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北宋振兴攻略TXT下载北宋振兴攻略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北宋振兴攻略全文阅读

作者:吾谁与归     北宋振兴攻略txt下载     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二十七章 奉命造反

    范汝为也是哈哈大笑的说道:“承蒙胡少卿夸赞了。某以为朝中大员三公九卿,都应该是身着锦袍,双手不沾阳春水,双脚不踩沼泥洼。没想到胡少卿,居然是如此模样。”

    胡世将不在意的摇了摇头说道:“刚才某还骂贼老天呢,士大夫不是不能口出粗鄙之语了?哪有那么一会儿事,三公九卿也是人嘛。”

    “倒是传闻范汝为三头六臂,喝人血,生吃人肉,还会妖术,呼风唤雨,这一见面,也不过如此。”

    两个人说完就开始哈哈大笑起来。

    三人成虎,流言可畏,真见面的时候,胡世将和范汝为,异常的对眼。

    “胡少卿,某这福建路,真的如少卿所言一样,真的是一片大好?而不是宽慰某吗?”范汝为非常小心的问道。

    他知道自己起事,就是为了带领福建路的百姓们,过上安泰的日子,他本来就不知道做的如何,听到胡世将的夸耀,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但是他必须得确认,自己做的到底好不好。

    胡世将说道:“范汝为,你认为做一路之经略使,最重要的事是什么?”

    “百姓安居乐业。”范汝为脱口而出,他又仔细斟酌了一番,就是如此!

    “你看,你一个私盐走卒之贩,都知道百姓安居乐业,才是最重要的事。三公九卿能不晓得这个道理吗?”胡世将轻笑的说道。

    “实话说,范汝为,你做的比我这个成都路宣抚使要好上千万倍啊!我一直最为忧心的问题,在你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答案。”

    “就是如何让百姓有饭吃。你的均田执行的很好!你知道我在路上看到了什么?百姓在抢收稻谷。冒着狂风暴雨,丝毫不畏惧的田间劳作。”胡世将摇摇头,满是感慨,自己这个做了二十年的官,还不如一个毛头小子。

    “百姓不抢收田间粮食?这是一直都有的事。胡少卿何出此言?”范汝为想不明白了。

    百姓在地里刨食吃,怎么可能放任稻谷在雨中被打落,在雨水中流到漫山遍野呢?

    而胡世将哈哈大笑起来,说道:“你呀,这话是没错。我要说的是那种精气神,着实让人震撼。那是一种不顾一切的劲,某从未见过。”

    范汝为这才了然,过去都是佣户,不是自己的,肯定不会拼尽力气。

    但是现在田是自己的,粮食除了纳了皇粮,就只有自己的,那肯定精神头不一样。

    “不仅如此,我走过建阳城边的时候,秋收已经全数完成了。百姓们在自觉修堤坝。临安那小朝廷,正在为海堤崩了一万多丈,头疼不已,你这福建路的海堤怕是要修完了。”胡世将连连感慨。

    “胡少卿说笑了。”范汝为摸了摸后脑勺,嘿嘿的笑着说道:“胡少卿在成都路做官,上有天子诏命,下有乡绅掣肘,能做事已然了不得了。”

    “某是造反起事,什么都敢做,做不得就杀,总归是狠厉了一些。手脚更能放开一些。”

    范汝为清楚的知道,自己能把均田令实行下去,完全是因为自己心狠手辣,丝毫不留情,而胡世将完全不能如此。

    胡世将笑的连连摇头,说道:“你很适合混官场,你这个嘴皮子啊,吃不了亏。”

    他自然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里,缺少了范汝为这个狠劲。

    临安的传言并不虚假,面前的年轻人,的确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人,对待反对政令的人,都是下了死手,杀人如麻丝毫不为过。

    而逃到临安的大多数不是穷苦百姓。

    穷苦百姓,并没有力气北上临安,而且在最开始范汝为,响应的是钟相的均富贵,员外和乡绅跑的比谁都快。

    所以,临安的传言不虚假,对于乡绅员外来说,他范汝为的确是魔神转世,但是对于百姓而言,他范汝为又何尝不是转世灵菩提?

    “这位是余八斗。”范汝为指着身旁的中年男子说道。

    余八斗恭恭敬敬的对着胡世将行礼说道:“别听孩崽瞎说,他就是揶揄我。我哪里敢自称八斗?”

    八斗是个有趣的比喻,说的是谢灵运夸自己的文采。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这句极为狂妄的话,被范汝为用来揶揄他才气,可惜余八斗知道自己的话本,到底是不登大雅之堂之作品,只能在坊间流传。

    胡世将皱着眉看了余八斗,犹豫了半天才说道:“你是余德?”

    “胡少卿还记得某?某真是羞愧的无地自容。”余德再次俯首说道:“当年卿唱名东华门外,某落榜归乡,接了家里的生意,经营书坊,屡屡无为二十余年,唉。”

    胡世将和余德曾经一起在崇宁五年赴京赶考,两个人都不富裕,就挤在一间客栈的客房里,这在大宋实数平常。

    可惜同房不同命,胡世将金榜题名,唱名东华门外,而余德回到了家乡建阳,捡起了余家的书坊,开始刊印书籍。

    “苟富贵,莫相忘!一别二十余年,兄长杳无音信,今日再见,不胜唏嘘!今夜一定不醉不归!”胡世将兴奋的说道。

    余德最擅长的当然不是锦绣文章,而是天马行空的话本,至今他还记得余德自己写的各种志怪传,让人啧啧称奇。

    而胡世将能够金榜题名,就是学了余德志怪传里的一些观点,写的别出心裁,才被赐进士及第。

    “一别二十年,没想到胡少卿还记得某……”余德简直语无伦次了些,当年年轻气盛,肆意说的话,苟富贵,莫相忘的戏言,没想到今日以这样的局面相遇。

    事实上,范汝为的起事,并不是没有任何员外支持。

    要说余家为何支持范家起事,还是因为汪博彦在福建路上下其手,可不仅仅是盐政一件事,还有刊印业,每套话本才不到一贯钱,他汪博彦居然要五百钱的税。

    大宋一贯钱才七百七十文,他要五百文!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余家四十八家书坊,就倒了二十多家,无以为继的余德,听闻范汝为起事,牙一咬,脚一跺,心一横,反了!

    所以,赵构既没有让泥腿子活下去,也没让员外和乡绅们活下去。

    如果不是余德百般劝说,让范汝为见见胡世将,范汝为其实不愿意见临安来的人,因为他已经接受了汴京的招安诏书,正式成为了大宋正式在编的五品官。

    虽然是个武职,但是他范汝为也是奉命造反了。

    当然,这个五品官,也是是临时的,他已经打算好了,万事皆定,引颈待戮。

    他知道自己为了推行均田杀了多少人,其罪不可恕。

第三百二十八章 赵构要请韩世忠喝茶

    胡世将高度肯定了范汝为在福建路的建设和成果,在与范汝为深入交换了对于军功爵和均田的意见之后,双方达成了一致。

    胡世将准备前往汴京请罪,顺便写信到蜀中让各州府,准备归附汴京。

    对于胡世将的这个决定,范汝为高度赞同和理解。

    但是余德并不支持他的行为,并且把胡世将灌醉,准备将其留在福建路。

    胡世将可是带着蜀中两路归附赵构的逆臣!

    就这样轻而易举的去汴京,那是将自己的大好头颅,送给汴京的皇帝砍!

    余德认为他应该先上书,看看朝堂局势,揣摩下汴京官家的想法,再决定是否前往汴京。

    胡世将和余德二人喝的酩酊大醉,第二天余德醒来的时候,胡世将留下了一封书信,拂袖而去。

    只身前往汴京,让余德只能连连感慨胡世将的高义。

    胡世将为何执意前往汴京?

    他不知道他的身份,会让汴京的皇帝,毫不犹豫的诛杀吗?

    胡世将为官二十载,安能不知道其中的凶险?

    他这次去,并没有打算活着出汴京。

    他看到了大宋的希望,所以义无反顾。

    巴蜀中人是什么样的人?用汉武帝的原话,大概可以概括。

    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燧燔,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

    巴蜀中人,听闻边境烽火狼烟,就会马上拿上弓箭骑马奔赴,或扛着武器跑来。

    汗水不断线淌流,还唯恐落后。

    他们顶着刀口,冒着飞箭,义无反顾,还主动献计献策,绝对不后退。

    这就是巴蜀中人,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同样这也是整个汉家屹立不倒的传承,所有人都有的血性。

    胡世将在蜀中不断的流转做官,已经二十多年,算是多半个巴蜀人,所以,既然官家的军功爵均田制,是有利于天下之民。

    而且是根治蜀中之疾的唯一解药,他安能不慷慨赴义?

    带着行李,拿上蓑衣,高歌一曲,长啸而去。

    胡世将的心情并不沉重,他终于找到了解决蜀中民生凋零的根本解决之法,要做的就是将蜀中,重新归属汴京的管理。

    这就够了。

    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只要他自己死就行了,简直太简单了!

    ……

    而此时的平州,韩世忠敞着上衣正在指挥新军军卒训练。

    他手里有四万永定军,还有两万捷胜军,共计六万重兵,盘踞山海关和北古口一带,防备金兵南下。

    随着汴京的嘉奖和许诺的人头钱到账而来的,还有榆关改名为山海关的决议,还有官家亲自题写的天下第一雄关的牌额。

    这给守城的军卒的士气带来了极大的振奋,钱、田、粮悉数到位,还有名,简直就是意外之喜。

    而韩世忠非常疑惑的是,官家并没有让他解散当初为了应急训练的新兵,而是着令他好生训练,不要被岳飞的飞军给比下去了。

    韩世忠自然卖足了力气训练新兵!

    “前方十里有一处金人屯兵营,共约三百余人,探马回报,此时的金兵正在生活做饭,你等共约五百人,着全装军甲,良马五百匹,务必将此处金人屯兵营悉数歼灭!”韩世忠手中长剑一指,五百新兵,人马俱甲,向着敌人阵营走去。

    韩世忠还带着近五千骑兵,随时准备策应。

    打的很流氓,五千人压阵欺负金人。

    谁让金人现在两线作战,西边和王禀斗的火热,东边还要不掉撩拨韩世忠呢?

    这就是韩世忠的练兵之法,以战练兵。

    皇城司的察子报金人屯兵所,斥候探马回报敌情,新兵压上歼灭,他自己带着数千骑兵压阵。

    这种打法相当的流氓,因为四处出击,连韩世忠自己都不知道他要打哪里。

    他每天早上起来时候,随手在军报匣里抽出一张来,进行新兵训练。

    金人对这种近乎于骚扰的战术,非常无奈!

    因为韩世忠根本不是为了攻城略地,打一仗就跑,让完颜宗望四处救火,连续几次无果之后,只好收拢防线,防止被偷袭。

    但是金人的主力都是女真人,多数都是渔猎游牧,怎么可能安心待在城里?

    而且正是战马养膘的时候,所以,韩世忠今天东边来一下,明天西边锤一榔头,留下两句污言秽语。

    让完颜宗望脑阔疼。

    “临安来信。韩将军。”手下的传令兵,将一封书信递给了韩世忠。

    哦?临安的信?

    韩世忠就坐在大撵上,把书信拆开,看了两眼,哈哈大笑起来,然后猛地躺在了大撵的靠背上,笑的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哈哈!赵构小儿想要招揽某!想请我韩某去临安喝茶!笑死我了!不行,不行,这人太有趣了。”韩世忠将书信递给了梁红玉。

    这封信笑的他肚子疼。

    这封信是赵构亲自执笔写的书信,他请韩世忠去临安喝茶,许诺了上柱国爵,节度使衔,还有三衙马军总兵职务。

    高官,厚禄,香车美女一样不缺。

    条件是极为丰厚的。

    梁红玉看了这封书信也是满面的笑容,声音里带着些许的揶揄说道:“倒是挺舍得下血本的啊!”

    “这江南名妓都给你送来两个,是不是很心动啊!这笑的很不拢嘴,心里美滋滋的,看来是对着江南名妓十分的期待了!”

    韩世忠的表情逐渐凝固。

    “夫人误会,我是那样的人吗?”韩世忠连连摇头。

    坚决的声明自己对这两个江南名妓,绝对没有任何的想法。

    其实他蛮感兴趣的,如果能打得过梁红玉,他是不介意收两房小妾玩一玩的。

    但是他打不过梁红玉,所以,对江南名妓自然没了兴趣。

    梁红玉脸上的笑容不再揶揄,笑着说道:“知道你不是那等人。”

    梁红玉这句话,韩世忠意外的听懂了。

    这里面的不是那样的人,说的是韩世忠绝对不会投靠赵构,而不是他韩世忠对江南名妓真没想法。

    他韩世忠是一个极为小心眼的人,眦睚必报才是君子!

    赵构当初配合完颜宗望,给他韩世忠下套的时候,怎么没想过今天?

    韩世忠将书信交给了传令兵,令其火速送往汴京,赵构不可能仅仅对他韩世忠进行了招揽,要防备赵构用高官厚禄来招揽其他的武将。

    韩世忠突然脸色变得很差,出手打晕了梁红玉,对身边的亲从说道:“送嫂夫人回山海关。”

    因为韩世忠看到了不远处的狼烟,那代表着有敌人大举进犯。

    至少是一个五千人队的骑兵。

    梁红玉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战场猛将,如果是平日里,韩世忠是不介意自己的夫人陪自己一起征战沙场。

    生同欢,死同穴,是这对夫妻的彼此心照不宣的承诺。

    但是现在梁红玉有了身孕,韩世忠的想法就有点不一样了,所以出手打晕了梁红玉。

    他平日里都是让着自己的媳妇,被女人打两下而已,虽然很疼,但是死不了人。

    但是金兵大举压境,韩世忠知道是一场恶战,就先把夫人送回山海关了。

    “准备迎战!”韩世忠着甲,高声怒喝!

    这是一场遭遇战,双方都没想到,会在这里突然碰到对方的主力部队,双方毫无征兆的碰撞在了一起。

第三百二十九章 痛并快乐着

    完颜娄室是带着五千精兵,前来和完颜宗望手下的完颜希尹换防。

    完颜希尹完全不能阻挡韩世忠的骚扰战术,完颜宗翰派出了战神,前来帮助完颜宗望。

    同时执行金国皇帝的其他战略。

    很显然这场遭遇战是完全出乎双方主将的预料。

    完颜娄室不能退,他在执行军令,进行换防,他此次前来有重要的战略目的,而且望风而逃的应该是宋军,这才符合金人的逻辑思维!

