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天马行空四部曲TXT下载天马行空四部曲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天马行空四部曲全文阅读

作者:龍吟月     天马行空四部曲txt下载     天马行空四部曲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十九章 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

    因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叛乱,被迫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閬州(今四川閬中)一带。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朝廷召他為补京兆功曹,他却不去任职。

    二年正月,严武再任职成都,几次写信希望杜甫回来。六月,严武表荐杜甫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又称杜工部。

    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退出严武的幕府。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於五月离开成都乘舟南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戎州(今四川宜宾)、渝州(今重庆)、忠州(今重庆忠县)至云安(今重庆云阳)。

    次年暮春迁居夔州(今重庆奉节),甚至以船為家,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杜甫诗有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居夔州近两年,写诗四百餘首。

    大历三年(768年)正月,杜甫携家出三峡,经江陵、公安,暮冬抵岳阳。之后,诗人漂泊湖南,贫病交加,濒临绝境。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死在湘江舟中,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因风疾病逝。

    杜甫的逝世至今都是学术界讨论的一个话题。一些专家认為杜甫是因糖尿病而死,并在杜诗中找到证据,我多长卿病,日久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长卿病是指司马相如患有的消渴症,即糖尿病。

    一说杜甫人在耒阳。為洪水所困,十餘日未进食,后来耒阳聂县令雇小船来接他,并且赠送许多牛肉、白酒款待,杜甫一夜食尽,竟大饱而死。郭沫若据此认為杜甫是吃了天热肉腐之物,因食物中毒而亡。

    杜甫灵柩停厝在岳阳,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由他的孙子杜嗣业移葬於河南首阳山下。但现在杜甫的坟墓有八座,分别位於河南巩义市、河南偃师市、湖南省耒阳(今耒阳市)、平江县等地。

    杜甫诗歌现存1400多首。写诗可分四个时期:

    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杜甫曾先后游歷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有诗赠李白,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堪称快意。

    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於东鲁。可惜的是,由於两人后半生际遇都相当坎坷,这次分别之后便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仅获得少许资助,过著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然衣不盖体,常寄食於人,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為著名,标誌著他经歷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陷贼和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一边,独自去投肃宗,中途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任职左拾遗。由於忠言直諫,上疏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九岁):

    随著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飢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在严武的帮助下,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严武入朝,蜀中军阀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閬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千餘首,佔全部杜诗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年)王洙辑有1405篇,编為18卷,题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註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特色,杜甫是社会派诗人,趋向现实主义,内容广泛,富时代性,取材於政治兴亡,社会动乱,战事徭役,飢饿贫穷和贫富悬殊。

    杜诗善於描写当时歷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故有诗史之称。从安史之乱至入蜀之前,杜甫经歷了大时代的动乱,写下大量的实录式写实名篇。其名篇中,特多写实之作,如名作《丽人行》,反映上层社会的奢淫。

    思想方面,杜诗中有儒家思想,悲天悯人,忧国忧民,洋溢著仁民爱物的情怀和浓烈爱国主义色彩,有诗圣之誉。

    杜诗善用理智去仔细观察人生社会的实况,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人民的苦乐,有强烈政治意识,继承并发扬诗经、汉乐府民歌及建安文学的写实精神。

    手法方面,杜诗善写人物对话和独白,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事件来描写。杜诗也善於抒情,结合抒情和叙事,又结合抒情和写景,寄情於景。杜诗叙事注重客观描述,让故事本身直接感染读者,而少发议论。

    语言方面,杜甫写作态度非常严肃,语言精炼,用字準确,形象生动,多姿多采,并善於运用民间口语。

    体裁方面,杜甫作品眾体兼善,五七言古体、律诗绝句,无所不工。他往往用不同的诗体,表达不同的内容,叙事多用较少格律限制,便於铺叙描写的古体诗,抒情则多用近体诗。

    杜甫大量创作七言律诗,作品内容广泛,技巧纯熟,注重声律对仗,格律严谨,语言锤鍊,為歷代典范之作,达到极高的成就,使七律创作臻於成熟。他又开创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社会的民生疾苦。

    风格方面,杜诗主要风格是沉鬱顿挫,风格多样,丰富多姿,或雄浑奔放,或清新细腻,或沉鬱悲凉、或辞藻富丽、或平易质朴、或通俗自然。杜诗融冶吸收前人艺术技巧,发展成一种独特的新风格。

    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為具有沉鬱的特点,沉鬱一词最早见於南朝,体沉鬱之幽思,文丽日月,后来杜甫写更以沉鬱顿挫四字準确概括出他自己作品的语言,至於沉鬱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未完待续。。)

第七十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眾的讚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於沉鬱顿挫。

    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

    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為妙

    杜甫的诗歌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於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沉、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顏、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於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眾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於斯也。

    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

    唐代的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末王叔文当永贞革新垂败时。反覆吟诵杜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以抒悲愤。

    王安石表彰杜诗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鎪的成就。陈善《捫蝨新语》卷七: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

    蒋士銓《忠雅堂文集》卷一《杜诗详註集成序》亦称杜诗者,诗中之《四子书》也。

    胡应麟在《诗藪》中说:唯工部诸作,气象巍峨,规模巨远,当其神来境诣,错综幻化,不可端倪。千古以还。一人而已。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鍊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例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杜诗鍊字与对仗高超的体现。

    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杜诗有诗史之称。这种说法最早见於晚唐,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陈於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号為诗史。到宋时成定论,但诗史之义各有各说。

    人有以史事注杜诗,认為杜诗為纪实的诗,可以补史証史,所以称為诗史。这种说法只重史事之虚实真假,而轻视诗的情感特性。另一说是,杜甫之所以号诗史,因其悲天悯人,感时伤事。

    但也有不喜欢杜甫诗者,杨亿就不喜欢杜甫,刘放《中山诗话》云: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谓為村夫子。

    影响,中、晚唐写实诗人如张籍、白居易、元稹、杜荀鹤、曹鄴、皮日休均受杜诗影响。

    杜甫开创即事名篇的新乐府诗,描写民生疾苦,下啟中唐新乐府运动。韩愈诗气势雄壮,沉雄博大、奇险生硬、拗折艰涩、喜以文為诗,乃受杜诗影响。

    李商隐诗浓丽沉鬱、气象高远、造语精工,亦受杜诗影响。

    宋代孙仅《读杜工部诗集序》说:公之诗,支而為六家。孟郊得其气焰,张籍得其简丽,姚合得其清雅,贾岛得其奇僻,杜牧、薛能得其豪健,陆龟蒙得其赡博。

    唐人学杜诗的较少,叶少蕴《石林诗话》说:唐人学老杜,唯商隐一人而已。王安石亦称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而已。

    李调元《雨村诗话》认為:学杜而处处规,此笨伯也,终身不得升其堂,况入其室。唐人升堂,惟李义山一人而已。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在风格和格律上的创新所导致的,某些评论家认為其中的有些作品仍然很大胆古怪。

    他在世时关於他的参考资料几乎没有,只有6名诗人共11首诗。而且这些诗关於他的影响这一方面,都没有提及他是诗歌和伦理观点的模范。

    然而,就像洪业说的一样,杜甫是中国唯一影响随著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公元九世纪时他的作品开始出名,早期的正面积极评价来自白居易,他推广了杜甫部分作品伦理观点,儘管他只在杜甫的部分作品中找到这些观点。

    除了白居易,还有韩愈,他撰文以此批驳反对李杜的声音,捍卫了他们的美学地位。同时,这两位诗人的诗文中都有杜诗的影子。

    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响了皮日休、曹鄴、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的创作,从而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独领风骚。

    宋代江西诗派的始祖黄庭坚诗宗杜甫,江西诗派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即為杜甫。江西诗派师法杜诗奇峭的一面,黄庭坚认為杜甫作诗,无一字无来处,而江西诗派亦要求字字有来歷。江西诗派亦喜用始於杜甫的拗体。

    宋代黄庭坚、陈师道等,专门探究杜诗奇峭的一面,形成了江西诗派,之后的王安石、苏軾、陆游、文天祥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杜甫的影响,文天祥在狱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诗,自序裡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為代言之。

    杜甫更广泛的影响是,杜甫的作品将律诗从文字上的游戏变成了抒发政治抱负的载体,对后来的诗人政治题材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杜甫不只在中国流名,还扬名海外。1481年韩国将杜诗翻译成韩文,叫《杜诗谚解》。他对日本文学影响相对较晚,直到十七世纪他在日本拥有和在中国一样的名声。

    杜甫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尤深。杜甫也是美国作家雷克斯罗斯最喜欢的作家。

    杜甫对后人的影响还有道德方面的。二十世纪,美国现代诗人雷克斯罗斯认為杜甫所关心的是人跟人之间的爱,人跟人之间的宽容和同情:我的诗歌毫无疑问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响。我认為他是有史以来在史诗和戏剧以外的领域裡最伟大的诗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和荷马,至少他更加自然和亲切。

    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他去世后的一些年,没有受到多少嘉奖和重视,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专门选录从肃宗到代宗末年这一时期的诗,竟未选录杜诗。《河岳英灵集》亦未选杜诗。

    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选本中,除韦庄《又玄集》选杜甫七首诗外,其餘选本均不选杜诗。

    公元十世纪初,五代诗人韦庄找到了草堂遗址,重新修建茅屋,使之得以保存。

    到了宋朝,杜甫的声名达到了顶峰,苏軾首倡杜诗集大成说,其《书唐氏六家书后一首》诗云: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

    宋朝理学的发展确保了杜甫作為诗的典范和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苏軾阐释了理由:古今诗人眾矣,而子美独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飢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歟!

    他思考的能力铸就了他的影响力,出於他对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嚮往,他深受政治家的推崇,改革家也学习他对穷人的悲悯,文学家学习他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

    清初文学家金圣嘆,把杜甫所作之诗,与屈原的《离骚》、庄周的《庄子》、司马迁的《史记》、施耐庵的《水滸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

    在当代,杜甫对国家的忠心和对人民的关切被重新詮释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含义,而他本人因為使用人民的语言而受到现代研究者的讚赏。(未完待续。。)

第七十一章 与远处的城邦、沙漠、海洋、村落相通

    魔侠反抗者之一浮壶空间─西蒙波娃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也译做西蒙、波娃,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1970年代女权运动的重要理论家和创始人之一,存在主义大师沙特的伴侣,他们的哲学思想非常相近又各有千秋。

    西蒙波娃,出生於巴黎。她的父亲曾有一段作律师和业餘喜剧演员的短暂经歷。而她的母亲出身於凡尔登一个中產阶级家庭。

    西蒙波娃降生在一所富裕的公寓中,公寓坐落於巴黎拉斯巴耶大道。等到五岁时,西蒙波娃便被送进了只為出生於好人家的姑娘而提供教育的学校。

    西蒙波娃的妹妹,伊莲娜(人称洋娃娃),两年后和姐姐一起进了这所学校。从小,西蒙波娃就凭藉自己超群的才智而脱颖而出,每年与另一位女学生,伊莉莎白拉柯恩(在西蒙波娃自传中被称為扎扎),在学习上并列第一。

    扎扎很快成為了她最好的朋友,儘管西蒙波娃因自觉在这场友情中付出更多而默默承受。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蒙波娃的外祖父,因破產而使银行倒闭,这也使得西蒙波娃一家名誉扫地并家產丧尽。

    西蒙波娃的父母不得不因此而搬离拉斯巴耶大道上的体面公寓而住进一间位於雷恩街上一栋阴暗,狭小,又没有电梯的公寓的第五层。

    其父亲原本一心指望著靠母亲丰厚家底而过上优越的生活,最终这个希望成了泡影。為此。西蒙波娃的母亲一生都对她的丈夫背负著歉疚。西蒙波娃也因此而遭罪不已,目睹著父母之间的关係日渐恶化。

