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我在明朝当国公TXT下载我在明朝当国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我在明朝当国公全文阅读

作者:千斤顶     我在明朝当国公txt下载     我在明朝当国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五十九章 出征福建

    杨峰很快来到了皇宫,当他跟着带路的太监进入坤宁宫的偏殿时,看到三名内阁的阁老,兵部尚书王永光等诸位大臣都在,不仅如此就连魏忠贤竟然也在里面,这不禁让杨峰感到很是意外。

    来到大明后,杨峰才知道其实历史上对于魏忠贤的描写是有偏差的。史书上的魏忠贤贪婪、嗜杀、只知道排除异己陷害忠良,但跟他接触过后杨峰才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魏忠贤固然有着诸如贪财、心狠手辣,为达到目的不折手段的缺点,但有一点他比起东林党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要强得太多。

    那就是魏忠贤会替朱由校赚钱,在杨峰到来之前他就是朱由校的钱袋子,在朝廷财政那么紧张的情况下大明依然能够勉强运转靠的就是魏忠贤捞钱的本事。而且魏忠贤这个人固然贪婪,但他不挑食,什么东西赚钱他做什么,比如先前南京的金银珠宝行之类的东西就是他创办的,赚来的银子他自己固然留了一些,但大头还是给了朱由校,这也是朱由检明知道自己的皇后张嫣把魏忠贤恨得牙痒痒的也重用魏忠贤的原因。

    而且魏忠贤为人还很低调,平日里大部分的时间都呆在司礼监处理事物,基本上很少露面,杨峰来到京城已经大半年了,至今也只见过魏忠贤两三面而已,这也是看到魏忠贤后杨峰感到奇怪的原因。

    “微臣杨峰见过陛下!”杨峰朝走到跟前朝朱由校施了一礼。

    “杨爱卿,你来啦?”看到杨峰到来,朱由校原本带着忧愁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杨峰无奈的说道:“陛下不是放了微臣六天的假吗,怎么又把微臣给喊来了?”

    赈灾的事情告一段落后,杨峰特意向朱由校请了几天假在家里陪新出声不久的孩子,虽然这次生的是个女孩,但对于第一次有孩子的杨峰来说依然是个巨大的惊喜,如今杨峰基本上一有空就会抱着孩子满院子的转悠,他对孩子的喜爱程度固然让哲哲原本有些忐忑的心放了下来,但也让海兰珠、郑妥娘和大玉儿等几女都有些吃味起来,这些天晚上都在拼命的“压榨”着杨峰。

    看到杨峰竟然当着众大臣的面跟朱由校如此随意,黄立极有些不悦的说:“江宁伯,如今陛下正和我等商议国家大事,你怎可如此没大没小,不懂尊卑礼仪?”

    杨峰眉头一掀,黄立极这话可是埋着陷阱啊,如果这话落实后传扬出去的话,一个不知礼义不知尊卑的帽子可就牢牢的扣在杨峰头上了。这个锅杨峰可不能背,他冷笑着对黄立极道:“黄阁老,你倒是说说看,杨某人怎么就没大没小不懂尊卑了?论爵位,本伯是皇上钦封的江宁伯,论品级本伯是超一品,比起你这个正二品的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要高上两级吧,可是本伯也没看到你向本伯行礼啊?难道你这个文渊阁大学士也是徒有虚名不成?”

    “你……”黄立极不禁为之气结,他这个文渊阁大学士可是仅次于建极殿大学士的存在,是最顶尖的读书人,怎么是杨峰这个靠着杀戮得来的伯爷能够比拟的?

    可他却又不能说杨峰这个江宁伯不如他,因为在建国之初老朱同志就规定了,大明地位最崇高的人除了皇帝之外就属亲王、藩王以及分封的公侯伯的勋贵了,在老朱同志看来,这些人才是大明的基石,至于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读书人那是要多少有多少,这天下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想做官的读书人。

    君不见老朱当年动不动就杀得人头滚滚,但凡是贪污五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就要剥皮充草,有些地方的官员都杀了好几茬了,可想当官的人照样如同过江之鲫。只是到了土木堡之变后武勋的力量几乎消耗一空,文管集团这才趁机崛起,更是公然喊出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谬论,到了如今文官们对于那些只会混吃等死的勋贵们很是鄙夷,但他们绝不敢公然喊出自己的身份比勋贵还要高贵的话,因为那就是公然推翻老朱定下来的制度了。

    看到黄立极被杨峰噎得说不出话来,顾秉谦不禁有些恼怒的瞪了他一眼,暗自恼怒自己这个猪队友不争气,人家杨峰跟朱由校说什么关你屁事,没看到老子这个首辅都没吭声吗,你去装什么大尾巴狼,没事去怼杨峰,你这得有多闲啊!

    朱由校眯着眼睛看着杨峰和黄立极在那里互怼,看到黄立极吃了鳖后他才摆了摆手:“好了,杨爱卿。此番朕宣你进宫也是没法子,你先看看这份奏折。”

    说罢,他指了指龙案上的奏折,站在一旁的太监赶紧上前拿起奏折双手捧起后递给了杨峰,杨峰接过奏折笑着对这名小太监点了点头,这才翻开奏折看了起来。

    偏殿里一片寂静,只有杨峰翻阅奏折的沙沙声。

    过了好一会杨峰才将奏折递还给了这名小太监,他抬起了头问朱由校道:“陛下,福建的郑芝龙叛乱,此事非同小可,郑芝龙此人臣还是略知一二的,此人桀骜不逊,野心勃勃,若是让此人在福建站稳脚跟,恐怕从今往后福建便要成多事之秋了。”

    听到这里,不止是朱由校,就连顾秉谦等人眼中露出了赞许的目光,这个杨峰确实不简单啊。他说的话跟刚才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可别忘了这个结论是他们一群人商议了良久才得出的,可杨峰仅仅只是看了这份奏章后就立即做出了判断,仅凭这份眼光就足以令人钦佩。

    朱由校面露钦佩之色道:“杨爱卿说的也正是适才朕与诸位大臣们商议的结果,诸位大人都认为应该立即派出一员得力干将率领精锐赶往福建尽快平息这场叛乱,否则若是拖得太久的话恐怕福建的局势将会变得糜烂。而黄立极则是提议由杨爱卿前去福建,顾爱卿等人也是这个意思,不知爱卿有何意见啊?”

    “这个嘛……”

    杨峰沉吟了起来,其实当他看到这份奏折的时候心里就有了预感,这件差事现在除了自己恐怕没有人能升任了。卢象升、杨国柱和虎大威三人固然可以前往福建平叛,但他们在朝中无论是威望还是实力都不如自己,况且他们还要拱卫京师,想来想去也就只有自己这个江宁伯无论是高矮胖瘦长短都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好吧!”杨峰终于答应了下来,“微臣愿意领兵前往福建平叛!”

    看到杨峰终于答应下来,朱由校不禁大喜,连声道:“关键时刻还是杨爱卿靠得住啊,朕就知道杨爱卿不会让朕失望的。”

    不仅是朱由校,顾秉谦等人看到杨峰答应去福建平叛后,心里也是松了口气。相互对视了一眼,都感到心中一块大石头落了下来,顾秉谦更是赞许道:“江宁伯不愧是国之栋梁,吾辈之楷模啊!”

    杨峰淡淡一笑,没有理会这个明显的马屁,他转头对顾秉谦道:“顾大人也别急着夸本伯,本伯虽然答应去福建平叛,但也有点小小的要求,希望得到陛下和朝廷的支持。”

    “这是自然,江宁伯请讲!”顾秉谦等人眼中露出了理所当然的神情,杨峰会提要求才是正常的,如果他不提要求他们才会担心呢。

    “第一,臣希望陛下和诸公能下一份公文,朝廷要重开海禁!”

    “什么……”

    杨峰第一个要求刚提出来,就引起了一片震动。

    顾秉谦、黄立极等人的眼珠子几乎都要凸了出来。重开海禁啊……这哪里只是个小小的要求,这是要求简直太大了好不好。

    明朝初年,沿袭唐、宋、元朝制度,继续实行政府控制经管的朝贡贸易政策。朝贡贸易导致朝廷不断赔本,以致“库藏为虚”,给大明王朝带来了越来越沉重的财政负担。

    而泥腿子出身的老朱同志又固执的认为,明朝的根本在于农业,而农业的产值足以养活大明王朝。加之那时倭寇经常袭扰沿海,所以便下达了“片板不得下海”的决定,明令禁止老百姓私自出海。

    自从下达了这个命令后,后来历代的皇帝和官员一直都奉行着这个政策,中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纵观整个大明王朝,这条禁令还是贯穿着大明王朝的两百多年的历史。

    众人沉默了一会后顾秉谦说道:“杨大人,这条可是太祖皇帝定下的祖制,不好改变啊!”

    “祖制?”杨峰冷笑起来,“既然顾阁老提到了祖制,那么咱们不妨都一一都捡起来如何,譬如太祖皇帝定下的那条但凡贪墨超过五十两银子就要剥皮充草,只有国子监出来的监生才能当官,诸位看如何啊?”

    “你……这如何使得?”黄立极也急了眼,如今大明的官绝大部分都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怎么能跟国子监那些走后门的人相比,杨峰你这么做可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啊!而且贪墨超过五十两就要剥皮充草的话,除了海瑞那样的极品之外整个大明的官员还能剩下几个人?

    “怎么……都不说话了?”杨峰面含讥笑:“你们不是口口声声都说要遵循祖制吗,现在怎么不遵循了?我算是看明白了,对于诸位大人来说但凡是对自己有利的祖制你们就要遵守,若是对自己不利的祖制就装作没看到,是这样吗?”

    饶是顾秉谦等人在官场混了大半辈子也被杨峰的话臊得老脸一红。

    杨峰继续道:“陛下,诸位大人,其实大家都明白,所谓禁海令如今对于大明来说不过就是一个笑话,是用来约束那些平头百姓的,那些江南的海商们哪家不是拥有数十条大海船,几百乃至数千的水手,他们往返于南洋与扶桑之间,每年获得的暴利何止千万。得到好处最大的是他们,但同时对海禁最拥护的也是他们,其中的原因不用我说诸位也明白吧。”

    顾秉谦等几名阁老沉默了,就连王永光这个隶属于东林党的兵部尚书也默不作声,他不是不想反驳,但这确实是事实,他想反驳也反驳不了。以前他还能用“与民争利”这个借口来反对开海禁,但当杨峰在“真理报”上将东林党人的真实面目剥得干干净净后,这个借口就成了一个笑话。

    与民争利?恐怕是跟那些有钱的富商、盐商以及海商们争利吧?

    不过作为东林党人,在这件事大事上王永光若是不说句话也不行,他想了半天才结结巴巴的说道:“开海禁实在是太过事关重大,若是贸然开了海禁,恐怕江浙一带要起渲染大波,与国无利啊。”

    顾秉谦等人也附和道:“王大人说得有道理,望陛下三思!”

    “这个嘛……”朱由校有些犹豫的看向了杨峰。

    杨峰沉吟了一下后说道:“既然如此,咱们也不是立刻就开启所有的海禁,总得一步步来嘛,咱们不如先让福建开了海禁,诸位以为如何?反正如今的福建已经被郑芝龙闹得一片狼藉,重开海禁后也不怕变得更乱,陛下以为如何?”

    朱由校转念一想也是,如今的福建经历了好几个月的战乱,早就是一片狼藉,现在即便是开了海禁,难道后果还能坏到哪里去,开了再说吧。

    想到这里,朱由校心里便有了决定:“好……就依爱卿所言,现在福建重开海禁,允许福建渔民百姓自由出入捕鱼、做生意!”

    说到最后,他又补充了一句:“当然了,要记得照章纳税!”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顾秉谦等人也知道有了杨峰的推动和朱由校的点头,福建重开海禁一事已经是无法阻止,他们也只得无奈的表示同意。

    事情既然已经定了下来,朱由校很快就下旨任命杨峰为征南大都督,率领江宁卫和南京两万大军出征福建,十日后出发。

    随着圣旨下达的还有福建重开海禁的旨意,只是这道旨意却被前一道旨意给掩盖住了……

第三百六十章 整编

    ,请二十分钟后再观看!

    时间是天启5年,如果用公元纪年的话,是1625年1月1日,这个昔日强盛的大明帝国已经逐渐迈向了没落。

    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茫茫的大学给古老的南京城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几乎全都披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已经淹没到了脚踝的大雪中艰难的跋涉着。号称“八十万居民,秦淮河上胭脂水粉十里飘香”的南京,那曾经人来人往的官道上,如今就连马车一颗无法通行了。因为在这种严酷的天气里,就连那玄武湖上原本穿梭如织的花船也停了下来。

    因为行人稀少,守护者南京城的守城士兵也变得非常懈怠,许多原本应该守在城门口的士兵将长枪随手靠在城墙上,自己则是不停的搓着双手来回走动。一边走动还一边咒骂着这个令人绝望鬼天气,偶尔有几个农夫挑着卖炭或是卖菜的农夫经过,这些历来奉行雁过拔毛的兵丁们也懒得去检查,随便挥了挥手就让他们通过了。

    大明立国两百多年以来,除了朱棣在造自己侄子的反的时候经历过兵灾,其他的的时候南京基本就没出过什么乱子。在这种承平的年代就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如今的这两个守城兵丁只盼着早点结束当值,能够早点回家喝一口热酒,然后搂着家里的婆娘在炕上好好的睡一觉,如果有兴致的话还可以把灯吹灭后做一些男人都爱做的事情。

    但是此时在南面的正阳门的城门下,守城的两名士兵却拿着冰冷的长枪,警惕的望着眼前这个装束奇特的男子,眼中露出了警惕的神色。因为这个男子身材高大,皮肤白皙,身穿一件外表看起来极为柔顺的蓝色短衫,下身则是穿着一件很少见直裤,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的头发竟然只有寸把长,这样的发型非僧非俗的,有种说不出的怪异。

    穿着一件青色夹克的杨峰,看着城门口用警惕的目光望着自己的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内心充满了一种叫做崩溃的情绪。

    “你妹的,这里还是南京吗,怎么会这么冷?”

    杨峰使劲跺着脚,虽然他是一个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南京人,但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里,这么冷的天气却很少碰到,根据他的估算,如今的气温至少有令下15度左右,这对于只穿了一件夹克的杨峰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不过,身体上的痛苦还只是一方面,最令他感到崩溃的是这个令人崩溃的时代距离他从小生长的年代足足往前推了三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任何人都感到崩溃。

    “没想到我们家祖传下来的镜子竟然还有传送功能,只是这种功能不是我想要的啊!”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杨峰使劲挥舞了一下拳头,看着不远处的城门口那两个用警惕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守城兵丁,杨峰又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整个人变得没精打采起来。

    此时的他正强迫自己接受一个事实,现在是公元1625年1月1日,而这里则是大明帝国的陪都南京,这是一名进城卖菜的老农告诉他的。而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他已经从不少于六个人的嘴里得到了证实。

    “不行,我一定要回去,否则要是继续留在这里的话我要么会疯掉,要么会饿死,没有第三种结果!”

    杨峰紧紧的握着挂在衣领口的那个圆形的物体心里暗暗发誓,当两天前因为一次“意外”而来到这里后,杨峰的思维便陷入了一种呆滞之中,那时的他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些村民就象在看外星人,而那些村民看着他也象看着疯子一般,要不是看到他长得一副身材高大貌似有些不好惹的样子,恐怕他早就被村里的几个二流子给抢个精光了。

    可即便如此,杨峰这两天的日子也堪称是水深火热。在这两天里,杨峰经常在幻想着这只是个梦而已,可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冷俄疼痛的感觉却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他这不是梦境,他确实是从二十一世纪来到了三百多年前的明朝。

    在村子里呆了两天后,杨峰就再也受不了了,虽然说杨峰在二十一世纪只是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打工仔,混了好几年依旧是一个标准的月光族,在二十一世纪属于不折不扣的i丝阶层,但好歹也是顿顿能吃饱,偶尔还时不时的出来喝点小酒打点牙祭,可到了这个时代后的两天时间里他就吃了四个参杂了大量野菜的粗粮饼子,今天早上饿得实在受不了的杨峰终于离开了那个村子,走了两个小时多的路来到了南京的城门外,他已经决定了,要是还不能找到回去的办法他宁可饿死在外面也不会再遭那份罪了。

    杨峰控制着自己有些混乱思绪,抬头打量着眼前的南京古城。

    一眼望不到边的高耸的城墙被可以修建得弯弯曲曲,就象一条银白色的巨龙,蜿蜒着伸向远方。在足足有四五丈款的护城河便种满了杨柳,树上挂满了一条条晶莹剔透的“银条”。看着这幅景色,要不是肚子不时发出“咕噜”的声音,杨峰保不齐也会赞叹出来。

    只是此时此刻,杨峰却完全没有关上景色的心情,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通过那两名守城兵丁的检查进入南京城。

    “不要灰心,一定会有办法的。今天要么进入南京城,要么就活活饿死在城外!”

