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大明天启录TXT下载大明天启录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天启录全文阅读

作者:老牤牛     大明天启录txt下载     大明天启录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十六章 藩王的未来

    送走了袁应泰和袁崇焕的人马以后,朱有孝终于喘了一口气,这才开始关注其他事情。朱由检这个小正太现在出现在了他面前,他告诉朱有孝,年前帮助过的那俩小姐弟本是洛阳城郊区的中等农户人家,福王朱常洵受封于洛阳,封授上等土地两万顷,不过福王仍然贪得无厌,前年河南大旱,好多庄家颗粒无收,福王不仅没有减租,而且还大肆收购良田,这小姐弟俩家里的良田也被迫卖给了福王。

    想到在原来历史上福王的悲惨下场,再想到民国初期“八旗子弟”的惨状,朱有孝决定改变一下太祖朱元璋的做法,要所有朱氏弟子不能落得像历史上那些被杀、被虏的悲惨下场,必要他们活动起来自谋生计,允许他们像普通人一样种地、为官、经商、开办工厂,甚至建立起一个朱氏工商业集团,就像后世的美国那样以财团的方式控制国家和世界经济发展。总之,不能像养猪一样圈养这些朱氏弟子,有了自己的出现,可能救这些人一世,但是后世的朱氏弟子都能像自己这样出现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不管自己是不是朱元璋一系的后人弟子,就是作为一个华夏子弟,为了后世的中华民族不再遭受异族的入侵,自己也应该珍惜这次机会,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以保证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民族之巅。

    于是朱有孝决定召集在全国的所有朱氏藩王,要他们进京召开家族会议,无论远近要必须在四月十五日之前到达京城,凡是不愿意来京城参加会议的藩王,从此将失去以后参加家族会议的机会,虽然不削去藩王的爵位,但是从此后的后代们将失去封爵的资格。

    在一些下定决心之后,就安排信使到各地去送信,并且要求信使必须亲自送到各地藩王手中,要求他们无论来与不来必须签字收到,加盖印信以证明他们确实收到通知。为了体现出皇帝的宽容,朱有孝还特地说明,凡是因为年岁太大或体弱有病、路途遥远的藩王,可以让世子代替参加会议,并且要求要有授权证明的印信,还要带着世子自己的印信,以防假冒。

    按照朱有孝的设想,以后的藩王不再享有太大的特权,但是他们享受爵位,而爵位是社会地位的象征,还有要求他们组成议政团体,再加上退休的内阁成员、退位的六部尚书,与这些人共同组成皇帝的参谋团队。以后凡是内阁成员的岁数不能超过六十五岁,六部尚书也不能超过六十五岁,到了岁数就必须退出现在的职位,身体健康的可以加入到皇帝的参谋团队,这些参谋团队可以对于国家政策提出建议,但是也仅仅只有建议权、监督权。决定权掌握在由全国老百姓选出的国民代表大会团队,皇帝是国家的象征,军队的统帅,对于军队有绝对的控制权,这样就能保证朱氏子弟执掌江山,广大的老百姓无论何时都有一个主心骨。在实质上形成决定权、否决权、执行权、监督权四权分离,尽最大努力既要有效率,还要有广泛的公正性、公平性,法律是国家存在的基础,一切人包括皇帝自己都应该处于法律的监督之下。

    当然这些事情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好多事情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变化,至于执政团队是一党还是两党,朱有孝自己也不知道哪个更好,一党执政的好处是具有非常高的效率,但也容易出现贪腐和决策性错误,两党轮流执政的弊端更是明显,效率极端低下,甚至在国家不是最强大的时候会出现流氓政治,就是所谓的“街头政治”,某些人不是为了国家利益而议政,纯粹是为了个人私利而胡乱搅合,甚至还有为了个人私利而投靠外国势力,借助外国人的财力物力出卖国家利益,像这样的人在任何国家处于困难的时期都会发生。比如在二十一世纪的台湾,地区领导人自己就是一个日本人的代理人,出卖国家的利益,贪腐无尽,下台后被送进监狱,可是他为什么能够上台呢?其原因就是台湾的政治是被大国所左右,无论那一个团队代表的都不是老百姓的利益,所代表的只是支持他们的利益国家,从经济数据上来看,无论是谁执政,还都没有蒋介石自己一党独裁是的经济效益高,老百姓的生活好。又比如美国的两党制,在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国家时,它的弊端还看不出来,但是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罗斯福连任四届总统,为什么?就是因为太扯皮,要是等两党意见都同意了再做出决定,黄瓜菜都凉了,他要是敢在战争期间搞什么两党选举,保证德国人可以在选举中取得美国政权。美国为什么敢在世界上到处惹是生非,却在俄罗斯面前软蛋,简单说就是如果他敢和俄罗斯或中国其中任何一个国家开战,它就会变成一个二流国家,到不了战争结束它就会变成一个四分五裂的地区,它为什么要御敌于对方门口,因为一旦到了它家的门口,它自己就乱了。美国其实就是一群自私自利者组成的一个流氓国家,它现在的基础跟建国初时时的基础根本不同,就好像一个儿子挣了钱不养家中父母,而是拿去自己享受,这样的人有道德可言吗?美国不正是由一群这样的人组成么?

    所以朱有孝对于党派政治有些深恶痛绝,但是人以群居,物以类别,只要有利益肯定会集聚成团体,比如现在的东林党人,他们聚众抗税,朱有孝还拿他们没有办法,只能另辟别径,直接掐断他们的后备力量,边缘化科举制度。

    与其让别人掌握这种权利,还不如让朱氏弟子以后掌握金融大权,决定国家政策,并且在宗人府中对朱氏弟子加以限制,这样一来皇帝就可以通过宗人府控制国家政策走向,通过参谋团队监督执行团队,无论一党还是两党,都要求他们对于上一届执政团队的政务有一个明确的、妥善的、顾全大局的接收方案,对于胡乱许诺以收买人心的团队领导人,如果给下一届造成不利影响的将追究刑事责任,不仅仅是行政责任。

    为了保证藩王们能够以国家大局为重,朱有孝考虑越是和皇权血缘关系越近的人越应该掌握更多的资源,并且他们的财产必须公开,也必须从基层开始进入实践,而且必须隐姓埋名进入非自己家族的企业里去工作,除非他不想干任何工作,就想像一个猪一样生活一辈子,那也要限制他结婚生育,只允许娶一个妻子,生一个孩子,这件事情完全由宗人府处理,整个国家就像一棵大树,朱氏就是枝干,必须保证国家利益不受异族侵犯,让叶子就是老百姓永远茂盛。

第四十七章河套战役(一)

    袁崇焕带着二万多人马星夜兼程,直奔延绥地区而去,这一日赶到了大同府。骆思恭早已根据朱有孝的安排派出的暗探发回消息,这次土默特部落对延绥地区的入侵不是大规模的攻城掠地,而是小规模的抢劫,他们抢劫的对象是小城镇和乡村,对于每一个被攻击的目标都是抢光财物,凡是敢于抵抗的人全部杀死,而后迅速撤离奔向下一个目标。都指挥陈愚直带领部下出战,希望能够击退他们的骚扰,可是这些蒙古骑兵非常狡猾,凭借着骑兵的优势,对于大部队的明军迅速撤退,对于小规模的明军则予以围歼。陈愚直的部队大部分是步兵,对于这种战术非常不适应,人多了撵不上,人少了被围歼,结果是顾此失彼,进退失措,损失了不少人吗,却没有取得任何效果。

    针对土默特部落的这种战术,袁崇焕请来袁应泰、孙元化、洪承畴、卢象升研究可行性对策。作为监军袁应泰根据朱有孝的严格交代,不干预袁崇焕的任何军事决策,只对将官的奖惩做出决定,因此真正参与计划的是其他四人。作为主帅的袁崇焕坐在桌子的正面,其他三人分别坐在一面,袁应泰则坐在旁边。

    袁崇焕对于土默特部落蒙古人的这种战术也感到头疼,在这个时代里,骑兵的机动性是步兵无法比拟的,如何才能对付骑兵是大明朝官军的一个难题,组建骑兵费用难以承担,筑城防御难以全面防守,漏洞到处都是,并且也很难防御流动性极强的骑兵。

    孙元化说道:“在辽东和女真人对垒时,我采取的是挖坑战术,在女真人骑兵追击的路上挖掘能够陷进马蹄的小坑,随意我觉得可以动员老百姓在我们追击的时候在骑兵前面挖小坑,撤退的时候让我们的士兵挖小坑,让蒙古骑兵的速度提不起来,然后利用我们的火器优势予以远程打击,轻骑兵围杀,步兵大面积排射。”

    洪承畴说:“这样的战术是不错,但是需要的老百姓太多,万一老百姓跑得慢了,还会被骑兵追上砍杀,这样一来老百姓也会有很大损失。我想咱们是不是也去河套地区打杀一场,把俺答汗部落也骚扰一遍。”

    卢象升眼前一亮,突然开口说道:“要不这样,我们分兵南北两路,一路从延绥镇正东进入,就按照孙大人的方法,官军配合老百姓打击分散的入侵游骑,碰到对方人数多的时候就以火器掩护,固守待援,如果蒙古人集中,就让孙大人的炮火覆盖打击,消灭其有生力量。另一路从偏城进入河套地区,对于土默特部落的腹地进行攻击,逼迫要么决战,要么逃跑。反正他们的部落是分散的,我们可以对于某一个不落彻底予以消灭,以镇敌胆,对于愿意投降我们的部落予以接受,不过要按照皇上的意思,要教化他们,让他们变成和我们一样的生活习惯,认同是我们的一部分,不再游牧生活,而是依城依村而居,有固定的放牧和农耕地点,不能向蝗虫一样,所过之地一片凄凉,只要他们落地生根,就不会大肆骚扰边境,然后让他们半汉化,这样就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卢象升的话让袁崇焕茅塞顿开,于是袁崇焕就说道:“既然这样,那么咱就兵分两路,南路以机动为主,携带轻便武器和轻骑兵,北路以稳扎稳打为主,可携带重武器以及大部分给养。不过孙大人可得跟我去南路,那么大炮让谁指挥呢?”

    袁崇焕怕北路有闪失,那毕竟是深入敌后,孙元化岁数有点大,并且是皇上非常看重的人物,袁崇焕可不敢让他去冒险。袁崇焕自己本身就非常善于训练轻骑兵,要不也不会有后来的“关宁铁骑”而闻名于世,所以他就把孙元化留在自己身边,即便是碰到危险自己甚至可以带上孙元化脱离险境。

    袁崇焕话音一落,却看见卢象升乐呵呵看着孙元化,孙元化却是苦笑着看卢象升。卢象升站了起来恭恭敬敬的说道:“先生,弟子要抢您的大炮了,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教导,肯定会让土默特部落好好领教一下大炮的威风,弟子一定会让他们一听到您的名字就腿脚发颤。”

    原来卢象升就是孙元化最得意的弟子,这卢象升虽然武艺高强,但是由于在明朝重文轻武,所以卢象升就考了进士,其实在军事方面更强。通过文官系统,成为武将是地位和名声方面都有所提高的捷径。

    几人商议已毕,袁崇焕和袁应泰、孙元化带一万兵马南下,直奔太原而去,而后从太原斜奔西南吕梁镇,因为现在的交通不发达,只能走天然的土路,而且袁崇焕、孙元化他们还携带着辎重,从吕梁镇过吕梁山相对好走些。接下来从吴堡渡过黄河,顺着无定河直奔西北的延绥镇。

    途径米脂县的时候,在驿站遇到了锦衣卫的暗探,暗探秘密的把一个只有十五岁的孩子交给了袁崇焕,告诉袁崇焕这是皇上交代的,要袁崇焕着意培养一下这孩子,说不定还是一棵好苗子。

    原来朱有孝早就让骆思恭去调查陕西的情况,像王自用、高迎祥、张献忠之类的人物都在调查的范围之内,无论他们现在的岁数大小,只要已有迹象或为己用,或者秘密干掉,像王自用、高迎祥已经被秘密处置,张献忠还没有找到,这李自成却是在驿站里赌博,但是却赌输了被围殴,结果那几个人却被他给揍得鼻青脸肿的。锦衣卫暗探吃惊不小,便加以留意,打听到这个小家伙叫李鸿基,父亲已经亡故,和朱有孝提供的线索差不多,就把他秘密收留,然后按着朱有孝的意思送给了袁崇焕。

    袁崇焕哪里知道这些信息,反正是皇帝让送来的人就按照皇帝的意思收留加以培养吧,不料李鸿基却告诉袁崇焕,他还有两个小伙伴也想投军,袁崇焕也没有在意,就给了他二十两白银让他回去把小伙伴带来就行了。袁崇焕的意思是反正皇帝可能是喜欢你,带两个小伙伴陪你玩也不错,日后见了皇帝也好交差,没有想到这无意之举却在后来的战事中成了保命的救星。