    她的整个童年时代时刻提醒著她是一个女子这个事实:西蒙波娃的父亲原本的希望是有一个儿子,并且把他培养成一位综合理工科学生。

    不仅如此,她的父亲一直对西蒙波娃说:你有一个男人的脑子。

    她的父亲一直对戏剧著迷(他曾上过戏剧课),他把这一爱好包括他对於文学的喜爱都传承给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在他看来,世间最美丽的职业莫过於当一名作家。他同他的妻子一样,都认為唯有学习可以将自己的女儿从生活的窘境中脱离出来。

    年轻时代,西蒙波娃的暑假曾在圣伊巴赫(法国利穆赞大区克雷兹省一市镇)度过,呆在梅西尼亚克公园,这个公园是她的祖父在约1880年建造。

    这片土地之前是被她的曾祖父在十九世纪初的时候所购置。在西蒙波娃的《一个乖女孩的回忆录》中。她无限追忆了这段同她妹妹伊莲娜一同度过幸福时光:

    “我对於乡村的爱拥有著神秘的色彩。

    当我踏上梅西尼亚克土地那一刻起。我的心墙不復存在,我的视野开阔膨胀。我跌入无限的世界之中,这个世界只有我自己。

    我感受著太阳温暖著我的眼,它的灿烂照亮一切。而此时此刻。只有我享受著它的轻抚。

    风绕著杨树盘旋:它从别处而来。搅乱这天地,於是我翩翩旋转,不停转。直到世界尽头。

    当月亮爬上天空,我便与远处的城邦、沙漠、海洋、村落相通,此刻我们一同沉浸在这月光中。

    我的知觉不再空空如也,我的眼神不再涣散停滞,我嗅到蕎麦的强烈气味,石楠清幽的芬芳,正午时分的温热亦或是暮色悄至的微凉;我感受到生命的沉甸甸的重量,却同时蒸发散入天空,我不再受限於自己身体的局限..”(摘自於西蒙波娃的《一个乖女孩的回忆录》)。

    正是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在乡间孤单的漫步中,跳脱平庸的渴望深深刻入西蒙波娃的精神世界中。

    在十五岁时,西蒙波娃已暗下决心要成為一名有名望的作家。

    1925年,中学会考之后,西蒙波娃开始了她的大学学业,在法国巴黎天主教大学学习数学,在纳伊(法国巴黎的郊区)的圣玛莉学院学习文科。

    她在第一年便得到了巴黎大学的一系列证书,涵盖数学,文学和拉丁语。第二年,她开始学习哲学,并在1927年6月获得了哲学证书。

    在1928年的春天,在获得伦理心理学科证书后,西蒙波娃最终拿到哲学文科学士学位,并与此同时,她开始著手编写一本有关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的毕业论文。

    在巴黎大学的文学院里,她遇到了许多有抱负的年轻学者,其中包括让保罗萨特,从认识萨特的一刻起,西蒙波娃就觉得他是一个天才。

    自此,一段神秘的情感交织於两人之间,直到入土而止。萨特对西蒙波娃说她是他的必须的爱情,而他也需要其他的偶然的爱情来帮助彼此更好的认识彼此。

    1929年,西蒙波娃在高中教师招聘会考中名列第二,仅次萨特。

    而同年,她童年时的伙伴扎扎的死讯让西蒙波娃深受打击。西蒙波娃的母亲是一名虔诚的教徒,而据西蒙波娃在自传中讲述,她自己早在十四岁时便失去了信仰,远远早於哲学高中教师招聘会考,甚至早於她离开自己在5岁时被送进的学校之前,这也昭示了她之后想要摆脱家庭束缚的强大决心。

    1929年高中教师招聘会考之后,西蒙波娃─或者说castor(法语海狸之意),勒内马厄(西蒙波娃与萨特的哲学老师)给西蒙波娃起的绰号,而之后被萨特所用。

    因為西蒙波娃名字的法语发音接近英语海狸(beaver)发音(相应的法语单词為castor),而事实上,西蒙波娃有著海狸一样的精神——和同伴一起的筑造精神─成為了一名哲学老师。

    她搬到了马赛。而之后因為要离开萨特,她在1931年3月搬到了勒阿弗尔,為此她也痛苦不已。

    儘管萨特向她表示了结婚的提议,也儘管西蒙波娃深爱著萨特,但她拒绝了:她在《岁月的力量》(西蒙波娃自传《一个乖女孩的回忆录》第二卷)中是这麼说的,我从未有一刻想要接受他的这一提议。

    婚姻使两个人遭受更多家庭的束缚以及社会的劳役。相反,為追寻自身的独立而受的困扰远不及此沉重;对我来说,在空洞中寻找自由是如此的做作,因為这种自由仅仅从存在於我的头脑与心灵。

    一年之后,由於在雷恩得到一个工作的机会,她又可以再度接近萨特,在那裡她结识了同在一所高中教书的科莱特奥德里。

    在此期间,西蒙波娃十分亲近某些学生,尤其是奥尔加和比尔加,甚至发展成了恋人关係,而在与萨特约定的爱情契约中也同意她接触偶然爱情。

    她同样与萨特的一位男学生小博斯特有了关联,博斯特之后成為了奥尔加的丈夫,而萨特那时也对奥尔加倾慕不已(并非两情相悦)。

    波伏娃同这群朋友被称為小家庭,他们之间情比金坚,至死不渝,儘管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冲突或矛盾导致小小的不和睦。(未完待续。。)

第七十二章 至高无上的精神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西蒙波娃和萨特搬到巴黎。她於1936年至1939年之间在莫里哀高中教书;但又因与比尔加有染而被开除。

    西蒙波娃的第一本小说《至高无上的精神》,创作於1935年至1937年间,在加利马尔和格拉塞两大出版社被拒(这部小说在1979年以其他名字被出版..)。

    1943年,她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小说《女客》出版。在此书中,她通过虚构的主人公,描写了她与萨特和奥尔加之间的关係,将她对关於自我意识与他人相关性之间的斗争的哲学思考加以详述。此书随即迎来了成功。

    1943年,西蒙波娃因為一项指控被暂停了教职。她被指控在1939年引诱17岁的学生娜塔莉梭罗琪娜。

    娜塔莉的父母正式向法院控告西蒙波娃勾引未成年人,最终西蒙波娃的终身教师执照因而遭到撤销。

    1943年6月中断授课后,西蒙波娃重新进行文字创作。她同时為国家电台(维希电台)工作,期间,西蒙波娃策划了许多音乐节目,涉猎到不同的年代。

    西蒙波娃同萨特、雷蒙阿隆、米歇尔勒西斯等左派文人创办杂誌:《摩登时代》,旨在通过现代文学使人们认识存在主义。

    同时,西蒙波娃也在潜心於文学创作,对共產主义、无神论主义和存在主义都有涉猎。在完成了一些作品后,她在经济上获得了独立。这也使她能全身心的投入写作。

    她游歷各国(美国、中国、前苏联、古巴等),在这期间,西蒙波娃结识了许多共產主义家,例如菲德尔卡斯楚、切格瓦拉、**、理察赖特。

    在美国,西蒙波娃和美国作家纳尔逊艾格林展开了一段如火的爱情。西蒙波娃写给艾格林的信件更是超过三百封。

    1949年,《第二性》出版并大获成功。一周内销量2万2千多册,由此也掀起一场笔战,梵蒂冈也将其列為**。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在写给《摩登时代》的信中是这样说的:现在,你们女掌柜**的一切皆為我所知。西蒙波娃在作品中描述了妇女在当时社会中惨淡的地位。

    至此,她成為了女权运动的领袖人物。透过神话、文明进程、宗教、解剖学和传统风俗。西蒙波娃分析了当时妇女的现状。这在社会上也引起了轩然大波,尤其是谈到母系与堕胎的问题上,在当时社会被视為杀人行為。

    对於婚姻,西蒙波娃也有不同的见解。认為它犹如中產阶级学府。同妓女一样噁心。因為婚姻让女人受制於她的丈夫,无法逃脱。

    1954年,凭藉《名士风流》。西蒙波娃获得龚古尔文学奖,也成為了世界上拥有最多读者量的作家之一。

    这本详述了战后法国社会的小说也使她与艾格林的关係曝光於眾,而在此书中,西蒙波娃仍延续了自己惯用的虚构人物的手法。

    但是艾格林再也无法忍受西蒙波娃与萨特纠缠不清的关係,终於将这段感情划上了休止符。在1952年7月至1959年之间,西蒙波娃同克劳德朗兹曼生活在一起。

    从1958年开始,西蒙波娃开始了自传的创作,她描述了自己所处的中產阶级充斥著偏见、自觉受辱的传统以及她儘管作為一个女人却想尽办法从中摆脱所做的努力。

    同时她也描述了自己与萨特的关係,并认為那是全然的成功。儘管两人的关係总是一如既往的激情昂扬,但这对男女并不是传统字面意义上的情人,而从很早之前,西蒙波娃也任由她的读者轻信舆论的流言蜚语,不做辩解。

    1964年,《寧静而死》出版,西蒙波娃在这部作品中描述了自己母亲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

    在萨特看来,这是西蒙波娃最好的一部作品。字裡行间透出的强烈情感,作品提及了有关对於生命垂危病人的救治以及安乐死。

    在她承受著丧母之痛的时候,西蒙波娃结识了一位年轻的女子,并且她一直支持著西蒙波娃,这位女子就是西尔维亚勒庞(哲学系大学生。她们的关係十分微妙:母女、朋友、情人..西蒙波娃在自传的第四卷《一切都说了,一切都做了》中讲述她与西尔维亚的关係犹如十五年前与好友扎扎的关係。

    西尔维亚之后成為了西蒙波娃的养女并继承了西蒙波娃的所有遗產和著作。

    西蒙波娃与土耳其女权主义家吉赛勒阿利米以及伊莉莎白巴丹德在女权领域中影响巨大,她们让世人了解到在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之后以及法律允许堕胎以来,女人所遭受的折磨。

    之后的343请愿(manifeste des 343 ,由343名妇女联署要求获得堕胎自由的请愿)也由此而生。

    西蒙波娃与吉赛勒阿利米一同创建了非政府组织 choisir,旨在推动自愿堕胎的合法性。西蒙波娃一生都在探索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参观工厂和学校,拜访的人物下至工厂女工人,上至政界领袖。

    1980年,萨特辞世,西蒙波娃出版自传作品《告别仪式》,叙述了她是如何陪伴萨特最后的十年,描写细緻到对於萨特服的药,包括对於两人亲密生活的露骨描写触犯了不少哲学家。

    1974年8月和9月,与让保罗萨特对话在罗马註册后出版,书中写道萨特对於自己作品的某些观点,彷彿他并未离世人远去。

    同时在此书中,西蒙波娃想要让世人知道萨特是如何被贝尼勒维控制,指出勒维让萨特承认在存在主义中存在某种宗教倾向,而这点又是无神论所不容的。

    在西蒙波娃看来,萨特再也无法从他的才智中获得快乐,也再也无法在哲学上进行论辩。

    她同样也含沙射影地承认自己对於萨特的养女的厌恶之情。她是这样总结的:萨特的死使我们分离;而我的死也无法使我们相聚。就是如此;他早已厌倦了我们这麼久的纠缠不清。

    1986年,西蒙波娃在巴黎与世长辞。她的葬礼甚至比萨特的更為举世瞩目,来自世界各地的男性和女性的读者追随至此。

    西蒙波娃死后被葬在巴黎的蒙帕纳斯公墓,让保罗萨特的旁边,手上戴著纳尔逊艾格林送给她的戒指。

    在2008年,為了纪念西蒙波娃而创立了西蒙德波伏娃奖。

    西蒙波娃终其一生推广存在主义,她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探讨人类如何在无法选择出生的世界的荒谬中找到生命的意义。

