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幸好一路上有你TXT下载幸好一路上有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幸好一路上有你全文阅读

作者:彩云飞天     幸好一路上有你txt下载     幸好一路上有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40章 小心思

    曹定邦听这样的话听多了,还是起了小心思的,可惜家里不是他说了算,也只能这么过一天是一天。

    尤其是有一次一个同辈的跟他开玩笑,说万荃嫂每次回来都越发年轻漂亮了,真不愧是在城里做生意的。还问他怕不怕哪天万荃嫂甩了他再找个城里人?

    这种话他也只能嘿嘿过去,可心里却也怕起来,他又没什么办法,家里这么多田地呢,他可走不开。

    这会儿邓天凤带着蔓蔓一起回来帮他,他挺高兴,做完了农活,他是不是就可以跑去长安看着老婆?

    这个时候,曹定邦端着热水杯子一口一口啜着,心里却并不像表面这么平静,这个儿子一向沉默寡言,老两口倒也没觉出有什么不同来。

    老爷子知道了自己关心的事情,也就没什么话说,老爷子不吭声,老太太也就不吭声,所以仨人都沉默地喝着热水。

    偶尔家里的母鸡跑到脚下拣吃的,大家也都懒得理,任由它们在脚下咯咯叫着。只有在母鸡撅起屁股想拉屎的时候,才伸出手脚哄一哄,将它们轰到远处去,别把鸡屎拉在眼前。这时候,被惊吓的母鸡就一阵子惊叫,拍着翅膀,一阵慌乱,才打破院子里的沉静。

    不过这些动静没影响到邓天凤,比较洗盘子刷碗的时候,也是乒乒乓乓的,动静也不小。她往常动作很麻利,今天为了让女儿多休息一会儿,她不仅放慢了速度,还把案板上放的那些瓶瓶罐罐,能清洗的都清洗了一遍,不能用水直接清洗的就用抹布好好擦一擦,至少别显得那么脏兮兮的。

    这些都忙完了,才拿出一个洗菜盆,开始和面,她找不到发酵粉,只好去问曹定邦,曹定邦一脸懵,没人蒸馒头,他都是买现成的。

    倒是曹老太回答了她的问题,“案板上应该有一块酵子,放在一个碗里的。”

    “我没看见有碗,更没看见酵子。”

    酵子是很多农村人发面的宝贝,她们是上一次发面的时候留下来的一团面,农村发面要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用酵子泡水,然后和一点面进去,等发开了之后再加面,再发酵。酵子就是第一阶段发面后留下的一疙瘩,下次和面时用。

    曹定邦摸了摸后脑勺,“我前一阵子扔了一块面,都干了,我想着没啥用。”

    “你个败家子,咋能把酵子扔了?”

    看到曹定邦的窘迫,邓天凤赶忙说:“那我去找找有没有小苏打,先凑合一顿。”

    说完她就转身回了厨房,她可不愿听曹老太唠叨,说不定下一瞬就要让她去邻居家借酵子用,她对四周邻居都不熟,上门一开口就借东西,她自觉没那脸面。

    要借也得老太太亲自出马或者让定邦去,她还是早遁为妙。

    好在她记得有一次回老家,曹定国和她带回来一大瓶小苏打,说做清洁用,她翻找了一下,在案板下的架子上找到了,然后找到了白糖瓶,一碗水加入白糖混着小苏打搅拌均匀,就再加入三碗面和了起来。

    和面也是个力气活,好在蒸馒头的面比较软一些,还比较容易。以前她回老家,连面条都要自己用三尺长的擀面杖擀出来,那个做面条的面要硬多了,否则太粘,擀不起来。

    天知道,她结婚前,再怎么辛苦,也没有擀过面条,都是嫁给曹定国之后学到的新技能,谁让家里缺钱不想买现成的呢。

    每次都累得她胳膊和手都要酸痛好几天,好在现在她是不缺那个钱了,面条是如论如何也不会自己擀了。

    邓天凤虽然有意拖延时间,但她本身就是个麻利人,她还是很快就做好了一切,甚至连晚上要用到的青菜都择好了,只等晚上洗一洗切一切,就能下锅了。

    她从厨房里出来,那仨人还在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

    “蔓蔓在磨蹭啥呢,半天也不见出来。”

    邓天凤赶紧陪笑道:“这孩子时差还没调过来,说昨儿个晚上也没睡好,估计这会儿睡着了。”

    “赶快把她叫起来下地去,再磨蹭会儿,天都黑了。”

    虽然初春天黑得早,还不至于一会儿就天黑了,邓天凤也不跟婆婆争辩,她进了屋,就看到了正窝在沙发上打盹的曹蔓。

    “蔓蔓,醒醒,咋睡这儿了?别冻着了。”

    曹蔓只想在沙发上闭眼静一会儿,真没想睡着了,她赶紧直起身子,“啊,我竟然睡着了。几点了?该下地了吗?”

    邓天凤心疼地看着自家闺女,“你要是困得话,就到床上睡一会儿。”

    提起睡觉得问题,曹蔓问妈妈:“妈,咱们晚上睡哪屋?要不要提前收拾一下?”

    她刚才进了东屋一下,一股怪味不说,床上还堆了一堆衣服,被子也散乱在床上,她们以前一家一同回来的时候,由于家里房间少,他们就很少过夜,而且那会儿也不是这套”新房“,家里多了个二层楼,不知道该睡哪屋,也不知道有没有被褥。

    爷爷只想拉着她们赶快回来干活,也不把住宿的地方给准备好,如果条件太差的话,她真的要拉着妈妈到镇上去找小旅馆住了。

    邓天凤没想这么多,“楼上这么多房间呢,随便哪一间都行吧。先不说晚上住哪儿,我看地里有泥巴,我还是给你找一双胶鞋穿着,以前我有一双胶鞋在家里,也不知道放哪儿了。”

    说完她就四下看,还掀了布帘到两边厢房看,公公婆婆那边还行,等她从曹定邦那屋出来的时候,脸色就有点儿不好看了。

    没有弟妹在家,二弟过的这是啥日子?她就想到曹蔓提到的想让他们夫妻俩去米国的事情,定国不去,她肯定也不去,要不然,想想定国一个人会过定邦这样的生活,哎哟,不敢想啊,她会良心不安的。

    所以,她得跟定国一起,他去她就去,他不去她也不去,她不能让别人戳她的脊梁骨。

    她没找到胶鞋,就去院子里问婆婆,好在老太太真的记得,说是在楼上中间那个房间里。

    她去了楼上,顺便看了第一个房间,放的一袋袋粮食。第二间放了一张床,不过空荡荡的,确实需要收拾一下。

    一会儿得跟定邦商量一下,今天早点儿回来,要不然真的没地方睡觉。

第641章 羡慕嫉妒

    曹蔓穿上妈妈找来的胶鞋,跟二叔和妈妈一起去干活。

    临出门前,邓天凤犹豫再三,还是跟婆婆商量,“我刚才看了一下楼上,床上也没铺盖被褥,妈,你找一床被子出来吧,我跟蔓蔓晚上住楼上。”

    “知道了,快去吧。这都几点了,还没出门。”

    邓天凤赶紧转身就走。

    “奶奶,家里没东西的话,也没关系,我跟我妈晚上住到镇上去。”

    那怎么成?就知道乱花钱。

    “去吧,去吧,我这就给你们找铺盖。”

    一床铺盖而已,有啥难的。

    等仨人一走,老太太就起身,把茶杯收拾起来,进了卧室。

    等老爷子自己进屋准备休息一会儿的时候,发现老太太早就躺在床上睡着了。他还以为老婆子进屋找铺盖来了。

    老爷子看了看,算了,自己也先睡一觉,从早上忙到现在,他也累了。

    前些日子住院的时候,吃了睡,睡了吃的,他本来真的没想睡觉。可惜岁月不饶人啊,身体还是还是跟不上了。

    当俩人醒来的时候,太阳快落山了。

    老爷子交待老伴:“你趁着天还没黑,快给她们找一床铺盖,我去田里看看。”

    ……

    另一边,曹蔓一直坐在苗圃里,把棉花苗轻轻地一棵棵分离出来,放进扁平的篮子里,二叔来来回回地,把这些小棉花苗放进邓天凤预先挖好的小坑里,再把四周的土培一培,他回头去拿新一筐棉花苗的时候,邓天凤把他刚埋进去的浇浇水。

    三人就这么配合默契地流水作业。

    三个人里最辛苦的应该是邓天凤,因为她一直弯着腰,要么是在挖坑,要么是在浇水,而且浇水的时候,还要拎着水桶往前走。

    水桶里的水是从附近的池塘里打来的。

    每次曹定邦去拎水的时候,母女俩就趁机休息一下。

    这块田地里种的几乎都是棉花,所以大家都在忙碌着。

    认识曹蔓的人不多,但认识邓天凤的人还是有的,更何况她们就在曹家的田地里忙碌着。

    旁边的一家是村里的老住户了,算是原生居民,他们家里人挺多的,虽然分成了一个个小家庭,但种棉花大家还是在一起的,一起育苗,一起移栽,后面的事情才是小家庭的事儿。

    太阳西斜的时候,呆在家里的奶奶烧了茶水,让刚娶进门的孙媳妇拎着,俩人一起给家人送茶水。

    老太太比曹老太年纪还大几岁,邓天凤一直叫她王大娘,曹蔓叫她大奶。

    王老太眼见证过曹家刚落户时的落魄,见识过他们家的大儿子关键时候在领导面前说对了话,得到青睐,去上了大学,嫉妒过他们曹家的好机遇。

    当曹老太的大女儿去世的时候,她还心里暗暗幸灾乐祸过,觉得这就是曹家抢了他们的机遇遭到的报应。

    后来看着曹家的孩子都娶不上媳妇,她也暗爽过,外来的就是外来的,根扎不深的。

    然后看着曹定国帮忙给弟弟们结婚,她也羡慕过,天天给自己的儿孙灌输要互帮互助的理念,“你看看曹家,真没想到啊,人家老大在城里,给老二娶了媳妇守在家里,给老三娶了媳妇去外地打工,给侄子出学费上大学,孩子们也一个比一个有出息,就是人家兄弟友爱,舍得给兄弟花钱挣来的,你们也别眼光太浅,都看远点儿,要不然你们都得一个个老实在这地里趴着。”

    儿子们虽然都心里翻白眼,却没敢说出反对的话。老太太自从老爷子在******时去世后,就越来越强势,大家都得顺着她,否则她真的会一哭二闹三上吊地跟你闹,闹到你听话为之。

    这会儿来到田间地头看到邓天凤,她就知道小辈们昨天没说瞎话,他们家老爷子病好出院了,邓天凤带着那个出国的闺女回来了。

    老太太跟邓天凤打招呼:“天凤啊,这是你家出国的那个姑娘?”

    “对,蔓蔓,过来跟你大奶打个招呼。还记不记得你大奶?”

    曹蔓朝妈妈点了点头,冲老太太打招呼:“大奶好!”

    老太太仔仔细细上上下下打量着曹蔓,“啧啧啧,出了国就是不一样,这要是在大街上,我可不敢认,上大学后就很少回来了吧?我还记得她小时候。”

    “王大娘,没想到你还记得她。这孩子上了大学后,经常趁着假期打工给自己挣学费,所以就很少回来。”

    老太太回头看着自己的孙辈重孙辈,“瞧瞧,学习好打工都能支撑自己读大学,你们上学都多操点儿心。”

    “闺女今年多大了?结婚了没?”

