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其他小说沙漠中的农场TXT下载沙漠中的农场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沙漠中的农场全文阅读

作者:千年胡杨树     沙漠中的农场txt下载     沙漠中的农场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六十一章 班迪克乡的房子

    按说,在高原高海拔地区,是不能抽烟的,但是这样的科学道理对于老史这样的老边疆人,是没有约束力的,他的肺已经适应了高原这样需要大肺活量的需求。

    其实也有区别,在山下,他们这些老烟枪,抽一口烟,是恨不得让烟在肚子里都转遍了,然后再吐出来,但是在这里,他基本上是随口就往外吐。

    等他抽完烟,扔掉烟头,两人动作慢悠悠的开门上车,等他换挡松刹车,车子跑起来后,李赟一只手拽着车门上面的把手,开口说道:“你看你烟头丢地上,又给这儿增添了一份垃圾。”

    “嘿嘿,也不差我这一个烟头了,说不准在过个几百年上千年,后人挖掘出来,会研究一下这个烟头是什么牌子,对于现在的历史考据会有帮助的。”

    “哈哈,老史,你这是讲歪理。”

    “确实是,你看小军他们,到哪里挖开墓,就是人家的尿盆也得研究出个名堂来。”

    “也是,说不准,现在像是烟头这样的垃圾,在未来,也是会变废为宝。”

    ..........

    两人瞎扯着,车子走的很慢,看着马尔洋达坂就在山的对面,但是也跑了接近一个小时。

    古话说的:望山跑死马,在这里可以得到很好的验证,很有可能在这里,真的马跑死了也跑不到地方。

    在班迪克乡,老乡的交通工具,除了毛驴,最实用的就是骆驼,以前老乡去趟县城就是骑着骆驼去的,带上吃的喝的,再带上行李,就这样慢慢的晃晃悠悠的出上时间磨。

    在这里,最不缺的就是时间,所有的一切都慢悠悠。

    包括山半腰的云彩,如果没有云彩阻挡的话,绕过这个山,应该就能看到在达坂上等的胡边疆他们了,但是现在中间正好有一片云彩挡在中间。

    这里的云不是在农场看到的那样,一朵朵的,这里的云是一片,一大片,连绵不断的那种。

    有时候,云和山上的雪连在一起,让人分不清是雪还是云,如果忽略喘气不顺和寒冷,真的会认为在天上,这里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模糊了脚下的实地和空中虚渺的界线一样。

    就因为这样的环境,在加上缺氧带来的大脑思维缓慢,容易让人大脑中形成飘飘欲仙的错觉。

    这也是很多在高原因缺氧不幸遇难,人的脸上大多都是带着笑容的缘故。

    所以在高原,最危险的不是看的见的暴雪和悬崖峭壁,而是这种错觉,让你没有痛苦的逐渐失去知觉。

    所以说高原的景色很美,很壮观,很动人心魄,但是也很致命。

    车子下到山谷,沿着上达坂的盘山路慢慢的往上爬,慢慢的看到在达坂的最高处停着一台铲车。

    这个达坂测量海拔是5389米,在山下的人上到这里就会有明显的高原反应,但是对于胡边疆这样的让高海拔改造了肺的人来说,跟平地一样。

    夏天,有一次,他去农场,待了一天,就赶紧跑了,醉氧。

    他在农场走路就跟喝醉了酒一样,脚下就跟踩棉花堆里一样,深一脚浅一脚的。

    勉强在农场吃了顿饭,他是撒腿就跑,本来李赟还打算安排他去魔都那边转转,但是看他那样根本去不了。

    这里的铲车发动机烧的是-50号的柴油,本来李赟打算给改造成电力和燃油两用,但是后来难度太大,就放弃了想用纯环保的汽车,包括当时研究改造的五辆电力驱动的运水车,实在是在高海拔寒冷地区的电池太不耐用,如果给电池做一个保温壳,但是用的能源还是电池里面的,容量就更不够用,更何况驾驶室里的暖风也需要能源,后来就干脆放弃了电力驱动的方案,装上了原来的大马力柴油机。

    但当时为了充电所建的风能和太阳能一体电站确实在乡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为有了电,乡里不但装上了卫星天线,可以收看到国家电视台几套的节目,更是因为有了电,改变了牧民上千年以来的生活习惯。

    有了夜生活,虽然夜生活就是简单的在一起聊聊天,看个电视,或者打个扑克牌,但是至少不在像以前那样,天黑就钻被窝,制造出了一个个的下一代。

    李赟第一次来,在这里见到了一家子有15个孩子,听说还有好几个夭折的,老大都有了孙子,小弟和跟他的孙子一般大。

    因为有了电,看上了电视,了解了外面的世界,这两年,班迪克乡的出生率直线下降。

    车子慢慢爬上达坂,看到胡边疆和一个老乡坐在铲车的驾驶室里,在后面还有一辆铲车,两台车都没熄火。

    这儿不是适合下车寒暄的地方,老史按了一下喇叭,李赟打开车窗,冲着胡边疆摆摆手,示意开路,出发,回乡里。

    其实过了达坂,是一路的下坡,一直到乡驻地,胡边疆带着铲车到达坂等着,是担心车子上不去达坂。

    车子很顺利的到了乡里的大院,这个大院还是第一次来的那个,但是房子全是新盖的。

    不但乡里的房子是新盖的,现在还留在乡里住的老乡的房子也都是新盖的。

    乡里现在住的老乡,基本都是在玉石矿和水厂的员工,对,他们现在也都成了集团的员工,享受集团的福利待遇。

    但是老人和孩子都搬去了县上住,并且来了冬季,除了留守的员工,大多的也都会去县上住,或者到农场。

    所以乡里老乡的房子和乡政府的房子都是有集团出资给建的,当时为了建这里的房子,可是费劲脑汁。

    这里以前的房子全是土块垒的,所以换成什么样的建筑方式,让闵通贵手下的工程师做了很多的方案。

    第一种就是混凝土的,但是在这里,混凝土的原材料要全部从山下运过来,混凝土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在这寒冷的地区,寿命大大缩减,如果盖楼房还可以,集中一起建,成本和保暖、寿命都可以控制,边防连就是采用的种混凝土建筑。

    但是乡里的房子,因为都是每家每户的,不缺地方,盖楼房不合适。

第三百六十二章 取暖用的是焦炭

    第二种就是电站所用的彩钢板房,电站为了尽管的竣工,投入使用,所以一切的建筑材料,全部用最可以快的办法。

    包括电站的地基,使用的是混凝土,但是这混凝土也不是一般的混凝土,而是买的专用配方,水泥是专用于寒带地区的硅酸盐水泥,沙子是用的县城附近的塔什库尔干河沙,这个沙子不是采来就能用的,而是在河里又用清水洗干净,要求河沙没有附着杂质。

    普通的混凝土直接用水搅拌就行,但是这里不能用水,是专用的粘合剂,这个粘合剂是刘伟买了人家的专利配方生产的,要是就这个电站自己用,这个专利买来是绝对赔了。

    后来李赟办法,厚着脸皮,找到了南疆军区,这也是用自己预备役营长的身份进去的,不然大门哨兵都不让进。

    直接找的一号首长,要求把这种粘合剂推销给边防一线,现在国家富裕了,正在勘察以前的国界线,要重新和周边国家划定以前模糊的国界。

    据说勘察完国界线后,会给边防一线的连队重新修建营房,现在边防连的营房都还是以前全国战略大防御时修建的,基本都是属于残破,每年都得修修补补的,更不用说保温最基本的要求了。

    所以听到这消息,李赟才找到了一号首长。

    本来是抱着推销自家粘合剂的想法去的,但是后来直接手一挥,无偿捐助给军区修建营房所需粘合剂。

    回到农场后,交待刘伟大概的需用量,但是刘伟一再追问合同的订单,还有预付款怎么给。

    没办法实在混不过去了,才吐露实情,算是拥军了。

    弄得刘伟眨巴眨巴眼皮,半天没说出话。

    要是有不同意见就是不支持军队,算不得拥军优秀单位。

    但是这样干巴巴的供货不收钱,这个利润下降,年底集团盘算时,那就是刘伟的工作出了问题。

    后来看着刘伟为难的样子,李赟才告诉他:“这次的费用就从集团没年的公共事业开支里面出,不让你们自己承担。”

    刘伟才送下一口气,这个不能怪他,这样的粘合剂是在混凝土当中像是水那样的用法,这个营房建起来,百八十吨的很轻松就用了,成本在便宜也得8千多块钱一吨。

    一个营房的建设,他是不用在乎,但是这整个南疆地区接近是上百个边防连,这也难怪他不敢表态免费供。

    用混凝土建的房子也就部队可以用的起,建设不便宜,但是养护更麻烦。

    这样的建筑,冬天不能往上面泼水,即使混凝土再怎么耐冻,也招架不住零下5、60度的严寒。

    所以这样的房子不但造价高,养护也麻烦,不适合乡里老百姓的房子。

    在一个就是东北地区,那边有少数民族住的房子是用的木头,直接用一抱多粗的原木,去皮,用钯筋给连起来。

    一般里面一层是横排着,外面一层是竖排着,这样两层的原木造成的房子,中间的缝隙用泥巴糊死。

    木头的优点就是保温效果好,外面即使再冷,里面的木头不冰手,这样就容易取暖了。

    但是这样的房子在班迪克乡,很难实现,没有这么大的原木,就是疏勒,也不好找这么多的粗大原木。

    后来还是闵通贵给出了个主意,他发现在油田上,有最早的那种简易房,是采用的石膏板,里面的加的竹筋龙骨,虽然不结实,但是不容易破损,并且石膏板的保温效果还特别好。

    造价低,寿命长,还不易腐蚀,耐寒耐冻,这些优点就把班迪克乡的不利因素全给克服了。

    但是油田上用的就是一层厚约五厘米的薄板,还是闵通贵的主意。

    石膏板做成十厘米厚的,这个简单,模具有农场的木匠就能做出来,石膏矿山里就有,特别便宜,再去市场上买来毛竹,劈成细的竹篾,放到里面就是筋骨,竹篾比用钢筋还要好。

    平房并不需要要多大的强度,竹篾在里面主要是起个石膏的固化作用。

    在高寒地带用的混凝土粘合剂,同样适用于这里。

    在盖房子时,结构就像东北那边的一样,也是用的两层石膏板,但是在两层石膏板中间还留有50厘米的空隙,里面是放的保温棉。

    板材在山下做好结构,然后运到乡里,几个人按照图纸把板材安装好,这样的结构,四个工人一天就能安装好一个200平的房子,当然是需要一些辅助工具,但是这效率也是惊人。

    随房子一起配套的还有定制的采暖炉,炉子是铸铁的,里面设计的可以烧牛粪,草,加上一个炉胆还可以烧煤。

    在房子的山墙里都有s形的烟道,炉子的出烟口接到山墙上预留的烟道口,烧起炉子整面的山墙会热。

    外墙厚达70里面的保温石膏墙,里面又是火墙,完全可以抗衡班迪克乡,在冬季是动辄零下5、60度的低温。

    现在乡里的房子也是这种,李赟头一次来住的厚土墙的房子早就已经扒掉。

    进屋里,一股热气袭来,从冻手冻脚的室外进来,立马有一股脱棉袄的冲动。

    当时给乡里运采暖煤时,李赟交代过,是买的焦炭,不但热量高,还没有烟。

    焦炭其实是钢铁厂用的,但是在高寒地区,焦炭和煤炭那点差价完全可以忽略。

    用于取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没有了那种呛人的煤烟味。

    在这边的高寒地带的边防连做饭和取暖也都是用的这样的焦炭,他们其实环境更恶劣,因为海拔高,用普通的锅根本就煮不熟面条,烧水再个7、80度就开了。

    要是煤的热量再不够,那就没法吃饭了。

    虽然也都配备了压力锅,但是火头得大啊。

    班迪克乡好在驻地这地方才刚够4000,不然老乡也住不下去。

    艾则孜没跟胡边疆一起去迎接,他正跟带来的会计一起在核对今年玉石矿和水厂的账目,由于这里的记账员不是正规的,算是员工里面勉强有点文化的,记的帐不用说是流水账了,简直是天书一般,这也是艾则孜提前来了好几天的原因。

