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TXT下载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全文阅读

作者:易如意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txt下载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二十一章 韦氏的罪孽

    暮色渐渐由远处笼罩过来,稍远的地方看东西都模糊了。

    紧闭的韦挺家大门前并排摆着两张桌子,周晋和朱成两个人坐在桌子后面,桌子前围着一圈人,这些人有的咬牙切齿,有的愁眉苦脸,也有悲痛欲绝,也有人红着眼圈为正在诉苦的谢二娘流眼泪。

    身高不足四尺,面容枯黑五官错位的周晋此时身上正发出慑人的气势,看着面前这个形容娇怯,眉目如画正哭的梨花带雨的谢二娘,沉声问道:“那韦山甫后来怎么样了!”

    谢二娘闻言,更是哭的几乎断气,半晌才渐渐忍住,继续诉道:“后来他听说我们夫妻要走,就派奴家的丈夫去洛阳买珍珠,派韦府奴仆冯七跟着。他暗地里指使冯七把买珍珠的钱偷走,然后去长安县告奴家丈夫拐带他的钱财,长安县衙得了他二百贯钱,就把奴家丈夫害死在狱中,把奴家判与他家为奴。

    从此,从此就被他……关在后房……”

    周晋听完再也忍不住了,猛地一拍桌子,大声道:“哼!想不到在这天子脚下竟然还有这样肮脏龌龊的事情,本官今日就去禀告太子殿下,杀了韦山甫为你报仇雪恨。”

    谢二娘闻言,起身朝着周晋盈盈拜倒,满面泪痕地道:“奴家先谢过大人,若大人真能为奴家报了血海深仇,奴家愿大人当牛做马……”

    原来这个谢二娘的丈夫叫王成,两口子都是苏州人。

    王成家到了王成这一代家道中落,前年王成父母双双病故,王成便带着妻子谢二娘来长安赶考。到了长安王成考试落弟,夫妻俩的盘缠用尽,王成只得到韦府做个清客。

    起初韦家因为王成出身琊王氏,谢二娘也是陈郡谢氏,夫妻俩都是世之名族所以十分礼遇他们夫妻,在府里特地给安排一所小院落居住。

    但是后来他们渐渐知道王成这一支已经没有什么人了,王成跟当世那些琊王家在外做官的人也没有什么联系,便看轻了他们夫妻。

    韦挺的堂侄韦山甫是长安有名的风流公子,而且仗着家势一向霸道,他见谢二娘这南国女子生的婀娜多姿且娇艳诱人。

    便趁王成外出潜入谢二娘房中把谢二娘强奸了,事后威胁谢二娘一通便走了,谢二娘不敢声张此事,原本想以后自己小心些,先躲他几天等夫妻俩攒够了盘缠就离开韦家。

    不想没过几天韦山甫又一次强奸了她,自此每隔几天韦山甫便来一次,谢二娘不敢告诉王成,只是催促王成快些离开韦家。

    王成也觉得总是寄人篱下不是办法,而且韦家对他们夫妻已经不甚礼遇,所以就在长县学找了一份差事,准备下个月夫妻俩就搬出韦府。

    不料韦山甫听说后便设计害了王成,把谢二娘关在后园一处房中成了他发泄的工具。

    把谢二娘说的事记完,朱成放下手里的笔,一边揉着酸痛的右腕,一边抬头看看夜色慢慢袭上的天空和依旧围在桌前等着申诉冤屈的人。

    心里暗叹韦家到底做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

    “今日天色已晚,诸位还是明再来吧。”朱成向众人道。

    周晋闻言看一眼依旧不愿意离开百姓,便回头对朱成道:“朱贤弟啊!这些人受韦家的祸害这么多年了,今日好不容意遇贤明的太子殿下,派你我前来为他们伸张正义,如何忍心再让他们把这些冤屈多憋在心里一夜呢?

    所幸,你我今日就在这里把众人的冤屈都记下,明日一早去东宫向太子殿下禀明他们的冤屈,明日太子殿下就给他们伸诉了冤枉,让恶人接受惩处……”

    朱成看周晋越说越激动,知道扭不过他,便忙道:“小弟一切都听周兄的。”

    朱成说着自己也觉得有趣,本来李承乾派他和周晋两人在韦挺门前接受百姓的上告,并不是从属关系。但是周晋别看个头不高,相貌丑陋但是极有正义感,而且心思机敏,每每遇上百姓鸣冤他都是充当审判的角色,然后朱成自然而然地就成了书记。

    ……………………………………

    前天李承乾上奏要诛韦挺九族,其余族人也都发配交州就是今天的越南,被李世民直接驳回。

    其实这就是个幌子,韦挺出自雍州韦氏逍遥公房一支,到韦挺的祖父那代还是单传呢。

    这次一韦挺带着家人族人助李泰造反,韦挺当场损命凡是参与造反的人当场就被苏定方一网打尽了,没死的也有自己罪责。

    只有韦挺的堂弟韦德运和他儿子韦山甫父子没有参与其中,但是年前抄家的时候李承乾也没有放过他们,所以才有谢二娘逃出韦府今天在这里诉冤的事。

    李世民一向认为谋反虽然是重罪,但是没有参与的人也罪不至死,所以唐代给谋反定的罪是诛三族,其他族人不预其罪不枉杀无辜。

    历史上李世民处理的谋反也都是如此裁决的,从法理上讲这样确实更人道,但是李承乾是要借此打击关中士族,怎么可能放过他们。

    上疏之前李承乾就知道李世民不会同意,这只不过是为他现在要做的事情做一个铺垫。

    李世民不同意诛韦挺九族,李承乾就下令要重查近年来长安和万年两县的冤案,东宫的一干官员全都扑向韦挺以及他的族人家里的佃户、家仆甚至邻居家里询问韦家做过的残暴不仁之事。

    韦家做为关中大族几代人做官,早就不把普通老百姓当人看了,怎么经得起这么细查?

    什么欺男霸女,抢人田产的事比比皆是,平时没有人敢问,现在他们家已经被打落尘埃,这些事自然都被揭出来了。

    其他关中世家和李世民都以为李承乾是在为韦挺支持李泰造反报负整个韦家,虽然心里觉得李承乾心胸狭窄,却也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时候出面阻挠李承乾。

    周晋和朱成在韦挺在门口已经是第三天了。

    因为前两天只要有百姓前来状告韦家的人,情况属实的周晋都好好安慰他们,并且许诺太子殿会拿韦家的家产给予补偿。

    所以今天百姓一看周晋和朱成一在韦挺门口摆开桌子,就有百姓围了过来,而且今天好几个人告的都是特别严重的涉及到人命的事。

    周晋听的心里冒火发誓一定要严惩韦家,那几个人到现在还没有诉说自已冤苦的人,听别人说了一天了自己心里更加难受,急于想把自己苦水也倒出来。哪怕这两个官员就这么听他们说说,说一声他们冤枉了,没有补偿他们也心满意足。

    所以,周晋和朱成决定晚上继续听他申诉冤屈几人感动的眼泪都出来。

    崇教殿,李承乾看着丘神绩送来的这两天收集来的韦挺这一支这些年来犯下的累累罪行,心里暗道:这些事要是不公布出去,一来不能震慑关中士族,二来也对不起百姓,而且以后的史书很有可能只说自己是报负他们。

    李承乾抬起头看着丘神绩道:“丘卿家明日安排把这些有冤屈的人请到一处,然后带上罪犯,在长安城一个坊一个坊公开审判。

    要让全长城的人都知道,他们韦家这些年作的恶,以后不管是谁受冤屈只要到孤王这里来告状,孤王给他们作主。

    你带着人每到一个坊找一片空地,把坊里的人都叫出来,让那受迫害的人当众说出韦家的罪行,然后再老百姓评一评,必要的时候可以准备些粪水给百姓出气。”

    “臣遵旨!”丘神绩面无表情地领旨退下。

    李承乾看看桌案上都是处理过的文书,正要回承恩殿,就见一个小内侍走进来回禀道:“启奏太子殿下,李大学士请见。”

    李承乾一听知道是李义府那边有结果了,忙道:“传他进来!”

    不一会儿,只见双眼通红的李义府抱着一叠文书走进来,施一礼把文书呈给李承乾。

    李承乾摆手示意让他坐下,便低头看他递上来的文书,只了看了一眼就把李承乾给震惊了。

    只见上面写着:长孙无忌谋反始末……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百二十二章 训练信鸽

    李承乾看着李义府整理的详实且全面的长孙无忌谋反的材料,他要不是穿越而来的就相信了。

    往下翻还有于志宁参与谋反的材料,李承抬头看一眼脸掩饰不住得意的李义府,淡淡地问道:“孤王把这些东西拿去给陛下看,陛下会相信吗?”

    李义府没明白李承乾意思的,怔了一下才道:“谋反大罪陛下应该会十分震怒的。”

    李承乾听明白了,李义府的意思是趁李世民震怒的时候直接处理掉的长孙无忌,李承乾微一摇头道:“易曰:履霜坚冰至,一日两日万几。讲得就是事情要慢慢来,你让孤王突然把长孙无忌谋反材料递给陛下,倒不如孤王直接拿把宝剑,跪在陛下面前求陛下把孤王和长孙无忌杀一个来得痛快。

    那样至少陛下知道孤王与长孙无忌势不两立,他日也好留下制约长孙无忌的办法……”

    李义府前天接了李承乾的任务以为李承乾恨长孙无忌和于志宁,为锄掉他们才对李泰网开一面的,所以一心只想着怎么锄掉这两位,几天来夜以继日的做出这么多材料,忘了这里面的风险。

    此时一听李承乾如此说立即明白了,长孙无忌与李世民两人自少年时即是好友后来又是姻亲,长孙无忌为了李世民出生入死,李世民对他信任程度绝对要超过李承乾。

    这样的人只要李世民在一天就别想用下作的手段诬蔑陷害,除非他真得做了什么,否则李世民震怒之下降旨彻查,最后一切后果都将落在自己头上,那可真是诛族之祸。

    李义府想到这吓得额头见汗脸色惨白地跪下道:“是臣之失!”

    李承乾看着李义府道:“这件事都有谁知道啊?”

    李义府闻言慌忙道:“臣还有”说到这另外的人时却又突然顿住。

    李承乾见他不说也懒得多问,直接道:“自己处理!”

    “臣遵旨!”

    李承乾拿起桌上文书向李义府扬扬道:“你这个办法不错,只是这一次找错人了。要找那种孤王能直接处理的人,又能让这两位惹一身骚,他们还不能开口辩驳的人。

    明白吗?”

    李义府听了心里一震好像抓住了什么,但又没有抓住,听李承乾问忙点头道:“明白!”

    李承乾知道他能想明白,便接着道:“人锄掉了要及时告诉丘神绩,让他用收拾韦家的办法,再收拾一遍。”

    “臣遵旨!”

    “去吧!”

    李义府双眼盯着李承乾手里的文书不说告退,李承乾当成没有看见,扶着桌子缓缓站起身走下宝座。

    李义府看着李承乾往外走慌忙告退,站在一边等李承乾走大殿才失魂落魄地离开。

    李承乾边走边想,历史上许敬宗诬陷长孙无忌谋反能成功那是因为长孙无忌为了大权独揽,或者说是为李治皇位的稳固,在朝中排除异己可谓是天下第一号权臣。

    当时武则天还没有斩露头角,朝中大臣都认为主弱臣强,李治才得以下旨把长孙无忌赶出朝堂流放黔州,然后在重审之前许敬宗派人去把长孙无忌逼死。

    这里面稳住李治的武则天功不可没,可是李世民不是李治,后宫也没有一个人能像武则天稳住李治一样稳住李世民。

    李承乾已经赶走了房玄龄,要是诬长孙无忌谋反,恐怕李世民就要多想了。

    李承乾把这件事情前后想一遍,再次确定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便放下心来。

    李承乾这些日子除了处理公文就是读书,不但对唐朝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唐朝以前的历史也加深了一遍,所以处理起事情也小心多了。

    “老鬼让你找的鸽子找来了吗?”李承乾一边走着想起刚刚出使大漠薛延陀汗国回来的崔敦礼上书薛延陀真珠可汗向大唐求娶公主的事,就非常着急建立长线通信方式。

    李承乾准备暂时把关中稳定下来后,亲自去一趟定襄城想办法彻底把大唐的北疆纳入朝廷的治理范围内。

    老鬼不知道李承乾的心事,闻言笑呵呵地道:“太子殿下要找的东西哪有找不到的道理,这不奴婢前天才把消息放出去,这两天就有人给送来了几百只。

    奴婢今天已经挑了几只最肥的给太子殿下和太子妃炖上了,这会儿也该送到承恩殿了……”

    李承乾闻言满脸黑线,停住脚转过头来看着老鬼道:“孤王不是让你找来鸽子养起来吗?”

    老鬼看李承乾神色不对,一怔道:“是养起来了,几百只呢,一天也吃不完啊!”

    李承乾见他还不明白,不由大声道:“我要鸽子不是吃的,是要养的!”

    老鬼闻言一脸为难道:“太子殿下,那鸽子有什么好养的?您要是想养鸟,鹰鹞苑有的是各种珍禽何必养这就会飞的鸽子呢?”

    李承乾现在对老鬼好些,老鬼对于一些小事也越发的有他的主见了。

    李承乾闻言没好气地道:“我上回不是跟你说了,要训练鸽子送信吗?”

    “鸽子真能送信?

    但是这些鸽子一开笼子就自己飞跑了,往哪送信去啊?”老鬼一脸的不相信。

    李承乾摇摇头,一边往前走一边对老鬼道:“明天,你准备一盆水把这些老鸽子挨个拿着头浸到水里一会儿,只要别淹死了就行。然后这些鸽子就不记得原来的家了,从此把东宫当成它们的家。

    仔细喂养几天后,给鸽子脚上做一些小牌子写上鸽号,就把鸽子带到外面去放飞,看它能不能飞回来。

    放飞要由近及远,先在东宫附近,然后长安城,长安城周边的各县,洛阳、太原等地……”

    老鬼如听天书一般,虽然都听懂了但依旧感叹道:“哎哟!鸽子能飞那么远呢!”

    李承乾已经懒得再理他了,直接怼他一句:“照孤王说的做!”便往前走去。

    经过程名振这几天的推波助澜,长安东西二市的粮价已经涨到六个钱一斗了。

    一些家里没有存粮的百姓听说长安缺粮都拼命往家里买粮,无奈民部开仓每斗五个钱的粮食,每日只卖半天。

    一些担心粮价再上涨的百姓只能一边骂着,一边去其他粮商那里买六个钱一斗的粮食。

    中书舍人高季辅等人看到这样都忙写奏疏请朝廷速速调粮。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百二十三章 李泰之死

    粮食问题自从年前被李承乾揭开以后,就是大唐君臣们的一块心病。

    李世民看了奏疏立即就把三省宰相、两个参知政事和长孙无忌、萧禹召来两仪殿商量对策。

    因为李承乾在东宫禁足,还特地召来颜师古让他听了回去跟李承乾讲说。

    李世民沉着脸待众人坐下,拿起几案上的奏疏,叹口气道:“你们也看看,这是太平盛世?”

    众人心里一沉,这是出了什么事?