    韩世忠不能退,他的五千精兵压阵,是训练新军的保障,是以战练兵的核心,他要是退了,十里外小规模作战的新兵,将会被这五千金人秋风扫落叶一样消灭。

    他以后就无法用以战代训的方法训练新军了。

    双方的战阵,一见面就是你死我活的野外作战。

    四处都是伤兵的痛苦的哀嚎,兵器金戈撞击出的火花,血流在地上不断的汇集,天空食腐的飞禽在盘旋着,等待着战争的落幕。

    战场上,四处都是纠缠在一起宋人和金人,亡命的厮杀。

    而一直以来的宋军善守城,不善野战的刻板印象,终于在金人心中被打破了。

    这只军队并不弱于他们。

    日落西山,这场骤然遭遇发生的战役,终于在完颜娄室的鸣金收兵下结束。

    双方都扔下了一千多具尸体,而完颜娄室撤退的命令,也直接导致了受伤的金兵,再没有了生还的可能。

    一个人头十亩地,二十贯钱。

    这些金人无论如何不会成为降卒,宋人在清理战场的时候,绝对会被补刀,把金人的头颅变成一个个军功爵。

    这是军功爵的残忍之处,在战场上的宋人,每个人如同最凶残的猛兽一样,没有丝毫的怜悯和仁慈。

    韩世忠对此知之甚详,但是他并没有阻止手下补刀的行径,反而对这一类的军功爵,全部按照战胜人头计算。

    他的士卒需要军功爵去晋级,他没有必要为了金人的性命,拦着自己的手下升官发财。

    韩世忠同样负伤了,箭伤三处,敌人的轻骑兵射出的箭矢。

    刀伤一处,完颜娄室砍的,金国武神可不是开玩笑,力气大还是以伤打伤的打法,韩世忠不负伤才是怪事。

    还有一处肩膀骨折,被完颜娄室的亲卫的狼牙棒给锤的。

    “格他金人老母!那完颜瘪三力气和岳校尉有一拼啊!差点就阴沟里翻了船哟。你慢点!疼!”韩世忠被梁红玉包扎伤口的动作弄的生疼,一边哀嚎一遍大声的呼喝着。

    “不过那完颜瘪三也没落的好处,敢阴老子,不知道马王爷的第三只眼长在后脑勺吗?”

    “老子一个拖刀斩,砍得他哭爹喊娘。比老子好不到那里去!”韩世忠说到这个,就是一脸的自傲。

    和他对战的是金国战神,他取得了傲人的战绩,以一宋人换一金人的最高战损比,打赢了金人不说,还把完颜娄室砍伤了。

    岂不是说,格老子也是大宋战神了?

    韩世忠越想越美,虽然还是疼的要命,但是依旧笑的龇牙咧嘴。

    痛并快乐着。

    “我想了很久,为了咱们孩子,我怕是不能跟着你出城了。”梁红玉扶着自己的小腹,满是不甘的说道。

    韩世忠劝慰道:“等孩子生下来,养好身子了,再到阵中就是了。”

    梁红玉这才脸上露出了些许的笑容,韩世忠总是这样,在最关键的时候,说到她心尖上去。

    “你一个堂堂的宋国将军,每战冲锋在前,我很担心。之前我还在战阵中,能够拦着点你,但是现在我不在你身边,你别随便冲锋在前了。听到了没?”

    梁红玉忽然想到了些什么,忧心忡忡的劝说着。

    自从韩世忠当了偏将,梁红玉肚子里有了孩子以后,梁红玉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

    “老韩啊,你不是岳校尉啊,以后战阵可不能再像过去那么莽了。”梁红玉劝说着韩世忠的作战方式。

    韩世忠摇了摇头拒绝了梁红玉的提议,郑重的说道:“大家都在一个锅里吃饭,我韩世忠不冲锋,指望着兄弟们卖命死战?”

    “最近读了很多的兵书,几乎所有的名将,每战必冲锋在前,连卫青获得大司马大将军这种职位的时候,依旧每战必冲锋在前。”

    “夫人之愿,老韩怕是不能答应了。”

    韩世忠严肃的表情突然一转,说道:“不过我老韩可是个泼皮,眼看着不能打,会带着兄弟们去送死?肯定都是能打赢,才上的。”

    “你安心好了,负伤之后,我就会后撤,反正咱大宋有医疗队啊,只要不是致命伤,就不用太过担心。”

    “而且此战以逸待劳!”

    “完颜娄室长途奔袭而来,本就十分疲惫不堪,所以肯定可以战而胜之,才决意作战的。事实上证明,老韩的眼光还是很毒,完颜娄室负伤败退,不得不鸣金收兵。”

    “就你聪明!”梁红玉没好气的戳了一下韩世忠的额头,脸上的担忧稍有褪去。

    自己的夫君是大宋的将军,如果自己的夫君都贪生怕死,那还做什么将军?

    他是军人,存在的意义就是保卫大宋的江山社稷。

    韩世忠与夫人说笑了几句,就拿出了笔墨纸砚说道:“夫人,完颜娄室的动作非常奇怪,我怀疑,金人会有大动作了。”

    韩世忠皱着眉分析着眼下的局势,眼中的骇然越来越盛,说道:“夫人,金人怕是要卷土重来了!”

    韩世忠的判断不仅仅是完颜娄室的换防莫名其妙,而且还有其他的征兆,比如最近大批的边民不断的退回到了金国腹地。

    还有无数的粮草转运的痕迹,金国的军队最近的调动较为频繁,韩世忠终于从诸多痕迹中,判断出了金人的想法,那就是,第二次南下了!

    韩世忠的判断非常准确,最近完颜宗翰这个西帅和完颜晟的书信,非常的频繁,而金国皇城司在失去了宇文虚中这个国师的情报后,对金人的战略了解非常困难。

    毕竟宇文虚中的暴露,是因为金国的临时监事被抓,导致在黄龙府的察子们,根本没办法活动。

    如此情况下,金人的决意,就变得模糊起来。

    韩世忠通过种种迹象,断定了金人即将再次南下的意图。

    他的书信通过快马火速传到了汴京,而赵桓接到韩世忠军报的时候,正在接见胡世将。

    【胡世将:两宋名臣,历尚书右司员外郎、兵部侍郎等职,以枢密直学士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他创转般折运法,使军储稍充。】

    【胡世将任川陕宣抚副使期间,金军大举进攻关中,长安陷落,西北宋军分屯各地,面临覆灭的危险。胡世将调动吴之弟吴等人出击,屡挫金兵,使分屯之军,得全师而返,而金人多次劝降无果。】

    【以“必战死于此”而扬名天下,坚守大散关,使金人数次攻蜀的战略失败,保卫南宋西北之重臣,最终收复陇州,病逝前线,谥号:忠烈。】

    【对大宋的忠诚度91/100,对你的忠诚度45/100】

    赵桓看着胡世将的资料,看到对自己的忠诚度45的时候,笑的很开心。

    蜀中两路物产极为丰富,如果不是铁钱、交子、钱引折腾的蜀中民不聊生,蜀中一定是锦绣天堂,天府之国。

    现在胡世将居然只身来到了汴京,那赵构岂不是要痛失蜀中了?

    “罪臣胡世将拜见官家。”胡世将行礼,拜见皇帝。

第三百三十章 沽名钓誉胡世将

    赵桓面带犹豫,这个胡世将不管前世还是今生,都是不折不扣的社稷之臣,为了江山社稷,不顾自己安危之人。

    可是这样一个重臣,就跪拜在自己的面前,说自己是罪臣。

    胡世将有罪吗?

    他带领蜀中双路,响应了赵构的江南自立,按法理来说,乃是叛反之臣,妥妥的叛贼,按照法理角度来说,胡世将应该是有罪的。

    吗?

    赵桓丝毫不以为此人有罪,首先胡世将乃是上当受骗导致了他的错误决定。

    赵构伙同万俟在蜀中散播谣言,说汴京皇帝对金国俯首称臣,将整个河东路卖掉了不说,还霸占掉了赵楷的夫人朱凤英,为人不端,为君无胆。

    有预谋的、有组织的散播谣言,而且还是利用皇城司的人进行散播,胡世将信以为真,或者有所怀疑汴京是否是明君,情有可原。

    在天上没有卫星,地上没有信号塔的大宋,消息的传递速度极为缓慢,而打探消息,确认消息,肯定汴京的政策,胡世将在这样信息传递极慢的大宋,只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跑回了汴京。

    在赵桓看来,速度已经非常快了。

    而且赵桓总觉得胡世将为民奔波,才如此行事,也是可以被原谅的。

    太上皇赵佶干的那些龌龊事,实在是罄竹难书,胡世将不信任汴京,或者蜀中百姓不信任汴京,绝对是有情可原。

    “官家,李太宰得知胡世将进京的消息,匆匆赶到了宫外,衣冠不整,言辞哀切,请求觐见。”赵英在赵桓耳边小声说道。

    嗯?

    李纲啥时候这么客气了?还言辞哀切?

    李纲很慌,出门连自己的金鱼袋都没配上,穿着一身儒袍就跑到了赵桓的文德殿前。

    他到了文德殿的时候,依旧慌的心烦意乱,他很担心,赵桓会一言不合,杀了胡世将。

    官家是仁慈的,李纲对此有深刻的认知。

    但是胡世将这种可是叛逆之罪,罪不可恕,要是胡世将言辞稍微激烈点,激怒了皇权日盛的官家。

    事情将会大大的不妙!

    蜀中啊!那可是天府之国!蜀中不管是百姓,还是赋税,对大宋都极为重要。

    而且现在占据了荆湖北路的汴京,对蜀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如果能够把胡世将留下,蜀中则可一言而定。

    赵楷宫闱之变,现在尸体都化成灰了,都是叛逆,都是死罪。

    李纲想到赵楷的下场,就匆匆赶到,劝谏皇帝,唯恐自己走慢了,没拦住官家杀人。

    “官家,官……”李纲说了个半截,结果看着文德殿的气氛,觉得自己可能想差了。

    官家还是一贯的仁义啊!

    赵桓在听胡世将论政,时不时的点头。

    胡世将说的是军功爵均田制度,没有丝毫剑拔弩张,要砍头的气氛。

    李纲知道自己想多了。

    官家毕竟还是官家。

    这个制度是种师道和赵桓两个人,结合大宋的国情,定下的国策,对于这个政策,鲜有人提出任何质疑。

    胡世将是第一个提到此政有弊端的地方。

    “也就是说,胡少卿以为,均田均到最后无田可均?”

    “朕不是说了吗?任何的均田最多恩荫五世,就会被收归。这一点上,所有人都是知晓的。”

    “每一世都会相应的减少持有的田亩,大宋七万万亩田,难道还不够均的吗?”赵桓有些不理解的问道。

    胡世将担心的问题是,均田均到最后无田可以均,变成了秦朝均关外之田,无人肯受的局面。

    只是赵桓这个均田本身就是会收回,而不是万世承袭。

    “官家,恐收田时会有民乱啊!民进则国退,官家三思。”胡世将再次说道。

    赵桓皱着眉想了很久,才有点明白了胡世将的想法!

    胡世将说的是五世收田,无法收回来的局面,当然种少保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所有才有了每一世都会收一些田产。直到五世全部收回的决策。

    这是仿照的秦的军功爵的制度,在秦朝执行的很到位。

    胡世将说的这个民进则国退,赵桓大概能理解一些,但是他还是想不明白,为何胡世将说均田无田可均呢?

    大宋没了田,这不是还有金国等地吗?

    身毒、美洲、欧罗巴这些地方也不是不可以嘛,世界这么大,绝对够分了!

    胡世将说道:“秦兴于军爵,而又亡于军爵,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皆因一字,乃是欲也!”

    “大秦铁甲兵威震天下,而后短短数年,却不闻此兵之名,皆因天下田尽,再无利可图也,所以秦朝派赵陀、蒙恬、扶苏四处攻伐,攻城掠地。”

    “但是依然不能够让均田制维持下去。秦一朝十六年而亡。”

    “官家慎重。”

    胡世将的意思,赵桓算是听明白了,始皇帝派出了军队四处攻伐的目的,攻城掠地,目的就是弄田去均田。

    说的是军功爵均田制度的弊病,侵略性。

    赵桓觉得并不觉得侵略性有什么不对,相反,他认为大宋的侵略性现在还是弱了些。

    哪怕是军功爵的刺激,依然达不到他的要求。

    而且胡世将将秦朝的灭亡,归结到了军功爵均田之事上。

    赵桓不明所以的问道:“秦二世而亡,不是因为胡亥无能吗?连子婴都能轻易收拾的赵高,秦二世而亡不是胡亥的问题?”

    李纲和胡世将面面相觑,官家你说什么大实话?

    为尊者讳啊!错都是大臣的!再不行就是宦官的!实在不行,还有后宫嫔妃啊!

    哪里轮得到皇帝背锅?

    赵桓一开口,就把这话茬给聊死了。这让李纲和胡世将怎么接?

    “官家,言简意赅!”李纲俯首说道。

    他拉了一下胡世将,这个时候,不要跟皇帝说什么军功爵均田制度啊!

    他一个太宰,在这事上,也只有执行,官家对均田之事,非常的坚决。

    而且,李纲敏锐的感觉到了,官家的想法,那就是岔开话题,涉及到了军队的事,赵桓一向独断专行,不容他人置喙。

    胡世将还想说话,看到李纲的模样,大致明白了,官家在这事上,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胡世将对均田的国策,没有切实执行过,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赵桓的均田令和军功爵令,和秦朝军功爵均田本质上的区别。

    赵桓这个均田令和军功爵令是相互关联的,但是又是独立的两个体系,赵桓的均田不仅仅是分给了军爵,还有普罗大众的百姓。

    这就是当初种师道对赵桓拿出的军功爵均田制度的时候,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关键,知道并非旧纸堆里刨出来的。

    所以种师道才断言,赵桓的军功爵均田和秦朝的军功爵均田,虽然名字一样,但是其本质都发生了变化。

    而这个变化,世界上没有人会认为是赵桓做的改变,都会认为是一心为国的种师道,对过去军功爵的制度的改良。

    所有的功过都由种师道一人肩抗了。

    李纲急切拉住了胡世将,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乱说话会死人的!

    种师道的永定军是官家现在手中的嫡系部队,而种师道和官家一起商定的国策,是立国的根本,胡世将新附,就直接对官家的根本国策下手。

    即使官家饶了你的性命,你胡世将也有沽名钓誉的嫌疑!

第三百三十一章 喜提大礼包

    胡世将做官二十载,能不知道什么时候该规劝圣上?