    曹蔓只想捂脸,多谢了!好似自己的婚事是大家都关心的国家大事似的,跟你们有什么关系啊?!想想后边肯定一大堆的问题等着她回答,她都想落荒而逃了。

    王老太可不知道曹蔓的心里在想着什么,这绝对是华国人惯常的跟人相处的模式:我多关心你啊。

    邓天凤讪讪一笑:“她也老大不小了。她在国外,我们也管不住她,都随她自己好了。”

    “哎哦,那可不行,他们的人生经历才几年,还得我们这些长辈把关。”

    “大娘,你有这底气,换成我可不行啊。这话我可不敢说,我们家闺女在燕京生活了五年,在国外又生活了五年,我也就从巴蜀老家来到河东,字也不认识几个,经历也没她丰富,哪儿敢管她。”

    听得王家几个小辈暗自点头,就是,(老)奶啥都不懂,就喜欢管着他们。

    王老太看着曹蔓,“瞧你妈,多会说。我就不信你妈不管你。”

    “我妈还是挺关心我的,打电话的时候都还提醒我要加衣服减衣服的,还把我当成个小孩子对待。”

    王老太上上下下又打量了曹蔓一遍:“你看着不就是一个小孩子?”

    旁边她一个孙媳妇一撇嘴,“奶,听说蔓蔓跟亮子是一年的。”

    王老太才想起来,好像是这么回事,当年她的儿媳妇办满月酒的时候,曹老太也高兴地不得了,说大儿媳妇快生了,但愿也能生个大胖孙子。

    王老太的注意力显然没被那孙媳妇引到正途,“你看看,人家学习好,出了国,生活好,人都显得年轻不少,亮子,你要是上学时多操点儿心,也不用天天面对黄土背朝天了。”

    瞧瞧这皮肤这肤色,水嫩白皙地让人嫉妒。

第642章 偷渡客的生活

    那亮子媳妇听说这位三十了还没人要,有什么值得羡慕的,羡慕也得羡慕城里那些老板娘,不用工作,家里请了保姆,饭有人做,孩子有人带,不满意了还能炒了再换,天天在家享福。

    人家都说华国人在米国,那都是二等公民,看着光鲜,其实特不招人待见,就是去给人家打工的,她还真不羡慕。

    这人也是脑袋不清楚,按她这条件,名牌大学毕业,留在国内多好啊,不得不承认,人家还长得好看,跟电影明星似的,说不定还能嫁给一个大官,享受官太太的生活,真是书读多了都给读傻了,一等公民不做,去国外做二等公民,她这个老农民都算得清的账,这么漂亮的高材生竟然看不明白,白瞎了。

    自己要是换成是她,肯定混得比她好,哎呀呀,白瞎了一手好牌。

    她这么想着,虽然没有插口说什么,但眼神中就多了一丝的不屑,这落在曹蔓眼里,就有一丝不解,她这是不屑她奶奶的说法吗?管她呢,不管怎么着,跟自己的关系应该不大。

    王老太还在穷追不舍,“听说外国的都是黄头发蓝眼睛的白人,或者是黑不溜秋只能看见眼白的黑人。姑娘找了个什么对象啊?”

    邓天凤一向老实,不知道这话该怎么接,就看向自家闺女,自家闺女可是已经有两套说法了,真不知道还有没有第三种说法。

    “大奶,你这是听谁说的?米国也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它就是一个民族大熔炉,有点儿像咱华国,好多个民族,它那儿是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去,所以世界各地的人都有。皮肤有白的,黑的,黄的,红的,还有很多混血的。大奶,你在电视里有没有看到过混血儿,都很漂亮的。”

    “见过,见过。国外的小孩子都漂亮,就跟商店里卖的洋娃娃似的。闺女,那你这在国外,生的也是洋娃娃吧?也不带回来给我们看看。”

    “嘿嘿,大奶,洋娃娃哪儿能说生就生的,没那么容易。”

    她那孙媳妇忍不住插嘴:“奶,她要生个洋娃娃那样的,得找一个洋人才行。”

    “是吗?我以为到了外国就能生外国人了。”

    曹蔓差一点儿喷笑,不知道遗传学真可怕,还能有这么荒谬的想法,不得不佩服一下王大奶的想象力。

    不过下一个问题她就笑不出来了。

    “闺女,女婿是哪儿去的?”看来刚才曹蔓的话让她误解了,她现在认为米国的人都是其他国家去的。

    “大奶喜欢哪个地方的人呐?”

    “咦,照我说,还是本地的好,外地来的,风俗不一样,他们说话都叽里咕噜地让人听不懂,这可咋过在一起?”最后一句她还模拟了一下巴蜀话,邓天凤听得脸一红,以为她在影射自己。

    老太太也主意到了,赶忙往回描补:“天凤,我不是说你,你的口音可真不重,你要不说,我都听不出来你老家是巴蜀的。”

    当年邓天凤跟着表姐出来,表姐第一个要求就是让她学说普通话,毕竟表姐不想自己的孩子跟着学会一口巴蜀口音,所以经年累月下来,等她嫁给曹定国的时候,邓天凤的巴蜀口音已经很轻了,不注意根本意识不到。

    王老太继续解释:“七几年那会儿,听说巴蜀遭了灾没吃的,好多巴蜀女人跑到我们这儿,她们根本不像你,一口的巴蜀话,俺们都听不懂,不过巴蜀女人勤快,啥活都干,起早贪黑的,所以好多人还是找到了人家。”

    她孙媳妇不解:“咱们村那几个婶子就是那会儿来的?人家不都挺好的?”

    王老太看了一眼孙媳妇,她这几个儿媳妇孙媳妇可真没人家巴蜀女人勤快,她很羡慕当年娶了巴蜀媳妇的人家的。

    她没意识到,她这也是吃不到葡萄就只能说葡萄酸了。

    “她们说话都听不懂,更别说说不定被骂了都不知道咧。”

    邓天凤干巴巴地辩解:“巴蜀女人都很好的。”

    曹蔓不愿意让妈妈接着听下去,“妈,我二叔挑水回来了,咱们开始干活了。”

    “唉!”邓天凤赶紧起身,跟着曹定邦回到刚才暂停的地方,开始干起活来,也算逃脱了王老太的盘问。

    曹蔓就没这么幸运了,两家的育苗圃都在田间地头,挨在一起,王老太是来给小辈送水的,她就坐在两家苗圃的中间,跟谁说话都方便。

    而且老太太身体健康,耳不聋眼不花的,嗓门还大,大半个田地的人都能听见她的声音。听着这边这么热闹,还有些歇晌的人也围了上来。

    大家一看,哟,曹家那个出国的闺女回来了,来凑热闹的人更多了。

    来的人多了,问的问题也多,倒是给曹蔓提供了个好机会,她可以对问题挑挑拣拣,想回答的就多说几句,不想说的就假装没听见。

    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电视上也能看到不少外国电视剧和电影,但现实生活里还是很少能遇到真的在外国生活的人,尤其是像他们这样偏远的一个农村小庄子。

    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在国外,是不是真的可以挣大钱,有人可是说过米国遍地是金子,哪怕是捡垃圾都能挣大钱。

    这个说法曹蔓倒是第一次听说,“哪儿有那么多机会?不过我倒是经常看见新闻里提到有偷渡的船翻人丢命的。”

    然后在大家的要求下,讲了两例她还记得的。

    大家都唏嘘,钱还没挣着呢,小命先没了,唉!

    然后大家就很关心那些偷渡成功的,都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曹蔓的回答又让他们失望了。

    曹蔓是这样回答的:“我是申请出国留学才去的米国,后来从西部移到东部,还是在大学附近,那些偷渡过去的,应当是都生活在华人街,他们之所以生活在华人街,是因为很多人过不了语言关,留在华人街还能接着说华语,而且偷渡过去的,没有合法的证件找工作,都是打黑工,我很少去华人街,还真不太清楚他们的日常生活咋样,更不清楚他们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曹蔓做科研,形成了严谨的性格,这样实实在在的回答却是引不起大家的兴趣。

第643章 田间地头的聊天

    大家从曹蔓这里了解到偷渡并不是一个光明大道时,就对曹蔓走的光明大道很感兴趣了。

    可是听了曹蔓描述的留学之路,大家都觉得更是可望而不可及。

    农村孩子学习好的很少,大部分都是考了中考就找工作了,虽然现在考大学的也越来越多,但很多孩子到了大学后都表示学业很重,哪儿有机会还得去学外语、做科研?

    而且考到名牌大学的简直就是凤毛麟角,能考进去就不错了,很少有想着出去留学的。

    曹家姑娘不是说了吗?虽然可以申请奖学金,但是需要付申请费,还要花大笔钱上补习班考托福,烤鸡鸭鱼。

    曹蔓第一次听人重述烤鸡鸭鱼的时候,以为是口音问题,没多想,后来听人七嘴八舌地讨论。

    “为啥要烤鸡鸭鱼,猪牛羊行不?”

    “外国人都是只喜欢烤的么?炖出来的行不行?”

    “还有啊,烤了给监考老师吃?算不算贿赂?”

    这一连串的问题问得曹蔓懵了几懵,才意识到他们在说什么。

    等她解释清楚了,那些人发现是自己不懂外语闹了笑话,也没有不好意思,原来鸡鸭鱼不是指吃的,是米国的研究生考试,他们反而一副副恍然大悟状,米国人没他们想象的那样跟他们一样随时都想着吃的啊。

    曹蔓觉得他们好可爱,也跟着笑起来。华国人确实喜欢美食,而且到了啥都敢吃的地步。她就跟大家聊起来当年跟阿蒙研究华国美食时发现的趣闻趣事说给大家听。

    “同样是守着山,南方人啥都吃,我可不敢恭维。我更喜欢东北人的饮食,相比那些野味,他们更喜欢吃挖出来的蘑菇木耳之类的东西。”

    有些去南方打工的回老家过年说过南方的饮食,大家不觉得惊奇,倒是很好奇东北人都吃啥,让曹蔓说几道让他们见识见识。

    曹蔓笑道,怕是大家会失望的。

    “他们的地三鲜就是茄子土豆加青椒;小鸡炖蘑菇和猪肉粉条,一听就知道是啥做的;很多人喜欢吃的杀猪菜就是五花肉片跟酸菜一块炖,这样炖出来的酸菜有了肉香味,肥肉又不肥了,真的很好吃。他们外围挨着海,内里有江河,但没听说东北人爱吃什么燕窝鱼翅,他们有一道菜就是拿鲶鱼跟茄子一起炖,还说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是很好吃的。东北人爱吃茄子,这菜特别吸味,削了皮的茄子跟鲇鱼一炖,不仅味美,还软和易消化,等可以吃鲶鱼的季节,大家给家里的老人孩子做这道菜,他们肯定喜欢。”

    听着都流口水,可现在这季节,哪有长大的鲶鱼?至少得等到夏天了。

    “听说他们南方人啥都吃,连老鼠都吃,是真的吗?”

    “是真的。我虽然没见过,但听南方来得同学讲过。南方人,尤其是越州那边的人都很会煲汤的,他们煲汤都按照老中医的药方往汤里放那些佐料和食材,不仅填饱肚子,还食疗,可以调理身体的。不过他们啥都吃这一点,我真的觉得太恐怖了,很多野生动物都带了细菌病毒的。”

    有人还挺向往:“不是用热水煮一煮、炖一炖就都杀死了吗?怕个啥?等我有钱了,我也去南方尝尝去。”说完头一歪往旁边吐了一口痰,曹蔓眼角余光看到了这一幕,这人往自家田野里随便吐痰,太恶心了,好在没吐到她面前的这些棉花苗上。

    除了曹蔓,没人在意这事,还有人嘲笑那人:“想吃老鼠,咱们这儿也不少,你不用去南方。我看你是有那个贼心没那个贼胆。”

    “老鼠?我才不吃那玩意儿呢,看着都恶心。要吃,我也要吃龙虎斗。这菜听着多霸气,也不知道龙肉好不好吃,老虎肉是不是比牛肉还筋拽。”

    曹蔓噗哧一声笑了,“龙虎斗不是真的龙和虎,你想啊,龙都是神话传说里的,现实里哪有龙?虎也不是真的虎,虎在咱们国家,那是珍稀动物,谁敢吃?吃一口说不定得做几年牢。”

    “那他们干嘛把那道菜叫龙虎斗?”

    一个人抢道:“我知道,我知道。小龙你知道是什么吧?”