    坐在上首的高仕廉接过奏疏看过,一边把奏疏递给长孙无忌,一边有些不解地向众道:“这连年丰收长安城的粮价却不断地上涨,这怎么向天下人交待?”

    长孙无忌接过奏疏正要看,闻言却直接面无表情递给了程名振。

    众人听说是因为长安粮价的事也都看向程名振,毕竟大家都不是主管此事的人。

    在众人注视下程名依然怡然自若地接过奏疏看一遍,然后便丢下奏疏,旁若无人地向李世民道:“陛下粮价虽然上涨,但是民部已经开常平仓放粮了,所以不会让粮价涨的太高。”

    众人听程名振就这么轻飘飘的一句话,心里都有些不满,觉得这个人也太不把国家大事当一回事了。

    对于“贞观之治”这些人也都自认为是有功劳的,当然不愿意眼看着粮价上涨民怨沸腾,以后史书上记载贞观年间老百姓买不起粮食。

    长孙无忌见此以为程名振不知轻重,心里暗喜,面上却一本正经地问道:“如果不是民部开常平仓限量放粮,百姓还不知道长安城缺粮吧!”

    李世民听了心里暗怒,看程名振的眼神就带着几分审视的意味,殿里其他人也是如此,都等着程名振给出一个交待。

    不过程名振也不是白给的,仿佛没有感受到殿里的气氛凝固,淡然一笑道:“长孙大人此言差矣,他们强逼着东宫把粮店关了为得是什么?

    不就为了涨粮价吗?

    只可惜现在正值春种农忙,没那么多人运粮食进长安城,否则我绝不会让粮价继续上涨的。”

    程名振这几句话说得相当漂亮,先把祸水东引,说是弹劾李承乾的人要涨粮价,然后明确告诉这里的人现在是春种农忙时候,没人去往洛阳运粮食回来。

    李世民闻言呼吸立即粗重起,怒气冲冲地看着长孙无忌希望他能拿出办法来。

    长孙无忌听说现在没有人运粮食也是无语了,但是他很快想到了比东市粮价上涨更重要的事情。

    “程民部现在长安各仓的存粮有多少,军粮和官员的禄米能按时发放吗?”这个问题更重要,东市粮价上涨一点不算什么,可要是军粮短缺恐怕就是不顾春种,也要派人运粮了。

    长孙无忌一问,李世民和殿里其他人也都反应过来十分关切地看着程名振。

    程名振闻言故意装模做样地,掐着手指头算算,然后向长孙无忌微微一笑道:“长孙大人放心,太子殿下英明,早料到春种时人力紧张无法分出人力运粮,所以早就屯够了军粮和官员的禄米,只是常平仓里的粮食少些,所以民部的平价粮每天只能开卖半天。”

    李世民和众人闻言都是出了口长气,李世民更是满面春风地道:“程卿家办事朕放心。”顿了顿接着道:“你看这粮价能不能快点压回去呢?”

    程名振闻言忙道:“这些都是太子殿下和任雅相的功劳,臣刚进长安实无寸功可言。

    至于陛下说的粮价却是一时难以压回去,臣只能尽力不让粮价过快上涨,以免发生抢购。”

    李世民听了脸上难掩失望,但是此时正百姓春种不能发动民夫运粮也是事实,不能怪程名振无能。

    虽然粮价上涨不能彻底解决,但得到程名振的保证会尽力压低粮价,李世民便放下心里的石头,也懒得再跟这些人议事,便让众人都散了。

    李世民也起驾回甘露殿去看晋阳公主。

    前些天一直春风浩荡气温升高,这两天随着一场细细地小雨又是春寒料峭,正应了乍暖还寒时候,最易感冒,娇弱的晋阳公主已经病了两天。

    李世民回到甘露殿时晋阳公主刚吃了药睡着了,李世民便没有打扰她。

    自已回到正殿里在李承乾的送给他的躺椅上坐下,仰着头看一会儿李承乾送给他的那幅字,想着刚才程名振说的李承乾提前准备了军粮和禄米,心里还是十分欣慰的。

    想到李承乾能为他分担朝政,便怡然自得地拿起小几上的一本书翻看起来,连长安粮价上涨的事都不在意了。

    就在李世民坐在躺椅上悠然看书的时候,突然听见外间有哭泣的声音。

    难道是哪个宫女太监受人欺负了?

    不对,宫女太监受人欺负怎么会在这里哭呢?

    李世民想着起身悄悄走到外间,看见李治正面向外跪坐在毡垫上,上半身趴在小几上哀哀痛哭。

    李世民一见慌忙走上前去把李治扶起,看见一向无忧无虑的李治此时泪流满面,心里十分痛惜,但是面上却沉着脸道:“李治你为何无故在这里痛哭?”

    李治看见李世民转身就扑到李世民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李世民见此脸色再也沉不下去了,一手把李治揽入怀里,一手轻轻抚模着他的后背,温语问道:“出什么事啦?难道是有人欺负你了?告诉父皇,父皇为你作主。”

    李治却不为所动只是一味的大哭,最后把李世民哭的烦了,把他推出来两眼怒视着他道:“到底出了什么事?”

    李治抬起头眼泪婆娑地看着李世民叫道:“父皇!”

    “哎,快跟父皇说,父皇为你作主!”李世民一边说一边用袖子给李治擦眼泪。

    李治抽泣半天才道:“我四哥没了!”

    “啊!”李世民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父皇,我四哥死啦!”李治说罢再

    次扑进李世民怀里放声大哭。

    李世民怔怔地抱着李治半晌流下两行清泪。

    “自作孽呀!”

    李世民初闻他曾经最宠爱的儿子死了,只说这么一句话,便抱李治默默地垂泪。

    直到李治哭累了,李世民才默默抬手擦去自己的眼泪,对李治道:“这是他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说罢拍拍李治的肩膀道:“你是他亲弟弟,他的丧事就由你来给他办理,按国公规制。”

    说完便起身往回走,就在他走到内间的门口看见内间当中放着的躺椅时听见李治在后面大声道:

    “父皇,四哥死的好惨啊!他双腿都被人打断……”

    李世民被门槛拌一下,突然觉得双腿一软,就扑倒在了地上。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百二十四章 用和尚和亲?

    与此同时李承乾也接到了李泰自杀的消息,本来李承乾是想放李泰一条生路的,毕竟李泰的帝王路已经彻底断了。

    但是李承乾忘了一向自视甚高的李泰失去了人生目标,还被打断了双腿,怎么可能再苟延残喘地活着?

    不过在李承乾看来李泰死也就死了,他也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想着历史已经被他改的乱七八糟了以后该怎么走,一时踌躇满志,一时又有些迷茫……

    李义府看着李承乾坐在上面出神不语,不由出声道:“太子殿下庶人正妻阎氏已有六个月的身孕。”

    李泰的正妻阎婉是匠作少匠阎立德的女儿,阎立德是著名画家阎立本的哥哥。

    阎婉十一岁嫁给李泰比李泰小两岁,今年十九岁是第一次怀孕。

    阎氏一族祖居雍州从北周起就是外戚,到唐朝贞观年间虽然已经没有人在军中任职,但是阎立德和阎立本都深得李世民日信任,又是当时大唐数一数二的大建筑师、画家。

    李泰造反阎氏一族也没有牵连进去,李承乾想了想道:“庶人造反阎氏一族并没有参与,这也说明李阎氏不知道庶人的事,让她先为庶人办理丧事吧!”

    李承乾想到现在他手下正缺少关中大族扮演一个正面一点的角色,阎氏一族无疑最合适的,他们在政军两界都不出佻,不用担心他们有朝一日与自已为敌。

    李承乾低头一想,李阎氏不宜留在东宫,还不能让她跟李治联合在一起,转头对老鬼道:“派把老三叫来,再传阎立德和阎立本进东宫为孤王作画。”

    “遵旨!”老鬼自去安排。

    李承乾此时还不知道李泰死前见了李治,对于李泰的死他也就没有放在心上。

    “既然李泰已经死了,那你就把那两家尽快抓捕归案,绝不能让这些贼子再逍遥法外了。”李承乾直接吩咐。

    “臣遵旨!”

    李义府退出崇教殿,便亲自带着两千东宫的卫率,直扑于志宁堂弟于永宁家里。

    之前说过于志宁是顶级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西魏八柱国之一于谨的后人,于谨有十几个儿子,几十个孙子,到了于志宁这一代人数就更多了,做官的比起前两代却少了,也就是出了几个地方刺史。

    就数于志宁最有出息了一直在朝中做官,于志宁的这个堂弟于永宁就是个除了作恶没别的本事的人。

    因为没有做官就在家的打理于家的田产,仗着家里势力欺负一下老百姓,在长安也算是一个小霸王。

    于永宁的宅子就在于志宁的府邸后头,李义府早就派探查清楚了。

    两千东宫卫率严严实实地把于永宁的宅子给包围住,然后找到于永宁宣布他参与李泰造反的罪名,并立即逮捕了他和的家人。

    这么大的阵势不光于永宁被吓到了,连住在前边于志宁家人和附近的其他于家人都被吓住了。

    李义府抄了于永宁的家,又带着人浩浩荡荡地杀至长孙顺德家。

    长孙顺德是长孙忌的族叔,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贞观初年时就死了,现在他家里当家的是他的儿子长孙嘉庆。

    长孙嘉庆是李义府选择的第二个目标,一个他的份量够重,再一个是他父亲长孙顺德生前比较贪容易找出问题。

    李义府抄了长孙顺德的家后让人把这两家人直接押到刑问大牢里,他自己则去东市看丘神绩那边公开审理韦山甫案。

    李义府到东市找到丘神绩的公审的地方,看见就在东市当街上搭一座高台,上面坐着一个大理寺派来的大理寺丞。

    在大理寺丞右手边坐着身高不满四尺的周晋,周晋现在东宫的名人,李义府当然一眼就认出来。

    高台左边是一群告状的百姓,韦山甫就跪在正中间。

    高台四周有东宫和大理派来的卫兵保护,再往外则是人山人海的百姓。

    李义府来时周晋正在大声地一条一条宣布韦山甫的罪状,下面的人都认真地听他讲,偶尔有一两个人听得怒火填胸,想大骂几句,刚开口就这被旁边的人压下去了。

    “往下听还有更恶的事情呢?”

    ……

    ……

    李义府站在最外围离高台有五十步远近,勉强能听见周晋说什么,他看见台下淳朴的百姓听韦山甫和韦家作的恶,一个个义愤填膺的样子。

    心里暗暗感叹:太子殿下就是有招,如此一公布韦山甫罪行,民愤这么大就是陛下真心想保的人恐怕也保不住了。

    想到长孙嘉庆和于永宁,如果经过这样一公开审理,还不知道能找出多罪状呢?

    到时候谁还在乎他谋反没谋反?

    而且这样公开他们的事情必然会牵扯到长孙无忌和于志宁的,就算长孙老狐狸不好牵扯,但是长孙家招来这么大的民愤他还好意思去平章院?

    李义府看到如此算是彻底放心了,当下派个人挤到人群里叫出丘神绩。

    让丘神绩安排人去长孙顺德和于永宁家收集他们除谋反以外的其他犯罪证据,丘神绩答应着立即安排了人去,李义府就安心回平章院了。

    平章院上房,长孙无忌和萧禹分坐上面,两人手里各拿着一份李承乾批的奏疏,下面坐着吏部侍郎苏勋和兵部侍郎崔敦礼,两个人等着长孙无忌和萧禹给出交待。

    长孙无忌现在分管吏、民、兵三房政务,萧禹分管礼、刑、工三房政务,本来苏勋和崔敦礼两个人的事情都应该是由长孙无忌处理的,不过崔敦礼是因为刚出使薛延陀,上书是替薛延陀真珠可汗求娶唐朝公主的,这事属于礼部和鸿卢寺管。

    本来和亲这样的大事是必须奏请李世民亲批的,但是李世民为了煅练李承乾让人把所有奏疏都先交由李承乾处理。

    李承乾处理后重要的再交给他过目,结果萧禹手里这一份的奏疏李承乾直批了就发回崔敦礼了。

    若是李承乾按照诸遂良和萧禹拟定的“同意和亲”的方略批,直接交给崔敦礼然后上报李世民一声也没有什么。

    问题是李承乾在上面批道:赏薛延陀和尚一千人在大漠传扬佛法,为薛延陀祈福,道士一百人为薛延陀可汗炼制长生不老药。

    这把崔敦礼看得一愣一愣的,人家要求的是公主,你赏人家和尚、道士是什么鬼?

    苏勋那一份则是训斥齐王府长史权万纪,不但明旨训斥,还直接罚权万纪一年的的奉禄。

    权万纪上书是来告李佑派刺客刺杀他的,你不严惩齐王李佑却训斥权万纪是什道理?

    崔敦礼和苏勋接到李承乾批的奏疏都十分的为难,他们不敢直接去找李世民担心李承乾记恨上他们,最近长安官场都在传李承乾心胸狭窄。

    但是让他们按李承乾批的执行,在他们看来又不可能,只能来平章院找长孙无忌和萧禹。

    长孙无忌一见这两份奏疏,心里顿时大喜,正想在李泰刚死的时候给李承乾上点眼药时,就遇上这样的事。

    长孙无忌故作沉吟道:“这两件事情都必须由陛下亲批,不如我们直接去见陛下吧?”

    萧禹看见李承乾无故要送一千个和尚去大漠吃沙子,心里早就怒恨交加了,闻言自然同意。

    于是长孙无忌、萧禹、苏勋和崔敦礼一起去甘露殿见李世民。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百二十五章 李世民的决定

    李世民摔了一跤被内侍扶起来,没有让人传御医来看,就半躺在床上发呆。

    李治递上李泰的绝笔信,李世民看都没看一眼,李治只得把信放下出去替李泰办理后事。

    不知道过了多久,李世民还拆了李泰写给他的最后一封信,李世民看着熟悉的字体心里五味杂陈。

    李泰的信里言辞恳切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且还替李承乾做了解释,说明李承乾有意放他一条生路但是因为怕长孙无忌等人再次借他生事,所以打断了他的双腿,并捏造了长孙无忌等人谋反材料,还有其他得宠的皇子李承乾也不放心想要一并处理了。

    李世民看了李泰的信并未全信,他担心这是李承乾对李泰不好,所以李泰临死前咬李承乾一口,因为李承乾对天下百姓的善意,他是看得出来的。

    但是对于李承乾在李泰临死时还要折磨李泰又心生不满,理智告诉李世民这件事李承乾做没错,所以半天时间过去了,李世民没下任何斥责李承乾的旨意,也没有针对李泰的遗属的安排下任何旨意,只是让李治按国公之礼安葬李泰。

    但是李世民又实在觉得心里难受,想要找人说说话,想要找人劝劝他,涉及皇子和皇太子的事李世民从来不跟后宫的女人多说。

    所以他想到了长孙无忌,只是一时不想说话才没有派人去传他。

    所以当小内侍禀告长孙无忌请见时他都没有听见后面还有其他人,就毫不犹豫地宣他们进来了。

    长孙无忌等人进来看见李世民半躺床上一副病焉焉的样子,心里都是暗惊,李泰的死他们也都知道了,只是除了长孙无忌其他人刚才都想着如何解决李承乾的批示,把这茬给忘了。

    虽然这四个都认为李泰该死,但是李泰已经死了,就不能当着李世民的面表现出来,所以一个个沉着脸向李世民行礼按序坐下。

    李世民看见长孙无忌带着这么多人进来,心里有些不满,便黑着脸道:“你们见朕何事?”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不高兴,虽然知道是因为李泰的事,但还是小意问道:“看陛下面有倦容,可是感染了风寒?”