    而且现在军功爵还未看到弊端,胡世将更不准备当面顶撞皇帝。

    赵桓也不知道该怎么和胡世将解释,他走的路线和秦国的路线的本质上的区别。

    胡世将看到的秦国是极为片面的,在赵桓看来,秦国是真正的法家社会,以法统御国家,方方面面都是如此。

    胡世将眼中,秦国是侵略性极强的*******倾向的帝国,是好战而亡的典型。

    但是胡世将有如此的看法,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大宋的文人,站在大宋文人的立场上,武将、武人的地位提升,侵害了文人的利益。

    所以,他眼中的秦国绝对是片面的。

    赵桓的军功爵和均田令是分开执行的,所有的百姓均有田产可以分配,这样做,并不会走上秦国的老路,穷兵黩武,他真正在做的是富民强国。【注1】

    拉动大多数,打击一小撮。

    而且赵桓深知,没有一个政策可以永久实行下去。

    在大宋不再开疆辟土的时候,军功爵,均田这些制度,自然会改变,而此时的自己,还年富力强,这些问题还很长远。

    胡世将也是口呼圣明,默默的准备继续写道札子,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

    没有任何办法让到大宋的文人闭嘴,即使杀了他们,被钉在了棺材里,他们也会在腐朽的棺材里,大声的用自己留下著的书,发出自己对这个世界意见。

    赵桓的袖子里,还揣着种师道的种家遗录。

    按照胡世将一路走来,在京畿路各路的所见所闻,官家是一个从谏如流的人,他相信自己的札子会让官家对军功爵均田制度继续完善下去。

    没有任何一个政策,是一成不变的,就连官家的抚恤令,从最开始到现在也进行了多次的完善,对于立国之根本的政令,会更加慎重才对。

    “胡少卿,朕决意任命你为两川经略使,让你回到蜀中成都路继续主持大局。”

    “均田之事就由卿全权督办。至于蜀中禁军,暂时维持常态即可。暂时由泾原军第二副将吴负责。”

    “明日让刘陪胡少卿前往蜀中帮你管理禁军事务。务必将均田令执行到位,此事乃是国之根本,若有不从,当即拿下,押解归京。”

    赵桓对胡世将的期望很高,这个本来就是蜀中名臣的人,在有了自己的支持之后,绝对会有更大的作为。

    “臣谢官家不杀之人。定当竭尽全力。”胡世将俯首说道。

    他没想到这次进京,不仅自己没事,还升了官,变成了两川经略使,而两川军务总管,居然还是泾原路的第二副将吴,也算是他的心腹之一了。

    只是安排了钳制军务的刘在蜀中,在胡世将看来,实在是应有之意。

    “官家,银元铸好了。”李纲突然开口说道。

    赵桓的支持,只是名义上的支持,这远远不够胡世将在蜀中开拓局面。

    均田有多难?

    看看还在河东路和关中回不来的孙博和何栗,就知道。

    而现在李纲全权负责河北两路和京畿四路的均田之务,他更是知道均田、商改、军改的困难重重。

    所以,要给胡世将更多的支持,李纲想到的解决蜀中困局,自然是刚刚铸造的银元。

    解决蜀中缺钱的窘迫,蜀中缺小钱,也缺大钱啊!

    赵桓拿过了银币的钱,轻轻一吹,轻盈的响声在耳边回荡。银芯。

    噌!

    声音如此美妙。

    “官家,这是何物?”胡世将问道。

    他敏锐的感觉到此物应该不寻常,李纲不会在这个时候,说一些奇怪的话才对。

    赵桓又吹了一下银元,说道:“拯救蜀中之物。”

    “本来就是打算在蜀中归附之后,朕在在蜀中推行大宋通宝的银元。李太宰有劳你跟少卿讲一下这银元的种种好处。”

    李纲言简意赅的解释了一下银元的由来,又解释了一遍,在缺钱的大宋,银元的重要作用。

    胡世将算是明白了。

    原来官家心中,从来没有放弃过大宋的任何一片土地!

    即使是蜀中首鼠两端,但是新帝依旧在想办法解决蜀中之疾。

    “官家果然生财有道啊!”胡世将听到赵桓用一道圣旨,换了八百万两白银的时候,也是不得不感慨。

    因为有了银元,蜀中的钱政只需几年就可以全部恢复,天府之国,再不是徒有虚名了。

    赵桓安定蜀中绝非只有钱政一个政令,事实上,在赵桓手里就有经济、军事、金融多个领域有多道政令,恢复蜀中的繁荣。

    军事上,赵桓决定采用的就是在蒙宋之战中,赫赫有名的山城防御体系。

    山城防御体系与陇右都护府的军堡防御体系,一脉相承,只不过在选址上更加慎重,驻守兵卒更多,防御力更强。

    其实蜀中非常容易攻伐,人称内战如虫。

    秦伐蜀,十月取之;后唐平蜀王衍,七十五日;来到北宋的时候,北宋王全斌取蜀,自发兵到孟昶降,共计六十六日。

    蜀中两川之人看似很不能打,其实恰恰相反,蜀中两川之人非常能打!

    1227年蒙古入蜀中,一直到1279年才彻底全取蜀中全境,长达五十二年的蜀中军民的抵抗,诠释了什么叫做川人外战如龙的美名!

    事实上,在1276年,临安的太皇太后谢道清,带着宋恭宗举目四望皆为元兵的时候,选择投降了元朝。

    而蜀中依旧坚持守在山城之中,竭尽全力抵抗着元兵,长达两年之久。

    内战如虫的川人,真正的外战如龙!而其巨大的助力,正是赵桓交给刘琦的蜀中两路山城防御体系略参!

    金融上,建立了新型的贵金属货币体系,而军事上的军功爵加山城防御体系,而在农桑上,赵桓决议免除蜀中两路百姓三年农税,减免一年的商税。

    以鼓励蜀中的经济、农桑的全面恢复。

    赵桓早就准备好了蜀中的种种政令,就等着哪天平定了蜀中,就实施政策,只是胡世将的到来,让赵桓早就备好的大礼包送了出去。

    为何蜀中如此有如此优待?

    河北两路的大坑,河东路与河北路的金祸,赵桓只是减免了一年的农税,为何蜀中有这样的优待呢?

    新收复的云中路和燕京路都没有这么高的待遇,也是一年商税,一年农税的见面,赵桓就不怕这些路的军民心中不满吗?

    不怕啊,虽然这几路的百姓日子极苦,但是赵桓这个优待蜀中的政令,这几路的经略使和总管,并没有太多的反对意见。

    要知道大宋朝,可是个朝臣能把唾沫星子,喷到皇帝脸上的朝代,所以,不存在畏惧赵桓皇权的原因。

    原因只有一个。

    赵桓看着艮岳宫的方向,还不是赵佶这个艺术家,在蜀中搞得那些破事?

    蜀中是何等的苦楚?

    稍微有点办法的川人,都从白帝城,顺流而下跑去荆湖路和两淮、两江、两浙地区了。

    日子能过,谁愿意背井离乡?

    蜀中各种民生凋零,赵佶的钱引,对蜀中百姓的伤害,犹在金人在河东路、河北路制造的罪孽之上。

    **,有时候真的大于天灾。赵桓从在流亡在关中的蜀中百姓口中,得知了蜀中苦楚,这个政令也是经过朝堂群议过的政令之一。

    不是赵桓一意而决。

第三百三十二章 兔子与猛虎

    胡世将带着赵桓赐下的大礼包离开了汴京,而赵桓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将重要的札子,全部批注之后,伸了个大大的懒腰。

    “官家,朱贵妃刚才让宫人来了一趟,说是有事,请官家过去一趟。”赵英看皇帝忙完,小声的说道。

    赵桓点了点头,跟着赵英向着延福宫走去,没走两步,居然看到了岳飞的儿子岳云,坐在延福宫外的城墙下,盯着城墙上的床子弩发呆。

    “岳云拜见官家。”岳云看到了赵桓和赵英等仪仗,赶紧站了起来,对着皇帝行礼说道。

    赵桓示意众人不用上前,他自己和赵英两个人,来到了岳云的面前,才看到了岳云神情颇为沮丧。

    “你怎么了?不在里面读书,怎么跑出来了?”赵英问道。

    岳云、宇文重和赵臣夫都是太子伴读,在宫里陪着赵谌读书,赵谌虽然现在没有太子之名,但是有太子之实的开封府尹的头衔。

    “禀官家,我……”岳云脸色非常为难,断断续续的说道:“官家,我不想在宫里读书了。”

    赵桓一愣,岳云这个孩子皮了一些而已,怎么现在这个模样?不读书怎么可以?

    “怎么了?为什么不想在宫里读书了?”赵桓皱着眉问道。

    书是个好东西,赵桓虽然在不断的提升这武人的地位,但是依旧没有放弃文教,恰恰相反,他还建立了军校,提升将领和军卒的知识水平。

    职业化的军队,已经不是文盲能够玩得转的了,想要带兵打仗,如果连精密的军事地图都看不懂,那怎么打?

    自古名将,有几个书读的不好的?

    “我就是不想在宫里读书了。”岳云挺着身子,站在赵桓的面前,满脸的倔强。

    赵桓看着这个岳云挺直的脊梁,笑道:“说说看,如果理由充分,我可以让你出宫读书,而且还不让你父亲揍你。”

    他很喜欢岳云的模样,自己是什么?皇帝。

    他挺直了腰杆,代表大宋的小孩,也挺直了自己的腰杆,这是赵桓愿意看到的局面。

    少年强,则国强。

    岳云犹豫的说道:“官家,他们都变成了兔子。”

    赵桓沉默,兔子?这从何说起?

    “他们的耳朵变得长长的,什么都能听见,嘴巴变成了三瓣嘴,什么都去告诉夫子。如果别人超过了他,他还会变成红眼!他们都变成了兔子。”

    岳云越说越小声,他知道自己说的有些站不住脚。

    人怎么可能变成兔子?

    赵桓哈哈大笑起来,这个岳云,七八岁的孩子,做的这个比喻,倒是又去。

    赵桓倒是听懂了。

    兔子,就是乖孩子,好孩子。

    岳云很皮,连岳飞那么严厉的父亲,都不能让他变乖,现在的太子少师是朱胜非,专门负责教导赵谌等人。

    朱胜非显然没能把岳云变乖。

    赵桓看着岳云,猜到了朱琏找他过去,大概是什么事了。

    估计是朱胜非这个夫子,管不住这群皮娃了。

    “那你不要变成兔子就是了。为什么不想在宫里读书了呢?”赵桓笑着问道,带着岳云向着延福宫的方向走去。

    “他们都变得好乖巧。我和他们玩不来。”岳云怯生生的说道。

    “也就是说,你是在太子书舍没有了朋友,所以不想在宫中读书了吗?”赵桓边走边问道。

    “是。”

    赵桓停下了脚步,问道:“岳云啊,那你愿意和自己做朋友吗?”

    岳云站在了原地愣了好久,才摇了摇头,说道:“好像不愿意。”

    赵桓看岳云已经全然明白,自己想说什么。

    他就不再多说,带着岳云回到了书舍,将岳云送回了书舍内,才向着寝宫的方向走去。

    赵桓还未走到寝宫,就听到了朱琏和赵谌的对话。

    朱琏的声音中带着轻松,说道:“今天太子少师交待的课业都完成了,做的很不错。今天中午想吃什么?娘亲让御膳局给你做。”

    而赵谌犹豫了很久,说道:“盐酥鸡。”

    赵桓刚要踏进宫内,就听到朱琏训斥的声音:“谌儿,娘亲跟你说了很多次,盐酥鸡太咸了,换一个。”

    “冰雪冷元子。”赵谌的声音再次响起。

    朱琏训斥声音再次传来!

    “这已经过了三伏天了,不能再吃冷食了!”

    朱琏训斥着赵谌,看到了走进宫门的赵桓,连忙行礼说道:“参见官家。”

    “儿臣参见官家。”赵谌满脸的不开心的说道。

    赵桓一看赵谌的表情,笑着说道:“今天中午吃冰雪冷元子吧。这么热的天,少吃点没关系。谌儿去书舍找岳云玩吧。我和你娘亲说会话。”

    “官家不能这么袒护谌儿。”朱琏有苦难言,好不容易赵谌变得规规矩矩的,皇帝居然给赵谌站台。

    赵谌欢天喜地的走了。

    而赵桓连连摇头的说道:“他在书舍,有夫子不断的给他立规矩,在宫里,有娘亲不断的给他立规矩,他一直在规矩的框框架架下长大。”

    “就是再凶猛的老虎,在笼子里关的久了,就不会咬人了。”

    赵桓要培养的帝国继承人,是一只老虎,而现在,看朱琏的意思,是要将赵谌变成兔子。

    这怎么可以?

    赵桓并不反对礼法的教育,他反对的是将孩子,完全约束在条条框框之下,变成一只只兔子,那样的大宋,不是他想要的大宋。

    朱琏默不作声,最后叹了一口气。

    宫里就一个妃子,就她自己。

    而且看赵桓整天忙于政事,连一点纳妃选才人入宫的意思都没有。

    这让朱琏非常的为难。

    她不想做皇后,也不想自己的孩子做太子,自己的夫君做太子谨小慎微的模样,到现在朱琏都记忆犹新。

    “我会和太子少师朱胜非说一声的。”“哦,对了,还有胡元,我让他带着孩子们玩,他有没有认真的带着孩子玩?”赵桓想起这个就连连发笑。

    胡列文虎克元带着放大镜和显微镜,四处观察这个世界的本质。

    赵桓把一群熊孩子,交给胡元,有的他头疼的了。

    “前几天,岳云把胡神医的存目镜给摔了,胡神医居然没有生气,反而又从器物局买了一个新的。也是好脾气。”朱琏笑着说道。

    “胡元不错。”赵桓笑了笑。

    胡元并不是个严肃的人,如此处理,倒是意料之中。

    赵桓离开延福宫的时候,已经是次日清晨上朝的时候,他没有吵醒还在酣睡的朱琏,就回到了文德殿。

    他先找了朱胜非这个太子少师,跟他就如何将赵谌,培养成为一匹猛虎,深入的交流了一下意见。

    朱胜非领会圣意,在心里默默的做了一下打算。

    做臣子的最害怕什么?害怕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做,既然官家已经说得如此明白,对于朱胜非来说,就极为简单了。

    “官家,刘建死了。”赵英汇报了一下京中大事。

    赵桓端坐了身子说道:“李纲杀的他吗?”

    刘建,京中大商贾,坐拥千万贯家财,良田万顷。

    和陈家不同的是,刘建豢养帮会,掌控邸店,在京中欺行霸市,但是做事又极为小心,没有让李纲抓到过把柄,这是李纲商改的一个大大的阻力。

    赵桓曾经让程褚带着察子仔细调查过刘建,可是刘建做事极为小心,没有留下尾巴。

    这也是一只狡猾的兔子,尾巴很小,揪不住。

    “不是,陈冲气死的。”赵英小心的回答道。

第三百二十三章 当了*子还要立牌坊

    气死的?赵桓疑惑的看着赵英,还能这么玩的吗?

    “因为陈冲本身就是商贾之家,所以对商贾之家那一套了解很深,虽然没有抓到刘建的种种罪证,但是依旧是断了刘建的种种财路,气不顺,就活活气死了。”赵英解释道。

    赵桓一愣,这人也算是气性大,就这么被气死了?

    不过随着赵桓对案宗的整理,赵桓的眉头也越皱越深,这个情况不太对。

    “为何此人死掉的时候如此多的人悼念?还有人专门给他写话本?”

    “啧啧,居然还有《刘建传》?这种人物传记也有人写?有人买吗?他刘建什么人,心里没点数?”

    赵桓看着这个刘建传的札子,皱着眉说道。

    “去给我找一本过来。”赵桓冷冰冰的对着赵英说道。

    这个人死了,但是刘家并没有倒下,所以依然有无数的舔狗去悼念,而刘建手中酒楼茶肆妓馆无数,自然会有人给刘建写话本。

    只是让赵桓意想不到的事,这群读书人居然还给刘建著书立说。

    脸呢?

