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苏厨TXT下载苏厨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苏厨全文阅读

作者:二子从周     苏厨txt下载     苏厨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演戏

    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演戏

    梁屹多埋怒道:“我大夏尚有五十万可战之军,真以为夺了应理关,就能拿下兴庆府吗?!”

    “梁兄你别急嘛……坐下坐下……”苏油拉着梁屹多埋坐下:“我说今日只议交情不谈国事,就是知道一旦展开和谈,你这饭可能都吃不下去。”

    “梁兄你也要讲道理,这怎么能叫毁灭陵寝呢?分位不称,本乃僭礼大忌,是李元昊翻乱在前,我们不过拨其归正而已。”

    “西夏诸王的陵墓,我们肯定是不会乱动的,但一定会按照国主的礼制,恢复成它们应该有的样子,绝不会让它们荡然无存的。”

    “即便是夏国战没的将领,如嵬名统军、梁乙埋,仁多零丁以下,宋国皆妥为安葬,树碑立墓。”

    “大宋乃礼仪之邦,断不会在礼制上出现差池,这一节,梁兄尽管放心。”

    梁屹多埋脸色连变,最终还是坐了下来:“所幸还有时日,如果两国终能重化干戈为玉帛,到底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儿不是?”

    苏油笑了:“正是如此,年前在大相国寺,我就曾与梁兄说过,以梁兄只能,应当努力劝说当权者致力于和平,而和平的途径,就是放弃不正当得来的权力。”

    “其实到现在都是,夏国还有最后的机会。”

    “对了,梁兄是怎么过来的?”

    梁屹多埋说道:“坐船啊。”

    苏油点头:“那一会儿去港口看看梁兄的船只,江船和海船我是行家,不过河船倒是没见过,得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区别。”

    ……

    当晚,沈括与苏油分析梁屹多埋的反应,沈括说道:“这样刺激他,都还赖着不走,看来是必有所图啊……”

    苏油点头:“夏人太狡诈了,不过我们的侦察小组却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以为自己的行动很隐秘,却不知道峡口,鸣沙城的对岸,早有迷彩小组在监视他们的行动,并且按时通过旗号灯语向对岸传递消息。”

    沈括说道:“那可是十万大军,苏烈和包顺,真的不用救援?”

    苏油笑了:“做戏就要做全套,囤安军乃天下第一野战强军,如今又依仗关防,占领山头……呵呵再说也不需要全胜,能守稳关要,吸引住主力就行了……”

    沈括感到很无语,告饶道:“既然梁屹多埋与国公是旧交,那就麻烦国公你与他交涉好不好?我……那啥,国公说的……演技……不太行……”

    接下来的几天里,苏油代表大宋,梁屹多埋代表西夏,两人在夏州北门外的吕家渡,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外交谈判。

    甚至因为梁屹多埋的“据理力争”,苏油为了天下苍生,做出了一些“重大让步”。

    比如关于梁氏的问题,苏油就同意,只诛除列入战争罪犯的那些人,不求诛绝九族,毕竟梁太后是秉常生母,梁皇后是乾顺生母,如果尽数诛杀,会让嵬名氏也失了体面。

    又比如嵬名这个姓的问题,秉常和乾顺,必须恢复大宋的赐姓,或者唐时的赐姓也行,以表示恭顺。

    但是改易汉服,行汉制,用汉礼,书汉文,说汉话,毁弃李元昊生造出来的西夏文,这一条,不容一丁点讨论。

    这还没有议到领土主权,双方就已经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吵得不可开交。

    梁屹多埋此次来灵州,待遇虽然不减,苏油也一如既往地热情,不过要在谈判桌上占得他一点便宜,那也非常艰难。

    而且苏油借口战时混乱为理由,限制了夏国使团的行动范围,只能在港口水寨内活动。

    其理由是梁永能在旱海的大屠杀,已经彻底引燃了河内蕃人对梁氏的怒火,宋人苏油能够完全约束住,但是新投的蕃人还在学规矩,难保不会有亡命刺客。

    梁屹多埋也表示了理解,除了与沈括苏油轮流扯皮,就没有出吕家渡。

    而苏油在考察了梁屹多埋的坐船之后,很快就在码头上打造船坞,开始了造船工作。

    不过据梁屹多埋观察,进展很不顺利,因为熟练的工匠,都被梁令通早一步就送到对岸去了,灵州周围,也搜集不到大木料。

    就这样温吞吞地拖到十二月五日,形势突然大变!

    熙河军应理关守将苏烈、包顺奏报,十二月朔,夏将嵬名阿吴、仁多保忠,率领十万大军,强攻应理关!

    而凉州守将刘昌祚奏报,就在同日,骁锐、豹捷、虎翼三军,在凉州西北三百里的胭脂山,大破甘肃军司副都管觉勒玛组织来犯的西域联军,斩虏两万。

    于此同时,六路都经略机宜司凉州分司李庸上奏,休屠泽口,也出现了夏军家梁部侦骑。

    宋夏战事,再次打响!

    苏油拿着奏报,心急火燎地找到梁屹多埋:“都管,这就是你口口声声的和谈诚意?!”

    梁屹多埋一脸的愧色,起身对苏油深施一礼:“国难当头,屹多埋只能无所不用其极,益西威舍要责我欺君子以方,用杀用剐,悉听尊便。”

    “夏国这是处心积虑,行险一搏?”苏油跺着脚:“早就告诉过你们不要一次次的拿国运关扑!梁兄当我是为自己担心?跟我来!”

    带着梁屹多埋来到灵州城头,却见沈括站在城上,看着黄河下游。

    梁屹多埋震惊的发现,宋军不知道怎么在一夜之间,变出近两百艘巨舶!

    每艘巨舶,由一百二十八个牛皮胎组成,皮胎的间隔木架,由矩形改成三角形,整体由无数个小三角形支架构成,设计依旧精巧简便,但是强度得到大大加强。

    每艘巨舶,还有两支长桨,一支大舵,载满了新军,浩浩荡荡地向着下游进发。

    见到梁屹多埋被苏油带来,沈括冷冷地说道:“夏国狡险,穷极不悟,兴倔强之衰旅,欺大宋之至诚。”

    “大宋其实早已有备,只因夏国来兴和议,故而暂停伐罪之师,以期尔等能幡然痛悔,以期河外有万一之和平。”

    “现在正式知会贵使,鉴于夏国不知悔改,狡诈无信的态度;鉴于夏国将宗主陛下的仁慈,当做可供利用之弱点,以和议为谋的无信背义,鉴于当前已经无法和平的局势,六路都转运司决心放弃对梁氏的幻想,以武力彻底解决夏国外戚之患,拯救夏主,还国统与李氏!”

    梁屹多埋惊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你们……你们怎么突然变出这么多的大……大船?”

    “一而再,再而三!”苏油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告诉过你们不要拿国运做关扑,怎么就听不进去?从灵州到静州,不过百里之遥,半日可至,静州一下,兴庆府便门户大开。”

    “即便嵬名阿吴和仁多保忠回军,那也得奔行四百里,家梁更是尚在六百里之外!急切之间能至?我只需五千兵力驻守静州以逸待劳,你们拿得下来?”

    “余部将继续沿河北上,攻取怀州,定州,彻底断绝兴庆府与外界的联系。事到如今,我想问问都管,这三州,你们留了多少人马?能不能阻挡我三万精锐?如果不能,就该好好想想,今日之后,该何去何从!”

    梁屹多埋慌乱地抓着苏油的袖子,冷汗满脸:“益西威舍,救我梁氏一族则个!”

    苏油都傻了,老子的演技,已经好到敌人都来求救的地步了吗?!

    嗯,是时候该检讨一下了……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风云再起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风云再起

    黄河在峡口,也就是后世青铜峡以上,到应理关以下,在如今有个特殊的名称——鸣沙河。

    峡口往上游两百里,黄河南岸是鸣沙城,再上两百里,黄河北岸是应理关。

    这里离宁夏平原繁华地区,有四百里,地处贺兰山的最南麓,与南边的六盘山余脉,形成了一条狭窄的通道,黄河刚好从这个通道里通过。

    因为黄河的存在,让北岸与贺兰山间原本就狭窄的通道,变得更加狭窄。

    而在其西北侧后,则是茫茫沙漠,后世著名的景区沙坡头就在这里,形成了对这个小出口后方巨大完美的屏障。

    在秦、汉两朝,这里便修筑了长城、关塞以御北胡。

    而在宋后明代,这里更是被重点修筑,成为宁夏西路最重要的要隘之一,得名胜金关。

    所谓“黑山之南支,如怒犀奔饮于河,即胜金关也。石峰横峙,隔河与南岸泉眼山相对,拱抱县城,为一关键云。”

    “谓其过于金徙、潼关,故名胜金。”

    后人有诗歌形容这个地方——“浮沙高拥隐边墙,渺渺烟云接大荒。山引贺兰峰积翠,河通星宿水流黄。”

    “云茫茫,峰兀兀,雄关崛起势嵂崒。北有沙漠之纵横,南有长河之滂浡。银川到此启管键,襟山带水不可越。”

    而在现在的宋朝,比后世更可怕的是,应理关靠近黄河的一侧,还有茫茫的池沼,让通道变得更加的狭窄。

    即便到了隆冬时节,这里的护城河和沼泽都不会封冻,唐代把此沼泽地带地称作温池。

    骆宾王过此处的时候曾经特意探访过因由——“询据土人云,即县城旧址,城壕南有温泉溢入池,至冬不冻,故名。”

    种诂在审视军图的时候,一眼就发现了这处被夏人忽略了的地方,抢在他们收缩兵力防守兴庆府和西平府的时候,建议苏油,让最强的囤安军夜渡黄河,抢占了此处关要!

    之后又命西路包顺带领三万人,加强这里的防守力量,抢运了大量物资,依托秦汉长城和应理关塞,将整个关城丧心病狂地重修了一遍!

    等到了战事停息的间隙,又增派了刘昌祚的骁锐三军!

    苏烈认为如此集中兵力毫无必要,毕竟应理关的迎敌正面相当狭小,五门霹雳炮搬上城头,不光正面防御力量强悍不说,连黄河都足以封锁。

    于是和刘昌祚一商议,干脆去把凉州拿下,不但可以互相照顾后路,并且还能和兰州一起,形成一个西路铁三角。

    其防御态势和纵深顿时令种诂倍感舒适,直夸苏烈童鞋:“虽幼少读书,然其将略,殆为天授。”

    这也造成了宋军将以西路为主力,渡河进攻兴庆府的假象,让夏人不得不调整战略,强攻应理,企图收复这里,形成对凉州的大包围,重新获得战略主动。

    但是夏人的军事思想还停留在旧时代,囤安军能轻取应理,并不意味着嵬名阿吴和仁多保忠也可以做到失而复得。

    这一带并不适合骑军作战,宋军依托群山,长城,重新打造的雄关,打造了层层防御。

    加上在旧军时代就已经远胜步跋子的囤安军,转变成了新军之后,苏烈在应理关东,将苏油的“进攻型防守”的战略,贯彻得淋漓尽致。

    囤安军带着伏虏炮和连珠炮,在贺兰山麓两百里内转战,神出鬼没,不断游击。

    夜袭,劫粮,伏击……当年苏油曾经议论过的“游击十六字方针”,到军事技术发展到现在后,终于得以彻底实现。

    而且相比后世以弱敌强的游击战术,如今的游击,战果大得惊人。

    可以说,以少量新军对抗大量旧军的最正确战术,到了苏烈指挥的应理关防守战,算是真正达到了大成。

    这样就搞得镇守应理关的包顺非常郁闷,我说兄弟你别光顾着自己闹腾,好歹放点人马过来,让老哥哥也立点功劳不是?

    哥哥这里整整三万人马,自打出征到现在,除了些听闻哥哥身份,望风而降的部落,还屁都没捞着啊……

    两路大军十万人被苏烈打得进路艰难,更让夏人产生了严重的误判,认为这里肯定是宋军的主攻方向。

    于是在收到嵬名阿吴和仁多保忠关于宋人军力绝对在六万以上,两军兵力不足的奏报后,驻守顺州的梁皇后盛怒之下,带领十万生丁赶往应理。

    她就不信宋军个个都是铁打的,二十万人,堆也把应理关给堆下来!

    不过她还是记住了家先生的告诫,顺州乃九渠之首,是整个兴庆府的灌溉枢纽,必须牢牢守住,于是她便让防守兴庆门户静州的五万麻魁女兵,前移到了顺州。

    这无疑是一个异常糟糕的决定,没有夏人会预料到,大宋已经在短短两个月里,组建出一支能够搭载四万人的黄河水师!

    当梁皇后一身戎装,带领着十万生丁向应理关疾驰的时候,宋人的感义、镇国、定国、控鹤、学院兵团、五支新军两万三千人,以及泾原、鄜延、麟府的旧军精锐镇戎、定边、保安、绥德、火山五支军队一万五千人,放弃马匹,改用巨筏,朝着黄河北岸,兴庆府的门户静州杀去!

    于此同时,还有定边、保安两支旧军六千人,与招募的熟蕃一起,赶着厢车和马匹,沿着黄河东岸,朝着与静州隔河相望,河道最狭窄的临河镇进发。

    水路大军由高遵裕亲自带领,东岸辎重大军由沈括和苏油率领,同行的还有石勇等一干理工人才。

    十二月,己未,未时,大军抵达距离兴庆府仅四十里的静州,距离夏国的政治中心兴州,距离不过四十里!

    静州被打了个猝不及防,城中不过老弱三千户,知州刘翰臣只在城头上看了一眼在抢占滩涂的感义、控鹤军和镇戎军三军一万三千人,便回到州衙,悬梁自尽了。

    而剩下的宋军,则继续向下游的怀州、定州出发。

    酉时,高遵裕、曹南、孙能克静州。

    庚申,凌晨,王厚、种谔克怀州。

    午时,刘世恒,王君万,折可大克定州。

    兴庆府,被宋军三面围困!

    三州的夏人,扶老携幼,一路哭喊着朝着兴庆府逃难。

    宋军也不阻拦,只消灭了三州内微弱的抵抗力量,占据府库、账册、户册、仓廪之后,各留数千人防守,其余大军直叩兴州!

    夏人的大军,全部在外,兴庆府腹心之地,异常空虚。

    最近的顺州,只有数万女兵,剩下的大军,梁皇后在百里之外,嵬名阿吴和仁多保忠,在四百里外,家梁,在六百里外!

