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欧皇崛起TXT下载欧皇崛起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欧皇崛起全文阅读

作者:太上老牛     欧皇崛起txt下载     欧皇崛起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129章 移民审查部

    北海国原本总共只有1万工程兵,但为了修建摩尔曼斯克港,马林之前就派出去5000工程兵。卡恩带的是第二批,这一批里,有5000工程兵实际上是新兵。而这些新兵,基本都是来自哈茨山的戈斯拉尔银矿,也就是匈牙利战俘。

    这两三年下来,戈斯拉尔的拉默尔斯贝格银矿的几万匈牙利战俘,已经很老实听话了。但采矿最出色的矿工,马林肯定不会放。这次派去工程兵部队的,原本就是采矿天赋不行,只适合干小工活计的人。这些人精细活儿干不了,但是,砍树啊,抬东西啊,铲土铺路之类的粗活,还是能干的。

    这次新修的从摩尔曼斯克到圣彼得堡的道路,本就要求很低,不是运输大道,对道路的承重能力什么的,基本没有。所以,关键就是要砍掉碍事的树木,在河流上搭建好浮桥,铲平不平的路面,以及,把一些沼泽和半沼泽的地区用泥土砂石填平了就差不多了。所以,这次对工程兵的要求真不高。一万工程兵,只有一半是老兵,他们是搭桥的主力。至于平整路面、伐木和填坑之类的杂活,交给5000匈牙利战俘出身的新手工程兵即可。另外,杂活嘛,没啥要求,沿途的当地人,也可以用过粮食和食盐雇佣过来帮忙。

    前面说过,食盐在东北欧非常稀缺,属于战略物资。莫斯科大公国食盐都卖上了天价,像摩尔曼斯克和卡累利阿地区的人,获得食盐更是困难。所以,用食盐,还是能吸引到当地人的。

    当然,也可能会吸引到强盗。但这不是问题,工程兵也是兵。那5000新兵不算,5000老兵也是有战斗力的。甚至,老兵们还携带了不少火枪和长矛。除了防备土著,也有防备森林里的狗熊和野狼等危险动物的意思在内。甚至,就连那5000新手工程兵,人家当初也是叛军的战士。打正规军这些战俘不行,打土著,还是没啥问题的。所以,不用担心他们吃亏。

    至于戈斯拉尔的拉默尔斯贝格银矿缺人的问题,也不用担心。因为,这次打完莫斯科大公国,抢回去的人口,会有一部分送到矿山,加强银矿的开采和冶炼,以扩大产量。

    ……

    说到这个人口,马林最近也有烦心事。因为,他竟然在皇帝陛下送来的两万户奥地利移民中,发现了间谍。

    这些间谍,摆明了是来刺探北海国的农业机密的。虽然伪装得很好,但因为太过关心北海国高产的机密,被绍尔手下的密探给发现了。

    然后,绍尔和科勒两大特务头子,派出精干特工,在皇帝陛下送来的两万户移民里,总共发现了20名奥地利密探。

    大概是没看过谍战剧,还不会掩饰眼神,这些奥地利密探,还不懂得收敛眼神里的光。一般情况下,贫穷到被迫移民的普通百姓,眼里都是麻木不仁,和对生活的绝望。只有小孩子,来到新的地方,才会透露出好奇,以及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而皇帝陛下派来的奥地利间谍,一把年纪了,按理说这么大年纪还混成了难民移民,眼神应该暗淡无光的。可是,他们目光炯炯有神,还好奇地打量四周。

    而且,间谍打量四周和普通人东张西望是有区别的。普通人东张西望是走马观花,目光中带着一些茫然。而间谍嘛,目光中则带着审视,还有思索的神情。因为,他们在辨别,这是不是他们需要记忆的东西……

    这些眼神,在北海国间谍学校里,属于基本的东西。皇帝陛下没看过电视剧,连抗日神剧都没看过,哪里懂这些?

    所以,他派的人,不知不觉中都轻易被甄别了出来。此外,法国人被送到北美殖民地的移民里,也有间谍。和皇帝陛下派来的间谍一样,那些间谍,眼神伪装也不到位。

    最扯淡的是,那些法国派来的间谍,居然个个身高马大,长得相对圆润,显然营养很好。要知道,巴黎城外的灾民,饭都吃不饱,你特喵还长那么高大圆润,一点不像挨饿的人,这一眼就能看出来问题啊……

    皇帝陛下派来的间谍倒是没这个毛病,大概,是法国人财政好,手下间谍吃的也好。而皇帝陛下嘛,穷比一个,手下间谍没吃饱或者小时候没吃饱,所以,更像个难民……

    ……

    不过,同样是间谍,马林的处置办法确实截然不同的。法国人是敌对势力,而且,移民已经送往遥远的北美。所以,那边的法国间谍,其实很容易处理。哪怕杀了,也可以推给“兽人”,以及森林里的野兽。而且,法国也没立场责问。

    倒是皇帝陛下派来的20个间谍,让马林有些头疼。皇帝陛下虽然用了盘外招,上不了台面。可是,明面上,皇帝陛下还是自己的老大。因此,马林不能直接对这些间谍下手。

    想来想去,马林最终把这些奥地利间谍,都安置到了埃姆登港附近的几个庄园里。这些庄园的特点,就是禁得起外来者的渗透。比如肥料,马林秘密派人运出海,转一圈再假装火山灰的肥料,就是再埃姆登港卸船的。而且,会公开地送到埃姆登港附近的庄园。

    把皇帝陛下的奥地利间谍们安置到埃姆登港附近的庄园,他们看到的,就是马林精心安排过的场面。自然,也就没啥可窃取的了。

    而且,每个安置奥地利间谍的庄园,绍尔都会安排几个国内部的间谍,仅仅盯着他们,以防止他们靠近不该靠近的地方。

    虽然安排得很妥当了,但埃姆登附近,还是有很多敏感的地区的。比如,埃姆登附近的造船厂,有很多需要保密的技术。而埃姆登北边的克鲁姆赫恩的钢铁厂,更是不能靠近的。虽然那边也有守卫,但还是盯紧了这些间谍,更让人放心一点。

    ……

    想到连皇帝这样的友好势力都派来了间谍,马林更加重视移民中间谍的问题了。为此,他召集科勒和绍尔,开了半天会之后,做出了一个新的决定——组建新的部门“移民审查部”,专门针对移民,进行审查甄别。

    为此,科勒和绍尔,分别派出一批手下,共同组建这个新部门。同时,两家的间谍再有需要的时候,还会为移民审查部提供人力和物力上的支援,以便工作的展开。

    事实上,马林不知道,北海国已经被国外的间谍渗透过很多遍了。但是,因为马林一开始就执行肥料秘密加工的政策,还在北海国内部实行身份证制度。所以,那些被派来打探情况,却没有身份证明的,很容易被抓。

    恰好,这个年代的情报水准普遍很差,基本停留在军队的“探马来报”的水平。加上马林是个保密狂,才没让秘密泄露。

    但最近,好像大家也开窍了,知道把间谍藏在移民里送来北海国了。也亏得马林发现得早,否则,一旦这些混在移民里的间谍时间长了,被信任了,很容易被他们打探出什么消息。

    所以,马林及时组建了移民审查部,审查近几年的移民,重点关注那些没事喜欢到处溜达,还喜欢打探消息的人。一旦确定为间谍,就会根据其身份和来历,确定处置办法。若是敌对势力的,直接抹除,若是友邦势力的,也进行控制。总之,不让这些混入移民中的间谍有发挥的机会……

第2130章 火炮也很赚的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格林斯基的私人庄园里,两名风尘仆仆的骑士,叫开了大门,进入庄园后,把马直接丢给卫兵,然后直奔格林斯基的后院小客厅,那是格林斯基接见手下的地方。至于来宾,则是在前院的大客厅接待。

    “主上,我们回来了!”两人都是格林斯基的家臣,都是跟着格林斯基一起从立陶宛叛逃到莫斯科的。见到格林斯基后,两人单膝跪地,恭敬行礼。

    “不必多礼,贝洛夫,卡赛斯基,你们在君士坦丁堡打探到具体消息没?是否如那个意大利水手所说的那般?”格林斯基急切地问道。

    虽然马林的间谍假扮“威尼斯商人”,教会了格林斯基如何使用火炮。但格林斯基并不敢轻信,即使买回了火炮,依然谨慎地派人去君士坦丁堡打探消息。

    君士坦丁堡就是奥斯曼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奥斯曼人虽然攻占了君士坦丁堡,还把圣索菲亚大教堂改为清真寺,但是,却没有禁绝欧洲部分东正教的活动。甚至,奥斯曼军队中,炮手和火枪手等步兵,主要就来自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人,也就是东正教徒。

    所以,格林斯基的两个手下贝洛夫和卡赛斯基,很容易就在君士坦丁堡找到了知道消息的相关人士。而且,巧得很,就是个当初参加过达比克草原战役的斯拉夫人雇佣兵火枪手。

    只请了几杯酒,这个来自塞尔维亚地区的火枪手就把达比克草原战役详细地讲述了一遍。当然,是添加了水分的。比如,这位火枪手同学,吹嘘他击毙了100个马穆鲁克骑兵。但是,以滑膛枪的命中率……所以,这个部分听听就好……

    什么?你说奥斯曼是和平教国家,不让喝酒?还真不是。奥斯曼帝国因为宗教宽容,所以一直没全面禁酒,只是不允许和平徒喝酒罢了。甚至,大名鼎鼎的苏丹近卫军中,很多人都饮酒。历史上,穆拉德三世即位时,曾下令全国禁酒。然后,近卫军直接造反,吓得穆拉德三世立即取消了禁酒令。没办法,在奥斯曼帝国,近卫军不支持你,苏丹也坐不稳。

    所以,在伊斯坦布尔,东正教的斯拉夫人喝酒非常普遍。而斯拉夫人之所以没被转化成和平徒,就是因为在喝酒上面,斯拉夫人实在不能接受禁酒。

    ……

    “所以,那个威尼斯商人说的全是真的?”格林斯基欣喜道。

    “是的,主上,但威尼斯人似乎把重点放在了火炮上,不太重视火枪的应用。而那位奥斯曼帝国的雇佣兵说,在炮车后面的火枪手,才是决定胜负的主要力量……”贝洛夫补充道。

    格林斯基摆摆手:

    “这很正常,威尼斯商人毕竟是商人,能意识到火炮的重要已经很不错了。至于那个奥斯曼火枪手,言语也有夸张成分。我们都知道,火枪其实是吓人的。真正死在枪下的,都是倒霉蛋。但是,在铁索炮车阵后面,安排一批火枪手,也确实是个不错的补充。大公麾下还是能凑出一两千火枪手的。到时候,我们就用这个战术,对付立陶宛人!”

    贝洛夫和卡赛斯基都露出了复杂的神情,他们都是立陶宛人,追随格林斯基逃到莫斯科大公国。对于祖国,他们感情复杂。但是,格林斯基是他们的主人,主人怨恨立陶宛,他们也只能站在格林斯基的立场上,反对自己的祖国。

    第二天,格林斯基就兴冲冲地入城,进入王宫,找到瓦西里三世,汇报了这个好消息。

    瓦西里三世也是大为兴奋,虽然品德不佳,但瓦西里三世的业务能力还是很强的,算是个厉害的君主。这不,之前格林斯基建议要买150门火炮,他也倾力支持,砸锅卖铁,甚至跟莫斯科的大贵族们打借条,好不容易凑足了买炮的钱,才让格林斯基拉回150门铜炮。

    但是,为了买这150门铜炮。瓦西里三世耗费了几万金币,还因此给大臣们打了一堆欠条。倒不是瓦西里三世几万金币都拿不出,实在是,为了准备大战,瓦西里三世掏空了国库,准备了很多武器铠甲,以及工程器械。等格林斯基去买炮时,已经拿不出余钱了,只能找贵族大臣们借。当然,他是暴君,大臣们不敢不借。不像倒霉催的崇祯,钱都借不到。

    当消息传到奥里希后,马林垂足顿胸——那是我的钱呀!

    马林早已把莫斯科城视为囊中物,所以,瓦西里三世拿走的那些贵族的钱,原本该被北海国的军队“缴获”的。结果,被瓦西里三世换来150门铜炮,还有很多火药和铅弹。

    可是,马林需要的是硬通货的金银啊,不是铜炮!北海国又不缺火炮,也不缺铜。这些铜炮,熔成铜,也没人要啊……

    “唉?不对!铸成铜币的确没人要。可是,铜炮……若是此战莫斯科大公国大胜,貌似铜炮肯定会有市场啊……”

    “加油啊,小瓦(瓦西里三世),一定要把立陶宛军队轰成渣哟……”马林默默地给瓦西里三世和格林斯基加油鼓劲。

    只要这一战莫斯科大公国打出漂亮的战绩,不说西欧这边能不能重视,立陶宛这个受害者肯定会无比重视的。毕竟,他们是火炮的直接受害者,感触一定无比深。另外,波兰这个立陶宛的盟友,也会感同身受。到时候,缴获的那些铜炮,完全可以拿来跟立陶宛和波兰换金银嘛……

    除此之外,北海国本身也可以铸造铜炮,甩卖给立陶宛和波兰。这两个国家这么大,这么多人口,每家买个100门炮不算多吧?另外,莫斯科大公国买的150门奥地利小炮太小家子气了,还有不少一磅炮和两磅炮呢。马林觉得,应该统统改为三磅炮。

    当然,不是前装的三磅炮,而是目前欧洲流行的后装的佛郎机炮。这种火炮铸造并不困难,只要做好了铁模,铸造起铜炮来速度很快,几小时一门。不像传统的泥膜铸炮,几个月一门……这工匠的工钱,差别就海了去了……

    所以,一般市场上,铜炮的价格,不仅仅是自身的铜价,还有很多的工匠薪水算在内,很是昂贵。一般而言,铜炮的价格,在自身铜价的双倍左右,甚至更多。这样,才能保证出售者有足够的利润。

    北海国因为有铁模铸炮法,铸造铜炮成本较低。如果按铜价双倍卖,绝对赚翻了!而若是立陶宛被炮火打残了,立陶宛和波兰两个国家,就是不乐意,也会挨这一刀的。没办法,有切肤之痛。为了安全感,捏着鼻子也要买啊。

    除此之外,既然立陶宛买了。而被马林洗劫过的莫斯科大公国,为了不被立陶宛虐,也会想买火炮。什么?你说那时候莫斯科大公国没钱了?没钱不会去借啊?只要利息给足了,或者拿土地抵押。甚至,拿人口抵押,不是不能买到铜炮。甚至,马林打算通过第三方,给莫斯科大公国也提供一批铜炮。如果对方实在没钱,可以拿人口抵债嘛……

    甚至,这个第三方,马林都想好了——条顿国商人……

    条顿国本就和立陶宛有仇怨,条顿国商人给莫斯科大公国提供火炮合情合理,也避免了马林和波兰、立陶宛翻脸。毕竟是妹夫的国家,做的不能太明显……

第2131章 不能忘了皇帝陛下

    在这个年代,一直到二战时期,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敌对国家之间,一旦武力失衡,很容易暴发战争。而为了避免战争,敌对国家之间,一旦有一方开启军备竞赛,敌对方就会被迫跟着一起。除非,你想挨揍。

    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从无畏舰的军备竞赛开始的,最终爆发了一战。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德国因为装备了大量的飞机坦克,实力碾压了法国,而让三德子有了挑起大战的勇气。

    事实上,常备武器的军备竞赛是没有止境的,也无法带来和平。真正的和平期,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和平期,其实是核武器带来的,也可以称之为“核平”。因为没有把握能完全抵挡对方的核武器,导致美苏两大集团都不敢轻举妄动。即便苏联解体,俄罗斯因为有着强大的核武库,导致经济和常规武器全面占优的老美也不敢轻举妄动。华夏的和平也一样,是核武带来的,也就是东风快递。至于歼20和航母,实际上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全面展示而已,对和平的作用,远不如东风快递。

    但是,在核武时代到来之前,这个世界就是谁军事科技实力占优,就能压着对手打。就像鸦片战争,英国就是靠着降维打击,把满清摁在地上摩擦来摩擦去的。别说什么**和体制,明末那么**,不也及时跟进了火炮和火枪技术吗?而反观满清,竟然用的还是明末的火器技术,不被人摩擦才怪。

    无论满遗如何瞎吹,都改变不了清朝200年火器技术没有进步的事实。而明末的文官,虽然也不是啥好东西,但好歹也迷信火器,相信大炮。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这帮文官的眼力并不差。后来的华夏,就特别迷信火炮,还患有“火力不足恐惧症”。这一招,在摆平南越的战争中,也特别有效。南越抗住了老美的各种科技打击,但还是没法抵挡火炮洗地的疯狂战术。热带雨林也不是万能的,无法抵挡铺天盖地的炮弹。

    也就是明朝文官不懂得火炮的战术,要是有奥斯曼人的铁索炮车战术,根本不用担心满清骑兵。当然,明朝也不是满清八旗灭的,而是李自成灭的。或者,灭亡于京师的鼠疫。

    大概满清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很是担心,一直做好了逃回东北的准备。为了稳固统治,满清不惜愚民教育。但问题是,你愚就愚民吧,居然连自己人一起愚弄了。然后,举国上下都成了白痴。而被他们黑出翔的明朝,却积极引进火器,还懂得仿制。像是之前提到的汪鋐,在见到葡萄牙人的佛郎机炮后,就立即安排人仿造,非常开明,也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科技。而鸟嘴铳和鲁密铳,也是明朝积极仿造的。而清末的,竟然出现大学士倭仁的“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仪为干橹”的神论。感情这货,和啊q是一派的,以为精神胜利法就能赢。

    当然,马林其实并不是明粉。而且,马林觉得到了明末那个程度,也真不值得去挽救了。但是,凡事就怕比较。拿清末来比一比,竟然发现,明末的官员能力好强,至少没有像倭仁那样的脑残……

    天知道后世电视上竟然那么多人力挺满清,大概,是因为清朝灭亡太和平了吧。袁大头办事不地道,没清洗一下京师,所以,后来那帮遗老遗少把祖上掠夺来的金银珠宝和古董文玩拿出来换钱,又特么拿去拍戏美化他们的智障祖先。

    马林觉得,如果把香江**十年代拍卖的文物综合起来调查一下,看看谁把乾隆以前的文物偷偷拿出境去拍卖(当时规定,不允许交易清朝乾隆以前的文物),估计京师要枪毙成千上万的遗老遗少。而这些人,恰恰就是后世辫子戏的赞助者。

    ……

    马林甩了甩头,不再思考那些没用的事情了。就事论事,眼下,火炮贸易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产业。而且,不仅仅是立陶宛、波兰和莫斯科大公国需要。

    因为敌对的关系,其实条顿国也需要!

