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科幻灵异无限快穿逆袭TXT下载无限快穿逆袭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无限快穿逆袭全文阅读

作者:要粮票不     无限快穿逆袭txt下载     无限快穿逆袭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91章 三国赵范19

    此时驻守洛阳的兵力是十万,每千人有一个校尉,有莫敬、高旷、周砀、乐就、韩浩五将各自分别管理两万人,另外还有涂山、黄忠、徐晃、太史慈、张绣五名将军机动,阵容整齐。

    硬攻河东,甚至把并州连同拿下,都没有问题。

    汝南仍然驻扎有十二万兵,陈国、沛国、梁国、鲁国各有两万士兵,豫州加起来,也是二十万的兵力。

    因此,在进攻河东或者并州之后,并不需要派重兵留守洛阳。曹操敢攻洛阳的话,老窝必将不保。

    简单说就是,那都不是事儿。

    是事儿的,还是黑山土匪。

    黑山,也就是太行山。太行山山脉很大,南北绵延八百余里。太行山的土匪,号称百万,实际不止百万。当然,实际人数,并不是士兵人数,而是土匪加上家属的人口数。多少呢?约一百五十万左右。

    其中能打的士兵有多少?又要看打到哪种程度。不急的时候,或主动进攻他人的时候,抽出二十万兵,就差不多了。如果是防守,形势还好的话,抽三十万兵,轻轻松松;形势不好,抽百万士兵,也是可能的。

    但,这里说的进攻与防守,都不是土匪的特色。

    土匪的特色主要还是不事生产,专门抢劫,抢了就跑,很少硬拼。并且他们的落脚地,还是狡兔三窟那种。

    如此,派大军围剿,就非常困难。

    当初曹操平定那股百万青州黄巾,主要依靠的,不是兵力,更不是策略或战术,而是粮食。

    但同样的问题,在黑山却没有。黑山土匪,由于人数太多,赶过百万,还是进行了一些耕种。并且194年的蝗灾,黑山没有。

    如此,仅靠粮食就要尽服黑山土匪,是不行的。

    倒也不是说粮食完全没作用,只是说作用没有那么大。黑山土匪没能吃饱,但至少能够维持生存。

    涂山、黄忠二人,仗着轻功,对河东进行了多次侦察,归来之后,召集众将,还包括了程秉、刘馥两个文官,进行商议,最后,在195年冬天,展开了行动。

    三国时期的战争,通常都不在冬天展开。其原因,还是因为粮食。

    不在冬天展开,前面还有个定语:一般情况下。

    遇到不一般的特殊时候,冬天开战,当然也可以。演义中,征乌桓那次,就是冬天。

    现在,涂山所在的军队隶属荆南,粮食没有问题。

    讲过的,还有兵器、建筑、道路,也没有问题。没讲过的,自然还多。

    社会物质生产,要讲起来,自然无法穷尽。能讲的,都是有代表性的行业。实际上,代表行业,对其它行业,有拉动作用;其它行业,对代表性行业,也有反过来支撑的作用。这个道理,跟孤木不成林差不多。

    简单地说,就是荆南军队的军需,没有问题。任何时候都可以开战。

    冬天,别的诸侯不能开战的时期,就对荆南军队特别有利。

    派了一万人过河。

    这一万兵,自然是精兵,同时也是能够翻山越岭的步兵。

    过河的渡口是古城,位于洛阳西北方向。过河之后,继续往西北挺进,经王茅、长直,到皋落。

    这一路,走的都是峡谷,但如果天晴,谷中却没什么水。

    其实从大山深处,本来是有水过来的,但就在皋落这个地方,因为一次规模较大的塌方,改变了那股小溪的走向。那股小溪,直接往西面石门方向的另一道山谷流去。

    荆南一万士兵,在越过皋落之后,就转向石门。最后顺着小溪行走,走出太行山之后,就在河底一带。

    这个位置,正在河东郡的东部边沿。但还不行,还需要转移。

    山西腹地,可以说是条宽阔的大山谷。但这条大山谷里面,并不是一望无垦的平原。里面还是有山的。

    现代人,只要看一下卫星地图,就会知道,太行山的内部,有个长治盆地。

    盆地南北长约80公里,东西宽约3040公里,面积近2000平方公里,非常辽阔。

    黑山土匪人多势众,主要种植的,就是这个盆地。

    从长治盆地,进攻河东郡,怎么走呢?

    就是从南边高平,往西翻越沁水,出太行山,大概在现代的翼城一带。

    翼城西南方向,山西大谷地里面,又有一道小山脉。山脉的最高峰,名叫塔儿山,海拔1493米。

    因为塔儿山的阻挡,所以,翼城南攻的时候,会绕到塔儿山的西北方向。

    东南方向可不可以?其实也可以。现代,么里、卫庄、陈村、绛县一线,约三十里乱谷,其实是可以通过的。之后到现代运城的位置,也就两百里左右。

    但是,那三十里乱谷,是不能一眼望穿的。

    试一试、走一走,就退回去了,因而很少有人知道,还有这么条路。

    如今,涂山率领的一万士兵,准备走的,就是这条路。

    一万士兵,绕道横水,接近绛县。

    绛县就是个现代地名,此时,这里还是没有开荒的无人区。

    这里的地形,就是乱谷之后西南方向的喇叭。

    一般来说,走在乱谷中的人,是比较警觉的。因而乱谷两侧,都不适合隐藏。

    过了乱谷之后,人就会放松警惕。硬是要张望的话,通常望的就是塔儿山。

    于是,隐藏处,就选定在西南面的太行山余脉。

    非常好找。这里的山,层层叠叠,纵横交错。只消进入十里,就能找到合适的隐藏之处。

    这样,就建了个用于隐藏的营盘。

    尔后,一万士兵出发,北上乱谷,之后,再越沁水。沁水之后,下山,就到了长治盆地的南端。

    没有一万士兵都去,而是去了五千。

    又是一万又是五千,到底是多少?

    这么说吧,沁水之前,是一万。沁水之后,留下五千。最终进攻黑山土匪的,是五千。

    五千这个数,其实也是河东世家联合出兵的一个相对合理的数。

    是的,第一步,冒充的并不是土匪,而是世家壮丁。

    长治平原的黑山土匪,并不都是兵,他们的大部分,仍然是民。

    但他们那种民,通常又是可以随时提刀拿枪的民。

    所以,既不能放松警惕,又不能过分杀戮。

    还真是不怎么好办。

    五千荆南士兵的主要目标,是建筑。

    当然不会是钢筋混凝土建筑。

    这会儿的建筑,除城墙之外,基本上都是木质结构,能烧。

    对,烧,他们就是去放火的。

    有抵抗的,视为土匪,杀了。这是因为,真正的老百姓,面对五千士兵,绝不会抵抗。

    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烧屋,并不是杀人。

    这样,没过多久,就点着了方圆三十里远近,近两百间房屋。

    待要继续,黑山军的猛烈抵抗就到了。

    那就撤吧。

    原路返回。

    一追一逃,中间自然会有交战,而不是一直都追不上。

    这个原因,是因为人多。

    如果只有两个人,追不追得上,就不一定了。

    人一多,总会有四车道汇成一车道的地形。那个时候,必然就能追上。

    所以,打还是打了,只不是决战性质的打。

    就这样,五千士兵,退过了沁水。

    之后,等在沁水的五千士兵就出来了。代替原来的五千士兵,反抗一会儿,阻击一会儿,然后再退。

    后面出现的五千士兵,属于生力军。而追过来的黑山军,就属于疲兵。

    因而总能找到机会,摆脱黑山军。

    完全摆脱黑山军之后,一万荆南士兵,就往潜往隐藏营盘。

    剩下的事,就靠涂山、黄忠去侦察了。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连环画少不了战争内容。那个时代,不倾向计谋。原本发生过的战争是有计谋的,讲出来,却只有英勇。

    就比如说双方兵力相等,红方以极少的兵力去牵制蓝方,然后以优势兵力对蓝方少量士兵进行围攻,这本来就属于计谋。但讲的时候,却侧重描述极少兵力对敌方大量兵力的牵制。

    ******,是;十女投江,是;南征北战,也是。

    那个时候,能够看到的有趣场景,就是敌人狗咬狗。

    常见的场面是这样的:我军有人被伪军追,逃跑途中,迎面又遇上了鬼子。

    怎么办?打呗。

    打了两枪,鬼子自然就还击了。往地面一趴,突然发现,咦,鬼子居然打死了两个伪军。伪军不服,以为是我军援兵到了,就加强火力,就又把鬼子干掉几个。然后,中间的我军人员,就匍匐前进,溜了。剩下伪军和鬼子狗咬狗。

    那种场面精彩有趣,但那是计谋吗?好像应该是巧合。

    但现在,绝不是巧合。

    荆南军队,冒充河东世家联军,烧毁黑山军大量房屋。匆忙之间,黑山军追击。荆南军队,以接力的方式,用生力军代替疲兵,最后甩脱了黑山军。

    这相当于第一回合。

    就这么一个回合,黑山军会向河东世家报复吗?当然不会。

    这主要是因为,烧毁黑山军的房屋,对河东世家并没有什么好处。因而黑山军并不认为来犯之敌,就是河东世家。

    好办,再来一次。

    再来一次的时候,只需要注意,更换路线,更换进攻区域,就行了。

    于是,黑山军就接连遭受损失。

    接连损失的过程中,或者说,这些过程里,被烧的房屋中,还包括了十几间储存粮食的仓库。

    黑山军就痛入骨髓了。

    必须予以报复。

    黑山军出山了。进军的方向,正是河东郡。

    到此为止的话,其实还不能说计划就成功了。这是因为,黑山土匪,并不是真的没有抢劫过河东郡。

    黑山土匪与河东郡世家,两者的关系,就这么说,还不行,必须得加上官府。

    官府,自然是东汉官府。

    官府属于皇权,皇权与世家,又是冲突的。因而河东郡官府与世家,本来就存在矛盾。

    加上黑山土匪之后,仍然是官府与世家之间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黑山土匪,其实就是在主要矛盾中,起到缓冲或激化的作用。

    河东郡这个地方,单一世家的壮丁,并不一定多。但几个大的世家联合起来,留守三千兵,派出五千兵,绝对是小菜一碟。而官府,说荆南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治安兵应该是五千。

    这样看过去,五千对八千,差距不大,那还要得?

    于是乎,就需要黑山土匪出手,打掉一部分官府的治安兵。

    但也不能打得太厉害。当官府的治安兵少于一千的时候,世家联军便会出面剿匪。

    世家剿匪,是为了证明河东仍然在朝庭的治下,避免朝庭大军来袭。

    那么,黑山土匪又凭什么听从河东世家的安排?自然是因为世家给了粮食。

    这些,其实也仅仅是主要的表现。

    次要的表现,就要站在黑山土匪的角度去想了。

    打压官府,维护世家,是因为世家给了粮食。但,那粮食给得多吗?

    就算多,但人的希望,永远都是不断增长的。黑山土匪希望世家给得更多,光靠讨价还价,是不行的,他们必须在打压官府的时候,表现不力,在世家剿匪的时候,表现顽强。

    所以,三方关系有点复杂。

    现在,荆南军队希望黑山土匪忽略河东郡官府,把目光聚焦于世家。

    怎样才能做到?自然是混进土匪里面去。

    土匪就是土匪,永远不可能像正规军那样进行细致的编制。

    十人长,百人长,千人校尉,万人将军,在黑山军那边,只存在一部分。

    存在的那部分,就是将军加亲卫。一个将军到底管多少士兵,就不一定了。

    往下,到最基础,并没有明确百人长、十人长。

    或许有人被封赏为十人长,但他到底管哪十个人,都无人指定。

    平时,什么都不做的时候;或者缓慢进军的时候,倒是熟悉的人,走在一起。

    进军快了,或者打起来了,队形就乱了。某一个土匪的旁边,时常都有自己不认识的土匪。

    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很方便荆南军队个别人的混入。

    人多了,还是很难混入的。

    混入的都有谁?

    涂山、黄忠,自然少不了;另外,还有太史慈。

    太史慈混入,是因为他的步战武艺不错。另外,他的箭术也拔尖。

    徐晃和张绣,就没来了。这两员武将,都是马上战将。黑山土匪的马将本来就不多,混进去很容易被发现。而如果弃马,他们的武艺优势就会被大幅削弱。

第92章 三国赵范20

    黑山土匪一共出来了多少人?四十多万。

    为什么人这么多?就两个原因。一是长期无所事事,想凑热闹。二是房屋被烧的人义愤填膺,大肆呼朋唤友。

    当然,真正的原因是,这是去报复,并不是真正的打仗。

    没性命之忧的好事,不去白不去。

    人多了,到达河东之后,去的地方就多。

    不是依次去,而是同时去、分别去。

    如果一次只去一个地方的话,前面的人堵着,后面的人都看不到情况。

    所以,你去张三家,他去李四家,我就去王五家。

    河东郡府衙,是一个明显的目标。这个目标,涂山、黄忠、太史慈都不去。他们仨,去的自然是世家。

    土匪临门之后,会发生的事情,是有一定规律的。

    一开始,自然是土匪叫嚷。过一会儿,府中出来人,进行安抚,并谈下一个大致的框架协议。

    然后,会叫几个土匪方面的负责人进去,详谈协议细节。这一步,有时会因为土匪负责人的胆怯,而取消。

    最后,土匪散去。双方履行谈下的协议。

    这其中,安抚是需要拿出一定的实物的。

    并且,无论多么强大的世家,在现场,都会让步。

    为何会让步,就需要举例说明了。

    聚贤庄,乔锋,混战群雄。

    且不论如果没人相救、乔锋最终会不会被打死。此处只说,乔锋敢战。

    他为什么敢战?是因为他相信,江湖群豪不会伤害他的同伴阿朱。

    把江湖群豪换作黑山土匪,乔锋还敢相信么?显然不能。土匪不可能讲信用。

    如此,就算是乔锋在此,同样不敢战。

    不敢战,就只能妥协、让步。

    强硬的手段,只能放在事后。

    正因为如此,黑山土匪才能有恃无恐。

    涂山跟随的这支土匪,去的是安邑卫氏家族。

    卫氏,别的人都不怎么出名,只有一个,大名鼎鼎。他就是:卫仲道。

    卫仲道是谁?他就是蔡琰的丈夫。

    说不定有人还会问:蔡琰是谁?她就是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别字昭姬。

    怎么多了个别字?

    解释这个,干脆从头说起。

    姓,不用讲。所谓传承,就是从姓这儿体现的。

    名,可以讲了。名,就是用来方便别人称呼的。如果没有名,称呼的时候就会是赵二丫、赵三丫。赵二丫的确能够与胡二丫进行区分,但如果是赵家村、全村都姓赵呢?

    所以,区分是必须的。如若不然,一个赵二丫偷了家里的钱,全赵家村的赵二丫都要倒霉。

    如此,一些常见的物什,就会拿来当作名。

    赵二狗,赵二猫,赵二鸭子,赵二猪,都可以的。女的,就用花草,赵二菊、赵二月季、赵二梅、赵二竹。

    取消排行就是,赵狗、赵猫、赵鸭子、赵猪;赵菊、赵月季、赵梅、赵竹。

    这,相当于现代追溯历史时候所说的,取个贱名好养活;相当于狗生、狗剩、铁蛋、铁柱。

    孩子长大了,成人了。如果没有混出名堂,就那个名,足够用了。但如果混出名堂,譬如被举荐为孝廉,那就需要取个正式的字了。

    名字,名,注重口头喊;字,注重UU小说记录。

    于是乎,刘玄德、曹孟德、关云长,就出来了。

    于是可知,字,又相当于学名。

    三国时期,对待名与字的态度,算是最合理的。即:自我谦称的时候,用名;尊称别人的时候,用字。这样的态度,正好呼应了名与性的来历。

    其它历史时期,有时搞混了。字,不是尊称,而是要需要极其亲密的关系,才能称呼字。

    回过头来,说蔡琰为什么有别字。

    蔡琰、蔡文姬,那是有作品的。蔡琰的传世作品,首推《悲愤诗》,其中五言的那首侧重于“感伤乱离”,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

    另外,由于战乱,三国时期史料损毁严重。蔡琰,凭着自己广泛的阅读经历,以及惊人的记忆,默写了无数古籍。她所默写的史料数量,远胜当时存世的数量。后世研究东汉以前的历史,一半以上的可能,就是在研究蔡琰默写的东西。

    这样的蔡琰,她的字,文姬,似乎不足以使用了,于是就有了别字昭姬。

    她的别字,就相当于笔名。

    195年冬,或196年春,这个时期,蔡琰当然不在河东郡。

    卫仲道,这个蔡琰的丈夫,死得很早。到底是哪年死的,学术界尚有争议。

    之后,有异族抢劫,蔡琰就被抢到匈奴去了。

    卫家出面的,是卫觊,字伯觎,当代族长。

    陪同卫觊出来的,有卫之弟,卫实;还有卫之子,卫

    土匪刚来的时候,卫觊不可以站在门外等候或接待。须知土匪就是土匪,不知轻重。万一来几个鲁莽之辈,一上来就乱刀齐下,怎么办。

    所以,卫家的大门是关闭的。

    土匪来了,把门围住了。随后,因为土匪人多,就向两翼展开,顺着围墙,把整个卫家都围住了。

    是卫家地盘太小,还是土匪人数太多?很明显,是因为后者。

    河东世家不少,但大的世家,也不过四五家。

    卫家这样的大世家,是土匪的重点。包围卫家的土匪,接近十万。

    接近十万人,围住卫家,就不是因为卫家地盘太小。

    围住的时间不能太长。时间长了,会有土匪按捺不住,翻墙而入。

    所以,没过多久,卫家的大门就开了。

    先出来的是家丁。有几百名家丁。

    卫家的家丁,当然不止这么点。但全部出来,根本就没必要。

    等正门外面的土匪略退,出现了适合谈话的局面时,族长卫觊就出来了。

    卫觊问话了。

    大意是,各位都是好朋友,长期以来,跟卫家都有往来。上个月你们的黑三娃结婚,我们卫家随了份子钱。半年前我们卫家庶子的同窗的媳妇产子,你们黑山的张大哥还包了红蛋。由此可见,大家是朋友,一直都是朋友。

    就是不知道,你们今日到来,所为何事,更不知是大事还是小事。不过没关系,不管大事小事,你们黑山的事,就是我们卫家的事。

    黑山这边,自然就有人上前接话了。也许是白绕,也许是眭固,都没有关系,反正都是土匪。

    土匪质问,既然大家都是朋友,并一直相安无事,为何近日一直派人到黑山捣乱,烧毁我们的房屋粮草?

    卫觊马上就否认了,别的世空不敢打包票,卫家,绝对没干过这样的事。并表示,这事很严重,卫家一定要追查到底。接着又询问,黑山的损失,折算为粮食和金钱各有多少。如果在卫家能力范围之内,卫家可以先行垫补。待日后查到真凶,再返还给卫家,也是可以的。

    这样的谈判进程,没什么问题。但可惜,这只是总过程。

    详细的过程,不可能是这样。这是因为,黑山这边的土匪,没文化。

    没文化到什么地步?表达,都有问题。

    关于表达,最常见的例子是,吃了吗?吃了。换到厕所,如果还是:吃了吗?吃了。就不合适了。

    现代,最典型的例子,变成“要饭”。到餐馆,先是喝酒喝饮料。差不多的时候,有人要吃饭了。然后问其他人,谁要饭?

    要饭,指向人乞求饭食或其他施舍;这是第一解释。需要添一碗饭来吃,则只是转意并省略之后的派生解释。所以,询问谁要饭,是不对的。

    那些都是无意的。换成有意的,也有例子。

    证人,你不需要解释,你只需要回答是或者不是,understand?

    证人,请问你昨天晚上跟老母猪过夜的时候是不是用过避孕套?请回答是,或者不是?

    无论回答是或者不是,提问中的前置背景“跟老母猪过夜”,都会被变相承认。

    回到卫家门前,就能知道,尽管谈判的大方向,在卫家族长卫觊的掌握之中,但具体的细节,仍然是有冲突的。

    黑山土匪这方质问:你说卫家没出手,好吧,我们勉强相信。但这么大的行动,你卫家一定听到过风声。不是你们,那又是谁?你说了,才能证明你卫家真的没有出手。你不说,至少就是包庇。

    卫觊听到过风声没有?还真没有。本来准备照实说的,但“包庇”的帽子已经悬在空中,就只能改变主意。

    卫觊就说,事先,的确听到一点风声。但没有相信,因为那很荒谬,根本不敢相信。哪知道是真的。

    土匪立即追问:既然听到风声,那到底是哪一家或者哪几家出的手?

    这样卫觊就只能打太极了。为了过关,可以适当胡说,但却不能过分。这是因为,在场的人这么多,自己所说的话,是不能保密的。

    所以卫觊只能说,具体的,也不清楚。大概是官军动的手。

    他当然往外推,而不会推给别的世家。

    但,黑山土匪不相信。于是黑山土匪就直呼卫觊撒谎。

    你撒谎!

    老夫绝对实话实说,绝无半点虚言。

    还在狡辩!河东郡的官府,根本没那么多兵,别欺负我们不知道。

    白波人多,或许官军联合了白波的土匪。

    白波军那边,没那么强的战斗力。

    雁门关呢,哦不,万一是冀州为了离间我们呢(为什么没猜荆南?当然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荆南已经打到洛阳)?

    冀州跟幽州正在打仗,根本没那功夫!

