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楚怀王TXT下载大楚怀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楚怀王全文阅读

作者:腊月青梅子     大楚怀王txt下载     大楚怀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百三十章 举荐何人?

    接子心理清楚,这份礼遇已经超过了他的名气。虽然他在齐国很有名,但是,齐国稷下学宫与他名气不相上下的,还有十几二十人。

    楚王上次如此重礼接待大贤,还是接见犀首公孙衍的时候。而公孙衍,此刻已经是楚国的司马。虽然还没有司马之名,但已经有司马之实。

    给自己与犀首同样礼遇,接子虽然还没有见到楚王,还没有与楚王说话,但是已经感受到了楚王的诚意以及决心。

    想着,接子立即快速下车,见楚王已到近前,立即正了正衣冠,让后快速向前走了数步,主动拱手行礼道:“在下见过大王,让大王在宫外亲迎,在下有罪。”

    “哈哈哈”熊槐大笑道:“先生不远千里,从齐国赶到楚国来见寡人,这是寡人的荣幸。从宫中走到宫外,区区数步之距,还请先生不要以为寡人怠慢了才是。”

    “岂敢!”接子笑道:“大王亲迎,臣心中感激不已。”

    宫中。

    群臣散去,熊槐独留接子。

    此时,二人相对而坐,熊槐看着接子道:“先生,寡人听左徒说,先生自离齐之后,便一直待在襄阳,与左徒一同建城,至今已有七年矣。”

    说到这,熊槐拱手行礼道:“先生在楚多年,不知以为我楚国如何?”

    接子闻言抚摸着夹杂着丝丝白线的胡续,目不转睛的看着熊槐,却没有说话。

    沉吟了一段时间后,见楚王始终面不改色,才开口道:“楚国疆域辽阔,尤其是吞并越国之后,地宽七千里,足以与北方各国总和相当。此外,楚国带甲之士百万,粮食积聚如山,称霸天下,本是应有之事。”

    说到这,接子话风一转,摇头道:“不过,如此强大的楚国,实力远超秦国的楚国,却一直到灭亡越国之后,才引起各国的恐慌,导致各国联合伐楚。而地处西陲的秦国,并未灭亡某个大国,却略略遭到各国联合针对。

    不知大王以为这是何故?”

    熊槐闻言自嘲的笑道:“大概天下人都以为,秦国才是威胁,而我楚国的威胁,则远不如秦国。”

    接子笑了笑,并没有说话。

    此时,熊槐拱手道:“先生,自我先王以来,楚国国土日益萎缩,大梁襄陵失守,国界线从河水之北退到淮水,甚至连陈蔡之地也多次落入敌手,寡人深以为优。不知先生以为,我楚国有何弊端,以致落入如此境地?”

    接子笑道:“楚国之弊,前辈先人早有定论,大王知之甚详,何须在下开口!”

    熊槐点了点头:“不错,早在百年前,吴子就已经点出楚国的弊端,朝中大臣权势太重,地方封君太多,这就是我楚国空有百万大军,却连国土也守不住的原因所在。虽然吴子在楚国进行了变法,先王肃王即位时,更是灭了勋贵七十余家。

    但是,吴子死后,变法被废,百年后的今天,我楚国再次重蹈覆辙,如今,寡人面临的问题,比之先王悼王,还要严重的多。”

    说着,熊槐叹了一口气:“寡人虽有心革除弊端,但是国中贵族权势太大,以致十余年前的变法才刚刚开始,便勋贵的反对中夭折。如今,寡人准备了十余年,再次开展变法,却依旧感到贤才不足。”

    说着,熊槐看着接子笑道:“寡人听左徒说,先生有天下之才,故而寡人特请先生前来,希望先生不要以寡人愚钝,还请不吝赐教。”

    接子闻言点了点头。

    他在襄阳之时,屈原就多次打算将他举荐给楚王。但是,当时因为他对楚国的国情以及政局还有诸多疑虑,连墨子宋妍这等大贤,也都无功而返,故而他也不想自取其辱。

    直到这次楚国进行变法的大势已成,屈原再次写信邀请,接子这才答应下来。

    毕竟,屈原在襄阳的所作所为,接子全都看在眼里,襄阳的成功,其中也有一半,是他的心血。楚国的变法,其实他早已参与其中,此时,不过是从幕后走到台前,正式参与其中。

    想着,接子便拜道:“臣愿为大王效力。”

    熊槐闻言,大喜道:“能得先生相助,寡人的忧心,便消散了大半。”

    接子闻言,想起来的路上,屈原向他介绍的目前的形式,此刻,见楚王眼中忧色始终没有消散,于是,便笑道:“大王,昔日齐王迎接王斗,王斗向齐王举荐五位大贤,由此,齐国大治,天下贤才大都归于齐国。”

    说着,接子行礼道:“臣虽不才,不敢与王斗相比,但是,现在大王亲自在宫外相迎,臣虽不肖,也有一些人才,愿意举荐给大王,以解大王心中之忧。”

    熊槐一怔,看着接子大喜道:“不知先生打算举荐何人?”

    接子摇头道:“臣也不知他们是何人?”

    熊槐闻言一愣,半响没有反应过来。

    原本他以为接子也会与王斗一般,举荐一些治国能臣,以解决变法人才不足的问题。结果,接子却说,他也不知道自己举荐的人是谁。

    若不是眼前的人是天下闻名的大贤接子,熊槐差点就让人直接把他赶出宫外,流放地方了。

    顿了顿,熊槐尴尬的笑了笑:“先生说笑了,先生要举荐贤才,岂能不知他们是何人?还请先生直言,只要有才,无论是何身份,寡人一定量才而用。”

    接子笑道:“大王,楚国朝中大贤无数,若是大王真缺大贤,哪里还用着臣来举荐。臣知道,大王现在所急缺的,不是治理天下的大贤,而是治理一县的贤才。而臣所举荐的,正是这些一县之才,甚至一郡之才。”

    熊槐闻言精神一振,看着接子露出期待之色,若接子举荐的人真是这样,那真是解了燃眉之急了。

    “不知先生所说的人才是?”

    接子听到楚王再次询问,摇头笑道:“大王,虽然臣不知道这些人究竟是谁,但是臣却知道他们在哪!不仅知道他们在哪,还知道他们正在为大王治理地方?”

    熊槐闻言,微微一愣,看着接子露出不解之色。

    难道是寡人骑驴找驴,人才已在国中而不自知吗?

第七百三十一章 封君令尹

    熊槐想了想,发现自己手中并无接子所说的人群,于是,便拱手道:“请先生赐教!”

    接子笑道:“大王,臣所说的人,不是他人,正是现在担任各地封君的令尹。”

    “各地封君的令尹?”熊槐摇了摇头,有些疑惑道:“这些人能被各地封君任用,自然有其过人之处,不要说治理一县,就是治理一郡的才能,也有不少。”

    说到这,熊槐又想起那些信奉各家学派学说,虽极力阻止各家大贤进入朝中,但是却求贤若渴一般邀请大贤为自己效力的封君,想着,又接了一句:

    “甚至,他们手中的大贤,也不乏天下之才的。”

    “不过!”熊槐又叹道:“可这些人全都是封君们自己的宾客,与封君的关系乃是亦师亦友亦臣,跟寡人可没有什么关系。若是封君不主动向寡人推荐,寡人也不能强行下诏,让封君们把人交出来。”

    接子闻言笑道:“大王,若是寻常时候,封君们自然不会将自己的心腹重臣举荐给大王。但是,眼下,臣私下猜测,恐怕会有一大半的封君,会乐意将自己令尹举荐给大王的。

    老子云: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现在,只需大王派人跟那些新即位的封君稍稍一说举荐令尹的好处,臣想,那些封君肯定恨不得将自己的令尹与司马全都举荐给大王。”

    “新即位的封君!”熊槐瞬间就抓住了重点,喃喃道:“先生的意思是说”

    接子点头道:“大王,臣听说不久前大王因为封君私通敌国一事,赐死了一大批封君,并且还将他们的世子罢免并抓捕,并且从他们的子嗣兄弟中,挑选出一人继承爵位封地。”

    熊槐隐隐已经知道接子的意思了,便点头道:“不错,有这件事。”

    接子有道:“臣还听说,大王不久前大赦天下,然后又将这些被抓到郢都的原世子给放了。”

    熊槐点头道:“不错,寡人并非残暴之君,不会杀了他们的父亲后,还会刻意针对他们,抓着他们不放。”

    接子闻言拱手道:“大王,臣听说,最近那些新即位的封君哪里,似乎并不平静,那些原本应该继承爵位封地的世子,回到封地后,好像与他们的兄弟闹矛盾了。”

    熊槐闻言差点笑了出来。

    当初熊槐打算改立其他人担任封君,本来就是担心那些世子因为父亲死在郢都,而暗恨于心,仇视他这个楚王。故而借故将所有的世子拿下,改立那些本来无法继位的人,以此拉拢新封君,让他们对自己心怀感激。

    至于将原世子抓起来,然后又放掉,目的就是给那些刚刚即位,羽翼未满的封君找麻烦,逼他们向自己这个楚王靠拢,以为接下来的变法铺平道路,让各地的封君无法齐心。

    而现在看来,当时的谋算,似乎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

    此时,那些封君立足未稳,原本掌握封地大权的令尹司马,全都是已故封君留下的,与他们的关系,并不亲密。相反,这些令尹司马倒是与原本应该继承爵位的世子,关系更加亲密一些。

    而此刻,封君新即位,即便熊槐借归还利息,给了部分封君一大笔财富。但是,这部分钱财,也只是加快了封君建立自己势力的速度,而无法让他们立即聚集一大批人才,然后将所有的全力掌握手中。

    而这,就需要将原本的令尹司马全都罢免驱逐。

    此时,他们正愁没有借口赶走令尹,现在看来,机会来了。

    想着,熊槐哈哈一笑,点头道:“先生之意寡人知之矣,不久后,便是十月新年,到时,各地封君还会聚集郢都。待他们一来,寡人就会派人跟那些封君说道说道,让他们急寡人之所急。”

    接子闻言,拱手道:“大王英明。”

    此时,在接子的提醒下,瞬间就将人才不足的问题解决了大半,熊槐心中顿时舒畅不已。于是,又跟接子说了一会儿话,然后看着接子道:“先生,寡人欲今日在宫中设宴,还请先生稍后开怀畅饮。”

    接子拱手行礼道:“谢大王赐!”

    就在熊槐与接子说话的时候,另一边,景翠返回家中不久,便有宾客前来禀报道:“君上,左徒屈原在外求见。”

    “屈原”景翠闻言,不由冷哼一声。

    之前,他还未做令尹的时候,对令尹之位倒是窥探不已。但是,现在他做了令尹,反而还觉得还不如做柱国的时候。

    昔日做柱国之时,楚王遇事不决,每次向他询问兵事,对他的建议,每每都是言听计从。现在,等他做了令尹,大王不在问他擅长的兵事,反而向他咨询他并不擅长政事。结果,每次他的回答与屈原的回答一比,大王每次都听从了屈原的建议,然后将事情交给他来做。

    好像屈原才是令尹,而他仅仅只是屈原的执行下属一般。

    虽然他也知道,政事这一块,不是自己的特长,但是,大王每次都这么做,却令他心中觉得憋屈。

    虽然他不敢对大王有所不满,但是,对屈原可就没有好脸色看了。

    故而景翠一听,迟疑了一下,然后摇头道:“就说本君昨日操劳,回府后便休息了。若是左徒有事,请他明日再来。”

    “诺!”

