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北宋振兴攻略TXT下载北宋振兴攻略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北宋振兴攻略全文阅读

作者:吾谁与归     北宋振兴攻略txt下载     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二十一章 他们是纳税的合法商贾!

    淳化二年的时候,松江上游不断淤浅,造成了港口东移,大船出入松江不便,海贸船舶只能停留在松江支流的上海浦,而这条支流,就是黄浦江。

    黄浦江将整个塘口一分为二,分成了浦东和浦西,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做码头,早在大观年间,华亭县令就已经向朝堂上书,请求在上海浦、塘口营建市舶司,以方便贸易。

    等了很多年,等到了一纸禁海令,而这一纸禁海令,让上海浦立县的打算彻底落空。

    上海浦的人丁骤减,但是依旧不乏铤而走险之人,冒险出海,上海浦还算热闹。

    在大宋官家恢复了津口市舶司的那一天,上海浦想要立县的札子,不知道被吏部哪个官吏翻了出来,才将上海浦立县从新提上了章程。

    随着淮南巨富陈家落地上海浦!营造巨型船坞、船舶、码头,市舶司衙门落地,上海浦的发展,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上海县的权知县事,是官家登基后,学制改革从应天书院国子监结业,并且顺利通过官考的学生,名叫严山高。

    他同时兼任了市舶司的司正,他对浦东码头的营建非常上心,这是政绩!

    三年一考,他可以把权知县事这个权字去掉,就可以顺利转正。

    这涉及到了他的仕途。

    “田师爷,官家发敕到了!这可如何是好!”严山高一脸着急的看着这封来自汴京的圣旨就是一脸的惶恐。

    他们这种权知县事,有可能一辈子都收不到一封来自官家的敕命,而他一共也就收到过两封来自官家的敕命,上一次收到敕命还是靖康四年十一月,关于那一天,严山高记忆深刻,仿佛就在几天前。

    田才良是严山高的师爷,严格意义上来讲,他应该算是严山高的幕僚。

    师爷自古以来就有,最高可追溯到《世本·黄帝》的史(文秘之意)官。

    大宋的所有师爷也都纳入考核,但是没有薪资,三年一考,优秀者可以成为县丞,等到知县事离任或升迁,可成为知县事。这是当初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县衙实权旁落,定下的规矩。

    田才良是严山高的同窗,国考的时候,棋差一招,没考过,但是成绩较为优秀,才来到了塘口做了严山高的同僚,倘若下次官考通过,这也能算做他的履历。

    “严知县,前几天船坞一万一千料大船交工的时候,官家不是才给你发了嘉奖敕命吗?一封嘉奖敕令,足以三年考评得个上上评了。”田才良劝慰着。

    这前一封敕令,真的没过几天,这第二封辞令就又到了,在田才良看来,这就是圣眷!严山高在显摆!

    严山高唉声叹气的说道:“官家知道了海商和倭国的矛盾,要我们收集海商的意见,我们是照实说,还是稍微修饰一下?”

    田才良以为严山高是在显摆圣眷,一听是这个事,也是眉头紧蹙。

    海商的事,他们也是到了塘口做了权知县事和僚从以后,才知道当年为何禁海。

    眼下他们面对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那就是到底要不要欺君。

    欺君之罪,就会被列入非刑之正的范畴,生死全在官家手中掌控,犯罪成本极为高昂,不是贪污几个钱,被调查那么简单。

    不欺君,按照大宋惯有的执政理念,祖宗之法、强干末枝的逻辑,他们也有可能成为罪人。

    “修饰一下吧。”田才良叹气的看着敕命,心中五味杂陈。他们都是刚出国子监没多少年的学子。

    之前做太学生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跟着知县事做过几年工作,他们太了解朝堂了,倘若海商实情被朝堂知晓,这刚刚兴起的海贸,一定会戛然而止。

    严山高站在刚建好没多久的上海浦县衙内,来回踱步,他之所以是权知县事,就是代理知县一职,上海浦还未正式立县,尚在筹备阶段,马上就要结束筹备,进入审查批复阶段。

    倘若如实汇报了情况,上海浦立县,将会变得极其困难。

    严山高用力的拍了一下桌子说道:“我决定了,如实上报,一切皆由圣裁!”

    田才良的眼神变得有了几分锋利,严词质问:“你忘了当初,我们在应天书院时候,起誓为苍生谋福的宏愿了吗?!为了你自己的仕途,安能将方兴未艾的上海浦毁于一旦?你对得起百姓,对得起商贾,对得起出生入死的海员?”

    “你自然可以一走了之,你是大宋官考的知县事,换个地方还能当知县事,可是对上海浦造成的伤害,谁来弥补!”

    严山高坚定的摇头说道:“我相信官家。官家,也值得相信。”

    田才良的眼神有些动摇,最终叹气的坐在椅子上,无奈的说道:“那就赌一次吧。”

    严山高将早就收集好的各种讯息,汇集成册,连夜誊抄,将海商们的种种行径写到了札子之中,这本札子很长,严山高用了整整一晚才写完,亲自送到了驿站,挂急字牌送往了京中。

    赵桓收到知县事极为厚重的札子,也是研究了很久,才明白了严山高的种种挣扎,以及海商现状。

    再开海贸以来,大宋的海贸直接从地下来到了地上,愈加繁盛,塘口市舶司的收入也越来越高,甚至有超过津口的趋势,这都在赵桓的预料之内。

    两个市舶司的税收增长,是大宋国帑税收增长的主要动力。

    但是海商在海上,除了要面对大海的风浪,海兽的袭扰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敌人,那就是海盗。

    路上有流匪,海里自然有海盗。

    这些海盗干着一本万利的买卖,截获一艘三千料的大船,能养一个海盗数年不用开张。

    海商们为了应对海盗的袭扰,自己出资、招纳成立了自己的“海贸护卫”,用来保卫商船。

    有了护卫,自然需要武器和军械。

    大宋禁止军械打造,尤其是弓弩之物,而这些武器,其实在技术侧,要求真的不是很高,所以大宋海商们选择了在占城、倭国、高丽购买,或者营建作坊来制造军械。

    而且就严山高的调查可知,眼下没有商贾支持的海盗,早就被武装到牙齿的护卫们给揍成了渣。

    这些护卫们手中的武器之精良,甚至连范汝为的福建水军都眼馋。

    而这些“护卫”在经历了最初的清缴海盗活动以后,就摇身一变,变成了海盗本身,成为了打击商贸对手的利器!

    现在海面上就是一场大乱斗!这种争斗也导致了这些商贾手中的武器越来越锋利,甚至连蒺藜炮都已经列装。

    官家担心的倭国欺负海商,但是对倭国来说,海商拥有的海盗,倭国完全无法应付。

    所以在定义上,海商们在海上的行径,等同于叛逆!

    赵桓拍动着手里的札子,感慨的说道:“果然呀,一入海就是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连倭国都吃不消,怪不得平盛清说倭国船舶到大宋的船十不存一,感情不是大海的锅呀。”

    “朕还担心倭国扣我海商,看来是白担心了。”

    赵英听官家这么说,就知道官家已经全然了解了海商上岸为商,入海为匪的面目,问道:“禁海?”

    赵桓摇头说道:“为什么要禁?!他们是在市舶司缴纳税赋的合法商贾!”

第八百二十二章 海贸行军监察司

    “我大宋水军无法庇佑他们正常通航,海商自我保护,有什么错?我们朝堂反而该反思!我们的水军去哪了!为什么不能保护自己的海商!”赵桓对着闻讯赶来的李纲说道。

    李纲站的笔直,来的还有刑部侍郎宋世卿以及揭发这个问题的陈子美。

    这是一个法理问题。

    宋世卿俯首说道:“他们在违法乱纪,手持军械,等同谋逆,而且多数海商如此行事,恐有祸端。”

    陈子美往后缩了缩,前几日的小朝会上,他给官家打了个样,现在整个海面上,真实的情况,并非倭国欺辱大宋商贾。

    海商有钱,出了海之后,无法无天的海面上,有钱的大宋商贾,能找到太多合作之人。

    赵桓明显看到了陈子美往后缩的模样,指着陈子美说道:“陈子美你说!”

    赵桓是打算让陈子美以商贾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商贾爱财重利轻义,但同样是大宋国民,朝堂不能只有一个声音,需要听取各方的意见。

    陈子美想了想说道:“臣觉得短暂禁海,整顿盘踞在琉球、万里海塘的护卫们很有必要,护卫们为了利益,在海上的争斗,比官家想的还要凶残,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死于争斗。”

    赵桓怀疑的看着陈子美,他本来打算让陈子美站在自己这边,结果陈子美倒好,直接投敌了!

    “这位严知县说的,其实有一部分海商们不敢告诉他,陈家养着万里海塘最大的护卫团,当然陈家护卫在万里海塘的作用,更多的是维持秩序,当然他们并不清白,也会参与到争斗之中。”

    “臣以为,还是清理一遍比较合适。”陈子美擦着额头的汗,这冬日里,说了两句实话,让他满头是汗。

    赵桓终于明白塘口船坞的存在,不单纯是为了给自己献上那个一万一千料的祥瑞,而是为了解决他们做生意的需求,甚至可以想象,塘口船坞的主要生意,大概是给商贾还有【护卫们】造船。

    【历史事件提醒:海盗劫掠证,在西方大航海时期,手持法兰西劫掠证,打劫其他国度的海船并不犯法,甚至在各大港口如数上报收益并且交税,就可以获得来自该国的保护,虽然劫掠证存在时间较短,仅有十数年有余,就被国家成建制的劫掠代替,但是依旧是大航海时期的一个历史烙印。】

    大皇帝系统的提醒来到了赵桓面前,虽然随着赵桓处理国事越来越纯熟,大皇帝系统出现次数越来越少,但是关键时刻还是给了赵桓一些历史依据。

    赵桓想了很久,在心底问道:“我们也可以这样做吗?”

    【不可以,也不需要,因为我们是中国。大宋天子,你拥有全世界最好的百姓。】

    赵桓好好琢磨了这句话的含义,坐直了身子说道:“宋少卿,你看陈子美承认了自己的罪行,他手持军械在域外海域为争利而厮杀。你要当堂捕了他吗?”

    李纲站了出来,作为太宰,他从假期综合症中恢复过来,觉得这事再这么吵下去,会出现大问题。

    他本来今天打算去邙山上柱香,再去忠魂山上祭祀,休息了几天,似乎脑袋都要锈掉了一般。

    李纲站了出来说道:“官家!万里海塘是我大宋默认海疆,那并非域外,乃是大宋疆域。”

    赵桓哭笑不得的看着李纲,前几年大宋禁海的时候,怎么你不说那是大宋疆域?

    不过这么占了万里海塘,也没有人敢说一个不字。

    因为他们连海商的护卫队都打不过,更别提大宋官军了。

    李纲看着官家知道了自己言谈上有纰漏,正了正衣襟说道:“臣以为,这些护卫应该整治!倘若愈演愈烈,这些护卫都会变成海盗,最后商贾也会失去对他们的控制,他们就会劫掠最富饶的大宋!”

    “眼下看一时的整治,可能让海贸出现一些纰漏,甚至市舶司的税赋降低很多。但是不整治,遗害千秋万载。还请官家明鉴。”

    赵桓想了很久,说道:“宋少卿,倘若我们指定《海科》,那这些海商,还有这些现在还是护卫的人,是不是也要追责?”

    宋世卿看问到了自己的专业范畴,赶忙说道:“是的官家,按照律法溯及力和司法溯及力而言,这些护卫的罪行,属于从旧兼从轻的范围,也就是说,新的律法出台之前发生的案件,但是尚未判决,适用新的律法。”

    “官家,他们是匪。”

    赵桓用力的吸了口气问道:“之前有一批亲事官,他们跟随郓王赵楷入宫谋反,朕特赦了他们,那这些护卫朕可以特赦他们吗?”

