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贞观攻略TXT下载贞观攻略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贞观攻略全文阅读

作者:御炎     贞观攻略txt下载     贞观攻略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六百零四 鹰视狼顾(下)

    “对了,吾希,你对汉人比较了解,你说,三明是一个名还是一个字?”

    听到禄东赞这个问题的吾希眉头一皱,本来都准备走了的他转过身子,询问道:“主人从何处听来这个?”

    禄东赞有些惊讶的看着吾希道:“怎么了?今日去唐营喝酒,出来的时候被一个十几岁的锦袍少年人撞了一下,听他的同伴喊他叫做三明,我听说过汉人平辈之间都是互相称呼表字而不称呼名字,但是也不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以没有妄下断论,你对汉人比较了解,你说呢?”

    吾希的面色顿时一变,坐了下来对禄东赞说道:“主人是在唐营中看到了他?”

    禄东赞觉得有些不对劲:“吾希,你知道这个人?”

    吾希点了点头,缓缓说道:“主人可还记得四年前大唐击败东突厥,还把东突厥的可汗给活捉的事情?”

    禄东赞点点头:“国内倒是没什么人知道,知道的也不过数百人,怎么了?和他有何关系?”

    吾希严肃的说道:“四年前,唐庭出兵十万攻打东突厥,东突厥溃退,但是没有完全失败,东突厥可汗还有三万精兵保护着自己,以及周边牧民,虽伤元气,但是还可东山再起,当时他向唐皇上表请求投降,不过明眼人都知道那只是汉人所说的缓兵之计,只是希望可以远遁到更远的地方,休养生息之后再回来报仇。

    唐皇也不傻。自然明白这是什么招数,所以就密令大将李靖率军进攻,同时也派遣了使节去迷惑颉利可汗,在这之后,一个小将带着五百骑兵,在颉利可汗驻扎的阴山上放了一把火,把颉利可汗最后的三万兵马活活烧死,颉利可汗本人被其活捉,仅仅五百人,就把三万人打败了。还抓住了大可汗。一战之后,这个小将就被唐皇从白身提拔为了侯爵。

    这个小将叫做苏宁,当时他只有十四岁,但是却得到了唐皇的青睐。唐皇特别看重他。非常在意培养他。之后的灵州之战,他一个人带着两千骑兵就让西突厥发生兵变,阿史那泥孰杀掉了之前的肆叶护可汗。自任可汗,并且向大唐臣服,僚人叛乱的时候听说也是他带兵去打的,没有一次不胜利,而且智计高绝,被唐皇所倚重,爵位比他的兄长苏烈都要高,他是一等侯爵,他的兄长才是二等侯爵。

    似乎还有很多事情都和他有关,我和一个从大唐回来的西域商人曾经交谈过,他说大唐民间把苏宁称作少年宰相,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宰相之名怎么可能随意冒领?他自然有他的本事。”

    吾希说完这些话,禄东赞还有些愣神儿,好一会儿反应过来问道:“你是说,这个苏宁……”

    吾希点头:“字三明。”

    禄东赞顿了一会儿,开口道:“我绝对没有见过他,他也绝对没有见过我,就算知道我的名字,也不应该认识我的样貌才是,可是今日我去唐营回来的时候,撞上的那个少年,就是苏宁,他看了我一眼,然后似乎有些疑惑,再之后就说出了我的名字,似乎是在询问我。

    我不认识他,没有见过他,他远在长安,隔着这么长的距离,之前大唐和吐蕃没有来往,他更没有道理知道我的长相,而且要是知道,也不会露出那样的疑惑,并且询问我到底是不是禄东赞,吾希,我有一种感觉,这个苏宁,比起杜如晦,更应该让我注意才是。”

    吾希犹豫了一下,说道:“主人,其实我们也并不需要太过忧虑,他到底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人,一没官位二没权力,虽然唐皇器重他,但是不到一定的年纪,他没有办法和我们相比,而且他也不一定就能比杜如晦更加明白我们。”

    禄东赞没动弹,倒是突然蹦出一句话:“他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一句话让吾希也突然有些疑惑,对啊,他为什么在这里?他不过是个侯爵,为什么出现在这里?吾希有些疑惑的开口道:“或许他也在这支军队里面?那样的话倒也说得通。”

    禄东赞摇头道:“不对,他没有穿军装,倒是穿着一身比较华丽的锦袍,还披着披风,倒像是风尘仆仆过来的,和他较好的几个少年人都穿着军装,那才是士兵,可他没有,看起来,倒像是和杜如晦一起过来的……”禄东赞说着说这就不说了,看向吾希,面色上有些担忧。

    吾希也明白过来:“难不成他是和杜如晦一起过来的?”

    禄东赞点头道:“只有这一个解释,否则我们根本不知道他是怎么来这里的,他出现在这里的目的又是什么,只有一个可能,他是和杜如晦一起过来的,他是侯爵,不是一般人,他和杜如晦过来的话,或许明天的会谈也会有他的参与,吾希,唐皇真的是很看重他啊,这种事情也让他过来。”

    吾希面色凝重的点头道:“话虽是如此,但是他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究竟有多少才华,到底是一个战将还是一个文臣,我们都还不知道,老奴只能知道他的战绩,其他的事情老奴却不知道多少,可他十四岁就能做侯爵,还不是贵族出身,只能是自己拼搏的,这样的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小看,主人需要戒备。”

    禄东赞点点头:“我知道了,明日,你就不要出现了,我一个人去,你留在这里,你还不适合被太多人注意到,仅仅一个李世绩,应该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吾希点头行礼:“老奴明白。”

    与此同时,唐军军营李世绩帅帐中,李世绩正一脸愤怒的指着五个少年大声斥责。五个少年中四个穿军装一个穿锦袍,四个跪着一个站着,杜如晦端着一杯热水坐在李世绩身后似笑非笑的看着五个被骂的少年,一脸的揶揄之色。

    “真是胆大包天!本帅严令军中不许饮酒!不单单是战时不可以,没有战斗的时候也不可以!除非陛下下令,或是凯旋之宴与过节,否则军中不许饮酒!你们把本帅的话当作耳旁风了吗?仗打完了吗?陛下下旨让我等回师了吗?我们抵达了长安城了吗?进入了军营了吗?没有!

    在那之前,都属于战争状态,随时随地都要准备战斗,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遇到敌人的偷袭。偷袭者无所不用其极。什么时候都有可能出现,除非我们解除了战争任务,否则,我们还是在战时!现在我们尚且还在吐谷浑内。大唐的官员还未抵达。这里还不是大唐真正的领土。还有大战也说不定,你们居然就敢饮酒至醉?!

    自己喝酒也就算了,还敢到处乱跑。还敢肆意喧哗,还敢扰乱军中秩序!你们把军规当作什么了?你们把本帅的军令当成什么了?!一帮混帐!打了几场仗就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本帅打了多少年的仗还是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违规,你们倒好!

    来人!将这四人拖下去,每人二十军棍,关三天禁闭!等等,李震打三十军棍!”李世绩一声令下,几个身强力壮的亲兵就冲了进来,将四个脸色煞白的家伙提了出去,苏宁有些幸灾乐祸,倒也知道他们怕的不是军棍,而是三天禁闭,哈哈,这下有的好玩了!嘿嘿!

    “你笑什么?本帅不惩罚你是因为你不是军中士兵,也没有喝醉,明日还要谈判,这才放过你,你可别以为自己是什么角色,入了军营,就是军中人,军中只有军令,没有皇命!你可明白?”李世绩黑着一张脸,惩罚的人的身份比较敏感,所以多打自己儿子十军棍,堵住其他几个老家伙的嘴。

    苏宁连忙陪着笑脸道:“是是是,大帅说的是,大帅说的是。”

    李世绩哼了一声转过身去坐到了杜如晦身边,生着闷气,杜如晦见状笑道:“终究还是年轻人,老夫年轻的时候也没少做这些事情,现在老了,做不了了,只能羡慕,呵呵呵,三明啊,他们四个都喝醉了,怎么就你没喝醉呢?你一来,应该是四对一才对,怎么他们四个醉成那副德行,你却安然无恙?”

    李世绩竖起耳朵听着,苏宁暗笑道:“要说打架,他们四个的确可以揍我一顿,但是要论到这方面,他们四个团一块儿都不是我对手,略施小计,他们就窝里斗了,那还顾得上我?喝了几杯有些醉意了就开始争论谁杀的敌人更多谁的武艺更厉害谁的军功最大,我不就安全了吗?然后煽风点火,等他们反应过来,哈哈哈,全醉了!”

    看着苏宁一脸奸笑,杜如晦苦笑着摇摇头,说道:“这小子,要说阴谋诡计,大唐能和你作对的屈指可数,你啊!多读读书,修修德行才是!”

    李世绩倒是有些感叹,原本以为自己的儿子可以多像自己一些,走智将而非猛将的道路,谁知道还是远远不如苏宁,一句话就让四个人开始窝里斗,还真是人比人气死人,不过还好,和他是朋友而不是敌人,就算自己不在了,有他在的话,李家也是安全的,当初的决定还是正确的啊!

    苏宁对着杜如晦陪笑脸,而后问道:“杜相,方才是不是吐蕃的那个将军,叫什么禄东赞的来过?”

    杜如晦好奇的点头道:“是啊,来喝了几杯,你怎么知道?你好像没有见过他吧?”

    李世绩也好奇的看着苏宁,苏宁笑道:“没什么,逃跑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他了,看了一眼,看他是吐蕃人的打扮,感觉能在大唐军营里面安之若素的也只有他那种人了,这家伙不简单,照面相上来说,有鹰视狼顾之相,还特别有才,感觉就和司马懿一样。

    吐蕃的头头没有识人之明啊,这种人怎么能放出来带兵呢?要是我是吐蕃头头,宁可杀了也不能用,曹操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杀司马懿,诸葛亮也没那么厉害吧?嗯,倒是把周不疑给杀了,真不知道曹操是怎么想的,周不疑比司马懿还要厉害?”

    杜如晦和李世绩对视一眼,纷纷感觉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只是看一眼,就看出了这么多,懂面相的人不在少数,但是能分析出这么多东西的,实在不多,这小子,还真是惊才绝艳啊……

    反正苏宁的确知道松赞干布死了以后,禄东赞的家族就全面上位了,几个儿子把持了吐蕃全国的兵权和政权,直接把松赞干布的孙子给架空了,后来还是另一个赞普发动政变才夺回了权力,要说这禄东赞是忠臣,苏宁打死也不信,只是他有司马懿的能耐,他的后代却没有司马师司马昭和司马炎的能耐,被赞普家族翻了身,灭了族,惨兮兮的。

    但是即使如此,禄东赞仍然是一个不好对付的人,明日的会谈,可真要小心呢……

六百零五 宗教的用处

    会谈是在大唐的军营里面展开的,作为胜利者和这块土地的拥有者,大唐以主人的身份招待了以禄东赞为代表的吐蕃代表团,以杜如晦为首的大唐代表团热情招待了吐蕃代表团,双方展开了亲切而热烈的双边会谈,会议就多项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双方不断取得共识,气氛融洽,感觉良好。

    “那么,吐蕃国每年向大唐朝贡的物品数量和种类就这样定下来了,禄东赞将军没有意见吧?”杜如晦笑眯眯地将一张写满了字的纸递给了禄东赞,禄东赞接了过来,感叹大唐这种纸张的优良品质,看了看上面的汉字,然后点点头:“我们没有意见。”

    杜如晦点头,然后提起毛笔在自己身前的一张白纸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按了手印,并且取出李二陛下交给他的代表皇帝意见的玉玺盖了上去,递给了禄东赞:“请禄东赞将军按照老夫的方式在那张纸上签上自己的名字,按手印,然后盖上代表吐蕃国主的印玺,之后交给老夫保管。

    写有老夫姓名和手印以及印玺的这份条约由吐蕃国保存,而这份条约则由大唐代为保存,以后的一切相关事宜都将以这份条约作为对照基准,完全按照条约实行,这是最后一份,加上之前的所有条约,一共三十五份条款,咱们这份约定也就签署完毕了。”

    禄东赞点点头,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按上手印。然后取出松赞干布交给他的印玺盖了上去,话说吐蕃之前是没有印玺的,结果听说会谈要用上印玺,松赞干布连夜命令最厉害的雕刻师傅雕刻出一份代表吐蕃赞普的印玺,送到了禄东赞手上,让他看着办。

    禄东赞盖完了印玺,将手中的纸递给了杜如晦,杜如晦接过了合约,略微扫了扫,也就对此表示满意。大唐和吐蕃国之间的第一份条约《吐谷浑条约》就这样签署完毕了。

    吐蕃国正式向大唐表示臣服。并且承诺每年向大唐朝贡,保证大唐周边的安宁,双方的边境线划分完毕,士兵不得越界一步。大唐将在吐蕃国内设立大唐的通商机构。也就是代表性的大唐驻吐蕃使馆。另外附上驻军五百名,用以保护使馆和吐蕃境内所有大唐子民。

    在大唐设立西域都护府的问题上,吐蕃要与大唐保持步调一致。大唐如有需要,对于大唐提出的出兵两万以下的要求不得违抗,必须执行,大唐赐给吐蕃赞普一枚“吐蕃国主”金印,今后吐蕃国与大唐的一切文书往来没有金印是不可以被认同的,同时,为了表彰吐蕃在吐谷浑问题上的优异表现,大唐将赏赐吐蕃黄金一千斤,以示表彰。

    最后的最后,双方互相在属于本国的条约封面上签上自己的代表者姓名,按上手印,然后交换签署,最后再交换回来,表示条约正式签署完毕,《吐谷浑条约》从现在开始就将成为大唐和吐蕃交往过程中的最高准则,双方都不得违背。

    正式议题的环节终于结束了,禄东赞稍微松了一口气,大唐没有提出什么太过分的要求,没有要钱财和物品的补偿,反而还给了吐蕃一千斤黄金作为赏赐,虽然听起来不好听,但是对于财政不充裕的吐蕃国而言,这一千斤黄金的用途真的很大,当然,前提是这黄金没有被那些祭司给夺走,该死的,这黄金一定不能落到那些祭司的手中!

    一念至此,禄东赞开口道:“杜相,在下有一个不情之请,还请杜相答应!”

    杜如晦说道:“何事?你说吧。”

    禄东赞说道:“想来杜相不太了解我吐蕃国内部的一些问题,吐蕃有一群祭司,以祭司神明的名义占据了大义的名分,而吐蕃民众大多迷信之,将吐蕃大部分的粮食与钱财都献给他们,供他们挥霍,有些时候他们为了祭司神明宁愿把事物都烧掉,也不会给快要饿死的人吃,甚至还会拿活人祭祀,吐蕃被他们折腾的奄奄一息。

    在下每每看到这些人,都非常痛恨他们,但是苦于没有办法对付他们,他们的存在就算是赞普也没有办法撼动,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民众饿死,而无可奈何,而这一次大唐赏赐给吐蕃的黄金一旦被他们得知,一定又会用各种手段将之夺走,到时候吐蕃不知道又要有多少民众被饿死,还请杜相帮帮吐蕃,不要再让吐蕃民众活生生饿死!”

    禄东赞说的动情不已,眼睛一红,一拜及地,杜如晦的眼中闪过一丝警觉,瞟了身边的苏宁一眼,而后站起来,故作匆忙的将禄东赞扶起:“哎呀呀,禄东赞将军这是何苦呢?真是想不到,吐蕃国内居然还有这等草菅人命之人,真是想不到啊,这件事情,老夫一定会过问,你放心吧!”

    禄东赞心中一喜,又挤出了几滴眼泪,抬起头刚要对杜如晦表示感谢,就看到杜如晦身边的苏宁站了起来说道:“杜相,这件事情,在下以为,大唐不宜插手才是。”

    禄东赞心中一惊,苏宁从方才合约开始谈判之时就一言不发,禄东赞还以为这苏宁只是徒有其表,或者只擅长军略,不擅长其他的事情,所以就有些忽略他,结果他此时站了出来,这却是为什么?他拿什么反驳自己?

    杜如晦心中有些淡淡的喜悦,但是面色上非常严肃,说道:“苏副使此言何意?大唐乃礼仪之邦,最重的就是礼仪和天理,那些吐蕃祭司明明有粮食,却不思分发给百姓,甚至还要拿百姓作为祭祀品去祭祀所谓神明,中原之地早就废除活人祭祀的规矩,吃活人的生命那叫神明吗?那是厉鬼!

    陛下最看重的就是人命,每每说起古时候拿活人祭祀陪葬或是不顾人死活而只专注祭祀之事。都是痛恨不已,明言大唐境内不允许发生这种事情,如今吐蕃已经向大唐称臣,这种事情,老夫身为大唐的右仆射自然要管,草菅人命者,杀无赦!”

    禄东赞心中更为惊喜,以为这事十拿九稳,结果苏宁却是面带犹豫的说道:“杜相,此话虽然有道理。但是。那些祭司毕竟是吐蕃人,吐蕃尚且是为国家,并非大唐国土,也不是大唐州县。虽然向大唐称臣。但是。条约中并没有规定大唐可以涉及吐蕃内务。

    大唐周边番属国也很多,但是大唐从未涉及过其国内政,这些事情虽然听起来不仁不义。可这终究不是大唐的内政,而是吐蕃自己的事情,大唐确实不方便插手啊,要是插手了,周边诸国会如何看待大唐?所以,在下以为,此事不妥。”

    禄东赞简直想把苏宁给撕了,因为他所说的正是一个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是他昨天思考了一整晚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给大唐这个权利吧,就怕大唐会有些别的想法,但是要是没有这份权利,大唐搞不好还就真的不会理睬那些祭司的胡作非为,到时候要是没办法掌控好那些商人,只会把事情越弄越糟。

    禄东赞焦急地看着杜如晦,这一看心就沉底了,杜如晦露出了思索的表情,然后叹道:“唉,天不助我啊,禄东赞将军,不是老夫不愿意帮忙,只是此事事关大唐的声誉和周边诸国的看法,大唐不是只有吐蕃一个藩属国,也不知只有吐蕃一个国家有问题,但是大唐的承诺就是不敢于藩属国内务,否则,大唐会被如何看待?

    此时若是老夫插手,老夫的身份又太特殊,肯定会被周围藩属国所注意,所误解,所以,此事当真不适合大唐插手,大唐也只能对此事表示遗憾了,唉,老夫愧对吐蕃民众啊!”杜如晦满脸的失望与遗憾,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让所有不知情的人都感到心中有些堵塞……

    禄东赞的心中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当他快要作出决定的时候,苏宁却突然开口了:“杜相,禄东赞将军,在下以为,大唐虽然不能插手吐蕃内政,但是,却也不是没有办法啊,若是换个方法,就算大唐不直接插手,还是可以有些作用的。”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感兴趣了,就算是杜如晦昨夜和苏宁彻夜商讨今日会谈细节的时候苏宁也没有说,倒不是苏宁不愿意说,而是他刚刚才想起来一个相当重要的讯息,吐蕃所处地是西藏,西藏最有名的宗教是藏传佛教,苏宁依稀记得藏传佛教是印度佛教与古象雄佛教交汇的产物,而佛教自然不会用活人做祭品。

    印度佛教是公元七世纪传入吐蕃的,究竟是七世纪的哪一个时间点,苏宁不知道,史书上也没说,但是却大概可以估计到,目前占据吐蕃主流意识的还是吐蕃自己的那个吃人教派,貌似印度佛教传入吐蕃之后与吐蕃本土邪恶教派展开了数百年的斗争,期间还有好几次灭佛运动,现在这个样子也就是说佛教即使传入吐蕃也没有占据主流。

    那么干脆就别让印度佛教来办这件事情了,直接把中土佛教和本土道教引入吐蕃不就行了?唐代奉行儒释道三家并行的政策,儒家并非宗教,但是佛家和道家都是宗教,道家在中国历史上的威力也不小,不论是张鲁的五斗米教还是张角的黄巾教派,都是以道教教义为基础的。

    想想中东和印度这些宗教冲突剧烈的国家吧,为了各自的宗教信仰,打得头破血流家破人亡在所不惜,宗教的力量甚至可以主导政治,政治力量都无法牵制宗教的力量,如果可以让道教、中土佛教、象雄佛教和印度佛教在吐蕃本土与本土教派之间展开激烈的宗教博弈,那该多精彩?

