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武侠修真燕风啸金陵TXT下载燕风啸金陵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燕风啸金陵全文阅读

作者:几回又逢君     燕风啸金陵txt下载     燕风啸金陵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五十一章 计划失败

    铁铉的计划是、将朱棣诱入城门,然后再把他关在门内,但是如果只是将门关上、拉起吊桥,恐怕是来不及、也拦不住这位智能双全的北境战神,但若是放下千斤铁闸的话、还有误伤到他的可能。所以只好在城门外侧紧靠铁闸的地方、安放了一块五指厚的铁板,当朱棣进入门洞、便将铁板放下,当时就能够将其困在城中。但是、首先要使他进入到城门洞中来。

    朱棣自然不知道他们所设下的“新式装置”,虽然对这两个人一直也存着戒心,可已经走到这里,又不能无缘无故地放弃,便道,

    “好吧,本王既然已经来了,自然就是怀着诚意的,你们所说的我都可以办。”

    “只是、能否请您的两位随从在吊桥外侧等候呢?”

    铁铉看着紧紧跟随在他身边的那两个人、道。

    扭头瞧了瞧武平文和柴靖南二人,见他们两个目光炯炯、杀气腾腾,朱棣不禁摇头苦笑了一下,象他们这般的样子、难怪会令对方心惊胆战,便道,

    “你们两个就站在这吊桥的边上吧,没关系的、不过区区几十丈远的距离,真要是出了什么事、也应该难不住你们二位的吧。”

    “但是四叔您可要小心啊。”

    柴靖南还是不放心地嘱咐着。

    朱棣点了点头、转回身来、一催马缓辔向城门中走去……

    从营中出发那一刻起、武平文便加着万倍的小心,就在三人离着城门还有段距离时,凭着其超凡的视力、发现那个铁铉好象和城门上方的一个人在说着什么,同时目光还不停地朝燕王这边看着,而也就是在这一刻,武平文已经开始留意着那里的一切动静。

    来到吊桥前,又被对方提条件挡在外侧,更是令他疑心大起,便仔细地观察倾听着所有异常的情况。

    眼看着燕王就要来到城门内,只要他一踏入门洞那一刻、便发令落下铁板,那样他朱棣就是插翅也是难逃了——

    做为一手策划了此计的铁铉、也是紧张到将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不仅是他,在城门上方的那个负责控制铁板的、五大三粗的士卒也更是紧张的不得了,精神高度集中地听着做为暗令的“殿下”两个字,此时见那位不可一世的皇叔燕王、即将踏入“笼”中,知道大人很快就要下令了,已经出了汗的一双手不禁开始发抖。

    也就是因为他这细微的失常,使得悬挂着的那块铁板的绞索微微地动了动,同时发出极其细小的“吱呀”一声。然而、只是这微乎其微的声音,已足够传入武平文的耳中,使得这位“华山六侠”猛然大声提醒着,

    “殿下!小心……”

    说来也是奇怪,往常武平文都是以“四爷”来称呼,今天不知为什么神差鬼使地就改成了“殿下”。正是因为这极巧的改动,使得城门上方那名军卒高度紧张的精神、在瞬间被触动了,事出突然,哪里还分辨得出那“殿下”二字出自于何人之口,顿时铁板“咯吱吱”地从天而降。

    此时的朱棣已经来到了城门洞前,猛然间听见身后武平文紧张的呼唤声,当即本能地将座骑勒住停了下来,与此同时、那块铁板重重地落了下来,结结实实地砸在了这匹马的马头上。

    发出警告后,武平文已是不能够再观望下去了,声到的同时、人已纵身跃起,掠过十余丈长的桥面、转瞬来到因座骑死去而摔落于地上的朱棣身边,一把将他拉了起来,

    “四爷,快走!”

    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了,就连久经沙场、一向反应迅速的朱棣都当场愣在那里,直到武平文不容分说地揽住他的腰、将他从城门前带离,扔到自己的马上,喊了声,

    “靖儿,我们走!”

    “可不能就这么便宜了他们!”

    柴靖南当然看清了刚刚发生了什么,一回身抖手打出一枚飞蝗石、城门上方那还在因失了手而发着呆的士卒,顿时惨叫一声跌落下去。

    和城门拉开有一段距离之后,朱棣忽然将马勒住、面色铁青地回过头复又望向了济南城。

    此时的他、真的是从没这么生气过——

    如果不是武平文及时发现事情不对头、将他拉了回来,那么此时此刻、他这位曾久经沙场的堂堂燕王殿下,已成了那毫无名气的铁铉手中的阶下囚,更何况、对方还是利用了自己的宽容与信任!

    朱棣紧紧握着缰绳的双手变得雪白、十指几乎要嵌入肉中,用阴冷的声音道,

    “靖儿,麻烦你回去告诉张玉他们、将人马带过来!”

    “四叔,还是再往后退一退吧。”

    柴靖南从没见到他有过如此可怕的表情,担心地提醒着。

    可是、朱棣头也没回地道,

    “孤王就在这里,我看铁铉他们谁敢碰我!”

    “靖儿,你快去吧,”

    武平文看了看他们二人、然后道,

    “这里有我在、放心好了,没有谁能够伤得到四爷的。”

    “好的。”

    柴靖南点了点头、打马向着已经离着不是很远了的众将们飞奔而去。

    而此时、济南城门之内也是一阵的混乱。眼见得燕王只差几尺便踏入了自己设下的牢笼中,谁知那块铁板竟然提前落了下来,只是砸死了一匹马而已。铁铉真是又气又急,心中还在奇怪、到底是因为什么才会让此计功亏一篑的。

    然而、身处城门之内,在那块铁板没能阻断燕王退路的同时,反倒将城中人的追击路线给挡住了,现在想带人冲出去随后追杀都做不到,而且、为了不使朱棣生疑,铁铉、盛庸二人也没有在城外安排下伏兵,所以只好放对方逃走了。

    情急之下,铁铉也只能无可奈何地重新登上城头,本打算质问一下负责控制铁板的那名士卒,不想却得报、不知为什么那人竟然从城上跌下去摔死了。

    “真是活见了鬼了……”

    边在心中嘀咕着,铁铉边传下令去,将吊桥复又拉起、关好城门,并让城头上的守军做好守城的准备,因为他已经预计到经此一回、定会激怒那位燕王,因此随之而来的便是急风暴雨般的猛烈进攻。

    果然、燕军如乌云般滚滚而至,在朱棣的亲自督促下、对济南城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强攻。

第四百五十二章 持久苦战

    这场残酷的攻坚战足足打了两个时辰,知道殿下被骗、还险些遭擒后,这些将士们也都很是气恼,攻打起来自是无情又冷酷。

    正在僵持着,远处跑来一名亲兵、径直来至朱棣身边施礼道,

    “殿下!郑大人请您回营。”

    “什么?!”

    朱棣一愣,自然知道这个“郑大人”指的一定就是郑和,可他为什么要让自己回去呢,便依然将目光投向济南城头、问道,

    “他是怎么说的?”

    “只说请殿下务必回到营中。”

    那名亲兵再次重复了一遍。

    三保是个非常谨慎的人,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地便说出这样的话,想了想、叫过身边的张玉道,

    “你权且来替我指挥,孤王回去看看。”

    “属下遵令。”

    边接过令旗、张玉边答应着。

    朱棣又嘱咐了几句,带着柴靖南和武平文飞马赶回了大营。离着还有段距离,便能听到朱高煦的怒吼声、当下心中明白了,原来是这个“混小子”在惹事。

    只听那位二王子大声道,

    “这些家伙敢蒙骗父王,我杀了他们又有何不可?!”

    “少王,奴才并没说不可,只是觉得杀与不杀、该由殿下来做主。”

    这是郑和那沉静的声音。

    原来如此,听了他们的对话,朱棣已经明白了、肯定是因为那千名前来诈降的济南士卒才起的冲突,便迈步走进营中道,

    “你这小子在吵些什么?!”

    “爹!您怎么回来啦!”

    朱高煦一脸讨好地道,

    “您看,多亏儿子我机灵、带人将这些可恶的家伙们给看住了,不然他们在骗过爹爹您之后又想跑回去,岂不是便宜了他们!儿子我正想杀了这帮家伙替您出这口恶气呢!”

    “胡闹!”

    朱棣扫视了一眼那些惊惧中的士卒们,见地上已经躺着几具尸体了,知道一定是郑和得到这孩子要滥杀的消息、及时起来制止住了,便扭过头向他赞许地点了点头,又瞧向了高煦道,

    “谁准许你杀这些无辜的军卒的?!”

    “无辜?!可、他们都是骗子……”

    朱高煦一脸的委屈与不解。

    朱棣立刻打断了他的话道,

    “他们都是我大明的将士,谁给你滥杀的权力了!”

    “爹、我……”

    朱高煦很不服气地还想要争辩,却见父王那严厉的目光正射在他的脸上,只好无奈地闭上了嘴。

    训斥完儿子,朱棣来到那些被俘的南军士卒面前道,

    “你们不要害怕,本王不会加害于你们的。一会儿我就会下令让各位回去……本王只希望大家知道、我此次起兵也是迫不得已,实在不想让更多的人丧命才会答应去见你们铁大人和盛将军,可是、他们既然辜负了本王的一片诚意。接下来的刀兵相见、若不幸让城中父老有所伤及,那也不是我所乐见的……”

    说到这里,朱棣看起来有些说不下去了,停了好一会儿、又张了张嘴才接着道,

    “好了,你们权且在此休息,等暂时休战时,就可以回去了……”

    言罢,吩咐身边的守营军卒照顾好他们,然后转过身快步地离开、朝着大帐中走去。那些被俘的南军士卒们本来各个惊魂未定,可听朱棣的这番话后、又开始不知所措地面面相觑着……

    郑和跟在自家殿下身后、也回到了帐中,一进帐门、见朱棣立即颓然地坐在椅子里,将脸埋入的双手中。

    静了片刻、郑和才轻轻地道,

    “四爷,此处没有别人、只有奴才而已,想哭的话、尽管哭好了。”

    “哈……”

    朱棣发出一声不知是在哭、还是在笑的叹息,然后道,

    “还没到那个地步,不过、三保你答应我,无论何时都一定不要离开我的身边,说不定什么时候我就会支撑不住、需要你看着我大哭一场。”

    “四爷……”

    郑和轻轻地点了点头,

    “放心吧,三保绝对不会离开您的,永远都不会。”

    “那真的是太好了,”

    朱棣终于再次将头抬了起来、擦了擦眼角道,

    “说话要算话哟。对了、你说我是不是该让他们撤下来休息一下了呢?”

    “是啊、主公,”

    郑和微微笑了笑,

    “奴才就知道您会冷静下来的,毕竟象这样凭着一时的怒气去攻城,对我军实在是不利,还是先收兵的好。”

    “好、听你的。”

    点了点头后,朱棣叫来传令兵、告诉张玉让全军将士暂时收兵,然后将那些被俘军卒放回济南城去。可无论如何、此地若是夺不下来、这次南征也就不算取得最后胜利,甚至会破坏了所有之前取得的战绩,所以、朱棣一反速战速决的常态,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消耗型的“济南大战”。

    就在燕军围困济南的一个多月后,朝中那边也已经开始产生了惊慌不安,黄子澄三人也知道若是济南有失、将会对京城十分的不利,便商议出一个暂时缓解的计策、打算假意和谈,可诏书上却并没有提到答应任何条件。毕竟这个主意是黄子澄出的,而他们也知道燕王曾提到的罢兵前提是处理他和齐泰,所以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用自己去向对方讨好,哪怕不过只是个权宜之计。

    拿过诏书看了一下后,便被朱棣扔回到来的那位使臣面前道,

    “麻烦贵使回去告诉黄子澄和齐泰,少用这种东西妄图来欺骗孤王!如果下诏书的话、就让皇上亲笔写来,想用这种把戏来拖延时间,孤王绝对不会上他们的当的!”

