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武侠修真燕风啸金陵TXT下载燕风啸金陵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燕风啸金陵全文阅读

作者:几回又逢君     燕风啸金陵txt下载     燕风啸金陵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三十六章 昔日部下

    “好吧,就这么办吧,这回你们该彻底放心了吧?”

    朱棣瞧着大家,见他们明显还是满脸的不放心,便无奈地摇了摇头、摆手道,

    “散帐吧,都回去准备好了,之后还有六十万的南军要对付呢。”

    “末将、得令……”

    虽然不放心,可众将也知道他们这位燕王殿下决定了的事、一向都没有商量的余地,便只好依令行事去了。

    见部下们都走了,朱棣立刻点齐了一万轻骑,让他们都好好地吃过饭,然后带上郑和、柴靖南及武平文三个人,率领人马出营、前往北平方向寻找平安所带的人马。

    行进的路上,朱棣依然不停地派出探报去侦察对方的动向。而在途中、郑和看起来一直在思考着什么,赶了一段时间的路、才终于道,

    “四爷,奴才觉得那平安一定会在我们前进的路上设下埋伏的,所以、您是不是要小心一些啊?”

    “是啊,你说的一点儿都没错。”

    朱棣点了点头表示赞成。

    这不是他第一次向自己谏言了,就在郑坝村之战,郑和便提出过建议,并在击败李景隆的战斗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朱棣也知道、这位跟随了自己近二十年的贴身随从、只要是说出话来,便是深思熟虑的,所以一定会认真地加以重视。

    想到这里,朱棣传令下去,让全队都要当心周围的动静。刚刚将令传下,有探报跑来道,

    “殿下,南军的先锋营就在前面不足十里处扎下了营寨!”

    “什么?!”

    朱棣当时就是一愣,连忙勒住座骑、举起手中马鞭,

    “全军、停止前进!”

    十里么?这不正是自己习惯于设伏的位置么——

    不用问,那前面所谓的大营肯定只是个幌子,朱棣心中好笑,莫非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踏入那平安为自己准备的包围圈儿中了……

    刚想到此处,便听耳边杀声四起,还有人在高呼“大破燕军、生擒朱棣”!

    “真是可恶!”

    武平文首先火了起来,

    “想抓四爷你,我看谁有那么大的本事!”

    “武六侠不必恼火,两军阵前、对方这么喊不过是为了给他们自己壮胆而已。”

    朱棣倒显得云淡风清,笑着说完后、将手一挥,

    “全军、列队迎敌!”

    “是!”

    燕军这一万轻骑立刻熟练地列好阵势,当对方冲杀过来后、有章有法、进退自如地与敌军拼杀在一起。

    不过,“强将手下无弱兵”这句话,还真是一点儿都没错,看来这平安不但学习到了朱棣的作战方法,而且连治军才能也学的非常到位,而且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地冲在了最前面。

    见对方这支人马与之前所遇见到的那些不堪一击的南军不同,燕军士卒们也感到十分的惊讶,而且人家又以逸待劳、人数也数倍于己方,所以渐渐地开始向后败退。

    朱棣知道这样硬拼下去、只能白白地消耗手下弟兄们的性命,便叫过身边的一名千户、吩咐道,

    “你看好了,一会儿本王去将对方主将引开,南军一旦阵型有变,你就立刻率领众弟兄们杀出一个缺口、冲出去返回大营。听清楚了么?”

    “末将、听清楚了……”

    说是听清楚了,可这名千户也是满脸的担心,但同时也知道必须遵从将令,便做好了突围的准备。

    见部下去执行命令了,朱棣回过头瞧了瞧身边的三个人、笑道,

    “走吧,去会会我的那位老部下。”

    “好啊。”

    柴靖南和武平文倒是满脸的不在乎,只有郑和一脸的紧张、同时又有些无奈的样子。

    寻到对方的帅旗方向,朱棣四人带着手下百余骑的护卫、直朝那边冲去,别说、还真的迎面遇到了他昔日帐下的那位部将。

    “平安!还认识你家燕王么?”

    生怕对方看不见他,朱棣还特地大声地打着招呼。

    这一声倒将平安真的吓了一跳,忙扭回头观看,当他看清眼前的这位软甲素袍的将军、正是燕王朱棣时,第一个反应竟然是、将他中长矛高高举起,

    “停止放箭!不许伤到他!”

    “哦……”

    对方这一举动、就连朱棣见了都有些愕然,可他立刻想起道衍曾和自己说过的、朱允炆所下达的那道“禁杀令”,告诉南军将士对自己这位四叔“只能生擒、不可杀害”,看起来是千真万确的。

    此时、平安自己也有些尴尬,连忙补充道,

    “他就是燕王朱棣,随本将军生擒于他!”

    平安的话一出口,南军士卒竟然都下意识地向后退了一步,大概他们没想到眼前这位衣着朴素、白马素袍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燕王殿下。

    借着这个机会、朱棣将手中长剑一挥,

    “随本王杀出去!”

    郑和三人便保护着他、率领那百余名护卫在南军阵中冲杀起来,而平安领着手下人马一层接一层、潮水般地围了上来。

    见燕王殿下亲自给他们争取了机会,燕军的那名千户、已率领其他士卒们将包围圈儿冲出一个口子,杀出了重围。这一情形、平安自然已经注意到了,但只要燕王还在他的包围之中、其他的人可以先不必去管。

    但是见自己的手下士卒已经成功地杀了出去,知道可以抽身撤离了,朱棣当然没有必要在此继续耽搁时间,便再次高喊了一声,

    “我们走!”

    他手下的这些人都知道,这句才是真的撤退命令,便跟着朱棣朝外杀了出去。

    因燕军都是长年与前元那些蒙古部族作战的,所以每个人的马匹基本上都是非常的精良,更何况这支轻骑更是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的骑术好手,所以、只要是能冲出重围,就一定能够甩掉对方的追兵。

    然而、眼看着就要冲出去之时,又有一支南军队伍赶到了,为首之将正是那位在攻打北平时、差点儿就杀入张掖门的瞿能父子。

    这下可坏了,本来对方人马就多,现在又来了增援部队,就是沉稳如朱棣、也不能不担心起来。

    此时、一直和敌人杀的很过瘾的柴靖南,也发现了对方的人越聚越多,四下里看了看、喊了一声,

    “四叔、让大家都往上风头退!”

    “好的!”

    虽然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可既然这孩子已经说了,说不定他就真有什么好办法,所以朱棣二话不说、引领大家躲向了上风口的方向。

第四百三十七章 火雷轰鸣

    见大家都退到安全的地方,柴靖南忽然将剑交左手,右手向上一抬,立刻、一枚弹丸从他的袖中飞出、射入南军阵中,只见那颗弹丸在空中环绕几圈儿,从空气中划过之时、瞬间化为一团浓烟,而且借着风势范围急速扩大,被笼罩在其中的南军士卒们、尚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便纷纷倒地。

    不等其他人反应过来,又有三颗弹丸分三个方向射出,顿时南军阵中的人们成片地倒了下去。其余的士卒均吓得目瞪口呆、不敢再上前,借此良机、柴靖南大喊了一声,

    “四叔,你们快走!我随后就到!”

    “好!靖儿你要小心、快点儿跟上来,四叔我在前面等着你!”

    说完,朱棣带着手下这百余名护卫、越过尚在发愣的南军们的防线,冲了出去。

    见他已经安全地突破对方的包围,柴靖南左手一扬,再次向对方阵中聚集的人最多的地方、打出两枚弹丸,这下那些南军可吓坏了,因为他们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因而惊恐万状、纷纷后退着,柴靖南趁着这机会也随后冲出了重围,紧紧追赶着朱棣他们。

    本来也没走出太远,因为朱棣一心牵挂着他,见柴靖南随后跟了上来,才和他一同打马飞奔、去和先行撤离的将士们汇合。

    跑出了约有四、五十里的路程,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远远地看到自己那些先行撤离的部下们、正在那里等着他们,朱棣才算是略略松了口气。大家汇合到一处,粗略地清点了一下人数,还好,折损了约不到百人。

    此时,才算是稍稍放下心来的朱棣,知道平安、瞿能一定会在后面追赶,便立刻命大家重新整队、全速赶回大营去。

    本以为可以就这样安稳地回到那些、一定都在牵挂着自己的部将们的身边,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他们又走出还不到十里远的地方时,猛然间身边传出一阵阵的巨响,接着队伍的左右两翼人马立时血肉横飞、惨叫声四起,让人觉得瞬间便陷入了人间地狱一般。

    两耳被震得“嗡嗡”作响,朱棣顿时觉得胸口发闷,身子栽了栽、晃了晃,若不是一刻不离地守在旁边的郑和、及时地上前将他扶住,恐怕朱棣当场就会从马上摔下去。

    “四叔!你没事吧!?”

    柴靖南也发现了朱棣的异样,连忙从另一侧抓住了他的手臂。

    朱棣的脸色苍白,看着那些惨死的部下们,又向周围茫然地望去,仿佛自言自语般地道,

    “这、这是火雷,难道说是武定侯、郭英,他也来了……”

    事实上,朱棣猜的一点儿都没错,在此处埋下火雷的正是他的老前辈、武定侯郭英。

    就在平安设计诱燕王出战、打他的埋伏之时,同时也给瞿能及正驻扎在真定的郭英、吴杰二人送了信,希望他们在朱棣撤退的路线上进行劫杀。

    但是郭英从内心不想和这位曾经在一起战斗过的四皇子、面对面地拼个你死我活,可按兵不动又不是那么回事儿,只好拿出自己的家底儿、火雷,埋在燕军撤退的必经之路上。

    这一下还真的令燕军损失惨重,瞬间便死伤近三分之一的兵力,即使真刀真枪地和对方撕杀、也从没见到折损过这么多的将士,导致朱棣真的心疼到了极点,险些吐出血来。

    可他燕王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北境战神”,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着急,所以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观察着部下的死伤状况,很快便发现那火雷分布的规律。

    原来,郭英只让属下将雷埋在道路的两旁,而最中间的反倒是安全的。想来他也是因为朱允炆下达的那道“禁杀令”,推测就算是撤退,燕王肯定也会走在队伍中间、所以才会如此的布置。

    想明白了这点,朱棣立刻命令剩下幸存的军卒们一列纵队,从道路的中间通过,那千户见了有些担心地道,

    “殿下,若这样的话、撤退的速度势必会被拖慢很多,平安率领的南军很快就会追上来的,依属下看、还是您先走吧,我带人为您殿后!”

    “不,正相反,你带人先走,殿后的任务由本王来担当,”

    此时,朱棣的声音已经冷得令人发寒,听起来不容任何反驳,

    “你们立刻按我所说的快撤!那郭英既然已布下火雷,他们肯定就不会出现在这附近了,就算来了、至少也还会有段距离。你等休得再多言,依令快撤!”

    “遵令……”

    千户立刻让士卒们一列纵队、从道路中间撤离。不过还真的被朱棣猜中了,这样一来确实没有谁再踩到火雷,全队依次向下退却。但是速度也真的慢下了不少,那千户边指挥大家稳步撤退,边不放心地回头望向留下来只身断后的燕王殿下,见那三个一直守在殿下身边寸步不离的人,也正安静地跟随在左右。

    果然、就在燕军将士刚刚撤下一半时,平安、瞿能率领追兵赶到了,远远地见燕王立马横剑挡在路上,身边仅跟着三名随从。

    南军将士们无不惊骇,纷纷停下了脚步、不知该如何是好,最后、只得将目光转向了他们的主将,看接下来到底怎么做才好。而平安、瞿能当然也将眼前的情景看得清清楚楚,而且心中难免也都升起一丝的敬意。

    身先士卒的主将不少见,可只身为部下断后的统帅却少之又少,可以说是自古未见几位,更何况对方还是贵为藩王皇叔、整个燕军的灵魂。从这点上就可以明白、因何在燕王起兵不过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就会有那么多英勇善战的将士们前去归附于他,以至于其手下兵力、从最初不足千人,很快的就发展至十万之众。

    其实、做为曾跟随在燕王帐前部将的平安,在心中一直对这位昔日的主帅、有种莫名的感觉。和其他将领一样,他承认朱棣是当今首屈一指的名将,可越是这样、越想知道自己和对方到底存在着多大的差距,甚至希望有机会能和这位“战神”较量一番。当然在那时看起来、这一想法简直就是一个很可笑的梦想,却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个“梦想”偏偏就成真了。

第四百三十八章 脱险回营

    前次随着耿炳文出战时,还没等弄明白燕王在哪里,便莫名其妙地败了,这让他恼火之极。此番又有机会与其对战,自己不能再次错过,所以、才想出这个声东击西、诱燕王出击的办法,结果还真的与朱棣有了面对面交锋的这一刻。

    此时,自己心目中唯一最想击败的人、就在不远处,而且身边只跟随着三骑——

    平安的内心之中是即兴奋、又紧张。下意识地将手中长矛挥了挥、高声喊道,

    “众将士,都给我听好了!谁都不许放箭,随本都督生擒朱棣!”

