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幸福的小农民TXT下载幸福的小农民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幸福的小农民全文阅读

作者:腼腆的胖子     幸福的小农民txt下载     幸福的小农民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081-080.过年了(求收藏)

    趁着过年前两天,孙刚去了县城一趟,给两位叔叔家送点儿菜、鸡子、鱼和肉,鸡子和鱼都是收拾好的,家里来客了直接可以用,蔬菜有很多是爷爷院子里种的。然后孙刚又去了趟赵涵家里,也送了很多东西,这样她家过年除了几样反季节蔬菜,其他都齐活了。

    大年三十上午,孙刚就打好糨子,和哥哥就开始贴对子和门画,家里能贴的地方都贴了,包括果园里的门上。还有大伯和几个叔叔在村子里的老房子,虽然已经多年没人住,差不多快塌了的,紧锁的大门上也贴上了红红的对子和门画,显得也喜庆。猪圈、羊圈还有鸡鸭棚子都少不了。

    忙活完后,帮爷爷家也贴上,这活前几年孙刚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孙爸和孙鹏来干。

    孙妈和王燕在厨房洗菜、择菜,晚上吃饭的人比较多,所以从上午就得准备。

    中午饭吃的很简单,也很早。农村过大年那天,一般都是两顿饭,早中饭连顿烧,大概在上午10点,年夜饭做的比较早,一般下午4-5点开饭。

    吃罢中午饭,孙刚的几个叔伯一家家的陆续到来,婶子们就开始帮忙准备,几个大人们就围在一起打扑克。

    最后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加起来一共25口人,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家庭,孙刚还没算那些出嫁的姐姐。

    年夜饭还是孙刚掌勺,他使出浑身解数,把能用到的食材都用上了,张罗出两桌好菜。有荤有素,材料大部分都是空间产的。

    我们延续传承了五千年的整个农业文明,理所当然在人们辛苦劳作一年后,阖家团聚团团围坐享受最丰盛的收成和劳动成果,这才是年夜饭饭的核心内容和精神所在。

    年夜饭,不单单只是在吃饭,同时还体现着对过去一年的深切感恩和对未来一年的殷切期盼,同时也是告别过去一年的现实和迎接未来一年的希望的仪式。那么,这一顿饭耗费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厌其精不厌其烦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实,年夜饭对普通百姓来说,有比吃饭本身更加看重的东西,那就是“团圆”。

    从古至今,年三十儿守岁,多是全家人围在一起的,这一天,人们是根本不会外出的,尤其是年夜饭,人们是根本不会随便到外面去吃的。为什么?为的就是那全家人围炉夜话其乐融融的团圆气氛,和那种能够让人暖到心窝子里的亲情。

    但曾几何时,年味儿首先在“城里人”圈子里越来越淡,他们还美其名为享受生活。他们本来日常的生活就是人情淡薄,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的那种状态,甚至可以忘记那种大家庭的温暖和欢乐,他们要享受的只是二人世界,只是一个比较长而且比较特别的假日,要享受的只是他们羡慕已就西方人的那种自由自在得到出现光不用干活儿的度假方式(有人说这就是“小资情调”)。

    于是在这些人的圈子里,“年夜饭”也就失去了它本来应该有的团圆、守家、祈福的意义,在他们的眼里最终也只是一顿需要铺张一点丰盛一点的饭菜了。

    他们不再愿意跟家里人一起自己动手做,于是就有商家、饭店看到商机,搞出了“年夜饭特餐”之类的东西,这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吧。

    再以后,在这个圈子的带动和发展下,人们也跟风也赶时髦,越来越多的人去捧这些“年夜饭特餐”的场,反正年味儿已经平淡如此,又何争这一顿饭呢?于是再到后来人们甚至放弃了春节期间走亲访友联络感情的习俗,改做去旅游度假了。

    固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人们劳累辛苦,懒得再自己动手,想要争取多一点时间来享受春节假期,这无可厚非,但是这个由饭店商家搞出来的“年夜饭”真的能够算是“年夜饭”吗?而且这些由饭店商家搞出来的“年夜饭”越来越变味儿,本来一桌寓意着团圆、幸福、感恩、亲情的年夜饭,成了摆阔、斗富、铺张、冒傻气的奢侈消费。如何去找寻本来的温馨和温情?

    孙刚前两年都是在城里过的春节,年味儿确实很淡,孙刚都没感觉出来是过年。除了给亲人打电话拜年才有那种“年”的感觉,那时特别思念、特别的想家。

    年夜饭就是年夜饭,年夜饭不止是用来吃的,更是用来感受的。只有全家一起动手自己去做,才能细细体味细细感受到这一顿饭中饱含的深意和浓浓的情感。

    “噼噼啪啪,噼噼啪啪”,一阵又一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从村里传来,看来村里也有开饭早的。

    桌子摆好后,孙爸点燃院子的鞭炮,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孙刚的大侄子欢叫着“吃年夜饭了!吃年夜饭了!”。

    在吃年夜饭前放一串大红的鞭炮是孙刚家乡的习俗,以求一年的吉祥如意。爷爷奶奶坐上“上席”后,大伯叔叔们也相继入座,婶子们和几个小点儿的孩子就坐另外一桌,吃起了丰盛的年夜饭。虽然有点儿挤,但是大家都不在乎,小孩子端着碗站旁边吃。一家人有说有笑,饭桌上热闹极了。爷爷斟了一杯酒,举杯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如意。

    席上,爷爷和叔叔伯伯给孙刚这些没结婚的,每人一个红包,并嘱咐这些几个小不点儿,让他们把红包放在枕头底下,他们没再问什么,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吃完了年夜饭,院子里多了几个小娃子。

    地上“铺”满了火红的爆竹屑,就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块红地毯,看起来既典雅又喜庆。

    “周洋,你小子吃饭了吗?就跑出来捡炮。”孙刚看着领头的那个孩子,他是周海生的小儿子。

    捡炮是村子里小孩子一贯的传统,就是吃完年夜饭,去各家各户转转,刚放完鞭炮,会有一些没有燃的炮被炸飞,有炮引的话就点着放了,没有引得话,就拆开要里面的炮药,嗤花玩儿。孙刚儿时也是这样,年夜饭一丢碗就慌慌张张的和伙伴们一起去捡炮,他们那个时候是没钱买,也没有现在的种类多。现在的孩子们,家长给买的烟花、摔炮、擦炮等等,很多种类。

    “刚哥,吃了的。”几个小家伙头都不抬,在一堆鞭炮碎屑里面扒拉着,找到一个就惊呼一声。

    几个小孩子一会儿就把鞭炮碎屑翻了个遍,再没有发现完整的鞭炮后,迅速的离去,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孙妈她们收拾完桌子、洗碗后,就开始和面包饺子,分工明确,一个人擀皮,其他几个婶子包。

    饺子是北方过年必不可少的主食,一般都是吃完年夜饭开始包。

    饺子馅是孙刚剁的,一个是大葱猪肉,一个是粉条豆腐鸡蛋馅的。

    孙刚手机上不时有祝福短信发来,大家的祝福现在都用短信来传送了。

    此时此刻,千家万户都温馨美满,暖暖和和地享受着亲情、友情。

    院子外面的夜空正当繁华,老远就看到别人放的烟花,美丽极了。

    孙刚几个弟弟找出孙爸买的烟花放了起来,太好玩了!“嗖!啪!”哇噻!一个花苞变成了上百个五彩的小花苞,有红的、蓝的、绿的、紫的……远处一个散花又从天而降,蓝色与紫色相间,足足有一间教室那么大,映亮了天空……一朵朵彩花在黝黑的夜空中散开,夜空被渲染得五彩缤纷,绮丽夺目……

    大家脸上洋溢着喜悦,写满了幸福,正如一首歌儿唱的“今儿咱老百姓呀,真呀真高兴……”由衷地祝福……

    就在这此起彼伏的祝福声中,在渐渐稀少了的炮竹声中,大年也渐渐地远去了……

    把孙刚的爷爷奶奶送回家后,大人们在堂屋打着牌,一圈人围观。还有看春晚的,烤火唠嗑的。

    听到电视里传来春晚几位主持人倒计时的报数,孙爸就已经在院子里等着了。在电视里的话音刚落,就点燃一串鞭炮,噼里啪啦响起时,孙刚和几个弟弟在旁边点燃了6个大烟花筒,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这叫“出天荒”。

    一时间,本来已经平静的村子一下子像被煮开的一锅粥,爆竹长时间的一串接着一串的响,烟花在空中一颗接着一颗的绽,村人们在这热烈的氛围当中进一步感受到了春节喜庆,感到了新年开始第一天就有了这么一个红红火火,人人脸上挂满笑,这就是每年正月初一的“出天荒”。

    出天荒,是农村风俗传统。这传统起源于古老的淳朴底蕴,至今仍被人传承,仍被人延续,乃至仍被人发扬,仍被人光大。尽管说燃放烟花礼炮的过程中有些人可能有炫耀自己想表达富有,有点想压倒别人想出点风头不可取,但是不管怎么说,大年初一每年只有一个,又是新一年的开始日,谁人不想显摆显摆,争个人家刮目相看,争个吉利。

    现在的年轻人都大部分出去打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挣工,平日里难得见上一面,就是说钱,在这一日搞点铺张和浪费,也是无可非议。能够极大程度地隆重表达热闹春节之喜庆,大年初一到来那一瞬间,就出了这么一个红红火火的好“荒”,为新的一年日子奠定好了一个开场喜,也是心花怒放,踌躇满志,鼓人信心,所以是值得的。

    孙刚玩到一点多,才去果园睡觉,那几个弟弟都不困,就干坐着看大人打牌。

    大清早6点多,孙刚就起来了,这次是被闹钟闹醒的,早上要去给祖宗拜年,也就是上坟。

    回到家中,几个弟弟还精神奕奕的在客厅等着呢,打电话叫上孙刚的大哥,然后叫孙阳起床,等人到齐后,开了两辆车,装上鞭炮和火纸(冥币),往北边开去。

    以前孙爸他们几兄弟还会去,现在孙刚这一辈儿已经长大了,可以独当一面了,所以他们老一辈儿这几年都没有去了。

    来回用了一个多小时,回到家天已经大亮了。

    一大家子人欢聚一堂,吃饺子,贺新年。都穿戴得崭新而漂亮,喜气洋洋,互道祝福。

    孙刚也打电话给赵涵爸妈,还有外地的亲戚拜年。

    村子里的一些小孩子渐渐上门来拜年了,孙妈和王燕在家看门,如果小孩子来拜年就给拿糖果之类的吃食。

    孙爸几兄弟就在村子里挨家串门拜年,孙刚却不得闲,拿起酒和白糖要走亲戚,村子里的几家亲戚要拎着东西去,比如:姥爷家、大舅还有几个是堂舅,这些都要带着礼物去。

    最能体现乡村喜庆、欢乐、温馨,而且最具代表性、最带文化味的活动,莫过于正月初一的大拜年了。

    这天,各家各户的大门都是敞开的,红红的对联映着门楣,却挡不住喷涌而出的喜庆,和鱼贯而入的欢乐。

    拜年时,最兴奋的恐怕就是儿童了,女孩子一个个花枝招展,男孩子边跑边叫,放着鞭炮,走东家、进西家,兜里总是装着或多或少的压岁钱,还有拜年时大人们塞在他们兜里大把大把的水果和糖块。

    年纪大的人在家等着人们来拜年,一边等,一边会盘算一下谁来了,谁还没来,等人都到齐了,他们也会走出门,给年龄更大或者辈分更高的人去拜年,村子里几位关系好的老人见了总会来上这么一句:“过完年了,看样子一年又挺过去了。”(年龄大的人更忌讳不吉利的话,意思是又多活了一年)。

    过年了,相互拜年,讨个吉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大家喜气洋洋,见面互道“过年好!”。

    孙阳初二就到县城了,婚后第一年属于“拜新年”,有好几家亲戚要走,所以要住丈人家两三天。

    孙刚也打算初三去赵涵家拜个年,虽然没结婚,但是礼节要到,省得人诟病。

    ——————————————————————————————

    感谢老实人888的打赏,谢谢你!!!

    希望大大多多支持胖子,收藏!!!!!!