    ……

    兴庆府,观庆寺。

    嵬名景思的遗体,静静地安放寺塔下大广场中心的木椽塔上。

    红衣大和尚带领着僧众,为嵬名景思吟诵着经文,送他离开这纷乱的人世,前往吉祥的天国。

    西夏葬俗,有羌俗、汉俗、佛俗三种,三种葬俗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达官贵人们,多与宋辽类似,砖砌木结构墓室,而西夏陵墓,除宗室外,一般不用壁龛,也很少砌砖室。

    随葬品中,器皿较少,而多用羊、牛、马、鸡、鸭及铜牛、石马等仿制品。

    更多的,采用火葬,骨节装入容器中,埋入坟墓,身份贵重者,修成灵塔。

    嵬名景思的意愿,是采用党项人的传统葬仪,火化。

    梁太后和梁乙埋也来到观庆寺,亲自祭奠。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浮桥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浮桥

    国家多事之秋,重臣殒没,不是什么好兆头。

    要是嵬名景思半年前就死了,二人只会心中窃喜。

    嵬名景思是维系帝党一系的中心人物,在秉常被囚的后期,国内诸多势力被重新打压下去之后,嵬名景思的存在其实就有些多余了。

    然而风云突变,嵬名景思之死,更让梁太后和梁乙埋不禁大起兔死狐悲之感。

    四个月里,太多的夏国名臣悍将,折损在沙场,太多的官员部族,投靠了大宋。

    夏国是军国,军队,就是这个国家的灵魂和生命。

    当军队强盛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一切反对的声音,都会被以**消灭的方式镇压下去,比如年前漠北的那次武装游行屠杀。

    而当军队虚弱的时候呢?

    准确地说,当当权者能够控制的军队虚弱的时候呢?

    那就是猛烈而无可避免的反噬。

    这可以说是另一个历史怪圈,军国之政无法逃避的怪圈。

    就跟草原上的雄狮一样,每一只狮王的最终命运,都是死于来自新的继任者们的挑战。

    而夏国的这种斗争,基本上就反映在帝党利用新的后党当权,屠尽以前的后党,之后新的后党再次当权,然后再次被后来的后党屠灭的循环之上。

    当年李继迁发家,靠的就是连娶当地豪强的女儿作为妻妾,在势力渐盛的过程中,后党的实力也同样强大起来。

    夏国到如今,被屠灭的后党,已经包括了卫慕氏、野利氏、没藏氏。

    而梁氏,如今也走在这条不归路上。

    就好像一根从悬崖伸出去的长木板,每向前走一步,危险就加重一分,而现实逼着梁氏一族不得不走,哪怕所有人都知道,木板终究会因为承受不住负重而断裂,梁氏会因为强烈的反噬而灭亡。

    经文吟诵完了,梁太后将最后一瓶香油淋在了木椽塔上,梁乙埋点燃了木椽。

    熊熊的大火燃烧了起来,夏人的葬礼,让砖塔顶层的田遇,觉得很好奇。

    家梁离开了兴庆府,他的第一件任务就结束了,现在他的新任务,自动转为了第二项,保护木寨中的那个疯子。

    田遇觉得国公有些多余,怎么说呢?就算要抓傀儡,夏国姓嵬名的人那也是一抓一大把,何至于要保护一个疯子?

    政客们关心的东西,实在是让大头兵有些搞不明白。

    城外远处,各有数骑快马从几个方向奔来,紧跟着城内的警钟响了起来,下方熊熊火堆旁,出现了一些小骚乱。

    接着贵人们开始离场,嵬名景思的葬礼草草结束。

    兴州城四处大门开始落锁,哪怕还是午时。

    在兴州是看不到黄河的,能够看到的,是故秦渠,故汉渠,西干渠、唐涞渠、汉延渠、惠农渠等九大干渠中的好几条。

    没过多久,远处地平线上,河渠边出现了浩大的人群,骑着马的,赶着牛羊的,驾着车的……无数的百姓朝着都城涌来。

    还有河渠上,撑过来无数的小船,小船上都满载着张皇失措的人,有些还非常的富贵。

    然而没有人接纳他们,迎接他们的,是冰冷的城墙和紧锁的城门。

    田遇心中充满了兴奋,出大事儿了!

    ……

    灵州下游六十里,临河镇。

    十六个巨大的牛皮筏子,在这里下碇,苏油与沈括,带着理工小组,要用最快的速度,搭建一座桥梁。

    华夏一族建造浮桥的记录,在《诗经·大雅·大明》中就曾有记述。

    第一座跨越黄河的浮桥,则是出现在春秋时期,秦景公的母弟后子针因自己所储财物过多,恐怕被秦景公夺财杀害,在今天山西省临晋附近的黄河上架起浮桥,带了“车重千乘”的财富由今陕西逃往晋国。

    第一座铁链连接的浮桥,是隋大业元年在河南洛阳洛水上建成的天津桥,这座桥一直到唐代都在使用,李世民还作诗“暂低逢辇度,还高值浪惊,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来描绘他乘坐御车渡越浮桥时,船头绘画的鹢鸟图形和缆索上的朵朵锦花,在江河波涛上摇曳动荡的景象。

    宋代也有自己的大浮桥,太祖曾在安徽当涂县采石矶,架设横跨长江的浮桥,成为宋军进军江南,讨灭南唐的水上通道。

    等到国力上升,又在在蒲州附近潼关以北的黄河上,修建了更大的浮桥。

    蒲州浮桥的缆绳,用八只铁牛系住,这些铁牛立于两岸,每只重数万斤。

    后来还出现了找铁牛和浮铁牛的故事,大和尚怀丙还因此被苏油征辟,一同参与黄河北流说的讨论与定策。

    由于架设简便、快速,浮桥常常被用于军事,用途非常突出,因此在如今亦被称为“战桥”。

    浮桥的搭建是有讲究的,黄河大浮桥的法式,早就被苏油命李诫收录在了《营造法式》当中。

    到了苏油和沈括手里,浮桥又有了许多改进。

    十六艘大筏的前头,装备着带逆止齿轮的大缆盘,连接着巨碇,下碇之后,筏子上的军士们通过缆盘调整缆绳的长度,可以将筏子调整到一条直线上。

    筏子与筏子之间,通过铁链串联在一起,之后在铁锁上铺设桥面,构成了一座浮桥的主体。

    浮桥可以根据水面的涨落,灵活调整缆绳的长度,两端上桥的地方,铺设着上桥的铁筋钩板,和浮桥搭接的地方是固定在钢轴上的,能够有一定的高度变化冗余。

    这座桥是先设计后施工,全部采用标准构建组装,能够实现快速高效地搭建。

    唯一的难度就在铁索的勾连。

    不过这难不倒苏油,他直接动用了伏虏炮,让伏虏炮弹带着细绳,被施放到河对岸,然后用细绳牵粗绳,粗绳牵细索,细索牵粗索,粗索牵铁链,没用多久,就完成了搭建。

    反正他们这次带了大军整整五万多匹马,数千辆战车,有的是运力。

    为了防止惊马胆怯不敢过桥,苏油还回忆起了当年走荔枝道入陕西时,见到的那种悬崖边的石墙,用厢车的车板,在浮桥两边建立起高高的木墙,不够的地方钉上布匹,阻挡马儿的视线。

    整座桥梁,在六千人的科学分工和劳作下,仅用了一天一夜,便搭建完成!

    次日清晨,战马,军车,霹雳炮车,弹药物资便源源不断地渡过黄河,进入了静州。

    高遵裕的心情是非常迫切的,灭国之功就在眼前,苏油和沈括搭建的浮桥,让他能够再次武装到牙齿,还给他争取到了五天的时间!

    辛酉,苏油和沈括带领定边,保安两支旧军和两万蕃军抵达静州,高遵裕立即将三千学员兵留给了苏油,自己带领曹南和孙能,携感义、定国、控鹤三军,朝兴州杀去。

    这是对夏最关键的一场战役!

    ……

    汴京,军机处,赵顼身着一身新军冬礼服,坐等前方奏报。

    孙固陪同着赵顼,为了缓解赵顼的紧张情绪,说道:“前日辽国燕京留守司委涿州牒我雄州云:夏国遣使来称,南朝兵起无名,不测事端,请全两国之欢,言寻旧好。”

    赵顼冷笑一声:“他们现在还有精力管这事儿?”

    孙固叹了口气:“现在辽国风声鹤唳,耶律伊逊自平定重元之乱后,权倾朝野十四年,两兴大狱,朝堂数空,如今北朝中多是其党羽,辽皇清理起来,可谓是伤筋动骨啊。”

    “知雄州窦舜卿也不是好相与的,回复耶律慎思与萧惟信,道夏国主受宋封爵,宋朝有边臣言秉常见为母党囚辱,比令移问事端,同恶不报,继引兵数万侵犯我边,义当征讨。今以屡遭败衄,遣使诡情陈露,意在间贰,想彼必已悉察。”

    “那边收到移文之后,也就悄然声息了。”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赵顼笑道:“这件事情上头,四通商号倒是出了大力,从去年揭发耶律伊逊倒卖辽朝禁物,私备金甲开始,到今年说动耶律伊逊外逃,最后在辽国苏州被捕获,在东海岛上配合西事,竟然严丝合缝。”

    孙固怀疑地看着赵顼:“莫非耶律伊逊叛逃一事,竟有我朝人士插手其中?陛下,鼓励臣下叛国悖上,不是仁厚之道啊……”

    “呃?没有没有……”赵顼是个超级爱显摆的人,现在心里头那个憋屈啊……

    如此完美的外交谍报行动,真可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但是苏油一再告诫过他,这叫隐秘战线,是不能宣之于口的,尤其不能出于皇帝之口。

    蔡京赶紧打哈哈:“这个事情我知道,就是河北几个商贾跟窦舜卿建议,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让辽国衰乱,减少对我河北的威胁,好像窦舜卿同意了,不过我猜他也没想到这事儿真能给办成。”

    “却正好碰到秉常被母党囚禁,孙公,你说这是不是也太巧了?只能说,连上天都是站在我大宋一边的啊。”

    “对对对就是这样的。”赵顼内心里又给蔡京加了一分:“还真是巧合,不过这巧合对我大宋来说,端是天赐啊。”

    蔡京转移话题,跟两人扯起了闲篇:“夏国图穷,乃遣西南都统嵬名济致书国公云:

    昨于兵兴之际,提戈相轧,今以书问贽,信非变化曲折之不同,盖各忠于所事,不得不然耳。

    夫中国者,礼乐之所存,恩信之所出,动止猷为,必适于正。

    若乃听诬受间,肆诈穷兵,侵人土疆,残人黎庶,是乖中国之体,为外邦羞。

    昨日朝廷暴兴兵甲,大穷侵讨,盖天子与边臣议,谓夏国方守先誓,宜出不虞,五路进兵,故有灵州之役。

    然较其胜负,非为必得。

    夏国提封万里,带甲犹数十万,西有于阗作我欢邻,北有大辽为我强援,若乘间伺便,角力竞斗,虽十年岂得休哉?

    即念天民无辜,受此涂炭,故国主见伐之后,夙夜思念,谓自祖宗之世八十余年,臣事中国,贡礼无或亏,朝贺未尝怠。

    而边吏幸功,上聪致惑,祖宗之盟既阻,君臣之分不交,载省厥由,怅然何已!

    济遂探主意,敢移音翰,伏维国公,以谋略干西事,凡生民利病,宗社安危,皆得别白言之。

    盖鲁国之忧,不在颛臾;隋室之变,生于杨感。此皆明公得于胸中,不待言而后喻。

    今天下倒悬之望,正在英才,国公何不进谠言,辟邪议,使朝廷与夏国欢好如初,生民重见太平,岂独夏国之幸,乃天下之幸也。”

    孙固赞道:“不意夏国竟有如此文才!这文章写得极好啊!国公是如何作答的?”

    蔡京乐了:“国公有空搭理他?只将信转给了李文钊,让他代答。”

    “李文钊什么人?夏国富平侯之后,早年间文采风流,作过谅祚侍讲的人物,他给陛下的谢表大家都见过,不输国朝学士。”

    “于是李文钊动笔,回信将嵬名济骂了个狗血淋头,其中有两句‘天威所不赦,大辟所宜加,暴佷跋扈,壅君树党;禄爵而不任,忠悌而不闻,色仁行违,忘国图身。’”

    孙固都忘了在皇帝跟前,一拍桌子,激赏道:“妙极!这两句足让奸相佞臣摧心变色!”

    上句是东汉名臣张纲对外戚跋扈将军梁翼的评语,将夏国梁氏,比作弑君的东汉梁氏。

    下句是白居易对东汉和帝时期大臣张禹的评价,说他为了保命不敢得罪当时的后党窦氏集团,空有大名。借此讽刺嵬名济。

    忠悌二字,还指明他忘了祖宗本姓。

    这两个典故选得都很精妙,而且那个给后世留下“豺狼当道,安问狐狸”成语的名臣张纲,好巧哦,刚好是眉山人。

    这就还偷偷摸摸地顺便捧了苏油一把,足见李文钊潜窜草野数十年,文学底子还是没有丢的。

    孙固算是赵顼的诸多老师之一,赵顼也知道他的脾气,一点都不计较:“国公这倒是应对得轻巧,以夏人之矛,攻夏人之盾,一点多余力气都不想花。”

    蔡京说道:“国公可能也是怕了。”

    赵顼有些奇怪:“什么怕了?”

    蔡京微笑道:“陛下有所不知,国公不是听闻兰州收复,一时兴起,写了一首诗给李太尉吗?现在士林中倒是颇有些议论,认为国公此举,有些失了士大夫的体面。”

    赵顼有些生气:“立下大战功的中官都不行?”

    孙固心底里其实也觉得有些不妥,但赵顼这个态度,反而会将苏油此举坐得更实,赶紧回护道:“他苏家人从来都是这样,大苏提赠诗歌,从来都不拘人物。”

    “在杭州时,大苏曾在西湖偶遇一妇人,本是妓人,已为民妇,自叙仰慕大苏已久,无由得见,不惮呈身,献一曲而去。大苏乃作《江神子》。”

    “游多景楼,遇官妓‘胡琴’声姿俱妙,乃作《采桑子》。”

    “云龙山张天骥,无知村夫耳,大苏为作《放鹤亭记》,以比古之隐者。人以为过,大苏笑曰‘装铺席耳。’”

    “思聪,画僧之流,大苏为作《送钱塘聪诗闻复叙》。”

    “蜜殊,因为能吃蜜糖,大苏为作《安州老人食蜜歌》。”

    “所以依我看啊,作诗对他们苏家人来说,一点不难,好多都是‘装铺席’耳。”

    蔡京笑道:“要说起国公给李太尉这诗,有‘泉冷清栖月,山深静落花’句,浑然不似在戎机倥偬之间,颇见云淡风轻之气。”

    孙固对这一联也是非常欣赏,对赵顼说道:“西事大起,老臣忝为枢相,也常忧心忡忡,就怕边臣失计,糜烂国事。直到见到这一联,方才稍感放心。”

    “两句一得清,一得静。檄羽交驰之际,尚能有如此平和清净的心态,这一仗让苏油做帅臣,的确是最佳的选择。”

    赵顼叹了口气:“要这样说能耐可就大了,除了军事,民事他还有闲心建议,大理变故还要上条陈,还在密奏里边给我推荐西北的吃食和药材……对了,发菜跟雪莲,你们听说过没有?”