    说完、催马率先冲了上来。

    可是、就在头几排南军士卒在他的指挥下刚刚向上一拥之时,只见柴靖南和武平文不约而同地凌空而起、一声长啸冲入阵中,两柄长剑寒光烁烁、织成一片银色剑网,在两人闪电般的穿梭中,最前面的一排南军士卒已纷纷送命。

    其余的南军士卒惊骇不已,情不自禁地退回了原处,瞿能见了一皱眉道,

    “皇上只说不能伤及燕王,却没说不能杀他的下属,来人呐!弓箭准备,将那两个人给我乱箭……”

    话还没说完,只见一道寒光从柴靖南左手中射出、直奔他的咽喉,幸亏被在其身边他的儿子发现、及时的将瞿能推开,这才算是勉强地躲了过去,可额头上已现出一层的冷汗。

    只听柴靖南朗声怒道,

    “谁再敢对燕王殿下无理,我定将其碎尸万断!”

    这一声怒骂、惊得所有人都不禁骇然,而朱棣还是第一次听靖儿以“燕王殿下”来称呼自己,心跳竟然莫名其妙地加快了。

    趁这机会、郑和回头看了看,见燕军士卒已经撤的差不多了,便低声道,

    “主公,我们可以撤了。”

    “嗯,好的。”

    朱棣点了点头,对武平文和柴靖南道,

    “靖儿,武六侠,准备好撤离。”

    “四叔你先走,我在后面保护你!”

    柴靖南边说边扭头看着朱棣,果然见他不放心地似乎要说些什么,便打断他、接着道,

    “放心吧,他们的弓箭别想能够伤到我。”

    “那好吧,”

    朱棣点了点头,

    “靖儿千万小心,要快点儿跟上来。”

    说完,带着郑和、武平文一起向后撤去。

    平安一见朱棣要逃了,心中一急、边喊着“随本都督追”、边带士卒们再次涌了上来,却只见柴靖南挥手之间、“流火夺魂”也是再次的发射出来,南军们又倒下了一大片,不敢再上前。

    柴靖南借机调转方向朝朱棣三人追去,那些南军虽然心中还有余悸、但见对方跑了,便也随后跟上。却不料柴靖南蓦然地来了个急停、抬手将数枚飞蝗石打向道路两侧,顿时惊雷般的巨响再次暴起,原来是还有尚未被引爆的火雷、在这一击之下瞬间炸响,虽然南军靠近的士卒不太多,却也有数十人被当场炸飞,这样一来,那些追兵说什么也不敢再上前了。

    总算是摆脱了追兵,四个人汇合在一起、纵马飞奔,终于追赶上了手下的那些士卒,却见那千户一脸的尴尬地道,

    “殿下,未将无能,竟然、竟然辨不清方向、走错了路……”

    “哦?”

    闻听此言,朱棣勒住座骑、抬头向四处观看,果然见周围大片的旷野荒郊,难以辨清方向。仰天望向夜空,却又见乌云遮挡、不见星斗,更是判断不得。

    见所有人都将期盼的目光投向了自己,朱棣苦笑了一下、安慰道,

    “大家不要慌,本王自会带弟兄们一同回到大营的。”

    说完,甩镫离鞍从马上跳下来,搜寻着走向离他们最近的一条河流。可说是河流、其实不过是一条小河沟罢了,虽然也在流淌着,不过那水流慢得几乎看不出来。

    朱棣提起战袍来到河过仔细地听着看着,还是没有办法观察出个结果。想了想、便在附近寻找到一块大石头,举了起来扔进河水中,之后干脆附下身、几乎是趴在河边伸手在那块石头旁细细的感觉被阻的水流,终于发现了那细微的变化,这才松了口气、站起身向前方一指道,

    “那边、就是白沟河的方向,弟兄们、跟我来!”

    就这样,朱棣率领着剩下的六千余骑、终于在丑时初赶回了大营,张玉等将领听到消息,立刻出营来迎接。

    互相问候了一下,朱棣转回身、对随着自己刚刚返回来的将士们道,

    “弟兄们,大家回营好好的休息,你们都辛苦了!”

    “殿下!”

    出人意料地,所有人都没有动,停了片刻、那名千户忽然带头跪了下去,其他六千余人也都随着跪倒了一大片,

    “多谢殿下救命之恩!我等定当誓死相随!”

    “这是……”

    朱棣也没想到会出现眼前这一幕,本来伶牙俐齿的他、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顿了顿才深深一揖道,

    “弟兄们说得都是哪里的话,如果没有三军将士的浴血奋战,我朱棣又有何能走到今天,以后、我们大家还要相互扶持、相互依靠,本王在此拜谢了!”

    一句话,说得不少人泪流满面,这才纷纷回营休息。轻轻地拭了一下泪,朱棣让张玉传下令去,全军将士次日早些吃饭、然后与南军决一死战。

    回到中军大帐,郑和已经取来一身干净的衣服道,

    “主公,您还是将身上的袍子换下来、再好好的休息一下吧。”

    “哦,好……”

    边顺从地将在河边探路时弄脏的战袍解下、朱棣边叹了口气,

    “我朱棣何等之幸,有如此热血的将士前来相随。”

    “主公,其实能够追随于您、才是我们的荣幸,”

    郑和的眼眸中闪动着某些亮晶晶的光芒、道,

    “你不知道吧,就在回来的路上迷失方向后,您亲自附身在地上、为我们寻找路途的那一刻,有多少弟兄们当时就感动得落了泪,有的还说、这样的事本来应该由我们这些做部下的去完成,可您身为皇子贵胄、却不顾身份地亲力亲为,能够遇到您这样的主公、此生又有何憾。”

    “是么……”

    朱棣的心中更是难过不已,想想自出兵以来、此次是伤亡最重的一次,一向视属下生命为最高的他、又如何能够轻易释怀,

    “如此说来,天亮之后更要打赢这一仗了。”

第四百三十九章 白河决战

    既然已经传令下去、全军要提前用餐,准备好次日的决战,所以对于本来就很晚了才返回大营的朱棣来说,休息的时间并不多,可就在这短暂的一个多时辰中,他也没能安稳地睡去,因为只要是闭上眼睛,脑海中便不断地浮现出手下士卒被火雷炸死的惨状,令他根本无法安下心来,一心想着如何的击败河对岸的那六十万南军。

    就这样,还不到两个时辰的休息时间、已经在他的胡思乱想中过去了。吃过饭后,系好甲胄、并换上一件崭新的素白战袍,吩咐郑和取过自己的佩剑带好,在“随行三人组”的陪同下,走出了大帐。

    此时的朱棣、是怀着一定要将对面的强敌一战击败的决心,却忽视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为将者不可负气而战,此乃是兵家大忌,而向来多智多谋的他,因为一心只想着不辜负那些死去的将士们、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犯下这个错误。

    此时,全军已经整队集结,并渡过河去、准备与对方决一死战。远远的、能够望见李景隆的帅旗,朱棣立马看着对面整齐划一、错落有致的南军阵列,忽然想到、自己竟然破天荒地在没有筹划的前提下、便与敌军面对面地摆开了阵势。

    南军率先展开了攻势,先锋大营的张玉、朱能已经率部杀了上去,与对方正面交锋。

    自己有些急躁了——

    顺着河水吹来的一阵凉风、让朱棣有些发热的头脑变得清醒了许多,想想在对面军中的、不止是李景隆,还有平安、瞿能这样的优秀将领。想到此处、朱棣的大脑暂时抛开昨夜的悲愤,迅速地转动起来思考着对策。

    不过,没有料到的是,正当他刚刚想出个头绪之时,忽听身后阵中一阵大乱,喊杀声四起,朱棣当时就是一愣、勒马回身问道,

    “怎么回事!后军出了什么事情?!”

    “回殿下!”

    有传令兵飞马赶到、回报着,

    “敌将平安绕至我军后方,房宽将军已经败退了下去!”

    “平安?”

    朱棣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自己的这些作战手法、还真的被他一点儿不落地全都给学去了,只是后军的主将房宽已被击溃,若就此被抄了后路、还真的就不利于已方了,便道,

    “传本王将令,让右军的陈亨去支援房宽,势必要击退平安!”

    “得令!”

    传令兵走了,可朱棣的大脑随着战局的变化飞速地转动着。

    探报并没发现平安是何时绕到已方身后的,莫非是在头天夜里设伏没有成功后,直接便赶往了燕军身后么?这么说、和他在一起的瞿能、郭英他们呢?

    不好,若另外两人趁陈亨救援房宽之时从侧翼掩杀,那么右军势必会大败。想到此处,朱棣回转身来唤道,

    “丘福何在?!”

    “末将在!”

    丘福随即提马赶到。

    朱棣用马鞭朝着李景隆的中军方向一指道,

    “你立刻率领三万步骑、直接进攻其中军,全力以赴将其击溃!”

    “得令!”

    丘福拨马转身带领着手下将士、直冲向了李景隆的中军。

    估计这样做可以牵制住对方主力,朱棣随即率领身边的六千护兵赶往右路支援。可是为时已晚,虽然他已经想到了,但此时陈亨已被等候在那里的瞿能、半路劫杀并溃退下去,而他本人也身受重伤而走。

    看来只能冲击对方中军主力了,此时丘福的进攻没有奏效,朱棣当即立断、带着那六千护兵转向了对方中军主力的侧翼冲杀了起来。

    此时此刻,这支队伍虽然只有数千人,却是各个的神勇无比、以一当十,在朱棣的亲自指挥下,所到之处杀得南军死伤无数、纷纷如潮水般向后退去。只是、让朱棣在意的是、为什么只见李景隆的旗、却没见他的人。

    正在犹疑之即,意想不到的事情再次发生了,那个始终没见踪影的南军主帅、大将军李景隆竟然率一支十万的队伍从后面包抄上来。

    却原来、虽然李景隆打定了主意不再和朱棣正面交锋,可头天晚上得到战报,说平安、瞿能竟然设伏成功,击退了那位原本不可战胜的燕王。听了之后、心中便是一动,看来对方并非真的“不可战胜”,既然如此,还是有机会获胜的,不然,就凭自己手握大军六十万却无功而返,回到朝中肯定也不会有好果子吃。所以今天一早、李景隆便整队出营,在燕军刚刚渡河之时便吩咐主动出击。

    但李景隆其人的本性是无法改变的,谨小慎微、偷机取巧依然是他的作风,可以说只要自己能够获利,其他人如何他都不关心。因此、身为主帅的他并没有招集过各路将领一同商议,更没有过一次的统一调派,李景隆他所想的只有让别人去拼杀,而自己在后面拣便宜就可以了。

    说到便宜,最大的当然就是燕王朱棣——

    如果能够将他抓住,其它的事情、哪怕是把全军都搭上也是无所谓的。

    怀着这种心理,当李景隆登上高处在两军团阵前眺望时,他的眼里也只有那杆“燕”字帅旗、以及旗下那位白马素袍的儿时玩伴,燕王朱棣。

    此时、双方的先锋营已打得不可开交,而平安偷袭对方后军也已经得手,接下来瞿能、郭英又将燕军右路击溃,李景隆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因为朱棣那个人一向都是越临险境、就越是要身先士卒,只要牢牢地盯住他,就绝对不会错。

    果然,那位燕王开始行动了,让他高兴的是、对方只带了数千人便冲向了本该是由他率领的中军,虽然朱棣选择的进攻方位很是有利,可却完全将自己暴露在他这位南军大将军的眼前。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李景隆兴奋地将手中银枪一举,

    “全军将士随本将军冲上去,给我生擒燕王!”