第三百六十三章 胡边疆的变化

    这里的账目其实对于集团并没有什么影响,理清主要是因为要给员工发放奖金,还有乡政府的分红。

    当时艾则孜提出要派驻会计,但是李赟认为这里的金额并不大,就在乡里找个能记账的就行。

    这里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老乡摆脱以往的贫困生活,保持这个地方的生态环境。

    再就是在保持生态的前提下,取适量的冰川水,用来保证费用。

    别看冰川水在魔都卖的挺贵的,但是现在还处于亏损阶段。

    主要还是出于量少的原因,因为成本就那么多,生产出一顿是那些费用,生产十吨还是那些费用。

    不过量少,亏损的数额也不多,就当是自己买了水供自家和亲朋好友喝了。

    虽然是亏损,但是给员工和乡政府的分红还是按照以前的协议按时给。

    乡里的日子好了,胡边疆也扩大了乡政府的队伍,虽然连他就才一共五个人。

    脱下外衣,坐到了炕上,一杯奶茶刚喝完,一个巴郎子端了几碗拌面上来放到桌上。

    冲着还在核算账目的艾则孜他们喊了一句:“快来吃饭吧,吃完再弄,你们也不用搞得特别清楚了,大体不差就行。”

    其实这也是在边疆人们行事的一个方式,只要是大体上对,就没有必要去抠细节。

    虽然现代企业,是必须账目要清楚,但是企业除了账目清楚,还有一个人文建设,这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班迪克乡的一切是属于这里的老乡,这个账目有点乱,但都是在他们手里,俗话说烂了在锅里。

    农场其实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外人,作为外人你去给人家弄那么清楚干嘛。

    艾则孜对于李赟的话是言听计从,听了李赟这么说,也跟会计说:“反正也理的差不多了,先吃饭,吃完在弄吧。”

    胡边疆跟着李赟前后脚的进屋,不过还没上炕,正在下面接着送过来的拌面和烤肉。

    开铲车的几个巴郎子停好车之后,也进了屋,炕上逐渐坐满了人。

    几个巴郎子跟李赟不熟,还有点拘谨。

    李赟推着面碗到他们跟前:“阿达西,你们辛苦了,快吃面吧。”

    他们的普通话还不是太好,跟他们说话就得简洁。

    不过高原上的人就是不做作,不矫情。

    虽然李赟还没吃,但是推给他们,也就没客气,端起碗就吃。

    看样一锅就能出四碗面,不过还有烤肉,就先拿起一块烤肉啃着,没有面,肉来凑也是可以的。

    肉也是可以充饥的,饿了吃也能饱肚。

    老史是早就饿了,自己没等,早就抱着肉在啃了。

    肉还没啃完,拌面就给端上来了,加上胡边疆正好。

    吸溜着,一屋子人吃完了面,上来的烤肉也没剩下。

    几个巴郎子,收拾了炕上的桌子,出门走了。

    屋里就剩下胡边疆、艾则孜和会计,至于老史吃饱喝足,早就卷着一床被子躺炕里面睡觉去了。

    他今天确实够累的,明天还得出山,必须得养好精神和体力。

    艾则孜和会计接着弄那些账册,明天他们也得一起跟着出山,出山之前得把账目出来。

    该给乡里转帐的等出山后给转帐,该给员工现金的也得给发下去,不过给现金的都是给住在县城和农场的那些家属们。

    这会正好和胡边疆聊聊,等他收拾利索,也上了炕盘腿坐下,他这个最基层的政权组织领导,在这里就跟个家长差不多,但是这个家长过的是单身汉的日子。

    今晚的饭是有老乡帮忙给做的,但是收拾还得他自己,洗碗耍盘的。

    李赟拿起桌子上的茶壶给他续了一杯茶,开口说道:“老胡,我知道你不能下山,你说说还有什么需要我帮你的,这次我走了以后,咱再见面就得明年了。”

    “嗯,我也没有什么要求了,这两年有集团在,不但盖了房子,把老人和孩子送出了山,过冬的储备,我们也早就准备好了。”

    “嗯,你公事没有,私事呢,还有没有需要我帮忙的,我看你这样老是一个人也不行,你要不要在找个伴。”

    “呵呵,李董,你别开玩笑了,我这样的,谁能看的上我,谁愿意跟我上这里待着。”

    “老胡,你的身体,我找人给你打听怎么调理,你以后总归是要退休的,你退休后还是要下山比较好。”

    “唉,到时再说啊。”

    老胡的醉氧反应不解决,是没办法在山下生活的,不过现在国家对于高原上的人民健康很重视,组织了一些专家在研究一些高原病的救治。

    所以李赟想着找一种能改变胡边疆身体这种状况的办法。

    这种情况不是胡边疆一个人,驻边的军人,政府的干部,牧民老乡,这是一种高原病。

    第一次来的时候,胡边疆给人的印象是那种没有希望的,那种茫然的状态,让人难受。

    现在再和他聊天,从他的话里听出了希望,对以后生活的向往。

    这种改变是李赟希望看到的,不希望看到那样浑浑噩噩混日子的胡边疆。

    晚上聊的很晚,最后而不知是谁先睡的。

    反正早晨起来,才知道自己是和衣睡得。

    睡得比较香,也有点高原反应的原因,早晨起来感觉有点迷糊。

    晃晃脑袋,推开门,掀开帘子。

    寒冷的空气通过鼻孔,气管进入肺里,一下子整个人清醒过来。

    鼻孔就吸了几下,感觉鼻毛就冻住了,用手捂着鼻子,换用嘴换了几口气。

    赶紧进了屋里,拿脸盆架上的脸盆,在炉子上的龙头里接了盆水,有点烫,又掺了点凉水。

    在魔都卖30块钱的一瓶水,在这里随便用来洗脸,昨晚洗脚也是用的这个水啊,顿时感觉自己好奢侈啊。

    是心理的因素还是水确实好,洗完脸,自己摸摸,感觉皮肤好滑,放下毛巾,对还在炕上起来一袋烟的胡边疆开玩笑的说:“你说你,这么好的水,你天天用,怎么脸还那么糙呢。”

    “哈哈,咱这老脸是变不嫩了,水是好水,但是这太阳也厉害啊,晒的都裂口子。”

第三百六十四章 玉石矿洞

    看看胡边疆那张堪比老头的面孔,李赟也是忍不住的一笑,那脸确实老莫卡驰眼的,看脸说他有60多岁了,都信。

    以前要是跟胡边疆提这事,不现实,他那个时候的状态,要是给他介绍个媳妇,那是害人家。

    但是现在看他的精神状态,还是让他有个家,让他后半生也能过上幸福的日子,这才是李赟一直以来所提倡的集团文化。

    人性化的管理,不是说体现在就是给员工加个工资,这么简单。

    要让员工感受到集团就像一个家一样,集团是一个大家庭,也是有员工的一个个小家庭组成的。

    早晨还是汤面,还是第一次来的做法,只是里面肉多了。

    李赟夹着肉嚼着,嘴里含糊不清的说着:“老胡啊!现在你们的伙食见好啊!”

    “嘿嘿,李董,这肉可是我自己的钱买的,不是乡里的经费。”

    “哦,你现在吃饭都是用的自己的工资?”

    “是啊,不是用我的工资,还能用谁的,再说我的工资不用来吃饭留着好干嘛?”

    好嘛!这还反问过来了!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他的伙食费应该有乡政府承担,反正李赟见过的很多单位机关都是有食堂,有专门的经费保障。

    但是胡边疆的这口气,仿佛是用自己的工资吃饭这才是天经地义的。

    在他的认知中,乡里的经费那是必须用在公共事业上的,他自己的所有开支就得用他自己的工资。

    “老胡,我忽略了这个事情,集团里不管那个部门、分公司,都有招待经费,你这里有两个企业,也有招待费的,回头,我让财务部门把这两年的招待费用给你补上,按照你这里的情况,每个月两千,另外集团的因为业务来,需要你负责伙食的,按照每人每天100块给你。这些费用我会让财务核实后直接转给你的账户。”

    “别,李董,这钱你别给我,我作为这里的干部,你们是来投资的企业,接待是我们的责任。”

    “好了,老胡,在这里,你还跟我分这么清楚干嘛,在这里没必要,这也不是贿赂你,集团和每个有业务联系的乡镇都有这笔费用,不是给你搞的特殊。这笔费用经得起上级部门审查,你就放心好了。”

    “再说你的工资还是留着吧,等到时在市里或者在唐城买个房子,成个家,这些都需要钱。”

    “嘿嘿,也是,工资还得留着有用!”

    “哈哈,好你个老胡,你工资留着肯定有用了。”

    吃完饭,老胡带头,艾则孜陪着一起,三人一起去了玉石矿,这里现在已经深挖下去一个大洞了,不过因为有了电的原因,这里的建设搞的还是挺正规的,安全措施一个不缺。

    矿洞口用的钢梁支撑,矿洞很大,进去感觉到了一个演艺大厅那么大,高达40多米,这也是因为开挖时请来地质工程师测量过,这个山体是花岗岩结构,这也是能掏出这么大的一个矿洞的基础。

    有的地方的矿是那种沙石山体,他们都是用的挖掘机,铲车等机械把山体从上破开,然后人工从里面找玉石。

    由于都是从山里找饭吃,李赟也不好去评价人家的对与错。‘

    但是如果是那样的矿,李赟是不会去采的,那样采完矿后,山体破坏严重,就别提生态环境了,可能也是因为那样的矿本身就在环境恶劣的地方,那些矿主也是不在乎在恶劣些。

    在看看自己家的这个矿,即使矿洞这么高,也能看到从矿洞壁就用的钢梁舒淇支撑一直到矿洞顶,上面也有符合支撑结构的横梁。

    当时运这些横梁进来也是费了个好劲,钢梁太长,按说应该用平板车运,但是到这里的路根本通不过平板车。

    后来是用平板车转运到山下,然后又用铲车挂上拖车,费尽周折才运回矿上。

    在矿洞顶上安装有符合防爆防护要求的工矿灯,打开电源,照的矿洞亮如白昼,矿洞的地上是碎石渣,应该是经过碾压,还算是平地。

    矿洞里已经停工,随同进来的是留守看管矿洞的两名工人,其实这里的矿和水厂包括电站,也都已安装牛云公司研制的远程监控系统。

    说是远程监控系统,但是实际在班迪克,实现不了远程,有线线路铺设不了,用卫星传输视频,就现在的技术,需要一颗卫星的全部资源,那代价未免有点大。

    所以这里的监控是传输到乡政府的监控室,全部保存到硬盘。

    这里安装监控不是为了防盗,主要还是为了安全,不管是玉石矿还是水厂,都有生产安全的问题。

    李赟一直要求集团的每个公司单位,在生产安全问题上严格要求,不允许出现因为管理不善或者管理懈怠出现的安全问题。

    如果是那个单位或者分公司出现那样的问题,采取一票否决制,不但相关责任人立马下岗,而且负责老总,当年的分红奖励全部取消。

    一直走到矿洞深处,大概有个一百来米,往里走,越走越暖和。

    李赟敞开大衣的前襟:“这里面还挺暖和的,以后要是这里挖空了,我看可以把这里做一个永久的仓库类的地方,找工程师把这里加固。”