    “小龙不就是蛇吗?”属蛇的经常说自己是属小龙的,感觉这样说就成了属龙的似的。

    那想吃龙虎斗的小伙子反应过来,“你是说他们把蛇肉当龙肉?!”

    “对啊,对呀,还有照猫画虎,虎不就是大个的猫吗?”

    “吃猫?”这小伙子差一点跳起来,他家养了好几只猫,他特别喜欢他们,怎么有人舍得吃猫肉?

    那说虎就是大猫的小伙子就哈哈大笑,用手指点了一圈:“咱们都不会吃你家的猫的。咱们那一片都指望着他们逮老鼠呢。”

    有人建议:“咱们让越州人来吧,让他们把咱们这儿的老鼠都给吃完了再走。”

    “小心他们把你家的猫一起吃了,哦,还有你家那个凶巴巴的看家狗。”

    “这都是杀生啊,也不怕下辈子入畜生道。”这位一听就是信佛的。

    “听说他们那儿没别的吃的,粮食都不好种,只能有啥吃啥了,比咱们惨多了。”

    “人家现在可不惨,你没看现在年轻的都去那边挣大钱去了吗?”

    “明年我也去。在家里守着几亩地,有没有收成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大部分时间只能填饱肚子,挣不了钱,我可听说去南方一年就能成万元户。”

    “就是,要不然连媳妇都娶不上。你看曹三叔,出去就不愿回来了。”

    “现在的女人都越来越往钱眼里钻了。”

    女人们可不愿听这样的话,“你不也在往钱眼里钻。一分钱憋死英雄汉,更别说我们这样的小娘子了,没钱咋活下去?咋就不能往钱眼里钻了?”

    “哎呀,哎呀,别吵这个了。再吵也炒不出一盘菜来。有这功夫,还是快去干活去,等收了棉花,钱就有了,还能做几床新棉被,冬天也不出冻疮了。”

    “大奶这话对,散了,散了。赶紧干活去。”

    王大奶一边起身一边唠叨,“这年头,人越来越懒了,还净想着好事,哪有天上往下掉钱这样的好事?想发财还是得努力干活,干了活才有的钱赚,种庄稼也紧要,到了关键时候,有钱也买不来粮食,还是守着家里的田地更安心。”

    “丫头,一会儿回家去家里坐坐啊,我先回去了,得准备做晚饭了。”

    “哎,大奶,您慢走。”

    嘘,终于走了,她可以专心做事了。

    刚才她虽然也没闲着,但毕竟效率没有专心致志的时候高。

第644章 田地分配带来的问题

    曹定邦刚才也没停下来听大家的聊天,只是在来来回回的时候听一耳朵。

    这时候见大家都走了,才趁着拿苗的机会问出了自己的问题:“蔓蔓,吃野味没问题吧?他有时候会在地里按个夹子逮兔子之类的。”

    “问题不大,不过有流感的时候,千万别吃,比如禽流感、猪流感这样的流行病传播的时候,最好不要去吃。”

    “弄熟了也不行吗?”

    “要长时间高温才比较安全。可是东西买回来的时候是生的呀,你用手一摸,手上就沾染上了,再不及时洗手的话,你用手摸摸鼻子,揉揉眼睛,投投耳朵,这些都是可以将病菌病毒带入体内的,做饭的人感染了,就会传染给全家。”

    “哦,这样啊。”

    “是啊,所以传染病很可怕的。”

    这个他当然知道,“还是自己种菜吃比较放心。”

    “二叔,你那些菜会打农药吗?”

    “那当然得打,有些菜不打不行啊,比如江豆角,不打药的话,会被虫子吃的窟窟窿窿,都没法吃。”

    “那就会有农药残留,也不安全。”

    “没关系,我都是打了药过十来天才摘菜的,洗菜的时候多用水冲洗几遍。”

    “你用的农药是什么种类的?是低残留的吗?”

    “什么是低残留?”

    “就是农药打上去之后,很容易被水冲洗掉,残留在上面的农药可以忽略不计。”

    “我不知道,就知道是往蔬菜上打的农药,大家都是买的这种。”

    “我不是很懂农药,可以帮你查查。”

    “不用了吧,大家都这样用,应该没事。”

    曹蔓想起老家用的压水井,其实还是很担心的,那可是地下水,如果农田里每年都要用大量农药的话,这些农药最终都还是渗透到地下,会污染地下水,人等于在喝有毒的水,会造成慢性中毒。

    “村里生病的人多吗?”

    “也不多,就是这些年生活好了,大家吃得好,有些人得糖尿病、肝病、高血压,大家都说糖尿病是富贵病。”

    “肝脏是排毒得器官。二叔,我觉得家里最好还是弄个净水器比较好,把水先过滤一下再喝再洗菜做饭。”

    “没事,那水不看着挺干净的吗?”

    “有些东西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

    曹定邦不大明白。曹蔓只能仔细给他讲:“你用的很多毒药倒出来是不是看着像清水?只是有点儿气味?那些农药应该都是需要加水稀释,然后喷洒到农作物上,不管是蔬菜拿回家去洗,还是老天下雨,这些农药很大一部分都流到地上,然后再渗透到地底下,地底下有啥?有一层地下水,要不然你这压水井也压不出水来。”

    曹定邦点头,表示这一段听明白了。

    “那带了农药的东西渗透到地下水里,不就相当于往水里投毒嘛,然后你喝压井水,不就相当于喝稀释了的毒药?稀释了很多的毒药,喝一次两次还没事,长年累月地喝,那肯定会慢性中毒啊。是不是?”

    这话说得曹定邦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一下子就觉得腿软胳膊酸,浑身无力。

    “那怎么办?不洒农药了?也不行啊,病虫害很厉害。我不洒别人家也会洒,渗透到地下,大家都得喝,也没用。”

    曹定邦这么想想都觉得这问题无解。

    “要不然我也不在家住了,去长安找你二婶去。”

    他也就赌气一说,他走了,这些田地怎么办?还有老爹和老娘呢。

    “我不是说可以买个净水器嘛,把水过滤一下,应该就没问题了。”

    “我都没听说过那玩意,一个多少钱?费不费电?农药跟清水似的,过滤一下,能行吗?”

    “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以前没研究过。我可以研究一下再跟你说。”

    “你们那些东西我也不懂,等你弄明白了,跟怀斌说一声,让他给我们弄。”

    “好,没问题。”

    想着有了解决之道,曹定邦放心了不少,浑身的力气又回来了,刚才实在是被吓着了。

    做农民容易吗?每年辛辛苦苦种点儿粮食和其他东西,种粮食得交公粮,种其他农作物得交钱,上边也不管你是丰收还是歉收,挣点儿钱不容易,哪有城里人旱涝保收那么舒服?

    现在乍一听说还会慢性中毒,老天爷啊,农村人可病不起,村里那几家得了病的,哪一家不被折腾得惨兮兮的,住几次医院、抢救几次就一下子回到解放前了。

    他们家老爷子这一次住院,亏得有老大和老三顶着,这医药费要落到他头上,他干脆上吊得了。

    不过说起来,城里的医院就是强,要是镇上的卫生所,这人说不定就没了,到了城里住一段时间的医院,你看看老头子,又精精神神地回来了,气也不喘了,也不怎么咳嗽了。

    不行,得跟怀斌商量商量,自己不能这么老老实实在家呆着。

    曹蔓可不知道她的这些话让二叔生了别的念头,她只是好心好意提醒二叔家里有这样的隐忧,得想办法解决。

    她小时候很少到乡下来,对农村的生活不算很熟悉,更对农民面对的问题不是特别了解,但作为一个经常跟专业生物、医疗人士打交道的准科学家,对药物的使用可能会造成的副作用还是很敏感的。

    她不知道的是,农村的问题真的不少。别的不说,单说这几年就调整一次的土地分配,就打消了不少人要对田地施有机肥的心思。

    大家都知道有机肥对田地有好处,但屯有机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能得攒好几年才能凑出一块地的有机肥。

    而且也不是今年施肥,就能马上看到成果的。

    那么很多人就不愿意好不容易给一块地施了有机肥,明儿就成别人家的了,所以大家都宁愿买现成的化肥,也不愿费力气攒农家有机肥了。

    而化肥虽然见效快,却有不少的问题,有毒化学物的残留和渗透,对土地的损伤等。

    这绝对是对田地的一种伤害,长远的伤害,就像是人在渐渐地失去了元气一般。

第645章 烘干的问题

    王老太一家晚上吃饭的时候,说起下午跟曹蔓的聊天内容来。

    她的孙女很是羡慕:“出国了就是好,男朋友不仅可以随便挑,还能想挑哪国的都行。”

    亮子媳妇撇了撇嘴:“那也得有本事先出国才行,要不然只能找个农村的。”

    她虽然看不惯曹蔓,但不得不承认人家读书就是行,单靠这个自己就走出国门了,自己是没那个读书的命。

    不过她们都没有王老太那样的火眼金睛,她有不同的想法:“我今儿个问了她好几次她对象,她都跟没听见似的,要我看啊,她说不定找不到对象呢。”

    小孙媳妇道:“她看着那么年轻,还那么漂亮,说不定是她不着急呢。”

    “看着再怎么年轻,也是三十多岁的人了,亮子,你是三十多了,是吧?”

    小辈多了,都记不住他们是哪一年的,也懒得算他们几岁了,就连她自己,她都不想提具体的岁数,更别说这些小辈。

    亮子赶忙答话:“虚岁三十一了。”

    王老太叹气:“女人三十多了,还没个对象,这一辈子……”没个男人支撑,生活有多艰难,她可是深有体会的。

    小孙女是老太太大儿子夫妻俩后来违反政策偷偷生的,比两个哥哥小了很多,平时在家很受宠,胆子也大,此时对奶奶的说法不以为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奶奶,现在好多人都不结婚,自己挣钱自己花,想咋花就咋花,比结婚生子当黄脸婆的日子潇洒多了。”

    “什么黄脸婆?!这会儿潇洒,等老了有她们后悔的,你个小妮子懂个啥。”

    王老太转念一想,不对,这孙女啥时候学会这些乱七八糟的了?

    “你个死妮子,学不好好上,天天作业不好好做,就在楼上看电视,都学得啥子乱七八糟的?去,好好给我背书去!好的不学,就学些污七麻糟的,还说别人是黄脸婆,不好好上学,你也很快就成黄脸婆了。”

    小孙女本来很受宠,看着奶奶有些笑脸,所以才说了几句,没想到惹来奶奶一顿斥骂,感觉好委屈,扔下饭碗就跑出去,然后就传来噔噔噔上楼的声音。

    家里人多,王老太的几个儿子早就分了家,老太太跟着大儿子一家住,大儿子的大儿子,也就是亮子早在结婚第三年就分出去自己盖了房子,去年为了准备二儿子的婚事,就在原来的基础上加盖了第二层,小辈们都住到了楼上,楼梯也是室外的。

    看到王老太发飙了,大家都不敢吭声,连大儿媳也不敢立马去安慰小闺女,只能默默坐在那里接着往嘴里扒饭吃。

    王老太看着儿媳妇这个样子也来气,瞧瞧,平时也不管孩子,还在楼上放了台电视,还任着孩子看,学习成绩是越来越差了,长大了也是个地里刨食的命。

    忍不住又把儿媳妇也训斥了一顿,然后是儿子也没能幸免。

    等晚上睡觉的时候,小孙媳妇忍不住跟丈夫说:“听老人说,老闺女都是扫把星,你看看,也就今儿后晌聊那一会儿,今儿晚上就搅得咱们家鸡犬不宁的,老人们这话还真没说错。”

    她丈夫可不这么想,曹家那个叫蔓蔓的多漂亮,看着比自己的新婚妻子都年轻好看好多倍,人家还那么能干,自己出了国,这绝对是好命,咋会是扫把星?要他看,就是家里的女人们对她有些羡慕嫉妒,然后就说些酸话。

    他反正是读不进去书,也没命上大学,还是老老实实地里刨食轻松,虽然发不了大财,但也饿不死。

    现在老婆有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还远吗?肯定不远啊,得,赶紧努力,造……人……去。

    …………

    王老太一家发生得事儿,曹蔓当然无从得知。

    邓天凤回到家,洗干净了手,赶紧上楼去看了一眼,婆婆还算说话算话,床上放了两床被子,可以一铺一盖。

    不过闻着一股淡淡的霉味,邓天凤不由皱了皱眉。这被子有多久没晾晒过了?她把被子展开,倒是没看见明显的脏斑,估计是放置时间太长了。

    她把被子抱出去,放在栏杆上,又去找了一根藤条,使劲在各处拍打了一番,但愿能把霉味拍掉。

    “天凤,你在楼上干嘛呢?噼噼啪啪的?”

