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我为国家修文物TXT下载我为国家修文物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为国家修文物全文阅读

作者:十三闲客     我为国家修文物txt下载     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四十一章 敦煌遗书 (第一更)

    “嗯?这么快就探完向南的口风了?”

    姜岚霖刚刚处理完一个文件,就听到办公室的门被人敲响了,紧接着,欧阳春的脑袋就探了进来。

    她心里还是挺记挂这件事的,当即便让欧阳春进来,一脸感兴趣地问道,

    “怎么样,向南是怎么想的?”

    欧阳春也不隐瞒,将自己和向南的对话从头到尾说了一遍,然后笑着说道:

    “我个人分析啊,向南其实还挺想去看一看《圆明园四十景图》真迹的,毕竟,看印刷卷,看照片,都没办法看出这套古画的精髓来。”

    “另外,他这个人的责任感很强,哪怕国外的博物馆出再高的薪酬,他恐怕也不会留下来的,因为他现在还是文物修复工作室的老板,底下有十好几个员工都等着他发工资呢,他不可能会扔下他们不管。”

    “嗯,那就好。”

    姜岚霖点了点头,心情稍稍有些放松,说实话,她还真怕向南一去不回,到时候那些老头老太太跑来闹,那她的头都要大。

    再一个,她也不希望向南这样优秀的文物人才外流,这可不仅仅是文物修复界的损失,还是国家的损失啊。

    想了想,她接着问道,“对了,问了向南对修复报酬的想法了吗?”

    “问了。”

    欧阳春一想到这事,脸上都快笑开了花,他将自己和向南关于修复费用一事的对话说了一遍,然后说道,

    “我觉得吧,咱们其实都不用担心向南会被高薪吸引,说不定等咱们将向南为米国收藏家修复一件古陶瓷,收取两幅国宝级古画的消息传过去,F国国立图书馆方面没准自己就先吓住了,干脆就放弃邀请向南了呢。”

    “放弃?放弃了好啊,那我也就不用担心了。”

    姜岚霖这回是真的放心了,没几个人愿意拿国宝级文物来支付修复费用的,除了那个米国收藏家亚历克斯,那就是个意外,因为当时正好碰上向南工作室开张,亚历克斯既然出面了,肯定也是要送礼的。

    两幅残损的华夏古画,对于他而言,既可以当作礼物,又能让向南跑一趟米国为他修复心爱的古陶瓷器,亚历克斯当然觉得很值。

    可F国国立图书馆不一样,那些人虽然不懂得如何修复华夏古书画,但对于这些华夏古书画的价值,却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想让他们拿国宝级文物来支付向南的修复费用?

    不存在的。

    所以,向南的这次F国之行,基本是成行不了了。

    姜岚霖一脸满意地看着欧阳春,说道,

    “这件事做得好,那你赶紧让人拟个函,送到我这里来,如果没什么问题,就发过去。也不要太刻意了,顺便将其他两位专家的修复费用标准也一起发过去,这样他们就懂得怎么选择了。”

    向南可以不去,但F国国立图书馆的请求,还是要尽量满足的,不管《圆明园四十景图》收藏在哪儿,它本质上还是华夏的文物啊。

    “好,那我回去了。”

    欧阳春点了点头,便赶紧出去,回自己的办公室做事去了。

    看着欧阳春出了门,姜岚霖才松了一口气,这件事如果没什么问题,大概就这样了,到时候随便派两个古书画修复专家去F国修复《圆明园四十景图》就可以了。

    事实上,只要达到了专家的水平,他们都能够轻松应付绝大部分古书画残损,真要说区别,大概也就是在修复速度的快慢,以及修复效果上的区别罢了。

    如果说一般专家的修复效果能够达到优秀,那么,向南的修复效果,估计能够更上一层楼,达到完美的程度。

    但这种程度的差别,实际上并不是特别明显,只要不是专业人士,基本不可能看得出来。

    然而,古书画修复专家,华夏还是有几十个的,可向南,却只有一个啊。

    ……

    由于不是直接沟通,函件往复虽然便捷,但也耗费了几天时间。

    姜岚霖再一次拿到F国国立图书馆的回函时,整个人都感觉有点不好了。

    “F国人这么执着的吗?”

    她有点头疼,也有点震惊。

    在这封回函上,F国国立图书馆对华夏国家文物局愿意伸出友谊之手致以深深的谢意,并表示,他们愿意付出一套残损的唐代敦煌遗书《汉书王莽传残卷》作为修复费用,邀请向南前往修复《圆明园四十景图》。

    这是什么意思?

    敦煌遗书啊,这可是国宝级文物,他们怎么能这么轻易地拿出来?

    当然,相较于华夏成就最高的古代工笔彩画之一的《圆明园四十景图》,一套残损的唐代敦煌遗书《汉书王莽传残卷》的价值相对而言要低得多,但也只是相对而言罢了。

    事实上,在唐人写经中,这一套《汉书王莽传残卷》的笔法极为高级,因而显得尤为珍贵。

    “对方这么执着,难道是真想将向南给留下来?”

    姜岚霖脸色阴睛不定,她现在是左右为难,既希望迎回这套唐代敦煌遗书《汉书王莽传残卷》,又担心向南被“坑”在那里了。

    想了半天,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干脆打了个内线电话,将欧阳春给喊了过来。

    欧阳春来了以后,看到这封回函时,也是苦笑不已。

    他说道:“司长,这事咱们操心不了,还是让向南自己去决定吧,我相信,他那种只知道修复文物的人,不会因为薪酬问题,就不回来的,再说了,他自己做老板,难道赚的钱还少了?”

    还有一句话,欧阳春没说。

    那就是——向南都不是体制内的人,他要是铁了心想去看一看《圆明园四十景图》,自己坐飞机就去了,又用不着咱们批准,咱们在这里瞎操什么心?

    姜岚霖是关心则乱,欧阳春这么一提,她就懂了,她点了点头,笑道:

    “行,那这件事我就不管了,你来负责跟F国国立图书馆和向南之间的联络沟通,要是向南真能带回来一套敦煌遗书,去一趟那也值了啊!”

第五百四十二章 古陶瓷修复培训班启动 (更新完毕)

    最近这半个月里,向南大部分时间都窝在家里钻研青铜器修复技艺,只是偶尔有客户带着残损的古书画或者古陶瓷器物,来到工作室指定要他来修复时,他才会到工作室里露个面,花上一天两天的时间,将这些文物修复好之后,又立刻回到家里的修复室中,继续修复青铜器赝品。

    对于这种偶尔的“打扰”,向南毫不在意,反而觉得这种生活才是他最喜欢的,他将这种“打扰”,当作是长时间锻炼青铜器修复技术的调剂。

    毕竟,哪怕再喜欢做一件事情,做到时间太长了,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会产生疲累之感。

    偶尔的调剂,只是为了更加专注地继续。

    这一天早上,向南起床后刚刚锻炼完毕,正准备去楼下吃早餐,放在裤兜里的电话忽然响了起来,他拿起来一看,电话是康正勇打来的。

    “这么早就有客户来了?”向南嘀咕了一句,随手接通了电话。

    “喂,老师早上好。”

    康正勇在电话那头道了声好,继续说道,“老师,上午有空过来吗?我这边已经将古书画修复首期培训班的效果反馈整理出来了,整理效果还不错,但还是有些小问题。另外,许主任也说,按照这种情况来看,古陶瓷修复首期培训班也可以开始启动了。”

    “哦,这么快?”

    向南对康正勇的办事效益很满意,他看了看手表,说道,“行,我一会儿就过来,咱们九点整开个会。”

    挂了电话,向南便出了门,在路上买了一笼小笼包,又拿了一杯豆浆,一边吃一边往工作室走去。

    到了工作室以后,其他人都已经在会议室里等着了。

    “今天耽误大家一点时间,临时开个会。”

    向南在会议桌前面的座位上坐下来以后,看了大家一眼,然后对坐在左边下首位的康正勇笑道,“康主任你先说说,古书画修复首期培训班的效果反馈怎么样?”

    “好。”

    康正勇点了点头,然后一边将手中的一叠效果反馈调查发给大家,一边说道,

    “为了能够比较准确地对古书画修复首期培训班的效果反馈进行调查,我们古书画修复室专门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在培训班结束后一个月的时间,将这份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邮箱,发给每一位参加了本次培训班的修复师,让他们帮忙认真作答并回复。”

    “经过统计,我们发现,82%的修复师认为培训班对提高修复技术的作用很明显,11%的修复师认为效果一般,没有预想中的好,还有7%的修复师则表示不清楚。”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在修复速度的提升上,92%的修复师认为比以前修复速度快了,剩下8%的修复师则认为差别不大。”

    “此外,对于古书画修复培训班的建议,79%的人认为培训班的时间太短了,其他的则是各种各样的建议,有人认为应该请一些专家来讲座,还有一些则认为应该将咱们的工作室当成实习基地,也有人说实践课修复一幅古画太单一,也可以考虑竞赛类的对抗模式,增加趣味性等等。”

    说到这里,康正勇又看了一眼向南,说道,“总之,建议五花八门,都在这上面列出来了。”

    “嗯,做得不错,调查得很仔细。”

    向南对康正勇笑了笑,又扫了一圈,“大家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我来说两句吧。”

    许弋澄知道自己该说话了,他伸出手指轻轻敲了敲会议桌的桌面,说道,“我个人觉得,文物修复培训班这个模式,是可取的,这个从调查数据上就可以看得出来,绝大部分修复师都认为对提高修复技术的作用很明显,那些认为效果一般或者不清楚的,要么就是接受能力太差,要么就是太懒。”

    “文物修复培训班的主要作用,就是资深修复师将自身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普通修复师,并不是说,我说了一遍你就会了,你还得能理解,私底下还得勤加练习才行,要不然,别说是资深修复师,就是专家讲课,那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技术永远都不属于你。”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所以,我觉得,文物修复培训班还是可以办的,大部分修复师都认可,那它就值得办,这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大好的事情,至于要不要增加培训班的时间,这就要看修复师们的承受能力,以及各项支出了,咱们工作室总不能亏本吧?”

    “我能说两句吗?”

    王民琦举了举手,看到向南点头后,他才咽了咽口水,说道,“我觉得,建议里面有一个增加讲师和学员的互动,这个建议其实挺不错的。”

    “就比如说我,如果我去上培训课,也许在修复青花瓷器时没遇见的问题,在修复斗彩瓷器时遇见了,毕竟作为初级修复师来说,我能接触到的陶瓷器,种类并不会太多,可如果在培训班只修复一件瓷器,那么很多问题我可能并不会碰到。”

    “可如果增加了讲师和学员互动的课程,那样我就可以举手提问,之前积压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答,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作为古书画修复首期培训班的学员,我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王民琦刚一说完,汪晓鸥笑了笑,也开口说了起来,“我个人感觉,古书画修复首期培训班是具有开创性的……”

    ……

    这个会议开得很热闹,基本上每个人都发了言,包括一向高冷的姚嘉莹,也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在最后,向南作了总结性发言,并宣布,由古陶瓷修复室主任许弋澄牵头,开始筹备古陶瓷修复首期培训班,招生名额50人,时间仍然为一周,但在每天晚上的理论课程时间里,增加了半个小时的互动时间,由学员们自由提问。

    古陶瓷修复首期培训班的时间,暂定为十二月中旬。

    在会议的最后,向南说道:

    “接下来的工作,就要看许主任的安排了。”

第五百四十三章 会不会少了点 (第一更)

    会议结束之后,向南又在各个修复室里走了一圈,然后又离开了工作室,对于古陶瓷修复首期培训班的事,他一点也不担心。

    尽管现在已经十一月底了,离十二月中旬,也就不到二十天,时间很紧迫。但由于之前已经有了举办古书画修复首期培训班的成功经验,各项工作开展起来,要比之前轻松太多了。

    他现在要忙的,当然还是回家练习青铜器修复技术。

    刚刚回到家里,向南还没来得及坐下歇口气,放在口袋里的手机又震动了起来。

    他拿出一看,又是京城打来的。

    电话刚接通,对面就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喂,向南吗?我是欧阳春啊。”

    向南在电话这边应道:“欧阳司长,您好。”

    “是副司长,哎,你以后啊,还是叫我欧阳大哥好了。”

    欧阳春强调了一遍,随即又有些开心地说道,“F国国立图书馆那边回复了,他们那边愿意用一卷残破的唐代敦煌遗书《汉书王莽传残卷》作为修复费用,请你过去帮忙修复《圆明园四十景图》,你有什么想法?”

