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三国之北境之王TXT下载三国之北境之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三国之北境之王全文阅读

作者:红场唐人     三国之北境之王txt下载     三国之北境之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465章 立威

    利城之内有三家粮商,最大的一家粮商姓糜名烁,乃是徐州别驾从事糜竺的远亲。当初看到太史慈率数千残部入城时,就联络了另外两家粮商抬高粮价,以高于市价两倍的价格,将一些发霉的粮食卖给了太史慈。

    不久看到吕布的兵马在城外扎营,而太史慈又一直按兵不动,糜烁便起了歹念。他一边派人出城与吕布联络,愿意为对方充当内应;一边通知另外两家粮商,不得再向太史慈的兵马出售粮草。

    假如待在城里的将领是别的兵将,若是遇到糜烁等人这番举动,没准早就纵兵抢粮了。但太史慈为人正直,还以为自己的兵马入城后,真的把粮商仓库里的粮食都买光了结果导致军中出现断粮的情况。假如不是关羽、张飞及时来援,恐怕就算吕布不攻城,他手下的兵马早晚也会出现大规模的逃亡。

    城里的两位粮商得知韩湛大军来到利城,深怕对方会找自己秋后算账,便连忙来找糜烁商讨计策。糜烁虽然也担心事败之后,给自己惹来无尽的麻烦,但考虑到自己是糜竺的远亲,没准韩湛会看在糜竺的面子上,对自己网开一面。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因此见到两位粮商惊慌失措地跑到自己家里,便故作镇定地告诉他们:“莫要担心,冀州军要想在徐州站稳脚跟,可能不能得罪徐州本地的富商豪强,否则他们到什么地方去筹措钱粮?”

    糜烁的话等于是给两位粮商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心想:不管怎么说,这里都是徐州的地盘,而糜烁又是别驾从事糜竺的亲戚,冀州军远道而来,要想在此地站稳脚跟,肯定是离不开自己的。想到这里,两位粮商悬在嗓子眼的心,又重新放回了肚子里。

    然而他们很快就乐极生悲了,正当他们三人在糜烁的会客厅里,推杯换盏,忽然听到大门外传来了拍打大门的声音。糜烁听到这个声音,不禁皱了皱眉头,叫过自己的管家,不悦地吩咐道:“管家,你过去瞧瞧,是谁如此不懂规矩,在外面敲门,影响我与两位兄台饮酒?”

    管家答应一声,正准备过去看个究竟。没等他走出会客厅,大门就被人踹开,从外面冲进来一群如狼似虎的兵士。“尔…尔等是做什么的?”看到闯进来的士兵,管家被吓了一跳,但他还是壮着胆子,战战兢兢地问:“到…到此作甚?”

    他的话刚喊完,就赶到全身一阵剧痛,五六名兵士倒转长矛,用矛杆噼里啪啦地抽打着管家,把他打得一阵鬼哭狼嚎。

    这些兵士是陈到带着来抓捕粮商的,他本来准备先去另外两家粮商的家,但有人报讯,说两名粮商都来了糜烁的府邸,陈到便将手下的兵士分为三队,分别前往三处抓捕,自己则率兵围了糜府,然后破门抓人。

    糜烁先是听到自己的管家在外面惨叫,随后一群兵士就在一名将领的带领下,直接闯进了会客厅。糜烁不知来的是什么人,慌忙站起身,朝陈到拱手说道:“这位将军,不知你们是何人的部下,到此作甚?”

    陈到懒得和糜烁废话,扭头吩咐跟在身后的兵士:“把他们统统给吾拿下,府中人等一个都别放过。”兵士们答应一声,上前拿下了糜烁等人,又闯进后院,将糜府内的家眷和下人,从他们的房间里赶出来,集中到一处。做完这一切之后,兵士们便开始查抄糜府的家产。

    城内三处粮商的家,被冀州军查抄,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很快就惊动了城里的百姓。不过这三家粮商都不是什么好人,平时卖粮时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的事情没少干,但由于他们身后有靠山,百姓们都是敢怒不敢言。今日见到有人查抄粮商的家,心里不禁暗暗称快。

    过了没多久,有识字的人看到了王浑张贴的安民告示,得知冀州军明日会将从粮商家查抄的钱粮,分发给全城百姓时,不禁欢声雷动。

    韩湛下令把城里的粮商抄家,嘴里虽然说是为了立威,但不知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响,心里还是忐忑不安。陈到回来向他禀报,说三家粮商俱已拿下,都关押在大牢里。没等韩湛说什么,县衙外忽然传来了嘈杂的人声。

    听到这个声音,韩湛的心跳骤然加速,他以为自己命陈到抓捕了三名粮商,激起了众怒,城里的百姓到外面向自己请愿的。他刚想派人出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守在大门外的一名队率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来到韩湛面前单膝跪下,禀报说:“启禀主公,县衙外有百姓聚集。”

    听到队率这么说,韩湛慌忙问道:“尔可知,百姓云集在县衙外,所为何事?”

    “百姓听说明日将要给他们分发钱粮,是特地到这里来感谢主公的。”

    搞清楚百姓的来意后,韩湛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他朝队率挥了挥手,让对方退下后,扭头对陈到说道:“叔至,明日王太守给百姓分发钱粮之时,你也率兵前去协助。”

    “属下遵命。”

    郭嘉迟疑了片刻,随后试探地问韩湛:“主公,属下想问问,你打算如何处置这些粮商和他们的家眷?”

    韩湛明白郭嘉问这话的目地,根据陈到的禀报,三家粮商的家眷和家仆、丫鬟加起来,有差不多五百人,如果一口气杀掉这么多人,恐怕会让韩湛背上一个滥杀的罪名。他思索良久后,对郭嘉说道:“以糜烁为首的三名粮商,必须一个不留地全部杀掉。至于他们的家眷嘛,先关押起来,等我们离开利城之时,再把他们放掉也不迟。”

    郭嘉见韩湛只诛糜烁三人,而不牵连三人的家眷和下人,对他的这种做法也就没有再提出什么异议,而是岔开话题对他说:“主公,据嘉所知,在泰山附近有一落草为寇的山贼,姓臧名霸,字宣高,武艺超群,主公可派人前去招揽。”

第466章 游说臧霸(上)

    虽说在《三国演义》里对臧霸的着墨不多,但韩湛却知道此人非同寻常。臧霸之父臧戒为县狱掾,因据守律法不听从太守之命私杀狱犯,被恼羞成怒的太守收押待罪。当时年仅十八岁的臧霸,得知父亲被囚的消息,立即召集十几名食客,前往费县西山击溃了上百衙役、兵士,杀死了太守,救出了父亲。经此事迹,臧霸的孝烈勇名遍闻乡野。

    黄巾起事时,流亡东海郡的臧霸,投奔了陶谦,被任命为骑都尉,在剿灭徐州黄巾军的战斗中,臧霸是屡立奇功。可惜后来和陶谦反目为仇,便率自己的一帮亲信上了泰山,在那里占山为王。特别是孙观、吴敦、尹礼等人来投后,臧霸便屯于开阳一带,自成一方霸主。吕布进驻徐州后,曾经和臧霸兵戎相见,但却没有讨到任何便宜。后吕布在部将高顺的劝说下,与臧霸握手言和。

    建安三年,曹操讨伐吕布时,臧霸等曾带兵往助吕布。吕布被擒后,臧霸归顺了曹操,又招降吴敦、尹礼、孙观、孙观之兄孙康等人。曹操封臧霸为琅邪相,对吴敦等人也予以重任,同时还将青、徐二州交给臧霸管辖。

    对于这样一个牛人,有机会招入麾下,韩湛自然不会放过。他等郭嘉说完后,望着对方问道:“奉孝,你觉得何人可以担此重任,前去说服臧霸?”

    郭嘉淡淡一笑,随后说道:“主公任命新投的王浑为太守,嘉觉得肯定会有人不服气,若是让他去劝说臧霸,只要能成功,自然就不会再有什么流言蜚语。”

    “若是不成功呢?”韩湛反问道:“那本侯又该如何安置他?”

    “嘉已经对主公说过,委任王浑为太守之职,不过是千金买骨。”郭嘉若有所思地说道:“假如他的能力真的有限,那么他的前程便会止步于此。不妨让他担任两年的太守,再找合适的人来接替他便罢了。”

    韩湛的心里很明白,刚刚平定了青州,肯定需要一批官员去治理。但是自己手下能用的人有限,只能通过千金买骨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人投奔自己。哪怕王浑的能力不行,也至少要让他先当两年的太守,然后再找合适的人选来接替他,免得被别人说自己是过河拆桥。

    不过让王浑一个人去泰山劝说臧霸,韩湛的心里却很不放心。他想了想,对郭嘉说:“奉孝,周仓曾经在泰山占山为王,想必他对臧霸有所了解,不如就让他随王浑一同前往泰山,彼此间也有一个照应。”

    “周仓?!”郭嘉把这个名字重复一遍后,脸上露出了恍然的表情:“主公莫非说的是子龙将军的那位亲随?”看到韩湛点头表示肯定,他又接着说,“还是主公考虑得周全,那就让周仓护送王浑前往泰山招降臧霸。”

    韩湛主意打定,迈步走到堂前,冲着外面喊了一句:“来人!”

    随着喊声,立即便有一名护卫走了进来,躬身施礼后问道:“主公有何吩咐?”

    “你速速前往城外的军营。”韩湛吩咐对方说:“去把子龙将军招来。对了,让他来的时候,把周仓带上!”

    “喏!”护卫答应一声后,推出了大堂。

    过了两炷香的工夫,韩湛便听到府门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他侧耳聆听了片刻,听出至少是一支百人马队,猜想可能是赵云赶到了。

    果不其然,过了片刻,韩湛就看到赵云带着一人大步流星地走进了大门,朝着正堂而来。进入大堂之后,赵云朝坐在正中的韩湛抱拳施礼,礼数周全地说道:“属下参见主公!”

    “子龙将军免礼!”韩湛一边说一边把目光投向了赵云身后的那人,看清楚果然是周仓后,微微点了点头。

    “主公!”别看赵云和韩湛是结义兄弟,但在正式的场合,他对韩湛都表现出应有尊重和恭敬:“不知您招属下到此,有何吩咐?”

    “子龙将军,”见赵云都是一口一个主公叫自己,韩湛也不会当着其他属下的面,称呼赵云为大哥,只能用公事公办的语气说道:“本侯招你到此,是为了泰山臧霸之事。”

    “臧霸?”赵云听到这个名字,不禁迟疑了片刻,随后谨慎地说:“我军刚刚取得了青州,兵马疲惫,要取徐州的部分郡县尚且费力,没有必要在这种时候去讨伐臧霸,毕竟他与我们井水不犯河水。”

    “子龙将军,你搞错了。”郭嘉见赵云误会了韩湛的意思,连忙起身说道:“主公并非想让你去剿灭臧霸,而是打算让人去招降他。”

    “招降臧霸?”赵云又楞了片刻,试探地问:“主公莫非是想让周仓去做此事?”

    站在赵云身后的周仓,见韩湛点头确认了此事,不禁有些慌乱地说:“主公,小的能力有限,此去招降臧霸,恐会误了主公的大事。”

    “主公。”赵云的心里也觉得周仓的能力有限,就算他和臧霸是旧识,但要想说服对方归顺,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话。万一惹怒了臧霸,没准还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因此他帮着周仓说道:“周仓冲锋陷阵倒是是一员猛将,可是说到让他去当说客,劝说臧霸归顺,恐怕力有不逮。”

    “此次到泰山游说臧霸,主公打算派王浑前往。”郭嘉的眼睛盯着周仓,对赵云说道:“考虑到周仓曾经和臧霸打过交道,由他陪同前往,王浑游说成功的几率要大一些。”

    搞清楚怎么回事后,周仓连忙上前一步,向韩湛表态说:“主公,小的曾经与臧霸有过交往,一定会竭力协助王先生,说服他前来归顺主公的。”

    “元福啊,”韩湛走到了周仓的身边,将一只手臂搭在他的肩膀上,对他说道:“此去泰山,假如臧霸愿意归顺,那自然是皆大欢喜。可要是他不肯,人各有志也不必强求,本侯只希望你和王先生二人能平安归来。”

    赵云忽然觉得堂内好像没有看到王浑和陈到,便好奇地问:“主公,不知王先生如今人在何处?”

