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欧皇崛起TXT下载欧皇崛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欧皇崛起全文阅读

作者:太上老牛     欧皇崛起txt下载     欧皇崛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099章 泡面四件套

    种红薯和酿造地瓜烧什么的,当然是艾伯特这个纽约总督去搞了。接过任务的艾伯特也是一脸懵逼——啥?红薯还能酿酒?

    纽约殖民地是种了红薯的,但不是作为粮食,而是作为蔬菜。毕竟,红薯生吃凉拌都可以,烤起来也很香。但用来作粮食……艾伯特吃过红薯面,那玩意没法做面包,只能煮成糊糊。烙饼什么的,他倒是没试过。

    不过,红薯产量的确很高,菜地上种红薯,往往能收获很多。而对于马林打算用红薯养活泰诺人,艾伯特也是赞成的。因为,用小麦给泰诺人当粮食,的确太奢侈了。欧洲很多小贵族都难得吃上小麦面粉呢,哪能拿来给当农奴的泰诺人挥霍啊。

    而对于拿红薯酒糟喂猪,艾伯特则是举双手赞成的。毕竟,用昂贵的小麦和不便宜的黑麦喂猪,实在太浪费了。而用草喂猪的话,猪长不肥。这年头,不止华夏人爱吃肥肉,欧洲人同样也爱。因为,他们也缺油水啊。

    艾伯特身为纽约总督和费城伯爵,倒是不缺油水,但他很喜欢吃红烧肉。所以,对于发展养猪业,他是举双手赞成的。

    正好,北海国本土太湖猪的繁殖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引进几千头太湖猪去纽约殖民地,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要知道,养猪不仅能提供充足的肉食,还能提供皮革和猪鬃。猪鬃做的毛刷,可是很受欢迎的产品。甚至,北海国目前还不太普及的牙刷,也是猪鬃做的。

    除此之外,最让艾伯特感到神奇的是华夏人处理猪内脏的水平。德意志人虽然也吃猪内脏,但一般是把猪内脏切碎了灌制成香肠。但华夏人更加厉害,可以把猪内脏制作成美味的炒猪肝,炒腰花等。最让艾伯特佩服的,就是华夏人对猪大肠的处理了。德意志人吃猪内脏,但是不会要大肠。因为,大肠是粪道,很臭。德意志人不会清洗大肠,所以一般都是丢掉大肠。但是,华夏的厨子(纽约造船厂明朝工匠的家属)能够把大肠清洗赶紧,还能制作出非常美味的炒肥肠,让艾伯特欲罢不能。就是,洗大肠时有点浪费面……

    但马林告诉艾伯特,可以用红薯面代替小麦面或黑麦面,可以节省很多成本。这让艾伯特喜出望外,毕竟,这成本省了太多了。要知道,不管是小麦面粉还是黑麦面粉,价格都很贵。用来洗大肠,成本太高了。所以,能用廉价的红薯面代替,那是再好不过。

    马林也是鄙视欧洲,直到19世纪了,粮价还是那么死贵死贵的。英国推行《谷物法》的时期,其小麦价格高达66先令每夸特,就是3.3英镑每25磅。平均下来,每磅小麦价格高达2.64先令,比现在的5芬尼(等于5便士)每磅高太多了。

    也就是德国出了个李比希,搞出了化肥的理论。然后,欧洲农业产量才开始增加。但一开始,人们用的初级化肥是智利的硝石和秘鲁钦察群岛的鸟粪。

    当时,秘鲁鸟粪每年的产量大约是30万吨,而每吨鸟粪价值10英镑。所以,当时的秘鲁光靠着卖鸟粪,每年就收入300万英镑,也就是900万两白银。这特喵的比大明朝的年财政收入都高了……

    但因为英国人垄断了鸟粪和硝石的贸易,别的国家受益不多。直到20世纪初,德国的化学家哈伯发明了合成氨技术,才真正改变了欧洲农业局面。

    所以,德意志人才的确好多。据说,二战前,六成的炸药奖得主都是德国佬。世界农业,也得感谢李比希和哈伯。不然,历史剧中那种饿殍遍野的现象,会继续存在。所以,给这二位封圣,都不算过分。

    ……

    马林继续跟艾伯特交待养猪的事宜,因为红薯养猪可以弄出很大的规模。所以,马林打算以后在纽约殖民地建立大规模的肉类加工厂,主要是生产香肠、火腿、腊肉、熏肉等容易长期保存的肉食。因为,北美洲距离本土太远,无法把鲜肉运回本土。至于运输生猪?这年头的货船可不是厚实的船。厚实的柴油动力轮船四平八稳,牲口可以很适应。而风帆时代的帆船,因为风力的拉扯,船只容易左右摇晃。因此,对于生猪运输很不利,生猪容易中途生病死去。到时,可就亏大了。

    所以,马林倾向于把猪肉现场加工成香肠、火腿、腊肉、熏肉等容易保存的肉食。当然,也可以加工成猪肉罐头,比如梅干菜烧肉罐头什么的。但是,不能用肥肉制作罐头。不然,吃了容易拉肚子。当然,加热后再吃也没问题。

    此外,也可以学习老美,绞碎后加面粉和香料,制作成美国大兵痛恨的午餐肉罐头。但马林并不乐意使用太多罐头,主要是,运输不方便,容易碰碎。

    他现在可没有多余的金属用来加工铁罐头盒子,只能用玻璃瓶。但玻璃瓶易碎,运输很不方便。所以,马林准备,还是学后事,多弄点猪肉干。用油纸袋包装好压出空气后,再高温杀菌,密封。然后,这种纸袋包装的肉干,运输和保存都很方便。嫌干硬,还可以用开水泡开再吃。

    “嗯?开水泡开?咦,这不就是泡面吗?”马林忽然大受启发,决定搞泡面!

    泡面制作其实很简单,就是把面条油炸一下,然后烘干、包装。马林没条件生产桶面,但生产袋装泡面还是很容易的,而且技术成熟。

    而且,黑麦面粉做面包不好吃,但也是可以制作面条的。后世,黑麦面条还因为营养价值高,属于高档货呢。

    面饼好弄,配料好像也不麻烦。调料包直接放入盐,以及胡椒粉等香料即可,保证滋味还行。也许赶不上后世泡面的口味,但这个时代的人并不挑,有调料都不错了。至于其他料包,马林觉得酱料包是不现实的,油纸袋包装酱料太难了,还不如泡面时拿出酱料瓶,挖一点放进去呢。然后,再倒点食用油。

    所以,酱料和油,马林打算用罐头瓶包装,吃泡面的时候,再开封。如果是军用的话,一个小队共享一瓶罐头就足够了。

    甚至,不用酱料和油也可以。毕竟,这年头的人要求不高。而且,面饼是油炸的,本身就含油。

    然后,蔬菜和肉块也好弄。蔬菜直接用油纸袋包装的脱水蔬菜即可,这技术,北海国已经成熟了。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都可以携带大量脱水蔬菜包。泡面的时候,脱水蔬菜泡进去,正好。

    而油纸袋包装的猪肉干,貌似也是泡面神器啊……

    于是,马林决定——把袋装油炸面饼、袋装调料、袋装脱水蔬菜和袋装猪肉干作为泡面四件套。其主要用于寒冷天气下作战所需,毕竟,寒冷天气下,吃压缩饼干,没有吃能喝热汤的泡面来的舒服。而且,荤素搭配,极为合理,还容易携带。

    至于添加酱料和食用油,则不属于四件套。行军时,各队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备酱料罐头和食用油……

    这是升级版吃法,但实际上,泡面四件套,已经是够用的了。

第2100章 大明版喀秋莎火箭炮——一窝蜂

    除了易保存运输的四件套外,马林还打算开发牛肉酱罐头、羊肉酱罐头等便于保存的佐料。当然,这些罐头都不便于运输。只是,它们也不是配给普通士兵的,而是贵族和军官们吃的。

    当然了,欧洲人并不习惯吃辣,马林自己也不喜欢吃辣。所以,这种在北海国通行的肉酱,不会放入辣椒,但是会放入一些胡椒粉,保持一点辛香味道。

    说来也怪,这个年代的欧洲人,口味很重。但是,却怕辣。所以,胡椒这种有微辣味的香料,就成了他们的最爱。

    马林也是这样,他很喜欢在菜里放生姜和蒜泥,但就是不喜欢吃辣椒。这也是前世淮扬菜的特点,偏清淡,但口味能得到世界上大部分人的认可。

    所以,未来的牛肉酱罐头和羊肉酱罐头,都会是不辣的,但带点辛香料味道的。比如,放点胡椒粉和干姜粉之类的。

    但全用肉也太实诚了点,所以,到时候里面会加入一些黄豆和花生。特别是花生,能提升香味。

    到时候,泡面的时候,倒入又香又好吃的花生肉酱,绝对能把泡面的美味程度提升几个档次。

    当然,这其实也是无奈的选择。毕竟,这年头没有冷冻船、冷冻车,只能用这种方式,将肉类长期保存。特别是美洲出产的肉类,以及未来澳洲出产的肉类,只能用这种方式保存运回本土了。

    不过,美洲牛肉,未来会有北美野牛提供大量的肉食。那可是几千万头北美野牛,每头差不多重达一吨左右,起码上千磅肉。

    除了肉,还有牛皮,以及牛内脏等,都可以有很大的用途。马林已经派遣了几百哥萨克去墨西哥湾沿岸寻找登陆点,继而向内陆进发,猎杀北美野牛。

    但那几百哥萨克能吃多少牛肉?打死一头野牛,就够他们所有人吃两天了。所以,马林决定,派出加工队伍,带着黄豆、花生和各种调料,去现场制作牛肉酱。当然,还需要大量的宽口玻璃瓶,以及木塞和蜂蜡,用于密封保存。

    为了得到足够的玻璃瓶,马林准备新建大型玻璃器皿厂,专门生产罐头瓶。木塞好办,进口就是。至于蜂蜡,也可以从波罗的海地区进口。

    但马林觉得,随着未来北海国工业的发展,罐头的需求肯定大增。到时候,对软木塞和蜂蜡的需求也会大增。所以,马林决定寻找类似葡萄牙气候的地区,大规模种植生产软木的栓皮栎,以备将来需要。另外就是,鼓励发展养蜂业。除了能获得蜂蜜外,还能得到很有用的蜂蜡。

    也许有人说,封泥也可以代替蜂蜡。但封泥容易开裂,所以不如蜂蜡质量好。北海国只有保存淡水这种廉价物资的时候,才会选择使用封泥。当然,保存白酒的酒坛有时候也会使用封泥。但较小的罐头瓶,还是尽量使用蜂蜡。

    至于用橡胶作为瓶塞……嗯,橡胶塞有味道,容易让食品变味。所以,保存食品,还是尽量不用橡胶塞。

    ……

    这一天,马林正在办公室处理文件,同时撰写新建玻璃瓶厂,以及推广栓皮栎种植和发展养蜂业的规划书。这时,一个胡子拉碴的毛脸大汉忽然闯进办公室,一把把马林抱了起来,还转了几个圈。

    马林吓得直哆嗦,差点喊出“杰哥不要啊”。直到这个毛脸大汉说话,马林才放下心来:

    “少爷,我回来啦!”听声音,原来是卡恩这厮。

    “呼——”马林长舒了口气,随机板着脸问道:

    “怎么才回来?诺艾尔都回来十来天了,他的船可是故意开慢了的,你又去哪里浪了?”

    毛脸卡恩委屈道:

    “我只是去纽约那边转了一圈,所以才耽搁了点时间。而且,若是我回来太早,船和诺艾尔的船碰上了,不就穿帮了吗?”

    “哦……”马林点点头,就又坐下写规划书了,不再理会这家伙。

    但是,卡恩大概是离开太久了,有一肚子话要说,于是就坐在马林边上,唠唠叨叨的,说个没完。主要讲述了这几个月在片场练习以及最后汇演的事情,此外,还有在纽约殖民地的见闻。

    一通废话结束后,卡恩还献宝似的说道:

    “少爷,我这次去纽约长岛的造船厂,还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东西,特地带给您看了。这玩意,可厉害啦!”

    “什么东西?”马林头都没抬,随口问道。

    “一卧冯……”说的时候,卡恩舌头有点大。

    “什么玩意?”马林没听清。

    “一卧冯啊,这是华夏人的称呼,大概是这么叫的。我这就去拿样品,顺便把那个工匠带过来……”

    过了一阵子,卡恩风风火火地扛了一个六边形长木筒进来,后面还跟着一个畏畏缩缩的明朝人。

    “小的柯老五,原南都龙江宝船厂匠户,叩见皇上!吾皇万岁!”这个柯老五,大概是戏文看多了,看到马林,立即三叩九拜。而且,把国王,称呼为皇帝了。

    “平身吧……”马林很无语,不太习惯这个称呼。而且,也不大习惯被人跪拜。

    柯老五起来后,立即退到一边,头都不敢抬。而卡恩,则打开了木筒上面一个盖板,把木筒展现在马林眼前。

    “我去……这不是一窝蜂吗?”马林脱口而出,用的是普通话。

    这时,柯老五抬起头,讨好道:

    “陛下好眼力,这的确就是大明神机营的镇国利器——一窝蜂!”

    马林看了看柯老五,然后疑惑道:

    “神机营不是在北都吗,你一个南京的宝船厂的造船工匠,怎么会造这玩意?”

    柯老五抬起头,拱手道:

    “回陛下,这一窝蜂,在大明定都南京时就发明出来了。后来成祖皇帝迁都北都,带走了大部分火器工匠,但还是留了部分工匠在南京。小的岳父是南京兵部的火器工匠,他老人家没儿子,只有小人妻子一个女儿。所以,临终前,把手艺传给小人了。小人听闻黄三喜之前因为献上纸铠甲,而得到艾王爷(艾伯特)的赏识,带回京都。小人也想出头,所以,就献上这一窝蜂,希望陛下能喜欢!”

