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水浒任侠TXT下载水浒任侠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水浒任侠全文阅读

作者:云霄野     水浒任侠txt下载     水浒任侠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2100章 另一种秩序,皇帝的quot;爪牙quot;

    当裴宣赶赴至梁山祠堂陵园拜祭过邓飞之后,果然又得以赶赴杭州与孟康相会。饮马川插香结拜的情谊、梁山泊共聚大义的情分,裴宣与孟康甫一相见,也全然无往日审察百官那副铁面无私、板脸严肃的模样,彼此说些江湖旧事,也时不时畅怀大笑。

    只是在言及战死的邓飞之时,裴宣、孟康二人仍不禁惆怅伤感。酒过三巡,裴宣又按当初在饮马川寨中之时与两位兄弟痛饮时的习惯,当即起身舞剑助酒。但听得飒飒剑鸣啸响,卷起殷殷风雷之声,霍霍剑芒满室缭绕,毕竟裴宣非但刀笔精通,而且亦是善使双剑,而眼见得他走动飞舞的剑意也满含着苍凉悲壮之情,似乎也是在为当初义救自己,如今却不免沙场阵亡的挚友兄弟邓飞寄托一分哀思之情......

    与孟康话别之后,裴宣沿途又得以与一些于当地任职的聚义故交厮会相叙一番。直到北上赶赴至燕京任府尹相公,自是肃正纲纪、明察秋毫,兼之仍有孙定、蔺仁等同僚同人鼎力协助,与裴宣将燕京治理得政通人和,颇有政绩,也极受当地百姓拥戴。

    随着齐朝的权力中枢慢慢的向燕京转移,众多达官显贵之间也难免会有些人情关系。而裴宣一如既往仍容不得半点徇私情的行径,哪怕是旧日曾在水泊梁山聚义的兄弟仍是执法严峻,分毫不念私人关系。弹劾不避权幸、断察不分亲疏,也使得怀揣甚营私舞弊心思的贵戚权宦也不得不大加收敛。

    而裴宣随后的仕途生涯,也一直转任于燕京府、御史台、提点刑狱司等纠察机构官居要职。在任期间非但明断过几桩悬案,还先后弹劾了十几名本是宋朝降臣出身,却擅用职权牟取暴利、巧立名目盘剥钱物的诸路转运使司、刑狱使司官员。如此也肃清了大批贪腐权官,也为齐朝前期政坛与地方官府尽可能做到清正廉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直到裴宣于七十岁之龄致仕,告老归隐,悠然安乐十二年后无疾而终,被追赠国公爵,谥号为“介肃”,且身后留了个英名并流传后世。就算名气尚无法与宋朝名臣,且更是中华历史上清官的代表人物包青天相提并论,可也得了个铁面御史裴青天的美名,而得享后人赞誉......

    至于孙定随着累功升迁,也曾接替得裴宣官居燕京府尹,蔺仁则一直在京畿提点刑狱司身居要职,直到告老致仕,也具得善终。

    ※※※※※※※※※※※※※※※※※※

    裴宣在任期间检察贪官、庸官、滥官,起码是明面上的公事。然而实则也一直曾接受过齐朝另一个同样搜巡缉捕不法臣子,权等于直接听命与皇帝萧唐的特务机构所搜集的罪行证据。而当这个机构出手缉查有营私、害民甚至谋反罪状的官员之时,搜集罪证、逮捕审问的手段往往有很多却是见不得光的。

    大名府,仪鸾镇抚司诏狱当中,忽然响起声忿怒已极的咆哮声:“你们干甚么!我可是赣中水师杨幺杨都管的部将,奉命至大名府办差,又怎敢拿我!?”

    随着这个罪囚忿声抗议着,可是他嗅到牢狱内腐烂与血腥的味道,又顺着铁栏投射下的几缕阳光觑见自己所处的牢房,以及外面的刑房当中多有锈迹斑斑的斑斓腐锈痕迹,遮莫也已是汇聚了不少先前受刑罪囚流下的鲜血干涸而成。这罪囚也已骇得惊魂不定,仍要愤怒高嚷着,也未尝不是出自于身处于坟堆中吼脏话的心态......

    “吱嘎”一声闷响声乍起,也登时骇得这罪囚心里一突,他急忙朝牢房外的一处铁栅栏望去,就见有个生得膀大腰圆且袒着上身,直露出胸口撮护心毛的大汉与七八个狱卒踱将进来。而那大汉冷眼乜将过来,随即说道:“你便是在杨幺帐下行事的何盛?你...认得我么?”

    那唤作何盛罪囚咽了口唾沫,语气略微放缓的回道:“我是何盛不假,这位相公,你既知我是杨都管的下属,却又为何要拿我?遮莫这其中是有甚误会......”

    “也不必唤我甚么相公,俺久在官牢当差,是个做惯杀人砍头行当的粗人。姓何的,想必你也听闻过仪鸾镇抚司的名头,我铁胳膊蔡福,正是经管镇抚司内诏狱的典狱管事,你也须知道,到了这认识得我,可不是甚么好事。”

    何盛见说面色唰的变得煞白,他支支吾吾的又道:“末...末将虽听过仪鸾镇抚司,但...但末将并无罪责在身...纵然掌管镇抚司的石秀石总管有从龙之功,乃是追随陛下时日甚久的心腹功臣...怎...怎又能恁般平白无故的缉捕好人?”

    蔡福似乎这些年下来听惯了这等说辞,他满脸挂着冷漠之色,随手拽过把旁边血迹斑斑的椅子一屁股坐下,却是转了个话头,又问道:“宋朝时节,你充过军,曾在牢城营收监过么?以往曾在绿林中厮混过么?”

    何盛听得一怔,便疑惑问道:“末将...是宋廷降将...后被调任至杨督管帐下当职,是行伍出身,未曾被迭配充军。虽知我朝多有当初在绿林中成名的元勋功臣...也不算是江湖出身...却不知蔡管事为何恁般问?”

    蔡福略显慵懒的捶了捶腿,又道:“若是以往时节,衙门八字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牢城官狱里节级、管营、差拨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相送便觑你好,若是无钱时,铁嵌肉、吃锯末、石布袋、喂鱼钩、钉钢钉,乃至还有甚开水铁刷刮肉,拿鱼胶披麻剥人皮等许多手段也管教你求生不生、求死不死,俺既是两院押狱出身,该懂的行当也仍记得分明...何况绿林道上有些凶贼恶寇炮制人性命的勾当,你也须有所耳闻。

    如今我齐朝固然是治政清明,严查各处牢狱官司是否有讹诈残害囚犯歹行。裴宣裴相公掌管得御史台下辖官狱,对那些文官也仍讲究个刑不上大夫,要治罪,固然要拿白纸黑字的罪证...可是咱仪鸾镇抚司专要拿的,是罪行忒过的不法臣子,自然不必按明面上的规矩来。而被我朝废除的害人酷刑,仪鸾镇抚司只俺这一家,也仍能用......”

    蔡福悠声说罢,随即把身子往前一探,意味深长的觑将过去,又道:“杨幺做的好事,连同和你们这干下属勾结的行径,俺仪鸾镇抚司也早彻查得清楚。而石总管要办的是杨幺,自也没闲心理会你这等小鱼小虾,倘若肯从实招来,或许...你还能留得条命在。可是倘若执意不肯招供...这里可不是枢密院、御史台、刑狱司,不必按司法刑讯的法例,在仪鸾镇抚司内,就按石总管定下的规矩来,也就只有教小的们来招呼你...看来以往牢狱和绿林道上炮制残害人的手段...你这是想都试试了?”

2101章 时至今日,仍愿做哥哥的屠刀!拼命三郎等人的归宿

    蔡福统管的诏狱向来鬼气森森,其中似乎会有一股挥之不去的血腥气。而石秀平素办公的府衙布置得倒甚是雅致,只是仪鸾镇抚司府署节堂当中,石秀坐在正首檀木椅上正长声说道:“要除的人太多,倒还真有些忙不过来啊......”

    在石秀正面堆积着许多案牍,上面记录着不少官员的姓名、籍贯、官阶、家室亲族乃至被仪鸾镇抚司盯上的因由等许多信息。而此时坐在侧首的杨雄,以及前来禀说的蔡福都很清楚,但凡石秀提起朱红狼毫在哪个官员的名头上画个圈,那人恐怕也就只有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而听得石秀言语,杨雄眉头微微一蹙,说道:“兄弟,杨幺擅权把用度虚出实收、就仓盗卖船粮,贪污军饷数额巨大,于又有军中营私结党,污害同僚的歹行忒过,仪鸾镇抚司固然要稽查核实那厮罪证...可是这些时日咱们的动静是否闹得忒大了些?时迁兄弟奉你钧旨,核实夏国叛臣任得敬那边行迹,已差拨得镇抚司内最是精细干练的密探探觑,并随时向燕青兄弟呈报。

    如今朝堂中已有不少官员抵触咱仪鸾镇抚司,可用人手亦是不足,也只得教蔡福兄弟再使严刑逼供的手段...该查的罪证案情固然要查,可如此是否操之过急了些?就算非是要做冤假错案,可恁的树大招风,只怕更要遭群臣非议忌恨......”

    既然当初都曾在梁山泊上聚义,杨雄又比石秀年长一岁,在镇抚司府衙别无外人时,彼此不唤官阶也都以兄弟相称。而也如原著的关系一致,杨雄优柔寡断,就算不论执掌仪鸾镇抚司内彼此身份,两人计较时向来也由石秀拿定主意。是以听杨雄忧心念罢,石秀却淡然一笑:“兄长,就凭仪鸾镇抚司干的勾当,你以为朝中臣子会念咱们的好?当初我仪鸾镇抚司是如何彻查清萧干、完颜亮那干厮鸟谋反行径的?又是如何查觑得清秦桧、张俊那等滥污狗官罪证?咱们本身的职责,就是哥哥手中的一口利剑、一把屠刀!这口剑要是杀不了人,这屠刀要是不见血,便是咱们失职!

    朝堂臣子、地方官员忌恨仪鸾镇抚司,那便对了,因为他们越是恨咱们,也就越是怕咱们!如今天下初定,饶是各处路治州县还算法纪清明,就算有裴宣兄弟掌管得御史台明面上稽查不法臣子,可奸官贼臣瞒上欺下、弄虚作假的手段可还少了?御史台、刑部那边再是检察勤勉,也难免会教些宵小厮瞒过去,那咱们仪鸾镇抚司就必然要管!恁般时节,也未免仍要有些奸邪撮鸟图谋不轨,要除尽贼党奸佞,又少得了仪鸾镇抚司这把快刀斩尽乱麻!?”

    听石秀斩钉截铁的说罢,杨雄、蔡福二人对视一眼,也只得齐齐拱手领命......

    只一个半月过后,酒醉归宅的杨幺便在自家府邸中被石秀亲自率领的一众军校秘密逮捕,而仪鸾镇抚司得皇帝口谕,随即又诏令杨幺所部水师将士受江西方面军司看束暂不可妄动,同时缉拿诸部各级将官三四十人之多,也尽数押解至仪鸾镇抚司诏狱接受刑讯。

    按其原本的命途轨迹终究因为日渐穷奢极欲,而致使麾下众头领离心离德的杨幺到底仍是不能克制一己私欲,开始贪污腐化,又越发不知节制收敛。然而石秀急于缉捕杨幺定罪,只凭搜索得一些作假的账薄账目等真凭实据尚还说不上是铁案如山,对方也有狡辩抵赖的余地之时,石秀也懒得再与杨幺等人多耗精力,在不公开的审讯过程中,的确也存在着严刑逼供、虐待囚犯的行为......

    下狱仅七日之后,石秀核实定下早已是奄奄一息的杨幺罪名,连同罪行最为深重的党羽十六人得萧唐朱笔批复,家私被悉数充公,并斩首示众。

    八个月后,经石秀撒网查探,原为夏国西平公的任得敬,因其认为背反献地,而助齐朝灭夏劳苦功高,却未得萧唐赐许划数州之地自立藩国遂心生恨意,便意图起兵谋反。然而其暗铸印章,招募亡命之徒,私制枪刀盔甲等行迹早被仪鸾镇抚司派出得密探彻查个分明。还未等任得敬举事谋反,便被川陕几路军马杀入原夏境翔庆军地界,不出半个月的时间便迅速控制住了局势。而被生擒活拿的任得敬兀自高呼冤枉,自然也免不得被押解至仪鸾镇抚司诏狱当中,受尽了零碎苦楚后只得招认,以求能死得痛快......

    然而于荡灭任得敬所部叛军的战事当中,却有原属吴璘所统管的川陕宣抚司大将的杨政首告,押运后勤粮秣曲端拒不发粮秣,遂亲自前去质问,却与曲端因争执冲突得愈发激烈酿成同袍相残的兵祸,死伤近千人后死命逃脱而回。曲端虽然亦自有理由说辞,与吴璘、杨政对持声讨,可终究被齐朝枢密院下旨剥除军职,并于核实罪行后按迫害同僚罪责处斩,但姑念其往日军功,家小仍享其爵禄抚恤。

    虽然曲端的死罪是由枢密院量刑定下的,可因他之故也仍有小撮亲军将官暗生愤懑之意,不免出现有煽惑部曲军士图谋不轨的行径。而由于曲端终究与吴璘、杨政等死仇吴玠的血亲与部下又生出争端相害,仍不免因时常与同僚结怨而自取其祸的动静闹得太大,由石秀掌管的仪鸾镇抚司当然也早已如嗅到了血腥味的狼,又暗中部署彻查清楚有煽动各部军士行径的将官。除已肯招供认罪,而转交由枢密院发落的军将之外,在事先缉捕刑讯的过程中,于仪鸾镇抚司诏狱之内也不免又掀起一阵腥风血雨......