    涂山就在这个时候,放了冷箭。

    涂山的箭术,不及黄忠。没跟太史慈比过,想来,就算不及,也差不了多少。

    涂山曾经以箭术点杀袁术军队的校尉,此时,点杀一个没什么武艺的族长,自然不在话下。

    这场谈判,因为卫家族长卫觊的死亡,而暂时终止。

    同样的流程,相似的进度,在司马家族门前,太史慈把司马射死了。

    司马家族原本在河内郡,只因为相邻的衮州曹操、冀州袁绍的威胁,搬到了河东。

    司马(113年-197年),字元异,儿子司马防,孙子司马懿。

    司马家族门前的谈判,也因为司马的死亡,而暂时终止。

    黄忠杀死的是贾氏的族长贾逵。

    襄陵贾氏,一般人都很陪生;贾逵,也许同样陪生。

    但如果说到几十年之后的郭槐,应该就有印象了。

    郭槐(237-296),字媛韶,太原阳曲(今山西太原)人,魏晋大臣贾充的妻子。她的父亲是曹魏城阳郡太守郭配,伯父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郭淮。

    这三家,因为荆南的捣乱,谈判破裂。

    同样谈判破裂的,还有闻喜的裴氏。裴氏那边,纯粹属于意外。

    不过,这样的意外,本来就是很容易发生的。

    也有谈判成功的。杨氏、郑氏就是。

    杨氏,跟司马家族一样,是搬来的。杨氏原本在弘农。如今弘农,郊外都是一焦土。不搬走,难道等死。

    杨氏,就是杨彪、杨修那个家族。

    郑氏则是从开封搬过来的。

    开封,在三国这个时候,并没什么名气。并且就连归属衮州、还是司隶州、还是豫州,都不是很明确;反正郑氏又不上税。

    郑氏,因为战乱而搬迁到河东,很正常。谁叫河东像乱世的后花园呢。

    谈判破裂,之后要干什么?答案很多,并且那些答案都不一定正确。

    这么说,似乎不带什么烟火气息。

    但如果把“答案很多”变成“很多人,各有各的不同答案”,烟火气息就浓厚了。

    现场的确有很多人接近十万。

    各有各的不同答案,里面自然包括了“杀进去”。

    既然已经撕破了脸面,那还等什么呢?这个逻辑,也是说得通的。

    一呼百应,很容易就变成一呼万应、十万应。“一呼”的人,涂山、黄忠、太史慈就可以担当。

    于是乎,卫家、司马家、贾家,都被屠了。

    当然,这样的屠杀,距离真正的灭门,还是有差距的。土匪嘛,都是顾前不顾后,都是不怎么严密的。

    杀了三个大家族,剩下一两个大家族,以及其它小家族,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自然要乘胜追击了。

    于是,就在这天,河东郡所有家族,都遭到了血洗。

    黑山土匪们杀了人,抢了粮食和钱,会马上离开吗?不会。

    其实他们也有点失落。

    他们也知道,这是杀鸡取卵的行为。

    如果不闹翻,河东世家将会为他们长期提供粮食和金钱。

    如今这样,虽然一次拿得多,但却维持不了多久。

    不过,杀都杀了,人死不能复生,后悔自然没用。

第93章 三国赵范21

    前面说过,河东郡的官府,与河东郡的世家,是一对矛盾,并且还是主要矛盾。两相衡量,原本世家的力量更强,只因为官府的上面还有朝庭,所以才得以平衡。

    现在,上面的朝庭,基本上已经没有影响力了。所以,当前时间段,世家占据显著优势。

    黑山军,在那对主要矛盾中,属于一种重要影响因素。其力量,无法跟河东世家抗衡。

    但如今,打起来了,居然是黑山军把河东世家给屠了。

    这是以弱胜强吗?不是。这只是形势逼人。

    在当前形势下,在世家老窝,世家壮丁们都有顾忌的情况下,世家真的干不过黑山军。

    于是河东世家就这么被屠了。

    要说杀绝,当然没有。土匪要的,就是胜,就是抢。胜了,抢到东西了,之后就没有冲劲了。

    当然,有些土匪除了抢粮抢物,还要抢女人。但那多半是人数不多的时候所干的事。人数太多,通常就忍了。

    这样,河东各世家的主要负责人,几乎都被杀死。精壮男丁,被杀死杀伤。其余人口,倒没多大损失。

    粮食,自然被哄抢。“哄抢”后面没带“一空”,是因为地面都洒了不少。

    浮财,也就是看得见的金银首饰,也被抢了。看不见的财产,暂时无事。

    黑山土匪大胜之后,杀牛宰羊,庆祝了一整天。

    第三天清晨,启程返回黑山。

    塔儿山,并不是圆椎形,而是条形。

    太行山,总体上讲,是南北走向。但就山西大峡谷这一段太行山山脚来看,就是东北、西南走向了。

    然后呢,就在乱谷那个地方,出现一条支脉。

    刚开始的时候,支脉是东西走向,约二十里之后拐弯,也成了东北、西南走向。

    塔儿山,指的是这条支脉最高峰的名字,它的位置,正好就在支脉拐弯的那个地方。

    如果把太行山比喻为一条鱼,那么这条塔儿山支脉,就相当于鱼鳍。

    黑山军下山之后的位置,在现代的翼城附近。之后,由于不知道乱谷能通,就绕道塔儿山支脉的西北面,拐弯,向西南,最后到达河东郡。

    现在,黑山军是返程。从万荣开始,就需要偏北而行,过翠店,转向东北,八十里之后,到达高显,也就是塔儿山主峰的正北,再转向东行四十里,就是翼城山脚。

    靠近河东郡的方向,此处就不提了。此处只说靠近太行山脚的部分。

    根据前面的叙述,已知翠店之后,有一百二十里路程,才能到达山脚。

    曾经又说过,步兵长途行军的速度是每天一百里,急行军自然会更多一些。那么,刚才所说的一百二十里,黑山军会急行军吗?

    当然不会。

    打了大胜仗,又抢了好多东西,此外又没有什么事,根本就没有急行军的必要。

    再说了,急行军非常消耗体力。到达山脚之后,还要爬山。

    另外,还有个原因就是,黑山军并不是正规军。他们就是携民为贼的黄巾军遗留物。

    如此,一百二十里,换一般的正规军来走,要走两天,留下力气好爬山。

    换黑山军,则要走三天。

    一是他们纪律性不行,训练不行,体质也不行;二是他们还带有许多粮食和财物,甚至还有抢劫来的女人。

    三天行程,第一天大约宿营在横桥附近,第二天在曲沃附近,第三天在山脚南梁附近。

    就在第一天的宿营地,也就是横桥附近,这支下山的黑山军,遭遇了第一次袭击。

    不是途中伏击,而是在他们宿营之后,被摸黑袭击了。

    这里需要说一下夜视问题。

    我们都知道,人的夜视能力,是不及猫狗的。但也不是完全没有。

    人在光线昏暗的环境,瞳孔会放大,用以接收更多的光线。夜视能力,就是如此产生的。

    但这需要个条件,就是基本健康。

    这个条件,现代人几乎都具备,因而现代人很难理解完全不能夜视的现象。

    其实,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盐的摄入。

    “人不吃盐,就没有力气”这句台词,很多人都知道。但这句台词,适用的环境,也仅仅在现代(18901949)。换个90后00后来,一周不吃盐,照样不影响力气。

    三国时期,吃盐的条件极差。一般百姓,要过年过节,才能吃到适量的盐。三国百姓吃盐,就相当于现代(1978年前)百姓吃肉。

    那种情况下,百姓调节瞳孔能力极差,基本上没有夜视能力。

    如果一个三国百姓穿到现代,一年之内,绝不能开车经过隧道。

    荆南百姓呢?

    前面说过铁矿、煤矿、石灰石矿,没说盐矿。是因为盐矿对经济来说,不怎么重要。

    封建社会的盐铁专营,大肆烘托,好像盐业是暴利。

    硬要说暴利,也没错,但没有足够的数量,光是利润率高,利润额始终不会高。

    当然,如果建立行销全国的销售渠道,再来个独家经营,盐业的确可以成为暴利。

    但,成为暴利的前提就是:让自己的军队失去夜战优势。

    蠢货才会这么干。

    所以,荆南在采盐之后,并没有直接创造多少利润。就只是解决了百姓的吃盐问题。

    说起来,也是191年秋天的事了。

    到现在,195年冬,四年多一点,来自荆南的士兵,夜视能力养出来了一些。

    与现代人比,肯定不如;但与黑山军相比,就占据压倒性优势了。

    想想看,一个眼睛正常,另一个是瞎子,打起来谁胜。

    当然,荆南士兵人少,黑山军人多。但黑山军素质低呀。

    荆南士兵,少到哪种程度?一万?

    一万,是前面说过的。用于挑起黑山军出征河东郡的兵力。人多了,容易被发现。一旦被发现,挑拨就有可能失败。所以,一万,已经是最大数量。

    而在四十万黑山军下山之后,就不一样了。

    四十万黑山军下山之后,情况产生了变化,荆南可以往河东增兵了。

    但具备轻功的涂山、黄忠二人,因为箭术和近战能力,离不开。所以,通知洛阳的,就只能是正常的探马。

    探马用一天时间返回洛阳,勉强能办到,但后续部队赶到翼城,所用就不止一天了。

    洛阳十万兵,但真正有夜视能力的,却只有三万。三万中,已经去掉一万。因而第一批增援部队,就是两万。

    后续也不是没有。留下两万士兵,由乐就、韩浩率领,镇守洛阳。其余五万士兵,随后跟进。只不过,这一波战斗,这五万士兵就不能参加了。

    第一波战斗,所指的,其实就是阻击那四十万黑山军。

    四十万黑山军,在横桥附近宿营的时候,半夜时分,遭到一万荆南士兵的袭击。

    由于荆南士兵单方面有夜视能力,因而黑山军伤亡惨重。

    不过,总的来说,战斗的时间并不长。那一万荆南士兵就撤退了。

    战损的话,荆南士兵也还是有的,约有一百多名士兵伤亡。

    黑山军那边,伤亡在三万左右。但因为逃跑而走失的,跑了就不回来的,另有五万多人。

    天亮之后,约三十二万黑山军再次启程。当天,宿营在曲沃附近。

    黑山军的头头,也不是绝对的白痴。他们猜到今夜敌军有可能会再次来袭。

    袭击没有呢?有。只不过,人没进营,就是在营外,放了一阵火箭,就撤退了。

    火箭,就是在箭矢上捆绑易燃物,点燃之后射出。

    黑山军帐篷被烧,不得不进行灭火。

    成功灭火之后,黑山军也累了。

    然后,第二次袭击就到了。

    这次,荆南士兵进营了。来的是两万。

    不错,这个时候,增援的两万士兵已经到了一万。

    战斗时间同样不长。荆南士兵就又撤退了。

    这回,荆南方面的战损仍然是一百多人。黑山军的伤亡高达六万多人。另有十万,跑了。

    再一天清晨,黑山军就只有十六万人了。

    当天,黑山军到达太行山山脚。还没来得及宿营,荆南士兵就杀了出来。

    未及交战,大部分黑山军就开始逃跑。等荆南士兵冲到黑山军安营扎寨的地方的时候,黑山军居然全都跑了。

    当然,跑了的黑山军,并不等于被消灭了。

    他们的第一选择,是重新聚集。他们中,还包括了前两天逃跑的黑山军。

    不过,既然选择了逃跑,那么,抢来的粮食,自然就留下了。

    约五天之后,逃跑的黑山军,在临猗一带聚齐。约有三十万人。

    首领进行了一番动员,选了一天清晨,再次鼓噪而行。

    等他们直到稷山附近,远处草丛中忽然就射出一阵箭雨。

    黑山土匪悍不畏死,顶着箭雨迎向来敌。即将接近的时候,荆南军队撤退了。黑山军追击。

    追了一阵,后面的黑山军又被箭雨袭击了。于是黑山军就分兵追击。

    之后,尾部的黑山军再次被袭。

    黑山军追击荆南士兵,追得上否?

    山西大峡谷,虽然地势不平,但总体上,还是相对平缓的。

    没有那种四车道并作一车道的地形,所比的,就是绝对速度了。

    这样就追不上了。

    其实黑山军中,也有个别速度快的,譬如骑马的首领。

    但骑马的首领,并不敢完全放开速度。

    完全放开速度,就会脱离自己的士兵,冲进敌军里面,陷入重围。

    最终自然没能追上。

    因为这样的追击,黑山军一分为三。

    三股都没追上,三股都没有返回稷山。

    他们继续往南,最后在嵋阳一带聚集。这个时候,这股黑山军就只有二十万了。

    再后,他们就直接盘踞河东郡,干脆不返回黑山了。

    这些,就是第一波战斗的全过程。

    这一过程中,有个问题。那就是,从太行山中的长治盆地出来,是要越过太行山的。

    超过太行山的时候,走的是峡谷。

    为什么荆南军队不在峡谷设伏呢?

    以往,其它故事里,似乎峡谷就是最方便设伏的地方吧。

    这个问题,有一定道理。荆南军队,的确可以在黑山军翻山越岭的时候,在峡谷设伏。

    但,

    四十万人,战线很长。

    黑山军携民为贼,不等于全都是贼,里面尚有少量百姓。不需要全部歼灭。

    还有就是,最长的峡谷,在东坞岭至沁水之间,也只有二十四里。很显然,它装不下四十万人。如果在这个地段发动伏击,外面的黑山军,就有可能绕道,攻击伏兵的后方。

    所以,还只能在山西大峡谷中战斗。

    不过,第二波战斗,就不是这样了。

    前一股黑山军不能、也不敢返回黑山,就派人向黑山送信,要黑山军本部人马过来营救。

    第二波战斗,就是针对营救的战斗。

    黑山本部,也就是长治平原中的黑山军。他们还剩多少人?八十万左右。

    这八十万人,跟前四十万人相比,百姓的比例,就要高些。

    毕竟,好战的,通常是冲动的;冲动的,通常都冲在前面。那四十万人,就是冲在前面的人。后面的八十万,则表现得懈怠些。

    八十万人,不可能全部出来。他们必然会留下一些人,看守粮食及财物等等。

    出来救援的黑山军,只有二十万。

    这二十万,是剩余八十万里面,最能打仗的人。

    黑山军出来求援,走哪条路呢?

    走哪条路,取决于前面那四十万黑山军的受袭受阻过程。

    那些过程,在送去的信中,已经写了,就在山西大峡谷。与出山的路径无关。

    于是乎,出来救援的黑山军,翻越太行山的时候,路线就没有改变。

    没有改变路线,自然是会遭到伏击。

    伏击的地点,正是前面说过的,东坞岭至沁水之间的二十四里峡谷。

    二十四里峡谷中,有多少黑山军?

    二十四里,等于十二公里,一万两千米。

    间隔一米一人,单列就是一万二千人。黑山军走的是双列,就是两万四千人。

    但,并不是二十四里峡谷的伏击同时展开。

    先发动攻击的,是东坞岭那边。

    前面受阻,但后面并不知道,后面的人就会继续前进。

    最终,前面的人后退,后面的人前进,就会形成堵塞、踩踏。

第94章 三国赵范22

    那个峡谷,是真实存在,而不是模拟,峡谷的谷底,也没有水流,因而能够站得下的位置,并不止两列。

    于是,拥堵之后,队伍就粗壮了。

    后面远处的人,猛然间,听到前面有动静,再一望,见到前面粗壮的队形,会怎么想呢?

    这其实就像堵车一样。

    前言远处,一阵乱响,还伴随着鼎沸的人声,一望,前方远处已经由规定的两车道,变成十车道了。

    如果真是堵车,后面的车,不一定会冲到前面去。但现在并不是。

    现在,后面是土匪,无组织无纪律的土匪,不冲到前面去瞧瞧热闹,怎么行?

    加速,就地变成十车道,冲到前面看热闹!

    这样一跑之后,局面还出现了没人的地带。

    “前面发生了何事?”“不知道。”

    “可能是山垮了。”“胡说,山垮了让开还来不及,怎么会拥上前去?”

    这疑问是错误的。真的出现塌方,让开的,也只是附近的土匪,远处的土匪,照样会冲到近处看热闹。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只能容纳两万四千人的峡谷,容纳了超过十万人。

    峡谷的尾端,是沁水。而这条路,往长治盆地的方向,可以分为三段。三段中的每一段,长度都跟前面那条峡谷近似,二十五里左右。

    第一段,是沁水到郑庄;第二段是郑庄到蒲池,第三段是蒲池到龙背石。龙背石之后,山势就开阔了。虽然仍然还有一段谷,但已经不适宜设伏。

    三段里面的中间那段,郑庄到蒲池,因为山势圆环,构成s形,距离稍长。这一段,两旁高山坡度相对较缓,谷底较宽,并且部分谷底有水。

    另两段,旁边的山势都比较陡峭,谷底比较狭窄,谷底无水。

    其中,沁水和郑庄两个地方,局部相对宽阔。

    这两个相对宽阔的地方,都是因为,与另一条大峡谷相交,而形成的。

    沁水相交的大峡谷,是通往迎头方向的。郑庄相交的大峡谷,是通往孔裕方向的。

    其它地方,虽然也与别的峡谷相交,但因为那些峡谷较小,所以并没有形成像沁水和郑庄那样的宽阔平地。

    过了许多时候,一支荆南军队,从孔裕方向的那条峡谷杀了出来,强行占领了郑庄那块平地。

    这种峡谷中间的平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这么说吧,平地那边,可以并排站二十个人,峡谷这边,却只能并排站立五人。打起来,自然是平地一方获胜。

    当然,实际上郑庄谷口能够并排站立的人数并不止二十。但打起来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会拉大,所以,比喻为二十,也差不多。

    另一边的五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样一来,尽管峡谷一方的人数更多,但因为每次能够冲上去交战的人数并不多,仍然会处于下风。

    所以,这场局面的战斗,困难就在于最开始的时候,夺取平地之战。

    怎么夺取的呢?其实是突袭。一方有备而战,另一方没有准备。胜负可想而知。

    现实中曾经有段经历,简单地说,就是夺了挟持人质的歹徒的刀。当时的情况,就是歹徒没有防备,一点没有发力。因而夺那把刀,真的是轻而易举。

    但是,做笔录的时候,警察不接受这样的描述,反复启发,敦促笔者写下“由于我力气较大”。最后,胳膊拧不过大腿,真写了。

    事实上,当时的情况,千钧一发,哪里有时间去判断我的力气较大,还是歹徒的力气较大。就是看到歹徒分心,没注意,立即动手。所抢的,就是一个瞬间。

    所以,同样的道理,夺取郑庄,并不是因为荆南军战力更强,而是因为黑山军完全没有防备。

    而在成功夺取郑庄那块平地之后,就战有地形上的优势,据地利而守,成功阻拦两个方向的黑山军,也就不算什么了。

    这二十万黑山军,东坞岭至沁水,拥堵了十万,沁水至郑庄,三万。

    另外七万,则在郑庄通往长治盆地的方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前面十万黑山军开始后移,而东坞岭到沁水那条峡谷,仍然是东坞岭有伏击,其余地段并没有。

    黑山军在沁水平地略加整顿,便往迎头那条大峡谷转移。

    但这边,刚过万庆元,伏击就开始了。

    这回倒是没人看热闹,黑山军齐往后退,直至退到沁水平地。

    总的算起来,十三万黑山军,因为东坞岭伏击,因为郑庄平地被夺,因为万庆元伏击,总共造成的伤亡,不足万人。

    但,因为踩踏,拥堵中的愤怒拔刀,伤亡就超过了万人。

    剩下的黑山军,可以按十万人计算。

    荆南军队,在这场峡谷战中,出兵三处。其中,郑庄多些。因为郑庄那儿,不仅要夺,而且要守。共两万人,五千在东坞岭,五千在万庆元,一万在郑庄。

    荆南军队不是八万人吗?另外六万在哪儿呢?

    在高平、南陈和北板桥一带。

    这些位置,都在长治盆地的南端。

    而南端,又因为早先,荆南军队多次出击烧屋,而造成了一定的荒凉。

    庄稼被践踏、房屋被焚烧,如果是百姓,如果有政府,那么百姓在政府的安抚和救济下,还可以实行生产自救。

    但在这里,上面是土匪,下面也是土匪。携民为贼中的民,也沾染了一定的贼性。实行生产自救,那是绝不可能的。

    不实行生产自救,自然就是迁移了。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挪一挪,到别的地方才有饭吃。

    所以,荆南六万军队,出现在长治盆地南端,容易得波澜不惊。

    高平、南陈和北板桥一带,又是怎么个情况?

    且看二十万减去十三万,剩下的七万黑山军的动向。

    郑庄被堵,无论如何都过不去。

    要说翻山越岭,跟上前面十三万黑山军,那是不可能的。

    后退吧。

    这样的后退,并不是正常行军。

    慌乱之中,越走越快,失足、摔跤什么的,暂时就不说了。此处只说,他们的心慌,身体很累。

    头面说过,龙背石之后,已经不宜设伏。

    实际说的是,不宜像东坞岭和东庆元那样设伏。

    过龙背石之后,有条小路,偏向南方,下山之后,就是北板桥附近。

    不走那条小路,继续往盆地走,过野川之后,再次出现岔路。

    这回,两个方向,一个通往高平,一个通往南陈。

    这下就明白了,高平、南陈和北板桥,三个地方,就是战场。

    以近待远,以佚(逸)待劳,以饱待饥,这是兵法上经常出现的。

    以逸待劳,指的是,事先知道战场在哪儿,或者事先选定战场,然后把敌军驱赶到战场。

    我军先到战场,就可以整休,还可以吃饭,处于服服安逸的状态。

    敌军后到战场,由于长途奔袭,身心俱疲,非常劳累,状态肯定不好。

    在这种情况下交战,就是以逸待劳。

    胜利是肯定的,全歼又是不可能的。

    黑山军要跑的,让他们跑。这就跟攻城战中的围三阙一的道理一样。他们能够逃跑,所以他们的意志就不坚决,我军就能够更加轻松地获得胜利。

    这场战斗打下来,七万黑山军,伤亡两万,跑了五万。而我军,几乎就是零伤亡。

    五万黑山军,跑到哪儿去了呢?

    没别的路,还是那条通往郑庄的道路。

    再次冲击郑庄,那是肯定确定一定的。但,真的冲不过去。并且,就只有最前头的几十个人能够战斗,后面的黑山群匪有力都使不上劲。

    于是乎,第二天,五万黑山军第二次下山。而六万荆南军,仍然呆在原地没走。

    双方刚一接触,战斗都还没怎么展开,黑山军就又跑了。

    跑就跑吧,荆南军并没有追击。

    这次,虽然存在零星伤亡,但可以忽略不计。

    人不喝水,据说能活三天。在这里不存在,山中并不缺水,缺少的是清洁卫生的水。

    再次忽略喝下不清洁卫生的水,闹肚子的情况。

    只说吃饭。

    人不吃饭,能活多少天呢?

    民间有儿歌,唱的是“男饿三、女饿七、老太婆饿二十一”。

    好嘛,取平均值,七天吧。

    三天后,就有一万多土匪下山投降。

    四天,又有一万多土匪出来投降。

    第五天,投降的多点,有接近两万。

    第六天,人少,只有两千多。

    第七天,高平、南陈和北板桥一带的六万荆南军整队,踏上了那条通往郑庄的道路。

    那条道路上,还有土匪吗?

    还真有。

    原本是两种人,一是死坚分子,二是受欺压的人。

    七天之后,受欺压的人基本上都死绝了。

    为什么会死绝,他们之中,难道就没有生命力特别强的人吗?

    这个问题不存在。因为,他们的死绝,多数并不是因为饿死。

    他们中的多数人,都是被杀死的。

    被谁杀死?当然是死坚分子。

    杀他们泄愤?不是。

    没那么高雅,就是杀了他们吃肉。

    所以,这回荆南军队上山,把那些吃人肉的土匪,全杀了。

    人数不少,居然有小千五。

    这边的战斗,共俘虏黑山土匪四万多人。

    四万多黑山俘虏,在北板桥一带休整。

    再提一下前面的十万黑山土匪。

    前面那十万黑山土匪,实际上,就是被困住了。

    他们跟队伍后面的土匪不一样,他们是有粮食的。

    有粮食又有水,就算被困住,短时间之内,都是没有问题的。

    但,时间长了,问题仍然会有。

    前面,把吃了不干净的水,会闹肚子的事情,忽略了。

    那主要是因为,这次出来的黑山土匪,都是打仗特别厉害的青壮年。

    身体好,生命力强,抵抗力也就强。

    但时间长了,还是麻烦。

    说到打仗,就全提及伤亡。

    伤亡这个词,在三国,与在现代,意思是不一样的。

    现代,伤就是伤,亡就是亡。只要没亡,那就治伤。并且,伤还有各种伤,有轻伤、重伤,最严重的伤,就是致残。

    而在三国,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三国时期,但凡是自己挺得过去的那种小伤,都不算伤。譬如,手臂上被划了条口子,就属于这种情况。

    而挺不过去的,需要医生治疗的,才是真正的伤。譬如肚子被划开,肠子流出来了,就是。

    三国开始的那段时期,是没有战地医生的。

    后来,仗打多了,因伤死亡的人实在太多,就开始有了极其基础的战地医生。

    而眼下,是黑山土匪。

    黑山土匪里,那来的战地医生?