    李世民以为他不知道李泰死了,看看苏勋和崔敦礼坐在后面,便没有多说只是嗯了一声,毕竟李泰起兵造反是事实,如果自己因为他的死跟大臣多说什么,传到李承乾耳朵里又要起风波。

    长孙无忌明知原因也不多说,直接道:“本来陛下身子不好臣不该再搅了陛下休息,但是事实在有棘手……”

    “朕没事,你说吧!”李世民面无表情地道。

    长孙无忌闻言面现一抹不忍之色,但还是坚定地拿出一份奏疏,双手托着对李世民道:“陛下这是太子殿下批的奏疏,您先看看吧!”说着还不忘了对萧禹使眼色。

    萧禹忙也拿出自己手里的那份,内侍接了一并递到李世民案头。

    李世民一听长孙无忌的话,再看看四人脸色,回头看着案头的两份奏疏,心里明白肯定是李承乾批的奏疏有问题。

    一股无名之火迅速充满胸口,刚才的有气无力瞬间好了,冷哼一声拿起李承乾要求下明旨斥责权万纪的批示,李世民看了怒哼一声把奏疏往小几上一撂,翘着胡子道:“胡闹!肯定是李佑那个孽子求了太子。”

    接着伸手拿起李承乾批的薛延陀真珠可汗向大唐求娶公主的奏疏,看见李承乾的批示:派和尚和道士去大漠,怒气一下子就上来了,猛地坐起把奏疏“砰”地一声砸在地上,还不解气竖着眉毛大声道:“他把国家大事当成儿戏了吗?”

    这回真是把李世民给气着了,不管李承乾是同意薛延陀的请求或者严辞回绝薛延陀,李世民都不会生气,但是像李承乾这样派和尚道士去草原传教练丹,是李世民最无法忍受的。

    因为李承乾的处理方法既没有先例可循,在当下大唐也没有事实需求,可以说所有看到的大臣都会认为李承乾这是在拿国家大事开玩笑。

    可惜的是李世民看了一点不都觉得好笑,反而觉得十分羞愧,为他这样一个文治武功全才的皇帝生出这么一个胡闹的儿子而感到羞愧。

    面对暴怒的李世民,四个大臣同时起身行礼道:“陛下息怒!”

    “哼!”李世民强着怒意,呼呼喘气。

    见李世民正在气头上,长孙无忌和萧禹都是不干己事不开口,崔敦礼因为此事是因他而起,便硬着头皮道:“陛下不必生气,这也许就是太子殿下一时起兴戏弄蛮夷的。”

    李世民闻言虎目一瞪,怒声道:“国家大事岂能儿戏?”

    崔敦礼见此也吓得不敢吭声。

    李世民怒哼一声站起身来,呼呼地在大殿里来回走了两圈,一站住脚步便大声道:“传朕旨意,以后平章院拟票的奏疏,待太子看过了,一律送给朕批红,太子不得再在奏疏上批红。”

    “遵旨!”

    看着小内侍去中书省传旨,李世民这才稍微平复一些,转身坐回床上。

    沉着脸道:“太子以国事为儿戏,简直是胡闹至极,传旨罚太子在东宫读书思过一个月。”

    长孙无忌见对李承乾的惩罚还是这么轻描淡写的,忙出声提醒李世民道:“陛下您刚罚太子在东宫读书思过一个月,还没有完呢。”

    “那就再加一个月。”

    苏勋闻言慌忙出声道:“陛下圣明!”

    长孙无忌觉得罚轻了,但是苏勋却觉得罚的太重了,因为这根本不是在东宫闭门思过的事,而李承乾的批红权被李世民收回了。

    长孙无忌之所以觉得轻了,那是因为他没有捞着好处,要知道在这之前都是宰相直接把自己的处理意见写在奏疏上,皇帝批可就行了。

    自从李承乾设了平章院后,李世民不敢让李承乾的权力过大,把长孙无忌安插进去,但是李世民又同时把一切权力都转到平章院去。

    很明显李世民此时虽然愤怒无比,但他依然是一个合格政治家,不会让他外人占了便宜。

    长孙无忌看一眼苏勋,正要再说什么,李世民却大手一摆道:“好了不要说这个了,你们说说薛延陀的事情吧!”

    长孙无忌被李世民噎的一阵无语,便沉着脸不说话,李世民便转头看向崔敦礼,毕竟是他出使的薛延陀的。

    “启奏陛下,薛延陀真珠可汗承诺若我大唐愿意嫁嫡亲的公主,他将献上马五万匹,牛、骆驼万头,羊十万口,作为迎娶我大唐公主的骋礼。”

    李世民听了点点头,沉吟道:“去岁朕曾和玄龄议过此事,北疆各族兵强马壮大唐需有应对,当时朕提出两个方案,一是打一仗灭了薛延陀,可保我大唐北疆五十年太平。二是和亲,可保我大唐北疆三十年太平。

    玄龄以为现在大唐还需要休养生息,所以和亲为好,这才派你去出使。既然真珠可汗亦是真心与我大唐修好,那就让他们派人送骋礼来吧。”

    “臣遵旨!”崔敦礼听李世民同意和亲,忙起身行礼领旨。

    说完薛延陀求亲的事,李世民回头拿起权万纪弹劾齐王李佑谋划刺杀他的奏疏。

    “权万纪上疏说齐王与人策划刺杀他,太子以为没有,并说权万纪心胸狭窄,性情偏狭,不配为王师。

    你们怎么看?”

    这一次长孙无忌不待别人开口便直接道:“太子远在长安,并不知道齐州的事情,权万纪的性情多是从吴王那里听来的,作不得数。倒是齐王身边的阴弘智确确实实是个小人,齐王被他挑拨着很难说能做出什么事来。”

    长孙无忌做为贞观年间的正牌国舅早就对阴弘智这样的野路子的‘国舅’防范严密。

    李世民听了也点点头,深表同意,直接道:“既是如此,就派刑部尚书刘德威前往齐州调查此事,朕倒想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到最后语气竟然杀气腾腾的。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百二十六章 李承乾的计划

    虽然前天下了场雨,外面寒浸浸的,但是在晴空下看一群鸽子在湛蓝的天空中盘旋飞舞,总是一件让人赏心悦目的事。

    老鬼的执行能力很强,李承乾的方法也很管用,主要这个时候人们都不怎么喂鸽子,都是让鸽子自已找食吃,所以鸽子来到东宫有吃有喝还有专人伺侯,被水浸了头自然就把东宫认作它们的家了。

    李承乾正站在东宫东北角上的亭子院里,看着小内侍高高地举着小旗子指挥天上的鸽群在天上绕着东宫飞翔。

    亭子院里的花木才有一些青意,所以天空无遮无挡的很方便人看天上飞的鸽子。

    站着看鸽子久了脖子有些酸痛,李承乾示意老鬼把躺椅给他般来,李承乾便舒舒服服地躺在躺椅上,一边看鸽子,一边等人,脑子里还在盘算着其他的事情。

    从他去年穿越至今已经有三个月了,这三个月里他拔除了李泰一党,稳固了自己的地位,救助了灾民,开垦了龙首原,但是他最终目的是把关中的佃租降下来。

    要达成这个目的很难,从关中招募农民来龙首原开荒是为了这个目的,借故打击关中世家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李承乾降低佃租并不是按资本主义的说法,让老百姓手里有钱,提高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这样商业就好了。

    李承乾降低佃租是为了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贞观年间实行租庸调制,租指的是国家收取的田租。庸指的是力役,就是每人每年替国家免费劳动二十天。调朝廷抽调的地方土特产,就是你这个有什么出产,然后国家每年从这里调走一部分。

    除此之外农民还要承担杂徭役,就是地方上有些什么工程要修建,找你来免费干活。

    租庸调这三种是国家的一般没得商量,但是杂徭役是根据当地官员的心情和当地百姓的生活状况。

    比如李承乾推荐做工部尚书的薛大鼎,他到一个地方一定要修水利,这肯定是他自己征调当地民夫的。

    但是更多的官员不敢轻易发动民夫,一个是担心修不好惹来民怨,一个就是老百姓生存艰难,农民家里到了冬天没有粮食吃,要靠上山砍柴打猎挣口饭吃,你把他家里的人拉出来挖河、修路,他家里的妇孺就得饿死。

    李承乾以后要想建大工程,不可能都像龙首原这样全部靠国库和内库支持,要知道他快把内库给搬空了。

    所以他只能把原来被地主和贵族拿走的那一部分好处拿给老百姓,然后国家利益从老百姓身上体现。

    现在李承乾基本已经打开了局面,龙首原是最忠心于他的十几万百姓,而且最重要的是通过前几天在雍州各地招募农民,他已经跟雍州各地的普通百姓联系上了。

    现在李承乾的政令可以不通过官府就让整个雍州的百姓的知道。

    因为李泰造反李承乾公开审理韦山甫,还有正在收集罪证的长孙嘉庆和于永宁,如果这三个公审完成,就给关中老百姓一个信号:李承乾愿意为他们伸冤,那些受世家地主欺凌的百姓,一定会排成大队出来喊冤的。

    这件事只要李承乾操作得当,将使整个关中无人再敢与他为敌。

    何况他还让程名振埋了一个随时可以引暴的炸弹,所以李承乾觉得他现在应该让人出来试试水了。

    “哈哈!大哥弄了这么多鸽子,是要熬汤还是烤着吃?”

    李承乾正想着,就见小内侍领着吴王李恪和蜀王走进来,蜀王李还是如往日一样没心没肺,一看见鸽子就想到了吃。

    吴王李恪走在前西,脸上看不出悲喜,只是看起来比往日里更加小心。

    李承乾见他们走近便扶着老鬼站起来,笑呵呵地对李道:“大哥这鸽子既不熬汤也不烧考,是留着有大用的。”

    李闻言不解道:“鸽子还能有什么用,它又不会打”

    李还没有说完就被李恪打断了,李恪看着李正色道:“住口,太子殿下说话你听着就是了,休得胡言乱语。”说罢转身向李承乾抱拳躬身道:“李玩皮惯了,还请太子殿下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李承乾看李恪这么一翻做作,就是一肚子气,不由翻个白眼,没好气地道:“我不跟他一般见识,我跟你一般见识。”

    李恪听了脸色一白急忙道:“太子殿下……”

    李承乾不等他说下去直接打断他道:“记得李泰活着的时候每次也都是叫我太子殿下的,也难怪他从来没有我把我当兄长,所以只认君臣之礼。”

    李承乾本来想装出一些失去兄弟的悲伤或者失落,台词是对了,但神情和语气完全不对。

    李恪听了只当他还对李泰怨念深重,直吓的不敢吭声,要知道李泰的儿子李欣可还在他府上呢,按照玄武门李世民的做法是要杀了的。

    李听见李承乾提起李泰也不敢吭声了,毕竟李泰是在李承乾审他造反案时死的,而且没有明正典刑,说到哪这也是兄弟相残。

    李泰在狱里自杀,李恪心里还在想是不是李世民不想杀李泰,李承乾才在狱中把他逼死的。

    别人可能想不了那么多,同是兄弟的李恪能不想吗?

    在李恪来之前李承乾没有想到李恪会在意李泰的死,现在看见李恪如此表现,明显是对李泰之死起了物伤同类之心。

    李承乾想安慰他们几句,但是让他表现出对李泰的死很悲伤也不可能,他不会演戏。

    李承乾看着李恪和李沉默了半天,才道:“我本来想给李泰一条活路的,所以才让人断了他的腿,可是他心高气傲不愿如此苟延残喘把自己吊死在牢里我也没有办法。

    也许我这样说你们会觉得我把所有责任都推出去了,但是我从来没有让李泰起夺嫡谋逆的心思,这事怨不得我。”

    李恪闻言忙道:“此事自是李泰咎由自取,没人敢在此事上怨太子殿下。”

    “是不敢怨啊?还是真心觉得孤王没有错啊?”李承乾不悦地质问道。

    李恪还没有说话,却一向反应慢的李先开口了,他虽然天真一些,但是眼前局势还是看清了,忙替李恪解释道:“大哥,呃,太子殿下,我哥他是真心觉得太子殿下没有错,老四要杀父皇和大哥本来就该杀。”

    李承乾闻言把李拉到身后道:“你是我兄弟站这边!”李只得站在李承乾旁边看着李恪。

    这样一来李恪就更显尴尬了,看着李承乾玩味的目光,忙低下头道:“李泰之死确实是他自作自受,怨不得太子殿下。”

    李承乾微一点头便问道:“嗯,李欣在你府上还好吧?”

    “还好!”李恪知道重点来了,忙低下头作出一副逆来顺受样子。

    李承乾也不看他,转身坐回躺椅,然后缓缓开口道:“李泰的正妻严氏已经怀孕了,等李泰丧事办完你也把接你府里吧。”

    “啊?”李恪以为自已听错了。

    “坐”李承乾一指旁边椅子道。

    李恪忙规矩坐好,李承乾示意李也坐下,才语重心长地道:“咱们兄弟老二楚王李宽早夭,现在除了我就数你最大所以只能让他多操点心了。”

    “大哥不杀了他们吗?”李这会才明白过来。

    李承乾闻言摇摇头道:“不杀他们,以后若是能学有所成,大唐开拓了海外,也封给他们一处岛屿都不值什么。”

    李恪抬头看着李承乾心里五味杂陈,但是比刚来时好多了,猛想起李世民的旨意忙道:“父皇已经降旨以国公之礼丧安葬李泰,并让小九办理他的葬礼。”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百二十七章 定租三成

    李承乾闻言一惊道:“父皇的旨意这么快?”

    他本来是想把阎氏母子安排好再告诉李世民,为得是能让李世民看见他的仁慈,不杀李泰诸子。

    “父皇还下了什么旨意?”李承乾现在最担心李世民直接下一道:赦免李泰妻子家人的旨意。

    那样的话他刚刚所做一切就都白废了。

    “这倒没有。”

    “好,既然父皇派了小九办理丧事,那现在就把阎氏接到你府里去吧,找御医看着别让她出什么事。”李承乾放下心来。

    “臣弟遵旨。”李恪起身行礼就要往外走。

    “你别忙走,让李代你去接吧,他去接嫂子更和适,我派人去请了阎立本阎立德来给我作画,你也看看这两个人。”

    李恪自然明白李承乾这个时候召见李泰的外家自然不简单,既然留下他就没有把他当外人,自然不会拒绝。

    李恪便向李承乾道:“臣弟遵旨。”又转头吩咐李道:“李你就代我去接你四嫂去我的王府,好好安顿他们母子。”

    “哎!那我走了。”李见李承乾和李恪都同意他去,站起来就要往外走。

    看李要走李承乾忙道:“等一下!”

    李恪一手拉住李,语含责备地道:“你等大哥吩咐了再走!”

    “哎!”