    别看条顿国在马林的调解下,和波兰及立陶宛和平共处了。但事实上,双方长期积累的仇恨,又岂能轻易消散?

    虽然明面上双方没有冲突了,但私底下小动作也是不断。比如之前条顿国就主动帮莫斯科大公国代购武器铠甲,支持莫斯科大公国攻打立陶宛。反正,双方都巴不得对方倒霉。

    而若是立陶宛和波兰都装备了火炮,恐怕条顿国为了安全,也会跟进,同样装备火炮的。马林觉得,这也是一个财路。

    到时候,只要启用铁模,铸造一批火炮出来,就能直接供应给条顿国。嗯……这样一来,条顿国多买一点火炮,转手卖给莫斯科大公国一批,也就合情合理了。

    而条顿国文官首领于勒是自己的亲二叔,和条顿国的火炮贸易,波兰和立陶宛都无话可说。至于有一部分火炮流落到莫斯科人手里,那是条顿国内部的贪腐事件。到时候,随便找个人背锅,也算给波兰和立陶宛交待了……私下倒卖武器,这是这个年代欧洲军官的惯常操作,不必大惊小怪……

    ……

    除了条顿国,其实还有一个大客户,那就是——刚卖了150门火炮的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为了钱,高价卖了150门火炮。而奥地利本身就没多少火炮,150门火炮,几乎就是奥地利的大部分库存了。

    所以,眼下皇帝陛下其实也是缺乏火炮的。毕竟,马上就要对瑞士抵抗军开战了,没火炮不行。

    但是,靠自家铸炮工匠铸造火炮,风干一个泥模就要几个月,实在来不及。所以,马林决定主动给皇帝提供点帮助……

    “什么?马林要给我提供火炮?”皇帝接到马林的信,万分惊讶。

    “是的,陛下,大公听闻陛下刚出手了一批火炮,觉得接下来奥地利对瑞士的作战可能缺乏火炮。而陛下手下工匠主炮,恐怕有些来不及。所以,我们大公愿意为陛下提供现成的火炮,以及……火炮战术……”北海国外交大臣倒霉的约翰尼正好从威尼斯回国,半途中接到信鸽传信,转道去了因斯布鲁克,找皇帝谈生意。

    “火炮战术?”皇帝有些迷茫,难道老子不懂战术?但想到马林经常会创造一些战术,就耐心听了下去……

    “实际上,这也不是大公创造的,而是土耳其人使用过的,效果很好……”约翰尼给皇帝陛下科普了一下“达比克草原战役”的细节,介绍了火炮打骑兵的经典战术。

    皇帝陛下打瑞士人,其实也用不到这么经典的战术。但是打法国人嘛……法国人和埃及马穆鲁克王朝一样,都是以骑兵见长。所以,这个战术,非常有效和有针对性。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显然也是个有见识的,听完约翰尼的描述,立即采纳了这个战术,并吩咐麾下的木匠,制造可以装载火炮的大车,和连接大车的铁链。

    而马林给皇帝陛下的火炮价格,相当于铜价的1.5倍,比铜价2倍左右的市场价便宜很多,相当于成本价了。

    但北海国铁模铸炮法工时成本很低,加上铜锭很多来源于明朝和印度,成本也很低。所以,还是很有赚头的。

    另外,最重要的是,皇帝陛下会支付金银!这才是马林最需要的,毕竟,金银不足,货币就不够,影响商品的流通。

    什么?你说印刷纸币?这步子太大了,容易扯到蛋!而且,让老百姓接受纸币,也是很难的。早期的纸币,为了让老百姓安心,都是可以随时用纸币兑换金银的。所以,事情又回到了原点——还是需要足够的金银……

    因此,马林目前争取推广铜币。等铜币流行开来,再思考纸币的事。另外,马林也开始让造纸工匠研究水印技术了。这主要是为了防伪,因为,纸币最大的问题,就是伪造的问题。没有足够先进的防伪技术,印刷纸币就是个灾难。管你做的多精美,也难逃毒手。因为,欧洲不缺雕刻大师。人家模仿你的纸币,雕刻票版,不是很难。甚至,欧洲后来有很多画家,靠画纸币为生,画出来的纸币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说到底,不管是铜币也好,纸币也罢,目前都无法代替金银的作用。因此,用铜炮换金银,是一个很不错的生意。在能够搞到廉价铜锭和拥有低成本、高速度的铁模铸炮法技术的前提下,火炮买卖绝对是个非常好的生意。

    而且,若是皇帝陛下用火炮铁链战术赢了法国的话,影响可比东欧那边大多了。眼下,东欧还是“边荒之地”,不被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人熟知。但奥地利和法国不一样,这是欧洲列强。两强之战,一方用火炮连锁的战术打败了另一方,造成的轰动将会很大。

    所以,马林已经打算,提前收购一批铜料。等奥地利和法国的大战落幕,就开始推销火炮,大赚一笔。那些个德意志诸侯,想必他们肯定不愿意被皇帝陛下技术碾压。为了阻止皇帝陛下一统德意志,他们肯定不惜代价也要购买火炮,保证自身安全。

    到时候,那又是好多利润呀……

    这该死的军备竞赛,为啥那么香呢……

第2132章 独头炮弹

    看到马林一脸猥琐的自嗨表情,科勒满脸无语,于是,他问出了施瓦茨一样的问题:

    “少爷,如果欧洲各国都掌握了这种战术,我们该如何应对?难道,这就是您说过的‘只要价格够高,商人愿意卖出吊死自己的绳子’吗?”

    马林脸色顿时一僵,怒道:

    “你懂啥?我不是说了可以在侧面使用‘一窝蜂’吗?”

    科勒摇摇头:

    “您不是说,那是因为莫斯科大公国的军队没板甲穿,一窝蜂箭头很容易射穿吗?换成板甲装备率极高的法兰西,那可不妙了啊……”

    马林顿时有些愣住了,是啊,皇帝用火炮铁索阵击败法国人,法国人肯定也会学习。毕竟,法国人火炮也很多,学起来很轻松。

    但让黑衫骑士带着一窝蜂从侧面打击,对于不穿板甲的莫斯科军队固然有效。可对于板甲骑士就有好几万的法国,虽然有效,但效果没那么好啊……

    而且,一窝蜂也比较容易仿造,若是被学了去,到时候北海**队也容易被人放一窝蜂怼在脸上……

    在东欧用一用没啥,反正东西欧交往不密切,消息也难传过来。可在西欧这边用一下,还取得大捷,别人又不是傻子,肯定照抄啊。

    而且,就算带翅膀的改良版一窝蜂抄不了,普通一窝蜂还是能抄的。虽然普通一窝蜂有效射程比较近,但若是贴近了照脸怼,也是很恐怖的。遇到战术大师,能忍住等对手放进了45米内再一起发射,造成的伤害不亚于改良版一窝蜂在百米外受到的伤害。

    除此之外,一旦马林祭出了一窝蜂这个大杀器,来对付铁索连环炮车的战阵,那么,火炮将会迅速失去市场。因为,其不无敌了,自然就不再受到追捧了。

    所以,使用一窝蜂对付铁索连环炮车阵,不但会导致火炮失去市场追捧,还会导致敌人模仿。毕竟,这玩意科技含量真的很低。只要获得一个没烧完的样品,就能成功仿制了。

    马林也不敢赌欧洲人像明朝那样,没有找到一窝蜂正确用法的将领。万一,人家找到正确使用方式呢?

    到时候,后果就严重了。若是北海国战败,会引发不可控的严重后果。因为,马林之所以能在北海国说一不二,靠的就是无敌的人设。这导致北海国内无人敢反叛,因为,谁也没有自信能打得过马林。这对外面的诸侯也是,他们没信心打败马林。之前萨克森和勃兰登堡的联军,以及8个诸侯国的联军,都败在了马林手下,给外界极大的冲击。

    可若是马林无敌的人设崩塌了,那么,那些诸侯就会恢复信心,没准会联合起来再度攻击北海国。要命的是,一旦无敌神化被打破,没准北海**队的军心也会变得涣散。

    就像法国,在拿破仑时期,建立起了无敌的信心。可在普法战争中败北后,法兰西的无敌的自信心就崩塌了。此后,面对德国总是很被动。虽然有战术上的原因,但不可否认,自信心对于战争也是很重要的。

    因此,马林不打算在西欧拿出一窝蜂这种不确定性很高的武器了。这不但会带来不可预计的后果,还影响到火炮的生意。

    “可是,改如何在保住火炮生意的前提下,又能保证打败法国人和各国诸侯呢?”

    马林想到用独头弹火枪,但问题是,就算是后装的漏气的佛郎机炮,射程也有两百米左右。独头弹和佛郎机炮对射,双方射程固然差不太多,可是,威力差距太大了。你一个铅弹,打死一个人,人家铁球能砸死几个,收益和带来的威慑力都没法比。

    到时可以用普通的前装三磅炮跟后装的佛郎机炮对轰,毕竟,前装三磅炮有效射程又365米左右,比后装佛郎机炮的200米左右远不少。

    但是,即便是前装三磅炮,射程倒是超过对手,可命中率和滑膛枪一样,一样的惨不忍睹。一两百米后,前装三磅炮能否命中目标,也只能靠上帝保佑了。毕竟,前装三磅炮也是滑膛的,命中率不行。

    虽然后来火炮被称为战争之神,但滑膛炮时代,炮弹更多地是靠着对面人员密集,来个范围打击,而不是靠着精确的轰击。没办法,滑膛枪炮就这样,准确度不高。

    除非,有线膛炮,或者,用射程更远,精确度更高的米涅步枪来解决对手。但马林不愿意早早拿出米涅步枪这种终极大杀器,要是对手普遍列装米涅步枪,那么,他的“江南皮革厂”铠甲也是没法抵挡的。

    至于线膛炮?那玩意太难加工了,得用车床在炮管内切削。至于手工拉膛线,那玩意用在火枪上还好,用在火炮上觉悟可能。毕竟,火炮的膛线深度要求很高,加工难度非常大,手工弄不来。

    另外就是,铜炮是不适合制造线膛炮的。因为,炮管一旦发烫后,铜炮身管就容易软化。若是滑膛炮还好,线膛炮……炮弹很容易把热软化的膛线挤压变形了……到时候,火炮就废掉了……而历史上,线膛炮一般都是钢铁铸造,比如派若特炮。而拿破仑炮,都造到12磅炮了,依然是滑膛青铜炮。不是不想刻膛线,而是炮管一旦发烫,膛线就被铁球给挤压坏了。

    想搞线膛炮,必须上钢铁的。可是,马林要卖的是铜炮啊,利润大,所以……

    “用拿破仑炮对付佛郎机炮?”马林想了想后,摇了摇头。为啥?拿破仑炮固然威力大射程远,可是,耗费铜料也很惊人啊。一两门甚至几十门都没啥,要是动辄上百门……太耗费铜料了……

    另外就是,你能用大口径的铜炮,别的国家也能。要知道,这个年头,12磅青铜炮技术并不难。只是因为陆地运输不便,加上这个年代几乎没啥公路,才导致一般国家没把12磅青铜炮搬上陆地的。但在海上,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船上,12磅炮只是很普通的口径。

    想通过口径压制对手,别人也能学了反压回来。最多,人家主炮用的是泥模,成本比你高点。

    可要是上马线膛炮,就得用过钢炮。但这拿出来,对于铜炮销售不利啊……

    马林很烦躁,打开桌上的木盒,想拿出一支卷烟点上,但忙中出错,打开了另一个木盒,拿出了一颗钢钉独头弹……

    “这特么……”马林很无语,就打算把独头弹放回盒子里。

    但是,忽然马林拿着独头弹的手在半空中停住了……

    “独头弹……独头弹……”马林喃喃自语。

    “如果……用独头弹技术来改造炮弹呢?”马林脑海中闪过一道光……

    ……

    说干就干,马林找来木匠,雕刻木头盒子。这木头盒子其实就是个模具,用来制造水泥炮弹的。

    用铁制造炮弹马林可不舍得,太奢侈了。这年头,铁可是战略资源。而水泥做的炮弹,成本低廉,打掉就可以不管,也懒得回收。而且,水泥炮弹的威力和石弹差不多,威力也很猛。用来轰击城墙或战船也许威力不足,需要换铁球。但是,用来打血肉之躯的人,绝对够用了!

    头部带阳膛线的水泥独头炮弹,烘干好后,直接拉去靶场试验,就用前装三磅炮射击。然后,参加试验的人目瞪口呆地发现,独头炮弹,打出了超过500米的射程。而且,打得贼准!

    可以这么说,若是和敌人的炮兵阵地对射,用了独头炮弹的三磅炮,指哪打哪,可以很轻松地灭了对面的炮兵阵地。

    唯一让人不放心的,就是独头炮弹若是砸进沙子地和沼泽里,容易被人拿到样品,成功仿制。到时候,那就可怕了……

    咋办呢?靶场上,马林看见边上的炮兵军官正在捏开一个水果罐头的封蜡,拔开木塞,准备想用罐头……

    “有了!给炮弹头部‘戴个帽子’!”

    然后,马林把水泥炮弹做成了很普通的手枪弹的椭圆形弹头,但是,留了两个插孔。

    同时,马林安排人,把采购自东欧的封蜡,用模具,制作成蜡“帽子”。“帽子”上面,是阳膛线。

    发射前,炮手会把制作好的蜡“帽子”卡进水泥炮弹的两个插孔里,让水泥炮弹头部戴上有阳膛线的蜡“帽子”。

    发射后,水泥炮弹因为蜡“帽子”上的阳膛线,开始旋转。但因为和空气摩擦带来的高温,蜡“帽子”容易熔化。同时,弹头打在目标上,蜡“帽子”也会被轻易砸碎……

    及时炮弹砸进沙堆或者沼泽,脆弱无比以及怕高温的蜡“帽子”也会遭到很严重的破坏,让人看不出完好的形状。这样一来,就谈不上什么仿制了。

    经过测试,这种戴了蜡“帽子”的水泥独头炮弹,性能受到的影响很小。而发射后,蜡“帽子”基本会受到严重的损害,看不出原本的样子,也就无从谈起被人仿制了。甚至,连水泥炮弹本身,都会因为激烈的撞击而四分五裂,更别提脆弱无比的蜡“帽子”了。

    “嘿嘿,没想到,独头弹技术,居然能用在炮弹上,这独头炮弹用起来,真是犀利啊!”