    孙固蔡京面面相觑:“这个……恕臣等孤陋寡闻……”

    就在这时,章惇拿着一封电报单子大踏步走了进来:“六路都经略司奏报,迷惑夏人的战术已然成功,夏人两路大军俱在数百里外,大军突发水师,只用了一日,便已经夺了静、怀、定三州,围死了兴庆府!”

    厅中数人都是大喜过望,赵顼兴奋地站起身来:“太好了!叫郭都统和种师道来,研读奏报,给我们讲解一番!”

    ……

    兴庆府,景仁宫。

    梁太后脸色焦急而疯狂,虚弱地坐在椅上,梁乙埋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殿内慌乱地来回乱窜,才周岁的乾顺吓得哇哇大哭。

    “景思误国!如今大军俱在数百里外,城中俱是老弱,怎么来得及?”

    历史记录梁太后晚年“善病,喜服药”,不过对自己孙子却是格外的爱惜,“晚年始得孙乾顺,钟爱之,常躬自提抱。”

    即便在病中,梁太后依旧将乾顺带在身边,一刻不离。

    命宫人哄着乾顺,梁太后钉子般的目光看着殿内群臣:“说说,事到如今,该当如何?”

    西南都统,礼部尚书嵬名济轻咳了一声:“也不知宋人如何能在一夜之间,变出两百巨舶,之前所有的布置,尽皆落空。”

    梁乙埋不耐烦地道:“如今再说那些又有何用?只说如何应对。”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 无条件

    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无条件

    兵部侍郎贝中撒辰躬身道:“兴庆府积蓄尚多,兵器守具不缺,臣已发给城中十四以上男丁军器,命上城防守。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之前奉皇后旨意,城中搜检丁壮,合畿辅三州之民,共计十万生丁,带去了顺州,之后又发了五万麻魁……”

    梁乙埋颓然坐到了椅子中,一脸颓丧之色:“难道真的要出门跪降?”

    城防使益麻党征一身戎装,高声喊道:“如今尚可一战,臣奉守职,尚有宫卫三千,此时不上城守御,犹待死宫门也?”

    益麻党征是青唐董毡的弟弟,董毡重新倒向宋国之后,家梁就一直在做青唐的外交工作,梁氏以官爵啖董毡父子,拒不受。而党征心慕之,于是乘间投奔家梁,走投夏国。

    梁氏得益麻党征大喜,不过也没有放他回去,而是以宗女妻之,封驸马都尉,一步步混到了兴州城防使。

    又听益麻党征说道:“城外尚有十数万百姓,能逃到这里来的,都是心向大夏的忠心之人,也是捷力之辈,不如放入城中,点选可战,不是立刻多出数万兵力?”

    经略司正听嵬名谟铎立即说道:“城外之人,焉知没有宋人细作?尽入城中,万一作乱如何?”

    益麻党征不耐道:“作乱,有剑耳!如今事急,头痛当医头,脚痛当医脚。如果宋人兵临城下,迫他们附城,则是瞬间多了十数万攻城之军!”

    梁乙埋猛然一惊:“有理!赶快开放城门,先放百姓们进城!”

    益麻党征拱手去了。

    马院承旨嵬名理直一直在沉吟,这时候试探着问道:“宋军来势汹汹,口口声声,所为者不过是陛下。要是……要是太后宣旨撤帘,还政于陛下……是不是,就可以搪塞一阵,至少让宋人不站在理儿上?”

    梁太后看了他一眼:“朕也不是好权之人,如今大权不是也都交给皇后了吗?要还政,也得要有政可还才是。”

    嵬名理直赶紧说道:“不过就是一个名目而已,宋人也搞不清楚我们的蕃官称谓,丁努、吕则、芭良、昂聂之类,大不了就给梁氏诸臣换个称呼而已,其实还是该干啥就干啥。”

    “太后也只是下诏还政,只要陛下周围都是太后的人,相国还在,和以前,不还是一样的吗?”

    礼部侍郎张聿正说道:“正是此理,而且宜早不宜迟,静州到此不过四十里,旦夕可至,危机迫在眉睫。”

    御史梁阿格说道:“要是宋人坚持要诛我梁氏满门呢?”

    张聿正说道:“没有这个道理,宋人律法森严,梁氏有太后与皇后之尊,不容加刑。”

    “宋国《刑统》,罪至重者,乃谋反、谋大逆,获其罪者,父子十六以上皆斩,不及亲族。”

    “因此其法典之上,是没有‘族诛’一说的。”

    “若太后及时还政陛下,发国书与大宋益西威舍,以其仁慈之性,必当约束诸将,不会大兴杀戮。”

    诸臣议论纷纷,又说要和的,有说要战的,莫衷一是。

    经略司正听嵬名怀逋说道:“祸在眉睫,而援军尚远,就算虚与委蛇,亦要熬到两路大军回援。”

    “于今之计,只能一边与宋人订立城下之盟,一边发使臣让辽国救援,并令两路大军回师勤王。”

    “还有,将河西割让给董毡,告诉他唇亡齿寒之理,如果夏国没了,下一个就是青唐。请他断宋军的后路!”

    就在这时候,之前去开城门的城防使益麻党征却又入殿报告:“太后,大相,梁屹多埋回来了,臣已带到,正在宫外候旨。”

    梁太后顿时抬起头来:“叫进来!”

    梁屹多埋从殿外进来,一见到梁太后和梁乙埋就噗通跪倒,大哭道:“太后,叔父,侄儿回来了!”

    梁乙埋问道:“宋人如何能在一夜间冒出这么多的船舶?屹多埋你可知晓?”

    梁屹多埋哭道:“这个侄儿的确不知,侄儿抵达灵州,益西威舍留侄儿在吕家渡水寨相商,那个时候,水寨中空空如也。”

    “在考察侄儿乘坐的舟船之后,益西威舍方才打造船坞,寻来的木头却又都不堪用。”

    “侄儿每日虚与委蛇,直到有一天,益西威舍来责我欺瞒于他,说他好心同意谈判,夏国却只为拖延时日,出动大军出击应理关。”

    “侄儿正自心喜完成太后大相重托的时候,益西威舍却将我带上灵州城头,那时候我才知道,大宋竟然一夜之间变出两百艘巨舶!”

    “不仅如此,侄儿后随益西威舍一路过来,才发现他们不但有船,甚至还在临河镇,架设了一道跨越黄河,能六马并行,供两辆巨大的车辆交错的大桥!”

    益麻党征点头:“都管所言是实,臣与入城的静州百姓打听,他们也说宋军在静州下游十里搭建了一座大浮桥,大军正源源不断从对岸过来。”

    殿内群臣神色大变,如果黄河天堑不再可以倚仗,这仗,还能打吗?

    梁屹多埋继续哭道:“河内之事,兴庆府没有确信,臣至灵州,才知道大局根本无法挽回!”

    “我们的估计是错的!全错了!我们以为,梁总管、仁多都管统带数十万大军,就算全军覆没,宋人至少也要损失惨重!”

    “然据侄儿所见,全然不是如此,宋军数路番号,依旧齐装整甲,战力精强。尤其是他们的灰衣新军,数月大战,损失不过数百人!”

    “现在宋人也有了铁鹞子!我们的铁鹞子,一半覆没在无定河,一半覆没在灵州河渠之间,甲具皆为宋人缴获,他们装备成了一支重骑,由刘昌祚统领,称为骁锐。”

    “就是这支队伍,结合豹捷、虎翼两支轻骑,轻取了凉州!”

    “太后,大相,这仗,已经没法打了……”

    梁乙埋冷冷地问道:“苏油是什么章程?”

    梁屹多埋转头扫视了一遍殿中的群臣,竟然没有一个声威卓著的将领,心中更是充满了绝望:“益西威舍说,夏国如今必须放弃一切迷梦和幻想,所有军队立即放下武器,停止抵抗,宋人大军入城之后,夏国朝廷上下,各自静守家中,听候处置。”

    “大宋从今之后,不会再信任我们。要谈,他只和国主谈。”

    “大宋不会再讲任何条件,夏国也不能再提任何条件,必须……无条件投降!”

    “如今只有还政于国主,请他出面与宋人商讨,拖延时日……”

    “拖下去!关起来!”梁太后站起身来,双手在空中胡乱挥舞,声嘶力竭地喊道:“我不信!宋军一夜之间就都变成铜头铁臂了?!”

    “河内五十万大军,梁永能、仁多零丁当世猛将,宋人能没有付出一点代价?那个苏油诡计多端,你又被骗了!”

    “太后!”梁屹多埋以头抢地:“侄儿所言句句属实,宋军器械火器,实在过于犀利,太后,益西威舍尚在等待回复,他说如果明日辰时得不到回复,就要攻打皇城……”

    “拖下去!赶紧拖下去!你要不是我亲侄子,就凭这番蛊惑,我立斩你于殿外!”

    益麻党征上前抓住梁屹多埋的胳膊,将他拖了起来,梁屹多埋满脸是血,还在挣扎:“就算要囚禁侄儿,也求太后派人释放国主,争取最后商谈的机会!太后三思,三思啊……”

    益麻党征见梁太后怒气更加郁炽,梁乙埋脸色愈加阴沉,轻道一声:“都管,得罪了。”一掌砍在梁屹多埋后脑,将之拖了下去。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疯狂

    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疯狂

    殿内雅雀无声,只剩下小乾顺被自家奶奶的怒吼吓得哇哇的哭声。

    在小孩的啼哭声中,梁太后冷冷地看着殿中噤若寒蝉的群臣:“你们,都怕了?”

    没有人敢出声。

    礼部侍郎张聿正低咳了一声:“国难当头,臣请昧死出城,与宋人交涉。请太后和大相降下方略,也好应对。”

    梁太后痛苦地闭上眼睛:“告诉宋人,我决意撤帘,还政与秉常;大相退位,改任谟宁令,从此不预政事;我们的要求,是请宋国从凉州、应理撤兵,而夏国愿意奉送河套之地与宋国,只保留河外之地,隔河而治。”

    “岁赐……也不要了,夏国从此勤修职贡,谨守边蕃。”

    “如宋国还不放心……可以……入质。”

    说到这里,梁太后猛然睁开眼睛,厉声道:“如果这样的条件宋国尚不干休,那就只有全民皆兵,众志成城,夏国必将死战至最后一人!”

    殿内众人都是心头一震,躬身道:“谨遵太后懿旨!”

    经略司正听嵬名谟铎小心的问道:“那陛下那里……”

    梁太后沉吟了半晌,苦笑道:“吉多大师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法灯泰钦禅师少时解悟,然未为人知,独法眼禅师深奇之。”

    “一日法眼问大众曰:‘虎项下金铃,何人解得?’众无以对。”

    “泰钦适至,法眼举前语问之,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

    “所以陛下这个铃铛啊,只得哀家去解……”

    观庆寺的高塔之上,田遇来回用瞄准镜观瞄着梁太后和秉常,嘴里嘀咕:“这戏法,如何变的……”

    听闻宋军兵临城下,秉常的疯病,竟然一下子全好了。

    如今的秉常和梁太后,就坐在木寨的院子里,不过母子二人之间的气氛,比兴庆府隆冬的天气还要冰冷。

    “宋人还真是一剂良药。”梁太后看着秉常,冷冷地笑道:“之前不是说皇帝失心了吗?如今宋人兵临城下,看来竟然大好了?”

    秉常正襟危坐,语气冰冷:“儿子失心不失心,还不是母后一言可决?儿臣奇怪的是,太后今日不料理国事了?怎么还有闲暇,来失心之人这里看望?”

    “值得吗?”梁太后眼中似乎要伸出钩子:“因为皇帝的一封信,引来宋人相攻,如今河西隔断,河套沦陷,五十万大军一朝覆没,名将良臣,舍身殉国,江山基业,一蹶不振。”

    “宋军已然三面临城,兴庆府危在旦夕,这,就是皇帝想要的结果?”

    秉常垂下了眼帘,一言不发。

    “永能、格嵬、令通、持多哩、逢恩,已经殉国。乙逋如今下落不明,追英一介女流,尚且领军在外。”

    “梁氏一门战死沙场,或被宋人虏获者,已逾百人。”

    “梁家人或者对不住皇帝,可没有对不住这个国家。”

    秉常抬起头:“母后搞错了一点,这个国家,是嵬名氏的,不是梁氏的。”

    “儿子是先父的继承者,国家有难,那也理应由嵬名氏来捍卫。”

    “梁家如此慷慨赴义,有我的诏书吗?我不记得下达过这样的旨意。”

    “那梁家的作为,就不是为了这个国家。”

    “朕才是君上。”秉常说完针锋相对地盯着梁太后的眼睛:“而你们,其实就是为了你们自己。”

    梁太后和秉常对视了一阵,终于还是先开了口:“也是,皇帝终究是皇帝,江山,也终究是皇帝的。”

    “我来这里,就是告诉皇帝,今日梁氏还政于你。”

    “但是我还要告诉皇帝的是,梁家,真的就没有别的选择吗?”

    “只要梁家让你……然后同样的,乾顺就是你的继承者,梁家一样可以以他的名义,将这个国家送给宋人,难道换不来一份高官厚禄?”

    秉常放在膝盖上的双手顿时握紧成拳:“你们敢!”

    “如何不敢?!”梁太后冷笑着反驳:“那样做,与皇帝你现在做的,却有何分别?许你卖给宋人,难道就不许乾顺卖与宋人?”

    秉常双手颤抖了一阵,终于还是松开了。

    梁太后站起身来,鄙夷地看着自家儿子,一字一顿地说道:“难怪追英看不起你。”

    “为了我这个窝囊的儿子,老身终究是对不起自家的侄女。”

    “你总是以你父亲自比,但是他对宋人,何曾奴颜婢膝过?何曾出卖过国家的利益过?”

    “说到底,你才是为了你自己!”

    “你真当宋人那么仁慈?”

    “祖宗以奶母出殡为由,用棺木装盛刀枪,逃入地斤泽的时候,早就放弃了对宋人的幻想!”

    “祖宗屡遭围剿,母亲妻子俱被宋人虏获,逃出生天,身边只剩兄弟两人的时候,早就放弃了对宋人的幻想!”

    “景宗、你先父,血战连场,夺得二十六郡,早就放弃了对宋人的幻想!”

    “可你竟然还指望着宋人的仁慈?”

    “这是李清教你的?是那些汉人的诗书教你的?你被里边所谓的仁义搞昏头了!”

    “就你这样,还想成为一代明君?!”

