祯的儿子在往死里坑啊!

    “你对不起先帝的多了!”

    张嫣用自己的两个重锤狠狠砸着他脑袋冷笑道。

    接下来的时间大明一切正常,也就是在杨庆纵容下,鼓吹民权的浪潮愈演愈烈,甚至都出现在街道上散步的了。而报纸上绝大多数声音也同样在高喊民权,就连明军收复台湾的消息都被这浪潮淹没……

    荷兰人在坚持两个月后投降。

    卡隆总督带着热兰遮城残余的一千四百人,最终选择了投降。

    不得不说这种棱堡真结实,两个月时间,哪怕明军把神威无敌大将军炮架到了城外,都没真正轰开这座棱堡。期间明军总共向它发射了超过三千枚四十斤开花弹,另外再加上三千多枚实心弹,其中包括四百多枚三十斤的。这些炮弹硬生生把热兰遮城第二层轰塌了一个缺口,夷平了所有建筑,但仍然没能够轰塌第三层主堡。

    不过神威无敌大将军炮的威力仍旧摧毁了荷兰人的勇气。

    他们不得不投降。

    台湾正式回归大明控制下。

    不过在鸡笼依然还有少量荷兰人控制着原本西班牙人的据点,这种小事就不值一提了,随便分出一个营就能把那里解决。

    事实也的确如此。

    在拿下热兰遮城后,六艘战舰和一个营的陆战队随即北上,并且轻松收复鸡笼,这六艘战舰并没有停止它们的航程,在鸡笼补给了充足的物资后它们继续北上,在彭佳屿竖起大明领土的标志。然后继续向前到达下一站钓鱼岛,它们最终从钓鱼岛返航并在新一年到来的时候,重新进入长江并驶抵南京……

    “这是天赐之宝啊!”

    杨庆从面前一个口袋里,不顾那刺鼻的气味,从里面抓出一把灰黑色的土坷垃,就像抓出一把黄金般带着贪婪目光说道。

    “这是,粪?”

    宋应星好奇地说。

    “说对了,这是粪,鸟粪,大海上有无数海鸟迁徙,它们往往飞越万里甚至几万里,而海上那些孤岛是它们中途休息的驿站。它们在那里拉的屎堆积着,一直这样堆积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年,最后这些鸟粪甚至堆积了十几丈厚在千万年的岁月里,变成了鸟粪的石头。”

    杨庆说道。

    鸟粪的意义至少在大明不需要进行多余的解释。

    事实上鸟粪的价值在大明也同样不如在欧洲,因为欧洲人根本没有使用粪肥的习惯,哪怕巴黎人都把粪便在城墙外堆得太高,以至于敌人都踩着粪堆攻破他们的城市,也没想过用这些东西帮助他们那些贫瘠的土地生产更多粮食。这个问题不是黑暗的中世纪独有,哪怕到了十九世纪中期雨果还在通过悲惨世界谴责他们,宁可派船队去极地收集海燕和企鹅的粪便却把自己的粪肥流入大海,不得不说他们的思想也很奇葩。

    不过鸟粪仍旧会对大明的农业产生巨大的帮助。

    因为它是最好的。

    各种粪肥第一是鸟粪,排第二的才是人粪,它会是化肥诞生前最好的肥料补充,尤其对水稻效果极佳,不同于需要跨越几万里的欧洲人,它就在大明家门口简直唾手可得。

    钓鱼岛,东沙,西沙……

    几乎这一圈海岛上全都有储量可观的鸟粪资源。

    光永兴岛就达二十万吨。

    这些鸟粪支撑大明农业十几年毫无压力,十几年后就再向外扩,那时候航海技术也足够支撑,无非就是去西太平洋那些海岛继续挖呗。一座瑙鲁估计就够支撑到化肥时代来临,而瑙鲁距离大明约万里,但依靠着赤道流和黑潮却是最适合海运的。这些鸟粪对于杨庆来说同样意义重大,这是给那些土地补充养分的最好手段,哪怕仅仅在运输最便利的江浙和福建大量使用鸟粪,也能让这片区域的粮食产量暴涨。

    “这种东西你准备如何使用?”

    宋应星抓着一把鸟粪说道。

    “国营,新发现的鸟粪岛都是大明皇帝陛下的财产,故此也只有大明皇帝授权的肥业公司有权开采。但开采的鸟粪不会到市场出售,它的用途只有一种,作为奖励奖给那些能够为朝廷提供合格军马的,提供的越多奖励的越多。

    至于这马是自己养的还是其他什么来源弄到的,这个就与朝廷无关了。

    总之,这是奖品。

    马依然会按照市价购买,鸟粪是额外奖励,向朝廷出售一匹合格的军马就可以额外得到一袋鸟粪,出售一千匹就可以得到一千袋,总之出售的越多得到的鸟粪越多。而皇庄农户同样可以种植牧草,然后就近提供给驻军,这些牧草同样可以换鸟粪。这样估计不出十年,我就能用鸟粪换来十万骑兵,三十万车载步兵,彻底扫荡周围所有那些威胁中原的胡虏。

    杨庆说道。

    “那谁去给你挖鸟粪?”

    宋应星说道。

    “奴隶啊!”

    杨庆一脸纯真地说。

    “你口口声声鼓吹民权,自己却要大肆使用奴隶?”

    宋应星无语道。

    “这与我鼓吹民权有冲突吗?民权,首先得是民,首先得是我大明的百姓才算民,不是我大明百姓的当然不算民更不会有民权。比如最近海军在台湾俘虏的一千多红毛人,他们会直接送到钓鱼屿去挖鸟粪,直到东印度公司为他们支付赎金。我会给他们规定每天需要挖的数量,然后完成的会获得淡水和食物,如果不能完成当然也就不可能获得。以后所有在战场上俘虏的异族,统统都会扔到这些岛上去挖鸟粪,用挖到的鸟粪换取他们的食物和淡水,挖不到的就饿死好了。”

    杨庆笑着说道。

    话说他的这个产业链可是精明得很,基本上将投入降到最低,哪怕提供给战俘的食物也可以以鱼为主,反正钓鱼岛周围有的是鱼。

    最多给他们补点维生素。

    这个可以定期运点在台湾摘的水果给他们。

    同样这也可以刺激民间养马贩马的热情,尤其是那些走私粮食的,他们可以去和多尔衮交换马匹,哪怕多尔衮不愿意这样,他们也可以逼着他愿意。毕竟多尔衮在北方最迫切需要的就是粮食,而这些走私商再用战马获得鸟粪的奖励,将鸟粪出售换取更大的价值。

    他们肯定会这么干的。

    而南北之间主要走私商都在锦衣卫的黑名单上,只是为避免北方百姓饿死没抓而已,等哪天差不多了就一网打尽。

    抄家!

第二四八章 独cai者的崛起

    明军战舰从钓鱼岛或者这时候的名字钓鱼屿带回的,只是总共不到万斤的样品而已。

    真正开发仍旧需要时间。

    毕竟钓鱼屿及所属几个小岛都不适合大船靠泊,岛上也没有建筑,如果当战俘营还得修一个堡垒,常驻一支军队,配备上大炮和几艘巡逻的战舰。控制战俘的手段倒是简单,只要控制淡水和食物就能逼他们干活,这样监管他们的堡垒就必不可少,而且还得防止荷兰人武力营救,这样最少也得驻一个营。

    总之前期建设必不可少。

    最重要是淡水,钓鱼岛上的淡水不多,至少无法承担上千人消耗,必须得建集水池以收集雨水,这个还得向那里运输水泥,

    好在那里的食物很好解决。

    一来山羊多二来近海是渔场,原本历史上倭国人就在上面建设过鲣鱼加工厂,当然,最重要是距离近,从鸡笼过去无非几百里海路,而且还是黑潮海路。

    这样算算前期建设两年时间,后年这个时候就可以正式开始进入产出阶段了,先在钓鱼岛采,然后从刚刚改名台湾府的赤坎建立起去东沙的航线,再开始从东沙采。这样一步步走到资源最丰富的西沙,那里是中国近海最大的鸟粪岛,六十年代就是那里的鸟粪支撑中国南方水稻,甚至两湖都用那里的鸟粪。整个西沙群岛储量当时估计三十万吨,其中二十万吨集中在永兴岛,而且这是经过了日本人疯狂开采后的,二战期间日本人每年从那里运走数万吨。至于开采极其简单,用当时工人说法,有树的地方挖开底下全是厚度超过一米的鸟粪,挖了装袋运走就行。

    后来化肥工业发展,再加上堪称疯狂开采导致资源越来越少,才停止了那里的生产。

    总之鸟粪事业就这样起步。

    同样起步的还有台湾的硫磺产业。

    实际上之前荷兰人就已经在台湾开采硫磺,蔗糖和硫磺是荷兰人在台湾的主要产业,剩下就是刮地皮的横征暴敛了,毕竟台湾岛上到处都是这东西。但那都是零星小矿,而杨庆和郑芝龙合伙在台北获得的巨型矿场就是质的改变,那可是中国境内唯一一座真正的大型硫磺矿。

    有这个就不用考虑以后的硫磺供应问题了。

    至于开采……

    好吧,这个还得用奴隶。

    “买黑奴?”