    在延绥镇的衙门里,陈愚直正向袁崇焕回报俺答汗蒙古人骑兵骚扰的具体情报,蒙古人骑兵以两三千人为单位大肆抢劫延绥地区的乡村,当派兵去围剿时超过一万,他们就跑掉,不予接战,但低于五千的骑兵围剿时,他们就会突然聚集发动攻击,结果明军损失惨重,所以是步兵撵不上,骑兵打不过,非常无奈。而蒙古人则都是骑兵,机动性非常好,往往接到情报时,他们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地方。现在明军的士气非常低落,究竟下一步怎么办,陈愚直是无可奈何,一点法子也没有。

第四十八章 河套战役(二)

    听完陈愚直的汇报,袁崇焕也感觉头疼,请来孙元化商议对策。孙元化现在发现自己原来所想的法子在这里也用不上,这里的土质松软,就是挖出小洞也陷不住马蹄,比不上在辽东,那时还是寒冷季节,土地都冻着,而且土质也相对来说比较硬,现在孙元化好像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袁崇焕想了想说道:“要不这样吧,咱们加上陈愚直的部队分成三部分。既然蒙古人机动性强,咱们就利用他们的优势设一个局,我带五千轻骑装备十挺手摇机枪前去诱敌,您带领五千步兵的大部分迫击炮在三十里外等候支援,中间是陈愚直的五千骑兵,坠后二十里,距您十里,万一蒙古人袭击,您可向前靠拢,寻求陈愚直支持,我会在半个时辰内赶到。如果我在前面遇敌,您和陈愚直就左右包抄,争取全歼。现在对付蒙古骑兵没有太好的方法,只能凭借火器的锐利来对付,炮兵尽可能的早开炮,迟缓敌人的冲击速度,火枪兵一旦被骑兵突入,只有挨宰的份,所以您一定要注意。”

    孙元化想了想,“万一蒙古人直接攻击中间的陈愚直的部队呢?而且一击就走,甚至说将他击溃后,而直接袭击你我的部队呢?或者是直接派一部分兵力拦截后面的部队,或前面的部队攻击后面的部队呢?这些最好我们都能预先有准备,尤其是陈都指挥使的部队,恐怕根本就抵抗不了半个时辰。”

    袁崇焕想了想说道:“要不这样吧,我们押后,让陈愚直的部队在前面,一旦接敌,敌人人数少了允许他们进攻,我们包抄,敌人多的时候就向我们的包围圈里诱敌,只要是不溃败我们就有收拾敌人的机会。”

    当二人把这个策略告诉陈愚直时,陈愚直先是惊讶,以为二人把他当炮灰了,心中哇凉哇凉的,等到后来看到这朝廷派来的这一万人马的装备时,才知道这可能是唯一能够击败蒙古人的战术。最终表示一定不会溃败,无论是进攻,还是撤退,都会尽心尽力,保证不会拖后腿,不过最好能支持个千把人。孙元化也怕陈愚直顶不住,就派出了一千炮兵,并且告诉陈愚直,不许损失一个,这些兵都是皇上的心头肉,吓得陈愚直差点不敢要。

    既然策略已经定了下来,只要执行就行了。陈愚直带着五千轻骑出发了,锦衣卫已经将大概的情报汇报上来,在延绥镇西二百里处发现大约三千蒙古骑兵,目标大概是马河镇,因为大部分乡村已经被抢劫的差不多了,这一次的目标是个小镇。

    袁崇焕命令陈愚直走后,就安排孙元化带领炮兵和陈愚直留下的一千轻骑随后跟进,自己则分兵两路包抄,争取一举迅速吃下这股骑兵,也算开门红吧。袁崇焕的计划确实不错,但是往往是计划赶不上变化,锦衣卫送来的情报也不错,但是那三千人只是蒙古人的先头部队,而大约还有一万人的蒙古骑兵正在长城口外聚集着呢,等到锦衣卫发现这一万骑兵越过长城,锦衣卫的快马就赶回报信,这时候孙元化的部队已经出发了。袁崇焕也是在半道上遇到了信差,急的差点就要疯了,一边急着赶路,一边派人向延绥镇报信,让他们小心加强防守,以免为敌所趁。

    原来这土默特的素囊台吉也不是吃醋的,自从一部分西迁的蒙古人过来以后,土默特部落素囊台吉接受了他们的加盟,实力也就迅速强大起来,随之野心也就膨胀了,加之这些人的增多,粮食也不够吃了,便开始了对延绥附近的掠夺,他更大的野心是消灭延绥的部队,控制长城两侧,那就进可攻,退可守了。

    进攻马河镇确实是一个幌子,目的是把明军吸引过来围歼,这和袁崇焕制定的策略差不多,只不过最后的结果谁也料想不到。

    当陈愚直带领轻骑兵赶到马河镇时,三千蒙古骑兵也正好赶到,五千对三千,无论是陈愚直还是对方的蒙古人都没有绝对取胜的把握,这时候孙元化的炮兵发挥了作用,一百门“二踢脚”小炮,五十门迫击炮一轮齐射,就让准备发动冲锋的蒙古骑兵损失惨重,在五百到三百步的距离上,蒙古人损失近一半人马,这时陈愚直的骑兵也开始发动冲锋,迫击炮开始隔断轰击,仅仅不到两刻钟的功夫,蒙古骑兵就溃败了。这溃败和撤退不一样的,根本就没有任何秩序,陈愚直一看敌人还有不到一千人,顿时大喜,命令部队穷追不舍。

    再说素囊台吉的一万骑兵在两侧向马河镇包围而来,他们原本的意图是让这三千前锋拖住陈愚直的部队,随后赶来的主力迅速围而歼之,然后根据明军的增援情况或击退或消灭。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前锋已经溃败了,而孙元化已经赶到了马河镇。

    双方都是不期而遇,留在马河镇的炮兵归建,孙元化刚刚进入马河镇,外面的蒙古骑兵就已经包抄而来。这马河镇虽小,但毕竟还是镇子,而且因为临近边关还修了小小的城墙,于是孙元化就命令轻骑兵上城墙观测敌情,防止敌人爬城,迫击炮瞄准城门外两侧准备吊射。

    蒙古骑兵看到明军不多,而且多数是步兵,就迅速集结到四个城门进行强行攻城,孙元化的迫击炮就进行吊射覆盖轰击,一时间蒙古骑兵是损失惨重,经半个时辰的血战,蒙古人看到守城的明军炮火太猛,就开始撤退了,准备重新集结再次组织进攻。

    这一次蒙古人不再从城门进攻了,而是选择较为平坦的南城门两侧进攻,半个时辰以后,只见蒙古骑兵每人抱着一个草袋子,里面盛满了黄土,快马跑到城墙边扔下袋子就走,孙元化的炮兵虽然不断轰击,但是因为马快,而且稀散,效果不大,结果不到一个时辰就在南门外铺出了近五十步宽的一条大路。

    就在孙元化看到没有办法组织蒙古人铺路的时候,就命令十挺手摇机枪布置到大路的两侧,中间是五排火枪。蒙古人看到铺好的大路,认为明军已是瓮中之鳖了,于是就顺着大路一起涌了上来,就在离城墙三十步的时候,火枪和手摇机枪一起响起来,火枪蒙古人还见过,这手摇机枪的威力却是太惊人了,一颗子弹在三十步的距离上可以穿透五个人,一时之间蒙古人就像被割到的麦子一样,瞬间倒下一片,整个近一百步宽的路面被堵的严严实实。迫击炮、“二踢脚”小炮还在不停地轰击,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里,蒙古人的进攻就彻底失败了,面对手摇机枪的可怕杀人速度,蒙古人几乎要崩溃了。就在这时,袁崇焕的人马赶到了,孙元化趁势发动反击,里应外合将剩余的蒙古骑兵打得大败而逃。战事以遭遇战开始,结果以明军的大胜而结束,十挺手摇机枪的威力自此被认可,它成了明军对付骑兵的利器。

第四十九章 河套战役(三)

    南线战事袁崇焕旗开得胜,将一万三千多素囊台吉的骑兵几乎全歼,只有少数人逃过长城。新式武器的使用,使得明军的信心大增,相反的是,蒙古人经此一役,再也没有一股蒙古人赶来掠夺了。

    在北路,洪承畴和卢象升等到了后续的弹药运到,就从偏城跨过长城,开始了对土默特部落的报复行动,洪承畴的杀意十足,面对敢于抵抗的敌人几乎是赶尽杀绝。过了长城的第一个小镇准格尔,其实这也称不起小镇,只不过是聚集了较多的蒙古包而已,大约这个部落有二万人左右,面对明军的到来他们一点也没有惊慌,在部落首领的带领下,组织了近九千人的骑兵就成冲锋阵形压了上来,面对这些没有什么军事素养的冲锋,洪承畴不屑一顾,从距离五百步开始零星的大炮轰炸,当大部分进入三百步以内,前锋只有五十步的时候,卢象升一声令下所有的火炮一起实行覆盖式轰炸,五轮过后九千人剩下的不到两千人,并且一个个晕头转向,看着满地的尸体一个个目瞪口呆。随后洪承畴带领轻骑兵包抄,卢象升带领火枪兵排射进攻,根本不用费任何力气,不到半个时辰,九千人全军覆没,部落首领早就被炸死,剩下的残兵败将失去了抵抗的勇气,整个部落剩下的妇儿老少全部成了俘虏。在他们的眼中,明军就是恶魔的化身,不然的话怎么可能让英勇的蒙古士兵在不到一个时辰内就全军覆没了呢?可惜他们到现在还没有做俘虏的觉悟,等到明军和他们贴近的时候,忽然间一声狼嚎,从腰中抽出武器杀向明军,不做防范的明军顿时被杀死了几十人。但是,军人就是军人,何况还是从戚家军老兵手下训练出来的士兵。洪承畴一声令下“鸡犬不留”,红了眼的士兵是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是没有断气的蒙古人都是一刀一枪,这个敢于顽抗的部落被洪承畴几乎杀得干干净净,只有极个别的机灵鬼或者是没有来得及回家的人,侥幸逃过了这场杀戳。

    看着近百的士兵被伪装投降的蒙古人杀死,洪承畴怒火冲天,“从此时起,我洪承畴不要俘虏,只要是不脱光身子投降的全部杀死。我大明朝仁至义尽的优待俘虏,反倒被杀死这么多人,此仇不报何以面对死去的士兵。”

    接下来洪承畴和卢象升商议,反正我们有炮火的优势,不如我们也兵分两路,横扫过去直奔素囊台吉的老巢东胜城而去,一举荡平整个鄂尔多斯高原,把整个“黄河内套”收入大明朝的境内。

    两人商议完毕,又派人禀报袁崇焕知道,然后是分为左右两路,呈扇面形向东胜城包围而去。洪承畴杀意十足,只要是碰到蒙古人部落,不管不顾一通炮火过后,就派火枪兵排射冲锋,敢于整队反攻的就用“二踢脚”小炮和迫击炮覆盖轰炸,只杀得蒙古人闻风丧胆,望风而逃。从此,在这一片河套地区就有了“洪剃头”的传说,就是大人吓唬不听话的孩子也会说“别哭了,再不听话‘洪剃头’就来了”。

    袁崇焕接到洪承畴的快报以后,就和孙元化商议如何越过长城击土默特部落,最后二人决定让陈愚直守住延绥城,二人也和洪承畴、卢象升一样各自分兵五千向东胜镇围攻而去,因为南部的素囊台吉主力兵马已被袁崇焕和孙元化几乎全歼,剩下的都是零散的部落普通牧民,因此二人也不怕被蒙古人拦截。

    四人率领的部队都是进攻神速,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几乎同时到达了东胜城下,不同的是袁崇焕、孙元化二人是各自只带着自己的五千人马,而卢象升却带着近三万人的蒙古和汉人牧民,无论青壮还是老少都有,牧民们也都规规矩矩的帮着卢象升运输物资,洪承畴确实另类,他也带着不少的蒙古人,不过都是用绳子做脚铐连着双脚,每人都是腰间围着一块羊皮。原来洪承畴在死了一百士兵之后杀意冲天,只要碰到蒙古人就是围起来就杀,凡是投降的必须脱光衣服,免得腰间藏有武器突然袭击自己的士兵,凡是敢有不听从者格杀勿论。卢象升走的是左路,不但碰上蒙古人,而且也有不少汉人,所以在这些当地汉人的帮助下,说服了很多蒙古人和他一起攻击素囊台吉的部落,并且许诺如果消灭了素囊台吉,而蒙古人不再游牧袭击、掠夺汉人就让他们定居下来生活。