    赵桓还未打开刘建传,就看到了极为完美的包装,精校版的书籍散发着淡淡的墨香味和铜臭味。

    赵桓读了两行,就被传记的无耻给气蒙了。

    刘建的刘家发家,得追溯到太宗朝时期,矾的专营扑买给刘家之后,刘家才彻底成为了百万贯家财的豪门大户之人。

    不过,刘家也并非一帆风顺,到了刘建手里的时候,只能算是三等矾商。

    刘建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军器监工坊的工坊主,才把刘家再次抚起来。

    赵佶有段时间缺钱,就把工坊扑买出去,只要收益,其余不管。

    而刘建在做工坊主的时候,工坊里的一名工匠,被刘建活活打死,而刘建用是十万缗,买掉了自己的死罪。

    而这十万缗的财资,给刘家带来的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损失,还因为把皇差办砸了,墙倒众人推,让刘家的生意一落千丈。

    虽然刘建买活,但是依然需要服刑,结果本来十三年的刑期,在刘家的运作之下,仅仅三年,就从牢里被释放。

    此人出狱之后,居然依靠之前在做工坊主累计的人脉下,再次起家,官商勾结,屡屡得手,经过牢狱之灾的他,做事更加小心,一点把柄都没有留下。

    结果在这本《刘建传》里,居然成为了刘建的大起大落的标志,以表达出对刘建在低谷的时候,坚韧与不屈。

    而且,这本书,还把刘建塑造成了一个勤俭持家,每天身着土布,吃饭从不奢靡。

    穿布衣、食粗粮、粗茶淡饭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不禁感慨其私德之圣。

    然而,赵桓的情报里显然,这人也就是表面做个样子,其实生活极为奢侈,比他这个皇帝都做的极为滋润。

    “果然啊,有钱人什么都想占,连艰苦耐劳朴素等好评都不放过。”赵桓对着刘建传啧啧称奇。【注1】

    赵桓一直在找他的犯罪证据,结果还没等到结果,此人居然死了。

    “这本刘建传,各大书坊卖的如何?”赵桓抓着这本典藏版的书籍问道。

    这一本书就是两贯钱,共计一千五百四十文钱。

    这钱足够一个普通农户一个月的花销。

    “这三天仅仅是汴京各大书坊,出货一万三千七百多本,官家。”赵英小声的说道。

    赵英经营了不少赵桓内帑的商铺,而其中就有书坊,赵英也跟掌柜的打听过这本书。

    “卖的还挺多。”赵桓拍着书,最后将书扔在了桌子上。

    他不能将这本书禁了,即使他是皇帝。

    **这事出力不讨好,史书上,会留下一个控制言论污名,章就是因为这个控制言论,一直挂在奸臣传上,挂了九百多年。

    赵桓并不是在意史书上的名誉,最主要的是,他越禁,这本书怕是卖的越火。

    赵桓仔细考虑了好久,说道:“咱们不是有很多书坊吗?把这些书坊,打上皇商的旗号吧。”

    “然后将书坊的营收入了国库。”

    赵桓终于迈出了这一步。

    而赵英却皱着眉,书坊的营收其实不高,官家给国库补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上次八百万两白银,就是最大的一次。

    只是他想不明白,为何如此?

    既然是皇商,为何最后的收益,却归了国库?

    不过,这书坊又不是自己的,官家都不心疼,他才懒得心疼。

    “然后呢,将这本书刊印,传行天下吧。”赵桓将一本《三国通俗演义》,递给了赵英,厚厚的一本书。

    其实这是一套书,四大名著。而这一套书,系统成就积分商城,定价一分。

    《水浒传》自然是不能拿出来的,毕竟宋江造反确有其事,赵桓这个皇帝,自己不能散播造反文化。

    《红楼梦》也需要改编,毕竟螨清那种社会体系,让宋人看了会以为笔者在胡编乱造。

    《西游记》这本,他比较害怕章承恩跨位面收取他的版权费。

    当然赵桓拿出的这本《三国通俗演义》的作者名,是罗贯中。

    之所以现在拿出来,旨在推动通俗文学以及白话文,还有标点符号的运用。

    在这本三国演义的小说里,赵桓更希望他们推动大宋标点符号,更进一步。

    大宋的札子,都是公文,民间出现的句读,并没有用于公文,赵桓读起来太晦涩难懂了。

    有了这本《三国通俗演义》打底,就可以继续他一贯的套路。

    从下而上的打造标点符号的民间基础。

    而赵桓坐镇朝堂,进一步从上而下的打造标点符号的使用。

    而且赵桓悄然布局,终于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国营企业,已经冷不丁的出现在了大宋。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条路都要走,而且要走的扎实。

    任何的变革,赵桓都没有一厢情愿。

    赵英拿出这本厚重的书,翻动着看了一会儿,说道:“官家。可以分册吗?”

    赵桓看着赵英,上下打量了一下他。

    赵英这家伙,有点让人出乎意料啊,平时看起来憨憨的,结果一出口,就是能挣钱,而且还是能挣大钱的建议!

    有点东西。

    “分册的话,可以,然后把这套牌加上去。做一个精校典藏版。卖贵点。”赵桓将一套三国杀卡牌拿出来,递给了赵英。

    三国杀,桌面游戏,老少皆宜,可以作为典藏版的添头进行贩卖。

    这是系统送的,没有花积分。

    赵英拿着卡牌看了半天,才说道:“官家,这个看起来很有趣啊!”

    “那你就抓紧时间刊印,我看着这个刘建传横行书坊,就很烦。”赵桓不耐烦的说道。

    赵英俯首说道:“官家圣明。”

    赵英之所以如此感慨,是因为赵桓没有因为自己的喜恶,就去**。

    在皇帝无限的权力面前,**实在是不值一提,但是赵桓能够如此自律,绝对是大宋之幸了。

    “行了,少拍点马屁,多干点活。把这事交给魏承恩去做,咱们去李邦彦那里走走。”赵桓笑着说道。

    刘建的事总是要解决的,不能总这么僵硬着。

    所以,赵桓打算找到李邦彦,这个人手里的货很多。

    而刘建活跃的时间点,正好是李邦彦做尚书右丞的时候,他那里应该有些李纲没有抓住的关键节点。

    解决掉刘建,就解决了刘家庞大的家产,还有无数依附在刘家身上的帮会、流匪,为汴京的商改打开局面。

    不是李纲的办事能力不行,还是刘建做事手脚太干净,抓不到把柄。

第三百二十四章 万刀刘与京中死士

    “这三国通俗话本,书页已经卷了,书面上做满了注释,已经不能在修了。还是拿回去吧。若是想要就买一本新的。”

    书坊里的李邦彦,从木桌上的小碟子里,拿出一把糖果,放在了来人的手心说道:“这是相州柿霜糖,小孩子吃多了免不了蛀牙,就只能给你这么点了。”

    李邦彦说着摸了摸小女孩的脑门,笑容十分和煦。

    “谢谢翁翁。”一个小丫头将三个铜板放在了桌上。

    李邦彦是这片书坊的掌柜,平日里还负责修缮书籍。

    今天老阿婆带着小孙女过来,就是看看家里的那本三国通俗话本还能不能修了。

    但是李邦彦表示无能为力,这本书已经破损严重,而且一看就没有妥善保管,而且还有些霉迹了。

    而这老阿婆已经买了一本九章算术回家准备教小孙女算学。

    李邦彦看着老阿婆带着小孙女越走越远,脸上笑容越来越灿烂。

    这样的生活,实数惬意。

    而这小孙女回头露出小虎牙,喜笑颜开的说道:“谢谢翁翁。”

    小孙女说完还摇着手中的糖果,笑的很甜。

    而李邦彦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盛,待到祖孙俩离开了他的视线,他的目光才收回,看着院外的粗壮的枣树,满是黄叶,就知道这颗大树,明年怕是不会再吐出新芽了。

    不过让他欣慰的是,一个新的枣树正在茁壮的生长着,这稍微减少了些伤感。

    他端起了茶杯,坐在摇椅上,细细品味着茶水的香气。

    这个书坊的掌柜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换成了这个小老头,左邻右舍们说,那是之前的当朝宰相。

    这话让人嗤笑,堂堂一朝宰相怎么可能操贱业?

    虽然大宋不禁商贾,但是不代表着市籍,没有任何的限制。

    而李邦彦自己知道,居住汴京大不易。

    他已经离开了朝堂的中心,如果再离开帝国的中心汴京,那他这一身才学将毫无作用,他明知官家已经不会再起用他了。

    但是他不想像蔡京一样客死潭州,离开了汴京,他这样的人,其实和死没有什么区别。

    现在的日子就挺好的,他很满足。

    朝堂经过了几轮换人之后,已经没有人再来关注他这个失了势的老头子,倒是门雀可罗,没人再来打搅他。

    李邦彦很喜欢小孩子,他甚至和岳云、宇文重等人的关系甚好。

    “李翁翁!”一个清脆的声音出现在了李邦彦的耳中,李邦彦笑着看着来人,正是赵臣夫。

    这个小女孩,有一股子巾帼不让须眉的劲头,总是缠着他问不少朝堂上的事。

    一个五岁的小丫头片子,话刚说全,关注朝堂,不是她这个年纪做的事。

    所以李邦彦很严厉的拒绝了小女孩的问题,他一个浪子宰相,贪官污吏,怎么能污染赵臣夫呢?

    他给赵臣夫介绍了李纲,这才是大宋宰相,应该有的风度。

    “李翁翁!看我捡到的这个石头!”赵臣夫举着一块红色的石头说道,满脸的期待。

    李邦彦盯着石头看了半天,看着赵臣夫满脸的期待说道:“你为什么要捡这块石头呢?”

    赵臣夫眉开眼笑的说道:“当然是因为这块石头很好看了。”

    “它好看在哪里呢?”李邦彦依然饶有兴趣的问道,他对小孩子出奇的耐心。

    赵臣夫伸手指了指,说道:“红红的。”

    李邦彦点了点头,心满意足的说道:“是不错,要是找个工匠磨砂一下,会更好看,交给李翁翁,李翁翁帮你。”

    赵桓老远就看到了这一幕,走到前去,将这块石头拿起来端详了半天,还别说,这红色石头虽然不是什么宝石,但是晶莹剔透。

    最主要的它像一只大公鸡一样,还有两个脚。

    赵桓忽然想到了小时候,学的一篇课文,名叫中国石,这一块也很像。

    “让朕找人打磨吧。”赵桓笑着将石头放在了袖子里。

    “诶?”李邦彦伸手想要,看到是赵桓,赶忙行礼说道:“参加官家。”

    赵臣夫也是被突然出现的赵桓吓了一跳,涂着舌头说道:“官家耶耶,怎么走路没有声音啊。”

    赵桓哈哈笑道:“是你太专注你的漂亮石头了。不过这样也好。”

    赵桓话没说完,李邦彦接了一句:“这样也好。”

    他们都在说一个事,那就是赵臣夫年级这么小,不应该关心那么多正事,正是玩的年纪,国家大事,是大人操心的事。

    孩子,应该有自己的童年。

    “大人们要说正事了,去找李翁翁玩。”赵桓摸了摸赵臣夫的脑袋,支开了赵臣夫。

    赵臣夫点了点头,说道:“另一个李翁翁好严肃,不过也很有趣。我这就去了。”

    赵臣夫一蹦一跳的走了,赵桓看着赵臣夫的背影,笑容满面。

    这个小姑娘,身上有着不符合年龄的成熟和心智,但是归根到底还是有着孩子的可爱。

    “士美,朕有一事问你。”赵桓严肃的说道。

    李邦彦知道表现的机会来了,他为何来这书坊做掌柜,其实就是为了自保而已。

    李纲是太宰,他这个前太宰,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他主动自我贬低身份,操持贱业,借以自保。

    当然,赵桓现在手中的书坊,本来都是他多年经营,结果被官家抄家的时候,抄走了。

    李邦彦也是回归了老本行,相比较之下,李邦彦不在乎这些身外之物,贪的时候红了眼,贪完了才发现,那么多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何用?

    到了现在,他的心境已经逐渐变了,相比较赵桓抄家,把他抄的一干二净,他现在更心疼那块红色的石头。

    官家你抄家我不反对,这石头是我答应小丫头的呀!

    可惜,赵桓是皇帝,他又不敢要。

    “官家所问,罪臣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李邦彦俯首说道。

    “刘建。”赵桓吐出两个字来。

    李邦彦点头,果然来了!

    他早就知道了李纲在对付刘建,所以早就做好了准备。

    刘建实在是太滑了,李邦彦如果不是偶然间知道了些许内幕,也不知道这个人翻下的滔天罪行。

    即使他知道的也是一条线索,不过一条线索就够了。

    官家拥有的权力,就是没有证据,也能把刘建污蔑成罪人。

    说你有罪,你就是有罪。

    比如你今天出门为什么不带帽子?

    不过那样的官家,李邦彦跑去河东路的时候,就一溜烟跑回老家,绝对不敢回汴京。

    官家,是一个周正的人。

    “刘建涉嫌谋反大罪。官家,他与赵构关系甚为密切,而少有人知晓。”李邦彦俯首说道。

    “说说看。”赵桓皱眉问道。

    “刘府中有一地道,可通到城外。这地道并非他本人所有。而是从前唐的巨商为了躲避战祸所修,汴京岁岁扩建,这地道就越修越深,越修越大,错综复杂。而地道的深处,就是刘建如此跋扈的资本。”

    “人人称刘建为万刀刘,却不知道这万刀由何而来。在这地道深处有万把环首刀,三千把长刀,而这地道之中,常有三千死士。”

    李邦彦每说一句,赵桓脸色就变得凝重一分。

    “你是从何处知晓?”赵桓冷冰冰的问道。

    而此时的李邦彦已经满头巨汗的说道:“赵构曾在金兵军营跟臣商议,说过一句万刀刘乃是他的依仗之一。跟我稍微解释了一下万刀之名从何而来。”

    “罪臣以为他说的是军备,而后臣多方打听,才从一个扑买口中打听到了死士的消息。”

    “为何不早说?”赵桓今天是来考察书坊的,为三国通俗演义的章回体小说的推广做准备。

    他推出这三国通俗演义,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振奋大宋的武德,没想到从李邦彦嘴里得到了这样一个惊天的消息。

    “罪臣无处可言。”李邦彦叹气的说道。

    他倒是想说,可是除了在殿上自证之后,他就没有机会面见官家了。

    而他的身份,注定没人来看他,门雀可罗,他去哪里说去?

    去找李纲?去一次,李纲能见他一次就已经很不错了,后来李纲前来拜访,李邦彦还不不知道这情报的真假。

    “罪臣也是偶然得知了死士的消息,才将所有的琐碎的线索串联在了一起。”

    “罪臣去城外采青,在辛庄附近才发觉了辛庄有些异常,仔细打探,才发觉此事。罪臣这也是猜测,也不好随意妄言。”

    李邦彦满头大汗,他也是猜的,但是以他的嗅觉,他觉得猜测不应该出错。

    “不用紧张。你是说这个了刘建和赵构交往甚密?”赵桓敏锐的把握到了重点。

    自己要是御驾亲征,怕是被赵构的这只奇兵给直接偷家了。

    “罪臣听到赵构说过一次。臣不确定。”李邦彦并没有给赵桓肯定的答案,这一切都是他的猜测。

    但是死士肯定存在。

    赵桓冷汗直流,得亏自己忍了一手,赵构自称吴王的时候,他只是废了赵构康王的王爵,没有举兵南下。

    要是倾其所有南下平乱,这后院起火,怕是比当初八门进京还要糟糕。

    不过现在他已经知晓了此事,这刘家,留不得了。

    莫须,有?赵桓忽然想到了这个词,自己现在办的这个案子,有点像是莫须,有的味道啊!