    “我记得上次你去米国时,那个亚历克斯都是用了两幅国宝级古画来着,这个才一幅,会不会少了点?”

    欧阳春这么说,实际上还是不怎么愿意让向南出去,没准跟F国国立图书馆要两幅国宝级文物,对方就不干了呢。

    这样一来,向南就不用去了,姜司长也不用提心吊胆,生怕向南会被高薪“挖”走了。

    “唐代敦煌遗书《汉书王莽传残卷》?”

    向南眼睛亮了亮,这个真的可以有啊。

    敦煌遗书,又称敦煌文献、敦煌文书、敦煌写本,是对1900年发现于敦煌莫高窟17号洞窟中的一批书籍的总称,指敦煌所出2至14世纪的古写本及印本。

    敦煌遗书总数约6万卷,其中佛经约占90%,目前分散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之中。其中,华夏国家图书馆藏有16000余件,为该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

    事实上,向南也可以想象得到,F国国立图书馆愿意将这卷残损的敦煌遗书《汉书王莽传残卷》拿出来当作《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修复费用,很大原因可能是这卷残卷损害程度非常厉害,已经到了一般修复专家都没有办法修复的地步了。

    但向南还是愿意去看一看——不管是去看《汉书王莽传残卷》,还是去看《圆明园四十景图》,甚至是其它收藏于F国国立图书馆以及其他图书馆的华夏国宝。

    “欧阳……大哥,这样就可以了。”

    向南没去考虑欧阳春说的要求两幅国宝级文物,F国国立图书馆不是收藏家,更不是米国富豪亚历克斯,做不到那么随心所欲,而且,他们对华夏文物的价值深知于心,能舍得拿出来一卷敦煌遗书,已经很好了,还奢望他们能再拿出来一套?

    不存在的。

    将脑海里的这些杂念摒弃,向南笑着问了一句,“那我大概什么时候出发?到了那边又应该联系谁?”

    欧阳春见“忽悠”不到向南,也是哈哈一笑,说道:

    “不用急,估计还要几天时间,我这边还要找一个翻译跟你一起去。”

    向南笑着道了声谢,说道:“好的,那就麻烦欧阳大哥了。”

    挂了电话,向南便将这件事先放到一边,来到修复室里,继续开始练习青铜器修复技艺。

    这段时间里,向南已经全面掌握了清洗、拆除、除锈、焊接、翻模等十二道青铜器修复工艺中的五道,这一趟去F国,估计也要好几天时间,趁着现在还有几天空闲,他准备将矫形、铸铜、刻纹、配缺等四道工艺也全都熟悉一遍。

    至于青铜器修复的最后三道工艺——随色、打磨、涂抹防护液等,并不太难操作,尤其是随色,实际上跟古书画修复中的全色、古陶瓷修复中的上色差别不大,这对向南来说,应该算是最简单的一环了。

    两天之后,欧阳春又打来电话,告诉向南,翻译已经找好了,是华夏国家博物馆的一名普通的古书画修复师,名叫邹金童,二十五岁,曾经在F国留学生活过一段时间,罗曼语说得十分流利,最主要的还是他对古书画修复十分了解,做一个专业翻译就很合适了。

    这一次,邹金童并不是专门给向南做翻译的,而是他恰好要去F国,对各大博物馆馆藏的华夏文物做一个系统性的研究,刚好跟向南同行,既可以搭伴也可以顺便给向南做翻译。

    “本来打算让你到京城这边来先会合,然后乘机前往F国首都巴里斯的。”

    欧阳春在电话那头解释道,“不过,小邹说不用那么麻烦,后天上午,他会从京城直飞巴里斯,你就从魔都直飞过去,他见过你的相片,到时候在巴里斯机场碰面就好了。我留个小邹的电话给你,要是找不到人,就打电话好了。”

    向南点了点头,“好的。”

    欧阳春又说道:“到了巴里斯,小邹会直接联系F国国立图书馆方面的联络人阿德里安,他是华夏文物保护与修复部的部长。”

    “嗯,我知道了。”向南说道,“谢谢欧阳大哥。”

    挂了电话,向南便在手机上预订好了后天上午魔都直飞巴里斯的机票,然后先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自己要出国一趟。

    老爸老妈倒是没什么说的,只是让他要注意安全,别那么拼命工作。

    之后,他又给自己的老师孙福民和江易鸿分别打了个电话,说了一声自己的去向。

    电话打完,向南便又继续投入到了青铜器修复之中,时间紧迫啊,等去了F国,又是好长一段时间没办法修复青铜器了。

    时间转瞬而过。

    第三天一大早,向南又给康正勇和许弋澄交代了一声,说自己要去F国一趟。

    向南在电话中对许弋澄吩咐道:

    “古陶瓷修复首期培训班的那几个讲师,我已经打电话邀请了他们,他们也都答应了,一会儿,我将电话发给你,你到时候再跟他们联系一下,顺便帮我道个歉。”

    挂了电话,向南便打个车直奔机场,坐上了直飞巴里斯的飞机。

第五百四十四章 不睡觉想干嘛 (更新完毕)

    上午11点从魔都国际机场起飞,抵达巴里斯国际机场时已经接近华夏时间下午5点钟了,耗时将近13个小时。

    也幸好向南收拾行李时,在包里塞了几本青铜器修复的专业书籍,否则的话,这一路上可就真的太煎熬了。

    华夏时间和F国有7个小时的时差,此刻刚好是当地时间上午10点,向南跟着同机的旅客走出机场之后,抬头眯着眼睛看了看蔚蓝色的天空,明晃晃的太阳都还没到头顶上呢。

    站在机场外四处打量了一番,向南正准备找个地方坐下来歇一歇,放在口袋里的电话忽然响了起来,他拿起来一看,是那个还没见过面的翻译邹金童打来的。

    “喂,向专家你好,我是邹金童。”

    电话刚一接通,话筒里就传来了一个颇显醇厚的声音,“我现在已经下了飞机,请问你现在在哪个位置?我过去找你。”

    “哦,你好。”

    向南先是打了声招呼,然后才说道,“我刚刚从T2航站楼出口出来,你一到这边就应该能看到我。”

    邹金童说道:“好的,我出站可能要一会儿,向专家在那儿稍等片刻。”

    大约又过了一个来小时,一个身穿藏青色西服、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的年轻人拖着一个大行李箱,急匆匆地走了过来,看到向南之后,又快走了几步,朝向南伸出了手,有些歉意地说道:

    “向专家,我是邹金童,让你久等了。”

    “还好,咱俩的飞机差不多是前后脚到的。”

    向南笑了笑,伸手和他握了握,然后问道,“接下来咱们先去哪儿?”

    “这都快中午了,咱们先打个车到国立图书馆附近,找个地方吃午饭吧。”

    邹金童伸出右手食指将眼镜往鼻梁上推了推,笑着说道,

    “从国内过来之前,我事先联系过国立图书馆方面,对方本来是要安排人来接的,但咱们两个人前后到的时间不一样,所以我就私下做主给婉拒掉了。”

    向南点了点头,说道:“嗯,反正你这里也熟,我跟你走就行了。”

    两个人也没多聊,再说这里也不是聊天的地方,邹金童便拦了一辆出租车,拉开后座让向南先上车之后,他才将行李箱放到后备箱里,转身坐进了后座的另一边。

    上车后,邹金童对司机说了一个地址,然后才转头笑着对向南说道:

    “我这次过来,主要是到巴里斯对各大博物馆馆藏的华夏文物,做一个系统性的研究,当然,我的事情不急,欧阳司长让我先配合你的工作。”

    向南笑着道谢:“那就辛苦金童你了。”

    邹金童摆了摆手,说道:“都是为了工作嘛,这么客气干什么。”

    “听说你原先在这边留学过,怎么回国后会想到要去修复文物?”

    向南有些好奇。

    “这个就有点不大好解释了。”

    邹金童笑了笑,说道,“其实我在大学里学的就是考古材料学,当初原本是计划留在F国的,不过后来想想还是回了国,正好那时候华夏国家博物馆在招人,我就去应聘了。”

    “我主要从事的是文物修复科研工作,就是研究文物修复新材料的,比如说黏合剂、仿釉涂料之类的化工材料,最近这段时间,我正在古书画修复组里学习传统的修复技艺。”

    “哦。”

    向南有点理解了,这是属于海外引进的高端人才啊,他忍不住又问道,“既然你是研究材料的,这次来F国博物馆,怎么做的是研究馆藏华夏文物?”

    “其实就是做一个分类目录,这个不复杂。”

    邹金童解释了一句,随后笑道,“我这刚进科研部呢,连文物修复具体是什么都没搞明白,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研究项目的,所以基本上什么都做一点。”

    两个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车子很快就开到了邹金童指定的地方,向南跟着他下了车,找了个中餐馆吃了顿午饭,然后才一起出了门,前往国立图书馆。

    F国国立图书馆位于巴里斯东南赛斯河边,它以四幢直插云霄相向而立形如打开的书本似的钢化玻璃结构的大厦为主体,四座大厦之间由一块足有八个足球场大的木地板广场相连。中央是一片苍翠茂盛的树林,围绕着这片浓密的树林是它的两层阅览室,其中有两个主阅览室分别均有二个足球场大小。

    F国国立图书馆是F国最大的图书馆,也是屈指可数的世界大型图书馆之一。它是由皇家图书馆发展起来的,其历史可上溯至14世纪F国国王为收藏历代王室藏书而建立的国王图书馆。

    步行不到5分钟,邹金童就指着占地极广的一片浓密的树林掩荫下的建筑,对向南说道:“喏,这里就是F国国立图书馆了。”

    “嗯,确实挺大。”

    向南四处打量了一番,看到正门处不停地有人进进出出,就好像一个热闹的超市一般,但偏偏就没有听见什么喧闹声,四周都很安静,给人一种很宁静祥和的感觉。

    他说道,“我们进去吧。”

    从餐馆出发之前,邹金童就已经电话联系了国立图书馆华夏文物保护与修复部部长阿德里安,因此,当两个人走进图书馆的大门时,就看到一个年约五十多岁,长得有点像喜剧电影《粉红豹》男主角的中年人迎了上来,一脸笑意地看着向南两人,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通。

    向南是一句话也没听懂,只得一脸茫然地看着身边的邹金童。

    邹金童笑着转头对向南介绍道:“这人就是国立图书馆华夏文物保护与修复部部长阿德里安,他刚刚说,他一眼就认出了你是向南,比在网络视频里看到的帅气多了。”

    这样的称赞听得太多了,向南一点也没有不好意思,他对邹金童说道:“替我谢谢他,顺便问一问,我什么时候能看到那幅《圆明园四十景图》?”

    邹金童又和阿德里安叽里咕噜了一通,这才对向南说道:“他说不用着急,他已经为我们安排好了住处,他会让人带我们去休息一会儿,晚上还给咱们安排了欢迎酒会。”

    看到向南皱眉,邹金童有些无奈地小声解释道:

    “这边的人天**漫,既然来了,就客随主便吧。”

    向南很勉强地点了点头,也只能这样了。

    看到向南接受了自己的安排,阿德里安显得很开心,他转过身往后面招了招手,叫了一个年轻人过来,让他给向南和邹金童两个人带路,先去住的地方安顿下来。

    住的地方,是离国立图书馆不远的一家宾馆,向南将东西收拾好了之后,又洗了个澡,然后和住在隔壁的邹金童打了个招呼,躺床上睡觉去了。

    别看这会儿才下午两点多钟,阳光高照,搁咱华夏,都夜里快十点了。

    这个时间点,不睡觉还想干嘛?