    萧干、耶律余睹...尤其是完颜亮等奚人、契丹、女真诸部首领当初密议谋反,秦桧、张俊...乃至杨幺等人在任期间巧立名目、敛财盘剥的贪滥恶行,以及夏国叛臣任得敬遮莫终究是欲壑难填,而仍图谋割地自立等事宜,当然也全因萧唐对这些人秉性大致揣摩得清,而早便暗示石秀留意,也使得仪鸾镇抚司有的放矢,能够迅速锁定目标,而先后能将这些叛臣、贪官的罪行查觑个清楚。

    可萧唐对于自己心腹兄弟的授意自是密不外传,这也致使朝堂中枢乃至地方官府上群官众吏看待仪鸾镇抚司搜集情报的能力愈发神乎其神,便好似明太祖时大学士宋濂路上说的一句话,某日席宴请了哪些人、吃了甚么菜都能被锦衣卫彻查得清而上报于朱元璋...众多官员也未尝不会感觉到在暗处亦有目光早把自己给盯住,又怎能不人心惶惶、如坐针毡?

    兼之石秀非但十分活跃,又忒过激进,在他统掌之下的诏狱内刑讯的手段不胫而走,流传开来,而使得不少官员对仪鸾镇抚司已是闻名色变之际,石秀那双毒辣的目光,很快的便又觑在刘正彦、苗傅二人身上......

2102章 帝王心术,也仍是兄弟义重

    当初协助萧唐南征北讨时分掌军旅,也是出力甚多的宿将刘法之子刘正彦,以及于齐朝大军兵临汴梁城下之时策动御前诸部将士发动兵变,大开城门放齐军入城,而致使宋朝国君赵桓只得降从禅位,不得不说也是居功至伟的苗傅,萧唐本来也未曾亏待他们两个,而分别厚封苗傅、刘正彦为燕京兵马使司都统制、副都统制...然而本性使然,本来刘正彦、苗傅若是安分知足,也能得享官身爵禄落个善终。偏生他二人手高眼低,仍嫌萧唐的封赏不足以匹配他们的功绩,不免久怨生恨。

    可是燕京与大名府相距不算路途遥远,也是齐朝将会迁都的要地所在。脑袋向来不算如何灵光的刘正彦与又纠集些旧部的苗傅密谋合议,从商讨发动兵变占领燕京,关押住李志、裴宣等于燕京任职的朝廷重臣而要挟萧唐就范,再到于萧唐巡狩燕京时率军进围行宫,控制帝君又能否成事...八字还没一撇,便教早已探觑得蛛丝马迹的石秀缉捕从犯刑讯,随即迅速捉捕刘正彦、苗傅乃至附和乱党一并下狱......

    仪鸾镇抚司诏狱内审讯的过程中石秀使出的狠辣手段自也无须详叙,核实罪名后刘正彦、苗傅罪无可恕,与一干从党尽被处死。

    至于一直隐居的刘正彦之父刘法听闻自己这不肖子意图煽动兵变,而事发被处以极刑之后固然是痛心疾首。可他如何不知是刘正彦贪心不足、咎由自取?这要是宋朝时节犯下这等谋逆罪行,非但碎磔活剐,便是诛九族、夷三族也不为过。然而经萧唐恩许,姑念刘法当年功绩,而教刘正彦落得个痛快的死法,且祸不及亲族,仍会许以刘法的常例钱粮用度,而保其刘氏宗族仍能安乐过活。

    兼之刘正彦已有子嗣,刘法情知萧唐已是法外开恩,遂也只是照托孙儿长大,且又未受牵连的刘氏族亲照理家门。刘法这位被人赞作天生神将的帅才,也终究没有因其子策动兵变而被朝廷抹除其功绩与事迹,于《宋史》、《齐史》当中也都保留着他的传记......

    然而石秀雷厉风行、心狠手辣的做派,无疑也使得不少臣子更是又恨又怕。

    何况除了稽查审问乱臣贼子、巨贪滥官,涉及到朝廷权谋很多事不是非黑即白。无论是开国气象的朝堂,还是末代昏聩的朝廷,诸如宋朝时节的新旧党争,朝臣当中也都难免出现政见不合的派系,相互攻伐弹劾,就连宋朝相对有作为的神宗当政时节也会闹出乌台诗案等派系间党争事件,其中未尝不会使些下作手段。而朝廷中但凡出现任何哪支派系一家独大的造势,这无疑也会威胁到皇权的统治,是以随后几年间石秀重点彻查的目标,也就不免转到了朝廷文官集团。

    随后继续把持着仪鸾镇抚司清查不法群臣期间,石秀打抱不平、义气深重、心狠手辣这三个最鲜明的性格特征也发挥的淋漓尽致。因为他好打抱不平,比起明朝时节纪纲等锦衣卫指挥使,石秀当然绝不会仗着萧唐宠信便假传圣旨、滥杀无辜、贪污索贿;

    然而石秀江湖义气深重,到底并非是明如镜、清如水的秉公贤臣,也会拿捏人情远近亲疏。但凡是当初水泊梁山上共聚大义的兄弟,当中有些人随着身份的转变,为官之时当然也不可能没有分毫污点,但石秀再得知梁山派系出身的官员有甚把柄时,只要不是甚危害到齐朝统治的小过小恶,他也不会似裴宣那般尽可能做到秉公执法不偏不倚,而是寻个机缘与自家兄弟相会吃酒时拿言语敲打一番,点醒其须知道分寸;

    若论心狠手辣,石秀对待其他文臣武将,无论你是图谋造反,滥贪敛财,还是营私结党、讥讽朝政...甚至你自以为是秉持认定的公道大理,可但凡我认为这会危害到我家哥哥的江山社稷,我便要你不得好死!

    如此这般,石秀在执掌仪鸾镇抚司权柄近十五六年的时间里,缉捕审讯、定罪诛杀,包括受牵连身死者便达三四千多人。这个数字固然远远不及明朝以猛治国的朱元璋、朱棣爷俩当政时所杀的官吏,但石秀只是以萧唐亲信宠臣的身份大肆缉捕肃清,从重从快的手段忒过激进,其中也就难免会有些冤案...在官僚集团看来石秀又何尝不是权焰熏天、胆大妄为?

    既已惹烦众怒,且石秀虽然多少年来一直对萧唐忠心耿耿的执行着自己的使命,可也并非是清白到没有任何把柄被人拿住。朝中甚至也有御使与众臣子联名弹劾石秀权柄过重、结纳党羽、亦曾冤杀错害官僚性命,恳请将石秀罢黜定罪,以平众怒。

    明知石秀有萧唐撑腰,且上疏所弹劾举列的罪状对于皇帝宠臣而言也是无足轻重。但仍有不少朝臣一并上书摆出副死谏的架势,这也能看出代表着仪鸾镇抚司制衡官员派系的石秀,与众多文官之间的矛盾已处于无法调和的地步。

    萧唐当然不可能因朝中官员的弹劾便废黜自己的心腹兄弟,可是赋予石秀仪鸾镇抚司的权职,本来就是在打下天下初期做出的特殊抉择。随着时局的日渐稳定,而仪鸾镇抚司权力之大又独立于国家司法体系外,如今不但以激起被制衡的文官集团激愤之情,长久下去不加节制,也必然会导致弊端丛生,如今看来,也是时候抑制下仪鸾镇抚司的权势了......

    大内皇城御书房内,石秀再度蒙萧唐宣见,彼此推心置腹的长谈一番过后,石秀思付片刻,也仍是开诚布公的说道:“陛下...微臣当年便曾说过,要做大事的人,哪怕有些不愿做、不想做的事,也势必要做。既恁的,微臣便做陛下手中的刀,不便做的事,就由微臣来做。而如今陛下带领我等众兄弟已经成就大业,毕竟打天下易、守天下难,身为一国帝君更须杀伐果断...而如今陛下若是觉得已是时候收刀入鞘,微臣自当奉命,也绝不会有半句怨言。”

    萧唐感然望向石秀,蓦的长叹一声:“三郎你说愿意做我手中杀人的刀,而这把刀若是动用得多了,也难免遭到朝中臣子的忌恨,可他们终究是不敢追究这把刀到底是为谁所用的。都说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帝王心术为谋全局、谋万世所下的一些行径,也不免为世人非议诟病...我等就算如今君臣身份有别,可兄弟情分仍是肝胆相照,这些年来实则是兄弟你替我担下了许多骂名,我又如何不知?虽然这把刀是时候收入鞘中了...可我身边也仍少不得你这好兄弟。”

    眉宇间向来带着股果敢狠戾气的石秀微微一怔,蓦的只觉一股暖流在心中涌动,过了半响,他面露实诚欣慰的笑意,随即感然说道:“当初有幸能与哥哥聚义,我便已情愿以性命相托,水里火里,纵死无憾...时至今日,而哥哥既然仍用得着小弟,我仍在身边伏侍,无论君臣与兄弟情义,始终不渝......”

    两日后,石秀主动上书请求免除其仪鸾镇抚司主管职事,萧唐当庭准奏,并将石秀调任至宫廷内务府统虞司赴职。只是石秀虽然主动选择辞去仪鸾司要职,也仍有朝臣不肯罢休,仍进言彻查石秀过失定罪。而萧唐却只一句话便将执意要治石秀罪责的官员给顶了回去,且非是按皇帝授意朝中臣子的口吻,倒更似是当年在水泊梁山时为兄弟撑腰的聚义哥哥的口气:“谁敢动三郎,便是与朕过不去!”

2103章 腾跃似飞仙,绝学后世传,鼓上蚤的归宿

    石秀调任至内务府后也变得低调了许多,但能与燕青、乐进等人做为天子近臣仍时常在萧唐身边。虽然也职掌些宫廷事宜,但除了偶尔为萧唐出谋划策,更多的时候也不过是与自家哥哥闲乐。

    如此不必再成为朝堂中有些臣子忌恨提防的目标,石秀更不用终日忙碌打理仪鸾镇抚司稽查、刑讯天下不法之臣等职事,也有更多时间能与妻室张臻妙,以及这些年来陆续诞下的三子一女相处。按说以石秀的性情,也着实不是带孩子的料,然而他是个严父,如今得以抽出时间耳提面命的管教,也教几个孩子管得服服帖帖,平素言行举止也没有半点官宦衙内子弟常有的纨绔气。

    石秀之女,后来也被许配给阮小二之子阮良,促成石、阮两家结成姻亲。而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做为东京汴梁演傀儡戏艺师出身的石秀妻室张臻妙,既然也早已是诰命夫人的身份,当然也不必再做卖艺行当,可她也将药发傀儡、引线傀儡等手艺传于石秀府邸中的管事亲眷,而后代代相传,使得中华宋朝时节所流行的傀儡戏当中本来失传的手艺,将做为物质文化遗产仍能流传于世......

    石秀另外两个儿子长大成人后则是一文一武,修文的考取功名,做到了一方知州官,习武的转任于殿前司、内务府,一直作为戎卫齐朝宗室的近卫将官,也可说是继承了他父亲的衣钵。

    至于石秀三子倒与他父亲的性情最为相近,他并没有出仕做官,而是经世叔杨林照托,做起了走南闯北的镖行行当。在江湖中走动之时,也有黄门山、独龙冈、揭阳镇...等诸多当初与他父亲结下兄弟手足情谊的豪强世家帮衬,又是齐朝功臣世家,当真是地方官员见了作揖、江湖中人见了纳拜,兼之石秀三子性情果敢干练,竟也延承了他父亲拼命三郎的诨名,而江湖中人多有敬他的,也会恭敬的道声石三爷......

    便如当年他父亲石秀一般。

    而石秀辞去仪鸾镇抚司总管之后,萧唐也撤销了镇抚司府署设诏狱,而不经司法府署便可私自缉捕官员的职权。而杨雄与石秀相较虽然没甚主意,可行事相对低调,遂做为仪鸾镇抚司职权过度时期的总管走马上任,随后又有乐和曾转调接管,直到齐朝储君萧赟继位之后,仪鸾镇抚司便彻底废除。

    杨雄也一直做为京师武臣世家富贵,又续弦迎娶得大户人家的贤良闺女为妻室。当年潘巧云因红杏出墙而给杨雄带来刻骨铭心的痛楚也早已经淡忘,如今这个病关索就算坐镇仪鸾镇抚司期间也不是供州官差遣的押狱节级,不必事必躬亲,而不会再因公务繁忙,经常在衙门当值而疏冷了妻室。夫妻二人琴瑟和鸣、情笃意深,而后子孙满堂,世代为地方大户。

    至于铁胳膊蔡福于齐朝迁都至燕京之后仍在大名府供职,仍是在家乡故地做两院节级。虽然官级品阶比起其他聚义兄弟算是低微,可这也是蔡福最擅长的行当,领受得功臣勋爵用度过得富足优渥的安乐日子,当然也不会再按宋时官狱内那些下作法子索讹不义之财。

    而蔡福虽然一直不曾婚娶,可照托他亡故的兄弟蔡庆照托其遗孀遗子,未断了家门香火。亲侄后辈中也有人继承了他砍头的手艺活,而后开枝散叶,大多子孙后裔也都在大名府地界安住......

    “嘿嘿...如今自是不必再按石秀哥哥钧旨到处勾当,多少年风风雨雨走下来,也是时候教俺享得闲乐了......”