    在南军中、恐怕听到的最多的口号就是“生擒燕王、活捉朱棣”,给所有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人只能抓、却不能以刀剑相加,所以尽管此时朱棣所带的这数千人、已经被近十万的南军团团围住,可一旦混战在一起、虽然刀枪如林、飞矢如雨,却没有敢将他周围当成目标。

第四百四十章 身陷重围

    眼见得自己已身陷重围,朱棣反倒冷静了下来,他也发现在几米范围内、仿佛是有个无形的“保护圈”,便索性放手一搏,哪里的部下告急、便冲向哪里救援,这样一来,身为主帅的他竟然成了部下们的“保护神”。

    但是毕竟对方兵力几十倍于自己这边,如果久战下去,就算身边有郑和三人拼死相护,终会有被拖垮的时候,到那时就只有束手就擒了,可他朱棣岂能容那样的事情发生。

    看着在李景隆的催动下,南军一层又一层地围攻上来,保护着自己的三人已经血染衣衫,朱棣还剑入鞘、伸手取下宝雕弓,一箭接一箭地射出去,以缓解那些围上来的南军的密集度,为他们赢得哪怕一秒的喘息时间。

    可是、很快箭就射空了,早已留意到的柴靖南从南军兵将中穿梭而过,夺来一筒箭矢、飞马来到朱棣面前扔给他,

    “四叔,给您!”

    “多谢靖儿!”

    抬手接过、将箭筒置于鞍上,再次将箭射出,就这样足足射光了三筒箭,却因对方士卒强大的攻势、令三人应接不暇,已无法再去寻找,朱棣干脆抛开弓、重新拔剑在手冲杀上去,与郑和他们三个人一起率领这数千勇士、与对方展开一场混战。

    郑和一见立刻跟在其身侧道,

    “主公要小心!”

    “没关系,面对狼群本王不是都没怕过么,更何况对方是人!”

    不知为什么,此时此刻、朱棣竟然想起了遇到狼群的那一次,郑和和武平文自然都知道那件事,可柴靖南却不知道,竟然还问了一句,

    “四叔、你什么时候遇到狼群的?!”

    “你这小家伙,以后再问不行么!”

    武平文真是哭笑不得。

    说实话,即使是久闯江湖的他,也从没见过如此惨烈危机的环境,虽然不想承认,可看着对方那仿佛杀也杀不完的军卒、没完没了地围攻上来,心中不免也有些恐慌,可是每当他的目光落在朱棣那无所畏惧、毫不犹豫的坚定面庞时,瞬间便有那种没什么好怕的自信心。

    终于,李景隆所率领的中军士卒的气势、被朱棣他们这种不要命般的拼杀方式给压了下去,开始逐渐地在败退。郑和及时发现后、一把拉住朱棣的马道,

    “主公,我们快点儿杀出去,你先走!”

    说着便将马朝敌军薄弱的地方领去,自己和柴靖南、武平文从后掩护。

    也知道自己若不冲出去,这些部下包括郑和他们、根本也不会退却,朱棣便将长剑一挥道,

    “好,随本王一起杀出去!”

    说着率先朝重围外面冲杀过去。

    可就在大家以为可以有机会冲出南军的围堵之时,迎面再次杀来两路南军人马,为首两员大将,正是平安、瞿能。

    且说在头一天那场交锋中、本来有机会生擒到朱棣,可最后还是被对方给逃了,平安是相当的恼火。反思了一下,觉得自己在潜意识中对燕王这位前上司、依然有种敬畏之感,才导致了正面相对之时不够坚决,所以下定了决心、若再遇上他、一定要毫不犹豫地将朱棣擒获。

    今天一早,虽然开始时去袭击了燕军的后路,将房宽击溃,但是平安一心想的还是朱棣,所以完成既定的任务后,片刻不停地与瞿能父子汇合在一处,回到了主战场上。

    真是来的早不如来的巧,此时,正赶上燕王率领他那几千人马,竟然将李景隆的十万大军围成的包围圈儿、给冲破了一个缺口,眼看着就要冲了出来,平安一马当先拦住了他的去路,

    “燕王,这回你别想再逃了!”

    “平安!你给孤王滚开!”

    朱棣此时真是气急了,执剑朝着平安冲了过去。

    见对方已经杀红了眼,平安连忙摆长矛迎战,两个人竟然就这样短兵相接地打在了一起。

    以前,从来没有谁有机会和燕王殿下交过手,直到此时真正的缠斗在一块儿时、平安才知道,原来他的武功竟也是如此的出众,若换做是在平时、哪怕是对等的情况下,他都不见得能打得过朱棣。只是此时此刻、朱棣手中只有一柄护身长剑,而平安却是手持长矛,从兵器上来看、朱棣就已经是吃了亏,更何况又和这些南军奋战了很长一段时间,消耗了大量的体力,所以明显地开始处于了下风。

    见对方的动作比刚才缓慢了些,平安心中大喜、忙高喊,

    “众军卒听着!生擒朱棣就在此时!”

    这一下可了不得,那些南军士卒们再次潮水般地围了上来,将朱棣困在中心。朱棣一边对付平安的这支长矛的同时、还要对付拥到面前来的士卒们,终于还是露出了破绽。只见那平安抓住时机、闪电般将矛刺向了他。

    闪亮的矛尖已到了右肋,朱棣甚至能够感觉到从那利刃处、所散发出来的寒意……

    就这样完了么——

    朱棣顿时觉得周身的血液都在刹那间凝结,猛的咬着牙把心一横,转过身将前心亮了出来、迎向了那矛尖,

    “平安,有本事你就朝着孤王的胸口刺!”

    “你……”

    这样一来,平安反倒愣了一下,矛尖也在瞬间停了下来,可他并非是这么容易就会被对方所能压制住的,只是略略地顿了顿,一个反手、长矛竟然刺向了朱棣座下的这匹马的脖颈,这马儿立刻一声长嘶倒了下去。

    朱棣实在没有想到对方会来这么一手,好在他的骑术精湛,瞬间甩开马镫跳了下去,才不至于被自己的座骑给压住。与此同时,耳边传来了柴靖南的声音,

    “四叔!快来骑上我的这匹马!”

    “靖儿!”

    朱棣扭过头去,果然见柴靖南已经到了眼前、并向自己伸出手来。很自然地抬手握住了他的手,接着、便借着柴靖南那一拉的力度跳上了马背,而原本骑在这匹马上的柴靖南、已经飘身落在地上。

    见他坐稳了,柴靖南才问道,

    “四叔!您没事吧?有没有伤到哪里?!”

    “四叔没事,靖儿小心!”

    随着朱棣紧张的警告声,只见成排的南军士卒刀枪并举地冲了上来。

    柴靖南将手中蟠龙剑一顺、喊了声,

    “四叔,跟紧我!”

    话音未落、人已纵身跃入敌阵之中,瞬间银光闪闪、红光飞溅,朱棣催马随后跟上来,幸好虽然在南军的重重包围下被隔开一段距离,但郑和及武平文还都勇猛顽强地和敌军撕杀着。

第四百四十一章 急中生智

    他们都没事就好——

    心中这样想着,朱棣不由自主地边砍杀着身边的南军士卒、边身不由已地朝着那两人而去。

    平安那边已经被柴靖南杀得截截败退、无法再次靠近,朱棣眼看着就要与他们汇合了,可偏偏就在此时、斜刺里又杀出了一个瞿能,二话不说举枪迎面刺来。朱棣只好用长剑向外一封,可没想到的是、手中这把剑大概是砍杀过度,早已受创,此次经这一撞、剑刃竟然断为两截。

    已经完完全全就是赤手空拳了的朱棣、不禁也愣了一下,正要拨马败走之即,不想周围的那些南军士卒、大概是从平安刚才的行动中得到了启发,虽然不敢弄伤燕王,却将他的马当成了攻击目标,仅仅一会儿的工夫,这匹马竟也连受重创倒了下去。

    别无它法,朱棣只好再次离开座骑,可就在他尚未站稳之时,瞿能已飞马赶到近前,长枪交到左手、探右手便来抓他腰间的玉带,准备就此生擒活捉。

    朱棣自然不会老老实实地等着被抓,一个急转身躲过对方的那只手,目光一扫、见离自己几步远的地方有一支长矛,便想扑过去抢到手中。只是那瞿能眼见得就要将他擒到手中、岂能会轻易地放过他,一催马再次跟到近前,而且这次见他却是一附身、伸手做出个捞的动作,看样子是打算将朱棣拦腰抱住。

    然而就在这连朱棣自己都有些绝望之时,猛然一股强劲的吸力、将他拉向了另一个方向,接着整个身子便撞入了一个人的怀中。

    不用看也知道身后的这个人是谁——

    这种熟悉的情形、让朱棣莫名地有种心安的感觉。

    来不及多说,武平文已经将他抱到自己腾出来的那匹马的马背上道,

    “殿下,别从我们身边离开!”

    说完拉着马缰绳向前冲杀而去。

    此时、朱棣的手中除了一支马鞭外,再没有其他应手的兵刃,放眼望去,南军士卒层出不穷、连绵不断地向上涌着,而郑和他们三人及其他燕军士卒还在拼力的撕杀着。

    这样下去根本就无法冲出去,弄不好、跟随着自己的这些人会一个都剩不下。扭头见李景隆在高处观战,而在他对面便是高高的河堤,朱棣看了一眼自己手中的马鞭、不禁灵机一动,想出一个也许能够骗得过李景隆的办法,而且是一个只有他才会上当的办法。

    “三保、靖儿、武六侠!”

    朱棣大声呼唤着。

    听到他的喊声,三人同时回过头来、望向了他,柴靖南问道,

    “怎么了、四叔!”

    “你们三个人、能不能帮助我冲上那段河堤?!”

    朱棣用马鞭向前指着问道。

    武平文听了、抬头看了看,二话不说、摆长剑向挡在那个方向的南军士卒杀了过去,柴靖南和郑和也一左一右地随后跟上。就这样,三人在前面开道,朱棣趁着他们杀开一条血路、还真的策马冲到了那段高高的河堤上。

    其实他这一举动、谁都没看明白这是要干什么,不过朱棣此时乃是“十万众瞩目”的人物,他所到之处、势必会立刻吸引着所有人的视线,当然李景隆也不例外。

    只见朱棣登上河堤的最高处,将手中马鞭高高举起、面向堤坝的另一侧用力地挥动起来,如果能够透过战场上的噪杂声、还可以听见他在大声喊着“这里、在这里!”

    所有人都愕然了,其实将自己放在那么明显的位置上,若是在南军将士中有人下令“万箭齐发”,那么这位燕王殿下连躲的机会都没有,瞬间便会被射成刺猬,但有了皇上的“禁杀令”,没有谁敢这么做,相反还有人对朱棣的这一举动产生了恐惧感——

    这个人当然就是李景隆。

    在他的印象中,朱棣一向都是深谋远虑、足智多谋的人,就算在看着眼前己方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他也在心底留存着一小块儿的担忧和疑虑,而此时、对方忽然又做出如此令人不可思议的举动来,顿时、那份犹疑便被无限地放大开来。

    难道是、朱棣在招集援军?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从他的行为上看,对方的后援人马已经就在眼前了。脑海中产生了这种想法,李景隆便身不由己地将令旗举了起来,

    “全军、停止进攻!”