    黑山土匪不仅没文化,而且还没教养。

    这不是在骂他们,而是陈述一种事实。

    前面说了,有三万伤亡。

    同时还说了,别的地方,譬如北板桥、高平、南陈那边的伤亡。

    但北板桥、高平、南陈那边的伤亡,因为有荆南军队参战,并且荆南军队还是胜利的一方,战后,那些伤亡,就被挖坑埋了。

    而东坞岭、郑庄、东庆元这边的伤亡,黑山土匪会埋吗?

    当然不会。

    荆南军队会埋吗?会埋一部分。

    荆南军队只会埋葬自己能够控制的区域。再远,担心被黑山土匪袭击,自然就不敢动手了。

    黑山军不埋,于是,伤的,就重,死的,就腐烂,最后,都转化为病毒扩散。

    病毒扩散过来,偏偏这边的黑山土匪们,喝的又是不清洁卫生的水。

    并且,他们的生活习惯都不怎么好。

    刷牙洗脸什么的,绝对没有。洗澡,就更不可能了。

    吐啖,必然是就地。

    拉屎不一定,拉尿也通常是就地解决。

    这样的生活习惯,还喝了不干净的水,还有病毒扩散过来,不生病,那才怪了。

    于是乎,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人生病了。

    再后,生病的人多了。生病的人过半数了,生病的人战大多数了。

    出现病死的人了,十万黑山款项全都生病了。

第95章 三国赵范23

    这个时候,郑庄平地的荆南军队喊话了:愿意投降的,排成单列过来,扔掉武器,自然有人治病。

    老实说,此时那十万黑山军的病,并不严重。有的,是拉肚子;有的,是头晕脑涨。

    但病这个东西,首先是有或者没有,然后才是严不严重。

    只要有病,人的精神就提不起来。

    有个词语“病怏怏”,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那病或许不严重,那痛或许也只有一丁点儿,但它一直存在,就消耗了人的精神。

    没有精神,力气都提不起来。

    还能打仗么?

    哦,已经不是能不能打仗的问题了,君不见,已经病死人了吗?

    虽然,病死的只有一个人。但那个人的现在,安知不是兄弟们的明天。

    所以,郑庄荆南军队的喊话,报到中军之后,最高首领发话了:降!

    好嘛,排成单列,老老实实的,慢速走进郑庄平地,扔了兵器。

    之后,被荆南士兵指引,往长治盆地南端前进。

    不是说,投降之后,会治病的吗,怎么没治?

    三国时代,条件艰苦,没办法现场就治。

    另外,让他们走走路,对恢复身体,还是有好处的。

    郑庄至龙背石,约五十里,之后还有大约三十里,才到南城。共八十里距离。

    十万黑山军,虽然有吃有喝,但同时还有病,这八十里,自然需要走一天。

    南城这边,早就用大缸熬了药。黑山军过来,每人一碗,然后到指定的地方休息。

    问题又来了。

    前面不是说,由于缺乏医生,只要是不能强挺的伤,伤了就相当于死。

    这会儿,怎么又有药了?

    那是因为,医,是分科的。战场上受伤,那是外科。十万黑山军现在的病,属于中毒、燥湿、上火,是内科。

    三国时期,有两位医学圣手。一是华佗,外科;一是张机,内科。

    张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作者,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如今,张机在长沙挂名太守。并且还治好了黄忠儿子黄叙的病。

    所以,张机给几个药方备用,就没什么奇怪了。

    既然是药方,那就需要保密,此处只透露,最主要的一味药,是黄连,到处都有,不值钱。

    目前还没有华佗的下落。

    俘虏了大批敌军,之后是要造册的。

    造册的时候,自然会登记姓名,擅长什么等项目。这些,任何人都能想到。

    同时,还要询问,认识哪些人。这个,很多人就想不到了。

    譬如,询问一名黑山土匪,认识哪些人。

    那名黑山土匪回答,只认识四个,名字分别叫某某某某。再一查,那四个人都是死了的。那么,这个土匪就存在嫌疑。

    如果他认识的人存活,对方也认识他,那么他的身份,就算是得到一次验证。

    还有最直观的,就是首领。下面的兄弟,你可以只认识四个,首领,总不会不认识吧。那么,首领是谁呢?

    这样,登记造册之后,首领就藏不住了,很快就被揪了出来。

    几个?就两个:张燕、于毒。

    张燕,乃黑山军最高首领。原名褚飞燕,为纪念前首领张牛角,改名为张燕。

    黄巾之后,黑山土匪算是最大的一股余孽。又因为地形,剿除困难。但张燕却派出使者到京都乞降,朝庭招安,并拜其为平难中郎将。此后以诸侯自居。

    因此,张燕算是具备一定政治权谋之人。

    除张燕、于毒两个大首领,另有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小头目,就不重要了。

    审问得知,此时黑山军共有大头目六人。前面那四十万黑山军,由白绕、眭固、陶升三人率领。此次二十万黑山军,由张燕、于毒率领。另有一名大头目杨凤,留守。

    涂山让张燕写信,令杨凤来降。张燕不发一言,沉默抗拒。

    涂山以为,张燕是因为病没好,或者因为黑山军病没好。就等了几天。

    几天之后,除极个别人之外,黑山军的病都好了,并包括了张燕。

    张燕仍然沉默,拒不合作。

    还能怎么办,只好分批押回。

    早先,俘虏黑山土匪四万多人,就分批押了回去。

    没办法,路途遥远,道阻且长,总是让俘虏留在长治盆地南端的话,容易生事。

    押回哪里呢?自然是走出太行山,过黄河,到洛阳了。

    洛阳房子多,有房屋,就可以实现隔离关押,就能够保证短期内相安无事。

    张燕被押回洛阳之后,得知了前面被俘虏的四万黑山兄弟的消息,这才表示,愿意写信给杨凤。

    为什么这时候才愿意写信呢?

    是因为,此前,张燕以为那七万黑山军逃回了长治盆地。此时得知,并没有。

    而杨凤那里,真正的兵,只有三千多。其余近八十万众,都是百姓。

    倒也不是不能以“携民为贼”的方式作战,但没有价值。胜了不一定吃得饱,还不如全都降了,说不定就能吃饱。

    这样的判断,是经过连日来,张燕对荆南军队的细致观察,才得出的结论。

    土匪是有黑话的。那黑话,有的就像会计一样,只要是这个行业的人都懂;有的,就像方言一样,只有这个地方的才懂。

    所以,哪怕张燕写了信,张燕是不是真的叫杨凤投降,涂山都不知道。

    事实证明,是真的,杨凤来降了。

    杨凤带了那三千士兵。并说明,还有些小头目没带。

    没带小头目,是因为那八十万众,还需要人管。

    如果没人管,八十万人混乱了,还是很不好处理的。

    接下来,要接收八十万黑山匪民。

    张燕推荐杨凤协助接收,张燕说,杨凤曾经是举荐过孝廉的。

    涂山采纳了这个建议,让程秉、刘馥两名文官处理此事,杨凤协助,另外,派太史慈率一万精兵压阵。

    另外,派黄忠、张绣,率两万精兵,阻断河东郡那边的残余黑山军。

    其余所有人,撤回洛阳,处理俘虏的事。

    洛阳,由于夺取时间较久,张既已经初步建立了管理体系。

    借用这套管理体系,对十四万黑山俘虏进行甄别和洗脑教育。最后,只淘汰了两万。

    不得不说,这批黑山俘虏体质真不错。

    淘汰下来的两万人,由少量士兵押送,转移到弘农,重归百姓。

    十二万黑山俘虏,分出七万,派两万士兵押送至汝南,交给吕岱训练和整编。吕岱那边,有十万荆南士兵,整编七万俘虏,不在话下。

    押运的两万士兵返回洛阳之后,洛阳原来的士兵数量,维持在七万左右。加进五万黑山俘虏,进行整编和训练,也勉强可行。

    长治盆地那边,在程秉和刘馥的主持下,又有杨凤的配合,张燕的书信,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骚动,就暂时性的,安置好了八十万匪民。

    但若要让匪民彻底转化为真正的百姓,还要经过好几年。

    涂山刚做任务时,以开荒造田破局。那样的手段,在长治盆地不行。这是因为,长治盆地这边的匪民不够老实。

    但如果把这八十万匪民,拆散转移到豫州、扬州和荆南,又很可能会遭到匪民的抵抗,激化矛盾。毕竟,一般人都不愿意离乡背井、长途迁徙。

    所以,能够拆散转移、同时又不会激化矛盾的区域,就只有附近的并州和司隶州。

    但并州还没拿下;不远的将来,拿下之后,还不能照搬荆南的生产模式。

    司隶州,由于皇帝在长安,不能过潼关。河内郡暂时只能放弃,河南郡亦处于前线,不能放心生产。剩下弘农河东两郡,容纳量实在有限。

    不过,那些事,就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196年的春天,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来了。

    这一年,原剧情发生了不少事情。

    原剧情中,曹操接天子到许昌,如今没戏了。

    原剧情中,张济战死,贾诩投张绣,张绣跑到宛城(南阳);如今,张济仍然战死,张绣却降了荆南,贾诩还在长安。

    原剧情中,曹操征宛城,张绣投降,因为张济之妻邹氏,张绣怒而反叛。曹操损失惨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等都被张绣所杀。但曹操的青州兵经此一劫,反而脱颖而出,初步有了强兵的气概。个人单挑并不出色的于禁,则展现出过人的统帅本领。

    如今,宛城(南阳)已归荆南,这一仗,不存在了。

    原剧情中,曹操假天子之名,命刘备讨伐袁术,同时又向袁术递消息。让刘备打了个大败仗。

    同时,还因为张飞贪酒、娇横,鞭打曹豹。致使徐州(彭城)被吕布所夺。随后,袁术再伐刘备,吕布辕门射戟。

    如今,袁术都不存在了,这些事,自然都没有了。

    没有了原剧情的那些事,会不会发生点别的事呢?这就不一定了。

    曹操的北边,袁绍仍然与公孙瓒纠缠不休。公孙瓒199年才死的进度,还没有被打扰。如此一来,袁绍对曹操的威胁也就不大了。

    再看曹操周边都有谁。

    荆南,然后就是刘备、吕布。

    豫州这块,原先是袁术,有二十万精兵。如今,荆南仍然驻有二十万兵,只不过是一个十万,加五个两万。并且,袁术是主动绕道荆南,进攻的荆州。应该还没走到目的地,荆州的军队就占了豫州。由此可推,荆州的军队,很可能强于袁术。

    原先,袁术算是强邻,如今的荆州,就是更强的强邻。

    南阳(宛城),原先在袁术的势力范围之内。袁术有时候驻了点兵,有时候没驻兵,但秋收的时候,税,都是上给袁术的。

    洛阳、弘农乃至长安,经过董卓之乱,相当于千里赤土,没什么油水的地方。原先,相当于无人占领。曹操如果想占领,随时都可以,但曹操没有。如今,被荆州占领了。

    汝南的驻军数量,基本稳定。但洛阳的驻军,则不稳定。时不时的,有十几万,时不时的,又少到两三万。看上去,似乎有什么军事行动。如此,曹操就不敢轻易的接近洛阳了。

    刘备和吕布,相对于196年的曹操来说,已经不算强大了。但如果直接进攻,损失不小。怪就怪荆州夺回了小沛,使吕布和刘备的关系更加紧密了。

    如此,就还剩下青州。

    曹操曾经讨伐青州黄巾,得百万人口,建三十万青州军。当时的青州黄巾,是从青州跑到兖州去的,讨伐的地点并不在青州。

    如今的青州,跟当初一样,除北海郡之外,基本属于没有政府的状态。

    如此,曹操与众幕僚商议之后,决定占领青州。

    占青州,北海郡的孔融,令人头痛。原因无他,孔融这个人的名气太响了。

    于是,曹操可以占青州,但不能打孔融。

    怎么办呢?当然让黄巾打孔融了。

    黄巾打孔融,曹操主动去救,但没来得及,于是乎,青州就占了。

    至于黄巾,青州兵的前身,不正好是黄巾吗?

    扮演黄巾,属于熟练工种,同时也是一种形式上的多方位回归。

    黄巾打北海,速度还需要控制。多打一阵,让北海四处求救,让其它诸侯都知道。然后曹操再去救。这个分寸,必须掌握好。

    北海能够向谁求救呢?

    上一次,向公孙瓒求救。这次,公孙瓒自顾不暇,北海只能向刘备求救。

    咦,围北海居然可以调出刘备,围点打援啊

    诸位,再商议一下!

    青州,相当于现代的山东。山东的地图,家喻户晓。三国时候的青州,没这么大。

    青州地形最大的特点是:大陆,在青州这儿,向海洋伸了个爪爪。

    这是平面的。

    高度方面,最著名的,是泰山。泰山,不仅仅是一个山峰的名字,而是一条庞大的山脉。

    不过,这条山脉并不是直线形状,而是一个弯钩。

    并且,山脉的宽度很长,最厚的位置超过六十公里。

    这么一条胖乎乎的家伙,还摆成了弯钩的形状,其实已经可以把它看作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石头,尽管它的形状有点像恐龙。

    这块不规则的石头,像瓶塞一样,塞住大陆伸往大海的爪爪。然后又没塞得紧,两边都露了点空隙。这,就是泰山在青州地图中的位置。

    除了泰山,青州地图上的爪爪靠近尖端的部分,约一百五十里长度,全是山区。

    再往大陆的方向捋,中间逐渐平缓了,但海边还有山脉。北边延伸七八十里之后,终止。南边,则一直延伸到瓶塞的口子,也就是日照市的位置,山脉这才终止。

第96章 三国赵范24

    如此一来,青州北海与徐州相连的道路,就非常狭长了。按照现代地名,分别是沂水县和莒县。沂水县那条峡谷,长约160公里,宽只有5公里;莒县靠近海边这条峡谷短些,只有90公里左右,宽度也有10公里左右。

    刘备的援军,是走沂水县那边,还是走莒县这边?

    好办,由于两条路都十分狭长,只需要派出哨骑,在中间那道山脉的南端汀水附近就能看清。看清之后,向北端传讯,北端收到信号之后,再安排伏兵,也是来得及的。

    顺便说一句,莒县的位置,也就是三国时期的琅邪。就是琅琊榜的琅琊。

    换言之,一般人们走的,都是稍宽一点的,靠海边这条道。但作为军事设伏,就必须考虑到多种可能。

    吕布是否会加入援军?去掉吕布二字,单说这支武装势力的话,真不一定。但有了这两个字,再从吕布平时的表现上推论,就可以知道,他不会。

    如果刘备遭受了危难,吕布还是会救上一救的。但北海孔融,跟吕布真不是一条道上的人。因而吕布随便找了些借口,就不去了。

    于是,刘备就上路了。

    原剧情中,曹操假借天子之名,让刘备讨伐袁术。另一边,又放了消息给袁术,让袁术有所防备。这是演义剧情。

    演义,有个出发点,那就是抬刘贬曹。由于贬曹,许多事,就不是很客观。

    放消息给袁术,让袁术有所防备,对曹操有何好处?没有。

    相反,不放消息给袁术,让袁术消耗更多的兵力,对曹操更有好处。

    现在也是演义世界,只不过,已经不是原剧情,它就是一个背景,不再存在抬刘贬曹的倾向了。

    但,前期的设定,还是要继续的。譬如刘备讲仁义。讲仁义,就会救援北海。等等。

    原剧情中,讨伐袁术的时候,张飞留守。让张飞不喝酒,结果张飞搞了个最后的疯狂,就像单身夜一样,“众官今日尽此一醉,明日都各戒酒”。结果把曹豹打了,曹豹把吕布招来,夺了彭城。

    这回刘备救援北海,同样让张飞留守,同样发生了那些事,吕布同样夺了彭城。

    而刘备和关羽,进军途中,倒也谨慎。在通过琅琊那段险途的时候,前进速度放得很慢。

    这样,即便中了埋伏,损失通常也较小。

    但曹操不是一般人。眼见刘备军队走得慢,就迟迟不发动攻击。直到刘备中军走进埋伏圈,这才发动。

    于是,刘备避免重大损失的措施,落空了。来了三万人(勉强凑的),走了五千人(过了两天才凑齐的)。

    这个时候,刘备已经没有吕布强大了。

    在会合了张飞之后,尽管跌首顿足,发了通脾气,但事已至此,无法挽回。

    吕布此时,可以选择对刘备开战。但因为开战之后,夹击刘备的另一方是曹操,吕布跟曹操不对付,就没选择。而是派了传令兵,让刘备进驻东海郯城。

    此时刘备救援北海,损失的两万五千兵力,主要还是来自徐州的士兵。

    也就是说,曹豹手下原先是有兵的,此时基本没兵了。

    二月开春,三月黄巾围攻北海,久攻不下,四月下旬,刘备救北海,中了黄巾的埋伏,五月黄巾攻下了北海,杀了孔融。

    随后,黄巾转移战场,七月,又攻下青州淄博,杀了青州刺史田楷。

    八月,黄巾攻占泰山城。

    九月,曹操出兵,一举拿下泰山城,并围攻淄博。

    同样是二月,洛阳荆南十二万军队留下两万,其余十万,以泰山压顶之势,进攻河东。

    河东郡,上次提到的时候,说的是,世家的头头,基本上都死了;世家的精壮,基本上都被杀了;然后,四十万黑山军,被打成二十万,留在了河东。

    此番,当荆南军队再临河东的时候,赫然发现,那二十万黑山军队已经不存在了,短短几个月时候,就被河东的世家全部消化了。

    此时,河东各个世家又推举出了新的家主,其中还有个别,是上次逃脱的。

    河东世家的精壮,居然直接来自那二十万黑山军。不够壮实的黑山土匪,已经全数被转化为民了。

    整个河东,秩序良好。世家的力量,不可小觑。

    打吗?

    河东世家派出了信使,打着河东郡衙门的招牌,跟荆州军队谈判。

    首先,他们认可荆州军队的统治,并且他们还愿意按照一般州郡两倍的额度,进行上税。

    河东郡衙门所有人,可以全数移交给荆州军队,荆州军队可以全部换人,对河东郡进行新的治理。

    另外,他们还推荐了文武两途几十个人才,希望能够为荆州军队效力。

    涂山感到非常棘手。

    接纳世家,依靠世家,将有利于迅速完成占领区的统治。否则,军队打下的地盘需要广大,但区域之内,像一盘散沙。

    但依靠世家,世家就会对整个权力机制进行渗透。既有制约,又不利于一些新制度的施行。

    最后,涂山选择,封闭河东郡。

    这个封闭,自然不是大军封闭。而是设立关口,禁止河东郡出入。

    河东郡衙门,涂山没动。相当于让河东郡实行自治。

    无论好与坏,都不要扩散。咱过几年,再来看看效果。

    至于河东郡得到的二十万黑山人口,也就这么算了,相信,让河东郡返,非常困难。

    三月到五月,拿下并州。

    并州行政上的郡有点多,但人口不多。

    最南端,是上党郡(壶关在上党),有12万人。然后是西河郡,2万人;太原郡,20万人;新兴郡,郡治定襄,1.3万人;雁门郡,25万人;五原(九原也是五原),2.3万人;云中2.6万;朔方0.7万;上郡2.8万。

    总人口不足70万,尚不及荆南的一个郡。

    相比长治盆地,很显然,并州更适合人的居住和发展。

    由于历史,现在畸形了。至今,长治盆地里面还有80万人,而并州却不到70万人。

    这种情况,很显然,在稍后的时间里,是要进行调整的。

    要把长治盆地里面的匪民,调出至少40万,充实并州。

    并州的北边,属于边防。因而并州不是拿下就算,还需要巩固一下边防。

    这个时代的边防,就是倚长城而守。

    有长城的帮助,防守还是很方便的。

    十万荆南军队,留下了两万巩固边防。

    另外,还与一些州郡的治安兵,进行了混编整训。

    最后,于盛夏的七月,六万荆南军队又返回了洛阳。

    一回洛阳,就接到了传信,要求相关负责人,于年终,尽可能的,赶到汝南民郡。

    涂山看了一下,通知的标的:相关负责人。要求很模糊。

    相当于是说,只要够一定级别的,自认为,或者别人认为够资格的,都可以去。

    当然,“尽可能”,表示不能影响工作。不能因为赶到汝南开会,而把自己手中的事情耽误了。

    想了想,这应该是早先在豫章开那个会的继续。也就是明确君主,或者最高领导体制的一场会议。

    对此,涂山最早的时候,想的是投靠刘备。

    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尤其是袁术进攻荆南,已经不可能了。

    这个时候,哪怕荆南由涂山说了算,而涂山再去邀请刘备过来当君主,相信都是不能服众的。

    更何况,涂山在荆南,只算“还可以”,威信真的没有樊韵高。

    捧樊韵当君主,涂山是没有意见的。有武则天,当然也可以有樊韵。涂山没有半点抵触。

    但,困难也是明显的。涂山没意见,荆南其他领导人没意见,但老百姓可能会有意见,其他各地的诸侯也都会有意见。

    当时在豫章,涂山说的那个集体领导机制,很粗糙。

    过了这许多时候,相信很多人,尤其是那些文官们,肯定想得更多。

    涂山自己,无非就知道几个名词。譬如君主立宪制,任期制,等等。而对于真正的国家最高领导机制,涂山并不知道。

    所以,年终到汝南开会,涂山相信自己最多就只能起到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真正有价值的参考意见,自己是提不出的。

    既然如此,那还是关注一下军事,更能让自己发挥作用。

    调来了战报。也就是各地发生的重大事情,所汇集成的一种相当于报纸一样的东西。

    涂山看到,扬州的吴郡、会稽,早就拿下来了。

    董袭那支军队,人数基本上没增没减,还是两万人,北上,最终进驻了沛国,跟徐盛合军了。

    而扬州各地,生产建已经蓬勃展开。包括了开荒造田,引水建渠,开山建矿,修路造桥,等等。

    有荆南的经验,扬州这边的建设,就搞得特别顺利。

    豫州的经济建设,并没搞什么。就只是靠近扬州的梁国和鲁国,顺带搞了一些。

    豫州的北边,基本上还是老样子。靠的是百姓自己,望天保苗,靠天吃饭。

    而自己这边,司隶两个郡,也是这样。

    另一个郡,河东郡,是封闭自治。刚打下来的并州,更是什么建设都没搞。

    随后,涂山看到黄巾围北海,刘备救援北海遇埋伏,退回之后,徐州被吕布夺走,刘备进驻东海的消息。

    再就是一系列青州黄巾的消息。

    总的来说,三月围北海,四月下旬伏击了刘备,五月攻下北海,杀了孔融;七月攻下淄博,杀了田楷。

    有这么能打的黄巾吗?