    而于石秀罢职,仪鸾镇抚司的权职逐步被萧唐削减期间,时迁把手捏着他那八字胡须中的一撇,而怡然自得的说道。

    飞檐走壁、神出鬼没的轻身本事,早传授于一拨由他挑选提拔的心腹密探,非但足以胜任仪鸾镇抚司仍保留的秘密搜集情报、打探声息等职事,而后为国出战效力,也仍能如时迁一般夜行潜伏、踅入敌城敌营当中内应放火,制造混乱而屡建功勋。

    也已娶妻生子的时迁也乐得清闲,随后又从大名府举家搬迁至燕京安生,平素也能时常与做京官的兄弟来往走动,日子过得也端的是逍遥自在。

    既然也是有从龙之功的开国功臣,时迁自然也不必再做以往偷鸡摸狗的勾当,而且这多少年来屡番受萧唐重任委托,做了许多大事,加上自己的儿子虽形貌有几分酷肖,但长大少壮年纪时眉宇端庄、身材高大,也浑然不似是时迁贼眉鼠眼、矮小精瘦身材的那副扮相,好歹也须给儿子做个表率,时迁见到利物便不觉手痒,遂总想捞一票的陋习倒也是彻底戒了......

    而时迁随后虽然活得清闲自在,也并非是自此便只领受闲职俸禄,再不曾受萧唐任用安排...仪鸾镇抚司后来虽然被撤销,可是守卫齐朝皇帝宗室的御前诸班直当中又多出个极为神秘的组织,不过二十人上下的编制,也尽是对齐朝皇权绝对忠心的功勋世家子弟,他们各个武艺非凡,也都兼备着飞檐走壁,矫捷如飞的轻功本事,各个都可说是武艺精绝的大内高手(萧唐倒也曾想过命名这支御前班直唤作保龙一族,后来想想终究有些违和,遂到底还是作罢了)......

    这支御前班直戎卫宫廷,虽然也兼具密探声息的职责,可是直接听命于皇帝,不会沦为诸如仪鸾镇抚司等权势忒大,而难免被权臣利用做铲除异己的爪牙。而班直内一应军健的精绝轻功本事,自然也都是经时迁传授的。

    如此时迁的绝学也得以开枝散叶,代代相传,只是他这个鼓上蚤毕竟是飞贼出身,兼之投从萧唐之后的传奇经历在后世也被大书特书,故而仍是在后世唤作“贼祖宗”,虽然也算不得十分光彩的事,但好歹后人也仍会记得时迁曾多少次只身夜闯敌营,耽着泼天大的凶险放火内应、打探声息,端的是义气深重、奋不顾身...也使得自家兄弟不免阵亡战死的概率大大消减,当然决计不能与寻常贯偷鼠辈相提并论。

    如此这般,时迁也同样能与与隋朝时节被唤作“肉飞仙”的沈光一般,在史料有名文记载具备善于攀高、矫捷如飞的轻功本事,非但对后世武侠题材的小说也起到极大的启蒙作用,而且他的绝学得以流传后世,虽只有寥寥数人算是学有所成,但好歹也能教后人有机缘亲眼目睹宋末齐初时节盗王鼓上蚤飞檐走壁、蹿房越脊的大概风采......

2104章 梁山第一快人,当然要爽快一世!活阎罗的归宿

    “你小子,如今咱们阮家可就还只你这一个独苗,俺奉养得你奶奶已终天年,而你五叔战死,二哥也已病故了...阮家如今就咱叔侄两个,俺这做亲叔的,却不该看着你早些成家?石秀兄弟那闺女俺看着就甚好,你也莫要再装样,也已是挺大的年纪了,还扭捏个甚鸟?”

    “七叔,俺成家早几年晚几年不妨事,也乐得再自在些时日,可你才是老大不小了,才是独自一个冷落寂寞,却不是比我更该早些讨个婆娘?”

    “嚯!你这小猢狲没大没小的,反倒管起老子的闲事来!我是你亲叔!你是我侄子!就该听俺的!你小子倒还消遣起长辈来,却不是讨打!?”

    “唉唉唉!七叔,你怎么还真动手呐!好歹我如今也是水师都统制,这还有张荣哥哥把眼瞧着,你给我留几分颜面成不成?”

    “小猢狲!穿开裆裤时你七叔都见过,也弹你鸟儿耍乐,如今倒还敢与老子逞官威?你跑?俺看你还望哪跑!怎的,要下水不成?臭小子,长能耐了你,来来来,看在水里你小子又能与老子都上几合?”

    “弹鸟儿...叔!你胡说八道个甚么?俺不要面子啊!”......

    密州市舶司,齐朝水师港汊间,但见得一叶小舟在水面上左摇右晃的,乒乒乓乓的响动声与笑骂声也是愈发的喧嚣热闹。船舱内碟儿、盏儿叮当得乱摇,也亏得张荣手快,立刻按住桌案,又接过滑落的碟盏,否则阮小七与阮良这叔侄俩突然打闹起来,只怕碟盏酒壶之类的物件要摔碎不少......

    本来与阮氏三雄同是济州郓城县石碣村渔民出身,也时常在阮小七身旁相伴打闹的张荣,当年在他仍是少壮年纪时虽然也是跳脱活泼的性子。然而经过这许多年的磨练,阅历丰富而统领的一方水师时也早能独当一面的张荣性情也沉稳了许多,然而眼下又觑见阮小七性情仍是一如既往,而没个正形的与侄儿阮良打闹,一口一个“小猢狲”叫唤着,也正是当年时常曾调侃他的言语,张荣也不住以手扶额,摇头莞尔。

    阮家兄弟三个,阮小五当年为了搭救自己的亲侄儿阮良中箭身死。而于齐朝先后对夏国、大理用兵之际,阮小二却是于督巡沿海水师之际染了疫疾病故...如今阮氏三雄中还剩下的活阎罗阮小七,做为齐朝皇帝萧唐当年于水泊梁山大聚义时身为水军头领的翘楚人物,如今在齐国海军水师当中也是功高望重的开国元老,只是他仍是率性直爽的性子,也从来不屑于装模作样的摆甚鸟官威,平素言行举止、神貌气概似乎也与当年那拍着胸脯朗声高呼“这腔热血,只要卖与识货的”的豪爽快人别无甚么两样......

    如今阮良也已官居一方水师都统制,以他的能力也完全足以胜任。而张荣凭借着以往于水战中积累立下的赫赫战功,于齐朝水军当中的地位几乎已可与阮小七、张顺等水战好手相提并论。如今既已可说是水军中的宿将元勋,诸部水班将官中的后起之秀也不会再按张荣当初“小白龙”这等终究带着些青涩意味的绰号做敬称,因其作战骁勇,精于水战,而终是教同僚属下敬他唤作“张敌万”......

    眼见阮小七兀自追打着阮良耍闹不休,张荣又摇头苦笑道:“七哥,今日咱们纳闲吃酒,港汊间也会有些水班儿郎来回驾游,却是教儿郎们觑见,你仍恁的耍闹,这可全然没些上官体面,怎的就是闲耐不住?”

    阮小七这边刚在阮良额头弹了记暴栗,又听得张荣说罢便立刻回过神来,又笑骂道:“你小子与俺装甚沉稳?不过老子闲耐不住,这句话倒是说的对了!甚么上官体面,还不是拿腔做势?就算得哥哥厚封统管得几路水师,终日也不过是循规蹈矩督巡部曲,这时日久了也是烦闷!今日邀你们两个来吃酒,也正有件事要说个分明...陛下许下这督管京东几路水师的差遣职事,俺也打算纳还官诰,并推举张荣你小子接管,阮良你这小子也须好生协从,若有甚疏失怠慢,七叔可要找算账!”

    听得阮小七豪声说罢,张荣与头上挨了一记暴栗,脸上仍满是忿忿之色的阮良俱是一愣,当中张荣又连忙追问道:“七哥,你这又是要做甚么怪?好好的大官不做,陛下委以我等重任,自是要为国尽力,哪里又有你恁般轻易撂挑子罢职的?”

    阮小七哈哈一乐,随即又道:“天大地大,快活最大!便是戴大头巾却憋闷不快活,就算做皇帝老...呃,官做得再大又有甚鸟用?若是哥哥要俺统军出战,当然也仍愿豁出性命去厮杀个爽利,但如今我朝秣兵历马经略西域,要在内陆广袤地界用兵,哪里又用得上咱诸部水军?而东瀛、高丽诸邦不敢拿正眼觑俺齐朝,除了些许流窜作歹的水匪海寇,遮莫往后也没甚海疆战事......

    只是操练水师、督管军旅,俺却是耐不住规行矩步的人,这日复一日的又怎生闲耐得住?如今有你小子,徐大刀,还有李宝兄弟等主将经管各处水师已是足够,俺是打算还个自在身,且先去大名府寻哥哥与众兄弟快活吃酒,再走江湖游荡几年,见识遍各处好水,如此闲乐快活上一段时日,这才算遂了心愿......”

    阮小七一面说着,蓦的又顿了一顿,又把眼往无边无际、气象万千的海洋上眺望过去,随即又道:“况且俺也不是打算便就此辞官不干了,且先央请哥哥容我恣意快活几年...如今孟康兄弟与叶春、高宣等善造船的好手督管监工打造海舶大船,哥哥也曾说及,有意教李俊兄长统领拨舰队渡海远洋,探访海外诸邦,俺寻思届时也想领受个差遣职事,见识下海外风光,甚时玩乐的厌了,再回中土来与众兄弟相会...且看海外还有甚好山好水,直当俺去耍乐!”

    越说越是兴起,阮小七索性扯开衣襟,打着赤膊,又顺手提起一壶酒来。往海中扎猛子是又是随手一带,倒有把阮良给拉拽了下去,“噗通!”、“噗通!”两声闷响声卷起水花四溅,阮良兀自踩住水叫嚷的功夫,须臾间,阮小七便哈哈大笑着游出十余丈远的距离,随即在身子一翻,倒是看似惬意的仰面躺在飘荡不定的海平面上,再挥手将封在酒壶上黄泥拍掉,醇香的黄酒咚咚直灌将下来,直浇入阮小七大张的口中,而他的身子顺着海浪肆意飘荡着,虽然距离纲常已有相当一段距离,可阮小七仍仰躺在海面上自顾自的豪饮,看恁般模样,看似海浪又将把自己的身躯再卷到深处去他也是毫不在意......

    当真是好不快活!

2105章 探禹穴、摘骊珠,名传异邦

    按原本的轨迹因曾穿方腊龙袍戏耍,而被追夺回官诰,复为庶民,却因此心中也自欢喜,干脆的归还至梁山泊石碣村仍旧打渔为生,奉养老母、以终天年的阮小七的确也不是能长久在官场久呆的料,他天性豪放不羁,受不得那许多规矩束缚。

    而当初带兵之时虽然受军法约束,可阮小七能随着众兄弟兴风作浪的厮杀快活倒还好说,但如今齐朝海疆靖平,诸部水军几无战事,阮小七便似是呆不住的孙猴子,让他朝九晚五的点卯当差,时日久了自也难免要闹腾起来。

    不快活就去,阮小七又是说干就干的快人,遂轻易的舍却了教旁人望眼欲穿的武阶官位,叫嚷着要来寻萧唐哥哥吃酒。而这活阎罗的性情萧唐又如何不知?遂当即准奏教张荣接管了兵权,闲时便与阮小七快活吃酒,也完全是按当初于水泊梁山中和众兄弟豪饮喧闹的江湖做派......

    过了段时日,阮小七便又大摇大摆的走江湖去了,游历诸多名川好水,东飘几日、西荡几日,到处寻觅兄弟叙旧。而期间撞见甚作歹的宵小性发便打,也扰得所过之处鸡飞狗跳。

    直到李俊按萧唐钧旨,带着一干水班兄弟统管得规模浩大的舰队出海远洋,好热闹的阮小七闻讯后自也是撞将过来要到海外见识。随后下南洋、游历东南亚诸邦。只得一说的是阮小七到了安南地界时,见得当地也有众多阮姓族民时也不住调笑道:“这倒稀罕!这化外之地倒也有许多姓阮的,遮莫五百年前也是一家,倒不知祖上几辈算不算是沾亲带故的?”

    安南(越南)阮姓的源头虽不可考,并且是因随后朝代更迭时出现了几次大规模的改姓,可阮氏后人自南北朝时便已在安南栖息繁衍,说不准祖上与阮小七还真有些干连...然而也正是因阮小七曾随着李俊舰队游历至安南地界,在后世梁山好汉阮小七乃是越南阮姓祖先的说法也不免流传开来......

    然而先后两次参赴远洋航海之后,阮小七不免又觉得腻味了。

    毕竟除去能够登岸领略异域风光的时候,远洋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漫无边际的海洋中航行。阮小七也不似李俊等兄弟那般非但身负使命,且在航行的过程中倒也打熬出一股探索精神,他又是说走就走,返回中土后继续走江湖,吃到老、喝到老、玩到老、晃荡到老...直至六十多岁才重返回梁山泊石碣村中享得享乐,这辈子恣意豪情,做过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之后,自是自在度日,快活终老。

    而张荣接管得阮小七统管京东几部水师的军权之后仍是兢兢业业,由于他是当初水泊梁山聚义群豪当中年齿最轻的一个,随着众多结义哥哥年事渐高,张荣累功攀升,成为了总掌主持齐朝海军水师兵备的一把手,梁山小白龙、齐朝张敌万的威名广为流传,享以开国公爵福禄,直到致仕归隐也一直是齐朝靖平海疆的水军军阵中枢勋臣;至于阮良便如当初张荣追随阮小七那般,也一直作为张敌万的得力助手分掌水军事务,而后迎娶石秀之女为妻,为阮家延续香火,开枝散叶,后世子孙,大多在梁山泊石碣村地带修建的水榭府宅安住,时至后世,也一直是济州一带的名门望族......

