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耽美小说乱清TXT下载乱清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乱清全文阅读

作者:青玉狮子     乱清txt下载     乱清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十章 身入危城

    来喊城的,是吴建瀛手下一名叫做郑国魁的营官,长得朴朴实实,然而敢于孤身一人立于青浦城下,见得胆气极其豪壮!守城的太平军得了郜永宽的吩咐,放他入城,但又不敢大开城门,只垂下了两根粗索,让他系在腰间,左右交替将他扯上了城墙。

    郜永宽知道,这个时候入城的人,不用说,是来劝降的。可是想一想,投降就能活命么?上次打上海,自己是先锋,跟轩军交过手,互有杀伤,这也还罢了,关键是杭州屠城,除了谭绍光之外,论罪自己就是头一号。都说当初关卓凡在高桥设法场,杀得人头滚滚,是在替杭州人报仇,现在关卓凡能饶得过自己么?

    跟他一起困在青浦城内的,还有他的结拜兄弟,“九太岁”之中的宁王周文嘉、天将汪有为、张大洲。几个人一商量,都觉得此事太过凶险,希望渺茫得很,不如死守,等待忠王李秀成和慕王谭绍光的救兵。就算最终守不住,那也无非是一死,声名不坠,总好过被关卓凡绑到法场上去杀头。

    既然如此,就不打算跟来人客气了,先来个乱刀分尸,再拿他的脑袋去激励士气!这样想定,郜永宽狞笑一声:“将人带上来!”

    郑国魁也真撑得住,被几个兵一路押进来,眼见满院的亲兵都是长刀在手,神色不善,显是将要不利于自己,却依然面不改色,拾级而上,进了正厅。跟屋里的几个人打了个照面。也不行礼。站在那里平静地问:“云官,你要杀我么?”

    郜永宽愕然——云官是他的小名。再仔细一看,认出来了,脱口而出道:“五舅,怎么是你?”

    郑国魁跟郜永宽一样,都是湖北蕲春人,小时候就是好友。两个人年纪相若,郜永宽喊他五舅。也不是真的亲舅舅,而是论起娘家辈分来的一个称呼。

    两个人先后投了太平军,郜永宽渐渐风生水起,已经封了“纳王”,而郑国魁一直在吴建瀛手下。及至吴建瀛在二月里投降了关卓凡,这半年音讯断绝,生死不知,到现在郜永宽才知道,原来郑国魁也随吴建瀛一起降了。

    “只说喊城的是个轩军的武官,没想到是五舅你。”郜永宽打量着郑国魁。皱着眉头问道:“你怎么也投降了官军,穿了这一身衣服?”

    认是认出来了。但却没有请坐,开口的语气也不善,可见戒备之意仍在。郑国魁脸上还是那副平静的表情,说道:“李容发只照顾他那些两广的‘老兄弟’,不把我们湖北人当人看,这口气忍不下去了,不反又能怎么办?”

    郜永宽默然,他知道郑国魁所说的多少也是实情,李秀成的这个儿子,确实有这个毛病,发起脾气来,对非两广籍的部下,有时真的刻薄得很。

    “过去的事,不去说他了。”郜永宽摇了摇头,“五舅,现在是各为其主,你今天来,是要做哪样?”

    “我见你身陷绝地,因此跟大帅求了这个差使,特意来救你一救!”

    “你不必说了!”郜永宽把手一摆,拦住了郑国魁的话头,“想要我投降,这是做不到的事。现在我虽然被围在这里,可是忠王殿下只要打破嘉定,援兵随时就到!五舅,我跟你说实话,今天也就是你来,若是换了别人,此刻早已经砍成了肉泥!我这就让人送你出城,从此往后,再也不要来了——万一兵士们鼓噪起来要杀人,我也拦不住!”

    这一番话说得掷地有声,慷慨激昂。郑国魁听了,环顾厅内的几人,忽然一笑,说道:“哪个说要你们投降了?”

    “嗯?嗯?”郜永宽摸不着头脑了。如果不是劝降,那他进城做什么?

    郑国魁拖了一张椅子过来,自己先坐了,笑道:“云官,我喊城喊得嗓子里冒烟,跟你讨一杯茶喝,慢慢说。”

    郜永宽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命亲兵倒茶,自己和周文嘉几个人,也都坐了。这一坐下来,屋中的气氛就变得缓和多了,郑国魁接过茶杯,一饮而尽,抹了抹嘴说道:“云官,我也跟你说实话,仗已经打完了——忠王已带人赶往苏州,准备西援天京。现在北线的军事,是谭绍光在主持,后撤也就是这一两天的事情了。”

    这句话彷如晴天霹雳,把几个太平军的将领惊得呆住了,面面相觑,做声不得。

    *

    郑国魁没有说假话,李秀成是昨天晚上启程回苏州的。

    嘉定的战事,打得很胶着,李鸿章得了戈登的洋枪二团和刘铭传自青浦撤回的三营人,这是将近四千人的生力军,于是将局面扳了回来。太平军几度强攻,都被淮军咬牙顶住,双方都撑得很苦,死伤亦很惨重,但太平军想再进一步,却也有所不能。

    等到南路军溃败、黄文金被俘的消息传来,仗就愈发难打了。及至谭绍光顶不住轩军的压力,向北撤过来,同时轩军的偏师开始进攻昆山,李秀成判明大局,知道这一次战役,无论如何不可能再得胜了。雪上加霜的是,天王洪秀全已经连发了四道金牌,急如星火,要召他回天京“勤王”——

    曾国荃的两万多湘军,在南京城的雨花台站稳了脚跟之后,开始掘壕围城。外围的太平军几度冲击无果,眼见得壕沟的长度一天天增长,“天京”之内的军民,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忠王李秀成的身上。

    于是,李秀成不得不撤了。他先行赶回苏州,筹备西援的事务,留下谭绍光在上海战场,安排全军撤退,做一个收尾。因此郑国魁说“仗打完了”,指的就是这个。

    郜永宽与郑国魁相识二十年,知道他的本性,从不说假话的一个人,因此他说的这条消息,大约是确实的。而且对自己来说,确与不确,实在也没多大差别——危城孤悬,一旦轩军动手,又能撑得住多久?

    虽然如此,但还不愿意倒了架子,硬着头皮说道:“我们跟慕王有兄弟之义,结拜之情,他必定发兵来救青浦。”

    郑国魁听他这样死撑,故意先不答话,冷场了半晌,才慢吞吞地说:“你们‘九太岁’,结义是不假,不过谭绍光到底是广西出来的‘老兄弟’,你敢保证他眼里有你这个湖北佬?云官,我跟你说句实在话,你不要怪我——若说是能来相救,当初他又何必弃城而去?”

    这句反问,无可辩驳,将郜永宽残存的最后一点幻想都打得粉碎,气势一馁,颓然长叹,说道:“那大不了跟青浦城玉石俱焚,反正就算我们投降关卓凡,也没有活路。”

    “云官,我刚才的话,你没听清楚。”郑国魁一字一句地说道,“哪个要你投降了?”

    “对了!”郜永宽仿佛又看到了一丝希望,“五舅,他到底要做什么?”

    “你的几位兄弟都在这里,我直说了吧,关大帅是要拿你们,去换几个人!”

    “换谁?”

    “你们手上的那三名洋人,还有被俘的官军兵士。”郑国魁到底把来意说出来了,“只要交人,关大帅答应放你全军出城,不做留难。”

    这个条件,不可谓不优厚,然而郜永宽听了,却默然无语。

    “怎么,云官,是不是有什么为难的地方?”

    “那三个洋人,当天就押送回苏州了。”郜永宽低声说道,“得要写信给忠王,他肯放人才行。”

    “忠王一定肯。”郑国魁拿手比划了一下,极有把握地说,“单是这间屋子里,就有两个王,两个天将,当然换得过!”

    “还有那三十四名轩军的俘虏……”郜永宽迟疑了片刻,才艰难地说道:“已经杀掉了。”

    (这章写得快,先发。晚上还有一个单章,这两天准备爆发加更了~)

    (周一,求点票票。)

    *(未完待续。。)

明天开始加更

未来三天,狮子比较清闲,力争每天加更一章。如果能把第四天的一章也码出来的话,那就连续四天,每天三更。

    时间上大致是中午发两章,晚上发一章。

    就快要过年了,狮子先给大家拜个早年,祝新年快乐。

    要是您还有压箱底的票票,干脆就赏了狮子吧,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求月票!求各种票!

    谢谢大家~

    *(未完待续。。)

第八十一章 血书

    被俘的轩军士兵遭到太平军的处决,这样的可能性,在关卓凡的考虑之内。但虽然如此,在大帐中亲耳听到郑国魁的禀报,他的心中仍是一阵一阵的怒气上涌。

    这个郜永宽,一点后路也不替自己留么!关卓凡脸上青筋毕露,攥紧了拳头,强自抑制着不要发作出来。大帐中一片死寂,帐中的诸人见大帅这副样子,谁都不敢说话,刚才在青浦城中面对刀枪毫无惧色的郑国魁,此刻也仿佛是办砸了差事一样,垂首躬身,大气亦不敢出一口。

    “轩帅,”过了半晌,刘郇膏才试探着说道,“要不,就传令丁总兵,拿青浦硬攻下来好了。就算不能活捉郜永宽几个,毕竟黄文金还在咱们手里,拿去换福瑞斯特,多半也够了。”

    关卓凡舒了一口气,缓缓摇了摇头。他不肯轻言攻城,倒不是全为了交换福瑞斯特,还有别的原因。

    彼时的军队,有一个风气——对于攻占城池,特感兴趣。能够立功是一方面,更关键是在于可以趁乱掳掠,不分敌我,终归是老百姓遭殃,每过一次兵灾,都是元气大伤。虽说轩军的军纪严明,屡经训诫,在这一点上要好很多,但一旦开战,太平军于绝境之中做困兽之斗,不免象郜永宽所说的,“玉石俱焚”。青浦是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名城,这些坛坛罐罐,能够保全,还是保全为上。

    “青浦是自己地方,能不打烂是最好的。”关卓凡点明了这个宗旨,看着郑国魁问道:“郜永宽怎么说?”

    “郜永宽说。做下的事情没办法再挽回。”郑国魁看着关卓凡的脸色。小心翼翼地说。“他愿意写信到苏州。请忠王拿三个洋人来换人,全看大帅肯不肯给他一条生路。”

    “他说的不错。做下的事情,没办法再挽回。”关卓凡若有所思地说,“郑国魁,你再辛苦一趟,去跟郜永宽说,我还是给他一条生路。不过这一回,他想要全军出城。那是不能够了,一句话,放将不放兵。如果他肯,则请他明日正午之前开城,如果不肯,也不必等他的回话,过了正午,轩军就要开炮了。”

    “是,标下一定好好劝他,只不过……他在长毛里的日子很久。标下不敢打包票能劝得动。”郑国魁想来想去,还是小心地申明了这一层担忧。

    “郑国魁。你不要有顾虑。你孤身一人,两进青浦,这一份胆气,本身就是大功一件。”关卓凡温言道,“不论成与不成,我都照样重重赏你。”

    “谢大帅!”郑国魁放下了心。

    “还有一件事——郜永宽给李秀成的信,要他再加上一句话。”

    “是,请大帅示下。”

    “李秀成的女婿黄文金,现在我的手里,郜永宽是知道的。”关卓凡慢悠悠地说,“我要拿他向李秀成再换一个人。”

    “是,请问大帅,要换哪一个?”郑国魁不免疑惑。

    “福建督粮道、湖州团练大臣,赵景贤。”

    *

    郑国魁由一队骑兵护着,再赴青浦去了。关卓凡办完了这件事,开始交待军务。

    “张勇,跟伊克桑联络的人,派出去了么?”

    “老总放心,昨天就派出去了。”张勇把关卓凡交待的指令,复述了一遍:“着克字团自千灯镇撤回淀山湖待命,避开长毛主力的锋锐。”

    李秀成的中军,昨天开始向苏州方向撤退。既然如此,关卓凡特意叮嘱,让威胁昆山的伊克桑率兵急退——虽然是精兵,到底只有两千五百人,不要一不小心,重演了淮军的坂桥悲剧。

    “刘先生,嘉定那边,有什么消息?”

    “已经停了火。长毛要退,淮军亦要做一个喘息。”刘郇膏笑着说,“不过听说淮军在宝山发了一笔小财——”

    守宝山的,是淮军将领张树声和吴长庆。太平军打了一个月没打下,等到撤退的时候,淮军挥军急追,太平军一时摆脱不掉,于是在撤退的路上,抛下大量的金银珠宝、丝绸布匹。淮军沿途拾取,便再也追不上了,因此刘郇膏说他们“发了一笔小财”。

    淮军如此,那轩军又怎么样呢?关卓凡不能不关心一下。

    “嗯,兵士们穷得久了,黑眼珠看见白银子,约束起来也不容易。”关卓凡笑一笑,点头道,“刘先生,咱们轩军的粮台上,有没有支应不到的地方?”

    “轩帅放心。现在围青浦的,是德字团、建字团、洋一团,还有张副将的马队。摆在嘉定方向的,是丁汝昌的先字团。都在这么近的地方,若是再供应有缺,请轩帅行军法砍了郇膏的脑袋去。”刘郇膏自信的说。

    “张勇,让丁汝昌再往北打一打!”关卓凡漫不经心地说,“声势不妨造得热闹些,却也不必当真花好大力气。”

    张勇和刘郇膏都听懂了,关卓凡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另有深意在内。南路的黄文金,是轩军一手打垮的,中路的谭绍光是轩军独力打败的,而北路虽然归淮军,但李鸿章是得了洋枪二团的力量,才扭转战局,现在丁汝昌在北路开火,那么最终打退这一路太平军的功劳,也有轩军的一份,再也抹煞不掉。

    也就是说,这次上海之役的胜利,至少有七成的功劳,要归于轩军。

    “至于你刘先生的脑袋,我可舍不得砍。”关卓凡的心情不错,开了一句玩笑,“不然再到哪里去找先生这样的大才?”

    “赵竹生之才,强我百倍。”刘郇膏收起笑容,极认真地说,“轩帅,你拿黄文金去赎他,真是高棋!换做是我,便万万想不到。”

    这是在说赵景贤了。关卓凡见他如此认真,于是也敛起嬉笑之色,先点点头,又摇摇头。

    “一时瑜亮,各擅胜场,也不能说他就强过了先生。”关卓凡沉吟着说,“不过我拿黄文金去换他,倒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主意,是方才胡光墉和赵炳麟来过一趟——”

    轩军以破竹之势,先后击破两路太平军,俘虏黄文金的消息,早已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之间轰传,而且上海的士绅百姓都认定,关卓凡受秦城隍的庇佑,注定要成为李秀成命中的克星——先杀了他的次子,又捕获了他的女婿,这不就是明证?