    “一窝蜂么……这可是大明版的喀秋莎火箭炮啊……”马林看着眼前的一窝蜂,陷入了沉思……

第2101章 改良“一窝蜂”

    一窝蜂,可是被明粉们吹成明朝版喀秋莎的传说中的神器。但马林却并不认同,主要是因为,他看过一期《古代兵器大揭秘》,上面提到过,一窝蜂性能不稳定。主要是,超过45米后就开始乱飞,和滑膛枪的铅弹有的一比。

    所以,尽管一窝蜂发射时声势浩大,但如果距离太远,往往效果并不好。即使是45米这样的近距离,节目中假人小队被命中的概率也只有9成。超过百米,命中率就很低了。

    而且,节目中介绍说,“靖难之役”中,朱允炆的明军就对明成祖朱棣的骑兵使用过一窝蜂。亲自带队冲锋的朱棣差点中招,但因为一窝蜂很差的命中率,朱棣逃过一劫。

    后来,因为成本和收益不成正比,明朝自身也渐渐放弃了一窝蜂。倒是“神火飞鸦”和“火龙出水”等多管和多级的火器,效果还不错。但多管火器也有弊端,若是左右两个助推器发射管点火时间不一样,只有一边先点火的话,这玩意会折回来伤到自己人。

    而一窝蜂的问题也很大,主要是一窝蜂所用的“神机箭”的火药筒是绑在箭身侧边的。这样一来,重心就歪了。而且,随着药筒里火药的燃烧消耗,药筒质量越来越轻,神机箭整体的重心也在不住变化。这个变化,若是纵向的,倒也不影响方向。但偏偏,这种变化是横向的。重心横向变化,神机箭不乱飞就怪了。

    所以,神机箭离开一窝蜂的发射箱后,前面三四十米的距离,因为惯性,还能保持方向。但过了这个距离,因为重心的横向变化,就容易乱飞。

    马林上辈子看那个节目时,亲眼看到测试中的一窝蜂,有神机箭发射出去后,在三四十米的距离上,直接一头载向大地,还在地上跳了跳。

    其最好的解决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把弓箭的尾部掏空了,装入火药。这样,即使火药燃烧后尾部重量减轻,可因为重心是沿着箭体纵向变化的,并不会影响飞行方向。

    但马林不敢这么搞,为啥?因为这玩意抬容易模仿了。掏空箭支的尾部多简单啊,一看就会的。若是别人家学会了,就能直接造来打击北海**队了。

    所以,马林宁可不造,也不愿意别的国家学会这种大杀器的制造方法。

    至于眼前的一窝蜂,说实话,马林兴趣不是很大。但是,也不是完全没兴趣。

    为什么?明朝人是不懂用法,其实一窝蜂若是用好了,也是很有用的。前世看的那个电视节目的测试表明,在45米距离上,一窝蜂命中率可达到9成。而且,穿透力很强,把塑料假人直接打了个贯穿,可见威力很大。

    所以,使用一窝蜂,完全可以学后来的龙虾兵,忍着,等到敌军进入45米范围内后,集中发射,把对方直接打穿了。若是贴脸来一发,威力更强,估计贯穿的都不是一个人。

    而且,北海国战阵首先注重的就是防御。有独轮战车排成的防御阵,敌军的骑兵一时间也冲不破北海**队的防线。因而,北海**队完全有底气把敌军放进45米内再集中发射。

    明军之所以弃用一窝蜂,就是明军对火器的使用很不规范。比如火铳手,明明百步距离命中率极低,但看到敌军冲锋后,很容易慌乱中隔着老远就放枪。结果,放的都是空枪。而装填弹药又要很久,对面骑兵早冲过来砍人了。

    所以,一窝蜂被明军弃用,除了其本身的确有一定的问题外,明军本身素质太差,也是重要的原因。

    ……

    不过,就这么使用原版的一窝蜂,马林也是不大乐意的。因为,一窝蜂的射程太近了。对射时,甚至不如对面弓箭手的箭雨。比如,和一队英格兰长弓兵对射,就是送菜的。

    若是对方会风筝战术,始终保持一定距离,一窝蜂绝对被虐。而北海国前面的独轮战车,固然防御力很好,但也影响机动力。对方后撤,一窝蜂想追都追不上。

    因此,“伟大的发明家”马林,打算利用后世的高中水准的物理知识,对一窝蜂进行改造,使其获得更远的有效射程。

    如何提高射程?自然是提高其飞行稳定性了。如何让给其飞行更稳定呢?第一个就是调整重心了,尽量使得重心在箭身上,而不是在药筒和箭身之间。但神机箭本身这种绑药筒的结构,就注定了重心很难调整完美。因此,马林只能说尽量调整。

    比如,马林可以在药筒对面再绑一个和药筒等重的配重。但问题是,药筒内的火药燃烧后,越来越轻,而配重的重量不会减轻。因此,重心终究会失衡的。

    但马林也不指望完全平衡,他所求的,不过是让一窝蜂发射出去的神机箭尽可能平稳地飞行更远的距离而已。毕竟,神机箭若是不乱飞,理论射程能达到三四百米。

    马林甚至都没想过让神机箭平稳飞行三四百米,若是神机箭能平稳飞行超过百米,他也就满意了。

    而如何让神机箭飞行得更平稳呢?马林的第二个思路,就是给神机箭“装上翅膀”了。也就是类似后世的飞机,给神机箭安一对翅膀。

    虽然翅膀不能保证能平稳地飞完三四百米,但能保证上百米的飞行平稳,也就足够了。

    而且,从武器角度上讲,若是飞行太过平稳,弹道太直,“一窝蜂”反倒失去了价值!

    为啥这么说呢?一窝蜂其实是个范围打击的武器,讲究覆盖面广。而对敌军群体打击的话,弹道太平直,这小小一筒的32支神机箭,只会把对面一个士兵射成马蜂窝。32支箭杀伤一个敌人,那就太不划算了。所以,一窝蜂里的神机箭需要一定的偏移量,而不是全部精确打击。

    因此,马林延迟神机箭偏移的时间的办法,是很不错的。超过百米再便宜,或者在百米距离上有小的便宜,才是最有军事价值的。

    ……

    所以,马林把一窝蜂里的神机箭的圆柱形药筒,改成了长方体的药筒。然后,在药筒对应的箭杆的另一侧,钉上了一对木片翅膀。其翅膀非常简易,就是一块长方形木板,中间部分钉在了箭杆上,和药筒对应。

    另外,考虑到神机箭发射,有些类似于航天飞机发射的情形。也就是航天飞机自身喷射火焰,火箭体只是提供燃料。因此,马林还在长方体药筒上钉上了一个长方形木片,作为“机翼”。

    只不过,药筒对面的机翼木片会更大更重。因为,这个木片有一定的配重作用。而药筒上钉着的木片,则很轻薄,主要起充当药筒的“航天飞机机翼”的作用。

    而且,因为两个木片机翼是平行的,在装填时,上下都有木片支撑,也更容易保持稳定状态。

    然后就是箭支的尾羽,马林故意让其在泥浆中泡一下,使其沾染了泥浆。干燥后,就会硬化。但是,发射时,也就不容易被药筒喷射的尾焰给烧毁了。

    很多时候,原始版的神机箭,就是因为药筒的尾焰烧毁了尾羽,导致神机箭的箭体失去平衡,继而乱飞。马林这种上包(泥)浆的方法,也是很不错的了。

    虽然有了两对翅膀,但最好还是保持尾翼比较好。毕竟,现代的飞机,也是保留了尾翼的。马林不是飞机专家,却也知道抄作业。

    而且,马林还特地把尾羽的方向设置得和木片翅膀平行。安装时,也是平行安装。这样,神机箭飞行时,在纵向上,就很难出现便宜。所谓纵向,因为是平放的,自然就是指上下方向了。

    至于横向上的便宜,恰恰是一窝蜂需要的。因为,要做到范围打击,就必须让神机箭散开来。不然,盯着一个目标射,太浪费箭了。

    除此之外,为了让神机箭保持穿透力,以做到二次杀伤,马林故意让人把木片翅膀锯出凹痕,只留下少部分还连接着。

    这样,当箭头穿透敌人时,木片翅膀受到撞击后,会因为锯出的凹痕,很容易就折断,以方便箭体贯穿目标,甚至打击下一个敌人,给敌人造成更多的伤亡。

    ……

    设计完成后,马林就让柯老五带着几个北海国的工匠,开始按照马林的想法进行改装。因为加了两对木片翅膀,所以神机箭宽了很多。结果就是,每一筒箭的数量大大减少。甚至,为了容得下翅膀,隔板不能只留下圆孔,而是需要留下更大更宽的方孔,用以安装和固定改良的神机箭。

    但这么一搞,原来的木筒就不合用了。为此,马林特地让人打造了更宽的木筒,而神机箭层数,也减少到了三排。这样,一共三排,每排8支箭的加宽版的新式一窝蜂出现了。

    经过测试,这种神机箭果然达到了马林的预期,在150米的距离上仍然没有上下乱窜,保持着很强的杀伤力。

    但考虑到这种新式一窝蜂的神机箭在120米距离上就开始在水平距离上散开了。所以,其最佳打击距离,其实在120米左右。离得远了,箭与箭的水平间隔太大,达不到饱和打击的效果。离得近了,神机箭尚未水平散开,太过饱和打击,无法做到范围打击。

    所以,马林打算,神机箭的操作者,必须是心理素质良好,而且,目测距离的眼力比较好的人。不然,发射早了和发射迟了,都达不到最好的效果……

第2102章 议会再改革

    马林之所以费尽心思去改良“一窝蜂”,其实就是为了给下半年对莫斯科大公国的军事行动做准备。因为是长途跋涉,肯定无法带重炮。所以,一窝蜂这种便于携带的大杀器,就成了非常好的选择。

    而且,莫斯科大公国的军队,带有浓烈的东方蒙古风格,连铠甲样式都很东方,属于铁片扎甲或者锁子甲,没有西欧流行的板甲。

    所以,这种神机箭样式的武器,很适合打击莫斯科大公国的军队。特别是,大概是受到蒙古骑兵的影响,莫斯科大公国的军中,也有不少轻骑兵。甚至,有不少鞑靼人受雇于莫斯科军队。

    一旦这些带有蒙古风格的轻骑兵冲锋起来,几千上万的规模,会很有气势,有排山倒海之势,很有压迫力。

    这时候,就需要快速地将其气势压制下去。这样,不但能打击对手的士气,也能防止己方军队的士气降低。

    这次出征,马林固然带了三四千使用独头弹的火枪手。但分成三排的话,每排人数也就千把人,打不出火力压制,无法扑灭对面骑兵的气焰。

    压制骑兵这个问题,一直到19世纪都无法很好地解决。面对骑兵的大规模冲锋,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学瑞士人,用超长的长毛斜着放置在地上,挡住敌方骑兵;另一种,就是用霰弹炮来范围打击了。

    霰弹炮目前马林不愿意拿出来,长矛阵则有些被动。莫斯科人可是被蒙古人统治了几百年的,会点骑术。要是这帮家伙学蒙古人,用弓弩射击长矛阵,然后一分为二,跑向两边,北海**队会有些傻眼的。毕竟,长矛手也不敢离开大阵去追杀骑兵啊。

    所以,这时候可以拿出增加了射程的一窝蜂,对着冲上来的莫斯科轻骑兵一顿骑脸打击,就能让对方老实。

    因为是饱和攻击,一窝蜂造成的效果,可以和机枪媲美。当然,可持续性和机枪没法比。

    但马林也没指望和机枪比,机枪组成火力交叉网的话,可以有效杀伤敌军骑兵的有生力量。而使用一窝蜂的话,只能击溃,不能做到消灭。毕竟,对方若是逃离有效射程的话,并不会完蛋。

    不过,马林也没指望消灭莫斯科人的骑兵。因为,这里要考虑平衡问题。若是把莫斯科大公国打太狠了,导致莫斯科大公国全军覆没的话,最后就是便宜了立陶宛人了。

    而马林仅仅是想抢莫斯科大公国的人口,又不是给立陶宛人作嫁衣裳的。所以,他只求击溃,不求消灭。

    如此,即使马林打了胜仗,莫斯科大公国的兵力也不会损失太厉害,仍然拥有对抗立陶宛大公国的实力。

    而且,按照剧本,应该是莫斯科大公国先出动大军打残了立陶宛军队的。然后,马林才会找借口亲自下场。

    到时,马林会拿出改良版一窝蜂,一次饱和打击,击溃莫斯科大公国最前面的主力。然后,趁其大军溃逃时,发起进攻,击溃敌军。

    但马林会有选择地进行追杀,比如,故意放走对方的轻骑兵。同时,放过大部分普通步兵,只要他们投降。真正追杀的,主要是对方穿着铠甲的重步兵,以及火枪手、炮手等绝对主力,打压其反抗能力。

    如此,莫斯科大公国的正面对战的力量将会被大大减弱。而那些没有铠甲的普通步兵,也许正面战场上不行,可用来守城却是没问题的。

    也就是说,马林打击的,主要是莫斯科大公国的进攻力量。而防守力量,则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存。

    这样一来,即使北海**队撤离了莫斯科大公国,莫斯科的军队,也有足够的实力,来做好防守,防备立陶宛人的进攻。

    到时候,因为双方都被打残的缘故,他们之间的冲突,就会变为菜鸡互啄,谁也伤害不了谁,最多让对手难受。

    这样一来,马林在捞足了好处后,也不用担心立陶宛吞并莫斯科了。而若是两国实力相差不是很大的话,立陶宛这种议会制国家,是很难下定决心和莫斯科死磕的。因为,议员们小心思多。倒是莫斯科这种集权国家,很容易统一思想,与人干到底。

    所以,历史上莫斯科大公国即使失败多次,依旧能翻身。因为,需要拼命的时候,莫斯科人会敢于下赌注。反倒是立陶宛这种瑟姆(议会)掌权的国家,在该发狠的时候会犹豫,最终失去很多机会,最后被吞并。

    这也是马林不大喜欢欧式的议会制的原因,因为,这种制度会导致办事拖沓,争吵不休和犹豫不决。若是和平时期还好,战争时期,若是迟迟不能下定决心,会吃大亏的。还有就是面对灾难时,反应会迟缓。因为,你会发现,议会里总有人会拆你的台,拖你后腿。

    因此,马林觉得,后世华夏的大会制度很不错,每年只召开一次,集中解决一些立法问题和路线问题。但是,不干涉日常决策,避免内耗。像是欧式的议会制度,p大点事也弄到议会吵几天,很烦人。若是事情多,一件一件地吵架解决的话,恐怕要拖延很久。特别是,有些议员为了秀存在感,有理没理也要站出来吵一顿。吵嗨了,还会打一架。然后,正事就被耽搁了。

    所以,马林也打算在北海国进行议会改革。具体就是,议会退出日常管理序列,每年只召开一次。在农闲时节,也就是冬季,集中在奥里希开一个月的会,把重要问题,比如立法和税收,以及对官员的评估等重要的事情集中解决了。会议结束后,议员们该去哪去哪,其余11个月,日常事务也会由官方机构处理。

    当然,议员们,包括地方的议员们,也有监督地方上的官员们的责任。如果谁在地方上横征暴敛,或者横行不法,议员们有资格直接向监察部门反映情况,请求发起调查。

    “议会一年一开?”现任首相海德尔听到马林的决定后,瞪大了眼睛,觉得太不可思议了。因为,这等于剥夺了议员们大部分的权利。每年才一次发言机会,如何展现自己的权威啊?

