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北宋振兴攻略TXT下载北宋振兴攻略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北宋振兴攻略全文阅读

作者:吾谁与归     北宋振兴攻略txt下载     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零六章 为官无为,如无根之浮萍耳

    “元妙先生,简在帝心,圣恩不倦。他因何被贬斥回还,你还记得?”种师道问道。

    “宣和五年,汴京大水,元妙先生登城厌胜,遭到役夫的袭击,太上皇才知道他为众所怨。”

    “元妙先生又与皇太子争道,也就是当今圣上,这才彻底触怒太上皇,以为太虚大夫,斥归故里。”王重阳迅速的回答道。

    种师道点了点头说道:“与皇太子,也就是当今圣上争道之事,你如何看?”

    王重阳不假思索的说道:“元妙先生登城治水,水势不退,回到都城,奏令太子。是夜水退尽,京城之民皆仰太子圣德,他因而上表乞归。”

    等一下,争退水之功?

    原因这么简单吗?

    自己又没有和新帝争过退水之功,这锅算到了自己头上?

    等等,争的真是退水之功吗?

    王重阳似乎有点明白了。

    王重阳俯身说道:“谢少保教诲。重阳明白了。”

    种师道点了点头,说道:“你真的明白了吗?说说看。”

    “某真的明白了,只是所言忌讳甚大,只能说,林灵素所争的不是退水之功,实在争的事社稷之重。某真的明白了,谢种少保提点。”王重阳摸了自已一脑门子汗。

    太上皇自封教主道君,可是没打算把皇权交出去。

    自己一说道玄而又玄的事,新帝就打断他的话头,看来是真的不愿意放权给自己这全真道啊。

    种师道哈哈大笑两声,这王重阳年纪轻轻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他笑着说道:“孺子可教也。你教我卫生之道,我教你处世之道。”

    “你说这元妙先生除了与太子争水,引得太上皇警惕之外,为何会被贬斥回还?”

    王重阳皱眉,还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吗?

    自己这个资质是不是太愚钝了?

    “想不通透,还请种少保教我。”种师道这种重臣耳提面授的机会,哪有那么简单。

    “元妙先生乃是一位妙人。他的居所有一妙,乃是两窗之间,有一门为入靖之处,常年放着两把椅子,不许一切人进入。”

    “蔡京以为抓住了机会,上奏曰:林公有僭越,愿陛下亲往,臣当从驾指示。敢有不实,臣当万死。”

    这是蔡京和林灵素赌上性命的一次争斗,当然最后的结果是,两个椅子的门后,是粉壁明窗,椅卓二只,他无一物。

    那仅仅是林灵素闭关思索的地方。

    当然蔡京也没死,太上皇没有因为此事杀掉蔡京。

    王重阳俯首说道:“拿开两把椅子,小房间里没有什么扎眼的东西。”

    “蔡攸处心积虑,最后狼狈不堪。元妙先生也知道这一次的构陷,绝对不会置蔡京等人死地,所以请太上皇饶了蔡京的性命。”

    种师道点了点头说道:“元妙先生还是输了。蔡京将他赶出了朝堂。你以为是为何?”

    不是已经说了与太子争道吗?

    还有其他原因,王重阳略一思索,恍然大悟。

    与太子争道之事,是新帝屡屡不受他官职的原因!

    而这会儿种师道问的是,为何林灵素仅仅一次失败,就一败涂地的原因!

    没有后台吗?

    太上皇对他不可谓不恩宠,那一长串的头衔可见一斑。

    到底是何原因?

    王重阳皱着眉头思索着。种师道喝着茶,等着王重阳的领悟。

    “某明白了。”好半晌,王重阳才说道。

    种师道没说话,等着他的下文。

    看看这个年轻人,领悟了几分几毫。

    “无根之萍何以居浮水,失弦之鸢何以游无穷是也。”王重阳无不叹息道。他终于明白了种师道想要跟他说什么。

    他继续说道:“浮水之萍,无根之木。元妙先生深受太上皇恩宠,而无任何的功绩。上未能匡扶,下未能为万民谋福。所以,一次小小的失误,他就葬送了前程。某真的明白了。”

    种师道点了点头,这次深夜之交谈,除了请教卫生之道。

    他也是在考评王重阳这个人。

    很多人在帝王面前,是一种模样,在私底下,又是一种模样。

    当不当得大任,还要看心性和天资。

    王重阳无疑是极为优秀的。

    “自此以后王将以入世之身份,立于朝堂。不言谄媚,不求幸进。谢种少保。”王重阳俯身再拜。

    种师道挥了挥手,让王重阳离开。

    等到自己的门关上之后,种师道颤巍巍的从袖子间拿出一个札子,在札子上填了一个王重阳的姓名。

    他不停的翻动着,札子很厚重,第一页是李纲的名字,评价只写了两个字,为:完臣。

    还有一人为岳飞,评价只有四个字,为:尽忠尽能。

    而后就是宗泽、韩世忠、孙博、何栗、陈东、欧阳澈、刘、吴、陈规、赵鼎等等一长串的人名。

    种师道颤抖的手,抓住书桌上的毛笔的时候,却不再抖动。

    他再填上了一个人名:王重阳。聪慧机敏,可堪大任。

    笔锋行走如龙,一手好字本自天成。

    他写了小半宿,才把王重阳的评价写好,放在书桌上晾干了墨迹。

    再从袖子里掏出了一本书,自己研墨,书的扉页写着《种家兵考》。

    “缺个锋利的人啊。人老了,不中用了。这还没写多久,就写不动了。也不知道临死前,能不能写完。”种师道自言自语着。

    王重阳的卫生之道,着实精妙,早睡早起不熬夜,是基本的要求。

    可惜,种师道知道自己时日无多,这《种家兵考》不知道能不能写完。

    种家后继无人,自己这一脉的兵法,就此断绝,他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次日天明,天朗气清,晴空万里。

    天气已经慢慢转暖之中,和煦的东风已经挂到了汴京城中,大红色的旌旗招展,汴京城人人知道今日有喜事发生。

    今天是朝中大朝会的日子,所有的京官都要参加,因为陛下要册立太子之位,定国本。

    赵桓这会儿也不在文德殿内,而是端坐在大庆殿的龙椅上,看着下面穿着新衣服的大臣,心里感慨万千。

    第一次在大庆殿举行的早朝,他还记忆犹新,一如昨日一般,当时自己刚刚杀掉了赵楷,用一句唯一穿长衫站着喝酒的人,怼的朝中文臣哑口无言。

    而现在,这些大臣脸上那种不敬之色早已消失不见,他用勤勉证明了自己是一位合格的皇帝。

    “众爱卿免礼。”

第一百零五章 千秋岁月后,谁知荣与辱?

    当个皇帝,特别是想当个明君,哪里有那么容易?何况还是自己这种炼狱级别难度的明君?

    尚书省左右丞换成了自己的人,那么群臣的扎子就不用每一份,都要自己看了吧,官家安康的扎子实在是太多了,每一份还要自己批复,真的很浪费时间。

    也不是他懒政,而是很多扎子都是无效的请安的扎子。

    这一轮的任命,也完全是为了自己御驾亲征。

    李纲受命而走,他今天就要搬到丞相府内,这代表着权力的交割。

    而赵英在赵桓身边说道:“官家,此次北上亲征,粮草辎重已经让陆宰运往了晋中,太子册封大典的大朝会,万事准备停当。”

    “种少保深夜邀请了王少丞王重阳到他的驿馆,也不知道说了什么。”沈从忽然说道。

    他是等人都走了,汇报了一条重磅消息出来。

    赵桓却没有感到多么震惊,种师道找王重阳目的不外乎,求长生之术。

    人老了都怕死,这很正常。

    不过赵桓还是决定让种师道问问吧,这种事,自己拦是拦不住的。

    而在大宋驿馆内,种师道也是看着王重阳长叹道:“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啊。

    种师道请王重阳来,向他细细请教了这卫生之道,如何延年益寿。

    可惜没有得到太好的答复,自己已经年老体衰,五脏六腑皆衰,年轻时多征战沙场,无数伤痕累下了太多的隐患。

    自己这身体,怕是再难走回这汴京城了,也回不到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永兴军路了。

    不过新帝颇有明君之相,自己也算是一偿宿愿,不留遗憾了。

    “以名长存。种少保国难之际,做出的种种,必有后人铭记。”王重阳说了一句实话。

    他觉得种师道做这些事,一定会被史书所记住。

    “千秋岁月太久,官家曾言只争朝夕。”种师道非常喜欢这句只争朝夕这句话。

    “罢了,罢了。”他终于长叹了一声,放下了自己的奢望。

    种师道忽然正襟危坐说道:“你可知今日官家为何迟迟不肯给你授官?”

    王重阳赶紧低头作揖道:“某心中确实有些疑虑,未有人解惑。但请少保明言。”

    他当时也觉得有些尴尬啊,自己带着一大堆铠甲进宫,献出了自己的的陶炉,虽然有很多私心在,但是也是为了这大宋。

    结果皇帝一直不想用自己。

    虽然结果是好的,但是心里总是有些奇怪。

    种师道说道:“蔡攸朝堂上赢了他的父亲蔡京,代替王黼成为了枢密使,一直到今天都未曾罢黜。”

    “官家厌恶他在任内不思处理政务,唯知在太上皇身边,论道家神变之事,演市井淫秽之戏以邀宠。”

    “明明很有才能,却不干正事。也就是新帝上台之后,他也勤于公事,没落个李邦彦一样的下场。”

    王重阳脸上漏出了疑惑,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种师道摇了摇头继续说道:“你可知林灵素?”

    王重阳点了点头,这人他还是知道的,他朗声说道:“可是得了太上皇亲笔御书的中大夫、冲和殿侍宸、金门羽客、通真达灵元妙先生、神霄玉清万寿宫管辖、提举通真宫的林灵素?”

    种师道刚喝了一口水,差点被呛到,咳嗽了两声指了指王重阳说道:“你倒是记性好。就是他。林灵素,元妙先生。”

    “此人刚刚得到太上皇的恩宠,看到蔡京所立的元佑党碑上,有苏轼苏太师的名字,大为不服,缘由是元妙先生曾经是苏太师的书僮。”

    “少年狂傲,元妙先生当即作诗一首:苏黄不作文章客,童蔡翻为社稷臣。三十年来无定论,不知奸党是何人。”

    “说来也怪,这首诗本来就只有太上皇知道,后来不知怎么蔡京就知道了。蔡京呢,怀恨在心。”

    “话说这元妙先生也是奇人,和这蔡京作法斗了几个回合,一次太上皇出了上联,名为:宣德五门来万国。蔡京对不出下联来,这元妙先生对:神霄一府总诸天。对的极为工整。使蔡京颜面尽失。”

    王重阳给种师道续了一杯茶,说道:“这事我曾经师父讲过,师父曾言,此事并非仅仅让蔡京颜面尽失,更是让元妙先生,修正一黄录青醮科仪,编排三界圣位,校正丹经子书。”

    “而且,自那以后,元妙先生每月初七日升座,洎亲王内贵、文武百官皆集,听他讲三洞道经。”

    种师道点了点头,王重阳这人饱读诗书,对林灵素了解不浅,他继续说道:“那年京师大旱,太上皇命林灵素祈雨,结果没有下雨,蔡京上奏请求诛杀元妙先生。”

    “元妙先生称童贯为飞天大鬼母,称蔡京为都六洞魔王第二洞大鬼头,唯有斩此二人,大宋才可中兴。”

    王重阳叹息道:“愿官家知丙午之乱,奉大道,去华饰,任忠良,灭奸党,修德行,诛童、蔡,此祸可免,他时玉府再会天颜,不然则大祸将临。幸速避地,勿尚奢华,当出圣断,毋听奸邪所败。”

    “此乃元妙先生上的扎子的原文,算是披肝沥胆之人,能尽忠言直谏的良臣。可惜了,多次劝谏为太上皇不喜,最后被贬斥回还,着实可惜。”

    种师道点了点头,王重阳这人,心性还算忠直。

    只是王重阳有点纳闷,这和最开始的话头,新帝不想给自己官位,有什么关系?