    “皇帝不要想多了,还政给你,就是个名目而已,宋人去后,夏国该什么样,还是什么样!”

    “你根本不配做夏国的君主!”

    一席话如疾风骤雨,而秉常则低下头,如同泥塑木雕。

    梁太后拂袖转身,刚走出几步,却听身后的秉常说道:“母后。”

    梁太后停下了脚步。

    “母后。”秉常抬起了头:“其实今天,我以为你是来道歉的。”

    “没想到到了现在,母后都还不忘羞辱于我。”

    “真是好笑了,大白高国曾经提封万里,称兵百万,与宋朝契丹,鼎足而三。”

    “如今丧师辱国,困守兴庆,势成累卵,祸不旋身,难道还不是当政者的责任?”

    “五十万大军覆没无余,儿子想问,谁在秉国,谁为帅臣?!”

    “祖宗基业,到底是葬送在谁的手里?!”

    秉常呵呵笑了起来,笑声渐渐变得疯狂:“就是你们梁氏!罪恶盈天,大辟之刑不能尽容!”

    “你们可以现在就杀了我,看看宋人会不会让你们合族陪葬!”

    “要是不杀,那我告诉你,母后和皇后我没有办法,但是梁氏自梁乙埋以下,人人难逃诛绝!”

    “哈哈哈哈哈……母后,你就等着看你的那些族人,那些欺君罔上的叛逆,被一个个推出南郊,人头落地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梁太后面色铁青,终于拂袖而去:“皇帝好自为之,要诛除梁氏,也得你先有那本事儿!”

    ……

    兴庆府,西城门外。

    苏油骑着骏马,张麒和程岳一左一右,在一队学员兵的护卫下从静州奔来。

    高遵裕正在帐中来回踱步,听闻苏油到来,赶忙出来迎接,正见到苏油滚鞍下马。

    “国公你可算是来了,夏人使臣此刻正在帐内,说是要与国公交涉。”

    苏油一脸怒容:“是不是秉常?”

    “呃?”高遵裕有些莫名其妙:“怎么会是秉常?”

    苏油喝道:“那为何还不进攻?”

    高遵裕真傻了:“我大宋乃仁义之师,历来都是先礼后……”

    苏油立即打断:“国舅休要糊涂!大宋的仁义,从来都只对恭顺柔服的蕃国,只对心向大宋的臣民!”

    “如今夏国秉政者对我朝屡次欺骗,早就没有了信义,还有什么好谈?如果不是秉常亲至,焉知他们不是还有陷阱?”

    “那……那就打?”

    “当然!立即进攻,夺取兴庆,掌控大局!将秉常、乾顺抓在手里,到时候有的是时间慢慢谈!”

    “得令!”高遵裕一个立正,其实他就是要文官来背这口锅而已,见到苏油如此夸张的演技,心底里暗自感激,立刻抓起头盔就奔了出去。

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文殊奴

    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文殊奴

    兴庆府,木寨。

    殿前司钤辖咩迷乞领着三百精兵,手持金令,站在寨前。

    寨上守军指挥阿炜见到咩迷乞,赶紧下得寨来:“钤辖此来是太后有召?”

    咩迷乞将金令交给阿炜验看:“奉太后懿旨,大相钧令,兴庆府所有正军,俱归城防使统带。”

    “宋人来势汹汹,城防兵力不足,驸马要求城中所有正军,皆需携带军器,尽数上城守御。”

    阿炜犹豫道:“那这里……”

    咩迷乞不以为然:“不就是那主儿吗?手无缚鸡之力,留几个护卫意思意思就行了。”

    阿炜验过金令,又验过中书的敕令,都是真实无误,将之交还给咩迷乞:“既然如此,我便召集护卫,交于钤辖。”

    “让手下去做就是了。咱兄弟多日不见,聊几句。”

    咩迷乞拍了拍阿炜的肩膀,拉着他走到一边,从腰间皮囊里摸出一个瓷瓶,打开来喝了一口递给阿炜,低声道:“兄弟你这份差事,说好听,是太后大相看重;说难听,真特么不是人干的。亲戚子女,都在尚仁坊是吧?”

    阿炜接过瓷瓶苦笑道:“那是,咱们殿前司出来的,谁没干过一手脏事儿?但是干到父母妻儿都拘在尚仁坊的,不瞒哥哥,兄弟算是独一份儿了。”

    闻了一下:“奶酒,现在京中匹绢十千钱,哥哥还弄得到这玩意儿?”

    “呵呵呵……”咩迷乞笑道:“还记得陈告司李案头家的老二不?”

    “倒还记得。”阿炜也笑了:“那松货他爹为了他入殿前司,将妹子嫁给了瑞升号掌柜,谋得了一笔资财,又贿赂了驸马爷,才得来的差事。”

    “李老二还带我们去瑞升号吃过一顿水酒,给自家那老妹夫捧场,那妹子倒是水灵,不过跟瑞升号做生意,还能不亏了?”

    咩迷乞笑道:“这酒就是李家妹子给的,她夫君连同店中伙计,都给娘娘抽了生丁,兵荒马乱的,送两瓶就给我,就是想巡街的时候看顾一二。”

    阿炜一脸的奸笑:“那还不赶紧快活快活?”

    咩迷乞哈哈大笑,看了看门口:“都出来了?”

    阿炜看着木寨门口集合的军士:“嗯,都出来了。”

    咩迷乞搂着阿炜的头颈:“其实兄弟要想脱离苦海,保住尚仁坊里的妻儿老小,哥哥倒是有个法子。”

    阿炜赶紧问道:“什么法子?”

    咩迷乞猛然从腰间抽出匕首,捅进阿炜的胸膛:“便是如此!”

    阿炜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而另一边,咩迷乞带来的三百卫士,开始对门口集合起来的看守军士放箭,一时间木寨门口惨呼一片。

    咩迷乞抽出匕首,将阿炜缓缓放倒,将掉落地上的奶酒重新放回他的身边:“都是身不由己,兄弟,这瓶酒,送你了……”

    站起身来,抽出腰间长剑:“奉城防使驸马都尉号令,拯救君上,剿除君侧!弟兄们同我杀进去,然后拥陛下归政,讨伐梁氏!”

    “杀——”

    《蜀中杂记·西征事略》:

    “元丰四年十二月,己亥,宋伐兴庆。

    城防使驸马都尉益麻党征议开城门,收容三州奔民。

    油乃命其青唐旧将冷鸡朴,携书入城,晓以形势。

    益麻党征遂留西门,令钤辖咩迷乞以金令诱下木寨守将,诛之,拥秉常复立。

    秉常出寨,大索城中,并攻景仁宫。

    梁氏诸宅,各拥私兵与斗,死伤枕藉。

    遵裕先已入城,然夜中难辨敌我,乃退守西门,倚墙造垒,先为自顾。

    中夜,景仁宫火发,又及尚义坊。

    半城火炽,城中呼丧号奔,踩陷无计。

    梁乙埋携残党出奔,于城南庄为种谔所阻,从者星散,惶遽无计,投井自尽。

    天明,遵裕乃入城,命军士扑灭余烬,搜检伤残,晓谕士众。

    事后点计,蕃官并卿士大夫以下,兵隳烈焰,阖门覆难者,盖两百八十三家。

    秉常携兵部侍郎贝中撒辰、经略司正听嵬名谟铎、马院承旨嵬名理直等赴西门迎候大军,梁乙逋伏于道路,发弩刺之,使重伤。

    卫士亦斫乙逋。

    油闻,乃速入城,听秉常遗意。

    是夜灵异颇多,如言奔观庆寺避兵火者,为大威德菩萨所佑,咸安。

    又秉常出寨,曾曰:“当与梁氏同死。”语殊不详。

    又云乙逋暴起之时,有晴空霹雳,飞星下贯者。

    皆无稽之事,识者当明辨之。”

    ……

    景仁宫,将士们正在残垣断壁间寻找幸存者。

    除了西路,东南两军也已入城。

    郭二蛋站在白雪覆盖的凄冷花园里,看着已经烧得只剩几面残柱断墙的景仁宫,摇头叹息:“自家亲娘呢,这么就下得了手,到底还是蛮夷!要在我大宋,这就是忤逆大罪啊……”

    见到园中有一口水井,便取下水壶,寻思打壶水,尝尝这宫中的井水,与外间有何不同。

    来到井边,郭二蛋一探头,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亲娘咧!里头有个人!”

    再一探头,郭二蛋立即高喊:“来人!快来救人!井里边有个娘们,活的!”

    听闻消息的种谔也赶了过来,往井里看了一眼:“二蛋,下去救人!”

    郭二蛋都傻了:“啊?太尉为啥?”

    种谔踢了二蛋屁股一脚:“少废话!既然是你发现的人,那就该你去救起来!”

    等到郭二蛋搥到井下,才发现原来隆冬里的地下其实比地面暖和,难怪这女的能坚持到现在。

    女生容貌颇为姣好,不过满脸惊恐之色,二蛋才发现,她怀里边还紧紧带着个小孩子。

    “别怕!”郭二蛋先行安慰:“我们是宋军!来救你的!先把孩子给我。”

    说完抬头冲井口喊:“太尉,还有个小孩!”

    上边立时搥下一个空水桶,种谔在井上方喊道:“问问她,是谁?”

    过了一阵,就听二蛋在下面喊:“她说她叫文殊奴,是梁太后的宫女——”

    “老子是让你问,这孩子叫啥——”

    又过了一阵,又二蛋在下面喊:“她说叫小主子——”

    种谔都快要被气死了:“要不是还有那女子在下面,老子现在就把你狗日埋里头——”

    不过说归说,很快,军士们又将女子和郭二蛋搥了上来。

    这回郭二蛋终于福至心灵,抱着文殊奴刚露出井口,立刻大声说道:“文殊奴说,小孩是乾顺!”

    ……

    夏国的政治结构,基本上就是模仿的大宋。

    不过比宋朝要简单一些,包括中书、枢密、经略司、正统司、统军司、殿前司、御史、皇城司、宣徽、三司、内宿司、巡检司、工院、马院、陈告司、磨勘司、审刑司、大恒历院、农田司、群牧司、受纳司、阁门司、监军司,主要官吏有州主、通判、正听、承旨、都案、案头、司吏、都监,类似于宋朝的文官体系。

    但是西夏不是大宋的敌体,而是藩属,因此很多机构是“逾制”的,因此西夏与大宋的国书中常用蕃名,比如称自家“皇帝”称“兀卒”,其实就是“青天子”,“太后”称“鸟尼”,“王爷”称“宁令”,梁太后准备让大宋接受将梁乙埋改称的那个“谟宁令”,翻译过来其实就是“天大王”。

    到后来西夏搞的这套东西,渐渐也引起了宋朝的知觉,不过也睁只眼闭只眼。

    嘉祐八年,还曾经对西夏下达《赐夏国主不得僭拟诏》,规定西夏使臣,不准在宋朝称呼与宋朝官制相同的本国汉官名称,用蕃名则可以。

    又是一件皇帝的新衣。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遗嘱

    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遗嘱

    尚义坊是兴庆府的贵族区,也是此次大乱的重灾区,直接让夏国的高官贵族阶层给抹掉了一多半。

    如今剩下的群臣们都侯在武英殿外,一支新军医疗小队正在对秉常实施救援。

    在西夏群臣心情忐忑之中,宫门外行来一支队伍,高遵裕亲自陪同着一位身着紫袍,腰系玉带,金鱼袋的大员过来。

    大员年纪三十多岁,与秉常差不多,容色和蔼,眼睛异常有神,扫过夏人官员群体的时候,让官员们都有一种被他看透的感觉。

    大员前方,是之前梁太后派去负责和谈的夏国礼部侍郎张聿正,苏油根本就没有见他,直到拿下兴庆府,收到秉常的谢表,请苏油赴武英殿商谈要事之后,苏油才将他放出来当向导。

    礼部尚书嵬名济强作精神,上得前来:“夏国蕃臣嵬名济,恭迎天朝上国大学士,涪国公。”

    苏油打量了嵬名济一眼:“你的来信我看过,文采很好,但是道理稍欠。令先君景思公,我是一向佩服的,还请节哀。”

    嵬名济躬身道:“不敢劳大学士挂齿,国主尚在殿内等候,恐怕……”

    苏油看了眼大殿:“这大殿,僭越了……”

    又看了一遍夏国群臣:“看来就大人资历最高了,还请一同进殿,大家共同做个见证吧。”

    嵬名济赶紧躬身:“敢不从命。”

    大殿当中非常清冷,秉常脸色苍白,躺在大椅之上,新军战士见到苏油和高遵裕进来,一起起身打了个立正:“参见国公,襄统!”

    苏油摆了摆手,让将士们搬过几个锦墩,礼让一番后才坐下。

    秉常心中充满了后悔之情,出了木寨之后,他应该第一时间进入宋军营中,保障安全才是。

    结果受到军士们蛊惑,也担心宋人会阻挠自己复仇,便想着先将生米做成熟饭,诛绝梁氏,永绝后患。

    但是梁氏在城中的势力远超秉常想象,而宋人的反应也大出他意料之外,不但没有趁乱跟进,反而退到西门自保,让帝党与后党在城中相互杀戮,一时间城中大乱。

    黑夜中的乱军,加上之前入城的十数万难民,破坏力是非常恐怖的,最后诸军被杀掠刺激得失去了约束,一把大火不但烧了半个城池,还烧掉了景仁宫。

    梁太后烧死在了宫内,于是一个弑母的罪名,妥妥地扣在了秉常的头上。

    这里边有多少是宋人细作在捣鬼,你可以瞎猜,但是你没有证据。

    梁乙逋的弩弓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的伤害,有一个伤口,很明显是狙击手干的。

    那就是田遇的第三个任务,大军接手兴庆之后,他的任务就从保护秉常,变成刺杀秉常。

    或许也是天意,梁乙逋的行刺,刚巧田遇的射击几乎同时发生,让秉常没有被当场射杀,反倒是躲过了心脏的一击,射中腹部。

    不过也仅仅是拖延一些时候而已。

    苏油验看了秉常的伤势,叹了一口气说道:“大王,我朝名医唐慎微,就在山北救治灾伤,我已命他星夜赶来,替大王诊治,你无需忧虑。”

    秉常对面前这个与自己一般大的年轻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信任:“秉常今日必死,临死之前,想听听国公对我夏国的处置。”

    苏油说道:“好叫国主放心,小王子乾顺,在景仁宫大火时,由宫女文殊奴护着藏到了井下,躲过了乱兵与大火,现在已然被官军救出,安然无恙。”

    “我也不想瞒你,你的母后,已经丧生于大火之中,不管她之前做过什么,国主这条弑母之罪,都是逃不掉的。”

    “因此夏主的国王封爵肯定要被攫夺,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我会将乾顺送去汴京,请大宋最顶尖的学者将他教育成人,就算不能再做国王,一个郡王是没问题的。”

    秉常松了口气:“梁氏呢?”