    这时的东胜城是整个内套的最大城镇,素囊台吉就居住在这里,统治着整个内套。在明军四面围击的情况下,素囊台吉采取了收缩兵力在东胜城,准备和明军决一死战,他认为仅仅只有二万人马的明军根本就不是五万蒙古骑兵的对手,把明军都吸引到东胜城下聚歼比各个击破要好得多,只要聚歼了这些明军,不但整个黄河内套都将属于他,甚至整个河套地区他都可以占领,所以四路围攻的明军在进攻的过程中并没有收到太大的阻击。

    素囊台吉想的确实不错,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明军袁崇焕和他想的一模一样,都是想毕其功于一役,洪承畴的信使一到,袁崇焕就决定实施这个计划,分兵合击的目的就是把蒙古人赶到一起围歼,因为蒙古人以部落为单位也抵挡不住明军的进攻,但是要是他们四处游击,明军也是防不胜防,要是一个一个的消灭也太浪费时间。洪承畴的大肆杀戳和卢象升的怀柔政策有异曲同工的效果,都让素囊台吉感到只有合兵决战才能给明军致命一击,从而实现霸占河套地区的目的,但是他没有采取步步抵抗,消耗明军物资的方式,最终铸成大错,断送了自己的霸业。

    天启二年四月十一日,在东胜城外一片广阔的平原上,五万蒙古骑兵和二万明军列阵相对。对于素囊台吉来说这是他最理想的战争方式,广阔的、平坦的地形对骑兵太有利了,五百步的冲锋距离刚好让战马的速度发挥的淋漓尽致,如果这样都不能获胜,只能说成吉思汗的子孙已经没落了,已经不配再次称雄大草原了。

    袁崇焕接受了孙元化的建议,同意了素囊台吉决战选择的地点,他也想堂堂正正的击败素囊台吉,让他见识到大明军队的威力,使之从此再也不敢有反叛之心,规规矩矩的做一个良民,让边关的老百姓从此安定下来,让河套地区成为大明的西进基地。

    明军统帅袁崇焕坐镇最前沿,后面就是孙元化的炮兵,左右两侧是洪承畴、卢象升的人马。袁崇焕的意图时趁蒙古人在发动攻击前整队的时候开炮,这也是孙元化的策略,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然后就是大面积的炮火覆盖,接下来就是冲锋,直至擒获素囊台吉。

第五十章 河套战役(四)

    但是战场总是千变万化的,素囊台吉早就通过西迁的蒙古人了解到了明军的这种战法,因为西迁的蒙古人中就有一部分是科尔沁蒙古人。在历史上科尔沁蒙古人是最早和女真人联合在一起的,并且他们通过互通婚姻联合形成满蒙一家人的合作,从而使女真人没有后顾之忧,统一了整个辽东,继而灭掉其他蒙古部落,形成了对明朝北部的包围局面。和历史上不同的是,熊廷弼这次经略辽东,不但守住了辽阳、沈阳。而且在众将齐心的协助下,在火炮、火枪的优势火力下还占领了铁岭、同化,和叶赫那拉部落联合,一举击败了努尔哈赤和科尔沁蒙古人的联军,一下子把他们之间的联系通道给堵死了,再加上察哈尔蒙古人的压榨、逼迫,他们的日子要比历史上苦的多,于是便有一部分附属于科尔沁蒙古人的小部落更苦,他们只好西迁寻求更好的水草,这样他们就有一些人流落到了河套地区,成为了土默特部落的一部分。

    土默特部落因为小冰期气候的原因,也因为蒙古人根本就不善于种植的原因,粮食非常的匮乏,再加上这些西迁的蒙古人也需要粮食充饥,这就造成了雪上加霜的粮食危机,不得不冒险南下掠夺汉人,结果就引起了明军的反击。面对明军犀利的火器,土默特部落分散的兵力根本无法抵抗,流落来的科尔沁蒙古人部落首领就献计策,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素囊台吉现在是信心十足要与明军一决雌雄。

    既然双方都有了针对对方的策略,打好了自己的算盘,接下来就看双方大具体实施方法了。

    袁崇焕看到素囊台吉部落的人马开始调整队形,向冲锋队形变换,就通知孙元化做好准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准备炮击开始时,突然发现从蒙古大营里冲出来的不是蒙古骑兵,而是上万头蒙古牛和马,这一下子出乎明军的意外,说时迟那时快,这些牛马好像惊了是的蜂拥而出,直奔明军的方阵而来,随后的就是五万蒙古骑兵。

    素囊台吉坐镇后方,看着蒙古牛和马直冲明军阵地,乐得是哈哈大笑,看着后面跟进的骑兵挥舞着马刀,心里非常的兴奋。袁崇焕现在心里有点凉,看着越来越近的牛、马发蒙,还是孙元化经历过战阵,立刻命令迫击炮、大炮进行隔断轰击,在蒙古牛、马和骑兵中间强行用炮火覆盖隔开。这时从后队又冲出大约三百余人的小队,领头的却是李鸿基,后面跟着两个十四五的小孩,他们跑到袁崇焕跟前打了个招呼,然后分成三队奔向冲阵的牛和马,再看看后面还跟着近百十头牛和马。

    原来这李鸿基从父亲去世后就当了驿卒,对于畜生脾性、御马玩牛非常在行,说白了就是调皮捣蛋,再加上习武练枪弄刀,赌博耍钱,就是一小正太。这次从袁崇焕那里得了二十两银子,就去找曾经认识的刘宗敏,还有族侄李过一起去投军,到了延绥城听陈愚直说袁崇焕已经越过长城进入河套内套去打蒙古人去了,就带着这二人跑来了东胜镇下,他虽然不认识卢象升,但是认识孙元化,一说卢象升就熟悉了。看到蒙古人竟然摆出牛马阵,立刻让卢象升从牧民那里借来几十头母牛、母马冲了过来。

    原来蒙古人放出来的这些牛马都是喂了催情的淫羊藿草,又在明军的背后几里处安放了上百头母牛和母马。同时也是喂了淫羊藿草,这样在大营里移开栏杆,闻到雌性气息的雄性牛马就都发了疯似的冲了过来。不料想李鸿基这小家伙懂得这些事,带了这些母牛母、马冲到离这些牛马前五十步,然后扭头就冲着明军阵地空旷处冲去。这畜生就是畜生,哪里管你打仗不打仗,正在发情的的时候看见雌性还不拼命地的追呀,这些母牛母马还没有到发情时节,还不赶紧跑啊,就这么一追一跑就把素囊台吉的牛马阵给破了。

    蒙古骑兵本来就被孙元化的炮火覆盖隔断打得有点发蒙,现在牛、马又都被引开了,骑兵总不能跟着公牛、公马去找母牛、母马去吧!于是彻底分开了。孙元化立刻命令炮兵将全部大炮、迫击炮、“二踢脚”小炮大面积覆盖轰击蒙古骑兵,一时间地动山摇。冲锋中的蒙古骑兵根本来不及躲闪,就被炸得晕头转向。当冲锋到一百五十步左右时,十挺手摇机枪和火枪一起开火,在近现代火器面前,尤其是机枪面前,骑兵完全就成为了被虐的对象,就这一百五十步的距离就成了蒙古骑兵的梦魇,半个时辰的时间里死亡近半数,愣是再也冲不动一步,随着大炮的延伸轰击,素囊台吉也被炸伤,随后火枪手发起排射反击,左右的轻骑兵也开始包抄,蒙古骑兵终于抵挡不住了,前面的一溃败,后面的也就完全垮了,最终能够撤回东胜城的蒙古人骑兵不到两万人,剩余的要嘛战死,要麻俘虏。

    明军大胜之后趁势包围了东胜城,素囊台吉和他的部下成了瓮中之鳖。要按正常的情况下,素囊台吉是不会回城的,肯定会跑向大草原深处,明军的步兵根本就追赶不上,但是现在的土默特部落有些汉化,已经有了家产,舍不得这些家产,只好回城固守。

    在城墙上看着明军排放着晃人眼睛的大炮,素囊台吉明白这城根本就守不住,趁着明军还没有攻城,为了保住性命和财产,素囊台吉就赶紧派使者向明军宣布请降,袁崇焕答应了不杀他,也不没收他的家产浮财,只要出来投降再谈他的前途问题。素囊台吉虽然害怕,但也是没有办法,只好出城受降。

    平定整个河套内套的土默特部落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袁崇焕和孙元化、洪承畴、卢象升几人在东胜城稍加休息,整顿了一下兵马,准备带着素囊台吉班师回朝,这时却接到朱有孝的圣旨,说是后续的军火物资已经运到太原城,正准备向延绥城进发,要求他们四人暂且在东胜城练兵,等待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只排人把素囊台吉送来京城见皇帝就行了。

    原来朱有孝发现明军占据了内套地区以后,形势发生了变化,明军完全可以趁势收复整个河套地区,收复整个河套地区,然后加紧移民,并且规定河套地区的牧民不得散养放牧,尤其是河套地区特产的山羊--阿尔巴斯白山羊,因为别的牛、马、绵羊只吃草叶,而阿尔巴斯白山羊不但吃草叶,而且还啃食草根,这就极大的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使得牧草生长的环境不断恶化,进而造成沙漠化,造成水土的严重流失。 想起后世连北京城都受到了沙漠化的冲击,使得朱有孝不得不现在就开始考虑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黄河之所以成为黄河,就是因为河水含沙量太高,水的颜色变黄而得名,原因就是途径黄土高原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被冲入了河中,使得原本就有些河沙严重的黄河变得更黄,朱有孝决定将来彻底占领河套平原以后,在中上游就开始彻底禁止游牧,让整个黄河中上游保持好青山绿水,然后在上游某处建一个沉沙的人工湖,从中游的河口镇向下包括支流的两岸禁止开荒种地,全部种植树木和植被,从而使得黄河水整流域变清。现在朱有孝就让袁崇焕留在河内套整顿兵马和收服、汉化这些游牧的蒙古人,以为将来的计划做铺垫。

第五十一章 山东的新变化(一)

    朱有孝在天启二年二月初二派出出征河套地区的袁崇焕以后,就接到了四川平息叛乱的喜讯,尤其是孙承宗的汇报中对于李信的土改政策更是让朱有孝高兴,看起来李信这家伙还真是个人才,没有辜负自己的高看,就决定把李信留在四川,任命为西南巡察使,协助川贵的朱燮元、王三善彻底整顿那里的土地改革问题,稳固好整个大西南,进而为明军彻底进军、统治南亚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想到在历史上发生的山东徐鸿儒起义就发生在今年的五月份,朱有孝已经让骆思恭、宋晋派出人马前去秘密调查,不知道是不是徐鸿儒太狡猾了,还是朱有孝的判断出现错误,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发现徐鸿儒的任何蜘丝马迹。但是朱有孝还是不敢有任何大意,他命令孙承宗给李信留下五千的火枪兵、炮兵混合部队,组成一个混装营,让戚金留下两个千总配合,让李信以此为基础组建川贵新式的军队,编制应该最终扩大到三万人,就在那里练兵,其余人马迅速沿长江调回,最迟应该在三月中旬返回北京。

    在山东原来的老官僚们已经回到北京进行培训,凡是年龄已经超过了五十岁的官员,朱有孝给了他们丰厚的退休金,让他们回家含饴弄孙安享天年去了,四十岁以下的人员进行再培训后出任另外地方的官吏。新的官员已经开始了熟悉基层的管理工作,这些新的官员放弃了老官僚的工作方式,除了有一个人轮流坐守县衙,其他人都去深入乡村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乡情村情进行不同的建设工作。

    无论是建设农村小学校,还是促进新型农作物栽培的培训、推广,新官员们都带着无比的热情去实践在官吏学校学到的东西,弄不懂的不要紧,回到县城后几个人一起研究、讨论,总之一句话,这些新官员的做法得到了老百姓们的普遍欢迎。因为这些新官员不像老官僚那样,一个个都是高高在上的老爷了,现在的他们更像是老百姓的朋友。县学里的生员们接受了新的培训,凡是年轻的都先培训各种新作物种植技术,新的国文教学方式培训,将来他们就是农村工作的主力军,凡是能够安心到乡村小学教学的生员,朱有孝将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普通的官员的水平,他们就相当于后世的国办教师,是受人尊敬的园丁。至于不愿意安心于农村教学的酸秀才,朱有孝则让他们回家自己读死书去了,为了不至于引起这些腐儒们的太大反弹,朱有孝还是保留了他们原来享受的免税待遇,不过要想以后再通过科举获得功名的途径,已经被彻底断送了。既然都换成了新式的县府级官员,以后的考试内容和方式肯定会截然不同,凡是不能适应新变化的文人,被自然淘汰是肯定的。

    随着山东新官员们的努力工作,山东的农村形式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凡是适龄的儿童都可以免费去学校上学,而且学校中午给每一个小学生发放一个铜钱,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孩子们如果不上学,在家下地割草可以每天大约有一个铜钱的收入,尤其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孩子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劳动获得家里的食物,而家里有少许土地的孩子们需要在家里参加劳动,帮助大人干活。现在有了这一个铜钱的收入,大人们就不再反对他们上学了。当然现在不是农忙季节,到了农忙季节还是要放假要孩子们回家干活的,毕竟现在的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需要更多的人下地干活。