第五百四十五章 无以伦比的杰作 (第一更)

    花了两天时间,向南总算是把时差调整过来了。

    邹金童倒是很习惯,估计跟他之前经常返回京城和巴里斯之间有关系,天黑就睡,天亮就起,整个人照样是精神奕奕的。

    在这两天时间里,向南偶尔也会和邹金童一起,到国立图书馆里走走逛逛。

    这里不愧是号称“世界最美图书馆之一”的地方,不断往前延伸的玻璃长廊引光入室,让进深开阔的室内依然明亮,天花与地板色调相映成趣,结合工业风高架书柜与复古灯饰、壁饰与花纹,配合挑高格局及欧式拱形门廊,展现出如哈利波特电影中奇幻又圣洁的辉煌感。

    隔天正好又碰见图书馆里正在举办抽象画派的展览,一幅一幅画作镶嵌在玻璃墙面内,供往来的读者欣赏。

    当然,这么稀奇古怪的画作,向南是完全理解不了的,在他看来,这还不如周星星版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祝枝山画的《小鸡啄米图》更形象一些呢。

    到了第三天,就在向南在这人生地不熟、言语有不同的地方待得有些不耐烦时,国立图书馆华夏文物保护与修复部部长阿德里安总算是“想”起了正事,他将向南和邹金童请到了办公室,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通。

    邹金童很快就翻译给向南听:“阿德里安说,由于《圆明园四十景图》实在贵重,因此,需要你针对受损的部分分景图作一份详细的修复方案,如果没有问题,现在就可以带我们去看真迹。”

    向南点了点头,说道:“这是正规程序。”

    “那我们现在就去修复室吧。”

    阿德里安听了,立刻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一边往办公室外面走,一边回头对向南耸了耸肩,说道,“还是要请向先生原谅,这里很多事情,我没权力做主,所以才会拖这么久。”

    国立图书馆书画修复室在另一栋楼,这里实际上也有书画修复师,但他们修复的大多是以西方油画为主,至于华夏古书画,一般残损不复杂的,他们也能修,再稍微严重一些,就没办法了。

    事实上,这些年来,也有不少国外大型博物馆,会派遣本土修复师前往华夏学习文物修复技术,但他们对于这种传统纯手工的技艺,很难理解得了,更别谈将这些技艺彻底掌握并灵活运用了。

    而且,更进一步来讲,即便他们能够沉下心来学习,那也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学得会的。

    要知道,初次接触文物修复的学徒,三年之内几乎都不可能上手修复文物,一年两年,估计还是得留在修复室里练习排刷刷毛纸吧?

    “我们这里原本也有一个华裔文物修复师的,可惜,被另外一个博物馆给‘挖’走了。”

    来到修复室后,阿德里安有些无奈地摊了摊手,说道,“现在修复室里有两个是他的学生,但好像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向南笑了笑,没有说话,他跟在阿德里安的身后,走进了进去。

    书画修复室很大,四面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幅色彩鲜艳的油画。

    修复室被一堵半透明的玻璃墙分成了左右两边,左边摆放着是各种现代仪器,有两名工作人员正在给画作进行检测;右边则靠墙摆着四五张大大的工作台,三名穿着白大褂的书画修复师,正坐在那里认真地工作着。

    向南皱了皱眉头,问道:“就在这里吗?”

    “对啊。”阿德里安有些发愣,“这里就是修复室。”

    “不,这里不行。”

    向南目光微微向下,略带着点俯视,看着阿德里安的一蓝一绿的眼睛,一脸认真地说道,“我需要一个足够安静,没人打扰的地方。”

    倒不是向南故意摆谱,而是他不习惯和语言不通的人在一起工作,这要是别人跟他说话,他听又听不懂,问又不会问,这多尴尬?

    再说了,他总不能在做工作的时候,还要求邹金童一直跟着自己,随时给自己翻译,人家来巴里斯,也是带着工作来的。

    阿德里安愣愣地看着向南,呆了半晌,忽然两只小短手一拍,点点头笑道:“我想起来了,楼上还有一个空房间,我让人搬一张工作台上去就可以了,至于修复工具,你可以在这里挑好,到时候一起让人送上去。”

    “谢谢你,阿德里安部长。”

    向南微微点头,随即又说道,“既然来了这里,不如先让我看一看《圆明园四十景图》,了解一下病害程度,我也好做修复方案。”

    “好,向先生请稍等。”

    阿德里安走进左边的仪器室里打了个电话,没过多久,就看到一个国立图书馆工作人员捧着一个金属箱子走了过来,在他的身后,还跟着另外一个工作人员。

    箱子放下之后,阿德里安亲自上前将箱子打开,小心翼翼地从里面取出了一整套的《圆明园四十景图》,放在了工作台上。

    《圆明园四十景图》,实际上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历时11年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

    画成之后,乾隆皇帝为它御笔题诗40首,由工部尚书、大书法家汪由敦书写。

    圆明园,它曾经被世人誉为“万园之园”,曾经作为东方文明的一种象征为天下人所推崇,其规模之宏伟,典藏之丰富,令世人叹为观止。

    大文豪雨果曾经这样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

    “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而《圆明园四十景图》这套画卷,再现了圆明园全盛时期的壮丽风景,是当时圆明园里100多处园林风景群中独成格局的40处景群。

    《圆明园四十景图》图画绘工精美,所绘建筑、泉石等都为写实风格,题诗意境深远,书法隽永飘逸,诗、书、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向南站在这套画卷之前,伸出手缓缓地抚在画纸之上。

    也许,他是1860年《圆明园四十景》被侵略者掠走以来,第一个亲手碰到这套画卷真迹的华夏人。

第五百四十六章 制定修复方案 (更新完毕)

    向南屏着呼吸,一张一张小心翼翼地翻看着这套价值连城的《圆明园四十景图》,从圆明园正殿的“正大光明”,一直翻到最后一幅位于福园门内的“洞天深处”。

    这四十幅分景图,有山川流水、有白墙灰瓦,有碧桐书院,也有寺庙园林……

    四十幅图,四十处景。春兰秋菊,各擅胜场。

    仔细察看了一遍,向南长舒了一口气,这套《圆明园四十景》事实上损坏得并不算特别严重,可能由于受潮的关系,四十幅分景图中的大部分画芯上,都满是暗黑色的霉斑,有一部分画芯甚至烂出了一个个小洞。

    此外,画芯上还有一些被蟊虫啃咬的地方——这一点很容易判断,画卷上留下来的那些虫尸,就可以证明了。

    看到向南已经将这套画卷仔细检查了一遍,阿德里安忙不迭地问道:“向先生,这套画卷,容易修复吗?”

    “不难。”

    向南想了想,又说道,“不过,分景图太多,要全部修复还需要一段时间。”

    “哦,这个没关系。”

    阿德里安长舒了一口气,事实上,这套《圆明园四十景图》保存不够完善,他是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的,之前他也找过本国的修复师尝试过,但他们都没有修复华夏古画的经验,另外一个原因则是,这套画卷太过珍贵,他们也不敢擅自修复,担心修复坏了,要承担责任。

    因此,阿德里安只能向华夏文物保护与修复部门求助,来自华夏的文物,自然只有华夏人才最懂得维护。

    之所以强调要向南前来,也是因为阿里德安曾经向F国驻华大使馆了解过,最近这一两年来,在华夏文物修复界里名声最响亮的,就是向南了,更何况,对方还曾经有过修复《千里江山图》这样“彪悍”的经历。

    他轻松地笑了笑,说道,“我们不着急,向先生可以慢慢来。”

    “你不急,我急啊,我可不想在这里待太久的时间。”

    向南在心里嘀咕了一句,想了想,对阿德里安说道,“阿德里安部长,如果没有什么问题的话,我现在就开始做修复方案了。”

    “好的,向先生。”

    阿里德安点了点头,让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取来了一份空白的《文物保护与修复方案》,放在向南的面前,说道,“这里有固定的模板,向先生按照要求往上面填写内容就可以了。”

    “……”

    向南一脸无语拿起这份方案模板看了看,上面全是罗曼文,他哪里看得懂?

    一直站在向南身边,辛苦地做着同声传译的邹金童伸过头来看了一眼,抬起手来拍了拍向南的肩膀,低声道:“没事,一会儿你就在白纸上写,到时候我来用罗曼文给抄上去就行了。”

    向南有些歉意地看了他一眼,说道:“这段时间,可要辛苦你了。”

    “这有什么?”

    邹金童一点也不在意,他摆了摆手说道,“我来这里就是做这个事的。”

    说着,他又开玩笑似的说了一句,“你要是过意不去,等你开始修复《圆明园四十景图》时,我不懂的地方,你再给我讲讲?”

    向南笑了起来,说道:“那当然没问题。”

    阿德里安又和向南说了几句,就暂时先回办公室去了。

    那两个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倒是留下来了,阿德里安说是等向南做完修复方案后,这套《圆明园四十景图》还要让他们两位送回仓库里去,以后修复时也是一样。

    等阿德里安走后,邹金童一脸不高兴,小声说道:“这是担心我们把这套图弄走?这里连苍蝇都飞不出去吧?”

    这话真没错,修复室里是全玻璃幕墙,门一关连窗户都没有,苍蝇的确飞不出去。

    向南被逗笑了,解释了一句,“国内也差不多这样,进出修复室,都有门禁的,国博估计更严格吧?”

    “啊?”邹金童也笑了起来,“嗯,其实都差不多。”

    两个人说笑了几句,向南便让邹金童帮忙,先将这套《圆明园四十景图》的四十幅分景图一一拍照,然后让工作人员拿去清洗出来。

    向南自己则开始按照自己的方式,开始制定修复方案。

    文物修复方案,主要由文物现状(照片)、文物病害情况、病害清除方法等几个部分组成。

    《圆明园四十景图》的病害情况并不严重,唯一比较麻烦的是,残损的分景图数量比较多,向南需要将每一张分景图区分开来,分别详述病害情况以及病害清除方法。

    花了差不多半天的时间,向南才将修复方案制定好,又花了半天时间,邹金童将向南撰写的方案翻译成罗曼文,重新抄写在阿里德安拿来的文物保护与修复方案的模板之上。

    写完之后,邹金童将制定好的修复方案交给工作人员,让他转交给阿里德安,然后才对向南笑着说道:

    “走吧,累了一整天,晚上我带你去巴里斯歌剧院听一场歌剧,好好放松一下。”

    向南一边往图书馆外面走,一边笑道:“还是算了吧?这玩意儿,我哪听得懂?”

    “咱们又不是听歌词,咱们听的是艺术。”

    邹金童一副夸张的样子,瞪大了眼睛说道,“菜花甜妈的《送你葱》,你闭上眼睛仔细听,那感觉也很艺术啊。”

    “哈哈,行。”

    向南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你是翻译,你说了算。”

    吃过晚饭后,向南和邹金童两个人来到这座古老的歌剧院里,用了一场歌剧的时间,感受了一下这个古老国度的文化艺术。

    邹金童很享受这个过程,幸福得就好像是陷入了恋爱中的小姑娘一般,以至于直到回到了宾馆里,依然在那儿摇头晃脑。

    也许是他曾经在巴里斯求学过的原因,对这个西方国家的文化艺术,接受程度很高。

    倒是向南,听是认真听了的,但还是自己感觉接受不能。

    兴许是文化差异的缘故,相对歌剧而言,他更愿意坐在茶楼里,一边喝茶,一边听着金陵白局。

    那浓郁的地方特色说唱,正宗的城南金陵话,听得那才叫一个舒服!

