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北宋振兴攻略TXT下载北宋振兴攻略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北宋振兴攻略全文阅读

作者:吾谁与归     北宋振兴攻略txt下载     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九十七章 岳飞的谨慎

    赵桓误会了赵英了。

    赵英不是那么无能的人,他倒是派了人,去通知已经转头的岳飞所率部队。

    但岳飞权衡再三,拒绝了去陈桥驿。

    因为行军速度极快,赵英的人追到岳飞的时候,岳飞已经在跟张叔夜交接了。

    毕竟他的名下之后,五千五百人的亲事官乃是他直接统领,剩下的三万捷胜军,并非他的部队。

    岳飞几乎是用跑的速度离开了陈桥驿,特别是手下的人告诉他,这是官家准备的欢迎仪式的时候,跑的更快了。

    岳飞如此决定,是有他自己的权衡,而且是谁都不能跟谁说的权衡。

    他领着三万五千五百人,而汴京只有两万的永定军。在陈桥驿这个的地方,他不敢有一须臾的逗留,直接溜之大吉。

    当初,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是被手下捧上了皇位,还是,自己有意成为皇帝,都是一个在宋朝不能讨论的问题。

    岳飞,不愿意触这个霉头。

    赵桓带着李纲等大臣回到文德殿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在陈桥驿准备的这个欢迎大典,确实有些失策。

    他当然考虑到了赵匡胤的陈桥事变,但是他在陈桥驿准备的这出大典。

    其实目的,就是为了让汴京城的百姓,整个大宋人都知道,不是谁都是赵匡胤。

    不用那么防备武将。

    可惜的是,岳飞,该配合他演出的时候,却视而不见。

    他觉得失策的原因,是因为他低估了自己一朝中守旧派的抵抗力量。

    重文轻武的想法,已经深入到了所有人的骨髓里,甚至连岳飞都是在自己身上刺字“尽忠报国”之后,才参了军。

    这种理念,不禁来自于文臣们内心对重武的抵触,而来自于武将自己内心的抵触。

    即使自己这个强权皇帝的支持下,他们也不愿意无事生非。

    “朕,没有错。”赵桓略带赌气的对着李纲说道。

    舆论的高地,就在那里,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

    他觉得自己没错,只是他只想到了文官内心的不满,没想到武官的内心也对此忌讳莫深。

    李纲笑着说道:“官家,没有错。”

    他依然在笑,这就是现在整个朝堂,所有大臣们内心的一个共同想法。

    那就是闷头做事。

    大家都知道你官家内心急切,但是大家都在稳着性子慢慢来,毕竟大宋经不起几个不小心。

    前面变法的失败,其实更多源于跨越的步子太大,大宋已经有了深刻的教训。

    所以,皇帝很急,大臣们并不着急。

    官家还很年轻,大宋有的是时间,慢慢梳理,慢慢强大。

    如何将政策彻底巩固的执行彻底,让继任者,看到这种办法的好处,而不是选择固执的开历史倒车,成了朝堂里文武百官们的默契。

    所以,急切的官家,被文武合谋给安排了。

    其实赵桓想了一会儿,也就不气了。

    如果一个皇帝很弱小,他就需要依靠一个强大的宰相,去控制天下。

    如果一个皇帝是个正常的皇帝,他就会选择文武制衡,以稳固自己的政治。

    但是一个皇帝强大,文武百官就会联合起来,和强大的皇权去抗衡。

    这次岳飞在陈桥驿躲这个欢迎大典,其实,正说明了赵桓现在已经是一个切实的皇帝。而且是一个强权皇帝。

    想明白了这点,赵桓为自己的阿q精神点了个赞。

    “官家,召岳校尉进殿朝见?”李纲试探的问道。

    赵桓摇头,说道:“不见!”

    老子是一个有脾气的人!赵桓异常愤怒的想到!

    事情已经发生。事实上,他这个皇帝被人欺负了。

    自己好心好意的安排欢迎大典,结果文官执行拖沓,武官直接溜号!

    他很生气。

    “官家,莫要生气。岳校尉这脚底抹油,正说明岳校尉对官家的忠与信。”

    “宁愿得罪了皇帝,也不愿意在陈桥这个地方接受欢迎,不愿官家疑心,而是直接交了兵权。这也是岳校尉谨慎的一面。”李纲笑着劝谏道。

    “陈桥驿怎么了?朕都不担心,他担心什么?”赵桓反问道,他想不通。

    李纲笑道:“官家是不担心,但是岳校尉不能让官家担心。这不矛盾。”

    “岳校尉不会……”赵桓没说完,他才恍然意识到,自己清楚的认识到岳飞不会反。

    但是,李纲他不知道,甚至岳飞自己都不知道,他不会反。

    赵桓的依仗并不是自己咸鱼系统的忠心值,这玩意儿简直是个坑。

    当初和种师道刚见面的时候,种师道忠心值70多点,结果自己刚说议和,就掉到了10点。

    这可是匡扶之功的种师道,他的内心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赵桓的判断,来源于他对正常历史线里岳飞的解读,岳飞在赵构手下遭了多少罪?

    岳飞第一次上书赵构,是因为赵构登基以后,准备向南方跑路,舍弃汴京等地。

    岳飞上书言事。

    【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

    【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赵构看了大为震怒!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这八个字,革除了岳飞的军职和军籍。

    岳飞投靠了河北路的张所,才恢复了军籍,继续抗金。

    随后,岳飞被安排到了名将王彦手中,而岳飞自持武力,擅自出战,大败金兵。

    但是也招惹到了金人,金人领数万兵马,围杀王彦岳飞等部。

    王彦部在围剿战中崩溃,岳飞也背军而走,离开了王彦的手下。

    而后,王彦在太行山发展规模越来愈大,王彦脸上率部众,脸上纹了八字,赤心报国,誓杀金贼!

    八字军震动河朔!

    金军屡次围剿不成,发展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如果不是太宗皇帝,在河北路挖的坑实在是太多了,没有粮草。八字军才不得不撤回南宋,说不定这群八字军,就能把金国给拱了。

    而岳飞当时在太行苦战,虽然他性格执拗,但还是正视自己的错误,束身自归,前去八字军营请罪。

    王彦对昔日两人的间隙,耿耿于怀,没有接纳岳飞,也没有赠给岳飞粮草,只一碗苦酒,而王彦的手下,在岳飞请罪的时候,也建议杀了岳飞。

    因为军法有言:

    军中非大将令,副将下辄出号令,及改易族旗军号者,斩!

    背军走者,斩!

    当然王彦惜才,并没有听从手下的命令。

    所以,岳飞第二次投奔宗泽的时候,宗泽令岳飞戴罪立功,对岳飞说:汝罪当死,吾释不问,当今为大宋立功。往视敌势,毋得轻斗!

    岳飞在赵构手下受了不少的委屈,结果到最后,手握重兵,都没让赵构闹心,更别说造反了。

    岳飞的人生,并不是无双的一生,相反,他如此谨慎小心,有他自己的难处。

    赵桓了解岳飞的为人,知道他无论如何都不会造反,但是朝臣们不知道。

    赵桓和李纲,对于岳飞忠与信的讨论,并没有继续下去。

    因为宗泽,一脸兴奋的跑了进来,大声的说道:“官家!康王妃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六斤六两!”

    他今天没去陈桥,而是在康王府,就是在等着康王妃,就是赵构的王妃生产,他是宗正少卿,专门负责给皇帝写家谱,自然需要记录在案。

第二百九十八章 赵构居然还有个孩子?

    当赵桓移驾到康王府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女人。

    他一脸奇怪的看着宗泽,不是说生了吗?怎么还有一个?

    【邢秉懿:宪节皇后,康王妃,靖国夫人。靖康之难北迁。途中遭金兵残虐,完颜宗贤将其绑于马背奔百里流产。他的父亲为邢焕,庆远节度使。】

    所以说,这个女人肚子里也有一个赵构的孩子??

    赵桓将疑惑的目光,看向了宗泽。

    “官家,是侧妃潘氏生了王子。”宗泽解释了一句。

    这个赵构感情有两个儿子?

    “拜见官家。”邢秉懿先是诚惶诚恐的拜见了赵桓,自己丈夫在南边干的事,他能不知道?

    她一个妇道人家,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打理康王府这一大家子,现在侧妃潘氏生子,官家亲至,让她松了一口气。

    赵桓摆手示意邢秉懿起身,他笑着说道:“今日宗少卿告诉朕,康王府添了个大胖小子,朕来看看。”

    因为他需要册封赵构的长子,这是恩荫惯例,他作为赵构的兄长,在弟弟家里添了男丁,而弟弟不在的时候,到府上看看,是一件很合理,而且很有必要之事。

    于公于私,他到王府,都是合乎情理。

    “把孩子抱过来看看?孩子取名了没?”赵桓笑呵呵的问道。

    只是宗泽脸上露出了为难的神情,说道:“官家,刚出生,还是不要来回抱了吧。”

    而邢秉懿突然脸色数变,扶着柱子开始喘气。

    导致赵桓有点没有反应过来,这是怎么个情况?

    “求官家体恤,不要带走刚出生的奶娃,他刚出生,就离开生母,太过可怜了。”邢秉懿哭泣的说道。

    赵桓一脸惊讶,自己什么时候说要抱走刚出生的孩子了?

    你康王的儿子,朕难道还替你养?

    赵桓看着宗泽,看宗泽的脸色,才知道,连宗泽也误会了他。

    都以为他到康王府,是要抱走这个刚出生的小奶娃?

    朕是这么刻薄的人吗?

    与赵构的皇位之争,是大道之争,跟个孩子有什么关系吗?

    赵桓的确有用这个孩子,来牵制赵构,但是还没到如此地步。

    “起来吧。朕没说要抱走他。”赵桓无语的说道。

    邢秉懿之前没见过他,对他不了解也就算了。

    宗泽呢?感情自己在朝臣心中就这么个没品的人?

    “官家仁义。”宗泽大喜过望的说道。

    而赵桓有些明白了,其实严格来说,赵构是现在大宋的叛王,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人质。

    把人质控制在自己手中,才最安稳。

    宗泽并不是误会了当今官家的为人,而是所有皇帝,都不会允许这孩子,继续留在康王府。

    只是赵桓这个皇帝半路出道,可没那么多皇帝思维,所以,才有了误会这一幕。

    凭什么你赵构的儿子朕要替你养啊!我家的米不是米呀!

    而宗泽和邢秉懿却误会了,以为赵桓过来,是为了将这个刚出生的小孩带走。

    这才符合一个皇帝必备的操作。

    “抱过来看看吧。”赵桓还是决定看看这小孩。

    刚出生的小孩子不好看,黑不溜秋的闭着眼睛,打着鼾,似乎这世界上没有比睡觉更重要的事了。

    这赵构的小孩,长得还挺眉清目秀。

    “起名字了吗?”赵桓问道。

    皇帝家的娃,起名字都得宗正少卿负责,所以赵桓问的不是邢秉懿,而是宗泽。

    宗泽打开一本宗卷翻了翻说道:“名为赵,取意为朱明盛长,与万物。”

    赵桓点头,这名字很不错。

    “可以,命妇人照看好孩子。靖国夫人若是有难处,可到宫里找朕。”赵桓看了两眼,让妇人抱回去了。

    邢秉懿想了想才说道:“府中开支已经捉襟见肘。还请官家垂怜。”

    赵桓品了品这话里的意思,才明白,是问自己要钱。

    “府中没什么营生,只见出不见进,几个月,这诺大的王府,也坐吃山空了。”宗泽小声解释了几句。

    赵桓看到的却是大宋皇室的贫穷。

    大宋很有钱,但是却并没有落到老赵家的嘴里。钱都去哪了?

    不在皇家,不在百姓手里,都被中间商们给侵吞了。

    为什么康王府只进不出?

    因为赵构这个康王,不在京中,是不给他俸禄的。

    这也是元丰改制的结果,那就是在任的官才有俸禄。

    这是为了解决冗费之事。

    大宋的恩荫官占了六成以上,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到了靖康年间,没有实际差遣的恩荫官,统统没有俸禄。

    “按制是要给这个小奶娃恩荫的,宗少卿,看看恩荫个什么官?”赵桓问道。

    “按制拜为检校少保、官集庆军节度使,封魏国公。”宗泽小心翼翼的说道。

    在现在的大宋,少保是个不能提的字眼,因为官家在大同府,因为种少保的离世三天没有好好吃饭。

    直到现在,大家都潜意识的不提这个名字,省的勾起官家的心思,宗泽一看官家的脸色,就知道要坏事。

    不提少保,还没事,赵桓平日里太忙,还想不起来这事。

    宗泽一提,这个小娃娃居然拜少保,太糟蹋少保这个词了。

    “封个国公就是了。”赵桓站了起来,走了出去。

    宗泽俯首称是。

    而邢秉懿却没有想明白,刚才看起来十分和煦的赵桓,怎么突然面沉如水,一脸的严肃。

    赵桓为何如此模样?