    还有农村的乡绅们也接受了官员们的培训,接受了朱有孝关于减少地租的建议,官员们反复强调,皇帝是如何亲民,如何为了保证国家的强大缩衣节食,臣民们应该如何以皇帝为榜样,为国家、为老百姓做好事,减轻农民的困苦,改善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有的地方官员们为了让乡绅接受这些新观念,还题字题词鼓励那些开明的乡绅,因为在当时这些县老爷们的题字还是很有体面的,至于不肯听话的乡绅,官员们则动员他们的佃户离开他们的家里,正好朱有孝也在考虑向辽东移民,就由县里出粮食,出路费,凡是愿意去的可以免费到哪里获得十亩土地。劣绅们失去了干活的农民,自然收成减少,而税赋则一点也不少,甚至官员们还会增加。

    新型农作物在这些新式官员的大力推动下获得了大面积的推广,尤其是红薯的种植,在山东西部的黄河冲击平原上的半沙地生长情况更好。无论是地主还是佃户们,看着这些绿油油的、长势喜人的新庄家,都对官员们充满了敬意。而官员们在乡村看到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的老百姓,心里更是充满了成就感,从而对皇帝的新政认同感又增加了许多,对于朱有孝讲的魏征的话有了新的体会。

    事情的发展总是有那么一些小坎坷,总有那么一拨不开眼的人找麻烦。在郓城县衙内,济宁知府正坐在县衙大堂上训斥郓城主薄。为什么呢?今天是郓城的第四把手主薄值班,这主薄乃是大明官吏学校出来的学生,名叫王博,本来不用当主薄,应该干县丞的工作,但是他为人诚实,工作踏实,又不太善于言谈,加之岁数稍大一点,就干了这个主薄的工作。今天济宁知府突然的到来,尤其是飞扬跋扈、趾高气昂的做派,让他有些不太适应,再加上他在大明官吏学校时朱有孝已经废除了跪拜礼,只是鞠躬迎候知府,就让这位知府大发雷霆,简直没有一点官员的风度。两人就顶起牛来了,知府要找知县、县丞。主薄告诉他知县、县丞都到到乡下巡查去了,有什么事可以和他交代,他可以转述。这知府来这里本来是想捞点油水的,但是这话如何能说的出口,说的婉转一点,主薄根本就不上路,装蒙做傻,气得济宁知府大发雷霆,大加训斥。

    就在济宁知府发飙的时候,县尉回来了,这县尉乃是大明技术学校的学生出来的,名叫薛猛。这薛猛不是童生进入大明技术学校的,他是因为在辽东战场上被‘二踢脚’小炮的**烧瞎了一只眼睛,孙元化见他识字就送他去上了学,然后才来这里的。他一看自己的同伴受辱,二话不说上去就给了济宁知府左右两记耳光,揍了一顿,然后命人绑了起来,让人送到济南府,交给文震孟大人处理。

第五十二章 山东的新变化(二)

    却说在济南的总巡查使文震孟见到被绑来的济宁知府给吓了一大跳,赶紧松绑、让座、请茶。文震孟可不是一个生瓜蛋子,不像薛猛那种从兵营里出来的那么生猛。文震孟先是赔不是,然后再请济宁知府详细说明一下具体情况。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济宁知府压了压火就把事情说了一遍。济宁知府当然不能说自己是想捞油水去了,只说自己到郓城去巡查,发现知县、县丞、县尉都不在衙门,认为他们在上班时间不在衙门值班,有失职的嫌疑,故此自己发怒,不料刚回来的县尉二话不说上来就是俩耳光,然后就绑起来送到这里。文震孟当然不会相信他的一面之词了,就对济宁知府说,您可能不知道他们这批官员的作风,是皇上让他们深入乡村调查工作的,那是圣上的旨意,这个不好怪罪,但是殴打上司是绝对不允许的,等我调查一下给您回话吧。

    济宁知府先见文震孟挺客气,以为会马上就会处理郓城县尉,但后来听说他们都是奉皇上的旨意办事的,就又吓了一大跳。但是感觉自己被殴打而讨不到公道,心里却是有些失落,暗狠文震孟拉虎皮扯大旗,告辞了文震孟就奔山东布政使衙门去了,他准备在布政使那里告上一状,让布政使给他出出气,毕竟那是他的老上司。

    再说山东布政使,这家伙也是一个大贪官,搜刮的民脂民膏不计其数,济宁知府给他送的礼物也是最多的,这家伙还非常的狡猾,虽然贪墨无数,但是平时一点也不显山露水。这一段时间以来,朱有孝整批调换了山东的县级官员以后,他发现收到的礼品、银子明显减少了,各个州府送的东西也是少之又少,刚开始他还以为这些新官不懂规矩,等过一段时间就会来送礼,但是等到现在也没有见到谁来汇报工作,包括文震孟这个新官的总巡察使也只是礼节性的拜访了一次,礼品根本就没有带。

    也许是人的习惯问题,文震孟入仕以后一直就顺风顺水,在岁数比较大的进士中当了一任班长,然后就被皇帝授予正五品山东官员总巡察使,名义上只是管理新式官员的工作,实际上朱有孝给他的任务很重,包括了山东全省官员的巡查。比方说布政使这个二品的官员的巡查也是他的职权范围,但是他还是很低调的拜访了布政使,并没有嚣张的去打秋风。不料这个布政使竟然还隐晦的授意自己该给他送些好处,这就让文震孟感到有些好笑,这家伙是不是有些贪腐过分了。其实文震孟确实是在官场时间太短,好多巡察使都是给布政使送些礼品,然后布政使在巡察使走后再给皇帝的奏章上说些好话,当然了,各州府是需要给巡察使送银子的,巡察使送给布政使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叫做分赃。因为明朝的巡察使、巡抚的品介不定,从七品到二品的都有,低品的官员给高品的送礼,意味着以后万一被派遣到底下来可以得到照顾。

    山东布政使看到济宁知府被打得脸都肿了,而文震孟并没有立刻处理薛猛,就有些火大,这一火大就犯了错误。本来他应该派人去请文震孟,让文震孟过来商议一下这件事情的妥善处理方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事就完了。他在火头上就一怒之下带领师爷和济宁知府坐上轿子直接就去找文震孟讲理去了。

    再说郓城县里,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知县陈书太和县丞徐光普都回到了衙门,因为今天他们走的都不太远,而且哥四个关系又特别好,再加上目前都没有携家带口来住,所以哥四个通常是在一起吃饭。陈书太和徐光普看到二人脸色不好看,就连忙问是怎么回事,王博就把济宁知府索贿,然后就被薛猛揍了一顿的事情说了一遍。陈书太是个精明人,再加上岁数也大,就知道给文震孟惹下麻烦了,就问王博除了把济宁知府绑上送走,还有别的人吗?王博说其他的人薛猛也都扣下了。看起来薛猛这家伙也是粗中有细,做事并不是太鲁莽。四人匆匆的吃完饭马上就把济宁知府的师爷给押了过来,问他为什么济宁知府会这个时候突然间来郓城索贿,不料这师爷嘴挺硬的,不管四人问什么死活就是不开口。薛猛气不过就让上夹棍,可怜这师爷那里受过这等罪呀,吃痛不过就把济宁知府来这里的原因讲了出来。

    原来在郓城县有个徐家庄,徐家庄的大户徐仁因为不配合减租,被陈书太给训斥了一顿,骂他妄自叫徐仁,为人怎么一点都不仁,并且动员他的佃户离开他去辽东自己种地去。也不知道徐仁怎么走通了和济宁知府的关系,反正这家伙就被忽悠着到郓城找陈书太索贿来了。陈书太马上师爷记录下来这些口供,然后签字画押,整理好文书,就让人骑快马押着这济宁知府的师爷奔济南府而去,接下来又让薛猛派人到徐家庄秘密调查徐仁行贿济宁知府的事情。

    因为陈书太他们耽误了半天时间去审问这师爷,所以郓城的差役比济宁知府到济南府晚了半晌的功夫。而山东布政使带着济宁知府这时已经到了文震孟处问罪来了,并且还让人请来了山东巡抚赵彦前来评判。这赵彦的官职原来是兵部侍郎,是正二品的官衔,而且因为是巡抚,所以比布政使的地位还高。

    山东布政使添油加醋一般,把薛猛殴打济宁知府的事情讲了一遍,又把文震孟如何袒护的事讲了一遍。而文震孟还没有来得及去调查,故此显得很被动。赵彦作为巡抚自然要一碗水端平,就打算让文震孟先赔礼,然后以殴打上司的罪名去处分郓城的官员。不料还没等巡抚赵彦开口,衙门外有人急报,说是郓城差人来回报案情,文震孟大喜,立刻让人进来,他就料到陈书太他们不会做亏理的事。

    当郓城差人把济宁府师爷的口供一拿出来,布政使和济宁知府立马就傻了。赵彦大怒,立刻罢免了济宁知府,押入大牢候审,对于同级的布政使只能劝诫几句作罢,就这样也把布政使臊得满脸通红,连连向赵彦和文震孟赔罪,把济宁知府都恨不得千刀万剐了方能出了这口恶气。

    从此时开始,山东官场的风气立马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新式的县级官员都不在向上司送礼,而州府的官员也不会到下面直接收税,他们也没有钱向上司送礼了。这样一来朱有孝整顿官场贪腐,行贿受贿的目的基本上就达到了。

    朱有孝这次从基层开始整顿官员的**,因为推行新式的官员而开了个好头,在随后的几年里,又接着录取了好几批这样的人员,大明朝的官场风气才彻底有了转变,贪腐案件在官场几乎绝迹。

第五十三章 徐鸿儒

    陈书太让薛猛去徐家庄暗中调查徐仁的行贿动机,不料却立下了一件奇功。因为徐仁拒不执行减租和为本村建设小学校出资,另陈书太非常愤怒,陈书太就动员他的佃户离开他,前去辽东另谋生路,结果佃户们陆续离开了几家,但是走的家后来又莫名其妙的回来了。薛猛发现回来的几家里都是见人不敢说话,尤其是见到县里的秀才、童生,更是躲躲闪闪,这就是一个极度不平常的事情,因为现在一般老百姓都是非常愿意和他们打交道,请他们协助解决一些问题。终于有一天薛猛撞见一个小孩子单独下地割草,薛猛装扮成小商贩和他聊了起来,从而知道了秘密。

    这徐仁家中来来往往的有不少神秘的人物,这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讲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也看不到徐仁做什么大买卖。这小孩子一家本来被陈书太劝走辽东,不料走到半路受到威胁,还有的不愿返回的竟然全家被杀,因为他们看见了徐家的许多秘密,至于是什么这孩子也说不清。

    薛猛感到事情蹊跷,就赶回郓城县和陈书太商量,决定带领差人前来搜查。就在他们准备行动的时候,衙门里来了一个奇怪的客人,这位客人进来就指名道姓要见陈书太,陈书太也没有在意,就见那人从腰里拿出了腰牌,原来是锦衣卫骆思恭属下的百户。这百户自从接受了骆思恭要他暗中寻找徐鸿儒的任务以后,在整个郓城县整整呆了半年,但是就是没有发现任何徐鸿儒的蛛丝马迹,无奈之中他发现现在的衙门下到乡村的比较多,就决定碰碰运气,看看在这里能不能找到一些线索。

    陈书太和薛猛听了这百户的话以后,就把徐家庄徐仁的异常事情说了一遍,百户大喜,这百户告诉他们不要轻举妄动,他自己要亲自暗访一番,等他回来再做决定。

    原来这徐仁就是徐鸿儒,他本名徐育,居住在巨野县城的徐家街,这家伙自年轻时就不太本分,因为和人发生纠纷,打伤了对方而逃走,流浪到直隶所属的滦州,在哪里混饭吃,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见到了一个名叫王森的人,在王森的忽悠下加入了闻香教,这王森自称闻香教主,是著名的白莲教的一个分支,这闻香教的组织非常严密,有大大小小的传头和会首,制造竹签飞筹,传报机要大事,一半天的功夫就能传出几百里远,因为明末的政治阴暗,再加上天灾不断,许多地方民不聊生,闻香教就成了许多人的思想寄托,在直隶、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甚至远之四川都有教徒传教。徐鸿儒加入闻香教以后非常卖力,很快就成了王森的亲信弟子,成为了骨干分子,王森就把他派到山东西南部去传教,同时还把收敛的一部分资金交给他用于传教费用。

    徐鸿儒为了传教方便,并且不引起官府方面的注意,便从巨野县城搬到了现在的徐家庄,买下了一处庄园和附近的土地,在这里开始悄悄的传教,因为他们采取的是晚上聚会,黎明就散的方式,所以长时间以来并没有引起官府的注意,只是附近的普通百姓感到神秘而已。