    赵炳麟所想的还不止于此。他一收到这个消息,立刻便带了车,到租界里来找胡雪岩。他是湖州人,久居上海,生意做得很大,跟胡雪岩早就熟识。

    “雪岩,听说你跟关藩台,是好朋友?”赵炳麟一脸恳求的神色,“现在有一件事,一定要请你帮我的忙!”

    “好朋友不敢说,不过一两句话也许还说得上。”胡雪岩少见赵炳麟急成这样,于是答应得也很干脆,“老兄的事就是我的事,请尽管吩咐。”

    “听说李秀成的女婿落在官军手里了,我想请你替我去求一求关大帅,看能不能拿他把竹生换回来。”

    赵炳麟是赵景贤的亲叔父,赵景贤守湖州,拒绝出城的时候,最后一封信便是送给赵炳麟的。赵景贤被俘之后,关押在苏州,赵炳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多方设法营救,许以重价赎买,终因赵景贤是李秀成的要犯,因此都不能成功。

    胡雪岩听说是这个事情,大起踌躇——事体太大,不是自己能够插得上手的。

    赵炳麟见他犹豫着不说话,急道:“雪岩,竹生他可是为了浙江人在打拼,才遭此难!”

    这句话极有分量,同为浙江人的胡雪岩不能推脱了,于是下了决心,说道:“好!我陪你到泗泾大营去走一趟。”

    就这样,两人各自骑了一匹健骡,以数人相随,从上海赶到了泗泾。

    胡雪岩来拜访,关卓凡自然立刻传见。胡雪岩和赵炳麟都是捐有官身的人,官场上的应酬亦是家常便饭,可是一等到进了大门,铁血军营,森严肃杀,那种慑人的寒意,迫面而来,两个大商人就有点吃不住劲了,特别是赵炳麟,一步一颤,等见到关卓凡,话也说不利落,扑通一声跪下,先磕了一个头。

    “这是做什么?快请起来!”关卓凡吃了一惊,一面搀扶,一面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一旁的胡雪岩。

    等到胡雪岩把来意一说,关卓凡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为了赵景贤而来。

    这一节故事,刘郇膏不知道,现在听关卓凡说了,点点头道:“原来有这一跪,其情可感!”

    “倒也不是为了这一跪。”关卓凡平静地说道,“我换福瑞斯特,那是轩军自己的将领,犹有可说,换赵竹生,未得朝命,其实多少是有些冒昧了。不过,赵炳麟带了这个来——”

    他顿了顿,从军案上的一个盒子里,翻出一块略旧的白布来。

    “这是赵景贤从湖州城里,给他这位叔父的血书。”

    张勇和刘郇膏都是一震,围上来看。只见白布之上,暗褐色的字迹宛然,正是以血书就的十六个大字:城在人在,城亡人亡,父老犹在,何敢偷生?

    “赵景贤真国士也,”关卓凡感慨道,“说不得,只好救他一救!”

    *(未完待续。。)

第八十二章 负荆请罪

    对刘郇膏和张勇,关卓凡的话只说了一半。

    凭借对历史的熟知,他对赵景贤自然也是知之甚深。他要救赵景贤,当然还不止因为赵景贤是位“国士”——国士归国士,也要看替谁效力。这个人,有大才,有大能,但极重恩情,因此埋下这一个伏笔,如果将来能收归己用,会是一个得力的干才。

    关卓凡知道,如果不救他,他的宿命是死在李秀成的手上。不过现在救不救得成,还要看看再赴青浦的郑国魁,,是否能够不辱使命。

    到了第二天,青浦城外的轩军都紧张起来,如果到了正午郜永宽还不开城,那就要动手强攻了。

    轩军的主攻方向放在了西门,担任主攻的,是姜德的德字团,以洋一团辅助,火炮亦大多集中在这个方向,只等时辰一到,就要开跑轰城。

    姜德受关卓凡的赏识,从李恒嵩的部下拨归轩军,现在已经升了团官,封了四品的都司,他是极感激的,不过同时也就觉得,自己的功劳与别人比起来,要逊色几分。

    与伊克桑和丁汝昌相较,人家是主力团,四个营头的建制,算上长夫的话,满编有将近三千人,装备的是后膛枪。他的德字团则和吴建瀛的建字团一样,是三个营头的建制,不仅人数较少,武器也还是前装的线膛枪——虽然比起太平军和淮军来已是强得太多,但仍然不免要羡慕伊丁二人。

    至于“福鬼子”统带的洋枪一团,虽然也只有三个营。但军官里有不少是美国人和葡萄牙人。战力确实最强。这一点姜德是服气的。可是现在连吴建瀛这个从长毛投顺过来的人,都立了大功,冲破了长毛的南路大营,生擒黄文金,把德字团比了下去,这让姜德的心里一直闷闷不乐,无法释怀。

    现在好了!姜德心想,我拿青浦城打下来。跟吴建瀛比一比,看谁的功劳大?他抓了黄文金,我就抓郜永宽,这下总不会再输给他了。

    有了这一层打算,姜德对手下战前的准备,便考察得格外细致,特别是每一门野炮安放的炮位如何,炮口校准了没有,都要一个个看过,再三叮嘱。就连每门炮额定的八十发开花弹。都恨不得弯下腰亲自去数一遍才放心。

    日影西移,青浦城内却仍是毫无动静。城外的轩军阵地上,也是寂然无声,气氛却变得越来越紧张。

    八月里的天时,空气中已经微有凉意,但全副装束的姜德,手心里却全是汗——更多的是因为激动和兴奋。他不住看着自己的怀表,只待长针短针都指向十二点,那就是午正,也就是大帅定下的攻城时间。

    时间就在这难熬的等待中一分一秒的过去,到了午正差一刻的时候,督战的丁世杰,终于下达了全军预备的命令。几十门大炮的炮位上立刻开始忙碌起来,火门手配合装填手,在炮长的指挥下开始装药,步勇们亦都开始竖起枪管,将第一发子弹填进枪膛。充作敢死队的一营人,则最后一次紧一紧裹腿,端起了刺刀。

    姜德的心里怦怦直跳——立功的时候,就要到了!

    然而天不遂人愿,就在这时候,城中传来了一阵阵哐啷哐啷的响动,青浦城四大两小一共六个城门,豁然洞开。

    郜永宽降了。

    *

    谭绍光指挥着北路太平军,从嘉定撤围而去。虽说算得上是“虽败不乱”,但在轩军和淮军的共同追击下,伤亡和被俘的人数,还是增加了几千人。

    这一仗打完,东南大势便告逆转。双方都心知肚明,从此以后,太平军将再也无力东图上海,反而是“苏南省”,要开始面临轩淮两军的猛烈进击了。

    战役开始时,太平军的南路和中路加起来,是三万人,北路是四万余人,合共七万有余。等到结束时,大约损失了四成兵力,其中一半是在南桥之役、清水坑之役和青浦围城之役中,折损在轩军手里;而另一半,则是在嘉定和宝山周围,与淮军的惨烈攻防中产生的。

    而淮军的状况亦好不到哪里去,除了嘉定战场上的伤亡之外,在板桥被围歼的淮军精锐,就有四千人之多。通算下来,单是淮军自己的伤亡,已经有七千之数,如果再加上绿营和团勇的损失,则与北路太平军的伤亡不相上下。

    大赢家是轩军。先是示人以弱,做出一副碌碌无为的姿态,暗暗轮训部队,一旦动起手来,以火力强悍,行动奇速,不仅在南桥、清水坑和青浦连胜三阵,而且还可以北援嘉定,西指昆山,处处快人一步,打得太平军失魂落魄。而轩军阵亡的士兵,一共是两百七十三名,再加上受伤的,亦不过七百之数,与太平军的战损相比,简直天差地别。

    在杀伤的敌将方面,则轩淮两军,各有千秋——淮军先后击毙了李秀成的大将高疯子、李文钊,而轩军则俘虏了黄文金。至于郜永宽等一干人,因为要拿去换轩军自己的福瑞斯特,还没计算在内。

    在青浦投降的太平军,一共四千余人。丁世杰按照关卓凡定下的“放将不放兵“的宗旨,将郜永宽以下一共六个伪王、天将、天义,还有几个师帅和旅帅,单独指了城内的小校场给他们居住,准带亲兵二十名服侍,都不曾缴械,由姜德派一营人在四围监视。而投降的士兵则拉出城外整编,跟在南桥和清水坑俘获的太平军一起,严加筛选,补充和扩大轩军的兵员。

    这一仗虽然也小有跌宕起伏,但在关卓凡来说,完全不像第一次上海之役时那样提心吊胆、一日三惊,可见轩军已经由“成军”,到“成型”,再到了现在的“成熟”。

    不过还不是能够庆功的时候。关卓凡在泗泾大营内,除了忙着决断各种善后的事宜,处理藩司衙门送来的文书,最重要的,则是等待苏州方面的回信,看福瑞斯特和赵景贤,能不能换得回来。

    谁知回信还没有等到,却等来了李鸿章巡抚衙门的一队抚标亲兵。

    “他们来做什么?”关卓凡皱着眉头问道。

    “是捆了人送来的,”图林小声回禀,“刘铭传。”

    淮军的“铭”字营统带,三品参将刘铭传,此刻正被五花大绑,跪在关卓凡的中军大帐之外。送人来的亲兵队长,进帐回话,说刘铭传以丧失青浦的大罪,已经被李抚台重责了军棍,现在他们奉了抚台的宪命,将人捆过来,听凭关大人发落。

    关卓凡心说,踢给李鸿章的皮球,现在又被踢回来了。等到把人提进大帐来一看,果然是神情委顿,背上血迹宛然,见得李鸿章的这顿军棍,打得不轻。

    关卓凡看着垂头丧气跪在面前的刘铭传,心中的滋味,一时有些复杂。

    青浦城之失,福瑞斯特被俘,轩军的兵士为太平军处决,都是肇始于他离城轻出,又因贪图防地而隐匿不报的缘故。但这个人,在历史上却颇有一席之地,不但是淮军日后的第一号大将,而且二十年之后,在“抗法保台”之役中,在海路断绝、身悬孤岛的情况下,犹能率军死战,先有基隆小胜,后有淡水大捷,让法国兵侵夺台岛的计划完全破产。以此而论,算得上是一位英雄。

    这样一想,心中对他的怒气总算平复了不少,摆摆手道:“给他松绑。”

    关卓凡的亲兵替他将身上的索子解了,刘铭传磕了一个头,没敢言声,仍是伏在地上,等关卓凡的发落。

    “六麻子,”关卓凡平静地说,“你可知道,今天你为什么要跪在这里?”

    刘铭传抬起头,惊异地看了一眼——这位年轻的大帅,何以能张口就把自己的绰号叫了出来?随即又垂下头去,答道:“卑职知道。卑职丢了青浦,罪过很大,请大帅处罚!”

    “论打仗,总归是有胜有败,就连诸葛武侯,六出祁山,不也都败了回来?可是再怎么样,也不能学马谡,自作聪明,自以为是,自作主张,自行其是!”关卓凡不伦不类地发作了一通,才不紧不慢地问出来一句:“你说你知罪,请我处罚。你倒给我说说看,按照军律,该当如何处罚啊?”

    刘铭传的心里一紧,嚅嗫半晌,咬着牙说道:“当……当斩!”

    (晚上还有一更)

    *(未完待续。。)

第八十三章 心计 (三更)

    关卓凡正是要逼他说出来这句话。刘铭传是淮军大将,李鸿章的嫡系,自己当然不可能杀了他,但若说是糊里糊涂地轻轻放过,那也不肯。明确了罪名,一来是要让他知道,自己算是放了他一马,二来也要让轩军的将领明白,这样的行为,乃是死罪,决不可犯同样的错误。

    “抚台的这顿军棍,算是救了你,既然你已经知道厉害,今天我不杀你。”关卓凡淡淡地说,“我知道你刘省三很能打仗,这回在嘉定,也立了功,不过光是能打仗,也还不够,得要把心中那个自大的意思去除了才行。这些事,有李抚台在,也轮不到我来教训你,只希望你从今以后,记得这个教训,好自为之。”

    “是,谢谢大帅开恩!”

    “我也没什么恩给你。”关卓凡干巴巴地说,“福瑞斯特是为了帮你守青浦,才叫长毛抓了去,若是人回不来,我再找李抚台讨说法。”

    “……是。”

    等到亲兵把刘铭传扶了出去,大帐中的气氛才活络了一点。关卓凡向刘郇膏摇摇头,笑道:“李少荃真是老谋深算,明知我不会拿刘铭传怎么样,偏偏来演一出负荆请罪,就算把这件事揭过去了。”

    话是这么说,不过这件事以这样的方式处理,倒是最好的——因为好歹还有个“负荆”,既不让轩淮两军之间生出大的龃龉,又把关卓凡的面子维护住了。

    “李少荃当有此举。”刘郇膏接着关卓凡的话说,“虽然说都是为了国家办事。可这次他能守住嘉定。实在是得了咱们的大力。且不说轩帅挥师击溃了黄文金和谭绍光。单说给了他戈登的洋二团,就帮了他多大的忙?现在就是不知道,苏州的李秀成会拿郜永宽的信怎么看。”

    说曹操,曹操就到。关卓凡还没来得及答话,图林已经匆匆从帐外走了进来,兴奋之色溢于言表。

    “爷,苏州来人了,一共三个。领头的是李秀成手下的一个‘承宣’,说是持了李秀成的书信,来换人的!”

    “哦?”关卓凡霍地站起身,“人在哪里?”

    “张副将派了一队骑兵,从青浦送过来的,此刻正在营外候命。”

    “传他进来!”