    杨峰一边想一边蹲下了身子抓起了一把雪使劲的涂抹在自己的脸上,刺骨的寒意透入了他的身体,同时也让原本躁动的心开始冷静了下来。

    使劲裹了裹身上的衣服,杨峰站直了身子,又拍了拍身上的落雪,抬头看了看这座数百年后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的城墙,这才从容的迎着那两名守城的兵丁走去。

    看到杨峰走过来,两名原本正好奇的看着他的守城兵丁赶紧握紧了手中那把用普通的杂木做木杆的长枪,其中一名年纪稍大的兵丁大喝了一声:“站住,干什么的?”

    杨峰停下了脚步,看着这两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却努力装作威武状的兵丁,强自镇定的说道:“我要进城!”

    老年兵丁大声道:“你是哪人?有路引没有?”

    早已为自己想好答案的杨峰摇摇头:“我祖上是大明人,当年随三宝太监下西洋,而后便留在南洋定居,如今刚回大明哪里来的路引?再说了,如今天下承平,又有几人出门会带此物?”

    路引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古代老百姓的身份证,但凡是离乡的人都必须要由当地的官府衙门开一张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因为古代的官府和统治者一致认为老百姓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呆在家乡,不要随便外出,否则一旦人口流动得多了就容易出乱子,所以没有这个东西老百姓是不能离开家乡的,古代的朝廷希望用这种办法把老百姓牢牢的绑在土地上,不让他们离开自家的家乡。

    当然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就象南京城这等天下一等一的繁华之所每天进出的人成千上万,自然不用每个人都要查路引,否则守城的兵丁再多一百倍也不够用,也就是这两名兵丁看到杨峰装束实在太过奇异这才上来检查的。

    虽然杨峰说的也是实话,平日里那些邻村的老农或是进城卖东西的村民自然是没人问他们要路引,但看到杨峰这样衣着样貌那么怪异的人这两个守城的兵丁还是不敢随意放进去。年老的兵丁犹豫了一下后说道:“那你等一下,我去问一下上官。”

    按说守城的兵丁不会对一个没有路引的陌生人这么客气,但各朝各代都一样,看人下菜是一种传统,毕竟自己天天在这里守着,要是哪天不小心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说不定连饭碗都不保,虽然这份饭碗每个月只能领几十斤糙米和不到一两的银子,可就是这么一份看似卑微的活还有不少人盯着呢,他可不想莫名其妙就丢了饭碗。再者说了,禀报了上官之后责任就不在自己了,以后有什么事这板子也不会打到自己身上。

    很快,这名兵丁就来到了城墙后的一个藏兵洞里,他的长官也就是一名小旗正坐在那里烤火。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

第三百六十一章 接风宴

    ,请二十分钟后再观看!

    时间是天启5年,如果用公元纪年的话,是1625年1月1日,这个昔日强盛的大明帝国已经逐渐迈向了没落。

    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茫茫的大学给古老的南京城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几乎全都披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已经淹没到了脚踝的大雪中艰难的跋涉着。号称“八十万居民,秦淮河上胭脂水粉十里飘香”的南京,那曾经人来人往的官道上,如今就连马车一颗无法通行了。因为在这种严酷的天气里,就连那玄武湖上原本穿梭如织的花船也停了下来。

    因为行人稀少,守护者南京城的守城士兵也变得非常懈怠,许多原本应该守在城门口的士兵将长枪随手靠在城墙上,自己则是不停的搓着双手来回走动。一边走动还一边咒骂着这个令人绝望鬼天气,偶尔有几个农夫挑着卖炭或是卖菜的农夫经过,这些历来奉行雁过拔毛的兵丁们也懒得去检查,随便挥了挥手就让他们通过了。

    大明立国两百多年以来,除了朱棣在造自己侄子的反的时候经历过兵灾,其他的的时候南京基本就没出过什么乱子。在这种承平的年代就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如今的这两个守城兵丁只盼着早点结束当值,能够早点回家喝一口热酒,然后搂着家里的婆娘在炕上好好的睡一觉,如果有兴致的话还可以把灯吹灭后做一些男人都爱做的事情。

    但是此时在南面的正阳门的城门下,守城的两名士兵却拿着冰冷的长枪,警惕的望着眼前这个装束奇特的男子,眼中露出了警惕的神色。因为这个男子身材高大,皮肤白皙,身穿一件外表看起来极为柔顺的蓝色短衫,下身则是穿着一件很少见直裤,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的头发竟然只有寸把长,这样的发型非僧非俗的,有种说不出的怪异。

    穿着一件青色夹克的杨峰,看着城门口用警惕的目光望着自己的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内心充满了一种叫做崩溃的情绪。

    “你妹的,这里还是南京吗,怎么会这么冷?”

    杨峰使劲跺着脚,虽然他是一个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南京人,但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里,这么冷的天气却很少碰到,根据他的估算,如今的气温至少有令下15度左右,这对于只穿了一件夹克的杨峰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不过,身体上的痛苦还只是一方面,最令他感到崩溃的是这个令人崩溃的时代距离他从小生长的年代足足往前推了三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任何人都感到崩溃。

    “没想到我们家祖传下来的镜子竟然还有传送功能,只是这种功能不是我想要的啊!”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杨峰使劲挥舞了一下拳头,看着不远处的城门口那两个用警惕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守城兵丁,杨峰又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整个人变得没精打采起来。

    此时的他正强迫自己接受一个事实,现在是公元1625年1月1日,而这里则是大明帝国的陪都南京,这是一名进城卖菜的老农告诉他的。而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他已经从不少于六个人的嘴里得到了证实。

    “不行,我一定要回去,否则要是继续留在这里的话我要么会疯掉,要么会饿死,没有第三种结果!”

    杨峰紧紧的握着挂在衣领口的那个圆形的物体心里暗暗发誓,当两天前因为一次“意外”而来到这里后,杨峰的思维便陷入了一种呆滞之中,那时的他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些村民就象在看外星人,而那些村民看着他也象看着疯子一般,要不是看到他长得一副身材高大貌似有些不好惹的样子,恐怕他早就被村里的几个二流子给抢个精光了。

    可即便如此,杨峰这两天的日子也堪称是水深火热。在这两天里,杨峰经常在幻想着这只是个梦而已,可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冷俄疼痛的感觉却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他这不是梦境,他确实是从二十一世纪来到了三百多年前的明朝。

    在村子里呆了两天后,杨峰就再也受不了了,虽然说杨峰在二十一世纪只是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打工仔,混了好几年依旧是一个标准的月光族,在二十一世纪属于不折不扣的i丝阶层,但好歹也是顿顿能吃饱,偶尔还时不时的出来喝点小酒打点牙祭,可到了这个时代后的两天时间里他就吃了四个参杂了大量野菜的粗粮饼子,今天早上饿得实在受不了的杨峰终于离开了那个村子,走了两个小时多的路来到了南京的城门外,他已经决定了,要是还不能找到回去的办法他宁可饿死在外面也不会再遭那份罪了。

    杨峰控制着自己有些混乱思绪,抬头打量着眼前的南京古城。

    一眼望不到边的高耸的城墙被可以修建得弯弯曲曲,就象一条银白色的巨龙,蜿蜒着伸向远方。在足足有四五丈款的护城河便种满了杨柳,树上挂满了一条条晶莹剔透的“银条”。看着这幅景色,要不是肚子不时发出“咕噜”的声音,杨峰保不齐也会赞叹出来。

    只是此时此刻,杨峰却完全没有关上景色的心情,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通过那两名守城兵丁的检查进入南京城。

    “不要灰心,一定会有办法的。今天要么进入南京城,要么就活活饿死在城外!”

    杨峰一边想一边蹲下了身子抓起了一把雪使劲的涂抹在自己的脸上,刺骨的寒意透入了他的身体,同时也让原本躁动的心开始冷静了下来。

    使劲裹了裹身上的衣服,杨峰站直了身子,又拍了拍身上的落雪,抬头看了看这座数百年后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的城墙,这才从容的迎着那两名守城的兵丁走去。

    看到杨峰走过来,两名原本正好奇的看着他的守城兵丁赶紧握紧了手中那把用普通的杂木做木杆的长枪,其中一名年纪稍大的兵丁大喝了一声:“站住,干什么的?”

    杨峰停下了脚步,看着这两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却努力装作威武状的兵丁,强自镇定的说道:“我要进城!”

    老年兵丁大声道:“你是哪人?有路引没有?”

    早已为自己想好答案的杨峰摇摇头:“我祖上是大明人,当年随三宝太监下西洋,而后便留在南洋定居,如今刚回大明哪里来的路引?再说了,如今天下承平,又有几人出门会带此物?”

    路引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古代老百姓的身份证,但凡是离乡的人都必须要由当地的官府衙门开一张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因为古代的官府和统治者一致认为老百姓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呆在家乡,不要随便外出,否则一旦人口流动得多了就容易出乱子,所以没有这个东西老百姓是不能离开家乡的,古代的朝廷希望用这种办法把老百姓牢牢的绑在土地上,不让他们离开自家的家乡。

    当然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就象南京城这等天下一等一的繁华之所每天进出的人成千上万,自然不用每个人都要查路引,否则守城的兵丁再多一百倍也不够用,也就是这两名兵丁看到杨峰装束实在太过奇异这才上来检查的。

    虽然杨峰说的也是实话,平日里那些邻村的老农或是进城卖东西的村民自然是没人问他们要路引,但看到杨峰这样衣着样貌那么怪异的人这两个守城的兵丁还是不敢随意放进去。年老的兵丁犹豫了一下后说道:“那你等一下,我去问一下上官。”

    按说守城的兵丁不会对一个没有路引的陌生人这么客气,但各朝各代都一样,看人下菜是一种传统,毕竟自己天天在这里守着,要是哪天不小心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说不定连饭碗都不保,虽然这份饭碗每个月只能领几十斤糙米和不到一两的银子,可就是这么一份看似卑微的活还有不少人盯着呢,他可不想莫名其妙就丢了饭碗。再者说了,禀报了上官之后责任就不在自己了,以后有什么事这板子也不会打到自己身上。

    很快,这名兵丁就来到了城墙后的一个藏兵洞里,他的长官也就是一名小旗正坐在那里烤火。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

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厅里的交锋

    曾培新等人越说越大声,而且他们的座位距离卢光彪等人也不远,声音自然传到了杨峰等人的耳中。

    卢光彪的脸色一黑,提高了声音冷笑道:“下官虽不才,但也是敢作敢当,福建战事的糜烂原因有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无外乎就是两点。其一是南方卫所糜烂,让那些卫所的军士种地或许都是把好手,但若让他们上阵杀敌却是力有不殆,这样的军队碰上那些悍勇的贼寇自然是一触即溃。

    其二,郑芝龙是远近闻名的悍匪。手下拥有数千海船,两万多海匪。这些人若是看到大股的官兵便会立即逃回船上扬帆出海,等到官兵退去后就会重新上岸对我海疆进行骚扰。而且海匪仗着船快肆意在我大明海疆肆虐,一会在泉州一会来厦门,甚至还会在广东登陆,试问我大明官兵要如何歼灭他们?”

    卢光彪的声音越来越大,在大厅里不停的回荡着,“士气低迷、军士战力低下,有的卫所甚至连数百可战之兵都凑不出来,试问下官这个总督要如何抵御贼寇?”

    大厅里一片没有人说话,只有卢光彪的吼声在回荡着。杨峰不动声色,而原本在讥讽卢光彪的几名官员也低下了头,福建的卫所早就糜烂不堪,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想要凭借卫所那些穷得连饭都吃不饱的卫所军士来抵御凶悍的郑芝龙等一众匪徒不过是痴人做梦,不管他们承不承认,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卢总督,你说完了么?”良久,杨峰的声音才响了起来。

    卢光彪看向了杨峰,原本带着愤怒的脸色突然轻叹了一声,有些颓然道:“伯爷,下官的话说完了。虽然此番福建糜烂有诸着多原因,但下官身为福建总督,掌管福建军务,也有着不可推卸之责任,下官等着朝廷的决定,是撤职查办还是问罪下官绝无怨言。”

    “嗯!”

    杨峰没有想象中的怒斥,反而面带和蔼之色的点了点头。

    “卢总督、夏大人,你二人身为福建最高军政长官,对福建战事失利自然有不可推卸之责任,如何处置你二人是皇上和朝廷诸公的事情,但在朝廷旨意下来之前你二人依旧要行使手中的职责。想要问的事情已经问完,现在本伯就要宣布陛下的圣旨了。”

    说完,杨峰站了起来把手一伸,一直站在他身后的宋烨将一直捧在手中的锦盒递给了他,杨峰打开了锦盒从里面拿出了一份黄灿灿的长条形状的锦布,只见他高声喊道:“圣旨到!”

    “哗啦啦……”

    随着杨峰话音落下,整个大厅的官员们全都站了起来,朝着杨峰所在的方向跪了下去,一时间整个大厅除了杨峰再也没有一个站着的人,众人齐声喊了起来。

    “臣等恭请圣安!”

    “圣恭安!”

    杨峰打开圣旨缓缓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我大明开国之初,太祖高皇帝曾有“片板不得下海”的禁令,此番举动原本是为了防备沿海奸民与倭寇勾结,太祖此举乃英明之举。然时过境迁,如今我大明海患不断,沿海卫所已然糜烂不堪,海禁之举已然不合时宜,经朕与朝廷诸公商议,特令解除福建一地之海禁,从即日起允许福建沿海百姓下海,无论是捕鱼、经商或是迁徙均可,福建一地官府不得阻拦,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但过了好一会大厅里还是一片寂静,不少人看看杨峰后又看了看他手中的圣旨,的眼中满是震惊和不可置信的神情。

    “就这么开海禁了?大明延续了两百多年的海禁就这么解除了?谁能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更有甚者的是一些官员盯着杨峰手中这道圣旨出神,心中暗道:“这道圣旨不会是假的吧?”

    不过他们也只是想想而已,杨峰就算是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在这种事情上假传圣旨,除非是他脑袋给门压扁了才会这么做,只是朝廷为什么要开海禁?而且还只是在福建开,这一切的一切还真是令人浮想联翩啊。

    有人浮想联翩,有人皱眉沉思,也有人兴高采烈,也有人怒不可仰。

    “不可能……朝廷怎么会下这样的圣旨,这可能!”

    突然一个突兀的声音在大厅里响了起来,众人扭头一看,是一名年约三旬身穿青袍的六品官员,只见他带愤怒之色大声道:“海禁乃是我朝开国之初太祖高皇帝定下的国策,怎可擅自更改,这绝不可能!”

    “嗯!”

    众官员全都一惊,这是谁啊?竟敢在这种场合质疑圣旨,活得不耐烦了吧?

    按察使涂洪亮看到说话的人后眉头一皱,沉声喝道:“曾培新,你喝多了吧!这里是什么地方,怎容得你在此胡言乱语,来人啊,把这个酒后失言的狂徒给本官叉出去!”

    “喏!”

    旁边立刻站出来两名衙役,走到涂洪亮的身边抓住了他的胳膊就要将他拖出去。

    被抓住了胳膊的曾培新倒是颇为硬气,对着两名衙役冷哼道:“别抓我,我自己会走!”