    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王森还有一个徒弟叫李国用,这家伙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王森敛了大批银子交付于他运回修塔,他却把这笔银子自己贪墨了,王森找他要银子,这家伙就自立门户另干了,由此引起了教内的大纠纷,其结果就是大分裂,由于两方械斗不断,最终引起官府注意,王森就被逮捕入狱了,好歹这王森还有大批财产,家里人就把他赎了出来,这王森出来以后就开始改变思路,该走高层路线,甚至还未其第三子王好贤买了一个官做,但最终还是死在狱中。王森死后其子王好贤继承了其衣钵,成为教主,而徐鸿儒这个弟子就成了山东一带的会首,这样两派人马互相呼应。

    王森死在狱中,徐鸿儒领导的山东闻香教就开始对朝廷不满,随着小冰期的到来,天灾不断,再加上辽东女真人的捣乱,徐鸿儒就和王好贤商议发动暴乱,趁机夺取江山,过一把当皇帝的瘾,二人约定要在天启二年八月举事,南北互相呼应,让朝廷无暇四顾。

    王好贤、徐鸿儒二人计划的是不错,意外的是朱有孝的莫名其妙的到来。朱有孝先是推行新型农作物的种植,虽然天启元年的年景不是太好,但是还是基本上老百姓还算是能吃个半饱,尤其是到了秋天的时候,高产的红薯和土豆极大的满足了老百姓吃饱饭的意愿,再加上减租,老百姓愿意冒着杀头风险来造反的人就更少了。尤其是今年以来,朱有孝在山东派出了新式的年轻官员更是亲民,无论是新型农作物的推广还是乡村小学的建设,这些都极大的促进了老百姓对朝廷的认可。徐鸿儒再想凭借老百姓对朝廷的不满聚众造反的计划彻底失败,为了破坏朱有孝的新式统治方式,徐鸿儒就拿钱贿赂济宁知府,让他去骚扰郓城的陈书太。其目的一是想借此形成官员行贿受贿的链条,二是让新官员也学会行贿受贿,然后再去骚扰老百姓,以便他自己收拢民心。

    徐鸿儒的做法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暴露了自己,引起了陈书太的警惕,薛猛的调查是陈书太的疑心更重,锦衣卫的到来更使徐鸿儒的行踪被查的清清楚楚,毕竟锦衣卫就是非常专业的侦探。

    陈书太和锦衣卫侦探将得到的信息迅速传给了山东巡抚赵彦,并且锦衣卫也将消息用八百里快递传给了坐镇京城的骆思恭。骆思恭不敢怠慢,马上进宫将闻香教的消息告知了朱有孝,所以当赵彦和布政使、文震孟商量如何围捕徐鸿儒的时候,朱有孝的秘密圣旨就到了。

    朱有孝命令赵彦用牛刀杀鸡的力量,迅速秘密派兵围捕徐鸿儒,不得放一人漏网,尤其是会首徐鸿儒,必须抓到送京城受审,凡是抓获的传头,必须将他们迁徙到辽东,将这些骨干分子送入辽东的军屯里,让他们进行劳动改造,并且全部是无期徒刑,直至死亡而不得归回原籍。

    赵彦接到圣旨不敢有任何疏忽,接连不断秘密派出暗探和官军行动,彻底掌握了徐鸿儒召集教众骨干传教的规律。在天启二年四月初一的晚上,五千多官兵在赵彦的率领下,悄悄的包围了徐家庄,随后官兵迅速冲进庄内,将没有任何准备的徐鸿儒和闻香教骨干一网打尽,人赃俱获。接下来顺藤摸瓜,将整个山东的闻香教势力连根拔起,彻底摧毁了闻香教的根基。

第五十四章 科尔沁蒙古人

    山东闻香教案的破获,使朱有孝对自己对新政有了足够的信心,也对继续扩大新式官员的培训加大了力度,他准备今年再次举行考试,继续招收培训新式官员,并且把试验的范围扩大到直隶、河南、陕西、甘肃,以便彻底稳固大明朝在北部的基础。

    在辽东的熊廷弼自开春以来一直也没有闲着,自从去年夺取铁岭、同化以来,他一直在囤积粮草和练兵。在军备方面,枪炮弹药不断的在改进,新式的大炮装备了二十多门,迫击炮准备了一百多门,“二踢脚”小炮装备到了各个小队。

    按照朱有孝的整军安排,熊廷弼新式的军队全部是募兵制。因为辽东有足够的土地,再加上从直隶和山东不断迁徙过来的老百姓,熊廷弼的兵源没有任何问题,现在已经募集了十万精兵,这十万精兵分别由贺世贤、尤世功、满桂、赵率教、毛文龙各带一万五千人。因为现在的武器还不像后世那么猛烈,就是炮火的覆盖力度还不是太强大,火枪还需要密集的队形进行排射,所以编队方式也不可能像后世的那样精简。熊廷弼手下这几员猛将都包括“二踢脚”小炮兵营二千人,步兵五千人,枪骑兵五千人,后勤兵三千人,平时集中训练,到战事发生时根据实际情况派出兵力。每一个主将下面的这一万五千人又分为三个千户,以千户作为基本的作战单位,既可以单独作战,又可以互相协助作战。

    熊廷弼自己则和孙传庭带领其余的二万五千人马,这里面就包括所有的大炮和迫击炮,骑兵全部是一人双马的轻骑兵。因为在辽东真正需要一下子出动十万人马的战事现在并不太多,除非是要想大规模对女真人围剿,所以分散的小围剿比较多,熊廷弼就把这些小战斗当作是实战练兵。

    随着明军不断的越来越强,努尔哈赤和科尔沁蒙古人的联系就越来越困难,尤其是叶赫那拉部落和明军联合以后势力更是不断向北发展,逐渐就有了切断他们联系的趋势。努尔哈赤部落还稍好一点,毕竟他的地盘稍大一点,再加上眼看着西边明军不断强大,他就开始向东和北的方向发展,同时和朝鲜开始悄悄的做起了生意。

    科尔沁蒙古人的运气可以说是糟透了,在和女真人联合作战时,二万精锐骑兵被孙传庭打得落花流水,几乎全军覆没,好歹孙传庭并没有乘胜进入科尔沁大草原,让他们有了喘口气的机会。不过察哈尔部落的林丹汗却不放过他,林丹汗在明朝的支持下强大起来,通过不断的牛羊脂肪贸易,把废料变成了银子,通过商品垄断贸易控制了其他蒙古部落的粮食、茶叶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渠道,其他的部落不得不交好林丹汗。可是科尔沁蒙古人联合了女真人一起欺负了其他蒙古部落,这么以来它就成了林丹汗打击的重点对象。因此一些较小的附属在科尔沁蒙古部落的小部落就开始离心离德,于是就发生了西迁的现象。科尔沁蒙古人部落几百年以来一直居住在这里,就是想迁徙也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迁徙就意味着要打仗,刚刚受到明军打击的科尔沁蒙古人可没有那么多精锐骑兵再去消耗了。于是科尔沁蒙古人决定向明朝军队妥协,其首领奥巴召集诸部落台吉商议,在部落会议上奥巴和诸位台吉一致决定放弃和努尔哈赤的盟约关系,向明朝靠拢。离明军最近的科尔沁蒙古部落台吉宰桑*布和对此非常激动,因为一旦与明军合作,他将是受益最大的部落,奥巴也觉得台吉宰桑*布和离明军最近,便委托他全权和明军谈判合作事宜。

    宰桑*布和带着礼物和随从来到了辽阳,求见辽东总督熊廷弼。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宰桑*布和这次是下了血本,不但带来了一千匹战马,还有成群的牛羊,跟随的还有其他部落的台吉,也有宰桑*布和的儿子吴克善和女儿博尔济吉特.哈日珠拉。这博尔济吉特.哈日珠拉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海兰珠,就是在科尔沁蒙古骑兵溃败时,见到过孙传庭的那位少女。本来蒙古人就不太注重男女之防,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样骑马放牧,现在要去谈判,反正多一个人不多,少一个人不少,女儿要跟着宰桑*布和也就没有说什么,跟着就跟着吧,反正这孩子还在玩耍的年龄,他也就没有在意。

    出于对这件事情重视的考虑,熊廷弼也是隆重的带人出来迎接,跟随熊廷弼出来的人员多是文官,其中孙传庭也穿着文官制服陪同熊廷弼出来了。这海兰珠就跟随在父亲身后,当她看到孙传庭以后吃了一惊,脸上泛起了红潮,那是她朝思暮想的意中人啊,她禁不住向前迈出了几步,走到了孙传庭跟前,仔细的盯着孙传庭看了起来。

    宰桑*布和看到女儿有些失态的动作毫不生气,只有心中暗暗地高兴,他部落逃回的将领早就和他讲过孙传庭如何凶猛,但是没有想到这人还是个文官,这样看来此人肯定是文武双全了,而且此人还非常年轻。如此的岁数,如此的地位,让宰桑心里非常满意。从这时起,宰桑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明朝的皇帝赐婚,把女儿许配给孙传庭。

    谈判的事情熊廷弼是不能做主的,接待完宰桑*布和一行后,便安排他们一行人去京城。宰桑*布和私下拜访了熊廷弼,将自己欲把女儿许配给孙传庭的想法告诉了熊廷弼。熊廷弼对于此事也是非常高兴,自己的部下能够被人认可这也是一种能力,尤其是被自己的对手认可,那更是一种荣誉。只是孙传庭已经成家,希望宰桑考*布和虑一下女儿的地位问题。宰桑*布和毫不犹豫的说,勇士娶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事,在我们那里的风俗和明朝一样,只希望将军玉成就好。于是,熊廷弼便派遣孙传庭带兵护送宰桑*布和一行前去京城面圣,以便让孙传庭熟悉一下海兰珠,免得到时候皇上赐婚这家伙再不同意。

    朱有孝热情的接待了宰桑*布和一行,对于科尔沁蒙古部落的投靠表示赞赏,并且就具体的细节进行了全面的谈判。一是可以和科尔沁蒙古部落进行商品贸易,具体情况由熊廷弼掌握;二是科尔沁蒙古部落必须断绝和女真人的任何合作;三是科尔沁蒙古部落必须派出一部分人加入明军,接受明军的指挥;四是科尔沁蒙古部落今后十年内将成为明朝的一部分,按照明朝的行政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朱有孝为了让科尔沁蒙古部落彻底死心塌地投靠明朝,就安排宰桑*布和和奥巴的亲随参观了火器厂,当看到手摇机枪的强大威力时,他们彻底服气了,这简直就是骑兵的克星,回去后他们将告诉奥巴,只有全面彻底投靠明朝,科尔沁蒙古部落才能够继续生存。

    至于孙传庭赐婚的事情,朱有孝一点都没有犹豫,立刻答应了宰桑*布和的请求,将孙传庭召到书房,当着宰桑的面,下旨与孙传庭,将海兰珠许配与他为平妻,要他善待海兰珠。

第五十五章 藩王会议(一)

    忙完辽东的事情,时间已经进入天启二年四月,到了四月十五日这天,各地的藩王已经基本上都到了京城。俗话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朱有孝只听说过到明末的时候朱氏子嗣人丁兴旺有十几万人口,结果一看光是到京城的藩王就有二十八人,还有些小的、远枝的已经放弃。如果这些藩王平均每家五千顷良田,那就是一十四万顷,大约合一千四百万亩良田,这时代整个明朝才有多少土地呀,最多七亿亩土地,再加上各地的具有秀才以上身份的人不用纳赋,总算起来大约近百分之三十的土地不纳税,再有当时的耕作水平低下,亩产不超过二百斤,粮食问题就必然会成为社会动乱的根源。朱有孝召集藩王会议的目的就是要彻底解决土地问题,实质上就是要解决大明朝老百姓的吃饭问题。

    朱有孝把诸位藩王们安排住进了他原来居住的太子府,这里面的房屋等等都是现成的,基本上不用太大的花费,因为这次的藩王会议不属于国家性质,纯属于家族内部事务,所有的花费均有内帑支付,朱有孝也有让藩王们以后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在太子府的客厅里,包括朱有孝在内一共有三十一人,太监们只能在客厅外面伺候,除了需要添水加茶时召唤他们,不召唤不得入内。诸位藩王到现在为止谁也不知道朱有孝究竟要干什么,一个个心中都是忐忑不安,尤其是朱有孝的严格保密措施,更是让他们感到了事情的不平常。

    在客厅的主位上,朱有孝居中而坐,两边挨着的是他的四个叔叔,即福王朱常洵、端王朱常浩、惠王朱常润、桂端王朱常瀛。现在除了福王朱常洵已经就藩,其他的三个皇叔还没有就藩,还在京城居住,朱有孝就把他们一起都请来了,其实这三位皇叔并不大,最小的桂端王朱常瀛才比朱有孝大四岁,今年才二十二岁,惠王朱常润今年二十六岁,端王朱常浩今年二十八岁。这些人只要把他们送进大明技术学校锻炼几年还是可以成为帮手的。