    ※※※※※※※※※※※※※※※※※※※※

    由于齐朝东、南部海域时局极为稳定,与外邦几无战事,是以阮小七也知自有其他兄弟打理水军,完全可以撒手军权,只图自在快活。而同样也有在水泊梁山诸部水军当中地位尊崇的好汉,除了操持本职军务,随着萧唐意图所制定航海政策的推展,与海外诸邦之间的来往日渐加深,另一员论水里本事比起阮小七只高不低的好汉也身兼其他职事,仍是尽心竭力的为国家所用。

    而东面除了已经完全表现出臣服态度,而肯奉齐朝为宗主的高丽,当然尚还有日本这个在后世更不能轻视小觑的国家。只是比起当初官派遣唐使、全盘唐化而与中原皇朝之间邦交来往极为密切的时代,如今日本国内的文化已自形成体系,而方今正由崇德天皇在位,正处于平安时代末期,按往前往后几代的形势看来,近乎对外都是处于封闭锁国的状态。

    宋朝神宗时节便曾三番两次的主动往日本转交国牒,提议建立邦交,可日本方面只有一纸回文,也无意与宋朝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除了民间海上仍有商贸往来,日本不似如推崇盛唐那般上杆子急于与中原皇朝密切来往,但也的确没有似后世那般展露出对周边国家展露出极强的侵略性...总之日本如今乃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外奉行的国策便是:我绝不会去招惹你,你也别来招惹我。

    毕竟西面还有耶律大石所建立的辽朝这一庞大帝国,也终究将会与齐朝展开战端。萧唐心说这倒也好,日本既然在这个时期玩自闭,我也正好没有闲心去搭理,彼此相安无事便是。当然恁般时节是否又能未雨绸缪,而遏制住那个国家对外扩张侵略的势态,毕竟几百年后的事,自是后话,打铁还须自身硬,等到推广航海政策达到一定成效之后,再筹谋部署不迟。

    而齐朝东面海域,在恁般时节,也并非只有日本、高丽这两个国家......

    琉球群岛,首里城(后世冲绳县那霸市)海滨。

    目光尽处是天海交界的水平线,海浪拍打向礁石溅起尺高的洁莹水花,在沙滩上又荡起白色的泡沫,置身于如此由碧海、蓝天、白沙所组成海天浩渺的景致当中,也教人不由感到惬意舒畅。也有不少当地军民身处于这片海滨港汊与来往的船舶之上,他们却尽往远处卷起的海浪当中觑将过去,不住的啧啧称奇,并且时不时的发出惊呼声。

    而人群当中,奉命前来接迎齐朝使臣,暂作安顿后便引领一众人前去觐见琉球国主的武官双眼定定的朝着海浪中望去,过了半响后,也不由惊呼叹说道:“真乃神人!”

    那武官话音方落,但听得翻涌的海浪当中蓦的乍起莫大的浪花,晶莹纯净的水滴顿时又漫天挥洒下来,水浪中有一道白光卷动,骤然间便冲出了海面,便如一条在深海中修行成精的白鱼高高跃起,竟然只是趁着浪卷的劲势,便在脚下浑然不着力道的海洋当中蹿出甚高的距离。

2106章 金华太保,海外封神,浪里白条的归宿

    面如傅粉体如酥的身形矫健,履水便如在平地上闲庭信步一般。噗通声再落入水中时浑身雪练也似的那身白肉,在海面下穿梭得无比迅捷,在旁边船舶上观览的琉球军民,甚至能清楚的觑见有根白条在海浪中一闪而过。而能使出这等翻江搅海手段的高人,自然便是水泊梁山群豪当中论水性堪称翘楚的浪里白条张顺了。

    琉球群岛距离中国东面沿海军州也不过一千多里,不算路远迢迢。以张顺的性子他也最好游历各处好水,随使臣来访琉球见识海岛风光也算是方便。

    而如今琉球王室,尚属于正史中历代国君姓名都已无从考证的天孙王朝,如今恁般时节尚被唤作“琉求”,虽然尚还未曾似明朝时节那般愿为中原皇朝的藩属国而奉表称臣朝贡,但也仍能通过海商知晓于中土灭金吞宋,征服夏国、大理的齐帝国兴盛强大的国力。齐朝皇帝萧唐遣人事先知会,并派使臣携诏书出使而来,这对于琉求天孙氏国王而言自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事,是以也立刻选派人手恭迎来使,不敢有分毫怠慢。

    接迎了上朝来使,待禀告国主约定交涉时日的这段期间,双方寒暄时在听闻过张顺乃是中土因水性精绝而名扬天下的开国功臣,虽不至触恼了上国使者,可前来接引的琉球将官也不住笑言道虽然鄙国国小民寡,但毕竟治下百姓皆是岛民出身,其他固然及不得贵邦上国,但只论水性精熟的能人可也未必输了。

    张顺见说笑而不语,但也自然是要露一手的,而当他再使出翻波跳浪性如鱼、海中穿梭疾如电的本事,当然也震慑得旁观的琉球军民叹服不已,方知张顺的水性非但是在中土,便是放眼四海也是罕逢对手。

    那一道在水中肆意穿梭的白光,也终于从海面中疾窜而出,双手往前一探,随即趁势干净利落的翻身,便稳稳的落在船舶甲板之上。但见张顺胡乱匾扎系一条水裩儿,半身脱得赤条条而袒露出水渌渌的雪白躯体,随即又含笑朝着周围兀自张口合不拢嘴的琉球接迎官员抱拳拱手。当中那琉球将官也终于回过神来,当即对张顺赞声说道:“张相公,敝人方才倒是托大了,也当真是服了恁!中土神州果然能人辈出,休说鄙国无人能及得上张相公,这等手段,也绝非是凡人可为!”

    张顺谦和一笑,随即回道:“将军过赞了,潜水窜游,虽然的确是我所擅长的本事,可若说凡人不可为之...单说没得四五十里水面,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的本领,当初我等聚义的众兄弟当中,便也有人会得......”

    这琉球将官听得更是咋舌叹服,随即又恭声道:“我国仰慕中土上朝,愿以称臣通好,又有幸能与张相公这等奇人俊杰相识,殿下也必然不胜欢喜。”

    也正如这个琉球将官所言,由于琉球本来起自于海岛文明,信仰崇敬大海,诸如海神祭等风俗也一直流传到了后世,对于张顺这等水性精绝到浑然不似凡胎的能人异士态度当真是惊为天人。

    是以当琉球国王与齐朝一众使臣会面之时,在听闻过张顺超尘拔俗的精绝水性之后更是惊喜,奉为上宾好生管待。如此本来是趁兴而来到海外游览的张顺,反倒成了促成琉球奉齐朝为宗主国的关键性人物......

    经双方交涉议定,琉球向齐朝皇帝称臣入贡的过程十分顺利,而与中土庞大帝国能得以做海贸互市,对于琉球国而言自然也是乐见其成的。齐朝方面也十分痛快的应允其一年一贡,且长年开放市舶司通商口岸的诉求。自此琉球也提前更是加快了进入中华文化圈的进程,而且它这个国家在海洋中处在后世连接东北亚、东南亚贸易的要隘,是号为“万国津梁”的所在,这也无疑对齐朝来往于南洋海运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后几年,琉球非但频繁派遣使臣至中土朝贡,国主天孙氏与张顺来往得倒也仍是十分密切。而后张顺统领所部水师,又曾开赴至也被唤作“小琉球”的台湾岛以及周边澎湖列岛岛群,当地汉家儿郎在那般时节也已有相当的数量,萧唐遂将其主岛、列岛尽数划至福建路治下,并怀柔安抚当地高山诸部族群,派兵戌守平原地域开拓耕地。比起正史中元朝于澎湖设立澎湖巡检司,则是更快的对于全面地区设立官衙府署......

    张顺与琉球王室交好亲密,虽然兄长张横当年因舍身相救他这兄弟而战死沙场之时并未娶妻成家,自无子嗣,可是张顺也得迎娶世家闺秀为妻室,彼此和睦恩爱,而后也是子孙满堂。张顺身为齐朝水军元勋,后又升迁至枢密院专管齐朝海军迁补、升拣、调发事宜,直至年七十而终,得追封厚赐,子孙中也多有水性精熟、善于水战者出仕做为齐朝水师将领,继承先人衣帛而继续为国效力......

    然而张顺善终长逝之后,他的故事,却并没有就此完结。

    按琉球国在正史中朝代更迭的轨迹,天孙末代王被权臣杀害,至此王朝灭亡,而后又有尊敦起兵诛灭叛臣,被拥立为君,而琉球进入舜天王朝时期,随后又分裂成山南、中山、山北三国,进入相互对持的“三山时代”,琉球三国尽皆维持与明朝之间的朝贡与册封关系,而后日本萨摩藩入侵琉球,直到明治时期彻底覆灭王室,将列岛尽并入本国治下而更名为冲绳县......

    可起码现在恁般时节,琉球已经提前与中原王朝建立藩属关系,背后可是有大齐帝国罩着呢。

    于正史中因乱臣贼子弑君背反的覆亡的琉球天孙王朝,却因有驻守于当地护送来往海贸船舶的齐朝水军协助,迅速剿灭叛臣乱党势力,使得王室政权能得以延续。琉球国王感念齐朝恩德,接受赐姓为萧,更是世代以中原藩属之国自居,而率兵协助琉球扫清叛党时期的齐朝水师大将,正是张顺的后世子孙。

    当年张顺与天孙王室交好亲密,在琉球群岛的声名更是闻名遐迩。随着岁月变迁,当初张顺这个促成本国与齐朝建立邦交的要紧人物,其时代经口头相传的精绝水中本领更是被传得玄乎其玄,甚至民间也有说法认为他是海神使者......

    而张顺子孙力助本国平定叛乱,也未尝不会再引起甚玄虚之说,这使得他这个浪里白条哪怕百年之后在琉球当地的名望更是被推到了顶峰,以至琉球国君按张顺领受齐朝开国公爵时所在领受爵禄封邑的名头,敕封他为通灵显圣的金华太保,被拜封为神,得立庙享祭。哪怕时过境迁,琉球因始终与中原王朝保持着极为紧密的联系,也并没有被甚异邦诸侯藩侵害丧失主权,世代受中原文化熏陶,在海外一直得享“小中华”的美名,而绰号为浪里白条,神位做金华太保的张顺,一直到了后世也有琉球民众、中华游客前去祭拜,香火也从来未曾断了......

2017章 善造艨艟越大江,能建船舰航远洋,玉幡竿等人的归宿

    福建路,泉州市舶司。

    临近市舶司港汊的造船厂中,众多役夫正用绳索、支杆等物件将一颗颗有合抱粗的原木拖拽起来,在旁边也有几个工头高声指挥着,但见众人动手的、呼号子的,自是干得热火朝天。而非但是泉州市舶司,齐朝沿海大多船坞中也都是一般的景象,终日有大批役夫卖力造船,各处规模最大的造船厂中尽是如火如荼的红火气象。

    萧唐当然清楚,自明成祖朱棣之后明朝海禁,清朝闭关,可谓尺板不得出海,也彻底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性。中华皇朝本来最为强大的海上力量,以及当时处于时节尖端的科技却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只是如今虽然自己施政大力鼓励推动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进步,也很难确保由于中华历朝各代大多会采用抑商的国策,而且中原王朝所沿袭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政策,很多时候也基本属于赔本赚吆喝,也不免导致财政负担愈发的沉重...而且各代君臣大多也都会有天朝上国,无所不有,单靠农业便足以养活天下百姓的心思,所以几代之后,也未尝不会出自于自我保护的考量,而封锁港口,销毁出海船只,断绝海上道路,再次走回推行严厉海禁政策的老路上。

    然而宋朝虽然弊政颇多,但它却也是对重农抑商政策最为宽松的朝代,并且推行开洋裕国的国策,如今沿承其社稷的齐朝治下士大夫与普通民众尝过海市市舶制的甜头,对待商业牟利的态度比起其它朝代相对更为开明。所以当他们看见沿海军州因为海市的兴旺而富庶繁华、商贾云集,对于萧唐大兴土木打造海舶,甚至更是打算要远洋开拓航路的反对阻力自然也就小了许多。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推广海洋贸易能够成为一种常态,如此尽可能避免中土再走回固步自封的老路上,这当然也是利于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

    而此间船坞的官署当中,于齐朝新设的靖海监船坞司官居要职的叶春正侃侃言道:“本来我朝水师楼船制式,船上建楼三重,状如小垒,其长者步可以奔车驰马,虽大江大河战事当中能当大用,可倘若海上遇暴风时则人力不可制,且来往转向不甚便于用...而如今能改良得舱壁钩联,于船壁龙骨处多设水眼,船底板再以麻丝、桐油、石灰调剂填缝得腻实,便是受碰撞触礁时,遮莫也能维持航行。再者我朝本就善造的单龙骨尖底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如今经改制修造,也足可在海上破浪而行......”

    然而叶春兀自禀说时,如今官居靖海监船坞司勾当私署总事的孟康却蓦的一乐,倒教叶春一个愣怔,随即便问道:“孟总事何故发笑?”

    孟康摇头莞尔,又笑说道:“我只是想起当年叶春兄弟流落于京东路地界,而投到密州陛下名下船坞做造船行当时,尚不知我等所谋大事,也不知陛下当年名为宋朝重臣,实为绿林中数山共主这一机密。而后我等公然举事,叶春兄弟方才知晓这是上了‘贼船’,要你一并投到水泊梁山去,倒是百般不愿,还得是那徐大刀动刀子胁迫,而官司追究反宋乱党,又与我等已然脱不开关系,这才不得不到梁山也做得个职事头领......