    就这样,朝庭第一次的“和谈提议”很快便被打了回去。

    然而兵力不足仍然是燕军的弱点,毕竟此地离开北平有**百里,虽然有之前在德州取得的储备物资,可时间拖的越久、各方消耗的就越多,两个多月过去,本不打算给城中百姓造成太大伤害的朱棣、终于下了决心用火炮来攻。可这样一来,没料到又被铁铉结结实实地给惹怒了一回,因为在发现燕军这边的阵地上多了火炮后,这位铁大人、竟然在城头上挂起了“高祖神位”的木牌子,燕军这边自然就不能再以炮相向了,此举险些将朱棣气得吐血。

    然而在这段时间里、北平那边也没有悠闲地渡过,道衍和顾成二人一直辅佐着世子朱高炽、承担着全城的军政治理,好在政务方面还有郭资在负责着,为他们减轻了不少的负担,而他们几个人主要还是时刻关注着前方的战局。

第四百五十三章 班师北平

    自从济南的攻坚战展开后,道衍就同顾成老将军讨论过这件事,也都觉得有些令人担忧,但如果不让其再进行下去、就此草草放弃,恐怕燕王及全军将士都会心有不甘,只得再观望一段时间的好。

    直至此时,了解到前方补给几乎耗尽,而满营将士、包括朱棣在内,都产生心浮气躁之情绪,加之近日来退守真定那边的平安、陈晖等人也开始有所行动,两位老前辈认为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立刻由道衍亲笔所书、派信使快马加急地送到前方大营之中。

    正如道衍、顾成二人所料,因为屡次遭到铁铉的算计,让朱棣有种被戏弄的感觉,这可是他从少年时代便开始在军中行走以来、从未遇到过的状况。因此、即使是“多智善谋”的他、也几乎是失去了理智般地执拗着非要攻下眼前这座城池不可,而就在此关键之时、道衍的书信到了。

    听说是大师来信了,郑和也是暗暗地松了口气,急忙将信使直接带到了朱棣的面前道,

    “主公,是道衍大师从北平府捎信来了。”

    “哦、是么……”

    大概是猜测到那位老和尚的用意了,朱棣略略沉吟了一下、将书信接到手中看了起来,只见大师在信上告诫道,如今已历三个月,“我军疲惫、岂可再围,主公莫非忘记了李景隆之败乎?请速班师”。

    确实如此,道衍在信中的严辞劝谏、让朱棣终于恢复了他那原有的冷静与清醒的头脑,点了点头道,

    “多亏有大师的警告,好吧,传本王将令、让全军收兵回营。”

    传令兵去传令了,已经冷静下来的朱棣又将道衍的信拿起来、从头到尾地看了一遍,注意到大师还特意提醒到、真定的南军也有所行动,大概是要断其后路。

    在真定的南军将领应该是平安和陈晖,想了想之后,朱棣再次传下令给驻守在德州的房宽,让他务必要注意那里动向。

    听说要退兵了,众将难免都有些举沮丧,很能够理解大家的心情,朱棣劝道,

    “没关系,此次出兵至少我们让朝中那些个、肆意妄为的家伙们知道了,不是所有人都会任其摆布的。更何况、就算是返回北平,也只不过是暂时回去休整,之后、当然还要卷土重来,到那时、本王还要仰仗各位呢。”

    “殿下,我等均是您的部下,对您的决定自然是要听从,殿下您只管下令便可。”

    张玉起身施礼道。

    朱棣点了点头、又看了大家一下,才开始分派任务,

    “张玉、朱能,你二人先行动身往北平进发,沿途通知已经归附我军的各地守将一同退却;薛禄、火真,你二人率本部人马前往德州,去支援房宽,汇合后一同撤出;谭渊、李远,你二人统中军,在张玉、朱能启程的次日动身,注意后退的层次,不要混乱,各位可听明白了么?”

    “我等明白!”

    大家一同施礼答应着。

    可之后又静了好一会儿,终于、朱能忍不住问道,

    “殿下您呢?您何时撤下来呢?”

    “本王先留在此地断后,”

    朱棣很平静地道,

    “如果城中只有铁铉一人,那么他们自然不会出来的。可现在和他在一起的还有盛庸,这个人是懂兵法的,所以本王断定在得知我们撤兵后,他一定会出城掩杀,不留些兵力断后是不行的。”

    “可那也不一定要殿下您亲自留下啊,”

    丘福有些紧张地道,

    “这样我等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心,还是由属下来断后吧!”

    “唔……”

    朱棣听了、又看了看大家,见满营众将都是同样的担心表情,便笑了笑道,

    “其实只有本王留下殿后才是最安全的,好吧,既然你们都不放心,那么、丘福,就由你和高煦率本部人马和我一同为大家断后好了,这回你们总该会放心了吧?”

    “属下领命!”

    丘福连忙起身拱手答应着。

    命令一经下达,全军开始动了起来,各将令按着燕王的安排有序地行动着。先是张玉、朱能率本部人马首先起程,接着才是谭渊、李远统领中军动身,虽然撤退的过程有章有法,可还是被城中发觉了。

    其实燕军刚刚收兵时,盛庸便已经发现此次好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后来果然见他们在撤退,就想着从后掩杀。

    远远地烟尘滚滚,军旗在渐渐离去,觉得应该差不多了,十余万南军在盛庸的率领下、打开济南城的城门,杀将出来试图趁对方后退之时、打他个措手不及。

    不过朱棣事先已经料到他会有此一举,所以、就在追出还不足十里的地方,盛庸惊讶地发现、燕王竟然带着数千人在路上等着他呢。虽然这完全出乎了他意料之外,但想想十万人没有理由会被数千人给吓回去,因此、两军在此地开始交锋。

    南军士卒虽然在这三个月中、扭转了对燕军无力抵抗的局面,但一见对方依然各个英勇,心中本能地就产生一些怯意,故此即使几十倍于对方的兵力,可还是占据不了优势。

    正在这僵持着,从南军侧翼又杀出一支数万的人马,正是事先埋伏好的丘福和朱高煦,所部,导致南军立刻产生了混乱。

    盛庸倒没有多害怕,毕竟就算上后来的援军、燕军的人数还是远远少于南军这边,只是后出现的这支人马让他联想到另外一件事,那就是、燕王此次的撤军该不会是一次诱敌之计吧,将自己从城中引出来,之后再派人去夺取济南,那样的话可就坏了。

    心中产生了这样的顾虑,自然也就无心恋战,盛庸当即传令、让全军退回城中。

    南军退了下去,朱棣带人象征性地追出了一里左右,之后才安安稳稳地率全军退往北平。而盛庸退回到济南城中后、虽然并没见到有燕军来袭,却已经没有再次追击的兴致了。

    燕军班师一路向北平府返回,路上听说平安、陈晖二人果然如燕王所料的的那样,出兵攻打德州,房宽所部伤亡惨重,而薛禄、火真二人赶到时,德放州已经危在旦夕,随之双方展开拉锯战,两边都互有伤亡。得到消息后,朱棣立刻派人传令给三人、放弃德州,随主力返回北平府。

第四百五十四章 君臣相谈

    此时此刻将全军撤回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毕竟燕军兵力有限,无法将战线拉的过于长,更没有足够的人马将占领的地方牢牢地控制在手,这也是朱棣此次主动出击后、总结出的教训。

    全军终于返回了北平府,世子高炽在道衍的陪同下、率领地方官员出城迎接。

    见到自己不过才二十岁的长子、已是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神情举止十分的庄重沉稳,朱棣倒也是颇感欣慰。

    回到燕王府的帅堂之上,见众将都还是闷闷不乐的样子,朱棣劝慰了大家一番,然后让所有人各自回府休息一段时间,待他们都陆续地离开后,才和道衍一同回到了他所熟悉的书斋之中。

    虽然嘴上一直在安慰他的这些部下们,可毕竟自己的内心中也不是那么的痛快,来到书斋中坐下后,便叹了口气道,

    “没想到会在济南、被一个从前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文官给挡了回来,这还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可不象主公您所能说出的话哟,”

    道衍瞧着他道,

    “此番本是主公首次主动出击,与南军战于北平府势力范围之外,能获得如此战绩已经令朝野震动、惊骇不已。而且主公所到之处、大多望风而降,这不是很好地证明了您的威名有多么地远扬了么?”

    “可是、最终占领的地方不又都丢失了么?这岂不是白白地征战了这几个月么?”

    朱棣看起来还是有些沮丧。

    道衍却微微地一笑道,

    “夺取的地方,本来就不能够长期占领,主公你也知道我军兵力有限,所到之处必须集中现有的所有人马与南军对抗,根本分派不出多余的人手去镇守各方。所以、那一城一地的得失又何必去在乎呢?”

    “大师的意思是……”

    朱棣听了,觉得他正好将自己心中最大的难处给点出,立刻抬起头来道,

    “我军根本不必去夺取那些城池府镇?”

    “虽说不是绝对的,毕竟粮道还是要掌控住的。但是主公征战的重点,应该放在有效地消耗掉南军的兵力、以及摧毁他们的士气这些方面上,其它的先不必去考虑。”

    道衍的语气十分地坚定明确,让人顿时觉得信心倍增。

    依着朱棣的聪慧,自然能够当即领会了对方的意思,便也重新又拾回了他那“大明第一名将”的气度,点了点头道,

    “大师的意思、小王已经懂了,待全军将士休息一段时间后,我一定会再次出兵南征。”

    朱棣已是下定了决心,绝对不会就此做罢的。

    而道衍却若有所思地看着他、片刻才又道,

    “不过、有些事老衲还是要提前和主公您打个招呼,希望您事先有个心理准备。”

    “大师指的是什么呢?”

    见他一脸的肃穆,朱棣不禁有些担心,连忙追问道。

    他这边一旦认真起来、道衍反而却笑了,摆了摆手道,

    “主公不必紧张,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因战场上所发生的一些状况、老衲有感而发,想对主公您进行一些劝告而已。”

    “哦,原来如此,”

    朱棣轻轻地松了口气,又道,

    “那么、大师是有什么劝告要对我说呢?”

    “主公,”

    道衍的目光变得很是深遂,

    “此次靖难之役本就是一声很艰难的抗争之战,其中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因为您所经历的毕竟是残酷无情的沙场,所以面对将士们的阵亡是难免的。主公您是重情重义之人,与属下这些将士们感情甚笃,但绝不能因此丧失理智而做出冲动的行为,毕竟身为三军统帅,您的每一个决定都能影响整个战局。”

    “哦……”

    听他所提到的是这个,朱棣不禁也有所反思、继而变得沉默了。

    道衍又看了看他继续道,

    “老衲听说主公您在目睹部下因遇火雷而伤亡惨重后,不顾一切地与对方展开决战,将自己数次置于险境之中,虽后来化险为夷、可那样的做法仍然是绝对不可取的,这点、主公觉得呢?”

    “大师说的是啊,”

    想起这件事,朱棣也开始有些后怕了,说真的、在白沟河决战时,若不是有那阵神奇的风、自己恐怕真的就会断送在当场,所以他也承认这点,便点了点头道,

    “这个、小王以后一定会注意的。”

    “只是注意还不够,一定要做到控制好自己,”

    道衍依然不放心地嘱咐着,

    “以后的战斗肯定还会更加的残酷,您属下的将士、包括那些位心腹爱将都有随时阵亡的可能,主公千万不要因一时的怒气、而做出冲动的决定,越是紧要之时越是要冷静,这样才不会辜负这些忠心追随于您的三军将士们。”

    “小王记下了,多谢大师的教诲。”

    对道衍的话,朱棣一直都几乎是言听计从,更何况、此一番劝告真的就说到了他的心底去了,因此也是连连地点头、表示接受,可这个话题又让他随即想起了因重伤回北平治疗的陈亨,便急忙询问道,

    “对了、大师,陈亨将军的伤怎么样了?可曾有所好转?”