    李承乾想了一下看着李道:“你到前面叫上薛仁贵和裴行俭多带些人,到那里不管小九说什么都要把你四嫂接到吴王府去,如果有人胆敢阻拦就地直接拿下。”

    李承乾本来想说就地正法,但是想起李一向不靠谱,所以就改成直接拿下。

    “得令!”李得到李承乾给的权力,高兴地走了。

    “太子殿下是不是对小九?”李恪一问出来就后悔了,这个问题实在不该问。

    “小九倒是没有什么,只是我那位舅舅……”李承乾作为穿越人士,当然知道历史上李世民要立李泰当太子,诸遂良不同意揭出李泰的伪善面目,李世民也只是犹豫一下。

    因为李世民是当面许诺立李泰做皇太子,不好随便毁诺。

    就在李世民犹豫不决的时候,李治在李世民面前总是愁眉苦脸的,李世民就反复问他为什么,李治告诉李世民是李泰告诉他:你跟汉王李元昌关系好,现在他跟着李承乾谋反被抓了,难道你不害怕吗?还不想想办法……

    李世民听了李治的话才彻底断了立李泰为皇太子念头,而且认为一立李泰为皇太子,李承乾和李治都得被他害死。

    李承乾一直想收拾李治,可是李治跟着李世民住在太极宫里,平常就是一个小白兔,李承乾对他无处下手。

    所以李承乾总想收拾长孙无忌,除了长孙无忌会影他掌权以外,也有打击李治党羽的意思。

    当然这些事没法跟李恪说,所以就含糊过去,李恪本来就觉得自己不该问,听李承乾一语带过自是不再提了,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就在此时在天上飞的鸽子,飞了半天似乎是飞累了,都落在院里吃食。

    看着扑棱棱乱飞的鸽子,李恪也是心情一松好奇道:“大哥你弄这么多鸽子做什么啊?”

    李承乾也正微笑着看鸽子吃食,闻言看一眼李恪,心里暗想得给李恪找点事做,不然他肯定会上疏请求外调的。

    便笑呵呵地道:“这些鸽子我是要训练送信的。

    老三,东宫的军训你和老六都已经训练过关了,现在在长安闲着也是闲着,就帮我训练这些鸽子吧。”

    李恪看见养鸽子都是东宫内侍,心里暗怒,面无表情地道:“臣弟有心帮忙只是不会这个。”

    李承乾也没有看他,正要说话,有小内侍在外禀道:“启禀太子殿下,阎少监和主爵郎中请见。”

    “传进来!”

    “臣阎立德(阎立本)参见太子殿下。”

    “两位阎卿家平身!赐座!”

    “谢太子殿下!”

    李承乾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他们两个没有说话,阎立德和阎立本都是历史上的名人,贞观十七年都是四十多岁的年纪,但是保养的好肤色又白,放在后世也算是中老年帅哥两个。

    只是本来应该温文而雅从容不迫的气度却没有了,只剩下两个神情拘紧的如同待宰羔羊一般“老少爷”。

    李承乾见此呵呵一笑道:“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孤王眼见得要春暖花开了就想留下几幅画,久闻两位卿家俱善丹青所以就一并请来了。”

    阎立德闻言忙起身抱拳躬身低头谦卑地道:“太子殿过誉了,太子殿下既想留影臣等自然该全力以尽。”

    李承乾见此呵呵一笑道:“阎卿何必这么紧张,我们虽是君臣但到底也是亲戚,而且今日所议之事也不是什么国家大事……”

    李承乾话还没有说完,吓得阎立德慌忙跪下。

    “太子殿下快别如此说,臣等实在不敢当。”阎立德一听李承乾提“亲戚”二字,以为李承乾一定是要借李泰的事清理他们阎家。

    李承乾见此笑呵呵地示意老鬼把人扶起来坐下,才叹口气道:“虽然孤王的四弟不学好如今还死了,但是到底是孤王的四弟,不管怎么说弟妹我们还是要照顾的。”说着一指李恪道:“这不,我把老三找来了,让老三把弟妹接到他的王府里住,而且孤王也知道老四造反的事与阎家无关。

    所以二位卿家不用想太多,只要一心忠于朝廷为朝廷分忧解难,孤王和朝廷都不会亏待阎家的。”

    阎立德闻言知道今天李承乾找他们来不是要杀他们,心里猛一轻松。而且听说李承乾还让李恪照顾他的女儿,一时激动再次跪在地上,大声表忠心道:“臣代整个阎家叩谢太子殿下宽宏大量不杀之恩,日后太子殿下但有所命臣定当万死不辞。”说着竟流下了眼泪。

    老鬼再次把阎立德扶起来坐好,李承乾等他情绪平复后才缓缓开口道:“好了不提这些了,这次请二位卿家来一则为作画,再者也确实有一件事需要二位卿家帮忙。”

    阎立德闻言立即起身抱拳恭敬地道:“请太子殿下吩咐!”

    “嗯,吩咐也谈不上,只去年冬天关中遭灾生活艰难,孤王还听说关中地租都收到六成,甚是担心百姓生活。”李承乾说这儿停住看向阎立德。

    阎立德虽然不知李承乾要说什么还是拍马屁道:“太子殿下仁爱百姓,实乃大唐之福!”

    李承乾闻言呵呵一笑道:“孤王一个人仁爱有什么用啊?还得关中众世家都对百姓仁爱一些才好,不知阎卿家里的地收几成租啊?”

    “啊?”阎立德一听就愣住了,他哪里知道他家里的地收几成租子?但是看着李承乾一直看着他等答案,便十分为难地道:“这个臣真得不知道!”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道:“阎大人的心不在细务上,不知道也没有什么,只是孤王想六成收的确实太高了,阎卿家以为收三成怎么样?”

    阎立德闻言连忙道:“三成也不少了,臣回去就吩咐下去,以后家里的地租都按三成收。”

    “那自然是好的,只是孤王想阎氏在关中乃是累世簪缨的大族,贤昆仲的人品学问又受世人景仰,若是贤昆仲上书朝廷:建议关中普降佃租到三成,那肯定是一呼百应。

    这可是功在当代,名在千秋的大好事,不知阎卿以为如何?”

    阎立德虽然不通世故又被李承乾灌了不少**汤,听了李承乾的话还是有些迟疑地道:“太子殿下,其他人家真能同意把佃租降到三成?”

    李承乾闻言呵呵一笑道:“阎卿只管上书就是,其它事有孤王来处理。”

    阎立德想想也没有什么问题,便点点头道:“那臣这就写奏疏。”

    “好!”李承乾示意给他拿笔墨,东宫的内侍忙给他抬来一张桌子,桌子上面的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阎立德起身正要过去写奏疏,却见一直坐在那发呆的阎立本突然站起来,朝李承乾一抱拳道:“太子殿下臣想了半天,要把您那首诗题在画上,就必须在画布上画上山水才好。”

    阎立本此言一出听得众人都是一愣,闹了半天阎立本根本没有听见李承乾和阎立德说什么,心里一直在想着画画的事情。

    “阎大人要题哪首诗啊?”一旁的李恪正感叹李承乾三言两语收服阎氏兄弟的本事,突见阎立本如此反应实在好奇。

    “就是太子殿下刚刚吟的那首绝句,诗家清景在新春……”

    李承乾本来想着与唐时的大艺术家聊天要显得自己有文化一些,就吟了杨巨源的这首《早春》诗,当时几人的心思都不在此,连个叫好的都没有,便没有再提直接往下说了。

    不想阎立本不但记在了心里还想着怎么把诗题进画里,不由感叹这可真是一个大艺术家啊!

    李承乾正想点头对阎立本说就按你说的画时,却突听见一阵脚步声,一脸焦急的颜师古走进院里来。

    看见李承乾忙走过来道:“太子殿下不好了……”

第一百二十八章 李承乾的反击

    一看颜师古如此失态,院里众人都吓了一跳。

    李承乾也是心里一惊,不过他很快就镇定下来,毕竟来穿越大唐这么长时间了,虽然对李世民还不能完全相信,但是他知道李世民不会因为李泰的事情废了他的。

    “颜先生出了什么事?”李承乾稳稳地坐在躺椅上,怒力使自己显得从容不迫。

    颜师古闻言受李承乾的镇定感染,意识到自己失态了,忙停下脚步整理一下仪容,向李承乾抱拳道:“太子殿下,刚刚陛下降旨说以后太子只能看平章院拟的奏疏,不能再批红了。”

    “什么?”李承乾的右拳猛地砸在躺椅扶手上,怔怔地说不出话来。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老鬼在李承乾耳边轻轻地叫着。

    李承乾回过神来看见颜师古和李恪一左一右正关切地看着他,李承乾深深吸一口看着颜师古道:“颜先生可知道陛下为什么要重罚于我?”

    颜师古闻言叹了口气道:“臣问了,可是来传旨的内侍不肯说。”颜师古说着低下了头。

    “什么?这帮混帐东西也太大胆了。”老鬼闻言气不打一处来,骂了一句忙对李承乾道:“太子殿下稍等一下,奴婢这就去问个究竟,要是没有人敢说,奴婢就是去见陛下也要问个究竟。”老鬼说着也不待李承乾答话就往外跑,他身躯肥硕此刻着急,伸着头弯着腰,大屁股在后面一扭一摇的极是滑稽。只是此时院里的几人却没人能笑的出来,都沉着脸在想难道李世民对李承乾杀死李泰不满?

    李承乾缓了一会儿慢慢从打击中走出来,缓缓出声道:“都坐吧,就是老鬼不去问咱们也能猜一猜,颜先生陛下除了这道旨意还下了什么旨意没有?”

    颜师古闻言一怔,随即露出不好意思的神色道:“臣在崇教殿听了这道旨意就荒忙来见太子殿下,并未听见有其他旨意。”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道:“没事,让人去问问就知道了,说着回头看一眼侍立在旁边的内侍黄辉,那黄辉极为机灵,一见李承乾看来,慌忙道:“奴婢这就去。”

    李承乾转过头看见站在一边不如何是好的阎氏兄弟,便淡淡一笑道:“两位阎卿家不要看孤王被削了权,就把刚才事忘了。”说罢似笑非笑地看着阎立德。

    阎立德一见慌忙道:“啊!臣,臣这就写奏疏。”

    李承乾看阎立德走到桌边写奏疏,但是一想自己没有了批红的权力,他们的奏疏写了执行起来恐怕也难,尤其是平章院那边更不能出一点差错。

    李承乾想着不知过了多久,看见满院的鸽子都被关进了鸽笼,天色已晚,身上也觉得寒浸浸的,便起身道:“先回崇教殿去,去平章院传旨,把人都给孤王传到崇教殿去。”

    李承乾扶着躺椅扶手起身李恪忙上前扶着他,李承乾抓住他的手,扭头看着他道:“本来今天想教给一套全新的军情传递的方法,看来今天是没有时间了,等到明天你再来吧。”

    李恪看李承乾此时还如此郑重提起此事,不像是要把他当奴仆使唤,便低头道:“大哥放心去忙别的事情吧!”

    李承乾看步辇已经备好,就松了他的手往前走去,一边走一边笑呵呵地道:“这会儿我又是你大哥了?”

    李恪闻言一怔,但看李承乾不像生气的样子便没有解释,心里暗想,看他也不像是个心胸狭隘的人,且先跟着他吧。

    李承乾去崇教殿的路上,就已经知道李世民下旨派刘德威去前去齐州,查齐王李佑刺杀权万纪案子。

    只是和亲的事崔敦礼还没有重新写奏疏,还没有明旨发出来。

    李承乾到崇教殿时,平章院里的六个掌案已经在崇教殿里等侯多时了。

    李承乾在正位上坐下见没有长孙无忌和萧禹,冷哼一声问旁边的内侍道:“萧太傅和长孙太保怎么没有来啊?”

    小内侍忙道:“萧太傅和长孙太保去甘露殿见陛下了。”

    “去在甘露殿门口等着,他们一出来就直接传到崇教殿来。”李承乾现在已经十分确定,今天李世民降旨削他的权,绝对跟萧禹和长孙无忌有关系。

    李承乾安排了内侍,便抬头看着苏定方、许敬宗等人道:“陛下旨意你们都知道了,不知几位怎么看?”

    “呃!”几人闻言都是一愣,再忠于李承乾也不敢当着这么多人议论李世民的旨意。

    李承乾看他们为难心里有些生气,便大声道:“想来是孤王那里没有做好,陛下降旨责罚以示警告,你们是孤王的辅庇之臣理当明言孤王之失,怎么都不说话了?”

    这六个人除了诸遂良其他五个都是李承乾提拔起来的,都知道李承乾好独断专行,怎么敢在这个时候明言李承乾的过失。

    苏定方闻言忙道:“太子殿下处理政务以来并无过失,若是太子殿下真有过失陛下自会明旨教诲殿下。

    此次调整想是陛下另有安排,太子殿下不可多心。”

    其他几人闻言也都点头称是。

    其实每次李承乾批的奏疏都是直接送去中书省了,不到门下审核后送到尚书省他们也不知道李承乾到底用没用他们拟的票。

    但是总体来说他们的很多意见李承乾都是直接抄下来的,所以他们都觉得李承乾十分英明。

    李承乾点点头道:“既然如此,以后的政务你们几个商量着票拟就是了。”

    众人闻言都是一怔,心下不免担心,诸遂良更是语重心长地道:“陛下令太子殿下学习政务,太子殿下只管学习就是,切不可因为陛下稍有改变就心恢意冷啊。”

    诸遂良从进殿就一直悄悄地观察李承乾,生怕他说出太过的话,或是与李世民赌气不干了。

    诸遂良是魏征生前的好友,既受魏征之托又被李承乾重用,而且他也十分满意李承乾近来的所作所为,早已真心辅佐李承乾了。

    李承乾见他们忙道:“你们想错了,孤王是想着陛下降旨责罚,肯定是孤王政务处理的不好,所以要把萧太傅和长孙太保也请到崇教殿里随时教导孤王,以后票拟的事就交给你们了。”

    说着不待众人反应,便接着道:“传孤王令瑜,长孙太保和萧太傅以后都在崇教殿值守。”

    颜师古闻言虽然一时没有明白李承乾的意思,但因为刚才李承乾连着问他几件事他都不知道心中有愧,闻言忙走到桌边替李承乾写太子令。

    苏定方许敬宗等人却是很快明白过来,长孙无忌和萧禹到崇教殿值守,不再参与票拟他们的权力可就大了……

    李承乾看见他们虽然没有喜形于色,但是脸色明显松快不少,暗暗点头稍后他们自会和长孙无忌、萧禹相争。

    不一会儿,老鬼从太极宫回来,把长孙无忌、萧禹带着苏勋和崔敦礼去甘露殿告状事当着众人的面说了一遍。

    李承乾因为早有心里准备,倒没有太生气,但是颜师古和六房掌案却都气得不轻,他们两个人竟然背他们去找李世民告状。

    不一时,长孙无忌和萧禹被内侍引着走进崇教殿。

    李承乾高高地坐在上位,面如严霜地看二人走进来。

    长孙无忌对李承乾早就不满,今天李承乾吃了亏正是他高兴的时候,而且他料定李承乾现在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虽然一进大殿就觉得气氛凝重却越忍不住有些得意。

    一旁的萧禹也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始终沉着脸,李承乾不吭声就等着二人行礼。

    “臣过太子殿下!”两人同时抱拳躬身作揖。

    李承乾也不让平身,只是沉声道:“颜先生宣孤王令谕!”