第五百四十七章 脑子里想什么 (第一更)

    “向先生,您制定的这份文物保护与修复方案,我们十分赞同。”

    第二天上午,阿德里安在办公室里再次和向南、邹金童两个人碰面,他拿起手中的那份修复方案,一脸诚恳地说道,

    “不过,有个环节我们还需要确定一下,那就是《圆明园四十景图》画面缺失的部分,不需要接笔,只做全色就可以了。”

    对于一张破损的古画,修复好之后,画面缺失的部分该不该接笔补全,古书画修复界一直存在不同观点的交锋,至今仍没有统一的标准来遵循。

    当下的普遍做法是,一些古书画修复师会倾向于在破损处进行补笔,而西方一些博物馆采取的做法是只有全色没有补笔。

    华夏知名书画鉴定家、书画大家谢稚柳先生曾说过,西方修复不全色不接笔,是因为他们没有华夏书画接笔的技能,“如果说我们一千多年以来收藏、留下来的书画,修复时不去全色、不去接笔,全是斑斑驳驳的,这种书画还会有人收藏吗?博物馆还怎么展出?”

    而在西方绝大多数博物馆里,只有全色没有补笔,他们认为“再怎么厉害的临摹高手都不是艺术家本人,我们不能代表艺术家本人连接画意,我们只能将仅存的画意好好保存,再用折中的方法全色到一个不干扰观者看画的程度。”

    事实上,书画修复在华夏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全色接笔这种技术一直都是存在的,这是华夏人的传统,自然是不能丢的。

    如果让向南来决定,他当然会遵循华夏的传统,但他也不会勉强阿德里安一定要接受自己的立场。

    因此,听到对方的要求后,向南点了点头,说道:“这当然没问题。”

    “那……如果向先生方便的话,我们今天就可以开始修复了。”

    阿德里安举起手做了一个手势,然后笑着说道,“您之前要求的单独修复室,也已经准备好了。”

    说着,他便带着向南和邹金童,来到了一个比之前看的那个修复室小了差不多一半的办公室,在里面看了一圈,阿德里安这才转头对向南说道,

    “这个地方,原先也是古书画修复室,后来觉得地方小了,就把古书画修复室搬到楼下去了。这里工作台什么的,都是现成的,如果还有什么需要,可以告诉给门外的图书馆工作人员。”

    阿德里安抬手指了指站在门外的一个工作人员,又接着说道,“向先生在修复文物时,会有两个工作人员候在门外,他们在这段时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听从你的安排。”

    阿德里安在介绍情况的时候,向南也在办公室里四处打量了一番,实际上办公室里面很干净,除了一张大红长案摆在里面,就只有一个落地柜靠墙而立。

    柜子里面分上中下三层,最上层放着放着酒精、双氧水、0.5%高锰酸钾溶液、蜂蜜、白芨和面粉等材料;中间层放着一些诸如白色的毛笔、羊毛巾、排刷、马蹄刀和小喷壶之类的工具,最下层则放着各种年份的纸张。

    向南就只是随便瞄了几眼,心里面就已经很满意了,这里工具和材料大部分都有。

    当然,最关键的是,很安静。

    至于那两个工作人员留下来到底是干什么的,他并不在意,只要不要打扰他修复文物就好了。

    向南和阿德里安又聊了几句,这时,另一个图书馆工作人员将昨天重新入库的《圆明园四十景图》送了过来,放在了修复室中间的大红长案上。

    看到文物已经送来了,阿德里安这才笑道:“向先生,那我就不打扰您工作了,如果有什么需要,您也可以直接给我打电话,我会尽量满足您的要求。”

    “好的,谢谢阿德里安部长。”

    向南和邹金童一起,将他送到办公室门口,这才又回到大红长案前,并将工作人员刚刚才送过来的盒子打开。

    邹金童看了一眼厚厚的一沓画卷,忍不住笑道:“向南,听说你之前去米国为那个土豪收藏家修复一件古陶瓷器,就拿到了两幅国宝级古画?”

    “嗯?”向南扭头看了他一眼,眼神里有些迷惑不解。

    “那你这次可真是亏本亏大了啊!”

    邹金童夸张地摇了摇头,说道,“这里可是四十幅分景图呢,你修复四十幅分景图,最后只能拿到一卷敦煌遗书,你这生意做的,都赔到姥姥家了!”

    向南:“……”

    邹金童的脑子里想的都是些什么?

    你以为谁都是亚历克斯那种挥金如土的大财主吗?

    一辈子能碰见一个,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当然,向南也知道邹金童是在开玩笑,他指着这一套工笔彩画,对邹金童说道:

    “这套《圆明园四十景图》,自从1860年以来,咱俩应该是最接近它的两个华夏人,要学会珍惜。”

    邹金童听了这话,顿时没了开玩笑的心思,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来,轻轻抚了抚画面,叹了口气:“可惜了圆明园。”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于京城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圆明园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内有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1860年10月6日侵略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而《圆明园四十景图》,曾藏于圆明园中,也在侵略联军洗劫、焚烧圆明园时,和其它国宝文物一起,被掠至海外。

    看着面前这一套历经劫难的工笔彩画,那斑驳的画面上,尘封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向南深吸了一口气,右眼之中,“时光回溯之眼”再一次悄然开启。

第五百四十八章 兵临城下 (更新完毕)

    咸丰十年(1860年)9月18日,阴。

    京城里人心惶惶,平日里热闹繁华的街巷,也不见了往日里的那种悠闲姿态,只剩下行人车马惶惶而来,惶惶而去的失魂落魄。

    一间老茶楼的二楼里,七八张八仙桌上坐满了前来打探消息的客人,只听一位老茶客端着一把紫砂壶,含着壶嘴嘬了一口茶,一脸愁容地叹了一口气,说道:

    “这回可是险了,科尔沁王爷率兵防务大沽,不料却被洋人舰队击溃,如今已是退到了通州。”

    “亲王大人用兵如神,上次还在大沽口击退了洋人,怎么这次……”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听到这消息后,一脸不可置信。

    上次是一年前,咸丰九年(1859年),YF联军21艘舰船,在新任Y国侵华海军司令贺布少将率领下,以“换约”为名再次驶至大沽口外。

    贺布发现大沽口的设防情况后,派人向守军要求撤除海口的一切障碍,但清军未加理睬。

    清政府得知后,立刻派遣官员通知贺布,Y、F、米三国公使从北塘上岸进京换约,但被联军拒绝,他们坚持要从大沽上岸,并连日在海口侦察、破障、抢劫过往的商船和渔船,开炮挑衅。

    6月25日清晨,贺布率领13艘舰艇向海口开来,到离铁戗不远处停泊后,派兵拆除铁戗和木栅,准备开辟出船行通道。

    当天下午,待海口第一道障碍被清除后,联军舰艇开始靠近大沽,并开炮轰击两岸炮台。

    一时间,炮声轰鸣,硝烟滚滚。

    大沽守军毫不示弱,也立刻开炮还击。

    经过一昼夜激战,敌方损失舰艇4艘,另有6艘受伤,Y军伤亡578人,F军伤亡14人。清军仅伤亡32人,炮台遭到轻度破坏。

    这是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华夏军民抗击外国侵略军作战的一次重大胜利。

    一想起这次大沽炮战,在座各位大老爷们的脸上微微涨红,只觉得浑身热血上涌,恨不能年轻个二十岁,也能持刀上阵,亲自砍上一两颗胆敢欺我华夏者的项上头颅。

    只是,这种好不容易鼓荡起来的勇气,就如同炉中余烬,很快就熄灭了。

    因为,这一次大沽竟然失守了。

    YF等国殖民主义者进攻大沽失利后,并不甘心失败,他们很快就卷土重来了。

    同年11月,YF两国再次组成一支25000人的联军,入侵华夏。

    自咸丰十年3月22日起,联军依次侵入了舟山、大连湾和烟台等地,完成了对渤海湾的封锁,随后再次气势汹汹地向大沽口直逼而来。

    清政府因此前大沽之战获胜后盲目乐观,僧格林沁等将领也骄傲轻敌,竟把2万清军全部放在大沽口,而在北塘却不设防。

    8月1日,联军舰艇30余艘,护送陆军5000余人进攻北塘,由于北塘守备空虚,联军顺利登陆,并很快就占领了北塘镇。

    后续部队也相继上陆,在大沽的僧格林沁此时却没有及时派兵阻击,仅派马队“遥为屯扎”,并下令“不得先行还击”,以致坐失抵抗联军登陆的良机。

    8月7日,清政府要求谈判。YF公使予以回绝,并强令清军交出大沽各炮台。

    在遭拒后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新河失陷,塘沽失陷,大沽口炮台被夺……

    “何止是大沽,津门也已陷落了。”

    另外一个身材矮胖的老者脸色灰败,摇了摇头道,“想我泱泱大清,竟被洋人欺到了这等地步!”

    大沽失陷后,贺布又率领5艘炮艇和80余名陆战队官兵,沿着白河一路长驱直进。

    8月24日,敌炮艇驶至津门近郊,未开一炮,YF联军就已占领了津门。

    “那洋人联军,怕不是要攻进京城来吧?”

    头发花白的老者眼神闪动,神情已有些慌乱,他家在京城里虽然排不上号,但也算小有薄产,这洋人军队要是进了城,不会抢掠民财吧?

    “此等军国大事,又岂容我等置喙?”

    最先开口的那位爷砸了咂嘴,举起双手朝着紫禁城的方向拱了拱手,说道,“宫里的那位爷,自有定计!”

    这话音一落,在座的其他人等,连连点头,一片附和。

    说完了大事,这群人又嘻嘻哈哈地聊起了各自听来的趣事。

    比如说,谁谁谁家的蝈蝈,这一次又拔得了头筹,赢得了上千两白银,硬是给主家涨了好大的脸面。

    又比如说,谁谁谁家的十六姨太刚生的公子,居然是和一个门房偷情生下来的,把七十多岁的老爷知道后,当场昏倒,口吐白沫,差一点给生生气死。

    这些街头巷尾听来的趣事儿,引得茶楼里爆发出一阵阵欢快的笑声。

    正当这群老爷们聊得正开心,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楼梯处传了过来,一位小厮模样的人匆匆忙忙跑上楼,来到那位端着紫茶壶的老者身旁,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那老者脸色一变,很快又恢复了正常,抬起手轻轻将小厮挥退。

    “刘三爷,有什么大事?”

    头发花白的老者看到小厮下了楼,连忙低声问了一句。

    其他人此刻也都不说笑了,一个个都竖起了耳朵,生怕漏听了一个字。

    刘三爷叹了一口气,沉声说道:“事情不妙啊,科尔沁王爷今日在通州附近的张家湾迎击洋人联军,不敌败北!”

    “什么?!洋人联军,都已经抵达通州了?这……这岂不是已经兵临城下?”

    “科尔沁王爷居然抵挡不住洋人,这可如何是好?”

    “逃吧,京城太危险了,那洋人攻下京城之后,还不知会如何残暴呢!”

    “……”

    僧格林沁不敌YF联军的消息,让茶楼里的老爷们一个个脸色大变,都开始有些惊慌失措起来。

    刘三爷看着面前这些平日里的大老爷,此刻一个个面无人色,仓皇如丧家之犬一般地下了楼,往家里奔去,忍不住暗叹了一口气,我大清什么时候变得这般脆弱了?

    没有人回答他这个问题,他自己也找不到答案。

    三天之后,YF联军又在通州附近的八里桥击溃僧格林沁等部数万清军,兵临京城城下。

    而此时,咸丰皇帝早已经带着慈禧和一干后宫、大臣们,逃到了承德避暑山庄,留下恭亲王奕?在京城议和。

    事实上,早在YF联军向通州进发之时,9月14日,联军和清政府的谈判就已经在通州进行了。

    清政府派怡亲王载垣等到通州与YF代表团谈判。经过反复辩论,载垣等接受了YF代表团所提的条件,与联军谈判代表巴夏礼达成了停战签约的协议。

    那么,YF联军为何会在达成停战协议之后,又和僧格林沁率领的清军发生交火呢?

    最后又怎么会火烧圆明园呢?