    也就是在北海国,马林靠着军队打下的江山,老贵族实力较弱。要是换成其他国家,马林这样削弱议会的权利,可能早就遭遇叛乱了。而且,是贵族的集体叛乱。

    不过,北海国的旧贵族都被马林集中到不莱梅省去了,都没啥权利了。马林甚至限制他们护卫数量,导致压根没人反对马林的决议。

    至于海德尔,马林这么做明显是强化他的权柄,所以,他虽然吃惊,却不会反对。

    当然,这事肯定有人反对的,比如议会的一帮人,就表达了抗议。但是,他们都是没啥权柄的吉祥物,马林也不会太在意。

    不过,为了给这些吉祥物们台阶下,马林还是给出了解释——北美殖民地(美利坚王国除外的最早的四个殖民地——古巴、布雷顿角岛、纽约和萨凡纳)也有权派出代表参加一年一度的议会大会,行驶属于他们的权利。但因为太远,来回不便,所以一年开一次议会会议很合理……

    虽然有议员提出殖民地可以派代表常驻奥里希,但马林却拒绝了。理由就是,常驻的代表不能即使了解殖民地情况,无法了解殖民地的诉求。所以,嗯,就这样……

    实际上,这已经是给面子的说法了。因为,议员们再怎么反对,都是无效的……

    议员们如丧考妣,但也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反对马林的决议啊。之前,马林已经大规模削弱过议会的权利了。这一次,马林再度出手,让议会每年只能召开一次大会,简直让他们没啥事情可做了。

    至于常驻议员,倒也是有,但多半是大臣们兼任的。这导致,有些小法规的制定,不需要等到议会召开大会,就能由大臣们商议决定。当然,这些小法规,不能和议会制定的法律相违背。若是想制定和议会制定的法律违背的法规,则需要等到大会召开。

    此外,若是爆发战争,则一切听国王的。国王有权利颁布和实施战时条例,哪怕这个条例和议会法案相悖。

    而且,根据北海国的宪法,君主无权随意解散议会。但是,可以用“反对王室”的罪名,取消议员的资格。这看似限制了马林,但实际上,因为可以驱逐反对派,解散不解散议会其实无所谓。如果遭到所有议员的反对,那这个国王做的也太失败了,离完蛋不远了……

    除此之外,马林还引入了军代表制度,要求军代表必须占议员总数的五分之一,也就是20%。但军代表是军队直接派遣的,而军队属于国王。所以,这20%的选票,铁定会支持国王。想要达到半数,只需要再获得超过30%的票数即可。若是这都办不到,这样的君主,也太失败了。

    实际上,马林现在基本上是说一不二的,议会也不敢和他对立。毕竟,旧的贵族阶层被他打垮了,新的贵族阶层还在成长中。但马林搞改革,不是为自己准备的,而是为凯撒和凯撒之后的继任者们准备的。他们可没有马林的绝对权威,而且到时候新的贵族阶层也会强大起来。所以,这算给后人铺路。

    当然,因为照搬了很多几百年后华夏的先进制度,北海国的制度,是很先进的,领先这个年代其他国家几百年。

    唯一需要改革的,大概就是产业调整了。毕竟,粮食昂贵不可能持续太久。总有一天,北海国粮食高产的秘密会泄露出去。到时候,粮价会下跌,靠农业无法再获得暴利。到时候,就需要进行产业调整,尽可能往工业方面调整。但在别的国家发现粮食高产的秘密之前,马林还可以吃很久的红利……

第2103章 蚯蚓养殖成功了

    其实马林很早就像进行产业调整了,升级经济结构。但问题是,这个年代严重缺乏劳动力。在种田的农夫都很缺乏的情况下,发展工业是不理智的。因为,没有多余的人口。

    总管发展工业的地区,都是农业人口富余的地区。比如佛兰德地区,自古以来就人口稠密,有富余的劳动力去从事毛纺业。意大利也是,山多平原少,人口又稠密,有富余劳动力去当工人。后来的英国,也是受益于圈地运动,有大量失地农民,所以才发展起了纺织业,还搞起了殖民地开发。

    所以,时也命也,历史真的是充满了偶然性,没有什么规律可讲。法国就是因为农业条件太好,所以,法国人缺乏对外移民的动力,导致在殖民地竞争中输给了英国。而英国圈地运动这种很缺德冒烟的行为,反而刺激了工业的发展和殖民事业。同样地,华夏中原王朝,因为本土啥都不缺,也缺乏海外探索的动力,加上儒家的保守,所以也失去了殖民扩张的机会。最终,等华夏发展起来后,蓦地发现——貌似,全世界都被白人占据了。而身边的几个黄种人国家,日韩还是二五仔……

    在农业人口都不足的情况下,搞工业,肯定会损害农业。而农业是根本,农业不行,人都饿死了,搞球的工业?所以,马林再想着发展,也得等弄到几十万毛子当农奴后,才能把原本北海国的农夫们解放出来,让他们成为工匠、工人。

    而且,达芬奇的机械学院,也在不住地完善蒸汽机。等过些年,蒸汽机和单缸柴油机稳定了,不容易坏了,就可以提高农业效率,腾出更多的劳动力了。

    现在,蒸汽机还好,本就傻大粗笨。单缸柴油机因为很多细节问题,导致经常出毛病。每台单缸柴油机,都要配备几个机械系的大学生随时维修,才能保持运转。达芬奇的团队,追求的就是柴油机长期运转不出毛病。到那时,就可以推广到农业上了。当然,纺锤顶的油田,也要及时开发出来。不然,柴油机稳定了,柴油却供应不上,那就搞笑了。

    至于蒸汽机,机械学院的目标,则是小型化,并提升功率和转速。为此,马林提出意见,让他们研发高压锅炉。主要就是,采用弯水管和省煤器。其中难点,就是弯水管了。

    如果采用铜管,以目前的铜价,弯弯曲曲的水管,造价就很不菲。而且,铜管受热后,易软。高压锅炉的水蒸气很容易达到500度,但在这个温度下,铜开始软化。而高压锅炉的气压高,铜管再软化,很容易出事。

    还好北海国有不锈钢了,现在,达芬奇的蒸汽机团队,正在尝试用不锈钢卷制、焊接、弯曲成弯弯曲曲的密封水管,以达到目的。

    一旦高压锅炉研究成功,不但可以提高蒸汽机的热效率和功率,还可以应用到蒸汽轮机上面。煤炭资源鲁尔区和英格兰是要多少有多少,若是蒸汽机技术取得突破,价值比单缸柴油机都要大。

    若是能应用到拖拉机上,马林估计会更高兴的。只是,蒸汽机的小型化,对于缺乏基础的机械学院而言,确实太难了点。

    而且,只有拥有了高压锅炉后,蒸汽机车才有可能实现小型化。不然,体积太小的蒸汽机,提供的马力不足以输出足以翻耕泥土的动力。而蒸汽机车太过庞大笨重的话,又不适合当拖拉机了。因为,过于笨重的机器,会把土地压板结了,还容易陷入松散的泥土中。

    只有农业机械化了,才能把大部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然后进入城市,成为工人或商人。但看达芬奇的团队连单缸柴油机的结实耐造都没能实现,所以,这个过程貌似有点漫长。在此之前,马林只能指望获得更多的人口了。

    而在农业机械化实现之前,马林只能依靠肥料技术来保持农业优势了。就是利用有限的耕地和劳动力,产出更多的粮食。

    而肥料技术的核心,就是氮磷钾三肥齐全了。其中,磷肥和钾肥倒是不担心别的国家打探到。因为,说了他们也不懂。而且,磷灰石矿欧洲这边也没有啊。而钾盐,其他国家哪里懂焰色反应来鉴别啊?

    只有氮肥,因为粪便的臭味,马林一直很担心技术外泄。尽管之前采用了将粪便风干几个月,以散去臭味的办法。可是,还是会留下很淡的臭味。遇到经验丰富的老人,很容易被看穿。

    因此,马林才会想起来后世的手段,研究用粪便喂养蚯蚓,然后用无臭味像泥土的蚯蚓粪去当氮肥的。

    只是,寻找合适的蚯蚓品种,以及用人的粪便饲养蚯蚓,难度还是挺大的。比如蚯蚓品种问题,马林记得后世是倭人用倭国本地品种的蚯蚓,和北美东部的一种红蚯蚓杂交获得的品种。

    眼下因为交通困难,去日本寻找那个品种的蚯蚓很难。而且,马林也不知道是啥品种。倒是北美东部红蚯蚓,比较好找。

    无奈之下,马林只好让手下的专业人士,利用纽约地区的红蚯蚓,和本土的各个品种的红蚯蚓杂交。然后,用牛粪喂养,看哪个品种的蚯蚓吃下牛粪后产出的蚯蚓粪多……

    这种办法比较死板,但也没更好的办法了,只能慢慢等,看记录结果了。

    但结果是,别说用人的粪便饲养蚯蚓了,连用牛粪饲养都挺麻烦。因为,研究人员发现——牛粪若是不发酵先,蚯蚓直接上牛粪的话,牛粪发酵中会释放有毒物质,毒死蚯蚓。

    而且,经过长时间的观察。牛粪不但需要发酵,而且发酵过的牛粪,还必须添加部分水分,才能饲养蚯蚓。因为,蚯蚓喜欢潮湿的环境,也不喜欢吃干牛粪……

    而人翔,那就更麻烦了。即使发酵过后,依旧会毒死蚯蚓。马林认为人翔含盐高,就让研究人员把人翔发酵过后再水洗,洗掉高盐分。

    但洗掉盐分后,人翔的营养成分又流失了很多,饲养蚯蚓效果远不如牛粪了。所以,马林想了想,就和研究人员讨论,在发酵水洗过的人翔的基础上,拌入切碎腐烂的草和树叶。而蚯蚓恰好很喜欢腐烂的草和树叶生成的腐杂质。于是,人翔养蚯蚓终于取得了突破。

    不过,其问题就是,水洗过后,人翔中的元素,也随着盐分被水溶解了。而后世的经验告诉马林,硝土,其实主要就是粪便中的液体和黄土混合后生成的。

    所以,马林本着不浪费的精神,将人翔水洗后的溶液和黄土混合搅拌,等其风干发酵数日后,再拿去熬土硝。如此,也不浪费……

    而蚯蚓养殖这边,在1517年春天即将到来之际,也终于勉强算成功了!

    虽然蚯蚓品种可能比不上后世的科学品种,效果没那么好。但是,也够用了。于是,马林就下令全国各个粪便处理场地,开始发酵和水洗粪便后,混合杂草和树叶的腐杂质后,再饲养蚯蚓,获得蚯蚓粪。

    同时,水洗的溶液,也被用于熬土硝,还能得到很多土硝,可谓一举两得。当然,蚯蚓粪不是最终产品,还需要拿去和磷灰石(或者硫酸处理过的磷酸盐)以及钾盐混合。然后,才能作为复合肥料,发挥出最佳的效果。

    蚯蚓粪长得就像泥土,就算被外国间谍偷走,恐怕都难以辨认,绝对不会想到这来自于人翔……

    除此之外,饲养出来的蚯蚓,也是高级的饲料,绝对高蛋白。母鸡吃了,产蛋率明显提高……

    不过,为了保密,粪便处理和蚯蚓饲养的场所是分开的。而且,故意离得比较远。甚至于,连这种20世纪熬土硝的办法,都算机密。因为,这年头的欧洲人,还只知道在粪池的边角上刮硝土的,压根不知道用粪便中的尿液主动搅拌黄土反应制取。所以,产率很低。

    而且,在粪便处理场和蚯蚓养殖场中间,还有一个中转站。这个中转站的任务,就是把腐烂的杂草和树叶搅拌进发酵、水洗过的人翔里。这时候,已经很难看出是人翔了。毕竟,腐烂的杂草和树叶搅拌后,看起来灰黑灰黑的。

    然后再运到蚯蚓养殖场,用于喂养蚯蚓,产出蚯蚓粪……几个工序下来,不是全程亲历的,都不知道其中的弯弯绕绕。因为工序严格分开,连场所都分开。所以,就算外国间谍抓到工人,都问不出啥有用信息出来。毕竟,他们只知道自己工序的情况,不知道整个流程……

    而马林也不会给别人打探的机会,他不但会派兵保护蚯蚓养殖场等要害场所。而且,还会派间谍暗中监视,暗中抓捕一切敢于打听消息的人。这样,才能尽可能地保证机密不外泄。

    甚至,蚯蚓粪和磷肥及钾盐搅拌好后,还会半夜悄悄运出海,然后白天再回码头,假装是从冰岛运回来的“火山灰”。当然,这只是一部分。不然,所有肥料都这么假装一番,很浪费人力物力的。只要把部分肥料走个过场,也算给外界一个肥料“出处”的交待了……

第2104章 肥料援助和好多硝石

    新式的肥料,毫无臭味,蚯蚓粪也真的和泥土差不多。所以,马林都不遮遮掩掩的了。甚至,允许别国的使者查看。

    反正,这年代又没有化学家,不可能检验出真正成分。而且,蚯蚓粪搅拌了磷矿粉和钾盐后,颜色也有些灰化,更像是火山灰了。

    甚至,因为不再担心被其他国家看出问题,马林都同意新式肥料少量出口了。至于出口的对象,就是千古第一穷鬼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

    为什么出口给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还不是怕皇帝陛下没钱了顶不住啊……

    皇帝将要发起瑞士的战争,之后花钱肯定如流水。马林不可能再借钱给他。毕竟,他自己都出现钱荒了呢。借粮食什么的,又太明显,容易招致敌意。

    所以,马林采用了更隐蔽的方式——卖新式肥料给皇帝!

    这样,因为是正常的贸易,别的国家也不好说什么。而且,马林开价也很黑——每亩地用量的新式肥料,直接开价100芬尼。而且,还是弱化过的新式肥料。

    所谓弱化过的新式肥料,其实就是没添加磷肥。磷肥是谷物增产的关键肥料,涉及到结果实的数量。而氮肥是促进植株长势的,钾肥则是增强植物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的,还能增强光合作用高的能力和节约用水。

    虽然氮肥和钾肥不能直接促进谷物颗粒的增产,但是,通过植株长势变好,和生命力增强等,也能侧面促进谷物增产。比如,原本亩产不足百磅的,可以增加到两百多磅的亩产,产量翻番。

    马林开价100芬尼每亩份,若是用于黑麦,收益很低,相当于增产的大部分都用来支付肥料钱了。

    但是,若是用于价格是黑麦五倍的小麦,那就大不一样了!增产100磅,就相当于获利500芬尼。而从100磅不到,增加到两百多磅,是不止100磅的,甚至能达到150磅。如此,增加获利就能达到750芬尼左右。再差,也有600芬尼左右……

    奥地利和北海国不一样,尽管处于小冰河时期,奥地利因为纬度低,气候比北海国温暖多了,也适合小麦生长。

    皇帝之前就提出过进口1万尤格拉姆(12万亩)小麦地所需的肥料,并愿意支付高价。但马林担心肥料是粪便的秘密被发现,就没答应。拒绝的理由,就是火山灰产量不足。

    但现在不担心秘密泄露,马林于是决定回复皇帝,同意出口弱化版的新式肥料。而且,漫天要价开价200芬尼每亩分量。

    皇帝正好在尼德兰的根特,赶过来后,得知马林保证亩产(马林解释了半天亩的含义)能增加到200磅以上后,就果断同意了交易,都没还价。不过,皇帝陛下没钱,要求等到秋收卖粮后支付……

    马林很无语,但他本就是打算支援皇帝一波的,所以,也就同意了。而皇帝也绝对不亏,因为,用了肥料后,皇帝的小麦地每亩至少增加300芬尼的收入,相当于5个金币。12万亩,就是60万金币啊。

    只不过,马林增加了一个条款,要求皇帝挑选安全性好的庄园。而且,需要派遣巡逻队看护,避免皇帝得到肥料后亩产暴涨的消息外泄。毕竟,马林做那么明显,被人敌视。

    得了好处的皇帝,自然乐意答应。而且,他还想长期做这个生意呢,自然不想得罪马林。

    但马林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尽管可以秋收后付账,但想要拿到肥料,皇帝得先送一批奥地利的移民过来。然后,护送的军队正好把包装好的肥料拉回去。

    好在皇帝确实在奥地利那边招募移民了,所以,皇帝二话不说,直接回奥地利组织移民北上了。毕竟,皇帝陛下也想早点拿到肥料,早点施肥。

    ……

    需要指出的是,北海国现在真的不缺肥料来源。比如粪肥来源,因为马林之前和莱茵河沿岸的诸侯国签订了收大粪的协议,现在,莱茵河上,每天都有三百多吨大粪装桶密封后,装船,通过莱茵河——明斯特运河——埃姆斯河这条水上通道,运出海,运到东弗里西亚群岛的偏僻岛屿上。然后,在高墙内进行发酵以及熬土硝的处理。随后,又被装船,运到西弗里西亚群岛的一个岛上进行蚯蚓养殖。

    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运粪的船只和木桶不够,每天弄两千吨都是可以的。毕竟,莱茵河畔那么多人口,每天都在吃喝拉撒。每人每天排一磅,以莱茵河畔的两三百万人口,都有一千三百多吨了。

    而且,为了获利更多,莱茵河畔各邦国的人,故意弄湿的来应对收购。湿的嘛,自然是脲多的。但他们不知道,硝酸盐多半在脲里面。所以,北海国是赚的。

    除此之外,沿莱茵河的各邦国的出售者们,还悄悄地把马粪、牛粪掺杂进粪里,卖给北海国收粪船,搞得运粪船不够用。

    但这些卖家并不知道,北海国绝对不亏,而且血赚。要知道,北海国支付的收购价,也就是个辛苦费。相当于支付收集粪便的人的人工费,而粪便,相当于白得。北海国花费的大头,其实是在运费上。

    但一吨粪便经过处理后,可以得到相当于三亩地的蚯蚓粪肥料,以及三四十磅硝石。而现在北海国的运粪船,每天差不多能收到三百多吨粪便,相当于每天能获得上千亩地的蚯蚓粪肥料,以及上万磅的硝石来源。一年下来,收益极为可观。

    所以,当初马林豁出脸,宁可顶着“收大粪的国王”的名声,也要弄到沿河各国的粪便的行为,算是大获成功。

    要知道,每天都三百多吨粪便,相当于上千亩的氮肥和上万磅的肥料。全年下来,能获得三十几万亩地的氮肥,和三百多万磅的硝石……

    算到这里,马林自己都吓了一跳:

    “卧槽,这样我都不用开发智利硝石了啊!”