    “毕竟海商行径和护卫的出现,是大宋没有水军可以保护他们,是因们大宋朝廷不能保证他们的海贸安全。说到底皆是朕误民,罪在己身。”

    赵英胳膊肘用力一推,把左右御史官写的札子推出了一大篇的墨迹,郓王是坠马而死,这俩史官乱记,是要出现宫廷记录混乱和矛盾。

    倘若未来朱凤英的孩子当了太子,顺利继承了皇位,这种记录肯定会惹祸上身。

    “官家仁善。”李纲俯首夸了一句,说道:“臣有个折中的法子,在塘口、福建、岭南等地成立海贸行军监察司,将这些护卫纳入管理之中,并且日常海贸护航,则由海贸行军监察司统筹安排。”

    “若是时机成熟,官家想要组建大宋远洋水军之时,也可以从这些海行司中,挑选人丁充军。”

    “再作《海科》规范约束海商行径,这样一来,海贸才会逐步的规范。”

    “事实上,严知县,也曾经上书提到过这事,臣对这本札子做了批注,正准备递给官家朱批。”

    赵桓将札子拿在手中,包括启动立法程序,作《海科》以束民,成立海贸行军监察司规范护卫行为,还有对于海航护卫的一些见解。

    李纲的批注多数集中在监察司的设立上,而且这几个地方,李纲也有计划在这些地方成立新的市舶司,来扩大海贸。

    站的位置不同,眼界自然不同。

    赵桓看着李纲密密麻麻的批注,笑着说道:“严知县上札子之前,是不是差人打听过?早就商量好的?”

    李纲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十分淡然的说道:“北方海面结冰通航不易,再加上年关将至,整个海塘都由我大宋海商为轴,他们不动弹,海上其实没多少船,本来等算等到过年后再拿出来的,此时动手,最为恰当。”

    赵桓拍着手中的札子笑着说道:“那严山高他们,有的忙咯,这个年,怕是过不了。”

    “官家得下个特赦的札子。”宋世卿梗着脖子说道。

第八百二十三章 安娜的疑惑

    赵桓当然没有吝啬一封特赦的诏书,而且这个海贸行军监察司,更像是一种招安的手段,对海上的地头蛇们进行招安。

    而大宋要做的就是强龙硬压地头蛇。

    这本来应该产生剧烈的冲突,但是大宋海商们的根在大宋,他们跑又跑不了,也无处可跑,只能乖乖的交出了护卫。

    海商们每年都还要因为这些海贸监察司的成立,而付出一笔费用。

    这笔保护费比过去养护卫的花费要少很多,进行的还算顺利。

    范汝为和何栗两人作为两浙路和福建路岭南路的经略使,自然要他们负责招募、训练护卫之事。

    大宋人从来不是铁板一块,哪怕在赵桓对金国有如此压迫性的优势下,针对黑水司的活动,皇城司几次重拳出击,到现在,黑水司不还是在活动?

    大宋一亿人丁,出几个愚钝之人,也不稀奇。

    这次的招安护卫的行动,有的海商愿意交出护卫,有的海商觉得自己养的护卫,凭什么?不愿意交出护卫之人,就带着护卫远遁倭国、占城,也不算少。

    “罗马人曾经几次面对瘟疫,大约在五百年前,查士丁尼一世是一位和陛下一样强大而自信的君王,他想要恢复罗马曾经的荣光,并做出了努力,就要达成目的时,一场源自于埃及的瘟疫,打断了他的复兴。”安娜扶着茶盏,看着忙碌的大宋皇帝,叹气的说道。

    赵桓放下了手中的札子,严山高这个知县,做事还是极度认真,有些海商觉得自己被官家抢夺了利益,不愿意交出护卫,严山高都进行了劝解,目前途径上海浦的众多海商,已经交出了手中的护卫。

    简在帝心。

    安娜长公主在大宋的游学还算顺利,大宋百姓和官僚也有大唐遗风,并没有太过为难这位长公主,因为其著作在京畿路的大卖,她的日子也算不错。

    而今天安娜长公主递交了拜帖,希望大宋皇帝能够解释一些疑问,赵桓闲来无事,就准了她入宫。

    安娜翻动着手中的笔记本,说道:“当时君士坦丁堡大约四成的城民死于那场瘟疫,英武的查士丁尼一世以及大量的将军被感染。而整个罗马,大约有三成的民众死去。那是一场灾难,也是一场浩劫。”

    “你想问什么?”赵桓看着安娜,接过了朱琏递过来的糕点和茶水,放在温泉旁侧。

    延福宫住着三个妃子,贵妃朱琏,淑妃李清照,德妃朱凤英,贤妃曹娴并不住在延福宫。

    三妃一帝,伺候的宫宦络绎不绝,因为温泉的原因,四周并不寒冷。

    安娜将自己的笔记本放好,掏出了鹅毛笔,说道:“据我所知,金国和倭国,甚至克烈部的鼠疫正在蔓延,除了克烈部地广人稀,疫情并没有迅速扩大,金国和倭国以及塔塔尔人,在病魔手中,如同待宰的羔羊的一般,是什么让大宋免于此难?”

    赵桓摇了摇手说道:“首先朕需要提醒你,大宋并没有幸免于难,我们鄂州水疫造成了超过十五万以上的伤亡,这些人死于水患、水疫、天气、食物,瘟疫对于金国是一场灾难,对大宋同样也是一场灾难。”

    “天气复杂多变,疫情如同这干燥冬日里的火苗一样,哪里都可能燃出熊熊烈火,吞噬掉它能看到的一切。”

    大皇帝系统说靖康二年开始的百年平均降低两摄氏度的气候灾难,伴随着瘟疫、暖冬、蝗灾、水患,瘟疫甚至都不知道的危急,都是对大宋中兴的考验。

    安娜露出了苦笑:“大宋还会对瘟疫分出水、金、鼠疫,我们甚至不知道瘟疫已经降临。鄂州城邦的水疫,已经控制得当,你们的保民官正在鄂州城邦进行救灾,显然他的能力可以完成鄂州城邦的复苏。”

    赵桓哭笑不得看着安娜,保民官这个职能倒是符合大宋朝经略使和总管的职能定位,只不过鄂州城邦,俨然属于文化差异。

    赵桓试着用安娜能够理解的话说道:“因为我们大宋的百姓相信我们的朝廷,他们知道朝廷需要对百姓负责,而朝堂显然也有这个责任。”

    “当然有时候,有些君主贪图享乐,好逸恶劳,也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百姓对前往救灾的荆湖水军比较恐惧,但是荆湖水军用行为证明了他们的价值,随后百姓们在这场鄂州战疫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相互成就。”

    “鄂州不是城邦,在秦以后,城邦联盟政治在这片土地上,并没有了生长的土壤。”

    赵桓纠正了安娜的说辞,显然这个和宋人长得较为接近,鼻梁高挺的姑娘,依旧没有发现大宋的核心价值观。

    大一统,是所有君王毕生的追求,包括赵桓本人。

    安娜尝试着理解,然后问道:“是因为你是皇帝吗?在我们罗马,皇帝必须要亲自上战场,并且足够的勇武,而且还需要赢得元老院的支持。我的父亲就是如此,他一生忙于战争和说服元老院,一刻也不能停歇。”

    “而陛下似乎没有亲自作战的战绩,也不像是一个将军,也不需要说服和元老院对等的朝臣们,就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甚至连赦免罪犯,都无人反对,还要夸耀陛下的善良。”

    “似乎陛下没做什么,就赢了所有城邦的保民官的尊重,甚至这些官员的生死都掌控在陛下的手中,而且似乎很清闲,与三位美丽的妻子,在如此华丽的宫殿里的温泉边喝茶。这让我很难理解。”

    灵魂拷问!

    赵桓掰着指头算了算,安娜的这个说法,其实并没有错,赵桓的确是一路躺赢过来,军事上前期依靠种师道,后期依靠岳飞,而在政治上,李纲从赵桓登基以来,一直是他的左膀右臂。

    财路上,国帑靠的大宋朝堂,内帑靠的赵英。

    赵桓笑着说道:“首先我们的皇帝若是无道,不能履行自己的责任,同样被百姓用残暴的方式赶下台,下场极为凄惨。而皇帝的责任就是保民生,安天下。”

    “保民生,就是阻止勋贵对百姓们的压迫,安天下,自然是拒敌于国门之外,我给了百姓尊重和安康,就不会被迫吊在歪脖树上。”

    “倘若我不给百姓安定和尊重,他们就会在我被金人抓走的时候,额手称庆。”

    李清照听着官家胡说八道,哭笑不得说道:“他们不会额手称庆,甚至会想方设法的救你,工赈院的民夫,可是有很多流匪,他们闻王城被围,赶来相救之人,连琼州都来了人。”

    “这就是大宋百姓,而他们要的并不多,吃饱穿暖。”

    “他们虽然不认识官家,但是他们希冀于官家是个明君,能够让他们吃饱穿暖。”

    “而官家就是这样的明君。”

    赵桓点头,李清照显然比他说的更有几分道理,也更能回答安娜的问题。

    赵桓对皇帝的理解是食物链关系,百姓们会选择他们的皇帝,而皇帝需要压制贪婪的官吏、勋贵、宗亲、地主和流匪。否则百姓们会用小推车投票,到底谁才是真王。

    李清照的理解是周朝至今,基于周礼的千年来建设起来的价值观和需求来回答问题。

    安娜追问道:“倘若有一天,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听说过吗?”赵桓满脸的笑容的说道。

    他和李清照的回答,其实殊途同归。

第八百二十四章 真正的强盗

    安娜显然不了解中国的哲学思维,习惯了城邦的理解思维的她,思维已经定式。

    在赵桓看来理所应当的救灾行为,在安娜看来,完全不可思议。

    安娜一摊手,表示自己并不明白,但是她还是记录下来,以待以后慢慢研究。

    安娜一边写一遍说道:“或许,你们的办法,才是最有效的办法,那要花很多的钱,当然大宋也足够的富裕。”

    中西方思维的碰撞,让安娜略微有些眩晕,她看着笔记本上的问题,想了很久继续问道:“据我所知,这几日邸报、晨报都在用极大的篇幅,来讲解关于《海科》的制定和具体的规则。”

    “尊敬的陛下,为何要将饶恕那些罪犯,他们在海上杀人、劫掠船只、手段凶残,陛下的敕命,引起了民众们的反感。”

    “我说的是陛下赦免罪犯的命令,若是放在罗马,恐怕会激起民众的大规模抗议。”

    赵桓突然发现,为什么后世的那些大人物,尤其是那位没有人比我更懂媒体的大人物,如此讨厌媒体的采访。

    安娜的问题的确是有些尖锐,连大宋刑部侍郎宋世卿,那么刚正的一个人,都不愿意轻易冒犯皇帝,来询问这样的问题。

    赵桓思考了片刻,笑着说道:“十五年前,大宋的皇帝禁海,任何一艘船舶不得离开码头,巨大的船只被毁,塞进了火炉里当成了燃料,市舶司的正常秩序被打乱,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海贸依旧十分频繁。”

    “大宋的商贾需要将南方制作的种种商货,卖到海上各国,你知道,那能卖一个好价钱。丰厚的报酬,值得他们铤而走险,当然也值得亡命徒们对他们下手。”

    “海商们在朝廷没有办法保护他们的时候,他们自己保护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吗?”

    “你知道人权这里两个字,最重要的是活着的权力。”

    安娜思考片刻,这个逻辑很容易理解,她将自己的观点整理清晰只后,写在了笔记本里,笑着说道:“尊敬的陛下是一个博爱的人,但大宋在辽东的行为,对金人的清理,与陛下说的完全相反。”

    赵桓看着安娜,她是第一个在自己面前提起此事之人。他抿了一杯茶,说道:“那是复仇。”

    安娜摇头,他对宋人这股子记仇劲儿,始终不能理解:“河东之事,已经过去了五年之久,用凶残对待凶残,用邪恶来对付邪恶,并不是化解恩怨的办法。大宋有句古话,冤冤相报何时了。”

    “那就清理干净好了。”赵桓无所谓的说道。

    安娜有些迷茫的看着面前这位东方君王,她一直以为这个男人就是她一直苦苦寻觅的约瑟王。

    可是这位君王在面对宋国百姓中,展现了他的仁德,如同父神一样的博爱,甚至连犯罪的人都能原谅,都可以下旨特赦。

    因为他们犯罪的原因是以为太上皇的错误政令,是大宋朝堂的考虑不周。

    但是面对金人的时候,居然能够如此轻描淡写的说出了清理干净的说辞。

    这让她极为迷茫。

    安娜疑惑的问道:“在陛下的心中,只有宋人才算是人,而其他的人,都是…蛮夷?”