    说完,他大步朝着外面走去,众人看着曾培新神情倒是颇为复杂,原本庄严肃穆的场合和充满了威严的圣旨被这个家伙这么一搅和倒显得很是不伦不类了。

    “慢着!”

    杨峰的声音在一旁响了起来,他将圣旨慢慢倦了起来。慢慢走到曾培新的面前威严的目光看向了他,一股无形的威压仿佛将曾培新给笼罩了起来。

    曾培新倒也颇为硬气,盯着杨峰的目光冷笑道:“怎么?伯爷莫非要为下官定下一个罪名吗?”

    杨峰轻蔑的打量了他一眼,不屑的说:“你区区一个六品小官,也配本伯亲自给你定下罪名?本伯只想问你一句,你刚才那句话是在质疑本伯在假传圣旨吗?”

    杨峰这句话直接就撕下了虚假的面具,直接将矛头指向了曾培新。

    众人看着杨峰,突然发现撕下和善面具的他就象他打仗的风格一样,眦睚必报!

第三百六十三章 水师提督

    ,请二十分钟后再观看!

    时间是天启5年,如果用公元纪年的话,是1625年1月1日,这个昔日强盛的大明帝国已经逐渐迈向了没落。

    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茫茫的大学给古老的南京城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几乎全都披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已经淹没到了脚踝的大雪中艰难的跋涉着。号称“八十万居民,秦淮河上胭脂水粉十里飘香”的南京,那曾经人来人往的官道上,如今就连马车一颗无法通行了。因为在这种严酷的天气里,就连那玄武湖上原本穿梭如织的花船也停了下来。

    因为行人稀少,守护者南京城的守城士兵也变得非常懈怠,许多原本应该守在城门口的士兵将长枪随手靠在城墙上,自己则是不停的搓着双手来回走动。一边走动还一边咒骂着这个令人绝望鬼天气,偶尔有几个农夫挑着卖炭或是卖菜的农夫经过,这些历来奉行雁过拔毛的兵丁们也懒得去检查,随便挥了挥手就让他们通过了。

    大明立国两百多年以来,除了朱棣在造自己侄子的反的时候经历过兵灾,其他的的时候南京基本就没出过什么乱子。在这种承平的年代就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如今的这两个守城兵丁只盼着早点结束当值,能够早点回家喝一口热酒,然后搂着家里的婆娘在炕上好好的睡一觉,如果有兴致的话还可以把灯吹灭后做一些男人都爱做的事情。

    但是此时在南面的正阳门的城门下,守城的两名士兵却拿着冰冷的长枪,警惕的望着眼前这个装束奇特的男子,眼中露出了警惕的神色。因为这个男子身材高大,皮肤白皙,身穿一件外表看起来极为柔顺的蓝色短衫,下身则是穿着一件很少见直裤,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的头发竟然只有寸把长,这样的发型非僧非俗的,有种说不出的怪异。

    穿着一件青色夹克的杨峰,看着城门口用警惕的目光望着自己的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内心充满了一种叫做崩溃的情绪。

    “你妹的,这里还是南京吗,怎么会这么冷?”

    杨峰使劲跺着脚,虽然他是一个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南京人,但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里,这么冷的天气却很少碰到,根据他的估算,如今的气温至少有令下15度左右,这对于只穿了一件夹克的杨峰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不过,身体上的痛苦还只是一方面,最令他感到崩溃的是这个令人崩溃的时代距离他从小生长的年代足足往前推了三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任何人都感到崩溃。

    “没想到我们家祖传下来的镜子竟然还有传送功能,只是这种功能不是我想要的啊!”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杨峰使劲挥舞了一下拳头,看着不远处的城门口那两个用警惕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守城兵丁,杨峰又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整个人变得没精打采起来。

    此时的他正强迫自己接受一个事实,现在是公元1625年1月1日,而这里则是大明帝国的陪都南京,这是一名进城卖菜的老农告诉他的。而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他已经从不少于六个人的嘴里得到了证实。

    “不行,我一定要回去,否则要是继续留在这里的话我要么会疯掉,要么会饿死,没有第三种结果!”

    杨峰紧紧的握着挂在衣领口的那个圆形的物体心里暗暗发誓,当两天前因为一次“意外”而来到这里后,杨峰的思维便陷入了一种呆滞之中,那时的他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些村民就象在看外星人,而那些村民看着他也象看着疯子一般,要不是看到他长得一副身材高大貌似有些不好惹的样子,恐怕他早就被村里的几个二流子给抢个精光了。

    可即便如此,杨峰这两天的日子也堪称是水深火热。在这两天里,杨峰经常在幻想着这只是个梦而已,可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冷俄疼痛的感觉却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他这不是梦境,他确实是从二十一世纪来到了三百多年前的明朝。

    在村子里呆了两天后,杨峰就再也受不了了,虽然说杨峰在二十一世纪只是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打工仔,混了好几年依旧是一个标准的月光族,在二十一世纪属于不折不扣的i丝阶层,但好歹也是顿顿能吃饱,偶尔还时不时的出来喝点小酒打点牙祭,可到了这个时代后的两天时间里他就吃了四个参杂了大量野菜的粗粮饼子,今天早上饿得实在受不了的杨峰终于离开了那个村子,走了两个小时多的路来到了南京的城门外,他已经决定了,要是还不能找到回去的办法他宁可饿死在外面也不会再遭那份罪了。

    杨峰控制着自己有些混乱思绪,抬头打量着眼前的南京古城。

    一眼望不到边的高耸的城墙被可以修建得弯弯曲曲,就象一条银白色的巨龙,蜿蜒着伸向远方。在足足有四五丈款的护城河便种满了杨柳,树上挂满了一条条晶莹剔透的“银条”。看着这幅景色,要不是肚子不时发出“咕噜”的声音,杨峰保不齐也会赞叹出来。

    只是此时此刻,杨峰却完全没有关上景色的心情,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通过那两名守城兵丁的检查进入南京城。

    “不要灰心,一定会有办法的。今天要么进入南京城,要么就活活饿死在城外!”

    杨峰一边想一边蹲下了身子抓起了一把雪使劲的涂抹在自己的脸上,刺骨的寒意透入了他的身体,同时也让原本躁动的心开始冷静了下来。

    使劲裹了裹身上的衣服,杨峰站直了身子,又拍了拍身上的落雪,抬头看了看这座数百年后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的城墙,这才从容的迎着那两名守城的兵丁走去。

    看到杨峰走过来,两名原本正好奇的看着他的守城兵丁赶紧握紧了手中那把用普通的杂木做木杆的长枪,其中一名年纪稍大的兵丁大喝了一声:“站住,干什么的?”

    杨峰停下了脚步,看着这两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却努力装作威武状的兵丁,强自镇定的说道:“我要进城!”

    老年兵丁大声道:“你是哪人?有路引没有?”

    早已为自己想好答案的杨峰摇摇头:“我祖上是大明人,当年随三宝太监下西洋,而后便留在南洋定居,如今刚回大明哪里来的路引?再说了,如今天下承平,又有几人出门会带此物?”

    路引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古代老百姓的身份证,但凡是离乡的人都必须要由当地的官府衙门开一张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因为古代的官府和统治者一致认为老百姓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呆在家乡,不要随便外出,否则一旦人口流动得多了就容易出乱子,所以没有这个东西老百姓是不能离开家乡的,古代的朝廷希望用这种办法把老百姓牢牢的绑在土地上,不让他们离开自家的家乡。

    当然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就象南京城这等天下一等一的繁华之所每天进出的人成千上万,自然不用每个人都要查路引,否则守城的兵丁再多一百倍也不够用,也就是这两名兵丁看到杨峰装束实在太过奇异这才上来检查的。

    虽然杨峰说的也是实话,平日里那些邻村的老农或是进城卖东西的村民自然是没人问他们要路引,但看到杨峰这样衣着样貌那么怪异的人这两个守城的兵丁还是不敢随意放进去。年老的兵丁犹豫了一下后说道:“那你等一下,我去问一下上官。”

    按说守城的兵丁不会对一个没有路引的陌生人这么客气,但各朝各代都一样,看人下菜是一种传统,毕竟自己天天在这里守着,要是哪天不小心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说不定连饭碗都不保,虽然这份饭碗每个月只能领几十斤糙米和不到一两的银子,可就是这么一份看似卑微的活还有不少人盯着呢,他可不想莫名其妙就丢了饭碗。再者说了,禀报了上官之后责任就不在自己了,以后有什么事这板子也不会打到自己身上。

    很快,这名兵丁就来到了城墙后的一个藏兵洞里,他的长官也就是一名小旗正坐在那里烤火。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

第三百六十四章 郑芝龙

    ,请二十分钟后再观看!

    时间是天启5年,如果用公元纪年的话,是1625年1月1日,这个昔日强盛的大明帝国已经逐渐迈向了没落。

    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茫茫的大学给古老的南京城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几乎全都披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已经淹没到了脚踝的大雪中艰难的跋涉着。号称“八十万居民,秦淮河上胭脂水粉十里飘香”的南京,那曾经人来人往的官道上,如今就连马车一颗无法通行了。因为在这种严酷的天气里,就连那玄武湖上原本穿梭如织的花船也停了下来。

    因为行人稀少,守护者南京城的守城士兵也变得非常懈怠,许多原本应该守在城门口的士兵将长枪随手靠在城墙上,自己则是不停的搓着双手来回走动。一边走动还一边咒骂着这个令人绝望鬼天气,偶尔有几个农夫挑着卖炭或是卖菜的农夫经过,这些历来奉行雁过拔毛的兵丁们也懒得去检查,随便挥了挥手就让他们通过了。

    大明立国两百多年以来,除了朱棣在造自己侄子的反的时候经历过兵灾,其他的的时候南京基本就没出过什么乱子。在这种承平的年代就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如今的这两个守城兵丁只盼着早点结束当值,能够早点回家喝一口热酒,然后搂着家里的婆娘在炕上好好的睡一觉,如果有兴致的话还可以把灯吹灭后做一些男人都爱做的事情。

    但是此时在南面的正阳门的城门下,守城的两名士兵却拿着冰冷的长枪,警惕的望着眼前这个装束奇特的男子,眼中露出了警惕的神色。因为这个男子身材高大,皮肤白皙,身穿一件外表看起来极为柔顺的蓝色短衫,下身则是穿着一件很少见直裤,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的头发竟然只有寸把长,这样的发型非僧非俗的,有种说不出的怪异。

    穿着一件青色夹克的杨峰,看着城门口用警惕的目光望着自己的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内心充满了一种叫做崩溃的情绪。

    “你妹的,这里还是南京吗,怎么会这么冷?”

    杨峰使劲跺着脚,虽然他是一个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南京人,但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里,这么冷的天气却很少碰到,根据他的估算,如今的气温至少有令下15度左右,这对于只穿了一件夹克的杨峰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不过,身体上的痛苦还只是一方面,最令他感到崩溃的是这个令人崩溃的时代距离他从小生长的年代足足往前推了三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任何人都感到崩溃。

    “没想到我们家祖传下来的镜子竟然还有传送功能,只是这种功能不是我想要的啊!”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杨峰使劲挥舞了一下拳头,看着不远处的城门口那两个用警惕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守城兵丁,杨峰又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整个人变得没精打采起来。

    此时的他正强迫自己接受一个事实,现在是公元1625年1月1日,而这里则是大明帝国的陪都南京,这是一名进城卖菜的老农告诉他的。而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他已经从不少于六个人的嘴里得到了证实。

    “不行,我一定要回去,否则要是继续留在这里的话我要么会疯掉,要么会饿死,没有第三种结果!”

    杨峰紧紧的握着挂在衣领口的那个圆形的物体心里暗暗发誓,当两天前因为一次“意外”而来到这里后,杨峰的思维便陷入了一种呆滞之中,那时的他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些村民就象在看外星人,而那些村民看着他也象看着疯子一般,要不是看到他长得一副身材高大貌似有些不好惹的样子,恐怕他早就被村里的几个二流子给抢个精光了。

    可即便如此,杨峰这两天的日子也堪称是水深火热。在这两天里,杨峰经常在幻想着这只是个梦而已,可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冷俄疼痛的感觉却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他这不是梦境,他确实是从二十一世纪来到了三百多年前的明朝。

    在村子里呆了两天后,杨峰就再也受不了了,虽然说杨峰在二十一世纪只是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打工仔,混了好几年依旧是一个标准的月光族,在二十一世纪属于不折不扣的i丝阶层,但好歹也是顿顿能吃饱,偶尔还时不时的出来喝点小酒打点牙祭,可到了这个时代后的两天时间里他就吃了四个参杂了大量野菜的粗粮饼子,今天早上饿得实在受不了的杨峰终于离开了那个村子,走了两个小时多的路来到了南京的城门外,他已经决定了,要是还不能找到回去的办法他宁可饿死在外面也不会再遭那份罪了。

    杨峰控制着自己有些混乱思绪,抬头打量着眼前的南京古城。

    一眼望不到边的高耸的城墙被可以修建得弯弯曲曲,就象一条银白色的巨龙,蜿蜒着伸向远方。在足足有四五丈款的护城河便种满了杨柳,树上挂满了一条条晶莹剔透的“银条”。看着这幅景色,要不是肚子不时发出“咕噜”的声音,杨峰保不齐也会赞叹出来。

    只是此时此刻,杨峰却完全没有关上景色的心情,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通过那两名守城兵丁的检查进入南京城。

    “不要灰心,一定会有办法的。今天要么进入南京城,要么就活活饿死在城外!”

    杨峰一边想一边蹲下了身子抓起了一把雪使劲的涂抹在自己的脸上,刺骨的寒意透入了他的身体,同时也让原本躁动的心开始冷静了下来。

    使劲裹了裹身上的衣服,杨峰站直了身子,又拍了拍身上的落雪,抬头看了看这座数百年后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的城墙,这才从容的迎着那两名守城的兵丁走去。

    看到杨峰走过来,两名原本正好奇的看着他的守城兵丁赶紧握紧了手中那把用普通的杂木做木杆的长枪,其中一名年纪稍大的兵丁大喝了一声:“站住,干什么的?”

    杨峰停下了脚步,看着这两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却努力装作威武状的兵丁,强自镇定的说道:“我要进城!”

    老年兵丁大声道:“你是哪人?有路引没有?”

    早已为自己想好答案的杨峰摇摇头:“我祖上是大明人,当年随三宝太监下西洋,而后便留在南洋定居,如今刚回大明哪里来的路引?再说了,如今天下承平,又有几人出门会带此物?”

    路引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古代老百姓的身份证,但凡是离乡的人都必须要由当地的官府衙门开一张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因为古代的官府和统治者一致认为老百姓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呆在家乡,不要随便外出,否则一旦人口流动得多了就容易出乱子,所以没有这个东西老百姓是不能离开家乡的,古代的朝廷希望用这种办法把老百姓牢牢的绑在土地上,不让他们离开自家的家乡。

    当然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就象南京城这等天下一等一的繁华之所每天进出的人成千上万,自然不用每个人都要查路引,否则守城的兵丁再多一百倍也不够用,也就是这两名兵丁看到杨峰装束实在太过奇异这才上来检查的。

    虽然杨峰说的也是实话,平日里那些邻村的老农或是进城卖东西的村民自然是没人问他们要路引,但看到杨峰这样衣着样貌那么怪异的人这两个守城的兵丁还是不敢随意放进去。年老的兵丁犹豫了一下后说道:“那你等一下,我去问一下上官。”

    按说守城的兵丁不会对一个没有路引的陌生人这么客气,但各朝各代都一样,看人下菜是一种传统,毕竟自己天天在这里守着,要是哪天不小心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说不定连饭碗都不保,虽然这份饭碗每个月只能领几十斤糙米和不到一两的银子,可就是这么一份看似卑微的活还有不少人盯着呢,他可不想莫名其妙就丢了饭碗。再者说了,禀报了上官之后责任就不在自己了,以后有什么事这板子也不会打到自己身上。

    很快,这名兵丁就来到了城墙后的一个藏兵洞里,他的长官也就是一名小旗正坐在那里烤火。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很快,这名兵丁就来到了城墙后的一个藏兵洞里,他的长官也就是一名小旗正坐在那里烤火。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很快,这名兵丁就来到了城墙后的一个藏兵洞里,他的长官也就是一名小旗正坐在那里烤火。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很快,这名兵丁就来到了城墙后的一个藏兵洞里,他的长官也就是一名小旗正坐在那里烤火。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第三百六十五章 拒绝

    ,请二十分钟后再观看!