    换人的事情,就此定局,轩军以黄文金、郜永宽、周文嘉等一十四人,交换关押在苏州的赵景贤、福瑞斯特,以及青浦城内被俘的另外两名美**官和一名葡萄牙军官。

    换人的地点。定在淀山湖旁的一条水道上。到了第四天,双方按照约好的章程。各带一千人,不许带炮,在两岸列阵。岸边亦各自泊靠着一只船,作为接人的载具。

    列阵的双方,都要争面子。太平军一方,派出的是李秀成的侍卫亲军,一个个虎背熊腰,神情彪悍,在河边列成十数排,气势迫人。

    轩军的一方,则是由伊克桑统带的克字团中,派出的两营精锐,在河边分列成两个方阵,一般的衣甲鲜明,军容齐整,身材上虽然高矮不一,不像对岸的那样有气势,然而肩上所挎的后膛枪,却是太平军没有的利器。

    “操他姥姥!”负手立在最前面的伊克桑,脸上露出一丝不屑,小声对身边的刘郇膏说,“人高马大就自以为了不起,挡得住枪子儿么?若不是有这条河,我三排枪就灭了他们。”

    刘郇膏微微一笑,没有接话,等到对面把人推了出来,他便上了船,要亲自过去验人接收了。

    船到对岸,搭起了跳板。刘郇膏甫一下船,便即动容,抱拳一拱:“竹生,你受苦了!”

    面前的一人,正是赵景贤,中等身材,面色憔悴之中仍有一份刚强,只是看得出虚弱得很,要由福瑞斯特等几个搀扶着,一望可知很受了不少苦。至于福瑞斯特几个洋人,却是红光满面,精神好得很,看来太平军对他们这几位“洋兄弟”,倒是满客气的。

    赵景贤跟刘郇膏相识,此刻却只是点头为礼,没有言声,在福瑞斯特的搀扶之下,一瘸一拐地艰难行过了跳板。上了船,仍不肯坐下,硬挺着立在甲板之上。

    “松岩,想不到今天是你来接我。” 直到汽轮开动,赵景贤的脸上才现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那位关大帅,可是还在泗泾么?”

    “轩帅的行营,昨天已经回上海了,他此刻正在藩司衙门之中等你。”

    *

    关卓凡从泗泾回了上海,李鸿章也从嘉定回了上海,两人在城西的巡抚衙门中见面,密谈了许久。

    要谈的事情很多,不过最重要的两件,一个是对这一次战役的奏报,一个是未来两军协同作战的计划。

    李鸿章先把奏折的底稿拿出来,请关卓凡过目,并且很客气地请他“斧正”。关卓凡仔细看过,见折子上所说的内容,大致公允,把轩军的功劳写得足够,青浦之失的经过,也没有讳言,这让他很满意。而淮军在太仓州的坂桥之败,虽不免有所矫饰,但事不关己,他当然不会说什么。

    至于文字,他有自知之明,知道以自己的水平,是挑不出什么毛病的,斧正更是谈不上。于是就藏拙,说声“高明之至”,不做一字更动,还给了李鸿章。毕竟等到把赵景贤福瑞斯特一干人换回来之后,还得写专门的附片来奏明,因此有什么事,到时候再说也不迟。

    谈到未来的作战计划,两人都有一致的看法,那就是李秀成要西援“天京”的话,非带兵去不可,至少他最精锐的中军是一定会带走的。因此只要他前脚离开苏州,轩淮两军后脚就可以开始进攻。

    进攻的方向,也做了分配。太仓州在嘉定的北面,也是李鸿章耿耿于怀的“伤心之地”,当然交由淮军来主攻。而属于苏州府的昆山县,是在青浦的西面,亦是上次伊克桑没来得急攻下的地方,这一回仍由轩军来包办。等到各自打下太仓和昆山,则淮军由太仓州南下进入新阳县,跟轩军一道,夹击苏州城,拿下这个伪苏南省的首府。

    这个安排,轩军大占便宜,不仅到苏州的路程近,而且太平军在昆山县内堆积如山的军需,势必也落入轩军的手中。以李鸿章的精明,不会不知道这一点,而他居然毫无异议,欣然表示赞同,关卓凡就知道,他一定还有话要说,至于要说什么,亦能猜个**不离十。

    果然,李鸿章略作踌躇,便开了口:“逸轩,我有一个不情之请,唐突的很,可又不得不开这个口,还要乞望你成全。”

    “抚台太客气了,哪里说得到这个话?”关卓凡心下雪亮,面上却做出惊异的表示,“有什么事,请抚台尽管吩咐就是了。”

    “不瞒你说,长毛的兵势,比我料想中的,要厉害许多。”李鸿章坦率地说,“淮军最终能守住嘉定,打败长毛,戈登那两营洋枪队出了大力气。我在想,这一回咱们分进合击,好不好再把戈登,借给……借给我这里再用一用?”

    这可真是不情之请了,说到最后一句,李鸿章的语气已有些吞吐,毕竟轩军也要打仗,而且戈登的洋二团也是关卓凡花了很大力气,真金白银建起来的,这个“借”字,便很难说得理直气壮。

    “说起来,戈登这一千多号人,是英法的军官带队,倒是最能打的……”关卓凡沉吟片刻,仿佛下定了决心,断然道:“都是朝廷的薪饷、百姓的捐输养起来的兵,连我在内,都在抚台麾下,哪里谈得到一个借字?这一团人,就拨归淮军的建制好了!”

    有这样的好事?李鸿章眨眨眼睛,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及至他确定关卓凡并不是开玩笑,霍然站起,兜头一揖,激动地说道:“逸轩,有你这样同心协力,大事必成!”

    关卓凡连忙起身还礼,口中做谦逊的表示,心里却不免有些惭愧——戈登固然能打,可惜跟他李抚台,八字不合,这一段姻缘,不仅多半要变成镜花水月,而且还会替李鸿章惹来很大的麻烦。

    这可是有史为证的。

    (三更奉上,求票票~)

    *(未完待续。。)

第八十四章 风骨

    换人的事,交给刘郇膏去办,关卓凡很放心。算算时间,如果一切顺利,那么他们大约今天应该能回到上海。虽然如此,他亦不肯空等,于是利用这一点时间,把杨坊、华尔和利宾叫到藩司衙门,商量一下补充军械的事情。

    经过这一战,轩军又扩展了,以新募的部分勇丁和挑选出来的太平军降兵,替各团都补充了一个新的营头,而作为预备兵的长夫,也都替各营补满了编制。

    这样算下来,马队六营将近四千人,克字团五营共三千人,先字团五营共三千人,建字团和德字团都是四营,各两千四百人。

    洋枪二团被他大方地送给了李鸿章,从轩军的建制中去除了,只把洋枪一团补充到四个大营近三千人,华尔又专门从租界招募了四十几名洋军官,加入其中。名字也不再叫洋枪一团,直接改成洋枪团,只等福瑞斯特回归。

    刘郇膏的中军营和图林的亲兵营,则维持不变,仍是各领五百人。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轩军已经发展为一万八千人的一支军队,而松江府境内各城的城防营和团勇,都归关卓凡掌握,也有上万之数。

    还是要有钱,关卓凡心想。他并不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事实上,轩军能有今日,除了敢于大量任用西洋军官,将他们融入到自己的体系之内,更与当初那道“兵费由江海关关银指拨”的上谕,实在是有着莫大的关系。以松江和上海的财力。将养着轩军这一支劲旅。已经是绰绰有余。如果江苏全境在手,那又会是什么光景儿?

    不过眼下还说不到此事。关卓凡想了想,问杨坊:“启翁,军费上的供应,吴子润那边,有没有叫苦?”

    “就算有苦也说不出。”杨坊对吴熙抱有一份同情,叹息道,“他自从被李抚台月下查账那一回之后。安分多了,除了轩淮两军的兵费,现在每月还往曾督帅的大营拨付六万两。毕竟原来只报二十多万的关银收入,现在查出来是四十多万,那还有什么说的?只有乖乖给钱。”

    “我有一些不明白,”华尔穿着一身二品的公服,看上去已经很像那么回事了,“这些钱,不用交给京城的中央政府一些么?”

    “哈哈,远诚。这些事,你原本不明白。”杨坊看着自己这个女婿。笑着说道,“朝廷办事,也有规章,不是想拿就可以拿的。京饷和漕粮,都是早有定规的正项,依例由各省的藩司衙门解派。至于关银,朝廷起先是不拿它正眼相看的,一点点杂项银子,有什么了不起?哪里想得到竟能有今天这样的数目!后来战事一起,连各地的军饷都不够支付,更谈不上解京了。”

    “不要最好。我们拿来买枪买炮,把长毛的‘天京’荡平它!”华尔信心满满地说道,“逸轩,你上次交待下来要买的东西,我和利先生、金能亨已经商量好了,特别是炮,打算买我们美国……咳咳……美国的后装线膛炮,价格虽然稍微贵一点,但射程和精度,都比现在用的法国炮要强不少,而且不用火门手和扦手,不仅人少,射速也快了很多。”

    关卓凡对法国野炮的操作已经很熟悉了,知道华尔所说的扦手,是负责压实药包的,而火门手在点火时,则要用带着厚皮手套的一只手,按住点火口,不让空气由点火口倒灌入炮膛。否则一旦有未燃尽的火药,膛内又有残余火星,会伤害到正在进行作业的炮手。现在如果是后膛装弹,则免去了这些流程,自然大大跨进了一步。

    炮兵的威力,他早就认识到了,这次南桥和清水坑的两战,太平军对轩军的凶悍炮火更几乎是束手无策,因此他下定决心,把能弄到的钱,优先投在大炮上。

    “就这么办!等刘先生回来了,你们跟他一起,连着需要补充的枪械,一并做一个呈文,我移给吴子润备案,请他拨款。”想了想,又加一句:“还有子弹,也是要紧的,不要弄得跟长毛一样,一支枪只有十几二十发弹药,仗就不好打了。至于从长毛那里缴下的枪,还有轩军自己淘换下来的装备,分给城防营和团勇好了——别小看他们,原来刘先生练的勇,就比绿营兵要强得多!”

    这又是一笔银子,不过关卓凡想,吴熙也还支应得起。而等到将来战事平息,则上海的关银这一块,只怕要翻上一倍还不止。

    上海一定要抓在手里,绝不容李鸿章来插一脚!关卓凡比以往更加强烈地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他看了看杨坊,沉思着说道:“启翁,道署那里的动静,请你多关注一点儿。上海道这个位子,李鸿章算是盯上了,他不把吴子润整下来,是不会善罢干休的。便宜不落外方,我们可不要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有自己的女婿在侧,杨坊不愿多说什么,只是默默点了点头。

    关卓凡还待再说,却见一直等在衙门外面的图林,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行礼禀报:“爷大喜!人都换回来了。”

    “好极了!我就知道刘松岩必不负所托。”关卓凡眼睛一亮,兴奋地说,“他们到哪里了?”

    “已经进了城,正在来衙门的路上,就要到了。”

    关卓凡略一沉吟,扬声道:“放炮!开中门迎接!”

    “放炮——”关卓凡的命令,由签押房至大堂,由大堂至二堂,一路传了出去,“开中门——大帅亲迎!”

    *

    刘郇膏和赵景贤这一行人,由伊克桑亲自护送,直到进了松江府的境内,便有刘郇膏的中军营接过去,赶往上海。其中赵景贤的身子虚弱,特别是左腿伤得厉害,是以一顶软轿抬起,以八名健壮的兵士轮班担当轿夫,奔走如飞,在下午时分,赶进了城。

    赵景贤关在苏州的这几个月,无论“忠王”李秀成是软语相待,还是重刑加身,嘴里从来只有四个字,“景贤不降!”。这样的骨气,连看押他的太平军士兵,都暗暗动容,虽还不至于敢徇情私放,但外面的消息,多少能透一点风给他。关卓凡三月里大破李容发,全歼太平军于高桥的战事,赵景贤已经知道了,心中振奋不已。这回李秀成亲率的七万大军,又在上海铩羽而归,更是令赵景贤于狂喜之中,又多出了一份渴望,真想亲眼看看,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怎样的一支军队,把威震天下的李秀成打得如此狼狈。

    然而身在囹圄,死志已决,自知这个念头,终不过是一个奢望罢了。谁知道再过几天,便忽然被从监仓里提了出来,还跟几个洋鬼子一起,说是要拿去换人。换人也还罢了,里面那个叫做福瑞斯特的洋鬼子,居然会说中国的官话;会说官话也还罢了,居然称自己乃是中国人,是朝廷命官,正三品的参将,堂而皇之地以同官的身份跟自己见礼。

    这一切,让赵景贤颇有不真实的感觉——自己在湖州被困半年,在苏州被关押五个月,这外面的世道,究竟变成了一个什么模样?直到在汽船上见到刘郇膏,一直云里雾里的赵景贤,心情上才多少踏实了一些。

    一路之上扈从的轩军,军容肃穆,行动敏捷,每逢交接之时都是干净利落,没有一点拖泥带水的地方,不仅装备精良得见所未见,而且看得出纪律严明,训练有素。赵景贤心想,难怪长毛要败在他们手上,恐怕就连曾大人的湘军,也未见得是他们的对手!

    而等到进了上海城,赵景贤的心情又是一变,不仅终于相信,自己是真的从鬼门关里逃了出来,而且想到要面见那位关大帅,那一份激动和迫切,几乎便压抑不住。

    才望见衙门外的石狮子,已经听见号炮一响,藩司衙门的大门豁然洞开!这一下,赵景贤在轿子上坐不住了,不顾那条伤腿,执意要下轿步行过去,刘郇膏死活拦不住,只好由他。

    赵景贤的举动,事出有因——关卓凡开中门相迎,这是很大的礼遇。

    彼时官场的规矩,只有钦差宣旨,或者上官到府,才会中门大开,这叫硬进硬出。赵景贤的本官只是道员,虽加了布政使衔,在关卓凡的面前,仍算下级。此刻身为轩军统帅、江苏藩司的关卓凡,大开中门,亲率十余位官绅降阶迎候,自然是为了对这位江南名臣的风骨,表示格外的礼敬。

    人到此时,不能不动情,赵景贤这位深沉峻刻、铁骨铮铮的汉子,甩开刘郇膏的手,拖着一条伤腿,在众人瞩目之下,一瘸一拐地行到关卓凡面前,不去理会在一旁激动得面容扭曲的叔父赵炳麟,亦不待关卓凡伸手相扶,推金山,倒玉柱,双膝一跪,纳头便拜。

    “轩帅,谢谢你的救命之恩!”

    *(未完待续。。)

第八十五章 斯德哥尔摩

    “竹生兄,不敢当!”