    种师道人老成精,一眼就看到了王重阳的疑惑,笑着说道:“元妙先生,被贬斥时,大笑奸臣非议,言:前后宣赐之物,约三百担。自去年用千字文字号封销,籍书分明,一无所用,可回纳宫中。

    “将所有的赏赐归还后,只唤一童子,携带衣被,行出国门,太上皇宣唤,元妙先生也是头也不回。”

    “何等的潇洒,真正的做到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还请少保明言,王重阳资质愚钝,未曾明白。”王重阳一头雾水的问道。

    种师道脸上挂着笑,看着王重阳,希望他能领悟自己的深意。

    只是过了一刻的时间,王重阳还不明白,他也是摇了摇头,自己还是年轻。

第一百零七章 太子授玺,准备开拔

    “维靖康元年仲月四日,皇帝若曰:自朕奉太上皇之禅登基以来,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未至倦勤,夙夜兢兢,不敢自逸。”

    “皇长子赵谌,为宗室首嗣,天意所属,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

    “兹命皇太子持玺升文德殿,分理庶政,抚军监国。百监所奏之事,皆启皇太子决之。任李纲为尚书左丞,孙博为尚书右丞,何栗为中书侍郎,李若水为开封少尹。”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入内内侍省都知赵英,宣。皇长子开封府尹赵谌,奉。尚书左右丞李纲孙博,行。”

    “授玺。”

    赵英阴阳顿挫的声音在大庆殿内徘徊着,每个字都读的相当的清晰有力,让殿内殿外的京官都听的清清楚楚。

    “儿臣领旨。”懵懵懂懂的赵谌接过了来自赵桓递出来的印玺。

    赵桓所授玉玺,是当年那和氏璧做的传国玉玺,大小一对,大的乃是皇帝所持,小的乃是太子所持。

    “祭天。”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海喝的声音不断的传来。

    赵桓抓着脸蛋通红的赵谌来到了大鼎之前,接过赵英点燃的长香,插在了大鼎之上。

    袅袅长香的烟气,慢慢上升,随风飘散。

    这场册封算是开始了。

    后面的主角都是赵谌是主角,赵桓这个皇帝,被请回了大庆殿内。

    赵谌在举行太子典礼,朝臣恭贺,赵桓在大庆殿内,看着朝中之臣和完颜宗望的往来书信。

    这群人巧舌如簧,一片金兵入主,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

    节操呢?!

    赵桓气急,把一大堆书信密函推到了地上,这些信件有很多都是完颜宗望故意留在旧营之中的,种师道差人带回来,任凭皇帝处置。

    还有从天房中查出的密函,所言之谄媚,为人不齿。

    赵桓倒是想砍得人头滚滚,只不过自己亲征在即,这群家伙真的砍了,九岁的赵谌还能稳得住后方?

    示好投诚。

    赵桓还想呢,一个邓圭哪里来的那么大的破坏力,怎么知道那么多机密的情报?

    感情根子还是在这朝堂之上。

    李纲所言的杀一批,赵桓觉得非常有必要,将加急名单已经拟定好了。

    “程褚来,把这批名单上的人带来御街上去。都是涉及叛国之罪,统统杀之。”赵桓将名单递给了程褚。

    程褚点头称是,转身离开。

    这些待斩之人,昨日都已经收入了死狱之中。

    如果说只是投诚也就算了,这十多个人都是在陈州门之战中,在守城之战中,造成了一些危害的人。

    如果只是说了,没有付诸行动,赵桓还能忍,已经做出了破坏,那就不能怪国法无情了。

    “昔日曹操与袁绍有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后,曹操大胜,缴获无数辎重物资和图册,也曾经看到了自己属下与袁绍私通的书信,曹操尚能大度烧信。言:袁绍兵多将广,连他自己都不确定能不能自保,更何况是手下?”

    “曹操奸雄。朕甚至连奸雄都不如。赵英你说朝臣会不会议论朕残暴?”赵桓揉着太阳穴说道。

    这不是头疼,而是生气。

    赵英一愣,这问题自己得好好想想。

    不过他又一想,连赵桓都想不明白的问题,自己能想明白咯?

    但是皇帝问话,他可不敢不接。

    赵英硬着头皮说道:“这段都是瓦舍里的演义,做不得真。老臣也曾看过三国志一书,未曾发现有这一段。真假且不论,老臣以为,曹操那时和官家的处境都大为不同。”

    “官渡之战,曹操兵少将少,怎么看都是必败无疑。这汴京之战,官家兵多城坚,怎么看都没有必败之相。他们却暗通曲款。”

    “要老臣说,什么杀一批,流一批,放一批。统统砍了!落个清净。”

    赵桓被这老宦官凶神恶煞的表情给逗笑了。

    朝臣的反应通敌叛国之行径,其实不能全怪在朝臣头上,敌人来了,皇帝赵佶连夜擅长逃跑了,群龙无首。

    新帝登基时日很浅,人心惶惶也实属正常。

    跟风之下,做出暗通曲款这种事,给自己留条后路,实属正常,也不算过分。

    当初赵楷带着亲事官打进皇宫的时候,他不也收拾细软,准备跑到南方做肥皂来着?

    金人是人,宋人也是人,没什么本质的区别,逃避和准备后路可以被原谅。

    但是被杀的人绝对该死,别人好歹只是表个态,但有些人直接把《汴京堪舆图》直接送到了金兵大营。

    陈州门被破,四万军民死于城门之下。

    做出破坏的这群狗东西,多活一天,都是浪费空气。

    “滚滚人头落地,世人皆言朕是暴君了。说不定千年以后,人们会说朕是个大暴君,动不动就砍头。”赵桓笑着说道。

    大庆殿的前面就是御街,早上时候,已经是开封少尹李若水,就通知了汴京百姓,今天有砍头大戏。

    午时三刻一到,御街爆发出了巨大的喝彩声。

    这次外面十多个人头落地,他的内帑加了近两千万贯钱,一个个都是贪腐大户,依附在大宋这棵参天大树上。

    迟早有一天,大树会被他们啃的干干净净,轰然倒塌。

    说来可笑,这群贪腐臣们,查出的贪墨居然超过了一年还要多的税收。

    程褚走到了赵桓的御下,说道:门下省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右正言以及给事**计六人,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二十四司共计八人,尽数伏诛。”

    “按诏弃市三天。上一指挥程褚复命。”

    赵桓点了点头,一个不差,共计十四人。

    自己有了十四个缺,还都是大官,最低的都是五品大员啊!

    “李少卿,处理好兼领各衙门之事,主官死,副官替,依次升迁。暂且代行各衙门之事,等朕从河东路凯旋之时,再言其他。”

    朝臣们觉得自己的脖子冷飕飕的,总感觉自己的脑袋也不在了一样。

    “程褚领千五亲从官留守汴京。调一万精兵,十万义军,以张叔夜为率臣,前往太原,明日启程。”

    赵桓做了最后的部署,亲征正式开拔。

第一百零八章 让你剽窃!出事了吧!

    “谨遵圣命。”朝臣回答的非常整齐,陛下这个砍脑袋是一点都不手软,这登基一个月,就砍了十六颗人头了。

    该不该杀?该杀。害不害怕?害怕。

    所以,朝臣们愈发的谨慎,他们私通完颜宗望的书信,就在官家的案前摆着呢。

    这要是稍不留神,再被抓到什么错,人头不保。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赵英尖锐的嗓子在大庆殿内回荡着。

    赵桓突然看到了赵明诚想要出列奏对,好似不敢,又缩回去了。

    赵桓对这个家伙算是彻底服气了。

    自己这一揽子密函里,可不是没有赵明诚的信!

    这货想说啥?感谢自己不杀之恩?

    他懒得搭理这个怯懦的家伙,见其他朝臣都无话要说,挥了挥衣袖,算是下朝了。

    现在大宋朝堂有了宰相,他们也不用事事都和皇帝说,跟李纲那过一遍也是一样,刚一下朝,李纲和孙博两人都被团团围住,恭贺道喜的也有,说儿女结亲的也有。

    让两人一顿忙活招呼。

    待人群散去,李纲和孙博也不知道答应了多少宴吟。

    “今天起就该称呼李少卿为太宰了。”孙博首先恭喜李纲。

    李纲摇了摇头,说道:“此事不提,此事不提,官家名言为代,称呼少卿则可。”

    “但是这代字还得等官家亲征归来,才能去掉。这宴吟请帖也是麻烦事一桩。待明日让府中管家尽数推掉。”

    “甚妙,甚妙。”孙博也是认为如此。

    他这会儿事正多呢,工赈监在黄河工地上已经快修到大名府了,离完工至少还有月余。

    天气转暖,马上就要开春,冰一段化开,一段不化的凌汛,马上就要来了,自己要是让黄河决了堤,他相信陛下一定用自己的人头祭龙王的。

    还是做事为先,顾命之臣乃是李纲,汴京城的麻烦事就留给李纲好了,自己出去躲清静就是。

    孙博今天这尚书左丞都来的莫名其妙,他连夜从大名府赶回来参加册立太子典礼,自己莫名其妙被封了个左丞,这算怎么个事?

    相比较朝堂狗斗,还是黄河浚川有趣,这浚川之事,不仅仅是修堤坝,也是在开垦荒田,恢复沿岸的农田,每一亩农田恢复,都让孙博心中安定一分。

    田产,这才大宋的基石,没有粮食,还打什么仗?

    “对了。李少卿,这工赈监现在这规模也越来越大了。”

    “何栗倒是能干,就是性子太过刚正了些。前不久,一个义军入了工赈监,吃不得苦,四处欺压其他流民。”

    “按制关小黑屋四天,何栗就把这个地痞扔到小黑屋关了四天,这地痞无赖疯掉了。”

    “你跟陛下说说这事。”

    “也说说何栗,做事不要那么死板,那流氓,好歹也是勤王而来,现在疯了,工地上的义军有些不服气,但还算稳得住。”

    李纲听着为之一愣,小黑屋的威力他体验过,官家称官名为感官剥离实验。

    名字怪怪的,但是着实好用。

    “刁民一个吧。”

    “既然是欺压流民,罪该如此,按制度进行吧。这工赈监的民夫的癖性,也该治治。要不是这工赈监照应着,这些个也是些乱民啊!”李纲对何栗有信心。

    那个流氓地痞绝对该罚。

    犯了错,就应该接受惩罚才是。

    “不过我会和官家说说这事的。”李纲还是答应了这事,工赈监兹事体大,任何小事都有可能激起民变的大事。

    李纲往文德殿而去,准备询问陛下的意见。

    他到了文德殿门口,被程褚拦住了。

    程褚脸上挂着为难说道:“陛下在里面有要事,李太宰稍微等一下。”

    要事?皇后娘娘在里面?

    不对啊,这是常朝殿,后宫不能干政,皇后娘娘可没有踏进这个宫殿的权力。

    那是谁?

    赵桓也是非常头疼,他这文德殿来了个女子,是李清照。

    自从金兵围城之后,赵明诚就和金兵暗通,金兵退了之后,李清照多次让赵明诚前来宫内请罪,赵明诚就是不肯。

    今天朝堂上,赵明诚还是胆怯了。

    李清照气不过,就亲自跑到了文德殿,她是来和赵明诚和离的!

    也就是离婚的!

    我的个乖乖!老子这个皇帝什么都管!连离婚都管上了?

    赵桓的脑阔疼。

    他本来懒得掺和,老赵家不能再填一个爱人妻的皇帝了,已经有俩了。

    李清照找到赵桓是有法理依据的。

    赵桓今天早上未曾册立太子的时候,他还是开封府尹,是汴京城的父母官,是天下的官家。

    自然是可以处理离婚这种事的法理依据。

    当然人李清超,也不是个不识规矩之人,怎么找到了赵桓呢?这种小事,麻烦开封少尹就是了,也不至于找到皇帝头上。

    但是赵桓有些心虚的说道:“你先消消火,今天早上朕已经册封赵谌为皇太子,这开封府尹之位,也给了他。你这事,轮不到我管了。”

    他心虚的原因是他剽窃的那首《夏日绝句》,已经在整个汴京城传开了!

    生当作人杰,死亦作鬼雄。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汴京城人人都会的一句诗,乃是陛下亲作。

    是个人都会夸赞一下这首诗,写得好啊!写得秒啊!

    新帝乃是人杰啊!