    时间是天启5年,如果用公元纪年的话,是1625年1月1日,这个昔日强盛的大明帝国已经逐渐迈向了没落。

    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茫茫的大学给古老的南京城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几乎全都披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已经淹没到了脚踝的大雪中艰难的跋涉着。号称“八十万居民,秦淮河上胭脂水粉十里飘香”的南京,那曾经人来人往的官道上,如今就连马车一颗无法通行了。因为在这种严酷的天气里,就连那玄武湖上原本穿梭如织的花船也停了下来。

    因为行人稀少,守护者南京城的守城士兵也变得非常懈怠,许多原本应该守在城门口的士兵将长枪随手靠在城墙上,自己则是不停的搓着双手来回走动。一边走动还一边咒骂着这个令人绝望鬼天气,偶尔有几个农夫挑着卖炭或是卖菜的农夫经过,这些历来奉行雁过拔毛的兵丁们也懒得去检查,随便挥了挥手就让他们通过了。

    大明立国两百多年以来,除了朱棣在造自己侄子的反的时候经历过兵灾,其他的的时候南京基本就没出过什么乱子。在这种承平的年代就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如今的这两个守城兵丁只盼着早点结束当值,能够早点回家喝一口热酒,然后搂着家里的婆娘在炕上好好的睡一觉,如果有兴致的话还可以把灯吹灭后做一些男人都爱做的事情。

    但是此时在南面的正阳门的城门下,守城的两名士兵却拿着冰冷的长枪,警惕的望着眼前这个装束奇特的男子,眼中露出了警惕的神色。因为这个男子身材高大,皮肤白皙,身穿一件外表看起来极为柔顺的蓝色短衫,下身则是穿着一件很少见直裤,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的头发竟然只有寸把长,这样的发型非僧非俗的,有种说不出的怪异。

    穿着一件青色夹克的杨峰,看着城门口用警惕的目光望着自己的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内心充满了一种叫做崩溃的情绪。

    “你妹的,这里还是南京吗,怎么会这么冷?”

    杨峰使劲跺着脚,虽然他是一个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南京人,但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里,这么冷的天气却很少碰到,根据他的估算,如今的气温至少有令下15度左右,这对于只穿了一件夹克的杨峰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不过,身体上的痛苦还只是一方面,最令他感到崩溃的是这个令人崩溃的时代距离他从小生长的年代足足往前推了三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任何人都感到崩溃。

    “没想到我们家祖传下来的镜子竟然还有传送功能,只是这种功能不是我想要的啊!”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杨峰使劲挥舞了一下拳头,看着不远处的城门口那两个用警惕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守城兵丁,杨峰又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整个人变得没精打采起来。

    此时的他正强迫自己接受一个事实,现在是公元1625年1月1日,而这里则是大明帝国的陪都南京,这是一名进城卖菜的老农告诉他的。而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他已经从不少于六个人的嘴里得到了证实。

    “不行,我一定要回去,否则要是继续留在这里的话我要么会疯掉,要么会饿死,没有第三种结果!”

    杨峰紧紧的握着挂在衣领口的那个圆形的物体心里暗暗发誓,当两天前因为一次“意外”而来到这里后,杨峰的思维便陷入了一种呆滞之中,那时的他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些村民就象在看外星人,而那些村民看着他也象看着疯子一般,要不是看到他长得一副身材高大貌似有些不好惹的样子,恐怕他早就被村里的几个二流子给抢个精光了。

    可即便如此,杨峰这两天的日子也堪称是水深火热。在这两天里,杨峰经常在幻想着这只是个梦而已,可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冷俄疼痛的感觉却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他这不是梦境,他确实是从二十一世纪来到了三百多年前的明朝。

    在村子里呆了两天后,杨峰就再也受不了了,虽然说杨峰在二十一世纪只是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打工仔,混了好几年依旧是一个标准的月光族,在二十一世纪属于不折不扣的i丝阶层,但好歹也是顿顿能吃饱,偶尔还时不时的出来喝点小酒打点牙祭,可到了这个时代后的两天时间里他就吃了四个参杂了大量野菜的粗粮饼子,今天早上饿得实在受不了的杨峰终于离开了那个村子,走了两个小时多的路来到了南京的城门外,他已经决定了,要是还不能找到回去的办法他宁可饿死在外面也不会再遭那份罪了。

    杨峰控制着自己有些混乱思绪,抬头打量着眼前的南京古城。

    一眼望不到边的高耸的城墙被可以修建得弯弯曲曲,就象一条银白色的巨龙,蜿蜒着伸向远方。在足足有四五丈款的护城河便种满了杨柳,树上挂满了一条条晶莹剔透的“银条”。看着这幅景色,要不是肚子不时发出“咕噜”的声音,杨峰保不齐也会赞叹出来。

    只是此时此刻,杨峰却完全没有关上景色的心情,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通过那两名守城兵丁的检查进入南京城。

    “不要灰心,一定会有办法的。今天要么进入南京城,要么就活活饿死在城外!”

    杨峰一边想一边蹲下了身子抓起了一把雪使劲的涂抹在自己的脸上,刺骨的寒意透入了他的身体,同时也让原本躁动的心开始冷静了下来。

    使劲裹了裹身上的衣服,杨峰站直了身子,又拍了拍身上的落雪,抬头看了看这座数百年后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的城墙,这才从容的迎着那两名守城的兵丁走去。

    看到杨峰走过来,两名原本正好奇的看着他的守城兵丁赶紧握紧了手中那把用普通的杂木做木杆的长枪,其中一名年纪稍大的兵丁大喝了一声:“站住,干什么的?”

    杨峰停下了脚步,看着这两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却努力装作威武状的兵丁,强自镇定的说道:“我要进城!”

    老年兵丁大声道:“你是哪人?有路引没有?”

    早已为自己想好答案的杨峰摇摇头:“我祖上是大明人,当年随三宝太监下西洋,而后便留在南洋定居,如今刚回大明哪里来的路引?再说了,如今天下承平,又有几人出门会带此物?”

    路引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古代老百姓的身份证,但凡是离乡的人都必须要由当地的官府衙门开一张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因为古代的官府和统治者一致认为老百姓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呆在家乡,不要随便外出,否则一旦人口流动得多了就容易出乱子,所以没有这个东西老百姓是不能离开家乡的,古代的朝廷希望用这种办法把老百姓牢牢的绑在土地上,不让他们离开自家的家乡。

    当然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就象南京城这等天下一等一的繁华之所每天进出的人成千上万,自然不用每个人都要查路引,否则守城的兵丁再多一百倍也不够用,也就是这两名兵丁看到杨峰装束实在太过奇异这才上来检查的。

    虽然杨峰说的也是实话,平日里那些邻村的老农或是进城卖东西的村民自然是没人问他们要路引,但看到杨峰这样衣着样貌那么怪异的人这两个守城的兵丁还是不敢随意放进去。年老的兵丁犹豫了一下后说道:“那你等一下,我去问一下上官。”

    按说守城的兵丁不会对一个没有路引的陌生人这么客气,但各朝各代都一样,看人下菜是一种传统,毕竟自己天天在这里守着,要是哪天不小心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说不定连饭碗都不保,虽然这份饭碗每个月只能领几十斤糙米和不到一两的银子,可就是这么一份看似卑微的活还有不少人盯着呢,他可不想莫名其妙就丢了饭碗。再者说了,禀报了上官之后责任就不在自己了,以后有什么事这板子也不会打到自己身上。

    很快,这名兵丁就来到了城墙后的一个藏兵洞里,他的长官也就是一名小旗正坐在那里烤火。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很快,这名兵丁就来到了城墙后的一个藏兵洞里,他的长官也就是一名小旗正坐在那里烤火。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很快,这名兵丁就来到了城墙后的一个藏兵洞里,他的长官也就是一名小旗正坐在那里烤火。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很快,这名兵丁就来到了城墙后的一个藏兵洞里,他的长官也就是一名小旗正坐在那里烤火。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

第三百六十六章 原因

    “拒绝了你借调工匠的要求?”

    杨峰的神情有些古怪起来,他看着卢光彪不语,直到看得卢光彪神情都有些不自然后才说道:“本伯没听错吧?你可是福建一省总督,朝廷任命的福建水师提督,那些海商们有多大的胆子,竟然连你的面子都不卖?”

    卢光彪的脸涨成了猪肝色,良久才有些不甘的说了句:“下官虽是福建总督,但这些海商们一个个背景通天,加之他们的势力在福建可谓是盘根错节,下官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不是吧,这么狠?”

    杨峰这次可是真的被惊到了,卢光彪是什么人?他可是福建的第二号人物,用现代的话来说他就相当于某个省军区的司令员了,那些海商再厉害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群商人,谁给他们的胆子敢驳一名总督的面子。

    看到杨峰脸上满是怀疑的神情,卢光彪有些羞愧又有些无奈的轻叹了一声:“伯爷您是第一次来福建,不知道这些海商的厉害,且听下官为您道来。”

    接下来,卢光彪一五一十的将情况告诉了杨峰。

    原来,福建作为一个多山少地的沿海省份,百姓的生活非常的困苦,作为一个濒临沿海的省份朝廷又下了禁海令,这就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了。

    当然了,这份禁海令也只能针对普通的老百姓,那些有钱有势力的商人自然是不在其中的。不仅如此,经过上百年的发展,这些海商的势力已经将势力遍布到了整个福建,到了现在他们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采购、运输、销售以及造船、修船于一体的庞大利益集团,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些海商们甚至还组建了自己的武装商队。

    有人或许要问了,既然这些海商们拥有这么庞大的势力,甚至还拥有武装商船,那么官府就不管么?答案很简单,因为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这些海商们早就编织了一个遍布福建的利益网,如果想要动这些海商,那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历任的福建巡抚、总督和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员虽然都知道这些海商的所作所为,但在重重顾忌下也不得不容忍了这些人的存在,更何况一旦有官员上任,这些海商们第一个就会用银子将他们喂饱,这些官员们也就睁只眼闭只眼的顺水推舟的默认了这些人的存在了。

    其实别看大明禁海了两百多年,但福建的造船业一点也不落后,甚至还非常的繁荣,不过这些造船的作坊和工匠并不属于朝廷,而是属于那些海商私人所有,所以卢光彪在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了这些海商想要借调一些工匠来打造战船,但是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他的要求竟然被拒绝了。

    懵逼了半天后,怒气冲冲的卢光彪找到了这些工匠背后的老板,但是令他感到心寒的是他得到的答复是就在前些日子那些工匠接到了江浙等地那些海上们的邀请,已经在前几日赶赴到了江浙等地,现在已经不在福建了。

    听到这个答复后,卢光彪差点没吐出一口老血,他第一个反映就是这些海商的胆子也太大了,他要命人将这些海商全都拿下来。

    只是这个念头刚浮现在脑海就被他否决了,虽然他是一省总督,对于一般人来说他就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存在,但这些海商还未必就怵他,作为一个盘踞在福建已经上百年的利益集团,想要动它们需要顾忌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尽管非常不情愿,但卢光彪还是不得不咽下了这口闷气。

    听了卢光彪的诉说后,杨峰眉头紧皱。在来之前他就预料到一旦自己宣布了解除福建省的海禁后,那些海商肯定会非常不满,只是他却没料到这些海商竟然会玩这么一手釜底抽薪的把戏。你不是要重建福建水师么?你们不是没有足够的工匠么?那好,我就把我们所有的工匠都藏起来,让你们找不到他们,我倒要看你们怎么造船。

    要知道一个合格的造船工匠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出来的,那得需要少则数年多则数十年才能培养出一个手艺高超的工匠,卢光彪本事再大也变不出那么多工匠来。

    沉吟了良久,杨峰才问道:“卢大人,你适才说若是有了造船的图纸,咱们朝廷的工匠们才能按照图纸造出战船来?”

    “这个……”

    卢光彪也有些迷糊,他有些支支吾吾的说:“造船并非是下官所长,下官也不是很清楚。”

    “那就让有造船经验的工匠来跟本伯说。”杨峰毫不客气的说道:“你马上将咱们的工匠请过来,本伯亲自问他们。”

    看着杨峰威严的目光和不悦的神情,卢光彪只觉得额头一阵发烫,赶紧连胜道:“是……下官这就去!”

    时间不长,两刻钟后,卢光彪将三名工匠带到了杨峰的面前,一见面三人就拜倒在地口中高呼道:“草民拜见伯爷,愿伯爷吉祥安康!”

    没等三人拜倒,杨峰就抢先将三人扶了起来。看着这三名头发花白衣衫褴褛的工匠,杨峰只感到一阵心酸,卢光彪既然能将这三人带来,就证明这三个人是有真本事的,这样的人才若是放在后世至少也得是高级工程师甚至是教授级别的人物,走到哪都会被人所尊重,可在这个时代,他们却只是一名身份低贱的匠户。

    “万恶的匠户制度!”

    杨峰心里不禁将这个制度的制定者老朱同志又给臭骂了一遍。

    尽管心里在暗自骂老朱同志,但杨峰的脸上却露出了温和的笑容,笑着对三人道:“三位老人家快快请起,本伯之所以将三位请来是有一些造船的事情想要请教三位,还望三位老人家不吝赐教。”

    看到堂堂一名伯爷竟然对他们这般礼贤下士,三名老匠户不禁又是感动又是惶恐,其中一名年纪最大的匠户有些惊慌的说道:“伯爷千万莫要如此说话,这实在是太折煞草民了,伯爷有话尽管垂询,草民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好,三位老人家请坐!”

    杨峰带着和蔼的笑容问道:“还未请教三位老人家的高姓大名呢?”

    为首的老人赶紧答道:“不敢有劳伯爷垂询,草民本姓马,家里人没啥学问,加之在家里排行老三,年轻的时候人称马老三,如今老了人们都称呼草民为马老汉。这两位都是和老朽一同长大的邻居,左边这位叫胡阿牛,右边这位叫许阿生。”

    “好,那本伯就称呼您为马老伯吧。”杨峰哈哈笑了起来,虽然马老汉嘴里连称不敢,但心里却是异常的感动。

    杨峰应了一声,明人搬来了凳子请三位老工匠坐下来,看着三位老人只座了半边屁股,脸上还露出的不安的神情他心里就是一叹。不过嘴里却说道:“三位老人家,本伯今日请三位来就是想问一下。如今朝廷打算在一两年之内重建福建水师,想要建造大量的战船,不知如今的匠户们能否胜任啊?”

    “打造大量的战船。”

    为首的马老汉沉吟了一下才说道:“伯爷,实不相瞒。如今会造船的工匠虽然不少,但大多数都被各个造船作坊的掌柜给搜罗去了,生下来属于的朝廷匠户中会造船的人已经不多了。而且建造诸如大福船、沙船的图纸不是残破不堪就是已经不见了踪影,即便是老朽等人能勉强做工,但时间恐怕也会很长。加之合格的造船工匠实在太少,若无大量工匠相助,伯爷若想在一两年之内重建水师恐怕非常的困难。”

    说完,马老汉小心翼翼的看着杨峰,生怕这位伯爷会大发雷霆命人把自己三人拖出去给砍了脑袋,象他们这样的匠户哪怕是死在大街上都没人多看一眼。

    当他看到杨峰脸色平和没有发怒的迹象时他这才稍微安心了点,过了一会只听到杨峰的声音响了起来:“老人家,若是本伯能够弄来造船的图纸呢,你们能按照图纸将船造出来吗?”

    听到这里,马老汉不禁挺起了胸膛:“伯爷说哪里话,草民等人就是吃这碗饭的,若是有了图纸草民等人还造不出船来,还不如买块豆腐撞死算了。您尽管放心好了,只要有了详细的图纸,老朽一定能为您造出战船来。”

    不料杨峰却摇头道:“不,本伯不是说要造一两艘战船出来,而是同时造数十艘上百艘的战船,你们能造出来吗?”