    赵景贤脸上两行清泪,当街一跪,让关卓凡心里颇为感动——看来刘郇膏所言不虚,此人果然是个重恩义的汉子,拿黄文金换他回来,没有做错。他双手将赵景贤搀扶起来,让他与众人见了礼。

    “嗐……嗐……竹生,这是怎么说的……”赵炳麟却不像关卓凡那么把持得定,握了赵景贤的手,打量着自己这个胞侄,哽咽得不能成语,“你的腿……”

    “二叔,不妨事的。”赵景贤度过了最初的激动,语气已经恢复了平静,“大不了以后拄一支拐,照样可以替国家出力。”

    就这样乱哄哄的热闹了一阵,赵景贤才由关卓凡的亲兵搀着,进了衙署,在花厅中坐了,跟着便有听差奉上热茶,还有一盅热气腾腾的炖汤。

    “竹生兄,这是专门替你准备的黄芩角鱼汤,最补元气,你先喝了,咱们再慢慢聊。”关卓凡笑着说,坚持让赵景贤把汤喝完。

    恭敬不如从命,赵景贤只得道声失礼,端起来先喝一口,却觉味道鲜美异常,不由赞了一句:“这汤倒是我们浙江人的做法。轩帅府上的厨子,是浙江人?真是好手艺。”

    “唔唔……说起来……倒是一位杭州姑娘。”关卓凡不料他问起这个,支支吾吾地答道。汤是他请扈晴晴特意准备下的,自然好滋味。

    等到把汤喝完,两人才切入正题。一路上,刘郇膏已经把目前的局势。仔仔细细地向赵景贤说了一遍。因此要谈的。主要是日后的打算。

    “竹生兄被俘之后,朝廷屡次命曾督帅和左中丞,加意查访你的下落。及至打听到你被关在苏州,也曾命设法营救,没想到倒是小弟侥幸立了这一功。”关卓凡感慨地说道,“我来替你准备公馆,竹生兄请好好将养几天,未来的去向。想必朝廷不日就有恩旨。”

    “谢谢轩帅,我住在二叔那里就好,不用再多费心了。”赵景贤急于说的不是这个,“我听刘松岩说,轩帅的兵,只用了不到半天工夫,就打垮了黄文金?”

    “我们守了一个月,大约长毛的心都已经懈怠了,出其不意罢了。”

    “轩帅何必过谦?我跟黄文金是老冤家,知道他的实力。”赵景贤摇了摇头。“这不是出其不意就能做到的事。”说罢,顿了一顿。热切地说道:“浙江的长毛,我知之甚深。轩帅手握这样一支劲旅,若是兵锋南指,则湖州、嘉兴一带,必定可以势如破,就连杭州,也未必不能打破!”

    关卓凡见他才出囹圄,就有这样的精气神,就想称兵去找太平军报仇了,心下倒是满佩服的。只可惜他所说的,跟自己预定的路子,对不上。

    “竹生兄,我倒不是以邻为壑的人,不过我听说楚军在浙西南打得不错,”关卓凡微笑道,“左季高桀桀大才,又身为浙江巡抚,自然是要经略全局的。”

    话说得委婉,意思却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以左宗棠的雄心,自然是视浙江为禁脔,因此轩军并没有入浙的打算。

    在关卓凡来说,关注的并不是浙江,而是赵景贤这个人。他有才华,能干,现在又有了在长毛淫威之下“坚贞不屈”的大名声,用得好了,将来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他见赵景贤脸上微露失望之色,不免要再多说两句。

    “我到底是江苏的官儿,凡事也还要看看抚台的意思。对了,李少荃那里,竹生兄也该去打个招呼才好,我等一会派人,送你过去。”

    赵景贤拱拱手,表示承情:“轩帅,这些我理会得,是我孟浪了。说起来,左季高和李少荃都是曾督帅幕府里出来的,论才能自然是人中龙凤,若是论起气量格局,就不见得高明到哪里去,更不能跟轩帅相比了。以后若是有什么能帮到轩帅的地方,请尽管吩咐。”

    赵景贤说得直率,关卓凡嘴上谦逊,心里却受落了。只是第一次见面,还不到招揽的时候,只要微微露一点意思,也就够了。

    “朝廷如此看重竹生兄,自然是要大用的,你的去向,也自然要以朝廷的旨意为准。小弟日后要借重的地方一定很多,只盼到时候,竹生兄不要忘了小弟才好。”

    等到送走了赵景贤,接着才去见等在侧厅里的福瑞斯特几个人。这些是自己人,先客后主的道理谁都懂,因此也没有人觉得受到了怠慢。一番安慰激励是免不了的,然后定下来,今天晚上就在衙署摆酒,替他们压惊,轩军的将领,都来作陪。

    忙完了这些,正要喘一口气,却见到本已离开的利宾,去而复返,脸上是一派兴奋的神色。

    “逸轩,花旗洋行欧洲司派出去的人,有消息了。”利宾兴奋地小声说道,“我刚收到香港送来的电报,卢卡斯和我那位表弟,宋志宽,已经在英国的普斯茅斯港下了船。”

    *

    利宾所说的不错,不过已经是“旧闻”了,此时的卢卡斯和宋志宽,不仅已经到了英国,而且已坐上了从英国前往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班轮。

    从普斯茅斯出发的班轮,先后穿过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进入北海,顺着荷兰和丹麦沿岸一路向北前行。等到绕过了了丹麦最北端的斯卡恩角,折而向南,进入曲折的海道,穿过斯卡格拉克海峡,终于进入了波罗的海。

    波罗的海是个内海,风平浪静的样子,比之风高浪急的大西洋,简直可以被看做是一个巨大的咸水湖。数月来在海上吃尽了苦头的宋志宽,此刻终于松了一口气,透过舷窗望了望外面的海面,向坐在床铺上的卢卡斯笑道:“总算有几天舒服日子可以过了。”

    卢卡斯点了点头,打开随身的一个手提箱子,先拿出一张纸看看,那上面写着此行要去拜访的目标。接着又取出一个布包,轻轻地打开来,只见里面是两块白色的土块。他郑重其事地检查了一番,确认没有什么损坏,才又小心翼翼地包好,放回箱子里。

    “我那位表哥,不知道是怎么想的,把这两块观音土当成宝贝一样,说要拿这个去跟别人谈判。”宋志宽觉得有些好笑,“我听说以前饥荒的时候,可以吃这个度日,难道是怕你们欧洲人饿肚子,所以专门要我们带上?”

    “我也不能确定是为什么,但是利先生这个人,很神奇,对欧洲许多事情的了解,甚至超过了我。”卢卡斯以普鲁士人特有的严谨回答道,“他既然这样交待,一定有他的道理。”

    在平稳的海面上,船行极速,第四天的清晨,便缓缓驶进了斯德哥尔摩的港口。

    下了船,由船上的仆人替他们在码头雇好了马车,把两人的行李一直送到了车上。宋志宽只会说英语,在这里几乎用不上,于是一切事情,都由能说瑞典语的卢卡斯来打交道。

    “瑞典语跟我们普鲁士人讲的德意志语差不多,”卢卡斯略带得意地说,“我以前只花了三个月,就完全掌握了。”

    上了车,卢卡斯手里捏着那张纸,问车夫知不知道“温特维根”这个地方。

    “知道,先生,是在斯德哥尔摩郊区的一个镇子。”

    “很好,你在那附近,替我们找一家好一点的旅馆。”卢卡斯拿出半个瑞典克朗,递给车夫,“我们吃早餐的时候,请你去帮忙打听一下,一位叫做阿尔弗雷德的先生,他是卜福斯钢铁厂的拥有者。打听到了,再来接我们,我再给你半个克朗。”

    遇到这样豪爽的客人,车夫高兴极了,满口应承。车子从码头进了斯德哥尔摩城,又一路向东穿过城市,向郊区驶去。宋志宽左顾右盼,看着北欧的异乡风情,心想:街道算是宽敞整洁,房子也算坚固结实,不过若论繁华,似乎比起香港和上海来,还颇有不及呢。

    车夫很得力,送他们到了旅店安顿下来,早餐还没吃完,他已经转回来了。

    “先生,已经打听到了,”车夫恭敬地对卢卡斯说道,“他的家,离这里并不远。”

    说去就去。卢卡斯和宋志宽匆匆吃完了剩下的早餐,拎起箱子跳上了车。行不多时,便来到一个质朴无华的宅院前。这个宅院的正中,是一座红项的欧式二层建筑,门前的花园里生长着一片高大挺拔的雪松,宅院的右侧是一排平项楼房。

    拉响门铃,出来应门的是一位穿着双排扣西服的老仆人。卢卡斯报了名字,申明是专门来拜访阿尔弗雷德先生的,因为刚下船,所以无法预约,冒昧的地方,请代为致歉。

    一个欧洲人和一个黄种人?仆人略带疑虑地看了他们一眼,说句“请稍等”,转身进去了。等了片刻,一位黑头发,蓝眼睛,大约三十岁左右的白人,走了出来。他的衣着很随意,准确的说,几乎是不修边幅。目光之中虽然也带着几分疑惑,不过对于门口这两位不速之客,态度还是很友好,开口打了招呼。

    “你们好。”

    “阿尔弗雷德先生,很高兴见到你。”卢卡斯把帽子拿在手里,彬彬有礼地说,“我叫卢卡斯,这位是我的助手,宋。我们这次来,是代表美国的花旗公司,有一些生意上的事情想跟你商量。”

    “非常欢迎,请进吧。”阿尔弗雷德有些惊奇地看了看宋志宽,跟两人握过手,很礼貌地把两人让进屋子,一边带着他们向内走去,一边说道:“请不要客气,叫我诺贝尔就行了。”

    *(未完待续。。)

第八十六章 双眼花翎 (三更)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如果说一开始的时候,诺贝尔还只是对这两位客人,特别是对那位东方人,感到好奇和些许的惊讶,那么现在,当他彻底弄清楚他们的来意之后,简直就是震惊了。

    “你们所代表的花旗公司,是设立在中国的上海?”诺贝尔难以置信地问,“你是说,你们穿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然后又穿过了整个大西洋和波罗的海,到斯德哥尔摩来找我,只为了投资我的小钢铁公司?”

    “诺贝尔先生,我们有理由相信,你父亲留给你的卜福斯钢铁公司,在瑞典有着良好的声誉,也有着良好的前景。”卢卡斯不动声色地说。他已经将利宾交给的资料背得滚瓜烂熟,因此是一副极有把握的口吻。“我持有花旗公司授予的全权委托书,和英国的怡和银行开具的承兑汇票,随时可以在斯德哥尔摩贴现,兑换成你需要的瑞典克朗。”

    “你刚才说,你们的条件是……”

    “我们希望持有卜福斯钢铁百分之六十的股份。按照你估算的价格,我们愿意为此支付四万二千瑞典克朗的对价,作为增加的股本,投入到卜福斯钢铁公司中。这些钱,一部分可以用于公司本身的扩大,另一部分,可以用于你正在进行的一些有趣的研究。”

    “我的……研究?”诺贝尔的脸上,再一次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卢卡斯先生,难道你们知道我在做什么研究?”

    “我们深信。你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工业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化学家。你在炸药改进上的研究,有着异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卢卡斯毫不犹豫地说道,“我们的条件是,这些研究,应该纳入卜福斯公司的框架之下,而研究的成果,应该成为公司财产的一部分。”

    诺贝尔看着卢卡斯,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卜福斯钢铁公司。是他父亲留给他的一份遗产,经营状况平平。而他自己,作为一名机械师和化学师,曾经在美国求学,也曾经在整个欧洲游历,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各个国家对于炸药威力和安全性这两方面的巨大需求,因此下定决心,要做出威力更大,也更安全的炸药来。事实上。他的一个实验室,就在家旁边的那栋平顶楼房中。

    而现在。一位普鲁士人和一位中国人,忽然就从遥远的东方出现自己面前,不仅口口声声要入股自己的钢铁公司,而且一口点出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这也太神奇了吧?

    但是不管怎么说,四万二千克朗,这是一笔让人无法抗拒的巨款!不仅工厂可以得到发展,而且自己的炸药研究,也可以得到急需的资金。只是股份……

    “卢卡斯先生,你似乎知道,这间工厂是我父亲留给我的遗产,从感情上来说,我很难放弃它的所有权。因此,我不知道我们在股份上,是不是还有磋商的余地?”诺贝尔犹豫了一下,还是说出了真实的想法。

    卢卡斯低声跟宋志宽商量了一下,点点头说道:“诺贝尔先生,我们完全能够理解你的想法。这样吧,让我们来重新安排一下股份——双方各持有百分之五十,同时花旗公司承诺,不介入公司的经营,只保留建议权。不过同时,我们所支付的对价,则相应的减少为三万六千克朗,你看如何?”

    “很公平!”诺贝尔的一颗心落了地,高兴地说,“我同意把未来炸药方面的一切研究成果,都作为公司的共有财产,不过——”

    他顿了顿,认真地说道:“我必须告诉两位,我的研究,似乎遇到了某种瓶颈。我已经找到了用黑火药来使硝化甘油完全爆炸的方法,这是一种非常强力的液体炸药,遗憾的是,它同时也非常的不稳定,难以安全的运输和储存。我至今仍然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填充物来作为稳定物,我试过木炭粉、锯木屑等许多东西,效果都难以令人满意。因此,我不能确定,我的研究最终是否能够成功,而投入其中的资金,也许并不能产生合理的回报。”

    “诺贝尔先生,我佩服你的坦率和诚实,不过这个风险,我们愿意与你共同承担。”

    对于卢卡斯这样的表态,诺贝尔很感动。他站起身来,伸出了手:“我要说,我非常感谢两位的慷慨和大度,我想我们之间的合作,没有任何问题了!”

    卢卡斯郑重地握住诺贝尔的手:“那么,成交?”

    “成交!”

    “好极了,我把这视为正式的承诺。”卢卡斯松开手,面带笑容地打开了带来的小箱子,“作为合作伙伴,我们带来了一样东西,看是否能对你的研究,产生哪怕一点点帮助。”

    一旁的宋志宽惊奇地发现,卢卡斯把那两块白色的观音土,从箱子里取了出来。

    “这是……?”诺贝尔的惊奇,也不亚于宋志宽。这个卢卡斯,竟然说要对自己的研究给予帮助,这未免有一点……太自大了吧?

    “diatomite,”卢卡斯将手里那两块完全干燥的观音土递给诺贝尔,耸了耸肩肩膀,“多孔的硅藻土。据说在欧洲的许多地方都有出产,我受委托,把这个样品交给你。”

    诺贝尔一时没弄清他的意思,皱着眉头接过去,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仔细端详着,蓦地瞪大了眼睛,轻轻喊了一声。

    “耶稣基督!”