    苏油说道:“梁乙埋已然在城南庄子畏罪投井自尽,梁乙逋因刺杀国主,已然被斫成肉泥,梁氏一门在昨夜的屠杀中,即无孓遗,哦对了,只有梁屹多埋,因请求立刻还政于君,得罪你母后和梁乙埋,被下狱中,反而躲过了这场大劫。”

    秉常笑了,真正开心地笑了。

    苏油继续说道:“现在还有两个问题,其一就是顺州城,王后与仁多保忠、嵬名阿吴的八万正军、十万生丁、五万麻魁,他们的投降问题。”

    “其二就是北方白马强镇军司,家梁统帅的图干、野利二部,和下属十万大军的问题,需要国主下达两封诏书,命其弃械归顺。”

    秉常苍白的脸上再次积聚起怨怒之色:“如果我现在废后,国公你会不会阻止?”

    苏油思索了一下:“梁屹多埋是我朋友,也是夏国难得的人才,之前又因请国主复位而下狱,虽然是梁家人,但是和梁家其它人的做派是有区别的,因此我想替他求个情。”

    “至于梁后,那是国主家事,我也不便干预,但随国主的意思。”

    秉常点头:“如此甚好。”

    苏油说道:“那我便请国主命嵬名济草拟旨意,之后宣众臣上殿,当众宣读?”

    秉常再次点头。

    嵬名济上前,伏身草拟王诏:“

    王辄罄丹衷,仰尘渊听,不避再三之干渎,贵图普率之和平。

    梁氏淫凶,人心携贰。自岁赐、和市两绝,财用困乏,匹帛至十千文。

    又以累岁固兹构怨,累致交兵,横山一带民不敢耕,生灵荼毒,饥羸殆甚。

    顷以权强纵其鬼蜮,敢行废辱。

    王师徂征,声讨有罪,义实扶危,不获已焉。

    开日月之明,扩天地之造,俾我疆土之完,复我宗庙之绪。

    深恩永德,江海难罄。

    嘱我臣工:倘垂慨许,别效忠勤,宜委戈以听命,共敌忾以献功。迨朝廷之效顺,令国政之复常。

    咨我子孙:躬膺封爵,世列藩臣,职贡勤修,岁时无怠。图归华夏,通遐域之贡输;用息干戈,庶生民之康泰。

    撤备边之戍卒,守祖宗之先誓,励臣节之忠蕃,永眷绥之福禄。

    王承继祖宗基业,册立王后,以为辅佐,表正诸宫。

    然梁氏举动顽嚣,德不称位,靡隳禁内,驰乱国中。

    捍拒王师,劳虐士民,其罪难见于汗青,其过穷书于谤木。

    今乃废为庶人,咨于故实,匪予所私。

    晓谕天下,咸使知闻。”

    秉常听嵬名济战战兢兢地念完,微微点头:“宣群臣入觐,用宝吧。”

    群臣进殿,听嵬名济宣读完诏书,都不由得面面相觑。

    秉常抬起手:“这是我的旨意,用宝之后,快马往顺州、白马,黑山,黑水,甘肃诸军司。”

    群臣躬身束手:“臣等谨遵王命。”

    秉常说道:“那就都退下吧,我再与益西威舍聊聊。”

    苏油拱手道:“国主如需我陪同,那高遵裕和嵬名尚书不能走。”

    秉常嘴角泛起一丝苦笑,又叹息一声:“天下臣子,要是皆如国公这般清慎守分,该多好啊……”

    苏油拱手道:“苏油庸钝,蒙陛下青眼,徒辜俸禄,不劳国主一笑。”

    秉常叹息了一口气:“其实我也有国公这样的臣子……”

    苏油点头:“夏国也自有贤臣,前有富平侯野利仁荣,后有国老李景思,都是苏油仰慕的人物。”

    “只可惜晚到了数日,没能见到李国老。”

    秉常说道:“还有一位,你一定见得到。”

    苏油再次拱手:“夏国历经梁氏播乱,生民待抚,正要国主推荐几位贤臣,还二十六郡以升平。”

    秉常说道:“夏国多出良将,少有文臣,梁屹多埋,嵬名济,已经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不过还有二人,文武兼姿,如朝廷收用,当是我夏人之福。”

    “请国主讲来。”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驾崩

    第一千三百四十章驾崩

    “一位是我皇叔李文钊,他曾是先王侍讲,景宗行夏制之后,他窜身草野,独抗后党。他的事迹我自小便有听闻,本想着如能真正掌握大权,就请他回来治国,只可惜……”

    苏油说道:“李文钊如今已是朝廷富平侯,右武卫大将军,灵州节度使。安定河套,朝廷对他寄有厚望。”

    秉常点头:“那就好……还有一位,是白马强镇军司都统制,我的肱股之臣,掌军治民,皆有建树——家梁。”

    苏油脸色顿时变得有些古怪。

    秉常说道:“听闻家先生是益西威舍老乡,还曾有些旧怨?”

    苏油神色恢复正常:“都是无稽传闻,或者是朝中有小人想要构陷与我也说不定。国主放心,即便是有旧怨,苏油也不敢因私废公。”

    秉常再次叹息:“这点我信,听闻南朝安石相公、惠卿相公,也与益西威舍有政争宿怨,国公也能相忍为国,两次举荐吕惠卿。”

    苏油也叹气:“国主,我家乡有句老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国朝里边有些人啊,你是真不想用他,却又不得不用他。”

    秉常想笑,却又扯动了伤口,痛得裂了裂嘴:“我想南朝很多人心里,也是这样评价益西威舍的吧……”

    苏油赶紧跟秉常道歉:“闲聊几句,本来是想给国主减轻些痛楚,不料反成罪过了。”

    秉常已经陷入了回光返照,轻轻闭上眼睛:“罢了,推荐此二人给你,也算给自己减轻罪衍,为来生积点福报……益西威舍给我讲讲大苏吧,今世弥留之际,也让我感受一下这世间的美……”

    元丰四年十二月,庚子,西夏最后一位国主李秉常,崩于兴庆府王宫武英殿。

    夏国群臣接受李秉常遗诏,立年仅周岁的李乾顺为继任者。

    赵顼同情秉常的遭遇,册封其为夏悯王,命六路都经略使苏油以王礼葬之。

    同时因为其弑母大逆之罪,削西夏国封,李乾顺降爵为顺宁郡王。

    苏油以平夏大功,升观文殿大学士,少师,蜀国公。恩荫扁罐朝请郎、云骑尉;漏勺朝散郎、武骑尉。

    这回苏油都不敢再给扁罐漏勺推辞了,老老实实三谢之后,乖乖接受。

    高遵裕终于按照赵顼的仕途规划安排,以克复兴灵之功,以感义军节度使加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了如今大宋武臣巅峰——使相。

    其余有功之人,尽皆加赏,同时命令苏油,赶紧解决西夏两路残余大军遗留问题。

    ……

    顺州,大军军营。

    “他废不了我。”梁追英看着前来宣读诏书的嵬名济和梁屹多埋:“我已有身孕,他叫察哥。”

    “这个……”梁屹多埋不禁瞠目结舌:“妹妹你何苦倔强……”

    “堂哥不必多说。”梁追英丝毫不让:“要谈,让益西威舍来谈。”

    “不是,你这时间算下来……”梁屹多埋还想再说,嵬名济却赶紧拉了拉他的衣袖,示意他住嘴。

    秉常和梁追英之间,早就有名无实,而且秉常都被囚禁了一年,哪里有机会和秉常造孩子?

    如果不是梁追英说谎,那就是偷情,就是西夏王室的大丑闻!

    从营中出来,梁屹多埋问嵬名济:“这事儿,怎么弄?”

    嵬名济也很无奈:“回去问问国公吧,我们解决不了,不一定他不行,不然如何是益西威舍呢?”

    苏油这个时候,正在观庆寺与吉多坚赞见面。

    “大师我们终于又见面了。”苏油端起奶茶:“这是特意从二林带来的酥油,你尝尝用邓赕牛和印度羊角牛杂交出来的奶牛,所产的酥油滋味相比原来的如何?”

    吉多坚赞苍老的脸上泛起了笑容,笑容中有几分年长者的慈祥:“佛祖在雪山苦行六年,未能悟道,走出雪山来到平原,放弃苦行而接受牧羊女的奶糜饮食供养。”

    “随从他的五个人见他这样做,都以为他放弃了信心和努力,便离开了他,前往波罗奈城的鹿野苑去修苦行。”

    “佛祖食毕奶糜,将碗置于尼连禅河中,其碗竟逆流而上。”

    “于是佛祖先到尼连禅河洗去了他身上六年的积垢,随后借助牧羊女提供的羊奶,继续恢复体力后,前往菩提树下禅坐,七天七夜后,证成佛果。”

    苏油问道:“我对佛法一知半解,这个故事,是不是说有些为了高尚的目的所做出的努力,其实只是一种约束自身的执念?最后会成为心灵的枷锁,如果不放下的话,将不得解脱?”

    吉多坚赞笑得杯子里边的奶茶都溢出来了:“学士用儒家的想法来解读佛家,却也是自成一说,不错,不错。”

    苏油也笑了,说道:“昨夜入观庆寺者,多亏大师庇护,苏油很感激。”

    吉多坚赞摇头:“不是我救了他们,是佛祖救了他们。乱兵几次来到庙前,有梁氏的,有国主的,最终见到守在庙门前的老僧,施礼而退。”

    “而进入庙内的,不管是梁氏的人,还是国主的人,抑或两不站队,普通的人,也各自相安。”

    “这不是老僧的本事儿,就我这衰朽之躯,能挡得几刀砍?”

    “是他们的心中,还有一点佛光能够照及的地方。”

    苏油说道:“我想请大师做一场**事,弥合一下人心的裂痕,如今首恶尽数覆亡,这只能说是天意,不过天下军民无辜,四个月下来,二十六郡减丁五十万,战争给人世带来的创伤,不可谓不深。”

    吉多坚赞对苏油的坦然非常奇怪:“这五十万人中,没有一点学士的责任?如何可能心安?”

    苏油说道:“我已经尽力让自己的战士保住性命,将我方战争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了啊,四十万人扫灭五十万人,大宋只阵亡一万多人,交换比一比五十,还要怎样?大师,你不能把梁氏导致的夏人损失算到我的头上吧?”

    吉多坚赞叹了口气:“秉常都下诏了,学士果真是好手段……但是学士啊,我希望你不要成为他们,谁都没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夏人的生命,也是人的生命。”

    苏油合什:“善哉此言。如果这时候连佛法都不能解救他们的心灵,还有什么可以呢?儒家的方法,需要三年,我在这里向大师保证,给我三年,我一定会让夏人都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和李元昊、李秉常时期截然不同的日子。”

    “不过这法子,治缓不治急,此刻人心亟待疏导,便只有请大师相助了。”

    吉多坚赞也合什:“那就从一场宏大的法事开始吧。”

    苏油突然哈哈大笑,狡黠地问吉多坚赞:“佛家的教义,在导人向善,给人希望这方面,我一直认为是有大作用的。但是儒家能让牧羊女生产出更多的羊奶,让佛陀成为佛陀,是不是也算胜在了根子上?”

    吉多坚赞同样哈哈大笑:“牧羊女叫苏佳达,生在尼连禅河边,离中土万里,可不知道什么叫儒法。”

    苏油再次合什:“行善积德,便是佛法;知仁守义,便是儒家。何言万里之外便无儒了呢?对了……原来牧羊女也是姓苏的啊?”

    吉多坚赞:“……”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仁多保忠

    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仁多保忠

    就在两人乱打机锋的时候,梁屹多埋进来了:“益西威舍,堂妹要见你。”

    苏油问道:“怎么了?”

    梁屹多埋给吉多坚赞合什行礼,告了声罪,才在苏油身边附耳说了几句。

    苏油站起身来:“大师,公务繁忙,我先去了,夏国穷蹙,但是计点积蓄,却是不少的。是到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时候。佛事需要什么准备,尽管遣人来告便是。”

    顺州城离兴庆府百里,秉常的诏旨经嵬名济和梁屹多埋二人传达之后,十万大军,十万生丁,五万麻魁,二十五万大军一朝离散。

    嵬名济,代表的是王族,梁屹多埋,代表的是后党。

    也就是说,在苏油的干预下,夏国的政治力量中,各自代表的利益集团里,理智的那些人,占了上风。

    三方已经重新达成了政治妥协,形成了新的政治稳定,打造出了新的统治阶层。

    大宋是宗主,秉常的政治交接毫无瑕疵,是其意志的真实体现,合法性这一块,无论在交趾占城还是西夏,苏油永远拿捏的死死的。

    兴庆府的内乱,是夏人自己造成的,相反,侵略者反而扮演了混乱终结者和社会秩序重建者的角色,这尼玛披上哈达就是圣人!