    儘管有联繫,但西蒙波娃的作品不同於萨特,她将人物描写得更為具体细緻,偏好向自身的经歷进行一种直接且连贯的思考。

    西蒙波娃最重要的作品是她的《第二性》,这部作品被认為是女权运动的圣经。

    在《第二性》中,西蒙波娃认為:我们并非生来為女人,我们是成為了女人。..如果说在青春期以前,有时甚至从婴儿早期,在我们看来她的性徵就已经决定,那不是因為有什麼神秘的本能在直接註定她是被动的、爱撒娇的、富於母性的,而是因為他人对这个孩子的影响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要素。於是她从小就受到灌输,要完成女性的使命。男性亦然。这是这本书的最重要的观点。

    (这一概念是从特土良的思想中提炼出来):正是由於个体的组成不同使得我们承担著不同的角色,拥有不同的属性,也才会有两性。书中提出女人因為体力较差,当生活需要体力时,女人自觉是弱者,对自由感觉恐惧,男人用法律形式把女人的低等地位固定下来,而女人还是甘心服从。

    她不同意恩格斯所说的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度是男人重新获取权力,认為歷史上女人从没有得到过权力,即使是在母系氏族社会。

    她认為妇女真正的解放必须获得自由选择生育的权力,并向中性化过度。她这本书的英文译本在美国极度畅销,对造成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女权运动起了很大的作用。

    此书為西蒙波娃招致抗议甚至恶意诽谤。虽然西蒙波娃获得支持寥寥,但却打动了克洛德列维史特劳斯,后者认為从人类学角度看,西蒙波娃的这部作品是完全可被接受的。一些同时期的大作家反对西蒙波娃所写的,并有眾多诽谤者。(未完待续。。)

第七十三章 龙吟月少年时第一个佩服的女作者,自叹不如

    魔侠反抗者之一浮壶空间─龙应台

    龙应台(1952),笔名胡美丽,满族,生於台湾高雄县大寮乡(今高雄市大寮区)眷村,台湾著名作家,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

    (笔者少时读书,惊為高手,第一次佩服女孩的思想跑在笔者的前面,诚然,多年后,笔者的世界已经不同于少时的..)

    父亲龙槐生原籍湖南衡山满族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揆龙氏,所冠汉姓即为龙氏,在苗栗县警察局苑裡分驻所担任所长,母亲应美君来自浙江淳安,於国共内战后移居台湾,育有四子一女。

    龙应台自小在台湾苗栗苑裡长大,读过苑裡国小、苑裡初中,通闽南话,后来搬家到台湾高雄茄萣,為台南女中校友。

    1974年毕业於国立成功大学外文系后,龙赴美国求学,后获堪萨斯州立大学英美文学博士。毕业后,曾任教於纽约市立大学、梅西学院、国立中央大学英文系、淡江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

    1984年,龙於中国时报撰写野火集专栏,引起热烈回响;隔年出版,21天内再版24刷,是1980年代对台湾民主发展极具影响的一本书。余光中称其為龙捲风。

    1999年,应台北市长马英九邀请,龙应台出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长,期间推动本土文化及保护树木等政策措施。

    2003年2月,龙应台辞官。回到写作。当年8月,赴香港,第一年在香港城市大学,其后任香港大学访问教授。

    2005年7月,与一群主张社会参与的文化人及企业家共同创设龙应台文化基金会。

    2008年10月,香港大学礼聘龙应台出任首届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并於港大柏立基学院创立龙应台写作室。

    2009年8月,《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出版,在华文世界引起巨大迴响。2011年2月,李敖出版《大江大海骗了你》。对《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的歷史观予以嘲讽与反驳。

    龙应台担任文化部长期间。被记者称為龙太后、龙太、龙仙女。

    2012年9月18日,龙应台表示:与其他国家比较,台湾的部长级薪水月领15万确实是太少的,这牵涉到国家竞争力的问题。

    2012年12月12日。龙应台表示:马英九遭丢鞋呛声。是一种霸凌。

    2013年。陈乐融批评龙应台领导下的文化部缺少具体政策,只会办论坛、对谈,称龙应台為论坛部长。

    在1980年代。龙应台与其德国前夫结婚,生下两子,长子為安德烈,次子為菲力浦(龙在2007年的著作《亲爱的安德烈》就是把她与长子安德烈的通讯结集而成的)。

    1986年龙应台举家旅居瑞士,1988年迁居德国。於海德堡大学汉学系开设台湾文学课程。

    著有《野火集》等评论集,散文《百年思索》、《面对大海的时候》、《孩子你慢慢来》等。近年来,龙应台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民主制度的优点,引起了广泛的回响与争议。

    龙应台的一些作品,曾引发读者广大回应及讨论。《野火集》在当时的台湾引起极大的迴响及讨论,20日内加印4次之多,约有10万本。购买书的人加传阅人口,相当於当时台湾读书人口的20%-60%。

    《野火集》后来在中国大陆出版,在大陆各地的大学生中產生热烈的反响。许多大学生认為这本书批评的对象不仅针对台湾也包括中国大陆,甚至好像就是為中国大陆而写的。现中国出版的《野火集》均為删减版。

    《啊,上海男人!》,1997年1月7日在《文匯报笔会》刊出后,引起轩然大波。上海男人纷纷打电话到报社大骂作者侮蔑上海男人,上海男人其实仍是真正大丈夫。

    后来本文与其它文章集结出书《啊,上海男人!》,包括龙应台对一些访问城市或国家人文观感。

    在批评中国大陆的文章裡写道:民主并非只是选举投票,它是生活方式,是思维方式,是你每天呼吸的空气、举手投足的修养,个人迴转的空间。

    这,在小方格窗裡是看不到的。所以如果你对小方格裡的混乱失望,不要忘记,真正的民主在生活裡,在方格以外的纵深和广度裡。

    她也批判台湾的执政者:一介不取是基本操行,诚实是第一原则;在面对中国的统治者时,她的文章裡这麼写著:你容不容许媒体独立,你尊不尊重知识分子,你用什麼态度面对自己的歷史,以什麼手段去对待人民,每一个细小的决定,都繫在文明这两个字上头。

    龙应台曾经说过:我其实只是不相信,人权应该以政治立场来区隔。国民党、共產党、民进党、他妈的党,如果人的尊严不是你的核心价值,如果你容许人权由权力来界定,那麼你不过是我唾弃的对象而已。不必恐吓我。

    对於成為政务官和身為知识分子的权力界别:

    政务官该不该使用知识分子——作家的权力?不应该。一旦下海成為政务官,就应该是各方检讨批评的对象。

    政务官的舞台是他的施政,他一切的自我辩护应该都在他的施政措施中不言自明。一方面享有施政实践的权力,被批评时又想同时拥有知识分子的言论利器,岂不等於既是驰骋场上的球员,又要做吹哨子论成败的裁判?

    ..同时要拥有两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权力,是不诚实的。……我的笔,不能出鞘。

    ”——龙应台《当权力在手》

    就任文化部长之后,在民进党立委段宜康、郑丽君等质询六之四事件时,拒绝在民主与人权议题上表态,引起争议。

    龙应台回应称,因為文化部将在ecfa的架构下与大陆协商,為了避免谈判时造成问题,作為文化部长,她拒绝对此做出任何回应,

    至於身為作家的立场,在她的书中已经写得很清楚。杨宪宏与陈芳明等人士,对此提出批评,认為她的态度,无法显示政府坚持以人权作為台湾核心价值。

    著作1985《龙应台评小说》,尔雅出版社。1985《野火集》,圆神出版社。1987《野火集外集》,圆神出版社。1988《人在欧洲》,时报文化公司。1990《龙应台杂文精品》,杨际嵐编,(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1990《从东欧看臺湾》,社会大学文教基金会。1991《龙应台评小说》,(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写给臺湾的信》,圆神出版社。

    1994《看世纪末向你走来》,时报文化公司。《孩子你慢慢来》, 皇冠文学出版公司。

    《美丽的权利》,圆神出版社。《人在欧洲》,(北京)三联书店。

    1995《在海德堡坠入情网》,联合文学出版社。1996《乾杯吧,托玛斯曼》,时报文化公司。

    1996《龙应台自选集(卷一)野火集》《龙应台自选集(卷二)龙应台评小说》《龙应台自选集(卷三)女子与小人》《龙应台自选集(卷四)看世纪末向你走来》《龙应台自选集(卷五)在海德堡墬入情网》,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7《我的不安》,时报文化公司。《魂牵》,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8《未完成的革命:戊戌百年纪》,臺湾商务印书馆。《啊!上海男人》,学林出版社。《这个动荡的世界》,汕头大学出版社。《百年思索》,时报文化公司

    2003《银色仙人掌:龙应台小说集》,联合文学。

    2004《面对大海的时候》,时报文化公司。

    2005《孩子,你慢慢来》,时报文化公司。

    2006《思索香港》,次文化堂。《请用文明来说服我》,时报文化公司。《龙应台的香港笔记沙湾径25号》,天地图书。

    2007《亲爱的安德烈》,天下杂誌。

    2008《目送》,时报文化公司。

    2009《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天下杂誌。(未完待续。。)

第七十四章 草圣,书圣

    魔侠反抗者之一浮壶空间─张旭

    张旭(生卒年不详;一说是658-747),字伯高,是中国唐朝中期的知名书法家。出生於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在书法界,有草圣的称呼。在唐朝开元年间官至常熟尉,后又為金吾长史,世称他為张长史。

    有关张旭的详细经歷不详,只知道他曾在朝廷任职,在长安及上京当官,并与同样当官的顏真卿及杜甫相识。

    张旭以豪饮而知名。在杜甫的诗作饮中八仙歌裡,张旭亦是其中一位被描写的人物之一,与其他人被称為饮中八仙。

    张旭以书法中最為奔放自由的草书闻名,据《新唐书》记载,张旭喜欢在酒醉之后书写作品,称之為狂草。

    他的书法多以奇形怪状、粗细对比夸张、以及充满情感的线条相连,在《旧唐书》中讚誉為变化无穷、若有神助。

    然而张旭并非只写草书,他是唐朝另一个知名书法家陆柬之的外孙,对於楷书、国画等也相当精通。相传他的狂草来自观看别人打斗及练剑时的姿态而得到灵感。

    在张旭之前,书法界一直奉王羲之及王献之為规范,然而张旭的书法却打破了这个常规,為书法界带来旋风式的改革。

    破天荒的急进书法家。

    有说顏真卿及李阳冰是他的弟子,但没有凭证。真偽难定。顏真卿其后在唐朝以书法的改革派冒起。

    唐朝留有不少关於张旭的记载,其中最广為人知的是他在酒后灵感来时,甚至於会激动到用头髮书写作品。

    张旭的传世作品有《古诗四帖》、《千字文》、《郎官石柱记》、《悲清秋赋》、《肚痛帖》等等。

    其中《古诗四帖》的内容包括了诗人庾信的《步虚词》二首,诗人谢灵运的两首诗:《王子晋赞》、《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共40行。高28.8厘米,宽192.3厘米、写在五色纸上。现藏中国辽寧省博物馆。

    他的作品在曾得到唐文宗李昂的喜爱、列為三绝之一。

    当时唐朝还有另一位较年轻的、同样擅於草书的书法家怀素,也喜於醉后书写作品,与他有颠张醉素的俗称流传於世。

    《旧唐书》:吴郡张旭善草书,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

    魔侠守护者之一魔侠─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后官拜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其书法师承卫夫人、钟繇。

    (王羲之无真蹟传世。著名的《兰亭集序》等帖,皆為后人临摹。)

    王羲之七岁时跟书法家卫鑠学习书法。庾翼在荆州见时人竞习王羲之书体,不以為然说:小儿辈乃贱家鸡,爱野鶩,皆学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

    相传王羲之住处附近有一小池,王羲之练完书法均在此洗笔,每日习字,久之,池水為之变黑,竟能直接蘸取充墨之用。

    当年王羲之在温州担任永嘉郡守之际,曾在今温州墨池坊挥洒文墨,故於温州旧鹿城区市政府前有一墨池。

    王羲之在南渡后,好山水与交友,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与孙绰、许询、谢尚、支遁等宴集於山阴之兰亭。《兰亭集序》写成后两年,因不受朝廷重用,即称病去郡。终老嵊县金庭。许询得知王氏隐居金庭,特从萧山赶来与之為邻。卒葬於孝嘉乡济度寺。

    王羲之的书法实践,变当时流行的章草、八分為今草、行书、楷书,是书体转换时期平地而起的高峰。

    其书法尺牘散见於唐临诸法帖、十七帖、日本的丧乱、孔侍中等名品。其子王献之亦為书法家。羲之曾指导陈郡谢氏的谢安,谢安书法亦成一格。

    唐太宗时,王羲之的书法有3000多卷,到宋太宗时只有160餘件,今天全世界存世的王羲之摹本仅有20件。

    快雪时晴帖(唐代摹本,和中秋帖及伯远帖合称三希,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兰亭序(被称為天下第一行书,顏真卿之祭侄文稿為第二,苏軾之黄州寒食诗帖為第三),神龙本,藏於北京故宫博物院)

    黄庭经(亦名《换鹅帖》,宋拓本藏於北京故宫博物院)

    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乐毅论(梁拓本)

    丧乱、二谢、得示帖(判定為唐双勾填墨摹本,日本皇室藏)

    ......

