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楚怀王TXT下载大楚怀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楚怀王全文阅读

作者:腊月青梅子     大楚怀王txt下载     大楚怀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零五章 调离

    “不知大王属意何人?”储子直接将这个问题还给了齐王。

    齐王想了想,感叹道:“不久前,在薛地与楚军对持的章子以及在平陆的声子,全都派出人求见寡人,希望能成为对楚作战的主帅。

    若是论大战经验以及地位,章子本来是最好的人选。但是西部的齐军一直是由声子指挥,而且声子也与魏国打交道多年,出于拉拢魏国的需要,于情于理,都应该让声子指挥这次的大战。

    只是这一场对楚国的关键一战,无故将章子调回,寡人担心章子会不理解寡人,因此而心生不快。”

    知道齐王也属意声子,储子便微微点了点头,心中有数了。

    只是齐王的顾虑,储子也深以为然。

    匡章是齐国宿将,民望甚高,断然没有在决战之时将他闲置不用,而用声子的道理。

    所以,要想将匡章调回,得对匡章有一个说法。

    虽然最近一段时间里,有许多大臣都在弹劾匡章怯弱,畏敌如虎,拥军不前等等。还有人人畏惧越国的进攻,要将齐国的定海神针请回莒城等等。

    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将匡章调回的理由,若是用前一个理由,这只能说明齐王对匡章的不信任,要知道齐威王时,同样也发生了这种事情,当时还有人说匡章准备投靠秦国了,但齐威王依旧保持了对匡章的信任,最终获取了对秦国的胜利。

    至于用后一个理由,大臣们无所谓,但对齐王来说是不行的。要是这么做了,肯定会有许多人以为齐王不够沉稳。若是声子大胜还好,若是败了,齐王有匡章不用,而用声子,那齐王的威望将会跌到低谷,战败的责任全都会推给齐王。

    但是这些理由不能宣示于人,而且不能让匡章信服。

    储子将这些事情全都想了一遍,沉吟许久,这才开口道:“大王,臣以为应该将章子调回防守越国。原因不在于越国而在于楚国。一旦魏国答应出兵,臣担心楚国得到消息后,东面是章子,北面是声子,楚国被包围后,担忧之下会提前逃跑。

    所以,大王应该告诉章子,为了稳住楚国,不让楚王提前逃跑,这次便委屈章子了。”

    齐王闻言点了点头。

    匡章大营。

    得知他被调回莒城后,匡章沉默许久,这才轻轻一叹。

    虽然齐王说是为了让对楚国轻心大意的计策,这才不得已将其调回,但是错过这次大败楚国的机会,匡章同样心生诸多遗憾。

    可,齐王有令,匡章也只得听从了。

    将大军交付给副将田甲后,匡章又从怀中拿出一副地图,铺在案上,接着对身侧即喜即忧的田甲道:“田将军,这一次的大战目的想必你也知道了吧!”

    田甲用力的点了点头:“将军,在下已经尽知。此战的目的不是救援薛城而是为了打垮薛城外的楚军,然后大军进攻宋国,逼宋国投靠我们齐国。事成之后,楚国再次断掉一臂,而我们齐国则会获得宋魏两国的支持,从此,齐楚之间攻守易势,齐国将会成为新的霸主。”

    匡章郑重的道:“不错,我们在驻扎这么长时间,不是因为我们怕了楚军,而是时机未到。现在,事迹快就会到来,北面的齐军随时可以调往平陆,声子将军手中将会聚集近二十万齐军,再加上这里的十五齐军,可以说我们齐国已经倾尽全力,此战只需成功不需失败。”

    田甲拱手道:“将军放心,在下知道轻重,在时机到来之前,肯定不会轻易出兵与楚国作战的。”

    “好,如此本将就可以放心了。”说着,匡章又问道:“虽然田将军你率领的齐军乃是侧翼,但是同样也肩负重任。”

    田甲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幸亏这支齐军只是负责侧翼,否则哪里会轮到田甲率领这十几万大军呢!

    想着,田甲不由看向匡章,若不是匡章地位太高,可能齐王也不会将他调回吧!

    正想着,有听到匡章问道:“要想牵制楚军,那就必须打破前面唐昧所部的防线,田将军可有破营之策?”

    田甲茫然的摇了摇头。

    唐昧也不是无能之辈,精心准备许久的防线,那是轻易就可以破去的。

    按田甲的意思,等声子主力南下伺机与楚军决战之时,唐昧自然会返回薛城外与楚王会合。

    那时,唐昧一动,他田甲就衔尾追击,死死的咬在后面,自然就能完成牵制任务了。

    匡章见田甲摇头,也不以为意,指着地图笑道:“唐昧的防线虽然坚固,但也并非无懈可击,依然有一个大破绽。”

    田甲将匡章的手指指着楚军防守的无名小河,然后手指顺着河流移到上游一个画圈的地方,想了想,猜测道:“将军,莫非你的意思是用水攻,在上游蓄水,然后水淹楚军?”

    “不是!”匡章摇了摇头,见田甲投来询问的眼神,开口解释道:“唐昧选择的地方,早就考虑过水淹的可能性,故而大营安排在两座小山之间,并且山上全都有重兵防守。一旦我们蓄水而击,这上游的小山,就是楚军防水的护盾,避免遭到水流的冲击。而且现在正处冬季,水量严重不足,使用水攻太过困难,而且蓄水的时候很容易被楚军发觉,难以出其不意。”

    “那将军的意思是?”田甲又问道。

    “本将的意思是改道。现在正处冬季,水量较少,不及夏季的一半。所以我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轻而易举的在上游修一个堤坝,截断河流,然后在堤坝上游挖开河岸泄水改道。到时,唐昧以河为池的打算就全部落空。”

    田甲眼睛一亮,似乎看到了楚军大败的场景,大赞道:“将军高明,唐昧本以为河水可以拦住我们,在我们攻打楚营的时候,必然会安排大量弓弩手在西岸防守。到时,河水干枯,我们齐军不必渡河就直接杀到楚军之前,想必唐昧一定会被杀得措手不及。一战之下,楚军大营也必会为我所有。”

第四百零六章 嘱咐

    匡章点头道:“不错,正是此理。”

    接着,田甲又问道:“那么将军,为何还要将河水改道?如此费时费力,平添不少功夫呢?”

    匡章正色道:“这并非多次一举,而是为了以防万一,防止唐昧派人夺取堤坝,然后放水冲击齐军。”

    田甲闻言打了冷颤,若是没有匡章提醒,堤坝为楚军所夺,那么齐军说不定就会遭遇一场水难。

    想着,田甲立即拱手道:“将军英明。”

    对田甲的恭维,匡章没有任何反应,而是再次嘱托道:“切记,攻破前方楚营并非难事,最重要的事情,是在进攻的时机,以及咬住楚军!但是,田将军同样也不不能轻心大意,唐昧所部距离薛城东部有数十里地方,这么长的距离,全在楚军的掌握之下。

    虽然现在唐昧所部人少,但是楚军的数量却并不少,一旦薛城外的楚军秘密被调走,然后埋伏起来,我们很难探查清楚,所以,咬住楚军之时,依旧需要小心伏兵。”

    已经得到破楚计策的田甲,此时听到匡章的提醒,毕恭毕敬的行礼道:“将军放心,在下明白!”

    若是其他,田甲或许不会如此慎重,但是前面的楚军中,不仅有楚王,还有景翠公孙衍等人在,由不得他不谨慎。

    “大王,司败传来消息,匡章已经离开齐军大营放回东部的莒城。现在齐军大营的将旗已经没有匡章的旗子,并且田甲的将旗取代了原本匡章将旗的位置。”

    “好消息,这是这段时间以来寡人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听着陈轸的汇报,熊槐对一旁的公孙衍对视了一眼,全都露出一丝轻松的笑意。

    自从燕国以极快的速度对东胡开战以来,熊槐一直担心齐国北部的兵力南下。虽然目前从齐国北部传来的消息,齐军还没有动静,但是熊槐知道,这是迟早的问题而已,齐王肯定是在做最后的准备。

    今天,一直呆在乌龟壳中的匡章被齐王调回东部。

    这不仅说明齐国已经快做好准备了,同样也说明楚国离胜利更近了一步。

    鹿死谁手,熊槐觉得楚国的机会更大一些。

    而且,就算最后楚国比齐国慢了一步,但是相对而言,楚国还有回转的於地。

    顿了顿,熊槐突然想起后世赫赫有名的长平之战来。

    万一,齐国弄出一个瞒天过海的计策,明面上调回匡章,但是暗中又让匡章返回薛地,那

    想着,熊槐对身侧的陈轸吩咐道:“贤卿,现在寡人心中没底,有劳卿派人前往莒城打探,一定要查到匡章的下落,避免我们被齐王给坑了。”

    “唯!”

    接着,熊槐继续道:“传令给司败,让他对齐营开始进行试探,摸摸田甲的底细。”

    “另外,保持对齐国北部的探查,寡人担心齐军是否已经通过秘密途径来到南部了。还有,魏国那边也需要注意,一旦楼庳出现问题,或者魏国有大规模调兵的迹象,立即来报。”

    “唯。”

    说着,熊槐眼睛看向薛城的方向到:“匡章返回东部的消息,田文现在应该也知道了,也不知道田甲换匡章,田文究竟是高兴呢还是担忧呢?”

    陈轸笑着应道:“大王,田文自然应该是高兴的,田文父子与其他齐国宗室的关系一向很好,田文田甲交情深厚,匡章不会听从田文的游说,可田甲就未必了。说不定只要田文拿出重礼游说,田甲就会义字当头,对薛城展开救援呢。”

    公孙衍亦道:“大王,想来现在田文已经接到齐王调走匡章的消息了。故而,为了让田甲尽快来援,我们还需加强对薛城的攻势才行!”

    陈轸跟着道:“大王,我们还可以把匡章被齐王调走的消息散布出去,进一步打击城中士气。”

    熊槐笑道:“好,就这么办。”

    另一边。

    唐昧接到楚王传来的消息后,立即将钟离君叫了过来。

    江淮一带的封君,大部分都与唐昧是老搭档,被熊槐安排在唐昧军营中,听唐昧调遣。之前项君等人已经被唐昧调走,现在还在军营中的只剩下钟离君这一个封君。

    二人坐毕,唐昧开口道:“钟离君,本将刚刚接到楚王的命令,让我再次对匡章是否还在齐军中进行再次确认,以免遭到齐国算计。”

    钟离君看了一眼唐昧,见其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若有所思道:“司败的意思是,让我去齐军大营走一趟?”

    钟离君的封地在淮水的南面,寿县的东面,邗沟西面,地理位置虽然不是十分重要,但也是四通八达。故而钟离君与齐越两国都有些关系。

    唐昧笑着点了点头:“不错,本将正是这个意思。田甲乃是齐国宗室,若是寻常的使者,恐怕会遭到其轻视,故而我想请钟离君作为使者亲自走一趟。”

    钟离君沉吟了一下,应道:“好,在下备齐礼物,明日就去齐军一访。不知司败有什么特别吩咐的吗?”

    唐昧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开口道:“正有一事。这次钟离君去齐营,除了查探匡章是否还在齐营外,还需激怒田甲,最好能激起田甲前来一战。”

    齐营。

    田甲接替匡章成为援军主将的第二天,就得知钟离君携带重礼来访。

    “将军在这里呆了数月,楚国那边一个使者都没有来。现在,将军昨日才离去,今天楚国使者就来了。”

    田甲喃喃了一句,然后露出一股冷笑,不屑道:“这是打探虚实的来了!”

    “请钟离君进来。”

    不多时,钟离君便来到主将的营帐,见到在帐前相迎的田甲,立即拱手道:“有劳田将军相迎,幸甚幸甚!”