    “城中的粮商可恶,家里粮食堆积如山,居然不卖给子义,差点害得子义及数千士卒,因为断粮而丧命。”一提起此事,韩湛就满肚子怒火:“因此本侯命王先生,派兵去查抄了城内的几家粮商,没收他们的家产,再将首恶之人在闹事斩首示众。”

    韩湛的话让赵云倒吸一口凉气,他迟疑半晌,才开口说道:“主公,能在城内开设粮店之人,应该都是徐州的豪强,您将他们如此处置,恐怕多有不妥……”

    “没什么不妥的,”韩湛不等赵云说完,就打断了他后面的话,摆了摆手说道:“若是听任这些粮商为所欲为,那么别人就会以为我们冀州军软弱好欺,到时就更加会变本加厉。本侯明日便会命叔至和王先生将首恶斩首示众,就是为了杀一儆百,让那些本地的豪强看看,与我冀州军为敌是什么样的下场。若是再有人敢像欺负子义一般,对我冀州军不敬,本侯不在乎再多杀几个人。”

    太史慈因为担心得罪本地豪强,在买不到粮食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忍气吞声,委屈自己麾下的兵士,让他们忍饥挨饿。若不是关羽张飞及时率兵前来救援,没准就会全军覆灭。从韩湛来到利城,他就始终处于忐忑不安的状态,不知韩湛会如何处置自己。此刻听到韩湛的一番话,他心中的大石总算落了地,原来主公不光不责备自己,甚至还下令杀掉那些粮商为自己出气。

    想到这里,太史慈连忙起身,走到韩湛的面前单膝跪下,感激涕零地说:“主公的恩情,某没齿难忘。某的这条性命,从此以后就是主公的。不管刀山火海,主公但有差遣,某绝不会有半点迟疑。”

    “子义!你这是作甚?”听完太史慈的这番话,韩湛连忙上前扶起他,笑着说:“本侯是你们的主公,见到你们受气,却不为你们出头,还值得你们为我效力吗?此事到此为止,不必再提。”

第467章 游说臧霸(中)

    监斩完粮商的王浑和陈到,匆匆地返回了县衙,向韩湛缴令。

    见两人如此干净利落地完成了自己所交付的任务,韩湛对两人褒奖了几句后,冲着王浑说道:“玄冲,今日之事,你做得甚合本侯之意。如今,本侯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交给你去做,不知你可有异议?”

    虽说不知韩湛将会把什么任务交给自己,但王浑还是毫不含糊地回答说:“主公但有差遣,王某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赴汤蹈火倒不至于。”韩湛上前扶起了王浑,对他说道:“本侯打算派你前往泰山,游说臧霸归顺本侯,不知你可敢去否?”

    “游说泰山贼?!”王浑听到韩湛交给自己的使命,不禁迟疑了半晌,随后谨慎地说道:“主公,属下听说臧霸乃是杀人不眨眼之辈,此去泰山游说,恐怕劝降不成,反而招来杀身之祸。属下生死事小,若是误了主公的大事,那就百死莫赎了。”

    韩湛听完王浑的这番话,心说此人还颇有几分心机,明知道此事成功的几率不高,但回绝自己的方式却十分巧妙。他淡淡一笑,说道:“玄冲莫要担心,此次去泰山,本侯让周仓随你同往。他昔日曾经和臧霸打过交道,彼此之间有几分交情。如此一来,就算臧霸不肯归顺,也绝对不会为难你们。”

    “有周元福同往,如此甚好。”得知韩湛并不是派自己一个人去送死,而是有周仓陪同,王浑悬在嗓子眼的心又重新放回了肚子里。他心里很清楚,韩湛既然派周仓随自己一同前往,肯定是考虑到周仓和臧霸打过交道,就算游说不成,自己也能全身而退,因此言之凿凿地说:“属下一定竭尽所能,游说臧霸前来归顺主公。”

    对于臧霸是否会归顺自己,韩湛的心里还真没有什么谱,不过听完王浑的表态后,他悠悠地说道:“若是臧霸肯归顺,自然是皆大欢喜,你们就留在泰山等待本侯前往。若是不肯归顺,你们也不必勉强,速速离开,返回军中。”

    韩湛的话一说完,王浑就大声地回答说:“属下遵命!”

    等王浑和周仓两人离开后,郭嘉向韩湛请示:“主公,利城位于徐州的东海国,距离徐州的治所下邳仅三日路程,若是陶谦得知我们的大军至此,恐怕会遣使前来询问,不知主公打算如何答复。”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韩湛随口说了一个成语后,继续说道:“若本侯是陶谦,定会认为大军是来夺取徐州的,肯定会一边遣使询问,一边调集大军,随时做好交战的准备。”

    “主公这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说得真是太形象了。”郭嘉称赞了韩湛一句,接着往下说:“我们的战略是想统一北方四州,等根基稳固之后,再依次蚕食各州。此刻与陶谦开战,虽说胜率极高,却容易树敌无数。”

    “奉孝所言极是。”对于郭嘉的这种说法,韩湛表示了赞同:“立即派人给黄忠、荀攸二人送信,命他们不必再赶到此处,直接前往东莞郡。本侯的大军在此地歇息两日后,便会赶去与他们汇合。”

    对于韩湛的这种安排,郭嘉自然是非常赞同。虽说大军接下来要夺取徐州的东莞郡,但和徐州易主相比,丢一个郡总比丢掉整个徐州强陶谦只能打落门牙和血吞,捏着鼻子吃了这个哑巴亏。

    而夺取东莞郡之后,就打通了从冀州到青州的道路。将来青州发生了什么事情,赶去救援的兵马也能少走两天的路。对韩湛巩固北方四州的统治,是非常有帮助的。

    赵云等韩湛和郭嘉说完之后,谨慎地问道:“主公,两路兵马汇集东莞郡,肯定会经过臧霸的防区,是否会让他以为我们……”

    没等赵云说完,韩湛就抬手打断了他后面的话:“子龙将军,我们是先礼后兵。先是派了王浑和周仓前去游说,若他肯归顺我们,自然是皆大欢喜。如果不肯归顺,我们的大军在经过泰山之时,就顺手剿了他,免得他成为我们的心腹之患。”

    “泰山地势险要,是否先派出细作,前往该处打听地形。”赵云谨慎地说:“若是臧霸不肯归顺,我们便可尽快出兵剿灭。”

    考虑到大军要在利城附近停留一段时间,韩湛专门叮嘱赵云:“子龙将军,约束城外大营中的兵士,不得随意离营进入城内。初犯者一律杖责,屡犯者斩首示众。”他之所以要这么说,是考虑到军中有大量归顺不久的黄巾军,若是对他们不严加约束,听任他们自由出入城池,恐会出现扰民之举。

    “末将遵命。”赵云自然知道韩湛下达这道军令的原因,冀州军通过杀粮商、分抢粮的方式,好不容易笼络了城内的民心,要是遇到几个不长眼的小卒,到城里胡作非为,就会有损冀州军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连忙答道:“末将一定小心约束城外军士,不让他们随意进入城中,骚扰城内百姓。”

    事实证明,韩湛此举是非常明智的。城中的百姓见大军驻扎在城外,个个被吓得魂飞魄散,深怕统军将领会纵容部下到城中劫掠。等他们看到大军都在城外驻扎,而且还杀掉了为富不仁的粮商,并将这些粮商的一部分家产分发给大家,城中百姓对冀州军的印象就有所改观。

    白天是百姓云集在县衙门前,为了分发钱粮之时,向韩湛表示感激。等天黑之后,百姓陆续散去,而担惊受怕了一天的士绅们,则成群结队地来到了县衙,要拜访韩湛,以表忠心,免得自己落到三家粮商的下场。

    众人在县衙的院子里等候良久,没有看到韩湛的影子,却等来了一名顶盔掼甲的武将。有眼尖的人,一眼就认出,此武将便是白日里带着人抄粮商家,并把几个粮商押到刑场斩首示众的那位。

    大家纷纷跪倒在地,口称死罪,说太史慈率军入城之际,自己因为不知对方的来历,因此没敢派人给兵马送粮饷。如今知道那是朝廷的兵马,愿意将所欠的粮饷双倍奉上,还请安阳侯大人有大量,绕过自己的性命。

第468章 游说臧霸(下)

    代表韩湛出来的武将,乃是陈到。他看见院子里跪满了人,最前头的人倒是认识,都是城里有名的士绅,昨日还帮粮商求情来着,言语中对自己颇为不客气。其余跪着的人,虽然不曾见过,想必也是同样的身份。可能是看到粮商被自己杀掉,都吓坏了,才特定跑来认怂的。想着大军在此地歇息两日,便要离开,他也不愿意与这些人多打交道,便不屑地说道:“行了,时辰不早了,尔等都回去吧。”

    跪在地上的士绅们,平时里见到县令,也不过拱手行礼而已。今天实在是被吓破胆了,才会放低姿态前来示好。原以为韩湛总会出来安抚两句,以便将来的相处,谁知对方压根不露面,却只派了一名部下出来接待,如此一来,众人的心里便没有底了。

    虽说陈到让他们各自回家,但谁也不敢轻易起身,谁知道要是在这种时候率先回家,接下来会不会有如狼似虎的冀州军闯入家中,让自己步那几位粮商的后尘呢?于是众人依旧跪在地上,向陈到苦苦哀求,希望能见安阳侯一面。

    韩湛自然不会出来见他们的,不过为了让这些士绅安心,他还是派了郭嘉出来安抚众人。看到郭嘉出场,士绅们顿时感到安心了许多,众人又纷纷向他表示,愿意奉上双倍的粮饷,来犒劳远道而来的冀州军。

    如此对待利城的士绅,本来就是郭嘉帮着韩湛立威的一条计谋,由陈到唱白脸,先把士绅们吓个半死,再由郭嘉出来唱红脸,安抚人心。等将来韩湛统一了北方四州之后,再来取徐州之时,这些士绅就不敢再有什么二心了。

    郭嘉上前扶起了几位上了年纪的士绅,对他们好言安抚,他朝四方拱手说道:“诸位士绅,安阳侯因为偶感风寒,无法见客,吩咐嘉前来招待各位。诸位,请到堂中入席吧。”众人跟在他的身后进了大堂,见这里早就排下了宴席,哪里还不知道对方是早有预谋,然而还不得不装出一副高兴的样子,免得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

    王浑和周仓带着一队骑兵,昼夜兼程赶往泰山,前去拜见臧霸。

    两日后,他们来到了开阳城外的一座小镇。镇外驻扎着一队穿着徐州军服饰的兵丁,看到有骑兵前来,带队的小头领连忙来到了路中间,拦住了众人的去路,直截了当地问:“你们是什么人,到此作甚?”

    周仓上前一看,这个小头领虽然叫不上名字,但以前曾经见过,连忙在马背上抱拳行礼:“这位兄弟,某乃是周仓,是前往泰山拜访臧头领的!”

    小头领看到周仓时,也觉得对方面熟,但由于周仓一身戎装,使他无法确认对方的身份。听到周仓自报家门后,他连忙朝后面摆摆手,让跟在后面的兵丁放下了兵器,随后笑着说:“原来是周头领啊,今天是什么风,把您老人家吹到这里来了?”

    见小头领命人收起了兵器,周仓的心里稍稍踏实一些,至少不会一言不合,双方就兵戎相见,于是又把刚刚的话重复了一遍:“某有要事见臧头领,要赶往泰山,还请各位行个方便,让我们过去。”

    听清楚周仓说的话之后,小头领歪着头看了看他身后的一众骑兵,以及身边穿着黑色官服的王浑,警惕地问:“周头领,你身边为何这么多官军,你何时投靠了朝廷?”

    周仓大大咧咧地回答说:“不瞒这位兄弟,某投靠了冀州的安阳侯,如今是奉他之命,前来见臧头领的。还请兄弟行个方便,让我们去见臧头领。”

    小头领见周仓一身戎装,还以为他投靠了徐州军,此刻听说他投靠的是冀州军,顿时松了一口气。别看他只是一个小头领,但他也听说最近冀州大军逼近了徐州,臧霸正在召集手下商议应对措施。此刻投靠了冀州的周仓出现在此地,证明冀州军并不想与泰山为敌,于是他陪着笑对周仓说:“想不到周头领投靠了冀州军,这真是可喜可贺啊。臧头领不在泰山,此刻正在开阳城中,不如让小的为周头领带路,如何?”