    开发智利硝石,挖硝石成本固然低,可运费高啊。把硝石从智利不远万里运回本土,运费比挖硝石成本高太多了。

    这么一算,收大粪再熬制硝石,成本都不比从智利运硝石高多少。而且,产量还很大。三百多万磅,那可是相当于一千多吨啊!而且,这还是从其他邦国收购的量。北海国内两百多万人口的便便还没计算呢。如此,北海国硝石产量可能会爆表……

    还有就是,北海国除了人翔,牛粪、羊粪、猪粪和马粪也是被要求收集的。而北海国牛羊马猪很多,总的算来,每天产生的粪便,竟然能超过八千吨,是运粪船的量的二十几倍。能产出的蚯蚓粪和硝石数目,也是极为惊人。

    此外,北海国鸡鸭鹅的养殖数量也开始暴涨,因为有炕房孵化技术,鸡鸭鹅的数目增长惊人,产生的粪便也是暴涨。当然,鹅和鸭子要放养,粪便很难收集。没准,鹅和鸭在水里游着游着,就在河里来一发。只有鸡,马林推行笼子养殖和圈养,鸡粪很好收集。按照养殖部门的推算,三年后,预计每天鸡粪就能有几百吨。而且,鸭子和鹅每天晚上归家后,也能产生不少粪便,都可以收集起来。

    对此,马林只能感谢20世纪抗战时期的黑科技了。当时,因为缺乏火药,我军根据地只能改良熬土硝技术。平均一千斤土和一百到一百五十斤脲,就能制取**斤硝石,效率极高。

    而这个年代的土法,就是再粪坑四周收集硝土,收货量极小。平均下来,上千斤脲也未必能收集到一斤土硝。其效率,连根据地黑科技的十分之一都远远达不到,甚至,二十分之一都没有。

    所以,感谢根据地的黑科技,为马林提供了海量硝石……

    北海国海军若是知道了这个消息,也会感激不尽。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以后拥有无限开火权了,不会再把战舰上的火炮当摆设了……

第2105章 寸草不生

    随着1517年春天的到来,北海国今年的耕地面积,也从1200万亩,增加到了2000万亩。但马林忽然发现——貌似肥料有些不够用了。

    之前的肥料,1200万亩,勉勉强强也够用了。可是,增加800万亩,肥料的需求也会暴增,让马林很是头疼。

    于是,马林不得不考虑,大量增加运粪船,从莱茵河,甚至易北河等地,收购人和马牛羊的便便,用于制取肥料。而这需要增加很多内河船,以及……粪桶。

    所以,马林大量下单,向荷兰下了大批粪桶的订单,倒是让菲利普皇子高兴万分。因为,制作这些桶,等于是给他送利润和税收啊。

    但马林依旧不满足,所以,他把目光投向了英国和法国……

    英国不用说,马林在英格兰的实力强大,在英国建立一个收集粪便熬土硝的工场,是毫无问题的。毕竟,马林可是纽卡斯尔伯爵,在英格兰话语权还是很重的。

    至于法国,马林在这边没啥权势。但是,法国人口多呀。光一个大巴黎,人口就高达二十几万!若是放弃了,实在可惜。其每天产生的粪便,就多达两百多吨,都占到整个莱茵河地区的一大半了。

    没办法,眼下欧洲就数巴黎人口最多。而神圣罗马帝国最大的城市米兰,也才10万人,都不到巴黎人口的一半。

    所以,即使是敌对的国家,马林也打算去巴黎收集那啥……

    当然,他肯定不是自己出面。毕竟,北海国在巴黎可是有很多间谍的。马林决定,派北海国部分外围的间谍,在巴黎开设工场,招募巴黎的乞丐和穷人,让他们帮忙收集粪便,送到城外塞纳河畔,装船后运出去。然后,名义上弄到海外进行加工,免得“熏到高贵的巴黎人”。

    对此,法国朝廷肯定不会拒绝。毕竟,这可是在帮巴黎搞卫生。而且,还帮忙救济了乞丐和穷人。

    此外,让那些穷人干活,也不必支付金钱,只要支付一点粮食,就足够他们开心了。而北海国,也能去库存,消耗掉一点陈粮。

    为了在巴黎收粪,马林甚至专门让工匠设计出了带木桶的小推车,可以倾倒的那种。这样,就很方便运输了。

    光是巴黎一座城,每年就能带来接近三十万亩地所需的氮肥和三百万磅硝石。伦敦人口要少很多,只有几万人,但也能获益不菲。

    此外,对于人口众多的尼德兰,马林也不打算放过,打算也搞起来。

    这么一搞,想必那800万亩多出来的耕地,就不愁肥料不足了。

    除此之外,马林还打算大量增加养猪的数量。太湖猪每年都能生产十几只猪仔,数量扩张速度惊人。几年前马林从明朝带回来的不到500头太湖猪,七八年的时间,竟然扩展到了5万多头。

    这还是因为中间管理不当,不少猪病死的缘故。若是仔细饲养,估计有十几万头了。

    如今,北海国养猪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而太湖猪的繁殖能力惊人,马林打算,大力推广太湖猪的饲养。特别是,在北美红薯种植区大力推广养猪。以100万亩红薯酿酒的酒糟数量,养几十万头猪毫无压力。

    而且,猪因为吃的多,排的也多,可以达到人类的双倍以上。所以,养猪获得肥料的能力,在人类之上。而且,太湖猪增加的速度,也比人类增加速度快很多倍。

    总的算来,养猪产生粪肥的效率,是人类本身的百倍以上,极为划算。但制约养猪数量的关键,在于粮食。毕竟,欧洲粮食太贵了,不会浪费在喂猪上。而若是只吃草,猪生长速度又会很慢……

    所以,算起来,在美洲种红薯酿酒养猪,才是最适合的,也是最经济的。

    “好吧,增加美洲养猪数量!”

    原本,马林只打算送几千头太湖猪去北美殖民地的,但现在,他打算送3万头过去,占本土太湖猪数量的五分之三。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随着罗斯人移民的到来,北海国粮食会有些吃紧。用来喂猪,有些浪费。所以,不如送去美洲用红薯酒糟喂养。至于不能得到新鲜猪肉。马林觉得,这年代的普通人,本就很难吃上猪肉,也没什么大不了。

    而且,香肠、腊肉和熏肉,也算美味了。起码,对于普通人是这样的。而本土留下的两万头猪,所产出的新鲜猪肉,供应给贵族和军官,大抵也是足够了的。

    ……

    时间流逝,随着春天的脚步的到来,远在奥地利的皇帝也是坐不住了。他匆匆收集了一万户奥地利的贫民和山民共4万多人,亲自率领6000骑兵护送着,北上北海国,以尽快换到肥料。毕竟,春耕不等人。

    果然如同马林所料,沿途,皇帝的队伍遭到了反对哈布斯堡家族的诸侯的阻拦。结果,向来绅士的皇帝,直接耍赖,让阻拦他的贵族接手这4万多人。而且,要求不得伤害他们……

    顿时,阻拦的诸侯傻眼了……

    需要指出的是,皇帝在行军时,故意挑选弱小的诸侯国路过,避开了洛林公国等强国。所以,这些小诸侯们实力弱小,都无法对抗皇帝带队的6000骑兵。

    奥地利贫民们在皇帝的示意下,围住了诸侯国的城镇,大声乞讨。诸侯的军队有心驱赶,但皇帝手下的骑兵刀剑都抽出来了……而且,皇帝陛下下令——无故伤害平民的人,立即处决……

    这个决定若是皇帝不在场,诸侯们可以当耳边风,但皇帝带着6000骑兵瞪眼看着……

    最后,沿途的小诸侯们都妥协了……

    没办法,这太狠了,4万多贫民,围着城镇,搞得他们都不敢开城门了。而皇帝的6000骑兵的马匹,也把当地的草都吃干净了……

    而贫民们为了获得食物,直接挖草根(这是马林当年还是流浪骑士时的独门绝技)……

    然后,小诸侯吃惊地发现——城镇周围不但草被马吃光了,草根都被那帮奥地利贫民吃了。而这帮人围着城镇,导致诸侯领地的春耕都没法开展了……

    无奈之下,想拦截的诸侯只好妥协……

    就这样,一路上,靠着“寸草不生”的绝技,这支移民大军吓住了沿路的想拦路的诸侯。毕竟,那帮诸侯特别害怕这些贫民留下来。

    因为,皇帝陛下告诉他们——灾民所过之处,寸草不生,草根能被吃掉,春耕的种子撒下去,也能被他们吃掉……

    对于农耕时代的诸侯们而言,草根被吃了就吃了。可春耕的种子若是被这帮人扒出来吃了,那就是绝收了……

    有心想杀了这些贫民吧,皇帝的六千骑兵虎视眈眈……

    所以,在皇帝“寸草不生”的威胁下,沿路的诸侯只好妥协。然后,一万户奥地利贫民和山民,顺利地送到了北海国境内……

    到了奥里希,听皇帝讲了“寸草不生”的故事后,马林哈哈大笑:

    “哈哈,‘寸草不生’,这个好!下次,您也继续用这个办法!春耕过了,可麦苗的根也是能吃的嘛。只要他敢阻拦,就继续发动‘寸草不生’的绝技!”

第2106章 神学教授加尔文

    “寸草不生”这个办法实在太绝了,消息传开后,即使是诸侯联盟中最有智慧的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三世,也想不出克制的办法。

    毕竟,皇帝高举大义名分的大旗,还特么不要脸,谁能扛得住?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在乎庄稼被毁,任由奥地利贫民摧毁麦地。

    但是,这样的损失,小诸侯是不愿意承担的。毕竟,大部分诸侯财政状况都不好,再来个庄稼绝收,简直要了命了。

    倒是有人提出,补贴阻拦的诸侯,换取其强硬阻拦移民队伍。可是,说到出钱,大部分诸侯都不吭声了。没办法,大部分诸侯都是负资产。若是打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他们也许肯出钱。可是,皇帝只是把奥地利的穷人送给马林,这也没侵害到诸侯们的利益啊。所以,大部分人都犹豫了……

    腓特烈三世叹了口气,没办法,不是所有贵族都像他一样目光长远的。诸侯们大多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利益,看不到未来。腓特烈三世已经可以预料到,马林未来可能会成长为难以控制的强龙了。到时候,若是马林铁了心支持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诸侯们就完了……

    不过,马林曾私下给他过暗示,表明他也是一个诸侯……所以,腓特烈三世不能确定马林强大起来后到底会不会支持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统一德意志……

    但看之前马林凡事留一手的风格,好像真的不会全力支持皇帝啊……所以,腓特烈三世最后也犹豫了……

    最后,还是一个叫加尔文的神学教授说了句“菲利普皇子很自私,可以挑拨他和马林的关系”,终于让腓特烈三世下了决心——暂时缓一缓。

    腓特烈三世这时候才想起来——自己已经54岁了。而皇帝陛下,自己的表哥,比自己还大4岁,都58了。这个年纪,在这个年代,基本没几年好活了。

    所以,以后的关键,其实在于马林和菲利普皇子的关系。但据腓特烈三世所知,菲利普皇子虽然不蠢笨,可也赶不上他父亲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英明睿智。主要是,这个人很自我自私,并不太在乎别人的感受。

    像马林这样的超级打手,又在尼德兰边上,换成腓特烈三世自己,估计会常住奥里希,为的就是拉拢马林。甚至,会不惜和马林联姻,以达到拉拢安抚的目的。

    可是,菲利普皇子这个人,根本不太重视马林。明明尼德兰就在弗里斯兰边上,可菲利普皇子没有大事,根本不去奥里希走动走动。

    而他爹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远在奥地利,还拉下面子亲自跑上门找马林呢。而这位少爷,明明就在隔壁,却不去拜访马林……

    不过,这也难怪,这和菲利普皇子的生长环境有关。菲利普幼年丧母,父亲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因为要长期坐镇奥地利,根本没时间留在尼德兰照顾他。所以,菲利普从小没什么人管,主要和一群争权夺利的尼德兰权贵打交道。这帮尼德兰权贵才不管什么把菲利普教导成明君呢,只管争夺自己的权利。

    所以,菲利普皇子能力不算差,但也绝对不强。加上其自私自利的性格,的确很好利用。

    “加尔文,你真是我的好帮手!”腓特烈三世赞赏地看了一眼满脸大胡子的神学教授加尔文。而在加尔文教授边上,大名鼎鼎的马丁.路德,正在一个本子上涂涂改改,似乎在撰写什么……

    嗯,这里提一句,这个加尔文,其实就是詹姆士.邦德的化名,而邦德之前其实叫吉姆。詹姆斯.邦德是后来马林赐予的名字和姓氏。

    不得不说邦德是个很有天赋的间谍,他没上过神学大学,只参加过大忽悠泰勒搞的针对他一人的“神棍速成班”,一对一辅导。幸好邦德记忆力超群,学习能力很强(不然也不会被马林看中)。他不但完成了速成班的学习,还自学了大量正规的宗教教材。加上泰勒大忽悠把一些蛊惑人心的核心技术教给了他。所以,尽管神学底子差,但加尔文pose摆的好,还会使用灯光效果(铜镜反光),使得他讲经时,看起来逼格很高。

    即使他神学底子一半,可在场景加成的效果下,其忽悠能力不比神学宗师差。即使学识渊博如马丁.路德,也很佩服邦德营造气氛的能力。因为,在玄幻的气氛下,人们更容易接受神学知识。

    这就是大忽悠泰勒的绝技之一——背景灯光和音乐……

    身为大忽悠的底子,一般传教都是在晚上。因为,晚上更容易布置灯光效果。特别是,用黄铜镜子反光,反射的是金光,看起来更加神圣。要是换成玻璃镜子或者青铜镜子,因为不是金光,效果要减少大半……

    此外,邦德自带一个童声唱诗班。每当他讲经的时候,一群十岁左右的孩子,就会在后台用清澈的童声,低声唱诗,营造出神圣的宗教氛围。而邦德的付出,不过是给这些孩子一些面包。

    这些孩子都是附近贫苦人家的孩子,只要一个黑面包,就能让他们开开心心地帮忙唱一晚上。而且,马林“创作”的《the mass》是孩子们经常演唱的曲目。

    虽然诸侯们对马林不感冒,但没人拒绝《the mass》这样的纯宗教歌曲。当邦德讲经时,一帮孩子低声在后台唱《the mass》。清澈的童声,很容易让信徒们产生强烈的共鸣。所以,邦德每次讲经,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你可以想象下,一位长相帅气的大胡子教授,一脸正气地站在讲台上。金光洒在他身上(黄铜镜反光),空气中隐隐传来赞美诗的清澈童声唱腔,或者很好听很有气势的《the mass》,作为信徒,是很容易受到感染的……

    但实际上,邦德理论水平一般。但是,他有一个强力的靠山啊!