    “这里能放什么啊,咱们生产的水根本就不用存,如果是存别的,不够运输的费用。”

    “嗯,这事以后再说,我是看着这么一个矿洞要是浪费了可惜。”

    这就是李赟的思维,一直摆脱不了小地主的那种死扣过日子的习惯,到了自己手里的东西,就不舍得浪费了。

    像是这样的矿洞,还想着再次利用。

    在矿洞深处可以看到还没开采的洞壁能看到乳白色的玉石脉,弯腰捡起一块玉石碎渣,在手里摩挲着,擦去上面的石粉,慢慢的感受到了玉石的柔润,这里的玉石虽然是矿料,但是玉石不管是从颜色还是结构上,都可以算是顶级玉石。

    这里的矿渣,其实就是可以做香囊上面那个坠的,个头正适合,但是从玉石到成品是需要很多道工序的。

    从矿渣到成品的珠子,也是一块普通的小石子到价值不菲的玉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从矿工到运输的司机,然后到雕刻厂的雕刻师傅手里,再到摆上柜台,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增值的过程。

第三百六十五章 孤山里的守护者

    更不用提,如果是到了师傅的手里,那这块玉石会身价倍增。

    师傅现在很少出手给人雕物件,毕竟年纪大了,眼神撵不上,手里也不稳了,他要是雕刻一个物件,下的每一刀都要好久,他要保证每一刀下去的神韵,这样就需要中间休息的时间。

    贵重首饰是人为的给了多种的意义,才变得珍贵。

    李赟的内心里其实觉得还是自己种的菜,种的粮食最实在,什么样的名贵首饰都不如能吃饱肚子的粮食最重要。

    但是这个话不敢说啊,作为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玉石零售商背后的股东,要是敢说玉不重要,怕是要让人半夜拍砖头。

    这个想法也就只能在自己的肚子里念叨一下罢了。

    手里搓着捡起的玉石渣,看完矿洞,其实也没什么,出了矿洞,留守的员工关上矿洞的铁门,上锁,然后贴上封条。

    等到来年开路再揭下封条继续新的一年的开工。

    矿洞离水厂还有点距离,水厂其实就在乡政府的跟前,也就是以前老乡的取水地。

    以前在取水的地方其实就是沿着湖坡铺了一个台阶的小道,在下面贴着水面的地方是用木板架起一个小码头样式的平台,老乡都是站在平台上打水,然后在爬上坡挑回家。

    上千年来一直就是这样取水,但是自从建起了水厂,电站发电。

    乡里居民家庭全铺设了自来水管道,现在的居民在家里厨房,水笼头一柠,水就哗哗的来。

    水厂和乡政府隔离相邻,房子也是用的一样的材料,但是架构不一样,严格按照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建设。

    里面墙壁全部是用的符合卫生标准的不锈钢贴的,两条罐装生产线,每天足量可以生产100吨瓶装水。

    取水管道直接延申到离湖边十米的地方,在别的地方,生产线的滤网要每天都需要换,但是在这里的滤网可以做到一个月一换,足可见这里水的纯净。

    实际这里的生产线一直以来也没全量开过,生产期间也就每天有个30-50吨左右。

    在湖面上有专业的测量设备,随时监测湖水的水平面和水质,让取水不至于影响到湖。

    水厂现在也全面停工了,和矿洞一样,都同样留有两个员工值班,室内室外也有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不但在厂里有,就是乡里政府和街道上都有覆盖,这里和农场是一样的。

    看完水厂,没停留,继续去看看电站,这里的电站的设备和农场的不一样,这里的发电机是风能和太阳能一体的,个头小,一个个显的矮墩墩的,上面是在缓慢转动的叶轮,在杆的中间有一个三角支撑的太阳能接收板。

    电站不大,占地两亩,附加建筑就一座变压室,主要是电站的配电设备在里面,这个电站是无人值守的,平常也就是有乡里的电工每天过来巡视一遍。

    如果电站出现大的问题,再有农场的电站派工程师上来检修。

    不过从建好到现在,到是没有发现问题,这也证明了当时的质量确实过硬。

    别看现在季节,外面的温度不高,但是看配电箱里的仪表,电量足量,看上面的电流表,流量不大,看来这会因为厂子停产,就光老乡家里,用电量不大。

    这里现在算是一个小型的社区,能自给自足的满足日常的生活。

    起码能和现代社会接轨,不在是以往那个与世隔绝的世外荒村。

    现在乡里住的人也不多,虽然房子都在,但是就厂子留的那些值班人员,还有乡里的工作人员,全乡满打满算,现在不足20人。

    也就是说这不到20人,要在这孤独的带上接近半年的时间,这期间没有人进来,他们也出不去,这半年吃的菜和粮食都是备好的,白菜土豆和胡萝卜装满了一个大菜窖。

    光泡菜都阉了五大缸,还有各种的水果罐头,蔬菜罐头,都是农场出品。

    还给他们准备了五十只羊,在羊圈里,也足够这半年的肉食。

    这次李赟过来,主要就是看他们封山期间的准备怎么样。

    在和农场有合作关系的乡镇,这里是惟一有封山季的乡镇,秉着一贯不能厚此薄彼的传统。

    不能别的乡镇在大吃大喝的,这里苦兮兮的没得吃没得喝的,在集团里是说不过去的。

    这些工作虽然有农场专门的部门去做,但是对于这里的工作,李赟总觉得自己不亲眼看看,心里放不下。

    一旦大雪封了山,进不来,出不去的。

    是不错,如果真的遇到万一的情况,可以派直升机来,但那也是不得已的法子。现在的这个季节,李赟都不敢放心乘坐直升机过来,更不提封山季节,那航路上的危险更大。

    一上午紧赶慢赶的看完所有的地方,看来确实准备的挺到位,李赟这才放下心。

    会计也把账目理了出来,后续的等回了农场,该转帐的转帐,给给现金的给现金。

    中午是煮的大块肉,泡馕吃,吃的身上热乎乎的。

    趁着天色还早,几人赶紧收拾一下,马上走,趁着天色能看着,晚上能赶到县城住下。

    艾则孜的车在前面,他和会计都上了车,老史也把车开出了院门,老胡带着乡里的工作人员,还有留守的那些老乡,也等于全乡的人都来了。

    老胡手搭在李赟的肩膀上,送了出来,到了车子跟前。

    他拍拍李赟的肩膀:“李董,你上车吧,趁着天早,赶紧走吧。”

    李赟转过身,拍拍老胡的肩膀,看着他苍老的脸庞,有点感慨的说:“好,老胡你辛苦了。”

    这会有千言万语的话也说不出来,转过目光,看看老胡身边的老乡们,虽然个个的胡茬满腮的,衣服也是什么样的都有,但是两眼的目光,那期待的眼神,李赟能看出来。

    这次走后,就只有他们这些人守在这孤山里面了。

    任谁这会的心情也是有点不好受。

    李赟看看他们,感觉现在说什么话也代表不了现在的心情。

    整整衣服,李赟冲着他们深深的弯腰下去,只有用鞠躬这样的礼仪才能稍微能表达出此时的心情。

    直起腰!

    对着大伙高声的喊道:“你们辛苦了!”

    转身上车,对老史说:“走吧!”

    车子走出老远,回头看他们还站在大院门口,还在挥着手,是告别,也是有想拉住的意思。

    院里的国旗在山风中飘扬,红红的颜色是最后的印象。

第三百六十六章 培养一个爱好

    很久,那一抹鲜红在李赟的脑海里飘扬。

    路上,老史因为无聊,用车载电台和艾则孜在聊着天,两人扯着说回到农场,相约晚上去水库钓鱼。

    平时李赟很少注意他们业余时间在干嘛。现在老婆孩子在身边,连和他们在一起喝酒的机会都少了。

    更不知道他们下班后都在干嘛,李伟这小子现在有了小师妹后,小师妹在农场时,他是赖在家里不出来,小师妹回魔都,他是有时间就开视频,两口恩爱去了,本来是集团开发出视频会议的功能,成了他两口恩爱的工具。

    俩人上班,只要在办公室就开着视频,互相看着对方办公。

    所以这小子很少过来跟李赟八卦,也就少了一个知道农场小道消息的来源。

    李赟对于钓鱼这项活动不爱好,坐不住。

    虽然有很多人说钓鱼是一个很有趣的户外有氧活动,有培养耐心,舒缓身心的好处。

    但是李赟耐不住坐在那里论天的耗费时间,如果说非要培养这习惯,那有可能等到退休,还有可能去做这个有益身心的活动。

    这个可能跟心境有关吧,可能自己还没达到那个高度。

    老史和艾则孜可以,这个应该是他俩现在可以说是无欲无求,他俩在各自的领域内可以说到了领域内比较高的位置。

    野外驾驶,老史现在的技术完全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从去年的越野大赛就可以看出,他比参赛的那些选手明显的要高出很大一截。

    这也是今年他担任越野比赛的总裁判一职的原因,他的技术得到了参赛俱乐部的一致认可,对于他的技术,各个俱乐部都是心服口服。

    他这个人在技术上达到了顶尖,但是他别的就没有什么长处,管理上,他管理个车队还算凑合,别的就头疼。

    现在他是李赟的专职司机,兼任这车队的队长,每年的薪水达到了7位数,媳妇在农场的办公室负责后勤,孩子在团场的小学上学。

    可以说他现在的小日子是过的舒心之际,所以迷上了钓鱼。

    艾则孜更不用提了,他现在可以说是真的无欲无求,并且他这个人特别简单,只要听李赟的就行。

    所以让老史影响着,也喜欢上了钓鱼。

    李赟听着他俩在交流着钓鱼的心得,想想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培养一个爱好。

    钓鱼,自己现在还不打算去做,养马也是因为闪电的原因,骑马那玩意偶尔玩玩还行,所以也不算是一个爱好。

    仔细想想,自己还真的休闲生活很无聊之及。

    算了,不去考虑那么多,可能是休闲时间无聊也是一种休闲吧。

    其实李赟在休闲的时间,大多脑子里在想着一些事情,有时候相通一件事情后,那种通透的感觉实在是太爽了,让人很享受那种感觉。

    难道这也算是自己休闲的一种方式!