    还有,话说曹操不是吃下了百万青州黄巾,还建了个三十万的青州兵营嘛。

    这一系列的青州黄巾的消息,怎么看怎么可疑。

    最可疑的,就是能够打败刘备。

    哪怕是埋伏,想要打败刘备,都是不大可能的。

    偶尔一仗,打败刘备,那还好说。但琅琊那次伏击,分明就是一仗,就打得刘备爬不起来了。

    那真是黄巾的战力?

    稍一想,涂山就猜到是曹操。曹操有这个能力,同时,曹操还长时间没什么动静。

    于是,涂山就找了黄忠、张绣、徐晃、太史慈等武将过来,把那些战报给他们看了。

    众人看得都有些潦草。

    然后涂山问,大伙儿以为,青州黄巾那边的动静,有什么问题没有?

    众人就反问,有什么问题。

    涂山直接就说了自己的猜测,估计是曹操动的手。

    黄忠立即表示,愿意率兵进攻陈留或者颍川。

    从洛阳这个方向进攻曹操,目的地正是陈留,或者稍微偏南一点的颍川。

    绕道黄河以北的话,还可以进攻濮阳。

    涂山想了一下,感觉这些武将的头脑,似乎还是简单了一点。

    但文官,这会儿,程秉、刘馥已经不在这儿了。在洛阳的,就只有河南郡太守张既。

    涂山发了封信,从并州再调两万军队过来。

    早先,派了三万军队,一万进驻长治盆地,两万阻截河东郡二十万黑山匪兵。此时所调的,就是那两万兵。

    等了几天,再次出发,就能够在调走十万军队的情况下,仍然给洛阳留足两万守城士兵了。

    此次出发,直接的目的并不是军事。所以速度很慢,一点不急。

    到了汝南,稍稍休整。此时,汝南军郡,有兵十七万。

    离开汝南的时候,调走了七万。汝南仍然是十万军队。而上路的,则变成十七万。

    然后就是陈国,再次休整。

    上路的时候,留下两万。让陈国的士兵由两万变成了四万。

    十五万士兵上路,前进方向是沛国。

    沛国原有士兵四万,十五万士兵进驻之后,士兵总数高达十九万。

    随后就是各种操练。

    涂山不算,西凉军阀张绣不算,黑山首领张燕和于毒不算,其余将领,都是会练兵的传统武将。十九万士兵,由各个武将分摊,再定期进行士兵的轮换,军队建设,顺利展开。

    说到军队建设,就不得不提一下特种兵。

    大家都知道,现代最厉害的兵种,就是特种兵。

    于是就有人写小说,说穿越到古代之后,建立了特种兵。

    到底能不能实现,涂山不知道。涂山只知道,自己这儿,实现不了。

    涂山这里,背后有荆南作靠山,粮食没问题,肉食没问题。再往后,还有整个扬州的产出作为新的靠山。

    有吃的,就能练出特种兵吗?

    可惜不行。

    首先是训练项目,涂山并不清楚。只知道个大概,肯定是不行的。

    而且,涂山知道的部分,很多都跟现代的器械有关。完全不适合三国时期的战争。

    还有就是,有粮有肉,并不等于就有了营养。

    平时,就这么普通的练兵,没有问题。但如果训练量增大,大到接受特种兵的程度,问题就出来了。

    必须有精通科学的营养师指导,才能够解决那些问题。

    涂山没有,所以练不出特种兵。

第97章 三国赵范25

    青州其实很大,以涂山初到这个世界的190年去看,下辖六个郡。

    州治在齐国,也叫临淄,位置相当于现代的淄博,有人口49万。

    此外,还有济南、平原、乐安、北海、东莱五郡。济南郡有人口45万,乐安有42万,北海有15万,东莱有48万。

    从这些人口数,就可以看出,相比荆州,青州的人口密度要小得多。

    但有个郡非常特殊,那就是平原郡;这个郡190年有人口100万。

    不错,就是刘备的平原郡。平原郡的下面,也有个同名的平原县。平定黄巾之后,刘备担任的就是平原县令。后来打了巡察官都邮之后,只能出走,投入公孙瓒麾下。

    但在公孙瓒麾下期间,刘关张三人拒绝与他人亲近,他们手下的士兵,也不交给他人带,有拉帮结派的嫌疑,这样,自然得不到公孙瓒重用;是兄弟,但不是部下(自己人)。

    讨伐董卓之战结束后,返程途中,再经过平原的时候,公孙瓒做主,让刘备恢复了平原县令职务。当时的冀州刺史韩馥软弱,可被公孙瓒欺负。

    后来,袁绍与公孙瓒开战,打了几年之后,董卓派李儒,借朝庭之名,进行调和。于是双方暂时罢兵。由于公孙瓒在战争中略占上风,因而就提出个额外条件:让刘备出任平原相。

    这也是在干涉冀州事务。这个时候的冀州,已经是袁绍的了。

    袁绍没有表示不同意。李儒上报董卓,董卓自然就批准了。

    平原相,相当于平原郡的太守。称为相,等于是把平原郡视为一个小国,类似于陈国、沛国的那种,名义上,可以不受刺史袁绍的节制。

    然后,由于刘备爱民如子,非常精通经济,非常精通农业,并且还精通手工业(织席)和商业(卖草鞋),所以让平原郡一派详和,人口增长迅速。

    当然,这个时期的人口增长,主要靠的并不是自然增长(繁衍),而是靠人口迁徙。别的地方吃不饱,哦不,到处都吃不饱;应该说,别的地方几乎要饿死,而平原这儿还能三天两头吃上东西,于是百姓就迁徙来了。

    于是,平原郡190年的人口数就成了100万。

    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青州刺史田楷。这个田楷,是公孙瓒的部将。担任青州刺史之前是,担任青州刺史期间,也听公孙瓒的命令,帮公孙瓒打袁绍;担任青州刺史之后(被打跑了),也是逃往幽州,奔赴公孙瓒大本营去了。

    如今,在涂山做任务的这个世界,那些奇怪的事,都不用管了。田楷,已经被曹兵冒充的黄巾杀死了。

    八月,黄巾攻占泰山城。其位置,相当于现代的泰安。

    因为接近了兖州曹操,所以,曹操九月出兵,一举拿下泰山。之后,曹军没有停留,追击黄巾至临淄,并围困了临淄。

    泰山离兖州很近吗?

    可以搜一下泰安至聊城多少公里,答案是120公里。泰安就是泰山,而聊城,则是兖州的济北国。

    但,还可以搜一下泰安至济宁,答案是131公里。济宁,则是沛国的任城县。

    曹操不担心沛国出兵吗?

    正是因为担心,所以曹兵在攻战泰山之后,没敢过多停留,就立即转移到了临淄。

    这个年代的战争,跟现代很不一样,通常都要讲个名正言顺。

    像陈国与陈留,距离就非常之近,并且陈留还是从陈国独立出去的。但因为陈留归属了兖州,已经上了多年的税,所以,陈国不方便出兵攻打陈留。

    对于荆州军队,曹操担心的,一直是颍川。

    颍川属于豫州,豫州以前属于袁术。袁术攻荆州失败,荆州占了豫州,于是,荆州就有理由进攻颍川。

    所以,一段时间以来,曹操一直在撤离颍川的人财物,并在相距不远的陈留驻以重兵。

    泰山,属于青州。青州刺史田楷被黄巾杀死,因而曹操可以攻占泰山。

    但同样的理由,也适用于荆州。为了防止与荆州军队交锋,所以曹兵才没有停留,立即转战临淄。

    曹兵的目的,原本就不是泰山。

    涂山率领的军队,七月从洛阳出发,一路缓慢行军,这个时候,才刚到沛国不久。

    附近曹兵有动静,驻沛国的荆州军队如果一点都没有表示,势必会被视为软弱可欺。

    于是,涂山就派出了部分军队,缓慢向泰山前进。

    此时,沛国驻军,共有十九万。奉命前进的,只有四万。130公里,折算为300里,前两天前进200里,后两天前进100里。四天之后,到达泰山城。

    另有五万军队,直接北上,至东平湖与黄河交界处,安营扎寨。其位置,相当于现代的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东阿镇。

    之后,就地练兵,再无别的动作。

    当然,那只四万的军队,占领了泰山。曹军撤走的时候,留下的就是一座空城,根本就没留人防守。

    再后,曹操的运兵线以及粮食运输线,因为要避开东平湖口,就要往黄河北岸绕道。

    没办法。比起与荆州开战,还是绕道更好。

    这样的状况一直维持到来年(197年)三月。

    这期间,汝南的会议,召开了。

    樊韵的态度,比起在豫章的时候,有了很大的改变。

    她除了不想担那个名儿,其它的,都无所谓。

    她担那个名儿,没有合适的出生,性别还是女的,难以服众,很容易遭受攻讦。

    她不担那个名儿,又由谁来担呢?

    正好有人:刘表。

    刘表,姓刘,宗室,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比起那个连自己有多少个儿子都不知道的中山靖王要靠谱得多。

    于是乎,实权由樊韵掌握,名儿由刘表担当,就是这样的基本框架。

    顺便补充一句:刘表也出席了会议。

    那个基本框架,最高领导,还是樊韵一个人。也就是个人领导。

    但上次豫章所说的集体领导,也没有完全作废。

    最后形成决议,凡属私人事务,与公无碍的,由个人决断;凡属紧急事务,时不我待的,由个人临机决断。

    除此之外的大事、缓事,由一律由集体决断。这样的集体,又分为全局(全国)、州(省)、郡(地区)三层。再往下,至县,仍然袭用东汉的个人决断机制。

    集体决断时,主要领导的意见,占有较大比重。这点,跟豫章会议的精神一致。

    不是君主立宪,更不是民主立宪。涂山觉得,反正自己不想当君主,因而与自己无关。

    有关的部分也有。

    对于各地事务,也有讨论。

    包括了洛阳弘农的防务,河东郡的自治,并州及长治盆地的民生,以及并州北部的边境布防,都有讨论。

    而沛国这边,也同样讨论了个框架。

    总体上,就是要在适当的时候,切断曹操势力。具体时机,由涂山自己掌握。

    196年九月,曹操围攻临淄,围困的时间还比较长,转过十月,这才攻下。戏,做得像是真的一样。

    随后,向北海进军,这次更久,到年终,才攻下北海。

    曹操表示,青州黄巾余孽贼心不死,一路侵犯,逼近兖州。自己忍无可忍,奋勇反击。又见青州田楷、孔融惨遭黄巾荼毒,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今已初步荡平青州黄巾,为田楷、孔融复仇。尔后,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还整个青州一个朗朗乾坤。

    顺便,请朝庭指派青州牧。

    这是年终,曹操向长安伪政府上表的内容。可惜,该表章未能通过潼关。

    来年(197年)三月,曹操的部队,开往青州全境。

    之前,打泰山、打临淄、打北海,都是做戏。这回,平定青州全境,就不是做戏了。

    此时的曹操,已经不是194年那种穷凶极恶的模样。

    面对青州黄巾余孽,特别有战力的,才会少量的补充进军队。其余大部分,都让其重归百姓了。毕竟,没有百姓的军队,是没粮吃的。

    军屯,曹操也搞了。第一次,就是捉蝗虫,效果不好。这个年代的人,并不吃蝗虫。

    军屯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地盘不够宽。

    兖州、豫州、冀州这些地方,常年经济发达,因而设郡较多,建城较多,但其实地盘都不宽广。除太行山之外,几乎就没什么大片的荒山。

    把百姓种的地,拿过来让军队种,能够增产么?拿了百姓的地,百姓又吃什么呢?

    如果说,拿地的时候,那些地是无主的;那其实就是教条主义了。

    地,是百姓的,因为黄巾,百姓跑了,土地这才无主。军队出来,打跑了黄巾,然后那地,就归军队了?当然不应该这样,应该把土地发还给百姓才对。

    其它问题还有很多。总之,曹操的军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粮食问题。

    痛定思痛,总结经验,这回,曹操拿下青州之后,就准备走一条不同的道路,让百姓种粮,军队只维持百姓的安定。

    也是三月,涂山的部队再次有了行动。

    自荆南本部,又出来一支十万人的军队,直接补充到沛国。

    原先驻沛国的十万军队,则北上到了东平湖口。

    东平湖口仍然留下五万军队驻守,另外十万,则占领了济南。

    济南这个时候,相当于空城。

    一般来说,两个强大的诸侯之间,总会留下这么一两个空城,作为缓冲地带。

    青州方向,临淄驻有曹兵。临淄与东平湖口之间的济南,就留作了空城。

    现在,这座空城,被荆州军队占领了。

    泰山到济南,可以绕道东平湖口,也可以走山间小道直达。所以,东平湖口并不是非常关键的要道。

    转天,东平湖口的五万荆南士兵就拔营起寨,靠近济南,之后,渡过黄河,占领了著县。

    随后,济南城又出来五万兵马,过黄河,占领了东朝阳。

    著县和东朝阳县再北边,就是冀州了。

    再后,沛国留下两万士兵,其余八万军队,占领了琅琊。

    占领的这个琅琊,与前面所说的两条路里面的琅琊不是一回事。真正的琅琊,在两条路中,靠海边那条的中间。而现在荆南军队攻占的琅琊,则只是琅琊国的治所。其位置,相当于现代的临沂。

    前面所说的两条路,南端交汇处,就在临沂。也可以说,这个位置,可以同时挡住那两条路。

    占领琅琊,也可以说是侵略了徐州。但由于琅琊长期被泰山贼所控制,并不在徐州(陶谦和刘备)的控制之下,所以也可以说没有侵略徐州。

    于是乎,二十九万荆南军队,对泰山实行了半包围。

    西南方向,沛国两万、泰山城四万、琅琊郡八万,共十四万。其中,琅琊郡的八万,为主要战力,防止曹操往徐州方向转移。另两处,主要是为了保持联络和运输。

    西北方向,则是济南、著县和东朝阳县三处,成倒品字形,各自驻军五万。其中,著县和东朝阳县的位置靠北,接近冀州,地形上一马平川没有借用,战争压力较大。济南的战争压力相对较小。

    六处中,基本不会直面战争的,有沛国和泰山两处。

    其中沛国由管宁担任太守,武将范哲、桂生率兵协防。

    泰山由顾雍担任太守,武将赵然、郭才率兵协防。

    琅琊郡有可能会遇到曹操的突围,也有极小可能会遇到刘备和吕布的骚扰,故由刘晔担任太守,武将李通、周砀、黎寿、霍修率兵协防。

    战争压力最大的著县和东朝阳县两处,分别由虞翻、鲁肃担任太守。但这两处的长官却不是太守,而是将军,分别是徐盛和张燕。

    不错,就是黑山军大首领张燕。他在彻底投诚之后,因为其出色的野战能力而得到重用。

    另外,徐盛下面,还有韩浩、莫敬、习发、古康四将领兵协防;张燕下面也有乐就、高旷、雷自、梅程领兵协防。

    战争压力一般的济南,则由陈群担任太守,最高长官自然是涂山(赵范)。

    济南这边,也有董袭、于毒、杜永、祝宏领兵协防。另外还有黄忠、张绣、太史慈、徐晃四员猛将,留作秘密底牌。

    三月,全部到位之后,涂山的第一个小动作,就是把泰山上的土匪剿了。

    活捉了孙观、吴敦、尹礼三员杂牌武将,另有昌,则被杀死。据说以前还有臧霸,已经投靠了吕布。

    匪兵总数没上万,其中真正能打的兵,也就三千出头,其他的,只能算是匪民。

    能打的兵,补充进军队。匪民,则遣送到沛国,还原为百姓。其数量,可以忽略不计。

第98章 三国赵范26

    找矿的,和看风水的一样,看的都是山。

    有山,首先,能够根据山脉的走势,看出个大概。其它,还能根据山石的纹路,观察出山脉形成之前的一些情况。

    如果是一望无垦的平原,就麻烦了。矿不好找,风水也很难看得出。

    现代人都知道,泰山,矿产资源极其丰富。有煤、铁、岩盐、石膏、硫磺、蛇纹石、麦饭石、木玉石、碧玉等矿产。泰山及其周围,现代发现和探明的矿产有40余种。作为第一能源的煤炭,储量丰富,分布在泰山周围的肥城、新汶、宁阳等3个煤田,是山东省的主要煤产地之一。

    那么,肥城、新汶和宁阳,到底在什么位置呢?

    将济宁(沛国任城县)和泰安(泰山郡城)进行连线,宁阳,就在中间偏济宁方向一点点。

    济宁到泰安131公里,济宁到宁阳56公里,宁阳到泰安75公里。后两个数字相加,正好是前一个数字,证明宁阳刚好在济宁、泰安的必经之路上,一点都没有拐弯。

    肥城又在哪儿呢?

    前面说过,泰安至济南,并不一定要绕道东平湖口。不绕道的话,走哪点?

    现代,最短的通道是,走卧龙峪生态景区,经鸡冠山、马鞍子山,直接到达济南。

    三国时期,没那个能力。这当然是因为,此处所说的路,是要运输粮草辎重的。如果只是一个人,尤其是涂山、黄忠那样的轻功高手,自然是什么路都可以走。

    荆南军队走的是西面的落虎山,翻过落虎山,就是肥城。肥城这一块,像个山间盆地一样,非常平坦。到另一端,分水岭那儿,翻过圣母山,就是泰山山脉北边的平阴县(属兖州济北国)。然后再沿着泰山北面的山脚,往东边,直往济南。

    泰安到肥城多少公里?34公里,离泰安非常之近。

    新汶,就不大好找了。这是因为,新汶不够县级。新汶,就是新汶矿务局(矿业集团)的所在地。最早是个镇,后来撤镇设街道。它的行政上级,是新泰市。

    泰安至临沂(琅琊郡)198公里,泰安至新泰90公里,临沂至新泰多少公里127公里。后两个数据之合是217公里,大于198公里,说明新泰也在泰安至临沂的中间,但略微绕了个小弯。

    绕那个弯的地形,非常有特征。它就像肥城那样,是个山间盆地。盆底,也像肥城那样,呈不规则的条形。新泰的所在地,也跟肥城的所在地一样,位于盆地的最东端。

    前面说过,三月就位之后,涂山的第一个小动作,就是把泰山上的土匪剿了。这也是“攘外必先安内”的必要措施。

    然后就到了四月。

    第二个动作,就是找石头。

    找石头,指的是,找那种方便开采的石头,也就是采石场。

    这是因为,打起仗来,作为守城一方,需要配备许多石。

    弓箭,应该都知道。攻城的队伍来了,放箭。然后,攻城的队伍支起了盾牌,挡住了箭。

    这个时候,就该上石了。盾牌挡得了箭,但挡不了石的大力冲击。只消接几块石,持盾牌的手就会脱力。尔后,再用石或者弓箭,都可以。

    著县、东朝阳县、济南郡、琅琊郡四处都急需石,因而寻找采石场,自然是当务之急。

    寻找石头,最先,自然只需要涂山和黄忠二人出去。

    找到合适的地点之后,就需要带着军队里面经验丰富的石匠,再走一遭,验证那个地方,是否真的能够大量开采石头。能的话,就由后面的人,安排开采。

    开采出来的石头,优先送往济南。济南这边,则优先送往战争压力最大的著县和东朝阳县。

    只是开采石头,而不计较石头的品种品质,要求是非常低的。

    这种低要求,泰山自然很容易满足。

    然后就是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开采。

    泰山郡的四万士兵,除几千留守之外,都派出去开采石头。

    而济南的五万士兵,有四万,都在运输石头。

    进入六月之后,著县、东朝阳县、济南郡三处地方必备的石最低需要量,已经满足。这个时候,就该考虑琅琊这边了。

    但实际上,在上一阶段,涂山、黄忠寻找的采石场,都尽可能靠近平阴县,以便用更短的路程运往济南。

    而大规模开采之后,二人便开始寻找靠近琅琊方向的采石场。

    琅琊这边,有八万士兵,派出两万士兵采石,三万士兵运输,留三万守城,基本可保无虞。

    并且,这样的行动,还不会影响北边三地石的继续补给。

    进入七月,著县、东朝阳县、济南郡三地石保有量合格。进入八月,石量达到充裕;同时,琅琊的石保有量也基本合格。

    这样,一直到十月,不仅著县、东朝阳县、济南郡、琅琊郡的石拥有量极大,并且就连泰山郡、沛国等地也是如此。

    然后,涂山就开始找矿了。

    找矿,涂山是跟黄忠一块行动的。黄忠没有找矿的经验。

    由于肥城、新汶、宁阳三地煤炭储量极大,再加上涂山连续半年一直在这一带转悠,所以,很容易地,就把三处煤矿找了出来。

    找到是找出来了,但不会全面大量开采。

    靠近沛国的宁阳煤矿,开采的量大些。开采出来的煤,主要运往沛国。之后,再由沛国运往哪里,就看上面的安排了。

    新汶煤矿采的煤,主要运往琅琊。一座城,对煤的需要量极小,所以开采量极小。

    肥城煤矿的煤,则运往济南、著县、东朝阳县三地。开采量也不算大。

    197年的这个冬天,因为有了就近可采的煤,所以士兵的日子都很好过。

    198年的二月,曹兵没来,来的是袁绍的冀州兵。

    曹操的领土,被荆州军分隔之后,要想断绝两边的联系,是不可能的。

    青州那边,刚拿下来的地盘,基本是没什么产出的。

    士兵要吃饭,百姓需要农具,都需要从兖州运输。

    荆州军已经阻断,怎么办?

    打穿这个阻断,是很难办到的,并且还会影响开发青州的战略。

    没办法,还是得绕道。

    话说著县、东朝阳县的北边,已经是冀州了。曹兵绕道,能走哪里?

    只能走冀州。

    著县、东朝阳县的北边,是冀州的什么地方呢?