    “太子太傅萧禹、太子太保长孙无忌,从即日起值守崇教殿,以备孤王随时咨询。”

    “太子殿下,那平章院拟票呢?”萧禹还没有反应过来,长孙无忌就已经问到重点了。

    “交给他们就是了,反正舅舅就在崇教殿有什么不同意见随时跟孤王说就是了,也省得舅舅做了太子太保还忘了教导孤王。”李承乾语带讥讽地道。

    长孙无忌听说他被架空,两只眼睛喷出火来……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百二十九章 但使龙城飞将在

    就在长孙无忌明白了李承乾的用心愤怒的无以复加却又无话可说的时候,还没有明白其中关窍的萧禹却先口了。

    “臣等不是崇教殿大学士如何值守崇教殿?”萧禹这话说的阴阳怪气,他一辈子贪权,好固执己见,偏偏能耐不大,一设平章院就被架空了,后来对几个崇教殿大学士横看竖看都不顺眼。

    李承乾闻言呵呵呵一笑,并不接茬,明确表示这是废话。

    但是有人早就想怼萧禹和长孙无忌了,诸遂良从萧禹和长孙无忌一进来就对他们怒目而视,此时抓到机会立即站出来大声道:“萧太傅此言差矣,须要知道你们乃是太子太傅和太子太保,本身就是太子殿下的老师辅佐太子殿下的臣子。

    太子殿下就算有什么过失,你们也应该当面劝谏,而不是到陛下面前去说三道四。

    现在太子殿下在崇教殿学习政务,二位理应在此辅助太子殿下。”

    诸遂良这话说很不客气,而且直接把长孙无忌拉上一起骂了。

    萧禹听了大怒,脸色铁青,指着诸遂良大声道:“放肆!放肆!放肆!”却说不出别的话来,最后憋的脸色通红,呼呼喘气。

    身穿鲜艳的紫色袍官的萧禹,身材干枯瘦小,站在崇教殿里好像一个被点了引线大炮杖,随时会暴炸……

    他旁边的长孙无忌这会儿已经全想明白了,心下一片冰凉,他今天犯了大忌了,刚才还想着再到李世民面前告李承乾一状的。但是经诸遂良一提醒才想起来,他今天因为知道李泰突然自杀李世民肯定会对李承乾不满,为了能抢占先机及时给李承乾上眼药,他把该走的程序都给省略了。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事他应该先找李承乾,当面跟他说说,李承乾不听他才能去找李世民。

    他们直接去李世民等于是没有履行他们教导皇太子的义务,这事要是让李世民知道了绝饶不了他们。

    可是全依着李承乾的意思,那他和萧禹就得天天坐在崇教殿里看李承乾的脸色了?

    饶是长孙无忌自诩足智多谋,急切间也想不出应对之策,只得赔笑道:“太子殿下责备的是,此事确实是臣和萧太傅的过失。”说着还不住地给萧禹打眼色。

    李承乾闻言只是冷冷地看着长孙无忌和萧禹,直到二人都抱拳低头表示认错之后才淡淡地道:“舅舅能认识到错误也是难能可贵的,既然如此舅舅和萧太傅各写一份请罪的奏疏,孤王也就不追究了。”

    “嗯?”萧禹闻言猛地抬头,不敢相信地看着李承乾,这也太过份了吧?

    李承乾见此脸上挂上淡淡的笑意看着他们,摆明了孤王就是要整你们!

    长孙无忌也是怒火中烧,但是他知道李世民现在不可能动李承乾,现在他被李承乾抓住把柄,若不低头自已写请罪奏疏说不得诸遂良许敬宗等人就要联名弹劾他们了。

    “臣遵旨!”这三个字几乎是从长孙无忌牙缝里挤出来的。

    “长孙太保!”

    萧禹闻言大惊失色,回头看着长孙无忌,满脸的不敢相信,长孙无忌就这么低头了?

    长孙无忌既然选择了低头,虽然窝火但也转过来了,看着萧禹道:“萧太傅你我错了就该认错请罪,我们是太子殿下的老师,这老师要给学生做一个好的表率。”

    说到此,竟像把自己劝住了一般淡然一笑,走到殿里一张桌子前开始写他的请罪奏疏。

    李承乾看着长孙无忌轻易认栽根本不敢相信,心里暗道这长孙无忌肯定还有阴谋。

    李承乾想着嘴角冷冷一笑想起一个主意,可以把长孙无忌和李世民一起报复了。

    长孙无忌写了请罪的奏疏萧禹却不肯写,沉着脸在那里硬撑着,李承乾也不理他待长孙无忌的奏疏写好,直接让六房掌案当着他们的面商量着写处理意见也就是拟票,而且诸遂良和郝处俊还直接把萧禹拉上,明确写上太子太傅萧禹拒不认错,无悔改之心,理应重罚。

    奏疏递到李承乾桌上,李承乾立即用盒子锁了派人送去甘露殿给李世民批阅。

    长孙无忌和萧禹见此再也没脸呆在崇教殿了,两人以天晚为由向李承乾告退。

    李承乾看着长孙无忌和萧禹出去,不由想起他穿越过来后长孙无忌第一次来东宫商量怎么处理当时的几个东宫师傅。李承乾才说了几句话,长孙无忌就拍案而起一甩袖子走了,今天真是爽啊!

    不过还不能到这就算了,虽然诸遂良苏定方等平章院里的六个掌案,从此算是跟长孙无忌彻底分裂了,但是李承乾还要让长孙无忌在朝中也孤立起来,而且还要给他擦屁股。

    薛延陀的和亲大唐是不可能答应的,李承乾还要继续谋划。

    历史上李世民先答应把新兴公主嫁给薛延陀真珠可汗和亲,也收了人家的聘礼,然后被契必何力一翻劝谏,李世民又悔婚不嫁了。

    而且说出一段非常霸气的话:“卿曹皆知古而不知今。昔汉初匈奴强,中国弱,故饰子女、捐金絮以饵之,得事之宜。今中国强,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薛延陀所以匍匐稽颡,惟我所欲,不敢骄慢者,以新为君长,杂姓非其种族,欲假中国之势以威服之耳。彼同罗、仆骨、回纥等十馀部,兵各数万,并力攻之,立可破灭,所以不敢发者,畏中国所立故也。今以女妻之,彼自恃大国之婿,杂姓谁敢不服!戎狄人面兽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今吾绝其昏,杀其礼,杂姓知我弃之,不日将瓜剖之矣,卿曹第志之。“

    这段话的意思分三部分,一是中国弱时才和亲,中国强了就不用和亲了。

    二是薛延陀是大唐灭了突厥以后才立他做可汗的,薛延陀境内还的其他的部族,只是畏惧大唐才不敢反叛薛延陀,所以薛延陀只能任由大唐予取予求。

    三是薛延陀就是想借助与大唐和亲来震慑境内的其它部族,一旦他们借助中国的威名站稳了脚跟必然要反叛我中国,所以不能跟薛延陀和亲。

    李世民这事办很现实,但是也很麻烦,所以李承乾想把一些不必要过程都省了,然后他也借机离开长安亲自去北方把李世民安排边陲十镇的突厥遗民给收拾了,然后把薛延陀也灭掉。

    李承乾这次就是要挑起薛延陀的不满,他好尽快借机出去,不然等到高句丽那边渊盖苏文杀了高句丽王自立。

    李世民认为到了灭高句丽好时机了,一定会先亲征高句丽的。

    历史上李世民仗势强行退了和薛延陀的亲事,仗着薛延陀不敢翻脸,他也没有立即翻脸开战,而是等他亲征高句丽回来才安排灭薛延陀。

    但是他亲征高句丽时,北方的薛延陀、室韦、全都支持高句丽,直到贞观二十一年唐朝灭了薛延陀设置燕然都护府,才算把高句丽北方的盟友震慑住,为唐高宗灭高句丽打下基础。

    这与李承乾的计划大相径庭,非常消耗大唐的国力,是李承乾绝不能接受的。

    为了改变李世民的想法,李承乾只能想办法鼓动大唐的武将出头主战。

    于是李承乾让人准备了几把宝剑,并写的了王昌龄的《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李承乾直接把诗题改成“但使龙城飞将在”。

    把诗写好后,回头吩咐道:“明日传江夏王李道宗、吏部尚书侯君集,东宫右率李大亮、右屯卫大将军虢国公张士贵,尉迟恭、刘弘基还有丘行恭、李安俨都到东宫来,就说孤王打造了削铁如泥的宝剑,写了赞扬英雄的好诗,看看他们谁配得上?”

    苏定方看着李承乾写的‘但使龙城飞将在’眼睛都直了,恨不得立即拿来等他死了刻在墓碑上。

    可是他也知道当今大唐能受得起此诗的只有李靖一人而已,其他人包括侯君集都不行。

    大殿里几个人看着这首诗,除了心里感叹李承乾的诗才以外,也期望明天东宫能上演一场龙争虎斗的好戏。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百三十章 不知何处用将军

    东宫崇仁殿昨天被李承乾改成了武英殿。

    李承乾昨天虽然收拾了长孙无忌和萧禹但是这口气还是没有出来,就大笔一挥把天光殿改成紫光殿把崇仁殿改成武英殿。

    老鬼知道李承乾心情不好,连夜派人做好牌扁换上,到第二天全新的武英殿已经出现在众面前。

    春日的午后,阳光明媚,斜风细细,给人以极其舒适的感觉,但是今天来东宫的这些大将却一个个愁眉苦脸,像是刚被人逼良为娼的妓女。

    不是真的愁,主要是表现出来是自己是被皇太子下令召集来的,不是自己主动要来的。

    可能有些人会说既然不想就不来吗?

    皇帝还在呢,皇太子跳腾啥?

    这就是光懂权谋不懂君臣之道的人才说的出来的话。

    就这几个人无论哪一个跟李承乾走的近了绝对没有好处,但是李承乾明令相召敢不给李承乾面子,李世民也会亲自动手收拾他们。

    对皇太子不敬,皇权没有敬畏之心还得了?

    对李承乾有意见,我死了你是不是要造李承乾的反?

    所以大臣是很难的,能像长孙无忌萧禹那样不怕李承乾报负的没几个,李泰不明不白的死了,李承乾却依然拿着票拟的大权,就凭这一点就让他们不敢拒绝李承乾的诏令

    当李道宗和侯君集等人走到武英门,看见门眉上挂峋嶙有力的“武英门”三个大字时,均是一怔不由站住脚问引路的内侍道:“这不是崇仁门吗?”

    小内侍闻言解释道:“太子殿下昨日把这里改成武英殿,这门也改成的了武英门,您看上面的字还是太子殿下亲在毛写的呢。”

    侯君集听了指着门上牌扁大喜道:“太极宫有武德殿,东宫原来都是崇文殿崇仁殿,太子殿下原也该多习武事,如今把崇仁殿改作武英殿也是应当。”

    李道宗闻言也欣慰地点点头道:“太子殿下自然是精通武事的,你不见东宫卫率现在练的越来越像样了。”

    “王爷、潞国公,太子殿下说是有好诗和宝剑请我等观赏,咱们还是快进去吧!”站在后面的张士贵笑呵呵地道。

    “太子殿下作的诗自然都是好诗,不过俺来此就是为看这削铁如泥的宝剑,俺可听说龙首原炼铁作坊打的犁头都能削铁如泥,这宝剑今天怎么着也得拿回去一把。”尉迟恭说着还不忘了看一眼李道宗和侯君集,意思是别跟我抢。

    被一他一提醒,几人哪里还站得住,李道宗带头连忙往武英门里走去。

    几人快步走进武英门就武英殿门前的广场摆着一架屏风,屏风前放着几张小高几和椅子,小几上摆着食盒和宝剑。

    几人看见鲜红的剑穗微微地摆荡着再也忍不住,忙加快脚步走到小几前。

    每人走到一张小高几前,慌忙拿起几上的宝剑就迫不及待拔出。

    宝剑出鞘欺霜赛雪寒意侵人,被太阳一照耀眼生辉,直射的人不能细观。

    几人不约而同地转身背着阳光细细把玩手中的宝剑,一时场中只听见呼吸声和内侍打开食盒摆放酒果的声音。

    内侍把酒果摆好,连忙悄悄地退开,因为观剑忘情尉迟恭已经摆好架子开始舞剑了。

    尉迟恭舞了两下,就被李大亮拦住了。

    “鄂国公此处乃是东宫不是舞剑的地方!”尉迟恭被他一语惊醒,不好意思地笑笑,感叹道:“这可真是好剑啊!”

    说着忙收了宝剑系在腰上,那意思是这剑就是他的了。

    其他人见了也都有样学样,忙把手里的往腰上绑。

    李大亮见了无奈道:“诸公太子殿下这里,还是要检点一些。”他是东宫右卫率将军,负有保护李承乾的责任诸将在李承乾面前带剑这是犯禁的事。

    他不说还好,一说提醒了众人他的身份,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是刘弘基,他刚把自己的宝剑绑好,便对李大亮道:“大亮,你是东宫右卫率将军,太子殿下应该早就赐给你宝剑了吧?”说着已走到李大亮面前。

    李大亮实诚闻言实话实说道:“前几日太子殿下确实赐了某一把宝剑与这把一样。”说着还拿着手里的宝剑往前扬一扬。

    刘弘基见状伸手拿过他的宝剑道:“给我看看。”李大亮还没有反应过来,手里一空剑就被刘弘基夺去了。

    刘弘基一得了李大亮的宝剑转身就往他座位上走,一边走一边把李大亮的宝剑往腰上系。

    李大亮此时才明白过来,忙大声道:“夔国公此非君子所为!”

    刘弘基把剑绑好,转过身笑眯眯地道:“大亮兄弟,老夫年老不能再替太子殿下鞍前马后的效力了,今日得这两把宝剑传之子孙让他们为大唐杀敌。你还年轻正当其时,以后立了功勋陛下和太子殿下自然会有赏赐。”

    刘弘基是开国功臣早在太原时就追随李氏,在贞观九年时就已给告老,一直在长安城养老每月初一、十五才上朝。

    因此李大亮虽然不比他年轻几岁,面对他耍无赖却是没有办法,只能叹口气坐下倒杯一酒喝下,骂道:“你可真是个无赖老儿!”

    其他人见此都笑呵呵地看着,唯有也已经赋闲在家的尉迟恭看着张士贵腰上的那把宝剑笑道:“张士贵你可是驻守玄武门的大将,陛下能不赐你宝剑吗?”