    田甲回礼道:“哪里哪里,钟离君乃是我们齐国的老朋友,现在到我军营,在下岂能安坐在内。”

    说着,二人便并肩向营帐内走去,田甲边走边感叹道:“当年田忌将军从楚国归来之时,一直都在感叹钟离君的好客,向齐国的亲朋好友夸赞钟离君的热情。本将军在齐国可是没少听说钟离君的贤名,今日一见,算是得偿所愿了。”

第四百零七章 试探

    感叹者,田甲又问道:“钟离君,不知田忌将军留在楚国的后人,现在如何了?如今数十年过去,在下甚是想念远在楚国的同宗啊!”

    当年马陵之战,田忌全歼当时霸主国魏国的主力魏武卒,一时风头无二,故而引起齐相邹忌的忌惮。

    得知齐军全胜魏军后,邹忌立即便在齐威王面前中伤田忌。得知消息,孙膑劝说田忌趁大军在握,直接率兵攻打临淄清君侧,并夺取齐国的大权。但田忌出于对田婴田盼两位副将的忌惮,并没有听从孙膑的建议,而是解散军队后才返回临淄。结果被邹忌诬告谋反,有口难辩之下只好起兵反抗,失败后便与孙膑一同逃亡楚国。

    而当时的楚王听从了邹忌门客的建议,同时交好邹忌与田忌,便在江南选了一块地方送给田忌作为封地。

    田忌与孙膑在楚国呆了二十多年,直到现齐王即位,六国组织伐秦之时,才被齐王请回齐国担任齐将。

    当然,田忌是回去了,但是田忌在楚国的后裔还在,被田忌留在楚国。

    故而田甲才有此一问。

    钟离君答道:“寡君仁厚,虽然齐王不义,前脚答应围攻秦国,后脚便背叛同盟,但是寡君并没有牵怒到田忌将军。不仅如此,田忌将军在楚国的封地也还在,并没有被楚王收回,寡君对田忌将军子嗣的待遇,一如田忌将军还在楚国之时,没有任何怠慢。”

    田甲闻言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有感而发道:“楚王果然是仁义之君。”

    说话间,二人已经进入帐中。

    钟离君看着空空荡荡的营帐,特意询问道:“田将军,不知匡章将军何在,本君奉命前来拜访,匡章将军身为主将,为何避而不见?”

    田甲心中不屑的笑了笑,不就是来确定虚实的吗?

    不过,这次的目的本来就是以虚为实,大大方方的告诉你实情,免得楚王提前撤了。

    想着,田甲连忙开口道:“钟离君误会了,因为寡君有事要询问章子,故而章子将军放回莒城向寡君复命去了,现在这里乃是在下做主,故而不是将军有意轻慢于你。”

    钟离君轻轻“嗯”了一声,见跟在田甲身后作陪的齐将全都面色如常,没有丝毫异色,便做恍然大悟状,脸上充满轻松之意,惊喜的开口道:“田将军竟然是齐军主将,那真是太好了。”

    说完,似乎又想起什么,并见田甲愣了一愣,脸色浮现出不快之意,立即解释道:“在下失礼了,刚刚本以为援军主将还是匡章将军,不想,主将正在眼前,并且亲自在帐外相迎,失礼,失礼!”

    “哪里!”

    田甲应了一句。

    得知他成为齐军主将,钟离君这个敌国将领竟然露出惊喜之色。

    这算什么?

    他田甲应该高兴呢?还是应该对其中的轻视蔑视感到愤慨呢?

    虽然这可能是钟离君故意的,但是田甲还是有些气愤。

    可是钟离君已经开口解释,只能装作不以为意道:“钟离君乃是温厚长者,甲乃是晚辈,虽然是齐军主将,但也是应该的。”

    说着,分宾主坐下后,田甲言语有些冷漠的问道:“现在两国交战,不知钟离君此来齐军大营,有何要事?”

    闻言,钟离君先是露出一丝嘲讽的笑容,然后瞬间隐去,接着脸色一正,开口道:“既然田将军就是齐军主将,那么我就直言了。

    本君奉命前来,特意告知齐军主将,你们齐军到了薛地已经有数月之久了。现在呆在这里战又不战,退又不退,这是何道理?故而,我楚军决定,明日愿与君一会,一决雌雄。”

    钟离君的嘲讽虽然转瞬即逝,但是依然被一直关注他的田甲看在眼里。

    嘲讽什么,田甲自然是知道的。

    更令田甲气愤的是,钟离君明明携带着重礼进入齐军大营,结果得知他田甲取代匡章成为齐军主将后,便对礼物的事情提也不提,直接就进行约战。

    欺人太甚。

    好歹你也把带到齐营的礼物先送出去吧!

    深吸一口气后,田甲想起昨日匡章的嘱咐。

    楚军得知他接替主将位置后,肯定会来邀战,并使用激将法的。

    于是,顿了顿,冷静头脑后,开口回到:“楚国背信弃义,不顾上次齐国帮助楚国攻打秦国的情谊,前来攻打齐国薛地。寡君虽然不耻楚国的做法,但是为了避免齐楚两国战端大启,百姓悲苦,故而一再忍让,下令齐军不可主动还手,以免齐楚两国接下血仇。”

    说着,田甲摇头叹道:“不想,楚王丝毫没有体会到寡君的良苦用心,在没有攻克薛城的情况下,竟然又向与本将决战。虽然本将乐意一战,但是君命不可违,不敢与楚王一战,免得伤及楚王左右,加深齐楚两国的仇恨。”

    “所以,楚王若是想要一战,那就来攻打本将大营吧!”

    钟离君见田甲直接避战,大怒道:“既如此,田将军就等着我们楚军的攻营吧。”

    说完,钟离君便离开营帐,然后带着他带来的礼物,望楚营而去。

    楚营中。

    唐昧从钟离君得知事情的经过,沉吟道:“钟离君,不知依你之见,匡章是否真的离开齐军返回莒城了?”

    钟离君想了想,开口道:“司败,在下曾观察过齐军士卒以及田甲所部的齐将。发现齐军士卒的眼神明显有些忧虑,士气不如之前饱满,这么明显就是临阵换将,士卒对田甲还不过信任的缘故。而齐军对在下提及匡章离去一事,没有任何异常,这也说明了匡章被齐王换走的事实。

    而且,在下观齐军中,田甲对所有的事情全都可以一言而决,没有丝毫顾及,这也说明匡章已经不再齐军中了。”

    唐昧思索片刻后,再问道:“钟离君,田甲已经拒绝与我们决战的提议了。”

    “正是如此。”钟离君应道。

    “好!”唐昧沉吟了一下,然后开口道:“既如此,那么明日本将就带领三万楚军前去齐军大营挑战,探探齐军的态度。”

    钟离君一愣,急忙劝导:“司败,前面的齐军可是有十五万之众,三万楚军实在是太少,实在太危险,太危险了。况且大王那边的军队还没有做好准备,此时行动,万一战败,后果不堪设想。”

第四百零八章 开始

    唐昧摆了摆手道:“无妨,此次本来就是诱敌,明日本将下令全军轻装上阵,一旦事有不协,本将立即撤回大营便可,凭我们这里这条防线,守住一两天,让大王提前做好准备,并不困难。”

    钟离君闻言,拱手请命道:“司败,你乃是军中主将,岂可轻易犯陷,施行诱敌计划,不如明日由在下前去诱敌。”

    唐昧立即摇头道:“不妥,既是诱敌,那就需要足够的诱饵才行,我们这座楚营总共不过五万楚军,就算全都前去诱敌,分量都有所不足,更何况只是三万楚军呢。所以,要想将齐军引出来,还得本将亲自上才行。

    况且,本将明知齐军有十五之众,依然带领三万楚军前去挑战,如此不正常的行为,就算是匡章也得仔细思量一二,调查清楚,才敢有所行动。

    再说了,本将也不是莽夫,若是齐军来个十万大军,本将立即掉头就走,不与齐军交战便是。若是三五万军队,本将带领三万精锐,丝毫不惧。即便齐军想要缠住楚军,我直接撤回便是。齐军畏惧我暗中设伏,肯定不敢冒进追击的。所以,明日的行动,看似危险实则安全,钟离君你不必多说。”

    钟离君见唐昧说的如此坚决,便拱手道:“诺。”

    唐昧将楚营交付给钟离君后,再次想了想,面色沉重的开口道:“如今齐国北部的军队已经失去燕国的牵制,随时都有可能南下,甚至现在已经南下了。所以,我担心,齐国会不会不等魏国出兵,只需稳住魏国,就直接与我们进行决战?”

    说着,唐昧又自己摇头道:“不,说不定现在齐国的使者已经在游说魏王了。”

    “这”钟离君有些拿捏不住,迟疑的看着唐昧问道:“司败,你的意思是?”

    唐昧在他的山羊胡上抚摸了片刻后,开口道:“传讯给大王,现在就开始部署针对齐军的行动,三五天之内,应该就可以完成对齐军的对战计划。再晚,我担心有变。”

    “好!”钟离君点了点头。

    熊槐这边,得到唐昧的传讯后,当天夜里就开始悄悄调兵设伏。

    次日清晨。

    唐昧从大营中选出三万楚军,什么攻城器械也没有带,便向齐军方向赶去。

    一个多时辰后,楚军赶到齐军大营十里外,然后摆开阵型,敲着战鼓,缓步向前,犹如一股水流,缓缓向齐营推进。

    靠近齐营三里后,唐昧便一摆手,下令道:“传令,停止擂鼓,全军止步。”

    随着鼓声停止,缓缓移动的楚军立即停止前进。

    接着,唐昧对身侧的偏将下令道:“立即派人前去挑战。”

    “诺。”

    齐营中。

    田甲早在楚军刚刚离开军营时,就已经得知楚军有变,下令齐军做好战斗准备。

    等斥候传来楚军只有三万军队,而且没有携带任何攻城器械后,便知道这支楚军只是来邀战的。

    楚军接近后,田甲便来到军营西面的高楼上,观察楚军的行动。

    远远望去,见楚军在前进中井然有序,各部之间没有丝毫错乱,宛如一体一般。虽然隔着老远,但田甲依然感到这支楚军的不一般,乃是一只久经训练的军队。

    随着楚军的不断前行,田甲隐隐有一种错觉,似乎楚军每前进一步,他身上的压力就增大一分。

    而楚军在三里处停下时,田甲的压力不减反增。

    因为即便楚军在突然停下的时候,军队的阵型也没有出现错乱,依然保持一致。

    见此,田甲不由皱了皱额。

    暗道:听说这次楚王从郢都带来了八万精锐楚军,眼前的这三万楚军必然是其中一部分。否则,寻常被征召上来的军队,也只能做到本部不出错罢了,根本做不到全军衔接完整有序,不曾出现半分失误的情况。

    当然,这并没有让田甲感到惧意,因为他手中的齐军,就有五万临淄的常备齐军,同样也能做到这种程度。

    想着,田甲的前额便舒展开来,还好来的是楚军,而不是传说中在大战中也能正常变阵的魏武卒。

    见楚军在三里外停下了,田甲正纳闷楚军想干什么时,突然,一个楚军将士骑着快马飞奔而来。

    见此,想明白这人是来干什么的后,田甲不由发出一声轻蔑的笑声。

    田甲的部将纪僚听到笑声,自然也想明白了楚军的顾虑。

    楚军这是担心齐军倾巢而出,将三万楚军一网打尽。

    于是拱手道:“将军,楚军在三里便停下脚步,分明是怕了我们。既然楚军有所惧意,末将请战,率五万齐军,击退前面的楚军。”

    田甲有所意动,五万对三万,胜率极高。

    但是看见楚军身后漫天飞舞的烟尘,隐隐约约间似乎透着不详,接着又想起匡章的叮嘱,一股危机从心中升起,便摇头道:“区区三万楚军,不过是来激本将一战的罢了,不必理会。”

    不多时,从楚军阵中飞奔而来的将士听在齐营三十步之外,大声高喊道:“里面的齐军听着,我家将军听说齐军怯弱,奉齐王之命前来救援薛城。结果到了薛地境内,一听说楚军势大,便停留数月之久,不敢向前一步。

    我家将军高义,不愿齐军背上怯弱的骂名,更不愿楚军背上以多欺寡的恶名,故特意率三万楚军前来与齐军一戏。不知齐军是否有胆一战,无论是三万五万还是七万齐军,只要出来一战,我们楚军都乐于一战。”

    一连高喊三遍后,这喊话的人也不管齐军是否答应,立即调转马首,向楚军而去。

    齐营中,众将面面相觑,随后纷纷激动地向田甲请战道:“将军,末将请战,只需三万齐军,出去与楚军一决高下。”

    “三万?”田甲内心嘀咕了一下,然后自嘲的笑了一声,对众将激动的表情视而不见。

    另一边,唐昧等了一会儿,见齐军没有反应,沉吟了一下,便开口道:“看来刚刚的话齐军应该没有听清啊。”

    说着,下令道:“传令,派出两百士卒前去齐营附近高喊,就问齐军敢不敢出营一战。”

    “诺。”

    田甲好不容安抚住部将,结果,又有两百楚军士卒来到营外,高喊道:“齐国勇士,敢一战否”

    一遍一遍又一遍,一连高喊了十余遍,都不见有停下来的迹象。

    一些齐将的情绪更加激动了,再度请战。

    “将军”

    田甲想起齐王的筹谋,依然摇了摇头,拒绝了齐将的请战。

第四百零九章 邀战

    楚军将士接连高喊了一刻钟,声音渐渐有些低沉,不似之前那么高昂。

    又喊了一会儿,前去喊话的屯将派人前来向唐昧禀报:“将军,我们已经喊话许久,现在连声音都有一些低沉,结果齐军依旧不出,怎么办?”