    老太太仰着头往楼上看。

    “妈,没啥,我觉得这被卧有点儿霉味,想着可能有一阵子没晒了,这会儿也没太阳了,就先拍打拍打,先凑合着盖一晚上,等明儿早再拿出来晒晒。”

    “哪有什么霉味,我给你拿的还是新被子,都没用过呢,哪就会发霉了,就是矫情。”

    曹蔓也跑上了楼,站在邓天凤旁边,看着真的是簇新的被子,“没事吧?”

    邓天凤小声跟女儿说:“我就拍拍,真的放久了,我记得这是前年做的,面料还是我买的。估计做好一直都在衣柜里放着,你二婶不在家,也没人管这些事儿。”

    如果真是产生霉菌了可不好,说不定会引起皮肤过敏,真菌感染之类的。

    “要不要找俩被单先遮挡一下?”

    “那些估计也没晒过。”

    “可惜家里没有烘干机,要不然放烘干机里,一会儿就好。”

    “什么烘干机?”邓天凤没听说过。

    “米国洗完衣服都不是在室外晾晒的,都是用烘干机烘干的,长得有点儿像,就是四周吹进去的是热风,把衣服慢慢就吹干了。”

    “那哪儿有太阳晒的好?”

    “我听房东太太说过,现在好多米国人看见邻居晾晒衣服会提醒的,说有碍瞻观,所以大家都用烘干机,没人敢在门口晾衣服。”

    “得用电吧?放着大好得太阳不用,多浪费电啊,都得用钱买。你们米国人这一点就不如华国。”

    “是,不过烘干机也有好处,速度快,洗衣服俩仨小时就又可以穿了,如果只能晾晒的话,至少得半天一天吧?”

    “这么大得被子总不能也烘干吧?”

    “这倒是,估计塞不下,得找专业用得大烘干机。”

    “先凑合一晚上,你今晚睡觉的时候就别脱衣服了,明儿一早我就把被子拿出来晒晒,中午吃饭的时候再翻翻面,这样两边都能晒好了,明儿晚上就没有问题了。”

第646章 好的习惯多重要?

    曹蔓知道老家的条件差,所以也不是特别纠结,明天早上换一套干净的衣服、好好洗洗这一身就是了。

    让她受不了的是这里的厕所,不论是路边的公共厕所还是家里的,都是简简单单的蹲坑,路边的厕所多几个而已,她还记得小时候家里和学校里的厕所也都是蹲坑,但至少是可以用水冲走的,老家这里的,就任由其流入下面的深坑。

    看着那深坑里的东西,她只能落荒而逃,回家去上厕所,虽然那个也是挖了个坑,放了个大尿桶,但至少没有那么恐怖。上厕所她都是忍着呼吸憋着气,尽量速战速决,她怕再住几天都要便秘了。

    好在现在天气还凉着,厕所里只是味道不好闻,还不用担心苍蝇蚊子,也不用担心床上有跳蚤,她不由庆幸这次是初春回来的。

    她本来还担心大家会揪着她的恋爱和婚姻问题不放,非要问出个子丑寅卯来,好在聊天的人多的时候,她可以很容易忽略这样的问题,人少的时候,她也可以避而不答。

    虽然她心情放松了一些,心下却也鄙视了一下自己,自己的应对都快赶上某些高级别的新闻发言人了,这可跟她这些年养成的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习惯很不一致的。

    这可能就是大熔炉的意义吧,不管你原来是什么样的性格和习惯,你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里,就得像达尔文的进化论里论述的一样,你得融入大环境,做到适者生存,要不然就要被淘汰了。

    她现在已经非常不喜欢这种拿着“关心”的名头来公开八卦别人的私人**的做法,也不太习惯很多老家和家乡的生活尤其是卫生习惯,不过既然回来了,一些该尽的义务还是得尽到。

    虽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让她不舒服的地方,她还是准备以温和的方式提出来,让家人意识到潜在的问题,生活中稍加注意一下,最好是能改掉或者改善,毕竟一些不好的卫生习惯平时可能没啥事,万一有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小的坏习惯会引起大问题。

    她还记得两年前医学院在一个公开研讨会上讨论hovid在杭港的传播和防治,她的一个朋友得了消息,作为华人她很感兴趣,想知道都有什么样的总结,就去听了这个研讨会。

    主讲人是一个研究hovid病毒的教授。

    hovid病毒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的,其中一个传播方式是气溶胶。

    气溶胶通过大楼的下水道系统从上到下感染了整栋楼的居民,所以杭港的居民从那以后养成了先盖马桶盖再冲马桶的习惯,这一个习惯的养成是以好几千人染病为代价的。

    当时教授问大家,谁有这个习惯?堂下举手的学生寥寥。教授说,希望这堂课后,大家有了这个意识,以后养成这个好习惯,这样下次再遇到有能通过气溶胶传播的病毒,我们至少可以减少很多被传染的机会。

    教授也希望大家回去把这样的知识传播给大家,让身边的亲人朋友也树立起这样的防范意识和好的习惯。

    教授顺势给大家讲解了一下hovid以及其他病毒和细菌的传播方式。

    很多是通过空气传播,比如流感,呼出的气体里就有流感病毒,旁边的人吸进去就被感染了。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有差别,飞沫传播是指病毒和病菌通过咳嗽、打喷嚏和说话喷出的唾液去感染其他的人。

    还有粪口传播,就是hovid那样的病毒的传播途径之一,排泄物里含有的病毒进入空气或者沾到物品上被人接触而受感染。

    这几种都是通过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传播的。

    还有通过血液或者体液传播的,比如艾滋病。

    还有母婴传播等,婴儿在母体内就被妈妈带的病毒感染,有可能胎死腹中,或者一出生就得赶紧医治。

    还有一些更细化的分类,但都走不出这几种大的分类。

    人类之所以对传染病感到恐惧,一是我们对其所知甚少,二是我们对它的传播束手无策,一旦我们知道一个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我们可以做到有效预防,让它传染不下去,它的威胁就不会很大。

    如果我们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也就不怕了,就像十四世纪约柔洲肆虐的黑死病,当时人们束手无策,约柔洲人口几乎损失了三分之一,现在我们有很多的抗炎药,还有疫苗,所以很多以前让人类谈虎变色的疾病我们都不再恐惧。

    当台下的同学们大松一口气的时候,教授话锋一转,提醒大家。

    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全世界病毒的种类有很多很多种,它们的自然宿主遍布各种生物,这不仅包括动物,也包括各种植物。

    有时候病毒是可以跨越种族壁垒的,一旦越过壁垒,对新的宿主就是致命的打击。就像黑死病就是寄居在一种沙鼠身上的病毒,通过跳蚤和虱子传到了人类的身上。

    所以我们人类一定要对大自然报以敬畏之心,我们要反思人类有什么文化传承跟传染病的关系,什么是好的传承,什么是有瑕疵的传承。

    他还跟大家说起很多世界各地的文化和习俗,跟大家分析这些文化和习俗在流行病大爆发的时候会引起的后果。

    那些内容也让她听得惊心,也惊醒。

    很多好习惯是要有了意识才能主动养成的。

    她还记得,教授提起过,约柔洲的许多国家盛行贴面礼,两人见面,左脸颊碰一下,右脸颊碰一下,有人还啵一下,让人觉得非常亲切。

    如果有通过接触就能传染的流行病爆发的时候,这种礼节就成了杀人利器。

    很多国家注重一家人一起吃饭,显得家庭和睦,其乐融融。但吃饭的习惯还是有细微的区别,比如说有些国家喜欢分享,把食物放在桌子中间,想吃啥就夹啥,另一些国家就喜欢分餐而食,有些是已经分餐好了的,有些是食物放在餐桌中间,但放了勺子或者夹子,需要取用的用这些公用的餐具放入自己的盘子里。

    教授问如果有流行病的话,哪种最安全?

第647章 关键时期能救命

    听到教授这么简单的问题,大家当然是纷纷举手要回答。

    大部分人的回答当然是分餐好,毕竟一起吃,而且用自己的餐具取食的话,如果是通过唾液传染的话,就很危险了。

    有一个同学补充,说用共用餐具分餐的也不是很安全,至少这种用餐方式不能挡住接触传染的流行病。

    教授问是不是大家都觉得一开始分餐就万无一失了?

    同学们都同意,如果这样还有问题的话,那就没法进行日常生活了。

    教授让同学们再想一想,有人就发言:“如果给大家上菜的人是携带病菌的人,那大家也都惨了,肯定会被传染。”·

    马上就有同学得到启发:“如果厨师携带病毒的话,没人能逃得过。”

    教授笑了,他是想提醒大家,要有警惕心,但也不想吓唬大家,都不出去吃饭的话,造成经济萧条,他就成了那只扇了一下翅膀的蝴蝶。

    “没你们想象的那样可怕。首先你需要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然后去加以防护。比如通过血液传播的,如果厨师和侍者没有流血,就不会传染给大家。”

    教授又提了一些国家的风俗习惯,平时看起来没什么的事情,被教授一分析,也是蛮吓人的。

    除了刚才提到的贴面礼,基督教有分吃圣餐,***教有舔圣殿门的习俗,很多国家都有在某个特殊的日子举行集会的习俗,这些集会很多时候都是人山人海,挨肩接踵,如果是接触式传播,就会造成大规模传染。

    教授还提到很多落后国家的卫生条件,也是流行病肆虐的温床,他还提到迈绍老板世界排名第一的富豪,创立的基金会在艾菲瑞卡洲进行了大量的慈善义举,不仅给艾洲民众提供疫苗的注射,还致力于提高他们的卫生条件。

    当时曹蔓就想起了老家,华国的大农村卫生条件也令人堪忧。可是华国是发展中国家,还轮不到迈绍老板去关注。

    教授还提到他自己最近一次经历,他在雅西洲东部几个地区调研的时候,发现高丽民众一个习俗,他们喜欢吐痰,当他就这个现象问起一个高丽的同行教授,那个高丽教授也是很无奈,说这个习惯不止是高丽人有,很多雅西人都有,因为大家觉得痰是脏东西,有了必须赶紧吐出去,而大家都没有吐到纸巾上再扔到垃圾箱的习惯,毕竟不是人人都有带纸巾的习惯,路上也没那么多垃圾箱。

    他们大部分人的习惯就是吐在地上,有些人甚至用鞋再踩一踩,抳一抳。

    教授表示自己当时呆在当场,他以为大家往路边吐痰已经是最差的了,没想到还要用鞋踩一踩,如果有气溶胶加呼吸道传染的话,那么那只鞋就是行走的传染源了。

    曹蔓听得用手挡住了额头,她也亲自看到过用鞋踩痰的情形的,仔细想一想,确实有这种隐忧啊。

    看来是得给家里人敲一敲警钟,让他们逐步改善一下自己的卫生习惯。

    当时她还在放飞思绪的时候,已经有同学问新问题了:“万一是一个新的病毒,大家还不知道它的传播途径呢?”

    “这就需要医疗工作者密切主意并记录好病人的一切症状,尽快进入战斗状态。要知道,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的传染病大爆发都是未知的病毒病菌造成的。大家知道它们的威力有多大吗?”

