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北宋振兴攻略TXT下载北宋振兴攻略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北宋振兴攻略全文阅读

作者:吾谁与归     北宋振兴攻略txt下载     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十五章 大宋缺的那根脊梁,其实是铁

    赵桓看着这个刀枪不入的郭京,首先怀疑的不是自己二十多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个世界是物质的,这是核心的价值观,是不容置疑的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

    那么这个家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想到了城墙上那些没有披甲的士兵们,往衣服里塞的砖头,塞牛皮的事来,没有甲胄,在衣服里塞了砖头阻挡金兵的砍劈,是一种廉价的铠甲。

    这是因为大宋的披甲率真的很低很低。仅仅精锐有小全装的铠甲,很多人都是穿着水夹袄上战场,不死也得冻个半死。

    “沈从,砍他脖子。”赵桓说道,这一下要是不死,自己再开始否定自己的价值观也不迟嘛。

    郭京惊骇到了极致,自从下山以后,他一直顺风顺水的表演,到了皇帝这里怎么就不管用了?

    他收获了无数的掌声,收获了无数的喝彩,也收获了无数的铜板,本来以为到了皇帝这也能无往不利,毕竟上一任皇帝是教主道尊啊!

    本来以为到皇帝这里能收获不少的赏赐,没想到却等到了脖子这一刀。

    “是。”沈从也很好奇,这家伙是怎么做到刀枪不入的。

    自己这次遇袭,要是有这种功夫,怎么会如此狼狈?

    “陛下饶命!”郭京没有犹豫,刷的跪在了地上。

    他连着磕了几个头,这要是朝着脖子来一刀,自己只能去见三清道祖了。

    认怂,认怂,认怂还不行,求求你别砍了。

    “掏出来吧。”赵桓心中大定,这个世界是物质的。不会因为这个人穿着道袍就改变。

    郭京颤颤巍巍的将道袍脱下,众人就看到了软甲,还有牛皮内衬。

    一换扣一环的钢环平铺在他的身上,样子有点像锁子甲。但又不太像中原的山纹锁子甲。

    “陛下此乃金丝软甲。乃是我师父的成名之作。陛下饶命。”郭京算是被吓坏了。

    传闻新帝暴虐机敏,果然不假。上来就砍脖子。这谁顶得住?

    “赵英,去侧厅把软甲给朕剥下来看看。”赵桓笑着说道,欺君之罪乃是死罪,不过他没多少兴趣砍掉郭京的头。

    他对这个软甲,他非常感兴趣!

    这特么是钢环啊,每环与另四个环相套扣,形如网锁的锁子甲啊!

    他对这个锁子甲的工艺并不感兴趣,步人甲、铁鹞子、铁浮屠这一系的山纹甲,其实都是唐朝的玄甲军的玄甲,也就是山纹锁子甲。

    这些甲胄都是锁子甲的升级版本,双层冷锻甲,比锁子甲要强大的多。

    他更想知道,这郭京是如何找到锁子甲所需要的钢的!这才是关键啊!

    大宋乃是盐铁专营的!他平白无故就能得到一件?凭什么?大宋甲胄都是有数的,不会凭空多了,也不会凭空少了。

    他敏锐的感觉了里面有大事情!

    “叫李纲过来!”赵桓让沈从去跑腿,这李纲是军器监的少监,对这里面的事,肯定门清。

    赵英是和李纲前后脚一起进来的,赵英是因为在清理锁子甲的锈迹,当然不是水洗,是用沙子磨洗了一遍,才送到了文德殿内,呈给官家,锈迹斑斑的卖相太惨了些。

    “参见官家。”李纲第一时间看见了用钢环围成的锁子甲,眼睛就离不开了。

    “李少卿,你来看一下这个锁子甲所用的钢材。可是大宋产的吗?”赵桓让李纲赶紧看看。

    大宋不是无铁,他从盐铁税收上判断,大宋一年有至少十万吨生铁的产量。但是生铁可不是钢材,大宋缺少钢材,缺少能锻甲的钢材啊!

    但是这钢材是不是大宋产的,需要从李纲那里得到了确认。

    大宋的军士,即使是精锐,也是缺甲胄,缺的厉害。赵桓曾经和这个问题与李纲研究过很久很久。

    得出的结论是大宋的铁料,铁石品秩太差,不是热脆,就是冷脆,赵桓却知道,那是因为硫和磷这两种元素在作祟。

    “此乃百炼之钢!官家!百炼之钢啊!镔铁啊!出自我大宋境内的镔铁啊!官家!大宋中兴有望啊!”李纲由衷的发出了这句话,已经有些语无伦次了。

    宋军的披甲率很低很低,两千名军士有个五百件大全装的铠甲已经很不错了。

    事实上,这五百件的大全装铠甲,还要打上大大的疑问。

    大宋无铁啊!

    一年十万吨的生铁,却锻造不出铠甲?

    因为实在是太难锻造了。

    现在锻造大宋步人甲、马具甚至是武器,都是夹生饭的形式,用生铁夹着熟铁打造的,但是中原的铁石无比贫瘠,不仅如此,不是热脆,就是冷脆,根本无法锻造。

    精锐的军士例如亲从官、亲事官、西军都是用内夹熟铁,外生铁两片,千锤百炼,方的一片鳞甲。

    在磨削的过程中,有可能产生断裂剥落的现象,在淬火的时候,也可能产生裂纹。大约生产一件的甲胄用的鳞甲片,就需要数千斤的铁料,取铁精都不知道消耗几何,千金难求的大宋甲胄啊。

    最让人心疼的就是,这好几天做的甲片,淬火的时候开裂,这鳞甲叶就得从新锻造。

    热脆冷脆,铁料、铁石品秩太差,成为了李纲的心头大患!

    而且不知道什么原因,这宋国境内,热锻出的甲叶,都是样子货,生铁夹熟铁的夹生饭一样的甲胄,一碰就碎。

    有甲没甲都一样,还很累赘。

    这是为何?李纲寻找了很久很久的答案,大宋同样也寻找了一百八十多年都未曾寻找到结果。

    “西夏有铁鹞子,残辽也有铁林军,金人有铁浮屠,大宋的步人甲却排在最末尾的尴尬境遇,甲胄不能防弓弩之矢,甚至连刀斧都防不了!”

    “就连小小的青塘,都有瘊子甲,而我大宋,翻遍所有的疆域。连一处能锻甲的铁山都寻不到!官家,这金丝软甲!出自大宋,这手法就是大宋锻甲的手段!”

    赵桓脸上更加惊喜!也不知道是这郭京的师父,是改良了工艺,还是找到了新的矿山?

    “李少卿所言不虚的话!大宋真的是中兴有望。”赵桓也无不感慨。

第七十六章 千金买马骨了!

    “青堂羌善锻甲,铁色青黑,莹彻可鉴毛发。以麝皮为旅之,柔薄而韧。”

    “镇戎军有一铁甲,椟藏之,相传以为宝器。”

    “韩魏公帅泾原,曾取试之,去之五十步,强弩射之,不能入。尝有一矢贯札,乃是中其钻空,为钻空所刮,铁皆反卷,其坚如此。”

    “凡锻甲之法,其始甚厚,不用火,冷锻之,比元厚三分减二乃成。其末留筋头许不锻,隐然如瘊子,欲以验未锻时厚薄,如浚河留土笋也,谓之瘊子甲。”

    “今人多于甲札之背,隐起伪为瘊子;虽置瘊子,但元非精钢,或以火锻为之,皆无补于用,徒为外饰而已。”

    李纲说的是瘊子甲。用鳞甲片上的瘊子来判断打击的情况,冷锻甲的一种。

    来自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对一种名为瘊子甲的锻造方法。

    为何一个小小的青塘,就能做到的事情,而大宋做不到?

    完全是因为大宋疆域内的铁山的铁石中的硫和磷太高了,让大宋的钢材,冷的也脆,热的也脆,怎么锻造,都不是个事。

    没有甲,士兵怎么打仗?

    现在青塘归了大宋,李纲专门去过一次青塘,请青塘人用中原铁料锻甲。

    技艺,和铁鹞子或者铁林军或者铁浮屠的锻造方法,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大宋的铁石就是打不出钢甲来!

    青塘人用同样的炉子,同样的工序,唯有不同的铁石,却能打造出瘊子甲来!

    李纲曾经在青塘呆了整整一年,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却总是不得答案。

    现在!

    一份来自民间的钢甲出现了他的面前,还是不逊于瘊子甲材质的钢材!这要不然就是铁石特殊,要不然就是工艺特殊!

    他更倾向于后者!自汉以来,中原就一直没有停下过找铁山的事,这一定是工艺带来的变化!

    “天佑大宋啊!陛下。”李纲明白好的铁石的好处,也明白想要找到好的铁矿的难处。毕竟大宋已经找了整整一百八十年了。

    而赵桓却从怀里拿出了宇文虚中的那册书,书中夹着一颗小石子,在金国此种石头名为白云石。

    据说是金国炼铁造渣的必备之物。

    可惜的是,经过李纲的实验,这种造渣的必备之物,有效果,但是很有限。

    俗名为老化银子,在中原地区有很多矿藏,好找的很,可是铁质依然未曾得到大的提升。

    所以郭京身上这个金丝软甲,这个民间出现的神奇物件!成为了李纲新的救命稻草。

    这花纹一看就不是千锤百炼出来的东西,而是炼出来的!新的炼钢方法啊!

    想到这个他就非常激动。只要能找到这种炼钢方法,对国朝绝对大有益处!

    “陛下,陛下,盛世风水算命,乱世道士下山,眼看着生灵涂炭,师尊让我下山而来,是带着匡扶社稷拯救万千黎民百姓的任务的啊!陛下,我不能死啊!”

    郭京三拜九叩,额头都磕肿了,因为这个皇帝是个说杀人就杀人的恶煞,是来自十殿的阎罗,自己这欺君之罪,显然是活不了太久了。

    “你?匡扶社稷?拯救黎民百姓?你也配?”赵桓对于迷信行为甚是抵触。

    但是看在浚川把车的面子上,姑且饶他一命。

    当然更是看在这件金丝软甲背后的人,还有技术。

    “你看看你到了汴京,宣扬那六丁六甲之术,难道就是靠这种刀枪不入的手段?沈从那一身双层冷锻甲不知道高出你这个软甲高出多少!”

    “这炼钢之术你可擅长?”赵桓图穷匕见,这货肚子里绝对有料!

    就是郭京没有,他师父也有!

    今天必须让他吐出来点东西!

    要知道道教可是折腾火药的行家!还会折腾豆腐!会折腾钢,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这一句也是来自全集,看到这个道士,赵桓也终于知道了为何如此说。

    这群人自从汉末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之后,就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甚至走上了科学发展!

    火药就是这群人炼丹的时候搞出来的,还有豆腐和豆腐脑也是源于道家,搞过不少的发明创造的道家,一定可以给他带来更多的惊喜。

    “炼钢之术,草民极为擅长!这软甲上的材料都是臣下一点点摸索锻造的。”郭京听到皇帝问这个,就知道自己保住了一条命。

    管他会不会,先糊弄了皇帝再说。

    赵桓心中给郭京到底会不会炼钢打上了巨大的问号,这么果决?

    不过没关系,管他说谎不说谎呢。

    “沈从,去把这位郭京的师父请到汴京来。”赵桓觉得把师父请过来,就很靠谱。这个郭京一会儿出自师父之手,一会自己摸索,嘴里没有一句实话,还不如请过来他的师父妥当。

    郭京面色大变!

    他其实是从山上偷偷跑下来的,这要是给师门招惹了祸患,岂不是大大的不妙?