    就像现在,老史和艾则孜在聊着他们喜好的事情,自己在想着自己的这些事情,时间过得很快。

    出山就比进山快,到了县城,夕阳照在城东的雪山顶峰,又反射到城里,县城沐浴在夕阳的光晕里,仿佛一个童话的世界。

    就连县城大街路口的雄鹰雕塑在夕阳的光辉下显的那么的萌,对,不错,是有点萌,本来应该是凶猛的,自由的雄鹰,因为有了夕阳的照射,而变得让人喜爱,感觉很乖巧的样子。

    这光影能让一个事物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面。

    农场在县城有一个办事处,主要是为了倒运冰川水,从山里运出来的冰川水,在这里换装平板车转运到农场,然后再有运输货机到魔都。

    办事处不但承担转运,并且还在这里拿了一块地,给班迪克的老乡建了一个新村,以安排搬迁到这里的班迪克老乡,他们的日常生活有水厂的分红可以支撑,这部分分红基本和县城的工资相同,并且还稍微略高一点。

    这是因为水厂不但按月发放,在年底时还会有多出两个月的分红。

    这点就要比县上的要好,县城还是国家级贫困县,所有支持要靠财政拨付,公务员的工资往往每年只发10个月的工资,剩下两个月要等财政好转时才能补上。

    但是这句话是一直说,年年说,财政从来就没好过,工资就一直每年发十个月的。

    胡边疆在班迪克坚守着,县城里的也同样在坚守着。

    所以班迪克的老乡要比县城里的还要好一点。

    他们在这里不但可以享受到水厂的分红待遇,并且转运的工作也是有他们做,这工作是有工资的。

    还有脑子灵活的,做起了收购羊的生意,这里羊的品质和农场周边牧区乡的品质一样,但是因为距离的问题,目前全方面的合作还没到这里来。

    这就有了这个生意可做,他们利用和农场的关系,收购了羊,存放在新村的羊圈里,够车后就联系肉联厂派车来拉回去。

    别说他们做的生意还不错,收入很可观。

    到了县城,没去办事处,到了政府的宾馆开了几间房住下。

    房价不贵,120块钱一间,有标准间和大床房可以选择。

    晚上在宾馆餐厅吃的饭,在这里的手机信号不太好,只是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小庄现在说话能表达的意思有很多了,听着他絮絮叨叨的说了老半天,反正意思就是想爸爸了,不过这絮叨的劲头有点像阿帕丽。

    说起话来,是下一句赶着上一句,说着说着就容易让自己呛着。

    妈妈说也不知随谁,家里小的时候没有这么话痨的。

    丈母娘也说他妈小的时候,很乖巧的,不多言不多语的。

    这小子不但话多,还格外的爱动,韦欣就说他有爱动征,但是他虽然是一刻不闲着,但是很有分寸的,从来不去故意破坏东西。

    这可能就是小孩精力旺盛了吧,也咨询过国内不少的儿童专家,说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只能说比一般的孩子精神头大了些,没有什么特殊的。

    但就是因为他这旺盛的精神头,三个老人根本就看不了他,三个老人轮流能看他一个上午就不错了,还累的够呛。

    韦欣看他一会也喊累,所以家里惟一的壮劳力李赟,现在是看他的主力。

    不过李赟看他用的自己的懒法子,反正他自己能走了,每天都是带着他出去溜达,后面有三个小黄,狗腿子似的跟着,现在应该是叫做大黄了,已经不比它们的妈妈身躯小。

第三百六十七章 我的老班长 你过得怎么样

    就两天没陪他,这电话里就哇啦哇啦的一顿说,在电话这边,可以想像到他妈妈的电话,肯定让他的口水给涂满了。

    这两年流行的三防手机,不但可以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使用,其实还可以让带孩子的妈妈用。

    不过就因为外观造型不好看,让一贯以来外表控的妈妈们,没有去选择三防手机的。

    晚上简单的洗漱一下,躺下就睡着了。

    这两天,紧密的行程,在加上高原反应,还是让人有点疲乏。

    在高原上,有人的反应是头疼欲裂的那种,还有的就是昏昏欲睡,而李赟就是后面这种。

    在班迪克乡还能感觉到,到了县城这里,基本就没有感觉。

    但是在乡里上午等于是一直在走路,缺氧对身体的消耗还是挺大的。

    早晨醒来,在宾馆的餐厅吃的早餐。

    艾则孜还得去办事处看看,顺便被这边该给的现金发下去,跟这边的银行已经预约好,等上班过去就可以直接提出现金。

    现在的李赟跟这样的基层太远,去也没有意义,还不如艾则孜过去,对于他们的影响还会更大一些。

    其实集团在这个县城还有另外一个办事处,那个在口岸。

    那个办事处是属于集团贸易部门的,设立在口岸主要是帮助和沟通商贸城的商户在出口方面的事宜,他们都是随着口岸的上班时间来。

    口岸不上班,他们就下山回农场去。

    所以那个办事处跟班迪克的这个根本就不打交道。

    虽然在业务上不打交道,但是找到门上请求帮助,还是都责无旁贷的,再怎么说都是一个老板的,集团的人都知道李赟是厌恶那种没有人情味的事和人,所以在整个集团还没有谁去碰及这个底线。

    吃完早餐,兵分两路,李赟和老史向着山下出发,艾则孜还得去办事处忙活半天。

    现在下山的路就全是柏油路了,老史也轻松的一个手握着方向盘,打开窗户,一只胳膊搭在窗框上,车上的音响放的是一首深受喜欢的歌《我的老班长》。

    两人随着音响的音乐哼着:我的老班长,你现在过的怎么样?我的老班长,我时刻还会想起你。我的老班长.............

    这首歌还是李赟在当兵第三年时流行军营的,是一个在粤州军区服役的老兵唱的,当时李赟还买过他的磁带专辑,光知道磁带上的名字叫小曾。

    李赟当第三年兵时,他已经就是第五年兵了,是和李赟同一年退伍的。

    不过好像听说他又再一次的应征入伍,到了蜀都军区的文工团,为守在藏区高原边防的战士们唱歌。

    对于他的选择,李赟特别佩服,他退役后,有着全国这么多战友歌迷,如果走娱乐道路,可以说是钱途无限。

    但是他偏偏选择了继续走进军营,拿着那份死工资,踏遍雪域高原,为战友们演唱战士自己的歌。

    你说他是不是傻,但是李赟佩服他。

    他的歌甚至在ktv里面,排进前十名的必点歌曲,并且还不是一首,有两首进了榜单。

    足可见他的歌迷基础是多么的雄厚。

    车子的音响是用的cd播放,由于这首歌还是前几年的,没有cd片源,后来找了小师妹,她搞了那么高级的音乐工作室,怎么也得沾沾她的光,于是就把当时喜欢的一些军营歌曲给做成了cd碟片。

    听了一阵子音乐,李赟问老史:“你的老班长现在干嘛的呢?”

    “不知道,我的老班长是陇西地区的,他的老家很穷,听他说种庄稼都是靠天吃饭,他当兵就是想在部队好好干,可以提干,实在不行转个志愿兵也行,但是因为他的文化水平太低,提不了干,后来他就努力的工作,想转志愿兵,你也知道咱们部队,没有文化,没有技术的转志愿兵也难,他一直干满五年的义务兵,最后也没有名额转志愿兵,他是带着遗憾,哭着走的。

    他走的那个时候,电话也没普及,他的老家根本就没通电话,我又因为当兵几年,调了好几个单位,后来把他的地址也丢了,就失去了联系。

    也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

    老史说完有点沉默。

    看老史的样子有点消沉,李赟对他说:“那个时候的老兵,都把到部队当作一条出路,还是因为家里困难,现在咱们国家的政策好了,经济发展的这么快,他们就是出去打工,也能过得很好,在咱们集团里,不是有很多退伍的老兵吗,里面就有陇西的,他们的工资可是不少,说不准你的老班长也在呢。”

    “也是,就凭咱们当过兵的人,到哪里也混不差,我的老班长应该会过的挺好,也娶上了他喜欢的媳妇。

    哎!你的老班长呢,现在怎么样?”

    “我的老班长,我们可还是保持联系呢,他退伍后回了迪化,因为他是城市兵,给他分到迪化的防暴队了,算是还干的老本行,只是他现在是属于公安了,拿工资。

    他回家第二年就结了婚,媳妇是他们最早一个家属院的,在街道上班。

    上次我去迪化,给他电话,在封闭训练呢,没见上。”

    ”你们后面的兵,是越来条件越好,听说现在的新兵就有带着手机来部队的,和咱们以前真的不一样了。“

    “还是国家有钱了,现在他们第三年就能转士官,拿工资了,新兵的津贴就比我第三年的要高不少,并且生活费也高了不少。”

    “是啊,在咱们当兵那会根本不敢想,你是三年就退伍了,我当时是第五年转的志愿兵,那个时候真没有钱,第一个月工资发了480块钱,给家里寄了四百,自己留下80。

    我老家也没电话,就给家里写信,等了一个月,家里给回了信,说是当时汇款单到了,不知道是谁给寄的,邮递员当时给送了就走了,也不知怎么办,又等了一个星期,才收到我的信,这才到乡里邮局去取钱,到了邮局才知道差点误了日期,要是在不取,第二天就会被邮局当作无人领取,原路返回来的。”

第三百六十八章 泡温泉

    “其实还是以前咱们的国家太穷了,这几年才逐渐的有了钱,咱们部队的待遇才上去。”

    “是啊,咱这还算是有福的,虽然离开了部队,但还是在部队的跟前,能看到部队现在的待遇好起来,感到还是很高兴的。”

    下山的路,一路没停,慢慢的从一片白皑皑的雪域高原出来,山下可见没有雪覆盖的荒山那种土黄色,还有一些枯黄的麻黄草和骆驼刺,不时的闪过。

    快到盖孜检查站的时候,车子拐到了到乡里的小道,这里由于离疏勒城近,乡里的路虽窄,但还是柏油路。

    上了乡道不远,就可以看到在道边的峭壁底下有一个冒着热气的水池子,这就是在上山前准备过来的温泉。

    这个温泉为什么会出现,谁都不知道,但是这里的老乡说从记事就听老人说,早就有了。

    但是这个温泉应该是属于火山地热温泉,硫酸盐泉,硫磺味道大,所以老乡都因为味道不好闻,而弃之不用,更因为这个味,连羊都不过来喝。

    所以这个温泉,一直以来都是闲置没用。

    以前李赟也来过这里,知道这个温泉,但是那个时候没有心思想这个事。

    但是现在老人都在农场,平时也没什么事,如果试试这个温泉适合的话,到时把这里整理一下,可以时不时带老人来泡泡温泉。

    温泉对人身体的好处很多,最明显的就是泡温泉会让皮肤细腻,有的温泉还有治疗关节炎,神经疼,软化血管等效果,特别对老人有很显著的作用。‘

    车子停在路边,两人每人拿了个毛巾,沿着坡上的羊踏出来的小道,小心的下到坡下。

    还没到温泉跟前,热气袭来,就能感觉到温度的升高,并且还能闻到一股臭鸡蛋的味道。

    这味道是因为温泉里面含有硫化氢。

    有着热气的遮掩,两个大老爷们没有顾及的脱了个精光,蹲在水池边先用手试了试水温,有点烫。

    池子边不是那么的光滑,都是大小不一的石头,找了块还算是平滑一点的石头,坐下,脚试探着先伸进水里,伸进去沾下水,马上拔出来,几个反复才敢把脚泡进去。

    就这泡上了脚,舒服的啊!两个大老爷们叫唤的!

    “啊!”

    “舒服啊!“

    “啊!爽!”

    ......

    听这声音,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干嘛呢!

    泡了会脚,慢慢的身上也热乎了,顺着身子慢慢的蹲下去,热水沁过膝盖的时候,那酸爽劲啊!

    等坐下来后,烫的屁股痒痒的,抓挠了几把,才缓解一下那股子痒。

    适应水温后,斜靠在石头上,头仰着枕在上面,把毛巾捂在脸上。

    真的很爽!

    虽然没有全部泡在水里,但是热气蒸的脸上汗水,慢慢的渗出来。

    这水温估计最低也得45度以上,这两天的劳累随着汗水也一起散发出来。

    这会感觉身体特别的软,像是浑身的力气全泡没了,但是那种舒爽感真的就跟成仙一样。

    虽然垫着的石头硌的荒,但也不愿动弹。

    真想就这样躺着睡会,不过剩下还有上百公里的路要赶,两个人泡去疲乏后,出来擦干身子,穿好衣服,再顺着下来的小道爬上去。

    过检查站的时候下来做了登记后,也没停留,等回到农场正赶上晚饭时间。

    老史把李赟送回家,他也没进门,也是急着回家。

    车子停门口时,小黄们就围了上来,一个个还跟小的时候一样,争先恐后的抢着往身上扑。

    李赟举起双手,嘴里喊着:“好了,好了,弄我一身土。”

    平时在家,它们基本不往身上扑,这是因为两天没见,也是亲热的了不得。

    一边用手拨楞着前呼后拥的小黄哥四个,一边往里走。

    还没到门口,门就从外面打开了,接着里面出来个小人物,看到了李赟,嘴里就喊着:“爸爸!爸爸!......“

    那表情,那动作,激动的不行了,腿迈着就要像是飞机起飞那姿势。

    看那样子,李赟赶紧蹲下,双手往前接着这个小人物,防止他不顾地上卡到了。

    他猛地扑到李赟的怀里,嘴就撅着亲上来了,顿时口水就顺着溜了下来。

    李赟抱起他来,说着:“儿子,想爸爸了吗?”