    因为故意结交,现在邦德和真正的大神马丁.路德关系非常好。马丁.路德也是维腾堡大学的神学教授,而且,人家可是神学博士,杠杠滴学霸。

    邦德自己神学水平一般,毕竟是速成班的。但是,他住在马丁.路德隔壁呀。反正这个年代的教士不允许结婚,而马丁路德也没有情妇。所以,邦德成天去马丁.路德那儿串门。顺便,拷贝下马丁.路德的教学讲义……

    但邦德很聪明,他不是照搬马丁路德的讲义,而是稍加修改,更改下次序。然后,加点料,再穿插一些案例。顺便,调动下学生的情绪……

    所以,最后闹得邦德讲课的受欢迎程度比马丁路德这个真学霸还高。实际上,他们讲的知识点一样,但邦德更幽默风趣,加上一些案例讲解。结果,学生更加喜欢……

    好在马丁路德不是小气的人,不然,两人早就生了龌龊了。当然,邦德也不是只抄马丁路德的教案,平时聊天,邦德也记得自己的使命,不住地影响马丁路德,让其滋生宗教改革的想法。

    只是,邦德也没想到,自己这个冒牌的“加尔文教授”,竟然在神学领域比马丁路德还吃得开。一般而言,这个年代的大学,同一所大学一个专业只有一个正教授,其他都是副教授和助教。

    但因为邦德扮演的加尔文太受欢迎,所以,在征得了马丁路德的同意后,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三世破例授予邦德神学教授的称号(大学就是选侯国办的)。但腓特烈三世不知道,这位所谓的“加尔文教授”,其实是个教案剽窃者。而且,这货连大学都没上过。甚至,连中学都没读过……

    用唐伯虎的话讲——小弟读过两年书,尘世中一迷途小间谍……加尔文(詹姆士.邦德)……

第2107章 帮马丁路德出书扬名

    对于邦德的遭遇,马林是早有预料的。就像后世,善于包装自己的明星,就比更伟大的科学家们更受欢迎。无他,大部分普通人都是感官动物罢了。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他们其实没有坚定的意志和成熟稳定的世界观,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或者说,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蛊惑。

    用三德子宣传部长戈培尔的话说——谎话重复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同样的道理,明星利用媒体平台,不住轰炸普通人的视觉和听觉。即使他很烂,可重复轰炸你的听觉和视觉一千遍以上后,你也不得不承认他名气很大了。

    为啥资本那么强悍?因为他们买下了媒体渠道,不住地轰炸你的视觉和听觉,像强行喂shi般地逼着你接受他们的奇葩言论。

    对于一个心智成熟且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成年人来说,也许还有点抵抗力(甚至很多人抵抗力都不足),对于未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未成年人而言,这简直就是灾难。

    二战前的德国,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只是大学升学率偏高而已。就是这样一个人口素质较高的国家,一样被纳翠掌控的媒体用反复宣传的方式给忽悠瘸了,一个国家都瘸了。其中,不乏很多高级知识分子。

    就连到了21世纪,都有人被网络给忽悠瘸了,还坚持自己知道的假消息是真理的呢。传销什么的,也总是能忽悠到不少人。

    所以,总结下来,大部分人都是可忽悠的。这在教育非常发达的21世纪适用,在16世纪,则可以改为——绝大部分人都是可忽悠的!

    因为,这个年代的人识字率极低,而文盲们,又特别迷信,更加好忽悠。即便是这个年代的大学生们,因为还对宗教笃信不疑,所以也好忽悠。

    所以,邦德只是简单地利用了黄铜镜搞个灯光效果,再用儿童唱诗班加一点bgm,就让他成为最受欢迎的神学教授,远超真正的学霸马丁路德。

    ……

    当然,邦德没忘记自己的任务。一有机会,他就会宣传马丁路德的学识渊博和伟大。之所以如此,是希望以后马丁路德带头搞事情呢。而搞事情,是需要威望的。

    所以,邦德每次讲经,都会强调,自己是在和马丁路德教授交流时,获得的启发……

    也因此,马丁路德丝毫不介意邦德抄他的讲义。毕竟,邦德每次都强调是受到他的启发,没有贪墨功劳。马丁路德就是想指责,都找不到指责的点。

    而且,邦德是真的想为马丁路德扬名啊。毕竟,他又不可能带头搞宗教改革,还指望马丁路德出头当带头大哥呢。

    可是,眼看着自己的威望远超正主马丁路德了,所以,邦德有些慌。特别是,马丁路德最近正在撰写反对教廷大肆兜售赎罪券的条陈。要是威望不够,搞事的时候岂不是会扔进水里不响?

    邦德很发愁,于是通过秘密渠道请示马林——如何解决马丁路德威望被他盖过的问题……

    ……

    马林接到邦德求助信,满脸的无语——尼玛,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卧底混成了黑老大”的案例吗?

    按照“卧底混成黑老大”案例的处理手法,是直接收网,一网打尽。可邦德的这个问题更复杂,因为,马丁路德不是罪犯,无法收网。

    唯一的问题,就是马丁路德威望被“配角”邦德给盖过了……

    怎么办呢?当然是想办法给马丁路德增加声望啊!

    而如何增加声望呢?马林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办法——出书!

    在后世,出书是一种提升逼格的法宝。很多素质不高的明星,也会通过出书,来刷声望,立学霸人设。当然,除了少部分人是自己执笔,找人校对的外。大部分明星,其实是自己提供大概思路和经历,然后找枪手完成的。

    这个手段,在2010年后比较少了。主要是,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明星的战场转向了微薄等网络平台,在那里动不动就发长文什么的。

    而在网络平台出现并成熟以前,纸质媒体也是重要的宣传阵地。同时,出书也是重要的提升逼格的手段。这个手段,在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几年,非常流行。因为,那是一个文艺时代。你要不装点文艺范,会显得特别喽……

    至于更早的80年代……抱歉,那时候内地没有娱乐圈,只有文艺圈……

    ……

    当然,后世和16世纪不能比。后世文化如此发达,写书不算难事,某点上就有无数扑街天天写书讨票讨订阅,跟乞丐似的。用至尊宝的话说,那个扑街写手好像一条狗哦……

    但在16世纪,别说写书了,读书都是很困难的事。谁能写一本没有语法错误,能说出一点道理的书,就能被冠以“学者”的称号了,收获名望无数!

    马林给了邦德指示,可邦德发现——貌似马丁路德还没写过书……

    也是,马丁路德1512年才取得神学博士学位,教书才5年不到呢,相当于后世大学普通教员的级别。除了学历最高外,还没取得啥成果。

    这几年,因为忙于教书,马丁路德也没啥时间写书。而且,这货今年才34岁不到,这个年纪不上不下的。属于脱离了菜鸟阶段,但还没达到高手级别的年纪。

    所以,让马丁路德出书,貌似很难啊……

    信息反馈到马林这里,马林就让间谍拿了一份马丁路德教案的抄录版过来。结果,马林发现了亮点——虽然《圣经》是拉丁文版本的。但是,马丁路德的教案,都将《圣经》翻译成了德文,并做了注解。

    而且,其注解中,也隐隐有了反教廷搞改革的倾向……

    比如,他的教案里面,隐隐透露出反对神化教皇的意思,而且,根据《旧约》内容,反对罗马教廷搞的神像雕刻和宗教绘画,认为这属于《旧约》立明确反对的偶像崇拜。

    另外,马丁路德还认为,忏悔不必经过神父,而是直接对上帝忏悔即可。因为,他认为上帝无处不在,可以直接沟通,而不必通过神父。而且,神父通过忏悔,探听了太多别人的阴私,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出现过神父利用别人阴私,勒索钱财的恶劣事情。当然,神父不会自己出面,而是把阴私告诉代理人,让代理人去勒索。

    “嗯?这个教案很好嘛。来,派人编辑下,直接就可以出版德文版的《圣经》了!”

    马林为了帮马丁路德扬名,直接派人归纳他的教案,得到了马丁路德翻译版的德语《圣经》。而且,还弄了个常常的附录,增加了马丁路德的很多见解。

    当然,为了不触怒教会。马林特地让人把一些反天主教会教皇的言论都删除了。

    然后,得到了一本马丁路德版的德语《圣经及注解》。

    随后,马林派人把书送到维腾堡,交给邦德。接着,又派遣一个间谍假扮成大商人,表示愿意主动出资,帮忙出版印刷。

    马丁路德得到消息的时候,一脸懵逼——啥?我写过书?

    但翻开德语版的《圣经及注解》,马丁路德发现,这些的确都是自己翻译和说过的话。而且,其中一些反教廷的言论被隐藏了。而他平时的教案只有邦德经常借阅,所以,谁帮忙总结出书的,自然不言而喻了。

    “谢谢你了,加尔文!”马丁路德满是感激。毕竟,他这样的学者型的人,不在乎钱财,但在乎名声。不然,也不会跳出来搞宗教改革了。

    就这样,在马林的暗中支持下,马丁路德版的德语《圣经及注解》很快被印刷出版了。而且,为了避免教会的敌视,这本书的封面上特别注明了——这是维腾堡大学神学院的神学教材。

    而且,印刷使用的是北海过布雷顿角岛上的造纸厂生产的泛黄的没添加增白剂的土纸。这种纸张,原本是用来制造油纸的,所以不添加增白剂。毕竟,增白剂有可能会影响食品安全。毕竟,油纸大多是用来包装食物的,安全第一。

    马林之所以用这种泛黄的土纸也是无奈——北海过的白纸太显眼,一看就知道来源。只有没增白的泛黄土纸,才和欧洲麻纸看起来像一点。

    而北海国土纸成本很低,印刷一本几百张纸的《圣经》,成本也就20个芬尼左右,也就是三分之一个金币。而在这个年代,一本羊皮纸《圣经》,四五百张羊皮纸制成的,可以换一个价值几十金币的葡萄园。麻纸《圣经》便宜点,但价格绝对超过10个金币……

    所以,这个年代,要是家里有一本《圣经》,就属于有钱人家了。要是有一本羊皮纸《圣经》,可称土豪……

    但马林是为了帮马丁路德扬名的,所以,他让给那个假冒富商的间谍,象征性地收点“工钱”——2个金币一本!

    事实上,对于北海国的印刷厂而言,利润还很大。但相比这个年代其他家的成本,这个价格,绝对算血亏倒贴了……

    所以,马林这次不但帮马丁路德出书扬名,顺便还靠着价格差,小赚了一笔。印出来的5000本马丁路德版的德语《圣经及注解》,能给他带来两千多金币的利润。

    倒不是不想印刷更多,而是,这年头识字率太低。你印几万本出来,不说人家能不能买得起,就算买得起,也不识字看不懂啊……所以,5000本已经算很大的规模了,足够扬名了……

第2108章 从众效应

    实际上,5000本只是对外宣传的数字。暗地里,其实北海国间谍一共印了1万本。只不过,除了有5000本会在萨克森选侯国和附近几个诸侯国“半卖半送”外,其余5000本,将会被北海国的间谍们带往其他地区,暗中销售。

    同时,马林还会让北海国的间谍们化妆一番后,在各地的酒馆里帮马丁路德扬名。毕竟,以后要推马丁路德站出来当mt吸引火力的,不能没有足够的名望。

    而且,马林很鸡贼,对于宣传和悄悄卖书的地方,都是仔细挑选过的——全是打算以后吞并的诸侯国。也就是北德意志地区和部分德意志中部地区。

    有了事先的宣传,以后这些地区也更容易被鼓动起来搞宗教改革。然后,宗教战争一开始,马林就有理由出兵占领了。

    特别是一些主教国,马林更是重点照顾。因为,主教国本就是教会的地盘。若是世俗诸侯国,吞并起来还比较麻烦。毕竟,人家可是有血脉传承序列的。而且,贵族间世代通婚,关系错综复杂。吞并一个诸侯国,就意味着得罪几家甚至十几家诸侯。

    而主教国不同,这本就是教会地盘,不属于任何一家。若是主教国听命于教廷,马林自然不好动。可若是主教国背叛了教廷呢?这样的诸侯国,占据下来,都不用引发继承纠纷。因为,没人有主教国的继承权。

    像北海国边上的马格德堡大主教国、明登主教国、帕德博恩主教国、希尔德斯海姆主教国、哈尔伯施塔特主教国,以及西边的乌得勒支主教国,都在马林的算计中。

    甚至,连科隆大主教的辖区,马林都派人去渗透和宣传了。不过,这东西看运气。按理说,主教国的主教们,作为既得利益者,应该用户教廷才是。但是,这不好说。比如,历史上马格德堡大主教国和不莱梅大主教国,虽然都是教会大势力,却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新教的怀抱。当然,马格德堡大主教国的大主教,是来自勃兰登堡的霍亨索伦家族。所以,他们站队新教也不奇怪。

    不过,马哥德堡为站队新教付出了极为高昂的代价——在“三十年战争”中,马格德堡这个宗教文化名城,被维护天主教的帝**队屠城了……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勃兰登堡选帝侯乔基姆一世的弟弟阿尔布雷希特。这货是1490年生的,今年才27岁。但是,他几年前就成为马格德堡大主教了。而且,这货未来还会成为七大选帝侯之一的美因茨大主教。

    但这个人相当矛盾,因为来自勃兰登堡,天然和萨克森选侯国亲近。所以,他起初是很欣赏和支持马丁路德的。或者说,他一直很欣赏马丁路德。

    但他成为美因茨大主教后,身份使得他天然站在了宗教改革派的对立面。所以,后来这家伙以美因茨大主教和选帝侯的身份,充当了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调解员的身份。

    这家伙是个聪明人,明明倾向于路德宗。但表面上,却又因为身份和利益,站队教廷。结果就是,左右逢源,好处捞尽。而且,还顺带保护了新教。

    若果新教和天主教之间没有阿尔布雷希特大主教这个充当“润滑剂”的调解员,双方早就干起来了。而新教和天主教之间,越迟动手越对新教有利。毕竟,新教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个过程。所以,阿尔布雷希特大主教的说和,其实是给了新教喘息和发展的时间。

    而且,这家伙还有一个骚操作——这货从富格尔家族借了一笔高达50万古尔登金币的巨款,用于竞选美因茨大主教之位。等当选后,这货貌似还不起这笔钱。然后,他就允许新教势力帮他偿还这50万金币。作为回报,阿尔布雷希特大主教允许路德宗在他治下传教。先是马格德堡大主教国(他同时兼任美因茨大主教和马格德堡大主教),让马格德堡大主教国完全新教化。而美因茨大主教国,则有限允许。毕竟,他也是混天主教的。