    赵桓想了想,别沈从的人脾气一上来,把人五花大绑了就麻烦了。他又说道:“记得客气点,用大驾玉辂把人请过来。”

    大驾玉辂并不是皇帝御用,只能说是皇室的宝物。这个时候,用大驾玉辂完全是千金买马骨的意思在里面。招揽人才啊!

    大宋现在不缺官员,缺少实干家啊!

    要是这郭京的师父,能给大宋带来铁器上的进一步提升,不,如果能给大宋的铁器带来工艺上的提升,让大宋的钢材质量上升一个台阶,那大宋绝对可以中兴。

    非战之罪啊!没有甲胄指望士兵用天灵盖接对方的狼牙棒吗?

    士兵积极作战才是怪事!指望信仰加成?

    “李纲,你带着郭京下去试试,要是不成,就把他仍会牢房里。别让他出来霍霍别人。”赵桓对于这个敢于忽悠自己的人观感极差。

    如果不是杀了郭京,郭京师父那里会有一些麻烦事,他也不会留着郭京的命。

第七十七章 臣有一人举荐

    赵桓这一招邀请师父进京的操作,惊呆了郭京。

    直接跳过自己吗?

    他还想着自己能不能以自己回去找师父为理由,逃脱升天呢!

    结果呢?赵桓直接釜底抽薪了。还让自己和李纲去炼钢,自己会练个球球的钢。

    “说一说,黄河之事吧。”赵桓对这个非常关心,几乎每天一问。

    这黄河要是决了堤,自己就什么都没有了。

    什么宏图伟业?什么壮志凌云?都是白给。

    【大宋预计覆灭时间:198天。】

    他看着这行字,居然恍惚间,自己已经做了二十多天的皇帝,这段时间做的好不好?

    他不清楚,但至少现在看,还算不错,至少完颜宗望已经从大宋的汴京城下撤退了,而这一次,他也没有答应和谈,只是送出去“宇文虚中”的家人,聊表诚意。

    “共计收拢流六十多万人。其中小孩约十万人,而女子也将近二十万,剩下的多是些老人,只有十余万的青年男子,这些男子正在筑堤,汴京城下的这段堤坝,已经修的已经差不多了。现在正在向下游筑堤。”孙博掏出个账簿,翻动着说道。

    “人手不够啊!陛下,这要是想要赶在凌汛来临之前,筑成新的堤坝,非常困难,凌汛期间,很有可能会在下半段决堤。”

    “本来就饱受战乱之苦的河北东西两路,怕是保不住了。”

    孙博最近也是急得团团转,汴京城防早就修好了,全都派去了筑堤,但是十万民夫哪里足够?

    至少也要三十余万的民夫,才能保证修堤坝,在凌汛来之前修好。而且还要赶在凌汛中,保住堤坝,才能保证来年的生产。

    否则黄河决堤,赤地千里,后果不堪设想,到时候瘟疫水灾,对大宋的伤害,可想而知……

    李纲听到这里,也是挠头,他忽然想到什么,太瘦说道:“官家,臣想到了办法!臣这里倒是有不少的人,各地厢军和义军勤王之师正在陆续赶来京城。”

    四壁守御使收拢各地勤王军,而这些勤王军,虽然良劣参差不齐,但有不少的壮劳力在!这些人,可以排上用场!

    打仗他们不见得行,但是筑坝,还是可以用的!

    “这些勤王兵如何犒赏,他们如何去留,很成了问题。战斗力不足以编为正式军队,训练也要旷日持久。就地解散可能凭空制造流匪。还望官家定夺。”

    【历史事件提醒:原来历史线中,第一次开封城之战后,宋钦宗听从了唐恪、耿南仲等人“继好息民而不已,使金人闻之,奈何?”的谏言,将所有的厢军遣返原地。】

    【而义军就地解散。导致百万流匪横行淮南淮北等地。第二次开封之战中,勤王军迟迟难以组成规模营救开封城,与此有关,南方的勤王军无法到达汴京城,被沿路的盗匪阻截。】

    【百万义军如同一颗定是炸弹一样,如何选择呢?】

    “按制赏赐粮钱,资出内帑。”赵桓先定下个基调出来,先犒赏了这群义军再说。

    勤王也好,还是流寇洗白也罢,自己不封赏,下一次,就别指望他们勤王了。

    自己这次不赏,看似省下了赏赐的费用,其实却落下了污名。

    更别说流匪横行无忌,就再难收拾了。

    剩下的该怎么办呢?工赈监这边缺人手,而义军这边人手又很多。

    赵桓想了想说道:“愿意回家的可以回家。不愿意回家的可以进入工赈监内。”

    “做一日工,则有一日钱。可以稍微缓解下工赈监人力不足的情况。当然朕知道,这些义军纪律不严,孙博你看好他们了,稍有风吹草动,尽快上报。”

    对招揽义军金工赈监,赵桓觉得难度相当的大!

    他觉得故土情结严重的中国人,很难说,能够有人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在黄河堤坝上筑堤,人这种事,还是需要再想想办法。

    “陛下仁慈。”孙博口呼万岁,俯首而拜。

    李纲摇了摇头,这孙博手下人更多了。

    他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官家,这些义军可不是流民。这是军队!

    即使是义军,那也是一股军事力量。

    “官家,有所不知,厢军本身都是失地的农民,给朝廷做工也是做,给员外们做工也是做。义军也有很多原来都是落草为寇的流匪,趁勤王之机,洗刷自己身上的污名。都不是什么好相与。”李纲说道。

    赵桓一愣,才想明白李纲想表达的意思。

    这群人手中有武器!

    不仅如此,而且会有很大的概率留在汴京城或者留在工赈监内!

    “孙博,开封城修城、惠民河清淤、黄河筑堤,事情很多,也很杂乱,这几天孙少卿都累瘦了。着实不易。收编勤王之师的事情,李纲你负责起来,再兼个工赈监少监吧。”赵桓想了想,决定把这孙博手里的人手分一分,权力分割一下。

    李纲暗暗叫苦。

    兵部侍郎,负责军事文书之类的事,本身就很头疼的事,还在蔡攸现在很老实,枢密院也正常工作,他到没有忙到离谱。

    现在四壁守御使的职位还没卸下,虽然金兵已经退了,但是开封城的城墙也破了,需要修缮。

    本来他还有个军器监少监的职位,这里面刘益等人总是层出不穷的新点子,就够他受的了,后面还有岳飞的战场反馈回来的消息,还要对决胜战车进行改良。

    自己再挂个工赈监少监之事,岂不是要累死?

    没有人对权利没有**,但是也要量力而行。

    虽然他才四十三岁,正值壮年,但是真的有点干不动了。

    “臣也是身兼数职,这个工赈监少监的位子,臣恐怕消受不起。”李纲怎么可能不知道工赈监的价值。

    这个工赈监,当成立之初,官家曾经失口曾言同知二字。

    可想而知,这个监恐怕不日就会升成院。

    少监从四品,同知正二品。不说权力,光每个月的俸禄都能涨一倍。而且人手愈加庞大的工赈监,没有相应的品秩也说不过去。

    但是他真的做不动。

    “臣有一人举荐。”

第七十八章 给员外打工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报!

    “臣有一人推荐,名为何栗,刚正不阿。曾因为上书弹劾王黼十五罪状,前后七次上书太上皇,言之有物、证据确凿,王黼的朋党胡松年、胡益等人,尽数被贬斥。”

    “以徽猷阁待制知泰州,此人办事有力,一心为国。知泰州之时,也是政清人和。此次开封城有难,此人从泰州率一万步卒,披星戴月,于昨日就到了开封城下。”

    “何栗本就是知州,率泰州义军前来勤王,收编勤王之兵也更方便。”李纲当然也要给皇帝一个解决的方案,自己总不能推了担子,留给皇帝个难题。

    “何栗?宣其进殿。”赵桓想了想。

    李纲的确忙的不行,就是军器监那一大堆事,就够他忙活的了。

    总不能一个人好用,就朝死了用。

    真的累死了,那一大摊子事,谁来负责?

    何栗进殿三拜九叩,口呼万岁。这是礼仪,赵桓登基传扬天下,本来知府一级官员都要进京参拜,但是赵桓这个登基,是赵佶禅让来的,十分仓促。

    这第一面还是要跪的!

    赵桓兴致勃勃的打量着他,周正的国字脸,一脸的刚正,身上的一股正气扑面而来。

    【何栗:徽猷阁待制、知泰州府,政和五年状元,历官秘书省校书郎、御史中丞、泰州知府。汴京城破,被俘陷于北廷,绝食而亡,死前留下决绝诗一首:念念通前劫,依依返归魂。人生会有死,遗恨满乾坤。】

    【历数北宋朝堂被俘大臣,有孙博保钦宗太子而亡、李若水怒斥敌酋,被割舌而死、何栗不仕金廷,仰天大恸,不食而死,年仅三十九。】

    【为官干练、政绩卓著、恪尽职守、不畏权贵,治世之臣。】

    【忠诚度60/100,对大宋忠诚度100/100.】

    又一个对大宋满点忠诚度的忠臣啊!

    赵桓看着何栗的履历,发现他曾经多次弹劾王黼。

    弹劾王黼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御史中丞,一个谏官。

    王黼呢?作为蔡京这一系的话事人,任尚书左丞的王黼,想要制裁何栗,简直易如反掌。

    但是何栗依然前后七次弹劾王黼,并且干掉了王黼一大堆的朋党,战斗力极强。

    当然弹劾权贵也不是没有代价,他也因为谗言被贬斥川蜀任遂宁知府,遂宁已经到了大宋疆域的边缘,仅次于贬斥琼州了。

    不过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在遂宁做知府的时候,因为实在是政绩太过耀眼,连在朝堂上只手遮天的蔡京,也不得不汇报他的政绩,何栗被再次启用。

    自古以来,我们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人的脊梁啊!

    赵桓每次看着这些忠臣都不自觉的想起这句话,这些人就是奋不顾身忠贞的代表,因为他们,所以有了脊梁。

    大宋也不缺忠臣能臣,还是赵佶没玩好啊!

    “陛下,臣曾听闻汴京城民众议论纷纷,言康王赵构、左丞李邦彦意图议和,割三镇之地。”

    “陛下!三镇之地,乃是国之根本,奈何一旦弃之?况金人变诈罔测,安能保必信?割亦来,不割亦来。河北之民,皆吾赤子。弃地则并其民弃之,岂为父母意哉?请陛下三思。”何栗张口就是谏言议和之事。

    割让了三镇之地,金兵就不再南下了吗?不要做梦了好不!他很清醒。

    “额…”赵桓脑阔疼。

    他当初闲来无事下了一招闲棋,确实搞坏了李邦彦的名声,也搞坏了赵构的名气。

    同时,汴京城民众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守下了汴京城。

    当然现在看来,也有点点小小的负面效果,就是要多饶舌几句,解释清楚这个议和的详情。

    李纲倒是小声和何栗解释了一,下这个议和之事的前因后果,又解释了一番此次让他进文德殿的目的。

    “陛下英明!”何栗听完前因后果。

    才恍然大悟,缓兵之计而已,也对,观新帝所作所为,不像是苟且之辈,怎么会做出那么昏聩的决定。

    看来是康王赵构奉的太上皇的旨意做的事,割三镇之地,未免也太儿戏了吧!

    金人回到国内,看到大宋这么好欺负,整军备战,再次南下,反反复复,大宋怎么可能受得了?

    “是臣唐突了。请陛下恕罪。”何栗赶紧请罪。

    自己还没搞清楚议和的本质,就急匆匆的劝谏,是真的害怕新帝真的想要议和。但确实唐突。

    “无碍,无碍。”赵桓这点肚量还是有的。

    而且何栗说的真的唐突吗?赵桓只是看到了拳拳报国之心。

    现在形势如此复杂的大宋,需要这样的人啊!