    见小头领愿意为自己带路,周仓不禁喜出望外,连忙朝他抱拳行礼,感激地说:“如此,便有劳兄弟了!”

    “小的们!”小头领冲着自己的部下大声地说道:“我要带周头领去见大头领,你们在这里小心盯着,不准外人随便进入镇子,明白了吗?”听到部下们响亮的回答后,小头领面对周仓说,“周头领,小的给你带路,请随我来吧。”

    看到小头领没有马,周仓连忙命身后的一名骑兵,让了一匹马给小头领,免得他走路太慢,跟不上自己队伍的速度。

    一行人在小头领的带领下,进入了镇子。看着镇子里井然有序的街道,和来来往往的行人,王浑忍不住感慨地说:“真是没想到,虽说臧霸是个山贼,但他所控制的地方,百姓倒也是安居乐业,比别的地方强多了。”

    周仓扭头望着王浑说道:“王先生,严格地说,臧头领不应该算是山贼,他以前也是朝廷命官,只不过与徐州牧陶谦反目后,才占据开阳和泰山等地自立。”

    王浑因为来得匆忙,还不曾了解过臧霸的情况,此刻听周仓说他是因为和陶谦反目成仇,才占据了泰山和开阳等地自立,便忍不住好奇地问:“元福,你可知他为何与陶刺史反目吗?”

    “某只知道臧头领以前是陶谦手下的骑都尉,后来离开下邳之后去了泰山,待了半年,又出兵南下,占据了开阳等地。”周仓摇着头说:“至于他为何会与陶刺史反目,某就不得而知了。”

    众人穿过了小镇,又朝前走了七八里,便来得了一座城池外面。看到城门口有兵丁在盘查出入城的百姓,小头领扭头冲着周仓说道:“周头领,你且在此处稍候片刻,待小的过去与城门口的兄弟打个招呼,免得发生不必要的误会。”

    周仓点点头,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兄台请便!”

    小头领离开之后,王浑望着不远处的城池发呆,他的心里在想:主公真是深谋远虑,若是臧霸真的肯归顺,将泰山和开阳纳入冀州军的控制范围,那么青州、徐州就可以连成一片了。

    他们等了没多久,小头领就策马而回,笑着对周仓说:“周头领,我已经和城门口的兄弟打过招呼了,我们现在就入城吧。”

第469章 调整计划

    入城之时,王浑看到守门的兵丁,穿得都是清一色的徐州军军服,心里不免觉得奇怪,臧霸不是已经与陶谦反目成仇了么,为啥他手下的兵丁,还穿着徐州军的制服?

    带着这个疑问,王浑低声地问和自己并辔而行的周仓:“元福,为何臧头领的手下,穿着的都是徐州军军服?”为了不引起带路小头领的反感,他没有再直呼臧霸其名,而是学着周仓,用臧头领来称呼。

    “王先生有所不知,这些本来就是徐州的兵丁。”周仓小声地向王浑解释说:“臧头领原来在泰山占山为王,后来驻守开阳的孙观、吴敦、尹礼等人聚合军众,拥臧头领为主,并将此地献与了他。”

    “哦,原来是这样。”王浑听后,不禁暗暗点头,心里觉得若是臧霸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恐怕孙观、吴敦等人也不会主动向他献城归顺,看来主公派自己来游说他,是完全有必要的。

    王浑暗暗想道:若是臧霸只有泰山一处地盘,要游说他归顺冀州,想必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可如今他除了泰山,还有开阳等地,主公劝降臧霸所开出的那些筹码,就显得有点轻了。恐怕不管自己如何巧舌如簧,要说服臧霸,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城中的百姓,见到来了一队穿着不同军服的骑兵,便站在旁边好奇地张望,还不时地用手指指点点,猜测对方究竟来自何方,到此又是来作甚的。

    不知不觉,一行人在小头领的带领下,来到了府衙所在地。小头领扭头对周仓笑着说:“周头领,我家大头领就在里面,我进去给你们通报一声。”说完,便翻身下马。

    坐在马背上的周仓,连忙向小头领抱拳行礼:“有劳这位兄弟了。”

    看着小头领走到府门前,和守门的队率打了一个招呼后,就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王浑的心里忽然冒出了一个古怪的念头,希望小头领进去就别出来了,因为按照眼前的形势,自己就算见到了臧霸,也不见得能说服对方。韩湛给自己的第一个任务,就以失败而告终,以后在冀州军的体系里还怎么混啊。

    就在王浑心中天人交战之际,忽然听到远处有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他扭头朝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数名冀州军的骑兵,正沿着街道策马奔驰。没等他想明白,为何此处会冒出冀州骑兵之际,就听到周仓“咦”一声,随后对他说道:“王先生,来的是护卫主公的虎豹骑,莫非主公有什么急事吗?”

    片刻工夫,几骑就来到了王浑和周仓的面前,他们勒住了坐骑之后,一名伍长模样的人,冲着王浑大声地说道:“王先生,主公的紧急书信!”

    王浑觉得韩湛此刻派虎豹骑送来的书信,一定是非常紧要的,连忙向对方伸出手去,说道:“取来我看!”

    伍长摘下挎在身上的竹筒,从里面抽出一份裹成一团的布帛,朝王浑递了过去。王浑接过布帛,迫不及待地展开浏览上面的内容。等他看完以后,脸上的愁容顿时一扫而空,他激动地在马鞍上拍了一巴掌,说道:“有了主公的这封书信,游说臧霸必能成功。”

    …………

    再说两日前,王浑和周仓带人离开了利城之后,郭嘉代表韩湛在县衙内招待城里的士绅。一名四十多岁的士绅,在郭嘉向他敬酒之时,忍不住问了一句:“为何不见那位王先生?”

    郭嘉怎么可能随便向一个陌生的士绅,泄露王浑的去处,便随口敷衍道:“我家主公让他到城外办事去了,可能几天之内不会再回来。”

    谁知那名士绅却凑近郭嘉,小声地说:“郭军师,小人有话想告诉您,不知可否借一步说话?”

    郭嘉想到对方应该没有胆子骗自己,便带着此人来到了一个偏厅,屏退左右后,问道:“此处没有外人,你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郭军师,”那士绅谨慎地说:“据小的所知,那位王先生是去了泰山吧?”

    听到对方这么说,郭嘉心里不禁暗暗吃惊,心说如此隐蔽的事情,对方是如何知道的?但他表面上却装出了若无其事的样子说道:“阁下搞错了吧,王先生此刻就在城外的军营,哪里去了什么泰山。”

    士绅可能猜到了郭嘉会如此回答,也不辩解,而是自顾自地说道:“军师可能有所不知,如今的臧霸不在泰山,而是在开阳。他手下有孙观、吴敦、尹礼三员大将,占据着即丘、东莞、临沂等地,有雄兵三万。若是安阳侯能将他纳入麾下,必然会实力大增。”

    郭嘉和韩湛商议劝降臧霸时,都以为他仅仅占据泰山一地,手下充其量有四五千兵马,给他一个将军的虚职,便能将其招入麾下。可此刻听到士绅这么说,郭嘉立即意识到原来的安排,没准会弄巧成拙,于是不敢怠慢,连忙吩咐人送士绅回酒宴,自己则匆匆赶往后宅向韩湛禀报此事。

    韩湛得知此事后,也意识到自己派王浑、周仓前往劝降臧霸一事,有些太草率了,而且给的筹码太低,没准臧霸听了还以为在侮辱自己,没准到时会适得其反。因此他望着郭嘉问:“奉孝,此事你觉得该如何补救?”

    “回主公的话,若想收复臧霸,可以从两点入手。”郭嘉思索了片刻,回答说:“一是把我们从徐州夺取的土地,都交给臧霸管理。”

    “这个没问题。”虽说韩湛准备夺取的地方,能和青州连成一片,但与冀州之间还有兖州相隔,管理颇为不便,假如臧霸能真心归顺自己,就算把这片新得之地交给他管理,又有何妨。韩湛在同意郭嘉的提议后,又接着问:“那第二点。”

    “第二,就是给臧霸封爵。”郭嘉谨慎地说道:“虽说主公只是安阳侯,但由于圣上如今就在邺都,主公要保举什么人,给什么人升官进爵,想必圣上是不会反对的。因此,可以在劝降臧霸的条件中,加上封爵一事。”

    “既然臧霸在开阳,不如就封他为安阳侯。”韩湛说完这话后,吩咐郭嘉:“奉孝,立即派出信使,把本侯的意思转告给王浑、周仓,只要臧霸肯归顺,本侯可以保荐他为开阳侯,甚至将来担任徐州牧,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郭嘉默默在心中记下了韩湛的话,便告辞离开。回到文书房,立即起草了一封书信,派几名虎豹骑昼夜兼程赶往开阳,去寻找王浑和周仓,把这份紧急书信交给二人。

第470章 两派之争

    小头领进了府衙之后,想向臧霸等人通报安阳侯派人来访一事。结果却在正堂外被人拦住了,一个看起来面生的都伯板着脸问小头目:“来者何人?”

    小头领如今在军中不过是一名队率,比这位都伯的级别要低一级,听到对方问话,赶紧回答说:“启禀都伯,小的是城南镇子上的队率,有时要向大头领禀报。”

    “一个小小的队率,有什么资格见大头领。”都伯不认识这位小头领,也不认为他即将向臧霸禀报的事情有多么了不起,便一把推开他:“快点走开,几位头领正在里面议事,要是惊扰了他们,小心你的狗头。”

    被都伯赶到一旁的小头领,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继续留在府衙里寻找机会,看进进出出的人里是否有自己认识的人。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头领等了一炷香的工夫,终于看到自己认识的一名军侯,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连忙上前拦住了军侯的去路,嘴里说道:“军侯,小的有事情要向大头领禀报,请您代为通传一声。”

    军侯被人拦住去路,本来很不高兴的,但仔细一看,认出面前这位穿着队率服饰的兵丁,乃是泰山山寨的老人,便客气地问:“何事?”

    “安阳侯派人拜见大头领,如今就在府衙外。”小头领回答说:“麻烦军侯待会儿进正堂之时,向大头领禀报一声。”

    听到小头领这么说,军侯有些诧异地问:“既然你已经进入了府衙,为何不亲自去向大头领禀报,却要假手于我呢?”

    小头领朝远处站在正堂外的都伯努了努嘴,说道:“我去过,但那都伯不让我入内,说大头领和另外几位头领在商议大事,不见外人。我估计他是开阳一派的。”

    别看如今泰山和开阳一带都归臧霸管辖,但私下里却分为了两个派系:一派是曾经跟着臧霸在泰山落草的,而另外一派,则是开阳孙观、吴敦、尹礼手下的。两派虽然表面和和气气,但私下却是勾心斗角,争斗不休。

    军侯听到小头领说对方可能是开阳一派的,立即便明白他为何不让小头领入正堂禀报了。他抬手在小头领的肩膀上拍了两下,开口说道:“我正好要去见大头领,这事我就代你禀报了。”

    见军侯愿意帮自己的忙,小头领不禁喜出望外,连忙朝对方抱拳施礼,表示感谢:“多谢军侯,多谢军侯!”

    而此刻在正堂里议事的臧霸等人,正为向东莞郡逼近的冀州大军而犯愁,他们不知道对方的来意是什么,该如何应对。

    孙观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听说冀州大军压境,首先向臧霸表态说:“大哥,东莞郡、琅琊国是我们兄弟几人的地盘,岂容他人染指。既然冀州大军要来争夺此地,我们出兵迎敌就是了。”

    “不行,双方的兵力太悬殊了。”孙观的话刚说完,吴敦就反驳说:“我们只有三万兵马,而且还分驻在各地,就算要出兵迎击,能调动的兵力也不过万人。而对方有几十万兵马,就算踩也能把我们派出的人马踩死。我看还是静观其变好了。”

    最后发言的是尹礼,他谨慎地说:“冀州大军平定青州之时,收降了几十万黄巾军,如今的势力更加庞大。我们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不如派人求和算了。”

    看到吴敦、尹礼二人都不同意自己的观点,孙观不禁有些急了:“不可不可,若是冀州大军压境,而我们却一点动静都没有,对方会以为我们软弱可欺,到时真的兴兵来犯,我们就会遭受灭顶之灾。”

    “我们总共只有三万人马,”吴敦再次强调说:“与冀州军为敌,是没有任何胜算。我看就依尹礼之言,派人前去求和了。”

    “行了,你们不必再说了。”看到自己手下的人争论了起来,臧霸开口打断了他们:“以我们现有的实力,根本不是冀州军的对手。我看不如先派人和他们接触,搞清楚他们到底想做什么。如果能求和,自然是好;若是谈不好,我们再战也不迟。就算兵败,我们也可以退往泰山,在那里凭险据守,让他们无可奈何。”

    见臧霸有议和的想法,尹礼连忙问道:“若是要议和,不知道大哥打算派谁前往?”