    全程陪同的科勒和施瓦茨,立马送上彩虹屁。但这次,他们是真心夸赞的。因为,马林的“脑洞”实在太厉害了。而这种独头炮弹,威力也真的很大。

    而且,两人和马林讨论过。如果把独头炮弹技术用在攻城和海战中,一样威力惊人。只需把水泥改成铸铁,再把火炮改成更大口径的火炮。类似圆锥的铁制独头炮弹,能给城墙或敌方战船,带来更大的破坏和杀伤……而为了增强破防能力,椭圆形弹头,可以弄得更尖锐一些,类似后世的尖头步枪弹……

    “这个发明,的确好厉害啊!”就连马林自己,都佩服自己的“发明创造”能力了。这可不是照抄后世的技术,完全是举一反三的能力啊!

第2133章 保密和近卫炮兵

    虽然马林自卖自夸有些凑不要脸,但是,独头炮弹真的非常厉害。经过测试,水泥做的独头炮弹,使用三磅炮发射,有效射程达到500米。在200米的距离上,可以打穿20道木门。

    这些木门,都是仿造人体的承受力制作的。打穿一道木门,相当于打穿一个人。当然,穿板甲的阻力要大不少。也就是说,三磅炮口径的水泥独头炮弹,可以一次打穿20个没穿板甲的士兵。而且,弹道很直,有些像竹签穿过烤肉的样子,很标准平直……

    这就很恐怖了,如果100门大炮一字排开,都特么使用这种变态的炮弹的话,百炮齐发,一次就是带走2000人……

    而按照古代军队10%伤亡就崩溃的原则,一轮炮击,就能把一支2万人的大军一次打崩溃!

    这仅仅是一轮发射,如果多发射几轮,直接就能把对面两万大军打没了……嗯,至少火炮正面对的敌军都打没了……

    看到水泥炮弹都这么给力,于是,马林又让人用过翻砂铸造的方式,铸造了铁炮弹。再拿来一测试,效果更为惊人!

    水泥炮弹终究强度不高,每打穿一次木门,水泥炮弹本身都会有一些磕碰和损耗。而铁球炮弹就厉害了,打穿木门时毫无损耗。加上铁弹头动能更大,竟然打穿了40道木门,凶残得一笔!

    “卧槽,这特么都快赶上小拿破仑炮了!”马林大吃一惊。

    小拿破仑炮就是m1841式6磅炮,这种炮,可以打穿半个连队,也就是50人左右。而12磅的大拿破仑炮,则可以打穿整支连队!

    但这个独头炮弹用的是三磅炮发射的啊,装药量和6磅炮没法比,只有对方一半,竟然能达到近乎同样的效果,实在惊人!

    但仔细一想,又觉得很合理!为啥?小拿破仑炮用的是铁球,穿透力和独头炮弹的尖头弹是没法比的。更何况,尖头弹还会旋转,类似钻头效果,穿透力更强。

    所以,三磅炮发射的独头炮弹,才打出了接近6磅炮铁球炮弹的穿透力!

    “这尼玛!这尼玛!这尼……”马林激动得走来走去。忽而,他目露凶光,看向在场的众人……

    科勒顿时心头一紧,他知道——马林想要灭口……

    当然,马林所谓的灭口,不是杀人灭口,而是把知道秘密的人送去美洲,同时监控起来。

    当然,还没到时候……

    ……

    随后,马林又带着整个团队,用铁制的炮弹,测试了轰击战船。结果,普通的250级武装商船直接被打穿侧舷。只有正儿八经的霍夫曼级战舰,侧舷经受住了考验,没被打穿。但是,也被打得破破烂烂,只要同部位多挨两下,铁定洞穿!

    “卧槽,这太犀利了……太犀利了……猴赛雷啊……”马林喃喃自语。

    这个年代其他国家的战船,侧舷并未加厚,龙骨也没加大密度,和250级武装商船差不多的样子。可以说,这种独头炮弹,可以击破这个年代任何其他国家的战船的侧舷。

    即使对方战船加厚,马林也可以加大口径嘛。要知道,这才只是三磅炮轰击独头炮弹啊。要是换成6磅炮,就是北海国强化过侧舷的战舰也吃不消。

    至于城门?马林又带着团队进行了测试。木头城门根本扛不住铁制独头炮弹,即使城门后面堆满东西也没啥,大不了多轰几发。甚至,如果使用12磅炮的话,把铁制独头炮弹做大,城墙也能强硬地轰开!

    ……

    “不行了,血压有点高!”马林有点害怕了。这在这个时代,简直就是核武器级别的玩意儿。所以,马林又目露凶光了……

    “必须保密!科勒,你看……”

    科勒点头,直接道:

    “我明白,全部移民美洲,派出间谍24小时轮班监视!如有敢随便对外透露的,立即送去见上帝……”

    “嗯,给他们一个机会,妻子可以随行陪伴。孩子……让给他们自己选择带走还是不带走……”马林想了想道。

    随后,科勒挥了挥手,一群卫兵上来,把参加测试和炮弹制造的所有工匠,都严密隔离了起来。

    这些工匠脸上都充满了恐惧,开始大声求饶。能成为高级工匠,他们都不是傻子。面对如此恐怖的威力,马林要“灭口”,也是很正常的……

    但马林终究不是杀人魔王,临走前,马林还是对求饶的工匠们大喝一声:

    “闭嘴!没说要杀你们!但是,以后你们要去北美殖民地居住了,不能回来。另外,管住自己的嘴巴,别和人乱说,哪怕家人都不行!一旦有人朝外乱说,连同家人一起处死!就算你逃到别国,哪怕逃进法国王宫里,我也能带人追杀过去,杀光所有知情者!”说到最后,马林声音中已经丝毫不掩饰杀机了。

    别说这些工匠了,就连边上那些逮捕工匠的卫士们都开始害怕了。很多人低头看着地面,就怕看到什么不该看到的……

    听说不用死,在场的工匠们纷纷松了口气。对于科勒让他们选择是否带上小孩,大多数人选择了不带。因为,他们也知道,这辈子肯定活在监视中了。而且,肯定不会居住在热闹的地方,一般会居住在很偏僻的地方。若是把孩子也带去,算是毁了孩子。所以,他们大部分人只选择带走妻子,孩子和老人都留下。只有一个年轻工匠,因为孩子刚出生,家里也没老人,选择带着孩子一起走。

    ……

    送走了十几个参加制造和测试的工匠,科勒忧心忡忡道:

    “少爷,难道我们以后不用这种炮弹吗?怪可惜的……”科勒对于独头炮弹的威力感到非常震惊。同时,也和马林一样害怕秘密被泄露出去。

    独头炮弹技术含量并不高,很容易被仿制。若是法国这样的火炮大国得到技术,简直送命。到时候,周围国家都不会是法国的对手。而同样也掌握了独头炮弹技术的北海国,也一定会成为法国的眼中钉肉中刺。到时候,双方一定会血拼,只能有一方活下来。

    马林叹了口气,道:

    “先这样吧,我想想接下来怎么安排……”

    马林也很头疼,独头炮弹的威力,太过超出预期了,让他都有点害怕。这水准,已经达到19世纪南北战争前期那个时代的威力了,算是领先了四百多年。马林不敢随便拿出来,但是,搁置起来不用,他又不甘心……

    思考了一天一夜后,马林还是下定了决心:

    “科勒,你去从军校里挑选700个最忠诚的孩子,最好傻一点,嘴严一点。但是,又不能太傻,至少要会使用火炮……嗯,这些孩子,就叫近卫炮兵吧,‘忠诚的近卫炮兵’……”

    显然,马林打算学之前处置独头弹的办法,用最忠诚狂热的少年,来掌控需要高度保密的独头炮弹。

    “好的,我这就派人去军校挑选。先锻炼正常的火炮使用能力,等熟练了,再调来掌控新式炮弹!”科勒秒懂。跟着马林这么久,也熟悉马林的套路了。

    一个步兵炮班一般是7个人,一般由炮长、瞄准手、发射手、装填手和弹药手组成。700个人,正好操控100门火炮。有100门使用独头炮弹的火炮,马林有信心打败这个年代任何军队。

    唯一担心的,就是若是不能一次消灭对手,被对手查探到独头炮弹的机密,那就很危险了。所以,马林明知道独头炮弹很厉害,但眼下也必须先隐藏起来。等到实力够强了,可以一次平推法国和德意志诸侯了,才能拿出来用。

    平推可不是打败,若是只需打败,现在只要应用上独头炮弹,就能打败对手。但是,因为人数和名望问题,并不能一下子彻底解决对手,对手还有翻盘的机会。

    想要平推,马林必须拥有至少20万大军,还需要非常充足的军备,才能做到一下子打得法国和德意志诸侯们再也翻不了身。

    所以,马林打算先把独头炮弹藏起来。等到他解决了莫斯科大公国,并收拾了英格兰后,能腾出手对付法国和敌对诸侯了,才能拿出来用。

    而在这之前,马林最重要的,就是组建一支绝对可靠的炮兵部队,以确保秘密不会被轻易泄露。

    所以,这700人的近卫炮兵,将会是未来马林最大的底牌,平推欧洲的最大后手。

    等到这批可靠的近卫炮兵成长起来,马林才会重新启用独头炮弹。到那时,任何对手,都会在恐怖的炮火面前被秒杀成渣渣……

第2134章 代表月亮消灭你!

    最终,马林还是把强大无比的独头炮弹给隐藏了起来。但是,考虑到独头炮弹在轰破城门上有巨大的优势,马林还是保留了几枚铁制的独头炮弹,攻城时专用砸城门的。

    不过,为了保密,这玩意被马林藏得极为严实,平时都锁在箱子里,不许任何人碰。而且,上了三道锁,其中一道锁的钥匙由马林亲自掌控。这保密程度,跟后世的核弹头似的。

    当然,为了增强破门威力,用三磅炮显得有些威力不足。所以,马林亲自出马,和两个工匠,弄出了12磅炮专用的弹头和蜡帽子的模具。然后,生产出了一批砸城门专用的铁制独头炮弹。然后,那两个工匠都没参加测试,什么都还不知道呢,就被马林“委以重任”,送去美洲殖民地当工匠头目了……

    马林的攻城思路非常简单粗暴——先用旋转的锥形独头炮弹,在对手城门上先砸个洞。然后,往砸开的洞里塞入火药桶,炸开城门。

    管你城门后面有没有塞满东西,只要能把火药桶塞进去,再点了,就能把城门和城门洞内的杂物都掀开了。

    若是遇到钢铁城门……嗯,这不带着盐酸和硝酸么……现场配置王水,给你铁门溶解个大洞,专门在门栓部位溶解……然后再塞火药桶,铁门炸不开,还炸不开铁门后的杂物么?

    总之,有中学物理化学知识打底,就没有马林破不开的城门!

    正是因为这些恐怖的后世中学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所以,后世的城市都不修城墙和城门了。因为,修了也白修……还不如钢筋混凝土的机枪碉堡实用呢。甚至,街上沙袋堆个临时防线也比城门实用……

    还有一种办法其实更简单,就是挖地道到城墙正下方,埋上一堆的火药桶,直接把城墙炸塌了。

    这办法在太平天国战争时期特别流行,太平军靠这一手,前期攻无不克,把满清打得屁滚尿流的。如果不是曾国藩的湘军出现,和洋人的干预,太平军可能就抬着棺材,一路炸到京师……

    后来,左宗棠收复西疆的时候,也用过这一招,炸开了酒泉的城墙。原本,那口棺材是左宗棠表决心的,表示他不收复西疆,就不活着回来了。结果,到了肃州,也就是酒泉,为了攻克城墙,老左直接学曾经镇压过的太平军,把空棺材内填满火药,炸开了酒泉城墙……

    ……

    虽然这是个很好用的破城方法,简单粗暴,但马林是绝对不会用的!

    为啥?因为太过简单,没有技术壁垒啊!你一用,别人马上就能学会。到时候,用来攻打北海国的城墙,那就完犊子了!

    所以,马林宁可麻烦点,用铁制独头炮弹在城门上砸个洞,直接塞火药桶。或者,直接上汽油桶,火烧木头城门。铁门就用现配的王水腐蚀……

    这三个办法,别人都学不会……

    不说独头炮弹马林当核弹头保密起来了,就是汽油,也被马林掺入了汽油和香料等混淆别人视线的东西,让人认不出是啥。而王水……这玩意就是马林大方送给别人,别人也仿造不出来。没点中学化学知识,绝对搞不明白是啥。

    ……

    “可是,少爷。不能用那种威力巨大的炮弹打莫斯科人好可惜啊。如果使用那种炮弹,莫斯科军队绝对快速崩溃,我军也能减少很多伤亡!”科勒觉得太可惜了。他可是亲历测试现场的,一发炮弹打穿40道木门,实在太震撼了。放到战场上,绝对可以把对手打出翔来!

    马林吐了口气,道:

    “我也觉得可惜啊,可是啊,那是我们最终决战才会拿出来的。这次莫斯科的战斗,就不拿出来了。能用改良过的‘一窝蜂’,就足够把莫斯科军队打垮了。”

    莫斯科大公**队虽然多,但最多两万精兵,其余都是凑数的征召兵,打顺风仗还行,一旦前排的精兵被打垮,铁定全面溃败。

    所以,马林只需要携带足够的改良版一窝蜂,就可以保证胜利了。而为了保险,也会带十几发铁制独头炮弹,专门用来破城,以及关键时刻给对手来一下子。

    但因为炮弹的秘密极为重要,马林都不放心别人。而近卫炮兵估计要几年的培训才能合用,所以,马林干脆把信得过的绍尔派去学习开炮去了……

    绍尔:……

    绍尔心里有一万个mmp要讲,眼下在北海国,如果说科勒相当于东厂厂公的话,绍尔就相当于锦衣卫指挥使,绝对的大佬。结果,马林让他去当炮手……

    马林倒是想让科勒去,可是科勒很瘦弱,抱起12磅的铁制炮弹很吃力。卡恩倒是合适,可这货已经带着工程兵去摩尔曼斯克了。

    加兰德和塔拉在美洲当殖民地总督,施瓦茨是首席军务大臣,亲自开炮不大合适。而且,马林这次带兵出征,也需要施瓦茨坐镇后方,防备敌人袭击呢。

    所以,算来算去,最适合保管和使用独头炮弹的,就剩北海国的“锦衣卫指挥使”绍尔了……

    至于一个炮班要7个人?这不要紧,绍尔负责的,就是最后装弹前,把蜂蜡做的“帽子”套在锥形炮弹的头顶上,然后,小心翼翼地在不破坏蜡帽子的前提下,将炮弹推进去就行。至于其他人,因为不接触核心的“蜡帽子”,倒是没那么重要。

    为了误导别人,马林故意让工匠在模具上雕花,掩盖阳膛线风栅的作用。不懂行的人就算拿到成品,估计也会瞎捉摸——这雕花是啥意思?难道有什么玄机?

    甚至,马林还恶搞地在蜡帽子上面用拉丁文雕刻了一句类似咒语的玩意,下面还括弧——这是魔法的力量……

    总之,如果有幸拿到完整的“蜡帽子”的人会非常懵逼——莫非,北海国的大威力炮弹靠的是魔法?

    这句“咒语”非常中二,意思是——以上帝之名,战神马林代表月亮消灭你!

    若是被后世的人知道这句话,估计就是马林的大型社死现场。但这个年代,没有第二个穿越者,也没人懂这个梗。

    相反,因为宗教氛围特浓,可能别人会怀疑马林真被上帝赐福了呢……

    总之缺德鬼马林,能怎么忽悠别人,就怎么忽悠。就算自己人,也被忽悠瘸了。就像那个雕刻蜂蜡“帽子”模具的工匠,就被这句“咒语”整懵逼了,以为真是魔法呢……

    ……

第2135章 诺氏炸胶

    马林干这种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之前的钢钉独头弹,他就在弹头上面雕花,画一些奇奇怪怪的图案,用来误导可能得到子弹的敌人。

    而这次想到这个“咒语”的奇葩想法后,马林也把制造独头弹的模具改了改,在弹头上刻了一句“咒语”——“阿瓦达索命”……

    阿瓦达索命咒是《哈利波特》里面三大杀戮咒语之一,但听起来比另外两个咒语——“钻心咒”和“夺魂咒”更神秘,更高大上一些。最重要的,就是听起来让人迷惑,不知道啥意思。

    像是“钻心咒”和“夺魂咒”,意思太明显了,人家一听就知道是啥。但是这两个咒语,和子弹发射没啥联系,不好牵强附会。

    而“阿瓦达索命咒”让人听了懵逼,想了想后,还是懵逼,更能增强神秘感。再加上一些鬼画符似的图案,让人更加一头雾水。如此,就能达到马林误导敌人的目的了。

    但无耻的是,马林为了保密,连最忠诚的手下的少年们都一起忽悠……

    马林规定——以后手下少年火枪手们在发射独头弹前,必须一起大喊“阿瓦达索命咒”,最好让对手都听见。然后,对手肯定倒一片……

    这样一来,在这个愚昧的年代,对手很可能就会怀疑北海国的火枪手施了魔法。不然,同样大家都用火枪的,外观上都差不多,凭啥你的那么厉害?