    张士贵闻言忙扶着腰间的宝剑,然后才对尉迟恭道:“炼铁作坊太子殿下管着,陛下哪有宝剑赐我。”

    “胡说!前几天听说陛下让掌冶署接管了炼铁作坊,怎么还是太子殿下管着?”尉迟恭不依不饶道。

    张士贵闻言苦笑道:“这里没有外人就跟你们说说。”众人闻言都来了兴趣。

    张士贵可是李世民的绝对心腹之一以右屯卫大将军的身份驻守玄武门,他要说什么话可以肯定是真得。

    “你们想陛下哪能抢太子殿下的东西,再说了太子殿下的炼铁作坊那也是为了屯田打造农具,不过几酸腐之人胡乱嚷嚷。

    陛下怕影响了太子殿下的声誉才把炼铁作坊划到掌冶署的,掌冶署到现在也没敢派人去接管。”

    众人听了都点点头表示理解,只有尉迟恭却瞪着牛眼想说话,李道宗被尉迟打过知道这货不讲道理,忙转移话题道:“宝剑看了咱们也看看太子殿下写的好诗。”

    说着起身朝屏风前走去,其他人不管愿不愿意也都跟着走到屏风前。众人看时只见这架四扇的屏风,每一扇都龙飞凤舞地写着一行诗句,李道宗逐一念道:“秦时明月汉时关……”

    “好诗,好诗啊!”侯君集看了不住地大声称赞道。

    “太子殿下作的诗就是跟那些酸腐文人作的诗不一样!”李道宗也是大声赞叹道。

    “读此诗,真是让人忍不住热血沸腾啊!”张士贵跟着赞叹道。

    “去年郑国公魏征过世时虽然正值年关而且加上李泰举兵造反,当时人都没有人心思致哀。

    这几天我听说不少外地来的读书人进了长安城哪都不去玩,一定要先去魏征的坟的前祭奠他,都是因为太子殿下为他写的那首曲子词和那联诗啊!”

    侯君集说着脸上现出无限向往的神色。

    李道宗眼光热切地看着屏风上的诗道:“若是能把这首诗刻在墓碑上,现在死也值了。”

    侯君集闻言自矜一笑道:“王爷不可如此想,若是现在死了没有那龙城飞将的功绩,纵然刻上此诗那也是名不符实。”说着还朝其他几个大将看看,那意思是你们都配不上这首诗。

    其他人见此如何不知道侯君集的想法,心里都不服气地想道:你侯君集虽然有灭国之功,但我们也不是白给,于是众人开始盘算自己这些年与外族的战功,看看够不够得上这首诗。

    侯君集自以为功大,暗想只要李承乾来了他就要向李承乾讨要这首诗,以后也刻在墓碑上受人万世传颂。

    而其他人经过盘算都觉得自己的功绩确实不够,却又想着,你侯君集好像也不大够得上这首诗。

    我次后以后再立新功就是,今天说什么也不能让侯君集得了这首诗。

    想到此却都想起来怎么李承乾还没有来?

    正想时突然听见门口传来脚声,一回头就看见李承乾柱着拐杖一瘸一点地从武英门走进来,众人一见李承乾来了,都忙跑上前去见礼。

    却见李承乾脸色阴沉,见众人行礼也只是挥挥手,淡淡地道:“诸位都平身吧!”说着脚步不停直接往前走。

    众人见此都是一愣,看着李承乾一步一步向前走身后跟着苏定方、薛仁贵、王方翼和一千少年也都脸色沉重,再后面几个宦官还抬着一架屏风。

    众人忙往屏风上看去只见上面写着:金钗坠地鬓堆云,一别朝阳帝岂闻。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这是唐朝李山甫写的崇义公主,李承乾只是把‘自别朝阳帝岂闻’改成‘一别朝阳帝岂闻’。

    侯君集李道宗等人看了屏风上的诗,都觉得脸上发烧,不知李承乾这是什么意思,都忙跟上去要问个究竟。

    刚走两步就听见轰隆一声,急忙看去只见李承乾手持一把银光灿灿的宝剑,正疯狂地砍那架写着“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屏风,屏风被李承乾从中间砍开,前面一半已经倒地李承乾却还不放过不住地挥剑劈砍。

    侯君集看着他的墓志铭被毁,当下大急,连忙跑过去拉住李承乾。

    李承乾被李道宗和侯君集一左一右地拉坐下,李道宗忙问道:“太子殿下出了什么事啦?”苏定方和薛仁贵站在外围,李承乾召来的八个大将把李承乾团团围住,一个个急切地等着李承乾说话。

    李承乾闻言双眼通红地看一圈众人似是想说什么,可是过了半天却只是挥拳猛地锤一下面前的小几,重重地叹口气便低下头,一个字也不说。

    众人此时已经没有心情再想那首诗了,都想尽快知道出了什么事让李承乾这样。

    可是任你急的团团转,李承乾就是低着头不说话,最后还是李大亮看见站在旁边垂头丧气的苏定方道:“苏兄,出什么事了?”

    众人闻言都朝苏定方看去,只见苏定方重重地叹口气道:“陛下要派新兴公主去薛延陀和亲!”

    “什么?”众人闻言都是一惊,这里都是武将,对于和亲向来反感,而且李道宗的女儿文诚公主前年才嫁去吐蕃,对于和亲更是有切肤之痛。

    当下苏定方把崔敦礼上疏说薛延陀请求和亲的事以及李承乾的处理,还有昨日长孙无忌和萧禹去见李世民的事都向众人一一说了。

    众人听了虽然义愤填膺,但是因为涉及李世民的国策,也不敢当着李承乾的面说什么。

    过了半晌,只见李承乾抬起头来,幽幽地道:“孤王打造了几把宝剑准备分赠诸将,为此还特地写了一首诗,不过现在看来咱们大唐是配不上这首诗了。”

    一句说得诸将都把头都低了下去,过了一会儿,李承乾才又缓缓开口道:“这几把宝剑就赐与你们吧,杀敌是用不上了就挂在家避邪吧,孤王今日实在没有精神陪诸位饮酒,先失陪了。”

    说着也不待众人答话,起身柱着拐杖一瘸一点地走了。

    众人见此也忙起身跟着,只是才走几步迎头就看见那架‘不知何处用将军’的屏风放在前头,每个人都如被人狠狠在脸上砍了一刀一样,**辣的。

    侯君集和诸将走出武英门见李承乾走远,便大声道:“诸位可愿同我一起去见陛下去?”

    “同去!”

    说着诸将都怒气冲冲地直往太极宫去。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百三十一章 烦恼的李世民

    两仪殿里李世民坐在桌子后面,桌子上放着一个两个大号的黄花梨木的盒子,盒子上挂着一把小银锁。

    这盒子是从东宫送来的,里面装的是李承乾看过的票拟好的奏疏。

    左则是马周带着高季辅、来济、柳三个中书舍人,把李世民看过点可的票拟抄录到的奏疏上,然后再交给李世民正式批奏。

    此时李世民正拿着一本刑部上的请诛韦山甫的奏疏,李义府拟的是斩立决,李世民看着上面所罗列的韦山甫的罪行,气的一拍桌子,叹口气道:“不想这世代公卿之家竟出了这样罪大恶极之人,实是可恶透顶。承乾前几天请诛韦挺九族,朕还不同意,现在看来不诛也得诛了。”说罢在奏疏上作上记号放在一边,自有内侍拿去给马周看。

    李世民把东宫送来奏疏都批完,一扭头看见桌上孙无忌上的请罪的奏疏,心里一阵烦燥,这是昨天长孙无忌和萧禹离开没多久东宫送来的。

    礼房掌案诸遂良和吏房掌案郝处俊共同拟的条陈,罪名定的很大是‘懈怠本职,挑拨两宫。’这个罪名认真追究,诛族都不为过。

    但是后面的处理意见还是留余地的,长孙无忌念其已知过失且有悔意,降级一等,罚奉一年暂留东宫以观后效,萧禹始终无有悔意,罢官去职,贬为庶民。

    从昨天开始李世民是看一遍生一回气,始终也没有找出好的处理办法,他不想惩罚这两个人,但是他要给东宫一个交待。

    这可不是李承乾一个人,这是整个平章院对他们二人不满,平章院的六个崇教殿大学士的才华他看得清楚,而且这些人都是李承乾班底,只要不动李承乾也不能轻易打压他们。

    正在李世民烦恼时一个内侍匆匆进来禀报道:“启奏陛下,江夏王和侯尚书……等人请见。”

    “他们来了你急什么啊?”李世民说着也心里也起了疑惑,毕竟刘弘基和尉迟恭都已经告老,平常根本见不到人今天居然都来了。

    小内侍看一眼李世民,小心翼翼地道:“奴婢看几位大将军气色都不太好,似是受了谁的气来的。”

    “哦,谁敢给他们气受?”李世民喃喃自语一句,便抬头大声道:“宣进来。”

    “遵旨!”内侍又匆匆出去传旨。

    不一会儿,就见侯君集、李道宗等人盛气走进两仪殿。

    “臣等参见陛下!”

    李世民一看果然都不高兴,只是想不明白这几个人在大唐除了自己谁会给他们气受。

    当下装作不知道,笑呵呵地问道:“呵呵,难得你们今天来的这样齐全,倒像是谁下帖子请来的,可是有什么大事?”

    李道宗面无表情地道:“臣等确实是被太子殿下请去东宫的。”

    “承乾,他请你们做什么呀?”李世民可不相信这些人会为了李承乾来逼宫。

    “太子殿下请臣等去东宫观剑赏诗。”侯君集没好气地道。

    “观剑赏诗?”李世民眼里露出警惕之色。

    “陛下,太子殿下打造了削铁如泥宝剑每人赠我等一把。”李大亮见此慌忙解释道,只是说到最后想起李承乾让他们把削铁如泥的宝剑拿回家去镇宅子,实在有些不好意思,声音就低了下去显得有垂头丧气。

    李世民听了越发不解便朝李道宗看去,李道宗忙道:“正是,正是。”

    “承乾赠你们削铁如泥的宝剑怎么还不高兴啊?”李世民大声问道。

    “‘遣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臣等的宝剑只能拿回家去镇宅子了。”尉迟恭再也忍不住了,嗡声嗡气地道。

    李世民被他们怼了半天也发起火来,大声质问尉迟恭道:“敬德什么叫‘不知何处用将军’?到底怎么回事?”

    尉迟恭闻言不答李世民的问话反而大声道:“臣要带兵去灭了薛延陀!”

    “你!”李世民气得霍然站起,先是恨恨地看着尉迟恭,然后又挨个扫一圈殿里的一众武将,到了这个时候他要是还知道是怎么回那就不用当这个皇帝了。

    “道宗,你说承乾今天到底都说了什么?”

    “陛下……”李道宗原原本本把今天在东宫发生的事说一遍,特别是那两首诗,让李世民听得都有些脸红,只是他早就答应了薛延陀的婚事……

    但是看着这一众武将,而且他自己现在都可以想象随着李承乾的这两首诗传出去,不知道还要有多少武将站出来反对。

    此时李世民还没有从契必何力那里了解到薛延陀的虚实,所以不敢轻易就下决心毁婚。

    面对两难处境,李世民只得朝马周看去。

    马周也一直关注着李世民,此时见他看来,便起身道:“陛下此事关系重大,还需慎考虑,不若明日下旨召集文武大臣再议一议。”

    李世民闻言点点头,转头看向一众武将责备道:“承乾年轻不知轻重,你们怎么也跟着闹意气之争啊?”

    “陛下只要给臣十万兵马,臣若是不能提真珠可汗的人头来见,情愿砍去这项上人头。”侯君集还惦记着用李承乾那首诗做墓志铭呢。

    李世民闻言直接沉下脸道:“此事明日再议,诸卿且先退下。”

    一众武将见此只得退下,但是李世民知道明日他们一定会站出来反对和亲,想到此就觉得头大,重重地冷哼一声,一甩袖子也走出了两仪殿。

    李承乾送走了一众武将回到崇教殿,看见颜师古对面空着的两张桌子,心里冷笑萧禹和长孙无忌以为不来东宫就吓住孤王了?

    李承乾刚坐下就见程名振急匆匆走进来。

    李承乾知道肯定是粮价的事,忙问道:“粮价涨的怎么样了?”

    程名振简单地向李承乾行了一礼道:“果然如太子殿下所料,他们开始从民部的粮店买了粮然后高价卖给百姓。”

    李李承乾心里暗道:我能料不到,那就是我派人去提醒他们的。

    要说这唐朝的生意人还是太守规矩了,明明只要派人每天上午堵住民部开的粮店,把低价粮买回去就能卖个高价,却一连几天都想不到,最后还是李承乾让他的小舅把这个办法传出去的。

    当然没有方法不代表这些商人心不黑,这不一知道这个方法,就开始拼命把住民部的粮店的门口。

    “现在民部的粮价卖到几个钱一斗了?”

    “民部的粮店卖八个钱一斗,那些粮商上午还卖十个钱一斗,过了午时就涨到十二钱一斗了。”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道:“明天民部的粮店涨到十一个钱一斗,开始大量往外卖,但还是只卖半天,让他把手里的钱都买了咱们粮食……”

    程名振听了点点头道:“尊旨。”便又匆匆出去了。

    在程名振走出去,颜师古才笑着道:“这位程民部办事可真是风风火火啊!”

第一百三十二章 长孙无忌出招

    在于府后花园里的小书房里,于志宁如同一块木头一样在窗下小几前跪坐着。

    窗前的几丛竹子经过前几天的换叶现在看起来十分的鲜嫩青翠,透过疏落的竹子可以看见不远处的几棵杏花开得正盛,蜜蜂嗡嗡的为这里的春天增添了一份喧闹。

    若是往年好以文人自居的于志宁,此时必然约几个同好的朝中大臣在这花园里办个诗会。

    介时赏花、饮酒、赋诗,附庸风雅一翻,相互吹捧唱和几句歪诗,然后都带着留下了千古绝唱的美梦兴迟而归。

    但是今年这几天于志宁过的非常不顺心,他早就知道皇太子李承乾对他有意见,因此他当初愿意充当李世民废太子的先锋。

    不过好在他今年才五十二岁没有多少机会倚老卖老,所以在李承乾重新振作之时他有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保着躲过了一劫。

    但是官位也从正三品的詹事府詹事降为正四品的右庶子,这些他都忍了,甚至因为李承乾不喜欢他,他都不去东宫当值,想着过几个月写一份告老的奏疏然后就在家养老算了。

    说实话于志宁不是一个权力欲特别强的人,他主要是想保全他们洛阳于氏西魏八柱国于敏这一支的荣耀。

    毕竟他们这支自西魏于敏开始经历西魏、北周、隋、唐四朝而不衰,到他这一辈家族衰败下去,他无颜去见他那死去的先人。

    但是就算如此李承乾也没有放过他的意思,硬是污蔑他堂弟于永宁参与李泰造返,李义府直接就把人抓起来了。

    于志宁非常清楚于永宁是个什么货色,平日里也就是欺负一些没有根基的人,怎么可能参与李泰造反的事情上去,李泰造反找于永宁一个废物做什么?

    于志宁深知这都是冲着自己来的,用李承乾的口禅是要诛九族,可是于志宁真的没有什么大智慧能破解此局。

    于志宁在历史最夺目的政绩就劝谏李承乾,把李承乾劝废了。

    后来在唐高宗时于志宁当了宰相,既不敢与武则天彻底反目,又不愿意放弃他的家族关陇军事政治集团的立场,最后在武则天收拾了诸遂良和长孙无忌后,随便找个理由就把他给贬出去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死了。

    于志宁已经在书房枯坐两天想了两天,此时他双眼浑浊,头发凌乱,嘴唇干裂,面色灰白简直就是枯蒿灰木一般。

    于志宁实在想不出办法,他只能明天去东宫拜见李承乾求他高抬贵手。

    其这理智告诉他他早该这么做了,因为无论怎么看这大唐的江山都只能是李承乾的了,以李承乾的作风自己跟他作对不是给家族找祸吗?

    可是又因为一直放不下身份,所以才酿成此祸的。

    于志宁以为他想清楚了,虽然作出的决定依然让他心里万分难受,但是只要能保住他们于氏这一支不灭,自己受些委屈又有什么呢?