    臧霸的目光在三人的身上来回地移动着,心里琢磨谁是最佳的人选。但想了半天,觉得三人都不适合担任前往冀州议和的任务。他不禁暗自叹气,觉得自己手下的人才太少了,就连去冀州议和,都无法挑选出合适的人选。

    正在众人愁眉不展之时,忽然从堂外走进一人。臧霸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泰山寨中的一名老人,如今在军中担任曲军侯一职,虽然心里不高兴,但还是竭力用平稳的语气问:“何事?”

    “启禀大头领。”曲军侯虽然如今担任着开阳的军职,可依旧对臧霸使用泰山寨中的称呼:“属下刚刚在门外,见到了一名泰山寨中的老兄弟,他说安阳侯派使者来见您。”

    “安阳侯?!”臧霸听到这个爵位时先是一愣,随后猛地站起身,冲着军侯吃惊地问:“你所说的安阳侯,莫非时冀州牧吗?”

    “正是此人!”

    臧霸得到了确切的答复后,连忙吩咐对方:“还不快点把人请进来!”

    就在军侯转身要离开时,臧霸叫住了他,警惕地问:“冀州的使者来了有多久?”

    军侯想了想,回答说:“大概有一炷香的工夫。”

    “什么,来了一炷香的工夫?”臧霸听到这里,不禁火冒三丈:“既然冀州的使者到了,为何不立即前来向我禀报?”

    “回大头领的话,”军侯赶紧回答说:“那位老弟兄前来向您禀报时,被堂外执勤的兵士拦住了,因此无法向您禀报。幸好他后来遇到了我,拜托我来向您禀报此事。”

    臧霸听完军侯的解释,想到今天堂外执勤的乃是开阳一派的兵丁,立即明白对方不准自己的老部下进来禀报的原因,只能轻轻地叹口气,冲军侯挥了挥手,有气无力地说:“你先去把冀州的使者请进来吧!”

第471章 臧霸的妥协

    虽说进门去通报的小头领,老半天都没有再出来,可是王浑的心里一点都不着急,他正在心里盘算说服臧霸的步骤。

    王浑不着急,可是周仓却有些沉不住气了。他坐在马背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府门,嘴里不停地念叨:“奇怪,怎么还不出来,还不出来啊!”

    看到周仓如此失态,王浑不禁哑然失笑,他冲着对方说道:“元福,稍安勿躁。据吾估计,臧霸兴许很快就会派人出来请我们了。”

    “都过了一炷香的功夫,还没有见到那个小头领出来。”周仓有些底气不足地问王浑:“王先生,您说臧霸不会是不想见我们吧?”

    “吾觉得没有这种可能。”王浑摇着头说:“若是他不肯见我们,那个去通报的小头领肯定早就出来了,也不会把我们晾在这里。我估计是他们内部出了什么问题。”

    “内部出了问题?”周仓被王浑的这种说法搞糊涂了,他不解的问:“王先生何出此言?”

    王浑凑近周仓的身边,低声对他说道:“元福,主公派我们来之前,以为臧霸只有泰山一地,结果到了这里后,才知道他已经占据了开阳。虽说地盘大了,但来自不同地方的兵马,就这样凑到了一起,不免会有些矛盾。”

    虽然王浑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可周仓依旧一脸懵逼的样子:“矛盾,都是自家兄弟,他们之间会有什么矛盾?”

    “刚刚给我们带路的小头领,估计原来在泰山之上,就是一个小喽吧。”见周仓点头表示肯定,又接着往下说:“可他到了开阳之后,就是一个统领数十人的队率。一个小喽如此,我想山寨原来的各级头领,肯定都在开阳军中担任着不少的职务。如此一来,原来的开阳军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排挤,双方有矛盾就在所难免了。”

    好在周仓也不算太笨,听王浑一分析,他立即猜到了小头目进入府衙之后,迟迟没有出来的原因,他试探地问王浑:“王先生,莫非你认为小头目进去禀报时,遭到了原来开阳一系人马的刁难,以至于他到现在都没有见到臧头领?”

    “有这种可能。”王浑点了点头,肯定了周仓的这种说法。但看到对方的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他赶紧又补充说:“不过你别担心,既然那个小头领还没有出来,就证明他一直在想办法,想向臧霸通报我们到来的消息。稍安勿躁,我想我们还是有机会能见到臧霸的。”

    正说着话,王浑就看到那个小头目一脸喜色地走了出来,连忙用手朝门口的方向一指,说道:“元福,你快点看,那不是那个小头目么!”

    小头目走到了周仓的面前,仰头说道:“周头领,大头领让我领你们进去。”

    周仓和王浑翻身下马,把缰绳交给了随从,跟着小头目往里面走。周仓和小头目并行时,低声问道:“刚刚在里面,是不是有人刁难你了?”

    小头目听到周仓这么说,脸上不禁露出了惊诧的表情。虽然他没有说话,但周仓已经明白,王浑的分析还真是有道理,便接着说:“是不是你们从泰山下来的兄弟,和开阳本地的兵丁之间有矛盾啊?”

    “周头领,你也不是外人,我就不瞒你了。”小头目凑近周仓的耳边说道:“大头领带着我们从泰山来到了开阳,几乎给所有人都授予了军职。这么一来,开阳当地的兵丁就不乐意了,便经常对我们使点小绊子。比如说方才我来向大头领禀报,守在门口的开阳军的都伯,就死活不让我进门。若不是遇到一名同样来自山寨的曲军侯,估计小的还在门外傻等呢。”

    小头目的话,让周仓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若是泰山山寨和开阳本地的兵丁真有矛盾,就算说服了臧霸,要不见得能占据开阳一带。

    臧霸可能是担心守在堂外的都伯,又故意刁难小头目,便让方才报讯的军侯,到门口去接冀州的使者。军侯在门口等了一阵,见小头目带着一文一武朝自己走过来,猜想可能就是冀州的使者,连忙迎上前,客气地问:“敢问二位,可是冀州的使者。”

    “正是!”王浑点了点头,回答说:“还请尊驾引我们去见臧头领。”

    “臧头领已经等候二位多时了。”军侯陪着笑说:“请跟某来吧!”

    见军侯要带两人进去,小头目便知趣地停住了脚步,没有再往前走。不过他也没有离开,而是站在堂外,看待会儿臧霸是否会给自己什么赏赐。

    军侯带着周仓和王浑二人走进了正堂,臧霸一眼就认出了顶盔掼甲的周仓,连忙站起身,惊诧地问:“元福,怎么是你?”按照他的想法,周仓和裴元绍二人还在山上落草为寇,怎么可能作为冀州的使者出现呢,于是才有此一问。

    “见过大头领!”周仓朝臧霸施礼后,回答说:“某已经投靠了安阳侯,如今是冀州军的一名无名小卒。因为主公听说某与大头领有旧,便命某护送王先生前来拜访。”

    “王先生?!”臧霸听到周仓这么说,本能地将目光投向了旁边的王浑,用手一指,试探地问周仓:“元福,这位就是你所说的王先生?”

    没等周仓说话,王浑便上前一步,朝臧霸拱手施礼,笑着说道:“拜见大头领,在下乃是新任乐安郡太守王浑,奉安阳侯之命,与元福前来拜访大头领!”

    “乐安郡,不是在青州地界吗?”臧霸听到王浑自报家门,不禁有些纳闷地说:“一个青州的太守,不在本地治理民政,跑到徐州来作甚?”

    “臧头领有所不知,吾以前乃是於潜令,因安阳侯手下大将太史慈,前往丹阳等地招募新兵,吾觉得安阳侯乃是值得效力之人,便弃了官职,跟着太史慈率兵北上。”王浑向臧霸解释说:“承蒙安阳侯不弃,奉吾为乐安郡太守,不日就要前往青州上任。不过出行之前,我家主公命我到此地游说大头领,希望大头领能看清形势,归顺我冀州。”

    得知王浑是来劝降的,除了孙观之外,臧霸等人心里都不禁暗松了一口气。不过臧霸表面上还是摆出一副严厉的样子问道:“让我归顺冀州,不知安阳侯愿意给我什么样的好处啊?”

    “我家主公说了,只要臧头领肯归顺。”王浑因为看了韩湛的那封紧急书信,因此对游说臧霸多了几分把握:“东莞郡、琅琊国都可以交给你来管理,你手下的兵马依旧归你管辖。同时还会请朝廷,封你为开阳侯。”

    韩湛给出的好处,令臧霸怦然心动,因为自己归顺冀州之后,不光可以保持原有的领地和人马,而且还能有机会封侯。他原本还想和王浑讨价还价,可是听完对方开出的这些条件后,发现自己根本提不出更好的要求。

    虽然臧霸的心里在此刻已经决定,愿意归顺冀州,不过在表面上,有些文章还需要继续做,于是他望着自己的几名部下,问道:“尔等意下如何?”

第472章 陈登来访

    孙观、吴敦、尹礼等人深处乱世,自然懂得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他们把开阳献给臧霸,无非是看中对方具有与陶谦分庭抗礼的实力。如今一条更粗的大腿摆在面前,何去何从,大家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由于孙观在不久之前,刚当众反对和冀州媾和,此刻再出面表示赞同归顺冀州,他有点抹不下面子,因此只能将求助的目光,投向了一旁的吴敦和尹礼二人。

    吴敦、尹礼没有注意到孙观在冲他们使眼色,两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周仓的身上。周仓是什么出身,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对吴敦、尹礼来说,周仓就是一个草寇,手下不过几百面黄肌瘦的喽,这样的人归顺了冀州,都能得到重用,自己带着几万人马都过去,不是可以获得更高的官职么?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对臧霸提出的问题,两人赶紧回答说:“大头领,既然安阳侯对您如此有诚意,依小弟看来,就答应了吧。”

    王浑没有想到韩湛交给自己的差事,居然如此轻松就完成了。他楞了片刻后,冲着吴敦、尹礼说道:“二位头领,你们说错了。”

    “说错了?!”吴敦和尹礼二人一脸茫然地望着王浑,不解地问:“什么说错了。”

    “如果臧头领愿意归顺冀州,你们就不该称呼他为大头领,而是开阳侯。”王浑面带笑容地说:“还有你们几位,以后也不必再用头领的称谓,别人会称呼你们为将军的。”

    别看孙观、吴敦等人身在军中,但陶谦的内心始终把他们当成贼寇,对他们丝毫不重视,否则他们也不会看到臧霸出来自立门户,就主动投靠。如今得知归顺冀州后,自己可以成为真正的将军,就算只是杂号将军,也比现在强得多,因此他们不由喜出望外。

    “既然没有人反对,那么此事就这么定下来了。”臧霸说这话时,有意朝孙观看了一眼,担心他会跳出来反对。当看他什么话都不说,只是站在原地发呆时,臧霸又继续说道:“等安阳侯一到此地,开阳就易帜。”

    见臧霸已经决定归顺冀州,堂内的几名属下都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只听臧霸又接着问道:“不知谁愿意代表某前去迎接安阳侯,奉上印绶文籍。”

    臧霸的话刚说完,吴敦、尹礼二人就抢着说:“属下愿意前往开阳侯军中,献上印绶文籍,请冀州军进驻开阳。”

    没等臧霸做出决定,王浑就上前摆着手说:“开阳侯不必多此一举,吾来开阳之前,吾家主公就说过会亲来此地拜访。开阳侯不如就继续留在开阳,等吾家主公到了城外,再出城迎接也不迟。”

    就在王浑劝说臧霸不必派人迎接韩湛的大军之时,韩湛正带着大军朝着琅琊国行进。谁知走着走着,忽然看到一骑飞奔而来,那人来到了韩湛的面前,大声地禀报说:“启禀主公,徐州牧使臣典农校尉陈登陈元龙求见!”