    梁武帝萧衍评其书曰: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闕。

    唐太宗李世民讚道: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唯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壮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玩之不觉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唐李白有诗《王右军》曰:右军本清真,瀟洒出风尘。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颐和园长廊的羲之爱鹅绘画郗鉴派门生往王府选婿,王府子弟均刻意保持矜持,唯独王羲之在东牀上露出肚皮吃胡饼。

    郗鉴便认為他是适合的人选,便决定将女儿郗璿嫁给他。女婿因此而称為东牀,於是东床坦腹或是东床快婿变成為称讚有女之家嫁得好归宿的代名词。

    王羲之爱鹅成癖,传说是因為他喜欢观察鹅游水时鹅掌的动作,从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书法用腕技巧。

    山阴有一道士,希望王羲之能為他抄写一部《黄庭经》,但是又不敢贸然提出。他精心饲养白鹅,与之相赠,并提出写经的请求,王羲之答应他,抄写一部《黄庭经》送给他。

    后来这部《黄庭经》被称作右军正书第二,又被称作《换鹅帖》。

    李白诗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怀素(725─785) 唐书法家。字藏真,长沙人(另一说零陵人),俗姓钱。精勤学书,以善狂草出名。

    前人评其狂草继承张旭,而有所发展,谓以狂继颠,并称颠张醉素,对后世影响很大。

    诗仙李白: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颯颯,落花飞雪何茫茫..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

    相传怀素年青时由於家贫,以练习书法的纸也没有,所以种了芭蕉万多株,并用蕉叶来练习书法。

    钟繇(151─230),字元常,豫州潁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著名书法家,官至太傅,逝世后諡曰成侯。

    钟繇在书法上颇有造诣,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合称為钟王。(未完待续。。)

第七十五章 国王的新衣,生存还是毁灭

    魔侠守护者之一魔侠─安徒生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1875),通称安徒生,丹麦作家暨诗人,因為其童话作品而闻名於世,其中最著名的童话故事包括《小锡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红鞋》等。

    安徒生生前获得皇家致敬,被高度讚扬為给予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他的作品被翻译為150多种语文,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他的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创作。

    1805年4月2日,安徒生出生在丹麦欧登塞,是家中独子。父亲汉斯安徒生是一名鞋匠,体弱多病。母亲长父亲几岁,名安娜玛丽亚,是一名洗衣妇。一家人住在一间窄小的房子裡。

    父母自由的教育环境,尤其是母亲的鼓励,使安徒生很早就展现了其想像才能。他在家中搭起玩具剧场,并且给他的木偶做衣服,同时还阅读所有可能借到的戏剧剧本,这些剧本包括路维郝尔拜和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

    1816年安徒生的父亲逝世,他给安徒生留下了所有的製鞋工具。安徒生也因此輟学在家。在这一期间他在织工和裁缝那裡当过学徒,还在一家香烟工场做过工,并且有逸闻称那裡的同事们戏称他是女孩子,还脱裤子检查过。

    1819年的復活节。安徒生在位於丹麦菲英岛北部港市欧登塞的圣克努特大教堂开始考虑他的未来。因為希望成為一名歌剧演唱家,安徒生在1819年的九月来到哥本哈根。

    由於声音好,他被丹麦皇家剧院僱佣;但不久后嗓子却坏了,并且失业。据指,起初他在剧院里被当作一个疯子,所以受到冷落,甚至差点饿死。

    不过安徒生得到了音乐家克里斯多福魏泽和西博尼的帮助,后来还得到诗人弗雷德里克霍格古德伯格的相助。虽然歌唱家的梦想破灭,可他还是被荷兰皇家剧院接纳為舞蹈学徒。

    同时他开始写作。由於后来变得懒散起来,安徒生逐渐失去了古德伯格对他的厚爱;不过这时安徒生开始得到了皇家剧院的主管乔纳森柯林的帮助。后来两人成為了终身的朋友。

    在纳森柯林的介绍和说服下。国王弗雷德里克六世对这个奇怪的男孩產生了兴趣,决定把安徒生送到斯莱格思的文法学校深造,并支付所有费用。在啟程之前,安徒生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帕纳托克坟墓的鬼》(1822年)。

    这个并不情愿的后进生。先是留在了斯莱格思。后来又去了位於赫尔辛格的另一所学校。一直上到1827年。

    他在学校中仍然表现的得怪异,不合群,老师也常责骂他。安徒生后来将这些年描述為他生命中最黑暗和痛苦的时期。最后。柯林终於让他毕业了。之后,安徒生去了哥本哈根。

    1829年安徒生发表游记《1828年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并取得相当的成功。随后马上又发表了一齣闹剧和一册诗集。这三部作品之后,他又沉寂了下来。

    不过1833年,他从丹麦国王那裡获得了一小笔生活费,以此开始了第一次欧洲漫游。在毗邻力洛克的瑞士汝拉,安徒生创作了《埃格内特和美人鱼》。

    1834年10月,他到达义大利罗马,而这次义大利的旅行后来也反映在了他的自传体小说《即兴诗人》中。

    安徒生最初的童话创作尝试始於他对儿时听过的故事的改写。通过创作一系列大胆而新颖的童话,安徒生将这类作品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不过这些童话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

    1835年,享誉世界的《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的第一册在哥本哈根出版,之后的1836年和1837年又有更多的故事发表了出来,最终组成第一卷,共9篇故事。

    这些故事的价值并没有被人们立刻意识到,销量亦非常糟糕。

    另一方面,安徒生的小说《奥、特》(1836)和《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反倒显得成功,后者还收到了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的评价,并被认為是安徒生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1838年,《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的第二部分问世。收录童话《雏菊》、《坚定的锡兵》和《野天鹅》。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仍在陆续发表,直到1872年的安徒生逝世。

    在西方国家,《丑小鸭》、《国王的新衣》和《豌豆公主》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然而只有少数的人可以说出它们的作者。

    他们跟夏尔佩罗的故事一样成為人类共同的遗產,和格林兄弟的作品一样,已经成為了真正的民间故事。

    2012年10月,安徒生的童话处女作《牛油蜡烛》在丹麦菲英岛国家档案馆被发现。作品写於19世纪20年代,讲述的是一支不受赏识的蜡烛。当时安徒生还在文法学校学习。

    安徒生是一位伟大的旅行者,他最远的一次旅程是在1840年至1841年,穿越了德国(旅途中他第一次乘坐了火车)、义大利、马尔他和希腊,到达了君士坦丁堡。途径黑海和多瑙河返回。而他的重要著作《一个诗人的市场》(1842)就是根据这段旅行经歷创作的。

    1851年,旅行手记《瑞典风光》发表,受到了广泛的讚誉。1863年,在经歷了一次有趣的旅行之后,他发表了另外一部旅行手记《西班牙纪行》。1866年《访问葡萄牙》发表,描述了其造访葡萄牙友人je和jose oneill时的经歷。

    19世纪40年代,安徒生的注意力曾回到了戏剧上,虽然时间很短,但却唤醒了他的才华,写出了著名杂记《没有画的画册》(1840)。

    后来安徒生继续出版了很多作品,他仍希望能成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和剧作家。1857年他创作了另外一部小说《生存还是毁灭》。

    儘管1845年时在丹麦安徒生的社会地位还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但这时他在欧洲已经非常受欢迎。

    1847年6月,安徒生首次访问英国,并在社交界取得了成功;当他离开的时候,查尔斯狄更斯亲自将他送至ramsgate码头。之后不久,狄更斯出版了《大卫科波菲尔》,有说法认為裡面的角色uriah heep是以安徒生為原形创作的;至少那个人物跟安徒生一样,都是左撇子。

    安徒生常会陷入不能实现的爱情中,而他写的不少故事都可被解读為他的爱情的映射。一次他在日记中写道─

    “万能的上帝,我只有你了;你操纵著我的命运,我只能将自己交给你!给我一段生活吧!给我一位新娘!我的血液需要爱,就如同我的心那样!”

    年轻时,安徒生单恋上了一个叫莉葆沃依特的女孩儿。安徒生死后,衣柜中藏有来自莉葆的一封长信。他已然一直爱了她数十年,而且此间他也曾爱上过别人。(未完待续。。)

第七十六章 女人的外表里面裹着一颗老虎的心

    其他恋情与包括物理学家汉斯奥斯特的女儿索菲奥斯特、他资助人乔纳斯科林最年幼的女儿路易斯科林以及著名歌剧女高音珍妮林德。

    安徒生最有名的童话故事之一《夜鶯》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珍妮.林德的感情,而此故事啟发了她昵称瑞典夜鶯的诞生。安徒生过度害羞而不善於与女**际,故而迟迟未能向她求婚,某一次林德登上火车去往一家歌剧院时,他终於鼓起勇气将一封求婚书递给了她。然而林德对於安徒生的感情却不是这样,她更多地只是将他视為一个兄弟,并在1844年写信给他道:

    “别了..上帝保佑我的兄弟,这是他挚爱的姐妹的诚挚祝福。”

    安徒生不仅单恋女人,还单恋男人。比如,安徒生向爱德华科林写道:我迷恋你犹如迷恋卡拉布里亚姑娘..我对你的感觉就像对女人。我本性的女性化与我们的友情必须保密。

    而科林是个异性恋,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发现自己不能回应他的爱,这导致笔者难受。相似的,他对丹麦舞者和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的小世袭公爵卡尔亚歷山大的热恋也没能成功。

    近年来,一些文学研究在安徒生的作品中发现了同性恋暗示。

    1872年春,安徒生从床上摔下并受重伤,后来一直未能完全康復。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靠近哥本哈根一所名為rolighed(意為平静)的房子中逝世。其遗体下葬於哥本哈根assistens墓园。

    安徒生逝世时已经享誉世界。他被誉為丹麦的国宝。享有丹麦政府的定期津贴。在他逝世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準备為他树立起大型的雕像。这座雕像现在竖立在哥本哈根罗森堡宫花园(kongens have)的显著位置。

    魔侠守护者之一魔侠─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华人社会常尊称為莎翁;清末民初鲁迅在摩罗诗力说称莎翁為狭斯丕尔)

    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西方文艺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

    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8部戏剧、155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和其他诗歌。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戏剧家的作品。

    莎士比亚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出生长大,18岁时与安妮哈瑟维结婚。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的20多年期间莎士比亚在伦敦开始了成功的职业生涯,他不仅是演员、剧作家,还是宫内大臣剧团的合伙人之一。后来改名為国王剧团。

    1613年左右。莎士比亚退休回到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3年后逝世。有关莎士比亚私人生活的记录流传下来很少,关於他的性倾向、宗教信仰、以及他的著作是否出自他人之手都依然是谜,有人认為是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一世..。

    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歷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

    接下来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復仇,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马克白》,被认為属於英语最佳范例。

    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為传奇剧,并与其他剧作家合作。在他有生之年,他的很多作品就以多种版本出版,质素和準确性参差不齐。