    自己抄一首李清照的诗,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事,也不会有人不开眼的挑战赵桓的文坛地位。

    那样赵桓只会用自己的皇位实行降维打击。自己不会作诗,但是自己有权啊!

    这事麻烦在哪里?

    麻烦就麻烦在,这一首本来在李清照南下之后,在颠沛流离时做的诗,其实早已经摆在了李清照的房中。

    而且李清照还写好了,装裱起来,标注了日期。

    也就是说,赵桓涉嫌剽窃诗词,还被人抓了个现行。

    如果仅仅是著作权的问题,赵桓稍微不要脸点,直接不承认自己剽窃就是。

    但是症结肯定不在著作权这事上,古人还没这个意识。

    真正的麻烦在这夏日绝句写出来之后,她李清照找过三两个好友品鉴过,都落了印章,写了评价。落在时间在诗句上。

    李清照很难解释的就是,这一首本来在李清照小圈子的诗,陛下是怎么知道的?

    她真的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才找到了赵桓,要他判和离!

    她这日子没法过了!才找到了赵桓解决。

第一百零九章 皇帝断家务事

    李清照倒是没哭,反而很生气,怒气冲冲的问赵桓该怎么办?

    赵桓脑阔疼,不知道该咋办。

    自己又没招惹这个女人,甚至连话都没说上两句。

    这大宋皇宫是怎么搞得!为什么随随便便什么人,谁都能进来!

    “官家,民女一直清清白白,夫君又是个懦弱的人,畏惧权势。他害怕,我可不害怕。今天官家必须给民女一个说法。”李清照怒目圆瞪,她是真的生气。

    自己摊上那么一个夫君也就算了,结果现在自己的名声也开始变的不明不白。

    这算个什么事?

    赵桓敲了敲桌子,这事他真的没法处理。

    自己怕是要在史书上留下个爱人妻的名头了。

    他回答道:“都说了,你要是和离。朕现在已经不是开封府尹,朕管不了。你要是要和离。可以去开封府少尹,那里办。”

    这是个连女子都可以留下名字的大宋!

    朱琏皇后留下了名字,李清照也留下了名字。

    宋真宗的皇后刘峨发行交子、终结了被称为“一朝君臣为封禅而疯狂”的天书运动,更是终结了真宗时期的朋党之争。

    身着龙袍亲政,也就差点登基,成为第二个武则天。

    留下名字的还有譬如朱淑真、梁红玉、琴操、严蕊、陈妙常、王朝云、赵香香、苏小妹、谢苏芳、唐婉、等等这样的女性留名于青史。

    这个大宋的女性地位之高,绝对不是什么嫁人改姓的明清可比,甚至比唐朝更胜。

    李清照在整件事上的担当,可比那个赵明诚强多了。

    “官家,开封少尹李若水,根本不敢管这档子事,试问天下有人敢管这事吗?”

    “这是官家的事,自然官家定夺。他要是敢管了,就是僭越。”李清照依然据理力争。

    “那现在开封府尹是赵谌,你现在的和离之事,不在朕的管辖范围之内。”赵桓也坚决推皮球。

    自己要是真的下诏让两个人和离,自己和李清照这关系可就说不清了。

    他是不想耽误李清照,自己这大宋朝风雨飘摇,少不得用些狠厉的手段治理天下,史书对自己的评价绝对高不了那里去。

    如果真的石锤跟自己有瓜葛,到时候,李清照的名声也就变得不好听了。

    李清照忽然抬起头来,直视着赵桓说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

    “男子遇到这种事,自然可以有百种理由可以脱身,女子遇到这种事怎么能逃脱!请官家教我!”

    等一下,这句话是这个意思吗?

    这个大才女真的没用错地方吗?

    赵桓有点懵,他怎么觉得这句话用在这里不太合适啊,有点不对味儿啊!

    系统,出来翻译一下!

    【……】

    还有这大胆刁民,竟然敢直视皇帝!没人管管吗!

    不过赵桓看到赵英眼观鼻,鼻观心,一言不发,就当啥都没看见。

    危难时刻方能看到一个人的本性啊!

    这个赵英啊!真是靠不住!

    靠人不如靠己啊,既然没有人靠得住。

    还是自己来处理吧。

    他正襟危坐坐好,自己一个皇帝,还能怕了她一个女流之辈?

    他严肃的说道:“金兵围城,本写一首诗,鼓舞城中军民士气,倒是给你惹了不少的麻烦事。”

    “不如这样如何?你到延福宫皇后那里,让现在的开封府尹赵谌,给你先把你和离这事给办了。就说朕的旨意。”

    赵桓决定自己先把责任担下来,省的麻烦,被认为自己是花心萝卜,大猪蹄子这类问题。

    至于爱人妻这事,反正虱子多了不痒。

    自己已经创造了新的记录,登基一个月干掉十六位大臣这种事,也不差这点犯人的事了。

    “至于那首诗,就说是上次来皇宫替中书舍人李擢求情之时,不慎遗落在文德殿,被误认为朕所做,也说得过去。”

    “朕再在坊间把‘皇帝沽名钓誉,把捡来的诗当自己创作’这种话,传播开来,洗清姑娘身上的冤屈。”

    “朕欲御驾亲征,兹事体大,现在事情很多。要是姑娘没什么异议的话,就这么办可好?”

    赵桓想着那首夏日绝句的诗词,完全是因为自己初来乍到,不熟悉毛笔,仅仅是为了练字,不出破绽。

    没想到整出个这么个事。

    李清照叹了一口气,附在地上说道:“官家,民女不是不识大体之人。”

    “官家是大丈夫,这治国平天下,自然是为首善之事。对于民女这样的小女子而言,这街坊邻居的非议,这夫君的诘问,就是头等的大事。”

    “金兵围城、金兵退兵、岳飞月牙城大捷,国事稳了,民女这才叨扰到了官家这里。”

    “眼看着官家要御驾亲征而去。民女这事,再不处理,就得等官家归来了。”

    “民女只要和离。夫君赵明诚不堪大任,出了这档子事,扬言将民女侵猪笼。”

    “可是开封府的少尹不敢办这个案子,民女实在是忍不了那日日的谩骂了,所以闯到了这文德殿,还请官家恕罪。”

    “官家不必自污,这诗是官家写得,民女的诗和官家的诗,有几个字不一样,官家的字用的更准一些。”

    李清照再拜,离开了文德殿,在亲从官的带领下,向着延福宫而去。

    李清照施施然的离开了,留下了赵桓。

    赵桓对付女人是真的不擅长。

    但是对付男人,他很有一套!

    他对赵英说道:“你去知会赵明诚一声,李清照这事,朕管了,让他明白些事理。”

    赵英眼珠子一转,称是离开,带了三五个亲从官,披甲带刀的就往赵明诚府上而去。

    赵英有些误会了赵桓和李清照的关系。

    两个人无疑是清清白白的,甚至是被抄袭者和抄袭者这样的敌对关系,但是赵英不这么想啊!

    官家今天也太和颜悦色了一些!

    本来在赵英的预想里,应该是说不了两句话,就应该让亲从官把李清照请(reng)出去才对。

    皇帝日理万机,哪里有空听你叨叨家长里短?

    可是官家,今天说得这么多,最后还是给李清照做主了,这背后的意思,就极其耐人寻味了。

    赵英可不是莽夫,虽然他武功高强,而且背后带着五人队的亲从官,但是他见了赵明诚第一面,就是甩给了赵明诚两盘铜钱。

    共计一千贯。

第一百一十章 狗腿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赵明诚回到家中,就看到李清照没在家,就知道要坏事。

    当亲从官和赵英破门而入的时候,他就暗道要完!

    他颤颤巍巍的坐在大堂的凳子,坐立不安,屁股就沾着半个板凳面,随时准备逃跑。

    这些披甲之士,带着鬼一样面具的亲从官,实在是太吓人了。

    坊间多流传赵桓乃是十殿阎罗转世,看来不假。

    连养的兵都这个模样。

    “官家不太愿意听到坊间在非议李大家诗词这一事,你可知晓?”赵英大刺刺的坐在茶几的另一边,将茶水放到一旁,放上了一贯钱。

    “知晓,知晓。”赵明诚连连点头。

    “李大家的诗词不慎掉落在了文德殿内,官家才高八斗,帮其校准,才有了夏日绝句。你可了解?”赵英喝了一口准备的茶水,又放了两贯钱到茶几之上。

    “了解,了解。”赵明诚再次点头。

    “李大家在太子那里办和离的文书,你要爽快些签字,不要再拖沓了,这桩婚事,皇帝已经不同意了。你可明白?”

    赵英再次掏出四贯钱,颠了颠,都是足重的钱,放到了茶几之上。

    “这……”

    赵明诚有些犹豫,两人初结婚的时候,不是没有过甜言蜜语,琴箫和鸣的,

    可是自从在江州那档子事发生以后,他赵明诚抛弃李清照逃跑后,两个人已经彻底话不投机了。

    他犹豫的原因,只是觉得钱太少了。

    “嗯?”一名亲从官将刀出鞘了一半,看着赵明诚。

    “明白,明白!”赵明诚快速的点头!

    这是要吓死人啊!那可是朴刀啊!

    又名环首刀,虽然两指宽的刀,可是砍人脑子可是飞快的!

    “恩。”赵英点了点头,又喝了一口水。

    “不要动不动就拿刀恐吓!你们是亲从官!知道吗!亲从官,代表了咱打大内的脸面!不要拿刀吓唬人!有杀意,有不明圣意!有违抗圣旨者!立斩不赦!晓得吗!你们的刀!不是吓唬人用的!”赵英怒声训斥着亲从官。

    可是亲从官没啥反应,这赵明诚已经吓的腿不停的抖动着。

    听听这都是人话吗?

    赵英看着吓唬的差不多了,说道:“好好了。我和赵大人呢,有点事要说。把两盘子的钱留下。你们到外面候着。”

    “是!”亲从官扭头到了大堂之外等候着。

    “赵大人自从在江州知府位子上退下来,也有三年有余了吧。这三年来,一直都在轮休,未曾担任任何一官半职。不知道咱家说的对否?”赵英问道。

    赵明诚点头,大宋的俸禄的发放是按着寄禄官发放的,可是自从元丰改制之后,没有担任差遣的一律没有俸禄。

    他在江州的表现实在是太过差劲了,吏部一直没有安排他的职位。

    何止是没有安排职位,甚至连过去的同窗都懒得跟他来往了。

    自己这日子在李擢死后,就真的没法过了。

    他还爱那金石之物,花费颇大,早已入不敷出,欠债累累了。

    赵英看他的反应,就知道自己今天这差事,办成了。

    他笑着说道:“赵大人啊!你好歹也是崇宁二年的进士,虽然没有赐进士第,按理说也不应该轮空这么久啊!不知赵大人想过是为何没有?”

    “实在是当初在江州之事,一直影响至今。吏部考评多有不顺,才一直未曾轮到。”赵明诚不愿意谈这个话题,可这位是谁?

    内廷的大管家!皇帝的大伴,真正的贴身心腹!自己可不敢怠慢了。

    赵英摇了摇头,说道:“错,乃是朝中无人!才导致如此。”

    “高俅,高太尉可是剿匪不利,多次被罢。不也是多次启用?还是朝中无人才导致如此局面,不知道赵大人以为如何?”

    “请公公明示。”赵明诚感觉自己有天大的机缘要来了。

    赵英看着赵明诚这个样子,摇了摇头,他是内官,不管外廷之事,自己可做不了他的靠山。

    自己就是一个替皇帝跑腿的人,偶尔收点贿赂的宦官。

    他可没有童贯那么强的野心,以宦官的身份封王。

    官家健健康康的,后宫美美满满的,国泰民安,官家不用日夜操劳才是他希望的。

    自己一个宦官,当了外臣的后台,那还得了?

    赵英直接把话点明白说道:“不管谁的朝中大人,其实背后都是官家。都是圣上,咱家这么说,你明白了没有?”

    赵明诚默然,他没听明白这话里的意思……

    赵英像看白痴一样看着赵明诚,吏部不用他,可能不仅仅是因为在江州临阵脱逃的事,最大的可能是,他是真的蠢。

    毕竟官家必杀李擢他都干出进宫求情的事出来,可见智商。

    自己这话已经多么清晰明白了!