    而宋军入城之后的表现同样如此,蕃军仆从里边还有作奸犯科的,但是苏油下了严令,只要被新军的宪兵队抓到,全部当街及时处置。

    而生丁和麻魁们返回兴庆和三州,不但没有被歧视,苏油还给他们发放了衣物、食品和路费,告诉他们回家照顾好家人,好好休息,安心等待春暖之后官府安排的大生产。

    益西威舍的声名在蕃人里边本来就卓著,哪怕是敌国的蕃人。

    而四州的汉人,比蕃人简单得多,只要搞定豪强大户就行。

    而搞定豪强大户,本身就是苏油最擅长的业务,六岁就能整合眉山江卿的人物,经过二十多年的锤炼,简直已经是炉火纯青。

    兴庆府一带的汉人,是农耕的主要力量,平心而论,他们遭受嵬名氏和梁氏的盘剥其实不算太狠,不过因为地位和生产力比宋地低下,因此就凸显了出来。

    所以苏油治理宁夏平原的手段很多,甚至比在内地还多了一道神器——提高汉户的政治地位。

    可以说苏油对治理好夏国原有的疆土,是很有信心的,在路上与梁屹多埋讲了自己的思路后,梁屹多埋也不禁感慨。

    天不生我蜀国公,西夏万古如长夜。

    不过现在先要解决小梁后的问题。

    嵬名阿吴已经被嵬名济上次过来就带走了,最新的官职是定州太守,十万西夏大军,被打散成了四部,分别驻守定州、摊粮城、省嵬城、克夷门。

    那是兴庆府北面的几处大关隘,是右厢朝顺军司的防御范围,主要防范北面白马强镇军司的家梁大军。

    据说家梁收到秉常的旨意后,痛哭了一场,然后整顿大军,进兵围了摊粮城,沿贺兰山西北山麓南下,直抵兴庆府西面的长城隘口。

    吓得高遵裕连忙调兵遣将,将手底下最厉害的苏烈、曹南、刘世恒调到唐徕渠边严防死守。

    摊粮城是谅祚修建的夏国后方粮食储备基地,如果家梁拿下那里,这仗还有得打。

    于是兴庆府内不少宋朝的反对者都蠢蠢欲动,结果没有等来家梁攻陷摊粮城的消息,却暴露了自己的政治立场,迎来的是大宋白手套李文钊的清洗。

    干完这件事后,高遵裕才移文苏油,说李文钊在清洗兴庆府顽固势力的过程中,有偏滥的迹象。

    于是苏油出面申斥,认为富平侯跟兴庆府的旧统治阶层有很深的积怨,不适合在呆在兴庆府,让他带兵回了灵州。

    反正李文钊都是要回灵州的,这最后一份投名状,让赵顼倍感舒适。

    所以李文钊并没有被加罪,当然,也不可能得到什么赏赐。

    然而赵顼紧跟着给了李文钊一道诏书,高度赞扬了李文钊外祖野利仁荣在夏国大兴文教之功,追封为广惠王,并赐下金帛,命李文钊给野利仁荣修整陵墓,寻访直系后人守护。

    李文钊当然感恩戴德。

    说起玩这些政治花活,哪怕是赵顼这个成色普通的中原帝王,都能吊打一百个西夏君主。

    两人骑马并行,一路闲聊着来到顺州。

    仁多保忠骑在一匹骏马上,在顺州东门等候。

    见到两人的仪仗过来,仁多保忠下得马来,跪倒在地:“仁多保忠见过益西威舍。”

    苏油看了梁屹多埋一眼,上前将仁多保忠扶起来:“仁多将军无需多礼,大军离散之际,贵部三千人马坚持守护主母,这份忠勤却是很多人做不到的,辛苦了。”

    仁多保忠脸上一红:“部族都闹着要回去,我也坚持不了多久了。”

    苏油问道:“仁多部的牧场在哪里?”

    仁多保忠说道:“在贺兰山大陷谷,益西威舍知道那个地方吗?”

    苏油点头:“刚知道,这几日搜检夏国图书,文册,方知道那里是元昊的北行宫,避暑胜地。还建有规模宏大的寺庙,有高耸入云的双塔,对吧?”

    宋军入城,可以说秋毫无犯,不仅如此,还成了诸多夏人心目中的救星。

    赏给之类的,将梁氏和叛党的家抄了就已经足够,苏油也犯不着纵兵大掠。

    他要新军入城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护图书,典章,户籍,地册,各处衙门,仓储。

    还有药房。

    仁多保忠喜道:“对就是那里,那里西边是摊粮城,东边是省嵬城,北面还有巨大的草场,南边是汉人的麦地。”

    说完有些担忧:“听说家先生围了摊粮城,族人担心图干部和野利部会侵略我们的草场,所以都闹着要回去。”

    苏油说道:“不用担心,这些事情我会一一解决。家先生乃国士,我们定会大用,贺兰草场是夏国北面的屏障,那里还是你们的,只要看好门户,守护好北方就行。”

    仁多保忠说道:“夏国有家先生和益西威舍,一定会更繁荣的……大陷谷为高山阻挡,冬日里也比较温暖,水草也俱丰美,冬日里妇人孩子在那里都比较好过,当年兀卒……啊不元昊,常携妻小在那里游玩……”

    苏油点头:“可惜啊,大宋的外官,尤其是像我这种,通常不能携带家小。其实我家夫人跟你们的性子更接近,最喜欢飞鹰放箭,逐猎奔驰,要是知道有这般好去处,只怕是半年不着家。”

    仁多保忠这才想起来国公夫人的名头:“石娘子威震河套,自囤安寨一战之后,夏人传国公乃大威德金刚转世,国夫人就是威德金刚怀中明妃金刚露漩临凡。”

    苏油摇头:“哪里这么神异,我家夫人乃天师道嫡传,我自幼学习的也是儒家经典。”

    梁屹多埋在一边起哄,一副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秘密的样子:“吉多大师布法的时候说过了:大威德金刚,可以变化形象,调伏男女八天,男女阎罗;

    能让被调伏者能安顺守己,不再为非作歹,制造障碍,侵袭众生;

    能发出‘啪’、‘咤’等威猛咒声,眉有怒纹,极似烈火;

    有大悲无别的菩提心;

    能用遍布天空的八种威猛暴怒降伏梵天;

    能运用各种神通讲授十万经续;

    事业宏伟,能协助修道者成就无上事业。”

    “还说不是你?”

    “呃……”苏油都无语了:“牵强附会,你们蕃人夷人喜欢胡乱给人起小名的脾性,要不得……”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劝和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劝和

    大帐之中,唐慎微正在给一个美丽的妇人号脉,见到苏油进来,对他点了点头:“禀国公,的确是喜脉。”

    苏油对妇人躬身施礼:“苏油见过梁夫人,还请梁夫人节哀。”

    梁追英脸上好像并不哀伤,看着苏油的样子似乎更有一点紧张,一点好奇:“你原来这么年轻。”

    苏油微笑道:“三十多了。”

    梁追英点点头,深吸了一口气:“这孩子我要生下来,他叫察哥。”

    苏油点头:“孩子是无辜的,夫人本来就应当生下来,不过有个问题。”

    “什么问题?”

    苏油看了仁多保忠一眼:“原来刚刚聊大陷谷气候温暖适宜,不是为了请我去游玩,是埋着伏笔呢,这孩子是你的?”

    仁多保忠噗通跪下:“是,追英本来就是被太后……啊梁氏迫嫁的,她从来没有喜欢过秉常!如果国公要究责,只在保忠一人,跟追英没关系,是,是我逼她的!”

    “起来吧。”苏油就跟没事儿一样,又转头看向梁追英:“夏国女子敢爱敢恨,这一点我大宋女子远远不如你,汴京城如你这样的,也就……一个吧。”

    凉追英有些好奇:“谁?我知道吗?”

    苏油有些尴尬:“算了不说她了,免得破坏两国来之不易的友好氛围。”

    梁屹多埋给苏油搬过椅子,让苏油坐下。

    苏油坐了下来:“刚刚说了有个问题,就是你怀孕之时,尚在秉常下诏之前,理论上讲,这个孩子,是秉常的。”

    “这个孩子你能生下来,不过理论上他还是宗室,姓李,是夏国郡王位的第二继承人。”

    仁多保忠和梁追英面面相觑,显然他们都没有考虑过这些政治问题。

    苏油继续说道:“因此这孩子生下来之后,要让他平安成长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留在兴庆,托付给值得托付的人。”

    梁追英立刻说道:“那益西威舍……”

    苏油笑了:“我肯定不行,不过等孩子大了,需要进学的时候,倒是可以入我门下,现在嘛,我认为梁兄就是最佳的选择。”

    梁追英和仁多保忠都大松了一口气,梁屹多埋是孩子的舅舅,交给他,两人都放心。

    就听苏油说道:“还有一个问题。”

    梁追英感激地说道:“益西威舍只要能让这孩子生下来,我什么都答应。”

    “跟我没关系,是你。你虽然曾经贵为皇后,但是现在已经不是了,因此完全可以改嫁,喜欢自己喜欢的人,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梁追英与仁多保忠都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紧跟着是莫名的惊喜。

    苏油耐心地解释道:“其实这是有先例的,当年辽国太后不是曾经下嫁大臣韩德让?何况现在秉常已死,而你的身份已经是庶人。”

    “夏国以后的政治体制,肯定是纳入宋土,而夏国原王室继续保留嫡子爵位,与钱塘钱氏,交趾李氏同例。”

    “到了今天,大宋已经是一个温和仁慈的国度。”

    “钱家是钱塘的一等世家,出了好几位进士,出了很多大宋的大名流,大名医,大商贾,现在还有个小子,几乎能算是名将。”

    “而交趾郡王李乾德,陛下找了最顶级的老师对他培养,将来也肯定会成为朝廷重臣。”

    “所以乾顺和……察哥的未来,二位不用担心。”

    “不过这事情好歹有些惊世骇俗,最好的办法,是梁夫人暂时出家为尼,等孩子生下来之后,再还俗嫁人,经过这样一道手续,就可以将影响力降到最小。”

    “但是我不去观庆寺!我不喜欢那喜欢教训人的红衣大和尚!”

    “嗯……”苏油想了一下,看向仁多保忠:“那么要不,就大陷谷双塔寺?”

    这一刻仁多保忠对苏油的忠诚度顿时满点:“那我明日就护送追英回去!”

    苏油对梁屹多埋说道:“度牒之类,交给梁兄去操持,红衣大和尚那里,还是得去说一声,因为这方面的事务,我现在是托他代管。”

    等到几人从营帐出来,便听见帐内仁多保忠惊喜的声音:“追英!益西威舍如此仁慈!我……我好欢喜!”

    苏油摇了摇头,跨鞍上马,对梁屹多埋说道:“有些事情你们认为是大事,在我心里其实是小事儿,反过来,有些你们认为的小事儿,在我这里,却是大事儿。”

    梁屹多埋也上了马,大家一起朝兴庆府驰去,梁屹多埋好奇:“什么小事儿,国公认为是大事儿?”

    苏油说道:“兴庆府堪称塞上江南,但是农事有一个严重的灾害,那就是倒春寒,一旦气候不宜,便容易造成收成减产。”

    “还有兴庆府外,夏人以畜牧为主,眼看开春就要出羔,但是今年冬育明显没有做好,出羔肯定会大受影响,牧人们开春后日子也会很难过。”

    “走吧,去会会家梁,解决了他,西夏才算是完全和平。”

    梁屹多埋吞吞吐吐地道:“国公,屹多埋有一事相求。”

    苏油笑了:“梁兄,你我之间,何事不可大大方方说出来?”

    梁屹多埋说道:“家先生与我亦师亦友,我对他的推崇,与国公是一样的。这个……我想向国公求请,饶过家先生一马,毕竟……他是难得的人才。”

    苏油勒住马缰:“你想说的,是早年巢谷的事情吧?”

    梁屹多埋冷汗都下来了,但是还是鼓起勇气:“是……就是那事情……”

    苏油看向梁屹多埋,表情从严肃渐渐变成滑稽,紧跟着变成大笑:“呃……呵呵……哈哈……哈哈哈哈……”

    梁屹多埋更害怕了:“国……国公?”

    苏油在马上笑得前仰后合,好不容易才止住笑,然后重新转为严肃:“巢谷已经死了,在眉山墓木早拱,还是我亲手从夏国接回遗体,送去安葬的。”

    “家先生是夏国重臣,如果这次和谈顺利,他愿意投宋的话,朝廷必将大用。”

    “我和他虽然做过敌人,但是我与梁兄,不是同样做过敌人?”

    “几十年过去,往事早就云淡风轻,人品方面,我对他绝对信任。”

    “如今大家都是方面重臣,我只担心他效田横、姜维,担心他为旧主效忠自尽,不肯为我所用……这么说,梁兄你放心了吗?”

    梁屹多埋这才松了一口气:“当年家梁投夏,定是与国公有大误会。国公的人品,天下人尽所知闻,断不会如家先生说的那般。”

    “那也不一定。”苏油终于变得真正的严肃了:“这件事说明,有能力者一个无意间的举动,便也有可能会对无能力者造成无辜的伤害。”

    “人都是在不断成长,不断完善自我的。现在的我,不能说明那个幼时的我,就是个百分之百的好人;同样的,现在的家先生,也比十八年前的那个孤愤积郁的他,更加完美。”

    “这些事情,早在我们在宁夏城谈判的时候就已经说开了,大家早都是掌握方面的大员,你完全不用担心我们会因私怨而误国事。”

    说完狡黠地一笑:“不过我和他之间的恩怨实情,却也不会告诉你!”

    一摧胯下骏马:“走吧,去见见他!”

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 新年前的奏报

    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新年前的奏报

    兴庆府外,一位面色刚毅中年男子,骑着高骏的白马,身披重孝,在两队新军的夹持下,朝着巍峨的城阙行来。

    来到城门口,苏油带领着已经投宋的夏国群臣在此迎候。

    单人独骑,在全副武装的新军之中,却走出了统帅千军的气势,让苏油也不得不感慨,居养气移养体,巢大哥豪气干云,特么押送队伍都搞得跟他的侍卫队似的。

    王厚李庸钱谷等一干小辈,在他面前都弱了气势。

    来到城门前,家梁甩蹬下马,冷冷地扫视了苏油身后的群臣,沉声道:“国主新丧,你们都不戴孝的吗?”

    一句话,便说得苏油身后群臣全都满脸羞愧地低下了头。

    苏油赶紧上前,躬身施礼:“家先生,久违了,这件事是苏油疏忽,也是要待先生过来商议大事,然后施行,举孝之事,当依先生所议。”

    家梁冷着脸:“幼主呢?”

    “在呢在呢……”苏油一脸的讨好:“文殊奴,文殊奴快带乾顺出来给家先生看看。”

    文殊奴从暖车中出来,怀中抱着小乾顺。

    有大宋的肥儿粉,加上苏油找的几个奶妈,还有用水果罐头制作的果泥等辅食,小乾顺长得比梁太后亲自带还健壮。

    家梁看着文殊奴怀里健康的小孩,叹了一口气,从自己的麻衣上撕下一片,轻轻卡在乾顺的虎头帽子上,表示给秉常挂孝。

    之后才后退两步,对苏油大礼参拜:“多谢国公,为先王向朝廷求肯,保住了他的王号,又将幼主照应得如此妥帖……家梁,今日降矣!”

    “哄——”所有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家梁以一人之力,在气势上压过了所有人,凭着的就是对旧主一份忠义之心。

    同样也是这份忠义之心,让他在确定了夏国继承者安全健康之后,选择了顺从秉常的遗诏。

    至少,所有人都是这样解读的,除了两位影帝。

    苏油大喜,上前亲自将家梁扶起来:“太好了,我亲自牵马,便请家先生入城,我给先生安排了接风宴席……”

    然而家梁冷冰冰地打断:“先去先王梓宫吧。”

    “啊?这个……”

    “不去看看他,我于心不安。”

    “好好好,那我们就去梓宫。”

    秉常的灵位,就在武英殿侧,至少苏油一点没有轻慢,完全是按照国王的规格来的。

    家梁在灵前恭恭敬敬地敬了香,又酹洒酒水,祭奠了一番。

    群臣都远远在殿外等候,苏油也披起了孝服,当任祭主,主持礼仪。

    祭祀完毕,家梁站起身来,看着秉常的灵位:“明润,他其实人不错,对我也礼敬有加,如果你再不来,我都不知道……”

    说完自失一笑:“演了快二十年,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苏油扶住他的胳膊:“元修大哥,你知道我一定会来的。”

    家梁唏嘘道:“终究君臣一场,先王这个山陵使,我来当吧,算是最后给他送行一场。”

    苏油点头:“也是应当,陛下有诏,秉常可依国王之礼入葬。”

    “不过元昊之流的陵寝,得降。”

    家梁问道:“陛下的意思?”