    1623年,他所在剧团两位同事出版了《第一对开本》,除两部作品外,目前已经被认可的莎士比亚作品均收录其中。

    莎士比亚在世时被尊為诗人和剧作家,但直到19世纪他的声望才达到今日的高度。并在20世纪盛名传至亚,非,拉丁美洲三大洲,使更多人了解其盛名。

    浪漫主义时期讚颂莎士比亚的才华,维多利亚时代像英雄一样地尊敬他,被萧伯纳称為莎士比亚崇拜。

    20世纪,他的作品常常被新学术运动改编并重新发现价值。他的作品直至今日依旧广受欢迎,在全球以不同文化和政治形式演出和詮释。

    莎士比亚父亲叫约翰莎士比亚,是一个殷实的手套商人和市参议员,祖籍斯尼特菲尔德,母亲玛丽阿登是一个富裕的地主的女儿。

    莎士比亚出生於英格兰沃里克郡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莎士比亚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的国王学校接受了教育,这是一所成立於1553年的免费学校,距离他家四分之一英里。

    伊莉莎白时代的初级中学质量参差不齐,但是整个英格兰的课程设置由法律规定,并且学校提供拉丁语和古典文学的强化教育。

    18岁的时候,莎士比亚与26岁的安妮海瑟薇结婚,伍斯特主教教区的宗教法院於1582年11月27日签发了结婚证书。次日两位海瑟薇的邻居担保婚姻没有任何障碍。

    这对新人可能很匆忙地安排了仪式,因為伍斯特法官允许结婚预告只宣告了一次,而通常是三次。海瑟薇当时已经怀上了莎士比亚的孩子可能是匆忙的原因。

    结婚6个月后,女儿苏珊娜莎士比亚降生。两年后,他的龙凤双胞胎儿子在1585年2月2日受洗礼。

    在双胞胎出生后,关於莎士比亚的歷史记录非常少,直到他在1592年代出现在伦敦的剧团中。由於这段时间的缺失,一些学者把1585年到1592年称作莎士比亚行踪成谜的岁月。

    传记作者试图说明他这段时期的经歷,描述了很多虚构的故事。18世纪的故事版本為莎士比亚成為伦敦的剧院合伙人从而开始他的戏剧生涯。

    约翰奥布里则将莎士比亚描述為一个乡村校长。一些20世纪的学者提出莎士比亚可能被兰开夏郡的亚歷山大霍顿僱佣為校长,霍顿是一位信仰天主教的地主,在他的遗嘱中提到了某一位威廉莎士比亚。没有证据证实这些故事与他逝世后的一些谣传有什麼不同。

    关於莎士比亚开始创作的具体时间依旧是一个谜,但是同一时期演出的线索和记录显示到1592年伦敦舞台已经表演了他的几部剧作。那时他在伦敦已很有知名度,剧作家罗伯特格林写文章攻击他:

    “..那裡有一隻用我们的羽毛美化了傲慢自负的乌鸦,他的表演者的外表裡面裹著一颗老虎的心,自以為有足够的能力象你们中间最优秀者一样善於衬垫出一行无韵诗;而且他是个什麼都干的打杂工,自负地认為是全国唯一的摇撼舞台者。”

    学者对这些评论的确切意思有不同意见,不过大部分同意格林在取笑莎士比亚努力与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作家如克里斯托夫马洛、托马斯纳什和格林自己相提并论,取得高於自己应有的地位。

    表演者的外表裡面裹著一颗老虎的心模仿了莎士比亚《亨利六世第三部》的台词女人的外表裡面裹著一颗老虎的心。而双关语摇撼舞台者影射格林抨击的对象——莎士比亚的名字——摇动长矛者。(未完待续。。)

第七十七章 罗密欧与朱丽叶

    格林的抨击是关於莎士比亚剧院生涯的最早记录。传记作家认為他的生涯可能开始於1580年代中期到格林评论之前的任何时候。

    1594年开始,莎士比亚的戏剧只在宫内大臣剧团演出,这是一家由剧作家组建的剧团,莎士比亚也是股东之一,后来成為伦敦最主要的剧团。

    1603年伊莉莎白一世逝世后,新国王詹姆士一世授予剧团皇家标誌,并改名為国王剧团。

    1599年,剧团的一个合伙人在泰晤士河南岸建造了他们自己的剧院——环球剧场。1608年,黑衣修士剧院也被他们接管。莎士比亚的财產购买和投资记录表明剧团使他变得富有。

    1597年,他买入了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第二大房子;1605年,他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投资了教区什一税的一部分。

    1594年开始,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以四开本出版。到1598年,他的名字已经成為卖点并开始出现在扉页。

    莎士比亚成為一个成功的剧作家后继续在他自己和别人的剧作里表演。1616年出版的本、琼森剧作集中的演员表裡就有莎士比亚的名字,如1598年的《个性互异》和1603年的《西姜努斯》。

    他的名字没有出现在琼森1605年《福尔蓬奈》的演员表中,一些学者认為这是他演员生涯接近尽头的跡象。

    然而,1623年出版的莎士比亚剧作合集《第一对开本》中将莎士比亚列為所有剧作的主要演员之一。其中部分剧作在《福尔蓬奈》后第一次上演,儘管我们无法确认他具体扮演了那些角色。

    1610年,赫里福德的约翰戴维斯写到他扮演君主类角色。1709年,罗延续了传统观点,认為莎士比亚扮演了哈姆雷特父亲的灵魂。后来的传统观点认為他还饰演了《皆大欢喜》里的亚当(adam)和《亨利五世》里的肖吕斯(chorus),然而很多学者怀疑这些资料的来源是否可靠。

    莎士比亚把一半时间花在伦敦,另一半花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1596年,在他家乡购入新房子之前的一年,莎士比亚住在泰晤士河的北岸圣海伦郊区。

    1599年,他搬到了河的南岸。同年剧团在那裡建造了环球剧场。1604年。他再度搬到了河的北岸圣保罗座堂北面一个有很多高档房子的区域。他从一个名叫克里斯托夫芒乔伊的人那裡租房子住,芒乔伊是法国雨格诺派,製作女士假髮和其他头饰。

    1606年到07年以后,莎士比亚创作的剧本较少。1613年之后没有新的作品问世。他的最后三部剧作很有可能与约翰弗莱彻合作完成。弗莱彻在莎士比亚之后成為国王剧团的主剧作家。

    罗是第一个根据传统认為莎士比亚在他逝世前几年退休回到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传记作家。但是停止所有的工作在那个时代并不多见,并且莎士比亚继续去伦敦。

    1612年,他被法庭传唤。作為芒乔伊女儿玛丽婚姻财產契约官司的证人。1613年3月,他购入了黑衣修士修道院的一个司阁室,从1614年11月开始,他在伦敦和女婿约翰霍尔一起待了几个星期..。

    逝世两天后,莎士比亚被埋葬在雅芳河畔斯特拉特福圣特里尼蒂教堂的高坛。1623年之前的某个时候,一座纪念墓碑和他的半身肖像被竖立在北墙上,肖像雕刻了莎士比亚正在创作的样子。

    碑文中将他与希腊神话中的内斯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相提并论。一块石板覆盖在他的墓碑上,目的是為了消除移动他的尸骨而带来的诅咒。

    莎士比亚的创作生涯通常被分成四个阶段。

    到1590年代中期之前,他主要创作喜剧,其风格受罗马和义大利影响,同时按照流行的编年史传统创作歷史剧。

    他的第二个阶段开始於大约1595年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结束於1599年的悲剧《朱利叶斯凯撒》。在这段时期,他创作了他最著名的喜剧和歷史剧。

    从大约1600年到大约1608年為他的悲剧时期,莎士比亚创作以悲剧為主。

    从大约1608年到1613年,他主要创作悲喜剧,被称為莎士比亚晚期传奇剧。

    最早的流传下来的莎士比亚作品是《理查三世》和《亨利六世》三部曲,创作於1590年代早期,当时歷史剧风靡一时。然而,莎士比亚的作品很难确定创作时期,原文的分析研究表明《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错误的喜剧》、《驯悍记》和《维洛那二绅士》可能也是莎士比亚早期作品。

    他的第一部歷史剧,从拉斐尔霍林斯赫德1587年版本的《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编年史》中汲取很多素材,将**统治的破坏性结果戏剧化,并被解释為都鐸王朝起源的证明。

    它们的构成受其他伊莉莎白时期剧作家的作品影响,尤其是托马斯基德和克里斯托夫马洛,还受到中世纪戏剧的传统和塞内卡剧作的影响。

    《错误的喜剧》也是基於传统故事,但是没有找到《驯悍记》的来源,儘管这部作品的名称和另一个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剧本名字一样。如同《维洛那二绅士》中两位好朋友赞同强姦一样,《驯悍记》的故事中男子培养女子的独立精神有时候使现代的评论家和导演陷入困惑。

    莎士比亚早期古典和义大利风格的喜剧,包含了紧凑的情节和精确的喜剧顺序,在1590时代中期后转向他成功的浪漫喜剧风格。《仲夏夜之梦》是浪漫、仙女魔力、不过分夸张滑稽的综合。

    他的下一部戏剧,同样浪漫的《威尼斯商人》,描绘了报復心重的放高利贷的犹太商人夏洛克,反映了伊莉莎白时期观念,但是现代的观眾可能会感受到种族主义观点。

    《无事生非》的风趣和俏皮、《皆大欢喜》中迷人的乡村风光、《第十二夜》生动的狂欢者构成了莎士比亚经典的喜剧系列。

    在几乎完全是用诗体写成的欢快的《理查二世》之后,1590年代后期莎士比亚将散文喜剧引入到歷史剧《亨利四世第一部》、第二部和《亨利五世》中。他UU小说的角色变得更复杂和细腻,他可以自如地在幽默和严肃的场景间切换,诗歌和散文中跳跃,来完成他叙述性的各种成熟作品。

    这段时期的创作开始和结束於两个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著名的浪漫悲剧,描绘了性慾躁动的青春期、爱情和死亡;《朱利叶斯凯撒》基於1579年托马斯诺斯改编的罗马时代的希腊作家普鲁塔克作品《传记集》,创造了一种戏剧的新形式。

    莎士比亚的研究学者詹姆斯夏皮罗认為,在《朱利叶斯凯撒》中,各种政治、人物、本性、事件的线索,甚至莎士比亚自己创作过程时的想法,交织在一起互相渗透。(未完待续。。)

第七十八章 凤凰和斑鸠,不死鸟和忠诚

    大约1600年到1608年期间是莎士比亚的悲剧时期,儘管这段时期他还创作了一些问题剧如《一报还一报》、《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和《终成眷属》。

    很多评论家认為莎士比亚伟大的悲剧作品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第一位英雄当属哈姆雷特王子,可能是莎士比亚创作的角色中被谈论最多的一个,尤其是那段著名的独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和内向的哈姆雷特不同(其致命的错误是犹豫不决),接下来的悲剧英雄们奥赛罗和李尔王,失败的原因是做决定时犯下轻率的错误。

    莎士比亚悲剧的情节通常结合了这类致命的错误和缺点,破坏了原有的计划并毁灭了英雄和英雄的爱人们。

    在《奥赛罗》中,坏蛋埃古挑起了奥赛罗的性妒忌,导致他杀死了深爱他的无辜的妻子。

    在《李尔王》中,老国王放弃了他的权利,从而犯下了悲剧性的错误,导致他女儿的被害以及格洛思特公爵遭受酷刑并失明。剧评家弗兰克克莫德认為,剧本既没有表现良好的人物,也没有使观眾从酷刑中解脱出来。

    《马克白》是莎士比亚最短最紧凑的悲剧,无法控制的野心刺激著马克白和他的太太马克白夫人,谋杀了正直的国王,并篡夺了王位,直到他们的罪行反过来毁灭了他们自己。在这个剧本中,莎士比亚在悲剧的架构中加入了超自然的元素。