    他还是不懂!这崇宁二年的进士,莫不是假的吧!

    “官家对李大家的才学,甚为喜欢。就汴京传唱的诗词里,官家就曾手书了一首声声慢,三首如梦令,两首一剪梅,三首蝶恋花。”

    “还时常喜欢读那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赵英直接把话点明白,省的这个赵明诚瞎猜。

    赵明诚茫然的点了点头,他也很喜欢那首常记溪亭日暮,可是这和后台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迷茫,让赵英感觉到了对牛弹琴的压力。

    赵英实在是对这头蠢驴,读书把脑子读傻的人废话了。

    他坐直,说道:“李大家是你的结发,现在官家给李大家做主,要你和离。你还不明白吗?等到和离以后,千万不要和李大家,有任何一丝一毫的牵扯。”

    “到时候,李大家的机缘到了。你再被启用的日子也就到了。赵大人总不想自己这二十三岁的大好年华,就这样虚度了吧。”

    赵明诚点了点头,虽然不知道赵英在讲的是什么机缘,但是他还是听到了关键的词。

    不要有牵扯,就会被启用,还能得到钱。

    他的眼睛瞄上了两盘的钱,看起来至少有上千贯之多!

    赵英很满意赵明诚的样子,说道:“这些钱呢,你拿好,应付着府上的开支。等到为官一方,莫要再做蠢事。”

    “敢问公公,这机缘什么时候到?”赵明诚大声的问道,神情极为急切。

    大丈夫何患无妻?不就是一个区区女子吗?

    赵英一个趔趄,差点摔倒,这世界上,真的有这么蠢的人?

    不过赵英还是志得意满的走了,自己这趟差事,绝对会深受官家好评。

    吧?

第一百一十一章 出征前,怎么能不立遗嘱?

    赵桓处理完了自己需要处理的扎子,在尚书省恢复秩序之后,他需要的扎子大为减少。没一会儿就处理完了。

    李纲早就走了。

    至于孙博所言,何栗对那些勤王军,太过苛刻的事,起初赵桓还准备训斥何栗一顿。

    在李纲的说服下,他决定给工赈监多拨点粮食过去。安抚流民的情绪。

    之所以不训斥何栗,完全是因为这些勤王军,来源成分太杂了。

    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的勤王军,都是流寇,欺压百姓成性。

    而且到了工赈监,还是癖性不改。

    就需要何栗这样的人,狠狠的治治他们身上的匪气。

    至于民变,工赈监只要干好活,就是好吃好喝,还有钱赚。

    现在黄青不接的时候,自己又没有地,谁会把自己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

    更何况那个被惩治的家伙,也是罪有应得。

    那个地痞无赖疯掉了,只能说是意外。

    而且李纲提出的调拨半数汴京城的钱粮进入大名府,让赵桓有些犹疑。

    当皇帝,就是把钱粮放到必须要用的地方。

    现在让黄河不决堤,才是关键,他也批了这条札子。

    只是李纲眼神中的担忧,让赵桓心里有些奇怪,一切进展顺利,他的神情为何会如此奇怪?

    “官家,李大家的事,办妥了。”赵英回宫复命,将过程说了个遍。

    赵桓看着赵英的眼神都变了,自己这个大太监好像有点东西。

    这萝卜加大棒,威逼利诱的手段,当个狗腿子绝对是合格的!

    赵英给赵桓的茶杯里续上了水,自己不在宫里,这群蠢货,连口水都不给官家倒。

    他一边倒水一边说:“官家,给赵明诚的那一千贯的铜板,都是平日里,那些大臣们为了从臣这里得到准信,硬塞到老臣手里……”

    “你贪那点钱,暂时不说。先说说李大家这事!”赵桓极为气愤的说道。

    自己是那个意思吗?自己给李清照做主和离的意图,也不是垂涎李清照美色,他现在手头的工作太多太忙,哪里有功夫关心这些事?

    他只是欣赏李清照的诗词。

    他只是敬重李清照,未曾有过半点其他的想法。

    而且,李清照这件事,他更多的是在敲打元党人和元丰党人。

    朕不在时!你们特么的也得给朕老实点!

    毕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啊!这帮货,必须时刻敲打。

    “朕什么时候说过时机已到这种鬼话?!你这个大太监!这就替朕做了主了?啊?”赵桓有些气愤的说道,这历史留名,自己这爱人妻的名头,怕是要背定了!

    不是这个意思?赵英愣了。

    自己误会了?

    赵英冷汗直流的说道:“刚才路上碰到了延福宫的宫女,说皇后娘娘请官家过去一趟。说李大家的事,办妥了。”

    赵桓一听,心中就是咯噔一下,皇后这是心怀不满吗?

    不过他很快想到这是大宋,就放下了心里的石头。

    再说自己心里又没鬼,赵桓看了赵英一眼,气急的说道:“你想想高力士,再想想你办的这些事,人和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去一趟延福宫吧。”赵桓气结的说道。

    赵英抹了一把冷汗,自己要没有转移话题的能力,今天怕是要遭啊,不过赵英随即摇了摇头,官家一向仁慈,应该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才对。

    “别以为你没事了!去大庆殿外的广场,绕着宫墙十圈去!”

    赵桓却是知道自己如果史书留下爱人妻之名,那也是自己管了李清照这档子事,而不是赵英说什么做什么,他还没那么大的能量。

    他处罚赵英,是因为这人说什么时机已到的鬼话!没事乱揣摩个什么?就不能学学人童贯带兵打仗,镇守永定军路?不能学学人高力士?

    不对,朕是皇帝!朕怎么会有错?是开封少尹李若水办事不利,大太监赵英推波助澜!

    都是臣子的错!

    对!就是这样,朕没错!

    事实上,这件事在赵英心里的严重性,比赵桓想象的还要严重一些。

    赵英一边跑圈一边冷汗直流,腿不停的抖动。

    这不是累的,这宫墙绕着跑十圈,跑二十圈也没事,他是吓的。

    太监的立根之本,是官家,自己这次办差办差了,官家没罚多严重,要是自己一直办错下去,后果?

    他一边跑,一边思考应该如何自处。

    ……

    “官家,这清照姑娘的和离办妥帖了。不过臣妾觉得这清照姑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就想让清照姑娘多多进宫来,教教臣妾棋艺,不知官家以为如何?”

    朱琏和赵桓说着正事。赵明诚这个胆怯而又懦弱的人,李清照跟着赵明诚真的是耽误了。

    而涉及到元丰党人,和元党人,牵扯不清的事,也只有官家,能没有任何后遗症的把这事的责任给担下来。

    谁都挑不出刺,谁都说不出来理来。

    “可以。”赵桓也没想那么多,只是以为朱琏在这宫中有些苦闷,找人作伴而已。

    而且朱琏好像真的没有生气的样子,也让赵桓产生了些许的疑惑,这大宋的女子,不爱吃醋的吗?

    还是自己不懂其中的宫斗手段?

    赵桓想了想,就放弃了。自己不擅长的事,想个十天十夜也想不明白。

    他心里却记挂着别的事,他敲着椅子说道:“明日朕就要御驾亲征了,这太子尚且年幼,一切都依仗你了。”

    “如果遇到犹豫不决的事,就问问李纲该怎么办。如果遇到李纲都犹豫的事,就差程褚去问问李邦彦。”

    “那是个经年老贼,绝对能把事情,处理的圆全了。如果是头等大事,无人可以决断,就送到河东路去。”

    赵桓知道很多事,都需要皇帝去背负责任,绝对不是太子或者宰相可以承担的!

    比如这正统之位的争夺,比如太上皇赵佶在南方的复政,就不是朱琏和九岁的太子可以处理的了。

    朱琏点了点头,成为皇后母仪天下,是她嫁给赵桓的之后,就未曾想过的事,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

    官家前线征战,自己在后方一定要维持好稳定,不让官家分心。

    赵桓还在思索,自己御驾亲征还有什么事没办没有。

    太子之位确立,太子的品行考察了下,还算合适。

    皇后朱琏也是个很明事理的人,看起来不会给自己个大惊喜。

    还有李纲、孙博、何栗等人的辅佐。

    自己临走前还铲除了为祸已久的邓圭这个大奸细。

    最后临走的时候,还敲打了一下元丰党人和元党人,让文臣时刻记得,他们头上还有一个皇帝,不要再起党争的念头。

    朋党之争危害甚大,但是只要不是皇帝或者太后这样的人,在其中恶意的推波助澜,其实也争不到什么。

    他们争的是官位,只要上层这里不故意用党争来钳制文官,这文官也斗不起来。

    斗蛐蛐还需要草叶撩拨,斗鸡也需要食物撩拨,这文臣们斗来斗去,没什么利益,自然就消停了。

    赵桓皱着眉思考着,自己还有什么事,没有处理?

    御驾亲征这事,本身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他想了半天,看着赵谌认真写字的背影,想到了自己未尽的事。

    “如果朕在前线,有什么不测。皇后,你垂帘听政,朕任命李纲为顾命之臣,共同辅佐赵谌登基,把这大宋打理好。”

    “把这大宋给朕看好了,不能让他给朕亡了。”

    “官家!此言不吉!呸呸呸!”朱琏脸色大变!赶忙说道。

    “赵英,通知中书舍人拟旨。留中不发。如有不幸,可以颁布。”赵桓对赵英说道。

    赵佶和赵构那一对父子一个比一个不是东西,让他们当政,不知道会把这大宋霍霍成什么样。

第一百一十二章 民意喧天

    赵桓也有点理解太子是国本的含义了,这要是自己在河东路出了事,李纲等大臣,就有做事的法理,也能迅速稳定朝纲,继续推行自己的政令。

    不会天下大乱。

    赵桓想到自己那个不争气的系统就来气!

    别人家的系统,最次的也有冒着蓝火的加特林。

    自己毛都没有一根。

    将所有事处理妥当之后,赵桓也早些休息了,明日还需亲征。

    朱琏将厚重的被褥,盖到了赵桓身上,又填了些碳火,让整个延福宫更暖和了一些。

    “谌儿,你可知道为何你父皇如此辛苦?”朱琏摸着赵谌的脑袋,出神的问道。

    赵谌点了点头,说道:“为了这大宋的江山社稷。为了国泰民安。儿臣知晓。”

    当了太子的赵谌比平日了更加稳重了些,他站的笔直,目光炯炯的看着床榻上熟睡的赵桓,内心百味陈杂。

    父亲虽然登基之时,有些怯懦,可是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的表现,让他也明白了一个合格的皇帝应是何等的模样。

    朱琏点了点头说道:“你知道他为了什么就好。其实他也是为了你我母子。也是为了这天下千千万万的母子能够安泰。谌儿,以后你也要做一个好皇帝。”

    “儿臣知道了。”

    ……

    “起驾!”赵英尖锐的嗓音在宣德门前响起。

    大驾玉辂早已经备好,赵桓并没有坐在大驾玉辂里,因为他把大驾玉辂让给了种师道。

    种师道的身子骨经不起颠簸,自己年轻力壮,乘坐御驾就是。

    而且这御驾,是李纲在拆过一边大驾玉辂之后,做的车驾,舒适性上,也不是太差劲,凑合能用。

    赵桓倒是准备了不少的书,准备在前往晋中的路上看。

    也不至于沿途无聊。

    汴京城民也知道今天是陛下御驾亲征的日子,毕竟漏成筛子一样的大宋朝堂,这朝堂刚说了点什么,汴京的瓦舍就已经知道的清清楚楚。

    说不定连说书人,都想好了怎么编排大宋官家。

    大宋的皇帝有两个身份,一重身份是皇帝、陛下、圣上,在祭祀、大典上,三拜九叩的时候用。

    而大宋皇帝的第二重身份,就是官家、开封府尹、汴京城的父母官,这李清照闹和离,都闹到了赵桓的文德殿,可见一斑。

    自仁宗起,大宋的官家,都比较儒雅随和。

    瓦舍编排个皇帝的段子,又能算什么?

    禁军清理街道,站成两排,所有人都可以围观官家的车架出京。赵桓原来觉得这么安排,大宋的皇帝是不是有被刺杀的危险。

    后来一想,禁弓禁弩的大宋,倒是没有大碍。

    这是一个刷声望的好机会,表现了皇帝与民同乐,其乐融融的氛围。他偶尔也会掀开车上的帷幕,向外面的汴京百姓看一下。

    这一看不要紧,真真切切的吓了赵桓一大跳。

    这是大宋臣民?