    主帅的将令发出,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得服从,一瞬间、南军士卒用和冲上来时一样的速度,又潮水般地向后退去,这样一来、这数千的燕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迅速地冲出了重围。

    见自己的“诡计”真的骗过了那位大将军,朱棣毫不怠慢地边从河堤上冲下来、边高喊了一声,

    “兄弟们,随本王冲出去!”

    这样一来,别说是自己这边的人,连李景隆及南军的众将士都听明白了、原来刚才那一举动是他在虚张声势,不禁恼火万分,李景隆咬着牙关大吼一声,

    “别放他跑了!”

    南军将士们一见,各个哭笑不得地重新整队、随后追杀正在后退的燕军,喊杀声在片刻的停顿后、立即再次响彻云霄。

    此时、朱棣已经什么都不顾了,他当然知道自己耍的这个花招只能骗过一时,所以见部下们得以脱身、便带领着大家一退了下去。

    根本就没有援军,做为后备队的丘福、已经在正面进攻南军主力时被击败了,这就是眼前面对的现实,兵力不足一直都是燕军最大的缺陷,同时也是朱棣之所以要每战必求速胜的原因。可现在、却陷入了苦战,能够尽可能地保存实力才是最主要的,因此、只要是能杀出去,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便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可是,两军的兵力相差过于悬殊,眼看着刚刚冲出重围的燕军、便有再次被围的危险。

    然而、就在此时,双方都没想到的是、从河堤后真的杀出一支约有五六千人的燕军轻骑马队,为首一员小将,精神抖擞、软甲素袍,怎么看都象是少年版的朱棣,只不过看上去他掌中擎着一杆亮银长枪、浑身上下透着满满的杀气,与朱棣那含而不露的王者之气、实在还是有些不同。却见这小将一见燕王便高喊,

    “爹!孩儿前来相助!”

第四百四十二章 父子上阵

    朱棣抬头一看,这才看清、原来赶来的正是自己的次子高阳郡王朱高煦,心中顿时一宽,回头再看,南军士卒因这一变化、攻势立刻慢了下来,立刻将手中马鞭一挥道,

    “全军将士、随本王杀退南军!”

    说完,一马当先竟然又调转方向、朝着南军直冲过去。

    南军士卒被杀了个措手不及、势气登时大减,不由自主地纷纷向后败逃,燕军随后掩杀,这刚刚合起来的一万余人、竟然将那十余万人硬生生地给逼退了。

    此时、郑和在旁提醒着手中只有一支马鞭的朱棣,

    “主公,这形势依旧与我们不利,还是退到河岸去吧。”

    “好,就依你。”

    朱棣当然也知道要见好就收,便传令下去、让这些跟随在身边的万余将士们,一同退到河边稍微做些休整。

    总算得到喘息的时间,朱高煦来到父亲身边、很关切地问道,

    “爹,您怎么样?有没有受伤?”

    “你爹我没事儿,”

    朱棣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了下来、苦笑了一下道,

    “你就放心吧,不过、你怎么会来的?”

    “丘福给孩儿留了三千轻骑,让我去援助房宽、并照看缁重,后来听探报说您陷入了苦战,所以才带上手下人,还有一些从房宽和陈亨败退下去的队伍中、选出来的尚可以作战的士卒赶来相助,”

    朱高煦边说、边脱下自己的战袍,

    “爹,您这全身都是血,看着怪吓人的,还是穿孩儿这件吧。”

    “没关系,爹就穿着这件好了,”

    朱棣摆了摆手、又问,

    “房宽和陈亨他们两个怎么样了?”

    “房宽倒没什么,”

    朱高煦回答道,

    “只是陈亨伤的很重、差点儿被瞿能给刺死了,不过现在有军医官给治疗过,命算是应该能够保住的。”

    “是嘛,”

    朱棣听了叹了口气道,

    “那瞿能确实挺能打的,刚才要不是武六侠及时相救,恐怕你爹我就被他给活捉去了。”

    “这是真的?!”

    朱高煦闻听此言,眼中顿时闪过一丝的阴冷,

    “孩儿决不会饶了这个匹夫!”

    “唉,好了,你也好好的休息一下,南军不会就这样做罢的,恐怕过一会儿这仗还得打。”

    朱棣轻轻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又转过头来、打算寻找到武平文和柴靖南,却发现他二人和郑和一起、就站在身后一同看着他,便招了一下手道,

    “你们几个人也休息休息吧,都累成这个样子了、还在这立什么规矩啊,武六侠、靖儿,多谢你们拼力相救……”

    “四叔,这样的客气话以后就不必再说了,”

    柴靖南走了过来看着他道,然后仿佛是在变魔术般地、从身背后取出一柄宝刀、捧到朱棣面前道,

    “听三保哥哥说、您的防身佩剑断掉了是么?不知道四叔用不用得惯刀,这把宝刀是靖儿行走江湖之时偶然得到的,一直想找个配使用的英雄来用它,现在就交给您来用、如何?”

    “哦?英雄么?拿来让四叔看看,”

    朱棣很感兴趣地接了过来、将刀从鞘中抽出,只见一道寒光闪过,那刀刃上竟隐隐地泛过一抹鲜红颜色,

    “真是把好刀,有名字么?”

    “血饮刀,”

    柴靖南有意将“血刃刀”改成了“血饮刀”,微笑着道,

    “这就是此刀的名字,四叔您用着顺手么?”

    “嗯,靖儿给四叔的东西,自然是相当的好,”

    拿在手中挥舞了几下,朱棣很满意地点了点头道,

    “靖儿,多谢你了。来,大家都坐过来、好好地休息一下。”

    “爹,我还带了些干粮,您要吃么?”

    朱高煦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父王。

    朱棣也瞧着他问道,

    “是么?你带了多少干粮,够给兄弟们都分分么?”

    “这……”

    朱高煦有些哭笑不得地道,

    “可是爹啊,你是燕王、是主子,还是应该您先吃啊。”

    “胡说八道,”

    朱棣瞪了他一眼,

    “如果只给我一个人、我就不吃了!这一战全都靠这些将士们,没有他们、你爹我还能站在你面前么?!”

    “爹您别生气,”

    朱高煦连忙陪着笑道,

    “临来前、孩儿让他们都带了一些干粮和水,我们大家可以分一分的。”

    “还不快去!”

    朱棣抬腿虚踢了他一下,朱高煦便跑着去让将士们互相分摊、对付着算是吃了点儿东西。

    看着对面南军阵中应该也是在休整,朱棣边将儿子放在面前的包袱打开,将里面的干粮和水拿出来挨着个儿地拿给大家、边道,

    “但愿冲到前面的张玉、朱能他们都没事儿。”

    “放心吧、主公,他们两个绝对没问题的,”

    郑和在旁边轻声安慰道,

    “而且、等将前面的南军击退了,两位将军就会来接您的。”

    其实、郑和很清楚自家主人心中挂牵着那两名心腹大将,也知道为什么他宁可自己这么硬撑着与敌军拼杀、也不派人前去找他们搬兵,那是因为此时先锋营的压力一定也是很大,如果送信给他们,凭着张玉、朱能对主公的忠心,拼死也要杀回来救燕王。如此一来、会让他们很容易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朱棣是绝对不会做出这种将部下置于险境的决定的。

    暂时罢兵之时已经是午后了,眼看着日已转西、天将傍晚,忽听南军大营中传出了“灭燕、灭燕”的高呼声,引得所有人都将目光转向了对面。

    朱棣冷笑了一声道,

    “好啊,不是想灭了我么,让他们来好了。弟兄们,整装上马,随本王上阵迎敌!”

    “遵令!”

    跟随在身旁的这一万轻骑马队,纷纷拿起刀枪、飞身上马,迅速地列开阵势,朱棣带着高煦及郑和他们三个人在最前面一字排开,望向了对面的敌阵。

    只见李景隆的帅字旗也向前移动了,而他本人从高处下来、来到南军阵列中,看起来他心中也想着尽快地赢下这一仗。

    朱棣倒没怎么将他放在心上,只是在观看着那高喊“灭燕”的是哪一部人马,等看清了才笑道,

    “果然又是瞿能,这家伙倒是很有煽动性,高煦!”

    “孩儿在!”

    朱高煦连忙应声答道。

    朱棣用马鞭一指对面道,

    “巧得很,那瞿能是父子出征,而如今我们爷儿俩也是一同上阵,要不要看看是他们父子强、还是我们爷儿俩强呢?”

第四百四十三章 逆转战局

    “哼!瞿能那匹夫,孩儿正想要找他呢!”

    朱高煦一脸恼火地道,

    “爹您放心好了,孩儿决不会放过他、还有他那个儿子的!”

    “好!”

    朱棣将马鞭插在鞍上,伸手将柴靖南送给他的“血饮刀”向空中一举,

    “准备迎敌!”

    这句话说的还真是时候,因为南军与此同时已经开始发动了新一轮的进攻,而朱棣的这一声命令正好将全军的士气提振了起来,一起随他迎着敌军冲了上去。

    本来想着自己这边凭着手下的这一万名能征惯战的骑兵,无论如何也能和南军支撑一段时间、甚至可以打个势均力敌,可朱棣没有想到、这回组织发动进攻的人并非是李景隆,却是瞿能,而且当他高喊着“灭燕”的口号让全军士气高涨的同时,还和另外两名将官俞通渊、腾聚,三人一同研究好了作战方案,所以一改之前南军的混乱情形,一上来便将燕军冲散、分割成了三段,打算将他们各个包围歼灭。

    刹时间,又是一场惨烈的撕杀。瞿能父子当然承担起围攻朱棣他们的重任,双方混战在了一起。

    虽然这回手中的武器十分的应手,连敌人的头盔都能利劈成两半,但毕竟对方人数太多,而且又组织的有章有法,燕军这边渐渐地处于了下风。而偏偏此时、见已占据了优势,那位大将军李景隆下达了“发起总攻”的军令,所有南军将士全都向上冲来,眼看着燕军已无回天之力。

    可就在此时,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猛然间、毫无征兆地,沿着白沟河的上游卷起一阵狂风、直接吹向了南军的阵地,吹得正在冲上阵来的人们几倍睁不开眼睛、不得不停住了脚步。紧接着、又是一件更令人惊心的事情,只见李景隆那杆帅字旗在狂风中不停地摇晃着,继而长长的旗杆竟然被拦腰吹断,帅字大旗就这样被风卷起飞向了天边……

    顿时、南军将士各个心惊胆战,纷纷回头望去,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朱棣一见暗道“真是天助我也”,将手中刀一挥高喊道,

    “燕军将士、随本王杀上去!”

    随着这一声令下,燕军的骑兵们登时士气大振,纷纷催马杀向了还处于茫然不知所措状态下的南军阵中。南军的阵中一片混乱,瞿能父子拼尽全力想要稳住军心,可无奈经此一变,这些士卒们已经惊慌失措、哪里还听得到他们的吼声。

    此时平安率本部人马作为右路军,见状准备上前支援瞿能,可还没等他传令下去,忽然队伍后方一阵大乱,接着、就听有人高声喝喊,

    “平安、你个混蛋!你往哪里走?!”

    “啊?!”

    平安顿时就是一愣,连忙扭回头观看,却见朱能率兵杀到。

    难道是负责将他引开的先锋营已经完了?虽然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可已经不容他多想,因为朱能早已杀到眼前。

    这家伙可不好惹,从前他们都一起在燕王帐前效力,所以彼此之间当然了解,平安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同对方撕杀到了一起。

    而瞿家父子还在勉强支撑着和燕王手下的这一万轻骑混战着,毕竟南军这边人数占优势,还指望着李景隆能够迅速地重新整顿好人马、进行反扑,那样的话依然有获胜的希望。

    想法倒是很好,可他等来的不是南军的反扑,而是燕军的援兵。

    就在瞿能还在拼全力稳住手下士卒与燕军拼杀之时,从侧翼突然杀来一支骑兵,冲入南军阵中一顿大杀大砍,将其好不容易才稳住的阵型再次冲乱。

    为首的一员大将飞驰而至、大声道,

    “殿下,末将该死,让您受惊了!”