    “何栗请起。工赈监现在少一位少监和孙博一起处理工赈监庞杂的事物,朕有意命你为工赈监少监一职。”赵桓直接开门见山。

    工赈监少监?

    何栗疑惑的看了一眼孙博,这不是他的职位吗?一个监两个少监?这太反常了!

    工赈监这个监司的名头很响亮。

    工赈监收拢流民之事,已经在整个汴京城传开了。

    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是孙博找人,收拢流民,到后面都是流民主动找上了工赈监。

    河北东、西两路的流民、河东路的流民、汴京城里的乞丐、无业者。

    这些流民们自己就跑到了工赈监里,干活就有饭吃,不仅如此,还有铜钱可以拿。

    这等好事,哪里有?

    要知道现在金兵南下这年景,吃顿饱饭,殊为不易了。

    而且还可以随时从工赈监里退出来。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给员外们打短工打着打着就变成了长工。

    工钱越来越少,饱饭更是没有。

    还不能不上工,否则员外们联合起来,你就等着永久无业吧!

    永久无业,沦为乞丐,还能勉强混口饭吃。

    但是员外们可不会如此轻易的放过长工,一个熟练的长工可以给自己的作坊带来多大的效益?

    员外们不懂吗?员外们怎么可能放过他们?

    员外们指望着作坊给自己富可敌国的收入,怎么可能任凭熟练的长工离开呢?

    这时候城外的流匪、城内的帮会,就成了员外们的工具。

    这些不听话的长工就会被收拾一顿,然后长工只好继续回去上工。

    这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

    员外们给城中的帮会们交一笔钱,给过路的流匪们交一笔钱,这些钱才有多少?

    泥腿子们前进的路和后退的路,就都被堵上了。何乐而不为?

    但是现在!

    仁慈的官家开了一个工赈监,做工有钱赚,还有饭吃。

第七十九章 工赈监出现了大问题!

    在官家的作坊里做工,比如军器监里学到不少的民间没有的技艺。

    当然最重要的是官家给的钱,一点都不比那些黑心的员外们给的钱少!

    而且还有御医院的御医们为受伤的人诊治,虽然听说是为了验证一本《护理札记》的医书,不过普通人才不在意这些,有人给看病已经可以烧香拜佛了。

    是的,赵桓在民间的形象,正在向散财童子前进,他认为勉强糊口的每日工钱,比那些员外们给的工资还要高……

    孙博的心态是复杂的,其实他很想高喊我还能受得了!

    让活儿来的更多一些吧!

    他又不是个傻子,随着这十多天工赈监的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官员被任命,还有日益膨胀的效益,让他看到了工赈监的远大而光明的前景。

    这个时候,新帝任命一个新的少监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分权。

    他很舍不得手中的权力,但是他没有跳出来高喊自己劳苦功高之类的话,反而得乐见其成。

    因为工赈监现在是在是太过庞大了。庞大到让他焦虑。

    他现在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被烤的团团转。说是寝食难安也不为过,朝中大臣眼红暂且不说。

    万一哪天新帝疑心他,该怎么办?他手里可是有数十万人!

    现在有另外一名少监,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他拍手称快还来不及!

    分权看起来不是好事,但是对他却是天大的好事,至少不用那么惶恐不安。

    工赈监兹事体大,万一哪个差事没办好,吃了挂落,也有个人和自己一起担着不是?

    何栗看着孙博脸上的喜色,也是莫名其妙。

    这人莫不是糊涂,被分权还这么开心?

    “臣无异议。”何栗拜了一下,算是领命,准备等会儿和孙博好好聊聊,这工赈监如何运行。

    “恩。”赵桓答应了一声,中书舍人开始奋笔疾书,准备下诏。

    而赵桓看着账目的眉头却紧蹙起来,而且他皱着眉看着李纲和孙博二人,越看越迷糊,越看越看不懂。

    这账目是孙博给他的!没有会计的年代,记账极为简单,很多条目之后,仅仅只有一个总数。

    就是这么简单的账目,也出了一些问题!

    “孙博,朕来问你!工赈监,其中工赈二字何解?”赵桓的话已经带上了怒气!

    孙博正美滋滋的看着何栗,也准备一会儿好好聊聊,把新帝交代下来的事办好才是正理,听到赵桓问话,也是一愣。

    这又是触了什么霉头?惹得新帝不高兴了?

    “陛下,工赈监的工赈二字,自然是以工代赈。流民穷则思变,闲则生乱,乱则国危。”

    “陛下英明神武,成立工赈监,以工代赈,让流民不穷、不闲、不乱,乃是天下少有之良策!公在当代,利在千秋!”孙博回答道。

    他没有拍马屁,说的是实情,流民穷、闲、乱,最后害的反而是自己。

    一旦乱起来,那就不是任何人能够控制得住了!

    到时候被剿灭也好,自相残杀也罢,都是人间惨烈,受苦的还是这些流民。

    这个以工代赈的政策。

    真的是让孙博对新帝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登基的时候哭晕了过去,但是机敏二字实在是不为过。

    而且利在千秋,以后发生了旱灾、蝗灾、水灾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收拢灾民,一举多得!

    “那朕问你!以工代赈!既然是赈灾!为何这工赈监还有了营收!十多天的时间,你给朕营收了十七万贯钱?!”赵桓非常生气!

    这以工代赈的路子,怎么还挣了钱了!这是什么逻辑?赵桓已经做好了长期赔钱的准备。

    这是欺君之罪!而且还谎报、瞒报!

    以工代赈,赈灾赈出了民变,才是搞笑!

    李纲上前说道:“官家,此事我也知晓。账目没有问题,的确是盈利了。”

    李纲在最开始也曾疑惑过,为何孙博整了半天的工赈监,最后官家的内帑分文未花不说,还盈利了十七万贯?

    “刚开始的时候,臣如同官家一样疑惑。陛下出钱出粮,赈济流民,本该花钱耗粮繁多,臣也曾担心有一天内帑不支,导致这项良政毁于一旦。”

    “但是工赈监这流民的规模上万之后,在第一天,就有了结余。”

    “军器监,是臣就任,开了回易之后,来自民间的各项活计,也开始接,前段时间各民间的工坊的下的单子,都被流民给做完了,这些工坊又追加了不少。”

    “流民做工,军器监收各种工坊的单子,收钱也收粮,这笔钱粮,却是在都是百姓血汗,臣觉得拿着扎手,就过账到了工赈监。”

    军器监不仅仅有朝廷的单子,还有民间的各样单子,特别是在金兵退后,汴河、惠民河漕运再开,大批的订单积压在了民间工坊手中,

    他们找到汴京最大的工坊头子李纲,把单子匀了一些给军器监。

    而且往年河水冰封,到了快开春的时候,都是如此。并非今年特殊,而且往年军器监其实也吃不了太多,今年有了工赈监,顺利了许多许多。

    也不是哪个工坊,哪个员外,都有一车一车的铜钱给军器监。所以,有的给粮,有的给银子,也有以物易物。

    孙博哐的跪了下来说道:“陛下,臣冤枉啊!臣领工赈监这十几天来,战战兢兢,未曾有半分的懈怠,李少卿跟臣交割的钱粮,臣都送到了黄河岸上的筑堤工地上,未曾敢有半点克扣啊!”

    孙博有点误会赵桓的意思了,前面吴敏和李擢因为什么死的?

    民间众说纷纭,三司会审,也是三缄其口。

    不过所有汴京人都知道,从吴敏府上一车一车的往外拉铜钱,拉了十几天才拉完!

    所以汴京人都说吴敏乃是硕鼠,因贪腐而获罪。

    主审官们当然不敢乱哔哔,吴敏是意图谋逆的死罪!

    三司的主审官们,为什么不愿意多说什么?

    这是因为赵桓下了封口令,因此赵桓还在重臣心中刷了一波仁君的声望。

第八十章 财大气粗的皇帝

    赵桓为什么要下封口令,不让多说吴敏之死的真正原因呢?

    他是不愿夷了吴敏的三族,意图谋逆夷三族,这手起刀落多少颗人头落地?

    杀那么多人,真的能起到震慑作用吗?天下该造反的还是造反。

    而且这一族中出了个宰相,在大宋少说算半个相门,夷三族,

    得砍掉多少读书人,这种高级生产力啊!留着他们贡献gdp多好。

    所以赵桓只是把吴敏砍了脑袋,还下了封口令。

    但是孙博不知道吴敏真正的死因啊!

    所以,他才害怕,自己也不是硕鼠啊!他一分一毫不敢贪墨啊!

    这都哪跟哪啊!说的都不在一个事上!

    赵桓拍了拍额头,孙博也算是怪,这想到了哪了!自己问的什么都没听清楚。

    自己又没说你贪腐,你害怕个什么?赵桓被孙博这个家伙的脑回路彻底打败。

    这孙博的胆子,是真的小啊!

    “起来!起来,别动不动就跪下请罪。我就问你,这工赈监的结余是真的吗?就是说你这十几天的时间,给朕搞了十几万贯钱?”

    “陛下,现在就可以让亲从官,从工赈监新修的仓库里把钱拉出来。李少卿交割过来,除了运到黄河工地上的,都在那了!对了,还有账本,对对,账本,账本可以细查,臣真的一分一毫没有贪墨啊!陛下!”孙博快急哭了。

    赵桓也不欺负老实人了。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好像对以工代赈这件事的本身,产生了一些理解上的偏差。

    首先看孙博的样子,不是在给他吹牛,而是真的盈利了。

    以工代赈的背后,不仅仅是让流民不穷、不闲、不乱那么简单,这还是个挣钱的买卖啊!

    “陛下,臣写了个札子,总计三章二十四条关于以工代赈的工赈监的管理方法,请陛下过目。”孙博颤颤巍巍的从袖子里掏出了个札子。

    札子没拿稳还掉在了地上。让李纲连连摇头,胆子太小了点。

    这是孙博准备的保命符。工赈监兹事体大,人多而且非常杂乱,如果没有规矩,肯定不成方圆。

    工赈监的摊子现在这么大,混乱而没有秩序的工赈监,肯定需要一个行为准则。

    而他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总结了这么写条例,就是为了某一天陛下问起的时候,保护自己。

    给自己的头上加一道紧箍咒,还是很有必要。自己就算是赵桓的心腹,也不是能够为所欲为的。

    而且孙博还觉得自己不是心腹。

    “孙少卿,辛苦了。”赵桓打开看了两眼,工赈监暂行条例。

    虽然不是很完善,但是看得出,孙博确实是很努力的给自己头上,套了一层枷锁。

    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啊!

    没有框架,孙博做事也不会太安心啊。

    不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有了章程,就有了依据,虽然不完善,但是可以在以后的实践中,慢慢总结。

    赵桓批红,算是同意了这个暂行条例,以后再慢慢完善就是。

    “好生经营。”赵桓将批红的札子,递给了赵英,让他交给孙博和何栗。

    赵桓正要问问军器监的事,结果文德殿前起了喧哗,身上插着一根红色的旗子,上书令字的传令官快步从外面跑进了文德殿!

    “报!捷报!岳将军率亲事官,拦截金兵与邢州峡谷内,初战告捷!杀敌一千余人于峡谷之中。”

    赵英仓促上前,还没拿住第一份捷报,第二个传令官,也跑进了文德殿内。

    “报!捷报!岳将军亲率八百铁骑,夜袭敌军辎重营,烧毁无数辎重!敌军投石机工匠被杀!敌军再无投石机,将无力突破车阵!”

    “刘经率领五千余人拦截对方夜袭,杀敌四百余人!敌人落荒而逃!”

    两份捷报,杀敌一千四百多人!而己方仅仅损失了上百人!