    而后直到我等誓师抗金之时,叶春兄弟似乎才是心甘情愿的辅助陛下成就大事,时至今日我等皆为开国功臣,得陛下...我家哥哥厚封赐赏,自是恩命立至,终得了身达命。而兄弟你比起当初初投梁山泊时终日那副战兢惶恐的苦瓜脸,如今司管本职职事兢兢业业,倒是比谁都卖力......”

    叶春听孟康说罢,也不由自嘲的一笑,随即又感然说道:“可笑当初小可愚钝,浑然没个远见,仍指望做个顺民倚仗官府,不肯投身梁山...若非是陛下有先见之明,而后金人入寇,小可除造船的本事别无所长,在那般世道因兵灾战祸只怕落不得个善终...而有幸得遇陛下,梁山众位好汉也向来待我恩重,如今终于得以成就大事,享官身富贵,终得安生,我朝既要兴海政,小可仍能学有所用,也唯有竭心尽力,以保皇上洪恩而已......”

    本来当初便善于打造花石纲大船,而后于饮马川与裴宣、邓飞啸聚结义,水浒中便是梁山泊专管监造战船的玉幡竿孟康,以及因缘际会之下命途早已转变,而早已甘心为萧唐竭忠效力的叶春,以及随着杨幺从洞庭湖水寨奔逃出来,投效齐朝,如今为得享荣华、安身立命自然也是忠心勤勉的高宣这三个最善于造船的能工巧匠,在如今齐朝筹备大规模远洋航海的形势下,当然也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紧人物。

    此时高宣也奉萧唐旨意,正于杭州市舶司船坞督监造船事宜,他们三人也时常交流心得,探讨如何改良船舶舰只更能适用于航海远洋,彼此自是相得益彰。

    而本来宋朝时节的造船业便居当时世界首位,孟康与叶春、高宣三人又是做为这个时代掌握最顶尖造船技术的能人,实则改良研发用于航海的诸般船舰制式,绝大多数都已经确定能够大规模投入量产。只是萧唐雄心壮志,所要进行的是中华历朝各代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航海计划,各处造船厂也仍须紧锣密鼓的打造经孟康、叶春、高宣三人商讨议定,已然可以大量生产的海舶船只。

    孟康与叶春二人又说笑了几句,随即依然探出手来,在桌案上铺满的船只构造图样上比比划划着。未过多时,叶春便又问道:“啊,是了,先前经我等先是以单龙骨尖底船为基本,改良得海舶制式高大如城、底尖上阔,先打造出一艘试检,足吃水一丈一二尺,自是乘风冲犁如车辗,能破大浪,利大洋深处,可为海战利器,纵然遭遇极大风浪也不会轻易翻覆,能行于旷海深洋之间...先前已向陛下禀说得分明,而这等船舶,陛下可曾定下名号?还是说由孟主事与我做主便是?”

    孟康见说也立刻回复道:“兄弟你至明州船坞公干之时,哥哥那边确也传来旨意,既然这等海船是我等于福建路泉州市舶司经过改良试用,又有福建几部水师协同尽力,而且日后在大洋深海当中航行,自也是要讨个吉利彩头...故而按哥哥旨意,就将这等海船唤作福船了。”

2108章 时代知识的积累,可以点开科技树了

    除了由孟康、叶春于福建路治下市舶司改良研发的大福船,还有高宣一并协力设计研造的遮洋、游哨、开浪、连环等诸般海舶船只陆续得以试用,大批打造,当中也有不少船只得以立刻应用于民间的商贸海运,如此也刺激得沿海各处市舶司海市更是兴旺富庶,而那等繁华气象,自是有分教:黄田港北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

    直到李俊受萧唐重托,带领一众聚义兄弟,而统管着声势浩大的舰队开始下南洋、走西洋的远航旅程,积年累月、先后九次,且舰队的规模也是愈发的庞大。孟康与叶春、高宣这三个造船能手仍须监工制造海舶,自也是连年忙碌,而同样既是从事着自己最为擅长、最为痴迷的行当,孟康等人当然也是充实快活,几乎未曾出现甚么纰漏过失。

    而全权主管齐朝靖海监船坞司治下各处造船厂建造船舶事宜的孟康,后来也曾至齐朝新设的天工院兼管选拔、教授门生,倒也与朝廷设立的国子监教导太学生有些相似。只不过能被选拔入天工院的生徒却是将得以学习造船、造炮、灌钢等诸般更倾向与当代生产科技息息相关的专业知识技法......

    如此孟康所擅长的造船技艺,非但是传承给了自己的子孙辈,也培养出了许多精于设计打造诸般制式船舶的能工巧匠,不出一代的光景,齐朝造船的科技水准便已是日新月异......

    本来按正史的轨迹宋朝造船的技术再传承下去,与大规模展开海上漕运的元朝,以及造船业仍能代表世界最先进技术的明朝之间相隔的时间并不算十分漫长,期间还经历了元朝几次海禁,以及明太祖朱元璋发布“禁外藩交通令”,彻底取缔海外贸易,而致使中原王朝造船科技发展停滞的历史阶段。是以经过萧唐大力推展国家造船业与航海业,在任期间一直勤恳专注的孟康差不多也到了告老致仕的年纪之时,齐朝造船业的科技水平,遮莫便已超过了明成祖时郑和下西洋时精良海舶的做工水准。

    如此这般,孟康、叶春、高宣一生尽职尽责,直到他们三人告老归隐时也是后继有人。而除了造船科技于齐朝时节得以迅猛发展之外,得益于天工院大力鼓励扶植其他诸般科技的应用,到了孟康的玄孙一辈,便研造出可用于大规模海战的风帆战列舰。虽然受时代科技的限制,尚还无法制造出由蒸汽驱动,外覆坚固装甲的铁甲舰,但是齐朝凭借着独步世界的造船与航海科技,以及规模最为庞大强盛的海军舰队,早在西方列国开启大航海时代之前,也已有能力纵横四海、称霸大洋,教中土臣民去探索除了他们的开国皇帝萧唐之外,也尚还无人知晓的神秘领域......

    而做为齐朝造船世家的先人,孟康以最擅于改良打造船舶的能工巧匠身份名留青史。时至后世,对于那些深入求证中华古代造船技术的发展过程的人们而言,玉幡竿孟康,这个称谓与名字也总会印记在他们的脑中。

    ※※※※※※※※※※※※※※※※※※※

    同为当初于水泊梁山共聚大义的兄弟,而同样以自己最擅长的技艺屡建功勋的职事头领当中,除了孟康之外,也仍有一人也按萧唐吩咐在天工院中供职。只不过更好闭门研究的凌振却把改良、打造、操控诸般投石炮具的教导事宜撒手都推给了追随自己多年的心腹炮手,仍是关起门来潜心研究,虽终日足不出户很少见人,但依着他性情使然,也是自得其乐。

    虽然投从萧唐伊始,凌振几乎没有受调遣赶赴战场最为凶险的前线亲冒矢石厮杀,但也全因他经过萧唐提示,而研发得射程威力等同于回回炮的巨型投石炮具屡建功勋,在多次攻城战事能够顺利的摧毁敌军城垣壁垒。也可以说若是没有凌振的助力,多少年来的仗打下来,恐怕还将会有大批的梁山聚义兄弟不免战死沙场。既然也绝对可称得上是居功至伟,凌振如今爵禄等同于开国公,所受封赏也完全不逊于当初统领得梁山马步军的正将级别。

    然而对于凌振来说,无论当初在汴梁军器监署坊内只做个芥子大的小官,还是如今已是贵为国公的尊崇身份,他也仍愿意闷头搞新式炮具的设计研发。只是投石炮具发展到了回回炮相等级别的程度,似乎也很难再有甚么突破。凌振终日冥思苦想,但一直都没有甚么实质性的进展,也难免愈发的愀然不乐。

    直到再次得萧唐宣召觐见,叙兄弟情谊之时凌振也不由倾诉他这些时日烦闷的因由。而萧唐仔细倾听着,蓦的他眼睛一亮,又立刻取出纸笔勾勒图画起来,随即向凌振阐述其自己的想法。

    凌振起初虽然不解其意,可如今恁般时节毕竟利用火药引燃的爆炸型火器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只是尚需要利用投石机将其施发出去。凌振发了大半辈子的炮具与火器,并曾亲自着手改制震天雷等爆炸火器,对于自己最为熟悉的领域他自也有着举一反三的理解力。更何况凌振先前也曾见识过,当年曾与刘锜通力合作,如今也早已投从齐朝,而同样善于改制研发火器的能臣陈规,他可已然发明出装火药于筒内,而点燃尾端引线,以燃烧的火药喷向敌人的管形火器了......

    是以只过了一时片刻,凌振顿觉脑中灵光一闪,他再觑向萧唐时脸上那欣喜的神情,就与当初他们两个初遇时彼此交流心得,也完全能够理解对方的构思时那般情景十分相似。

    商讨的稍有眉目之后,也须着手实践,凌振甚至忘了向萧唐禀说告退,便一溜烟的离开了大内皇城,疾奔回天工院内专供自己闭门研究的官署之内。

    铺宣纸、执狼毫,凌振也浑然不顾自己的手上沾染得点点墨迹,他入了魔怔也似的,便急不可耐的在纸上画起图形来,想着萧唐对自己提出的构想,又回忆着陈规所发明管形火器的构造,凌振脑海中的构思已然成形,他双眼直勾勾的望着自己划出的图形,再做勾抹涂改,而另取宣纸再要重新作图时,凌振口中还叙叨叨的念着:“用铜或铁为具,如筒状,中实以药,而以石子...或火器塞其口,旁通一线,用火发之...只需注意这火药的剂量,以及择选火器炮弹的规格...成,能成,俺看应该能成!”

2109章 火炮落时万国惧,轰天雷的归宿

    以往仍是利用抛射投石大礮,而抛射出石弹、火器、炸药。而按正史轨迹,南宋时节或已发明,最迟在元代便已制造出火石炮,再往后到了明朝时节,中原王朝对于大型火炮以及诸般火器的应用在世界上也已是首屈一指...是以今时今日,对于火器大炮等军械更新换代的科技先决条件基本已然成熟,何况还有陈观这个发明了火铳鼻祖的妙人能臣的启示,凌振得以触类旁通,很快便能领会到自家哥哥的奇思妙想当真能得以研发实用。

    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凌振一门心思的扑在新式炮具的设计研发上。而如今官居龙图阁直学士,并且身兼天工院监丞的陈规自然也是奉萧唐御旨,前去与凌振一并从事钻坚研微。

    改创投石炮具的凌振,与宋朝时节管形火器发明者的陈规志趣相同,彼此也早知晓对方的事迹,如今又是要为同一个目标而竭诚尽力。凌振与陈规自是通力合作,过程循序渐进,不出数月的功夫,军器监便已按二人绘制的图样规格,以陈规所发明的竹管火器为基础,而打造出第一把成形的突火枪。

    本来应是与南宋理宗开庆年间所研发的这等管状火器按《宋史·兵志》所载:“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其中子窠则是用瓷片、碎铁、石子等物质组合而成,如此世界上第一种能打出子弹的“步枪”已然问世。

    凌振也因此得到启发,选择形体粗壮的铜管作为炮膛,再有铳口、药室、尾銎等部分组成。如此按小口径的管桩火器突火枪,与大口径火铳作为火炮的类别分别开始进行试用,虽然期间过程也难免又经历了几次改良修正,但是终于有一日......

    “轰!!!”

    大名府郊外伴随着一声地动山摇的劲响,大炮膛口处兀自徐徐冒着青烟,而三百步距离开外的山岗上蓦的炸裂开来,碎石迸飞四溅,如此火石射程与威力,虽然也未必及得上齐军常备的巨型投石炮具,但是装载炮石、炮具,以车轮驱动的火炮无疑也要比过于笨重,安装时间甚长的巨型投石炮具更为灵便,倘若再经过改良,并大批量装备于军旅中时,又将能发挥多大的威力?

    一众本是炮手出身,而于天工院供职的从官属吏顿时爆发出激烈的欢呼声,而凌振更是兴奋的手舞足蹈,大声喊道:“哈哈哈哈哈哈!成啦!成啦!”在旁观摩的陈规也是轻抚须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

    自此,世界上第一门滑膛火炮也得以问世了。

    便如一战时节第一辆坦克问世之后,仅过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于二战时节诸国轻型坦克、轮胎履带式坦克、水陆两用坦克、多炮塔坦克、重型坦克...等诸般制式的陆战杀器便已经活跃在世界各个战场之上。军工科技发展过程本来受时代的限制,只要时机成熟迈过了这个坎,在往后的研发进程便会豁然开朗,凌振的脚已经踏入了研究火炮的领域中,随后不出一年的时间,他便又改良炮膛、炮弹,而设计出战事可应用于不同功效的滑膛式火炮。

    然而在检阅过凌振随后呈报的新式火炮称谓、图样、功效之际,萧唐着实诧异纳罕,因为凌振又新研发的炮具分别唤作风火炮、金轮炮、子母炮...这却不都是他这个轰天雷在水浒原著中善使的炮具?

    至于陈规则同时从事改良研制火铳的工作,也不必再兼顾朝堂政事,萧唐予以高官厚街,教陈规在天工院谋得要职,并也有一拨门生从吏鼎力协同。

    可惜的是于正史南宋绍兴十一年去世的陈规,如今虽然又多活了几年,也终究是不免病故长逝。但因其并没有转任于朝廷与地方之间,研发火铳期间不但有门生尽得他真传,而由陈规亲自撰写关于火铳的选材、打造乃至可做改良的设想等诸般事宜的著作,也与其《守城录》、《攻守方略》等记录当代军略武备事宜的典籍能得以流传后世。而陈规这个本来便曾青史留名的军事技术大家,更是添上了火铳的创始人这一头衔更是名流千古,而供后人敬仰......