    他刚魂替宋钦宗的时候,朝堂内,群臣欺负他刚登基,朝堂外,金人欺负大宋军队军力衰弱。

    如果不是种师道率领西军入城,以军力震慑群臣安稳朝政,朝堂外,种师道带来的十万永定军精锐,更是把金人赶了出去。

    要说信任,赵桓最信任种师道,可惜这个师长一样的人,到最后依然被时间所带走。

    还没留下个后人来,这也让赵桓极为无奈。

    现在的赵桓不能听到少保这个字眼,所以大家默认这个职位空缺,也没人提出来要人补这个缺。

    稍微了解点官家的官员,都知道,种少保这三个字,要比赵佶,在官家心中还要重要。

    少保这个官职已经特指种师道了。

    赵佶回京到现在已经月余,除了在大庆殿上,赵桓见了他一面之外,赵桓甚至连去艮岳宫的意思都没有。

    倒是种师道的各种札子,到现在都在官家的袖子里揣着,时常翻阅。

第二百九十九章 种少保配享官家太庙

    “李太宰,咱给少保过继个孩子吧。总的有个人供奉着,要不朕心里不落忍。”赵桓并未回到宫中,而是到了李纲的府上,今天的事情很多。

    岳飞已经回到了汴京,那河间训练新军之事,就可以提上日程了,毕竟大宋各路选拔出的精干子弟,已经有一部分到了河间。

    李纲想了想说道:“过继不合适。”

    “倒是种少保有两个侄子,种少保本身出自河南郡望的腾阳堂,过继的话,也是从腾阳堂过继,那就有种,适合奉祀。”

    “臣建议,还是国祭吧。宗庙配享是应该有的待遇。可是……”

    李纲面色犹豫了一下说道:“那配享太庙是配享谁的庙庭?”

    赵桓一愣,太庙这个地方,他还真的没有去过。

    不过李纲的说法很对,种师道还有不少义子,沈从就是其一,过继真的不是很合适。

    【历史翻译机: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例如宋太祖配享太庙的有韩王赵普,济阳郡王曹彬。】

    赵桓这才明白了李纲所谓的配享太庙,需要和皇帝一一对应。

    配享宋徽宗?

    虽然宋徽宗没死,但是他的神位已经扔进太庙里了,毕竟已经是太上皇了。

    让种师道配享他赵佶,他赵佶配吗?

    赵桓想了想说道:“能不配享哪个皇帝吗?”

    李纲摇头,这事可是礼法的根本,礼部那群人,可不管你皇帝拳头大不大,他们只尊礼法。

    赵桓想了想说道::“我记得种少保是被封为了郡王,按理说这配享太庙的资格是够了。但是配太上皇的话,也不是不行。”

    赵桓虽然话没说完,但是李纲已经懂了。一字并肩王。

    可以和皇帝比肩,可以不用对皇帝行礼。

    而种师道的爵位是广阳郡王,不仅如此,种师道还有个大元帅的军爵,享受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待遇。

    这个赞拜不名,就是说拜见皇帝的时候,不用报自己的名字,比如种师道在通传的时候,会通传大元帅觐见,而不是大元帅种师道觐见。

    其中就涉及到了礼法中的,避尊者讳。

    所以,其实享受赞拜不名,其实已经和皇帝平级了。

    这种待遇在大宋虽然没有先例,但是在唐朝的时候,薛仁贵就有一字并肩王之称,但是配享太庙的却是战神李靖。

    所以,李纲秒懂赵桓的意思,说道:“臣去礼部侍郎商量下这事。”

    赵桓却摇了摇头,想了很久才说道:“先让侄子拜祭。等到朕死后,让少保配享朕的庙庭好了。”

    李纲沉默……

    当今官家真是有趣,这还年富力强呢,就说自己死后的事了,再说这配享太庙是后人决定的事,赵桓直接给定了。

    不过,这事也不是没有先例,这点小事,还是能商量的。

    人都死了,怎么追封,荣封都没关系,特别是种师道无后,那就更不用担心。

    而且赵桓只是让侄子进行奉祀,而不是让其侄子继承种师道的王爵,那这一切都好说。

    大元帅这个军爵实在是权势太大了。

    给种师道那不过分,但是给其他人,是万万不能。

    本来李纲还想劝谏下赵桓不要再封这个爵,但是官家好像已经把自己定过这个级别的军爵,给忘了一样。

    多数时候,都是以少保称呼种师道。

    赵桓忘了吗?没有。

    只是他叫少保叫顺口了,所以没改口而已,就是个称呼而已。

    他心里记得就是。

    “行了,去河间县看看吧。朕记得河间县的知县事叫什么来着?陈冲对吧。还献了一千万贯呢。”赵桓站了起来和李纲一起去河间县。

    离得不远,大军可能需要一天才能到,但是赵桓这个轻车熟路,不到三个时辰就到了。

    而此时的岳飞回到了汴京。

    他和张叔夜交接了捷胜军的军权之后,就让亲事官各自归家,修整三日后,在到京畿军营集结。

    他自己本人也准备回到相州老家,去看看自己的老母亲和孩子。

    其实岳飞也没想过自己这趟,听了母亲的话,从家里出来参军,会突然被皇帝重用。

    然后领着六千人,转战京畿路、河北西路、河东路、云中路、燕京路、平州。

    他自己都没想过有一天,能够转了这么一大圈,而且还屡战屡胜。

    当时他从家里出来时,还有个弟弟岳翻,陪着自己出门。

    家里一个壮劳力都没有,他的内心和行动都是拒绝参军的。

    如果不是当时母亲一力做主,让他出门,他估计现在还在相州汤阴做自己的小无敌呢。

    岳飞已经是第三次从军,对大宋的军队,他从心底是失望的,他不认为自己加入会改变什么,还不如在家尽孝。

    结果,姚氏屡屡驱之,才把岳飞撵出了汤阴。

    岳飞的内心其实是有一些骄傲的,所以他准备回到相州老家,去见见母亲。

    结果,他还没出京畿军营,就看到了自己的弟弟岳翻。

    这才得知,在官家的安排下,母亲姚氏已经被接到了汴京城居住,和宇文虚中的母亲住在一起。

    岳飞到了母亲居住的地方的时候,不仅仅看到了自己的儿子,还有个极为聪慧的女孩子,名叫赵臣夫。

    沈从收养了赵臣夫,并且把她寄养在了宇文虚中母亲这里。

    “要是宇文虚中回来了,这就是宇文重、赵臣夫、岳云三个孩子在一起了,两位老人有的闹心了。”沈从笑着对岳飞说道。

    他刚好今天过来看望宇文虚中的母亲,碰到了岳飞。

    他继续说道:“姚母一切都好,知道你在前方打了大胜仗,还吃了一些酒,拦都拦不住。现在看着两个孩子,读书写字,每天过的很是畅然。”

    “那就好。”岳飞点头,自己母亲极为严苛,倒是不担心岳云的路走偏了。

    “倒是赵臣夫这个小机灵鬼,没少欺负岳云啊。”沈从无奈的说道。

    “哦?”岳飞大为惊异,自己的儿子,自己还能不清楚?

    岳飞的母亲姚氏,极为严苛,而岳飞本人,对他也是一切从严管教,但是就是这样,他偶尔还会闹脾气。

    他都被欺负了?

    “赵臣夫也就四五岁的样子,我家岳云都七岁了,这不能吧。”岳飞有点不信的问道。

    沈从连连摇头说道:“岂止,前段时间,官家特许两个孩子进宫,做太…官家嫡长子赵谌陪读。”

    “赵臣夫连赵谌欺负。赵谌还不敢告诉官家,告诉了朱贵妃,朱贵妃却训诫了赵谌,唉。”

    “为什么?”岳飞有些不解的问道。

    “因为赵臣夫读书读得好啊。”沈从叹气。

第三百章 流匪乃是朕的心腹大患!

    沈从笑着说道:“官家不是赏了你一对犀牛角雕品吗?”

    “那是一对犀角雕槎形杯,你儿子把杯子拿进了宫炫耀,借给了赵臣夫去玩。”

    “然后,岳云趁着赵臣夫不注意,把槎形杯藏在袖子里,看着赵臣夫着急寻找,皇子赵谌都跟着一起找,结果岳云看着两个人着急的模样,就哈哈大笑。”

    “岳云从袖子里掏出了槎形杯,笑话两个人。”

    岳飞一愣,这不是自己家里孩子找事,还把皇子和赵臣夫给欺负了吗?

    “赵臣夫哪里是受气包?”

    “她转头就吓唬岳云,说槎形杯少了一个角。岳云拿着槎形杯回家一比对,还真是少了一个角,岳云以为自己闯祸了,吓得要离家出走。”沈从无奈的摇头说道。

    “那对犀角雕,因为材质问题,本身就少着一个角,反而是这对犀角雕的特色。岳云没看出来,以为自己闯祸了。”沈从解释道。

    岳飞点头,女孩子心思都比较细腻。但是岳云必须要被教训。

    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忌,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君子也。

    很显然,带着自己家里的财宝出去炫耀,不符合仁义在身而色不伐。

    岳飞已经准备好好教训一下岳云。

    “岳云,你过来。”岳飞端坐在明堂里,等待着岳云的拜见,他面色严肃,准备好好训诫一下岳云。

    “拜见父亲。”岳云小心翼翼的行了个礼,看着父亲的脸色就想拔腿就跑。

    岳飞问道:“我不在家这段时间,你又没有惹是生非?”

    “父亲,孩儿知错…”岳云认错的话并没有说完,就被一名亲从官给打断了。

    “岳校尉,官家请岳校尉随车驾去河间县,巡视军营。官家的车驾就在门外。”亲从官大声的说道。

    岳云松了一口气,他在家里闯的祸可不少,这要一件一件说,能说到天黑,幸亏父亲被官家拉走了。

    岳飞看了一眼岳云,岳云的脸上都是躲过一劫的喜色。

    “等我忙完,再来收拾你。”岳飞起身,离开了大堂,岳云一蹦三尺高,就去隔壁找赵臣夫玩去了。

    小孩子哪里有什么隔夜仇,都是今日闹完明天又玩在一起。可惜赵臣夫和赵谌玩的更好一些。

    两个都是志趣相投,字写得端庄,书读的阴阳顿挫,而岳云善长军阵推演,每每下象棋、围棋,赵臣夫和赵谌都不是他的对手。

    只有两个人联手和岳云作对,才能平分秋色。

    当然,诗词上,岳云就不行了,他老是被太子太傅给罚抄写,他心目中的英雄是父亲那样的人物,马革裹尸方为男儿本色。

    但是书还是要读的,因为他的奶奶和他的父亲,不会允许他读书比人差。

    “官家。臣未曾按时到达陈桥驿,还请官家责罚。”岳飞见了官家说道。

    赵桓摇头,这事是他心急了一些,看着岳飞的模样,笑道:“不用惶恐,只要能打胜仗,那就好将领。”

    “这是种家遗录,乃是少保手书的临摹本,里面对于新兵的训练的一些基本要求。这是朕写的,关于新兵训练的一些想法。”

    赵桓掏出两个札子,递给了岳飞,岳飞从自己的袖子里拿出个札子,说道:“臣领兵归途,就知道自己的差遣,将这段时间韩世忠韩将军,训练新军之法,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写了下来。”

    车驾上只有车轮滚动的声音,安安静静,而李纲在闭目养神,事实上,他三篇札子他都是看过的,甚至岳飞的札子,他都润笔过。

    岳飞身上的书卷气很重,但是其中一些行文,不太符合札子的行文,所以岳飞就让李纲润笔。

    种师道的训练新军之首要为正心术,立志向,以保民为职,这也是永定军的军纪严明的地方,也是战斗力的保障。

    而岳飞也在第一时间提出了纪律严明,秋毫不犯,雷厉风行,拼死敢战的训练之首要。同样列举了一些军规补充的地方。

    把之前禁军的军规作了补充。

    而赵桓提出的要求,是一切以保证百姓利益为第一要务,对军队和军官,做出了不同的要求。

    但是三个人的要求出发点一致,都是以军纪严明为出发点。

    只有军队严明,才是战斗力的保障,把军队搞成军头林立,和土匪窝一样的军队,是毫无战斗力的。

    所以,赵桓从来没有看得起过金兵,那是一群趁机作乱的土匪,四处劫掠,民不聊生。

    只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而已。

    赵桓说道:“这只军队,朕意命名为飞军,取意健步如飞,对其行军和作战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训练一年以后,要四处征战,平定各处流匪山寨。”

    “至少要保证在各地厢军的支持下,在两年内,将河东、关中永定军路、云中路、燕京路、河北两路、京畿诸路、以及淮北等地的流匪,全部消灭。”

    流匪的危害,赵桓在第一次御驾亲征的时候,就亲眼看到过,将所有人杀死,将所有财物一点不剩的全部带走。

    甚至比金人还要狠辣。

    而后在商税改制中,这群流匪就成了城中帮派和员外们继续作威作福的依仗。

    赵桓的屠刀高高举起,但是依然挡不住这群人为财亡的员外们,继续组建帮派,消灭不了流匪,商税改制,就无法彻底。

    李纲适时的建议道:“官家,对待落草为寇、穷途末路的流匪,和对待穷凶极恶、为非作歹的流匪应该区别对待。”

    赵桓听到过一次如此的建议,那就是当初赵桓想灭掉流匪的时候,种师道就如此谏言过,当时的赵桓曾经就采纳了种师道的建议。

    “朕让新军训练一年,其目的,就是为了在这段时间,将其中还有悔改之意的流匪进行招安,但是,朕的这次招安,并不会封赏官员和爵位。”

    “其所有招抚的流匪,一律编入工赈监,以工代赈,直到厘清户籍,分田归乡。”

    在大宋怎么做官最容易?