    中国古代政府自从黄巾之乱以后就特别重视宗教的发展,尤其是不能允许宗教主导政治,这既是幸运也是不幸,幸运的是中国始终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宗教仇杀与对立,中国的两大宗教道教与佛教都是以比较和平的方式竞争和共存,没有涉及到武力争斗,除了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之乱,那也是一群农民按照他们理解的基督教胡乱闹出来的……

    不幸的就是,中国始终没有自己的信仰……

    可是不管怎么说,这也是一个妙招,让中国没有发生的事情在吐蕃发生一次,试试看,能不能达到印度或者中东的程度,若是可以的话,吐蕃就没有下半辈子了……

六百零六 想娶公主?没门!

    禄东赞当然不知道苏宁是多么恐怖的一个人物,损招阴招迭出,专门朝着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出招,也不知道多少人在苏宁的损招阴招下瑟瑟发抖,禄东赞想要借助大唐的力量摆脱吐蕃身上的最后一道枷锁,苏宁却想着反过来利用禄东赞的这种心理让吐蕃永世不得翻身。

    凡是陷入宗教仇杀的国家就没一个能过上好日子的,比如印度,比如中东,为了各自的宗教信仰大打出手,杀人流血那是常事,圣雄甘地就为此而丧生,不管他多么圣洁伟大,不管他如何绝食明志,到头来他还是无法扑灭宗教仇恨之火,所以印度一直都混乱不已,好端端一个民主国家被宗教仇杀拖入泥潭寸步难行,这就是宗教的厉害。

    开放的环境之下都难以遏制宗教的仇恨火焰,那么闭塞的环境之下呢?道教可以引发黄巾之乱,开启百年混乱时代,佛教也引发了历史上多少次灭佛运动,利用出家人的身份谋取私利的可在少数?但凡是宗教肯定就有他的不稳定的一面,为了信仰,人是可以放弃一切的,哪怕是生命。

    就好象拉登明明是个富家子弟,家财万贯,那个年龄不去玩嫩模不去享受金钱,不去过奢侈的安定生活,偏偏拉起一支队伍风餐露宿,先和苏联干,接着又和美国对着干,世界两大超级大国他都敢对着招呼,一直干到死,为了什么?敢说和宗教信仰没有关系?

    道教。吐蕃本地教,三派佛教,呵呵,吐蕃搞不好真的会成为宗教博弈之地,也好,省得让佛教和道教在大唐本土折腾,佛教的产业和道教的产业一旦到了某个特定的时刻就会疯狂增长,历史上出现的著名大骗子也基本上都以宗教身份粉墨登场,什么淫僧淫道也屡见不鲜,就好像当初被苏宁废掉的那个成天炼重金属颗粒的“道长”。别在大唐折腾了。去吐蕃吧,那里才是你们的圣地。

    一念至此,苏宁决定了接下来的道路,这才开口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禄东赞正郁闷着呢。一听苏宁如此一说。顾不得思考苏宁到底是什么意思,直接就开口问道:“什么办法?还请苏副使明言!”

    见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苏宁这才笑道:“禄东赞将军所担忧的。不过是一个教派而已,因为吐蕃地处高原,交通闭塞,教化不兴,民智未开,极易被邪教趁机控制,可是中原之地也有教派,有佛教,有道教,但是一直相安无事,倒也没有禄东赞将军所说的那么可怕。

    所以,在下以为,吐蕃之邪教乃是万恶之根源,只要除之,一切都好说了,既如此,为何吐蕃不引入大唐之佛教与道教进入吐蕃传教?吐蕃国内唯有一家教派这才导致一家独大,但是若是引入佛教与道教,三家争雄,三足鼎立,这才对吐蕃有好处,佛教与道教都是引人向善的教派,这样一来,足可与邪教相抗衡,禄东赞将军以为呢?”

    苏宁说完了自己的意见,现场一片沉寂,无论是禄东赞还是杜如晦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拿宗教对抗宗教的说法,自然也从来没有想到过,苏宁一提出来,他们这才惊觉,这,搞不好还真是一个办法,禄东赞想起了那些吐蕃民众宁可饿死都要支持教派的样子,那种视死如归的表情,不由得一阵心悸,不把这种信仰铲除,松赞干布没有底气对祭司动手。

    大唐的佛教和道教也是宗教,同样也广泛传播,这段时日禄东赞也听闻了一些关于佛的事情,似乎已经在吐蕃国内有了一些影响,大唐有佛教,也有道教,倒是引入一批佛教和道教的高人来吐蕃传教,和祭司们争夺信徒,三家相互抗衡,最受益的还是吐蕃国家政权,收益的就是他们这些被祭司压得抬不起头的人。

    这的确是个好主意,不需要大唐政府的介入,不需要大唐势力的侵入,以免引狼入室,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来,这都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禄东赞动心了,杜如晦却有些不明白苏宁在做什么,三家相互牵制,最终受益的是政府,这牵制制衡之术是帝王心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屡试不爽的一环,多少豪杰都被帝王心术玩弄于鼓掌之中,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但是要使用到道教和佛教,这些引人向善的宗教能给大唐带来什么?

    但是,苏宁这小子什么事情做过亏本的事情?杜如晦心中暗暗寻思,苏小子什么时候都不会吃亏,他也不会做吃亏的事情,他做的事情,尤其是对付外族,连陛下都为之击掌赞叹,总是能在本族和外族都想不到的情况下给外族以致命一击,让外族手忙脚乱,等到他们发现这是一个阴谋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杜如晦没有打断苏宁,也没有提出什么异议,苏宁的眼神告诉杜如晦,这件事情不是那么简单的,时间多的是,这小子一定会把自己的谋划讲出来,所以,不需要什么交流,等一切敲定之后再说。

    杜如晦表示赞同,禄东赞深思熟虑之后,在协议书上签了字,大唐将在一年之内将二百五十名佛教高人和二百五十名道教高人一共五百名宗教人士以及想当数量的佛经和道教经典送往吐蕃,他们的吃穿用度吐蕃政府一力承担,并且开宗立派所需要的钱财和物资也都有吐蕃政府提供,吐蕃政府会负责一切。

    苏宁心中暗笑,杜如晦心中疑惑,禄东赞心中暗暗激动,人们各怀心思,签订这一份注定要让吐蕃人的下半辈子不得安生的协定,这份协定,也会让禄东赞到死都耿耿于怀,所谓引狼入室,不过如此。

    协定签署完毕。苏宁正在舒爽的时候,禄东赞突然来了一句:“杜相,苏副使,现在我们把正事都谈论完毕了,那么,是不是可以谈一些别的事情呢?”

    杜如晦和苏宁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杜如晦开口问道:“禄东赞将军所言何意?”

    禄东赞笑道:“是这样的,吐蕃苦寒之地,生活困苦,交通闭塞。民智未开。实在是一块悲苦的土地,松赞干布赞普时常为此感慨流泪,只觉得吐蕃民众福泽太浅,没有福气。这才落得这样困苦的境地。我们祖先也流传下一句话。若是想要让吐蕃摆脱这样的困境,就一定要迎来一位贵人,有这位贵人的相助。吐蕃才能摆脱目前的处境。”

    苏宁有些明白禄东赞是什么意思了,杜如晦眼珠一转,也明白了禄东赞的意思,禄东赞深吸一口气,朗声说道:“大唐强盛,民众富足,生活安康,大唐皇帝乃是千古未有的贵人,吐蕃穷乡僻壤,不敢请大唐皇帝涉足于此,但是,大唐皇帝的孩子们,也是高贵不可方物的人。

    谈判之前,赞普三番五次的要我记住,若是可以的话,一定要将这个请求说出来,那就是,赞普想要向高贵伟大的大唐皇帝陛下提亲,迎娶一位高贵伟大的公主,让这位高贵的公主为吐蕃带来福祉,让吐蕃的苦难民众摆脱困苦的境地,若是那样的话,吐蕃愿意永为大唐臣属之邦,永远为大唐镇守西部边境!”

    禄东赞说完一拜及地,但是预想中的回应却迟迟未曾出现,疑惑不已的禄东赞抬起头,看到大唐一番谈判人员一脸纠结的表情,杜如晦如此,苏宁也如此,其余人都是如此,这让他大惑不解,正当他觉得疑惑不已的时候,杜如晦虚扶了一下禄东赞,说道:“禄东赞将军请起,想来是之前吐蕃国与大唐之间没有往来,所以,大唐的事情吐蕃国也不曾了解。

    嗯,这件事情,若是在两年以前,倒还好说,作为臣属之邦,吐蕃立下大功,陛下赐一位公主和亲倒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但是,嗯,一年以前,陛下已经下达了国书,废止了从汉代开始就维持至今的和亲政策,并且还说,从今往后,大唐公主再不外嫁,只会嫁给大唐国内的有功之臣,所以,这件事情,还是算了吧!”

    禄东赞顿时斯巴达了……

    苏宁见状立刻补刀:“这件事情倒也不是我等私自做主,那是全大唐一致的共识,国书既然以下,那就是不可逆转的,若是贵国执意如此,怕是之前被大唐退掉婚约的其他国家不会答应,除非吐蕃国有实力将所有不满的国家都打败,但是即使如此,大唐皇帝陛下的承诺还是非常重要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件事情,没有可能。”

    苏宁的话更加强硬,完全堵死了一切商谈的道路,禄东赞完全没有任何准备,这种时候,就算是自己的第一智囊在场,估计也没有办法吧?这,这唐皇为什么这样?为什么就把和亲给停止了?为和那些西域商人没有说?难道还是因为没有直接交流吗?

    禄东赞到底还是禄东赞,既然被杜如晦视作司马懿的强大竞争者,他自己有他的本领,短暂的失神之后,禄东赞意识到自己需要做些什么,于是禄东赞面露遗憾之色道:“唉,原来是这样啊,既然如此,我国也不能让大唐皇帝陛下为我国做出这样的事情,那么,此事就当作在下从来不曾提起,其他的事情,还是可以进行的,是吗?”

    真是不错的反应呢!

    苏宁赞叹道。

    杜如晦也暗自赞叹这个人的快速反应能力,也只有如此,他才值得杜如晦另眼看待:“当然,既然是大唐藩属之邦,大唐自然不会食言,达成的约定,一定会实行,不会有丝毫的减少,禄东赞将军不用担心。”

    禄东赞点头,然后双方和和气气的告辞离场,该谈的都谈完了,接下来收拾收拾,准备一起对付西域诸国国主了,西域都护府的事情还是要和他们商谈的,他们各自的使节也快要到了,苏定方的代表也跟着一起来,到时候揪上禄东赞和西突厥代表,一起施压,不怕西域都护府不成。

    只要西域都护府一成,大唐在西域就算是站稳了脚跟,伴随着大量商人和军队的进入,这块土地会渐渐被大唐蚕食,等到西域诸国发现的时候,一样,已经晚了,大唐的西域都护府可绝对不会学习汉代的西域都护府,一点用都没有,这样一块陆上商路,当然要自己掌握,要是被其他国家掌握了,大唐的损失可就大了!

六百零七 我们的未来

    “此次出使西域得以竟全功殊为不易,老夫也算是在暮年又为大唐做了一件事情,此生足矣,足矣!”杜如晦摸着自己的胡须,满脸快意的笑容。

    西域诸国使节在吐蕃和西突厥的双重威胁之下,答应了大唐在西域仿照前汉故事设立西域都护府的要求,为了区别汉代的西域都护府,大唐的西域都护府名为安西都护府,辖境为整个西域诸国的领土范围,负责管理西域诸国的相互交往事物与大唐通商的事物,不参与各国内政,但是各国之间若是有何交流则需要在大唐的见证之下完成。

    李二陛下以最快的速度将自己的指令传达过来,鉴于实际情况,安西都护府草创之际殊为繁忙,且路途遥远,从长安派遣官员需要些时日,所以就暂时任命驻扎在西域的苏定方担任安西都护府代理都护,全权管理安西都护府的一切事宜,直到朝廷正式任命的安西都护府都护郭孝恪抵达为止。

    另外,为了配合大唐第一个都护府第一任哪怕仅仅是代理都护的身份,加上之前立下的大功和在西域诸国崇高的威望,李二陛下下令晋封苏定方为武邑县公,位在三等公爵,加勋位上柱国,拜左武卫大将军,加食邑三百,赐钱赏物无数。

    李二陛下登基以来靠军功晋升的第一位公爵诞生了。

    四十二岁的苏定方后来居上,终于站在了另一个时空知道他五十多岁快六十岁才得到的位置上。虽然他的年纪已经不小了,要是按照爵位来看,他的爵位在同龄人中还算是低的,和他差不多大的程咬金还有比他小两岁的李世绩等人都已经是国公,二等公爵,但是他仅仅是一个县公,可是要是算上晋升的时间,他绝对算得上是火箭般的速度。

    四年前凭借大破东突厥的功劳和苏宁一起由白身晋升为伯爵,而后又在其他战役中晋升为侯爵,最后在击灭吐谷浑之役中晋升为公爵。前后耗时四年。相对于大多数哪怕是开国功臣而言,都算是非常快的,这里面的道理,不少人也看得出来。

    大唐第一个都护府的第一任都护。虽然是代理的。可是实实在在的掌握实权的都护。他是第一个,等郭孝恪接任他的时候,已经几个月过去了。他该做的也都做完了,就可以率军回师,享受名利权位,而且作为平定西域的第一人,在西域诸国高层民间都有很高的威望,一旦西域发生了什么事情,苏定方一定是统兵征战的第一人选。

    所谓前途无量指的就是这种人,从最开始的黑五类成为了如今的公爵,苏定方用四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一辈子也走不完的路,或许这里面有苏宁的功劳,但是即使是在没有苏宁的时空里,苏定方还是做到了这一点,即使是在花甲之龄,依然披挂上阵,征战四方,成为大唐柱国之将,虽然因为出身的问题始终不被朝野所待见,可他的功劳不能被磨灭。

    苏宁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在回长安的路上了,欣慰啊,也不亏自己为了大唐呕心沥血的算计吐蕃人,李二陛下还算是有点儿良心的,苏宁很满意的笑了笑,开始欣赏四周的风景,杜如晦自然也非常高兴,半截身子入土的他,还能在垂暮之年为大唐立下这样的功劳,他已经非常满足了。

    苏宁听着他的话,不由得笑了出来:“杜相年不及五十,哪里称得上暮年?又何故妄自菲薄?黄忠七十尚且斩夏侯扬威华夏,廉颇八十尚且能日进斗米,曹孟德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杜相,您说呢?”

    杜如晦笑着叹了口气,摇摇头道:“你就别安慰老夫了,老夫这条命还是你给抢回来的,若不是你,老夫四年前就该死了,现在能抢回一条命,还能多活四年,还能为大唐做出贡献,立下大功,老夫是心满意足了,哪怕就是当下便丢了性命,老夫也不会有所怨言,多活一天,按照你的说法,都是赚了。”

    苏宁看了看杜如晦,没说什么,杜如晦的身子骨一直都不好,冠心病可以用银杏叶医治,但是伴随着长期的病弱所带来的附加病,却不是那么容易医好的,杜如晦也是个工作狂,一旦办起公事来没完没了,相对于他的老搭档房玄龄善于养生,他却是落了下乘,所以房玄龄可以比他多活十几年。

    苏宁不敢打包票杜如晦一定可以活多久,每一次孙思邈为杜如晦检查身体都会隐晦的向苏宁透露杜如晦的情况并不是太好,苏宁这段时间不断地寻找中医秘方,希望可以找到补充元气医治根本的药方,可是还是没什么所得,看着孙思邈的意思,杜如晦的寿命也不算太长了。

    但是唯一让苏宁感到欣慰的,就是杜如晦看得很开,他自认为已经是一个死过一次的人,要是没有苏宁,早就是冢中枯骨了,如今可以多活四年,多为大唐做四年的贡献,已经非常满足了,哪怕现在就死了,也不会有什么怨言,所以看着杜如晦满足而恬静的笑容,苏宁什么也说不出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去时一片荒凉,回来时已是春耕时节,关中千里沃土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到处都能看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辛勤耕作,虽然辛苦,但是从他们脸上却能看到笑容,他们很满足。

    在经过一片碧绿的田野之时,除了辛勤耕作的农民,苏宁等人竟然听到了一阵从远处传来的幼童集体诵读《三字经》的声音,清脆的童音让除了苏宁以外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便是苏宁。也是感到心中无限喜悦。

    随后,大家才意识到,这里是大唐第一批普及蒙学的一个乡,在这里听到幼童集体读书的声音,并不奇怪,只是在他们到目前为止全部的生命里面,从来都不敢奢求可以遇到这种事情,可是现在却是实实在在的遇到了,哪里能淡然处之?