    府外。

    屈原看着面前的景翠宾客,从他口中得知景翠不愿见他,顿时微微一滞。接着,心思一转,便知道景翠对他的不满所在。

    或许是因为变法的事情,或许是因为朝议的事情,左右不出这两点。

    想着,屈原也不以为意,无论是哪种原因,都是势在必行的。景翠这个令尹,要么顺从大王的意志,要么自己请辞,这个就是潮流,无可逆转。

    想着,屈原笑了笑道:“还请先生再去禀报一声,就说平此次来见令尹,乃是为令尹分忧解祸而来,还请令尹不吝一见。否则,恐有祸事降临在令尹身上。”

第七百三十二章 自荐之策

    府中。

    景翠听宾客一说,一股怒火从心中涌上来,看着宾客冷冷的道:“屈平真这么说的。”

    宾客点了点头。

    见此,景翠怒极反笑:“好,好,好,请他进来,本君倒要看看,他屈平如何巧舌如簧,还有什么祸患会降临在我这个令尹身上。”

    “诺。”

    不一会儿,景翠就见屈原不急不缓地走了进来。

    “见过令尹。”

    景翠拱手回礼道:“左徒,不知何事如此紧急,非要今日说,连明日都等不得?”

    屈原拱手道:“令尹,在下匆匆而来,乃是为各地贤才一事。不知令尹这几日,可曾了解过各地送到郢都的贤才。”

    景翠瞥了一眼屈原,心中顿时一阵气恼。

    各地举荐贤才的事情,虽是屈原提出的,但是,这是大王当时就交给他来处理了。

    不想,现在屈原还要插手此事。

    想着,景翠便语气不善的应道:“此时就不劳左徒操心了,这几日在下一直都在关注此事,各地送来的贤才,全是品行过人的道德楷模。各地举荐这些人给大王,足以说明我楚国民风淳朴,人心向善。

    现在,他们来到郢都,得到大王表彰,必能正人心,导人向善,若是人人效仿,不出数年,我楚国必然大治。

    等各国听闻此事,见我楚国万众一心,必然心生畏惧,而不敢像上次一样侵犯我楚国。这就是不战而胜的方法,谓之战胜于朝。

    这次各地举贤,可谓用心了啊!”

    屈原闻言,诧异的看了景翠一眼,然后迟疑道:“令尹,这些话是有人跟你说的吧!”

    “”景翠心中一滞,不满的看了屈原一眼,接着想起那个对他说这番话的人,迟疑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开口道:“不错,这话虽然是其他人对本令尹说的,但是,本令尹觉得很有道理,以德治国,正是强国的上上之策,总比随意折腾国家好多了。”

    说到这,景翠用奇腔怪调的语气道:“怎么,难道左徒以为以德治国有何不妥吗?”

    屈原没有在意景翠的语气,摇了摇头道:“令尹,以德治国,自然并无不妥之处。这次大王下诏各地举贤,结果楚国之中涌现如此多的道德高达之人,这正是国家之福,是大王之幸。”

    景翠闻言点了点头:“不错,这正是国家之福,是大王之幸,身为大王令尹,在下心有荣焉!”

    “不过!”屈原看着景翠,摇了摇头道:“可是这次大王选才,不是为了表彰道德高达的君子,而为了选出一些人,以充实地方属吏。这些人,德行固然不可或缺,但是,才干更是重中之重。

    为了避免各地举荐的人才鱼目混珠,大王还刻意让令尹亲自主持考核,一面让大王受到各地懵逼,而导致这些人到了地方后,才不堪用,霍乱地方。”

    说着,屈原见景翠脸色一僵,便开口问道:“不知令尹是否已经准备好考核这些人的题目,以备大王选用。”

    景翠听到这,脸色瞬间变得一阵青,一阵白。

    关于考核题目的事情,他早就给忘了,或者说不是忘了,而是听到这些道德达人基本上都是大字不识两个之后,就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所以,楚王一个月前让准备的考核一事,他还没有开始准备。

    屈原见景翠没有说话,继续道:“这次大王让身为百官之首的令尹亲自主持举荐贤才,考核贤才,足以见大王对此事的重视。

    但是,在下听说,这次各地举荐的贤才,全都有一个缺陷,似乎德行过人,但才能欠缺,大部分人都不曾读过先贤著作,这样的人,在下担心他们全都无法通过大王的考核。

    若是待来年十月考核之时,却无一人通过考核。在下担心,天下人会说楚国无人矣!并且,下诏举贤的大王,也会沦为各国笑柄。”

    景翠闻言,脸色逐渐变黑,而且黑的吓人。

    此时,屈原叹道:“令尹,这还不是在下最担心的地方,在下最担心的还是令尹你啊!其他人仅仅只是笑话令尹也就罢了,在下更担心的是,会有人说,令尹嫉贤妒能。大王让令尹举贤,结果,令尹却找到一群种田劈材做工的小人,却无一个君子举荐给大王。

    令尹乃我楚国柱石,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若是令尹背上这等骂名,在下心中为令尹难过。”

    “”景翠闻言猛然一惊,这样的骂名根本就不是他能承受。昔日楚庄王的令尹虞丘子,不就是因为没有举贤,而被人说不忠的吗?

    若是这事发生在自己身上

    恐怕虞丘子的旧事就要在他这里重演,而且还是背着骂名主动请辞。

    虞丘子好歹也做了几年令尹,立下大功。而他景翠,三月令尹,什么功勋也没有,就请辞回家

    一世英名尽毁矣!

    想着,景翠瞬间出了一身冷汗。

    顿了顿,景翠缓了缓,发现屈原一直都恭敬的坐在一旁,想起屈原的求见之语,立即定了定心,求助道:“左徒,不瞒你说,在下这几日也在为此事苦恼,以致思虑成疾。只是,各地举荐之人,全都是品行过人之辈,只可奖赏,而不可贸然退回,要求各地另举贤良。

    对于此事,不知左徒可有变法。”

    屈原闻言,笑了笑道:“令尹,这段时间,在下听说各地都在谣传大王暴虐不仁的谣言,不知令尹可有听说。”

    景翠闻言点了点头,这些谣言他自然知道,这次楚王杀了一批封君,另选他人即位,导致有一大批封君门客丢了依托之地。

    于是,这些人便四处散播谣言,说楚王残暴不忍。

    “左徒,不知此事与举贤有什么关系吗?”

    屈原拱手道:“令尹,这些人之所以四处散播谣言,不就是无处容身吗?而他们被各地封君选用,本身就是由一定才能的人,只是未被新主接纳罢了。所以说,这些人中,肯定有不少一县之才的人。

    若是令尹向大王进言,就说一地只举荐一人,肯定野有遗贤,为了避免此事,准许各地贤才前来郢都自荐,参与考核,如此不久解决问题了。”

    “这”景翠闻言,犹豫不决。

    见此,屈原接着道:“令尹,还在犹豫什么,若是不让这些人参与考核,令尹如何才能获取人才。

    而且,此事不仅能解令尹的燃眉之急,还能消除各地关于大王的谣言。最后,这人若有所获,难道还不对令尹感恩戴德,到处散播令尹的举贤任能的贤名,让令尹的贤名传遍天下各国。

    这种一举三的美事,令尹还有什么可以犹豫的呢?”

    景翠闻言,在没有想到其他变法的情况下,顿时便有些心动。

    而且,这次举贤,只是充实地方,跟郢都朝中没有直接关系

    想着,景翠便点了点头。

第七百三十三章 农家墨家

    次日。

    在令尹景翠的请求下,熊槐正式下诏,准许百姓自荐,前往楚国宾馆报名,以参与十一月初一的考核,但凡通过者,将则由选拔为楚国各县的属吏,若是特别优秀者,则可直接任命为县尹。

    消息一经传出,郢都顿时一片沸腾。

    虽然这只是在招募各县的属吏,但是,一句优秀者可担任县尹,便足以令人激动难耐。

    虽然楚国现在已经在给各县安排属吏,县尹的权势将会被削弱,但是,这好歹也是一县之长。若是以前,县尹可自称为公,在一县之地为所欲为的时候,县尹县公之职,那可是非大贤贵戚不可担任,担任县尹的人,十有**都是楚国公室之人。

    而且,更重要的是,楚国的县尹除了权势大意外,地位也是极高的。若是被楚王召回朝中用事,最起码都是一个下大夫的职位。若是任上优秀,被任命为卿甚至是令尹也不是没有可能,这都是有先例的。比如说孙叔敖与吴起,这两人就是直接从地方升任令尹的。

    现在,楚王竟然下诏,可以准许人自荐,即便只有半成机会,那也是机会极大了。即便做不了令尹,那也还可以做属吏。

    成为属吏,升任县尹,被楚王看中,任命为令尹

    如此人生,简直完美,一些人仿佛已经看到自己走上孙叔敖的人生轨迹,在史书上留下千古美名,可以不朽矣。

    于是乎,楚王下诏招贤的消息,犹如爆炸一般,迅速从郢都扩散开来,向各地传播。

    此时。

    景翠府中,得知景翠向大王进言下诏招贤后,大夫景邵立即赶了过来。

    “令尹,如今大王听信屈原的谗言,改变我楚国维持了数百年的旧制,搅得整个楚国都人心惶惶,霍乱我楚国不浅矣。令尹无法劝阻大王也就罢了,为何还主动进言,请大王招贤以充实地方呢?”

    景邵看着景翠,叹恨不已的继续道:“令尹如此,不就是在表明我景氏赞同屈原之言,打算改变各地旧制吗?如此一来,各地抵制令尹也站在大王屈原那边,岂不人心惶惶,可不终日矣。而且,还极大的助长了屈原的嚣张气焰,令屈原更加目中无人!”

    景翠闻言,长叹道:“在下岂能不知,只是,各地举荐的人,实在难以入目,若是不如此,待考核之后,数百人竟无一人合格,且为之奈何。”

    景邵摇头道:“如此,岂不是更好吗?大王见此,知道大势不可为,必然会如上次一般,驱逐屈原,以稳定人心。”

    “大王驱逐屈原,是一件大好事,怕就怕”景翠看了景邵一眼,心中闪过一阵无奈,摇头道:“就怕到时大王驱逐的人,不仅仅只有屈原一人啊!”

    “除了屈原,还有谁?”景邵疑惑的问道。

    “难道你忘了虞丘子之事了吗?”

    “虞丘子!”景邵闻言一愣,随后脸色一变,接着沉默了下去,不在言语。

    现在他知道景翠为何向大王进言了,若是真的对各地举荐的那些贤才不闻不问,等到考核之日,虽然大王很有可能会知难而退。

    但是,身为主持招贤的令尹景翠,遍访全国,却找不到一个可用之人,那么天下人会怎么看。

    到时,为了替大王堵住天下悠悠众口,非得搭上主持此事的令尹不可。

    而且,地方县尹虽然对景氏很重要,但是,景氏一族的根基,还是在朝中。就算用十个县尹换一个令尹,景氏都要亏得吐血。

    想着,景邵吐出一口气,然后向景翠拱手道:“令尹请放心,在下已经明白了,稍后就去族中安抚族人。各地对大王的诏令阳奉阴违,实在是太过分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我景氏这一次一定会站在大王这边的。”

    “好,那就有劳了。”景翠顿时松了一口气。

    就在此时,一个宾客前来禀报道:“君上,上官大夫他们求见。”

    景翠闻言与景邵对视了一眼,然后微微摇头道:“邵,群臣来访,必然是为了大王的诏令,本君不便与群臣相争,还请邵为本令尹安抚群臣。”

    景邵沉重的点了点头,拱手道:“请令尹放心。”

    说完,便向外走去。

    就在景邵与前来拜访景翠的大臣说话的时候,另一边,道墨农儒四家领袖,也得到了一份楚王亲笔书信,邀请他们派出青年弟子前去参加十一月的考核,以为楚国各地属吏。

    郢都城外,一间臭气冲天的工坊中,工尹已齿拿着楚王的书信,与一旁的左工许行对视了一眼,然后长长的一叹。

    “许子,不知大王所请,你意下如何?”