    所以,这哥们妥妥的路德宗的余则成,打入了天主教内部高层,暗中保护新教。

    当然,马林并不知道这些详情。若是知道,一定疯狂点赞。然后,学这货,培养几个宗教人才,打入各个主教国,搞事情。

    眼下,马林采取的是底层渗透法。就是通过间谍在临近的主教国民间进行宣传,帮马丁路德扬名,并鼓吹宗教改革。然后,影响到这些主教国的各个地方,最终完成转化。

    当然,马林的做法也不能算错。毕竟,走高层路线固然来得直接,可成本也不小。比如,阿尔布雷希特这货为了当上美因茨大主教,竟然需要50万金币。要知道,查理五世竞选皇帝也才花了85万金币。而皇帝,是比选帝侯更高级的位置。

    所以,走高层路线,成本不比在底层广撒网低。因而,马林选哪种都是无所谓的。

    但民望这个东西,还是在普通百姓中宣扬效果更好。毕竟,光是出书,以这个年代的识字率,想要彻底传开,太难了。而且,很多人就算读了这本马丁路德版的德语《圣经及注解》,注意力也未必会放在马丁路德身上,没准会把注意力放到《圣经》本身上面了。

    所以,想要成名立万,还得有“有心人”站出来,指出这本书的“高明”之处。顺带,宣扬一下马丁路德的“超凡之处”。然后,通过口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

    之后,再通过“从众效应”(这个时代的人没啥文化,更容易从众),就能引发更多人对马丁路德的敬仰,尽管他们也许不知道为啥要敬仰马丁路德……

    举个例子,学校里两个学渣女生热火朝天地聊着签哥,另一女生好奇——谁是签哥?然后,她被之前两个女生鄙视了——连我们好努力好优秀的签哥都不知道,你外星来的?好喽好土啊……

    然后,被鄙视的女生抑郁了,产生了自我怀疑——难道真是我太喽太土?实际上,这和喽和土没有一丁点的关系。但因为媒体的无良轰炸,和一些易被影响的人的口口相传,很多没啥主见的人(占社会上的大部分)很轻松地被带偏了。傻子鄙视正常人,在21世纪都经常发生呢。而且,只要傻子人多势众,理直气壮,正常人往往会被带偏。当然,这里说的是不太聪明的正常人。

    马林用的就是这种“从众效应”——他让北海国的间谍化妆后在各国各地的酒馆里高谈阔论,赞美马丁路德版的德语《圣经及注解》。这肯定能引起路人的好奇,若是有人问,这啥啊?就用带着鄙视的眼神,充满优越感地向其介绍马丁路德和他的著作。不知道且不愿意听他们介绍的,直接扣上一个“孤陋寡闻”的大帽先……

    就像《皇帝的新衣》里那样,人们都不肯承认自己蠢,所以假装看见了皇帝的“新衣”。同样地,在从众效应的影响下,普通人肯定不肯承认自己“孤陋寡闻”,会想办法了解马丁路德和他的著作。即使没看过书,也要知道点能吹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北海国的间谍们,会很体贴地帮他们归纳好,供他们吹牛所需……

    只要北海国的间谍们跑遍目标诸侯国各地的酒馆,选人多的时候高谈阔论,利用从众效应,肯定能快速地把马丁路德的名声给打响……

第2109章 春耕和耕牧齐头并进

    因为帮马丁路德扬名需要时间,所以,在马林的授意下,詹姆士.邦德故意迟滞了马丁路德发表纲领的进度。

    当然,邦德也理由充分。他认为,马丁路德既要对赎罪券的销售行为进行批判,也要避免和教廷发生正面冲突。毕竟,还没经历过宗教战争,教廷在德意志地区的影响力还很大。一个不小心,就容易把自己赔进去。

    所以,邦德建议马丁路德把矛头对准在德意志贩卖赎罪券的使者特策尔,连负责此事的红衣主教乔凡尼.迪.洛伦佐.德.美第奇(也就是未来教皇利奥十世)都要避开。

    因为,邦德作为情报部门的大将,听说过马林打算支持乔凡尼.迪.洛伦佐.德.美第奇竞选下一任教皇的说法。所以,这个时候对乔凡尼.迪.洛伦佐.德.美第奇开炮,无疑会影响其竞选教皇。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shi盆子全扣到特策尔头上去,假装教皇和乔凡尼.迪.洛伦佐.德.美第奇大主教是被蒙蔽的。这样,给了两位大佬台阶下,两位大佬也不至于撕破脸要恁死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一开始还不乐意,但和腓特烈三世说了此事后,腓特烈三世也无比赞同避开两位大佬。毕竟,眼下教廷势大,诸侯们也不愿意轻易和教廷翻脸。

    而且,邦德还提出了先反对赎罪券。等影响造大了,有了大批支持者后,再提出让诸侯们“接管”(没收)本地教会的大部分财产(主要是地产),以及接管什一税的征收的想法。

    这样,教廷一开始就不会意识到其中的严重性。等反应过来,已经迟了……

    “人才啊!”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三世这下对邦德简直是刮目相看了。本以为是个白银选手,没想到是个钻石的……

    但他哪里知道,邦德虽然机灵聪明,还想不到这么高明的主意。这一切,都是马林指示的。他只是学习比较快,执行力也比较好而已。

    腓特烈三世生出了招揽的心思,但邦德哪里敢答应?他家人还在北海国呢。而且,当教士有啥好的?给后代弄个世袭贵族不香吗?马林可是答应了,若是任务成功,可以安排他去美洲当世袭的男爵领主。这可比当教士爽多了,对于农奴出身的邦德吸引力很大。而且,他也不敢背叛马林啊……

    马丁路德眼见最尊敬的腓特烈三世也支持这个观点,也就不坚持了,二是开始完善和修改纲领,使之更温和,避免上来就和教廷正面冲突。而邦德,也达到了延缓进程的目的。

    ……

    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海国的春耕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这一次,大不一样。因为有了6到12匹马拉的普拉德犁车,这次春耕的效率非常高。这种犁车的三个犁头一起发力,加上马匹多,力量大,可以每天耕地二三十亩,效率是之前双马单犁头的五六倍。双马单犁头,原本是每天耕地一英亩(6亩,英亩的单位也是这么来的)。而单牛耕地,每天才三四亩,效率更慢。普拉德犁车和牛耕相比,速度更是达到了牛耕的7倍多……

    如此高的效率下,北海国的春耕速度很快。原本一两个月的耕地量,愣是半个月不到就完成了。

    这还是因为担心耕地太多劳动力不够去伺候和收割,还有肥料也不够用的原因。要是没有人口和肥料的限制,别说2000万亩,3000万亩都可以开垦出来。

    ……

    不过,因为之前发生的一些事情,马林突然改变了一些想法……

    因为什么事呢?是因为之前关于想把梁赞公国搬迁到圣彼得堡的事。当时,马林想出了19世纪英国流行的英式二圃制。

    这个想法原本是为了代替肥料的使用的,毕竟,不管是可以固氮的豆科的苜蓿草,还是羊粪牛粪,都是可以肥田的。

    马林忽然觉得——为啥不能在本土搞英式二圃制呢?

    他之所以要搞英式二圃制,倒不是为了“恢复地力”,而是,为了获得足够的肥料。毕竟,牛羊都是能够产生大量的粪肥的。而且,牛羊的粪便,可以直接发酵后用来饲养蚯蚓。不像人的那啥,还需要处理一下,麻烦死了。

    于是,北海国的春耕中途被打断了……

    马林紧急作出了调整——他名下的600万亩原耕地,和新开垦的400万亩,一共一千万亩地,进行了重新规划。

    规划要求,所有马林名下的庄园,都必须划出最贫瘠的一片区域,用于种植苜蓿草,饲养绵羊和马匹。当然,养奶牛也行。

    绵羊不用说,能剪羊毛,产羊奶,还能吃羊肉。嗯,还能产出羊粪,用于饲养蚯蚓。马匹也不用说,现在耕地都流行马耕了,马匹重要性大大提高。

    而北海国目前流行的东欧蒙古马(参考顿河马),平时不用吃粮食,吃草就行,干活时才要喂点粮食,非常节约成本。

    现在,北海国的马匹,主要就是吃草就能混的东欧蒙古马,以及和本地挽马杂交的东欧蒙古马。反正,都是吃草的马,不用像欧洲本地马那样,动不动就要喂很多粮食的那种。

    虽然东欧蒙古马的品种不如欧洲本地马那般高大强壮,可是,不用喂粮食啊!欧洲粮价多贵啊?平时不用喂粮食,省老鼻子钱了!

    所以,一般的庄园,都可以养上几十匹马,不用花费太多。春耕时可以拉出来耕地,没事也可以拉车。当然,耕地和拉车时,还是要喂点粮食的。当然,和草料搭配着喂即可。

    至于牛……好像用处不太大,但奶牛作用还行,牛奶可以给孩子补补,也可以生产奶油和奶酪等奶制品。

    除此之外,马牛羊的粪便,还有个神奇的用途——作为燃料!

    是的,可以学蒙古人,将羊粪、牛粪和马粪晒干后当燃料烧火做饭!

    蒙古草原是半干旱草原,沙漠都很常见,根本没啥树木。所以,没柴火可烧。而枯草,在冬季,都要优先给牛羊吃,哪舍得烧?

    而晒干的马牛羊粪便,因为纤维素残留很多,可以直接当燃料烧火。

    当然,这个看地区的。若是内陆地区,森林比较多,不稀罕烧这个,随便捡点枯枝败叶就能烧火了。

    但是,有一个地区却是很缺柴火,那就是——尼德兰地区!

    尼德兰地区是靠海的平原,人口很稠密。所以,树木什么的,基本被砍伐得差不多了。这也导致,尼德兰平原地区缺乏柴火燃料。

    若是交通发达的城市,倒是可以运些煤球蜂窝煤过去烧火。而乡下农场,道路交通不便。与其花钱买煤炭,不如晒点马牛羊粪,直接烧火呢。

    没办法,即使马林大力修路,最多也只能把路修到各个镇上,去乡下村子,那就麻烦了。即便是后世的华夏,也是在2010年后,经济很发达的时候,才做到村村通水泥路的。这还是东部地区,西部不少地方直到马林穿越前,还没实现。

    所以,村村通路是不现实的,马林也出不起这个钱。德意志内陆地区还好,土路也能用。而西弗里斯兰省这样的尼德兰靠海地区,气候湿润多雨,土路下雨后,会泥泞不堪。要是等着运蜂窝煤和煤球过去,估计会很糟糕。

    所以,不如多养点马牛羊,用干粪当柴火烧。这样,也能省去很多麻烦。而且,来源简单,不花成本。

    而烧过的干粪,也是可以收集起来,拿去饲养蚯蚓的。最多,需要添加多点枯草败叶等腐杂质,增加蚯蚓的口感。

    马林估摸着,若是能够饲养足够的马牛羊,不但可以解决肥料不足的问题,还能生产出很多的羊毛、牛羊奶、肉类,以及役用的马匹。

    到时候,一旦爆发战争,马林就可以轻松从民间征集到大量的马匹,方便行军和物资的运送。而且,还能靠这些马,培养出很多骑兵种子……

    不过,因为更改计划很匆忙。所以,马林这次来不及把这种英式二圃制及时地推广出去。

    所以,能推广多少算多少。至于改为牧场的区域,也是随缘了。当然,也不能说改为牧场,而是把本来就闲置的荒地,和一些比较贫瘠的,不靠近河流的地区,改为牧区。

    而且,和后世的欧美农场一样,每个牧区,还要修建栅栏。这样,才能够避免马牛羊突破耕地和牧区的界限,跑耕地区去吃麦苗……

    总之,一切显得太匆忙。但马林也不急,现在也只是临时起意。真正规范化,估计要等明年春耕再重新规划了。

    甚至,一些庄园的位置都要进行调整。毕竟,以后要划出大片区域养马牛羊,庄园的布局就不能像之前那样了。因为,马牛羊是重要财产,要防止丢失和失窃。所以,庄园最好建在农耕区和牧区的边界线上。这样,耕地和牧区同时能够兼顾到。

    至于原本庄园的房屋……老实说,之前马林推广的版筑土坯房,成本也非常低,舍弃了新建,也花不了什么钱。

    当然,再新建的话,因为各地庄园都积攒了一点资本,可以把房屋修得好一些。

    总而言之,以后的北海国庄园,特别是马林名下的庄园,将会出现耕牧齐头并进的现象。耕地为主,畜牧为辅。畜牧业主要是提供肥料原料,同时也能产出大量的肉类和副产品,综合提高庄园的产出……

第2110章 鱼粉狗粮?

    在耕牧齐头并进的同时,马林也不得不考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所以,在牧区,尽量会以养羊为主。因为,养羊可以用牧羊犬帮忙,可以节省人力。

    养马和养牛,都需要年轻力壮的马夫或牛仔。大型动物难伺候,所以,如果劳动力不足,牛只能少养。马匹是耕地拉车的主力,这个不得不养,没办法。

    而养羊,因为可以借助牧羊犬的帮助,所以可以多养点。一只牧羊犬可以看管几百只羊,还能帮忙守夜防小偷,可谓人类的好帮手。

    而且,狗狗繁殖快,一年可以两胎,一胎几个,比特么绵羊繁殖效率高多了。要是这玩意肯吃草,马林绝对会下令养狗不养羊。

    可惜啊,绵羊生育率比狗低多了,一胎也就一两个,很少生好几个的。家畜里,也就猪比较能生。但猪若是强壮了,比较难管。力气还大,有时候赶不动。要是撒欢起来,完全没辙。所以,只听过放羊,没听过放猪的。实在是,二师兄不服管教啊。撒野起来,一头能把人拱翻了。因此,只能圈养。

    后世马林倒是在农业频道看过食草猪,但是,那个猪吧,特地跟藏香猪杂交过,体型娇小。除了因为猪肉质量外,体型小,就是为了好管理。节目中,养殖户一把提起食草猪,展示给记者看。换成太湖猪你试试?一两百斤肯定提不动,就是换人抬,还得看二师兄挣扎不挣扎。挣扎起来,力气小点的,根本控制不住。

    而圈养猪吧,也挺耗费人力的。天天要喂食,或者割猪草。还要粮食吃,跟大爷似的。而修建猪圈也有讲究,最好每头猪一个单间,免得放一起大家撕咬,运动过甚掉膘。而且,聚在一起,还容易因为猪瘟导致团灭啥的……而给每头猪修一个单间,哎呀,耗费人力物力呀。这倒是其次,平时这帮猪大爷还要人伺候呀,麻烦!

    不过,美洲那边养猪倒是不怎么麻烦。为啥?那边条件好啊!种红薯,红薯酿酒后的酒糟可以让猪有吃不完的食物。至于猪圈?美洲殖民地到处都是原始森林,随便砍点几十米高甚至百米高的大树,就可以获得数不清的木材搭建猪圈了。不像欧洲这边,都没什么树木了,需要昂贵的砖石搭建猪圈。什么?你说用版筑法搭建土坯房屋养猪?兄dei,你怕是不知道,猪不但会拱白菜,还会拱猪圈!泥土墙,怕是扛不住成年二师兄的冲撞!晴天还好,土墙还算牢固。下雨天泥墙松动,很容易被拱翻了。

    所以,养羊随便搭建个栅栏,拉个铁丝网就行,养猪……还是得用结实的材料比较好……

    砖石稍微有点贵,马林的庄园倒是弄得起,但养猪的人力资源有点不足。而美洲那边,要个锤子的成本!直接拿着斧头锯子,进原始森林伐木,然后搭建猪圈即可。就算木头烂了,再伐木搭建就是!就是这么壕!