    “张玉!”

    见到手下的心腹大将赶回来,朱棣真是即欢喜又欣慰,知道自己终于撑到他们回援这一刻了,同时也说明张玉和朱能二人已完成了歼灭敌军的任务,

    “你回来的正是时候!快快给我教训这些可恶的南军!”

    “交给末将好了!殿下您权且休息一下,看我如何替您出气!”

    张玉毫不含糊地回答道。

    这二人的对话听起来难免会让人觉得好笑,一见到身边最亲近的爱将,朱棣仿佛瞬间变身成了个孩子,忙着向他告状“他们欺负我、你替我打他们”,而张玉立刻哄着他“好吧,我打他们就是、你乖乖地看着”。

    张玉冲上去替他“出气”去了,而朱高煦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跑没影儿了。朱棣当然不是个能够真的“乖乖地看着”的主儿,勒马望了一会已经来了个大逆转的战局后,又看了看左右、笑道,

    “我们再去加把劲儿、怎么样?”

    “好啊,四叔您说我们该做点儿什么?”

    柴靖南立刻响应着问道。

    朱棣用刀向南军后方一指道,

    “那边应该是他们的中军指挥营,如果能趁着这天助的大风、放把火烧起来,南军肯定就会彻底败了。”

    “交给我好了!”

    听了他的话,柴靖南信心百倍地催马冲了过去,朱棣及郑和、武平文带着身边的士卒也跟随在其后。因为一时间找不到引火之物,所以很好奇他会如何地放这把火,大家都在后面看着。

    却只见柴靖南将手一扬、朝着南军阵中的军旗上、人群中、草地上接连地从袖箭筒中打出了十多个硫磺烟硝制成的火药丸,那些火药丸见风便着,瞬间大火在南军阵地上熊熊燃烧起来,而且借着风势越烧越旺,转眼间吞噬了整个大营。

    这一下,南军彻底崩溃了,丝毫没有反抗能力,李景隆见势不好、带着残兵败将朝德州退去。而郭英和吴杰二人大概是见他实在没有可以相助的意义了,两位老将整理本部人马向西退往了真定。

    而此时,还在和朱能缠斗的平安、眼见得自己这边的军卒不是被大火包围,就是被燕军追杀,相互踩踏着伤亡无数,知道大势已去,只好抽身败逃而去。不过他心里还挂念着自己的好友瞿能,想着要和他们父子一同退去,便带着剩下的不多的手下人四处地寻找着。

    在这纷乱不堪、火光冲天的战场上,平安还真的看到了那父子二人——

    确切地说、是看到了他们被杀阵亡的那一刻……

第四百四十四章 意外之敌

    就在燕军开始反击之时,朱高煦早已憋足了劲儿要找瞿能报仇,心中一直不停地嘀咕着,

    “好你瞿能这个匹夫,伤了陈亨在先,威胁父王、差点儿将他从我们身边抓走在后,接着还煽动着叫嚣什么‘灭燕’,看到了最后我们谁灭了谁!”

    所以,见南军阵势大乱后,他也没和自己的父王打个招呼,率领自己带来的贴身护卫们冲了上去,而且还嘱咐着,

    “都去给我找瞿能父子,见到后杀无赦!”

    “遵令!”

    少王爷下了令,手下这些一直都跟随在他身边的护卫们、自然了解其性格,知道朱高煦说了要杀谁就绝对不会含糊,所以大家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那父子二人的身上。

    而瞿能父子开始还在试图稳住阵型,可接下来的这场随风烧起的大火将他们困在当中,好不容易才从烈火中冲出来、却被朱高煦带的人团团围住。自知已经没有脱身的可能,瞿能只好回首对儿子苦笑道,

    “看来你我父子、今天就要在此地为国尽忠了。”

    “父亲,无论到哪里、孩儿都会跟随着您的!”

    他的儿子随着他点着头,父子二人便一同冲向敌方。

    朱高煦一见冷笑了一声,将手中亮银枪一举、喊了声“给本少王杀了他们”,便带头迎了上去。最终、这父子二人双双阵亡……

    远远看到这一幕的平安,只好无可奈何地追着李景隆退却的方向败退下去。

    这场惨烈的战斗已经接近了尾声,李景隆率败军一路的逃着,朱棣率燕军在后面追,不过、这一追一逃倒也显得很别致。

    前面逃跑的南军自然队形不整、乱乱纷纷,而且边跑边丢东西,无论是兵械、缁重,甚至是士卒,逃一路是丢一路。而在后面追赶的人是朱棣率领看他那几名随行及心腹大将,统几千的骑兵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追着。

    一点儿都没错儿,就是不紧不慢——

    如果说朱棣带的这些轻骑兵、放开全速地来追的话,早就可以追上对方了,只不过、他却告诉大家就这样将南军赶回德州去,甚至在追击的过程中、还下了一道暗令,谁都不能杀了李景隆,就这样放他跑。而燕军在此时做的最多的就是收集对方丢下的物资和降卒,并不停地带回大营去。

    燕军在朱棣的率领下以放马出游般的轻松心情、一直追到了月漾桥附近,只是没想到的是、桥的对面竟然出现了一支约数万人的南军人马,而且看起来精神抖擞、军容整齐。

    不用问也知道、这肯定不是一直在败逃着的李景隆所部,那么又会是谁呢……

    带着这个疑问,朱棣将马勒住、令全军将士停止前进,之后立马向对岸望去,这一看,顿时令他惊讶不已。

    却只见对面为首的一员主将,身材高大伟岸、丰姿潇洒俊逸,竟然是自己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

    左军都督、魏国公,徐辉祖。

    京城一别、已是一载有余,不想再次相见竟然已成为敌人。朱棣直直地望着对方,而对方也在对面望着他,只不过在徐辉祖的眼神中、早已没有了从前的恭敬与谨慎,剩下的只有冷漠与敌意……

    “爹,那不是大舅舅吗!”

    朱高煦也从后面赶了上来,一见这情景不禁大惊小怪起来。

    朱棣无奈地苦笑了一下,

    “你爹我当然看清了,不用你小子来告诉我。来呀!传本王将令,收兵回去。”

    “为什么啊!难道我们还怕他不成?!”

    朱高煦很不服气地道。

    朱棣瞧了瞧他,用马鞭敲了一下儿子的脑袋道,

    “胡说什么?对面的那个可是你的大舅舅,少费话,跟爹回去。”

    “哦,知道了……”

    朱高煦显得很不情愿地摸了摸头,瞪了对面的徐辉祖一眼。

    燕军开始依次地往下撤着,因为也要防备着南军援军会从后追杀,朱棣带着一部分人留在了桥边、亲自殿后,直到大家安全地撤得差不多了,回头再看时、却见徐辉祖也指挥着人马缓缓地退却……

    白沟河之战以燕军再次大获全胜而告终。

    回到大营之中,朱棣安排好人清点缴获的缁重,收编南军降卒,巡视了一遍各营后,赶紧来到陈亨养伤的大帐之中探望。

    陈亨伤在了大腿及下腹部,此时虽然经过救治、已无性命之忧,但当时的情形也是相当的凶险。此时,已经从昏迷中转醒过来的陈亨、见燕王亲自来看望自己、连忙还想起身,却被朱棣给及时地按住了,

    “陈将军不要动,本王是来看看你伤势如何的。”

    “让殿下费心了,末将还真是太没用了……”

    虽然原本都是大明将士,可这陈亨是后来投降过来的,本来见此次燕王将右军先锋的重任交给了他,还想着要好好地立一大功、来报答殿下的知遇之恩,可谁知却这么快地败下阵来,难免在心中有些愧疚。

    朱棣自然是明白他的心意,便缓言安慰道,

    “陈将军千万不要这么说,虽然你败在对方手下,却也牵制了他们一段时间,这也帮了本王不少的忙。”

    “陈将军你就放心吧,你家少王我已经替你出了这口恶气,那刺伤你的瞿能父子已经被我给宰了!”

    一旁的朱高煦大声地说道。

    可不知为什么,提到这件事时,所有人、包括朱棣都高兴不起来,虽然那个人给大家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可对他们父子战死沙场的结局,总觉得心里不是那么的舒服……

    从陈亨的帐中出来,大家一同回了中军帐内。此时、全军已经打扫了战场、掩埋了双方阵亡的将士的遗体,缁重和降卒也都清点过了,这一仗下来,收获颇丰,兵马也从十万扩充到了二十万,可谓是大获全胜。

    只是身为主帅的朱棣却不敢放松心情,因为他清楚得很、如果不是那阵大风相助,自己恐怕此时已经被对方活捉了去,可以说这次胜利看似辉煌、可实属侥幸。

    不过,朱棣大概没有想到,在他这三年的“靖难之役”中,大风帮他可不止此一回、侥幸的事情也不是这一次的发生。

    带着众将回到了中军大帐中,朱棣先安排人将陈亨及其他负伤的将士们、护送回北平,之后和手下其他部将们坐在一起、边吃着亲兵送来的晚饭,边一起聊着军情。

第四百四十五章 战场相逢

    用这种方式、在这种气氛中来讨论如此严肃的军务大事,恐怕除了朱棣,再没有多少人能做得到的了。

    “本王核计着、李景隆肯定一路跑回德州了,”

    朱棣边拿着一个馒头咬了一口、边道,

    “我们不能给他喘息的机会,休整一天后就去将德州拿下来,继而索性连济南也给他夺到手。”

    济南乃是战略要地,如果能拿下来自然是好,但当听到燕王下此决心后,众将感到高兴的不止是要夺取个要地这件事的本身,更重要的是、大家惊喜地发现,殿下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防守、而是要适当地采取攻势了。

    张玉首先表示了支持道,

    “好啊,我等也正想打他个痛快呢!”

    “可是、爹啊,”

    一旁的朱高煦突然插嘴道,

    “大舅舅那里、你打算怎么办?难道还想碰见他就撤么?”

    是啊,其实不止是这位少王,当听说在追击途中遇见徐辉祖这件事后,很多人心中都产生了这个疑问。

    听了儿子的质问,朱棣先是瞪了他一眼道,

    “那么依着你又想怎么办?难不成去和他决一死战么?”

    “当然啦!”

    朱高煦不假思索地道,

    “他替皇上哥哥卖命、来和我们做对,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打他的呢?!”

    “你这小子还真是无情呢,”

    朱棣苦笑着叹了口气,

    “他可是你的亲舅舅、你娘的大哥,而且你们哥儿几个还在他的府中住过那么长的时间、吃过那么多的饭呢。”

    “那又怎么样,爹您将他当亲人,可他根本没这么看啊,”

    朱高煦越说越生气,索性放下了手中的饭碗道,

    “爹您是不是不知道,上回在京城、我们三兄弟去见皇上哥哥时,大舅舅他不但不保护我们,反倒还劝皇上把我们留下当人质,您说他有多可气啊!要不是小舅舅帮着我们逃跑,儿子我恐怕现在根本就不会在您身边孝敬您了。”

    听他说的如此的慷慨激昂,众将也都不吱气、只是听他一个人继续唠叨着,

    “不过、儿子我也没便宜了他,逃跑的时候偷了他的宝马,当时把大舅舅给气坏了,哈哈哈……”

    说着便放声大笑了起来,引得众将也忍不住地想笑。

    朱棣用筷子敲了一下他的头道,

    “你这混小子给我闭嘴!”

    “哎呀、爹,您干嘛老是打我的脑袋啊!”

    朱高煦下意识地揉了揉并没有真的被打疼的地方、道,

    “好吧、好吧,既然爹不让我说,那么我就不说好了。”

    “你说的还少么。”

    又瞪了他一眼,朱棣才将视线转回到诸将这边,刚想继续刚才的话题说下去,却见大家的眼神中也都有些疑虑,便沉了一下。

    事实上,虽然朱高煦说的那些话、听起来象似小孩子的任性之言,可确实也点到了大家关心的地方,朱棣知道继续回避这件事是不行的了,便道,

    “你们是不是也在担心我的那位大舅哥啊?”