    “程指挥!过来一趟。”赵桓叫了跟着自己来的亲从官,什么事,只要有了查的方向,就万事好说了。

    “去打探一下这个辛庄,如果确实有死士把守,那就一网打尽吧。”赵桓冷冰冰的说道。

    仁慈是赵桓给自己立下的人设,这不是阻碍他办事的理由。

第三百二十五章 烟熏火燎水淹抓耗子

    程褚从各方面都要比沈从还要优秀一些,为人要比沈从还要谨慎很多,但是程褚并没有捞到从龙之功。

    他保住了李纲,算是功绩,也刚刚足以让程褚变成指挥使。

    这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程褚最近不知道为何读书非常勤奋,赵桓对程褚是极为满意的。

    当他看到程褚的模样的时候,不由怒火中烧。

    “官家,臣引马到辛庄七里外停下,前往辛庄,没成想还没到辛庄,就遭到了暗矢,臣与三位亲从官都是这个模样,有负圣望。”程褚身上挂满了箭矢,得亏程褚生性谨慎。

    他在前往辛庄的时候,就已经全甲前去,要不然他就回不来了。

    “你无错。令胡御医好生给你看看,以后再议。令张叔夜点兵,领一万兵马到辛庄围剿刘家死士!反了天了!”赵桓愤怒的喊道,他自己本人带着人回了皇宫。

    开玩笑,这个时候去围观,会出大事的!

    此时此刻,这群死士的最大的目标是谁?必然是自己。

    赵桓为了不给军卒们捣乱,率先回到了皇宫,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赵桓连文德殿都没待,躲在文华楼上。

    带着朱琏和赵谌两人,防止宫中被渗透。

    这宫中出了多少事了?赵桓对宫人已经没有了基本的信任,即使延福宫和文德殿,赵桓都已经怀疑起来了。

    听说刘家豢养了死士,那还得了?

    张叔夜紧急调动兵马,开始清缴辛庄,而另外一批人围困了整个刘家府院。

    军队至,死士三下五除二就被收拾的干干净净,但是张叔夜也是一名宿将,不会轻易涉险,对于幽深的地道,甚至称之为地宫都不为过的刘家地道,张叔夜极为慎重。

    张叔夜将所有的军卒散播在整个汴京城中,开始烟熏整个地道,所有冒烟的地方,都用泥土堵上之后,张叔夜开始水淹。

    确定了刘家庄的地道入口是唯一的冒水口之后,张叔夜才停下了水淹的举措。

    无数死士在死亡的威胁之下,从洞口鱼贯而出,被张叔夜的大军抓了个正着。

    比李邦彦猜想的人数更多。

    刘家居然在京城里,天子脚下,豢养了五千余众的死士,在反复拷问之后,张叔夜才派人进了灌了水的地道之中。

    让赵桓心情非常差的是,得亏赵桓没有因为面子的问题,去问了问李邦彦,要不然这刘家的地宫就正式成型了。

    如果不是事发突然,刘家的死士的狡兔三穴,就可以跑的无影无踪。

    要不是事发突然,刘家的地宫的排烟排水的洞口就悉数挖好了,张叔夜想要拿下地宫,不付出昂贵的代价,简直是痴心妄想。

    要不是事发突然,赵桓也不知道在汴京城中,居然有这么多的赵构同党。

    几乎所有有名有姓的邸店大商,都是赵桓的忠实拥趸,他们给临安送了无数的钱粮做支持。

    不仅如此,刘家为代表的邸店大商们,私制弓弩,铠甲准备随时策应赵构的王师北伐。

    赵桓知道的突然,但是下命令没有丝毫的迟疑。

    而刘建,也没有死,他从地宫里爬了出来,被捷胜军给抓了个正着。

    “全杀了吧。”赵桓没有丝毫表情的说道。

    死士,什么是死士?

    一群亡命徒,赵桓翻了不少的卷宗,这些死士名义上是江湖的侠客,为了钱或者为了报恩,聚集在了刘家的手下。

    但是赵桓发现这些所谓的死士,不过是些在逃的要犯。

    在黑棺材面前,众生平等。

    所有的死士,没有扛得住两天,都一五一十的将自己的罪状,交待的一清二楚。

    都是些该死之人。

    赵桓之前下过一个对江湖流匪的诏书,就是他们必须下山,归入工赈监做工,维持生计,等待均田。

    而赵桓这次抓住的这群人,就是那些穷凶极恶,死不悔改的流匪,他们身上绝大多数背着人命官司。

    李纲的腿一抖,说道:“死士该死,那些商贾,官家。”

    “一样处死吧。女眷归入教坊,樊楼、甜水巷等官妓馆的空位很多,统统归到娼籍。男性流放岭南,建设琼州去吧。”赵桓看着手中的卷宗,怅然不已。

    自己一道政令下去,人头滚滚,万颗人头就这样死于闸刀之下。

    这是谋反,这些人不能留。

    李纲嘴唇动了一下,还是站了起来,俯首说道:“官家,死士约五千七百余人。皆背负命案,死有余辜。商贾之家首恶尽除,籍家产,也是符合律法。”

    “只是官家,那些女眷,多数都不涉及此事,能不能稍微宽容一下?以彰显官家仁德?”

    “捷胜军还有不少军卒,没有持家之人,这些女眷又不知情,编入教坊,徒增幽怨,到时候又是一阵歪风,歪诗。官家,不如将这些女眷重做军妇?成家的那种。”

    李纲叹气,官家这屠刀一举,就是近万人头,死士五千七百余人,涉案的商贾超过了五千,这一下就严重摧毁了整个汴京的坊市格局。

    李纲其实想劝劝官家的,可惜他找不到理由给这群人申辩。

    张叔夜找到了六千余副臂弩,五千余腰弩,长弓万张,箭镞数万,长短兵万余,这万刀刘,是真的万刀。

    这是明目张胆的造反。

    做事极为隐蔽的刘家等人,如果不是因为赵构说漏了一句,恐怕会一直躲在汴京地宫里伺机而动。

    “成家吗?说的也是,那就饶过女眷吧。其他的依旨行事吧。”

    赵桓也是非常的颓废。

    他想不明白啊!

    他的均田,让大多数农民受益!

    商改,结束扑买的承包制度,让税务透明,让商人们做事有了章程,而不是被帮派的游侠儿随意收税,他在保证大部分人的利益。

    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有了制度,就有了保障。

    为何这些人会选择帮赵构呢?

    赵桓异常颓废的坐在皇位上,这是他第一次如此模样,即便是金人来的时候,他都不是这个模样。

    意气风发,都是两个肩膀头扛着一个脑袋,谁都不是铁打的。真刀真枪的打了一场,大宋人人好男儿。

    可是他现在开始有些怀疑自己。

    这是一万人啊!

    他一道朱批,就是一万条人命,一万个家庭!

    但是他又不能饶恕这些人。

    事实上,赵桓只是将知情的涉案人员全部诛杀。

    按照宋朝法律,造反是要夷三族的。

    大宋的法律是极为严苛的,赵桓的这个政令,在朝臣眼里,甚至格外的仁慈。只诛杀了涉事之人。

    但是赵桓不能接受的是,自己已经让绝大多数人受益了,他们为何要造反呢?

    “李太宰,你说朕做错了吗?”赵桓出神的问道。

    李纲一愣,官家开始犹豫了吗?果然赵家人都是一样,出乎意料的优柔寡断。

    李纲叹气的说道:“官家,臣以为官家无错,错的是他们。涉及此时的多数是坊市里的一等商贾。他们欺行霸市,做事肆无忌惮。”

    “官家,商改正是动了他们的命脉,所以他们才选择铤而走险。”

    “涉案之中,没有一个二等以下的商贾,尽数都是邸店一等,官家,莫要挂怀。”

    李纲有些急切,官家你不能怂啊,你要是缩回去了,半截的商改,走了一半的均田,就没法走下去了!

    大宋就完了!

    赵桓猛地惊醒,他再次打开了卷宗,看了很久,才发现自己误会了。

    果然参与造反的都是邸店一等商贾,连一个二等的都没有参与,甚至有超过半数的一等商贾,都不知道此事。

    果然,万刀刘他们这次造反,搞得非常隐蔽!估计加入他们这个圈子,需要不少的考验。

    可惜被一个老狐狸的李邦彦,从赵构的一句话里,听出了不少的猫腻。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一旦有了些许的线索,那一切都会变得明朗起来。

    赵构果然是好队友啊!

    赵桓这才舒了一口气,吓得他以为自己的国政出现了问题。

    超过五成的一等商贾之家,几乎所有的中等商人和下等商人,选择了支持赵桓。

    除了税务,还有邸店规范的各种改良制度。

    都是些崇祯看了流眼泪的义商啊!

    赵桓这才算是明白了问题的关键。

    他也是被这个近在咫尺的造反给吓了一跳,细细理清楚关系之后,赵桓才放下了心。

    自己的国政没有问题,是适合现在大宋的。

    毕竟这帮一等商贾都觉得发不义之财,是错的,连万刀刘的考验都无法通过,可想而知,他的国策,是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

    这就够了。

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宋新文化之话本

    这场闹剧终于收场,而赵桓也感觉到了守旧力量的强大.

    五千人的死士,在京中作乱,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活动了这么久,居然自己毫无察觉。

    赵桓犹豫了很久,才对李纲说道:“稍复章之策如何?”

    赵桓说的是章的言论管控,控制言论,由百姓互相检举,朝堂的人力物力毕竟是有限的,但是百姓的力量是无穷的。

    赵桓想要的并不是文字狱,而是发动百姓的无穷力量来帮助自己,完成对守旧派的打击。

    李纲的脸色很难看,稍复章的策略,李纲就得被史书写成奸臣了。毕竟皇帝是不会出错的,所以,他这个宰相得背锅。

    他不愿意青史留下污名,但是现在看来,想要基构鼎新,哪里有那么容易?

    “臣附……”李纲俯首想要同意赵桓的决意,不就是个污名吗?

    李纲决定背了,多大点事。

    反正虱子多了不愁,自己之前在京中杀的人头滚滚,其实污名已经跑不了了,这点污名,其实无所谓。

    青史留名呀,自己要留名奸臣传了。

    只是他没说完,就被赵桓的话给打断了。

    “不妥,不妥。”赵桓连连摇头。

    这口子不能开啊!

    虽然万刀刘,刘建之事,敲响了他心中对守旧派的警钟,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啊。

    况且万刀刘的事,也没有让他噎住。

    “不妥。不能如此。”赵桓再次否定。

    他现在正式推出了《三国通俗演义》章回体的小说,旨在推动大宋的文化进一步升华,他这么一个控制言论的政令下去,这推动大宋文化,就成了无稽之谈。

    他的目的是要发动百姓的力量,而不是制造恐怖政治的行径。

    发动百姓的力量的方法很多,比如用钱。

    悬赏可以配合自己的扫黑除恶行动,对自己实际控制区域内进一步的筛查,举报查实一百贯。

    就这么干了。

    反正自己穷的只剩钱了。

    “李太宰,朕决疑准备五百万贯的赏钱,可检举涉黑势力不法行径。不知李太宰以为如何?”赵桓觉得自己的主意不错,笑着问道。

    李纲想了想,明白了官家的一些担忧,政清人和,其实很难做到,但是还是要尽力做到。

    朝堂里乱了,整个大宋就乱了。

    倒是这个政策,除了花点钱以外,好像没什么不好的地方。

    “臣觉得可以。本来臣在想能不能分田,后来一想,防止帮派流匪的报复,还是不均田,以奖励钱为第一要务,同样要做到监察,防止检举之人被报复。”李纲回应道。

    赵桓点头,保护检举人的安全,做好保密工作,也是自己政令的补充。

    “那就这么定了。”

    流匪帮派们没想到赵桓和李纲在朝中,三两句话,就把整个流匪帮派们给安排了。

    流匪帮派都很滑头,流匪深居山中,巢寨极难寻找,而帮派做事手脚干净,很少留下手脚。

    但是,若想天不知,除非己莫为,显然群众们对每条有价值的线索,查实后赏钱一百贯非常感兴趣。

    特别是有蒙面人真的切实领到钱的时候,更多的人投入了这场狩猎之中。

    赵桓看着各州府上的札子,今日探明了几处流匪营巢,昨日抓了些意图谋反的帮派,除了自己的腰包憋了点以外,没什么坏处。

    赵桓非常满意自己的这个政令。

    当然各州府挂名的皇室书坊大宋书坊,也在各地纷纷改了名字,而汴京来的精装版的《三国通俗演义》的销量,也让赵英笑开了花。

    虽然钱不是他,最后要归了国库,但是他依旧满是成就感。

    特别是无数的书商要与大宋书坊进货的时候,赵英更是让个书坊工坊加紧印刷。

    “福建路的范汝为递上了札子,上请官家准许建阳刊印《三国通俗演义》,建阳的余家时代经营书坊,手中书坊八十多家,官家。”赵英将一本札子放在了案上。

    这本札子,本来是余德写给大宋书坊东家的信,只是建阳余德并不知道大宋书坊的大东家,是皇帝。

    所以,这封信写到了赵英这里。

    赵英让范汝为上了札子,让官家裁决此事。

    “可以。”赵桓想了想同意了这个想法。

    三国通俗演义这种老少皆宜的小说,其根本目的还是提高社会对武人的认可。

    而福建路和江南地区,都是赵桓大宋书坊的薄弱点,有了建阳余家的帮助,赵桓的思想建设工作,可以更快一些。

    “这是余家最新写的目录,说是建阳书坊这些年攒下的一些比较好的话本,请官家过目一下,如果可以的话,可以联袂刊印。”赵英又摸出了一本札子。

    赵桓打开书目看了半天,最后的总纲里有107本话本,其中《醉翁谈录》等书,赵桓以前就看过。

    “最近李邦彦是不是还在书坊做事?”赵桓问道。

    赵英点头,说道:“士美的书坊,上周是各大书坊的榜首,出了好大的风头。”

    “你让他把这107本的话本仔细研读一下,加上标点,让其更加通俗易懂些,然后分门别类的进行刊印。”赵桓将札子扔给了赵英。

    他给大宋书坊找了个总编。

    李邦彦很显然是不能出仕了,他现在还在汴京,并不是赵桓还有心杀他,而是害怕李纲出事,没有替换的人手。

    而现在中书舍人赵鼎的种种表现,足以让赵桓放心,所以李邦彦起用的机会更加渺茫。

    但是这么个一肚子的墨水的前太宰,就这么放着也不是事,做个书坊的总编,也是不错。

    一百零七本话本,分为灵怪、烟粉、传奇、公案、兼朴刀、杆棒、妖术、神仙等八种。

    但是其中有些是不适合大宋书坊刊印发行,这里面的度,就需要李邦彦去把握了。

    “小说者,虽为末学,非庸常浅识之流,有博览该通之理。”

    “着令李邦彦,按照‘言非无根,听之有益’的基调去做。”

    赵桓还是做了指导,改编不是胡编,戏说不是胡说。

    要对大宋民众有益,才值得去费劲的发行。

    他相信李邦彦会明白自己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把事做好。

    赵桓最近也接触了不少的国政,其实做一个贪官满难的,上下打点,人情世故一个不拉,都要处理好,否则做不了大贪官。

    李邦彦无疑是个大贪官,但也是一个有才华之人,经过此次大起大落之后,他也相信李邦彦明白这次机会的难得。

    如果要是自误,那赵桓不介意砍了他。

    反正陈东和欧阳澈这些太学生,也不是不能用,大宋书坊离了李邦彦不是不能过。

    如果李邦彦能够切实把大宋书坊办好,李邦彦就可以改名李榜样,作为浪子回头的榜样。

    赵英眼珠子一转,掏出一本书来说道:“士美这《东周列国群雄演义》快写成了,全文十多万字,臣觉得不错,带在身上,官家要不要看一下?”