    “主公不问、老衲也正想要告诉你呢,”

    道衍叹了口气,摇了摇头道,

    “陈老将军伤势太重,具老衲看已经无力回天了。”

    “什么?!”

    朱棣顿时就是一愣,

    “怎么会这样?可、可是在军营之中,孤王去看他时,他明明对我说好多了,养一养就会没事的……”

    “那是陈将军他怕主公您分心,强撑着对您那样说的。”

    道衍苦笑了一声道,

    “他伤的地方处于要害的位置,内脏都受到重创,根本无法以治愈了,老衲为他找了北平城中最好的郎中、都无济于事,恐怕已经挨不过多久了。”

    “是么……”

    大概是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所以、朱棣的声音有些发抖,

    “那、那么我要去看看他、现在就去!”

    “老衲我和您一起去吧,我将他及其家小都安置在庆寿寺不远的一处宅子中,老衲直接引你过去。”

    道衍亦起身道。当即,两个人以及郑和牵出马来,一同赶往陈亨的宅邸,前去探望。

    其实说老实话,原本朱棣从前对这位陈亨不是很熟悉,只是因其在关键之时前来归附,才会有所留意,而且白沟河之战时也是因为要安抚这些降将,并让他们知道、他燕王殿下从不疑心、才特意将其安排为右军先锋这一重要位置上。

第四百五十五章 兄弟交心

    虽然在战斗中败退下来,可毕竟双方实力悬殊,战败也是情有可原的,朱棣没有在意。但没想到这位陈亨会如此感念自己的恩情、又如此的忠诚重义,为了不影响全军士气,竟然隐瞒了自己的伤情,这着实地令人感动。

    三人直接来到陈宅,当陈亨得知燕王殿下刚刚返回不久、便亲临他的住处,顿时激动不已,因为他自己已经无法行走,便遣长子陈恭出门跪迎。

    朱棣下了马将陈恭从地上扶起、牵着他的手一直来到内宅陈亨的病榻前,见了殿下,陈亨已经是泪如雨下,朱棣连忙好言安抚道,

    “陈将军莫要如此,都是小王不查,竟不知你伤的这么重,实在是小王的疏忽。”

    “殿下若是这么说……属下真的更是无颜面对您了……”

    陈亨已是年及六旬,又受了如此重的伤,早已是气若游丝地道,

    “今日里殿下屈尊亲自来到下处,使属下在临终前还能见到您一面,真是虽死也无憾了……”

    “将军节不要这样说……”

    虽然嘴上在竭力安慰着对方,可心中一阵莫名的伤感袭来,令朱要的泪水也止不住地流淌了下来。这下倒好,本来是前来探病的,瞬间成了陪哭的,引得一旁的陈恭也跟着失声饮泣,搞得道衍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只好在旁边不停地劝说着……

    不久、陈亨便因伤势过重故去了,朱棣不但下令对其家属进行了抚恤安置,还亲笔写下了悼文、进行祭奠。

    与此同时,朝庭这边的动作也是堪称不小,首先是将李景隆调回,黄子澄几个人因他一败再败、造成惨重的损失,竟建议朱允炆将其治罪、甚至要将其处斩,但考虑到毕竟是自己的亲戚、朱允炆并没有答应。

    接下来大将军的职位由盛庸来接任,并封为“平燕将军”,加封为历城侯;而铁铉升任为山东布政使,参赞军务,都督平安、陈晖也都升任为副将军之职,然后,便令他们择日北伐……

    祭奠过陈亨之后,朱棣的心情十分的沉重,就在这样的状态下回到王府之中,本想静一静,可踏进书斋门后、见已经有一个正在等着他。

    “四哥,您回来啦。”

    听见他的脚步之声,来人便站起身来、打着招呼。

    朱棣此时还正处于茫茫然中,目光看起来也是有些散乱,好半天才反应过来、眼前这位很担心地看着自己的人,

    “哦,是十七弟呀……”

    边叫了一声、边疲惫地坐在了椅子上,轻轻摆了摆手,

    “坐吧,你我兄弟就不必客气了。”

    “好的,小弟就不和四哥您客气了,”

    重新在他对面又坐了下来,朱权紧紧盯着他、问道,

    “四哥,您的身体没事吧?脸色怎么会这么差?”

    “这是当然的了,”

    朱棣自嘲般地笑了笑,

    “四哥我刚刚去为陈亨做了祭奠,要是能满面红光才怪了呢。”

    “小弟也听说陈亨的事情了,所以才过来看看。”

    朱权听了、也是长长地叹了口气。

    本来这陈亨就是建驻守大宁的主将,正是隶属于朱权的辖下,后来才投到了燕王帐前,所以他们之间也是非常的熟悉,想起这一层关系,朱棣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陈亨是位难得的将才,可令人遗憾的是、他不是死在讨伐外敌的战场上,反倒是被同为大明将领的瞿能所伤,而瞿能父子又被高煦那混小子给杀了,这还真是让人无奈。”

    “四哥,”

    朱权轻轻叫了一声道,

    “小弟现在非常了解您的心情,如果有另外一条路可走的话、想必您也不会选择同允炆刀兵相向的。可事已至此、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过,接下来您还打算怎么办呢?”

    “如果可以的话、我倒是真的想让将士们好好的休养一段时间,当然了,那还是决定于允炆别再派兵来的情况下。四哥我是担心、看到济南那一战南军占了一些便宜,那黄子澄等人会觉得有机可乘、再催促着盛庸他们前来讨伐,那时、就是四哥我想收手、都不可能了。”

    朱棣苦笑着道。

    听了他的这番话、朱权不禁也点了点头道,

    “是啊,只怕是那些人在允炆身边挑拨是非。不如这样吧,四哥您再次上书,这回且先不谈别的,只说是有意议和,小弟琢磨着、黄子澄他们再有私心,也总不能任天下生灵涂炭、不想获得百姓的安宁吧。若四哥您不再提起惩处他二人的这个条件,说不定黄子澄、齐泰那二人就会将您的意思转达给允炆。只要是他肯遣使来见,您就可以将实情告之、让他代为转达给皇上。虽说不能一定就会说服他,可这样一来、至少可以让允炆知道四哥您的苦衷不是么,免得他一直误会您这位叔叔无情地造他的反。”

    “嗯……”

    朱棣听了,心中也是一动,暗道、这倒也是在理,略略思忖后、便点了点头,

    “十七弟说的是啊,四哥听你的,不过这奏折能否拜托你来替四哥我写呢?”

    “当然可以了,”

    朱权很高兴地点着头道,

    “能帮上四哥您的忙、正是小弟求之不得的呢。”

    其实这朱权自幼受四哥的影响颇深,又一直崇敬有加,所以也是对领兵打仗十分感兴趣之人,只是因为此次是被半挟持着才加入到朱棣这边来的,所以不想和他一起出征跟自己的侄儿作战。但这不等于他就完全地否定了自己的四哥,相反地、还对他充满了同情,现在听说总算是可以帮上他的忙了,当然很是高兴,立刻满口答应了下来。

    此时、兄弟二人的心情也都放松了许多,一起心交心地聊了起来,可就在此时、郑和走了进来、向二人分别施过礼后道,

    “主公,刚才丘福将军遣人送来了最近的战报。”

    “哦?莫非是南军那边又有动作了?”

    朱棣看起来很是无可奈何地问道。

    郑和也做出与他同样的无奈表情道,

    “是啊,盛庸已进驻到德州,并发兵定州、沧州两处,还、打出了‘奉旨讨逆’的旗号来。”

    “唉……”

    听过之后,朱棣长长地叹了口气,转向朱权道,

    “十七弟你瞧,这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有什么办法呢?”

第四百五十六章 声东击西

    “那么……”

    朱权显得有些为难地道,

    “那么、这奏折还需要写下去么?”

    人家已经再次发兵来讨了,如果此时上书议和、难免会给人以示弱服输的感觉,同为武将出身,朱权当然能感受到四哥此时的处境。

    朱棣抬头看着他、想了想才道,

    “写啊,当然要写,只不过写过之后、暂时先放在十七弟你的手中,依四哥看、这议和的折子早晚一定会用的上的,就看时机何时才能够成熟了。”

    “好、小弟明白了。”

    朱权点了点头、道。

    朱棣又看着他、目光中流露出一抹的深情,苦笑了一下道,

    “十七弟,四哥我又何尝不希望战火早熄、刀兵早罢,只是这实在是身不由己啊,只能再次起兵了,你我相聚也只能暂且到此了。”

    “好的,只是毕竟在战场上危机四伏,四哥还是要小心为重,小弟就在北平府等着你回来、到那时再一同畅饮。”

    朱权的心里也很是不好受,神情黯然地起身施了一礼,

    “小弟、就此告退……”

    “嗯,十七弟也要保重身体,等四哥我回来。”

    朱棣看着这位目前唯一能相见的弟弟,从面前离开、出了大门不见了踪影,这才叹了口气回过身、从郑和手中接过战报看了起来。

    其实在起兵之初,朱棣也曾试探地问过十七弟,但朱权当时已经明确地表示不想随军参战,便也不再勉强,只希望他能够平平安安的便好。

    将战报又详细地看过之后,朱棣想了想、叫进府中的传令兵,让他去将丘福、谭渊二人打来,时间不太久,两员大将便遵令赶到府中。

    见他们来了,朱棣先赐了座,同时也让郑和为他们献上茶来,之后才道,

    “目前盛庸又率兵北上了,夺取了河北的各大州府及大片地域,直接威胁到我北平的地界,看来不迎战是不行的了。本王打算交给两位一个很重要的任务,但是要秘密的去进行。”

    “殿下请吩咐,我等无一不从。”

    两人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朱棣将战报放下、又转身来到地势图前,指着沧州道,

    “这里是非常重要的所在,如果想再次南征、不拿下来是绝对不行的,但本王还想要在对方措手不及的情况下前去攻打,在此之前需要迷惑住盛庸,让他无法预知到我军的动向。所以需要你二位带三千人马、秘密地前往直沽,到那里事先将浮桥架设好,等待本王带主力人马赶到。”

    “末将明白。”

    谭渊点着头回答道。

    朱棣满意地看了看他二人、又多嘱咐了一遍,

    “记住,此行动一定要秘密进行,切不可被南军所探知。”

    “我们记下了。”

    丘福也答应着。

    将两员大将派了出去,朱棣这才通知全军做好准备、并传令下去次日起兵发往辽东。转过天来,全军上下整齐列阵,以张玉、朱能为先锋大将,大张旗鼓地开赴永平,扬言要一举拿下辽东。

    辽东那边自是紧张万状,做好了多方的准备、包括败退的路线。很快、燕军已来到通州驻扎,就在永平守将吴高的精神高度紧张之时,一夜之间、燕军竟然不见了踪影,搞得他莫名其妙。

    朱棣带着人去哪里了呢?当然是南下了。

    却原来,说是要打辽东,那不过是声东击西罢了,就在他们将“攻克永平”的口号喊的震天响之时,早已“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派丘福、谭渊率领三千名改扮过的燕军士卒在直沽架起了几座浮桥,为全军渡河做好了准备。

    得到了二人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的消息,朱棣立刻传令全军从通州连夜南下、来到直沽与两位先锋汇合。

    浮桥已经建的相当的不错,朱棣对二人的成果相当的满意,之后让丘福、谭渊立刻率领本部人马先行赶往沧州,两员大将自然很是高兴,略加休整、换了换衣服,便点齐士卒日夜兼程一路急行军向沧州进发。而中军主力也在完全渡过河后、随之而来。

    且说盛庸接到北上的诏书后,让铁铉留守在济南,而他自己驻扎在德州,平安、吴杰二人驻守定州,在沧州担任守将的是大将徐凯,并嘱咐这两处的守军务必要相互协助。

    其实夺取这三地之后,盛庸着实地烦恼了好一阵子,因为他也没想好接下来该如何是好,虽然说皇上的诏书说的很明确、让他择日北伐,可考虑到有之前耿炳文、李景隆攻打北平之败,所以不能轻易便出兵北上,正犹豫不决之即,听探报来报说、燕王竟然率领全军去攻打辽东去了。

    这倒是没有想到的情况,这么说、北平已经空虚了?是不是可以去打了呢?可是、这可能么……

    凭着燕王的用兵水平,应该不会就这么简单地将他的大本营给放在那里吧,是不是想引自己去攻北平、然后在到半路设伏?