    他最后的主要悲剧《安东尼与克丽奥佩托拉》和《科利奥兰纳斯》。包括了部分莎士比亚最好的诗作,被诗人和评论家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认為是莎士比亚最成功的悲剧。

    在他最后的创作时期,莎士比亚转向传奇剧,又称為悲喜剧。这期间主要有三部戏剧作品:《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还有与别人合作的《泰尔亲王佩力克尔斯》。

    这四部作品与悲剧相比没有那麼阴鬱,和1590年代的喜剧相比更严肃一些,最后以对潜在的悲剧错误的和解与宽恕结束。

    一些评论家注意到了语气的变化,将它作為莎士比亚更祥和的人生观的证据,但是这可能仅仅反映了当时戏剧流行风格而已。

    莎士比亚还与他人合作了另外两部作品《亨利八世》和《两个贵族亲戚》,极有可能是与约翰弗莱彻共同完成。

    目前尚未确定莎士比亚早期的剧作是為哪家剧团创作的。1594年出版的《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的扉页上显示这部作品曾被3个不同的剧团演出过。

    在1592年到1593年黑死病肆虐后。莎士比亚的剧作由他自己所在的剧团公司在剧场(the theatre)和泰晤士河北岸的幕帷剧院(curtain theatre)表演。

    伦敦人蜂拥到那裡观看《亨利四世》的第一部分。当剧团和剧院的地主发生争议后。他们拆除了原来的剧院,用木料建造环球剧场,这是第一个由演员為演员建造的剧场,位於泰晤士河南岸。

    环球剧场於1599年秋天开放。《朱利叶斯凯撒》是第一部上演的剧作。大部分莎士比亚1599年之后的成功作品是為环球剧场创作的。包括《哈姆雷特》、《马克白》、《奥赛罗》和《李尔王》。

    1603年。当宫内大臣剧团改名為国王剧团后,剧团和新国王詹姆士一世建立了特殊的关係。儘管表演记录并不完整,从1604年11月1日到1605年10月31日之间国王剧团在宫廷**表演了莎士比亚的7部戏剧。其中《威尼斯商人》表演了两次。

    1608年之后,他们冬天在室内的黑衣修士剧院演出,夏天在环球剧场演出。室内剧场充满詹姆士一世时代的风格,装饰得非常华丽,使莎士比亚可以引入更精美的舞台设备。例如,在《辛白林》中,朱庇特在雷电中骑鹰下降,掷出霹靂一响;眾鬼魂跪伏。

    莎士比亚所在剧团的演员包括著名的理察伯比奇、威廉肯普、亨利康德尔和约翰赫明斯。伯比奇出演了很多部莎士比亚剧本首演时的主角,包括《理查三世》、《哈姆雷特》、《奥赛罗》和《李尔王》。

    受观眾欢迎的喜剧演员威廉肯普在《罗密欧和朱丽叶》中扮演僕人彼得,在《无事生非》中扮演多贝里,他还扮演了其他角色。

    16世纪末期,他被罗伯特阿明取代,后者饰演了《皆大欢喜》和《李尔王》里的弄臣角色。

    1613年,作家亨利沃顿认為《亨利八世》描述了很多非常壮观的仪式场景。然而6月29日,该剧在环球剧场上演的时候,大炮点燃了屋顶,剧场被焚毁,这是莎士比亚戏剧时代罕见的被準确记录的事件。

    1623年,莎士比亚在国王剧团的两个好朋友约翰赫明斯和亨利康德尔,出版了莎士比亚剧作合集《第一对开本》。该书一共包含36部莎士比亚作品,其中18部為首次出版。其中很多作品之前已经以四开本的形式出版。

    没有证据表明莎士比亚认可这些版本,正如《第一对开本》中描述的那样為剽窃和鬼祟的复製品。英国传记作家艾尔弗雷德波拉德称其中的一部分為糟糕的四开本,因為它们是被改编、改写或篡改的文字,很多地方根据记忆重新写成。

    因此同一个剧本有多个版本,并且互不相同。这些差异可能来源於复製或印刷错误、演员或观眾的笔记、以及莎士比亚自己的草稿。

    另外有些情形,如《哈姆雷特》、《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和《奥赛罗》,莎士比亚在四开本和对开本中间修订了文字。《李尔王》的对开本和1608年出版的四开本差别很大,以至於牛津莎士比亚出版社将两个版本都出版,因為它们不能没有歧义地合併成一个版本。

    1593年到1594年,由於剧院因為瘟疫而关闭,莎士比亚出版了两首**主题的叙事诗:《维纳斯和阿多尼斯》和《鲁克丽丝失贞记》,他将它们献给南安普敦伯爵,亨利赖奥思利。

    在《维纳斯和阿多尼斯》中,无辜的阿多尼斯拒绝了维纳斯的性要求,而《鲁克丽丝失贞记》中,贞洁的妻子鲁克丽丝被好色的塔昆强暴。

    受奥维德的《变形记》影响,诗表现了起源於慾望的罪行和道德的困惑。这两首诗都很受欢迎,在莎士比亚在世时重印多次。

    第三首叙事诗為《爱人的怨诉》,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子悔恨被一个求婚者诱姦,收录在1609年出版的《十四行诗》第一版中。

    大部分学者现在接受《爱人的怨诉》為莎士比亚创作的观点。评论家认為这首诗优秀的品质被沉重的结果所损伤。《凤凰和斑鳩》哀悼传说的不死鸟和爱人忠诚的斑鳩之死。

    1599年,两首早期的14行诗作品第138和作品第144收录在《热情的朝圣者》中,此书印有莎士比亚的名字,但是没有得到他的许可。(未完待续。。)

第七十九章 十四行诗,敞开了他的心

    1609年,莎士比亚发表了《十四行诗》,这是他最后一部出版的非戏剧类著作。学者无法确认154首十四行诗每一首的完成时间,但是有证据表明莎士比亚在整个创作生涯中為一位私人读者创作了这些十四行诗。

    更早的时候,两首未经许可的十四行诗出现在1599年出版的《热情的朝圣者》。英国作家弗朗西斯米尔斯曾在1598年提到在亲密朋友当中流传的甜美的十四行诗。

    少数分析家认為出版的合集是根据莎士比亚有意设置的顺序。看起来他计划了两个相对的系列:一个是关於一位已婚皮肤黝黑女子的不可控制的慾望;另一个是关於一位白皙的年轻男子纯洁的爱。

    如今仍不清楚是否这些人物代表了真实的人,也不清楚是否诗中的我代表了莎士比亚自己,儘管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认為在这些十四行诗中莎士比亚敞开了他的心。

    1609年的版本是献给一位w.h.先生,献词称他為这些诗的唯一的促成者。献词究竟是莎士比亚自己写的还是出版商托马斯索普所加目前仍是一个谜,索普的名字缩写出现在题献页的末尾。

    儘管有大量学术研究,谁是w.h.先生先生也依旧不為人知,甚至连莎士比亚是否授权出版该书也不清楚。评论家讚美《十四行诗》是爱、性慾、生殖、死亡和时间的本性的深刻思索。

    莎士比亚最早的剧作是以当时常见的风格写成。他採用标準的语言书写,常常不能根据角色和剧情的需要而自然释放。

    诗文由扩展而定。有时含有精心的隐喻和巧妙构思,语言通常是华丽的,适合演员高声朗读而不是说话。

    一些评论家的观点认為,《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中庄重的演说词,经常阻碍了情节;《维洛那二绅士》的台词被评论為做作不自然。

    很快莎士比亚从传统风格转向他自己的特点。《理查三世》开幕时的独白开创了中世纪戏剧中的邪恶角色。同时,理查生动的充满自我意识的独白延续到莎士比亚成熟期剧作中的自言自语。

    没有单独一个剧本标誌著从传统风格到自由风格的转换,莎士比亚的整个写作生涯中综合了这两种风格,《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能是这种混合风格最好的詮释。

    到1590年代中期创作《罗密欧和朱丽叶》、《理查二世》和《仲夏夜之梦》时期,莎士比亚开始用更自然的文字写作。他渐渐将他的隐喻和象徵转為剧情发展的需要。

    莎士比亚惯用的诗的形式是无韵诗,同时结合抑扬格五音步。实际上。这意味著他的诗通常是不押韵的。每行有10个音节,在朗读时每第二个音节為重音。

    他早期作品的无韵诗和后期作品有很大区别。诗句经常很优美,但是句子倾向於开始、停顿、并结束在行尾,这样有可能导致枯燥。

    当莎士比亚精通传统的无韵诗后。他开始打断和改变规律。这项技巧在《朱利叶斯.凯撒》和《哈姆雷特》等剧本的诗文中释放出新的力量和灵活性。例如。在《哈姆雷特》第五场第二幕中。莎士比亚用它来表现哈姆雷特思维的混乱:

    “先生, 那夜,我因胸中纳闷。无法入睡,折腾得比那銬了脚镣的叛变水手还更难过;那时,我就冲动的——好在有那一时之念,因為有时我们在无意中所做的事能够圆满..”

    《哈姆雷特》之后,莎士比亚的文风变化更多,尤其是后期悲剧中更富有感情的段落。英国文学评论家安德鲁塞西尔布拉德利将这种风格描述為更紧凑、明快、富有变化,并且在结构上比较不规则,往往错综复杂或者省略。

    在他创作生涯后期,莎士比亚採用了很多技巧来达到这些效果,其中包括跨行连续、不规则停顿和结束、以及句子结构和长度极度变化。

    在《马克白》中,语言从一个不相关的隐喻或直喻转换到另一个,如第一场第七幕中:

    “难道你把自己沉浸在裡面的那种希望,只是醉后的妄想吗?

    怜悯像一个赤身**在狂风中飘游的婴儿,又像一个御气而行的天婴..”

    完整地理解意思对听眾是挑战。后期的传奇剧,情节及时而出人意料地变换,创造了一种末期的诗风,其特点是长短句互相综合、分句排列在一起、主语和宾语倒转、词语省略,產生了自然的效果。

    莎士比亚诗文的特徵和剧院实际效果有关。像那个时代所有的剧作家一样,莎士比亚将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和拉斐尔霍林斯赫德等创作的故事戏剧化。

    他改编了每一个情节来创造出几个观眾注意的中心,同时向观眾展示儘可能多的故事片段。设计的特点保证了莎士比亚的剧作能够被翻译成其他语言、剪裁、宽鬆地詮释,而不会丢失核心剧情。

    当莎士比亚的技巧提高后,他赋予角色更清晰和更富有变化的动机以及说话时独一无二的风格。然而,后期的作品中他保留了前期风格的特点。在后期的传奇剧中,他故意转回到更虚假的风格,这种风格著重了剧院的效果。

    莎士比亚的著作对后来的戏剧和文学有持久的影响。实际上,他扩展了戏剧人物刻画、情节叙述、语言表达和文学体裁多个方面。例如,直到《罗密欧与朱丽叶》,传奇剧还没有被视作悲剧值得创作的主题。

    独白以前主要用於人物或场景的切换信息,但是莎士比亚用来探究人物的思想。他的作品对后来的诗歌影响重大。浪漫主义诗人试图振兴莎士比亚的诗剧,不过收效甚微。

    评论家乔治斯泰纳认為从柯尔律治到丁尼生所有英国的诗剧為莎士比亚作品主题的微小变化。

    莎士比亚还影响了托马斯哈代、威廉福克纳和查尔斯狄更斯等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中有25部引用莎士比亚的作品。

    美国小说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独白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莎士比亚:他的著作《白鲸记》里的亚哈船长是一个经典的悲剧英雄,含有李尔王的影子。

    学者们鉴定出2万首音乐和莎士比亚的作品相关。其中包括朱塞佩威尔第的两部歌剧——《奥泰罗》和《法斯塔夫》,这两部作品和原著相比毫不逊色。

    莎士比亚对很多画家也有影响,包括浪漫主义和前拉斐尔派。威廉布莱克的好友,瑞士浪漫主义艺术家约翰亨利希菲斯利,甚至将《马克白》翻译成德语。

    精神分析学家齐格蒙德弗洛伊德在他的人性理论中引用了莎士比亚作品的心理分析,尤其是哈姆雷特。

    在莎士比亚时期,英语语法和拼写没有现在标準化,他对语言的运用影响了现代英语。塞繆尔詹森在《詹森字典》中引用莎士比亚之处比任何其他作家都多,该字典是这个领域第一本专著。

    短语如with bated breath(意為屏息地,出自《威尼斯商人》)和a foregone conclusion(意為预料中的结局,出自《奥赛罗》)如今已经应用到日常英语中。(未完待续。。)

第八十章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在世时从未达到推崇的地位,但是他得到了应有的讚扬。

    1598年,作家弗朗西斯米尔斯将他从一群英国作家选出来,认為他在喜剧和悲剧两方面均是最佳的。

    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希腊神话剧的作者们将他与杰弗里乔叟和埃德蒙斯宾塞相提并论。儘管同时代的本琼森在评论苏格兰诗人威廉德拉蒙德时提到莎士比亚缺少艺术,然而在《第一对开本》中的献诗中,琼森毫不吝嗇对莎士比亚的讚美,称他為时代的灵魂,并说:

    “非凡的成就啊,我的不列颠,你有一个值得夸耀的臣民,全欧洲的舞台都应向他表示尊敬。他不属於一个时代,而是属於所有的时代!”