    绝大多数身上裹着的都是麻衣,大冬天的脚上一双鞋也是破着洞。衣衫褴褛的模样,真的是汴京的城内居民?

    赵桓陷入了怀疑之中,大宋有钱,这是绝对的,但是为何他们还是这个模样?

    衣不蔽体?

    但是他也看到了身着锦衣,身上穿着貂皮大氅,站在风中,巍然不动。

    这些人对着车驾指指点点,偶尔还和旁边的人,说笑两声。

    赵桓也终于明白了,大宋的三冗和两积。

    已经到了何等的态势。

    冗官、冗兵、冗费因为赵佶逃跑带走了很多的宗亲官,也带走了绝大对数的禁军,国库被洗劫一空,也被赵佶一窝带走,。他还没有多大的感觉。

    积弱,他已经切实的感觉到了,金兵都打到了家门口,却没有有效的攻击手段,不是弱又是什么?

    积贫,并非大宋没有钱财,而是这些钱财集中在了少数人的手里,大多数人深深的陷入了贫穷之中。

    汴京,是世界上第一个过百万人口的城市,但是就是这样的城市,城里的居民依然衣不遮体,可见这积贫如何伤民!

    “停一下。”赵桓忍不住喊道。

    种师道从前面的车上,露出了好奇的目光,官家这是在做什么。

    赵桓打开了车门,探出个身子,就被一阵山呼海喝的声音震住了。

    声浪如同排山倒海一样袭来,如同泼天的浩浪一样,袭向了赵桓。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股声浪,没有停歇,没有终止,反而一浪高过一浪的不断的涌向了赵桓的心灵之中。

    他用力的抓着车门,不让自己摔回车中。

    这就是民意啊!

    赵桓总觉的自己的眼泪有些湿润,自己来到这大宋,真的没做什么事,也就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做的事。

    他相信,但凡是长在红旗下的每个人都会做的事。

    积极组织守城。不守城,自己的脑袋会被金人当球踢。

    抚恤战亡军士。不抚恤,于心不忍于国不利于兵不幸。

    积极抵抗金兵。不抵抗,任何绥靖都会要了大宋的命。

    开设了工赈监。不开设,流民就只能地解散滋生盗匪。

    这些都是他这一个月来做的事,不算多,也不算难。

    他从这些山呼海喝的声音中,感觉到了发自肺腑的尊敬,感觉到了那种拳拳之心。

    他用力的稳住了身形,防止被百姓的声浪击垮。

    每一声都是来自大宋百姓的期望。每一声都是来自大宋百姓的内心。

    他站在了车门之前,看着御街两边百姓,伏倒在地,跪拜着他这个天子。

    唯有几个着锦衣之人,在旁边的拉扯之下,才不甘心的跪倒在地。

    赵桓看的明白,自己的工赈监真切的动了他们的利益。

    这群员外们,心里服气才是怪事。

    如果不是战事紧急,这些人都在加急名单之上。

    赵桓走到了一名老丈面前,赵英表现了不同以往的身手,快速的拨开了禁军,将老丈扶起。

    “老丈,今年几岁?”赵桓问道。

    赵英一个没抓好,老丈滑溜一下,又跪在地上,口呼圣天子万岁不止,不敢应答。

第一百一十三章 邻家有女极为聪盈

    赵桓叹气,大宋的官家,虽然最为随和,但也是皇帝,这老丈连回答的力气都没了。

    “官家,爷爷今年七十二岁了。”一个稚童突然回答到。

    童言无忌。

    稚童仅有五岁的样子,脸上的衣服是新的,脚下的鞋,也是扎实的千层底的鞋。

    也算暖和,鼓鼓囊囊的夹袄,还是挡不住这初春的寒意,冻的稚童脸上红彤彤的。

    赵桓也是会心一笑,这个小娃娃甚是可爱,他笑着问道:“小娃娃,你家里的大人呢?就你和爷爷吗?”

    “父亲去工赈监做工了。每天回来,都给我带回来好多好吃的。昨天带回来了间道糖梅和越梅,前天带回来离刀紫苏膏、金丝党梅,都是用梅红匣装着,可好吃了。”

    小孩子还是好嘴上这一口,净记得吃了。

    老丈人终于反应过来,颤颤巍巍的说道:“童言无忌,童言无忌,陛下恕罪。”

    “老丈今年七十二岁了。孩子的父亲在工赈监里,有点手艺,被分到了弓弩作,每天做弦。”

    赵桓点了点头,自己这工赈监还是有点效果了,这有点手艺的,都能混口饭吃。

    有些作坊,比如这弓弩作,肯定没什么效益,但是其他的作坊效益还是极好的。

    他和老丈聊了半天,了解了一下汴京城的城民的具体生活境遇,与自己想的凄惨不沾边,只是有些紧迫,维持生活大不易。

    老丈打开话匣子说了半天,才停下,赵桓也该继续动身前往河东路了。

    赵桓仔细看了看这百姓间的小孩子,发现个个都是新衣,新鞋。

    工赈监也就二十多天的时间。

    可以带来些变化,但是这些变化,都落到了小孩子身上。

    哪个父母不心疼孩子?有好的,自然紧着孩子用。

    看到自己做的事,起到了正向的效果,赵桓再面对这巨浪一般的山呼海喝时,也有了些许的底气。

    自己干的不赖嘛!当得起这个山呼海喝!

    只是赵桓还是看到了一群小孩子,身上穿的破破烂烂,脚下无鞋,被这天气冻的通红的脚丫子就露在外面。

    “把他们叫来。”赵桓指使着禁军把那群小乞丐拉到了身前。

    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头发乱糟糟的,瘦的皮包骨头,身上的冻疮也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不过领头的这个小姑娘,倒是有几分精气神。

    “官家,我们都是流民之后,战乱中与父母走散。无以为食,无力做工,勉强靠开封府衙的粥棚过活。官家万岁。”

    小姑娘的声音非常清脆,干净,语言逻辑也很缜密。

    看来原来家中富裕,大概在这次战乱中,颠沛流离了。

    赵桓心善,想要给她一笔钱,自己现在穷的也就剩下钱了。

    但是他想了想还是算了,这么小的小姑娘,不见得能护住这笔飞来横财。

    别是横财不成,变成横祸了。

    “你叫什么名字?”赵桓问道。

    “民女赵臣夫,家住燕京。”小姑娘脆生生的回答道。

    赵桓挥了挥手,让他们离开,猫有猫道,狗有狗道,自己胡乱干涉,不见得对这些小孩子是什么好事。

    他心里确定了自己做的事是正确的,变得格外的畅快!

    等一下……赵桓停下了脚步。

    赵臣夫这个名字好生熟悉,是历史名人吗?

    一个皇后?赵桓不确定的皱着么头。

    不对,不对,那是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自己记串了。

    最近史书看的有点多,总是记混。

    他走到车上之后,依然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有些苦恼的问道:“赵英,赵臣夫这个名字,你可曾听说过。”

    “老臣听说过。”赵英想了一会儿说道。

    嗯?赵桓看着赵英,等着赵英说下去。

    “老臣曾听沈指挥说过这个人,陛下叫来问问?”赵英试探的问着。

    沈从现在自请降为了普通的亲从官,被封了个带刀侍卫。

    常朝该上上,俸禄该领领,除了上一指挥的名头被剥夺了,但是权力还在他手里。

    沈从中箭,陛下亲自前往御医院探望,而且一天一趟的跑,谁都知道沈从是简在帝心,这权柄总会回来的。

    也就沈从自己认为自己是一名普通的带刀侍卫而已。

    “官家喊臣?”沈从跑了过来问道。

    “沈指挥,朕刚才路遇乞儿,名为赵臣夫,知书达理的五岁孩童。你知道她的名字吗?”赵桓在沈从自请之后,就开始喊他沈指挥了,

    没事就拿出来揶揄他。

    这也成为了赵桓生活里,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

    “赵臣夫?赵臣夫!”沈从作为一名亲从官也是恪尽职守,赵桓路边打听汴京城生活的境遇,他也在远处观察,寻找扎眼的人。

    再寻不到赵臣夫的身影。

    这是救了宇文虚中一命的小姑娘。

    金兵撤退的时候,把俘虏都留在了原来的金兵大营,汴京城接收了这批俘虏。

    沈从却没能在俘虏中找到赵臣夫,那个机敏聪慧的姑娘,在金兵大营给完颜宗望研墨。

    她看到了完颜宗望要对付宇文虚中,要宋廷把宇文虚中的家人带着北归。

    赵臣夫给宇文虚中传递了消息,让宇文虚中真正的亲人,他的老母亲才幸免于长途奔波。

    忠孝两全古难全,宇文虚中也不知道自己的老母亲,陷于危难之时,他是否能够解开这个结。

    但是现在宇文虚中不用选择,完全是因为这个赵臣夫!

    宇文虚中走的时候,留下了封信,让沈从照顾好赵臣夫,可是沈从在最开始就把赵臣夫丢了。

    不过没关系。知道她是个小乞丐了,还找不到她?

    “官家,臣想去寻那个乞儿。赵臣夫对臣而言极为重要。臣答应了……”沈从来回看了一眼,知道这里人多眼杂,说话不便。

    大丈夫一诺千金,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躬。赴士之困,方为义士。

    “去寻来。”赵桓说道,刚才沈从的反应,他已经知道了赵臣夫的来历,他只是听沈从提到过一嘴这个小姑娘。

    没成想,在这街边遇上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从谏如流是明君的必备技能

    赵桓觉得自己是个不错的老板,自己的亲从官请假。

    自己都是六倍批准,还不扣工资。

    不过,沈从好像办的自己交代的差事?

    没差了,反正自己准了六倍的假期,还不扣钱,是个好老板无疑。

    “张叔夜,继续前进。”赵桓让张叔夜统领着禁军和亲从官,维持阵型。

    汴京城的居民,让开了御街大道。

    李纲倾尽全力打造的新车,其实依然不如大驾玉辂,稳定性和舒适性上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不是现在的工艺不如百年前的唐朝,而是因为唐朝的疆域太大了,就连西域的镔铁都在其内。

    铁料好,硫和磷少,机械性能也更好一些。

    金人为何有这么多的甲胄?

    因为在辽东有本溪矿区,那里的铁料,算是现在能找到的露天矿里,最好的铁料了!

    是天不佑大宋吗?赵桓认为不是。

    普通武人地位低下,民不敢战,亦不善战,再多的资源,也无济于事。

    毕竟保不住。

    他这看了一路的书,走了大半天的时间,居然看到了袅袅烟火,在远方升起。

    这让他为之一愣。

    金兵南下,生灵涂炭,四处屠掠,早就搞的民不聊生,哪里来的烟火气?

    赵桓把张叔夜叫到了身边,问道:“那处是何处?因何着火?”

    陛下御驾亲征,大军前行,虽然禁军打金兵不行,但是怎么说也是募兵制下的职业军人。

    这次随行的挑选的也都是精兵,军阵前行,自然有斥候随行。

    大量的斥候早就将方圆百里的情况摸了个通透,就是废物一样的禁军,没一点军卒应该有的样子。

    发生些许事端,让张叔夜的脸色极为难看。

    “陛下,流匪劫掠。一村村民,皆数死去。”

    “米缸全空,灶上无锅。已经查明,是承接山上的瓦坨寨所为。”张叔夜只是小全装的甲胄,他抹了自己脑门上的一把汗。

    赵桓脸色变得凝重,过去二十多年安泰的盛世生活,让他以为那是炊烟,实际上那是流匪祸乱之后,烧掉民房所致。

    “伤亡如何?”赵桓问道,这些家伙,在金兵南下,各州府兵勤王之际,趁机作乱。

    “全村寨共计找到四百尸首,皆为男子和小孩。妇孺全被掳掠而走。陛下。”张叔夜不敢瞒报,就实说道。

    赵桓的脸色终于变得难看起来!

    是和平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就连他认为是蛮荒之域的草原!被打败的部落也是车轮以上男子,才会被杀死!

    但是在自己这世界文化最盛的大宋!

    居然生了此等不堪之事!