083.正月(求收藏)

    正月前几天是村里面走走拜年,然后就是走亲访友拜年,亲戚家拜年只去有来往的,我到你家你也得到我家来。没来往的亲戚互相不去拜年。走亲戚从**十年代骑自行车摩托车、到后来小轿车慢慢多起来,当然也只有少部分人坐小车,现在大部分人都是骑摩托车去走亲戚。

    村子里的鞭炮声忽断忽起,没了自己记忆中的连贯。到处都是浓郁的硫磺味,孙刚张开全身毛孔尽情吮吸着。在这气息中,似乎嗅到了喜气,望见人们在桌前忘我的碰着杯,听到那些老套却又充满真心的祝福。

    正月里来迎春花儿开,农村处处过年忙。

    过去的农村,每逢新春佳节,都会比以往更忙活些,忙什么呢?忙贴对联儿、放鞭炮、处处走亲拜年,最重要的还是忙吃、忙穿。吃这个在农村意义不小。

    以前生产力不发达,农村的人靠田地、庄稼、自然经济为生,连一顿米饭都觉得奢侈。到了过年,忙完了一年的农活,可不就是为了过年这几天享受一下生活么。

    就是现代的城市打工人,也是忙完了一年的工作,赚了点钱回老家过几天年嘛。看看每年的春运状况就知道了。

    有的人过年感觉就是快,就几天,正月初七、八就上班,外地上班的早早买车票,赶上春运这种季节,交通都是拥挤得累人的慌。

    孙刚以前可是吃到过春运的苦头,大学毕业后,刚工作那两年,也是年年回家过年,买不到票,要站20多个小时才到家,能有站的地方就不错了。

    然后呢,过完年赶去上班也是买不到票,所以后来几年春节都没回家。

    正月初这几天,家里来了很多客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所以他家的客人都是安排在孙刚家里吃饭的。还有很多自家来的亲戚,所以孙刚基本上没怎么出门走亲戚,除了初三去了赵涵家去拜年,都呆着家里帮着孙妈一起做饭。

    还有王燕娘家的亲戚,是来“回年”的。回年是指刚结婚新人去女方家里拜新年,有来有回才行,女方的亲戚来到男方家里拜年就叫做“回年”。由于是人家是第一次上门,来的都是王燕的长辈,所以要做最丰盛的饭菜,让客人吃好喝好了才行。

    正月客人实在是多,基本上是一天两顿都有,所以几天下来,也是非常累的。小时候孙妈经常在正月说太累了,孙刚一直没什么体会,现在终于体会到了。那时候孙刚特别希望家里来客人,因为只有客人来了,才有好吃的饭菜。

    孙刚这儿还有几个奇怪的习俗,就是正月初三前不能把家里的垃圾倒外面,只能堆在门后头。如果扫外面了,意味着把财富扫地出门。

    还有就是正月初六前不能做干饭(米饭),一般主食只吃饺子和馒头,或者稀饭馒头。具体也没有什么说法,只是一辈辈传下来的。

    正月十二前两天,孙刚去山上折了几根柏树枝,用来烧柏灵火。

    柏树又叫做柏灵树,烤柏枝火在农村叫做烤柏灵火。它们的寓义各不相同,柏灵火取同音百灵之义,寓正月十二晚间全家烤柏灵火后一年中疾病全消、百治百灵之意。

    正月十二那天黄昏,孙爸早早的在院子搭起了一堆柴火,下面放两个砖(过去用土坯)留有通风口,中间竖着两三捆芝麻杆,这样被点燃后便于燃烧。把几根柏树枝棚在上面就行了,不需要太多柏树枝,几小根就行,意思一下,要不然山上的柏树哪够这么多年折腾啊。

    等吃罢晚饭,全家人围着这堆火。

    孙刚的奶奶用一长柏灵枝在火上旋转后依次在家人身上自上扫下,同时口中念叨吉利话语,比如扫扫耳,耳不聋,扫扫眼,眼不花等等。在火势合适时,家中人员还有从火上蹦过的,老人则是迈过而已,寓旧年已过,新年吉祥吧。

    民间更流传:正月十二晚烤柏灵火时取一白馍在火中烧烤,趁热吃下则一年中百病不生、旧病全消,这也代表着广大劳动人民良好的健康愿望吧!

    一群人围着一团小小的火堆,有在里层蹲着的,有在外层站着伸臂,错落有致,有谦有让。很快,烤馒头的香味飘了出来。孙刚看着焦黄的馒头,在偷嘴的过程中烫的吸溜吸溜的。惹得大人们的笑骂。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汉族民俗传统节日,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俗话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也就是说三十晚上,红通通的炭火要烧一夜,形容日子红红火火,正月十五灯笼要挂一宿。按风俗过完十五才算过完年,因此元宵节是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

    农历春节中,也只有除夕夜跟元宵夜最热闹了,当元宵的灯火繁花散尽之后,才算过了一个美满的年。

    元宵节在民间历来深受百姓重视。在元宵节期间,除了燃灯观灯、吃元宵、猜灯谜外,民间还要进行歌舞、舞龙、耍狮、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其喜庆热闹程度可与春节相媲美,因此人们习惯上将元宵节期间的一系列娱乐活动统称为“闹元宵”。

    按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共舞大龙、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自古以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舞大龙,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

    感谢951274927这位书友的打赏,谢谢你!!!

    收藏最近一直涨不上去,胖子很郁闷啊,收藏上不去的话,上架就…………

084.正月忙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街上热热闹闹的,虽然是晚上了,还是人山人海,舞龙的、踩高跷的、玩旱船的,还有到处挂的灯笼,把平时幽静的小镇装扮的格外“妖娆”。

    一束束耀眼的光线飞上天空,“啪啪啪……”那一束束光线突然炸开,金色的、银色的、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星星般的花朵向四周飞去,似一朵朵闪光的菊花,光彩夺目。

    孙刚也把院子里的烟花点上,引信不断冒着火花,燃到尽头,嘭”的一声巨响,烟花腾空而起,在天空中绽开五颜六色烟花,有的像流星徘徊在夜空,有的像万寿菊欣然怒放,还有的像仙女散花,一朵朵小花从天而降。

    “可真漂亮,就是放出去的不是烟花,是人民币。”孙妈看着美丽的景象,有点心疼钱,一筒一两百呢。

    在空中,烟花就像向四周撒满无数的晶莹艳丽的珍珠一般,天空顿时明亮起来。再往远处看,天空中不但有孙刚家放的烟花,还有别人放的烟花,真是千姿百态,有的像怒放的菊花,有的像流星雨……美丽极了。

    “火树银花不夜天”就是这种景观的真实写照。

    烟花易冷,只有一瞬间的辉煌。留下一地的…………

    正月十六,妇女们怕动针线会患百病,于是结队出去玩悠,因此这种风俗就叫做“游百病”。有“正月十六游百病,游了百病不生病”之说。

    一般是在正月十六这一天,一吃过早饭,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大门挂锁,全家出动,到四处去“游百病”。

    在过去,老年人爱去逛庙会,参禅拜佛,祈佑福祥;年轻人也多会去尽情享受各种愉悦身心的游艺活动。

    即便是那些平时不太爱游逛,喜好清静的老人,凡是能走动的,这一天也都不会呆在家里,大多都会穿得暖暖和和,拄上拐杖去田地里转转。

    据人们讲:经过正月十六这一游,就会使“百病”在舒心畅快的短距离旅游过程中,全部“遗”在路上,“遗”在野外,使得“百病”全消;没病没灾的会好上加好,更加健康;有病有灾的正好“遗”掉,逢凶化吉,时来运转!如此良好祝愿,你能说它不对?因此,这一天的出游,也有一个禁忌,许多地方人们都可以去,就是不能专门去串亲访友,到别人家去“游百病”,你若贸然去了,人家会认为你会将自己身上的灾病“遗”在他们家里,于他的家人不利。所以这种犯忌讳的事还是尽量不要干的好!

    “游百病”其实是一种可以起到协调、吻合、衔接、舒缓火红的年节放浪与很快即将转为正常的春耕生产生活秩序的减压阀与缓冲器。它是一项调养身心、振奋精神、恢复体力、以利再战的年节良俗!对于信奉“天人感应”的中国人来说,在年节的热闹使人疲倦之余,在冬去春来春耕生产即将开始之际,来“游百病”,正是对“人身虽小,暗合天地”这一机理进行的民俗学解释。

    晚上家家户户都扎几把稻草,在自家门前堆成圆锥形儿,由家中长辈首先在自家一侧点燃草堆儿,旺盛的大火中谷堆倒向自家房舍一侧,寓年中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孩子们抓住最后的机会玩灯,他们以灯打灯,把灯碰碎、烧掉,不仅不恼怒,反而是无比开心,灯笼一着,吉利来到,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正月十六晚上烤火玩灯完毕,过年大戏也就基本上收场了。

    …………………………………………………………………………

    正月以后意味着一年的忙活又要开始了,农村人就等着春天开始忙农活,庄稼好好长长,到了秋天好收成。但是春天地里虽然在种,却是没什么可收的。

    当许多村民还沉浸在拜年、迎龙灯、看大戏等喜庆活动中时,部分农民已在田地里忙着春耕生产了。

    一般下午太阳高空挂的时候,抓住天气晴暖、化冰水使得土壤墒情好的有利时机,村里人开始耕整田地,为春天的耕种打好基础。

    还有许多村民在田间地头播种春土豆。村子的李正伟夫妇是当地种植土豆能手,他家的地离孙刚果园不远。当天,夫妻俩一个平整土地,一个施肥播种子,配合十分默契,干得很欢。

    这几天孙刚正在果园里忙着给桃树整枝、施肥。年前那场雪较大,后来家里一直忙着,给桃树整枝、施肥的农活落下了,这几天趁天气晴好赶紧补上。

    剪去一些多余的分支,给每颗树下埋点儿发酵过的鸡鸭粪便,顺便浇点儿空间水,反正就是有空就去果园打理打理。

    时间过的也很快,孙阳的假期快结束了,他要回部队了。

    “刚娃,明天剁点儿馅子,咱包饺子。”孙妈对儿子交代着。

    “才过完年还吃饺子啊。”

    “你哥不是要回部队了吗,”孙刚这边的习俗是上车饺子下车面,临走得吃顿饺子。

    “哦,好,我知道啦。”

    两天后,孙刚开着车送哥哥和嫂子去县城火车站。

    “阳阳,好好照顾燕子,你们俩要好好的过,知道不。”孙妈擦擦眼角嘱咐道,孩子在外地当兵,做父母的说不牵挂那是假的。“燕儿啊,好好看着阳阳,让他少抽点儿烟。”

    “妈,我知道了。”

    “妈,我会的,你放心吧……”

    “有事儿打电话啊。”孙爸也有点儿舍不得儿子。

    “阳阳,把这个带着路上吃,”孙刚的奶奶手里提着一袋子水果,用小脚歪啦歪啦的走过来,爷爷跟在后面。

    孙阳接过奶奶手里的水果,“爷,奶,你们在家保重身体啊,”他知道***脾气,不接受的话她会生气。

    “哥,得走了,不然赶不上火车了。”孙刚催促道,他不喜欢离别的场面。

    “爷奶,爸妈,你们在家注意身体啊。”孙阳和王燕只好告别,“小刚,在家听话点儿,照顾好咱爷奶爸妈他们。”

    车渐渐远去了,几位至亲之人还在大门口依依不舍的挥着手。

    ——————————————————————

    感谢书友梓桢的打赏和评价,谢谢你!!!

    今天接到通知,下周将上起点强推榜,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我!!谢谢了!!!求收藏!!

085.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在南方叫踏青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据资料记载,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

    这种民俗与节令有关。二月初一前后为“惊蛰”。青蛙、蛇、蚯蚓等许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进入冬眠状态,这便是“入蛰”。到了转年农历二月前后,天气回暖,一些昆虫陆续结束冬眠状态,开始出来活动,似乎是被高照的春阳或震耳的春雷从睡梦中惊醒了一般,因此这个节令名曰“惊蛰”。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每逢二月二,很多人愿意赶在这一天理发,意味着“走好运”。许多理发店一大早便顾客盈门,甚至排起了长队。二月初二龙抬头,按照风俗习惯就是应该剪个头,图个喜庆,也是象征一年来有个好的开头,好的兆头。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孙刚这边在“二月二”龙抬头之日,家家户户都要煮猪头,是因为初一、十五都过完啦,“二月二”是正月后面的一个节日。

    一般农户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腊月时杀猪宰羊,正月一过,腊月杀的猪肉基本上吃光了,最后剩下一个猪头,就只能留在二月二吃了。

    “二月二”龙抬头,大地万物开始复苏,一切动植物都开始抬头,一年要开一个好头,迎来风调雨顺。龙王是管降雨的,他上到天宫,农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给龙王吃。用猪头当供品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看来是有说道的。

    上午孙刚和爸爸去街上理了个发,排队的人确实很多。

    回来后,孙爸就用刮胡刀和小镊子在处理猪头,平坦的地方就用刮胡刀,猪头上还有很多褶皱,所以会有很多的细毛毛刮不掉,要用小镊子一根根的拔,很是费事。

    “刚娃,你来弄会儿,我都快成斗鸡眼儿了。”孙爸看着儿子没事,就让他来弄,长时间要精神集中盯着,眼睛有点儿疲惫。

    孙刚没办法,只好接过爸爸的工具,“愤恨”的开始和猪头作斗争。

    弄了好几个小时,才算把它给清理干净,孙刚从来不吃猪头里的东西,一是没什么“好肉”,二是弄起来真的太麻烦了。

    孙妈已经备好了料,扔在大锅里,下面架着劈材,在锅里咕嘟着。

    孙妈在厨房里在择菜,孙刚烧着火,却听见院子里传来声音,“三哥,你这一家里躲在锅屋里吃什么好东西呢,这么香,我在大门外都闻得流口水。”

    来人是孙刚的大舅张大所,他找孙爸是想和他商量一下买小型收割机的,是那种可以耕地也可以收割的。

    年前有次一起吃饭提到过,当时没有细说。现在农村里劳力少了很多,大部分都出门打工了,所以老人种田地就很麻烦,好多土地都荒废了,所以张大所就有想买这种机器的打算。用机器的话一亩地只需要几十块钱,能节省不少人力和招待费用。主要能省不少时间,还不用这么累。

    前几天张大所特意去了趟省城,找厂家打听了一下具体费用,回来后自然心急火燎的想找亲人商量此事。

    “大所来了,你三姐在卤猪头,晚上就在这儿吃,让刚娃陪你喝两杯。”孙爸说道。

    “大舅来了……”孙刚也赶紧出来打招呼。

    张大所拉着孙爸去堂屋聊起买机器的事儿来,他打算是孙爸两人合伙买,一人一半,机器大概是7-8万,他一家掏起来有点儿吃力。

    “大舅,两家合伙买的话,我爸年纪大了,他不一定干的了啊。”孙刚也进堂屋来参谋着,农忙的时候,那机器是不停歇,孙刚怕爸爸年纪大了,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工作强度。

    “是啊。”孙爸也随身附和。

    “这也是个问题,不过我小舅子听到后也有这个打算。”张大所也发起愁来,干活忙的时候,一个人根本招呼不过来这个机器。

    “这样吧,大所,你和你小舅子一起合伙,缺多少钱,你先在我这儿拿。”孙爸想来想去还是不打算参伙,毕竟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去弄这个,总不能自己光出钱,啥不干拿分红,都是至亲之人。

    “行,我再给他商量商量,估计到时候还差个1-2万吧。”张大所也没有勉强,这玩意儿忙活的时候至少需要两三个人。

    几人聊的着聊着,天就黑了。

    孙妈把猪头卤好后,先放供桌上让“龙神”先“意思意思”。

    下桌后,孙妈把它分解了,猪舌头、猪耳朵是上好的凉菜。正好用来下酒,再炒几个青菜,一盘热乎的猪头肉,加上一盆奶白色的鱼头豆腐汤,今天晚上就拿这个招待张大所。

    猪耳朵吃起来咯嘣脆,吃起来咸香清脆。

    孙刚轻轻地夹起一块滑嫩的豆腐,就觉得入口即化,再看盆里的汤汁,奶白奶白的,上面飘着几段小葱花,用勺子盛一口放进嘴里,只觉得汤味儿浓郁,味道特别鲜美。

    孙刚陪着大舅多喝了几杯,可能是由于那件事情有了着落,所以喝的有点尽兴,最后还是孙刚把他扶回家。少不了大舅母的一通唠叨,孙刚大舅酒量不高,却爱喝酒,高兴的话是逢酒必醉。

    ——————————————————————————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胖子,下周就开始了首页强推,那个时候希望收藏能有个爆发,苦逼啊!!!