    从1660年英国君主復辟到17世纪末期,古典主义风靡一时。因而,当时的评论家大部分认為莎士比亚的成就比不如约翰弗莱彻和本琼森。

    例如托马斯赖默批评莎士比亚将悲剧和喜剧混合在一起。然而,诗人和评论家德莱顿却对莎士比亚评价很高,在谈论本.琼森的时候说,我讚赏他,但是我喜欢莎士比亚。

    几十年来,赖默的观点佔了上风,但是到了18世纪,评论家开始以莎士比亚自己的风格来评论他,讚颂他的天份。

    一系列莎士比亚著作的学术评註版本,包括1765年塞繆尔詹森版本和1790年埃德蒙马隆版本,使他的声誉进一步提升。

    到了1800年。他已经被冠以民族诗人。18世纪和19世纪,他的声望也在全球范围传播。拥护他的作家包括伏尔泰、歌德、司汤达和维克多雨果。

    在浪漫主义时期,莎士比亚被诗人及文评家柯尔律治称颂,评论家奥古斯特威廉施莱格尔将莎士比亚的作品翻译成德文版,富有德国浪漫主义精神。

    19世纪,对莎士比亚才华讚赏的评论往往近似於奉承。苏格兰散文家托马斯卡莱尔1840年在论及英国国王日益式微之后,写道:这裡我要说,有一个英国的国王,是任何议会不能把他赶下台的,他就是莎士比亚国王!难道他不是在我们所有人之上。以君王般的尊严。像一面最高贵、最文雅、并且最坚定的旗帜一样熠熠发光?他是那麼无坚可摧,并且从任何一个角度讲都拥有无人可及的价值。

    维多利亚时代大规模地上演了他的戏剧。剧作家和评论家萧伯纳嘲笑莎士比亚崇拜為bardolatry—bardolatry一词由bard(吟游诗人)和idolatry(盲目崇拜)合成,莎士比亚通常被称為吟游诗人,该词意味著对莎士比亚的过分崇拜。

    萧伯纳认為易卜生新兴的自然主义戏剧的出现使莎士比亚风格过时了。

    20世纪初期的艺术现代主义运动并没有摈弃莎士比亚。而是将他的作品列入先锋派。德国表现派和莫斯科未来主义者将他的剧本搬上舞台。

    马克思主义剧作家和导演贝尔托布莱希特在莎士比亚影响下设计了一座史诗剧场(epic theater)。诗人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反对萧伯纳的观点。认為莎士比亚的原始**实上使他真正的现代。

    艾略特和g威尔逊爵士以及新批评主义的一些学者。倡导了一项更深入阅读莎士比亚作品的运动。

    1950年代,新评论浪潮取代了现代主义,為莎士比亚后现代主义研究铺平道路。到了80年代。莎士比亚研究是结构主义、女权主义、非洲美洲研究和酷儿研究等研究对象。

    莎士比亚逝世大约150年后,关於莎士比亚作品的原作者的质疑声逐渐开始浮现出来。提出的有可能的作者包括弗兰西斯培根、克里斯托夫马洛和爱德华德维尔。

    虽然所有这些候选人被学术圈普遍否认,然而大眾对这个主题的兴趣一直延续到21世纪。

    莎士比亚的作品包括1623年出版的《第一对开本》中的36部戏剧,以喜剧、悲剧和歷史剧分类列在下文中。

    归於莎士比亚名下的作品并不是每一个字都是他写的,其中有一部分显示出合作的痕跡,也是当时普遍的一个现象。有两部作品并没有包含在《第一对开本》中,為《两位贵族亲戚》和《泰尔亲王佩力克尔斯》,现在学者认為莎士比亚是这两部作品的主要贡献者,被列入他作品名单。《第一对开本》中没有收录诗。

    19世纪后期,爱德华道登将后期四部喜剧分类為莎士比亚传奇剧,这个术语被经常引用,儘管很多学者认為应该称作悲喜剧。这些作品和《两位贵族亲戚》在下表中加以星号(*)註明。

    1896年,弗雷德里克博厄斯创造了术语问题剧(problem plays)来形容四部作品——《一报还一报》、《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和《哈姆雷特》。

    戏剧的主题单一,而气氛很难严格地称作喜剧或悲剧,他写道。因此我们借用一个当今剧院的方便短语,将它们统称為莎士比亚问题剧。该术语引起大量争论,有时应用到其他剧本中,如今依旧在使用,儘管通常把《哈姆雷特》归类為悲剧。其他问题剧在下表中加以井号(#)註明。莎士比亚与他人合作的剧本在下表中加以匕首号(?)註明。

    1856年英国传道师慕维廉在中国翻译托马斯米尔纳《大英国志》,书中的shakespere被翻译成舌克斯毕。

    1902年梁啟超率先使用莎士比亚这个译名。1903年出版的《澥外奇谈》是莎士比亚作品翻译的开始,这本书翻译了英国杰出的散文家查尔斯兰姆和他的姊姊玛丽兰姆改编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的十篇故事,《澥外奇谈》在叙例中这样谈:是书原係诗体。经英儒兰卜行以散文,定名曰tales from shakespere兹选译其最佳者十章。名以今名。。

    1904年林紓与魏易出版了《吟边燕语》,书上写原著者英国莎士比亚、翻译者闽县林紓仁和魏易、发行者商务印书馆。《吟边燕语》是翻译自兰姆姊弟(charles and mary lamb)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林紓在《吟边燕语》序中说夜中余闲,巍君偶举莎士比笔记一二则,余就灯起草,积二十日书成。其中《威尼斯商人》被译成《肉券》,《哈姆雷特》被译為《鬼沼》。

    郭沫若说林紓翻译的莎士比亚的戏剧故事集《吟边燕语》也使我感到无上的兴趣,他无形之间给了我很大的影响。

    林紓与陈家麟还合译四种莎士比亚歷史剧本事:《亨利第四纪》、《雷差得纪》(《查理二世》)、《亨利第六遗事》、《凯撒遗事》等作品。

    1921年,田汉翻译了《哈姆莱特》,是第一本莎士比亚全剧以戏剧形式译成中文的,1924年又翻译了《罗密欧与朱丽叶》。

    朱生豪从1935年开始,翻译了三十一个剧本又半篇的未完之作,到1944病逝為止。梁实秋则从1936年到1969年之间,出版了当时所知的全部莎翁作品。方平亦主编有诗体译本《新莎士比亚全集》。

    主要的中文译本是散文译法,诗体译本也是散文诗译法,或者是韵体诗,这些都不符合莎士比亚原著的无韵格律诗体,俞步凡首创等音节格律诗体译法,运用等音节法忠实迻译莎士比亚原著,无韵格律诗在汉译上得到体现,此前所有莎译不符合原著的问题终於获得解决,俞译本的第一辑於2011年在香港出版。(未完待续。。)

第八十一章 归纳法

    魔侠反抗者之一浮壶空间─培根

    法兰西斯、培根,第一代圣阿尔班子爵(1561─1626),英国散文作家、法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是古典经验论的始祖。

    法兰西斯培根出生於伦敦一个高级官员家庭。他的父亲尼古拉培根爵士是伊莉莎白女王的掌璽大臣。

    培根是父亲第二位妻子的最小的儿子。他的母亲是文艺復兴时代的一个博学多才的贵族妇女,她的妹夫是伊莉莎白女王的重臣伯利勛爵。

    有了这种家庭背景和社会关係,再加上才华出眾,培根很早就有了出入宫廷的机会。早在孩提时代,他就被伊莉莎白女王称為我的小掌璽大臣。

    雄心勃勃的培根很希望得到一条谋取功名利禄的捷径,立志以后為官。他十二岁入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攻读神学、形上学,同时学习逻辑、数学、天文学,希腊文和拉丁文。

    他对当时大学的教育体制和组在学术研究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体系十分反感。他在1576年从剑桥大学毕业,他与英国驻法国大使一道,前往巴黎,他在那儿担任英国驻法使馆的外交事务秘书,并在巴黎学习统计学和外交。

    1579年因父病逝辞职回英国。1593年,他当选為下议院议员,1617年,出任掌璽大臣,1618年,他担任詹姆斯一世手下的**官(lord chancellor),并被授予维鲁拉姆男爵的称号。1621年晋爵為圣阿尔班子爵。

    晚年因国王受贿案而被判有罪,但是得到了国王的赦免。后闭门著书,虽生活颇為凄凉,却在学术上卓有成就,於一个寒冷的风雪中做用白雪保存食物(当时购买了一隻鸡)实验中而感染风寒一病不起然后去世,死於1626年4月9日。培根死后,亨利沃登爵士為他题写了墓志铭:

    “圣阿尔班子爵如用更煊赫的头衔应称之為科学之光、法律之舌”

    培根是第一个意识到科学及其方法论的歷史意义以及它在人类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的人。他试图通过分析和确定科学的一般方法和表明其应用方式,给予新科学运动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培根是一位哲学家。他一开始就探索实验方法的各种可能性,他说他要做科学上的哥伦布。1605年他出版了第一本书《学术的进展》,这是解释他的见解的最早的一部通俗读物。

    1620年。他主要的著作《学术的伟大復兴》出版了一部分。这部书到他死时还没有写完。培根把此书分為六个部分。

    1、导论,即《学术的进展》。

    2、《新工具论》主要是对科学方法的分析,是书中最完整的部分。

    3、原定是关於工匠学问和实验事实的百科全书。

    4、第四部分没有找到,主要论述怎样运用新方法来分析事实。

    5、讨论过去和现在的科学理论。

    6、论述新自然哲学。把从各方面的事实提炼出来的假说和现有的科学理论最后加以综合。

    这部书培根只写到了第二部分。但是他对十七世纪英国和十八世纪法国影响都极大。在这部著作里他提出了以观察和实验為基础的科学认识理论。作為归纳法理论逐渐為人所知。

    培根认為对自然的科学理解和技术控制是相辅相成。两者都是运用科学方法的成果。培根对印刷、火药和罗盘的发明非常重视。他以这三种发明為例,证明近代人比古希腊人的知识高明得多。培根说:

    因此促进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新科学方法,首先要求的就是去寻找新的原理、新的操作程序和新的事实。这类原理和事实可在技术知识中找到。也可在实验科学中找到。当我们理解了这些原理和知识以后,它们就会导致技术上和科学上的新应用。

    培根请求詹姆斯一世颁布命令去搜集各种方面的知识。他认為把大量事实搜集起来是他的方法的首要要求,只要有一部篇幅六倍於老普林尼的《自然史》那样的百科全书,他就可以解释自然界的所有现象。