    苏油摇头:“朝中众人害怕激起夏人反弹,尚在犹疑,这是我的意思。”

    “苦心孤诣二十年,不就是等的这一刻?”家梁笑了:“秉常没有对我大宋造成过伤害,因此我才有愧疚之心。至于李立遵、元昊、谅祚之辈,降至节度使,已经是最大的仁慈。”

    苏油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还有,因为巢大哥深得夏人拥戴,所以我请示了陛下,这出戏,咱们还得继续演下去。”

    “你有带十万大军投诚的大功,秉常临终前又推荐了你与李文钊,依照宋国给夏国降臣的待遇,陛下将封你为凉国公,河西节度使。”

    “图干、野利两部,可以在居延泽、休屠泽定居。”

    “按照惯例,陛下会赐你姓名,姓巢,名谷。”

    “部落那边,先交给国栋和嫂子,你是最了解西夏的人,得与我一起坐镇兴州,这样处置,元修大哥觉得可以吗?”

    家梁摇头:“现在最需要的,是安定人心,还有迁移汉人充实各地,否则这些地方,大宋即便是拿下,迟早还要变成别人的。”

    苏油说道:“现在西夏平定,大宋拓地万里,之前山北四路军事路的设置,得改为行政路。”

    “从地域上分,我觉得大致是河南路,即套内地区;宁夏路,即应理关以东,黄河以西,兴庆府加上右厢、白马、黑山三个原来的军司;河西路,即应理关以西地区,包括漠北居延泽,元修大哥你看如何?”

    家梁说道:“朝廷恩重,家梁无以为报。一个实封节度已经过重,凉国公,能替我推掉,就推掉吧。”

    苏油的意思很清楚,家梁这个河西节度使,跟赵氏宗室的那种节度使完全不一样,是实际替大宋掌握整个河西走廊,外加如今走廊上两个巨大绿洲——休屠泽和居延泽的重要任职。

    现在的居延泽和后世可不一样,泽中两个大湖——东西居延海,光湖水的面积,便各达五百平方公里。

    苏油还想再劝,家梁又说道:“不用劝,还有这个河西节度,不能世袭,我可不想自己的子孙,最后成为割裂华夏的罪人。”

    说完横了苏油一眼:“那里接下来就会成为烫手的山芋,青唐、黄头回鹘、高昌回鹘、鞑靼四面包围,你是想累死我是吧?”

    以苏油几十年混政坛的经验,也不禁老脸一红:“朝中诸公的能力,我实在是不敢相信,不过现在我皇宋新军的战力你应当知晓,只要让大家知道西北的大利,陛下那里我会去说,一定能给你最大的支持。”

    家梁拍了拍苏油的肩膀:“要不纳几房小妾,多生几个孩子吧,现在西北最大的问题,就是汉人太少的问题。你也做做贡献?”

    苏油:“……”

    元丰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家梁、仁多保忠降宋。

    原夏国黑水镇燕军司、黑山威福军司统领,甘肃军司、西平军司,也纷纷送上降表,表示遵从秉常遗诏,归顺大宋。

    苏油命快马将奏报送至灵州,如今,电报已经延伸到了那里,李舜举在那里坐镇。

    ……

    汴京城,军机处。

    这个时候,朝廷已经普遍放假了,因为西事还未结束,所以军机和枢密还保持着战时值班制度。

    军机处的条件其实不怎么样,这个地方就是原来吴起庙的后院,一切都是按照军事机构来的,简洁,高效,朴素,就是苏油的要求。

    有了电报这种东西,军机处的重要性一下就凸显了出来,只从赵顼过来的次数就能看出来。

    今年的赏赐,军机处是独一份,大家都知道,夏国只剩下了一些后续,灭国之功,谁也不能不服。

    但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苏油会把这个句号画得如此完美。

    当班的蔡京收到晁补之跑过来送上电报,惊得把手里精美的黄铜烘炉都摔了。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震惊和兴奋莫名的神色。

    这已经不是克复兴灵的概念,这是全面接收西夏版图!

    除了兴灵,还包括整个漠北与河西走廊!

    什么概念呢?就是大宋如今除了幽云未复外,疆域即便是不算那个远得不知道在哪里的新宋洲,都已经超过了汉朝!

    超迈汉唐!这是任何一代想要有所作为的华夏君臣,内心里最夸张最极致的梦想,而现在苏油告诉他们,这个梦想,并不夸张,可以实现!

    蔡京只感觉自己的心噗通乱跳,想说话,却发现喉咙已经干哑。

    喝了一口茶,蔡京说出了让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一句话:“现在怎么办?”

    说完他就后悔了,如此重要的时刻,必然会被青史大书特书,这种时候,怎么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呢?!

    赶紧往回找补:“马上就要过新年,现在撞景阳钟,扰动官民,绝对不妥,应当将这个消息,挪到大朝会上再宣布!”

    “无咎,你立即去国子监、四通,让报社商社将消息按住,不得走漏风声。我这就去叫枢相和宰执,先入宫给陛下道贺,具体如何宣布,得与陛下商议之后再说。”

    想了一下:“去将章子厚叫过来,这件事情他要是没参与,今后得记恨我一辈子。”

    晁补之转身就朝外跑,边跑边把袍子往腰带上掖:“我骑车去!”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条陈

    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条陈

    武英殿偏厅,赵顼现在的反应,与蔡京刚刚的反应如出一辙。

    端起茶杯想润润嗓子,却发现自己的手都在微微颤抖。

    吕公著认真看完奏报,恭恭敬敬放回桌上:“臣为陛下贺,漠北河西,尽数归服,功业迈越两汉,直追盛唐。”

    王珪如今正被朝中闹出极大丑闻搅扰得心神不宁。

    登闻检院的法官王珫,被人告发,伙同儿子与大理寺法官石士端的妻子王氏通奸,朝廷哗然!

    虽然宋神宗发下批示,表示从轻发落,但台谏官不干了,监察御史朱服立马弹劾王珫,认为王珫父子同恶,行如禽兽,虽得皇上宽恕,却不知羞耻,还大摇大摆上班。

    如此德性,如何为百姓表率?必须交付有司劾治。

    赵顼最后命王珫父子被交给大理寺立案审讯,审理得实,王珫被罢官,放归田里。

    本来事情到此就该结束了,结果知谏院练亨甫再次上奏,这宗通奸案,远不止王珫父子二人,根据王珫供述,宰相王珪之子王仲端,也参与了通奸!

    但主审法官王援害怕得罪王珪,不敢深究,便草草结案!

    这个事情顿时就成了汴京城今冬最大的八卦,火爆程度不下苏油收复灵州。

    王仲端也上书赵顼,辩解称绝无此事,双方僵持不下,赵顼只好委派宦官冯宗道前往大理寺,监督继续审理此案。

    冯宗道回来告诉赵顼此案审理很多地方不符合事实,比如原告之一,告发此案的许贵,是惧怕权贵而胡乱攀扯。

    但是审理此案的官员,将这个案子当做讨好王珪父子的进身之阶,也是有的。

    赵顼大怒,认为大理寺丞王援营私舞弊,知法犯法,不能不追究,立即将他下狱,同时命令监察御史里行朱服,以及刚刚因陕西转运之功,提拔起来的检正中书户房公事路昌衡,在同文馆审理此案,宦官冯宗道仍然监督审理。

    审理牵涉面越来越大,朱服和路昌衡将最后结果报告赵顼——大理少卿朱明之的妻子,是翰林院学士王安礼的侄女,同时朱明之又与知谏院蔡卞是亲家。

    朱明之深知王安礼、蔡卞等人与王珪有矛盾,王安礼又曾引荐过王援,于是朱明之暗示王援,一定要弹劾王仲端有通奸之嫌,为此不惜伪造了证据。

    王安礼之子王枋,将这些伪造的证词告诉了练亨甫,练亨甫立即向赵顼弹劾此案。

    于是这个案子的真相,就是王援为了迎合王安礼和朱明之的意图,伪造证据,陷害王仲端,以求达到坑害王珪的目的。

    而练亨甫弹劾完王援之后,又将赵顼给说过的话,私下泄露,表示赵顼是想穷治此案,意图给朱服和路昌衡施加压力。

    就连蔡京都挨了一飞刀,因为此事起来之后,王珪首先就怀疑是苏油在朝堂里边的势力干的。

    于是蔡京在朝堂中与朱明之谈论王仲端一案的时候,就说过一嘴:“丞相怀疑我们从中做了手脚,我觉得这事情到底如何,你应当再去御史台再去问问清楚。”

    最终此案的处理结果,就是大理寺卿崔台符、大理少卿杨汲,明明知道王援审理此案不公,却未向上汇报,各罚铜二十斤。

    王援审理不公、朱明之伪造证词、王枋将伪造证词告诉练亨甫,授意他启动弹劾,各追夺一官勒停。

    最倒霉的却是练亨甫,因为泄露禁中语,企图干预司法,被除名勒停,编管均州。

    就连蔡京都因为飞语,被下了集贤殿校理的职务。

    这件事情,受到打击的还有王安礼,本来是改制后尚书右丞的最佳人选,结果以端明殿学士出知陈州。

    还有蔡京,眼看就要借着军机处东风冒起来的新贵,也吃了挂落。

    王珪的名誉也大受损害,虽然事后还了他儿子的清白,但是这个儿子跟王家读书种子王仲熠不一样,一贯游手好闲好色如命。

    都下百姓都认为这桃色新闻,十有**是真的。

    王珪甚至为此向赵顼请去,但是现在是元丰改制的关键时刻,赵顼坚决不允。

    不过事后想来,王珪又觉得苏油不应该是始作俑者。

    因为现在全收西夏二十六州大的手笔,说明苏油已经将自己摒弃在了元丰五年的朝制改革之外了——无论如何,西夏故地现在需要安定,这娃短时间内不可能回得来!

    而蔡京故意在朝堂上撂话,现在看来也有剖白的意思,毕竟苏油一党没有得到任何好处,做派也和苏油一派以事功进取的做法完全不同。

    那么,会是谁呢?

    “相公?你怎么看?”赵顼看向王珪。

    王珪轻咳一声:“蔡京的考虑很周道,现在惊动百僚京中,的确不合适了,不如待到大朝会上在宣布,顺便昭示我皇宋新气象,为年后改制提力。”

    赵顼说道:“那就要麻烦相公重新草制贺表了。”

    王珪拱手:“此臣分内之事。”

    等到所有人都给赵顼恭贺完毕,章惇才说道:“蜀国公还是一贯的做派,后边提出来的那些意见,也得给个章程。”

    苏油的奏报当中,政治,经济,军事,民生,外交,教育……林林总总写了很多,每一件都很重要,根本就没有顾及朝廷官员需要过节放假的打算。

    政治上,大体就是西夏如今的政治势力平衡的问题,西夏八个上层大姓,需要改易汉姓汉名,同时要进行政治改革,对夏国僭越的政治制度予以改造。

    苏油的计划是将山北四路的军事路编制予以扩张,将夏国原有的领土,分作河南、宁夏、河西三个行政路,分配夏国现有的政治势力,已达到快速安定的目的。

    但是州级以上的主官,肯定要大宋派人担任。

    政治区划明确之后,经济就要跟上,宁夏其实有很好的农业基础和工业需要的矿藏,农业和畜牧业包括三个大区,河西的居延泽、修屠泽;宁夏的兴庆府冲积平原,河南的套内。

    而三路各地的煤铁资源尤其丰富,可以大加利用。

    除了这些,重开丝路也必须纳入日程,大宋需要派遣使团前往回鹘、鞑靼等各路进行贸易,达到羁縻各地部落的目的。

    要让丝路得到高效流通,黄河上还要在兰州也修造浮桥,加大对河外之地的控制力度。

    军事方面,夏国残余兵力尚有二十多万,这些游牧骑兵的战斗水平相当高,但是防区肯定要进行调整,重点几处大门户。

    如面对辽国西京道的曲野河、牟那山、阴山、五原;

    扼控辽国上京道的黑山黑水东西二军司;

    防守青唐,保护丝路的仁多泉城、卓啰城、兰州;

    直面黄头回鹘和和西州回鹘的沙州、瓜州、常乐城……

    民生方面,需要建立风车,机井,修整九渠,引进大宋的优良种子,大力促进牛马贸易,开采各种矿藏,建立各种工厂和工坊……

    外交方面,对西北回鹘以招诱贸易为主,对西南青唐以羁縻安抚为主,对北方鞑靼以扶持分化为主,对东方辽国以谈判交涉为主。

    其余几路都好说,辽国一定不会同意大宋全吞夏国全境,让辽国承认大宋得到西夏的合法性,肯定需要艰苦的努力,其难度甚至不逊于一场大战。

    而教育方面,一是红衣大和尚宣扬二林佛教,让蕃人更加柔顺,二是各处建立学校,传播华夏文明,传播儒学,还要废除西夏文字,改易风俗,推行汉话……

    赵顼看着厚厚一沓条陈,感慨道:“电报班这是费了多少电池啊……”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 得国

    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得国

    章惇说道:“事分轻重缓急,虽然蜀国公只字未提,但现在应当先议功赏,再议三路行政区的合理性问题,再议三路官员派遣的问题。”

    “其中最急的,是功赏,因为这个也应当在大朝会上予以宣布,而功赏中最急的,是蜀国公苏油的问题。”

    蔡确拱手道:“拓地万里的功绩,甚至已经超过了开国诸臣,如何酬赏,是得好好想想。要不……荣以郡王?”

    “不可!”所有人都予以反对。

    章惇说道:“之前议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蜀国公以不在中书,不合体例,地方官员权力大同宰相,不足为后世法,坚决辞谢了。”

    王珪也觉得不妥:“我朝无此先例,开国诸王,在前朝已然工业勋位极重,故而太祖荣之以茅土,以期宣力于藩镇。”

    “而佐命功臣当中,惟赵普、曹彬二人封王,且都是卒后追封。”

    “名器至重,不可轻滥。”

    孙固考虑的是另一个问题:“蜀国公年纪还不足四十,仕途久远,陛下可以留给子孙大用,要是现在就封赏太高,后面就不好办了。”

    蔡确的建议,其实有心计的捧杀。

    要是苏油封王,就直接变成和高遵裕一样的吉祥物,今后就只能躺在功劳簿上混吃等死,不敢再干预朝堂。

    对于蔡确来说,便算是去了一个大对手。

    吕公著说道:“不但有苏油的问题,还有家梁的问题,苏油奏报里还说,家梁坚决拒绝了凉国公的封号,认为过高,于礼不合,就连节度使一职,也认为不当世袭。”

    孙固摇头:“也是夏廷昏聩,若早大用如此贤臣,而不是处处防范,夏国也不会一战而亡。”

    王珪说道:“这个家梁,现在看来也是谦退明事之臣,我觉得蜀国公关于三路的设置构想是不错的,那就设立三路转运司、提举常平司、提点刑狱司即可。”

    蔡确却说道:“可是夏国新服,距离遥远,即便是分了三路,还是需要一员重臣总掌诸事。最起码,声望要胜家梁,军事要胜李文钊,政事要胜梁屹多埋,文字要胜嵬名济,对吧?”