    多孔,细密,稳定,这是最好的硝化甘油吸附物。

    *

    就在未来的“炸药之王”诺贝尔,正在为手中那块硅藻土欣喜若狂的时候,在遥远的上海,朝廷对“二次上海大捷”嘉赏的旨意,也已经颁下来了。

    李鸿章摘掉了“署理”的帽子,做了实授的江苏巡抚。这位出自曾国藩幕府的能员,在短短的数月之间,由道员而按察使,由按察使而巡抚,完成了一次漂亮的三级跳。

    淮军系统中,得赏最重的,反而是刚刚划归的戈登。李鸿章由轩军的例子,认识到西式的军事训练对部队的重要性,因此对戈登加意笼络,不仅格外铺叙他的战功,而且为了有别于轩军,还特地替他的洋枪团向朝廷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常胜军。

    但整个上海的文武官员之中,品级最高的人,现在是丁世杰——他以轩军前敌总制的功劳,由总兵升为提督,成为从一品的武官。按照朝廷的官制来说,武官之中,只有领侍卫内大臣是一品,提督已经是仅次于领侍卫内大臣的最高武职。

    华尔和张勇,由副将升为二品的总兵,变作理论上可以雄踞一方的“总镇”。轩军的其他将领,亦都各获懋赏,特别是伊克桑授了副将衔,丁汝昌和吴建瀛,授了三品的参将衔,刘郇膏以总办营务的功劳,授了三品按察使的衔头。

    得脱牢笼的赵景贤,朝命亦是温言嘉慰,让他就在上海将养身体,待复元之后,还要另加任用。

    对关卓凡的赏赐,朝廷更是煞费苦心。有李鸿章在,他的官秩不好压了过去,因此替他加了一个“巡抚衔”。这虽然是虚的,但亦有一层实惠在里面,就是表明关卓凡已经具有了担任巡抚的“资格”。

    而另有一桩极为光鲜的赏赐,立刻便轰动了上海,这是以他御前侍卫的身份获得的——赏戴双眼花翎。

    这个花翎,是一支孔雀翎,所谓“眼”指的是翎上的眼状圆圈,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花翎的尊贵,在于它的难得——比如康熙朝的名将,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平台后力辞靖海侯的封赏,恳求拿这个“靖海侯”,换赐一支双眼花翎而几乎不得,后来还是靠了康熙的特旨,才终于得遂心愿。

    在清朝初期,花翎的授予对象,仅限于皇室宗亲和亲藩的成员。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有资格享戴单眼花翎,而且还必须是上三旗的出身。到了乾隆时期,朝廷才下了明诏,有显赫军功者也可以戴用,但赐给花翎的时候仍然是非常审慎的。从乾隆至清末,被赏戴双眼花翎的,总共只有二十余人,这在当时算是千古犹荣的恩宠。

    关卓凡心想,这样的“恩宠”,现在哥也分上了一份。他在衙署之中,接受众人的祝贺之时,表现得异常淡定,口称天恩,没有丝毫张狂失态的狂喜,人人看在眼里,都暗暗赞一句:真是大有名臣风范!

    然而等他回到后院,尾巴便露出来了——到底是年轻人心性,骤然中了这样一个大奖,哪有不高兴的道理?于是在西厢房里,由扈晴晴伺弄着,帮他穿戴得整整齐齐,帽子后面拖着那支漂亮的双眼花翎,对着大玻璃镜子,顾盼自喜。

    “满洲人弄的这个玩意儿,还真是有点意思。”故作矜持之中,有按捺不住的得意。

    “什么满洲人?”扈晴晴迷惑地问道,“你不就是满洲人?”

    这一句话,有若雷亟,不仅问得他张口结舌,而且让他从沉醉之中,遽然惊醒!

    (三更奉上。)

    *(未完待续。。)

第八十七章 呢喃私语

    关卓凡被自己吓坏了。

    倒不是害怕自己刚才那句失言暴露了身份——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他怎么说,怎么做,都绝不会有人相信,他关卓凡居然是一个汉人。

    吓到他的,是另外一件事。

    我还要谋划天下,我还要逆袭英法,我还要扭转历史,重写春秋。

    怎么一支双眼花翎,就让自己失态到这个样子?

    简直是得意忘形了。

    中国的官场文化,源远流长,核心是对权力的崇拜和追逐。多少有志之士,起初只是把追逐权力,作为一展胸中抱负的手段,然而一登庙堂,在官场之中浸淫日久,便不免把当初的理想渐渐忘却,转而把权力本身和它所带来的荣耀,当成了终极目标。这样的一杯美酒,一经品尝,便少有人能够逃脱它的诱惑,往往就会沉湎其中。

    作为一个读史的人,这些道理,关卓凡何尝不知?只是“当局者迷”这句话,再不错的。他由一个不知权力为何物的学生,穿越到这个年代,出生入死,几经奋斗,终于成了足可睥睨一方的大员,又骤然获得如此稀罕的嘉赏,心旌摇动,倒也在情理之中。

    而扈晴晴无意之中的这句话,却宛如当头棒喝,啪的一声将他打醒。呆呆地看着镜中的自己,那副得意的神情早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

    虽则愁眉苦脸,但心中却已经神思清明:这杯酒,但喝不妨。只是要时刻警醒。万万不要醉死在里面了!

    扈晴晴见他的脸色阴晴不定。不由得奇怪,问道:“方才还好好的,怎么就不高兴了?”

    “不高兴?”关卓凡楞了一下,知道她误会了,展颜一笑,说道:“晴晴,我要多谢你。”

    扈晴晴却不知道自己刚才的一句话,对关卓凡来说价值万金。见他笑了,这才放下心来来:“多谢我啥?伺候你穿穿衣服,戴戴帽子,还不是平常事体。”

    这是说不清楚的事。关卓凡摇摇头,看着镜子里的扈晴晴,问道:“晴晴,你看这一支花翎,好看不好看?”

    “好看啊,要不大家怎么都来给你道喜呢。我在上海城里,没见哪一位老爷大人。带过这样的翎子。”

    “自然没见过——这叫双眼花翎,从乾隆爷到现在。只有……”他仰起脸来想了想,接着说道:“只有十来个人,得过这样的赏赐。现在我得了,你高兴不高兴?”

    “哟……这么稀罕。”扈晴晴抿嘴一笑,“你高兴我就高兴。”

    “唔……说起来,还有更好的,叫做三眼花翎,那就只有傅恒、福康安、和琳、长龄、禧恩这五个人得过,可是都已经不在了。”关卓凡一边看着镜中的美人,一边微笑着说,“我去挣一支回来给你,好不好呢?”

    这一回,扈晴晴却不说话了,咬着嘴唇,连脸色也都变得有些发白,沉默半晌,坚决地摇了摇头:“不好!”

    咦?关卓凡原本是逗她开心,此刻见了她这样的表示,不免奇怪,问道:“怎么不好?”

    “上一回,谭绍光来打七宝镇,你手下那些兄弟都不在,你就带了几百个县兵,去跟他拼命……”扈晴晴颤声说道,“我坐在后衙,就像坐在火上烤,心里别提有多担心。可是见了别的人,还得装得跟没事人一样。”

    原来是为这个。关卓凡心中歉然,回过手去,握住了她的一只手。

    “这一回,你去泗泾打仗,我在房子里,也是一夜一夜地睡不着。前面的大炮响一声,我心里就跳一下,生怕哪一个天杀的炮子不长眼睛,伤到了你……不过我又想,你是好人,菩萨一定会保佑你平平安安地回来。”

    说到这里,想想那些日子里心中的煎熬,不由得眼圈也红了。关卓凡想不到她一往情深,乃至于此,拉了她的手,柔声安慰道:“我这可不是回来了嘛。”

    “回来是回来了,可我知道你总归还是要出去打仗的,你自己不是说,要去挣一个三眼花翎?”

    “我打仗,从来只打胜仗,你该高兴才是。”关卓凡笑嘻嘻地说,“不打仗,怎么能立功?不立功,怎么能升官?”

    还有一句话不曾说——不升官,我所图谋的大计,又从何谈起?

    “你打了胜仗,立了功,升了官,若说我不高兴,那是假的,可我是在替你高兴。你是了不起的藩台大人也好,是从前的那个七品大老爷也好,在我心里面,也没有什么分别。我也不要你再去挣什么翎子,也不管什么双眼、三眼,只求你平安无事,那就……那就比什么都强。”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关卓凡见她感伤,掉了一句诗文,有意要逗她开心,“晴晴,你这是舍不得我了?”

    “什么夫婿……什么的,”扈晴晴果然红了脸,低声道,“你又来瞎三话四。”

    “我这次要去打苏州,是去替你报仇——不为江山,只为美人!”关卓凡干脆卖个乖,环住她的腰,把她拉到怀里来,小声笑道,“李秀成去了江宁,剩下谭绍光盘踞苏州,我不去打他,就只好等他自己慢慢老死,那我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把你从东厢抱到西厢来?”

    扈晴晴的舅舅,是死在谭绍光手上,她曾发过誓,谭绍光一日不死,自己便一日不谈嫁娶之事。然而听到情郎说要为了这个缘故,率兵西去,远征他乡,蹈身于险地,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却不是自己害了他?

    “有你这一句话,足够了。”扈晴晴依偎在他怀里,喃喃说道,“我想过了,跟你在一起,我也不要什么名分了,你……你不要去了,我今天就把这个身子,交给了你……”

    关卓凡再也想不到她会说出这一番话来,又是感动,又是心疼,不由将抱她的双手,又紧了一紧。

    “晴晴,这是许过誓的,不怕菩萨怪罪么?”

    “菩萨要怪,只会怪我……”扈晴晴已经羞得满脸通红,将头埋在他的怀里,柔呢婉转的声音,几乎细不可闻,“我只要你平平安安,也管不了这许多了。”

    关卓凡只觉怀里这个柔软的身子,渐渐热了起来,哪有不动情的道理?然而他知道,鬼神这些事情,扈晴晴是信的,若是破了许给舅舅的大誓,她怕是一辈子也得不着一个心安了。情义可感,因此人家越是这样,便越不能辜负人家!他强忍了心中的驿动,捧起她的脸,只在她脸上轻轻一吻。

    “晴晴,你听我说。”

    “嗯……”

    “我关三虽然是个无行浪子,但好歹知道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就要想想别人。”关卓凡抚摸着她的秀发,平静地说,“大丈夫处世,有所不为,有所必为,你这样待我,我岂肯让你破了自己的誓言,又或者让你落个无名无分?”

    “我……”

    “你放心,我这一去,必定奏捷!不但我的人会囫囵不缺的回来,而且一定能了却了你的心愿,好让你告慰舅舅的在天之灵,再没有一点牵挂。”他顿了顿,下面的话里又带出了笑意:“到时候,不说三媒六证,至少也是明媒正娶,让你心甘情愿地入我关家的门!只是到了那个时候儿,可就要由得我来折腾了……”

    说到这里,本色暴露,抱在她腰后面的手,忍不住便向下滑去。

    扈晴晴吓得连忙抓住他那只不安分的手,心里又是甜蜜,又是犯愁——这个人,若说他轻薄无行,偏偏在这样的关头上,大节不亏,正气凛然;可若说他是个端方君子,他的手正放在什么地方呢?现在已经是这样,到了被他抱上合欢床的那一天,还不知要拿什么花样,来折腾自己……

    *(未完待续。。)

第八十八章 丁汝昌

    原来那道李鸿章和关卓凡联衔,奏请试办电报的折子,是由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力排众议,准予所请的。在他们的心目中,到底“军务大过天”,只要能早一日打平长毛,别的都可以商量。既然崇厚、李鸿章、关卓凡几个,都把电报说得这么好,而且电报之利权又是在自己手上,那么办也无妨。

    有了这一道谕旨作为尚方宝剑,原来私下架设的线路,便成为合法的事情。关卓凡跟李鸿章商议,在上海城内设立了“上海电报局”,由关卓凡亲自兼任电报局的总办,同时保了卞宁一个同知的衔头,任电报局的会办,是真正办事的人,总揽规划线路、交涉建造事宜的全责。

    要交涉的对象,是四合公司,一应电报机、电线和电杆等设备的采购,以及线路的架设,都是由四合经手,价款则由藩司衙门来统筹。

    说是交涉,但这一条线上,全是自己人,因此明面上是卞宁跟四合的丹麦人在谈,其实是利宾在暗中主持一切,诸事顺遂,毫无滞碍。至于金能亨,眼见得四合公司开始赚钱了,更是起劲,把海外的采购和船务等事宜,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电报的线路,则是按照关卓凡和李鸿章商量好的,准备一条通过嘉定,延往太仓方向,另一条通过昆山,延往苏州方向。不过眼下这些还是纸上谈兵,要等轩淮两军往太仓和苏州打过去,四合公司的工程师和民伕,才好一路跟随架设。

    向苏州进兵的日子。定在了十一月。为的是霜降之后。天气寒冷,那些纵横的水道河汊,即使不曾冰封,至少地面冻得结实,利于炮车和骑兵的行动。

    松江府境内的轩军各营,都在抓紧这一段时间,练得热火朝天。而各城各县,大大小小的官儿。也都大忙特忙起来,替轩淮两军筹办军需,连着几万套冬装、帐篷这些御寒的物资,如果不能按时办齐,误了军机,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关卓凡打算留在上海的守备部队,是丁汝昌的先字团,一共三千人出头,为的是防备浙江方向的太平军,怕他们在上海空虚的时候。有什么异动。然而这样一来,先字团的官兵。也就失去了西进立功的机会,不免沮丧万分。丁汝昌自己,也是老大不情愿,想来想去,壮着胆子来到藩司衙门,请见大帅,想求一个情。

    “丁参将,你不好好在营里呆着,跑到我这儿来,想做什么?”关卓凡等他行过了礼,端坐在案子后面,笑眯眯地问道,倒好像早已料定他会来似的。

    “老总,我想跟你求一个情。”丁汝昌想了一个说法,鼓足了勇气说道,“先字团和克字团一样,从来都是轩军的主力,装备亦是最好的。您老花费了这么大的心血栽培我们,现在您要用人的时候,我们倒躲在上海享清福,兄弟们都说,心里面过意不去。”

    “嗯,嗯,”关卓凡心里暗笑,面上却不懂声色,问道:“那要怎么样,你们心里才过意得去?”