    生一个好家庭,出生含着金钥匙。第二个就是科举,进士及第。

    第三个就是造反,享受朝堂的招安。

第三百零一章 赵官家乐开了花

    杀人放火受招安,就是在大宋做官的一个大捷径。

    但也是一个危险的捷径,还是要看官家的心性。

    比如仁宗皇帝时候,都是赐点钱粮,以赈济为主的招降。

    但是到了徽宗时候,就变的奇怪了,前有宋江,张叔夜平定招降,后有方腊,就直接十抽一焦土战略。

    赵桓对招安一事的决定就是没有官爵,统一进入工赈监。

    用以区分李纲所言的穷凶极恶和走投无路两种情况。

    车驾很快的走到了河间县,而此时的河间已经建了数排的军营,而在军营之外,是正在建设的训练场地。

    赵桓指着诺达的河间县军营,说道:“古有魏武卒,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是为精锐。我大宋禁军行十里就要安营扎寨,何其可笑!”

    岳飞看着巨大的场地,地形非常齐全,有沙地、滩余、山地,还有无数的营舍,还有训练用各种器材,也是豪情万丈的说道:“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一只常胜的军队,必须有法度,也就是军纪严明,令行禁止。”

    赵桓点头,笑道:“一只常胜的军队,由叠豆腐块开始。”

    赵桓所说的豆腐块,当然是优良的传统美德,军队的内务。

    当然赵桓这个要求,在宋朝并不违和。

    因为宋朝对于军纪训练的要求,要远比赵桓的严重的多。

    但是因为无法执行彻底,才导致军纪涣散。

    比如永定军的军营,要求厕所干净到道尊皇帝,也就是宋徽宗也愿意为之侧目,并愿意入厕方便一下。

    而秦凤军就更厉害了,如果是队列演练,那全军三万人的衣服上不能有一个褶子,否则就是回营擦地,必须要把地面擦的能够当镜子用才可以。

    精锐,为何是精锐?

    说到底,还是执行军规是否彻底。

    任何一个能对自己的被子、床单、靴子、军服等物件精益求精的军队,战斗力肯定不会差,朕不敢保证所有军队的装备精良,补给充足,但是这种军队绝对能保证极佳的纪律,和对命令的绝对贯彻。

    这就是赵桓对新军的要求,他还整了个比较好操作的豆腐块被子出来。

    要是整出来地面当镜子用,这群军汉怕是要疯了。

    而赵桓走进军舍的时候,还以为未经训练的新军,可能会把军舍,折腾的如同一个垃圾场一样。

    但是赵桓错了。

    他走到军营,哪里都是一尘不染,就连厕所,赵桓都觉得,可能比皇宫里的稍微干净一些。

    等到正式军训开始,让赵英领着头,把宫里的太监们拉过来训练一下!

    赵桓正式做了这个决定。

    毕竟这种还有淡淡的檀木香的厕所,干净的过分了一些。

    此时的河间军营,已经有了不少从各地选拔而来的军卒。

    而这些军卒,身高马大,毕竟赵桓给各路宣扶使、经略使的命令,是如果无法通过新兵训练,就让他们滚到云中路去种地去。

    让路一级的官员,去云中路种地,不仅仅是种地,还有可能直面生死,毕竟那里是战区。

    所以这次的军卒的素质,超过了赵桓的预料。而这个军舍的内务,也超过了赵桓的预期。

    这完全是因为现在参军和过去参军完全不同。

    过去参军是贼配军,是贼才做的丘八,而现在当兵,只要通过了新兵训练,就可以获得十亩地。

    如果能够立功,就会成为十里八乡媒婆踏破门槛的士人。

    这让参军热情极高不说,能够通过各路经略的选拔的这些军卒,从参军的身体素质,到纪律性上,都要强于过去的禁军。

    赵桓是仁慈的,这在大宋是普遍的共识。

    即使不能打仗的禁军,赵桓都是就地解散,均田归乡。

    而且七门进京的十二万禁军,虽然都被派到了河北路填坑,但是他们均田的章程,也早就拟好了。

    大宋碰到一个不那么蠢的皇帝,真的挺难的。

    所以,赵桓要组建天子班直,也就是飞军的诏命到各地之后,积极响应的各地军卒,用事实告诉了赵桓,大宋不是无人可用。

    “不错。”赵桓虽然心里美滋滋,但是脸色依旧严肃。

    赵桓看着这么多人为了成为自己亲军而努力,他心里不美那是假的。

    这证明自己这个皇帝,干的还不错。

    不过他却知道,这远远不够,他需要保持严肃,加大要求,让这只军队,成为真正的精锐。

    “哈哈!”赵桓回到车驾的时候,左右无人的时候,还是笑出了声。

    他也是个人,他小心谨慎的走到了现在,还有比大宋百姓的认可,更加值得快乐的事吗?

    反正左右无人,自己笑两声,又不违法。

    只不过,他还没笑多久,李纲才在车驾外笑道:“官家,河间县知县事陈冲求见。”

    赵桓停下了笑容,说道:“不见。”

    上次见陈冲的时候,陈冲直接弄了个瘦马给赵桓玩,险些害的自己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当然后来河东路,陈家献上千万贯铜钱,以博得赵桓的目光。赵桓也用平州军粮让陈家督办,给了陈家一些恩惠。

    那现在大家两清了,就没有相见的必要。

    赵桓对陈冲的观感不是很好,总觉得他有些投机取巧的心思在里面,踏踏实实的待在河间县,三年一迁,有本事,总有一天自己会在朝堂上看到他的。

    “官家,这是陈知县的札子。官家还是看看吧。臣觉得不错。”李纲也上了车驾,拿着一本厚厚的札子。

    赵桓正襟危坐,既然连李纲都说不错,赵桓觉得应该重视。

    《陈坐商三弊之症以修补益法》,与商税有关的札子?

    不过想想也是,陈冲是大商贾之家,自然对这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赵桓打开札子看了两眼,然后仔细逐字逐句的读了一遍,说道:“李太宰,以为此人如何?”

    “尚书之才,但是现在不是时候,官家不是打算成立商部吗?先让这陈冲在臣手下做个参政补录,慢慢培养。”李纲笑着说道。

    这是一个没有出现在《英才录》上的有才之人,正如种师道所言,天下英豪熙熙攘攘,岂是一本札子能够写完的?

    所以种师道说自己很贪,想给风雨飘摇的大宋,想给立足不稳的官家,留下更多的依仗。

    “这札子,有趣啊!”赵桓点头说道:“那就见见吧。”

    赵桓瞬间从那种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感觉中,退出来了。

    本来看着这么多英豪都投奔到了他的门下,沾沾自喜,结果,马上就有人给了他新的惊喜。

    果然人类的本质还是真香,刚才还说不见陈冲,现在立刻就朝令夕改了。

第三百零二章 三万飞军总教头

    札子里的内容很详细,但是赵桓还是要问问陈冲。

    “陈家在平州军粮一事的督办上做的很好。朕深感欣慰。倒是你这个札子里的内容,很有趣。”赵桓看到了忐忑不安的陈冲。

    陈冲非常忐忑,不同于第一见面,第一次见面,是陈家看看这个官家到底能不能行。

    毕竟御驾亲征变数实在是太多了些,当时谁知道官家能不能坐稳皇位?

    这第二次见面,陈冲完全是奔着前程而来,手中握着的札子,代表着陈家的未来。

    “官家,这第一条邸店十律上,如何管理邸店,具体有规定坐商按期提交账本,用于审查,还有关于税稽查的一些政策,都是和李太宰的商税改制相得益彰,想来没有太多的问题。”陈冲小心的说道。

    李纲点头,商税改制对行商还坐商的管理上,还有待补充,而陈冲的十律,虽然在一些地方,有幼稚的地方,但是大部分都是可取的。

    陈冲的邸店十律上,更多的是保护小商贾,行商,具体操作起来,还有官府设立邸店专门管理人员,将邸店的管理权,彻底归官府所有。

    但是官商勾结这一问题上,陈冲却考虑的不够全面,所以李纲在陈冲的邸店十律上加了几条,让其更加合理。

    “朕想问你的事你这条征一法,是何解释?”赵桓对这个札子上第二条,尤为关注。

    征一法,他十分的感兴趣,只是他还不太确定,这条政策对大宋到底是好是坏。

    陈冲想了想说道:“康王赵构在江南与江南地主约法三章,第三条乃是实物抵押,但是其中官商勾结哄抬物价,而百姓手中财货开始急剧贬值。”

    “臣就想,该怎么才能彻底断绝了这种现象,才有了这征一法。”

    “其中核心就是民收民解,改为官收官解。征实改为征钱。”

    赵桓点头,他就是在问这个,其实里长也好,粮长也罢,赋役征课都是民间征收。

    而这个征收实物,变成征钱,就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

    “继续说说。”赵桓兴趣盎然的说道。

    现在的商税改制,刚刚起了个头,如果连头都没起好,会埋下很深很深的隐患。

    “合并赋役,将田赋和各种名目的徭役合并一起征收,同时将部分丁役负担摊入田亩。将过去按户、丁出办徭役,改为据丁数和田粮摊派,而力役户可以出钱代役,力役由官府雇人承应。”

    “统一赋税,限制苛捐杂税,让百姓得以稍安。”

    “清丈土地,减少瞒报,少报。”

    “积粮仍为谷粟实物,不按实物征课,省却了输送储存之费,由保甲人员代办征解,免除了侵蚀分款之弊。”

    陈冲说完了,静静的等着官家的问话。

    赵桓却笑道:“想法是好的,可惜,不按实物征课,那征什么?全部折成钱?”

    陈冲点了点头,说道:“折成钱啊。”

    赵桓和李纲却哈哈大笑起来,李纲笑着说道:“你这个想法,的确不错。全部折现,然后统一税赋,减少上下其手,这些都想的不错。可惜了。”

    陈冲一脸茫然的看着官家和李纲,自己这又是哪里想错了?

    “咱大宋缺钱啊……”赵桓笑着说道。

    大宋缺钱,钱荒带来的钱引之事,弄得民怨沸腾,其实说到底,就是缺钱。

    “大宋富硕,何来缺钱之说。”陈冲依然皱着眉问道。

    赵桓连连摆手,对着李纲说道:“太宰,这陈冲给你了。好生管教,未来可成栋梁之才,多让他去村寨上看看,就知道为何大宋缺钱了。”

    赵桓知道大宋缺钱,还是他在河东路和关中考察的时候,知道大宋缺钱缺到了何种地步。

    在一些集市上,甚至有地方还采用以物换物的原始方式,在进行交易。

    大宋的钱荒非常严重,虽然汴京造钱工坊,已经全力开工,甚至连私铸钱币的事,官府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依然挡不住钱荒。

    事实上,在大宋大宗的交易,都是用银两结算。

    但是白银的数量还是太少了些。

    只能用于大宗商品交易,但是铜钱和银两依旧稀缺。

    但是陈冲自小衣食无忧,缺钱从库房抓一把碎银子就上街了,他当然不清楚,大宋缺钱缺到了何种地步。

    陈冲到走的时候,依然不明白,大宋为何会缺钱,大宋哪里缺钱。

    他是商贾之家的读书人,属于穿衣服都有人伺候的人。

    和以前的一名何不食肉糜的皇帝,很像。

    当然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本身就是个痴呆,直到快成年的时候,连话都说不全,指望这样的皇帝,能做什么?

    但是陈冲却不是如此,他是富裕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他从小就没缺过钱,怎么能理解富裕反而缺钱,这种怪异的事?

    大宋富,就该有钱啊,为何大宋缺钱呢?

    但这就是事实。

    不过陈冲还是满心欢喜的离开了车驾,因为赵桓给了他个参政补录的差遣,正式从地方,调到了中央,而且还在李纲手下做事。

    “岳校尉。这河间军训之事,就全权交给你了。”赵桓站在不远处的岳飞说道。

    “今日正式擢升你为三万飞军总教头,若是他日军成,则由你亲自率领。”赵桓说这个官名的时候,就笑了一下。

    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先不说又没有林冲这个人,其实教头和总教头一字之差,却相距甚远。

    教头是个从九品的小官,而总教头是五品官。

    大宋最高军阶为太尉,也就个二品。可想而知,五品其实已经很高了。岳飞的军衔是中校尉,只是个从五品,其实赵桓派出的这个差遣,有点擢升了。

    岳飞这个总教头隶属于三衙之中的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但是现在三衙统兵官,自从梁世成南逃以后,就再也没有下文。

    赵桓在这里耍了个小心思,他并没有罢免梁世成的殿帅身份,这直接导致了现在这个三衙使的职能,由赵桓直接使用。

    他一直在放权,民权、相权都在不断的放手,但是他却一直在收缩军权。

    连李纲对赵桓任命将领,都没有说话的份。

    赵桓对李纲试探,总是岔开话题,军功爵均田制度下,军权只能在自己手中,从训练新军到最后的将领任命,都由他直接掌管。

    不容置喙。

    所以,岳飞其实训练新军,直接负责人就是赵桓,他这个总教头的职位,看起来只有五品,但是谁敢看轻他?

    “官家,宇文虚中刚过了陈桥驿,我们回京的时候,他就该归京了。”沈从忽然对着赵桓说道。

第三百零三章 宇文虚中归京

    宇文虚中第二次进京是悄无声息的,这一次汴京的繁华尽收眼底,而不是向上一次一样行色匆匆。

    而这一次汴京也没多少人认出他。他一步步走过了汴京的街头,在金人这几年,何曾见过这等盛世?