    朱有孝开口说道:“诸位皇叔、皇兄,朱有孝愧为当今天子,实为列祖列宗所赐,每日里心惊胆寒,恐有一日不慎丢失了大明江山,难以面对在天的先人。今天把诸位皇叔、皇兄请来,就是让大家能够共同齐心协力,把我们大明朝的国祚千秋万代的延续下去。

    “请大家来看这根木头,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上面生满了蛀虫,这根木头就是偏房上的一根椽子,那房子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已经被拆掉了,这根椽子上面的蛀虫开始只是为了活命而啃食椽子,后来为了繁衍后代而啃食椽子,等到它把整个椽子、檩条、大梁都啃食完的时候,它的家族也就到了最大的时候,但是这个时候也是房屋应该被拆毁的时候了,随着房屋的拆毁,这些蛀虫也就全家覆没了。

    “我们这些朱氏子孙蒙恩先人,有了锦衣玉食,无限风光,但这些都是表面现象,不知道诸位皇叔、皇兄们研究过历朝历代的兴衰历史没有。四百年的汉朝分为西汉、东汉;唐朝是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但是自从黄巢之乱以后,再也没有恢复盛世;赵宋江山分为南北,其存在也不到三百年;而强大的蒙元,真正统治中原的时间不到百年。

    “汉朝自武帝达到强盛顶峰,到后来发生张角祸乱,其原因是因为氏族集团吞并土地严重,民不聊生,故此张角才能够凭借行医结教,最后一呼百应,彻底断送了汉家江山;唐朝初期太宗皇帝以史为镜,励精图治,才有了‘贞观之治’,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后期,他为了妃子一笑竟不惜千里送荔枝,劳民伤财,生活糜烂,天怨人怒,自此以后再无盛唐;赵宋因为是兵变起家,故此一直是重文轻武,故此对外妥协,以至于让辽国、女真人金国尤其是蒙古人坐大,最后在蒙古人强大的骑兵面前崩溃;至于蒙元,其残酷的统治根本就是灭亡的原因。

    “朕和诸位皇叔、皇兄分析这些王朝强盛和衰亡的过程,就是想和大家谈谈这些历史和我们大家的关系。大家都是太祖皇帝的子孙,今天能够享受的待遇皆拜太祖皇帝所赐,明白地说我们都是当今朝庭最大的受益者,如果当今朝廷灭亡了,损失最大的就是在座的所有人。

    “为了保证我们的利益不受损害,那就必须共同为我们的朝廷共同做出些什么。就像刚才朕哪出的那根被蛀虫蛀坏的椽子,我们享受的一切来源于房子,我们不能做椽子里的蛀虫,也不允许在座的任何人做椽子里的蛀虫,因为他损害的是我们大伙的共同利益,以后如果看到那位做了蛀虫的事情,将由宗人府将其革除朱氏子孙的系列。

    “每朝每代到了鼎盛的时候,人口的繁衍必定到达了顶峰,在这个时候土地问题也就是老百姓的吃饭问题就成了主要问题,因为在固有的土地上要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这样就会有吃不饱饭的问题出现。而且到了这个时候,土地的兼并问题就更加严重,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就像我们在座的诸位加到一起就可能占到全国土地的百分之二,而比我们人数更多的普通地主、乡绅呢?他们占得的土地更多,还有为数不少的具有秀才以上身份的人,他们不用从事劳作,而且可以免除劳役,所有这些负担都加到了普通老百姓身上。大家想一想,如果老百姓多数人都吃不上饭了会发生什么情况?

    “据礼部的资料显示,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将录取近三百人的进士,大约占举人的百分之九左右,就是全国大概有三千五百多举人,加上每次科考还有不参加的,每三年录取一次的秀才,大概有六万多人,这些人不用缴纳税赋。

    “另外据户部的资料显示,占据土地百分之五十的是地主和乡绅还有还乡的官员,但是他们的人口还占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其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三十的人口是自耕农,他们占据了大约百分之三十五的土地,而其余占百分之六十五的人近占百分之十五的土地。这样一来他们不但要缴纳国家税负,还要大部分粮食交给土地所有者,在年景好的情况下,他们还可以吃上饭,一旦遇到天灾**肯定会流离失所,最终成为流民,而流民是最不珍惜生命的,一旦发生动乱,他们就是动乱的主力军。”

第五十六章 藩王会议(二)

    朱有孝讲了这些话后停了下来,看了看在座的诸位藩王,只是这些人一个个呆呆的望着他,根本没有想说话的,朱有孝心里暗叹,看起来这些藩王好像都让永乐大帝的制度给养成猪了,谁也不敢考虑和议论国家大事。朱有孝心里有些失望,要想让这一群人帮自己治理国家,看起来没有什么希望了,那就让他们的儿子们来吧。

    朱有孝又看了一圈,见到蜀王朱致澍欠了欠屁股,就开口说道:“蜀王叔,您有话请讲,不用有什么顾虑,也不用站起来,有话直接说就行了。”

    蜀王朱致澍还是站了起来:“陛下、各位王兄,本王是蜀王朱致澍,去年发生在川贵的叛乱就在我的封地一带,要说不害怕那是假的,我心里怕得要死,城里只有不到两万的守军,那攻城的叛军却有十几万。我听从了陛下的旨意,将家中的粮食、白银大量拿出来送给守城的军民百姓,赏赐有功人员,我甚至想哪怕倾家荡产也要力保城池不失。陛下说得对,在整个成都城我是最大的富人,也是成都城最大的受益者。如果成都被攻破城池,受到损失最大的就是我,叛军要杀的第一个也是我,一旦人死了,剩下的钱财再多也是别人的,我还不如把他送给保护我的军民百姓,如果守住了城池,金银财物还会在积攒回来。更何况陛下还许诺一旦守住城池,将把我的损失全部弥补回来。孙承宗大人按照陛下的旨意,在平叛结束以后,从缴获的财物中补偿了我的损失。但是我深感陛下的大德,这些天我也想开了,反正这些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要这么多财物干什么。听孙承宗大人讲,皇上为了建设农村小学堂到处想法筹集资金,我一咬牙就以皇上赏赐的名义全部捐献给了成都的小学堂建设。见到我这么做,成都的军民也纷纷解囊,把我原来的赏赐几乎全部捐了出来,还有许多地主、乡绅也深感皇上英明,也是纷纷捐款捐物。本来战乱之后是萧条的情景,但是现在的整个四川、贵州却是一片繁荣景象,老百姓也一扫往日的忧伤,都充满了激动的心情,拿出十足的干劲去耕耘分到的土地。我朱致澍这几十年来还没有看到过这种繁荣的情景,在所知道的所谓太平盛世也没有听说过,深感陛下英明,苍生有幸。”

    朱致澍一下子讲了这么多,心里激动的说话都有些颤抖了,各地的藩王也被蜀王讲的事情给震惊了,他们没有想到蜀王这个远支皇族会在关键时刻做事这么英明,也没有想到朱有孝会答应如果蜀王受到损失会得到补偿。尤其没有想到的是川贵战事结束后,不但没有萧条,反而更加繁荣。

    朱有孝站了起来,向蜀王朱致澍深深的鞠了一躬,吓得蜀王赶紧躲开,连连说不敢、不敢。

    朱有孝接下来说道:“多谢皇叔的深明大义,挽救了成都城百姓,朕替天下的百姓向皇叔致谢。其实大家还有不知道的事情,蜀王皇叔也没有向大家说,现在我替皇叔说一下。蜀王在平定叛乱以后,决定向他的每一个佃户提供每人一亩土地,还免了今年的地租,而且今后凡是租种他的土地,只需要缴纳收成的二成,遇到灾年还会免租。

    “在蜀王的示范带头作用下,现在整个四川的地租是全部下调到二成,可见蜀王的功劳有多大,如果天下的地主、乡绅都能向蜀王一样开明,那么天下还会有流民吗?如果没有了流民,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了,天下还会有动乱吗?我希望诸位都能够以蜀王为榜样,为了我们的朱氏江山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做出自己的贡献。”

    朱有孝的话说道这里停了下来,看看这些藩王们都有些什么表现。这些藩王们这会胆子大了些,开始有了些议论,有的说是不是皇上穷的要向我们化缘了,有的说要不我们也学着蜀王建一些学校吧,还有的说我们是不是也要把地租降到两成,也有的一言不发呆呆的坐着听大家伙的议论。总之现在比当开始的时候气氛要好了许多。朱有孝也开始对这些人有了些好感,看起来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时候,这些人还是会考虑一些简单的问题的。

    朱有孝等大家议论了一会子,然后开始了讲话:“诸位皇叔、皇兄,朕自登基以来,一直就考虑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明朝自开国到现在以历二百五十余年,和历史上其他王朝存续的时间差不多,会不会向其他王朝一样就此进入衰亡末期呢?从两年前的情况看,是非常有可能的。一方面是天灾不断,水涝旱灾在大明的境内到处发生,其结果是流民遍地,民不聊生;另一方面是辽东的萨尔浒一役我军几乎是溃败,和女真人骑兵相比,我们几乎没有战斗能力;还有就是朝廷内外贪官污吏横行,无官不贪,无吏不奸,敲诈勒索,欺压良民的事情不断。这就是一个王朝将要灭亡的前兆,我们都具备了。

    “幸运的是去年、今年我们终于基本上稳定了局势,辽东方面在孙承宗、熊廷弼的指挥下,凭着犀利的火炮、火枪和良好的战略战术,击败了女真人的进攻。在山东官场我们实行了新型官员管理办法,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这些成功的案例是以无数的银子为基础,又有良好的计划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优秀的人才管理,才能保证我们大明朝的未来。

    “下面我将告诉大家我的打算,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并且能够去执行。首先,朕打算重新整合我们皇室的经济力量。以朕的内库和诸位王爷的钱财为基础,建立一个‘大明皇家银行’,解释一下,银行就是钱庄的高级形式,它将比现在所有的钱庄更加先进和挣钱,它将以大明朝的先进技术、新式的工厂为投资对象,制造出更加方便实用的民用商品,还将制造出更加犀利的火炮、火枪,让我们大明朝生产出最先进的舰船。‘大明皇家银行’刚开始只在每个行省建立分行,将来将在每个州、府、县都建立支行,以用来支持工业建设。其次我们的银行是大家公共的财产,每一个藩王都是银行的股东,银行的权力机构叫做股东会,股东会的负责人叫做董事长,由我们出资的所有股东选举产生,我们不负责具体的经营活动,将聘请全国最有经营能力的钱庄人士替我们打理生意,我们只是将我们的目的告诉他们,让他们去负责实际的银行经营,我们只是对与经营实行监督。再者我们还要建立各种工厂、开挖矿山。大家都知道金、银、铜、铁这些常见的东西,其实据西方的传教士所言,如果细分矿山的成分,还有更多的东西在里面。比方说我们在江西找到的一种黑色的矿石,宋应星大人用它炼制出了一种钢材,具有特别坚硬的性质,用它可以在精铁上面钻眼,用它制作的钢刀可以砍断其他的刀枪而不卷刃。总之现在一句话讲不清楚,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好东西需要去发现、去使用。”

第五十七章 藩王会议(三)

    朱有孝停了停,想看看藩王们的反应如何,对于这件事情是不是有不同的意见。

    蜀王问道:“皇上,这银行、工厂的为什么要找别人去干,咱们自己的人不是更放心吗?还有是么叫股份?”

    朱有孝解释道:“专业的事情,要让专门懂得这些事情的人去做,这样我们的利益才能最大化。比方说现在钱庄是如何放贷、收贷呀?如何具体记账、计利息呀?我们都不懂,而现在那些钱庄掌柜的都精通这些事物,所以请他们做事,我们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其次股份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出的银子,比方说以一千两银子为一份,就叫做一股,谁出的最多,谁就是最大的股东,赚了钱谁分的就最多。当然了,如果赔钱了,那他赔的也是最多的。”

    福王问道:“如果不参加这个什么银行的股份呢?这行不行?”