    孩子们也很愚忠,马林要求他们一起喊这个羞耻的口号,竟然真的不折不扣地执行了。看这几千个少年一起一本正经地大喊“阿瓦达索命咒”,马林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羞愧得想捂脸。

    但考虑到大家也不知道这是啥意思,于是,就自我催眠:

    “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事实上,大家压根就没有尴尬的情绪。因为不懂,所以不知道为何尴尬。所以,马林自己白尴尬了。

    似乎是上瘾了,马林又把这一套弄到了火炮上面。这一次,受害者是绍尔……

    为了增强仪式感,给人一种施放魔法的感觉,马林要求绍尔在开炮前先跳一段大神,然后,双手在头顶比心。最后,大喊一声“以上帝之名,战神马林代表月亮消灭你!”

    然后,火绳点火,发射……

    这次绍尔是真尴尬了,因为,他不但喊“咒语”,还特么要跳大神啊!

    想他堂堂北海国“锦衣卫指挥使”,在军中和国内可令小儿止哭的杀神级大人物,竟然被要求跳大神,还比心……

    比心其实绍尔不懂是啥意思,还不算尴尬,可类似尼古拉斯.赵四的街舞动作的跳大神,实在太羞耻了啊……

    关键是,马林只让他一个人跳,一个炮班7个人呢,就他一个跳赵四街舞的……

    但马林也振振有词——整个炮班我就信你一个啊,不放心让别人来干这事……

    换一个脑子简单点的军官,可能就真信了。但是,绍尔是什么人?从马林发迹前就跟随马林的人,知道自家“老板”有多苟。加上长期充当马林的“黑手套”,知道很多内幕。所以,绍尔压根就不信这段尴尬的“赵四街舞”式的跳大神有啥用。自家老板最喜欢迷惑人,所以,他有七八分肯定,这就是糊弄外人滴。

    但是,老板发话,他不敢不跳啊。所以,一个1米77的大汉,学着尼古拉斯.赵四(马林亲自示范的),哆嗦着腿,还踢出妖娆的后踢腿,真的没眼看啊……

    至于头顶上比心和大喊“代表月亮消灭你”,绍尔倒是不尴尬。因为,他没看过《美少女战士》啊,又不知道这是小姑娘的绝招。

    但马林估计是玩上瘾了,不但让绍尔大喊“代表月亮消灭你”,还鬼畜地在绍尔脑门上花了个月亮。这样,看起来就像杰哥的少年包青天了……嗯,是大鼻孔的杰哥,不是“杰哥不要”的那个杰哥……

    ……

    就这样,绍尔脑门上画着月亮,充满羞耻感地跳着赵四街舞,还比心后大喊“代表月亮消灭你”……还别说,这厮皮肤晒得有点黑,真有少年包青天的感觉了……

    一整套羞耻的动作和语言后,绍尔点燃引信,进行射击训练。

    为了配合演练,马林特地多铸造了上百枚铁锥炮弹和蜂蜡“帽子”,给绍尔拿去瞄准仿真的木制城门轰击。然后,塞入火药桶榨开城门……

    但演练中,马林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独头炮弹固然穿透力很强,一发就能打出一个洞。但是,因为弹道太平直了,穿透力也太强了,导致打出的洞,也就比独头炮弹本身的直径大一点点,并没有出现很大的坑洞。

    虽说多来两炮就能砸出很大的洞,可以放入火药桶。可问题是,这个年代的火炮是架退式火炮,开炮后整个炮车后退,需要炮兵上前复位。可是,复位后火炮瞄准的点难免有误差。而远距离出现误差,结果就是第二发炮弹的落点,和第一发炮弹的落点误差很大,很难挨着打出大洞,只能打出一个个的小洞,塞不进火药桶。

    比如,12磅炮的口径也就93毫米,也就9.3厘米。而225l的橡木桶,最粗的腰部直径达到678毫米,也就是67.8厘米,是炮弹直径的7倍多!

    若是瞄准得好,三五炮就能砸出够大的洞,容纳火药桶。若是瞄准得不好,鬼知道要打多少发……而马林一般不大可能携带太多这种保密的炮弹,因此,这是个很麻烦的问题……

    ……

    “要是有更大威力的火药就好了,只需一小桶,直径和炮弹直径差不多,就能榨开城门……”绍尔可惜道。

    “更大威力的火药?”马林摸着下巴想了想……

    作为发射药的无烟火药貌似不大行,为了安全不出事故,马林特地加了石蜡和樟脑作为稳定剂。如此,火棉的威力被大大降低了。用来爆城门洞,7倍差距的直径,威力显然不够一整桶黑火药的。

    “那么,只能用大榨逼诺贝尔的硅藻土的达纳之榨药了?”

    达纳之榨药非常简单,就是消化干油让硅藻土吸收了。这玩意爆速达到7700米/秒,是黑火药的五六百米每秒的十倍以上。如此,7倍多的直径差距,一下子就被抹掉。甚至,威力还有加强。

    最重要的是,就不需要多次开炮,以求砸出够大的洞了。只需一炮,打出一个弹孔,就可以塞入诺氏硅藻土榨药。

    后世为啥火炮膛压那么高?还不是发射药换成高爆速的发射药了。二战时期,战列舰460毫米主炮的膛压,还不如现代125毫米坦克炮的膛压。所以,因为采用了大威力的发射药,导致对炮钢要求极高。二战时期就能生产460毫米舰炮的倭国,竟然无法生产能承受高膛压的坦克炮管。没办法,爆速差别太大,对钢材要求太高了。

    另外,关键硅藻土榨药这玩意也好弄啊……

    出于河蟹原因(847章和848章就是这样没的),不能写出详细过程。但消化干油就是硝酸和油脂加工制得的,很容易搞到。而硅藻土,更容易弄……

    “等等……都很容易弄……这就不妙了啊……”

    马林可不会弄出太容易弄的大威力的榨药,为啥?建立技术壁垒啊!你以为后世老美大搞什么高科技武器是因为战争真的需要那么多高科技武器?非也,其实老美也只是在提高技术壁垒,避免一般国家跟他竞争而已。嗯,我兔也这样。技术壁垒越高,对大国越有利。另外,高科技武器,售价高利润大啊……就和后世城里的药店故意不卖低价药一样,因为10盒低价药利润还不如一盒高价药……

    ……

    马林搞技术壁垒,同样如此。敌人造不出来,就我有,谁能是我对手?诺榨逼的硅藻土榨药,问题就在于太容易了。只要掌握硝酸技术,什么化甘油,太容易了。这不符合马林的利益,所以,马林直接抛弃了硅藻土版本,改为复杂点的进阶版诺氏榨药——榨胶。

    诺氏榨胶很简单,就是把硅藻土换成火棉即可。火棉可以溶于什么化甘油,形成稳定的胶状物。这比硅藻土版本更好,因为,硅藻土吸收什么化甘油只是吸附,并不是真的吸收。时间长了,什么化甘油容易和硅藻土分离,重新产生危险。所以,后来版本的诺氏榨胶,才是更好的选择。

    而对于马林来说,诺氏榨胶用到的火棉,别的国家时没有的,也不懂是啥原理。什么化甘油只要弄出硝酸,就有可能弄出来。而火棉,就算凑巧弄出来,他们也不知道是啥,有啥用。毕竟,这个年代还没有正儿八经的化学家呢。

    诺氏榨胶,绝对可以树立起无法逾越的技术壁垒,让别的国家难以获得。

    而且,这玩意威力贼大。都不用像黑火药桶那般塞入城门破洞里,只要附在城门上,都能榨坏城门。当然,塞进去榨,小国更好,可以把城门洞里的杂物一下子掀翻了,为部队攻入城内扫清障碍。

    “好,就你了,诺氏榨胶!”马林打算亲自出手,搞一批诺氏榨胶出来。不用多,只要够榨开几个城门就够了。比如这次远征莫斯科大公国,只要带几份就够用了……

第2136章 圆盘引信和铁板车

    制作诺氏榨胶的过程凶险万分,所以,马林怂了。为了保证安全,马林没敢亲手去配制,而是从监狱里,捞了两个死刑犯出来。

    当然,这两死刑犯不是一般人,而是炼金术士。这两货是一对师徒,老师叫辛吉德,弟子叫克鲁兹。这两人吧,之所以被判死刑,是因为这两人收到某个好色的贵族委托,帮其研发类似后世蓝色药丸之类的那啥药物。两人倒也有水平,很快研发了出来。只不过,这玩意不能吃多,毕竟,是药三分毒。而且,这药副作用也不小。

    但雇主并未听取师徒二人的劝告,没有节制地使用药物,而是服用过量。而雇主贵族已经五十几岁,哪能禁得住狼虎之药的刺激?然后,嗝屁了……再然后嘛,这两人自然以“谋杀罪”,被指控,并被判了死刑……

    幸好,雇佣两人的贵族是被软禁在不莱梅省的老贵族,没啥权势。所以,官方虽判了两人死刑,但并不着急执行。

    恰好,马林需要有化学底子的炼金师,帮他做一些危险的试验。而辛吉德和克鲁斯,恰好化学底子很好。于是,马林暗中把二人捞了出来。行刑时,马林找了另两个和师徒二人长得比较像的犯人,从绞刑架上把二人偷换了出来。

    但因为理论上已经“死了”,所以,两人是见不得光的,只能暗中为马林效命。所以,马林不必担心这两人脱离掌控。再说了,这师徒俩,又都是文弱的人,很是不能打,一个普通卫兵就能把他们放倒。所以,用起来也很放心。

    而且,马林想起了前世“印钞厂工人都是死刑犯”的谣传。所以,决定让这师徒俩,代替自己,去配制火棉、消化干油和诺氏榨胶。

    当然,为了保证这两货不被榨死,马林要求他们每次配制的数量不能太多,避免出事完蛋。特别是消化干油这种震动就容易爆一个的玩意,更是得小心。

    甚至于,马林给师徒俩配备了一个防护盾牌,两人生产时,双手从铁盾两边绕过去配制。这样,就算挨炸,也更容易活下来。

    为了让两人知道凶险,马林不但告诉了他们危险的地方,还拿出部分消化干油,当场爆了一个给他们看。然后,一只被拿来测试的羊,被榨得粉身碎骨,成了碎片,把师徒俩差点吓尿了。然后,不用马林提醒,他们也变得更加小心翼翼了。

    就这样,在马林的指点下,这对本就时炼金术士的师徒俩,为马林配备了十份诺氏榨胶。马林用长条形的木筒,把这些诺氏榨胶装了进去。

    怎么说呢,这些长筒,外形和马林上辈子小时候看到的炸石油用的长条形的工业榨胶差不多的样子。

    小时候,马林的家乡被外国专家推断说有石油。当时是90年代末的样子,官方派出大量人手,在淮左市的乡下农田里,打眼放炮。

    在90年代,刚爆发过海湾战争没几年。当年,人人都听说过中东石油土豪的有钱。所以,人们都憧憬,希望家乡炸出石油,然后,一起富裕。

    后来……咳咳,的确出石油了。但是,好像和当地人无关,好处都是油企的……然后,油企吧,只交国税,地税都不交。貌似,好处和地方没啥关系……

    特么的,好处最后都是油企的,千万吨石油储量,和巨大的产量,给地方的好处,只有算gdp时可以拿来凑一下数字……当然,如果是混进了油企,那也是端了金饭碗了,待遇比公务员都牛。但这,貌似机会很少。因为,油企是一个封闭的圈子,外人一般进不去,人家岗位都传给孩子呢。油田子弟吧,有出息的出去挣大钱。没出息的,接班在油田上班……嚓,羡慕死别人了……

    年少的时候,马林还幻想过自己家乡找到大油田后,成为科威特那样的富裕地区,家家有小汽车呢。结果,县里倒是找到两个千万吨级油田。但是,地方和百姓压根就没啥好处。因为,按照法律,资源国有,和地方及个人无关……两桶油不交地税,也不会给当地百姓一分钱福利……所以,他当时盼了个寂寞……

    但是,当年那个榨石油的场面他记得清清楚楚。一群熊孩子,跟着石油勘探队蹦蹦跳跳的,还偷摸过那红色的炸胶,还看见工作人员用电线控制放入钻孔里的炸胶条子,然后用对讲机说“xxx,炸!”……

    然后,钻眼里泥水冲天而起……大地震颤,一群熊孩子围上去,手摸着炸喷出来的泥水,看看有没有出石油……

    但当时傻不拉几的孩子们不知道,那种起爆,根本不是当场炸出油,而是为了通过爆炸产生的地震波的频率,还分析更深的地下有没有油田。因为,石油密度和岩层不同,地震波的反馈数据也不一样。

    不过,当时还是**岁熊孩子的马林不知道啊,和一群傻不拉几的小伙伴期盼着炮眼能当初喷出石油呢。甚至,考虑过当场用脸盆接一点回家玩……

    回想当年还是熊孩子时的憨批经历和傻不拉几的想法,马林都被自己逗笑了。

    ……

    可以说,马林让手下制作的长筒形的炸胶,和当年石油勘探队用的玩意还真像。唯一不同的,人家是电线操控起爆的。而马林弄的这筒状榨胶,还是用引信点火的。

    因为威力太大,需要很长的引信。不然,点火的人跑不掉。所以,马林弄出了19世纪比利时人搞出来的圆盘引信。

    其实就是个木盒,木盒内有轨道,把绕圈的引信空间隔开,避免燃烧过快。引信在圆盘状的木盒内燃烧,不怕淋雨,也不怕出现什么小男孩一泡尿浇灭(布鲁塞尔历史上差点被法军给榨了,结果引信暴露在外,被起夜的小男孩一泡尿浇灭了引信)……

    另外,测试时,马林又发明了掩护的车辆——铁板车……

    所谓铁皮车,其实就是在独轮车上面加了个铁板顶棚。去榨城门时,人把诺氏榨胶放在独轮车上,人推着靠近城门。

    因为独轮车上面和前面都有铁板挡着,城墙上的守军压根拿执行任务的人毫无办法。这比原始版本的顶着木门上前安全多了。因为侧面也有铁板,压根不怕城墙上的守军的弓箭、铅弹甚至石块的攻击。当然,也不是没办法。比如,丢个手流弹,也能掀翻。

    但是,这个年代的人没那么聪明,也没有普遍装备手流弹。所以,执行任务的士兵,有了铁板车的掩护,可谓安全得很。就算点了引信,因为引信包在木盒内,可以稳定地燃烧,不怕城墙上的守军用水浇灭……

第2137章 甘油葡萄酒

    这一套组合战术,真的时太无敌了。独头炮弹在木头城门上砸个洞轻飘飘的,毫无压力。而诺氏榨胶,靠着黑火药十多倍的威力,也能轻松破开城门。而带着铁板顶盖的独轮车,没见过的敌军肯定要傻眼。

    这个年代,欧洲貌似还没有手流弹。名气很大的掷弹兵,要到17世纪才会出现。在此之前,拜占庭帝国倒是出现过用手投掷的希腊火陶罐。所谓希腊火陶罐,其实就和后来的莫洛托夫鸡尾酒的燃烧瓶差不多,估计也是从石油里提取出来的。据说,希腊火是一个叙利亚的工匠带到君士坦丁堡的,而石油来自西亚地区。后来拜占庭之所以没能阻挡土耳其,是因为土耳其先占据了拜占庭的西亚部分,使得制造希腊火的原料石油的供应被切断了。不然,土耳其舰队都没法跨过海峡。

    而有意思的是,拜占庭帝国对于希腊火,和马林一样,也是极度重视保密。而且,竟然保密了几个世纪,也是非常厉害的了。甚至,拜占庭灭亡后,希腊火的秘密居然跟着失传了。

    但根据阿拉伯人的记载,希腊火怎么看怎么像是汽油弹。所以,马林把自己搞出来的汽油桶,称之为希腊火,也不算胡说。唯一让马林有些不大理解的是,拜占庭人是如何把希腊火喷射到50码的距离的。若是掌握了这个技术,海战简直无敌了。因为,船只都是木头的,被希腊火一喷,毫无抵抗能力。

    可惜的是,貌似希腊火因为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阵亡,也跟着一起失传了。大概是,这个秘密只有皇帝掌握,后来逃出去的皇室分支,貌似没有掌握这个机密。要不然,以拜占庭流亡皇帝安德烈斯.帕里奥洛格斯连皇冠和皇位都肯卖的德性,希腊火肯定早拿出来卖了。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希腊火的秘方一定比拜占庭皇冠和只剩虚名的皇位更受欢迎。别的不说,若是安德烈斯.帕里奥洛格斯真有希腊火的秘方,特别是把希腊火发射50码远的秘方,别人不知道,马林肯定愿意出几十万金币买下。甚至,百万金币都可以接受。因为,掌握了这个秘技,烧敌人木船就跟玩似的。

    其实,马林也不是完全不懂喷火器原理。但貌似,用罐装液化气喷火,能喷个10米远就顶天了。喷50码,天才发明家马林也不太能理解。因为,这个距离,已经达到后世单兵喷火器的射程距离了。若能获得这个技术,别说烧船跟玩儿似的,烧敌军步兵,也是轻松简单。因为,50码的喷射距离,和滑膛枪能瞄准的距离都差不多了。滑膛枪打中敌人需要运气,喷火器一喷是必中啊。而且,横扫一下,不止烧伤一人,比滑膛枪杀伤厉害多了。而且,面对大火,对面骑兵的战马肯定不敢冲过来。毕竟,动物怕火是本能。

    本来,马林打算让辛吉德和克鲁兹这对炼金师师徒帮忙琢磨火焰喷射技术呢。但思来想去,马林还是放弃了。毕竟,他还要依靠这对师徒帮忙配制消化干油和诺氏榨胶呢。若是因为研发喷火器不小心被汽油弄死了,那就亏大了。所以,喷火器就随缘了。

    但没想到的是,炼金学徒克鲁兹,给马林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惊喜……

    ……

    克鲁兹给马林带来了啥惊喜呢?原来,这厮把制作消化干油的原料甘油,不小心滴入劣质葡萄酒,结果,两天后,再喝葡萄酒时,劣质葡萄酒的涩味居然没了,变得好喝了很多。

    得知这个消息,马林霍地站了起来:

    “擦,这貌似是唐疯子的甘油处理果酒的办法啊!”