    在萧唐当政时期的火铳制式,仍须使用铸铜或熟铁做为枪管,而将火药枪膛口处装入,再塞入铁弹、铅弹等弹丸,烧得红热的金属丝或木炭点燃火门里的火药,从而将弹丸射出,通常需要由两名枪手分别负责瞄准和点火,如此发射效率与准度较为低下,尚还没有大规模编制成火铳军旅以供战事所需。

    然而由于有陈规、凌振等先人启发,齐朝天工院又一直大力推展火铳枪支的创新,直到齐文帝萧赟当政中期,由于火铳的应用更趋于专业化,齐朝便建立得几支尽是配备火枪、火铳、火炮的枪炮部队,而按当年先帝萧唐设立天工院时题词的内容摘取,直接归由殿前司统辖的枪炮军旅便号为神机营,如此比起正史中西班牙火枪兵的建制,中华王朝设立枪炮单独兵种也已不止是提前了一个世纪,而又早了两百多年。到了齐文帝当政末期,制式性能等同于鸟铳的火绳枪也得以大规模研发打造,成了齐朝神机营的常备枪支配备。

    而同期的欧洲列国,却因为蒙古西征时通过阿拉伯国家将早期火铳传到西方的事件没有再次上演,他们对于枪炮火药的认识要晚了太多年,而针对火枪的研发与应用也仍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

    然而凌振陆续改良的诸般制式火炮,很快的便已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量产,不但已经做为齐朝水师舰队的常备海战武器,并先后配备至齐朝几支主力军旅当中。按厢辖十军,军辖五营的编制,每一厢军旅都至少配置一营的炮手。天工院最早协从凌振、陈规造炮的将员从官,大多已做为选拔、培训水陆诸部军旅炮手的导师教员。而随着齐朝与耶律大石所建立的辽帝国终于展开国战,诸路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入西域地界,同时大批的火炮,也源源不断的往西面地界输送,很快便要被应用于战事......

    正史中火炮的发明人是谁?由于是因世代科技的积累,又是结合了当年许多善制作火器的能人集思广益才使得这般新式炮具得以问世,很难只归结于一人之功,是以也很难有个确凿定性的答案。可如今因齐朝皇帝萧唐特意提示点拨,并委以重任,做为带领一众能工巧匠不断的有改良想法,主持打造实用事宜的主导先驱,这也使得有些问题在后世不至于模棱两可,而待后人再定论谁是火炮的发明人之时,几乎也会有个统一标准的答案:轰天雷凌振。

2110章 相州汤阴县,岳飞结庐授徒

    “齐朝灭了夏国,如今河西、陇右、雍凉诸地也尽在其手,而当初唐朝覆亡,中原五代战乱,自此西域沦落,诸蕃割据...萧唐兄长...这些年来虽然屡动兵戈,未免穷兵黩武,可倘若真能一统西域,再好生经营,自此西域复为汉土,人物风化再一如中原,的确也未尝不是利在后世的功业......”

    相州汤阴,一处府宅外的草庐中有人长声念道。然而既是处于齐朝治下,此人不称皇帝陛下,却直呼萧唐名讳,而他虽然也认可齐朝合当进取谋西域广袤疆土,可言语中似乎也未尝没有指摘萧唐用兵忒过频繁的含义,如此按寻常人看来,这已是犯了莫大的忌讳。

    更何况在草庐之内,竟然还有徐晟、关铃、董芳、张国祥、花逢春、呼延钰等一众齐朝将门子裔,在旁也有些青少年纪的才俊把那人言语听得清清楚楚。当中有人脸上虽不免略露出迟疑尴尬之色,但很快便有岳云觑将过来打眼色,示意其他人听过就算,也莫要太过计较......

    毕竟齐朝治下有萧唐特许,除了与当年水泊梁山聚义众豪私下里仍然以兄弟相称之外,可不称皇帝陛下而直唤名讳的,只此岳飞一人。

    仍是出自于对故国宋朝的追思,而岳飞评论当今时事朝政时仍旧十分耿直。只是他不肯对齐朝皇帝萧唐称臣,偏生教导如今师从于他的少壮才俊之时,仍是一如既往的给众人灌输忠君报国的理念,既矢志要为军旅武人建立功名,则为保家卫国也势必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可问题是如今宋朝都已经亡了,待众人学成出山之时,这要效忠的却不还是大齐朝?

    虽然这不免有些矛盾,但师从岳飞已经有一段时日的小将们早已听得惯了,而陛下体量这个与自己情同兄弟的宋朝赤忠臣子的事迹或多或少已有过耳闻,众小将遂也习惯揣着明白装糊涂了。

    只是于齐朝大名府讲武院的王进告老致仕之际,加上已经出仕为官的军中少壮、将门子裔,近几日由于齐朝已经开始调拨军旅往西北面集结,也有梁山派系的子侄后辈趁着转任调度之时,便随岳云前来聆听岳飞讲武几日。岳飞倒也是来者不拒,应允众少壮将官旁听见闻,如今听岳飞恁般言语,徐晟、关铃等人未免有些不惯,而岳云当然深知自己老子的脾气,遂立刻把脸望去讪笑着是以,请劝关铃等已是拜把子交情的弟兄莫要往心里去。

    何况待今日讲义告一段落之时,岳飞又转头向草庐内正襟端坐,而与岳云生得有几分酷肖的少壮儿郎觑见过去,又嘱咐道:“雷儿,如今你既然也已到了入仕从军的年纪,...须知军法如山,而你冲阵厮杀的本事虽不及你兄长,可好歹也算是学有所成,既然尚未建得微末之功,便是只做一马前卒,也要谨记多向你兄长与世叔讨教,但也莫要以为有人照应,便生出懈怠之心!”

    眼见自己的此子岳雷立刻起身恭敬的应了,岳飞又把眼觑向岳云,说道:“云儿,既然你在军中已有些阅历,且看觑督管着你二弟。而不论他受差遣调至哪知部曲,你也且不可徇私庇护!当初为父是怎么管教你的,你且记得也须如何督促你二弟!”

    阿爹,道理我当然都懂...可是我又哪至于如恁一般对二弟严苛?固然是不能徇私偏颇,但俺自知若不违背军法,也合当照应自家兄弟...唉...老二你是不知,俺那时初投从至阿爹军中时受了多少苦楚...如今相较下来,你可算是享福了......

    自打通过关铃又与梁山派系的将门子裔先后结识之后,以往忠实履行自己父亲的教诲从不打半点折扣的岳云性子也变得活泼了许多。只是如今又听得严父嘱咐,岳云也只敢在心里腹诽嘟囔几句,面儿上仍是乖乖的说道孩儿谨遵父亲教诲。

    而比起当年义父周侗能将王贵、张显、汤怀那三个混世小魔王收拾得服服帖帖,岳飞更是因治军严明,一旦板起脸来草庐内性情再是桀骜难驯的少壮后生也都不免心生忌惮。而岳飞以往治军时又能与军中将士同甘苦、共患难,虽然教育严苛,对众门生生活诸般事宜也极是关切,但凡知道好歹的,在此师从岳飞的晚生后辈自然也是心怀感激,至少眼下还没有谁如当年从周侗学艺的史文恭那般,因性子忒过偏激自负反而与自己的恩师闹得不和生隙......

    岳飞也是把全部心思都贯注到为中土社稷培育能保家卫国的良将之才上,无论是自己寻访招为门徒的,还是说齐朝各处军司中所发掘出少壮年纪的璞玉之才,萧唐压根就是打算暂教他们保留原职,而分别发派至大名府讲武院与岳飞此间草庐私塾再接受番军事教育的...岳飞自是有教无类,用心施教栽培,结合自己从征战沙场开始这些年来在诸般战事中用兵的心得,也教众小将获益匪浅、大有长进。

    今日的课程好歹暂告一段落,众多对岳飞既是敬又有些怕的少壮儿郎起身恭敬施礼之后,三三两两的结伴退出了草庐去。微微颔首示意的岳飞虽仍是不苟言笑,但是当他的目标落在那些以后终能为华夏神州社稷所用的武人后辈之时,嘴角不易察觉的微微翘起,似乎也露出了一抹欣慰的笑意。

    本来听岳飞讲武时大多人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直待除了草庐才有变得活泛起来。而关铃的双眼很快的落到了由楚州军司举荐,应募投军之后也因骁勇过人而被发付来暂师从岳飞受教的一员小将望去,随即奔将过去,又兴致勃勃的说道:“魏胜兄长,昨日你我比试刀法,却是怕受教迟了,这才罢手也尚未分出胜负,如今既然闲暇,你我再切磋一番如何?”

    那唤作魏胜的小将遮莫也就是弱冠之龄上下的年纪,看来也是豪爽耿直、说干就干的性子,是以听得关胜说罢,他也十分痛快的说道:“好!关铃兄弟是关侯爷之子,又是义勇武安王关公的嫡派子孙,俺向来仰慕兄弟先祖,自幼也学得大刀本事,也得了个‘魏大刀’的诨名,非是自诩能与令尊大刀的威名相提并论,全是蒙人错爱抬举,既乘了恁般名号,也是愿效法令尊的英勇事迹!

    如今有缘与贤弟相识,并讨教得关家大刀的本事,俺自是见猎心喜,实感有幸!贤弟仍要来切磋,俺又怎会不依?只是俺虽敬服关家刀法,可兄弟你到底是年齿轻了些,好歹俺也是苦练打熬本事不辍,非要见个高低,也未必会输于兄弟你!”

2111章 又一个号为大刀,而且是最奢遮的一个

    年轻小伙火力壮,前来师从岳飞学习武艺身手、治兵统军等诸般本事的青壮后生都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关铃与魏胜两个看对了眼,一有机会便要切磋放对,其他小将见了自然也要寻相当的对手手底见个真章,相州汤阴县此间村坊多了这些精力旺盛的青壮时常在乡野间走弓跑马,也是好不热闹。

    只要不会骚扰到寻常乡民,岳飞也由得这些精力过剩的门生学徒自行比试。虽然大多青壮小将都是从外地赶来暂时安住,可非是将门子弟,便有军俸盘资,纵然也有家境贫寒的弟子,也全由岳飞出资照顾衣食住行,当然也不必担心生计。

    是以如今与当年还是少年时的岳飞、王贵、张显、汤怀四人师从周侗驾马游乐时的情形十分相似,然而薪火相传、开枝散叶,如今的场面众多璞玉将才汇聚,也更是龙腾虎跃、朝气蓬勃。

    马儿长嘶、蹄声滚滚,关铃与魏胜很快的便抡刀酣斗成一团,清脆的金铁交鸣声也是愈发的激烈。旁边也有不少同窗知交高声鼓噪起来,分别为关铃、魏胜二将喝彩叫好。两道寒芒盘旋飞舞得愈快,关铃与魏胜也斗得愈发兴致高涨,乃至于又过了一段时候在旁观览的众知交接连发出惊呼声,并开始先后朝着来的几人纳拜施礼都没有注意到......

    “铛!!!”的一声劲响,魏胜抡起大刀荡开关铃紧绰的青龙偃月刀,他又意气风发的高呼一声,而正要趁势攻将上去时,蓦的却觑见关铃面色立变,随即连忙滚鞍下马,并朝着自己的身后恭敬施礼。魏胜连忙勒住缰绳,撤刀收势,倒是险些闪了腰,而兀自纳罕之时,却又听得关铃高呼的言语,顿时也教魏胜神色一变:“拜见陛下!”

    在一众御令护卫的陪同之下,萧唐又微笑着示意关铃起身,随即眼见与其切磋的那员小将慌忙回过身来,干净利落的翻身下马,只回身打眼一瞧的功夫,也立刻向自己这边恭谨的施礼。

    魏大刀魏胜,虽然先前与自己并未曾谋面。但是按萧唐旨意,齐朝之治下各处军司留意投军从戎的少壮俊杰,看阅过呈上的名薄而发现了魏胜这个名头时,萧唐便当即拍板约定保留其军中职事,而立刻先调拨至大名府讲武院挂名,并也发付其投拜至相州汤阴岳飞门下,接受兵书、弓马、武艺等兵家本事的教学,而后经考核便擢升授以重任,再军中参个要职。

    而本来农家出身,无权无势的魏胜在应募投军之后虽然很快引起上官注意,但也不过是从弓箭手擢升至都头官。却只凭着一本名薄竟然得蒙方今天子的重视垂青,魏胜起初无法置信,随后更是惊喜到难以附加,当然也是矢志要把一腔热血卖于帝王家,而绝不辜负萧唐的提拔重用大恩。

    萧唐当然要重用魏胜,他尚是孩提年纪时遭逢靖康之变,从此立志要练就身精绝的本领,只是随后的时局出现剧变。等到魏胜投军入伍之时,却是做了齐朝治下的子民。可萧唐也很清楚按魏胜原本的轨迹他攻取海州数度杀得金军大溃,把守住江淮要地奋战在抵抗金国的最前线,完颜亮亲自统领大军发动南侵,他竟仍能把守得海州要隘固若金汤。以至于《宋史》中记载他的英勇事迹:魏胜崛起,无甲兵粮饷之资,提数千乌合之众,抗金人数十万之师,卒完一州,名震当时,壮哉!