    陈登?!听到这个名字时,韩湛不禁一愣,心说陶谦有什么事情,居然派陈登来见自己。如果来的是别人,韩湛肯定直接打发掉了,但听说来的是陈登,便冲着报讯的人说:“请陈先生过来见本侯。”

    等报讯人离开后,韩湛又吩咐陈到:“叔至,立即命人在路旁搭设帐篷,本侯要接近徐州的使臣。”

    “那大军怎么办?”陈到谨慎地问道:“让他们停下歇息吗?”

    “不用,让他们继续赶路!”韩湛摆了摆手,不屑地说道:“陶谦如今是惶惶不可终日,还该派人来对本侯不利么?留下两百名虎豹骑,守卫在帐篷四周即可。”

    陈到答应一声,立即安排人手在路旁的空地上搭设帐篷。等陈登被带过来时,路边的帐篷已经搭设完毕,韩湛正坐在帐中等待陈登的到来。

    陈登走进大帐,看到正中坐着一名穿着黑色官袍的年轻人,左下角坐的是一名手持羽毛扇的文士;右侧则是一名武将。陈登猜想坐在正中之人,应该就是自己此次前来拜访的韩湛,连忙快走两步,来到韩湛面前躬身施礼,口称:“徐州使者典农校尉陈登,拜见安阳侯。”

    “元龙免礼!快快请坐。”韩湛示意陈登挨着郭嘉坐下后,开口问道:“不知元龙今日前来,所为何事啊?”

    “回安阳侯的话,”刚刚跪坐在垫子上的陈登,听到韩湛的问话,连忙坐直身体,拱手说道:“我家主公陶徐州,得知有数万大军涌入了本州,不知是何方神圣,便派在下前来此处查看。”

    “元龙有所不知啊,”韩湛故意苦着脸说:“本侯命令太史子义将军前往扬州招募新兵,在返回途中,被袁术派兵围在了利城。本侯得知此事后,专门引军前来救援。元龙若是不信,可以当面问问子义将军。”

    韩湛的话音刚落,坐在陈登对面的武将站起身,朝陈登一拱手说道:“陈校尉,我家主公所言不虚。我从丹阳等地招募新兵之后,在返回青州的途中,遭到了袁术手下大将吕布的追杀,被困在利城达半月之久。若不是我家主公兴兵来救,某恐怖已性命不保。”

    “既然安阳侯只是救援太史将军而来,”陈登虽然明知韩湛所说的都是托词,不能只能硬着头皮问道:“如今已经把太史将军救出,不知何时可以归还利城?”

    “元龙何出此言?”利城对韩湛来说,是一块意义不大的飞地,因此他命令赵云率兵北上之时,便主动放弃了这座城市。此刻听到陈登的这个问题,他故作惊讶地反问道:“利城之内,已经没有我冀州的一兵一卒,难道元龙还不清楚吗?”

    陈登是从徐州直接赶过来见韩湛的,哪里知道冀州大军已经全部撤离了利城,因此有些狼狈地回答说:“在下是从徐州直接过来,不曾去过利城,因此不知那里的情况如何。有唐突之处,还请安阳侯海涵。”

    韩湛知道陈登虽然是一个文臣,但在用兵方面也颇有一套,心里生出了将他招入麾下的念头。他冲陈登摆了摆手,笑着说:“常言道:不知者不罪嘛。元龙来得仓促,没有时间去利城,不了解那里的情况,也是情有可原的。”

    陈登站起身,准备向韩湛告辞,以便尽快地赶往利城,看城里的冀州兵马是否都全部撤走了。谁知他刚站起身,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忽然听到韩湛问:“元龙,不知你是否愿意为冀州效力?”

第473章 韩湛的心思

    陈登没有想到韩湛居然第一次见到自己,就如此直接地想把自己拉过去。他迟疑了好一阵,才苦笑着回答说:“陶府君对陈某有知遇之恩,就算陈某粉身碎骨,也难报万一。安阳侯的一番美意,请恕陈某不能从命。”

    韩湛考虑到自己将来的地盘会越来越大,手下的人才很快就会不敷使用了。而陈登不光是徐州豪族,而且还有真才实学,如果他肯归顺,大可让他担任徐州牧,来笼络徐州的土著。同时,还可以让他牵制扬州的袁术,和东吴的孙坚等人,使自己无南顾之忧。

    他知道第一次见面,就当众招揽陈登,显得过于唐突,而且没有多大成功的希望。但他还是决定投石问路,看到陈登果然如自己预料的那样,毫不迟疑地拒绝了自己的招揽,他不光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元龙对陶府君忠心耿耿,倒是本侯太鲁莽了。”

    说完,他也不再挽留陈登,而是朝对方拱拱手,“元龙,本侯今日还有要事在身,就不留你了。有失礼之处,还请多多海涵。”说完,冲着外面喊了一嗓子,“来人啊!”

    随着喊声,陈到从外面走了进来,躬身向韩湛行礼:“主公有何吩咐?”

    “派人护送元龙先生前往利城!”

    陈到刚答应一声,陈登就在一旁插话说:“安阳侯的一番美意,陈某心领了。利城乃是徐州地界,想必陈某不会遇到什么危险,就不敢有劳安阳侯费心了。告辞!”

    陈登离开后,韩湛吩咐陈到带人留下拆除帐篷,而自己则和郭嘉、太史慈带着五十名虎豹骑,沿着官道去追赶前方的大军。

    在半路上,骑在马上的郭嘉忽然莫名其妙地笑了一声,引起了太史慈的好奇:“军师,你为何发笑?”

    “我在想主公当众招揽陈元龙一事。”郭嘉若有所思地说:“主公明知道和陈元龙第一次见面,就主动招揽对方,肯定不会成功,但还是这么做了,看来是颇有深意。”

    韩湛想知道郭嘉是否猜到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便笑着问:“奉孝,你觉得本侯为何要招揽陈元龙么?”

    “主公如今的地盘越来越庞大,但手里能用的文臣武将,却非常有限。”郭嘉见韩湛问起,便毫不顾忌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青州如今已是主公的地盘,但青州牧的人选,主公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选了一个臧洪。若是徐州也落入了主公之手,又该选谁来担任徐州之主呢?从目前的情况看,陈元龙无疑是最佳的人选。”

    对于郭嘉的分析,韩湛笑着点了点头,赞许地说:“知吾者,奉孝也。”为了让郭嘉完全领会自己的意图,他又继续往下说,“我们夺取了北方四州之后,接下来首先要取的就是徐州。徐州是个四战之地,没有一个得力的人坐镇,本侯不放心啊。”

    郭嘉虽说猜到韩湛看好陈登,但没想到他对陈登寄予了这么高的期望。他试探地问:“主公,你是打算让陈登将来坐镇徐州?”

    “没错。”韩湛不打算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本侯思来想去,陈元龙是最佳人选。有他在这里坐镇,不管是扬州的袁术,还是江东的孙坚都不足为虑。”

    “江东孙坚?”太史慈听到韩湛提及的命令,楞了许久,才开口说道:“主公,孙坚如今全靠依附袁术,方能在江东站稳脚跟。主公把他和袁术相提并论,是不是太高看他了?”

    “别看孙坚如今兵微将寡,但将来必是一方霸主。”韩湛没有向两人解释自己看好孙坚的原因,而是自顾自地说:“别看袁术家四世三公,但如今已经在走下坡路。等到孙坚看到他的势力不行,便会想法出来自立,到时就会成为我们的一个劲敌。”

    郭嘉对孙坚不熟悉,自然对韩湛说的这些话没有什么感觉。他及时地岔开了话题,对韩湛说道:“主公,你说王浑和周仓此去开阳,能说服臧霸归顺吗?”

    韩湛听到郭嘉的问题,没有立即做出答复,而是反问道:“奉孝,你认为呢?”

    “若不是利城的士绅相告,让我们知道臧霸除了泰山之外,又控制了开阳等地,原来开出的条件,自然是不足以说服他归顺。”郭嘉慢条斯理地说:“主公派人给王浑送信,让他提出给臧霸封侯一事,我想绝大多数的人得知归顺冀州后可以封侯,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决定。”

    “本侯认为,王浑和周仓此行,一定可以不辱使命。”韩湛觉得郭嘉所说的话还不够完整,便补充说:“除了我们给臧霸开出了他无法拒绝的条件外,我们从南北同时压向开阳、泰山的两路几十万大军,使他不得不在升官进爵,和遭受灭顶之灾中间做出选择。我想臧霸是个聪明人,他会做出明智的决定。”

    韩湛嘴里说的几十万大军,是包括了那些归顺的黄巾军。如此大规模的兵马,要灭掉仅仅有三万人的臧霸,是再容易不过的一件事。更何况,臧霸新收开阳不久,民心士气是否稳定,还是一个大问题。因此,韩湛才敢做出如此大胆的推测,只要臧霸看到了自己开出的新条件,一定会选择归顺自己。

    对臧霸是否归顺一事,郭嘉倒是和韩湛想到一起去了。但对于臧霸归顺之后,该如何使用,郭嘉却有自己的看法。趁着今天的机会,他谨慎地提出:“主公,在我们新开出的条件里,承诺可以让朝廷封臧霸为开阳侯,而且不会动他手下的一兵一卒,听任他们继续坚守开阳。我担心如此一来,若臧霸是个有野心的人,时间长了,是否会有二心?”

    别看韩湛从来不曾见过臧霸本人,但通过对历史书的了解,他觉得臧霸此人还是非常靠谱,不是那种朝秦暮楚的小人。只要自己不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把他得罪狠了,他是绝对不会轻易反叛的。想到这里,他扭头对郭嘉说:“虽说本侯从来没有见过臧霸,但相信他应该是可以值得信赖的人,把琅琊国和东莞郡交给他管辖,本侯是非常放心的。”

第474章 有马从北而来

    听韩湛这么说,郭嘉迟疑了片刻,随后刺探地问:“主公,属下有一件事,不知道当问不当问?”

    “奉孝有何事,但问无妨。”虽说不知道郭嘉要问什么问题,但韩湛还是呵呵地笑着:“你我之间还用如此客套么?”

    “属下想问主公,子义将军刚刚归附不久,主公就给他金银,命他前往丹阳招募新兵。”郭嘉试探地问:“难道主公就不担心子义会带人投奔旧主刘繇吗?”

    郭嘉的话让韩湛一愣,仔细一想,当初自己派太史慈前去丹阳募兵,只考虑到他曾经在扬州待过,对当地的情况熟悉,至于是否会携款潜逃,带人重新投奔刘繇一事,自己倒从来不曾想过。此刻听郭嘉提起,不由觉得自己的举动的确有点太冒险了。

    如今郭嘉郑重其事地问起此事,自己总不能告诉他,自己压根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三国时期知名的文臣武将,大多数都是讲信誉的,只要认了谁做自己的主公,就轻易不会背叛。

    于是,他一本正经地回答说:“奉孝,你知道本侯一向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子义归顺了本侯,本侯对他自然是信任有加,想必他也不会辜负本侯对他的信任。”

    郭嘉听完韩湛的这番话,心里不禁暗自感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此话说起来简单,但古往今来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自己的这位主公,绝对算是一个异数,不光用人大胆,而且所用之人都是有才华的。不过由此看来,自己选择跟随他,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韩湛一行人很快就追赶上了赵云的大军,赵云见到韩湛,关切地问:“二弟,不知陶徐州派使臣前来,所为何事?”

    “来使是典农校尉陈元龙,说是陶徐州看到有数万大军进入了徐州地界,才特地奉命前来查看的。”韩湛冷笑一声说道:“子义的兵马进驻利城半月有余,在此期间,吕布的兵马也一直停留在城外,陶徐州对此却不闻不问,如今我们都要离开了,他才派人前来查看,未免太欲盖弥彰了吧。”

    韩湛的话刚说完,郭嘉就补充说:“无非是陶徐州看到冀州大军压境,心里发慌,明着是让陈元龙来查看何人入住了利城,暗地里却是试探我军是否有夺取下邳之意。一旦发现我军准备进攻下邳,肯定会立即调兵遣将,准备与我军一决雌雄。”

    “徐州军羸弱,战力底下。”赵云胸有成竹地说:“若是在野战,我用三千铁骑,就能击溃其三万兵马;就算是攻城,我用一万步卒,就能夺取下邳。”

    冀州军别看成军时间不长,但从这半年征讨青州的战绩来看,赵云的这种说法,一点都没有任何夸大的成分。郭嘉听后甚至说:“子龙将军所言极是,徐州军的战力和青州比起来,没准还更逊一筹,否则臧霸割据泰山和开阳一带,陶徐州也不会装聋作哑了。”

    陶谦是怎么想的,韩湛没有兴趣知道,他如今关心的是,王浑和周仓二人是否已经见到了臧霸,并劝说对方归顺自己。他望着赵云问道:“大哥,大军何时可以赶到开阳?”