    杜如晦拉住了缰绳,让马停下。整个队伍的所有人也都停了下来。聆听着这阵从来不曾听到过的读书声,杜如晦慢慢闭上了眼睛,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不多时。竟然有泪水从脸上滑落。不单单是杜如晦。连带着许多读过书的纵横司学员也流泪了,护卫们则是一脸的感叹和羡慕,羡慕这些幼童可以有书读。有人教育。

    “老夫虚度五十载,到如今,才算是真正的没有了遗憾,三明啊,老夫要感谢你,要代天下有书读的人感谢你,曾几何时,有一本书叫做奢望,读一次书更是想都不要想,遇到一位可以教育孩子的老师,那更是祖坟冒青烟,比之登天也简单不到哪里去,老夫从来都不敢奢求能有今日。

    孔夫子闻雅乐,能三月不知肉味,可是天底下最美妙的雅乐,也抵不上幼童读书之声,三明啊,老夫舍不得死了,舍不得,能听到这种声音,老夫真是舍不得,舍不得,若是能在某一天,在大唐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听到这读书声,那老夫才叫死而无憾,死得其所。”

    苏宁看着已经泪流满面的杜如晦,还有同样泪流满面的纵横司学员们,心中也是唏嘘不已,这一天的到来,在所有大唐人的心中,都是一个神迹,在以往,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可是在如今,却实实在在出现的事情,这一幕,让全天下人等待了数千年才等到,这一幕,来之不易啊……

    “天下无一人不识字,无一人不知书,这是陛下的承诺,也是大唐对所有子民的承诺,也是我辈穷尽一生也要达成的理想,当然,这或许需要很多年,甚至于在我等有生之年尚且看不到这一天的到来,但是,宁也愿意为此付出一切,待宁老去,已无法在朝堂为大唐出力,便告老还乡,在家乡做一个教书先生,做一个启蒙老师,教那里的幼童读书习字,教会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到那个时候,宁一定会非常幸福的。”

    苏宁朝着杜如晦微微笑了笑,杜如晦笑着点点头,拭去脸上泪水,说道:“做一个老师,可比作右仆射有意义多了,三明啊,老夫现在希望,可以再多活十年,若是可以再多活十年,老夫会用五年的时间做完一切可以做的事情,然后再用五年的时间,回家乡,做一个启蒙老师,那老夫就真的满足了,真的满足了。”

    苏宁说道:“您一定可以再多活十年,一定可以。”

    杜如晦笑了起来,一边笑,泪水又止不住的往外流,看得苏宁也忍不住的流出了泪水,这个时代,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具挑战性的时代……

    随后,杜如晦就在这座小村庄里面转悠起来,壮劳力在田野中劳作,老年人就在自家院子里面饲养家畜,喂鸡喂鸭喂猪,女子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做着针线活儿,或是在清澈的溪水旁洗衣物,洗菜,更有甚者抱着年岁还小还不能说话的幼儿洗身子,说说笑笑,氛围相当和谐。

    派到这些地方的启蒙老师很尽职尽责,到了乡中,被淳朴的乡民所感染,洗净铅华,换上了最朴实的衣衫,拿着书本,带着一群大小不一的幼童一遍又一遍地朗读《三字经》,幼童们或小或大,但是都很认真,都很专注,还有些女子坐在一些年岁实在是很小的幼童身边,像是陪读一般,陪着孩子读书。

    偶尔有几个调皮捣蛋不好好读书的会被眼尖的老师看到,黑着一张脸让幼童伸出手,拿着戒尺打三下,引得周围学童一阵笑话,也看得杜如晦等人一阵好笑,这力度虽然不大,但是却让苏宁一阵郁闷,这些被孔颖达教育出来的老师,显然也学会了孔颖达对付不听话的孩子的招数——秘术不听话不好好读书就用戒尺打死你之术……

    年纪太小的孩子,大概三四岁的模样,注意力不集中那是正常的,东看看西摸摸对一切都充满好奇,这时候陪在身旁的母亲就会用手指戳他的脑袋,小心翼翼的看着老师,然后又在孩子耳朵边上说些什么,这才将孩子安抚住……

    “咱们的未来,大唐的未来,就在这群孩子身上了,等他们长大,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大唐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继承之人,这些孩子,会把咱们没有走完的路,继续走下去,继往开来,传承不绝。”杜如晦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明朗了……

六百零八 常备军与宗教二三事(上)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就在这一年之中最明媚的时节,苏宁和杜如晦回到了大唐国都长安城,蛰伏了一个冬天的牛鬼蛇神们继续了许多力气和坏心思,准备在新的一年里面继续上一年未完成的事业以及继续开拓下一年应该完成的目标,将坑人害人的事业进行到底。

    冬天回家休息的商人们重新开始了一年的货物运输,一车又一车一包又一包的货物在长安城中进进出出,长安城的商业属性大增,几乎在和平时期可以取代政治属性占据第一位,至于军事,没有仗打的时候是不用考虑的。

    和吐蕃通商的事情已经确定下来了,杜如晦一回到长安城就要着手安排这些事情,首先将围堵在纵横司门口的商人们叫进纵横司,苦口婆心的将他在吐谷浑的所见所闻移花接木到吐蕃身上,添油加醋的讲述吐蕃国内吃活人的风俗习惯,一下子就把十分之九的商人给吓傻了,面色煞白的告退,理由也是各种各样的。

    至于剩下十分之一没有被吓退的商人就是杜如晦的目标了,虽然此次派往吐蕃通商的商人团队里面的主要人物和力量都是纵横司的密探,但是总要有那么些普通的商人,有他们在松赞干布和禄东赞那才不会太过怀疑,这些不知情的民间商人的存在,可以很好的为纵横司密探们的工作打掩护。

    富贵险中求,这是他们唯一的理由。

    吐蕃商团的容量是二百家商户。这里胆气比较足的民间商户有三十家,正好,不占据主要数量,却也不会显得太少,这个商团的人物构成也就这样了,然后杜如晦就着手安排纵横司密探开始准备,挑选了一百七十名优秀的探员,他亲自给他们讲解此次如吐蕃的重要性和危险性,直接就那禄东赞和司马懿相提并论,让这些探员大为震惊。

    杜如晦一次又一次的提醒让这些探员深深地感到忌惮。牢牢记住了杜如晦提出的一切要求。以及联络方式,还有一旦被发现之后的处理方式在吐蕃国内,大唐会设立一个大使馆,但是因为吐蕃并没有被大唐削弱的太狠。实力依然强大。驻兵人数太多会引发吐蕃人的注意。所以只有五百名驻扎士兵。

    这五百士兵虽然都是强悍的战士,还有一部分出自陛下的亲兵玄甲军,可是万一吐蕃军队人数太多也是无济于事的。反正杜如晦给他们的建议就是一旦暴露,立刻北逃,往北走,只要进入了谷州和浑州二州的辖区就安全了,大唐会在谷州和浑州二州驻扎重军,随时都可以提供支援。

    明白了这一次人物的特殊性之后,杜如晦又开始给他们讲解此次任务的另外一个特殊性,那就是策应大唐派过去的五百道士和和尚,在他们掀起了宗教争议之后,要抓住时机暗中煽风点火,不能直接出面,但是可以用钱收买一些人让他们去做,煽风点火,如果闹出流血冲突那是最好不过的。

    密探们大为震惊,道教和佛教都是讲究和平的宗教,哪里会引发流血事件?就算是在大唐也从来没有听说过道教和佛教相争会引发流血事件的!

    他们不明白,所以杜如晦给他们讲解,李二陛下也不明白,所以苏宁给他讲解,的确,听到苏宁要用宗教手段对付吐蕃的想法李二陛下相当不了解,既然吐蕃国内有一个吃人的邪教,那么就让它继续发展就好了,反正只要不到大唐来,随他怎么发展,害得也不是大唐子民,我没有必要管他们。

    但是把道教和佛教算进去算什么?道家和佛教都是学术性质的教派,学术性质的教派能引发什么流血事件?倒是极有可能引发那些邪教教徒攻击大唐道长和高僧的事情,那样的话岂不就是大唐的损失了吗?那些老道和高僧还是颇有名望,而且很有价值的,在学术上的发展也很不错,大唐如今要崇文抑武,不应该少了他们的。

    “这一招我不明白,道教与佛教无论哪一派都是主张仁义,没有哪一派成天喊着要相互仇杀的,要是有这样的教派我第一个不允许,既然如此,吐蕃邪教这样凶狠,你把高僧与道长们放到吐蕃去,岂不是要害死那些道长和高僧?他们又不会打仗也不会杀人!

    不过你小子一向阴损,对付外族从来凶狠,而且找不到踪迹,但是你要拿五百得道高僧和老道去送死,我还是不能答应的,你给我说道说道,这里面有什么道理,还有,你拿什么保证高僧和道长的安全?要是不能的话,就换一个法子。”李二陛下眯着眼睛,相当不解。

    苏宁只好耐心的解释道:“陛下,臣既然有这样的建议,就一定会考虑好如何保护这些高僧和道长,纵横司也会派人暗中保护,但是臣却要说,一旦到了他们传播教义广收信徒的时候,他们自然就会得到信徒的保护,不会有生命危险,吐蕃人也会以为他们是在对抗邪教而施以援手,高僧和道长们是安全的。”

    李二陛下皱着眉头想了想,点点头道:“你这样说倒也是这个道理,但是,你又如何让佛教与道教在吐蕃造成混乱?佛教讲述宽容,首先就要戒杀,道教也没有主张杀戮的教义,都是引人向善的学术宗派,他们,能斗得过吐蕃邪教?”

    苏宁说道:“佛教的确如此,但是,道教的话,陛下难道忘了汉末黄巾教众起事?张角张梁等人其实就是道教信徒,不一样策动大量民众造反?那其中就没有杀戮?陛下,只要一个人一旦相信了什么东西,就会不遗余力地去保护这样东西,佛教教徒很有可能会坚守心中底线不动手。但是道教教众可绝对不会坐以待毙。

    臣的想法就是,吐蕃民风彪悍,杀戮盛行,佛教进入传教,可以缓和吐蕃民众的杀戮心,引导他们向善,增加佛教的信徒可以间接地减少吐蕃人的战斗力,而道教信徒更加强硬一些,一旦遇到了邪教的生命威胁,绝对不会坐以待毙。所以道教才是主要对抗邪教的力量。佛教软化吐蕃民风,充当中间派,道教和邪教针锋相对,相互斗争。

    杜相会在吐蕃商团中安插大量纵横司密探。暗中和我等安插在佛教僧众与道教教众里面的内应相结合。等一段时间以后。道教和佛教都在吐蕃有了大量的信徒之后,邪教定然会动手,到那个时候。纵横司密探就会在其中煽风点火,乃至于带头动手,引发大规模混乱,到时候,一切就不是吐蕃人可以控制住的。”

    李二陛下越听越感到惊叹,双目慢慢睁开,不无忧虑地说道:“这样一来,当真可以造成吐蕃内乱?”

    苏宁当然知道李二陛下在担忧什么:“陛下何须担忧吐蕃内乱波及大唐?吐蕃人之所以迷信邪教,乃是民智未开,交通闭塞,民众不懂礼仪廉耻,这才容易被邪教蛊惑,也更加容易接受更加温和的道教教义和佛教教义,但是换作大唐,大唐的全民普及教化已经开始,民智一开,无论是何种宗教,若想依靠教义网罗信众,再来一次黄巾大乱,那是痴人说梦。

    当所有民众都识了字,读了书,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之后,自然就会明白,所谓宗教,只是一种美好向往而已,所谓教派神明,也只是一种向往的寄托,以往人们因为无法得到想要得到的,才会跟随教派,温和一些的可以麻痹自己,暴烈一些的直接就造反了,这才会造成黄巾之乱和前隋民变,皆是因为百姓们得不到想要的,再被有心之人一蛊惑,水到渠成。

    可是如今,陛下广施仁政,万民敬服,减轻民众负担,为民众谋取福利,如今大唐民众的生活可以说是放眼天下最好的了,现在这时节,要是有人敢于蛊惑民众造大唐的反,估计会被民众直接扭送到官府,陛下以诚心对待万民,则万民皆为陛下耳目爪牙,大唐江山稳固,陛下何须担忧?”

    一番话说的李二陛下恍然大悟,随即笑逐颜开,颇为自恋的站起身子眺望远方,摆出一副长身而立的挺拔模样,说道:“朕以诚心待天下百姓,天下百姓必不负朕,你说的不错,朕有些过度担忧了,既然如此,你有如此把握,那么,该如何说动高僧道长入吐蕃传教呢?又该以何种方式打开局面,站稳脚跟呢?”

    苏宁说道:“陛下,您也是熟读臣所作之《三国》,您可还记得臣是如何讲述黄巾教如何发展?张角等人如何网罗信徒?”

    李二陛下稍微一愣,而后说道:“汉末大疫,千里白骨,朝廷无道,百姓十死无生,张角等人则扮作济世扶贫之人,光施符水食物救助贫苦民众,趁机传教,而后快速站稳脚跟,扩大信徒,三十六方遂成,苏宁,你的意思是?”

    苏宁点头道:“仿张角例,吐蕃苦寒,粮食产量本就极低,邪教却往往以大量食物祭司厉鬼,坐视民众饥饿致死,此种现状屡见不鲜,禄东赞不会欺骗我等,所以,高僧与道长进入吐蕃之后,就可从此处入手,先以济世扶贫者自居,吐蕃人也是人,自然会感激救命之恩,就在此时传教,效果最好。

    一传十,十传百,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的教义都有济世扶贫一说,佛教更是倡导割肉喂鹰之传言,对于这些做法,自然不会抵触,佛教高僧主济世扶贫,道教道长更多身怀医术,可以以医术立身,为吐蕃民众医治疾病,以此获取名望,只需如此做,不出数月,必有相当数量信徒。

    邪教在吐蕃日久,根基沉稳,更有大量吐蕃高层人支持,仅仅只靠着佛教和道教的信徒是难以对抗的,邪教肯定会攻击佛教和道教,到那个时候,就是纵横司密探发挥作用的时候,吐蕃大乱,为时不远矣!”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随即看向了苏宁,笑道:“若你生于前隋乱世,天下怕是不会像如今这番模样。”

    苏宁也没有回避,看着李二陛下说道:“所以臣没有生在前隋乱世,而是生在大唐盛世,既如此,谁若乱盛世,臣必叫他生不如死。”

    李二陛下哈哈大笑起来,而后提笔写下一道敕令,丢给苏宁道:“你就去做吧,我到要看看,你是如何吐蕃生不如死!哈哈哈哈!”

六百零九 常备军与宗教二三事(下)

    “对于你大兄成为公爵而你还是一个侯爵,你没什么意见吧?”李二陛下心情大好之下开始调侃苏宁,苏宁正好也有些事情要和李二陛下说一下,所以也没急着告退去干坏事,听到李二陛下这样说,苏宁回答道:“大兄都已经四十余岁了,曹公比大兄还要小两岁都已经是国公,大兄才是县公,对此臣还是有些意见的。”

    李二陛下笑道:“你的意思是苏烈比之懋功也不遑多让?懋功可是大唐屈指可数的将帅之才,苏烈虽然勇猛,善于统兵,但是指挥一整支军队作战并非那么容易,我也是有所考虑,苏烈善于统帅骑兵,但是,究竟他的指挥能力能否合格,我还有些顾虑,若要他成为国公,起码也要有统帅大军战胜敌国的战功才可以,否则,那就熬着吧,十年以后差不多就可以做国公了。”

    苏宁说道:“大兄用兵并非只善于骑兵,往日家中论战之时,大兄也会使用步军和弓弩军组成军阵为主力,而骑军为策应,交替掩护作战,无论是进攻还是撤退,大兄都能保证军阵不乱,条理分明,作战次序井然,军规严谨,臣以为,大兄颇有周亚夫遗风。”

    李二陛下笑道:“你还真是举贤不避亲啊!”

    苏宁也笑道:“既然是人才,管他是谁,为何要举贤避亲?那不是浪费人才吗?在臣看来,大兄也具有率领一支军队战胜敌国的能力,只是看陛下有没有这样的魄力让大兄单独率领一支军队去征讨敌国。”

    另一个时空中。苏定方有消灭三个敌国的功绩,都是他单独统兵作战,并无其余著名人物相助,苏定方绝对是帅才,也是个将才,和李世绩不同的是,苏定方的武艺更上一层楼,而政治能力则稍显缺乏,李世绩不单单强于军略,也强于政治。所以才会是万年不倒翁。只是他的孙子太不争气了。

    李震眼瞅着就要结婚了,熊孩子李敬业也要诞生了,因为战争而延后的婚期也被确定下来,贞观七年除了苏宁。原本确定下来的几个小伙伴的婚期都被延后了。连李承乾都因为国战而延后婚期。更别提其他人了,所以,接下来的一年内。基本上没什么事情的话苏宁就要做好被暴打好几顿的准备,竹藤盔又可以发挥作用了。

    苏定方在另一个时空因为出身的原因而被一直压制,可是到头来还是成为了国公,一方面是唐朝军功体制的优越,一方面是他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就好象李二陛下得到薛仁贵之后让他看大门看了好多年,直到李治登基才大放异彩,厚积厚发,浴火重生,苏定方已经沉积了数十年,是时候爆发了。

    李二陛下明显有些严肃了,说道:“苏烈的事情我也有所关注,你所说倒也不假,开战之前懋功也对我说过苏烈的能耐,所以我才会让他做安西都护府的代理都护,锻炼一下他的能力,等郭孝恪从长安到西域,至少也要几个月的时间,这几个月可以给他很好的锻炼,锻炼的结果不错的话,我会考虑给他更高的位置,大唐不会埋没任何一个人才。”

    苏宁拜道:“陛下英明!”

    李二陛下笑了一下,然后说道:“李道彦的事情,你也听说了没?”

    苏宁一愣,随后说道:“听说了,那件事情的确是道彦叔叔做的不对,当众质疑李将军人品,那是奇耻大辱,李将军没有将道彦叔叔的当场斩杀,就是看在陛下的面子上。”

    李二陛下点头道:“我也知道,懋功顾忌皇族,顾忌我,所以没有下狠手,我已经下令削减李道彦公爵爵位,降为三等侯爵,让他自己反省去,只是如今皇族内部有些不满意,你现在也是皇族一员,我也没什么不好和你说的,这就算是家事,几位老人指责我对族人太过苛刻,我也不好说什么,你给我想个办法,听到没?”

    苏宁一愣,郁闷道:“陛下,臣虽然是皇族,但是毕竟不姓李,有些事情,臣还是不便于出面的,要是牵扯的太过,总会有人说闲话不是吗?”

    李二陛下笑道:“你也会担心这些?你怕什么?你是皇族,是芮涵的夫婿,堂堂正正的身份为何不用?再说了这又不是什么太过敏感的问题,太上皇你尚且不惧,你还怕其他老人?给他们一点好处让他们闭嘴就可以了,纵横司我不方便插手,一些安排我也不甚明白,就交给你了,去和克明商量一下!”

    苏宁郁闷地点点头,只好接下这个任务,然后便说道:“陛下,且不说道彦叔叔的事情,安西都护府既然已经确立,那么驻军几何?驻军从何而来?谷州浑州二州也需要驻军,驻军几何?从何而来?”

    李二陛下坐直了身子,打开一份奏折看了看说道:“无忌给我的意见是安西都护府初立,且西域诸国大多谨慎,驻军不宜多,否则容易引发怀疑和冲突,也不宜少,否则难以控制局面,人数以三万为最佳,至于剩下需要的兵马,可以在谷州和浑州二州各驻扎一万兵马,加在一起,就是五万,且东西呼应,随时可以相互支援。

    至于军队来源,自然是关中府军,我大唐第一个都护府,自然需要精兵强将,关中兵马精锐,就从关中征调兵马去戍守,怎么,你有什么意见?”

    苏宁说道:“那军队驻扎时间为多长时间?”

    李二陛下皱了皱眉头,说道:“就仿照西突厥驻军例,一年为期,地域既然较远,怕是要有两年才能轮换,就为长征健儿,加些饷钱便是。”

    苏宁说道:“问题就在这里,陛下。臣始终觉得,这府兵虽好,战时为兵,平时为农,可以极大减轻国朝负担,但是也就是因为这些,他们还要承担家中农活,也属于壮劳力,大唐如今最缺乏壮劳力,还有很多土地需要开发。冬日作战还好。若是春日春耕时节需要作战,岂不是会影响到春耕?

    那便是有些麻烦了,大唐今后要做的事情更多,需要军队更多。开拓的疆土越大。当地人都不是我族类。哪里能纳入军府充做府兵?驻军还是要从大唐内地征调,那样一来,大唐本土军队数量更加紧缺。长期以往,便会出现国土上没有足够军队戍守的情况,军士也有家庭,思乡心切,极易出现逃兵情况,到那时,又该如何?”