    是平原郡。就是刘备早先呆的那个平原郡。

    这时也可以看出,平原郡,与兖州、青州相接,这样的地理位置,战火的前沿,不是什么好地方。就像早先的济南一样,通常是、会被闲置留空的、缓冲地带。

    刘备离开平原郡,救援北海,再救援徐州,之后又接手徐州,再救援北海,丢了徐州,进驻东海郡。这一连串的履历中,没有看出,到底有谁、由谁,接手了平原郡。

    平原郡的东边,是与青州相接的乐陵国。

    乐陵国有点小。所以第一阶梯的两个郡,东陵所占的地盘较小。

    第二阶梯,也就是平原、乐陵的北面,也是两个郡:清河、勃海。

    这两个郡就反过来了。清河面积虽然不小,但就像个圆形一样,东西方向并不长。勃海则贯通了剩余的整个东西,直到海边。

    安平国,同时与清河、勃海接壤。安平国的郡治所在地,同时也是冀州的州治所在地:临璋。

    历史上,曹操平定袁绍之后,才在临璋以西,修建了邺城。

    各类三国游戏中,一上来,就是邺城;那也是可以的。

    另外,三国时期,黄河入海,泥沙淤积,所制造的土地(冲积平原),远比现代要少。

    勃海有个阳信县,那个县现代也在,没改名儿。

    现代的阳信县,距离海边有322公里。而三国时候的阳信县,距离海边只有85里,42.3公里。

    所以从河北这个方向进入山东半岛,并不像现代那样,有近100公里宽的通途。

    三国时期,跟徐州那边一样,进入山东半岛一样,同样是非常艰难的道路。

    平原郡自刘备离开之后,袁绍的确没有再委派新的郡守。

    对于袁绍来说,那块地方,就让它荒废好了。

    但,曹操屡次通过平原,绕道向山东运输,袁绍就忍不了了。

    这绝对是对我领土的侵犯。

    另外还有就是,现在是198年,公孙瓒死亡的199年快到了。也就是说,在与公孙瓒的战斗中,袁绍已经占尽了上风。

    成功在望,必然会思考成功之后,会干些什么。

    于是乎,袁绍就不能容忍曹兵借道了。

    清河、勃海,原本就留有防御士兵。

    让他们南移,一直打到泰山。这儿所说的泰山,不指泰山郡,而是指泰山山脉。

    只是一种象征性质的指向。如果是具体指向,等于就是要打下济南和临淄。

    这样,袁绍的军队就打了过来。

    荆州军队这边,遭受攻击的,是著县。

    稍一接战,著县的荆州军队就明白了,袁绍的军队与百姓的比例绝对大于30%了。

    精兵路线固然好,但精兵路线同时会导致士兵数量过少。

    荆南,以往军民比例是3%,这样的比例,百姓能发展,士兵能吃饱,符合续速稳定发展的战略。

    但10万荆南军队,干得过140万黑山土匪吗?

    最后的事实是,干过了。并且,当初那10万军里面纯粹的荆南士兵,还没有过半数。

    然而,回顾一下,10万军队,是一拥而上的吗?

    倘若真的一拥而上,干得过黑山土匪吗?答案很明显:干不过。

    所以涂山就想了很多办法,这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之后再看,黑山土匪那边,共140万人,出来了60万军队,士兵占总人口比例42.86%,但如果荆南军队蛮干,后面那80万黑山匪民里面,再弄出30万军队,也是完全可能的。

    勃海袁绍原本是强大的,所以他才取了冀州。

    冀州韩馥,本来应该比袁绍强大,但他只担了个名,对下面的郡县,并没有实际的掌控力。

    于是韩馥让出了冀州,并导致了他自身的灭亡。

    尔得,袁绍与公孙瓒开仗。

    战争,又以董卓派李儒调停为分界。之前,是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的战争,公孙瓒占上风。

    此时可以断定,那个阶段,双方的士兵占人口总数的比例,应该都没超过10%;那样的情况下,双方比拼的,主要是士兵的素质、将领的指挥,和领袖的战略。

    比拼的结果是,公孙瓒占上风。并且公孙瓒还在调停的时候,指派刘备担任袁绍冀州那边的平原相。袁绍都忍了。

    第二阶段的战争,就有点旷日持久了。最终的结果,就是199年公孙瓒死亡。

    袁绍是怎么取得战争的胜利的?原本大家都不知道。

    但如今,袁绍进攻著县了,荆南军队就知道了。

    原来,袁绍也打开了穷兵黩武技能。

    所以,当初曹操得100万青州黄巾,提30万精壮,练成青州兵,那样的穷兵黩武,并不是曹操的专利。

    应该说,这些都是时代导致的。

    东汉长期的军政分家,本来是很好的制度。但执行制度的人,逐渐腐朽,最后暴发了黄巾起义。

    之后,打益州起,恢复了州牧制。

    益州那边有边境(南疆和西疆),让刘焉军政一体,担任州牧,局部是说得过去的。

    但其余各地呢?

    其余各地,虽然没有恢复州牧制,但却允许豢养私兵,保境安民。

    但中央一旦失去控制地方的能力,便十分容易地,激起各地诸侯的逐鹿之战。

    穷兵黩武,也就应运而生了。

    袁绍军队进攻著县。

    来的人很多,据著县观察,绝对超过二十万。

    当然,他们战力普通,攻城手段也比较单一。尽管人多,但却没有对著县造成多大的冲击。

    相邻的东朝阳县以及济南,城外并没有袁绍军队,这两座城,自然也通过探马,得知了著县被围的消息。

    一般情况是,著县与东朝阳县互为依靠,守望相助。著县被围,那么东朝阳县就应该派兵救援。

    但对方也有可能只是假意围困著县,然后设下伏兵,单等东朝阳县的援兵入瓮。

    当然,如果东朝阳县能够侦察到敌军的总指挥所在,不去救援著县,直接攻击敌军总指挥,也还是可以的。

    不过,鉴于著县并不危急,东朝阳县就决定等一等,看涂山有没有指示。

第99章 三国赵范27

    曹操在冀州境内转运物资,虽然走的是废置的平原,但清河、勃海还是得到了消息。

    这是因为,废置,主要就是未驻军,平原的税贡,还是要收的。

    既然要收税贡,那么,从下到上的纽带,自然就有。

    曹军如果只是转运一次物资,还可以置之不理。多次转运,就不能不上报了。

    曹军多次经过冀州平原郡,运输物资,自然侵犯了冀州的领土。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曹操为何如此做。

    于是袁绍就派了探马去侦察青州。果然,曹军已拿下青州,并在青州进行全面开发。

    曹操开发青州,自然需要运输物资过去。但,运输的动静就不能小点?

    泰山边上,就是青州的地盘,走边上不行吗?

    太猖狂了!

    所以,袁绍下达了守军南移的命令。

    不是直接命令,而是间接命令。

    具体地说,就是写了封信,派了个信使,又发了个信物。

    都知道袁绍有三个儿子。

    提到这个的时候,应该明确的是,无论是州刺史还是州牧,其实都是没有继承权的。

    只是如今诸侯林立,没把长安那个伪政府当回事,这才产生了“继承”事宜。

    这其实是不合法的。

    王爷的儿子,电视剧里一般都叫小王爷。将军的儿子,一般都叫小将军。

    都一样的不对。

    要支撑一个国家,税收是必需的。少一个县的税收,好说;少一个州的税收,勉强可行;但如果少一个州的税收,就不好说了。

    于是乎,册封县主,非常可行;册封郡主,勉强可行;册封郡主以上,就不可行了。

    县主、郡主,听上去,像是女人的封衔。其实男人也一样,就只是名称不同。

    吕布,温侯。温侯是什么意思?就是食邑封地为温县。

    关羽,汉寿亭侯。汉寿亭侯又是什么意思?是食邑封地为“汉寿亭侯”县吗?不是。

    这个爵位,首先需要把“汉寿亭侯”拆开为“汉”、“寿亭侯”。

    “汉”就是汉朝,属于没有实际意义的字。

    “寿亭侯”才是爵位的名称。其中“侯”指侯爵,相当于“温侯”的“侯”。

    所以重点在“寿亭”二字。

    东汉侯制与西汉没有区别,但侯国的规模有越来越小的趋势。

    大的不超过四县、小的仅有一亭。

    吕布那个“温侯”,食邑为温县,就是一县。

    关羽的“寿亭”,食邑仅有一亭。

    所以,“汉寿亭侯”的爵位,小于“温侯”。

    历史上的曹操,为了一方面大肆封赏手下,另一方面又不拿出实际的利益出去,就在列侯、关内侯下,添置各种名号,让关中侯变成十七级,关外侯成为十六级,五大夫侯扩张到十五级。并且通常以当时蜀、吴两国所辖的地名封之,受爵者根本无法跨境收取租税,以致实爵变成了虚爵。曹操此举,也开了后世虚封的先河。

    男人的爵位,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通过刚才的举例,可以发现,都侯爵了,才只相当于女人的县主。那么,侯爵以下的伯、子、男,根本就不值一提。

    的确不值一提。不信,看现代留传下来的古人记录,有哪个是伯、子、男爵?

    没有。

    其实,那些有记录的古人中,肯定有人获取了爵位,只因为是微不足道的伯、子、男爵,所以才没记录而已。

    最高是公,国公爷,一个郡的税收全部拿走。女人那边,郡主,同样是一个郡的税收拿走。

    但,上面不是还有王爷和公主吗?

    那其实属于计划单列,不是同一系统。

    那是为皇室血脉单开的封号。公主,通常不与具体的郡、县产生联系,而是直接从国库中支取俸禄。王爷,则有联系,但联系的郡县,通常比较偏远。

    这是因为,王爷的封赏,通常用于新皇即位,封赏其他兄弟用的。一个郡(个别时候小到一个县)的税收,可以安抚;地方偏远,则是为了让威胁远离京城。

    由此亦可知道,王爷这个爵位,是没有继承权的。王爷的儿子,根本当不了王爷。

    叫什么小王爷?还不如把老司机的儿子叫成小司机。

    回过头来,说袁绍有三个儿子:袁谭、袁尚、袁熙。

    袁谭是长子,长子继承,是这一时期的习俗,所以袁谭在继位的事情上,占有优势。

    袁熙,深得袁绍喜爱,也占有另一层意义上的优势。

    中间的袁尚,就尴尬了。两头不沾,没什么优势。

    历史上的袁谭,由于年长,率先介入袁绍的事务。

    在袁绍差不多消灭公孙瓒的时候,袁谭得袁绍军令,率军进攻青州,最终击败田楷、孔融,占领了青州。

    当然,袁谭的占领,并不像荆南那样,属于全境掌握。而是像以前的韩馥那样,只是一种名义上的占领。

    袁谭占领青州之后,对青州的控制力并不强,青州各地,也没上缴什么税收。

    但不管怎么说,袁谭都立下了开疆辟土的战功。

    在涂山做任务的这个世界,袁谭在哪儿呢?勃海。

    青州的事,被曹操抢先了一步。

    袁绍都接到曹操经过平原郡运输物资的消息,袁谭接到消息的时候自然更早。

    接到消息更早,也就想得更多。

    想得更多的结果就是,袁谭还侦察到了著县、东朝阳县,以及临淄的情况。

    当然,济南、泰山、琅琊的情况,袁谭并不知道。

    三国,诸侯争霸期间,袁绍的势力最强。其强,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袁绍本人,履历十分光彩,对世家,有极强的吸引力。二是将广,文武两途,依附人才极多。三是兵多,同样穷兵黩武,河北壮丁的战力,都要比别处强些。

    如今,袁绍正在与公孙瓒交战。勃海郡和清河国,都属于冀州的后方。

    就是这样的后方,其兵将配置,都十分的唬人。

    清河国,国相(即太守)审荣,除政务需要之外,能够参与军事的文官尚有韩珩、张津、袁买、张四人;郡尉冯礼,武将郭援、孟岱、夏昭、王摩,也是四人。

    勃海郡,太守胡昭,同样有四名参军文官:令狐邵、韩范、阎柔、陶升。郡尉何茂,武将邓升、高翔、陶升、牵招。

    当然,勃海郡的最上面,还有个袁谭。

    袁绍下令,信使乃是逢纪。因为这个命令,逢纪将会在袁谭手下呆很长一段时间。

    看了勃海清河的人员配置,再看著县和东朝阳县,表面上,除士兵人数之外,双方大致相当。但实际上,勃海清河属于后方,而著县和东朝阳县则属于前线。大后方的配置,跟前线相当,足以证明袁绍的底蕴。

    由于最东边,还有个乐陵国,所以勃海郡的兵,集中在东安陵一带。

    因为有袁谭在,故此,这回两郡出兵的总指挥,就是袁谭。

    派人飞马传信给清河审荣,让其率兵到平原等候。这个平原,指平原郡治所在地。就在平原县的附近。

    两军会合,众将聚集,商议了一下行动方案。

    关于袁绍的命令,由于有信使逢纪在场,所以,众人倒也能够吃准精神。

    核心精神就是,针对曹操。

    不要求直接打击到曹操,但必须确保,要切断曹操的运输线。

    而就著县、东朝阳县的荆州军队,众人也进行了讨论。

    原先就奇怪,为何曹操运输物资,会走到平原境内。在得知荆州军队的动态之后,就释疑了。

    如此粗略看上去,似乎袁军与荆州军队的目的一致。

    但各为其主,并且又没有签订盟约,所以,完全不需要考虑荆州军队的利益。

    最后决定,由清河军队先行进攻著县。

    勃海军队,则等候在一侧,等东朝阳县的援军出来,再予以痛击。

    在没有大山大川的华北平原,大军想玩潜伏,还真是不易。

    潜伏的时间短,有成片的树林可以遮挡,再加上别人没想到,所以也没什么问题。

    但,时间长了,就不行了。

    进攻著县的清河军队有十万,袁谭的军队,则多至二十万。

    袁谭拔了十万,跟随清河军队,一起进攻著县。剩下十万,则进行潜伏。

    十万人潜伏,得占多大地方啊。

    既然要潜伏,那么,那块地方就会被定为禁区。敌军探马稍一接近,就会放箭射杀。

    能全杀了吗?当然不能。探马哨骑,又不是一窝蜂地走在一起,总是一个个远远地吊着。前面出了事,后面的就会转身。

    转身回去,一报告,上面就会知道,哪里哪里,变成了禁区。

    然后,派人到河流的下游,以及季风的下风处,进行侦察。

    下风处有饮烟,有做吃食的味道飘过,下游处还有人蓄粪便等等。

    通过那些迹象,进行推算,大致就能得知潜伏部队的基本情况。

    所以,潜伏的时间长了,肯定会暴露。

    涂山在了解到袁谭的军队安排之后,猜测袁谭就只是试探性、一般性的进攻,不会发动决战(不顾士兵伤亡的战斗),就给东朝阳县发了信,让其稳坐钓鱼台,静观其变。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著县那边的战备物资,肯定会消耗。这方面,会有文书记录,并会提前提醒。只不过,这会儿,还早得很。

    涂山希望的是曹操来攻,结果来的是袁绍。

    狠狠打击著县、东朝阳县外的袁绍的军队,对袁绍也造不成伤筋动骨的伤害。

    而对于截断曹操的运输线,还有可能起到反作用。

    所以,涂山决定,就这么,让两县不紧不慢的打着玩吧。

    但,眼下涂山有空,黄忠、张绣、太史慈、徐晃也有空,总得干点什么吧。

    那就回吧。

    涂山将济南事务交给陈群,然后带了四将,直接就回到了沛国。

    沛国还是两万士兵没变,但却多了许多流动人口。

    问了一下,主要还是因为宁阳煤矿的事。既要扩大开采规模,又要将采出来的煤,及时运到需要的地方去,因而才来了大量的人手。

    转到陈国,这回不一样了。

    涂山记得,最早的时候,是听说周泰,率兵一万,进攻陈国。

    那个时候的陈国,形同虚设,基本上没什么防御可言。

    尔后,补充了一万士兵,让陈国守兵变成了两万。然后,就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如今涂山进城之后,所看到的,似乎还是两万士兵驻防的陈国。周边的县,并没有什么起色。

    但进入府衙,跟周泰交谈之后,涂山这才发现,陈国这儿,居然存积了几个将领。

    是的,早先,拿下城池,靠的都是武将。随后的防守,同样依靠武将。

    但若要发展地方,经营地方,需要的就是文官了。

    如今,陈国、梁国、鲁国的文官均已到位。由于战争压力不大,对防守的武将要求并不高,所以周泰被闲置了出来,并且蒋钦和甘宁也都调到了陈国。

    涂山一想,三个将,加上原有的四个,就是七个将了。完全可以带支野战军,冲击一下曹操的兖州。

    为什么不冲击青州呢?因为青州的出口道路艰难;也因为兖州这边,是河北平原(华北平原的一部分)。

    但,以什么理由,向曹操宣战呢?

    好吧,这个问题对古人是大问题,对自己只是小问题。

    接下来就是,曹操到底在兖州还是青州?

    这也好办。如果兖州抵抗力强,曹操就在兖州。抵抗力不强,则曹操在青州。

    至于,曹操留下几个军师,那还用说,肯定是。

    军师的抵抗力,涂山还没放在眼里。

    执行三国任务,还敢轻视军师?

    这也是有原因的。

    军师的判断,都基于信息的掌握。而三国时代的信息传输,真的是太慢了。

    经过近几年的作战指挥,涂山已经明确,三国里面,最厉害的,并不是军师,而是野战将军。

    野战将军,能够随时随地改变行动方案,让敌方军师,根本就来不及反应。面对野战将军,敌方有军师等于无军师。

    荆南这边,涂山倒也不敢自封野战第一。不过也没关系,反正徐盛、张燕,都是跟自己一头的。

第100章 三国赵范28

    涂山自己,加上下面七个将,只需要配备适量的士兵,就齐活了。

    多少兵合适?一万足矣。

    攻城掠地,才需要大军。有心算无心的搞破坏,只需要少量人马即可。

    于是,涂山让众人呆在陈国休息。自己单独走了一趟汝南,在汝南军郡里,精心挑选了一万士兵。

    兖州,190年时州治在陈留。下辖八个郡:陈留、东郡、东平、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阴。当时人口分别是87、60、45、20、44、23、60、65万,总人口404万。

    描述兖州的地形,得先描述豫州的颍川。

    颍川,在汝南、南阳、洛阳的中间。可以把颍川看作是一个直径两百里的圆形(许昌的前身许县,在颍川境内)。颍川东北方向的陈留,也是这样一个相似大小的圆形。

    陈留的上端,有一根棍,东北西南走向。棍的长度有500余里,宽度则只有八十里。当然,这根棍并不是长方形,靠近陈留这边,要窄些;东北方向,要宽些。但总体去看,宽度变化并不明显。这根棍的地形,就是东郡。

    一个大圆,加一根长棍,是有缺口的。从那个缺口,往长棍方向填充,先是济阴郡,然后是山阳郡,然后济北国、东平国、任城国排成上中下,填到第三竖。之后,长棍结束的右边,还带了个包,那就是泰山郡。

    现在是198年春,兖州已经不是这个地形了。

    颍川,先前是曹操占领区。后来,荆州在汝南陈以重兵,继而又在洛阳进驻大量军队,南阳驻军虽然不多,但那却是通往荆州、或荆州出来的主要通道。于是,曹操谨慎地,逐步将颍川重要的人财物都转移走了。当前的颍川,基本属于废置。

    荆州军队,在拿下没有争议的汝南、陈国、沛国、梁国、鲁国之后,并没有争取颍川,也没有就陈国与陈留的关系作任何纠缠,反而是引经据典,将沛国扩张,直至吞并了鲁国。鲁国那套郡治,倒是在豫州的南边,另找了个地方安置。

    随后,沛国再将郡治由谯县北移至高平。兵马调动过程中,有意无意的,又把距离高平很近的任城国,纳入了沛国。

    曹操派兵,冒充黄巾,从北海、临淄打过来,一直打到泰山。

    之前,泰山虽然属于兖州,但曹操并未驻兵,属于废置之地。

    废置之地,也可以理解为无主之地。

    曹操以东郡受到黄巾威胁为由出兵,一路打到青州。荆南军队亦以沛国任城受到威胁为由,出兵占了泰山,又占了青州的济南。

    泰山、济南都在荆南军手里,中间的济北国,就被曹操废置了。

    另外,任城旁边的东平国、山阳郡,同样被曹操废置。就连济阴郡,曹操也废置了一半。

    总结一下就是,曹军控制下的兖州,就只有陈留和东郡是有效占领区,另外还包括了济阴郡的北部。其余各地,都被废置。

    兖州这种四战之地,曹军最大限度地收缩防地,避免纠纷。曹操的打算是,开发青州,积蓄力量。

    为什么涂山只要一万军队?原因就多了,一时难以说清。

    最主要的,是要兵的目的,是捣乱,而不是攻占。

    陈留,前面说过,相当于直径两百里的圆形。一天功夫,就算是骑兵,也不能跑个对穿。

    但东郡可以,东郡是根棍,棍的宽度一般只有八十里。步兵都可以跑个对穿,更何况骑兵。

    涂山并没有要到一万匹战马。

    说起来,荆南军队的战马进项,最主要的,就是拿下并州之后的补充。

    但战马实在紧俏,各地都需要,最终,涂山只拿到四千匹战马。

    不过,涂山另外拿到三千多匹力马。

    怎么理解“力马”?

    马,按不同的标志,有不同的分类。譬如按用途,现代一般分为圈马、走马、奔跑马、骑乘马、影视用马和矮马。

    现在是三国,分类没有那么细。总体来说,就分为两种。

    一是用来战场上冲锋的,相当于蒙古马。一是用来运输物资的,相当于云南马。

    前面说的战马,就是前一种;力马,则是后一种。

    一万名士兵(包括十几名普通校尉),七千多匹马,涂山带到了陈国。

    带着那七名将领,往东北进发。一直走到山阳郡,这才圈了块地方,安营扎寨。

    随后,开始整训。同时,往沛国高平索要军需。

    整训,就是有针对性的训练。索要的军需,也同样带有针对性。

    针对的,都是下一阶段的行动。

    下一阶段,要干什么?到兖州捣乱。

    对于士兵来说,除了最基本的杀人,还有杀牲蓄,拆屋、砸家具、毁坏庄稼树木等行动。

    另外,还附带抢劫。不是针对个人的抢劫,而是群体对群体的抢劫。

    这种抢劫,涉及的物资,品质一般不高,但数量通常都大。于是就涉及到收、纳、运等环节。

    另外,还要伐木造车,用作运输工具。这个环节,需要一些特别的材料,还需要工匠协助。

    士兵的武器,除了通用的弓箭之外,手里拿的,马枪剑戟什么都有。此时,就要规范一下,全部改成带柄的长刀(近似于青龙偃月刀的那种形状)。

    带柄长刀,骑在马上,于奔驰之际挥出,才能斩落庄稼。

    士兵的编队分组,肯定是需要的。

    共四千匹战马,只能四千人乘骑。当然,眼下是训练,可以安排轮换。除了四千上阵兵之外,还可以训练四千后备。

    三千多力马,就不需要三千多士兵驾驭了。力马,耐力好,能够长途奔袭,但短途冲锋能力不强。这样的特性决定了,力马,就只是用作运输。既然是运输,两个人,看护十匹马,完全没有问题。

    马车就不一样了。虽然可以将马车连接成串赶着走,但如果马车分开了呢?