    这样想着心里好受一些。

    就在于志宁如是想着的时候,突听见外面有人禀报道:“老爷,长孙公子请见。”

    “嗯?”于志宁茫然地抬头向外看去,看见他的长随于保正站书房门口往里看。

    于志宁定了定神,问道:“你说什么?”

    “长孙公子求见!”

    于志宁心里一动,慌忙站起来,走到门口再次问道:“哪个长孙公子?”

    “赵国公家的二公子长孙涣。”

    于志宁听说果然是长孙无忌的儿子,就像溺水的人抓住了救命的稻草,脸上露出兴奋的神情,一理袖子就往前面走,走了几步才又想起什么,忙立住脚回头问于保道:“他来都说什么了?”

    “他说是赵国公让他来的,有要事和老爷商量。”于保忙上前一步低声道。

    “哦?”于志宁想了想,又施施然走回书房,在他刚才坐着的地方坐下,然后淡淡吩咐道:“去把长孙二公子请来,另外叫准备几个精致的酒菜送来。”

    于保见此也不以为异,低头应一声便走了。

    于志宁此时坐在书房的窗下与刚才神色已是大不相同,虽然他还不知道,长孙涣来见他是为什么。

    但是他知道当日李义府除了抓了于永宁还抓了长孙嘉庆,只是这几天一直想着长孙无忌跟长孙嘉庆关系比较远,而且全长安的人都知道长孙无忌在李泰争诸时就不在官场了是最近才回来的。

    李承乾收拾长孙嘉庆不一定是为了对付长孙无忌,毕竟长孙无忌是他亲舅舅还是李世民的心腹,李承乾都未必能动的了长孙无忌。

    于志宁以己度人认为长无忌不会过问长孙嘉庆的事,这不口一大才没有想过要联合长孙无忌。

    现在长孙二公子突然上门称有要事相商,那就必然与此事有关,不然也劳动不着长孙涣,须知道长孙无忌的大儿子长孙冲尚长乐公主,平常为长孙无忌顶门立户的就是这个长孙二公子。

    长孙涣为人十分的精明能干有乃父之风,长孙无忌这些年离城修道,代表长孙无忌在长安城行走的就是长孙涣。

    于志宁理清楚这些就猜测这次长孙无忌要干什么,虽然知道必然跟李承乾有关,但是却依然不明白长孙无忌想让他做什么?

    正在于志宁苦苦思索之时远处传来脚步声,于志宁知道是长孙涣来了,忙整理一下一仪容正襟跪坐好。

    “老爷长孙二公子到!”于保的在声音在门口响起。

    于志宁连忙道:“快请进来!”。

    随着于志宁的话音一个风度偏偏的俊美公子哥走进来,长孙涣看见于志宁温文而雅地朝于志宁拱手躬身一礼道:“小侄拜见于世伯。”

    于志见此就要起身扶长孙涣,但想到自己是长辈,便坐好,淡淡道:“贤侄免礼,请坐!”

    长孙涣抬头看见于志宁头发凌乱,虽然眼有些神采,依然遮不住一脸倦容,知道他这几天定然为了于永宁被抓的事愁的睡不觉,心里不屑面上却不显不出来,依礼谢了座才坐下。

    于志宁见长孙涣坐下,便拿着腔调道:“你父亲好吧?”

    “谢世伯关心家父一切都好,今天就是家父让小侄来世伯问安的。”

    于志听了点点头道:“老夫近来无事,贪于春色,对外事知道的少,不知朝中近来可有什么大事?”

    长孙涣见于志宁到了这个时候还一点一点的试探,有些不耻,便直接道:“前天陛下又下旨禁太子一个月的足,而且收回了东宫的批红之权。”

    于志宁听了先是一怔,然后心头一喜,便大声道:“老夫添为东宫右庶子只顾贪看春色,没有尽到辅佐太子殿下的职责,真是惭愧啊!

    只是不知陛下因何动此雷霆之怒啊?”

    长孙涣见于志宁如此装模作样心里反感,便直接道:“世伯做了多年东宫之臣太子什么样世伯难道还不知道?

    陛下对太子不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只是没有一个好由头罢了。”说到此停下看着于志宁。

    于志宁心想陛下的心思谁能猜得出来了,去年猜出陛下有意易储的几个人怎么样了?

    于是只是尴尬地笑笑没有说话。

    长孙涣见他如此胆小,越发地看不起他,直接就把长孙无忌的吩咐说了出来。

    “家父觉得太子虽然聪明,但是处理国事上太过刚愎自用,比如现在长安城粮价飞升,就是因为他推荐的那个程民部搞的。

    但是现在太子不会认这个错,陛下也不好因此过于苛刻他,到底是嫡长子。

    所以家父觉得长安的粮价还可以再高一些,再乱一些,于世伯以为如何呢?”

    于志宁听了这话耳边如打雷一样,就是他再不敏感也明白长孙无忌是要倒李承乾了,而且明白说了‘李世民不好因为一些小事过于苛责李承乾’。

    那就是李世民的心没有变还是要废李承乾,只是于志宁吃了一次亏自然不想再夹在李世民和李承乾中间,而且他堂弟还在李承乾手里呢。

    于志宁想清楚这些,才缓缓开口道:“为人臣子理当为陛下分忧,但是老夫现在也是自身难保,余弟还在李义府那个狗贼手里,实在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捏造些老夫谋反的证据出来啊!”

    长孙涣闻言自信一笑道:“此事世伯放心,已经有人把李泰的绝笔信交给陛下了,李泰在信里说了太子逼他攀咬家父还有世伯参与造反……”

    长孙涣听见于志宁担心这个,便把长孙无忌没有吩咐的话也说了出来。

    于志宁听了睁大眼睛,不敢相信,因为他早就通过各种关系想跟他堂弟见一面都被丘神绩和李义府挡住了,他想不到谁能在这两个人眼皮子底下替李泰把绝笔信交给李世民。

    于志宁想了半天想不出来这个人,便喃喃问道:“谁有这么大能耐,能从李义府那狗贼眼皮底下替李泰传信?”

    长孙涣闻言神秘一笑道:“这个人世伯就不要猜了,以后您会知道的。

    世伯这长安城的粮价?”

    于志宁闻言想了想,他对长孙无忌的本事是十分佩服的,更知道长孙无忌和李世民关系,既然他都出面倒李承乾了,那李承乾就绝无幸免之理。

    便郑重地点点道:“贤侄回去转告长孙大人,不出三天长安城粮价还会再往上翻一翻的。”

    长孙涣见于志宁答应也懒得再跟他磨迹,起身一抱拳道:“那小侄就告辞了。”

    “老夫已经吩咐人准备酒菜,贤侄留下来陪老夫喝一杯再走。”于志宁是真饿了。

    “多谢伯父美意,小侄家中还有事先告辞了。”长孙涣说着就走了。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第一百三十三章 修书与科考

    日近黄昏,几只鸽子从天空飞过,发出一阵尖锐的哨音。

    李承乾坐在丽政殿西边书房的窗下,听见哨音往外看时什么东西都没有看见,但是看着干净的天空脸上依然浮现出一层淡淡地笑容。

    过了一会儿才回头看着坐在旁边桌上依然低头看书的李恪,打趣他道:“别装了要是这点东西你都要学上半天,那就不是我三弟了。”

    李恪抬起头不好意地笑笑道:“大哥天纵奇才,才能想出如此奇妙的传递情报的方法,真是让臣弟佩服的五体投地。”

    “真得?”李承乾故意问道。

    李恪闻言一怔忙道:“臣弟自然十分佩服大哥。”

    李承乾闻言却正色道:“那你就五体投地一个给我看看。”

    李恪脸上一红,看着李承乾脸上挂着促狭的笑意,半晌才喊一声:“大哥!”脸上一副受委屈的表情。

    李承乾看得都有些不忍心了,忙摆摆手道:“这套密码传递情报的方法你已经学会了,回头去找些聪明人,替大哥教会他们以后也好用在军情传递上。”

    李恪正色道:“臣弟遵旨!”说着走到桌边拿起桌上记的几张纸,纸上记的不是什么军情传递的方法而是阿拉伯数字。

    原来李承乾今天把电报密码传递消的方法教给了李恪,同时还教了他阿拉伯数字。

    李承乾把这一套东西教给李恪,是为了让他帮忙组建东宫的情报系统,这个对他后面出关北上草原至关重要。

    李承乾看着李恪走出去也起身慢慢往外走,老鬼在旁边跟着。

    “刚才我教老三的那个方法,你在旁边看着也学会了吧?”李承乾看似随意地问道。

    老鬼闻言胖脸上堆着笑容道:“老奴天性愚鲁,怎么能跟吴王殿下相比?”

    “明天去挑几个小内侍去传授他们。”李承乾知道他是谦虚了,老鬼虽然没有后世电视剧里的太监那么牛逼,但也绝对是聪明绝顶之人。

    老鬼闻言一脸为难地道:“太子殿下这个恐怕不好办,东宫可没有几个识字的小内侍。”

    李承乾叹口气道:“那就先找着吧。”

    “哎!”

    两个人边走边说慢慢地就走到丽政殿门前的丹陛上,春天的气温很适和在外面慢慢走走。

    李承乾现在一天到晚地坐着,所以有空都会出来走走,但也不走远不是崇教殿门前的丹陛上走就是在丽政殿门前的丹陛上走,老鬼听说走走对身体好,每次都笑呵呵地跟着。

    李承乾正在丹陛上散步看见远处张士衡拿着一叠文书匆匆走来。

    最近张士衡一直在负责对崇贤馆和弘文馆的图书进行整理,以便招了文学之士好开始修书,按理说他应该没有什么事情才对。

    李承乾心里想着便停下脚步等他,张士衡走上丹陛看见李承乾正看着他,忙走到他李承乾面前行礼道:“参见太子殿下。”

    “张先生平身,你这个时候来见我可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李承乾直接问道。

    张士衡闻言为难地道:“太子殿下陛下派人送来了这个。”说着把手里一叠纸递到李承乾面前。

    李承乾接过借黄昏的天光一看,见纸上都是各家举荐到崇贤馆修书的“文学之士”,而且有李世民写的条子,要求张士衡安排这些人进崇贤馆修书。

    李世民也肯定知道张士衡做不了主,李承乾早就说过来东宫修书是要通过严格考核的,现在李世民拿了这个来那就是根本没有把李承乾当一回事了。

    李承乾想到这里手上渐渐用力,那叠纸被捏的变了形,还不觉得。

    不是李承乾敏感,而是自从李泰死了李世民对他的态度已经有很大的变化,连最起码的公平也不讲了,对长孙无忌和萧禹惩罚的奏疏都过去好几天了也没有批下来。

    李承乾让杨师道上疏的几件事也都被李世民留中不发,薛大鼎来到长安城他也不接见,不下旨安排。

    李承乾想了一会儿,决定这次他也给李世民一个钉子。

    “张先生,年前我就向大唐境内下令召文学之士来长安参加东宫修书考试,现在长安城可有各地来的文学之士?”

    李承乾一边淡淡地问道,一边转身往丽政殿里走,夕阳从他侧面照下,把他一另半边脸笼在了暗影里。

    张士衡从侧面只能看见李承乾一半明一半黑的脸,看不清的表情,但是只从声音里就听出了李承乾的不悦,连忙道:“回太子殿下,从过了年已经有近两千文学之士进了长安城,准备参加东宫的考核。”

    李承乾闻言立住脚,回头看一眼张士衡,不悦地道:“既然人都来,你怎么不早说?”

    张士衡听出李承乾的不满忙躬身请罪道:“是臣的疏忽,臣看太子殿下近日实在太忙而且想着路远的还没有来到所以就没有上报太子殿下,请太子殿下降罪。”

    李承乾见此知道张士衡对政争不敏感,深吸一口气道:“算啦!那现在远路的人来了吗?比如江南那些世家的人。”李承乾说着继续往前走。

    张士衡闻言忙直起身道:“江南和东南都有一些人来,据臣的学生了解的现在仅长安城为东宫修书而来的人就有两千多人。”

    李承乾闻言随便找张椅子坐下问道:“张先生的学生怎么知道长安城来了这些人?”

    李承乾暗想:张士衡的学生白天都在崇贤馆当值,要是说有部分人是他们的亲朋故旧,来到长安他们知道也就算了。

    可是两三千人从大唐各地来到长安城,他们是怎么知道的,难道是情报高手?

    他正要组建情报部门,若有这样的人才……

    李承乾正想着谁知张士衡一句话就打破了李承乾的美梦。

    只听张士衡有些难为情地道:“他们常去平康坊所以知道一些消息。”

    “平康坊那里有消息……”李承乾说到一半想起来了,平康坊是长安城的红灯区外来的才子肯定很多要往那里去的。

    想着不禁摇摇头,自己这过太苦了,穿越到大唐这么长时间竟然都没有去过平康坊转转,想到此对李世民就更增加了一层怒火,老子都过成这样了,你还给老子添乱。

    想到此处,李承乾把手里的那叠攥子皱巴巴的推荐书丢到老鬼怀里道:“把这些东西都退回去,告诉他们东宫崇贤馆修书三天后开考召人,让他们推荐的人明日直接去任意一个城门口报名。”

    “城门口报名?”老鬼不知道李承乾打算怎么办。

    “是的,城门口报名。

    明日让东宫的书吏带着桌子出去,长安城内外城门,每个城门口安排两个人,接受来自全大唐各地的才俊报参加崇贤馆招人的考试。”李承乾一口气说完,老鬼和张士衡听得一愣一愣的。

    半晌,张士衡反应过来,忙道:“太子殿下此事还是跟陛下商量商量吧!”

    “不用,此孤王做得了主。”

    张士衡知道劝不住便默默地叹口气,告退出了丽政殿。

    张士衡边走边想:面对李承乾如此打脸李世民肯定会有所反应的。

    虽然李世民绕过李承乾安排人进崇贤馆,可他是君王而且也没有说不让告诉李承乾。

    现在李承乾不但没有任何理由就公然把所有推荐来的人退回去,还要公开考核。

    这不是告诉天下人李世民不公平,只有李承乾才公平吗?

    张士衡想到此,对于李承乾的未来感到忧心忡忡。

第一百三十四章 李世民找茬

    二月下旬的长安正是城繁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好时候,也是王孙公子携美游春的好时候。

    李承乾站在玄德门城楼上向外眺望,看着东北边龙首原上几万人正在耕作、挖渠,心里十分欣慰。

    薛大鼎被李世民晾在一边,李承乾便让他去龙首原再规划几条灌溉用的河渠,此时正在龙首原带着人勘探。

    李承乾这会儿是真想出去看看,只是他还在禁足中,只能望野兴叹。

    看了一会儿,李承乾转过身来对程务挺道:“马给我准备好了吗?”

    十六岁的程务挺还是个半大的孩子,对李承乾也是最忠心的,闻言十分为难道:“太子殿下您还真要骑马?”

    李承乾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的道:“孤王说要重新练习骑马,自然就要重新练起来。”

    “可是……”

    李承乾见程务挺还要劝说,直接打断他道:“没有可是,快去给孤王牵马。”

    “唉”程务挺见劝不住李承乾,正要垂头丧气地去牵马时,却见迎面两个内侍飞奔而来。

    李承乾也看见那个内侍了,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忙往前走几步,那两个内侍跑到李承乾面前,慌忙行礼道:“参见太子殿下,陛下宣太子殿下速去两仪殿。”

    李承乾闻言沉吟着道:“孤王还在禁足中,这会儿陛下宣孤王去两仪殿做什么?”