    “标下……标下在想,这些日子,吴建瀛、姜德他们,也都辛苦得很,还有福鬼子,也是刚从长毛手里换回来,”丁汝昌硬着头皮说道,“老总,好不好让他们之中,谁在上海歇一歇,我的先字团替他们到苏州去走这一趟?”

    “唔,”关卓凡面无表情地说,“那还有张勇,伊克桑,你怎么不提?”

    丁汝昌支吾着,没有说话。

    关卓凡叹了一口气,说道:“汝昌,你坐下。”

    “标下……”

    “坐吧,我有话说。”

    丁汝昌惴惴不安地坐了,等着关卓凡发话。

    “你是不是觉得,张勇伊克桑他们,是我城南马队的老人,因此不愿意拿他们来说事儿?”

    “标下不敢!”丁汝昌实在是这么想的,然而哪里肯承认?连忙站起身来回话。

    关卓凡摆摆手,示意他坐下,才微笑着说道:“不怕打仗,想立功,这是好事。有这样的士气,有这样的决心,长毛哪有打不平的?可是咱们做事情,不能顾头不顾尾,我且问你,咱们的人、钱、枪,都是从哪里来的?”

    “都是……在上海这里来的。”

    “不错!上海是什么地方?是咱们轩军的老巢,是我关三的大本营。区区一个昆山,一个苏州,打得下来固然好,打不下来又能怎样?无非是重新再来一遍。可是上海若有什么闪失,那就是要命的事情了,所以我当然要拿最好的部队,守住这一块地方,看住这个家!”关卓凡拖慢了语气,漫不经心地问道:“那么,现在是谁在守上海啊?”

    “标下懂了!”丁汝昌激动地站起来,啪的行了一个军礼。

    关卓凡微微颌首,脸色转为郑重,凝视着丁汝昌,一字一句地说道:“汝昌,你要明白,从你在武昌上船的那一天起,我待你,就与张勇和伊克桑,一般无二。”

    “标下明白,”丁汝昌低声说道,“汝昌愿效死力!”

    这一节说通了,关卓凡就要交待另外一件事了。他把丁汝昌留在上海,其实是还有要紧的事,要交给他办。

    “汝昌,你原来在长毛的水师里面,一共待过三年?”

    “……是。”丁汝昌迟疑着说。这是他最忌讳的一段过往,为了这个缘故,把名字都改了,却不知大帅为何这个时候忽然提起?

    “你从营里和那几艘汽船上,挑上百来号人,最好是有些经验,学东西快的。”

    “是。”丁汝昌复述了一遍,问道:“不知老总要让他们做什么?”

    “美国人在吴淞口,一直泊有两艘炮舰,勇敢号和独立号,是由一位叫做辛格尔顿的海军提督率领。我通过美国领事查尔斯,已经跟他说好了,准予你们轮班上船,由你带领,学习西洋兵舰的操控和战斗之法。”

    有这样的事?爱船如命的丁汝昌双眼放出光来,又惊又喜,不知美国人为何变得这样大方。

    关卓凡看出了他的疑问,微微一笑,说道:“上回华尔成婚,你当我那五万两银子,是白捐的么?”

    原来如此!华尔“大婚”的那一天,关卓凡曾经向美国政府,捐赠了五万两白银,当时举座愕然,谁曾想还有这一层意思在里面?丁汝昌把大帅佩服得五体投地,不过解开了这个谜团,却又有一个新的疑问。

    “老总,”他犹豫半晌,还是问了出来:“就算学会了,咱们……也还没有自己的船。”

    “要想学会,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谈何容易?只是先尽力熟悉熟悉罢了。至于咱们自己的船……”关卓凡闲闲地说,“现在固然还没有,等到年底,说不定就有了。”

    大帅说有,那自然会有!而且看大帅的意思,如果有了船,是要交给自己来统带。想到自己居然有可能去指挥一艘西洋兵舰,丁汝昌的声音都有点发颤了:“请大帅放心,标下一定把西洋兵舰的窍门学会它!”

    这句话说完,发觉到自己的失态,定了定神,才又问道:“还要请大帅的示,大帅拔营去打苏州,那么上海一旦有事,城里是由哪一位来主持?”

    “照道理说,我打到哪里,卞先生的电报线就会架到哪里。不过虽说如此,总还有缓不济急的时候……”关卓凡点点头说道,“你问得好。我不在的时候,我的藩司衙门,由赵景贤坐衙视事!”

    (三更在晚上八点左右。)

    *(未完待续。。)

第八十九章 名臣入幕 (三更)

    江南的官员之中,特别是苏松上海一带,有不少能干的人。原因在于这里是朝廷的财赋重地,担子极重,而且开埠之后,通商的事宜繁杂,非能员则不容易应付得下来。

    关卓凡夹袋里的几个人,像轩军的总办刘郇膏,候补道杨坊,厘捐总局的金雨林,藩司衙门的两位左右参政,钱蕴秋和任天柱,署理着上海县令的黄德发,都是这样的人物,甚至连吴熙,虽然跟自己不是一路,操守亦不堪得很,但也可以归入能干的一类。另外像替他总理洋务的利宾,操办上海电报局的卞宁,虽然比较洋派,但也都是强人,整个班底,当得起“一时之选”这四个字的考语。

    但是这个班底,也有一桩不足之处,就是声名不显。这个短处,对内不觉得,反正大家自己人,英雄莫问出处,可是对外的时候,就少了一个名望资历都足够,镇得住场子的人。

    为了这个缘故,关卓凡下定决心,要把赵景贤笼在袖中。

    赵景贤虽然也只是一个举人的出身,但军兴以来,在浙江作战,艰苦卓绝,屡屡大破太平军。在湖州的时候,以孤师保名城,已被朝廷许为国士,及至写就绝命血书,誓与湖州共存亡,被俘之后,受尽酷刑,而嘴里绝无半个“降”字,这样的气节,更是名震朝野。现在他的身体虽然已经好得差不多了,但受伤的左腿终于还是落下了残疾,因此仍在叔父赵炳麟的家中休养。

    关卓凡心想。如果有赵景贤这样的人在手里。那么以他的名声。足可与任何人分庭抗礼,毫不逊色。而且还有一桩妙处,就是赵景贤的品级恰到好处——他身上加着布政使的衔,位分正好在自己之下,不然官太大了,就不能指挥如意。

    不过赵景贤的本职,是福建督粮道,而他的团练大臣。做的又是浙江的官,自己是江苏藩司,想要用他,需要禀报朝廷才行。于是仍由刘郇膏做枪手,上了一个折子,把赵景贤极力夸赞了一番,然后说现在战事临近,要请他来“帮办军务”。

    帮办军务是顶大帽子,自然一奏就准。关卓凡拿到了上谕,却先不忙去宣示。而是自己坐下来想一想,该做怎么样的表示。才能够让他心甘情愿地位自己效力呢?

    赵景贤是湖州人,那日刚从长毛手里换回来,就建议自己出兵浙江,可见对故土的情结极深切,不想想办法加意笼络,他未必肯安心在自己的手下做事情。

    读史的人,有一个长处,那就是对历朝历代人物,那些合纵连横的手法都能有所了解。说到笼络人的手段,关卓凡经过这两年的习练,也颇有心得,无非是“卑辞厚币,旁敲侧击”八个字,拿来用在赵景贤身上,大约也能见功。

    所谓“卑辞”,就是身段放低,态度诚恳,言语谦和,这一点,自问是能做到的。

    所谓“厚币”,则是以财帛动人心,要给多多的钱,买他一个忠心耿耿。但赵景贤不爱财,尽人皆知,因此这一条不好使,不过好在自己也不必用这一条——赵景贤的性命,是自己从长毛手上救出来的,这一份人情,可是多少钱都买不来,足以抵得上“厚币”的作用了。

    而“旁敲侧击”,则是要动员他身边说得上话的亲戚朋友,一面大力渲染自己,树立一个“明主”的形象,一面鼓动他尽管放心来投靠。这一层功夫,现摆着一个胡雪岩,一个赵炳麟,由他们去做,是最合适的人选。

    就这样反复盘算,方方面面都想到了,自觉滴水不漏。这样的功夫做下去,不信他赵景贤不入自己彀中!

    正在志得意满的时候,他的一位听差进来报告,说赵景贤赵大人,在衙外求见藩台。

    自己还没去,他倒先来了?关卓凡一愣,随即连声吩咐道:“快请,快请!”

    听差飞奔去传令,关卓凡自己也出了大堂,在阶下等候。随着一串“咯哒、咯哒”的声响,便见到面容清癯的赵景贤,以一条拐杖助力,一拐一拐地走了进来,来到面前,身子一矮,是要请安的模样。关卓凡忙不迭地伸手扶住,想起“卑辞”二字,用一副半是亲热、半是埋怨的口气说道:“竹生兄,这是何故?折煞小弟了,受不起,受不起!”

    “我接到朱修伯从京里来的信,说是已经有谕旨,命我替轩帅帮办军务。”赵景贤脸上挂着一丝欣喜的笑容,毫不隐瞒地说道,“不瞒轩帅说,我对轩军,倾心已久,轩帅又是我的救命恩人,既然有这样的机会,当然要赶紧报到,前来听轩帅的命令。”

    关卓凡始而大喜,继而大窘——果然是君子坦蛋蛋,小人藏**,自己这一番肚里功夫,竟是完全白费了。

    “对,对,有上谕,有上谕……”他尴尬地笑了两声,随即醒悟过来,赵景贤既然推心置腹,自己又何必再矫情?于是爽快地说道:“竹生兄,我也不瞒你说,我还怕你不肯出山,正在苦苦想法子,该怎样去请你!来来,请到屋里说话罢。”

    *

    赵景贤的性格,见人见事,都有自己独到的判断。他对关卓凡有这样的表示,并不只为了关卓凡救过他一命。事实上,这代表了他对整个东南局面的一个见解。

    那天他初见关卓凡,就曾直言,认为左宗棠和李鸿章这两个人,都是大才,但气量偏狭,格局不够宏大,反而不如关卓凡这个“旗人”。这句话不是奉承,而是他真实的想法。

    在他看来,浙江巡抚左宗棠有真本事,但每好大言,刚愎自用,惯弄那些英雄欺人的手段,如果在他手下当差,则多半受不了那份气,以自己的性格,没准还会起冲突,那所为何来?而且赵景贤是个重恩义的人,他受原浙江巡抚王有龄的提拔,感激甚深,及至王有龄殉职,左宗棠接任浙抚,对前任的谬误大加抨击,虽然事出有因,但毕竟死者为大,何必刻薄到这个地步?赵景贤对他不免更增一层恶感。

    至于江苏巡抚李鸿章,现在已是名声在外,以曾国藩的门生长自居,曾国藩倒也把他视为可以传衣钵的人。然而他始终没有学到老师的精髓,为人太过精明,表面上宽宏,内心里其实十分计较,而且也不曾学到老师的清慎端方,外间对他的操守,多有不堪的风评。

    而正在围攻江宁,以曾国荃为代表的湘军主力,则习气尤深,暮气已露,打仗只为占城,占城只为封库,各个将领,无不大发其财,金银财宝流水价送回老家,以至于湖南城乡之中,到处充斥着求田问舍的湘军官兵。这样的人,又何足依靠?

    只有关卓凡和他的轩军,似是一股清新的势力。赵景贤在上海养伤的这两个月来,一直留意观察,见关卓凡在整军、政务和洋务上,每每自出机杼,别有新意,弄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虽然是旗人,却全无旗人那套腐朽不堪的陋习,赵景贤身边的朋友,像胡雪岩之流,对这位年轻的轩帅都是赞不绝口。

    这样的人,值得辅佐!赵景贤心想,关卓凡固然还年轻,比如在政务上,也还有青涩的地方,但这不正是需要有人帮助的地方么?

    “轩帅,你看我能替你做些什么?”在关卓凡的小书房内坐定,赵景贤并不寒暄客气,一开口便直入主题。

    赵景贤这样直率,关卓凡也就不做客套,照直说:“轩军定在下个月的初二开拔,我在前面打仗,后面不能没有人坐镇。我想请老兄就在这藩司衙门之中,替我主持一切,所有军务政务,都凭你一言而决。”

    “这……”赵景贤知道,关卓凡这一句话,等于是拿辖区内的大小事务,全盘托付给自己!这样的信任,没有话说,只是这副担子极重,自己得掂量掂量,是不是挑得起来?

    “轩帅,政务上的事情,我还可以跟大家商量着去办,绝不会耽误了你的事情。只是军务上……”赵景贤有些犹豫地说,“老实说,轩军的这一套东西,高明之至,这样的军队,我是见所未见,底下的将官,也不熟悉,怕是无从措手。”

    这固然说的是实情,但也有一层潜在的意思,怕轩军这些骄兵悍将,自己指挥不动。

    “留守上海的,是参将丁汝昌,我已经当面交待过他,凡事听竹生兄你的分派,连各城的县兵和团勇,都一并归你指挥。”关卓凡当然听得懂他的意思,因此要替他免除这一层顾虑,“竹生兄,这一次轩淮两军出动,上海所要防备的,只是浙江的长毛。你在浙江跟他们交手多年,威名素著,对付他们,自是绰绰有余。至于轩军,你也可以放心,跟别的部队不一样,一定能够令行禁止的。”

    有这样扎实的交待,赵景贤放下了心,慨然应允。不过他怎么也不答应“坐堂视事”,只肯在藩司衙门的偏厅里,摆设桌案,作为临时的办公场所,意思是无论何时何地,做主的仍是“轩帅”关卓凡。

    对赵景贤的坚持,关卓凡表示心领,没有再多说什么。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他对未来的规划,不止于此。

    当初在京城的时候,他把利宾放在了上海,奠定了自己东南勋业的基础。

    而现在,他要把赵景贤放在江苏,心中自然也有更长远的打算。

    (明天继续三更,谢谢老式留声机飘红!谢谢各位朋友月票支持!)