    “嗯,想了,我可想了!”

    “那你是怎么想的呢?”

    “嗯!.......“

    小庄有点为难的两个小手捏吧着,头拉搭着。

    韦欣从里面出来,站在门口,教着他说:“小庄,你告诉爸爸说,你是用你的脑袋想的。”

    他的反应到是挺快的,头忽地抬起来,那眼神也亮了,张嘴就来:“爸爸!爸爸!我是用我的小脑袋想的。”

    还一边用手指着自己的小脑袋,他的头发是李赟给理的,给他理个发可是全家人一起上阵。

    妈妈和姥姥拿着吃的在前面诱惑他,韦欣和老丈人一人一边拽着他的胳膊,李赟拿了个碗给他扣头上,然后用推子沿着碗沿给下面的头发推去。

    结果就是给他理了个茶壶盖的头,弄的只要见过他发型的,都笑。

    从他会说话,自己能爬后,家里人是对他的教育可上心了,他的姥姥可是教师出身,给他制定了教育计划,什么要懂礼貌,要知道怎么称呼人。

    另外冯瑶姐每天下班回来,还教他外语。

    所以别看他小,不但可以用普通话喊爸爸、妈妈、奶奶、姥爷、姥姥等,并且还能用外语说出来。

    甚至有时候,他说出来的话,还能让大人能大吃一惊。

    所以说人小鬼大是有道理的。

    就像现在,他妈妈教他一句,他可能还没弄懂意思,但是知道跟着学就没错。

    喜滋滋的抱着他进了屋里,韦欣拍打了一下他的肩膀,笑嗔道:“快把他放下,你赶紧上去洗洗,把衣服换了,身上都有一股子味了。”

    “嘿嘿,我下午还泡了澡,身上不脏。”

    “知道你不脏,但是你衣服都穿两天了,该换了,小心把你儿子熏着了。”

    “爸爸,你把你儿子熏着了!”

    “好小子,还嫌弃你爹了。”

    拧拧他的小鼻子,李赟笑骂了他一句。

第三百六十九章 小庄的银碗 玉碗

    因为家里有这了这个小人,李赟的一些生活习惯也逐渐的改变。

    像是以前,回家,一般也就是洗洗手就行,现在不行,别说是上山回来,就是平时在农场里,只要是出去,回家是必须得洗澡换衣服。

    并且家里的卫生间里,以前只是用个香皂洗手,现在换成了洗手液,这玩意在边疆还没有卖的,都是有张慧在魔都给买了,发过来。

    李赟从单身汉,认识了韦欣后,改变了自己的一些生活习惯,现在有了小庄后,又改变了一些生活习惯。

    男人可能就是在这样的一点点的改变中,成为一个家里的顶梁柱,成为一个负责任的男人,也是从一个男孩成为男人的历程经历。

    男人得为了自己的家人,去改变自己,而不是让家人来将就自己,这才叫男人,无论你在外面多么的威风,多么的前呼后拥,多么的发号施令。

    但是在家你是一个让妻子孩子可以依赖的男人,是一个可以让父母能安度晚年的儿子,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洗完澡下楼,冯瑶姐和小师妹,还有张慧,婷婷都在。

    小师妹在应该,音乐节马上就要拉开帷幕,张慧最近一年也是来的比较勤,每个星期都得来待上几天,但是婷婷怎么也来了?

    “婷婷,你怎么也来了?”

    “哥,最近我们社里要做一个系列报道,我主动申请负责边疆板块,来采访我们的大地主,也是我的工作啊!”

    “好你个婷婷,调戏你哥呢,现在的大地主是李伟,他名下的地最多。”

    这话说的也对,虽然都知道李赟是农场的,但是实际在注册的登记上,法人代表是李伟,所以说从法理上说他是最大的地主也对。

    “好了,我又不是给你做专访,我是给农场做一个主题,看你不想支持我工作的样子,你还是我哥呢!”

    “嘿嘿!你只要不是想让我上镜,怎么采访都行。”

    “哥,别人都巴不得上镜出名,你怎么就这么不想呢,还有就是,你让你们商会的企业也配合我一下。”

    “行,那些都没问题,我让秘书长配合你。”

    “行了,你俩快别聊了,赶紧过来吃饭!”

    妈妈在餐厅那边催着,饭菜都已摆到了桌子上面。

    餐厅的灯光是暖色的吊灯,搬到葡萄园的新家后,餐厅大了不少,占整个房子的西南角,外墙全部用的是钢化玻璃,坐在餐厅里,可以全方位的看到外面风景。

    现在外面的天色还没黑,夕阳已落下,但是天空飘着的几缕云彩带有夕阳的光辉,看上去整个天空也是暖暖的,外面的葡萄藤上的葡萄紫的发黑,开着的窗户还飘来一丝丝的葡萄的甜香气息。

    桌子上的饭菜,除了小庄的特殊待遇外,还是一水的青菜水果,凉拌的凉拌,就是炒的也是素炒,只是里面加了大虾仁,桌子上惟一的一道算是肉菜,是帝王蟹,腿已掰下,码到盘里。

    但是这玩意不是真正的肉啊!

    别看满桌子菜,看上去,红红绿绿的,确实好看,但是这是吃饭啊。

    李赟举起筷子,看了半天,没下筷子。

    有点委屈的说:“这我出去两天回来,也没给弄点硬菜,小庄人家还有羊汤。”

    “行了吧!我就不信,你上山去,老胡没招待吃烤肉,回家就得让你吃点素的,去去肚里的油。”

    “姐,你可不能这么说,主要是下午和老史在温泉里泡了半天,早就泡的饿了。”

    “好啊,师哥,我们这两天忙的是团团转,你还去泡温泉。”

    “行了吧,你好像多累似的,李伟呢?怎么没跟你一起过来?”

    “好了,你赶快吃饭吧,吃个饭你怎么那么多事!。”

    妈妈在旁边看着觉得李赟吃个饭,话太多了。

    “爸爸,吃饭要做到食不语,你不能在吃饭时说话了,要听奶奶的!”

    “啊,好你个小子,敢笑话你爸爸了,好吧,听你们的,我不说话了,行吧!”

    笑着伸手摸摸旁边在抱着自己的饭碗,吃的呼呼啦的小庄。

    为了让你能保持身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每天的肉是少不了的,小的时候因为没有牙,给他是被肉弄碎了,让他吃。

    现在他长出了几颗牙,已经可以自己嚼碎肉块,但是得保护他的乳牙,肉还是给做的很烂,一般都是煮了,然后再给炒或者放到粥里。

    这小子,吃饭随李赟小的时候,只要抱住碗了,那是必须一口气吃完。

    他的饭碗是老丈人找人给专门打造的,是一个纯银的碗,包括小勺也是,还有一幅银筷子,但他还没学会用筷子,都是用小勺。

    师傅也给他做了一个玉碗,并且上面还用金丝镶嵌了一个胖娃娃的图案,但是那个碗让妈妈给放起来了。

    毕竟玉石的碗,如果摔了,容易碎,小庄现在有时候还避免不了,不小心把碗弄地上。

    并且妈妈知道那个碗是师傅用收藏了很久的一块籽料抠出来的碗,如果按照现在的市场价,这个玉碗在20万以上。

    妈妈就更不敢让小庄用了,至于上面用的那几克金丝,根本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有时候,李赟就开玩笑说自己的儿子还缺一个金饭碗,让妈妈听到心里去了,她想去金店给小庄打造一个,还是韦欣知道给拦住了。

    李赟给妈妈的钱,她都攒着的,自己没花,按她说的话就是:“平常在家吃的,都是干女儿给安排人送回家的,穿的也都是韦欣和干女儿给买的,自己的钱还能花到哪里去?”

    来农场后,她更花不着钱了,但是不算以前给的钱,自从有了小庄后,她一直跟着一起住,这样每个月,韦欣还给她5000块钱的零花钱。

    不算李赟给的那些,就她自己的这些零花钱,给小庄做个金碗还是绰绰有余的。

    虽然当时韦欣劝住了,但是妈妈觉得作为奶奶怎么也得给孙子准备个礼物,再说他姥爷给做的银碗,做奶奶的也不能落后啊!

第三百七十章 想要举办赛马

    妈妈想着给凑个金银玉碗全套也不错。

    不过妈妈说的也在理,李赟就告诉韦欣,让她陪着妈妈去给定做了一个金碗,只是现在还没拿回来。

    小庄把他那小碗吃的干净的,学着大人的样子把他的小勺放在小碗里,转过头对李赟说:‘爸爸,我吃完了,你看我吃的干净吗?“

    李赟拍拍听到头,笑着对他说:“吃的干净,行,你先自己玩去,等爸爸吃完带你出去玩!”

    别看小庄这么乖,懂事,都是韦欣一遍遍的,给他形成这样的生活习性。

    他才刚两岁的的小孩,一般都还是混世魔王那样的作,那是真正的随心所欲。

    他现在能知道这么多,全靠韦欣每天不厌其烦的一点点的教他,一个行为的去影响他。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

    在家里,不但说话,还有一举一动都要注意,因为孩子是从各个方面去学习。

    就连在家里,李赟素来最喜欢的那种放松的姿势,就是有个电视剧里,一个演二流子的演员,斜躺在沙发上,还有一只腿搭在沙发背上的那个姿势,虽然不雅观,但是确实放松。

    但是因为小庄,在家的李赟是彻底改变了坐姿,顶多也就靠在沙发背上坐。

    想躺的话,只能回卧室躺在床上。

    从这上面想想,孩子确实是男人的催熟剂,有了孩子的男人才能真正的成熟,跟年龄没有关系。

    刚才还挺好,但是他自己跑一边的沙发上后,那可忙活了。

    拿着李伟送给他的拖拉机玩具,在沙发上,茶几上,地上,用手推着,嘴里还“嘟嘟嘟....”