    “陛下,臣让斥候抓了不少附近流匪的舌头,根据这些人的招供,瓦坨寨曾经都是罪犯。”

    “太上皇为了让更多的人勤王,为了施恩于民,大赦天下。这群亡命之徒,才从牢中出来。”

    “他们无比弑杀,附近流匪寨营地,对其颇为不屑,可能也是因为如此,才不知道陛下御驾亲征,要经过此处。所以才在这种时候犯事,污了陛下的眼睛。臣已经派出轻骑若干,前去营救妇孺。”张叔夜回答着。

    赵桓点了点头,但是脸色依旧难看的紧,这张叔夜是算是赵桓在大臣中找到的第二个能用的人。

    此人大官年间的进士出身,曾经在兵部做过武库的库部员外郎,也做过开封府的少尹,后来历任秘书少监、中书舍人、给事中、礼部侍郎、龙图阁直学士。

    少年时就喜欢兵法,多言兵事,后来以父荫被任命为兰州录事参军,做了参军之后的张叔夜第一战。

    第一战,就打出了赫赫威名,直接打下了五路交回,秦凤路军事重镇安州。

    这一次突袭至少保了边疆数十年的安稳,而后作为使者出使辽国,辽国为了侮辱宋国,提出了要比赛骑射。

    草原上的套马汉子,输给了张叔夜。

    而后因为弹劾蔡京,被贬为西安草场监司,也曾与蔡京派来害他的人,在山神庙打的你死我活。

    在小说水浒传里,林冲的风雪夜山神庙,就是参考的这个情节。

    梁山起义时候,童贯和种师道再次启用了困在草场的张叔夜,转战十数郡,设伏生擒了宋江副将,宋江投降。

    被赵佶封赏,知济南府。

    此次汴京围城,张叔夜也是第一时间赶到救援。

    如此能人,赵佶能够数十年不起用。

    赵桓为赵佶点个赞,要不这一号人,怎么可能落到自己手里?

    【对你的忠诚度65/100,对大宋的忠诚度100/100.】

    唯一让赵桓对张叔夜不满的一点,就是年龄太大了些,已经五十二岁高龄了。

    身子骨还很硬朗,但是亲上前线,已经无法身先士卒了。

    即使如此能人,站在他的角度看村寨被围杀,最大的过错是污了自己这个皇帝的眼睛,而不是这群瓦坨寨的匪徒十恶不赦,应当全部诛杀。

    “命传令官回汴京传旨天下。各地流匪限期三个月内,放弃营寨,前往各地工赈监。如若违抗,杀无赦!”赵桓的这个命令,吓了张叔夜一大跳。

    这是要消灭流匪吗?

    自古以来,有哪朝哪代之君臣,真的灭掉这绿林?灭掉过流匪?

    种师道看到车队停了下来,摇着转椅来到了赵桓的车下。

    赵桓连忙从自己的车驾上下来。和种师道站在一起,问道:“种少保有话要说?”

    “官家三思。灭天下流匪,非一旦一夕之功。流匪为害天下千年之久,为何此害无绝?全因匪源于民,而藏于民,今日为匪,明日为民。今日无粮无产为匪,明日有吃有穿为民。”

    “官家,三月尽绝天下流匪,这等策论,实在有些意气用事了。”种师道乃是人精,这个政令真的下了,就是一个昏策。

    而且贻害无穷。

    大宋禁军、府兵、厢军的兵制,收拢天下所有流民,只要是人就给一口饭吃。

    形成了冗兵,也稳定了大宋江山的安稳。

    此诏一出,天下大乱,流匪再起祸端,如果酿成流匪起势,形成方腊、梁山之类的祸乱,大宋这危如累卵的天下,岂不是再填瓦上霜?

    赵桓也是一时气急,才想到这个政令,此时种师道一提醒,才知道,这事还真不是自己张张嘴,就能完成的。

    “不如这样?招降天下山寨绿林,只要进入工赈监,既往不咎,再犯从严从重如何?”赵桓不是个打肿脸充胖子的人。

    “官家从谏如流,他日必成一代明君。”

第一百一十五章 口齿伶俐观察入微的小丫头

    种师道拍了一句马屁,本来劝谏的事,是宰相和谏官的事,要不要宰相和御史台干什么?

    不过现在这荒郊野岭的,那里去找御史?还是去找李纲来?

    种师道拍马屁,有一半是因为自己越权,让赵桓不要计较自己越权劝谏的事,有一半是官家是真的有明君之相。

    赵桓这一个月的时间,从最开始荒唐的在朝堂掀了桌子,到现在已经有了绝大的改变!

    一人计短,三人计长。

    只要能听进去劝谏,总会慢慢明白所有的事,应该如何处理更加恰当。

    比如全程无人劝谏的李邦彦的处理,种师道认为新帝处理的极为恰当,留下了李邦彦而已。

    留下,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因为太上皇在南方临安复政,蔡京一系除了一个蔡攸,汴京就没有人了。

    翻不出什么浪花来。

    而杀掉李邦彦,若是李纲真的有点事,孙博无法堪当大任,李邦彦是贪了点,但是也算是有能力之人,而且很有胆魄。

    敢赴金兵大营的大臣有几个?

    康王算一个,李邦彦算一个。

    就再没有了。

    没有胆魄的宰相,最后只会让大宋每况日下。

    一个传令官跑了过来,稽首说道:“陛下,前去营救村寨妇女的亲从官回来了。抓了几个俘虏,拷问出了瓦坨寨的位置。”

    “令禁军上前,围杀瓦坨寨,限期半天。”赵桓想了想说道。

    瓦坨寨为恶多端,死有余辜。

    他并不打算放过瓦坨寨这样的绿林势力。

    种师道没说话,自己岁数大了,倚老卖老一次可以,再多了,引得官家心中不满,岂不是不妙?

    行无大错,不必太过纠缠。

    张叔夜领命而去,带着数千禁军前往不远处山中的瓦坨寨。

    赵桓已经开始琢磨如何彻底消灭流匪这件事了,正如种师道所言,自己的诏命,确实不太妥当。

    谁还没有个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但是这流匪确实为害甚广,不除不足以平民愤,不除不足以定国安邦啊!

    该怎么办,他也不是很清楚,但是他可以参考后世,是如何彻底剿灭流匪的做法,彻底把流匪,这为害中原之国千年之久的顽疾,彻底铲除。

    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啊!

    军阵继续往前推进,沈从骑一匹快马赶回了军阵之下。马上还有那个赵臣夫的小姑娘。

    “沈指挥,这就是那赵臣夫吗?”赵桓瞄了一眼赵臣夫。

    赵臣夫已经洗漱过了,也换了一身干净的衣物。

    粉雕玉琢的脸蛋上,有一水汪汪的大眼睛,皮肤白皙,像是打磨过的玉石一般光滑细腻。

    “官家民女赵臣夫见过官家,官家能带民女一起去河东路吗?”赵臣夫跪倒在地,有些小心翼翼。

    赵臣夫看赵桓的表情,没什么变化,继续说道:“自燕京与父母走散以后,颠沛于金兵军阵之中,日夜所思所想,皆是如何报父母之仇。”

    “臣夫年幼力弱,不能战场杀敌,也愿为大军刷马修蹄,日思夜想,想亲眼大宋看到打退金兵。”

    “万望官家成全。”

    赵桓看了一眼赵臣夫,小姑娘嘴皮子挺溜的。

    听听这话,说的有理又有据,咬牙切齿,恨不得把金兵生吞活剥的样子,自己不答应仿佛犯了什么天大的罪孽一般。

    “沈指挥。这小丫头一向这么知书达理?未曾哭闹?”赵桓一副了然于胸的神情问道。

    沈从脸色发苦,他摇了摇头说道:“在汴京城里又哭又闹的,臣把她放到了家中,她一不留神就找不到人了,在城门口等着,非要跟着臣一起来。”

    沈从挠着头,赵臣夫他制不住。

    对付敌人他很擅长,对付这个小丫头,他没什么招数。

    赵桓看着赵臣夫这个小丫头说道:“赵臣夫,你年纪尚幼,朕体谅你这次不懂事,但军阵不是儿戏。想报仇的话,等到长大些再做。回汴京城吧。”

    “你如果继续胡闹,就让沈从陪着你,留在汴京。”

    “此次河东之行,有天大的功劳也就没有沈从的事了。你要是胡闹,耽误的不仅仅是你自己。”赵桓非常严肃的说道,尝试和赵臣夫说理。

    虽然赵臣夫所言,她是和父母失去了联系,但是这大宋,失去了联系,跟死去了没什么区别。

    她虽然只有五六岁的样子,但是经过了在燕京和她的父母走散,一路颠沛流离,应该是知道了几分轻重才对。

    赵臣夫的脸上露出了疑惑,不过她还是看到了沈从脸上的凝重。

    也不知道是赵桓严肃的脸吓到了赵臣夫,还是她真的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

    她带着哭腔说道:“是臣夫给耶耶们惹了麻烦。官家,我这就随耶耶回汴京城。不给伯伯们添麻烦。”

    耶耶?看来沈从收了赵臣夫为义女了。

    “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行了,沈从,你把她送回去吧。”赵桓笑了一下,继续看书,他最近在看《尚书》,当然是系统出版的有翻译的那种。

    对付这种早智的小丫头片子,沈从这种钢铁直男,根本没办法,而且还是刚收的义女,也不好太过严苛。

    可是自己就不一样了。对付这种小丫头片子,板着脸训一顿,她自然就害怕了。

    “官家,民女在金兵大营里待过三个月,金夷之兵,兵器便利,衣甲坚密,所以多胜,反观我大宋,兵器不便利,衣甲不坚密,所以多败。”

    “夷兵遇敌,步人骑兵,皆全装。所以心固而敢战。大宋之兵,马军全装,可步人则衣甲不具,所以心怯而畏战。”

    “步人带笠而非兜鍪,不能御箭,更有甚者赤膊上阵。金人军行,有车乘牲畜,多则三五十人共用一车,来搬载器甲,所以步人可以全装,我大宋之师,无搬运器甲之车,步人全装则困于负担矣。”

    赵桓点了点头,这个小丫头观察的极为细致。

    先不出对错,她这个年龄本来不应该考虑这些才是,她现在这个年纪,和伙伴争论,糖葫芦抹蜂蜜好吃,还是不抹蜂蜜好吃。

    这才是她应该关心的事。

    奈何国危,连个小姑娘,都如此关心军伍之事。

第一百一十六章 这人间,原来如此苦楚

    赵臣夫说的是大宋缺少铁甲的问题。

    大宋的步兵缺少盔甲,上战场穿皮甲比比皆是,套水袄的都有。

    这个问题赵桓早就注意到了,要不他也不会看到郭京的大宋本地产的锁子甲,心情那么激动了。

    也不会特赐王重阳官位了。

    铁料品秩不足、甲胄运输不便、大宋重文轻武、甲胄私锻违制等等原因,都是步兵缺少甲胄的原因。

    而不是小姑娘眼中的大宋因为缺少牛车,没法拉马车,就没有甲用这样单纯片面的问题。

    至少运输不便,这一点在宗泽把决胜战车的图纸呈上来的时候,就已经解决掉了一点。

    大宋禁军战斗力孱弱,并不是缺少甲胄的问题。

    但是!赵臣夫就是个小丫头片子,五六岁,就有这样的见识,已经非常妖孽了。

    “好了,快回去吧。”赵桓挥了挥手,示意沈从把赵臣夫带走。

    在他的心里,战争拒绝女人和孩子。特别是这么小的孩子。

    赵桓这里发生的一切,都被种师道看在了眼里。

    这个新帝的脾气,很有趣。

    御驾亲征商量随行人员的时候,赵桓拒绝了赵英带五十宦官,一百宫女的建议。

    只带了六名随从的宦官随行,而他的衣食,都由这些宦官负责。

    这些宦官里还有五个厨子。

    这一切从简的标准,当时都让种师道有点懵。

    当初真宗被寇准“劝谏”,北上亲征辽国的时候,宫女就带了三百人,宦官更是带了一百多人,厨子、织造一应俱全。

    到了赵桓这,带了五个厨子加一个贴身的太监就亲征了?