    教授适时地为大家展示了历史上著名的几个瘟疫大流行。

    这些瘟疫是如何开始的,如何扩散的,病人的惨状,死亡的人数,肆虐的时长,人类所做出的抗争。

    这些历史事件是曹蔓第一次听说,她也就是前两年才旁观了hovid的爆发,那种紧张的情绪她已经深有体会了,对这些比世界大战后果还严重的瘟疫的爆发还真没听说过,此时听来,真的让人脊背发冷,遍体生寒。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真是太渺小了。

    教授最后的结束语让曹蔓心有戚戚,“所以,人类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很强大,几乎无所不能了。在自然面前,我们依旧是姗姗学步的小孩子,虽然对面前的世界充满了好奇,都想探索,但一些东西还是不要伸手,免得烧到自己伸出去的那只手。如果一不小心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那就更是全世界不可承受之重。”

    曹蔓至今还记得这句话,常常拿来鞭策自己,告诫自己。

    她现在有点儿后悔,下午那么多人的时候,看见有人吐痰,她应该趁机给大家上一堂公共卫生课的,给大家讲讲养成好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自己这种不太爱管闲事的习惯应该改一改了。要不然多好的宣传机会啊,都被她放掉了。

    她决定第二天再有这样的机会时,她一定要给家乡人做些科普宣传,让大家多一些科学知识,也算是她为家乡做出的贡献。

    在曹蔓神游天外的时候,邓天凤还在用柳条拍打那两个被子。

    看着闺女愣神的样子,她挺担心的,她怕那些霉气弄到曹蔓的身上,赶紧把曹蔓先赶到室内去打扫床铺。

    室内很久没人住,所以落了一层灰,曹蔓找了扫帚和抹布,先把地扫了扫,等废气的尘土再次落下去的时候,才用抹布去擦窗台、擦床头柜、大衣柜和床板。

    等她忙碌完的时候,邓天凤早已经下楼去做晚饭了。

    大家要喝面条汤,吃馒头。所以邓天凤不仅需要去蒸馒头,还得和面擀面做手工面条,劳动量也很大的。

    等曹蔓下去到厨房的时候,奶奶在烧锅蒸馒头,邓天凤正在拿着一米多长的擀面杖擀面。

    曹蔓有点儿心疼妈妈,忙碌了一个下午,回到家还忙个不停,也快六十岁的人了,还得这么辛苦。

    可是妈妈做的这件事情,她真的没本事去替她做,没那个技能啊。

    倒是曹老太毫不客气,“蔓蔓,你来烧锅。”

    曹蔓倒是没反对,自己母女俩在厨房里忙活还是蛮温馨的,她能感觉到奶奶在场的时候,妈妈特别不自在。

第648章 宝宝心里苦

    农村人的生活条件还是大大不如城市居民,他们的饮食主要还是以主食为主。

    这天晚上,五个人才炒了两份菜,每个人半份都不到,还不是均分的,邓天凤母女俩也就象征性吃了几口而已,有曹定邦这个唯一的劳力在,大部分的炒菜都被曹老太夹进了他的面条碗。

    倒不是邓天凤和曹蔓不想多做几份,而是曹老太中午吃饭时已经抱怨过了,到了乡下,就要有到乡下的自觉,别做这么多菜,家里可没冰箱,吃不完可没地儿放,晚上随便炒两份就行了,加上中午的剩菜,足够了。

    吃菜不就是给饭加点儿滋味更下饭嘛。

    首先不满意的是曹定邦,好不容易多吃了几口菜,就被老妈给叫停了,听说他们在城里生活的,每顿饭都好几个菜,至少一人一盘子,到了他这里,给全家老老少少十几口人提供粮食,反而天天只吃点儿自己种出来的菜,肉一个月才吃几次,一只手都能数过来。

    大哥大嫂还行,虽然把家里种的粮食拿走当口粮,但每次回来还会给他买一堆吃的。他对老三家就意见多多了,别看他们两口子在外地打工,据说每个月不少挣,但对他这个当哥的小气地不行。

    虽然说好了,他们仨人的地托付给自己来种,每年只用给他们几袋粮食就行,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了,但年成有好坏,年成不好的时候,他也给足了他们粮食的,也不剩下什么。

    说起粮食,最多的是小麦,但老三说了,面他们在当地买,他只需要把家里种出来的黄豆、绿豆、芝麻什么的给他寄点儿过去就行。

    家里种的这些也没多少,一大半给他,剩下的他跟大哥家一分,没多少,每年的种子还得额外买。

    老三也没想着给邮寄费,还好他在老婆的提示下也多了个心眼,没给他那么多,算是抵消了邮寄费。

    小麦他也吃不完,除了交公粮以外,他可以卖一些算是收入,但这笔钱买了第二年的种子化肥之后真的不剩几毛钱了。

    如果不种点儿经济作物,就是那个大棚菜、西瓜、棉花之类的,只种粮食的农民真没几个钱。不怪那些小年轻往外跑、去外地打工,就怪他年轻时脑袋瓜没有老三转的快,要不然他也跑到外地去打工了。

    他进城买东西的时候,看着那些东西的价钱,他就很不忿。他卖粮食的时候,几毛钱一斤就算是高价了,可你看看,商店里摆的面粉、杂粮,都好几倍甚至十几几十倍的价钱,这差价都被奸商赚去了。

    奸商!一帮子奸商!

    他偶尔在外吃一顿饭,也感慨,几分几毛钱本钱的东西,被厨师炒成一盘菜,就变成几块十几块了,真让人嫉妒。

    他还觉得委屈,厨师掂锅辛苦,他撅着屁股锄地更辛苦啊,为啥他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东西就那么便宜,厨师做出来的东西就这么贵?

    当时他跟楚万荃抱怨过,惹来楚万荃一阵子白眼,让你炒菜你会吗?让你开个超市,你有那能力有那本钱吗?人家就欺负你只会种地,怎么了?不服?有本事你也去当厨师去挣大钱啊,去吧,我支持你,你走了,我就把家里的地租给别人种,我也跟着你去吃香的喝辣的。

    当时曹定邦左思右想,觉得还是在家安稳,至少有口吃的,也就农忙时忙一阵子,比天天辛苦好多了,让他去做奸商,他也没有那么好的嘴皮子,也没那么黑的心肝,做不了。

    不过现在看着大家生活都比他好,就连父母每年大部分都是跟着大哥大嫂好吃好喝的,唯有他,做着最辛苦的活,过着最清苦的日子,他那股不平之意就又有些抬头了。

    大家现在都指望他在家干活看家,不仅辛苦,还不能好吃好喝,还没几块钱,连老婆都天天不着家,他有老婆跟没老婆又有什么区别?连老婆都进城去吃香的喝辣的了,凭什么留他一个人地里刨食?!

    就欺负他老实。

    曹定邦心里苦啊。

    不过他一向沉默寡言,面上也不显,没人知道他心里的苦楚。

    到了晚上吃饭时,他就不在乎只炒了两盘。管他呢,他只顾自己,一口馒头,一口菜,再涕溜进一口带汤的面条,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两个馒头一大碗面条,外加大部分的炒菜。

    吃完他把碗往桌子上一推,“今儿累坏了,我去睡觉了。”

    留下几个人动作都顿了一下,像被按了暂停键一般。

    曹老爷子脸上愠色一闪,就收了回去,“家里这么多地让他一个人干,难为他了。”

    随即给曹蔓母女下了命令,“今儿晚上也早点儿休息,明天好好帮定邦干活。”

    曹老太没说什么,邓天凤点了点头,算是答应。

    曹蔓本来还想着晚饭时气氛轻松,她可以跟大家讨论一下日常卫生问题呢,这倒好,不仅没有好气氛,二叔也离开了,那她说给谁听?

    她要是在爷爷奶奶面前说那些,他们不仅听不进去,还会训斥她吧?

    爷爷奶奶的牙齿都不是特别好了,所以吃饭速度比较慢,曹蔓平时也是细嚼慢咽的,速度也不快,邓天凤饭量大一些,所以几个人依旧围着饭桌在吃饭。

    过了一会儿,好像曹定邦离开的影响没那么大了,曹蔓就试着开口。

    “我们回来的时候,路过那个公共厕所,那么臭,也没人管?大家进进出出的,都跟闻不见似的。”

    “那是村长盖的,谁敢有意见?再说了,想沤肥,嫌臭哪行?你们城里人就是矫情,又不想吃化肥养出来的,又嫌弃有机肥臭,真是……”

    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他没上过学,只会骂人,不会跟识文断字的人似的,骂个人还文绉绉不带脏字的。

    “我不是那个意思,我记得很小的时候,那会儿农村流行修沼气来着,那样那些臭气不仅能用来烧锅,还没有空气污染,咋现在都不用了?”

    她还记得三叔用沼气给她热羊奶喝。

    “那玩意儿产生的气儿还不够做一顿饭,又不能掺别的东西一起沤,小娃子们掉下去还不好救。慢慢的就都填了。”

    老太太也跟着感慨:“是啊,西头张家那孩子,长得多机灵,掉沼气里给闷死了,多可惜。”

    “那现在这些都倒哪儿了?”

    老爷子训斥她:“吃饭呢,别说那让人恶心的东西。”

    呃,是,吃饭的时候确实不适合讨论这些不卫生的事情。

    可别的没合适的时间啊。

    曹蔓也觉得心里苦。

第649章 妈妈的阻挠

    晚上母女两人并没有一上床就睡觉,而是面对面坐在床上聊天。

    曹蔓就聊起来她对老家卫生条件的担忧,没想到邓天凤给她泼冷水。

    “你可千万别跟他们说这些,他们会想着你是嫌弃他们。”

    “我没有啊,我就是觉得这些习惯不好,最好改一改,要不然哪天有流行病的话,很容易造成全家感染的。”

    邓天凤也就顿了两秒,还是坚持不让曹蔓说这些,“我不是说不想他们好,而是你说出去,不仅没人说你个好,还会想着你狗眼看人低,看不起他们,真的,没必要。”

    “那万一有传染病了咋办?”

    “到时候再说呗。大家都惜命,那会儿你跟他们讲,他们就会信了。”

    “等爆发都晚了,事后治不如事前防,这是我们教授说的。”

    “我听过一个故事,说历史上有个名医,说他看病的技术不如他哥哥,因为他哥在人没病的时候就能看出来,一副便宜药就能把人治好,没人觉得他是名医。”

    虽然邓天凤并没有表述清楚,但曹蔓已经明白了她的意思,那就是等人们意识到严重后果时再去治疗,大夫就成了救苦救难的活菩萨了,如果在病人还没有感觉的时候,你就给治好了,那就体现不出来大夫的高明之处。

    这些年邓天凤是体会出来了,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很多时候是要跟着感觉走的,你说不到人家心里的话,人家是听不进去的。没必要去得罪别人,尤其是她自己都不觉得那些曹蔓提到的该改掉的是什么大事。

    她自己都不认同,那别人还有偏见,更会不认同,干嘛要提呢?

    她不放心,再三交待闺女,不许再提卫生习惯。本来爷爷奶奶都不喜欢她,她再提一提这些,更是得罪人。

    曹蔓苦笑了一下,她没想这么多,可能一直在学校里,接触的人都比较单纯,想法和做法都比较直接,虽然她最近参加了主持人俱乐部的活动,知道说话要照顾对方的情绪,但还没有养成习惯,而且也没想到对方可能会有这样的解读。

    这就像英文里说的那句话,你要穿着别人的鞋子考虑问题,换成华文就是说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事情,她是想过啊,关键时候保命的事情怎么会拒绝?

    她从没想到过对方的脚是三寸金莲,自己的脚根本塞不进去人家的鞋子里。

    曹蔓的热情被妈妈浇灭,蔫蔫地钻进被窝,睡觉!