    许行闻言,毫不迟疑道:“既然大王有请,自然是听从大王的诏令了。在下的那些弟子们,一直跟从在下规划水渠,如今水渠的规划已经全部完成,并且今年大王会修养生息,不会征召百姓修建水渠。”

    说着,许行笑了笑道:“在下的门人子弟不比墨家人才济济,故而,为了替大王分忧,在下打算将所有学有所成的弟子,全都派去参加考核。”

    已齿闻言摇头笑道:“许子说哪里话,我墨家虽然人多,但是大都是一些游侠工匠,这些人,大都已经在大王效力,自然无法去参与考核了。而通晓治理地方熟悉地方事务的人,我墨家却也没有多少。”

    许行闻言,笑道:“工尹说笑了,天下人都说,游仕之人,不是儒生便是墨者,儒墨并称当今两大显学,岂会无人。”

    说着,许行沉吟了一下:“工尹,在下门人稀少,也就这几年,弟子才增加到百人,其中学有所成的,不超过二十人。能治理一地,恐怕不出一掌之数。”

    此时,许行看着已齿,试探的问道:“不知墨家能拿出多少人?”

    已齿想了想,才开口道:“十年前,我墨家为大王坚守丹水,八百墨者几乎全都死在战场上,幸得大王仁慈,拿出钱粮抚育战死勇士的妻儿,让他们的子嗣跟随我墨家学习。如今十年过去,我楚墨元气已然恢复,这次大概能拿出一百多人吧!”

第七百三十四张 探索发现

    许行倒吸一口冷气,一时间被狠狠的打击到了。一百多人,这还是墨家剩下的门人弟子,墨家不愧是两大显学之一。

    已齿既然敢让这些参与考核,自然是有把握让这些人通过考核,毕竟这次只是选拔属吏,难度并不是很高。

    一个县,楚王亲自下诏任命的县尹、县丞、县尉,才三人。就算加上其他低级属吏,也就是十余人。

    因为这次要将所有的属吏全都固定下来,让他们不在跟从县尹一同上任一同离开。故而每县所需的属吏,少则两人,多则数人甚至十余人,只看各地县尹所需。

    如此,墨家的这一百多人,若是全部选用,则完全可以补满十余县乃至二十县的空缺。

    想着,许行突然庆幸了不少,好在楚国的大儒陈良十几年前就死了,儒家子弟离散不少,实力大为衰弱。不然,光是儒墨这两大学派,再加上楚国道家实力还要超过儒墨两家不少。

    许行心中大略一算,若是道家的学子也全都参与考核,再加上各地游仕的人,或许这次考核的竞争会很激烈啊。

    想着,许行不由有些凄苦的自嘲一笑,跟墨家一比,自己这支传承数百年的学派,就跟一个刚刚学会行走的幼儿一般。

    已齿注意到许行的神色,开解道:“许子何必如此,待你我将大王所说的纸造出来,抄写典籍就远比现在容易,不像现在这样费时费力费钱。到时,许子还会为壮大学派而担忧吗?”

    许行闻言,看着已齿露出迷茫的眼神,问道:“工尹,这些年,我们调用了无数的人力物力,而且你们墨家的优秀弟子,也大都投入到‘纸’的研制之中。算算时间,从开始研制道今日,也快有十年了。只是,十年过去,也仅仅只是得到一些无法使用的半成品。”

    说着,许行脸上浮现出一屡悲观之色,长叹道:“老朽也快到花甲之年了,按照现在的进程,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在有生之年,见到这种只需要用笔写下,完全无需刀刻的纸来。”

    已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仅仅只是一瞬间过后,眼神再次坚定起来,脸上浮现出一丝红润,信心满满的道:“许子何必迟疑,十年前,大王得到琉璃与纸的制作之法,让司空与在下研制。如今,琉璃的制作,早已不成问题,工匠已经能熟练的制作琉璃。

    这就说明大王的制作之法完全没有问题。”

    说着,已齿叹气道:“只是,琉璃与纸不同,琉璃虽然稀少,但是,无论是铸剑师哪里,还是方术士哪里,偶尔也能炼制出来,只是没有找到秘方罢了。所以,琉璃的制作方法,是有迹可寻,只需要不断实验配方罢了。

    而纸这个东西则不然,之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既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也不知道前进的方向,需要我们从无到有的进行探索。正是因为方向难寻,故而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

    说到这,已齿笑了笑,一边向工坊一侧的木架走去,一边笑道:“好在进过近**年的摸索,我们已经造出了第一张纸,已经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剩下的就是不断的改进,以让纸达到可以书写的程度。”

    说话间,已齿已经来到木架前,然后打开木架上一个宽大的木盒,露出一张被蜡保存起来的黄黑色的纸。

    看着这张纸,已齿想起获得这张纸的情形,顿时露出了笑意。

    虽然这张纸很厚,三张纸的厚度就快赶上牛皮的厚度,虽然这张纸无法书写,墨汁滴上去就被纸给全部吸收,虽然这张纸很硬很脆,用力一捏就碎。

    但是,这是众工匠精心研制的第一张纸,这代表他们已经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想着,已齿豪情万丈地道:“许子,既然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秘方,在下相信,用不少多久,我们就可以造出可以使用的纸来。到了那一天,抄写一本书的时间,一定会会极快,不到现在的十分之一。”

    许行看着信心爆满的已齿,依旧很没有信心的摇了摇头:“工尹,纸这个东西,虽然可能会书写起来方便,就跟帛布一般。但是,在下担心纸的价格会远比木简贵,甚至可以与帛布相当啊。”

    已齿闻言,露出一脸的沉重,他知道许行说的是什么。

    不是因为纸的原料,纸的原料仅仅只是木头竹子,这些并不值钱。许行说的是纸的制作时间,每一张纸的制作,都需要耗费数月时间,如此长的时间,即便纸的原料便宜,但是纸的价格也便宜不到哪去。

    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从而导致纸的研发举步维艰,极大的迟缓了纸的实验。

    当初烧制琉璃,数日功夫便可进行一次实验与改进,而纸则不然,一次实验需要数月,一次改进也需要数月。正是因为如此,已齿在去年便得到第一张纸后,至今也没有再次获得突破性进展。

    想着,已齿目光坚定道:“许子放心,只要我们能获得一张能够书写纸,只要不断改进制作过程,纸的价格会低下去的”

    许行闻言,有些迟疑,也有一些期待。

    另一边,太学中。

    已经老迈的环渊,将楚王送来的信看了一遍后,立即写下数封信函,然后向自己的弟子吩咐道:“速去将这几封信送给为师的好友,告诉他们,楚王招贤”

    是日,郢都宾馆一时人满为患,有参加自荐考核的,也有陪同观望的,也有来看热闹的。

    次日一大早,熊槐得到景翠从宾馆拿来的名录,大略一观,便大喜过望道:“令尹,这是真的吗?仅仅昨日一天,便有三百余人前来自荐。”

    熊槐露出难以置信之色,被这个人数震惊了。

    景翠闻言嘴角顿时一抽,他昨日便接到在宾馆负责接待的人的禀报,他的两个下等门客偷偷前去报名了!

    接着,又想起昨日那一大群声势浩大的墨家子弟,嘴角再次一抽,点头应道:“回大王,确实如此,仅昨日便有三百余人前来自荐,而且,经过简单考核,全都是识字之辈。”

    “好,好,好!”熊槐吐出一口气,笑道:“如此寡人也就放心了,就可以放心等到十一月了。”

    说着,熊槐心理又默默加了一句:还有十月新年!

第七百三十五章 应变之策

    等景翠回到府中,顿时陷入忧虑之中。

    今日他看到宾馆那边传来的消息,便知道自己被屈原坑了,而且还陷入一个极大的麻烦中。

    原本,按照屈原的说法,他向大王提出自荐的策略,试想招募散落各地的游仕者的,尤其是那些刚刚被遗弃的门客。

    只是,万万没想到,大王的诏令才公布半日,就出现一股令他惊慌的势力,参与到考核中。

    其中许行的那些弟子还好说,左右不过二十多人。但是,那些墨家弟子则不然。楚墨的首领本来就担任着楚国的工尹,这可是楚国的重要职位。

    而且,工坊中,还充斥着许多墨家工匠,这些人许多人是墨家自己培养的,然后被工尹已齿投入工坊之中,还有一些原本是楚国的工匠,然后被墨家学说吸引,投入到墨家的怀抱。

    可以说,墨家已经在楚国百工中站稳了脚跟。

    而这次,若是在让墨家弟子派往各地任职,让他们前往各地发展墨家门徒

    景翠虽然对政事不怎么敏感,但是这点嗅觉还是有的。

    尤其是墨家的学说,本来对下层的百姓极具吸引力,而且对上层的吸引同样也不小。昔日鲁阳文君、阳城君等公室便是墨家学说的坚定支持者,朝中的楚惠王大臣穆贺等人,也是信奉墨家学说的,更有数位墨子的弟子在楚国任职。

    是以,在这些人的支持下,楚国很快便成为墨家的活动基地,墨家的中心便从宋国转移到楚国,而墨家的第三代巨子孟胜,也一直活跃在楚国。直到吴起之乱,楚国的墨家弟子包括巨子孟胜在内,惨遭被楚肃王灭团于阳城。

    即便如此,数十年前墨家巨子前去秦国,墨家出现分裂的时候,楚墨依旧可以与秦墨齐墨争夺墨家的正统地位。

    这些情况,全都告诉景翠,楚墨的实力很强大。不提十年前为楚国赴死的八百墨者,就是楚王在郢都城外划给楚墨的那一块地盘,以及这一次参与考核的百余人,就足以说明楚墨的分量极重。

    这一份强大,景翠觉得或许已经危及他们公室在楚国的地位了。

    接着,景翠又想起秦墨以及齐墨,顿时打了一个寒碜。墨家虽然三分,但是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呢!而且,楚国还是联系各国墨者的重要纽带。

    景翠可没有忘记,三十年前,秦惠文王车裂商鞅,秦楚两国关系缓和。恰逢墨家打算游说秦惠文王,当时,墨者田鸠无法见到秦王,就是从楚威王手中借了一块将军印,以楚使的名义入秦的。其后,才有墨家巨子入秦一事。

    若是楚墨在楚国得到重用的消息,天下各国的墨者纷纷前来楚国。

    景翠可以预见,楚墨的实力还将进一步增长,这对他们这些楚国公族来说,这并非好事。

    更何况,除了楚墨意外,陈轸的农家昨日也加入了考核。

    而楚国各大学派中,道家的实力还是最强的,更别说还有一个实力犹存的儒家。大儒陈良虽然死了,但是他的那些弟子们,还有不少人在。

    若是各大学派全都参与进来

    想着,景翠猛然身体一寒,接着直接站了起来,在房中来回走动许久,突然大声吩咐道:“来人,请大夫景邵前来一会。”

    不久,依旧是这间房中,景翠将昨日报名的名录递给景邵,等景邵看完后,开口问道:“事到如今,已经出乎翠的意料之外,但是,此事大王已经知晓,大局已定,且为之奈何?”

    听到景翠的话,景邵不停的扯着自己的胡续,他也没有想到,原本只是景翠无奈的自救之举,竟然演变成这样。

    只是,现在的情况,招贤一事已经停不下来,一旦停下,则整个楚国都将沦为天下人的笑柄,而且还会得罪前来参与考核各大学派。

    可是,若是坐视不理,一旦这些学派在楚国站稳脚跟,并向朝中发起冲击,这对公族的危害极大。

    到时,公族再想保持在楚国的这种地位,那就难了。

    想着,景邵一时头大,不禁对各地的县尹与封君充满着怨恨。

    原本大王就是让他们举荐一个贤才,结果倒好,他们心有默契的举荐了一群废物,置大王与令尹的权威而不顾。

    现在,令尹为了自保,不得不另寻他策。

    本想趁时间短缺,从郢都的附近的游仕者中吸取一些人才,以保住楚国的颜面。却不想将楚国的学派牵扯进来,如此,事情瞬间变失去掌控。

    那些学派的人,可没有一个好惹的,惹了他们,哪怕是当面喷一国之君,也是家常便饭,国君还得忍着,更何况是区区令尹!