    赵桓看着安娜疑惑的小眼神,怅然若失的盯着如同蓝宝石一样的苍穹,临近过年,马上就要立春了,候鸟们一会排成了人字型,一会儿排成了一字型,飞过了汴京的上空。

    当然在赵桓的视角里,这些候鸟的形状更趋向于……

    因为价值观不同导致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所有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

    当然安娜的问题,也让赵桓的内心,对自己产生了审视,来到大宋五年,他终于被宋人的华夷之辨的价值观同化。

    在这个时间点里,宋人是足以自傲的,汴京城守门的卫兵的生活,甚至要比一些大秦公爵的日子更加舒适。

    武备不兴,但是因为赵桓的出现,导致了现在的宋人,越来越像唐人那般自傲,宋人现在也有资格自傲。

    而在后世,主流世界,却完全相反。

    他摇头说道:“蛮夷,我们大宋可以教化,可是对于魔鬼,我们只能消灭,华夷之辨的讨论中,契丹人、克烈部、漠北诸部、西夏人都是蛮夷,但大宋并不会对他们赶尽杀绝。”

    “事实上不仅仅是我们大宋在消灭他们,克烈部严阵以待,随时等待着封堵金人,而上京路的契丹人,和他们也有血仇,并不打算让他们通过他们的境内逃亡,今天的局面完全是金人咎由自取。”

    安娜将自己手中的鹅毛笔写完,松了一口气,她终于对她的约瑟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并不是一个如同父神一样仁善的人间真神,他的爱,只笼罩他的子民。

    赵桓看着安娜合上了笔记本,笑着说道:“如果没有问题的话,朕就要去处理札子了。你觉得朕什么都没做,其实朕真的很忙。”

    赵桓站了起来,三位皇妃一样站起来,恭送了皇帝离开假山处。

    赵英亦步亦趋的跟着官家离开延福宫,留下了三位皇妃和安娜继续交流。

    “其实官家没必要回答安娜长公主的那些问题。”赵英低着头突然说道。

    赵桓笑着摇头说道:“朕问心无愧,朕是大宋的皇帝,自然需要为大宋的利益做事。她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自然觉得朕是一个虚伪的人。”

    赵桓回到文德殿的时候,看到的第一本札子,就面露奇色的说道:“这本札子上的消息属实吗?”

    赵英看了看札子上有赵鼎的印鉴、各地驿站的盖的章还有李纲的批示,笑着说道:“这本札子是赵相公送来的原件,想来是做不得假来。”

    赵桓摇头将手中的札子放下,事情的发展越来越迷幻了,上次克烈部送来一万头羊给了大宋,是因为鼠疫,更多的是因为炭疽。

    赵桓的回礼中有一部分是大宋精心挑选的金银财宝、犀角制品,还有一批面罩。

    而这批面罩,被塔塔尔人劫了。

第八百二十五章 阴阳怪气

    这批面罩,送到克烈部之时,在交接没多久之后,塔塔尔人突然出现,劫走了面罩,金银器物留在了原地。

    当然这批物资里,还有一些来自大宋的防瘟的药材,同样被劫走。

    “朕记得塔塔尔人是漠北草原,分化到大鲜卑山的分支吧,他们连自己人都打劫?”赵桓看着札子,起了疑心。

    赵鼎当然要选择干涉,派人质询塔塔尔部,塔塔尔部表示会归还这批面罩,只是次日,塔塔尔部派出的游骑告诉赵鼎,说这批面罩已经找不到了……

    找不到了,这个理由,赵桓只能摇头。

    “这本札子怎么回事?只有外面写着字?”赵桓拿起了另外一本札子,翻动了半天,里面居然一个字没有。

    难不成是传说中的秘密传递讯息,使用的隐形墨水?

    赵桓将札子递给了赵英,让他去处理一下,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失误。

    赵英同样翻动着札子封皮上写的《金虏防疫科》的札子,看了半天,又放回了桌上说道:“官家,这本札子是韩昉在山海关递上来的。”

    赵桓再次拿回了札子翻动了一下,明白了韩昉这本札子的意思。

    金虏防疫等于没有。

    “哈哈哈!韩昉也是个妙人。”赵桓笑着将两本札子放在了一起,说道:“去吧这两本札子送到大宋书坊去,让李邦彦写到邸报上,让咱大宋的百姓也乐呵乐呵。”

    韩昉的这本札子,充斥着黑色幽默,而李邦彦当然知道,官家送来的这两本札子,目的很简单,就是凝聚向心力。

    在大宋朝全力以赴救治鄂州之时,汴京和整个大宋都人心惶惶,生怕陛下铡刀挥下,以灭城为手段进行防疫。

    这完全是凝聚人心的两本札子,李邦彦稍微加工了一下,就发到了邸报上,促进了一波邸报的销量的同时,完美完成了官家交给他的任务。

    他将类似的任务,通称为舆论导向。

    只是稍微回过神来的李邦彦,让他挠秃头的事,终于有了解决办法。

    他不断的利用大宋书坊控制的小报,不断的对这件事进行讨论,给等待着过年闲的没事干的汴京百姓拱火,让塔塔尔人、金人办的糊涂事,迅速发酵,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连尚膳楼的说书人都把这件事写成了话本,在尚膳楼博人一乐。

    直到临近过年前,突然出现的一份名为《三联》的小报,出现在李邦彦的面前时,李邦彦终于面带微笑。

    官家让他办的事有着落了!

    【赞曰(总结来说):对于金人的疫情,也许我们不必着急做出结论,而是应该鼓励金人因地制宜的做出不同的应对,这样起码可以帮助金人清理低贱、虚弱的人,好让以后的金国都是强壮的子民,让金宋之战,陷入胶着。】

    【而这,才是更高级的对抗瘟疫的手段。】

    官家当初训诫他之前,还交待了一件事,那就是让他查一下到底有没有黑水司承办的小报在蛊惑人心。

    但是官家既没给他调动皇城司的权力,也有给他调动开封府府衙的权力,他怎么查?

    但是因为前段时间他钓鱼恶了官家,他又不敢进宫问官家说这个事,他有意鼓动这金国丑事,成为街头巷尾的笑话,目的就是让某些黑水司的探子办得小报,漏出马脚。

    “他们急了,他们急了!”

    “说历史的一片灰,落到人身上是一座山的是你们,说大宋朝堂隐匿鄂州、辽东瘟疫的是你们,说每横每竖都是一条性命一个家庭的你们,现在说躺平任锤,优胜略汰公正的也是你们!”李邦彦看着三联的名字,咬牙切齿的说道。

    他并没有立刻禀报官家,因为他知道这不会是个例。不用过多久,就会有一批人冒出来,他们会带着理性、中立、客观的立场,讨论此事。

    到那时,一网打尽!

    李邦彦挥毫濡墨,开始了属于文人范围的战斗。

    作为一个以笔尖为生的人,他很快的就抓到了这段话的关键点。

    【赞曰:对于塔塔尔人劫克烈部的医药用品的行径,也许我们不必着急批评塔塔尔人以邻为壑,而是应该鼓励克烈部用弓箭和铁骑自己讨回公道,这样起码可以让塔塔尔人长长记性,好让以后的塔塔尔人明白自己到底有几斤几两。】

    【而这,才是更高级的调停手段。】

    李邦彦满意的吹干了墨迹,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他提炼出的关键点是:对于…,也许我们不必着急批评…,而是应该…,这样起码…,好让以后…,而这才是更高级的…。

    这样的填空造句,很容易让人暴走,引出更多的敌人!

    李邦彦看着手中写好的小报,无奈的说道:“这一开口,哪里还有一点儒雅随和呀。”

    赵桓躲在宫里,以为今年过年前和前几年没什么区别,没成想过年前还看了一出大戏!

    “这一开口,就知道是个老阴阳人了,调停,这样还用调停?双方打一仗好了,看谁厉害,面罩就是谁的。”赵桓看着李邦彦写的小报,差点被笑岔气。

    赵英笑着说道:“李少卿这是钓鱼呢。”

    赵桓放下了小报,笑着说道:“他这次做得很对,但是依旧没有领会,什么叫做百姓的力量。他在舆论口,要学会正确的引导百姓的力量,手法还是太过简陋了一些,不过他的敌人也不太聪明。”

    “官家,内侍省做好了选秀女的准备,今天就可以开始了,官家要不要去看看?”赵英趁着官家高兴,赶忙问道。

    赵桓瞪着眼问道:“朕不是说不选了吗?”

    赵英赶忙说道:“臣和李太宰说了此事,李太宰说,选秀女是当务之急,还有当初选秀的圣旨贴的哪里都是,各地参加选秀女的仕女,都赶到了京城,不选,不合适。”

    “李太宰还批评了臣,说臣不懂事,听不出那是官家宽慰贵妃的话,还说臣失职,做了这么久的花鸟使,都没给官家宫里填人。”

    赵桓摇头,臣子猜测皇帝的心思,那是臣子的日常功课,领会错误,也是常有。

    按照正常逻辑来说,是个皇帝都喜欢选秀,模板夫妻隋文帝杨坚和孤独皇后,还因为善妒闹出了离家出走的把戏。

    赵桓摇头说道:“所以说呢?你们认为朕是口是心非?这是要朕陪你们演一出三推而就的把戏?”

    “朕说了,不选了。”

    赵英看着执拗的官家,劝说道:“李太宰还说咱们大宋有皇帝姻亲的惯例,这次岳将军的表妹,韩将军的侄女也都应招进了京。”

    选秀女,政治姻亲。

    赵桓瞬间懂了。

第八百二十六章 飞上枝头变凤凰

    皇帝并不能为所欲为,这是赵桓早就知道的事,并且这六年来,他一直奉行这样的行事风格。

    但是眼下居然连自己的下半身都不归自己管,是不是太过分了?

    赵桓非常怀疑这次的选秀女的行径,是朝堂试探他的行为,所以他选了拒绝!

    “官家,开封府少尹,收到了一纸状书,官家要不要让大宁郡王殿下看看?”赵英试探的问着,官家正在考校赵谌的课业,这考了半截,赵英出去一趟匆匆而回。

    “开封府收的告状,怎么送到延福宫来了?”赵桓放下了手中的《尚书》,拿过来了状书问道。

    赵英脸上带着忐忑和惶恐说道:“李少卿说这事他管不了,得请开封府尹出面。”

    赵桓打开了状书,看了半天,目露骇然!也知道了为何李若水要将状书递到宫里来!因为这事他真的管不了。

    因为被告人正是大宋皇帝赵桓。

    “这需要朕去开封府过堂吗?”赵桓拿着手中的状书,疑惑、不解和略带一些愤怒。

    赵英想了想说道:“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是官家说的。”

    “皇帝不会有错!这是你说的!”赵桓将手中的状书扔给了赵英,吩咐他去处理此事。

    赵英惶恐的说道:“李太宰和宋少卿已经在崇德门等着官家了。”

    “朕是皇帝!她凭什么告朕!朕凭什么要过堂!”赵桓有些生气的说道:“有皇帝上堂的吗!胡闹!”

    朱琏听到官家高声喊,闻着声寻来,听到官家发问,朱琏想了想说道:“仁宗朝的时候,仁宗皇帝就被告过一次,当时的开封府少尹好像是范飒。”

    皇帝还能成为被告?

    朱琏示意赵谌出去玩,笑着说道:“当时有一富商娶妻,结果刚过门,不到三日,亲从官指挥使就闯入了家中,将新婚妻子给带走了,整整半月,没有任何音讯,后来这户人家多方打探,才知道仁宗皇帝带走了新婚妻子。”

    “就一纸状书告到了开封府衙门,当时的开封府少尹是范飒,权御史中丞是包拯,就到了宫里,要接仁宗皇帝去过堂。”

    赵桓看着朱琏,皱着眉头问道:“那还有这等事?最后仁宗皇帝去了没?”

    朱琏摇头说道:“包尚书说陛下不迩声色,朝野共知,岂宜此,民妇已成礼而强取之,何以示天下?”