    唐昧闻言嘴角微微一勾,一摆头,吩咐道:“传令,让他们回来。”

    接着,又对副将唐林笑道:“看来田甲也想学匡章做缩头乌龟了。”

    唐林应道:“将军,那现在我们怎么办?”

    唐昧笑道:“接着喊,继续打击齐军士气。传令,换二百士卒上前,继续高喊,一直喊道齐军迎战为止。若是齐军一直不应战,那就每隔两刻钟换一批人,直到收兵回营。”

    “诺。”

    齐营中,田甲与诸将见营外的两百楚军回去后,本以为楚军见没有效果便不再喊了。

    结果,这批士卒还没有回去,那边楚军阵中有出来二百士卒。

    接着,他们来到齐营外,继续喊道:“齐国勇士,敢一战否”

    “欺人太甚!”田甲大怒。

    诸将见田甲大怒,再次请战。

    其中,副将纪僚开口道:“将军,末将听说唐昧此人善守不善攻,之前防守广陵之时,就被越王打得死守不出,做了多年缩头乌龟。之前章子将军在时,他唐昧连屁都不敢大声放,现在章子将军刚走,他就来耀武扬威,可谓厚颜无耻了。

    区区唐昧,可不是楚将犀首或者景翠,末将请战。只需三万齐军,必能击退唐昧,扬我军威。以告诉楚军,我齐军将领,除了章子将军,还有其他人在。”

    田甲有所意动,说实话,楚国的名将,自几年前昭阳死后,剩下的当以景翠为首,领军作战多年,虽然没有很大的战果,但是从来也没有吃过亏。

    接下来,就要数犀首了,虽然公孙衍胜少败多,但是他名气大啊!

    至于唐昧,他的名气,的确不怎么样。

    只是,当田甲看到营外整整齐齐的楚军后,便摇了摇头,再指着营外的楚军道:“你们谁能确保随便三万齐军就能打败外面的楚军,只要立下军令状,以全族作保,本将就给你们三万齐军。”

    纪僚顺着田甲手指的方向一看,见到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依旧整整齐齐没有杂乱的楚军,咽了咽口水,便退了回去,不在说话了。

    如果说之前楚军缓步向前已经展示了楚军的徐如林,那么现在楚军所展示出来的气势,那就是不动如山。虽然还没有进行攻击试探,但是外面楚军的样子就差不到哪去!

    这样一支久经训练的楚军,除非是三万同样训练有素的齐军,否则很难取胜。

    更何况刚刚田甲所说的是随便三万齐军。

    田甲见无人开口后,便叹气道:“走吧,回去。既然楚军要喊,那就让他们去喊好了!”

    齐营众多将领离去的动静很快就被楚军查知。

    “将军,前面的斥候来报,齐将田甲已经带人离开齐营西侧。”副将唐林禀报着,然后问道:“将军,我们现在怎么办?是否进一步刺激齐军?”

    唐昧摇了摇头。

    现在不仅齐军还没有做好准备,而且自己这边同样也没有做好准备,还不是与齐军决战的时候。

    虽然唐昧对身后的防线有信心,可以为楚王那边争取足够的时间,但是匡章赶走,楚军就表现出急不可耐的态度,太过刻意,反而不美。

    想着,唐昧摇头道:“不妥,今天我们只是来试探的,必需要有应有的小心谨慎。既然田甲避战不出,而我们现在人少,那就到此为止吧。”

    “传令,继续邀战。”

    次日,唐昧依旧带着三万楚军在齐营三里外摆开阵势。

    不多时,楚军阵中出来二百士卒,抵达齐营附近后,大喊道:“田甲鱼,缩头龟,齐人怯弱,胆小如鼠,十万齐军,竟无一人是男儿”

    齐营中。

    得知唐昧再次带着三万楚军前来后,这次田甲并没有前去一观,而是留在主将大帐中。此刻他左手拿着一块洁白的丝绸,正聚精会神的擦拭佩剑,忽然听到西面传来一阵嘈杂之声,不禁皱了皱额,而后想起昨日楚军在营外的邀战,不由不屑一笑。

    暗道:看来楚国那边也真是急了,竟然想要激他出去一战。

    出去一战,这怎么可能!

    现在形势越来越向齐国偏转,只要再等待一阵,等魏国倒向齐国,那么齐国便大势已成,楚王就只有逃跑这一条路了。

    现在出去,何必呢!

    想着,田甲便不再理会外面的纷扰。

    只是,虽然田甲不想理会,但是外面的纷扰却主动找上田甲。

    “将军,不好了。”副将纪僚带着满脸怒火,快步从帐外走进来,行礼道:“将军,楚军又在营外大喊了。”

    田甲面不改色道:“他们昨日不是已经喊了一天了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理会便是。”

    纪僚焦急的开口道:“将军,今天楚军不是在外面邀战,而是外面大骂,说我们齐人胆小濡弱。”

    田甲左手没有丝毫停顿,轻松的笑道:“让楚人去骂吧,当年魏将庞涓不是也骂过齐人胆怯吗,但结果庞涓最后身死战败了。”

    纪僚怒不可遏道:“将军,不仅如此,而且楚人还在外面大骂将军乃是甲鱼,称将军乃是田甲鱼”

    虽然纪僚没有将楚军直接骂田甲是缩头乌龟的事情说出来,但是田甲一听甲鱼一词,就知道楚人是怎么骂他的。

    一股怒火从心中升起,左手擦拭的动作猛然一滞。

    “嘶”田甲大吸了一口气,左手传来的阵痛顿时让他冷静下来。接着不动声色的将佩剑拿起来,然后又做不经意状,将受创的左手以及被染红的丝绸放在案下,面不改色道:“这还是楚人的激将法,不理会便是。”

    纪僚看着被人指着鼻子骂缩头乌龟的田甲,仅仅一个呼吸之间,就可以做到坦然以对,不由暗赞道:将军这气度胸襟,已经不同常人,跟章子将军相比,也差不多了,宗室多名将,果然名不虚传。

    想着,纪僚受田甲影响,怒火稍稍平息,恭敬的行礼道:“诺!”

第四百一十章 贿赂

    营外。

    唐昧好奇的看着齐营,楚军已经在外面大骂半个时辰。结果,除了刚开始大骂的时候,齐营中传出一些动静外,接下来齐营有恢复了平静,仿佛楚军大骂的不是齐人一样。

    见大骂无用,唐昧点着头感慨道:“田甲虽然名气不怎么大,但是对于大骂却能做到不动于衷,连看都不出来看,这说明田甲至少在气度上还是有些气量的。”

    唐林闻言询问道:“将军,既然大骂的策略无用,我们是否进行下一步动作。”

    唐昧摇头道:“不急,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步来。而且,齐军没有任何动静,也不表示没有任何动静。”

    “传令,斥候的监视范围从三十里扩张到五十里,提防齐军有诈。”

    “传令,加强夜间对齐营的监视,以免齐军秘密调兵。”

    唐林一愣,迟疑道:“将军怀疑昨夜田甲有动作,秘密调齐军在周围埋伏?”

    “不排除这种可能。”唐昧点头道。

    唐林一惊,立即拱手道:“是将军,末将这就去传令。”

    又一天过去。

    第三日,唐昧率领楚军抵达齐营外后,没有停在三里外,而是前进了一里,在两里外停下,然后严阵以待,派人前去叫骂。

    结果齐军依旧不出。

    当夜。

    唐昧率军回到大营,钟离君兴高采烈的对唐昧道:“司败,大王传来的消息,针对齐军的伏兵今夜将全部就绪,只等齐军入瓮了。”

    唐昧闻言精神一振,大喜道:“好,那么接下来我就也用担心齐军出来一战了。”

    钟离君同样也如释负重的笑道:“在下也不用担心齐军趁机夺取大营了。”

    二人对视一眼,大笑。

    第四日。

    唐昧依旧带领三万楚军直奔齐营,这次,比昨日更进一步,直到齐营一里半外才下令停了下来。

    副将唐林跟在唐昧身侧,来带慌张的开口道:“将军,我们是不是离齐营太近了一些。如此距离,一旦齐军从西面出营与我们交战,缠住我们,而后从南北两侧迂回我们两翼或者身后,我们恐怕会陷入齐军的包围之中。”

    唐昧胸有成竹道:“无妨,本将自有打算。传令,让人去叫骂”

    就在楚军再次叫骂的时候,齐营中此时又是另一番景象。

    齐貌辩作为田文的使者,带着千金重礼来到齐营,忧虑重重的开口道:“田将军,自从匡章返回莒城后,这几日楚宋联军加紧了对薛城的攻击。而薛城中,匡章将军返回的消息不幸泄露,士气大跌。此消彼长,薛城已经扛不住了。

    故而,孟尝君命在下特来求援,希望将军能看在往日的情分上,率军前去救薛城与水火。孟尝君无以为报,愿奉上千金作为谢礼。”

    田甲心中一惊。

    虽然早就得知齐貌辩带着重礼进入齐营,也想到了孟尝君会重金贿赂他,但是一出手就是千金的财富,还是把田甲吓了一跳。

    孟尝君果然不愧是齐国赫赫有名的大富大贵之人,常人哪怕是宗室的人也比不了。

    “这”田甲迟疑了一下,然后摇头拒绝道:“虽然甲也想立即率兵前去救援孟尝君,但是手中兵力对比楚宋联军,还是太过薄弱。连章子将军都不敢轻易冒进,在下有怎敢小觑楚宋联军。”

    齐貌辩无视了田甲的推脱之言,继续开口道:“田将军,老朽带来的千金只是定金,只要将军能解薛城为难,事成之后,孟尝君愿全力支持将军提升在齐国的地位。”

    见田甲笑而不语,齐貌辩意味深长的道:“将军,不久前盼子去世,现在章子也已经年迈,没多少年可以征战在外了。章子之后,不知将军以为谁取代章子的地位?”

    田甲一怔,迟疑的开口道:“不知孟尝君的意思是?”