    上辈子穿越前,马林读过一本叫《xx大宋》的小说,里面的主角化工男唐疯子,貌似就用甘油去除果酒里面的苦涩味的。按照唐疯子的理论,果酒里面的单宁,是苦涩味的来源。利用甘油,可以和单宁反应,分解果酒中的单宁,去除苦涩之味。而且,甘油因为本身具有甜味,还有让液体变得口感更好,类似果汁的感觉。

    事实上,在后世,甘油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同时,也是重要的保湿化妆品的主料,用途很广。不过,食用甘油和工业甘油是不一样的。就和工业盐跟食用盐的差别一样,工业甘油里,很容易掺杂化工原料,对人体有害。

    但唐疯子说过,在用火碱和猪油反应时,火碱少放一点,猪油(或其他动物油脂)放多点,确保火碱都消耗光了。这样,搞出来的甘油,就基本没啥不良物质的残余了,可以当食用甘油使用。

    另外,甘油和消化干油是两种物质,没有消化干油那么危险,也没有消化干油扩张血管的药物作用,相对比较安全。

    而且,很多优质的葡萄酒里,本就反应获得了甘油,加强了葡萄酒的质量。毕竟,甘油能分解单宁,去除苦涩,还能增加甜味。

    不过,那是优质葡萄酒才有的玩意。劣质葡萄酒,是没那玩意的。或者说,缺乏那玩意。

    马林不知道的是,后世很多便宜的葡萄酒和果酒,其实都添加了食用甘油,来消除苦涩味的。毕竟,不是每种葡萄酒都能自己产生够用的甘油。得是顶级葡萄酒,才会自己生成足够的甘油。

    而且,葡萄酒自身产生的甘油,比添加的甘油更加能提升葡萄酒的口感和品质。而添加甘油的主要作用,就只有去除苦涩味,对于口感的提升,比葡萄酒自生的甘油差不少。

    不过,那是按照后世的标准。对这个年代而言,葡萄酒没有苦涩味,就算高档酒。

    而葡萄酒中的苦涩味,主要来自于葡萄皮和葡萄种子。因为,两者中单宁含量较高。但是,单宁也是比较有用的。其和葡萄酒中的其他物质反应,提升了葡萄酒复杂的口感。

    而想要去除苦涩味,这个年代的葡萄酒只有一种办法——去除葡萄皮和种子,只用葡萄肉酿酒!

    这种只用葡萄肉酿出的酒,其实就是白葡萄酒。因为,主要着色,使得葡萄酒变红的葡萄皮被舍弃了。舍弃了苦涩味的同时,也舍弃了红色。

    不过,在欧洲,主流还是红葡萄酒。因为,红葡萄酒有宗教色彩,被称为“圣血”。在这个宗教氛围很浓的时代,尽管白葡萄酒口感更好,但那也只是少数贵族喝的。而教会里的成员,因为“圣血”缘故,还是喝红葡萄酒更多。甚至,很多笃信天主教的贵族,平时也喝苦涩味大一些的红葡萄酒。

    当然,贵族们喝的红葡萄酒,肯定是苦涩味最轻的,由大师酿制的,价格也很昂贵。而平民们喝的红葡萄酒,价格就比较便宜了。当然,涩味也很重。但不管怎么说,即使带涩味,也比散装的酸败的劣质啤酒口感要好很多。

    很多老百姓,甚至喝不起劣质的苦涩葡萄酒,只能喝酸败的劣质啤酒。

    在这个年代,一加仑普通的波尔多葡萄酒,价格只有三四个芬尼。德意志本地的葡萄酒贵一点,要6到8芬尼。

    一加仑等于8品脱,而一品脱约等于0.5675升,也就是半升多一点。在酒馆里,木杯的容积一般都是一品脱的,售价也是按照杯来计算的。一般情况下,普通葡萄酒的价格,是0.5芬尼到1芬尼。

    但这个价格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太贵了,因为,普通人一天的工资也才2个芬尼。加入2芬尼算100块的话,那么,0.5芬尼就差不多是25元。25元一杯酒,在后世物资丰富的年代,普通人也喝不起啊!

    而酸败的啤酒,因为酸败了,价格很便宜,一个北海国黄铜币就能喝两杯。而一个黄铜币是八分之一个芬尼。也就是说,一芬尼能喝16杯劣质啤酒。两者价格,差距达8倍左右。

    所以,葡萄酒也不是穷人能喝得起的,只有略有资产的普通人,才能喝得起劣质葡萄酒。但是呢,也不用担心葡萄酒销售不好。因为是“圣血”,红葡萄酒在欧洲很流行。即使是普通人,在一些宗教节日,也是要喝“圣血”的。除非,这家人连最廉价的葡萄酒都买不起,那就没啥好说的了。

    ……

    再说这个高档红葡萄酒,它一般产自勃艮第地区,那里气候良好,非常适合葡萄生长。而且,酿酒大师们手艺也很厉害。此外,就是波尔多地区了,那里是西欧最大的葡萄酒产地。

    当然,就目前而言,波尔多的葡萄酒质量还很一般。只有马林暗中扶持的拉菲酒庄,使用橡木桶酿造葡萄酒,才使得质量提高。橡木桶能吸收单宁,降低葡萄酒苦涩味,提升口感。

    所以,这两年,拉菲酒庄起来很快。苦涩味降低了很多的拉菲红酒,也成了高档酒,成为勃艮第红酒的有力挑战者。

    ……

    但是,用橡木桶酿造葡萄酒并吸收单宁,效果实在太慢了。而且,橡木桶也比较贵。最快捷的办法,其实就是在酿造好的劣质葡萄酒里,加入一点甘油,再封桶反应一阵子,再启封……

    这个时候,也许葡萄酒口感仍然赶不上高级的勃艮第葡萄酒喝拉菲葡萄酒。但是,至少苦涩味去除了。

    这个年代,欧洲人没什么见识,没了苦涩味的葡萄酒,就算高档葡萄酒了。即使不算最高级的,无法和勃艮第最好的葡萄酒相比,也可以和拉菲葡萄酒媲美了。

    而高档葡萄酒是什么价格呢?1加仑5个金币!平均每杯(1品脱)价值37.5芬尼!这个价格,是劣质葡萄酒的75倍!

    用甘油去除了苦涩味的葡萄酒,最高档的肯定算不上,口感肯定有差距。但是,混个第二档还是没问题的。而第二档葡萄酒,价格大约是1个金币每加仑,也就是每杯7.5芬尼的样子,是劣质葡萄酒的15倍!

    若是马林用每加仑三四个芬尼的价格从波尔多进口劣质葡萄酒,然后用第二档的价格卖出去,那利润就是十几倍啊!

    不要说第二档,哪怕是第三档第四档,只有几倍的利润,也足以让马林心动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葡萄酒特么的销量大啊!

    马林之前搞的皇家礼炮,的确很受欢迎,而且利润很大。一瓶酒最高能卖到5个金币,赚得飞起。

    皇家礼炮为啥卖那么贵?因为它没有一般葡萄酒的苦涩味。而且加了枫糖浆,口感很好。加上精美的包装和很有逼格的宣传,价格自然上天了,最低也要1个金币一瓶,简直血赚。

    但问题在于——皇家礼炮只在世俗世界流行。而且,只有大贵族和大富商才喝得起。所以,销量有限。

    而且,西欧人和东欧人不一样,并不嗜好烈酒。所以,皇家礼炮销量有限。

    但葡萄酒不一样,因为宗教仪式上,流行喝红葡萄酒,所以用量很大。另外,这个年代,教士们大多有钱,是非常优质的消费群体。

    可这群有钱的教士们,平时只喝红葡萄酒,不消费皇家礼炮,让马林也是无可奈何。

    马林粗略派人统计过,发现德意志地区一半的有钱人都是教会中高层,比贵族都有钱。很多贵族其实都是打肿脸充胖子,其实穷得很,都需要借钱度日。

    而教会的人,那是真有钱啊。可以收什一税,能卖赎罪券,平时还有教徒捐赠……还有大量土地的收益……

    此外,和华夏古代的寺庙一样,很多教堂还放贷。虽然不像华夏秃头们那般黑,但年利息还是有15%到30%的,非常赚。

    所以,教会的人钱很多。后来那么多诸侯都加入新教,不是特么的拥护马丁路德,而是冲着谋夺教会财产和土地去的!

    一般的教士,也许不舍得喝最高级的5金币每加仑的红葡萄酒,那是主教级别的大佬们喝的。但是,第二档次的1金币每加仑的红葡萄酒,没啥苦涩味的,肯定有很多教士愿意喝,也喝得起。

    马林觉得,一座金山在自己眼前冉冉升起,触手可得……

第2138章 超级巨大的葡萄酒市场

    为了赚钱大计,马林立即找来大忽悠泰勒,了解教会成员葡萄酒的消耗情况。结果,一了解,就让马林大吃一惊。因为,葡萄酒的消耗太大了!

    之前,马林主要涉足的是白酒业。这玩意,在西欧地区并不是很流行。如果不是马林把度数勾兑降低到40度甚至20度,估计都没有市场。即便如此,20度的皇家礼炮,在贵族中,市场占有率,也只有一小半。贵族们和教士们,平时喝的最多的,还是葡萄酒。

    而教士们,因为宗教信仰,那是基本不喝红葡萄酒以外的酒水的。但是呢,这帮教士们很有钱,而且葡萄酒消耗量很大。大到啥程度呢?北海国的教士们,平均年消耗的葡萄酒,大概有500l,差不多是879品脱,也就是接近120加仑的样子。

    算下来,教士们平均每天喝的葡萄酒,就有2.4品脱,也就是2.4大杯的葡萄酒,折合1.37升。基本上,就是拿酒当水喝了。

    当然,同样喝葡萄酒,教士和教士们的档次是不同的。像是泰勒大主教这样的顶级大佬,喝的自然是5金币一加仑的顶级勃艮第葡萄酒。其他各个教区的教会头目,包括一些富裕的修道院长,也是这个水准。这类人,在两百几十万人的北海国不算多,也就几千人。

    而此一些的人物,主要是一些教会的小头目和一些副手之类的,和一些偏远地区的穷修道院长。他们在教会里捞到的好处较少,只能喝1个金币每加仑的二等葡萄酒。这类人,大概接近两万人。

    然后,大概就是3万多中层修士。这类人手里有一点小权利,好处也有,但不是很多。他们喝的,则是更差的20先令(三分之一金币)每加仑的中档葡萄酒。这种中档酒,已经有一些苦涩味了。而前面两档,苦涩味较少。

    再往下,就是7万多底层教士。但是,底层教士和底层教士也是有区别的。像是偏远乡下小教堂的底层教士,就很穷,只能和一两个先令每加仑的低档葡萄酒,也就比平民喝的好一点点。而富裕地区的底层教士,好处要多一点,能喝得起大概五六个先令每加仑的中等偏低档次的红葡萄酒。

    最后,总结下来,就是顶端的3000多大佬,每人每年喝120加仑的顶级葡萄酒,总价值高达180万金币!次一级的教会大佬大概1万9千多人,则平均每人每年喝120加仑的次一级葡萄酒,总价值大约228万金币!3万多教会中层,喝的是20先令(三分之一金币)的中档葡萄酒,总价值大约120万金币。而富裕的底层教士,在7万多底层教士中占比大概是7成(主要是北海国富裕,占比才高一点,其他国家底层教士穷的占比更多),喝的是五六先令(十分之一金币)每加仑的中低档葡萄酒,总价值大概59万金币左右。而占三成左右的底层穷教士,只能喝一两个先令的劣质葡萄酒,总价值才8万多金币。

    汇总一下,马林吃惊地发现,每年北海国10万多传教士,居然要喝掉价值595万金币的红葡萄酒,差一点点,就接近600万金币了!

    “我擦,教会真奢侈啊!”马林惊得爆了粗口。

    这可是600万金币啊!随便给哪个国王,都能养30万大军了!而法国这么大一个西欧强国,每年财政收入也才120万左右,只有北海国教会人员每年酒水消耗的五分之一……

    当然,这也是因为马林分一些肥料给教会,让给教会的土地收益大增的缘故。换别的国家,同样的人口,同样的教会人口,花销也没这么大,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但是,别的国家人口基数大啊!教会的人口基数,同样巨大!

    一般而言,每个国家教会成员的人口占比,大概在20分之1的样子。比如法国,教士阶层就占总人口的20分之1,大概在80万人口左右,是北海国的八倍左右。

    德意志地区其他国家,也有近千万人口,教士也有50万左右。意大利地区也是如此,千万人口,嗯……70万教士……没办法,意大利是教廷大本营,教会肯定强一点……

    然后,英国400万人,也有近20万教士。波兰和立陶宛六七百万人,也有个15万……等等,不是20分之1吗?哦,波兰和立陶宛有很多斯拉夫人信的是东正教,非天主教徒要占一半以上。所以,天主教会的人少一点很正常。

    不过,人家东正教也有教士,也喝葡萄酒。只是,因为东正教不占两国的统治地位,混得很惨,没啥收入,只能喝劣质的红酒凑活,不提也罢。

    然后,北欧国家嘛,也是有几万传教士的,还有匈牙利,也有十万多教士……

    差点忘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共大概近千万人口,教士总共达到70万人左右,比例差不多和意大利差不多了。没办法,两国是虔诚的天主教国家,还有宗教裁判所呢,教会势力自然强大一点。

    因为教会尊崇红葡萄酒为圣血,加上中世纪人们不喝白水,只喝酒。所以,全欧洲三百多万天主教教士,基本就是拿红葡萄酒当水喝的节奏。

    当然,因为地域差异,各地教会贫富不均,消费能力也有差异。北海国有钱,10万教士每年能喝掉价值近600万金币的葡萄酒。而其他国家,就没这么土豪了。但是,人口基数在那,每年喝掉的葡萄酒,价值也有几千万金币!

    中世纪法国为啥富裕?因为当时过半的葡萄酒,都产自法国。然后,就是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南部欧洲地区。英格兰那破地方,因为阴雨天气多,温度也不高,不产葡萄酒,主要从法国波尔多进口葡萄酒。尽管穷鬼英格兰,每年进口的波尔多葡萄酒,大部分都是每加仑三四个便士的劣质葡萄酒。但是,架不住需求大啊!

    英格兰人葡萄酒消耗较低,但400万人口基数摆在那儿,加上教会的刚需,每年进口的葡萄酒,也有两三千万加仑。就算都是4便士一加仑的劣质葡萄酒,总价值也有一百几十万金币之巨!