    的不住下。

    这才是他这个年龄应该的样子,有自己的乐趣。

    懂事又不失童趣,这才是自己想要的孩子。

    只要在家,晚饭后带着他出去遛遛这是必做的事。

    这也是两口子一致达成的共识,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双方那一方都不可缺的。

    韦欣是天天的陪在他的身边,李赟就没那么长的时间能陪着他。

    平时虽然也都在农场里,但每天也得到农场里转转,有的地方能领着他,但是有的地方还不适合现在的他。

    所以规定只要是在家,晚饭后两口子必须得带着他出去遛遛。

    也幸亏这两年一直坚持下来,小庄才没像别的孩子那样,刚开始妈妈和丈人、丈母娘还不乐意,说他们在就是想看着孩子。

    这事光李赟坚持不行,还是韦欣一直支持着,才从老人那里夺得这个权力。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斗智斗勇。

    不过看到小庄现在的样子,老人不在说什么了,不过只要是逮着小庄在家,他们可是恨不得三个人六只手都放在他身上。

    自从搬到葡萄园里的房子后,周围的人就少了,这里不但够隐秘,但是也偏僻,别说是农场的其他人,就是阿帕丽现在过来也不方便了。

    以前住邻居,她没事拔脚就过来,只要是在家,不知每天要过来多少趟,小庄刚会走路的时候,让她领着逛遍了居民区,有不少次吃饭了,老丈人都是从大街上找他回来的。

    自从搬到这里后,阿帕丽就来的少了,除非是星期天,或者放假,现在的她骑着艾则孜给他的马,一溜小跑就来了。

    按说也有公交车到这里,就是不坐公交车,随便拦个去机场商贸城方向的车,也都能带到葡萄园的这个路口。

    但是阿帕丽还坚持自己的,她说是牧民的孩子,她姐看样是以后不骑马了,她要做一个骑马的牧民后代。

    所以这也成了一景,她每次骑马,都要穿上牧民的那种长袍,穿着马靴,虽然手里拿着艾则孜给她做到小马鞭,但是那马鞭就是个样子,她是不舍得用鞭子抽她的小马。

    说是小马,这还是因为这马从马驹时,就让她每天的去溜,陪着,现在的小马驹也长成了已批棕红的高头骏马。

    阿帕丽长的可是没有马快,她现在刚算是个少女,刚从儿童里行列里出来。

    骑在马上,有点不协调,但是由于马驹子从小就跟她培育了感情。

    可能也是天性吧,她即使不用马鞍,骑的也是稳当。

    看她喜欢马的样子,李赟就想着明年在农场半个赛马的活动,农场里有很多都是牧民的后代,要真是骑马的技能扔了,说实话,有点可惜。

    再说马厩里的马现在都供给肉联厂宰了肉,虽然也培养出了一些好的马匹,但是没有用武之地,光让它们在草场上溜圈,也对不起那向往自由奔跑的心。

    那么好的马,总是圈着,也是有点可惜。

    前两年,好的马还没形成规模,今年看,有的小马驹很有潜力。

    虽然集团里有不少人也认领了自己的马,有时间也过去骑骑,但是那都是弄着。

    其实集团里的高层认领马匹,也是李赟给压下去,并且还要他们自己掏马的伙食费,不多,一年也就一万块钱,算是马吃的,还有伺候的人工。

    他们每年赚那么多,掏这点钱出了不算什么。

    这个主要还是为了让集团内部养成一个骑马的氛围,这也是当时决定要养马的初衷。

    在培育马的过程中,一些劣马就只能是进屠宰场了,也算是物尽其用。

    就这样,马厩也才刚算的上收支平衡。

    主要还是培育的成本太高,不但培育的马匹所需要的饲养成本,还有一个培育的团队,也是农垦学院派出的。

    明年在农场举办的赛马活动中,出了农场的员工外,集团的高层要有一个单独的赛马。

    在李赟的想法里,等今年的秋收结束后,就在集团里下发通知,让他们有个准备的时间。

    不过估计,集团的高层里,应该还是艾则孜和艾买提他们赢的把握比较大,在一个就是丹尼尔,这货在上大学时,可是参加过一个马术俱乐部,并且他的家族也有牧场,他从小也是骑着马长大的。

    这对于别人虽然有点不公平,但是没有任何事都是公平的,在集团里,你不但在自己所负责的业务范围内要抢先,在集体里,也要抢,大家都不是小孩,需要人照顾。

    李赟想要的团队,就是既要有合作,还要有竞争。

第三百七十一章 三大赛事的改变

    在集团内部举办一些有竞争性的活动是激活人员活力的一个办法。

    当然了在对外的市场上,还是群力群策的集体合力,这才是成立集团的目的。

    第二天就是“沙漠胡杨音乐节”的第一天,这个当时是为了满足小师妹的愿望所举办的。

    但是虽然唐城城市的发展,在城市软实力和宣传需要的情况下,这个音乐节就显的越发重要。

    这一年来,在原有的规模是一提再提,本来按照小师妹的意思,应该就是那些有怀才不遇的那些做音乐的,因为按照她的预算,请那些乐队,也就是掏个差旅费,来了管吃管住,这点费用对农场来说不算什么,预算最多的是李赟答应的音响系统。

    照着这个世界上,开室外音乐节最好的音乐系统就行,李赟不差这钱,再说了买回来,也算是个固定资产。

    在农场最早时,为了让李伟他们晚上有个娱乐的活动,都花了好几万给他们弄了一套卡拉ok,当时每天晚上,他们都在小广场上鬼哭狼嚎的。

    现在的小广场也没了,那个时候的办公室现在也拆了。

    野营房的住宿兼办公,变成了平房,现在又盖起了办公楼,更别提在魔都的办公大厦,那里现在都成了魔都的一个地标建筑。

    这次音乐节,李赟打算办成一个长期的,办成一个在国内、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室外音乐节。

    随着城市的需要和李赟加大费用,来参加音乐节的不但有那些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的音乐人,还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驻酒吧的歌手,他们基本都在各个城市小有名气的,还有好多录制了自己的唱片。

    更为重要的还请来了一些国内的老炮,他们是在八十年代就崭露头角的,是国内乐队的带头人,他们的那个年代是一个张扬风格的年代,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歌手,他们的音乐里有对时代的迷惘,有对未来的向往,还有对爱情的诠释。

    撕裂的歌声,彻嘶滴哩的怒吼,有激荡灵魂的solo,也有唱的兴起,摔砸乐器的。

    李赟不知道那个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但是那样的场合特别的吸引一些年轻人,是荷尔蒙爆裂还是引发了体内暴虐的基因。

    后来因为有几场音乐会出现了打砸抢的事情,所以这类型的音乐会后来很难申请举办,这也导致了这类音乐的低迷。

    有一些喜爱这类音乐的人,这些年以来在各地的酒吧、街头坚持着,以前的一个可以举办大型音乐会的音乐类,现在成了一个很小众的音乐。

    幸亏有这些音乐人在,这次的音乐节才能吸引到这么多歌手、乐队参加,也来了很多以前的老炮们,虽然他们要了演出费,但是相比目前演出市场,他们要的不多,可以算是一个友情价。

    音乐节跨度一个月,中间有拖拉机大赛和越野大赛。

    这一次,三大活动全部采用了统一的名称,前面都前缀上“沙漠胡杨”

    “沙漠胡杨第一届音乐节”

    “沙漠胡杨第二界拖拉机大赛”

    “沙漠胡杨第二届越野拉力赛”

    前缀这四个字,表达了李赟想要把这三项活动做大的决心。

    去年,拉力赛没有“拉力”两个字。

    今年添了“拉力”是因为今年的赛事完全采取了正规赛事的比赛规则。

    去年其实,就是一伙喜欢越野的在一起玩,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和所需要的耐力。

    汽车不但要有技术,但是作为一个出行工具,还有有皮实耐劳的特点,不能就跑的一天半天的,或者就跑一截路。

    作为汽车的一项赛事,必须要做到能考验车的性能,还要考验驾驶人的技术和体力。

    从夏天,各个俱乐部就派出人在农场,专门成立了一个筹委会,制定规则,制定线路。

    成立保障赛事地方后勤工作。

    今年还有一大变化,就是有旅游公司承揽赛事广告。

    小师妹代表旅游公司和筹委会签订了大赛的委托合同,大赛的所有费用这次不用从俱乐部收取,他们各自只负责自己参赛车队的费用。

    旅游公司包干这次的大赛所有费用,这个意思也就是说,如果旅游公司卖出的广告费用高出这次大赛的费用,那剩下的就是旅游公司的费用。

    如果卖不出这次的费用,那差额就有旅游公司补齐。

    所以说这次的赛事,在筹委会里也有旅游公司的代表,他们为了这次的广告利润也是拼了,要求赛事不但比的精彩,还要好看。

    这次在筹委会办公室内部有一个口号“掀翻环塔拉力赛,干掉达喀尔”

    这两项赛事是目前世界上排名前五的汽车拉力赛,都是一些世界上知名汽车厂商参赛的顶级赛事。

    他们有着自己的汽车研发机构,更别提汽车制造技术。

    汽车的每项性能都让他们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再进一布很难,但是也就在更进一步的过程中,才让汽车的性能再取得更进一步的可能。

    这个才是他们的目的,虽然这项赛事的花费都是一个天价,但是他们认为值得。

    各个俱乐部,包括农场里,老史领导的修理厂,里面也有一些对汽车研究很深的高手,他们也有一些启思妙想,能提高汽车的性能。

    包括老史开的那辆车,是李赟在农场的专车,不但可以爬高原,在山地、渠沟、戈壁、沙漠都能跑。

    现在的车只是外形还有点以前模样,别的都全部改造过,甚至可以防弹,底盘不但做过装甲,还能改变离地高度,可以有更好的越野通过能力。

    车里还让他给改造加装了一个小型弹药库,里面存放了足够老史和李赟两人能应付突发恐怖袭击的弹药。

    每次车子出去,老史都不让车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回来都是停到民兵营的驻地。

    车子的检修保养全部是老史亲自动手,他这一改装,车子的自重到了2吨半,原来的发动机根本不足以支撑这个车子的行驶,更别提上高原,跑沙漠了。

第三百七十二章 音乐节的开始

    里面还加装了长波电台和车载卫星电话,可以保证在山区里保持通讯畅通,本来还可以加装gps全球定位系统

    但是这台车,有时候去的地方还是需要保密。

    众所周知gps不是自己家的东西,还是避免出现泄密的事情发生。

    不过还是备了一个手持的定位设备,一般都是关闭的,除非得已,是不使用的。

    现在这辆车如果算成本的话,就光材料都比魔都那个小飞人的车子要贵的多,这还不算人工费用。

    里面很多零件都是请了一些八级大钳工手工加工出来的,可以说精度不亚于卫星火箭。

    这些还算是好弄的,关键是发动机和变速箱与整车的匹配,请教国内的汽车制造工程师,去国外请教那些大牛人物。

    可以说这辆车的整车技术算是处于国内的前列,甚至在国际上也算是有一些自己的领先地位。

    如果按照国内现有的法律法规,这辆车子是不合法的,交警部门是不会给备案登记,也就是没法拿到车牌照。

    当时这辆车的车牌是魔都的,改完车子后,要是在去魔都的交警部门备案,那真得需要和政府好好掰扯掰扯,当时还专门请教了集团的法务,他们也很为难,因为车子上所有的零件,提供不了技术证书还质量合格证。

    所以说建议还是把魔都的车牌退了,然后在边疆去军区备个案,本来就有军牌,直接挂军牌得。

    部队的车子一般不是很讲究这些地方的认证,因为他们自己的车子有时候因为任务需要,也是要做一些改动,只要是军务部门做出安全鉴定就行。

    其实要是找到政府,要求个特例,魔都的车牌也还能用,毕竟政府层面也是都知道李赟的,更何况这车子是往更安全里改,不是说把以前的车子改成有危险的。

    但是这个理都知道,问题是没有法律依据,取得这个特例不算难,但是这么办好做不好说,有点违背李赟做事的原则。

    后来还是领导知道这件事后,这也是刘义符多嘴跟他汇报工作时多提了一句。

    他让军区的军务部门联系上老史,让他把车子开到军区给做出鉴定,这样这辆车才真正的合法合规。

    其实一开始也是有点钻牛角,车子本来就加装了一个小型的弹药库,里面是需要放枪支弹药的。

    按照现行规定,这个也只能有部队才能给出具证明,就连地方公安部门都没权力出这个证明。

    不过后来老史拿着军区的证明又去了公安厅领了一个边疆的地方车牌,也没摆脱了特例。

    后来李赟也想开了,自己没有必要那么矫情,只要自己不去害人就行。

    由于音乐节跨度时间长,第一天就只有一些没有名气的上台,观看的人大多也是旅游公司组织的一个“音乐之旅”主题的游客,这些游客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文青”