    赵桓大喜过望!将捷报递给了李纲!脸上的喜色根本无法掩饰,他现在可顾不上什么天子风范!这一战,打赢了!太原之战就是毕生的局面!

    只看能够扩大多少胜利成果,如果能拿下大同府,那赵桓自己这个局面才能彻底打开!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李纲和孙博倒是应景的先是道喜,然后在汴京堪舆图上仔细看了半天。

    岳飞的军报中,不仅出现了马陵关,还有月牙城的快速败北,五千禁军跑的漫山遍野都是,被完颜宗望部打猎一样杀了不少的禁军。

    禁军武备松弛,甲胄等器物,也极为落后。凭借城墙,居然半日败北,着实丢人。

    不过当他看到月牙城仅为土墙的时候,也知道月牙城也是尽力了。

    李纲拿着捷报说道:“官家,此战乃是完颜宗望被野心蒙蔽,一心只想西进河东路,才导致出现了如此大的败绩!”

    “官家请看这里,天明关虽然关隘险要无比,但是仅有千余人的驻军。”

    “若非完颜宗望想要绕开天明关,收拢了高大的投石机。想要快速行军,绝对不会对战车束手无策绕行,此为不智之一。”

    “完颜宗翰之所以不选择绕开太原直接进入河东路腹地,就是怕自己后路被截。”

    “山地崎岖,完颜宗望收拢投石机无可厚非。但是面对从未出现在战场上的武器,决胜战车,却没有防备,导致自己滚下大撵躲避。士气大跌。此为不智之二。”

    “完颜宁吉率三千余人夜袭,却连基本的斥候侦查,都未做到详尽,未曾准备木板过坑洞。此为不智之三。”

    “贪功冒进,骄兵必败。”李纲也是指着捷报,很想夸一夸宇文虚中的情报。

    没有宇文虚中的情报,这事不会办的这么漂亮。但是有孙博在,他也不好提起这个名字。

    赵桓点了点宇文虚中的名字,示意自己心里有宇文虚中的功劳。没有情报岳飞不能打的这么顺利!

    但是这个名字,不能随时提起。只能是默默无闻的这样下去。

    “赏!重赏!每人五十贯!岳飞功进武功郎!罪军恢复亲事官编制!”

    赵桓此时,无比感谢赵楷、李擢、吴敏、李邦彦贡献出自己的家财!

    自己才能如此财大气粗的,一人五十贯的重赏!

    这一大胜,也就赏了三十万贯而已。李擢家底就有上百万贯,够自己霍霍很长时间了!

    最关键的事,他以为要花大价钱的工赈监,反而是个优质资产,还会产生盈利!

    赵桓也瞬间变得财大气粗起来!

第八十一章 不好,完颜宗望要跑

    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军士,亲事官的胜利,更是工赈监所有流民的胜利!

    流民力有未逮,无法上阵杀敌,但是通过工作创造效益,让效益转化为实质,赏赐给前方浴血奋战的将士,这才是良性的循环。

    而不是将这些效益,贡献给员外们,使他们锦衣玉食,良田万顷过着人上人的生活。

    赵桓也明白了自己的这个朝堂的作用,调配社会资源,使其分配更加合理,让这个国家更加强盛。

    自己和员外还是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自己的目的是国泰民安,为的是百姓安居乐业,而员外的目的是自己的腰间多长两斤肉吧。

    赵桓对自己的皇权背后的含义,更明白了几分。他看着日落中的汴京城,心态发生了些许的变化。

    自己这只来自后世的蝴蝶,轻轻煽动翅膀,是否能够真的改变大宋坎坷的命运?

    ……

    岳飞回到黄巢旧营,盘点着损失。

    他率领八百重骑兵袭营,其实做好了向死而生的准备,毕竟对方是一支战斗有素的军队。而且他也做好了死亡的准备,连家书都写好了。

    虽然他重点袭击的是投石机的辎重大营,里面都是些契丹奴,战斗的时间不是很长,真的做到了来去如风。

    可是契丹奴也是人啊,他们也会反抗,也会战斗。

    岳飞的大全装具装骑兵,也损失了将近一百人。让岳飞极为心疼,不是对方的契丹奴有多么的强大,而是因为自己的非战斗损失高达一半。

    而完颜宁吉的袭营大战,损失倒也是不小,对方冲击了两次,还吃了一顿烧烤,损失了将近就五百人左右。

    狭窄的上坡,御马道对重骑兵的冲锋非常不利。

    对方两次冲锋都无果而终,最后选择鸣金收兵,回营了。

    两边这次的夜袭,就损失而言旗鼓相当,自己一百重装具装骑兵,对方五百人的步卒。

    但是岳飞的袭营目的却达成了。捣毁对方的辎重大营,破坏对方的投石机!

    投石机的木材需要晾干,否则就是木材形变就够工匠们吃一壶了。

    而一台投石机的木材光晾干就两年,制作倒是花不了太长时间。

    短时间内,完颜宗望去哪里找那么多的投石机?自己还把月牙城的投石机都带走了。

    现在这一次的袭营,算是彻底废了完颜宗望部的工程能力。

    至于完颜宗望为何没有在辎重大营重点布防?完颜宗望首先自己首先反省了一下,自己的布局。

    第一不智之举,寄希望于完颜宁吉的袭营,一举重创岳飞的兵马。

    第二这一批攻城器械,其实都是燕京府的郭药师投降时,在燕京城里拉出来的,本来就是意外横财,也一直是郭药师的汉贼军在协防辎重营。

    自己未曾重点布防辎重大营。

    好在这次对方袭营的时候,人数不是很多,目标也很明确!

    就是瞄着投石机而去,如果对方倾巢而出,烧毁了粮草,事情才会变得异常复杂。

    第三,他完完全全没想到,对方居然有具装骑兵,而且还用来袭营!

    哪个具装骑兵不是宝贝中的宝贝?

    谁敢这么用具装骑兵?

    这个亲事官的将领,有点本事啊。

    不过完颜宗望心里,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这些袭营的具装骑兵,到底是如何精准的找到了投石机的所在?!

    对方的目标极为明确,烧毁投石机就撤退,来去迅速,行动如风,如同早有规划一样。

    营地之外的坑洞居然被绕过去了,突破的也是防御最为薄弱的栅栏,还有一路居然什么都没破坏,直奔投石机的木材?!

    内鬼。他非常确信有内鬼的存在。没有什么防御是完美无瑕,但是如果没有内鬼的存在,自己的大营岂是说破就破?

    如果不是如此迅速的找到投石机营地,又如此迅速的离开,他的军队一定会把这只突袭的具装骑兵,尽数歼灭!

    但是呢,对方来去如风,自己连尾巴都没抓到,只看到了一地的狼藉。

    内鬼在哪里?

    他原来怀疑宇文虚中是最大的内鬼,可是看到宇文虚中和妻子相敬如宾,宇文虚中对宇文重那么严苛,不是亲生的谁信?

    他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

    但是找到内鬼这件事,现在的级别并不高,他现在要做的事撤退。

    种朴率领剩下的六万种家军还有五天的路程,就能赶到月牙城。

    撤退,还是继续前进,是摆在他面前,最重要的难题。

    强行突破车阵,他这个两万人能剩下多少?更不用说,后面还有个马陵关等着他突破。

    就此退去,转道燕京府,过居庸关,进入河东路,再进入太行山?绕道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他呆呆的坐在地图前发呆,身后是宇文虚中、完颜宁吉、完颜希尹几个大将,静静的等待着完颜宗望的决策。

    袭营死伤并不惨重,甚至金兵主力,都没有人在袭营之战中阵亡。

    反而是去夜袭死了一个千户,还有五百名的步卒,损失有些惨重。

    “大帅,撤军吧。”宇文虚中最先发声。

    这里他的官位最高。他也不隶属于完颜宗望的部下,虽然在军营中,这有点不现实,但是说到底,他还是现在金帝完颜晟的人。

    有监军之名,自然有谏言的权力。

    而且完颜晟乃是兄死弟及得来的皇位,对这群哥哥的儿子们真的那么放心?

    完颜宗望看了一眼宇文虚中,又看了一眼完颜希尹和完颜宁吉。

    完颜希尹还是那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完颜宁吉还是拳头紧握,仿佛在思虑如何应敌之事。

    “给我三千轻骑,我定将敌将斩于马下!”完颜宁吉恶狠狠的说着。

    大帐里却鸦雀无声。

    岳字旗的罪军是傻子吗?至少看这场博弈,对方绝对不会给他们轻骑展开的机会。

    宇文虚中摇了摇头说道:“大帅,这是臣第二次劝大帅退兵,如若大帅一意孤行,臣将如实记录,通禀圣上了。死战,凭白牺牲我金国将士性命,回去臣必参魏王殿下一本!”

第八十二章 决胜局来了!

    宇文虚中知道,这没得打了,金兵的目的是打秋风,目的是钱、财、人。

    现在钱和财还在,人都丢在了汴京城下而已。

    那也不重要,把钱财带回去,也能完成目的。

    些许的损失,也能够说得过去,再不撤,死磕下去,对谁都不利。

    特别是对完颜宗望而言。

    完颜宗望回头脸上带着狰狞的说道:“宇文虚中!你是在威胁本帅吗!亲兵!”

    “在!”大帐的帷帘被掀开,两名亲兵走进大帐之中,手中短刀出鞘,怒目圆瞪的看着帐中唯一的汉人。

    完颜宗望咬牙切齿的看了一会儿宇文虚中,脸上狰狞的表情逐渐散去,不一会儿变成了和煦的笑容。

    他对着亲兵挥了挥手,示意亲兵出去。

    “国师勿怪。战事焦虑,脾气有些差了。国师勿怪。”完颜宗望的变脸,完全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他忽然知道自己为何这几次战斗打的这么窝囊了。

    完全是因为自己一心想要攻破汴京。

    在自己本部的实力,无法攻破汴京之后,他也要找最近的路与完颜宗翰会合,再图汴京。

    完全是因为他的野心,蒙蔽了他颇具战略的眼光。

    他意识到自己如同着了魔一样,想要彻底把大宋灭掉!

    灭国之功啊,谁不贪恋?

    当他意识到自己这个野心之后,他就恢复了清醒。再看看自己的多数决定,都是站在这一个基础上出发,就变得尤为可怕。

    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矣。

    他想到了孙子谋攻篇的这句话,就知道自己犯了极大的错误。

    如果不是宇文虚中的威胁,他还陷在灭国之功的迷雾之中。

    “先生受教了。”完颜宗望彻底醒来,想到了宇文虚中多次的劝谏退兵,其实都是在保存他的实力而已。

    金国和大宋不一样,金国的兵权很分散,比如他就有近七万的嫡系部队,这次带出来三万折腾光了,回到金国之后,实力大损,完颜晟又当如何?

    这个兄死弟及的皇帝能放过他?开什么玩笑?

    看看大宋太宗赵光义做的事,还有他的后裔们,是如何对待赵匡胤的后代的?

    宋真宗连凌迟都发明出来了,就是震慑宗亲。国本皇位的更迭,哪里有那么多的温柔?

    完颜宗望是个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人,他决定前往燕京转道居庸关进入大同。

    如果完颜宗翰败北,他也好在大同府接应。

    如果战事胶着,自己好进入战场,帮助完颜宗翰。

    一战无法亡大宋,那就来第二次,第三次就好了。

    反正他还很年轻,他等得及。

    “即日开营拔寨,离开邢州峡谷,前往赵州,转道进入燕京,再过居庸关过大同。”完颜宗望即可下令。

    慢点就慢点吧,好比被人包围在狭小的峡谷内,尽数歼灭的好。

    在山地里,两翼轻骑兵无法展开,自己的优势无法发挥,这是一种极为失智的做法。

    岳飞完全没想到完颜宗望就这样撤退了!