    因为基本依赖进口,所以,英格兰教士也不是拿葡萄酒当水喝的,也搭配啤酒。不然,喝不起……对于英格兰教士而言,每天喝一点葡萄酒,那是宗教的仪式感。而渴了,主要喝啤酒解渴……当然,这是穷教士。对于英格兰教会中高层,还是拿葡萄酒当水喝的。毕竟等级地位在那儿,不能跌份不是?

    德意志地区倒是有葡萄酒产区,主要在莱茵河谷地区。但是,产量不大。所以,德意志地区葡萄酒需求大,而产量少。结果,德意志地区每加仑劣质葡萄酒价值6到8便士,是英格兰葡萄酒价格的双倍。这也没办法,英格兰靠海,从波尔多进口葡萄酒方便。德意志大部分地区深处内陆,以这个年代陆运的成本……运过去只是翻倍价格,已经算良心的了……

    ……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只有这三百多万教士喝葡萄酒,欧洲的贵族们,主要也是喝葡萄酒的。毕竟,喝葡萄酒,除了宗教意义,也是逼格的象征。这个时代的欧洲贵族,喜欢摆宴席大吃大喝。而且,贵族宴席嘛,不能用差的酒。所以,啤酒就上不了台面了,得是高档葡萄酒啊。当然,马林推出的“皇家礼炮”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皇家礼炮有点贵,比高档红酒都贵。所以,除了有钱贵族,一般贵族都是用葡萄酒撑场面的。

    总的说来,在这个拿葡萄酒喝啤酒当白水喝的年代,欧洲人每年喝掉的葡萄酒,价值很高,至少价值几千万金币,甚至破亿!

    这是一个极其巨大的市场,马林肯定吞不下。但是,他也没想过吞,而是想分一杯羹。

    顶级的红葡萄酒,马林是沾不上边的,主要被勃艮第地区的大酒庄喝波尔多的部分酒庄瓜分了。就算用甘油勾兑,马林也勾兑不出顶级葡萄酒的口感。

    甚至,第二个档次的葡萄酒的口感,也难以勾兑出来。但是,三四档的中上品质的葡萄酒,他是可以弄出来的。

    只要买来廉价的劣质葡萄酒,用甘油去除掉里面的苦涩味,尽管不如最顶级的葡萄酒,当用来充作中等偏上档次的葡萄酒,也是足够的了。

    另外,若是拿中等档次的葡萄酒来,用甘油去除涩味,也是可以拿来冒充第二档的高级葡萄酒的。

    毕竟,这个年代的酿酒技术落后,无法去除酒里面的苦涩味。只有最顶级的葡萄酒,或是去除了皮和种子的白葡萄酒,才没有什么涩味。

    所以,马林完全可以买来劣质葡萄酒加工后充作中等偏上档次的葡萄酒,也就是差不多三分之一金币每加仑哪个水准的。同时,买来中档葡萄酒,甘油去除涩味后,冒充第二档次的1金币每加仑的高级葡萄酒……

    4个便士每加仑的酒,加工后就能卖十分之一金币到三分之一金币的样子。单论物料成本,利润就有十几倍甚至三四十倍的暴利!

    而把中档葡萄酒去涩后加工成次高级葡萄酒,能卖到1金币每加仑。虽然利润率不高,只有两三倍。但因为价格够高,每加仑带来的利润,比劣质酒加工成中档酒还高!

    一番推算后,马林顿时有点晕了——这尼玛,早知道用这个办法就能赚大钱,我还做个球的粮食酒啊?多浪费粮食……

    而且,马林都不用自己生产葡萄,自己酿酒。只等法国人把葡萄酒生产出来后,直接买入,拔开桶塞,加入少许甘油,去除涩味后,就使劲加价再卖……

    甚至,马林打算,从法国进口的葡萄酒,加了甘油去涩后,再卖回给法国人,赚法国人的钱!

    这样,大量的金银,就能从法国教会手里,流入到马林手里。不过,貌似法国教会和朝廷都很没品,铸币不实在,货币含银量不住下降……

    所以,想要白银,还是……算了,马林发现,貌似全欧洲,各个国家都不太实在,都特么使劲降低银币的含银量。特别是法国和意大利地区,银币都快变铜币了……

    难怪威尼斯人推出999含金量的金币杜卡特,作为国际贸易的标准货币。实在是,各国在银币铸造上面,都喜欢偷工减料,让商人在结算时也头疼无比。

    不过,马林可以选择以物易物的贸易。看不上法国银币,可以在法国大肆采购物资嘛。反正,用甘油把法国劣质葡萄酒加工一番后加价十倍以上卖回给法国人,都不花什么成本。

    你问甘油成本高不高?这么跟你说吧,这甘油啊,是制造肥皂的副产品,你说成本高不?而且,可以量产。只有消化干油,因为硝酸产量低,才无法量产。而生产肥皂过程简单,产量大,获得甘油也简单,还便宜。所以,不愁没法疯狂圈钱。

    总之,不止是法国人,全欧洲的教会人士的荷包有难了……包括那些爱喝葡萄酒的贵族和商人……

第2139章 没那么简单

    事实上,马林想的还是有些简单了。虽然说,全欧洲每年葡萄酒总销售额高达几千万甚至上亿金币。但是,最主要销售的,还是劣质葡萄酒。

    马林用甘油,固然去除了葡萄酒的涩味,使得口感提高,价格也能提高。但问题是,你弄那么多口味好的中高档酒也没用。因为,普通人消费能力在那儿,你弄太多好酒,也难卖。

    大概只有一部分人,属于那种喝不起高档酒,但能买得起中档酒,又讲究口味,不喜欢涩味的小贵族、小富翁和中层教士,才会青睐这种甘油改良过口味的中档葡萄酒。

    所以,这种改良口味的甘油葡萄酒,消费人群是有限的,不会说,你弄多少桶都能卖掉。因为,大部分人买不起……

    当然了,因为葡萄酒在欧洲消费群体过于庞大。即便只有部分人愿意消费甘油葡萄酒,依然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不过,。销售额不会达到千万级别了,大概,在几百万级别的样子。而这个数字,对马林来说,也算暴利的了。不过,眼下马林并不知道,而是兴高采烈地组织采购法国劣质葡萄酒,然后加工成中档葡萄酒,以谋取暴利。等到中档葡萄酒太多了滞销,马林才会意识到问题。

    当然,马林也没亏。毕竟,劣质葡萄酒成本太低了,甘油也是生产肥皂白捡的副产品,不花什么成本。后来,马林把滞销的中档葡萄酒,在北海国教会内部用优惠价格消化掉了……

    北海国教会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仗着和教皇的亲密关系,马林吞并了明斯特主教国、不莱梅大主教国和奥斯纳布吕克主教国,收走了教会大部分的土地。按说,北海国教会应该穷才对。

    但是,马林为了安抚教会,又给他们提供了大量肥料,使得教会土地每亩产出从百磅左右,提升到400磅的亩产,收益是从前的接近四倍。所以,尽管土地减少,但教会反而过得更滋润了。别小看这个亩产增加,它除了增加了产量外,却不增加人手,收益也是巨大的。很简单的道理,过去亩产百磅,但要留下一半用于养活农奴们,和应付各种开销,真正到教会手里的,不过50磅左右。而亩产400磅的话,到教会手里的,足足有三百磅甚至更多,是以前的六倍以上。当然,因为肥料也有成本,使得每亩收益大概是从前的五倍左右。但是,这也很惊人的了。所以,即便土地少了,教会的收益是不少的,比之前还要多一些。所以,北海国的教会成员们,普遍也比较富。对于中档葡萄酒的消费能力,也是比较强。

    只不过,马林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个年代,葡萄酒欧洲人是当水喝的,不是当奢侈品消费的。

    所以,贵族和教会里的中高层会为了逼格长期饮用中高档葡萄酒。而底层教士,却难以长期饮用昂贵的葡萄酒。

    就拿中档葡萄酒来说,是20先令每加仑,也就是240便士(芬尼),价格是低档酒的60倍。分为每品脱一大杯的话,就是八大杯。平均每大杯价格高达30芬尼,几乎是普通人15天的收入!

    这啥概念呢?相当于后世的人,花1500块买一大杯红酒!这特么的,一般人哪喝得起?就算喝得起,也就是隔上好多天才舍得喝一杯。要是天天喝……就是一般小老板也吃不消……

    所以,20先令每加仑的中档葡萄酒是一个分水岭。只有贵族和中层教士才喝得起,而且,不少穷贵族和贫穷教区的中层教士也喝不起。

    倒是6个先令每加仑的中下品质的葡萄酒,在低级贵族和教士中非常流行。这种葡萄酒,是最低档葡萄酒价格的18倍左右。平均每品脱价格为9个芬尼,也就是普通人工资的4.5倍。

    这个价格虽然偏贵,但贵族们和教士们咬咬牙,也能接受。主要是,档次再低的话,就和他们的身份不符了。想想看,一个贵族老爷,或尊贵的教士,和泥腿子喝一样的酸涩劣质酒,还要不要脸面了?

    当然,还有更便宜的。中下下级别的葡萄酒。这种酒,在中档酒中算最差的,涩味比较重。但在低档酒中,却算最好的。这种酒2个先令每加仑,也就是3芬尼每夸脱。

    这个价格,相当于普通学徒或佣兵一天工资。普通人不舍得喝,但穷贵族和穷教士却是舍得喝的。首先,他们经济情况比普通人好很多,还算喝得起。这类人,差不多相当于年薪20万的中产阶级,收入大概是普通人的五六倍。拿出收入的几分之一买这种葡萄酒,还是拿得出的。

    最关键的是,再低档的酒,喝起来不但苦涩味极重,而且面子上也过不去。特么的,古代阶级社会,消费也是分阶级的。低于2先令每加仑的葡萄酒,属于“贱民”阶层喝的。若是喝那种酒,会被同阶级的人鄙视的。

    而欧洲古代贵族,特别讲究等级和档次的划分。他们为啥拼命地压榨农奴?还不是为了维持体面的开销?

    一般而言,一个骑士家族(有封地的采邑骑士),每年的开销,再差也有几百个金币。以葡萄酒为例,就算是喝3芬尼每品脱的葡萄酒。一般成年贵族每天要喝2品脱中下下档次的葡萄酒,2品脱就是6芬尼,相当于十分之一个金币。全家按3个成人算,每年花在葡萄酒上的钱,至少110个金币左右。这还是最差档次的,要是换6先令每加仑的上一档的,就是每年330个金币。换成20先令每加仑的,特么就要上千金币了!

    这还只是花销的一部分,贵族们平时还需要花费大量金钱采购昂贵的香料,奢华的衣服,花费重金养马,采购喝保养武器铠甲……所以,一家贵族一年花费个几千金币,丝毫不奇怪。只有落魄的穷贵族,才会把每年的花销,压到1000金币以下。一般贵族为了脸面,借钱也要维持体面的消费。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大概就是符腾堡公爵乌尔里希了。这位老哥因为过度消费甚至变态消费,欠下了100万金币的巨款。要知道,法兰西王国的一年财政收入才120万金币呢。你敢想象一个贵族欠下西欧第一强国年财政收入6分之5的巨债吗?按照后世标准,法国财政收入都是超过万亿欧元的,六分之五,就是相当于大几千亿欧元啊!老马老王都远没有这么多钱呢,而乌尔里希公爵敢欠这么多!

    当然,账不是这么算的。这个年代毕竟是农业时代,没有产值高的工业。另外就是,欧洲还没有普遍征税,只靠王室领地收益和商业税,大家收入都不高。要等到17世纪后期,欧洲才开始学习东方,实行普遍征税制度。然后,欧洲各国税收暴涨,也让各国有了养活几十万大军,发动全面战争的资本。

    ……

    老实说,葡萄酒加甘油,也就主要去除涩味,然后让口感更柔滑,另外加点甜味。对于酒里面的芳香,甘油并不起太大作用。所以,马林可以用甘油把劣质葡萄酒变成中等葡萄酒,却不能把劣质葡萄酒变成顶级葡萄酒。想要获得高档葡萄酒,就得用有香气,但带涩味的中档葡萄酒,添加甘油,中和掉涩味,但保留香气。

    在后世,按照欧盟标准,葡萄酒是不允许添加甘油的。当然,说的是高档葡萄酒。对于后世华夏产的劣质葡萄酒,也就是十来块一瓶的,多半是加了的。

    但加甘油也是有讲究的,要用食用甘油,不能用工业甘油。工业甘油是化工合成的,比如,用石油裂解产生的丙烯为原料,用氯化法合成甘油。但问题是,这种合成法生产的甘油,因为化工原料多,毒害物质也多,不适合掺杂进食物。

    而食用甘油,就是用动物油脂和烧碱反应,提取出来的。只要烧碱少放一点,动物油脂多放一点,就是安全的。化工合成的甘油,大多是不能作为食品甘油的。

    事实上,后世高档红酒里,本身就含有甘油。不过,那是酿酒过程中天然生成的甘油,非常珍贵,对酒品质提升也很大。按照后世标准,干红葡萄酒的甘油含量,大概在每升1到10克左右。高档葡萄酒之所以口感好,其实就是因为甘油含量高,直接把单宁中的苦涩味给中和掉了。所以,最高档的两种葡萄酒,苦涩味基本没有,区别只有香气。

    马林用甘油中和劣质葡萄酒的苦涩味,因为香气不足,肯定是中档酒。但这个年代的人要求也不高。能喝到没有苦涩味的葡萄酒,就算高级了。所以,还是有一定市场的。

    但正如之前所说,因为这个年代欧洲经济水平很差,大多数人很穷。所以,高档酒的销量是有限的,中档酒也是。只有中下层的贵族和教士,以及一些商人,才喝得起中档葡萄酒。

    所以,马林就算掌握了中和葡萄酒涩味的绝技,也没办法让所有人买得起不便宜的中档葡萄酒。同样,也没办法让大贵族和教会大佬们去喝香气不足的中档葡萄酒。

    最终,马林能争取到的份额,也就是中档酒市场……的一部分……毕竟,葡萄酒市场,也是有人把持的,而且都是不易于的人。想要从他们嘴里抢食,也不那么容易呢。所以说,这事没那么简单,不是你有技术就能称王称霸的。就像燧发枪在法国,开始就被火绳枪摁住几十年,最后还是在瑞典人那里发扬光大后,才普遍被接受……

    马林想要争夺中档葡萄酒的市场,难免要经过一场争夺厮杀,才能抢到一些份额。而有些份额,都未必能抢得下来……

第2140章 乙酸乙酯和“假酒王”马林

    马林能不能抢下欧洲中档葡萄酒市场,大家都不知道。但北海国的官员和士兵们,却提前享受到了好处——喝上无苦涩味的葡萄酒。

    前面说过,欧洲人是拿葡萄酒当水喝的。所以,每天消耗一般都在一升左右,甚至更多。像是很多贵族,每天葡萄酒消耗,能达到两升的水平。

    当然,马林推广喝开水,也让葡萄酒销量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从黑死病爆发以来几百年养成的习惯哪是说改就改的?所以,葡萄酒还是很有市场的。况且,因为教廷目前势大,教会节日也多。所以,葡萄酒消耗也很大。

    在德意志地区,平时人们更多喝廉价的啤酒解渴。但是,遇到宗教节日,也是要喝葡萄酒的。遇到虔诚的教徒,还会经常喝葡萄酒吃无酵饼。

    所以,在北海国,除了教会外,市场也不小。另外,贵族们也经常喝葡萄酒。或者说,喝葡萄酒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马林给劣质葡萄酒添加了甘油去除涩味后,虽然指着赚钱,但对于北海国的官员和士兵,却是没有加价。对官员就说是福利,对士兵更不用说,直接免费发。

    当然,这不是像二战的意大利兵那样天天要喝,只有宗教节日,才会发放免费的无涩味的葡萄酒。马林进口一加仑法国劣质葡萄酒才4个便士,包括船运费用,添加甘油,也就5个芬尼的成本,不超过6芬尼。但是,报账时,却按照1先令(12芬尼)的价格报账。当然,不收士兵的钱,只是邀买人心而已——你看,我给你免费提供好酒,福利多好?