    就这么猜测着,不停地派出探报,可接下来听到的是、燕王已经起兵东进,此时已经驻扎在通州了。

    难道说这是真的——

    就在盛庸纠结着是该发兵北平、还是不该发兵之时,没想到、朱棣早已统全军以惊人的速度杀往了沧州。

    做为沧州的守将,徐凯这个人还是比较谨慎的,他自知自己所驻守的这座城池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可兵力却远不及盛庸手中的人马数量,甚至是比不过定州与济南那两处。思来想去,便在当地招兵,又招来了一万本地乡勇,然后带着大家开始筑城,以防燕军来攻。

    要说起来、徐凯还算是一员很合格的守将,在各个方面几乎都考虑的还很周全,只是漏算了一件事,就是本来正在大张旗鼓地要去攻打辽东的燕军、竟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朝着他的沧州杀来,而且快得让人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

    新招的这些军卒正在城外伐木、采石的筑城,手中甚至连象样儿的兵器都没有,也就是此时,谭渊、丘福二人率领的先锋营杀到了。

    连守将徐凯当时都呆掉了……

    眼前这一情形在燕军看来已经是赢到家了,沧州城门都还没来得及关上,守城的士卒们手中只有建筑工具,聚集在城外,这样的防守在能征惯战的燕军将士们面前,可以说等同于束手待毙。

第四百五十七章 尚武之城

    可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些刚刚招上来的本地新兵们,在愣住片刻后,突然自发地开始反抗起来,手中的镐、锹,甚至是扁担在他们这里都成了兵器,在没有主将下令的情况下,勇敢地和燕军将士撕杀在一起。

    这还真是大出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不仅是燕军这边,连做为他们主将的徐凯当时都愣住了,半天才反应过来,立刻下令全军出击,和这些新兵们一起与燕军拼杀。还真别说,有了这些新兵们勇敢行为的鼓舞,沧州守军们士气大振,还真的将燕军给压制住了。

    见形势不太妙,丘福连忙吩咐先锋营暂时撤下来,毕竟“横的怕不要命的”,这些新兵的进攻虽然毫无章法可言,但他们这种不要命的劲儿、依然令人不能不在意。所以,尽管谭渊很是不服气,可最终还是被他拉了回来。

    那徐凯见燕军后撤了,急忙率全军撤回了城中、将城门紧紧地给关上了。等朱棣率中军主力赶到时,见到的就是谭渊沮丧的脸、以及丘福哭笑不得的表情。

    诧异之下、朱棣询问了详情,听二人讲述过之后,燕王不禁笑了、安慰地道,

    “两位将军不必烦恼,想来你们刚才遇到的是徐凯刚刚从本地招集到的乡勇。这沧州自古以来都承袭着尚武之风,不仅是成年男子,就是妇人幼童、恐怕都会些拳脚,所以遇到抵抗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是、本来我们两个有机会就地攻下此城,却没有把握住,真是的……”

    谭渊还是有些不快地道。

    朱棣抬头瞧了瞧对面那座沧州城、道,

    “你们来看,他们连防守的城池都没能加固好,正是因为你二人及时赶到所至,所以说、两位将军已经立了大功了,接下来就是猛攻上去、夺取沧州。”

    “好!我等谨遵殿下之令!”

    一听立刻要攻城了,大家的劲头儿又来了。

    可是、朱棣看着他们又狡黠地一笑,道,

    “不过、在此之前,孤王需要十个嗓门儿大一点儿的士卒来。”

    “嗓门儿大的……”

    众将互相看了看,再次不解地将目光转回了燕王。

    朱棣继续笑着道,

    “然后让他们到前面喊、‘若肯献城、决不杀害’,听清了么?”

    “听清了!”

    大家一起答应着去照办了。

    接着全军就地休息了一会儿,在十名大嗓门儿的士卒到阵前一顿大喊之后,朱棣才下令四门同时开始攻城。

    这沧州城本来就没来得及筑牢,燕军又有火炮,所以没过多久便将城墙的一角打破,就在朱棣下令全面进攻之时,徐凯见实在没有希望了、便率全军开城投降,至此沧州城落入到了燕军的手中。

    当徐凯满面愧容地来参见燕王时,朱棣先是安抚一番,然后告诉大家、愿意归附的进行收编,不愿意的便可自行离去。结果一番询问后、那些从当地刚刚招上来的一万新兵,几乎都要求回家。

    但是这些是刚刚编入军营中、手中还没有可以各处通行的文牒,朱棣立刻命徐凯当即下发。不过发过之后才发现、文牒的数量不足,还有三千人没有领到。

    此时、天色已经黑了下来,朱棣想了想、告诉属下主管此事的政务随员要连夜办理,待次日天明一定要将文牒全部发放到每个人手中。而留下的这三千人、暂时在军营中住上一夜,并让谭渊来负责管理。

    沧州既已拿了下来,接下来便是再次面对盛庸,朱棣回到了中军大营自己的寝帐中,边考虑着下一步的计划、边抽空休息。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就在这一夜之间,竟发生了一件让他心痛不已的事情。

    且说谭渊因为在攻城时被一群“乡勇”给击退,心中便一直不是很舒服,而做为燕王帐前的大将、对这些人不由自主地便产生了很深的介蒂。而现在殿下又让他来管理这些勇猛无畏、又不受军规束缚的人们,谭渊更是越发的难以安心,便在吃了晚饭巡过大营后,又来到这片降卒大营。

    可还没等来到营中、只是刚刚接近时,这里的气氛便让他的戒心更为加重起来,因为在这个时间里按燕军士卒的习惯,除了放哨守卫的外,大家都该休息了才对,可此处却是灯火辉煌、人声吵杂。

    心下里生疑,谭渊不加思索地对身边的一名亲兵吩咐道,

    “去将强弩营的兄弟们都调过来。”

    “遵令。”

    那名亲兵去办了,时间不大、五千名强弩营士卒赶到,随着谭渊“将此营包围起来”的军令下达,这三千降卒便已置于箭弩的威胁之下。

    见已经埋伏好了,谭渊这才带人走进营中,定睛一看、只见这些降卒们都在开怀畅饮,还有不少人舞刀弄枪、相互过招,尽情笑闹着、不亦乐乎,心下顿时恼火起来、道,

    “尔等大半夜的不安歇、还在此吵闹些什么?!”

    “啊,这谁啊?”

    降卒们被他的一声怒吼给吓了一跳,纷纷你看我、我看你,还相互问道。

    谭渊身边的一名副将、见他的脸色十分的不好,便上前一步道,

    “这位是都指挥同知、谭渊将军,你等休要无礼!”

    “哦,原来是位将军啊。”

    这些人有的故做恍然大悟地道,可接下来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好象什么事儿都没有似的。

    谭渊这下可真的生气了,再次大吼道,

    “你们都给本将军安静下来!这里是军营、该休息的时候就要休息,都听见没有?!”

    “我说这位将军,”

    一个看起来很是魁梧的汉子、从篝火旁站起身来,道,

    “这里虽然是军营,可是我们现在并非是你手下的士卒,想干什么应该不必听你的命令吧!”

    “就是啊,我们从打完仗那一刻起、就不是士卒了,为什么还要听从将军你的命令呢?”

    另一人也跟着附和着道。

    谭渊听见他们竟然敢顶撞自己,顿时火冒三丈道,

    “无论你们是不是我军士卒,此时此刻、既然你们身处我大营之中,就要遵守军令!如果违反的话、要军法从事!”

    “哟,军法从事?”

    那魁梧汉子满不在乎地冷笑了一下道,

    “将军以为我们喜欢呆在你这营中吗?要不是你们的那个什么文牒没有了,我们早就和其他那七千弟兄们一起离开了,何必留在此地、还要听你罗罗嗦嗦的。”

第四百五十八章 沧州憾事

    “你再说一遍!”

    谭渊从来没被什么人如此地顶撞过,早已失去理智般地大吼道,

    “有胆量你就再说一遍!”

    “将军何必发这么大的火,”

    此时另一人也不冷不热地道,

    “连燕王殿下都对我们客客气气地,难不成做为部下的你、连这一宿都容我们不得么?”

    “你们少用殿下来压我,我再说一遍,如果不听将令的话、立刻军法处置!你们听见没有?!”

    谭渊气得双眼都开始发红了,大声喝问道。

    这些人互相看了看道,

    “军法处置是什么呢?没见识过啊。”

    “强弩准备!”

    谭渊完全失去了理智,将手高高地举了起来,包围在周围的弓弩手见主将发令,立刻将手中闪着寒光的箭尖对准了这些、依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人们。

    这些本地乡勇们也有些发愣,可他们还是不相信对方真的敢放箭,那魁梧的汉子见了,向周围又看了看、道,

    “这位、将军,你到底想怎么样?燕王殿下答应明天一早就让我们走,可你现在用弓箭对着我们,这又是什么意思!”

    “燕王殿下让本将军来管理你们!你们不守营规,本将军自然有权处置!”

    谭渊再次大吼道。

    这些人此时也都才察觉出眼前这个人并非只是在吓唬他们,均纷纷站起身来,下意识地要去拿身边的兵器,可也就是这样的举动、让谭渊丧失掉了最后一丝的理智,只见他将手猛的一挥,

    “放箭!”

    箭矢顿时如雨点儿般射向了这些、尚还处于惊愕中的人们,带着难以置信的表情、这些乡勇们纷纷倒在了血泊之中……

    次日清晨,朱棣起了床梳洗过、正打算吃早饭,忽听帐外传来几乎是带着绝望的喊声,

    “让我进去!我要见燕王殿下!”

    “到底出了什么事?是谁在外面?”

    朱棣被这一声、喊得心惊肉跳地问道。

    郑和连忙看了一眼武平文,见对方会意地点着头,才出了大帐来到外面一看,却见是昨日里刚刚投降过来的徐凯、跪在地上掩面痛哭,便问道,

    “徐大人,您这是怎么了?”

    “求求您,让我见见燕王殿下吧……”

    徐凯泣不成声地道。

    郑和还想再详细地问问出了什么事,朱棣却已经在柴靖南、武平文的陪同下走了出来,一见这情景、便问道,

    “徐将军?这是怎么回事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殿下、燕王殿下!”

    徐凯几乎是爬到了他的面前、哭道,

    “求您给我这个降将做主啊……”

    “徐将军何出此言?到底是怎么了,你倒是说啊!”

    见他这副样子,就是朱棣也无法再淡定下去,连忙边问着、边将徐凯从地上拉了起来。

    徐凯的全身依然在不停地颤抖着、道,

    “殿下不是答应让那些本地降卒回家的么?可是、因何一夜之间竟然将他们全都给杀了……”

    “什么?!”

    听了这句话、朱棣顿时觉得脑袋象是被重重地猛击了一般,“嗡嗡”做响、连声问道,

    “这是真的么?是谁这么干的?快告诉孤王!”

    “是、是谭渊将军啊,不是殿下您让他看管那些人的么……”

    徐凯看着他、迟疑地道。

    朱棣真的是又气又急、狠狠地跺了跺脚道,

    “你跟我来!”