    “这个嘛……”

    马老汉讲犹豫了一下,这才苦笑道:“伯爷,实不相瞒,由于朝廷很久就不曾打造新船了,许多人祖传的手艺也都失传了。现在会造船的工匠也是越来越少,伯爷若是想要打造几艘战船的话老朽等人尚可为您召集起数百人为您做事,可若是同时建造数十艘乃至上百艘战船,那么需要的工匠就实在太多了,咱们凑不出那么多人来啊。”

    “凑不出咱们就去培养嘛。”杨峰看着三名老人目光炯炯,大手一摆:“老人家,本伯答应你们,从即日你们的饷银提升为每个月一石粮食,三两银子。那些一般的工匠则是每个月一石粮食、二两银子,工匠学徒则是每个月五斗粮食一两银子,若是能按照本伯的图纸建造出合格的战船,本伯必然不吝封赏,你们觉得如何啊?”

    “什么?”

    三名老工匠只觉得耳边响起了一阵轰鸣声,全都不可置信的看向了杨峰,为首的马老汉颤巍巍的说。

    “伯……伯爷,您此言当真。”

    “当然是真的,本伯骗你们有什么好处?”

    杨峰笑吟吟的说:“还有一件事本伯要告诉你们,从今儿起,你们要招收学徒,大量的学徒。越多约好,本伯可以答应你们,每交出一名合格的工匠,本伯就奖赏你们三十两银子,你们教出来的学徒越多挣的银子也就越多。你们以为如何啊?”

    “这……”

    马老汉三人先是犹豫了一下,自古以来华夏人有个不好的陋习,无论是匠户还是别的行业,但凡是有了一门手艺后都会秉承着传子不传女的想法将手艺牢牢的攥在手里,甚至宁愿带进棺材里也不传授给别人,这样就导致了许多高深的手艺就这么失传了。

    造船的手艺虽然不是什么独门绝技,但马老汉等三人也不愿意随便传授给别人,可现在听杨峰这么一说,教出一个合格的学徒就有三十两银子的好处费,这就不一样了。

    一个学徒三十两十个学徒就是三百两,三百两银子足够普通人在乡下置数十亩的田地了,虽然他们身为匠户是不可以买田地,但不买田地可以买房子啊,如果能买下几栋房子传给自家那几个不成器的儿子,他们即便是死了也有面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了。

    思量了好久之后,马老汉一拍大腿,“好,既然伯爷都这么仁义了,草民等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草民自然是愿意的。”

    “那就好!”

    看到马老汉答应了下来,杨峰又转头对旁边的胡阿牛和许阿生道:“两位老人家,您两位的意见呢?”

    胡阿牛一咬牙:“连马老汉这个倔老头都答应了,草民等人自然也没有什么异议,从今王后就把这条命卖给您了!”

    “好!”

    杨峰大笑着站了起来,他对一旁一直没说话的卢光彪道:“卢大人,从今往后马老汉等人的待遇就按照本伯刚才说的办,你马上组织人手招募水师,另外再给马老汉等人预支一个月的饷银,让他们吃点好的再买身衣裳,好好养几日,本伯要出门一些日子。这些日子你组织人手采购造船的木材以及材料器械,半个月后等图纸到了咱们正式动工,能做到吗?”

    “伯爷您放心好了,下官若是连这点事都做不好,还不如回家带孩子好了。”卢光彪很快就把这件事给应承了下来。

    在交待玩事情之后,当天夜里杨峰便趁着月光回到了现代社会。

第三百六十七章 战舰资料

    ,请二十分钟后再观看!

    时间是天启5年,如果用公元纪年的话,是1625年1月1日,这个昔日强盛的大明帝国已经逐渐迈向了没落。

    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茫茫的大学给古老的南京城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几乎全都披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已经淹没到了脚踝的大雪中艰难的跋涉着。号称“八十万居民,秦淮河上胭脂水粉十里飘香”的南京,那曾经人来人往的官道上,如今就连马车一颗无法通行了。因为在这种严酷的天气里,就连那玄武湖上原本穿梭如织的花船也停了下来。

    因为行人稀少,守护者南京城的守城士兵也变得非常懈怠,许多原本应该守在城门口的士兵将长枪随手靠在城墙上,自己则是不停的搓着双手来回走动。一边走动还一边咒骂着这个令人绝望鬼天气,偶尔有几个农夫挑着卖炭或是卖菜的农夫经过,这些历来奉行雁过拔毛的兵丁们也懒得去检查,随便挥了挥手就让他们通过了。

    大明立国两百多年以来,除了朱棣在造自己侄子的反的时候经历过兵灾,其他的的时候南京基本就没出过什么乱子。在这种承平的年代就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如今的这两个守城兵丁只盼着早点结束当值,能够早点回家喝一口热酒,然后搂着家里的婆娘在炕上好好的睡一觉,如果有兴致的话还可以把灯吹灭后做一些男人都爱做的事情。

    但是此时在南面的正阳门的城门下,守城的两名士兵却拿着冰冷的长枪,警惕的望着眼前这个装束奇特的男子,眼中露出了警惕的神色。因为这个男子身材高大,皮肤白皙,身穿一件外表看起来极为柔顺的蓝色短衫,下身则是穿着一件很少见直裤,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的头发竟然只有寸把长,这样的发型非僧非俗的,有种说不出的怪异。

    穿着一件青色夹克的杨峰,看着城门口用警惕的目光望着自己的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内心充满了一种叫做崩溃的情绪。

    “你妹的,这里还是南京吗,怎么会这么冷?”

    杨峰使劲跺着脚,虽然他是一个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南京人,但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里,这么冷的天气却很少碰到,根据他的估算,如今的气温至少有令下15度左右,这对于只穿了一件夹克的杨峰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不过,身体上的痛苦还只是一方面,最令他感到崩溃的是这个令人崩溃的时代距离他从小生长的年代足足往前推了三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任何人都感到崩溃。

    “没想到我们家祖传下来的镜子竟然还有传送功能,只是这种功能不是我想要的啊!”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杨峰使劲挥舞了一下拳头,看着不远处的城门口那两个用警惕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守城兵丁,杨峰又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整个人变得没精打采起来。

    此时的他正强迫自己接受一个事实,现在是公元1625年1月1日,而这里则是大明帝国的陪都南京,这是一名进城卖菜的老农告诉他的。而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他已经从不少于六个人的嘴里得到了证实。

    “不行,我一定要回去,否则要是继续留在这里的话我要么会疯掉,要么会饿死,没有第三种结果!”

    杨峰紧紧的握着挂在衣领口的那个圆形的物体心里暗暗发誓,当两天前因为一次“意外”而来到这里后,杨峰的思维便陷入了一种呆滞之中,那时的他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些村民就象在看外星人,而那些村民看着他也象看着疯子一般,要不是看到他长得一副身材高大貌似有些不好惹的样子,恐怕他早就被村里的几个二流子给抢个精光了。

    可即便如此,杨峰这两天的日子也堪称是水深火热。在这两天里,杨峰经常在幻想着这只是个梦而已,可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冷俄疼痛的感觉却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他这不是梦境,他确实是从二十一世纪来到了三百多年前的明朝。

    在村子里呆了两天后,杨峰就再也受不了了,虽然说杨峰在二十一世纪只是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打工仔,混了好几年依旧是一个标准的月光族,在二十一世纪属于不折不扣的i丝阶层,但好歹也是顿顿能吃饱,偶尔还时不时的出来喝点小酒打点牙祭,可到了这个时代后的两天时间里他就吃了四个参杂了大量野菜的粗粮饼子,今天早上饿得实在受不了的杨峰终于离开了那个村子,走了两个小时多的路来到了南京的城门外,他已经决定了,要是还不能找到回去的办法他宁可饿死在外面也不会再遭那份罪了。

    杨峰控制着自己有些混乱思绪,抬头打量着眼前的南京古城。

    一眼望不到边的高耸的城墙被可以修建得弯弯曲曲,就象一条银白色的巨龙,蜿蜒着伸向远方。在足足有四五丈款的护城河便种满了杨柳,树上挂满了一条条晶莹剔透的“银条”。看着这幅景色,要不是肚子不时发出“咕噜”的声音,杨峰保不齐也会赞叹出来。

    只是此时此刻,杨峰却完全没有关上景色的心情,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通过那两名守城兵丁的检查进入南京城。

    “不要灰心,一定会有办法的。今天要么进入南京城,要么就活活饿死在城外!”

    杨峰一边想一边蹲下了身子抓起了一把雪使劲的涂抹在自己的脸上,刺骨的寒意透入了他的身体,同时也让原本躁动的心开始冷静了下来。

    使劲裹了裹身上的衣服,杨峰站直了身子,又拍了拍身上的落雪,抬头看了看这座数百年后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的城墙,这才从容的迎着那两名守城的兵丁走去。

    看到杨峰走过来,两名原本正好奇的看着他的守城兵丁赶紧握紧了手中那把用普通的杂木做木杆的长枪,其中一名年纪稍大的兵丁大喝了一声:“站住,干什么的?”

    杨峰停下了脚步,看着这两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却努力装作威武状的兵丁,强自镇定的说道:“我要进城!”

    老年兵丁大声道:“你是哪人?有路引没有?”

    早已为自己想好答案的杨峰摇摇头:“我祖上是大明人,当年随三宝太监下西洋,而后便留在南洋定居,如今刚回大明哪里来的路引?再说了,如今天下承平,又有几人出门会带此物?”

    路引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古代老百姓的身份证,但凡是离乡的人都必须要由当地的官府衙门开一张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因为古代的官府和统治者一致认为老百姓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呆在家乡,不要随便外出,否则一旦人口流动得多了就容易出乱子,所以没有这个东西老百姓是不能离开家乡的,古代的朝廷希望用这种办法把老百姓牢牢的绑在土地上,不让他们离开自家的家乡。

    当然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就象南京城这等天下一等一的繁华之所每天进出的人成千上万,自然不用每个人都要查路引,否则守城的兵丁再多一百倍也不够用,也就是这两名兵丁看到杨峰装束实在太过奇异这才上来检查的。

    虽然杨峰说的也是实话,平日里那些邻村的老农或是进城卖东西的村民自然是没人问他们要路引,但看到杨峰这样衣着样貌那么怪异的人这两个守城的兵丁还是不敢随意放进去。年老的兵丁犹豫了一下后说道:“那你等一下,我去问一下上官。”

    按说守城的兵丁不会对一个没有路引的陌生人这么客气,但各朝各代都一样,看人下菜是一种传统,毕竟自己天天在这里守着,要是哪天不小心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说不定连饭碗都不保,虽然这份饭碗每个月只能领几十斤糙米和不到一两的银子,可就是这么一份看似卑微的活还有不少人盯着呢,他可不想莫名其妙就丢了饭碗。再者说了,禀报了上官之后责任就不在自己了,以后有什么事这板子也不会打到自己身上。

    很快,这名兵丁就来到了城墙后的一个藏兵洞里,他的长官也就是一名小旗正坐在那里烤火。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

第三百六十八章 这是她的男朋友?

    ,请二十分钟后再观看!

    时间是天启5年,如果用公元纪年的话,是1625年1月1日,这个昔日强盛的大明帝国已经逐渐迈向了没落。

    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茫茫的大学给古老的南京城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几乎全都披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已经淹没到了脚踝的大雪中艰难的跋涉着。号称“八十万居民,秦淮河上胭脂水粉十里飘香”的南京,那曾经人来人往的官道上,如今就连马车一颗无法通行了。因为在这种严酷的天气里,就连那玄武湖上原本穿梭如织的花船也停了下来。

    因为行人稀少,守护者南京城的守城士兵也变得非常懈怠,许多原本应该守在城门口的士兵将长枪随手靠在城墙上,自己则是不停的搓着双手来回走动。一边走动还一边咒骂着这个令人绝望鬼天气,偶尔有几个农夫挑着卖炭或是卖菜的农夫经过,这些历来奉行雁过拔毛的兵丁们也懒得去检查,随便挥了挥手就让他们通过了。

    大明立国两百多年以来,除了朱棣在造自己侄子的反的时候经历过兵灾,其他的的时候南京基本就没出过什么乱子。在这种承平的年代就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如今的这两个守城兵丁只盼着早点结束当值,能够早点回家喝一口热酒,然后搂着家里的婆娘在炕上好好的睡一觉,如果有兴致的话还可以把灯吹灭后做一些男人都爱做的事情。

    但是此时在南面的正阳门的城门下,守城的两名士兵却拿着冰冷的长枪,警惕的望着眼前这个装束奇特的男子,眼中露出了警惕的神色。因为这个男子身材高大,皮肤白皙,身穿一件外表看起来极为柔顺的蓝色短衫,下身则是穿着一件很少见直裤,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的头发竟然只有寸把长,这样的发型非僧非俗的,有种说不出的怪异。

    穿着一件青色夹克的杨峰,看着城门口用警惕的目光望着自己的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内心充满了一种叫做崩溃的情绪。

    “你妹的,这里还是南京吗,怎么会这么冷?”

    杨峰使劲跺着脚,虽然他是一个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南京人,但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里,这么冷的天气却很少碰到,根据他的估算,如今的气温至少有令下15度左右,这对于只穿了一件夹克的杨峰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不过,身体上的痛苦还只是一方面,最令他感到崩溃的是这个令人崩溃的时代距离他从小生长的年代足足往前推了三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任何人都感到崩溃。

    “没想到我们家祖传下来的镜子竟然还有传送功能,只是这种功能不是我想要的啊!”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杨峰使劲挥舞了一下拳头,看着不远处的城门口那两个用警惕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守城兵丁,杨峰又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整个人变得没精打采起来。

    此时的他正强迫自己接受一个事实,现在是公元1625年1月1日,而这里则是大明帝国的陪都南京,这是一名进城卖菜的老农告诉他的。而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他已经从不少于六个人的嘴里得到了证实。

    “不行,我一定要回去,否则要是继续留在这里的话我要么会疯掉,要么会饿死,没有第三种结果!”

    杨峰紧紧的握着挂在衣领口的那个圆形的物体心里暗暗发誓,当两天前因为一次“意外”而来到这里后,杨峰的思维便陷入了一种呆滞之中,那时的他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些村民就象在看外星人,而那些村民看着他也象看着疯子一般,要不是看到他长得一副身材高大貌似有些不好惹的样子,恐怕他早就被村里的几个二流子给抢个精光了。

    可即便如此,杨峰这两天的日子也堪称是水深火热。在这两天里,杨峰经常在幻想着这只是个梦而已,可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冷俄疼痛的感觉却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他这不是梦境,他确实是从二十一世纪来到了三百多年前的明朝。

    在村子里呆了两天后,杨峰就再也受不了了,虽然说杨峰在二十一世纪只是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打工仔,混了好几年依旧是一个标准的月光族,在二十一世纪属于不折不扣的i丝阶层,但好歹也是顿顿能吃饱,偶尔还时不时的出来喝点小酒打点牙祭,可到了这个时代后的两天时间里他就吃了四个参杂了大量野菜的粗粮饼子,今天早上饿得实在受不了的杨峰终于离开了那个村子,走了两个小时多的路来到了南京的城门外,他已经决定了,要是还不能找到回去的办法他宁可饿死在外面也不会再遭那份罪了。

    杨峰控制着自己有些混乱思绪,抬头打量着眼前的南京古城。

    一眼望不到边的高耸的城墙被可以修建得弯弯曲曲,就象一条银白色的巨龙,蜿蜒着伸向远方。在足足有四五丈款的护城河便种满了杨柳,树上挂满了一条条晶莹剔透的“银条”。看着这幅景色,要不是肚子不时发出“咕噜”的声音,杨峰保不齐也会赞叹出来。

    只是此时此刻,杨峰却完全没有关上景色的心情,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通过那两名守城兵丁的检查进入南京城。

    “不要灰心,一定会有办法的。今天要么进入南京城,要么就活活饿死在城外!”