    李二陛下皱起眉头,深深思索着,良久,却思索不出什么问题,于是开口道:“这倒的确是个问题,你既然提出这个问题,是否有所考虑?把你的考虑告诉我,我想一下。”

    苏宁点头道:“臣的想法就是在府兵之外再设立一支常备军,之前臣也提过常备军的想法,但那时没有今日这般情况,所谓常备军,就是脱离府兵,完全归属于朝廷的军队,不从事农业生产,只负责征战四方,戍守疆土,吃穿用度,具为朝廷负责,所用兵器马匹盔甲,也都归朝廷负责,平时发放兵饷粮食,朝廷养之。”

    李二陛下陷入沉思,大唐的府兵并不需要朝廷出粮食,就算作战也是自备粮食兵器,所以参加军队的都是一些家中环境比较殷实的农户,穷人还没办法当兵,就算当也只能做辅兵,苏宁的意思,就是设立一直完全归属朝廷,没有战时为兵平时为农性质的军队,无论什么时候,都只负责战斗,不负责耕种土地,就好象是……

    职业军人。

    “那么组建一支军队朝廷所需要支出的军费绝对不是小数目,而且按照你说的戍守边疆,一去多少年,能经受住吗?不会思乡吗?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啊……”李二陛下一边说一边思考。

    苏宁把和杜如晦说的理由说了出来:“倒也不能这样说,说一些父母双亡者或是天生无父无母者可不会有什么家乡的顾虑?还有一些无家无室者,在大唐找不到女人,没有财产,没有土地,无法生存,那么这支军队不就给了他活下去的机会吗?

    与其在大唐老死饿死,干脆就到外族去拚搏一把,把土地打下来之后戍守在那儿,那儿肯定缺男人,大唐的这些精壮男子不就可以占据那里了吗?不需要多少年,第二代民众都要喊大唐男人为父亲!

    大唐也有很多男儿想要当兵,但是家中财产不够,所以当不了府兵,但是在劳动改造政策开始之前每次战斗辅兵的数量可在少数?这就意味着除了府兵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男儿想要当兵,却没办法成为正式的府兵。

    劳动改造政策确立之后,为了不耽误农务,运送粮草这些事情都交给战俘去做了,军队对辅兵的需求量大大减少,很多原来想要从军的人很是失望,这些人就是成为永久士兵的最好人选,只要大唐一旦开始招募,一定可以在短时间内招募到相当一批的永久士兵。

    然后训练他们,选拔出五万人的优秀士兵,送到谷州浑州和安西都护府,他们就是正式的士兵,没有回家乡的需求,反而可以在当地结婚生子,西域战乱过后男子数量锐减,这正是我大唐男儿的好机会啊,过了十年二十年,当地的百姓可都是大唐军人的后代了,可以设立军府,征召府兵了。”

    苏宁一番话说完,李二陛下愣住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指着苏宁哈哈大笑道:“哈哈哈哈哈!好小子,好小子,算计外族都算计到几十年以后了,哎呀,吐蕃,吐蕃,究竟他们犯了什么错招惹到你?我现在相信了,只要你一出手,吐蕃完全没有招架的力量,西域也是我大唐的囊中之物,还不用起刀兵,哈哈哈哈!”

    李二陛下笑的那么开心,很显然,这个事情就成了,大唐如今的情况,与其一直维持府兵制度,倒不如开始进行府兵制和募兵制的共同存在,募兵戍守边疆,府兵做为主力征战四方,打下来的领土都交给募兵去占领,去同化,去结婚生子,用基因和血统战胜当地人,把他们变成实实在在的汉家儿郎,同化为汉家领土!

    吐蕃和西域,这是大唐挺进中亚战略的两块绊脚石,一定要消灭掉,然后才可以向中亚进发,避免高仙芝曾经犯下的错误,遇到的挫败,在此之后,大唐的政策愈加成熟,策略愈加完善,中华帝国的顶峰将远远不止另一个时空,至于究竟能到什么程度,苏宁自己也不知道。

六百一十 普度众生

    洛阳,净土寺。

    一轮明月悬在天边,周围点缀着几颗明亮的星星,一位穿着朴素僧衣的中年僧人盘坐在一个小亭中,双目微闭,口中念念有词,手中佛珠不断地转动,象征着他虔诚佛教徒的身份,这小亭叫做望月亭,是他最喜欢的一处可以宁静心神参悟佛道的好地方,每天晚饭过后睡觉之前,他一定会在这里度过。

    “长捷师兄,长安大觉寺来信,住持法师邀请我等往长安一叙,说是要商量一下往吐蕃国传教的事情。”一个穿着同样朴素的中年僧人慢悠悠地走过来,左手拿这一封信,右手行佛礼,很是虔诚与尊敬。

    “大觉寺?吐蕃国?”端坐在望月亭中的长捷法师闻言睁开了眼睛,站起身子走上前,接过信件,打开来看了一会儿,眼中疑惑之色愈发浓郁:“朝廷向佛道两界遍发邀请函,邀请佛道两界修为高深者往长安而去,希望选拔出二百五十名高僧与二百五十名道长组成团队前往吐蕃传教,还是受到了吐蕃国主的请求?师弟,这当真是大觉寺信件?”

    被称作师弟的中年僧人双手合十点头道:“正是如此,此等大事,怎会有假?更是朝廷直接下达文书,不会有错,年前朝廷大破吐谷浑,灭之,吐蕃出力不小,想来是吐蕃国主的请求,陛下也就答应了。”

    长捷法师点了点头,又看了看信件,疑惑道:“吐蕃虽处高原之上。然玄奘来信称吐蕃国就在天竺国北方,既然如此必然是有佛徒传教,那为何还需要我等?朝廷此举,却是叫贫僧好生疑惑,至于道教,向来都在本土传教,从未外出,此时为何又要邀请道教高人一同前往?”

    中年僧人说道:“旁的暂且不说,既然陛下已经下达文书,而大觉寺住持又提出邀请。师兄还是前往一次为好。原因应当也会说明,朝廷貌似并非强制我等僧众前往吐蕃苦寒之地,到时若事不可为,再回来便是。”

    长捷法师点点头。收起信件。而后又像是感叹一样说道:“若是当真可以去得吐蕃之地。倒是可以试着和玄奘会面,数年未曾相见,也不知道他如今怎样了。”

    中年僧人笑道:“师兄莫要担忧。玄奘三年前便已抵达那烂陀寺跟随戒贤法师研习佛法,现在应当还在研习高深佛法,待得玄奘研习归来,自然有相见之时,命里有时终须有,何须强求呢?”

    长捷法师闻言温声笑道:“师弟近些年研习佛法颇有所得,倒是看得比师兄还要透彻了,可喜可贺。”

    中年僧人笑道:“毕竟玄奘还是师兄的亲兄弟,即使出家人无家,但终归还是血浓于水,我等到底还是人,师兄,吐蕃苦寒,师兄身体又不是很好,若实在不可为,还请归来,若是玄奘从天竺国归来才知道师兄已经圆寂,那该是何等感伤?”

    长捷法师笑着摇头道:“若吐蕃并不需要我等,我等自然不会前去,但若是吐蕃众生当真需要我等,普度众生,也就是我等使命,为此,何须有生命之担忧?玄奘回来时,若是得知贫僧为普度众生而去,一定会欣慰,他能为研习佛法而不计艰险,跋涉四年方才抵达天竺,这已经是我佛门中人之楷模了。”

    中年僧人无言以对,长捷法师便笑道:“你也莫要太过在意这些事情,正如你所言,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纠结于此,于修行不利,师弟切记。”

    长捷法师说完转身便走,显然是去打点行装,往长安而去,中年僧人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叹了口气,这兄弟二人,当真是一样的性子……

    和长捷法师一样,与此同时,还有很多佛寺中的高僧接到了消息,纷纷往长安而来,各地道观的道长们也纷纷往长安而来,就连长安总院的孙思邈都要带着一众医者询问一些事情,鉴于孙思邈在长安道教界以及整个大唐道教界的特殊地位,还有他身负爵位,李二陛下倒也允许他参加会议,只是定然不会允许他去吐蕃就是了。

    洛阳距离长安城很近,加快速度的话,很快就可以抵达,所以相对于其他地区的高僧道长,长捷法师是第一个抵达长安城的外地高僧,一入长安就往大觉寺而去,当初天竺高僧来长安城讲学的时候,他也来过这里,轻车熟路,显然大觉寺的僧人也都认识长捷法师,一见长捷法师前来,立刻前去通报。

    不一会儿,大觉寺住持空景法师就出来迎接了,空景法师是长捷法师的好友,曾经给他的兄弟玄奘讲解过佛经,佛法修为高深,一见他出来,长捷法师立刻迎上去:“空景法师,好久不见了。”

    空景法师笑眯眯的说道:“好久未见,还请入寺吧,有何事都请入寺再说。”

    长捷法师点头答应。

    入寺,进入禅房,空景法师请长捷法师坐下,而后给长捷法师倒了一杯水,笑道:“三日前才将信件送出,没想到现在就到了,速度真快啊。”

    长捷法师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水道:“情况紧急,事关重大,容不得在三思虑,有何事,都还是听明白之后再做考虑最好,那么,还请空景法师将缘由告知贫僧吧,为何朝廷需要我等僧众和道众入吐蕃传教?依贫僧所知,吐蕃虽无道教,但应该有佛教才是。”

    空景法师的面色变得有些严峻,开口说道:“五天前,纵横司侍郎杜如晦杜侍郎来到寺中,与贫僧谈话,他把一切缘由都告诉了贫僧。”

    长捷法师有些吃惊:“杜侍郎?”

    空景法师点头道:“年前大唐与吐谷浑之战中,吐蕃出力不小。更在安西都护府设立过程中出力很大,所以大唐于情于理也要给予一些感谢,吐蕃国主就提出了请求中土佛教道教教众进入吐蕃传教的请求,杜侍郎非常不解,询问这是为何,一开始吐蕃国主尚且不愿意说,到后来才说了出来。

    原因就在于吐蕃高原之地,交通闭塞,民智不开,风俗严苛。因此催生出一邪教。该教以贿赂吐蕃一些高层人物以站稳脚跟,并且蛊惑教众,宣扬某些神明不可违逆之说,并且不允许吐蕃民众信其余宗教。只能相信这一种教派。

    吐蕃本就是苦寒之地。粮食产量极低。本来就不够吃,却被这邪教以贡献为名巧取豪夺,纷纷夺走。大部分自己挥霍享乐,少部分焚烧祭祀神明,即使千里饿殍,也在所不惜;更有甚者,拿活人祭祀,一些体弱不堪劳作或当兵者就要被拿去活人祭祀,乃至于活活烧死,手段之残暴,心肠之狠毒,令人发指,闻所未闻。

    因其得到吐蕃部分权贵支持,吐蕃国主亦无能为力,这才请求大唐,拯救吐蕃民众于水火之中,陛下遂起意,以我佛教教众与道教教众本慈悲为怀之念,立誓普度众生,拯救万民于水火,这才请求我佛门与道门派遣高深长者入吐蕃传教,将吐蕃民众从邪教手中拯救出来,普渡吐蕃民众。”

    长捷法师听的脸色苍白,满脸唏嘘不忍:“时至今日,竟有如此狠毒残暴之邪教耶?活人祭祀?昔日佛祖割肉喂鹰,只为拯救一只乳鸽,而那些人居然拿活人祭祀,天下之大,哪有以活人为食之神明?我佛家戒律当中最重要的便是戒杀戒荤,即是如此,我佛家当如此邪教天敌!

    我等佛者以慈悲为怀,立誓普渡天下众生,如今眼见耳闻吐蕃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岂有坐视不理之缘由?更兼陛下下令,我等更当责无旁贷,空景法师,若我大唐佛门决意往吐蕃一行,普度众生,请为贫僧留一席位,若是大唐佛门无人愿去,我长捷就算只有一人,也定要前去,不计生死!阿弥陀佛……”

    长捷法师一身正气,发下誓言,让空景法师眼前一亮,抚掌赞叹道:“长捷之意,贫僧已然明了,吾道不孤也!”

    长捷法师一愣,而后惊喜道:“空景法师也要前去?”

    空景法师笑着点头:“贫僧也是佛门中人,若是宣扬佛法,普度众生之机遇,便是刀山火海又如何?俗世人可为功名利禄上刀山下火海,我等自当为心中执念上刀山下火海,纵使他邪教如何猖狂,真理在我心中,我等,便立于不败之地。”

    …………

    长安总院,孙思邈练功房内,孙思邈的小弟子念空看着自己的老师一本又一本的检查书籍,寻找药方,然后将一些重要的书籍和药方放入一个箱子里面,大有一副要离开长安奔赴苦寒之地的驾驶,心中倒是郁闷不已,小小的年岁,他自然不愿意去吐蕃那种苦寒之地吃苦受罪,长安总院的日子多好啊?师傅受人尊敬,还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凭医术封爵的人,注定流芳百世,他作为弟子,鸡犬升天也未尝可知。

    在长安,孙思邈的名号就是民间最有效里的通行证,出去购买物品的时候,一旦人们知道他是孙思邈的弟子,或者是为长安总院购买物品的时候,总会有商家免除费用或是减免费用乃至于倒贴一些物品的事情发生,念空一次又一次地推辞,这些商家却不停的坚持,他们会说我的命都是孙神仙救回来的,这点身外之物算什么东西?

    即使明明知道这些人的感情并不是对着自己,但是念空依然很满足,他很庆幸自己从一开始就跟随着孙思邈,不离不弃,所以才有今天的地位,他本身的医术也常常受到孙思邈的夸奖,他觉得自己已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但是皇帝一纸令下,明明孙思邈没有必要前去,却还是打算请命而去,作为道门的代表,带领道门精英前往吐蕃传教,顺便广施药汤,治疗疾病,减轻吐蕃民众的痛苦,贯彻道门的宗旨,以及他作为一个医者的本心,普度众生,拯救劳苦大众。

    大唐人民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长安总院的一切也步入了正轨,孙思邈觉得,即使把目前的这一切都交给自己最中意的继承人来继承也无不可,自己注定要为天下人付出,医治天下疾病,虽然吐蕃人不是我族类,但也是人,他们也会有病痛,更何况还在被邪教奴役,欺骗,作为最先进文明的代表者,孙思邈觉得自己有义务去帮助那些苦命的人。

    即使他们不是大唐的子民,但是作为一个医者,医者父母心,任何求助于我的病人,我都不能拒绝……

六百一十一 松赞干布的愤怒

    高原,吐蕃国,逻些城,吐蕃王宫内。

    “啪”的一声,一只来自于大唐帝国的青瓷瓶被松赞干布摔碎在了地上,这是连日来松赞干布摔碎掉的第十件也是最后一件大唐瓷器,这只青瓷瓶是松赞干布平时最喜欢的物件,每当闲下来的时候就要拿着这瓷瓶细细地抚摸观察,赞叹着大唐工匠杰出的手艺,可以创造出这样一件美丽的艺术品,同时羡慕嫉妒恨一下大唐无与伦比的科技实力。

    但是三天以来,松赞干布的火气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难以压制,于是在他第一次摔碎了一只瓷碗并且从那“哗啦”一下的碎裂声中取得莫名的快感之后,松赞干布就忍不住的开始以暴摔瓷器作为发泄怨恨的一种方式。

    不过作为吐蕃国主,松赞干布仅仅拥有十件瓷器,所以就算是要摔,也要计算着摔,一天摔一件,可以支撑十天,这是计算好的,结果这才第三天,松赞干布怒摔七件瓷器,最后还是怒不可遏,将最后一件自己平时最珍惜的瓷瓶给摔碎了,伴随着瓷瓶粉身碎骨,他的怒火终于得到了些许的减退。

    旁边的护卫和侍从侍女一动不敢动,生怕触到了松赞干布的霉头从而引发血光之灾,他们都知道松赞干布为什么这样的生气,这样的愤怒,乃至于连自己最喜爱的最珍惜的平时用来减压的瓷器也给摔碎了。

    禄东赞大老远的就听到了松赞干布的怒吼和瓷器被摔碎的声音,无奈的摇摇头。叹口气,他自然也明白松赞干布为何如此生气,将心比心,如果他处在那样的位置,估计能比松赞干布更加气愤,甚至于要对身边的仆役下杀手来缓解心中的怨恨,不过松赞干布能在这种时候压制住心中怒火不迁怒于身边仆役,也可以看得出来他其实很重视人命。

    没错,禄东赞选择跟随松赞干布的最大的一个理由就是他和自己是一样的,都重视人命。轻视神明。认为神明是可有可无的,禄东赞对于神明没有感觉是家庭自小的教育使然,松赞干布对神明没有感觉则是出自于对神明的失望,据他自己说。他之前是一个虔诚信徒。但是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没有得到神明的庇佑。所以他从此不再相信神明。

    当上了赞普,一统高原,建立吐蕃霸业。对于整个吐蕃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之后,松赞干布也逐渐发觉所谓的神明教派只是一群打着神明的幌子借机招摇撞骗的流氓骗子集团,在意识到他们的招摇撞骗无法持久之后,他们中的一些领导者选择和吐蕃的一些老牌权贵合作,付出了经济利益,得到了政治庇护,从此,这个神明教派成为了吐蕃高原上说一不二的神之教派。

    作为吐蕃的赞普,二十多万军队的总帅,松赞干布拥有很大的权力和很强的实力,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他对于神明教派的不管不顾甚至于退避三舍上,他给了神明教派继续招摇撞骗的机会,神明教派也就把他当作一般的赞普糊弄着,大家都明白,心知肚明,只有那群贱民不知道,这无所谓,要是他们知道了,咱们的好处不就没了吗?命都会丢掉的。

    加强思想上的控制之后,神明教派本想就此住手,做神棍就可以了,但是取得政治庇护的后遗症就是自己的集团也会被政治集团所渗透,乃至于掌握,最早的一批领导者被暗杀之后,神明教派由原先单纯的骗子集团升级为带有政治色彩的宗教集团,在某些对松赞干布的政策很不满意或者是利益受损的权贵的支持下,这个政治集团的政治色彩越来越明显。

    以神明的名义反对松赞干布和禄东赞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信徒的支持下,在他们的领地上,对这些政策进行公开的抵制和反制,并且在赞普直属领地和他的支持者们的领地上进行宗教渗透,数十年的宗教传播经验和吐蕃人目不识丁的文化程度使得这种渗透变得相当容易,松赞干布的支持者被一个接着一个的瓦解,一个接着一个的死去或是倒戈,到如今,他的情况已经很不妙。

    就在三天前开始的祭天大会上,那群骗子居然公然声称他军队中的一位得力干将反对神明,亵渎神明,必须要受到神明的惩罚,在狂热支持者的支持下以及军队大部分士兵的犹豫不决之下,这位勇敢的将军带着他的卫队击杀了数百个神明教的狂热支持者,将一个叫嚷的最凶的神棍撕碎,然后力尽被擒,被活活烧死祭天……

    神明教已经开始了对军队的渗透,或者说是对军人的们的家人的渗透,世界上最厉害的风不是飓风,不是暴风,也不是龙卷风,而是枕边风,在家人成为信徒或者被迫成为信徒之后,军人们会受到这种影响也就是难免的,就拿三天前的事情来说,军队人数是五万人,神明教的人数是一千人,但是除了那位将军和他的五十人亲兵卫队进行抵抗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将军或者士兵去解救那位将军。

    松赞干布赶到的时候只看到了一具焦尸,还有那个叫做珠尔希的神明教第一神棍的戏谑的笑容,还有那近乎于挑衅的话语,松赞干布几乎忍不住要拔出自己的腰刀,率领军队将神明教一举铲除,但是他知道,如果他这么做了,他明天就会被推翻,因为他的支持者们已经寥寥无几,他的军队估计也只会旁观——他们不知道是应该帮助赞普还是帮助神明……

    干脆谁都不帮好了……

    松赞干布只有不到五万人的绝对忠诚的军队,这些数量的军队,无法和那些权贵们的私人军队的数量相提并论,吐蕃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权国家。他的政权建立在他的家族的强悍与威望之下,失去了这种威望,他所谓的政权只是一个赞普家族和少数几个家族而已,无法和权贵们对抗。

    神明教的存在不仅仅大大削弱了自己身为赞普的力量,更为权贵们获得了近乎于天文数字的收入,这些收入一旦得到了,要是再想剥夺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只会不断地索取,不断的要求,从一开始的十分之一的收入到现在的三分之一的收入都要上交神明。比起这些吐蕃人交给赞普的赋税还要高。

    松赞干布要铲除神明教!