    这是种师道闻所未闻之事,如果不是招展的天子旌旗,还有明黄色铠甲的亲从官撑场面,这个亲征丝毫显示不出天子风范来。

    搞得自己和李纲比当初的“奸相”寇准,还要更“奸”一些。

    寇准晚上看本书都被弹劾,自己和李纲又会面临怎么样的结局?

    但是好在汴京百姓跪在大街上的山呼海喝,给赵桓撑起了足够的场面!

    比起身后如云的随从,种师道更喜欢百姓发自内心的山呼海喝。

    新帝这个脾气,很有趣啊。

    种师道看着远处的蓝天和白云,天气还是异常寒冷,但是风已经不那么冷厉了,刮在人身上,也没有了那种刺骨的寒意。

    路边有些梅花点点,点缀在未化掉的雪花之上,梅开百花先,先天下独春,雪似梅花,梅花如雪,似与不似都奇绝。

    让赵桓心情不太舒服的是每过一段时间,他都能看到无数的流民,在官道上的雪地上前进着,衣衫褴褛的看到赵桓的旌旗,都跪在路的两旁。

    这都是来自河东路的流民。

    完颜宗翰在河东路的侵扰,不仅仅是兵事,还有无数流民惶恐中,离开自己的世代居住的地域,跟随着大量的人潮,前往南方避难。

    还有无数的所谓的绿林好汉们趁机起事,占山为王,拉拢一群流匪,举着替天行道的招牌,四处劫掠。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是兴盛的时候,百姓虽苦,不至于颠沛流离。

    衰亡之时的苦,可能连生存都是一种奢望。

    他偶尔还能看到路旁有冻死的人,一张草席卷起来,丢在路边,甚至有些尸首,连个草席都没有,就那样随意的摆在路边,任由走兽啃噬。

    赵桓放下了自己的手里的书,直直的看这车窗外不断走过的流民。

    他知道,自己应该救助他们,可是自己现在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故土情结极为严重的中国人,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会离开自己的土地。

    他知道自己看到的这些流民,现在还是小股的流民,如果自己拿不下河东路的胜利,这流民的规模将会扩大数倍而不止。

    到时候,才是人间炼狱。

    看百姓疾苦,品百般滋味。

    赵桓也有些明白,为何李纲和种师道劝谏他御驾亲征。

    不仅仅是为了河东路的胜利那么简单,怕是也有想让长于妇人之手的赵桓,能够看到更多的人间吧。

    这里有数万禁军,有超过千五的亲从官,工赈监民夫超过十万人!

    如果不是有人刻意授意,自己怎么可能看到这些落魄的人?不过他没有生气,这是自己必定会成长的过程。

    人间啊!原来是如此的苦楚。

    “千古兴王地,擎天一柱巍?到了陈桥驿了吗?”赵桓看到了高高的牌楼,上面写着几个大字,老远就能看到。

    这里是陈桥驿,太祖皇帝赵匡胤带兵北上御敌之时,走到陈桥驿的时候,众将士将黄袍披在了赵匡胤身上,高呼万岁,赵匡胤回京登基,开大宋基业。

    陈桥驿牌楼下,就是巍巍系马槐,而槐树之后,就是踩了一百八十多年的陈桥,依旧稳稳的立在汴河之上。

    陈桥驿旁是皇家园林,石榴园,金银花园,芦苇园。还有一幢古戏楼,军寨就在不远处,是赵太祖皇帝驻军之地。

    “趁着汴河结冰,快速通过吧。”赵桓对着赵英说道。

    赵英一愣,陈桥驿的军寨并不是不可用,本来的计划,就是在陈桥驿歇脚,然后等到生火做饭,休息一晚上。

    “官家,如果过了陈桥驿营,晚上就没法休息了,会耽误晚膳的。”赵英问出了自己的疑问。

    赵桓嗤笑了一声。

    按照李纲和种师道制定的赶路计划,自己赶到晋中大营的时候,至少都是两个月以后的事情了!

    陈桥驿休息,河阴休息,再到武涉县休息,河内,也就是沁阳,再休息,到万善镇再修,整整十天天才能到太行山的山脚下!

    进入太行山之后,星轺、天井关、晋城、泽州、河西、高平、慈林、长子、上党……

    每天行军不足三十宋里的路!

    这是在搞什么?自己是去打仗还是去郊游?

    赵桓看到这个路线图和休沐图就知道,恐怕自己到的时候,这仗已经到了尾声,自己就是去战场混个名而已!

    而且他也接到了种师中的军报,名言已经将刘、孙翊二人带领这缴获的种马返回汴京了!

    他要是还猜不到种师中作为率臣,已经掌控了七路大军的局面,还不如把这皇位还给赵佶的好。

    “全军昼夜前进,到达河阴县修整,三天内赶到万善镇,务必在一个月内赶到晋中。”

    任由臣子摆布的皇帝绝对不可能是明君。

    而且大宋禁军,该练练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臣有上等瘦马一匹

    兵贵神速,赵桓允许,自己身后的十万工赈监的民夫,他们的速度可以慢点。

    但是大宋禁军是军队,可不是民夫!这样的赶路速度,实在是太低效了!

    种师道听到这个军令之后,沉思了片刻,就不准备参合了。

    自己坐的大驾玉辂,很安稳,不颠簸,比自己以前戎马生涯的颠簸来说,些许的震颤,都感觉不到。

    亲从官自然无碍,都是精锐,甲胄也都在决胜战车之上,行军速度也没问题。

    只是苦了禁军了,这些禁军说是禁军还不如说是家奴合适。

    未战先怯不说,这行军也是拖沓的很。一样的负重,半日的时间,禁军就有些脚步浮夸了。

    正好趁着这次北上,练练兵也是好事。

    没有种师道劝阻,这命令无人胆敢违背,只是赵英有些苦恼。

    自己领着这几个宦官,怎么在移动中做饭,怎么让官家吃上热乎的饭菜呢?

    官家的命令是要听的,自己照顾不好官家,是自己的无能。

    赵英让宦官们独自停下,做好饭,再追上官家的车驾,把饭菜送上去。

    这就是他的对策。

    不过他看着一排排的决胜战车,心里也有了新的打算。

    自己是不是可以做个厨车呢?

    官家在河东至少要停留几个月的时间,自己这让宦官停下做饭的手法只能应急而已。

    他在宦官们做饭的间隙,给李纲写了一封信,看军器监能不能搞出花样来。

    车队快速的通过了陈桥驿,没有做任何的停留,让早已准备好接待的驻军都指挥使,措手不及。

    各种慕名而来,想要参见陛下面圣的官员,在听说要在河阴县休息的时候,再次快马加鞭赶往河阴县。

    皇帝出京可不是个容易的机会,面圣时候,留下个眼缘,如果能够因为些事,让自己简在帝心,想不飞黄腾达也难。

    趋炎附势也是官场的常态。

    赵桓啃了一个烙饼,卷了根金华火腿就当吃过饭了。

    有点肉夹馍的味道。

    其他的军士们,也都是吃的干粮,继续行军。

    速度加快的大军也与辎重大营拉开了些许距离。

    这种昼夜行军极其消耗体力,已经有不少人在路上掉队,赵桓命令所有的营指挥记上姓名,等到此战之后,悉数去掉军籍,编入工赈监。

    连个急行军都做不来,好意思称呼自己是军人?

    五十多岁的张叔夜都没有掉队,那些掉队的人,只是惰性不改而已!

    “官家,共计三百二十人掉队。”赵英泡了一盏热茶,递给了赵桓。

    这一路的行军,也就两白天一夜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结果禁军战斗力不如大公鸡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亲从官们推着决胜战车前进,未有一人掉队。

    而禁军之中,也是配有大量的决胜战车!还是改良版的!

    这次从汴京出发,李纲的军器监一共提供了七百有余的战车,供大军使用。

    这群家伙,就是懒而已!

    ……

    赵桓到了河阴县没多久,一些腿脚勤快的民夫,推着辎重车,也到了河阴县!

    先到的军士已经休息了两个时辰之后,这掉队的三百二十人,居然只到了一百余人。

    其他的人,还在后面墨迹。

    “责令马军斥候,前去驱赶,如果天亮之前,依旧未到,就直接去其军籍,纳入河阴县的工赈监,小黑屋关上三天。”

    赵桓不准备打罚,自己的感官剥离实验小黑屋,也很好用的很。

    这群兵痞子,不好好收拾一下,他们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叫什么了!

    “官家,河阴县的知县事,已经在外面候着,等了很久了。”赵英有些心疼官家,这急行军,官家也就休息了两个半时辰左右,就再次醒了。

    两个半时辰怎么可能睡得好?

    只是他不知道他面前的圣上,藏着一个喜欢修仙的灵魂,他每次都是宿舍里睡得最晚的人。

    “他什么事?等这么久,不能处理点公务吗?”赵桓问道。

    这些知县事,都是同进士出身,或者荫补官出身,荫补官,而无政绩的人,多数已经在他的裁撤计划之上了。

    “官家,不仅是知县事,附近的知县,都在外面候着。”赵英小心的说道。他已经看到了官家面色不愉。

    自己的这个正统的名号,还是很管用的嘛。

    不过,这群知县事没有公务要处理的吗?!

    跑到这里恭候?耽误自己的时间,也耽误他们的时间。

    都是些官场陋习啊!

    不觐见,显得自己不通人情,不通世故。

    觐见却耽误了时间,实在是浪费时间啊!

    赵英知道官家为何脸色不愉,官家在文德殿,除了休沐,不是在看书,就是在处理政务,不懂的地方,还要勾起来,等到第二天常朝的时候,问问那些朝臣的意见,再做决定。

    一天十分忙碌,结果这群知县事,来回奔波觐见,实在是有怠政之嫌。

    赵桓其实也知道这些知县事的无奈,自己御驾亲征的大军就在附近,不觐见,有失体统。

    而且还是新登基的皇帝,过来报个到,以示忠于新朝的不在少数。

    他觉得这样不对,说道:“让传令兵,通知后面的知县事,不要再觐见了,有这份心思,还不如多做些事。浪费这些时间,没有任何用处。”

    “也告诉他们,待河东事平,朕会巡查各州府。”赵桓打了个折中的方案出来。

    自己这国事未定,这群知县事觐见,其实毫无意义。

    河东不平,则天下不平,自己接见各州府知府、知州、知县其实无用。

    惶恐之下,他们又有多少忠义在?

    “老臣明白了。”赵英点头称是,自己的官家,考虑各种政令,也越来越全面了。

    赵桓说道:“让河阴县的知县事,进来吧。”

    自己毕竟驻扎在了河阴县内,如果不见驻地的父母官有些说不过去。

    “河阴县知县事陈冲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一个三十多岁的文弱书生,拜倒在地。

    “起来吧。”

    陈冲看了一眼赵桓和赵英,低头说道:“陛下,臣这里有一匹瘦马,看陛下长途奔波劳累,特地给陛下带来,歇歇脚。”

    “瘦马?”赵桓疑惑的看了赵英一眼,那是什么?

第一百一十八章 总之,要优雅

    赵英的脸色有些难看了!

    自己还是考虑不周,该问问这人想做什么,再通禀的!

    瘦马是什么?赵英怎么可能不知道?

    那是两淮盐商们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做的买卖。

    瘦马,即瘦小病弱之马也。

    而瘦马者,即窈窈弱态的女子也。以瘦为美,满足豪商巨富们交际需求,养的名媛。

    这行当赚钱,一匹上等的瘦马,就要一千五百两银子。不收铜板,是大富大贵的象征!

    大约价值五千贯左右,是五个中人之家的所有家当!

    每年两淮地区的富商们,都会在整个两淮地区,举凡瘦马,而瘦马的来源,多为贫寒的庶民女子。

    养瘦马的习俗由来已久,前唐以丰润为美,这些盐商反其道而行之,故为瘦马。

    养这一字,也是巧妙,自幼从贫寒庶民家买来的女子,光有形体瘦弱还不够,瘦马的举止投足,一颦一笑,都有严苛规定,譬如走路要轻、吃饭要细嚼、眼神要饶润,能撩人。

    总之,要优雅。

    养瘦马,买卖瘦马有牙婆、牙行、驵侩等等民间行商,专门做这种买卖。

    豪门巨室对瘦马趋之若鹜,这养瘦马的行当,也越来越庞大。

    赵英小声解释了一下瘦马的含义,赵桓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大宋不禁行商,有利有弊,利在税赋。弊在祸国殃民啊!