    朱有孝看了看这位血缘最近的皇叔一眼,说道:“可以,不过朕先给大家找出路,接下来就是我们皇家的改革。大家从刚才蜀王的讲述中可能会了解到,蜀王凭借银子和粮食的鼓动,成功的激励了成都军民百姓的守城勇气,保护了整个成都的军民。这就说明了金钱的威力是非常大的,所以作为皇室家族,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财富去保护我们的生命。但是事情的另一面就是我们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土地,让更多的老百姓就成了流民,当他们饿的快要死的时候,就会逼着他们抢夺我们的财富,这就是矛盾。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就是我们皇室的最大问题,现在天下是我们朱氏在当皇帝,也算是我们朱氏的江山,江山太平我们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一旦国家灭亡我们的子孙就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对象,所以我们必须为了保证江山的稳固而做出牺牲。

    “朕为大家找到的策略就是减租减息,首先我们朱氏子弟要为大明朝的各个阶层的地主、乡绅做出榜样,就像蜀王皇叔做的那样,我们就代表大明朝老百姓的利益,这样一来无论任何人的选择必然会和我们的利益相一致,都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这样一来,无论任何教主了、会门头头了都不可能从我们手中夺走民心,也不会随他们造反起事了。

    “当我们把最大的土地危机,也就是老百姓吃饭问题解决以后,我们如何保证自己的生存利益呢?现在我告诉大家一句话,就叫做‘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工不富’。就是说没有农民的支持,粮食的保证,国家就不会稳定;没有商人的商品交易,社会就会死气沉沉,没有生机;没有工厂,没有大量方便、实用、先进的商品制造出来,社会就无法进步,而这些东西则是最赚钱的。也许大家不知道,朕的‘大明皇家贸易商行’有多么挣钱,可以简单的这么说吧,朕今年从‘大明皇家贸易商行’得到的收入是整个皇庄的一百倍。从原材料到制造出成品利润整整是五十倍,最高的可能达到一百倍,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你投入一两银子,就能赚到一百两银子。这是从土地里收缴的地租不可比拟的,我们为什么不把辛辛苦苦赚钱的事情交给别人,自己从事更赚钱的事情呢?我们今后就是大明朝先进理念的代表,我们的思想永远比普通的大明官员、老百姓更趋于先进。同时我们还是大明朝最先进的商品制造商,我们的商品就是大明朝最好的商品。从人的本性上来看,所有的人都有野心,都有强烈的攀比心里,都行比别人过的更好,生活得更舒适。那好,那就用我们朱氏子弟的商品来满足他们吧,把他们从土地里收获的钱来交换吧。

    “给大家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那就是时辰计时问题,现在的报时都是有更夫每天晚上打梆子叫点,倘若我们制造出计量时间的机器,比方说叫时辰钟吧,就好比宫里面的那种日晷、漏刻,即不准确,又不方便,因为谁也不可能随身带着这些东西,但是我们如果制造出可以随身携带的时辰钟,那不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吗?大家说那些有钱的人还不踊跃购买吗?至于多少钱还不是由我们说了算吗?大家还用发愁不挣钱吗?

    “还有民生问题,现在旱灾到处发生,朕设计了一种水车,可用人力、蓄力推动都可以,不过那是有铁器制作的,普通的老百姓工匠是根本就没有能力大量制作的,当我们开矿山,冶铁矿,有了大量的好铁、好钢的时候,制造这么简单的水车,农村里的地主、乡绅遇到天旱的时候,还不拼命地购买吗?这样一来我们挣到钱了,老百姓也收获到粮食了,这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吗?这就叫窍门满地跑,看你会找不会找。以后凡是能够实用的器物,大家都可以开动脑筋去发现,只要能让人省力、省物的东西,这些都能够让我们挣大钱。

    “另外,诸位皇叔、皇兄,朕还希望大家能够把适龄的王子王孙送到‘大明官吏学校’和‘大明技术学校’来学习,这还考虑了以后的国家政治体制问题,朱氏子孙还要参政、议政,以后的国家计划由我们制定,由内阁和六部批准,然后由各部门分别执行。我们将对国家的控制权交由六部去控制,而我们自己只需要掌握六部就行了。我们朱氏子孙将要学会引导社会发展潮流,永远在思想上引导整个国家的进步。不知道大家还有什么需要讨论的,请大家不要拘束,我们现在商讨的是自己的家事,不用有什么顾虑。”

    福王说道:“陛下,您说的这些我不是太明白,但是我的财物都是先皇赏赐的,也都是我们家的,我决定大部分都拿出来投入您说的什么银行。就是赚了钱分配的时候谁说了算数啊?”

    朱有孝笑道:“多谢福皇叔支持。盈利的分配由大伙共同决定如何分配,投票决定,朕遵从大家伙的决议,谁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分配方案,投票决定到底按谁的方法办。”

    接下来朱有孝为了让让大家放心,就带领这些藩王们参观了整个的工厂和矿山,甚至还在火器厂让他们看了一些先进的大炮和手摇机枪。在这一系列参观过程中,藩王们一个个目瞪口呆,任谁也想不到有这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这就更加坚定了藩王们听从朱有孝的决心,使得朱有孝的计划可以顺利的进行。

第五十八章 打造大明舰队

    送走了诸位藩王以后,朱有孝开始集中精力改造大明朝的海军舰队了,目前的海军舰队主要是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这些舰队的火炮也是老式的实心弹,现在的作战方式还主要以登船搏杀为主,对于直接击沉对方的舰船还是不太多,关键是炮弹威力太小,除非是大舰队遇到小船,可以直接击沉。

    戚金的部队有一部分老兵就是在船上长大的,所以在孙承宗和戚金回来之后,朱有孝才开始正是决定这个问题的。朱有孝的意思是直接把戚金的部队改编成海军,这些精兵都是经过战场拼杀出来的,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再加上他们也都熟悉新式火炮的应用,这样一来他们很快就可以成军,迅速形成战斗力。

    戚金对于皇上欲将其部队转为海军非常高兴,这标志着皇上对自己的重视。戚家军自从抗击倭寇开始,一直很注重海军士兵的训练,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有对倭寇的海上围剿取得绝对性的胜利。但是自从戚家军被调到蓟州以后,海军方面的战例就再也没有了,只剩下陆战蒙古人的战例了,而且其战果辉煌胜过了海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海战方面的人才就没有了,而是成了海陆战斗两方面都具备的人才了,这才是朱有孝更看重戚家军的原因,再加上现在戚家军扩编之后变成了神机营,以后再加以训练就是标准的大明朝海军陆战队的雏形。这样一来,这支部队无论海战还是陆战,都将是大明朝的精锐部队。

    建设海军首先要建设的就是军舰,现在的军舰都是木制的,朱有孝想建立的则是由钢铁打造的战舰,但是对于目前的钢铁产量和质量来说,这事还不太现实的,所以朱有孝也只能像历史上那样一步一步的前进,首先制造的是铁甲舰队。但是就算是这样,船队的动力问题也不太好解决,蒸汽机的动力还是很小。在朱灵和宋应星、徐光启、毕懋康的共同努力下,在经过近半年的研究和试验中,他们发现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好解决,那就是润滑问题,在曲轴连接处的关节点上,经常有发热现象,造成了温度过高使用寿命过短,朱有孝想了想就告诉他们可以用蓖麻油或者菜籽油试一下,最后实验结果是蓖麻油效果更好。另外还有蒸汽机的调速问题、汽缸温度问题、传送动力问题等,这些都是一时半会不还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朱有孝虽然心中有解决的办法,但还是没有直接讲出来,他怕自己说的太多妨碍了这些大牛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形成解决不了问题就找皇帝的习惯,但是,也讲了一点离合器、变速器原理。其他的朱有孝只是让他们自己去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继而解决这些问题,哪怕因此失去了制造舰船的时间向后拖延也在所不惜。

    经过这么长时间以来,朱灵他们也终于制造出了一台可以实用的蒸汽机来,虽然功率不是太高,但是如果用来装在比较小的船舶上还是可以当做动力的。为了不浪费太多的材料,朱有孝决定把这一台可以实用的原始蒸汽机为蓝本,试制十二台同样的蒸汽机来试验大明朝的三等福船,一共建造三艘这样的铁甲船,每艘船使用四台蒸汽机。明朝的福船分为五个级别,最大的有近二十丈长,四丈宽,六丈高,最小的也有四丈长,一丈宽。一等福船不是用来做战舰的,就相当于现在的补给舰,二等福船是用来做战舰的,设计的比较结实,三等福船是用来巡哨的,行驶速度比较快。

    朱有孝选择的是一艘十二丈长,三丈宽,五丈高的三等福船来做实验。因为二等福船太大,朱有孝怕它的结构有问题,禁不住加农炮的反震,万一把战船开炮的时候震坏了,那就出大笑话了,尤其是现在根本就没有计算承受能力的合适办法,朱有孝只能采取更稳妥的办法。为了更稳妥起见,朱有孝还让宋应星制造了四根十丈长的钢柱放在龙骨里面,以加强福船的抗震性能,然后在以这四根钢柱为龙骨加以横向的细铁柱。本来朱有孝是打算使用钢管的,但是现在钢管想做成这样长度的太困难了,所以只好用钢柱代替。在这些钢铁龙骨的外面,正常使用普通的木制龙骨,这样这艘三等福船就用了双龙骨,而且还把加农炮设计在福船的前后两头,侧面则暂且不设置大炮,每艘福船设计为八门加农炮,前后各四门,中间以迫击炮防守,在此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福船自然可以经受比较大的加农炮震动。现在用的基本上都是实心弹,还是以登帮战为主要方式,故此还在船的周围包了一寸厚的钢板,甲板上也在下面铺了一寸厚的钢板,这样一来就算实心弹砸到船上,经过木板的减震后钢板可以彻底保护好船体不受损害,另外又准备一些沙包,防止铁弹滚动伤人。在增加了钢甲之后三等福船的重量自然增加了不少,几乎和二等福船的重量差不多,但是因为有了蒸汽机作为动力,朱有孝还是对这三艘铁甲船抱有很大希望。

    这三艘三等铁甲福船因为主要火力在前后两端,所以战斗时就以正面对敌,并且因为有钢板防护,可以承受敌人的实心弹砸击,因此要求在距敌方较近的时候才能开炮,以得到最高的最好的炮击效果,因为采用的全部是***,而且现在的触发引信不太好,必须碰到对方船上才能爆炸,所以基本上是在一里远左右开始开炮。对于现在的普通木制舰船来说,最大的不过二十四丈长,五丈宽左右,这在五里以外看来不过只有二丈左右大小,以现在的射击准确性,在这个距离开炮能够命中的概率不到千分之一,就算使用上炮镜和计算工具,命中率也不会超过千分之五,而这三艘铁甲福船主要以正面船头对敌,相对来说受攻击面积更小,一旦靠近对方一里左右,加上炮镜的帮助,命中率就应该能达到百分之五十,尤其是如果对方以侧弦开炮时面积更大,命中率会更高,虽然对方的命中率也会提高,但是铁甲船的抗打击能力更好,并且实心弹攻击面积很小,***攻击的杀伤力可以覆盖几乎十分之一的面积,而且迫击炮在这个距离上的射程最佳,这样一来船上的加农炮和迫击炮同时攻击一艘敌舰的话,一个回合就能让其沉没。

    朱有孝还让铁甲福船上装备四挺手摇机枪,如果对方万一接近到福船,还可以在近距离内用机枪扫射,这对于装备大刀和后膛枪的对手来说,绝对是噩梦,不但抢不了自己的船,而且还会把他们的船给送上门来,这样还可以剩下自己造船的钱来。

    戚金和士兵们在新式铁甲福船造好之前还要在老式战舰上训练,在朱有孝的协调下,从南部调过来部分老式舰船。戚金鼓励士兵,凡是训练成绩突出的官兵将优先接手新式舰船,新式战船的威力和保命机会要比老式舰船高上无数倍。

第五十九章 辽东新形势(一)

    在科尔沁蒙古人交好大明朝以后,辽东的局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自辽阳、沈阳一线起,整个四平和科尔沁蒙古连成了厚实的一片,然后和再向东北的奴尔干都司连成了一个大的包围圈。现在的奴儿干都司虽然已经失去了控制建州女真的地域,但是对于整个东北部地方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当时人们的正统思想也就是归属感,还是大明朝朝廷。

    朱有孝赐婚孙传庭,目的就是让孙传庭娶了宰桑*布和的女儿博尔济吉特*哈日珠拉以后控制这一个部落,一旦孙传庭能够彻底控制住了整个科尔沁蒙古,再让他代表大明朝朝廷去游说整个奴儿干都司的领域,然后在整个奴儿干都司彻底建立省、府、县三级统治,彻底有效的控制整个东北地区,不再像历史上那样,名义上整个奴儿干都司都是大明朝的领域,而实际控制权都在各个部落手里。

    缺乏战略目光的都司使可能会让这些部落之间互相争斗,以便加强自己的存在感,实际上是自己的实力不足,不能对这些地区有效的进行控制。比如李成梁这个人,虽然名义上他治理着整个辽东,包括努尔哈赤都是他培养出来的咬人狗,针对不服从统治的部族进行压制,搞他的平衡手腕,但是当他死后,被他养得膘肥体壮的努尔哈赤就露出了锋利的爪牙,迅速在辽东地区崛起,合纵连横,用了极短的时间就控制了建州地区,这就是尾大不掉的后果。