    而如果松赞干布不和神明教对着干反而支持神明教大家一起均分好处的话。神明教也不想干掉松赞干布,但是松赞干布的态度是要做一个霸主,强悍的霸主,绝对不能接受任何质疑和反对的霸主。所以这就注定了松赞干布和权贵们的对立。或许是早期一统高原的战争中松赞干布经历了太多的胜利。所以让他有些目中无人,所以才会在神明教强势反击的关头手足无措……

    他不会想到那些在他一统高原的战争中对他唯命是从的家族领主们会如此激烈的反对他的政策和意见,甚至在面对面对抗不过他的时候。采用了另外一种更加卑鄙的手段,松赞干布在之前掌握了三十万军队,几乎是整个吐蕃的全部军队,而反过来,权贵们的私兵则不足十万,他们只能退却,松赞干布太相信自己,没有赶尽杀绝,所以给了权贵们喘息之机。

    神明教的政治化让松赞干布难以招架,支持者一个一个的失去,反对者越来越多,他几乎被逼入绝境,而此时大唐对吐谷浑的战争让他看到了新的曙光——占领吐谷浑的土地,增强自己的实力,然后南北夹击神明教!

    至于大唐……谁啊?我怎么不知道?

    相对于松赞干布的狂傲,禄东赞则显得冷静得多,他敏锐地察觉到了松赞干布目前的危局,他不是没有考虑过投靠神明教集团,但是在之前松赞干布强势的时候,他曾经强势驱逐了进入他的家族领地传教的神明教,所以和神明教结下了死仇,他不能放任松赞干布死掉,松赞干布被打倒了,他也只有死路一条。

    在和大唐的战争中,禄东赞为吐蕃找到了另外一条道路——依靠强大的大唐,收拾掉神明教,再缓缓铲除反对派权贵,建立一个大唐模式的中央集权政府,掌握全部的权力,然后当皇帝,自己做丞相!

    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该如何利用强大的大唐帝国呢?

    和亲?这是很常用的手段,之前他就通过战争强迫尼泊尔王国的尺尊公主下嫁给松赞干布,现在大不了再用一次,当然了,见识到唐军战斗力的他不会再采用军事手段,而是采用求情的方式,结果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大唐皇帝陛下以国书的形式废除了和亲,大唐公主只嫁给大唐国民,且是有功之臣,不嫁给外族。

    没办法,禄东赞囧了,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消失了,还有什么道路?那个奇怪的危险的年轻人告诉他,可以引入大唐的宗教来对抗本地的宗教,引入一心向善的佛教和宽容和谐的道教,而且这两个宗教的最大特点就是——绝对不允许残害人命!

    只这一点,就会和神明教产生剧烈的冲突,习惯于拿活人祭祀的神明教一定会视这两个教派为眼中钉肉中刺,无形之间会分担松赞干布的压力,松赞干布可以获得喘息之机,重整自己的势力,在军队中来一次大清洗,将自己的心腹安插入军队,得到完全掌控军队的结果,那是最好不过的。

    禄东赞此来,就是来和松赞干布商量如何帮助大唐佛教和道教在吐蕃站稳脚跟的事情,只是正好撞上了松赞干布的火气狂飙的时候,颇有些不合时宜,人在愤怒的时候往往会失去理智,这是他的父亲临死前告诉他的真理,想要击败一个人,就要先让他产生愤怒,并且沉溺于愤怒之中无法自拔,到那时,无论他多么强大,也会自己给自己挖好坟墓,就等着你将他推进去,盖上土壤。

    松赞干布不能继续愤怒下去了,至少如今还不能,大家拥有共同的利益追求,你要是死了,我也就完了,所以就算是为了我和我的家族,你也不能死,不能愤怒!

    一念至此,禄东赞的步伐坚定起来,无论如何都要让松赞干布恢复往日的冷静,只有一个冷静的赞普才能为他带来最大的好处,所以无论如何,也要让他恢复冷静,让他知道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

六百一十二 宗教的反击

    禄东赞大步流星的想要进入王宫,在宫门口被松赞干布的贴身亲卫拦下:“将军,赞普说,他不想见任何人,任何人都不要进去,否则会被治罪的,而且……”侍卫压低了声音:“赞普现在的心情真的是不太好,连最喜欢的瓷器都被摔碎了,所以,将军还是不要进去了吧……”

    松赞干布的亲卫是赞普家族的世代世袭亲卫,忠诚度绝对可靠,也是松赞干布非常信任的人,人数只有三百,但是要论战斗力的话这三百人可以正面击溃一千人以上的正规军,都是心腹中的心腹,比起禄东赞来说,还是这些亲卫更被信任,所以凡是赞普一系的官员都知道这些亲卫说的话有绝对的可信度。

    禄东赞平时也很乐意和这些亲卫打好关系,和这些亲卫打好关系的话,有他们给赞普说些好话,那对于自己的仕途很有用处,别小看了这些亲卫,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就是能否说的上话的关系,官再大,说不上话,没用,这世道人人都有点儿小小的权力,关键看你会不会用。

    禄东赞何其聪明,当然知道这里面的门道,所以这些亲卫也很愿意给禄东赞提供方便,这就告诉禄东赞这个时候不是发火的好时候,而要冷静的思考对策,要让别人灭亡,就让先让他疯狂。

    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古往今来的每一个失败者都印证了这个道理,但是显然松赞干布并不知道。吐蕃也没有汉人那么悠久的历史,但是无所谓,只要有人明白就可以,禄东赞就是一个明白人,他谢绝了护卫的好意,还是要求进入王宫,并且承担一切后果……

    松赞干布摔碎了自己最喜爱的瓷瓶之后,就已经有些冷静了,不是为别的,只是为自己的瓷瓶被摔碎了感到肉痛而已。别的还无所谓。着最喜欢的瓷瓶还真叫他肉痛,看着一地的碎片,无话可说,心中对于神明教的那群人更加痛恨。正在此时。禄东赞走了进来。看着一地的碎片,叹了口气,便蹲下身子开始整理。

    “我不是说任何人都不要进来吗?你们是干什么吃的!信不信我砍了你们的脑袋?!”松赞干布没有对禄东赞说话。而是狠狠地斥责了身边的亲卫队长,亲卫队长一脸苦涩,遇到这种事情,他们亲卫就是里外不是人,做到了会得罪大臣,做不到的话会得罪皇帝,怎么着都要得罪一些人。

    禄东赞没有站起身子,继续收拾满地的狼藉,顺带着开口说道:“赞普就不要责怪他们了,是臣下硬要闯进来的,和他们没有关系,若要惩罚的话,就惩罚臣下好了。”

    松赞干布这才将视线转移到禄东赞的身上,冷冷的开口道:“本赞普下的命令,连你都不要遵守吗?那群神明教的人不听也就算了,军队不听在我意料之中,而如今,连你都要背叛我吗?!”

    禄东赞的面色立刻变了,抄起一块碎掉的瓷片放在手腕上大声吼道:“既然赞普如此怀疑臣下,臣下生无可恋,这就一死,以消除赞普疑惑之心,还望赞普照顾好臣下家人!”说完就用力在手腕上划了一下,鲜血立刻就喷了出来,松赞干布大惊失色,立刻扑上去将自己身上的锦袍撕了一块下来堵住禄东赞的伤口,大声喊道:“快去把医者喊来!你这是做什么,我,我只是在气头上,你为何如此当真,为何如此儿戏?!”

    禄东赞的面色渐渐有些发白,仍旧坚持着严肃的面孔说道:“赞普只是因为这种事情就怀疑臣下对赞普的忠诚,臣下只是觉得寒心,觉得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无功的,觉得之前为赞普付出的一切都是没有结果的,既然如此,还不如死了好!免得继续受苦!”

    松赞干布一脸的懊恼之色,喊道:“我,我,我只是生气啊,你为何又要这样,这会要了你的命的!我若是怀疑你,又为何还要给你兵权,让你统帅军队?又怎么会让你去和唐国谈判?哎呀!都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可好?医生怎么还不来!想死了吗!?”

    一番折腾之后,医生终于赶过来,将禄东赞的血止住,然后里三层外三层的包扎了一下,算是把禄东赞给救回来了,但是禄东赞显然失血有些多,所以脸色惨白,相当虚弱,松赞干布也不知道多后悔,心里发誓从今以后再也不能和他说这种事情了,否则就不是失去一个得力助手那么简单的事情。

    “你啊,你为何偏要在这个时候过来找我呢?”松赞干布责怪禄东赞,也在责怪自己。

    禄东赞说道:“当然是担心赞普被神明教那些人给气坏了身子,这才前来的,赞普可千万不能乱了分寸,那些混蛋要的就是赞普被气坏,他们就一定可以从中取利,赞普一定要控制住这种感觉,不能被他们所利用。”

    松赞干布深深叹了一口气道:“我自然也知道这样是不对的,我父亲就是被气死的,我当然会注意,但是,整整五万人的军营,一名大将竟然被一千多暴徒从军营中带走,除了他自己的亲兵之外五万军队竟然没有一个人施以援手,眼睁睁地看着五十亲兵战死,然后他被暴徒带走,这个过程中就没有一个人反抗吗?

    神明教太过分了,那些人也太过分了,到处宣扬我们在唐国手底下吃了败仗是因为没有听从神明的旨意,然后在军队里面宣扬他们那些狗屁教义,直接和我作对,现在他们会把反对他们的将军杀掉,那么下一步就会鼓动暴徒把我给杀掉,那些人的目的不就是这样吗?

    我真的不能继续忍下去了,忠于我的军队至少还能凑出五万人。就用着五万人,先把神明教给铲除了,然后再去攻打那些混蛋的领地,你也回到你的领地召集兵马,一举将他们全部铲除!我看他们已经忘了统一大吐蕃的是我!不是他们!”

    禄东赞急忙阻拦道:“赞普,三年前我就这样对你说过,但是你不听,现在他们的实力已经不是当初那么弱小,我们的实力也不是当初那么强大,整个大吐蕃只有五万军队会在这种事情上听从您的指令。您觉得我们还有胜算吗?你千万不可以轻举妄动!”

    松赞干布一拳捶在地上:“那该怎么办?等着唐国吗?唐国的公主嫁不进来。我们没办法从唐国得到我们所需要的任何东西,唐国的商人只是来做生意的,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况且那些商人若是来到我们这里,那些混蛋不会拉拢他们去他们的领地做生意吗?至于唐国的佛教和道教。有用吗?从天竺国那里也不是没有僧人过来。不都被杀死了吗?!”

    禄东赞说道:“唐国的商人只会在逻些城做生意。这是唐国政府和我们商议的结果,而且双方的交易要在唐国大使馆的监督之下才能进行,唐国承认赞普的国主地位。不会和其他领主有所来往,那些商人也不敢违背唐皇的命令,所以这一点我们可以放心,我们还可以在税务上面动手脚,对于那些领主手下的人征收重税。

    至于唐国的佛教和道教,和天竺国不一样,天竺国没有强大的力量,那些领主根本不害怕天竺国,天竺国大小十数国,若不是山高路远,我们也可以消灭掉他们,所以那些天竺僧人会被杀死。

    但是唐国的僧人不一样,有唐国在背后撑腰,那些领主和神明教绝对不敢对他们动手,否则唐皇一定不会放过他们,要是他们杀死了唐国的僧人和道士就更好了,唐国一定会问罪,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抓捕那些神明教的人,然后杀死他们!

    有唐国在背后撑腰,他们一定有所顾忌,一开始时的试探肯定会有,等双方的矛盾更加激化之后,我们就可以从中挑拨,那些没什么见识的愚民就可以派上用场,杀掉一两个唐国的僧人和道士,然后唐国政府一定会要求我们交出凶手,我们就可以以唐国的名义对神明教动手,还可以向国民有所交代,这是被逼无奈的。

    到那个时候,神明教那群狂妄自大的蠢货还有什么办法?难不成他们当真敢于鼓动军队和唐**队决一死战?唐**队的实力不少军队见识过,唐国的强大他们也知道,而且一旦唐国商人给了咱们一些改变,唐国的声誉就会变得很好,到那个时候,神明教要是鼓动大家和唐国作对,我们就可以安静地看着。

    汉人有一句话叫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臣下觉得这正好可以用来形容咱们这里,神明教和唐国相争,获利的就是我们,一旦神明教惹怒了唐国,不需要我们动手,唐国估计都不会放过神明教的人,到那个时候,无论是唐国还是神明教,都无法和我们相提并论。

    把神明教彻底铲除的时机就在那个时候,神明教一被铲除,就可以刑讯逼供,将他们背后的指使者全部供出来,然后就可以名正言顺的铲除那些领主,赞普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统治整个吐蕃国了。”

    松赞干布越听越高兴,越听越开心,美好的未来就在禄东赞的三言两语之下变得如此生动和真实,松赞干布不由得大喜过望:“好!好!好!有朝一日,我得到了整个大吐蕃国,我就要称帝,我就要和唐国分庭抗礼,我做皇帝,你做大相,我们整理军队,往外打,打西域,打突厥,还要打唐国,一统天下!哈哈哈哈哈!”

    禄东赞躺在床上,看着松赞干布疯狂的身姿,也露出了笑容,呵呵呵,说的没错,要是真有那么一天,你就应该这样做,然后,我会做你最得力的助手,为你铲除一切你想铲除的人,你想铲除的人,就会是我想铲除的人,我想铲除的人,会是你不得不想铲除的人,到那个时候,即使你不想铲除,也不是你说了算了……

    若要使人灭亡,就要先使他疯狂,父亲,你说的实在是太对了,这个人,还真是容易变得疯狂呢,真不愧是我选中的赞普,我的主人,呵呵呵,真是期待啊,唐国商人到来的那一刻,唐国的道士和僧人到来的那一刻,那一刻,就是大吐蕃国发生蜕变的一刻,到了那个时候,神明教?领主?你们是对手吗?

六百一十三 重大喜讯

    大唐贞观八年四月十五日,大唐帝国第一批佛道传教团一千三百人在大唐首都长安城集合完毕,其中有五百人的高僧道长和他们各自的随从以及大唐政府的工作人员,这一次佛道传教活动时大唐政府和吐蕃政府之间相互承认的官方举动,所以大唐政府也要派人予以监督和保护。

    在争论了一个多月以后,佛门组成了以长安净土寺住持空景法师为首的佛门传教团二百五十高僧,道门也组成了以洛阳紫云观紫云真人为首的道门传教团二百五十道长,双方加在一起,正好是大唐政府和吐蕃政府商议决定的五百人的佛道传教团。

    这里面还是有不少小插曲的,比如孙思邈这个大唐道教界的骄傲人物三番五次的要求进入吐蕃传教,顺便拯救众生,李二陛下和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一大帮子人连番劝说都不抵用,老孙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去拯救吐蕃人民,最后实在没办法,苏宁出了绝招,以大唐政府要在大唐五大城市和六大通关关口设立与长安总院同样级别的医院为借口,终于使孙思邈答应留下来,参与到医院的组建工作当中去。

    废话,好容易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医务工作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大唐的医疗体系建立起来的灵魂人物,送给吐蕃?开玩笑!大唐子民还在水深火热当中没有解脱你就去解脱吐蕃人?

    让这些道士和和尚去吐蕃是去传教,争取引发宗教对立和吐蕃混乱的。不是为了真的去拯救吐蕃人的,那群白眼狼有什么好拯救的?孙思邈名望太大,一个不好丢了性命全国百姓估计都要要求政府给他们一个交代,这算什么?所以无论如何不能让孙思邈这位医术达人进入吐蕃。

    连带着那些传教者,除了为数不多的擅长医术的达人以外,都是扎扎实实的学院派,都是各自宗派中数一数二的“蛊惑人心”的好手,别说佛门和道门真的就那样的与世无争,自古以来道士闹出的皇帝追求长生不老事件绝对不在少数,佛门也有一个“欢喜禅”的奇葩组织。到底还是人。不是神。

    大唐的宗教界,表面看上去四平八稳,实际上是贞观初年天下刚刚平静带来的作用,天下还没平静。宗教哪里有左右天下的能力?天下平静了。吃饱了肚子了。才能信教,追求心中的宁静,大唐百姓不傻。佛教和道教想蛊惑人心没那么容易,尤其是教育普及计划开启之后,这就更难。

    佛门和道门不是没有人注意到民智开化之后传播教义也会变得稍微有些困难,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思想之后想要让他再接受另外一种思想体系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能够离开国门去外地传教是一个求之不得的好机会。

    当初玄奘向李二陛下请求去天竺求佛,申请书递上去了,那时候李二陛下没有答应,玄奘是偷渡出去的,现在有了一个光明正大的机会,吐蕃人还在被邪教蛊惑,佛门和道门当然求之不得去那块土地宣扬自己的教义,扩大各自宗教的影响力,尤其是道教这个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派别。

    一群目不识丁的人是最好被蛊惑的好嘛?人傻,钱多,你不去?二愣子!我去!

    大家都精着呢!宗教发展维持也需要钱啊!香火钱不是钱?香火钱就是佛教和道教维持生存的重要途径,因为他们是出家人,没有田产,没有稳定收入,大的寺院和道观或许还有附带的土地可以耕种,自给自足,当然大的寺院和道观也不缺钱,但是小的道观和寺院只能靠香火钱。

    当然了,这时候的和尚道士都是比较敬业的,不会出现现代一边给人诵经祈祷一边吃鸡腿的事情……

    像孙思邈那样一心一意救死扶伤超脱了国家民族界限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而且苏宁也不认同,这种人你要说是在现代还情有可原,至少国际上还有一纸空文做做样子,也有很多真正做这些事情的国际博爱组织;但是你说要是古代,弱肉强食的时代,大唐周边白眼狼环伺,你去帮别人?怕是刚刚治好他他就反咬你一口。

    大家各有各的心思,佛门高人和道门高人组成的这样一支队伍在李二陛下组织的欢送会上,喝下了加有家乡土壤的清酒,一滴清泪划过,大家迈开坚定的或是不坚定的步伐,奔向了那片高原未知之地,那里,还有许许多多未知的危险等待着他们,能否回来,谁也不敢保证。

    当然了,一千三百人的佛道总团里面,就有三百人是纵横司安插的眼线和密探,主要还是监视和保护这些僧人和道士,大唐的技艺他们一点都不知道,带去的佛经和道经都还是竹简试样,不被李二陛下所担忧,但是那些商人就不一定了,为了钱,谁知道他们能做出什么事情?就算纵横司密探们坚守自己的职责,那些民间商人呢?