第五百四十九章 强盗们的狂欢 (二合一章,更新完毕)

    “总算是签了停战协议。”

    YF联军攻破大沽,占领津门,随后又直逼通州而来,兵临京城城下,让满城贵胄人心惶惶。

    怡亲王载垣等人受皇命来到通州,与以巴夏礼为首的YF代表团进行谈判,最终还是接受了YF联军提出来的高额赔款以及其它一系列苛刻条件,达成了停战协议。

    “僧格林沁几万兵马,都挡不住洋人的火枪火炮,还有谁能挡得住?”

    载垣想起在谈判桌上,坐在对面的那些洋人们仗着枪炮之利而变得狂妄嚣张,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算了,都是身外之物,只要停战就好。”

    心里正想着事,一位贴身随从忽然在门外禀报:“王爷,穆荫大人刚刚传信来说,洋人提出要亲递国书!”

    穆荫与怡亲王载垣同为钦差大臣,赴通州与洋人谈判。

    “什么?”

    载垣原本微眯的双眼忽然睁开了,整个人一下子就从躺椅上跳了起来,“洋人又在搞什么鬼?!”

    停战协议已经达成,为什么忽然又冒出来要“亲递国书”?

    当初在谈判时,为什么不提这一点,反而现在提出来?

    载垣和穆荫两位大臣商议许久,认为“此事关系国体,万难允许”,之前的会晤中并无此说法,且先前EM两国也未开此先例,严厉拒绝了YF使团的要求。

    但巴夏礼则认为,亲递国书乃国际惯例,没有必要列入谈判内容。

    双方各持己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巴夏礼面见皇帝“跪与不跪”这一点上争执不下。

    钦差大臣全权谈判代表载垣说:“按华夏礼制,见皇帝必须跪拜。”

    巴夏礼则说:“我不是华夏的臣。”

    清政府接到谈判通报后指示:“必须按华夏礼节,跪拜如仪,方予许可。”

    巴夏礼拒不接受,扬长而去。

    清政府则指示僧格林沁将巴夏礼一行39人截拿扣押,押往京城作为人质,并以“叛逆罪”投入大牢。

    通州谈判自此破裂,9月21日,YF联军先后在通州附近的张家湾、八里桥击溃僧格林沁率领的数万清军,兵临京城城下。

    “王爷,走吧!”

    坐落于京城朝阳门内大街路北的怡亲王府,往日的雍容华贵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鸡飞狗跳、人心惶惶,仆人、丫鬟们一个个脸上都带着难以掩饰的惊慌失措,还有即将离开京城的惶恐不安。

    坐在书房里,载垣尽管知道这次只是暂时出京避难,但看着眼前这熟悉的一切,仍然有些伤感。

    他转头看了一眼心里虽然焦急脸上却不露丝毫的贴身随从,叹了一口气,“走吧,剩下的人,就让他们好好守着王府,若洋人真进了京城,关好门就行了。”

    这一次通州谈判破裂,洋人军队直逼京城,咸丰皇帝要带着慈禧等嫔妃、皇子以及朝廷大臣一起前往承德避暑山庄躲避战火,载垣与刚刚被论罪撤职的穆荫也在同行之列,只留下恭亲王奕?留守京城圆明园内,主持议和。

    这两日里,YF联军兵临城下,枪炮声轰鸣不断,让一向被称赞天资聪颖,颇有才气的奕?也是急得满头大包,不知该如何是好。

    咸丰皇帝起驾前往避暑山庄的第二日,YF联军照会说,如3天内放还全部谈判人员并接受条件,联军停止进攻,否则要夺取京城。

    奕忻接到照会后,一面假装强硬地驳斥联军统帅额尔金,一面寄希望于巴夏礼说好话,加紧做巴夏礼的工作。

    事实上,奕忻并不是不想放还YF使团成员,实际上他此刻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因为,被咸丰皇帝下令以“叛逆罪”投入京城大牢的巴夏礼等一行39人,在监禁期间被百般拷打,肆意凌辱,到如今能喘气的只剩下18人了。

    这还怎么放回去?放回去岂不是更糟糕?

    在释放YF使团人员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前提下,9月30日,YF联军兵临京城朝阳门,额尔金原形毕露,声称联军继续前进。

    10月6日,YF联军绕经城东北郊直扑圆明园,当时,僧格林沁、瑞麟残部在城北一带稍事抵抗,即行逃散。

    F军先行,于当天下午经海淀,傍晚即闯至圆明园大宫门,圆明园原有守军两千余人,但他们的表现同样是一塌糊涂,只是装模作样地抵挡了一会儿工夫,便逃散一空。

    奕?等人不敢再留在圆明园,带领随从前往他处躲避,到了晚上,又带人逃到了长辛店,当地条件简陋,连供住宿的房屋都找不到,奕?一行只能露宿在野外,凄惨无比。

    F军士兵闯入圆明园时,没有遭到守卫士兵的强烈抵抗,反而被一群太监阻挡了前进的步伐。

    住在圆明园的五百名太监一边高喊着“不要亵渎圣物,不要踏进圣殿”,一边竭力拦阻士兵进入圆明园。

    在这些太监中,有二十多名是“技勇太监”。

    所谓“技勇太监”,都是会武功、拥有自卫能力而且容许携带武器的太监,然而他们实际战力连普通清军都有所不如。

    尽管如此,这些技勇太监在“八品首领”任亮的带领下,仍然拿着简陋的武器埋伏在贤良门附近,对入侵圆明园的F军士兵进行了微弱但又坚决的抵抗。

    在搏斗过程中,F军两死两伤,因寡不敌众,仅仅几分钟的时间,二十多名技勇太监便全部殉难了。

    而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则投海自尽。

    原本富丽堂皇、宁静祥和的圆明园,刹那间变成了人间地狱一般,哀嚎遍野、惨叫迭连。

    而Y军却迷路了。

    额尔金和他的部队走偏了,没有去海淀,却一下子插到了东门城下,一直到第二天,一个姓龚的人被士兵带了上来,说他可以给军队带路,Y军才迅速地赶到了圆明园。

    侵略者们会合之后,在刚刚进入圆明园时,都被圆明园的豪华、宏大给震惊了。

    一名F军军官描述他眼中的圆明园:“这简直就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场景,就是仙境,即便是拥有再丰富的想象,我们也无法想象这样的情景,它触手可及。”

    士兵们也一开始只是顺手牵羊式地带走一两件小物件,等看到宫殿内的各种价值连城的古董书画、金银珠宝时,他们终于原形毕露,开始疯狂地劫掠起来。

    它们砸碎精美的瓷器和紫檀座椅,撕下墙上的画作和书法卷轴;他们破开仓库抢夺金银、丝绸,并用这些珍贵的织品包扎马匹;他们戴上皇帝的龙冠、裹上皇后的凤袍,口袋里装满红宝石、蓝宝石、珍珠和水晶、玳瑁。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大部分F国士兵手抡木棍,将所有不能带走的奇珍异宝全部捣碎、砸毁。

    这是一场强盗们的狂欢。

    这是一场人类文明史上的浩劫。

    10月9日,当联军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花团锦簇、秀美无比的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疮痍,几成废墟。

    劫掠过圆明园之后,YF联军又挖好战壕,用十三门加农炮对准安定门,然后照会清政府,限令其10月13日中午十二点以前开门,不得延迟一分钟。

    当日中午,安定门大开,额尔金率领着联军官兵,不费一兵一弹,便以胜利者的姿态,趾高气扬地进入了京城外城。

    联军入城时,沿途“观者如市”,京城万人空巷,老百姓们竟然也像平时看热闹一样围了里三层外三层,仿佛看戏一般,丝毫没有因为洋人入侵京城而感到惊讶和恐慌。

    10月15日,各城门的清军完全撤退,联军甚至以出入方便为由,向清政府要去了城门钥匙。

    “安定门城楼上插上了洋人旗帜,这岂不是说洋人占领了京城?”

    “何止是旗帜?据说有人看见,城门楼上还架了好几门洋炮,炮口正对着紫禁城呢!”

    “哼,这又有什么奇怪的?谁人不知,是那些个当官的胆小怕死,主动开门降了洋人?”

    “……”

    一时间,城中随处可见金发碧眼、长着鹰钩鼻的洋人士兵,外间谣传连紫禁城也被攻破了,也有人说京城留守官员们实际上是在“开门揖盗”,是“走狗汉奸”。

    官员们心神不安,只得联名请仍在城外躲躲藏藏的恭亲王奕?入城,以便迅速稳定京城的局势,“京师不稳,寄望恭亲王速定时局”。

    “该不该入城呢?”

    此刻正在城外东躲西藏的奕?,也是犹豫不决,一方面担心京城的局势,YF联军兵临京城,一个不慎就有可能威胁到清政府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他也担心自己入城后,安全得不到保障。

    毕竟,洋人的火炮太厉害了。

    而就在这时,远在避暑山庄的咸丰皇帝发来的密谕,奕?也收到了,却是说“洋人诡计多端”,让他择地居住,不要被对方抓住作为人质。

    皇帝的密谕弄得奕?进退两难,不仅不敢轻易入城,还得不断地在城外换地方居住。

    随着YF联军的步步紧逼,留守官员们承受不了巨大的压力,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陆续放还巴夏礼等18人,甚至连那些在牢狱中死去的师团成员也一并交还给了联军。

    巴夏礼等人的遭遇,彻底激怒了YF联军,YF两国统帅都一致同意惩罚清政府。

    “这可如何是好?”

    得知额尔金要报复,京城留守官员们人心惶惶,生怕他们又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可原本应该在京城里坐镇的恭亲王奕?却迟迟未入城,他们只能向E国公使伊格那提耶夫求助。

    扮演调停角色的E国公使伊格那提耶夫则向额尔金伯爵提议:YF使团成员是在清政府的刑部受到虐待的,不如捣毁刑部,并且在原址上建一座纪念碑,让清政府在纪念碑上用华夏文、Y文、F文、MG文和M文自述失败,从而对清政府进行“公开的、象征性的羞辱”。

    这种不痛不痒的报复方式,在额尔金伯爵看来实在是太轻了,实在难以平息心中的怒火,也无法让清政府受到足够的教训。

    经过一番思考,他决定把曾经关押联军使团和战俘的圆明园作为报复的对象:

    火烧圆明园!

    由此,被称之为“浩劫”的火烧圆明园终于发生了。

    10月18日放火烧毁圆明园之前,额尔金还在京城张贴了告示,说明了火烧圆明园的原因和预定的放火时间:

    “任何人,无论贵贱,皆需为其愚蠢的欺诈行为受到惩戒,18日将火烧圆明园,以此作为皇帝食言的惩戒,作为违反休战协定之报复。与此无关人员皆不受此行动影响,惟清政府为其负责。”

    咸丰十年(1860年)10月18日,Y军指挥官、八世额尔金伯爵的下令,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在其后的两天时间里,士兵们被分派到圆明园各处放火焚烧。

    圆明园的建筑大多数为木质结构,被点着之后,大火立刻呈现出蔓延之势,连附近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处的皇室建筑也都被大火殃及,转瞬间便陷入了火海之中。

    一时间,圆明园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尤为惨重的损失是帝国的图书及档案馆(指文源阁),约一万零五百卷图书档案,包括有关华夏历史、科技、哲学及艺术最为稀世及精美的著作,都在额尔金的大火中灰飞湮灭。

    10月19日,Y军离开圆明园,在他们的背后,浓浓的黑烟遮天蔽日,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烟雾,滚烫的灰渣四处飞溅。那黑烟随着风一直飘过京城的屋顶,像一层厚厚的黑幕大帐一样铺天盖地,整整三天三夜都没有消散。

    在额尔金率军火烧圆明园之时,京城的百姓远远聚在一处围观,面无表情。甚至在Y军离开之后,大批老百姓、土匪、流民闯入圆明园抢劫剩下的金银财宝,很多老百姓借此发了横财。

    一代名园圆明园,就这么一把火,被烧成了一片废墟,满地灰烬。

第五百五十章 失传绝技“浴火重生” (第一更)

    圆明园被毁后,仍然是皇家禁园。

    同治年间,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朝廷曾试图择要重修,但开工不到10个月的时间,就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

    尽管如此,慈禧太后仍未完全放弃修复圆明园,直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二十四年(1898年),还曾修葺过圆明园双鹤斋、课农轩等景群。

    只可惜的是,两年之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京城,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长安,京畿秩序瞬间大乱。兵丁、土匪以及地痞乘机打劫圆明园,将园内残存及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全都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在此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的巧取豪夺,最终使得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沦为一片废墟。

    而那些被YF联军劫掠的圆明园内的古董、珍宝,一部分被士兵们拍卖了,另一部分则被运回了YF两国,这其中,就包括了向南面前的这一套《圆明园四十景图》。

    ……

    向南缓缓收回“时光回溯之眼”,忍不住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只是挥之不去的那股愤懑,依然堵在胸口,让人憋闷不已。

    他当然知道,火烧圆明园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了,但西方殖民主义者对华夏所犯下的罪恶,并不会因为时光的流逝,而被人淡忘。

    正如清史学家萧一山在评论火烧圆明园事件时,说的那样:“此吾国所受空前之屈辱与最大之损失也!”