    而且撤退的速度非常的快。毕竟金兵有牛车,一辆车上可以带三五十个金兵步卒的甲胄,还可以带上粮草若干,方便快捷。

    反观大宋军,如果不是决胜战车,自己连盔甲都没地方放。这种运自己小队粮草,辎重铠甲的战车,可以参考学习一下。

    他刚睡着。

    就被斥候给吵醒了,当斥候告诉他金兵逃跑了的时候,他也是一脸惊异!

    号称坚韧的金兵,就这样走了?

    直到他亲自来到了完颜宗望的大营之外,才相信,完颜宗望真的跑了。

    这里遍地狼藉,可见金兵走的匆忙。

    不过岳飞知道,完颜宗望的部队是撤退,战略转进,而不是真的逃跑,所以阵型十分整齐。

    岳飞放弃了追击的念头。

    自己就六千人,追上去找死?

    凭借有利地形,阻击对方,已经十分艰难了。

    对方只是不愿意损兵折将,才没有大规模扑上来,否则自己这六千人根本不够对方吃的。

    车阵一旦离开了狭窄地形,被对方轻骑兵围上来散射,自己这六千人说不定连个接触战都没有,就被对方玩死了。

    人啊,贵有自知之明。

    而且对方是牲畜车辆,而自己这边是手推的车,还没追上,就力竭了,还打什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岳飞很平静的等到了完颜宗望撤退到了月牙城,才离开山头,回到了黄巢军营之中。

    “汇报完颜宗望转道的情报!通知宗泽、种朴两军。”岳飞说完,倒头就睡。

    在心里放下了防备之后,一觉睡到了第二天月朗星稀的时候,才起来吃饭。

    这一战实在是太过艰难了,背负着罪军之名亲事官,凭着这一战,是否能洗刷自己的罪名?

    是的,这些亲事官朝夕相处了一个月,都是些本分的军伍汉子,被裹挟着参加的谋逆之事,要背负罪之字一辈子吗?

    不过,岳飞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自古谋逆,哪个不是祸及家人?哪里有什么宽恕?

    现在罪军还活的好好的,完全是大宋官家仁义罢了。

    ……

    “陛下,捷报!捷完颜宗望部撤出月牙城,沿着太行山脉北归而去。”沈从带着一名亲事官进了文德殿,大声道贺!

    赵桓一听也是一愣,随后大喜的说道:“真的吗?快快拿来!”

    岳飞本人写的捷报里面,只是详细的说了一下完颜宗望撤退的原因。惜字如金的岳飞,对于一锤定音的夜袭之战只有简单的几个字。

    “军士奋勇,夜袭焚营,杀工匠数百,敌契丹奴死不计。”

    赵桓知道决战的时刻到了!太原之战,至关重要!

    胜,则国昌盛。败,则一败涂地。

    “命令宗泽军率领本部兵马与岳飞会和先行一步,前往晋中支援种师中。种朴军过磁州,过涉县入太行!驰援晋中!保住太原城,进逼大同府!”

    “种师道求见。”一名亲从官快步走进了文德殿。

    “快请。”赵桓说道,这个时候,种师道进宫肯定有极其重要的事要说!

    “老臣见过官家。”种师道无法行礼,他站不起来了。

    从秦凤路到汴京,长途跋涉消耗了他最后一丝生机,赵桓看的出种师道更加苍老了几分。

    “官家,老臣收到了岳将军的捷报,恭贺官家,河北路敌军已经退了。就剩下河东路的军队了。完颜宗翰为金国西帅,掌控金国兵马,有五万精兵,就剩下这一路了。”

第八十三章 你们要朕御驾亲征?!

    上一次岳飞捷报,种师道没进宫,完全是因为必要。

    战略目标是保证月牙城马陵关的畅通,杀些金人并不算事,如果能完成战略目标,才是首善之功!

    “直入正题吧。种少保前来一定不是小事。”赵桓寻思着省下客套的话。

    “官家未曾经历战阵,也未曾进过军伍,现在就是这晋中,算上种师中、种朴、岳飞、宗泽、孙翊、刘、王禀和张孝纯就有七股兵马在,累计二十五万大军。”

    “相比较完颜宗翰的五万精兵和十万契丹奴而言,战力上,无疑我方占优势。如能捏成一个拳头,可一锤定音,彻底击退完颜宗翰。可是……”

    种师道欲言又止。西军什么样的货色,他更清楚啊!

    赵桓品出了些味道,问道:“种少保的意思是,可能打不过完颜宗翰?”

    种师道点了点头,算是肯定了赵桓的说法。

    大宋军队相互掣肘并不少见,五路大军攻伐西夏的时候,种谔作战英勇屡战屡胜,势如破竹攻破了米脂寨、石州、夏州、银州等地。

    但是因为军粮运输不利,大雪封山,导致光冻死饿死的种家军就高达七成!

    五路大军气势恢宏,却相互掣肘,贻误战机。

    秦凤路转运使訾虎,更是屡屡让军粮延迟到达,甚至无法运达。

    五路大军互相不服,李宪、高遵裕、刘昌祚、王正中更是互不驰援,闷头打自己的,导致了五路伐夏,战果平平。

    而现在,七路大军云集晋中,种师中虽然为河东路制置使,身为率臣,统管兵马。

    但是营田使、转运使可不是他。

    七路大军战斗力绝对强,可是能否打掉完颜宗翰,还需要一个定海神针!

    “种师中虽然是官家任命的率臣,河东路制置使,可是他军功压制不住七路大军,到时候互相掣肘的情况下,万一战败,就是一泻千里。”

    “届时再组织抵抗,恐难阻挡对方大军,对汴京就十分不利了。”种师道以种师中威望不足为由,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担心。

    还有这种事?赵桓有些头疼。

    赵桓把自己脑子里,所有能用的人都想了个遍,也没想到谁合适……

    种师道算一个,不过他现在这个腿脚不利,身体不适很健康,去河东路太勉强了。而且腿脚不利,他能压的住七路大军?

    刘法,刘家将的家主算一个,可惜这家伙现在是个军阀头子,儿子刘正彦,在以前的历史线中,还搞了个苗刘军变出来。

    这个刘法战功卓著不假,现在也不能用,听不听话还难说。

    还有个童贯,也是南征北战,以太监封王,能压得住七路大军,可惜这货儿,现在在赵佶那里啊!

    凭什么赵佶的大太监这么能打,自己这赵英,就是个铁憨憨呢?

    赵桓选了半天,才回过味儿来,看着种师道问道:“种少保的意思,是让朕御驾亲征?”

    种师道点头,李纲也是点头,这是他们俩商量出来的结果。

    现在想要确保击溃完颜宗翰,可能真的需要赵桓出京城,亲征前线,压住一些的牛鬼蛇神,保证军令之畅通无碍才可以。

    那是金兵,不是圈里的猪,比数量就可以了。

    还真是这个样子吗?

    劝自己这个吉祥物一样的皇帝御驾亲征,你们这群大臣不是石乐志吧!

    自己到战场能干啥,自己又不通军务、不懂补给、更不能身先士卒斩敌将于阵前,去了战场有啥用?!

    不过,赵桓仔细想了想,还是明白了种师道的意思。

    这是仿照宋真宗旧事,寇准劝谏皇帝御驾亲征,防止各路大军互相掣肘,也鼓励众多将士的士气。

    算是一举多得的良策。

    可是赵桓却知道宋真宗赵恒亲征之后,“劝谏”宋真宗亲征的寇准混的有多惨。

    被一贬再贬,贬到了雷州,病死雷州,雷州在哪里?

    在广州湛江那地方,北宋这会儿,那地方还是猪婆龙满地跑的地界!

    寇准留下一首:多病将经年,逢迎故不能。书惟看药录,客只待医僧。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郡斋风雨后,无睡对青灯。

    寇准就这样在唏嘘间离世而去!

    这种师道和李纲,是真的什么都不怕啊!

    自己万一死在了河东路,那种师道的历史评价,就会直接从忠臣传转到奸臣传里了。

    就是大胜,种师道和李纲想过自己的命运吗?

    赵桓衡量了一下,说道:“安排亲征诸项事宜,尽快亲征!”

    他答应了。

    因为他真的输不起。

    如果真的因为互相掣肘导致河东路战事败北,那么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自己还是要做亡国之君。

    不就是御驾亲征吗?

    自己当时做皇帝的时候,不也是什么都不懂吗?

    这不做了一个月,干的也还不错吧?

    御驾亲征而已,不做,谁知道自己不会做呢?干了!

    他记得以前玩游戏的时候,可没少感慨不怕神对手,就怕猪队友。万一这群猪队友玩死了七路大军,自己岂不是也是死?

    “官家英明。”种师道脸上挂着笑容。

    让赵桓御驾亲征,其实他有更深次的想法。

    种师中让刘、孙翊率领刘家军回到汴京,就是防止互相扯后腿的事发生。

    现在河东路其实就是种师中和种朴军力最盛,互相拖后腿虽然也有可能发生,但是种师中已经有了相关的预案。

    河东路之战,胜的几率很大。

    种师道之所以请新帝出征,是因为这是一波好机会。

    让新帝去前线,就是为了给新帝的文治武功,增砖添瓦。

    而不是把河东路之战的功勋分给诸将,使他们进一步的做大。

    本来就尾大不掉的西军,真的赢下了卫国之战,自己死后,是否还能为陛下所用,就会有很大的疑问了。

    至于危险,皇帝御驾亲征很少有暴毙于阵前,有名的也就太宗赵广义双股中箭了。

    太宗皇帝,那实属自己玩脱了,非要学自己的哥哥太祖赵匡胤,身先士卒,军阵岂是儿戏?

    没有金刚钻,非要揽瓷器活。

    太祖皇帝,一套太祖长拳打遍天下无敌手,他太宗皇帝有什么?

    最后混了个驴车皇帝的谥号贻笑大方。

    而且种师道也和李纲合计着,安排好路上的休沐时间,让官家到晋中的时候,局面已经是必胜之局。

第八十四章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赵桓答应了御驾亲征,他的考虑当然是为了胜利。自己去前线又不是真的身先士卒,站在军阵之前,带头冲锋。

    而且他决定做个泥塑的菩萨,到了阵前一言不发。

    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因为自己不通军阵,瞎指挥的代价,可是全军覆灭,国破人亡,他才没那么傻。

    而且身在中军大营,想死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如果自己在中军大营都危在旦夕,那这仗也没得打了,直接投降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了。

    只是,汴京这头该怎么办?

    “官家,臣请战,陪同官家一起前往太原。”种师道忽然说道。

    赵桓摇了摇头,这种师道都七十五岁了,刚刚一轮千里奔波,再前往太原,一路山地,怕不是直接会要了老臣的命。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遇事不决,还能问问种师道,这种师道要是呜呼了,自己问谁去?

    他每天处理政务,遇到疑难的问题,都会在第二天常朝的时候问问这些老臣,自己经验不足,还不问,瞎捉摸能捉摸出什么来?

    “种少保年事已高,还是在汴京吧。也帮朕看着这汴京城。”赵桓觉得种师道做辅国之臣,一点问题没有,绝对不会发生,自己在前线折腾,后院直接起火。

    其实种师道真的觊觎这皇位的话,完颜宗望撤军之时,是最恰当的时期!

    进宫,逼迫赵桓退位。

    河东路率臣乃是种师中,而种家军是城中最大的军事力量,这得逼宫篡位,赵桓也对他无可奈何。

    但是,在最敏感的时候,种师道将种家军送出了城,还带走了随时可能爆炸的一大堆禁军,忠诚上面绝对靠谱不说,这能力上也是不错。

    种师道笑着摇头,新帝是个仁君无疑,抚恤军士,特赦罪军,又体恤他年事已高,不适合长途奔波,但是,他不能不去啊!