    “李邦彦不是抄家抄的一干二净吗?他还有钱贿赂你?”赵桓啧啧称奇的说道。

    大宋皇城司的察子们,掘地三尺的功夫还是不到家啊。

    “这次官家误会臣了,臣就是见猎心喜,这书还没写完,就被臣拿过来,倒是没有收钱。”赵英笑着说道。

    赵英这不贪污,朝臣们还以为赵官家又要大发雷霆呢,保持内廷和外廷和谐,靠的就是畸形的行贿受贿。

    这是时代的局限性,赵桓已经停止了宦官的招纳,在自己死前,彻底取缔了这种畸形的政治制度。

    “你也抢了李邦彦的东西?”赵桓嬉笑的问道,自己抢了赵臣夫送的红石头,赵英抢了李邦彦未写完的书。

    【楚平王无道行不义,不该父纳子的妻,金顶轿换成银顶轿,满朝文武谁敢提?伍子胥父上殿把本启,怒了奸党费无极!在深宫定下了一条计,可怜那伍子胥,一家老小三百口,一刀一个血染衣。】

    赵桓看了一段,写的是白话文,用的是新标点符号,赵桓不是很懂韵脚,他觉得读起来朗朗上口。

    话本本来就是为了勾栏里的评书人说书用的,赵桓看的倒是蛮有趣。

    这说的是伍子胥为何反出楚国。

    楚平王强行纳了自己太子的太子妃做皇妃,扒灰这事满朝文武没人吭声,伍子胥的父亲在殿上怒斥楚平王。

    被楚平王设计,杀了伍子胥全家老小三百多口人。

    太子流放,伍子胥投奔了楚国太子。

    赵桓仔细看了看这本话本,就知道这李邦彦即使不在朝堂,还是行劝谏之举。

    李邦彦是从河东路归来的,他对河东路的战事比较清楚,现在临潢府有两万捷胜军,孤军驻扎在临潢府。

    李邦彦虽然表面上写的是话本,但是实际上,还是说的当下的时事。

    当然赵桓又不是十全老人,他才不会做出文字狱这种没卵的事。

    对于王禀的事,李邦彦实在是多虑了。

    自己可是让其奉诏投降的皇帝啊,哪里能搞得忠臣投敌?

    自己这边是准备了筹码换回王禀的捷胜军,可惜王禀不同意,王禀给他的答案是,就是死,也不投降。

    “这不在朝中当宰相了,浪子倒是回了头,可惜这天下没有回头路哟。”赵桓将这话本放下笑着感慨了两句。

    赵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听不懂,但是不妨碍他将这话原封不动的转述。

    赵桓的书坊办的有声有色,而且还有大量的新话本跟随他的脚步,一起推动此事,让赵桓非常欣慰。

    这正统的名分,就是好用。

    可惜没有了正统名分的赵构,算是彻底慌了神。

    江南东路也反了。

第三百三十七章 欲使其灭亡,比使其疯狂

    “秦少卿,大势已去。”赵构呆坐在龙椅上,瑟瑟发抖。

    现在连江南东路都满是烽火狼烟。

    这让赵构极为的惊恐,他十分害怕,自己还没登基称帝,现在已经天下皆反了。

    “官家,此时臣有上中下三册。还请官家定夺。”秦桧也是满头大汗的说道。

    他没想到这吴国是个花架子,银枪蜡头,中看不中用。

    实在让他极为意外,这好好的怎么都造反了?

    赵构知道原因,实在是自己,真的大看了乡绅们,对大宋百姓的掌控力度。事实告诉他,大宋的百姓并不是那么容易忽悠。

    赵构连称制都没做,一切都是借着汴京的名号发号施令。而这一篡权的行径,被范汝为传播到江南东路之后,江南东路的百姓,反了。

    没有大义之名的赵构,再没有了控制局面的能力。

    “此时朝中根本已久不固,乡绅员外一心只为谋财谋利,不堪大用,人心已久不一。”

    “上无惯战之能将,下无用命之士卒,天下虽有勤王之义卒,可此王乃是汴京之大义,真伪莫测,虚实难分。流匪、盗寇滥竽充数于其中。”

    “官家,国危矣。”秦桧痛定思痛,说出了实情。

    这会再不说实话,赵构这花架子的吴国就完蛋了。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他秦桧也跑不了。

    “秦少卿有何良策?速速说来。”赵构赶忙问道。

    这个时候,哪里还顾忌颜面?

    秦桧稍微思忖了一下,根据他对赵构的了解小心的说道:“其上策,请援。请金兵至,平叛福建路,江南路,稳住江南,再图厚望。”

    “这哪里是什么上策!朕今日迟迟未曾登基,就是不愿受金国册封……”赵构说着说着就不说话了。

    他记得自己写的那篇文章,臣构言,今日来画疆的札子,已经被完颜宗望传的满天下都是了。

    他早就失去了脸皮,自然可以再不要脸一点,请金兵平叛。

    “说说中策。”赵构脸色发青的问道。

    如果有好的办法,他也不愿意屈尊人下,而且金人哪里有那么容易打发?

    秦桧略带为难的说道:“移驾琉球,中账至琉球,以防备临安行在被攻破,伺机而动。”

    赵构脸色更加难看,海船能扛得住风浪,但是并不是没有海船被大海吞噬的例子,赵构不愿出海,那代表着再无机会。

    “下策呢?”赵构再次发问。

    秦桧终于俯下身子说道:“全面仿照汴京作为,均田、军爵、商改、除流匪、废扑买。以此尚有一搏之力!”

    秦桧其实自己觉得这下策,方为上策。

    可是这策皇帝要受不少的苦,就无法肆意的享乐了。

    对于国政实在上策之上策,国策出现了问题,当然要变革,但是显然汴京皇帝压根不把享乐放在首位。

    汴京皇帝最喜欢的事,好像是批阅札子?

    秦桧禁不住的打了一个寒战!

    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想法,秦桧这才注意到,汴京皇帝简直可怕。

    不纳妃子,不好女色,仅有的几个绯闻也只是绯闻。

    不贪图享乐,不喜欢各种奢华之物,各地的祥瑞都是各种奇奇怪怪的器械。

    那是个古怪的皇帝!

    秦桧的脚都在打摆子,就是这次挺过去了,汴京皇帝稳住了朝堂局势,能不对江南赵构下手?

    侧卧之榻岂容他人酣睡!是宋太祖的祖训啊!一同寰宇,是任何一个皇帝,必然的使命。

    他已经看到了未来的格局。

    “亲相公以为该行哪一策?”赵构愣愣的问道。

    而此时的赵构真的慌了手脚,他仔细思虑了一下秦桧的三策,自己本身更倾向于请金国兵平叛。

    金国兵现在只能从海上来,那平叛之后,再送回去就是。

    不存在什么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问题,金人在江南地区是没有根基的。

    而且金人战力很强,至少这群泥腿子造反的家伙,打得过禁军,但是肯定打不过金人。

    正如秦桧所言,他现在上没有将领,下没有敢死之军卒,禁军压根出工不出力。

    甚至禁军并不是平叛,而是四处掳掠,官兵为寇,危害更甚!

    赵构已经完全慌了手脚,请金人无疑是上上之策。

    至于飘到海上去,赵构实在不愿意去!

    海上风浪太大,稍有不慎就是船毁人亡。

    偏安琉球,岂不是再无窥伺大统之位?

    至于下策,他的基本盘就是乡绅、员外,如果自己把乡绅们的根基刨了,说不定第二天,他赵构就被人给撵下去了。

    赵构现在慌得很,最终决定让秦桧去联系金人,看能不能派出金兵平叛。

    秦桧犹豫了很久,才前往了金国使者的驿站,准备见一下金国的使者,看看此事是否能成。

    秦桧面对金国使者,就是一阵的头疼。

    这个金使刘不是个好对付的人。

    刘是刘彦宗的儿子,燕京人,是正经的汉人,不是契丹人,也不是女真人。

    宛平刘家的祖上是唐朝的刘怦,卢龙节度使,权倾一方,曾经打的契丹人献马请盟。

    后来石敬瑭自称儿皇帝,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借着辽国的兵马称帝,刘氏就被卖给了金人。

    自此以后刘家殚精竭力的在辽国为官,出了两朝宰相,四朝上京留守,不折不扣的辽国忠臣!

    刘家为何如此行事?

    因为他们是被没有任何条件的卖掉了。

    刘家心中激愤,视盛唐为正统,视赵宋为乱臣。

    而且耶律阿保机汉名刘亿,皇后赐名为萧,追溯是刘汉。

    如果仅仅是追溯的话,根本不能拉拢这些汉民。

    耶律阿保机做的非常彻底,生生把草原王朝打造成了一个与中原王朝类似的国度。

    宛平刘家并非认贼做父,而是一直视辽国为正统。

    而且,耶律阿保机的南人南治,北人北治的政策,执行的非常彻底,刘家在燕京路权势不要太大。

    前期的刘家的行为可以归结到激愤,但是后面,就是在维护他们刘家,在燕京的地位了。

    而这个刘的父亲刘彦宗是个狠人。降金以后,一直为完颜宗望出谋划策,一心要金国灭宋,以维持自己在到燕京路的利益。

    劝降郭药师就是刘彦宗所做。

    可惜的是,刘彦宗在汴京城下,被宇文虚中的皇城司的察子们给杀了。

    一起死的还有郭药师。

    刘家别说在燕京路的权势了,现在燕京路都不是金国的了,哪里还有权势可以给刘家?

    所以完颜晟派出了刘,前来吴国册封赵构,好处就是埋在吴国的钉子,彻底掌控赵构的伪国。

    顺便试探一下赵构的态度。

    完颜晟给不了刘家燕京路的好处,只能从赵构身上找补了。

    赵构不愿意接受金国的册封,并不完全是因为自己要脸,那东西又不值钱。

    而是金国的条件,赵构不能答应。

    刘家要淮南,而金国要临安驻兵。

    赵构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安全,拒绝了金国对他的册封。

    只是现在不得不找到金国使者,同意金国的要求了。

    赵构已然走投无路了!

    秦桧很为难,他必须谈出足够有利的条件来,否则他想要的荣华富贵就离他而去了。

    任何繁华入了眼,还怎么忘却?秦相公站在驿馆外,终究是踏进了驿馆。

    万一这吴国还有救呢?

    刘脸上挂着笑容说道:“秦相公,一路车马劳顿来到了临安,马不停蹄的走马上任,堪称楷模也。秦相公辛苦了。”

    “不辛苦,哪里有刘使辛苦?一路海舟颠簸来到了临安。”秦桧赶紧客气的说道。

    刘显然已经知道了秦桧的目的,因为这不是第一次试探了。

    秦桧是第二个,那个杜充已经来过一次了。

    目的都是骗自己手中的金国册封诏书!一**诈的宋人!

    他笑着说道:“秦相公来驿馆的目的,某尽然知晓,金国的条件是之前说的很清楚,没有更好的余地。”

    “我刘家要淮南,做淮南留守。金国皇帝要临安驻兵。这是底线,若是吴国皇帝答应,这金国册封诏书,就是康王殿下的了。”

    刘笑的很苦,其实他的父亲刘彦宗死后,他就失去了依仗。

    在金国看来赵构是和汴京的赵桓,联手坑了完颜宗望。

    所以失了势的刘,就成了那个漂洋过海的人,苦哈哈的来到了临安。

    但是刘到了临安地界之后,发现全然不是金国猜想的那个模样。

    根本不是!

    赵构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鼠辈!

    但是金国给他的条件的底线就是这两条,淮南留守和临安驻兵。

    金国的这两个条件,完全是在狮子大开口,金国的皇帝完颜晟,就是用这两个条件羞辱大宋而已。

    所以刘的使命是注定无法完成的。

    刘不是没有努力过,他送到金国的札子,根本没有任何回复,金国还是不信任完颜构,不是,不信任赵构,会做出如此下作的事。

    他们认为,赵构配合汴京坑金人,是符合逻辑的。

    刘也是亲眼见了赵构,才知道这是个彻头彻尾的鼠辈,赵构的思维逻辑根本不是常人能够度量的。

    而且他在金国的亲朋告诉他,金廷已经四处传闻,他刘收了宋朝的贿赂,成了贰臣!

    刘也压根不打算完成自己的使命了。

    反正他待在临安,赵构好吃好喝的伺候他,只要他抓着圣旨不松手,就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和享乐。

    这就够了,失了势的金国贰臣,还想做什么?

    只是秦桧这深夜来访,是想要自己传给金国什么消息吗?

    秦桧小声的说道:“官家原则上同意了金廷的要求,只是在细节上,能不能打个商量?”

    “啊?”刘一口茶,险些没喷到秦桧的脸上!

    妈耶!这帮宋人真是太鬼精了!为了骗自己手中的诏书,连这等蠢话都说出来了!

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兵云集榆关城下

    刘无论如何都无法相信,赵构居然答应了自己的条件,换成谁都无法相信这个言论。

    原则上同意了议和,就代表了自己家门口要被驻扎了金兵!

    这是什么?任何一个中原王朝都没有过的先例!

    赵构他敢?

    秦桧详细的跟刘说了一下,最近赵构为难的处境,现在的赵构急需一个正统的名分,还需要一股精兵。

    无疑,接受金国的册封,金国就成了赵构吴国的宗主国,而藩属国向宗主国请求大兵平叛,乃是应有之事。

    “中原王朝未曾听闻向北夷俯首称臣者,构为先驱矣。”刘感慨的说道。

    中原王朝,特别是大一统的王朝,从无此先例,汉唐和亲也好,宋朝岁赐也罢,都是与皇帝结亲,这是皇帝亲戚。

    但是称臣做藩属国之事,亘古奇闻。

    所以秦桧不管怎么说,刘都无法相信,赵构真的同意了金国的狮子大开口。

    “此事务必有赵构的亲笔书信,某才可以向金帝禀报此事。否则断然不可禀报,秦相公若是真的有意,那就请回,让赵构,亲自写出亲笔书信,我代为承给金国皇帝。”

    刘还是坚持此事不能相信,他现在手里仅有的就是这份金国册封的诏书了,如果这封诏书被秦桧诳了去,他就一无所有了。

    秦桧最后长叹一声,离开了驿站,回宫请旨了。

    刘收到赵构亲笔书信的时候,将信将疑的将书信和赵构过往的笔记,做了详细的对比。

    他确认了的确是赵构亲笔所写,才将这封书信通过金国黑水司,带回了金国。

    可惜刘的这封书信,完全如同石沉大海了一样,在金国完全没有掀起一丝丝涟漪。

    因为金国现在正在谋求着再次攻宋,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哪里有空理会赵构的请兵札子?