    “按目前的行程,最迟明日午后,就能赶到开阳。”赵云回答完韩湛后,有些担心地问:“二弟,若是臧霸不肯归顺我军,那又该如何处置?”

    “我们的兵马,再加上黄汉升南下的兵马,可战之兵不下十几万。”见众人的目光都投向自己,韩湛心里明白,他们是想自己打算如何处理此事,便毫不含糊地说:“臧霸肯归顺则已,若是想继续负隅顽抗,那么大军就直接灭了他。”

    听完韩湛的表态,众人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他们深怕等赶到开阳后,看到臧霸不肯归顺,而韩湛又不愿意轻启战端,到时几十万兵马就要虚费无数的钱粮了。

    大军到达距离开阳还有百里之遥的地方,看到天色已晚,韩湛就吩咐赵云:“大哥,天色已晚,就让大军在此扎营吧。”赵云答应一声,立即开始发号施令,让大军就地开始扎营。

    趁着大军扎营,韩湛、郭嘉带着一群虎豹骑,来到了附近的一个山丘上,朝开阳方向张望。虽说韩湛嘴里说只要臧霸不归顺,就出动大军灭了他。但凭心而论,韩湛的心里却不愿意与臧霸兵刃相接,他更希望王浑和周仓的出使,能让臧霸主动归顺。

    郭嘉看到韩湛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猜到他肯定在为臧霸之事犯愁,便安慰他说:“主公莫要担心,别看臧霸割据泰山、开阳等地,陶徐州对他束手无策。可惜他毕竟根基太浅,再加上兵微将寡,若是有他人出兵攻伐,恐怕也支持不了多久。想必他看到主公为他开出的那些条件,肯定会前来归顺的。”

    听到郭嘉说有人要攻伐臧霸,韩湛忍不住好奇地问:“奉孝,你说说,何人会来主动攻打臧霸?”

    郭嘉用手朝西面一指,说道:“东郡太守曹孟德,可不是一个甘居人下的人,他如今正在招兵买马,招募天下英豪。若是嘉估计不错,他肯定想取代刘岱,成为兖州刺史。而要做到这一点,他必然会想办法收复臧霸,一来解除了自己的后顾之忧,二来扩充了自己的实力,再夺取兖州牧之位的把握,就大大增加了。”

    “奉孝所言极是,”对于郭嘉所言,韩湛深以为然,曹孟德是什么样的人,他作为一个后来人是在清楚不过的,他附和道:“若是曹孟德收服了臧霸,壮大了自己的实力,那么他早晚会成为本侯的心腹之患。”

    两人正说这话,忽然看到从北面有数骑飞奔而来,从骑士的服饰来看,都是冀州军的打扮。郭嘉扭头对韩湛说:“主公,某非是王浑、周仓派人回来送信了?”

    韩湛见到有骑士到来,也急于知道对方的来意,听到郭嘉的提议,便顺水推舟地说:“既然如此,那我们这就下山吧。”

第475章 韩湛见臧霸

    韩湛和郭嘉一行从山丘下来,回到营地时,见赵云正在与那几个回来的骑士说话。韩湛催马上前,当着众多部下的面,打着官腔问赵云:“子龙将军,他们是从哪里来的?”

    “参见主公!”正和赵云说话的骑士,见到韩湛出现,纷纷单膝跪下行礼。

    韩湛认出这几名骑士,正是自己派去给王浑、周仓送紧急书信的虎豹骑,他依稀记得带队的伍长叫吴七,便直截了当地问:“吴七,你不是本侯派去给王浑、周仓送信的信使吗?”

    伍长见韩湛居然一口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心里不免格外激动。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此行的目地,连忙向韩湛禀报说:“启禀主公,小的正是吴七,奉王浑太守之命,前来给主公送信。”

    听说是送信,韩湛便知道肯定和游说臧霸有关,连忙问道:“书信在何处?”

    吴七摘下背在身上的竹筒,从中抽出卷成一团的书信,双手捧着递给了韩湛:“书信在此,请主公过目。”

    韩湛急于了解王浑那里的情况如何,连忙展开了书信,快速地浏览上面的内容。刚看到一半,韩湛的脸上就露出了喜悦之色。站在一旁的郭嘉见状,猜到上面写的肯定是好消息,连忙问道:“主公,莫非王浑已经说服了臧霸?”

    “正是。”韩湛一边继续看书信,一边点着头回答郭嘉:“真是没想到,王玄冲此人办事颇为得力,居然真的把臧霸说服了。”

    郭嘉看到不远处的大帐已经搭好,便主动招呼韩湛:“主公,此处不是说话之所在,我们还是先回大帐去吧。”

    韩湛来到帐中,看完王浑的书信,然后交给郭嘉等人传阅,感慨地说:“臧霸能归顺,免除了我军的一场大战,使无数兵士得以活命,也算是大功一件。”

    郭嘉看完书信后,确认臧霸的确决定归顺冀州,放下了心中的巨石,抬头对如释重负地对韩湛说:“主公,别看到臧霸拥兵数万,奈何他并非出生什么世家,没有任何基础,就算勉强占据两地,但时间一久,恐怕地位也会岌岌可危。可只要归顺主公,就能被封为开阳侯,占据大义的名义,到时他的根基就会越来越牢靠了。”

    既然臧霸已经归顺,就需要尽快去安抚。韩湛站起身,对众人说道:“明日清晨、奉孝、子义、叔至率三千骑兵,先期赶往开阳。子龙率大军在后面缓缓而行。”

    韩湛的话刚说完,众人便起身恭恭敬敬地答道:“领命!”

    次日清晨,韩湛和郭嘉、太史慈、陈到等人,率领三千骑兵,朝着开阳的方向飞驰而去。两个时辰之后,眼看着开阳城在望,陈到催马来到了韩湛的身边,用手指着前方,大声地说道:“主公,前面的官道上有兵马,不知可是臧霸的兵马。”

    “兵马止步!”韩湛看到前方的官道上,的确有不少的兵马,他不知对方的来意是什么,便警惕地命令骑兵放慢了速度,同时吩咐陈到:“叔至,派人过去看看,对方是什么人。”工夫不大,两名骑兵就从阵中冲出,朝着前方的兵马策马狂奔而去。

    原本落在后面的郭嘉,看到前队忽然停了下来,赶紧策马来到了韩湛的身边,好奇地问:“主公,为何在此地停下?”

    韩湛用手朝前方一指,说道:“前面官道之上有不明来历的兵马,为了稳妥起见,本侯已经派人去查看了。”

    郭嘉听韩湛说完后,手搭凉棚朝远处张望了一阵,扭头对韩湛说道:“主公,据嘉看来,前方的这帮兵马似乎在准备欢迎谁。”

    虽说韩湛心里早就猜测可能是欢迎自己的队伍,可是在陌生的地方忽然出现这么一支兵马,在没有看到熟悉的人之前,却不得不保持警惕。因此他回答郭嘉:“奉孝,此处虽说靠近开阳,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若是今日王浑、周仓不出现,就等子龙大军到达之后再继续前进,免得中了贼人的埋伏。”

    “主公言之有理。”对于韩湛的这种说法,郭嘉表示了赞同,虽说王浑的书信上,说臧霸愿意归顺冀州,此地已是开阳地界,但依旧不能掉以轻心,万一是臧霸使诈,如此冒冒失失地闯过去,没准就会遭遇不测:“我们就在此处等探马的回报,看前方究竟是何许人也。”

    等了大概一炷香的时间,两人看到刚刚派出的探马,从前方的兵马出回来,另外还多了两个人。韩湛的眼力好,看到其中一人的身影比较熟悉,便对郭嘉说:“奉孝,你瞧瞧随探马一起归来之人,是否是元福?”

    郭嘉连忙凝神望去,看清跟着探马回来的两人中间,果然有一个是派到开阳的周仓,便连点了两下头,说道:“没错,的确是元福。”

    既然周仓出现了,那证明前面官道上的兵马,肯定不会对自己不利。韩湛扭头吩咐陈到:“叔至,命令兵马继续前进!”

    “主公!”陈到听到韩湛这么说,连忙劝阻道:“前面的兵马来历不明,就这般过去,恐有不妥。”

    “没什么不妥的。”韩湛冲陈到摆摆手,说道:“你没看到元福跟着你派出的两名探马一起回来了,想必前方的兵马是在官道上迎接我们的。”

    没过多久,周仓一行人就来到了韩湛的面前,他在马上施礼后,对韩湛说道:“启禀主公,臧头领亲自率人在前面迎候您。这位是他派来的部下,吴敦吴头领!”

    “元福,既然臧将军准备归顺我冀州,你怎么还称呼他为臧头领呢?”韩湛等周仓说完后,纠正他说:“应该称呼他为开阳侯!”

    吴敦虽说是赞同臧霸归顺冀州的,但那是看到冀州军势大,自己如果硬抗的话,等于是以卵击石,因此才选择权宜之计,先归顺冀州,以化解眼前的危机。臧霸派他随周仓来迎韩湛,他的心里多少还有些不愿意,但此刻听到韩湛所说的话,不禁眼前一亮,要知道,保荐臧霸为开阳侯,只不过是对方的招揽条件之一,如今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无异于是当众宣布臧霸成为开阳侯,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这么一想,吴敦对韩湛的态度顿时热情起来了,他抱拳施礼后,恭恭敬敬地说:“小的吴敦参见安阳侯,我家大头领率人在前面官道上等候,还请您移步前往。”

    韩湛在吴敦的陪同下,来到了迎接自己的人群前。坐在马背上的他,一眼就看到王浑,以及他身边那位满脸络腮胡子,穿着盔甲的武将,韩湛猜测那人大概就是臧霸,便翻身下马,快步走了过去。

    王浑和武将肩并肩地走过来,见到韩湛走过来,连忙停下脚步,躬身施礼:“属下王浑,参见主公!”

    他的话音刚落,身旁的武将也向韩湛抱拳施礼:“泰山臧霸,拜见安阳侯!”

    得知眼前之人果然是臧霸,韩湛连忙伸手扶住了对方的手臂:“韩某不知是开阳侯,多有怠慢,还请多多恕罪。”

    听到韩湛称呼自己为了开阳侯,臧霸迟疑了片刻,随后脸上便露出了笑容,他呵呵地干笑了几声后,对韩湛说道:“安阳侯,臧某已经在城内安排酒宴,为您接风洗尘,请吧!”

    韩湛连忙挽住了臧霸的手臂,热情地说:“多谢开阳侯的一番美意,那我们就一同入城吧!”

第476章 班师回朝

    臧霸原以为韩湛如今挟天子以令诸侯,就算不会像董卓那般飞扬跋扈,也是一个趾高气扬,难以打交道的主。谁知今日一见,才意外地发现,对方居然如此平易近人,心中对他的好感顿时大增。

    到了正堂,韩湛本来想让臧霸做主位的,但他坚决不肯。双方歉让了半天,最后还是由韩湛坐了主位,而臧霸坐在他的左下首。两人就坐后,双方的文武官员才依次在各自的位置坐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臧霸开始谨慎地问起韩湛对自己下一步的安排:“安阳侯,俺已经归顺了冀州,不知您打算怎么安置我们?”

    对于臧霸的这个问题,韩湛在来的路上就已经想好了答案,此刻听到臧霸问起,便毫不迟疑地说道:“臧将军,本侯不是让王浑转告你,只要你们归顺了冀州,不光可以加官进爵,而且现有的兵马和地盘不做任何变动,依旧归你们管辖。”

    韩湛说话时,正堂里很安静,不光臧霸听清楚,就连他手下的孙观、吴敦、尹礼都听到了。见韩湛愿意信守诺言,在座的诸将不禁相互对视,他们都从对方的脸上,看到了如释重负的表情。

    既然韩湛愿意兑现自己的承诺,接下来的宴会气氛就要热烈多了。不光竭力主张归顺冀州的吴敦、尹礼二人起身向韩湛敬酒,就连反对最强烈的孙观,也硬着头皮起身向韩湛敬礼。

    韩湛从王浑给自己的书信里,知道最反对臧霸归顺冀州的人是孙观,心里对他很是不满。此刻见他前来向自己敬酒,还是暂时放下了对他的不满,满脸堆笑地和他说了几句,并喝了一杯酒。

    酒席散了之后,郭嘉、赵云二人跟着韩湛来到了他的房间。众人就坐之后,赵云开口问道:“二弟,你真的打算把开阳、泰山等地,交由臧霸等人来管辖?”