    扯远了,话题拉回来。在农场耕地边上搭起栅栏养羊,是比较省事的。牛和马要求高点,毕竟它们体型大,力气大,容易突破栅栏。所以,还是养羊省事啊。随便插点木桩,草绳拉起来,就能拦住绵羊。

    然后,驱使牧羊犬监督和管理,就完事了。要换成人自己去追赶绵羊,得博尔特苏神那样的短跑大神才能管得住。毕竟,几百头羊太松散了。而牧羊犬四条腿,跑得快,比较好管理些。

    不过,也有一个麻烦。就是牧羊犬虽然是杂食性的动物,但运动量那么大。真要只给它们吃素,也是吃不消的。古代的贫民之所以那么瘦弱,就是没肉吃。而草原牧民之所以凶悍,就是人家吃肉多,有力气啊。

    所以,想要牧羊犬干活,也得给它们吃肉。但肉食哪有那么好搞啊?人都没足够的肉吃呢!

    “对了,狗粮!”

    马林忽然想起来,后世的狗粮,貌似就是个大杂烩,啥都放!里面有廉价的玉米粉,也有蔬菜干粉,以及动物肝脏和杂碎肉的粉末。这玩意有点像图林根香肠,内脏和杂碎肉粉碎了都灌制进去。不过,这里面不全是肉,还有玉米粉和蔬菜干末什么的。

    当然,还有些狗粮,是用了廉价的进口鱼粉。鱼粉营养价值高,高蛋白,还有维生素b族,以及维生素a、d、e等脂溶性的维生素。此外,还富含各种矿物质。

    在后世,鱼粉经常被拿来制作猪和鸡的精饲料。有时候,也被拿来制作狗粮。马林怀疑,后世那场猪瘟,可能就是进口鱼粉带来的。不然,不会那么快传遍全国。

    不过,现在肯定没啥非洲猪瘟。而且,渔业资源极为丰富。这个年代,牛羊肉和猪肉也许难获得,但鱼……四大渔场压根没什么渔船,只有北海渔场有一些近海小渔船。

    所以,只要北海国派出足够的渔船,鱼粉取之不尽啊!

    而且,鱼粉制作也非常简单——只要把捕捞起来不太好吃的鱼,在渔船上杀了去除内脏和鱼油(鱼油容易导致酸败),然后风干、晒干或烘干后,打成粉末就可以了。带骨头也无所谓,反正都有营养,还富含钙质呢。

    当然,鱼粉也分为生鱼粉和熟鱼粉。生鱼粉人没法入口,但动物可以。熟鱼粉……人也可以吃的……

    貌似二战的时候,德国因为物资短缺。为了给民众和军人补充足够的营养,他们搞出了高质量的食用鱼粉,把食用鱼粉添加在面包和饼干里,代替鸡蛋和肉类,给百姓和士兵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bde……

    马林没有足够的肉食甚至杂碎肉去做狗粮,但是,可以轻松获得边角料的鱼粉。然后,把生鱼粉和面粉、蔬菜干粉之类的混合,烤制成狗粮饼干。再用油纸袋加热密封后,就成了可以长期保存和方便运输的狗粮了。

    边角料生鱼粉对马林来说压根不要啥成本,本来那些不好吃的鱼都是渔民要扔掉的。不然,占舱位。马林只是让他们风干或者晒干,然后打制成生鱼粉,最多花点时间,不是很难。毕竟,鱼粉不太占空间。

    而且,现在北海国投资的大中型渔船,在北海深处和纽芬兰渔场,几乎没有竞争对手,想要多少鱼粉就有多少鱼粉。甚至,可以把比较好吃的鱼都做成鱼粉。因为,现在渔业资源太丰富了!

    只是要注意的是,狗不能吃太多盐。所以,制作鱼粉的鱼,是不能放盐腌制的。但这也不是啥问题,只要把鱼的内脏和鱼油去掉,不容易酸败后,挂在桅杆上风干和晒干,也是比较容易的。只要不遇到阴雨天,很容易干。

    所以,制作狗粮什么的,鱼粉是非常容易搞的,成本甚至比面粉要低得多。至少,面粉还需要农民种一年地,然后收割加工呢。鱼直接撒网就有,然后简单杀一下,风干晒干,再打粉,比粮食来得容易多了。

    然后,就能轻松得到高蛋白,富含矿物质和部分维生素的狗粮饼干。成本很低,估计发下去时,成本最高的可能是运费……

    但一只牧羊犬能放牧几百只绵羊,几百只羊一年带来的羊毛、羊皮、羊奶和羊肉的收益,可比这点狗粮成本高多了。所以,算起来马林还是很赚的。

    而且,马林还可以把这种高营养的鱼粉狗粮卖给其他贵族,赚点小利润。毕竟,贵族嘛,哪有不养几条走狗的?嗯,这里的走狗,是真的狗,不是狗腿子的狗……

    贵族嘛,好面子!到时候,马林让狗粮加工厂的换上豪华包装,高价卖他们没商量!要是卖得便宜了,人家没准会嫌弃……

第2111章 狗吃得,人也吃得……

    为了牧羊犬的食物充足,马林一声令下,埃姆登港的渔船马上烘干了一批刚弄回来的渔获,制作成了鱼粉。然后,食品厂的人把鱼粉和黑麦粉(含麦麸),以及切碎的脱水蔬菜用水混合后,捏制成型,并用模具压制后,放进烤炉烘烤成为饼干。

    马林亲自试吃,发现有一股鱼腥味,很不好吃。但是,王宫里的狗一点不在乎,吃得津津有味。甚至,因为有鱼腥味,还引来了王宫里的猫和狗争夺鱼粉狗粮饼干。

    “什么?父亲您亲自尝了狗粮饼干?”凯撒得知消息后,大吃一惊。在他看来,这……这是毁名声的事情啊……

    “这有啥?某个疯癫的娜姐,还吃过狗粮,喝过花露水呢,照样活蹦乱跳的……”

    “娜姐是谁?”凯撒很疑惑。

    马林没解释,因为,也没法解释。而且,这狗粮饼干用的鱼粉也是码头上新鲜的鱼制作的,制作前还清洗干净了。所以,吃点没啥。

    得知了配料都很干净后,凯撒也尝了一个。尝完后,凯撒若有所思道:

    “鱼肉味,还不错,就是有腥味。若是能去掉腥味,人都可以吃……”

    马林霍地站了起来……

    “人可以吃……人可以吃……”马林的思维打开了一个新窗户……

    之前,马林一直在思考如何喂狗。但他忘记了,在配料很正规,没有任何卫生问题的情况下,鱼粉做的饼干,人的确可以吃。前提是,要去掉鱼腥味。

    对于去除鱼腥味,马林想法太多了。比如,加生姜,用萝卜和桔子皮一起煮什么的。不过,这些做法都挺费事。而且,需要先煮一遍。煮完了还要再捞起来烘干晒干,非常麻烦。

    而且,生姜啊,桔子皮什么的,也比较难弄,或者有点贵。

    想来想去,马林想到了一个非常简单霸道的办法——油炸!

    油炸鱼块是前世马林知道的非常简单霸道的去腥味的办法,往油锅里一扔,放点辣椒和调料,炸出来的愉快,又香又脆,还没腥味。就算厨艺再差的人,也可以用此简单的方法去除鱼腥味。

    而且,油炸过的鱼肉很香很脆,非常适合用来做饼干。

    马林看了看桌子上的狗粮饼干的包装袋,忽然觉得——这和行军粮的压缩饼干好像啊……

    但是,狗粮饼干的营养,貌似比压缩饼干还强……

    为啥呢?鱼肉蛋白含量高啊!压缩饼干的主材料面粉,终究是碳水化合物,营养不如鱼肉高。鱼肉不但营养高,还富含矿物质。后世荷兰人为啥长那么高?除了吃荷兰土豆,人家还爱吃鱼,甚至后世还活吞生鱼。

    把压缩饼干的部分面粉换成鱼粉,还是油炸过的香脆鱼粉,想必战士们肯定很喜欢……

    嗯,不用想必了,马林已经安排人去做了……

    生鱼粉很快被弄来,马林让人找来铁锅,倒入大豆油,放入一点辣椒和生姜,就开始油炸。生鱼粉很零散,但马林让人用纱布做了网兜。油炸好后,用滤油的网兜捞起来,再沥干。

    油炸过的鱼粉吃起来果然香脆,和黑麦粉及脱水蔬菜碎片混合,烘干成饼干后,果然比生鱼粉做的狗粮饼干好吃太多了。

    而且,因为鱼粉是油炸过的,含油量比较高,很符合军粮要求。吃下去,饱腹感比较好。

    又香又脆,有油水,又有饱腹感,简直是完美军粮啊!而且,在这个渔业极度落后的时代,有钱置办大渔船的北海国,鱼粉来源不要太简单太廉价哦。

    此外,在加入了大量的油炸鱼粉后,还能节省大量的面粉,很省粮食……

    这么多好处,让马林不得不心动啊!

    唯一的麻烦,可能就是植物油的供应了。毕竟,这玩意北海国本土都不产出,只能靠北美殖民地供应。好在,种植大豆也不麻烦,那边有的是土地,只是缺少足够的农夫罢了。

    而且,就目前而言,马林也没打算在全国全面推广油炸鱼粉饼干。他打算,先用油炸鱼粉制作军粮饼干。至于老百姓那边,要等大豆油供应充足了再说了。

    至于产量充足的鲸油,貌似这玩意要经过加工后去除鱼腥味和啥啥来着,才能吃。貌似,要加工成人造牛油什么的。但是,马林不会啊……

    所以,马林只能等北美大豆产出足够了,才能在民间推广油炸鱼粉饼干了。油纸袋包装的饼干,保质期长,不容易变质,还方便运输,很适合大面积推广。

    另外,还能节省植物油。毕竟,单独煮鱼,要不少植物油。但油炸鱼的话,一锅油可以炸很多鱼,比较经济。而油炸过的鱼粉,香酥可口,很开胃。只是,维生素被破坏掉了,有点可惜。

    但鱼肉的大部分营养,包括矿物质,都是保留了的。而且,口感好了很多,还有油,会更受喜欢。

    而且,想要维生素,途径也很多啊。比如,现在北海国脱水蔬菜。用油纸袋密封包装着。若是真缺维生素,可以吃一点嘛,生吃干菜叶都行的。

    这个时代,欧洲人本就是干吃蔬菜,煮熟水果吃的。很搞笑,但这也是人家的风俗嘛。但生菜、大白菜之类的蔬菜生吃还好,若是生吃韭菜……那滋味,马林也不知道这个年代的欧洲人如何忍受的……而生吃洋葱……唉,别提了,马林吃过,一边流泪剥洋葱,一边生吃,整个人差点炸裂……

    但洋葱被剥成一片一片烘干成脱水蔬菜后,倒是好很多了。至少,生吃的时候不用流泪了……

    实际上,这些脱水蔬菜,最佳的用途就是用来泡面。泡面的热水可以让这些蔬菜舒展开来,但因为没有爆炒的高温,维生素保留得相对比较完整。而且,泡面的热汤,也把生蔬菜的生鲜味道遮盖掉了,非常完美。

    而油炸鱼粉饼干烘烤的时候,温度达到一百几十度,维生素c什么的都被破坏干净了。所以,马林想了想,干脆就不在油炸鱼粉饼干里添加脱水蔬菜碎片了,而是另外提供蔬菜包。这样,士兵们饥饿时,就可以一边吃着油炸鱼粉饼干,一边吃点脱水蔬菜搭配下了。

    另外,为了给士兵们提供足够的能量用于作战,还可以在饼干里添加些蔗糖和奶粉什么的。后世的军粮,就是主要在压缩饼干里使用了小麦粉、糖、油脂和乳制品什么的。

    严格来说,油炸鱼粉饼干比后世的军用压缩饼干还要优秀了。毕竟,鱼肉营养丰富,还富含矿物质。

    但这个年代和后世完全不一样,在后世,因为大型远洋渔船泛滥,大海里都没多少鱼可捕捞了,东海大黄鱼都能卖到上千一条。而这个年代,你去舟山群岛,一网撒下去,全是一斤以上的野生东海大黄鱼……

    北海渔场和纽芬兰渔场也是,鱼多的要死,没人捕捞。北海这边还正常点,毕竟,北海周边国家近海地区还有不少小渔船打渔。而纽芬兰渔场,北海国的渔船就是垄断的。现在,北海国的渔船在纽芬兰渔场,捕捞一网鱼上来,渔民们只要好吃美味的品种,其他的都扔掉,很奢侈。若是后世那些不惜跑到万里之外捕捞的渔船老板知道了,肯定捶胸顿足大骂败家子。

    而且,北海国弄的鱼粉,和后世的鱼粉也是不一样的,像是后世饲料级的鱼粉,是整个鱼粉碎的,联通鱼头、鱼鳞、内脏,甚至内脏里的粪便……包括有毒的鱼胆……一起粉碎了……

    当然,经过清洗,有毒的胆汁毒性会被洗掉大半,达到安全标准。但这种连着粪便一起绞碎的鱼粉,人肯定不能吃,只能喂鸡喂猪。

    而北海国因为渔业资源极大丰富,所以,可以刮去鳞片,掏掉包括鱼胆在内的内脏。然后,再风干/晒干/烘干,接着打成鱼粉。

    这是制作狗粮的标准,若是制作军用的油炸鱼粉饼干,还需要剁掉鱼头和鱼尾后,再打粉。毕竟,人吃的要求肯定高一点。而且,难吃的鱼都不能用来打制饼干用的鱼粉,只能拿去加工狗粮级的鱼粉。

    至于油炸过鱼粉后剩下的腥味十足的大豆油,也是有用处的。马林觉得,喜欢腥味的猫咪,肯定不拒绝。所以,可以弄点边角料,再油炸一下,制作猫粮饼干。甚至,可以拿这种很腥的油,去和面粉混合,直接制作鱼腥味的猫饼干。然后,供应随船捕捉老鼠的那些猫咪。毕竟,远洋航行时,水手们也不可能随时捕鱼喂猫。所以,备一点油纸袋密封包装的猫饼干,是不错的办法……

    总而言之,生鱼粉或者油炸鱼粉制作的饼干,未来将会是北海国重要的物资。狗吃得,人也吃得……

    嗯,猫咪也可以分一杯羹。那些炸过鱼的满是鱼腥味的大豆油,做出来的猫饼干,虽然营养不如真鱼,可没鱼吃的时候,猫咪吃两块,也是可以解馋的嘛。总之,这一整套下来,人、狗和猫,都能得到想要的……

第2112章 两家备战,一家不知情

    “嗯——还是加了油炸鱼肉粉的饼干香!”吃货卡恩在马林的办公室,试吃新旧压缩饼干。

    旧的压缩饼干,就是面粉加植物油、奶粉、蔗糖或枫糖之类的调味品。但不管加什么,说到底还是面制品。

    而加了油炸鱼肉粉的新式军用饼干不一样,因为有肉味,还很香脆。所以,吃货卡恩很喜欢。而参加测试的其他卫兵,也表示,更喜欢新式的鱼肉粉饼干。

    而且,马林惊讶地发现,采用了压缩饼干的压制方式用螺旋式压力机压制后,那些鱼肉粉居然紧紧地连在一起。吃起来口味,有点像后世的劣质鸡排和劣质牛排……嗯,油炸过的劣质鸡排和牛排……

    事实上,后世的劣质鸡排和劣质牛排,就是用碎肉,用卡拉胶等可食用的胶粘合在一起,压制而成。当然,如果用对了肉还算好的,就怕用的肉不对。

    比如牛排,很多劣质牛排,压根就不是牛肉,而是猪肉。毕竟,猪肉正常情况下十几块一斤,牛肉五十以上。所以,用碎猪肉粘合后压制,并添加一些像是牛肉味道的化学添加剂,是无良黑心商人的做法。而用牛其他部分的碎肉胶合压制成牛排,已经算是良心商家了。

    马林没有卡拉胶这样的植物胶,但他有鱼皮胶和鱼鳔胶……嗯,但最后马林还是没有选择压制鱼排。主要是,没必要……

    他只是制作军粮,又不是搞鱼排的。所以,他只需要把油炸鱼肉粉和麦粉混合加工后压制成压缩饼干即可。

    但卡恩提出了另一个思路——熟料压制!