    “包尚书是个比较执拗的人,他非要拉着仁宗皇帝去过堂,仁宗皇帝拼死抵赖,说是曹皇后安排,有进一女姿色颇佳,但是仁宗皇帝犹未见也。”

    “还是当时的内侍省都知比较机灵,请示了曹皇后之后,将这一女子送回了富商府中,这算是了结了此事。”

    “若是官家不改变主意,怕是真的要去过堂。”朱琏幸灾乐祸的笑着说道。

    赵桓从赵英手里一把抢回了状书,告他的是联名状,由这次入京选秀女子组成,大约一百三十个女子在状书上签了名,摁了手印。

    告状的理由是大宋的皇帝出尔反尔,明明颁旨选秀,各家准备充分送到京中,忽然中止,有违《大宋刑统》第三篇六杀门第三条受所监临。

    受所监临大概就是利用职权,非法收受所辖范围内百姓财物牟利的行为。

    “赵英你去一趟,该赔钱,从内帑补上。”赵桓琢磨了很久,要钱嘛,他有的是。

    赵英一脸为难的说道:“这些女子要求的是继续进行选秀女之事,而不是索要补偿,臣去也没用,若是官家不去,是要输掉官司的。官家,李太宰、宋少卿等很久了。”

    “让李若水判!判了让他进宫来!当着朕的面宣!”赵桓气急败坏的说道,赵桓就是明摆着耍赖。

    “为什么一定要朕选秀?”赵桓充斥着疑惑。

    朱琏叹气的说道:“哪里有像陛下宫里一样,就三个妃子,一个张婕妤,一个刘美人。就五个后宫妃嫔,朝臣们也担心呀,再说这选秀都进行了一半,突然中止,也说不过去。”

    “再说选秀女,也是收些宫女,官家禁了宦官,命令禁止自阉不得入宫之后,宫里也很久没有宫人补充了。”

    “前些年李太宰杀了一批,就一直没选过秀女,除了艮岳宫那里宫人还比较充足以外,大宋皇宫有些宫舍都荒芜了。眼下燕京还要宫人,不选秀女,哪里来的人?”

    赵桓忽然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他看着赵英问道:“这次一共选多少人进宫?”

    赵英赶忙说道:“一共选三百秀女入宫为留宫为宫人,花鸟使选五十人面呈官家贵妃,在从这五十个人中选出三人,由官家亲自敲定妃嫔。”

    “此次选秀女,因为坊间参与比较积极,官宦适龄女子多数都报了名,仅仅汴京就三千余人,大约有五千人要参加,已经过了第一轮的初选,淘汰了两千人。”

    “现在卡在复选阶段,大约有三千仕女等着。这复选还要淘汰到两千,剩余千人精选之后,确定三百宫人名额。”

    赵桓沉默,张棠华入宫赵桓记得就是为了冲喜选秀,当时整个汴京城就张棠华一个人报名,得亏合格了,否则要和五千人一起选秀,恐怕真的进不了宫。

    飞上枝头变凤凰,选秀女不仅仅涉及到了秀女本人的未来,还有他们家族的未来,毕竟连岳飞和韩世忠都找了亲戚参选。

    “朕要是答应了选秀,是不是就不用过堂了?”赵桓叹气的问道。

    赵英俯首说道:“官家英明。”

    “选吧。”赵桓看了一眼殿外和赵臣夫玩在一起的赵谌,总不能真的让儿子审自己吧。

    “好嘞。”赵英答应了一声直接开溜,每个人都有理由让官家选秀,赵英这个花鸟使在这次选秀里,可是没少收钱,若是终止选秀,他就得把这些钱退回去。

    百姓们使了钱,当然想有个结果,而不是莫名其妙的结束。

    所以,反对选秀的大约只有官家一人。

    “安娜长公主来的时候,说她也要参加选秀,臣妾觉得小姑娘嘴皮还挺利索,就让赵英准了。”朱琏看着官家松口,笑着说道。

    嗯?

第八百二十七章 韩昉入京

    赵桓从来没有经历过选秀女,也没见过这种场面。

    哪怕是经过了筛选,都是年龄大约二十二岁以上的女子,但是依旧有五千之众的报名人数,依旧有三千人通过了初选。

    这些女子大部分都是早就做了准备,等待着一飞冲天的机会。

    根据宋仁宗天圣令,男十五,女十三,方可婚嫁的诏命,女子在十三岁就可以婚嫁的大宋,能够找到五千个二十二岁还未成婚的丽质女子,可想而知,她们本身也在等待着这个机会。

    “让她们穿厚点,这是复选,又不是升嫔。”赵桓叹气的对着赵英说道。有些事情,哪怕他是皇帝,都无法改变。

    能够通过复试的女子,很少有歪瓜裂枣糊弄皇帝,但是这是冬天,她们穿这么薄的站在复试宫门之前,在寒风中等待着,就是为了给老宫宦们留下一个好印象。

    “是。”赵英到了文德殿门口,让孙历去内府取一些大氅给这些女子披上。

    复试的时间仅有一天,共计三宫宫宦主持,每一个宫宦门前等待着将近千人,赵桓可不想刚赶走了水疫,又弄一场流感。

    “官家,韩昉和茂德帝姬的车驾到了崇德门外,还有个金人孩子,是完颜宗望的。”赵英低头小心翼翼的说道。

    “那小孩叫完颜京是吧,他长过车辕了吗?”赵桓放下了手中的札子,王禀的大儿子已经赶到了永兴军路,情况比他想的要更好一些。

    永兴军路养寇自重只是为了谋利,他们并没有想背叛大宋,倘若解决了西夏问题,将门的联袂不攻自破,这对赵桓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种师中也是基于这个基本事实,才没有采用更加激进的手段整治永兴军路。

    赵英笑着说道:“官家看是什么车了,要是陆地飞舟、大驾玉轳这种大车,自然是没长过。要是木马、独轮小车的车轮,那是肯定长过了,完颜京是宇文相公的弟子,也是韩昉的弟子,是个伶俐人,这是韩昉的札子。”

    赵桓想了想说道:“让韩昉和帝姬面圣,让完颜京改名为王京,送到循王赵士褭那里报备下,怎么说也是帝姬之子。”

    “参见陛下,陛下安泰。”韩昉进门先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静静的等待着御座上的年轻天子的命令。

    他想到了种种结果,比如大宋皇帝不承认他的功劳,直接驱逐出宫,或者为了保密直接拉到御街斩首示众。亦或者是随便给个官职,碌碌此生。

    韩昉突然听到了脚步声,赵桓从御座上离开,来到了他的面前:“快快请起。”

    “臣惶恐!”韩昉忽然觉得之前受的罪都算是值了,大宋皇帝居然走下月台扶他起来。

    赵桓将韩昉扶了起来,说道:“风萧水寒,旌霜履血,或成或败,或囚或殁,人不知之,乃至殒后无名。”

    “铭曰:呜呼!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兮精魄,安兮英灵。长河为咽,青山为证;岂曰无名?河山即名!”

    “这一段是朕亲手写在大同府勇义冢的忠魂铭,朕并没有忘记这段话。大宋书坊早就准备好了韩卿的种种事迹,当然为了还在金国奋战的宋人,其中迫不得已用了一些化名,也为了安全,有些进行了隐藏。”

    “谢陛下,谢陛下!”韩昉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毕竟第一次面圣,绝对不能失态。

    赵桓拍着韩昉,说道:“朕不祭天的时候,相公们都叫朕官家,陛下显得生分了。赵英,赐座。”

    赵英拎着两个凳子,看了一眼还在地上跪着的赵福金,也就是茂德帝姬。

    “起来吧。”赵桓示意赵福金起来,当年赵缨络给赵桓留下了极差的印象,光顾着收买人心,忘记这还跪着一个帝姬。

    赵桓着看韩昉非常满意,若非当年童贯坚持不要耶律延禧到大宋避难,韩昉早就成了宋臣,这一蹉跎就是十数年的光景。

    越看越满意的赵桓笑着说道:“韩卿,朕有意让你去上京路帮助赵鼎,经略副使,三年一考,赵鼎要从镇州回来做签书枢密院事,为拜相做准备。你要帮朕看好上京路。”

    “当然你要是觉得去塞外吃沙子吃苦,就去两浙路帮一下何栗,他那头兼着江南两路经略,眼下海贸,海监司正在建设中,有点忙不过来了,你帮他把江南两路管起来。”

    “臣去上京路,定然不辱使命。”韩昉没有犹豫,分析过大宋局势的他,当然清楚,此时唯有江南和上京有阙,他因为传递情报和赵鼎有些焦急,哪怕是何栗再忙得头都不顾腚,他也不能贸然前往分权。

    到了上京路,他才可能大有可为,因为上京路本来就是辽国,对于当地的种种,他很清楚,也相信能做出成绩。

    “行,那就上京路。”赵桓点头,赵鼎想要长久的待在上京路显然不现实,因为大宋需要他,他不能一直在上京路待着。

    大宋谋略中,在解决西夏之后,必须要有贤才治理西夏,否则征而不教化,都是白扯。

    赵鼎在上京路就做的很好,赵桓打算拿下西夏之后,就派赵鼎继续处理西夏诸事。

    疲惫与王师,片刻不得歇。

    赵桓看着赵福金,想了想问道:“茂德帝姬,朕已经告知赵士褭,给你恢复了大宋帝姬的身份和供奉。你是自己寻个宅子住下,还是回到蔡鞗旧居?”

    蔡鞗是蔡京的第五子,官至宣和殿侍制、驸马都尉,宣和殿是大宋皇室三大藏书处所在之一,侍制管理图书,这个蔡鞗的能力还算可以,但是当初金人南下,此人随赵佶南下,站错了队,自然也没有起复的可能。

    当初赵佶归京,蔡京安排了他们一家人前往了琉球。

    赵桓也找不到蔡鞗身在何处,安排茂德帝姬住在蔡鞗旧宅,是因为蔡鞗是她的前夫。

    赵福金觉得自己面前的这个官家,和她记忆里的那个唯唯诺诺的哥哥,完全不同,充斥着陌生和疏离。

    她有些担心王京的安慰,但又不知道该如何乞求这个已经十分生疏的哥哥,糯糯的问道:“官家,某自置房舍,不住蔡鞗旧宅。官家,我儿京尚且年幼,官家要杀他吗?”

    “不杀。”赵桓摇头说道,金人多妖魔化的宣传大宋,作为大宋皇帝的赵桓,自然不可能例外,对他的妖魔化最是密集,阎罗转世之类的传闻屡见不鲜,赵福金有这种想法也不为过。

    赵福金的脸上有些惊喜,从贴身的衣物里取出一份书信说道:“官家,这是某从西帅府偷来的壕堑堡塞防务堪舆图。”

第八百二十八章 偷梗

    当初陈留门血战是如何爆发的?

    就是完颜宗望通过奸细邓圭,将大宋极为机要的城防图偷出了城,若不是因为大宋军民奋力抗争,在陈留门留下了四万尸首,完颜宗望在第一次攻打汴京的时候,汴京城就破了。

    城防是以地形优势著称,一旦修好,想要改建难上加难。

    “坚不可摧的会宁府防线?”赵桓看着堪舆图的名字,却想到了另外一个坚不可摧的马奇诺防线……

    花费极大的精力建设这种防线,最后的结果,就是对方会选择绕过防线,打你个措手不及。

    难道岳飞越明年北上,最大的挑战是,在金人投降之前,占领会宁府?

    壕沟、堡垒、塞门刀车、骑兵步兵驻扎地、蒺藜炮营、粮草、水源、火药储藏、伤兵营等等在这张堪舆图上,应有尽有,通过驰道、木轨相连。

    将师宋长技以制宋发挥到了极致。

    这道大约数百里的防线,就是金人在乌沙堡大鲜卑山一线的壕沟战略失败之后,修建的,历时四年完成。

    韩昉看着官家认真的模样,说道:“这张堪舆图臣也看过,臣觉得,这就是完颜宗望故意让帝姬拿回来的给官家看的,意图就是扰乱我大宋的进攻步伐。”

    赵桓点头将“尽信书,不如无书。岳飞比朕更懂怎么打仗,战前他一定会慎重侦查,他同样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

    韩昉想了想,官家说的更有道理,论打仗,韩昉加上官家,也顶不上一个岳飞,虽然他号称文帅,可是战神、东帅、西帅在岳飞手中走不出几个回合来。

    他放下了担心,笑着说道:“臣就是觉得以金国的实力来说,他们很难在四年内,完成这道防线,依据臣的观察,金人已经完全的放弃了黄龙府的防疫,那已经成为了一座死城,十室九空。”

    赵桓摇头说道:“金人始终不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韩昉喃喃的品味这官家的话,仔细思考了很久,眼神逐渐明亮,过去他想不明白的问题,在这句话面前,迎刃而解。

    他想不明白,为什么辽国七十万大军面对两万金人会输的那么彻底,以至于耶律延禧被俘时,他都无法相信,辽国已经的彻头彻尾。

    他想不明白,凭借这金人打辽国的摧枯拉朽般的实力,宋人如同玩笑一样的抵抗,为什么会陷入今日的局面。

    他想不明白,明明坐拥整个北方,残暴的统治着克烈部、漠北诸部、塔塔尔人、契丹人、渤海人、扶余人的金人为什么会输到一无所有,只能劫掠自己臣民而活。

    大宋皇帝偶然间的一句话,让他仿若茅塞顿开一般,眼神越来越亮,他兴奋的说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真乃是天下至理!臣受教也!官家有如此明悟,大宋中兴,顺应天时,真乃天意也。”

    “金人师宋长技以制宋,只得其表,未得根本,此乃金国之弊。”

    赵桓看着就差手舞足蹈的韩昉有些沉默,自己真的是随便一说。

    他想了想在心里说道:“大皇帝系统出来干活了,这句话出自哪里?大宋之前没这句话?”