    宇文虚中带着宇文重和华姑回到了家中,想要见过老母亲,结果母亲拒绝见他。

    这让宇文虚中非常头疼,老人都很执拗。

    宇文虚中的老母亲,固执的认为宇文虚中是贰臣,那谁说都不管用。

    所以,宇文虚中心情很差,倒是宇文重见了他的老母亲一面,让宇文虚中百感交集。

    赵英找到了宇文虚中的时候,看到了一脸落寞的宇文虚中。

    “官家回京了。”赵英让宇文虚中去面圣。

    宇文虚中稍微整理了下身上的衣物,随着赵英而去。

    而宇文虚中的老母亲,从窗槛看到了出门的宇文虚中,老泪纵横。

    贰臣就是贰臣,这就是老人的想法。

    但是赵桓可不这么想。

    “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眦穿胸不汝忘!盖世胆魄,实在是可歌可泣也!”赵桓对宇文虚中在金国的敌后工作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他在忠魂铭中有一句,别亲离子而赴水火,易面事敌而求大同。

    说的就是皇城司对大宋战局的影响,也是夸赞像宇文虚中一样的人,默默无闻中,改头换面,在敌人手下做事,却依然不忘记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所以赵桓的夸赞,一点都不过分。

    而宇文虚中低着头良久,才俯首说道:“臣独留虎狼之国,侍二主而苟且偷生,受金国命,为之定官制,草赦文,享富贵。实难当此评价,官家谬赞。”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臣弗能及也。”

    宇文虚中这么说,是他想到了当年苏武也是出使北夷,却至死没有投降,而自己却为了苟活,而没有做到守节,时至今日,官家虽然称赞,但是他自己却没有居功自傲。

    赵桓摇头,宇文虚中这个贰臣是事实,他的确是投降之后,被皇城司的人策反,而后一步步笼络了人心,成为了金国皇城司监事。

    他的确是受限于生死的大恐怖,投降了金人,但是,他同样心怀故国,这一点就很难得。

    并且刺杀金国宗室,舍生而悍不畏死。

    如果没有极为特殊的贡献,他能爬到皇城司监事这一职位?

    总体来说,功大于过,功可抵过。

    此等大才归京,自然要百般礼遇才是。

    “朕欲重新起用你为中书舍人。你看如何?”赵桓问道。

    中书舍人是一个好官,给皇帝写圣旨,在皇帝和宰相之间沟通,了解天下大事,了解皇帝的执政理念,是预备宰相一样的官员。

    赵桓安排的这个职位,是经过精心考虑,他觉得这个官职才符合宇文虚中之才能。

    “今日之朝堂,与过去腐朽昏暗之朝堂已经大有不同,朝中人才济济。臣以为臣德不配位,臣不愿受官,还请官家收回成命。”宇文虚中马上回答道。

    德不配位,祖宗之法。

    昔日宋太祖赵匡胤有意迁都,结果被赵光义一句在德不在险给怼了。

    而这个修德以怀远的赵光义的确了得,定下了这个“德”让大宋从百姓到官员都局限于德一字。

    打破人心底的桎梏有多么的难?赵桓终于算是有点感觉了。

    自己迎接岳飞在陈桥驿摆出了盛大仪式,结果岳飞直接掉头就跑。

    自己封个宰相候选人,还被宇文虚中给推辞了。

    赵桓想了想说道:“御史中丞赵鼎擢中书舍人,这个御史中丞,台谏长官,总不能推辞了吧。针砭时事,随时纠正政策的失误。”

    “这个不能再推辞了。”

    真的不能再推辞了啊,朕这个皇帝要要面子呢,你真整个三辞不受,大家都不好看啊!

    宇文虚中稍加思虑,说道:“臣还以为官家会给臣个闲散的官,没想到还是丞相之职。”

    虽然是个御史中丞,但是也是参政的朝堂大员,掌握台谏,其实已经很大的官了。

    “君之厚待,臣没齿难忘。”宇文虚中还是接受了这个受官。

    而此时的御史中丞是赵鼎,那赵鼎自然要去当中书舍人。

    而原来的中书舍人朱胜非,还担任侍讲,也就是给皇子上课的职责,而赵桓对朱胜非的去向,也是去帮李纲,尚书右丞。

    而此时的孙博在河东路当经略使,压根没办法帮李纲,现在整个尚书省的工作,都在李纲一人身上压着。

    赵桓点头,这接受了大宋的官,那还是大宋的人,这就够了。

    “官家,臣被完颜宗望假释,他的想法是让大宋相信金国议和之决心,而后用假传圣旨之法,想要迫使宋军撤出平州。而后被岳校尉和韩将军识破奸计未能得逞。”

    “但是金人,有意议和为真。完颜宗翰托人传信给臣,说若是官家同意议和,放回他的次子完颜斜保,则完颜宗翰可以放归王禀。”

    “王禀将军在临潢的战事极为艰难,依城而守,但是依旧被完颜宗翰部,团团包围。不知官家以为王禀之事如何处理?”

    赵桓才想起来,顺德帝姬赵璎珞给完颜宗翰生了个孩子,还被岳飞在大同府给抓了。

    这个完颜斜保已经被送回到了汴京,现在寄养在汴京柳丰堂官舍里。

    一个小奶娃,换一个王禀,不亏啊!

    赵桓觉得这个买卖能做。

    “王将军和孙校尉攻临潢的目的是为了给奉圣州的军堡,拖延时间,就是他完颜宗翰想要交换,朕同意了,王禀不见得同意啊。”赵桓摇头说道。

    王禀撤不撤军,取决于奉圣州的军堡,有没有建成。

    即使现在赵桓让人带着完颜斜保到完颜宗翰的军营里,王禀是否撤退还很难说。

    王禀舍生而忘死,在太原城下三千人守了二百多天,这在临潢,两万兵马还有大将孙翊,指望他王禀在未完成战略目标下撤退。

    王禀很难说会同意。

    赵桓想了想说道:“临潢需要固守一年,以拖延完颜宗翰南下攻伐云中路,这一点是不能变的。”

    “但,如果临潢战事不顺。朕准许王禀、孙翊二人投降金人。”

    赵桓说完,宇文虚中脸色数变,良久才说道:“准许二将投敌?”

    这个皇帝之前看起来很是英明,为何现在这个政令,怎么这么昏庸?

    大将临阵投敌,岂不是出第二个李凌?

    怎么会有如此昏聩的决定?

    而赵桓也是想到了李凌的事,才如此决定。

    “到时候用完颜斜保把王禀、孙翊和将士,换回来就是。”

    赵桓想的是保住王禀和孙翊,以及两万捷胜军。

    留得青山在,才不愁没柴烧。

第三百零四章 报国有门,吾等所幸

    李陵是汉朝飞将军李广的长孙,战败投降于匈奴,汉武帝大怒,杀其全家。

    李陵一辈子无法归汉,最后老死了在匈奴地盘上。

    太史公司马迁和李陵是至交好友,而司马迁也是为了游说李陵的事,遭到了汉武帝的腐刑。

    但是太史公对李陵的评价相当的低。

    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这一句话,几乎可与人于宋后羞名桧,岳飞坟前耻姓秦相媲美。

    天汉二年,汉武帝命李广利征匈奴,任命了李陵这个军三代为贰师辎重押解,而李陵言:“愿得自当一队,至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

    汉武帝拒绝了李陵的这一建议,说:“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毋骑予女汝!”

    他这话的意思是这次大汉向匈奴发兵众多,我没有多余的骑兵给你了。

    其实当时,卫青霍去病多次出攻打匈奴,汉士卒死了数万人,汉马也死了十多万,匈奴虽然被打残了,而且远遁而去,但是汉也是少马,无法再去追杀。

    李陵回答道:“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

    上壮而许之。

    这里的壮字,可以看出汉武帝是甚为感动,才答应了李陵的请求,准许他出兵。

    结果换来一个投降的结果,汉武帝可不是赵桓这样的好脾气,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大发雷霆。

    李陵为何执意要出战?这涉及到李家三代封侯难的问题。

    李广一生征战七十余年,到最后被卫青问责,自杀而亡。

    李敢力夺匈奴左贤王旗鼓,而后被霍去病所杀。

    所以,李陵很着急,他才会想要至于出战为李家封侯!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所以,李陵这个年轻人,固执的想要出战,夺得军功,封侯以正李家之名。

    但是李敢其实已经封了关内侯,所以,李家也并不是没有封侯,只是他李陵太心急了而已。

    李广的一生,其实汉武帝并没有亏待他。

    他与匈奴人作战,第一次无功而返,第二次全军覆没,第三次随卫青出征迷路了,第四次无功而返,第五次,不听卫青调令,擅自行动,而后迷路,归营之后,卫青问责,而李广自刎谢罪。

    三次无功而返,一次全军覆没,一次不听号令,行军没有规范,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的李广,他汉武帝多次启用,五次令其出关作战,汉武帝对他李广不薄了。

    李广怎么回报汉武帝的?

    李广和人在田间喝得酩酊大醉,酒后驾车肆意驰骋于霸陵亭,被霸陵亭尉给拦住了,扣留了李广半天。

    然后李广拜为右北平太守时,带着这名霸陵亭尉一起到军中,然后把这名霸陵亭尉给杀了。

    因为严格执法,没给李广这个飞将军的面子,就要被你砍掉脑袋?

    再看看列宁和卫兵的故事,就知道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应该如何做。

    而霍去病杀李敢这事,正是李广的延续。

    李敢封侯以后,知晓自己的父亲李广的死,和卫青有极大的关系。

    然后就打伤了卫青,而卫青仁厚,觉得愧对李家,就没有追究李敢的刺杀他的事。

    卫青当时是什么人?

    大司马大将军,这个职位其实和赵桓册封种师道的元帅是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享受极高的待遇,统领全国兵马,兵事一言而决。

    卫青作为大汉战神,那可是屡战屡胜,霍去病八百人击匈奴是奇袭,但是卫青可是堂堂正正正面击溃了匈奴二十四万骑,当之无愧的大汉军神。

    李敢刺杀卫青不成,卫青仁厚没有理会李敢,也没有宣扬,甚至连汉武帝都瞒着。

    卫青是个宽仁的人,可是霍去病是个暴脾气,能忍得住?

    你不是血亲复仇吗?我也可以。

    霍去病的父亲霍仲孺是个渣爹,偷了平阳公主府侍女卫少儿,卫少儿未婚生育,霍仲孺不敢认这件事,就跑了。

    霍去病一直跟着母亲和卫青长大,卫青虽然名义上是舅舅,可是跟爹也差不多了。

    他能咽的下这口气?

    而且是李敢先开的血亲复仇之事,霍去病就当街杀了李敢,为他的血亲复仇。

    当时公羊学说的大复仇理论十分盛行,言国仇百世可复!家仇止于五代!

    更何况是李敢先开的血亲复仇之先河?

    汉武帝没有处罚霍去病。

    作为李家唯一成年男性,李陵需要证明自己,所以,就提出了以步兵打骑兵的战术,并且打的还不错。

    第一战五千人对上了匈奴三万人,总共打了五次,屡战屡胜,匈奴人走了。

    匈奴人又来了,这次是八万人!

    汉武帝对李广是极为喜欢的,对于李敢的死也是极为痛心的,对于李陵请战之事,也是非常上心的。

    所以派了路博德带领骑兵,去配合李陵作战。

    但是李家作战实在是为汉军所诟病,所以路博德羞于和李陵配合,就上书说不想干。

    而当时路博德也是有其他任务在身,出河西配合李广利作战。所以,汉武帝对李陵的支援,就无疾而终了。

    李陵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怪女人,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陵搜得,皆剑斩之。

    先把随军军卒的媳妇拉出来砍了。

    这一点上,军队不允许妻子跟随,李陵执行军法,行事无错,但是归罪于女人影响士气,杀了士兵的妻子,岂不是更加影响士气?

    第二步斩首,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我,丈夫一取单于耳!”

    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

    单枪匹马刺杀匈奴和左贤王,那可是八万人的匈奴精锐兵马,他到底是去刺杀了呢,还是去刺杀了呢?

    第三步死战,令军士人持二升,一半冰,期至遮虏鄣者相待。

    夜半时,击鼓起士,鼓不鸣。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

    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吾等正欲死战,将军何故先降?

    到了幽冥地府,韩延年肯定要问问李陵,大家都要死战不退,结果你无面目见陛下,然后降了?

    而后李陵如何做的?

    接受了匈奴的受官,成为了匈奴人的右校王,还尚了匈奴的公主,苏武被单于扣留,李陵还去劝降了苏武。

    后来李陵还在匈奴领兵和商秋成的三万汉军打了一仗,当然李陵严重放水,商秋成大胜乃还。

    所以,在赵桓眼中,就是李陵轻兵冒进,葬送了数千精锐,然后立了个牌坊,到匈奴那边吃喝玩乐睡女人,还封了王,老家的人,皆以他为耻,大约就这么个事。

    而王禀不同,王禀攻击临潢,那是赵桓给了杨忻中和王禀便宜行事的命令,毕竟战机转瞬即逝,赵桓不愿意事事都让边将请命,贻误战机,毕竟云中路刚刚收复。

    王禀拿下临潢,把钉子扎在了完颜宗翰的咽喉位置,防止完颜宗翰在奉圣州的军堡未建好之前南下。

    这就是王禀的战略意图。而且执行的非常彻底。

    而王禀的孤军深入,被团团包围,就目前形势而言,赵桓没有能力救援他,而且杨忻中也没有兵马能够救援长驱千里的王禀和孙翊。

    所以,两个人在出发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一场没有归路的千里奔袭。

    赵桓准许他们投降,是因为他们做的足够好了。

    而且王禀三十多岁,就在太原留下一个幼子,带着长子千里打仗,赵桓让王禀投降,其实是给王禀一个活着的机会。

    其忠勇,王禀已经用太原血战证明了自己。

    力战领命而降和无颜面对陛下而降,毕竟不同。

    赵桓和宇文虚中解释了自己为何会下这个命令,他的人设是仁善,他内心是不愿意这些为国为民不顾自己生命的军卒,真的力战而亡。

    宇文虚中这才明白了官家的意图,并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你王禀可以投降的。而是多方面考虑。

    而且后续还有谈判,将王禀交换人质换回来的操作,宇文虚中表示可以理解官家的良苦用心。

    可惜军令传到王禀军中,王禀照着字验解读了诏书之后,笑道:“官家小看某了。”

    孙翊问道:“官家又下了什么指示?直捣黄龙府吗?”