    杨峰一边想一边蹲下了身子抓起了一把雪使劲的涂抹在自己的脸上,刺骨的寒意透入了他的身体,同时也让原本躁动的心开始冷静了下来。

    使劲裹了裹身上的衣服,杨峰站直了身子,又拍了拍身上的落雪,抬头看了看这座数百年后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的城墙,这才从容的迎着那两名守城的兵丁走去。

    看到杨峰走过来,两名原本正好奇的看着他的守城兵丁赶紧握紧了手中那把用普通的杂木做木杆的长枪,其中一名年纪稍大的兵丁大喝了一声:“站住,干什么的?”

    杨峰停下了脚步,看着这两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却努力装作威武状的兵丁,强自镇定的说道:“我要进城!”

    老年兵丁大声道:“你是哪人?有路引没有?”

    早已为自己想好答案的杨峰摇摇头:“我祖上是大明人,当年随三宝太监下西洋,而后便留在南洋定居,如今刚回大明哪里来的路引?再说了,如今天下承平,又有几人出门会带此物?”

    路引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古代老百姓的身份证,但凡是离乡的人都必须要由当地的官府衙门开一张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因为古代的官府和统治者一致认为老百姓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呆在家乡,不要随便外出,否则一旦人口流动得多了就容易出乱子,所以没有这个东西老百姓是不能离开家乡的,古代的朝廷希望用这种办法把老百姓牢牢的绑在土地上,不让他们离开自家的家乡。

    当然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就象南京城这等天下一等一的繁华之所每天进出的人成千上万,自然不用每个人都要查路引,否则守城的兵丁再多一百倍也不够用,也就是这两名兵丁看到杨峰装束实在太过奇异这才上来检查的。

    虽然杨峰说的也是实话,平日里那些邻村的老农或是进城卖东西的村民自然是没人问他们要路引,但看到杨峰这样衣着样貌那么怪异的人这两个守城的兵丁还是不敢随意放进去。年老的兵丁犹豫了一下后说道:“那你等一下,我去问一下上官。”

    按说守城的兵丁不会对一个没有路引的陌生人这么客气,但各朝各代都一样,看人下菜是一种传统,毕竟自己天天在这里守着,要是哪天不小心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说不定连饭碗都不保,虽然这份饭碗每个月只能领几十斤糙米和不到一两的银子,可就是这么一份看似卑微的活还有不少人盯着呢,他可不想莫名其妙就丢了饭碗。再者说了,禀报了上官之后责任就不在自己了,以后有什么事这板子也不会打到自己身上。

    很快,这名兵丁就来到了城墙后的一个藏兵洞里,他的长官也就是一名小旗正坐在那里烤火。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

第三百六十九章 毛脚女婿上门

    ,请二十分钟后再观看!

    时间是天启5年,如果用公元纪年的话,是1625年1月1日,这个昔日强盛的大明帝国已经逐渐迈向了没落。

    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茫茫的大学给古老的南京城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几乎全都披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已经淹没到了脚踝的大雪中艰难的跋涉着。号称“八十万居民,秦淮河上胭脂水粉十里飘香”的南京,那曾经人来人往的官道上,如今就连马车一颗无法通行了。因为在这种严酷的天气里,就连那玄武湖上原本穿梭如织的花船也停了下来。

    因为行人稀少,守护者南京城的守城士兵也变得非常懈怠,许多原本应该守在城门口的士兵将长枪随手靠在城墙上,自己则是不停的搓着双手来回走动。一边走动还一边咒骂着这个令人绝望鬼天气,偶尔有几个农夫挑着卖炭或是卖菜的农夫经过,这些历来奉行雁过拔毛的兵丁们也懒得去检查,随便挥了挥手就让他们通过了。

    大明立国两百多年以来,除了朱棣在造自己侄子的反的时候经历过兵灾,其他的的时候南京基本就没出过什么乱子。在这种承平的年代就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如今的这两个守城兵丁只盼着早点结束当值,能够早点回家喝一口热酒,然后搂着家里的婆娘在炕上好好的睡一觉,如果有兴致的话还可以把灯吹灭后做一些男人都爱做的事情。

    但是此时在南面的正阳门的城门下,守城的两名士兵却拿着冰冷的长枪,警惕的望着眼前这个装束奇特的男子,眼中露出了警惕的神色。因为这个男子身材高大,皮肤白皙,身穿一件外表看起来极为柔顺的蓝色短衫,下身则是穿着一件很少见直裤,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的头发竟然只有寸把长,这样的发型非僧非俗的,有种说不出的怪异。

    穿着一件青色夹克的杨峰,看着城门口用警惕的目光望着自己的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内心充满了一种叫做崩溃的情绪。

    “你妹的,这里还是南京吗,怎么会这么冷?”

    杨峰使劲跺着脚,虽然他是一个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南京人,但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里,这么冷的天气却很少碰到,根据他的估算,如今的气温至少有令下15度左右,这对于只穿了一件夹克的杨峰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不过,身体上的痛苦还只是一方面,最令他感到崩溃的是这个令人崩溃的时代距离他从小生长的年代足足往前推了三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任何人都感到崩溃。

    “没想到我们家祖传下来的镜子竟然还有传送功能,只是这种功能不是我想要的啊!”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杨峰使劲挥舞了一下拳头,看着不远处的城门口那两个用警惕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守城兵丁,杨峰又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整个人变得没精打采起来。

    此时的他正强迫自己接受一个事实,现在是公元1625年1月1日,而这里则是大明帝国的陪都南京,这是一名进城卖菜的老农告诉他的。而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他已经从不少于六个人的嘴里得到了证实。

    “不行,我一定要回去,否则要是继续留在这里的话我要么会疯掉,要么会饿死,没有第三种结果!”

    杨峰紧紧的握着挂在衣领口的那个圆形的物体心里暗暗发誓,当两天前因为一次“意外”而来到这里后,杨峰的思维便陷入了一种呆滞之中,那时的他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些村民就象在看外星人,而那些村民看着他也象看着疯子一般,要不是看到他长得一副身材高大貌似有些不好惹的样子,恐怕他早就被村里的几个二流子给抢个精光了。

    可即便如此,杨峰这两天的日子也堪称是水深火热。在这两天里,杨峰经常在幻想着这只是个梦而已,可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冷俄疼痛的感觉却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他这不是梦境,他确实是从二十一世纪来到了三百多年前的明朝。

    在村子里呆了两天后,杨峰就再也受不了了,虽然说杨峰在二十一世纪只是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打工仔,混了好几年依旧是一个标准的月光族,在二十一世纪属于不折不扣的i丝阶层,但好歹也是顿顿能吃饱,偶尔还时不时的出来喝点小酒打点牙祭,可到了这个时代后的两天时间里他就吃了四个参杂了大量野菜的粗粮饼子,今天早上饿得实在受不了的杨峰终于离开了那个村子,走了两个小时多的路来到了南京的城门外,他已经决定了,要是还不能找到回去的办法他宁可饿死在外面也不会再遭那份罪了。

    杨峰控制着自己有些混乱思绪,抬头打量着眼前的南京古城。

    一眼望不到边的高耸的城墙被可以修建得弯弯曲曲,就象一条银白色的巨龙,蜿蜒着伸向远方。在足足有四五丈款的护城河便种满了杨柳,树上挂满了一条条晶莹剔透的“银条”。看着这幅景色,要不是肚子不时发出“咕噜”的声音,杨峰保不齐也会赞叹出来。

    只是此时此刻,杨峰却完全没有关上景色的心情,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通过那两名守城兵丁的检查进入南京城。

    “不要灰心,一定会有办法的。今天要么进入南京城,要么就活活饿死在城外!”

    杨峰一边想一边蹲下了身子抓起了一把雪使劲的涂抹在自己的脸上,刺骨的寒意透入了他的身体,同时也让原本躁动的心开始冷静了下来。

    使劲裹了裹身上的衣服,杨峰站直了身子,又拍了拍身上的落雪,抬头看了看这座数百年后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的城墙,这才从容的迎着那两名守城的兵丁走去。

    看到杨峰走过来,两名原本正好奇的看着他的守城兵丁赶紧握紧了手中那把用普通的杂木做木杆的长枪,其中一名年纪稍大的兵丁大喝了一声:“站住,干什么的?”

    杨峰停下了脚步,看着这两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却努力装作威武状的兵丁,强自镇定的说道:“我要进城!”

    老年兵丁大声道:“你是哪人?有路引没有?”

    早已为自己想好答案的杨峰摇摇头:“我祖上是大明人,当年随三宝太监下西洋,而后便留在南洋定居,如今刚回大明哪里来的路引?再说了,如今天下承平,又有几人出门会带此物?”

    路引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古代老百姓的身份证,但凡是离乡的人都必须要由当地的官府衙门开一张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因为古代的官府和统治者一致认为老百姓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呆在家乡,不要随便外出,否则一旦人口流动得多了就容易出乱子,所以没有这个东西老百姓是不能离开家乡的,古代的朝廷希望用这种办法把老百姓牢牢的绑在土地上,不让他们离开自家的家乡。

    当然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就象南京城这等天下一等一的繁华之所每天进出的人成千上万,自然不用每个人都要查路引,否则守城的兵丁再多一百倍也不够用,也就是这两名兵丁看到杨峰装束实在太过奇异这才上来检查的。

    虽然杨峰说的也是实话,平日里那些邻村的老农或是进城卖东西的村民自然是没人问他们要路引,但看到杨峰这样衣着样貌那么怪异的人这两个守城的兵丁还是不敢随意放进去。年老的兵丁犹豫了一下后说道:“那你等一下,我去问一下上官。”

    按说守城的兵丁不会对一个没有路引的陌生人这么客气,但各朝各代都一样,看人下菜是一种传统,毕竟自己天天在这里守着,要是哪天不小心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说不定连饭碗都不保,虽然这份饭碗每个月只能领几十斤糙米和不到一两的银子,可就是这么一份看似卑微的活还有不少人盯着呢,他可不想莫名其妙就丢了饭碗。再者说了,禀报了上官之后责任就不在自己了,以后有什么事这板子也不会打到自己身上。

    很快,这名兵丁就来到了城墙后的一个藏兵洞里,他的长官也就是一名小旗正坐在那里烤火。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

第三百七十章 回去

    杨峰在闫丹晨家吃完饭后便告辞了,丹晨妈妈倒是邀请他住下来却被他拒绝了,如今他和闫丹晨还没结婚呢,住在女朋友家算怎么回事。

    看到杨峰坚持要走,丹晨爸爸和妈妈也表示理解,便让闫丹明将杨峰送到附近的酒店住下来,闫丹晨原本也想过去的,却被丹晨妈妈找了个借口给喊住了,闫丹晨只好重新坐了下来。

    看着一脸不情愿的闫丹晨,丹晨妈妈伸出指头在她的额头上轻轻点了点笑骂道:“你这丫头,俩人刚一起回来就舍不得人家了?”

    闫丹晨脸色微微一红,争辩道:“我这不是担心他不熟悉这里的道路嘛,哥哥那个人你也不是不知道,从小就粗心大意的,两个大男人一块去酒店肯定不怎么方便的。”

    听到这里,一旁的丹晨爸爸不乐意了,“那你还想怎么样?晚上还要亲自过去陪他啊,女孩子家家的要懂得矜持,明白吗?”

    听到自家老爸发了话,闫丹晨不敢顶嘴了,只是撅着小嘴低着头不吭声。

    看着闺女撅着小嘴一脸不乐意的样子,丹晨妈妈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指着她,“你们看看,你们看看……难怪人家都说女生外向呢。这还没结婚呢,胳膊肘就开始向外拐了。”

    一旁的王燕却出言劝解道:“爸妈,你们也别生气,我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坏事,这不证明了丹晨和人家小峰的感情好嘛。以前你们老是埋怨丹晨这么大了还单身,现在人家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男朋友了你们又要人家矜持,这不是难为我们家丹晨吗?”

    “诶……你这孩子,我就没法给你说!”丹晨爸爸被气乐了,只是随后就觉得一股酸气冒了出来,自家养了几十年的闺女就这样被别的男人拐走了,心里自然是有些涩涩的。

    看到丹晨爸爸突然变得有些不开心,闫丹晨和王燕都有些不知所措,只有和他同床共枕了几十年的丹晨妈妈了解自家老伴的心情。她拍了拍丹晨爸爸的手背安慰道:“好了,你也别难过。小峰那孩子我一看就很不错,不仅人长得精神,而且我听丹晨说过,他的事业也做得很好,自己在上海、南京和京城都开了自己的公司和珠宝行,对丹晨也很好,这样的孩子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丹晨爸爸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小峰这孩子我看也不错,只是我听丹晨说他比丹晨还要小几岁,我是担心他们日后……”

    “爸……你在说什么呢?”一旁的闫丹晨不答应了,娇嗔着拉住了父亲的胳膊摇了起来。

    就连丹晨妈妈也不乐意了,瞪着自己老伴骂道:“就是,你这个死老头子胡说什么呢?小峰这孩子多好啊,不就是比丹晨小了这么三四岁吗,这有什么啊,你就在这里挑三拣四的。”

    “是啊……爸,小峰这小伙子我觉得挺好的。而且我觉得男女双方年龄相差几岁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家丹晨跟小峰那就是天作之合。依我看啊,应该让他们尽快把日子定下来,趁早结婚才好呢。”

    王燕的提议得到了丹晨妈妈的大力支持,连连点头:“对……小露妈妈说得很对,丹晨的年纪也不小了,应该成亲了。”

    饶是闫丹晨年纪已经不小了,但听到自己的母亲和嫂子谈起了婚事也不禁大羞起来,“妈……嫂子,你们在说什么你!”

    “好好……我不说,不说了行不行?”看到自己的担心不但没有被认同,自家的老伴和儿媳反而商议起结婚来了呃,丹晨爸爸只能无奈的做到一旁看起书来……

    闫丹晨家里发生的这一切对于杨峰来说自然是不明白的,来到酒店后他就洗了个澡然,这才躺在床上点燃了一根香烟抽了起来。

    作为一个男人,所考虑的问题自然要复杂了许多,更何况他的身上还有那么多的秘密。

    杨峰明白,在国人的传统里,恋人之间一旦见了父母后两人的关系就算是正式确定了下来,接下来就要开始谈论论嫁了,而且闫丹晨的年龄也不小了,他可以肯定,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用不了多久双方闫丹晨的父母势必要跟自己商量结婚的事情。

    对于结婚杨峰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的,说句心里话。象闫丹晨这样的好女孩那是打着灯笼都难找,换做三年前自己只能对着她的海报自撸,现在却能够将她娶进家门,人生如此夫复何求,只是如果结婚的话却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摆在了面前。

    自己当初刚来到明朝时空的时候,只是将那里当成赚取财富的一个跳板和客栈而已,根本没想过要在那里常住。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对那里的感情也是越来越深,甚至已经在那个时空娶妻生子,如果让他抛弃明朝时空的事业乃至女人回到现代社会再也不会去,且不说自己难过良心这一关,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事业将会受到巨大的影响和打击,这是绝不可取的。

    可如果再这么下去的,那就很难隐瞒下去了。老话说得好,世上没有不通风的墙,更何况毕是隐瞒同床共枕的妻子一辈子呢。

    “诶呀,这下可就难办了。”向来做事果决的杨大官人一下变得烦恼起来……

    不管怎么烦恼,日子终究还是要过下去的,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杨峰陪伴着闫丹晨在她的家乡好好的转悠了几天,四天后才坐上了回南京的飞机。

    而在这几天里,丹晨的爸爸妈妈以及哥哥嫂子也对杨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几天的接触后,看到杨峰和闫丹晨相处得那么恩爱,即便是原本担心自家闺女年龄比杨峰大几岁,结婚后不好相处的丹晨爸爸也放下了心,看待杨峰的目光中也带上了满意之色。

    作为一名演员,闫丹晨的日子其实是很忙碌的,度过了几天假期后,他又要跟随剧组全国各地到处转悠为新戏打广告去了。

    闫丹晨离开后,杨峰又将珠宝公司以及江东门进出口公司巡视了一遍,顺便也陪了徐梓晴几天,直到魏智泽将收集到了六级战舰的资料交给他后,他这才返回了明朝时空。

    明朝时空的夜晚,明月当空,皎洁的月光洒在了大地上。

    厦门城外一个隐蔽的院子里,随着一阵晶莹剔透的光影闪动,一道人影慢慢的出现,随后只听见汪汪的声音,一条中华田园犬也随即显出了身形。

    熟悉的感觉掠过身体后,杨峰睁开了眼睛,他打量了一下四周后又看了看脚下,当他看到匍匐在脚下的这条土狗时,整个人脸上都浮现出了惊喜的神情。

    “我的猜测没有错,随着自己和这名铜镜之间相互契合度的加深,现在已经可以携带活物了!”