    齐貌辩笑道:“孟尝君乃是薛地之主,自然不会成为齐军主帅了,将军与君上亲密,君上不帮你,还能帮谁?只要将军能解薛城之围,那么孟尝君手中的数千门客,就愿意全力鼓吹将军的美名,那时将军你就将成为齐国仅次于章子声子的名将。”

    田甲咽了咽口水,一刹那间便心动不已。

    他田文的能耐,田甲知道的一清二楚,之所以贤名远远超过了才能,无非就是靠吹。人人都说三人成虎,更何况三千人呢。

    就算是一个废物也能妥妥的吹成人中龙凤。

    所以,田甲自负他的水平不比田文差多少,只是没有田文有钱,没有钱买门客吹捧罢了。这年头,想要出名,还得要有钱!

    只是心动归心动,但是一想起齐王的大计以及匡章的嘱托,冒着巨大的风险,提前出兵救援薛城,他田甲还是不敢的。无论是他田甲还是田文,权势财富都得依靠齐王,惹怒了齐王,就算先王死而复生亲自吹捧哪都没有用。

    想着,田甲遗憾无比的摇了摇头,大义凛然的道:“大王命令本将救援薛城,在下自然是要全力以赴的,本将现在留在这里不动,不是不想前去救援薛城,而是在寻找一个一举打败楚宋联军的机会。

    现在,本将已经有了一些眉目,请先生返回薛城禀报孟尝君,尚且稍待一段时日。只要楚宋联军露出破绽,本将自然就会全力为薛城解围。”

    说着,田甲露出满脸可惜的神情道:“至于先生送来的礼物,无功不受禄,请将军带回薛城,还给孟尝君吧。”

    “这”见田甲不愿立即前去解救薛城,齐貌辩脸色一僵,但最终没有与田甲翻脸,勉强笑道:“既然将军会全力解救薛城,那么老朽带来的礼物,就算提前答谢将军的谢礼吧。”

    薛城外。

    正在熊槐紧张不已的等待田甲入瓮的时候,魏国那边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大王,探子来报,不久前,魏国突变,魏王以楼庳私自接受他国贿赂为名,罢免了楼庳魏相的职务。同时,魏王已经下令征召军队,以公孙喜为将,屯兵济水北部。”

    “另,楼庳传来消息,齐使陈贾在燕国出兵对东胡人开战后,再次游说魏王,以十城为代价,请求魏国出兵救援齐国。结果,魏王贪图齐国的城池,答应了齐国的请求。”

第四百一十一章 叛意

    熊槐闻言立即脸色一变,忧心忡忡的道:“魏王终究还是决定背叛寡人啊。”

    说着,熊槐转头看向公孙衍道:“犀首,司败那里可有消息传来,田甲可有出兵的迹象。”

    公孙衍面色沉重的摇了摇头。

    “这”熊槐沉默了一下,然后开口道:“传令,请柱国回来见寡人,就说事情有变,需要商议一下接下来的行动。”

    “唯!”

    不多时,一脸疲惫的景翠迈着快步从外面走进来,见公孙衍与陈轸全都一脸凝重的坐在楚王一侧,而楚王同样眉头紧锁,拱手一礼,在公孙衍对面刚刚坐下,就急切地问道:“大王,可是出了什么大事,竟将臣从前线交回。”

    熊槐点了点头:“不错,的确有重大事情,陈卿,有劳你将魏国的事情再对柱国说一遍。”

    “诺!”

    陈轸说完,景翠不禁露出沉重之色。

    虽然对魏国的事情早有预料,但不想魏国动手的速度如此之快,如此的猝不及防。

    从陈贾游说魏王,到楼庳被罢免,接着公孙喜前往济北观望,全都发生在同一天。

    整个过程太快了,同时也表明了魏王的决心。

    又过了一会儿,熊槐见景翠似乎已经有所决断,便开口道:“如今魏国虽然还没有正式宣布与楚宋两国断交,但是以目前的局势来看,这已经是无容置疑的事情了。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魏国大军集结完毕,是否会立即对楚宋两国宣战的问题。

    现在寡人心中有一些疑问,那就是我们能否在北面的齐魏联军到来之前,击败东部的齐国援军,能否攻下薛城。亦或者说,我们是否还要攻打薛城,是否立即退兵。”

    说完,熊槐向景翠三人问道:“不知诸卿何以教我。”

    景翠与公孙衍对视一眼,相互点了点头,然后同时开口道:“大王,现在不能退。”

    “为何?”熊槐问道。

    其实熊槐心中同样也不愿意此时退兵,楚国为了攻下薛城已经进行了诸多准备,尤其是针对东部齐军的问题,连陷阱伏兵都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就退去,实在是太可惜了。

    虽然心有不甘,但是熊槐必需保持清醒,现阶段楚国的目标不是魏国,没有必要与魏国打上一场战争,即便赢了,楚国也输了。

    没有打下薛城也就算了,还在薛城下被齐魏联军堵上,熊槐认为很不值。

    景翠开口道:“大王,当初我们攻打薛城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薛地的土地财富,而是为了通过攻打薛城来展示楚国的实力,以震慑其他国家,尤其是态度暧昧的魏国,让各国暂时保持与楚国的同盟,为我们接下攻打越国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现在,魏国各国表现出倒向齐国的迹象,还并未彻底表明态度倒向齐国,我们就匆匆撤兵。这不仅会让我们这几个月来的努力付诸流水,而且还会让魏国轻视楚国。一旦楚国露出疲弱,别说已经背叛的魏国,恐怕赵韩两国也会因此而与我们离心。

    所以,臣以为此时万万退不得。”

    景翠说完,公孙衍接着道:“大王,臣以为柱国所言极是,兵法有云,能而示之不能,不能而示之以能。如果我们明年要想攻打越国,那么现在就是需要逞强的时候。通过楚国表现出来的强势,给予楚国盟友强大的信心。这样,下次我们在邀请宋越两国攻打齐国,那么宋越两国必然欣然从命。”

    听到景翠与公孙衍的解释,熊槐沉默了一下,这才打消了立即撤退的念头。

    “不错,现在寡人还真的退不得。”顿了顿,熊槐又问道:“但是,现在的局势对我们越来越不利,若是我们被齐魏联军堵在薛地,那么应该如何是好?寡人可不想在这个时候率领楚宋联军与齐魏联军进行一场决战。”

    景翠点了点头道:“大王,现在我们退是不能退的,但是同样也不能真的与齐魏联军进行决战,这无疑会拖延我们攻打越国的时间。”

    熊槐听到景翠同意自己的观点,微微颔首,接着询问道:“那么柱国以为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决战的发生?”

    景翠沉吟道:“大王,避免决战的发生有两条路。其一是我们能在齐魏援军抵达薛地之前攻下薛城,如此一来,魏国必定大为震恐,停止救援齐国的举动。”

    “不错,只要我们能打下薛城,自然就能避免决战。”熊槐有皱眉道:“可是我们已经攻打薛城数月之久,仓促之间如何才能攻下薛城呢。”

    此时,一直在旁边沉默的陈轸提醒道:“大王,昨日城中的探子来报,田文命齐貌辩带着千金前去拜访田甲。结果,齐貌辩归来之时,千金之财全都留在了田甲营中。田甲收受如此重礼,想来距离田甲出兵的时间不长了。”

    熊槐被陈轸一提醒,立即反应过来,而后,若有所思道:“柱国,现在魏国的救援大军将至,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要想攻克薛城,也就在这几日之间。”

    景翠点了点头道:“大王放心,臣一定加紧对薛城的进攻,摆出要在这几日攻破薛城的架势,逼迫田甲尽快进兵。”

    顿了顿,景翠又开口道:“现在魏国出兵在即,或许田甲本来出兵的时间也快到了吧!”

    熊槐点着头,笑而不语。

    “大王,臣以为要想引诱田甲进兵,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退兵。”公孙衍语出惊人的建议道。

    “退兵?”被公孙衍的言语所震惊,熊槐三人同时发出一声惊呼。

    接着,景翠最先反应过来:“妙计,犀首果然高明。”

    熊槐接着也反应过来。

    现在的情况已经逐渐演变成对楚国不利,一旦齐魏联军抵达薛地,楚国再想攻破薛城几乎已经不可能。

    那时,楚国首先要做的就是自保,免得被齐国包围。

    所以,暂时撤退,改变齐魏两国占据地利的优势,将成为楚宋联军首要任务。而齐国想要占据地利,在薛城之下与楚国决战,势必要在楚军撤走之前缠住楚军主力,最不济也要吃掉楚军侧翼。

    要想达到这一目的,田甲肯定是要出兵的。

    也就说,田甲出兵的那一刻,就是楚国的机会。而这个机会,不能让田甲主动给出,因为那将毫无异议。

    最佳的时机,应该由楚国造成假象,对田甲进行引诱,然后打一个时间差。

第四百一十二章 宋王来访

    略加思索后,熊槐不由抚掌笑道:“好计策。”

    接着,熊槐与公孙衍景翠二人商议了一下细节后,开口下令道:“犀首,立即传讯司败,让司败加紧刺激田甲,激他进兵。”

    “是,大王。”

    “另外,犀首,安排假意撤退的事情,依旧由你来负责。”

    “唯。”

    说完,熊槐停顿了一下,向景翠询问道:“柱国,这攻打薛城的事情已经安排妥当,寡人想要听一听,若是田甲不上当,而我们又未能攻破薛城的情况下,如何避免与齐魏联军决战。”

    “大王,若是事不可为,那么我们还可以进为退,以救援宋国的名义,从薛地撤军。保住宋国,下次依然可以卷土重来。”

    说着,景翠顿了顿,继续开口道:“或许我们也可以将这第二个选择与假意撤退进行融合。”

    “融合?”熊槐若有所思。

    “正是如此。”景翠解释道:“大王,齐魏联军前来救薛,有两种途径,其一是合兵一处,从平陆南下攻打滕地,打通齐国本土与薛地的联系,然后齐魏联军与楚宋联军决战。另一种就是目前魏国所展示的情况,齐魏两国兵分两路,魏国攻打宋国,逼迫宋**队回援,而后齐国主力南下与我们这支孤军决战。”

    “虽然现在来看,第二种情况可能性更大,但是也不能排除这是齐魏两国障眼法的可能性。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只要我们还没有攻下薛城,宋军必然要回师自保,这只是时间的快慢问题。”

    “只要宋军撤走,那么我们就可以打着履行盟约的幌子,对宋国进行救援。这样薛地之围自解,而齐楚宋魏四方的地位也将发生扭转。我楚宋两国将会扭转地利人和的不利局面,并且齐魏宋三国变成局中人,而我楚国将会成为局外的援军,这就是一举三得的事情。”

    熊槐听到这,接着开口道:“同时,我们也可以将诈退的事情掩藏在救宋的过程中。若是田甲不出,那么我们就直接前去救援宋国,若是田甲出兵,我们就全力打垮他。”

    景翠拱手道:“大王英明!”

    楚军这里商议完,景翠返回前线指挥楚军攻城不久,呆在宋营联络的上官大夫匆匆进来禀报道:“大王,宋王来访,如今已经在赶来楚营的路上,很快就会抵达大营外。”

    “宋王来了?”