    他现在是枢密使,知枢密院事。

    军功赫赫,又刚刚撵走了完颜宗望,虽然完颜宗望是自己跑的。

    但是整个汴京防卫战,都是种师道在做。几次防御战打的都很不错。

    他不能留在汴京城里,必须待在皇帝的身边。

    他苦笑的原因是,自己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自己有功高震主之嫌疑,自己也是官家不得不防的人。

    总不能明明白白的告诉新帝吧。

    皇帝很信任他,这让他很庆幸。

    但是他必须跟着新帝一起,即使皇帝不说,也是他该做的事。

    “官家,臣也觉得,还是让种少保陪着官家一起去吧。大不了等大驾玉辂回来,让种少保坐着大驾玉辂,免些颠簸。”李纲也劝说道。

    李纲知道种师道的意思,种师道是不想让新帝猜忌,也不想有野心横生的条件。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

    现在的种师道只求在自己天年之后,留下美谥。

    这种监国之事,他才会不参合,让写自己的史书上,留下污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这就是种师道的私心。

    “老臣也想看着鞑虏四散狼奔而逃,大宋将士复我国土的景象。请官家准许。”种师道再请。

    赵桓这才有点反应过来,这种师道的意思是,这监国一个监不好,就变成了谋反?一个监不好,就成了千古罪人?

    他看着老迈的种师道,叹了一口气,何尝不是种师道不放心自己在前线瞎指挥,玩瞎了一把好棋呢?

    只是,种师道去,自己还去干啥?

    太原城少个镇场的人物,种师道完全可以震慑全场,谁敢不从啊!

    只要他到了太原,不就行了?

    自己还去那干啥?

    他陷入了一种循环之中,自己去,种师道必须去;种师道去,自己不必去;但是种师道去太原,是因为自己也要去,才不得不去;自己不去,种师道没有一定去的理由;自己派他去,他又以年事已高拒绝;自己去,种师道必须跟着去……

    这当皇帝,有些麻烦了呀!

    赵桓终于明白当一个皇帝,多么为难了。

    他也有点理解,为何御驾亲征为何只有开国皇帝才能干了!

    后面这些皇帝,不仅仅是不具备那样的武功和军事实力,就连政治方面,也很难安排。而且这辅国之臣都找不到合适的人。

    种师道眯着眼看着赵桓等待着他的决定。

    赵桓权衡再三,觉得自己很有必要跑太原一趟。

    虽然以自己的性子,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能轻易涉嫌。

    但是他总觉的自己要是不去,后面会非常的麻烦。

    “既然,一请再请,那种少保就随驾吧。”

    他决定快刀斩乱麻,带着种师道一起去,哪有那么多麻烦!

    自己必须去,种师道必须跟着,那就一起!

    “官家圣明。”种师道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赵桓的眼光也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一样额赞赏了。

    赵桓看着这个表情,才知道自己做这个决定,恐怕没那么简单。

    他看着李纲和种师道,心中的疙瘩更深了一些。可是种师道和李纲并没有为官家解惑的意思。

    赵桓知道,这事得自己好好想了。他沉思了半天,才彻底明白了种师道和李纲这一起劝谏自己御驾亲征的理由。

    全是因为西北有夏国虎视眈眈,准备随时刨了西军的祖坟;

    北方有残辽,准备随时南下进攻大宋回血;

    金国灭宋之意,路人皆知,两路大军南下,危在旦夕;

    南方有赵佶复辟,除了两淮,其他的粮仓已经完全丢失;

    永兴军路也是一片军阀自立为王,听调不听宣!

    如果自己这个大宋皇帝,没能表现出抗争到底的决心,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文治武功,

    那么西夏!残辽!金国!赵佶!军阀!就会让他见识到什么叫做残忍啊!

    一个胆怯而没有军功的国君,还没有抵抗到底的勇气,就会失去所有的尊严。

    四面八方的敌人,就会认为这个国家非常好欺负,然后这个国家,只能饱受欺凌,没有其他结果。

    赵桓也终于想明白了,自己这周围都是虎狼之国,自己这军阵怕是绕不过去的。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第八十五章 重量级人物登场!

    御驾亲征这买卖划算,干了!

    他对自己的期望是,看到延绵不绝的军阵,不尿裤子,不丢宋人的脸就是,其他的交给大宋军士就是。

    “那两位爱卿,这监国之事,谁来做?”

    种师道和李纲缄口不言,不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说,而是这话,不应该他们说出口。

    现在赵桓登基到现在,只是册封了皇后,连贵妃都还悬空。

    太子之位悬而未决,这事只能皇帝来说出太子二字,并且确认太子之位上的人,或者由内廷的人说,这是国事,但更是家事。

    虽然现在的赵桓有且仅有一个儿子,就是赵湛。

    太子之位只能是赵湛的,但是这话不能让外臣来说出口。

    谁知道后宫中,有没有哪个得宠的妃子肚子里有了新的龙种?

    外臣不能说,但是内臣可以说,赵英微眯着眼,本来老僧入定了一般的他,一听到这个话茬,猛的睁开了眼。

    他俯首说道:“官家御驾亲征,自是太子监国,只是这太子之位依旧悬空,还请官家早日定夺。”

    等一下……

    在赵桓的印象里,自己好像有一名皇后,还有一个儿子。

    这个儿子到底是属于他,还是不属于他呢?

    基因毫无疑问来源于这具肉身,如果自己是这具肉身,那么这个儿子也是自己的无疑。

    但是这具肉身好像不是自己的,那么这个儿子好像也不是自己的……

    这是一个这个世界到底是唯心还是唯物的命题,赵桓觉得自己真的解决不了,也没必要解决,现在是自己这个“儿子”有用,可以暂时用来监国。

    这就够了。

    李纲清了清嗓子,这事有人起头就好办多了,他想了想说道:“赵都知言之有理,太上皇在南方再次亲政,臣下认为大统之位,既然已经由太上皇禅让,那么再次复政,不合乎法理,臣请官家早日立下太子,以定国本。防止再生祸事。”

    定国本?赵桓忽然对着两个字,有了一些理解。

    自己这边有正统的皇位传承的诏书,如果真的轮正统的话,自己这边肯定是优于赵佶。

    而赵佶现在现在的再次亲政,无疑是没有根脚的!

    这边确立太子,那边除非直接复辟从新登基,否则这太子之位,他赵佶也得摸着鼻子认下来。

    掌握了皇位传承话语权的自己,在面对赵佶的伪朝廷的时候,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一举双得啊!

    即解决了自己现在需要御驾亲征没有人监国的麻烦,也确保自己在正统上的大义之名。

    赵桓可是没少受到这个正统这两个字的好处。

    沈从曾经因为他是正统,在赵楷和自己之间,选择了自己。

    自己最大的助力!种师道的十万种家军也是勤王而来。

    虽然主帅种师道忠于的是这个大宋,而不是自己这个皇帝,但是自己正统的名号,也是使用这只军队的法理。

    这么多的文臣,孙博、蔡攸、李纲、宗泽、沈从等等大臣,不也是因为这个正统而效命于他?

    自己是这片土地名义上的主人,这个身份,就是他的正统得位而来!

    这个身份,一定要好好把握住,不能弄丢了!

    有好处,也有坏处;有权利,也有义务。

    现在自己不也为了这个正统俩字,忙前忙后,准备亲赴前线督战了吗?

    监国之事,其实也就是个名义上的事,现在赵桓的底盘其实不大。

    永兴军路是西军的底盘,尾大不掉、军阀林立。

    河北西路,河北东路都被打了个对穿,等着重建,河东路太原到现在战斗还未结束,也是被打的稀巴烂,勉强维持。

    也就京东东、西两路、淮南东路、京西南、北两路、秦凤路,七路的事情要处理而已。

    大宋冗官无数,倒是给财政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但是也大大的降低了皇帝的工作,相应的衙门汴京一应俱全。

    真的有无法解决的事,也可快马送到太原,交给自己处理就是。

    其实赵桓每天阅读的札子,真的有营养的又有几篇?

    各种织造局问安的札子一批又一批,其他的札子字里行间都是两个字,打钱。

    伸手要钱,永定军路要修水利工程;河北东西路要安抚流民;京西路又要组织新军勤王,秦凤路修缮城防。

    各种各样的各种花式要钱。

    赵桓和种师道商量的决定是,除非紧要的事情,可以从内帑拨一点钱过去。

    其他一律推后处理,这些人看似要钱,其实大部分都是蛀虫。

    更何况现在国库跑老鼠,钱都被赵佶那个家伙拉走了!

    赵桓记得自己在赵楷发动宫闱之变的时候,赵佶也没有带着大量的马车拉钱!后来跟户部一了解,原来在金兵破了真定府时候,就已经拉倒了南方!

    太子监国,又有各种衙门口在,实在处理不了,快马送到前线就是,这一路粮道畅通无阻,传信自是无碍。

    一直到下午,太阳落山的时候,太子监国的一应事物才准备妥当,当然监国之事,只是最大的事情之一,还有各种琐碎的小事,都由孙博、何栗两人安排着。

    倒是不用他操心太多。

    赵桓让种师道、李纲二人陪着吃完晚饭,刚准备清闲一下,结果没落下清闲来。

    文德殿又来了客人,因为大驾玉辂回来了,接到了郭京的师父,一个不到三十岁玉树临风的道士。

    一身白色长袍,头发挽成一个道髻,手拿浮尘,一股出尘之气铺面而来。

    赵桓有点把不准脉门,这家伙看起来有点年轻啊!

    和现在的自己岁数差不多的模样,肚子里能有多少货?

    【王重阳,道家全真道的开创者,师从吕洞宾,有七位弟子名曰全真七子,赫赫有名的长春子丘处机,路过牛家村。就是全真七子之一。】

    【王重阳出生于咸阳,幼时极好读书,后入了府学,1125年中进士,其学籍地位京兆学籍,累世为地方大族。】

    【曾在金天会十五年、南宋绍兴七年参加武举,一举获得了武状元,可惜一直未曾得到重用。】

    【一直得不到重用的王重阳在郁郁不得志之下,前往终南山,掘地为隧,题壁“活死人墓”,方牌挂书,书云“王害风之灵位”。自此遁入空门,离家弃俗,开始了修道生涯。】

    【此时的王重阳还是“痛祖国之沦亡,悯民族之不振”的拳拳报国之士,手中似有秘法。可进一步问询打探。】

    【忠诚度:44/100,对大宋忠诚度:93/100。】

    赵桓没想到自己的大驾玉辂,接到了这么一位人物!

第八十六章 长生不老之药

    天下五绝之首中神通,身材甚是高大,腰悬长剑,风姿飒爽,英气勃勃,飘逸绝伦。

    他是周伯通的师兄,全真七子的师父,独步武林、具有绝代天资,武功深不可测,达到化境,一指“一阳指”重创西毒欧阳锋,使其数十年未曾踏进中原半步……

    等等……

    自己这些印象好像来源于小说。

    不过没想到真实的王重阳也是文武双全啊!

    不过他很快的皱起眉头来!这个黄裳的名字,怎么如此耳熟!

    有个宦官也姓黄来着,搞得这个浚川把。

    “赵都知,那个浚川把,是谁改良来着?”赵桓问了一下,身边有个内臣,可是可以随时当点读机一样提问啊!

    赵英也是一愣,好在官家最近一直关注黄河的事。

    他倒是对这方面了解的很多,稍微想了想回答道:“入内内侍省都知黄怀信,官家,怎么了?”

    “黄怀信有一名义子,名为黄裳,元丰五年的进士第状元,官至端明殿学士,还做过一段时间的黄河河渠司的河提判官,前年时候告老还乡了。”

    串起来了!