    三百人里面,有血滴子二组三十人,专门负责监视所有的血滴子,一旦发现不妙,即刻击杀,先斩后奏!

    血滴子监视寻常人,血花监视血滴子,纵横司总部和血花单线联系,并且监视他们,从上倒下,秩序井然,一个合格的间谍情报对外机构就是这样的牛逼,只是苏宁最近听到一些风声,李二陛下对纵横司的职能相当满意,有意无意地透露出能否在里面设立一个部门专门用来对内监视,铲除内贼。

    这个要求被杜如晦驳回了,纵横司就是专门负责对外的,臣只能负责对外,若是对内的话,还请陛下另择贤能,李二陛下摆摆手作罢,但是既然这个想法已经出现了,就证明李二陛下已经不像前几年那样对群臣那样的信任。开始觉得自己也应该拥有一个专门监察部内部的机构……

    看来百骑司的建立无法逆转了,这个类似于锦衣卫但是却比锦衣卫低调得多得多的机构,搞不好就是锦衣卫的前身,搞不好朱元璋就是从李二陛下的百骑司里面找到了灵感,他那卫所兵制不就是改良自唐代的府兵制吗?

    只是李二陛下懂得节制,朱元璋不太懂得节制,到最后连臣子做梦说的什么话他都能知道,这样的恐怖统治之下大明朝开国的那一段时期也真是够呛,苏宁也庆幸自己没有穿越到大明朝开国时期,那一段时期。当真是让那个贪官污吏苦不堪言。就算不是贪官污吏,做个官员都有生命危险,老朱杀官员杀得太狠,最后连自己的儿子都看不下去了……

    但是无论如何。百骑司的建立就预示着贞观初年以来君臣和睦相互信任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百骑司就是监视内部所用的。刚当皇帝的那段时期李二陛下还很信任自己的臣子,认为他们不会对不起自己,自己也没有必要防贼一样的防着他们。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概是每一个皇帝都没办法跨过的一道坎儿……

    做皇帝做久了,在深宫里面呆的久了,心里面会发生变化,就好像李隆基那样,开元年间相当的贤明能干,天宝年之后就盛极而衰了,面对臣子的劝诫,他居然说他已经为国家奉献了几十年,是时候该休息一下了……

    这一休息,就把盛世大唐给休息没了,所以皇帝不能休息,谁让你是皇帝呢?朱元璋不还羡慕江南的富家翁吗?当然,老朱休息一下,对大明朝是好事……

    要说苏宁对此没有担忧是假的,就好象自由散漫惯了的人突然要被监视起来,这种感觉不好受,但是无法反抗,这是皇帝要加强自己的威严的必然举措,满大唐的勋贵都不敢阻拦,这个时候要是阻拦,那就是不想好了,他到底还是皇帝,苏宁是皇族,实实在在的,但是皇族又怎么样?李二陛下对皇族很好吗?

    李道彦现在就像是个废人,苏宁和杜如晦合计了一下给了李唐宗室几位老人一些好处之后,他们就甩手不管了,李二陛下说的对,这些宗室只对利益感兴趣,至于李道彦,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没看到李道宗和李孝恭一点儿意见都没有吗?

    大概也是不敢有。

    李世绩很安全。

    李世绩现在已经接替了侯君集,担任了大唐参谋总部总长的职位,成为了继侯君集以后的第二任参谋总长,原先的左次长的职位由段志玄大将军接任,现在的李世绩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这个职位相当于军队里面的丞相了,而且比起左右仆射来说,这个丞相更加实至名归,还没有分权的。

    当然了,按照李世绩那么会做人的手段,他的任上,一定不会出现侯君集的那种情况了,侯君集被命令在家里面闭门思过,无召不得外出,当初与他交好的将军大臣贬的贬免官的免官,给了所有人一个震慑,李世绩肯定知道自己的任务就是安抚军方,然后断绝他们向政治权力伸手的想法。

    看来李二陛下有设立对内间谍机构的想法,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侯君集给刺激的,自己对他们宽容,他们却越来越放肆,以为自己当真那么好说话?李二陛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整个长安勋贵的好日子都一去不复返了,所以侯君集的好日子也到头了,不单单得罪了李二陛下,更把整个长安的勋贵都给得罪了一个遍。

    什么叫不作死就不会死?侯君集现在应该明白了,但是,似乎有点儿晚了。

    不过苏宁暂时没有心思管这些事情,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让他所有的心思都被吸引了——重大喜讯!李芮涵怀孕了!

    没错,怀孕了,真的怀孕了,孙思邈亲自出手诊断,绝对没有错误,根据判断显示,李芮涵已经有一个月了,就是在苏宁回到长安城以后回家的那一段时间怀上的,之前离开长安城之前的那一段天天腻在一起的时间没怀上,结果回来之后一炮中地,苏宁确定了自己的身体没有问题,李芮涵的怀孕也就是顺理成章的。

    得知这个消息,苏宁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感觉,大脑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是喜悦还是伤心还是激动还是悲哀,什么都感觉不到,完全不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去感受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自从来到大唐以后,他第一次手足无措,第一次失去了对事情的掌握,而这件让他失去了对事情掌握的事情,却是那样的让他难以忘怀……

六百一十四 最幸福的时刻

    说实话,每一个男人知道自己要当爸爸的时候,都是相当激动和不知所措的,那种感觉吧,也不好说,反正就是激动,傻高兴,不知道自己在高兴什么在做些什么,或许很多年以后回首的时候会觉得很好笑,但是当时,真的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感觉。

    父母对孩子的爱真的是不容置疑的,那让梨的孔融曾经说什么父与子,有什么恩?论其本义,不过当时**发作而已;子与母,又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就什么关系都没有了,这种话,先进这样的社会尚且不能接受,又谈何当时的时代?

    这家伙小的时候让了一颗搞不好有虫蛀的梨子就被传唱了几千年,不还是因为他死在曹操手上,本身又是孔家后裔,但是有这种子孙后代,要是孔夫子他老人家知道了,会不会被气死?搞不好真的有可能……

    苏宁很鄙视孔融,所以当然相当重视这份血亲的感情,虽然做那些愉快的秀秀的事情很舒服,很爽,但是正是因为这个过程是愉快的,孩子的出生才显得更加幸福,若是这个过程充满了痛苦,人类会像今天这样的壮大?再者说了,做这种事情的最终目的应该不是为了**,到底还是因为传承。

    把所有的事情都抛给了杜如晦,然后给李二陛下打了个招呼,和李承乾说了一声,就飞也似的跑回了三原县的家中。此时的家中非常热闹,住的不远的秦琼带着夫人早就来到了府上,李孝恭也带着全家人赶到了府上,几位老人家坐在一起笑得合不拢嘴,苏宁已经付就看到李芮涵依偎在李夫人的怀里面,脸上的幸福感怎么也抹不去。

    “三明那小子怎么还不回来?早就给他送了信儿的,这小子,忙着公事就连家都不要了?!”李孝恭一边怜爱地看着女儿,一边恶狠狠的数落苏宁,秦琼还在一旁给苏宁说好话儿:“男人家。在外打拼是难免的。定方那孩子现在还在西域待着呢,老夫很是欣慰啊,只是有些苦了梓月了,这都好几个月了。也不知道临盆的时候定方能不能赶回来……”

    秦梓月挺着大肚子。嘴上说着:“没关系的。还是公事要紧,定方远征西域,到头来还是为了家里面。总是二郎一个人打拼,定方也会觉得很过意不去……”但是她脸上的表情,还是带着一丝失落,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肚子的时候,既甜蜜,又有些失落……

    李孝恭还是不放过苏宁:“定方在西域是做都护的,职责重大,那是情有可原,可是三明呢?那臭小子,就在长安城里面也不知道回家!等他回来看看老夫怎么收拾他!”恶狠狠的模样看得苏宁一阵心悸,知道今天没个说法是逃不过去的,所以只好硬着头皮现身了:“岳父,小婿这不是回来了吗?嘿嘿嘿……”

    所有人一愣,随后有人欢喜有人恨,欢喜的是其他所有人,恨的是李孝恭一个,李芮涵惊喜的看着苏宁,一下子站了起来,正准备往前冲呢,李孝恭比她的速度更快,几乎是瞬间移动一般冲到了苏宁的面前,指着苏宁就一通训斥,把苏宁骂得狗血喷头,但是一句反驳都不敢有……

    开玩笑,反驳他?

    算了,还是问问孙思邈静心口服液研究的怎么样了,这老家伙更年期的病情是越来越严重了,要是再不吃药,对于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阻碍,尤其是对苏宁的身心健康有很严重的影响……

    最终在李夫人的劝阻之下,李孝恭总算放过了苏宁,苏宁郁闷无比的来到李芮涵身边坐下,看着李芮涵,因为有人在边上,也不好意思做些亲密的动作,李芮涵用柔柔的眼神看着苏宁,也知道苏宁想做些什么,不过都是老人家在一边,谁也不好意思,最后还是苏宁抓住了李芮涵的手,用眼神示意,有什么话儿,回房里面再说。

    “好了好了,孝恭啊,你也就不要再责怪三明了,到底还是因为公务,不是为了别的,这些时日长安城里面事情多得很,连老夫都略有耳闻,何况其他人呢?三明也是得陛下看重才会被召回去重用的,你看现在这不回来了吗?而且芮涵有了孩子,陛下也会很高兴的,不会再给三明安排太多的公务了,你也不要太担心了。”眼见李孝恭还在嘟嘟囔囔的,秦琼终于开口做和事佬了。

    王氏和刘氏没有说话,这些事情她们反倒不好开口,李夫人和秦夫人也没有说话,李孝恭白了苏宁一眼,对秦琼说道:“我只是警告他一下,别觉得公务太多就不注意家人了,老夫年轻的时候南征北战,经常整年整年的不回家,现在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事情,所以想尽办法弥补,老夫也不希望这小子错过了一些不该错过的事情。

    一个男人第一次做父亲这种大事情,哪里能错过?再者说他还没到十八岁,哪里来的那么多公务?陛下也是的,改日我要进宫和陛下说一说,别总是缠着这小子不放,乖女儿都没人陪了,这要是到了二十岁及冠以后,这小子还不整年整年的不着家?那芮涵不就受苦了吗?”

    秦琼叹口气道:“这自古以来忠孝两难全,家事国事本来就很难以选择,三明不仅是芮涵的丈夫,也是国家的臣子,统兵征战和治理国家都做过,陛下对三明的重视你也明白,这是好事情,既然如此,三明肯定不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家里面了。

    你想想定方当初迎娶梓月的时候,还只是个中郎将,后来做了左武卫将军,不少人说闲话他是因为娶了老夫之女的关系才做了左武卫将军,设身处地的想想。若是我等被旁人这样说,靠自己的女人登上高位,那是什么感觉?堂堂七尺男儿,怎能被如此对待?所以啊,才会不计生死的去外面打拼。

    你看看三明,你家父女的身份更尊贵,三明却是出身寒门,只是三明的确是有大才,才不会被人说闲话,三明和定方都在外面打拼。一个在西域一个在长安不还是为了这个家吗?活到这个岁数。你我这些人也就不要再纠结于这些事情了,孩子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吧,要总是需要我们,等哪一天我们一命呜呼了。他们怎么办?哈哈哈哈!”

    秦夫人白了秦琼一眼:“尽知道说些丧气话!这种话可不敢说!”

    秦琼无奈的笑笑。转头看向苏宁道:“三明啊。老夫知道陛下很看重你,外面的传言老夫也都知道,所以你更要警醒自身。当今陛下胸怀宽广,能容人,若是汉高祖那一类皇帝,我等老家伙还能活到现在?陛下爱才,所以你更安全,但你也要警醒自己,不能贪权恋权,否则就像侯君集。

    当然那老夫知道你也不是那样的人,不过有些时候,急流勇退也是妙招,多关注家里面,没事和家人呆在一起,尤其是这个时候,更要如此,芮涵虽然才一个月,但是你也可以借机脱离朝政,让那些准备攻讦你的官员没办法下手,你才十七岁,不急,等到了二十岁以后,事情才更多,那个时候,你可就真的没有多少时间可以陪伴家人了。”

    秦琼一副老生常谈的样子,根本看不出当初大唐第一打手的风范,不过这个样子的秦琼,更有长寿之相,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现在的李孝恭还没到宝贝的级别,至少也要过了更年期才可以,而已经度过更年期的秦琼才是真正的宝贝。

    苏宁点头道:“翼公之言,宁谨记在心,岳父,以后小婿会注意一下,多留些时间陪伴芮涵的,只是这段时日实在是太忙,所以有些疏忽了,这是最后一次,以后不论多忙,都会抽出时间回家的,还请岳父原谅小婿。”

    李孝恭哼了一声,一开始没搭理苏宁,直到被李夫人掐了一下以后才悻悻的说了一句:“但愿如此。”

    老家伙!真该吃药了!以前的关系还是挺好的,在谈论白糖的生意的时候关系不知道多好,但是和李芮涵谈恋爱以后这老家伙也不知道哪根经儿搭错了,对自己的态度越来越恶劣,娶了李芮涵之后,对自己简直就是敌视和敌对,每一次见到自己都是不冷不热的,阴阳怪气的,好像看着仇人一样,你就是再疼爱女儿也不该这样吧……

    貌似天下的父亲基本上都是这样的……

    苏宁有些担心要是李芮涵生了女儿或者自己以后有了女儿的话,会不会也会在她出嫁之后变成这副德行,不过想想也是,父亲辛辛苦苦把女儿养大,一个臭小子三言两语就把女儿勾搭走了,放到谁身上都会不爽……与其担心丈母娘,还不如担心岳父,那才是真的杀手,尤其是更年期的时候,更年期一过,岳父和女婿之间的关系才能和谐起来。

    想做我苏宁的女婿,哼哼,小子,你可得做好准备了……

    对了,还是早点把静心口服液折腾出来,否则,后果难以想象……

    王氏和刘氏还有李夫人秦夫人聚在一起说着悄悄话,苏宁被秦琼和李孝恭拉到一边说些男人的话题,李芮涵则和苏小妹腻在一起说些女儿家的私房话,听的苏小妹满脸绯红,也不知道李芮涵在说些什么,反正场面非常和谐就是了。

    晚上大家吃了一顿缺少苏定方的团圆饭,饭后李孝恭表示要在苏府中小住几日,等到苏宁进入了丈夫和父亲的角色之中才能放心离开,苏宁对此表示鄙视,老家伙想多看看女儿就直说,没人不让你看!

    终于,苏宁熬到了夫妻独处时间,一进到房间,李芮涵就扑到苏宁怀里面,腻声说道:“夫君,我好想你。”

    苏宁也把李芮涵紧紧抱住:“为夫对不住你,总在长安城里面待着,让你受委屈了,放心吧,以后我就呆在这里,哪儿也不去了,皇帝就算亲自过来找我我也不会回长安的,就在这里守着你们母子两个。”

    李芮涵轻笑了一声:“坏人,说什么呢,什么母子两个,羞死人了……”

    苏宁把李芮涵抱到了床边上放了下来,让李芮涵靠在床边,自己把头贴在李芮涵的小腹上,使劲儿的想要听到肚子里面另一个小生命的动静,也不管小生命到底成没成形,看得李芮涵一阵娇笑……

    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此了吧……

六百一十五 长安热(上)

    如果说大唐的军队象征了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巅峰战斗力,那是毫不夸张的,不用提宋军元军明军清军,他们都不是唐军的对手,宋军也就一统天下的时候比较能打,宋太宗北征辽国之后就把宋军打江山积累下来的强悍军力消耗一空了,后面的宋仁宗和英宗神宗都被西夏拖累的直不起腰。

    元军的话,准确的不应该说在中国大陆的那一支元朝军队,那一支军队腐化的速度是比较神速的,而是应该说在成吉思汗手下的那一支蒙古军,但是蒙古军和元军应该予以区分,蒙古帝国和中国元朝也需要有明确的区分,当然他们的衰亡速度也是很快的,九十七年,被红巾军和朱元璋的军队前仆后继驱逐出了大陆,回老家去了。

    明军倒是战斗力保持得比较久,毕竟从建国开始到亡国明军就没有停止过战斗,只是表现不太好,文官领兵制度让明军的战斗力被限制的很厉害,到最后的时刻兵分两路对抗起义军和清军,还是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清军就不说了,当初横扫天下的八旗子弟兵入关之后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腐化,其速度甚至超过了元军的腐化速度,康熙平定三藩所依靠的就大多是汉兵,到了雍正时代,八旗兵已经彻底不能用了,与其说是满军,倒不如说是汉军,清军后期几支能打的军队不论是湘军淮军还是袁世凯的新军,都是以汉人为主体的。

    所以呢。大唐军队从建国打到亡国,没有明代文官领兵制度的掣肘,就算中后期唐军已经不大听中央政府的号令了,但是唐军的战斗力还是可以的,各大藩镇凶神恶煞,军兵战斗力强悍,国恒以弱亡,独汉唐以强亡……

    说白了,汉唐亡于军阀割据,当然强了。

    而且唐军的战绩可以算是出了汉朝之外的最好的一支军队。秦军的确强悍。但是大秦存在时间比较短,秦军的战斗能力没能彻底发挥出来,没能来得及彻底收拾北方的匈奴就亡国了,所以大唐的军队真的是独步古今。对外战争的胜利次数和灭国数量都是首屈一指的。中国冷兵器的技艺也在大唐发挥到了极致。比如让草原骑兵颤抖的陌刀。

    苏宁亲身体验过陌刀的威力所在,以他十六岁的强壮身体和强悍的武艺,扛不过五个陌刀兵的打击。无论是骑马还是步战,苏定方好一点,至少保持不败,把那几个陌刀兵的体力耗完了,苏宁直接华丽丽的跪了,抗战时期中**队引以为豪的大刀在大唐陌刀面前,完全就是渣,根本抬不起头,咱们这些后代,真是给老祖宗丢脸。

    一刀之威,人马俱碎,真不是盖的。

    所以苏宁从来没有想过有了一个叫做燃烧罐的热兵器就能取代近身肉搏在战斗中的主导作用,就能取代陌刀军在战争中的主导地位,就能取代大唐铁骑在战场上的纵横驰骋,就能取代弓弩部队的漫天箭雨,这是不科学的,但凡见过唐军多兵种大兵团联合作战的场面,就会明白冷兵器时代一支强悍军队的战斗力和破坏力。

    和草原骑兵的战争发生前,两军对垒,大唐军队步军结成方阵,依照各自统兵大将的指令结阵,如山一般不可撼动,弓弩队居前,首先放弓弩,狠命的打击对方骑兵,草原骑兵没有足够的铁甲,所以从天而降的弩箭绝对可以要了他们的命,这好几轮的弓弩打击一定可以削弱他们的军力和冲击力。