    “是啊、殿下,”

    丘福皱着眉头道,

    “虽然我们知道您和魏国公是至亲,不该过问这些,可是……”

    “你们放心好了,辉祖兄不会和我们在战场上真正对战的。”

    朱棣捧起面前的那碗汤,扬起脖子、一滴不漏地喝了下去,然后看着眼前这些茫然的脸,又笑道,

    “不知道为什么是吗?”

    “确实不知道,”

    张玉也忍不住问道,

    “如果皇上真的让魏国公来做大将军,那么他总不会抗旨不遵吧?那时候您不就得和他在两军阵前刀兵相向了么?”

    “辉祖兄当然不会抗旨的,他和他的父亲中山王太象了……”

    提到自己的岳父,朱棣也禁叹了口气,

    “但是,本王是说、皇上根本就不会让他为大将军的,更不会将几十万大军的军权交到他的手中。”

    “这又是为什么?他不是已经来到阵前了么?”

    丘福诧异地问道。

    朱棣的表情看起来有些古怪地道,

    “所以说、我才断定皇上根本就没有让辉祖兄担当大将军的意思,你们没见他手下只有三万左右的人马,这是他自己能够调配的最多的兵力了,如果皇上有心让他接替李景隆,那么正值此关键之时,怎么会不给他随意调动地方兵马的权力呢?据本王推测,允炆他经李景隆的上次失利,心中一定也开始不放心了,以临时让辉祖兄前来做接应,等到任务完成后,就会立刻被调回京城去的。”

    “可这又是为什么呢?”

    丘福依然不解地追问道,

    “建文既然已经派他来了,为什么只是来做个接应呢?”

    “因为他是我的大舅哥,而我是他的妹夫啊,”

    朱棣叹了口气道,

    “我那侄儿一向疑心都很重,又凡事都没主见,虽然辉祖兄对他忠心耿耿,可他却不能不疑。退一步讲、就算是允炆可以做到不疑心,可朝中放着黄子澄、齐泰那几个人,也不会不进谗言的,那几个人呐、哼!从来就没给允炆出过什么好主意。”

    众将听了这番分析,才恍然大悟……

    其实、还真的又让朱棣给不幸地言中了。

    就在传旨让李景隆做第二次伐燕的准备时,不知为什么、朱允炆成天到晚地觉得心慌不已,可想想、此番出征,朝庭派出几路大军、合在一起足有六十余万人,而且除了李景隆外,其他的将领们也都是能征惯战的名将,断没有败在四叔那区区五万人的手中。

    此时,由于黄子澄的隐瞒,朱允炆还不知道燕军已近十万,不过按道理讲、就算对方已经十万人了,也没有理由轻松地击败兵强马壮、粮草充足的六十万朝庭大军。所以这位建文皇帝压根儿就没往他那位大将军会胆怯上面想,还寻思着切莫要轻敌才是。

    想来想去,还是放心不下,又不知道找谁商议才好,而偏巧就在此时,太子少傅、左军都督徐辉祖求见。

    徐辉祖来此当然也不是因为朱棣的事,只不过是为了朝庭中正常的运作来和皇上商量,另外、自从燕王起兵造反后,为了避嫌、他甚至从来都再没有提过这位妹夫。

    今天朱允炆一见他,顿时眼睛一亮,谁不知道徐家的人对朝庭忠心耿耿,而且又是将门之家,为什么不让他带兵为后援呢?所以、当即便将想法对他说了。

第四百四十六章 用将存疑

    徐辉祖倒是二话也没有说、便接受了旨意,立刻点齐了自己所能调动的三万人马、即刻起兵赶往白沟河。

    如果说朱棣对李景隆了如指掌,那么徐辉祖也是一样。做为当年曾经和燕王随徐达多次出征,后来又搭档着一起讨伐过北元的“战斗伙伴”,徐辉祖很清楚李景隆根本不是自己妹夫的对手,所以一阵急行军、以最快的速度前往驰援。

    不过、虽然他的速度够快,可南军败退的速度更是快的惊人,徐辉祖这边还没有赶到,那李景隆就已经落慌而逃、退下来了。没别的办法,只好为他殿后了。

    选好了月漾桥这一有利地形,让过李景隆的残兵败将后,指挥自己的人马、整齐地列开了阵势,只等着燕王的追兵赶到。

    徐辉祖很熟悉朱棣的用兵方法,知道他在乘胜追击时、绝对不会带着太多的人马,果然、远远地见那支不足万余人的轻骑杀到,他终于又见到了这位最令自己耿耿于怀的燕王殿下了。

    同样身处武将之列,他又何尝听不到在武官中流传的、对当今天子所采取的新的官吏制度的抱怨,又何尝不知道那些将领们提到燕王时、本能地带出的钦佩。但每当此时,徐辉祖便会避开,甚至不再与有过这种想法的人们有任何往来。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做为徐达的长子、他只忠于皇上一个人。

    而对于在外人看来与自己一直来住很密切的妹夫、燕王朱棣,徐辉祖从来没有表现过同情,可以说他不想、更不能这样做,导致就连那个喜欢姐夫喜欢的不得了的四弟徐增寿,都成了他划清界限的对象。这其中的真正原因他不会向四弟解释,更不会让任何人探知其内心……

    此时此刻、当血染征袍的朱棣率领人马翩翩而来时,徐辉祖竭力地让自己那沉静的目光、变得异常的冷漠起来,然后才望向了对面的那个人。

    要说会赢得了那么多人的爱戴与追随,朱棣自是有他自己的人格魅力,这点徐辉祖当然也是不得不承认的,望着对面那位连满身的血腥时、都能显示出雍容华贵气质的燕王,徐辉祖在内心中也是暗暗地叹着气。

    而在对峙了片刻后,却见朱棣好象是对他身边的那个指手画脚的儿子斥责了几句后,接着便指挥手下将士开始撤退。

    果然、他也是很了解我——

    徐辉祖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将心放了下来,知道两人这是心照不宣了,便也向后退了下去,毕竟皇上给他的旨意只是接应殿后,并没让他整顿人马、与燕军主动开战,所以不去和对方拼杀、没有谁能说出什么来。

    缓缓向下退着的路上,又一道诏书传来,令他立刻返回京城,徐辉祖便也不再耽搁时间、连德州城都没进,直接带兵回了金陵。而之所以会有这道诏书,其中的原因又被朱棣猜中了,正是出自黄子澄的手笔。

    派走了徐辉祖去做后援,朱允炆的内心算是稍稍地安定了一些,可当天下午,黄子澄便急匆匆地赶来了。

    见他的气色有些不对,朱允炆刚刚放下的心又一下子提了起来,他真怕朝中再有什么大事发生,连忙问道,

    “先生这是怎么了?出了什么事了么?”

    “是啊、啊不,没出什么事……”

    黄子澄的回答听上去很是混乱。

    朱允炆更奇怪了,同时也就更加的紧张,

    “到底是有事、还是没事啊?!”

    “没有其它的事,不过、臣倒是觉得有件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和皇上您商量一下。”

    黄子澄一副火烧上房的着急表情。

    朱允炆将身子向前倾着、追问道,

    “是什么事情啊?先生就请快点儿说吧。”

    “臣听说皇上派了魏国公徐辉祖、带兵去为李景隆做后援了,这是真的么?”

    黄子澄依然紧张万分地问道。

    听他是在问这件事,朱允炆当时松了口气,又靠回到龙椅上道,

    “一点儿都没错,朕始终对李景隆不太放心,怕他明明手握重兵、却再因轻敌而吃了亏,要知道、我那位四叔可不是好惹的。”

    “哦,皇上考虑的确实周全,”

    黄子澄心中暗道、看来在皇上眼中的确只有他的四叔啊,如果李景隆那么地靠不住的话、又何必白白地浪费兵力物力呢?换别人去不就得了。可心中这么想,嘴上自然不能说,便表面上还迎合着道,

    “不过、臣以为,虽然派一员大将去做后援这个做法是非常的正确,但是让徐辉祖前去担当此重任、是否有些不妥呢?”

    “哦?此话怎么讲?”

    朱允炆的眉头微微促了促、问道,

    “派他去哪里不妥了?”

    “皇上您忘记了、魏国公和朱棣他二人是什么关系了么?”

    黄子澄煞有介事地提示着道。

    朱允炆瞧着他眨了眨眼睛,

    “这个、朕自然没有忘,他们俩不就是姻亲嘛,可魏国公首先是朕的臣子,而且一向都是很忠心的不是么?”

    “徐家满门忠烈、这个倒是不假,”

    黄子澄边说、边诡异地笑了笑道,

    “但是、那是在一致对外的情况下,可如今他面对的人是自己的妹夫,而且一直都交往甚密。从前每逢燕王入京,无一例外地都会住到魏国公府上去,简直就是将那里当成了他在京城中的家了,可见徐家的人与他的关系有多么的不一般。”

    四叔在京城的家——

    这种说法、皇爷爷在世时、也曾这样的说过……

    朱允炆的心中顿时“咯登”了一下,因为“徐家满门忠烈”这一说法、立刻让他联想到另外一个“徐家的人”,那就是徐增寿。

    记得在一年前、自己曾问过他“燕王是否会谋反”这个问题,当时徐增寿信誓旦旦地保证说、四叔绝对不会谋反的,还劝自己将四叔的三个儿子放回北平府,结果当时才会做出那个让自己后悔莫及的决定。

    是啊,人心难测这句话确实不假……

    而此时、黄子澄还在继续地努力说服着他,

    “如今、我前方几十万将士是朝中的军事命脉,一旦被怀有贰心的人给掌握了、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皇上,到任何时候、防人之心都不可放松啊。”

    “可是……”

    朱允炆被他的这一番话给说的、真的觉得脖子后面有一丝丝的凉风冒出来的感觉,连说话的声音都变得有些发冷,

    “朕已经派他速速前往白沟河了,不可能再将他从半路上再叫回来,这又该如何是好呢?”

第四百四十七章 又遇新敌

    “这倒不妨事,”

    黄子澄听了,连忙边安慰着他、边帮忙想着主意来挽回,

    “皇上您的旨意不是只命他去做后援么?那么完全可以下诏书告诉他,等接应完了李景隆、保证大将军所带的大军没什么事了以后,就速速返回京城,以防他拖延下去借机夺取兵权,而且这么做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并非是皇上您在出尔反尔、不是么。”

    “先生说的倒也是……”

    朱允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瞧了瞧他道,

    “那好吧,就拜托黄先生你即刻替朕拟诏书,让徐辉祖完成后援的任务、便返回京城来,不得耽搁。”

    “臣遵旨。”

    黄子澄答应了一声、便去办了。

    那道诏书就这样火速地送到了徐辉祖的手中,虽然已经猜到是怎么回事,可也只能苦笑一下、奉诏书返回……

    而燕军大营这边、听说徐辉祖果然被诏回了京城,众将们真的对自家殿下的判断、更加的佩服不已。

    休息了一天,朱棣率众开始进攻德州,可虽然说了攻打,结果根本没费太大的力气,李景隆便再次弃城逃走了,将德州的大量物资都留给了朱棣,燕军甚至都不必用后方前来补给。接着、两天后就是开赴济南的日子。

    据派出的探报回来说,李景隆带着他残存的十余万人马并没有进济南城,只是在城外扎下大营,看起来是要背城与燕军“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怎么可能呢——

    朱棣不禁有些好笑,这场仗已经打到了这份儿上,李景隆根本就不可能再反击了,倒不是完全因为在轻视对方,实在是他已经看出在那位大将军的心中、早就没有了想和自已对战了的念头。

    正因为如此,所以当众将摩拳擦掌地聚集在帐前之时,朱棣首先下了一道让大家都没想到的将令,

    “等一会儿与南军对战时,大家要记住一件事儿,就是无论是谁遇到李景隆后,都不要杀他,放他走好了。”

    “哦,遵令。”

    众将互相瞧了瞧,纷纷点头答应着。

    此时、所有这些将领对朱棣都是相当的依赖,认为他的决定应该没有错的。

    出了大帐,一场连具体分兵派将的程序都没走的大战、便开始了。众将领跟随在燕王殿下身边,来到两军阵前一字排开、列开了阵势,而对面的南军也已经整理好了队伍,一道冲杀的将令下达,两军又是一场不对等的混战。

    说是“不对等”,那是因为打了没有多少时间、李景隆便率先逃跑了,留下他手下那十几万南军,单人独骑向南败逃而去,这回他败的还真是彻底。

    被尴尬地抛弃的这些南军士卒、大部分都无心再抵抗了,加上在燕军大喊“放下兵器、决不杀戳”的宣传攻势下,纷纷投降。

    然而就在这些混乱的南军队伍中,有一个名叫盛庸的都指挥使、始终冷静地看着周围的这一切,当他断定自己的上司李景隆确实不会再回来了的时候,便竭力稳住身边的士卒们道,

    “兄弟们不要慌,随本将军先暂时退入济南城去!”