    有个宦官名为黄怀信改良浚川把,他有个义子名为黄裳,做过黄河河官,这个王重阳年纪轻轻就有了十分精巧的浚川把车的图纸,这一切都通顺了。

    “草民王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王重阳三拜九叩拜见帝王,这是规矩,虽然大宋官家非常随和,但是规矩还是要讲的。

    赵桓已经打开了沈从递上来的扎子,里面有关于王重阳的各种调查的资料,赵桓发现,自己的大驾玉辂,拉回来的是一个进士。

    虽然不是状元,但也算读书读出了出路来。

    王重阳把自己的身份拎的很清楚。毕竟选择入世救人,自然遵循了俗世的规则,这个跪拜也不冤枉。

    “道号:重阳真人?”赵桓问道,这王重阳上来报的可不是道号,看来见自己是以俗世身份而来。

    “正是,陛下。”王重阳没有抬头直视赵桓,他没有寄禄官在身,乃乡间一散人,直视皇帝,是要被砍头的!

    “可有长生之法?”赵桓饶有兴趣的问道,这是一个标准的坑,他等着王重阳往里面跳。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在追求长生,而历朝历代的道家修士们,也顺应皇帝的意思,用各种方法力争长生的存在。

    赵桓问这个问题,是想看看这个身上有无数光环的重阳真人,是否准备蒙骗他。

    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告诉他,长生这种东西,理论上是不存在的。

    王重阳脸上并没有迷茫,每个入世的道家修士,都会回答这个问题,有的人成功的忽悠了皇帝,并且换来了极大的回报。

    他也掌握了不少“雷霆呼啸”之术,奈何这些法术,他自己都知道,其实是以一种他不是很理解的规则在运行而已。

    他一直到进宫之前,都未曾想好这个问题。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贫道有卫生之道,无长生之药。”王重阳选择了说实话,他真的没有长生不老的药。

    赵桓也知道这世界上,没有长生不老之药。

    如果这个王重阳选择忽悠自己,自己很难信任他。

    “如何看待释儒道三家?”赵桓又来了一个巨坑!

    这玩意儿坑死了多少道家、儒家、释家的修士?

    这个问题直指本心,如果他的回答不让自己满意,军器监的少丞可能是他一辈子的最高成就了。

    神权和皇权一直有这神奇而微妙的冲突,赵桓现在刚刚登基一个多月,皇权不稳,如果神权还想来插一棍子,他只能说抱歉了。

    这个问题,对于王重阳来说,轻而易举。

    这是他这一系的传承中的核心问题,自然非常好回答,他俯身说道:“陛下明鉴,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啧啧,这个回答,有意思!三教从来一祖风?这不就是众教平等的意思吗?

    赵桓不得不感慨,这人尖子就是人尖子,能够青史留名之人,有一个是简单的?赵桓经过了一个多月,早就收起了自己对古人的轻视,他们只是局限于时代而已。

    王重阳的这个回答,完美的绕开了所有的雷区,既不得罪儒门释户,也把自己的位置端平。

    三家平等啊!

    这才是最合理的发展模式,都是皇权下的力量。道家能有这个觉悟,实属不易啊。

    “说说你的卫生之道吧。”赵桓其实是给王重阳一个机会,来描述自己的所学理念。

    很明显王重阳很懂,这道,讲述的不仅仅是为官之道,还有他们的处世之学!还有治国之策!

    回答的好,他这一脉全真道,自然可以发扬光大。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有智者寿乎?”

    “子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人自取之。”

    “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忤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弱以侮强,忿怒不量力者,兵共杀之。”

    “此三者,非命也,人自取之。诗云:'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此之谓也。“

    “固卫生之道,以智为首,陛下。”王重阳言闭,等待着赵桓的进一步提问,核心以圣人之言起,应该不会引起反感。

    这都是人尖子,活的非常精明,什么政治正确讲什么。

    毫无疑问,在现在的大宋,讲孔圣人是绝对的政治正确。

    赵桓仔细琢磨着这段话,他最近看了不少的文言文,大意是可以明白的。

    就是说人不讲卫生,鲁哀公问孔子,如果有智慧的人可以长寿吗?孔子说,当然,智者一定会长寿。但是人有种死于非命,是人咎由自取。

    对饮食不注意节制,疾病会杀死他;如果贪得无厌,刑法会杀死他;不自量力,老天爷会教他做人。

    首推“智”一字,还行。赵桓点了点头,道家有点东西啊!自己以前还是有些小瞧了道家,以为他们不通人情,不同世故。

    瞧瞧这说话的艺术,比沈从那个铁憨憨高出了几个段位。

第八十七章 这个王喆很有料!

    “吾宗不言长生者,非不长生,超之也。”

    “此无上大道,非区区延年小术也,道气化生天地,长养万物,其中把握,有至圣存焉。得其大者为圣贤,小者为常人,飞潜蠢动之属,止得其偏者耳。此至明之理。”

    王重阳继续说道,一边说一边感觉文德殿的氛围。

    只是说了半截他不说了,因为整个文德殿极为安静露出了迷茫。王重阳也看到了李纲脸上的茫然。

    这很正常,他刚刚跟着师傅学习之时,也曾和李纲一样的迷茫。

    道经晦涩难懂,李纲的的反应实属正常,陛下的样子大概也一样。

    “你的意思朕大概知晓了。”赵桓说道,他的确品出了几分味道,不是不懂,是真的听出了道道来。

    王重阳这全真道不言长生,不是不想长生,而是超脱了长生之术,不是延年益寿,而是以“真性”长生。

    赵桓曾经在以前看过一部电影里曾有这样一段台词。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悄然离去。

    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

    于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个宇宙都将不再和你有关。

    他忽然想到最近看到的全集上的一句话:倘若一个人不活在人们的心里,那他就真的死去了。

    这些世间的大拿们,总是能想到一处去呀!

    陛下真的懂了?

    王重阳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道经晦涩难懂,陛下到底真的明白他想表达什么了没?

    他不知道,他也不敢问。

    “金丹之秘,在于一性一命而已。性者,天也。常潜于顶;命者,地也,常潜于脐。顶者,性根也。脐者,命蒂也……”

    “停。”赵桓及时喊停,下面就是涉及迷信那一套了。

    他觉得这话头应该止住,因为现在的文德殿内,还有一位垂垂老矣、行将朽木的老人,种师道。

    万一这种师道听了这道士的话,胡乱服用金丹之类的货,岂不是痛失忠臣?

    种师道人老成精,一听到赵桓喊停,再考虑到接触这位新帝的种种表现,知道他的想法,有些欣慰,也有一些怅然若失。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自己这一生,已经重于泰山了,何必在考虑这等琐事呢?

    “朕看到了你的徒弟郭京所献的宝物,名曰软猬。此等工艺,在军器监也可制备,朕好奇的是这原料,从何而来?”赵桓问起了正事。

    李纲的眼神瞬间变得如同择人而噬的野兽一般。

    大宋找铁料找了一百六十年,迟迟未曾找到适合锻造钢甲的原料。

    就是收回青塘之后,才有了小批量的铁料供应,可是杯水车薪。

    王重阳一进门的时候,就看到了摆在旁边的软甲,这郭京倒是起了个好名字。

    王重阳来的来的路上,亲从官也曾告诉过他,陛下为何召见他。

    “陛下明鉴,此甲乃是草民在西军的一名同乡,带回西夏铁鹞子的冷锻甲,熔炼而成。陛下,此软猬甲非大宋境内铁料。”

    王重阳的答案让文德殿所有的人,都极为失望。

    是啊,不仅仅是大宋在找铁料,前朝汉唐也在找铁料!

    就是找不到富铁矿。

    先秦时期,只有三十七处铁山,

    而汉帝国终其四百年!将三十七处铁山变成了四十九处!

    设置了铁官督办铁务,更是将盐铁设为专营。

    前朝唐最为鼎盛,共计一百零四处,可是这一百零四处的铁山,只有五十三处在大宋境内。

    五十三处看似不少,本不应该缺铁才对,但是大宋缺好铁啊!

    而大宋境内的铁矿多为贫矿,而且铁石品秩极差!

    比如辽国就有来自西域的镔铁,由铁石提炼而成,而铁石来源于西域大月氏遗族。

    唐时,大月氏自然在境内,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但是大宋在西域的影响力,实在是微乎其微,想找到这个遗族,真的是难上加难。

    大宋的铁究竟差在哪里?李纲也不知道。

    只知道同样的锻造方法,青塘铁料都能锻造出冷锻甲来,但是大宋还是需要采五山之铁精,**之金英,才能锻造出一批铠甲来。

    实在是不够用啊!

    没有上好的铁料!

    再多能干的铁匠也是白扯!

    一年两万万多斤的铁的产量,天下兵士却无甲胄可用。

    有时候李纲都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切肤放血,无法让铸铁成精。

    亦或者是意志不坚?再或者是体力不继?亦或者是暴君不仁?

    毕竟铸剑大师欧冶子,曾经说过意志不坚、体力不继、暴君不仁此为剑器三害。

    王重阳已经意识到需要自己开口说话了。

    要不然他这个草民,怕是无法活着出这个文德殿了。

    他笑着说道:“踏千岳,登高巅。八荒采奇石,**聚金英。冶成筑炉兮,逐渐成军。烈焰起,紫气腾,姑苏淬天火,吴山砺宝锋。铁水铜浆兮,炼钢锻形。”

    “以水火之齐,五精之陶,并阴阳生死,取生熟之和,可得冷锻之钢,然……”

    “说人话!”赵桓皱着眉打断了王重阳!

    这个掉书袋的样子,这水火之齐,五精之陶阴阳生死,生熟之和都是什么鬼东西!

    这是什么时候,打这种字谜,有意思吗!

    王重阳很是无奈,自己想要普及自己道学的想法。

    又一次破灭了,新帝似乎更喜欢锻钢之法,而不是喜欢他的道学。

    他觉得自己的道学比自己的锻学更好!

    可是新帝根本不接受这一套,他能怎么办?

    不过,他既然让郭京来到了汴京城,就是做好了入世出仕的打算。

    自然要顺着皇帝的心意来。这文德殿里可都是亲从官,披甲带刀,他一个活生生的人,武功再高,也怕刀啊!

    毕竟谁都没有不灭金身。

    王重阳停下了自己道学的话,说道:“先说这以水火之齐。陛下有所不知,我大宋贫铁累有百年,非勘之罪,亦非锻之罪。”

第八十八章 欺君可是死罪,你不要开玩笑!

    “大宋缺铁,一乃是铁石之贫,二乃是铁料品秩太差。”

    “铁石之贫非我大宋无铁石,大宋境内铁山就有五十三处!但是最好的大治铁山,十斤铁石也仅有四斤铁料。”

    “臣设一法,以火烧断铁石,敲击成粒,再以水溶之,用磁铁遴选。可保证铁料之纯。”

    有料啊!赵桓给王重阳点了个赞。

    当然也不是李纲做事不勤恳,也不是李纲不聪明,有些事容易陷入固定的思维,从来如此就是对的?

    很多事,还是需要点拨。

    当初的失蜡法精密锻造,就是他稍微提点了一下。上千年的工艺,在军工中大放异彩!

    而这个王重阳这一道选矿之法,很不错。

    “好,重重有赏。”赵桓看了眼赵英,赵英端了个盘子出来,上面放着一排排的铜钱,一贯一贯的堆积着,如同小山一般。

    这一盘子,大约有近五百贯。半个中产之家。

    王重阳家里很有钱,世代读书,没钱哪能成啊!

    只是这五百贯摆在他面前,他还能保持自己的仪态。

    “谢陛下!”王重阳拜谢。

    他继续说道:“这五精之陶,陶由土生,水塑性,而火锻之……”

    他看赵桓的神情有些不对,赶紧抓重点说道:“其一选石之法,只是取巧了。其二品秩才是关键!”