086.一年之计在于春

    自从孙阳带着王燕回部队后,孙刚家里又恢复平静的日子。

    孙刚和爸爸却没有闲下来,天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里的地都已经耕犁了一遍,只等到时候好播种。本来还打算等着张大所的机器买回来,直接用机器耕地,但是他们打算等夏天才买。

    今年孙刚打算种点花生和芝麻,这样自家和亲朋吃油方面就安全放心了。棉花也是要种的,自己结婚要来做新被子,虽然还不知道啥时候能结婚。

    时间飞快,转瞬即逝…………

    太阳把一缕金灿灿的阳光抛洒大地,使大地春光明媚,生机盎然;春天的风是温柔的,抚摸着世间万物;吸一口春天的空气,空气是那么的新鲜,凉爽。

    孙刚闭上眼睛,沐浴着下午一丝丝温暖的阳光,不时听见几声鸟语,奏响着春天的乐曲。

    温暖的春风吹化了残雪,吹绿了树枝,吹蓝了天空,吹得大地也泛起了绿意。春色正浓,各种树木都穿上了绿装,披着浓浓春色,迎着悠悠春风,翩翩起舞,亮出婆娑倩影。

    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了,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野花次第开放。

    一棵棵小草从酣梦中醒来,他们破土而出,舒展着他那幼嫩的绿叶。小草一下子铺满了原野,举目远望,一碧千里。他们挺着身子,随风摇曳,那么柔软,那么娇嫩。

    小草变绿了,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的野花,多美呀!春风吹来,那清新的花草气息,直往人心里钻,无论是谁,都会深深吸一口,像痛饮甘露一样畅快。

    首先看到的是世界变绿了、草绿了、树绿了‥‥‥田野里,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开了,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地毯。

    一望无际的麦苗,绿油油的,像是绿色的海洋,波浪此起此伏,一浪推一浪,十分壮观。

    春风抚在湖面上,一群鸭子在堰塘里游泳,一会儿钻入水中,一会儿浮出水面,正是“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时,传来桃花淡淡的香意,孙刚一看,果园里的桃花开了,粉红粉红的,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空隙,开得多旺啊!真是“三月桃花旺”啊!

    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桃花开。

    那一朵朵桃花,娇艳无比,有的像婴儿灿烂无比的笑脸,白里透粉,粉里透白;有的只有一个花骨朵,或只开了一半,则像含蓄的小姑娘的脸。一阵风吹过,花瓣一颤一颤的,好像美丽的姑娘们正在偏偏起舞,怎么能不令人陶醉呢?

    有开就有落,也许是因为花开得太挤了,有些花瓣匆匆落下,好似“仙女散花”,因为带着香味的花瓣随风飘动,使空气里都弥漫着桃花的香味。

    村子里的桐树、杨树、槐树都抽出了新的嫩芽,孙刚仰望天空,晴空万里,天空蔚蓝蔚蓝的,白云上有两个小黑点,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家的老鹰在云彩中飞来飞去,好像也在迎接春天的到来。

    顿时,孙刚想到一句古话:一日之季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愿撒下勤奋的种子,年年好丰收。

    一缕缕阳光,一丝丝鸟语,一朵朵桃花,一阵阵清风……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古往今来人们几乎用尽了所有美好的词语诗句来形容、赞美春天。春天,带给人生命力,带给人希望。

    春,暖人心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稍纵即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所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春,沁凉润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春,酒里飘香,“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魂牵梦绕,“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夕阳西下,孙刚恋恋不舍地回到了家,春天的景色永远在他的心中。真希望春天永驻人间。

    “爸,果园里桃花开了,你知道哪有蜜蜂卖吗?”孙刚去年就打算弄点蜜蜂养,可惜回来的时候好多果树花期已经过了,“我想弄点儿蜜蜂养养,到时候好有蜂蜜吃啊。”

    “西大岗就有,不过你妈害怕这玩意儿啊……”孙刚的爷爷有段时间身体不好,孙爸去过人家家里买过蜂王浆,所以知道的比较清楚。

    孙妈看到密密麻麻的蜜蜂群就会感觉头皮发麻。

    “我把他们安置在山坡背面,一般不骚扰它们,不会蜇人的。”孙刚已经打算好了,在果园里放两个蜂箱,在空间放一个。

    “随你吧……”孙爸孙妈都没什么意见,“明天我带你去弄几箱。”

    翌日,孙刚就和爸爸去了西大岗专门养蜜蜂的那家,买了三箱蜜蜂。回来就把蜂箱放置在山坡东北处的树下,并用石棉瓦搭上遮雨棚。

    暂时三箱都放在果园里,空间的蜜源不足,还需要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弄好一切后,孙刚就把蜂箱门打开。

    一窝蜂密密麻麻地从蜂箱里冲出来,“嗡嗡嗡······”兴高采烈地飞向桃花。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专心致志地在花儿上采蜜。

    这片桃树林的蜜源充沛,够它们采一段时间,不远处的田野上还有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山上还有大片大片的野花、映山红和野菊花等等。

    ………………………………

    早上孙刚打开屋门,那几只野鸭子就围了上来,嘎嘎的乱叫,等着孙刚给它们喂食。

    人都还没吃早饭呢,它们倒是急了。孙刚只好回屋舀了一瓢谷粒撒在地上,这群野鸭子立刻乱叫着一阵哄抢,不大一会儿就把地上的谷子啄食的干干净净的。

    野鸭子身上的羽毛灰白相间,偶尔还夹杂着一些绿色,看上去比土鸭子漂亮多了。

    看着它们一个个伸长脖子在自己脚边啄食儿,孙刚就有种心满意足的味道。

    指示大黑小黑把它们轰到堰塘边,是时候让它们和鸭棚里的鸭子合合群了。

    ——————————————————————————

    昨天晚上没休息好,弄得今天一天都没精神,工作的时候打瞌睡,所以今天胖子会早点儿睡觉,凌晨那更放到明天下午。连晚饭都不吃了,睡觉去了,晚安!

    5.1小长假开始了,祝大家劳动节快乐!苦逼的胖子假期还要上班!!!郁闷!!!

087.剥花生

    随着春天的到来,树上都长出嫩芽,桃树上更是冒出粉红的花苞,并且不断绽放,站在果园里,香味浓郁,每一朵桃花,就像一个希望,好像看到了夏天满树丰收的希望。

    盛开的桃花免不了吸引能飞的昆虫,还有不少野蜂子,自家的蜜蜂“嗡嗡”的到处采蜜,透着一股兴奋劲。刚开春,蜜源很少,难怪能吸引不少飞虫。

    除了自家金黄色的蜜蜂之外,孙刚竟然还发现数量不少的大峰子,比小指肚还要大一圈,扇动翅膀也格外起劲。

    蝴蝶也不少,扇动翅膀翩翩而至,优雅十足。白的、黄的、黑的,五颜六色,叫人眼花缭乱。

    ………………………………………………………………

    这几天晚上,孙刚看到爸爸妈妈在火笼边上剥花生种,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天。

    看着眼前熟悉的场景,孙刚恍惚里回到了童年,记忆停留在儿时的冬季。记得每年到冬季的时候,也是农闲的时候,父母还是闲不住,父亲整理来年要使用的农具。母亲白天就做针线活儿,纳鞋底,做布鞋,全家人的鞋子都是妈妈做的,晚上两人就坐在火盆边上,把明年开春需要播种的花生拿出来剥。

    那时候孙刚两兄弟放学回家就和小伙伴去玩,到天黑才回家吃饭,然后写作业,孙妈就在他俩旁边看他们写作业。孙刚一边写作业,一边听那噼里啪啦的剥花生的声音。

    当初孙刚看着爸妈剥,也会手痒痒,想要帮忙的。但手的力太小了,捏不破花生的嘴,就只好用牙齿对付了。

    用他的小牙一磕,花生的嘴就咧开了。但他一松牙,它又马上合上了,而且紧紧地夹住孙刚的小嘴唇。痛得他直想哭。妈妈赶紧来帮他掰开花生的嘴。没想到由此他却找到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故意把花生吊在嘴唇上,摇摇甩甩的,他把这个叫“吊公鸡”。

    那时的花生,由于品种问题,一颗花生中,一般都只有两粒花生米,独米子也常见。但要是发现哪一颗花生里有三粒花生米的,那简直比吃到双黄蛋还高兴。妈妈也会非常高兴,认为这是来年花生有好收成的表现。

    生花生剥时候长了两手的拇指和食指会痛,尤其是冬天,更容易干裂。孙妈就抹点“润手油”。孙爸就好多了,手跟钳子似的,剥的很快,也是干农活干的多的缘故,噼里啪啦的声音,就这样一边剥一边唠嗑,剥一个冬季唠一个冬季。

    有时候天气好,村子里的人们都出来晒太阳,就带着个筐一个袋子,找个马扎或几块砖头往墙角一靠,晒着太阳,剥花生东家长西家短的就唠上了。

    那时孙刚兄弟也会帮着爸妈去剥花生,但时间长了自己的手指头受不了。火辣辣的痛。

    孙爸就找个比较嫩的石榴枝条,柳树条也行。有小指般粗细,约20多公分,然后从中间折弯,由于石榴条比较韧性,不至于折断,这样就成了一个剥花生的工具了,大家都叫它:花生钳。

    把花生放在弯里,手轻轻的一攥,“啪”的一声,花生就剥开了,当然剥起来比较省力了。手也不痛了,但开始比较麻烦,但是到了父母手里还是一样快,有时候一晚上能剥半袋子花生,忙活几天要用的花生种就一颗颗剥完了。

    那个时候剥花生种的时候,小孩子时常会偷嘴吃,父母就会语重心长的说,你现在吃的一颗花生米,种到地里能收获几十颗花生。从那以后,孙刚就只吃瘪点儿花生米,不过瘪的吃起来确实比饱满的好吃、甜。

    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了机器剥壳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整个秋天收获的花生就剥好了。

    但是孙爸说这样对花生仁儿的损伤很大,所以机器剥出来的花生一般不作为来年的种子。都是拿去卖或者榨油,来年的种子都要挑选颗粒饱满的,用手一颗颗去剥,然后用簸箕把壳和花生仁儿筛选出来。

    孙刚就过去帮忙剥,孙妈说,往年啊花生种都是腊月烤火的时候剥,去年腊月家里比较忙,就耽误了。

    再过一段时间就播种了,家里的花生种才刚开始剥。

    孙刚就开始动手剥。孙妈说:“先别剥,我给你拣饱出来的,你再剥。”

    孙刚说:“这些个花生不是都挺饱的吗?”

    孙妈说:“不对,你看,这样的花生皮薄,这样的花生看着大实际上皮厚。”

    孙妈边说边剥给孙刚看,有些看起来很饱满,剥开里面的花生米却像个瘪子。他一看,果真如此,原来剥花生还有小窍门呢。

    孙刚就按着妈妈说地做,专剥长得又大又饱并且花生头要尖尖的,花生头儿那儿长得就像是鹰钩嘴那样子的。

    孙妈说,这样的花生做种子,新长出来的花生才会个又大皮又薄,而那种头儿圆溜溜的样子的,花生皮却很厚。

    找个舒适的椅子坐下,拿一个小筐装着花生,放在膝上,架势就排好了。

    拿起一颗花生来,照着它的棱上,用大拇指和食指用力一挤,它的壳就咧开了嘴,就变成两瓣了。从那嘴里,可以看见里面饱满的胖胖的籽。再两后一掰,那胖籽就全露出来,盛在一半花生壳做的船里了。再把那船一翻,胖籽就滚进簸筐里了。扔掉手上的花生壳,孙刚又逮住了第二颗花生……

    剥下来的花生壳顺手丢在旁边的筐里,花生壳燃烧起来没什么大火,用来蒸饭最好,饭要小火慢慢蒸,不会糊锅。

    剥花生其实也有许多技巧,不然蛮干的话手指头会痛的。剥花生的时候先从花生前端的口按下去,双手的食指并排垫底,拇指顺势按下去,只听见:“啪”清脆的一声,就裂开了。然后按花生的中后部,整个花生就剥完了。

    可能是好多年没有剥过花生了,还没过多大一会儿,孙刚觉得手指头有些痛了,剥花生的动作也慢了下来。

    ——————————

    昨天晚上7点就睡觉了,半夜被饿醒了,悲催!!!