    郑芝龙说道。

    台北的发现让他欣喜若狂。

    杨庆说的不错,那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不但是硫磺,郑家的人还在鸡笼一带找到了金沙,而之前西班牙人就已经开始在鸡笼挖煤,黄金,煤炭,硫磺,三样加起来他们合伙的台湾开发公司一片金光闪耀。

    但是,工人问题很严重。

    没有足够的工人。

    虽然可以从福建一带招募,但随着大明经济发展,尤其是地瓜的全面推广,哪怕福建的山民也不是很愿意冒险去台湾了,之前郑芝龙能组织大规模移民是当初福建饥荒,但现在地瓜越来越多,饥荒的威胁锐减,福建人口也没到清末那级别,老百姓往外跑的**不高。尤其是采硫磺这种纯粹拿命换钱的工作更缺乏吸引力,而战俘数量太少,还得留着以后挖鸟粪使用,这样就只能用奴隶,这时候黑奴贸易红火,这一点郑芝龙是很清楚的。

    “黑奴太贵,鬼佬把他们从非洲运到这里死亡率太高。”

    杨庆否决了这个提议。

    “这倒是。”

    郑芝龙很有同感地说。

    原本历史上郑家的军队其实就有少量黑奴的。

    “但是,咱们可以买土人。”

    杨庆说道。

    “这不好办,土人都是宗族,他们不会卖自己的族人。”

    郑芝龙说道。

    “他们不会卖自己宗族,但他们的对头们会呀!你以为鬼佬在非洲是靠自己抓捕黑奴吗?不,他们其实是收购,鼓动那些黑人部落酋长去灭其他部落,然后把抓到的战俘廉价卖给他们,既然连鬼佬都会玩这个,为何咱们不在台湾的土人中玩呢?怎么做想来不用我多说了吧?反正他们抓了战俘也经常烧烤,与其烧烤还不如跟咱们换些好东西,比如说换些奢侈品,他们应该喜欢美食吧?香甜的水果罐头如何?他们喜欢丝绸就给他们丝绸,总之尽可能用这一类不会增强他们力量反而会削弱他们野性的东西。

    甚至可以给他们香皂。

    这些家伙以后也是麻烦,必须尽可能削弱他们的数量,而削弱他们的首要一点就是毁掉他们的野性,当野人学会使用香皂之后征服他们也就易如反掌了。”

    杨庆说道。

    香皂肥皂什么的,在这个时代的大明不需要穿越者来发明,事实上这都是很古老的,南京城里手工做胰子的店铺足有上百家,甚至牙刷都不需要穿越者,宋朝人就用牙刷,从某种意义上说牙膏也有。当然不是盐,唐朝就有了专门的护牙药方,宋朝时候就很普遍了,而他现在引入的大路货是乌贼盖制造的牙粉。至于香皂的大路货是鲸油制皂了,但未来会改为油棕,他正在通过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去西非给他搞油棕种子,不过两广还在桂王手中,他现在能种植油棕的只有云南,而且初期还得以食用为主。

    棕榈油的确不好。

    可对于这个时代云南的山民们来说有油就是好东西,脂肪含量高对他们来说是优点而不是弱点。

    这时候大明主要植物油来源其实是油菜,尤其是江南淮南都是这种东西,它可以和水稻轮种,稻田收割前油菜就育苗,收割后移栽,甚至冬季七成稻田都是油菜,只有三成是更传统的小麦,这一点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就有介绍。不过油菜种植占用冬小麦的种植,会减少粮食产量,这并不符合杨庆需要,所以他要全力推广其他油料作物。

    但豆油受榨油手段限制,其实不是这时候最好选择。

    与其榨油还不如做豆腐。

    花生产量太低,而且没有地膜之前实际上没什么卵用,最多像瓜子一样当零食。

    芝麻是最古老的油料作物,也是最适宜目前榨油技术的,但芝麻产量更低,不可能真正大众化。

    他其实就菜籽油和棕榈油这两个选择,菜籽油占用小麦产量,棕榈油却没有这个问题,棕榈油的确吃多了不好,但这个时代的人需要在意什么脂肪过高带来的疾病吗?这个时代的人最缺的东西就是脂肪,鲸肉肥油罐头在民间广受欢迎,现在就连原本视鲸为鱼神当初为阻止捕鲸差点闹民变的舟山渔民都视鲸为黄金。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是为老百姓增加脂肪,顾虑什么棕榈油的脂肪酸过高完全就是扯淡,杨庆未来准备在台南,海南岛甚至以后的南洋殖民地,全部大量种油棕,然后用棕榈油制皂制润滑油甚至充当食用油运输到大明。

    用这种东西供应那些城市。

    然后以此减少各地油菜种植改成小麦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这个时代谈别的都是扯淡。

    只要能让老百姓吃饱,那就基本上立于不败之地了。

    至于如何引诱土人互相残杀然后抓战俘,卖给台湾开发公司当奴隶采硫磺,这个不需要杨庆操心,郑芝龙的弟弟郑芝豹负责台湾开发公司,他会把这种小事办好的。而被杨庆派去的家奴和张嫣派去的太监,会从两个体系监督他的工作,让台湾真正变成杨家郑家和太后的私人金库。

    现在这种金库已经很多了。

    比如南北二洋公司,南洋控制向东南亚的海上贸易,北洋控制朝鲜的贸易及朝鲜海域的捕鲸。

    还有沈家替换郑家的东洋公司。

    这个以对倭国贸易为主,兼职向琉球的贸易,事实上也控制舟山渔场的捕鲸以及沿海一个个罐头厂,实际上不只是沈家,还有像黄斌卿,张名振这些浙江沿海的实权将领在东洋公司也有大量股份。

    而最大的金库无疑是银行。

    帝国银行事实上掌控了大明的金融业,毕竟它有独家的发钞权,它还有户部及内库资金的管理业务,就连江浙一带官员发工资,现在都是领钞票然后自己决定是否去帝国银行遍布江浙的支行兑换。包括军队除了前线驻防的,其他也是以钞票发,这些人不可能全部兑换,甚至连一半兑换的都没有,只要和银子一样,那当然用钞票更划算,结果就是帝国银行的金库里金银越堆越多。

    而这家银行可不是国营,这是杨庆,懿安太后,再加上一大堆将领们合伙开的股份制银行,杨庆是第一大股东,加上懿安太后的,他控制了一半股份。

    这样算大明经济也在被他控制。

    军队掌握在手,特务机构掌握在手,经济掌握在手,舆论权基本上也算掌握了,甚至还是拥有几百万狂信徒的神仙……

    南京可是有老百姓给他建庙了。

    各地皇庄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着他的长生牌位,他俨然是这些人的精神领袖,以这样的控制力,一切试图与他对抗的都无非螳臂当车。

第二四九章 这是未来

    南京,镇淮桥头。

    无数行人夹道而立,伴随一声枪响发出了欢呼。

    “螳臂当车!”

    杨庆鄙夷地说道。

    在他面前又一个挑战者倒下了。

    他就像个获胜的牛仔一样,吹了吹枪口的硝烟,然后随手把这支燧发枪扔给一旁的锦衣卫,抬手向两旁围观者致意,在一片欢呼声中坐回自己的马车。他的马车缓缓开动起来,很快碾过了前面还没死透的神战士,车轮下的神战士带着生命最后一刻的颤抖向外伸出手……

    这是第十个挑战者。

    自从当初杨庆发出了针对胡神信仰者的挑战后,差不多每个月都会有这样的勇士来娱乐一下南京百姓。

    一开始杨庆还安排到聚宝门上搞得很隆重,后来也懒得这么麻烦,基本上有这样拦路挑战的,直接就现场解决,反正都这么多了,南京百姓早就对这种事情失去了最初的兴趣。第七场和一位大师的决斗居然总共不足五千观众,行情都如此低迷明显属于过气明星了,还耽误时间干什么?

    就地解决就行了!

    “侯爷,少林寺方丈拒绝和您进行决斗。”

    马车里对坐的秘书说道。

    话说忠勇侯现在也是有秘书的人了,他现在实际上有一个秘书处在伺候着,秘书处的处长就是史可法的嗣子史德威,带着几十个杨庆党羽里面的二代或者三代们,共同为忠勇侯处理各种事务。

    “他是仗着自己在李自成地盘上!”

    杨庆冷笑道。

    的确,少林寺在李自成地盘,准确说在双方缓冲区,因为李自成在洛阳的地盘与明军分界线是八关,而少林寺在辕关外。

    但紧靠辕关。

    而明军驻扎密县,之前李自成移登封百姓入洛阳,双方留出登封一代作为缓冲区,不过这些寺庙肯定不在迁移范围,少林寺的大师们依然在寺里。但没有了佃户们,也只好自己在登封种地了,至于没了那些佃户的老婆女儿们,大师们怎么办,这个就不得而知了,他们在洛阳的那些商铺也被袁宗第没收,高利贷作废,大师们的修行受到严重打击。

    好在还没被烧了。

    “不是还有南少林吗?”

    杨庆说道。

    “南少林也拒绝和您决斗,他们说出家人以清修为主,不管这些红尘俗事,习武乃是为了加深修养,不是用来好勇斗狠的!”

    那秘书说道。

    很显然大师们都深谙此道,他们不打就不会失败,他们坚决不给杨庆打败自己机会,既然杨庆没打败过他们,那么他们就依然是佛法无边的。至于以后教管司成立,那个他们也就只好默默忍受,大师们的忍字功可是天下第一,邪魔横行天下一片黑暗,这只是命中注定,这是世人愚昧的报应。但佛法无边终究还是会有光明的一天,那时候大家再继续出来共享盛世,阿弥陀佛,我佛慈悲,都是命中注定的事情无需强求。

    三武一宗都撑过来了还怕杨庆这个区区小妖。

    大不了……

    大不了一个字,忍!

    “哼,这就是大师啊!”

    杨庆鄙夷地说。

    忍不忍都一样,反正江浙各地的经界彻底完成,包括光头们的田产也查清楚,剩下只是一纸命令,然后把这些田产直接收为官田。至于大师们以后的生活,他们可以到皇庄租一块地自食其力,不过因为不服兵役所以他们的田租就多一点了。

    民兵最多交四成。

    至于他们最多交六成好了!

    如果大师们不同意……

    不用杨庆费心,那些佃户们会让他们同意的,这时候江浙各地佃户们可正眼巴巴地盼着地主造反,然后他们不用忠勇侯动手,自己就把这些家伙拿下,快快乐乐做皇民了。

    所以东林群贤只能用迎驾来对付杨庆。

    其他的徒惹人笑尔!

    连东林群贤都扛不住这个,更何况是那些战斗力低一等级的大师。

    说话间杨庆的马车在两旁士兵的敬礼中驶出聚宝门,迅速转到三合土的公路上,然后沿着这条公路一直向东出外郭高桥门,驶进了锦衣卫军械所的大门,径直进入一间厂房。

    “侯爷!”