    刚开始穿越的时候,杨峰也曾经试过看能不能将有生命的物体带到明朝时空来,但是当时的实验失败了,杨峰带过去的两只小猫全都在穿越的时候变成了虚无,从此以后杨峰就再也没试过携带活物穿越。

    只是随着穿越次数的增加,杨峰感到那面铜镜好像渐渐恢复了不少的元气,能携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然后穿越的时候笼罩在自己身上的那层光罩也越来越大,杨峰便又动起了看看能否携带活物穿越的念头,而这次他选择带上了一条狗,而这次的实验证明,随着铜镜元气的恢复,这面铜镜貌似已经可以携带着一些小一些的东西和自己一起穿越了,这个发现不禁让他感到欣喜若狂。

    只是高兴过后杨峰才想起来还有许多东西要弄过来,于是乎他只得又当起了快乐的搬运工,一趟又一趟的将从现代社会的物资搬了过来。

    直到昨晚这一切后,养分这才掏出了步话机调到了已经定好的频率上,将一直驻守在福晋的宋烨以及几百名家丁召了过来……

    第二天一大早,杨峰便匆匆赶到了厦门城里,他第一件事就是询问留守的出茂盛,出征福州和莆田的耿秉义和黄振业两部的情况。

    褚茂光禀报道:“启禀伯爷,您不在的这些日子,黄大人的第二营已经抵达莆田,目前他们已经全部进驻莆田城,而耿大人也率领大军抵达福州城外,根据前日送来的战报得知,耿大人更和郑芝龙所部打了一仗,那一仗郑芝龙所部损失了三千余人后便全都撤进了福州城里,目前他们正踞城而守,耿大人率军攻了几次,但因为害怕伤及无辜,所以不敢大规模的使用火炮攻城,目前战况正陷入了僵持中。”

    “这样啊!”

    杨峰沉吟了一下,久久不说话。

    看到杨峰没有说话,褚茂光试探着问道:“伯爷,要不末将带上第三营去增援耿大人,您看如何?”

    “增援?不行!”杨峰第一时间就拒绝了褚茂光的提议,“本伯早就说了,郑芝龙有着一个先天优势,那就是他们有无数的海船,可以用海船将他的人马沿着海岸线运往任何地方,若是你把三营也带走的话那么整个厦门就空了,届时郑芝龙率兵来攻,咱们拿什么来抵挡?”

第三百七十一章 郑芝龙的决断

    ,请二十分钟后再观看!

    时间是天启5年,如果用公元纪年的话,是1625年1月1日,这个昔日强盛的大明帝国已经逐渐迈向了没落。

    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茫茫的大学给古老的南京城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银装。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几乎全都披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已经淹没到了脚踝的大雪中艰难的跋涉着。号称“八十万居民,秦淮河上胭脂水粉十里飘香”的南京,那曾经人来人往的官道上,如今就连马车一颗无法通行了。因为在这种严酷的天气里,就连那玄武湖上原本穿梭如织的花船也停了下来。

    因为行人稀少,守护者南京城的守城士兵也变得非常懈怠,许多原本应该守在城门口的士兵将长枪随手靠在城墙上,自己则是不停的搓着双手来回走动。一边走动还一边咒骂着这个令人绝望鬼天气,偶尔有几个农夫挑着卖炭或是卖菜的农夫经过,这些历来奉行雁过拔毛的兵丁们也懒得去检查,随便挥了挥手就让他们通过了。

    大明立国两百多年以来,除了朱棣在造自己侄子的反的时候经历过兵灾,其他的的时候南京基本就没出过什么乱子。在这种承平的年代就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如今的这两个守城兵丁只盼着早点结束当值,能够早点回家喝一口热酒,然后搂着家里的婆娘在炕上好好的睡一觉,如果有兴致的话还可以把灯吹灭后做一些男人都爱做的事情。

    但是此时在南面的正阳门的城门下,守城的两名士兵却拿着冰冷的长枪,警惕的望着眼前这个装束奇特的男子,眼中露出了警惕的神色。因为这个男子身材高大,皮肤白皙,身穿一件外表看起来极为柔顺的蓝色短衫,下身则是穿着一件很少见直裤,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他的头发竟然只有寸把长,这样的发型非僧非俗的,有种说不出的怪异。

    穿着一件青色夹克的杨峰,看着城门口用警惕的目光望着自己的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内心充满了一种叫做崩溃的情绪。

    “你妹的,这里还是南京吗,怎么会这么冷?”

    杨峰使劲跺着脚,虽然他是一个在南京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南京人,但在他二十多年的生命里,这么冷的天气却很少碰到,根据他的估算,如今的气温至少有令下15度左右,这对于只穿了一件夹克的杨峰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不过,身体上的痛苦还只是一方面,最令他感到崩溃的是这个令人崩溃的时代距离他从小生长的年代足足往前推了三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足以让任何人都感到崩溃。

    “没想到我们家祖传下来的镜子竟然还有传送功能,只是这种功能不是我想要的啊!”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杨峰使劲挥舞了一下拳头,看着不远处的城门口那两个用警惕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守城兵丁,杨峰又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整个人变得没精打采起来。

    此时的他正强迫自己接受一个事实,现在是公元1625年1月1日,而这里则是大明帝国的陪都南京,这是一名进城卖菜的老农告诉他的。而对于这件事的真实性他已经从不少于六个人的嘴里得到了证实。

    “不行,我一定要回去,否则要是继续留在这里的话我要么会疯掉,要么会饿死,没有第三种结果!”

    杨峰紧紧的握着挂在衣领口的那个圆形的物体心里暗暗发誓,当两天前因为一次“意外”而来到这里后,杨峰的思维便陷入了一种呆滞之中,那时的他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些村民就象在看外星人,而那些村民看着他也象看着疯子一般,要不是看到他长得一副身材高大貌似有些不好惹的样子,恐怕他早就被村里的几个二流子给抢个精光了。

    可即便如此,杨峰这两天的日子也堪称是水深火热。在这两天里,杨峰经常在幻想着这只是个梦而已,可是那种深入骨髓的冷俄疼痛的感觉却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他这不是梦境,他确实是从二十一世纪来到了三百多年前的明朝。

    在村子里呆了两天后,杨峰就再也受不了了,虽然说杨峰在二十一世纪只是一个只有高中文凭的打工仔,混了好几年依旧是一个标准的月光族,在二十一世纪属于不折不扣的i丝阶层,但好歹也是顿顿能吃饱,偶尔还时不时的出来喝点小酒打点牙祭,可到了这个时代后的两天时间里他就吃了四个参杂了大量野菜的粗粮饼子,今天早上饿得实在受不了的杨峰终于离开了那个村子,走了两个小时多的路来到了南京的城门外,他已经决定了,要是还不能找到回去的办法他宁可饿死在外面也不会再遭那份罪了。

    杨峰控制着自己有些混乱思绪,抬头打量着眼前的南京古城。

    一眼望不到边的高耸的城墙被可以修建得弯弯曲曲,就象一条银白色的巨龙,蜿蜒着伸向远方。在足足有四五丈款的护城河便种满了杨柳,树上挂满了一条条晶莹剔透的“银条”。看着这幅景色,要不是肚子不时发出“咕噜”的声音,杨峰保不齐也会赞叹出来。

    只是此时此刻,杨峰却完全没有关上景色的心情,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通过那两名守城兵丁的检查进入南京城。

    “不要灰心,一定会有办法的。今天要么进入南京城,要么就活活饿死在城外!”

    杨峰一边想一边蹲下了身子抓起了一把雪使劲的涂抹在自己的脸上,刺骨的寒意透入了他的身体,同时也让原本躁动的心开始冷静了下来。

    使劲裹了裹身上的衣服,杨峰站直了身子,又拍了拍身上的落雪,抬头看了看这座数百年后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的城墙,这才从容的迎着那两名守城的兵丁走去。

    看到杨峰走过来,两名原本正好奇的看着他的守城兵丁赶紧握紧了手中那把用普通的杂木做木杆的长枪,其中一名年纪稍大的兵丁大喝了一声:“站住,干什么的?”

    杨峰停下了脚步,看着这两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但却努力装作威武状的兵丁,强自镇定的说道:“我要进城!”

    老年兵丁大声道:“你是哪人?有路引没有?”

    早已为自己想好答案的杨峰摇摇头:“我祖上是大明人,当年随三宝太监下西洋,而后便留在南洋定居,如今刚回大明哪里来的路引?再说了,如今天下承平,又有几人出门会带此物?”

    路引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古代老百姓的身份证,但凡是离乡的人都必须要由当地的官府衙门开一张类似介绍信、通行证之类的公文。因为古代的官府和统治者一致认为老百姓就应该老老实实的呆在家乡,不要随便外出,否则一旦人口流动得多了就容易出乱子,所以没有这个东西老百姓是不能离开家乡的,古代的朝廷希望用这种办法把老百姓牢牢的绑在土地上,不让他们离开自家的家乡。

    当然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就象南京城这等天下一等一的繁华之所每天进出的人成千上万,自然不用每个人都要查路引,否则守城的兵丁再多一百倍也不够用,也就是这两名兵丁看到杨峰装束实在太过奇异这才上来检查的。

    虽然杨峰说的也是实话,平日里那些邻村的老农或是进城卖东西的村民自然是没人问他们要路引,但看到杨峰这样衣着样貌那么怪异的人这两个守城的兵丁还是不敢随意放进去。年老的兵丁犹豫了一下后说道:“那你等一下,我去问一下上官。”

    按说守城的兵丁不会对一个没有路引的陌生人这么客气,但各朝各代都一样,看人下菜是一种传统,毕竟自己天天在这里守着,要是哪天不小心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说不定连饭碗都不保,虽然这份饭碗每个月只能领几十斤糙米和不到一两的银子,可就是这么一份看似卑微的活还有不少人盯着呢,他可不想莫名其妙就丢了饭碗。再者说了,禀报了上官之后责任就不在自己了,以后有什么事这板子也不会打到自己身上。

    很快,这名兵丁就来到了城墙后的一个藏兵洞里,他的长官也就是一名小旗正坐在那里烤火。

    这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名小旗三十来岁左右,中等个头,瘦长的脸颊,不过跟那两名面带菜色的守城兵丁不同,他的气色要好了不少。穿着一身破旧的勉强看得出原本是红色的鸳鸯战袄,当然了,这套鸳鸯战袄可不是将军穿的那种包含了山文甲、护心镜、头盔以及卫足、短靴等一系列防护措施的正规的战甲,这名小旗充其量只是在外头罩着一件红色的战袍罢了。

    “齐老六,你他娘的不在前面执勤跑到我这来干什么?”

    看到那名年纪大的兵丁到来,坐在火堆旁的小旗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宋头,您可是冤枉我了,我哪敢偷懒啊!”叫做齐老六的兵丁见天叫起屈来,“这不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是外头来了一个身着奇装异服的家伙,自称是从南洋来的人想要进城,小人又不敢擅自做主,这不就过来跟您请示了么?”

第三百七十二章 宁水生从军记

    宁水生是隶属于厦门城郊濒临大海的一个小山村的渔民,其实说他是渔民也不大正确,因为大明开国以来就定下了片板不许入海的规定,所以渔民神马的是不存在的。

    但在生存的压力下,还是有不少渔民会偷偷出海打渔。跟那些贿赂了官府可以光明正大出海的海商们不同,那些为了生存和糊口的渔民们只能选择在夜里出海打渔,天亮之前返回来,宁水生一家就是这样的情况。

    不过这种情况已经是过去式了,就在一个多月之前,官府的差役以及乡里的里正都来过村子,敲锣打鼓的通知乡亲们,皇上下旨开海禁,从此以后大家可以光明正大的出海捕鱼甚至是做生意了。

    说实话,当里正来通知的时候,宁水生全家人甚至一度以为这是里正的恶作剧,延续了几百年的禁海怎么可能就这么就这样解除,这不是开玩笑吗?

    不过事情的发展实在是出乎了宁水生一家的意料,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村里一些胆大的渔民开始尝试着在白天出海。

    村里人很快就发现,里正说的好像是真的,官府的人再也不管他们了,他们甚至还看到不少平日里只敢在夜间出海的商贩也开始在白天光明正大的出海了,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下海,宁水生终于相信了这个原本被他嗤之以鼻的事实。确定的消息属实之后,宁水生一家人几乎是抱头痛哭。

    熟悉大海的人都知道,夜间出海的凶险可是比白天高得太多了。夜里的光线非常差,漆黑的大海几乎什么都看不见,全靠船上的那盏气死风灯来照明,加之变化无常的气候和随时出现的暴风雨,在这样的条件下捕鱼其凶险可想而知。

    宁水生的父亲就是五年前的一天深夜出海捕鱼,然后就再也没回来,接到噩耗的宁水生和她的母亲、妹妹全家人几乎崩溃。

    失去了顶梁柱的家庭,其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宁水生的家庭一下就陷入了无以为继的地步。

    为了不让家里的老娘和妹妹饿死,当时年近十三岁的宁水生不得不走上了他父亲的老路,跟着同村的另一名渔民出了海。这一干就是五年,在这五年时间里,宁水生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的风险,好几次差点葬身鱼腹,但他都挺过来了,而现在朝廷竟然说可以在白天下海捕鱼了,这让早就习惯了夜间捕鱼的宁水生来说很是不习惯。

    不过震惊过后就是狂喜,看到朝廷真的解了海禁,欣喜若狂的宁水生跟家里人商量了一下,打算借钱买条小船,这样一来他就能捕到更多的鱼,也能让家里的老娘和妹妹填饱肚子,更可以为日渐长大的妹妹攒份嫁妆。

    就在宁水生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几个年轻人找上了门。

    这几个年轻人都是和宁水生从小一起长大的小伙伴,跟宁水生的感情非常好。

    “水生哥,我们一起投军去吧!”说话的人名叫鲁大海,是一名十七八岁,个头不高肤色黝黑的小伙子,典型的海边长大的渔民的模样。

    “投军?你们莫不是疯了,怎会想起去吃这碗断头饭?”宁水生皱起了眉头,朝廷开了海禁,他正想趁着这个时候大干一场呢,怎么可能会去当兵?况且如今朝廷正在跟郑芝龙打仗,他万一要是有个好歹家里的老娘和妹妹怎么办?

    鲁大海朝旁边另一名长得精瘦的小伙子努了努嘴:“阿笑,你来跟水生哥说。”

    阿笑嘻嘻的说道:“水生哥,你这就不知道了吧,朝廷这次不仅要开海禁,而且还要重建组建福建水师。这次朝廷派了那个叫做什么江宁伯的大官来咱们福建就是来跟郑芝龙他们打仗的。而江宁伯又任命了卢大人为福建水师提督,负责重建水师提督之事,村外头都贴了告示了,难道你还不知道吗?”

    宁水生一瞪眼:“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不识字,莫非你是在笑话我吗?”

    “不敢不敢!”阿笑赶紧摆摆手,宁水生可是村里公认的水性最好,也是性子最坚毅的年轻人。不是谁都能以十三岁的年纪就担负起养家的重担的,就为这个,村里就没有一个人不竖起大拇指的。

    “好了,你们也别说了,我是不可能去当兵的。”宁水生淡淡说了一句,站了起来转身就要朝外头走去,“好了,我还要去一趟六叔公家的家里,准备向他借点银子,有事咱们有空再聊。”

    “水生哥,你别急着走啊!”

    看到宁水生要走,一旁的鲁大海急了,赶紧将他拉住了。

    宁水生无奈的转过了身子,看向鲁大海:“大海,你拉我做什么,我这里还有事呢。”

    “水生哥,我们这次真的是有好事。”鲁大海看了看四周压低了声音道:“水生哥,你还不知道吧。朝廷这次重建水师需要招募大量的人,村口的那张告示说了,只要被朝廷水师选上,每个人就会发五两银子的安家费,而且今后每人每月还会有一两五钱银子的军饷和五斗粮食,你说这个兵当不当得?”