    所以,人员的安排是:

    首先选出一百名厨艺相对较好的士兵,用来做饭做菜,并制作干粮。

    然后选出四百名具备一定放马放牛经验的士兵,每人照看五匹力马,共两千匹力马,用于运输。

    再选出五百名年纪稍长,人生经验相对丰富的士兵,化妆成流浪汉,到兖州各地活动,收集一切可以收集的信息,并定期上报。

    接着选出一千名具备驾车经验,或者学习能力较强的士兵,用于驾车。

    将会制造一千辆马车,交给他们。

    此次制造的马车,车身都不宽,属于轻便型的马车。

    剩下八千士兵,一分为二,四千上马兵,四千后备兵。

    然后就是七个将领了。

    名单是:黄忠、太史慈、张绣、徐晃、甘宁、周泰、蒋钦。

    这个顺序,是像游戏那样,按照个人单挑战力排列的。

    但实际上,并不能这样片面。人是复杂的,有多面性,应该综合考量。

    譬如,步战单挑,其顺序就会变成:黄忠、周泰、太史慈、甘宁、蒋钦、张绣、徐晃。

    周泰的步战这么强?

    贴身侍卫,都知道曹操有典韦、刘备有赵云,孙权那边,就是周泰。史料说“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保护孙权的安危”,便是如此。

    还有就是对上级命令的执行力度,其顺序又会变成:蒋钦、周泰、太史慈、黄忠、徐晃、张绣、甘宁。

    统御士兵的能力,顺序是:黄忠、甘宁、蒋钦、周泰、徐晃、太史慈、张绣。

    这里面,别的,涂山都不担心,唯独担心甘宁的暴躁。

    甘宁的暴躁,跟张飞不同。张飞是鞭打士卒,甘宁则是奋勇杀敌。但,下一阶段的行动,是骚扰并破坏兖州,并不是与曹军决战。倘若甘宁脾气上来,跟曹军死磕,就违犯初衷了。

    所以,涂山特地让七位武将相互都交交手,练练武。

    也就是让甘宁明确一下,自己在马上单挑和步战单挑的排名。也就是本段前两个排名。第一个马战,甘宁第五;第二个步战,甘宁第四。

    那还没包括涂山在内。

    涂山加入,马战仅次于黄忠,步战勇夺第一。甘宁就再下滑一个名次。

    甘宁这个人,头脑相对简单。见识到黄忠、涂山的武艺之后,因为佩服,所以就老实了。因为老实,接下来,相信他会冷静许多。

    武将们交交手,练练武,之后,自然会有洗脑灌输。

    涂山猜测,曹操留在兖州的军队,至少在十万以上,合理的数字是二十万左右。

    尽管这个世界,曹兵没有经历宛城血战的洗礼,但二十万曹兵,跟著县东朝阳县外的三十万袁兵,素质还是不一样的。

    自己这一万人马撒出去,自然是以弱搏强。为此,就需要用到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为什么向武将灌输洗脑,自然是因为,下一阶段,主要是分头行动。

    反正一万人马已经少了,就不如更少一些。

    第一步,少到四千;第二步,把四千人分为八股,每股只有五百人,分别由自己和七员武将率领,在兖州全面开花,让曹军疲于奔命。

    分头行动,有分开,就有会合。

    会合也好办,西边有洛阳,西南有南阳,南边有汝南、陈国、梁国、沛国,东边有泰山、济南。只要能够逃脱兖州控制范围,就能实现会合。

    由此可知,不一定需要八股会合,只要跟荆南军队会合,能够获取补给,就行了。

    当然,时间长了,也还是需要八股分兵进行会合的。到时候,只需要派个传令兵,传谕荆州军队前线沿途,也就能实现八股分兵会合了。

    一千马车除以八,等于一百二十五;两千力马加四百马夫除以八,等于二百五十匹力马加五十名马夫;再带上五百马兵,就成了一股力量

    出发之后,山阳郡这个营寨,就作废了。后备的四千马兵,转移到沛国。

    其后,若抢劫到曹军的马匹,力马,补充运输,战马,则送到沛国。抢劫五百匹战马,在后备兵适应几天之后,就能领取到五百后备马兵。若抢劫的战马超过五百,自然等于给别股力量作贡献了。

    第一步行动,八个人倒是商量好的。

    也就是北上,转西北,过大野泽之后分兵。八股力量,分别由濮阳、柳屯、古云、金斗、阳谷、夏回、东阿、临邑八处渡过黄河。

    先把东郡辖下黄河以北的地盘废掉。

    这儿要补充说明的是濮阳。现代,濮阳在黄河以北,距离黄河河岸有112公里。但在三国时候,濮阳在黄河以南,就在岸边不足五里之处。

    倒不是说濮阳搬了地方,而是黄河改道了。

    东郡的郡治所在地,就在濮阳。

    如果曹操在东郡有驻军,那么濮阳就有兵。

    而实际上,曹操的兖州,属于四战之地。北有袁绍,东有吕布刘备,东郡又是曹军的主要产粮地,怎么可能不驻军。

    所以,濮阳一定有兵。

    走濮阳的这股力量,自然是涂山带领的。

    不说身先士卒了。作为主将,最苦最累最危险的活计,自然要先挑。

    先是慢慢地走,靠近濮阳。

    等到树林等遮掩物再也遮掩不了的时候,就放开速度,直冲濮阳。

    假使地球的表面是光滑的镜面,一个人,能够望出多远?

    这个问题,现在搜不到了;前几年搜到过。说的是一个站在小船上的人,望见一条大船。

    假如地球是平的,那人的视力又足够的好,理论上可以说,无穷远。

    但地球是球形,其表面是弧形。距离太远,大船在弧形的另一边。人眼看见东西,靠的是光线,光线又是直线传播,所以,只有在一定距离之内,才能看见。

    那个距离,就是9公里,是经过计算了的。

    得出九公里的答案,必然会有条件。条件就是,那个人,眼睛距离海平面1.5米。那艘大船桅杆上的旗帜,距离海平面30米。

    很显然,双方的高度越高,能够望见的距离就越远。反之亦反。

    如今,涂山带领的这股力量,有骑在战马上的士兵,还有旗帜(旗帜不是为了威风,而是为了发号施令),其高度达到了10米。

    濮阳城墙上的士兵,眼睛的高度,距离地平面,达到30米左右。

    那么,他们相互间可以望见的距离,是不是大于9公里呢?

    不是。

    这是因为,计算得出的9公里,假定前提很多。除了海平面为镜面,还有空气透明,等等。

    濮阳这儿,黄河岸边,空气倒也清新。但空气中弥漫着大量水气。虽然肉眼看上去,没雾,但距离一远,就朦胧了。

    最终濮阳城墙上的曹军发现涂山那股力量的时候,双方的距离,在15里左右,约为7公里。

第101章 三国赵范29

    战马跑起来的速度,短途冲锋是50公里/小时左右,长途则是30公里/小时左右。但前者只能维持10分钟(8公里),后者只能维持半小时(15公里)。

    现在,双方距离是7公里,涂山这股力量的前进速度是30公里/小时(力马及马车都没上),跑到城门口,需要14分钟。

    再看濮阳城的反应。

    发现敌情,关闭城门,时间忽略不计;向上头汇报。5分钟(求见这个那个);上头得知消息,2分钟(初步相信);迅速赶到城门楼上观察,3分钟。

    这样,10分钟就过去了。

    此时,城外涂山率领500骑兵,只有2公里距离。还有5分钟,就会兵临城下。

    出击吗?

    赶到军营,时间忽略;光是编队,就不止5分钟。

    所以,赶在敌军到来之前出城迎击,已经不可能了。

    于是,城楼上的两位将军,干脆不动,继续观察。

    谁呢?曹仁和乐进。

    曹仁,单挑排不上号,但曹操多次派兵出征,统帅都是曹仁。这说明,曹仁的统兵能力,是顶尖的。

    乐进,五子良将之一,属于攻守野战非常全面的将才。

    此时濮阳有多少兵马?十万。

    “哪里来的匪类,胆敢犯我兖州?”曹仁喝问。

    眼前这种情况,应该问的是:“你们是哪里的军队,为何率兵到此”,但三国战场,交战双方的对话,都无端带有火气。

    既然对方无礼,自己也就不用讲理了。涂山道:“说那些没用,有本事出城与我一战!”

    这个时候,涂山已经接近城门,后面五百马兵也距离不远。

    曹仁、乐进二人,站在城楼上,一望可知,来的这一哨人马不可能攻城。

    乐进道:“大军交战,岂可争无谓之意气!”拒绝出城交战,先立于不败之地。

    “不敢就明说,还找借口遮掩,切!”涂山说完,调转马头,即率兵离开。

    由于城墙的存在,一般来说,骑兵都不攻城。

    当然,骑兵人数太多、守城人数太少的情况下,骑兵也还是可以变成步兵去攻城的。

    但因为骑兵的宝贵,通常都不会这么干。

    所以,看清了来敌只有五百骑兵,曹仁、乐进就都不慌了。

    至于,集结士兵出城作战,也完全没有必要。这是因为,集结士兵是需要时间的。有那个时间,城外的敌人肯定早就跑远了。

    此时,曹仁、乐进关心的是,刚才的敌军,到底来自何处。

    “旗上是个赵字,文谦(乐进)可知哪有姓赵的将军?”

    “子孝(曹仁)既不知,进岂有知晓的道理。”

    这个时候,赵云在公孙瓒那儿并不是将军。其他姓赵的将军都不怎么出名。

    两人都没猜到涂山的身份,没别的事,就往城下走。将到府衙,曹仁将头一拍:“糟糕!”

    “怎么了子孝?”

    “适才那贼将退去的方向,似乎是渡口!”

    乐进也愣了一下,然后说:“如果贼军袭击渡口,此事已然发生。如果不是,担心亦是无用。”

    曹仁紧走两步,进了府衙,找了人,让其骑马往渡口查探情况。

    因为濮阳的存在,所以有个专门的渡口。这个渡口,自然没有城墙。骑兵很难攻进城墙,但攻进只有栅栏的渡口,却没什么问题。

    涂山率领马兵离开濮阳城,之后,经过一个小树林时,涂山停了下来,让校尉率兵先走,自己则下了马。

    等了一会儿,果然望见从濮阳方向过来的两骑哨马。

    近了,拉弓射箭,两箭,射死。

    哦,前面描述七将的能力排序时,忘了射箭。

    箭术的排名是:黄忠、太史慈、涂山、甘宁、蒋钦、周泰、张绣、徐晃。

    所以涂山的箭术,也是不差的。

    杀了两个探马,将两匹马拴上,涂山又往回走了一截,望见濮阳城门仍然闭着,心里设想了一下自己单人独骑偷进城里的可能。

    最后,涂山没有付诸行动,转身往渡口而去。

    骑马是奈何不了城池,但城池难道就奈何得了骑兵。

    关了城门,骑兵自然不能进城,但城内的人也无法出城。

    一座城池的储备有多少,得看具体问的是什么东西。

    如果说,方便储存的粮食,那自然可以很多很多。但水呢?蔬菜呢?

    水里面,河流是不靠谱的,因为河流的上游下游在城外,城外可以在上游投毒,在下游观察。

    靠谱的,只能是井水。这个时期,要想在城外污染城内的井水,还是很难实现的。

    但很显然,光是井水,绝对满足不了密集居住的人口所需。

    有井水,倒不至于渴死,但洗漱不便,一定会有。

    涂山赶到渡口的时候,马兵们已经拿下了渡口。

    这儿驻防的少量曹兵,几十个人,自然不是对手。

    船只倒是不少。

    牵马上船,把所有船只,都划到对岸,再往下游行驶了一段,靠岸。

    这样,涂山这股力量也就到了黄河北岸了。

    东郡的黄河北岸,没有城池,有的,只是清丰、范县、清乐、莘县、聊城、任平等几个小县城。其中的聊城,在现代是座大城,三国时候还不是。

    这些小县城,有的,根本就没有城墙。有的,虽然有城墙,但城墙低矮,只能用来防狼防野猪,防不了大兵。

    涂山这股力量,倒不用清洗所有小县。他们的目标,是清丰。

    冲进清丰,有抵抗,就杀了;不抵抗的,算了。

    但这回不是过路,而是要停留。

    停留做什么?当然是清理仓库。这个时候,不管军用民用,只要是仓库,都要清理。

    这是因为,有些仓库虽然打着民用的幌子,但实际却是军用。

    至于百姓的家里,就算了。

    运输队没有带过来,没关系,就地找马车。

    然后将粮食等物资运往黄河岸边。

    最后出城,奔赴田野,在一定程度上毁坏庄稼。

    几天后,通过被毁庄稼的痕迹,发现与附近兄弟部队扫荡的区域重合,就向北扩展。

    直至再占城镇,百姓说已是冀州,为止。

    归程的时候,会合了蒋钦,同至黄河岸边。

    渡河之后,先护送物资运输队至沛国高平。再到濮阳附近时,又会合了甘宁和张绣。

    涂山和蒋钦两股力量就驻扎在濮阳城附近,能够望见城池的地方。吸引城池的注意,掩护其余力量的行动。

    因为这两小股骑兵的存在,濮阳城又关闭了城门。

    时间稍长,城内出来了一支军队,约有三万人的模样。

    敌进了,我自然要退。但也不需要退开多远,反正马兵的速度快于士兵,吊着就行。

    入夜,曹军宿营。敌驻,我当然要扰。马兵开过去,远远的射一通箭,行了。

    这样弄了几天,那支三万人的曹军,就又回城了。

    这个时候,八股力量,不仅全面完成东郡黄河北岸的骚扰,并且还将濮阳以东的部分,一并扫荡了。

    下面,该转道濮阳城西面。

    濮阳城的西面,也是陈留的东面。有可能遭遇两面夹击,所以,相对危险。

    众将聚集,纷纷表示,最好跟濮阳的曹军干上几仗。打垮了这股曹军,才好可以解除后顾之忧。

    众意难违,那就打吧。

    其实也不是真打。

    真打起来,四千骑在十万人海里,翻不起什么大浪。

    因此,一开始,就只是装模作样的对阵一下。

    把人马排列得稀疏一点,让四千骑看上去像是一万骑的样子,然后逼进濮阳东门外。

    这回,曹仁和乐进出兵了。

    仍然是弓兵开道,步兵押阵。但阵里隐约可见骑兵。

    开打之前,是需要说话的。

    乐进押阵;曹仁出阵,喝问:“尔等匪类,祸国殃民,为害乡里,还不赶快下马受缚,更待何时!”

    涂山这边,箭术最差的徐晃上前答话:“对面的曹将,你若立即自裁,当赏你个全尸。如若不然,管教你死无葬身之地!”

    曹仁大怒:“贼将报上名来!”

    徐晃道:“怎么?莫非你还有胆单挑不成?”

    话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要是一般的武将,肯定答应单挑。但曹仁没有,他说:“谁与你儿戏!”然后一举手:“众军!”下一个动作,向前挥手,并大吼一声:“冲锋!”

    从举手,到下令冲锋,再到曹军冲到曹仁身边,有那么三五秒时间。

    在这三五秒时间内,曹仁是不能退的。单挑胜了,提升士气;败了,折损士兵;这是众所皆知的。面对对方提出的单挑,不战,勉强可以,仅仅是略微有损士气;但不战而逃,就不行了,绝对会士气大损。

    所以,就在曹仁举手喊“众军”的一时刻,荆南众将就动了。

    打马上前的是箭术最好的黄忠、太史慈、涂山和甘宁。

    蒋钦、周泰和张绣,则在旁边稍远的地方,没动。

    由完全静止,到速度提起来,现代叫百公里加速(加速到时速百公里所需要的时间)。战马肯定不能这样去衡量。

    因此,直到曹军冲到曹仁附近(距离约10米),荆南众将也不过接近了二十米左右。

    够了,再晚就来不及了。

    四将张弓搭箭,射了出去。

    对于四将的接近,曹仁自然发现了。曹仁横转战马,保持不退。此时见四将射箭,更是一下子,就翻到了战马靠城墙方向的那边去了。

    最终,曹仁还是中了一箭。

    只是不知道,那一箭到底是谁射的。

    三国时期,最常见的一种战争形式,就是一方出兵讨伐另一方。

    这种情况下,出兵的那一方,就不说了。要说的,是防守的一方。

    是否迎战?这个选择,比起“是生存还是死亡”有意义。

    三国时期人们一般都倾向于迎战。原因不详。猜测,可能跟迎头痛击有关。仿佛不迎战,士气就提不起来似的。

    站在现代人角度去看,肯定首先是衡量胜负。没有取胜的把握,必定选择倚城而守。

    防守一方最大的利器,就是城墙。因此,到兵临城下之时,防守一方什么都不必做,单等对方攻城便是。

    也还是有“做”的。包括出城单挑、出城对阵、出城冲锋、出城偷袭等等。不做就不死、做了就要死的规律,不适用于此时。

    但不得不说,那些“做”都有点勉强。

    就譬如现在。

    濮阳城占优势的,是兵力。

    兵力是什么,就是战士的人数。人数多了,地盘小了,根本就施展不开。

    单挑,我们知道的是,曹仁和乐进的武艺,或许可以跟蒋钦、周泰对阵,对上另外六人,很难支撑十个回合。但我们知道的,不能做数。此处能讲的是,曹军知道的。

    曹军知道,对方有将八人,己方有将两人。单挑的胜负,可按一般规律去猜想。即,一对一不分胜败,一对二勉强支撑。

    二对八,相当于一对四,肯定会败。因此,单挑无益。

    这样的结论,跟曹仁、乐进二人原本的结论相一致。

    既然单挑无益,那还列阵做什么?

    列阵,当然是遵循惯例。相当于先宣后战,先遣责后处罚。

    不列阵,直接派兵冲击呢?

    补充一句,濮城阳内有五千骑兵。

    濮阳城内的,叫骑兵;涂山短训出来的,叫马兵。讲素质的话,马兵,不如骑兵。

    直接派五千骑兵冲击的话,因为城门狭窄,能够并排冲出来的,只有两骑。

    后面人多,有什么用?前面的战况,仅仅取决于冲到前面的人多不多。

    可以说,荆南方面,都不需要兵。只消八个将,就能把直接冲出来的五千骑兵干掉(有人搬开死人死马的尸体的话)。

    如此,列一下阵,也还是有好处的。

    但,五千骑兵排列出来,涂山这边才四千马兵,万一跑了呢?

    所以,曹仁乐进列阵的时候,用的是弓兵开路,步兵压阵,最后才是一千骑兵。

    事先有交待,呆会儿下令冲锋的时候,步兵、弓兵迅速让开,让后面的一千骑兵先冲。

    这样的动作,刚开始的时候,自然会慢些。但后劲十足,城门口那边,会不断冲出后续四千骑兵。

    只是可惜,荆南方面稍一接战,便往远处跑了。

    曹军能够跟得上的,就只有五千骑兵。其它兵种,就不要指望了。

    五千骑兵,对战四千骑兵,很难说能否取胜。若对方另有埋伏,就危险了。

    于是曹军就鸣金收兵了。

    收兵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当然是:曹仁受伤了。

第102章 三国赵范30

    曹仁的确受伤了,但荆南军队却不知道他受的是轻伤还是重伤。如果只是轻伤的话,濮阳军队的战斗力,基本上是不受影响的。

    那就得用到江湖侠客那招了。

    入夜,涂山和黄忠便潜入了濮阳。干什么呢?要么,确认曹仁受到重伤;要么,杀死曹仁和乐进当中的一个。

    这二人当中只剩下一个的话,今后想要与陈留驻军两相夹击,濮阳就派不出大将了。

    至于会派遣一般的校尉,那是没办法的事。校尉那种低级军官,是杀不完的。

    二人分头行动。以期用最短的时间,达成最终的目的。

    往哪边走呢?自然是往灯火辉煌之处走。

    这年头,入夜之后,还能灯火辉煌的,必然不是一般的去处。

    想来,那曹仁疗伤的所在,应该就灯火辉煌。

    涂山瞄准了一处。那一处,初看,灯光并不算明亮。但仔细分辨之后,涂山发觉,那应该是以极厚的帘子遮挡之后的效果,非常可疑。

    涂山小心翼翼地纵身过去。到得那处窗外,倾听,屋内居然没有动静。

    应该有动静的,居然没有,更加可疑。

    四下一望,没有干扰因素,涂山一个滚翻,就跃进了那扇窗子。

    里面是什么情况?竟然目不能视物。

    不是黑暗。

    灯光依然在,并且灯光不少,亮度足够。

    只因为满屋的烟,这才目不能视物。

    涂山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吸了一口烟。很快,就感觉头晕。

    涂山往自己舌头上一咬,剧痛让头脑清醒了一下,趁着清醒,又迅速跳出了窗子。

    有箭射过来了。

    射得并不密,屋桅之下有柱子。只消往柱子后头一躲,就能避开。

    但,曹军的箭雨为什么不密?

    曹军有足够多的人手,完全可以射出十倍以上的箭矢。

    所以,这不密的箭雨,目的就是为了让涂山在柱子后面多躲一会儿。

    那就不能躲了凡是敌人希望的,就一定要拧着来。

    涂山迎着箭雨就冲了出去。

    因为是晚上,视力大受影响。从冲出去,上房,跑开,到摆脱追兵,涂山还是冲了好几箭。

    找了个相对隐蔽的角落,涂山处理身上的箭矢。

    就是用手指,将露在外面的箭杆掐断。箭头部分,就让它留在身体里,回去之后再治。

    没了箭杆,行动就要方便得多。

    另外,为了止血,涂山还在自己身上捆了几道,降低动脉血液的流动。

    出城吗?当然不。应该去找黄忠。

    自己这边,中了曹军的暗算,黄忠那边,多半也遭遇到同样的情况。

    如果不找黄忠,万一他那边的陷阱更加凶险呢?