    已经在这里的宋应星迎上前。

    杨庆很随意地向他和那些迎接的工匠一摆手,直接走到了一个巨大的水轮前,这个水轮下半截落在一个并不太宽但却很深的渠道。渠道从外面伸进来,清澈的山涧水在里面急速流淌,并带着水轮不断转动,水轮的轴端是齿轮,齿轮带着另外多个齿轮,最后缓慢的转速变成很快的转速,而最后一个齿轮连在另一根轴上……

    所有齿轮两端轴全部用铜套装在瓦座用蓖麻油不断润滑。

    最后的轴不一样。

    这根轴在两个堪称巨大的轴承上。

    真正的轴承,滚珠的,为了这里面那一颗颗滚珠杨庆耗尽心血,最好的钢材,失蜡法铸造的最顶级工匠然后在报废百分之八十后,为他铸造出了这些钢珠。为了保证精度误差尽可能小,每个钢珠都快赶上枣子大,故此整个轴承看着相当霸气,而且找来原本是做珠宝的高级工匠打磨,最终得到了这两个宝贝。

    而此时这两个宝贝确保了最后这根轴的平稳转动。

    这根轴伸进一个炮管。

    轴的转速并不算快,和现代镗床上那些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但在这个时代仍旧算极快了。

    而大炮装在一个下面是滑轨的底座上,被固定住的它,依靠工匠转动手轮使里面螺杆推着一点点向前,被伸进里面的轴端头刀具不断削下内壁多余部分,使原本不规则的内壁变成规则的圆筒……

    这就是杨庆的火炮镗床。

    误差巨大,因为挠度的问题他根本得不到真正精确的圆筒,长轴转动过程中因为切削受力必然产生这个问题,所以哪怕现代炮管加工都不是那么简单的,而他这个内壁误差都得接近一毫米了!

    但这就足够了!

    炮膛经过加工的大炮和没有经过加工的有质的区别。

    “成了!”

    那工匠突然喊道。

    水渠闸门缓缓落下,另一边闸门缓缓打开,水流立刻被引走,巨大的水轮停止转动,工人以最快速度松开大炮的固定,然后推过轨道上的龙门吊,用倒链把这门三斤炮的炮管吊起来推到一旁放在小车上,紧接着有工人拉走。同时另外一个待加工的铸件推了过来,用龙门吊起推到镗床原本大炮的位置固定,因为这个铸件要短得多,所以底座还需要调整。而且它的内径也大得多,这种山寨版也不是真正镗床,所以前端刀头同样需要更换,甚至因为需要对付的不是之前的青铜,就连刀头上的刀具都必须换新的。

    很快一切调整完成。

    两个闸门一起一落,水流再次推动转轮,随着轴的高速转动,镗刀开始削下里面的钢屑。

    “这是什么?”

    宋应星好奇地问。

    这东西就像一个臼炮,但却是铸钢的,而且外壁并不厚。

    “这是未来。”

    杨庆神叨叨的说道。

    “什么的未来?”

    宋应星问道。

    “一切的未来,大明帝国的未来,华夏民族的未来,甚至这颗星球上所有人类的未来!记住这个时刻,记住这个日子,记住这一年,大明龙兴二年二月初一下午两点四十分,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始了。顺便也记住这些人的名字,他们正在开始一场geming,工业geming,他们的名字包括你我都应该被铭刻在纪念碑上!”

    杨庆用抽疯般的姿态高喊着。

    所有人无不侧目。

    好吧,这是他的蒸汽机汽缸。

    误差接近一毫米算什么?威尔金森为瓦特镗出的第一批汽缸误差是以便士厚度的来描述,现代测量的那便士厚零点九一毫米。而事实上瓦特最早的汽缸根本不是镗的,而是裹在圆木模子上,然后拿小锤和钣金工一样一点点敲出来的,另外还有他那个汽缸都不是钢的。

    当然,也不是铁的。

    而是锡的。

    就那么手工捶打然后铆起来。

    而杨庆这是什么?铸钢的,坩埚钢制造的真正铸钢,然后用镗床镗出来的,起点比瓦特高出一个等级,而且这镗床不是专用的,以后还可以设计专用的提高精度。瓦特的蒸汽机能够实用,最重要的不是他的设计,而是他有了一个可以支撑他设计的工业基础。没有威尔金森的水力镗床,瓦特会和他那些试图改进蒸汽机的前辈一样倒在前进路上,同样没有亨茨曼的坩埚钢,威尔金森的水力镗床也没有合格的镗刀。

    用锡敲出筒型铆接做汽缸,这是何等英勇的脑洞啊!

    话说瓦特的脑洞还不只这个。

    还有拿麻绳当汽缸的密封圈呢!

    不过杨庆的这也不是什么真正高端的货色,他其实就是在制造一台蒸汽抽水机,大明目前的采煤业日渐兴旺,但江南水乡的多雨特点,让煤矿排水问题越来越严重。他准备先用这东西造一批最简陋的蒸汽抽水机然后用于煤矿,至于说蒸汽战舰,那个明显需要时间,精度误差一毫米的蒸汽机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驱动蒸汽动力战舰的。

    这只是个开始。

    蒸汽战舰的未来还很遥远呢!

第二五零章 都不要怕,这是汽车

    御街。

    “天下为主,君为客!官者为天下而非为君,为万民而非为一姓……”

    黄宗羲亢奋地喷着唾沫。

    此刻的他正在一个临时搭设的木头台子上,手中举着铁皮喇叭,身后一群青虫昂然而立,他们头顶是撑开的横幅,上面赫然写着民权万岁!而两旁同样各有一副类似内容的口号构成对联式,在台前无数青虫聚集同样在振臂高喊……

    这是合法集会。

    在五城兵马司备案划定范围的。

    而且这一幕在南京城内早已经和忠勇侯的决斗一样不新鲜了。

    可以说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

    不过也的确非常有效,至少江浙一带民权思想正以惊人速度传播,无论支持与否,无论什么阶层,无论识字不识字,都在这可以说思想大变革的半年里熟悉了这个词。有赞同者有反对者甚至也有视这些家伙为乱臣贼子的,但无论怎样,他们都被卷入了这个词带来的浪潮中。这一点大明远不如咱大清,咱大清末年民权思想的流毒可没这么快,哪怕在江浙也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但这一次杨庆仅仅抛出这样一个词就在黄宗羲这些人推波助澜下迅速获得硕果。

    大明的奴化教育明显很失败。

    而黄宗羲此刻在江浙俨然当年的李贽一般,每一次这宣讲的台子搭起来都能收获一片欢呼。

    包括少女们的。

    此刻就有不少女人在听讲呢!

    在泰州学派那些叛经离道的家伙搅乱了思想上的死水后,江浙一带早已经具备了思想启蒙的基础,而杨庆的重锤粉碎了最后的一点障碍,思想变革的洪水瞬间被释放。黄宗羲,顾炎武,朱之瑜等等,一个个原本历史上被异族统治截断的名字,这一次却在杨庆的纵容下,肆无忌惮地张开他们思想的翅膀,从儒学的泥潭中一飞冲天。

    尽管他们依然自认为是儒家。

    但他们的思想纵然孔夫子活过来估计也得气个半死,而扒灰公估计得吐血而亡。

    这就是明末的大师们。

    尽管带着现代思想的杨庆可以鄙视他们,但却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异族的奴化统治,如果明朝,甚至换一个汉人王朝,如果不是原本历史上此刻统治这片土地的已经变成以奴役为目的的异族,哪怕给这些人一点点的自由空间,而不是用杀戮甚至灭门之类手段来禁锢……

    他们会变成中国的伏尔泰的。

    他们具备这个能力,而民间也已经具备了这个基础,思想变革的时代在明末已经到了最后的临门一脚,但可惜异族的统治,又瞬间锁上了这扇大门,华夏之地继续在黑暗中延续两百年。

    而他们或屈服或远避从此离开了他们刚刚登上的舞台。

    甚至湮灭于历史。

    而他们的很多思想,甚至还得两百年后,后世的人们去异国追寻,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

    “夫君,你怎么不过去?”

    王夫人好奇地问坐在旁边一间酒楼上的王夫之。

    “道不同,不相为谋!”

    王夫之举着酒杯淡然说道。

    “君权的确需要限制,民权的确需要提升,但他们走得太远了,他们已经在走上一条邪路,地方自治?那真是亡国之道了,盛唐之亡不就是这个,那藩镇不就是他们所鼓吹的地方自治?然后呢?是内战,是五代十国五十年生灵涂炭,是幽云十六州四百年腥膻,地方自治才是真正遗祸无穷的亡国之道!”

    紧接着他说道。

    “那先生以为该如何?”

    邻座的一个少年好奇地问道。

    “鄙人亦不知,鄙人亦在摸索之中,但鄙人只知道一点,就是华夏之所以能有今日,华夏之所以两千年为东方之主,其功当在始皇帝!”

    王夫之说道。

    “但始皇帝残暴啊!”