    之前,马林担心混合后的饼干,蔬菜受到高温,会失去维生素。而卡恩,凑巧也喜欢吃生蔬菜,很喜欢吃大葱,还喜欢用黑面包裹着大葱吃,很像齐鲁人。

    所以,卡恩不喜欢蔬菜进路子高温烘烤。因为,这会失去大葱的原味。

    而如何保持大葱的原味呢?卡恩提出了他的观点——熟料混合压制!

    具体就是——先各自烤好饼干,炸好鱼肉粉,准备好脱水的大葱叶子碎片。三者加工好后,除了本就稀碎的鱼肉粉和脱水大葱碎片,饼干也敲碎了,然后,和另两种熟料混合搅拌。然后,装入钢制模具,旋转螺旋压力机的杠杆,压制成压缩饼干。

    随后,杀菌问题,卡恩也提出,在马林提出的80摄氏度(维生素c被破坏的温度)以下的烘房内,用烘干脱水蔬菜的方法,以七十多度的温度,在钢架上烘烤一段时间。然后,迅速装袋,压出空气,密封。密封时,还对封口使用短时间的高温杀菌。虽然会破坏一部分维生素(主要是靠近封口部位),但大部分维生素还是能保存的。

    马林想了想,终于采纳了卡恩的建议。毕竟,虽然分开包装也不是很麻烦。但是,如果一袋饼干能解决所有问题,为啥要用两个油纸袋呢?

    不过,因为包装时温度不够高,可能会影响保质期,会比正常高温包装的保质期短。

    但马林也不是很在乎,因为,他急用……

    根据莫斯科大公国那边的间谍的汇报,瓦西里三世已经开始为战争做准备了。

    虽然莫斯科大公国春耕刚刚开始,比西欧这边要晚一些,但是,这不妨碍瓦西里三世为战争做准备。

    莫斯科大公国人口太多了,超过千万。即使大部分人都是农业人口,瓦西里三世还是能找得出几万不用农耕的樵夫和牧民为他服务的。城市内的很多工匠,也被他征用了。

    这些被征用的人,主要就是,准备战争所需的武器铠甲,以及各类补给。工匠们都在全力打造和维修武器铠甲,而樵夫们去砍伐树木,制造长矛杆,或者各类运送物资的车辆。牧民们,则是准备牲口,作为物资运送的畜力。

    瓦西里三世的目标,自然是立陶宛大公国最东边的斯摩棱斯克。斯摩棱斯克其实也是罗斯人的城邦,和莫斯科大公国一脉相承,同根同源。

    但问题是,斯摩棱斯克属于类似贵族共和的模式,和莫斯科大公国的沙皇式专治区别很大。而沙皇俄国,对百姓的统治一向野蛮粗暴。直到一战,沙皇还把士兵当灰色牲口,完全漠视普通人的生命和权益。

    所以,斯摩棱斯克人宁可加入立陶宛大公国,也不愿意接受莫斯科大公国的统治。这在瓦西里三世看来,属于叛逆,而斯摩棱斯克人,则是认为这是拒绝残暴。

    总的说来,双方似乎立场都有道理,但也都没道理……

    斯摩棱斯克不愿意被残暴统治是对的,但也没必要加入立陶宛啊……而瓦西里三世……怎么说呢,人家就是加入罗斯人国家,也未必要接受你的统治啊。莫斯科大公国的王室,脑门上又没写着“必须统治所有罗斯人”……

    说到底,莫斯科大公国统一罗斯诸国,考的是军事强权,而不是什么法理天命。

    在马林看来,莫斯科大公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其实就是狗咬狗的争霸而已,没有对错,和一战的性质差不多。

    若不是惧怕莫斯科大公国崛起后实力太强,马林都懒得帮立陶宛。当然,马林对立陶宛比较放心,放心他们强大不起来。除了历史的证明之外,他们的制度也决定了立陶宛强不起来。

    立陶宛大公国类似贵族共和国,类似很原始的部落首领会议,权力比较分散。尽管这个国家面积很大,人口也很多。但因为不能集权,偌大国家,发挥不出实力。所以,前期被条顿骑士团摩擦,后期被莫斯科大公国摩擦。要不是和波兰抱团抵抗,估计早完蛋了。

    这样扶不起的国家,才是马林愿意支持的。因为,构不成威胁。但是,因为体量很大,让立陶宛看起来很唬人。若是打顺风仗,立陶宛的贵族们会一拥而上,给人一种泰山压顶的感觉,貌似很强大。可若是遇到逆境甚至严重的逆境……那就不好说了……

    而莫斯科大公国看似落后野蛮,可因为莫斯科大公可以集中权力。所以,这个国家尽管很穷很野蛮,可是,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在这个年代还好,等到了全民动员的19世纪,那才叫吓人。一战时,俄国愣是拉出1500万壮丁参战,很是吓人。德国早期被迫出动百万大军应对,可开战后才发现,沙俄很虚,人多没用。要不是沙俄还在比烂之战中打败了同样很烂的奥匈军队,估计俄国要成为最大笑料。

    当然,沙俄的问题其实主要出在后勤和战争思想上。因为经济落后,物资供应困难,沙俄军队被迫主打拼刺刀。可德国人用机枪洗地,拼刺刀人家不让你近身……

    总之,俄国的人口优势,还是让人忌惮的。要知道,整个德意志地区,包括奥地利,也才1200万人口。而莫斯科大公国一个国家,就特么上千万。若是战术水平和武器水平一样,那就不用比了……

    好在北海大公国的当家人马林是个穿越者,拥有先进的战术思想,和大批“黑科技”武器。所以,只要准备充分了,还是能打赢的。

    在瓦西里三世准备战争的时候,马林也没闲着。北海国工业发达(相对这个时代的其他国家),其和军事有关的工厂,都在准备军需物资。

    除了食品厂在准备军粮饼干外,其他厂子也在做准备。比如,马林新成立了一家兵工厂,专门生产改良的一窝蜂火箭。还成立了一家护甲厂,生产“江南皮革厂”铠甲,为之后的战争爆发做准备。

    马林这次出战,需要快速突进,要打莫斯科大公国一个措手不及。因此,所有的武器装备,都是要轻便的,不要辎重。军粮如此,武器也是。重炮什么的,马林都不打算带。攻城什么的,打算用挖地道埋火药桶的方式,炸塌城墙。为此,马林已经派人去挖通往城墙根部的地道了。

    和莫斯科大公**队对线,马林打算用改良版一窝蜂,先怼脸莽一波,把对方打懵了。然后,突击和侧翼包抄。即使对方人多,在这种非正常打法面前,也要不知所措。除非,对方有情报人员事先得到情报。但是,那是不可能的……

    唯一没有准备的一方,大概就是立陶宛大公国了。毕竟,莫斯科大公国也是打算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的。所以,未来将会参战的三方,两家准备,另一家毫不知情……

第2113章 格林斯基

    倒也不是说立陶宛对莫斯科人的野心毫不知情,距离莫斯科大公国很近的东部边境的一些领主,就对莫斯科大公国很是戒备。所以,他们要求对莫斯科人严防死守。

    然而,立陶宛大公国是一个领主议会制国家。而议会制度最拿手的是啥?吵架啊……

    东部领主的担忧,在中西部的领主们看来,就是怯懦和惧怕。所以,他们不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嘲笑东部领主,且争夺大瑟姆(议会)的话语权。

    就在吵闹中,莫斯科大公国的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继续着。而与此同时,为了攻破斯摩棱斯克城的坚固城墙,瓦西里三世很看重的重臣米哈伊尔.格林斯基来到了奥地利,求购火炮。

    米哈伊尔.格林斯基何许人也?他原本其实是立陶宛大公国的贵族,而且是,立陶宛大公国能力很强的新晋贵族。他出生于1460年,本是立陶宛大公国的一个小领主。但因为在和克里米亚汗国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格林斯基得到赏识,成为高级将领。

    可是,因为根基太浅,没啥背景的他,遭到了立陶宛大贵族们的嫉妒和排挤。齐格蒙特一世的哥哥,上一任立陶宛大公亚历山大一世去世的时候,格林斯基的政敌诬陷他害死了亚历山大一世。格林斯基大怒,直接率领2000人包围了政敌的庄园,将其杀死。

    但也因此,他触怒了信任的立陶宛大公齐格蒙特一世。无奈之下,他只好逃去立陶宛大公国的敌国——莫斯科大公国,投靠了瓦西里三世。

    对于有才能的将领,瓦西里三世自然是乐呵呵地加纳了。因为格林斯基比较有才华,瓦西里三世很倚重他。而围攻斯摩棱斯克的计划,也是格林斯基提出来的。

    之前,委托条顿国的商人去德意志地区帮忙采购武器铠甲,也是格林斯基的主意。没办法,莫斯科大公国不是很有钱。买几万人的装备,只能让条顿国商人帮忙垫付一下了。等夺取了斯摩棱斯克这个商业重镇,自然有钱偿还。

    但之前买的武器铠甲,多半是冷兵器。和敌人在野外决战,固然厉害。可是,若是攻城,那肯定不行。

    恰好,格林斯基年轻的时候,曾在奥地利留学。而且,还为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效命过一段时间,直到1498年才回到立陶宛。

    所以,这人比较有头脑,也有见识。若是立陶宛用好了,对付莫斯科大公国没啥问题。毕竟,他连克里米亚汗国的骑兵都会对付。

    可惜的是,立陶宛大公国的内耗,让这位有才能的将军报国无门,还被迫逃到了敌国莫斯科大公国。

    在奥地利的留学和服役生涯,大大开阔了格林斯基的眼界。所以,他很懂得火器的使用。甚至,这个时空的格林斯基,还有幸见过马林的一些早期的先进战术。比如,火枪和火炮的使用什么的。

    只可惜他1498年就离开了,没见识过1500年后马林打的几场漂亮的战役。所以,他也就大概直到火枪和火炮的好处,对具体的新战术,了解得不深。但即便如此,对于他,以及他现在效忠的莫斯科大公国而言,也是很有提升的了。

    这不,攻打斯摩棱斯克,这家伙就想到了在斯摩棱斯克城外的山头上架起火炮,轰击城墙的薄弱点。

    为了确保能轰开斯摩棱斯克城的城墙,格林斯基请求瓦西里三世,购买150门火炮。而因为其他人对西欧这边不熟悉,格林斯基自告奋勇,亲自带队来奥地利采购火炮。

    事实上,法国和西班牙那边火炮技术更发达些。但格林斯基不熟悉法国和西班牙,所以,他选择了更熟悉的奥地利。

    而在马林的影响下,奥地利也确实开始重视火炮的发展,搞出了不少陆战的火炮。不过,口径都不大,都是几磅级别的。

    但格林斯基也有办法,他决定多买点火炮。用150门口径不大的炮集中轰击城墙的某一段。而为了增强打击效果,格林斯基不但准备在山头上架炮轰城。而且,还打算用铅球替代铁球。这样,因为同体积的铅球重量比铁球重了将近一半。所以,用铅球轰击城墙,破坏力更强些。更何况,是150门炮一起用铅球轰击某一段城墙?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一开始并不想卖炮给莫斯科大公国,毕竟,瓦西里三世这货和他争夺拜占庭皇帝的称号。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依据是从末代拜占庭皇帝手里买的皇位,而瓦西里三世则是因为他母亲是拜占庭公主,血统上有优势。

    但为了斯摩棱斯克城,瓦西里三世主动写信给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假意许诺放弃拜占庭皇位的宣称权,换取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卖炮给他。

    同事,格林斯基上线“加钱居士”模式,提高求购价……然后,一直很穷的皇帝屈服了……

    ……

    而马林在奥地利也是派了间谍的,所以,格林斯基的行动,很快被总结,并通过信鸽传递,以报告的形式出现在了马林的案头……

    “有意思……格林斯基买炮?”马林记得,雷帝伊凡四世的母亲,貌似就是姓格林斯基啊……所以,这货是伊凡雷帝的外公?

    眼下,瓦西里三世的妻子是所罗门尼娅.尤里耶夫娜.萨布罗娃。但马林记得,瓦西里三世第一任大公夫人不能生育,伊凡雷帝是第二任妻子格林斯卡娅生的。而格林斯卡娅,就是格林斯基的女性名称。

    有那么一刻,马林都对这货动杀心了。毕竟,这货越有能力,莫斯科大公国就越是强大。但是,马林最终放弃了。

    为啥?因为,马林需要莫斯科大公国先打残立陶宛大公国。若是早早地干掉格林斯基,搞的瓦西里三世没能击败立陶宛大公国的话,那事情就大条了。

    到时候,马林不但不能干掉莫斯科大公国,甚至还要支持他们维持下去。毕竟,立陶宛大公国虽然内耗严重,可实力也是很强的。若是吞并了莫斯科大公国,那也是很可怕的。

    特别是雅盖隆王朝,已经统治了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了。要是连莫斯科大公国也吞并了。即使不够集权,可光是三个国家的人口和土地,也能平推了德意志……

    因此,马林前期不但不能搞莫斯科大公国,甚至,要确保他们能击败立陶宛大公国。然后,自己才有出场的机会。要不然,立陶宛人自己都搞定了莫斯科大公国,自己都没出兵去抢人口的借口了。

    而为了确保莫斯科大公国能赢,且把立陶宛大公国打残,马林打起了格林斯基的主意……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839/ 第一时间欣赏欧皇崛起最新章节! 作者:太上老牛所写的《欧皇崛起》为转载作品,欧皇崛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欧皇崛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欧皇崛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欧皇崛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欧皇崛起介绍:
(本书为《德意志雇佣兵之王》的续集,为故事发展的第二阶段。)马林花了六年时间,从一名被赶出家门的穷流浪骑士,奋斗成为伯国的伯爵,并建立了赫赫有名的“黑水公司”,麾下有2万强悍的雇佣兵,成为德意志雇佣兵中的王者。然而,对于一名博学多才的学霸级穿越者而言,成为雇佣兵界的王者,显然不是终点。于是乎,马林带着武装到牙齿的强大雇佣军,在德意志,乃至全欧洲,掀起了腥风血雨,开始了欧皇崛起模式。最终,北海成了被马林所有的领土包围的“内海”。秘鲁和墨西哥的金银,智利的硝石,加勒比海岛的蔗糖、香料,南非的黄金,明朝的瓷器和丝绸等等……源源不断地运回欧洲,为新的帝国增添营养……欧皇崛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欧皇崛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欧皇崛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