    接着、二话不说,连件斗蓬都没披就朝着那降卒的营地赶了过去,而徐凯和柴靖南、武平文也立刻随后跟了过去。

    离着还有一段距离,凭着对战场的敏感、便已经能够闻到夹杂在空气中的血腥气味,朱棣的眉头皱得更紧了。等来到那座降卒营前,只见谭渊正指挥着手下士卒、将已经死去的本地降卒们的遗体整齐地摆放好,并正要将大营打扫干净。

    果真出了这样的事情——

    眼前这一幕、让朱棣顿时觉得仿佛从胸口中涌上一团火热的东西,眼前竟然一阵阵的发黑,情不自禁地伸手抓住了身边武平文的手臂、才没有当场摔倒。

    见他身子有些摇晃,武平文和柴靖南连忙一左一右地扶住了他,关切地问道,

    “四叔、您没事吧?”

    “四爷、您怎么样?还好吧?”

    朱棣抬手用力地按住额头、缓了半晌才挣扎着道,

    “将谭渊叫到孤王的面前来……”

    有随侍的亲兵跑去叫了,谭渊闻听、连忙扭头来看,这才发现燕王殿下已经来到这里,便快步走过来,心中也很是不安地施礼道,

    “末将见过燕王殿下。”

    “谭渊,孤王且来问你,”

    朱棣的声音发抖、指向那些降卒们的遗体道,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为什么要杀了他们?你快回答我!”

    “殿下!”

    见燕王已经气得面色发青、浑身颤抖,谭渊吓得连忙撩战袍跪倒、道,

    “请殿下息怒,这些人不服管束、不守军规,在夜里依然吵闹不休,殿下您令末将负责管理此营,末将自然要对他们的行为加以……”

    “你给我住口!”

    不等他说完,朱棣便气得打断了他的话,

    “本王让你管理,是让你来照顾他们!不是让你将这些人全都给杀掉的!他们不过是些平民百姓,本王既然已经答应天明时就要让他们回家,你因何还要做出这滥杀无辜、草菅人命的事情来?!”

    “殿下请容末将解释!”

    谭渊向上磕着头道,

    “这些人都是本地的壮士,昨天夜里在末将要求他们守军规之时,他们非但不听、还冷嘲热讽!而他们又不愿归附我军、不愿归附殿下您,象他们这样的人若是不杀,恐怕日后会成为大患!”

    “你听听你自己说的这些、还象话么,”

    朱棣呻吟般地叹息道,

    “按你的说法、所有敌人都该杀尽不是么?那么敌人又岂是能杀得尽的么!自从北平起兵以来,除了我燕王府原属的那三万护兵,其他将士们哪个不是后投奔归附而来的,若似你这般多疑、我这军中何来的十余万忠诚部下?!”

    “这个……”

    被朱棣这一番训斥,谭渊顿时无言以对、沉默不语。

    事已至此,又不可能因此便斩了谭渊,朱棣无奈之下、只得转向了徐凯道,

    “徐将军万务恕罪,此一惨事均因孤王管教属下不严而导致的,小王在此向你赔罪了。”

    说罢,只见朱棣一撩战袍、竟然朝他单膝跪了下去。

第四百五十九章 迟来奏章

    这一举动、令徐凯心中尚存的那一丝的怨恨、在瞬间便烟消云散了,非但不气愤了、反而被惊得手足无措,边忙不迭地去扶的同时、自己也已经双膝跪倒道,

    “殿下何故如此,这可是万万使不得的,这样岂不是折杀了末将,求您快快起来。”

    “徐将军,孤王向你保证,”

    被他拉起来之后,朱棣依然紧紧地握住徐凯的双手道,

    “以后决不会再出现这种事情,我会严令全军禁止杀害降卒,如再有违反者、定斩不赦!”

    “多谢殿下为我等主持公道……”

    徐凯擦了擦泪水、充满感激地道。

    朱棣又想了想、这才道,

    “只是这三千弟兄已经身死,人死也不能复生,虽可惜却也是无法挽回了,只能对他们的家眷进行抚恤了,本王愿意拨出财物做为补偿,此事还要拜托徐将军去完成。”

    “好的,末将替这些弟兄们谢过殿下了。”

    徐凯点着头应允道。

    此时、郑和已经将斗蓬拿了过来,并为朱棣披在了身上、大家这才又转回了中军营中。

    将死去的人们加以安葬,又对家人进行了抚恤,这件事也算是告一段落了,但因此而留下的阴影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拿下了沧州、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德州,对于铁铉驻守的济南,朱棣此时是连提都不愿意再提了。

    进行了短暂的休整,燕军从长芦渡河、到达了德州附近。这里目前已是盛庸亲自在此驻守,朱棣率军到达后、进行的第一件事依然是招降,虽然也知道这样做十有**不会有结果。

    而城中的盛庸已经做好再次与燕军展开攻防战的准备,对他送过来的招降信、自然不加理会。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前一天燕军还在城前大声鼓噪,第二天却不见了踪影。

    怎么回事儿啊、这是——

    盛庸心中纳闷儿,连忙派探报出城打探,才知道燕军已经掠过德州、一路南下奔袭临清。

    真是岂有此理,做为平燕大将军,无论如何也不能任燕军从自己眼前晃一圈儿就跑了,说什么也要攻击他们一下。这么想着,盛庸带了万余人随后追击,哪知接下来又是一件让他没想到的事情,追出的并不是太远,却见燕王本人带了不过几十骑、就站在路上等着他。

    却原来,朱棣早已料到他会随后追杀了,便让张玉率中军先走,而自己带着郑和三人、以及几十名亲兵护卫留在后面断后。

    南军见这情形不禁全都愣住了,不知该如何是好,他们都知道放箭是不行的,因为眼前的是“不可伤及”的燕王殿下。正发愣之时,朱棣已带人旋风般地冲杀上来,斩杀了数百南军士卒后,一声呼哨、几十余骑便飞驰离去……

    燕王再次出兵与朝庭开战了——

    这样的消息、于下诏书命盛庸北伐后不久,便传到了朱允炆的耳中,搞得他也是忧心忡忡、烦闷不已。

    究竟要到何时才是个头儿啊,那些文臣武将们什么时候才能将四叔带到他的面前来,还有……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

    每次得到前方的战报,朱允炆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说真的、对于这些,他真的有些受够了,太希望这场战争能够快点儿结束了,更希望眼前的这一切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从方孝孺那三人面前离开,回到寝宫、打算松口气,可又有内侍将殿前呈上来的奏折捧过来、放到他眼前的龙书案上。

    现在有关兵部及外省递来的折本都是直接转到黄子澄他们那里,而朝中大臣有事奏请、便直接交由皇上亲自来批示,所以看着堆在眼前的这些、如同山一般朝他压来的东西,朱允炆烦躁地顺手往旁边一推,顿时、那座“小山”便倒了下去,有的还掉在了地上。

    虚脱般地靠在龙椅上,目光又落在那些他的郁闷之源上,忽然、压在最下面的那份露出一角的奏折封面上,几个熟悉的字体映入了眼帘,这是真的么?不会是自己的眼睛看花了吧——

    朱允炆用力地揉了揉双眼、再次看了过去,没错、那就是他的笔迹,对自己来说是多么的熟悉,立即伸手将上面所有奏折都推到一旁,将那本压在最下面的折子抽了出来,拿到面前仔细地看着,一点儿都没有错,真的是他、是四叔亲笔写来的!

    迫不及待地打开看了起来,从头至尾、从前到后,一遍又一遍地……

    朱允炆的心中竟然开始内疚了起来,因为在这份奏折中、朱棣恳请他听自己解释,说他自己从来就没有谋反之心,都是黄子澄、齐泰所逼,夺其护兵、杀其下属,做为他们的主子藩王,怎么能眼着着这些忠臣良将就这样无辜丧命,所以才会占领北平、以求自保,望皇上明查、还自己以清白……

    复又看了看日期,竟然还是去年七月、北平刚刚有所行动之时。

    为什么一年多前的奏折、自己此时才看到?而且还是混杂在殿前大臣的奏折之中!朱允炆当然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了,气得他五雷轰顶一般、大吼道,

    “来人呐!将黄子澄、齐泰给朕叫到这里来!”

    “奴才遵旨!”

    有内侍连忙去叫了。

    过了一会儿,黄子澄、齐泰二人赶来了,一进门儿先施过君臣之礼,刚要象往常一样站起身、却听朱允炆冷冷地道,

    “朕允许你们起身了么?”

    “这……”

    两人连忙再次跪倒,互相看了看,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黄子澄想了想、向上叩头道,

    “不知皇上叫我二人来、所为何事啊?莫非发生了什么……”

    “是啊,”

    朱允炆叹了口气道,

    “发生了一件非常非常奇怪的事情,令朕百思不得其解,你们两个想不想知道呢?”

    “臣、愿闻其详……”

    虽然看出皇上十分的生气,而且这气还是冲着他二人来的,可总不能什么都不知道地就承受这“雷霆之怒”吧,所以齐泰只好硬着头皮回答道。

    朱允炆冷笑着看了他们一眼道,

    “刚刚朕看到了一份折子,是一份朕从来就没听说过的奏折,而且,奇就奇在这份折子早在去年七月份、就该放在朕的面前了,可是、可是直到现在朕才看到!”

第四百六十章 罢免二臣

    说到这里,黄子澄大概已经猜到皇上所说的折本是哪一份了,只是一时间没有想明白、为什么会到了龙书案上,自己明明已经将其销毁了才对吧。

    可是、齐泰却没有反应过来,仍旧一头雾水、向上叩头道,

    “陛下,臣不明白,陛下您指的是……”

    “不明白?好啊,那么不妨就由朕将这份折子读给你听好了。”

    说罢,朱允炆拿起朱棣写来的那份折子,打开、并开始读了起来,边读着、还边不时地瞧着二人的表情变化。

    虽然已经猜到是这么回事儿了,可黄子澄还是害怕了起来,而齐泰此时才反应过来,二人连忙向上磕头道,

    “望陛下恕臣之罪……”

    “恕你们之罪?你们让朕怎么恕!”

    朱允炆气得将眼前所有东西都砸向了他二人,当然除了朱棣的那份折子,

    “朕的四叔写给朕的折子、有如家书一般,你们竟然也敢从中给扣下,令四叔所言不达天听!你们到底在怕什么?是不是觉得有四叔在朕身边,你们两个就不能立于朝纲之首了!”

    “陛下!”

    齐泰还是有些不服气地道,

    “陛下您说燕王的折子乃是家书,可他是臣、您是君,又何来的‘家书’之说,更何况,在信中他一直在强词夺理、企图蒙骗圣听,因此臣等才决定不将此折转呈给陛下、以防陛下您被其妖言所惑……”

    “妖言?蒙骗?”

    朱允炆听的更加生气了,

    “到底是谁在妖言惑朕!?还不是你们一直在说四叔会谋反!朕曾让他做监国,可他只说不愿被你二人所疑、才没有接受。朕现在才明白,为什么四叔会不惜装病装疯、也要摆脱嫌疑,这还不是被你们二人给逼出来的么!到如今我们叔侄二人刀兵相向,让那么多我大明的英勇将士在这无意义的战场上丧命,还不都是你们二人的一己之私所致!”

    “陛下……”

    黄子澄非常了解这位皇上的性情,知道他正在气头儿上之时、自己说什么他都听不进去,还不如先承认错误,待其冷静下来后、再陈说自己这边的一番道理,那时、皇上八成又会觉得他们说的有理了,便向上叩首道,

    “臣等知错了,望陛下息怒,万务要保重龙体要紧……”

    “有朕保重龙体有什么用!”

    朱允炆余怒未消地道,

    “前方的将士每天都在丧命,你让朕一个人保重又有什么用?!”

    说着,目光又落在齐泰身上,见他仍然一脸的不服气,这火儿不禁再次窜上了顶梁门、怒道,

    “齐大人,身为兵部尚书、却让全军将士白白地去丧命,朕看你这官儿做的根本就不称职,还是先别做了。你们两个先给朕回家去,朕不想再看到你们!”