    那少年说道。

    “残暴?为君者哪个不残暴?为君者所为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否为后世带来遗泽。始皇帝所为的确为其家天下,为其后世子孙可世代主宰天下,但其结束分封制而立郡县制,使华夏之地得以一统之功却可称得上千古一帝。”

    王夫之说道。

    就在这时候,远处骤然间传来一声仿佛怪兽嘶吼般的长嘶。

    下一刻不仅是王夫之,就连下面演讲的黄宗羲,还有那些向他欢呼的粉丝们,全都停下来,然后一脸愕然地看着北边缓缓打开的承天门。在他们惊愕的目光中,一个巨大而丑陋的怪物正缓缓而出,带着身上钢铁的反光窥视前方。在它脑袋上有一根烟囱状的东西,正不断向外冒出黑烟,而就在它完全出门的一刻,一道白色雾气骤然喷出,与此同时刚才那诡异的嘶鸣声再次响起。

    御街上所有人全傻了。

    他们全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东西还不如人步行的速度缓慢向前。

    应该是行驶。

    因为这个造型很像一个巨大蚂蚱的怪物,其实有三个车轮的,一个在前两个在后,而且前面的车**,后面的两个车轮小。在大车轮后面就是烟囱和那喷着白汽的东西,两边各有伸向后面的长柄,两根长柄伸到一个装在木架上的座椅前的……

    忠勇侯的手中。

    大明人民敬爱或者仇恨的忠勇侯正带着一脸微笑端坐那里。

    他一手握着一个长柄,双臂用力使得单独一体的前端略微转向,然后继续向前缓缓驶上了金水桥。他再重新扳回机头,就那么在锦衣卫护卫中驶过金水桥,恍如驾驶着手扶拖拉机一样,驾驶着这个造型诡异的……

    蒸汽车。

    蒸汽机的亮相必须拉风。

    虽然他可以造个抽水机然后放到御街上供人参观,但那样缺乏视觉冲击力,毕竟就是抽个水而已,更何况这初级版蒸汽机质量堪忧,持续使用肯定经常坏,那样反而影响它的形象。

    而这个就够拉风了。

    尽管他的蒸汽机如果算的话,功率也就是三马力,但已经足够,只是带着一个三轮车以每小时五公里时速行驶是足够的。至于什么传动操控系统统统都是扯淡,就一个单独算机头的蒸汽机和主动轮,后面就是一个三角拖车,转向靠他的蛮力,可以说简陋到了极点。但即便如此,这东西仍旧恍如怪兽般,在那些百姓惊愕畏惧的目光中,仿佛巡视领地般在御街上缓慢前行。

    杨庆微笑着举手致意。

    车头上坐着填煤的锦衣卫一拉汽笛,高压蒸汽瞬间喷出,那怪异的嘶吼立刻响起。

    两旁一片惊叫躲避。

    “都不要怕,这是汽车!”

    杨庆和蔼可亲地笑着说道。

    然后那三轮车再次喷出蒸汽,一个最大胆的百姓正想凑上前看,结果被蒸汽正好喷上,他尖叫着以最快速度后退。好在温度已经不高,只是把脸喷得有些发红,他就像受惊兔子般惊恐地退回人群中摸着自己的脸。

    四周一片哄笑。

    不过这也的确缓和了场面。

    只要老百姓知道这不是怪兽就行。

    杨庆继续驾驶他的手扶拖拉机般蒸汽车缓缓行驶,他的出现立刻吸引走了所有目光,宣讲台上的黄宗羲无可奈何地拎着喇叭,一脸郁闷地看着这个抢了自己风头的家伙。尽管蒸汽三轮车速度只有最多五公里但杨庆却恍如骑着狂飙的哈雷摩托,他就这样在人群簇拥中,缓缓驶往远处的洪武门……

    “这忠勇侯有些不务正业啊!”

    王夫之感慨道。

    “这倒未必,忠勇侯此人与徐文定公一般好杂学,他称之为科学,皇庄的公学所教授之内容,更是以此类杂学为主,天文地理无所不教,就连天工开物,农政全书都是教材,四书五经反而不教。但自南渡至今,无论其所推广之新农技,所制之新器无不使民间受益匪浅,学生家中就有从其钟铺所购之自鸣钟,精巧之处远胜红毛货。”

    那少年说道。

    看得出他对忠勇侯还是很崇拜。

    不过杨庆在年轻一代心目中的确形象要更好得多,毕竟年轻人不会考虑太多利益纠葛,他们还是太单纯,相反他那战无不胜的传奇和带来的新东西,都是容易获得年轻人喜欢的。

    这个少年看着不到二十,正是容易被吸引的年纪。

    但到三十左右的士绅们就对杨庆可以说充满仇恨了,毕竟到这个年龄就开始真正关心利益,而且争权夺利心思更重。到五六十的又不一样,敌视归敌视,但他们就懂和杨庆利益交换,更愿意和他虚与委蛇,就像东林群贤,双方斗智斗力但斗而不破。毕竟到这个年龄就顾虑重重,更多要为子孙着想,没有了破家的勇气,只有被杨庆逼急了才会反抗。

    “这位兄弟尊姓?”

    王夫之好奇地问道。

    “学生夏完淳字存古,家父松江夏彝仲。”

    那少年说道。

    “原来是夏瑗公之子,鄙人衡阳王夫之……”

    王夫之说道。

    然后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外面的汽笛声打断,他俩向窗外望去,外面的蒸汽车正在缓缓掉头,车上的忠勇侯已经站起来,一手扶车把一手高举着,那架势甚是风骚……

第二五一章 一千五百万石

    松江府上海县。

    “这就是红毛人?”

    王夫之坐在酒楼上,饶有兴趣地看着黄浦江畔,一艘刚刚靠泊的海船上几个鬼佬正走下船。而当地几个商人恍如见了亲人般迎上前,那些鬼佬倒如大明百姓一般,和那些商人互相作揖行礼。

    “都是从倭国来的荷兰船,他们在长崎有居住地。”

    旁边的夏允彝说道。

    松江开关当然不能在松江府,这时候府治华亭,在松江区呢,最终确定的海关肯定是上海县,而开关几乎转眼间让这座原本很不起眼的小县城变成繁华之地。各国商船可以说纷至沓来,倭国,琉球,而尤其以荷兰商船最多,每个月都有多艘东印度公司的商船过来,毕竟这里相比其他所有海关都便于贸易,欧洲人想要的货物都可以通过长江运输到这里。

    这里相比其他各海关拥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杨庆的五口通商……

    呃,其实是四口。

    因为五口是松江,宁波,福州,漳州和广州,但这时候广州是人家桂王的都城呢!大明朝廷控制的只有剩下那四口而已,而这四口里面福州和漳州只能是地域性覆盖,尤其是漳州月港衰落已久。宁波稍好点也只是富春江带来的部分货物,得益于杭州无法进入海船,宁波在舟山的海关承担了富春江运出的所有货物出口。而上海可是有整个长江的支撑,这时候就连四川的货物都能到这里,对面出岛的荷兰人在上海开关后立刻就跑过来进行贸易了。

    “咱们难道不是在与其战争?”

    王夫之疑惑地说。

    “你说是台湾的战事?那个没什么大不了的,打归打,但银子还是要赚,既然忠勇侯没说过不准他们过来贸易,那就继续做生意好了!”

    徐孚远在一旁笑着说道。

    事实上杨庆才不会那么做呢!

    出岛的荷兰人不但是目前大明主要的海上贸易伙伴,源源不断把大明的各种货物运往欧洲,而且还为他从倭国带来大量至关重要的铜。

    开关的一年里,光从倭国进口的铜就有四千吨。

    很清楚倭国会迅速控制铜出口的杨庆,这一年采取堪称丧心病狂的搜刮,无论荷兰还是大明商船,只要全部使用铜钱或者铜器在大明采购货物的,他统统免除关税。而这些铜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倭国,然后那些拿到铜钱的商人又去银行以额外加补贴方式兑换成白银,最终这些铜钱又变成大明陆海军的一门门青铜炮。

    这种时候拒绝荷兰商船进港?

    杨庆脑子还没进水。

    就像徐孚远所说的,打归打,生意还是要做的。

    话说用不了多久德川家就清醒了。

    原本历史上范家作为皇商也是每年给咱大清从倭国进口平均四百万斤的铜,但很快德川家就清醒过来,强制性规定了每年向中国和荷兰出口的铜的数量。要不然倭国人就没有铜钱可用了,实际上后期就已经开始以大米当货币进行交易了,哪怕倭国积攒千年也架不住这种抽血法啊!从一六八五年到十全老狗初期,数十年间平均每年四百万斤啊!这种贸易甚至让倭国的宽永通宝在咱大清成为流通货币,搞得十全老狗一脸懵逼,还以为哪儿有胆大包天造反都能造反到铸铜钱的地步居然自己还不知道,后来经过江苏巡抚解释他才知道真相。

    杨庆可是很清楚这一点。

    所以他必须趁着德川家那慢如树懒的反应速度,在他们反应过来前以最快速度进口尽可能多的铜。

    这是宝贝啊!

    这东西对他来说比白银宝贵。

    白银不能铸炮,但铜可是直到甲午时候,还是倭军主要火炮原料,人家就是用六零钢膛青铜管野战炮,暴打咱大清陆军那华丽丽的克虏伯七五铸钢行营炮的。

    对于杨庆来说哪怕未来五十年铜炮都不会过时。

    看着外面的红毛人,王夫之一笑而过。

    这时候开始上菜,伙计抱过一坛酒来,徐孚远脸色立刻沉下来。

    “你给老夫喝地瓜酒?”

    他朝伺候在一旁的掌柜喝道。

    “这个狗东西,你不认识华亭徐老爷?”

    那掌柜愕然一下,很显然他也没想到会发生这样错误,这无论华亭夏家还是徐家可都是世家大族,紧接着他一脸怒气地抽了伙计一个耳光骂道。

    “还不去换好酒!”

    他随即喝道。

    那伙计赶紧要把酒坛抱走。

    “等等,留下吧,我倒是颇喜此酒!”

    王夫之拦住他,然后对夏允彝说道。

    他在南京的确常喝这个,主要是别的酒越来越少,杨庆在一片怨声中悍然下令,以节约粮食为口号把米酒的税增加百分之五十,逼着酒楼商铺统统改卖地瓜酒和高粱酒。不但这样而且还派出缉私队查私酿,倒不是禁止,毕竟老百姓自己家酿酒喝也是很平常的,但自己家酿了喝可以,拿出自己家门无论卖不卖都得交税,一旦发现酒楼售卖没有盖完税章的米酒立刻重罚。

    最终搞得南京城内一片地瓜烧和高粱大曲的酒味。

    很显然上海也没幸免于难。

    “话说忠勇侯连这个都管就过于严苛了!”

    徐孚远多少有些不满地说。

    “这也不是坏事,米酒每年耗粮数百万石,这样既能杀住奢靡之风,又能省下粮食,再说这地瓜酒和高粱酒也不算差。”

    王夫之笑着说。

    这时候陈子龙和另外一个差不多的文士一同走来。

    三人忙起身相迎。

    王夫之认识陈子龙,另一个在陈子龙介绍下,也很快知道了是昆山人顾咸正,原延安府推官,在西安城破时候被顺军俘虏,直到前年才得以逃归,但待罪在家。

    当然,王夫之不知道的是原本历史上这个人因为和陈子龙同谋反清被杀,当时洪承畴下令把他押到南京威胁他知道史可法的结果吗?他回了一句那你知道洪承畴死没死吗?他一家兄弟三人再加两个儿子,全都因为抗清而死。而徐孚远也参加了抗清,失败后他跟着郑成功去了台湾,必须得说明一点,就是苏松一带士绅对清军的抵抗称得上坚决,至于本事不足是另一回事。

    五人很快落座。

    “卧子不是在京师,如何得来?”