    商人逐利为贵,人命因钱而贱。

    这些豪门巨室有点问题啊!这是公开选妃还是干啥?!

    这是要造反吗!

    不过赵桓看这个名为陈冲的眼神都不太一样了,这货有问题啊!

    朝廷以高薪养廉,知县事虽然品秩不搞,但是一年也有近百贯的收入。

    而且破家的知县,灭门的知府。

    他可不相信这个时代的所有官员都会清廉无比,舍己为公,那不现实。

    但是这个陈冲是不是过分了。

    据赵英所言,陈冲当了七年的候补,才轮上知县事,这当上知县事,也就仅仅三年不到!

    这一千五百两的银子!五千贯钱哪里来的?而且此人穿金戴玉,怎么看都一副我很有钱的模样!

    “官家,这瘦马乃是自家所养,来历干净,也是养了十余年,刚出了阁,本来是家长嫌臣在太行山下孤寂,这刚送到,陛下就到了,特地拿出来孝敬陛下。”陈冲附身说道。

    他又不是个傻子,敢在皇帝面前献出这种奢靡之物,不怕被官家猜忌自己是个贪官吗?

    李邦彦贵为左丞,说下马就下马了,也不知道使了什么神通,侥幸在御审中,逃过一劫,活了下来。

    但是前面吴敏的脑袋被剁了,就是因为那一车又一车拉不完的铜钱。

    知县事能贪墨的那点小钱,他陈冲还看不上,如果让两淮公子哥知道他挂了泥腿子的糊口钱,恐怕会被笑话一辈子。

    赵桓皱着的眉头才有些舒展开来,瘦马之事,是现在的社会风气,自己不喜不假,可是短时间内,还是以河东路的战事为主。

    内政之事,只能驱逐外敌之后,保证自己没有外敌之后,再做打算。

    两淮富商都养瘦马,蔚然成风,又不是一家一户一门一行做这事,就赵英所言,这扬州就养着近千的牙婆!

    法不禁止皆可为,法无授权即禁止,法不溯及既往。

    之前没有禁止养瘦马,也没有相关的管理机构,甚至连大宋的皇帝们,都把抄家的大户女子,送到教坊十六楼做官妓。

    这民间从事此道,也就不例外了。

    陈冲先是点名了自己瘦马的来源,来自家中,又说明来意,把瘦马送给官家,歇歇脚。

    赵桓挥了挥手说道:“你自己留着吧。大军前行,辎重营稍后就到,好生接收。把河阴县治理好,政通人和才是该做的事,少做些这没用的事。”

    陈冲识趣的弯腰离开的赵桓的房间,他今天其实代表的南方一个较大的势力团体试探了一下新帝。

    两淮盐商。

    出了赵桓的房间,陈冲脚步十分轻快,没走多远,和着晨曦的万丈金色的朝阳,轻声唱道:“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陈冲的声音越来越大,变成了长啸之声:“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几个意思?

    赵桓在房间里洗漱,听到这个长啸之声,也是一愣。

    系统,出来干活了!这破系统最近越来越懒了。

    【大意就是在夸你贤明,而众多贤臣环绕,兴国安邦,指日可待。可能、大概、也许、估计、大约、或许、差不多是在说你是个明君吧。】

    说自己是明君,用这么多的程度副词修饰吗?!

    ……

    陈冲的脚步从驿站而出,带着自己的瘦马,回到了自己的住处,瘦弱的女子,也不知道为何自己这位公子,这么高兴。

    “领钱百贯,雇车马一架,去汴京找个好人家嫁了吧。”陈冲脸上的笑意依然写在脸上。他对着无助的女子说道。

    瘦马可是经过精心培养的,一点也不输于那些大户人家的女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多侍奉那些富商,就连算学都是学了五六年,算个账也算是一把好手。

    这样的女子倘若不许数千贯购买,只需聘礼就可迎娶,找个大户人家也实数不难。

    “公子,又在说浑话了。”这个女子虽然瘦弱,但是也知道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卖身契还在陈家手中,怎么可能逃脱的掉呢?

    “今天公子高兴,卖身契还你。速去,速去。”陈冲从匣子里拿出了这名女子的卖身契,递给了她,让她赶紧走。

    陈冲想了想说道:“你要感谢官家。是官家救了你。明白吗?”

    瘦弱的女子连连摇头,说道:“虽然听不太懂。但是奴家记住了。”

    “记住了,就走吧。”

    陈冲提起笔,酝酿了良久。他说的不是废话,的确是官家救了她。

    这匹瘦马,如果今晚侍寝了皇帝,皇帝又不愿让此女子入宫,这瘦马的结果只有一个字,死。

    即使是仁慈的君主不做此事,君主身旁的宦官也知道该怎么做。

    自秦之后,皇帝之位何其尊贵,其子嗣以私生子的身份,存活在民间?

    以大宋为例,每个诞生的赵家人,都是宗正少卿归档的。

    他要写信,给自己的父亲。

    太上皇赵佶路过淮南西路之时,曾经御瘦马三名,童贯夜间杀两名,谎称盗杀。剩下一名瘦马,死于陈冲的父亲之手。

    这瘦马天下扬名,何人不贪恋?

    陈冲的父亲是两淮名商,养瘦马千名,每年都要进贡两名进宫。

    而这次赵佶逃难到淮南西路,直接点名要三名瘦马侍寝!

    其昏聩,天怒人怨。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为了天子风范,不能骂人

    陈冲在兴奋什么?

    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自己朗诵的那两句出自大雅的诗,大概可以总结。

    大宋禁军日行十里而歇,行五里生火造饭,早就成了瓦舍一个笑谈。

    赵桓的急行军,让陈冲有点措手不及。

    但是依然将早就准备好贿赂朝中大臣的瘦马,献给了新帝。

    他第一个意外的是赵桓在听闻瘦马来历时,面色不喜。似乎不齿于如此行径。

    而后又因顶级瘦马价值而怀疑自己贪腐。

    最后又以荒废正事为由,让他离去。

    虽然简单的几句话,但是赵桓自始至终,都没有表现出他对瘦马,有任何想要接触的意愿!

    瘦马之名,天下闻。

    谁人不知道两淮瘦马的好处?

    新帝久居深宫,可能未曾听闻,但是贴身的宦官,已经将瘦马的种种说了个通透。

    赵桓只是解除了对自己贪腐的怀疑,而不是表现出对瘦马的兴趣。

    这才是他开心的理由,这在皇室中,简直闻所未闻。

    赵楷乃是皇子中,最为有望登上皇位的皇子,本身就是重合年间的状元,得到朝臣的拥护,知书达理,简直是文人中的模范。

    将门虎女朱凤英,嫁给赵楷之后,也是持家有道,端庄贤惠。

    但是陈冲却清楚的记得,当初随父亲,给当时的开封府尹的赵楷,送过几次瘦马,赵楷眼睛泛着绿光的贪婪模样,他至今记忆犹新。

    而勇冠天下的赵构,自然也是贿赂的目标之一,听到瘦马之名时,虽然面色沉静,但是那放在桌下兴奋的手,如同老汉一般。

    更别提那南幸路上,还要宠幸瘦马的太上皇了。

    只有新帝,面对瘦马的时候,无动于衷,政事、国事在新帝心中最为重要!

    陈家世代为商,富可敌国不假,但是这是基于澶渊之盟之后,百年承平,才换来的商贸兴荣。

    如果国朝颠覆,安有商贾之兴?

    前汉之时,汉太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到了北魏依然是诏:守令劝课农事,同部之内,贫富相通,家有兼牛,通借无者;若不从诏,一门终身不仕。

    在北魏如果不拿出自己的钱财救济穷人的商贾,其一门终身不能出仕。

    自周以来,士农工商四个字,层层而下,设商籍,商贾,位卑言轻,低三下四。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为何唯有商贾饱受苛责?

    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

    读书为先,农次之,工再次之,商贾最次。

    自古以来,皆为如此!

    陈冲生于巨富之家,自幼饱读诗书,自周以来,只有这大宋不禁商,不言商,设商税,与士农工没有差异。

    所以大宋的商贾,比其他人更希望大宋的江山安泰!

    只是陈冲的脸色忽然有些难看,叹了一口气,从多方传言中,新帝对商贾没什么感觉,反而今天观察,官家对瘦马之事,频繁皱眉。

    贴身宦官说瘦马来历和培养时间上,皱眉的次数极多,这对两淮盐商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养瘦马本身就是为了结交权贵,互相联谊。

    瘦马酒宴,邀请顶级豪门的士族、将门,如果能用瘦马换来更多的青睐,就是大赚特赚。

    他提笔写字,要给远在两淮的父亲,告知这个新帝的秉性,早做防范。

    当然,在信中,劝说父亲不要投奔太上皇,太上皇为复政无所不用其极。

    如果新帝真的赢下了河东之战,太上皇的复政,就失去了一切的法理。

    只是想到富商和两淮士族们的本质,就不住的叹息,自己这封信,有多少效果,他自己心里都没数。

    赵桓洗漱完,简单的吃过早饭,就来到了河阴县的城墙上,看着城外的大军,默不出声。

    自夺魄还生,来到大宋已经一月有余,他懵懵懂懂的做了皇帝,在种师道李纲等人的大力支持下,终于算是稳住了些许局面,接下来的河东之战,尤为重要。

    城外的大营,亲从官营地数千人已经起床操练,整齐的呼喝声传到了很远的地方,而禁军的军营,还是一片嘈杂。

    操练?不存在。

    据赵桓了解,这群人,操练都是十日一次,也是形式大于实际。

    赵桓终于明白,为什么种师道李纲等人,反复跟他强调,大宋禁军都是一群废物,都是豪门家奴。

    行军十里,就要生火造饭,修整才能继续行军。

    自己这御驾亲征的士气加成之下,这群家伙从陈桥驿跑掉河阴县,个个捶足顿胸,十分懊悔。

    从汴京到山阴县,这才多少里?不到四十里!

    朕给了他们一天一夜的时间,都没赶到,实在是一群废物!

    皇帝不差饿兵,自己临行前,可是令程褚带着亲从官的人,监督禁军发了一次军饷。

    虽然不懂军伍之事,但是战前犒赏三军,他还是明白一些。

    如果不是这月俸,这群禁军指不定能生出什么幺蛾子的事来!

    也就比民夫稍微强了一些。

    吧?

    待战事平定,定要好生操练一番禁军,这群人,太丢大宋的脸面了,也怪不得金兵南下。

    看到这么弱鸡的对手,不下嘴咬一口,好意思称自己为渔猎游牧民族?

    看着远处巍峨的太行山脉,心中感慨万千。

    后世开国之兵的兔子们,何其凶悍,随便找出一例!比如那泸定桥之战。

    在四川崇山峻岭的大渡河沿岸,四团官兵,在天上下着滂沱大雨的情况下,在逶迤的山路上,一昼夜跑了二百四十华里!在敌人完成包围之前,拿下了战略要点!

    一天一夜二百四十华里!是大宋禁军二十四天的脚程!

    自己手底下这群完蛋玩意儿!看着睡得跟猪一样的禁军,赵桓就气不打一处来!

    真的是货比货得扔,人比人气死人啊!

    大宋禁军十里一修整!

    你们特么的是大家闺秀?这是去打仗?妥妥的去郊游!去踏青!

    后世开国之兵,那还是一群缺衣短食的军队!

    自己这只军队一天三顿饭管饱,还有金华火腿补充蛋白质。

    这刚发了军饷,就这个样子,就这个表现,就不能怪赵桓心狠手辣的收拾他们了。

    “让亲从官把所有人都禁军都叫起来,今日行程!河内府!失期者,没军籍,入工赈监,义工六个月!”

    劳动改造。

    不信治不了他们这群兵痞!

    如果不是为了天子风范,和谐你我他,他早就开始骂人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521/ 第一时间欣赏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 作者:吾谁与归所写的《北宋振兴攻略》为转载作品,北宋振兴攻略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北宋振兴攻略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北宋振兴攻略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北宋振兴攻略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北宋振兴攻略介绍: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北宋振兴攻略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北宋振兴攻略,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北宋振兴攻略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