    她照样是三四点醒来,跟妈妈睡在一张床上,也不敢乱动,只能开动脑子想她的科研项目,回去后需要准备些什么,跟什么人联系,如何能真的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尽快达成合作,等等。

    夜色如洗,尤其是农村,谁家也舍不得开着灯睡觉,四周真的是黑漆漆,等到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曹蔓又睡着了。

    好像回笼觉都会睡得更香,曹蔓根本不知道妈妈什么时候起的床,等到她被楼下突然传来的乱蓬蓬的鸡飞狗跳声惊醒的时候,她发现床的那头已经空了。

    她赶紧起了床,站在走廊往下看,是奶奶在喂鸡,往鸡圈里一把把地洒东西。厨房已经开始冒出青烟,估计妈妈在忙着做早餐。

    她去厨房的时候,发现妈妈自己在烧火,大锅上放着蒸笼,在热馒头。

    邓天凤扭头一看是闺女,跟她说道:“蔓蔓,你起床了?我还想着让你多睡会儿呢。”

    曹蔓挽起袖子,“妈,需要我做什么?洗菜?还是烧锅?”

    “你来烧锅吧。”

    “好。”

    邓天凤起了身,把位置让给了曹蔓。她是想让婆婆烧锅,这样她就可以洗菜切菜了,婆婆说她需要活动活动,需要走两步,先喂喂鸡。她想着烧水时间长一些,先烧上水,她可以在添柴的空当去择菜,就没吭声。

    邓天凤端起脚边的洗菜盆出了厨房,压井在院墙边上,洗漱洗菜都在那里。

    用过的水沿着一个沟槽穿过院墙就流出去了。据说外边是有一根管子,把这些水直接引到村边的池塘里去。

    那池塘常年绿油油的,长着一层绿色的东西,看着挺恶心。

    她还记得蔓蔓小的时候,那会儿村旁的池塘水还是清湛湛的,有妇人在坑边洗衣服,现在这样子,估计鸭子都不想往下跳吧?

    昨天晚上她虽然极力反对女儿数落大家不好的卫生习惯,但女儿一部分的担忧还是说进了她的心里。虽然她从来不觉得有多严重,但她也担心真的有传染病的时候,会不会像女儿担心的那样更容易传染。

    邓天凤愣愣地看着洗菜水倒入用水泥砌成的水池子后通过下边开的流水口流下去,她就觉得女儿说的话真的很有道理,生活环境都被我们自己破坏掉了。

    虽然现在人更有钱了,吃得饱穿得暖了,可环境安全下降了,真不知道算是好事还是坏事。

    这还是农村的变化,他们住在城里更是感到了巨大的变化。

    不说别的,她刚到河东的时候,站在大高楼上,能看到南边山上的小路,现在,能朦朦胧胧看到南边有道山梁就说明当天的天气不错了。

    老家这边离山边的距离跟河东城离山边的距离差不多,也同样看不清山的面貌了。也就是开始发展这几年吧,到处都是工地、工厂,到处不是冒青烟就是扬黑灰,有时候她出门都得头上捂个纱巾,免得吃灰、免得迷眼。

    唉,想那么多也没有,日子不还得照常过?她又不是领导,知道了也没用,白操心,白担忧。

    还是不多想了。

    邓天凤加速了手上的动作,很快洗了菜,进厨房切好,刚好让曹蔓把旁边的小锅也烧起来,她快手快脚就炒了两份菜出来。

    早餐是两份菜,一荤一素,小米粥,馏馒头。

    曹定邦端着小米粥,想着那些让他流口水的,忍不住提要求,“大嫂,明儿早上能不能做胡辣汤?大半年都没喝过一碗了。”

    胡辣汤是豫州著名的早餐,很早以前的曹家是经常吃的,逃难到这里之后只有在一些节假日或者是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才做。

    邓天凤做得不如曹老太做得正宗,曹定邦应该问自己的老妈的,可惜他觉得大嫂对他态度好,所以现在习惯性地跟大嫂提要求。

第650章 找对象的逻辑

    曹蔓听二叔提出要求要喝胡辣汤,她提出异议:“爷爷身体还没完全恢复,能喝那么刺激的汤吗?”

    胡辣汤里放了很多胡椒粉,还有辣椒粉,有各种动物内脏切成细丝,是豫州有名的美食之一。

    内脏也就罢了,这胡椒粉那么刺激,万一把老爷子的肺病激发起来,又得住院了。

    老爷子大手一挥,“没事,明儿早上就做胡辣汤,我尝尝,不行的话,那就给我再做一碗鸡蛋面疙瘩,也费不了啥事。”

    他好久没吃那么好喝的了,着实想念得很。

    曹蔓还想说什么,邓天凤在桌子底下踢了踢她的脚,曹蔓就把话咽下去了。

    鸡蛋面疙瘩也是豫州人喜欢喝的,是先把面粉加入水搅成糊糊,等水烧开以后,慢慢搅入面糊糊,有些大滴掉进去的面糊糊就会成为一个面疙瘩,等面汤煮沸几分钟以后,慢慢搅入打散的鸡蛋,鸡蛋里加一点盐,喝起来不仅咸香软绵,还非常易于消化,所以成为豫州体弱病人养病或者孕妇坐月子时的头号饮食。

    面疙瘩邓天凤早学会了,没少给老两口做,所以干脆利索地答应了下来。

    邓天凤还琢磨着,嗯,下午还可以借口买肉早点歇工带蔓蔓去逛逛。

    在大家出门上工前,邓天凤把她们用的两床被子都拿了出来,搭在了二楼的铁栏杆上,冲着楼下的婆婆喊道:“妈,你晌间把被子翻翻面,行不?”

    “好了,你快走吧,都几点了。”

    “哎,那我们上工去了。”

    邓天凤拿起箩筐,拉着曹蔓,跟在挑着空水桶的曹定邦后边出了门。

    出了村,邓天凤就小声问女儿:“蔓蔓,你今儿身上不痒吧?”

    邓天凤就怕闺女睡一晚上睡出毛病来。

    “没有,没感觉。”

    “里边的衣服都换了吧?中午回去我给你洗洗,趁着今儿太阳好,好好晒晒。”

    “没事,我行李箱里有塑料袋,我把脏衣服塞进去了,回家再洗也不晚。”

    曹蔓总觉得家里的水不干净,还得手洗衣服,说不定今儿干完了活明天就可以回城了,到时候衣服还没晾干就不好了,半湿不干的还不如不洗呢。

    还有,她觉得家里灰尘太大,尤其是一扫院子,灰尘能卷起三尺高,想想地上还有那么多鸡屎,衣服还没干呢就又落一层不知带了多少细菌的灰,她才不要呢。

    虽然说是不嫌弃,可以忍几天,这人呐,曹蔓不得不承认,生活水平上去之后很难下来,她已经巴不得赶紧干完活回城了。

    干农活是一件非常枯燥的工作,所以离得近的人嘴巴就不会闲着,总得聊聊天调剂一下,尤其是这艳阳高照的天气,太阳晒一二十分钟就晒暖和了,再多就觉得太烤了。

    知道今天天气好日头毒,邓天凤一边高兴能把棉被晒透了,另一边又担心曹蔓被晒黑了,所以出门的时候还拿了一顶草帽。

    这个时候的农民们没有一个戴草帽的,所以曹蔓就显得很显眼。

    半晌间王老太又来给忙碌的小辈们送茶水的时候,老远就看见了自家那块田地附近那顶草帽,哎呦,你看看人家,她跟孙女说:“梅丫头,你看看曹家那丫头,人家还是留学回来的呢,都没嫌热,还在田里好好地干活呢,哪儿像你,这才几点,就嫌弃日头太晒了,非要跑回家歇一会。”

    “奶,我哪儿有。我这不是想着回去替你拎茶水嘛。你看,我都没戴草帽,她要真是不怕晒的话,也不应该戴草帽。”

    “哎呦,那要是我孙女,我可舍不得让她日头地儿里干活,那细皮嫩肉地,会晒蜕皮的。啧啧,曹家那俩老不死的,也不知道咋想的,舍得让她来下地干活。”

    “她昨天不是说了嘛,就是回来帮忙干活的,就像我们,老师要忙春耕,给我们放几天假,我们不也得上地里去帮忙?咱跟真的城里人没法比,跟她这个半个城里人还是可以比比的。”

    农村很多老师是民办老师,不是毕业班的都在最农忙的时候放几天假,这样作为家里主要劳动力的男老师就可以去忙家里的活,要不然耽误了播种或者收获,就民办老师那点儿工资,不够一家老小吃喝啊。所以上初中的小梅因为老师们放假也跟着放假了。

    “跟人家比?你要是有她那样的出息,哪怕是你自己要下地,我也不会让你去的。家里又不是没有劳动力。”

    “我看你也没说不让我小嫂子下地干活啊,她可是新媳妇。”

    “嫁进我们家的就不一样了,她得跟你小哥过一辈子,我看你小哥,也是个懒的,不会有啥出息,她得习惯跟着一起做家务下地劳动,要不然他们那小家,俩懒人,更没啥前途。”

    “我看我小哥挺宠着她的,以前我小哥还给我买东西,让我给他洗这洗那,自从跟我小嫂子处朋友开始,就再也没给我买过东西了,我小哥在我小嫂子面前,别提多勤快了,俩人的活都被他一个人包圆了,要知道我小哥这么能干,我就不该心软,给他洗衣服,尤其是他的臭袜子,熏死个人。”

    “等过了年,你爸妈跟他们分了家,你再看吧。”

    “嗯?看什么?”

    “俗话说三岁看老,你小哥从小就懒,这勤快也就是一时,所以我和你爸妈才想着给他找个勤快的媳妇,你这小嫂子长得挺漂亮,就是不如我看上的那个勤快,这以后要是个懒人的话,他们这小日子可有的磨。小梅呀,将来找丈夫,可别找个看着好看其实没啥追求的,你会跟着受罪的。哎,我是老了,也没几年活了,想管你们也管不了几年了。”

    “奶,可别说丧气话,你肯定会长命百岁的。”

    “哎呦,长命百岁的能有几个人?我呀,能或者看着你嫁出去,我就心满意足喽。”

    “别呀,奶奶,我还等着让你帮我带孩子呢。”

    “你个死丫头,真是要翻了天了,你才几岁,就想着孩子了?”

    小梅摸着自己被奶奶拍了一掌的后脑门,不满道:“说找对象可是奶奶你提起来的,结了婚不就得生孩子么?难道孩子真是从野地里拣来的?”

    这些大人总是会骗人,这年月,电视上有,书本里也有,还当我们是屁事不懂得小孩子呀?

第651章 王老太的不甘

    王老太这孙女是她第一个孙女,小时候很乖巧,特别容易哄,不像那几个臭小子,带着累人,所以她特别偏爱这个孙女。

    虽然后来又有了其他孙女,这个还是最受她宠爱的。虽然王老太有时候脾气上来,也叫她死丫头,也会给她两巴掌,但小梅却从来没怕过她,有时候还顶撞她,不像其他孙子孙女一直都躲着奶奶,这反而让王老太更高看了一眼,觉得孙女比孙子们还有胆有识,平时更愿意指点她。

    俩人边走边聊,很快就到了地头。

    招呼了自家人过来歇晌喝茶,王老太就开启了跟曹蔓的聊天模式。

    “蔓蔓,还在忙呢。该歇会儿了,你也过来喝口茶。”

    “王大奶好!小梅好!不用了,我妈也带了一壶茶。”

    昨儿下午回家的路上曹蔓已经问过曹定邦,询问了旁边一家人的关系和名字,要不然总不能哎哎地叫别人。

    这不,王老太一听这孩子连她们家小梅都认识,兴致就更加高起来:“那就好,今儿天热,不能渴着了。你奶呢?回来没?这两天也没看见她过来。”

    “她在家照顾我爷爷呢,顺便做点儿家务,好久没回来,家里有点儿乱。”

    “我还以为她没回来呢,原来是跟新媳妇似的,没好意思出门。得会儿我去找她唠嗑去。”

    小梅听见曹蔓叫她的名字,也很高兴,没想到人家竟然知道她。

    “蔓蔓姐,你在国外也做农活吗?”