    夏允彝问道。

    他们请的其实是顾咸正。

    王夫之可是湖广名士,同辈湖广文人中排第一的,他被夏家邀请来当然也要广邀苏松文友来会,昆山到这里无非百里吴淞江顺流而已。

    但陈子龙来就属于意外了。

    陈子龙是兵科都给事中,虽然这时候别说兵科,连兵部都快变成摆设了,但他没有要事也不可能回乡。

    “迎驾一事已有眉目了!”

    陈子龙淡淡地说。

    “那李自成真能放陛下回来?”

    徐孚远愕然道。

    “放是放,但得拿一千五百万石粮食换回来。”

    陈子龙说道。

    很显然水太凉们在长安的谈判终于收获了成果,原本的两千万降到了一千五百万。

    “一千五百万石?哪怕江南今年收成不错,这一千五百万石也不可能筹集出来,这是粮食,而且还得给他们辗转运去。当初整个江南每年输往京师的也不过几百万石,这就已经是倾国之力,更何况他这是一千五百万,而且没有海运可通,只有航运不稳的黄河,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徐孚远惊叫道。

    “可以折银!”

    陈子龙说道。

    “粮食只需要三成,剩下折银!”

    他接着说。

    “那也是近千万两啊!他这是狮子大开口,吃定了咱们想要皇上还都南京啊!不过户部和库凑一下倒是应该能拿出,实在不够还可以发债券来募集。”

    夏允彝说道。

    债券这东西早已经被杨庆抛出了。

    他第一期刚刚发了两百万五年期国债,这时候已经快卖完了,而且士绅们购买热情很高,话说不论那些士绅是不是反对他,都很清楚大明的安全是没问题了。如今整编完成后各部加起来三十多万新军,这样强大的实力虽然一统天下这个还不能说十分稳妥,但自保绝对没问题,既然这样干嘛不买国债?这是政府借贷,又不是杨庆私人借贷,这东西就算哪天杨庆下台了,他的继任者无论皇帝还是东林群贤都不会不还的。

    “瑗公以为杨庆会掏钱给自己买枷锁否?”

    陈子龙说道。

    “呃,他总不会真不掏钱吧?”

    夏允彝很是天真地说道。

    “他当然不会掏,据说户部去年秋税的银子在给了李自成岁供后,最后剩下的都用来召集四民大会了。几千四民代表从天南海北过来,再加上给他们准备的补偿,这些把户部剩下的银子全花光了,现在户部全靠从帝国银行贷款和卖国债撑到今年夏税。”

    陈子龙说道。

    “那库呢?”

    徐孚远说道。

    “库的给懿安太后修万寿宫了!”

    陈子龙说道。

    “那库从先帝至今,积攒下的逾千万,光抄家所得就不只千万,修个万寿宫能用多少?”

    徐孚远愕然道。

    “那杨庆说是都给懿安太后修万寿宫了我们又能如何?”

    陈子龙一摊手无奈地说。

第二五二章 别谈钱,谈钱伤感情!

    的确,杨庆就是不掏钱他们又能怎样?

    说修万寿宫只是给他们个面子。

    他就是明说了,你们想迎回皇帝来搞我,还要我掏钱交赎金,真把他当傻子吗?户部就算有钱,库就算堆了如山的银子,我就是不掏你们能奈我何?话说东林群贤们真得一样无可奈何,反正户部和库都在杨庆的控制下,他说几千四民代表花光了户部的税款那就是花光了,他说库超过千万的银子都给他姘头修万寿宫了那就是都修宫了……

    再说谁也不知道那库到底有多少的存银。

    那东西账簿在张嫣手中。

    而银子全存入了帝国银行,实际上全码在帝国银行位于万寿宫所在地梁洲的银库,这座银库刚刚建成,据说光往里面运银子就运了整整一天一夜。

    可是……

    “可是户部和库都不出,那这一千五百万石谁出?”

    徐孚远带着不祥的预感问道。

    “暗公以为弟因何而归?”

    陈子龙说道。

    “牧斋之意是民间筹款。”

    他随后解释道。

    “民间筹款?一千五百万石啊!哪怕市价也是近千万两,这样大量抽空粮食米价定然暴涨,涨到一两毫无疑问,那就是一千五百万两,民间如何筹得出如此巨资,这简直荒谬!”

    徐孚远勃然站起说道。

    “暗公先坐下!”

    夏允彝拉了他一把说道。

    这里面数他年纪大,徐孚远对他还是很敬重的,随即坐了下来,他俩和陈子龙都是几社创建者,三人算得上莫逆。三人曾一起言志,徐孚远自称百折不回死而后已,夏允彝自称安于无用,其守不夺,陈子龙自评成败不计,后来全都做到了。徐孚远一直抗清到康麻子时代病死为止,夏允彝家乡沦陷后即自杀殉国,陈子龙就不用说了。

    酒桌上气氛一片凝重。

    这个问题真得很严重,他们支持迎回皇帝是一回事,要他们掏钱赎回皇帝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尤其还这么多钱。

    保守估计也得一千万两啊!

    不过真要说其实也没多少,就像徐孚远家族,拿出十分之一都可以说毫无压力。他其实是老阴贼徐阶弟弟的曾孙,当年徐阶可是因为子弟兼并高达二十四万亩被海瑞给搞过,当然也有说是四十万亩的,不过应该不至于,毕竟松江就那么点地方。

    但不是这么回事啊!

    钱谦益说是民间筹款,但也就是反对杨庆的人会掏,而且不鸟东林群贤的也不会掏,比如福建士绅是不会管的,湖广士绅也够呛,云南贵州的更别指望,这样仔细算实际就摊派给南直隶,浙江,江西三个省为主。如果是过去,可以通过加税转嫁给所有人,但现在加税是不可能的了,大明税率已经明确,监国已经奏起皇上下了圣旨,永不加赋,这可是真正的永不加赋,摊丁入亩后农民需要交的只有田赋了,谁还敢加税就等着锦衣卫抄家吧!

    而普通百姓更不可能额外掏钱。

    说白了就是这三省士绅来掏这笔巨款。

    这不是扯淡吗?

    凭什么啊!

    谈钱?谈钱伤感情!

    “诸位以为忠勇侯执政如何?”

    王夫之突然笑着说道。

    “若非于田地之上咄咄逼人,侵渔士绅,倒称得上大明第一能臣,整军经武使大明几复太祖成祖之强,大力推行新种使江南无饥谨,兴工矿重商贸使民间日益富庶,自张居正以来无可比拟者,纵然张居正与之相比亦差了许多。”

    夏允彝老老实实地说。

    他这话其实有点亏心,理论上杨庆没侵渔过士绅,只是借着经界把士绅侵渔的官田又收回去,但官田以外真正士绅原本所有的是不动的。

    当然,有罪抄家是另一回事。

    “仲彝过誉了吧?杨庆之功在于舍弃北方,江浙本就富庶,之前朝廷以江浙养天下,故此使得江浙受天下之累,如今他断臂才使得大明绝地复生,若崇祯朝诸公无北方饥荒鼠疫之拖累未必不如他。他只不过是把这病树上朽烂之处切下,自然剩下一个花团锦簇,若此时再把北方千万饥民塞给他,他一样搞得焦头烂额。即便如此江淮之间,甚至河南一带能恢复稳定,靠的也是地瓜之功,若无此物增加的粮食,他也一样没这么逍遥。

    倒是这强军一道确是无人能及。”

    顾咸正说道。

    他可是从西北逃回来的。

    西北都饿成什么样子了,他是很清楚的,杨庆断臂求生,以北方甩给李自成换来大明在南方的稳定这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到现在还对北伐没有兴趣,宁可和多尔衮停止,宁可每年就跟岁币一样给李自成一百万石粮食买和平,其实就是不想再背那么多负担,即便这样淮河两岸的屯田区,也是靠地瓜在支撑着。

    “但这地瓜徐文定何尝没搞过?结果又如何呢?”

    王夫之说道。

    说完他端起地瓜酒。

    顾咸正不说话了。

    的确,徐光启也不是没搞过,甚至徐光启连冬储都解决了,地瓜疏很明确指出,地瓜窖藏在北方甚至优于潮湿的南方,虽然火炕育秧还没搞出来,但在北方山岭推广已经完全没有问题了,可结果又如何呢?还不是照样石沉大海?朝廷各方势力,地方士绅,重重阻力让本来就不算强势的徐光启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意图,最后只能黯然放弃,否则大明至少提前二十年在北方推广开地瓜,那时候不说西北饥荒能否解决,但山东北直隶河南的饥荒绝对大幅缓解。

    大明也不至于落到南渡的下场。

    然而徐光启做不到的,无论杨庆和李自成,却都能够在最短时间做到,这就不能说人家是运气好了。

    “诸位,大明需要一个权臣!”

    王夫之语重心长地说。

    “之前那些纯粹内耗的党争也该结束了,至于田地,他不是还没公然学那贾似道吗?”

    他接着说道。

    在坐的精英们一片沉默。

    “贾似道我是不会做的!”

    杨庆举着酒杯说道。

    在他面前全是自己党羽了,他这个小圈子以黎玉田为狗头军师,以黄蜚几个武将为核心,然后以宋权高弘图和路振飞还有宋应星几个文臣,再加上郑芝龙,黄斌卿,张名振这些为外围。他们实际上掌控着大明的军队和财政,但这些人也得要利益,没有利益谁会跟他混?

    “但是,我也不支持土地兼并!

    都什么时代了,为何还盯着土地?开工厂,开矿,海外贸易,哪一样不是日进斗金?这一年诸位从这些上赚了多少?是不是都远超那些地主?未来是属于工商业的,何必从那些农民嘴里抢银子?