    而魏胜还有能力发明得兽面木牌挡护,上置大枪数十条,垂挂毡幕软牌,只须两人推行而可遮蔽五十人,行军则用以载运辎重器甲,遇敌则列阵在外,住宿则环列为营的如意战车,结合步兵、骑兵、车兵、炮手...可分可合、远近可攻而在战阵上见得奇效。可叹却是贪上了张俊旧部刘宝那个贪生怕死、嫉贤妒能的上官,魏胜大多兵马与战车被抽调去了,而后遭受大批金军的阻击,得不到一兵一卒的支援,就算奋死突围,也终不免在孤军奋战的绝境中壮烈战死.....

    正史中魏胜投军时只是一介军中小卒,就算后来壮年早逝,还是在权奸秦桧已经勒令宋朝军马尽量回避与金国主动交锋的大环境下,仍凭着实打实的战功便成为岳飞、韩世忠等名将之后于抗金战事中涌现出最为出类拔萃的将才。而如今给予魏胜足够的机会教其尽可能快速成长,那么他又将能在齐朝军政体系之下上升至何等的高度?

    萧唐遂驱步上前,亲自搀扶起魏胜后又拍了拍他的肩膀,并笑说道:“看来倒是朕搅了你二人切磋的兴致,此番前来,朕是要与故人相会,你们也尽管继续比试便是。方才胡乱一瞧,看你们的马战刀法也甚是了得了,而长刀的手段,朕倒也算是精熟,过后也未尝不可与你们走几招......

    你便是魏胜?好好干!楚州军司那边按朕旨意查觑,知你是军中后起之秀,而如今既又有岳贤弟这等名师指点,也必然是受益匪浅,再潜心修习多长些本事,国家也早晚有要重用于你,可莫要辜负了朕待你的提拔重用!”

    一股豪情顿时涌上魏胜心头,虽然语音不由得有些颤抖,可他也仍是用力的点了点头,随即又意气高涨的朗声说道:“是!蒙陛下钦点赏识,未将虽诚惶诚恐,但也势必要勤学苦练,只图日后能建功于国,便是肝脑涂地,以报答陛下洪恩之万一!”

    如此这般,萧唐倒似是在视察之际时不时高声说着“同志们辛苦了”的领导也似的,又先后好言勉励岳云、关铃、徐晟等一众少壮小将一番,嘱咐众人既有这等受教的机缘也势必要专注刻苦。而草庐那边,也正要回自家宅院的岳飞似乎是听见此间响动,而特意前来看觑。直当萧唐在一众御令护卫的陪同下也往草庐这边行来,而与岳飞彼此相互能觑清对方之时,岳飞当即一怔,脸上很明显的露出讶然之色,毕竟萧唐贵为齐朝天子,又怎得空闲时日会从大名府一路南下到了这相州汤阴地界?

    而两人对视了片刻之后,岳飞脸上惊异的神情也是渐渐褪去,随即他微微一笑,说道:“原来是兄长大驾光临...也着实出乎于我的意料之外......”

    萧唐也是展颜一笑,回道:“看来这些时日贤弟结庐授徒端的专注,而既是有同门情谊的兄长前来看觑,贤弟却不是也须当于自家宅邸好生招待才是?”

2112章 你再是执拗,对我朝也已是居功至伟

    虽然如今早已不是统军主帅,也不必再做为表率以身作则,而守着清贫过活,可是岳飞的宅邸也仍是从简从便。附近四下里绿阴似染,虽然也有佃户庄客居住,但岳飞宅邸内自从岳母过世之后,便连一个供使唤的仆役都没有,而宅邸中几间房舍,似乎也只是堪堪可供妻室家小安住,休说地方上的员外大户,便只是镇坊中有些余财的商贾,府宅似乎也要比岳飞的住所气派得多。

    而宅邸厅堂虽然亦是布置简陋,但也收拾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上的茶茗当然也不是甚么名贵好茶,但是沁香甘甜也喝得入口。至于上茶之人,这也是萧唐初次见到岳飞续娶的妻室,而在正史中以深明大义的贤妻良母之名在后世也广为流传的贤内助李娃。

    貌相气质、人淡如菊,李娃生得五官端正,而比起岳飞那第一任那早已改嫁的妻室刘氏身上总不免带着股市侩气。李娃言行举止间却透着股端庄典雅,虽然尚还没到不食人间烟火的程度,可是在面对萧唐这个执掌天下生杀大权的帝君天子时亦是温文尔雅、有礼有节,看来也能见得惯大世面而处变不惊。

    若非是外柔内刚,正史轨迹中的李娃也断然不可能在岳飞含冤遇害之后仍能支撑起家世,在被流放至岑南的二十多年凄苦岁月里含辛茹苦的养育几子长大。而如今也终于拜会得与自家夫君曾互为死敌,所幸现在也不必再因为理念的差异而相互攻伐的齐朝皇帝萧唐,李娃于盈盈施礼,上茶侍奉之后,却蓦的感然道:“蒙伯伯恩赦,搭救义释我家夫君...而教民妇能得以夫妻团圆,如此大恩深过沧海,虽实难报答,可民妇铭感五内,终身不敢或忘......”

    萧唐微笑颔首,自也无须再做多言。李娃嫁于岳飞这个当初宋廷统管得一路大军的勋臣高官,本来应是锦衣玉食,却因自家夫君因公废私,终日持家操劳、粗茶淡饭守着清苦过活,而后又因岳飞的千古奇冤而被发配至岑南,做为遗孀妇人支撑起整个家吃尽了苦头,也要竭力维持岳家的香火余脉...如今既然命途轨迹已早已改变,李娃这个贤内助以后也应该与岳飞过上安乐日子了......

    如今岳飞长子岳云,也并没有随着他父亲一并被昏君佞臣给害死,仍是少壮年纪,便能做为出类拔萃的猛将继续为齐朝建功立业;二子岳雷,很快也将入伍从戎,虽然也不必在军中受他父亲的严厉管教,可一直以来也仍是受岳飞耳提面命的教诲,届时再有他兄长岳云照应,想必日后于厮杀征战时也能够独当一面......

    而岳飞三子岳霖如今也已是十三四岁的年纪,在拜见萧唐时恭谨守礼,举止文绉绉的,而与他的大哥岳云以往虎头虎脑的做派截然不同。的确他也与两个兄长的秉性与长处不同,岳霖更以经史见长,看来是个做文官的料。而按正史的轨迹岳霖于三十二岁时由宋孝宗为他父亲平冤昭雪之后复为右承事郎,又先后历任朝请大夫、敷文阁侍制,兵部侍郎、广东经略安抚使等文官职事,与朱熹、张拭等大儒交好,生平与其子致力于搜集父亲岳飞遗文修编成书。如今看来,岳霖自然不会再按大哥岳云、二哥岳雷的轨迹那般投军入伍,而是打算考取功名;

    至于岳飞四子岳震、五子岳霆,如今他们兄弟二人一个不满十岁,另一个也就四五岁大小,拜见萧唐时自然也都不免怯生生的。而按正史的轨迹他们二人一个先后历任朝请大夫、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户部度制司郎中、江东提举等官职,另一个仕途履历为朝散大夫,监潭州守宗正节使等职事,遮莫也将如他们三哥一般勤学苦读,要通过科考出仕,反正不管是文官武官,他们哥几个要做的终究是齐朝的官;

    而岳飞之女岳孝娥尚还只是襁褓当中的小娃娃,被她娘亲抱来觑见萧唐之时,却因乍然见到了生人而嚎啕大哭起来,浑然不似他大哥那般孩提时不管谁抱着都张胳膊伸腿的咯咯直乐。萧唐也不知自己怎么就总是不招小娃娃待见,哄也不济事,而把他这个方今天子也迫得手忙脚乱,只得呵呵讪笑......

    不过萧唐也已发觉,如今虽然岳云、岳雷在外都是对他以陛下相称,而岳霖、岳震、岳霆或早或晚要出仕做官造福于民之时,岳飞也很清楚他这几个儿子也必然是要食齐朝国家俸禄,可是现在于自家宅邸当中,岳飞连同他妻小虽然招待亲切、谨守礼数,可是仍是只以兄长、伯伯、世伯相称,仍旧未按觐见皇帝的礼制相唤......

    没辙,岳飞就是这么执拗。

    叙旧详谈中,萧唐又道:“遮莫这两三月内,我也将于交托朝中政务后赶赴往玉门关去。来往路途遥远,只怕也更不得空闲时出京巡行察视,而趁着今番巡狩汴梁,才有机缘来此与贤弟相会。”

    岳飞见说微微一顿,随即便道:“兄长想必已然做好万全准备...而要兵发西域了?”

    萧唐点了点头,又调笑道:“今番西域战事,可惜贤弟不肯出仕襄助,否则也必然能够名震西陲,为我军提供莫大助力。”

    岳飞只是淡然一笑:“兄长说笑了,如今效忠于你的猛将帅才不可计数,又怎至少我一个?何况当初我立下诺言,又怎能食言而肥?既已按兄长嘱托,按义父当年恩举授业讲武,教导诸方弟子,毕竟江山代有英杰出,我也无须再亲身赶赴沙场了......”

    萧唐微叹了口气,又道:“如今耶律大石于极西地界复辽国号,镇抚诸蕃各邦,建立得疆域东至高昌、西抵里海的庞然大国。我朝发兵西出玉门关,便是附庸于西辽的西州回鹘治下疆土...耶律大石想必要收复旧辽疆土,我却是意欲光复当初盛唐时节统管的广袤疆域......如此国战杀伐,必然旷日持久。西辽强盛,实难一蹴而就勘定西域局势,何况要招抚慑服西面诸邦,非是朝夕可成之功。而贤弟栽培得众多军中璞玉将才,届时想必也要受命赶赴西北,为国家效力...贤弟虽仍执意不肯出山统兵,可为日后战事提供良将之才,如此也仍要劳烦你了......”

    而萧唐把话说到这,岳飞却是把眼一乜,似乎也带着些责怪的口吻对萧唐说道:“兄长既恁的说...当初我既立下誓言,终身不仕齐朝,但也只是我一人诺言,与旧部将士、子裔门徒无关...可除我寻访得良才之外,兄长却授意教诸军司择选得军中少壮才俊发付至我这私塾来,已皆是投从齐朝从戎的军中将士,如此一来我却与兄长所设的讲武院学谕官又有何异?这却不也是形同出仕齐朝为官?”

    萧唐嘿嘿一乐,脸上也不由流露出狡慧的坏笑之意:“如今受你讲武栽培的后生小子,的确也有我朝功臣将门子裔,以及诸部军中后起之秀不假...但贤弟毕竟没有受我朝俸禄,这又怎能能算是违背了你的誓言?更何况...我看你似乎也并不如何着恼,也一样悉心教导,依我想来,遮莫贤弟...这也是乐在其中吧?”

    岳飞见说倒似是刻意的要把脸板起来,然而与脸上挂着玩味笑意的萧唐对持一番之后,两人不约而同的朗声大笑起来,笑声直在厅堂中回荡着,听起来自是无比的畅怀痛快......

2113章 血雠深恨,虽难以罢休,但可是.......

    “岳云...岳家军...岳飞......”

    大名府一处达官显贵的府邸厅堂当中,也正有个于齐朝朝廷身居要位的重臣阴声说着,却正是同样曾于水泊梁山共聚大义,而位列齐朝开国元勋之一的金剑先生李助。

    但见李助面沉如水,念及“岳飞”、“岳家军”时不免咬牙切齿,话语中也不由的流露出一股恨意,然而过了片刻,李助眼中凶狠的戾气渐渐消逝,脸上神情也变得愈发复杂起来,随即他又喃喃念叨:“陛下...到底是去见岳飞了。”

    眼见向自己前来报说萧唐行迹的体己心腹仍是低眉顺眼的恭立着,李助长叹了一口气,随即挥了挥手教他退下。

    视如己出的亲侄子李懹,当初正是遭受岳飞所统领的岳家军猛攻而战死丧命,若是按李助以往的凶戾性情,也势必要教岳飞满门全家整整齐齐,杀得尽了方才罢休......

    然而如今江湖仇杀那一套,却也再搞不得了。

    以往在绿林中闯荡,自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专要做造反勾当,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是经过多少年来处心积虑的勾当,先去看觑过王庆那不成器的蠢材,又撺掇着京西、荆湖诸路流寇强人,奔赴至梁山宋江那入伙做大了声势,最终仍是在宋江受朝廷招安,掉过头来又讨伐萧唐接管的梁山泊时突然反水,差不多算是搭上了与萧唐会集于梁山聚义的最后一班车,才有了如今元勋功臣的身份。这期间过程,哪一步没有经过李助深思熟虑的谋划?而后历经抗虏、建国、灭金、吞宋...而终于争来今日恁般名望与地位,又谈何容易?

    如今拥有的越多,以往豁出性命仍要干造反勾当的李助顾虑也就越大。

    虽然自己的侄儿李懹是因岳飞而死,但当初毕竟是两国交战、各为其主,为了成就大事,便是若有机缘招募曾杀了你手足至亲,而能力却出众超群的敌军大将,也仍要摒弃前嫌收为己用,这个理李助当然也很清楚。而帝君萧唐,当初因李懹的战死也已曾好生宽慰抚恤过了...而就算不论他与岳飞之间的交情,保住他的命在并加以宽抚,不但能够促成岳家军近十万猛将强兵诚心投从本朝,且岳飞就算不出仕齐朝也能为国家培养得大批的将才,更何况岳飞在民间风评极佳,传出齐朝皇帝萧唐义释厚待知交岳飞,延续水泊梁山誓不损害忠臣烈士这等佳话,也对于迅速招抚宋廷臣民降从有着极为深远的正面影响......