    就是那种文艺青年,有点喜爱小忧伤,喜欢与众不同的那种。

    但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经济都不算富裕的那种,可能里面有一些家里有钱的,但只是少数。

    旅游公司的宣传口号就是“金秋、胡杨和音乐”

    弄得就跟什么似的,一般人摸不着里面有什么联系,也就他们那些小文艺青年,喜欢这口味。

    上午带着小庄也溜达到了音乐节的现场,老远就听到劲爆的音乐,还有在音乐里的嘶吼。

    怕走近,大声呗的音乐刺激小庄的耳膜,隔着老远就停下了。

    把他举起来,让骑到自己的脖子上。

    儿时羡慕别家的小伙伴能骑在自己爸爸的脖子上看电影,但是由于爸爸一直工作忙,下班回来,很少出去,看电影都是和哥哥一起。

    虽然现在看电影在农场也是露天的,但是都带着椅子,自己也就没机会让小庄骑在自己脖子上看电影。

    但是现在的这个音乐节让自己有这个机会可以驮着自己的儿子,以弥补自己小时的遗憾。

    音乐节的舞台搭建在胡杨林边上的一片空地上,这块地应该是一片牧草地,为了音乐节舞台的搭建,提前把牧草割了,不过牧草打完捆之后没有运走,还留在现场。

    舞台搭建的高于地面,价值半个多亿的音响系统布满的整个舞台,舞台用的闵通贵提供的建筑架管搭建,但是全新的,上面刷的是铁红色的防锈漆,包括音响的固定板也是建筑的模板。

    搭建舞台时,请来的音响专家,针对用的刚架管和模板引起的共振,建议紧固螺丝都要用橡胶垫,并且连接处也都要包裹隔音橡胶。

    每个音响的摆放位置都是为了让台上的音乐准确保真的送到台下的听众耳朵里面。

    高中低三种音响单元整整208个,把舞台和背景架上摆的满满的,远远看去,一面黑色的墙中间带有窟窿眼。

    表面上的不算,在舞台的侧面还有一套音响的控制单元摆满了一个野营房,里面的音响师就有五个,其中两个是音响工程师,为这次音乐节保驾护航。

    野营房对着舞台的一面是全开的,等晚上会把打开的板落下。

    其实舞台上还装配有灯光,但是现在是白天,灯光打开,在这个金秋灿烂的阳光里根本就没用。

    不过按照活动安排,在拖拉机大赛和越野大赛时,音乐节演出时间会改在晚上,并且越野大赛的结束颁奖仪式也就是音乐节的落幕仪式,也是在晚上,并且预约的那些老炮那天都会登台演出。

    第一天由于旅游公司组织的游客量可观,并且农场本来就有的游客,今天又是周六,疏勒不少没上班休息的也赶过来。

    音乐节不收钱的,是随时过来,随时观看,大家都是站着,不过那些草捆上,挤满了斜靠或者躺着的。

    这样的音乐节,观看姿势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听,对于登台的这些歌手,乐队,只要有人喜欢听,他们就兴奋。

    他们兴奋起来了,那音乐就有了灵魂,就有了打动人心的东西。

    听到好处时,本来是斜靠着的,身子都站直了,双手挥舞着,嘴里随着台上的音乐吼着。

第三百七十三章 要和小庄一床睡

    音乐节的第一天很成功,不论是上台的歌手和乐队,还是台下的观众,燃爆了整场的气氛。

    晚上小师妹过来吃饭,那兴高采烈的劲,比当时让她担任副总裁还兴奋。

    “师哥,我成功了,音乐节算是开局成功了!”

    “我知道,就凭我给你赞助的设备,你要是不成功也难。”

    “不是你的音响决定的,这次音乐节从开始到宣传,邀请歌手乐队,组织游客观众,我可是下了力气。”

    “你是努力不错,但是要没我赞助的设备,那些歌手可是打不到那样的效果。”

    “你的那些音响是死的,主要还是歌手的努力,还有我的精心组织。”

    “你在怎么精心组织,要是没有我的设备,唱出来的效果不好听,人家观众也不爱听。”

    “师哥,你这就不讲理了。”

    “嫂子,你也不管管我师哥。”

    “嘿嘿,你师哥说的没错,那套音响设备确实好,不亏是花了大价钱买的。”

    “啊!嫂子,你也不帮我!”

    “姐,你看师哥两口子,你的帮我,我做的那些工作,你可是看在眼里。”

    “呵呵,你们师兄妹的事,我不管。”

    “啊!姐,我的柏总,你也不管我。”

    “李伟,你就知道吃,他们欺负你老婆,你也不吭气!”

    李伟还在低头默默的吃饭,李赟看着乐的嘴里“呵呵!”的。

    小师妹用拿着筷子的手锤了一拳不吭气的李伟。

    这小子傻笑着没抬头的说:“媳妇,咱们现在在人家里,怎么也得吃饱肚子的再说。”

    老实人也有狡猾的时候!

    他说的这话,把一桌子的人都给逗乐了。

    本来在一边狂吃的小庄,听着都在笑,也停下嘴里,好奇的左右看看,问道:“小师姑,你再说什么啊,你还不快吃饭,你再不吃,都让我小姑父吃完了。”

    又一枪扎在了小师妹的心上,她看看李伟,又看看小庄,生气的说:“小庄,你也不帮小姑了吗?你可是知道的,我这次带了好多的巧克力。”

    小庄就喜欢吃巧克力,在他还躺在哪里,不会走时,小师妹有一次包里有一块巧克力,她剥开包装的纸,拿着逗小庄。

    谁知,小庄含着就不松口,知道巧克力融化,糊的他满嘴都是,他还伸出舌头舔嘴唇,那馋嘴的样,当时乐坏了旁边的人。

    从哪以后,小师妹只要是来,是非带巧克力不可。

    在家,韦欣是不给他吃巧克力的,甚至甜食都不给他吃。

    所以只有小师妹每次来给他带巧克力,也不多给他吃,有几次给他多了,都让韦欣给没收了。

    如果说全家对教育小庄支持的不好的,就是小师妹,她不但惯着小庄吃甜食,还怂恿他调皮。

    按她的说法就是,都把小庄管的跟个大人似的不好,必须得让他像个孩子那样。

    其实她说的也有道理,有个人能够惯着孩子,让他得到一些满足。

    所以虽然每次小师妹惯他,但是李赟和韦欣都从来没说过她,只是给控制着点就行。

    小孩吃多了甜食不好,但是少量的吃点,满足一下口腹之欲,也是一点乐趣,不能连孩子的这点乐趣都给剥夺了。

    怎么大人夏天烤肉啤酒的吃的不亦说乎,都知道那样吃不好,但不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嘛。

    其实这就是一个度的问题,不能太多,也不能一点没有。

    小庄听着巧克力,那眼神表情马上变了。

    “小师姑,你最好了,我吃完了,跟你去拿巧克力好嘛,今晚我陪你睡。”

    “好你个小庄,这会向着小师姑了?”

    “小师姑,我一直都跟你一帮的。”

    “好你个臭小子,还知道跟小师姑一帮的。”

    “小师姑,你也快点吃,吃完了我跟你玩。”

    “哈哈,还是我的大侄子好,等会小师姑就拿巧克力给你。”

    小庄一听,马上低下头,拼命的往嘴里扒拉碗里的饭。

    他这点还是不错,不管干什么,只要是碗里的饭,他都会吃干净,不会因为等会有巧克力吃,就不想吃碗里的饭。

    另一边,韦欣低声的跟小师妹说:“你给他少吃一点,吃完让他漱漱口,另外今晚让他回家住。”

    “对啊,今晚让他在家住,别让他打扰你和李伟。”

    “不了,今晚我不走了,跟小庄一床睡。”

    “啊!你不回去睡,住我家怎么算怎么回事?’

    “哥,今晚就让她在跟小庄一床吧,我自己回家就行。”

    “哎!怎么了,不对啊!你们俩吵架了还是怎么了?”

    “没有!”

    “哪有!”

    “哎呀,师哥,你就别问了女人家的事,你问这么多干嘛!”

    “啊!哦.......好吧,我不问了!”

    应该是她们女人那亲戚来了,在那睡都一样了,其实她特别喜欢抱着小庄睡,每次回农场,都要抽出一晚,跟小庄一起睡。

    小庄早就单独一个房间,只是每晚要陪着他睡着了后,大人再回自己的房间。

    这样不过也操心,他基本在10点多点睡,等到半夜一点左右还得过去叫他起来去卫生间,不然非得给你画地图不可。

    不过幸好,半夜叫他起来撒尿都是他奶奶和他姥姥。

    本来李赟和韦欣还不好意思。

    但是丈母娘说了:“我们老人觉少,不是你们年轻人,再说了我们中午还能睡个午觉。”

    这李赟两口才心安理得的晚上睡自己的囫囵觉。

    就连晚上哄小庄睡觉,大多也是老人哄他,有时候冯瑶姐也在他睡前给他讲故事,好让他睡。

    不过他的奶奶和姥姥给他讲的是华夏的神仙故事,冯瑶姐给他讲的是灰姑娘、蓝精灵之类的故事。

    虽然小师妹陪他一起睡,但是半夜还得老人过去叫他起来撒尿。

    现在几家人就小庄这一个孩子,都拿他当个宝。

    以前师傅和刘叔很少来农场,今年夏天他们两家也过来住了半拉月。

    师娘当着小师妹,那是把小庄稀罕的不行了,

    其实就是暗示让小师妹赶紧也生一个孩子。

    还有刘婶,那是看着小庄,眼睛就拔不出来了,只要是闲着就给胖子打电话,打通了就要孙子。

    弄的胖子后来烦了,跑来求饶,答应今年一定领媳妇回家。

第三百七十四章 老汉瓜

    看小师妹晚上是不回自己家了,李赟对李伟说:“你等会忙完,也回来吧,明早你顺便一起送她上班。”

    “好的,哥,我去趟演出场地看看就回来。

    “哦!行,你去吧。”

    “哥,要不我们搬来跟你当邻居吧!你和冯瑶姐都住这里,我过来还得老远,不方便,再说这里的环境也好。”

    “这事得问你啊!当时这是你定的做度假村,我们两家的还是我硬留的。”

    “那我让闵总再新的葡萄园里盖一批,这里等今年的订单完成后,我就把你后面那栋留下,再重新装修一下。“

    ”行,你看着弄吧,到时让师傅过来住。“

    “好的,我做一个计划,到时我让冯瑶姐看看。”

    “行,你们弄吧!”