    “官家准许我们投降金人。以苟活性命。”王禀笑着说道。

    孙翊听了先是惊讶,然后笑道:“官家是真的仁义啊。我们能碰到这样的官家,也是天大的幸事了。”

    “但是我们这趟出来的时候,就没打算活着回去啊。”

    “臣抱必死之心,以求大宋延存。苟全性命非吾等所愿。臣已决心以死报国!望大宋永兴!”王禀在油灯下写下了这句,给孙翊看了看。

    孙翊想了想写道:“报国有门,吾等所幸!有幸埋骨勇义冢,此生无悔!”

    王禀和孙翊在札子上,签上了自己名字,命快马将自己的书信寄回去。

    当然临潢城的战况并不是像赵桓想的那么糟糕,相反,王禀和孙翊反而有几分惬意。

    “要说这杀人放火,劫掠四方,是真的爽啊。”

    “看看咱们掳掠这几万的契丹人做劳力,还夺了这么多的牲畜,守城有契丹人,脏活累活有人干,顿顿有肉吃。”

    “官家以为咱们在临潢府随时都有性命之忧,岂知这等日子,让某回去,某还要犹豫几分呢!”孙翊用刀子插了一块刚烤的冒油的牛排,吹了吹,大快朵颐。

    “喝点马奶酒,要不晚上肚子不舒服。这牛肉味道还可以,上次打的那些狍子肉,让快马给官家带点去。”

    王禀扔给孙翊个酒葫芦,摇头说道:“军堡建成了咱们就回去,日子虽然美,但是毕竟在别人地头上。”

第三百零五章 胡神医被完颜宗翰盯上了

    为什么孙翊和王禀的日子过得如此滋润?

    恰着牛肉喝着马奶酒,看着契丹人干活?

    种师中忽悠了辽国的金吾卫大将军耶律余睹,搅乱金国在辽地的战略部署,为耶大石的五路起义军做策应。

    而在大同府,耶律余睹拥有了足够的契丹人和粮草,虽然契丹人放弃了西京,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辽国固有的地盘。

    耶律余睹不断的组织着辽人进行反攻。

    临潢府是辽国的首府。

    而上京,这个辽国的都城,就在临潢城不足三十里的地方。

    对于王禀和孙翊这些汉人来说,他们当然是千里奔袭,但是对于耶律余睹和契丹人来说,这就是他们守望都城的地方。

    所以,王禀和孙翊很快就和耶律余睹商量好了条件,王禀和孙翊走后,临潢府留给契丹人。

    但是条件就是王禀和孙翊能够坚守这一年的时间,让耶律大石能够将五路和临潢府的地盘联合在一起。

    当然,耶律余睹并不是平白的利用王禀和孙翊的强军,而是提供数万契丹人协助守城,同时还提供王禀和孙翊的军队补给。

    也就是说,王禀和孙翊,现在其实是耶律余睹雇用的打手。

    但王禀和孙翊并没有满足于此,这是耶律余睹有求有他们!

    所以,王禀和孙翊除了要求军队补给和签军协同作战以外,还要求耶律余睹提供足够的种马和马倌,送到云中路,完成官家要求的三年拥有万匹战马的任务。

    “金吾卫大将军应该弄点茶叶过来。”孙翊打了个饱嗝,笑着对着林幼玉说道。

    促成这一切交易的自然是辽国皇城司监事林幼玉。

    自从在大同行在,林幼玉和官家见了面以后,林幼玉就不再以男儿身出现,而是一身女子打扮,精致的很。

    林幼玉撩开脸上的轻纱,说道:“孙校尉是不是过于贪婪了?虽然现在契丹人如同蝼蚁一样匍匐在你们的脚下,希望你们能够施舍给他们临潢城。”

    “但是孙校尉,你们已经拿着契丹的人,吃着契丹的粮食,宰着契丹人的牛羊,在完成你们本身的战略,再多的需求,就如同东山上的毒蛇一样贪婪。”

    “要什么茶叶?”

    “我们不是贪婪啊,牛羊肉吃多了就容易……额,我要大红袍,王将军你呢?”孙翊还准备反驳一下,听到最后一句,才反应过来。

    王禀憋着笑,没笑出来,如果不是知道林幼玉有了心上人,这孙翊绝对是林幼玉的良配。

    孙翊被林幼玉拿的死死的。

    “我喜欢武夷茶。如果是清明节前的自然是更好的。”王禀摇头说道。

    “我们是精兵,而耶律余睹缺少的就是精兵,这也是他有求于我们的原因,他们想要在辽国原来的地盘上活动,就必须借助我们打击金人的精锐力量。”

    “所以我们的要求并不过分。你说呢?金吾卫大将军。”王禀对着一身白袍的耶律余睹说道。

    这个身高马大的草原汉子,这个时候,已经恢复了挺拔的身姿。

    “我们草原人不像你们汉人奸诈。只要你们走的时候,将临潢城留给我们,你们要点茶叶,这不算过分。”

    “我们确实需要你的帮助。现在的精兵都在大石手里。我辽国不是没有精兵,只是……”

    耶律余睹脸上露出了怅然若失的神情,果然和种师中所言的那样,耶律大石并没有匡扶社稷,为大辽报仇,而是带着精兵西去了。

    “铁林军,确实很强。”王禀点头。

    他是参与过伐辽之战的,宣和四年伐辽之战,说到底还是宋军没打过辽军,说再多,事实也是如此。

    王禀从来不否认这一点。

    “但是铁林军不在这。”耶律余睹才落寞的说道。

    “所以,某很担心,吾等回云中路之后,这临潢府你们契丹人也守不住。”

    “如果你们能够派出使者,劝说我大宋官家,长期派出精兵支援你们,在你们未有精兵之前,替你们防守边务,某私以为是极为符合契丹人的利益的。”王禀喝了一口马奶酒笑着说道。

    虽然在最开始喝的时候,他很不喜欢马奶酒的味道,但是随着时间的变长,这种如同饮品一样的酒,的确不错。

    “我会认真考虑王将军的建议的。不过,你们宋人,按照规划还要在这里驻扎一年之久,所以,我私认为一年足可以养成一股精兵了。”耶律余睹回答道。

    他觉得一年的时间,应该够了。

    而王禀却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一年之期已经过了两个多月了,不知道大将军你的兵在哪里?”

    这就是辽国的现状,现在的契丹人根本无战斗之心,稍有风吹草动就如同鸟兽被惊动了一样,四散而逃。

    这都是些辽国的百姓,未经过任何军卒训练,居然说一年足以训练精兵?

    官家那边已经足够自信了,还从各路选拔精壮青年,不事生产,不做任何其他的劳役。

    只训练,一年的时间,对倾尽全力训练的军卒,抱有的期望还是能上战场不溃营就是。

    他耶律余睹怎么说也是辽国宗亲,善战之将帅之才,怎么会不知道军队的训练哪里是一朝一夕完成?

    其实耶律余睹指望的是,能够在一年的时间里,劝说耶律大石率军回到东边来,而不是所谓的西征。

    但是,不管是王禀,还是耶律余睹都知道这很困难。

    “王将军所言之事,我会慎重考虑。再给王将军答复。”耶律余睹不愿意自己国家的事被宋人指手画脚,但是现在的确如此,他耶律余睹能拿出来的只有百姓,而没有军队。

    “好了,肉吃了。酒也喝了。完颜宗翰又来试探了。该干活了。”王禀将兜鍪扣好,站起身来,说道:“大宋的精锐,也是在血战中成长起来,如果金吾卫大将军一直如此庇护你的百姓,他们和过去没什么两样。”

    王禀说完,带上了森罗的面具,率领捷胜军,准备出城迎敌。

    完颜宗翰不死心,他依然觉得被车轮碾碎的应该是宋人,和可恶的宋人军队。

    但是随着对峙和冲突的升级,捷胜军表现出的意志和战斗力,让完颜宗翰心中绝望日益增多。

    王禀从开始到临潢以后,就从来没有一次让完颜宗翰靠近过临潢城,每次都是率领五千军卒,出城迎战。

    打了几次以后,王禀也看出来了,金兵凶悍坚韧不假,但是也就那么回事。

    同样是人,被围困的宋军,同样有不弱于金人的战斗力。

    “儿郎们!军功就在前面!能不能摘下金人的脑袋!回家均田封爵娶娘们,就看你你们的表现了。”王禀手中长枪一指,高声呼喊道。

    “战!战必胜之!”整齐的呼和再次出现,五千精锐尽出,向着完颜宗翰军队而去。

    王禀的军阶其实已经完全满足了不用冲锋在前,玩命挣军功的时候,但是王禀觉得一个武将,冲锋陷阵是对战争的一种尊重。

    而且大宋的将领好像最近十分流行这个,每战必冲锋在前,岳飞和韩世忠那边,与完颜宗望的几次大规模作战。

    岳飞、韩世忠、孙翊、杨忻中也是如此,王禀也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将领每战冲锋在前的好处太多了,当然坏处就只有一个,容易死。

    死掉群龙无首,岂不是要完蛋了?

    不过官家在军功爵改制的时候,捣鼓出来一个长官死,副官替的策论来,如果师级军将全数战死,则由旅级军将顶上,让王禀少了这方面的顾虑。

    战斗起来,冲的愈发凶狠。

    这就有些苦了王禀身边的亲军卫队了,每战死伤最重的就是王禀的亲卫,但是也是补充最快的编制。

    因为死伤重,代表的战斗激烈。

    战斗愈加激烈,军功就越多,本来上战场就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在哪里都有可能死,还不如杀更多的金人,以恩荫自己的后人。

    所以,金人看着乌泱泱冲过来的宋人军队,看着士气高昂的军队,两股都打颤。

    毕竟宋人的军队,从替勋贵卖命,变成了为了自己卖命,杀了贼有钱,自己死了也有钱,还有地。

    而金人的军队,依旧是为了勋贵卖命,打起仗来,那自然是怎么活下去最重要。

    完颜宗翰看着被打的七零八落的军队,即使是调回来完颜娄室这个金国战神,依旧没打过宋军之后,完颜宗翰只好鸣金收兵。

    这怎么打?

    “这只宋军如何?”完颜宗翰递给完颜娄室一块毛巾,他刚转回临潢,从平州转回临潢,而作为金国的战神级别的战将,完颜娄室最有发言权。

    “很难打。”完颜娄室想了想回答道。

    完颜娄室皱着眉想了半天,才说道:“这只军队很怪异。他们像是一群死人。”

    “当我砍向一名敌人的时候,敌人拼着挨一下,也要在我身上留下伤痕。以伤换伤。没有丝毫的畏惧,这很奇怪。”

    “我从没有见过这样不要命的军卒,不知道西帅知道原因吗?”

    完颜宗翰点了点头,说道:“他们宋人军队最近有了个叫医疗队的编制,专门负责给宋军治疗刀伤、箭伤。”

    “双层冷锻甲防护很周全,在战场上,轻易是无法直接杀死的。拼着受伤,也要在我金兵身上留下伤口,那他们回去,包扎一下。轻伤几天痊愈,重伤修养,再编入医疗队。如此循环,所以宋人打仗越来越不要命了。”

    “据说师承大宋皇帝的御医院的一个叫胡神医之人。”

    “能想办法让黑水司将这个胡神医收买吗?或者绑到金国来吗?能行吗?”完颜娄室问道。

第三百零六章 赵构的求援信

    收买胡神医很难,毕竟胡神医不差钱。

    而且胡神医现在志向高远,一心想做孙思邈第二。

    他正带这个放大镜,满世界的研究着须弥世界。

    本身须弥这个词汇就是指的很小很小的世界,胡神医敏锐的感觉到了小世界其乐无穷。

    可惜,他没有能让他看清楚小世界的放大镜了。

    这让胡神医非常受伤。

    “胡神医,先生喊你过去。”赵臣夫非常恭敬的行了一个弟子礼节,然后兴奋的说道。

    最近官家给赵谌、岳云、赵臣夫和宇文重开了门新的课程,名叫自然实践。

    说白了,就是让胡元带着这四个小娃娃,一起去玩。

    带着放大镜去看这个世界。

    这让胡元很难做,但是皇命不可违。

    所以,胡元只好让出了一些自己的时间,去带着孩子玩。

    “官家定的功课,你们完成了没?别到时候,又让朱胜非那个措大,念叨什么玩物丧志,”胡元小声的说道。

    赵臣夫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自然是把功课都做完了,夫子才把我们放出来了。”

    “不过,胡神医你说措大没关系吗?”赵臣夫同样小声的说道。

    胡元左右看了看,说道:“你这个小娃娃又不知道措大什么意思。”

    “宋太祖登明德殿门,指其榜问赵普曰:明德之门,安用之字?普曰:语助.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无言。”

    “太祖皇帝说的是明德之门为何用之字,丞相赵普说,语气助词,太祖笑着说道,之乎者也,能助得了什么事?赵普无言以对,而后大宋的宫门都把之字去掉了。”

    “后来,太祖皇帝说读书人都是措大,说他们穷讲究。”

    “胡神医这么说,若是夫子知道了,怕是要到官家那里告你一状呢。”赵臣夫满脸得意的说道。

    胡元连忙弯下了腰说道:“你这个女娃娃,读书读的端是厉害的紧!你要给胡神医保密啊!要是读书人知道了,少不了一堆麻烦事呢!”