    倘若事不关己,为岳飞所杀的是其他聚义兄弟的至亲挚友之时,待李助揣摩清国君萧唐的用意,他的观点也必然会是:岳飞不该杀。

    可偏偏死于岳飞之手的就是自己的亲侄李懹,倘若偏要报这等血雠大恨又当如何?李助是谋而后动的人,他也势必要估算寻岳飞报雠得手的可能性,事发的几率,已经所将付出的代价。而岳飞如今广收弟子,其中也有齐朝开国功臣将门子裔,终日人多眼杂,就算凭自己出神入化的剑术潜至相州汤阴前去暗杀,岳飞也同样身怀精绝武艺,稍有不慎便是捅了马蜂窝,又怎能轻易得手?

    而若再换种报仇的手段,你杀我侄儿,我便害你亲子?李助心想如今自己虽然在朝中官居要位,但到底已彻底转做文官,如果自己再费些心思转调回枢密院掌握军权方便动手,势必也要去上书奏请的国君萧唐,又岂会洞察不出其中的用意?

    利用枢密院权职之便,设计构害岳云乃至岳家军众部将士...如今可不是宋朝时节,甚打算排除异己的权奸可以虚报战事经历,而可肆意去迫害下僚将官。这等事纸是包不住火的,倘若闹出些风波来朝廷也势必要把来龙去脉彻查得分明,何况石秀掌管的仪鸾镇抚司又是何等的厉害,李助又焉能不知?

    无论寻岳飞报雠能否得手与否,倘若事发,萧唐也必然不会容许构害同僚的歹行发生。那么自己处心积虑所争取来的一切,也将尽皆付之东流。本来能享得官身名禄的大将曲端,前些时日于征讨复叛的平西公任得敬之时终究放不下与吴玠之间的旧恨宿怨,而与吴璘、杨政所部军旅酿成同僚相残的事端终究被萧唐定罪处事...李助很清楚自己执意要寻岳飞复仇,下场恐怕比起那曲端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思虑了良久,李助仍是心绪复杂,多少年来经历了多少大风大浪,似乎还从来没有像此时恁般心力憔悴过。如今的李助已是半头霜白,而自己曾经终日随身佩戴的宝剑,由于如今已做了治世文臣每日上朝公干,也早已收藏起来了,本来出神入化的剑术也已生疏了不少,毕竟如今终日思量的是国事政事,不必再于绿林中、沙场上做刀口舔血的勾当,除了每日耍回剑强身健骨,似乎也再别无甚么大用了......

    当初在绿林中厮混之时,李助是个行事带着几分邪气的狠人,可他更是个老谋深算的聪明人,深思熟虑、权衡利害一番过后,李助心中也不禁恨恨的念道:侄儿...阿叔是当真是想为你报雠雪恨,可是须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陛下也的确有保住岳飞性命的理由,如今不比江湖路数,恐怕执意要去寻仇,也只会断送我李家打江山所争来的一切...就算阿叔肯抛却官位爵禄,舍命刺杀岳飞后流亡逃遁,可是你阿叔老了...也再闯不动江湖了......

    当初能撺掇着各处江洋大盗、山寨强寇来附和的金剑先生,如今心中也只是仍有几分不甘心思挣扎时,蓦的怯生生的声音传入耳畔,而打断了李助的思付:“叔...叔公?”

    李助抬眼望去,就见有个貌美妇人带这个**岁大小的男童小心翼翼的站在一旁。自打萧唐开元建制之后,李懹也算是开国功臣的一员,便立刻贪图享福了起来,除了李助眼前这个于萧唐被宋廷官家册封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之时便娶下的妻室,随后陆陆续续又纳得几房美妾,眼前这个李懹的长子,倒还是李懹的妾室所生,可是于李懹遭受岳飞所统领的岳家军精锐截杀战死之后,李助便发付金银财物于自己侄儿纳下的众多妾婢,教她们各自改嫁了去,而留下这亲侄的长子便由官邸中唯一明媒正娶的妻室来带。

    这李懹的正室不但生得貌美,所幸李懹又是听从自己眼光毒辣的亲叔做主,她秉性也是贤惠纯良,虽非是己出,可是待自家相公这个遗子向来也视如己出。如今这个李懹长子受学归来,李懹妻室听闻得叔公尚在厅堂中时便携子前来拜会,却见得李助思付的深切,浑然不知自己的侄媳妇与侄孙前来礼拜尊长。而看到叔公面色阴渗渗的坐在檀木椅上垂首不语,李懹遗孀也只得待李助面色稍缓时才小心翼翼的出言探问。

    而李助回过神来,抬起头来抬手一按,算是示意过自家侄媳不必慌张之后,待他把眼朝一旁肃手恭立的侄孙觑将过去,本来阴沉紧绷的面庞,似乎也已慢慢舒展开来......

2114章 岳鹏举,武穆遗书?名将之师,仍是千古流芳

    “你过来......”

    李助招了招手对着自己那侄孙说道,虽然他的话在李家府邸中向来不容置否,可此时也已经是尽量摆出副慈祥温和的模样。李助的侄孙自也是乖乖巧巧的上前行礼,听候叔祖父训话。

    这小子...到底不似他爹那般在绿林中摸爬滚打过,缺了股狠劲,也忒老实了些。如今这世道的确是变了,他也不须要于刀口上讨生计...江湖中的手段,他不必懂,可是以后要让他来继承李家的基业,该教他的东西终归要教,我李家后世子孙,也终不能再被外人欺负了......

    李助心中念道,伸出的手虽然有些迟疑,可仍轻轻抚摸着自己这侄孙的脑袋,又道:“你到底是不及你爹闯实,性子未免柔弱了些,以后又如何能担得起诺大的家业?从今日起,叔祖父也将好生调教你,要撑起家门,你也须知要有个担当,可听明白了?”

    自己这叔祖父本来几乎不会对后辈做出甚么亲昵的动作,李懹之子虽然慌张,但也仍恭恭敬敬的施礼应了。李助再嘱咐几句,随即便教李懹遗孀带着他侄孙退下去了,只是临了时叹言又说了句教他们娘俩听不明白的话:“剑收入鞘中的时日...毕竟已是忒久了......”

    随后李助除了专注于政事之外,便一门心思的只顾调教他侄孙,也正如他当年点拨侄子李懹一般,也再没有派人前去观察岳飞的动向,

    而李助不知道的是,本来由于他派遣心腹贯注岳飞那边的行迹,却也被惊动了仪鸾镇抚司派出暗中探觑他的密探在过了一段时日后,也被尽数撤回。无论是监视的还是被监视的,随后也都是风平浪静,好像甚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般......

    与国君萧唐的相处状态,李助也仍维持在虽然对齐朝尽忠,但也不至刻意巴结皇帝而有恃宠专权之嫌的关系上。但逢皇帝诞辰等时日,李助倒也进奉贺礼,而他所献出最教萧唐注意的礼物,却是他得异人所授,记录着诸般奥妙技法的剑经。

    而李助身为梁山聚义时智囊团中的机密军师,在齐国朝堂中自然也有一定的政治能量,可是他也时刻注意着规避因营私结党而引起皇帝萧唐的猜忌。后来朝廷中也难免因为政见不同,而出现朝官相互对持争斗的情况,以李助为首的官僚集团通常避免被牵扯进党争的漩涡中,却也因此几无甚把柄会被人抓住,李助不会给任何朝臣扳倒他的把柄,当然也就不会有人敢来触犯他的权势与利益。

    而随着年龄渐长,李助在朝廷中也变得愈发低调了起来,这倒与三国时节毒士贾诩在魏国官居要位时的行迹十分相似。直到岳霖、岳震、岳霆这岳飞的三个儿子先后考取功名,出仕为官,再地方上历任转迁,又被调往京师朝廷中枢之时,李助也已到了告老致仕的年纪,彼此之间几乎也并没有甚么交集。

    至于经李助调教长大成人的侄孙,不但有能力把持其家业,随后也出仕做了朝堂京官。凭着李助在朝廷中积累下的人脉关系,他侄孙虽然因能力有限,最高也不过做到三品上下的官阶,但是一生仕途稳稳当当。而但凡有甚么事犹豫不决时,已经告老纳闲的李助也仍旧会做为在幕后出谋划策的李氏家主,来维系着家门基业。

    本来能使得精妙绝伦的剑术,又兼修些道法的李助也端的长寿,直到九十二岁高龄逝世之前,李家子孙后代都受他点拨教诲,做官的做官、经商的经商、放租的放租...世家人丁兴旺,虽然后世子孙也几无谁具备他们的先人李助那般非但练就身独步天下的剑术,更能在乱世间兴风作浪、在治世中屹立住朝堂中枢的能力,但也成为了齐朝治下的名门望族。这对于李助而言,此生的夙愿,无疑也已然达成了......

    岳飞则仍是一如既往,把所有精力都贯注于为中原江山社稷培养治军统兵的将才之上。随着齐朝与西辽国战的爆发,在后续战事当中,也已有学有所成的军中后起之秀,奉朝廷钧旨奔赴沙场,而当中由岳飞曾点拨教导的璞玉之才当中,以魏胜战功居首。

    随后三四十年的时间里,拜到岳飞门下师从学习兵家本事的少壮青俊陆续出仕齐朝,后来军功显赫的名将便足有二十几人之多。而岳飞又结合其以往出阵杀伐的兵家军事心得,编著兵书,其中诸凡定谋、审事、攻伐、守御、练卒、使将、布阵、野战...以及动静安危之势,用正出奇之道,无不详加阐述。后来这本兵书也得以通过出山的弟子流传开来,成为齐朝统兵将领拜读习研的典籍之一。

    只不过当这本兵书传到了萧唐手中时,他却不免心中腹诽道:以如今岳飞贤弟的境遇,这本兵书再要唤作《武穆遗书》...恐怕就不太适合了吧?

    而这本名为《鹏举武略》的兵家典籍得以流传后世,也成为中华军事史中知名度最高的兵法著作之一。

    直到岳飞以七十二岁高龄逝世,也仍旧履行着自己的誓言未曾出仕齐朝,哪怕他为国家已培养得众多武略兵家将才,堪称是桃李满天下。而岳云、岳雷、岳霖、岳震、岳霆...乃至岳家第三代岳甫、岳申、岳经、岳纬、岳琛、岳珂等众多孙辈,再到后世子孙或是做为保家卫国的武官,或是做为造福于民的文臣世代于齐朝任职。当中又要以岳云的功绩最为显赫,而后也曾积累战功被升迁至枢密院身居要职,身后得追谥武穆,成为效忠于齐朝兼为武勋将门、文臣世家的岳家有爵禄封号的先人......

    而相州汤阴岳飞故里,萧唐但有出巡察视的机会,随后也曾七次前来探访,两人每次相会叙旧时,也都是推心置腹、直抒胸意...直到岳飞身故,大殡之日,成群的齐朝军将纷纷前来悼念候设祭,除了尚还健在而当初曾跟随岳飞转战杀伐的岳家军旧部将领,以及当初岳飞于萧家集中盘住时也曾结下情分的梁山派系功勋,更多的是待他一直奉为恩师的名将帅才随灵相送。

    哪怕岳飞就从来没有出仕齐朝做过一日的官,但是众多早已权掌一方军政大权,且在齐朝军中德高望重的宿将勋帅齐来相送,身后事也办得极尽哀荣......

    而岳飞妻室李娃婉拒了齐朝欲封她为诰命夫人的好意,自有岳家子孙奉养,三年之后病逝身故,安葬于自家夫君与岳母姚太夫人墓旁。生时虽不肯为齐官,但便如宋朝追封汉末时节的前朝先人关羽为“义勇武安王”、清代则奉其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齐朝帝君,随后遂御题为“精忠之庙”,为岳飞建功德院,以享后人奉祭......

    非是做为中华史上的民族英雄而蒙受千古奇冤之后身死,这的确也不免使得岳飞在后世的声名打了几分折扣。然而他浴血抗金,始终贯彻其对宋秉忠的理念,然后却又有与齐朝开国皇帝萧唐之间互为敌手,而后却仍是惺惺相惜的佳话,再加上同样才华横溢的岳飞又有《鹏举武略》以及无数诗词名篇流传于后世,这也使得他仍旧会是中华史上知名度最高,乃至被后人颂赞其品性风骨声名最好的名将之一。

    更何况岳飞又栽培得众多青史留名的齐朝名将,这也使得他在后世声名虽然没有达到孔子“至圣先师”那种境界,但是他“名将之师”的英名流传下去,而得以千古流芳......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322/ 第一时间欣赏水浒任侠最新章节! 作者:云霄野所写的《水浒任侠》为转载作品,水浒任侠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水浒任侠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水浒任侠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水浒任侠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水浒任侠介绍:
萧家少主,和武二郎同生共死斗权贵;行镖四海,带兄弟结识八方绿林好汉;东京梦华,携燕青在汴梁城浅酌小饮;北地风云,向完颜阿骨打再去讨酒吃;西夏狼烟,与吴玠和西夏军浴血奋战;江南烟雨,同方腊教主还要计较一番......有无数好汉见了你宋江纳拜,可我也有谪仙、布衣剑卿、刈虎刃、铁狮子、青鹘子、一阵风、旱天雷、补天手、一点油、绵里针、小白龙、活死人、乳虎等一票兄弟帮衬。你及时雨宋江既然要招安,那梁山便由我燕云十八骑、面涅郎君、天魁星主的任侠萧唐接手了罢,替天行道那面大旗,我会替你扛下去的。(水浒任侠书友群号:277318413)水浒任侠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水浒任侠,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水浒任侠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