    “陶器自大火中而出,自然可以做炉的内壁。草民曾在自己家里搪了一个炉子出来,效果不错。”

    炉子?赵桓皱着眉问道:“可有图纸?”

    王重阳既然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自然准备的非常充分。

    赵英把图纸递到赵桓的面前的时候,赵桓看到了一张非常简陋的高炉。

    煤在底部燃烧,进料从上风口进料的高炉!

    异常简陋,但是赵桓还是看懂了这张图纸!

    “赵英!再端一盘子给他!不,再端两盘子!”赵桓喜形于色,虽然知道一个天子,不应如此,但是他还是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

    赵桓说道:“你继续说。说得好,再给你端十盘也无碍。”

    王重阳却摇了摇头,说道:“陛下,草民家境殷实,不缺银钱。既然以俗家王见陛下,自然是想要出仕,陛下。”

    赵桓之所以重赏,其实是有些想用钱财换技术的想法。

    他用自己的车驾接王重阳,也是这个意思在内,一码归一码,钱货两讫,概不拖欠。

    他不喜欢迷信,不喜欢和这个教那个教掺和,毕竟现在金兵南下,世道很乱。

    妖言惑众这个成语,他还是听过的。

    神权和君权的纠纷,不能再在自己的大宋掺和了!

    但是!

    “说的好,可以赐官。”

    不就是道家吗?汉天子敢用,唐天子敢用!自己为何不敢?!

    他说着话有些心虚的看了一眼大臣,大臣们眼观鼻,鼻观心,不为所动。

    毕竟赵佶珠玉在前,自封教主道君,道教为国教,任用一个道家修士而已。

    最关键的是,这个道家修士有改良大宋缺甲困境的技术!

    至少李纲已经合计着将这个人才纳入自己的麾下了!

    “谢陛下隆恩。”王重阳这是真心感谢。

    自己进士身份,但是想当官,得排队,大宋冗官无数,个顶个的想要上岗。

    按照元丰改制的惯例,不上岗是没有俸禄。

    自己这些手艺,如果没有大量的财货支持,怎么可能办的起来?

    而且出产的铁料都是专营,经营就是被抓,剥夺功名,终身不录用的下场。

    “并阴阳生死,草民在家中修陶炉,发现有铁料火舌舔而不化,火苗即使有风箱吹动之下,依然殷红。”

    “草民在陶炉之上取风口若干,引热气再转风箱,热气乃是死气,然后火就灭了。”王重阳想起当时自己的经历,就是一阵唏嘘。

    当时他就觉得自己参透了一丝道意。当时的他对生死就有了新的明悟。

    当然这个时候,他是不会讲的,因为新帝不喜欢这种话,他也就止住了自己的话头。

    “草民就想到了地窖里的蜡烛,必然是这生气尽绝,才导致火苗熄灭。自是改造了风箱,阴阳生死之气并行,风道从炉膛旁而过,阴阳生死并继!火苗由殷红转为炙白。此为并阴阳生死。”

    热空气循环技术吗!牛逼破音!

    赵桓在心里呐喊着,这玩意儿他只知道原理,可是不知道怎么操作!

    “赐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赵桓知道自己是皇帝。

    言出法随,这个官就是个正八品的寄禄官,一个月十贯钱,差遣是殿中侍御史为御史大夫的佐贰,也就是副官。

    算是有名有实。

    王重阳叩谢道:“谢陛下。”

    “以水火之齐,五精之陶,并阴阳生死得铁料百斤,尽为熟铁,但质地优良,无孔无泡,往下如何得冷锻之钢,就是以两块生铁夹一块熟铁的灌钢法,想必李少卿比臣下更擅长此法。得冷锻之刚。韧而不脆。”

    “当然还要辅以石灰、萤石等物,其中精妙,妙不可言。”

    王重阳的话变得很快,刚才还是草民,现在就是臣下了。

    “可否复现?你张口就来,说的头头是道,可别是舌灿莲花,其实是个银枪蜡头,不中用。”赵桓问道。

    这前面有个郭京,他不得不防。

    虽然这说的看似不差,但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陛下,请先恕臣死罪。”王重阳咣叽磕了个响头,连文德殿都有了回音。

    不是吧!难道真的是打嘴炮?中看不中用吗?

    赵桓脸上的神情,有点不悦。

    “说!”

    “臣在家中设陶炉五座,日夜炼钢,已四月有余,锻步人甲百件。请陛下恕臣死罪。”王重阳自然知道自己这陶炉生产出的什么玩意儿!

    那可是百件步人甲啊!锻甲百件,腰斩弃市!

    他家里富裕不假,可是真的经不起他这么折腾。

    这钢是好,可是只能用于军事,他造甲也是准备勤王所用,没想到直接被人带到了皇宫。

    “哦?带来了吗?”赵桓一愣,事情并不是自己想的那样简单!

    王重阳不仅可以复现,还造了五个陶炉,日夜不辍,赶制了上百件的步人甲出来!

    我晶……

    这头朝堂为了缺甲焦头烂额,那边缺私锻百件步人甲?不是在开玩笑吧!

第八十九章 大宋有救了!

    赵桓可是知道这玩意儿有多难造!大宋步人甲大全装不足十万件!

    还是有宋以来,日夜锻造出来的!精心防护,涂油摸蜡才保住的资产。

    而亲事官、亲从官就九千人!

    剩下的禁军的甲都是小全装甲胄,只有身甲,没有兜鍪、护臂、绑腿,很多禁军都是用搌布沁水,一层层的披在身上作战。

    更是五营,两千五百人共用一百甲胄!

    大宋输则一溃千里,不是没有原因的,上战场连个甲胄都没有。

    难道用天灵盖去接流星锤和狼牙棒吗?

    这王重阳,应该不是在吹牛吧。欺君乃是死罪,还有这当面欺君,嫌自己活得太长了吗?

    赵桓用疑惑的眼神看着王重阳,等待着他的后续。

    “臣铸的步人甲,就在文德殿外。”王重阳趴在地上。

    不敢起来,新帝暴虐,到了汴京已经不绝于耳了。

    赵桓看了一眼沈从,沈从出列说道:“陛下,程褚的扎子上写着这百件步人甲。”

    赵桓无奈,这大宋的公文没有标点符号,他看的头疼,很多时候都是看大皇帝系统的资料,他看程褚的扎子稀松平常,就没多看,没成想还漏掉了这么个信息。

    吴敏尚书右丞,被砍了脑袋,尚书右丞空缺。

    李邦彦尚书左丞,因贪腐被罢黜,尚书左丞空缺。

    尚书省都没了宰相,自己这皇帝的扎子每天都堆积如山,处理起来,都是挑最难的部分。

    基本上问安的扎子,都是批复一个知道了。现在看来,这当皇帝,怎么能偷懒呢?

    当然,摸鱼一时爽啊,一直摸鱼一直爽……

    “走去看看。王重阳你先起来,如若你真的锻了百件步人甲。朕不仅不砍你的头,还要加官进爵,寄禄官升为正五品,差遣到李纲身边,为军器监少监佐贰,朕可以给你透个底,军器监不日升为院,你好好把握。”

    “如若,你敢欺君,腰斩弃市!”赵桓说完就走下了龙椅,走向了文德殿外。

    文德殿外的小广场上,整整齐齐的停着好多辆小推车,车上黑色的帆布覆盖着,看不清楚详情。

    李纲推着种师道走出了文德殿。

    只是王重阳还是不晓得新帝几个意思,怎么锻甲无罪还要加官进爵,欺君腰斩了?

    不都是贬斥吗?

    赵桓还是站在台阶前,迟迟未曾下文德殿的台阶。

    没有希望,就不会失望,他在心里默默的说道。

    大宋缺铁旷日已久,怎么可能是一个不世之材,就可以解决的呢?

    赵桓还是不太相信,这王重阳把这事干成了。

    李纲看出了赵桓的犹豫,新帝的脾气很好猜度了些。暴虐不假,但只要大臣们不是通敌之罪意图谋反,官家总是会给所有人一个机会。比如那李邦彦,现在还活着呢。

    十分机敏,总是让人刮目相看,但是心真的软。和仁宗皇帝的脾气有点像。

    李纲走到了推车之前,撩开了帆布,每辆独轮木车上绑着四副铠甲,在夕阳之下,闪着金光,如同一片片金子一般。

    暴殄天物啊!

    李纲刚一撩开帆布,就一阵揪心,是真的揪心的疼啊!这么好的盔甲!未曾抹油,未曾摸蜡,就这样随意放置!

    这种神铁!居然就这样没有任何防护的扔着!

    甲胄的表面,有的地方已经有了斑驳的锈迹!

    这个王重阳一点保护铠甲的意识都没有!会造有个屁用!

    不注意保养,不用三年甲胄尽废!

    暴殄天物,暴殄天物!

    步人甲的制式在《武经总要》里写得非常详细,有好钢就能造。

    这武经总要本来应该是机密之中的机密,但是坊间几乎哪里都有雕版可印。在苏轼之前,大宋压根就没什么保密的意识。

    李纲颤巍巍的抚摸着铠甲,不停的敲击着甲叶片,脸色有些迷离。

    好铁!好钢啊!就是灌钢法用的是在太糙了点,锻甲也是,这甲全仗着铁料撑着。

    “程褚,去砍劈一下,试试这些铠甲。”赵桓自然看到甲胄说道。

    他没有支使沈从,是因为沈从的伤还没好利索。右手用不上力气。

    喝!

    铛!

    火花四溅,铁器碰撞的声音在整个宫殿内回响着,程褚拿起来被砍的那副铠甲,来到了赵桓面前。

    “陛下!盔甲无大碍,倒是刀崩了个口子。臣去拿个锤子试试?”

    “使不得!使不得啊!”李纲快步走到了赵桓面前,铁锤是专门破盾的,这步人甲防得住,但是也会对步人甲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更换甲叶是一件很麻烦的事。

    “官家,这钢的成色,不用试了。百炼成钢,百锻成镔,这花纹,一看就是正经的好钢!官家!中兴有望!中兴有望啊!”李纲刚说完就马上闭嘴了。

    他说了些不该说的话,但是左右没有什么闲杂的人,应该不会被弹劾才对。

    自己这中兴有望的话,只要官家不在意就是。

    赵桓显然都没听出这句中兴有望有什么问题。

    他真的想仰天大笑,大呼天不灭我!

    鬼知道这一个月的皇帝生涯是何等的灰暗!看不到任何的希望的日子!

    钢材,铁器是国之重器!可以说没有钢材,国朝就没有脊梁!

    有了钢材,才有一切!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钢材都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准!

    而现在!他有了新式炼钢之法!

    虽然还是受制于铁矿石杂质太多的诸多因素,导致处理这些铁石花销不小,但是大宋有钱啊!

    他搞贪官就搞了近亿贯的家财出来!大宋一年的税收也就这么点!

    淡定,淡定,作为一名皇帝,还是要把持住风度的,不能失了天子的风范。

    “很好,朕答应你了,正五品寄禄官,少监佐贰。李纲,你的人了!”赵桓心情真的很好,他终于看到了希望啊!

    赵英没有提醒陛下,并没有“正五品”这个寄禄官的官名。

    但是那又怎么样,创一个就是,御史中丞脸上一脸苦瓜色的写了中旨。

    “特赐宣和七年进士王,正五品,军器监少监佐贰。”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521/ 第一时间欣赏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 作者:吾谁与归所写的《北宋振兴攻略》为转载作品,北宋振兴攻略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北宋振兴攻略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北宋振兴攻略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北宋振兴攻略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北宋振兴攻略介绍: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北宋振兴攻略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北宋振兴攻略,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