    前面的内侍闻言脸现为难之色,沉吟着要说不说的,李承乾不解何意,他身后的老鬼却知道那内侍是想要钱。

    他知道李承乾近来最烦这样的事,忙上前怒喝道:“有话快说,等着挨打呢?”

    另一个内侍见老鬼发火,心里害怕忙道:“回太子殿下,高季辅说长安城的粮价已经涨到三十个钱一斗了,陛下听了震怒不已,命人宣太子殿下和程民部去两仪殿。”

    李承乾听说李世民还宣了程名振,怕程名振早去了吃亏,便对程务挺道:“快去备车。”

    李承乾心里奇怪,他早跟程名振说好了,只是借助那几个粮商把粮价往上涨一点,涨到八到十个钱一斗也就行了。

    怎么才几天就涨到了三十个钱一斗了?

    李承乾在升道坊里存了很多粮食,只要敞开了卖不怕粮价降不下去,所以李承乾并不担心会因此折了程名振。

    李承乾坐着马车来到两仪殿前,被老鬼扶着下了马车,缓步走进两仪殿,看见两仪殿里气氛凝重,李世民一身冕服威严地端坐在宝座上,见他来也一点表示都没有。

    “儿臣参见父皇!”

    李世民看着李承乾面如严霜,声音里毫无感情地道:“太子平身!”

    李承乾知道李世民现在看见他就生气,也不以为意,两仪殿不像太极殿,没有在李世民宝座边上给李承乾设小宝座,李承乾就自己找个地方坐下。

    李世民看一眼李承乾没有吭声,李承乾转头往殿里看去,见两府宰相和侯君集、马周都在,还有高季辅是他上的奏疏所以此时也敬陪末座,只是程名振还没有来。

    李世民不说话,显然是在等程名振来了问罪给李承乾看。

    李承乾当然不能让李世民如愿,便直接问高季辅道:“高卿家是听谁说的,长安城粮价涨到三十个钱一斗了?”

    “回太子殿下,是臣今日亲自去粮店看的,就连民部的粮店也是二十个钱一斗往外卖。”高季辅不卑不亢地道。

    “可有人买粮?”

    高季辅闻言想了一下道:“只有民部的粮店里的粮食是有多少卖多少,都被抢疯了。其他粮店只有一些百姓问问粮价,就摇头叹气而走,根本卖不出粮食。

    看着百姓连粮都买不起,臣这心里……”

    李承乾已经猜出了大概情形,便不再理会高季辅的感叹。

    李世民看李承乾不说话以为他辞穷了,便怒声追问道:“太子你来告诉朕,民部的粮价为什么也要上涨?”

    李承乾本想回他一句:儿臣被禁足了不知道。

    但是想到这样只能给程名振带来麻烦,便耐着性子解释道:“去民部粮店抢购粮食的就是其他粮店的老板派去的人,所以民部的粮食要卖贵一点省得他们赚多了……”

    李世民不等李承乾说完便喝断他道:“一派胡言!”

    李承乾看一眼李世民,把头扭向一边,心里暗道:你知道什么呀?

    杨师道见此忙笑呵呵地道:“陛下不必跟太子殿下计较,太子殿下到底年轻。”

    李世民像是终于找到机会似得,指李承乾向殿里众人道:“你们看看他把总是国家大事当成儿戏,自以为是到了什么程度?”

    众人一阵尴尬,不知说什么好。

    李世民本来也没打算众人敢附和他,但是看见李承乾依然稳稳地坐在那里,怒火就不打一处来,怒声喝问道:“逆子到现还不认错吗?”

    “太子殿下快快向陛下认个错!”杨师道忙起身劝道。

    李承乾见状起身向李世民一躬身作揖道:“父皇不用着急,儿臣稍后出去就把长安粮价平下来就是,到今天关市的时候每斗粮食最多十个钱。”

    李世民闻言冷哼一声道:“民部的粮店也跟着涨了价,你有什么理由去抄那些粮商的家?”

    李承乾闻言一怔,原来李世民以为他要抄那些涨价的粮店,但是考虑到民部的粮店也涨了价,所以不好意思动手。

    李承乾想明白此节便淡淡地道:“不用抄他们粮店,他们也快倾家荡产了。”

    李世民闻言把脸转向一边道:“不用说嘴,稍后就让你知道天高地厚!”

    殿里其他人也都对李承乾腹非不已,心想你举荐的程名振无能也就罢了,把长安粮的价弄成这样,还有好意思说嘴。

    李承乾见李世民不相信,便直接对老鬼道:“老鬼你去告诉程民部,让他今天把粮价降下去。”

    老鬼听了看一眼李世民,有为难地道:“太子殿下,奴婢见程民部怎么说啊?”

    李承乾见众人都不信,尤其李世民那不屑的神情,便淡淡地道:“孤王早就把方法教给程民部了,你只告诉他孤王今天想把粮价降下去了,他就知道怎么做了。”

    李世民闻言掉过头来看一眼装模作样的李承乾道:“朕已经命人去仓库清点军粮了,你现在不能打军粮的主意。”

    原来李世民早想到了要把军粮发卖平抑粮价,只是不知道仓库里有多少粮食,所以还没有动。

    此时听李承乾如些说日笃定,以为他们要卖军粮平抑粮价,出于不可告人的心理,直接出声阻止不准李承乾动军粮。

    李承乾闻言淡淡一笑道:“父皇放心儿臣不卖军粮,老鬼快去吧。”

    李世民冷哼一声,心想不吃点亏就知道天高地厚。

    老鬼刚走出两仪殿,就见一个内侍引着程名振走上殿前丹陛,老鬼忙上前把刚才殿里的事跟程名振说了,程名振听了呵呵一笑道:“柏内侍放心,长安城的粮价本官已经平下去了。”

    “哎哟!那咱们快进去报与陛下知道吧。”

第一百三十五章 尴尬的李世民

    大地春风满长安时候,却没有一丝一缕的春风吹进两仪殿。

    自从老鬼走出去,两仪殿里被李世民冷肃的脸色冻的一片死寂。

    众人都知道李世民是要给李承乾一个教训,至于为什么那就见仁见智了。

    也都明白现在李承乾也只是嘴硬,无论程名振有多大本事想在半天之内把粮价平抑下去也不可能。

    现在只祈希望李世民等一会收拾李承乾下手轻一点,留点父子情面,毕竟这些多少都跟李承乾有些关系,真是不愿意看见李承乾彻底跟李世民反目。

    不说现在的李承乾基本符合一个储君的要求,就是有一些小瑕疵这些人也准备认了,总不能再来一次造反吧。

    想想李泰都死了东宫还在查李泰造反的同党,李承乾还在不断扩大报复的范围,真是让人触目心惊啊!

    可是此时此刻两仪殿里众臣面对天底下最难相处的一对君臣父子相互伤害时,连以智谋著称的马周都没有一点办法。

    就在李承乾老神在在坐在那里,而李世民脸色越来越黑时,老鬼和一个小内侍走进两仪殿,小内坐向上回禀道:“启奏陛下,程民部在外请见!”

    “宣进来!”黑着脸的李世民几乎是吼出来的。

    “遵旨!”小内侍吓的一哆嗦,慌忙出去引程名振进殿,殿里又恢复为死寂。

    老鬼也吓的加快脚步走到李承乾身后,然后趴在李承乾耳边低声道:“太子殿下程民部已经平抑了粮价,现在长安城的粮价十个钱……”

    老鬼话没说完就发现在了不对,殿里所有人都正吃惊地看着他,他虽然声音低奈何殿里本来就只有李世民粗重的呼吸声。

    李世民心头一震,便断定这是程名振编的谎话,正要呵斥老鬼,却见身材高大的程名振昂首阔步地走进两仪殿来,行动间还带着一股风。

    坐在李承乾下面高仕廉当即大声道:“程民部你怎么又忘了进殿的规矩,进殿是要趋进的!”

    程名振闻言忙拜下去,请罪道:“臣程名振拜见陛下,臣急着向陛下奏明长安城粮价平抑的情况,一时忘了礼数请陛下恕罪。”

    李世民闻言冷哼一声道:“听说长安城的粮价你已经平抑到了十个钱一斗了?”

    “正是!”李世民没叫平身,程名振不敢起来,但是他的气度依然是不卑不亢。

    李世民看着程名振的眼神越发的冷了,淡淡地问道:“程名振,你可知道欺君之罪是什么后果?”

    “臣知道,可是臣并不曾欺君。”程名振淡定地道。

    “没有欺君?”李世民说着扭头看一眼有些兴奋的李承乾,对高季辅道:“高卿家,你再去东市看看!”

    “臣遵旨。”高季辅行礼退出了两仪殿。

    殿里其他人此时都看着程名振,希望程名振能说说他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平抑粮价的。

    但是李世民不说话也没有人敢问,程名振就只能跪在大殿中央。

    过了半天,李承乾见李世民没有叫程名振起来的意思,心里暗道小器,便开口问道:“那些抢购粮食制造粮价上涨的人抓了吗?”

    程名振闻言面色如常道:“回太子殿下,抢购粮食之人已经全部抓起来了,东宫司御副率丘神绩正在审问。”

    李世民听了‘呵呵’冷笑两声道:“原来你把买粮的人都抓起来了,朕还以为有什么高招呢?”说着猛地一拍桌子大声喝问道:“程名振这就是太子教给你的平抑粮价之法?长安城几十万百姓你抓得完吗?”

    李承乾看见李世民要揪他这个毛病,心里暗笑,李世民气量真小听说一点不是就大发雷霆。

    但是大殿里其他人却都被李世民这突如其来的大吼吓了一跳,一个个低下头不敢说话。

    跪在大殿中央的程名振却依旧淡定地道:“回陛下的话,臣所抓之人都是长安城其他粮店派来的人,并非百姓买粮回家吃的,这些人现在都押在东宫审理,稍后就能知道他们背后是什么人。”

    李世民看着程名振到了此时依然淡定如初,心里也起了疑惑,他可不想被李承乾说他是非不分,所以语气稍有缓和地道:“你怎么知道这些人不是买粮回去吃啊?”

    “启奏陛下,这些人一连几天都去民部的店里抢购粮食,店里的人早记下他们了,再者长安粮价突然增高,普通百姓家里多少有些存粮,谁会一下子买那么多粮食。

    民部的平价粮店这几天都卖出去六百石粮食了,是原来东宫粮店一个月卖出的粮食数,怎么会是买了去吃呢?”

    李世民闻言心里已经信了几分,但他还是不服气,便问道:“那些人在哪里审问?”

    “在东宫左春坊审问。”程名振如实答道。

    李世民看一眼李承乾没有说什么,转头对门下省的侍中张成行道:“张卿你原来是刑部侍郎,你去看看这些人背后到底是什么人?”

    “遵旨!”张成行闻言忙行礼退出两仪殿。

    “父皇,在东宫审问这些人也是事急从权,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些搅乱长安城的人背后牵扯到什么人。”李承乾看见李世民看他的眼神就知道又嫌他乱了规矩。

    “哼”李世民闻言只是冷哼一声算是过去了,不管怎么说他对李承乾怒火再大,也没有找出搅乱长安城的人重要。

    李世民看着一直跪在大殿中央的程名振,深吸一口气道:“程卿家平身,赐座。”

    “谢陛下!”

    看到这里殿里其他人也都松了一口气,暗道陛下和太子殿下到底只是意气之争,遇上国家大事都还是以大局为重的。

    想到刚才程名振面对李世民的怒火从容应答这才转危为安,心里不禁都佩服起来这个一直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了。

    “程民部,你一抓了这些人长安的粮价就立即降下去了,还你还有其他的高招?”

    马周看李世民火气稍歇出声问道,马周向来也是自恃聪明,但是今天这一局他想了半天也没有想明白程名振到底是怎么做的。

    李世民对此也颇感兴趣,闻言看着程名振道:“你说说!”

    程名振从容道:“回陛下,早在前几天臣发现有人对长安粮价推波助澜时,就去东宫请教太子殿下。”

    程名振提到李承乾,李世民脸上怒气一闪,看一眼李承乾没有说什么。

    程名振就当没有看见继续道:“太子殿下真乃神机妙算,一眼看出对方的目的,就命臣将计就计,跟着他们提高粮价,让他们把东宫的存粮买去。

    只是这两天他们提价越来越离谱,今天一早长安东市几家粮店都打出了三十个钱一斗的高价,臣一面命人跟着涨到了二十个钱一斗又卖给他们一百多石粮食。

    然后命人把东宫存在升道坊里的几千石粮食拉出,走过整个长安城,然后到东市民部开的粮店门前,当众宣布长安城不缺粮,所有粮食都按十个一斗往外售卖。

    老百姓看见有长安城有粮食自然就不着急了,民心一定粮价应声而降。”

    “哈哈哈,好主意,程卿家果然是卿相之才!”李世民听得哈哈大笑,这回他是真相信长安城的粮价已经平息下去了。

    程名振忙谦虚道:“陛下谬赞了,这些都是太子殿下指教臣的。”

    李世民闻言脸上笑容顿时僵住,脸色好像猛灌了一口饮料,却发现瓶子里装的是尿一样。

    半晌瞥一眼坐在那里老神在在的李承乾,怒哼一声却没有说话。

    就在这尴尬的时候,一个内侍进来禀道:“启奏陛下,中书舍人高季辅在殿外请见。”

    “宣他进来!”

    一会儿高季辅一脸喜色地走进来,拜倒在大殿上,激动地道:“参见陛下,陛下程大人果然把粮价降到十个钱一斗,许多百姓都……”

    说到一半发现气氛不对,便住口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勉强道:“朕知道了,高卿平身吧。”

    正在李世民尴尬的不知如何缓解时,却见李承乾站起来道:“父皇粮价已经降到了十个钱一斗,儿臣告退了。”

    李承乾现在非常着急要回东宫,别忘了当时去挑拨粮商买民部的粮食,然高价卖出的人是他的小舅子,从张成行去了东宫他心里就七上八下的……

    说着见李世民不吭声,退后两步就要离开,却听见李世民道:“慢着!”

    -- 上拉加载下一章 s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0225/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最新章节! 作者:易如意所写的《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为转载作品,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介绍:
贞观十六年冬,现代宅男杨舟穿越成为大唐太子李承乾,此时李世民已经有了废太子的心思,一旁的李泰虎视眈眈,大臣也因为李承乾反感汉文化,对他离心离德。
在这个冬天李承乾如何用自己后世的见识改变历史,走出一条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皇图大道。
携现代思想与技术的强势皇太子李承乾VS霸道狠辣千古一帝李世民。
李承乾: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为了大唐帝国的千秋长盛,孤王要改革。
李世民:老子十六岁领兵,杀兄杀弟还囚父,老子还活着,你小子就想当家?
李承乾 :当皇帝要懂阴阳矛盾变化之道。
李世民:魏征死了,你小子想接班,完成气死老子的大业?
李世民:程咬金点兵,老子是马得天下。
李承乾:薛仁贵上马,孤王能征战四方
大臣:……
……
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