    胡元没想到自己说个平时谁都不知道的骂人的话,都能被这小姑娘给看出来,也算是服气。

    读书读的好,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那,胡神医那个存目镜能借我玩两天吗?”赵臣夫怯怯的说道。

    胡元连连摇头,说道:“那可是仙家宝贝,轻易不能示人。那可不行!”

    “不行吗?”赵臣夫依然怯怯的说道。

    胡元一愣,他已经读出了威胁的味道,他赶忙说道:“借!我敢不借给你嘛!”

    他算是明白了,自己要是不借,怕是朱胜非真的就知道了,自己骂他措大的事。

    这小丫头,真是厉害的紧。

    胡元将存目镜拿了出来,递给了赵臣夫说道:“我手里就这一个,还有大用,你可别给我碰碎了。”

    “知道了。”赵臣夫点了点头,小心的接过了存目镜好奇的看了半天。

    “你这个小丫头,这么小就这么厉害,长大了可还得了?”胡元叹气的说道。

    自己随口一说,就被这小丫头给抓到了把柄,而自己又不敢反驳。

    “行了,今天我给你们表演一个法术,叫隔空点火!”胡元志得意满的站了起来,这是他最近发现的法术,绝对有趣。

    而此时的赵桓也接到了来自临潢的军报,抬头两句舍生而忘死,大义凛然的话,让赵桓感慨不已。

    自己之前御驾亲征,没白去。

    只是他看着军报,越看越古怪。

    感情自己在朝堂上瞎谋划了半天,又是分析汉朝旧事,又是和现在的御史中丞沟通,最后给了个可以领命投降的诏书过去。

    结果,接受诏书的两员大将,现在在恰牛肉?喝马奶酒?

    还给自己冻了两盒狍子肉,让自己尝尝鲜?

    过分!

    不过赵桓很快就想到了太宗皇帝的那个平戎大阵,还有由大阵衍生出的将从中御,令从中出的阵图指挥方案来。

    太不切实际了。

    辛亏自己现在把这个给废了,要不然岂止是贻误军机那么简单?

    那简直是把军队送到火坑里去!

    赵桓将札子放起来,让赵英把袍子肉中午就给炖了下锅,一个小冰鉴带不了多少肉,这次赵桓就不满世界送了,只给自己留口福了。

    “官家,李太宰求见。”沈从进来禀报道。

    赵桓看到沈从就有点气,指着沈从说道:“本来飞军军训之事,安排你去的!结果你跟朕玩什么三辞不就,现在给了岳飞了。”

    赵桓可没忘记当初他刚到这个世界,沈从擒拿赵楷,这是个从龙之功,而且赵桓也给种师道承诺过,要让沈从一辈子躺在功劳簿上。

    这次训练新军是个五品官,而上一指挥本身就是个五品,正好能上朝堂的官。

    赵桓是打算让沈从训练飞军,然后,带着这第一支嫡系部队建功立业的。

    可惜,沈从百般推脱,赵桓才从韩世忠和岳飞中,挑了一个出来。

    “臣不够谨慎,做不得帅才。义父曾告诉臣,臣之才能,就是这三千亲从官,官家也别为难臣了。”沈从回了一句,一溜烟的跑了。

    “这个铁憨憨,当不得重用!”赵桓气的骂了一句。

    别的心腹几乎都升了官,沈从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上一指挥的位子上,而且看他的意思,是不准备挪窝了。

    “李太宰,这赶着饭点就来了。这不王禀和孙翊给朕送了点狍子肉,今天中午就留在宫里吃饭吧。”赵桓对这套很熟。

    他从最开始就留人在宫里吃饭,开始就是种师道和李纲,现在就一个李纲了。

    算是一种恩典,也算是一种笼络人心的手段,很简单,但很实用。

    “谢官家。”李纲先是道谢,然后接过赵桓递给他的札子,仔细看了看,说道:“王将军和孙校尉的日子,比朝堂想的好过多了。”

    “岂止是好过!他都谋划着给朕建立云北都护府了。”赵桓无奈的说道。

    这个王禀看似是在帮耶律余睹打金人,其实在札子里写的很明白,什么偷梁换柱,什么鸠占鹊巢,什么请神容易送神难。

    一套又一套的,看的赵桓都头皮发麻,仿佛辽地已经变成大宋的一样。

    这个王禀是个粗狂的西北汉子,他那个看似木讷的模样,让人非常放心,谁知道心思却是如此的细腻?

    耶律余睹怕是被坑了。

    “王禀将军真乃帅才也。”李纲把札子里的内容看完,其实就是效仿章建立陇右节度军,然后实质占领陇右都护府。

    不过,这个到了王禀这里,处理的更加细腻。

    赵桓点了点头说道:“特别是他这个弱契丹军备的种种方略,可以在辽地搞一搞。看看效果再说。”

    “不过太宰这大中午的,应该不是到朕这里蹭饭才对,是出了什么紧要的事吗?”赵桓问道。

    “赵构又来了书信,说是求助。”李纲将书信拿了出来说道。

    “他还有脸求助于朕?!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什么情况?”赵桓将书信打开看了看。

    “钟相占据了八百里云梦泽,建国号楚,年号为天载,钟相自称楚王,立子钟子昂为太子,设立官属。杜充率军平叛,被打了个大败而归。”李纲叹气的说道。

    “这就奇了怪了,求助朕求助什么?朕要是有水师,还不把他先平定了?留着他下崽?”赵桓看着札子就是头疼,这赵构的字也不错,就是没标点。

    读起来异常的麻烦。他也是粗略的看了一遍,看李纲说的煞有其事,仔细看了又看。

    他这才明白,赵构求助的是什么。

    他在求将。

    杜充是个蠢货,这是毫无疑问的。

    赵桓这里有关于他扒了黄河,准备淹了汴京退敌的札子。

    当时白时中就曾经出过的馊主意,扒黄河以抵抗金兵。杜充妙计定江山的札子可是存了档的,这档子事,他跑不了。

    他本来的军功,就是在沧州,砍了从燕京路归逃、手无寸铁的汉人砍出来的。

    韩世忠路过沧州的时候,这货就跑的无影无踪了。

    否则早就把他给砍了,还能留着他?

    结果到了赵构手里,这货还成为了尚书右丞。

    杜充平叛时,被杨幺的小船偷了他的水寨,缴获了很多官船,而且还被钟相,一举攻下了鼎、澧、潭、岳、辰等州共计十九个州县。

    如果不是钟相手下出了个叛徒孔彦舟,他杜充就死了。

    杜充差点被杨幺的斩首战术给斩了去。

    “赵构觉得洞庭湖一战,被杀的丢盔卸甲,丢人丢城,是因为杜充的原因?”赵桓看着这个札子,笑了。

    他赵构还是不明白自己输在哪里啊。

    这十九州县,为何如此快的被攻陷,真的是杜充无能?

    杜充杀自己人可是很给力的,沧州杀百姓,汴京掘黄河,哪一件事不是干的心安理得,干的天怒人怨?

    所以,赵桓分析,此战非战之罪,十九州县,跟玩一样被人占领,这是民心尽失的表现。

    但是赵桓仔细看了看,还真是杜充的祸……

    这货不是去打仗,反而去搜刮民脂民膏去了,在洞庭湖搞了出废田蚕,联合乡绅员外们们大肆贩卖树蚕种,搞得民怨沸腾。

    这才导致被杨幺偷营的时候,都不知道被什么人给打了。

    杜充压根不是去平叛,就是去掠财去了。

第三百零七章 大宋禁军都是一群废物

    “官家,钟相,也就是那个大圣天王的太子,钟子昂现在就在汴京城。”李纲突然说道。

    赵桓一个大大的懵,钟相是造反耶!

    怎么他的太子在朕的汴京城里?还被李纲知道了。

    “去年年底,金兵从燕京路南下,钟相当时还未起事,就纠结乡民三百余人以棉为甲,以打猎弓箭,自己打造了些杆,前来汴京勤王。”

    “到了汴京,乡民入了工赈监,就一直没有离开。所以,官家,钟相派来的三百人,现在都在工赈监做队正。”

    “钟相的老家鼎州天子岗,禁军官兵和溃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北地战乱,乡绅大族纷纷南逃。”

    “湖湘地区当南北交通要冲,州县希旨,备加优容。”

    “于是那些显贵大族的随从及亲属,倚势恃强,鱼肉细民,侵占湖沼淤田,筑堤成田,恢复过去的奢靡生活,而本地的一些歹徒,投充爪牙,助桀为虐。”

    “自桂岭而来,入衡州界,有屋无人,入潭州界,有屋无壁,入袁州界,则人屋俱无。此所谓民不聊生。”

    李纲说完就低下了头,不敢再多说话。他讲这些话,其实有违背他身份的嫌疑。

    他是大宋的宰相,怎么能给大宋境内造反的钟相和杨幺等人洗地呢?

    但是,这些话,他李纲又不能不说,他自己提出来的流匪分为两种,一种是穷凶极恶之徒,无恶不作,罪不可赦。

    但是钟相和杨幺却是被逼得走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刻,才迫不得已如此。

    而且这是一股有生力量,赵构得寸进尺向朝廷请求大将,是因为他赵构手里,真的没有将领,可以帮他平叛。

    李纲不愿意赵桓派人去援助赵构,虽然看起来是天子家事,但是这也是国事。

    而且军事调动上,赵桓一向不愿意其他人在这上面说话,李纲也不知道自己说的是对还是错。

    “这钟相是怎么打败杜充的?”赵桓对此非常的好奇,要知道钟相这支部队是一个纯粹的没有任何军事指挥的体系,没有基层军官的农民起义军。

    他们都是农民,能打败赵构以过去禁军为主打造的吴**队,着实让人奇怪的很。

    “春夏则耕耘,秋冬水落,则收粮于湖寨,载老小于泊中,而尽驱其众四出作战,官军陆攻则入湖,水攻则登岸。”

    “又打造车船,车船以人踩轮,以轮激水,其行如飞,是水战的主要武器。”

    赵桓一愣,水上版地道战和车船?

    【历史事件提醒:绍兴五年,赵构派出湖南安抚使折彦质会同辛太等,对杨幺起义军进行围剿。】

    【建炎四年六月,宋朝鼎澧路镇抚使程昌寓,由水路前往鼎州赴任,对杨幺等施行招安。途经鼎江口时,遭起义军攻击,宋军大败,辎重、眷属等全被起义军所俘,只有程昌寓一人幸免,后又逃往公安。】

    【绍兴元年正月,程昌寓升为主管荆湖西路安抚司公事,制造车船,装载水军,犯夏诚寨,被夏诚打得大败,车船也被缴获。

    【绍兴二年十一月,荆湖、广南路宣抚使李纲和刘洪道、解潜会兵,准备围剿起义军。李纲败。】

    【绍兴三年四月,宋湖南安抚使折彦质会同辛太等人,对杨幺起义军进行围剿。】

    【同年荆南府制置使王燮总领舟师,率兵抵鼎州沅江上游的鼎口,与起义军接战。官军大败,死伤无数,王燮本人为流矢射中,狼狈逃到桥口,率领神武前军万余人,奔返鼎州。】

    【同年十一月,起义军使用车船进攻,踏车回旋,横冲直撞,将官军战船大小数百艘,尽碾没入水,官军大败。】

    赵桓看着这从建炎四年到绍兴四年的种种败绩,官军居然屡战屡败!

    未有一次战胜!

    心疼赵构两秒钟。

    赵构在临安被吓得肝胆俱破,还特么玩出了,北上还与旧都的戏码,跑到建康数次,躲避起义军的兵峰。

    【绍兴五年二月,南宋朝廷派岳飞前往洞庭湖地区镇压起义军。四月下旬,岳飞率军到达潭州,遣使招降了黄佐。】

    【五月中旬,右相张浚到潭州督战。下旬,岳飞移军鼎州。六月二日,岳飞派黄佐潜入杨钦大寨招安,杨钦即率所部战士3000人投降。而后全琮、刘铣出降。】

    【岳飞又命各州对于起义军投降者多方存恤,首领授官,其余的给以闲田耕种。又上书赵构,言洞庭湖现状,祈求对洞庭湖起义军附近进行,减免赋税。】

    【绍兴五年七月,岳飞进攻起义军最后据地夏诚寨,夏诚战败被俘,杨幺起义终于失败。黄诚随后又斩杨幺首级并押钟子仪向官军投降。】

    赵桓掰着指头算了算,岳飞二月开始进兵,七月就把为祸六年、危害甚广、李纲都束手无策、吓得赵构四处乱窜的钟相杨幺起义,给平定了。

    这辈子你赵构可没有岳飞了啊,岳武穆现在在朕手底下训练新兵,没空给你平叛啊!

    赵桓想着就差点笑出声来。

    你赵构现在有兵无将,可劲头疼去吧。

    “李太宰,朕觉得钟相杨幺等人,乃是迫不得已,待到朕飞军军成,平定了他赵构的南方割据,朕在安排钟相杨幺等人。”赵桓想了想说道。

    大宋缺个水师总管啊!