    “我的房东老教授种了很多的鲜花,他们夫妇外出的时候,我就得帮忙照看那满院子的花花草草。”

    小梅问:“听说国外的人住的都是别墅?都有车库、前花园、后花园,三层小洋楼,好多个房间。”

    曹蔓笑了:“也不全是。大部分人住的像咱农村这样的,每家一个小院。不过也有点儿区别,他们喜欢把房子盖在中间,这样就有前院和后院,前院是开放的,后院一般有围墙围起来。”

    “为啥要这样啊?放在一起不就显得院子大了?”

    “我还真不清楚,可能是前院是接待外人的,后院是自家用的,放几把椅子一张桌子,可以在后院晒晒太阳聊聊天做个烧烤,不会影响别人,也不受别人影响。我觉得挺好。”

    王老太感慨:“那就没地方养鸡养猪了。”

    小梅噗哧笑了:“奶,你太土了。听说人家米国人都是农场,羊啊牛啊的,都是山坡上散养的,就连人家的小麦、玉米和棉花,也都是用机器的,哪像咱们,得靠这么多人撅着屁股在地里做。”

    “别的我能整明白,那棉花怎么用机器收?别想糊弄我。”

    “蔓蔓姐,米国的棉花是不是机械收割的?”

    曹蔓笑了一下:“我真不知道,大部分时候我是住在城里的,真没见过棉田,更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收割的。不过现在可以到网络上查一查,说不定就能知道他们是怎么做的了。”

    她看了一眼王老太,怕她误会,便补充道:“虽然我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做的,但估计他们不是一朵朵采摘的。那样的话,我们穿的衣服要很贵的,毕竟米国的人工很贵,雇一些人收割的话,成本会很大的。”

    二叔昨天告诉她,王老太家以前是地主,很多土地的,现在他们周围的土地很多以前都是她们家的。她本人据说上过私塾,是识字的,王老太的男人是被打死的,老太太很是凶悍的,咱们别跟他们家起冲突。

    曹蔓没好意思问她是如何免于灾祸的,难道是因为是女性就放过了?不过一个人带着几个孩子能安全生活下来,也真是不简单,这一点就值得她钦佩和尊重。

    王老太皱了皱眉:“小梅,你是不是在学校又不好好学习了?啥小道消息都知道。”

    小梅委屈,为自己辩解:“我们生物老师说的,她还鼓励我们好好学习,将来也用机器来播种收割呢。”

    “那咱这么多人干啥?那么多人大字不识几个的,能学会开机器吗?小梅啊,你真的要好好学习,要不然到时候都没农活干了,你到工厂里去,那就得识文断字才行。”

    小梅嘻嘻一笑:“奶奶,你今儿早上不还催着我好好学习,跟蔓蔓姐一样去出国留学嘛,咋又降低标准了。”

    “唉,我是想啊。你看看你们三天两头不去上学,老师都是民办教师,不是民办教师的,也是那些上了初中再上两年师范出来的。”那些老师远远不如你曹怀斌曹怀杰呢,那俩都没能出国,指望他们,能教出能出国的吗?

    唉!当时家里人为了那些地,住在农村,最后自家的土地没保住不说,生活也远远不如住在城里的穷人。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自家这三代是没什么希望了,但只要不放弃,谁能说第四代就不行呢。

    她希望通过影响孙子孙女,让他们有点上进心,争点气,哪怕自己不行了,也得把下一辈培养出来。

    这当农民如果真的连自己的生活也保不住的话,那她得催催儿子儿媳妇、孙子孙媳妇们,赶紧做个小生意啥的,争取早点儿混进城里去,不能落在最后头。

    王老太想着自己得心事,就有点儿走神。

    “奶,你要不要早点回去?今儿这太阳有点儿毒。”

    刚好邓天凤种完了一篮子,走回来拿新的,听到这话,心里一动,“蔓蔓,你回去看看,把那两床被子给翻翻面。”

    看着面前已经被自己起出的两篮子棉花苗,应该够妈妈忙一阵子,而且她的腿脚快,可以快去快回,就答应下来。

    王老太也顺势站了起来,“我也回去把被子拿出来晒晒,小梅,你就留在这里干会儿活。”

    本来小梅还想跟着回家呢,被奶奶这么一说,也不敢违逆,尤其是奶奶说这话的时候,还瞪了她一眼,再受宠她也不敢这时候造次。

    她其实更想跟曹蔓再聊聊,眼看着曹家的棉田已经完成了一大半,说不定过个一两天就走掉了,谁知道下一次再遇到曹蔓会是什么时候。

    邓天凤赶忙交待曹蔓:“你帮你大奶拿一下茶杯。”

    曹蔓在米国已经养成了照顾老人的习惯,所以她很自然地答应了下来。

第652章 思维限制

    王老太就觉得留在农村没什么前途,可惜就像之前她说的那样,农村的师资力量实在是没法跟城里的比,自家又没有门路把孩子送到城里去读书,一纸户口就把人死死地限制在这片土地上。

    她平时虽然显得很淡定,但心里还是很着急的,自己已经快八十岁了,说不定今天躺下去明天就醒不过来了,可是小辈都还在家里混着,虽然冬天有大棚菜,夏天种瓜果,能挣些活钱,可这都是很辛苦的劳作,不是一年四季都行的,哪有城里人那么旱涝保收。

    而且工人年纪轻轻就可以退休,还有退休金,农村人生病了也没医保,更别说干不动了,那简直就是只会花钱的废物一个。

    这也是她没有一天不劳作的原因,她不能容忍自己成为废物的那一天。虽然孩子们都孝顺,不让她下地干活,但家里的家务比如洗衣做饭、扫地、喂鸡养猪她都还能做,忙着呢。

    她对父辈祖父辈是有怨言的,买了那么多田地,本想着有了传承的资本,闹到最后,不仅没保住田地,更没保住他们的命。

    唉,胳膊拧不过大腿,从地主变成了佃农,日子还得过。

    除了更加辛苦地劳作,争取把生活过得不那么艰辛一些,还能有什么办法?

    现在她从曹家看到了一丝希望,一丝改变自家命运的希望。

    俩人走在回村的路上,王老太迫不及待开始问起来自己关心的问题:“蔓蔓,除了像你这样留学出国的,也不想偷渡出去当黑户的,还有什么办法出去没有?”

    她最宠爱的孙女当了好几年的黑户,快要上小学的时候才花了点钱走了后门办了户口,她可不想家里人再经历一次黑户的折磨。

    “有啊,有些专业人士可以申请特殊人才长期居住卡。”

    “特殊人才?咱们这样的老农民可没有什么特殊人才。”

    “我听说有些厨师就是这么出去的。”

    “会做菜就行?”

    “应该也得有一定的水平吧。具体的情况我不太清楚,只是去餐馆吃饭的时候,听餐馆的人闲聊时提起过。我以前知道的,都是些演员、歌唱家、武术教练、各种奥运冠军等。”

    “唉,有本事的就是不一样,想去哪去哪。”

    她开始琢磨,让哪个小辈去练个什么本事才能尽快跑到国外去。

    “噢,对了,蔓蔓,你知道咱们这儿的人都能去哪个外国?”

    “应该很多吧。附近的,可以去杰盘,去高丽,还可以去南边的一些国家,再远一点可以到奥斯特利亚,很多国家都有华人,去了也不怕语言不通。”

    王老太正担心语言问题呢,没想到曹蔓主动提到这件事。

    “不懂外语也不行吧。”

    “其实外语也没那么难学。你把人扔到一个新的语言环境里,要不了多久就能学会口语的。就说我三叔吧,据说过去没多久就能听懂那边的方言,不到一年就能正常交流了,现在据说他打电话回来都快成蛮子了。”

    他们这儿把所有说其他方言的人都叫做蛮子,就连曹家刚落户的时候都被村里人称为豫州来的蛮子。

    邓天凤也被认为是巴蜀来的蛮子。

    王老太没经历过迁徙,她不知道学另一个语言或者方言有多难,这时听了曹蔓的话,很受鼓舞,但细想一下,也有疑虑,因为村里那些巴蜀来的蛮子媳妇一二十年了一开口还是有点儿蛮味的。学语言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她觉得应该回去找那些蛮子媳妇聊聊,看看她们都用了多久学会了本地的方言的。

    要不然,她鼓励小辈们到外地去了,举目无亲的,再听不懂那边的话,被骗了都不知道咋办了,那她岂不是也害了小辈?

    虽然困难重重,王老太还是没有放弃想让小辈们离开农村的想法,树挪死,人挪活,再不挪,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老王家就慢慢消亡了。

    “你在米国安定下来之后,能把家里所有人都带过去吗?”

    “大奶,你是问去探亲,还是说靠着亲属关系也移民过去?”

    “俩啥区别?”

    “探亲就是去住一阵子,就得回来了,移民就可以一直住在那里。”

    “都给大奶说说吧,难得能听你讲讲外边的事儿。”

    “如果是探亲的话,家里什么人都能去,甚至是朋友都能去。移民就不一样了,得直系家属,比如配偶和子女,米国规定是未婚子女才行。”

    那还得趁年轻才行了?儿子儿媳妇是不行了。

    然后王老太想起来一个更关键的问题:“父母不能跟着去吗?那父母老了怎么办?谁给养老?”

    “据我了解,米国是不行的,我不知道其他国家的政策怎么样。”

    哦,那还得多打听打听,米国是不行的,且不说太远,还不让她跟着去,那她的养老怎么办?

    “在外国能买房子买地吗?买来的房子是自家的,还是说只能住几十年?”

    村里有户人家想到城里买房子,听说那些大高楼公寓贵不说,还只有居住的权力,不能随便改动,也不是长长远远都是你的。

    那有什么意思?跟分给自家种的土地也差不多了,今儿是你的,明年就是别人家的,还费什么劲儿施什么有机肥,人都没动力了。

    家里那么多土地被没收,是王老太一辈子的痛,都成了心病了。

    “在米国,买的房子买的土地当然是你的了。不过我听米国同学说,土地能用来做什么是不能随便改变的。比如种庄稼的土地就不能随便盖房子,不能随便改成别的用途。”

    “买了一块地难道就不能盖一栋房子住吗?”

    “也不是说不能盖房子自住吧。大方向不能改,如果盖房子自住的话,应该是可以递申请吧,应该能得到批准的。”

    曹蔓补充道:“我没具体研究过,不过按理推断,应该可以。比如我以前在的嘉州有很多牧场,牧场主要盖些牛棚羊圈应该是没问题的。”

    王老太一想,也是这个道理。

    其实她没意识到,做了一辈子的农民,她也像祖辈一样,没有跳出土地就是命根子的思维圈子。

第653章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王老太有太多的问题想问,所以一路上不停地“关心”曹蔓,关心曹蔓的日常生活和前途甚至她们曹家的前途,通过曹蔓回答她的这些关心用语中体现出来的问题,她也从侧面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

    曹蔓以为她只是个农村老太太,对外边的世界有所好奇,想了解一下真实情况,所以尽可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生怕自己传播了不实的信息,误导了老太太。

    等俩人慢吞吞走回村庄的时候,王老太已经心里有底了,曹蔓很热心地一直把她送回了自己家,推拒了让进去歇歇脚的邀约,回了曹家。

    进到院子里的时候,爷爷在门口半躺着,上身在屋檐的影子里,伸开的腿脚在晒太阳。

    奶奶正在往厨房里抱柴禾,这是前两天曹定邦拿出来晾晒的,她想再换一批晒。如果柴火不够干燥的话,烧起来会冒很大的青烟。

    “蔓蔓,咋回来了?”