    你特么说得好有道理!

    吕公著沉吟半晌:“拨乱反正,举重若轻,朝中之前有过经验的……好像就只有蜀国公?”

    王珪说道:“那就效文彦博,设宁夏都转运司,治所兴州,命蜀国公掌事。一切建议,皆允所请,如何?”

    吕公著说道:“要是这样,得加派监督,这个当陛下自择。”

    赵顼夹袋里边基本都是些杀才,拿得出手的只有一个李舜举,想了想:“之前有议,入都人选,乃舅舅,国公,李舜举三人,既然如此,那就保持。”

    “国公任宁夏都转运使,李舜举为都安抚使,舅舅为都经略使,各自建设幕府,同总西事。”

    “三路官员,命蜀国公点选委任,奏报以闻。”

    “各州知州,嗯……效河北边州军旧例,先选将领充任一届,给朝廷一些时间,再命中书从待选官员中抽能力者充任,诸卿觉得如何?”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赵顼现在也已经历练出来了,众臣都呼圣明。

    “至于奖掖……”赵顼想了想:“蜀国公刚刚以克复兴灵之功抬了封国,就不给了,命扁……咳咳……命其子轶、轭、驸马都尉王诜子彦弼、张敦礼子守静、陈昭明子梧,为皇子伴读。”

    大家都表示认可,最后蔡京拱手:“如此完胜,陛下是不是应当带百官敬告太庙,行朝献之礼,以慰祖宗之灵?虽然时间紧了一些,但是如今太常寺礼乐充备,宫人训练得宜,繁巨是繁巨一点,但在元宵前准备好,臣是有信心的。”

    靠!所有人都傻了,赵顼最重名,重名莫大于崇祖,我们怎么没想到?!

    这份功劳,活该人家蔡元长拿!集贤殿校理才被下了几天?这下怕是更有重用了!

    ……

    兴庆府,南郊军营。

    苏油将六路都经略司幕府设置到了这里,完成了西夏的宗室、外戚、权臣之间的政治平衡后,他就出了兴庆府,再也没有进入内宫一次,只命高遵裕整肃防卫,梁屹多埋救治灾伤,家梁统御群僚,恢复街市,而自己躲在这里,一边写发展纲要,一边等待李舜举的到来。

    结果李舜举不但来了,还带来了赵顼的诏书和苏油的最新任命。

    看完诏书,苏油有些恍惚:“真想不到有一天,我也成太子党他爹了……”

    李舜举说道:“陛下对国公的看重毋庸置疑,对两位公子,也颇为期望啊。”

    苏油对着汴京方向拱手:“陛下厚恩,苏油没齿难报。走吧,我带宫使去清点账册,宫室,仓储,你老不来,我都不敢妄动。”

    李舜举叹了口气:“太可惜了。”

    苏油有些讶异:“可惜什么?”

    李舜举说道:“世人皆知明润之智,明润之能,明润之德。却不知明润之廉,可惜了。”

    “如包拯、唐介、赵抃、毕士安之辈,耿介立身,便得清名。如明润这般,平一国而不取纤毫,难道担不起清廉之称吗?”

    苏油连连摆手:“担不起,我要是如他们那样,肯定不愿意做官。得先保证自己的生活,才说得到照顾别人。”

    “我都想不明白,如包公、唐公他们,那么穷咋还敢去守计司,太考验自己的品性了。”

    “换我,随便干点什么都不至于。”

    李舜举感到滑稽:“我在说当官廉洁,你在说齐家致富,这是两回事儿。”

    苏油不以为然:“家都齐不了,还帮官家治什么国?先让新妇孩子不饿才是正经。要不然很有可能利用职务之便朝国家伸手。”

    李舜举抽了抽嘴角,哭笑不得:“明润你这……倒也是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

    城门口,梁屹多埋、嵬名济、家梁,率领夏国百官,身着孝服,扶持着秉常的灵柩棺木,等待着苏油,李舜举,高遵裕的到来。

    嵬名济颤颤巍巍地递上秉常的印玺、金符,等待李舜举接收。

    李舜举摇头,好言劝慰道:“《左传》记录,许男降楚成王,面缚,衔璧,大夫衰絰,士舆梓。”

    “情形和今日很像,但是实际上是不同的。”

    “夏国不是投降,大宋也不是征伐。”

    “现在的局面,是夏国权相囚禁君上,一再挑衅攻打大宋造成的,责任全在梁乙埋身上。”

    “其后母子之间,又有不忍言之事,出于礼法,大宋才不得已削了后任者的王爵。”

    “但是存亡继绝的宗主责任,大宋不会丢弃;安抚夏国百姓的责任,大宋不会丢弃;培养和教育郡王,以及悯王遗腹子的责任,大宋不会丢弃。”

    “如今叛逆已经授首,战争已然结束,悯王遗诏中,有图归华夏之语,便是将夏国托付给了宗主。”

    “所以今日不是受降,是为悯王举哀,安葬国主之后,还要为此次死难中的宋夏两国战士、百姓举哀,为他们举行盛大的法事。”

    “之后,大宋会宣布接管夏国现有疆土,依宋制治理这片区域,还二十六郡百姓以太平。”

    “之后,我们会让二十六郡百姓,不再受权臣苛法的盘剥与刁难,努力恢复,过上更好的日子。”

    “现在我代表陛下,宣读给夏国臣民的诏书。”

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 崛起中的帝国

    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崛起中的帝国

    所有夏国官员都跪了下来。

    这封诏书赵顼本来是让章惇写的,结果知制诰章惇拒绝按李舜举刚刚说的那意思草诏。

    他认为大宋对西夏就是征服,正应当借此机会宣威四夷,于是将一封诏书写得慷慨激越,痛骂西夏辜恩悖义,狼子野心,天军一到,“蚁穴无遗”。

    这明显不符合苏油安绥夏人的要求,赵顼说制诰这样要不得。

    章惇臭脾气一上来,呵呵呵对不起,陛下和国公要我写的那种文章,老章我这辈子都学不会。

    赵顼也没办法,看了一圈,算了,蔡京你来吧。

    这娃以祭告太庙之议,挠着了赵顼的心头痒痒,书法又好,脾气又好,文采也不错,本来就是知制诰的最佳人选。

    蔡京当然顺从赵顼和国公的意思,挥毫立就。

    文章写得很漂亮,将罪责都推到了梁乙埋的身上,将梁太后的死归于巧合,将秉常的死归于天意,将夏国削爵归于为了维护礼法的尊严,将大宋陛下对夏国百姓同情,写得哀回百转。

    不知道夏国的旧臣们心底里是如何想的,但是至少表面上,都被这道诏书感动得涕泪纵横,高呼圣天子万岁。

    诏书读罢,苏油从文殊奴怀中接过乾顺抱着,然后李舜举才接受了夏国符玺,表示这是代乾顺接收的,之后由山陵使家梁带领百官,扶着秉常的棺木,向祁连山夏王陵区行去。

    与此同时,兴庆府北面,一支三千多人的骑兵,簇拥着一辆宋人的轻便四轮马车,朝贺兰山大陷谷进发。

    仁多保忠小心护送着马车过了唐徕渠的河梁之后,一把扯下头上的白麻丢入河渠当中,朝着兴庆府的城墙狠狠地啐了口唾沫。

    白麻布条在风雪中飘飘荡荡,最终落入河渠当中,在渠水中翻滚着,舞蹈着,渐渐没入渠水,载浮载沉地向下游流去,最后消失在渠水里。

    嵬名氏的西夏王朝,就如同这白麻布条一般,从此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

    元丰五年元日,宁夏都转运司成立,少师,蜀国公苏油,以观文殿大学士,少师之尊,充宁夏三路都转运使。

    西平候,左武卫大将军,河西节度使家梁,任宁夏三路提点刑狱公事,提点河西路管内处置等使。

    党项八部,细封氏,赐裴姓。

    费听氏,赐萧姓。

    往利氏,赐陈姓。

    颇超氏,赐封姓。

    野利氏,赐杜姓。

    房当氏,赐房姓。

    米禽氏,赐马姓。

    拓跋氏,也就是元昊自封的嵬名氏,恢复唐朝的赐封,李姓。

    除了拓跋氏,其余七家姓氏,都是来自唐代太宗的名相。

    象征夏国国祚的符、玺、冠、冕、车、服,并二十六郡户籍、地册,连同秉常遗表,以及前夏国礼部尚书嵬名济代乾顺作的谢表,之前就已经被火速送往汴京。

    王珪在大朝会上,宣读了贺表和秉常遗诏,正式宣布了大宋对西夏旧疆的绝对主权。

    经过所有人的努力,大宋终于在元丰五年到来之前,克复兴灵,将河套河西,漠南漠北,尽数收入宋土。

    消息一出,天下欢腾。

    元月初五日,赵顼带着刚满五岁的儿子赵煦,率领群臣百官,进谒太庙,献上夏国的符玺,金剑。

    这中间还发生过一个小插曲,蔡京安排了一个献虏环节,王珪和吕公著以为不妥,夏国俘虏穷凶极恶,这是小皇子第一次参加国家政治活动,还是个小娃娃,担心他被吓着了失了仪态。

    赵顼就问赵煦:“你害怕吗?”

    赵煦反问:“夏人是人吗?”

    赵顼愣了一下:“当然是人啦。”

    赵煦说道:“扁罐哥哥给我的图册里,新宋洲的土人不穿衣服,用骨头做装饰,穿鼻子,我当时看了害怕,扁罐哥哥便带我去了二十一节度叔叔家里。”

    “那里有个新宋洲来的黑土人,叫赵蚩,又高又大,但是一点不可怕,扁罐哥哥给他奶糖,他就空手锤核桃给我们吃。”

    “夏人比赵蚩还吓人吗?如果没有,那我就不怕。”

    赵顼哈哈大笑,心中得意极了,就连他第一次见到赵蚩都吓了一大跳,这个儿子,将来比老子厉害。

    于是驳回了王珪和吕公著的意见,果然,赵煦地第一次政治亮相,表现得相当完美。

    不过赵煦在石薇给他接种牛痘的时候那是真哭惨了,遭到了一起接种的苏轭童鞋的羞羞脸。

    北宋汴京城的居民,是如今最接近近代市民阶级的人群,但是与西方市民阶层有些不一样的是,他们的成分里除了包括西方商人、百工、城市平民外,还有一群非常重要的人——未入仕的士人。

    这一帮子士人,后来成了这个阶层的代表,等到这个阶层开始对政治权力有要求之后,他们就成了市民阶层在朝堂中的代表。

    后世的东林党,便是这个阶层的突出代表人物,在与传统地主统治阶级争夺政治话语权的过程中,葬送了大明王朝。

    现在的市民阶层,准确的定义应该是,除官员以外,不以土地为生产资料,不以传统农业为生的人群。

    这群人有很多的劣根性,但是也有很多可爱可笑的地方,汴京城的这群老百姓,他们粗识文字,或者有亲戚通文字,关心政治,有国家和民族的意识,有基本的政治理念、法律概念、契约概念、私产概念。

    他们尊重知识和知识分子,重视技术创新和资本积累,精通商业和贸易,喜欢新奇,具有传统地主阶级说没有的探索精神。

    苏油一直认为,这群人的代表,不应该是后世东林党人,他们的代表,应该是李二家会做胄案馒头的那位;周大家擅长料理风萝卜和腊猪腿那位;以及那个有着蓝色眼睛,善于将毛线棉线钩织成毛衣,线袜,桌布的那位。

    就在这欢乐无比的新年里,一位身着月白色缎袍,头戴高帽,脚蹬鞋尖高高翘着的乌皮靴,两手戴着十个宝石戒指,一身富贵的胡人,站在船头,看着汴京城巍峨的水泥城墙,感慨道:“哦万能的真主,爱丽丝你看,这就是东方最伟大富庶的国家的首都,这就是汴京城。”

    船帘撩开,爱丽丝抱着一个可爱的小孩走了出来,扑闪着美丽的大眼睛:“可惜总督和干爹都不在……”

    胡人正是在南海曾经得到过苏油恩惠的蒲珊,爱丽丝成了他妻子,还生了个小孩叫马可。

    蒲珊如今是槟城大商贾,这几年摸清了印度洋季风规律,还谋到了大宋光荣的水师使伴职位。

    第一批使伴,如今都已经成了大宋人,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不断为大宋开拓新航道,发现新岛屿,成了海上情报的收集人。

    现在的宋船,夔州型和杭州型因为设计科学,航速快,安全可靠,可以利用八面风,成为了大宋海船中的主力。

    加上经纬仪,星图,海图,航海日志的推广,大宋的航海术,已经超过了真实历史上大航海的程度。

    朝廷在西贡城、泉州、广州、杭州市舶司,专门设立了海事机宜局,职能就是负责收集资料,整理海图,并且鼓励新发现,新发明,还颁发了赏格。

    如今有不少亡命之徒,因为本钱不足以行商,干脆干起了捕鲸者和海图探索者的勾当。

    这些人良莠不齐,不少其实就是海盗,大宋水师只要抓到真实证据,是肯定要处罚的。

    但是大海茫茫,要苦主拿到证据到市舶司衙门告发,却又谈何容易。

    因此海事保险业务和武装护送业务,也蒸蒸日上,南海水师靠给商船队护航,既达到了练兵的目的,也捞取了足够的经费。

    王韶如今不差钱,于是将沿海的港口,全部建立起了要塞堡垒和灯塔,将麻留甲海峡北部的狭长半岛,打造得固若金汤,已然开始将魔爪伸到海峡对岸。

    还是老一套,用金钱和武器扶持当地军阀势力,挑起室利佛逝、柯沙里、渤泥三国内乱。

    将领和商贾,在这方面甚至比朝臣更敏感,他们已经深切体会到,身后的这个帝国,已经开始强势崛起。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0211/ 第一时间欣赏苏厨最新章节! 作者:二子从周所写的《苏厨》为转载作品,苏厨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苏厨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苏厨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苏厨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苏厨介绍:
治大国如烹小鲜,因此,这是一个吃货治国的故事,从北宋皇佑四年开始……苏厨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苏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苏厨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