    熊槐对宋王没有提前派出使者约定时间,就径直往楚营赶,不由愣了愣。

    随后,立即反应过来,宋王肯定也得知魏国的事情了。

    “传令,打开营门,寡人将亲自迎接宋王。”

    “诺。”

    就在熊槐起身前去迎接宋王的时候,公孙衍跟着起身,然后跟在熊槐身后,一边向外走一边开口道:“大王,宋王此来肯定是为了魏国的事情。魏将公孙喜驻兵济北,直接威胁宋国北部重镇陶县。而齐国声子呆在平陆,威胁宋国新占领的滕地。面对齐魏两国的进攻,如今宋国主力在薛,恐怕难以自保,所以,臣以为,宋王此时前来,除了商议魏国的事情,可能还会提出退兵的事情。”

    “退兵?”以己度人,熊槐听到魏国有变的消息,也曾冒出退兵的念头,更何况身在局中的宋王呢。

    前行的步伐不变,熊槐点头道:“不错,这种可能性很大。要是寡人,在不知能否攻下薛城的情况下,自然也要先保住原本的土地了。”

    公孙衍接着道:“不仅如此,宋王如此迫不及待的赶来楚营,可能还会向我们楚国求援的意思。齐国被三国围攻数月,现在行事扭转,自然要进行报复。齐魏联合,那么报复的对象,十有**就是宋国了。”

    “救援宋国”

    按照计划,若是事有不谐,宋国自然要去救援,但是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薛城真的攻不下来。

    而且,在救援宋国之前,楚宋两军还得再为攻破薛城尽最后一次努力才行。

    公孙衍接着道:“大王,现在情况还不明朗,魏国聚集兵力需要一些时间,而且齐国北部的兵力南下同样也需要时间。所以,目前的局势还没有到崩坏的局面,我们依然还要保持信心,。一旦宋王提出退兵,那就要稳住宋王,让宋王暂不退兵。”

    公孙衍所说的,是最不利的情况,一旦宋国退兵,三国联军必将解散。

    想着,熊槐点了点头道:“好,寡人知道了。”

    还未走出楚营大门,熊槐就见一支打着宋王旗号的队伍,已经匆匆来到楚营外,并且正在减速,而后停在楚营之外的不远处。

    熊槐微微皱眉,宋王来的太快了一些,也太急促了一些。

    上官大夫前脚返回楚营禀报,这宋王后脚便抵达楚营,中间几乎没有停顿,可想而知宋王是如何的紧迫。

    将宋王迎入楚营,进入营帐,带宋王做好后,熊槐故作轻松的看着眉头紧锁的宋王问道:“宋王,此时来楚营与寡人一会,不知有何要事?”

    宋王沉吟了一下,没有开口,而是对身侧的惠盎使了一个眼色。

    惠盎会意,从宋王身侧走出,来到大帐中间,对熊槐拱手行了一礼,然后开口道:“大王,不久前敝国得知,魏将公孙喜聚兵于济水之北,与敝国陶邑隔岸相对。寡君担心魏国在敝国国中空虚之际,趁机攻打敝国,故特意前来与大王商议。”

    惠盎说完,宋王接着开口道:“不错,寡人还听说魏国不久前罢免了亲近楚国的魏相楼庳。魏国这不仅是针对寡人,而且也是针对楚国,故,寡人想与楚王商议一下如何针对魏国的事情。”

    熊槐迟疑的看着宋王以及惠盎,宋王来的很急,但是话却不急。

    君臣来到楚营丝毫不提起撤兵自保之事,反而摆出一副要针对魏国的模样,这是故弄玄虚以退为进,还是宋国另有打算呢?

    想了想,却并没有想出一个所以然来,但见宋国君臣都不急,那楚国也可以缓缓,表示不急。

第四百一十三章 贪婪与忧虑

    另一边,公孙衍也迟疑的看着宋王,想从宋王的面色上看出什么来。

    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

    公孙衍微微皱额,莫非猜错了。

    见宋国君臣这幅模样,熊槐沉吟道:“对于魏国的事情,寡人已经知道了。虽然楼庳与寡人相善,但楼庳毕竟是魏相,魏王罢免自己的相国,实乃魏国内部之事,寡人虽深表遗憾,但也不能横加干涉。”

    宋王心中颇为不以为然,当年在魏王被立为太子的时候,你楚王派重兵杀入魏国境内,逼魏惠王立亲近楚国的公子高为太子。连立太子的事情都干涉了,更何况是相国这种事情呢。

    当然,宋王知道这只是楚王的借口罢了,现在楚国还在攻打齐国,魏国仅仅只是表现出对宋国不怀好意,并没有明确表示背叛楚国,所以楚国还有所迟疑。

    楚国可以不急,可以在观望观望,但是宋国耗不起。

    “楚王,寡人闻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与微澜之间,如今楚宋两国正在与齐国作战,而魏国罢免了亲近楚国的相国,并且对宋国不怀好意。再加上魏国还是齐国的盟友,所以寡人已经确定魏国是要背叛与楚宋两国的盟约,要站在齐国那边了。”

    宋王说到这停了下来,此时惠盎接着道:“大王,敝国的忧虑,魏国大国也,齐国大国也。要是魏国与齐国联手,无论是合兵一处,还是兵分两路,敝国都抵挡不住。

    宋国局势糜烂,势必影响楚宋联军攻打齐国的事情。如今我们眼看就要攻下薛城,若是因为魏国的插手而功亏一篑,不仅会让我们楚宋联军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丝毫无获,而且也会影响大王您的威名。届时,臣担心三晋全都倒向齐国,成就齐王的霸业。”

    这话一出口,熊槐顿时松了一口气,看来宋王此来并不是想要撤兵回国,而是想要楚国出力制裁魏国,以便楚宋联军能顺利攻下薛城。

    不过想想也是,为了攻打薛城,宋国付出了远高于楚国的代价,放弃薛地,楚国无所谓,但是宋国就未必了。

    而且楚宋联军伐齐失败,接下来所要面对的,极有可能就是楚宋越三国与齐魏两国的拉锯战。这种情况对宋国来说,无疑是天大的灾难,因为陷入拉锯战后,无论在哪里打,都会把宋国扯进去,最要命的,就是以宋国为战场。

    除了对薛地的贪婪,更有对未来的忧虑,这才是宋王此行的目的。

    摸清宋国的脉络后,熊槐彻底放心。

    接着,见公孙衍与陈轸同样露出了然的神色,熊槐眼神转向公孙衍,与其对视一眼,然后微微一笑。

    公孙衍点了点头,于是,起身道:“惠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只是魏国终究还是楚宋两国的盟友,现在魏国并未明确表示背叛盟约,我们就针对魏国展开行动,似乎不太合适。”

    公孙衍说完,陈轸接着道:“不知惠子可有妙计,既能采取行动限制魏国,又能不引起魏国的恶感。”

    陈轸询问后,熊槐同样也将目光放在惠盎身上。

    惠子点头道:“如今公孙喜跑到敝国陶邑的附近,这让敝国甚为忧虑,因为这不是魏国身为宋国盟友所应该做的。大王乃是盟主,故臣希望大王能取信询问魏王,魏国这是何意,是否打算背叛合纵联盟。”

    熊槐闻言点了点头。

    魏国出现这样的动作显然是不正常的,此时楚国去信询问,对魏国施加压力十分正常。不闻不问,坐观魏国改变,这才是不正常。

    所以,听到惠盎的请求,熊槐直接开口道:“这是当然,寡人稍后就信询问魏王。”

    说着,熊槐看向宋王道:“魏国派公孙喜观望陶邑一事,还请宋王去信询问才是。”

    宋王点头道:“楚王放心,对于魏国的举动,寡人深为忧虑,已经命令使者前去魏国,问问魏王是否打算对敝国有意。只是寡人国小力弱,恐怕难以引起魏王的重视,所以希望楚王也能去信一问,集楚宋两国之力给魏国施加压力。”

    听到宋王已经拍使者前去魏国,熊槐放心的点了点头,再次保证道:“好,寡人必定会去信询问魏王。”

    “大王英明!”惠盎拱手行了一礼,然后接着道:“大王,臣担心魏王心意已定,打定主意要攻打敝国为齐国解围。所以,仅仅是派出使者以及去信询问,臣以为还不能有效制止魏王的侥幸心思。”

    “故,臣请大王派一位重将坐镇陈地,然后聚集兵力,以观望魏国形势,一旦魏国出兵伐宋,楚国能在陈地出兵牵制魏国,减轻敝国压力。”

    公孙衍迟疑了一下,缓缓地摇头道:“不妥,魏国目前还没有打算背叛我们,现在我楚国就在陈地聚集兵力并安排重将,摆出一副要攻打魏国的样子。这不仅不利于稳住魏国,为我们攻打薛城赢取时间。相反,魏国很有可能因为我们的行动,而心生疑惑,然后坚定不移的站在齐国那边。”

    熊槐点了点头。

    除了公孙衍所说的理由以外,更重要的是,楚国不想将战争进行扩大,再次从国内征召兵力。

    因为这对楚国接下来的行动很不利。

    惠盎见公孙衍说完后,楚王同样也赞同的点了点头,便知楚国对这一提议排斥。

    对此,惠盎心中有些不解,魏国倒向齐国的迹象已经很明显了,此时楚国为了维护霸主地位,应该全力与齐国争夺魏国才是,为何楚国会对刚才的提议表示反对呢?

    须知,在陈地聚兵的举动,虽然表面是为宋国解围,但是实际上却是为了逼迫魏国与齐国解除盟约,继续留在楚国的联盟之内,维持楚国的霸业。

    突然,一个想法突然从惠盎的脑海中跳了出来。

    莫非楚国接下来的目标就是魏国?

    以宋国为饵,引诱魏国攻打宋国,主动背叛楚国,然后楚国名正言顺的进行报复,借此削弱魏国。

    或者说,宋国从齐国那里夺取很多城池,吞并了滕国,现在又想吃下薛地,这已经引起楚国的警惕,楚国想要借齐魏之手削弱宋国,然后将宋国牢牢的绑在楚国的战车上!

    想着,惠盎迟疑了一下,然后开口道:“犀首,我宋国被齐魏楚三个大国包围,现在公孙喜在魏国之内看着陶邑,声子在齐国平陆盯着滕地,而我宋国主力在薛,要是齐魏两国作难,恐怕我宋国留在国中的军队难以抵抗,必需主力回援,才能力保宋国不失。”

    说完,惠盎向熊槐拱手行了一礼,然后退回宋王之侧。

第四百一十四章 借相

    “这”

    听着惠盎半是解释半是威胁的话,熊槐不禁有些迟疑。

    的确,现在宋国不仅是攻打薛城的主力,同时还将直面齐魏两国,若是楚国什么实际行动也没有,恐怕难以安抚宋国,让宋国继续留在薛地。

    另一边,惠盎将自己的猜测小声的告诉宋王。

    宋王听完惠盎的猜测,心中不由升起一股怒火,同时也生出一股失落。

    心中不禁暗想:

    这几年宋国是不是壮大的有些快了?

    已经引起齐魏楚三国的警惕了?

    想着,宋王的目光渐渐变得颇为沉重,而后目不转睛的盯着熊槐,开口道:“楚王,如今齐魏两国对宋国虎视眈眈寡人心中甚是忧虑。故,为了请楚国帮助宋国牵制魏国,寡人愿与楚国重新分配薛地,薛城为界,东面归楚,西面归宋,薛城作为薛君封地,归楚国管理。”

    宋王此话一出,熊槐想也没想,直接拒绝道:“宋王何出此言,寡人虽不肖,但也一言九鼎,已经答应宋国的东西,断然没有再次反复的可能。

    况且,魏国要是攻打宋国,这也是因为宋王你响应寡人的号召,想要教训齐国的缘故。此事因寡人而起,寡人自然责无旁贷,理所当然的应该维护宋国的利益,请宋王不要多虑。”

    熊槐说的十分诚恳,好像宋王刚才的话是他人品的侮辱一般。

    “楚王高义,是寡人失言,失言了。”

    宋王虽然说着道歉的话,但是神色没有半分改变,依然紧紧的盯着熊槐。

    熊槐此时产生一种,似乎宋王的目光有些刺眼一般。

    心中知道,楚国必需要有实际行动才行,否则难以安抚住宋王。

    沉吟了一下,熊槐开口道:“魏国乃是楚国的盟友,此时魏国还未背叛寡人,寡人不能因为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就对魏国展开行动。但是魏国现在动作显然也不正常,不得不防。

    所以,寡人决定以楚国司马昭雎为将,坐镇陈地观望形势,一旦魏国有变,立即召集陈蔡之兵,一月之内,必能出兵魏国,从侧面呼应宋国。陶邑乃是宋国重镇,坚守一个月,想来应该不是难事。”

    “一月时间,寡人还是有信心的。”

    宋王得到熊槐的答复,瞬间松了一口气,虽然楚国没有现在就聚集兵力,但是司马昭雎前往陈地,还是能对魏国形成压力的。

    熊槐顿了顿,又开口道:“宋王,魏国一旦倒向齐国,这就是对我们合纵联盟的背叛,所以寡人希望宋王能与寡人一道,写信给燕赵韩三国,让三国一同给魏王传讯,请魏王三思而后行。”

    宋王闻言一喜,若是能说动三国一同对魏国施加压力,那么无论如何,魏王也得掂量一二,再次考虑是否对宋国进行用兵。

    虽然韩国弱小,赵国自顾不暇,燕国既弱小又没空,三国未必愿意趟这趟浑水,但是只要去做了,总有机会不是。

    更何况这是楚王自己提出,算是意外之喜了。

    想着,宋王应道:“此策可行。”

    宋王说完,接着又对惠盎使了一个眼色,然后闭口不言。

    惠盎会意,知道这是宋王的提示,让他说今天来楚营最重要的目的。

    于是,惠盎再次开口道:“大王,宋国小国,遭到齐魏两个大国在旁窥伺,我宋国上下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唯恐遭到齐魏两国的攻击。臣思前想后,要想改变宋国的这一现状,恐怕需要向贵国求助,还请大王不吝相助。”

    听到惠盎的话,熊槐不由一愣。

    难道我们刚刚说的事情不是在为宋国的解围的事吗?