    终于听到有人出来下达命令了,所以有部分的南军士卒跟着他向济南城中退去。

    燕军中自然也有人发现了,大将谭渊立刻带人去追,而就在此时,谁都没有想到、从济南城中竟然杀出了一支人马前来接应盛庸,因为一时摸不清对方的底细,朱棣当即下令收兵、全军退出三里扎下了大营,然后派出探报打听城中的消息。

    终于,济南城中目前的状况探听出来了。

    却原来、从城中出来的那支队伍,本是这山东的地方守军,带兵的人是山东右参政、铁铉,令人意外的是、此人竟然是个文官。而此时、济南城中的防守,正是由他和盛庸两个人共同来担当的。

    乍一听此消息,众将均觉得好笑,没想到一个文官竟然敢和屡战屡胜的燕军做对,有几个人的脸上已经带出了不屑。

    这可不是个好现象——

    见属下部将们存了轻敌之意,朱棣微微皱了皱眉。

    虽然自己喜欢和武将们在一起,但并不代表他就瞧不起文官,正相反,朱棣深知、文官若是执拗起来比武将还要难缠,因为做为武将还可以凭着对战场上的形势、来审时度势替将士们着想,可文官往往只凭着心里的信念、不但自己致死方休,还要带着下属一齐死,根本不看什么有利没利。

    瞧了瞧这些部将们,朱棣道,

    “怎么了?是不是瞧不起人家啊?”

    “没有啊……”

    见被殿下看出来了,有几员将官不好意思地答道。

    朱棣忍不住笑了、道,

    “没有便好,不过本王可要告诉你们、切莫要轻敌,不然的话、这济南很可能就是我军最大的障碍。”

    事实证明,还真的被他给说中了……

    此时的形势对燕军已是十分的有利了,所到之处、各州城府县纷纷投降,所以没有其它的后顾之忧,如果能够将济南拿下来,则进可攻、退可守,直接威胁到京城,哪怕以此为本钱、再次与朝庭和谈也是可能的,因此、可以说已经到了对整个战局起到决定性的时刻了。

    不过做为三军统帅、朱棣可不敢有丝毫的放松,见自己的部下们大多产生了骄傲情绪,便觉得有必要让他们冷静一下,当即、就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会立刻下令攻打济南的时候,却做出了相反的决定、全军休整两天。

    为什么呀——

    大家都将疑问的目光投向了燕王殿下。

    而朱棣却不紧不慢地告诉他们、自己要“先礼后兵”,然后就亲笔写了一封“招降信”给盛庸,派人用强弓射进城中,当然了、如其所料的那样、没有回音。

    经过两天的休整,全军将士都吃饱喝足、精神百倍地聚集到了中军帐内,一个个两眼放光,大概都觉得今天一定要出兵了吧。可是进帐之后,却见朱棣正背对着他们站在地势图前、不知在看着什么,朱高煦同郑和、以及柴靖南、武平文都静静地陪在一旁。

    听见脚步声、朱棣回过头看着大家笑了笑道,

    “你们都来了?坐吧。”

    “谢殿下。”

    众将谢过了座,依次在各自的位置上坐了下来,均期待地看着他。

第四百四十八章 掘堤水攻

    果然,朱棣走到帅案后也落了座,之后很严肃地扫视了大家一下道,

    “诸位,本王好心好意地想要招降那守城的盛庸、铁铉二人,可他们却不给我面子,连个答复都没有,所以别无他法,只有强攻了。”

    “请殿下吩咐派将!”

    大家就等着这句话呢,纷纷跃跃欲试。

    朱棣依旧一脸肃穆地点了点头、道,

    “很好,那么谁愿意为先锋、打这最重要的一仗呢?”

    “诶?”

    听他这么说、众将也是一愣,因为依着他们对朱棣的了解、殿下肯定会亲自带兵督战,没想到、他竟然会将先锋的任务交给别人,而且还让大家自己报名。

    本来张玉想开口,可发现燕王那一本正经的表情下,好象隐藏着某种孩子般的狡黠,便没有出声,而且在看到朱能打算开口的时候、还及时地拉了他一下。

    这一小动作当然被朱棣看在了眼中,脸上顿时现出了忍笑的样子,这一下,张玉、朱能就更加肯定,这燕王殿下肯定有什么“阴谋”,两个人就更是不能回应了。

    其他将领互相瞧了瞧,丘福想了想道,

    “殿下,如蒙您不弃,末将愿意担当此任。”

    “好,还有谁想和丘将军一起呢?”

    朱棣用鼓励的目光看了大家一遍,忽然将眼神转向了朱高煦,

    “高煦,不如你去给丘将军当副将吧,本来你就是属于他的部属。”

    “啊、好吧!”

    朱高煦先是愣了一下,但很痛快地点了点头。

    其实丘福之所以会请令,是因为上回白沟河之战时、自己作战失利,险些令燕王殿下遭擒,虽然朱棣在那一战后、并没有责怪过任何人,但他毕竟在内心中颇感不安与自责。可现在又见殿下依然将儿子派给了他做副将,立刻很是激动、连忙起身施礼道,

    “末将此番定不负殿下所托!”

    “本王知道,”

    朱棣的眼神中露出一抹的柔和、道,

    “丘将军不必有太多压力,只管尽心去做好了。”

    然后又瞧了瞧朱高煦道,

    “你不是已经答应了做先锋了么?赶快到匠工营、点三百名匠工卒,然后到大清河边开始将邻近着济南城的那段河堤给它挖开。”

    “啊?挖河?”

    朱高煦听得一脸的懵,难以置信地看着父亲问道,

    “挖河干嘛?!你不是让我做先锋去攻打济南城么?怎么又让我去挖河了?”

    “是啊,你爹我是说了攻打济南不假,但攻城有各种方法来进行、不是么?”

    朱棣不由自主地瞧了瞧张玉、朱能两个人一眼,笑了笑、又继续说道,

    “所以这回本王要用水淹的方式、来个水攻,总比让上千的将士们去送命的好吧。”

    “水攻?!”

    朱高煦听的哭笑不得,

    “用什么水攻啊,直接杀上去才痛快呢!”

    “少费话!”

    朱棣瞪了他一眼道,

    “他盛庸、铁铉不是不降吗?我就用大清河水把他泡起来,我倒要看看他们能挺到什么时候!”

    “我不去啊、爹,”

    朱高煦赌气般地坐到放在一边的椅子上道,

    “放水这样的事、谁不能干呐!干嘛非要让我去啊。”

    “没错儿,这件事确实是别人都能去做的,那么为什么就不能是你呢?”

    朱棣朝他坐着的椅子上踢了一脚、道,

    “你小子到底去不去?不去的话,现在就回你的帐里收拾东西、给我滚回北平去!不遵将令、军营之中要你何用!”

    “我、我……”

    朱高煦抬头瞧了朱棣一眼,见爹爹面色铁青,只好站起身来道,

    “好吧、好吧,谁让我是您的儿子呢,三百兵匠工卒是吧,我这就去总行了吧。”

    说完、带着一脸的不情不愿,转身出了大帐。

    朱棣瞧着他的背影、骂了一句“这个混小子”,然后又叫过丘福道,

    “丘福,你去看着他点儿,最重要的是、不要将河堤掘开的太多,毕竟城里不有许多百姓,但声势一定要弄得大些,要让城中发现,起到让他们感到害怕的作用就可以了。”

    “末将明白了。”

    丘福点着头、领命随后也离开了大帐。

    转回身看着一个个面面相觑的诸将们、朱棣笑道,

    “怎么了?为什么都不说话了?”

    “殿下,”

    谭渊忍不住地问道,

    “您真的是打算就用水攻么?不用别的方法邓?”

    “当然是真的了,”

    朱棣很认真地点了点头道,

    “这一带的各处全都归附了我们,只剩下这一处了,却偏偏是这最重要的所在。如果能够不用刀兵便可夺下自然是好了,所以本王还是想争取一下、最好他们能够归顺于我。如果实在是冥顽不灵、到那时就只能强攻了。”

    “哦,可这样一来,我们干点儿什么好啊?”

    谭渊又继续问道。

    朱棣又瞧了瞧大伙儿,然后一笑道,

    “陪本王到济南城外看看热闹,当水淹过来时、那城中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还真的令人很好奇呢。”

    看着他瞬间露出的那种、小孩子恶作剧般的表情,众将们忍不住地也都跟着笑了起来……

    就这样,在朱棣的率领下,众将领们一起来到济南城外的一处高坡上,边向城中眺望着、边看着河堤那边的动静。

    还真别说,朱高煦的动作还真的很快,等着的时间并不长,那几百名匠工士卒便在他的带领下、来到了河堤上,刹那间、军旗飘扬、喊声震天,大家一起挽起袖子将手中工具抡得高高的,开始掘着大清河的河堤。

    其实依着朱高煦的意思,干脆用缴获来的火雷、将河堤炸开,岂不是更加的省事,多亏丘福的阻拦、才没让他这么做。

    首先、火雷毕竟还是很珍贵的,用在这种事上简直就是白白地浪费了;其次、要真的用炸的方法来完成,若控制不好数量的话,搞不好会将整个堤坝都给毁了,那样的话、之后再想筑起来都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更重要的是、朱棣已经吩咐过,掘河堤不过是要吓一吓城中的守军,并非是真的就想将整个济南城全都泡在水里。

    而这边一吵一闹,早已心动了城中的南军士卒们,立刻飞报给了两名守将,二人听了便是一愣,连忙登上城楼向对面燕军那边看去。

    最先看到的是站在高处、以燕王为首的那些燕军将领们,只见他们神情悠然地朝城中观望着,毫无紧张状态可言。

第四百四十九章 诱捕燕王

    盛庸是认识朱棣的,所以一见到他边指给铁铉看,而铁铉也没想到那个衣着朴素、不见奢华的人,便是燕王,惊奇之余细细地打量,果然见其是不是凡品。

    不过、越是如此,铁铉心中的敌意就越大。

    正象朱棣所想的那样,做为武将、哪怕是对建文皇帝再忠心,可心底本能地对战功赫赫、威名远扬的燕王,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一些的敬意,就是此时的盛庸也不例外。

    但做为文官的铁铉就不同了,他认为身为臣子、身为名将,保卫疆土都是那些武将们该做的事,无论你有多高的战功、也不该与朝庭对抗,更何况那个人还是皇上的叔叔。所以在铁铉的眼中、朱棣只是乱臣贼子、别无其他的说法。

    就在他正咬牙切齿地看着对面的那个、气度从容的反王时,身边的盛庸有些惊骇地道,

    “这下可坏了!铁大人、您快看河堤那边!”

    “河堤怎么了?”

    铁铉连忙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不禁也是吃了一惊。

    只见数百名燕军士卒、每个人都赤着膊,在远处的大堤上挖掘着,他们竟然是想要掘堤引水,用水来攻济南城!