    再说想要土地也很容易。

    跨过大洋到美洲去有几倍于大明的沃野,哪怕去南洋都有的是,谁想去开垦我做主任凭他去占,他就是能占一千万亩我也支持,但大明地的土地兼并是必须抑制的。但抑制不是侵夺,肯定不会在某一天,出一个公田法,强制要求地主将土地出售给国家的。”

    他说道。

    “那忠勇侯以后的土地制度如何明确?”

    宋应星问道。

    此时大明朝廷派系很清楚,杨党对东林党,剩下那些地方派系要么依附杨党要么依附东林。

    北方南逃的都依附杨党。

    毕竟后者理论上也是从北方南下的,这些人天然就是一伙,这算是杨党的基本盘了,他们的基础就是淮河两岸的屯田区和遍布南方的卫所皇庄。

    东林党的基本盘是那些江浙籍官员,而基础就是江浙士绅,不过这个基础不稳,江浙士绅因为利益不同也分敌视杨庆或者容忍他甚至还有支持他的。

    后者是新兴的工商业阶层。

    说到底谁都明白,杨庆带来了工商业的兴旺发达。

    剩下其他几个省就得选边了。

    福建算中立,他们有郑芝龙这个特殊的代表,足够保证自己利益就行了,只要开放海上贸易,福建士绅就没什么意见了,崇山峻岭中一座座茶园就是他们财富的保证,除此之外他们对朝廷没什么特殊要求。

    而湖广和江西就不一样了。

    湖广还差点,毕竟经历了多年战乱尤其是桂王造反的洗牌,导致湖广皇庄众多,尤其是整编下来的杂牌还有被招出来的棚民,多数都以皇庄化方式安置在湖广。可以说湖广士绅没得选择,他们没有任何对抗杨庆的手段,而和江浙士绅合作,又因为双方多年的宿怨很难实现,而且就算成功了,东林群贤也不欢迎他们。这样还不如干脆破罐子破摔,当年楚党能和魏忠贤结盟,这时候湖广士绅为何不能与杨庆结盟?

    既然反抗不了,那就索性闭上眼享受吧!

    而江西士绅就很纠结了。

    他们和东林群贤关系密切,比如他们在朝中的老大姜日广就是东林老将,但以宋应星为首的另一帮却是杨庆一伙,他们某种意义上说骑墙,他们原本可以继续骑墙,可现在骑不下去了。

    一千五百万石啊!

    这钱谁掏?

    连苏松的士绅都不想掏,更何况是江西士绅。

    还是那句话……

    别谈钱,谈钱伤感情。

第二五三章 有些事终究需要做个了断

    真得不能谈钱,一谈钱就伤感情了。

    话说水太凉该崩溃了。

    他辛辛苦苦可以说耗尽心血在长安跟李自成委屈求全,最终凭借那张仪苏秦之能,好不容易打动了这个魔头,让他同意放龙兴天子还都……

    一千五百万石。

    只要有四百万石粮食和折价后剩余七百万两银子,在今年冬天到来前运到洛阳,那么龙兴天子就可以在南京过春节了。虽然他的几个弟弟还得继续留在长安当人质,但那个已经不重要了,谁都明白龙兴天子是不会为自己弟弟们交保护费的。可以说只要有这批粮食和银子,杨庆的好日子就到头了,朝中众正就可以挺直腰杆做人了,同样江南百姓也可以在这个恶魔的阴影中看到光明了。

    然而……

    谁会出这钱啊!

    江南士绅要是这么大方还不至于让李自成进北京呢!

    他们连税都不爱交呢!

    “忠勇侯,大明之后的田地制度为何?”

    湖广系的代表,现在的户部侍郎,张居正的孙子,原本历史上拜瞿式耜为师,并且和他老师一起在桂林衙门里喝着酒等死的张同敞,紧跟着宋应星问道。

    “不变!”

    杨庆说道。

    “官田还是官田,私田还是私田!”

    他紧接着补充道。

    他本来就没准备直接抛出强制性的公田化,他要的是以时间,以皇庄步步侵蚀的方式,逐渐完成对地主的包围。同时以工商业和对外殖民吸引他们转移出土地,让土地变成鸡肋并逐步由国家收购,这样通过几十年时间一点点完成公田化。

    贾似道式地直接下公田法是肯定不行的。

    那个太过于激进了。

    宋应星和张同敞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就可以了,这就可以让家乡父老们满意了,要是不用掏钱,湖广江西士绅或许会跟着东林群贤摇旗呐喊什么的,可一谈钱那就别扯淡了。这种投资风险可是很大,谁都明白就是龙兴天子回来,斗过杨庆的希望也很渺茫,到时候钱掏了,骑墙的资格没有了,然后龙兴天子和东林群贤失败了,那他们找谁哭去?杨庆只要不是继续惦记士绅的田产,只是恢复原本的官田,那就凑合着过吧!毕竟这个家伙搞经济的本事强,那些地主虽然受到损失,但也不是没法弥补,比如现在工矿业就日渐红火,甚至湖广都开始自己开盐井了,没有必要为这种事情卷入斗争漩涡。

    他们终究和东林群贤不一样。

    东林群贤是朝廷既得利益者,他们无法容忍科举改革,因为科举改革会使他们被一步步挤出权力核心。

    这是他们无法忍受的。

    但湖广江西籍官员在朝廷总共才几个啊!别说朝廷了,就是地方上也绝大多数都江浙官员,当然,江西的也很多,明朝进士总数南直第一浙江第二江西第三。崇祯南渡后大量启用南直和浙江籍旧臣,更加重了江浙官员比例,上一科因为很多省份都没有参加,湖广刚刚经过战乱损失,导致进士数量超过六成是这两省。

    这早已经让其他各省产生自己是被江浙统治的感觉了。

    至少湖广福建云贵是如此。

    江西虽然摇啊摇,可到这种没法摇的地步了,终究还是觉得倒向杨庆更靠谱,毕竟东林书院在无锡,他们终究只能算东林党的一个附庸,之前以姜日广的老资格,也不过才捞了一个侍郎。而六部除了袁继咸和高弘图以外其他四部尚书和绝大多数侍郎都是江浙的,袁继咸的工部尚书事实上还是被两个江浙籍侍郎架空,这种事情上东林党恶习不改,吃相还是和当年一样难看。

    相反东林党倒下后,江西籍官员反而会得到崛起的机会……

    老大老二都倒下了,那老三当然就要上位了。

    就这样杨庆轻松瓦解士绅同盟。

    也不能说是他瓦解的,他自认还没那么大能量,他的手还没法真正伸道这些地方的基层,瓦解联盟的是那一千五百万石。这种乌合起来的联盟坚决不能谈钱,一谈钱就肯定要伤感情的,让士绅们凑份子筹这笔巨款迎皇帝,那不是开玩笑吗?他爹时候想从我们手中收点税我们都不答应,现在要我们掏钱捞他?

    还是掏这么多?

    这不是纯属搞笑吗?

    赶紧散伙吧!

    “牧斋公还是太天真啊!”

    散会后杨庆端着酒杯一脸深沉地感慨着。

    “你真不迎陛下?”

    宋权试探着问道。

    “迎,当然会迎的,只不过有些事情还没办完,等办完了我会迎的,雨恭兄,你们放心,我不会对不起先帝的!”

    杨庆说道。

    宋权和高弘图路振飞这些人交换了一下目光,然后点点头也走了,他们这些以崇祯亲信自居的,虽然别无选择只能与杨庆结盟,但终究还是要保大明江山的。如果杨庆在这个问题上太出格,他们也一样会反对,毕竟户部和库一点银子不出这是不对的。

    当然,杨庆肯定会出钱的。

    他能团结起自己这个集团,能够让那些北方籍旧臣都支持他,包括能让黄得功,张名振,甚至郑芝龙这些将领支持他,除了利益之外还有一个大义就是他是崇祯后代的保护者。哪怕这个后代只是一大一小俩公主,但公主监国,龙兴天子在长安,这大明江山仍旧是崇祯后代的,没有杨庆的保护那这大明江山就归别人了,这也是当初王承恩这些人毫不犹豫地和他站在一起的原因。否则无论福王还是潞王继位,那都不是崇祯之后啊,没有他的保护,大明江山的确没断,但崇祯的继承可就断了,对于宋权这些旧臣来说,支持杨庆就是保证崇祯的继承不断。

    这是一种君臣大义。

    这是一种忠。

    但杨庆要不迎龙兴天子,那这些人支持他的大义也就没了,这一点很重要……

    其实他们就是自我催眠。

    谁都明白这丫的不是什么好东西。

    但大家利益上是一个共同体,他们这些北方人客居南方,还能在南方籍大臣的侵蚀下,继续维持着高官厚禄,就是因为他们这个共同体里面有一个掌控朝政的权臣。没有这个权臣保护,他们早让南方籍的大臣们踢到一边了,无论高弘图的户部尚书还是宋权的直隶巡抚,哪一个都是南方大臣们眼馋的肥差,没有杨庆的保护他们想占据这些位置简直就是笑话了。

    所以他们需要催眠自己。

    而这个大义可以让他们心安理得地依附这个权臣。

    哪怕他们知道其真面目。

    不过杨庆还是会迎朱慈,好歹他也是定了婚的驸马,还得等着朱慈来把坤兴公主正式嫁给他,这可是龙兴二年了,再有一年多他就可以正式迎娶公主了。既然自己老丈人已经没有了,袁太妃等级太低,张嫣终究是个伯母,怎么也得大舅哥来亲自主持才行。

    但现在还不行。

    “你真准备掏这笔银子?”

    黎玉田凑过来小心翼翼地说。

    “当然不是,不过我还是会解决这个问题,但不是现在,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先看热闹。”

    杨庆说道。

    “可直接不管不是更好?”