    只是,事已至此,该怎么办呢?

    景邵皱起眉头,低头沉思苦想。

    此时,景翠见景邵以手抚额,做出头痛状,不禁也将心给提了起来。

    良久。

    景邵才抬起头来,然后一脸慎重的看着景翠道:“令尹,唯今之计,我等已经无法阻止此次的招贤。故,既然无法阻止,那么我们就主动参与进去。”

    “参与进去。”景翠一怔,迟疑的看着景邵。

    景邵解释道:“令尹,原本各大家族对大王要收回各地县尹的权力,设置属吏一事,并不支持。故而全都不支持,也不反对。”

    “只是!”景邵一脸无奈的道:“现在的情况,如果我们继续不支持,那么这次招贤就将撇开我们。如果十几年二十几年后,各县的县尹大都是各家弟子,这对我们公族而言,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故,依在下之见,既然如此,不如我等也派出族中旁支中下等的子弟,参与这次的考核,与各家相互竞争。”

    “派出族中子弟”景翠沉吟了一会儿,然后点了点头。

    景氏一脉是楚国数一数二的大家族,但是,景氏在楚国的资源依然是有限的,也无法将所有的子弟都安排在要害上,尤其是那些已经疏远的旁支,就更是如此了。

    与其让他们自谋出路,倒不如让他们参与考核,如此,身为主持此事的令尹,还能照拂一二。

    想着,景翠便应道:“好,此事可行,稍后我就传讯给族中各脉,让他们发动族中子弟参加这次的考核,还有,请邵前去拜访各大家族,让他们也发动族中子弟参与考核。

    这一次,我要让大王知道,我楚国公族以及贵族人才辈出,完全不必向各大学派要人。”

    “诺!”

第七百三十六章 赵王回都

    随着楚国招贤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就在众人都等待着考核之日来临的时候,远在北方的赵国,赵王已经率兵从中山国撤军,继而回到邯郸。

    赵宫中。

    赵王一回到宫中,便将留守邯郸的重臣召来,看着他们不由叹恨道:“可惜,这次我们出兵太晚,而楚国那边胜的太快,而且还没有与齐魏两国交战,以致于齐魏两国从容退兵回国。

    这一次,我们虽两路大军全都大胜中山国,但是,面对齐魏两国发出的威胁,还是不得不妥协,只能答应中山王的求和。”

    说着,赵王脸上的遗憾溢于言表。

    相国赵文立即劝道:“大王,虽然这次我们放了中山国一马,但是,不仅被我们占据了一大块土地,而且还割让了六座城给我们赵国。经此一战,中山国实力大损,待我们赵国休整一段时间,然后便可再次共伐。

    那时,以中山国区区之力,岂能是我等对手!”

    赵成闻言,撇了撇嘴,却没有说话。

    这次赵国大举攻打中山,身为大将军的他,却没有领兵作战的机会。

    此刻,他心中还有一些不满与怨恨。

    此时,肥义开口道:“大王,昔日强大的魏国攻打中山国,依旧用了三年时间,才攻灭中山国。故而,臣以为攻打中山的事情,完全不必着急。毕竟,中山国已经大部在我赵国境内,齐魏两国离得太远,难以干涉。”

    说着,肥义笑着拱手道:“而且,听说齐楚两国两国在宋国的问题上,出现了极大的分歧,宋国已经与楚国讲和,并且宋王还将太子贞之女送给了楚王,此举引得齐王十分不满。

    臣还听说,楚王杀了一大批楚国的贵族后,似乎有意再次启用屈原变法,此举已经激起国中贵族的反对。

    若是楚国因内部而衰弱,齐国见机伐楚,那时,便是我赵国再次出兵中山国的机会。”

    赵王闻言点了点,如今南面的齐魏两国,国力不容小觑。不仅结为同盟,而且进退一致,赵国面对其中一个,也十分勉强,更别说两个国家联合起来。

    可惜

    赵王不禁摇了摇头,若不是上次楚国一战灭越,实力一下子变膨胀起来,令他慌了神,故而联合各国一同出兵伐楚。否则,若是赵国没有出兵伐楚,而是等各国伐楚之际,便出兵攻打中山国,如此一来,两年时间,说不定中山国已经被灭了。

    就算没有被灭,也只是苟延残喘而已。哪会如现在一般,还留有四分之三多的土地,在那里暗暗舔伤口,并且还伺机报复!

    想着,赵王便对齐魏两生出阵阵不满,而后看着赵文道:“相国,寡人听说楚国左尹昭常已经到邯郸近两月,希望与我赵国结盟!”

    赵文应道:“大王,正是如此。只是因为楚国还想与我赵国联姻,因涉及太子,故而臣等便将昭常留下,以待大王归来。”

    “太子!”赵王轻声喃喃了一阵,然后突然想起已经去世多年的王后来。

    太子章早年丧母,而后因为变法之事又被自己送到代地,一晃近四年没有返回邯郸了。

    想着,赵王心中生出怜悯之情,便点头道:“太子年龄也不小了,即将行冠礼,是时候为太子寻找一位夫人了。”

    说着,赵王看向群臣问道:“楚国联姻之请,不知诸卿以为如何。”

    赵文立即应道:“大王,楚赵两国一向交好,臣以为与楚国联姻之事可行。”

    肥义跟着道:“相国所言甚是,况且,与我们赵国有冲突的是齐魏秦三国,而不是楚国,对于楚国这个南面的盟友,我们理应交好。”

    接着,肥义拱手道:“大王,只要我们与楚国联姻,才能让宋国放心大胆的倒向楚国,以楚宋两国之力对抗齐魏联盟。无论是齐魏两国伐宋或伐楚,还是楚国伐魏或伐齐,都是我们赵国的机会,是我们再次收拾中山国的时机。”

    赵王闻言微微颔首,接着便看向站在一旁没有发表看法的赵成。

    赵成见赵王看了过来,不等赵王开口,便主动拱手行礼道:“大王,臣附议。”

    “善。”赵王口中应了一句,然后又迟疑道:“但是,楚王打算以亲子淮阴君为质于赵,而寡人之子,太子章肯定不能被送到楚国做人质,而次子公子何还未满五岁,三子公子胜年纪更小,不宜为质。不知诸卿以为何人可作为人质前往楚国。”

    赵成闻言,脸色微微一沉,早在楚国昭常来的时候,放出联姻交换人质的风声时,他就隐隐有些不安。

    赵王的儿子,长子是太子,肯定不会送到楚国去,其他儿子年纪幼小,也不适合作为人质。公室重臣,赵文是相国,做人质肯定也不会让相国去,赵国还丢不起这人。

    剩下的,也就只有他这个位高权重的赵王叔叔,大将军赵成了。

    更重要的是,赵王推行胡服之后,他与赵王的关系就一直不好,虽然赵王将诸将之首的大将军的位置给了他,但是这并不代表赵王倚重他。在胡服变法大致稳定后,赵成便感受到赵王处处对他的打压。

    先是赵文为相,不仅让他失去了成为相国的野望,而且还失去了宗室之首的地位。而后,这次攻打中山国,赵王与太子章全都上了,就他这个大将军没上,灭国的功勋也没有份。

    赵成心中揣测,若是可能,这次赵王一定会将他一脚踹到楚国去的。

    果然,赵成见赵王开口之后,再次向他看了过来,而且连赵文也看着他,心中一沉。

    而后,便主动向赵王拱手道:“大王,臣身为赵国宗室,理应为国分忧。只是,臣曾前去拜访楚使,希望前去楚国。但是,楚使却婉拒了臣,并且还告诉臣,楚国已经有了人选了。”

    “嗯?”赵王一怔,然后看着赵成问道:“大将军,不知楚国属意何人?”

    赵成笑着拱手应道:“大王,楚国希望吴豹前去楚国做人质。”

    吴豹不是旁人,就是赵王自己的小舅子,王后吴孟姚的弟弟。

    “吴豹?”赵王看着赵成微微皱起眉。

    赵王此时迟疑不定,不是不能将自己的小舅子送到楚国去,而是在纳闷,难道自己与王后的风流韵事已经传到楚王耳中了?

    否则,楚国怎么会挑选吴豹做人质!

    此刻,赵成看着赵王皱眉,心中大大的舒了一口气:看来那笔钱没白花!留在邯郸,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第七百三十七章 观游到秦

    韩国新郑。

    韩王看着面前的公仲侈道:“公仲,寡人从赵国那边得到消息,楚国以将军昭滑之女许太子章,赵国以公主配楚王之子淮阴君。并且,赵王下诏,封吴豹为平阳君,赐姓赵,列为宗室,以前往楚国为质,而楚国以淮阴君为质于赵。”

    说着,韩王叹了一口气,摇头道:“如今楚赵两国结为同盟,而我韩国跟楚赵两国都是盟友,故而,现在楚赵两国交好的情况下,我韩国不能恶了楚国,以免与赵国发生不快。”

    公仲侈愣了愣,不由仰天长叹一声。

    原本他得知公叔将他卖给楚国,还心生不快,希望韩王能帮助他,同时也希望天下有变,能让他不用去楚国做人质。

    结果,他失望了,先是秦国用公子子兰的尸体交还楚国,以示臣服低头之意。

    接着,宋国归还楚国土地,并送出王女侍奉楚王,而楚王则以两百里土地为礼,以让楚宋两国重归于好。

    现在,楚赵两国联姻互换人质,韩王亲自开口,他还能指望谁?他还有什么理由继续滞留韩国?

    想着,公仲侈便认命的点了点头,点头间,泪水便从双目中悄无声息的落下。

    接着,公仲侈向韩王一拜,声音哽咽着道:“大王,臣此去楚国,归期未定,未来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返回韩国。

    此刻,臣心中悲痛莫名,不是悲伤自己远离故土,而是伤心自己不能继续侍奉大王。但是,为了韩国,为了大王,臣愿远离故土,前往楚国做人质。”

    说着,公仲侈再拜了一拜,伏地道:“大王,臣此去楚国,希望大王能答应臣一件事。”

    韩王闻言略带惆怅的问道:“公仲有何事?快快道来!”

    公仲侈应道:“大王,臣唯一的请求,那就是:若是臣不幸终老于楚国,希望大王能派人去向楚王提出请求,让臣的骸骨能安葬在韩国。”

    说着,公仲侈痛苦流涕道:“臣虽不能继续为大王效忠,虽不能为韩国效死,但,臣只愿归葬韩国,九泉之下继续为大王效力,为韩国尽忠。”

    韩王闻言,顿时感动的无以复加,泪水再也忍不住,直坠于地。

    顿了顿,像是安慰,有像发誓道:“公仲请放心,此去楚国,只需数年,寡人一定会让楚国放贤卿归来,到时,你我再续君臣之谊!”