    接下来就是选择了,如果骑兵数量足够,就会在我方弓弩发射完成后集团冲锋,一般是以锥形阵发动冲击,意在破敌,骑兵主要任务不是杀敌,而是冲乱对方骑兵阵型,减缓其速度,没有了速度,骑兵的杀伤力就变得极为有限,此时主帅下令,步军出动!步军喊着战斗的口号“喝喝喝”的往前走,方阵不乱,队形不乱,逐渐将对方骑兵和我方骑兵缠斗的地方给包围住,然后才是自由砍杀。

    追击残敌是骑兵的任务,步军方阵不能乱,打了胜仗也不能私自散开,没有主帅命令散开方阵打扫战场的命令,谁敢私自离开军阵,就是不被敌人杀死,也会被军队主帅以违抗军令为理由斩首,在野战战场上,军阵就是步兵生命的保证。

    如果我方骑兵过少,不足以和对方现有骑兵展开面对面的厮杀,那么只能以步军军阵作为抵消敌军冲击力和速度的主要战力,以步兵的生命将对方骑兵的速度拖下来,保证在敌方骑兵失去冲击力之前军阵不被冲破,就是主帅最主要的任务。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弓弩队的作用就很大,正式开战之前漫天箭雨的数量和次数也会增多,减轻步兵的压力,等到步军真的拖住了敌方骑军,并且已经确定胜利,才轮到少数骑兵上战场,给敌军致命一击,如果步军方阵无法与地方骑兵相抗衡,我方骑兵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主帅和殿后部队平安撤离战场,最大限度保全军队。

    宋军大多数时候就是这样战斗的,因为自身马匹数量的极度短缺,只好以步兵作为主要战斗力,对付轻骑兵还好,但是在辽军和金军的科技水平明显上升从而获得打造重骑兵的能力之后,对付宋军的重步兵方阵就很容易了,所以后期金军对付宋军就如同砍瓜切菜一样,毫无压力。

    但是大唐军队绝对不存在这个问题,大唐养马数十万,战马的数量多到打仗的时候连步军都可以骑马到战场然后再下马作战,更多的时候,比如在草原上作战,不管骑兵还是步兵都有起码作战的能力,上马可以战斗,下马也能战斗。骑步不分,大唐奢侈到了这样的程度。

    所以唐军的战斗力强啊,汉武帝倾全国之力只能打造十万铁骑,其原因不仅仅在于战马数量更在于汉朝的时候马具并没有完善,骑兵起码要靠双腿力量夹住马腹,要求很大,所以骑兵不是每个人都能干的,到了大唐,马具已经基本完善,除了马蹄铁这个东西以外。最强大的骑兵所应该具备的。大唐都有了。

    至于马蹄铁这个东西,苏宁一直到从灵州征战归来,看到了程处默默默给他的战马送行并且伤心流泪的时候才注意到……

    那一天苏宁是去程府上给程咬金送东西的,到了程府门口就看到程处默和他的战马紧紧抱在一起。程处默还在流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程处默到了伤心处?他的战马怎么了?生病了?要死了?战士和战马之间的感情苏宁很了解,就好象自己和来福之间的感情一样。不过这匹战马应该没问题,驮着程处默从灵州回来的时候还是好好的,怎么了?

    “处默,你这是怎么了?赛虎怎么了?要走吗?”苏宁走上前,很奇怪的询问道,这匹战马的名字叫赛虎,和程处默的感情非常好,是程处默从小养到大的;程处默看到苏宁来了,急急忙忙把眼泪擦掉,说道:“是啊,已经不能骑了,要被送走了,从小养到大,我实在是舍不得。”

    说完,眼泪又忍不住地冒出来,苏宁上下打量了这匹马,没发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于是问道:“赛虎看上去没有生病啊,就算生病了治一下不就好了?为何要送走啊?绝症吗?”

    程处默摇头道:“马蹄磨损了,不能再骑了,再骑的话蹄子就会烂掉,那个时候就没救了,去灵州打仗的时候用的太凶,追逐一个蛮夷太过疯狂,一回来就发现赛虎走路一瘸一拐的,结果……都是我的错……”程处默说着又抱住了赛虎的头不停地流眼泪,赛虎仿佛也意识到了什么,用大大的马头摩挲着程处默的脸,好像在安慰程处默一样。

    苏宁这才惊讶地问道:“没有马蹄铁吗?!”

    程处默一愣,回头问道:“马蹄什么?马蹄铁?那是何物?”

    苏宁蹲下身子把赛虎的蹄子拿了起来,一看,顿时觉得天旋地转,尼玛,老子居然没有注意到!对了!马蹄铁这玩意儿是蒙古人西征带回来的,这个时候大唐根本没有马蹄铁,我说这每次战斗回来李靖和李世绩他们总要为战马的问题吵上一吵,原来是这个原因!苏宁同时也意识到他从来没有关注来福的蹄子上是否有所磨损……

    那天回家之后苏宁风风火火地闯进马厩仔细地察看了来福的蹄子,发现稍微有些磨损,但是还能骑,这才松了一口气,立刻回到屋子里面把马蹄铁的制作流程给写了下来,立刻找来苏府的工匠打造了马蹄铁给来福钉上,这才放心。

    在这之后,苏宁就把马蹄铁的事情上报给了李二陛下,李二陛下大喜过望,实际检测之后确定了马蹄铁的作用相当给力,更为欣喜,赏赐给了苏宁很多好的东西,苏宁同时也了解到了大唐每一场大型战斗下来都要损失一小半乃至于一大半的战马,不是战马死亡,而是马蹄磨损导致战马无法继续使用,这些马要么做种马继续生育,要么只能杀掉吃肉,甚是可惜。

    在这之后大唐的每一匹战马都装备上了马蹄铁,唐军对此表示相当满意,骑兵的战斗力再一次上升,又在边境的几次小冲突中打了胜仗,抓捕不少战俘,算得上是功德圆满。

    所以大唐不论是骑兵还是步兵还是弓弩兵都已经在各个方面达到了中国冷兵器时代的顶峰,苏宁捣鼓出来的燃烧罐虽然威力大,但是使用限制太大,大唐的油料作物刚刚开始大面积种植,短时间内没有太大的改善,所以这种燃烧罐只能当作奢侈武器,偶尔用来震慑敌军,要真的像对付僚人那样用,两三场战斗下来就没了。

    可是当苏宁接到了李二陛下的传令,说李泰因为捣鼓什么很奇怪的东西导致一间房子被毁,自己也受了轻伤的时候,他感到相当震惊,因为传信之人还说了宫中发出了巨响,人心惶惶,宫内秩序几近崩溃,陛下连斩三个内侍,调兵入宫才稳定住宫中,现在相当愤怒,泰大王还很高兴地说不辱师命,李二陛下更加愤怒,还请苏侯小心。

    苏宁顿时就愣住了,不是因为即将面临李二陛下的狂风暴雨而感到害怕,而是为李泰真的把火药捣鼓出来感到万分的激动,那表情很不对劲,看得李芮涵心中恐慌,都打算让李孝恭入宫给苏宁说情了,因为她从没在苏宁的脸上看到过这个表情。

六百一十六 长安热(中)

    苏宁绝对不担心自己会受到惩罚,反而会因为这件事情受到嘉奖,因为这一次的爆炸事件已经证明了李泰捣鼓出来的火药可以将一间屋子给炸掉,虽然不知道那个量是多少,但是终究是一个突破不是吗?早期的炼丹家们捣鼓出来的仙丹能把炼丹炉给炸掉,炼丹炉应该是青铜制作的,也就是说火药的威力不是想象中那样渺小。

    当然了,有了火药没有大炮,还是不管用,当火炮正式成熟之后,配上火药炮弹,这才算得上是火器时代的第一缕曙光,寒冷的兵器大家族里面,终于要迎来一丝温度了,这丝温度,实在是来之不易……没看到李泰都被这丝温度给弄的受伤?

    宋朝开始大发展的火药武器并不能形成什么强大的攻击力,直到明代中后期的火药武器才算得上可以对游牧民族造成威胁,戚继光在北边戍守边疆的时候提出的大兵团联合作战思想,就有很多的火器部队的参与,明军整个军队的火器配备比率曾经达到过百分之五十以上,袁崇焕能取得宁远之战的胜利也少不了红夷大炮的帮助。

    明军对于火器的运用和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清军,清军在入关以后就基本停止了对火器的研发,好不容易出了一个戴梓还被充军,结果清军就被洋人的火炮打爆了,那个时候的火枪真的没有到能够压制弓马军队的地步,但是火炮的威力实在太大。所以清军一败涂地,直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连发枪的发明和大规模运用,骑兵彻底落入颓势,这也就不难理解僧格林沁的蒙古马队为何被打的全军覆没。

    清朝的国运实在是太差,一八四零年的时候西方火枪还没有发展到连珠枪时代,所以对于骑兵的压迫力不太大,从当时林则徐对英军作出的对策是改造新式火炮而不是火枪就能看得出来,英军强悍的是铁甲舰船和强悍的火炮,并非火枪。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所出现的斯宾塞连发枪就是对于骑兵的强大压力所作出的改变,在此之后。骑兵开始落伍。清军也就是在这一时刻变得更加被动挨打,原本还有些作用的骑兵直接就被扫入了垃圾堆。

    苏宁一直认为火枪的重要性在这一时期没有火炮那么重要,在火枪最原始的火绳枪与火门枪时代,也就是明朝时期。根本起不了多少用处。明军装备了火枪照样被满清八旗打败。乃至于燧发枪时代的火枪都不能压制骑兵,可是一旦进入了机关枪时代和自动步枪时代,骑兵就完全是活靶子。

    苏宁没有感觉到自己活着的时候可以看到有一个大唐的科技工作者兴冲冲地拿着一把自动步枪或者是机关枪来给自己看。但是苏宁却很希望可以在有生之年看到相当强大的火炮,而且还是后膛炮,不是前膛炮,那样的话,唐军将更加无敌,野战无敌,攻城战直接用火炮把城墙打碎,日军当初不就是这么干的吗?

    皇宫中的一声巨响,让苏宁听到了来自未来的希望之声,李泰真的做到了,真的做到了,不辱师命?呵呵呵,这小子,真是有一手啊!好小子!干的漂亮!

    苏宁抱着李芮涵使劲儿的亲了好几口,笑眯眯地告诉她这是天大的好事情,真的是天大的好事情,把李芮涵亲的面色惨白,一个劲儿的抚摸苏宁的额头生怕他得了失心疯,苏宁没办法解释,只好叫上那传信之人一起赶往长安,跟李芮涵说了一声让她乖乖在家待着,今天肯定能回来,连刘氏和王氏的阻拦都没有理睬,太激动了!

    冲入了长安城,又冲入了皇宫,直接进入了李泰的宫殿,无视了所有人怪异的表情,苏宁进入了李泰的卧室,大喊一声:“青雀!你真的做到了?!”

    李泰一见苏宁来了,根本不顾右臂上的伤势,坐起身子大喊道:“做到了!做到了!放进一个炼丹炉里面点燃了,就真的爆炸了,你看到那个房间没有?都塌了,威力真是太大了!太大了!”

    苏宁顿时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有了着落,李泰太给力了,刚想借着夸他几句,就听到了李二陛下的怒斥声:“放肆!我让你教导青雀读书,不是让你教青雀做这些危险的事情!如今青雀受伤了,你居然不管不顾?有你这样做老师的吗?!你可知道方才宫中是如何危险?那该有多危险?你该当何罪?!”

    苏宁这才发现李二陛下坐在一旁,长孙皇后也坐在一旁,非常不友善的瞪着自己,苏宁旋即意识到这个事情还没有和李二陛下以及长孙皇后报备一下,李泰又是他们的心头肉,这一下伤到了自己得多伤心啊?还有,自己是主使,然后导致李泰受了伤,这样一来,估计会被不少大臣收拾吧?尤其是那些看自己不爽的……

    苏宁觉得自己必须要先发制人,于是故作谨慎的看了看四周,沉声说道:“陛下,此事事关重大,臣又不得不这样做的理由,还请陛下让所有无关人等全部离开,恩,皇后最好也可以离开,此事实在是太重要。”

    李二陛下一肚子的火气正要喷发,却看到苏宁这样一幅煞有其事的严肃模样,还要摒退周围无关人等,难道又是什么大事情?这小子做事情从来都很谨慎,从保密法令就可见一斑,难道,真的是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所以才和青雀两个人秘密地进行?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他不惜如此代价也要办成?他应该知道青雀受伤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芮涵还在怀孕,他不会如此的……

    一念至此,李二陛下显然意识到了苏宁这样做不是没有理由的,于是一挥手。所有宫人护卫接连退出,长孙皇后凤目一瞪:“什么事情那么重要?连我都不能知道?事关青雀,陛下,请允许妾身留下。”

    李二陛下点点头:“皇后不是外人,此时也牵扯到家事,你小子给我说出个理由来,不用担心泄密,若是说不出个理由来,就算我放过你,明日弹劾你的奏章都能堆到天上!你就是三头六臂也逃不了严惩!哼!”

    李二陛下瞪着眼睛。相当愤怒。苏宁咽了一口唾沫,硬着头皮正要开口,李泰却开始为苏宁辩白:“父亲,母亲。儿子方才都说了。这是在研制火药。相当重要的东西,此物已经成功,那是大功劳一件。不是坏事啊!”

    长孙皇后大怒道:“青雀你闭嘴!你别以为受伤就无事,你自己不知道此物会爆炸?如此危险你还敢一人处理?平素里母亲是如何教导你的?等你伤好了,你也逃不了一顿惩罚!”

    李泰讪讪的闭上了嘴,给了苏宁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苏宁看见李二陛下一直没开口,就知道此事还是有戏的,最终决定权还是在李二陛下手上,说服了他就没有事情,现在整个房间只有四个人,很安全了,可以说了。

    “陛下,皇后,臣和青雀其实是在研制一种新式兵器。”苏宁开口说道。

    长孙皇后皱了皱眉头,没有开口,李二陛下则问道:“什么兵器?能将那屋子弄成那样,威力不小吧?”

    苏宁点头道:“臣称之为火药。”

    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双双疑惑道:“火药?”

    苏宁解释道:“很早以前,先人在战争过程中就知道了天底下有两种东西可以给敌人军队造成最大的损失,无论多么锋利的刀剑和多么强大的战车都比不上这两样东西,但是无奈的是,没有任何人可以控制这两种东西,只能用,但却不能控,那就是水和火。

    但凡古之军事大家,无有不知晓水攻火攻之威力,不精通水攻火攻之策略,赤壁之战曹操败于周瑜之火攻,数十万兵马灰飞烟灭,乃是曹操纵横天下以来少有之败仗,荆州之战于禁更被关羽水淹七军,也是于禁一生未有之败仗,水攻火攻之威由此可以窥得一二,但是水攻火攻难以掌握,因地制宜,尤其是水,我等总不能凭空变出水来,荒漠之上哪里有水?

    于是臣便开始考虑可以随时进行的火攻,只要天不下雨,火攻就威力非常,而在臣发现了被火点燃的油用水也扑不灭之后,燃烧罐的想法就诞生了,对付僚人之战,燃烧罐的威力就显现出来,那是何其巨大?三万僚人灰飞烟灭,场景让臣现在都心有余悸。

    随后臣更加重视火攻,寻找增加火攻威力的方法,但是一直不得其法,知道有一天臣和孙道长聊天的时候孙道长无意间说起道家骗子炼丹的时候,丹炉有时会莫名其妙的爆炸,碎裂,引发不小的伤亡,尽管他们说这是炼仙丹付出的代价,臣却由此想到孙道长炼制养生丹药是从未发生过爆炸,而这些骗子却时不时的引发爆炸,这一定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原因在哪里,应该只有在炼丹的材料里面寻找,臣拜托孙道长在古籍当中寻找这方面的资料,终于发现,硝石,硫磺,木炭,这三样东西,每一次发生丹炉爆炸的情况的时候,一定有这三样原料在其中,这一定不是巧合,臣拿这三样东西做过实验,按照古籍记载的配方适量调匀,加入,制成火药,果然发现混合在一起制成的火药燃烧的时候特别猛烈,和一般的木柴燃烧起来非常不一样,但是却不会发生爆炸。

    臣又想到发生爆炸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是放置在炼丹炉中,炼丹炉是封闭的,如果丢掉其余的药材,放入这三样东西,是否会发生一样的情况?

    臣从孙道长那里弄来了小的炼丹炉,弄了一部分火药丢了进去,直接点燃以后盖上盖子,结果没过一会儿就听到了爆炸声,盖子被炸上了天,虽然炼丹炉没有损坏,臣却由此猜想这些东西之所以会爆炸就是因为它们被放置在了一个比较密封的地方。

    而且之所以没有炸裂就是因为火药量太少,而丹炉较大,臣就尝试着使用更小一些的容器进行实验,但是臣的事情也很多,是不是的就会被陛下叫过去办一些事情,就在不久之前把这件事情拜托给了青雀,嘱托他将这种可以爆炸的东西进行改进,并且告诫青雀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远离实验地点,要有人帮忙,也不要在皇宫里面弄,结果……”

    苏宁看了看李泰,这些事情的确大部分都是真的,除了苏宁没有自己做过实验,但是实验数据苏宁还是有的,直接把数据交给李泰,告诉他注意要点和其他的一些事情,讲解了一下用处,李泰就两眼放光的投入了战斗,苏宁也的确警告过李泰,李二陛下从李泰的面色中就看的出来,苏宁没说谎。

    但是,这和新式武器有什么关系?

六百一十七 长安热(下)

    “但是,你还是没有说,那武器是何物。”李二陛下质问苏宁,苏宁见李二陛下还是没有明白,于是指着李泰说道:“之所以会发生爆炸,就是青雀在试验火药的威力,青雀,你说,你是如何做的?”

    李泰双眼放光道:“按照老师的说法,将火药装置在一个密封的坛子里面,然后留一根引线在外面,因为担心被旁人知晓我在做什么,就只好跑到废弃的房间里面,然后点燃引线,把木床竖起来保护住自己,只是儿并未料想到此物爆炸之威力实在是不小,所以未曾做的周全的防卫,这才导致手臂收了轻伤。”

    李泰说完后,没待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反应过来,苏宁就接着说道:“青雀已经有意识地做了防卫,并且竖起木床躲在相当远的地方,却依然被火药爆炸所波及,那间屋子不算小,所以至少可以确定青雀所使用那一些火药就具备将一间屋子炸毁的力量,虽然只是刚刚试验成功,但是也可以想见,若是放在战场上,会有什么用处?

    或许威力还有待商榷,并不能造成敌军大规模的死伤,但是陛下,那样的声响是否足够?甚至宫人惊恐,似乎长安城的人都能听到,这样剧烈的声响若是在战场上突然响起,定然可以震慑敌军,或者使敌军战马受惊,从而阵势大乱,而我军有所准备,完全可以趁机突袭,这样一来。我军必胜!

    更何况此火药只是刚刚研制出来,一定还有部分不足,若是继续研究,将火药用到更多的方面,指出更多可以使用火药的武器,乃至于利用此火药爆炸之威势伤人,大唐军队战斗力本就强悍,如此一来,如虎添翼,岂不妙哉?”

    李二陛下皱着眉头沉思了一下。倒是不得不点头:“虽然威力不算太大。仅仅摧毁一间小屋子,但是那声响当真可怕,若是在战场上,没有听到过这种声音的敌军。骤然被此火药震慑。一定会大乱。方才御马厩那里就导致马匹受惊,四处奔逃,费了宫人不少功夫。声音的确可怕,恍如炸雷。”

    长孙皇后也心有余悸道:“的确,这忽然一爆炸,让妾身也下了一大跳,此前听到过的最响的惊雷也没有这样响,而且还是万里无云的好日子,哪里会有惊雷?”