    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屈辱?

    因为国弱则被欺!

    还好,如今的华夏,正逐渐变得强大,大国正在崛起。

    曾经经历过的欺压和侮辱,将不会再次重演。

    “向南,需要我做些什么吗?”

    向南心情正激荡的时候,一直站在一旁无所事事的邹金童忽然轻声开口。

    看到向南转过头来看着他,邹金童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道,

    “之前跟你说过的,我现在在国博古书画修复室做事,技术虽然不怎么样,但给你打打下手还是没问题的,要不然我在这里太闲了。”

    “嗯,可以啊。”

    向南平复了一下心情,对邹金童笑了笑,说道,“其实这四十幅分景图,并不是都需要修复的,其中二十多幅只是生了霉斑,并没有对画芯造成进一步的伤害,因此,这二十多幅分景图,只需要作除霉菌处理就可以了。”

    说到这里,他看了邹金童一眼,问道,“你要是愿意的话,那二十多幅清除霉斑的工作,就由你来做?”

    “没问题啊,这个我擅长。”

    邹金童连连点头,心里开心得不得了,祛除因潮湿而生出的霉斑并不复杂,可直接用脱脂棉球蘸上酒精,轻轻在霉斑处擦拭,直至除净为止。

    还有一种除霉斑的方法,就是用浓度为2%~5%的淡高锰酸钾水溶液用毛笔轻轻涂抹,等到画面上的霉斑变为紫色后,再隔10~15分钟涂抹一遍双氧水,然后再加抹淡草酸水,就看到灰红色变茶色,茶色又渐渐变白。

    一次不行可连续重复几次,一直到霉斑消失后,再用清水淋洗就可以了。

    这当中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擦拭的过程中动作要小心轻柔,否则的话,很容易将浸润的画芯擦破,造成二次损伤。

    当然,这一点对于邹金童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他在国博工作时,也已经可以独立修复古书画了,只是修复技术一般般而已。

    从向南手中小心翼翼地接过那二十多幅挑选出来的分景图,邹金童放在长案的另一边,一边分拣出一张来准备清理,一边好奇地问道:

    “向南,我听说祛除古画上的霉斑,还有一种方法叫‘浴火重生’?这个你会吗?”

    “‘浴火重生’?”

    向南扭头看了他一眼,又转过来继续清洗画作,淡淡地说道,“这是古籍修复杨派的绝技,手法跟古画修复中的‘火烧去铅法’相类似,不过‘浴火重生’是为了彻底清除各种危害书籍的微生物,当然也包括霉菌。”

    邹金童一听,顿时兴奋起来了,追问道:“那你会吗?”

    “‘火烧去铅法’我会,‘浴火重生’我不会。”

    向南微微摇了摇头,有些可惜地说道,“杨派的这门古籍修复绝技,已经失传了。”

    “哦。”

    邹金童脸上明显有些失望,“哎,咱们老祖宗那么多绝技,可惜很多都失传了。”

    向南张了张嘴,却没有附和邹金童的话,他担心自己一旦开口附和了,这小子会没完没了说个不停。

    “跟个好奇宝宝一样问来问去,你以为你是十万个为什么啊?”

    向南没说话,邹金童一个人自然也说不起来,修复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两个人各据长案的一头,开始认真工作起来。

    邹金童那边的清除霉斑的工作,并不难,他选择的方式是最简单,也是最不容易出错的一种,就是用脱脂棉球蘸酒精轻轻擦拭。

    但由于这些画作本身的价值高昂,邹金童自然不敢太过随意,每一次都是小心翼翼的,因此在速度上也算上快。

    而向南这边,就要复杂得多了。

    他手上的这十多幅《圆明园四十景图》分景图,其中有六幅不仅满是霉斑,而且上面还有许多大小不一的虫洞,这六幅画作,是必须更换命纸和覆背纸的。

    而其它的八幅分景图,情况相对而言就要轻得多,可以不用更换命纸,但依然需要修复画芯。

    针对这种情况,向南打算先将这八幅不需要更换命纸的分景图先行修复,之后再修复情况相对更复杂的另外六幅分景图。

    打定主意以后,向南便俯下身子,开始认认真真地着手修复起来。

    向南和邹金童在F国国立图书馆的修复室里,安安静静地修复《圆明园四十景图》时,远在万里之遥的华夏魔都的向南工作室,也开始热闹了起来。

第五百五十一章 纪录片开播 (更新完毕)

    “哎呀,我还是第一次来魔都呢,之前一直都想着来,可惜都没有时间。”

    在向南文物修复工作室里,一个矮胖中年人在覃小天的陪同下,捧着肚子,乐滋滋地左看看,右瞧瞧,看起来好像对什么都很感兴趣似的。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哪个乡镇企业的小领导呢,实际上,他是“南海一号”博物馆古陶瓷修复中心四号修复室的负责人尤金鸣。

    当初向南和魔都古陶瓷修复团队赶赴“南海一号”博物馆协助修复文物时,最开始选择的修复室,就是尤金鸣所在的四号修复室。

    在那一段时间,尤金鸣和向南相处得很不错,即便向南后来回了魔都,两个人之间依然时不时地会有联系。

    在之前,向南文物修复工作室开张之时,尤金鸣听说之后原本也想来捧捧场的,只是时间上不凑巧,那几天考古人员又从南海古沉船里出水了一批文物,其中有一部分残损的古陶瓷需要抢救性修复,所以他没能赶过来,事后还给向南打了电话,说明了原因。

    前一段时间,向南给他打电话,说他的工作室要举办古陶瓷修复首届培训班,想请他作为讲师,来给学员们上一堂课。

    尤金鸣一听,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了。

    扳着手指,数着日子,眼前培训班就快要开班了,尤金鸣就急急忙忙坐着飞机来到了魔都。

    可惜,他来的时候,向南已经被邀请到F国去修复文物了。

    “尤老师,一楼是我们的会客厅和餐厅、厨房,二楼是会议室和两个修复室,您要不要参观一下?”

    覃小天给尤金鸣泡了一杯茶,脸上带着点自豪的神色,热情地招呼着,

    “您来得不巧,我们古陶瓷修复室的许弋澄许主任,一大早就到这次培训班的授课点魔都艺术学院里去了,他还有些细节上的东西要跟学院方面谈一谈。”

    覃小天当初在“南海一号”博物馆古陶瓷修复中心实习,跟尤金鸣也很熟悉,说起话来,也要随意得多。

    “没事,我来之前也没跟他打招呼,属于突然袭击。”

    尤金鸣双手接过冒着热气的茶水,小心地放在面前的玻璃茶几上,然后才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我随便参观一下就行。”

    尤金鸣说完,便站起来身来,四周走走看看。覃小天则跟在一旁,不时地介绍着。

    “不错啊,工作室整体规划得挺不错的。”

    尤金鸣一边看一边点头,转头看了覃小天一眼,笑道,“小天,你小子现在过得很滋润吧?”

    覃小天有些不好意思,抬起手来挠了挠后脑勺,笑道:“嘿嘿,还好,还好。”

    “看来当初你跟着向南跑魔都来,是没有错的。”

    尤金鸣感慨了一声,随后又正色道,“我是知道你的,做事不怕苦不怕累,就是玩心太重了,你可要牢牢记住,咱们搞文物修复的,其它的什么都不重要,只有技术才硬道理。”

    “嗯。”

    覃小天知道尤金鸣是为自己好,听到这里便重重地点了点头,拍了拍胸脯,说道,“尤老师放心,我一直记着呢!”

    “嗯,那就好。”

    尤金鸣笑了起来,背着双手又开始朝前走去,看着看着,心里便忍不住赞叹起来,向南这小子,是真厉害啊,手下都有这么多修复师了,而且还有好几个资深修复师。

    “幸好我没打算离开博物馆,要不然的话,我到这工作室里来,估计连个副主任都当不上。”

    快到中午时,许弋澄才赶回工作室。

    自从古陶瓷修复首期培训班开始对外招生以来,许弋澄忙得脚后跟都不着地。短短三四天时间,工作室方面就已经收到了八百多份报名资料,远远超过了古书画修复首期培训班的报名总人数。

    这里面实际参加工作的人并不多,倒是科班出身的应届毕业生多了一些。

    许弋澄和姚嘉莹等人分析了一下原因,很快就得出了结论——

    华夏(长安)第二届古陶瓷修复技艺大比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开始了,那些有志于在比赛中夺取名次的修复师们,自然不愿意放过这次培训的机会。

    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由京城故宫博物院和国家电视台联合推出的系列纪录片《我为国家修文物》,已经正式在国家电视台第一频道开播了。

    第一集是《翰墨书香》,主角就是向南。

    作为华夏文物修复界里的屈指可数的明星人物,向南既年轻又帅气,尤其是片头出场的那一幕,在故宫高大的红墙下,向南身穿一袭青色长袍,迎着朝阳缓步走来的那一幕,连当时那个苛刻的导演都被惊艳到了,更别提纪录片在播放之前还要后期制作。

    这一次出场,顿时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尤其是那些应届毕业生们,更是无意之间就被向南给圈了粉。

    文物修复这个职业,也终于在普通人的面前,第一次通过媒体的力量,展露出了自己的魅力。

    连带着,向南文物修复工作室的散单业务量,在纪录片播出之后,也瞬间达到了一个高峰。

    许弋澄回来后,和尤金鸣稍稍聊了几句,然后留他在工作室里一起吃午饭。

    如今,工作室里已经聘请了一位阿姨,专门为工作室做午餐和晚餐,顺带着空闲时,清理一下一楼的卫生。

    十多个人在餐厅里的圆桌上坐下,正好坐满了整整一桌人。

    “对了,前几天国家电视台播放的《我为国家修文物》,大家都看了吗?”

    尤金鸣是个自来熟,许弋澄为他介绍了一圈之后,他便笑着开了个话题,

    “我那天下班回家后没什么事,打开电视一看,正好看到一个人穿一身长袍在故宫城墙底下走,我心说,这人怎么长得那么像向南啊?仔细一看,嚯!可不就是向南吗?”

    顿了顿,尤金鸣接着说道,“发现是向南后,我就更纳闷了,向南怎么穿成这样?这是演古装剧吗?他什么时候去做演员了?再仔细一看,哦,原来是《我为国家修文物》的纪录片啊!这事,你找向南,那准没错!”

    众人一听,都笑了起来。

    这老尤,说话真是太风趣了。

第五百五十二章 文物修复男神 (第一更)

    “我也看了,我也看了!”

    古陶瓷修复室里的一位女实习生,这时候也举起了白嫩嫩的手臂,兴奋地说道,“这个纪录片拍得真是好,我们全寝室的女生都很爱看,每集必追,而且啊,向南老师已经在网络上被封为‘文物修复男神’了!”

    “文物修复男神?”

    姚嘉莹吃了一口菜,放下筷子,拿纸巾擦了擦嘴角,一脸不屑地说道,“他一个只知道修复文物的木头,好意思叫男神?”