    涂山把丹田之气一提,就往黄忠先前选定的区域摸了过去。

    黄忠这边,确实也遇到了陷阱。

    两边的陷阱,是不一样的。

    当然也有相同的部分,那就是箭雨。

    黄忠进的这间屋子里倒是没有迷烟。进入之后,就有箭雨从窗户外面射进来。

    同样,箭雨并不密集,

    也因为箭雨不密集,黄忠就躲避了一下。并在躲避箭雨的时候,还不死心地观察房间里面,看看有没有重伤的曹仁。

    屋内,除了黄忠之外,自然已经没人。

    而且,窗户射进来的箭雨,并不是那么好躲。这自然是因为,窗户并不只一扇。

    有三扇大窗户,连窗页都没有,更不要提窗帘了。

    通过三扇大窗户射进来的箭雨,完全可以对房间内部进行无死角的打击。

    只是因为想给黄忠造成能够躲避的错觉,箭雨这才不密。

    等黄忠察觉形势不妙,想要逃走的时候,箭雨一下就密集了。

    黄忠顶着箭雨出去了。

    由于没有遭遇迷烟,再由于身上多穿了件盔甲,黄忠被射中的箭矢,要比涂山少一些。

    但中箭就是中箭,还是受伤了。

    阻截的人,来了。前面不是没有迷烟吗?找补的来了。

    涂山那边,出来阻截的人,都只是一般人。

    而黄忠这边,就不一样了。出来阻截的人,其中一人,居然身形矫健,出手不凡。

    涂山赶到的时候,远远地,就见到黄忠正在跟那个人在死拼。其它阻截的曹兵,很可能被甩脱,或者被杀死了。

    涂山没有贸然参战,而是看了十几秒。

    涂山发觉,对方那个人,步战武艺,顶多就跟太史慈差不多。比太史慈稍强的,就是敏捷更高。

    敏捷更高,也可以说是身形更灵活。但根本的原因应该是,那人会一丁点儿轻功。

    黄忠吃亏主要有二。一是受了伤,二是兵器。

    曹军那个人,手中剑光森然,黄忠的刀,根本就不敢与之相碰。

    所以黄忠才处于下风。

    看出了名堂,涂山就开始盘算取胜的方式了。

    就这么贸然冲上去,以二战一,取胜不难,难的是杀敌。

    涂山悄悄到别处找了些烂菜叶过来,瞧准那个曹兵的步伐,将烂菜叶子丢出。

    不是直接打击,而是丢到曹兵即将踩站的位置。

    第一次没丢准,还好,曹兵一点没察觉。

    第二次准了。曹后踩站之后,就是一滑。

    黄忠借势发力,迅速抢占上风。曹兵则咬牙抵挡,想要挽回颓势。

    这个时候,涂山才悄然摸了出去,突出一刀,像剑那样,刺穿了曹兵的肚腹。

    黄忠再补上两刀,彻底了断了那个曹兵的性命。

    黄忠杀人的利索劲,永远高于涂山。

    将走,涂山又返身,取了那个曹兵的宝剑和剑鞘。

    出城途中,黄忠一再向涂山表示感谢。

    出城之后,涂山的迷药发作,只能让黄忠挽扶着,赶到捆马的地方。

    好不容易回去了,取箭头都费了很大的劲。

    七八天之后,涂山才慢慢恢复了一些。

    这段时间,四千马兵对东郡濮阳以东的部分,进行了反复的扫荡。一望可知,今年基本没有收成。当地的百姓,要么逃往豫州,要么逃往冀州,还有个别的,逃往徐州。

    涂山基本恢复之后,问了一下,知道黄忠的情况比自己要好,便放了心。

    洗漱清洁用食之后,召集了众将,商议随后的行动。

    众将对于涂山、黄忠上次在濮阳吃的亏表示非常气愤,纷纷想要报仇。

    蒋钦提问:“上次两处陷阱,一边是迷烟,一边是高手。假使曹军迷烟和高手很多,两边都用迷烟,两边外面都有高手,相信赵黄两位将军多半回不来了吧?”

    徐晃问:“你什么意思?为曹军喝彩?”

    “我是通过结果,倒推原因,”蒋钦说,“原因就是,曹军只能布置一处迷烟,并且也只有那么一个高手。”

    “可这又有什么用呢?”徐晃问。

    “哦对了,”涂山插言,“上次好像带了把好剑回来……”不知怎的,找不着了?

    张绣道:“剑在末将这儿。神兵难得,这几天我们在轮渡把玩。”

    “给我看一眼。”涂山说。

    接过宝剑,拔出,仔细观瞧,最后在剑把上看到“青虹”二字。涂山这才知道,曹军的那个高手,是夏侯恩。另外也惊讶,没想到不怎么出名的夏侯恩,居然是个高手。

    其实稍稍多想一些,也能明白。如果夏侯恩不是高手,为什么曹操让他背剑呢?另外,曹操可是有两把剑的,一把青虹,另一把是倚天。有什么必要打造两把剑?只能是一把曹操用,另一把则是夏侯恩自用。

    至于护卫统领典韦,以及后面的许褚,则跟夏侯恩不属于同一种类型。典韦许褚才是武将,这二人步战特强,同时也能马战。但夏侯恩不是,夏侯恩只精于步战。但夏侯恩也有过人之处,他会一点轻功。

    这种会一点轻功的步战高手,最称手的兵器,就是剑。所以,应该是夏侯恩先有剑。投靠曹操之后,又为曹操打造了另一把剑。

    曹操本不精于剑术,马战倒可以来几下,步战不怎么行。因此,曹操并不看重宝剑。名义上收了剑,是为了体谅部下。收剑但却不取,寄存于夏侯恩那儿。于是就成了夏侯恩专业背剑的故事。

    事实上怎么可能呢?关羽刀重,为了减轻坐骑的负担,可以让人来扛。宝剑又能有多重?

    夏侯恩,如果步战能力强过典韦许褚,必定跟随曹操,做侍卫队长。事实亲卫队长先是典韦后是许褚。如果夏侯恩带领一小队江湖高手,可以组成个战阵什么的,那么,亲卫统领一职就在囊中。事实却是曹纯担任此职。

    那么,夏侯恩没什么本领吗?如果是,为什么总是提到他?

    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他的个人侦察能力特别强。他会一点轻功提纵之术。

    当然,涂山确定手中宝剑乃是青虹剑之后,也就等于确定了夏侯恩的死讯。从此三国舞台上,再也没有这号人了。

    涂山走神的这段时间,众将仍在商议。

    涂山回过神来,听了一会儿,发觉众将倾向于再一次发动奇袭,并且他们还跃跃欲试,想要参加。

    涂山就问:“大伙设想一下,假设我们突然占据了城墙的一段,能守多久。”

    突然占领城墙的一段,是能够办到的。

    涂山黄忠二人,跃上城墙,不过三五秒钟的事。守军士兵一个疏忽,两人就上城墙了。

    尔后,两人往两边杀开,很快就能开辟出一段长度。这个时候,等在城外的荆南士兵则可以架起云梯,轻松无损地攀上城墙。

    但,这样做有意义吗?

    一般攻城战里,这样的行动很有意义。那是因为,攻方士兵多于守方士兵。

    如今,攻方四千,守方十万,占领了城墙,却不能进入巷战,好像看不到什么实质意义。

    城内的人上城墙,有专门的石梯。石梯并排能走两人,通常一道城门有两道石梯。城门与城门之间,则没有石梯。

    因此,占领城墙之后的防守重点,也就在石梯这儿。如果全部占领城墙,则要防守八个石梯。

    上石梯,比起上云梯容易多了。但是,城内的人想要架设云梯,木料肯定有用完的时候。

    谈到后来,似乎还可以长期占领城墙了。

    涂山引导了一下,让众将畅谈长期占领城墙的好处。

    瓦解城内曹军士气,肯定没问题。另外,荆南这边有涂山、黄忠两个轻功步战高手;另外还有周泰、太史慈、甘宁三个步战高手。随时可以杀入城中曹军丛中制造混乱,并进行斩将。

    如此,在一段时间之后,完全有希望迫降濮阳城内曹军。

    这个时候,涂山他们,只知道城内曾经出来过三万曹军。猜测城内有五万曹军。

    既然是这样,四千骑兵就不够用了。

    涂山再走了趟汝南,要了三万步兵。带着三万步兵到沛国平章,筹备军需。

    然后开到巨野一带整编。

    一切就绪之后,绕过大野泽,前进到邹城。

    等了半天,天黑之后,全体出发。

    选择东门和西门之间的一个位置,看看城上,没有曹军城防队的火把。

    涂山和黄忠迅速接近城墙,几个起落,就跳了上去。

    两边一望,曹军没有动静。将带来的绳索一端捆在城垛上,另一端往城外垂下。

    其余将领,就可以借助绳索攀上城墙了。

    八名将领都上来,还等了两个校尉。

    让两个校尉收起绳索,八名将领分两个方向杀去。

    随后,就是步兵抬着云梯过来了。

    没有守军的弓箭,上面也没有防守士兵,仅仅是攀登梯子,太容易了。

    八名将领分作两个方向,每个方向只有四名。

    然而,除城门楼之外,城墙的宽度,只有五米左右。四个人并排站的话,根本施展不开。

    于是四名将领就两两轮换。顶在前面的,两个人;后面两人则进行轮换。

    不久,惊动了曹军守城士兵。

    喝问有,应答可以没有,荆南将领直接就杀了过去。

    普通士兵,怎么是他们的对手?

    普通士兵人多,但冲到前面的,又有几人?

    更何况,城墙上面的守军士兵,又能有多少呢?

    很快,东门和西门就拿下了。

    在搜索完城门楼之后,需要注意的,就在两个方向的基础上,各自增加了两处石梯入口。

    这个时候,四名将领的分工又变了。两个人,负责两处石梯入口,一个人,防备城墙的远处,另一个人,则负责轮换。

第103章 三国赵范31

    时间往后推移了一段,爬上城墙的荆南士兵们,就赶上了八员武将。

    有士兵,还有校尉,武将身上的担子就轻了。

    当即,再次分工。

    只说单边。单边是四员武将,留下一员武将,跟校尉一起组织士兵拦住两处石梯。剩下的三员武将,则率领少量士兵,顺着城墙,往纵深杀去。

    前面写成东西、南北了,应该是东南、西北。

    自东南之间上城墙,先攻下东门南门,然后进攻西门北门。

    西门和北门的曹军士兵要多些。

    本来跟东南两门一样,甚至因为北边临近黄河,北门人数更少,只因为此时的战况,所以,西门北门的曹军这才多了起来。

    但可惜,数量多,以城墙上面,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

    双方相接的战线,就只有五米宽,限制了人数。

    人多,就只是“前面的死了、后面的补充”过程中,有人补充而已。

    有人补充,也得有位置才行。

    如果可以不顾战士伤亡,人多的一方,直接靠拥挤,似乎就能让战线推进。

    但将军怎么可以不顾士兵的伤亡呢?

    真不顾的话,战士也不会维护将军。

    严重的,甚至在将军的背后捅刀子,都有可能。

    所以,不能挤。

    不挤的话,总会有个时候,曹军被杀下城墙。

    这是因为,双方战线的前沿,荆南方面的战斗力要强得多。

    首先攻下的,是北门。黄忠、周泰、甘宁负责的北门。

    稍后一步才攻下的,是西门。涂山、太史慈、蒋钦负责的西门。

    两边的步战能力配备都差不多,之所以有先后的区别,是因为曹军抵抗力的不同。

    西北两门攻下之后,最后还剩下西北两门中间的那段城墙。

    中间那段城墙,已经没有走直城墙的石梯。

    城门楼的位置,有吊篮装置。城门与城门中间的地段,没有那些装置。

    如果事先有准备,带得有绳子,倒也可以一头捆在城墙垛,另一头往城内方向垂下,然后顺着绳索滑下去。

    但,曹军并没有这样的准备。

    于是乎,中间这段城墙上面的曹军,就等于走投无路了。

    如果不惜以死亡抗争的话,直接跳下城墙也可以。因而也可以说,有个变相的“投”路。

    但,忠君思想有那么坚固吗?

    如果真的坚固,那么,应该忠于的“君”,是长安的献帝还是曹操?

    最后,那段城墙上面的曹军士兵就投降了。

    荆西军队,彻底占领了濮阳城的城墙。

    将投降的曹军士兵转移到东南城门之间,让其顺着绳索滑下,然后由城外的荆南军队接应。

    之后一点数,这一小批投降的曹军士兵,有两千多人。之前的站位够拥挤的。

    城墙上面,八员武将也重新进行了分工。按照步战能力,最强与最弱配对,涂山与徐晃,负责南门、黄忠和张绣负责东门、周泰和蒋钦负责北门、太史慈和甘宁负责西门。

    城外的荆南军队,原来扎营在东南城门之间。此时,一部分人马出行,转移到西北城门之间的城外,又扎了座营盘。

    如果,城外就有两座营盘,用来支援城墙上面。另外,以前负责扫荡的马兵,也在两座营盘之内。

    天亮之后,又过了一个时辰,曹军组织人手,顶着盾牌,自四道城门而出,准备截断荆南军队的城外后续补给。

    但,顶着盾牌,就能保证不受伤出城吗?

    理论上,就不行。

    谈谈理论上为什么不行。

    最典型的相对位置,就是一个丁字形。

    丁字形的一横,就是城墙。那一竖,则是曹军前进的路线。

    这下就明确了。

    假设荆南军队的位置,只是那一竖上的一个点,放出去的箭,曹军盾牌就能够完全挡住。

    但荆南军队是一条线。线的两头,相对于曹军前进的路线来说,属于不同的方向。

    不同方向射来的箭,盾牌怎么挡?

    盾牌,只能挡住一个方向。

    而如果像攻城那样,跟城墙上面对射,又因为房屋的存在,而站不开位置。

    理论上,曹军强行出城,不能不受伤。

    但实际上,还是存在少量没受伤的曹军士兵。

    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的战友,用身体,挡住了箭矢。

    曹军冲击城门,城墙上面的荆南军队自然看在眼里。

    看在眼里,就会通知城外的营盘。

    所以曹军出城之后,立即就面临马兵的扫荡。

    好不容易冲出城门的曹军士兵,数量上,不可能多。

    数量不多的曹军士兵,自然无法抵抗荆南军队的马兵。

    为什么曹军不用骑兵来冲击城门?

    那是因为,对弓箭的防御,骑兵极其糟糕。

    就算用盾牌完整地遮住了人,马呢?

    所以只能用步兵。

    通过实践,证明了冲击城门,到城外截断荆南军队的后续补给,不可行。

    曹军暂时就老实了。

    其实应该说,乐进暂时就老实了。

    曹仁受的是重伤,整个人迷迷糊糊的,已经不能指挥军队。

    因而指挥曹军的,就是乐进。

    曹军不动,根据“敌驻我扰”原则,荆南方面就需要派出步战高手,到城内各处骚扰。

    不能让曹军休息好。

    除步战实在不行的张绣、徐晃之外,六员武将都进入城中了。

    是骚扰,不是杀人。

    譬如某一处,聚集了二十个曹兵。

    黄忠进来,完全有能力杀死这二十个曹兵,但黄忠只杀一个。剩下十九个,自然就休息不好。

    这样做,杀掉的曹军人数也许会少些,但骚扰波及的面积,就能宽些。

    骚扰了一夜,并没有发现乐进的位置。

    再一天,曹军又发动了对城墙的直接攻击。

    曹军士兵利用人多的优势,沿着十来里长的城墙,发动了全面的进攻。加起几百道云梯,噌噌噌往上爬。

    荆南军队这边,就只有城墙的位置优势,此外,就只是弓箭。

    并没有滚木石,也没有热油金汤,因而防守非常吃力。

    有成语:固若金汤。

    词典解释的是:指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

    这是把金和汤分开解释了。

    实际上,这些防守的东西,有的东西,可用军队弄到,譬如滚木石。但有些东西,则弄不到,譬如金汤。

    怎么军队士兵不拉屎拉尿的么?那倒不是。

    这需要回头看看军民比例。

    正常的比例是3%,夸张一点是10%,一座像濮阳这种规模的城池,一般会有20万人口,军队就是2万。2万人拉的屎尿,用来防守,是不够的。需要20万人拉的屎尿才行。

    但20万人拉的屎尿,会被用来防守么?通常不会。

    因为百姓要用那些屎尿去沤肥。

    所以,不要用现代城市的眼光去看待一切。

    在古代农耕社会,屎尿并不是废物,而是一种生产资料。

    假如那座城池的20万人,真的同意,拿出所有,或者大部分的屎尿给军队用于守城,说明什么?

    说明军民一心,说明那2万人的军队,有接近20万人的后备力量。

    于是乎,这样的城池,就很难攻下。

    为什么只用金汤去描述,而不用滚油呢?那是因为,油太珍贵,用油去衡量,太难为人了。

    此时,荆南军队守城墙,非常困难。

    唯一的优势在于,荆南军队的士兵,平时都是吃饱了的,身体素质更好。

    还有就是,有轮换。城外两座营盘,与城墙上面的士兵随时进行轮换。让城墙上面的士兵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最后,随着红日的西沉,终于赢来了防守的全面胜利。

    这天的防守,太难了。

    因为太难,所以,这个夜晚,荆南方面加强了对城内曹军的骚扰。

    八员武将全部进入了城中。

    此外,还送进了自愿报名的一百多名荆南士兵。

    上一次,就只是点缀性质的杀人,这次,加上了放火。

    只是可惜,仍然没有发现乐进的身影。

    可能是因为夜间的骚扰太厉害了,随后几天,城内曹军消停了,没什么行动。

    荆南军队的骚扰仍在继续,只是不像那天晚上那样放火了。

    涂山、黄忠、周泰三人,除了必要的吃饭睡觉之外,白天晚上都去骚扰。

    太史慈、甘宁、蒋钦三人,则通常在夜间入城骚扰。

    张绣和徐晃则中止了骚扰,将所有精力,都放在城墙的防守上面。

    此外,还随时派遣少量自愿报名的士兵,入城骚扰。

    这样一拖,就是十几天。

    按理说,城内曹军平静不了十天,他们总是应该弄点什么行动出来。结果没有。

    这样的结果,说明曹军纪律性极好,同时说明曹军的指挥系统没有瘫痪。

    怎样才能找到乐进?

    如果曹仁的身体恢复了的话,还需要包括曹仁。

    这个问题,也许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问题。

    最后,荆南军队想到一个办法。

    派人下城,打开并控制了南门。随后,放城外军队入城。

    并不是对濮阳发动全面的清洗性攻击,而是有目的的,只是进入少许几个指定的位置。

    另一边,在那几个指定位置,则突然发动了稍许厉害一点的进攻。

    将大概一千曹军,隔离开来。

    最后,由入城的荆南军队,将那一千曹军士兵押出城外。

    从数量上看,一千曹军士兵,自然不多。

    城内原有曹军士兵十万。

    打到现在,当然有战损。虽然每次战损不多,但大大小小几百次下来,再加上荆南军队无时不刻的骚扰作战,此时曹军总计减员已经超过一万人。

    一千人相对于九万人来说,仍然可以忽略不计。

    但是,这一千人的意义,就不同了。

    有这一千人作为先例,荆南军队随时可以复制。一会儿,再弄一千人出去。

    这种情况下,九万人,又能坚持多久?

    为了防止或称为阻止荆南军队分割并俘虏部分曹军的行动,城内曹军的位置急需调整,并且各军之间的相互接应还需要重新拟定新的规则。

    但,领导的意图,下面的小兵怎么知道呢?

    这就涉及到传令兵。

    话说这段时间以来,涂山等人已经不知道抓过多少曹军的传令兵。

    今天,俘虏了一千曹军之后,注意力立即又转向了传令兵。

    凡是急匆匆行走的曹军士兵,都有可能是传令兵。

    针对涂山等人的行动,乐进下令,所有传令兵,均不得急行。全都是慢悠悠、懒洋洋的挪步。

    但今天,乐进急了,接连喊了几个快字,传令兵的脚步跟着就快了。

    紧接着,那些急匆匆的传令兵就被抓了好几个。

    顺着传令兵交待的方位捋过来,就找到了乐进的位置。

    涂山并不是第一个到的。

    第一个到的,是太史慈。第二个到的,是周泰。

    涂山到的时候,黄忠、甘宁也到了。

    乐进的亲兵,哪里打得过这几员猛将。

    最后,乐进亲自出来接战,交手几招就被击退。

    乐进眼见大势已去,不甘心做俘虏,就自裁了。

    随后,通过那些没死的亲兵,又问出了曹仁的位置。

    曹仁的身体倒是恢复了一些。但离康复,还早。

    这样的曹仁,身边是没有兵器的,想要自杀都不行。

    于是,曹仁就被俘虏了。

    乐进死亡、曹仁被俘,消息一传开,城内曹军士兵就再也没有行动了。

    由于曹军士兵数量极多,荆南军队滞后了一天,让消息在曹军中发酵。

    间隔了一天之后,荆南军队这才进入曹军在城中的营盘。

    俘虏一部分,带出城外一部分。最后,将曹军士兵都带出了城外。

    城内的肃清,就做得比较粗糙了。

    这主要是因为,涂山没想好,到底是否对濮阳进行治理。

    一些套路性的行动,譬如安民告示之类的,当然还是有。

    还有民居被焚毁的,百姓受伤的,战后的杂事,自然很多。

    城内的官吏,也就是文官系统,自然是曹操建立的。

    如果不换,这座城始终还是为曹操服务。

    所以,所有文官都要带走。

    杀,当然是不必的。荆南占领的地盘很多,到处都需要文官。只需要把这些文官打散,再分配到距离相对遥远的地方,就能发挥作用了。

    到撤出濮阳的时候,濮阳等于就是一个没有政府的城池。

    当然,这样的日子不会很长。过几天,沛国高阳那边,可以派些官员过来。

    无论是想要真正的占领,还是不想占领,都会派人过来。区别的,就是派出的人员不同而已。

第104章 三国赵范32

    顺便搜一下早期曹操的手下、网上给出的答案是、宗族将领:曹洪、曹仁、曹休、曹豹、曹彰、曹真、夏侯敦、夏侯、夏侯渊、夏侯霸、夏侯杰、夏侯威、夏侯忠、夏侯惠等。非宗族将领:典韦、许诸、庞德、张颌、张辽、徐晃、于禁、乐进等。

    曹豹是徐州武将,女儿为吕布次妻。不能因为他姓曹,就归属于曹操。

    这儿可以插几句话。

    吕布的正妻,史书未载姓名,演义说是严氏。次妻,即是曹豹之女,曹氏。还有一妾,貂蝉。迎娶曹豹之女,在貂蝉之后。

    这说明吕布很爱貂蝉么?

    如果是因为门第,王允比曹豹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虽然知道她原先是歌女,但王允收为义女之后,看在王允的面子上,无人再敢提歌女往事。所以歌女的出生,对貂蝉并没有妨碍。

    所以,猜测吕布对貂蝉并没有多爱,只因为与董卓相争,失了面子,戴了关羽同色帽子,这才发生许多事情。

    瞧吧,吕布真的娶到貂蝉,也不过是个妾。过了段时间才娶的曹氏,居然是次妻。

    所以貂蝉的后半生(假如吕布不死的话)肯定不幸福。

    人们津津乐道,传颂“王司徒巧使连环计”,殊不知,那是以貂蝉的一生为代价的。

    接着说曹操手下。

    曹休,汉中之战时,曹休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属于后期武将。

    曹彰,曹丕之弟。早期能够出现的,只有曹昂。宛城之战出现,转眼就死了。

    夏侯霜,夏侯渊次子;夏侯威,夏侯渊第四子;夏侯惠,夏侯渊第六子。这些人都不是早期的。

    夏侯杰,演义中虚构人物。张飞喝断当阳桥,夏侯杰摔于马下,死了,就是这个人物的价值。

    夏侯忠,史书及演义,均没有这个人。

    庞德,这个时候还是马腾麾下;张颌,是袁绍手下;张辽,是吕布手下;徐晃,现在是荆南将军。

    因此,曹操此时的武将,就是曹纯、曹洪、曹仁、夏侯、夏侯渊、夏侯恩、典韦、于禁、乐进等。

    怎么没有许褚?