    黎玉田说道。

    现在杨庆的借口就是户部没钱而库的钱给张嫣修宫了,这个借口很充足,户部的确没钱了,倒不是说给四民代表了,四民代表才花几个。户部这种机构没钱是正常,尽管去年几乎没打什么仗,但给官员加的补贴尤其是各地基础建设可都是花钱的。修骨干道路,修桥,以南京为核心建设通行塔的同时,能够行驶四轮马车的公路也在建设,还有建设那些水利设施,疏通内河航运,这些统统都是要花钱的,光江南水网那些淤塞的河道疏浚和那些危桥的维修就是一笔巨资。

    杨庆的确没心情打仗,但他现在可是正热衷于基础建设。

    至于库的钱……

    那个根本不可能动用,因为那些金银是帝国银行的发钞保证金,杨庆以自由兑换而发行纸币,必须得有大量保证金。事实上他自己的和内库的及那些党羽的,一共在帝国银行囤积了近超过千万两的黄金和白银,而此时在外流通的纸币也已经超过了五百万元。

    这东西是金融基础,无论如何是都不能动用的。

    那么不管此事无疑最好了。

    唯一的影响不过是有损杨庆本人的忠臣形象,但这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他的实力哪还需要在乎这个,更何况大明百姓对龙兴天子有个屁的感情,倒是对忠勇侯感情深厚。他这时候无论做什么,哪怕就是自己谋朝篡位,民间百姓绝大多数也会为他而欢呼的,而军方将领们绝大多数也同样会支持的,就算将领有反对的,那些普通士兵也绝对支持他。最多士子们骂他,可即便他不谋朝篡位,士子们也一样没少骂他,所以根本不需要在意什么形象这个东西。

    “不,我会把他迎回来的,银子我也有办法解决,记住,有些事情终究需要做个了断。”

    杨庆说道。

    黎玉田了然地点了点头。

    估计这种聪明人是想歪了。

第二五四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在千万巨资的逼迫下,江南士绅们迅速开始明确立场。

    绝大多数是不掏钱的。

    哪怕掏钱的也都扣扣索索,任凭张国维等东林群贤,不断派出亲信到各地游说,在他们控制的报纸上鼓吹大义……

    当然,这不是皇上的赎金。

    他们的口号是捐钱支持秦王为大明西征,收复汉唐西域故土。

    之前杨庆的贷款已经落实,李自成向南京监国移交了河北二府的控制区,当时杨庆在报纸上描述这件事情的时候就是用了秦王西征,收复汉唐西域故土的形容词。他是为了在民间形成这个认识,让老百姓回忆起曾经西域也是华夏之地,毕竟那里已经丢失很多年了,老百姓很难对那里有什么印象。但这正好给了东林群贤一个很好的遮羞布,说凑钱赎回皇帝无疑很难听,但凑钱帮助秦王西征就光荣得多,哪怕大家都明白怎么回事,终究面子上好看得多。

    呃,同样也诡异了许多。

    江南士绅捐钱给闯贼去西征……

    这画风真得很清奇,也很让人凌乱啊!

    但即便这样也收获甚微,一直到三月中旬,各地四民代表全都到齐的时候,他们才凑起了微不足道的二十万两银子……

    和崇祯的收获一样多。

    不得不说南京群臣和北京群臣的节操也就都这么多了。

    至于杨庆在一旁看热闹。

    他本人倒是捐了五千两,话说这已经不少了,在捐款名单上都能排进前十了,那些文官们卷一百两几十两的都有呢!王承恩居然是最多的,他捐了整整一万两,张嫣和袁太妃把自己的首饰变卖也凑了一万,怀远侯尽管家里刚遭灾但也凑了五千,和水太凉家捐的一样多。坤兴公主把自己的字画居然也卖了一万两,她其实连私房钱都没有,不过她这样的通常在琴棋书画方面都很优秀。

    这可是监国的亲笔。

    卖个一万两也不是什么难事。

    总之南京城里就凑了这些,就才二十万两,这个结果让东林群贤们一个个欲哭无泪,就这节奏全国能凑两百万顶天了,根本不可能够啊,很显然杨庆之前对他们那张脸的价值估计有些误差。

    然而他们却不是最悲剧的。

    最悲剧的是多尔衮。

    海州。

    “又涨价?”

    城内一处粮店后宅的客厅,咱大清内务府包衣曹三喜不满地惊叫着。

    “刘公,咱们做生意讲信义,这谈好的价怎么又涨了?”

    他紧接着说道。

    “曹老弟,我也没办法啊!”

    他对面的老乡绅端着茶杯不慢不紧地说道:“如今朝廷正欲迎驾,那李自成开出一千五百万石的价,朝廷哪有这么多粮食,最后还是得在民间采购。别说我这里米价涨,就是京师的米价都涨到快一两了,还有价无市都屯着等继续涨价。我如今卖你们二两一石已经是良心价了,我可这是干的杀头买卖,要是被锦衣卫查到了得抄家的!”

    这里是咱大清海上粮食走私的主要出口地。

    江南的粮食源源不断通过运河到达淮安,在淮安这个粮食集散地悄然装上一艘艘小船,混入北归的盐船中进入盐河,然后一直到达海州。在海州南下的内务府官商和当地走私商谈妥交易后,由后者负责贿赂地方官员和驻军,然后以小船运输出海,双方在达山岛等外海小岛进行交易。然后再由满清方面的商船避开明军海上巡逻,将这些粮食运输到胶州,再从胶州运输往北京……

    这个运输线很麻烦。

    可以说耗时耗力而且效率低下。

    但多尔衮也没办法,从浙江直接海船北运是不可能的,因为中间卡着登莱,北洋水师虎视眈眈,越过长山列岛的商船一律击沉,运河走私更不可能。陆路走私也很难,河南和鲁西缓冲区几百里无人烟,除了明军骑兵巡逻队更别没人,而从海州陆路北上过不了北边各关卡。

    这是唯一选择。

    而这价格……

    好吧,这价格咱大清没有发言权。

    “曹老弟,咱们都是老交情,我给你说个实话,这个价你们买就买,不买咱们也别废话,我屯着等朝廷做出决定也一样少不了赚钱,那钱赚得少点也安心!”

    老乡绅说道。

    “可我这次就带了一万两银子,我带不回粮食,弄不好也是要砍头,您老就通融通融,实在不行一两半也成啊!”

    曹三喜哀求道。

    他是山西人,之前在关外做生意的,也因此搭上咱大清的线,不过只是个小角色,和范家这样的没法相提并论,而且随着局势改变,他的生意也濒临绝境。好在这时候一个新的商机出现,多尔衮为了养活北方的铁杆庄稼,在老百姓那里实在搜刮不出的情况下,只能从南方走私粮食。然后他将大量无法维持下去的晋商强制性吸纳入内务府,控制包括盐业在内的各种垄断行业,作为皇商一边搜刮民间财富,一边用这些财富转而从南方走私粮食。

    曹三喜就是其中之一。

    但因为地位低,他不可能像范家一样当盐商继续风光,只能被派出来干这种最危险的,好在危险与收益一向挂钩,正因为他走私的粮食多,不但已经入了摄政王的眼,而且也赚到了大笔银子。

    之前他都是以一两二的价格在这里购入,然后运到胶州,再转胶莱河出海走沿海浅水区,以此避开明军北洋水师在莱州湾的巡逻,一直将粮食运输到天津,然后以二两的价格在北京出售,但现在这个价格……

    这个价格也得接受。

    “刘公,您这是要我的命啊!”

    他哀叹道。

    “你就死心吧,接着还得涨!”

    刘公喝着茶淡然说道。

    其实他纯属勒索,虽然米价有所上涨,但也只是涨到八钱,当然,他做这种抄家灭门的生意,不赚个一倍以上的差价那就没天理了。

    曹三喜最终带着忧伤离开,紧接着在外面码头登上一艘渔船,又掏了大笔佣金让这艘渔船送他出海,第二天到达了达山岛。又过了一天,几艘大型海船出现在海平面,这些船靠岸后抬下一箱箱白银,当天晚上,运输粮食的小船开始陆续到达。这些小船到达一艘就迅速将船上粮食转到大船上,然后他把这一船的粮款支付。就这样忙碌了整整一夜后五千石粮食全部装船,而他带来的一万两银子也花光了,他这才忧郁地看着最后一艘离开的小船,下达了的命令。

    “东家,这么贵怎么卖啊!”

    他的伙计小心翼翼地说。

    “怎么卖?摄政王只要粮食,他才不管价格呢!回去卖三两一石,爱吃不吃,正是春荒时候,不吃这个就让那些官老爷们和穷鬼一样出去啃树皮挖野菜!银子可不能当吃的。”

    曹三喜冷笑道。

    的确,他也一样有涨价资格。

    去年北方粮食产量继续下跌,寒冷气候加剧,尽管多尔衮也学李自成的办法,用高价走私的地瓜来搞新作物推广,但因为数量有限暂时还没有任何实质性改变。搜刮老百姓已经无可搜刮,向南逃亡明军控制区或者向西逃亡李自成控制区的老百姓络绎不绝,很多地方都因为饥荒而发生持续不断的造反,八旗精兵疲于奔命地镇压,结果造反的越来越多。

    这都快赶上崇祯时候了。

    说到底都是粮食闹得,就连八旗兵现在都很难吃饱,一些地方连八旗军叛变都出现。

    多尔衮现在只要粮食。

    别的他根本不管,只要能给他弄来粮食,爱卖什么价随便,不这样那些皇商也没有走私的动力,他们跑到明军控制区走私,一旦被发现只有死路一条,不让他们赚足油水,他们哪个会真心为大清办事?

    “走!”

    曹三喜说道。

    “东家,明军水师!”

    突然间桅杆上的水手惊叫道。

    “慌什么!”

    曹三喜喝道。

    他叹了口气,向旁边一招手,一个伙计赶紧把一个小箱子抱过来,这时候远处几艘战船出现,很快两支船队相遇。

    “停船检查!”

    为首战船上军官喝道。

    “王将军,都是老朋友了,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在下只是往登州运些货物而已。”

    曹三喜笑着说道。

    “啊,去登州的啊,那就不用查了,你们不会骗我,然后半路去了胶州吧?”

    王将军说道。

    “不会!”