    “没错。”韩湛点着头回答说:“这是当初让臧霸归顺冀州的条件之一,我等不能做言而无信之人。”

    韩湛说完后,见赵云还是皱着眉头,一脸心事重重的样子,又补充说:“我们此次出兵主要是为了取青州,以冀州之粮养青州之命,确保将来有稳定的兵员。至于泰山、开阳两地,不过是意外之喜,就算本侯想派人来治理此地,也是无人可派。即使如此,那何不索性大方一点,就让臧霸等人治理此地,还不用担心出现民心不稳的情况。”

    郭嘉私下和赵云谈过,知道他的心里担心的是什么,便帮腔说:“主公,子龙将军也是一番好心,他担心你把这两地交给臧霸管理,却不派官吏约束,恐怕将来会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

    “大哥,既然你担心没有官吏约束臧霸,那就把周仓留下吧。”韩湛自顾自地说道:“周仓与臧霸是旧识,把他留下,相信不会引起臧霸等人的戒心。”

    周仓曾经跟随过赵云一段时间,他的为人如何,赵云的心里是非常清楚的。因此对韩湛的这个决定,他没有表示反对,甚至还主动提出:“周仓在落草之时,还有一位结拜兄弟,叫裴元绍,不如让周仓招安此人,一起留在开阳,彼此也有一个照应。”

    韩湛等人在开阳城里歇息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拔营朝冀州方向开拔。臧霸原以为韩湛到自己的地盘,不管怎么说,都会停留几天,谁知只住了一晚,就要匆匆离开,连忙到韩湛处询问:“安阳侯如此急着开拔,是否属下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

    “臧将军多虑了。”由于朝廷给臧霸封侯的旨意还没有下来,韩湛也不再称呼他为开阳侯,而是称他的军职:“军士们离开冀州日久,思乡心切,既然青州已经拿下,正该班师回朝。”

    听完韩湛的解释,臧霸悬在的心总算放回了肚子里,他连忙朝韩湛躬身施礼,恭恭敬敬地说:“即使如此,那么属下恭送安阳侯!”

    大军浩浩荡荡地离开了开阳后,韩湛吩咐赵云:“大哥,立即派人给汉升送信,告诉他们不必继续南下,可取道泰山返回冀州。”

    信使派出后,韩湛又催马来到了关羽的身边,对他说道:“云长兄,你与翼德兄已经完成了对本侯的承诺。此次回到邺都,本侯一定命人放了刘玄德,让你们兄弟三人团聚。但不知你们接下来打算去什么地方?”

    关羽曾经考虑过,等青州战事一结束,自己和张飞就返回邺都,带走刘备,然后找个地方隐居起来。但经过征伐青州的战事,他意识到如今天下大乱,就算想归隐山林,估计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

    他迟疑了良久,才回答说:“回安阳侯的话,我兄弟二人回到邺都之后,会立即交出兵权,与大哥留在城里做普通的百姓。”

    “云长!”关羽的话刚说完,不知什么时候赶上来的郭嘉就叹着气说:“你和翼德都是一身的好武艺,正适合在乱世中建立一番功勋,假如就这么隐姓埋名地做普通百姓,未免太可惜了。”

    韩湛不愿意让关羽为难,便对他说道:“云长兄,等回到了邺都,本侯会立即释放刘玄德,并给你们兄弟三人一笔财帛。至于接下来去什么地方,要干什么,都由你们自己做主,本侯绝对不会干涉的。”

    看到郭嘉似乎还想说点什么,韩湛抬手打断了他的话,继续对关羽说:“若是你们想在军中继续效力,本侯是求之不得;若是不愿留在邺都,打算去投奔他人,本侯也绝对不阻拦,一切悉听尊便。”

    关羽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听到韩湛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原来想一回到邺都,就带着刘备远走高飞的念头,不禁产生了动摇。他朝韩湛抱拳施礼,客气地说道:“安阳侯的一番美意,我兄弟三人是感恩不尽。他日若有差遣,只要一句话,关某一定会赴汤蹈火,为安阳侯效命的。”

第477章 班师回朝(下)

    两天之后,黄忠、荀攸率领的南下兵马,与韩湛等人汇合。双方合兵一处,浩浩荡荡开向了邺都。

    大军在路上走了七天,距离邺都不过一百五十里。韩湛见天色已晚,便吩咐就地扎营,同时向邺都派出了使者,向荀等人告知自己返回的日期,让他们做好相应的准备。

    一夜无话,第二天大军继续赶路。到中午时分,在前面开路的黄忠,亲自带着一名信使来到了韩湛的马车前。韩湛见黄忠亲自前来,猜想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连忙吩咐车夫停车。

    等马车停下后,韩湛撩开布帘探出半边身子,望着外面的黄忠问道:“汉升,有何紧要之事?”

    “启禀主公!”黄忠在马背上向韩湛抱拳施礼:“沮监军派人从京城送来了紧急书函,末将不敢耽误,便把信使领了过来。”

    韩湛朝黄忠身后的信使看了一眼,随口问道:“信函何在?”

    信使听到韩湛这么问,连忙翻身下马,摘下背上的竹筒,双手捧着举过了头顶。站在一旁的罗布,连忙上前接过了信使手里的竹筒,回到马车前,交给了车里的韩湛。

    韩湛打开竹筐的盖子,抽出里面卷成一团的信纸,展开浏览起来。等看清楚上面的内容后,韩湛不禁皱起了眉头。

    坐在车厢内的夏侯云,见韩湛眉头紧锁,猜测心中肯定出现了什么令他心烦的事情,连忙柔声问道:“公子,沮先生的书信里都说了些什么?”

    韩湛将看完的书信递给了夏侯云,探出头吩咐站在车旁的罗布:“罗布,去把两位军师、子龙将军、子义将军他们都请到这里来。”

    “主公,不知关羽、张飞两位先锋,是否也一同叫来?”罗布等韩湛说完后,立即问了一句。

    韩湛思索片刻,便点了点头,同意了罗布的提议。

    罗布见韩湛同意了自己的意见,躬身施了一礼,转身离开。

    黄忠等罗布离开后,恭恭敬敬地问韩湛:“主公,是否在路旁搭建帐篷?”

    韩湛在行进途中,遇到要召集手下文武议事时,都是临时在路边搭建一个帐篷,等议事完毕后再去追赶大军。此刻听到黄忠询问,韩湛觉得此事不宜在大庭广众下商议,便点了点头,同意了黄忠的请求。

    黄忠接令之后,立即亲自指挥人手,在路边平坦之处搭建帐篷。等郭嘉、荀攸和赵云等人接到罗布的通知,匆匆赶来之际,帐篷已经搭建完毕,陈到正在帐篷外布置虎卫军担任警戒。

    众人走进帐中,看到韩湛坐在正中,而夏侯云站在他的身后。郭嘉知道韩湛如果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是不会在行军过程中召集大家的,连忙躬身行礼后问道:“主公,不知匆忙招我等到此,有何要事?”

    “沮授沮公与来了一封书信,诸位都看看吧。”韩湛说完,扭头望向身后的夏侯云,朝她使了一个眼色,示意她把书信交给众人浏览。

    夏侯云点点头,手捧着书信来到了郭嘉的面前,把沮授派人送来的书信交给了他。趁着郭嘉看信的工夫,韩湛对着急的荀攸、赵云等人说道:“沮公与派人送信说,如今京中谣言四起,说我们征讨青州犯了众怒,各路诸侯会像当初讨伐董卓一般,出兵邺都。结果导致京城人心浮动,众多的豪门富户如同热锅之蚁,纷纷收拾细软准备逃命。更有传言说,朝中有人因为对本侯不满,便私下勾结黄巾残部,准备在大军返回途中,对我等不利。”

    “安阳侯!”关羽听闻邺都城内人心惶惶,深怕刘备会出什么事情,连忙朝韩湛抱拳施礼,着急地问:“不知我们何时可以返回京城?”

    “按照现在的行军速度,大军应该在明日午后到达邺都。”韩湛不知和朝中大臣勾结的黄巾残部,会如何袭扰大军,便决定放慢行军速度,这样就算遇到偷袭,大军也能从容应付,听到关羽的问题,便随口说道:“如今出现了变数,我们恐怕要等到后日,才能返回邺都。”

    关羽知道韩湛推迟到达邺都的时候,是为了防止在路上遭到伏击,对他的安排倒没有什么意义,而张飞因为急着见刘备,便有些沉不住气的说:“安阳侯,我们有十万大军,黄巾残部能有几个人?请让我兄弟二人在前面为大军开路,他们不来则已,若是来了,老张会让他们在瞬间俱化为齑粉。”

    “翼德兄稍安勿躁,此事要从长计议。”韩湛说到这里,见郭嘉已经看完了沮授的书信,便望着他问道:“奉孝,此事你怎么看?”

    “回主公的话,”郭嘉连忙回答说:“城中人心浮动,需要主公早点回去安抚人心,嘉觉得大军的行程不变,还是应该在明日午后赶回邺都。那些兴风作浪之辈,看到十几万大军返回,自然就会偃旗息鼓。”

    “除了城中人心浮动之外,朝中还有大臣勾结黄巾旧部。”韩湛提醒郭嘉说:“若是这些兵马在路上袭扰大军,恐怕会大事不妙的。”

    对于韩湛的担心,郭嘉只是淡淡一笑,随口说道:“主公多虑了。正如同张先锋所言,黄巾旧部能有几个人,敢与我们的十数万大军相抗衡?他们不来则已,只要出现,顷刻之间就可以把他们变成齑粉。”

    站在一旁的张飞,见郭嘉的意见和自己不谋而合,嘴咧得都快到耳根了。他心里暗想,如果按照现有的速度行军,明日午后就能见到久别的大哥了。

    看到韩湛依旧是沉默不语,郭嘉继续往下说:“以嘉看来,黄巾旧部可能会在我们返回京城的途中,派人行刺主公。因此今晚宿营之时,虎卫军要加强防卫才行。”

    听到郭嘉提到行刺一词时,韩湛不禁浑身一震,瞳孔剧烈收缩,他觉得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后,被行刺好像就和自己特别有缘似的,如果不是自己运气好,都不知死了几回。如果朝中大臣真的是派黄巾旧部来行刺自己的话,自己命令大军放慢行军速度,反而正中对方的下怀。为今之计,就是让大军继续保持行军速度,在明天午后赶回邺都。至于晚上,让陈到加强自己帐篷附近的防卫就可以了,黄巾残部的刺客工夫再高,难道还可以在十几万大军中出入自由么?

    想到这里,他的心里暗自有点后悔,自己为了安抚好归顺的青州黄巾军,把张宁和一帮黄巾出身的将领,都留在了青州。如果张宁在自己的身边,没准那些来行刺的黄巾旧部就会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对自己下手。

    “主公!主公!”郭嘉见韩湛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连忙喊了他两声,把他从沉思中惊醒过来。看到韩湛的目光重新投向了自己,他才接着问道:“大军是否按照现有的速度继续行军?”

    “奉孝,你所言极是。”韩湛冲郭嘉点了点头:“我们放慢行军速度,只会给朝中那些大臣更多对付我们的时间。本侯现在宣布,大军继续保持现有的行军速度,务必在明日午后赶回邺都。”

    韩湛的话音刚落,众人齐声答道:“属下(末将)遵命!”

第478章 分兵

    韩湛等人议事完毕后,继续跟着大军赶路。正如同郭嘉所分析的那样,就算朝中大臣勾结黄巾余部,他们也不敢在途中下手,毕竟韩湛是在十几万大军之中,黄巾余部能有多大的本事,敢与刚征伐完青州的冀州大军较量。

    天色将晚,赵云策马来到了韩湛的马车前,向他请示道:“二弟,此处离邺都还有六十里,是否命大军停下安营扎寨?”