    怎么惠盎再次说起这事呢。

    想着,熊槐向身旁的公孙衍与陈轸看了看,见他们二人也全都露出迷惑的目光,不由开口道:

    “寡人愚钝,不知惠子这是何意,难道还有其他地方需要寡人相助的吗?”

    惠盎笑了笑:“大王,上次齐国屯兵薛地,多亏大王派左大夫来宋任职,这才震慑住齐国,让宋国免于战乱之祸。如今齐魏两国虎视,臣再三思量,要想避免灾难,恐怕要估计重施,从楚国请一位大贤来宋才行。为此,敝国已经腾出相国之位,虚位以待楚国大贤。”

    “”熊槐震惊了。

    宋王竟然要想从楚国大臣中寻找一位相国。

    这种对楚国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寡人是答应呢,答应呢,还是答应呢!

    念头在脑海中转了一圈又一圈,熊槐实在也想不出什么坏处,身边的臣子也都皱着眉头,苦想宋国的意思。

    于是,熊槐试探的向宋王问道:“不知宋王属意何人?”

    宋王笑道:“寡人这几月以来,与贵国的上大夫相交甚欢,认为上官大夫乃是一位可以托付国事的大贤。故,寡人愿意以一子为质,并请贵国上官大夫担任宋相一职,加强楚宋两国关系的友好关系。”

    熊槐一滞,随后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接着看向一直在一旁沉默的上官大夫。

    只是,见上官大夫脸上露出一丝惊愕,一副难以置信的样子。

    不由一怔。

    上官大夫在宋营数月,难道宋王没有与上官大夫沟通,或者宋王与上官大夫沟通过,但是却遭到了上官大夫的拒绝,结果却依然向他这个楚王提出这个请求。

    想想上官大夫的情况,他在楚国的地位绝对不低,也是楚国的一个大家族出生,在楚国的人脉很广。

    不仅如此,上官大夫算是太子一党的人,是南后与太子在朝中的重要力量,现在楚国太子的位置还很稳,不需要借助他国力量,所以上官大夫也不会在轻易离开楚国跑到国外,毕竟在朝可比在国外方便许多。

    更重要的是,上官大夫可是知道楚国伐越的内幕的,应该不会傻傻的现在前去宋国任相,然后用不了多久就被驱逐回来。

    何必呢。

    想到这,熊槐不由怀疑起宋王的用意来。

    不管怎么说,宋王用上官大夫担任宋相,无疑可以拉近楚宋关系,对楚国极为有利,但是对宋国呢?

    宋国有什么好处。

第四百一十五章 答应

    上次左大夫能吓住齐国,诚然有楚国的关系在,但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更重要的还是齐国内部出现了问题,而且楚国还跟其他合纵国达成协议,共同针对齐国,孤立了齐国,所以齐国才会给楚国这个面子。

    狐假虎威也只能吓住其他狐狸小鹿豺狼这些小兽罢了,绝对吓不住另一头老虎,齐魏联军都敢正面与楚宋联军扳手腕,难道还会对楚国的一个大夫畏惧。

    所以说,惠盎的话仅仅只是一个借口。

    那么宋国的目的何在?

    熊槐没有想明白。

    但是现在的这个情况,不仅宋国需要楚国,楚国同样也需要宋国。

    想着,熊槐开口:“宋王看上了寡人的大臣,不惜以相位相邀,这是寡人的荣幸。虽然如此,但寡人还需询问上官大夫才是。”

    说着,向上官大夫询问道:“贤卿,宋王请卿担任宋相一职,不知卿意下如何?”

    上官大夫正处在震惊见,俄而听到楚王开口询问,抬头看了看楚王,见楚王露出一副十分意动的模样,心中顿时一沉。

    接着又看向宋王,见其露出一副期待神色,心中立即一苦。

    话说,离开宋营之前,宋王想请他做宋相,盛情难却之下,他将问题推给了楚王,这分明是表示拒绝了。

    不想,宋王竟然直接向楚王提出这个要求,而且还提出用一个儿子作为人质。

    这实在是太看的起他了。

    上官大夫不仅自问,难道他真的是这么有才华的大贤?在楚国被埋没了?

    想着,上官大夫又摇了摇头,心中明白,这只是错觉,他在宋国可是毫无根基可言,去了也白搭。

    只是现在摆在他面前的路,似乎已经没得选了

    楚王好像同意了,宋王有表现出一副求贤若渴的模样,他还能怎么办。

    “大王,这”上官大夫吞吞吐吐的开口。

    宋王上官大夫还在迟疑,立即开口道:“上官大夫,你我相交数月,卿的才华寡人知之,思慕许久,还望贤卿勿要以宋国为小,勿要以寡人愚钝,不吝来宋国赐教寡人。”

    说完,宋王又郑重的许诺道:“宋国虽小,但寡人对大贤的爱慕之心却一点也不小。故,寡人愿以千金为礼,车百乘,请君来宋任相。”

    千金是重礼,而百乘相迎的则是表现宋王的态度极为坚定。

    上官大夫看了看楚王,然后又看了看宋王,最后,又沉默了一下。

    也罢,既然宋王如此说,而且到时丢人又不是自己一个人,还有一个宋王在上面顶着,算是为楚王尽忠了。

    想着,上官大夫想熊槐长拜道:“大王,臣愿往宋国一行。”

    “好!”熊槐一笑,然后笑着对宋王道:“宋王,既然上官大夫也无异议,那么你我两国就这么说定了。”

    宋王笑眯眯的道:“好!”

    顿了顿,见宋王没有其他要说的,熊槐便开口道:“宋王,魏国现在的情况,虽然对我们楚宋两国不利,但是不利之中,也蕴藏着一个胜机。故,寡人打算”

    听着楚国的计划,宋王不断的点头。

    楚国这次计划无疑对宋国来说是很有利的,成功了就是宋国赚大了,即便不成功,楚国愿意主动出兵救援宋国,也是在替宋国解围。

    楚王一说完,宋王与惠盎对视一眼,点了点头,然后宋王开口应道:“此事寡人以为可行。具体的行动计划,待寡人回营,立即派一位宋将前来与贵国商议。”

    “好!”

    从楚营中出来,宋王返回宋营的途中,对惠盎道:“齐魏两国联合,我宋国首当其冲,对此寡人深为忧虑。好在楚王已经同意上官大夫前来担任宋相,有了楚国的支持,宋国压力减轻不少。

    但是,仅仅是这样还不够,楚国可以抵消齐国的压力,但是面对魏国,寡人依然还是力有不足。不仅如此,宋国被齐楚魏三国包围,楚国现在虽是盟友,但是楚国太强,寡人心有不安。

    所以,寡人想请惠卿立即走一趟赵国,就说寡人愿意拿出一个卿位,请赵王派出一位大臣前来助寡人一臂之力。”

    “诺”

    当夜。

    唐昧回到军营,从钟离君哪里得到楚王的消息,得知魏国意图背叛盟约,并且楚王决定顺势使计的消息。

    钟离君见唐昧看完诏令后,便沉默不语,开口问道:“司败,莫非大王的计划有何不妥。”

    唐昧闻言摇了摇头:“并非大王的计划不妥,如今魏国背叛的事情已经明朗,只是不知魏国究竟背叛到什么程度罢了。是打算逼宋军回援,还是打算直接与齐军会合来薛城决战。无论如何,现在都得早做打算。所以,大王的决定很稳妥,保住宋国不失,这一战我们楚国就算赢了。”

    说着,唐昧皱眉道:“只是我不知道宋王是如何的决断的,若是田甲没有上当,楚军前去救援宋国,其他地方还好,唯独滕地这个地方,恐怕守不住。”

    “滕地?”钟离君若有所思。

    滕地被宋国占领没几年,而且滕国的亡国之君也不是昏庸之辈,相反,滕君极为贤明,广施仁义,国家富裕,百姓归心,若不是实力差距太大,宋国也不能轻易灭亡滕国。

    所以,若是齐国围攻滕地,哪里的百姓十有**会在齐人的支持下,直接反了。

    想着,钟离君同样也担忧的道:“司败担心宋王舍不得滕地,而导致我们楚国损失太大。”

    唐昧点了点头,顿了顿,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唉!说的有点远了,救援宋国的事情,还得田甲这这个家伙不上当才行。若是田甲上当,援宋的事情,自然也没有必要了。”

    说着,唐昧笑了笑,道:“看来明日要给田甲加点料才行。钟离君,明日本将就不带大王给我的郢都精锐前去齐营挑战,换上江淮之间的军队前去”

    翌日。

    唐昧一如前状,带着三万楚军来到齐营,依旧摆开阵势,让人前去叫骂。

    之前叫骂数日都没有效果,今日自然也不会出现意外。

    日上中天。

    唐昧见齐军大营中始终没有动静传来,便叹了一口气道:“看来今天齐军又不会出来了。”

    说着,唐昧向副将唐林下令道:“传令,命斥候加强对齐营的监视,一有动静立即来报。”

    “传令,命大军原地休息,放下武器,解开甲胄,引诱齐军。”

第四百一十六章 田达

    “诺。”唐林拱手应着,只是直起腰后,斟酌了一下,开口进言道:“将军,现在我们离齐营太近,又是如此松懈,万一齐军出营一战,末将担心这些江淮的士卒会因为来不及逃亡,而伤亡太大。”

    唐昧笑了笑道:“无妨,本将打算下令,让两位裨将各自带着千人在身后的丛林中走动,以示埋伏。现在魏国出兵在即,田甲是不会轻易出兵的。”

    “两千人来回走动!”唐林愣了愣,接着开口道:“将军,两千人在林中走动,恐怕经不起齐军的查探,若是被齐军探得虚实”

    说着,唐林看着周围那些满以为齐军这次同样也不会出来的楚军士卒,微微一叹。

    唐昧看到了唐林的目光,但是却并没有放在心上。

    他昨日特意将楚王带来的郢都精锐全都留在大营,然后今天换上江淮的楚军,目的不就是为了以防万一么?

    再说,传令放下武器,接下甲胄,这除了诱敌,另一个原因不就是方便跑路么!

    想着,唐昧目光幽幽的开口道:“若是田甲派人去打探虚实,这不是更好吗?”