    盛庸有些紧张地道,

    “这可该如何是好?!”

    “盛将军且先别急,”

    铁铉让自己镇定下来、安慰地道,

    “也许他们不过是虚张声势、想来吓吓我们而已,不一定就敢真的决堤灌城,他朱棣真的会如此丧心病狂地、不顾这城中百姓的死活么?”

    可这句话刚刚说完不久,只听堤坝那边传来一片欢呼声,随着那些正在搞破坏的燕军匠卒们各个欢呼雀跃,一个缺口被打开、大清河水顿时奔涌而出冲向了济南城。

    见对方这是玩儿真的,铁铉也有些急了,一旁的盛庸凭着本能、大声传令道,

    “来人呐!快些寻找沙袋堵住城门……”

    “来不及的,”

    铁铉知道只靠堵是不行的,抬头看着对面那些燕军将领们、满是傲气的表情,心中一动道,

    “左右,快点儿将白旗挂出去!”

    “白旗?”

    盛庸自然知道白旗所代表的意思,可他却万万没想到这会是铁铉这个、一提到燕王就恨得不得了的人,所能做出的决定,

    “可、这是为什么?”

    “当然是告诉对方我们要投降了,”

    铁铉口中所说的内容、和他那依然刻骨仇恨的表情,完全就是不搭,果然、接下来便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盛将军请放心,此举不过是暂缓他们水攻而已,而且本官想到了一个可以诱捕朱棣的办法,正好利用一下那些燕军的傲气。”

    “哦,原来如此。”

    盛庸不禁擦了擦头上的冷汗,心道、若要降的话,开始便降了岂不是更好,何必等到现在、才做这些让人轻视的无意义之举呢?原来他是有他自己的想法。

    此时在对面观望的朱棣及手下这些将领们,眼见得河堤这么快便被挖开、均有些好笑。

    “这二王子动作还真快啊。”

    身边的郑和轻笑道。

    朱棣也一直盯着那正在涌向济南城的河水,看起来还有些忧郁起来、道,

    “是啊,这小子干的确实够快的,而且有点儿太快了,但愿那铁铉、盛庸不要置城中军民的性命不顾,一味的任性下去了。”

    正在这聊着,忽听谭渊一指对面城上道,

    “殿下,您快看,他们在搞什么鬼呢?!”

    “哦?怎么了?”

    大家一起抬头望了过去,却见济南城头上竟然打出了一面白旗,朱棣瞧了瞧旁边的众将、道,

    “谁能给我解释一下、那是什么意思么?”

    “好象是、投降了吧……”

    谭渊带着一脸的难以置信地道。

    而在一旁始终没有说过话的张玉、突然开口道,

    “殿下,我不相信他们会真的投降,那个盛庸我是了解的,不是那么容易就肯服软的,您最好是让他们再吃点儿苦头,亲自出城来纳降才行!”

    “嗯,是啊……”

    朱棣听着他的话、一直在思考着。

    可是、就在此时,只见济南的城门大开,从里面跑出约有近千名手无寸铁的士卒、直朝向这边而来。防守的燕军兵卒一见、立刻弓箭相对,并喝喊着让他们站住,其中一个看起来是个头目的人、连连摆着手道,

    “别、别,不要放箭!我们是来投奔燕王的!”

    “你们且候着!”

    有报事的军卒首领来到朱棣面前施过礼,将对方那些兵卒所说的话讲了一遍,朱棣听了让他将对方的头目带到了眼前,

    “小人叩见燕王殿下。”

    头目来到近前当即跪倒磕头。

    朱棣也没让他起身、只是开门见山地问道,

    “是铁铉让你这么做的吧?”

    “正是、啊不……”

    这小头目答了一声后,才听出其中有什么不对劲儿,连忙解释道,

    “是铁大人吩咐小人来的,但他让小的来是要向殿下您转达他和盛将军的意思。”

    “哦?他们有什么意思呢?”

    朱棣用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口气问道。

    那小头目回答道,

    “回殿下,铁大人说,考虑到城中军民的安危,他不愿再使更多人无辜丧命,所以打算向您归顺。但是要殿下亲口答应入城后、保证所有军民人等的安全……”

    “好了,你就直说罢了,”

    朱棣打断了他的话,

    “铁铉、盛庸他们到底想让本王怎么做才行呢?”

    “铁大人说,他愿意打开城门、如果殿下您肯答应单人独骑到城门前接受归降,并签名立下字据不伤及任何人,就会将济南城双手奉上。”

    小头目说话的同时,低着的头始终没敢抬起来。

    听他说完,不等朱棣做出回应,一旁的张玉便已经按捺不住、大声道,

    “一派胡言!我们殿下所到之处从不伤及无辜,还要立什么字据!?你回去告诉铁铉要降便降,少在那里多方的找借口!不然的话,刀兵再起、死伤的性命都要算到他的头上!”

    “张玉,别这样,”

    朱棣叫了一声、制止了他,然后对那小头目道,

    “好吧,你这就回去告诉铁铉,就说他的条件、本王答应了。”

    “什么?!殿下您……”

    张玉的眼睛立刻就瞪大了,还想再说、却因朱棣的眼神看过来,只好住了嘴。

    朱棣又瞧了瞧那名小头目道,

    “本王说的你听明白了么?去对铁铉回复去吧,就说本王午时末会到城门前见他。”

第四百五十章 身临险境

    “小人遵令。”

    那人磕了个头、转身走了。

    就在他刚刚离开的瞬间、诸将们便一起开口劝说,几乎都是对铁铉归降的诚意、表示出了置疑,七嘴八舌地也听不出个数,总之就是争抢着不让朱棣只身犯险。

    “好了,你们是为了本王好、我当然知道。”

    朱棣摆着手让大家安静下来道,

    “只是这济南实在是很重要,如果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地夺下来自然是好,所以本王觉得还是值得冒这一回险的。不过、你们放心好了,他们又不敢杀我,若想来抓本王、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吧。”

    “可是……”

    大家还是不放心地相互看着。

    可朱棣却不打算再讨论下去,叫过一边的传令兵道,

    “速去告诉丘福和高煦,让他们两个将堤坝补好、然后收兵回营。”

    既然殿下决意要去,众将也就不能再坚持了,只好随着他回到大营。

    借着吃午饭的机会,柴靖南坐到了朱棣的身边道,

    “四叔,你可以到城门去见城里的那些人,但无论如何也要让我跟着您,不然的话、靖儿就不让你去。”

    “这个么……”

    朱棣想了想、点了点头,

    “也好,但靖儿你可要听从四叔我的安排哟。”

    “四爷,他若去的话、那我也得去。”

    一旁的武平文也接过话茬儿道。

    朱棣听了便笑了、道,

    “好吧,你们二位就和我一起去吧,不过还要委屈你们穿着亲兵的衣服、如何呢?”

    “当然可以啊,这样也满好玩儿的。”

    武平文和柴靖南一.asxs.着头,一旁的郑和见了也是轻轻地松了口气。

    吃过了午饭,众将陪着朱棣出了大营,来到离济南城还有一里远左右的地方、勒住了马匹,瞧了瞧大家,朱棣道,

    “你们就在此等候着我回来,这里离着城门已经不算远了,果真有什么事情发生,就是当场驰援也是来的及的,所以不必再担心。”

    “好吧,”

    朱能瞧了瞧济南的城头,见上面人影摇摇、想必城中的那些人也是在看着燕王是否真的敢只身前往,便道了声,

    “殿下要千万小心,如果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我等不会再等您的将令、就要自行上前了,到时候您可不要责怪我们哟。”

    “好,就这么说定了,”

    朱棣忍不住笑了,又看了看手下的这些将领们,然后一招手,

    “武六侠、靖儿,我们走吧。”

    三人三骑就这样朝济南城门处走来,边走着、柴靖南边朝四周看了看,脸上露出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来、道,

    “真是怪了,三保哥哥因何不在?”

    “是啊,我就觉得缺了点儿什么,整天同四爷您形影不离的小郑和怎么没跟来呢?”

    武平文也发现了这点不寻常。

    朱棣一笑、道,

    “我让三保留在营中看着点儿高煦,不然的话、就那个混小子止不定会背着我闹出什么事情来呢。更何况有你们两位守在我的身边,他自然也能放下心来。”

    “哦,是这样啊。”

    武平文点了点头,又放眼向前看去,见不知不觉间已经离着济南城门不远了,甚至可以看清城头上守军的相貌举止,便高声道,

    “我家燕王殿下应你们铁铉铁大人的请求、驾临此地,还不快快出城迎接?!”

    却说那名所谓的降军小头目,实际上是铁铉身边的一名参将,当他面见过燕王后、赶回来将经过一说,并回复着、朱棣竟然真的同意了他所提出的条件,铁铉心中顿时象敞开了一扇窗子般的痛快,大喜着道,

    “太好了,擒此反王就在今日。”

    “不过这燕王的胆子还真是够大的,果然如传说般的那样有胆有识啊。”

    盛庸的语气中不乏赞许的成分,眼神中也流露出几分的钦佩来。

    铁铉瞧了他一眼道,

    “什么有胆有识啊,说穿了还不是小瞧了我们,觉得就凭你我二人这微薄之力,不敢真的与其相抗衡罢了。哼、今天我就让他这位常胜将军、尝一尝失败被擒的滋味!”

    然后依计去进行安排,也就是在城门处设下了一个埋伏。

    天至午时,盛庸、铁铉二人便提前来到了城上等候,因为毕竟在对方没有到来之前,谁都不能就说完全有把握将计划得以实现。

    时间就这样在焦急的等待中慢慢地过去,终于、远远地见三骑缓缓地向这边而来。见此情景,守城的军卒连忙高喊道,

    “大人、将军,你们快看那边!”

    城上的所有人都将目光转向了城外的那条官道上。

    仔细看过之后,盛庸认出、来的那三骑中,居中白马素袍者正是如假包换的燕王朱棣,而左右两边各跟着一名亲兵打扮的人,不禁笑道,

    “他还真的来了。”

    “来了不是很好么,”

    铁铉冷笑了一声道,

    “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来投’,他能自信到这种地步、而来自投罗网,那就真的是其命数已尽了。”

    然后回身嘱咐着城门正上方的一个身材魁梧的军卒道,

    “记住了!只要我一喊‘殿下’,你就放下铁板、将朱棣困在城门中,那时他孤身一人、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要束手就擒!”

    “属下听清楚了!大人尽可放心吧!”

    那名军卒瓮声瓮气地答道。

    见一切都安排好了,再次将视线转向城外,却见那三骑已经来到了城门不远处,而且其中一名“随从”还上前来打招呼了。

    铁铉此时心中也是非常的紧张,诱捕燕王的计划到目前为止、还算是很顺利,只待将其引入城门洞中即可抓捕,便吩咐道,

    “打开城门、迎接燕王!”

    随着一声令下,吊桥落地、城门大开,铁铉和盛庸二人站在门内正向外面看着。

    朱棣勒着马瞧了瞧他们两个、道,

    “铁大人、盛将军,孤王已经应二位之请求来到这城门前了,不知你们还有什么要求呢?”

    “燕王真乃是守信之人,”

    铁铉不冷不热地道,

    “下官和盛将军已将兵符令箭、城中帐册都准备好了,要向您纳降,只需要您在此用来安抚全城百姓之心的安民文书上签个名,我们即刻献城。”

    边说着,边躲闪开让到一旁,露出身后放置在城门洞中的一张桌案、以及上面放着的笔墨纸砚……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3899/ 第一时间欣赏燕风啸金陵最新章节! 作者:几回又逢君所写的《燕风啸金陵》为转载作品,燕风啸金陵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燕风啸金陵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燕风啸金陵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燕风啸金陵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燕风啸金陵介绍:
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生在皇家、权不离身。绿林纷争,皇权相争,偏偏两者总要搅在一起,最后花落谁家、谁人天下称雄、谁人又伴月随风,一切自有天意来定……燕风啸金陵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燕风啸金陵,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燕风啸金陵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