    那些见过世面的官员不提,那些大头兵,都是家里穷才出来卖命的。他们哪里能喝过好酒?只要没有涩味,在他们眼里,就是一等一的好酒了。马林过节免费提供这种“好酒”,既显得尊重上帝,又收买人心,一举两得。

    ……

    除了给葡萄酒添加甘油,去除涩味以外,马林还着手给地瓜烧添加甘油。地瓜烧味道辛辣,有灼烧喉咙的感觉。而甘油,恰好能提高白酒的粘度,使得口感更好。而且,还能增加甜味。

    之前,马林一直担心地瓜烧难以取代黑麦二锅头,就是因为地瓜烧的呛和辣,会给人带来不太好的感受。

    东欧那群喜好烈酒的没啥,呛和辣不是缺点,没准更喜欢。可其他地区,就未必喜欢地瓜烧了。所以,需要把地瓜烧的呛和辣的味道压下去。

    之前,马林的办法是添加枫糖浆或者蔗糖,用甜味压制住呛和辣。但有了甘油则不同,甘油本就能增加口感,降低地瓜烧呛和辣的程度。同时,还有甜味。可以说,甘油和口感差的地瓜烧,简直就是绝配。

    甚至,在后世,有些无良酒商,就是用医用酒精兑水后加入甘油和特别的香料,来冒充粮食酒。而且,很多人都喝不出来。毕竟,经过调配,这喝起来的确很像是粮食酿造的白酒。殊不知,化学家可以欺骗你的味觉和感官……

    怎么说呢,据说很多低价酒,就是这么搞出来的。不然,哪来那么多五块或十块的白酒?真当粮食酿造酒那么便宜?现在人工成本多贵啊,油价也贵,卡车运输成本很高。但各地都有5块钱的酒(进价低很多),哪来的?人家成本价卖给你的?不可能,还不是用酒精、甘油和香料调配出来的……只要工艺好,你完全喝不出来,还感觉味道很好……

    即使是二三十一瓶的酒,也有不少勾兑成分。另外,很多年前就曝出某央视标王的酒,多半是收来的散装酒勾兑出来的。即使是什么老窖,上年份的酒,也是用少部分正宗老窖和大部分散装酒勾兑出来的。

    用一个白酒从业者的话说,普通人在超市里买到的酒,绝不可能是纯正的原浆。能喝到纯正原浆的,不是大佬就是酒厂内部员工。普通人在超市货架上拿的,全是勾兑酒。甚至,有的酒都未必掺入哪怕一点点原浆。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正宗的产品,不可能无限量的。你再老的酒窖,一次能酿多少原浆?

    但是吧,有的白酒品牌,自称老窖,还是几百年老窖。但问题是,特么的全国各地的超市货架上,都有他们家产的“老窖”……这尼玛就是把全国人民当二傻子了,你家酒窖是太湖啊?一次能酿出够铺满全国超市货架的原浆?别说原浆,就是每瓶勾兑一丁点,那些个老窖也不够用啊……

    所以,别特么信那些货架上到处都是的“老窖”。买到这种酒,你能喝到散装粮食酒勾兑出来的都算运气,很多压根就是酒精、甘油和香料勾兑出来的。

    如果玩实打实的粮食酒,可以说,全国没有一家酒厂产能足以铺满全国超市的货架。量大管够的酒,管你什么蓝还是什么红,水分都极大。

    这么说吧,后世华夏每年白酒产量达到上百亿升,也就是百亿千克,或者千万吨。而且,大多数酒商都自吹是高粱酿造的上等白酒……但是,高粱每年华夏产量也就两三百万吨。按照一斤高粱出五六两酒的比例,三百万吨高粱也就能酿一百多万吨高粱酒啊……而且,高粱又不都是拿去酿酒了,还有很多被做成高粱面了呢。所以嘛……你懂的……

    就马林用地瓜烧添加甘油,在后世都算良心酒。毕竟,不是酒精兑出来的。

    不过,既然都添加东西了,马林早就丢了节操,准备给白酒加点别的添加剂……

    比如,乙酸乙酯……

    鼎鼎大名的乙酸乙酯,是后世白酒行业非常常用的添加剂和香料。乙酸乙酯能散发略带果香的酒香味,粮食酿造的白酒,在长期窖藏后,能自生乙酸乙酯,带来酒香味。

    化学家摸清了这个原理后,就会在酒精兑水的假酒里面,同样添加乙酸乙酯,人工制造酒香。同时,也会添加丙三醇,也就是甘油,增加口感。

    可以说,大部分几块钱一瓶的廉价酒里,都会掺杂这两种玩意。若不掺杂这俩玩意,那这酒可能真的是粮食酿造的……

    就连大名鼎鼎的牛x山,瓶子上也会注明——食用香料。而乙酸乙酯,是白酒香料里很流行的一种。

    可以说,只要添加了乙酸乙酯和甘油,地瓜烧要香味有香味,要口感有口感……

    至于乙酸乙酯怎么获得?乙酸就是醋啊!只要把苹果醋或者米醋提纯后,和酒精进行酯化反应,就能得到乙酸乙酯。别的酯类添加剂,马林也不懂啊。毕竟,他不是学化学的……

    乙酸乙酯带有低微的毒性,但只要添加少一点,毒性可以忽略不计。当然,马林也肯定会少放点。为啥?少放一点成本低啊……

    制造乙酸乙酯并不难,马林很快让炼金术士们在他的指导下,用奥地利苹果醋和酒精,搞出了重要的白酒添加剂——乙酸乙酯。

    把乙酸乙酯加进白酒后,果然带有好酒才有的酒香味。加上甘油带来的口感……

    嗯,马林觉得,自己已经在“假酒王”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第2141章 “勃艮第优质葡萄酒”

    事实上,不仅仅是假酒会掺入甘油和乙酸乙酯这样干的添加剂,就算正常的酒,也是会添加这些玩意的。无他,就为了口感更好和香味更浓。

    后世的人对生活质量要求更高,像这个年代的人喝酸败的劣质啤酒这样的事情,在后世是不可能发生的。味道稍微不好,就可能被投诉。出一点问题,就会被捅到网上去。

    因此,后世的生产商们,为了讨好顾客,也是绞尽了脑汁。对于口感提升的问题,也是专门花费金钱和时间来研究。甚至,茅台集团那位大名鼎鼎的候选院士,就是搞勾兑研究的。

    所以,酒水行业,勾兑无处不在。只要是在超市全面铺开的酒,就没有不是勾兑过的。想要喝正宗酒?可以学一些明星,自己买个酒庄,弄正宗的桶酿酒。也可以自己在家根据网上教程,自酿葡萄酒,甚至白酒。

    不过,类似甘油和乙酸乙酯之类的添加剂,也并不是洪水猛兽。要不然,这些东西也不会被定义为食品添加剂,并被允许合法添加了。比如甘油,只要不是工业甘油,而是食品级甘油,那就没啥问题。

    除此之外,葡萄酒还可以添加碳酸氢钾之类的可食用弱碱,来中和劣质葡萄酒里的酸味。当然,这是低端做法。一些酿酒师,会加入乳酸菌,来把葡萄酒里的苹果酸,转化成口感较温和的乳酸……

    以上这两种办法,这个年代的酿酒师都不会……毕竟,化学这门学期,在17世纪才出现萌芽呢。现在,是炼金师的天下。

    不过,也不是这个年代的人完全不懂添加剂技术。比如,这个时代,大概在1487年左右,也就是马林穿越来此的7年前,德皇颁布法令,下令在葡萄酒中加入硫磺,添加量大约是18.8ppm(百万分之一),这跟今天国际标准10 ppm的标准虽然要高,但相差并不太远。

    (这个命令好像是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父亲,老皇帝腓特烈三世下的。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腓特烈三世,晚年酷爱钻研星象学和炼金术。给葡萄酒添加硫磺,可能就是出自这位皇帝的炼金成就)

    这是因为,很早就有欧洲人发现,在葡萄酒里加入硫磺后,会抑制葡萄酒的酸败,利于葡萄酒的保存。甚至,在发酵期加入,也可以减少酸败物质的生成。这个原理,用后世的说法来解释,就是硫磺抑制了细菌的生成和葡萄酒的氧化变质。

    当然,在后世,人们加的是二氧化硫,比硫磺更直接。但二氧化硫是恶臭的毒气,这个年代,马林就算知道加二氧化硫效果更好也不会去做。因为,二氧化硫恶臭啊。若是你看到有人在酿酒时朝酒里面放屁,你肯喝不?

    所以,马林就算知道,也不会让人往酒里面添加二氧化硫。直接放硫磺多省事啊?而且成本也低。

    而且,放硫磺还有个好处——它并不抑制乳酸菌的作用跟发挥。只要添加量小,硫磺的存在并不影响乳酸菌发挥作用,但却能抑制别的有害细菌的滋生。

    乳酸菌把口感差的苹果酸转化成类似后世乳酸菌饮料的口感的乳酸,是能够让给葡萄酒口感更好的。

    但让马林奇怪的是,这个年代貌似只有德意志地区因为官方的命令,在葡萄酒里添加硫磺。而法国地区,不在葡萄酒里添加硫磺。

    所以,这个时代德意志地区的葡萄酒,酸味比较低。而法国的葡萄酒,特别是劣质葡萄酒,又酸又苦涩,难怪价格卖不过德意志地区的葡萄酒。

    马林进口了法国劣质葡萄酒后,酒发现很酸涩。但他利用后世的一些技术后,先添加乳酸……什么,你说乳酸难搞?这个很容易搞的,天然的酸奶(不是后世假的酸奶)里,就有大量乳酸……

    然后,再添加碳酸氢钾,中和酸味。当然,控制好量,别把酸味都弄没了。乳酸的味道,还是很好的。而碳酸氢钾,获取也很容易,就是草木灰泡水后提取。草木灰里含钾,也有碳酸根和碳酸氢根。提取出来,就是碳酸钾和碳酸氢钾。这俩其实差别不大,中和酸的效果差不多。只是碳酸氢钾更易分解,产生气泡。

    然后就是,加入甘油去除甘宁。同时,添加硫磺,抑制氧化和细菌繁殖。有了硫磺的添加,都不用对葡萄酒进行巴氏消毒。

    ……

    经过这种添加乳酸菌、碳酸氢钾、甘油和硫磺的一系列操作后,科勒等人惊奇地发现——原本酸涩的劣质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口感竟然变得好了很多。虽然还有些酸味,但却是故意保留的部分口感很好的乳酸。加上甘油的甜味,导致这酒口感大为提升,有了顶级葡萄酒的感觉。

    需要说明的是,也幸亏加了硫磺。不然,葡萄酒保质期会很短。因为,马林用甘油分解了单宁。但是,单宁虽然会带来苦涩味,却能够杀菌和抑制氧化。甘油把单宁分解了,细菌就会失控,葡萄酒本身也更容易氧化。

    所以,如果只加甘油,把单宁解决了,就会导致葡萄酒很容易变质,大大降低了保质期。

    也就是说,劣质葡萄酒加甘油可以,但也一定要搭配硫磺。这样,既能去除苦涩味,又能保证葡萄酒不容易变质……

    ……

    马林摇了摇头,他感觉,搜索这些前世的记忆碎片真头疼。这些日子,他都快成为酿酒大师了。

    但说实在的,他的加甘油、加乳酸菌、加碳酸氢钾和加硫磺的一系列操作,确实让葡萄酒质量大大提高。至少,大家都很爱喝。

    但有个问题——北海国没有葡萄产地,这些优质葡萄酒哪里来的?

    如果是转手卖劣质葡萄酒,没人会追索产地。毕竟,劣质葡萄酒,能喝就行。而优质葡萄酒,总会引起别人的兴趣的。特别是矫情的贵族,会很在意葡萄酒的产地。

    这和欧洲人的传统习惯有关,比如火枪,工匠都会在上面刻上名字的铭文。除了可以用来追责,也有品牌的意思。葡萄酒行业也是如此,那种劣质葡萄酒就算了,生产者估计自己也不好意思在酒桶上刻上铭文。但是,中档和高档葡萄酒,生产者很自豪,也肯定会刻上名字,宣传自家酒庄。

    所以,马林虽然勾兑出了不错的葡萄酒。但是,却让怎么刻铭文弄得有点头疼。

    最后,他也不管了,直接让人在酒桶上刻上“勃艮第优质葡萄酒”这个以地区为名的铭文。至于是勃艮第哪个酒庄产的?你猜……

    不过,和之前那个“汉斯大师”制作的火绳枪不同。“汉斯大师”火绳枪用的是劣质钢铁,容易炸膛。可是,“勃艮第优质葡萄酒”真不是吹牛,的确很优质,口感好,酸酸甜甜的,没啥苦涩味,像是后世的饮料。

    因此,后来,“汉斯大师”火绳枪和“勃艮第优质葡萄酒”成了两个著名的品牌,前一个“汉斯大师”品牌名声臭大街,而后一个“勃艮第优质葡萄酒”却得到了全欧洲的一致认可……同样都是贴的假牌子,但命运却截然不同……

    不过,扯淡的是,后来正宗的勃艮第地区的酒庄,看到假冒的“勃艮第优质葡萄酒”大火,也特么学会了这一招,在自家产的葡萄酒桶上刻上“勃艮第优质葡萄酒”的字样。李逵来蹭李鬼热度,也算是个奇葩事了……

第2142章 30万法国移民的安排

    在西弗里西亚群岛的阿默兰岛上,马林派人新开辟了一个港口,名为罗曼尼。所有从波尔多进口的劣质葡萄酒,都会被运到阿默兰岛上的罗曼尼港内。然后,由港口的巨大房屋内,被添加甘油、乳酸菌、碳酸氢钾和硫磺,进行二次加工。

    然后,再在酒桶上用法语刻上“勃艮第优质葡萄酒”的质量,就差刻上“省优部优葛优”的吹嘘广告词了。

    而其中部分二次加工后质量非常好的顶级葡萄酒,则会被用法语刻上“罗曼尼康帝”的字样。

    罗曼尼康帝是后世最顶级的葡萄酒品牌,排名第一,而拉菲则是排名第十,吊车尾的。而且,罗曼尼康帝,就是勃艮第葡萄酒产区的一个酒庄。而拉菲酒庄,则来自波尔多产区。

    当然了,眼下,罗曼尼康帝这个酒庄名字还没出现。现在,罗曼尼康帝那个葡萄酒庄,还是当地一个叫圣维旺修道院名下的酒庄呢。要到1681年,也就是不爱洗澡澡的路易十四时代,才会被更名为罗曼尼酒庄。然后,到了1760年,酒庄转归波旁王朝的康帝亲王后,酒庄就酒庄出产的葡萄酒,才会正式命名为“罗曼尼康帝”这个响彻后世的品牌。

    但现在,没有罗曼尼,也没有康帝,只有马林这个充满恶趣味的穿越者。所以,那些被添加剂改造后的质量最好的葡萄酒,会使用罗曼尼康帝的名字。

    不过,这出现了一个问题——世上并无罗曼尼葡萄酒庄,罗曼尼康帝这个品牌从何而来?毕竟,贵族喝酒也要听故事的。没有个有逼格的故事,感觉酒合起来都不够逼格……

    于是,马林想起了北美双岛,那个后世被称为马萨葡萄园岛的岛屿,也就是被马林命名为哥伦布岛的小岛。

    但马林没打算在这个小岛上种植葡萄搞葡萄酒,因为,这个岛屿太小,没太大价值。也许,在后世,这个岛屿是很不错的度夏避暑胜地。但在这个年代,人们还在为填饱肚子奔走,哪里有闲暇去海岛度假?

    另外就是,葡萄园吧,需要很多人工伺候,酿酒也要劳动力,很是麻烦。但现在北美双岛上没啥人了,岛上的树木大多被砍光了。而岛上的土地又不够肥沃,也没有什么大河提供充足的灌溉用水。所以,眼下岛上最多的是牧场,用于养马,养驴子,以及……用马和驴子配重,以获得骡子……因此,现在北美双岛又被称为“骡马岛”……嗯,不是罗马,是骡马……简单说,就是个大型骡子繁育中心……

    这两岛有别的用途,马林也就不打算在岛上种植葡萄和酿酒了。不过,有个地方倒是挺合适,那就是德玛瓦半岛,也叫特拉华半岛。

    这个大约1.4万多平方公里的半岛,是之前卡恩演戏的场所,也是用来安置30万法国移民的地方。

    需要指出的是,这30万法国移民,多半来自法国东北部边境地区。而其中,有一部分人,恰好就来自勃艮第地区。甚至,不少人都在葡萄酒庄里做过工,为酒庄主人打理过葡萄园,采摘过葡萄。

    当然,里面是没有酿酒师的。因为,酿酒师在这个年代属于“高科技人才”,很受追捧,特别是酿酒技术好的。这种人不可能沦为难民,被迫逃荒的。这家葡萄酒庄倒了,酿酒师也可以轻松找到另一家酒庄入职拿高薪的。

    如果你碰到一个逃荒的酿酒师,那么,只有两个可能——一种可能是这个酿酒师酿酒技术很烂,酿出的葡萄酒非常难喝;另一种可能,就是这家伙得罪了惹不起的人,被人通缉了……

    所以,30万法国东北灾民里面,也许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葡萄酒庄打过工,但酿酒师是不会有的。

    但这也难不倒马林,而且,马林也不求能酿出多好的酒。他要的,不过是一个名分而已……

    ……

    也就是说,马林已经给这30万法国灾民想到了一个经济项目——种植葡萄!然后,酿造葡萄酒!