    说完,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再次下令道:“传令去吧。”

    “诺。”

    不多时,唐昧的军令传遍军中,过了一会儿,大军在将信将疑中解开甲胄,原地坐下休息。

    齐营中。

    纪僚快速走进田甲大营禀报道:“将军,楚军在营外挑战数天,见我们总是闭营不出,结果,他们出现新花样,现在在营外脱甲而坐,阵型全都乱了。”

    田甲一惊,立即开口道:“走,本将亲自去看看。”

    来到西侧的观望楼上,田甲看了看营外的楚军,五个一堆,十个一群,聚拢在一起,或坐成一圈,或卧成一排,再也不如第一天的严禁。

    见此,田甲笑道:“唐昧如此作为,分明就是想激怒与我。但是,难道他就不怕本将让人真的出营一战吗?”

    周围的一些将领闻言请战道:“将军,楚军欺人太甚,末将愿率军出营,只需两万人,一个冲锋,就可以击退楚军。”

    田甲沉吟了一下,然后摇头道:“不妥,虽然常言道盈不可久,但是唐昧也不是什么寻常将领,本将听说他在广陵与越国作战多年,每每面对数倍于楚军的越军,都能力保广陵不失,岂是易与之辈。

    而且,前日的时候,本将得到消息,魏国已经答应出兵救援薛城,想来现在楚军也知道了。”

    说着,田甲看了看远方,颔首笑道:“正常来说,楚军得知魏国出兵的消息,必有动作,要么撤走,要么用尽全力攻打薛城,绝不可能会出现如此懈怠的情况。眼下唐昧如此作为,只能说这是唐昧的诱敌计划,诸将且看”

    众将顺着田甲所知方向看去,见楚军后面的一片丛林中,隐隐约约有许多鸟群在半空中盘旋。每次落入林中,没过多久又飞了出来,久久不愿落下,仿佛林中有什么危险之物,让鸟群惊怕不已。

    一些早已发现这一幕的人,并没有露出多少惊讶,而一些没注意的齐将,纷纷露出大惊之色。

    只是,田甲开口提示之后,无论有没有发现这一幕,齐将纷纷开口道:“伏兵,唐昧必然设下伏兵引诱我等。”

    田甲点了点头,对身边的人下令:“传令,不必理会楚军,坚守不出。”

    “诺。”

    传令后,田甲正欲离去,齐将中,有一个小将出言道:“将军,刚刚将军曾说,楚军很有可能已经得到魏国出兵的消息,要么会撤走,要么是打算引诱我等出营,这就是两种情况。所以,末将以为,现在营外的楚军会不会是故弄玄虚,意图恐吓我们,然后大军准备撤退呢?”

    田甲停住离去的步伐,想了想,然后一转身,看着这个小将问道:“你为何会如此认为呢。”

    小将拱手道:“回将军,因为末将听说楚王与宋王全都在薛城外,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眼下楚宋两国攻下薛城已经很难,自身已经疲惫,而且又有被齐魏数十万大军堵在薛城以逸待劳的风险。

    楚军还好说,宋国则是自身难保,很有可能会返回国中抵御齐魏联军,宋国一走,楚军独力难支,必然也要撤退。但是几十万大军撤退需要许多时间,再加上我们这里十五万在侧,楚军肯定要设法稳住我们才行。”

    田甲一愣,然后笑道:“你的意思是营外的楚军实在虚张声势,恐吓我等了。”

    “不敢。”小将虽然口中谦虚,但是目光直视田甲的眼睛,开口道:“只是楚军身后的迹象如此明显,唯恐我们不知,所以,末将以为,我们需要派出斥候前去打探虚实才行。”

    田甲笑了笑,然后问道:“你是何人?”

    小将应道:“末将公族田达。”

    田甲听到对方也是公族之人,点了点头,却也没有太过亲近。

    因为田氏代姜之时,田成子在门客的不懈努力下,几年间生了七十多个儿子,然后又将这些不清不楚的儿子全都分封到各地。所以,田氏各脉之间,关系可想而知了。

    “好,打探楚军虚实的事情,本将就交给你了。”

    说完,田甲就转身离去。

    田达露出欣喜之色,不管田甲态度如何,直接对着田甲的背影拱手行礼道:“末将听令。”

    一个多时辰后。

    一个楚军信使从楚军后面飞奔到唐昧面前,禀报道:“将军,林中的探子来报,不久前,齐军斥候赶到林中打探虚实,结果正在走动的楚军被当场发现。虽然我军对齐军斥候进行围杀,但是依然走漏数人。”

    唐昧:“”

    一旁的唐林充满担忧之色道:“将军,真的被发现了。”

    唐昧点了点头,笑容满面道:“不必担忧,齐军发现了不是更好吗?若是齐军全军而出,趁势追杀到我们的大营,那就更好了。”

    说着,唐昧立即下令道:“传令,立即派人返回军营,通知钟离君准备防守齐军突袭。”

    “传令,派人前去齐营外监视。”

    “传令,撤退。”

第四百一十七章 蓄力

    与此同时。

    齐营中,田达兴致勃勃地走进田甲的营帐中,走到田甲案前,大喜道:“将军,斥候来报,楚军根本就没有伏兵,林中只有千余楚军在来回走动,制造动静。”

    “嗯?”田甲一惊,而后看着田达愣了愣。

    田达见田甲没有回应,再度开口道:“将军,我们的斥候在打探的时候已经被楚军斥候发现,现在唐昧肯定已经知道疑兵被识破,准备撤走。所以,请将军立即发兵,攻击营外的楚军。”

    田甲本以为田达会失败而归,认为楚军肯定会对齐军设伏。所以,他虽然开口让田达前去打探,但是却没有在营中召集士卒,做好出击的准备。

    若是这个时候才召集军队,不仅时间上来不及,而且也会暴露出他田甲贻误军机,尤其是在有人提醒的情况下。

    田甲看着田达兴奋的面貌,脸上不由露出为难之色。

    就在这时,副将纪僚兴高采烈的从外面走进来,禀报道:“将军,营外的楚军撤退了。”

    “什么?”田甲大惊。

    田达大喜,再拱手请命道:“将军,楚军疑兵之计被识破,此时匆匆撤退,必然军心大乱。此时,只需大军出击,尾随追杀,必然能大胜而归。”

    说着,田达露出期待的神色:“将军,说不定我们能借此机会,顺势攻破唐昧大营,然后威胁薛城的楚军。”

    说着,田达眼睛又一亮,自顾自道:“将军,唐昧使出疑兵之计,被发现后又迅速撤走,这同样也说明楚王得知魏国背叛后,打算撤退了。”

    纪僚闻言赞同的点头道:“将军,正”

    话刚刚开口,见田甲眼睛一横,冷眼看了过来,纪僚立即闭口不言。

    顿了顿,这才想起来,田甲根本就没有召集军队。而且这几个月以来,还有这几天,齐军主将无论是匡章还是田甲,全都没有出营的意思,一连数月,齐军全都懈怠了。

    此时再集结军队,说不定楚军早就到十里之外,跑的没影了。

    田甲见副将纪僚没有瞎起哄,便面无道:“此事本将自有主张。”

    田达一滞,连忙再次开口,急道:“将军”

    话未说完,就被田甲打断。

    “好了,本将已经说了,什么时候出兵,本将自由主张。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道,存亡之理,没有那么简单。”

    说着,田甲语重心长的对田达道:“田将军还年轻,打得战还少,打战不仅需要抓住战机,更需要的是耐心,还要保持冷静。不仅要看眼前,还要看到视线范围以外的事情。现在,还不是出兵的时机。”

    “可”

    见田达还欲再说,而后,又有一些将领兴冲冲的走进大帐,田甲一摆手,厉声道:“再言出战者,斩!”

    另一边,唐昧驱使大军后撤了三里的距离,见齐军大营里面什么动静也没有传来,不由诧异的连连回首。

    难道齐军发现了林中的疑兵,竟还要再观望观望?

    这田甲也太谨慎了吧。

    想着,唐昧再次下令道:“传令,让各部加快回军的速度。”

    “诺。”

    随着将领下达,楚军在将领的催促下,后撤的速度更快了。

    同样,原本就已经混乱的阵型,就更乱了。

    又走了两里路。

    唐昧见齐营中依旧没有动静,迟疑了一下,吩咐道:“传令,派出二百壮士,前去齐营告诉齐军,就说齐人懦夫,不敢应战,本将今日疲惫,暂时先放他们一马,明日再来挑战。”

    “诺。”

    很快,二百士卒就从楚军中出来,望齐营而去。

    另一边,田甲好不容易才将部分与田达一样,要求追击楚军的将领安抚下去,结果,还未松口气,就见有人来报:“将军,营外有楚军将士大喊,他们今日疲惫,暂且收兵,明日再来一会,希望我们能出营一战。”

    田甲:“”

    听到楚军自欺欺人的说法,将楚军疑兵被识破,狼狈逃走的原因全都归结于齐人的胆小,田甲不由双手紧握,仿佛唐昧已经落入他的手心,要将唐昧握死一般。

    接着,见帐中许多将领投来迟疑的目光,田甲眼神闪过一丝担忧之色,而后隐去,并郑重的开口道:“无论明日楚军有没有前来邀战,无论明日楚军是否在外设伏,传我将令,擅言出战者,格杀勿论。”

    众将闻言,纷纷闭口不言,不少人低下不满的头颅,免得被田甲发现眼中的不屑。

    田甲等了一会儿,帐中这才传来稀落落的声音。

    “诺。”

    “是将军。”

    “末将听令”

    见众将的回应不仅不同时,而且五花八门,田甲沉吟了一下,再次下令道:“传我将令,从今天开口,全军放开军粮,让士卒们全都能吃饱。并且,从今晚开始,每一个士卒,每顿饭全都加一块肉。”

    众将闻言全都精神一振,而后,副将纪僚揣测道:“将军,你的意思是?”

    田甲高深莫测的笑道:“自然是准备攻打楚军了。本将知道,这几个月来,大家心中全都憋着一口气,不仅是你们,本将也一样,心中也窝着一口气。

    但是,章子将军临走之时,再三嘱咐我要保持冷静,不能中了楚军激将法。本将受大王信任,接替章子将军,自然也要战战兢兢,如覆薄冰,不敢有丝毫大意,更不敢怒而兴师,以免中了楚军的计策。”

    说着,田甲环视一眼,见众将全都恍然大悟的看着他,笑了笑道:“如今魏王已经答应出兵相助,此时更是齐楚交战的关键时候,平陆的声子将军与魏军全都没有做好准备,本将又怎能轻易出兵,打乱声子将军的部署。

    所以,传令下去,让我齐国的勇士全都吃饱了,并且全都做好准备,很快,我们与楚军的决战就会到来。”

    顿了顿,田甲又沉吟道:“本将的目标可不是前面的区区唐昧,而是薛城外的楚王,以及还有宋王!”

第四百一十八章 顺势而为

    接着,田甲的声音突然提高了五分,掷地有声地道:“传令,立即派出使者前去联络薛城的孟尝君,让其查探楚宋联军的一举一动,一有楚宋两国有撤退的迹象,立即来报。”

    “传令,命人在薛城前往钟吾城的道路上打探,观看楚军的补给是否在减少。还有,派人前往薛城北部打探,楚宋两国要想回师救援,无论是前往救援滕地,还是前往求援陶地,最近的路,就是从薛地北上。”

    军令一下,帐中的众齐将立即异口同声的大声应道:“诺。”

    这一次,田甲满意的点了点头。

    接着看向薛城的方向。

    心中暗道:数十万大军的调动,再加上众多的辎重,肯定行动迟缓,每天基本上只能走三十里,走四十里就算极限了。

    你们跑不了。

    楚营中。

    钟离君得到唐昧的消息,本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应对齐军的围攻。

    结果,却见唐昧率领三万大军完好无损的返回大营,似乎没有遭到齐军的攻击。

    并且,等唐昧进入军营后,也不见田甲的大军赶来,不由感到诧异。

    进入大帐后,这才问出来:“司败,为何不见齐军,莫非田甲未曾出营追击?”