    这是因为,许褚是典韦的接班人,或者说,是典韦的轮回替代者。典韦什么时候死了,许褚就快出现了。典韦活得好好的,许褚就隐姓埋名。

    此番曹操开发青州,带走了曹洪、夏侯、夏侯渊、典韦、于禁。

    留下曹纯、夏侯恩守陈留;留下曹仁、乐进守濮阳。

    结果,濮阳这儿,夏侯恩、乐进死了,曹仁被抓了。剩下一个曹纯,呆在陈留。

    兵呢?

    已经说过,濮阳兵力十万,陈留呢?

    陈留只有五万。

    不过,虎豹骑,在陈留。

    虎豹骑,是曹操的精锐骑兵。这只是笼统说的。

    早期,曹操也没有那么多战马。

    这个时候的虎豹骑,实际上,相当于骑兵亲卫队。

    曹操赴青州的时候,带走了步兵亲卫队。没带走虎豹骑,实在是因为其养护成本太高的缘故。

    荆南军队原先并没有想到可以拿下濮阳。

    现在既然拿下了,自然就会缓一步,才进入陈留。

    陈留有多少曹军,不知道。

    按照原先的想法,自然是扫荡。

    但已经拿下濮阳,政策方针,就需要变更一下了。

    如果能够拿下陈留,曹操开发青州,就等于是从一个富饶的地方,迁徙到一个贫瘠的地方。

    对于遏止曹操的发展,十分有利。

    涂山将八万曹军俘虏带到汝南,又从汝南带走两万荆南士兵,加上原先的三万,就是五万了。

    这个五万,仅指步兵。

    前面负责扫荡的那一万兵,因为战马不够,只启用了四千。自濮阳补充战马之后,足额八千,就都可以派上用场了。

    八千算一万,不是号称,而是真实的;真的有两千兵卒在搞运输。

    五万步兵留在濮阳附近操练。一万马兵先行一步,扫荡并侦察陈留。

    将领方面的安排,变化就大了。

    徐晃、张绣两将,负责五万步兵的战前训练。

    太史慈、甘宁、周泰、蒋钦四将,则率领那一万骑兵。最早四千八将,现在是八千四将,运输部分,也按比例分配到各军。

    涂山和黄忠两人,则退下盔甲,以游侠身份,先一步赶赴陈留。

    并没有能够进入陈留城门。陈留城门根本就没有开。

    等到晚上,二人偷偷溜进城内,潜伏,至天明。再出外打探,说是陈留城门已经关闭了很长时间了。

    推算了一下,涂山黄忠二人赫然发觉,陈留城门的关闭,居然早在夺取濮阳之前。

    这么说来,城门关闭,与荆南军队近期的行动就没有关系。更不可能针对二人的潜伏。

    陈留城内的曹军保持不动,涂山黄忠二人就看不出虚实。

    曹操威名赫赫,曹兵不可能是懒虫。因而也可以说,曹军在秘密训练些什么。

    但只要曹军不动,涂山黄忠真的就无法知道更多的情况。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太史慈等四将率将率领的马兵,到陈留这扫荡了,

    这样的扫荡,归根结底,是一种破坏行为。

    关于能力,或者重要性,通常会有正反两个方向的描述。

    正向描述是,有了某某,然后才会如此的好;反向描述是,假如没有某某,如今的大好局面根本无法实现。

    很明显,反向描述是不对的。

    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事,都需要共同劳动。共同劳动的劳动者,缺一不可。但只有一,并不能成事,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才能成就辉煌。

    不能因为缺一不可,就说整件事业,仅属于那个一的功劳。

    从社会转向家庭,可以发现,如果没有那个一的妈,那个一根本就不存在。因此,那个一的所有功劳,都是他母亲的。这样的判断,那个一的外婆表示不服。但如果归功于外婆的话,外婆的母亲同样不服。最终,我们会发现,人类的祖先,才是功臣的尽头。

    这样去说,好像很复杂。但如果抽象化,一切将会简单。

    能力,分为建设能力和破坏能力。

    一件流水线出来的产品,流水线上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了建设。各占百分之若干的功劳。

    但缺了一个环节,流水线将会停止。那个环节的缺少,实际上是一种破坏能力。所谓缺一不可,说的就是破坏能力。

    若干工人分工协作,烧制了精美的瓷器。把瓷器放在驴背上,运到某某地方。驴的建设作用,有多大呢?肯定不大。但那头驴走到中途,一尥蹶子,所有瓷器就被打烂了。这就是驴的破坏作用。

    破坏作用,总是大于建设作用。

    所以横扫一大片的土匪,招安之后往往没什么建树。

    马兵扫荡,就是在进行破坏。

    种粮建房,很难。破坏,却很容易。上百万人花上几百年建成的建筑,几十个人就可以拆毁。

    农民耕地插种灌水锄草,操劳多日,历经半年,好不容易收获在望,一刀下去,就能斩断一切。

    八千马兵扫荡到陈留附近,陈留城内的曹军仍然没有动静。

    涂山想,或许曹军在意的是后面的步兵。因为马兵太难追了。

    后面的步兵什么时候来呢?随便一想,就能,三五天内,肯定到不了。

    第二天,曹军有动静了。

    这是因为,曹纯也同样的想过了。

    曹纯无法继续忍受荆南马兵的扫荡,率军出城了。

    不是全军,只是虎豹骑。

    此时,虎豹骑的数量很少,只有五百。

    曹操的战马,当然不止这么点。

    虎豹骑的数量少,是因为走精兵路线。里面每一个兵,都相当于其它兵种的百人长。

    五百虎豹骑,能对付八千马兵吗?

    涂山黄忠都不知道。

    不过,也正是因为虎豹骑的数量少,二人就没有搞别的动作了。

    如果不是这样,说不定当场就会刺杀曹纯。

    虎豹骑出城的步伐并不快。出城门之后,顺着城墙往两翼展开,防止荆南马兵的冲击。

    实际上,这个时候,荆南马兵都有点远。他们并不知道陈留曹军会出城。

    等五百虎豹骑全数出城之后,陈留城门关闭。涂山、黄忠就看不到了。

    二人只好找了个僻静之处越过城墙,到城外,又绕了好大的圈子,最后才躲在一个树林,远远的望着城门旁边的虎豹骑。

    哦,忘了交待一下,这个时候,虎豹骑已经全部下马了。

    这样的姿态,就是一种小型的,局面的,决战姿态。

    决战,并不是赌博,不是把所有胜负都付之一局的赌斗,更不是必须死绝一方的战斗。

    它仅仅区别于斗将。

    由此可知,更加准确的描述,应该是斗兵。

    不久,虎豹骑被荆南马兵发现了。

    过来了一队,两千马兵。

    虎豹骑的位置,已经挪到陈留城墙的射程之外了。

    因此,这一队两千的荆南马兵,可以放心冲杀。

    杀声震天。

    声冲宵汉。

    两千荆南马军开始加速了。

    但陈留虎豹骑还没有动作。

    从文学的角度去看,后动的一方,肯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但真实去看呢?

    加速,再加速。可以射箭了,但不知道因为什么,这支马兵的将军,没有下达射箭的命令。

    虎豹骑那边,同样没有放箭。

    非常近了,虎豹骑这才上马。

    一上马,便立即往荆南马兵的方向开始冲锋。

    那一瞬,涂山还真没怎么看清楚,两军就接触了。

    接触之后的画面,应该更加模糊才对。

    但是很奇怪,这回涂山看了个清清楚楚。

    荆南马军就像是水龙,而虎豹骑则什么都不像。

    硬要形容的话,像是一个个小型坦克。当然,那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荆南马军像液体,而曹军虎豹骑则是固体。

    液体,无论以多高的速度喷溅到固体上面,都是一样的结果。

    所以,尽管一点都不像,前面仍然用坦克形容了一下。

    涂山惊了!

    曹军的骑兵竟然这么厉害!

    转眼之前,那队荆南马兵队伍就散了。

    直接伤亡的,或许只有三五百骑。其余的,则逃跑了。

    完全没有一战之力。

    涂山叫上黄忠,跟着转移,去寻找那些逃跑的马兵。

    很快,找到几百骑。

    没有领那几百骑返回陈留再战曹军,而是领着他们,往远处寻找。

    约莫一个时辰之后,会合了两队马兵。

    新会合的马兵,带队将领是蒋钦和张绣。

    前面失败的那队将领,就是甘宁和周泰当中的一位了。

    涂山将前面看到的情况跟蒋钦、张绣说了。二人亦非常震惊。

    涂山说:“没办法,当时位置太远,没看清楚。所以,必须再冲一次。”

    蒋钦问:“可是,明知伤亡惨重,怎么还要再冲?”

    涂山说:“必须看清楚,看清楚了才能想清楚,想清楚了才能拿出解决办法。”

    蒋钦沉重地点了点头,表示无话可说了。

    两支马兵队,加上前一支队伍的残兵,共五千多兵,驰往陈留。

    此时,虎豹骑还等在那儿,像岩石一样,岿然不动。

    五千荆南马军,到了近处,略微整了一下队,然后冲锋。

    涂山骑着马,也冲了过去。

    但涂山并没有混进队伍。自己战力虽强,但万军丛中,加自己一个战力,却起不了什么作用。

    涂山单骑跑开,保持一种近距离观看的姿态。

    涂山倒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安全。

    曹军总共才五百骑。若大队冲击自己,将对荆南马兵有利;若只派少数几个人过来对付自己,必然有来无回。

    两军相接,血肉横飞。

    这回,涂山看清楚了。所谓液体固体的形容,并不准确。真要说起来,还是坦克准确些。

    说白了,这支曹军虎豹骑,就是一支重骑兵。

    全身精良盔甲不说,就连战马都有盔甲。战马负重非常之大,冲起来的动能也就大。

    涂山迅速在脑海中回忆,遇到重骑兵该怎么办。

    可能是因为着急,一时之间,竟然没想到。

    于是,涂山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三国里面的撤退,无论退了多少距离,都说三十里。

    实际上,当然不可能那么整齐。

    有时退得多,有时退得少。

    一般的规律是,拐一个弯,或经过一片树林之类的障碍物,就看不到敌军了。如此,至少再重复两次。三次之后,就算基本安全了。

第105章 三国赵范33

    涂山下达撤退命令之后,荆南马兵自然就不再冲锋了。但,往哪个方向撤?士兵们四下一望,眼中搜索的是将旗。将旗所在,也就是将领所在的位置。

    这样一来,撤退的距离,自然就不怎么够。想想也是,将领不可能很远。

    面对敌军骑兵,撤退距离不够,是非常危险的。

    但那五百曹军骑兵,居然并没有攻击。相反,曹军整队了,然后缓缓向城门方向退去。

    等曹军完全入城了,荆南军队这才过去,把战场打扫了。

    多后,选定方向,到达一处离城十几里的所在,安营扎寨。

    次日上午,蒋钦和张绣来找涂山,涂山都打发了,让他们回去休息。

    就在这个上午,甘宁和张绣到了。

    最先冲锋曹军失败的那支队伍,是甘宁的。张绣的队伍,是第一次来到陈留城外。

    “祖厉(张绣)初到,陈留曹军骑兵的情况,他们给你说了吧?”涂山问。

    “说了,”张绣回答,“但不清楚。”

    黄忠说:“那你就在这儿仔细听。听着听着就清楚了。”

    黄忠年长,且又武艺高强,所以张绣没有再说什么了。

    涂山说:“好了,言归正转。昨天,曹军骑兵的情况,相信大家都看到了。现在我们大家要商量的是,怎么样,去对付这样的骑兵。

    “先说我个人的看法。

    “我以为,曹军骑兵的盔甲十分精良,就连战马也是。这样一来,他们的马匹必然承重极高。快跑,冲不起速度;慢走,也到不了远途。这应该是一个致命的缺陷。”

    这里要插述一下盔甲。

    盔甲,字面意思就是盔和甲,实际指的是所有个人防护用具。

    人们熟悉的盔甲,一般是将领的盔甲。

    关羽,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二斤。这个重量,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比一般普通士兵的兵刃更重,却是一定的。

    为什么比普通士兵的兵刃更重,自然是因为关羽的体质和武力。

    同理可推,关羽的盔甲,也比普通士兵的盔甲更重。

    跟兵器不同,盔甲重了,并不是更称手,而是更可靠。

    就三国时期的工艺来看,可靠的,就是铁铜。不怎么可靠的,就是皮革。再往下,还有木片厚布,等等。

    所以,一想到盔甲,脑海中出现的那些,都是将领的盔甲。普通士兵,不可能有那样的盔甲。

    涂山说,曹军骑兵的盔甲十分精良,指的就是,他们穿戴的是将领的铁盔铁甲。就连一般没有盔甲的战马,也同样套上了铁盔铁甲。这么多铁器,战马的承重自然就高了。

    甘宁说:“法凭(赵范)是说,曹军骑兵的速度不如我军?”

    “这不明摆着吗?”周泰说,“只要我军不进攻,直接就立于不败之地。”

    周泰这种说法,不是绝对正确,但也不是没有道理。

    “可是现在的问题是,我军必须进攻。”蒋钦说。

    张绣说:“我注意到一个情况。我军冲锋的时候,曹军也同样冲锋了。这应该可以证明,假使曹军原地不动,任凭我军冲击,他们可能会有较大的损失。”

    黄忠道:“祖厉这个情况很重要。我军冲锋,曹军也冲锋,两军即将相遇的时候,我军往旁边跑开了。以曹军骑兵笨重的模样,相信无法跟随转向。”

    张绣道:“就算能够跟随,他们也是追不上我军的。”

    蒋钦道:“此计大妙。如此一来,我军就能把曹军调动起来。动久了,他们的战马就不行了。到时候,岂不手到擒来!”

    甘宁道:“转向的时候,曹军射箭怎么办?”

    是的,射箭怎么办。不能因为昨天曹军没射箭,就去判定曹军没有配备弓箭。

    这个年代,弓箭乃是标配。

    射箭?真要说起来,骑兵最大的克星,就是弓箭。

    “我明白了,”周泰说,“曹军的盔甲,主要是用来防箭的。”

    “这个问题很严重,”涂山说,“曹军能防弓箭,我军不能。由此亦可断定,曹军的箭矢配备很多。”

    骑兵虽然也可以持盾,但因为马匹身体庞大,而无法防备周全。

    当然,马匹跟人不同。方向不正、力道不足的箭矢,马匹能够做到不伤。人类没有那么厚的鬃毛;除了脚后跟,其它地方的皮革都不行。

    “侧向冲击呢?”周泰问。

    关于侧向冲击,其效果,看过无数车祸视频的现代人最清楚。

    周泰这么问,自然不清楚。他关心的是,那么重的骑兵,侧向冲击到底有没有效果。

    相当于担心,空载公交车能不能撞翻大货车。

    涂山自然属于知情者。涂山知道,虽然直接撞翻大货车的可能性不大,但影响大货车的行动轨迹,则很容易。

    但怎么说呢?

    “我军可以斩马腿。”涂山说。冲撞不一定翻,斩断马腿肯定翻。

    “不错,”蒋钦道,“既然这样,那我们就来商议一下,下次怎么冲。”

    又是新的一天,荆南马兵再次逼近陈留郡城。

    说逼近,实际远在一公里以外。

    前天,曹纯率虎豹骑出来,是因为荆南马兵的扫荡。

    虽然曹军没有喊话,但出城之后,姿态一摆,等于就在喊:“小子,有本事欺负百姓,有没有本事跟大爷打一场啊?”

    今天,荆南军队的姿态,也相当于在喊:“前天那个小子,再来打一场;不来是孙子,只配著兵法。”

    面对这样的情况,只要不是明知必败,都会应战的。

    曹纯就是这样。

    曹纯带着虎豹骑出来了。

    并且跟前天一样,远离了城墙弓箭的覆盖范围,显示出曹军的强大自信。

    好了,荆南军队开始接近曹军。

    今天的荆南马兵约有七千人。

    甘宁旧部,交给黄忠了。甘宁则接手了周泰的马队。周泰跟蒋钦相交莫逆,蒋钦的马队一分为二,由二将率领。张绣的马队没变。

    也就是说,黄忠、蒋钦、周泰三人,各自率兵一千。

    张绣和甘宁,各自率兵两千。

    首先接近曹军的,是黄忠和周泰的马队。

    把曹军虎豹骑看着一个点,或者一个圆。黄忠和周泰的马队,就是从两个方向,截断曹军的回城归路。

    按时前天的战例,两千荆南马兵,要想完全截断五百虎豹骑的归路,是不可能的。

    但归路被威胁,对曹军仍然不利。

    曹军正想有所行动,却见黄忠、周泰的马队,勒住了缰绳。

    他们并没有直接截断归路,他们只是到了一个更近的位置。如果有必要,他们将会比曹军先行到达归路上的那个点。

    随后,接近曹军的,是张绣和甘宁的马队。

    这两支马队的人数都是两千,可以算是在场荆南军队的主力。

    他们也是从两个方向出来的。

    这回,曹军有些疑惑了。

    他们疑惑的是,到底哪支队伍先冲过来。

    不过没关系,曹纯一声令下,旗帜举了几个动作,虎豹骑遵令而行,同时面对了两个方向。

    最后出来的是蒋钦的马队。

    这道城门是东门,曹军虎豹骑所在的点,在正东。

    蒋钦这支马队出现的方向,也是正东。他们在正东的更远之处。

    理论上说,蒋钦这支马队,是虎豹骑最容易拿下的。并且拿下之后的去路更加广阔。

    但,曹纯心里不屑,没有动作,仍然关注南北两支主力敌军。

    各自到位,纷纷下马,用作最后的休息。

    这回,包围圈里面的曹军没有下马。

    过了一会儿,荆南军队终止了休息,上马。

    两支主力马队,开始了冲锋。

    曹纯笑了。

    南北两个方向冲过来,最后汇聚于曹军,想法不错。但曹军能够抗得住那样的冲击力,荆南军队能吗?

    南北两支主力马队冲锋的同时,另外三支荆南马队士兵也上了马。

    稍慢一步,三支马队也同样开始了冲锋。

    曹纯不知道该怎么笑了。

    几个方向同时冲锋,最后的碰撞,荆南军队自己怎么去承受?

    曹军如果原地不动,被冲击的时候,的确损失更大。所以,曹军要进行对冲(非金融)。

    但荆南军队几个方向齐至,曹军又该往哪个方向去冲。

    曹纯瞬间做出了安排,一分为二,往南北冲击。

    曹纯一个人,怎么指挥?

    指定了一名校尉,去指挥南军。

    这支校尉指挥的南军,眼看就要跟荆南军队接触了。

    但荆南军队分两个方向,往东往西调头了。

    追不追?追!

    追哪边?两边都要追!

    校尉又指派了一名校尉,带领另一部分。

    虎豹骑军职最低百夫长,军中实际的十夫长,就是校尉军职。

    五虎虎豹骑,理论上有五十个校尉。实际当然没那么多。

    最新接受指派的校尉,率领大约一百虎豹骑,往东边追出。

    他们追击的是,张绣率领的马队,并且张绣本人没在这边。这边的领队,也是个校尉。

    这支马队,最先的方向是由南向北。即将接触曹军,拐弯向东。

    紧接着,他们又拐弯向南。似乎准备跑出一个大圈。

    新校尉率领的一百余虎豹骑紧紧跟随,同样拐弯,向南追出。

    荆南马队真的又拐弯了。

    他们跑的,并不是中规中矩的圆,而是闭合的环。

    这其实仅仅是为了,让各自的阵地分开。荆南军队分开,紧随其后的曹军也同样分开。

    哦,还有,曹军没有继续分割了。就是两次一分为二,总共四股。

    这样,时间稍长,曹军虎豹骑的速度就有点跟不上了。

    没办法,重载追空载,一定会是这样。

    这个时候,曹军领兵校尉就开始犹豫了。

    首先是,还追不追?

    如果追,肯定是追不上的。

    如果不追,万一敌军调头杀回来了。

    其次是,这一路跑下来,似乎有重复的地方。荆南军队人数更多,自己这边速度一慢,荆南军队完全可能绕过一圈之后,从自己的后面杀到。

    忽然一阵喊,紧接着就是各种撞击、劈砍的声音响起。

    原来曹军突然遭遇了来自侧面的攻击。

    追着追着,曹军就把那三支一千的马队忘了。

    侧面攻击曹军的,正是这三千马队。

    因为长时间的追击,曹军已经疲乏。疲乏的曹军,侧面突然被攻,后果可想而知。

    另外,重骑兵是需要一定的数量聚集的。数量太少,又在疲惫之后,很容易被轻骑兵打败。

    这回,曹纯没能跑掉。

    回过头去看看,涂山带领的是哪支马队?没有。涂山没有带队。

    涂山就只紧跟曹纯了。

    其实,如果要刺杀的话,还是很容易的。

    但,那将不利于荆南军队的成长。

    如今是抓捕。相比刺杀,战略上多了点荣誉。另外,外交方面,说不定有什么用处。

    至于让曹纯投降,就算了吧。

    前面抓捕的曹仁,都没派人劝降。这回也一样。

    倒不是说曹仁曹纯就一定对曹操很忠心,而是因为他们的身份,乃是曹操的同族。

    所以他们不能降。

    在注重名份的三国,背叛同族,是不能容忍的。

    陈留还有五万曹军。因为曹纯被抓,就降了。

    这个投降,是可以的。如果有朝一日,曹操能够实现反扑,也断然不会对他们反攻倒算。

    由于事先考虑过占领陈留的可能性,所以,对陈留郡的扫荡,要比东郡弱了许多。

    接下去,又是些杂事。

    要整编曹军,要把前线堡垒往北推移。

    济南附近,著县、东阳朝县,还在跟三十万袁军纠缠。

    不过,那些都没涂山的事了。

    这是因为“任务完成。距正常脱离世界的时间还有1小时。是否延期脱离任务世界?”

    涂山没有迟疑,直接选择了脱离世界。

    回到自己的任务空间之后,又该盘点任务收获了。

    任务内容:改变赵范的窝囊人生。已经全面完成。

    果然不需要当君主。

    获得寿命点2点,经验值900,属性值12点。

    获得技能,箭术基础提升到中级箭术,马战基础提升到马战娴熟。不错。

    等级:3级,1940/2100

    寿命:11+2

    智慧:71

    精神:35

    力量:55

    敏捷:27+12=39

    体质:55

    技能:清洁术(需要灵力)、灵气修炼基础(任督二脉加十二正经)、灵气太极拳、开荒造田基础、马战娴熟、中级箭术、无间神典内功、残影流玉身法、风舞剑、忠勇拳。

    珍藏:神级剑术(初等)

    光环:高中学霸

    由于敏捷太低,涂山把12点属性值全部加到敏捷去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3886/ 第一时间欣赏无限快穿逆袭最新章节! 作者:要粮票不所写的《无限快穿逆袭》为转载作品,无限快穿逆袭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无限快穿逆袭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无限快穿逆袭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无限快穿逆袭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无限快穿逆袭介绍:
一句话简介:涂山惊呼出声:“你是女的!!!”位面相当于珍珠,若干个珍珠串联起来就是本书。无限快穿逆袭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无限快穿逆袭,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无限快穿逆袭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