    韩湛从车厢里探出头,朝天空望了望,见天色已经越来越暗,如果再不扎营的话,天就黑了,便吩咐一声:“就地扎营!”

    赵云传令大军停止前进,就地扎营之际,韩湛从自己的马车里下来,伸了一个懒腰后,吩咐站在一旁的罗布:“罗布,去把军师叫来,本侯有事情要和他说。”

    “主公!”没等罗布离开,郭嘉就骑着马过来了,他看到大军都陆续停下,便翻身下马和韩湛见礼,随后试探地问:“主公打算今晚在此处扎营?”

    “没错。”韩湛点了点头,反问道:“莫非奉孝另有打算?”

    “若是朝中大臣欲对主公不利,势必会在今晚派出刺客潜入军中,行刺主公。”郭嘉提醒韩湛说:“以嘉之见,我们不如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韩湛把这个成语默念了两遍后,脑子里忽然灵光乍现,猜到了郭嘉要表达的意思。虽说周围站着的都是陈到和罗布所指挥的虎卫军,但谁能担保其中没有朝中大臣的耳线,因此韩湛压低嗓门问郭嘉:“奉孝莫非是让大军在此扎营,吸引那些朝中大臣的注意,然后本侯再带人连夜进京?”

    见韩湛猜到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郭嘉不禁微微颔首:“主公,嘉正是此意。只要大军在此扎营,朝中对主公不利的大臣们,肯定以为主公会等到明日再入京,他们若要采取什么行动的话,就会在今夜动手。为了主公的安全,我们还是连夜带人入京吧。”

    “从此处到京师还有六十里,”对于郭嘉的这个提议,韩湛是颇为动心,不过他仔细一想,却有觉得有些不妥:“就算我们此时率轻骑赶路,到达京师恐怕已是一更天,那时城门早已关闭,就算我们能叫开城门,恐怕也会惊动那些大臣。不妥,不妥。”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韩湛果断地说道:“奉孝,反正离京师不过半日的路程,我们就在此地安心地歇息一晚,待明日天明之后再赶路。至于刺客嘛,只要让陈到、罗布等人加强防备,便能做到有备无患。”

    郭嘉本来还想再劝说几句,让韩湛改变主意,能够连夜进京。可是听他这么一说,心里立即明白,就算自己再怎么说,估计对方也不会改变主意,便识趣地闭上了嘴,在心里默默地思索,该如何加强夜间的戒备。

    韩湛来到这个时代不久,就曾经在袁绍的军营里遭到过刺杀,若不是赵云和罗布及时想救,恐怕早已性命不保。后来又或多或少地遭到过刺杀,因此对防范刺杀多少有些经验。

    在大军扎营完毕后,韩湛又命人在大帐的四周竖起栅栏,将包括大帐在内的五十几个帐篷都围在了其中。出入口派出了最可靠的虎卫军把守,除了郭嘉、赵云、黄忠、荀攸等重要人物外,其他人若是没有令箭令牌,谁也不准进入这个核心区域。

    陈到考虑得很周到,不光门口戒备森严外,另外还安排了三支巡逻队,不间断地在韩湛的大帐四周巡逻,若是发现什么异常,只需片刻便能冲进大帐。

    韩湛召集众人议事,讨论明日大军入城一事。荀攸觉得自己该说几句,便站起身说道:“主公,属下有话说。”得到韩湛的许可后,他继续说道,“十几万大军里,有不少是改编不久的黄巾,若是明日让他们也一同入城,属下担心军纪方面会出现问题。”

    一石激起千层浪,荀攸的话立即引起了好几名武将的响应,他们七嘴八舌地说道:“副军师所言极是,黄巾新编入我军不久,军纪不严,若是骤然进入京师这等繁华地带,恐怕会出现扰民的情况。”

    “不能让他们入城,不如另外找地方安置他们吧。”

    “……”

    众武将发言时,韩湛没有说话,而是保持着沉默,静静地聆听众人的意见。等大帐中重新安静下来,他望着荀攸问道:“副军师,不知你打算如何安置这些黄巾旧部?”

    “如果按照以往的惯例,对这种归顺的黄巾旧部,把他们分散编入各处的屯田农庄即可。”荀攸若有所思地说:“但如今在军中的黄巾旧部,则是从数十万黄巾中挑选出来的,还曾经跟随我们征战青州,也算是屡经战阵。若是一回到京师,就把他们就地遣散,属下担心会引起军中的哗变。”

    “副军师所言极是,上过战阵的兵士,若是贸然遣散,恐怕会为祸一方。”如果荀攸不提,韩湛还真没考虑过类似的问题,此刻既然荀攸提起,他便虚心地问:“我们该如何安置他们呢?”

    “城南十里,有一片废弃的城镇。”荀攸回答说:“以属下之间,可以把他们安置在那里,然后派一名得力的将领节制。如此一来,既不怕他们擅自入城扰民,若是遇到强敌来犯邺都,他们也可以与城内里应外合夹击敌军。”

    韩湛的心里很明白,在目前的情况下,自己只要不做出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各路诸侯是没有胆子贸然派兵到邺都来的,至少在三到五年之后,邺都附近都不会有什么大的战事。

    但如今在城外屯兵,是为了防止归顺的黄巾旧部在城内扰民。只要派一名信得过的大将节制这支兵马,等上三五个月,部队军纪严明了,再把他们重新调入城内也无妨。想到这里,韩湛微微颔首,说道:“就依副军师之见,把军中归顺的黄巾旧部都囤积在城南,由太史慈统帅。”

    听到韩湛的吩咐,太史慈连忙上前一步,响亮地回答说:“末将遵命!”

第479章

    议事完毕,众武将纷纷散去,各归本营。

    虽说大帐附近戒备森严,郭嘉还是担心韩湛晚上可能遇到什么危险,便叫住了典韦:“子满,且留步!”

    听到郭嘉叫自己,典韦连忙停下脚步,朝郭嘉抱拳施礼:“军师叫俺有何吩咐?”

    “子满啊!”郭嘉扭头朝坐在大帐中间,与夏侯云闲聊的韩湛看了一眼,压低嗓门对典韦说:“吾一直觉得心惊肉跳,今晚肯定有大事发生。你今晚就别回营了,就在大帐附近找一个帐篷坐下。若是半夜有事情发生,你还可以就近救援主公。”

    “军师,”典韦有些诧异地说:“朝中大臣真的如此大胆,居然敢派人到十几万大军中,来行刺主公不成?”

    典韦是个大嗓门,他说话时又没有刻意地压低自己的声音,以至于大帐里的韩湛都听清楚他所说的话。韩湛冲夏侯云歉意地笑了笑,起身走到帐外,问一脸尴尬的郭嘉:“奉孝,你是打算让子满今晚在大帐旁边担任警戒?”

    “没错,主公,嘉正有此意。”郭嘉点着头说:“别看朝中的那帮大臣在主公的面前,如同蝼蚁一般,只要您伸出一根手指,就足以把他们碾成齑粉。然而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若是他们派刺客前来行刺,那可是防不胜防。”

    韩湛原本想说自己的大帐周围戒备森严,就算一只苍蝇飞进来也会被发现。但他转念一想,小心驶得万年船,眼看要进京师了,若是真的在这种时候出点什么事情,就亏大发了。这么一想,他便改变了念头,他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么就依奉孝所言,让子满在本侯附近的帐篷里歇息吧。”

    见韩湛和郭嘉的意见达成一致,让自己留下来担任警戒,典韦主动提出:“主公,为了稳妥起见,末将今晚还是和您待在一个帐篷里,这样就算有刺客进来,俺也会让他们有来无回的。”

    典韦也是一片好心,觉得自己和韩湛待在一个帐篷里,只要有刺客出现,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干掉刺客。但对韩湛来说,却感到别扭,他觉得要是有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整晚和自己待在一个帐篷里,估计自己就该失眠了。

    好在郭嘉善于察言观色,他看出了韩湛的为难,连忙出来打圆场:“行了,子满,主公让你待在旁边的帐篷,你就老老实实地待在旁边的帐篷。如果有什么事情,主公会叫你的。”

    见典韦似乎还想辩解什么,郭嘉便不着痕迹地拉了他一把,朝他使了个眼色,并朝站在帐中的夏侯云努了努嘴。典韦看到郭嘉使的眼色,又看到站在帐中的夏侯云,立即搞明白了状况,连忙呵呵地笑着说:“既然主公这么说,那俺今晚就住在旁边的帐篷里,主公有什么事,只管喊一嗓子,俺就会立即赶过去。”

    “子满,你的兵器呢?”韩湛见典韦身上只有挂在腰间的一把佩剑,便催促他说:“快点去把你的双戟取来,今晚若是有厮杀,便可以派上用途了。”

    待典韦离开之后,郭嘉冲韩湛笑笑,说道:“主公,依嘉之见,今晚还是由夏侯校尉贴身保护您。就算出现了刺客,在典子满出现之前,她也能确保您的安全。”

    对于郭嘉的这种说法,韩湛表示了赞同,夏侯云虽说不算一流的武将,但对付几个小小的刺客,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此他等郭嘉说完后,微微颔首:“奉孝,时辰不早了,明日还要赶路,你就早点回去歇息吧。”

    …………

    郭嘉走了以后,韩湛和夏侯云两人来到了大帐后面的帐篷里。夏侯云见只有自己和韩湛两人,便好奇地问:“公子,今晚真的会有刺客出现吗?”

    韩湛的心里很清楚,假如朝中大臣要对付自己,那么今晚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便点点头,回答说:“明日本侯就要回到京师了,假如他们今晚不动手,以后想动手,恐怕就没什么机会了。因此本侯和军师都认为,没准半夜就会有刺客出现。”

    “公子一向料事如神,既然您说今晚会有刺客,那么肯定就会有刺客。”夏侯云等韩湛说完之后,主动提议道:“妾身这就带人在帐外守卫,绝对不会让刺客靠近公子所在的寝帐。”

    “不用不用,”韩湛摆着手说:“刺客的目地是为了刺杀本侯,因此他们会想方设法闯进这个帐篷,因此云儿守在帐中,还能来个守株待兔。”

    夏侯云取过放在剑架上的宝剑,递给了坐在榻上的韩湛,说道:“公子,今晚你就把这把剑放在枕边,若是有什么事情,也可以用来防身。”

    韩湛接过宝剑,随手放在了枕边,用手拍了拍坐着的床榻,笑着问:“云儿,我们今晚一起睡榻上。”

    听到韩湛这么说,夏侯云的俏脸一红,摇了摇头,指着一旁的几案说道:“公子,妾身还是在案旁坐着歇息,这样就算有刺客出现,也能及时地做出反应。”

    韩湛猜想晚上可能有一场恶战,也没勉强,点了点头,便仰面躺在了榻上。他手碰到冰凉的剑柄时,心里忽然冒出了一个奇怪的念头:都说曹操喜欢梦中杀人,还杀死了晚上帮他盖被子的侍从。莫非他当时也和自己此刻一样,处在危险的边缘,因为神经过于紧张,半夜察觉有人走到自己的身边,以为是刺客,本能地拔剑刺死了对方?

    这么一想,韩湛猛地坐起身。坐在一旁的夏侯云见韩湛坐起来,有些诧异地问:“公子,您怎么坐起来了?”

    “云儿,”韩湛深怕自己半夜睡糊涂了,在睡梦中把夏侯云当成了刺客,有这么锋利的一把宝剑在手,恐怕就会出事。他连忙拿起宝剑,递向了夏侯云,嘴里说道:“本侯思前想后,这把剑还是交给你保管,免得本侯在混乱中误伤到你。”

    夏侯云起身接过了韩湛手里的宝剑,面带着笑容说道:“公子请放心,只要妾身在这里,一定会保您周全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4676/ 第一时间欣赏三国之北境之王最新章节! 作者:红场唐人所写的《三国之北境之王》为转载作品,三国之北境之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三国之北境之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三国之北境之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三国之北境之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三国之北境之王介绍:
在博物馆参观的韩湛,意外地通过八阵图回到了东汉末年,成为了同名的冀州牧韩馥之子。他原想做个无忧无虑的纨绔子弟,每天没心没肺地过日子,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饱喝足后就带一帮家丁恶仆去调戏良家妇女的幸福生活。但随着冀州被袁绍巧取豪夺,他的梦想破灭了。三国之北境之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国之北境之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三国之北境之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