    “哼!宋人奸计!”完颜娄室身负重伤,看着书信怒气冲冲的说道。

    韩世忠给他的那几下,已经过去了十多天,他还只能在床上趴着,所以他对宋人的印象奇差无比。

    而完颜宗望更是如此,上一次联合赵构行事,换来了什么?

    自己的本部精锐折损了近万余人,留在了平州的滩淤之上。

    而自己一直固守的金国大门,平州、榆关都丢了!

    他已经完全不能相信赵构,所以,对这封书信,他选择了雪藏起来,甚至连递给金帝的想法都没有。

    因为金帝谋划的战略计划,就是硬悍榆关,拿下金国的南大门。

    最近从各部调动了近十万兵马,云集榆关之下,就是为了一举收复失地。

    就连完颜晟都在黄龙府抽调了一万人的猛安军,前来参战!

    此次之战,乃是收复失地之战!

    金人的作战士气高昂,如果将书信呈上去,恐怕会有动摇军心的嫌疑。

    难啃呀!

    韩世忠是个良将,自从嗅到了金人有再次南下的意图,韩世忠再也不出关训练新兵了。

    不管金人怎么骂阵,韩世忠都跟没听见一样,缩在城关之内,当缩头乌龟。

    “先暂时不理会赵构小儿了。我们来看看如何攻取榆关吧。”完颜宗弼将堪舆图打开,看着巍峨的城关,一言不发。

    难搞。

    “十万精兵?十万精兵也打不下来啊。”完颜娄室乃是金国战神,他都说打不下来,可见其困难。

    完颜娄室面对榆关也只能和当初的韩世忠和岳飞一样,抓瞎。

    这攻城战,正面攻城实在是个大难题,本身金人的攻城能力就不怎么样,而且面对这天下第一关。

    完颜娄室觉得就是再来十万,他才能有胜算。

    他也是个人,和岳飞、韩世忠一样,是带兵打仗的将领而已。

    “挖地道?”完颜宗望尝试着问道。

    完颜娄室看着完颜宗望摇头说道:“你觉得你的对手,韩世忠是个蠢货吗?”

    守城方有防备的时候,挖地道这种事,根本是无稽之谈。

    现在韩世忠一副坚守不出的模样,一看就是早有防备,挖地道,只是送死而已。

    难道还能把城墙挖倒吗?

    “劝降?”完颜宗望再问,不过紧接着自己就摇了摇头。

    韩世忠那家伙,油盐不进的泼皮,根本不是将门子弟一样,一劝就能投降的。

    “降将,你觉得韩世忠会降?这是对对手的侮辱,也是我们自己的侮辱。”完颜娄室言辞拒绝的完颜宗望的提议。

    他是一个地道的武将,浑身上下都是武将那一套直来直去,他已经在战场上和韩世忠进行了交锋。

    打起来的那种舍生忘死,彼此都有。

    投降?

    “那你说怎么办吧!”完颜宗望叹气的瘫坐在椅子上,他也是一名宿将,只能颓然的坐在椅子上。

    是因为他知道榆关有多么难啃。

    “强攻吧。没有其他方法。蚁附,这个我们很擅长。征召渤海人做签军吧。”完颜娄室也没什么好办法。

    王禀在太原三千捷胜军拦住完颜宗翰多久?两百多天!

    这韩世忠手里有四万永定军!有两万捷胜军!

    他完颜娄室是真的没什么好办法,要是韩世忠出了城,还有的打,现在这个龟缩的样子,实在是,让人难以下口。

    “没有签军啊。”完颜宗望叹气的说道:“宋人那边的军卒对渤海人异常的好,他们把渤海人当人看,现在一时半会儿,征召不到签军了。渤海人都跑到榆关内了。”

    嗯?

    完颜娄室看着完颜宗望,他刚刚被完颜宗翰派到了这里,对这里的情况不太了解。

    签军征召的都是渤海人、汉人、契丹奴。

    现在契丹人那里,有个宗亲耶律余睹领着契丹人造反了,拉不到多少签军,而汉人本来就不多,渤海人就成了签军最主要的来源!

    而现在完颜宗望告诉他,渤海人也没有了。

    这怎么办?完颜娄室惊讶的看着完颜宗望,希望完颜宗望给他一个解释。

    完颜宗望无法给他解释,因为他是在想不明白那些汉人的想法。

    杀起金人来,丝毫不手软,没有任何的怜悯。

    现在榆关之外堆着两个高约十丈的京观封土,大老远就能看到,而经过一个夏天雨水的浇灌,京观上都长满了草。

    契丹人也都煽了,结果渤海人为何就有较好的待遇呢?

    没有直接杀死,为奴五年,居然可以转为良籍?孩子还能入户?这都是什么政策?

    完颜宗望不懂,低贱的渤海人,怎么会被当做人看呢?

    别说完颜宗望不懂,韩世忠都不明白为何自己的军卒,会对待渤海人和金人的态度如此不同。

    梁红玉倒是心思更加缜密些,她倒是能说出点原因来。

    因为渤海人和大宋无仇。

第三百三十九章 韩世忠治军

    韩山是一名永定军的军卒,他在攻伐平州的过程中,杀了两名金国士兵,因此均田五十亩地。

    燕京宅一座,还有渤海人两名。

    而这两名渤海人,让韩山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当初给这两名渤海人办理奴籍的时候,为了方便,将这两个渤海人的姓氏填成了韩。

    而这两名的渤海人的反应,让他措手不及,两名渤海人跪在地上,连续磕了好几个头,感谢韩山的大恩大德。

    渤海人和宋人并无两样,也没有金人那种留颅后发,系以色丝的奇怪发型。

    穿衣服也是汉人模样,没有披发左衽。

    而这些人,可能祖上也是汉人,可能是仰慕中原王朝文化,才如此着装。

    如果他们不开口,没人会知道他们是渤海人,而不是宋人。

    但是这些人一开口很浓重的渤海口音,咬字不准的问题就暴露无遗。

    而且还有大量的渤海人在燕京给他们修城、修寨子。

    同样在平州、沧州之间的粮草补给线上的官奴,也都是渤海人在做。

    所这些敦厚老实的军卒们,很难对与宋民无差的渤海人,产生和金人一样的仇恨。

    所以,韩山这些军卒对渤海人另眼相看,因为没有仇恨,相反宋人和渤海人,都有共同的敌人,那就是金人。

    赵桓在了解了边地的情况之后,才制定下了官奴、私奴五年转为良籍的决定。

    让赵桓做出如此决定的是,韩世忠的军报里,提到了渤海人曾经在韩世忠,攻伐平州的时候,经常会向韩世忠提供金人的种种情报,给韩世忠攻打平州提供了帮助。

    韩山现在神情极为紧张,这是永定军卒的一个很小的房舍,而这个房舍里,四面都不透风,即使在晚上,也不会将油灯的灯光给漏出去。

    他们在赌牌九,他紧张的盯着手中的牌,最后无力的瘫坐在了凳子上。

    他又输了。

    这一次他赌上了自己在燕京还没修好的宅子,还有自己赐姓的两名韩姓渤海人。

    都输进去了。

    之所以五十亩田没有输掉,是因为赵桓已经把地契给废掉了,严禁田产买卖的行当。

    所以这五十亩田,他想输也输不掉。

    “再来一把!”韩山振奋了精神,盯着明灭的油灯后的东家,十分坚决的说道。

    他感觉自己下一把就会赢了,就如当初在战场上,他认定自己会杀掉那些金人一样,他感觉到了赢这个字,正在向他招手。

    这种感觉十分的强烈,他十分确信!下一把自己就会赢!

    “老韩,你都没有输的东西了。”东家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连两个奴仆都输出去了。难道要赌上你那五十亩田?”

    “你敢赌,我也不敢要啊,要是被查出来,可是收田的惩罚,你敢我还不敢呢。”

    坐在上首位的东家,连连摇头,官家对均田查的岂止是严苛?

    虽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但是这个东家也知道,他不会撑死,相反,还会被罚的倾家荡产。

    “赌这个!”韩山将一双大手,用力的拍在了桌子上。

    “霍!”

    东家立刻站了起来,看着韩山说道:“你今天上了头,这是你的宅契,这是你的奴契,我还给你,这个不能赌。”

    东家知道韩山要赌什么,尾指。

    赌左手的尾指,一生只能赌一次。

    如果韩山赢了,之前输掉的一切,赌坊会把所有的输掉的筹码还给韩山,还要在赌坊;领一个份子钱。

    为什么这个东家不敢赌?

    他又不是开的赌坊!这种行为显然是帮派行径!官家扫黑的行动如火如荼,东家能不知道?

    开什么玩笑啊!这要是被稽查队的人知道,是要流放三千里,前往岭南的!

    他就是个军痞,小赌一下人头的赏金,今天玩的大了,韩山把宅契和奴契都输了,结果韩山输急眼了!

    “咱们是永定军,咱们不是街头那些帮派,不兴这个,还有这五十贯钱,老韩我求求你,不要闹了。”东家看着韩山赶忙说道。

    这要是见了血,东家跑不掉,整个房间里没有一个人能跑得掉!

    全都得到岭南喂猪婆龙去!

    “我一定会赢!来吧!”韩山还是如此坚定,在他掏出短兵的一瞬间,这个小屋子的门就被踹开了。

    “全部把手放在后脑勺上!所有人!蹲在地上,如果有任何小动作,视为抵抗!格杀勿论!”

    粗暴的喊声在整个小屋子里不断的传递,偶尔还能听到军稽查的人,怒喝的声音,他们手里端着手弩,严肃的看着房间里的十几个军卒。

    “如果胆敢抵抗,全部格杀!”

    韩世忠趴在一张床上,看到了灰头土脸的十几个人,这都是刚才军赌的人。

    “当初是不是跟着童贯伐过辽?”

    韩世忠龇牙咧嘴的坐了起来,光着膀子,大马金刀的坐在了这十几个人面前。

    永定军里有些军痞,都是当初童贯领着伐辽,打没打赢,还把军纪给败坏了。

    “你说你们丢不丢种少保的脸!”

    “这要是哪天下了地府,看到了种少保,你们有脸见你们的少保吗!”

    韩世忠大力的咆哮着,身上的刀口都沁出了血。

    “格老子的!不要当哑巴!说话!”

    韩世忠对着这帮永定军卒愤怒的喊道!

    永定军是精锐中的精锐!

    伐辽之战中,宋徽宗赵佶罢免了种师道的西军总管的职务,这群人就跟着童贯征战。

    结果呢?

    当初韩世忠从汴京带着四万永定军离开的时候,种师道曾经专门叮嘱过他,要注意他们的军纪,都被治军不严的童贯,给带坏了。

    即使种师道对此都没有太好的办法。

    “噗通!”

    这些军卒哐哐的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韩世忠依旧一脸严肃的看着这些人,但是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永定军经过几次大战,经过了血的洗礼之后,军纪就已经好了很多,经过长时间的征战,这群人身上的痞子气,基本上都被治了过来。

    这是他这个月抓到的唯一一批军赌之人,上个月是抓到了十多起。

    而这个月,也只有这一起。

    形势一片大好!

    韩世忠怎么治的他们?

    其实就是那种少保三个字,简直无往不利!

    你们倒是跳呀!

    种师道活着的时候,跟他们爹一样,爱兵如子这个评价,可是官家御批的评价。

    这群军卒更是感触良深,这时候提到种师道,这群光棍汉,哭的自然是稀里哗啦。

    “行了,别哭了,跟个妇人一样,只知道哭。”韩世忠等他们哭了一会儿,不耐烦的说道。

    “起来说话,按军制,军赌三十军棍,你们得挨。”

    “我亲眼见过一个赌棍,他的发妻嫌他赌瘾成性,就准备报官请和离。”

    “这个赌棍倒是狠人,剁了自己的手指,跟自己的发妻发誓不再赌了,没半个月,我就看到他又在赌牌九,左手码牌。”

    “不过那是我那个小村子的赌棍。”

    “你们是什么?永定军的军人!你们担的起永定军这三个字吗!你们配叫种家军吗?!”

    “你们看看老子头上的牌匾!天下第一关!你们觉得你们这样,能守得住这天下第一关吗?”

    “如果再有此事发生,流放岭南,和猪婆龙赌牌九去吧。”

    韩世忠非常的严厉的警告了这群违反军纪之人。

    他自然知道堵不如疏的道理,军阵苦闷无聊,连个女人都没有,这群糙老爷们兼光棍汉赌牌九,去做什么?

    韩世忠已经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他自诩是个泼皮,行事没那么多忌惮。

    最近渤海人投奔的越来越多,韩世忠准备让永定军卒婚配!成家!

    找点渤海人的女子给永定军的军卒婚配。

    他看了一眼梁红玉,就觉得这个主意非常的妙啊!

    有了家,就有了责任,这糙老爷们就会想得更多,对于治理军纪,有绝对的帮助!

    当然那些冥顽不明的赌棍,韩世忠也没办法,第二次发现军赌行为,就是脸上刺字,流放岭南,想赌只能和猪婆龙赌了。

第三百四十章 系统,连你也欺负朕是吧!