    要不然对金人作战,就靠着路上,不太够用了。

    杨幺很合适啊!

    事实上,赵桓也查过不少岳家军的资料,大部分钟相杨幺的降卒,其实都到了岳家军中。

    所以,杨幺既然这么能打,只是碰到了战场开无敌挂的岳飞,才输掉。

    那拿过来当将领用,绝对是一个好的选择。

    招安不授官爵,皆入工赈监?

    这是招安吗?

    这是招贤纳良!这是寻找人才!

    赵桓觉得有必要在种师道的英才录上,填上几笔,把杨幺钟相写上,到时候,就说这杨幺朕早就看上了!

    赵桓为了不让自己朝令夕改,非常努力。

    可惜,李纲没有给赵桓足够的时间,去修改英才录了。

    “官家,钟相兵败被杀了。”李纲叹气的说道。

第三百零八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事情的发展超过了赵桓的预料,杜充并不是一无是处,钟相被杀了。

    “杜聪从沧州南下时,路上遇到了孔彦舟。”

    “孔彦舟乃是相州人,和岳校尉是同乡。不过此人作恶多端,横行乡里,被抓捕之后,又趁着月色,逾城遁去,做了流匪。”

    “金兵南下的时候,孔彦舟就投了杜充,一路南下,劫杀居民,烧庐舍,掠财物收拢沿路强盗,声势也越来越大了。”

    “而后赵构授孔彦舟为沿江招捉使,伙同杜充前去八百里云梦泽平叛,本来杜充就是四处掠财,而这个孔彦舟也丝毫不示弱,四处弄钱,倒是认识了不少的流匪。”

    “他派人前去和钟相停战议和,而暗中派出了奸细,以入法为名,潜入了钟相部,以奸细为内应,杀掉了钟相。”

    李纲算是把钟相的死因,说明白了。

    但是赵桓依旧一头糊涂,这孔彦舟如此操作之下,洞庭湖起事,已经全部平定,那为何赵构还要向他请将?

    “钟相虽然被杀了。但是云梦泽之事,并没有平息。”李纲这才解释道。

    “钟相死了,但是余部杨幺,黄诚、刘衡、周伦、杨钦、夏诚、黄佐、杨华、杨广等继续散布在十九个州县,反而声势越来越大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赵桓不得不感慨,这赵构还真是擅长这个官逼民反,越平越反之事。本来一处大火,现在让他整成了燎原之火。

    平叛这种事,杀一个领头的钟相,根本无济于事。

    “现在杨幺派出了本家兄弟杨钦到了汴京,就是想接钟相的儿子钟子昂回洞庭湖,重整旗鼓。”

    “汴京这地方,进来容易,想出去哪有那么简单?杨钦和钟子昂被皇城司的察子们抓了,臣和周少卿审问之下,才知道了赵构这封信背后的详情。”

    李纲俯首说道。

    本来抓到杨钦是皇城司察子们办的,但是皇城司的察子并没有审讯的权力,所以,审问都是由李纲和周三畏做的。

    “也就是说,现在韩子昂和杨钦就在大狱之中?”赵桓问道。

    李纲点头,这事就到了官家抉择的时候。

    一头是赵构的求助,让赵桓派出武将帮助赵构平叛。一头是杨钦、韩子昂二人在牢中。

    得看官家怎么选了。

    帮赵构,维持表面的统治,就是同意赵构的所谓吴王自立,按时缴纳税赋,然后派遣武将平定杨幺等人,自然赵构坐得稳,赵桓这个皇帝,也做的省心。

    帮钟相的儿子钟子昂,亘古未有之事。但是李纲怎么都觉得官家会选择后者。

    赵桓想了想说道:“钟子昂不能放,得留在京中。他是那个什么楚国的太子。天无二日民无二主,他钟子昂得留在汴京。”

    “倒是杨钦可以商量下,朕决议招安杨钦,可以给他封一个水师教头,同理杨幺等人,一样的水师教头,都是从九品的小官,帮朕在洞庭湖训练水军。”

    “李太宰以为如何?”

    李纲久久没有说话,钟相是造反,这皇帝帮叛军,哪里有这种道理?

    但是李纲总觉得这样做,有利于推动官家的改制。

    对于官家,李纲总算是琢磨出点味道来,在官家心里,最重要的不是勋贵和士大夫,而是那些土里刨食的百姓。

    “臣以为,可以给杨幺、杨钦更高一点的官职,比如水师统制?”李纲试着问道。

    赵桓想了想,一个从九品的官,还是小了点,这群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起义军,既然已经决定招安了,那就不能那么吝啬,两个统制而已。

    统制乃是旧兵制的官职,是一个派遣。

    “杨幺和杨钦二人可以为统制,每人一个七品官,然后其他几个人,都是教头,从九品,负责在洞庭湖替朕训练水师。如果杨钦不愿意,那就跟着钟子昂在牢里关着吧。”赵桓告诉了李纲他的决定。

    他对这群走投无路,不得不起事的百姓是有偏爱的,但是朝堂的法度不能乱。

    封两个七品的官,已经是赵桓能够拿出最大的官爵了。

    他们无功而受禄,在往上升,那对不起在边地舍生忘死的军卒了。

    所以,赵桓授予的是旧官职,都是小到不能小的官,对于新军爵,那是赵桓把控军队最为重要的手段,无功不可授。

    这也是种师道在交给赵桓新兵制的时候,反复强调,告诉赵桓,这个兵制的注意事项。

    李纲俯首说道:“臣领命,杨钦不同意也会同意的。”

    赵桓犹豫的说道:“这事你和宇文虚中说说,让他和沈从合计一下,把皇城司的察子派过去一点盯着。”

    他之所以犹豫,是他手里的军队,不兴监军那一套,不管是哪个部队,赵桓都没有派监军的习惯。

    但是现在这群人是反贼,还是派点察子过去监察着,没事做做思想工作,这样更稳妥一些。

    “臣领旨。”李纲回答道。

    虽然宇文虚中现在是御史中丞,负责台谏,但是宇文虚中,还有个身份,是金国皇城司的监事,这事自然由沈从和宇文虚中去做。

    赵桓的想法,其实也是让宇文虚中这个御史中丞发挥自己的作用,这个政策,好坏他心里也没底,毕竟皇帝支持叛军这种事,怎么看都有点奇怪。

    李纲没有反对,宇文虚中要是也不反对,赵桓就决定这么干了。

    李纲领旨走出文德殿的时候,看到了新上任的中书舍人赵鼎,正在一步步的小心翼翼的从宫外走来。

    “赵少卿,你这是丈量东掖门到文德殿有多远吗?”李纲看着赵鼎的模样,笑着问道。

    因为赵鼎每一步都是踩着石砖而行,每一步都踩的极为扎实,每一步的距离都差不多。

    赵鼎先给李纲见礼,然后俯首说道:“见过李太宰,某之后要在陛下身边做事,万事都要小心谨慎,小心不能犯错。自然从每一处做起。”

    李纲围着赵鼎身边转了几个圈,又倒着转了几个圈说道:“霍光传不可不读啊!赵少卿。”

    李纲说完,摇了摇头,甩了甩袖子就走了。

    赵鼎反而全身颤抖了两下,站直了身子,擦了擦头上的汗,扭头跑着向李纲追了过去,说道:“李太宰,李太宰,等等某。”

    赵鼎一脸苦笑的说道:“李太宰,你刚才这话,从何说起,还请不吝指教。某甚是愚钝,不明白太宰为何教训某。”

    李纲摇头,说道:“你呀!怎么追过来的时候,不踩着石砖走了?”

    “某在官家身边做事,小心一些,这也有错了?”赵鼎有些不明白的问道。

第三百零九章 李三忽悠上线

    “你想的多了。官家是汉孝武皇帝那等皇帝吗?显然不是,在官家身边做事,只要你坐得直行的正就行,不用如此小心谨慎。”李纲笑着说道。

    李纲在说赵鼎过分谨慎小心了。

    赵鼎依然满头大汗的说道:“不知太宰为何提起霍光传之事?”

    赵鼎之所以有此一问,其实是因为一桩旧事。

    宋真宗的时候,寇准拜为宰相,人称寇老西,而寇准是特赐的进士,并不是自己考取的功名。

    拜相当年的冬天,就出了大事,契丹来袭。

    之前太宗皇帝,欺负辽国孤儿寡母未遂,现在孤儿已经长大了,成了辽圣宗,自然要报复回来。

    当时朝野震动,纷纷力谏宋真宗皇帝南迁。而寇准反对南迁,力主宋真宗御驾亲征,与辽圣宗决战于澶州。

    此战不胜不败,与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而寇准跟着宋真宗回京。

    寇准有个好友叫张咏。

    一次寇准宴请张咏,酒足饭饱之后,寇准问张咏还有什么可以教育自己的吗?

    张咏笑着说道:“霍光传不可不读。”

    寇准不明其意,回家把《汉书霍光传》拿出来仔细阅读,看到“光不学无术”的时候,笑着说,张咏在说自己不学无术。

    其实张咏在告诉寇准,走到寇准这一步,必须学霍光做权臣才可以保全性命。

    所以才有这句,霍光传不可不读的话。

    赵鼎显然是知道这件事,所以才大汗淋漓的问李太宰,为何说了这么一句话。

    “某的意思只是提醒你,你如此小心的模样,和霍光前三十年的生涯非常的像,霍光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

    “汉孝武皇帝脾气大,咱们这个官家好说话,脾气好,你不必如此小心谨慎。”李纲笑着回答道。

    而赵鼎皱着眉,还在思虑李纲的目的,但是他思前想后,也想不明白为何李纲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话。

    真的只是提醒自己不用如此小心谨慎吗?

    李纲点头,拍了拍赵鼎的肩膀,然后走了。

    赵鼎摸不清楚头脑,向着宫中走去,从今天起,他就会在官家身边坐班,写圣旨,送圣旨和宰相沟通,了解天下大事。

    他踩着砖缝小心谨慎的走了两步,自己就笑了。

    官家一向仁义无比,自己不必如此小心谨慎,当然伴君如伴虎,他还是知道应该行事无错,但是不必如此。

    他站直了身姿,大跨步的走向了文德殿。

    而此时的李纲坐到自己的轿子里,看着汴京的街道,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官家今天留他在宫中吃饭,但是李纲最后还是走了,官家明显是因为公事给忘了这事了。

    而李纲则是有心事。

    今天官家一言而决,要帮百姓起事的杨幺和杨钦,并且还给了这两个人官职,这一点上,甚至连赵桓都不知道,这个决定有多么大的威力。

    选择赵构,则是选择了稳定。选择了杨幺,就是选择了百姓。

    这个选择,从官家一贯的政策上来看,是不稀奇的。

    但是在所有前朝所有皇帝身上,都没有这种选择。

    所以,大宋走上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

    李纲有这种敏锐的直觉。

    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就代表着这条路上,满是荆棘和坎坷,而且这条路,会给大宋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好,是坏,李纲没见过,他也想象不到。

    但是他的直觉告诉他,那就是文人们梦寐以求的天下大同。

    李纲忧虑的不是大宋在这条路上,会走的多艰难。而是忧虑这条路是官家选的,要是官家走了呢?

    他们这朝君臣的努力,所有的一切,会不会化为乌有?

    李纲忧虑的是官家、种师道、李纲他们的这些政策,会不会人亡政息。

    毕竟摆在李纲前面,是王安石。

    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辅国大臣,是重中之重的事,很明显,赵鼎是个不错的选择。

    李纲忽然想起了一段话来。

    至于捍社稷,托幼子,此其难者,不在乎才,而在乎节。不在乎节,而在乎气。以一事之功,而易万事之患。

    夫霍光者,才不足而节气有余。

    这是托孤、辅国大臣的条件,不在乎才能,只在乎气节。

    霍光就是这样的人,才能不足,节气有余。所以汉武帝选了霍光继承了卫青的大司马大将军的政治遗产,成为了辅国大臣。

    而李纲心目中的人选,乃是赵鼎。

    这个人才能不足,甚至有点守旧,怯懦,但是这样的人却是一个合格的托孤大臣。

    李纲清楚的知道,官家的变革对于大宋来说,还是有点用力过猛了一些。

    如果没有人纠正那些过激的地方,还有因为官家在世,天威正盛所掩盖的问题,到时候,就会成为万世的大患。

    比如秦朝,比如隋朝,都是如此灭亡。

    赵鼎无疑符合他所有的条件,这个守旧、甚至迂腐的人,刚好合适。

    李纲为何这个时候,想到了托孤之臣?

    连草头大王的钟相都有了太子钟子昂!而大宋虽然有实质性的储君赵谌,但是却没有太子!

    这已经成了,李纲以及群臣心中一抹挥之不去的阴影。

    “官人,邢狱到了。”李纲的老仆的话,打断了李纲的思绪。

    李纲从轿子里出门,见到了杨钦。

    大宋文人那张嘴,实在是有些恐怖。

    杨钦本身就是个粗汉,哪里是李纲的对手,要是杨幺在这里,还能和李纲过上几个回合。

    但是很可惜,杨钦被李纲忽悠了。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循循善诱、恩威并济这几个套路之下,杨钦没一会儿就觉得不接受官家这个军职,就会被老天所遗弃。

    李纲并没有就此停下劝降之事,反而将官家赐给他金犀带送给了杨钦,开始了第二轮的劝降。

    这一次,劝的不是杨钦了,而是劝降杨幺。

    杨钦最后答应了李纲的要求,他会协助官家,劝降其他的起义军的首领人。

    当然杨钦又不是个傻子,他一路从洞庭湖走来,他看到的、听到的、经历到的,都在告诉他,大宋已经变了一个模样。

    特别是工赈监三百个勤王军的口述,还有钟子昂的对新帝的推崇,都让杨钦感同身受。

    现在大宋的北地,这就是他们想要的世界啊!