    【出自图书馆管理员,双十协定被撕毁后,撤离延安时说的一句话。】

    怪不得……

    韩昉不由的摇头说道:“所以眼下金人最重要的应该是防治鼠疫扩散,保住百姓,但是金人始终没有那么做,甚至因为会宁府的鼠疫并不严重而庆幸,该死的渤海人、扶余人、汉儿在这场鼠疫中挣扎求生,净化血脉。”

    “官家,臣有个想法,不太成熟,金人明年可能有大动作,他们不可能坐以待毙做困兽之斗,除了去倭国以外,臣觉得,他们很有肯能对克烈部动手。”

    赵桓点头,韩昉这个文帅的称呼,真的是实至名归,在缺少足够的信息下,只利用支离破碎得到的一点消息,就得出了枢密院用数日讨论才得到的结果。

    塔塔尔人为什么要截获克烈部的面罩?枢密院最终的结果认为,金人在黄龙府摆下了一盘瘟疫大旗,用鼠疫来阻挡大宋军队的步伐。

    用壕沟和堡垒进一步阻止大宋吃掉会宁府的同时,很有可能会进攻克烈部。

    饥渴的金虏已经没有了余财,他们甚至要屠掠庆州的百姓,来补充亏空,这批饿狼在完全撤到倭国之前,肯定要再次劫掠一番。

    而日益富起来的克烈部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赵桓叹气的说道:“塔塔尔人劫掠克烈部只拿走了面罩,却未曾拿走金银财货的目的,大概是将财货先寄存在克烈部那里,朕已经通知了远在镇州的赵鼎,赵鼎派出了使者前往了克烈部,可是禄汗的回应,让朕有些失望。”

    “朕提出了派出静边城和镇州河间从军前往克烈部帮助他们,可是禄汗说他们的弯刀和男儿可以保护自己的妻儿和父母,拒绝了朕的提议。朕只能给王彦下令,令其密切关注金人动向。”

    韩昉的眉头越皱越深,急切的说道:“金人再加上塔塔尔人,克烈部危矣。”

    塔塔尔人有五万精壮骑兵,这也是岳飞在临潢府选择谈判,而不是消灭塔塔尔人的原因。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烂船还有三千钉,对大宋无法取得胜利,但是金人的实力,要是胖揍克烈部并非没有可能。

    最主要的是漠北诸部虽然奉禄汗为可汗,但是他们并非铁板一块,在漠北的东侧至少十个以上的部族,依旧向金人称臣纳贡。

    真的打起来,克烈部挨的第一刀,最有可能的是自己人捅出的一刀。

    而敌人是一个已经完成了部族到国家转化的金人。

    但是疫情导致大宋注定要在黄龙府耽误很长一段时间,清理黄龙府的尸体就是一件非常麻烦而危险的任务。

    春暖花开,气候变得温润,雨水开始洒在草原时,就是鼠疫开始发挥其巨大威力之时。

    金人用了黄龙府换了一个战略调整的窗口期,这是金人一直谋划,却在赵桓宛若暴雨的攻势下无法做到。

    因为鼠疫,他们终于等到了今天。

第八百二十九章 擅长给人下套的李纲

    若金人真的完成了战略目标,吃下了漠北诸部,他们在战略上就有了更多的空间。

    进可以在黄龙府和大宋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退可以用着打劫到的克烈部的马匹、弓箭、财富、人丁,效仿匈奴和突厥人,再次西进。

    吃掉克烈部的尸体,再次焕发新生的金人,若真的逃了,大宋的血仇怎么报?

    不管是乃蛮人太阳汗还是契丹人的菊儿汗,都不会是这只逃亡军队的对手,而这只军队,在逃出西域之前,大宋并没有追击的实力,因为还有个西夏、河西、西域,需要大宋去一一拿下。

    而且金人极力避战的态度,显然他们出逃的概率极大,这五年时间来,大宋也就在天德州、乌沙堡和沈州、辽阳一带,大规模的杀掉了金人的精锐部队,其余时间,金人的策略就是避战。

    赵桓要派出一部分的兵马,帮助漠北诸部的草原人阻击金人。

    可是禄汗的拒绝,让大宋也很为难。

    禄汗以为被大宋摁着头打的金人不足为虑,赵桓也深知他们实力并不亚于金人,但是他们并不团结。

    韩昉盯着官家背后的天下堪舆图看了半天,才说道:“官家派了臣去了上京路,要不要臣出使漠北草原诸部,劝说他们和大宋联手?”

    赵桓摇头说道:“赵鼎亲自去的,禄汗和赵鼎当初在镇州对峙,已经过去四年有余,他们的关系极好,赵鼎给禄汗分析了很多,可是禄汗依旧拒绝了大宋的帮助。”

    “禄汗并不是个糊涂人,相反,他非常的聪明。漠北诸部不愿意永远活在大宋的阴影之中,他们想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和自由,成为一只翱翔在天穹的雄鹰,当然,这需要付出极重的代价。”

    韩昉叹了口气点头说道:“克烈部,要输。”

    赵桓笑着说道:“只能说等到禄汗撑不住的时候,赵鼎能够及时赶到了。”

    “韩少卿,朕在尚膳楼摆下了宴席,京官多数都会参与,以后都会共事。”

    韩昉其实不太想去,因为他在宋人眼里就是个汉儿,而且是个三姓家奴的汉儿,在宴会上,一定会有人借机生事,但是官家安排,他又不能不去。

    正如官家所言以后都会共事,早晚都得走这一遭。

    到了尚膳楼,韩昉才知道官家并未亲至,但是迎接韩昉的却是李纲。

    李纲是大宋太宰,尚书左丞,而且在明天或者后天的诏书里,李纲将成为大宋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实打实的实权宰相之职!

    而他在尚膳楼的目的,就是官家用最强硬的态度,让某些擅长阴阳怪气的文臣们闭嘴。

    但是赵桓显然低估了文臣们那张嘴皮子,他们敢把唾沫星子喷到皇帝的脸上,一个李纲,怎么可能拦得住文臣们的阴阳怪气?

    借着宴会,劝酒,开局飞花令就斗了一波文采,得亏韩昉家学渊源,也未曾一时一刻放松过对于知识的追求,这一局算是有来有回,韩昉侥幸获胜。

    第二局就到了韩昉不擅长的领域,花天酒地。

    虽说辽国地大物博,韩昉也身居高位,但是辽国毕竟贫瘠,而韩昉当权之时,辽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哪里顾得上享受?

    这第二局就是现场作词,由樊楼和甜水巷的歌姬,在尚膳楼的中厅唱出来,以整个尚膳楼的喝彩声为获胜的条件,韩昉哪里会这种?

    词牌名和作词他倒是会一些,但是大宋近来流行的词牌,不是他擅长的领域,他最终被文臣们灌了一通酒。

    第三局轮到文臣们被韩昉摁在地上羞辱了一番,比的是投壶。

    手持箭矢扔到丈外的壶中,两人一局,三次投壶的机会,若打平则都喝一盏。

    韩昉此局就喝了一杯平局酒,剩余都以全胜告终。

    他毕竟是燕京男儿,善骑射,这种投壶的小把戏对他来说,不要太简单。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文臣们酒劲儿上来,哪里还管得住自己那张嘴?

    甚至都有的文臣使了些银钱,让楼下的说书人讲起了吕布白门楼投降被斩的三国故事。

    韩昉面对阴阳怪气,选择了忍耐,只能闷声喝酒,不做理睬,他既然选择了归宋,而不是留在金国享受他勃极烈的地位,早就想到了这样的场面。

    所以在官家给了他两个选择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前往上京,因为到了江南,这种场面更多,他也有些许的害怕这些人的口舌。

    李纲敲了敲筷子,示意尚膳楼的伙计让楼下的说书人换一段。

    “别呀,这正要说道了即兴处,怎么就让停了呢?说起来!”李弥逊连连摇手拦住了正准备下楼的伙计。

    李纲一个眼神下去,李弥逊想到了李纲的手段,心有戚戚只能放行,不过他很快一拍桌子,把酒樽当成惊堂木说道:“这大家聚在一起不容易,这书不能只听一半,既然李太宰嫌此人聒噪,那某来说下去!”

    李弥逊一拍手中的酒樽说道:“嘚!只见那白门楼曹操刘备并肩坐,关张侍立在东西。乱军中拿来了大将名高顺,曹操说哦高将军事到如今,你被获遭擒还不归降等何时?那高顺闻听此言二眉一拧,双睛一瞪,把牙一咬,将心一横,低头不语下城去,可叹他钢刀之下命归西!”

    “好!李少卿说的好!”

    叫好声此起彼伏,李弥逊甚至还做那高顺的模样,拧眉弄眼咬牙,韩昉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又喝了一盏闷酒。

    李纲拦住了倒酒的韩昉,身子往前探了半个身位,巡视了一圈,酒桌上终于安静起来。

    李纲咧着嘴笑道:“李少卿,他韩昉在金国为我金国做事,对吧。”

    “是。”

    李纲嗤笑的看着李弥逊的样子问道:“李少卿,他韩昉有没有帮到我大宋?是不是功臣?”

    李弥逊指着韩昉说道:“可是他……”

    李纲是个极为强势的人,虽然在官家面前是个绵羊,总是苦口婆心的劝,但是在朝臣心中,那就是铁血宰相,手腕狠辣,他并没有让李弥逊说完,一拍桌子说道:“是不是功臣!”

    “是。”李弥逊心不甘情不愿的说道。

    “你恨我吗?我也是大宋的功臣。”李纲指着自己,眼神中带着凶狠问道。

    李弥逊被李纲的眼神吓到了,他吞了吞喉咙说道:“不恨。”

    “不敢恨?那你恨他?想来是恨,要不然在酒席上闹起来呢?”李纲指着蜷着身子的韩昉说道。

    李弥逊点了点头说道:“恨。”

    “那他是大宋功臣,算是好人吧?”李纲抱着手看着李弥逊问道。

    李弥逊想了很久才说道:“他是大宋的功臣,他是好人。”

    “哦,你不恨我,恨他,就是因为他是好人,合着我是坏人?”李纲玩味的说道。

    李弥逊目瞪口呆的看着李纲,这怎么绕到了李纲是坏人这种话上?!

    他连忙说道:“万万没有,李太宰误会,某愿自罚一杯,自罚一杯。”

    “什么狗屁道理,好人就该被你恨,就该被你无理取闹吗?!”李纲看着李弥逊摇头说道。

    酒席散去,韩昉用力的放下了酒杯,因为酒的关系红着眼,对着身边等着自己的李纲说道:“今晚多谢了。这大宋的酒什么时候这么烈了?”

    李纲拍了拍韩昉略带无奈的说道:“其实你今天的遭遇,并不是个例,随着大宋益盛,已经有了这种对归宋汉儿的歧视。”

    “的确有些为金人卖命的汉儿值得唾弃,甚至我也批复过几起为黑水司卖命,归宋汉儿斩首的札子,官家也批了红,死刑五审都通过了。”

    “但是因为个别人的个别事,不分敌我的攻讦,有违官家仁善之政。”

    “官家常说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非要把所有归宋汉儿都给弄的离心离德,何时大宋才能登高一呼,应者云集?”

第八百三十章 阿Q精神

    李纲见过大宋皇帝那一副真正的天下堪舆图,那是怎么样的一副地图?