    “陛下……”

    齐泰还想再要申辩,却被黄子澄一把给拉住了,摇了摇头制止了他。

    接着、黄子澄朝他递了个眼色,二人一同向上磕了个头,

    “臣等告退。”

    从寝宫退出来,边走、齐泰边恼火地道,

    “这皇上还真是不能体谅你我的这份苦心,我们为他日夜操劳,就算没有功劳、总还是有苦劳吧,竟然如此不留情面地痛斥你我二人。”

    “齐大人不必生气,”

    相比之下,黄子澄显得倒是很淡定,笑着道,

    “我们这位皇上啊,毕竟还是年轻,不过是耍耍小孩子脾气罢了。他一直在骂我们、那是因为他刚刚看过他那位四叔的奏折,觉得燕王说的有道理,等过几天这件事冷却下来,我们再找机会向他陈述我们这边的道理,皇上肯定还会站到我们这边的。齐大人尽管看着好了。”

    “还什么大人啊,”

    齐泰有些沮丧地道,

    “你没听刚才皇上说不让我做这兵部尚书了么,我现在已经不是‘大人’喽。”

    “我说、你怎么也耍起小孩子脾气了,”

    黄子澄哭笑不得地道,

    “就让皇上出出气也好,而你和我呐,都累了这么久了,能回家好好的休息一下倒也不错。依我看来,过不了多久、皇上又得将我二人招回来,那时想歇一下恐怕都难了。”

    “真的么?”

    齐泰有些半信半疑地问道……

    骂跑了两名心腹大臣,朱允炆平息了一下胸中的怒火,再次将四叔的那份奏折拿了起来仔细地看了一遍,想了想又唤道,

    “来人,传方孝孺来见朕。”

    其实就是不传、方孝孺也要来见了,因为刚刚遇到黄子澄、齐泰二人,见他们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便问了问,大概也了解到了事情的经过,便打算来劝劝皇上,偏巧、此时朱允炆就让人来传他了。

    见过君臣之礼,朱允炆道,

    “方卿,你替朕拟旨,撤去齐泰兵部尚书之职,还有黄子澄的官职也一并免去。”

    “臣领旨,不过,”

    方孝孺瞧了瞧他、又道,

    “黄大人的官职且先不必说,这兵部尚书的职位空缺不得,尤其还是正当现在这一时期,不知陛下打算由谁来接任呢?”

    “这……”

    朱允炆还真没想到这点,想了想、只好看着对方、反问道,

    “依卿看、由谁来接任比较好呢?”

    “臣以为、这朝中还真没有合适的人选,”

    方孝孺竟然微微地笑了笑道,

    “不如、就由正驻守在济南的山东布政使铁铉来暂领如何?一来他正在最前方与燕军做战,暂时代领兵部尚书之职行动也会更方便些;二来,对他前段时间所立下的功劳、也算是给予一番的嘉奖。”

    “这个么……”

    朱允炆想了想道,

    “就依方卿之意,去拟旨吧。”

    其实对他这一提议所暗含的用意、朱允炆也是十分的清楚明白,如果让朝中某个大臣来接任的话,将来再让齐泰官复原职相对地来说就要麻烦一些,至少在接任的那人没犯错误的情况下、又将其撤换掉还给齐泰,总还是有些说不过去。而铁铉就不同了,他不是朝中之臣,而且还强调是暂领,所以象兵部尚书这样的官职还是由朝中官员来做合适,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以后再恢复起来也方便些。而朱允炆内心也不想真的就将他二人弃之不用,所以便同意了方孝孺的提议。

    说完这件事,方孝孺并没有就此离开,依然跪伏未动,朱允炆见了诧异地问道,

    “卿可是还有事要奏?”

第四百六十一章 激战东昌

    “正是,”

    方孝孺点了点头道,

    “刚才臣在外面遇到了黄、齐两位大人,也知道了陛下您震怒的原因,不知对燕王那边、陛下又要做何打算呢?”

    “还能有何打算,”

    朱允炆拿着朱棣的那份奏折翻来复去地看着道,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年多前的事情了。这一年有余的时间里,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尤其是济南那一战,打得那么惨烈,恐怕如今想议和停战、四叔那边都不肯答应了。”

    “这不是燕王答不答应的事,”

    方孝孺不客气地、严肃地纠正道,

    “身为臣子、竟然真的与当今天子开战,无论出于何种理由、都已经是在谋逆了。这种行为如何能够姑息得了,更不能就此一笔勾销,所以依臣看、此时此刻绝不能就此罢兵议和,一定要将其擒获治罪,方可彰显陛下的威严与权力!”

    “是啊……”

    朱允炆叹了口气、点着头道,

    “爱卿言之有理,告诉盛庸、铁铉二人,务必要平灭叛军、不得有误。”

    “臣领旨。”

    这回、方孝孺才放心地叩首退了下去。

    依然将四叔写的那份奏折拿在手中,朱允炆自言自语般地道,

    “四叔啊四叔,你让侄儿到底该拿你怎么办才好呢?你以为侄儿真的会忍心杀你么?为什么就是不肯来见我、甚至是不惜和侄儿我决裂呢?为什么……”

    就这样思忖着,突然又想起一件事,立刻提笔在一张小签上写到“万务不得杀害朕的亲叔”,然后盖上玺印、叫过内侍吩咐道,

    “将此签交给方孝孺、让他随旨一同传给前方将士。”

    此时、朱棣已率军抵达临清,打探到南军的粮草军资主要是都是由大名所提供的,立刻决定、遣一支轻骑到那里将其运粮船焚烧,之后率军从馆陶渡河,先后到达了东阿、东平,迫使盛庸南下应战。

    自前次从后袭击燕军、被燕王率几十骑给轻易击败后,盛庸当然也是一直再思考着对策。朱棣带兵的特点就是来去如风,而且善用骑兵,更重要的是他一向都是身先士卒、能够带动起全军士气,给人的感觉根本就是无法战胜的,这是他的优势、是否也是他的劣势呢?

    不久、大名的粮草被焚、燕军主力竟然绕到了他的南端,如此一来与京城方向的后路便被切断,盛庸知道、再不与燕军交手是不行的了,便率军前往了东昌。

    且说这段时间以来,燕军所到之处十分的顺利,几乎就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终于在进驻东阿之时,得到盛庸举兵南下、并到达了东昌的消息。

    东昌这个地方、对朱棣来说真的是个很熟悉的所在,数年前便在那里逗留过,而且也就是在蓝玉位于那里的庄园遇险之时,与柴靖南久别重逢的,所以、再次来到这里,心中不知怎么、即有些感慨的同时,也透着某种的不安。

    既然对方已将此地做为了决战的地点,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再回避了,朱棣令全军掉头北上、开往东昌。

    然而在半路上,竟然遇见了盛庸派出的、前来阻击的先锋部队,朱棣命张玉、朱能二人前去迎击,结果双方一对阵、对方没能抵抗多久、便大败而归。

    这盛庸也不过如此——

    燕军将士们普遍都产生了这种想法,就是从来都不轻敌的朱棣本人、都开始计划着要速战速决,只要击败了盛庸,德州这条路线打通后,对接下来的南下作战就是非常的有利了。

    就在这种状态下、燕军终于和南军在东昌城外摆开了阵势,这场令朱棣终身难忘、又痛彻心扉的“东昌之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直到双方人马正面交锋之时,朱棣才发现、这盛庸与之前所遇见的敌手都有所不同,虽然早在济南之战与他算是交过了手,但那时只是对城池的攻防战,而且主要还是由铁铉主导,并没有完全的站在真正意义上的战场上对阵过。而现在看起来,这个从前根本没怎么在意过的普通将领还真的不可小视,因为他排列的阵型竟是有章有法、十分的周全。

    再完美的阵型也一定会有其弱点,朱棣观察了一阵后、决定先从两翼下手,命张玉、朱能压住中军正面待命,丘福带人从右翼冲击,自己亲自率五千骑兵冲击左翼,一声令下、撕杀便开始了。

    一直求速胜的朱棣、根本没想到他的战斗习惯早已被对方所了解。对于燕王这位大明第一名将,盛庸早已如雷贯耳,而“靖难之役”爆发以来,他就一直跟随在李景隆的军中,已经记不清自己的目光有多少回追逐着那个白马素袍的身影,对朱棣的行为也是牢记在心。所以此番对阵,盛庸事先就加强了两翼,而且还准备了让燕军意想不到的武器。

    朱棣手下的骑兵一直都是做战能力超强,所到之处无坚不摧的,可是这回、当他们冲向南军左翼,竟然发现根本无法将对方冲垮,更谈不上击溃,这南军士卒在部将的指挥下,进退自如,根本就是岿然不动。见这样拖延下去不是个办法,朱棣只得带人先后撤了出来。

    回到已方阵中,那丘福也退了回来,一见他便道,

    “殿下,末将该死,手下兵卒伤亡惨重。”

    “这却是为何?”

    依着燕军的作战能力,就算是突不进去、也不至于伤亡惨重,所以朱棣很是惊讶地问道。

    丘福指了指那些败退下来的军卒们道,

    “那盛庸在阵中布好了大量的火铳与毒弩,所以我们……”

    “本王明白了。”

    朱棣已经听清楚了——

    原来对方竟然有杀伤力如此之大的武器,看来不能再让其他将士去硬拼了,那样的话只能让弟兄们平白无故地送掉性命,看来只能由自己亲自带人从正面冲击对方的中军。

    打定了主意,朱棣转过头、对张玉及朱能二人吩咐道,

    “一会儿孤王去冲击南军中路,你二人暂时统领全军,若见其两翼前往支援时,立刻趁其削弱之即、再行进攻。”

    “可是、殿下,那样太危险了,对方人数那么多……”

    张玉十分担心地道。

    朱棣看了看自己的这两位最贴心的爱将、道,

    “你们放心好了,那些火铳、毒弩什么的,南军根本不敢拿来对付我,待本王将他们阵型冲乱,你二人再行出击。在我回来之前、这中军指挥权就先交给你们,你们两个有便宜行事之权。”

第四百六十二章 险境突围

    “属下遵令。”

    两个人听了之后、一起施礼领命。

    不知为什么、就在此时此刻,朱棣一转身的瞬间,忽然心头仿佛被什么东西猛的撞击了一下,不由自主地又扭头看了看这两员大将,然后一挥马鞭,那些始终追随在其身后的数千轻骑、便跟着他朝南军正面杀去。

    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一战的重要性,而紧跟在他身旁的郑和更是如此,所以就在刚刚还拜托过武平文、柴靖南二人,告诉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守在朱棣的身边、不离左右,这两人也是下定了决心要保护好燕王。

    数千快马旋风般冲向南军正面,出人意料的是、这里的防守并不象两翼那边的坚固,几乎没有费太大的力气便将其杀得节节败退。然而杀入阵中一段时间后,朱棣逐渐地觉察出有什么不太对的地方,没错儿,就是这南军士卒的败退方式。

    虽然说是在败退,可其中毫不见零乱、相反还是非常具有层次,回头再看时,那些明明已经退下去的南军士卒,在他们所冲突过之后、就着原地再次集结,眼见得就要将其合围。自道不好,朱棣下令赶快撤出,但为时已经晚了,南军已经在盛庸的指挥下、潮水般地围了上来。

    可以说、盛庸见朱棣的作战见的够多了,多的足以掌握其行为模式,知道这位英勇无畏的燕王殿下、经常会率少数骑兵深入敌阵,这虽然很令人惊叹、却也可以让对方加以利用——

    盛庸就是利用了他这一特点。

    见燕王果然如其所料的陷入了他的主力所形成的包围圈儿中,南军虽然经过数次败北,可招集起来的人数依然占着绝对的优势,盛庸借此优势传令全军、一定要将朱棣牢牢地困住,之后生擒于他。

    于是,继白沟河一战后,朱棣再次陷入重重包围之中,跟在其周围的这些将士同南军士卒展开了殊死搏斗……

    守在阵外的张玉、朱能开始见主公冲杀的很是顺利,可后来也已觉察出不对劲儿了,只见南军阵型丝毫不见混乱,虽已经喊杀声震天,却依然有章有法。

    心中一紧,张玉催马来到一处高地、放眼望了过去,早已见到燕王殿下那数千人被数万南军重重围困,立即奔到队前道,

    “朱能!殿下中计、已经被困,我们要冲进去将他救出来!”