    “不曾。”唐昧摇了摇头。

    钟离君一愣,喃喃道:“这是为何,既然已经查探出虚实,为何不趁机出兵一战,难道田甲还是心有疑虑,这也太小心了吧。”

    说着,钟离君看了看唐昧,开口道:“莫非司败在后撤中还保持着严整的阵型,田甲见此,心中起疑,这才没有追击?”

    唐昧摇了摇头:“楚军后撤匆忙,许多士卒连甲胄都舍弃了,哪里还顾得上阵型。”

    “那这是为何?”

    “本将亦不知,或许,田甲心中还有迟疑”说着,唐昧又开口道:“虽然这次田甲没有上当,但是,既然我军虚实已经暴露,那就顺势而为,借此机会,进一步误导齐军。”

    说罢,唐昧拿出一块白色的帛布铺在案上,然后用笔写下今天的事情,并附上建议,最后将帛布收起,递给钟离君道:“立即命人用快马传给大王。”

    “诺。”钟离君接过帛布应着。

    薛城外。

    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熊槐接到唐昧传过来的讯息。

    看罢。

    熊槐将帛书递给公孙衍。

    公孙衍向前一步,拱手弯腰,双手从熊槐手中接过帛书,然后仔细的看了起来。

    熊槐等公孙衍看完,开口问道:“犀首,不知卿以为司败的计划如何?”

    “可行。”公孙衍点了点头:“目前的情况的来看,田甲得到魏国的消息后,肯定是心中已经有了疑虑,并且对我们楚国的情况拿捏不定,所以才会派人前去打探虚实。

    现在魏国出兵在即,情况逐渐对齐军有利,而且打探的结果又显示我军虚张声势。所以,如果之前田甲还不能肯定我们什么时候走,那么现在,田甲应该已经肯定,我们楚宋联军应该已经在部署离去的事宜。”

    熊槐肯定的点了点头:“不错,既然田甲派人打探,怀疑寡人要走,那么寡人就顺他的意好了。”

    说着熊槐对公孙衍开口道:“犀首,之前准备撤退的部署,全都开始行动,制造我们将要离去的假象。”

    公孙衍拱手应道:“是,大王,臣这就去传令。”

    熊槐点了点头:“好,传寡人之令,命留守钟吾城的两万大军立即向西部转移,在宋国彭城外安营。这是寡人之前就与宋王商量好的,告诉他们,在彭城外,不得扰民,违令者杀无赦。”

    “另外,将消息传给宋王,请宋王让宋军明日急攻薛城一日,后日开始,我们联军围而不攻,开始撤退计划。”

    另一边,薛城中。

    田文得到魏国即将出兵的消息后,一扫前几月的焦虑之色,重新恢复成往日那个春风满面光彩照人的孟尝君。

    此时,田文手里拿着田甲送来信,满怀不岔之气,笑着对身前的门客道:“诸位先生,田甲来信说,他今日发现楚军隐隐有撤离的迹象,所以想请本君查探城外楚军的动静。一旦有所发现,立即告知于他。

    并且,田甲还让本君注意保存实力,一旦楚军有离去的迹象,希望本君能找到机会袭击楚军。不知此事诸位先生怎么看?”

    说实话,田文对田甲心中还是很不满的。

    几天前,楚宋联军猛攻薛城时,田文以千金为礼,请田甲尽快出兵,但是田甲拒绝了。

    现在,魏国出兵来源在即,眼看薛城之围自解,结果这时候田甲说要对付楚军。

    田文心中暗道,你田甲早干嘛去了,这个时候才想起薛城来。

    唐里面色沉重的摇了摇头,开口道:“君上,对于田将军的前一个请求,我们还能答应,毕竟只是查探,用不了多少人。至于后一个请求,我们薛城中十余万大军,如今完好无损的士卒,已经剩余两万不到,战死者已经超过三分之一,自保尚且不足,出城袭击楚军,实在是有心无力。

    故,臣以为可以答应田甲,但是出兵一事,还需见机行事,量力而行。”

    田文点了点头,对唐里的话深为赞同,所谓的见机行事,就是看他孟尝君是否高兴。

    更何况,如今薛城的实力,的确极为勉强。

    田文还未说话,另一个门客魏显开口道:“君上,臣以为我们不仅应该答应田甲,而且还需要做好准备,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我们还需全力出手袭击楚军。”

    听到与他心中并不相同的答案,田文并露出不满之色,而是开口询问道:“这是为何?”

    魏显答道:“君上,我们这次苦守薛城,在楚宋两国的围攻下死守数月,这不仅是为了守住君上的封地,更重要的是为了完成大王的疲楚计划,以薛城为饵,将楚宋联军吸引到薛城之下,为齐国提供一个一举打败楚宋两国的机会。

    臣听说行百里者半九十,薛城在楚宋两国的围攻下,已经坚守数月之久,眼见决战在即,君上岂能在最后的关头缺席,白白放弃这个为大王效忠的机会呢?”

第四百一十九章 魏国使者

    田文浑身一怔,顿时恍然大悟。

    他田文不仅是薛地之主,同时也是齐王的臣子。身为薛公,自然以保存实力为上,但是身为齐臣,还得考虑齐国的利益。

    对齐王来说,首先是齐臣然后才是薛公,或者首先是薛公然后才是齐臣,这就是完全两种不同人,齐王对这两种人,就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态度。

    对田文而言,他的目的以前是想成为薛公的继承人,接下来便是成为薛公。已经成为薛公后,田文现在目的可不仅仅只是一个贤明的薛公,而是一个扬名立万名传千古的大贤,管仲晏子那样的人,最不济,齐国这样的大国才是他的平台。

    否则,田文既已成为薛公,何必收买这么多宾客,在齐国四处鼓吹他的贤明呢?

    他又不是钱多的没处花。

    更重要的是

    田文将在场的宾客全都看了一眼,眼前的宾客,都是宾客中的佼佼者,他们的目的可不仅仅是因为仰慕他田文,更多的是为了通过他田文,进入齐王的眼中。

    两个呼吸之后,田文便将利弊考虑清楚,点头道:“不错,本君岂能干这种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事。”

    顿了顿,田文下令道:“传令,从军中选出一万齐军进行养精蓄锐,以备后用。”

    “诺。”

    次日。

    唐昧营中。

    虽然昨日在撤退的时候,特意派人去对齐军放下狠话,表示今天还会去邀战。但是,那仅仅只是为了刺激田甲,让田甲一怒之下出兵追击的计策而已。

    故而,今日一大早,唐昧用过早饭之后,对再去齐营前邀战的事提也不提,而是召集军中将领安排防御之事。

    “昨日齐军斥候已经发现本将虚张声势的事情,而且,这几个月来,本将手中的军队频频被调往大王哪里攻打薛城,同样也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将营中现状大略的交代一下,唐昧面色凝重道:“所以,接下来,我们己有可能会面对齐军十几万大军的攻击。”

    众将闻言全都一脸沉重,对齐军接下来的攻击,表示担忧。

    出于保密的原则,无论是熊槐还是唐昧,对于派大军埋伏的事情,全都秘而不宣,除了营中高层以及有任务在身的将领,并没有告知。

    唐昧见诸将左顾右盼,小声的议论纷纷,便轻咳了两声,开口道:“诸位也不必担忧,虽然我们人少,连齐军的一半都没有。但是,只要不主动出击,在我们这座经营数月之久的防线上坚守,齐军也不能轻易打败我们。”

    诸将听唐昧说要进行坚守,顿时松了一口气,齐声道:“将军英明。”

    唐昧摆了摆手,开口道:“现在,眼看齐军就要进攻,本将决定全力防守。”

    说着,唐昧吩咐道:“唐将军,本将命你立即广派斥候,打探齐军动静,一旦齐军来攻,立即来报。”

    唐林拱手应道:“诺。”

    “钟离君,本将给你一万军队,在齐军未来之际,再度加固河水边的防御工事。”

    “诺。”钟离君应着。

    “其他将领,各率本部,保持警惕。”

    “诺。”

    众将全都离开后,唐昧平心静气的将目光瞥向东面。

    现在,楚军已经刺激了田甲数天,虎皮也被齐军刺破,齐魏联军也即将南下,楚宋联军也准备撤走,而他唐昧,更是摆出严防死守,极力营造出为楚宋联军断后的迹象,就看他田甲什么时候的出兵了。

    与此同时,薛城外的楚宋联军,更如一个急红眼的赌徒一般,疯狂的对薛城展开进攻,似乎在进行最后一搏。拿出了吃奶的劲,一副不成功变成仁的样子。

    日中,就在楚宋联军攻城正激烈的时候,一支从魏国而来,拥有百余辆车,随行近千人的庞大使节团,停留在薛城北面十五里处。

    而后,一辆马车从使节团中出来,向东面楚营的位置赶去。

    楚军营中。

    “魏使,如今寡人伐齐正急,不知在这个时候,魏王以卿为使前来薛城之外拜访寡人,有何指教?”

    熊槐面无表情的看着眼前这个魏国使者翟章,心中却在猜测,魏章这是来解释魏国这段时间的行为,以麻痹楚国的呢!

    还是过来向楚国宣战的。

    “不敢。”翟章拱手向熊槐行了一礼。

    接着回想起魏国的顾虑,不由微微一叹。

    这几年来,齐秦两国全都遭到一定程度上的削弱,尤其是齐国,接连遭到楚国的打击,淮北之地全都沦丧,实力大损,对魏国的危害的已经变小。同样,秦国被封锁在关中,也难以对魏国造成威胁。

    唯独楚国,这几年就没有遭到削弱过,而还与三晋燕宋越等国结盟,隐隐有一家独大的趋势。对此,哪怕是楚国盟友,魏国也心惊胆战。

    故此,魏国之中,相当多的大臣,对越来越强大的楚国表示忧虑,这才在齐楚之战没有对齐国落井下石,而是保持观望。

    魏国也不是不想背叛楚国,倒向齐国,只是楚国的盟友太多,魏国上下全都担心一旦背叛,就会陷入孤立无援之中,这才反复摇摆。

    好在不久前齐国说服燕国,燕王大举北伐,从另一方面对齐国的抗楚大业进行支持,这才打消魏国的忧虑。连燕国这个最仇恨齐国的国家,也不再帮助楚国牵制齐国,更何况其他国家呢。

    魏国上下认为,燕国的事情就是一个信号,那就是各国都对楚国有所恐慌了,各国联合削弱楚国的时机已然成熟。

    于是,有鉴于此,魏国便毫不犹豫的就倒向齐国。

    至于能否战胜楚国的问题,魏国上下认为没有问题,齐国全力而战,天时地利人和全都有,而楚宋两国已然疲惫,齐魏联军以逸待劳,肯定没有问题。

    现在,魏国唯一的顾虑,那就是如何把楚魏两国关系破裂的责任全都推给楚国,让魏国名正言顺合情合理的出兵。

    想着,翟章开口道:“大王,寡君听说楚国与宋国攻打齐国数月之久,损失惨重却难以攻下薛城。如今齐国援兵已经赶到薛地,楚宋两国已然疲惫,再打下去,也不是徒增伤亡罢了。

    寡君不忍齐楚两国继续打下去,进而引发齐楚两国之间的决战,以致哀鸿遍野。故,寡人特意派遣小臣前来薛城拜见大王,就是希望大王仔细考虑寡君的意见,接受敝国的调停,让齐楚两国重归于好。”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494/ 第一时间欣赏大楚怀王最新章节! 作者:腊月青梅子所写的《大楚怀王》为转载作品,大楚怀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楚怀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楚怀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楚怀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楚怀王介绍:
熊槐刚刚穿越成为楚怀王,就碰到秦国的张仪前来送礼:商於之地六百里。熊槐表示要改写历史,不再做愚蠢的楚怀王,绝不绝齐连秦。结果第二天,和满朝文武商量之后,经过数轮唇枪舌剑,楚国上下达成一致意见。熊槐意气风发对张仪道:“寡人决定和齐国绝交。”大楚怀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楚怀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楚怀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