    中央之国的大宋居然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也无法接受这一事实,直到他询问了陈子美,大宋商船到达天方的时间,才确定了那副堪舆图的真伪。

    他每每想起官家之宏愿,胸襟之间仿若有一股豪气横生。

    韩昉醉意朦胧的倒了一杯酒,叹气的说道:“登高一呼,应者云集,是一个好想法,但是李太宰,我就在辽国、金国数年,有很多汉儿,早就忘了自己姓甚名谁,他们在对付大宋军队的时候,甚至比金人还要卖力,在建设壕堑和堡塞之时,比金人还要卖力。”

    “渤海人的监工对契丹人、扶余人挥动着皮鞭,但是压根不会管汉儿,因为汉儿无时无刻不在挥汗如雨,为什么汉儿这个称呼在北地是个蔑称?因为他们连自己都不尊重,怎么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韩昉喝完就将酒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脸上都是无奈靠在椅背上继续说道:“汉儿的庄稼被契丹人踩踏,被扶余人盗走,他们会选择忍气吞声。汉儿的财货被金人夺走,他们会自己安慰自己,说全当是交了税赋。”

    “可是到了春秋两税的时候,金人再次踏马而来,夺走他们仅有的一点粮食,可是那些汉儿依旧只会唯唯诺诺,双手把自己的粮食送上,金人甚欢然后凌辱汉儿女眷。”

    “金人走的时候,甚至会带走一两个孩子,把他们培养成敢战队之人,这些人就是最凶残的猎手,杀死我们大宋的军卒。”

    “就是这样,他们依旧默不作声,甚至还要彼此内斗消耗,被其他人看笑话。所以在金国被看扁,归宋不被看扁也是应该。”

    “我们,该!”

    李纲看着心灰意冷的韩昉,愤怒的说道:“我汉家儿郎,怎么会落魄到如此田地!哪有此等道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某万万不信!!”

    李纲的心里有一副官家鲸吞天下的宏图,韩昉的描述让李纲怎么都不能相信关外汉家儿郎已经变成了如此颓然的模样。

    韩昉看着李纲极为严肃的点了点头,说道:“李太宰,宇文相公能在金国弄出那么大规模的皇城司,我能够顺利到极致的接手,甚至送命的事都有人拼死去做,是我韩昉有德可服众?还是我韩昉有威可镇远?都不是!那是有志汉儿共同之愿!”

    “可是有志者几人?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关外汉儿就是人外刀俎,我为鱼肉。”

    李纲看着韩昉认真的表情,心中已然相信了几分,只不过转头一想,他的脸上挂上了笑容。

    李纲用力的拍了拍韩昉,对着等在门口的侍从招了招手,夜色已神,韩昉喝到酩酊大醉,应当去休息了。

    李纲笑着对韩昉说道:“其实很正常,因为彼时大宋弱,国弱则民贱。现在大宋强,国强则民贵。汉儿在北地之弱势,其实很容易理解,因为大宋并没有威慑,今天和过去已然大不同了。”

    “没有大国崛起,何来小民尊严?”

    “国弱则民贱,国强则民贵?”韩昉疑惑的看着李纲。

    “嗖!”

    箭矢破空的声音陡然响起,一道黑光扎在了迎面走来的侍从身上,吃痛声和血液喷溅的声音同时响声。

    一个人影突然阴影处窜了出来,直奔侍从而去,手中长刀出鞘,一刀扎在对方的胸口上。

    影壁之后出现了四个人,手持利刃严阵以待,等待着伍长的争斗结束。

    “太宰,这个侍从是黑水司的人,他腰腹藏着不到扎长的匕首。我们接到了皇城司给我们的消息,说有人要刺杀韩少卿。”伍长迅速翻捡到了那柄匕首,递给了李纲。

    战斗结束的很快,能在亲从官里做到伍长之职的都是军中好手,这五个人是保护李纲的五个亲从官,在得到命令时一直严加防范,终于等到了敌人的暴露。

    对方的神情显然不太正常,而且左手在等待之时,有意无意的在腰后抚摸。当然这都不是伍长出手的理由,对方掏出兵刃的一瞬间,伍长的手弩才射出了箭矢。

    “我们对金国渗透,金国也没闲着。”李纲看着手中涂了毒的匕首和血泊中的侍从耳朵上的耳洞,笑着扶起来韩昉。

    两国交战,无所不用其极。

    正如官家所言,皈依者狂热导致某些汉儿在明知道大宋已经强盛,并且愈加强盛的今天,他们依旧在盲目的相信金国依旧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金国,依旧是那个打败了北地霸主辽国的金国。

    这个侍从显然是极致的皈依者,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在大宋除了军卒可以合法合规的为了战争而去发簪蓄平头以外,其他的价值观并未改变。这个人居然打了耳洞,自然会被亲从官怀疑。

    时代,它真的变了。

    靖康五年腊月三十日,阳光明媚,晴空万里,这是赵桓到了大宋第一次没有看到大雪的腊月三十,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征兆,搞不好要写一份罪己诏,来搪塞天下悠悠之口。

    蝗灾是否回如期而至,大宋的皇帝是否需要生食蝗虫,已经有了盘口,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一直未曾下雪影响,大宋皇帝要吃蝗虫的赔率越来越低。

    赵桓看着手中选好的三百名秀女,就是一阵的头疼,他指着手中名单说道:“耳、目、口、鼻、发、肤、领、肩、背、腕、趾、音、神、气,稍有一处不周,就会被淘汰,这是花鸟使、大宋皇宫的老祖宗、内侍省的都知、权知皇城司事赵英,你亲口告诉朕的吧。”

    “是。”赵英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那这个安娜长公主,为什么出现在了名单之上!”赵桓指着第一个人名就是一顿质询。

    五千人选三百,这个安娜长公主居然还在名单之上,简直是奇怪!虽然在赵桓的审美看来,安娜长公主长得绝对周正,但是在宋人的审美里,安娜长公主是个蛮夷……

    戎狄,人面兽心。

    “她无一处不周。”赵英又从袖子里掏出了厚重的札子,放在了官家面前说道。

第八百三十一章 前车之师

    “可是她是蛮夷!”赵桓终于将这句话说出了口,安娜的通过简直让赵桓三观尽毁!

    大宋什么时候容得蛮夷入宫?

    这对大宋的价值观是个挑战!倘若朝臣们知道了此事,那必然是玩出撞柱死谏的把戏!这对那些潜在的敌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攻击借口!

    “百害而无一利。”赵桓摇头伸手将安娜这个人名划去,作为皇帝,他拥有一票否决权。

    赵英收起了厚重的札子说道:“官家不乐意划去就是,李宫正说官家和安娜长公主交谈甚欢,就让臣留意照拂,臣也是废了很大的劲,才说服了那些老宫宦们放行,官家既然不乐意,划掉也无所谓。”

    赵英说话间,将画轴放在了官家身前,这些入选之女,由图画院所画,官家自然要审查一遍。

    赵桓翻动着这些宫人的画卷和详细的札子介绍,忽然抬头问道:“这事不该是尚宫局做的吗?为何拿到朕这里来?李宫正呢?为什么不送到那里?”

    赵桓忙到了一半,才反应过来,这活不归自己管才对!

    “李宫正带着孩子们玩呢,就让臣送到了官家这里。”赵英笑着说道:“李宫正说,反正官家还要看公文就一道送来了。”

    赵桓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怨气很大。”

    其实今天大年三十,赵桓按理说也该休息,朱琏昨晚就差人打了招呼,今天想看药发木偶,李清照也说今天招了艺人进宫,有傀儡戏,结果赵桓出现在了文德殿上。

    赵桓摇了摇头,他心里装着的事,不在文德殿等着,他心慌。

    “这个女人,是粟特人?”赵桓将手中的画卷展开看了半天,又看了看石察诗这个名字,他终于又发现了一个异族。

    “官家不乐意就把她的名字划掉。”赵英继续乐呵呵的说道。

    赵桓疑惑的问道:“为什么会有粟特人?”

    赵英依旧是那副笑容,说道:“阿尔斯兰王子的妹妹,阿尔斯兰送到京中,就等着官家选秀女,等了会很久了。前唐时候,唐宫有纳粟特人的先例,是为了维持西域之境的安宁,粟特人还有被封为妃嫔的例子。”

    “这个女人,也是李宫正交待的。”

    赵桓仔细琢磨了许久,才说道:“你去唤李宫正过来,朕有话要问她。”

    他终于察觉到了不对劲,若只是一个安娜长公主,赵桓也就罢了,毕竟这个女人近乎执着的寻找着约瑟王。

    但是为何又出现了一个粟特公主出来?石康,阿尔斯兰的妹妹,火寻国,或者说花拉子模国的公主。

    赵桓继续翻动着札子上的名字,终于发现了一个曹支耳的名字,照着名录,赵桓打开画卷,是个典型的地中海人特征的女子,高鼻梁、窄长形面部、长头型,身材与宋人略有差异,大概就是胸围更加膨胀一些。

    塞尔柱帝国公国公主,确切的说是东喀喇汗国阿赫马德的长女。

    “官家寻我?”李清照牵着赵臣夫的手走进了文德殿,笑着问道。

    赵桓拿着三个画卷问道:“这三个人是你让赵英安排通过的吗?”

    李清照示意赵臣夫出去玩,笑着说道:“大秦公主,火寻国公主,塞尔柱帝国汗国公主,是臣妾让人安排的。”

    “是前段时间李太宰跟臣妾聊大宋商贸的事,臣妾才临时起意,其实臣妾还照拂过大食国的公主,可是大食国的公主长得有点差了,肤黑了些,就没通过老宫宦们的挑选。”

    “为何?”赵桓笑着坐在了李清照的旁边问道。

    赵英在李清照进殿的时候,迅速的搬了张椅子,还上了个小茶几,准备了两盘果仁,端了两盏清茶。

    赵桓终于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县官不如现管,赵英伺候的卖力程度,超过了平日。

    李清照的尚宫局在规制上是和内侍省平级,但是赵英必然要听李清照的话。

    李清照靠在椅背上,略微有些慵懒的说道:“臣妾还在商部的时候,李太宰有一次说到了大同府和云中路的商路税收,说大宋朝以往都是将商货交给契丹人或者西夏人,就再无牵挂了,但是随着商路通行,才知道获利如此之丰!”

    “仅大同府的商税今年就收了三千万大宋银元,等于津口和塘口两个市舶司的总收入。”

    赵桓当然研究过今年国帑在接连用兵和灾害下税收增长的原因,他也知道大同府的税收情况,也知道克烈部送来的一万头羊,在大同府病死了一千只的事实。

    李清照笑着说道:“臣妾就琢磨着,大宋也没有这方面通商的经验,尤其是官家有志于西域之时,臣妾觉得很有必要了解下前唐的各种政策,好制定商部接下来的规划。”

    “唐朝之盛起于隋时,盛于贞观,耀世于开元,臣妾就琢磨了很多商道的政策,也都定好了章程,官家都在燕京或者来州批过红,后来臣妾就发现了相比较唐制,大宋宫廷的一些制度,委实有些小家子气了。”

    “比如纳宫人和宫妃这一块,举个例子,前唐就有一个妃子是粟特人,曹野那姬是前唐玄宗的宠妃,寿安公主也是这名粟特人所生。”

    “官家之志乃是远迈盛唐,若是做不得前唐那般开放和包容,定是完不成这个目标。”

    赵桓琢磨了很久,才摇头说道:“安史之乱就是当初的昭武九姓所行之事,朕以为不可全取唐制之开放政策,不妥。”

    赵桓虽然已经知道了安史之乱本质是开元年间府兵制的衰败,导致了地方军头做大,实质是一场地方军队的叛乱行为,但是他依然觉得和当初的李隆基极度信任李林甫和安禄山有极大的关系。

    李清照笑着摇摇头,将手中的剥好的瓜子放在了官家手中,说道:“官家听说了韩昉的遭遇了吗?其实眼下大宋百姓对汉儿归宋,已经有了蔑视之举,臣妾以为不是什么好事。”

    “官家到现在让曹贤妃在宫里,不就是图打了西夏以后,好管理一些吗?官家再想想,这事也不急。”

第八百三十二章 大宋皇帝失去了一些朋友

    赵桓思考了良久,才摇头说道:“无论如何,朕以为不合适。”

    大宋因为国策的调整,必须要开放自己,但是这开放,不能直接开放不能从自己这里开这样的口子,这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他毕竟是皇帝,哪怕安娜和其他的公主长得再漂亮,他们也是蛮夷。

    李清照抿了一口热茶,笑着说道:“都是些宫人,而不是嫔妃。官家有些过于谨慎了。不过此事,官家一言而决,不乐意就不让她们入宫就是,弹丸小国,安敢犬吠不成?”