    饭桌上顿时响起了一阵窃笑声。

    “哈哈,这个说得好,要说男神,那也得是我嘛!”

    许弋澄哈哈一笑,接着说道,“平常我在家里是不看电视的,后来也是听了朋友说起这件事,才到网上找了视频看了一下,还真别说,向南在修复古书画时,撤水的那一下,是真帅!”

    “嗯。”

    身为古书画资深修复师,康正勇没权评论自己的老师,他点了点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老师之前也教过我这一手,可惜我太笨,总也学不会。”

    “有什么笨不笨的,康主任你太谦虚了。”

    汪晓鸥夹了一块尖尖上有点瘦肉的红烧肉,放进嘴里嚼了几下就咽下去了,嘴唇上油光发亮的,他一脸不在意地说道,

    “向老师那种将刷了浆糊的宣纸提起,再用另外一张宣纸和其边缘对齐,然后双手提起来猛地甩出去的方式,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都做不到,那是做给电视机前的普通老百姓们看的。咱还是老老实实地把宣纸一点一点地附在刷了浆糊的宣纸后面才是正经,我们耍帅,耍给谁看?”

    “这话说得没错,我们耍帅,也没人看啊!”

    尤金鸣顿时笑了起来,他端起酒杯和汪晓鸥碰了碰杯,大声说道,“来,咱哥俩干一个!”

    吃过午饭,尤金鸣闲着没什么事,就出去逛街了。好不容易来魔都一趟,自然要趁现在有点闲,买一些特产礼物什么的,也好带回去给老婆孩子,以及同事们分一分。

    尤金鸣出去了,许弋澄接着忙,这两天报名的人太多了,有很大一部分是看了《我为国家修文物》纪录片之后,一时兴起来报名的学生,什么专业的都有,连音乐系、纺织系的都来了。

    像这一类没有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理论基础的人,大多是一时兴起,想来体验一下文物修复的乐趣,许弋澄二话不说,直接就先将他们给排除了。

    他们如果真的有兴趣,可以来实习,但不能占用培训班本就少得可怜的学员名额。

    “等再过几天,那些讲师们来了,那就更没时间了。”

    许弋澄一边翻捡着面前打印出来的厚厚的一沓培训班报名资料,一边想着,之前向南组织古书画修复培训班,看起来挺轻松的啊,怎么自己来搞的时候,忽然就变得这么忙了呢?

    他想不通。

    ……

    金陵,农贸市场。

    每天早上七点到九点这两个小时是农贸市场里最忙碌也是最热闹的,住在附近或专程坐公交车赶到这边来买新鲜菜蔬的家庭主妇们,一边和小菜贩们讨价还价,一边说着熟络的话,手上还不忘将不小心抓进袋子里的烂了帮的白菜给拣出去。

    向海洋和杨秀芝两夫妻像往常一样,一个忙着给顾客称量,收钱,另一个就在一边照看着,还要负责和老顾客们联络感情。

    不过,这两天杨秀芝明显感觉状态不一样了,身上虽然还是穿着那身旧衣服,外面套一件长长的防水围裙,两只手臂上也戴着防水袖套,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感觉比以前好很多了。

    “哎,刘姐,你今天自个儿来买菜啊?前两天都没看见你,以为你去国外看女儿了呢!”

    杨秀芝一边将菜蔬往店里面拢了拢,一边笑着跟一位家庭妇女打着招呼,“哎呀,说起来,我都好长时间没看见那小妮子了!”

    “你没看见我家小妮子,我倒是看见你家小子了。”

    这位被称作刘姐的中年女人笑了笑,拿起摊子上的杏鲍菇看了看,随手拿起一个小袋子装了,递给向海洋,然后笑着对杨秀芝说道,

    “向南那孩子,真是越来越出息了,人也长得俊,那天在电视上乍一看,吓了我一跳,要不是听你之前提过向南现在做的修复文物的工作,我还真不敢认呢。”

    “嗨,瞧你说的。”

    杨秀芝摆了摆手,一脸不在意地说道,“那臭小子就是瞎折腾,我总跟他讲,要踏踏实实做事,别玩那么多花样,你又不是什么大明星,上什么电视?可孩子大了,不由娘了哟!”

    “秀芝,电视里那个穿青色长褂子的,是你儿子啊?我还以为是同名同姓呢。”

    边上买菜的熟人很多,听到杨秀芝和刘姐的对话后,立刻就有人插嘴了,“哎呀,自从他上了初中以后,我就没见过他了,这一转眼,都上电视里去了,有出息!”

    一个老头买了两根肋排,一刀五花肉,顺带着对杨秀芝提了一句,“秀芝,你儿子还会修文物啊,正好,我家里有个小玩意儿坏了,哪天送你儿子那里去修一修。”

    “那没问题啊,不过得过一段时间,现在这会儿可不成。”

    杨秀芝答应得很痛快,她一脸无奈地说道,“这臭小子前段时间被国外一家图书馆请去修复古画了,坐飞机到那边都要十几个小时,也亏得他愿意去!”

    “啧啧,厉害啊,连外国佬都要来请咱们秀芝的儿子去帮忙!”

    “可不是嘛,这么大老远过去,那肯定赚得不老少吧?”

    “那还用说?外国佬的钱,不赚白不赚!”

    “……”

    菜店前,一群家庭主妇一边拣菜,一边议论纷纷,

    “还是秀芝你有福气,按我说啊,你们夫妻俩还开什么菜店,又辛苦又赚不了几个钱,还不如让向南早点结婚,给你们生个大孙子什么的,你们俩就带孩子。”

    “哎,不行啊,那臭小子现在还在读博士呢,而且他在魔都还开了个公司,忙得不得了!”

    杨秀芝一脸惆怅地说着,心里面却是乐开了花——

    儿子,真是好样的,给老妈我长脸了!

第五百五十三章 意外失火 (更新完毕)

    在魔都,古陶瓷修复首期培训班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金陵,《我为国家修文物》纪录片带来的影响也在逐渐扩散着。

    远在f国首都巴里斯的向南,依旧安静地坐在国立图书馆的修复室里,不紧不慢地修复着《圆明园四十景图》。

    来到巴里斯已经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了,《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修复,也已经接近了尾声,大概再过一两天的时间,整个修复工作就会完成,他也离开这里,回到魔都。

    魔都那边,还有很多事情都在等着他去做呢。

    “哎,向南!”

    经过半个来月的接触,邹金童已经和向南很熟悉了,也知道在修复室里什么时候可以说话,什么时候不能说话。

    就比如现在,他看到向南刚刚揭下一幅分景图的覆背纸,还没开始揭命纸,趁着这空隙,赶紧插话道,“你最近两天上网看视频了没有?”

    “没有,怎么了?”

    向南有些疑惑地抬头看了邹金童一眼,他如果上网的话,查文物修复资料的时候居多,要么看看科技类新闻,看看有没有什么文物修复的新科技出现。

    比如说,3d打印机的出现,向南就很感兴趣,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利用3d打印材料来修复文物的例子,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不介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至于看视频?视频也偶尔看的,也多是文物修复相关的视频。

    但邹金童说的视频,肯定跟向南看的不一样。

    “你上电视了你不知道?”

    邹金童嘴里“啧啧”有声,一脸羡慕地说道,

    “话说,你穿那件青色长袍,在京城故宫围墙的衬托下,还真是又阳光又帅气,连度娘那里都有你的贴吧了,你现在已经被一群无知的美少女称作‘文物修复男神’。”

    “啊?哦,你说的是那个纪录片啊?”

    向南恍惚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这件事,他说道,“动作还挺快的嘛,这么快就播出来了。”

    “喂喂喂!你出名了啊!”

    邹金童喊了几声,一脸不满地说道,“要不要这么淡定啊?能不能给点应景的表现?”

    向南:“……”

    我又不是第一次上电视,难道还要跳起来大喊一声,说我好开心啊,好激动啊?

    简直是无理取闹。

    不搭理他的最好办法,就是转过头来,继续揭命纸,这一步得非常小心,已经被水分浸透了的画芯和命纸粘接得很紧密,一个不慎就会将命纸弄破。

    邹金童看到向南又开始认真工作了,忍不住撇了撇嘴,嘀咕了一声:

    “好无赖的做法。”

    忙碌的一天结束之后,向南和邹金童收拾好桌上的还没修复完的分景图,单独放在另一个盒子里,然后对守在门外的两位图书馆工作人员点头示意了一下,便下楼离开了。

    进了电梯之后,邹金童看着向南,问道:“晚上吃什么?”

    “问我?”

    向南愣了一下,说道,“你不是在这里留学过吗?应该是我来问你才对。”

    “好吧。”

    邹金童有些无奈,耸了耸眉毛,说道,“请你鹅肝好了,米其林二星的餐厅,三星的要预约,而且还死贵,我请不起。”

    “能换个长安面馆吗?”向南不动声色地说道,“不用星,路边摊的小面馆就可以很好吃。”

    邹金童哈哈大笑起来,这半个月来,他带向南吃遍了各种西式餐点,终于让向南忍不住了。

    当初他来巴里斯留学时,一开始感觉还挺不错,可一个星期他就受不了了,一到周末就开始疯狂地寻找华夏餐馆,别说吃了,光是闻到那个油烟味儿,哈喇子都要流出来了。

    向南比他当初能忍多了,连续吃了半个月的西餐才有点忍不住,真是难得。

    “面馆太远了,我还是带你去吃炒菜好了。”

    笑了好一会儿,邹金童才缓过来,抬起手朝前指了指,“我知道个地方,那里的老板是咱华夏人,连服务员都是,做的菜很好吃。”

    “好。”

    向南应了一声,连脸上的表情都生动了起来。

    两个人上了一辆出租车,邹金童对司机叽里咕噜说了一个地址之后,司机点了点头,便一踩油门往前开去。

    车子开出去之后,邹金童忽然回头看了一眼向南,问道:“对了,都忘了问你,你吃不吃辣的?要是不能吃辣,咱们还可以换一家。”

    向南点了点头,道:“吃的。我不挑食。”

    邹金童笑道:“嗯,那就好。”

    车子在马路上左拐右拐,最后在一家挂着红灯笼的店面门前停了下来,向南下车后看了看,店招上刻着四个大字“湘菜人家”,下面还有翻译过来的罗曼语。

    此刻已经到了饭点,不大的店面里面,人来人往,一阵阵说笑声不时传了出来。

    感受着这一切,向南只觉得一股亲切感扑面而来——这才是吃饭的感觉啊。

    “发什么愣呢?”

    邹金童也已经付了车钱,下了车,他拍了拍向南的肩膀,笑道,“走了,去吃饭。”

    说着,抬脚就往里面走去。

    两个人挑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来,点了几个小炒,又要了一个汤,不多时,菜就上齐了。

    邹金童夹了一筷子辣椒炒肉放进嘴里,嚼了几下,对向南说道:“嗯,这个不错,尝尝!”

    “好。”

    向南当然不会跟他客气,拿起筷子也开始吃了起来。

    “走了那么多国家,还是咱们华夏的菜好吃啊!”

    邹金童一边吃一边感叹,忽然觉得有点不对劲,向南怎么不动筷子了,“哎,你也吃啊,跟我还客气呐?”

    一抬头,他看到向南正端坐在对面,脸却扭向硕大的玻璃窗外,不知道在看什么。不止是他,窗外的街道上,还有很多人都站那儿伸着脖子,一边往远处看,一边窃窃私语。

    “出什么事了吗?”

    邹金童站起来跑了出去,站在马路上,踮起脚往远处看——

    “湘菜人家”门口的马路对面,是一片灌木林,灌木林过去就是赛斯河,此刻,在赛斯河对面的那一片高楼大厦里,黑烟里夹杂着红色的火光,直冲云霄!

第五百五十四章 家有余粮 (第一更)

    “着火了?”

    邹金童心里一惊,对面人口那么密集,这要是起火,情况难以预料啊。

    正想着,远处就传来了一阵急促的“呜喔~呜喔~”声,消防队的救火车已经赶过去了,当然,第一波救火车肯定早就到现场了,这应该是从别的区紧急调派过去增援的。

    听到消防车的声音,旁边的几个本地人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哎呀,那边是老街区,周边大多数都是居民楼,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事?”