    “可是、殿下他不是让我们去打两翼么?”

    朱能有些困惑地道。

    张玉摇了摇头,

    “不行,我见那南军阵中明显是有准备的,你我再按原定计划肯定是行不通的,殿下既然已授于我们便宜行事之权,就是让我们依情势而定。”

    “好,那么、我们现在就去!”

    朱能知道他说的对,便也立刻同意了他的想法,转身就去领兵,却被张玉给拦住了。

    又扭头看了看那烟尘滚滚的战场,张玉道,

    “就这么简单地冲进去恐怕不行,这样吧,由我带三千蒙古营的弟兄们先将敌阵冲破,然后将他们引开,你再带本部人马冲进去将殿下救出来。刚才我在高处看到、殿下是在那个方向,拜托兄弟你一定要将他带回来。”

    “还是我去把南军引开吧!”

    深知这是一件凶险异常的任务,朱能岂能眼睁睁地看着最亲密的战友去冒险、连忙抢着道,

    “我已经习惯快速出击,就由我带蒙古营的弟兄们去吧!”

    “傻兄弟,”

    张玉拍了一下他的肩头、苦笑着道,

    “我的儿子已经成人了,而你妻子还年轻、孩子尚且幼小,你要是出了什么事情、让她们怎么办呢?别争了,就由哥哥我去好了,你一定要将我们的殿下救出来。”

    说完,赶到蒙古营前一声召唤,这些勇士听说是要去救燕王,立刻二话不说、纷纷上马拔刀,一声呼啸跟着张玉朝南军阵中杀了过去。

    朱能在原地愣了片刻,轻轻拭了拭在不知不觉间流下的泪水,告诉丘福暂时代为指挥后,拨马来到自己的本部队伍前、率领大家随后也冲向了南军。

    这蒙古营的勇士是朱棣后调过来、做为后援队的,虽然很少用到他们,却一直礼遇有加,而且这些人本来就都非常喜欢朱棣,更是由衷地钦佩于他,所以听说张玉带他们去救燕王,当然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如猛虎般杀入南军阵列。

    南军士卒还真的没有几个人见到过这样的队伍,见他们马快刀锋、剽悍无比,拼杀起来如风卷残云一般,坚持没多久就被这些人杀得开始后退,阵型一下子变得混乱起来。

    得到消息后、盛庸立刻派火铳与毒弩营的士卒赶来增援。张玉的目的为的就是将敌阵冲破、并引开他们,见自己已经吸引了大量的南军,便朝着另一个方向杀去。

    见到南军大阵产生了混乱,而且中军已变得薄弱了不少,朱能率本部人马抓紧时机冲了进去。由于事先张玉已为他指明了方位,所以也不必乱闯,直朝着那个方向杀去。

    此时、朱棣已是不顾一切地和对方拼杀在一起,这一战甚至比白沟河那次更为辛苦,毕竟此次南军有盛庸的得当指挥,本来兵力就处于劣势的燕军、更加陷入苦战,若不是有身边这三人拼死相护,朱棣恐怕真的就被人家给捉去了。

    就在大家都有些力竭之时,忽然处于西南角的南军一阵大乱,那里的防守相对也弱了些,朱棣顿时精神为之一振,刚想要指挥大家朝那边冲,就见从眼前南军士卒的背后杀来一队人马,为首一员大将大声呼唤道,

    “殿下!快快随我来,我们一起杀出去!”

    朱棣一看,原来正是朱能,连忙带人跟在他身后朝外面杀去。

    此时,在高处指挥的盛庸一见,岂能让就快要抓到手的燕王就这么给逃了,当时什么也不顾了,放下令旗亲自上马、来到阵中督战,那些南军再次带队围了上来。

    就在南军的合围即将再次形成之时,从朱能冲入的方向又杀入一支轻骑,为首两员小将、却是朱高煦和张玉的长子张辅,高煦见到父王、立刻十分高兴地大喊大叫着,

    “爹!儿子来救您了!”

    三支人马汇合一处,士气顿时大振,终于杀出了重围。

第四百六十三章 痛失臂膀

    返回了大营之后,朱棣的心中一直无法踏实下来,命全军重新整队的同时、连声询问道,

    “张玉何在?张玉在哪里?”

    “张将军还没能突破重围返回,”

    朱能在旁边应道,

    “末将去接应殿下之时,是张玉事先将南军主力冲开并引走的,可是现在、他还没回来……”

    “张玉……”

    听说自己的心腹大将依然身陷重围之中、没能够撤出来,朱棣紧张得有些不知所措地道,

    “不好、不好,那南军的火器和毒弩煞是利害,这样下去张玉绝对凶多吉少……”

    “殿下您莫要急,”

    见他已经惊慌失措了,朱能连忙安慰道,

    “末将这就带人去接应他,一定要将张玉接回来。”

    “好,不过要千万小心,更不要硬拼。”

    朱棣边嘱咐着、边看了看依然喊杀冲天的南军营阵,心中暗自乞求张玉能够成功脱险,朱能听了连连点着头,带着本部人马、以及张辅一同杀向南军。

    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朱棣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顿时觉得眼前一阵阵的发黑,不由自主地将面庞埋入了掌心中,身旁的郑和见了连忙附下身、问道,

    “主公,您怎么样?没事吧?”

    “哦,我没事,”

    稍微缓了缓,朱棣觉得勉强可以支撑起来,才抬起头道,

    “朱能他们若是回来了,立刻要告诉我。”

    “三保明白。”

    答应了一声,郑和直起身、放眼望向了对方的营阵中。

    过了好一会儿,忽听有人高声喊道,

    “朱将军他们回来了!”

    闻听这一声喊,朱棣猛然抬起头、几乎是从石头上跳了起来迈步迎了上去,远远的,见朱能、张辅带着手下士卒赶了回来,可是、没有张玉……

    紧走了几步、来到张辅面前,朱棣情不自禁地抓住了他的肩头、急声问道,

    “你爹呢?他在什么地方?快告诉孤王、你爹他有没有回来!”

    “殿下,”

    张辅已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我爹他、他……”

    “殿下,”

    一旁的朱能伸手扶住了朱棣、沉声道,

    “末将前去接应,有冲杀出来的蒙古营弟兄们说,张玉将军身陷重围,因被南军火器、毒弩袭击,身遭重创,在奋力斩杀数十人后,他、他已经阵亡了……”

    “不、不会的……”

    听了这番叙述,朱棣绝望地将头深深地垂了下去、几乎是要埋在了张辅的胸前,双肩不停地抖动起来。

    郑和一见自道不妙,连忙从后扶住他劝道,

    “殿下,您千万不要过于悲伤,要保重身体……”

    “张玉……”

    此时,大概是实在无法压制住内心的悲痛,朱棣的双手一松、扑跪在地上放声痛哭起来,见此情景,周围的将士们无不落泪。过了好半天,朱棣才止住了悲声、在张辅和郑和的搀扶下站起身,吩咐道,

    “传我之令、暂且收兵……”

    “遵令。”

    众将各统人马后撤、安下大营。

    夜已经深了,早已冷却之后、又热过的晚饭依然一口都没有动过,知道自家主人是伤心过度、而食不下咽,郑和只好劝着,

    “主公、四爷,您好歹也要吃上一些啊,本来您的身体就不好,又是在这两军阵前,这要是病倒了、可怎生得了?”

    “我吃不下……”

    朱棣依然满面悲伤地道,

    “明天、我还要再和盛庸交战,至少、至少要将张玉的遗体找回来……”

    “殿下,”

    话音未落,忽听有人叫了一声,抬头看时、原来却是张辅,只见他径直走过来、来到朱棣的面前道,

    “我爹他早就对我说过,如果是为了燕王殿下您的安危、而在阵前捐躯,他就是虽死也无憾。所以、求殿下切莫因一时之怒气而失去理智,更求您要保重好您的身体……”

    看着眼前这张和张玉相似的脸孔、在诚恳地劝说着自己,朱棣那已被悲伤充斥着的头脑、渐渐地变得清醒了起来,好半天才费力地点了点头道,

    “我明白了,谢谢你……”

    次日,燕军在朱棣的亲自指挥下,再次同南军摆开了阵势。这回,朱棣也不管什么中军两翼了,带领蒙古营的骑兵们为前部,直接冲向了南军阵地。

    不过,这一蛮横无理的打法还真的奏了效,首先、燕王亲临最前线,那些执火器与毒弩的南军们自然不敢发动,而随之而来的燕军骑兵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便已冲入阵中。南军顿时大乱,双方当场展开了一场混战。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燕军还真的会反败为胜。不过、就在南军无法控制地开始向后败退之时,从燕军后路又杀来一支人马,看旗号、却是从真定赶来支援的平安所部。

    得到禀报后,见自己这边已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朱棣只好叫过薛禄道,

    “你立刻率领本部人马,专门迎击平安。”

    “末将遵令!”

    薛禄立刻引手下军卒、调头朝从后赶来的南军迎头杀了过去。

    见自家军卒兵力本来就处于劣势,如今又分出一部分,朱棣知道此番出兵只能就此做罢,便下令全军后撤。

    后撤的军令一经下达,燕军开始退了下来,可这一退、双方阵营便明显分离开来,南军的火铳与毒弩便再次显出神威,燕军士卒顿时死伤惨重。见此情景,朱棣当即命朱能统中军先撤,自己率领百余名骑兵在队尾断后,虽然盛庸也率队随后追杀,可最终还是被燕王这百余骑给挡得死死的,最后只得草草收兵。

    而平安这路却已被薛禄率领的人马一顿迎面冲击,很快便被杀退,待其退去后、薛禄带队与中军汇合,全军暂时退到馆陶。

    经此一战,燕军伤亡近万人,这是自起兵以来、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加之又折了张玉,朱棣也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一时间都无法整理好心情,便决定回师北平。

    然而伤心归伤心、难过归难过,朱棣毕竟还是那位“北境战神”,无论如何该考虑的还是会考虑到的。从馆陶一直到北平、一共有八百多里的路要走,沿途之上的事情不能不想,尤其是在定州还有吴杰统领的南军。略一思忖,朱棣依然叫过了薛禄,让他率领本部与驻守在深州的郑亨先埋伏到半路,共同防备那里的南军会在途中袭扰。

第四百六十四章 壮士悲情

    这一安排还真的是有先见之明,就在燕军北退之时,盛庸便以“平燕大将军”的身份传令下去,让真定和定州的南军从半路追杀,只不过其他守军都没有那个能力,平安又刚刚被击退,所以最终只有吴杰统兵前往。结果被薛禄和郑亨伏击个正着,没用多少时间便将其击退回去,燕军几乎是很顺利地返回了北平。

    全军在北平西郊扎下大营,众将不约而同地谁都没有散去,跟随着朱棣一直来到中军大帐之中。

    没有一个人说话、帐内一片死寂……

    虽然知道此时大家的士气十分的低落,可是、当看到平日里众将首位上的空缺之时,朱棣还是控制不住地哭出声来,

    “张玉、他不在这里……”

    “殿下……”

    朱能的泪水也止不住地流淌下来,一撩战袍上前跪倒,

    “请恕末将作战不利之罪!”

    其他众将见了、也纷纷跪倒了一片,均齐声道,

    “请殿下恕我等作战不利之罪!”