    今天下午2点就要进行首页强推了,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088.春天杂事多(求收藏推荐)

    村子里家家过年时贴的门神对子还很鲜亮,正月的鞭炮屑也才扫净,就看见了燕子在檐下飞进飞出,水塘里、泥地里更洇出了层层的绿意。

    三月里,村子四周的油菜直开到了村边。冬天里下足了肥,都长得粗壮,黄灿灿的花枝长长地伸到路上,把露水花瓣沾了过路人一身。

    阡陌间是孩子游戏的天堂,乡下的孩子不兴折菜花,菜地里那些黄的,白的菜粉蝶也不稀罕,只引着家里的黄狗和伙伴们打野仗。

    这时令,大人们都拿起了十二分的小心防着狗。菜花一黄,蛇就从洞里出来,狗吃了毒蛇,便花了眼,发了疯,被它咬了的人是必死的。

    初时也是好人模样,百天后眼睛就疯狗似的变得又花又红,乱叫乱咬,不认得人,被他咬了,也就变成了疯狗死去。村里人虽然没有亲见,但乡间添油加醋地传,再添了想象,对疯狗于是都有异常的惊骇。

    孩子们从小都和狗亲近,又或者竟是一齐长大,怎样也不相信它就会咬自己,在路边上偶尔见只野狗,也还要跺了跺脚惊它。

    农村里的孩子当家早,也吃得苦。遇着天气晴好,三三两两提了竹蓝下地。家家都新孵了小鸡,孩子们采些“鸡草”正可以省下喂饲的粮食。

    野菜也多,二三月间采茵陈蒿,洪舜俞的《老圃赋》云:“酣糟紫姜之掌,沐醯茵陈之丝。”草蔬采采,大自然的慷慨让人觉得人世是这样充满了喜洋洋的欢乐。

    晌午的炊烟里人一个个走尽了,阳光静静地打在饱满的土地上,喧闹的田间显出来本色的宁静与端然。偶尔,油菜丛里却忽地钻出只狗,抖抖沾了一身的黄花,摇着尾巴朝村子跑去。

    春天总是匆匆,太匆匆,她说来就来,轻舞飞扬地,只要一夜,各种小花就会在明黄浅绿中地竟相绽放;她说走就走,也只要一夜,一夜的雨疏风骤,便是“落花流水”了。

    把春天里该做的事做好,想着,想着,花也就开了,鸟也就唱了,风也就轻了,到时候就不会手忙脚乱了。

    一家人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洒扫庭徐,找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把院子里的上上下下全部扫净。并且洗上一大堆衣服、被子和床单,把它们放在阳光中暴晒,把冬日的倦怠全部清除,让睡觉的时候也嗅到春光的味道。

    孙刚还得去趟山里,闻闻泥土的味道,吸吸花草的芬芳。山里有不少野花,到处可以嗅到淡淡的花香,空间里需要不少蜜源,所以孙刚去山上移植了不少野花和灌木进入空间。

    每年的这个时候大自然就展示着她最壮观的姿态。

    春天是外出旅行的好季节。有不少城里人瞅准周末或者假期,带着孩子和老人去乡下玩,他们拍回来的照片都是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又会吸引他们的亲朋好友。

    就连孙刚的村子里也来了几个城里人,有的是村子里的亲戚,有些纯属是驴友,到处跑。

    网上的论坛和博客到处都是各地春天的美丽风景照,惹得大家都是心里痒痒。

    大家都对春天的到来感到兴奋。大自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表现的如此活跃在其他的季节里是看不到的。鸟儿在唱歌,青蛙在产卵,花儿正在尽情地开放,这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鸟宝宝叫嚷着要喂食,鲜花开满了草地,到处都可以看到欣欣向荣的生命。这就是通过绿色的导火索驱动花的开放。

    实际上春天比我们的规定更灵活。大家通常认为,春季从3月底也就是春分之后开始到仲夏即六月的最后一周为止。但是所有的这些自然现象不可能只出现短短的3个月。

    因此,果园里的鸟儿在一月时候就开始歌唱了,而在2月份大自然的魔力又引来了第一只蜜蜂和蝴蝶。现在,一些鸟儿已经在哺养第一窝的幼仔并开始他们的第二窝。

    对于春天有趣的是,尽管它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但某些特别的活动是与这种特定的时间一起的——错过他们,你将不得不等上整整一年的时间。

    金黄的油菜花开始慢慢地落了,现在结出了一串串又大又长的油菜角,一棵棵的油菜像是压弯了腰,在微风的吹拂下,向人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

    一片片绿油油的麦地,嫩绿的、水灵灵的,那么招人喜爱一阵春风吹过,麦苗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时而舒展双臂,时而弯腰触地,时而左右摇摆,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尽情地嬉戏。

    看来是年前那场大雪,让其显得如此茂盛,不禁让人想起农村的俗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漫步在村口,孙刚看到村子的稻场里几个小娃子在那玩的正欢。

    翻四角、打陀螺、弹玻璃球……看到这些孙刚儿时记忆中的游戏被翻出来,时间仿佛也退回到了童年。

    踏着春天的脚步,村子里不少小孩子在稻场里,尽情地奔跑、欢笑,好不快乐。

    看着他们游戏时,自己就像回到了童年一样。

    ……………………………………………………

    孙刚去大姨家里帮她干活,主要的活是刨楂子,就前一年玉米掰完之后的杆子留在地里过了一冬,到春天才连根刨出来,是很好的烧柴。刨楂子用的是?头,很好用,地里的墒情也不错,一?头下去就能刨下一个楂子。

    忙活完大姨的活,孙刚家里也要清理粪堆,这些都是发酵好的猪和鸡鸭的粪便,往地里送粪。装在手扶拖拉机上送到地里,再用机器耙几遍,让土和粪融合,作为化肥使用,今年孙刚打算家里的土地农药化肥就尽量不用。

    年前挖好的树坑,孙刚打算这几天会把它们一一栽上树。

    春天里还有好多好多的事要做,孙刚会一心一意地做好每一件事。因为他为这一季已经准备太久太久,心也一定会和春花一起开放。

    ——————————————————————

    感谢书友一份意外的打赏,谢谢你!

    小农民上了首页强推榜,收藏涨了200个,这是个好兆头,谢谢大家的支持,收藏多多益善!!!求收藏推荐!

089.栽树,种菜

    家里的春耕都忙完了,孙刚和爸爸背着?头,开着车,来到树苗地里,准备把几百颗桂花树全部移植到果园里面。

    ?头贴着树根刨下去,只一撅就起出来一棵。再一撅,又起出来一棵。

    树苗根部稍微带点儿土,其实孙刚有空间存在,所以根本不担心移栽不活。只是不想让其他人感到奇怪,毕竟万物都有其生长规律,空间是个逆天的存在。

    村里人移栽树苗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树坑放谷子。移栽树苗时,先在挖好的树坑内放一把谷子,这样树苗成活率高。因为谷子在树坑内发芽后能紧紧把住树根,减少树干摇动,有利于新根生长发育。另外,谷芽腐烂后还可作为树苗新根生长发育的营养。

    挖了大半天树苗,然后就把这些拉到果园栽下去,树坑是年前挖好的。

    把每棵树苗砍掉一些多余的小树枝,这也是保证树苗成活率的一个办法。

    在移栽树苗时,去掉一部分枝叶有利于幼苗的成活,这是为了降低了植物的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移栽植物时,植物的幼根和根毛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每个坑里都被孙刚丢了些农家肥,其实完全不必。

    只是一般情况下树苗移栽后,有段时间会出现蔫蔫的,而且不能保证全部成活,这也是以后树苗没有死苗和茂盛的借口。然后坐苗、填土、踩实,最后孙刚挨个浇上空间水,这几百颗桂花树就全部移植到果园里面了。

    孙刚和爸爸如法炮制,两人又花了两天把堰塘上也栽上了树。大门前的空地上也栽了几棵,相信过两年会绿树成荫的。

    不久之后,在空间水的滋养下,果然一棵死苗都没有,移栽的小树上的叶子舒展开来,绿茸油油的,令人欣喜。

    嫩芽吐绿,新叶展伸,显得生机勃勃。

    “刚娃,下午了去园子里帮忙,种菜。”吃饭的时候孙妈对儿子交代着。

    “好。”

    进到院墙外面的菜园子,篱笆是用槐树枝,还有一些刺揦子围起来的栅栏,主要是防止一些家畜家禽进来搞破坏。

    孙刚记得以前的菜园子篱笆墙,大都用玉米杆或麻杆编成篱笆相隔,大半人高,人站在里边,可以看到上半身。

    这样的篱笆墙并不结实,大人若想进入,抬腿一跨就过去了,半大孩子腿短,但有自己的办法,选一个玉米杆细些的地方轻轻地往两边一撑就钻进去了。

    所以那个时候菜园子经常被猪拱的不像个形,时不时听到村子里哪个大嗓门喊着:“谁家的猪又没关好,拱我家菜园子。”这样的话语。

    因此有一些人家心眼多点的,在篱笆墙中间花插着埋上一些酸枣和花椒枝子,这两种枝子都带刺,不用说小孩,大人想跨入也要考虑再三,弄不好被扎着了,那个疼痛滋味想必有很多朋友都经历过,孙刚小时候就吃过不少亏。但需要说明的是,有些人被扎过并非翻过人家的菜园,或许在其它地方,哈哈。

    尤其在清晨的炊烟与一夜的地气交织而成的薄雾中,或夕阳西下,蓝蓝的天空中漂浮着绚丽彩云下,将杵着一把锄头的两手顶在下巴上,用散光的眼神看着脚下的蔬菜,有时蹲在畦埂子上歇会儿抽袋烟,不远处,传来一声声喊叫,那是孩子奉妈妈之命,喊仍在菜园子里忙活的男人们该回家吃饭了。

    菜园子里面休整的很整齐,在其中的一个角落里种了一排排的小葱、韭菜,还有一些青菜,黄心菜等。

    韭菜是多年生的,种下后等长到一定高度,等到快到秋天时记得分株在种一下,会长得更粗更好。

    开春的小葱特别香,过后就让它随意长着,很快能开花。不要把它拔掉,来年一小丛就变一大丛了。

    用的时候连根剩下一寸,然后就象割韭菜一样,吃的时候剪几根,还会长出来,平时就不用买葱了。来年一棵还分了几棵长出来,,春天还需要分根呢。

    孙爸在菜园子北边拉沟、平厢、打塘、施底肥,然后撒种、浇水、覆土。

    菜园子里的空地是年前收完萝卜没种的,孙爸也抽空经常翻翻地,这样打搅杂草的生长。因为地是凉的,要让它充分接受阳光,使地温尽快升高。

    孙爸抡起铁耙子在前面翻地,孙刚和妈妈则播撒那些种子,最后,又一起给种好的菜浇水,忙得不亦乐乎。

    有菠菜、莴笋、香菜等等。这些菜都可以直接撒籽在地里,没有育苗的需要。

    撒籽的时候,对于吃叶子的菜,可以分几次,每隔两周撒一次。这样,种的东西就不会一起成熟而来不及吃了。同时,由于天气渐渐变暖,可能差一个月下的种,也只隔不到两星期成熟。

    撒完菜籽后要注意种子的直径和覆土厚度,不然覆土太厚有可能生长不出来,比如香菜。

    像苦瓜、黄瓜、茄子、丝瓜,还有辣椒,这种爬蔓类的要育苗的,家里种的种子一般都长得不太好,不过孙刚又空间的存在,已经偷偷育了一批苗,直接拿回来说是在街上买的。

    都一一种下,并搭好架子,苦瓜和丝瓜这两种藤蔓爬的比较高的,就直接顺着院墙边种,直接搭上几根竹竿棍,到时候藤蔓直接会爬到院墙上去。

    天边的云彩,在阳光的斜照下,不时地变换着颜色,一会儿浅红,一会儿灰红……边缘上还散射出许多细致的光束,但转眼间,那几团壮丽的云又变成了几朵长长的烟云。就在让人以为它要落山的时候,一道道灿烂无比的光线向四周扩散开来,周围的云都被染成了一片的金黄。

    “登峰、刚娃,你俩回来吃饭啦。”孙妈站在院子里喊着。

    最后的一抹余辉落下去了,转瞬间,晚霞消失了,夜幕已经拉了下来。

    ——————————————————————————

    强推期间,大家顶起啊!!!

090.香椿

    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地来了,像绢丝一般,又轻又细,如烟如雾。它落在地面上,路面上,树枝上,屋檐上,穿透了人们的身体,落进人们的心里。风,微微地吹过,开始察觉有点儿冷。

    那贵如油的春雨也淅淅沥沥的下了,下得不大,却扑出了淡淡的泥土清香。“跳舞”的桃花像小孩子一样贪婪地吮吸着春雨。春雨落在桃花瓣上,是一颗颗晶莹的露珠,对于桃花来说,又何尝不像天然的水晶呢?配着它的“脸蛋”,真是完美无暇,春雨打着桃花的点点滴滴,又何尝不象母亲对子女的爱呢?