    培根的科学方法观是以实验定性和归纳為主。他对科学方法上使用的数学和演绎法採取不信任态度。

    培根只是在他提倡的方法上有他的独创之见,但这些独创之见也没有立即得到应用。到十九世纪由於地质学和生物学中进化论的发展,培根的定性-归纳方法才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评价培根的方法论时,马克思曾说:科学是实验的科学,科学的方法就在於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归纳、分析、比较、观察和实验是理性方法和重要条件。

    在应用科学方面,培根感兴趣的主要是工匠的技术和工业生產过程,因而他被称作工业科学的哲学家。

    培根还是一位散文家。他在1624年出版的《论说文集》,文笔非常优美,是值得一读的佳作。其中有很多名句: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真理是时间之產物,而不是权威之產物。合理安排时间就是节约时间 。

    著作1597年第一版《论说文集》,1605年《学术的进展》,1620年《新工具论》。

    《亨利七世本纪》《论事物的本性》《迷宫的线索》《各家哲学的批判》《自然界的大事》《论人类的知识》《培根人生论》

    培根所说过的言语:

    一个机敏谨慎的人,一定会交一个好运。

    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无论是古人、今人,只要是其英名永铭於人类记忆中的),没有一个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為伟大的事业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

    礼节要举动自然才显得高贵。假如表面上过於做作,那就丢失了应有的价值。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内容丰富的言辞就像闪闪发光的珠子。真正聪明睿智的却是言辞简短的。

    美的至高无上的部分,无法以彩笔描出来。

    一般来说,青年人富於“直觉”,而老年人则长於“深思”。

    因结婚而產生的爱,造出儿女;因友情而產生的爱,造就一个人。

    机会先把前额的头髮给你捉而你不捉之后,就要把秃头给你捉了;或者至少它先把瓶子的把儿给你拿,如果你不拿,它就要把瓶子滚圆的身子给你,而那是很难捉住的。在开端起始时善用时机,再没有比这种智慧更大的了。

    时间是衡量事业的标準。

    炫耀於外表的才干陡然令人赞羡,而深藏未露的才干则能带来幸运。

    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看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未完待续。。)

第八十二章 培根说过的话

    百科全书之父培根,在1626年逝世前,曾留下一句古名言:知识即权力。

    此话并不意味培根完全认同知识,因為他甚且曾说过:学者们製造了知识的蛛网,但所吐的丝却往往不具实质价值。

    他认為真正的知识要应用到实际生活上,才对人类有所帮助;因此,培根特别强调:上帝和天使在人类舞合上,充其量不过是旁观者的角色而已,人的命运完全操之在我!

    為了避免盲目与愚蠢的实验,培根极力主张科学的研究方法;他的论著与其所宣扬的思想,儘管成為世人所争论的话题,但就像后代学者所言恰好与歷史轨跡相吻合,因此......也都常引述他的箴言。

    美貌倘若生於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身上,当然是很光彩的;品行不端的人在它面前,便要自惭形秽,远自遁避了。

    青年人比较适合发明,而不适合判断;适合执行,而不适合磋商;适合新的计画,而不适合固定的职业。

    由智慧所养成的习惯能成為第二本性。

    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其他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像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

    残疾人的成功通常不易招致嫉妒。因為他们有缺陷,使人乐於宽忍他们的成功。也常使潜在的对手忽视了他们的竞争和挑战。

    合理的安排时间,就等於节约时间。

    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鬱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度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鬱使人致病。俗语说:人总是乐於把最大的奉承留给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却可以治疗这个毛病。朋友之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忠告:一是关於品行的,二是关於事业的。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我认為善的定义就是有利於人类。

    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仅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

    实践中的失败主要由於不知道原因而发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两种企望:对知识和力量的企望真正相和在一起了。

    金钱是品德的行李。是走向美德的一大障碍;因财富之於品德。正如军队与輜重一样,没有它不行,有了它又妨碍前进,有时甚至因為照顾它反而丧失了胜利。

    幸运的时机好比市场上的交易。只要你稍有延误。它就将掉价了。

    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从现在的角度说。青年可以从老年身上学到他们所不具有的优点,而从社会影响角度来说,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令人放心。而年青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麼青年人的纯真是崇高的。

    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於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於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

    状貌之美胜於顏色之美,而适宜并优雅的行為之美又胜於状貌之美。美中之最上者就是图画所不能表现,初睹所不能见及者。

    使人们寧愿相信谬误,而不愿热爱真理的原因,不仅由於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而且是由於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人们的举止应当象他们的衣服,不可太紧或过於讲究,应当宽舒一点,以便於工作和运动。

    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鬱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度倾诉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鬱使人致病。俗语说:人总是乐於把最大的奉承留给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却可以治疗这个毛病。朋友之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忠告:一是关於品行的,二是关於事业的。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抑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难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只有美貌而缺乏修养的人是不值得讚美的。

    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的,但却很难被压抑,更很少能完全根绝。即使勉强施压抑,只会使它在压力消除后更加猛烈。只有长期养成的习惯才能多少改变人的天生气质和性格。

    人们大半是依据他的意向而思想,依据他的学问与见识而谈话,而其行為却是依据他们的习惯。

    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怜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是一片荒野;我们还可以用这个意义来论“孤独”说,凡是天性不配交友的人其性情可说是来自禽兽而不是来自人类。

    歷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於争论。

    凡过於把幸运之事归功於自己的聪明和智慧的人多半结局是不幸的。

    人们说得好,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人们大半是依据他的意向而思想,依据他的学问与见识而谈话,而其行為却是依据他们的习惯。

    青年人比较适合发明,而不适合判断;适合执行,而不适合磋商;适合新的计画,而不适合固定的职业。

    金钱像肥田料,如不散佈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爱情就像银行里存一笔钱,能欣赏对方的优点,就像补充收入;容忍对方缺点,这是节制支出。所谓永恆的爱,是从红顏爱到白髮,从花开爱到花残。

    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

    要追求真理,认识真理,更要依赖真理,这是人性中的最高品德。

    相貌的美高於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於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

    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没有可倾心相谈的知交的人们,是个吃自己和自己心的食人鬼。

    时间乃是最大的革新家。

    真理之川从它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像萌芽一般,在一个真理之下又生一个疑问,真理疑问互為滋养。

    天赋如同自然花木,要用学习来修剪。

    当命运微笑时,我也笑著在想,她很快又要蹙眉了。

    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秘以友谊对於人世间生,真像炼金术所要找的那种“点金石”。它能使黄金加倍,又能使黑铁成金。

    求知的目的不是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為了寻找真理,啟迪智慧。

    要追求真理,认识真理,更要依赖真理,这是人性中的最高品德。

    爱情和智慧,二者不可兼得。

    谚语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创造力,智慧和精神。

    严厉生畏,但是粗暴生恨,即使公事上的谴责,也应当庄重而不应当侮辱嘲弄。

    使人们寧愿相信谬误,而不愿热爱真理的原因,不仅由於探索真理是艰苦的,而且是由於谬误更能迎合人类某些恶劣的天性。

    就是神,在爱情中也难保持聪明。(未完待续。。)

第八十三章 无所畏惧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誓言是否有效,必须视发誓的目的而定;不是任何的目的都可以使誓言发生力量。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论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命运如同市场。如果老待在那里,价格多半是会下跌的。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这后一种是较為伟大的德行。

    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諍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所得出的光明更是乾净纯粹。

    在人类歷史的长河中,真理因為像黄金一样重,总是沉於河底而很难被人发现,相反地,那些牛粪一样轻的谬误倒漂浮在上面到处氾滥。

    幸运并非没有许多的恐惧与烦恼,厄运也并非没有许多的安慰与希望。

    读书不是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為了思考和权衡。

    科学的真正的与合理的目的在於造福於人类生活,用新的发明和财富丰富人类生活。

    在富人的想像里,财富是一座坚强的堡垒。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人生如同道路。最近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抑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难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就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习惯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那就是最完美的习惯,这是一定的,这个我们叫做教育。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如果你考虑两遍以后再说,那你说得一定比原来好一倍。

    与智慧相伴的是真理,智慧只存在於真理中。

    如果问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麼?那麼回答则是:第一,无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

    世上友谊本罕见,平等友情更难求。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只要你想想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事务是不能仅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谊有多少益处了。

    友谊使欢乐倍增,悲痛锐减。

    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出身。更不可视其学问的高下。而是要看他真实的品德。

    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於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於培训好的社会公民的。

    把学问过於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於使人心中的愤懣抑鬱得以宣洩、弛放。..对一个真正的朋友。你可以传达你的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忌、諫諍,以及任何压在你身上的事情。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看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无德之人常嫉妒他人之有德。

    美有如夏天的水果,容易腐烂且不持久。

    人的理智就好像一面不平的镜子,由於不规则地接受光线,因而把事物的性质和自己的性质搅混在一起,使事物的性质受到了歪曲,改变了顏色。

    明智者创造的机会比他发现的要多。

    一般人都是依据爱好去想,依据学识及吸收的见解去说,但通常都依据习俗去做。 类别:修养。

    财富应当用正当的手段去谋求,应当慎重地使用,应当慷慨地用以济世,而到临死时应当无留恋地与之分手,当然也不必对财富故作蔑视。

    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令人放心,而青年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麼青年人的纯真则是崇高的。

    友谊之于人心其价值真有如炼金术上常常所说的他们的宝石之於人身一样。

    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於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

    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只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从自己肚中抽丝;而应该像蜜蜂,既採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蜂蜜来。

    没有一种获利能及得上从我们的所有中节省下来的那样确切可靠。

    内容丰富的言辞就像闪闪发光的珠子。真正的聪明睿智却是言辞简短的。

    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

    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它满载贵重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一般人都是依据爱好去想,依据学识及吸收的见解去说,但通常都依据习俗去做。

    金钱是好的僕人,却是不好的主人。

    友谊的主要效用之一就在使人心中的愤懣抑鬱之气得以宣洩弛放,这些不平凡之气是各种的情感都可以引起的。

    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才能。所以许多容顏俊秀的人却一无所為,他们过於追求外形的美而放弃了内在的美。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韧,这后一种是较為伟大的德性。

    如果说,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麼友谊的又一种作用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

    读书可以培养一个完人,谈话可以训练一个敏捷的人,而写作则可造就一个準确的人。

    读书使人成為完善的人。

    感官的愚弄正是感官的一种快乐。

    歷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於争论。

    在一切大事业上,人在开始前要象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象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重复言说多半是一种时间上的损失。

    聪明的人造就机会多於碰机会。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任何本领都没有比良好的品格与态度更易受人欢迎,更易谋得高尚的职位。

    谁能比这种人更痛苦呢,他们人虽在世,却已亲身参加了埋葬自己名声的丧礼?

    最好的办法是把青年的特点与老年的特点在事业上结合在一起。从现在的角度说,青年可以从老年身上学到他们所不具有的优点,而从社会影响角度来说,有经验的老人执事令人放心,而年青人的干劲则鼓舞人心,如果说,老人的经验是可贵的,那麼青年人的纯真是崇高的。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信任就是关於进言的信任。

    活著就要学习,学习不是為了活著。

    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其他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像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人是一切的中心,世界的轴。(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219/ 第一时间欣赏天马行空四部曲最新章节! 作者:龍吟月所写的《天马行空四部曲》为转载作品,天马行空四部曲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天马行空四部曲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天马行空四部曲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天马行空四部曲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天马行空四部曲介绍:
传说,唯美爱情,华丽史诗,神秘世界,一首玄幻征战的宇宙之歌,唱响多维空间。空山灵雨的节奏、叹息的风、闲逸飘悠、无拘无束、飙高震荡、峰回路转里的韵之动。大道,哲道,武道,破道,且看是谁成为忧伤霸主,拾起宇宙链子。是谁成为绝代逍遥王?潇洒一世之上!天道任行,不世出,千古风流人物。天马行空!磅礡气势!钜力万钧!天马行空四部曲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天马行空四部曲,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天马行空四部曲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