    “诸位将军,”

    见此情景,朱棣极力忍住悲伤、摆手道,

    “胜败乃兵家常事,大家又何罪之有,只可惜、在如此艰难之际、失去张玉这样的良辅,孤王觉得就象似断去一臂、刀剜心头一般的痛……”

    言罢,抚于案上再次痛哭失声,众将见了也跟着哭了起来……

    满营之中一片悲伤,过了好一会儿,朱能首先拭着泪道,

    “殿下,您莫要再伤心了,还是保重身体要紧。”

    “哦……”

    此时已哭得昏头涨脑的朱棣、才算是清醒过来,抬起头、泪眼朦胧地见满营众将还都在面前跪着,连忙擦了擦泪水道,

    “大家都辛苦了,快快都起来各自休息去吧,之后、有事的话,本王自会派人去找你们的。”

    “我等遵令……”

    众将听了各自起身、陆陆续续地从中军帐离开。

    朱棣仍然坐在原位上没有动,此时此刻、他也真的觉得自己已经难以支撑下去了,不知道如果再受一点儿打击的话,会不会就此垮下去。确实、他不是一个轻易就能服输的人,如果是那样、根本就不存在这“靖难之役”了,在他看来、不去抗争的话,那以后的日子根本没有意义,没有意义地活下去的日子、无异于行尸走肉一般,这一辈子也就此完结了。

    可是、偏偏他又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朱棣无法做到不为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所动,更无法不因失去感情至深的人而伤心。于谅、周铎被杀的阴影曾笼罩在其心中好长一段时间,而现在又是张玉这位既是部下、又更是密友的人的离去,令他几乎要心碎了一般。

    朱棣非常的恨,却又不知道具体的该去恨谁,这种因失去至亲而产生的恨意、在后来转化成了一种残酷,而彻底地发泄了出去……

    “主公,四爷……”

    一直守在一旁的郑和轻声提醒道,

    “我们也回去吧,王妃夫人和世子一定也会得到消息、知道您已经回来了,肯定还在王府中等着您呢。”

    “哦、好……”

    朱棣先是愣了一下,打量着四周,仿佛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一般,半晌才扭过头来,看见郑和三人及朱高煦、还有张辅仍然守在他的身边,便将张辅拉到眼前,

    “你现在回家去吧,好好的陪陪你的母亲,告诉她孤王会抽时间派人去看望她的。”

    “属下遵命。”

    张辅擦了擦泪水、带着人走了。

    朱棣在随行人员的陪同下、进了北平城走在大街上。此时正值正月,虽然刚刚渡过新春佳节,却因战事吃紧、使得这前朝的大都中并没有太多的喜庆气氛。

    缓辔而行了一段路,朱棣让高煦带着亲兵护卫先行回王府,自己带着郑和三人调转马头、直接奔向了庆寿寺,来见道衍。

    道衍依然是他那副佛爷的神态,不喜不怒、不欢不悲,见他来了照例沏上茶、让朱棣在对面坐下。郑和很自然地侍立在一旁,而武平文和柴靖南就留在禅房外面。

    “大师果然还是如此的悠然,”

    看着眼前这个老和尚波澜不惊的样子,朱棣不无嘲讽地道,

    “不如孤王也放下这一切,和您一块儿出家,享受一下这清净的日子、倒也是不错。”

    “殿下、你说的这话可是真的么?”

    道衍瞟了他一眼、问道。

    朱棣被这一问、反倒有些不知道该如何的回答才好了,他当然知道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自然也就不是真的,可对方既然问了、便顺口答道,

    “是啊,我已经失去了于谅、周铎,现在又是张玉,实在是不想再失去任何人了……”

    “殿下你是第一天上战场的么?第一次听说战场上会死人的么!”

    道衍那双经常处于半睁不睁状态下的眼睛、猛然地瞪大了,接着一进身、竟然死死地抓住了朱棣的手腕,又道,

    “我们已经无法回头了,已经是乱臣贼子了!如果失败的话、别说是殿下你,连老衲我也无法再做和尚了!依殿下你的聪慧,如何会说出如此丧气的话来?”

    “你……”

    老和尚的这一举动着实地让朱棣吓了一大跳。

    他们两个人相识已有近二十年,朱棣与道衍之间即是友人、更是以师长待之,道衍对他一向也是以礼相待,甚至有君臣之谊,从未见其对自己有过任何的过分举动。可现在道衍竟然拉着他吼了起来,那神情完全就是长辈在训斥一个不懂事的晚辈一般。

    在此之前,朱棣还从来都不知道这老和尚的手劲儿竟然有这么的大,自己明明比对方年轻二十余岁,可被他抓住后、竟然想动都动不得,抬头再看时、对方的眼睛瞪得溜圆,忽然间竟不合时宜地想起袁珙曾说过的、道衍“长着一双虎眼”这句话,现在终于算是明白了。

    这二人一瞬间在此僵持在当场,侍立在一旁的郑和被这一场面弄得也很是吃惊,本能的想上前劝解,可想了想后、又退回了原处。

    愣了半晌,朱棣颓然地垂下了头道,

    “小王当然知道大师您说的对,只是如今、三军士气大减,我又该如何才好……”

    “士气大减当然就要鼓舞士气,”

    道衍缓和下语气,以很自然的方式将那只握在掌心的手腕、轻轻地按在茶桌上道,

    “张玉的死带来不应该只有悲伤,更多的是抗争的力量不是么?难道那些将士们的生命就该白白的失去么?”

第四百六十五章 两处祭祀

    “是啊,”

    不着痕迹地揉着自己被抓疼的腕子,朱棣缓缓地点着头道,

    “大师说的完全对,我不能让他们就这么白白的去死,我一定要让这些阵亡的将士们知道靖难之战会成功、让天下人都看到最后的胜利者是我朱棣!”

    “这就对了嘛,”

    道衍看着他点了点头道,

    “不要将时间拖的太久,不然的话、会让三军将士产生厌战的情绪,他们之所以会追随主公你,是因为认定你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如果连主公都拖延懒散下去,会让人觉得这靖难之举要失败了,那岂不是更不利于军心。”

    “小王明白了,”

    道衍的这一番话,当然已经点出接下来该要做的事情,以朱棣的聪明自然会意、边起身边道,

    “我这就去做准备。”

    “先等等,老衲说时间不要拖的太久、并非就是让殿下马不停蹄,适当的你也该休息一下。”

    说着,道衍再次抓住他的手腕、将就要起身的朱棣拉回到原位上坐下,道,

    “再安静地坐一会儿。”

    “这……好吧。”

    不知为什么,就是拿这个老和尚没辙,在朱棣心目中,除了父皇朱元璋和岳父徐达这两位已经故去的长辈外,最让他尊重的人也只有道衍了,所以、对他所说的话基本上都是很听从的。

    道衍抓住他手腕的方式已经变成了三指扣在其脉门上,诊了一会儿,却见从那双复又眯起来的眼睛中透出的目光闪了闪,接着叹了口气、才道,

    “殿下莫要过于忧思,这样很伤身体的,老衲会让人为你调几副药服下去,不然的话、明明你这年纪又不算大,身子却先垮掉了。回府之后也要静养数日,别再操劳了。”

    “静养?哪里静得下来哟,”

    朱棣苦笑着道,

    “若真想静下来的话,只有一个办法了。”

    说着回过头、对郑和吩咐道,

    “三保,你回府说一声,我就住在这寺中、先不回去了,等‘静养’数日后,有空儿再回去。”

    “四爷,您这……”

    郑和听了有些为难地看了看道衍。

    道衍瞟了朱棣一眼、朝他点了点头道,

    “也好,就让殿下先在老衲这里呆着吧,老衲正好也可以监督他好好的服药。”

    终于能安静地休息了一段时间,除了被道衍督促着吃药外,可以过几天“放下一切”的日子了。而经过这些天的调整,朱棣终于将心态平复好,来到道衍的禅房中商量着准备为张玉举办葬礼的事。

    “殿下打算让老衲为张将军超渡么?”

    见他来找自己、道衍瞧着朱棣问道。

    朱棣往四下里看了看,很难得地露出了一丝笑容道,

    “是啊,我见大师怎么每天都呆在这间禅房中,也不出去走走,就不觉得闷么?”

    “老衲是出家人,就该呆在禅房中不是么?”

    道衍也笑道。

    朱棣撇了撇嘴道,

    “亏着大师还记得自己是出家人。我打算初九为张玉办丧事,回来这么长时间了都没到他府上去看看,真不知道见了他的夫人该说些什么。”

    “这个殿下就不用担心了,”

    道衍将手上的佛珠放下道,

    “只管说些安抚的话就可以了,至于到他府上,王妃夫人已经和世子去看望过了,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殿下您因伤心过度、在老衲这里养病,所以只要在葬礼上见见他的家人就可以了。”

    “哦?是么,”

    朱棣还真没想到徐王妃和高炽竟然体谅自己、到了这种地步,真是即开心又欣慰,长长地松了口气道,

    “这可真是太好了,这样我就放心了。”

    “是啊,”

    道衍微微笑了笑、又道,

    “所以、只要是殿下在葬礼上能安抚一下他这一家人就足够了,殿下你知不知道,大概是受到张玉的影响,他的眷属各个都对你崇拜的紧呢,如果能亲眼目睹到燕王您的风采,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了。”

    “风采?”

    朱棣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主持自己最亲密的心腹爱将的葬礼,本王还能有什么风采?到时候大师您可一定要和我一起去哟,我写的悼文、大师也要事先帮我看看。”

    “这个倒是可以的,对了,京城那边也在举行着仪式呢,”

    道衍用不无挑衅的语气道,

    “宫中传过来的消息说,皇上将‘东昌大捷’之事告了太庙,在先皇面前说他打败了殿下你。”

    “唔……”

    听他这么说过后,朱棣顿时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停了半晌才道,

    “大师不必用这种事情来‘激励’本王,祭奠过张玉及阵亡将士之后,我一定会再次出兵南征的。”

    道衍得到的消息自然是确有其事,而且不仅如此,朱允炆还真的如黄子澄所预料的那样、将他和齐泰又找了回来,并且官复原职了。

    其实这么做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朱允炆自从还是皇太孙那时开始、就只和这两个人及方孝孺在一起,虽然有时也会向他们发脾气、甚至骂上几句,可始终还是对他们存着信任。这次一气之下、将二人赶走之后,竟发现满朝文武百官竟然没有谁和自己说句真心话的,每每议事之时,总是众说纷纭、相互斗嘴,弄得他无所适从,而朱允炆偏偏又是个少有主见之人,经常觉得谁说的都有道理的同时、又觉得谁说的都没有道理,整日里不胜其烦,最后只得在方孝孺的建议下、将那二人给叫了回来。

    再次看到他们,朱允炆还是有些生他们的气,头一句便问,

    “你们二人除了四叔那份奏折外、还有没有瞒着朕的事情?”

    “这……”

    两人互相看了看、黄子澄向上叩首道,

    “回皇上,除了燕王上奏外、臣不敢有任何瞒着您的地方。”

    “那便好,”

    朱允炆也算是有了个台阶下、道,

    “记住、如果日后让朕知道了,你们还有其他的事情敢欺瞒于朕,朕就将你们赶出京城、永不相见!”

    “臣记下了。”

    两个人心中又好气、又好笑,可也拿这位任性的年轻皇帝没有办法,只得向上磕着头道。

    一旁的方孝孺见了、就这就算是“君臣和好”了,便谏道,

    “皇上,依臣看,此将盛庸能大破燕军,无论如何也是朝中幸事,不如以此告于太庙,以稳定民心。”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3899/ 第一时间欣赏燕风啸金陵最新章节! 作者:几回又逢君所写的《燕风啸金陵》为转载作品,燕风啸金陵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燕风啸金陵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燕风啸金陵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燕风啸金陵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燕风啸金陵介绍: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生在皇家、权不离身。绿林纷争,皇权相争,偏偏两者总要搅在一起,最后花落谁家、谁人天下称雄、谁人又伴月随风,一切自有天意来定……燕风啸金陵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燕风啸金陵,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燕风啸金陵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