    雨过天晴,太阳走过七色彩虹,万丈光芒照耀着春天的大地,大地上的一切都生机勃勃。

    地上的小草,细细的嫩叶湿漉漉的,青枝绿叶的树木,像刚洗过一个澡,显得青翠欲滴。

    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着,唱得人心情舒畅;小蜜蜂出来采蜜,它们从这束花飞到那束花。

    最快乐的是阳光下的娃子们,他们有的追逐跳跃,有的游戏打闹,还有的在蓝天上放起了风筝,又是一幅欣欣向荣的图画。

    农村娃子们放的风筝,都最朴素的那种,一般都是自己爸爸做的,削的竹篾,糊的白纸,胡乱在风筝上涂鸦。再吊上两条长长的尾巴,交给孩子们去上去放飞,放飞的也许不是风筝,而是心情和希望。

    ………………………………………………………………

    香椿树好象也闻到了春天的气息,暖暖的阳光唤醒了冬眠的树,香椿芽悄悄的钻出来了,嫩嫩的,香香的,孙刚早早的就开始打算:该做些什么好吃的香椿菜肴慰劳一下自己呢。

    “妈,我去弄点儿香椿叶,好多年没吃这东西了。”孙刚想起了小时候经常吃的凉拌香椿。

    以前农村有这个说法,在春天蔬菜青黄不接的日子里,可能又想起吃香椿来。

    俗话说:“房前一株椿,春菜常不断。”元代有一首“林庭椿赋”开头便说:“燕山之阳,南冥之滨有大木焉,其名曰椿……”看来,从下个结沦:“今,子之言,大而无用。”

    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是香椿树的嫩芽。每年春季谷雨前后,香椿发的嫩芽可做成各种菜肴。它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香椿叶厚芽嫩,绿叶红边,犹如玛瑙、翡翠,香味浓郁,营养之丰富远高于其他蔬菜,为宴宾之名贵佳肴。

    香椿被列为“小八珍”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有香气的香菜,不光有一种典雅的香气,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养身功效,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C等,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止血消炎等功效。

    初出幼芽紫红色,有光泽,香味浓,纤维少,含油脂较多.

    香椿是时令名品,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

    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有润滑肌肤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

    第—次采摘的,称头茬椿芽,不仅肥嫩,而且香味浓郁,质量上乘。

    另外香椿芽含有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并且这些物质的含量与香椿芽的老嫩程度呈正比。就是说越嫩的香椿芽含量越少。所以,应尽量吃香椿的头茬。既鲜嫩可口,又保证健康。

    像凉拌香椿、香椿拌豆腐、香椿炒鸡蛋和香椿面等这些清爽的香椿食品,那一定很受欢迎。

    另外,香椿入药,其药用价值较高。中医认为,香椿性味辛、甘、苦、平,具有清热解毒、化湿去虫的作用。适合治疗多种炎症。

    孙刚家乡的椿树分为香椿和臭椿。

    香椿叶根部是浅绿色,叶梢部是黄褐色;而臭椿叶根部是深绿色,叶梢部是灰绿色。另外,香椿叶的边缘有稀疏锯齿;而臭椿叶则没有。此外,更大的一个特点是香椿每一枝叶片数目总是双数。比如,六对、七对、八对等。而臭椿每一枝叶片数目则是单数,它总是在几对之外,上端再多长出一片来,形成六对半、七对半、八对半等。

    另外,从气味上也能鉴别出香椿和臭椿来。您可以拿一片叶子用手一搓,用鼻子闻闻是什么味儿。孙刚家乡的山野,房前屋后常可见到这种树木。

    村子里有不少香椿,也有不少臭椿,所以一般不了解的话,不要随便采摘。

    孙刚拿个小布袋来到一棵香椿树下,枝头生长出鲜嫩的枝芽来,犹如玛瑙、翡翠,让人看着眼馋。那么,为何香椿如此诱人呢?究其原因,香椿含有一种独特的诱人食欲的特殊香味,有极其丰富的营养价值。

    孙刚三下五去二就掰了半袋子香椿芽,又转战了几棵树,收获了满满一大袋子。

    可是身上却起了几个大扁疙瘩,那是被洋揦子(毛毛虫)揦的,农村里榆树和椿树上的洋揦子是最多的,回家抹点儿清凉油或者风油精一会儿就下去了。

    香椿是发物,不可吃太多;还有香椿本身亚硝酸盐的含量较高,所以要吃用开水烫过的香椿,用开水烫后亚硝酸盐的含量就很低了。

    回家烧了一大锅水,把香椿芽全部放在开水里焯了一遍。

    一般香椿芽最常见的吃法有四种。

    其一是腌香椿。将香椿芽清洗干净,晾干,加适量食盐,用手揉搓,促使叶片软化和盐分渗入,然后将香椿装进洁净的菜罐或盆中,加盖,腌制3-5天,便可食用。

    其二是香椿拌豆腐。把豆腐切成2--3厘米的方丁,香椿在开水中焯几分钟后取出,切成碎末拌入豆腐丁,加入香油、味精、食盐调拌即成。

    其三是鸡蛋炒香椿。将香椿洗净,切成碎末,打进几个鸡蛋,加入适量食盐,拌匀,放入热油锅内炒熟即可。

    最后是香椿面。就是把香椿芽洗净,焯水,然后沥干。等面条快出锅的时候下入香椿芽,在滚上两三分种即可。

    香椿芽独有的的香味不似香菜般浓酽,也不像青葱那样扑鼻。有一种独特的味道,让人沉迷其中。

    ————————————————————————

    感谢河舟1218这位书友打赏,谢谢你!

    刚刚起点的后台没打开,有点儿晚了,不好意思啊!

091-092.踏青

    又到了一个细雨纷纷,引起人愁思的时节,清明节抒怀冰消雪化,万物复苏,天地间没有了狂暴,没有了热烈,有的是草木吐绿、细雨纷纷、断魂的行人、飞舞着的冥钱……凄楚中透着哀伤。又是一年清明节如期而至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古人的这一诗句似乎是清明的真实写照,这个时候,和暖的阳光不再充斥大地,阴雨绵绵反而成了气象舞台的主角,大地像是被一块青灰色的幕布覆盖了,小小的雨滴敲打在地上,敲打在窗边,勾起人们对已故亲人那断断续续充满悲伤与哀愁的怀念。

    清明时节人们的心中充满着愁绪,愁绪是对那些已故亡灵的哀伤。

    清明,本是春天的深处,春天的灵韵,春天最美好的时节,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节气,却被人们附加上天空青灰色的颜色,简直压抑地让人窒息,喘不过气来,然而春天的灿烂与活力生机没有被大自然忘记。

    是的,去者渐多,但生机并未了无。你看,每年清明,四野的人群不是越来越汹涌了么?坟前墓后,或弯腰除草,或低头默祷,或促膝长谈,或焚香祭拜。

    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所以在那天农村,路上基本上看不到妇女的踪影,都在家里呆着。

    家里刚吃过早饭,孙刚的小叔和大哥也来了,一起去给孙刚的曾祖父母扫墓。

    带着扫墓用品,开着车往村子北边赶去,路上的行人都是背着袋子,行色匆匆去扫墓。

    来到坟上,几人先把上面的草清理一遍,再往坟上添堆土。

    然后把供品一一摆在墓碑前的石台上,燃烧的火纸,燃放的鞭炮,还有几人的祷告声,让先人保佑全家人健健康康、生活顺顺利利…………

    向四处望去,个个坟前都有人在叩拜。这是一个心灵寄托的节日,所有人都投入其中。叩拜自己的祖先,这也是传统的信仰。

    一柱香,一堆火纸,一挂鞭炮,虔诚拜倒,烟雾在各处的山坡上弥散,经久不散。

    ……………………………………………………

    周末到来,赵涵从县城来到孙刚家玩,这是年后她第一次过来。过完年刚开始工作,事情不比较多,所以一直没来。

    她的到来也让孙刚一阵欢喜,有快两个月没见面了,自然想的紧。

    家里也没什么活要做,孙妈就让孙刚带着赵涵出去玩。毕竟两个小年轻,好久没见了,肯定有很多体己话要说。

    赵涵去果园看了看,和大黑小黑逗弄了一会儿。又去看看小羊羔,它们生长的很健康,也很调皮。野鸭子和一群家鸭子在堰塘里畅游,时不时的钻到水下,看来它们完全合群了,只是还偶尔跑到果园里面找吃的。两只老鹰也不落屋,白天就在天空中翱翔,只有天快黑了才回家。

    山坡上的桃花,虽然有不少已经谢了,桃叶也长出来不少,但有些桃花还是依然盛开。

    赵涵目光望着眼前的花海,眼神也有些迷离,果园美丽而充满生机,任谁见了,都难免忘情。

    赵涵上次听孙刚电话中说的桃花开了,所以很想看看他形容的这人间美景,果然是如此的美丽。

    看着赵涵满眼迷离,孙刚怦然心动,到底是花美还是人更美呢?

    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话十分自然的出现在孙刚脑海里,仿佛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它自个冒出来的。

    终于察觉到男朋友滚烫的目光,赵涵羞涩的浅笑。小声笑骂,“德行。”

    “我们上山去玩吧。”玩了一会儿,赵涵突发奇想。

    “好啊,这个时候山上有不少好东西。”

    两人说走就走,回家和妈妈交代一声,就带个塑料袋子和铲子,孙刚知道这个时候山上有不少野菜。

    蓝天白云妆扮着天空,令天空显得格外美丽。加上女友在身边,让孙刚的心情格外的舒畅。

    路边成片的紫花,不时看到的白、黄、蓝等各色小野花中捕捉到春天的气息。

    乍暖还寒,一只只小动物的向阳的坡上享受春日阳光,悠闲自在地寻觅逐渐返青的嫩芽。动物们比人们更能享受到春天的恩赐。

    两人边走边看,赵涵看着满眼的春色,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让心情回归惬意与甜蜜。

    山脚下长满了密密匝匝的绿草,其中点缀着数不清的五彩缤纷的野花:红艳艳的,金灿灿的,蓝盈盈的,紫溜溜的,这儿一捧,那儿一簇,令人目不暇接,简直看不过来。

    山上的野梨花是白色的,虽不如白牡丹那般的富丽堂皇,却也白得素净,美得朴实,三五朵一束簇拥在枝头,罗星棋布,点缀在一片翠绿之中,令人赏心悦目。

    此时的双峰山成了花的海洋,漫山遍野的野花夹杂在灌木丛中,一簇簇、一片片,粉白的、鲜红的、粉红的,和大片的松林相映,红绿相衬,这“一百里处春似海”,简直是一幅画。深深地吸一口这清新而带着某种清香的气息,让孙刚和赵涵感到心旷神怡。

    山上出现不少人的身影,欢声笑语弥漫在双峰山这秀美的春色中,在山谷中久久回荡。流水潺潺,春风徐徐,路旁的野花不甘寂寞,伴着春风、随着流水片片花瓣飘荡、沿溪流而下。

    在另一座山峰上,眼尖的孙刚发现了野生动物的身影,远远地看不清它们是野羊还是什么,只有模糊的剪影和山色是那样恰到好处融为一体。孙刚赶紧拍拍赵涵,指给她看,它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从没有出现过,让他心里有点怅然若失,一时回不过神来。

    这座大山,十几年前野生动物多的数不胜数,还出现过野狼下山袭村的事情,现在除了野鸡野兔子之外,孙刚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野生动物,只是没看清楚到底是什么。

    收回目光,孙刚终于发现一种好东西。

    “孙刚,这是什么啊?”赵涵看着孙刚急不可耐的蹲在一丛绿色的草前面。

    “这是紫苜蓿,是好东西。”孙刚拿出小铲子直接铲断几根,这东西像割韭菜,只要不拔起来,很快还会长出来新的。

    “这能吃吗?”