    在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的问题处理上,历代的王朝都犯下了很大的错误,那就是依靠部族势力维持统治,当然了那也可能是国家的财力物力难以达到,但是这些部落为了生存,就会在外敌入侵时和他们妥协,对于中央政府的归属感较低,无论是蒙古王朝入侵中原,还是满族政权入主中原,还是后来的俄罗斯侵吞中国的领土,在这些地方表现的特别明显。中央政府尤其是到了末期国势趋弱,在外敌入侵时对于这些地方的占有欲减弱,意图保持自身本土稳定的心里占了上风,结果就是不断被弱化,最终灭亡,清朝在这一方面尤其是典型的例子。

    朱有孝就是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决定在整个东北地区加大统治力度。一方面大力削减部族势力对于普通老百姓的控制能力,那就是安排游牧部落开始定居,让他们有了固定的生活区域,结实的居住房屋,既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再以游牧为主,而是以种地和饲养并重的的生活方式存在。另一方面命令礼部在史书上寻求根源,证明生活在这些地方上的人们都是女娲的子孙后代,只不过在女娲造人的过程中,有的泥巴甩得更远一些,就成了居住在远离中原的地方。总而言之,朱有孝的目的就是让这些少数民族对国家有认同感和对中央王朝具有强大的归属感。

    现在的孙传庭就成了朱有孝实现其意图的最佳人选,当孙传庭带着二万多的步骑混合的火枪、火炮部队抵达科尔沁蒙古时,强大的武器装备让科尔沁蒙古人震惊,部族总首领奥巴对于自己的选择感到无比的英明。当时科尔沁蒙古人联合女真人攻击叶赫那拉部落,被大明朝的军队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一路溃逃到领地腹地,奥巴还是不太服气,认为是带兵的首领无能,求和只不过是生活和经济上的困难原因,一旦恢复实力还是有机会一争长短的。但是看到孙传庭为他表演的军事训练和实弹射击时,奥巴就彻底服软了,因为他确实看到了两军巨大的实力差距,无论多么强大的骑兵队伍,在近现代化的机枪和火炮面前都是不可一击的,只有死心塌地的归顺大明朝才是科尔沁蒙古人唯一的强大、延续的出路。

    奥巴不在对自己的对抗大明朝能力有任何幻想,那就彻底的融入明朝的行列吧。奥巴决定自己加入明朝的官员系列,在和诸位台吉们正式开会商议后,再带领这些台吉们观看一次孙传庭的军事演习一次后,整个科尔沁蒙古人部落彻底就变成了大明朝人,奥巴被朱有孝任命为科尔沁蒙古草原第一任巡抚,负责整个科尔沁蒙古草原的政务处理,宰桑*布和被任命为奥巴的第一助手,而孙传庭则是这里的总督,负责整个草原的军事和领域的安全,各个部落台吉们就成了府、县的官员,每一个家族就成为一个村庄,有了固定的居住的房屋,不再大范围的进行游牧,为了保护水土,保护环境可持续良性发展,这些蒙古人也开始半耕半牧,以圈养牛羊为主。而朝廷为了支持蒙古人的生活习惯改变,加大了对于这里的支持力度,大量的养成的牛羊被内地的商人们收购,大批的生产、生活物资被运了过来,这里以养殖为主,辅以少量的农耕,农耕部分只是在少量的适合更重的地方进行,朱有孝决不允许毁掉草地种植庄家,并且还对沙漠地区进行大面积牧草种植,不允许随意放牧,目的是使整个蒙古地区彻底消灭沙漠,实现一个完全绿化的蒙古大草原,改变中国北部的大环境,使得更适合人类居住。

    在军事行动上,奥巴和宰桑*布和联合其他部落共同募兵一万人,这一万人全部交给孙传庭训练,对于这支部队的控制权完全属于孙传庭的蒙古轻骑兵,朱有孝严格命令孙传庭必须严加训练,争取尽快和原有的二万步骑火枪、火炮部队迅速融合,找出最适合他们作战的方式和技巧,为将来平定整个东北地区做好军事上的准备。

    风光无限的孙传庭面色严肃,身旁跟着的是新娶的妻子博尔济吉特*哈日珠拉,夫妇二人站在三万汉蒙联军的面前。对于朱有孝的圣谕,孙传庭心里非常的激动,能够亲自得到皇上的赐婚,而且还是非常美丽的少女,他心里是一万个满意,对于皇上的忠心是非常彻底,充满了感激和崇拜,他决心为大明朝训练出一支可以纵横天下的军队。

    孙传庭根据汉蒙士兵不同的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分别加以训练和培养配合能力。针对蒙古人非常熟悉马上战斗,给他们配备了朱有孝刚刚让人研制出来的六发转轮手枪,从火器厂打造的新式钢刀,每个士兵都是一刀一枪的标准配置,作战的时候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加以配合使用。当用于正面冲击时,每一个战士都是右手握刀,左手握枪,一旦近距离接触,马刀将是辅助武器,首先是对敌人头部,其次是右肩部开枪,让其失去大部分战斗力,接下来才是马刀劈杀。由于追击敌人时,马刀是主要武器,从后面追上去直接劈杀,一旦对手有小集团式反击,还是先射击,再砍杀,总之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为第一要务,不要有任何的公平不公平心里,战斗的结果看的是胜利和失败,还有缴获和损失,其他的一切都服从于这个最高利益和目标。

第六十章 辽东新形势(二)

    孙传庭告诉蒙古族士兵,既然加入大明朝的军队,一切都要以军队的纪律要求自己,必须严格按照制定的作战方式和技巧去战斗,决不允许逞英雄私自去凭自己的蛮力格杀,必须讲究战友之间的技巧配合,从此以后不再有单兵之间的格杀,有的只是一小队十人为整体的集体对抗,依靠集体的力量,最大限度的消灭敌人和保护自己。在集体作战时,无论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在局部战斗中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当第一个人射击时,后面的人马上就要迅速插到敌人侧面劈杀;当正面敌人难以抵挡时,必须让过正面,从侧面射击,绕道背面砍杀,但是绝不允许退却。总之,尽量减少损失,获得最大的胜利。

    对于汉族士兵,孙传庭则要求他们尽快熟练马匹和这里的气候,熟练掌握手中的火枪、火炮。尽快熟练马匹是因为这是快速行军的基本要求,在辽阔的东北平原和以后的西伯利亚平原,快速的行军速度将是战争取得胜利的保证,只有出其不意的攻击,才能达到最大的效果。熟悉、熟练、灵活运用火枪、火炮是取得胜利的保证,当让这些近现代化的武器发挥到极致的时候,任何这个时代的军队都是难以对抗的,孙传庭训练的目的就是让士兵达到这个要求。

    科尔沁蒙古草原的夏天,一对对汉蒙士兵正在热火朝天的训练,孙传庭给他们的训练时间是三个月成军。为了保证训练质量,每个士兵的食物不加限量,只要你在这三个月中训练成合格的士兵,你可以放开肚子去吃饭,无论是牛羊肉还是米饭都随便,每天三顿饭,这对于现在的士兵来说可是天大的喜讯,要知道在现代这个年代能够吃饱饭就是天大的事。孙传庭为了防止士兵吃得太胖,还专门规定凡是不能够完成训练量,而且体重超标的士兵将被清理出军队,回家抱孩子玩去吧。结果三个月过后,这三万士兵一个个生龙活虎,战意十足,没有一个被淘汰回家的,反倒是有近百人训练造成了意外伤害,孙传庭也没有亏待他们,而是每人分了牛羊、土地回去地方担任民兵后备役教官去了。

    与此同时,叶赫那拉部落部落和大明朝的关系也是空前的友好。自从赵率教帮助叶赫那拉部落击败努尔哈赤部落的进攻以后,部落的首领尼雅哈几乎天天都找赵率教喝酒,只喝得赵率教看见尼雅哈就想躲着走。好歹这个时候熊廷弼把满桂派了过来,同时还有新任命的总兵毛文龙,满桂还好一点,不好这一口,毛文龙却是荤素不论,女人和酒全部接受,尤其是喝酒,简直把尼雅哈都喝怕了,好在还有满桂调和着,这几个人关系处的非常的融洽。

    当熊廷弼把朝廷的意思向尼雅哈说明之后,尼雅哈也觉得能够定居下来,并且成为大明朝的一份子,这对于吃尽了缺粮少盐的部族来说,绝对是最好的好事。尼雅哈就把部落里的长老们们都请到了自己的帐篷里协商,这些长老们早就被明军的火器惊呆了,尤其是努尔哈赤的残忍屠杀更让他们有恨又怕,巴不得找到一个大靠山,现在大明朝提出这个条件还比较优厚,不但供粮、供盐,而且还收购土产品,供给日常生活用品,还让孩子们读书认字,于是稍加商议就同意了加入大明朝的序列。

    在叶赫那拉部落彻底融入明朝以后,尼雅哈被任命为四平府的知府,一切依照明朝的管理制度制定一系列管理办法。这里的土地非常肥沃,和科尔沁蒙古草原的情况大不一样,熊廷弼就按照以种植农作物为主要生活方式,因为东北这里夏季较短,一般作物只能一年一熟,所以剩下的半年就以打猎为主,各个小部落以族长为里长分为数百个小村子,然后在陆续迁移过来的汉族百姓帮助下开始建造房屋,学习庄家种植。依照朱有孝的意思,要把这些游牧的叶赫那拉部落改变为以农为主,兼打猎为辅的半农耕民族,使其有了固定的财产以后,不在到处迁徙。

    “叶赫”在女真语里的意思就是“瓷器”的意思,而“纳拉”就是留恋的意思,本来叶赫那拉部落就有倾向明朝的意思,比较喜欢汉族人的生活方式,现在他们完全可以脚踏实地的生活下去了。尼雅哈现在岁数还不太大,大概就是三十岁左右,对于这些明朝的官员们非常的喜欢,尤其是满桂,现在的满桂也是三十多岁的人了,因为不好女色,到现在还没有成家,尼雅哈就让赵率教做媒,把十八岁的妹妹东妹嫁给了满桂,满桂看到这位叶赫族的妹子也挺顺眼的,这样满桂和尼雅哈就成了姻兄弟,朱有孝也是凑了一把热闹,请孙承宗写了一幅好字送了过来。

    熊廷弼看到皇上喜欢满桂,就推荐满桂做了四平的总兵官,协助尼雅哈共同镇守四平。在朱有孝的示意下,熊廷弼大度的奖赏了尼雅哈和满桂,为了感激皇上的恩典,他们就决定按照皇帝的意见组建了一个由叶赫那拉部青年为主的山地步骑营,这个山地步骑营主要的任务不是正面的作战,而是以侦查和突袭为主要作战方式。这个山地步骑营非常适合毛文龙的胃口,毛文龙竟然放下架子去求熊廷弼,要求去统领这支山地步骑营,哪怕是从总兵官降成参将也行。

    熊廷弼自然不敢私自允应,就去请示皇帝,因为组建这支队伍是皇帝的意思,朱有孝心中暗乐,毛文龙这家伙还真是有眼光,现在就看到了特种部队的前景。从历史上看,毛文龙也确实善于搞偷袭,也善于打恶仗、猛仗,这家伙足够称得起足智多谋,让他担任这个山地步骑营的主官确实是非常合适的。于是,朱有孝下旨,满桂负责原来自己的部队,把他们调到四平训练。毛文龙担任四平山地步骑营总兵,他原来统领的人马交由赵率教负责,职务和俸禄不变。山地步骑营的人数暂变为三千人,其中二千人从叶赫那拉部落的勇士里面挑选,其余一千人由毛文龙自己从辽东其他部队里面任意挑选,而其他部队必须无条件放人。随着圣旨而到的还有一本薄薄的练兵手册,这是一本朱有孝自己编写的练兵手册,他根据后世网上查到的特种兵训练方法和自己练拳的体会,再加上这个时代的武器、现代的武器,林林总总写了一本大纲,让毛文龙根据自己在练兵中的实际情况加以规范。

    接到圣旨的毛文龙大喜,他没有想到皇上会对自己如此恩宠,尤其是看到练兵手册,更是对朱有孝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看完训练手册后感到自己的这次任务是多么的伟大。毛文龙的感动变成了实际行动,这就苦了那一班子新兵,一个个被练得苦不堪言,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放弃,因为这三千人的山地步骑营是按照双份给养配送的,它将是大明朝未来的最精锐部队。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2304/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天启录最新章节! 作者:老牤牛所写的《大明天启录》为转载作品,大明天启录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天启录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天启录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天启录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天启录介绍:
一个废品收购站的小老板,因醉酒魂穿而来到大明,灵魂附体朱由校,且看他如何利用自己所学的后世知识,制造枪炮、改革制度、击败女真人、征战世界,重新复兴大明的道路,记载其过程,故名大明天启录。大明天启录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天启录,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天启录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