    “谢大王!”公仲侈第三次拜了拜。

    就在公仲侈前往楚国郢都的时候,秦国那边,楚太卜观游也率领队伍,大张旗鼓的来到咸阳。

    城中百姓早就从其他人的口中,得知楚国给秦国送来了五色石。

    为了瞻仰五色石这一神器,不少城中百姓连夜出城,在南部的道路上等着楚国的使者队伍,以一睹为快。

    结果,楚国使者队伍抵达咸阳之日,秦国百姓为迎接楚国使者,特意在襄阳城十里外,便开始夹道相迎,队伍一直延续到咸阳的宾馆才停止。

    为此,秦国调用一万大军一路护送楚国使者前去秦国宾馆。

    秦宫中。

    秦王荡一脸铁青地坐在王位上,看着樗里疾与甘茂问道:“两位丞相,楚王欺寡人太甚,他在楚国弄出一个黑帝来,自娱自乐也就罢了。不想,楚王竟然还派人送来一块五色石,让寡人承认黑帝的地位。若是寡人认可了女娲大神的黑帝一说,今后秦国与楚国打交道,岂不矮人一等,未战先怯。”

    接着,秦王荡再次诅咒了楚王数句,然后纠结了一会儿,想起女娲大神显化神迹的事情,心有余悸地问道:“两位贤卿,对于这五色石与黑帝,寡人应该如何是好。”

    “”甘茂闻言张了张口,但却欲言又止。

    他本是楚国人,秦国很迷信,但楚国比秦国还要迷信。虽然秦国这边不信女娲,但是楚国很信啊。在楚国耳濡目染之下,他对女娲大神本来就将信将疑,现在又闹出五德凤凰化做五色石的事情,而且楚王得到五色石的制作之法后,还送了一块五色石到秦国来。

    这事闹的

    根据他的常识,应该劝秦王荡接受五色石。但是这就是对秦国不利,是对秦王不忠,这话他说不出口。

    可是,要劝秦王荡拒绝五色石,话一到了嘴边,便想起天地神鬼的神威,他又缩了回去。

    那女娲大神可是有神迹的,鬼神的事情谁能说的清呢?

    他自己遭天谴还没什么,万一祸及秦国,秦国出现水旱等天灾,这背锅的就是他。

    或许还得把全族搭上。

    话说秦国明年究竟有没有天灾?

    想到这,甘茂摇了摇头,这事他哪知道

    此时,樗里疾见秦王荡面色纠结,而甘茂一副左右为难的模样,不由冷哼一声,然后大声道:“大王,臣只听说过青白黄赤四帝的,从来没有听说过黑帝,只听说过我秦国祭祀巫咸大神,从来没有祭祀过女娲大神。贸然接受其他神明,难道我秦国的神明就会不发怒吗?”

    樗里疾的声音很大,秦王荡听在耳里,顿时有种振聋发聩之意。

    他本来就不想接受那个所谓的五色石,只是迫于女娲的神名,这才有些纠结,不知道应不应该接受。

    现在,既然樗里疾坚决反对,那就不怕了。

    万一明年或者接下来几个月,秦国出现天灾**,那么就不会伤及他的威名,到时下诏训斥樗里疾几句便是。

    想着,秦王荡便点了点头,开口道:“丞相之言正和寡人之意,那楚国的神,还管不到秦国来。”

    说着,秦王荡便下诏道:“传诏,让奉常(秦国祭祀主官)准备一番,明日上朝,驳斥楚国太卜,我秦国自有神灵,不会接受楚国的神灵。”

    另一边。

    太卜观游在秦国宾馆安顿下来后,一本正经的坐在房中,疲惫的道:“从丹水到秦国咸阳,原本十天的路程,我走了近一个月,现在,总算赶到咸阳,已经完成了大王的任务。”

    说着,观游看向秦宫放心,期待的道:“若是明日秦王能接受大王送给秦国的礼物,那就更好了!”

第七百三十八章 客星来

    次日。

    秦宫中。

    观游向秦王荡行礼道:“大王,数月前,女娲大神在我楚国显示神迹,赐下五色石制作之法。寡君以举国之力,制得五色石两块,其中一块沉于江水,以祭祀女娲大神。寡人本想将剩下的这一块自用,但是,思及秦楚两国十余代的联姻,两国一向交好。

    而女娲大神补天之功,正在秦国所处的西北方,对秦国有极大的恩惠。且女娲大神贵为黑帝,造人补天,泽披天下,非楚国一国之神。

    故,寡人不敢独自据有五色石,特命臣向大王送来楚国剩下的那一块五色石,以让秦国也能祭祀女娲大神。”

    观游话音一落,秦国奉常王邑立即大声反对道:“大王,祭祀鬼神,不可不慎重。世人皆知,天有四季,四季流转不息,四帝分掌四时,享配于天。而女娲大神妄自称帝,与四帝并论,这极大的逾越,必遭天谴。”

    说着,便极其激动的大声道:“楚国不顾自古以来的传承,擅自将四帝变成五帝,以祭祀天地的大礼祭祀女娲,实则获罪于天,得罪神灵,这是自取灭亡之道。

    故,臣请大王万万不可效仿楚王,对天地鬼神大不敬!”

    说完,便长长一拜。

    王邑的话音一落,秦国的其他大臣纷纷拜倒:“大王,奉承所言甚是,我秦国万万不可效仿楚国,对天地鬼神不敬。”

    观游一听,秦国要污蔑楚国不敬天地,这可是一个极大的罪名,足以让各国再次围攻楚国的罪名。于是,立即开口道:“奉承此言差矣,五帝分明是五方上帝”

    观游与王邑争论了一阵,秦王荡听着二人的辩论,突然瞥见群臣脸色不对劲,露出将信将疑之色。

    见此,秦王荡心中微微一惊,随即皱起眉头。

    鬼神的事谁也说不清,真要辩论,就是一连说上三月,恐怕也不能驳斥对方。

    虽然秦王荡自己也很怀疑,四帝究竟是四方上帝,还是四时上帝,亦或者兼顾四方四时。但是,秦王荡心中很清楚,只要让这个楚国来的观游多在秦国呆一天,那么秦国百姓心中就会多一份混乱。

    观游一路举着五色石前来咸阳,路上百姓纷纷前往瞻仰五色石的事情,秦王荡现在心中还极为不满,都余怒未消。

    虽然理越辩越明,但是虚无飘渺的鬼神之事争论的多了,只会让人心更加混乱。

    况且女娲大神造人补天的传说,早已传遍天下,人尽皆知。若是百姓们信了楚国的说辞,这就是秦国的灾难。

    想着,秦王荡立即打断观游的话,开口道:“先生,楚王祭祀女娲大神之余,还念念不忘寡人,寡人甚是感激。但是,女娲乃是南方江水之畔的神,还无法管到我河水之旁的秦国。故而,请回去禀报楚王,就说寡人多谢楚王的好意,寡人愿以白璧一对,玉斗十双作为回礼。

    但是,五色石这东西,乃是女娲大神之物,我秦国信奉巫咸大神,若是擅自留用,寡人担心会引起巫咸大神的不满。

    故而请先生将五色石带回楚国吧!”

    “这”

    观游听到秦王话,顿时哑然。

    五色石与九鼎相比,同样都是神器,结果,九鼎各国打破脑袋想据为己有,而五色石却连送都送不出去

    不过,好在楚王交给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他也不能强松,免得恶了秦王,让秦楚两国反目。

    想着,观游叹了一声,拱手应道:“如此,臣便敬遵大王之命。”

    秦王荡点了点头,接着,又担心观游一路缓行,并且招摇过市,引起秦国百姓围观。于是,继续开口道:“先生,五色石乃是女娲大神的神器,不宜久在楚国之外,故而,寡人明日便会派出一支军队护送先生离开咸阳,直到抵达武关外的丹水,送先生上船,请先生从水路返回楚国。”

    “”观游惊讶的看了一眼秦王,然后立即低下头,应道:“谢大王!”

    咸阳宾馆。

    观游被一群秦军护送回到宾馆,进入宾馆大门后,见秦军并未离去,而是守在外面,不由一滞。

    这秦王似乎铁了心要将他赶回楚国了,好像他就跟瘟神一般。

    想到这,观游在心中冷笑了一下,然后摇了摇头,向自己的房间走去。

    不提楚国使者团如何收拾行李,准备起程返回楚国。

    当夜。

    就在观游熟睡之际,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呼喊声:

    “太卜,大事不妙,快出来一观”

    观游被惊醒后,顿时一皱眉,接着,又听到整个宾馆都是大呼小叫的声音,隐隐约约之间,似乎远处也有异样的声音传来。

    观游当下一惊,以为咸阳出了什么事,于是,立即从床上爬起来,瞬间穿上鞋披了一件衣服,便向外走去。

    一开门,观游顿时惊呆了。

    此时,宾馆外的灯笼中正发出阵阵晦涩的暗光,但是,整个宾馆,不,整个咸阳,不,似乎是整个秦国,已经是一片大亮,亮如白昼。

    只是,观游抬头一看,天上闪烁的漫天星辰,明确的告诉他,此刻还是夜间。

    一瞬间之后,观游便在天上找到了原因所在。

    只见一颗拖着一条长长尾巴的星辰,突然出现在天空的上方,正是这颗星辰,照亮了整个咸阳也有可能是整个秦国,亦或者是整个天下。

    这种星辰,观游自然认得是彗星,只是,这么亮的彗星,还是头一次见。

    不多时,等星辰消失后,周围再次变得昏暗,观游见周围的人,全都露出一丝震惊恐慌之色,想了想,一脸沉重的道:“彗星见,不吉,不利于君王!”

    众人闻言,顿时更加惊慌了。

    见此,观游再次开口道:“女娲大神贵为五帝,大王让在下送五色石给秦国,本是一番好意,不想,秦国上下却拒绝了。

    秦国这不是在拒绝我们楚国,而是在拒绝黑帝的美意。今夜突然出现一颗彗星,这肯定是黑帝发怒了,以警示秦王。”

    观游将众人说的一愣一愣的,然后又开口道:“在下要立即上书秦王,请秦王务必接受我楚国美意,以五色石祭祀黑帝,才能平息黑帝的怒火。

    不然”

第七百三十九章 新年至

    那颗彗星消失后,咸阳城中的喧嚣才刚刚开始,并且越发的热闹起来。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整个秦国都知道,今日白日楚国送来了一块五色石,而五色石的大名,大家也都知道,那是女娲大神补天的神器。

    秦国这才刚刚拒绝楚国,拒绝五色石,夜间就出现这么亮的一颗彗星。

    这种情况下,虽然许多人知道彗星并不是稀罕物,隔那么几年就会出现一颗。但是,这次来的时机也太巧了些,由不得人不生疑。

    更何况,彗星一向都是以灾星的身份出现的。

    所以说,那么,这颗彗星会不会就是黑帝的示警呢?

    就在秦国人心惶惶的时候,秦宫中,秦王荡一脸焦虑之色的看着樗里疾:“丞相,今夜有彗星出,不知是否是上天预示着什么?”

    樗里疾此时同样心中不安,但是见秦王忧色浮现于外,咽了咽口水后,宽慰道:“大王勿忧,左丞相已经去奉常哪里了,太卜此刻应该正在占卜,稍后就会有消息传来,请大王勿忧。”

    秦王荡点了点头,然后轻轻拂去头上的汗水,顿了顿,再次开口道:“丞相,女娲大神补天造人,可有大神通的,今夜的彗星,会不会是”

    秦王荡话一出口,樗里疾便知秦王此时已经慌了神。

    于是,立即沉着脸喝道:“大王说什么话,彗星出现,又不是只有我秦国才会看到,怎会与女娲大神有关呢!”

    秦王荡闻言,立即反应过来,知道自己失言了。

    就在说话间,一个侍者前来禀报:“大王,楚国使者连夜送来一封上书?”

    秦王荡还没有说话,樗里疾就大惊道:“不好,恐怕楚国要将这次彗星出现的事情栽在我们秦国头上。”

    秦王荡一惊,接着定了定神,然后吩咐道:“将楚国使者的上书递上来。”

    “唯。”

    不久,秦王荡一脸铁青地对樗里疾道:“丞相,不出你所料,楚国果然打算将彗星的事情推给我们秦国。”

    “卑鄙!”樗里疾大怒道:“彗星现,天下皆可见,谁知道这是上天在示警谁,说不定就是在示警楚王呢!”

    正说这,甘茂与奉常王邑快步来到秦王面前,匆匆行了一礼后,便禀报道:“大王,刚刚天现彗星,太卜占卜,结果显示不利于南。”

    秦王荡闻言微微一愣,然后迟疑的看着甘茂与王邑,面露怀疑之色。

    占卜一事,不仅是一件技术活,还是一件时间事,龟甲可没有那么快就被烧裂。

    想着,便诧异的问道:“太卜这么快就占卜出结果了?”