    “真的?”

    宁水生的身子就是一震,满脸不可置信的看向了鲁大海。

    鲁大海则是得意的笑了起来,“怎么样水生哥,我这个好消息对你有用吧?”

    宁水生依旧有些怀疑的说:“这哪是招兵啊,这是招上门女婿吧,朝廷会这么大方?”

    “水生哥你这就不知道了吧。”一旁的阿笑笑嘻嘻的说:“这次招兵那可是那位叫做江宁伯的大官一手经办的,我听说这位江宁伯可是全大明最有钱的人了,他可是特地调拨了三百万两银子来重建水师呢!”

    “三百万两银子?”

    宁水生已经惊呆了,就在刚才。他还在为如何筹集到七八两银子买条小渔船而发愁,可人家一出手就是几百万两银子,这里头的差距要不要这么大啊!

    看到呆滞当场的宁水生,鲁大海等人的脸上满是戏谑的笑容,因为就在刚才他们第一次听到官差们替他们解读告示上的内容时跟宁水生的表情也是一样的。

    看到宁水生震惊的模样,感到有戏的鲁大海又说道:“水生哥,这样的好机会可不多呢。我可是听官差说了,这次水师只招收八千人,咱们要是去晚了说不定人家就不招了。咱们还是赶紧进城吧。”

    “这个……”

    宁水生明显有些心动起来,一经录用就有五两银子的安家费,每个月还有一两五钱银子的军饷和五斗的粮食。他长这么大,这样的好事他别说看到了,就连听都没听说过啊。如果他真的能够被选中当了兵,那就意味着他可以用这笔安家费把这栋破旧的房子翻修一新,即便是他不出海捕鱼,光是他的那份军饷就足以养活他的老娘和妹妹,这可比他辛苦的出海打渔要强多了。

    不过宁水生是个孝顺的人,他想了好一会才说道:“这个……我还要问一问我娘才行。”

    “还问什么啊!”鲁大海急了,“你还不知道你娘的脾气,她知道了能让你去吃那碗饭吗?我可告诉你了,我和阿笑、狗剩他们都商量好了,一起去投军,你要是不去的话我们可就不管你了,今后我们要是都风风光光的回家,你可比后悔!”

    “好吧!”

    宁水生一咬牙,终于答应了下来,当兵虽然有掉脑袋的危险,但这年头干什么没有风险?他的父亲捕了一辈子的鱼,最后还不是葬身鱼腹?

    看到宁水生答应下来,鲁大海一行人都欢呼起来。他们之所以非要拉上宁水生,不仅是因为敬佩宁水生的为人,更重要的是宁水生无论是水性还是出海的经验都是他们这群人当中最好的,也是村里公认的,有了宁水生的加入他们的心里就更加有底了。

    于是,年近十八岁的宁水生就这样被小伙伴拉上了前往城里的道路。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既然是招收水师,象宁水生、鲁大海他们这些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渔民自然是首选。宁水生一行十多人,除了一名身体太过羸弱的年轻人不符合条件外,其他的人全都通过了招募,当宁水生他们一行人穿着新发的绿色军服,脚上瞪着一双许多人从未见过的绿色军靴(解放鞋)回到村里时,整个村子都轰动了。

    看着全身上下焕然一新的宁水生,水生他娘和妹妹也没了法子,安家的银子已经到手,人也在官府那里按了手印,总不能反悔吧。

    就这样宁水生便成了一名光荣的福建水师的一员。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小插曲,咱们还是将目光重新聚焦到厦门城里来。

    自从杨峰带着江宁军来到厦门后,原先略微冷清的厦门变得热闹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厦门的百姓对于江宁军的到来还是显得有些恐惧的。

    民间有句老话,兵过如梳。意思就是军队经过的地方,就像被人用梳子梳过一般一干二净。

    本地的军队还好些,好歹都是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也不好意思做得太过火。

    但是客军就不一样了,那些外地来的大头兵可不会有那么多顾忌,一旦犯起混来,最狠的就是他们这些人。

    所以本地的百姓,刚开始在看到江宁军到时候,不少人想法就是有多远跑多远。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想法慢慢的改变了。

    不少老百姓惊讶地发现,这些江宁军跟他们以往见过的官兵截然不同。

    这支军队非但不会抢东西,他们买东西的时候竟然会照价付钱,这可是太稀奇了,要知道那些蛮不讲理的大头兵什么时候这么有礼貌啦,这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吗?

    这还不算,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百姓们惊讶地发现,这是江宁军太他娘的有钱啦,买东西付钱也就罢啦,他们还不讲价,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后来有消息灵通的人才道出了缘由,感情这些大头兵最低的人每个月都有一两银子的军饷,若是战时军饷还会翻倍。

    这当兵的也太有钱了吧?

    有当过兵的人偷偷在心里算了一下,大明的卫所兵是没有军饷可领的。能领军饷队伍都是那些募兵,可即便是募兵每个月也只有一两二银子的饷银。

    表面上看起来是不少,甚至比江宁军的军饷还要高。

    但是别忘了,这只是表面上的数字,实际上领到手的只有一半,甚至还时不时的拖欠上几个月。

    而江宁军则不然,他们领的是实饷,这也就罢了,而且他们还发粮食,这才是最令人震惊的。

    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粮食所代表的意义谁都明白,也就是说只要进了江宁军,至少一家五口的日子就不用发愁了。

    这么优厚的待遇看的不少人眼珠子都红了。发装备,发军服,军饷还这么高,上门女婿都没这么好待遇啊。

    有些心思活络的人曾经悄悄地打听过,江宁军还招不招人?

    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令人沮丧的,江宁军不招人,至少暂时不招。

    不过就在前些日子,情况有了变化,福建水师要重建了,还是那位很有钱的江宁伯下令重建,不仅如此募兵的告示上还写着,熟悉水性的渔民优先。

    好吧,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告示上说了,福建水师的军饷跟那些江宁军是一样的,甚至还要略高一些,这个消息就太惊人了,一时间不仅是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就连莆田、漳州、泉州等地的渔民都蜂拥着朝厦门涌来。

    原本杨峰给卢光彪只有八千名额,按理说八千人的名额已经不少了,但后来卢光彪竟然惊讶的发现,八千的名额只用了不到七天就招募了一半,由于来应征的人太多,以至于募兵处的人已经可以用挑剔的目光来审核了,这也让不少人大呼惊奇,要知道以往募兵的时候他们这些人谁不是求爷爷告奶奶连哄带骗的求人当兵的,现在倒好,情况却是反了过来,银子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第三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

    厦门港口

    一身戎装的卢光彪看着港口外那密密麻麻的建筑工地心情格外的舒畅,自打杨峰任命他为新建的福建水师提督后他仿佛焕发了第二春一般整个人都变得精神抖擞起来。

    原本的厦门港口已经非常破败,有了海量的银子的支持后,卢光彪立即对厦门港口进行的扩建和翻修,在卢光彪的计划里,新建好的厦门港口能够同时停泊至少一百艘的大型战船。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要知道如今的大明水师早已名存实亡,恐怕整个大明水师的战船加起来都不足一百艘,卢光彪光是重建一个港口就喊出了一百艘的目标,消息传出后不少人都直摇头,认为这家伙是有几个钱后少的。

    但不管是不是少的,卢光彪真的干了起来,而作为站在卢光彪背后的人,杨峰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以往人们在建造码头时,所用的材料大多用石头,用石头作为建筑材料的好处是坚固、耐用,用上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绝对没有任何问题。但用石头来建造码头的弊端就是耗费太大。工匠们要将石头辛苦的从山里开采出来,然后石匠们才将石头凿成条状,再将他们铺设好,这其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之大能让人绝望。

    但是自从杨峰将从现代社会弄来了大量的水泥后事情就不一样了,有了水泥作为黏合物,工匠们再也不用辛苦的将石头雕凿成条状了。试想一下,将一块块巨大的岩石雕凿成一条条场方向的条石需要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需要浪费多少的边角石料?

    可现在这一切都变成了历史,有了水泥这种神奇的黏合剂之后,以往只能被废弃的各种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石头都有了它们的用武之地,石匠们再也不用费心的将石头雕凿成岩石了,这样一来就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工程的进度也变得飞快,只是一个月的时间,码头便已经初见雏形。

    “伯爷,您送来的这个叫做“水泥”的东西可真是一个好东西啊,有了它之后咱们的工匠再也不用辛苦的开凿岩石,然后费尽心机的凿成条状的铺设在港口了。”新建的码头上,卢光彪指着正在工地上忙碌的工匠神情非常兴奋。

    今天的杨峰并没有着甲,而是穿了一身常服。赤色的蟒袍以及腰间的玉带,脚上的厚底官靴以及蟒袍上绣着的麒麟无不在彰显着他的身份。

    相比于兴奋的卢光彪,对于水泥这种东西杨峰早就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他思索了一下才说道:“卢大人,港口的建设你要抓紧,半年之内一定要完成。还有,前几天给本伯带来的图纸你交给那些工匠了吗?”

    卢光彪说道:“下官已经将图纸交给了马老汉,想必这几日马老汉他们正在研究图纸吧,下官猜想用不了多久马老汉就会……咦……说曹操,曹操到,马老汉他们过来了。”

    说话间,杨峰就看到马老汉以及十多名工匠正匆匆的朝他们这个方向赶来,只是走到距离他们一百多米处的时候却被杨峰的家丁给拦住了。

    “让他们过来!”杨峰示意让家丁们放形。

    “草民马老汉拜见伯爷,愿伯爷……”

    马老汉等人来到杨峰跟前后就打算下跪行礼,却被杨峰给拦住了。

    杨峰笑吟吟的将马老汉等人扶住:“好了,马老汉你们也别拜了,本伯对这些繁文缛节不感兴趣,现在只想问你们,那些图纸尔等可看明白了?”

    “看明白了,看明白了!”一说到图纸马老汉便是一脸的激动,“伯爷此番带来的图纸实在是太详细了,就连每一块木板的长度,如何铺设,期间要注意的事项都写得清清楚楚,看这样的图纸老汉我若是还造不出船来简直就可以买块豆腐撞死了。”

    “那就好!”杨峰给含笑道:“本伯只期盼你们能尽快把战舰造出来,咱们大明水师的将士还等着驾驶这些战舰出海,守卫我大明海疆呢!”

    “草民绝不辜负伯爷的期盼!”马老汉先是一脸的激动,但随后脸上却浮现出一丝迟疑的神情,“不过还有一事草民搞不明白,还望伯爷赐教!”

    “何事,你尽管说!”心情大好的杨峰问道。

    马老汉神情有些尴尬的说:“是这样的,草民看伯爷送来的图纸时,发现上面所用的单位与我大明所用的单位完全不同。我大明的尺寸乃是丈、尺、寸、分,厘、毫、丝、忽,但是大人的送来的资料上长度的计量单位却是米、厘米、毫米来计算,重量则是以公斤、克来计算,草民等人有些看不明白,是以特地前来请教大人。”

    “诶呀,你看我这记性!”听到这里,杨峰不禁一拍脑袋,暗骂自己的疏忽。自己怎么能把这事给忘了呢,自己从现代弄来的资料,计量单位全都是以后世的标准来衡量的,可这里是明朝,采用的却是自古就传下来的另一种计量单位,马老汉等人看到这些资料后自然被弄糊涂了,看来想要造船的话自己还得重新教他们另外一套计量单位啊。

    想到这里,杨峰赶紧对马老汉作了一个揖,“马老汉,实在是对不住了,这件事确实是本伯的疏忽,忘了告诉你资料上的计量单位跟咱们大明不一样了。这样好了,本伯现在就给你说一说上面的计量单位跟咱们大明惯用的计量单位的区别,顺便再给你几套计量用的工具,从今往后咱们就用新的计量单位来做衡量的标准,都清白了吗?”

    “这……”马老汉等人对视了一眼,最后只能无奈的点点头:“伯爷吩咐,草民等自当遵从。”

    杨峰看得出对方的面前,他不禁失笑道:“别摆出那副脸色,本伯可以明白的告诉你们,其实新的计量单位也是很好用的,只要习惯了你们就会发现,其实那些东西也就是那么回事,习惯了就好。好了,现在本伯先跟你们说说,这长度的计量单位……”

    半个小时候

    杨峰扔掉了手上的树枝拍了拍手,“都弄清楚了吗?”

    “弄清楚了!”

    马老汉等人的头如同小鸡啄米一般:“伯爷放心,弄清楚了,原来咱们还以为这里头有什么玄奥呢,感情弄明白了才知道这里头其实也没什么,非常的简单。”

    “你们弄明白就好!”杨峰哈哈一笑。

    这时,几名家丁匆匆走了过来,他们的手上都抱着包裹,在杨峰的示意下他们将包裹递给了马老汉等几人。

    杨峰指着这些包裹笑道:“马老汉,这些都是送给你们的。里面是一些卷尺、皮尺、尺子、三角板等东西,希望你们用这些东西为咱们大明造出更好的战船来!”

    “谢伯爷!”

    马老汉等人接过包裹,感动的就要下跪,却被杨峰拦住了。

    “你们如果你们真的想谢本伯的话就用心的做事,朝廷和本伯是不愧亏待有功之臣的!”

    送走了马老汉、胡阿牛、许阿生等老工匠后,杨峰正要继续巡查一下,却看到宋烨匆匆走了过来。

    “伯爷,有急报!”

    一个小时后,厦门城外的江宁军营里,杨峰的眼光从面前的信上移开,对着面前的这名夜不收问道:“你从福州一路过来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这名夜不收拱手道:“回伯爷话,小人和两名兄弟各带三匹快马从福州乘骑日夜兼程一共花了两日赶到的厦门。”

    “两天?”杨峰沉吟了一下转头问旁边的卢光彪:“卢大人,若是乘船的话从福州赶到厦门需要多长时间?”

    卢光彪不假思索的说:“从福州到厦门约莫五百多里左右,坐船的话还要饶路,所以路程就长了些要七八百多里左右,不过乘船的好处是可以日夜不停兼程而不用爱惜马力这些东西,一般顺利的话也是两三日左右便可抵达厦门。”

    “嗯!”

    杨峰扬了扬手中的信件:“耿秉义来报,两日前他派出的夜不收报告,福州城外的大批船只突然不见了踪影,而且据观察福州城内的守军也少了许多,他怀疑郑芝龙已经带着大部分的匪徒除了海,但目的地尚不明确。耿秉义怀疑,郑芝龙很有可能会对莆田、泉州、厦门等地展开突袭。卢大人,你怎么看?”

    卢光彪轻叹了口气:“这不是可能,而是可以肯定的。郑芝龙此人下官也是有所了解的,此人用兵相当的老道毒辣,况且他手握大批的战船,几乎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而咱们大明则是只能被动防守,这大半年来吃的亏太多了。而且依下官看来,郑芝龙此人报复心相当强,从耿将军的战报上来看,前些日子耿将军刚吃掉了他三千多人,以郑芝龙的性子他肯定会报复的,而且报复的最好地方就是咱们泉州了。”

    “卢大人高见!”杨峰赞许的看了他一眼:“以本伯来看,郑芝龙最有可能突袭的地方就是咱们的厦门,所以接下来咱们也要好好商议一下如何迎接这个不速之客。”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760/ 第一时间欣赏我在明朝当国公最新章节! 作者:千斤顶所写的《我在明朝当国公》为转载作品,我在明朝当国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我在明朝当国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我在明朝当国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我在明朝当国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我在明朝当国公介绍:
杨峰穿越了,他来到了大明,但他一点都不高兴,因为他快饿死了。 想尽办法回到现代社会的他曾经立志再也不会到那个见鬼的年代了,但他很快就食言了,为了生活他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在两个时空里穿梭。 在大明他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人,做了很多有意思的事,而且他甚至还交了很多有意思的朋友,当了很大的官。 这就是杨峰在大明的生活。我在明朝当国公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在明朝当国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我在明朝当国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