    苏宁接着说道:“所以,此种火药,或许可以和燃烧罐一起,成为我大唐之最新利器,燃烧罐可以将燃油装在罐子里面扔出去杀伤敌人,火药也可以,装在罐子里面,点燃之后……嗯,似乎扔出去的话罐子会摔碎,没有密封的空间火药似乎就没有那么大的威力了,不能放在罐子里面……”

    苏宁说着就陷入了沉思,连带着李泰也陷入了沉思,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莫名的感到有些好笑,也突然醒悟,这分明是审问大会,顺带着还要处罚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家伙,结果却让他们两个开始商量如何改进大唐的兵器了?但是,这样也挺不错的,至少现在不要打扰他们,让他们仔细想一想……

    苏宁还没想到,李泰却恍然大悟道:“老师,只要扔出去不会摔碎不就可以了吗?瓦罐会摔碎,瓷器也会摔碎,但是如果用木头制作一个罐子一样的东西,不就不会摔破了吗?过去使用过的瓷碗会跌破,但是使用过的木碗却从来没有跌破过,用木头制作罐子,然后将火药倒进去,加上引线,一点燃,丢出去,就可以爆炸了!”

    苏宁也恍然大悟,一拍脑子说道:“用什么木头?木头还要请木匠师傅花好大的力气和很长时间去制作,干脆直接用竹子不就行了吗?竹子一节一节的,里面直接便是空心,都不需要花费功夫将其掏空,只要将竹子砍成一节一节的,直接就可以用不是吗?”

    李泰一拍手:“对啊!直接用竹子就好了!来人!来人!快去给本王砍竹子!快点!”李泰说着就要下床,旁若无人般,苏宁也很想亲自制作全世界第一种火药武器,亲眼见证全世界第一种火药武器的诞生,于是也就跟着冲了出去,全然将李二陛下还有长孙皇后给忘了,留下他们两人目瞪口呆,都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等到苏宁和李泰已经冲得很远了,长孙皇后才反应过来:“哎呀!混帐小子!今日来是要治他的罪的!怎么就让他跑了!这,青雀也是的,为何变成这副模样?!二郎,咱们,咱们这……”长孙皇后说不出话来了。

    李二陛下也有些郁闷,不过随即站起身子,带着一点微笑道:“先让他们折腾,这年岁正是折腾的时候,而且他们就在皇宫里面,什么时候惩罚都可以,但是这灵光一闪可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我可有些预感,这两个小子一定能弄出一件非常可怕的武器来,火药,呵呵,闻所未闻,但是威力之强,也让我感到惊讶,若是当真可行,大唐军队的战斗力必将上涨。

    观音婢,你且放心,这顿惩罚是逃不了的,但是先看看,看看他们能折腾出什么东西来,看完了之后再惩罚也不迟,我大唐一向赏罚分明,他们建立了功勋,也是要赏赐的,走吧,咱们也跟着去看看,看看他们能弄出什么东西来!”

    李泰的护卫们一听到主子的要求,立刻屁颠屁颠儿的砍来了许多竹子,现在的竹子长得还是不错的,一手握不过来,估计有营养快线的瓶子那么粗,挺够分量的,然后按照苏宁的要求,护卫们把竹子砍成一节一节的,一节竹子前后都是封闭的,就打一个洞,让李泰把制作好的火药拿过来,对着竹子里面倒,倒了一大半。才停了下来。

    不过接下来又有一个问题了,除了引线需要一个小孔,这个明显有些大的孔又该如何堵住呢?两人陷入了迷茫之中,正巧此时一群侍女抱着好几只大瓷瓶走了进来,苏宁一看,双目放光:“黏土!制作瓷瓶的黏土,加了水之后可以调和,但是静止一段时间不动就会变得很粘稠,咱们或许可以试一试!”

    李泰眼睛一亮,随后犹豫道:“这样可以吗?”

    苏宁一摆手:“不管了。现在也想不出更好的方法。只能这样试一试了,不管怎么样,也要试一试,要是以后有更好的办法的话。再改进一下就是了。现在当务之急是要确定这样可以不可以发生爆炸。能不能造成伤亡,这些事情以后再讨论就是了!”

    李泰点头:“就这么办吧!来人!去宫里面的作坊弄一些黏土过来!本王要用!”

    李泰的亲卫立刻又屁颠屁颠的冲了出去,不一会儿屁颠屁颠地冲了回来。抱着一大团已经加过水的黏土,离手的时候苏宁注意了一下,嗯,虽然唐朝的瓷器还不是很成熟,但是黏土还是有的,黏度也不错,可以试试。

    李泰把引线放入了小孔内,苏宁捏出一小团黏土粘在洞口上,把洞口给堵住了,而后苏宁拿起了世界上第一支很有可能成功爆炸的火药武器,看了看李泰,李泰也看了看苏宁,一脸的激动之色,苏宁朝李泰点点头,准备出去试验一下,没走几步,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来到了实验室,看到了苏宁手上抓着的竹筒,诧异道:“就这个?”

    苏宁举起竹筒道:“暂时只能这样,若要改进的话也要以后才能改进,陛下,臣请求亲自试验火药武器的威力和杀伤力。”

    长孙皇后面色一紧:“荒唐!不许这样,方才青雀的试验就已经受了伤,你也想如此?更何况宫中方才已经大乱,你还想再乱一次?万民恐慌,群臣惊恐,你当真不想要命了?不许在皇宫中实验!”

    李二陛下却摆摆手,笑道:“此事若成,对于我大唐而言绝对是好事,就说是我的主意,他们是在我的命令下进行的实验。”

    长孙皇后颇有些恼怒的喊了一声:“陛下!”

    李二陛下还是摆摆手,示意自己已经决定了,苏宁大喜过望,原本以为一定会被严惩,谁知道皇帝居然主动背黑锅,哈哈,太开心了,看着李泰也笑了起来,应该也为此感到兴奋……

    “你二人高兴什么?我只是说群臣的意见我扛下来,我有说过你二人不需要受罚吗?李泰,你身为皇子,不知道注意自己的安全,贸然进行这样危险的试验,实在是太过猖狂!罚你三个月不许出宫,三个月不许从事相关试验,在宫中好好的反省自己,削去一百户食邑!抄录《三字经》一百遍,以示惩戒!”

    李泰的脸耷拉下来,其他的没关系,三个月不许做实验,这不是要了他的命吗?还要抄录三字经,天啊!苏宁更郁闷,自己是主谋,肯定好不到哪里去,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苏宁!身为国侯,居然如此不知礼仪,做这样危险的事情事先不通报于朕,知其危险却不多多告诫李泰,放任其施为,更由此引发宫中混乱,更会由此引发群臣恐慌,万民惊恐,念你一心为国,削去食邑二百,禁足三个月,抄录《三字经》一百遍!”李二陛下恶狠狠的说道。

    苏宁挑了挑眉毛,唉?这个惩罚好像不是很重哎!

    抬头看了看李二陛下,看到他的脸上并无几分恼怒,倒是长孙皇后满面的不善之色,苏宁缩缩脖子,领旨谢恩……

    而后,李二陛下下令宫中人无论听到什么声音都不用担心,不要乱走动,该做什么做什么,靠得近的一律双手捂住耳朵,为了试验火药的威力究竟有多强,从宫中拉了一条狗过来,绑在树上,把竹筒至于其身下,看得苏宁一阵心惊肉跳,随即双手合十为此狗祷告,你为了热武器而献身,善莫大焉,下一次投胎就可以做人了,我佛慈悲……

    李二陛下可不管这些,他只关心火药武器究竟有没有致其于死地的威力,为了表示威严,还很自恋的命人搬来一把椅子,就坐在不远处,长孙皇后把李泰抱住离得远远的,李泰一脸无奈,他也想离得更近一点,但是母命不可为,苏宁作为有罪之人,亲自负责点燃引线。

    走到那只被固定住的狗的身边,看着它的眼中流露出的惊恐,还有微微颤抖的身子,苏宁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将竹筒放下,随即点燃引线,然后快步走回,来到几百米外李二陛下侧前方站定,也没有捂住耳朵,李二陛下一阵好笑:“你不用捂住耳朵?”

    苏宁点头:“陛下就在身边,臣有什么好捂的?”

    李二陛下笑而不语,静静的看着不远处,苏宁看了看四周,心中不由得感叹,这个夏天,长安真的很热啊!

六百一十八 火药武器的诞生

    一声巨响,苏宁顿时浑身一抖,感觉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耳朵顿时有些不好使了,感觉有莫名的声音在一直响,很不爽,而整个院落的太监和侍女都被这声巨响给吓得大叫一声,侍女们纷纷跌倒在地上捂住耳朵瑟瑟发抖,太监们稍微好一些,但也都浑身打颤,一部分太监也瘫在地上发抖,赵琛则一下子冲到李二陛下身前做出一副忠心护主的模样。

    侍卫们还好一些,但也是一脸紧张和后怕,还有几个侍卫不停的挖耳朵拍脑袋,肯定是声音太响导致耳朵暂时性的失聪,苏宁看了看李二陛下,李二陛下的面色如常,但是眼神中却透露出几许兴奋的意味,看着爆炸处眼睛发光,一挥手就喊道:“赵琛,你带几个人快去那里看看情况如何了!”

    赵琛立刻窜了出去,带着身后的几个太监一起跑了过去查看情况,然后苏宁就看到其中一个太监一下子跌倒在地上不住地往后退,好像看到了什么很可怕的事情,还有一个太监吐了出来,只剩下最后一个太监和赵琛两个人跑回来给李二陛下汇报:“陛下,那狗已经被炸烂了身子,死了。”

    赵琛的面色不太好,那太监的面色也是有些惨白,再看一看那瘫倒在地瑟瑟发抖的太监和那个大吐特吐的太监,李二陛下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兴奋的神色:“好!很好!”随后起身往那里走,似乎想要看一下真实的场景。一大群护卫连忙跟上,各个把手握在刀柄上,显然很不放心,苏宁也紧紧跟上,看看这世上第一支火药武器的威力究竟如何。

    这时候,李泰挣脱了长孙皇后的怀抱冲了过来,不住地询问:“如何了?情况如何了?到底怎么样了?!”

    苏宁笑着说道:“成功了,那只狗被炸烂了,死了,咱们去看看吧!”

    李泰的脸上露出了浓浓的喜色。点点头。说道:“好!去看看究竟如何!”

    一行人走到了爆炸地点,便看到了那血肉横飞的一幕,苏宁是上过战场杀过人的,战场上比这血腥多了。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苏宁有些失望。果然,这一大竹筒火药的威力才只有这么一点儿,原始的火药果然威力很小。就算制作出来了火炮,没有配套的火药,一样没有足够的威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

    但是这次其他人眼里看来就不是如此了,李泰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但是旋即又被狂热的神色所代替,这支竹筒火药杀死了这只狗,就证明火药武器有杀伤力,不单是一只狗,放一个人在这里是一样的,一样会死,火药武器可以继续发展,可以持续发展!格物致知,那样的力量,真是可怕,真是让人不得不去追寻呢!

    侍卫们人人变色,一脸的惊骇,纷纷捂住了自己的肚子,生怕遇到和这只狗一样的下场,李二陛下也是尸山血海里面走出来的人物,这点点小儿科自然不在话下,面不改色,倒是有一些惊讶:“居然威猛如斯?若是一个人恐怕也是十死无生,真是想不到一个小小竹筒居然有这样的威力。”

    苏宁顿时郁闷了心想您老要是知道再过一千多年会出现夷平一座城市的武器,还会这样看待这个竹筒里的火药吗?反正苏宁肯定不会,而且也知道这个时候就算是能够打造出足够合格的炮筒子制作火炮也没有用,火药的威力太小,不加紧研究燃烧更加充分的火药,就没有办法让大唐军队开始正式装备火药武器。

    只有火炮得到军方的认可,开始专门设立火炮部队,将炮兵单独列出来设置一个新的军种,才能算作是火器时代的正式开幕,至于火枪这一类的单兵火器,连火炮都没有制作出来,就不要设想可以制作火枪了,火炮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一定会有火枪问世,苏宁不干预都没有关系。

    不过这些大唐的土特产们显然不知道火药的真正威力,还在为早期火药的这点点威力感到惊骇,不就开膛破肚吗?给狗给人开膛破肚不是火炮的工作,那是火枪的工作,火炮的工作是给城墙开膛破肚,摧毁坚固的城墙,不管是土质城墙还是青石城墙,反正都不是现在的火炮可以奈何的。

    开花弹暂时是不用考虑了,但是实心弹却是可以考虑的,最早的火炮的炮弹应该也是实心弹,对付城墙的话不是古代炮弹可以轻易做到的,若要对付城墙,古代炮弹可以发展到的程度就是实心弹,以强大火药为后盾,一击之下,就能将对方的城墙毁掉,那才叫爽,大唐铁骑就不用担心没有用武之地了,哪怕是攻城战,也能让铁骑参与。

    苏宁随即开始思考如何改良现有的火药,不过李二陛下显然并不打算给他这个机会,从自己的遐想中醒悟过来的李二陛下意识到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就好象燃烧罐一样,是一个很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的理想,但是一旦实现了,那威力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在李二陛下的想法里面,这火药可比燃烧罐厉害多了。

    一定要保密!

    这个想法猛然间占据了李二陛下的全部意识,他突然意识到之前对火药力量的忽视使得整个长安城或许都陷入了对火药的讨论之中,朝廷必须立刻发布文书安抚臣民百姓,就说皇宫里面走水了,毁掉了一些东西而已,让臣民无需恐慌,这样子大概可以安抚好长安百姓和低级官吏。

    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群体——那群外族人。

    经过了保密法令的熏陶之后,李二陛下对自己的知识产权不是一般的关注,身份证制度如火如荼地展开。长安城百姓至少也已经人手一张大唐身份证,虽然只是很普通的纸张,但是它所代表的意义却是非常重要的。

    同样的,手持通行证的外族人也很多,长安是大唐外族人的聚居地,基本上每一个到达大唐的外族人都会选择在长安定居,在身份证和户籍制度实行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在长安城定居的外族人了,这些外族人也会在第一时间内赶到鸿胪寺办理临时居住证明,还要全家族一起来。证明一下才可以。

    没有全族一起来的外族人只能办理通行证。还是有限期的,只有半年时间,这还是苏宁考虑到古代交通工具的落后特意放宽的时间,超过了半年还想停留。那就要继续去鸿胪寺办理。说明情况。酌情补办。

    这样一来,全长安的外族人都被大唐统计了一遍,登记在册。纵横司也从鸿胪寺那里得到了一份副件,放在档案里面,以备不时只需,所以整个长安的外族人都被监视起来,安排他们专门聚居在东南角落,因为当前时段符合办理大唐正式身份证的外族人全长安只有五户,没有办理正式身份证就不能居住在中心地带,乖乖的在角落带着,还方便监管。

    在长安的外族人就被分割为两块,一块在东南角落,一块在鸿胪寺,都被严密监控住,李二陛下并不担心他们会闹出什么事情来,但是声音那么响,他们估计也能听到,需要小心应付,否则一旦被外族查探到了大唐的机密,这样危险的武器一旦外泄,后果不堪设想。

    一想到这儿,李二陛下就忍不住的开始思考起自己是否应该也要建立一个类似于纵横司的强悍间谍机构,还是对内监察的,这很有必要,不是吗?

    “苏宁,既然你要待在家中三个月不许出去,那么就趁着这段时间把这个火药多多研究一下,在三原县你自己的封地上弄总比在长安城里面弄要好,长安城人多眼杂,不好管理,你自己的封地上基本上都认识人,所以会方便一点,你可明白?”李二陛下对苏宁这样说道。

    苏宁点头应下,虽然不是闲着无聊,但是特殊时期,需要集中精力陪伴李芮涵,那么除了陪伴李芮涵,捣鼓一下火药也是挺有意思的,反正一个人躲在屋子里面看手机也不会被发现,这是无所谓的。

    李泰一听这话就把星星眼对准了李二陛下,希望自己也可以得到这样的待遇,李二陛下完全对星星眼免疫,虽然他很疼爱这个儿子,当真是因为这样才舍不得李泰涉险:“别这样看着我,没用!该禁足一定要禁足,该罚抄一定要罚抄,对了,苏宁你的罚抄就免了,多点时间研究火药,青雀,你的罚抄再加一百份,省得你空闲起来偷着做!”

    李二陛下的手段很老练,苏宁给火药拴住,李泰被《三字经》压死,这也就间接导致了以后每一次李泰听到有人在读《三字经》都会忍不住发飙打人状若疯魔,到最后《三字经》就成为了李泰一辈子的梦魇……

    但是这正和苏宁的意思,他最讨厌的就是抄书了,还不如空点时间写《资治通鉴》,在崔孝义的帮助下,《资治通鉴》已经完成了一半的进度,正在冲击下一半,现在苏宁也就提一个大纲,提一个中心思想,具体的文辞落笔还要看崔孝义的,苏宁只是有时间写一下自己最喜欢的部分,不喜欢的统统丢给崔孝义去写。

    满腹经纶的崔孝义对于此事甘之若饴,反正他现在也闲的没事干,还没有到他放开手脚去做事情的时候,他现在最喜欢的就是在书房那个里面查阅资料攥写《资治通鉴》,除了此事,他很少管其他的,不过管家的任务也做得很好,至少苏家在没有苏宁和苏小妹主持的时候,依然可以继续高速运转。

    苏宁回三原县之前特意去看了一下李承乾,叮嘱他要多多注意李泰,可别让他再碰火药的配方再去捣鼓火药,否贼自己可就小命不保,李承乾对于苏宁和李泰的遭遇深表同情,对于火药表示非常好奇,苏宁则表示等我结束了禁足再回来给你看看成果。

    回到封地的时候,苏宁很诧异地看到本来已经闪人的李孝恭再一次出现了,看到苏宁就冲上来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唾沫星子飞溅,让苏宁相当郁闷,不过无可奈何,这老家伙倚老卖老,还是自己的岳父,苏宁对他完全没有办法。

    结果才知道这是李芮涵生怕自己有事情才托人去喊李孝恭进宫解决此事,可是李孝恭没去皇宫,反而直接来了家中看女儿,这可把苏宁气得翻白眼……

    算了,不和他一般计较,后面的日子还长,咱们还有的玩,先把火药和《资治通鉴》搞好才是真的……恩,还有,迎接我的第一个孩子,嘿嘿!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340/ 第一时间欣赏贞观攻略最新章节! 作者:御炎所写的《贞观攻略》为转载作品,贞观攻略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贞观攻略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贞观攻略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贞观攻略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贞观攻略介绍:
一闭眼,一睁眼,沧海桑田,却是横越千年时空,来到了贞观四年。 人总归是要活下去的,苏宁也不例外,如此,便只有费尽心力,攻略贞观! 所需之物,不用很多。 穿越神机一只,助我知晓天下之事;三寸舌头一条,助我纵横庙堂之高;铁石心肠一副,助我驰骋万里山河;极厚脸皮一张,助我蔑视悠悠青史!贞观攻略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贞观攻略,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贞观攻略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