    *(未完待续。。)

第九十章 大反攻

    (从本章开始,对清代江苏地理不太了解的朋友,可以参照作品相关中的《苏常战役地理图》。)

    曾国荃围攻江宁,已经有五个月,他的雨花台大营,熬过了最艰难的夏天之后,现在对江宁城内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大。

    说艰难,是因为六月里在湘军的军营之中,爆发了一场时疫,两万多人里头,病倒的至少有三成,大营里面,哪一天都得往外面抬出来上百具尸体,或是掩埋,或是架在柴木堆上烧化。最厉害的时候,派十个人出去埋尸,回来就只剩下五个——另外五个,也死在当场,被一块埋了。

    这样的情形,很快被太平军侦知,于是不断对湘军的营盘发起冲击。湘军既要对付瘟疫,又要以剩余的人员抵挡城内外的太平军的,弄得焦头烂额,苦不堪言。

    不过曾家的这个老九,自有一股湖南人的狠劲,跟他的部下萧孚泗、李臣典、朱洪章等一班悍将,咬定青山不放松,拼死抵挡,怎么也不肯从江宁撤围而去。

    这一仗接连打了二十天,眼见得湘军已经渐渐不支,就要崩溃的时候,进攻的太平军部队却也被瘟疫传染上了,开始接连死人。于是吓得连忙后退,脱离了跟湘军的接触,这才让曾国荃的吉字大营从全军覆没的边缘逃了出来。

    曾国荃缓过了这一口气,总算扎稳了阵脚,接着又得到曾国藩派来的李续宜及韦俊等军一万五千人的支援。在湖南招募的新勇也到了。这样一来。江宁城外的湘军达到了五万人。虽然以江宁城的宏大,不能围得水泄不通,但好歹终于算是有了一个“围城”的雏形。

    形势既然逆转,城里的洪秀全更加坐不住了,于是再次催促身在苏州的李秀成,速速督兵回援。

    李秀成西援江宁,带去的是他的亲卫中军,以及从他的“苏南省”各处抽调的太平军一共三万二千人。苏南省的防卫,则交给谭绍光、郜永宽等“九兄弟”来负责。这样一来,“拆东墙补西墙”,西墙能不能补上还未可知,但东墙的单薄,已经是显见的事实。

    官军当然不肯放过这样的机会,到了十一月初二,终于两路并发,开始了战略反攻。

    北路的淮军是从嘉定发兵。李鸿章除了留下自己的幼弟李昭庆和参将张树声守城之外,其余的淮军精锐尽出。连同绿营的官军,凑足了两万五千之数。向太仓州猛扑。

    轩军则是从青浦出发,仍以副将伊克桑为前锋,以德字团在左,洋枪团在右,楔形展开,攻向位于青浦西北方的昆山县。总兵张勇的马队,作为一支偏师,顺着淀山湖一线搜索前进,一路扫荡沿湖的太平军据点。

    仗打得很顺利,第二天便攻克了香花桥,第三天拿下了淀山湖镇,随即不做停留,各团继续向西推进。等到关卓凡的大营在淀山湖镇里面扎定,前方运下来的俘虏、军资和少量伤员,已经络绎不绝的到来,刘郇膏和充作中军警戒的建字团,便忙碌起来,免不了要做些整理收容的后勤之事。

    在战线后面忙碌的,还有上海电报局和四合公司的一支队伍,大约一百人,由一位丹麦人和三个普鲁士工程师率领,加上电报局派来的一个委员,日夜赶工,要把已经架到青浦的电报线路,往淀山湖拉过来。因为天气寒冷,地面也硬,所以干得很是艰难。

    “送三百两银子,再送二十坛黄酒过去。”关卓凡笑着对刘郇膏说,“就说是我赏的,让他们多辛苦辛苦,早一日架通,便早一日能跟上海联络上。”

    然而前方的进展比他料想得更快,想在淀山湖镇上等到电报架通,怕是不成了。到了初七晚上,伊克桑的克字团已经打破了太平军在千灯镇的外围防线,跟赶到的轩军马队一起,连夜夹攻千灯,打到黎明时分,几千太平军终于支撑不住,往昆山县城的方向溃退了下去。

    千灯镇距昆山只有十五里,是通往昆山的最后一个重镇,千灯一破,昆山便已是遥遥在望。

    张勇率马队小追了一程,便回军千灯镇,一面派人飞报关卓凡,一面分排自己的马队各部在镇外扎营。等到一切安排停当,天色已经大亮,肚子饿得咕咕叫了起来。

    张勇有个毛病,饮食无肉不欢,平常行军打仗,啃干粮那是没办法的事,现在既然打下了千灯镇,就不肯将就了,想了想,还是回头来找伊克桑。他跟伊克桑,还在城南马队的时候就是极好的兄弟,吃吃喝喝都在一起,上一回在热河挨关卓凡的军棍,也是因为跟伊克桑一起,为了找一顿吃食,擅自跑出防区的缘故。

    果然,一进伊克桑所在的那间临时充作团部的小院子,已经有香气飘了出来。张勇向屋子门口站哨的兵打了个噤声的手势,忽地推开门,大喝一声:“打你这个吃独食儿的小子!”

    只见伊克桑独据桌旁,上面竟摆了一个热气腾腾的铜火锅,旁边放着一碟大馒头,不知他的亲兵是从哪儿给他弄来的。伊克桑正在吃得不亦乐乎,忽然被张勇这一声断喝,吓得手一抖,筷子上夹着的一个肉丸,掉在地上,咕噜噜滚到一边去了。

    等到看清是张勇,伊克桑才松了一口气,站起身来,笑嘻嘻地说道:“原来是张军门——古德莫宁!”

    “古德……莫宁!”张勇居然也回了一句半生不熟的英语,心里说,真搞不懂老总为什么要逼着我们,学洋鬼子的话。

    轩军各营团里的洋军官,以美国人为多,也有葡萄牙人和普鲁士人,还有少数荷兰、奥地利、西班牙的军人。上海战役结束之后,关卓凡不知怎么,下令全军的军官,在训练之余,还要由各营的通译给他们教授英语,有学得好的,还给记功。

    好在营里的洋人多,算是有一个“语言环境”。几个月下来,张勇这帮连中国字都不认识几个的丘八,吃足了苦头之后,居然也能说上几句洋话了,跟营里的洋人,连比划带说,居然也能做简单的交流。现在伊克桑拿洋话来问早上好,既是戏谑,也是轩军中新近兴起的一种时髦。

    “快来快来,”伊克桑热情地招呼着,“鱼头炖肉圆,滋味儿还真是鲜得紧。”

    “用不着你来卖好。”张勇白了他一眼,老实不客气地坐下来,夺过伊克桑手里的大汤勺,先舀了半勺汤,哧溜哧溜喝了,咂咂嘴,笑道:“还真是不赖,从哪儿弄的?我的亲兵,就没有这股机灵劲儿。”

    “就在隔壁街上的一家店,上着门板,说是敲了半天才敲开,就端了这么一个锅子来。”

    “你这不是抢人家的么?”张勇停住了手。

    “放着老总的军法在那,我哪儿敢?”伊克桑辩白道,“给了五钱银子,足有富余了。”

    “哦,我说呢。”张勇这才放下了心,跟伊克桑两个大吃大喝起来。没多久,便风卷残云一般吃了个底朝天,连最后一口汤都喝得精光。

    张勇意犹未尽的拍拍肚子,说道:“也就对付个半饱。等打下昆山,一定好好吃他娘一顿。”

    “听说长毛在东线的军需辎重,都堆积在昆山城里。”伊克桑不胜向往地说,“要是真的,那就发财了。”

    “发财?你敢往自己口袋里多装不?”

    “哎,我可不敢,我在那四成里面分,已经心满意足了。”伊克桑连忙摇手,“老总不是说了?咱们城南马队出来的老弟兄,谁敢乱伸手,第一回剁一个手指头,第二回剁一只手,第三回剁脑袋!不过张军门,话说你都升了总兵了,老总又最喜欢你,你倒是敢不敢呢?”

    “我?”张勇瞪大了眼睛,把两只手举在眼前,翻来覆去地看了一阵,还是觉得十个指头之中,少了哪个都舍不得,摇了摇头,不无遗憾地说道:“唉,要是我老娘当初生我的时候,生一个六指儿出来,那该有多好呢。”

    *(未完待续。。)

第九十一章 意外

    千灯既克,昆山在望,丁世杰和华尔都赶往千灯镇,会商下一步围攻昆山的计划。

    太平军在昆山的守将,是“比王”伍贵文和“天安”熊万荃。昆山既然是太平军在苏东的军需基地,想必谭绍光还会添兵死守,因此一场血战在所难免。

    为了这个缘故,丁世杰召集各团官,把作战的方案商量得格外细致。最后决定,以德字团负责南门方向,克字团负责西门方向,而把主攻的方向定在相对薄弱的北门,由福瑞斯特的洋枪团负责。华尔随洋枪团行动,德、克两团亦抽调部分火炮,向北门集中,待扫清外围之后,进入阵地,务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轰开昆山的北大门。

    张勇的马队,则先在外围待机,一旦昆山打响了,就绕过昆山城,占领昆山以西的凌家浜,隔绝苏州与昆山之间的联系——不是为了挡住援兵,而是为了阻断昆山太平军的退路,要全歼这一部太平军,不给他们缩回苏州的机会了。

    这算是在上海的时候,就定下的大原则,既然已经有超出一筹的战力,就不肯再做简单的击溃,也不全以夺城占地为目标,而是要把江苏境内太平军的实力,一口一口吃掉。

    商议停当,轩军将领便各归本营,到了第二天早上,四路齐发,向昆山开进。就在这个时候,张勇派出的游骑来回报,说是昆山外围,黄家角、郭石塘一带的太平军据点,看上去旗帜宛然。但兵却已经撤空了。

    “这是要据城死守。”跟克字团一起行动的丁世杰。抚摸着下巴上的短髭。对伊克桑说道,“长毛怕了我们的火力,不肯在外围做无谓的损耗,要在城里跟我们决战。”

    然而还不是一样?单靠一座昆山县城,决计当不住近百门洋炮的轰击。于是丁世杰下令传谕各团,一面加紧行进,一面多留意长毛的动向。

    兵势既盛,胆气也豪壮。三路步军携着各式器械,炮车隆隆,明目张胆地向昆山城下推进,一直逼近到城外二里之内,才停住脚步,开始架炮结阵。

    城内的太平军也真沉得住气,一丝慌乱的动静也没有。城墙之上,旌旗密布,当中一面杏黄的大旗上,印着斗大的一个“伍”字。迎风招展。女墙之间,一座座黑洞洞的炮口。也已经依稀可见,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一场恶战。

    “伍贵文和熊万荃这两个,还真有点东西。”西门外的丁世杰见到这样的气象,不由得心下佩服,大战当头,法度谨然,治军能到这个地步,看来这股长毛还真是不可小视。

    “这也太沉得住气了,”一片沉寂之中,身边的伊克桑放下手中的千里镜,嘀咕了一句,“安静得有点不像话。”

    嗯?丁世杰心中一动,皱起了眉头说道:“拿千里镜我看。”

    他接过伊克桑递来的千里镜,仔细向城上观察,见除了旌旗和安放好的炮座之外,守军似乎隐藏得极好,约略只有那么十几二十个人,正在城头上向外看。

    “这……”丁世杰倒吸了一口凉气,念头还没转过来,就听一阵吱吱呀呀之声,西城门居然缓缓打开了!接着便走出来一行五六个人,当先的一个,手里擎着一面白旗,一面摇着,一面喊着什么,向官军的阵地直直走过来。

    丁世杰和伊克桑对望一眼:长毛要投降?然而看这五六个人,不是老年就是中年,穿的也是棉袍,却又不怎么像长毛的样子。当下就有一位克字团的营官,叫做祁满江的,带了一哨人迎了上去,问了一会话,又搜了身,才将他们带回了本阵,送到丁世杰的面前。

    “这是丁提督,”祁满江一脸兴奋之色,对着领头那人说道,“你把方才的话,跟我们军门再说一遍罢。”

    领头的是个老者,看上去怎么也不止六十,脸上沟壑纵横,颤颤巍巍地在丁世杰面前跪了下去,嘴唇翕动了几下,没说出几个字,却忽然嚎啕大哭起来。

    “三年了,三年了啊……总算见到官军了啊……”

    这算什么?丁世杰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看那位老者的样子,见到自己跟见了亲人似的,又怎么会是前来投降的长毛?

    “丁军门,”跪在一旁的一位中年人,磕了一个头说道,“我们是昆山城里的几位士绅,这一位李德容老先生,还是道光年间的举人,做过常熟县的教谕,这三年吃了长毛不少苦头。他这一回同我们来,是特为迎接大军进城的。”

    听说是位老举人,丁世杰忙命人把正在泗泪滂沱的李老先生扶起来,自己却盯紧了这个中年人,问道“你说进城,那城里的长毛呢?”

    “回大人的话,长毛昨天夜里就已经走空了。”

    *

    关卓凡到达昆山的时候,昆山已经是四门大开,从城内向上海方向运送物资的大车和民伕,络绎不绝。丁世杰等几个将领等在城外,将他迎进了城,一直送到给他预备做行营的县衙之中。

    昆山城内,倒是繁盛得很,丝毫没有曾经战火蹂躏,或是曾遭过掳掠的痕迹。关卓凡心想,看来李秀成对于他的“苏南省”,果然用心得很,确实是当成自己的家在经营,与太平军流窜之时,每过一城,必行名为捐献,实为抢掠,又要裹挟大批百姓而去的做法大不相同。

    一路之上,见到家家户户的门口,几乎都摆着一个香案。关卓凡在心中一笑:这多半是太平军那套中西合璧的“天主”教义,所遗留下来的产物了,所不同的,大约只是将原来香案上铺着的黄布黄绸,撤了下去。现在老百姓在家门口摆出来香案。有的是为了昆山沦陷在长毛手里三年。至此才得光复。真心高兴,替官军祈福。有的则是为了免除兵灾,随大流做个样子。

    这样一想,更是心中警惕——自己这支军队的军纪,一定要约束得严,最好能做到秋毫无犯。等到慢慢地把名声传播出去,那么不管到了哪里,自然都会有百姓箪壶食浆地迎接。到了那时……

    因此他一进县衙坐定。不问长毛,先问纪律:“世杰,进城的兵,有没有不安份的?”

    “老总放心,满城都有我和张勇的亲兵队在巡逻,还有华尔的洋兵一起。”丁世杰说道,“若是有敢犯事的,勿论华洋,立刻捆拿,谁敢?”

    “唔……”原来还是联合纠察队。关卓凡放下了心,“昆山的老百姓看见洋兵。多半很好奇吧?”