    甘茂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

    此时,王邑开口道:“大王,太卜说:楚王擅自将女娲大神尊为黑帝,获罪于天,不久后,上天就会降灾祸于楚国。这次彗星出现,正是上天向楚国示警。”

    甘茂接着开口道:“大王,上天示警,不可不慎,为了安全起见,理应立即将楚国使者以及楚国送来的五色石驱逐出境,以免楚国的祸事波及我们秦国。”

    此时樗里疾已经反应过来,此时此刻,手持五色石的楚国使者,对秦国来说就是一个祸害,绝对不能让他继续留在咸阳,免得百姓群臣议论纷纷。

    想着,樗里疾立即应道:“大王,臣附议,理应立即驱逐楚国使者。”

    秦王荡在樗里疾三人身上看了一眼,然后将信将疑的点头道:“传诏,派出军队,立即将楚国使者驱逐出境。”

    “唯!”

    观游:“”

    与此同时,天下各国的太卜、著名的观星者、大巫,都还在紧张的占卜中

    不提大国在第二天如何忙着诅咒其他国家,而小国又是如何举行祭祀,打算将灾祸转移到自己的臣子身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十月初一,楚国新年。

    一如既往的走完整个流程之后,君臣便各自散去。

    而接下来的晚宴中,看似与往常的新年宴会一样热闹,但是气氛却有些紧张。

    朝臣与各地封君间,东部江淮封君与西方江汉封君间,似乎都有了阵阵隔阂。

    次日一大早,三闾大夫屈署便悄然来到新任陵君的院外。

    “三闾大夫屈署?”新任陵君子孟闻言,虽然不知道屈署来找他有何事,但是他可是记得,以他中人之资,能从先陵君的子孙中脱颖而出,全靠这个主官楚国公室的三闾大夫屈署的赏识,这才击败二十几个叔伯兄弟,得以即位。

    此刻一听屈署来访,陵君子孟立即快步向外走去,见到屈署后,急忙行礼道:“三闾大夫来访,在下有失远迎,还请大夫恕罪。”

    屈署见陵君姿态放得极低,笑了笑,回礼道:“有劳陵君亲自相迎,荣幸之至。”

    说话间,二人来到房中坐下,待旁人退去,子孟向屈署拱手问道:“不知大夫来访,有何吩咐吗?”

    “陵君言重了,在下何德何能,竟能吩咐陵君。”说着,屈署看着眼前这个三十不到的新任陵君,笑着道:“只是因为上次在下与陵君一见如故,在下知道陵君难得来一次郢都,才特意来拜访陵君,不知陵君即位后,感觉如何。”

    子孟闻言,脸色的笑容微微一僵。

    他原本只是先陵君膝下并不起眼的一个孙子,在族中地位并不高,只是因为嫡子嫡孙全都因为私通子兰一事而被大王罢黜,故而才有机会一窥陵君之位。

    最初,他被屈署看中,得以继承陵君之位的时候,还以为可以一展宏图,大展拳脚。结果,他失望了。

    他父亲乃是陵君的庶出三子,早年领兵作战时战死沙场,身为先陵君的普通孙子,可想而知他在即位前是如何的势单力薄,即位后又是如何的无人可用,如何处处受制。

    以致于族中的那二十几个叔伯兄弟全都不怎么鸟他,连令尹司马都对他阳奉阴违,尤其是他大伯,原陵君世子,叛逆子奇之父,在大赦天下后返回陵之后,令尹与司马连表面的应承都少了许多。

    他这个陵君在陵的话,还不如他那个一身白衣的大伯有用。

    这段时间,他在陵可是过的极为憋屈。

    若不是他头上还有大王撑腰,其他人也不敢把他给废了。

    否则,他可能连陵君的位置都保不住。

    想着,子孟不由一脸苦涩的长长一叹。

第七百四十章 游说

    屈署见子孟脸色难看,不由迟疑的问道:“陵君何故脸色如此难看?”

    子孟一听屈署询问,本来家丑不可外扬的话,此刻再也忍不住,瞬间全都倒豆子一样全都倒了出来。

    屈署听着子孟继承爵位后的种种不幸遭遇,大惊道:“陵君,你身为陵之主,难道在封地内还不能一言九鼎,为所欲为么?”

    子孟闻言,直对屈署翻白眼,屈署说的到轻巧,但是事实上,身为一地之主,又有谁能真的为所欲为呢?

    子孟想起这次各地串联,集体给楚王举荐无才之辈,以抵制楚王的诏令。

    心中暗暗叹道:大王身为楚国之君,即位多年,做了十几年的霸主,还不也不能在楚国为所欲为,更何况他才即位两月不到,又有什么资格能在在陵为所欲为呢!

    想着,子孟又是一叹:“在下继承爵位后,才知治理一地的艰难,原来远不是想象中的简单。”

    说到这,子孟看着眼前的屈署,顿时眼睛一亮。

    虽然他自己威望不足,难以震慑族人,但是,面前的三闾大夫可以啊,若是能借助屈署的力量去震慑他人,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反正自己就是被屈署推荐给大王才得以即位的,已经在族中受尽他人白眼,认为自己重礼行贿屈署,才被屈署看中的。

    既如此

    既然你们都说我向屈署行贿了,那么现在我就行贿给你看。

    想着,子孟不由冷冷一笑。

    此时,屈署听完子孟的感慨,正欲安慰子孟,想着如何将话题引到他的令尹身上去,却见子孟突然露出异样的笑容。

    见此,屈署一愣。

    接着,子孟看着屈署问道:“大夫,在下听说这次朝中大臣纷纷派出族中子弟参与一月之后的考核,以为大王效力。不知大夫可派出子弟参与考核?”

    屈署闻言大有深意的看了一眼子孟,点头应道:“屈氏一脉也是楚国大族,自然也派出了不少子弟参与考核。在下身为在朝的三闾大夫,自然也要以身做则,所以,在下已经让两位亲子参与考核了。”

    子孟一脸佩服的拱手道:“大夫一心为国,在下佩服佩服。”

    屈署闻言笑了笑。

    接着,子孟看着屈署沉吟道:“大夫,不久后大王便会向各地封君派出令尹,君之子既然也在考核之中如此,在下想请君子前去陵做在下的令尹,只需君之子在陵帮助在下五年,在下愿以良田千倾为报,不知大夫意下如何。”

    屈署微微一惊,没想到这个陵君竟然会打这个主意。

    这次派往各地令尹,地位虽然不比各地县尹,但是也仅仅只是差一点而已。各地令尹的地位比县丞县尉高出许多,否则难以与封君抗衡。

    若是自己的儿子能担任陵君的令尹,等他卸任之时,稍稍运作一番,便可作为一地县尹。如此,用不了十年,将他调回郢都,便可获得一个大夫之位。

    至于眼前的陵君,得到的就更多了。

    只是

    可惜,他这次去参与考核的儿子,全都行冠礼没几年的庶子,资历不足难以充当陵君令尹。而另外一个年长的嫡长子,早就举荐给楚王为郎,让他提前接近楚王,根本没必要拉低身份,参与到这种事情来。

    而且,这次大王精心策划许久的行动,他也不敢从中破坏。

    想着,屈署便摇了摇头。

    子孟见状,惊讶的问道:“大夫,这有何不妥吗?”

    “陵君的美意在下心领了!”屈署笑着拱了拱手,然后摇头道:“只是,这次在下参与考核的子嗣,年长者才二十有三,才学一般。而且这次各大学派的人都有参与考核,其中优秀弟子无数,以在下的不肖子,恐怕难以达到大王派给各地令尹的要求。”

    “这”子孟闻言立即皱起眉头。

    若是没有相熟的人做令尹,他很担心,要是新令尹强势,与他的族人爆发冲突,无论最后谁赢了,对他都没有好处。

    他的那些族人若是能架空他一样架空令尹,那么失去了令尹这一个强力臂助后,他就更难以成为真正的陵君。日后,一旦他的那个大伯立下什么功勋,获得爵位,要求分裂陵自立,或者将陵所有的私田全都据为己有,那他这个陵君就完了。

    若是新令尹击败自己的族人,能真正行使令尹的全力,他更担心大王会跟钟离君他们说的一样,会将爵位传承超过两代人或者三代人的,全都依法收回爵位与领地。

    这样,比前者还惨。

    此时,屈署笑道:“陵君,虽然在下的那些不肖子帮不上忙,但是陵君的忧虑,却很容易就能解决。”

    子孟一愣,迟疑的看着屈署,然后拱手道:“还请大夫赐教。”

    “不敢。”屈署笑了笑,然后压低着声音道:“陵君的忧虑,无非是无法实际控制陵而已。而控制陵的关键,就在于令尹与司马这两个职位。令尹之位暂且不提,以陵君在陵的地位,想要取得司马之位,以及其他职位,实在是易如反掌。”

    子孟闻言,见屈署笑而不语,长拜行礼道:“还请大夫教我,在下感激不尽。”

    屈署点了点头,笑道:“陵君,如今大王求贤若渴,陵君何不将自己的令尹与司马全都举荐给大王!”

    子孟一怔,然后便恍然大悟。

    原来还可这样做。

    一旦将令尹与司马举荐给大王,那么他就可以让自己的人做司马了。

    至于原来的令尹与司马,那就由不得他们不从。

    若是他们不去,那就是对他这个陵君不忠,对大王不敬,如此小人,他陵君身为大王的忠臣,岂能容许他继续留在陵。

    若是他们去了,并且考核通过,那他们便是大王的臣子了,需要对大王尽忠,如此,如何还能顾得上陵。

    还有,若是他们参与考核却没有通过,这就是才能不足。他陵君岂会继续用这些无才之辈。

    所以,只要他向大王举荐,那么他大伯的左膀右臂,那就废了。

    至于大王派来的令尹,凭自己这个陵君再加上自己的司马,难道还架空不了他?

    想着,子孟呵呵一笑。

第七百四十一章 荐贤

    另一边,钟离君等人拜访朝中大臣无果后,便再次齐聚曲阳君的房中。

    此刻,钟离君脸上带着不满,愤怒的囔囔道:“可恶,当日我等举荐品行过人之人,可是跟他们沟通过的,也取得他们的谅解的。结果,现在因为各大学派插手进来,导致他们在朝中的地位受到波及,他们就将责任全都推给我等。

    不仅暂停来与我等的合作,还主动派出族中子弟参与考核,以帮助大王加强对各地的控制,这群家伙,言而无信,出尔反尔,实在可恨。”

    寻君此刻脸色同样也不好看,语气中带着一些埋怨道:“尚君,在下当初就说过,过犹不及,大家团结起来给大王还以颜色,这并没有问题。但是,大家全都举荐废物给大王,一定会引起大王的愤怒的。大王脸上不好看,令尹颜面尽失,对我等也没有好处。

    现在好了,令尹一怒之下大肆举贤,各大学派纷纷参与其中,而且连超过贵族也加入进来。大王有了这些人才,便可从容给我等安排令尹。若是一般人也就罢了,如果是各大学派的精英弟子,他们可比我们自己举荐的人难对付的多。”

    尚君一听寻君的抱怨,心中的烦躁立即转化为怒火,怒道:“寻君,这次各地举贤,我等若是不串联团结一致,如何能威胁大王,如何能像大王表达各地的不满?