    “能吃啊,人可以吃,动物也可以吃。”

    紫苜蓿的嫩茎叶,营养价值很高,是我国古老的蔬菜之一。

    还可以入药,用来治疗一些胃肠疾病。

    苜蓿是孙刚这边农村人给牛、羊、马、骡这些牲口种的牧草,在苜蓿夏天开花之前,把它割下来,捆成捆,立在空地上晒干之后再拉回家,就牲口冬天吃的饲料。双峰山那边的王新庄、李家坪、刘家沟等村庄都有成片成片的苜蓿地。

    每年春天三月份,沉睡了一冬的苜蓿就长出了嫩芽,绿绿的,很饱满。这个时候,正是蔬菜青黄不接的时候,去年秋天的土豆也吃的没剩几个了,豆角,茄子又刚刚下种,还没发芽。所以,农村人家的碗里也没有多少绿色。刚刚发芽的苜蓿就成了能引发人们食欲的野菜。

    过去村子里摘苜蓿的多般是妇女和小孩,男人不会出现在她们的行列中。一来,春天农活忙,男人还得下地,二来,感觉这些都是女人做的事,谁见过哪个大老爷们去挖野菜的。早晨,村里的妇女小孩挎上篮子,拿上小刀,三五成群,有说有笑地就上山了。

    山那边的李家坪的苜蓿地离孙刚的村子大石坡村最近,所以,多数大石坡村的妇女都会在这里摘苜蓿,也有去刘家沟苜蓿地的。小时候,孙刚也跟孙妈去过几次,苜蓿摘不了多少,就是为了好玩。

    那个时候山上,有很多野鸡,它们的颜色和周围环境差不多,远处看不见,当你不注意走近时,野鸡就会扑腾扑腾地拍打着翅膀从草丛里飞起,又落到远处的地里。还有突然窜出的野免,天空中欢叫的百灵鸟,都会给单调,枯燥的童年带来不少乐趣。

    苜蓿有野的,也有人种的,别人种的当然会有人看护。一般都是摘野生的,临近中午,嫩绿的苜蓿芽都会装满每个人的篮子。

    上初中时,有位刘家沟的同学给孙刚讲过,他们村里有些家人过年用嫩苜蓿芽包饺子。孙刚从没有吃过苜蓿饺子,想必味道一定很鲜美。

    不过,大冬天的,草木枯黄,上哪里弄够包一顿饺子的苜蓿呢?那同学说,背风向阳的田梗下能有。现在回想起来,冬天大雪纷飞,提篮带铲,顺着田埂扒开积雪,寻找埋藏在雪下的苜蓿芽,这种经历比吃苜蓿饺子还要有情趣。

    “苜蓿要是开花了很漂亮。”孙刚没有说错,苜蓿在4-6月份开花,蓝紫色的,一簇一簇的,十分的鲜艳。

    “到时候我来看,不好看的话……”赵涵佯装威胁道。

    “不好看的话,你看我啊,我在你眼里还比不过这破花……”

    远处的潺潺小溪流,静静地流淌着,流淌着。滋润着流淌过的每一寸土地。

    两人一起动手,边干活边打情骂俏,柔柔的情感弥漫在青山绿水之间。

    “这也要挖点儿回去,”孙刚指着地上的婆婆丁。

    “这不是蒲公英吗?这也能吃?”赵涵一看这就是上学时候课本上的,只不过现在还没开花。

    “就是这个,吃起来也不错,弄点儿回去给你尝尝。”

    婆婆丁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它不是普通的普通的特种蔬菜,而是一种珍贵的食疗佳蔬。还可与其他菜肴和佐料配伍,烹调成各种色香味俱佳食疗佳品。

    如蒲公英炒肉丝,因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能,猪**有滋阴润燥、补中益气效果,两者配伍制作成菜肴,不仅口味鲜美,而且能提供多种营养,可食疗感冒、咳嗽、胃炎等症状。

    婆婆丁可以炒熟吃,也可作凉拌菜。

    婆婆丁分布很广,春、夏、秋三季,田野、路旁、山坡,以及房前屋后,均有生长,随处可见。

    一到农闲时期,不少妇女小孩都到处找来挖,晒干后拿去卖,当时一斤好几毛钱呢。

    如果婆婆丁掐断之后会有白色的汁液流出来,弄到衣服上沾点灰很难洗掉,儿时在野外玩,衣服上经常沾上一些。

    两人兴致勃勃,直把带来的袋子塞满压实,这才罢手。开始亦步亦趋的下山回家。

    又是一年三月天,温暖的春风吹拂着家乡的田野与高山,山脚下还有三五成群摘苜蓿的人在寻找着快乐。

    春天的苜蓿芽很嫩,一点儿也不老。

    摘回来后,孙妈把苜蓿放在太阳照不到的阴凉处,随吃随洗。

    用苜蓿烧面疙瘩汤,先把苜蓿用油炒一下,然后开始做疙瘩汤,等汤开锅时,把事先炒好的苜蓿倒进锅里,然后加点儿醋,孙妈做的疙瘩汤颗粒很小,加上碧绿的苜蓿,再浇上一勺辣椒油,光看着就想要流口水了。

    又凉拌了一盘婆婆丁,吃的大家直呼过瘾。

    苜蓿是清凉性的蔬菜,进食之后,确能消除内火,尤其在燥烈季节,功效显著,更胜於西洋菜。

    苜蓿还有一种做法就是做法也很简单,等面条开锅时,抓一大把洗干净的苜蓿芽放进锅里,搅动几下,再开一次锅就已经熟了。绿油油的苜蓿漂在白花花的面条当中,相当抢眼,吃起来更是清香可口。

    苜蓿菜经油炒后,乘热进食,味极鲜洁。冷却后,进食其味亦佳,其汁有清沁心脾之感。

    孙刚在山上趁赵涵不注意,移植了不少在空间里,它也是一种很好的蜜源植物。而且这样家里的家禽家畜又多了一种食物来源。

    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也是全国乃至世界上种植最多的牧草品种。由于其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素有“牧草之王”之美称。

    苜蓿的营养价值很高,粗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很丰富,动物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苜蓿干物质中含粗蛋白质相当于豆饼的一半,比玉米高一两倍。

    苜蓿茎叶柔嫩鲜美,不论青草或者晒干,都是各类家畜及家禽最喜好的饲料。

    空间里植物生长比较快,等苜蓿繁衍开来,再拿出来给家禽家畜做饲料。

    —————————————————————————

    祝大家五一节快乐!!!

093.农忙前的闲暇

    每逢清明节过后,小麦返青之时,那些山坡上会露出一丛丛绿嘟嘟的嫩芽,那就是野菊花冒出的新芽,当这些嫩芽长到一寸左右的时候,将它薅下来,摘取夹杂其中的往年的干叶叶屑,洗净切碎,加入少许面粉,然后用油煎成薄饼,那个独特的清香味,是无法言说和形容的。

    菜园子边上的花椒树也开始发芽了,稍微有些红色类似香椿芽的颜色的花椒芽最好,当叶片有些卷曲还未伸展开的时候最嫩,采撷几捧即可,与野菊花芽一个吃法也行,但最好的吃法是与大蒜头捣在一起变成若日本料理中的绿芥末般的蒜泥,沾在刚出锅的白面馒头上吃,麻辣清香,非常好吃。

    孙刚也弄了不少给赵涵尝尝鲜,这些东西她都是第一次吃,感觉很新奇。

    也在果园水沟里捉了几条黄鳝出来打打牙祭,这些黄鳝经过一冬天的蛰伏,消耗食物量增大,幸好现在是春天,不缺它们吃的。

    黄鳝酥香可口,吃的全家人赞不绝口。

    这黄鳝百分之百野生,没有喂任何激素,吃着酥香,比城里超市买的好十倍,大家都喜欢吃。

    说起黄鳝是野生的,孙刚家的黄鳝虽然说是养在水沟里,但是却从来没有喂过饲料之类的东西,最多捉些杂鱼蝌蚪喂,还有蚯蚓。

    这些日子又到了青蛙的产卵期,沟渠堰塘到处是蝌蚪。孙刚一点儿也不担心给黄鳝和火头找食物,隔几天丢点儿东西进去,水池中的黄鳝好像也没有让他操心,仍然长得挺欢的。

    估计这也应该是泉水的功效,这下他彻底的放心了,不用每天去管黄鳝。

    下午两人无所事事,孙刚带着赵涵熟悉一下村子附近的环境。

    人间四月天,四月的乡村麦苗叠翠,桃花如霞,梨花似雪,当孙刚和赵涵两人行走在这释放着绿的清香的田野里,她以为自己走进了世外桃园。

    看着田间地头,乡亲们都为生计忙碌着。

    “我记得那边是条河吧?”赵涵指着一大片水田的西边。

    “是啊,这条河快变成小溪了。”小的时候,这条河水量还比较充沛,这些年只剩下一些涓涓细水了。

    为了欣赏河边的美景,孙刚两人行走在村子通往河边的羊肠小道上,两边都是水田,现在还没有栽秧。

    天边一片红彤彤,晚霞迎着笑脸走来了,孙刚匆匆拽着她的衣角,怕一不小心错过欣赏佳人之约。

    她飘飘的衣袂把远处山峦装点的诗情画意、朦胧优美而别样风情,整齐的田野也披上了一层彩色的纱缦,宛如江南锈娘那精致锈品,细腻、圆润、色泽柔和明快。

    走在绿绒绒的草地上,又见袅袅的炊烟,那是孙刚心里流淌过的炊烟。

    浓重的,似丹青妙手随意泼墨;轻淡的,如浣纱姑娘信手放飞的一缕白纱,萦绕在村子的上空,萦绕在茂密却又稀疏的树冠之间,似雾似纱,又仿佛是一道道柔美的五线谱,点缀整个村庄的梦。

    飘着麦杆和青草香的炊烟与美味佳肴的香味、家畜飞禽欢快的鸣唱奏成了一曲亲切、淳朴的乡村晚歌,荡漾在这黄昏的晚霞中,让你回味无穷。

    乡村的炊烟是母亲篝火前对儿女殷切的期望及深沉的想念;是父亲于田地里辛勤耕作的坚定信念;是游子神魂梦绕的温暖乡愁;是疲惫旅人失望中的希望。

    两人来到河边,棒槌声声照应着的蜿蜒的小河,水面闪着银光,波光粼粼,静静的流淌向大河汇去。

    未泯的童心撩起了孙刚想赤脚奔走的感觉,孙刚脱掉鞋伸开双臂奔向小河,河边柔柔的青草和软绵绵的沙滩亲吻着他的双脚,那柔嫩、清香的感觉瞬时裹进全身,好温暖!好舒服!突然想起海子的那句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做一个幸福的人”。

    此时此刻,他们也是一对幸福的人。

    看着粼粼的波光将满天霞光揉成闪亮的珍珠抛洒在水面上,孙刚匆匆赤脚踩在水里,一阵阵轻凉冲淡了奔跑的疲倦。

    水里一串串水珍珠在流动,赵涵也不失时机去打捞满河的金光。不远处各种姿态的女人们在河边的石头上,棒槌声声中晒起了五颜六色,声声棒槌是村子里的特色音乐,每天清晨和黄昏都有她们的演奏。

    轻轻掬一捧河水,水面荡漾着充满旋律的波纹,向四周逝去。将水撒在空中,折射出千万条彩色的线条,铺满全身,像身穿五彩霞衣一样,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玩累的两人携手坐在河边的草地上,和情景融合在一起,,蜿蜒流淌的小河,干净的小河边,静谧的草地,不远处洗衣服的姑娘们,远处的田地和山峰,温柔的生怕惊了鱼儿的人声,喧哗的虫鸟叫,形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卷。

    “走了,回家了,天快黑了。”孙刚穿上鞋子,起身拍拍屁股上的草屑。

    “你背我嘛……”赵涵此时也是光着脚的,看着孙刚起身,就向他撒娇。

    孙刚被她缠的没法子,只好背着她慢慢往家走去。

    “我不重吧?”赵涵有些担心的问道。

    “还不重啊,都快赶上小猪了。”

    “讨厌……”

    两人打情骂俏,路上遇到村里人,大家都善意的对着这对小情侣笑笑。弄的赵涵一直把头埋在孙刚的肩膀上,羞得不好意思抬头。

    小村在晚霞的映照下,变得更加静谧。这时,乡村歌手逐渐开始登台亮相了。

    蛐蛐、蝈蝈和青蛙们开始活跃起来,纷纷走出来登台演出,盛大的交响曲拉开了序幕,先一声二声悠扬的独唱,然后就连成了一片大合唱的歌唱海洋,柔刚相间的歌声此起彼伏。

    淳朴的歌声,是乡村最美丽最动人的歌声,它唱出了农家人的希望和未来,给乡村宁静的夜晚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和想象,给孩子们的童年写满童话故事。

    小村的夜晚,恬淡沉稳,热烈而自然,交响曲就成了乡村催眠的枕头。当深深暮色点燃起村里灯光时,农家人枕着声声蛙声安然入梦,梦里有蛙声唱出的丰收繁荣景象,梦里有一代代农家人的喜悦的心愿。

    春种农忙前的一点儿闲暇时光。

    ——————————————

    希望大家多多收藏!!!5.1假期就这么过去了,胖子连一天也没休息,白天还在上班。苦逼的人生!!!