    “那倒没有,长毛里的洋人也不少,”丁世杰笑着说,“城东就有一座洋人的教堂。”

    关卓凡心说,我倒把这个碴给忘了,太平军之中,确实有不少外国人,有的是传教士,有的是商人,也有真信了洪秀全那一套,肯替他玩命的国际主义战士。不过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既然现在市面平静,并没有犯民的事情,那就转而问军情了。

    “伍贵文和熊万荃,一炮未发,就这么退走了?”

    “是,现在已经查清楚了。”丁世杰挥挥手,便有亲兵取出了地图,摆在案子上,“昆山的长毛,是在我们攻破千灯镇的第二天开始撤的——”

    轩军和淮军的这一次进击,保密的功夫做得很好。自从上海的战事结束,四乡的清剿都督促得极严,连最小的水陆道汊,都有团勇和乡兵把守,因此原来太平军派出的细作,纷纷存身不住,不是被抓被杀,就是逃回了苏南省的地盘,因此谭绍光对轩淮两军的动向,便不能像过去那样了如指掌。

    到了官军初二宣誓开拔,初三接仗,突如其来的攻势让太平军有些措手不及。特别是轩军这一路,没几天就已经攻到昆山城下,而且把淀山湖至昆山一线的寨垒,扫荡殆尽。及至谭绍光收到消息,几乎没做什么犹豫,立刻便下令伍贵文部从昆山撤退回苏州。

    之所以要撤退,是因为打不过。

    对于现在这支轩军的战法,太平军几乎是束手无策——火力不如,射程不如,何况轩军又有张勇的马队作为机动呼应,因此完全是无处下手。尤其是轩军的火炮太过凶猛,单凭昆山城外的石垒和昆山的城墙,连死守都变成做不到的事情。

    谭绍光跟关卓凡两次交手,都吃了绝大的亏,第一次是李容发被堵在高桥,近万人全军覆没,第二次是被轩军犁庭扫穴,从南桥打到青浦,最后把郜永宽的五千人活活困死在青浦城内。血的教训,殷鉴不远,这一回,他可不想让伍贵文再重演青浦故事,否则一旦被轩军黏上,怕是连走都走不脱——张勇的快枪游骑,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既然这样,倒不如保存实力,留到苏州来决战!东南名城,高墙厚垒,就不是轩军的火炮所能轰开的了。凭借苏州城,再加上经营多年的工事堡垒,特别是还能跟“航王”唐正财的太湖水师连成一线,互为依托,倒要看看他关卓凡如何下手?

    只要在苏州挡住了官军,无锡常州这些重镇自然也都安全,至于昆山那些来不及运走的辎重银两,留给他关卓凡好了,等到忠王解了天京之围,回师东进,再报这个仇。

    他在想着关卓凡,而此刻身在昆山城内的关卓凡,却在想着李鸿章。

    “我们先在昆山等一等,”关卓凡对刘郇膏说,“你派人联络一下李抚台的淮军,看他们在太仓打得怎么样了,什么时候可以南下夹攻苏州。”

    (晚上还有一更,老时间。)

    *(未完待续。。)

第九十二章 有朋自远方来 (三更)

    (对清代江苏地理不太了解的朋友,可以参照作品相关中的《苏常战役地理图》。)

    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打听,打听出来两条消息,一是李鸿章的淮军,在太仓州遇到了麻烦,迟迟没有打开局面,二是朝廷准许了李鸿章的一道奏折,调吴熙替淮军帮办军务,身份是兼任“常胜军”的会带一职。

    太平军在太仓的守将,是“会王”蔡元隆,曾经随同李秀成,在坂桥一役中围歼官军九千人。他不像谭绍光和伍贵文那样谨慎,而且认为面对的又是淮军,大可以一战。

    他的打法亦很灵活,不仅守太仓城,而且派出数支小部队,利用熟悉地形的长处,不断袭扰淮军的侧翼和粮道,更派了三千人的一支偏师,越过北簳山,径直去攻打宝山。宝山当然是打不下的,但因为声势造的足,这一条围魏救赵的计策,也给淮军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一时间手忙脚乱。

    另一个麻烦,则是出在军饷上。上海之战,淮军在太仓和嘉定两地,损失都很惨重,因此李鸿章利用间歇的这段时间,又补充编练了不少新勇,特别是替戈登的常胜军,把两个营的编制,扩大到了六个营三千人。再加上要急购各式军械,花费不小,军饷就不免吃紧,这次开拔的队伍里面,就有部分营头,要欠着一到三个月的饷银,而随同淮军行动的绿营,更是早就只发半饷了。

    这样一来,士气不免打了折扣。进展得就很缓慢。直到轩军占据昆山六天之后。淮军才算是打到了太仓城下。

    至于奏调吴熙兼任常胜军的会带,而且军前赴任,就更是浑不可解。关卓凡心想,难道是为了保证拨付饷银的顺畅么?

    “轩帅,我看还不止于此。”刘郇膏皱着眉头说道,“李少荃的心思,怕是项庄舞剑,志在沛公。怎么看都像是一条调虎离山的计策。”

    如果说吴熙是“虎”,那么上海道台这个位置,就是那座“山”了。关卓凡认为刘郇膏的这个见解很深刻,默默的琢磨了一会,说道:“姑且静观待变好了,看你这位老同年,还有什么花巧使出来。不过淮军阻在太仓,我却不能在昆山空等他了——刘先生,传团官以上的将领,到我的中军来会议!”

    会议的主旨。是要商量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对于淮军目前的困境,大多数将领认为。这是个极好的机会。

    “老总,淮军本来就靠不住,我们打自己的,”淮军吃瘪,是张勇最乐意见到的一件事,他把双臂张开,向内一合,做了一个环抱的姿态,激动地说道,“拿苏州一口吃掉它!谭绍光郜永宽什么的,都是咱们轩军的手下败将,惊弓之鸟罢了,不信他们还能翻起什么浪花来!”

    “唷,你张勇的学问见长啊,话里都带出成语来了。”关卓凡一笑。

    “这都是老总栽培有方!”

    “嗯嗯,好说,我也没栽培你什么。”关卓凡把张勇的提议思索了一下,环顾其他人,“大家的意思呢?”

    各个团官之中,伊克桑、姜德和吴建瀛,都是热切要立功的人,都赞成张勇的话,只有福瑞斯特,摇了摇头,用生硬的中国话说:“按照情报来看,长毛在苏州一带,有六万人的兵。不是说不能打,可是又要打,又要攻城,这个,我认为,是做不到的,而且苏州的城墙,很厚很厚,我们最强的十二磅炮,也是轰不破的。”

    “不错,这就显出我们轩军的一桩短处了。”关卓凡点头道,“苏州这样的城墙,要想攻破,大约只有挖地道,在底下塞火药炸毁它。可是要说挖地道,长毛会,淮军也会,偏偏咱们轩军,就是不会。”

    挖地道绝对是一门手艺,不是有人和工具就可以做的。太平军之中,尽有原来出自广西的矿工,挖地道是拿手的活计,凭着这一招,不知打破了多少名城大邑。淮军则是以湘军为班底组建的,亦从湘军带来了挖地道之法。而轩军长于野战,攻城则要靠大炮,遇到苏州这样坚固的城墙,就有些束手无策了。

    可见工兵的重要性,关卓凡心想,不过眼下还谈不到这一点。

    “福瑞斯特说得有道理,苏州先不去打它,我们还是等一等李抚台。”关卓凡指着案上的地图,下了结论,“世杰,先把苏州南边打扫干净,吴江和震泽这两个县,给我拿下来,省得以后打苏州的时候,碍手碍脚。”

    话刚说完,便有一名在堂外戒卫的亲兵,拿着一张纸进来,交给了图林,又小声耳语两句。

    “爷,这是从淀山湖转来的电报。”电报线路,还没有拉到昆山,因此上海的消息,只能先发至淀山湖的电报房,再以专门的骑兵来递送。图林把手上的纸,呈给关卓凡:“赵景贤赵大人,说要请您回上海一趟。”

    “嗯?”关卓凡心里打了一个突,不知上海发生了什么状况,屋里的将领们,亦将目光注视在他的脸上。等到他打开了那张对折的纸,便见到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嘴角露出一丝笑容,脸色也变得明朗。

    “阿思本舰队开到上海了,李泰国急着要见我。”关卓凡抬起头,压抑住心中的得意,轻描淡写地说,“咱们轩军,也要有水师了。”

    *

    阿思本舰队的八条兵舰,历经两个月的航行,终于在十一月十九日这一天,到达了上海。

    船进吴淞港,立时便轰动了租界,继而是上海县,继而是整个松江府。替关卓凡坐镇上海的赵景贤,一面命电报房发电报知会前方的关卓凡,一面飞报朝廷。而上海的居民,无论中国人还是洋人,只要有闲,无不相约去到吴淞,名目都是“看船”,而已经在美**舰上实习了近两个月的丁汝昌,更是天天盯着这一支舰队,恨不能即刻爬上船去,“学以致用”。

    洋人的炮舰见得多了,这一次如此轰动的原因,是因为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支真正的海军舰队。

    “开玩笑么?自己的炮舰!”

    老百姓固然都是这么说,当关卓凡在两天之后,赶回到吴淞口的时候,心中亦做这样的感慨。

    很难说得清楚,中国的海军发展是自何时开始停滞的。在这个问题上,满清王朝固然要负上大部分责任,但其实自郑和下西洋结束,明英宗登基之后,就已经停止建造大型海船,彻底闭海,宪宗在成化年间,更是销毁了郑和远航的所有档案资料。

    有明一代,总的说来仍以海禁为主,而到了清初,海禁则变得更加严格,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五百石,大约只有三十吨,于是大船从此绝迹。顺治十七年颁布“迁海令”,更是把从渤海湾到广东的沿海居民一律内迁三十里,将所有船只烧毁,寸板不许下水,违者“死无赦”。此后虽然偶有弛禁,但对行船仍附加许多苛刻限制,如每条船只许携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携带铁斧一把。

    这些做法,终于给了中国造船业以致命的打击——和其它许多工艺技术一样,中国造船技术历来只靠师徒口手相授,鲜有文字记载,几代不造,便臻失传。特别是大船,明朝的时候,还是能造而不许造,清朝后期,则是“就算想造,也根本造不出来了。”

    不幸的是,中国又长期没有海防观念,虽然很早就有“水师”,但“水师”并非海军。清承明制,分设巡江、巡湖的“内河水师”和防守海口、缉捕海盗并且“巡盐”的“外海水师”。但这个“外海水师”,只有一两百条破木船,不但算不上是海军,其实连充任海岸警备队都不够资格。而那场著名的海防与岸防之争,则还要等到十几年之后了。

    既然如此,那么先买着也没有问题!关卓凡的亲兵在码头上设了警戒,而他自己,则一面拿目光搜寻着舰队之中,属于自己的“金台”和“百粤”两舰,一面等着李泰国的到来。

    殊不知,李泰国也正亟亟乎的等着要见他,在旗舰“镇吴”号上收到通报,立即带着舰队的司令,谢纳德.阿思本,匆匆走下舷梯,一见正在码头上含笑凝望的关卓凡,便上前握住他的双手,高兴极了。

    “逸轩!”李泰国笑容满面地说,“听说你升任了江苏省的行政长官,恭喜你!”

    藩司是一省的行政长官,此话不假,而李泰国对关卓凡的好感,则是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他认为关卓凡英语流利,洋务通达,是中国官员之中罕见的。二是在阿思本舰队一事上,关卓凡委托利宾办的那一个折子,尽了力量,算是促成舰队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即使没有前两条,也还有关键的第三条。

    他受过关卓凡五千两银子的重贿。

    (三更,谢谢大家。)

    *(未完待续。。)

关于本书,说几句

    连续四天,每天三更,说实话,真累。

    累的不光在于每天大约要码九千个字儿出来,而且在于要保证住每章的质量,不能有大的起伏。前三天事情少,还好说,今天要忙,于是不得不码字码到凌晨五点半。

    不过累归累,欣慰的是许下的承诺总算做到了,没有开空头支票。

    谢谢大家的月票,谢谢各位的打赏,也谢谢留声机的飘红。

    这本书写到现在,有许多朋友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其实书评区的每一条留言,狮子都有很认真地去看,去想。书里有些错误的地方,能改的,狮子会立刻去改掉,也有少数错误,狮子暂时没有去改,这并不是说狮子以为大家说的不对,而是由一些其他的考虑,以后慢慢再跟大家说。

    这本书,有完整的大纲,而且在任何时候,基本都有未来五十章的细纲,所以“卡文”的情形,很少会出现,更不会因为没东西可写所以去灌水。即使是像包子馒头那样的章节,也是在五十章之前就定好的内容,绝不是临时起意水出来的。

    好看不好看,那是笔力问题,无可奈何。

    灌水没灌水,那是态度问题,马虎不得。

    不过大纲设计得比较严谨,也有一桩不好的地方,就是朋友们提出来的一些想法,有些明明很好,却不能够全部吸纳,否则一旦大纲的方向开始动摇,扭来扭去,那真正可能会出现断更甚至太监的情形,这是我和大家都不愿意见到的。

    让这本书稳稳妥妥地一直写到完本,永不断更,是可以做到的。

    说这个,是说如果有些很好的意见我没有采纳,则请大家多多包涵,因为这不代表着我认为这些意见不对或者不好。

    加更暂时告一段落,明天开始,还是两更,中午一更,晚上一更。大家要是还有月票,非要赏狮子一张,我也不能说不要是不是?哈哈,其实没有月票也没关系,大家的订阅,就是狮子最大的动力!说实话,每次发完新的一章,转眼刷新一下,看到那一大堆订阅的数字,狮子立刻又会充满动力,冲向下一章的劳作。

    谢谢,真心的。

    *(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442/ 第一时间欣赏乱清最新章节! 作者:青玉狮子所写的《乱清》为转载作品,乱清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乱清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乱清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乱清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乱清介绍:
那一年,懿贵妃风华绝代,肃中堂权势炎炎,洪秀全安然打坐,圆明园赤焰遮天。 那一年,胡林翼呕心沥血,曾国藩百战艰难,左宗棠英雄欺人,李鸿章羽翼渐满。 那一年,一名小博物馆的兼职讲解员,经历了史上最悲催的穿越,死而后生,绝地求存,誓要凭一己之力,祸乱宫廷,颠覆王朝,开创一个全新的世代—— 吾今欲将大笔,重写春秋,天下尚且如此,况一家一室和几个嫂子乎? * * 一组签约作品,每天两更,不拖不欠,求收藏。乱清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乱清,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乱清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