    而且,若是让一些向大王举荐真正的人才,到时大王采取分化之策,打击我们这些举荐不力的人,然后奖赏那些举贤的人。如此,我等岂不是很快就被大王分化了吗?到了那个地步,各地怎么才能团结起来。”

    “而且!”尚君咽了咽口水:“万一真有人趁机举荐大贤,将学派的人举荐给大王,意图扩大自己学派的影响力。一旦这人获得大王的认可,取得如墨家现在那样的地位,到时,朝中群臣见又有学派插手其中,威胁他们的地位,岂不怨恨我等。”

    说着,尚君便叹了一口气。

    之所以各大学派都能在楚国获得生存的地盘,楚国林林总总的封君可是功不可没。楚国大大小小超百位封君,个人喜好自然就有所不同。

    而封君对封地内拥有绝对的权威,自然也就可以选择自己信奉的学说来治理封地。如此,诸子百家,就总能在楚国找到施展学问的空间。

    而这其中,万一有那个封君从学说的使用者,变成了学说的信奉者,而且突发奇想地想要壮大自家学说,想要将领地的大贤推荐给大王。

    这后果,对各地封君绝对是灾难性的。

    君不见,连大王任用各家大贤,也要小心翼翼,唯恐一不小心便触及朝中公室的神经。

    就好比为楚国慷慨赴死的楚墨,他们的首领,可是在昭鱼收下做了好几年的左工,直到昭鱼病死,才成为工尹的。

    想着,尚君摇了摇头道:“现在还好,各大学派是被令尹主动引进来的,与我等没有关系,朝中诸公也只是恼怒我等,而不是怨恨。”

    此时,钟离君开口道:“尚君,寻君,之前的事情就不必说。现在,郢都宾馆中人才济济,大王手中人才充裕,接下来我们如何应对。”

    “这”

    此言一出,房中的众人全都皱了皱眉。

    曲阳君看了看众人,摇头道:“眼下的局势,我等封君还好说,毕竟封地还是以我等为主,即便大王派出令尹前来,令尹也只是臣子,而我等则是主君。令尹就算有大王的支持,只要我等不给他们多少权力,他们就是一个纸老虎,没有多少威胁。

    在下真正担心的是各县哪里,这次大王有了如此多的人才,能够充实到各县去。恐怕用不了几年,我楚国的县公,就将成为秦国的那些县令,地位大减,权势不再。如此,等大王彻底控制各县后,再对封地下手,到时,没有县尹顶在前面,我等直面大王的压力,恐怕日子就艰难了。”

    “曲阳君所言甚是,在下也有此忧。”尚君点了点头,接着,面色难看道:“而且,这次参与考核的人,也有大量贵族子弟,有朝中诸公在背后推波助澜,各地县尹恐怕难以抵抗。

    大王派出各县属吏,加强对各县的控制,恐怕已经成为定局。”

    众人闻言,俱是长长一叹。

    他们与各县县尹比,真正算起来,就是多了一个继承权而已,权势不比县尹大多少,若是县尹无法反抗大王,那么他们自己呢?

    想着,一股兔死狐悲的悲情便悠然而生。

    就在众人长吁短叹的时候,一个曲阳君的宾客突然在外急道:“君上,不久前宫中传来一个消息。”

    曲阳君一怔,然后想起大王昨日下诏,将各地封君全都留下,等待考核结果出来后,与前去上任的令尹一同返回封地。

    想起大王这个莫名其妙的诏令,曲阳君心中突然莫名出现一股不祥的预感。

    难道大王将他们留下来,是有其他针对他们的事情要公布吗?

    想着,曲阳君脸色微微一变,然后急道:“快进来说话!”

    “诺。”

    接着,宾客进来后就急忙开口道:“君上,从宫中传来消息,不久前陵君入宫求见大王,以为国举贤为名,将陵的令尹与司马全都举荐给大王。

    现在,大王已经下诏,正式征召陵令尹司马前来郢都参与考核,以酌才任用。”

    寻君闻言惊讶的问道:“这陵君是何用意,他之前不是已经举荐过一人了吗,怎么还举荐人,不仅一次便举荐了两人,而且还是举荐自己的令尹与司马,他疯了吗?”

    众人面面相觑间。

    尚君沉吟了一会儿,想到了某种可能,脸色突然一变,然后一屁股坐在脚上,面无血色喃喃道:“好算计,当日大王下诏废世子,另选贤才继任各地封君的位置。当时我等还以为大王只是想借此机会,加强对江汉各地封君的控制,不想,大王竟然还想趁机将置身事外的我等也一网打尽。”

第七百四十二章 十一月十五

    钟离君一愣,不解的问道:“尚君,此话何解?陵君举荐自己令尹司马,跟我等有何关系。”

    尚君反问道:“钟离君以为,陵君为何要将自己的左膀右臂,将令尹与司马全都举荐给大王?”

    “这”钟离君一愣,还没来得及开口。

    那边,坐在主位上的曲阳君,想起这段时间陵等地所发生的事情,便若有所思道:

    “尚君的意思是,大王之所以另立他人,目的不仅是为了立即江汉各地封君与令尹司马的关系,更是看中了各地的令尹,想要将各地的令尹用来当作我等的利器。”

    尚君点了点头:“想来就是如此了。不然,今日宫中所发生的事情,也不会如此快就传到我等耳中。这个消息之所以传出,恐怕也是大王刻意传出,以让江汉的其他封君效仿陵君,将自己的令尹司马举荐给大王。

    其后,这些精通封地事务,并且知晓封地种种的隐情的令尹司马,就将成为大王控制封地内的重要棋子。”

    尚君话音一落,其他人便想到了此事的严重后果。

    若是其他人也就罢了,若是这些原本就在封地内担任令尹司马的人,跑到他们的封地中做令尹。

    哪怕他们没有掌握封地内的权力,也能监督各地的封君,成为大王的眼睛。

    未来,一旦出现紧急事情,各地封君在出人出钱出兵上刻意拖延。那么用不了多久,大王的桌案上,恐怕就会有一封弹劾公文。

    一想到这,众人心里便觉得恶心无比。

    此时,寻君脸色难看的道:“若是江汉那些刚刚即位的封君,纷纷效仿陵君,将自己的令尹举荐给大王,那我们怎么办?”

    “”众人面面相觑,面有难色。

    那些封君举荐自己的令尹,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内部纷争,这种事情,就算是大王插手,也要引起强烈的抵触,更何况他们这些外人,更加不可能插手。

    而且,为国举贤,占据大义,他们也没有名正言顺的接口阻止。

    就在曲阳君等人为难的时候,宾馆的另一侧,中君的庭院中。

    此刻,新即位的中君听说了陵君的事情后,不由大喜的囔囔道:“为国举贤,为大王分忧,不想,封地的事情还能如此简单的解决掉”

    次日一大早,楚宫中。

    “贤卿,不知卿一大早求见寡人,有何要事。”熊槐看着中君,脸上露出笑意,心平气和的问道。

    中君立即拱手道:“大王,臣不肖,承蒙大王错爱,举以为君,未尝不日夜思为大王效力,以报大王之恩也。臣尝闻,国君者必以人为本,而人者必以贤为本。故,臣窃以为,报答大王的恩情,没有什么比的上向大王举贤了。”

    说着,中君俯首拜道:“大王,臣的领地中,虽无国士无双之大贤,但是,还是有不少能辅助县尹的小才。如今大王欲向各县安排县尹县尉,而国中人才欠缺,故,臣特来为大王分忧。”

    熊槐闻言,忍不住微微一笑。

    昨日陵君才开了一个头,不想,现在这中君便来效仿了。

    想着,熊槐立即感叹道:“善哉,善哉,中君急寡人所急,可谓忠君报国矣。只是,不知中君所要举荐的是何人?”

    中君闻言,心中浮现出阵阵冷意,再拜道:“大王,臣要举荐的不是旁人,正是我的令尹与司马,司败以及连敖。”

    熊槐顿时点了点头,这中君果然够意思,不仅举荐了自己的左膀右臂,而且还将自己的左右腿也一并举荐了。

    想着,熊槐露出感动之色道:“贤卿一心为国,将领地内的人才全都举荐给寡人,这是真的爱护寡人了啊!”

    说到这,熊槐看着忐忑不安的中君点头道:“既如此,寡人也不能推却贤卿的拳拳之义,这四个人,寡人全都收下了。贤卿稍后便让他们来郢都报道,参与十一月的考核,只要考核通过,寡人看在贤卿的面子上,必然不会亏待了他们。”

    “谢大王!”中君见楚王答应下来,顿时松了一口气。

    同时,心中还闪过一阵莫名的遗憾。

    若不是自己的那些兄弟跟自己没有直接的君臣关系,真想把他们也一并举荐给大王,来个一了百了。

    而后,中君便带着遗憾走了,不多时,又有人带着希望来了。

    接下来的两三天里,江汉新即位的封君,十有**都往楚宫中跑了一趟,纷纷向楚王举荐贤才。

    这些人,少的仅仅只是举荐了自己的令尹司马,多的,将自己封地内的要害职位全都举荐了一遍,,仿佛被血洗了一遍整个封地的官吏都为之一空。

    此种情景,顿时让郢都的群臣以及其他封君全都看得目瞪口呆,咋舌不已。

    而这,熊槐自然乐于如此。

    这些被封君们举荐而来的臣子,即便再怎么无能,但是,他们治理地方的经验还是有的。而现在的楚国,就缺这种治理地方的低级人才。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的人才不断涌入郢都,很快便来到了十一月十五,这是正式举行考核的日子。

    在这个年代,虽然诸多名士都是通过上书游仕得到**的重用的,但是,这并非所有人都能得到国君的召见,故而,举荐并加以考核,依然是现在的主流。

    而举荐并考核的方法,也已经施行数百年了,最早将这种方式确立为一项制度人,可以追溯到管仲。

    不过管仲的方法是让国中官吏举荐,然后召集被举荐者加以培训,接着让这些人去齐国各部,在实践中成长,最后才对他任上的所作所为加以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安排中下级职位。

    受时代的限制,齐国乃至各国的举荐考核办法,全都是以贵族子弟为主。而数百年后的现在,虽然各国或多或少已经打破了世卿世禄的格局,但是,从管仲那里改良而来的举荐制,依然只是贵族统治的延续。

    不过,能者上不肖者退,再加上说客策士被委以重用,使得各国的官场出现了流动。

    流动顺畅的国家,则国力强盛,流动滞缓的国家,则国力衰退。

    这是天下的主流。

    而这一次,楚国的举荐考核则出现了极大的变化。

    不仅准许大家自荐,这打破了非贵族子弟无法被举荐的限制。而且还没有进行培训就直接考核并安排职位,这也使得许多还没有经验的人,生出不少的期待之心。

    毕竟,按照原本的制度,在实践中培训,受限于职位的短缺,许多人从一开始,就已经在竞争中落入下风。

    就比如一个闲散的职位,就算做的再好,考核之后依旧也只获得一个闲散职位。

    而楚国的这次考核,显然跟他们以前的职位没有关系,只看这次考核的结果。

    对此,许多人都冲满着希望。

    与此同时,对今天的考核,熊槐同样也充满着希望。

    为此,熊槐不仅将近卫军全都调去太学维持次序,而且还在考核开始后,亲自到了郢都太学的考场。

第七百四十三章 考核

    等熊槐赶到太学考场之时,此时的考核已经开始有一段时间了。

    熊槐在考场大略的巡视了一番,见有的人正抓耳挠腮,有的人正冥思苦想,有的人正下笔如飞,有的人正挥汗如雨的挥舞着刻刀

    见到种种形态的参考人士后,熊槐不由摇了摇头。

    因为这次主要只是为各县挑选属吏的缘故,故而这次的考题即位简单,大都是算学、工事、兵事、以及楚国律法相关的常识性问题,这些问题并不难,只要有过大概的了解,很容易便能答出。

    不过,因为这次还有众多公私学子参与,故为了避免有贤才遗漏,应熊槐要求,景翠等人还可以在后面加了一道策问:寡人闻聚敛者亡,富民者王,敢问何以富民。

    熊槐很期待,能从众多的鱼目之中,选出一些真正的明珠。

    那些手中刻刀如飞的人,明显就是在回答策问。

    只是

    熊槐只是看了那些人一眼,不由摇了摇头。

    “在纸张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参与这种考核,一口气在竹简上刻上数百乃至数千字,这真是一件体力活,真正的体力活。若是后世哪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恐怕一道策问还没有答完,就已经虚脱了!