094.春种忙

    等呀等,终于等到苦楝树发芽了。老人说,苦楝树发芽了,就意味着天气真正转暖了,就可以春播啦!于是,乡亲们开始撒豆种,种红薯,种花生,一副春播繁忙的景象。

    红薯是在孙刚大姨家掐的藤子,找了几分沙土地,起垄扦插了一点儿。红薯这年月只能是辅食,不像过去年月,穷人当主食。

    大豆、绿豆和芝麻也在最近几天逐步撒播在地里。

    比较麻烦一点儿的是棉花和花生。

    近日来的几场小春雨,使地里的小麦挺起了胸膛,变得抖擞起来。

    村子里的一些村民开始着手新一年春种花生。

    种花生在孙刚家乡这边要分两种,一种是春茬花生,一般在阳历4月份。还有一种是麦茬花生,也就是收割完小麦后,清理完麦地里的茬子后种的花生。

    孙刚家里只打算打算种春茬花生。

    种植花生的地里,必须实行冬耕,在大雪封冻之前实行冬耕,耕做土层要深,土壤进行冻垡有利于改良土壤,消灭花生地下越冬害虫如:花生蛴螬,根结线虫等地下越冬害虫。

    入冬后孙爸就把这块地给翻了个遍,随后一场大雪,会把土壤里的害虫冻死。冬耕这一措施是花生丰产的一个关键措施。

    还要施足农家肥,上次清理粪堆,孙刚足足拉了好几大车在这两亩多沙土地里。

    “爸,我们的花生种浸种没有。”

    “没有,你交代过的嘛。”孙爸在儿子的影响下,也渐渐懂得了“绿色食品”这些道道了。

    “嗯,那就好,加药浸种有农药的残留,咱种的少,也不打算卖,就是自己榨油吃不利于健康。”农村多年的耕种习惯了,花生播种前要进行农药浸种。

    “不浸种不怕鸦雀、地老鼠吃么?”孙妈问道。

    “吃就吃一些吧,它们吃不了多少。现在人不都讲究环保么,也不能怕它们吃就不讲究环保了。”被鸟雀、老鼠吃是难免的。

    种的花生都是用来榨花生油,留着自家吃的,还有分给亲戚朋友的,孙刚宁愿产量低,也不愿意有一点点农药的残留伤害身体。再说了有空间的存在,产量肯定低不了。

    吃过早饭,天还早,路上行人也不少,都是赶着早上舒适去地里干活,晨风轻吹,空气清新舒适。

    一家人带着茶水来到地里,刚到地里就看见鸦雀蹦蹦跳跳地在那里巡食了,而且可以明显看出土地底下有地老鼠拱过的痕迹。现在地里什么都还没种,它们也寻摸不到什么吃的。

    孙妈在前边用小锄头刨窝,挖成一个个饭碗深宽的小坑,坑与坑的间距大概是十厘米。孙刚在后面丢种子,往每个小坑里放两粒花生种。

    第一排丢完,孙爸起锄挖第二排,第二排刨坑的土直接把第一排的小坑添上。这种花生的程序就算完成。如此往返,直到种完这块儿地最后一行的坑。

    孙爸在地里起地沟,用来排水的,免得下雨后雨水都积在地里,不利于花生的成长。地沟横平竖直,二三十厘米深,沟沿被孙爸用铁锨夯实。

    看着爸爸在大力、大力地挥动着锄头,半晌午的阳光照在他魁梧的身体上,汗水已经湿透了他身上那件残旧的衣服,那时的孙刚似乎想到了一首小学学会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恍惚间,孙刚想起了小时候家里种花生的时候。

    那个时候还小,放种子的活是最简单的,孙刚也乐意干,因为可以偷吃花生种子。有时偷吃被哥哥发现了,他会高声地向大人们宣布:“爸妈,小弟偷吃花生种子。”

    孙爸总会慈祥地对孙刚说:“刚娃,这一粒花生种子等它在地里生根发芽成长后,会长出很多很多的花生,你不想以后能摘很多很多的花生吗?”

    “想。”孙刚认真的回答,好奇地看着那花生种子,想象着它能长出很多很多的花生!

    几个小时过后,这耕作对于幼小的他来说,从开始的兴奋,到后来的无趣,再到没有耐心继续下去,总是找各种借口,如喝水、撒尿等,便跑到阴凉的地方开始偷懒。

    那时候,孙爸和孙妈总是无奈的摇摇头,哥哥却是又羡慕又不敢,那时候他比孙刚懂事。

    中午,孙妈早早的回家做饭,孙刚和爸爸继续种着,做好了再电话,反正地离家也不远。要是有些人的地离家远的话,一般早上来干活的时候就会带上中午吃的饭。

    看着种花生的活儿,虽不复杂,可累人。往往一天下来,刨坑的,累的手脖子痛,按放种子的,累得腰酸背痛。

    傍晚离开时,孙刚一家三口脸上都是带着笑意的,这笑里含着对丰收的憧憬。

    一家人忙活了两天才把这块地全部种完,孙刚把小灰和小英带到地里,让它们这几天白天在地里盯着点儿,省得有鸟雀和老鼠来偷吃种子,等花生出芽后,这种情况就好点儿了。

    棉花也像种花生似的,把棉籽种下去,幸好只有不到半亩地,很快就完工了。孙刚用家里的喷雾器,灌上空间水,给几块地里洒洒水,这样使它们能生长的快一点儿。

    忙完这些,孙刚和爸爸又按照去年的步骤进行育秧苗,田里也打算收拾一下。

    堰塘埂下面那块水田里面还有千把条鱼,近期春耕农忙,有不少村子里购买百十条招待帮忙的客人。剩下的孙刚全部转移到堰塘里面,准备过段时间插秧的时候,全部捞起来卖掉,再放新鱼苗。

    鱼都转移完之后,孙刚对那块儿田,又进行了重新修整,和去年一样,重新起垄挖沟,孙刚和爸爸两人几天都泡在水田里忙活,没让孙妈下水,孙妈也一直没亏待他们,天天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他们爷儿俩。家里也一直不缺好吃的,鸡鸭都杀了好几只。

    父子俩忙活了好几天,才把家里的水田全部犁耙了一遍,也存足了水。水库那几块儿大田不能养鱼,因为紧挨着别的田,顺水总会流下来一些农药化肥什么的。

095.交流会(上)

    忙完家里的大部分春种,稻种也已经育在大棚里,孙刚家里暂时有一点儿闲散时间。

    这天孙刚上街买东西的时候,发现大桥下河边沙滩上很多人在忙碌着什么,这地方原来是牲畜行市,现在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沙滩上是“大帐林立”。街上也开始人满为患,还有许多操着外地口音的人,有些空地上已经开始搭起了戏台子、大棚子。

    孙刚明白是一年一度的“交流会”开始了。

    每年农历三月底在镇上举办浓重的“交流会”。说是交流会,就是请了市里或者外省的戏班子,远近各乡镇商户集体出动来镇上聚集。更有周边县里来的马戏团和小吃摊,犹如一场庙会。

    其参与者众,场面壮观。在过去的生意人眼里,庙会是一年中最大的商机,但最挂念它的还是咱老百姓。因为在老百姓的眼里,交流会其实已经演变成为一个大型的物资展销会,成了老百姓购物、休闲、美食、游玩的天堂。

    其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聚集一处,商机无限,各路生意人闻风而动,有卖小百货的、卖小吃的、玩杂耍的、狗皮膏药的…………

    农村多会,孙刚家乡大部分乡镇的交流会大多在春季举行,从初春到盛春,你方唱罢我登场,接连不断,此起彼伏,**迭起,热闹非凡。

    尤以农历三月为多,谓其“三月香汛”。方圆数百里的乡民都来赶集。十里长街,人头攒动,摩肩接踵。

    旧时,这天,四方百姓倾巢而出,盛况空前,出门尽是赶会人。

    现在已发展成为一种集市,所以会有专门的管理者来组织和管理各个经营者及其商铺,并收取一定的费用。

    “交流会”是农村一部分商户的主要经营方式和职业,他们的心中有一个附近乡镇会场的名录。随着交通的便利和商品流通特别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农民购物已经非常方便。“交流会”的作用在逐渐弱化,主要贩卖一些中低端商品,但仍然是农村商品流通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如一些传统的农具,好像只有会场上才能买到。

    因为难得可以在短时间里见到这样多的人和交易场面。会场上卖东西的人和赶会的人,常常会折射出许多人文信息,反映着当地农村人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

    镇上的“交流会”历史悠久,曾为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商品流通、加快农副产品市场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近年来,不但参加交流会的摊贩少了,人气也越来越不足。

    据孙刚了解,农村交流会之所以会出现人气不旺、生意清淡的状况,主要是因为各地举办类似交流会的时间过密、场次过多,常常出现重叠的情况,因而分流掉一些客流。还有就是交流会上的假冒伪劣商品太多,让人望而生畏。再者因为参会摊位费、运费成本过高,一些小本经营户不堪重负,望而却步。现在各地集市上的购物超市很多,各种档次商品应有尽有,农村消费者等交流会集中消费的习惯早已成为过去。

    现在随着农村娱乐设施和项目的多样化,很多年轻人由于有了网络等其他娱乐途径,对交流会的兴趣在渐渐淡化,所以现在的赶会受众群体以中老年人和赶热闹的小孩为主。不过由于赶会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习俗,以至于本地人感觉如果没有交流会就没有了味道,所以本地的交流会传统一直传承了下来。

    孙刚家乡人口众多,显得还是热闹异常,虽然真正在交流会上买东西的不多,大家主要是凑凑热闹,在农忙时节娱乐一下。

    小镇上的“交流会”一般是7-10天,届时来自外省的民间曲艺艺人,还有小商小贩都会云集于此。各种饮食摊、货摊,还有一些助兴的杂耍曲艺表演,从而形成以民俗文化表演为主的活动。

    多是大家在开始新的一年劳作前的消遣,娱乐也多为看看歌舞、杂技,品尝各地汇聚来的美食。

    人们呼朋引伴,往往方圆十里数十里,条条大道人来人往,个个身上衣着一新,去“赶会”。三五个人一起看看杂耍、马戏,吃点儿各地美食。

    “交流会”的小吃街是各种小吃最集中的地点,煎、炒、烹、炸、蒸、煮、焖、烤,各种烹饪方法制作的百种冷、热、生、熟食品,色、香、味俱全,食肆之问各种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加上翻炒声叮当作响,幌匾装饰和工具食器各异,令人在遍尝美味之时,还大饱了耳福和眼福。

    除了本地特有的地区性风味外,一些小吃因流传地域的扩大,已成为具有全国性的风味食品。

    在小吃街上,经常能见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如烤羊肉串、过桥米线、烤鱼、山东煎饼、羊羯子、炒疙瘩、炸臭豆腐、炒粉等等,越来越多的各地美食也加入到这个行列。

    在小镇的另一条街上,特设有礼品、书籍、工艺品、日用百货等卖场或“特色一条街”,所卖内容,无所不包,玩好吃够后,人们又享受了购物的乐趣。

    娱乐活动最常见的是套圈和射击,表演则为旱船、秧歌、舞龙舞狮、皮影戏、马戏、杂技还有魔术等等。

    “小涵,我们这儿的交流会这两天就要开始啦。”孙刚得到确切的消息之后,就给女友打了个电话。

    “真的吗?太好了,这几天上班正无聊呢。”听到这个消息,赵涵坐不住了,一直听孙刚说会上有多热闹,终于好戏快开场了。

    “你爸爸妈妈呢?让他们也来看看啊。”孙刚没有忘记自己未来的老丈人和丈母娘。

    “我爸爸随县里一起去外地考察了,要几天才回来。”

    “反正还要开10天左右,到时候再来就行了,你啥时候过来?”

    “明天就去……”

    “明天你不上班吗?”

    “请假,反正最近不忙,挺无聊的。”

    ——————————————————

    感谢老实人888的打赏,谢谢你!昨天睡的早,写了一半,今天早上早起补全了。抱歉!

096.交流会(下)

    孙刚回到家,镇上要举行“交流会”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村子,许多老年人都“摩拳擦掌”,就盼着一年一度的盛会。因为老年人爱看戏,这年头能亲眼看戏很不容易,只有在会上才能看到。小孩子也欢呼雀跃,因为他们喜欢热闹,喜欢吃食,“交流会”很热闹,吃的也是应有尽有。

    第二天上午,孙刚就去把赵涵从县城结果来,顺便邀请了赵妈去家里玩,她的意思是等赵爸回来以后再去孙刚家里。

    直接把车停在小叔家里,两人就往街上走,路上车水马龙,都是从各村各组跑来“赶会”的。

    行进到大桥上,就听到敲锣打鼓,吹拉弹唱。大桥下的沙滩上也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临近现场,震耳的锣鼓声、鞭炮声和欢笑声就已传来。来到现场,会场处处张灯结彩,焕然一新,大人小孩、男女老少,父老乡亲们把交流会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镇上街道两头竖起高高的桅杆,用柏树枝叶缠了,显出绿色的苍翠。几张大喇叭不分日夜的响起旋律。十里八乡的乡亲们车载马托汇涌而至。

    各路队伍齐集,排列有序,掮旗打伞,敲锣击鼓,道子行牌,鼓乐弹奏,江南丝竹,乐声悠扬。有扮演文戏的,有走高跷的,有玩杂耍的,有舞飞叉的,有拖毛竹爿的,有年轻妇女挑茶担的,有扮三百六十行的,有扛大锣,有抬百宝箱的,有拜香唱和的,有挺着大肚子手执钢刀扮刽子手的。且不同的行当,有不同的服装,披红挂绿,边表演边行进,煞是好看。

    原先冷清的街道已被分割完毕,分别是小吃一条巷子,衣服鞋帽一条巷子,农用产品一条巷子,等等。

    百余米长的露天马路上,沿街摆满了衣帽鞋物、农副产品等摊位,顾客们挤在过道上挑选商品,仿佛置身在欢腾的“旋涡”之中。

    现在来乡镇赶会的不光是农村人,很多城里人也会来凑凑热闹,逛这种“土市场”也变成一种时尚。虽然到城里买东西很方便,但人们赶交流会图的就是那份热闹,感受的就是农村的那种“土味”,比如那些土陶瓦罐,还有竹制的各式藤竹椅,在城市里渐渐难以寻到。

    人流涌动,熙熙攘攘。油烟熏绕,人声嘈杂,整个镇上一片喧闹与飘香。

    戏台底下更是堵得水泄不通,人们或站或坐,或在农机上翘首而盼,难得的一次放松与享受。

    台上是流水绸缎,水袖曼舞般的戏子唱念做打,声音振人肺腑。

    老人的娱乐全在戏曲上。高昂、雄浑有力,唱者声嘶力竭般的“吼”,听者手指轻动,和着锣鼓檫子二胡的伴奏,与唱着同为一体,口中哼唱,手淖节拍,恨不能替,如醉入迷。

    表演中有轻松的颠笑,在伶人的夸张表演下能泣鬼神,直上云霄。若惆怅愤怒,则哇哇哇哇嚎叫,抑扬顿挫,人间情感六艺有千般变化。吹,拉,弹,奏,翻,打,念,唱,提袍甩袖,吹胡子瞪眼,抬脚踱步,都要踏上点子,有板有眼,有招有式,板腔流韵相互配合,曲美舞欢,锣鼓振振,喳喳喳喳,嗷嗷嗷嗷,没有哪项舞台效果如戏曲一般浑然一体,行古纵今。