    “公务处理完了吗?药发木偶和傀儡戏都弄好了,就等官家了。”

    赵桓摇了摇头,他留在文德殿,是真的心里有事。

    他从袖子里拿出了两本札子说道:“平盛清代表鸟羽王正式送来了国书,请求大宋对鸟羽王册封其为倭国国王,顺带着请求大宋能够看在过去的友谊上,他们希望大宋能在鼠疫上提供一些指导经验。”

    “虽然朕不知道大宋和倭国到底什么时候有过友谊。”

    “崇德王在国书上签上了名字,希望得到大宋朝廷,或者说朕的认可。朕没有同意。因为至今海参崴依旧有船舶向倭国运送金人。鼠疫上朕倒是着令国子监的大学士整理了文本,送往倭国。”

    李清照脸上挂着微笑,她当然清楚自己男人内心的想法,倭国是大宋极为重要的钱袋子,大宋域内银料产出较少,而倭国银料正在支撑着大宋朝堂恢复本应该有的信誉。

    赵桓的这个决定,李清照没有反对的理由,她本身就负责商部。

    “倒是克烈部,朕打算停了他们的支援,这件事朕想了很久。”赵桓略微有些为难的说道。

    这个决定终于让李清照的神情有了些许的疑惑,大宋在克烈部造桥修路,打通道路,在矿山上拥有极多的收益。

    李清照终于漏出了几分凝重的神情问道:“克鲁伦巴尔露天铁山在克烈部的手中,若是我们停了克烈部的支援,这座铁山上下的注,全都白费了。”

    “而且我们在克烈部造桥修路,投入很大,双方商贸往来比较频繁,尤其是肉料,大宋军卒连年征战,若是肉料出现了问题,很难保证军卒有充足的肉料供应,官家为何突然停了克烈部的支援?”

    “是因为禄汗的决定,不准大宋军卒入驻克烈部协防吗?”

    赵桓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说道:“前唐文皇帝和人镜魏征曾经说,戎狄,人面兽心也。这两天,朕一直在思考这句话。”

    “眼下克烈部虽然深受鼠疫和炭疽的困扰,甚至和金人有世仇的漠北草原诸部,在大宋与克烈部达成互相合作的协议之后,漠北三十二部依旧有二十几个部族,向金人赋税。”

    “甚至连上京路的几个契丹部族,给大宋赋税的同时,依旧在给金人赋税,在北地,金人依旧有无数的拥趸。”

    李清照思考了良久,才理解了官家这番话的用意。其实很简单,金人打败辽国后就继承了辽国在北境的法统地位,正朔。

    大宋帮助了漠北诸部,等到疫情过后,金人生吞漠北诸部之后,反而会登高而呼,皆为宋人之祸,漠北诸部、塔塔尔部、钦察草原诸部、契丹部分部族都会影随。

    漠北诸部此刻接受了大宋的物资,进行防疫的这些首领,也会在这这种大潮中,被反对的人驱逐或者杀死,这很容易理解,因为鼠疫的威力会对这些小部落造成极大的创伤,需要有人为此负责。

    而金人所说的宋人之祸,简直是不要太好的理由,这些亲宋的首领被杀的可能性很大。

    甚至连安娜的那名亨伯特的红衣主教也会遭到驱逐甚至杀害。

    李清照将自己心中的想法与赵桓说了一番,得到了大宋皇帝的肯定回答。这就是他的担心,出力不讨好。

    赵桓叹气的说道:“不仅如此,经此一役,不管是金人,还是漠北诸部,还是塔塔尔部,他们的老年人死去,负担减轻,因为人口减少,他们的食物变得充足,攻击性变强,又因为更换首领,而内部矛盾重重,导致他们不得不对外输出矛盾,会选择尾随金国跟大宋进行继续战争。”

    “从鼠疫,到金人与漠北诸部之战,再到金人登高而呼,诸部影随,就是完颜宗望的阳谋,而且在此期间,生活在北境的汉儿,遭受到的一切欺辱,都不会有任何惩罚,甚至会被当成正面典型,被标榜树立。”

    “完颜宗望被人称作西帅,善谋划韬略,诚不欺我。”

    赵桓从袖子里掏出了几本札子,第一本是来自耶律余睹,那个已经死去的三姓家奴上的一封札子,上面是关于阙特勤碑的描述,正面写满了对大唐的溢美之词,侧面却是充斥着怒骂和不甘的碑文。

    第二本札子是来自赵鼎前段时间上的一道札子,克烈部王庭的一些税赋,漠北草原诸部中向金人缴纳赋税的详表,这都是大宋皇城司在援建克烈部时,收集到的信息。

    第三本札子,则是赵福金从金地带回来的完颜宗望的黄龙府、会宁府一线的金国马其顿防务堪舆图。

    赵桓看着李清照极为认真的说道:“所以朕这几天一直在反复思考文皇帝和魏征那句,戎狄,人面兽心。他们畏威而不畏德,在大唐鼎盛之时,依旧包藏祸心。朕以为朕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李清照将几本札子看完,合上了札子,心情也有几分沉重的说道:“撒谎、欺骗、偷窃、劫掠,一直是北境的主色调,而且是他们的生存之道,也是他们标榜的荣耀。甚至认为在马背上劫掠,才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并不以为耻。”

    赵桓点头叹气道:“撒谎、欺骗、偷窃、劫掠也是快速凝聚实力的一种方式,但是干不干,还取决于朝堂到底要不要脸,显然我大宋不能干这么没品的事。朕停了克烈部的支援,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认清楚,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敌人。”

    “当然,这也会让我们失去一些朋友。”

第八百三十三章 赤子顽童

    李清照看着略微有些焦虑的大宋皇帝,知道这位雄心壮志的皇帝内心的那种焦躁到底来源于何处,她笑着宽慰道:“他们不配做大宋的朋友,倒是官家莫要焦虑,走一步看三步,官家愈发成熟了,大宋中兴,势不可挡。”

    “就知道说些好听话,你说说朕这个决定是否可行?”赵桓摇头笑道。

    赵桓可是没有忘记《邹忌讽齐王纳谏》里的经典片段,那就是明明长得丑,非要让人说长得美。

    自己明明做的不好,没有过人的智慧,让这次的应对两全其美,还心安理得的接受夸奖,那和赵佶没有区别,迟早会被花团锦簇蒙蔽双眼,而忽略下面的阵阵恶臭。

    李清照想了想说道:“臣妾觉得可以待时而定,局势上赵相公应该可以很好的把持,那些部族可以救,哪些部族不用救,哪些部族不能救。物资给了赵相公,让他依据局势而定,毕竟我们离漠北数万里之遥。”

    “走吧,我们去崇德门。”赵桓忽然拉住了李清照的手,向着崇德门而去。

    今天是宗泽最后交付鄂州惩处官员进京的日子,宗泽没有违背自己的承诺,在过年前的这一天,将所有的案犯押解进京。

    也是赵桓待在文德殿,而不是延福宫看药发木偶的原因之一。

    过年放鞭炮是大宋百姓们的习俗,赵桓当初固守汴京城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宋的烟花,能够在以后的岁月里继续在这座城池绽放。

    而今天,汴京的崇阳门前,挂着两鞭数万响的鞭炮,静静的等待着鄂州押解犯人的车队进京,而等在御街两旁的百姓们,已经准备好了鸡子,甚至是菜叶,迎接这些陷鄂州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官员。

    为了防止扰乱秩序,开封府的衙役不得不抽调了大量人手,阻止百姓们泄愤的举动。

    当然,在赵桓看来,这有炫富之嫌疑,能用鸡蛋丢犯人的行径,不是炫富是什么?

    车队在鞭炮声中,踏进了崇阳门,百姓们用力的投掷着手中的石块,妄图砸死囚笼里的罪人,衙役们眼看着阻拦不住,亲从官的及时出现,才让随行的荆湖水军幸免于难。

    全甲进京,那是要按照谋逆之罪惩处,荆湖水军都是无甲入京再交接给开封府。

    这条车队很长很长,但是丝毫不能阻止汴京百姓们凑热闹的兴趣,甚至还有点燃的爆竹砸在囚车上的事情发生,吓的车上的囚犯来回乱窜。

    而这种张皇失措也引得了汴京百姓们阵阵哄笑。

    “失火了。”李清照讶异的指着围观之地,指着黑烟地方说道。

    赵桓点头,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说道:“这两天汴京燃放烟花爆竹比较多,朕让河间军和捷胜军调了一部分人参与放火,应当是不会弄成火灾。”

    这也是他近来比较头疼的一件事,大宋愈加富硕,过年的庆祝手段越来越多,烟花爆竹点的也越来越多,开封府少尹李若水,已经上了四五道札子,请求大宋皇帝禁止百姓私自燃放烟花爆竹,统一到金明池燃放。

    赵桓一直没有批红,总觉得百姓庆祝是好事,但是赵桓看到今天这个动静,就知道,这札子不批怕是不行了。

    大宋汴京都是木质结构,随意燃放烟花爆竹,火灾是必然会出现,同一地点燃放,的确有助于大宋皇城的治安,这要是金人没攻入汴京,大宋人把自己京师烧没了,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李清照忽然想到了晚上的宫廷庆典节目笑着说道:“今天百姓们织好的宫灯都送到宫中了,官家晚上可得闲下来,一起去放孔明灯。”

    赵桓没有搭话,指着经过水运仪象台的囚车说道:“第一个进来的名叫刘选,是赵承佑的师爷,也是赵承佑的白手套,本来在出了事的第一时间,他会被第一个甩出去让他背锅,可惜,宗泽动作太快了,赵承佑完全没有充足的准备,就被查出来了。”

    “后面那个是永州安县知县事程斗,他在疫情期间,中饱私囊,与粮商勾结,哄抬粮价七千文一斗,当地饿殍遍地,死于饥饿之人远盛于水疫。而宗泽带人捉拿此人之时,在其家中搜出七百石粮食,才知道此人连常平仓的粮都搬到了自己家中,唯恐自己饿死。”

    “第三个人是荆湖邸店一等粮商名叫南喻,是和赵承佑勾结贩粮之人,哄抬粮价获利颇丰,宗泽请旨查抄家产,朕批了札子,搜出瘦马数名……”

    宗泽早就将案宗送到了汴京,赵桓早已翻阅了无数次,他甚至可以不看札子,将这些人的罪行说的一清二楚。

    李清照的眼神越来越惊讶,官家居然将这些人的名字和罪行记得一清二楚。

    这实在是出乎了李清照的意料。

    赵桓用力的吐了一口浊气,看着最后一辆囚车驶入了刑部,才用力的骂了一句:“非人哉!”

    “官家莫要生气,为了这种人生气不值当。”李清照劝慰着气喘如牛的官家,她也终于清楚了官家那句王以民为天,并非口头上的口号,而是真切的打算落到实处。

    赵桓怒气冲冲的说道:“让朕生气的是宗泽居然为一些官员求情,并没有将一部分人送到汴京,说眼下荆湖局势未稳,让他们将功赎罪,说他们是被迫参与其中,在荆湖水军到了之后,也积极展开了抗疫、安民。”

    “他们早干什么去了!”

    赵桓对此极为愤慨,但是宗泽是他钦定之人,他将荆湖两路全权交给了宗泽,此时也只能生气,等到宗泽归京叙职之时,再好好问问此事。

    李清照这才知道官家心中到底在置什么气,说到底还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老掉牙的事。

    她笑着说道:“官家,臣妾以为荆湖之事,只有宗少卿最清楚,既然宗少卿将其留下,证明他需要这些人留下做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赵桓看着夕阳西下,不知不觉他已经在崇德门的五凤楼前,站了一个时辰有余,落日的余晖将整个汴京染成了金黄色,随着人群的逐渐散去,陡然的静谧让赵桓沉醉在落日之中,充斥着一种繁荣的安详。

    赵桓摇头说道:“朕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朕就是恨那些人得不到惩处!前段时间宗少卿上了押解归京的名录的札子,朕一心想去鄂州看看,到底还有没有漏网之鱼,被朝臣们拦住了。若让朕到了地头,朕非把他们都剁了不可!”

    “哈哈!”李清照终于憋不住,笑的甚是开心,她刚才还夸官家成熟,结果官家还是如同赤子顽童一般。

    治国,哪里有简单的一刀切,那是懒政。

第八百三十四章 出关,干他一票!