    曹三喜捧着盒子笑着说道。

    打开盖的盒子里金光闪闪。

    就这样几艘明军战船转向一旁,一个小船过来拿走箱子,损失了一千两银子的曹三喜带着装载五千石粮食的船队继续前行,到第二天早晨时候他们就看到了胶州湾。但也就在同时两艘巡逻的战船驶过来,这战船的桅杆上飘扬着大明海军的龙抱日月旗。

    曹三喜长叹一声,然后忍着心头滴血的痛苦,又拿出了一个更小的匣子。很快两艘新式战舰一左一右从他的船队旁缓缓驶过,张开的炮门里面一门门大炮推出,在那些水手们惊恐的目光中,一个个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他们。

    曹三喜一句话没说。

    他只是对着一艘战舰甲板上的军官打开了匣子,里面几颗宝石反射璀璨的光芒。

    那军官满意地笑了。

    “回去卖三两半吧!”

    曹三喜面无表情地对伙计说道。

第二五五章 这盛世,如你所愿

    当然,对于北京城里的高官显贵们来说,三两半一石也得吃啊!

    不吃这个吃什么?

    反正那银子不能当饭吃。

    就那么点地盘,既要养活那已经膨胀到逾二十万的八旗精兵,还有他们附带的逾百万铁杆庄稼,还有一个庞大的官场,再加上无数需要朝廷掏钱而且还免税的士子……

    这北直隶老百姓哪有那么多余粮啊!

    本来这北直隶就养不起自己。

    必须得明白一点,到明朝时候河北的粮食就已经无法自给了,哪怕没有北京城里的那些达官显贵们也一样如此,这片土地在耕种了几千年之后早已经肥力耗尽,再加上干旱和不时飞过的蝗虫,导致亩产少得可怜。

    北直隶一带上田两年三熟制每亩平均也就是一点几石,这是一年加起来的产量,但上田数量很少,实际上所有加起来一亩地最终平均也就七八斗而已,要知道下田甚至两三斗,这样就算以八斗计,那么也就是亩年均产一百五十斤。而北直隶的土地总数在万历六年官民田加起来是五十八万顷,而张居正又多清丈出了三点三万顷,最终加起来也就是六千一百万亩,这样算哪怕最正常状态下一年产四十五亿公斤。

    粗算的。

    因为肯定还有种棉花的。

    而人口呢?

    万历统计人口四百二十六万。

    当然,这个数字纯属扯淡,按照明朝官方统计,两百多年人口就没有任何增长,开国六千万,亡国也是六千万,连谈迁,王世贞这些自己国家文人都看不下去。甚至到了清朝还有官员上奏停止编造户口,因为明朝户部的官员把自己户口编造到崇祯二十四年了。

    明初是准确的。

    因为朱八八对这事格外重视,敢造假揪出来流放到死,但后世就完全在那里照抄或者编造了。

    所以明朝后期官方人口统计直接无视就行。

    但这样明朝的人口很难估算了。

    有估计峰值超过三亿的,而保守一点的估计是超过一点五亿。

    那就以两亿来计算。

    北直隶虽然不如南直隶,但占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应该是合理的,那么也就是两千万,这也可以与土地数量相对应,人均三亩,一户根据人口也就十几二三十亩地。这和清末差不多,清末根据栖霞牟家一个佃户的回忆,一个十口之家租三十亩地算佃户的中上等。而要按明朝官方统计的那四百万人口,那家家都是小地主还造个屁的反,共chan主义早实现了,江西土改时候富农的标准才十二亩人均三亩。那么按照这个数字计算就是人均一年两百公斤多点,和现代非洲黑叔叔差不多,同样也和六零年差不多,用六零年的粮食产量除以人口也是两百露头。这也和牟家佃户回忆对应,他们家作为中上等佃户已经能够通过积累盖新房,而他们三十亩地包括十亩上田每年六千斤产量,这还不算留种子,而且这还是正常年景,灾年那就什么都别扯了。

    这是最真实的古代人。

    绝大多数永远都在饥饿线上挣扎。

    所以多尔衮真得接了个烂摊子。

    杨庆是逍遥快活。

    但杨庆逍遥快活的基础是江浙一年两熟甚至部分三熟,每亩上田可达五六石年产量的基础上的,他的平均亩产是北方的最少三倍,顶级水田甚至一年可收七八石。

    这才是他在南方逍遥快活的基础。

    而尽管北直隶人口锐减,使得人均耕地数量大幅增加,但别忘了多尔衮还带来一堆不事生产干吃饭的。

    那些铁杆庄稼们,那些蒙古盟友们,庞大的官员队伍,那些奴仆,这些全都得靠刮北直隶剩下最多一千万老百姓来养活。后者受不了就要造他的反,然后造反者又继续拉低粮食的产量,还有逃亡的,这些逃户同样抛弃土地造成粮食继续减产。这种恶性循环就是以前崇祯所经历的,而现在换成多尔衮来受这煎熬,但崇祯好歹还有条运河,好歹还有南方漕运来养活北京城的达官显贵。

    多尔衮可没人以每年定额四百万石给他向北方输血。

    他真养不活自己的人。

    至于原本历史为什么他没遇到这种粮食不足的问题?

    这个很简单,因为紧接着清军就南下血洗江南了,而在血洗江南的过程中,从尸山血海中掠夺的粮食就够用来稳定北方,但这时候他去哪儿掠夺?向西不敢惹李自成,向南杨庆不揍他就烧高香了,哪怕屈辱地拿钱买都没法买,北洋水师始终维持对长山列岛这条线的封锁,别说粮食,什么船敢在这条线被明军战舰遇上都是打沉。

    只有海州到胶州的这条走私线是他的一线生机。

    而且还是在杨庆默许下。

    杨庆想掐断很容易,他只是吊着多尔衮一口气,让这家伙半死不活还有点希望,避免其破罐子破摔,就像当初在朝鲜的时候一样拿人当粮食而已。每年通过胶州给他输个百多万石粮食,反正有银子可赚,话说多尔衮手中还是有些银子的,不要小看一百万石,虽然和理论上数十亿公斤的产量相比不算多,但粮食安全在安全线外和线是质的区别。

    有这一百万石就能维持。

    没有这一百万石就必须从百姓身上加重搜刮,然后导致大规模反抗从而使粮食缺口扩大到一千万,再导致更大规模反抗继续扩大缺口最终形成崩塌效应,路易十六帝国崩溃是怎么开始的?不就仅仅是面包涨价吗?粮食安全就是这样,能维持和全面崩溃之间往往就是最后一块支撑的砖头。

    另外多尔衮还能从蒙古草原弄些牲畜补充,甚至八旗精兵自己都能屯田。

    多尔衮的确已经这么干了。

    现在八旗除了蒙古和满洲,剩下的汉军,朝鲜,神军,统统都得自己屯田解决部分粮食。

    要不他还能怎样?

    他是要做圣主明君的人,怎么可能对士绅收税?他要对士绅收税的话和杨庆有什么区别,这样他不让士兵屯田还有别的办法吗?至于八旗蒙古则把宣大等地完全变牧场,反正那里也种不出多少粮食。之前这种状态的确可以维持,虽然北京米价高到二两一石,但也不算太高,明末时候北方米价二两不算离谱。宣大及辽东七八两的时候都有,崇祯十年时候大同米价普遍四两,说到底只要没有大规模战争,仅仅局部的造反,不会把粮价推到令人发指的高度,而这时候三方停战都快两年了。

    农业生产还是有很大程度的恢复。

    但现在完了。

    杨庆这个混蛋和东林群贤之间快快乐乐地游戏,却无意中毁了多尔衮那脆弱的粮食供应。

    南边粮食全不舍得卖余粮了。

    李自成开价一千五百万石啊!大明朝廷早就已经不收粮,包括军队的粮食也是直接采购,虽然官府仓库也有但肯定不足以支付。哪怕李自成只要四百万石,最终结果也必然是大量从民间购粮,江南虽然粮食足够但也不是说余粮多到四百万石完全不值一提的地步,那可是近四亿公斤。这个时代大明监国控制区的粮食也只是勉强能够,略微有点剩余而已,否则杨庆也不会拼命推广地瓜甚至逼着人喝地瓜酒了。

    这鬼年景地主家也没余粮啊!

    哪怕就是四百万石,也得抽空市场上几乎所有余粮,尤其是这四百万石还必须一年交付。

    那不屯粮就是傻子了。

    南京粮价一个月由六钱一气涨到了一两,后来杨庆强制性干预,一边严禁继续涨价,打击囤积居奇,一边把官库粮食低价投入市场。尤其是把各地皇庄预备酿酒的大量地瓜和去年收获的玉米投入市场,亲自带着宫里的监国一起吃玉米面饼子,比如弄个铁锅炖鱼之类的,以此稳定各地米价。

    但他肯定不会管多尔衮死活。

    当南京粮价达到一两时候,那些走私商卖给北方的粮食就已经达到三两了,而曹三喜之流在北京出售的粮食就已经突破四两直逼五两了,他经过的每一层关卡都是成本,明军水师没好处是不可能放他们通过的。

    北都。

    “玛的,这日子没法过了!”

    锦衣卫北都站站长徐诚看着面前的清汤寡水,一脸郁闷地把筷子拍在桌上。

    五两银子一石米啊!

    这都和当年那些因为吃不饱饭造反的边军一个待遇了,哪怕他这个名义上的小杂货商还算有点钱,也受不了这种价格啊!连喝三天稀粥后他都已经两眼发绿了,现在看着路过的耗子都亲切。

    “昨天九门提督又抬出去一百多具饿死的,听说还有不少的铁杆庄稼呢!”

    他的伙计或者手下说道。

    “活该,这些狗东西当初卖李自成时候卖得挺快活,现在终于遭报应了,话说跟着李自成好歹还有地瓜可以吃,如今跟着多尔衮连地瓜都没得吃了!”

    徐诚恨恨地说。

    他可是记得当初自己是怎么从阴沟的恶臭中爬出去的。

    就在这时候突然外面响起枪声。

    “怎么回事?”

    他愕然道。

    几乎同时另一个手下拿着个烧鸡边啃边跑进来……

    “快,旗军兵变抢大户了!”

    他一脸亢奋地高喊着。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0018/ 第一时间欣赏护国公最新章节! 作者:木允锋所写的《护国公》为转载作品,护国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护国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护国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护国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护国公介绍:
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夜,北京,一双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眼睛睁开了……护国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护国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护国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