第三百一十章 赵构再议登基

    杨钦看到的是京畿路,百姓们安居乐业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老人们在村口的大树下闲谈,壮劳力有的去了工赈监,有的在田间务农,有的去了河间军营,而小孩遍地跑,好不热闹。

    在起事之前,他杨钦也是个普通的百姓而已,他知道现在的一淮两湖是何等的模样。

    百姓种地跟偷偷摸摸一样的种,因为你一旦在水田里插秧,就代表着无数人蜂拥而至。

    有村里的恶霸,乡里的经纪,有城外的流匪,有城中的帮派,有城里的员外,还有皇帝的赋税,蜂拥而至。

    这就是现在富裕的江南,已经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

    而员外们搂着瘦马上下其手的时候,杯中是酒,盘中是肉。

    所以钟相提出来的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一喊出来,几乎所有的百姓都云集而响应,没有响应的,只是不知道而已。

    所以他答应了李纲的劝降,而且揣着一兜子的铜印,准备回去就劝降所有的义卒们。

    “若是杨幺怀疑北地的均田是否为真,你就带同乡回去,带回去二三十个一起回去,这么多同乡,同时作证,他杨幺再不信,就亲自到这边看看。”

    “若是杨幺怀疑官家的决心,你将诏书和铜印交给他就是。他是个聪明人。”

    “钟子昂是你们的太子,官家都留了他的性命,还把他留在了汴京城里,继续之前工赈监的队正。”

    “官家是仁善的,特别是对百姓。”

    李纲笑着对着杨钦说道,顺便打开了牢房的大门,说道:“好了,现在门开着,你出了门,我也管不住你。但是今日所言句句肺腑之言。卿某要自误。”

    “即使有百万之众的方腊,到最后,也是落了个惨淡的下场,望卿好自为之。”

    等在大牢之外是钟子昂和他们的同乡,除了钟子昂以外,剩下的人,都是当初那三百人的勤王军。

    杨钦走了两步,回头给了李纲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说道:“相公大恩,此生没齿难忘。至于劝说杨幺归降之事,某一定尽心尽力。”

    “你应该感谢的是官家,而不是我。如果官家不赦免你们。我也无法放掉你们。”李纲摇了摇头说道。

    杨钦对着皇宫的方向磕了一个头说道:“叩谢官家。”

    杨钦站了起来,带着二十多个人,对着李纲说道:“李相公,某这就去了。若此去,云梦泽之事平定之后,某一定结草衔环,报答相公大恩大德。”

    杨钦以为是李纲在官家面前求情,才求来了钟子昂未死,才求来了招安的机会。

    但是,李纲却知道这事,他的作用其实很小。

    关键还是官家心怀仁善。

    钟子昂对那个什么楚国的太子之位,其实根本不感兴趣,他的父亲称王称霸,他一点都不知晓。

    但是他却可以理解父亲的行为,南边的百姓真的要活不下去了。

    “若是事不可成。就带着父老乡亲来河北等地吧。河北之地四处都是沼泽滩余,官家正在组织人手填坑,虽然辛苦了点,但是没人苛责。”钟子昂对着杨钦说道。

    “公子保重。”杨钦告辞,带着二十多个人离开了汴京,向着洞庭湖而去。

    而此时的赵构,也知道了赵桓对杨幺等人的安排,还有对他求将没有任何回应。

    这让他非常的生气!

    “这天下是我赵家的天下!欺人太甚!”赵构愤怒的将札子仍在地上,咆哮着说道。

    赵构一直以为,只要自己能够俯首称臣,那汴京的天子,一定会为了维持大局,而做出妥协。

    但是他没想到,赵桓宁愿选择站在那群泥腿子那一边,都不理会他的俯首称臣。

    不给他一分一毫的大义的名分!

    “择日登基!”赵构用力的锤了一下案牍,站了起来,对着汪博彦说道:“沟通金廷之事,就交给太宰了。你和金使沟通。”

    “既然他赵桓做得了初一,就不要怪我做十五了。他既然丝毫不顾及宗室颜面,彻底撕破了脸,那就怪不得我赵构了。”

    “黄潜善,你负责登基大殿的逐项事宜。”

    “命钦天监算出黄道吉日。”

    “白时中,诏命各路宣抚使,经略使以及各军路总管,齐聚临安!”

    汪博彦却露出了为难的神情说道:“官家,再等等吧。”

    “臣以为杨幺等人,也是可以争取的。他们其实要的就是一口喘息的机会,只要我们在云梦泽减免税赋,拉拢一批,打击一批,这十几处的叛乱,就可以平定了。”

    赵构皱着眉看着汪博彦,说道:“你的意思是让朕对这群泥腿子低头吗?!”

    汪博彦却摇了摇头说道:“非也,官家哪里是向他们低头。他们哪里值得官家去顾虑他们?”

    “但是毕竟立国之初,刚定下了国策,要养民。”

    “那就减少几分税赋。既然汴京那边没有给官家面子,那咱们也无需向汴京缴纳税赋粮草了。”

    “拿出这笔钱粮安抚一下百姓。让他们不要再折腾。官家登基,乃是德天隆裕,来年必然风调雨顺,只要能活得下去,这造反之事,必然会烟消云散了。”

    “官家觉得呢?”汪博彦觉得孔彦舟那套内部击破的策略还是很不错的,可以效仿。

    赵构想了想,才坐了下来说道:“汪太宰所言甚是。朕考虑欠妥了。”

    再生气,问题也要解决才对。

    而此时的汪博彦舒了一口气,说道:“官家,既然汴京那边劝降这群叛贼。那我们也可以如此行事。”

    “胡闹!”赵构愤怒的用力的排了排桌子喊道。

    群臣被这拍桌子的赵构吓了一跳,马上说道:“官家息怒。”

    赵构的内心对那群造反的人,打心眼里是看不起的。

    而且让他极为愤怒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他的军队,在杜充这个草包的率领下,刚刚被打的大败而归。

    汪博彦一说让招降!他怎么可能不愤怒!

    “官家,即使官家砍了臣的脑袋,臣也还是要说。”

    “如果在汴京的支持下,这群造反的诸将,就会成为我新宋的心腹大患。”

    “特别是在我新宋的腹地,若是有这么一股势力存在,官家,睡觉都不得安稳啊。”汪博彦看赵构的脸色好了些,才继续劝谏的说道。

    赵构气呼呼的坐在御前,紧紧的盯着汪博彦,他想不明白,这个一向谄媚的汪博彦,怎么也学起忠臣模样了?玩起了这套所谓的死谏?

    他更想不明白,本以为两三个月就能解决的造反的事,怎么就这么麻烦。

第三百一十一章 无才不足以济奸

    “臣的外甥有两条妙策,可安天下。可是臣问他,他说得到了临安,再告诉官家,他现在正在来到临安的路上。”汪博彦对着赵构说道。

    “不过秦桧有两条妙策安天下,臣也有两条妙策以按天下。”

    “臣这第一条就是募群盗能并灭贼众者官之。以此来分化这些造反军队。”

    “这些造反的军队,也不是全部都想着造反,很多人都是被乡邻裹挟,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招募他们为军卒,凡是能够献出政策灭掉一部分叛军者为官。”

    汪博彦献出了第一条安天下的妙计。

    招募群盗灭贼。

    这一招他认为极为精明,用敌人来消灭敌人,还不用自己出人,也不用自己出粮草。则可以消灭叛军。

    这就是他的想法,汪博彦详细的论述了他的招安册,赵构听了连连点头。

    “此策甚妙。”赵构点头。

    虽然气不过,但是这就是他现在面临的现实问题。

    手中的兵马都是一群废物不堪的东西,官船、车船被渔船给打的大败而归。

    他能怎么办?

    问题总归是要解决的。

    汪博彦看赵构听进去了自己的劝谏,继续说道:“臣这第二条就是收缩盐政。应稍微恢复一些过去的官制官卖法了。现在这样的扑买,大宋朝廷损耗巨大。”

    “下四州产盐,带盐亭户收盐四文一斤,若是运到汴京,则可四十文一斤贩售。但是国库每斤盐的扑买价只有十文。损耗太多了。”

    “太宗皇帝的时候,就有一例可以参考,私自制备贩售两斤盐,则将罪犯押解归京。以及明知私盐商贩而不告官者,则墨刑押送归京的做法,臣以为可以参考下。”

    “墨刑归京?是不是太过严苛了?毕竟仁宗一朝因为数万人制备私盐,仁宗皇帝也热不愿意这数万人受到刑罚。朕如此做的话,是不是太过严苛了?”

    赵构一愣,然后问道。

    对于钱袋子,赵构可是专门研究过的,就是光着盐一事上,他以每斤十文的价格,每年都能从下四州,收五百万贯。

    汪博彦痛心疾首的说道:“官家,他们在窃国为私啊!不管是带盐亭户,还是扑买员外,都在其中上下其手,贪墨甚众。”

    “臣以为,稍复太宗皇帝之策,官制官卖法,最为上乘。”

    赵构想了想说道:“那汪太宰,这事就有劳你了。把这官制官卖督办起来。要是盐政推行顺利,那矾、铁都依照你所言的官制官卖法。增加国库收入。”

    赵构这个决定,绝对不是因为汪博彦的劝谏,而是他自己在自己还未称吴王的时候,就已经和乡绅和员外的那些话事人,说过此事。

    而他之前也一直思虑何时才能把官制官卖法,彻底实施下去。

    而汪博彦的这个提议,正中下怀。

    官制官卖法,可大幅增加朝廷的营收,但是却并不会涉及到与民争利。

    因为官制盐,官卖盐都需要人去调度,去押解运送。到时候卖多少钱,朝堂一言而定就是,只要能够大幅增加朝堂收入即可。

    现在赵构的手里虽然有些乡绅们献的钱,但还是太少了些。

    至于他向汴京多次上书,会送到汴京应有的税赋,其实也就是那么一说而已。

    他只是想要来自大宋的册封而已,他一直在思考是正统性的问题,现在赵构的这个小朝廷完全没有合法性。

    所以,赵构决定登基称帝,接受来自金国的册封,就表示他有了合法性。

    管他是哪个皇帝册封呢,反正他又不打算向对方押解税赋。

    赵构忧心忡忡,他这个小朝廷,太缺少一个有才能的人了,别说李纲那种级别的名臣,就是有个蔡京之流,也可以啊!可是就是没有。

    如果有,他现在就不用如此捉襟见肘了。

    “你那个外甥秦桧,何时能到临安?”赵构问道。

    他迫切的希望有一个能明白自己意思的大臣出来帮他。

    “快了。官家,他已经从汴京城出发了。”汪博彦笑着说道。

    他是秦桧的老师,也是秦桧的舅舅,有了荣华富贵,他自然要想着自己的外甥。

    比如他拦到怀里的官制官卖法的盐政,都有数种手段从中捞到好处。

    “那就好,那就好。”赵构如此说道。

    而秦桧走的比赵构想的更快一些,原因就是,他在路上碰到了从宫中来的赵英。

    他见了赵英之后,就跟见了鬼一样,用最快的速度南下。

    他以为自己做的事,神不知鬼不觉,其实他并不清楚,皇城司的察子早就盯上他了。

    甚至汪博彦给他的书信,皇城司的察子,比他秦桧还要早看到。

    赵英见他,就送了他八个字:“为非作歹,天诛地灭。”

    赵英说完这句就直接走了,但是吓得秦桧两股乱颤!

    他见过官家一次,虽然没说几句话,但是他已经从官家的话里,感受到了森然的杀意!

    而现在,他接受了汪博彦的招纳,就代表着他已经在大宋朝堂这里,辞了官位。

    说好听点,这叫不满官家给他安排的马倌,他要辞官归乡。

    毕竟秦桧本身虽然不是状元,但也是进士及第,安排马倌,实在是太羞辱了。

    而且秦桧本身就是江宁人,也就是建康,也算是辞官归乡。

    但是官家已经知道了他要去南边的小朝廷当官,这就是叛逃了!

    性质变了,他害怕官家突然改变主意,在半路上,盗杀了他。

    他一直以为童贯自杀、蔡京病死、蔡攸被盗杀,都是那个坐在宫中稳坐钓鱼台的官家安排的。

    所以,他非常恐惧,星夜兼程的感到了临安。

    他刚一落脚,就见到了他的舅舅,已经在南朝做了尚书左丞的汪博彦。

    “娘舅。”秦桧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俗话说三亲不三亲,娘舅为大。

    汪博彦发达了,还没忘记自己,就是这个道理。

    汪博彦很满意秦桧的礼节周全,笑着说道:“甥男为何如此行色匆匆?”

    “一言难尽啊。说来话长。虽然是我猜的,但是我觉得官家,想要杀我。”秦桧皱着眉说道。

    无才不足以济奸。

    秦桧作为千古第一名奸,他要是没点东西,那怎么称之为奸臣呢?他非常敏感的感觉到了汴京皇帝,要杀他。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521/ 第一时间欣赏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 作者:吾谁与归所写的《北宋振兴攻略》为转载作品,北宋振兴攻略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北宋振兴攻略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北宋振兴攻略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北宋振兴攻略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北宋振兴攻略介绍: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北宋振兴攻略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北宋振兴攻略,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