    现在农场的气候环境条件越来越好,这两年在农场内部已经没有了沙尘暴,甚至夏天时还下了两场雨,马路上都湿了。

    虽然对于土地来说,那点雨水是远远不够,但是这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至少雨水洗干净了树叶,让翠绿的叶子更翠绿诱人。

    更何况葡萄园里的这十栋别墅,设计合理,有室外游泳池,每个房间都是落地大飘窗,视线好,窗外的葡萄园景色更好,特别是主卧设计的屋顶是电动的。

    夏天夜晚躺在床上,打开房顶的,可以看到干净纯洁的星空,嗅到野外飘来的花香和水果的香味。

    这样的设计也是小师妹不顾和李伟新婚,而留在这里的原因之一。

    这里的夜晚很静,只有仔细竖起耳朵听,才能听到葡萄园里灯光诱虫筒传来的昆虫的翅膀飞翔的声音。

    每个夜晚在这样的环境里睡眠,就连老丈人的身体现在都一直没犯病。

    秋天的农场,除了三个赛事意外,最主要的工作还是秋收。

    秋收最重要的还是瓜果,现在的农场的瓜果,不单单只有铁皮伽师瓜一种。

    现在就光甜瓜就有十几种,铁皮的、网纹的、炮弹瓜、圆形瓜、有墨绿色的、还有土色带有绿纹的、黄色的。

    还有几种是种了自己吃的,这几个品种不是不想销售到市场上,而是根本没法运输。

    其中有一个品种,老乡土话叫“老汉瓜”

    为什么叫这个名的,这个瓜是非等熟透了才能摘,也就是说最能熬时间的,一般都是下霜之后才能摘。

    光这点也不是它的特色,这种瓜最大的特色就是不能切了吃,是得用吸管喝。

    不错!就跟椰子一样,开个口用吸管喝。

    这瓜从外表上看和网纹的圆形甜瓜没什么两样,但是用手一摸就能感觉出来,熟透的瓜就跟孕妇的肚子一样,软乎乎的,里面像是让给挤了一样的。

    老汉瓜还特别能长个,8斤的还算小的,一般的都得十斤以上。

    为了采摘和运输、储存这个瓜,李赟专门定做了一批包装箱,并且做了一批货架用来在冷藏库储放这些瓜。

    由于这批瓜是用来自己吃的,种的不算多,种了20亩地,大概能产50吨左右,自己吃和招待客人是足够了。

    甜瓜不但外表不一样,就连里面的味道也是不一样,有纯甜的,那种甜是齁死人的甜。

    还有香甜的那种,只要一切开瓜,那香气就飘老远。

    但是不论是哪一种,是绝对的瓜甜汁多。

    不过现在刚开始秋收,暂时收的就只有网纹和铁皮两种,这两种也是做商品瓜最适合的品种。

    耐储放、好运输,就这两点就决定了最适合做商品瓜。

    同时也是农场种植量最大的两个品种,每个品种是足足的五万亩。

    既然小庄现在能自己走路,并且他的力气还不小,那就的开始培养参加劳动的习惯。

    不管他干的怎么样,或者是干了多少,至少要让他知道活要怎么干,每天吃的东西是树上结的还是地里长的,是圆的还是长的。

    不要到时候闹出笑话说是葡萄是树上结的,花生长在藤上,瓜是土里根上结的。

    同样的参加劳动,还是全家出动。

    早晨喝的羊骨汤,刚出炉的窝窝馕,蘸的是无花果酱,这是丈母娘自己做的,也是齁甜,不过抹在窝窝馕上正好。

    由于要干活,切了一盘的卤牛肉和马肠,又拌了一盘老虎菜。

    吃完饭,穿戴好干活的衣服,本来冯瑶姐给小庄买的是那种户外国际大品牌的童装。

    但是李赟一想那一身好几万的衣服,让他穿了去干活,实在有点可惜了。

    就让老史去民兵营部找来两套迷彩服,让妈妈和丈母娘给他改了两套小迷彩服。

    可别说,他穿上迷彩服,戴上迷彩帽,袖子挽到手腕上,露出有点婴儿肥的小手。

    “小庄新兵听我命令!立正!”

    “爸爸,立正是什么?”

    “哈哈哈.....“

    一家子在收拾准备干活的老老少少的让他这一句话逗的哈哈大笑。

    “老公,他那知道什么是立正啊,你也是,逗他干嘛!”

    “爸爸,立正是什么啊?”

    这小家伙还在下面追问呢,关键是现在的形象一点不跟穿迷彩服的军人像。

    他踩着李赟的脚,双手抱着李赟的大腿,抬起俊秀的小脸在好奇的问。

    “好儿子,等咱们干活回来,我给你军训,你就知道什么是立正了。”

    “真的啊?爸爸,那晚上我就军训。”

    “行,晚上回来,我就给你军训。”

    可怜的小家伙还不知道军训是啥意思,他也不知道立正真的要站好是多么的累。

    不过现在他是不松手的抱着李赟的大腿,没办法,双手扶着听到肩膀,提起他抱着的右腿,小心的往外面一步一步的挪。

    他感觉这样挪动带着他往外走很有趣,每挪一步就笑的“哈哈”的。

    小孩的快乐就这么简单,一点的事情就能引起他的乐趣。

    并且小孩的快乐还容易感染大人,丈母娘在后面问他:“小庄,你爸爸这样带着你高兴吗?”

    “姥姥,我高兴,以后让爸爸天天这样带我走。”

    嗨!这小家伙还有点乐趣就想一直要,他不知道快乐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方式。

    这样的方式现在他觉得快乐,说不准到他在大几岁,再这样逗他,他还觉得烦。

第三百七十五章 沾沾土,有地气

    提溜到车跟前,他还不撒手,嘴里喊着:“爸爸!还要走!”

    后面跟着的韦欣上前两步双手抱住他,嘴里说着:“好了,赶紧上车吧,等回来再让你爸爸陪你玩。”

    说完顺手给扔后座上了,后座是真皮的,弹性十足,他顺势躺下,颠了两下,自己又乐的“哈哈.....“

    现在的这辆车是个轿车,一般就在农场内用,主要还是因为在农场基本都要带着小庄,就需要车子舒适些。

    自己一家三口一辆车,后面三位老人一辆车,向着今天要采摘的瓜地出发。

    到了地头,艾则孜一家早就来了,他一家是坐着家里毛驴车来的,到了农场后,艾则孜虽然有配车,但是他老婆习惯了在山上有个毛驴车,所以家里还是养了一头毛驴,平常她自己有啥事外出都是套上毛驴车代步或者是拉点东西,也很方遍。

    看到小庄从车上蹦下来,早来的阿帕丽高兴的喊着:‘弟弟,你也要来了。”

    小庄也是很高兴的答应着:“姐姐,我来了。”

    说着就要往地里跑,但是他小看了地边的墒沟,墒沟是当时平整地后推起来的一道半米多高的土墙。

    虽然这道土墙也长满了青草,但是土太软,他那小脚踩进去就陷到土里,没到脚脖。

    其实旁边有个木板搭起的便道,可以走,但是他之看到了阿帕丽喊他,没顾别的。

    阿帕丽这几年虽然个头长高了,但是还那憨憨的性格,光招呼小庄了,也没说让他走木板便道。

    小庄看看自己的一只脚踩进土里了,应该是鞋子里进了土,有点不舒服,小嘴憋着,脸色有点不好看,没了刚才那兴奋的样子了。

    让站在车跟前看他的李赟有点好笑,刚才小车,自己在跟前护着他,他还一把推开,自己蹦下车,那牛哄哄的样子让人觉得可笑,这会就一脚踩进了土里,就马上变脸了。

    在后面下车的韦欣推了一把李赟:“你还不过去把他拎出来。”

    李赟没动,只是笑着指挥他:‘往后退一步。“

    ”哦,“

    他听话的拔出脚,往后退了一步,谁知他看到自己轻而易举的拔出脚,又来了兴趣,上前对着自己刚才踩下去的地方,又一脚踩下去。

    这会又把自己逗的“咯咯咯咯.......“

    韦欣实在看不下去了,上前把他抱回来,蹲下,扶着他,给他脱下右脚的鞋子,把鞋子倒过来,对着地面磕了几下,把灌进去的土倒出来。

    又让他抬起小脚,用手给抚了抚脚底上的土,给他穿好,又接着换另一只脚。

    他根本不知道这样是怎么回事,但就是绝对有趣,自顾自的“咯咯...“笑个不停。

    对于李赟这种教育方式,三位老人从来不多嘴,不像有的老人,看到孩子受一点委屈,就跟天塌了一样的。

    妈妈甚至认为这样的事根本就不算是个事,李赟小的时候,带到地里,根本就不管不顾的扔到一旁,顾着地里的活了,有时候李赟都自己跑丢了,再喊着四处找,就跟放羊丢了的小羊似的。

    所以说小庄鞋子进土,她认为是正常的,并且认为小孩要多赤脚接触一下土比较好,说是要接受大地的养分,有地气,对小孩好。

    也不知道她这个理论是如何得来的,但是不较惯孩子是对的。

    还没给小庄收拾好,阿帕丽从地里面沿着木板便道出来了,刚才小庄下了车后,就往土墙哪里跑,有土墙挡着,她还不知道小庄一脚踩土里去了,这回韦欣给小庄倒鞋子里面的土,才知道怎么回事。

    别看这孩子憨憨的,但是脑子确实聪明,马上就知道小庄是踩到土里了。

    她上前站到小庄面前:“哎呀,你应该走哪儿啊,你怎么踩土里去了。”

    小庄眨巴眨巴他那大眼睛,一时没听懂她说的什么意思,阿帕丽看他也是没听明白,手指着木板便道说:“得走那里。”

    这下小庄明白了,不过他的心眼也多,伸出手抓着阿帕丽的手,嘴里喊着:“姐姐,走!”

    那人小鬼大的样子,让给他弄好了鞋子里土的韦欣好气油好笑,不由的拍了他的小脑袋一下,对着阿帕丽说:“带着你弟弟慢点走。”

    这是因为那个木板便道只有30多厘米宽,人要是正常走没什么问题,但是小庄是只要迈步,那就是小跑,小孩小跑时还是很容易跑出个s型,那不小心他还能掉土里去。

    阿帕丽虽然看上去憨憨,但是毕竟大了,也知道轻重,她牵着小庄,让小庄走在前面,她弯着腰双手扶在他腰的两侧,不让小庄左右摆着走。

    两人有惊无险的过了木板便道,到了地里,阿帕丽就送了手,瓜地里还是比较算是干净利落。

    瓜垄上面都是覆盖了地膜,除了瓜秧和瓜,别的没有什么草之类的,并且长期浇水,土踩着还挺硬实的。

    不过小庄刚到地里,韦欣就逮着给他戴上了手套,并且把袖口位置给用绳系着,不让手套脱落,也防治他自己摘掉。

    这是因为瓜秧上面都有小刺,大人的手,皮糙肉厚的还没事,但是小庄那小手细皮嫩肉的,要是让瓜秧蹭上,肯定是一道血痕。

    就连阿帕丽也带了一幅手掌贴胶的手套,不管两个孩子能不能干多少活,但是也得保护好,就连员工都发了劳保手套。

    其实就是自己家不来摘瓜,也缺不了家里吃瓜,但是在家闲着也难受,并且丈母娘早就和妈妈计划好了,要摘一些放到家里的地下室里,这样吃可以方遍。

    家里的地下室本来李赟想要做个小工具房,到时家里有些杂货自己可以收拾一下。

    但是丈母娘和妈妈商量了以后,就把工具房给征用了,说是里面的工具这一年也没见用过,干脆就对到一个角落,然后又让找来闵通贵手下的木匠给搭了几个木架子。

    并且规划出了,放瓜,放白菜,放萝卜,还准备了一些坛坛罐罐,计划着做番茄酱,腌泡菜等。

    听了丈母娘的建议,妈妈那是表示坚决的支持,其实这些东西农场都有,并且做出的质量不比自己做的差,但是看两位老人那个劲头,也就不去打消她们的积极性了,不然天天闲着,对身体也不好。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740/ 第一时间欣赏沙漠中的农场最新章节! 作者:千年胡杨树所写的《沙漠中的农场》为转载作品,沙漠中的农场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沙漠中的农场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沙漠中的农场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沙漠中的农场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沙漠中的农场介绍:
当兵到边疆,期满留疆开发沙漠,开发出知名的有机农场,把沙漠变成绿洲沙漠中的农场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沙漠中的农场,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沙漠中的农场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