    “应该没事的吧?消防车都过去好几拨了……”

    “失火大概率是因为电线短路了,老街区电路老化严重,当局早就应该好好改造一番了!”

    “可不是吗?谁知道呢!”

    “……”

    听着耳边的议论声,邹金童自己想了想,自己虽然在这边留学多年,但很少往那边去,具体哪个地方着火,也想不出来,估计还是要等回去看新闻才知道。

    他往前看了一会儿,也不知道是不是消防队员们抵达得及时还是其它什么原因,过了没多久,火势就被压制住了,只剩下一股股黑烟在随风飘荡,很快就在远处消散无形了。

    “没人伤亡就好。”

    邹金童嘀咕了一句,现在已经下班一段时间了,如果起火的是居民楼,估计后果有点悬,如果是办公楼或是其他开阔的营业场所,那倒还要好一些。

    抬头又看了一眼,邹金童便转身回到了饭馆的座位上,他瞄了一眼坐在对面的向南,只见他依然表情平淡,此刻正拿着筷子,不慌不忙地吃着菜。

    邹金童一下没忍住,问道:“你就不好奇是哪里着火了?”

    “有什么可好奇的?”

    向南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手里的筷子依然没停,说道,“我对这里也不熟,你说了我也不知道。”

    邹金童愣了一下。

    好像是这个道理啊,向南在巴里斯基本上就是图书馆和宾馆之间两点一线,被他硬拖着才去看了一次歌剧,结果还差点睡着了,他哪里知道对面哪儿是哪儿?

    又不是金陵哪里着了火,只要一说向南肯定就知道是在哪儿,周边地形是什么样的,是不是居民区。

    邹金童砸了咂嘴,没再说什么,埋头继续吃饭。

    吃过了饭,两个人便回了宾馆。

    向南洗了个澡,换了身睡衣,一边拿毛巾擦着头发,一边走到写字桌前,打开了电脑。

    之前在图书馆修复室里时,他曾听邹金童提起自己前一段时间在京城故宫拍的文物修复纪录片已经开播了,当时那个导演一直说“好好好”,但究竟拍得怎么样,向南并没有看到。

    打开电脑后,向南直接登录了国家电视台官网,点击进入视频频道,子页面刚一打开,一条强制全屏广告就跳了出来——大型文物修复纪录片《我为国家修文物》,整个画面的色调呈现暗金色,右边是一尊巨大的故宫石狮子,石狮子背后,则是隐隐约约的故宫城门楼子,给人一种沉稳、厚重的历史感。

    向南右手拿起鼠标点了一下广告,直接跳转进入了纪录片的播放链接页面,上面一共有五个视频,第一个视频就是《墨韵书香》(上)。

    他看了一下,这个视频的播放量已经达到3000多万了。

    当然,以向南的关注点,他不可能知道3000多万播放量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举个例子,国家电视台之前曾经拍过一个很火的纪录片《舌尖上的华夏》,开播一个月,单集最高播放达到3600万。

    可《墨韵书香》(上),开播到现在不过一个星期,就已经快要达到《舌尖上的华夏》开播一个月的单集最高播放量了,你说吓不吓人?

    向南只是瞄了一眼,就点开《墨韵书香》(上)看了起来。

    正片还没开始,一条条弹幕就跳了出来——

    “挖!这个小哥哥好帅,粉了,粉了!”

    “男神,鉴定完毕!”

    “这是古代人吗?还穿长袍?不过,穿长袍真的很有型……”

    “这不就是那个修复《千里江山图》的向南吗?”

    “注意,下集有惊喜!”

    “……”

    向南扯了扯嘴角,尽管没有人在身边,不过他还是有点小尴尬。

    他赶紧移动鼠标,将弹幕给关掉,没了那些评论,视频画面顿时感觉干净了许多。

    深呼了一口气,向南便坐在写字桌前,安静地看了起来。

    “叮咚!叮咚!叮咚!”

    正看着,房间里忽然响起了一阵清晰的门铃声。

    向南皱了皱眉头,将刚刚看了个开头的视频暂停,然后起身去开门。

    刚刚将门打开,邹金童的脑袋就凑了上来,往房间里左看看右看看,一边问道:

    “向南,你在干嘛?”

    向南没理他,问道:“你有事?”

    “哎,对了,你知道我们吃饭的时候看到的火灾,是哪里着火了吗?”

    邹金童见向南还是一脸没兴趣的样子,只好说道,“是加利特文化艺术博物馆!”

    “哦。”

    向南想了想,没印象,他看了看邹金童,问道,“然后呢?”

    “文物艺术博物馆啊,向南!”

    邹金童看向南还是没反应过来,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样子,重重地说道,

    “你说,博物馆着火了,是不是会有文物受损?你的机会来了!”

    “想什么呢?巴里斯是欧洲的文化艺术中心,这里会缺文物修复师吗?”

    向南有些哭笑不得,他摇了摇头,继续说道,“而且,油画什么的,我没有接触过,修复不了。”

    邹金童有些不忿地分辩道:“谁说一定是油画了?里面肯定也有华夏古书画的啊,或者古陶瓷,都有可能的!”

    “那也轮不到我来操心。”

    向南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撇了撇嘴,说道,“再说了,我也不可能上门找事做。”

    魔都那边因为《我为国家修文物》这部纪录片的大火,在一个星期之内,就收了二十多件指定由他亲自修复的文物古董呢,他还用得着巴巴地去找文物来修复?

    不存在的。

    咱现在可不比从前,早就是个家有余粮的主了!

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要拒绝我 (更新完毕)

    “好吧,那就随便你了。”

    邹金童的本意,也只是想让向南多留几天,正好他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去做自己的研究,这样一来,也免得自己一个人在这里,显得孤零零的。

    不过,没能说动向南,他也不气馁,反正自己也不会留在这里太长时间,等回了国,还是可以去找向南玩的。

    向南这个人很有意思,一开始看着似乎很严肃,很难接近,但接触久了,就会发现他其实很好相处。

    第二天,向南像往常一样,又来到了国立图书馆修复室里,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分派”给邹金童的工作——清除分景图上的霉斑,实际上早已经完成了,这段时间,他留在修复室里主要还是做他自己的工作。

    阿德里安部长偶尔也会一个人,或者带着其他人过来看一看,那个时候,邹金童还要做一下同声传译。

    邹金童一边将自带的笔记本电脑打开,一边看着向南问道:“向南,你真没听过那个加利特文化艺术博物馆?”

    “没有。”

    向南摇了摇头,从盒子里拿出一幅还没修复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分景图,将它平摊在长案上,准备开始修复,他挑了挑眉毛,问道,“这个博物馆很有名吗?”

    “那倒不是,这是个私人博物馆。”

    邹金童抬头笑了一下,说道,“但是加利特很有名啊,他可是仓储式卖场全球连锁集团的大老板。”

    向南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问道:“跟我有关系吗?”

    邹金童:“……”

    这人,简直没法沟通!

    向南才懒得理他,现在还是将手头上还没修复的分景图修复好才是最紧要的事,等拿到那幅残破的敦煌遗书之后,自己就可以回魔都了。

    今天早上起床之后,许弋澄给他打了个电话,说是古陶瓷修复首期培训班已经结束了,大家的反映都很不错,还有不少人来信,说是希望培训班能继续举行下去,比如组织专门针对在校学生的文物修复入门,或者针对资深修复师的文物修复高级培训班等等。

    向南觉得这些建议都很不错,文物修复高级培训班暂时不急,倒是那些毫无实操经验的在校学生,反而更加重要一些,这些人可都是文物修复后备人才啊。

    举办文物修复入门培训班,一是可以让对文物修复感兴趣的学生提前体验一下文物修复,二是,也可以将那些只是一时兴起但实际上并没有耐性的人给提前刷下去。

    这样一来,剩下的人里面,至少有很大的概率是愿意从事这项枯燥而又乏味的工作的,到了那时候,就可以放进工作室里实习一段时间,然后开始慢慢培养了。

    当然,现在说这些还太早,而且电话里有些事也说不清,所以,向南现在是归心似箭,早点回魔都,早点就可以将这件事给敲定下来。

    具体执行的工作,那就不用他来操心了,当然,也不能让许弋澄或者康正勇来操心,他们可都是年轻有为的资深修复师了,不能将时间浪费在这里。

    等到时候再找一个合适的人,专门来负责培训班这一块的业务。

    向南一边想着事,一边熟络地修复着分景图,倒是什么事也没耽误。就这么一直忙到快下班时,他也已经修复好了一幅分景图。

    “只剩下最后一幅图了。”

    向南将这幅刚刚修复好的分景图放在一旁等着晾干,一边想着,“等明天将最后一幅图修复完了,就可以回去了。”

    正想着这事,修复室外面忽然传来了一阵说话声,紧接着修复室的门被人轻轻推开了——

    工作期间不允许敲门,这是向南提前要求过的,以免打扰到他修复古画,这一点,哪怕是阿德里安部长,也都严格地按照要求来执行。

    推开门的,正是阿德里安部长,他看到向南正看着自己,脸上赶紧挤出笑容来,用一副夸张的表情说道:“向先生,我又来了!而且,我还带来了一位朋友,他想欣赏一下您修复的古画。”

    “请随意。”

    向南耸了耸眉毛,随手指了指长案上安置《圆明园四十景图》的木盒,说道,“修复好的分景图,都在那里,不过,取出来时要小心一些。”

    “好的,谢谢向先生。”

    阿德里安点了点头,然后侧身到一边,将跟在他身后走进来的一位个子不高的f国老头让了出来。

    那老头朝向南和邹金童笑着点了点头,没有说话,随后就小心地将木盒里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取了出来,一张一张仔细地看了起来。

    由于阿德里安在修复前有过交代,分景图上有画面残缺的部分,无需接笔,因此,有几张残损严重的分景图,只可远观不可细看。

    因为细看,就会发现这图依然是残缺的,只是残缺部分做了全色处理,远看反而看不出什么来。

    这老头一张一张地看着,脸上倒是没什么表情,看完之后,他又转过身和阿里德安叽里咕噜地聊了几句。

    因为两个人的对话跟向南没关系,所以邹金童也没翻译,听在向南的耳朵里,就只能是叽里咕噜了,他又听不懂。

    过了好一会儿,那老头走到向南身边,笑着说道(这下有翻译了):“向先生您好,我是加利特,我听亚历克斯说起过您,没想到您居然在巴里斯。”

    “你好。”

    向南放下手中的活儿,朝这个满头白发一丝不乱的老头笑了笑,问道,“加利特先生找我有事?”

    “啊,对,是有事。”

    加利特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表情有些萧索地说道,

    “您大概也知道了,就在昨晚,我心爱的博物馆失火了,所幸的是,失火的地方是在顶楼,那里藏品不多,而且我的博物馆里面安装的自动消防设施非常先进,起火没多久就灭了,但还是有不少珍贵的古董受到了损坏。”

    他一脸真诚地看着向南的眼睛,说道,“所以,我想请向先生再多留几天,为我修复受损的华夏古书画和古陶瓷,请看在我们共同的朋友亚历克斯的份上,不要拒绝我。”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1760/ 第一时间欣赏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 作者:十三闲客所写的《我为国家修文物》为转载作品,我为国家修文物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为国家修文物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为国家修文物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为国家修文物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为国家修文物介绍:
现实与历史的交错中,谁能触及国宝文物深藏的秘密? 
我睁开时光之眼,看见了这样一个世界:权谋、艺术、战乱、马蹄与火光…… 
华夏五千年的璀璨文明,被腐朽的画卷、铜锈密布的铜器、支离破碎的陶瓷所掩盖。 
他们在时光的流逝中等待,等待着再次绽放出闪耀世界的光芒。 
我叫向南,我为国家修文物。
我为国家修文物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为国家修文物,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为国家修文物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