    所以,那些身体虚弱,或者疏于刀笔的人,最多也就只能混个合格,想要回答策问,这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想到这,熊槐再次向那些用刀如神的人看了一眼。

    此刻,熊槐虽然还没有看他们的答案,但是,就从他们此刻的转态,就可以看出,这些人不仅才思敏捷,而且身强力壮。

    这些人做县尹或许还未可知,但是,县丞之流,应该十有**了。

    想着,熊槐便点了点头。

    而后,熊槐再次在太学外巡视了一番,表达了自己对这次考核的重视后,便从考场离去。

    这一次的考核,仅仅只是持续了一天便结束了。

    但是,景翠等人查看完三大屋子的竹简,还是用了足足三天的时间。

    第四天一大早,楚宫中。

    景翠禀报道:“大王,这次考核的结果已经出来了。根据考核结果,合格者六百七十三人,余下三百多人,没有达到合格的要求。另,根据大王的要求,臣已经将这六百多人分成甲乙丙丁四等。并且已经将甲等的十人答卷带入宫中,以供大王亲阅。”

    熊槐点了点头,笑道:“好,有劳令尹了。”

    说话间,景翠便让人奉上了第一份答卷。

    熊槐将竹简展开一看,见到竹简上名字的昭奇,心中一动,没有抬头,直接一边看着昭奇的答案,一边向台下的景翠问道:“令尹,这昭奇是何人,可是我公室中人。”

    景鲤立即应道:“大王英明,这昭奇正是昭氏族人,原是太学学子,应诏参与考核。”

    熊槐一边看着,一边点了点头,然后目不转睛的盯着昭奇的答案。

    随着竹简一卷一卷的展开,在看到第三卷的时候,熊槐不禁皱了皱眉。

    这昭奇的答案,从第二卷开始,便已经离题了。

    熊槐自己问的是何以富民,但是,昭奇给出的答案却变成了富国。而且,昭奇文理间对百姓的强硬以及严酷,更让熊槐心中不喜。

    楚国的问题,的确是百姓逃税避税,收不上税,但问题的根本,不是法律很松驰,或者执行不力,给了百姓可乘之机。

    而是楚国的税负太重,不,也不是税负太重,而是太少的人承担了太重的税负,让百姓难以承担,不得不逃亡。

    熊槐一边在心中评估,一边将昭奇的答问看完。

    接着,熊槐沉吟了一下,这个满脑子都是贵族思想的昭奇,便有了去处。

    想着,熊槐便将竹简收起,放在一旁后,笑了笑:“好,不错,虽然偏离了寡人的问题,但是治理国家的策问,也算是可造之材。”

    下方的景翠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

    这次公族中人,因为那些精英子弟不屑参与各县属吏的考核,故而没有参与其中。而这昭奇,因为是本身在太学中,又因为与人斗气,故而才参与考核。

    虽然昭奇的策问严重跑题,但是昭氏中人,就他答得最好,故而才被景翠选上。

    接着,熊槐再次观看了数人的策问,中规中矩,大而空泛,言之无物。

    到了第六人,熊槐展开一看,依旧是寻寻常常的以国家大策入手,以道家无为为本,论述治国之策。

    但是,当熊槐看到第二卷,策问突然笔锋一转,从土地水利气候粮食价格论述增加农民收入的变法,接着又从粮食的交易扩张到整个国家市场的规范交易(统一价格、统一度量衡,限制商业等等),以论述国中所有百姓各有所得的办法,最终让整个国家的重心全都转移到种田与打战上来。

    看到这,熊槐眼前顿时一亮,这是他看到的第一篇具体论述增加百姓财富的策问。虽然其中有许多东西都略显激进,但是,这一篇策问无疑是言之有物的,并且还有具体的施行办法。

    而后,又看到这人关于集权的论述,从五口之家的小家庭制,到国郡县乡村的层层控制之策,熊槐眼睛再次一亮。

    直到八圈答卷全部看完,熊槐这才意犹未尽的停了下来,然后立即找到这人的姓名,当看到是陈相时,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许行的弟子,难怪如此精通农事,商鞅在秦国确立的耕战体系,本来就带有极深的农家观点,农家的人对耕战体系了解的如此深入,这并没有出乎熊槐的意料之外。

    而且,这陈相与昭奇等人不同,他身兼儒农两家之长,成名十余年,远不是那些还没有多少经历的学子可比。

    想着,熊槐便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再次拿出下一个人的答卷。

    直到将这二十人的答卷全都看完,虽然其后又出现了让人眼前一亮的对策,但是,令熊槐遗憾的是,这其中也没有出现比陈相的答案更好的了。

    熊槐略一沉吟,便明白过来,为什么没有贤才前来。

    可能这次从宣布到考核的时间太短,许多国外的人都没有反应过来,这边就考核结束了。

    另外,这次选拔各县属吏的事情,早已传了出去,可能真正的大贤,也不会为了一个区区属吏,而参与其中。

    或许,还有一些人仍然在观望,对楚国的决心还在怀疑,故而还没有行动。

    想着,熊槐便在心中长长一叹:任重道远啊!

第七百四十四章 汉北三分

    想罢,熊槐便对一旁等候的景翠道:“令尹,寡人已经将这十人的答卷全部看完,都很不错。不过,这十人,也得有一个名次才行。故而寡人决定以许行弟子陈相也为首,公室子弟昭奇为次,太傅弟子叶巡为第三。其他人的名次,就由令尹排序。”

    “唯!”

    景翠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虽然这一次他一口气获得六百多个合格的后备官吏,这大大出乎他的预料。但是这些人的水平同样也让他担心大王会不满意。

    现在大王认可了这次的考核,那他就算完成了上任以来大王交代的第一件大事。

    只是,接下来,各县可能都不用为无人可用而发愁了。

    这究竟是好事呢?还是坏事呢?

    景翠心中已经分不清了。

    接着,熊槐又开口道:“有劳令尹在排序完成之后,就前去公布合格者的名单,并通知这些合格者在郢都宾客等候消息。另外,令尹可左徒二人统计各县所需的属吏,除了县丞与县尉外,其他的佐吏全都由县尹上书,然后朝中调拨。

    还有,三日后,寡人将与诸卿共同商议县尹的人选。”

    “唯!”

    景翠离去后不久,陈轸便走了近来。

    “大王。”

    “免礼!”熊槐点了点头:“情况如何?”

    陈轸拱手应道:“大王,根据令尹给出的名单,这次考核中,甲等公族两人,景氏昭氏各一人,太学的贵族子弟三人,道农儒三家各一人,另外两人则是之前封君举荐的令尹。”

    熊槐不置可否,刚刚这十人的答卷,他都已经看过了,勉强过关吧。

    至于墨家的人,没有一个进入甲等,熊槐也有心理准备,毕竟,楚墨的优秀弟子,不是被墨家藏起来继续培养,就是已经在为楚国效力了,剩下的那些人,还太过稚嫩,不足以独当一面。

    景翠能从道农儒三家中各选一人,已经算是给他这个楚王面子了。

    毕竟,他这个楚王也不可能亲自将这千余人的答卷全都一一查阅吧!

    陈轸接着道:“而一等一百人,太学的公族贵族子弟占据三分之一,而道农儒墨四大学派则占据约一半,剩下的二十多人,全都是被封君举荐而来的令尹与司马。”

    熊槐点了点头,虽然其中约有水分,但是不可否认,景翠平衡性做的很好,能让各方都满意。

    最起码熊槐自己对这个结果便是认可的。

    陈轸继续道:“至于丙等的两百多人,贵族子弟占据四分之一,而江汉那些封君们举荐的人,也大都在这一个等级中,占据的份额接近四分之一。而身下的一般,则由各大学派与自荐的那些人占据。

    至于丁等的人,除了部分学派子弟与少量封君举荐外,大都是自荐者。”

    说着,陈轸看着楚王的脸色,缓缓开口道:“而那些各地举荐的人,只有十三人考核合格,其他两百余人全都落选。”

    熊槐闻言,脸上略微一惊,没想到各地举荐的人,竟然也有十余人考核合格,这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原本他还以为没有人合格才是。

    想着,熊槐便不以为意的笑了笑。接着开口道:“对于令尹选取的人才,寡人很满意,就这样吧!”

    陈轸立即应道:“唯。”

    陈轸离去后,熊槐再次吩咐道:“请接子与左徒来见寡人。”

    “唯!”

    不久,接子与屈原便一同来到大殿上。

    而后,熊槐将陈轸已经标注好背景的名录传给二人,缓缓开口道:“两位贤卿,这次考核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合格者有六百余人。”

    屈原二人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六百余人,别说满足汉北诸地,就是满足楚国各县的空缺也足够了,如今,人才不足的问题,算是彻底解决了。

    接着,熊槐继续道:“汉北诸地不仅是这次变法的实验基地,同时也是未来变法的人才来援,故而为了更大限度的排除来自各方的阻力,寡人打算在汉北设郡,以增强汉北的地位。”

    屈原迟疑道:“大王,汉北之地原本就有近二十县,在加上封君的封地被收回后,最近新设立的县,如此,汉北之地就有近三十县,地近千百里,人口百万有余。若是贸然设郡,臣担心朝中诸公会担心汉北郡权势过大,而进行反对。”

    熊槐点了点头:“贤卿所言正是寡人的忧虑所在,故而寡人打算将襄阳,以及襄阳附近的罗、卢等县一并划入汉北,然后将汉北三分,分别以叶、宛、襄阳为核心设立三郡。”

    说着,熊槐便看向接子道:“先生,寡人打算请先生去我楚国汉北的核心之地宛城,担任汉北郡守。从淅水以东,方城长城以南,叶县以西,邓县以北,共十七个县,还望先生为寡人分忧。”

    接子闻言心脏顿时出现一阵短暂的暂停。

    十七个县,还要加上宛城,这绝对是一个重担。昔日名满天下的吴起初到楚国,所担任的职务不过就是一个宛城令而已。

    汉北郡守的位置,绝对算是楚王对他的重视了。

    想着,接子立即拱手应道:“愿为大王效力。”

    熊槐右手虚扶笑道:“好,那寡人就将汉北郡托付于先生了。”

    “唯!”

    接着,熊槐有沉吟道:“至于以叶县为核心的叶郡,管辖方城长城以北的八县,而叶郡守的位置,寡人打算以现宛城令庄辛担任。”

    说着,熊槐看着屈原道:“贤卿,庄辛虽然是公室中人,但是庄氏一脉日渐衰弱,这个庄辛乃是寡人一手提拔上来的。虽然此刻还不能确认他对变法的态度,但是寡人却不怀疑他的能力,以及他对寡人的忠诚。

    故,只需贤卿在朝中总览汉北诸事,让庄辛直接听命于你,那么他的才能,就将为变法所用。”

    屈原应道:“大王请放心。”

    熊槐点了点头,继续道:“至于南部襄阳郡的七县,因为襄阳已经有贤卿二人打下的基础,只需以襄阳为核心,将政策推广到包括邓县在内的六县便可。至于襄阳郡守,寡人这里有一个名额,不知二位贤卿以为如何。”

    说话间,熊槐便将陈相的答卷递给二人,等二人看完后,问道:“如何,是否可以担任襄阳郡守的位置。”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494/ 第一时间欣赏大楚怀王最新章节! 作者:腊月青梅子所写的《大楚怀王》为转载作品,大楚怀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楚怀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楚怀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楚怀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楚怀王介绍:
熊槐刚刚穿越成为楚怀王,就碰到秦国的张仪前来送礼:商於之地六百里。熊槐表示要改写历史,不再做愚蠢的楚怀王,绝不绝齐连秦。结果第二天,和满朝文武商量之后,经过数轮唇枪舌剑,楚国上下达成一致意见。熊槐意气风发对张仪道:“寡人决定和齐国绝交。”大楚怀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楚怀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楚怀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