    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赵桓当然明白,但是放任这群蛀虫啃食大宋这可大树,让赵桓心里非常不爽,以至于对押解进京的官员囚徒,进行了从严从重的处罚决定。

    这一个决定,让宋世卿压力非常的大。

    主要是在力度上,他不知道应该如何把握,他憎恶这些官僚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谋其政,也憎恶他们给鄂州百姓带来的伤害,但是这不代表他作为一个推官、大宋刑部尚书,就可以无视《宋刑统》的约束。

    李纲将一张字条递给了宋世卿,笑着说道:“其实你可以依据这道帖子,对《宋刑统》进行完善,结合大理寺卿,把《宋刑统》进行整理,该补的补一下。”

    “这《宋刑统》都多少年了?近五百年了吧,是当初前唐高祖皇帝李渊定的那个《武德律》改的,都多少年的老掉牙的东西了。”

    李纲说的是实情,宋随唐制,宋刑统里面的很多政策,都是当初武德律改了改直接生搬硬套出来的东西,怎么能不改?

    老掉牙的评价,丝毫不过分。

    帖子自然是官家御笔亲书的王以民为天,宋世卿看到之后,眼神一亮,若是以此为基准进行律法的修改,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但是他很快就愁眉苦脸的说道:“这谁都知道《宋刑统》是个老掉牙的东西,都知道过了五百年了,这律法已经不合适了,当初范文正相公就准备改,最后还是没改成,哪里有那么容易。肯定有人反对,这改怎么办?”

    李纲笑着说道:“讲究祖宗之法,是我大宋朝的立根之本,革故鼎新呢,也是我们大宋朝堂目前的迫切需要。官家之前给大宋朝臣们讲过一个故事。”

    “故事?”宋世卿疑惑的看着李纲,官家那故事可不那么容易听,每次讲故事,都涉及到了朝堂的一轮震荡。

    李纲似乎想起了当初金人南下那段时间,笑着说道:“这个故事是这样,一个黑漆漆的屋子,里面的人待习惯了,你要是说掀了屋顶,里面的人指定不乐意,这个时候,你说要开几扇窗,他们就同意了。”

    “再说眼下官家让你严惩这些官僚,但是你又无法可依,那就立,那就拟,要是说有人反对,我自然要帮你,我帮不了你,自然有官家兜底。”

    宋世卿这才了然的点了点头,这次来到李纲家里拜早年,倒是学到了不少东西,不过他很快就想到了一个关于他人身安全的问题:“那要是官家不兜底该咋办?”

    李纲看着一脸认真的宋世卿终于哈哈大笑起来,这个可能压根就不存在,他知道官家到底想做什么。

    李纲笑着拍着宋世卿笑道:“好了,过年了,就不要想这些公事了,先去拜年,等开春了,我们详细议论这个问题。”

    “金明池晚上有烟花会,到时候带上家眷,我们同去赏烟花。”

    汴京的烟花自然是无比的璀璨,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烟花飞升降落,时而天女散花,时而四处飞溅,把漆黑的夜幕点缀成了花一样的海洋,金明池上跑动的顽童,极其兴奋的在池边的围栏旁跑动,四处都是欢声笑语。

    充斥着欢乐的气氛,金明池本是皇家御苑,官家将其开放给整个汴京城做游玩之地,也算是与民同乐。

    而此时的大兴县,山海军的军营里,韩世忠带着千里镜,依旧在大兴城关上巡视着。

    越到过年的时分,他越是不能放松,过年巡视比关隘,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

    “韩将军,喝口酒,暖暖身子。这风,是真的冷。”陈兴拿出一个酒壶递给了韩世忠,他从来州赶到了大兴,是因为他收到了一封紧急情报,需要韩世忠定夺。

    韩世忠抓着酒壶照着陈兴的后脑勺用力的给了一下说道:“喝酒误事,有违军令。虽然不当值,但是给将士们看到不好,你都是校尉了,过几年就升将军了,还这幅吊儿郎当的样子。”

    “再说我们在前线,少搞这种特殊,将士们会背地里议论,你也是从士卒爬上来的,这个道理都不懂?”

    韩世忠当然有资格教训陈兴,在大宋现在这个军队比较隐约的派系中,韩世忠是现在这个派系的龙首。

    当然,这是建立在王禀离开来州,归京当闲散勋贵之时,将他们派系交到了韩世忠手中有关。

    岳飞的河间军在大宋是独一系,七万正军,七万从军,上京、云中、河套、西夏都是河间军征战的沙场,岳飞就是这只派系的龙首。

    而韩世忠、沈从的山海军和燕京军是另外一支派系,王禀是之前的龙首,但是王禀为国征战多年,身创过多,已经不适合做龙首,就给了韩世忠。

    高丽、燕京、辽东是他们征战之地,但是这些地方,很多都是岳飞或者带人、或者指挥打下的。

    韩世忠也因为战疫有功,被册封了节度使,算是官家认定了韩世忠派系龙首地位。

    但是他们有多少人?

    十万燕京新军,七万河间军,三万永定军,共计二十万大军!

    比岳飞的十四万大军整整多了六万,而且七万河间从军多数分布在上京路做地方驻扎,真正野战之师只有七万正军。

    就战绩相比,他韩世忠这个节度使,还是因为战疫有功恩赏,他心里自然有气。

    军队斗气,很常见,但是韩世忠也只能气自己不争气,只能埋头苦干。

    这酒,它不香了。

    “是是是,末将记住了。”陈兴点头,大宋军不禁酒,但是岳飞的河间军禁酒,导致整个大宋军都跟着有模有样的学。

    河间正军被私底下称呼为第一野战军,而山海军被称为第二野战军,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陈兴自然知道韩世忠心里的野望。

    “情报准确是吧。”韩世忠再次拿出了札子,翻动了半天,才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出关,干他一票!”

    塔塔尔人劫掠了大宋送往克烈部的面罩、牛皮甲、鹰嘴兜鍪等物,这批物资离韩世忠很远,本来不关他的事,但是现在金人正将这批物资送往沈州前线。

    这就和他韩世忠有关系了。

第八百三十五章 无耻之尤

    韩世忠为什么要劫掠这批物资?

    一只肥羊从猛虎的嘴边路过,这只猛虎,不把这只肥羊生吞活剥了,那还是猛虎吗?军队要吃肉,才会有战斗力。

    而且因为探听到了这批物资,要从会宁府运往沈州前线的情报后,韩世忠才了解到这批物资的具体说法。

    官家的馈赠只占了这批物资的一小部分,剩余的绝大多数都是克烈部购买的物资。

    但是克烈部比较贫穷,没有那么多银元来购买面罩、牛皮甲、鹰嘴兜鍪,所以只好采用了一贯的做法,那就是从大宋商贾这里赊账,双方签订合同,大宋商贾收纳克烈部出具的信证。

    来年用信证,换取克烈部的矿料、草药、牛羊牲畜来进行偿还货款。

    这也是大宋商贾和克烈部做买卖的惯例,对于大宋商贾来说,守住银元不流失,比做买卖更加重要。

    他们经历了太多年的钱荒,对于钱,尤其是银元这种硬通货,非常看重,哪怕是克烈部需要,为了官家的脸面,他们不得不做这笔买卖,依旧选择了赊给克烈诸部。

    信证的出现,就是为了避免银元流矢而出现的一种中介性质的“钱引”。

    这批物资是大同府包括李师师的衣帽坊在内的各大商贾,临时凑出的一批物资,但是这批物资被塔塔尔人劫掠了。

    而且劫掠的十分有玄妙的是,只有物资被劫,金犀带、犀角制品之类的财物却没有被劫掠。

    这让赵鼎十分的生气!

    塔塔尔部出自漠北诸部,盘踞在大鲜卑山之上,和漠北诸部的瓜葛简直不要太深,而这批物资被塔塔尔部劫掠之后,克烈部表示自己没有收到货物,准备赖账,宣布了大宋商贾手中这批信证作废。

    所以,赵鼎判断,是克烈部和塔塔尔部联手,想要赖掉这笔信证交易!但是他没有证据,又不太好写札子给官家,只是在信中大概表述了一下看法。

    这种情况下,韩世忠怎么能坐看这笔货物,交割给沈州前线的金人军卒?所以他准备出关劫掠。

    而这次他出动的是一股精兵,乃是他仿照河间背嵬亲军组建的铁骑兵团。

    在大宋没有骑兵之时,大宋军卒对骑兵嗤之以鼻,我有步人甲、城池,你的骑兵能奈我何?

    但是在大宋的骑兵逐渐成建制的出现的时候,韩世忠不得不高喊骑兵果然还是天下第一!

    机动性,对于作战计划就是弹性,可以有更高的弹性去完成战术、战略。

    这场战斗因为是偷袭战,将物资抢回大兴关内,这一个来回就用了不到三个时辰。

    而且这一次他们还抓获了一批不太一样的俘虏,正是因为这批俘虏,让大宋军卒罕见的没有把所有的金人砍翻削耳冲军功,而是留了几个做人证。

    找到了通译,韩世忠才终于审理清楚了俘虏。

    “格老子的这群犊子,果然还是一群贱胚子!呸!”韩世忠用力的啐了一口痰,吐在了跪着的俘虏的脸上。

    韩世忠为了将自己这个第二野战军变成第一野战军,可谓是费尽心思!

    从他自律减少说脏话开始,就可以看出他内心是十分渴望超越岳飞的。

    但是今天他终于出离的愤怒了,这批物资,还真的是塔塔尔人和克烈部联手给大宋商贾设的局。

    而且这个局最无耻的地方,就是克烈部想要赖掉一整年的所有商贸信证!

    理由是今年克烈部等漠北诸部遭了鼠疫,无力偿还。

    而克烈部手中的筹码,就是滞留在克烈部境内的大宋商贾、工匠、采风出游的学子,共计一万余人。

    “无耻!无耻!”韩世忠指着跪着的俘虏一顿咆哮!

    这个俘虏是塔塔尔人,身份极为特殊,是塔塔尔首领兀格的儿子,曾经出席过临潢城谈判,大宋图画院有他的画像,而且也由其他俘虏指认,才最终确定了此人就是塔塔尔首领的儿子。

    大宋皇帝爱民如子,天下人尽皆知,但是仁善照耀的只有宋境和宋人,这也是每个人都清楚,所以克烈部才有这个决定,赖账不还。

    因为那些工匠、商贾、采风学子,真的可以算作筹码。

    若是消息真的准确,大宋商贾将蒙受巨量的损失,而在克烈诸部和大宋交好的政治压力下,他们甚至会捏着鼻子将这笔赖账认下。

    因为商籍为贱籍,大宋虽然没有贱籍,但是价值观如此,他们也这样自己认为,所以只会捏着鼻子吃亏。

    “养不熟的白眼狼!”韩世忠愤怒的咆哮着,抽出了刀,而后用力的收进了刀鞘,对着侍从说道:“押下去,明日押解进京。”

    大兴关的营帐内寂静无声,只有韩世忠粗壮的喘气的声音,气喘如牛。

    “韩将军,是准备把这个人送往汴京吗?”陈兴眉头紧蹙的说道。

    韩世忠点头说道:“不然咧?难道看着大宋商贾被这群白眼狼给坑了吗?”

    陈兴叹气的说道:“那韩将军,这万一是金人使的离间计呢?离间我大宋和克烈部的关系,完颜宗望为了谋划明年攻打漠北用的计谋,我们这样送到汴京,官家若是中计可如何是好?”

    “再说了,这正值年节,给官家送这么一份大礼,是不是不太好?”

    赵桓登基以来的功绩有很多,比如亲征河东、收复燕云、威慑西夏、征伐辽东等等,其中就有一项是和克烈交好通商,给大宋补充了战马等物,正值年节,把这等消息送到京师,这有点打了官家明君的脸。

    韩世忠点头,叹气的说道:“哪也得送过去,哪怕是误了官家过年的好心情。也不能让这群狼子野心的东西,占咱们大宋的便宜!”

    押解进京的速度很快,从大兴关到来州用了三天,从来州到山海关用了一天,从山海关到燕京用了一天半,从燕京押解到汴京用了两天的时间,札子和人犯一起送到了汴京。

    而赵桓正准备带着三妃去踏青,胡元说亲近自然,有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胎儿发育,赵桓无事,自然准备去御苑皇家花园奢侈一把。

    结果从驿站送来的札子,打断了赵桓的行程。

    “无耻之尤!”赵桓用力的一拍桌子:“召集常朝群臣!再把岳飞喊来!”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521/ 第一时间欣赏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 作者:吾谁与归所写的《北宋振兴攻略》为转载作品,北宋振兴攻略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北宋振兴攻略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北宋振兴攻略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北宋振兴攻略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北宋振兴攻略介绍: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北宋振兴攻略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北宋振兴攻略,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