    “哦,我妈怕你上楼不方便,让我回来把被子翻翻面。”

    曹蔓一边说一边噌噌噌地上了楼。

    由于楼下在翻柴火,空气中很多灰尘粒子在阳光下翻飞。曹蔓苦笑着摇了摇头,估计晚上妈妈又得用藤条使劲抽打抽打这两床棉被了。

    不过阳光就是好,把向阳的一面烤的暖烘烘的,等她翻过来之后,掀起一角闻了闻,嗯,一股很熟悉的味道也从内心深处翻涌出来,这就是小时候妈妈给她盖刚晒过的棉被的味道。

    太阳光里的紫外线绝对是杀菌好手,棉被这么晒一天,晚上再拍打拍打,就不用担心霉菌感染了。

    曹蔓下楼的时候,问奶奶:“奶奶,家里还有水瓶没有?今儿天热,人容易口渴,早上拎过去那一瓶已经没了。”

    “啊,那你看看你爷爷身边那瓶还有没有?有的话你先拿走,我再烧一瓶。蔓蔓,都喝完了,你咋不把空瓶拿回来?真是读书都读傻了。”

    “刚才还有点儿,而且我帮王大奶拿东西,也没法再拿水瓶了。”

    “跟你妈一样,分不清里外,自家的东西不拎,就知道帮忙拎别人家的东西。”

    曹老爷子发话了:“你嘟噜啥呢,少说两句。”

    曹老太赶紧闭嘴。曹蔓趁机给爷爷的茶缸倒满,拎起茶瓶往外走,“爷爷奶奶,我再去地里干会儿。”

    曹老太不顾曹老爷子,赶紧叫道:“等会儿让你妈回来做午饭。”

    曹老爷子横了她一眼,“他们都忙着呢,你不会做顿饭?”

    曹老太只敢背过身去小声嘟哝一声:“你都歇着,还让我干。”

    在曹家一直是老爷子吃肉,老太太跟着喝汤的,大事小事都是老爷子说了算,但老爷子在子女面前就没有老太太的优势,老太太能用“你小时候是谁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一句话就把孩子们收拾了,老爷子就只能靠强势,随着他年龄越来越大,对孩子们的管控力也越来越弱,尤其是最近,曹定国和曹怀斌的话语权越来越重,他有一种英雄迟暮的无力感,所以只能在老伴这里找平衡,动不动就对老伴吼一嗓子。

    曹蔓没理会两位老人这种小动作,只表示自己知道了,就快步离开了。

    曹蔓到了棉田,给妈妈传达了一下奶奶的意见。

    “妈,咱们俩换换,这个活稍微轻松一点儿,我去种苗去。等你挖够了两筐苗就可以先回家了,炒两份素菜一份肉菜,份量稍微多一些,再烧点儿稀饭馏几个馒头,中午简单吃点儿,下午早点儿过来,晚上早点儿收工去买好吃的。”

    邓天凤决定闺女就是能干,啥都能安排妥当,她很利索地答应下来,“好。”

    曹蔓发现了,在老家,很多时候妈妈需要别人做决定,她只听从行事。与其让她回家跟奶奶商量中午做什么饭,再听几句数落,还不如这时候就替她计划好了,让她只用去做就行了。

    她抬头看了看曹蔓的脸色,“日头越来越毒了,你把帽子戴好,千万别晒黑了。”

    “妈,没事,我带着防晒霜呢,刚才回家的时候,又抹了一遍。你要不要抹点儿?”

    “不用了,不用了。”

    也不知道闺女带了多大一瓶回来,万一不够她自己用咋办?自己都老太太了,还担心被晒黑?

    她抬头看了一下,进度比她预期的慢,估计明天得等定国和怀斌回来一起突击一下才能完成。晚上买菜的时候,是得多买一些,免得明天还得再跑一趟。

    曹蔓把小铲子递给妈妈,“我去那边种苗去。”

    不做不知道,曹蔓不停地弯着腰种苗浇水埋土拎着水桶往前挪几步,大约十几分钟后她就觉得需要直起腰来歇一歇,要不然腰就酸了。曹蔓回头看了妈妈一眼,真是太能吃苦耐劳了!

    做了半个多小时之后,曹蔓发现自己好像慢慢适应了这种劳作,就像跑步过了疲惫临界点一样,不再觉得是一件异常辛苦的事儿。

    她突然理解了昨天一个小伙子说的话,那人在被王大奶训斥不好好学习初中上了两年就退学的时候,他很委屈:“学的好多东西都没用,尤其是那外语,根本记不住,还有数学,那又是三角又是圈的,画在一起就让算这算那,鬼才能算出来。干活多轻松,我是没那出息,地里种点儿庄稼,够吃够花就行了。当个科学家早日实现现代化还是留给曹蔓这样的聪明人去干吧。”

    当时她只是笑了笑,心想干农活哪有那么轻松,没有大型机械,只靠一双手,在她看来是最辛苦的事情了,一个小时前她还觉得是个苦差事呢,就这一会儿就不觉得了,那些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天天被家长拉着一起干活的小伙子们可能真的不觉得出点儿力气是个什么苦差事。

    反而是那天天抓耳挠腮还记不住的单词更让人头疼。

    唉,如果意识不到知识的重要性,看不到更宽广的道路,预见不到前路的坎坷,想让农村娃主动走出农村真的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就这一点她得谢谢妈妈,她走出农村,努力在城里生活下来,就给自己一个不一样的开端。怪不得现在越来越多人嚷嚷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第654章 感动

    一旦散在田野里干活,大家的距离就可以很远,不太适合聊天了,所以也没什么人扯着嗓子跟曹蔓打招呼,她也清静下来,手上忙个不停,脑子里也忙个不停,一会儿想想这一会儿想想那的。

    等曹定邦在远处喊话,跟她商量该停下来回家吃饭的时候,她才陡然发现太阳正当午。

    她抬起胳膊抹了抹额头的汗,看着篮子里剩下的十来棵棉苗,“我这儿还有十来棵,给种下去就可以回家了。”

    曹定邦嘿嘿笑着回应,“好啊,好啊。”然后走过来帮曹蔓一起做。

    他这几天越来越喜欢这个侄女了,什么时候跟他说话都是和颜悦色的。

    人家还是博士毕业的,在米国挣大钱的,回来帮他种庄稼不喊苦不喊累的,比自家俩臭小子强多了。

    怀斌总说他想得不对,一边干活一边教育他,究竟谁是老子?!

    怀杰那小子,地里的话根本不想干,让他下地帮忙,又是请又是求的,有那工夫,他还不如自己干呢。

    老婆经常显摆自己生了俩儿子,在他看来,那俩加起来也不如蔓蔓一个女孩子。蔓蔓要是他的闺女多好,他肯定宠着她,不让她下地干活。

    曹定邦根本没有意识到,如果曹蔓真的是他跟楚万荃的闺女,那现在的性子也跟楚万荃差不多了,伶牙俐齿,天天把这个窝囊的老爹贬到泥地里。

    跟着他们,肯定最多是初中毕业时早早考了师范,两年后回到当地做个小学教师了事。

    曹蔓可不知道二叔在想什么,“二叔,等明天我爸和怀斌回来,咱们五个人一起一天就能干完了吧?”

    “能,能。这也不剩多少了。多亏你跟你妈回来帮忙了,要不然就我一个人,真不知道还得忙多少天。”

    “二叔,就你一个人,干嘛不就种点儿粮食得了,如果种的是小麦,到时候雇个收割机,半天就能帮你收割了。你种棉花,是不是挺麻烦的?”

    她打听过,棉田照顾起来很麻烦,灌溉啊,打农药啊,怕开花的时候下雨啊,开花的时候,几天就得过一遍,把盛开的及时采摘下来,问题很多,需要投入的精力也很多,家里如果就剩二叔和爷爷奶奶仨人的话,爷爷奶奶都不能参加劳动了,这些活都落在二叔一个人身上,确实是太辛苦了。

    “你二婶想要点儿棉花。去年种的都给怀杰他们做棉被了,今年怀斌媳妇马上要生了,我们就想着得种点儿棉花,给小孩子做小被子,小棉袄小棉裤,怎么说也是自家种的,用着也放心。”

    “我听说棉田里要经常喷洒农药,也不是特别安全吧?”

    还有,给小孩子做被子和衣服,才能用多少?二叔这明显不会打算啊,这么大块地,全种上棉花,能做多少条大被子?

    完全可以开辟出一小块来,种上几十棵就够了,二叔这脑筋也太死了些,怪不得谁提起他来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得口吻。

    她忍住不说道:“二叔,你这种的是不是太多了点?一个人照顾这么大块地得棉花,多辛苦啊。”

    曹定邦听得心里暖烘烘的,憨厚一笑,“没事。二叔也没有别的本事,这块地还是能忙乎下来的。也就辛苦几个月,明年没事就不种棉花了。”

    曹蔓忍不住问,“如果明年怀杰的媳妇要生孩子呢?”

    曹定邦想也不想:“那就还得种。总不能一碗水端不平,给老大家准备了,就不给老二家准备。”

    她忍不住建议:“二叔,到时候你也不用种这么多吧?就种一小片,够用就行了。”

    曹定国就觉得侄女会心疼人,有这话就行了,“没事,棉花卖得比粮食贵,我能多挣几毛钱。”

    哦,还有这样的原因在。那也不算是没有打算,不会计划。

    “二叔,你也悠着点,别为了多挣几毛钱把自己累着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曹定邦感动地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家里没人这么关心他,大家都觉得他也不会做别的,干农活就是天经地义的,没人想着他年龄也越来越大了,身板没年轻时那么硬朗了,力气也没那么大了,就拿他老婆来说,楚万荃就觉得他应该种这个,应该种那个,尤其是大夏天的时候,让他种西瓜,西瓜早一天上市就能多挣不少钱。

    可是种了西瓜他就得晚上住地头的瓜棚里,免得小偷来偷瓜,晚上那蚊子一堆堆一群群的,躲无可躲,避无可避,白天还得冒着六月天那大太阳下地照顾西瓜,人都能给烤成肉干了。

    种大棚菜的时候,他也得住地头,随便打个窝棚,是为了防止有坏小子把大棚塑料膜捅个窟窿,他还不如那些菜苗呢,菜苗晚上呆在大棚里还暖和些,他一个大活人,只能睡寥天地里,盖两床被子都不觉得暖和。

    老婆只看见了钱,根本不心疼自己。

    老婆去了长安,他是既高兴又失落。

    高兴的是,不用再种大棚菜,不用再种西瓜,不用受那些苦了,可也没人给做可口的饭菜,没人暖被窝了。

    他虽然不爱说话,可不代表没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些事儿他一直压在心底,现在不期然间被曹蔓一两句话就从心底最深处被勾了出来,真的是五味杂陈。

    “好,好。我知道了。”

    他不能再说了,要不然要带哭腔,会被侄女笑话的。

    剩下的棉苗已经被埋完了,他挥手示意曹蔓该回去了。

    曹蔓刚才一直低着头干活,没意识到二叔的怪异,也不疑有他,捡起篮子拎着水桶带头向外走去。

    曹定邦扛着锹跟在后头。

    他们回到家的时候,邓天凤刚好已经做好了午饭,正准备去叫他们回来吃饭。

    昨天他们是在院子里吃的午饭,今儿太热了点儿,大家就挪到堂屋里了。

    这顿饭大家都很安静,只要老两口不吭声,邓天凤和曹定邦都是不会开口的。曹蔓刚才在干活的时候还不觉得,这会儿坐下休息了几分钟,疲惫感随之儿来,人一疲惫就懒得说话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130/ 第一时间欣赏幸好一路上有你最新章节! 作者:彩云飞天所写的《幸好一路上有你》为转载作品,幸好一路上有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幸好一路上有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幸好一路上有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幸好一路上有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幸好一路上有你介绍:
俩同龄闺蜜从华国到米国一起奋斗成长的经历。5岁时,曹蔓说:“媛媛,他欺负我。“袁媛说:”别怕!咱打回去!“15岁时,曹蔓说:“媛媛,将来我们报考同一所大学吧。”袁媛说:“好!”20岁时,袁媛说:“蔓蔓,我们一起出国留学吧?”曹蔓说:“好!”30岁时,袁媛说:”我好伤心,好害怕。“曹蔓:”不怕,你还有我。“35岁时,曹蔓问:”你有没有后悔过?“袁媛说:“有点儿。当时有点太草率,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可能不会那么冲动!”曹蔓:“那让我们再来一次。”生活回朔几年,真的能改善么?无论如何,无论你最后跟谁一起,我们都感恩,那些日子里,幸好有你。幸好一路上有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幸好一路上有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幸好一路上有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