    当然,酿酒师马林可以帮忙解决。顺便提一句,马林在家乡波鸿,建立了一个巨大的酿酒厂。酿酒厂里,有一个酿酒师培训班。主要教学徒们酿黑啤酒和二锅头这样的白酒,但是,也有教酿葡萄酒的。因为,在鲁尔区莱茵河畔,也是有葡萄种植园的。虽然不多,但也有。

    加上葡萄酒的宗教意义,导致葡萄种植也很受追捧。需要指出的是,正因为葡萄酒的宗教意义,最热衷种植葡萄酿酒的,其实是那些主教国的主教们。毕竟,花钱买葡萄酒,特别是高档葡萄酒,是很贵的。大家财政都不大好,所以,如有可能,都是尽量自己种植葡萄酿酒。

    比如,后世德国最著名的葡萄酒产地摩泽尔,就位于现在的特里尔大主教国的境内,也是特里尔大主教国全力扶持的产业。毕竟,主教国,葡萄酒消耗大,自然希望能自家种出好葡萄,酿出高档的符合大主教身份的上等葡萄酒。

    而另一个德国重要的葡萄酒产地莱茵高,位于美因茨附近,是在美因茨大主教的支持下发展葡萄种植和酿酒的。

    而波恩南边的阿尔地区,则是科隆大主教支持的葡萄酒产区。北海国莱茵河地区虽然葡萄园不多,但也是有的。因此,在波鸿酿酒厂,也是能抽调出一批会酿制葡萄酒的酿酒师的。

    马林打算,利用那30万法国移民,在德拉瓦半岛上开辟出大片的葡萄园,种植和酿制葡萄酒。至于葡萄种植的品种,马林打算引进波尔多的主要品种赤霞珠,而不是引进勃艮第地区的主要品种黑皮诺。

    主要是,黑皮诺葡萄太难伺候,很是娇弱,适应性差。而赤霞珠,则能很好地适应世界各地的气候。

    另外就是,赤霞珠皮厚,可以有效地抗冰冻和雨水导致的腐烂,不容易出问题。还有,赤霞珠葡萄对土壤要求很低,只要排水良好,以及砂砾土就可以很好地生长。

    正好,马林对法国人还不够信任。若是种植黑麦或小麦,马林还担心里面混有法国间谍,把肥料秘密盗走呢。而对土壤要求低的葡萄的种植,则是最好的选择。你尽管盗窃机密,反正我也没打算给葡萄园施多少肥料。尽管施肥也能增产,但在确定德拉瓦半岛的法国移民里没有了间谍之前,马林还是谨慎为上。

    即使半岛上有黑麦种植,马林也不打算提供肥料,而是任其自由发挥。不过,这30万法国移民的粪便,马林却不打算放过。他打算,动用一批船只,收集这些人的粪便,然后,集中运往费城地区,加工成土硝和肥料。然后,把肥料运往纽约殖民地,用于小麦的施肥。

    至于德拉瓦半岛上的法国移民,马林暂时只打算让他们种葡萄,自由种植黑麦。另外,支持他们养马养牛和养羊。这些行业对肥料要求低,都适合发展。

    还有就是,马林打算在30万法国人里,抽调几万青壮,专门用于伐木和木材加工!

    北美大陆上原始森林遍地,木材实在太多了。但是,采伐、加工和运输,都是需要大量的人手的。很明显,这些还没被完全信任的法国移民,是很好的伐木工、木材加工工人和运输者……

    这些木材,特别是橡木,除了会被用作造船外,就是被制作成橡木桶了。橡木桶可是酿造葡萄酒的标配,虽然不如法国的橡木桶质量好,但也能用。关键是,北美的橡木没成本啊!

    这整个大陆的森林,都是马林的,可以随便砍伐。不像欧洲大陆上的森林,基本都是贵族的私产,价格还昂贵。

    此外,欧洲在这个年代,啥都用木桶装运。米面用木桶装,盐用木桶装,火药也是,酒也是……所以,造船木材的需求量,和木桶的木材需求量差太多了。

    虽然马林用计谋,派人在法国收购橡木制作酒桶,来消耗法国造船潜力。但是,不影响马林在北美生产木桶。毕竟,那些木桶质量不好,不用于酿酒,也可以用于装别的东西嘛。

    所以,未来的德拉瓦半岛,会称为一个制桶基地,用北美大陆上用不完的木材,来加工制造木桶,以应对未来海上贸易越来越大的需求。

    除了制桶,马林也会让这些法国移民用木材打造家具。但,就是不让他们参与造船。主要是,马林怕这里面有人会在未来被法王召回。毕竟,对君主和王国的忠诚,没道理可讲。若是那些仍然终于法国的匠人带着一身的造船手艺回去,那就不妙了。而若是制桶和打造家具,马林才无所谓的。因为,他们的手艺都很浪费木材……纵观全世界,恐怕也只有北美大陆这种地方,不怕他们浪费木材了。毕竟,北美大陆木材遍地都是,只要你花费力气去砍伐加工,就有数不尽的木材可用。而欧洲这个旧大陆,恐怕也只有山区和北欧地区木材资源还比较丰富了吧。西欧地区,因为开发度高,木材已经不多了。特别是优质的橡木,已经很少了。

    ……

    不久后,身在纽约的艾伯特收到了马林的指令——在30万法国移民聚集的德拉瓦半岛,重点发展葡萄种植和酿酒、伐木、木材加工和畜牧业。至于种植业,则随缘,法国人爱种啥种啥,但暂时不给他们提供肥料……

第2143章 大洋城骚乱

    对于这个年代的法国人,马林其实很无奈。怎么说呢,法兰西王国在这个年代的西欧,地位相当于后世的老美。所以,法国人和西欧其他国家的人民不太一样。因为,他们自信。

    身为大国居民,即使沦落到逃荒移民了,30万人里面,还有很多人还端着架子,自认为高贵。这就让马林很头疼了,尼特么都沦落到逃荒来投靠咱了,还骄傲个锤子啊?

    第一批移民刚登陆大洋港,当地殖民官员让这些人宣誓效忠马林的时候,很多人居然出现了抵触的情绪。这个消息传回奥里希,也让马林生出了忌惮。

    而且,马林还不能对待这些法国移民太逼迫。因为,他们身后站着法国啊。尽管他们已经离开法国,但法国依旧可以在这批移民上指手画脚的。这有一个名词,叫做“保护侨民”。

    也就是说,这批法国人,其实还没放下大国居民的架子。而且,法国也不认为他们彻底和法国脱离了关系,而是认为他们是侨民。

    如果马林高压对待这些法国人,法国是有可能以“保护侨民”为借口,对马林施压的。清朝在完蛋前,还因为墨西哥屠杀和洗劫华人商户的问题,出动军舰,逼迫墨西哥屈服呢,何况是这个年代的法国?

    所以,马林这笔移民买卖有点亏,貌似真不能一下子把这批法国移民当自己人,得潜移默化后,才能予以信任。

    这和德意志南部的诸侯国移民不同,那些诸侯国,根本无力对马林试压。他们的移民,包括匈牙利战俘,生死皆由马林掌控。皇帝陛下送来的奥地利移民也是,皇帝陛下绝不会为了几个移民和马林翻脸。毕竟,奥地利还在各方面仰仗马林呢。

    没办法,马林只能先用德拉瓦半岛安置这批法国移民了。好在他们也不是没用处,种葡萄酿酒,和伐木并制造木器,也是很有赚头的。

    不过,马林肯定会在他们中间掺沙子。比如,学校问题……

    这批移民毕竟是没文化的灾民,马林在当地设立学校,只教德语,他们也不得不接受。除非,你不想上学。

    等这批移民的后代长大,接受了北海国的德式教育后,认同了北海国,这批移民才真正算自己人。

    但眼下最重要的,就是防止这批移民闹自治了。为啥后世的大英帝国很多殖民地最终脱离了英国的控制?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现象——殖民地自治。

    因为无力管辖那些殖民地的移民聚居点,加上本土也缺乏足够的管理人才。所以,英格兰对于遥远的殖民地,除了部分战略要地是直属外,大部分偏远地区都是实行移民自治的原则。就是让移民们自己选出议员,组成移民点议会,自己管理自己。

    这个做法,固然省事和节约管理成本。然而,却让殖民地产生了“没有宗主国我们自己也行”的想法。前期实力不够的时候,还会抱宗主国大腿。但若是实力够强,且宗主国衰落的话,这些自治惯了的殖民地,就会闹独立。

    所以,马林绝不可能允许这样的情况出现。在一开始,他就没打算放任移民们自治。

    为此,马林让艾伯特从早期的德意志移民和匈牙利移民里面,选出3000青壮,组成警察部队,入驻特拉华半岛,管理这些法国移民。

    此外,马林还从哈布斯堡家族治下的南尼德兰地区,也就是后世的比利时地区,招募了200名能写会算的瓦隆人,担任特拉华半岛殖民地的官员。

    瓦隆人是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的混种,他们大多会**语。而因为身处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下,很多瓦隆人上学后,也学会了德语。当然,也有不少会读写法语的。但马林需要的,只是会读写德语的瓦隆人。

    所以,马林从哈布斯堡家族治下的南尼德兰,招募200个会读写德语的瓦隆人,不算容易,但也不是很难。

    因为会**语,这些人和30万法国移民的沟通并不困难。而会读写德语,又让他们很容易融入北海国官场。

    马林要求他们,无条件服从奥里希和纽约发出的指令。用北海国的方式,管理这30万法国移民。

    除此之外,马林还从瓦隆地区,雇佣了五百名会读写德语的瓦隆人传教士。他们的任务,就是在特拉华半岛开班学校,教法国移民的孩子们,读写德语。而且,为了刺激这些传教士的教学热情,马林开出了奖金。谁教出的会读写德语的法国移民孩子越多,拿到的奖金也就越多……

    ……

    马林的担心果然不是没道理的,6月底,从纽约传来消息——特拉华半岛殖民地的大洋城,出现了骚乱。

    至于骚乱的原因,就是马林担心的那个——法国移民要求自治权……

    第一批抵达的法国移民一共6万多人,刚开始,移民们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大家都忙着伐木和修建房屋呢,没空理会别的。

    但是,当大洋城修建好了后,特别是大洋城的城镇大厅修建好后,几个法国移民头领突然和殖民当局交涉,要求建立议会,并允许移民们选出他们心仪的议员……

    大洋城的管理者默克慌得一比,但还是以北海国管理模式不同为借口,拒绝了他们的要求。然后,这帮人就围住了城镇大厅……

    默克大吃一惊,但好在他手下有200名训练有素的火枪手,还有300名刀盾兵。在刀盾兵的防御下,移民们无法冲入城镇大厅。

    而默克,则紧急发信鸽,联系到了纽约的艾伯特。

    艾伯特接到传信,也是大吃一惊。但是,他想起了马林的嘱托,绝不能在自治问题上妥协。于是,他立即调集500骑兵,从陆路驰援大洋城。并且,从还上个派船队运去1000步兵,都是穿铠甲的。

    三天后,骑兵率先抵达大洋城外。不过,他们无法进入城内,只能在码头上和移民们对峙。

    而艾伯特派遣的步兵,在过了几天后,也抵达了。看到城内汹涌的人群,步兵方阵长凯瑞直接放大招了……

    虽然没有驱散人群专用的催泪瓦斯,但是,凯瑞的士兵,装备了另一种镇压暴乱的神器——辣椒粉!

    辣椒粉这个东西吧,不致命,但是,撒你一脸,绝对难受至极!

    凯瑞让手下的300刀盾兵都带上护目镜,用沾水的面巾蒙面。然后,左手举盾,右手撒着辣椒粉开道。

    而那500骑兵,看到凯瑞让人撒辣椒粉,早就躲得远远的了。不是他们怕辣椒粉,而是战马害怕……

    闹事的法国移民哪里见识过辣椒粉的威力啊?直接被拉得鼻涕横流,咳嗽不止,不得不散去。

    然后,凯瑞的人马和默克的人马汇合,终于控制住了局面,并逮捕了几个领头闹事的。最后,一个叫勒贝尔的间谍冒出了水面……

    原来,那些移民头领闹事,就是这个勒贝尔煽动的。勒贝尔是被派来的法国间谍之一,不同于其他间谍。勒贝尔没有好奇的眼神,不会轻易打探消息。因为,他的任务主要在后期,也就是——尝试窃取这块殖民地的控制权。

    而窃取控制权,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殖民地自治,进而脱离宗主国的掌控。当然,这个任务不是死任务,而是酌情完成。

    或者说,法国朝廷压根也没指望能控制这个法国移民为主的殖民地,只是抱着“搂草打兔子”的想法,看看能不能有收获。

    但勒贝尔不同,勒贝尔对这事很上心。因为,阿代尔男爵许诺,若是能做到,法王可能会赐给他爵位。至少采邑骑士,甚至可能是男爵。

    所以,即使法国朝廷没指望成功,勒贝尔也是期待成功的。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当地要实行移民自治。没有移民自治,法国移民都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谈何脱离北海国掌控?

    因此,前面隐藏得很好的勒贝尔,为了后期能控制这块殖民地,冒险站出来,挑唆几个移民首领,让他们闹事,索要自治权。

    但没想到,北海国对这个问题这么坚决,就是不给。之前,移民们只是围住大洋城城镇大厅。但数日下来,默克坚决不松口,移民们快要失去耐心,准备动粗了。幸好凯瑞的军队及时赶到,不然,就会出现一场大规模的流血冲突了。

    凯瑞的手下费了好大劲,才抓住勒贝尔。但勒贝尔不愿屈服,不住叫喊道:

    “我是法兰西国王派来的,你们不能这么对我!”

    凯瑞有些头疼,真要如此,还真没法对这位怎么滴。但大洋城的城主默克眼珠子转了转,大声质问道:

    “你说你是法兰西国王派来的,请问有没有委任状?有没有国书?”

    勒贝尔顿时傻眼了,他就是个间谍,是不能见光的身份,哪里会有委任状和国书?所以,他无言以对。

    默克其实以前在科勒手下干过,知道间谍没有这些玩意,所以,才针对性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眼见勒贝尔无法给出答案,也无法证明自己身份,默克直接不客气地一刀砍了勒贝尔,把他的头悬挂在了城镇大厅的旗杆上。当然,罪名是“冒充法王使者”。

    几个移民首领,因为没有动武,只是闹事。所以,这几个人没有被杀。但是,默克当场判处他们流放。至于流放到哪,自然是送到纽约殖民地了。说是流放,但这几个人,以后肯定会失去自由了……

    ……

    消息传到奥里希,马林大吃一惊。于是,他赶紧增派了2000正规军前往特拉华半岛,用于防备法国移民可能爆发的骚乱。而且,他还让船队运送了大批水泥,用于修建碉堡。只要碉堡布设成网格,加上烽火台,形成网格化格局。就算法国移民爆发叛乱,都可以从容应对,并且以最快的速度镇压。

    当然,这次的事情是特例,是法国间谍煽动引发的。但是,马林还是放心不下,决定加强防备。另外,这也坚定了马林绝不给殖民地自治权的决心……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25839/ 第一时间欣赏欧皇崛起最新章节! 作者:太上老牛所写的《欧皇崛起》为转载作品,欧皇崛起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欧皇崛起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欧皇崛起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欧皇崛起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欧皇崛起介绍:
(本书为《德意志雇佣兵之王》的续集,为故事发展的第二阶段。)马林花了六年时间,从一名被赶出家门的穷流浪骑士,奋斗成为伯国的伯爵,并建立了赫赫有名的“黑水公司”,麾下有2万强悍的雇佣兵,成为德意志雇佣兵中的王者。然而,对于一名博学多才的学霸级穿越者而言,成为雇佣兵界的王者,显然不是终点。于是乎,马林带着武装到牙齿的强大雇佣军,在德意志,乃至全欧洲,掀起了腥风血雨,开始了欧皇崛起模式。最终,北海成了被马林所有的领土包围的“内海”。秘鲁和墨西哥的金银,智利的硝石,加勒比海岛的蔗糖、香料,南非的黄金,明朝的瓷器和丝绸等等……源源不断地运回欧洲,为新的帝国增添营养……欧皇崛起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欧皇崛起,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欧皇崛起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