    经典的剧目《铡美案》、《八义图》、《法门寺》、《下河东》、《三娘教子》、《周仁回府》、《杨门女将》、《辕门斩子》、《打金枝》,老人们目不识丁,对这些恩怨情仇故事却娓娓道来,说到得意处不由得哼上两句……

    孩童爱武戏,就盼着杨门女将个个飒爽英姿五尺枪,在台上比划,锣鼓嚓嚓激烈,婀娜碎步,短枪相接,翎羽威武,怒目簟作。最欣赏的是武生在舞台上的跟斗,从一角连续翻至另一角,台下叫好声阵阵,看的尽兴,一夜间耳畔还是震耳欲聋的锣鼓梆子声。

    一连几日,放下农活,尽兴的逛,尽兴的吃,晚上也随着大人挤在戏台前打盹,却舍不得丢下这份热闹入睡。

    往往一觉醒来,戏尽人散,哀怨大人不早早叫醒自己,误了一场精彩的武戏,一夜也就赌气。

    小孩是看不懂戏的,就往马戏团那里凑去,帆布大包,里面稀奇古怪的表演,只能通过架在篷布外面的大喇叭得知,就无从一窥究竟了。

    也有放置一磁盘,交上两元钱摁指针嬴奖的游戏,看那红指针要端端正正对着盘内的馋人玩具、香烟、碎玉坠子的,可往往不论用力大小,也不曾有正中奖品的。

    有投圈套东西的游戏,绳子围成方阵,内放置各式奖品,买了十个竹篾编成的圆环在线外投掷,要正落奖品中间,不偏不倚,胜算是有的,不过算过买竹圈和奖品本身的价钱,赢取的不过是一阵的娱乐罢了。

    每个摊位前高音喇叭喊着:“不是最低价当场退货”、“上海羊毛衫10元一件”、“步步高皮鞋35元一双……”。

    在一个卖皮鞋的摊位前,喇叭里重复播放着“品牌皮鞋,原价200元,现价50元,走过路过不能错过……”

    这样的电子叫卖声此起彼伏,场面显得十分噪杂。

    孙刚和赵涵两人经过一家销售羊毛衫的摊位前,一位中年妇女拿着一件红色羊毛衫正跟摊主交涉:“还说是真货呢,放到水里一泡,羊毛衫变成了大花脸,我要退货!”摊主则理直气壮地反驳:“38元钱就想买件真羊毛衫,有这么好的事?”

    在交流会上,往往有不健康、低级庸俗的演艺活动。像歌舞团在晚上有时候会有艳舞表演等等。

    会场上的物品,不少是假冒伪劣商品,价格便宜,但质量却很难保障,农民即使买了假货,会场散了,也无法去找卖货的小贩,只好自认倒霉。

    还有卖糖葫芦、麻花之类的,甚至还看见一个假和尚在那里卖佛珠手蜀,现场开光。

    ————————————————————

    今天周四了,强推还有3天,希望大家多多收藏,收藏还远远不够呢!!!

097.逛

    风采最后一拳,彻底的撕裂了伊贺源坚韧无比的防御,击中他的胸口,把整个人都打得飞了起来,其震撼力简直无与伦比,直到伊贺源的身体掉落地面,发出砰的巨响,在场的很大一部分人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一场战斗,可以说是悬念最大的一场战斗,比武交手的双方都可谓是棋逢对手,但是就声势而言,伊贺源的胜面在高手的心中都要大一些。

    但是现在的结局却是以伊贺源被风采一连串猛烈,犀利,鼎重一般的拳,凤凰腾飞的最后一击完全击败。

    这样的结果,在场大部分眼光高明的高手都没有预料到。

    “你………”

    伊贺源掉落在地上,紧接着一个翻身,前臂支撑起身体,艰难的站立起来。眼睛里面也散发出难以置信的光。

    他虽然有呼吸,但是他的眼睛之中的瞳孔已经开始涣散。这是死亡来临之前百试不爽的征兆。

    风采的那一拳震破了他的心脏,也断绝了他所有的生机,纵然强大到丹劲程度的他也受不了这样的伤害。

    他现在之所以能支撑站起来,完全是一口气强撑着。这是最后一口气。

    “你很厉害,这一场战斗,我输了…….但是我不甘心,真希望,真希望能活下来,再次经历下一场的战斗啊…….可是……还是没有能走到王超地面前见识翻天印……”

    伊贺源地眼神看向了王超,嘴里喃喃道。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似乎是感慨。叹息。

    最后,伊贺源伸出双手,把自己头上武运长久的头带重新系了一下,然后双眼一闭,整个人再没有了呼吸,没有了心跳,也没有脉络,血脉侧底停止了。已经完全的死了。

    不过伊贺源死了之后,身体居然还直挺挺的站立,双腿不丁不八。是一个武术家标准的桩法。

    风采摇摇了头。也不顾伊贺源,走下场去。她一走下场,脸色猛然的苍白了一下,走路身体脚步有些虚浮,王超看见她这个样子,立刻上前,扶了她一把。同时也知道了风采刚才硬接伊贺源一记“斩浪”杀招,全身骨骼已经受伤。

    “你的骨骼已经受伤,不过还好不是很重,但是接下来的比武,你如果再碰到丹劲。那就不好打了,最迟,最迟七天,才能够恢复。”王超细细估计了一下。

    “这个我心里清楚,今天的这一场战斗,已经消耗了我太多的精神和体力,我得回去好好地休息了,你倒是不用为我浪费精神,我地伤自己能够治疗好。”风采摆摆手,报了一个笑容。随后眼睛看向另一边的严元仪。

    严元仪也把眼睛看向了风采。

    她知道。风采在击毙伊贺源的一刻,已经成为了她真正的对手。

    从今以后。风采这个女人,再也不可小视。

    “嗯。”王超点点头,把手微微一摆,风采又是一笑,飘然的去了,竟然一点也不顾现场之中众多人的惊讶和目光。颇有些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韵味。

    此时,现场已经轰动了。

    伊贺源地死亡可不是一个小事,整个日本武术界的武术家们,几乎人人都震惊得呆住了,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伊贺源会在武道大会出场的第一场就输了,而且输得是那么的彻底,连生命也输掉了。

    所有的日本武术家都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一股心如死灰地气氛,传遍了全场。

    “日本武术界彻底的废了。如果说他们先前是哀兵,那么现在他们就是麻木的人了。想不到啊想不到,把日本武术界彻底打垮的最后一击,居然是一个女人完成的。如果我对上了伊贺源该多好。”

    就在这时,岳鹏,还有那个修炼孔雀王拳的老头,心中都是一般无二的想法。

    伊贺源现在是整个日本武术界的主心骨,精神支柱。在这场武道大会上,他也是典型的一块难啃的骨头。除了巴立明,GOD首领,王超三人之外,谁都没有真正地把握打倒他。但是这一块硬骨头,人人也都想啃,因为击败了伊贺源,就等于是彻底地击溃了整个日本武术界最后一丝希望,这个行为,可以说是名垂史册也不为过。

    现在这个名垂史册的机会,被风采夺走了。

    绝顶高手们,人人心中又是可惜,又是惊叹。

    这一场战斗,风采地威望急剧上升。人人心目中,都把这个看似千娇百媚,但动起手来却如鼎重一般的拳势的女子深深的印刻在了心里。

    “想不到风采能赢…..实在是太好了……”小宝的爷爷,苏问,以及苏家老爷子,苏小月等一干人,也是有惊又喜。

    “苏问,我以前只知道,风采是练武的,但是她从来没有在我们面前展现过,我也只知道,她只是一般人。但是现在看来,她居然是和严元仪一样的高手,哎,从今以后,你们之间的关系危险了。”

    就在这时,苏家的老爷子也回过神来,他神情镇定下来之后,说了一句非常意味深长的话。

    “怎么会这样?”苏问一惊。

    “非常人,行非常之事,尤其是像王超,武运隆,刘沐白,严元仪这样的高手们,在古代,就是异人。风采虽然跟了你二十年,也是我们苏家的好儿媳妇,但是她今天锋芒毕露,我虽然看不懂她的武功,但是却感觉得出来。她把自己二十年地不得志全部舒展了出来。哎……这样地风采。怎么能又甘于束缚呢?不过,以后她不管怎么样,你都要尊重她的意愿。”

    苏问开始一惊,但是渐渐的听着他父亲的话,陷入了沉思。

    “哦哇…..”

    在包厢里面观看的俄罗斯总理普金看了风采和伊贺源的战斗,情不自禁的发出了惊叹的声音。眼睛一眨都不眨。处于一种震惊的状态。

    这样武道大会,给这位爱好搏击的“沙皇”太多惊喜了。

    就在风采击毙伊贺源地震惊还没有过去,残酷而急促地武道大会大屏幕上的名字又在剧烈的闪烁起来,标志着新一轮的血腥杀戮再次开始。

    接下来的战斗,完全呈现了白热化。在场之中的高手们。好像被风采和伊贺源的这场战斗刺激到了。每一场战斗都是上来就动真格地,无论是泰拳手,还是瑜伽高手,还是西方的武者,还是阿拉伯武术家,还是华人拳师,都打出了真火。一上场就施展自己最为凌厉的杀招。

    一个上午的时间,又进行了三十场的战斗,竟然场场都分出了生死。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

    其中有几场,居然是两位对手同时同归于尽。

    这样惊心动魄地战斗,也使得有一部分心智并不坚定的武术家开始弃权放弃比赛了。其中最多的居然是中国国内的武术团体代表队。还有美国欧洲代表队的一些成员。

    中国国内的武术代表队足足有数百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没有见过血的,碰到这样的场面,腿就软了三分。

    毕竟,武道大会的出场费虽然高,奖金也吓人,赢了一场,就几乎是一辈子都吃喝不愁,但是谁也不会用命去赌。

    而且没有真正实战过也怪不了国内的这些武术家,武术队地冠军们。毕竟国内地大环境。治安,怎么都允许生死搏斗和杀人残人。

    而美国欧洲方面。也显然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其中一些人也是走关系进来参加武道大会,拿出场费和奖金。

    到了吃中饭休息地时间过后的下午场,整个武道大会的人数,一下在剧烈的减少,弃权退场的,使得总人数一下足足少了三分之一!

    不过武道大会的人数虽然少了,但留下来的,全部都是精英,武术家中的强者。不畏生死的武者,下面的战斗更加剧烈了。

    武道大会的第一天,足足进行了上百场的比赛。

    不过风采和伊贺源的战斗之后,电脑排名却并没有排到丹劲高手之间的绝对,甚至没有一个丹劲高手被排到了,最多也就是几个化劲高手之间的较量。

    第一天的武道大会结束之后,已经是深夜十二点了。八个小时候之后,也就是早上八点,第二天的战斗在继续。

    王超在结束之后,回到自己的房间里面,默默静坐,也不睡觉。因为他根本不需要睡觉,每天只要闭一二十分钟的眼睛,调整身心,进入深度的禅定,就可以完全解除疲劳。

    就在所有的人都休息的深夜,一些居心叵测的人也秘密的活动起来。

    “奥古斯都…..今天一天,那群华人武术家中的顶尖高手们,都没有喝一滴水,也没有吃一点东西,特别是那个王超。看来他们是早有防备,而那群华人高手十分的灵敏,我们的间谍根本不能靠近,也无法侦查到他们的具体情况。”

    几个神秘的白人和白金袍的奥古斯都商量着。

    “我去散散步吧。顺便看看。”奥古斯都脸上面无表情,用白色丝绸细心的擦拭着一个白金十字架。随后一下站直了身体,走了出去。

    奥古斯都的身体非常之快,出了门,几个闪身,就进了夜幕之中,不一小会,就走出了五六里的路,前面出现一片树林和公寓,沉寂在漆黑的夜幕之中。那就是华人武术家的这次休息的地方。

    此时,大雪还没有融化,天气非常之冷,深夜更是漆黑漆黑,半个人都没有。

    奥古斯都看着漆黑的公寓,脸上显示出了一丝自信的微笑,几步走了进去,他的脚踏在深深的雪地之中,居然没有发出半点声音。

    但是,就在他踏入公寓范围的时候,眼睛突然一紧,就看见了公寓旁边结冰的池塘边,站立了一个人。

    “奥古斯都先生,深夜不去休息,到我们这里来干什么呢?”

    说话的人,正是王超!

    “嗯?”奥古斯都看见了王超,脸色平静的道:“原来是王超先生,我只不过是睡不着,出来走走而已。”

    他的中文说得十分流利。

    “嗯?出来走走。”王超并没有转身,眼睛盯着结冰的池塘,“你走错路了,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你闯进来,可惜啊可惜。”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138/ 第一时间欣赏幸福的小农民最新章节! 作者:腼腆的胖子所写的《幸福的小农民》为转载作品,幸福的小农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幸福的小农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幸福的小农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幸福的小农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幸福的小农民介绍:
宅男青年无意中得到一枚戒指,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过着悠然自得、田园山水般悠闲生活。在都市的喧嚣中,发现逐渐迷失了自我,平淡、自然的乡村风情为您的心里注入一道清泉……新人新书,请求大家多多收藏、推荐,谢谢!
幸福的小农民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幸福的小农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幸福的小农民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