    韩世忠对于军纪的管理非常严格,他按照赵桓新兵制的札子,认真在原来的督战队上,建立了军稽查。

    效果还是非常不错。

    保证军纪,就保证了战斗力,在战斗开始之后,就能完全命令的下达,军卒的严格执行。

    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特别在守城之战中,现在榆关正在经历金人如同潮水一样的进攻,但是榆关却如同滔天海浪中的礁石一样坚挺。

    “韩将军,金人今天又退了。”传令兵匆匆而来,在韩世忠面前说道。

    韩世忠哈哈狂笑,笑着说道:“老子又不是没有长眼睛!统统有赏!”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金人选择了最次的一条路,来攻城。

    韩世忠和岳飞两人面对完颜宗望驻守榆关时的束手无策,现在换成了完颜宗望了。

    攻城是万不得已,也是最无奈的方式,到最后才能用的方式。

    而攻城中最有用的方法,就是围城。

    切断了守城方的物资补给,守城方就会越大士气越低,因为物资消耗带来的粮草补给上的困难,很有可能会带来守城方的军卒哗变。

    然后,投火,切断水源,封锁消息,就就可以加速瓦解守城方的守城意志,再进行攻城。

    这才是常见的攻城战,可惜完颜宗望无法达成围城这个条件。

    榆关的地理位置,一面向敌,金人只能啃一面,而另一面,金人是断断不敢翻山越岭过来,变成孤军。

    故用兵之道,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完颜宗望现在也没有五十万对等的精兵,来消灭韩世忠的永定军。

    但是韩世忠依旧不敢松懈,每日都会来城墙上,亲自督战。

    让完颜宗望非常绝望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攻城效果越来越差了,而他却没有好的破城之法。

    他更想不明白的是,为何平州就这样被宋人快速消化了。要不然可以在平州做一些小动作。

    宋人在平州的政策,是对渤海人和汉人以及契丹人怀柔,对金人的做法是堆京观。

    如此残暴的对待金人,应该遭到极强的反抗,韩世忠应该面临根基不稳的局面才对。

    但是完颜宗望收到黑水司的情报显示,平州连个起事的人都没有,之前金人统制之下的平州,就这样消无声息的成为了宋人的领土。

    金人都被韩世忠杀了,堆到了榆关城外。

    残忍吗?韩世忠不觉得,平州的渤海人也不觉得,所有的契丹人,也不这么认为。

    相比较被金人统治,汉人的统治,简直可以用优雅来形容。

    “夫人,你说完颜宗望有没有可能率领金人,转战大同府方向?”韩世忠盯着堪舆图发呆,他愣愣的发问。

    梁红玉盯着堪舆图很久,才说道:“如果王禀被完颜宗翰吃掉的话,完颜宗翰才能从云中南下,否则很容易被王禀切断粮草补给。”

    “所以我才说,完颜宗望从云中路南下啊。完颜宗翰围困临潢城,完颜宗望率领金国兵卒,前往云中路?”韩世忠最后皱着眉,盯着堪舆图,越想越有可能。

    “我得写个札子到京城,让官家明白前线战事吃紧。还得告诉杨忻中,让他小心提防,防备金人来袭。”

    韩世忠说着就要写札子。

    梁红玉抓着韩世忠的手,阻止了一下韩世忠,说道:“边将上书言事,很容易招惹拥兵自重的非议。”

    韩世忠看了一眼梁红玉日益隆起的小腹,将梁红玉的手拿下,说道:“那也得写。”

    他不知道自己本身就是边将,本身就是拥兵自重的事实吗?

    事实上,韩世忠现在手中控制兵力,比官家手中的兵力还要多!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我本绥德一泼皮,有今日今时,全仗官家起用,既然官家信任我,我当然以赤城待之。”韩世忠笑着劝解着自己的夫人。

    当然韩泼皮是个泼皮,那韩世忠就有着来自泼皮的一些小小的奸诈。

    边军效忠的并不是他韩世忠,而是官家。

    给边军均田的是官家,给边军发粮饷的是官家,给边军发媳妇的钱,也来自官家。军卒对他韩世忠言听计从,连赌棍都愿意听他说话,听他指挥。

    有一方面是因为军卒们真心崇敬每战必冲锋在前的骁勇,更多的,其实还是因为他是官家任命的边军将军罢了。

    这一点上,在种师道交给官家的新兵制的札子里,写的一清二楚。

    韩世忠虽然只看到了具体的政令,但是他对兵制本质的理解,超过了他的夫人梁红玉。

    梁红玉发呆,停了很久,才叹气说道:“希望官家,是个英主。”

    赵桓英明吗?

    赵桓觉得自己做的其实挺差劲的,

    比如现在,边城告急,赵桓能做的,只有督促粮草,保证前线供给。能做的只有犒赏三军,提升一下军卒士气。

    他再无其他有效的办法,没有如同唐朝文皇帝李世民那样的文韬武略,可以奇策定江山。

    也没有岳飞等大将,或者其他开国皇帝的英武,可以上前线亲自灭敌。

    甚至他现在连御驾亲征,都做不到。

    手无缚鸡之力的自己,感觉到的是自己的无能。

    自己的商改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若是此时离京,李纲激进的政令,只能转为保守。

    面对金人的侵边,边城的告急,赵桓能做的实在是不多。

    赵桓发出了犒赏三军的政令,甚至让自己的第一狗腿子,赵英,带着三百万两银元,前往了边城犒赏军卒。

    这三百万两银元,会在榆关、北古口、居庸关、张家口、大同府进行一轮犒赏!

    这些银元,赵桓完全是添头,不属于军功爵和人头赏之中,赵桓能做的其实真的不多。

    “唯有军卒浴血奋战,卫我大宋江山。”

    “苍龙负图山巍峨,九十九曲水清澈,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愿大宋山河永固,国泰民安。”

    赵桓的抚军圣旨写的极为简单,但是字字都出自本心。

    赵桓怅然若失的看着榆关的方向,此时此刻的他,觉得自己的心境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于如何做一个皇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当然赵桓对于如何做好一个皇帝,也不是平白无故,他最近在读帝王书。

    当然,不是《资治通鉴》,而是《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是宋太宗时期太平兴国三年成书,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共计一千卷,可谓包罗古今万象。

    这本太平御览,本来是宋太宗赵光义装x用的。

    他说自己每天读三卷,一岁而周。

    还把本来的名字,由《太平总类》改为了《太平御览》。

    当然,赵桓觉得赵光义说他一天看三卷,估计就是假的,这玩意就和御园和艮岳宫中刻意留下的那一亩三分地一样,都是装装样子而已。

    赵佶可从来没有收拾过那一亩三分地,所以,赵光义也没有真的通读过太平御览。

    虽然赵光义搞了个面子工程,但是现在却大大的方便了赵桓,他是切实的想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他现在批改完札子,就是读这本《太平御览》。

    学习如何做个好皇帝!

    “学习,学习个屁!”

    赵桓看着密密麻麻都是字的《太平御览》,就满腹牢骚。

    他想起了当初高三时候,拼命的时刻。

    如果仅仅一千卷的《太平御览》的话,赵桓也不会发出这样的牢骚了。

    因为还有一千卷的书在等着他,那就是《册府元龟》,也是类书,无所不包。

    “系统,能不能兑换一本,皇帝是怎么炼成的?或者将这些书精研一下?字太多了。或者出个简易版的攻略什么的?”赵桓在空无一人的文德殿叹道。

    【不能。】

    系统啊,连你也欺负朕啊!

第三百四十一章 穷奢极侈

    册府元龟和太平御览,严格来说,是类书,而不是帝王之书。

    帝王之书,应该看《皇览》,那本书四十四部共计八百万字。

    什么是类书?等同于不列颠百科全书。

    可惜,编纂者尽心尽力的编纂了给皇帝看的百科全书,想要让皇帝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但是不管是主持编组太平御览的赵光义,还是主持编纂了册府元龟的宋真宗赵恒,都没有把这两千卷的书读完。

    虽然都是做的面子工程,而因为这两卷书的字数,实在是太多了。

    除了赵桓以外,大宋没有皇帝,真的研究过这两本。

    共计一百一十部,两千万字的古言。

    赵桓每天读书都要读到深夜,赵家祖宗们欠下的债,都得他来还。

    当然,在大皇帝系统的兑换书籍目录里。

    赵桓也是大浪淘金,而为了赵桓找书方便,系统特别分门别类的将书籍整理好了,供赵桓兑换。

    赵桓发现大皇帝很贴心出了一个屏蔽的功能。

    赵桓首先屏蔽的就是成功学类的书籍,例如卡耐基之类的书,统统屏蔽掉了,包括但是并不仅限于所有效仿卡耐基写的成功学。

    成功?怎么样才能成功?赵桓觉得这些书,完完全全都是瞎扯淡。

    第二类屏蔽掉的书籍,就是心灵鸡汤。

    这类的书籍对于赵桓来说,完全没有什么用。如果自己不是皇帝,还能把这类的书,写出来骗骗钱。

    他作为皇帝,还是不要给大宋喂心灵毒汤的好。

    第三类的书,赵桓屏蔽掉了绝大部分的经济学方面的书籍,尤其是西方经济学的著作,基本全部被赵桓给屏蔽掉了。

    还是年轻啊!

    赵桓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曾经为了大宋的金融和经济,换出过一整套的经济学的书籍。

    但是打开书籍之后,赵桓敏锐的感觉到了这些书籍。

    全部都是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

    内容就是马后炮的翻版,统统都是在解释,西方经济为何更加发达。

    其目的就是忽悠欠发达地区,采用西方的经济制度。

    为什么赵桓觉得自己年轻,被系统骗了积分呢?

    因为大皇帝系统在赵桓换出书的时候,对这些书的评价,让赵桓吐血三升。

    【我们用一把梯子爬上了房顶,然后把梯子收走,告诉你们,不用梯子就可以上到房顶上来。】

    赵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觉得十分不妙!

    在看了几卷经济学类的书之后,赵桓算是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也彻底放下了这些西方编纂者的著作。

    没有任何一种经济制度,可以通行世界,不基于所处地区文明、文化、工业化程度建立的经济体系,只是空中楼阁。

    对于大宋的经济体系,有专门的计省依据生产力,不断的给赵桓谏言,出谋划策。一点都不比这些书籍差。

    赵桓最后屏蔽的就是时尚杂志和娱乐杂志,类似于《意林》和《青年文摘》之类的杂志。

    对于图集类的书,穿衣服的基本都被屏蔽了。

    至于不穿衣服的,赵桓倒是没有屏蔽,等到积分富裕的时候,兑换两本。

    当然,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这些不穿衣服的书籍,是馆藏类的藏书解刨学方面的著作。

    并不是什么iptd-xxx,ipz-xxx之类的东西。

    而此时此刻的赵桓非常的羡慕赵佶,这个没心没肺的家伙,住在艮岳宫里,倒是异常的优雅和潇洒。

    赵佶被沈从取走了童贯给他留下钱以后,就穷的叮当响,而赵佶又不太愿意向赵桓要钱。

    毕竟赵佶做事不地道在前,而现在舔着脸问赵桓要钱,赵佶拉不开面子。

    所以,赵佶最近写了很多的字帖,画了很多的书画。

    赵佶是个艺术家无疑,赵桓看了两三幅字帖,又看了几幅画,也不得不感慨,赵佶这家伙,浑身都是艺术细胞。

    那种古韵的美,让赵桓这个不懂艺术的家伙,都能看上半天。

    赵佶想要办个书画展,通过收门票,来弄点钱花,在李师师的把关之下,这些书画倒是一点都不敏感。

    赵桓准了艮岳宫办画展的请求,并交给了李师师去运作。而赵佶也有自知之明,完全没有参与其中的意思。

    赵桓为何同意了这个决定?太上皇这种危急皇权的生物,不是应该全方位的封锁吗?

    为了仁义二字。

    当然,赵桓并不是为了什么狗屁的青史留名,父慈子孝之类的字眼,他要宣扬的仁义,是对流落在外的二十六名皇子宣扬。

    你看,太上皇在京中不仅日子过得极为潇洒,连个人抱负都可以实现,个人书画展都是被允许的。

    甚至赵桓还提议了赵佶出席书画展的开幕仪式,结果赵佶非常明知的选择了称病身体有恙,不适合抛头露面。

    你不去也得去啊!

    赵桓让程褚专门跑了一趟,和李师师说了一下,赵佶这才同意了出席。

    而且赵佶还上书保证,绝对不说话。他的求生欲是极为强烈。

    赵桓的目的自然是将那些皇子们,赶紧麻溜滚回京城,不要给自己捣乱。

    赵佶的日子,是赵桓极为羡慕的。

    抚琴弈棋,宴吟歌舞,踏青赏花,带雨种竹,汲泉煮茶,古鼎焚香,悠然而惬意。

    “赌书消得泼茶香。”李师师轻轻抚琴,轻音在宫殿里悠扬而出,轻灵的歌喉在宫中传唱。

    龙团胜雪、顾渚紫笋、阳羡、日铸、瑞龙、双井的茶罐,摆在茶架上,而今天李师师点的茶就是龙团胜雪。

    龙团胜雪,银丝水芽精制而成,其茶品色白如雪,故此得名。

    茶叶有紫芽,中芽,小芽。

    小芽乃是刚生长出的茶芽,中芽乃是一叶一芽,也称之为一旗一枪,而紫芽,多为紫色,很少有人用于泡茶。

    而这龙团胜雪中的银丝水芽,就是将已经拣熟的中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光明莹洁,若银线然,而得名水芽。

    “一枪已笑将成叶,百草皆羞未敢花,十六水、十二宿火、正贡三十、续添二十、创添六十。官家请用茶。”

    李师师笑着将茶点完,而赵佶也将手中的笔停了下来。

    他刚刚写完最后一个字,接过茶水,细细一品,说道:“茶之妙,至胜雪极矣!每斤计工值四万贯,可是造价过于惊人。”

    “师师,还是不要再饮此等奢侈之物了,这乃是专供皇帝享用。”

    “老拙现在已经不是皇帝了。”

    赵佶现在没有丁点复政的想法了。

    他对现在自己的生活非常的满足,他不知道沈从和李师师,联合取走了童贯留给他的钱?

    童贯走的时候,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他,李师师不是他赵佶的人!赵佶安能不知道李师师就是赵桓埋在他身边的钉子?

    他心里一清二楚,但是他依旧选择了将童贯的钱藏匿的地方,告诉了李师师。

    其目的,就是为了求活。

    如何做一个太上皇?

    在他从临安跑回汴京的路上,那一个月的时间里,赵佶已经想明白了。

    那就是竭尽全力的表现自己的无害,他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政治博弈的资本,而童贯的死,其实也是为了赵佶的活。

    明白了这一切的赵佶,竭尽所能的表现着自己的无害。

    “上皇多虑了。当今官家乃是至仁至善之人,这龙团胜雪,就是当今官家赐下来的。有十多斤重。上皇安心饮就是了。”李师师连连摇头,赵佶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嫌疑。

    胆子有点小。

    这龙团胜雪,乃是凉茶类,煮沸冷却后,放入冰鉴之中,待到放凉正适用于消暑。

    李师师忽然想到了什么,轻笑了起来。

    当今官家对龙团胜雪的评价就不自觉的发笑。

    当时李师师求龙团胜雪的时候,赵桓还专门泡了一杯,问道:这冰红茶有啥好的?

    在赵桓看来,这玩意儿就是后世两块五一瓶的冰红茶而已,居然作价四万贯一斤,端是恐怖。

    当然,龙团胜雪的颜色更好看一些而已。

    “儿做这个皇帝,是真的不错。比某要强上万分了。但是某比儿善于饮茶!哈哈!”赵佶自嘲的笑道。

    赵桓的小名就是儿,但是他现在已经没有资格当面叫了,他现在只能叫陛下。

    赵佶自认为自己的皇帝做的不错,可是面对赵桓的种种功绩,赵佶却深知,自己输了,而且输的彻头彻尾。

    这也是赵佶彻底死心的理由,毕竟大宋越强,他就能享更多的乐。

    “儿让某去参加书画展,事先声明,某到后,一言不发,不给儿找麻烦。”赵佶尤为慎重的说道。

    李师师点头,说道:“上皇圣明。”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521/ 第一时间欣赏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 作者:吾谁与归所写的《北宋振兴攻略》为转载作品,北宋振兴攻略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北宋振兴攻略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北宋振兴攻略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北宋振兴攻略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北宋振兴攻略介绍: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北宋振兴攻略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北宋振兴攻略,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